新颁布的土地管理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9:25:32

新颁布的土地管理法篇1

(一)政治环境

老挝实行社会主义制度,老挝人民革命党是老挝唯一政党。1991年老挝党“五大”确定“有原则的全面革新路线”,提出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等六项基本原则,实行对外开放政策。2001年老挝党“七大”制定了至2010年基本消除贫困,至2020年摆脱不发达状态的奋斗目标。2006年老挝党“”强调继续坚持党的领导、社会主义方向和革新路线,重申落实“七大”制定的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2011年老挝党“九大”的主题是“加强全民团结和党内统一,发扬党的领导作用和能力,实现革新路线新突破,为2020年摆脱欠发达国家状态和继续向社会主义目标迈进奠定坚实基础”。当前,老挝保持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

(二)法律环境

1975年12月,老挝首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万象召开,宣布废除君主制,成立老挝人民共和国,老挝人民革命党执政,建立了以老挝人民革命党为领导核心的政治制度。老挝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会作为立法机构高度重视立法工作,组织和支持法律界人士不断制定、完善各方面的符合本国实际的法律法规。1991年8月,老挝最高人民议会第二届六次会议确立通过了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第一部宪法。宪法明确规定,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是人民民主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各族人民在老挝人民革命党领导下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之后,老挝依宪法规范,先后颁布了《国会法》、《政府法》、《人民法院法》、《人民检察院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等部门法。

(三)经济环境

老挝是世界现存的五个社会主义国家之一。尽管其坚持着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国家的遗留,仍然会使其同时受政治和经济的双重影响。老挝以农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属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

1986年起老挝推行革新开放,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将农林业、工业和服务业相结合,优先发展农林业;取消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转为经营核算制,采取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经济政策,并逐步完善市场经济机制,努力把自然和半自然经济模式转为商品经济模式;同时对外实行开放,颁布外资法,改善国内投资环境;扩大对外经济关系,争取引进更多的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方式。

2012年,中老双边贸易总额达17.28亿美元,同比增长32.8%。其中,对老出口9.37亿美元,同比增长96.8%;自老进口7.91亿美元,同比下降4.1%。中老双边贸易总额和对老出口额增速居对东盟首位。

二、外商投资法律

(一)投资法

为了保护国家和独立自主性,老挝政府在80年代前期施行限制外资的政策,只与苏联、越南等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经济往来,直到80年代未,才开始全方位对外开放。老挝当前的外商投资立法现状是,制订了一部投资法,并辅以其他相关法律,调整外资关系。对外资的投资任务、资本构成、国有化和征收措施、投资范围、投资期限、投资比例、投资资本和利润汇出、投资鼓励和优惠措施、投资争议的解决等基本外商投资问题作出了统一的规定。

1988年7月老挝颁布了《外国在老挝投资法》,次年3月颁布了该法实施细则,并成立了外资管理委员会。1994年3月老挝通过了新的《管理和促进外国在老挝投资法》,2001年3月颁布了该法实施细则。这部法律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鼓励外国投资者以多种投资方式对老挝各个领域进行投资,如农林业、工业、服务业,其中还包括进出口贸易、交通、运输、银行、保险、饭店、旅游等。2010年新版老挝《促进投资法》由原来的《国内投资促进管理法》和《促进和管理外国在老挝投资法》台并而成,并对其中8处作了修订和完善,如:投资方式、投资类型、审批程序、“一站式”投资服务、投资指导目录、优惠政策、专门经济区开发投资以及中央与地方管理职能划分等内容。

老挝鼓励外国投资者以多种投资方式投资老挝各领域,如:农林业、工业、服务业,其中包括进出口贸易、交通、运输、银行、保险、饭店、旅游等。为简化投资手续,吸引投资,老挝建立了“一站式”投资服务,从信息方面提供服务、投资审批、颁发营业执照或颁发专营权承包许可、给予投资者通报函及综台性提供便利。

根据老挝投资法规定,外国投资者在老挝投资形式主要分为:1、外国投资者和老挝国内投资者合资企业方式。合资企业的投资,外国投资者的出资额不得少于注册资本的30%;2、外国投资者独资方式,独资企业可以是新设分公司或外国公司驻老挝的代表机构。

(二)贸易法

老挝的贸易法律法规包括:1994年颁布的《企业法》、1994年颁布的《进口关税统一与税率制度商品目录条例》、2001年颁布的《出口与进口管理令》和2005年颁布的《海关法》、《关税法》和2010年颁布的新版《促进投资法》等。老挝所有经济实体享有经营对外经济贸易的同等权利,除少数商品受限制外,其余商品均可进出口。老挝对各类动植物产品的进口有检疫要求,要求对进口产品的特征及进口商的相关信息进行检查。

为了方便法律的实施和执行,老挝《关税法》确立一系列进出口管理制度和规则,并从关税征收的角度加以规定,使制度和规则具有了很强的操作性。这些基本制度包括:原产地规则、保税制度、担保制度、临时进出口制度、进口税的免除和外交豁免制度以及免税区制度等。

(三)外商投资者的权利义务

外国在老挝投资者的权利和义务主要包括:一、外国投资者可以选择投资方式,即上述和老挝国内投资者成立合资企业,或是成立独资企业。二、在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法律的基础上,保障外国投资者的投资及其所有权。三、外国投资者享有租用、转让老挝的土地之权利并有权转让在自己所租用土地上兴建的动产和不动产。四、老挝政府不干涉外国投资者对其产业的行政与经营管理。五、在招聘劳务人员时,老挝公民应受优先招聘;如果专业特殊,外国投资者也可招聘外国人到自己的企业工作。六、根据《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关于货币和贵重物品管理法规》,外国投资可以通过设立在老挝的银行把自己的合法收入汇回投资者母国或第三国。七、投资收入之利润税根据老挝法律规定,按照20%交纳。八、外国投资者须缴纳进口关税。但来料加工使用的原料、半成品及出口产品,将获得免进口关税和产品出口税。九、老挝政府向外国投资者及外国劳务人员提供方便,包括有关人员家属的出入境签证。

三、外商投资相关法律

(一)外汇法

为了实行对外合作关系,开放政策,开放国内商品、货币流通,逐步发展商品经济和货币市场,为了保障国家货币的性和独立性,使国家的货币值日益提高,并独成体系地管理外汇流通和更好地保障国家的财产,老挝执行严格的外汇和贵金属流通管制制度。

外汇管理相关法律法规主要有《中央银行法》、《老挝关于外汇和贵金属流通管理的法令》、《老挝银行关于在境内使用外汇的公告》等。除获得老挝中央银行的批准外,任何自然人、法人禁止在老挝境内的经济流通领域直接使用外币进行买卖或结算。当持有外币者需要在老挝境内支付或结算时,须到获准经营兑换外币的银行和机构把外币兑换成老挝基普,需要支付外币者可向获批准经营兑换外币的银行和机构购买外币。

(二)税法

2005年老挝开始实行新税法,与旧税法相比,新税法几乎作了全面修改,税法的定义更加明确,老挝的税收仍由间接税(营业税、消费税)和直接税(利润税、最低税、所得税、各种手续费和服务费)组成。间接税营业税率从3%改为5%和10%两种;中小型个体私营企业所得税从每年120万基普(1美元约合10499基普)调至每年240万基普,并且最高利润税从45%调至35%;工资所得税分为两项,月薪不足150万基普的,个人所得税将从每月30万基普减至每月20万基普,而月薪超过150万基普的则不得享受减税政策,但可以享受个人所得税最高税率从40%降至25%的优惠;租金税从过去的25%和30%两类合并为统一的税率15%;纳税主体除了在老挝开展经营的个人、法人组织和外国人外,还包含前往境外活动但在老拥有户籍和经营场所的人。

(三)知识产权法

老挝的知识产权法律主要包括1995年颁布实施的《商标令》,以及2008年1月颁布实施的《知识产权法》。老挝《商标令》规定,在老挝的个人或法人可以向老挝国家科技署提出商标注册申请。商标保护期为10年,每次可延长10年。连续5年不用或商标注册批准书过期,则失去效力。老挝《知识产权法》规定,知识产权包括工业产权、物种和专利三大类。工业产权保护期限-般为10至20年;物种保护期乔木类为25年,灌木类为15年,专利保护期为创作者终生及死后50年。老挝国家科技署是负责包括专利在内的一切知识产权事务的主管部门,下设省(市)科技厅,企业或个人申请专利须向其提交申请。在老挝注册商标需到其主管部门国家科技与环境署提交商标注册申请、授权书、商标样本、商标使用规定、优先便用权证明、缴费单等文件,受理后60日内获批。

(四)劳动法

老挝劳动法允许用工者有权根据自己劳动单位需求招工,但须优先考虑老挝公民。外国投资者使用外籍劳务,体力劳动者不能超过本企业职工人数的10%、脑力劳动者不超过20%。

老挝劳动法对于对老挝缺乏的专业技术员工有特殊规定,各经济部门的劳动单位认为有必要可以招聘外国员工。招聘外国员工到老挝工作必须对名额和时间作出限制,并须制定传授技术给老挝员工的详细计划,以便当外国员工在老挝工作期限结束后替补。

(五)土地法

老挝实行土地公有制,国家是老挝土地唯一的所有人。国家对于自己所有的土地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老挝土地法对本国国民与外国人对土地使用形式上作了区分:本国个人、家庭及组织享有土地使用权和土地租赁权;而外国人、无国籍人和外国组织,仅仅享有土地租赁权,并无土地使用权。

老挝土地法没有对土地使用权的期限作出规定,但对土地租赁期限作了详细的规定,尤其是对外国人、无国籍人和外国组织。省级土地相关部门只有30年以下的批复权,3o年以上就须经由国会或中央批复;土地租赁面积上也有规定,1-45亩之间是县政府的批复权限,46-1500亩之间是省政府的批复权限,1500亩以上就要国会才能批复。

新颁布的土地管理法篇2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经济法律体系的构成,在当时的宪法或者宪法性文件中都有专门规定。比如,1936年的“五五宪草”规定中华民国之经济制度,应以民生主义为基础,以谋国民生计之均足。在1946年国民大会通过的《中华民国宪法》第13章基本国策部分专门设置国民经济一节对国家的经济制度予以原则性规定。但在具体的规范方面,国民政府通过了大量经济性立法对国民经济予以管理和调整。第一,财政税收。在财政税收管理方面国民政府先后颁布了《预算法》、《决算法》、《营业税法》、《公库法》等一系列法律、条例。在预算法律方面,主要有1928年8月9日公布的《决算法》、1935年8月14日公布的《会计法》、1932年10月19日公布的《统计法》,另外还制定颁行过《预算法》、《审计法》。在税务管理立法方面,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颁布了一些列法律、法规,包括1934年12月8日国民政府公布的《印花税法》、1936年7月21日公布的《所得税暂行条例》等,另外还有《营业税法》、《遗产税》、《非常时期过分利得税》等。在国库管理方面,1938年6月9日公布的《公库法》主要规定对国库的管理。该法规定,公库现金票据证劵之出纳、保管、移转及财产之契据等之保管事务,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应指定银行。前项事务属于国库者,以中央银行。属于其他各级公库者,其银行之指定,应经上级政府公库主管机关之核准。在未设银行之地方应指定行政机关。第二,银行金融。国民政府为了加强对银行业的监督和管理,先后颁行一系列关于银行事务的法律法规。1930年4月立法院商法起草委员会起草《银行法》,拟具《银行法草案》59条,1931年2月28日立法院第133次会议地方将《银行法草案》提出讨论并三读通过,1931年3月28日公布了《银行法》,共计51条。《银行法》第五条规定,股份有限公司、两合公司、股份两合公司组织之银行其资本至少须达五十万元,无限公司组织之银行其资本金至少须达二十万元……股份有限公司之股东及两合公司股份两合公司有限责任股东应负所认股额加倍之责任[5]。可见,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设立银行可以任意采用股份有限公司、两合公司、股份两合公司、无限公司等组织形式。同时,还加重了股份有限公司股东以及股份两合公司、两合公司有限责任股东的责任,以保证银行资本的充足,维护债权人的利益,进而保证金融业的稳定。南京国民政府初期还建立了中央银行等金融机构,形成了所谓的“四行两局”的金融体系。为了规范这一金融体系的运行,南京国民政府先后颁布了《中央银行条例》等规范。同时为了加强对货币的管理,南京国民政府采取废两改元、银本位制的措施,从而使中国币制走向统一和正规。第三,邮政交通。在交通运输方面先后颁布了《铁道法》、《邮政法》、《航空公司条例》等法律、法规。1929年5月21日公布了《中国航空公司组织规程》、《中国航空公司条例》;1930年6月19日行政院公布了《长途汽车公司条例》;1932年7月21日公布了《铁道法》;1935年7月5日国府公布了《邮政法》。第四,社会团体管理。在社团体系的管理方面,先后有《商会法》、《商标法》、《交易所法》等法律、法规出台。1929年8月15日公布的《商会法》,共计9章44条,主要规定了商会的宗旨、性质及其职能。

该法规定商会的主要职务有:筹议工商业之改良及发展事项,关于工商业之征询及通报事项,关于国际贸易之介绍及指导事项等[6]。另外,还有《商会法施行细则》的颁布。1929年4月,工商部拟具《交易所法草案》及施行细则草案,呈由行政院第21次会议决议送立法院。1929年5月4日立法院第22次会议讨论,立法院第49次会议三读通过。1929年10月3日公布了《交易所法》。1930年5月6日公布的《商标法》,主要规定了商标的申请原则,禁止注册商标的情形等规定。该法规定,不得作为商标呈请注册情况有:有妨害风俗秩序或可欺罔公众之虞者;相同或近似于同一商品习惯上所用之标章者;相同或近似于世所共知他人之标章使用于同一商品者[7]。1937年6月28日国民政府公布日施行《商业登记法》。第五,工矿业。在工矿业管理方面,南京国民政府先后出台了《工厂法》、《矿业法》、《奖励工业技术暂行条例》、《特种工业奖励法》。1929年12月30日公布的《工厂法》,规定了童工女工年龄、工作时间、休息及休假、工资、工作契约之终止、工人福利、工厂安全与卫生设备、工人津贴及抚恤、工厂会议等各方面内容。《工厂法》规定,凡是平时雇佣工人三十人以上的工厂适用本法,凡未满十四岁的男女,工厂不得雇佣为工人,成年工人每日实在工作时间,以八小时为原则。凡工人继续工作至五小时,应有半小时之休息,工资之结付应有定期,至少每月发给二次。1930年12月16日公布了《工厂法施行条例》。1930年5月10日立法院第88次会议通过《矿业法》,不久农矿部公布了《矿业法实施细则》。该法规定了矿业国有的原则,矿业权属于物权一种,获得采矿权需要依照本法规定取得。1929年7月31日国民政府公布了《特种工业奖励法》,1932年9月30日公布了《奖励工业技术暂行条例》,另有《华侨回国兴办实业奖励办法》的颁布。第六,土地立法。在土地管理方面先后有《土地征收法》、《土地法》、《土地登记规则》等法律、法规。国民政府于1928年7月28日颁行《土地征收法》。但由于其内容仅仅涉及土地征收事项,且有许多不完备之处,于是《土地法》制定工作就提上日程。首先是《土地法原则》的拟定。“民国十七年十一月,中央政治会议开第169次会议,胡委员汉民、林委员森,根据孙中山平均地权之旨,酌用廖仲恺在广州与沙尾博士等讨论土地税法之结果,并参考胶州、加拿大、英国、德国等关于土地之法案,草拟《土地法原则草案》……旋胡委员等迭开会议,共同详加讨论,于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审查完竣,提经第171次政治会议决议通过,于十八年一月十六日函送立法院查照。”[8]1154其次,立法院根据《土地法原则》草拟条文,1929年1月29日立法院第10次会议讨论制定各项法典,其中议决土地法由委员吴尚鹰等人起草,并特聘戴传贤、王宠惠为顾问。土地法起草委员会依据土地法原则,迭次开会研讨,历时年余草成《土地法草案》共405条,1930年6月3日立法院召开会议,最终通过。《土地法》共分5编397条,应当说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经济立法中规模比较宏大,制度比较健全的立法活动。第一编总则、第二编土地登记、第三编土地使用、第四编土地税、第五编土地征收[8]1158-1159。在土地所有权部分,《土地法》明确规定了“中华民国领域内之土地属于中华民国国民全体,其经人民依法取得所有权者为私有土地。”其后接着规定哪些土地不可以私有,包括可通运之水道、天然形成之湖泽而为公共需用者、公共交通道路、矿泉地、瀑布地、公共需用之天然水源地、名胜古迹等。同时,土地法还规定政府根据地方需要、土地种类以及土地性质对个人或团体的私有土地的最高额予以限制。另外还有不得转移和租赁与外国人的土地种类,包括农地、林地、牧地、渔地、盐地、矿地、要塞军备区域及领域边境土地等[9]。除了在抗战末期国民政府行政院1945年9月25日公布的《收复地区临时登记规则》外,还于1946年10月2日公布了《土地登记条例》。

二、南京国民政府经济法律体系的作用

诚如石柏林先生所言,民国时期的经济法体系是一个十分庞杂的体系,其内容涉及到许多方面。而且,关于该体系所起的作用问题还是一个学者们很少涉足的问题。因而要正确、客观地评价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经济法律体系的作用,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笔者仅从较为宏观的角度给予初步的归纳和分析。

首先,加强对财政、金融、税收及工商业的监督和管理,强调国家干预和宏观管理。在一切国家中,特别是现代国家,立法者总是通过各种立法和执法活动,来保证诸如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维护,保护环境,维护交通、通讯秩序,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等等。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在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方面的功能越来越具有重要地位。在立法方面,执行社会管理事务则主要通过法律来进行规制、监督、管理。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设立了比较健全的国家经济管理部门,国家需要出台一些列的法律法规对财政、金融、税收及工商业进行监督和管理,因而加强对财政、金融、税收及工商业的监督和管理应当属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经济法律体系的首要作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先后颁布了一系列经济法律、法规,对国家的预算、税收、银行、工商业团体进行监督和管理。

其次,界定和规范各种经济组织及其行为方式,以规制市场主体及其市场运行规则。南京国民政府颁布各种市场主体规制法规,对公司、商会、同业公会等市场主体进行规制。如公司法主要针对公司的类型、对外行为以及股份公司的入股、退股、清算、解散、公司发行公司债、公司会计等进行界定和法规。商会法规定,商会的主要职务包括:筹议工商业改良及发展、工商业的征询及通报、国际贸易的介绍及指导、工商业的调处及公断、工商业统计调查编纂、工商业证明及鉴定等事项。而《工商业同业公会法》主要规定,同业公会以维持增进同业公共利益及矫正营业弊害为宗旨,工商同业公会章程须有该地方同业公司行号代表三分二以上之出席方得议决。

新颁布的土地管理法篇3

关键词:承包经营权;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永胜县

引言

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明确提出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201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支持和鼓励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流转的方针。根据《关于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工作的意见》和《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以及农业部下发的意见通知,各地均开始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为了有效解决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永胜县按照上级的安排部署,坚持“确保农民合法权益得到保护和农村社会稳定”两个底线,以“确实地、赋真权、准登记、颁铁证”为目标,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做到内容、程序、方法和结果“四公开”,在六德乡等四个乡镇开始试点先行工作。深入剖析永胜县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对于全面实施和完成全县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一、永胜县确权登记工作颁证工作路线与基本情况

永胜县于2015年上半年开始进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同年年底完成六德乡全乡和三友、大沟、落雪坪三个村的试点工作,确保2017年年底前全面完成全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全县确权试点工作涉及国土面积总计348.61平方公里,“二调”耕地面积63215.1亩,农户数7107户,109个村民小组。永胜县确权登记试点工作坚持公开和公正的原则进行规范化操作,主要包括筹备工作、权属摸底调查、地块分布信息图表制作与审核结果公示、确权登记数据库与管理系统建设、登记簿制作以及证书颁发和建立颁证档案工作等。具体工作路线为:根据试点乡村的摸底调查情况制定整体工作框架和相应的方案设计,通过电视、广播等形式进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宣传;通过农村土地承包合同和经营权证等进行土地承包权属调查,以权属调查结果为依据,完成农村土地承包地块布局信息图表的制作工作;将地块布局信息图表先后交由发包方与承包方进行审核,根据审核意见进行核定与修正,并予以公示,公示无异议后由发包方和承包方进行签字盖章;依据《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数据库规范》,中标机构利用授权管理软件建立确权登记颁证管理系统和数据库,并利用建立的管理系统完成承包经营权证登记簿的制作工作;在试点乡村颁发云南省统一格式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同步建立纸质版和电子版的登记颁证档案。

二、永胜县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中存在问题

(一)农村土地历史遗留问题

永胜县农村土地历史遗留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由于历史行政划分的变迁和经济社会发展,部分试点乡村农村土地存在着主体不明和产权界定不清的混乱现状,主要体现在承包人变更时土地的流转不畅、机动地被蓄意侵占等现象,这些是造成农村土地纠纷的主要因素;2)农村土地二轮承包过程中遗留下来的问题,二轮承包分地过程中部分乡村对差地使用双重标准,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农民的切身利益,同时调地和收地的过程中也积累了诸多的矛盾和问题。上述均对永胜县开展土地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造成了负面影响。

(二)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认知和权属意识淡薄

以往基层组织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宣传力度不够,客观上导致了相当比例的农民对政策的认识和土地权属意识较为薄弱,农民没有正确行使享有的表达权、参与权及监督权。部分群众认为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是一项形式化的工作,导致了村民对此项工作抱持无所谓的态度,缺乏积极性甚至存有抵触情绪,这些均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部分干部群众对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有思想顾虑

对于开展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部分试点乡村基层干部存在思想顾虑,主要体现在个别干部没有领会到进行本项工作的目的与意义,认为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不利于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和发展地方经济,新一轮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会影响到农村的和谐稳定并削弱集体经济实力和基层政府行政权利,因此在实际工作中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测绘机构的规范化操作和专业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包括永胜县在内的云南省各地市州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项目均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进行项目承包,对测绘单位的地籍调查和测绘资质有着明确的要求。目前云南省全省范围内具有乙级资质以上的测绘单位仅有80余家,无法满足现阶段云南省全省范围内陆续开展土地确权工作的需求。个别中标测绘单位由于自身工作容量的限制而存在有私自转包和分包给不具备测绘资质的丙、丁级测绘单位的现象;由于测绘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个别的测绘单位采取“一老配多新”的方式来弥补专业测绘人员的缺口,导致许多缺乏系统训练的人员直接参与到一线工作中,直接影响了测绘工作的质量;缺乏一个统一的行业性测绘标准和测绘单位各自为战的现状也对测绘工作的规范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三、科学有序推进永胜县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对策

(一)准确解读和执行法规与政策

科学有序推进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农民群众的支持与拥护。对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政策的正确解读和有效执行是进行本项工作的关键。广大基层干部要通过认真学习农村土地确权工作的文件政策来提升对本项工作的执行力。坚持发动群众和尊重群众意愿、坚持依法认真落实和执行农村土地承包法律政策、通过进村入户的方式全面深入了解情况,以事实为依据按户确权。按照“统一部署,分工协作,共同参与”的原则,明确职责分工,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合力统筹推进,全面完成本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颁证工作任务。

(二)加大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政策普及与宣传力度

以往的农村工作经验表明,做好涉农工作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在广大农民群众中科学有效地进行政策的普及和宣传。基层组织要采取开村代会、入户走访等形式加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政策宣传力度,将本项工作的路线、目的和意义等为农民群众做深入解读,调动农民群众参与本项工作的主动性。对于农民群众就本项工作的一些问题和疑点,进行答疑解惑,切实保障农民群众的表达权、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权。

(三)坚决执行政策的前提下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

对于农村土地二轮承包过程中遗留下来的问题要在坚持执行政策法规的前提下进行妥善的处理。对于二轮延包合同与实测不一致的情况,测绘机构通过实地勘测确定面积,最终以农户在土地承包确权公式图签字确认为准,在新的承包经营权证与登记薄中填写确认面积;对于承包经营权权属不清和有争议的土地,可以通过村民仲裁委员会或村民代表大会等化解纠纷,权属纠纷解决之后再进行确权登记工作;对于农户私自开荒复垦和违规占地等行为导致的面积减增,本次工作不予以登记,可以通过开垦地回收补偿机制来保障农民的切身利益;对于农村土地代际不公平问题,可以通过村代会进行讨论,形成统一意见后进行进行重新分配,调整后再进行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四)加强对测绘机构的监管和对工作人员的技能培训

此次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测绘技术要求高、工作量大且工作周期较长,对具备资质的机构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全县各部门要加大对测绘机构的监管力度,坚决杜绝转包和分包中标项目的违法行为,确保测绘机构按照本次工作要求高效和规范地完成测绘工作。同时测绘机构配合有关部门,对从业人员进行针对性的政策和业务培训,提升从业人员的政策执行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乔国娟.如何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J].吉林农业,2015(05).

[2]王胜洲.皖南山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的困境与对策――以宁国市为例[J].农民致富之友,2016(04).

新颁布的土地管理法篇4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指导思想:以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为主线,着力宣传我县国土资源工作在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维护权益、服务社会各方面的新举措、新成果、新经验,宣传国土资源国情、国策、国法。积极创新宣传的手段和形式,进一步拓宽渠道、提高水平、增强效果,为全面推进国土资源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

工作目标:一是加深了解,提高认识,树立法律意识,培养法制观念;二是学用结合,要求把学到的法律知识运用到工作中,达到依法行政,依法治理;三是增强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群众的法制观念,全面提高国土资源法律意识。

二、组织领导

为保证“两法”宣传工作扎实有序地开展,我局成立“两法”宣传工作领导组,由局党组书记任组长,分管局长任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领导组下设办公室(设在执法监察股),办公室主任由马学军同志担任,具体负责法制教育活动的组织实施工作。

三、宣传方式

1、组织局机关工作人员集中学习,同时利用图片展、宣传栏、播放VCD光盘等多形式开展“两法”宣传教育。

2、利用矿产资源法宣传日,印发有关矿产资源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及安全生产有关资料,并由地矿股、执法监察股送到全县各矿点,并召开各矿点法人代表参加的宣传矿产资源法、安全生产法及地质灾害群防群测知识座谈会。使各矿点法人代表充分认识矿产资源管理及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3、为保证《土地管理法》及《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的贯彻执行,提高人们对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这一基本国策的充分认识,以及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性、现实性的充分了解,我局将在第十六个全国土地日期间拓宽宣传渠道,丰富宣传内容,创新宣传形式,将以往单一的宣传方式改为固定场所、媒体报道、悬挂标语、短信发送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将宣传的内容面向基层,深入到群众,发放到企业。充分利用广播、有线电视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4、以局域网络为载体,营造“两法”宣传氛围,通过网络及时颁布新出台的法律法规和法律咨询及政策解答。

5、在“12·4”法制宣传日活动中,结合“五五”普法和依法行政,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两法”宣传教育,将参加由县司法、公安、检察、法院等部门组织的联合法律咨询活动,并利用展板、宣传册及一些土地违法案件实例宣传,从而进一步提高广大干群对国土资源管理知识的充分认识,坚持法制宣传教育,全面推进依法治理、依法行政工作,推进国土资源法律法规知识的普及和应用,使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进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新颁布的土地管理法篇5

一、问题意识:问题的缘起及提出

兰州新区[1]建设是一项十分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自2010年8月起在“兰州新区”建设过程中,据不完全调查统计,包括永登和皋兰两县境内的宗家梁、方家坡、小黑川、俞家梁、泉头、当铺、陈家梁、大庙等众多村中的耕地已经被全部征用完毕。目前兰州新区至少已经完成了7万亩以上的农村集体土地的征收工作,同时也存在着一些法律问题和一系列难题。其中一些是当前我国在土地征收、拆迁安置补偿中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一些却是在兰州新区建设中存在的特殊性问题。这些问题一方面影响着新区建设的速度和质量,同时也为兰州新区建设长远、稳定、和谐发展留下了一些理念上的缺陷和制度安排上的隐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在理念上未严格遵循以人为本和依法建设的原则与理念。仅从新区对集体土地的征收补偿机制、补偿标准以及当前形成的一些补偿纠纷可以看出,新区为了以尽可能低廉的成本完成建设用地储备,在新区政府和当地农民之间,明显把15万农民所拥有的集体土地看作是利益博弈的主要对象,即只将800多平方公里的农村集体土地作为新区建设和发展的基本物质资源,而没有将当地15万农民看作是新区建设和发展的基本人口资源加以重视。

 

二是对国家现有的关于集体土地征收补偿方面法律、法规重视和落实不够,未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依法开展关于建设用地储备及拆迁安置、征收补偿工作。

三是各项具体工作开展的规范性程度不高,关于地方性政策与制度储备严重不足,对新区经济社会发展必需的制度、文化等软件条件缺乏系统的长远规划和准备。

四是在完成建设用地储备和征收农村集体土地时,未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土地征收的程序性法律规定,也未根据法律授权因地制宜地建立规范、合理的地上附着物补偿政策及标准。

 

二、对兰州新区管委会制定的地方性补偿标准及其合法性审查

自2010年开始,在兰州新区筹备成立前后,先后以兰州市人民政府和兰州新区管委会的名义,制定颁布了两个关于征地补偿方面的规范性文件:

一是为了加强兰州新区控制区域内的规划管理,遏制乱搭乱建现象的发生,提升新区品味,优化发展环境,确保兰州新区规划建设管理的顺利实施,现就进一步做好严禁在兰州新区控制区域内乱搭乱建工作,兰州市人民政府于2010年8月15日了《关于禁止在兰州新区控制区域内乱搭乱建的通知》。该《通知》规定:“自通知之日起,永登县、皋兰县政府要加大执法力度,对兰州新区规划控制区域巡回检查,对非法建设行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土地管理法》的规定予以处罚,并强行依法拆除,拆除的违法建筑不予补偿。”

 

二是兰州新区管委会《兰州新区土地征收补偿、房屋重置价格及附属物补偿、集体土地上房屋拆迁安置若干规定(试行)》,其中第七条规定:根据《兰州市人民政府关于禁止在兰州新区控制区域内乱搭乱建的通知》,自2010年8月15日起,在集体土地、宅基地上突击抢建、改建、增建的房屋、临时棚舍、抢建的花草、苗木及其他设施等不予补偿。

 

上述两个规范性文件,根据我国立法法及相关地方性立法权限,其制定程序和实质性内容均缺乏基本的政策与法律依据,其合理性、合法性及其效力问题明显存在重大缺陷。

首先,该《通知》颁布于新城区建设规划获国务院批准之前,事实上截至目前,关于新城区土地规划与利用方案仍然未完成法定的审批程序(甚至关于整个新城区开发建设中的土地征收征用程序从一开始便处于非法状态,即“先斩后奏、先征后补、先征后批”)。因此,关于“自2010年8月15日起,在集体土地、宅基地上突击抢建、改建、增建的房屋、临时棚舍、抢建的花草、苗木及其他设施等不予补偿”的规定缺乏有效的法律和政策依据。

 

其次,该《规定》中明确适用的补偿标准是按照永登县、皋兰县的土地征收及地上附着物补偿标准为依据进行计算的(详见《永登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永登县城市房屋拆迁安置暂行标准的通知》永政发〔2009〕72号),根据该文件内容,其标准仅适用于“城市房屋拆迁安置”,不能直接适用于耕地征用补偿。即便通过兰州市人民政府或者兰州新区管委会的名义颁文,也明显超出了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地方性立法权限。

 

再次,根据该《若干规定》内容,其第一条明确规定:“永登县、皋兰县分别制定的本县集体土地征收及地上附着物补偿标准。兰州新区征收土地时,拟征收的土地在永登县、皋兰县境内的,分别按照永登县、皋兰县的土地征收及地上附着物补偿标准执行。”由此可见,兰州新区提出的补偿标准是按照永登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永登县城市房屋拆迁安置暂行标准的通知》的土地征收及地上附着物补偿标准为依据进行计算的,其明显不具有可参照性。

 

三、兰州新区建设中关于执行国家政策与法律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由于城市国有土地上的房屋和农村集体土地上的房屋在土地所有权性质、所有权主体、土地管理方式以及拆迁安置对象等方面均有差异。而我国目前尚无明确的法律、法规对上述问题进行规范,各级政府直接参照《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有关规定,导致其制定补偿标准随意性很大,补偿标准十分混乱,直接影响了拆迁的进程和效率。从当前已经出现的一些补偿纠纷来看,兰州新区和农户之间依据双方不同权利主张和补偿计算办法与标准,双方计算目标结果相差十分悬殊,争议明显且存在着巨大的差别。本文认为,兰州新区建设中关于执行国家政策与法律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当地绝大多数失地村民表示兰州新区征用土地补偿过于低廉,也没有依法尊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基本权利,征用过程既没有召开村民大会,也没有与村民签订补偿协议。

 

二是由于城市房屋作为生活资料,其功能不同于作为农村基本生产资料的集体土地,农村集体土地承担着农民长远的社会保障功能。因此,不能按照2009年永登县人民政府《关于城市房屋拆迁安置暂行标准的通知》为标准,对农村集体土地上的附着物进行补偿。

三是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征地到2011年年底,兰州新区共征用了附近村庄近7万亩耕地,这近7万亩耕地是否经过甘肃省国土部门的批准呢?涉及的基本农田是否向国务院报批了呢?截至2011年年底,兰州新区共组织报批59个批次1330.7公顷土地用地指标,根据这些资料数据可以看出,而其中只有19960.5亩土地向国土部门进行报批[2],剩余的土地皆为违法占用。

新颁布的土地管理法篇6

[关键词]英国;敞田制;农业

英国的土地制度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轨迹,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热门话题,敞田制由此被学界所关注。16世纪以后,英国的土地制度发生了巨大变化,敞田制开始衰败,圈地逐渐兴起,使得土地制度迅速改变。与此同时,英国的农业生产水平迅速提升,为整个社会的大变革准备了充实的物质基础。因此,对英国敞田制衰败对于农业发展的积极影响进行探讨,是十分有借鉴意义的。尽管国内外学者对于英国敞田制的起源、性质等问题有着长期的争论,但是这也不妨碍我们对敞田制的其他方面进行研究。关于敞田制的衰败对农业发展的影响,主要在劳动力,耕地,政策三个方面。

1.敞田制的定义与衰败

敞田制指的是中世纪欧洲所盛行的一种耕作制度,它将土地划为条田形式分配给农民,农作物收获后,农民需要将自己的田地开放,供大家共同放牧使用,其中还包括公共地和荒地。著名农史学家琼?瑟斯克将敞田制总结出四个要素:第一,耕地和草地划分为条田,每个农户占有若干分散的条田;第二,在收获期和休耕期,耕地和草地要敞开用于公共放牧;第三,有公共牧场和荒地,条田占有者享有在那里放牧以及拾柴火、泥炭等物的权利;第四,上述活动由庄园法庭或村民会议统一规定并管理。其中第二点最为重要。(1)瑟斯克的概括清晰揭示了敞田制的内容和特点。敞田制是英国农业史上最重要的土地制度之一,但敞田制的分布在地域上是有差别的,总体来说,西北和西南地区较少见,而以米德兰地区最为盛行,因此学者们研究敞田制也主要以米德兰地区为主。后来英国的国策开始转向重商主义,农牧混合的敞田制已不能满足英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敞田制开始其衰败的历程,逐渐在英国废除。导致敞田制消亡的罪魁祸首是圈地运动的开展,据统计,敞田制于1865-1875年这十年最后绝迹,1878年英国圈地调查委员会正式宣布敞田制的终结。(2)

2.敞田制衰败的影响

敞田制衰败的影响首先体现在农业人口变化上面。它造成了两种不同的后果,一方面它让部分土地所有者失去了土地,产生了大量空闲劳动力;另一方面部分土地所有者接受了失地,扩大了自己所拥有的土地面积,并且能自主从事生产。据16世纪英国部分地区被驱逐的农民数量调查显示,诺丁汉郡、沃里克郡、莱斯特郡、北安普敦郡、牛津郡、白金汉郡、贝德福德郡、伯克郡、林肯郡等9个郡共有5815个农民遭到驱逐。(3)当敞田制被破坏的更严重时,更多的农民失去土地,成为自由劳动者。农业劳动力被迫向拥有土地的农场转移,加速了农业发展模式的转型,使得农业发展水平得到很大提升。而对于在圈地运动中得到土地的人,他们不仅获得了更多的土地资源,而且打破了之前敞田制实行的强迫轮种制。(4)土地所有者摆脱了轮作制耕种时间和作物种类的限制,得以在土地上种植让自己利益最大化的作物,并且能够更加合理的安排农业生产。自由的农业生产为土地所有者带来丰厚的利益,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农业积极性,为农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敞田拥有明显的外部特征,为了方便分给农户,条田以田垄、犁沟以及其它一些界堤分割开来。这些分界线上不能种植作物,无形中就造成了耕地的浪费,土地所有者们将自己的土地集中耕作后,或多或少会毁除这些界堤,尽管拥有的耕地面积没有增加,但实际上可种植的面积却增加了。此外,英国在18世纪以后人口增长迅猛。据统计,英国总人口在1700年时大约为650万人,到了1801年就上升到1050.1万人,而在1901年时更是达到了3700万人,(5)急速增长的人口数量,要求农业粮食产出有更大的提升。尽管敞田制遭到破坏后提升了土地所有者的生产积极性,使得土地产出增多,但是远远不能满足人口增长的需要。加之圈地使得无地者相应的增多,所以扩大耕地面积,开垦新的土地成为当时农民的最佳选择。文礼朋认为,18世纪中叶以后,随着英国人口的快速增长,粮食产量的增加主要是通过开垦更多的土地来实现的,并且由于大量开荒,导致许多劣等地被耕种。(6)大量开荒增加了英国耕地的面积,使得农业总产出大量提升,为农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敞田制的破坏使得大量农民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村庄出现过多剩余劳动力,他们面临着生存困境。农民生活环境恶化的后果是社会的严重动荡,直接威胁到了政局的稳定,1607年还爆发了米德兰地区农民反圈地的起义。所以统治者不得不颁布一系列禁止破坏性圈地的法令,以维护自己的统治。17世纪英国革命后,土地所有者的代表掌握了政权。敞田制的存在严重阻碍了土地所有者获得利益,所以遭到了更为全面的破坏。政府不但不禁止圈地,反而颁布法律来鼓励圈地的进行,使圈地运动更加大规模的开展起来。(7)这样新生的政权得到巩固,为农业的大发展创造了稳定的外部环境。政府通过大量颁布圈地法令来加快圈地的进程,1801年议会还通过了《一般圈地法》作为圈地的法律保障。保尔・芒图经过调查得出了1720-1800年议会所颁布圈地法令的总数量为2121个,1800-1810年达到了颁布圈地法令的高峰期,这十年间总的圈地法令不少于906个。(8)这样,大面积的土地成为圈地,敞田制在英国所占有的份额越来越小。圈地法令的大量颁布,充分体现了政府对于农业发展的支持,为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保障。

3.结语

敞田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为英国农业的发展保驾护航,它的重要贡献是国内外学者共同承认的。但是敞田制犹如其它一切制度一样,都有自身产生发展衰亡的历史,16世纪以后,在资本主义发展的潮流下,英国的土地制度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敞田制已不适应发展的需求,新土地制度的出现在所难免。当圈地运动开始出现,敞田制遭到破坏并逐渐缩小在英国农村的应用范围,最终消失于英国农村。敞田制在其衰败过程中,仍然对农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推动着农业继续进步。它不仅为农业提供自由劳动力,提升土地所有者的积极性,而且扩大了耕地面积,为农业聚集资金。同时它还利于巩固政权,使得政府推行促进农业发展的措施,扫除了农业进一步发展的障碍,为农业发展做了充足的准备。

参考文献:

[1]Joanthirsk.theRuraleconomyofengland:Collectedessays[m].London:Hambledonpress,1984:35-36.

[2]邱谊萌.16-19世纪英国土地制度变迁研究[D].辽宁:辽宁大学博士论文,2008.

[3]Joanthirsk.theagrarianHistoryofenglandandwales,Vol.iV1500-1640[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67:241.

[4]文礼朋.中世纪和近代早期英格兰敞田经营制度再认识[J].史学月刊,2006(9):93.

[5]HillC.p.British.economicandSocialHistory,1700-1975[m].London:edwardarnold,1977:2.

[6]文礼朋.英国对近代农业革命和农业资本主义的研究[J].世界历史,2007(2):117.

新颁布的土地管理法篇7

关键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档案;整合利用

一、确权登记归档内容

《江苏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颁证档案管理实施办法》第五条中指出,承包地确权工作验收时将同步验收承包地确权档案,凡承包地确权档案验收不合格的,不得通过承包地确权工作验收。由此而知承包地确权档案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性资料,因此对承包地确权档案的管理必须严格,即必须严格按照《档案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物权法》等有关法律知识和《农业部国家档案局农村土地承包确权登记颁证档案管理办法》对承包地确权进行物权保护,可以真正保护农民利益,为土地流转、调处土地纠纷,进行农业补贴和征地补偿等提供法律依据,这些资料的完整归档,对于数据的溯及与跟踪、责任的划分以及开发利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而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摸清农村土地面积底数。以社为单位开展农村土地面积的摸底和清查工作。通过调查摸底和实际测量摸清本村(社)的农村土地面积,并将地块、面积、空间位置、地类、权属清查落实到农户或其他承包方。

(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档案。以二轮土地延包以来建立的农村土地承包档案为基础,依据清查核实的农村土地承包情况,农村土地承包底册进行一次全面清理核实,进一步规范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合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及相关文件档案,确保农村土地承包档案准确、齐全、完整,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承包档案信息化管理制度,形成系统化、规范化、经常化的承包地地籍信息。

(三)进一步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归属。依据完善后的农村土地承包档案,按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管理办法》的规定,编制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簿,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初始登记。依法对承包地被征用、占用面积发生变化的,因分户、人口变动导致经营权分割、合并,经营权转让、互换,以及承包地灭失或全户消亡等情形实施变更登记。

二、确权登记档案数据整合

加强确权登记颁证档案资料管理,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制度,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合同,健全登记薄册、颁发权属证书、强化土地承包经营权物权保护,这一系列的整合,为开展土地流转、调处土地纠纷、完善补贴政策、进行征地补偿和抵押担保等提供重要依据。在此基础上,应加快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息应用平台,保证档案资料完整有效,方便群众查询,有利服务管理。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范围包括以家庭承包方式承包的农村土地和以其他方式承包的农村土地。家庭承包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按照公平分配、人人有份的原则,统一将耕地、林地、草地承包给本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的一种承包方式。其他方式承包是指集体经济组织按照效益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通过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将“四荒”地、养殖水面等承包给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或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单位和个人的一种承包方式。

(一)其他承包方式登记。采取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依法承包农村土地的,当事人申请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按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办理登记。对境外企业、组织和个人租赁农村集体土地,暂不予登记。开展其他承包方式登记参照家庭承包方式登记的相关程序。

(二)变更登记、注销登记。承包期内,因下列情形导致土地承包经营权发生变动或者灭失,根据当事人申请,县级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门依法办理变更、注销登记,并记载于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簿:1、因集体土地所有权变化的;2、因承包地被征收导致承包地块或者面积发生变化的;3、因承包农户分户等导致土地承包经营权分割的;4、因土地承包经营权采取转让、互换方式流转的;5、因结婚等原因导致土地承包经营权合并的;6、承包地块、面积与实际不符的;7、承包地灭失或者承包农户消亡的;8承包地被发包方依法调整或者收回的;9、其他需要依法变更、注销的情形。

三、确权登记档案数字化管理

(一)统一服务利用。各级农村土地承包主管部门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做好承包地确权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承包地确权档案工作纳入重要工作日程,明确分工,协同配合,全力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档案工作,实现档案工作与承包地确权工作同步部署、同步检查、同步验收、同步总结、同步考核,确保承包地确权档案达到“内容真实、信息完整、整理规范、安全保管”的目标要求。

(二)扎实做好承包地确权档案工作。通过承包地确权档案,依法确认农民土地权利,强化农民特别是全社会的土地物权意识,有助于有效解决农村集体土地权属纠纷,在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切实维护农民权益;承包地确权档案登记的过程,是进一步查清宗地的权属、面积、用途、空间位置,建立土地登记簿的过程,从而确认农民集体、农民与土地长期稳定的产权关系,可以进一步激发农民保护耕地、节约集约用地的积极性。

新颁布的土地管理法篇8

海域有偿出让配套措施现状

1海域使用金征收逐步规范

2002年,《海域法》实施,规定“单位和个人使用海域应当按照国务院的规定缴纳海域使用金”,但海域使用金征收主要依据仍是《国家海域使用管理暂行规定》,国家规定的海域使用金征收标准仍然只是一个指导性的征收标准。2007年,财政部和国家海洋局联合《关于加强海域使用金征收管理的通知》,提出“除农业填海造地用海、盐业用海、养殖用海暂由沿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部门和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制定标准外,各地区、各类型用海海域使用金征收标准统一由财政部、国家海洋局制定”,并规定了海域使用金征收方式、缴库方式、管理和监督管理责任部门。

2地方分别出台有关市场化出让海域的管理规定

由于以招拍挂出让海域使用权还是一项为适应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探索性工作,国家还未能出台统一的管理规定。沿海各地为顺利推进此项工作,纷纷出台了从省级到县级的有关管理规定,对以招拍挂出让海域使用权的具体操作方法予以了界定和细化,使海域“招拍挂”出让规范化运作。河北于2004年颁布实施《唐山市海域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暂行办法》。山东于2004年提出《文登市五垒岛湾海域使用权公开拍卖方案》,2005年颁布实施《日照市海域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实施办法》。江苏于2003年颁布实施《盐城市海域使用权招标拍卖实施办法》,2004年颁布实施《连云港市海域使用权出让招标拍卖实施办法》,2010年完成了《江苏省海域使用权招标拍卖实施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2011年颁布实施《如东县海域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暂行办法》。福建于2007年出台了《福建省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海域使用权办法》,2008年出台《诏安县海域使用权招标拍卖规定》,2010年出台《蕉城区海域使用权出让公开招标拍卖规定》。广东于2003年颁布实施《惠州市海域使用权招标拍卖暂行规定》,2011年起草了《广东省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海域使用权办法(征求意见稿)》。广西于2010年起草了《养殖用海招标拍卖挂牌管理办法》和《工程建设项目海域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管理办法》。虽然海南、浙江目前还没有开展海域使用权招拍挂出让工作,但也陆续出台了相关规定作为以后的工作保障。海南省三亚市2006年就出台了《三亚市海域使用权招标拍卖管理办法》,2008年海口市颁布实施《海口市海域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管理暂行办法》,2011年4月,浙江省出台《浙江省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海域使用权管理办法》。

3地方开始试探开展海域收储工作

沿海开发热潮产生了大量的建设用海需求,为了协调好养殖用海和工业用海的关系,保证重大项目建设的用海需求,有些地方试探开展海域收储工作,试图通过对海域“统一规划、统一储备、统一配置”来整合盘活海域资源。2010年,福建省莆田市参照林权改革和土地管理的做法,从养殖用海海域收储入手,在涵江区、秀屿区尝试海域收储2000hm2,对海域收储的范围、方式、程序和资金来源等方面提供了一种实践经验。2010年8月,福建省漳浦县成立了“海域收购储备中心”,主要通过依法收回、收购、置换、新开发等方式实施海域资源储备,为采用招标、拍卖和挂牌方式出让海域使用权创造条件。

海域使用金征收现状

1全国海域使用金总额大幅增加

2007年执行新海域使用金征收标准后,当年征收的海域使用金为29.6亿元,比2006年的15.7亿元基本翻了一番。2008年、2009年及2010年征收的海域使用金总额也逐年大幅增加,分别为58.9亿元、78.6亿元和90.7亿元(图1)。虽然每年填海造地用海确权面积占据比例较小,但每年填海造地用海征收的海域使用金一直占总额的比例较大,2005年就超过了60%,2007年执行新标准后,2007年、2009年、2010年都超过85%(图2)。

2海域市场化出让征收的海域使用金逐年增加

全国以招拍挂方式出让海域征收的海域使用金逐年递增,2009年呈暴发式增长,高达47632万元,2010年继续增加为5527.58万元(图3)。随着海域市场化出让工作的推进,海域招拍挂不再仅仅局限于海洋渔业项目,这直接导致海域市场化出让征收的海域使用金总额大幅增加。2009年,天津市通过拍卖出让的59hm2海域使用权用于填海造地项目,征收了海域使用金4269.70万元;2010年,广东省通过挂牌出让了2宗海砂开采用海,征收的海域使用金分别为52万元/hm2和25.5万元/hm2,分别为现行标准5万元/hm2的12倍和7倍。

3填海造地用海海域使用金标准远低于毗邻土地价格

国家海域使用金征收标准将填海造地用海分为建设填海造地用海、农业填海造地用海、废弃物处置填海造地用海和非透水构筑物用海4类,实践中,填海造地用海以建设填海造地用海为主。虽然2007年开始执行的海域使用金标准中,填海造地用海的标准大幅增加,但和2006年调整后的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标准相比较,1~6等的建设填海造地用海海域使用金标准分别和1、2、3、4、7、10等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征收标准差不多(表2),远低于毗邻土地价格。通过对商住用填海造地项目和工业用填海造地项目的调研,目前填海造地用海征收的海域使用金仅占毗邻土地基准价的20%~30%,在城市核心区域甚至只占5%~10%。由于通过填海造地获取建设用地成本低廉,加之填海新增建设用地游离于全国宏观调控体系之外,因此沿海地区填海造地规模无法得到有效控制。2006年全国填海造地用海确权面积为119km2,2007年新标准颁布实施后,当年的填海造地用海确权面积仍然增加到133km2,2007年以后填海造地用海确权面积一直稳定增加(图4),提高填海造地用海海域使用金标准并没有有力减退沿海各地的填海造地热潮。

海域有偿使用制度实施建议

1海域使用金标准需要进一步细化

从全国海域一级市场发展现状来看,行政审批在一段时间内仍将是海域使用权出让的主要方式,因此海域使用金标准是推进海域有偿使用制度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海域使用类型复杂,区域差异大,但目前的海域使用金标准反映的是整个县级行政单元所辖海域综合价值的平均水平,只有将评价单元进一步细化,才能更准确地反映海域市场价值。因此,海域使用金标准需要不定期修订,并且逐步实现基于海域使用类型的海域定级,在此基础上制定出更科学合理的海域使用金标准。

2海域市场化出让要和严格的海域用途管制相结合

中国海域一级市场是绝对的垄断市场,垄断供应模式必然造成海域资源的绝对紧缺,招拍挂等市场化出让方式,将促使海域价格一步一步走高。但海域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战略性物资和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国家在出让海域使用权时不能一味追求“高价格”,而应本着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原则,在地区之间、行业之间以及海域使用者行为主体之间科学合理的配置海域资源使用权。因此,国家海域管理部门应该实施严格的海域用途管制,海域市场化出让要严格执行海洋功能区划,严格控制改变海域自然属性的用海方式。

3填海造地项目与毗邻土地捆绑出让

填海造地用海的海域使用权与土地使用权的衔接是推进海域市场化出让工作的难点:如果通过市场化方式取得海域使用权后,毗邻用地项目审批通不过,海域就无法使用;项目通过申请后,海域填成陆地,又产生补缴土地出让金问题,增加了开发成本。填海造地项目和毗邻土地捆绑出让能有效解决这一矛盾,海域管理部门与土地管理部门可以先按规定分别测算出海域使用金与土地出让金的底价和比例,再通过协商,最终合并确定出让底价,通过招拍挂等程序后,中标方可同时拍得海域使用权证与土地使用权证,其所缴纳的成交金额再按海域与土地的比例分成,分别上缴入库。

新颁布的土地管理法篇9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划拨土地使用权出租是指土地使用者作为出租人,将依法取得的划拨土地使用权单独或者连同地上的建筑物、其他附着物租赁给承租人使用,由承租人向出租人支付租金的行为。

第三条凡在南宁市城区、郊区范围内出租划拨土地使用权的出租人和承租人,均须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出租划拨土地使用权的,应符合如下条件:

(一)出租人为公司、企事业单位,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以及其他组织(包括党政机关、社会团体、部队);

(二)出租人持有国有土地使用证或具有合法的土地使用权属证明、文件;

(三)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具有合法的产权证明。

第五条出租人出租划拨土地使用权时,其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随之出租;出租划拨地上建筑物或其他附着物,其土地使用权随之出租。

第六条划拨土地使用权出租,出租人与承租人必须签订租赁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并在签订合同之日起十五日内,出租人应当向市土地管理局申请办理出租登记,交纳收益金,领取划拨土地使用权出租许可证。

承租人在租赁期间,不得擅自将所承租的划拨土地使用权转租给他人使用。

第七条出租人单独出租划拨土地使用权或出租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随之出租划拨土地使用权的,出租人必须按物价主管部门核准的土地收益金标准,向市土地管理局交纳收益金,土地收益金全部上缴市财政。

第八条划拨土地使用权租赁合同最长期限为五年,期满后自行终止,出租人应到市土地管理局办理注销手续。如确实需要,可续订租赁合同,并按规定交纳收益金。

第九条划拨土地使用权租赁期间,承租人不得擅自改变划拨土地使用权出租许可证规定的用途;不得在承租的土地上新建、扩建建筑物或附着物,如确实需要改变用途及新建、扩建建筑物或附着物的,必须征得出租人的同意并经市土地管理局和市规划管理局批准,办理有关手续后,方可改变原来规定的用途。

第十条划拨土地使用权租赁期间,因国家建设需要或规划需要调整用地的,划拨土地使用权租赁关系自行终止,出租人应到市土地管理局办理注销登记手续。如租赁期未满而中止租赁合同,可按租赁有效期减去已使用的时间,余下时间的划拨土地使用权的收益金退回给出租人。

第十一条对于已将划拨土地使用权出租或随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的划拨土地使用权租给他人使用的,出租人必须在本办法颁布之日起一个月内到市土地管理局补办登记手续。

属于一九九年五月十九日(国务院令第55号时间)以后至本办法颁布之日止出租划拨土地使用权的,出租还必须补交一年的收益金。

第十二条违反本办法第六条、第十一条规定,出租人未在规定期限内到市土地管理局办理有关出租手续的,市土地管理局有权责令其限期补办,并可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或者一千元以下罚款。

承租人有租赁期间擅自将所承租的划拨土地使用权转租给他人使用的,应没收其非法所得,并处以非法所得金额两倍以下的罚款。

第十三条违反本办法第六条、第七条规定,逾期不交或不按核定的标准交纳土地收益金的,按日加收相当于土地收益金总额千分之一的滞纳金;超过六个月不交的,由市土地管理局报市人民政府批准,收回土地使用权,注销其土地使用证。

第十四条出租人、承租人隐瞒、谎报实际出租金额获得非法收益的,由市土地管理局没收其隐瞒的全部金额,责令其补交偷漏的土地收益金,并可以处以隐瞒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下的罚款。

第十五条承租人违反本办法第九条规定,在承租的土地上新建、扩建建筑物或者附着物的,该建筑物或附着物按违章建筑物处理。

第十六条被处罚当事人对处罚机关作出的处罚决定不服的,可在接到处罚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作出处罚决定机关的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当事人逾期不履行处罚决定又不申请复议、不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十七条土地管理部门工作人员、、贪污受贿、的,由有关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八条房产管理部门直接管理的住宅房屋出租以及在划拨土地上所建的住宅房屋出租给本单位职工的,不适用本办法。

第十九条市辖县划拨土地使用权出租适用本办法。

新颁布的土地管理法篇10

关键词:农村宅基地;权属;确权

引言

宅基地使用权确认与农村群众实际利益密切相关,历来是农村土地管理工作中的重点。我国政府一直以来都高度重视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管理工作,2008年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对农村宅基地使用权问题进行了高屋建瓴的规范阐述,明确了“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严格宅基地管理,依法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的依法行政方针。同时,政府还加大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国土资源部《土地登记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快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制度等规范性文件的执行力度,将依法保护宅基地使用权人的合法权益作为宅基地管理和确权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明确责任,落实措施,推动我国土地使用管理事业向着产权明晰、用途管制、节约集约、严格规范方向健康发展。

1宅基地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历史遗留问题以及解决措施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对于宅基地使用权管理的方针政策也在发生变化,再加上客观情况复杂等原因,我国宅基地使用权确权工作方面存在着较多历史遗留问题。这些问题形式各异,原因种类繁多,既有宏观上的,也有具体层面的,不能一概而论。历史遗留问题的存在,对人民群众的利益和社会和谐稳定都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要推动我国土地使用事业健康发展,就必须妥善解决这些历史遗留问题。在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时,要在充分尊重历史的基础上,根据当前实际情况,坚持“一户一宅、拆旧建新、法定面积”原则,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按照这个方针,南浔区在开展宅基地确权证登记发放工作时,针对宅基地超占面积现象,采取不同时间段不同要求的方法予以解决。

(1)1982年2月13日是我国《村镇建房用地管理条例》颁布的重要日子,也是宅基地确权工作不同措施的重要分野。以前占用的农村居民建房宅基地,直到现在都没有进行扩建、改建、翻建的,且四至界址清楚、权属无争议的,宅基地使用权根据目前实际使用面积为准。从统计数据上看,这种情况数量较少,涉及到的房屋建成时间很长,一般都在30年以上,破损严重。

(2)从《村镇建房用地管理条例》颁布实施后,直至1987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颁布实施的这段时间里,所发生的未经批准建设的房屋或者超过批准面积占用的宅基地,如果已按政策及当地政府有关规定处理的,按实际使用面积确定宅基地使用权;如果尚未未处理的,则需要经当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出具证明,并按照当时的处理政策进行处理,然后按实际使用面积确定宅基地使用权。统计数据显示,在宅基地土地确权历史遗留问题中这种情况所占比例最高,房屋状况大体完好,满足人们日常生活所需要求。

(3)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之日起,一直到新版土地管理法实施,也就是1999年1月1日的这段时间里,在进行宅基地使用权证登记确认时,先按照批准面积进行登记,同时标明超占面积,当以后发生分户建房或者发生拆迁、改建、翻建、重建时,则根据登记的面积进行确权,超出部分退还集体。在这种情况中,我国政府曾经于90年代初期进行过一次农村宅基地使用证确认工作,但由于当时的村民自治委员会对此事没有予以高度重视,使得相当数量的土地证没有发放到村民手中,这部分土地证存留在村委会,其中许多已经遗失。

(4)最后一个阶段,从新版土地法颁布实施之日,即1999年1月1日起直至目前,在进行农村宅基地确权工作时,坚持“一户一宅”的原则进行办理,对于拥有多处宅基地的,由农户自行指定一处进行确权,依法继承的宅基地不在此列。未被确认的宅基地上建设的建筑必须拆除。这种情况在我国宅基地确权工作中也比较常见,由于多数没有经过正规的建房审批,无法进行确权。

通过上述分析,作者建议可以按照两个时间段开展农村宅基地确权工作。一个是1992年以前实际占有的宅基地,按照已有的登记记录进行确权,对于超占的面积在进行适当处理后可以予以补办审批手续。二是1992年以后占有的宅基地,超占面积如果符合建设条件和当地土地利用规划,在经过处罚后可以补办用地手续。

2当前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宅基地确权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村社会稳定和农民的切身利益,是新农村建设的重点任务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农村宅基地使用情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而改宅基地确权带来了更多的问题和困难。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2.1随意改变宅基地用途,违规拆建扩建现象严重

随着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民收入逐年增加,给农民改善生活质量创造了条件。许多农民在改造居住环境时,随意扩建宅基地,宅基地使用面积超过政府规定标准等违法现象频频发生。还有的农民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违法改变宅基地用途,用于商业经营。

2.2宅基地违法流转现象严重,住宅空置现象严重

有的农户为了经济利益,私下进行宅基地交易,给农村土地权属管理带来了极大的混乱,产生了许多产权纠纷,对当地社会的稳定造成很坏的影响。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深入,许多农民进入城市,遗留在农村的宅基地因为很难合法转让,导致农村出现了大量空闲的宅基地,增加了土地管理的难度,权属关系难以确定。

3建议解决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作者建议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解决:一是建全、完善农村宅基地法律规范体系,加强立法,通过法律的手段对宅基地的权属确认、使用予以规范、明确“一户一宅”,超出一个的宅基地必须予以收回。二是明确农村宅基地使用期限,明确在无偿使用原则的基础上,对超出使用期限且不再需要的宅基地予以收回,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4结束语

积极稳妥地做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放工作,对于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事业健康发展、维护农村经济和农业发展秩序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由于宅基地情况复杂,确权工作难度很大,相关部门在进行宅基地确权时,必须秉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充分考虑到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现实情况,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开展工作,要深入、细致地对宅基地使用历史进行调研,在遵守国家大政方针的前提下,保证农民的合法权益,不断推动农村宅基地使用制度的完善,促进农村宅基地集约利用和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