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行业的发展现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9:32:38

医药行业的发展现状篇1

行业管理混乱、消费心理不成熟、竞争无序是这一时期行业状况的高度概括和真实写照;同时,又是上至国家政府,下至平民百姓从无序到调整、从盲从到理性、从探索到“利剑出鞘”---gmp\gsp等政策强制措施的推行,行业内也开始在自我完善与反思的时期。

真正而言,首先在医药行业掀起市场竞争浪潮的,是保健类产品及其生产企业(原来为药健字号产品,从98年起,取消了药健字,改为食健字号及药准字号)。代表产品如三株口服液、红桃开补血液、延生护宝液等。广告、炒作、人海战术是这一历史时期市场运作出现最多的名词;海报、宣传单、墙体广告被称为市场宣传的“三大法宝”;报纸、电视上充斥着所谓的宣传软文和夸大其词的专题广告。

当大家的头脑中刚开始萌动经济意识时,一群由刚从田里洗脚离地的农民组成的“扬子江”的销售队伍,利用父辈们留存的“生意经”,成为开创“带金销售”的先锋队,用金钱的魅力征服了“白衣天使”们,也成为国内第一批的靠卖药致富的人。

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分开管理是这一市场发展阶段的重要表现,从而,出现了以otc和处方为代名词的药品市场两大运作体系---其最直接的终端分别为药店和医生,通过这一自然形成的渠道结构,以广告为载体,以非处方药为主要产品的一些企业开始尝试品牌运作的道路,代表者如江西汇仁、修正药业、贵州益佰、盘龙云海等企业。这些企业的品牌之路无不以产品的品牌运作带动企业品牌的发展,从而创造了一个个单品销售的“神话”---如汇仁肾宝高峰期单品年销售超10亿,成为国内迄今单品年销售超10亿的五个品种之一。

这一时期,同时也是制药厂家高速膨胀的时期,截止2001年,国内制药企业多达6300余家,甚至一个县几家制药企业,而80%的企业年销售在千万以下。品种的重复开发达到前所未有的状况,以六味为例,这一时期拥有六味产品批文的厂家达1000余个,市场销售的六味品牌高达700余种,而90%的销售额却集中在10个品牌。

医药企业初期发展的10余年,成为国内企业最早走向市场经济化竞争机制开放的标志的同时,也为当下的医药产业的发展留下了难以摸去的暗伤。今天,当电子家电及快消类产品早已摆脱底层次的价格竞争机制,朝着以科技为竞争动力的良性竞争机制发展时,这个最早进入市场化的行业还在价格竞争的泥坑里还未摆脱出来。

2、医药行业的变革:(2001年---2005年)关键词“淘汰、发展、迷惘”。

进入21世纪的第一年,医药行业专业刊物出现最多的名词,莫过于“淘汰”二字,gmp的强制性政策,让很多饭都吃不饱的企业(包括那些刚刚吃饱的企业)陷入困境。到2002年底,制药企业数量由高峰的6300余家,跌到不足3700家,随后的资本进入以及政策力度的放宽,才再次导致企业数量的重新攀升,增至现在的4700余家,但仍然比高峰期少了近20%。而销售渠道由于在发展过程中,口子呈逐步放开的形态,原来以“国”字号为主的销售渠道,在市场资本的杠杆作用下,一直为上升趋势,没有受到政策的影响。到目前为止,共有销售企业12万余家,零售终端20余万个,为现在及今后的“资本”时代奠定了数量的基础。但无论如何,制药企业作为医药行业的上游产业,这一时期的主题仍然离不开“淘汰”二字。

但淘汰并非就意味着倒退,相反,对中国的医药行业而言,淘汰其实是一种“以退为进”,数据就是最好例证。在这五年里,制药产业的市场发展每年以超过20%的速度向前推进,即使被称为“寒冬”的06年,增长率也接近19%;企业平均产值由原来的600万左右,上升至约1300万,增长了两倍多。不仅在于此,科研开发也成为制药企业的思维转折点,科研投入由01年前的不到1%,增长到近5%,虽然与国外最低8%的科研投入相比,不论是基数还是投入率,仍处于很底的水平,但进步依然明显。在传统中药基础上开发现代中药,已经是举国上下、行业链条关注的焦点和方向。而作为渠道的商业“资本”,在这一时期内的发展过程中,成绩有目共睹。首先,资本集中度得到显著提高。从南到北,形成了一批具有相当实力的商业企业,如九洲通、复星、成大方圆、太极(桐君阁)等等;其次,大终端、大连锁等零售商业也在向规模化、资本化的方向发展,20余万个销售终端中有60%为连锁企业,例如:老百姓、开心人、南华、桐君阁、天成药业等等。

在这一阶段,处方市场的最有效、也最黑暗面的“带金销售”终于曝光在世人面前。轰轰烈烈的几大药品事件所引发的一系列爆炸新闻,无不与处方市场、处方产品有关。对于处方市场而言,“商业贿赂”、“阳光采购”、“医药分家”这几个名词似乎有些刺耳。

当种种营销手段如立体式“轰炸”出现在世人面前时,行业内突然发现自己没招了,从广告品牌运作到终端为王、从一二终端到第三终端,销售领域不断闪现的名词,在短短的时间内很快被复制。渠道环节开始拥资本与地域优势,要求获得更多的利益。生产厂家前后受敌,既面临同行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又面临着销售费用节节攀升的负重。对大多数中小企业而言,除了价格的优势,获得品牌、渠道、资本等竞争的优势基础越发艰难。有市场就存在竞争,但竞争的发展今后必定向资本、品牌、渠道的整合一体化迈进,单一的从一种竞争的元素获得竞争的法宝已不切实际,靠一时的炒作短期内积累原始资金的年代一去不复返了!

3、医药行业的现在:(2006年---2007年)关键词“寒冬、转暖、第三终端”

首先,我对行业内将06年称之为“寒冬”是不置可否的,因为冬天尚未到来,更谈不上已至“寒冬”,就如资本规模已非常强大的家电行业,冬天也不过是刚刚过去。而对于医药行业来说,06年的突然“变冷”,最大的因素来之于政策的政治化、来之于政府的政治影响需求,与市场的自然规律和市场经济的自我调节是相悖的。06年的市场增长率依旧高达近19%,远远高于世界医药市场5%的增长幅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其实,06年对于医药行业的每个人而言,都应是“悲极生乐”的一年。那些终将暴露而杀伤力极大的“顽症”不过是提前的发作,在媒体有限的影响与政府政策的有效公共关系策略的引导之下,舆论其实在朝着对行业积极的一面发展。而不再像97年的那场“三株风暴”,在法律未有定论情形下,媒体盲目炒作,使一个年销售额达80亿的企业一夜之间土崩瓦解。从这一点来看,恰恰说明了社会的进步,以及整个社会对作为特殊商品供应者的制药产业向盲从或者宣泻---这两个极端的发展。从政策层面而言,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深层含义:首先,不论政府、媒体还是民众,对医药行业特殊性的认识趋于理性务实,使产业与社会间的和谐性逐渐融洽,人们对医药产业“暴利行业”的思维认识逐渐消退;其次,政府的“敲山镇虎”也让许多存侥幸心理或者本就不守职业道德的企业和他们的管理者(拥有者)开始有所清醒。尤其是“飞行检查”制度化的落实和执行,对净化行业行为作用极大;其三,行业的透明度和公众对医药产业的知晓度也得到逐步提高,这即使了解的过程,也是在向理解迈进。当然,这也促使全行业在信息透明度越来越高的今后,运作更加规范化、决策更加科学化、管理更加法制化,最大限度的提高产业结构的优化、促进行业的整体升级。

07年同样也并不意味着全行业春天的开始。虽然07年全年预期整体市场销售额能达到6700亿左右,比06年增长约26%,企业亏损面较06年降低60%,医药资本市场全面飘红,两大股指医药板块资本增长率高达300%,85%的医药上市公司年中报表预盈,且预盈目标增长极高,如白云山预盈增长率超200%。但这些数据只能表明中国医药市场的发展还处于市场的增长期,市场的发展远未进入成熟阶段,高增长率仍然是建立在较低市场规模基础之上的。

在市场营销环节,第三终端受到制药企业的追捧。在农村医疗保险政策的拉动和城市(中心)市场竞争加剧的双重作用力下,以农村市场为主的第三终端以其“市场空间广阔、进入成本较小、销售增长稳定、市场具有排他性”等特点而受到大中型企业的关注,甚至为此而成立了专门的“第三终端销售部”,06年,全行业第三终端销售收入不足百亿,今年预期可达到近160-200亿,市场规模一年内接近翻了一番。而行业预测,仅农村“三合”的市场容量保守估计就能达到450亿,整个第三终端的规模至少在1000亿至1200亿,相当于06年非处方市场的整个销售额。

但是,一种模式的成与败,并不单纯取决于模式的本身,而是整体战略战术及执行能力的综合表现,也反应出企业的文化、企业管理能力、产品的科研技术水平和资本运作能力的整体体现。因此,一个企业的成功,来自于企业点滴的积累,一种模式的成功,也只能是全局性的成功,而非一城一池的得与失。

4、发展前景的分析与思考:(2008年——)关键词“资本、医改、深度竞争”

a\前景分析:华北制药集团董事长常幸指出,目前有4种力量推动医药产业迈入新起点:国际资本向中国医药产业流动(据相关研究机构的资料表明,仅2007年第一季度,国内生物及医药行业就获得了6689万美元的投资金额,在中国创投市场占据了仅次于广义it业的地位。医药健康领域正成为风险资金下一轮投资的热点),部分医药产业向中国转移,医改带来的新机遇,国内充足的资本看好医药产业。而竞争升级后,医药产业将要面临4道槛,包括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节能减排等环保门槛的提高,行业信誉的恢复,行业资金问题的解决。

其中提高行业门槛成为众多医药企业的一致呼声。山东鲁抗集团总经理张正海表示,国内医药产业长期存在的产能过剩、低水平重复等顽疾依然没有消除,2008年的走势并非全盘变红,对于整个产业而言依然会有喜有忧,如果不能有效实现行业自律,很可能在春天还没有完全到来就进入寒冬。在张正海看来,目前国内制剂产业产能过剩同样严重,常用的粉针、水针、胶囊、片剂类产品的产能至少有50%处于空放,价格战随时可能爆发。政策历来是影响医药产业的重要因素,因此未来国家对于医药政策的走向成为影响医药产业的关键因素。

2007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新《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下称新《办法》)将是影响今后药品市场的最有力的调控手段,新《办法》规定,已上市药品简单改变剂型、改变给药途径或增加新适应症,将不再作为新药管理注册审批,只能按照新药申请程序申报。这也就意味着,以往药品生产企业的同一个药品,通过上述“变脸”方式生产出的药品今后将不被纳入新药行列之内,而是算作新剂型或新规格等。

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所长林建宁认为,新《办法》将加快中国医药企业的创新进程,对于提高产业集中度有积极的意义。而即将在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药品Gmp认证检查评定标准(试行)》(下称新《标准》)将更加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生产水平,这可能导致今后对于企业Gmp认证将由“重硬件”向“重软件”转变。

b\前景思考:中国医药行业的未来,大致可以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国内外资本的高度重视和进入,未来将对医药产业的发展起着巨大作用;资本市场看好中国有两个原因:一是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世界上哪有一个经济体是发展这么快的?二是看中了中国的医药行业,中国的医疗改革给行业带来了市场增长的机会,卫生投入空间的提升吸引了资本市场的关注。随着经济发展以及对健康的重视,中国在2015年将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第三大医药市场;政府增加公共卫生和社会保障的投入,医疗改革框架逐渐浮出水面,食品药品监管进行一系列改革,意味着市场会变得更规范、更有吸引力;由于管理到位,排污费用增加,明年开始新的5年Gmp验证,贷款成本提高,运营成本因此会大幅度升高,中小企业会感受到极大的资金压力——所有这些元素都会推动企业的整合和各式资本市场活动,这个趋势将会延续到未来的5~10年。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我国内地医药企业在海外上市的有上海医学之星、迈瑞医疗、斯达制药和中生北控4家公司,共募集资金近5亿美元。而2007年前4个月,就有5家医药企业在海外上市,分别是贵州同济堂、武夷药业、四环控股、先声药业和沈阳三生制药,这5家企业募集的资金超过7亿美元,预计到今年末,在海外上市的我国医药企业数量至少会比2006年翻一番。目前,医药商业板块有11家上市公司,包括国药股份、上海医药、南京医药、一致药业、华东医药等,总市值432亿元,仅仅相当于苏宁电器的60%。机构预测,到2016年,中国医药商业板块市值可达3000亿元,上市公司龙头市值可达500亿元以上。

其次,新的医疗体制改革,将极大促进整个医药市场面的高度扩容;首先是“新农合”。从去年开始的“新农合”实施“2+2+1”,政府给每个农民每年40元,每个农民自己交10元,按中国有8亿农民去算,有400亿元的市场拉动,这完全是靠政府补贴带动起来的。

第二是非就业人口的医疗保险,即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虽然医改方案还没有一个结果,但这个保险制度是在医改整体方案没有出台之前国务院经过慎重研究认定了要先行的事,即国家要给农民和城市中没有就业的人提供最低的医疗保障。

城镇居民医保上半年先行试点的城市很多,7月23日扩大到全国79个城市试点。如北京今年一季度就开始做了,它被称为“一老一小”医疗保险制度。“一老”,即没有收入的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人每年交300元钱,北京财政每人每年补贴1100元钱,合起来平均每人每年1400元的筹资力度,在医疗保险覆盖范围内的病种当中最高可报销的金额是7万元;“一小”,即学龄前的儿童每人每年交50元,北京市财政给每个儿童每年补贴50元,就是说每个儿童每年有100元的医疗保险,最高可报销的金额是17万元,涵盖了像白血病、癌症这样的重大疾病。

每个城市的保障水平参差不齐,北京是属于高水平的,上海可能更高,但是像青海、甘肃等就属较低水平,所以这个市场现在还不好统计。但是大概算一下,现有城市人口的统计数字是2.4亿,按平均水平来算,别算1400元,打它一半700元,或者再低一些,四五百元,这样算起来大概是五六百亿元的市场。

这两个保险制度对过去看不起病的人来说是个莫大的好消息,肯定会带来药品消费的提升,对于产业来讲就是扩大了市场需求。而这数百亿元的扩容完全是由国家的社会保障新政策带来的。

激活“新农合”、扩大城镇医疗保险覆盖率,增加城镇“一老一小”的医疗保险,将疾病防治往前移,加强农村卫生所、城镇社区卫生中心的防治功能,让病人早诊断、早预防,老百姓可以用较少的钱得到更多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总体的医疗费用反而会减小,但药品的用量因有更多的病人使用而增多。这些药应以普药为主,生产优质、价廉的普药企业将会有极大商机。亦由于早防治,一些疑难、慢性病得到及时发现、及时治疗,二、三级医院的重症、疑难病症患者也相应增多,所以专科用药、新药需求会增加,合资企业和进口专科病种用药、新药会有很好机遇。预计盈利性医院将受到支持,以满足需要高质医疗服务的群体,优质高价的产品会得到发展。市场细分带来商机,亦将带动生产工艺、新药科研、临床一系列的发展。

最后,产业的竞争从今后起,将发生“质”的变化,准确而言,就是从“全面的竞争”发展成为“深度竞争”,它既是行业内竞争,更是产业链的竞争。.(1)医药企业的内部竞争环境。医药工业陷入“增收减利、亏损面扩大”的尴尬困境,是一段时间以来医药行业诸多深层次矛盾激化的集中反映。首先是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导致行业过度恶性竞争。总体概括中国的制药业,是企业多、规模小、成本高、效益低。美国药品销售额占世界药品市场份额48%,医药分销企业共70家,前三位市场占有率95%。欧盟药品销售额占世界药品市场份额24%,前三位的药品分销企业市场占有率65%。日本药品销售额占世界药品市场份额16%,共147家药品分销企业,前三位占有率75%。

而中国药品销售额占世界药品市场份额2%,医药分销企业7000家,前3大医药分销企业约占国内药品销售总额的18%,前10大医药分销企业也仅占34%。

企业多必然出现产品重复、生产线重复等重复建设。现实情况是一个产品少则六、七家,多则几十家、几百家同时生产,市场竞争异常残酷。

在中药产品科技含量不高的现实面前,价格竞争成为大多数制药企业主要的竞争手段。

第二,gmp改造后造成产能严重过剩,开工率不足已经成为行业的普遍现象,直接导致生产成本的大幅上升。

全国各地推行gmp的最终结果是,全国6000多家药厂淘汰了将近1500家。我国目前有4446家药品生产企业获得gmp证书,另有1000多家药用原辅料企业有Gmp认证的生产线。可通过Gmp认证之后的40%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Gmp改造后由于对生产规模的强制要求,每家药厂生产能力扩大了3倍,制药业产生的过剩产能达到2000多个亿。

第三,药品价格持续走低,而能源、原材料等价格持续上涨,加上产品推广费用水涨船高,使得成本居高不下,投入产出比急剧恶化。

第四,研发环节仿制药激增,加剧了行业的无序竞争。

(2.)制药企业的外部生存环境

政策背景:制药企业面临的外部压力首先来自政策因素,持续的限价、限价,使在产业链中处于弱者地位的制药企业利润空间越来越小。

舆论环境:新闻媒体对医药行业、医疗服务业持续多年的负面报道,影响了整体行业的可信度,对市场产生了持久的伤害。舆论导向形成的“医疗腐败、药价虚高”印象使消费者购买行为更加理性甚至出现对药品的心理抗拒情绪。

今年,有关部门继续加大了对医疗、药品广告的监管力度,根据新闻出版总署和国家工商总局紧急发出的紧急通知,从11月1日起,所有报刊一律不得再包含性病、癌症、人工流产等12类内容的医疗广告,并提出了7项禁止性规定。

政策监管越来越严,而正规媒体单位广告费用却在逐年上升,产品推广费用项目层出不穷,让所有制药企业苦不堪言。

(3)渠道变革和渠道环境:产业链的工商搏弈使医药工业生存压力大增,生产利润被包括医院、药店在内的销售终端挤压。为了应对政策的负面打压,拓展生存空间,掌握着药品销售权的零售连锁药店或大型平价超市,纷纷推出自有品牌的产品,和广大制药企业争夺市场份额。没有销售终端和产品优势的制药企业将被排挤出销售终端。

首先是工商联盟:自从紫光生物、浙江医药和百科药业3家上市公司于2000年11月24日在北京共同发起成立国内医药行业内第一家医药联盟——“清华紫光医药联盟”以来,各地相继成立了规模不一的工商联盟,在业内比较有影响的有总部设在深圳的“pto药品采购联盟”、四川科伦医药贸易有限公司联合数百家医药公司、药企发起的“四川医药工商联盟”等。

07年2月,来自北京同仁堂、太太药业、深圳健康元、广药集团潘高寿药业等全国110家医药工业企业和120家四川医药商业企业参加了四川科伦医药贸易有限公司举办的“2006年四川医药物流二级分销联盟大会”,“四川医药工商联盟”宣告成立。

与会的工商企业还与科伦医贸正式签订了地区分销协议,30余个品牌产品将以最优惠的价格全面覆盖科伦医贸麾下的13,000余家康贝连锁药房和西南的63家分(子)公司及分配送中心。合作内容既包括厂商给予零售商的终端促销频度、消费者教育内容,也包括门店价格维护、优先陈列、促销配合、流向通知等。工商双方还共同建立了合作基金用于发展。

07年11月底,广州白云山光华制药又以联盟的方式,发动了价格战,与九州通、老百姓大药房、海王星辰等100多家核心经销商和大型连锁终端组建全国首个“全程平价联盟”。

“全程平价联盟”是指光华以最低的价格供应给商业公司,商业公司再以供货价卖给零售药店,零售药店再以同样的价格卖给消费者。由于商业公司和零售终端都是平进平出,相关的营运成本将由光华公司承担,更多地让利给消费者。比如,光华以3元的价格将禾穗速效供应给商业公司,然后商业公司再以3元价格供应给零售药店,药店再以3元的价格卖给患者。“全程平价联盟”和政府面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零价差”极为相似。

光华制药的目的非常清楚,与其在政策持续打压和市场恶性竞争的环境下被动降价,不如提前抢占未来低价药品市场,将那些对政策和利润空间心存幻想的企业封杀在觉醒之前。实施这项计划,光华制药不仅和渠道结成了战略合作联盟,还能通过事件炒作提高企业的知名度。

其次,连锁企业推出oem、高毛利品种:

连锁企业向上游延伸产业链或者委托生产自有品种的畅销品种,既是大势所趋,也是医药流通和零售业整体亏损的必然选择。目前,药品零售企业的收入来源主要包括三块:一是药品销售差价;二是面向供货商收取的资源出租费;三是供货商的销售返利。在政策利空、药品持续降价限价的经营压力和本能的利润驱动下,追求毛利最大化已成为零售企业的共识。

其三,第三终端和农村市场的开发热点将延续:

农村市场的开发是医药行业今年的又一大营销热点,在城市市场相对饱和,竞争日益残酷的形势下,众多制药企业将战略重心转移到了包括城市周边市场、城市社区健康中心、农村医院、药店、卫生院在内的第三终端市场。对农村市场的开发更成为许多企业的重中之重。

(4)医药企业的生存要素分析

经过市场竞争的洗礼,制药企业的生存基础日益清晰:产品、营销网络、品牌是制药企业决胜市场的三大要素。其中,产品是制药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产品优势是制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离开了产品,营销网络、品牌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末。没有网络,可以通过广告、商打开、占领市场;没有品牌,好的产品照样可以通过强有力的销售手段、畅通的销售网络进入千家万户,默默地积累着财富。四川蜀中制药、广东康美药业以及其他众多无品牌优势的企业完全凭借产品和网络开辟了一片广阔的天地。

医药行业的发展现状篇2

关键词:电子商务;医药流通;应用前景abstract:withtherapiddevelopmentofourcountrymedicineindustry,medicinefieldalsointroducedtheelectroniccommerce,e-commercehasinallwalksoflifeinawiderangeofapplications,representthefuturebusinesstrends,butinChinathepharmaceuticalcirculationindustryisfacingalotofchange,medicale-commerceholdsenormousbusinessopportunities.inthispapertheauthorbasedonChina'se-commerceandpharmaceuticalcirculationpresentsituation,andtalkabouttheelectroniccommerceinpharmaceuticalcirculationapplicationprospect.

Keywords:electroniccommerce;pharmaceuticalcirculation;applicationprospect

中图分类号:R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电子商务及医药电子商务的概念

电子商务是指两方或多方通过计算机或计算机网络进行商务活动的过程,它主要是指企业与企业之间进行的商务活动。医药电子商务是指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进行医药相关信息的传播,以促进和达成医药类商品的交易,它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由于医药流通中,药品品种繁多,程序复杂,工作量大,为了高效、高标准地完成医药的招标采购任务和满足临床用药的需求,同时为了保证操作程序的合理公平和有效提高我国医药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因此电子商务应用于医药流通的集中性和广泛性程度越来越高。目前我国也正在进行新一轮的医药体制改革,并提出在医药流通领域进行改革,这为医药行业的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了机遇。

二、电子商务的重大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商务的出现不仅极大地促进了全球经济贸易的发展,同时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电子商务在现代流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现代流通的重要手段,它与现代流通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从根本上可以提高企业生产率,优化资源配置,从而实现社会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从这个角度上来说,电子商务具有重大的意义。

三、我国医药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电子商务发展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目前我国的电子商务用户量已经跃居全球第一,医药行业引进电子商务是大势所趋,医药电子商务是一种新的医药流通方式,可以对医药流通中的物流链、价值链进行整合,对产品、服务资源进行合理高效的利用,降低医药流通的成本,提高医药流通的效率,这也对规范我国药品生产、流通中的行为有重要的意义。在21世纪的今天,我国医药电子商务正不断向前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呈现出来的特点主要是:

(一)医药电子商务的发展动力与阻力并存。这主要是由于政府对医药行业的监管力度过严,导致医药流通企业面临较大的生存压力,但这个压力一定程度上是促使医药流通企业变革经营模式和发展电子商务的外在动力。

(二)总体发展水平不高。医药电子商务还处于初级阶段,规模和影响小,业务类型单一,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低。

(三)医药流通网络分散。医药流通网络相互独立,信息流、资金流等不能有效集成,导致资源浪费,也限制了医药电子商务充分发挥提高医药流通速度的作用。

我国医药电子商务从发展现状况看,在法律规范上的状况趋于完善,国家药品监管局对医药行业的监管力度有所松弛,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其发展,同时可以自主地开展药品电子商务;在医药产业信息化发展水平上,很多医药企业只是部分实现了信息化管理,但内部却难以实现计算机的统一管理,尽管有些实现了资源的管理,但计算机水平还很低,医药行业的电子商务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备,同时也缺乏专业性的人才,产业化发展水平整体来说偏低,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的医药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仍处于初级阶段。

四、电子商务在医药流通上的应用前景

电子商务在医药流通上有很大的应用前景,实施医药电子商务是医药流通体制的一项改革,在未来的日子里,医药电子商务将成为医药行业营销模式变革、经营模式转变和医药流通行业产业格局发生重组的最大的推动剂,会促使整个医药行业发生深刻的变革,电子商务在医药流通上的应用前景主要表现在非处方药、处方药和原料药三个方面医药流通上的应用前景。

(一)非处方药的电子商务应用前景

非处方药是不需要凭执业医师或者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消费者可以自行进行判断,并决定购买和使用的药品。非处方药是直接面向消费者的,以消费者为中心,相对于处方药,更能显示出其一般消费品的特征,对消费者的需求反应和愿望比较敏捷。随着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非处方药的市场得到不断扩大,国家对非处方药流通的相关政策监管也不是很严格,药监部门对非处方药的监管和对一般消费品的监管有接近性。由于非处方药所具有的消费者自主选择性使得其在网上交易更能突出优势性,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网上药店都是非处方药运用电子商务流通的主要流通模式,只要网上药店得到大力发展,那么非处方药运用电子商务进行药品流通就能够得到广泛的运用,因此电子商务在非处方药上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二)处方药的电子商务应用前景

处方药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者执业助理医师开立处方后才能进行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在我国,处方药主要是从医院的药房中进行出售,国家药品监管局对这类药的管理也较严格,明确规定药品零售企业应当按照国家药品监管局药品分类管理规定的要求,并且凭处方来销售处方药。由于处方药的特殊性,用网上药店向消费者销售处方药的模式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再加上医改政策的推动,为网上销售处方药提供了可能。网上药店销售处方药与电子处方密切相关,电子处方指的是执业医师开立的以电子形式为主的处方,其具有格式规范、字迹清晰、低差错率和高效率的特点,同时,电子处方还实现了网上存档,这样就能够加强对医院的管理和监督患者用药情况方面的工作,虽然目前电子处方仅仅限于在医院内使用,但在未来,电子处方完全有可能实现在网上药店使用。从这些可以看出电子商务在处方药上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三)原料药的电子商务应用前景

原料药是用于生产各种制剂的原料药物,属于生产资料商品,它的销售特点是直接面向生产厂家且客户数量较少,交易和采购成本高,为降低采购成本和交易成本,就必须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从这里可以看出原料药的电子商务应用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电子商务和医药电子商务在发展迅速并且具有强大的发展空间的同时也伴随着一些问题,有些问题是电子商务行业和医药电子商务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有问题的同时也有机遇和挑战,电子商务在医药流通上具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我们要不断开拓电子商务的应用领域并充分发挥电子商务的优势,达到更好地为国家、企业或个人服务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彦丽,翁苏湘,周姗姗.中国医药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分析[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09,30(4)

医药行业的发展现状篇3

【关键词】

在院药师;工作现状;职能转变;医院药学

医院药房作为医院的服务性窗口,肩负着就诊患者处方的调配及各病房药品的供应。在院药师每天要面临大量的调配任务,其药学专业及临床知识得不到及时的补充与提高,药师真正的专业职能得不到充分发挥,造成了部分行业职能的缺失。本文通过对大量在院药师工作现状的调查分析及当今社会对该行业的职能需求进行探讨,发现我国在院药师的职能转变势在必行。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笔者通过对所在地区15家不同规模医院的在院药师工作现状和临床需求进行调查分析,其中,具有执业药师资格的在院药师有75人,除此主管药师以上职称的有106人,药师职称的165人。其他在职但无相关职称者不予以考察。

1.2方法对在院药师的工作现状进行比较分析:在被调查的346人中,有240人从事药房处方调配工作;其中分别有6人兼职临床药学,4人兼职药学信息收集与,10人兼职用药咨询;其他共有76人负责药库药品验收与发放;15人从事院内制剂与加工;另有15人从事与药有关的其他工作。

2结果

由上表数据可以看出,医院药师队伍的绝大多数力量集中在药房,而当今社会迫切需求的能为医、护、患三方更近距离服务的临床药学、药学信息收集与及专业用药咨询等重要岗位,在这儿却严重缺员。真正的医院药学内涵被空置,临床医护和群众用药存在盲区,这充分体现出了眼下在院药师职能亟需转变的紧迫性。

3讨论

3.1医药科技的发展与新型患者的需求呼唤药师职能的转变

医学的快速发展,使得分科更加精细的医师们在用药方面迫切需要专业药学人员的用药指导,同时,保健意识逐渐加强的新型患者也越来越关心药物的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这便要求药师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不仅要学好本专业的知识,更要有一定的临床医学、药学基础,才能全面指导临床医师和广大患者合理选择、正确使用药物。因此,改变传统的药房工作模式,重视药师工作的技术内涵,使其从简单繁重的操作方式中抽身出来,加强业务学习,真正成为以服务患者为中心,临床药学为基础,促进临床科学合理用药的技术服务主体。

3.2药师职能转变是当前医改的要求

自2002年以来,卫生部相继颁发《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多部规范性文件,其宗旨即加强医院药事工作和临床用药管理,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管理工作模式,开展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工作,要求药师参与临床疾病诊断、治疗,提供药学技术服务,提高医疗质量。所以,医院药师的职能应该伴随着医疗体制改革、药学服务的内涵以及门诊药房工作内容的变化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药师走向临床,走向患者,走向社区,必为大势所趋。

3.3转变药师工作职能是医药事业发展和药师自我发展的需要

据资料报道,在全球意外死亡人数中,1/7的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不合理用药[1]。同时随着医药科技的发展,天然药物、生化药物、基因工程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如何合理的选用药物才能确保安全、有效、经济,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2]。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医师诊断权、药师处方权的国家,中国加入wto后医疗制度将逐渐与国际接轨,进行药师职能转型已是必然[3]。因此,药师应结合实际工作,系统学习医学基础、临床医学、药物治疗学和临床药理学等综合知识,拓展知识面;利用互联网等科技手段了解国内外医药学的最新信息和发展动态,促进知识的更新,提高业务水平,使自身职能转变成为可能,使便捷优质的药学服务惠及更多的患者!

总之,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医院药学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它要求药师尽快转变职能,不仅要参与临床治疗,促合理用药,还要能开展经学咨询、治疗药物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循证药学研究等,指导患者科学合理用药,真正成为医生的助手,患者的朋友!

参考文献

[1]刘军,吴仲寅.对医院药师职能转变的思考.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2(20).

医药行业的发展现状篇4

关键词:高职高专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课程改革

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是随着近些年我国医疗制度改革的推进和医药行业的蓬勃发展而逐渐兴起的高职高专院校开设的专业,医药行业对专业毕业生需求量持续增加的同时,我们也发现现有高职高专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的课程建设水平已不能保证毕业生在综合技能上对企业人才需求的满足,为此,在对行业和企业人才需求、国内专业课程建设现状调研的基础上,尝试对专业课程建设提供参考性意见。

1调研指导思想和调研方法

1.1调研指导思想

在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统一组织,认真学习教育部国发[2005]35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教高[2006]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基础上,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结合该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和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的教育现状,以职业为导向,紧扣培养目标和专业岗位的要求,积极推行教学活动和工作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遵循创新性和可行性原则,开展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人调研工作。

1.2调研方法

组织熟悉专业培养方案的专业带头人和专业骨干,认真学习文件,进一步更新教育理念,科学定位,突出就业单位对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教学的要求,结合市场需求,充分展开调研工作。

1.2.1查阅资料

从国家和河南省各政府机构通过网站和媒体公布的各项数据中了解医药市场发展现状和趋势,获取关于人才需求的数据。通过各院校网站及中国知网、方正等专业性强的网络数据库广泛查阅国内各大专院校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设置情况,了解兄弟院校尤其是本省内兄弟院校专业开设的课程、教学特色及就业等状况。从各企业在其官方网站或媒体等渠道的信息中了解各企业对于药品经营与管理人才的具体要求。

1.2.2发放调研表

在医疗机构、制药企业、药品批发企业、零售药店等学生可能就业的单位进行问卷调查,就企业对学生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以及来自企业的其他建议等方面进行调研。利用暑期及在医院等单位实践的机会要求教师进行深入调查。

1.2.3邀请行业相关专家、往届毕业生座谈

利用南阳的医药资源优势和本校教师、毕业生的社会关系,邀请了各级医药行业骨干、往届毕业生,深入座谈,了解企业用人状况和学生在工作技能上的欠缺。

2专业人才需求调研结果

2.1医药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2008年以来,尽管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但我国医药产业仍然保持稳定增长。由于人口增长,老龄化进程加快,医保体系不断健全,居民支付能力增强,人民群众日益提升的健康需求逐步得到释放,城镇化给医药零售商业企业代来新的竞争和发展机遇,我国已成为全球药品消费增速最快的地区之一。据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中国医药企业家协会会长于明德阐述,2012年,全国医药工业实现利润总额1820亿元,较去年增长20.4%。2012年全国医药商业实现销售总值1.11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8%,实现利润总额150亿元。

面对重大历史发展机遇,作为中原大省的河南省,在医药行业尤其是中医药行业发展中正发挥着举足轻重的角色。2011年1-9月份,河南省医药制造产业产值位于全国第3位,总体规模为湖北、北京、上海、天津的两倍。河南的中药药材资源居全国第二,总量优势明显。2012年河南省和山东省并列医药销售中资金利润率排名第一名。2012年全国医药工业500强中河南省有辅仁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河南省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福森药业有限公司等7家名列其中。这些数据无一不彰显出作为有着深厚积淀的医药大省,河南省所具有的实力。为了推进行业快速发展,河南省于2012年3月7日专门出台《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意见》,鼓励医药产业转型升级,科学发展,改变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低层次竞争的状况,为河南省医药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根据河南省统计局统计数字,2013年河南省医药行业保持了15%以上的增速,全省中西药品类全年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3%。

作为医圣张仲景的故乡,南阳市巧用“医圣牌”,利用得天独厚的伏牛山中药材资源优势,联办生产、加工企业,实行订单种植,加速了中药材产业的种植、开发与研究,构建起了南阳中医药诊疗、科研、学、种植、加工、营销为一体的特色产业集群。医药产业已成为南阳六大战略支撑产业之一。根据南阳市统计局的统计数字,2014年前两个月,南阳医药制造业累计同比增长8.4%,医药制造业实现主营收入22.4亿元,同比增长12.7%,“天然药库”正逐渐变为“中华药都”。南阳市有宛西制药、福森药业等中医药加工企业11家,年产值近30亿元,保健品企业19家,产值15亿元。

随着新医改方案的出台及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医药行业将进入新一轮快速增长的有序发展期,有望在2020年以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药品市场。

2.2职业岗位分析

随着国家对医药市场整顿力度的不断加大、行业竞争的日趋激烈,交叉跨越医药、经营管理两个领域,具有药学专业的相关知识,并且精通经营管理技能的高技能人才成了行业急需。调查数据显示,现有药品经营管理人员的学历水平为大专(包括大专)以上学历的比例是48%,高中及中专学历的比例分别占了21%和25%,初中(包括初中)以下学历的比例是6%;其中具有药学背景的人员约占49%,管理类专业毕业人员约占10%,而具有药品经营管理专业教育背景人员寥寥无几。

据预计,“十二五”期间,我省在医药行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缺口达20万。目前河南地区高职院校的年培养人数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因此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有着非常深厚的行业基础和紧迫的市场需求。

3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现状调研

3.1人才缺口较大

国内高职院校招收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的较多。如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物流方向)、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国家重点建设专业子项目)、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等等数十家。但外省院校学生一般较少到本省工作,而省内开设本专业的院校和招生规模较小。根据河南招生考试信息网提供的信息,2014年河南省内有郑州华信学院、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化工职业学院、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郑州职业技术学院、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及我校共八所院校有高职高专层次的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招生计划,2014年招生人数分别为50、70、55、54、70、40、90、58,共计487人。从招生院校和招生规模来看,省内开设院校较少,整体招生规模不大。

3.2专业课程设置中的不足

学生在校理论学习时间较少,使得在医学和药学专业开设之余本专业课程占比较少,从而使一些在经营管理工作中急需的课程未能开出。全国范围内存在专业课程教材内容滞后,不实用,缺少高质量的医药推销技巧、谈判、电子商务等专业教材。实践教学模式单一,大部分采取的是理论讲述与案例教学结合的模式,学生营销实践技能的训练时间少,专业实训场所建设有待完善,缺少药品流通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零售药房和物流实训内容。

3.3师资力量相对不足

包括医学基础课程、药学基础课程及专业课在内的专任教师主要是学院科班出身,所学知识及长期的教学工作都与医药市场和患者实际用药情况有一定距离,大多缺乏一定的药品经营与管理实战经验,对目前药品市场不够了解,所教知识也与市场有一定脱节。如在药学专业课程中的经典药物,事实上,目前医药市场中经典药物偏少,多数为结构经过改进,功效有所改善的品种。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人数急剧增加,以及新进教师比例增大,教师的实践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教学业务面有待拓宽。

4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建议

4.1改革目标

围绕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深化“校企合作、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模块化项目课程体系,实现课程教学“教学做”合一。

4.2专业教学改革建议

4.2.1准确定位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建议以经管课程为主,以医药类课程为辅,在教学中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对于“经营管理”和“医药”教学内容之间实行7:3或6:4的比例。重在知识的集成、能力的复合、素养的全面培养。在教学的内容方面,注意内容的多元化配置,探索医、药、管结合的教学模式,发挥医学院校综合优势。

4.2.2创新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构建与技能大赛、执业资格考证、专业技能鉴定、综合素质提升相融合的课程体系。对计算机、外语等考试以社会考试取代课程考试。组织学生参加西药药剂员、医药购销员考试等职业资格考试,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双证融通。将职业资格标准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纳入课程体系,为顺利就业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4.2.3重视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

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道路,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尽快建立模拟药房实训室、电子商务实训室和医药物流实训室,训练学生将经营管理知识在模拟的市场情景中加以实际运用。根据生源的就业方向和各专业发展规模,进一步建设立足南阳辐射全省周边地区的校院合作基地。学校和企业形成合力,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

4.2.4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扩展行业师资

组建由专职教师、其他学校的兼职教师以及企业界兼职专家构成的多元化教师队伍。加强对医药基础知识老师再培训,使其了解药品经营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知识;鼓励教师提高学历,规定年轻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熟悉医药领域。同时,多渠道聘请兼职教师,加强对兼职教师或专家的协调管理,确保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雪梅.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课程模式改革的探索[J].中国医药导报,2010,7(33):85.

[2]王振林.我国医药行业的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分析[J/oL].中国医药联盟,2013-7-1.http:///2013/0701/695

医药行业的发展现状篇5

一、国内医药流通行业的现状分析

1.医药流通行业地方保护问题突出

医药流通不同于一般商品的流通,需要建立起完善的市场机制才能保障医药流通规范进行。受计划经济时代政策影响,以及国内对药品流通严格的监管,药品在国内范围内流通并不顺畅。一些地方政府通过设立地方贸易壁垒,阻碍外区域药品进入本地市场。例如:通过药品检验、审查等行政手段影响一些非本土药品的本地销售。地方政府的地方贸易壁垒不仅严重干预了市场机制,造成了市场的不公平竞争,还使一些地方药品流通企业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尽管我国药品管理办法第69条规定地方政府不得设立药品流通地方保护政策,但从国内药品流通的现状来看地方保护问题还是非常突出。造成药品流通地方保护问题的关键还在于国内相关的法规机制不完善。

2.医药流通行业发展还不成熟

制药产业发展带动医药流通行业发展,但国内医药流通企业大多规模小,而且企业经营盈利能力差。目前国内初具规模的医药流通还是以国营为主,民企医药流通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2014年度药品流通企业中上市公司共17家,市值总值为2593亿元,但平均市值只有152.54亿元,是远远不能满足国内潜力巨大的医药消费市场的。新时代背景下医药流通电子商务也有了一定发展,截至2015年6月30日,拥有互联网药品交易资质的企业合计仅为425家。与发达国家相比,国内互联网药品交易平台也还远远不能满足国内的药品物流需求。“多、小、散”的产业生态还是当前国内医药流通的主要现状,市场竞争力较弱。近几年国内医药流通企业数量统计如表1。

二、基于价值链分析的国内医药行业

1.医药行业价值链组成分析

医药行业价值链由医药原料供应商、医药生产商、医药流通企业、医院或零售药品、顾客等组成。在整个价值链中医药流通是处于承上启下的链条环节。全球医药市场近年来持续快速增长,据国际权威医药咨询机构imS预计,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新兴医药市场,2020年将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市场,市场份额将从3%上升到7.5%。2013年医药工业总产值达到222,97亿元,同比增长18.79%。随着医药工业总产值的不断增长,需要高效的医药物流做支撑。另一方面,随着医药生产产业的快速发展,医药行业市场竞争激烈。医药生产端与销售端的利润空间不断缩水。由于医药流通不完善,药品流通行业运营成本增加、毛利率不高,导致医药流通成本过高。医药流通成本过高必然不利于医药产业发展,因此医药流通成为了制约医药行业发展的瓶颈。

2.医药行业价值链保障措施分析

行业价值链分析的主体部分是价值链的各个组成部分分析,此外就是价值链价值保障的组成部分分析。保障组成部分包括规范的医药市场秩序、医药信息化和智能化、医药物流创新服务、雄厚的资金保障、优秀的人才队伍等,是保障价值链各个环节发展的关键。在价值链模型分析中,明显能感受到国内医药行业在相关保障方面的建设比较滞后。例如:2015年公布的数据显示,具有食品药品监管部门颁发的开展第三方药品物流业务确认文件的有93家,开展物流延伸服务的有68家,承接药房托管的有64家,承接医院药库外设的有22家。同时,从国外发达国家医药流通企业的发展经验来看,高度集中、降低成本、发挥细分市场的优势、创新发展是医药流通企业发展的新趋势。但以国内医药流通企业现状和规模来看政府不及时出台相关的保障措施是很难实现的。

三、国内医药流通企业转型的策略

1.加强药品流通行业整合,发展一批规模型的医药流通企业

在美国,医药流通业务主要集中在麦卡森、卡地纳、美源博根三大公司。由于业务高度集中,这三家公司获得了稳定的利润来源,从而有足够的资金和实力支持医药流通模式创新。例如:对上游建立oem业务,为下游提供药房管理、医疗手术用品定制、自动售药系统和医院信息化服务等业务。在龙头医药物流企业的带动下,美国国内医药流通水平大大提升。国内医药流通企业发展还不成熟,需要加快国内医药流通企业的行业整合。行业整合不仅包括行业内整合,还包括上下游行业整合,打造一批核心药品流通服务企业。通过行业整合也能在医药流通行业内引发鳗鱼经济现象,提高国内医药流通市场的活力,从而实现提升流通效率、下降流通成本的改革目标。借鉴美国成功的经验,加强行业整合实现国内医药流通企业集中度,通过市场竞争机制增加医药流通行业转型动力。为实现国内医药物流企业集中发展,需要鼓励金融市场向医药流通企业倾斜资金扶持,鼓励和支持医药流通行业企业兼并和重组,也可以鼓励上下游的医药生产企业、医药销售企业进入医药流通行业,增加市场活力。当前国内物流行业发展迅速,药品流通企业加强与物流行业企业合作与整合也是非常必要的。鼓励一些专业物流企业进入医药流通行业也将促进医药流通的大发展。

2.在医药流通企业内部积极转变经营理念

利润增加是推动医药流通企业转型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医药流通企业的转型应该以利润增加为主要目标。在企业内部加强营销渠道建设无疑是流通企业转型中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首先,转型过程中流通企业要正确定位自己,认清当前的市场形势,变被动等待为主动发掘客户需要的营销观念,积极开展营销渠道建设。结合价值链模型分析,医药流通企业是连接消费终端和生产企业的重要环节,掌握销售市场才是流通企业的市场核心竞争力。因此,转型中营销渠道的建设应以提高企业对营销渠道控制为主。对于医药流通企业来说,强有力的控制力能够提升其与医药生产企业的议价能力,从而提高其在行业中的竞争能力。为了提升企业对营销渠道的控制力,需要在传统管理模式上大胆创新。例如:某知名医药流通公司通过收购兼并药品零售企业发展建立自己的药品零售连锁体系,获得了绝对的市场话语权。思维创新方面国外有很多方式可以借鉴,例如:医院药房托管业务。积极拓展医院药房托管业务,使其能覆盖更多的医院、诊所和卫生院等,一定能为医药流通企业带来客观的利润。管理思维理念上需要打破常规,可以通过让销售终端入股的方式,牢固企业与销售终端的联系,还能为企业吸纳更多的发展资金。

3.完善医药流通行业的市场规范机制

完善医药流通行业的市场规范机制是非常必要的。只有建立起完善的市场机制才能为企业转型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首先,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现行药品的定价制度体系和新药审批制度体系,坚决治理医药流通地方保护贸易壁垒,实现市场公开、公正、公平竞争。受国内传统药品监管政策的影响,地方政府既是政策的制定者,同时也是监管者。这样的现状是完全不利于医药流通市场化发展的。改革国内医药及医药流通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透明的医药行业流通保障机制十分必要。近几年国内药品监管及审批制度不断修订,但与欧美药品审批制度比较,还是有很大差距。例如:美国的法规体系由三级组成,包括了基本法案、具有法律强制作用法律及技术指导原则。欧盟的法规体系则分为法规、法令、通知、指南四部分。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药品管理体系加强国内医药市场规范机制建设,将药品准入检测交给第三方专业研究机构,实现地方政府对药品监管部分放权。监管中将社会监督纳入监管范围,同时适当提高该行业的准入门槛,以此来淘汰一批盈利能力弱、服务水平低的弱小药品流通企业。市场机制的创新还要避免药品流通企业内部恶性竞争,提高药品流通行业的资源配置效率为目标。

医药行业的发展现状篇6

关键词:中医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战略

我国中医药发展的总体目标是2015年完成中医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现中医药的全面发展。随着中医药事业的快速发展,中医药对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医药在发展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完善管理体制,实现中医药事业的快速发展。

一、我国中医药发展现状分析

随着中医药的快速发展,中医药的优势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被发挥出来。如今,中医药机构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健全行政管理体制,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如:在汶川大地震中,中医药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十一五”期间提出了中医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方案,“十二五”期间,国家和相关部门对中医药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并提出了“坚持中西医结合”的发展理念,深化中医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指明了中医药的发展方向,明确了中医药的发展目标。党和国家为中医药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营造了良好的气氛和环境,并加大了中医药行政制度改革方面的资金投入,为中医药的改革提供了资金保障。在中医药快速发展的同时,中医药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也日益突显。目前,我国中医药的优势并未得到充分发挥,服务能力还有待提高,还无法满足人们对中医药的新需求。中医药在治疗和预防疑难疾病方面的技术成效并不显著,中医药工作人员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社会对中医药的认知度还不够高。除此之外,我国中医药缺乏专业人才,严重阻碍了中医药的发展。偏远地区的中医药基础设施不足,工作基础相对薄弱,无法满足中医药发展的需求。目前,我国中医药行政管理制度的改革比其他方面的改革进度缓慢,这也是中医药管理部门必须重视的问题。

二、我国中医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战略分析

1.创新中医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法

要想对中医药行政管理体制进行深化改革,相关部门必须坚持正确合理的改革方式。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医药也得到了迅猛发展,中医药管理部门认识到了行政管理体制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对行政制度进行改革,提高自身的行政管理能力。要想保证中医药行政管理制度深化改革的合理性,中医药管理部门就必须充分了解中医药的发展现状,结合中医药的发展现状,合理的制定行政改革方案,推动中医药的发展。在中医药发展的过程中,国家应该加强对中医药的调控,完善中医药发展机制,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原则,统筹规划。在新的中医药行政管理体制下,确定中医药发展的目标,创新中医药发展模式。

2.明确中医药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

中医药行政管理制度深化改革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相关部门一定要明确责任,合理决策。目前,我国中医药行政管理制度的改革比其他方面的改革进度缓慢,主要原因是医药部门没有明确行政管理制度深化改革的目标,改革过于盲目,管理缺乏目的性,改革深化过于形式化。如今,我国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法律不够健全,行政管理缺乏政策保障。要想推动中医药行政管理体制的深化改革,国家必须不断建立和完善中医药行政管理制度改革相关的法律法规,为中医药行政制度的改革提供政策保障。我国中医药行政体制改革具有长期性的特点,行政体制改革必须把多种因素结合起来,比如:要考虑到国家政策对中医药行政体制改革的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对中医药行政体制改革的影响等等,只有降低外界因素对中医药行政体制改革的影响才能推动行政体制改革的开展。

3.加强中医药人员培训

在我国中医药行政管理体制深化改革的过程中,相关部门无法把理论研究和指导结合在一起,过于注重理论研究,忽略了指导的重要性,导致行政体制改革先天不足。除此之外,中医药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对中医药行政体制改革成效有很大影响。要想推动中医药行政体制改革,就必须加强中医药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中医药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中医药管理部门可以联合当地政府成立中医药培训基地,加强中医药知识的培训,丰富培训手段,创新培训模式,壮大中医药人员队伍,为中医药行政体制改革奠定基础。

4.中西医相结合

中医药是我国的瑰宝,对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实践表明,中医药和西医都有其自身的优势,可以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在中医药行政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国家出台了《中医药行政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了我国中医药行政体制改革目标。政府和相关部门也加大了扶持中医药行政体制改革的力度,中医药得到了更多人的肯定和鼓励。《中医药行政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在深化中医药行政体制改革过程中,要把中医药和西医相结合,进而推动中医药的快速发展。

三、结语

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对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中医药发展现状可以看出,传统的中医药行政体制已经无法满足中医药的发展需求。如今,中医药行政管理体制必须不断深化改革,才能满足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需求。要想对中医药行政管理体制进行深化改革,相关部门必须坚持正确合理的改革方式,创新改革模式。要想推进中医药行政体制改革,还必须明确中医药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避免出现盲目改革的现象。在中医药行政体制改革的过程中,还要把中医药和西医结合起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璀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构建研究[D].齐鲁工业大学,2013.

[2] 王本兵.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制度创新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

[3] 郭平.我国公办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研究[D].西南大学,2012.

医药行业的发展现状篇7

关键词:医药企业;财务管理;问题

0前言

依据当下经济发展的情况,国内将来医药企业经营方向会使医药企业持续的递减、模式持续增大、企业相互间的竞争变得越来越紧张、医药单价愈发合理化、药品营销层次持续的完备、企业得到利益会降低等情况。完成这些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使国家增大对医疗市场的投资,尤其是农村医疗所进行的改革以及它的推广工作,伴随国内老龄化发展加速,对新药物和医疗技术的渴求就会变得愈发依赖。就当下的情况来看,国内的医疗行业在国内经济体系中发展情况客观,将来还有更好的发展方向,但现在医药企业中出现的问题通常表现为竞争力较弱,尤其是出现外资医药企业的加入之后这种情况就愈发凸显出来,所以要经过各类的方式来提升医药企业在国内市场中具有的竞争力,推动医药企业未来的壮大。

1国内医药行业现状

在国内,国民经济的主要组成内容中就有医药行业,它来自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的相融合。医药行业对保障和增强人民健康以及提升生活质量都是重要的保障基础,关于计划生育、抗灾防难、军战物需和推动经济发展以及社会进步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改革kai8f之后,国内医药行业发展迅猛。06年国内医药企业的总产值突破了五千亿元,第二年的医药企业总产值就高达了十万亿元,相比前一年就增长了三分之一。截止到现在为止,国内的医药生产企业数量就突破就了六千家,而流通企业的数量也是突破了一万多家。这些数字的代表就可以发现国内医药行业的情况,国内医药企业有很多规模小、管理散乱等特点,出现了结构不合理、仿制为主导、假冒劣质药物等现象。在前几年国家药监局清楚的表明要重视对待医药企业以及其产品的批准,完善医药企业推出体质,奖励同行兼并和重新组合,指引医药企业的生产要富有集约化和规模化特点。关于兼并的企业来说,要全面性的增强质量保障系统的管理来确保产品自身的安全性。

有关数据表明,近几年国内医药行业发展比较快速,这些就是表明医药行业是一个朝阳性行业,特别是医药连锁企业正在步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自身连锁店超过20家的企业就有六千多家,这些都表明了这个行业现状是处于一个发展十分活跃的时期。在国内医改出台以后,药品销售市场就开展了大面积的政治活动。与此同时,国内对农村医疗围上行业的投资也是在逐步的增大、新农村的推广和农村生活标准的提升等具有元素,可以让医药行业现处的市场规模获得持续的扩大,而且药店中具有的多元化销售比例还可以逐步增大。国内医药企业展示很高的增加状态,面对国家新政策的搬出,还有企业本身因素,所以会面对这很多的风险。

2国内医药企业财务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国内大量的医药企业前身基本上是国有企业,这就会使得其财务管理还要得到之前计划经济的控制,尤其是将财务管理和会计放到同等位置上,不仅仅是没有加强对财务管理系统的高度重视,反而将财务管理视为是简单的记录和展示企业中业务的一类形式,完全轻视财务管理所具有的一些职责和功能。

大量医药企业不单单是没有了解财务管理和会计工作的不同之处,还将这两种工作放到同一种位置上来看待,这些情况使得医药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无法得到根本上的完备。像是企业将额外的收入分配给职员或是用在客户身上,没有经过财务管理环节流程。因为被之前计划经济的影响,很多的管理人员都比较关注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会计工作,对其他的相关管理工作就没有足够的重视度。

因为计算机技术的高速更新,企业逐步走向了会计电算化,但当下的情况是大量的医药企业还没有实行会计电算化,即便是适应了也是水平较低的标准设施,这些情况主要体现在各各部门中并未实施网络上的业务交流和共享,财务部门的信息标准没有达标,所以就很难实行给别的部门来做到资源的交流和共享,从而对企业的影响是巨大的。

医药企业自身就有高投入、技术和风险等特性,其研发探究新的药品和更换新的设施,以及对市场的开拓等活动,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但是国内医药企业的资金储备主要是依靠着股本金,以及银行贷款,所以导致了资金来源的渠道过于的狭窄。这就对限制医药企业研发探究新的药品以及对设施的更新,制约了医药企业的发展和扩大。

医药企业的经营对象是医院,但因为医院的资金循环所需要的时间比较长久,因此就产生一些欠款问题,就算可以当时交付一些货款但也只是一年的货款,这样的状况使得一些本应该收齐的货款收不上来反而占用着医药企业的资金,这样来说对资金管理是有弊端的,还有可能阻碍到医药企业的未来投资,妨碍了其对新型药物的开发。

3完备国内医药企业财务管理方案

对财务管理理念的提升会影响着其发展,领导者要适时的革新财务管理的理念,提升财务人员的专业技术与素养,定时或是不定时的举行财务管理方面的锻炼,做到与时代相连接,持续的掌握最新财务管理理念以及方式方法,在这一进程中,管理者素养更是具有关键影响的因素,身为领导人员一定要自身就具有先进的管理观念,这样才可以更好的将企业管理完善。

医药企业依据有关理念和企业的实际状况,完备自身的系统,关键是增强企业财务管理的监管与操控。完备财务管理要将投资、战略、成本等相关管理方式加入到财务管理系统中来。

国家当下正积极的带动医药企业兼并重组以及上市投融资,期望医药企业自身可以借助这次机会,主动的和大型企业或者是外国企业进行兼并重组,方便得到越来越多的资金投入,符合一定标准的企业甚至可以上市。从其他的方面来说,经过国家课题资金的保障来得到研制新型药物的机会。医药企业积极开展加宽融资的方法途径,让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相联系在一起,其最终的目的就是使企业可以得到多面的筹集资金。

医药企业如果想正常的运行,这就要有丰厚的资金支持,对应该收齐的账款在整个企业资金中占据很大的比例,因此要废除的重视财务管理中对应该收齐的账款管理工作。领导者要经过一些管理方式来实行对这些方面的管理。第一点是要依据企业本身状况编订科学的信用政策,与客户要签订信用合同还要做好限定好的信用日期,换句话说就是最长的还款时期。第二点就是规定医药企业所具有的信用营销定额,必须是限定的期限中最大限度的完成,保障流动资金运行。

医药企业主要产品就是药物,对基础较好的医药企业应建立专业的药品研发,增大药物研究的关注力度以及资金的使用上,逐步的提升研究开发费用在整个经销利益的比重,学习并且融合先进国家药物标准。医药企业要增加和有关科研单位协作和交流。和国外医药企业组建技术开发的小组,创新研究新的药品和技术以便增加医药企业所能获得的经济利益。

4结语

作为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医药企业,必须和时展相适应,加强对自身财务管理工作的完善,确保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完善的财务管理系统对医药企业的未来发展也起着很大的影响力,领导者必须充分的了解和认识到这点,只有这样才可以保证企业的发展一直处于良好的状态中。

参考文献:

[1]陈丽丽.我国医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信息,201303)3-10.

医药行业的发展现状篇8

【关键词】医药行业;电子商务;医药企业

一、医药行业引入电子商务的必要性

药品需要经过专门的机构认证,是具有规范化的,受到国家的管理,对药品的质量要求非常高。电子商务可以提高企业的效率,降低了企业的成本,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流程,网上进行交易,不仅可以不受时间、环境的限制,还可以通过图片、视频文件等增加产品的宣传力度。在医药行业引入电子商务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可以减少广告成本,促进医药行业新的发展。

二、医药行业实施电子商务的现状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专业化的网站数不胜数,医药类的健康网站发展速度也很快,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医药行业电子商务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医药电子商务网络系统虽然也在逐步建立中,我国的医药电子商务多是企业自己自发推荐的,行业的整体发展规划不够,电子商务专业水平不高,理解比较肤浅,医药行业缺少专业的电子商务人才。

三、医药电子商务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一)医药流通体制滞后

我国在医药行业虽然处于不断发展的情况,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国内医药市场还是比较多元化秩序有待规范,城乡医疗机构改革刚刚开始进行不久,很多法律法规还没有进行完善,这些问题对于医药行业的电子商务发展产生了一定程度的阻碍。

(二)药品物流配送缓慢

目前我国的物流配送水平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不能跟上电子商务发展的脚步,物流控制水平无法跟上电子商务的步伐是当前关于医药电子商务讨论最多的问题。emS快递等快速送货方式在销售量小的时候成本过高,导致很多部门对此兴趣不大,但是其他物流方式对于我国目前的现状来说实施还存在比较大的差距,运行困难。

(三)电子商务意识淡薄

虽然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但是对于很多的消费者和企业来说他们对于电子商务的意识还是比较淡薄,这一问题直接制约了我国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这对于医药行业的电子商务发展肯定也会产生一定的阻碍。例如传统的企业和消费者的电子商务意识淡薄严重制约了电子商务的发展。电子商务在医药行业的发展势必会受到来自某些方面的阻碍。如医药行业进行电子商务的推广就会导致医药分家,这会影响一些医院的利益,在实行过程中会遇到一定的阻力,这些问题就需要国家的力量了解决了。

(四)电子商务实施条件差

电子商务的发展对于信息化水平要求也是比较高的,需要用户能够快速的接入互联网,但是我国在网络方面的基础设施也相对来说比较落后,不能完全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高要求。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只有一些比较大的医药企业实现了比较有序的信息化,大部分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还很低,严重影响着医药行业电子商务水平的提高。

四、医药行业电子商务的对策

本着总体布局、分步实施的原则,对于我国医药行业电子商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如下的解决对策:

(一)优先发展大型医药流通企业

大型的医药流通企业在基础设施以及资金实力上面比较占优势,优先发展大型医药流通企业可以有效的带动我国医药电子商务的发展,一些比较小的医药企业通过运用互联网可以和大型医药主体企业之间进行电子商务,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二)建立医药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医药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立需要医院和物流公司的共同努力,只有有了一定的基础设置为支撑才可能实现数字物流。企业在电子交易方面如果有一定的经验,那么建设公共医药物流信息平台也就比较容易了,医药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可以有效的提高药品的输送速度,有助于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

(三)加快完善各项法律法规

根据发达国家电子商务发展的情况来看,我国必须结合实际,加快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构建一个既能够和国际社会接轨又能够符合我国的国情,不断促进我国电子商务健康发展的法律体系。

(四)加强基础设置建设

基础设施对于医药行业的电子商务发展来说是不可或缺的,首先,中央和各地政府要积极构建能够不断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信息化基础平台,使尽可能多的企业、商品和商务活动进入电子商务领域。其次,要制定实际措施鼓励企业加大信息技术升级和系统建设投入,尽快实现企业内部信息化管理,做好基础工作,促进全社会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第三,要积极研究、探索和创造传统产业、企业和产品开展电子商务活动的新形式和新途径,争取我国的电子商务发展有一个更加广阔的平台。

(五)政府引导和医药行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医药行业的电子商务发展需要政府的协调和引导,尤其是电子货币支付问题上,更需要政府法规的支持。也可以考虑由政府直接进行组建,建立合作关系,运用政府的力量建立医药行业的网站,发挥应有的作用。

总之,医药行业和电子商务共同发展,相互结合对于我国未来医药行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要加大医药电子商务的宣传和推广力度,通过政府和企业的有效合作,加快建立适应经济发展的医药流通市场体系,关注人们的生命健康,不断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为社会的整体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陈玉文,沈伟,闫鸿博.我国医药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及展望[J].实用药物与临床.2006(02)

[2]李华,邢花,毕玉侠.谈医药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信息资源管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07)

[3]王志强,胡大琴,金新政.我国B2B医药电子商务发展战略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8(34)

医药行业的发展现状篇9

【关键词】生物医药现状启示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欧美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状况及趋势

1.欧美国家医药市场和产业增长稳定,加强对生物医药的研发与生产力度。目前,欧美医药市场占全球市场分额的70%以上。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生物药品销售额以年均30%的速度增长,这个速度大大高于全医药行业年均不到10%的增长速度。欧美国家在发展生物药品方面也进展较快,2005年底,美国、欧洲和日本的生物医药研发的总费用高达675亿美元,较2001年增长了51%,欧美占整个研发费用的90%。欧美已经发起了一个目的在于加快研发新药品的计划,该计划利用医学分子技术,重点发展癌症、大脑失调、新陈代谢疾病、感染性疾病以及炎症等疾病的新药。

2.欧美国家医药产业的研发与生产是在政府、研发结构以及赢利性公司共同参与下完成的,公私合作特色明显。美国作为全球生物医药发展的中心,形成了波士顿、圣地亚哥、旧金山、华盛顿、北卡三角园五大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其中,新泽西州集中了默克(mer—ck)、罗氏(Roche)、诺华(novartis)、施贵宝(Bristol—myersSquibb),强生(Johnson&Johnson)等世界著名制药企业的主要生产基地.是世界闻名的药谷;马萨诸塞州拥有世界顶级的一流大学,是全球最具创新优势的地区,几乎所有的著名生物医药公司都在此设立了研发中心;加州旧金山地区依靠政府和大学联合规划,将高校、医院、企业、风险投资高度集中,发挥资源整合的优势,围绕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进行基础研究:圣地亚哥地区是全美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时间最短、速度最快的地区,汇集了辉瑞(pfizer)、强生(Johnson&Johnson)、先灵葆雅(Schefng—piough)、施贵宝(Bristol-myersSquibb)等跨国制药巨头的研发机构。还有超过600家生物医药公司在此落户,成为新兴的生物谷。

欧洲制药行业联盟(eFpia)欧洲新药开发计划,该项计划的参与者包括欧洲委员会、各大学院学校、生物制药公司以及欧洲制药协会。为此,欧洲委员会和欧洲制药协会联合成立一个管理机构来协调、管理该项目。据统计,德国75%的生物医药R&D投入是通过研究中心、项目中心等实施的。在生物医药公共研究开发方面,德国拥有自己的特色科研体系。包括92所大学的科学系或医学系,以及各公共部门所属的生物制药研发机构。这些研发机构主要从事生物科技、科技中介、临床试验等方面的研究活动。几乎所有的生物医药企业都与大学、公共研究机构有着密切的合作,其中,生物技术公司主要是利用国家知识创新基地从事研发创新,而大型的制药企业主要是寻找全球合作伙伴,打造制药产业基地。在资金方面,私人资金、风险投资在近些年德国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其结构性的变化对高新技术企业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从一个早期阶段到晚期阶段的重大转折时期,风险投资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欧美国家加大对生物医药的研发、生产的投资力度,生物医药创新出现强劲发展走势。与传统制药业不同,生物制药指的是利用生物技术,包括利用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Dna重组技术、基因治疗等技术开发、研制和生产生物制品的过程。美国的生物医药市场的年增长率为7.9%,欧洲的生物医药市场的年增长率为23%。美国新泽州科委致力于在本州特定的产业中寻找新的增长点。与风险投资或者银行去寻找成熟的公司不同,新泽西科委给予前期引导资金的形式培育早期的、成长型小企业,特别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公司。在欧洲国家当中,德国的生物技术占有领先优势,发展水平仅次于英国,在新药研究与开发方面居欧洲第一。德国政府非常重视生物技术的研究发展,政府拨出了超过80亿欧元的联邦教研部经费,用于重点进行生命科学和创新技术的研究。德国目前已经有超过500家生物技术公司年产值达到15亿欧元。德国政界和经济界也共同提出了名为“生物工业2021”的倡议,以加强德国在全球“白色产业”中的地位。法国为了鼓励制药企业开发新药,尤其是基因技术和生物技术产品,近两年修改了对新研制药品价格的管理程序,允许制药企业自行确定新药价格。

4.欧美医药产业呈现区域性生产、研发的动态集中、产业集聚度加强等特征,出现了跨国家或以产业联盟为组织背景的产、学、研产业集群孵化载体。产业集群是指一组在地理上靠近的相互联系的公司和关联的机构,它们同处或相关于一个特定的产业领域,由于具有共性和互补性而联系在一起。欧美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是集群化。美国作为全球生物医药发展的中心,形成了波士顿、圣地亚哥、旧金山、华盛顿、北卡三角园五大生物医药产业基地。英国的医药(包括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是以科研机构、高校、制药企业、生物技术企业(创业企业)及其相关机构在特定地域内集中分布、相互作用、相互联系构成的产业集群为特征。在丹麦,几乎所有制药企业都与生物技术公司结成战略同盟,由这些技术力量雄厚的竞争型小生物技术公司进行技术开发与创新。通过合作开发,获得生物药品的生产技术或生产权。丹麦还与瑞典合作在丹麦的哥本哈根地区和瑞典南部地区建立了跨国的药谷(meDiConVaLLeY),医药谷的主要特征是技术、人才和资金的高密度积聚。在投资方面,政府投资基金和民间风险投资基金的紧密合作,充分保证了资金源源不断的获得。

医药行业的发展现状篇10

关键词:医疗卫生机构医药人力资源现状

2011年广西相继出台了《加快中医药民族医药发展的决定》、《壮瑶医药振兴计划(2011-2020年)》等政策,要将中医药民族医药打造成为广西千亿元产业,努力建立起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广西中医药民族医药“311”发展新格局。广西要实现中医药民族医药发展的中长期目标,需要全方位认识广西中医药人力资源的现状。笔者参与2010年全国中医药基本情况调查(广西部分)工作,综合数据,对目前广西中医药人力资源状况提出以下认识。

一、广西中医药事业所处环境和地位

在广西,现已查明的中草药品种有4623种,仅次于云南位居全国第二,中医药市场前景广阔。随着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启动,广西将作为中医文化对外发展的重要窗口。

广西的区位优势和经济环境为中医文化发展奠定了有力的基础,中医事业蓬勃发展还依赖于中医技术队伍的配置,也就是中医人力资源结构配置。面对有力的外部环境和中医发展趋势,构建适合广西中医发展的中医人力资源结构对广西引领东南亚中医发展事业来说有着不可替代的现实意义。

二、广西医疗机构中医药人力资源结构现状

1.广西医疗机构分类情况

根据2010年广西中医药基本现状调查数据显示,广西全区中医、民族医机构共26108个,各级医疗机构共分为中医医院、综合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中医门诊部、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八个类别。

2.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占总医疗技术人员比重

全区医疗机构中卫生技术人员共197146人,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共21674人,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11.0%,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比例偏低。其中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比例最高为50.5%的是中医医院,这主要是由于中医医院以提供中医药卫生服务为主,对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量较大。

全区城市医疗机构的中医药人力资源平均比例为13.12%,社区医疗机构的中医药人力资源平均比例为21.9%,农村医疗机构的中医药人力资源平均比例为6.74%,全区医疗机构的中医药人力资源比例均偏低,足见我区在卫生事业的发展上还不够重视中医药,导致全区医疗机构的中医药人力资源比较匮乏。这极不利于广西医疗机构中医药的发展,也影响着广西中医药事业的进步。

3.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学历结构分析

在城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中,本科和大专学历的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数占较大比重,是城市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的主力军和中坚力量。硕士及以上学历的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绝大多数集中在城市医疗机构;社区医疗机构的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学历结构比例较均衡,主要由本科、大专、中专及以下学历构成;农村医疗机构的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学历以大中专文凭为主,中专及以下学历的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70%左右,中医药卫生技术队伍学历普遍偏低。

具有本科以上较高学历人员数从城市到农村依次递减,多是集中在城市和社区,而大中专学历人员则依次递增,坡度明显,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市中医药人才拥挤和农村缺医少药的基本现状。

4.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结构分析

广西医疗机构中的中医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比例较少,职称主要分布在初级和中级,而本应成为中医药卫生技术队伍中坚力量的中级职称人数比例也相对偏少。全区医疗机构中有将近一半的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存在无职称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中医药的基本文化特性使得这一专业技术在传承上允许师承制,即德高望重、有专业学术修为和精通中医药专业知识的老专家在有关部门的合法授权下可收徒教学,不需要经过正规的传统教育,也不需要按一般的程序进行职称评定;其次,村卫生室、中医门诊部等以私营为主要运营模式的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很大一部分属于确有专长人员,即未经过正规的传统中医药教育而在长期实践经验中总结出一套确实行之有效的中医药治病方法,能为病人切实解除病痛的民间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这类人员大多无职称。

广西中医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主要分布在城市医疗机构,从城市到农村依次递减,无职称现象较普遍,以社区和农村为主。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在城市、社区、农村的职称分布情况与学历情况较相似,都存在着高学历、高职称人才集中在城市医疗机构,而农村基层的医疗机构中,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普遍存在学历低的情况,城乡差距大。

5.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年龄结构分析

广西医疗机构的中医药人力资源平均年龄为39.14岁,平均年龄结构较为合理。这一年龄层次的中医药人才在专业技术水平上都有较高、较稳定的发挥,在工作心态和心智上都偏向成熟,能够较理智地看待问题,有利于中医药专业技术工作的开展。但我区医疗机构的中医药人力资源在39岁以下的年轻后备力量略显不足,不利于年轻人才的储备,年龄结构分布有待优化。

三、广西医疗机构中医药人力资源结构中存在的问题

总结广西医疗机构的中医药人力资源基本现状,广西中医药人才队伍朝气蓬勃,中医药事业发展势头强劲,前景看好,但也同时存在着问题,亟待解决和优化。

1.城市中医药人才过剩,分布方式不合理

广西城市地区中医药人才市场趋于饱和,供需矛盾尤为突出,中医药毕业生在城区就业困难却不愿意到县级或基层单位发展,使城市地区滞留大量中医药技术人才而得不到有效利用。许多本科毕业生选择考研以暂缓就业压力,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医药人才的就业矛盾。

2.社区中医药人才缺乏系统培训,专业素质不高

我区的社区医疗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重点体现在卫生技术人员的配备不足,难以满足社区居民队伍逐步扩大的基本现状;社区卫生技术人员中仍然存在着无学历、无证上岗的现象。社区医疗服务机构的在职专业技术人员中,接受全科医师培训的仍占少数,医生的专业技术发展受到限制,不利于社区医疗服务事业的推进。

3.农村中医药人才紧缺,待遇不高

广西的农村人口比例超过80%,卫生人才比例却最低,大部分农村地区缺医少药现象严重。基层中医药人员收入普遍偏低,发展机会小,中医药技术人员的根本利益得不到相应的保障,导致中医药人才流失严重,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

另外,基层中医药人力资源专业水平普遍偏低,存在中医药技术人才学历偏低、医学基础薄弱、专业知识面狭窄等情况,无学历人员从医现象也较为严重,与当今农民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不相适应。

自治区为了加快中医药产业发展实施了“中医药民族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工程”等中医药发展的工程,加快中医药民族医药人才培养,推动中医药民族医药千亿元产业发展,加强中医药民族医药对外合作交流,将有效解决中医药人力资源发展的瓶颈,实现中医药事业的大发展。

参考文献:

[1]左延莉.广西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现状与预测研究[D].南宁:广西医科大学,2002:34-35

[2]申卫国.湖南省卫生人力资源现状与对策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6:82-85

[3]王思民,俞颂华,刘志勇.影响我国中医药人力资源发展的关键因素分析[J].企业经济,2008,12: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