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模式具体内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9:32:17

商业模式具体内容篇1

摘要:当前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机制主要是模仿大学本科和其他高等教育机构的教学模式,采用封闭式教学方法,这一教学模式不仅无法起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用,而且与高职院校培养较强动手能力、实用性人才的教育理念相背离。本文从分析当前教育模式的问题入手,提出了在信息支持环境之下,以项目教学法为主要手段,加强高职院校与企业横向联系,促进教学模式与实践训练机制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电子商务;信息支持;项目教学法;教学模式与实践培训机制

1引言

高职电子商务课程是培养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重要手段,其目标是培养面向企业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电子商务知识与技能需要,在掌握商务管理相关知识的基础之上,具备较高水平信息技能的复合型应用人才。[1]这类型的人才最重要的特点在于必须符合企业对电子商务专业人员的具体要求,因此仅仅依靠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校企分开培养的机制是无法满足当前企业对人才的需要的,特别是由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实践与电子商务理论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更加需要针对实际案例、具体情况设置课程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将企业的一线业务操作全面真实的引入到课程教学中来是十分不现实的,因此,高职院校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功能完备的信息技术支持平台,以提升学生专业能力为核心,以提供职业实践活动机会为主要内容,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项目化的专业课程体系,并将这些要素有机结合,形成完善的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模式。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从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的现状与问题分析入手,深入细致的探讨如何在信息支持的基础之上,构建融合项目教学法、模块式技能培训为一体的教学模式,优化当前的人才培训机制,提高实际教学质量。

2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的现状与问题

2.1缺少内容与结构合理的配套教学模式与教材

我国当前的高职院校课程设置基本上照搬了大学本科的模式,但是与大学的培养目标更偏重于理论教学相比,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是以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为主,人才实际处理问题能力与技能的高低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因此,照搬大学本科的教学模式不适应当前人才需求的实际情况。与此同时,在高职院校电子商务课程的教材选择方面,高职院校也处于模仿的阶段,课程内容偏重理论而轻视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发生了偏离。因此,尽快建立符合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在专业教材和课程中添加更多的实践内容,是当前应当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

2.2师资力量方面仍然有所不足

在实际教学与训练过程中,教师对教学质量的影响极为关键,特别是对电子商务人才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教师的经验与教学方法是十分重要的因素。而在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技能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低,实际掌握的实践技能也十分有限。究其原因,除了教学内容方面的因素之外,本文认为教师队伍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一方面当前高职院校从事电子商务教学的教师很多不是电子商务的科班出身,抑或是本身就没有实践的经验,多半是半路出家,自然也就无法系统的传授实践技能与相关知识;另一方面,在技能实训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相对较为落后,无法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对教学实践活动的兴趣也就难以得到保障。[2]

2.3缺少良好的教学环境与条件

教学模式的改进与推广需要发展的良好环境,但是当前高职院校的电子商务实践教学环节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拥有电子商务专用实验室的院校还属于少数,而在当前的专业实验室中,要么设备和软件配置落后,要么在实验内容的设置上忽视实际的教学效果、形同虚设。即便是有较为完善的软硬件和教学环境,由于信息技术支持需要付出较多的运行费用、损耗等形式的成本,再加上学校与企业之间尚未形成完善的校企合作渠道,按照企业的专业要求进行人才培养所需的交互式信息基础尚不具备,因此很难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标准化。

3信息支持环境下项目教学法在电子商务课程教学中的作用

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具体到高职院校的电子商务教学模式上,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弥补缺少实践教材的不足

建立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交互式信息交流平台,能够针对当前缺少实践性教材的问题加以解决,与企业直接交流合作,通过信息技术基础对教学模式的开展、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人才培养的标准与计划等进行全面的交流,并对整个教学过程形成监督与调整机制,起到对人才培养的导向作用。此外,本人在实践教学中,因地制宜,结合自己的网店和各种电子商务应用平台现场直播从客户的咨询到付款下订单再到给客户发货的全过程,每一个环节都让学生亲眼所见,然后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弥补目前缺少电子商务实践教材的不足。

3.2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

信息支持下大量的案例与实践项目能够丰富学习内容,而使课堂的教学氛围更加生动,改革传统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而项目教学法给予学生以较高的自由度和自我创造的空间,因此能够较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来,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无疑会因之得到提高。本人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资源和人肉搜索功能把图片、视频、漫画、生动感人案例结合起来弥补传统教学法的不足,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

3.3优化现有的人才培训体制

信息支持下以项目教学法为核心的教学模式能够培养更符合企业实用要求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在项目教学法的要求中,学生必须自主或以团队的形式完成项目,同时内容真实的项目为学生提供经验体会的途径和机会,通过收集资料和整理分析数据,以及与小组成员分工协作,以提升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团队协作意识;此外,项目完成效果的互评自评机制、工作性质的分析等具体内容对于培养学生公正评价项目处理结果等方面的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4基于信息支持的项目教学法教学模式构建

4.1构建完善的交互式信息交流平台,为教学模式的优化改革打好基础

对于完善的信息交互平台的建设是构建电子商务项目教学法模式框架的重要基础,该项工作的目标主要是应当保证该信息交流平台的软硬件配置,同时还应当保障网络交流的渠道通畅。前者要求高职院校重视对电子商务实验室的建设,加大投资力度;而后者则需要高职院校加强与企业间的横向联系,建立信息沟通的渠道,同时建立企业项目和对电子商务人才具体要求的数据管理体系,为教学模式的改革与优化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其具体内容包括:首先进行前期的合理规划,明确信息平台建立的目的和主要想要实现的功能;其次,系统构建过程中要及时对软件功能检查并进行测试,防止出现系统不兼容以及其他情况的发生;第三,注重教学内容与对象的多元化,设置不同的信息交流与处理模块,全方位优化教学模式的基础条件。[3]

4.2以具体项目为核心,构建电子商务的实践模块

在技术有力支持的基础之上,项目教学法的作用能够得到充分的施展,高职院校应通过对电子商务具体岗位要求的深入分析,按照各自所需的核心技能划分具体的项目种类,并以此为基础,按照岗位要求、具体内容和实施的难易程度进行筛选和划分,以项目为核心,形成相应的实践模块。这些模块建立的主要依据应当是电子商务活动中的具体活动环节,结合当前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实际就业岗位设置,本文主要将模块分为网站建设、网络营销、资金管理、物流配送、客户在线解答,以及包括综合业务等内容在内的其他6种模块(如图1所示),这些模块能够较好的涵盖电子商务整个业务流程中的主要内容。根据各个模块的具体特点,高职院校可以建立相应的课程与训练内容。

4.3以实践模块为基础,打造完善的电子商务课程与训练内容

在确定实践模块的基础之上,按照电子商务的实际流程,打造相应的电子商务课程和训练内容。这一阶段的主要内容包括3项:其一,是对实际工作性质和内容的分析,对岗位的行动领域、主要内容和所需的综合素质进行分析研究,并将这些内容进行案例化处理,构建贴近于实际的学习情境。其二,是明晰工作任务的具体轮廓,明确训练内容与电子商务活动的现实内容之间的联系,并通过任务说明等形式将这些内容展示在学生的面前。其三,实训项目的课程设置应当尽可能的参照工作过程顺序排列,特别是项目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项目向复合项目的设置,强调项目教学的整体性。

5结束语

总之,在完善的信息技术基础支持之下,高职院校的电子商务课程与训练应当遵循其人才培养的基本理念,从培养实用性较强、综合素质较高、专业技能熟练、知识面较广的人才的角度入手,积极加强与企业间的联系,以项目教学法为主要途径,构建先进的教学模式,从而更好的为企业培养优秀的实践性电子商务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淑芸、姚华、钟健.浅析meS模式培养高职电子商务人才[J].青年科学,2009.8

2倪莉莉.信息技术环境下项目教学法在高职电子商务实训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3刘忠印、何伟、荣明杰、吴文才.高职院校电子商务实验室信息系统构建研究[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

商业模式具体内容篇2

关键词:企业战略;商业模式;耦合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4-0034-04

一、中国企业发展面临的困境

经历了过去三十多年井喷式的发展,中国企业现在正步入一个平缓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企业过去的低成本优势已一去不复返而且很多企业已走到了发展的转折点,面临着发展瓶颈的制约,很难实现继续的增长,再加上一些外国企业的激烈竞争,中国企业现在面对的外部商业环境非常的恶劣。面对此种困境,中国企业该何去何从,这成为关系中国企业未来发展的一重大难题。为解决这一难题,学术界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但时至今日,仍未得出一个一致的结论。经过系统性的思考和分析,我们认为要想解决这一难题,中国企业应从企业战略(如国家层面,实现宏观发展方向的转变)和商业模式设计(企业层面,寻找新的价值创造逻辑)两个方面来入手,帮助企业重新整合定位,改变原来发展模式以此来帮助中国企业走出发展困境,迈上一个崭新的台阶。

二、企业战略与商业模式的内涵及关系

(一)企业战略与商业模式的含义及其构成

1.企业战略的含义及构成。企业战略即企业对未来发展的长远谋划,它为企业指明了长远的发展方向。企业战略包含:使命、目标体系、战略制定、战略实施、战略评价与控制五部分内容。

2.商业模式含义及其构成。商业模式是指企业创造价值的内在逻辑,商业模式决定了企业的价值诉求、价值传递方式、利益分配方式以及企业如何保持自身正常运作的具体方式,而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共同决定了企业的发展空间、企业的利润空间甚至企业的发展寿命。由此可见商业模式对于企业具有非凡的意义。借鉴国内外学者大量的研究成果,商业模式包含:定位、盈利模式、关键资源和能力、经营模式、业务系统、营销模式、融资模式、利益分配模式和自由现金流结构九部分内容。

(二)企业战略与商业模式的关系

通过大量的分析和研究我们发现企业战略与商业模式这两种理论不论在研究内容上还是在所解决问题上都即存在很多的相似之处(都是关于研究和解决如何实现企业内部协调与外部适应的)也都存在很多的不同之处(侧重点不同),前者侧重于通过战略的灵活性调整实现“外部适应”从而更准确的指引企业沿着正确的路线前行,而后者更侧重于通过内部的合理运作实现“内部协调”从而更好的进行价值的创造。商业模式相较于企业战略缺乏的是对外部竞争环境信息的持续收集、分析和对企业长远发展的谋划;企业战略相较于商业模式缺乏的是对具体如何创造价值、如何传递价值、如何分配价值的系统性思考,而恰恰这两方面的内容对于企业而言又都是不可或缺的,所以要实现企业很好的发展就必须对企业战略和商业模式这两者的关系进行仔细的研究。

从涉及的内容来看。企业战略是对企业的长远谋划,主要内容是为企业的发展制定方向,而商业模式则是企业创造价值的内在逻辑,主要内容是如何具体的经营企业从而实现顾客和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当然企业战略也反映了企业的日常业务决策同长期计划决策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系列经营管理业务[1],而商业模式同时也是对商业活动的一种抽象,它决定了商业活动如何为公司带来盈利,也决定了企业是如何把组织中的投入转变成价值增加的产出[2]。因此,从企业战略和商业模式涉及的内容可以看出,两者都反映了企业如何规划并实施一系列的措施使组织获得长远的发展,在内容上即存在很多区别也存在很多关联之处。

从解决的问题来看。企业发展的根本问题就是巴纳德和德鲁克所提出的,如何使组织同时做到“内部协调”和“外部适应”[3]。其实企业战略和商业模式这两种理论都同时涉及了这两个问题,比如说商业模式中的定位就是试图通过对产业链的分析和对外部环境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的研究来给企业寻找一个可使企业获得长远发展的“产业位置”,解决的是“外部适应”问题;商业模式中的其他模块则更加侧重于指导企业如何实现更好地运营,它们决定了企业如何创造、传递和分配价值,解决的是“内部适应”问题。与此类似企业战略也存在这一特点。企业战略中愿景的确定和目标体系的建立以及据此制定的战略都是对企业未来发展的一种决策,是为了使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而做出的长远谋划,解决的是“外部适应”问题;企业战略中的战略执行和战略分析与评价部分是企业为实现其既定战略目标而采取的具体行动,主要关注点在企业的经营层,解决的是“内部协调”问题。

三、企业战略与商业模式的耦合关系

根据对相关文献的整理,我们发现现在对战略的研究越来越多的涉及了商业模式的内容,对商业模式的研究也越来越多的涉及了战略因素,这一研究的趋势使企业战略和商业模式呈现交叉融合的趋势。许多学者也对这种交叉融合的趋势进行了分析,但是对融合程度的看法却存在分歧。Santos等(2009)认为商业模式回答的是战略概念中How(如何创造价值)的问题,只是战略的一部分[4];与此相近张文松教授认为商业模式就是企业确立战略定位即商业形态之后,所相应采取的竞争模式及商业流程,正确的战略定位本身不能保证盈利,企业需要合理的商业模式支持。即一个战略最终能否成功,取决于企业能力与所采取的商业模式是否相适应,在这里商业模式解决的是企业战略制定后的战略问题,它是连接客户价值和企业价值的桥梁,是一个将各方交易活动相互连接的纽带,对企业的战略起到支撑作用[5];afuah则提出了完全相反的观点,他提到商业模式包括了战略和运营有效性的利润导向等各个方面,与企业战略息息相关。所以,他们认为,战略是商业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6];与此类似按照拉里·博西迪和拉姆·查兰的说法,商业模式是“以一种系统地、严格地方法去考查一个企业的健康状况和赢利能力。它是对你的当前现实情况和将来的可能—而不是希望之中的—方向的述”。另外,商业模式还是“现实世界变化所构成的威胁或者提供的机会征兆的一种早期预警系统”以及企业“采取行动的蓝图”。也就是说,商业模式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价值创造的逻辑了,它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将战略融入其中[7]。elliot则认为:“企业战略详细地说明商业模式如何应用于市场,以便使企业与竞争对手相区别。”这说明,战略使商业模式在外部市场上实现企业间的差异化,从而表现出优异绩效,战略与商业模式是企业的两个侧面,相互之间不存在替代关系[8];Yip也指出了相同的观念,他认为战略和商业模式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并非一个词的两种语义。事实上,商业模式与战略之间是无法替代、互补共生的[9]。Zott和amit考察了企业的产品市场战略与商业模式的匹配关系,他们发现商业模式与市场战略不是相互替代的关系而是互补的匹配关系[10]。magretta也表达了相似的观点,她指出战略思考始于良好的商业模式;而商业模式作为一个系统,则是完成组织特定目标的经营体系,战略与商业模式的互补匹配会使新的商业模式产生难以复制竞争力,使企业获得成长发展[11]。马君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明了商业模式与战略之间的这种互补与融合的关系。战略强调竞争并获取企业绩效,而商业模式则关注通过具体的活动形成的系统为企业谋利;战略重视外部竞争,而商业模式则关注内部经营。因此,如果能将商业模式建立在企业战略的基础上,将外部竞争与内部经营进行融合互补,就会为企业获得绩效、创造价值,使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12]。在这些观点中虽然都提到了有关于企业战略与商业模式融合的思想,但这些观点都只是概念的阐述,没深入的分析和思考关于这两种理论如何实现“恰到好处”的融合的问题,因而时至今日学术界仍未形成一套有关这一方面的完整理论。

(一)企业战略与商业模式耦合的意义

虽然企业战略与商业模式这两种理论都对企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就单个理论而言仍存在很多的缺陷,无法满足现代企业管理活动对理论的要求。要走出这一困境的重要思路就是寻找现有管理理论的耦合性,让它们在管理实践中取长补短,相互依赖,相互支撑,相互强化。基于这一思想,从企业管理侧重的方面来看,企业战略主要着重于企业管理活动的外部,保证企业的发展能够紧跟环境的变化,寻求的是企业对外部环境的适应;商业模式主要关注的是企业的内部,企业运营中的价值创造逻辑和方式,探寻的是企业内部的协调。如果将这两者能进行很好的耦合,发挥各自的长处,那么就可以保证企业同时做到“外部适应”与“内部协调”,实现长远的发展。

另外战略需要模式的支撑,模式需要战略的引导,二者缺一不可。一方面商业模式为战略的实施创造了具体的企业情景;另一方面战略又为商业模式的设计提供了长期的愿景和价值主张。与此同时商业模式对战略选择和战略变革有强烈的指导作用,其所包含的平衡协调思想是企业经营的本质,并且这一思想同样适用于企业战略并有助于克服战略盲点;企业战略对于模式设计和模式创新具有强烈的实践性意义,其所包含的通权达变思想是实现企业发展的根本,并且这一思想同样适用于模式的设计并有助于完善模式的不足。所以,两者的动态耦合是实现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成为“游戏规则”制定者的重要途径,这就是这两种理论进行耦合的真正意义所在。

(二)企业战略与商业模式耦合的条件

1.战略与商业模式耦合互补的条件。从环境层面来看,外部环境如社会环境、市场环境、产业环境以及外生的技术等与内部环境如企业资源、核心能力、企业运营模式等决定了企业的竞争环境及其竞争优势,我们可以通过战略的选择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指明方向以适应竞争环境,可以通过商业模式的设计来获得更多的价值以维持和获取竞争优势。因为战略更加重视对企业外部竞争格局的分析与竞争策略选择,而商业模式则侧重于关注保持企业内部经营的顺畅和保护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战略强调战胜对手获取利润,而商业模式强调寻求获得在价值链上的独特价值,通过这种独特的价值使企业获得足够的盈利;战略更多地以企业当前拥有的资源为基础去寻求企业资源的进一步拓宽,而商业模式更侧重于利用现有资源对盈利潜力的挖掘。

从所起作用层面来看,“战略的作用是为组织绘制出航线”,“战略促进了行动的协调性”,“战略提供了一致性和有序性”;“模式的作用是保证企业这台机器正常高效的运转使其能很顺利的沿着既定航线前行”,“模式保证行动的协调性”,“模式确保了一致性和有序性”。概括起来可以说,战略负责引路,模式负责走好路;战略把握宏观方向,模式注重微观操作;战略保证做正确的事,模式保证正确的做事。战略关注市场外部环境变化,从而提出对竞争环境及长期发展的对策,实现的是企业的“外部适应”;而商业模式侧重于如何更好地创造、传递和分配价值,实现的是“内部协调”。这些功能和作用上的相互支撑、相互补充关系共同构成了战略与商业模式耦合互补的条件。

2.战略与商业模式“耦合强化”的条件。要真正在管理实践中实现企业战略与商业模式耦合,仅仅把握两者的区别,弄清互补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还不够,还必须进一步挖掘它们的共性,把握实现中两者融会贯通的关节点。从实施的过程看,两者可以“耦合强化”的根本原因在于企业战略是用“外部适应”来带动“内部协调”,商业模式是用“内部协调”来带动“外部适应”。虽有所区别但两者都同时关注企业的“内部协调”和“外部适应”,出现了交叉重合的部分,这就是战略与商业模式耦合强化的根本条件。

四、企业战略与商业模式的耦合过程

通过对国内外知名学者们观点的梳理、分析和对大量文献与案例的研究,我们发现:一是单纯的实施企业战略或者商业模式虽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企业实现很好的发展,但这两种理论都存在一些自身无法克服的缺陷,不能真正的满足现代企业对理论的要求;二是虽然这两种理论存在很强的互补性,可以实现相互支撑、互补融合,但是关于如何实现这两种理论的互补融合,使这两种理论实现“无缝对接”形成一个相对“完美”的指导理论体系的问题还未能得到解决。基于上述现状,经过长时间系统性的思考,我们一致认为可以通过耦合的方式来改变上述现状,将两种理论耦合为一种理论,耦合互补不足处,耦合强化共同之处,从而扬长补短,形成一个相对“完美”的指导理论体系,满足现代企业对理论的要求。下面我们用一个图形来说明一下基于战略与商业模式互补性与相似性的耦合过程(两种理论相互作用,最后形成一个整体),具体图形(如图1所示):

企业战略与商业模式就像是两个不完整的“车轮”,单独的运作都无法保证企业的顺利前行,如果将企业战略与商业模式进行“耦合叠加”,同时关注到这两者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且深入挖掘出它们的共性,把握好现实中两者融会贯通的关键节点,将不完整部分补齐进行“耦合互补”,将相同部分“耦合强化”,这样就会形成一个很光滑的“车轮”,实现企业的顺利前行。

耦合(Coupling)本身是一个物理学上的概念,按系统论观点,系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系统或者两种运动方式之间,通过各种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以至联合起来的现象,是在各子系统间的良性互动下,相互依赖、协调、促进的动态关联关系[13]。在这里是指企业战略和商业模式这两种理论构筑的系统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相互交叉,最终融入或嵌入彼此的系统,形成一个统一整体的象限。所以在将两种理论耦合时我们应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将这两种系统看成为一个统一整体;确定需要“耦合互补”的部分,需要“耦合强化”的部分;重新划分好各模块并确定各模块需要完成的任务;最后再以系统性的思维设计好各模块,确定各模块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实现模块之间的良好分工协作,使它们相互支持、共同作用,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统一整体。这种耦合在宏观上是代表企业战略与商业模式这两种管理理论在指导企业长远发展上面的协作;在微观上,表现为使企业内部各部分保持稳定、密切的联系,从而相互融合、同生共长,保证企业的顺利运营。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战略与模式这两者不论在组织层面还是在系统层面都存在很强的互补性和融合性,不存在大的耦合的障碍,而且在个人层面这两种理论也不存在理解、执行和伦理上的冲突,即也不存在个人层面耦合上的障碍。因此从宏观层面来看,这两种理论可以进行很好的耦合。

深入到耦合系统的内部企业战略的五个模块和商业模式的九个模块之间,既不完全相似也不完全相异,它们可以相互强化、相互补充,共同耦合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下面我们具体探讨一下这两种理论是如何实现相互强化、相互补充的。

在商业模式中“定位”部分起到“外部适应”的作用,但这种适应不具备包容性和持续性。如果能在定位中引入企业战略中使命的概念,那么就能很好的弥补定位局限性和短期性的不足,实现灵活、持续性定位,使模式做到更好的“外部适应”,引领企业的长远发展。当然这一过程是相互的。使命在使定位获得包容性和持续性的同时也会使自身得到强化,变得更具体,从而更具操作性;而且定位这一概念虽能明确企业在产业链中所处的位置,确定了企业发展的短期方向,但其还是达不到企业管理中对“指导方向”具体化的要求,还需进一步的细分。而企业战略中的目标体系和战略制定这两大模块恰恰能弥补定位这方面的不足,使定位进一步细分,强化定位的指导性作用。

企业战略中“战略执行”模块起到了“内部协调”的作用,但这种协调太宽泛,无法进入细节,可操作性不强。而商业模式中除定位以外的模块的内容恰恰是关于如何实现企业良好运营的具体内容,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能弥补战略执行这方面的不足,强化战略执行这方面的能力,使战略执行实现细微化和具体化,从而更好的实现“内部协调”。当然这一过程也是相互的。商业模式的模块在使战略执行变得具体可行之后,也会强化自身内部的联系,使这模块联系更加紧密,从而更具系统性。

商业模式的九大模块虽然细致的阐述了企业创造价值的内在逻辑,同时关注了如何实现企业的“外部适应”和“内部协调”,但却缺乏对现行模式是否恰当,现有定位是否合适的分析,缺乏连接“外部适应”和“内部协调”的桥梁,无法使这两者始终保持正确性,无法使这两者协调统一,达到完美的契合。而企业战略中的“战略评价与控制”模块恰恰涵盖了这些内容,可以很好的弥补商业模式在这一方面的不足。

五、结语

作为当代最具有代表性的管理理论,商业模式和企业战略面临的共同课题,是一个组织在变幻莫测的外部环境中面对众多的竞争对手,如何创造和维系自身的相对优势,使自身立于不败之地。实现顾客和企业价值最大化是这两者共同的目标,强调用系统、权变、柔性的观点观察和思考问题是两者共同的思维模式。在企业战略中侧重于对未来的长远谋划,在商业模式中更多的是强调如何保持企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具体内容,只有把握住上述的区别和联系,才可以在管理实践中促进企业战略与商业模式的耦合。

参考文献:

[1]ansofHi.Corporate Strategy[m].newYork:mcGraw-Hil,1965.

[2]BetzF.Strategic Business models[J].engineering management Journal,14,1:21-27.

[3]高文武,王虎成.从管理思想发展趋势看文化管理与战略管理互补[J].长安大学学报,2011,(5):37-42.

[4]Santos,J,Spector,B,and Van Der Heyden,L.toward a theory of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within incumbent firms[R].inSeaD work-

ing paper,2009.

[5]张文松.企业战略——获取竞争优势之道[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266-267.

[6]a fuah a.Business models:a Strategic management approach[m].Boston massachusetts:mcGraw-Hill,2003.

[7]拉里·博西迪,拉姆·查兰.转型[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5.

[8]elliot S.electronic Commerce:B2C Strategies and models[m].Chichester,U.K:John wiley,2002.

[9]Yip G S.Using Strategy to Change Your Business model[J].Business Strategy Review,2004,15(2):17-24.

[10]Zott C,amit R.the Fit Between product market Strategy and Business model:implications for Firm performance[J].Strategic man-

agement Journal,2008,(29):1-26.

[11]magretta J.why Business models matter[J].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02,(5):86-92.

商业模式具体内容篇3

[关键词]iptV业务iptV产业链三网运营模式

随着ip网络技术、网络传输宽带、网络接入技术、市平压缩技术、版权保护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相应产品的成熟,人们又将实现随时随地获得视频信息的希望寄托于iptV网络,并形象的将该类业务称为iptV业务。

iptV(网络电视)融合了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三网技术,具有视频数字化、播放流媒体化、传输双向ip化、收视(听)互动化和个性化等技术特点。iptV采用mpeG-4、H.264等视频编解码技术,使iptV节目信号以ip包的方式,通过互联网ip协议,基于ip宽带传输网络互动地传送或分发给用户,iptV用户主要以iptV机顶盒或电脑为接收设备、以电视机或电脑显示器为显示设备。iptV业务与传统电视业务的最大区别在于交互性和个性化按需收视(听),可实现用户与媒体内容提供商的实质性互动。iptV技术平台目前能够支持直播电视、时移电视、视频点播、网页浏览、电子邮件、可视电话、视频会议、互动游戏、在线娱乐、电子节目单、多媒体数据广播、互动广告、信息咨询、远程教育等内容广泛的个性化交互式多媒体信息服务,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iptV已经拥有一个比较成熟的消费群体。目前,国内的网络用户在收入水平、文化素养以及消费心理等方面都处于前列,这个消费群体更容易接受iptV提出的互动服务概念。iptV的发展动力,不仅来自光通信技术的进步、ip技术的成熟、网络速率的提高,更为重要的是来自巨大的社会需求和产业发展的动力。因此iptV必将为网络运营商和内容提供商提供广阔的新兴市场。

iptV要成功地实现产业化运营,必须精心打造一条能够实现资金和信息快速循环的iptV产业链。iptV产业链主要环节包括版权所有者、内容提供商、内容集成商、网络运营商、设备提供商和最终用户群等,为此打造合作共赢的iptV产业链是势在必行的。同时,iptV产业化发展需要合作共赢,只有处理好产业链上各环节的经济利益关系、业务关系和经营管理关系,明确产业链各环节的职责,才能打造合作共赢的iptV产业链。产业链各环节的经济利益关系决定运营管理模式,而适当的运营管理模式又有利于明确和理顺各环节的经济利益关系、业务关系和经营管理关系。

电信宽带ip网络是全国统一布局的全程全网,一点接入、全网互联互通,具有完善的宽带骨干网和宽带接入网以及巨大的潜在客户群体和完善的收费渠道,可以传输、承载并提供丰富多彩的交互式iptV业务。电信网络运营商积累了宽带ip网络存储、接入认证、带宽管理、计费结算、用户管理等方面的运营经验,电信网络运营商是iptV产业链的核心环节,没有电信网络运营商和电信宽带市场的支持,iptV很难成功实现产业化发展。

电信网络运营商和广电内容提供商的关系是iptV产业链最关键、最核心的关系,电信网络运营商和广电内容提供商做到优势互补、利益捆绑、合作共赢、共谋发展是iptV产业成功的关键。电信网络运营商只有依靠广电内容提供商的内容资源优势,来丰富iptV业务的内容,才能吸引更多的用户。没有广电内容提供商的参与,iptV产业链很难形成。

电信网络运营商与iptV产业链中的设备提供商等其他环节的合作也很重要,设备提供商能否向用户提供高性价比的iptV机顶盒,是iptV产业能否实现高速增长的关键。

用户的消费需求是iptV发展的最根本动力,iptV产业链各类运营商应着力改变用户的消费习惯,改善付费收视(听)商业模式,确定合理的资费,采取灵活的业务提供方式,提供丰富多彩的iptV内容和服务。

iptV要成功地实现产业化运营,还要求iptV产业链各环节能够良性化互动,创造出切实可行、优势互补、利益捆绑、合作共赢的业务运营模式和赢利模式。

随着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实现三网融合,可以建立一个统一、独立的内容整合平台,内容提供商负责内容制作与管理,任何够格的内容集成商负责与其相关的内容整合、业务管理和营销、用户管理、计费与收费,网络运营商向内容集成商出租网络资源,网络运营商只负责内容信息的传输和宽带接入,由内容集成商运营内容,向用户出租机顶盒,这种一视同仁运营模式可以最大化内容集成商的潜在收益。

网络运营商与内容提供商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原则,结成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联手运营内容,合作分成,这种运营模式关键在于网络运营商寻找到好的内容提供商作为合作伙伴并形成明确的利益共享机制。网络运营商负责内容信息的传输、宽带接入、业务管理和营销、用户管理、计费与收费。这种战略伙伴运营模式相比一视同仁运营模式,网络运营商能够从内容捆绑销售中获得更快的收益增长和更多的收益。

自产自营运营模式的要点在于在国家监管政策允许的前提下,网络运营商向内容提供商购买内容或买断内容生产许可,自己生产内容、自己运营内容,并负责内容信息的传输、宽带接入、业务管理和营销、用户管理、计费与收费。

逐步深入运营模式的要点在于逐步扩大iptV的业务功能,在iptV市场导入期,网络运营商首先推出视频点播(VoD)、电子节目指南(epG)、网页浏览、电子邮件等业务,在iptV市场成长期,网络运营商可逐步推出网络游戏、数字视频录制(DVR)、电视商务等新业务,以满足市场需求。

目前iptV的赢利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收费模式,与目前的宽带上网模式一样,采用包月收费模式,同时在具体内容上再收取部分点播费用。二是广告模式,内容不收费。三是捆绑收费,收费和广告相结合,用户可以灵活选择包月收费或者计次付费等。采用这三种赢利模式获取的收益,由iptV产业链上的内容提供商、内容集成商和网络运营商等环节按照预约比例进行分成。为体现iptV业务的个性化、互动化特色,网络运营商可以采取细分客户群等策略进行精细营销,为不同需求的iptV用户制定个性化、互动化业务和差异化资费标准。

2007年,中国网通和中国电信仍然把iptV圈定为宽带业务发展的重点,中国iptV商用市场开始启动,不过,由于运营模式仍然不够完善、用户需求尚需进一步发掘等诸多因素,中国iptV市场仍然处在培育期。从目前业务发展来看,广播节目的时移、点播受到用户的欢迎;iptV不仅面向城市高端用户,农村市场也具有旺盛的需求潜力;从厂商角度看,国内商用市场基本为Ut思达康、中兴等厂商所把持。为了顺利实现iptV产业化运营的目标,拥有积极的产业政策、先进的软硬件技术、丰富的节目内容和赢利的运营模式固然非常关键,但同时iptV产业链各环节积极的共赢合作也十分重要,只有让最合适的环节去做最合适的事,才能够促进iptV产业健康快速地向前发。

参考文献:

[1]郭世满:宽带接入技术及应用[m].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龚智星:现代有线电视宽带网络[m].中国广播电视

商业模式具体内容篇4

关键词:数字出版商业模式对策

中图分类号:G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5)10-0083-01

近年来,我国的数字出版业发展迅速,初步形成了一些独特的商业模式。商业模式是否成熟决定了一个行业的兴衰成败,了解与认识数字出版的商业模式对推动数字出版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数字出版商业模式的分类

1.专业出版模式。一些传统出版社,利用自身的专业化资源优势,如科技、医药的专业机构的专业出版社,与同方知网、万方等数据库合作,将专业内容进行开发,建立了大型专门数据库平台,为专业需求用户提供服务。

2.教育增值模式。教育出版集团如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和高等教育出版社为代表的教育类出版社,充分利用自身科研优势和垄断性,在积极推动纸质教科书销售的同时,进一步推动内容的深度挖掘加工和高附加值的增值服务,并把这种服务与网络销售相结合,逐步探索出符合行业特点的数字出版商业模式。

3.大众出版模式。除了以上两种常见专业化模式,依托网络传播和信息技术的数字大众化的数字出版模式,日益成为新媒体时代新的发行渠道和途径。大众需求的多元化,使得大众出版模式下的选择类型也十分丰富,如网络小说、由小说延伸的电视剧、游戏内容版权等,该模式立足日常的生活,娱乐化趋势明显。

二、当前数字出版商业模式存在的问题

1.行业的巨大惯性。传媒出版行业既有格局还未彻底打破,他们握有雄厚的积累资金、占有丰富的优质出版资源,但是传统格局下各自为战、死守自身现有资源、对支持信息时代转型心存疑虑等问题,不利于数字出版模式完整产业链的形成和规模化经济效益的取得。如果传统的格局不能被改变,传统出版行业继续只依靠政策支持、不以市场为导向,在网络信息化浪潮之下,继续为固有利益按兵不动或被动地接受新模式,不做长远打算,想要尽快形成成熟的商业模式,赶上世界出版行业的步伐将会举步维艰。

2.盈利模式单一。从传统出版行业脱身而来的数字出版商业模式,没有融入当前多元化的盈利方式,但是单纯通过简单交易的思路来实现电子商品的直接获利。显然,这种单一的交易方式不能满足当前活跃的网络消费方式。从改变的角度来看,一是要强化数字出版内容的价值含量,这是基本保证,在此基础上,注重出版内容的再加工、组织、融合,变普通内容产品为多元化的文化消费品,在这过程中要关注对新信息技术的结合运用。二是从整个行业来说,要整合整合数字出版产业链并积极运营数字内容版权,大力开发目标读者群。运营内容版权的方式包括将数字内容的版权授权给影视、话剧、网游等制作商,将内容产业链延伸至游戏、电影、电视等其他领域,展全方位的版权操作,挖掘更多的利润点。

3.利润分配不合理。中国数字出版利润分配的主导权控制在运营商和终端设备制造商手中,利益分配模式也基本上是由这些机构制定。这种没有各方参与充分协商形成的利益分配体系,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形成了当前明显不合理的分配体系,是垄断带来的结果。过低的价格和过低的利润分配比例,使作者无法从创作中获得最基本的收益保障,出版商也无法利用内容增值获得发展空间。

三、数字出版商业模式发展的对策

1.打破传统发展格局,先要网络意识。传统出版行业经过近半个多世纪的积累,在国家的支持下,早已成为庞然大物,这是向未来数字出版模式转变的巨大优势,也是最大的劣势。物大则体拙,在长期习惯了体制因素影响,当面对当前市场化、信息化竞争中,缺少快速反应能力,握有优势资源得不到充分释放,数字出版日益高涨的需求得不到应有的满足。关于这点,还需要国家政府加快出台政策进行深化改革,从政策上引导、鼓励和支持数字出版行业的发展壮大,为实现数字出版的产业化提供政策保障,为传统出版行业重新武装起最新的武器,最终形成行业规模经济效益。此外,政府还要加大对数字出版转型的产业软环境建设,积极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创新监管模式,设立数字出版革新统筹推进部门,出台鼓励数字出版转型的政策措施,完善著作权、版权保护等法律法规,加大数字出版人才的培养,完善数字出版人才的引进等。

2.整合行业发展,形成规模发展。相对于互联网而言,出版行业如同宇宙中的星辰,显得十分渺小。因此,作为新兴的数字出版行业,最佳的商业模式便是组成一支强大的产业链,让数字出版的上下游价值链真正实现贯通。产业链的企业只有通过紧密协作才能形成整体优势,各个企业只有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各自发挥出最大的能量,整个产业链才能达到最佳的运作状态。单目前数字出版产业的产业链初步形状中,存在着很多问题。按照价值顺序来看,上游的内容提供商的出版社,参与电子出版行业行动晚,具体技术优势少,因此,在盈利和产业链分配上,不占优势,导致传统出版业对参与整个产业链热情不高,进而致使数字出版产业上游的内容资源供应不足,无法形成大规模的数字内容制造能力。中间对内容进行在加工、分类的企业,由于上游优质资源提供的缺乏,无法充分挖掘数字出版的最大价值,下游的销售行业,目前正处于激烈竞争格局,特别是终端商、移动运营商都想抢占垄断地位,致使恶性竞争情况时有发生,以上这些都对数字出版形成统一产业链带来诸多不良影响。我们的数字出版企业必须通力合作,形成联合体,群策群力,从内容、渠道、产品、人才、资本、技术等角度探索横向、纵向以及网状一体化整合的可能性,建立合作共赢的商业模式。

3.尝试第三方监管机构,合理分配行业利润。产业链形成困难,最根本上看还是对利益的争相追逐,因此,要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产业链分工链条,需保证各个环节参与者的利益,产业链才能真正畅通。可以尝试建立第三方的监管机构,只负责掌握行业的交易数据,不涉及具体的产品、服务、技术等问题,主要来平衡各方的利益,建立符合各方利益分配和符合国家政策导向的新价值分配格局。

参考文献

[1]黄立雄.数字出版产业链整合研究[D].湘潭大学硕士论文,2010.

[2]尚莹莹.数字出版盈利模式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硕士论文,2008.

商业模式具体内容篇5

[关键词]数字内容产业 商业模式“3-4-8”体系

[分类号]G114

数字内容产业链包括数字内容生产商(如网络游-戏制作商、移动增值业务提供商、数字新闻制作商等)、数字内容集成商(如数据库商、门户网站、视频网站等)、数字内容运营商(如网络游戏商、移动运营商等)、终端(如手机生产商、电脑生产商、数字电视生产商、受众等)。我国数字内容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其中数字内容产业的发展缺乏商业模式支持就是急需研究的重要问题。正如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所说:“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

从现有商业模式研究来看,国外对商业模式的定义分为三类:①经济类;②运营类;③战略类。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原磊先生通过对国外的商业模式研究成果的综合考量,提出了新的商业模式定义,并据此设计了商业模式的“3-4-8”构成体系,其中:“3”代表联系界面,包括顾客价值、伙伴价值、企业价值;“4”代表构成单元,包括价值主张、价值网络、价值维护、价值实现;“8”代表组成因素,包括目标顾客、价值内容、网络形态、业务定位、伙伴关系、隔绝机制、收入模式、成本管理。商业模式的“3-4-8”构成体系实质是一种从“远-中-近”三个层次对商业模式进行全面考察的立体架构。本文正是以“3-4-8”构成体系为基础进行理论研究。

1 数字内容产业的价值主张与商业模式

数字内容产业的价值主张,即数字内容产业链中企业提供的服务和它所针对的目标客户群。在提出价值主张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作为数字内容产业链上企业的特点,如何寻找到为企业带来价值的内容这一价值主张,是数字内容产业构建商业模式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数字内容生产商是数字内容产业的源头,数字内容生产质量的新颖性直接关系到整个产业的生存。当前数字内容生产的同质化现象严重,价值链上的企业盲目进行业务拓展。

1.1 传统内容数字化后的商业价值

数字内容产业的发展和快速生产使得传统内容必须加大重视程度,其中的商业价值集中表现在内容转化和销售上。传统的内容题材对数字内容的开发将有许多借鉴意义,如取材于中华文化的动画片《功夫熊猫》、台湾启动传统内容典藏计划等。韩国金钟琪在《中日韩应联手发展东方数字文化》一文中强调,这不仅是整合内容商品,更多的是在传播东方文化。而对目前正在出版的传统内容,内容生产单位要保留数字版本,取得数字版权,通过数字版权的交易,推动数字阅读、交易和流通。只有当传统的数字内容具有相当的规模时,中文的手持阅读器才有发展的空间。针对不同的受众,数字化内容可以有多种开发方式,可以提供休闲娱乐产业(如生产数字游戏、电脑动画、互动电视等增值素材库),提供数据库查询服务,提供专题服务及数字技术软件服务等。这些开发和服务方式都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商业价值。

1.2 关注地方特色

数字内容产业内容生产的方向就是要满足特定用户的需求,可以针对地方特色开发数字内容,找准目标客户群。湖北荆州电视台《垄上行》栏目的《垄上行手机报》就是立足当地特色发展的精品数字内容。《垄上行手机报》是该栏目的一个增值产品,为农民提供最新的农事信息、天气等。真正为农民着想,才是《垄上行》成功的关键。虽然城市市场竞争白热化,但我国仍有许多地区属于未开发的处女地。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广大农村地区还有巨大的市场潜力。虽然农村地区人均购买力弱,但整体购买力十分强大;国家对欠发达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很大。手机、电脑和有线电视的普及率逐步提高;西部地区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拥有丰富的具有民族风情的文化资源,而少数民族对信息的需求也很巨大,依托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资源,开发具有民族特色。满足少数民族地区信息需求的内容市场也十分广阔。

1.3 服务型数字内容与产品型数字内容的选择

数字内容分为产品型数字内容和服务型数字内容,产品型数字内容即以产品的形式呈现在用户面前的数字内容,以复制为特点,例如数字音乐、电子书等,这类产品生产商集中,提供服务集中,不需要持续更新,最大的弱点就是复制容易,监管难度大。目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版权问题。服务型数字内容必须是持续有变化、持续刺激使用者需求、持续创造使用者欲望的东西。持续有变化就不怕复制,而且最重要的是,客户会愿意持续地付费。网络游戏是相当典型的服务型的数字内容,当前移动增值服务中大量提供的服务就是此类内容。服务概念的数字内容,需要的是建立信息搜集与的运作机制。

1.4 用户参与数字内容产品开发

用户参与制作数字内容是在web2.0技术出现的条件发展起来的。UGC(用户原创内容)是用户将自己原创的内容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展示或者提供给其他用户。You-tube、mySpace等网站都可以看做是UGC的成功案例,社区网络、视频分享、博客和播客(视频分享)等都是UGC的主要应用形式。3G商用使移动UGC业务正在日渐崛起,无论是互联网还是移动网络,越来越多的内容不再来自于传统媒体或互联网Sp,而是直接来自于用户:论坛、博客、社区、电子商务、视频分享。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手机功能的不断强大,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利用手机制作图片、视频,将自己的心情和所见所闻用手机记录下来,随时随地将这些内容传递给他人,而以3G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正是其最重要的传播渠道。

1.5 注重数字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开发

数字内容的生产,特别是信息服务类的数字内容,不能只注重信息的数量,还要关注从深度和广度上开发数字内容。《纽约时报》网络版每天上网的稿件有170条-200条左右,但他们不是简单地将信息扔到网上,而是结合网络的特点,对大多数稿件进行有选择的加工和改造,进行内容深化和延伸。同时,还加强自己的言论力量,以深化自己的特色,目前,由于其言论版的特色无人能取代,在30万从传统纸媒上分流的读者中,有20万订阅《纽约时报》的网络版。它还注重在广度上进行开发,传统报纸由于版面的限制,大量有价值的文字图片不能刊登,但是利用网络就可以在网络上链接更深一层的报道。再比如新浪网上定期的话题制作,也吸引大量的用户观众。

1.6 运营商的价值主张

运营商属于型企业,运营商的价值选择重要的是明确自己的价值定位,基于企业核心能力开展服务。作为运营商,最重要的是拓展渠道的能力,卡句建本企业的渠道网,增强渠道营销能力。核心竞争力是企

业与众不同的能力,也是企业在竞争中取胜的关键,只要企业具备某种其他企业很难模仿的能力,并且确实为企业带来了丰厚的利润,那么这种能力就可以说是核心竞争力。初期盛大网络作为游戏商,也是凭借其优异的渠道建设能力,成功了《传奇2》,在游戏运营方面树立了品牌。网络游戏的成功不只在开发自主知识产权的游戏产品,还必须有良好的营销渠道,保证价值的顺利实现。

2 数字内容产业的价值网络与商业模式

2.1 价值网络的含义

价值网络包括网络形态和业务定位两方面的内容。数字内容产业价值网络的构建可以放在数字内容的产业链上来考虑。产业链的形成可以描述网络形态,产业链中的企业根据自己的价值定位确定本企业的业务定位。企业必须把自己放在整个网络中进行定位,才能通观全局,设计具有竞争力的商业模式。现在正处于3G时代,数字内容产业的产业链和价值链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

2.2 在传统的数字内容产业链中,链条非常清晰

传统的数字内容产业链包括处于上游的数字内容生产商、处于中游的数字内容集成商和运营商、处于下游的终端定制商和顾客。数字内容生产商生产个性化的数字内容提供给数字内容集成商,收取内容集成费用和收益分成,数字内容集成商向网络运营商租用接入网服务或网络运营商提供接入平台,参与数字内容的推广营销,进行利润分成。网络运营商向终端生产商定制终端,并进行内容推广,向用户收取内容定制费或者月租费。数字内容生产商也可以直接与网络运营商合作,网络运营商提供接入平台,和内容生产商直接分成。在传统的数字内容产业链中,网络运营商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利益的实现都要通过网络运营商,网络运营商对利益的分配方式将直接关系到数字内容生产商的积极性和终端客户对数字内容的选择。在数字内容产业链中,信息向数字内容生产商集中,数字内容生产商根据用户的需求信息生产满足市场需求的数字内容,即有价值的数字内容产品,然后往用户方向流动。资金流由用户流向网络运营商、终端生产商,再由网络运营商与集成商分成,集成商向生产商支付集成费用,信息流和资金流以网络运营商为中心运转。

2.3 3G时代数字内容产业出现新的变化

数字内容生产商根据自身的数字内容特点开发特定的终端,通过终端下载数字内容进行收费,购买终端的客户就是这种数字内容生产商的固定客户。电子书的新发展方向是其中的代表,如亚马逊购买大量版权,开发kindle电子书阅读器,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我国的盛大文学的数据库里有500亿字的作品,该公司提出“一人一书”(opoB:onepersononebook)计划,策划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阅读器。终端生产商不再只为网络运营商定制,终端开始打上终端生产商的印记,忽略运营商的作用。如苹果公司把生产多媒体播放器ipod播放器以及iphone手机和它打造的网上内容商店iturnsstore结合在一起,用户通过苹果的ipod使用苹果网上商店的应用程序下载服务及其他的各种业务,扩大了苹果公司的收入来源,传统的数字内容产业链结构被打破。资金流和信息流不再只向网络运营商集中,数字内容生产商、终端生产商、网络运营商,只要能提供有价值的独特服务,资金就会向它集中。产品流不再必须通过网络运营商,内容生产商和终端生产商可以直接将内容产品送达消费者,信息直接通过用户反馈给内容提供者。

3 数字内容产业的价值维护与商业模式

数字内容产业价值维护可以进一步分为伙伴关系和隔绝机制两个因素。

3.1 数字内容产业价值链上的企业要加强相互间的合作

数字内容产业价值链上的企业要构建合作伙伴关系,维护企业价值实现。价值链成员间按照价值链不同环节的分工,根据不同企业的核心能力完成不同的价值活动。价值链上的成员要把战略环节紧紧控制在企业内部,将非战略环节虚拟化,使用外部的优势资源和能力,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加灵活性,从而形成整体优势,构建业务伙伴之间的良性生态系统。nttDoComo积极与内容提供商合作,代内容提供商收取信息费,与内容提供商进行利润分成,采用注资等方式与大sp结盟等,使内容提供商获得合理收入,激励内容提供商不断提供新颖的内容,促进了信息源的发展,也降低内容提供商的运营风险。nttDoComo还与终端厂商进行合作,定做手机终端、提供手机补贴;手机和业务捆绑销售;与终端厂商进行资本与技术合作等。通过这些措施,nttDoComo获得了终端厂商的有力支持,使i-mode业务的开展畅行无阻。

3.2 增强数字内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与其他企业加强合作的同时,完善自己的服务内容,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手机、互联网和数字电视的融合,拓展服务领域。手机和互联网互连已经实现,现在互联网上的收费内容可以通过输入手机号的方式自助缴费,互联网的内容也可以通过手机平台浏览。而三者的互连互通还没有实现,苹果公司推出的“数字家庭战略”为三者的互连互通勾画了前景,通过appletV机顶盒或者mac电脑,访问itunes在线商店购买数字音乐或高清视频节目,itunes软件扮演连接用户机顶盒或mac电脑与在线商店之间的桥梁,最终这些数字内容可以在多种显示终端,包括高清电视、电脑和支持影像功能的ipod产品、iphone手机上无缝连接播放。

3.3 拓展产品生产线,创新服务内容

当价值主张形成一定的市场规模,为了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断拓展服务内容,采取横向产品生产、纵向渠道拓展。如腾讯公司在QQ聊天服务取得较大市场份额后,在原有的平台上整合众多QQ品牌服务,如QQ群、QQ校友,又开发出企业QQ、QQ家园、QQ秀,营造网上虚拟社区,同时还涉足游戏,推出包括连连看。各种牌类、棋类和网络游戏的QQ游戏,吸引了众多用户。动画制作也不是如此,在李中秋的“泛动画”概念里,基于与动画片制作相近的技术和工具,数字内容产业的外延异常丰富:工业设计、城市规划、案件场景再现、三维广告都能纳入其中。网络游戏的市场占有量巨大,为了迎合社会主流价值观,网络游戏生产商可以从更大的视野定位网络游戏,从休闲产业、娱乐产业、文化产业、教育产业交叉的角度看网络游戏,在游戏中融入文化元素、教育元素。

3.4 数字内容生产者要不断提高服务质量,进行产品升级,提高用户的体验值

上海的移动电视集团不仅注重电视内容的制作,而且对电视信号的接收和稳定也十分重视,不断改善发射技术,耗巨资增加辅助发射点。搜索引擎的主要价值创造源于竞价排名,售卖关键词,但如果用户搜索结果中广告太多,就会影响用户的体验值,搜索引擎的运营商必须权衡用户和利益之间的关系。

4 数字内容产业的价值实现与商业模式

企业的价值通过收入模式和成本管理来实现。收入模式是指企业获得收入的方式,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企业如何对创造出来的价值进行回收。收入模式可以分解为收入源、收入点、收入方式三种相对独立的功能模块。

4.1 数字内容产业的收入源

数字内容产业提供给顾客的价值内容包括很多方面,如为目标顾客定制的增值服务,吸引大众顾客的免费服务内容等。对内容是否收费要进行仔细的考量,哪些环节收费,哪些环节免费,都要进行集中考虑。免费环节是收费环节的重要条件,当内容服务影响增大,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收费点。以网络游戏的收费源发展为例,从网络游戏接人互联网开始,游戏吸引玩家在线,为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sp)带来大量网络流量,在这一环节上与电信和iSp分成,收取流量费,用户进入游戏即用户使用网络游戏提供的内容,进行网络游戏点卡售卖收费,玩家在游戏的过程中,为了升级购买虚拟物品与增值服务。网络游戏聚集大量的在线用户,目标客户针对性强,在网络游戏中植入广告也成为网络游戏收费的一个重要来源。网络游戏的舰模和影响力达到一定规模时,网游运营商可以售卖衍生产品相关授权获得收益。

4.2 数字内容的收入点

数字内容的收入点是指数字内容产业据以获取收入的那部分目标顾客,解决“对谁收费”的问题。数字内容产业服务的目标顾客可能包括很多,但可能仅对那些需求弹性很小,对企业服务依赖性大的顾客进行收费,而对其他顾客免费。并同时采取差别定价的方式对不同的顾客采取不同的收费标准,数字内容产业的目标客户更细化。收入方式确定“怎么收费”,收入方式是收入模式的具体实施环节,为顾客的付款提供了条件和规则,确保了企业收入的最终实现。

4.3 数字内容企业的成本管理

数字内容企业的成本管理是指企业管理成本的方式,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企业在创造价值的活动中,如何进行成本布局和成本控制。数字内容产业在经营活动中产生许多不同的成本要素,包括员S,Xi资、数据库订阅费、数字内容费、广告推广费、系统开发购买费、技术服务费等。企业应当确定所提供的价值内容中,哪些因素做到行业标准之上,哪些因素做到行业标准之下,从而确定自身的成本布局情况。成本控制是指企业对经营活动中产生的成本进行压缩。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成本控制已经突破了把成本局限在生产这一狭小层面上的研究领域,而是把重心转向企业所有经营活动中,是企业全员管理、全过程管理、全环节管理和全方位管理,是经济和技术结合的管理。

参考文献:

[1]morrism,Schindehuttem,allenydJ.theentrepreneur'sbusinessmodel:towardaunifiedperspective.Joumaio1"BusinessResearch,2003,58(1):726-735

[2]原磊,商业模式体系重构中国工业经济,2007(6):70-70

[3]项洁,数位典藏产业模式之探讨[2010-03-21]省略/p-17661594html

[4]金钟琪,中韩日应联手发展东方数字内容产业,21世纪商业评论,2005(8),134-134

[5]何飞鹏,数字内容产业的关键变革:先典藏,再学习,出版参考,2009(5):33

[6]湖北荆州电视台,垄上行垄上新农村――从“垄上栏目”到“袭上频道”的飞跃广告人2009(11):75-78

[7]王光文,数字内容产业及其在中国西部地区的发展,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8(1):107-112

[8]程嘉君,数字聚台与数字内容产业的发展,现代通信,2003-(1):1-2

[9]UGC.[2010-03-21].'baike,baidu,com/view/713949,htm.

[10],刘茜新媒体时代的数字报业运营模式,新闻战线,2007(3):51-53

[11]黄漫宇,从盛大看网络游戏运营企业的主要商业模式,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5(4):114-118

[12]孙永杰中国电子书面临“套牢”风险7,[2010-03-21]sunyongjie68.blog.省略/146051057.hunl13]刘高峰,构建供应价值链全面推进竞合策略,现代通信,2003(9):37-41

[14]牛雯雯,新媒体带来盈利新模式――媒介经营模式趋势探析+新闻知识,2006(3):69-70

[15]刘小帅,张世福,3G时代:传媒价值链的重构网络传播,2009(7):20-24,

[16]张懿,数字内容产业不只是动漫,[2010-03-21]tech.省略/it/2009-11-19/16283607993.shtml

[17]吴基民,引领新媒体发展的潮流――东方明珠移动电视运营模式初探与前瞻,新闻记者,2007(2):14-17

[18]秦兴梅,新媒体语境下的搜索引擎的盈利模式,新闻知识,2009(7):91-92

[19]梁菲明,网络游戏运营模式研究[学位论文],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

商业模式具体内容篇6

关键词:模型;电子商务;电子商务案例分析模型

中图分类号:F252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完善,互联网得到了快速的拓展和普及,电子商务在这种环境下有了施展的广阔空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很多企业借助互联网,把部分甚至全部的商业活动放在网上进行,这就形成了电子商务。这些企业在电子商务企业的“进化”过程中,创造了电子时代的很多成功的电子商务模式,例如Dell公司的直销模式、Hp公司的分销模式、亚马逊的在线销售模式、阿里巴巴的网络经济模式等等,这些成功的模式成为很多公司借鉴的“宝典”,也行成一个个经典的电子商务案例。当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电子商务的重要性,电子商务成为当今时代企业进行商务活动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必然。

为了使众多致力于发展电子商务的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得到成功经验的借鉴,需要对这些成功或者失败的企业电子商务案例进行总结和分析,从各种角度给出具有普适性、系统性、合理性的问题分析方法。

二、原电子商务案例分析模型的介绍

由于这个“生猛”的电子商务“海鲜”出现得如此快速,发展得如此蓬勃,对于它的定义、分类、分析等各方面还处在发展和探索的阶段,还没有形成固定的模式。在电子商务案例分析模型的领域,目前较为流行的分析模型将分析过程分为五个步骤:

第一步:电子商务模式定义,确定电子商务模式。

第二步:案例基本情况汇总,尽可能详尽地收集案例各方面的信息,并进行汇总整理。

第三步:案例功能结构定位,绘制电子商务功能结构图,以界定电子商务模式中所包含的各个主体。

第四步:电子商务模式分析,主要从商业模式、技术模式、经营模式、管理模式、资本模式分别进行系统分析,以掌握电子商务模式的内涵。

第五步:结论和建议,对案例的电子商务模式进行总结,并提出改进商务模式效果的建议,为进行电子商务项目设计提供借鉴。

三、电子商务改进模型的介绍

在此电子商务模型的基础上,提出如下改进。在原有模型的基础上,将案例基本情况汇总阶段定义为第一步,案例功能结构定位定义为第二步,电子商务模式定义阶段定义为第三步,并将整个模型归纳为“4个阶段、5个步骤、6项模式”。“4个阶段”是:

*第一阶段:情况汇总阶段;

*第二阶段:初步分析阶段;

*第三阶段:详细分析阶段;

*第四阶段:总结建议阶段。

“5个步骤”同前面原模型的描述,只是步骤次序有所差别。“6项模式”分别是:商业、经营、管理、创新、资本和技术模式六项内容的分析。

之所以提出上述改进,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从对事物认知的角度看,人类对于事物的认知,一般是从现象到本质,从一般到具体,首先得到的是事物的现象或外在表现,通过对其初步的认识后,根据所掌握知识对其分析,并进一步挖掘其实质或内涵,才能够给出一个具体的定义或者分类。那么对于电子商务案例这个事物的认知过程,也同样遵循这个原则。在对一个陌生的,或者没有认知的电子商务案例分析之前,我们是无法对其功能、结构、模式进行定义的,只有通过各种基本情况信息的分析,找出其具有的特征或者属性,并依据各种定义、模式所具有的特征或者属性的对比,才能把这个案例做出定义或者归类。因此,从这个角度讲,案例基本情况汇总应该先于模式定义。

二、从信息系统分析的角度看,电子商务案例由于在表现模式、技术架构、参与主体等方面与传统的信息系统有所差别,使其具有了独特性,但其仍然属于信息系统的范畴,那么对于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等方法在电子商务领域是仍然适用的。信息系统从需求分析到概要设计到详细设计,以至编码、交付,每一个阶段的产生都是依据前一阶段产出的结果,处在前面阶段的内容比后面阶段的内容总是“模糊的”,也就是高层次的、粗粒度的、非具体化或者非细化的,越往下面阶段深入,分析得越具体、越细化。模式定义是个概括性的内容,它的产生必定是根据众多信息分析、总结的结果,那么它应该处在下游的阶段,而非模型的开始。所以,从这个角度讲,案例基本情况汇总也应该先于模式定义。

三、对于在第三阶段-详细分析阶段增加创新模式的分析,主要通过对当前成功的、具有顶尖地位的电子商务案例分析,得出它们的成功都不是模仿别人的模式,而是根据自己的特点创造出崭新的、具有引领效应的案例模式,例如,最具影响力的Dell直销模式、最成功的阿里巴巴的网络经济模式、最有价值的ebay网上拍卖模式等。正因为这些电子商务案例具有创新的内容,它们才得以如此成功,从而使这些创新的模式成为借鉴或学习的范例。另外,依据模式的重要等级,依次排列为:商业、经营、管理、创新、资本和技术模式。

四、结束语

电子商务领域包含的很多内容都是“与时俱进”的,需要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创新和改进。本文在原有的电子商务案例分析模型的基础上,根据人类对事物认知的过程和信息系统建设的方法等角度,对原模型提出了改进想法,力求使电子商务案例分析的模型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

作者单位:东北大学东软信息学院

参考文献:

[1]司林胜,周宏.电子商务案例分析[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145-149.

商业模式具体内容篇7

摘要:根据对移动商务产业价值网的分析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突破传统的以移动运营商为主导的商务模式,提出围绕客户需求根据产业链节点企业自身优势选择核心能力企业作为价值网领导者控制价值增值过程,即基于移动商务价值网的商业模式。对有效提高我国移动商务产业及产业链节点企业的整体竞争能力提供了一种新的系统观和方法论。

关键词:价值网;移动商务;产业链

一、引言

移动通信技术与其他技术的完美组合创造了移动商务,而移动性与因特网的融合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更高的效率和更多的选择,超过传统有线因特网电子商务的能力。因此一个以整合通信、网络技术为基础的“移动互联新生态”正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并酝酿着新一轮的商务革新。如何点燃移动商务这个市场引爆点,并使移动商务能够蓬勃发展起来已经成为国内外专家越来越关注的课题。国内外移动商务研究者和实践者也都对移动商务的商业模式问题给予了较多的关注和研究。laaksonen讨论了从应用想法形成到最后移动商务模式产生的过程,并且用一个移动游戏商务模式产生和创新过程的实证分析来详细分析不同阶段的情况,给出了不同阶段的建议。袁雨飞等人认为:“移动商务的商业模式就是指在移动技术条件下,相关的经济实体是如何通过一定的商务活动创造,实现价值,并获得利润”。其他一些学者则讨论了更加宽泛的模型,包括从概念定义到商业计划在内的商务模式构建和采用的全过程。

关于移动商务价值网,lehner和watson(2001)提出了移动商务价值网中六类利益相关者交互模型,并对各类利益相关者的驱动力进行研究。macdonald(2003)曾提出参与者之间相互交织的关系使得移动商务的价值链逐步发展成一个价值网,而不是简单的链式结构。张向国和吴应良曾提出,价值网的源头是客户,即客户的需求是激活整张网的触发器;环绕在客户之外的是核心企业及其业务合作伙伴,控制着与客户问的营销关系;最外圈则是供应商,它们与内圈的公司构成战略联盟,协同展开运作。

综合分析国内外学者对移动商务的研究发现,以往研究的视野大多注重对移动商务的局部特征的研究,很少从宏观产业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一是局限于商业模式设计本身,缺少与价值机理相互作用的研究;二是较少从整个价值网创新的角度来分析当下的商业模式问题,难以完全认清移动商务发展的根源;三是缺乏对移动商务核心内容和层次结构及其与业务模式关系因素的系统研究。大多是从经验、主观评判和数据分析角度进行的,很少运用现代商业模式理论以及现代经济理论来研究和讨论。

笔者首先通过对商业模式的深入研究、移动商务价值链以及我国未来移动商务的发展趋势分析,提出在我国发展移动商务必须要整合移动商务产业价值链上各方主体形成价值网体系,基于价值网的角度探讨移动商务的商业模式。同时,通过深入分析现代价值链、价值网理论以及商业模式理论,将它们综合应用到移动商务产业商业模式研究中,基于移动商务产业链构建移动商务价值网,进而构造适合我国发展的移动商务产业的商业模式,并对其特点进行说明。

二、商业模式理论及移动商务商业模式的内容

一个清晰的商业模式不但可以描述企业的经济模式、运营结构及战略方向,更能够对企业商业系统如何很好运行进行本质的描述,是对企业经济模式、运营结构和战略方向的整合和提升。因此,研究移动商务的商业模式对发展移动商务有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一)商业模式的定义

关于商业模式的研究早在1957年就已经出现在论文正文中,1999年以后商业模式正式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从2003年至今商业模式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步。目前国外专家对商业模式的定义总体上涵盖四个方面,经济类侧重于企业的经济模式,本质为企业获取利润的逻辑;运营类重点说明企业通过何种内部流程和基本构造设计来创造价值;战略类侧重对不同企业战略方向的总体考察,涉及市场主张、组织行为、增长机会、竞争优势和可持续性等;整合类侧重对企业商业系统如何很好运行的本质描述。根据吕延杰教授对商业模式研究理论的综述,商业模式的含义大致分为三类:即盈利模式理论,说明企业的运营模式、盈利模式;价值创造理论,说明企业创造价值的模式;体系论,说明一个有很多因素构成的系统,是一个体系或集合,强调商业模式的综合性,研究视角更宽泛、更全面,能够从各个维度更系统地诠释商业模式的实质。

通过对商业模式的研究总结,可以看出所有的商业模式定义都是基于对企业研究的基础上。然而,由于移动商务具有其自己的价值链体系,涉及到移动运营商、中间服务商以及技术支持商等多个行业,虽然可以界定某一个从事移动商务领域的企业的商业模式,但是移动商务的发展绝不是某一类企业或某一个行业就能够完全推动它的发展,必须将价值链上的各方主体作为一个整个的系统,集各方之力才能够使我国的移动商务蓬勃发展。因此,将移动商务价值链上的各方主体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来研究其商业模式。对于移动商务产业的商业模式笔者更倾向于以体系论的商业模式进行研究,即商业模式可以概括为一个系统,它由不同部分、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及其互动机制组成;它是指企业能为客户提供价值,同时企业和其他参与者又能分享利益的有机体系;它包括产品及服务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结构,包括对不同商业参与者收益及其角色的描述,还包括不同商业参与者收益及其分配的划分。

(二)移动商务商业模式的内容

paultimmers(1998)认为商业模式要指明各参与者及其角色、潜在利益和收入来源。阿福亚赫和图西(2000)认为,商业模式必须明确向顾客提供什么样的价值,向哪些客户提供价值,如何为提供的价值定价,如何提供价值以及如何在提供的价值中保持优势。chesbrough和rosenbloom(2002)则认为商务模式是连接技术开发和经济价值创造的媒介。他们认为商业模式的功能包括:明确价值主张;确定市场分割;定义价值链结构;估计成本结构和利润潜力;描述其在价值网络中的位置;阐明竞争战略。商业模式调和价值创造过程的构造。

因此,笔者认为移动商务产业的商业模式是连接移动终端用户(即包括个人及企业的手机用户)和信息服务业经济价值的媒介。其内容必须明确客户类别,针对不同类别的客户提供的服务内容,各类服务内容的服务流程,以及如何在各种服务中获取价值,成本的均摊以及利润的分配,市场竞争战略等。

三、移动商务产业链及价值网研究

目前对移动商务价值生成过程的研究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对移动商务产业价值链的研究,二是移动商务产业价值网的研究。然而,虽然不同学者对移动商务价值生成过程的观点有所不同,但是不同学者对移动商务价值生成过程中的组成部分的认识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即都包括产业链构成环节的必要参与者),因此可以从移动商务产业构成的角度来分析移动商务的价值生成过程。

(一)移动商务的产业链

移动商务的产业链,是指在移动商务产业内部的不同企业承担不同的价值创造职能,产业上下游多个企业共同向最终消费者提供信息服务时形成的分工合作关系或网络。结合众多研究移动商务产业价值链及价值网的学者们的文献,当前学者们对移动商务产业价值链及价值网的研究都是在移动商务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基础上展开的。

通过对国内外专家学者对移动商务价值链及价值网的研究,发现尽管各学者在阐述移商务产业价值链及价值网时所定义的产业链节点内容不甚相同,但是几乎所有的专家在研究中都会涉及移动网络运营商、内容提供商、应用服务提供商、网络设备及软件提供商、终端设备提供商。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及移动商务业务内容的不断发展,移动商务产业链也在不断扩充细分,移动门户、移动虚拟运营商、咨询服务商、金融机构等正逐步融入移动商务产业链。因此,结合目前我国移动商务产业的发展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笔者认为移动商务的产业链目前应该包括以下环节,即移动网络运营商、内容提供商、服务提供商、网络基础设备及系统提供商、软件及业务平台提供商、终端设备厂商、咨询服务商、商户联盟、金融机构以及物流企业。

(二)移动商务价值网

移动商务产业链的不断扩充细分,以及移动商务各种业务模式的不断创新,使得传统的价值链的研究视角已经不能很好地解释移动商务产业价值增值过程。价值链的观点是一种线性思维,无论企业在价值链中完成多少环节的工作,它都是在对上、下游可选择企业进行竞争性分析的基础上开展业务。在传统行业,环境变化速度不快,且业务模式比较固定的行业,应用价值链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竞争及企业获利的途径。然而,当环境变化快,业务模式十分不稳定,产业链上的任何一方主体都可能成为强势主体的情况下,价值链理论的思维方式就不能适应这种情况。移动商务产业是一种产业上、下游企业不固定,技术及商业环境变化快的行业。近年来各种移动商务业务模式层出不穷,从最初的基础语音业务发展到目前的各类移动增值服务、移动支付、企业短信以及移动政务等等,移动商务正在广泛地应用到社会的各个角落,每一种应用都可以创造一种新的业务模式,移动商务的业务模式似乎存在无限种可能。同时,随着应用领域的不断深入业务模式的不断创新,传统的由移动运营商主导的价值链模式已经远远跟不上产业的发展需求,产业链上的任何一方主体凭借其特殊的社会资源都可能成为实现产业链价值增值的强势主体。

价值网是对价值链的集成,它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经济全球化和专业化分工日益发展的产物。价值网络的思想打破了传统价值链的线性思维和价值活动顺序分离的机械模式。它围绕顾客价值重构原有的价值链,使价值链的各个环节不同的主体按照整个价值最优的原则相互衔接、融合、动态互动。利益主体在关注自身价值的同时更加关注价值网络上各节点的联系,提高网络在主体之间相互作用及其对价值创造的推动作用。价值网日益成为企业价值链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参与竞争的载体,而价值网中的企业成为价值网的节点。产品或服务的价值是由每个价值网络的成员创造并由价值网络整合而成的。价值网络是由利益相关者之间相互影响而形成的价值生成、分配、转移和使用的关系及其结构。

因此,对于目前以及未来移动商务的发展,笔者采用价值网的视角对移动商务产业的增值过程进行研究。参考大卫·波维特的价值网结构图,根据价值网理论,一个典型的价值网由组织者、其他节点企业成员、客户、电子市场平台和稳定的联系与合约等组成,提出移动商务价值网结构图。

其中:客户是价值网的源头,是价值网创造价值的源泉,即价值网由客户激活。客户反映了对信息服务的需求,信息服务是提供给满足需求和愿望的价值。

价值网组织者是价值网的架构中心,是价值网的领导者、集成者和中介商,具有两个关键作用:创建持久和忠诚的客户关系,培育、组织和维持价值网内部关系。由于客户是创造价值的源泉,在众多的价值网节点中谁拥有掌握客户的主动权,谁就可能成为价值网的组织者。

电子市场平台是移动商务利用网络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通过信息的逐级传递来完成最终服务的方式。价值网组织者根据客户选择的产品和服务选择能够为其提供资源及技术支持的合作节点企业,构建业务模式,通过电子市场平台完成业务服务。

稳定的联系与合约是价值网组织者通过价值网将与其业务相关的节点企业排列为完全垂直集成时,构建的一些关系模型,在松散的联合协议中签订框架协议合同。如在由内容提供商担当价值网组织者时,它将根据客户的需求利用咨询服务商提供的信息,制作满足客户需求的电信增值业务内容,与内容服务商合作通过移动运营商的通信网络为客户提供信息服务,创造价值。

四、基于价值网的移动商务产业的商业模式内容

移动商务产业商业模式涉及到产业链条的各个环节,如移动网络运营商、内容提供商、服务提供商、网络基础设备及系统提供商、软件及业务平台提供商、终端设备厂商,等等。从移动商务产业整体角度出发,基于价值网的角度研究移动商务商业模式,能够在理论上更加清晰地描述移动商务产业的商业模式,提供一种给客户带来价值的新途径。

首先,在移动商务价值网中客户是价值网的战略核心,也是价值网创造价值的源泉。顾客的需要类型及其价值实现的方式、内容决定了价值网中核心能力的种类及价值网的领导者。网络节点企业掌握各自优势的核心能力是最有效地实现顾客价值的必要条件。同时,顾客需要还决定着网络节点企业核心能力的组合方式。

其次,在移动商务价值网中,通过对产业节点核心能力的提取发现价值网组织者不是唯一的。移动网络运营商、内容提供商、内容服务商以及金融机构他们均具有领导价值网的能力。由此可以预见,根据他们各自所具有的特定客户资源及行业优势,不同的客户类别及业务服务内容必将引发相应的最具有优势的网络核心能力节点成为价值网组织者。由客户类别所选择的服务内容所决定的价值网组织者,将根据其为用户提供的服务内容,合理组织价值网上能够为其提供业务内容及技术支持的网络节点企业,即选择价值创造成员,通过与其建立的联系与合约获得相关资源为客户提供相应服务,完成一个完整的客户服务流程,实现价值获取。相应的,在客户价值得到实现的同时,资金流统一由客户流向价值网组织者,为了保持价值网的生命力及持续服务能力,提高整体的竞争能力,价值网组织者必须以合作共赢、合理有效的方式与价值定位各不同的节点企业利益共享、风险分担。

最后,移动商务产业从价值网的角度不但要根据其整个产业的发展制定竞争战略,同时作为价值网节点上的各个企业必须根据其在价值网中承担的不同角色制定多种竞争战略,以保证能够在价值网中最大化地实现企业价值,获取利润。

商业模式具体内容篇8

【关键词】晋商文化山西导游人才培养模式再构建

文化,和人类历史相生共存,对于其内涵的定义,涉及到了文化内容、文化传承、文化效用、文化差异等多个方面,得到公认的是,文化不单单是上层建筑的某一方面,它包括“规范的、认知的、艺术的、器用的各方面”。[1]用最广泛的定义来讲“文化,或文明……是一种复杂丛结的全体。这种复杂丛结的群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任何的其他的人所获得的才能和习惯。”[2]从功能上看,文化具有满足需要的功能、认知的功能、规范的功能、凝聚的功能、调控的功能,而首要功能是教化人的功能。因此,将本土文化融合于高职教育培养本土化的导游人才是具有现实的价值和意义的。

1晋商文化的特征及其意义

作为中国历史发展中颇具地域特色的商人群体,晋商的意义和价值,已远超出商业的范畴。兴起于明代的晋商发展到清朝中期,已在“商路舞台、商业财富、商业伦理、商业组织、经营艺术、管理制度、商业技术、商业教育、城乡建设、庙宇奉祀、社会习俗以及商业精神等整个商业文明体系上”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点。伴随着晋商的发展与辉煌,一种明晰、独特的文化体系——晋商文化也逐步形成。基本特征如下:

1.1有着丰富的人文教育内涵

晋商文化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对中国传统的“仁、义、礼、智、信”进行了继承和发扬,在思想道德(信义观念)、经商立业、人生信条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独特而丰富的内涵。这种丰富的文化内涵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诚信为本,以义制利。在晋商看来,商人虽以获利为目的,但时时处处“义”字当先,义中取利,注重以“诚信”为本,讲求货真价实,信誉至上,用户至上,童叟无欺。义利关系是先秦儒家思想中的一对重要范畴,“义”在儒家主要解释为道德规范,而“利”则被解释为“利益、功效”。在儒家的价值判断中,人的社会活动要特别重视“见利思义”。晋商正是用行动践行了义大于利的儒家法则。

——艰苦创业,谦恭勤勉。艰苦创业后的晋商一直保持着勤勉、谦恭的为人处事态度。勤奋刻苦与谨慎稳健成为晋商的重要敬业精神。也因此晋商能够父子相继数代,打破了中国“富不过三代”的俗话。

——勇于创新,顺势而谋,适势而为。晋商在凭借贩茶、贩盐起家之后,建立了具有首创意义的票号。在国力衰微,清朝政府急需合作者来挽救经济危机之时,晋商顺势而谋,达成了与清廷的合作,并以此为契机取得了更大的发展。

作为一种已经成型的文化体系,其诚信为本的做人理念,以义制利的义利观,严谨勤奋的实践精神都是对中国传统思想的传承和发展,这些优秀的传统品质对于现代人才培养同样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旅游已经日益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选择。对于山西而言,“晋商文化”——无疑是旅游业发展最大的一张王牌,彰显着丰富内涵的晋商文化是旅游教育的重要资源。

1.2晋商文化与现代文化相融合

文化的要素构成了教育的内容,教育是传递文化的途径,正是借助于教育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相融合,优秀的文化才得以延续和发展。晋商文化得以创造辉煌的原因,在于它不仅关注传承更关注创新,重视在传统文化中融入现代意识。因此晋商文化作为含蕴丰富的本土特色文化资源,产生出了很多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融合的现象;在用人机制上,晋商采取“择优保荐”的措施;在激励机制上,晋商采用了“顶身股制”的激励制度。“顶身股制是对商号内业绩出色的职员的褒奖,凡是勤奋工作、才华出众的人,均有平等的机会顶上身股。”[3]这些理念、措施和制度有效地提高了企业的经营水平和竞争力,在中国企业的管理发展史上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晋商文化中的创新元素和现代文化相互融合,从内容上为教育提供了众多的可挖掘点,选择晋商文化作为导游人才培养模式再构建的突破口,是对晋商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发扬,同时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和研究晋商文化,使学生逐步形成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和创新文化的能力。

1.3晋商文化具有支撑内涵的物化载体

传统文化是指一个民族在与自然长期交往中积累和积淀下来的物质和精神的各种事物的总和。晋商文化是基于晋商发展史之上的文化体系,不仅有丰富的意识形态的内容,而且凝结在票号、大院、古城关隘、彩塑壁画、雕刻造像等古老建筑上的传统文化随着晋商文化“显学”地位的日益凸显,而闪烁出灿烂的光芒,不同领域的文化生长点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切入点,为学生张扬个性提供了舞台。当然由于导游专业的区域化特征,晋商文化更是培养职业人的重要内容。

2基于晋商文化山西导游人才培养模式的再构建

2.1人才培养模式再构建的理念

人才培养模式是教育观念、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培养方式多层面有机结合的产物,涉及专业设置、课程设计、教学管理和质量控制等多个过程环节,其基本问题就是“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从这一概念可以看出,人才培养模式具有支持培养目标并完成培养目标的功能,它的内涵旨在学生的全面发展。导游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不仅要以就业、市场需求为导向,更应该坚持人的全面发展;不仅要以应用能力的培养为核心,更重要的是要坚持学生的个性化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要整合企业、社会的硬件资源,还应该整合环境文化资源。培养出的人才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技能型人才,而应该是适应现代旅游经济结构调整的技能型创新人才。

因此,基于晋商文化山西导游人才培养模式的再构建理念应为: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现代旅游业的人才需求为导向,以晋商伦理、晋商精神为素质教育基础;以晋商的管理制度、商业技术、城乡建筑、庙宇奉祀、社会习俗等为专业学习抓手;以区域的旅游资源为教学实训基地,以非连续型学程、工学交替、往复式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形成工学结合的、开放式的人才培养模式。

2.2人才培养模式

采取学年四段式的培养方案:

第一学年: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学习——晋商文化调研——古城、大院专业体验——专业实践

第二学年:专业技能学习和培训——古城、大院专业体验——导游资格考试——专业实践

第三学年:职业能力培训——专业拓宽性学习——导游资格考试——顶岗实习

其中“专业体验”、“职业能力培训”是学院集中安排的一个学段,利用旅游旺季和节假日(不包含寒暑假),在本省区域内的具有晋商特色的景区景点以及旅行社,按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要求,从专业基本素养(如参观企业、学习企业文化)到专项技能(如讲解)再到职业能力要求(如带团)逐渐层层递进完成,一般情况下,学生每学年要有25-28天的时间用于此学段。“晋商文化调研”、“专业实践”两个学段是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学院采取分散式的按照学生兴趣特长组织定点式的专项实践。

3再构建模式的原则

3.1学生主体原则

在上述构建的模式中,学生、文化和行业的关系是主体、中介和客体的关系。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人被当作主体,“因为人是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现实有形的物质实体,另一方面,人来自自然界,从自然界中索取生活资料,并在征服自然中体现了主体地位。”[4]尽管对于客体有着不同的理解:“是主体活动所指向的、并反过来制约主体活动的对象。”[5]“是人认识和实践活动所指向的对象”。[6]但是,“客体是人实践活动的对象”是毋庸置疑的。我们培养学生的最终指向将是旅游行业,旅游行业在此构建中成为客体。主客体之间需要通过路径建立连接,文化在此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桥梁。在模式的构建中学生、行业、文化三者相辅相成,互相依存。学生是促进行业进一步发展的助推力,行业是促进学生在业务上成长的主导因素,文化则是使二者的关系结合得更加紧密的纽带和桥梁。因此只有积极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来构建对晋商文化的新的理解,已达到提高职业素养的目的。

3.2晋商文化渗透原则

导游专业的区域性特征,教学内容的本土化成为必然。要有意识以晋商文化为重点,编制乡土教材为抓手,以实训基地为载体,让学生了解和学习晋商对于中国传统美德继承和发扬的精神内涵和勇于创新、顺势而谋,适势而为的创新气魄等,感受晋商文化的魅力。

晋商文化丰富多彩的内容,同样可以将其渗透到其他课程的教学中。例如大院的建筑风格、晋商的经营理念、发迹历史等内容都可以充实在基础课程当中,帮助学生拓展视野,学习了解优秀的传统文化。

同时,加强与晋商文化相关的景点、景区以及企业的合作,为学生亲赴一线体验实践创造条件;聘请晋商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前来开办讲座,举办和晋商文化相关的读书节、影视展播活动,营造有晋商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

3.3理实一体化原则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行合一”等育人理念为高等职业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在上述模式中,课程设置要有颠覆性的突破,采取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教与学双边在真实的岗位上,往复式的工学交替,教学做合一,学中有做,做中有学,学为了做。由于学生几乎要有一半时间在行业的真实环境中,接受着职业人的引领、企业文化的浸染,接受着晋商文化的熏陶、历史文明的启迪,因此不论学生的学识背景如何,真实的环境总能让他们找到兴奋点,促使学生在边学边干的过程中逐渐将就业手段的学习方式转变为生活方式,更有效的促进了学生职业素质的全面提高。

3.4双证书原则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人才市场对导游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要求导游员素质高、职业能力强、上岗快。所以学生在校期间就要完成上岗前的职业训练,具备独立岗位工作的职业能力。双证书制度正是为此目的而探索的教育模式,职业资格证书是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有力证明。行业对导游员有清晰的标准,一年一度的导游员资格证考试,就是行业对导游员的基本要求和录用标准,教学要围绕着资格证书的标准进行,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晋商的文化的资源,发挥实训基地的功能,坚持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加大实践教学比例,加强实训基地和双师教师队伍的建设,正确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学院的考试要主动与行业考证对接,改革考试的内容和方式,以证代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实践,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

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不仅涉及教育资源的利用,且涉及到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双师教学团队建设、教学内容的设置、教学手段的改革、实训基地建设、质量监控和评价的诸多方面,只有全方位的落实高职的教育规律学生的培养才能达到既定目标。

参考文献

[1][2]韦政通著.中国文化概论[m].长沙:岳麓书社,2003年,第3页、第2页.

[3]东北财经大学.何宏.硕士论文.明清时期晋商经营机制的分析及启示[a].

商业模式具体内容篇9

一.商业模式概念与要素

商业模式是实际存在的,是可以被总结和归纳的。目前,被广泛认同的商业模式定义为:“是一个企业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系统,这个系统组织管理企业的各种资源(资金、原材料、人力资源、作业方式、销售方式、信息、品牌和知识产权、企业所处的环境、创新力,又称输入变量),形成能够提供消费者无法自给而必须购买的产品和服务(输出变量),因而具有自己能复制但不被别人复制的特性”。当然,商业模式一般要包括价值定位、目标市场、销售和营销、生产、分销、收入模式、成本结构、竞争者和市场份额等诸多要素,比较复杂。虽然有些商业模式相对简单,但至少也要包括客户价值、企业资源和能力(生产过程)、赢利方式等三方面要素。

数字出版产业发展尚不成熟,因此我们在把握数字出版商业模式时,也力图避免使之复杂化,主要抓住客户价值、企业资源和能力(生产过程)、赢利方式三方面入手即可。通俗一点儿说,就是主要围绕向客户提供什么样的服务与产品、如何生产相关产品和提供服务,以及蕴含在产品、服务中的经济价值如何实现等三方面要素来进行思考。

二、商业模式认知与行动

对于传统出版单位来说,数字出版是一个陌生的未知领域,从业人员对数字出版难免产生一定的排斥感。对于传统出版单位的决策者来说,数字出版“高投入,低产出”的现状,让他们采取了比较审慎的态度。目前,由于诸多因素困扰,传统出版单位对数字出版商业模式存在多种认知:一种是神秘派认知,认为数字出版商业模式比较高端,无法认知,以现在企业自身的条件、人员素质尚不能开展数字出版业务,这种对数字出版商业模式的悲观认知,使许多传统出版单位对于开展数字出版业务仍处于观望状态,这里不是妄下结论,现在这样的企业依然存在,而且数量不少;一种是朦胧派,对于数字出版业务有着美好憧憬,也有些许尝试,但是对于数字出版商业模式的认识尚处于模糊状态,对企业自身开展数字出版业务的条件认识还不够,这种认知状态决定了一些传统出版单位在开展数字出版业务时,仅仅推出webl.o产品,如简单的电子书(e―Book),投入力度不够、业务裹足不前,这种企业的数量也不在少数;一种是积极的能动派,认为虽然现在的数字出版商业模式尚不成熟,但仍有一些经验或模式可以借鉴,通过不断地探索,传统出版单位可以实现数字化转型,顺利开展数字出版业务,这种认知状态促使一些企业开始积极投身于数字出版之中,并获得了宝贵的经验和一定的成绩,但令人遗憾的是,这种企业尚为数不多。

三.探索数字出版商业模式

一些传统出版单位面对发展迅猛的数字出版产业,突破固有思维,积极探索数字出版商业模式,并在市场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形成了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商业模式,虽然并不成熟、需要完善,但仍可加以借鉴。

以跨媒体,跨领域为带动的组合经营模式

这种模式是指传统出版单位突破以纸质出版为载体的限制,通过并购、委托开发、合作开发、联合经营等手段。共同开发或推出高品质的多媒体数字出版物以实现市场的占有和数字化转型。它有利于实现企业间的优势互补,从而实现合作共赢。近几年来,一些大的出版集团、期刊集团转变经营方式,跨领域发展,与数字媒体和行业服务,在电子书阅读器、平板电脑、手机等领域合作发展,推出mpR读物等,虽然合作的利弊均有存在,但这种模式已成为主要商业模式。

以技术创新为前提的增值服务模式

这种模式是指传统出版单位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或依托其他技术企业进行技术团队的组建,以推动技术开发、升级,并转变服务与经营观念,使用户在应用数字出版产品的同时,获得超出期望的满意服务的模式。目前,一般大型的出版集团和经济基础雄厚的出版社都有专门的技术团队,而经济基础一般的传统出版单位则采取了与其他技术企业合作的方式。近几年来,一些传统出版单位积极依靠技术创新推动自身数字化转型,从而带动了传统出版单位整体的转型升级工作。

以整合内容资源为依托的数据库模式

这种模式是传统出版单位将众多内容资源和信息集中起来,以数据库的方式为用户提供订阅服务与付费下载服务。它与以往传统出版物的服务模式不同,向用户提供的产品突破了书的限制,是一种包括数据、内容、体验的综合。目前来说,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就的传统出版单位,绝大多数都在数据库建设方面取得了突破。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数据库内容资源的持续获取和扩展越来越成为这一模式进一步发挥作用的瓶颈。因此,传统出版单位在数据库内容增量问题上一定不能掉以轻心。

以版权保护为基础的合作分成模式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出版业就是版权产业,脱离了版权保护,出版业的发展也就无从谈起。因此,这种模式是指传统出版单位通过技术、法律等诸多手段对既有版权和原创版权进行保护与增值开发,通过版权的交易与使用进行赢利,并与版权拥有者进行利益分配。目前来看,一些拥有丰富版权资源、内容品质较高的出版单位,无论是在转型升级方面,还是在与网络媒体合作方面,都拥有十分广阔的前景。

以观念认知改变为起点的应用产品(app)模式

传统出版人、传统出版单位一直以来都深信“内容为王”,缺乏对数字载体和传播渠道的深刻认识,因此,在对接数字传播体系时,手足无措。随着对数字出版认识的加深,传统出版人开始意识到制造内容已不是业务的核心,如何使内容实现增值,才是关键问题。因此,基于内容创造高附加值的应用产品成为了核心业务。应用产品以整合性、动态性、消费需求导向性和定制性对原有的数字出版理念进行了创新。这种模式是指传统出版单位结合自身资源,对数字内容进行综合开发,形成应用产品,以实现内容增值。现在来看,传统出版单位推出的应用产品,多为多媒体(富媒体)图书,仍需进行创新探索。

以创造型消费者为基础的网络原创文学模式

创造型消费者,简单地说,就是消费者即创新者。这种模式主要是指,在用户创造内容的同时,要积极鼓励用户协同创新。这方面,盛大文学很具有代表性。近年来,传统出版单位,尤其是一些出版集团,也在积极部署原创文学网站,如陕西出版传媒集团创办的学海网业务就开展得不错,并取得了一定的收益。

商业模式具体内容篇10

[关键词]商务英语;案例教学;CBi教学模式;复合式商务英语人才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17-0155-02

1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现状

我国高校商务英语教学模式基本分为两类。

1.1传统课程模式

1.1.1课程内容介绍

传统课程又称“老三门”,课程涵盖外刊选读,外贸函电,外贸口语。此种教学模式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背诵外贸高频词汇,讲解外刊商贸文章,分析商贸语法、句式以及学习运用各种商贸文件模板进行写作。

1.1.2优劣势分析

这种传统模式存在着不可否定的优势,外刊选读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广度;外贸函电和外贸口语的学习让学生能更好地记忆使用专业商贸用语以及搭配的使用。

但传统的课堂设置和教学模式也存在着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外刊选读,虽然内容丰富,趣味性强,但是由于都是从各类报刊书籍中上下节摘录的片段,内容略显分散,难成系统;至于外贸口语和函电中涉及的词汇和句式语法本身并不复杂,易使学生觉得内容简单且空洞乏味,难以调动起学习积极性。

1.2专业课程模式

1.2.1课程内容介绍

此种模式旨在讲授国际营销,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经济管理类(后称经管)专业课程。这种授课方式把商务英语划分在经济学的范畴之中,相对语言类课程的学习来讲,更侧重于经管类知识的学习。

1.2.2优劣势分析

专业课培养的优势在于能让商务英语方向的学生涉足经管专业的多个基础课程。相对单纯英语专业的学习者而言,真正意义上培养出一批集英语知识和商贸专业知识为一体的复合型人才。

但由于开设的经管课程(如市场经济学,国际经济贸易)专业性较强;且课目零散,没有形成系统整体性,导致学生学习难度较高,学习效率和效果不理想。

那么作为独立院校,我们在开设商务英语专业的过程中,应如何借鉴上述经验教训?我们是否能引进一些符合自身办学特点的教学方法,是否能同时结合国外办学的理念制定出一套具有独立学院特色的商务英语教学模式呢?CBi(内容教学法)的提出为我们独立学院的商务英语教学提供了一条行之可效的创新之路。

2CBi教学模式引入独立学院商务英语教学

2.1定义

CBi,全称content-basedinstruction,简称为“内容教学”,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即依托课程内容为基础进行的二语教学模式。

2.2优势

在教学过程中,引入CBi模式下的课堂,语言不再作为主要学习对象,而是作为一种交流工具来学习专业知识。教师不再刻意教授语法规则,语言功能等语言知识,而是转为特定内容的教学。

CBi模式创造了一种在国外课堂学习经管mBa课程的氛围,这种氛围能让商务英语的学生切实体验到和英专学生在学习环境和培养方向的不同。不但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性,同时提高了他们的语言使用能力,增强了他们的专业知识水平,最终帮助学生们树立明确的就业发展方向。

2.3必要性

2.3.1符合商务英语课程的特点

商务英语最大的特点为“跨学科性”,目标培养集英语和商务专业为一身的复合型人才(陈勇,肖云南,2004)。所以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必须把语言使用能力和商务专业知识合二为一,且缺一不可。

2.3.2CBi是有效的商务英语的教学途径

英国著名商务英语专家nickBrieger(1997)把商务英语划分为四个方面a.语言知识(languageknowledge)b.交际能力(communicationskills)c.专业知识(professionalcontent)d.管理技能(managementskills)。参照Brieger提出的划分范围,我们可以看出商务英语不仅要以英语教学为基础,更要加强专业知识内容的传授。CBi作为新兴的倡导“内容教学”的模式,把英语语言课程与商务专业知识结合起来,无疑是商英教学的有效途径(Dupuy,2000),适合商英课堂的教学。

2.4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特点和方向

商务英语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在全国各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开设,已形成一定的教学规模,也培养出了大批毕业生人才。那么作为独立学院,我们开设商务英语的优势在哪里?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什么?

首先,作为独立学院,我们要了解自身优势,相对普通高校商务英语的学生,独立学院的学生应具有更强的商务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与高职高专院校相比,我们的学生应有更扎实的知识基础,更强的学习能力。其次,明确我们的培养目标。我们的目标不是培养一批科研人才而是培养出一批具有实践能力,能立刻投入社会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那么在我们独立学院教学中应具体采取哪些切实有效的措施呢?

3独立学院商务英语教学几点建议

3.1注重“内容教学”,引入案例教学法

3.1.1教学材料

作为独立学院,我们应选择注重案例情景分析类的课程教材,而非单纯理论阐述类的课本,结合实际案例内容传授商务知识。教材选择还应注重其多样性、时效性、实用性。不仅局限于书籍,还应扩大到报纸杂志,多媒体音像资料,公司文档,合同,各类单据等相关资料。让我们的学生在学校就能接触到真实社会工作中涉及的商贸知识。

3.1.2教学手段

由于我们引用的教材以案例分析为主,教师的教学方式也随之改变。案例教材并非对理论知识的论述,而是对真实商务场景的描述,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学生进行思考,分析,理解和吸收。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不再占据主导讲解地位,而是我们的学生要讨论、辩论和分析。

3.2增加实践教学

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培养其语言能力应用和交际能力的同时,更应注重商务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尤其是商务技能的训练。教学方法可以多种多样,模拟现实商务场合,例如,招聘会,合同洽谈,presentation,等等,学生们可以扮演不同角色。利用网络交易平台模拟真实市场商务交易,例如国内流行的阿里巴巴网站,中国制造网站,让学生们真实的体验如何利用网络平台与客户建立联系,推广自己的产品。创造到外贸企业实习体验的机会,真实的接触整个单据流程。例如如何进行海关报关,如何进行物流运转。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最终使我们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的毕业生能够增长社会实践经验,开阔视野,最终顺利投入到社会工作中。

参考文献:

[1]周济.促进高校独立学院持续健康快速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3-07-08.

[2]马明,马亮,董亚军.商务英语教学法初探[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4).

[3]虞苏美.商务英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5-30.

[4]刘白玉.商务英语教学改革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4).

[5]徐鲁亚,商务英语的学科定位与实践教学[J].民族教育研究,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