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会计核算不规范的建议十篇会计核算不规范的建议十篇

会计核算不规范的建议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9:33:49

会计核算不规范的建议篇1

浅议新《会计法》对我国经济建设的作用(1)张艺,郭宪(湖南省农业科学院计财处,湖南长沙410125)摘要:简述了新《会计法》产生的必要性、增补的内容、对会计和单位负责人法律责任的规范。提出了会计人员和单位领导等都应认真学习、贯彻执行新《会计法》的建议。关键词:新《会计法》;会计工作;市场经济中图分类号:D浅议新《会计法》对我国经济建设的作用(1)张艺,郭宪(湖南省农业科学院计财处,湖南长沙410125)摘要:简述了新《会计法》产生的必要性、增补的内容、对会计和单位负责人法律责任的规范。提出了会计人员和单位领导等都应认真学习、贯彻执行新《会计法》的建议。关键词:新《会计法》;会计工作;市场经济中图分类号:D922.26(2)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6-060X(2000)04-0047-021999年10月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重新修改的《中国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从2000年7月1日起实行,这是我国会计体制上的又一次重大变革。它对规范农业科研单位的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更有效地发挥会计工作的管理职能,保障农业科研工作的深入进行,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1新《会计法》产生的必要性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1985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这部《会计法》的制定和实施,对于规范和加强我国会计工作,促进会计工作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这部《会计法》在诸多方面难以适应国家加强宏观经济调控的需求,某些方面出现了空白点。主要体现在:(1)由于我国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与之配套的法制尚不健全,一些单位存在着“人治”大于“法治”的现象,会计工作中人为地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致使会计信息资料难以客观、真实地反映本单位、本地区的经济活动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制定。(2)有些单位和个人受经济利益驱动,过分地追求自身利益,想方设法在会计数据上做文章,转移国有资产、账外设账、偷税逃税,扰乱了正常的内部管理秩序,使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效应扩大。近年来因会计管理工作薄弱,挪用公款、贪污腐化等犯罪行为有所增长。(3)现行的《会计法》虽经1993年修改,但某些内容仍带有计划经济的色彩,如对建账程序和会计质量要求的规定过于原则,对会计内部控制等内容未作出规范,法律责任的确定也不够明确、收稿日期:2000-05-20作者简介:张艺(1960—),女,会计师,主要从事财务管理工作。全面。因此,及时地修订和完善现行的《会计法》,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工作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需求。2新《会计法》的科学性与法律规范新《会计法》本着“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立法宗旨,针对前述会计信息失真、会计秩序混乱和难于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形势等问题,加大了会计工作的法律责任。其主要特点是:21补充和完善了会计核算内容,以法律形式规范了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会计核算是会计工作的核心和重点。加强对会计核算行为的规范,历来是《会计法》的重点,也是这次修订的重要内容。修订后的《会计法》用了两章的篇幅,即第二章会计核算和第三章公司、企业会计核算的特别规定,对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作出了规定。《会计法》所规范的会计核算,主要限于事后核算方面的内容,即对基本的核算方法和程序作出规定,而没有过多涉及事前预测、事中控制等会计管理的内容,目的是增强法律规定浅议新《会计法》对我国经济建设的作用(1)张艺,郭宪(湖南省农业科学院计财处,湖南长沙410125)摘要:简述了新《会计法》产生的必要性、增补的内容、对会计和单位负责人法律责任的规范。提出了会计人员和单位领导等都应认真学习、贯彻执行新《会计法》的建议。关键词:新《会计法》;会计工作;市场经济中图分类号:D的适应性。近些年来有些单位因内部管理松弛,削弱了会计基础工作。如:不按规定要求建账,不按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接受或受理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随意更改会计凭证,提供虚假的财务会计报告等。会计工作秩序的混乱也给违法违纪人员带来了可乘之机。新《会计法》对此作出规定:“各单位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事项应当在依法设置的会计账簿上统一登记、核算,不得违反本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私设会计账簿登记、核算”,“向不同的会计资料使用者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其编制依据应当一致

会计核算不规范的建议篇2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会计核算不规范

1.原始凭证填写不完整,填写信息不真实。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很多原始凭证没有按照国家法规的要求完整的填写,存在着漏填、少填甚至不填的情况。如开票日期常常不填写,开票人、收款人大多都是填一个姓,还有的连姓都不填;购买单位的客户名称大多不填;购买的项目、数量填写不完整。此外,原始凭证填写信息不真实也比较常见。如将购物填写成材料用品,将手机、剃须刀、化妆品等用于接待送礼的物品写成办公用品,将公款旅游写作外出考察学习,将公款吃喝写成会议费等;又如定额发票报销更乱,汇总单填写为某地招待或者开会,但附件原始发票是五花八门,有甲地,有乙地,甚至多达五六个不同地方的发票;还有的单位不按规定开具正式微机打印的发票,而用收据、过期票据,甚至“白条”入账,内容更是单位领导人根据自己的要求随意填写,使得会计监督形同虚设,增加了保证会计核算真实性的难度。

2.随意填写会计记账凭证。在实际工作中,有些会计并未认真审核和填制会计记账凭证,随意性很大。主要表现在:记账凭证摘要部分不能准确地描述业务内容,实际是招待费用,但摘要却填写成会议费等;附件张数不填写或记数不准确;漏盖出纳、审核、复核等人员的印鉴;领款人不签名;将不同类别的原始凭证汇总填制在一张记账凭证上;订正、调整记账凭证未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填制。

3.登记会计账簿不规范,会计科目随意设置。如个别单位未按有关规定设置会计账簿,账簿启用表填写不全,记账人员和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未签字或者盖章,账簿的登记、更错、结账不够规范;会计科目随意设置。如有些单位对事业支出或者经费支出的明细科目自创名字,只有自己能看的懂。

4.会计报表不真实。不少单位采用会计电算化核算后,出具的报表和总账不一致;对专款收入及专款支出核算不统一;以上使会计报表不能全面反映单位的经济活动,更影响了对单位负责人受托责任的监督。

(二)会计监督中的不规范性

1.部分单位没有严格按照财经法律、法规、规章,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违反国务院颁布的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坐支现金现象严重;违背现金收支范围规定,单位之间收支大额现金;违背库存现金限额管理规定。

2.部分单位的会计人员没有严格履行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和监督的职责,审查力度不够。如一些原始发票,实际支出的是餐费,被填写成会议费且在会议费中列支;一些实际是购买有价证券(卡)的发票填写为办公用品(或计算机耗材),被会计人员列入办公用品支出;报销会议费仅提供一张发票,没有附详细记录会议时间、地点、参会人员、租用房间、租用车辆、用餐标准、用餐数量、会议用品等会议结算清单;报销的差旅费中住宿费发票没有详细记录时间、床位数、单价;报销的培训费更是五花八门等,造成会计人员无法履行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和监督的职责。

3.部分原始凭证没有审批人或经办人签字,就被会计人员受理了。

(三)内部会计管理制度中存在的不规范问题

部分单位内部财务管理松弛,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会计事项授权审批制度、内部稽核制度、内部牵制制度、资产物资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等不健全,导致内部管理制度缺失,或者虽有其中几项制度,但在实际工作中也只是挂在墙上,说在嘴上,未认真执行过。目前主要不规范问题有:因人力有限,常常一人身兼数职,不相容职务很难有效分离;有的单位财务专用章随意使用,没有严格的审批程序;有的单位法人名章和财务专用章由一人保管;甚至有些单位领导任用自己近亲属担任财务人员;各种发票、收据管理不严格,造成管理上的漏洞等。

二、加强会计核算规范化的对策

(一)完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建设

应在会计科目、会计核算要求、财产管理上建立规范性的制度;还要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各级财政部门、业务主管部门要认真履行《会计法》赋予的职责,采取切实措施,指导和督促各基层单位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整顿会计基础工作中不规范的做法和存在的严重问题,不断提高会计基础工作水平,定期组织会计基础工作情况的检查。财政部门或者业务主管部门可以组织检查组进行抽查或普遍检查或重点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提出整改意见,并检查整改意见的落实情况。具体措施有:一是彻底清除无证上岗人员;二是定期对各单位执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情况进行检查、考核、评比和奖罚,并与岗位资格聘任、精神与物质奖励结合起来,形成人人争先的良好风气;三是在会计工作管理的范围、内容程序、方法上要制度化、公开化,实行依法行政。

(二)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强化内部监督机制

工作规范化、制度标准化、管理手段科学系统化的内部会计管理制度是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具体目标。各单位按照《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内部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内部会计制度,使之切实可行,便于操作。从而有效保证会计工作的合规性、有效性。

(三)严格管理,规范科目设计

会计核算不规范的建议篇3

基层央行事后监督中心负责对辖内营业、国库、货币发行等会计核算业务进行独立的非现场监督,作为维护资金安全的最后一道屏障,在规范会计行为、防范资金风险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管理模式、监督标准、监督手段等方面存在的不足,监督效能未能得到充分发挥。随着金融服务业务标准化管理领域的拓展,基层央行事后监督实施标准化管理将成为提高监督质量和效能,实现监督目标的理想选择。

一、基层央行事后监督部门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难点

1管理体制不顺畅,业务指导和纵向管理措施难到位。《中国人民银行会计核算监督办法》的出台实施,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基层央行事后监督部门管理者缺位的问题。“事后监督中心接受上级行会计财务部门牵头支付结算、国库、货币金银等部门的业务指导”的规定,既未明确上级行相关部门对下级行事后监督部门的业务指导渠道和指导方式,也未明确下级行事后监督部门的执行要求和质控指标。一是业务仲裁、协调交流、组织培训等业务指导措施难到位。二是操作规范、督导检查、绩效评价等纵向管理措施难到位。

2监督标准不统一,会计核算风险评估和预警难开展。《中国人民银行会计核算监督办法》要求会计核算监督部门应加强对日常监督结果的分析应用,开展会计核算风险评估和预警。目前,基层央行事后监督部门大多制定了会计核算差错分类认定标准和处理办法,建立了监督信息资料库,通过对监督信息的定量、定性分析,探索风险评估和预警方法。但由于监督标准不统一,表现在:一是监督方法、风险点确定、风险隐患界定标准的不一致。二是监督数据信息的遴选、归类和监测标准、分析方法的不一致。使得基层央行事后监督部门风险评估和预警效果缺乏代表性、科学性和指导性,也影响该项工作开展的积极性。

3监督手段未跟进,监督效率和质量难提高。随着央行二代支付系统的建设、国库数据集中核算系统的推广应用,人民银行会计核算从理念、内容到账务处理流程都发生重大变化,而事后监督手段却未同步发展。一是会计集中核算事后监督系统不完善。会计集中核算系统日终后才能采集核算数据并进行信息比对;缺乏重要会计事项的即时提示和差错信息、风险识别的科学分类、控制及分析功能。二是对国库、货币发行会计核算的监督仍停留于手工,且缺乏操作规范和校验手段,而外部检查与监督主管抽查具有随机性、宽泛性,因此,监督质量只能依赖监督人员业务素质和职业操守,监督效率难以提高,监督质量较难保证。

4监督成果利用低,监督信息难转化。《中国人民银行会计核算监督办法》明确上级行会计财务部门为下级行会计核算监督部门的牵头业务指导部门,旨在强化“大会计”理念。而“大会计”机制使得基层央行事后监督部门既是核算业务监督者,又是被监督对象,尤其部分对同级会计财务核算实施事后监督的基层行,监督和被管理的双重要求,更使事后监督部门地位尴尬和孤立,较难在“大会计”和“大监督”机制中找到融入点。因此,尽管基层央行事后监督部门掌握连续的第一手会计核算信息,却由于自身的缺陷难以发挥信息优势,又缺乏有效的沟通和融合方式,较难被内审、纪检监察等其他监督部门和会计、国库等核算部门有效利用,形成资源闲置,监督成果转化缺乏途径和方法。

二、基层央行事后监督实施标准化管理的必要性

基层央行事后监督连续性、重复性等工作特点和维护制度严肃性、防范资金风险的工作要求,决定其实施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性。

1是适应央行会计核算发展的需要。事后监督是会计核算的延续,作为会计核算体系的一部分,其职能和作用的发挥必须符合会计核算发展的要求。随着央行二代支付系统的建设和国库数据集中核算系统的推广运行,建立依托数据大集中系统、以计算机网络为平台的风险监督系统和与之相配套的标准化的事后监督内控制度与操作流程以提高监督有效性成为基层央行事后监督发展的迫切需要。

2是提高监督效能以进一步促进会计核算规范的需要。标准化是制度化的最高形式。基层央行事后监督实行标准化管理并通过对管理标准的不断修复、完善,一是有助于制定严格的事后监督内部管理制度、操作规范和质量评价体系,改变目前各行其是、成本高及实效低的实际,促进监督人员按照业务标准化管理要求规范操作。二是有助于制定统一的监督标准,完善监督手段,细化风险点和防范措施,方便监督人员直观、快捷地掌握监督方法,提高监督针对性和监督人员风险甄别、防范能力。通过提高监督效能,及时发现和督促纠正核算差错和违规操作行为,进一步提升基层央行整体会计核算水平。

3是充分发挥事后监督在基层央行风险防范体系中作用的需要。事后监督部门“独立性、连续性、及时性、全面性”的工作特点,使其在基层央行风险防范体系中具有独特的信息优势。实施标准化管理,通过对一定时期或阶段核算差错类型、出现频率、风险等级等的数据统计和深入分析,可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提示和评价机制,既能够为内审、纪检监察等其他监督部门提供监督参考,又能够促进核算部门不断完善会计管理和内部控制,共同形成“联防机制”,发挥事后监督信息的最大作用。

三、基层央行事后监督标准化管理的构想与建议

1统一监督标准,建立较为科学的管理模式。统一的业务指导与管理,是事后监督标准化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商业银行事后监督运作的成功经验与人民银行会计核算系统的集中趋势,凸显了事后监督实行统一指导与管理的紧迫性和必要性。而统一的业务指导与管理须建立在统一的制度体系与监督工作机制等要素与标准之上。因此,建议在《中国人民银行会计核算监督办法》制度框架内,业务指导和对口部门加强合作、明确分工。一是由上级行会计财务部门牵头相关核算部门依据会计核算监督总体工作目标和要求,统一制定“会计核算业务监督要点”和“会计核算差错分类标准与处理办法”,扎口梳理核算业务风险点,明确风险识别标志与等级。同时,负责对下级行事后监督工作的督导检查和质量评价指标的建立,牵头组织对下级行事后监督人员会计新业务、新系统的培训,协调解决分歧争议。二是由省会城市中心支行事后监督部门制定全省统一的事后监督内部控制、操作规程、档案管理标准等管理制度,以进一步规范部门职责、岗位职责,细化监督方法与步骤,提升档案管理水平。同时,负责对省内中心支行事后监督人员适应性、控制性、提升性等监督能力的培训和监督系统使用、维护、升级换版等业务指导。

2完善监督手段,建立风险评估与预警机制。现代化的资金流动以快捷迅速的电子信息流的方式进行,因此,应用先进的、可控的电子网络平台,提升监督手段是事后监督标准化管理的支撑,以此为基础开展风险评估与预警,打造风险性监督为主的事后监督模式,达到进一步完善会计规章、内控与管理,防范资金风险目的是事后监督标准化管理的助力和目标。因此,一是建议尽快开发涵盖营业、国库、货币发行业务的会计核算综合监督系统。该系统应具备会计规章随时检索、重要事项即时提示、核算进程与业务数据实时查询、风险信息按风险等级自动归类、对涉及资金出口的重点业务设置即时接收与认证通过指令,即信息比对、自动识别、风险提示、分类控制、智能检索等于一体的多功能用途。逐步实现监督系统向实时监督、重点监督、风险监督的跨越。二是鉴于目前基层央行事后监督人员及素质较难满足需要和可用监督信息少、缺乏代表性及选择标准与分析方法不统一的现状,建议由省会城市中心支行事后监督部门建立事后监督数据信息指标体系,并发挥组织、人员、技术等资源优势,制定统一的风险评估办法,开展事后监督风险监测模型的创建,提高风险监测科学性。所辖各市中心支行事后监督部门依据监督数据信息指标建立监督数据信息资料库,定期上传并主动参与省会城市中心支行事后监督部门汇总分析。同时,根据全省反馈信息如:会计核算风险监测报告、会计核算风险评估报告等提高风险防范针对性,进而提高监督效能。

会计核算不规范的建议篇4

关键词:完善;;机制;对策

村级会计委托,是新形势下规范农村集体财务管理,提高村级财务公开水平的有效载体,是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农民的合法权益,改善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举措,对巩固统分结合的农村双层经营体制,增强农村集体经济实力,促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从一些地区在实施村级会计委托服务的情况上看,还是存在着很多问题亟待解决。为此,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对乡镇核算中心的运行机制进行探讨。

一、实施村级会计委托情况

推行村级会计委托服务以来,农村集体财务管理从根本上得到了改善。特别是长期以来缺乏专业会计人员,会计基础工作薄弱,账目混乱,债权、债务不清,缺乏可靠会计信息等的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以笔者所在的乡镇为例,2009年开始推行村级会计委托工作。实施工作中,镇成立了村级会计委托工作领导小组,并组建了以镇农经部门为主的村级会计委托核算中心,设置总会计、会计、出纳、审核等多个独立工作岗位,明确核算中心工作职责及各个岗位职责,同时,配备相关的财务电算化设备;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财产清查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等。到2010年末,全镇辖15个村民委员会2个社区居委会中,有16个村(社区)签订村级会计委托代管协议书,经清理完成委托代管资产873.27万元的移交工作,并以各村(社区)为单位分设账务、独立会计核算进行代管。在会计核算与处理上严格执行《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及有关财经制度,使用省统一印制的收据票据;规范了开支票据,杜绝了“白条”抵库的不良行径;明晰产权,健立资产产权台账,进行登记管理;规范债权债务管理,有效地管理债权债务不清的问题,一定程度上杜绝了不良债务的发生;编制可靠的会计信息资料,彻底解决了以往无会计信息或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

二、村级会计委托代管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机构不健全,队伍涣散

目前,各乡镇都已建立起村级会计委托服务机构,可有的只是一种摆设,缺财会人员或财会人员极为不稳定,甚至,存在着村级会计委托服务机构只有一个人的现象,工作难于开展好。财会人员绝大多数属兼职的,而且没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经验不足。

(二)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主要表现在:一是现金管理中,规定村委会备用金控制在500元以内,村民小组备用金控制在200元以内的,难于运作;二是集体资产产权登记管理中,缺乏统一完善的操作程序,清产核资工作滞后;三是欠缺村级“一事一议”筹料管理制度,筹料管理工作难于规范。

(三)民主理财小组成员素质低监督不力

民主理财小组成员文化低、为群众维权意识不强,难于履行好其职能。民主监督发挥不了作用,特别是对开支的合理性、非生产性支出过大等的问题没能把好关。

(四)法律意识淡薄,私设小金库的现象严重

在实施会计委托服务工作中,有的村负责人法律意识淡薄,无视规章制度,总是抓住村集体经济组织发生的经济收入和不经财政的捐赠、扶持等的收入不放,私设小金库。对小金库的钱想怎么用就怎么用。

(五)经费短缺,运转难

由于种种原因,中心的工作经费不到位,经费短缺成了乡镇村级会计委托核算中心面临的一大难题。经费短缺业务人员培训工作难于启动,村、组报账员报酬也就难于落实。

三、建议与对策

(一)加强领导,提供组织保障

村级会计委托服务,是新形势下规范农村集体财务管理的重要途径,是提高村级财务公开水平的有效载体。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把推行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工作提到关系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和农村和谐稳定的重要位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在组织实施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工作中,要统一安排部署,强化管理部门职能,组建好机构,提供组织保障,明确责任,强化措施,规范对乡镇村级会计委托核算中心的监督与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农村财务管理长效机制,切实保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二)加大宣传工作力度,提高认识

农村财务问题一直是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处理不好这问题会直接影响干群关系。然而,全面推行村级会计委托服务能有效地解决农村财务问题,为此,要给予大力宣传。在推动委托工作中,要召开村干部参加的动员会议,学习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确立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主体地位,强调坚持“四权”不变的原则,依法,进行独立核算,机构的财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对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要通过大力宣传,提高干部对村级会计委托是广大农民群众共同愿望、维护农村稳定需要的认识;要通过大力宣传,提高干部群众对村级会计委托是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需要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的认识。

(三)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完善运行机制

制度建设是规范工作的重要环节。因此,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完善运行机制,确保各项制度能有效地约束受托和委托双方的行为,促进乡镇村级会计委托核算中心的顺利运行。

1、强化管理监督体系建设。村级会计委托是实现村级资金、资产、资源规范管理,促进农村稳定和谐发展的有效措施,其作用的发挥,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特别是纪检组织部门的组织领导,需要各级农经工作部门的积极努力,需要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积极配合,广大群众的监督认可,形成思想认识统一、机构人员到位、工作措施具体、责任明确的村级财务监控网络体系,为村级财务健康发展提供强大的机制保证。

2、完善民主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村级民主理财小组,规范民主理财小组的职责、工作制度和议事规则。充分发挥民主理财小组的作用,来落实农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以此保证农民行使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3、建立“一事一议”筹料制度。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村通过一事一议”筹集沙石料,兴起公益性事业较为常见,而且比起筹资方便了大多数群众,是广大农民较为乐意接受的方式。但目前尚未建立或完善这项管理制度,来规范筹集沙石料等的活动。目前,在一事一议”筹集料管理中,只有参照“一事一议”筹资管理制度进行管理,然而,所筹到的材料其计价标准问题,限度标准问题却没有统一的口径,给资产核算管理及工作带来了困难。为此,建议相关部门给予重视,并制定一个统一的管理制度,以规范管理。

4、完善现金管理制度。双江县现行《村级会计委托服务管理制度》的现金管理制度中规定:村委会库存现金控制在500元以内,村民小组备用金控制在200元以内的,已不适应当前工作需要,要结合实际进行调整和完善,以不违规又便利受托和委托双方的运作。

5、完善产权登记管理制度。长期以来,村级财务会计基础工作薄弱,账目混乱,集体资产产权管理滞后,因此,要以实行村级会计委托服务为契机,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清产核资工作,进行资产产权登记规范管理。鉴于,资产产权登记缺乏统一完善的操作程序,建议相关部门结合实际,进一步完善此项管理制度。

(四)加强票据管理,治理“白条”问题

加强票据管理,对票据实行领用、回收的登记制度,领用时按编号登记,回收时注销登记。非税收入管理部门要加大对收入票据的稽查工作力度,治理部门、企事业单位、社团组织对集体经济组织的扶持、捐赠性的划拨业务中不规范的问题。在发生扶持、捐赠、兑付奖金等业务时,会计主体双方要落实相关票据管理办法,尤其是拨出方要严格以统一印制的集体经济组织收入票据作为核销入账原始凭证,不能绕过统一印制的集体经济组织收入票据,经办此类业务,这样,可从源头上杜绝集体经济组织收受捐赠等收入不入账的行为,有效地遏制农村财务中的“白条”问题。

(五)实行财务公开

会计委托服务机构要以村为单位,按财务公开制度要求,将编制的各村财务收支情况公开表交村委会审议通过后,及时在村财务公开栏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六)加强财会队伍建设,不断地提高业务素质

财会人员的素质高低是村级会计委托服务质量和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决定因素。各级党委、政府要为其充实人员队伍,解决人员编制问题,并保持委托服务机构会计人员的相对稳定,不得随意撤换。同时,各级农业、财政部门要加强对委托服务机构财会人员、村级报账员和民主理财小组长的业务培训,特别是人员上岗培训,要采取定期培训、以会代训等多种方式进行培训。培训内容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财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民主监督及财务公开制度、村级“一事一议”制度、计算机操作及网络化管理、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等,切实提高委托服务机构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七)提供经费保障

经费问题是关系到乡镇村级会计委托机构工作运转的问题。财政部门要将会计委托服务机构正常运转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提供工作经费保障。省、州(市)财政部门应当在财政预算中安排专项经费,专项用于县乡开展会计委托服务工作的人员培训、报账员报酬、设备购置等项费用补助,以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八)建立奖惩激励机制

省、州(市)农业、财政部门每年要联合对开展农村会计委托服务工作的县进行检查考核,表彰先进,激励后进;县级农业、财政部门要对村级会计服务机构及其会计人员进行评比考核。

(九)实行会计电算化,提高工作效力

村级会计委托服务,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任务重,要按照农村集体财务管理手段电算化的目标,加大投入,使村级会计委托服务机构实现会计电算化管理,不断地提高代管质量和工作效力。有条件的地方要建立县、乡、村三级网络化管理,推进农村财务管理现代化。

参考文献:

1、农业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委托的意见[Z].农经发[2008]4号.

2、财政部关于开展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Z].财会[2008]8号.

3、云南省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暂行办法[Z].

4、云南省村级会计委托服务机构及人员管理暂行办法[Z].

会计核算不规范的建议篇5

关键词:完善;;机制;对策

村级会计委托,是新形势下规范农村集体财务管理,提高村级财务公开水平的有效载体,是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农民的合法权益,改善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举措,对巩固统分结合的农村双层经营体制,增强农村集体经济实力,促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从一些地区在实施村级会计委托服务的情况上看,还是存在着很多问题亟待解决。为此,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对乡镇核算中心的运行机制进行探讨。

一、实施村级会计委托情况

推行村级会计委托服务以来,农村集体财务管理从根本上得到了改善。特别是长期以来缺乏专业会计人员,会计基础工作薄弱,账目混乱,债权、债务不清,缺乏可靠会计信息等的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以笔者所在的乡镇为例,2009年开始推行村级会计委托工作。实施工作中,镇成立了村级会计委托工作领导小组,并组建了以镇农经部门为主的村级会计委托核算中心,设置总会计、会计、出纳、审核等多个独立工作岗位,明确核算中心工作职责及各个岗位职责,同时,配备相关的财务电算化设备;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财产清查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等。到2010年末,全镇辖15个村民委员会2个社区居委会中,有16个村(社区)签订村级会计委托代管协议书,经清理完成委托代管资产873.27万元的移交工作,并以各村(社区)为单位分设账务、独立会计核算进行代管。在会计核算与处理上严格执行《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及有关财经制度,使用省统一印制的收据票据;规范了开支票据,杜绝了“白条”抵库的不良行径;明晰产权,健立资产产权台账,进行登记管理;规范债权债务管理,有效地管理债权债务不清的问题,一定程度上杜绝了不良债务的发生;编制可靠的会计信息资料,彻底解决了以往无会计信息或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

二、村级会计委托代管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机构不健全,队伍涣散

目前,各乡镇都已建立起村级会计委托服务机构,可有的只是一种摆设,缺财会人员或财会人员极为不稳定,甚至,存在着村级会计委托服务机构只有一个人的现象,工作难于开展好。财会人员绝大多数属兼职的,而且没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经验不足。

(二)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主要表现在:一是现金管理中,规定村委会备用金控制在500元以内,村民小组备用金控制在200元以内的,难于运作;二是集体资产产权登记管理中,缺乏统一完善的操作程序,清产核资工作滞后;三是欠缺村级“一事一议”筹料管理制度,筹料管理工作难于规范。

(三)民主理财小组成员素质低监督不力

民主理财小组成员文化低、为群众维权意识不强,难于履行好其职能。民主监督发挥不了作用,特别是对开支的合理性、非生产性支出过大等的问题没能把好关。

(四)法律意识淡薄,私设小金库的现象严重

在实施会计委托服务工作中,有的村负责人法律意识淡薄,无视规章制度,总是抓住村集体经济组织发生的经济收入和不经财政的捐赠、扶持等的收入不放,私设小金库。对小金库的钱想怎么用就怎么用。

(五)经费短缺,运转难

由于种种原因,中心的工作经费不到位,经费短缺成了乡镇村级会计委托核算中心面临的一大难题。经费短缺业务人员培训工作难于启动,村、组报账员报酬也就难于落实。

三、建议与对策

(一)加强领导,提供组织保障

村级会计委托服务,是新形势下规范农村集体财务管理的重要途径,是提高村级财务公开水平的有效载体。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把推行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工作提到关系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和农村和谐稳定的重要位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在组织实施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工作中,要统一安排部署,强化管理部门职能,组建好机构,提供组织保障,明确责任,强化措施,规范对乡镇村级会计委托核算中心的监督与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农村财务管理长效机制,切实保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二)加大宣传工作力度,提高认识

农村财务问题一直是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处理不好这问题会直接影响干群关系。然而,全面推行村级会计委托服务能有效地解决农村财务问题,为此,要给予大力宣传。在推动委托工作中,要召开村干部参加的动员会议,学习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确立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主体地位,强调坚持“四权”不变的原则,依法,进行独立核算,机构的财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对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要通过大力宣传,提高干部对村级会计委托是广大农民群众共同愿望、维护农村稳定需要的认识;要通过大力宣传,提高干部群众对村级会计委托是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需要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的认识。

(三)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完善运行机制

制度建设是规范工作的重要环节。因此,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完善运行机制,确保各项制度能有效地约束受托和委托双方的行为,促进乡镇村级会计委托核算中心的顺利运行。

1、强化管理监督体系建设。村级会计委托是实现村级资金、资产、资源规范管理,促进农村稳定和谐发展的有效措施,其作用的发挥,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特别是纪检组织部门的组织领导,需要各级农经工作部门的积极努力,需要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积极配合,广大群众的监督认可,形成思想认识统一、机构人员到位、工作措施具体、责任明确的村级财务监控网络体系,为村级财务健康发展提供强大的机制保证。

2、完善民主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村级民主理财小组,规范民主理财小组的职责、工作制度和议事规则。充分发挥民主理财小组的作用,来落实农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利,以此保证农民行使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3、建立“一事一议”筹料制度。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村通过一事一议”筹集沙石料,兴起公益性事业较为常见,而且比起筹资方便了大多数群众,是广大农民较为乐意接受的方式。但目前尚未建立或完善这项管理制度,来规范筹集沙石料等的活动。目前,在一事一议”筹集料管理中,只有参照“一事一议”筹资管理制度进行管理,然而,所筹到的材料其计价标准问题,限度标准问题却没有统一的口径,给资产核算管理及工作带来了困难。为此,建议相关部门给予重视,并制定一个统一的管理制度,以规范管理。

4、完善现金管理制度。双江县现行《村级会计委托服务管理制度》的现金管理制度中规定:村委会库存现金控制在500元以内,村民小组备用金控制在200元以内的,已不适应当前工作需要,要结合实际进行调整和完善,以不违规又便利受托和委托双方的运作。

5、完善产权登记管理制度。长期以来,村级财务会计基础工作薄弱,账目混乱,集体资产产权管理滞后,因此,要以实行村级会计委托服务为契机,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清产核资工作,进行资产产权登记规范管理。鉴于,资产产权登记缺乏统一完善的操作程序,建议相关部门结合实际,进一步完善此项管理制度。

(四)加强票据管理,治理“白条”问题

加强票据管理,对票据实行领用、回收的登记制度,领用时按编号登记,回收时注销登记。非税收入管理部门要加大对收入票据的稽查工作力度,治理部门、企事业单位、社团组织对集体经济组织的扶持、捐赠性的划拨业务中不规范的问题。在发生扶持、捐赠、兑付奖金等业务时,会计主体双方要落实相关票据管理办法,尤其是拨出方要严格以统一印制的集体经济组织收入票据作为核销入账原始凭证,不能绕过统一印制的集体经济组织收入票据,经办此类业务,这样,可从源头上杜绝集体经济组织收受捐赠等收入不入账的行为,有效地遏制农村财务中的“白条”问题。

(五)实行财务公开

会计委托服务机构要以村为单位,按财务公开制度要求,将编制的各村财务收支情况公开表交村委会审议通过后,及时在村财务公开栏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六)加强财会队伍建设,不断地提高业务素质

财会人员的素质高低是村级会计委托服务质量和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决定因素。各级党委、政府要为其充实人员队伍,解决人员编制问题,并保持委托服务机构会计人员的相对稳定,不得随意撤换。同时,各级农业、财政部门要加强对委托服务机构财会人员、村级报账员和民主理财小组长的业务培训,特别是人员上岗培训,要采取定期培训、以会代训等多种方式进行培训。培训内容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财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民主监督及财务公开制度、村级“一事一议”制度、计算机操作及网络化管理、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等,切实提高委托服务机构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七)提供经费保障

经费问题是关系到乡镇村级会计委托机构工作运转的问题。财政部门要将会计委托服务机构正常运转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提供工作经费保障。省、州(市)财政部门应当在财政预算中安排专项经费,专项用于县乡开展会计委托服务工作的人员培训、报账员报酬、设备购置等项费用补助,以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八)建立奖惩激励机制

省、州(市)农业、财政部门每年要联合对开展农村会计委托服务工作的县进行检查考核,表彰先进,激励后进;县级农业、财政部门要对村级会计服务机构及其会计人员进行评比考核。

会计核算不规范的建议篇6

关键词合同结算条款制定执行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a

工程结算是施工单位与建设单位之间根据双方签订合同(含补充协议)进行的工程合同价款结算。大部分工程具有建设周期长、耗用资金大等特点,为使建筑安装企业在施工中耗用的资金及时得到补偿,需要对工程价款进行中间结算(进度款结算)、年终结算,全部工程竣工验收后应进行竣工结算。其中以竣工结算尤为重要,因为竣工结算书是施工企业按照合同规定及要求完成全部工程内容后,向建设单位办理工程总价款清算的经济技术文件。因此,甲乙双方签订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必须针对合同价款的确定及结算办理的原则进行约定,形成工程合同结算条款。在甲乙双方进行竣工结算办理及第三方进行竣工结算审核时,应严格执行合同结算条款,以该条款约定的结算原则为依据编制结算书和结算审核报告。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结算条款的制定和执行应该是两个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的实施过程。制定结算条款时应充分考虑和分析本工程的招投标过程、施工特点、工程特性,使制定的结算条款具备可操作性、完备性、规范性,尽量减少相关条款的遗漏和疏忽,避免模棱两可的措词和前后矛盾的约定,以免引起结算办理时较大的争议。执行结算条款时应严格遵循合理合法的合同约定,不应随意否定或更改合同结算条款,保持结算条款的严肃性、制约性。如结算办理过程中发现结算条款的重大缺陷和遗漏,引起较大争议时,应由甲乙双方友好协商并以补充协议的方式更正和调整结算条款,维护结算条款的合法性、合理性、公正性。

对于结算条款的制定和执行,在本人参与过的实际工作中有以下几点认识和体会与大家共勉。

一、结算方式的多样性。

在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结算条款的制定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工程特点一般会涉及到以下几种结算方式:

1、固定承包总价结算方式

工程承包合同为固定总价承包合同,即为包干价合同。除合同约定的可调整的主要材料价差、超过合同施工范围的工程量、因发包人原因引起的工程变更内容外,合同包干价不作任何调整。一般大型工业建筑系统工程或高层住宅、办公楼等民用建筑,具备工艺变化小,结构形式固定等特点,适宜采用这种结算方式。

2、暂定价按实结算方式

工程承包合同为暂定总价合同,即为可调总价合同。承包人根据监理和发包人审定的竣工图(或施工图)及签证等结算资料计量,按合同约定的清单综合单价计价方式,或按合同约定的计价定额套价并进行人工材料价差调整及下浮,计算出合同实际结算价。一般护坡挡墙、环境景观及绿化、市政道路及管网等工程,具有地质情况不明确、工程实施过程中调整因素较多的特点,适宜采用这种结算方式。

3、工程量清单结算方式

采用清单招标时,中标人填报的工程量清单综合单价是承包合同的组成部分,即为固定单价合同。综合单价包括除规费、税金以外的全部费用,不但适用于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也适用措施项目清单、其他项目清单等。结算时按实际完成的工程量,以合同中的综合单价为依据计算结算价款。为了简化计价程序,实现与国际接轨,现在很多不同类型的工程都普遍采用这种结算方式。

4、平方米造价包干结算方式

承发包双方根据一定的工程资料,经协商签订每平方米造价指标的合同,结算时按实际完成的建筑面积汇总结算价款。一般的室内装修工程,因主体结构无变化,装修档次已确定,适宜采用这种结算方式。

在实际制定工程合同结算条款时,并不仅限于使用以上列举的某一种结算方式,可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和特点,综合使用两种或以上的结算方式。但要特别注意的是,应在结算条款中清楚明晰的界定几种不同结算方式的使用条件,并应尽可能详细的分别描述每种结算方式的计价程序及计价原则。

二、结算编制原则的适用性。

结算编制原则主要是指工程量的计算依据,工程量清单综合单价的计价依据,对计量和计价应执行的清单规范及预算定额的规定,人工单价、材料单价的价差调整依据,以及对费用的下浮比例及下浮基数的规定等。制定结算条款时应注意结算编制原则的适用性,根据不同的施工期间、不同的施工地点和不同的工程特点制定不同的结算编制原则。

1、工程量计算依据的规定

工程量计算依据一般有:①经监理和业主审定并签字盖章的竣工图;②经监理和业主认可的设计施工图;③经监理和业主审定并签字盖章的签证资料及设计变更单;④经监理和业主审定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

对于预计完全按设计施工图施工,无较大设计变更的工程可在结算原则中规定按设计施工图及设计变更单计量。但对于某些设计施工图出图滞后,不能于施工招投标期间提供给施工方,且预计会有较大设计变更的工程,应在结算原则中规定按竣工图及签证资料计量。

对于工程实施过程中有可能采用的一些大型特殊措施,施工图和竣工图均无法反映该措施的实施情况,可在结算原则中规定,按施工单位编制并经监理和业主审定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计量。

2、对清单规范及预算定额的规定

在制定合同结算原则时一般应根据合同签订时间,遵循工程承包合同的时效性,选用最新版本的清单计价规范和预算定额(包括计价定额和费用定额及相关配套文件)。也可结合建设单位企业特点,选用最近年份均适用的清单和定额版本。

预算定额按管理权限和执行范围分:全国统一预算定额、行业统一预算定额、地区统一预算定额,按专业性质分:建筑工程定额、市政工程定额、安装工程定额等。制定合同结算原则时,应按工程所在地域和所属行业选用适合本工程实际情况的行业和地区预算定额,并根据本工程涉及的专业范围选用各专业工程定额。

结算条款中对清单规范及预算定额的规定要求清楚、明晰、完整、齐全,以免引起甲乙双方在结算办理时对执行何种规范和定额有争议。

3、对人工及材料单价价差调整的规定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当前各地区和行业预算定额中的人工基价和材料基价与市场采购价有较大出入。通常结算原则为定额计价的工程承包合同,结算条款中都会对人工单价、材料单价的价差调整进行规定。

人工费价差调整一般有两种方式:①由甲乙双方合同谈判后约定,按某一固定数值调整单价差,如“人工费价差按15元/工日调整”。或者直接在结算条款中规定人工单价数值,如“各专业人工单价均按50元/工日计算”;②由招标文件及合同规定,人工费单价执行工程项目所在地某时某期造价信息公布的市场人工单价。

材料费价差调整(包括未计价材料的进价)一般也有两种方式:①由招标文件及合同规定,可调价材料和未计价材料按发包人或监理单位核定价格调整;②由招标文件及合同规定,可调价材料和未计价材料执行工程项目所在地某时某期造价信息公布的材料价格。

4、对下浮比例及下浮基数的规定

定额计价的工程承包合同一般会在结算条款中约定各专业工程造价的下浮比例以及下浮基数,如某合同约定“土建、安装均扣除材料价差及人工费调差后下浮10%进行结算”。下浮比例的确定应以施工方投标报价时所报数值或甲乙双方合同谈判时约定的数值为准。而对于不同的专业工程下浮比例和下浮基数也各有不同,例如大型平基机械土石方工程的下浮比例会远大于土建、安装及人工土石方的下浮比例,且其下浮基数通常为总造价,即用不扣除材料及人工价差的金额进行下浮。制定结算条款时应根据工程具体情况选用适合本工程特点的下浮比例和下浮基数,办理结算时也应严格按照合同规定的下浮比例和下浮基数进行计算。

三、结算条款执行中的争议问题。

甲乙双方在办理工程竣工结算时,以及第三方在审核工程竣工结算时,往往会对某些结算条款的执行产生较大分歧,争执不下,从而对结算的办理及审核工作造成延误。现举例说明结算办理工作中常见的一些对结算条款的争议问题:

1、工程量计算依据的争议

某开发区高层办公楼外墙装饰工程的业主单位委托某造价咨询单位对施工单位编制的结算书进行审核。其合同结算条款中约定:“分部分项工程费应依据招标用施工设计图和经监理工程师审查、业主批准的设计变更等相关资料,按国标GB50500-2008规定的计算规则确定的工程量计算”。审核单位依据该结算条款,按业主提供的施工设计图和设计变更单计算了工程量,但在与施工单位进行核对时,施工单位表示他们的结算书是按竣工图计算的工程量。

审核单位认为应该严格执行合同结算条款;施工单位认为据以往与业主单位的合作惯例,都是按竣工图办理结算,施工图与竣工图有较大差异,且设计变更单并不能完全反映两者的差异,按施工图和设计变更单计算出的工程量会比他们实际完成的工程量少很多。双方计算依据不同造成核对工作的困难,只能多次与业主沟通,希望业主能进一步落实结算原则。

2、执行预算定额的争议

在某厂区边坡工程的结算审核过程中,咨询单位与施工单位对该工程中的格构混凝土的定额子目套取存在争议。该边坡工程长为3公里,坡度为35度,高差为37米,斜长为75米,在该斜坡上施工格构混凝土护坡。合同约定的结算原则为:“土建工作内容执行1999年《重庆市市政工程预算定额》、1999年《全国统一建筑工程预算定额重庆市基价表》及相配套费用定额和有关文件规定”,但这两套预算定额均没有格构混凝土及模板的定额子目。

咨询单位认为应该借用2008年《重庆市市政工程计价定额》中的格构混凝土及模板定额子目,将定额中的人工、材料基价换算为99定额中的人工、材料基价。而施工单位认为2008年《重庆市市政工程计价定额》不是合同约定的计价定额,不同意采用这种定额套取方式,他们认为应该借用1999年《全国统一建筑工程预算定额重庆市基价表》中的基础梁混凝土及模板定额。由于按这两种不同的定额套取方式计算出的工程造价差异很大,双方都坚持自己的意见,认为对方的计算不符合结算条款及定额说明的规定。

会计核算不规范的建议篇7

关键词:规范;村财乡管;核算

国家财政部新颁布的《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于2005年1月1日开始在新疆巴州乡镇的村集体经济组织中实施。为配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新旧会计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笔者对全州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从业人员状况进行了初步调查摸底,并按照自治区的统一部署对77个乡镇384个行政村的563名村级会计人员进行了新《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集中培训。通过培训、考试,提高了乡村财务人员的整体业务素质。按照自治区的规定,对经考试合格的没有会计从业资格证的443名村级财务人员颁发了《会计从业资格证》,保障了全州农村财务核算的顺利开展。

一、新旧《村集体经济会计制度》衔接顺利,过渡平稳

2008年8月,巴州财政部门组织人员对库尔勒、尉犁、和静、和硕、博湖等县的7个乡镇进行了调研,从2005年起,这7个乡镇所属村级财务已经100%委托乡农经部门进行核算;县财政、乡财局和农经局的同志提供的材料表明:全县其他各村集体经济财务也已经在不同年份全部由乡农经站统一、核算。

乡农经站财务岗位基本设置总会计1名、会计1名、电算化维护人员1名(采取电算化核算的乡镇);新旧会计制度衔接到位,移交手续清晰,会计档案管理规范,上岗会计人员素质普遍较以前年度提高,会计账户设置合理,科目使用规范,制定和建立了财务制度,能够满足村级财务核算的管理需要。各村彻底杜绝了包包账、箱箱账、白条入账的现象。各村村民按照本村的人口、经济业务规模大小,推举5-7名村民理财小组成员,村里的一切支出必须通过理财小组审核、签章,各乡农经站对被的村级集体经济各类收支能够及时张榜公布,被访的村民都能对村里的支出说上一二,对村里的民主理财、支出和村务公开比较满意。

各县、乡、村正在依据农业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委托的意见》(农经发〔2008〕4号)文件精神,积极规范乡级农经部门记账业务。

在调研中发现,各核算单位使用的电算化软件统一使用由青岛太阳软件公司开发的《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版本的电算化软件,该电算化软件基本能满足村集体经济组织核算的需要,也能核算国家财政对村级转移支付资金进行核算的需要。该核算软件操作简单,便于学习掌握,全州村级核算统一配备同一套软件便于软件供应商统一培训和售后服务,缺点是无法用一套软件同时核算乡级行政、事业单位的账务。

电算化软件的配备、普及使用程度各县也不均衡,主要原因在于各县、乡农经部门的重视程度以及该县、乡财政的状况不同。在调研时发现,和静县、尉犁县的乡镇农经部门会计人员仍在通过手工记账、算账。

为了全面了解全州农村财会人员的情况,我州向各县发放调查表统计。统计结果表明:全州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机构目前在岗会计人员249名,持证人员200人,占80.32%,无证人员49名,占19.68%;无证人员主要为村级出纳、报账员。无证人员主要分布在偏远的山区、荒漠等少数民族聚居区自然村,无证会计从业人员普遍学历低,基本不懂汉语言,个别村仍存在着一任村委会班子一任财务人员的现象,更换、变动会计人员比较频繁;无证会计从业人员的会计知识主要靠乡农经部门的财务人员临时现教、现学、现用,有会计专业知识和学历的会计人员没人愿去这种状况的村里工作。

二、当前管理和核算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村级账务核算内容不全面

村级核算,应当全面反映村级经济活动的全部经济内容,包括村集体收入、“一事一议资金”、国家财政转移支付的农村税费改革后的补助资金。

通过调查,实际情况是国家财政转移支付的农村税费改革后的补助资金除个别年度划归村级核算、支付外,目前统一由乡财政所负责核算、支付。这种人为分割的核算体制,一是无法满足农经部门对村级财务的审计要求;二是无法体现农村税费改革后,国家对村级的关怀力度。

(二)继续加强对农村会计人员的关怀和帮助力度,加大在职教育力度,努力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调研中,广大会计人员普遍诉求自己会计专业知识不足,会计基础工作知识不足;在会计电算化核算下,农村难以配备微机专业维护人员、电算化软件维护人员。会计人员只有边干边学,目前在岗的会计人员平均年龄在40岁以上,微机知识、微机维护、电算化软件维护知识严重缺乏,既渴求扩大知识面,更要求解决现实会计工作当中因知识不足而存在的许多棘手的难题。

对农村会计的业务培训,财政会计管理部门和农业农经部门主要应侧重于岗位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主要以基础知识、会计基础规范、会计电算化规范、财务制度、国家支农惠农政策和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为主。

(三)加强规范农村会计基础工作力度,努力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基础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村集体经济核算的信息质量。通过调查,大多数核算机构基础工作良好,但个别会计人员业务素质较差,亟需改进。

巴州地域广阔,人口稀少,属于典型的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特别是偏远农牧区,主要以少数民族聚居为主,村级出纳人员、报账人员长期仍将以当地少数民族人员为主。从目前的调查来看,经济不发达地区的财务人员,汉语言文字、语言表述、沟通能力较差,会计业务知识相对不高,在账簿启用、文字书写、科目应用、经济业务活动的账务处理、职业判断能力方面明显不足。

被调查的乡镇,村级财务大都制定了财务管理办法,其中4个财务人员素质较高的乡镇,财务制度制定得相对完备;个别乡镇仍存在财务制度简单罗列几个岗位责任制了事,存在支出报销单据粘贴不平整,没有经办人签字,没有会计人员审核签字,单据分项支出内容、单据份数都没有填写;账簿使用存在随意性,总账使用活页账本,没有启用单位名称,没加盖启用章;财务主管、会计都没有签字、盖章,普遍没有缴纳印花税;会计科目名称使用不规范,存在随意性。比如制度规定科目为“应付福利费”,实际被改为“福利费”,“银行存款”被改为“银行”或“银行存”等;账户余额存在跨年度不结转,账户没有月结、季结、年结;发生记录书写错误,没按纠错规定采用“红线法”划一道红线更正,而是直接用“蓝笔”划二道线;凭证装订不符合《会计基础规范》的要求。

个别村存在将“一事一议资金”单独开户,单独建账,单独核算,违反了《村集体经济会计制度》的核算要求,调查组当场提出了批评,要求立即更正,并要求县级财政事后进行监督检查。

(四)加紧制定和出台《村集体经济财务制度》,确保农村经济核算安全、完整

2006年,农业部发文提出将制定《村集体经济财务制度》,要求各级农经管理部门据此建立和规范村集体经济财务制度,但截至目前,《村集体经济财务制度》

仍未正式出台。农村集体经济财务制度的建立只能由会计人员依据其他会计制度、核算要求和经验探索建立。其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显而易见。

三、完善会计法律、法规,促进村级记账健康发展

(一)立足当前,规范农村村集体经济会计核算队伍

当前,农村乡镇正在积极推行“村财乡管村用”改革,由于历史原因,农村农经部门长期以来一直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会计核算,财政所根据改革进度,目前是集中核算乡镇级财务收支。根据实际,建议现阶段我州应采取乡财政所和乡农经站并存,共同完成乡、村财务核算的方式,随着乡镇管理体制的推进,适时提出将农经站划并到财政所集中核算,这样既可减少人员,又可统一管理村级核算。

自从国家实施农村税费改革以来,各乡农税所(财政所)工作人员从过去的收农牧业税,转为为农村服务、核算转变;这些同志长期工作在农村一线,少数民族人员比例大,收税是专家、是内行,在会计核算工作方面,是新手,需要重新学习。

农经部门长期从事农村财务管理和核算,有一批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财会队伍,一些农经站从1993年就开始为村级财务记账;在调研中,这些单位的会计人员素质较高、制度健全、会计基础工作较为规范。

建议“村财乡管”目前仍由农经部门管理、记账;财政部门待条件成熟时将核算的“村级转移支付资金”直接拨付给行政村,由农经部门统一核算。

鉴于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下一步改革将到乡一级,财政所同志的学习任务和工作任务更加艰巨、繁重,建议财政所和农经站两个部门仍保持现状,待时机成熟再考虑划并事宜。

(二)积极从法律方面探索乡级财政、农经部门对村级财务的权限

乡财政所、农经站目前是依据中央《关于进一步规范乡村财务管理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开展村财账务工作的,是遵从改革阶段的行政规定。从国家长远发展来看,中国法制化建设正在步入正轨,村级账务机构也必须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记账管理办法》进行规范审批和管理。只有通过规范的“记账”许可的申请和批准,或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第三章第十五条之规定“注册会计师可以承办会计咨询、会计服务业务”之规定,通过修订《农业法》、《会计法》、《记账管理办法》的相应条款授予乡级核算机构法定记账权限,村级账务的核算才能符合法律规范,才能真正体现村民权益,保障机构合法运行。

2009年7月6日,在笔者修改此文时,获知新疆首届财政支农惠农政策培训班在博湖县本布图镇开班,该培训班包括汉、维、蒙、回等民族的114名学员参加培训,参加人员主要为会计人员,乡镇干部、村委会干部、村民理财小组人员。新疆中华会计函授学校校长吴解铭亲自指导,培训的主要内容是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货币资金管理、家电下乡、会计委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民主管理和财务公开、农村综合改革、三项资金管理等涉农政策、业务。

期望国家能够不断丰富培训内容,不断将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到中国农村的每一个村落,惠及各族农民兄弟。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S].199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S].1993.

[3]财政部.记账管理办法[S].

[4]财政部.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S].2005.

[5]农业部.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制度[S].

[6]农业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委托的意见[S].2008.

会计核算不规范的建议篇8

(一)会计核算制度不够完善

首先,由于科研事业单位的盈利性不强,市场竞争相对较弱,所以对于会计核算制度的重视度相对不足。从而导致会计信息质量较低甚至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制度的缺席还会造成人员涣散、会计信息记录虚假、会计环境混乱、会计核算内容不准确的情况产生。另外,一些单位即使拥有一些先进的会计核算制度,但在执行时也许会存在力度把握不准确的现象。一方面有些单位在核算时没有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造成制度执行失效甚至是成为摆设的情况;另一方面,有些人员对待制度执行太过僵硬死板,不会根据实际情况变通,这当然是不可取的。所以在当前会计核算?w系中,制度方面的问题亟待解决。

(二)会计凭证不规范

会计凭证是在单位经济活动过程中出现的相关发票凭据,这些凭证是进行会计核算的重要证明材料。一方面,在会计凭证信息填写时,发票开票人、审核人信息不全,发票监制章、发票专用章缺印、漏印等情况已并非个例,导致会计凭证的真实性有待考量。另一方面,会计凭证的完整性相对缺失,无法从发票中检测出工作的完整流程,同时不开发票或者丢失发票也给后续发票报销工作带来麻烦。另外发票在开示时没有注意是否合规也是会计凭证问题的原因之一。

(三)内部控制薄弱

一方面,很多单位对待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他们在设计方案时更多是为了应付上级,而不是想为会计核算工作的安全性做准备。另一方面,内部控制并非单单的只是对人员的管理与分配,虽然这也是属于内控的一部分,但内控更主要是对单位工作的全方位管理。大到整体规划的框架构思,在会计方面就是信息记录、核算监督,小到思考会计核算的方法。但现有的事业单位内控手段远远未达到这些内容,做好内部控制工作势在必行。

(四)会计电算化质量不佳

计算机工具对处理会计核算问题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在现行的会计电算化工作中,网络技术在会计核算工作中普及程度不是特别高,而传统中会计核算人员到处找领导签字的情况也会致使会计核算效率低下,且人工进行的会计核算内容风险性也比较高。另一个方面,现行的会计软件工作时缺乏统一的标准,规范程度较低,这也是会计电算化质量不佳的重要问题之一。

二、对于我国科研事业单位问题的建议

(一)健全会计核算制度

科研事业单位不应因国家的资金支持、不会破产而对制度管理就相对懈怠,相反地,事业单位更应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的通知》(中办法[2016]50号)要求,结合单位自身情况,落实相关制度,在其他企业单位中做好表率作用。首先单位要建立财务报销管理规定,明确报销流程和审批权限。其次,应健全各个项目资金管理办法以及差旅费,会议费等具体会计科目的管理办法,规范资金使用。

(二)严格规范会计凭证

首先,在保证会计凭证合法合规的前提下,要注意会计凭证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一方面,注意在发票上发票监制章、单位发票专用章两章要清晰,发票开票人、复核人、收款人姓名要齐全,发票抬头必须是单位名称,社会统一信用代码不能漏填,超过一定金额的发票要附上网络验证的证件。另一方面,应该能够通过会计凭证看出这个事项完整的流程,比如会议费报销凭证,就要有会议通知,会议审批表,会议签到表,会议费发票,专家劳务费发放表等。差旅费要有出差审批表,城市间往来交通费发票,住宿费发票等。设备采购要有政府采购申请表,政府采购合同,设备采购发票,资产验收单以及入库出库单等。

(三)加强单位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是一个单位或部门规范运转的前提和保障。一个单位没有内部控制工作的支撑必定是杂乱而无章法的。只有对内部控制的定义和内涵摆正位置,单位管理者才能进行后续工作。在进行内部控制工作时,单位管理者应结合自身管理诉求,将合适的人员分配到合适的岗位合适的工作上,当然这只是第一步。在会计人员进行核算工作时,要对核算内容实时监督,避免有人滥用资金,同时要根据单位情况定期清查资金变动情况,及时处理无效资产。

(四)提高会计电算化程度

科研单位可以通过开发财务预算报销管理系统,实现在线审批,网上报销,报表查询,现金结算打卡等功能,这种方法不仅能为科研人员解决到处找领导签字审批效率低下问题,也能用软件方式规避重要岗位风险点。另外也可通过开发科研物资集中采购系统,减少采购环节,改变政府采购方式,减少采购手续和报销流程,从而提高会计电算化质量。

会计核算不规范的建议篇9

[关键词]土地一级开发,会计核算,纳税

中图分类号:F301;F30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9-0299-01

一、土地一级开发基本概念

土地一级开发,是指由政府或其授权委托的企业,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城市国有土地、乡村集体土地进行统一的征地、拆迁、安置、补偿,并进行适当的市政配套设施建设,使该区域范围内的土地达到“三通一平”、“五通一平”或“七通一平”的建设条件(熟地),再对熟地进行有偿出让或转让的过程。

开发范围内的土地按用地性质分为部分基础设施建设用地、划拨用地和出让用地,最终土地供应收入按划拨用地和出让用地两类不同的用地性质进行收入分配。划拨用地在政府完成供应手续后,负责向企业支付相应的净地成本;出让用地在政府完成“招标、拍卖、挂牌”并在规定时间内取得土地供应收入后,支付给企业相应的土地开发补偿费用,包括按一定方法计算的土地供应预结算成本和土地增值部分在市财政根据国家规定扣除部分基金后的比例分成。

二、土地一级开发会计核算现状

在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下,不能找到一个与之完全相符的具体会计准则作为参考,实务中,对于土地一级开发会计核算选择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种观点:

(一)销售商品模式。该种观点认为,与政府合作土地一级开发过程中,政府是不涉及资金投资的,企业也没有明确的保证金回收和取得一定的保底收益,要等取得招拍挂收入之后才会向企业支付开发成本及分成款,企业实质上承担了开发活动所形成资产的主要风险和报酬。同时,尽管土地的使用权不属于企业,但企业代政府进行土地收储形成的资产,在政府没有回购前,企业实质上对土地的使用权拥有一定的控制权。综合以上两个原因,应把开发成本记入“存货―开发成本”,作为企业的一项资产来核算,待取得政府返还成本和分成收入时再确认收入并结转相应的成本。如南京新港高科(2008年度注1、2),按照回款全额确认收入。

这种模式主要能够将回款全额作为收入,有利于日后项目融资。按房地产业进行会计核算,更符合公司会计核算模式,便于成本的统计分析,有利于经营管理,且能够完整反映公司的产值、真实体现公司发展规模。但是,因土地的使有权不属于企业,与确认销售收入的前提条件不相符,并且存在纳税风险,有可能全额征缴营业税。

(二)劳务或建造合同模式。该种观点认为,对于土地一级开发业务而言,土地是政府的,企业并没有拥有所开发土地的所有权。企业只是受政府的委托,政府行使土地收储职能,实质上只是提供一项劳务而已。

但是,如果企业不具备施工资质,那么就不适用该项会计准则。

(三)金融资产模式。该种观点认为,参与土地一级开发的企业,并不拥有所开发土地的使有权和销售权,政府与企业合作开发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利用企业的资金优势,企业实质上就是一种让渡资产使用权的行为。企业垫付开发过程中所需的全部资金,土地供应后政府返还企业垫付的土地开发成本支出外加一定比例的利润分成,对于企业开发土地过程中的支出应作为一项债权来核算。

这种核算方法主要争议因合同实质是合作开发,不是单纯借出资金收取固定利息,不能可靠估计回收的金额,不满足金融资产或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的“未来收入金额能够可靠计量”确认条件,且营业收入按差额确认,也不利于企业融资,不能够完整反映公司的产值,也不能真实体现公司发展规模。在相关债权科目下核算投入的成本,不利于成本费用的归集,且可能会造成今后政府对投资成本的确认额减少,可能导致企业损失。

(四)回款额作为政府补贴。将政府的成本返还作为财政补偿金收入,计入“营业外收入”核算,如长春经开2008年年报。

(五)参照企业会计准则对Bot业务的相关会计处理规定进行核算,如中国证监会《关于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监管问题解答》2011年第一期解答。

三、土地一级开发会计核算建议

(一)比较接近的土地一级开发会计核算相关制度和规定

1、财政部于2008年8月7日出台了《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2号公告》,规定了与Bot业务相关收入的确认,且Bot业务所建造基础设施不应作为项目公司的固定资产。

2、中国证监会《关于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监管问题解答》2011年第一期,问题3答复中给出了会计核算处理,即单位提供建造服务的,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5号――建造合同》确认相关的收入和成本,其收入按应收取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同时确认长期应收款;单位未提供建造服务的,应按照建造过程中支付的工程价款等考虑合同规定,确认长期应收款。

(二)土地一级开发会计核算建议

由于土地一级开发属于Bt模式,目前在财政部未给出明确核算方法的情况下,该业务会计核算可以按照中国证监会《关于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监管问题解答》2011年第一期的解答进行会计核算,保证了开展同类业务企业的会计核算统一性和财务报表可比性。

不过,这种核算方法虽然确定了土地一级开发(Bt模式)会计核算方法,但是未提供建造服务的企业开展此类业务,在“长期应收款”核算,将不利于企业融资,也不能够完整反映公司的产值,不能真实体现企业发展规模,不利于成本费用投入的归集。

在此,建议财政部就企业未提供建造服务的土地一级开发业务明确更加科学的会计核算方法,真正体现企业创造的价值,同时兼顾企业融资需求。

四、土地一级开发涉税探讨

各地区存在纳税政策不一致现象,如:

(一)按投资方收取的全部回购款全额征收营业税,如渝地税发[2008]195号规定。

(二)按投资方收取的回购款差额征收营业税,如:宣城市地方税务局关于《营业税财产行为税税收政策问答(第一期)?》(2008年3月14日)的规定和《吉林省地方税务局关于“建设―移交”投融资建设模式税收政策的公告》的规定。

(三)纳税行业划分存在不一致现象,有的按照建筑业缴纳营业税,有的按照服务业缴纳营业税。

由于存在上述问题,2013年度国家税务总局下发了《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纳税人投资政府土地改造项目有关营业税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3年第15号)》,对土地一级开发涉税情况进一步了明确,从公告可以看出,虽然《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政府收回土地使用权及纳税人代垫拆迁补偿费有关营业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520号)未废除,但只对规划设计单位、施工单位提供规划设计劳务和建筑业劳务取得的收入征收营业税,实际的土地一级开发项目只涉及企业所得税。

当然随着国家税务总局将房地产行业纳入“营改增”范围后,此类涉税问题就更清晰了。

参考文献:

[1]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

会计核算不规范的建议篇10

一、陕西省会计集中核算中心概况

按照省编委2000年5月的批复,会计核算中心作为省财政厅下属的事业单位,其基本职能是:在保证各核算单位两权不变的情况下的集中核算。其两权不变是指财务自主权和资金使用权不变。会计核算中心的基本职能也就是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在今年年初厅领导又提出一项会计服务,由此会计中心的基本职能也就是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服务。

到目前为至,会计核算中心的组织机构建设已基本完成,中心下设二个核算大厅,设置5个管理部,13个核算部,编制85人实际到位97人,核算部共有65名会计人员。会计中心的运作形式为“一厅式办公,柜台式作业”,这种形式是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本身的需要同时也是全省推行政务公开的要求。

2000年7月1日在省政府前大楼二楼设置了会计中心一厅,2001年1月1日在政务大厅三楼设置了核算二厅,各核算部内配备五名会计人员,一个部平均分管十个单位,最少的七个,最多的十三个,同时通过政府采购,选定中国光大银行作为省级会计集中核算的统一结算银行。

到目前为至省级会计核算中心基本上完成了制度建设、网络建设、队伍建设三方面的内容。在制度建设方面,省级会计集中核算业务推广时,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先后向省级各部门下发了推行会计委派制的决定,省财政厅对会计集中核算先后制定了十项管理制度,会计中心在业务运作中先后又形成了三十多项业务规范。会计中心是在计算机网络建设基础上形成的现代化的办公环境,服务器选用了安全、高效的双机热备系统,核算一、二厅通过广电网络专线联网,形成自己的内部局域网络。财务软件选用了安易财务软件。会计中心的人员从省级各部门在职人员中选调,现有的97人来自62个不同厅局,人员的选调经过财政、人事、编办三家单位严格考核。中心人员到位后,经过系统的业务培训。

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实施情况

会计集中核算模式或制度是按照会计委派制的要求实施的。中纪委二、三、四次全会对会计委派制在形式上大体为分了九种形式,我省有统管、统派、重点委派、会计等形式。在2000年年初,省政府领导决定对省本级推行会计集中核算。会计集中核算模式要求,一、集中管理。集中管理是指对纳入集中核算的单位的会计人员的集中管理与会计业务的集中管理。会计人员的集中管理是指推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后,各单位原有的会计岗位一律撤消,会计业务由会计核算中心集中处理;二、统一开户。会计集中核算后,各单位原有银行帐户全部撤消,统一在会计核算中心通过政府采购选定的中国光大银行统一开户;三、集中核算。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由于各单位财务自主权不变、资金的使用权不变,这也就保证了各单位的会计责任主体不变。实行集中核算后采用了分户核算的办法,在会计的帐套设置、银行开户和对外信息的提供以及会计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方面与原有核算形式基本没有变化。

目前省本级一级预算单位全部纳入省级会计集中核算,包括省委、省政府、人大、政协、法检两院、七个民族团体、八个民主党派。一级120个预算单位从去年元月一日开始全部纳入集中核算。核算资金范围包括省本级同级财政的拨款,中央部委拨款、单位预算外资金以及单位的其它收入均纳入集中核算。

在实行这项制度时,省委、省政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在开业前三天时,即2000年6月27日在省政府前大楼,召开了省级各厅局主要负责人、财务处长、办公室主任及报帐员近六百人的动员大会,王仲民秘书长主持会议,丁厅长宣布了在省本级推行会计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实施方案,纪检委李书记到会作了讲话,程省长在会上对推行这项制度也提出了严格的要求。随后省政府正式向各厅局发文,从2000年7月1日开始,省政府所属的67个部门纳入了集中核算。在推行这项制度过程中,我们不断完善内部各项管理制度,统一明确法律责任,如实行了集中核算后为各个单位统一刻制了财务专用章,同时各单位法人代表向会计中心签发了财务专用章使用授权委托书,从法律关系上明确责任。中心在业务运作过程中,对各项业务处理也建立了一系列操作规程、业务流程以及相应的管理制度。在中心内部控制方面,集中核算后由于需要管理120个单位的会计业务,所以中心内部建立了严格的、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从岗位分工包括上机授权、系统监控等方面,都形成了内部控制措施,这是会计法和会计基础业务规范的要求,也是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要求。中心在内部管理方面,也采取了一些相应的管理制度。

中心目前管理单位120个,开设帐户260个,每天平均处理凭证3200份,日均开支票210份,日均现金流量1200万元,去年全年凭证处理量为760000份,签开支票50400份,现金流量达29.2亿元。就目前全国四个省级会计集中核算中心来说,我省推行的范围最广,业务量最大。在会计监督方面,中心从2000年7月1日成立,到去年年终为至,一年半时间,拒付各种违约开支294次,资金达600多万。拒付应列入政府采购支出而擅自办理业务的有36笔,金额有100多万元;对单位不规范的原始凭证,提出规范化处理建议,一年半时间有1694项,涉及金额3900多万元。

三、去年一年中,在规范业务运作、提高质量方面采取的措施

(一)规范运作。

去年年初,在制定去年工作计划时,厅领导明确提出,应将规范化运作作为会计中心的主要工作。

按照这个要求我们首先制定了会计中心凭证使用规范。在会计集中核算过程中,从各单位报帐到中心内部运作中存在有近二十多种凭证,这些凭证从格式设计到内部业务流转,及使用中的规定,形成了一套内部的业务规范;由于会计集中核算业务,凭证的处理是一个基础,在单位较多、业务量较大的情况下,凭证的使用能否规范对提高工作效率是至关重要的。

其次制定了会计档案的管理规范。集中核算后,单位报完帐后所有的会计凭证都存放在中心,一年半的时间积累了大量的会计原始凭证,对这些档案的管理即有会计业务自身管理的要求,也存在会计中心如何为各单位领导负责的要求,如果出现了凭证的丢失、凭证修改怎么办,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在档案管理方面,学习外省的先进经验,制定了严格的档案管理规定。

第三制定了会计核算中心内部部门职能规范。会计核算中心下设十三个核算部,五个管理部,按照规范化管理的要求,对中心所承担的所有职能细化到每个业务部门,同时也明确了这些职能精确的内涵和与内外部的衔接的关系。

(二)健全监督、制约机制。

会计中心成立之初,李焕政书记曾提出过“会计中心监督各单位,谁来监督会计中心?”,要求纪检委派专职纪检员监督会计中心的工作。在去年年初,财政厅党组正式向会计中心委派了正处级纪检监察员,负责中心内部的纪律监察和业务监督,同时负责受理各核算单位对会计中心的违纪投诉。

与此同时,我们还完善了中心内部的审核拒付业务。会计中心成立后,各核算单位领导担心,会计中心在办理具体业务过程中会不会因情感因素而影响了正常报帐业务,出现这样的担心也是不无道理的,同时这项制度在开始之初自身并不是很健全,在制度不很健全的情况下,这种情况很容易发生。所以中心在运作过程中,在审核拒付制度方面,要求会计中心在拒付每一项业务时,必须由各核算部审核会计正式对核算单位下发一份拒付业务理由书,在此拒付理由书上必须注明此项业务违反了哪条财务规定,并经核算部部长签字,分管主任审签后才可拒付。在处理具体业务的同时也存在有不规范的凭证,如签字审批手续不全、印章不全、收费票据不合规等,对此类业务,我们制定了原始凭证处理规范建议书。这两项制度的建立,使只要从会计中心拿出的凭证都有据可依,解决了空口无凭的问题。

其次,中心还组织了内部的业务专项检查。在去年9月,主管厅长提出:“会计中心要提高自身的工作质量,必须作好自身的检查和外部的检查。”决定在外聘请会计事务所人员对会计中心运作一年以来的会计工作质量,进行专项检查。检查之前要求中心先自身检查。所以从去年10月初开始,由总会计师、纪检监检员、分管业务的副主任负责,同时抽调部分业务骨干用一个半月的时间对中心十三个核算部进行业务检查,通过检查发现在业务运作过程中、在制度执行过程中、在具体业务执行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对这些问题通过各级会议通报,并逐一解决。这项工作结束后,主管厅长到中心听取了全面汇报,认为去年的业务专项检查,是提高工作质量、提高人员素质的一个有效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