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核算的初始环节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9:56:21

会计核算的初始环节篇1

会计人才培养既需要加强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财务会计与电算化联合实训教学改革对于提高应用技能和上岗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着积极而长远的意义,但同时也对实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

联合实训;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

职业教育必须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践教学的水平和能力。我国职业教育界一直重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提出了一系列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与方法。高职会计专业培养面向中小企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系统掌握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具有企业会计相关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北京农业职业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进行了财务会计和会计电算化两门课程联合实训教学改革。

一、财务会计与电算化联合实训的必要性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与网络的应用已经全面普及,既熟悉传统手工账务处理又掌握会计电算化账务处理技能成为了对会计人员上岗的必然要求,但在目前的学校会计教学中,较多进行的是单独的手工财务会计和会计电算化的训练,较少将二者联合起来进行实训。这种相互独立的实训方式容易使学生产生认识上的偏见,或认为只要熟练掌握手工账务处理方法就行,电算化知识进行简单培训就可上岗;或认为已经全面采用计算机处理,传统财务会计处理方法已无学习必要。通过财务会计和电算化联合实训教学,让学生在实训中充分体会并认识到对于会计岗位来讲,两门课程是同等重要的,缺了哪一个都不能很好满足岗位要求,做不好会计工作。开展财务会计和电算化二者一体化实训教学很有必要。财务会计和电算化虽然在处理对象、方法与要求有一致的地方,但在数据处理的起点、记账规则、存储介质、内部控制方式、操作要求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要实现使学生充分有效地体验与掌握二者在会计业务处理、操作技能及要求等方面的区别与联系,只有将两门课程的实训教学联合进行才能达到。这是因为,单科实训教学一般缺乏系统性和综合性,难以与职业岗位对接。开展财务会计与电算化联合实训教学既可以训练学生运用财务软件综合处理企业会计业务的能力,又能促进学生进一步认识与理解手工会计处理与电算化会计处理的异同,为他们更好地适应会计电算化岗位工作奠定坚实基础。开展财务会计和电算化二者一体化实训教学也是可行的。第一,手工与电算化账务处理的对象是完全相同的,处理要求上均遵循同样的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第二,处理流程上虽不完全相同,但大体是一致的。

二、财务会计与电算化联合实训教学的组织实施

为使学生更好地体验财务会计和会计电算化两门课程同样的业务和理论前提,在两门课程的实践教学中,我们使用了同一套实习资料,即模拟公司基本情况与当月业务资料。这是二者联合实训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学生在分组分工前提下进行操作,既单独完成所有的工作任务,又在业务处理过程中进行分工与合作。财务会计与电算化联合实训教学的组织实施分为以下三个环节:

(一)财务会计手工实训

为了保证一体化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我们对实习资料进行了精心编制,既要注意到业务的全面性,也要体现电算化处理的具体要求。我们的模拟公司主要生产建筑用脚手架,公司设有一个基本生产车间,产品有四种,公司的生产经营过程主要业务有:各种资产的增加、减少的核算,材料采购入库、产品生产、产品销售、款项收付的核算,权益增减的核算以及收入、成本费用的计算、结转,利润分配以及税金缴纳等基本业务。当月经济业务资料全部以仿真原始凭证的形式呈现。在财务会计手工实训环节,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小组内分为总账会计、会计主管、出纳和成本会计等基本岗位,配备账表、印章、票据打印机、装订机等设备及模拟公司全套业务资料。该实训环节学生需要完成审核原始凭证、登记记账凭证、登记总账与明细账、编制财务会计报表等工作任务。

(二)会计电算化实训

到了电算化实训环节,学生每人一台计算机,但相应岗位变成了账套主管、各模块操作员和出纳。由于业务处理环境与设施的变化,学生需要进行业务资料的信息化处理、岗位调整与业务处理流程调整。该环节的实训包括以下步骤:

1.手工业务资料的电算化整理

在进行电算化业务处理前,学生需要运用手工环节的业务资料,在老师指导下对模拟公司相关资料进行初始化整理,具体包括账套基本信息、核算类型、分类编码方案、会计科目及初始余额、部门档案、人员档案、客户分类与档案、供应商分类与档案、结算方式、凭证类别等内容,使之适合电算化处理。这是一个既艰难但又非常重要的实训环节,因为它是会计业务从手工处理过渡到电算化处理的关键环节。虽然是同一套业务资料,但由于处理手段不一样,当学生利用该套资料完成财务会计手工实训后,并不能直接将其用于电算化实训中,还需要进行资料的调整和信息化处理,使之适合进行电算化操作。学生完成财务会计实训环节并不太难,难的是根据手工资料整理出适合电算化业务处理要求的初始化信息与档案资料。由于在单项实训项目中,学生已了解并熟悉了初始化过程中要求的基础信息档案有哪些,需要什么样的数据结构等,学生基本能够对照教材和指导资料,运用手工业务资料整理出账套信息和基础档案信息,不完善之处经过老师点拨,大部分同学能够进一步完善资料,直到全部完成手工资料的信息化处理。学生只有通过该环节的实务操作,才能在后面的电算化业务处理中深度理解信息标准化和完善相应业务处理规则的意义与重要性。

2.电算化系统初始设置

经过对手工业务资料的初始化整理,接下来的工作就是进行电算化初始设置。由于商品化软件具有通用性特点,为使通用软件适合各单位的业务性质、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个性化要求,需要进行系统初始化。系统初始化工作就是将第一步完成的企业基础信息、岗位分工、编码方案、档案资料、处理规则等信息录入系统,为后面的日常业务处理作好基础准备。当学生从手工实训转入电算化实训环节,很快就发现了一些需要调整的地方,这就是系统初始化设置需要完成的任务。如科目体系必须完整而规范,需要使用的会计科目不能再像手工环境下可以随时增加和使用,而必须在初始化时就进行设置,尤其是需要进行辅助核算的科目;初次使用总账模块,必须将科目的初始余额录入后才能进行日常业务处理;凭证编制时使用的科目必须是最明细级科目,部门、人员及存货等档案资料也需要代码化处理等。学生只有正确完成该步骤的工作任务,才能在其后的日常业务处理中得心应手。如果初始化设置未设置到位或设置有误,将会给相关模块与相应业务的处理带来障碍。例如,未进行客户档案设置就会在使用有“客户往来”辅助核算要求的科目时找不到具体客户,不指定出纳科目就无法进行出纳签字等。很多学生在实训后的总结中均提到了系统初始化不到位带来的不必要的麻烦。

3.日常、期末业务处理和会计报表编制

在财务会计实训环节,我们在模拟企业的当月业务资料中设计了约90多项经济业务,要求学生掌握较全面的会计实务知识与技能。学生在这一环节进行凭证编制、账簿登记和报表编制,完成手工会计模拟实训。在电算化实训环节,重新对该企业的当月业务运用财务软件各模块进行电算化处理,完成单据与业务处理、凭证填制、凭证审核、出纳签字、记账、账簿查询、银行对账到会计报表编制的全过程。由于在电算化处理中启用了总账、固定资产、职工薪酬管理、供应链模块等子系统,学生需要熟悉系统集成使用时的业务处理流程。如采购入库业务,如果已收到采购发票而未付款,其业务处理流程如下:(1)在采购模块填制与审核采购专用发票;(2)在采购模块填制采购入库单;(3)在库存模块审核采购入库单;(4)在采购模块对已审核采购专用发票和采购入库单进行采购结算,确认入库单成本;(5)在核算模块对采购入库单进行单据记账,再次确认入库成本;(6)在核算模块进行供应商往来制单(发票制单),生成应付凭证;(7)在核算模块进行购销单据制单,生成入库凭证。这样的业务处理流程与手工业务处理相比,有了较大的变化,学生必须既熟练掌握财务会计基本原理又熟悉电算化业务处理规则与操作流程才能又快又好地完成电算化日常与期末业务的处理。

(三)实训总结

前两个环节的实训任务完成后,学生进入实训总结阶段。及时进行总结,是实训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很多同学一开始对写作实训总结非常抵触,觉得无话可说。但经过老师辅导与提示,大部分同学能够认真总结与反思整个实训过程的收获、不足、经验、教训等,有些同学还对今后怎么办进行了思考。经验和教训是人生的宝贵财富,通过及时总结,既能巩固学习效果,又能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索更高层次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钻研精神。

三、财务会计与电算化联合实训教学总结

(一)实训内容的系统性和连续性是实现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

在财务会计和电算化联合实训教学改革中,我们使用的是同一套业务资料,保证了实训内容的系统性和连续性。财务会计实训环节重点训练学生各类经济业务的手工账务处理能力和会计报表编制技能,而到了会计电算化实训环节,学生就必须适应从手工环境到电算化环境的转变,经历甩账过程,即指从手工会计数据处理方式正式转为计算机会计数据处理方式,该环节主要是训练学生熟练运用财务软件进行财务业务处理的能力。这样的联合实训,使学生全程参与会计业务两种处理手段的对接过程,深度理解处理手段和环境变化带来的新的处理方式的变化与要求,直观体验手工业务处理与电算化业务处理的联系与区别。如电算化处理要求操作员、会计科目、客户与供应商等必须代码化,初始化设置的准确与完整是开展日常业务处理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凭证的修改不能再使用划线更正法等。另外,有些业务的处理顺序也发生了变化,比如在使用固定资产模块进行固定资产报废清理时,必须先在该模块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才能进行固定资产减少业务的处理,而且学生很自然就明白了会计业务要实现电算化处理,必须对手工资料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代码化处理才能顺利进行。这样,既能训练学生各种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能力,又能使学生熟练掌握财务软件的操作技巧。而像以前两门课程使用不同的资料进行单独实习,就达不到如此的教学效果,因为对不同企业资料进行独立的手工与电算化处理,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体现得不充分,实训内容也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学生不容易对二者之异同产生具体而深刻的认识,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二)联合实训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财务会计和电算化联合实训教学要求教师既要熟练掌握财务会计基本原理和业务处理方法,又必须非常熟悉财务软件设计原理与操作方法。会计电算化其实质是以财务软件来处理会计业务,在业务上与手工会计处理并没有实质的不同。如果教师不熟悉手工业务处理方法,自然无法透彻理解电算化相关理论与实务,也就不能深刻认识二者的异同。在电算化业务处理实训环节,学生可能会犯各种各样的操作错误,这就要求教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与错误能够了然于心,并能及时予以解答与提示。如果教师对财务软件原理与操作技巧掌握不到位就很难保证联合实训教学的顺利进行。另外,由于会计准则和财务软件均会不断更新,教师必须随时更新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对新准则和新版本财务软件首先进行学习,做一个常态的专业领跑者。通过财务会计与电算化联合实训教学改革,同学们普遍感觉得到了一次非常有益的专业技能训练,对以前所学知识是一次全面的梳理与应用。虽然将手工会计处理和电算化处理进行联合实训教学既需要占用更多的时间,也需要教师们的密切配合和精心准备,但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改革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与认可,学生无论是专业理论知识还是操作技能方面均获得了提升,这样的改革实践对于培养勇于创新、善于总结、长于应用的技能型人才有着积极而长远的意义。

作者:李霞林张晓红王国清单位:北京农业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覃志伟.会计手工账务处理与电算化账务处理同步实训的重要性[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12):78-79.

[2]曹献雨.电算化会计和手工会计一体化实训室建设探析[J].商业会计,2012,(17):124-125.

[3]张荣.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下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旬刊,2008,(10):61-62.

会计核算的初始环节篇2

1电算化环境和传统环境下会计核算方法对比

1.1账户设置方面的对比

通过研究发现,会计科目核算的实际方法就是账户,结合会计科目名称来设置账户,有一定的差异存在于账户和会计科目之间。会计科目主要是从更深的层次来划分会计要素,结合会计科目来设置账目,以便有效地管理所有会计对象内容,这种方法比较重要。在电算化环境下进行,已经淘汰掉了传统的会计核算途径,如建立账套等,进而发展了会计科目设置等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调整了会计科目的形式、内容等,建立了更加系统和科学的会计核算体系。

1.2复式记账方面的对比

会计电算化实现之后,人们就开始考虑是否要保持复式记账,很多工作人员借助于记账凭证,通过数据文件记录在电脑中展示记账,记账工作可以通过单式记账的方式来完成。但在数据库文件中,通过记录来记载记账凭证中的借贷双方,这种方式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都是通过借贷双方来展示所有业务的详细情况。从本质上来讲,复式记账和单式记账之间是没有关联的。

1.3凭证编写与通过的对比

会计凭证作为一种重要的书面约束文件,主要记载经济业务和职责划分等相关内容,在开展经济业务的过程中,所有机构都需要编写和获得会计凭证。因此,需将会计凭证的编写和通过作为会计核算活动的出发点。相较于传统环境下的会计核算方式,可以直接输入电算化环境下的会计凭证,也可以利用系统来完成。

1.4账簿登记方面的对比

以传统的会计环境进行分析,首次会计确认指的是账簿组织、记账程序和记账方法相互配合而形成的会计核算形式。因此,在会计中,书面记载也属于账簿,但在手工会计中,账簿没有存在,因而无法制定有效的会计报表。

2基于电算化环境下的会计核算方法

2.1电算化会计中的建立账套的途径

在电算化环境下,企业在营造企业体系的过程中,主要是借助于会计软件实现于会计数据体系中。会计主体有着不同的核算方式,主要是结合软件来划分会计对象所采取的会计途径。因此,如果会计核算过程中,采用的是会计核算软件,就需要将真实的系统核算信息给输入进来,并且制定一系列的注意事项,促使企业的核算标准得到实现。

2.2电算化会计中的初始设置方法

在电算化会计中,完成了建立账套之后,就需要将核算筹划活动给开展下去。在这方面分为三个任务:设置操作人员、设置会计科目、在系统中输入初始余额。结合实际途径来开展三个任务,会计核算会受到这三个任务完成情况的影响。在初始设置过程中,只有准确地开展初始设置工作,才可以提高会计核算质量。

2.3电算化会计中设置账户的方法

会计科目的应用,可以更加深入的划分会计要素,通过会计科目来开设会计账目,来有效管理会计对象中的所有环节。通过会计科目,可以得到很多会计资料,借助于本种方式,来营造系统核算体系。

2.4电算化会计中填制凭证与登记账簿的方法

在电算化环境中的,会有很多资料产生,如账簿、凭证报表等。在开展电算化会计体系工作时,关键是填制凭证和登记账簿。电算化会计从根本上改变了会计档案途径,在填制凭证和登记账簿过程中,需要恰当调整工作对象的属性。

2.5电算化会计中的自动转账方法

具体来讲,自动转账指的是结合用户定义,系统对转账凭证自动生成。在电算化环境下,会计系统中经常用到的一种方式就是自动转账,它包括两种情形,一种是结合相应的函数进行预算,方可以对凭证中需求的数值进行获取;另一种是直接从账簿的数据中获得相关数值,这样记账凭证就可以被直接生成出来。

通过会计电算化的实施,可以营造良好的内控环境,为了避免出现舞弊现象,将相互制约和牵制的作用给发挥出来,就需要对职责分工制度和组织机构等进行合理构建。为了避免破坏或者更改会计数据,就需要采取科学的方法来对计算机程序和会计数据进行保护,以便会计核算各个系统活动的有效性和合法性得到保证。

会计核算的初始环节篇3

1.1主要联系

(1)都要遵守会计和财务制度,以及国家的各项财经法纪,严格贯彻执行会计法规,从措施、技术、制度上堵塞各种可能的漏洞,消除弊端,防止作弊。

(2)系统目标一致。两者都对企业的经济业务进行记录和核算,最终目标都是为了加强经营管理,提供会计信息,参与经营决策,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3)采用的基本会计理论与方法一致。两系统都要遵循基本的会计理论和方法,都采用复式记账原理。

(4)都要保存会计档案。作为会计信息系统的输出,会计信息档案必须妥善保存,以便查询。

(5)编制会计报表的要求相同。两系统都要编制会计报表,并且都必须按国家要求编制企业外部报表。

(6)系统的基本功能相同。任何一个信息要达到系统目标,都应具备信息的采集输入、存贮、加工处理、传输和输出这五项功能。

1.2主要差异比较

(1)账簿格式存在差异。在手工会计中,账簿的格式分为订本式、活页式和卡片式三种,并且对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和总账必须采用订本式账簿。而在计算机会计系统中,由于受到打印机的条件限制,不太可能打印出订本式账簿,因此根据《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规定,所有的账页均可按活页式打印后装订成册;总账账页的格式有传统三栏借贷式总账和科目汇总式总账,后者可代替前者;明细账的格式可有三栏式、多栏式和数量金额式等。

(2)系统初始化设置工作有差异。手工会计的初始化工作包括建立会计科目,开设总账,登录余额等;会计电算化的初始化设置工作则较为复杂,且带有一定的难度,其内容主要有会计系统的安装,账套的设置,网络用户的权限设置,操作员及权限的设置,软件运行环境的设置,科目级别与位长的设置,会计科目及其代码的建立,最明细科目初始余额的输入,凭证类型设置,自动转账分录定义,会计报表名称、格式、数据来源公式的定义等。

(3)科目的设置和使用上存在差异。在手工会计中,由于手工核算的限制,将账户分设为总账和明细账,明细账大多仅设到三级账户,此外,再开设辅助账户以满足管理核算上的需要;科目的设置和使用一般都仅为中文科目。而在会计电算化中,计算机可以处理各种复杂的工作,科目的级数和位长设置因不同的软件而异,有的财务软件将科目的级?数可设置到6级以上,完全满足了会计明细核算方面的需要;科目的设置上除设置中文科目外,仍应设置与中文科目一一对应的科目代码,使用科目时,计算机只要求用户输入某一科目代码,而不要求输入该中文科目,但在显示打印时,一般都将中文科目和与之对应的科目代?码同时显示。

(4)账务处理程序上存在差异。手工会计根据企业的生产规模、经营方式和管理形式的不同,采用不同的会计核算形式,常用的账务处理程序有记账凭证核算形式、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日记账核算形式等,对业务数据采用了分散收集、分散处理、重复登记的操作方法,通过多人员、多环节进行内部牵制和相互核对,目的是为了简化会计核算的手续,以减少舞弊和差错。而在会计电算化中,一般要根据文件的设置来确定,常用的是日记账文件核算形式和凭证文件核算形式,在一个计算机会计系统中,通常只采用其中一种核算形式,对数据进行集中收集、统一处理、数据共享的操作方法。

2.会计电算化对传统会计的影响

(1)使财务会计工作统一规范。企业单位可以轻松实现财务数据处理和业务流程的规范化,避免了传统会计在数据处理方面的不统一和不对应,减少了工作中标准模糊以及主观人为的不确定性,增强了会计工作的客观性和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2)改变了会计数据和账务处理方式。实现会计工作电算化后,会计数据的处理过程被分为输入、处理、输出三个环节,只要在数据输入环节加大准确性控制,计算机就可以自动完成记账、算账、对账、结账、转账,以及编制报表和进行会计核算数据分析等工作。与手工会计相比,数据处理无论在准确性上还是处理速度上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和会计数据处理的集中化、自动化程度都大大提高,财务处理程序也很简便。

(3)内部控制制度得到加强。实现会计工作电算化后,原来账簿之间互相核对的查错纠错控制不复存在。由于数据处理的自动化,人工不能直接参与内部控制。在这种情况下,部分内部控制工作由计算机通过专门程序进行,控制方式从单纯的手工控制转化为组织控制、手工控制和程序控制相结合的全面内部控制。

(4)有利于信息资源共享。在各种信息高速发展时代,会计信息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由于会计信息的网络化处理,不仅可以做到各财会岗位的资源共识,保证财务数据一体化,而且对会计信息可以在同一时间内任意查询,使会计对经济活动的反映能力更加及时、准确,反映的信息更加细致、全面,为领导掌握财务运行情况提供了方便,保证了财务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

3.会计电算化信息处理过程的改变

3.1会计电算化对财会工作影响

会计电算化不仅大大减轻了财务人员的劳动强度和大大提高了企业财会信息的处理和传递速度,更重要的是企业财会工作发生了质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1)强化了财务管理。在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会计信息的处理能力空前提高,使会计对经济活动的反映能力更及时和准确,反映的信息更加细致、全面和深入、信息查询对领导掌握财务运行提供了方便,保证了财务在管理中的核心地位。

(2)使企业财务真正做到统一规范。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企业可以轻松实现对财务数据处理和业务流程的规范,避免了在传统会计期间因人为因素在数据处理方面的不统一和不对应,减少了实际工作中标准的模糊性以及主观人为地不确定性,增强了会计工作客观性和会计信息可比性,方便企业对财务及业务流程进行控制。

(3)便于加强财务内部控制。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一方面最大可能地细化和明确了会计工作全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参照依据和考核标准,可以对会计人员和工作进行严格控制。另一方面实现了有效实时监控,所有数据及操作情况均记入系统日志,各分支机构弄虚作假的可能性减少。

(4)有利于信息资源共享。由于基于网络化处理,不仅可以做到在财务各岗位间的资源共享,保证财务数据一体化;而且对生成的财务信息,在设置权限的情况下可以在同一时间内任意查询。在传统会计时期,由于分工传递和手工操作,不仅财务以外无法获得所需信息,即使在各财务各岗位间也无法实现资源共享。

3.2电算化会计信息处理过程的特点

会计核算的初始环节篇4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的不断快速发展,其应用领域也愈来愈广泛。早在二世纪七十年代,计算机技术就已运用到会计核算的工作中,其中工资计算是最先使用计算机技术核算的会计项目。经过多年的发展,会计核算的大部分工作都已经能够通过电脑程序实现。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高等院校和职业技术教育院校相继成立了会计电算化专业。会计电算化专业由于社会需求一直比较旺盛,所以该专业也受到了广大学生的欢迎。尽管一些院校纷纷成立该专业,生源也充足,但对该专业的发展,却存在较大误区,认为在原有会计专科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加上会计电算化基础和会计软件应用就可以发展这项专业了。在这样的认识背景下,许多学者都热衷于会计本科以上层次的教学改革研究[1-5],而对会计电算专业的发展研究探讨相对比较漠视,从而导致对该专业的改革发展处于徘徊不前的局面。当前会计电算化专业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方面仍有很大的改进空间,笔者拟抛砖引玉,对这些问题进行初步探讨,并希望引起同行的重视,探索会计电算化专业更好的发展举措。

1会计电算化教学内容改进之思考

1.1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设计和相应的课时安排改进举措

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会计核算技能,同时也需要具备一定的经济视野,要有与时俱进的经济思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对会计人才的要求也会不断变化,因此,需要改进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有关课程设计,以及相应的课时安排。基于国家对专科教育的基本要求,结合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基本特色,笔者认为,需要将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类,而必须课又可以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实践性环节四个部分;选修课可以分为专长课和专业任选课两个部分。

公共基础课包括思想道德修养、英语、体育、形式与政策等课程,这些课程一般是学校统一安排,文科类专业基本保持一致,其课时约占21%。专业基础课包括经济应用数学、经济学原理、管理学原理、经济法、财政与金融、国家税法等,其课时约占13%。专业核心课程包括会计学原理、初级财务会计、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学、管理会计学、会计软件及应用、审计学基础、会计电算化基础、会计岗位综合实训等,其课时约占23%,集中性实践环节包括专业实习、专业见习、社会调查等,其课时约占13%,专长课包括政府与非盈利组织会计、eXCeL与财务管理、财务会计报表分析、高级财务会计、等课程,其课时约占11%;专业任意选修课程包括证券与投资、市场营销、国际贸易、资产评估、房地产企业会计、保险概论等,其课时约占9%;

当前国家教育部对专科教育非常强调实践环节的重要性,因此,可以根据各种课程的自身特色,适当考虑给予一定的实践环节课时量,以增强本专业要求的各项实践技能的培养。

1.2会计电算化专业主干课程改进举措

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的学生,要求熟练的掌握会计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掌握会计核素的基本知识。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相应的主干课程设置和系统学习是密不可分的。会计电算化专业核心课程中,会计电算化基础、初级财务会计实务这两门课程在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每一门课程在内容的安排上都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目前比较流行的会计电算化基础教科书一般是按照市场上常用的软件进行编制,基本上是对整个会计软件的一种文字和图片上的讲解,如建立套账,总账初始化,总账管理,记账凭证的填制等等。由于使用的是市场上常用的用友软件或者是金蝶软件,其功能非常复杂和繁多,讲解时配备的截图和文字说明也越来越长,目前编制的教材也随之增厚,最后导致老师教学过程比较匆忙,不断的演示和过多的细节讲解,反而使学生学习容易产生厌烦和抵触情绪,致使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建议适当压缩和重新编排教材内容。具体而言,可以分三个部分进行讲解。第一个部分主要讲解会计软件最基础的部分,如建立套账,初始化等,内容要相对简单。主要是让学生获得一种会计核算功能电脑实现的一种感性认识。第二部分主要讲解会计数据库的基本结构,以及向会计数据库取数编制总账和报表的基本原理。会计原始数据输入电脑后实际上都储存在特定结构的数据库中,总账查询和报表编制就是按照一定的要求从数据库提取数据,然后按照一定计算规则,例如账户汇总求和等得出相应项目的结果。在掌握一定的会计软件操作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这一部分的讲解能够使学生明白会计软件核算功能的本质原理,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有助于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好更快的熟悉掌握具体岗位的各种会计软件操作技巧和方法。第三部分可以适当的讲解会计软件某几个功能模块的程序编制,例如设计简单的数据库,设计程序实现现金总账模块功能。这样的程序尽管非常简单,完成的会计核算功能也十分有限,和专业会计软件的程序不可同日而语,但是其所起的作用不可忽视。这个环节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程序,并实现一定的会计核算功能,从而导致学生能够获得一种成就感,而这种成就感对激发他们学习会计电算化的兴趣是非常奏效的。因此,有必要从这三个部分完善会计电算化基础教程的编制。

初级财务会计实务课程是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核心基础课程。但是这门课程的编制很多版本仍然是按照中级财务会计的内容进行编制,即按照会计要素进行分类,如资产(包括货币资金、应收账款等)、负债(应付账款、长期应付款等)、所有者权益(股本、资本公积等)、收入、费用、利润等几大部分编制相应的章节,并依据这些内容进行课堂教学。这些内容与中级财务会计的内容很多都是重复的,只是知识要点和例题的设计相对简单一些。另外,这些内容尽管在理论上非常完整,也能够与我国颁布的会计制度准则规范相一致,但与企业实际的经济活动内容存在较大差异。笔者认为在会计学原理掌握以后,开设的初级会计实务课程,更应该讲解现实中的中小公司企业的实际业务内容。如果是中小生产企业,可以按照公司筹集资金,原材料购买,生产,销售,投资等经济业务的顺序进行讲解;如果是中小商业公司,可以按照商品购进,商品销售,货款回收等程序讲解。在按照公司企业实际业务发生流程讲授的过程中,可以反复回顾会计学原理的基本知识,每一章结束都可以进行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只有把会计的基本原理融入到鲜活的公司业务中,学生学习才会兴趣盎然,接受知识才会效率倍增。因此,处于会计原理和中级财务会计之间的初级会计实务内容的编排非常关键,应该考虑初学者的基本接受能力和对公司业务的感性认识,从中小公司企业的业务流程开始讲授会更加形象生动,尽管可能涉及的需要掌握的会计科目或账户并不全面,但这可以在后续的中级财务会计中系统讲解而予以弥补。

2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方法改进之思考

2.1案例教学方法改进举措

案例教学对学生理解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非常重要,它与“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不一样,通过实践收集的案例形象生动,富于启发性,容易走进现实的“实战”状态,对提高会计职业技能很有帮助。但案例教学容易走入误区,那就是为了案例而案例。例如教课书中的案例一般都会采取列举式的方法,如某公司某月某日购买原材料,然后生产产品等等,为了达到讲解知识的目的,案例中包容了将要所学习的一整套内容,最终案例由一堆业务拼凑而成,枯燥无味,失去了应有的趣味性,导致学生对案例兴味索然,案例所相应包含的知识也就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最后案例教学起到的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建议案例教学采用故事性较强的生动内容吸引学生的兴致。这里要求老师除了教学之余,需要深入到企业实际工作中了解实际的业务情况,以及在实践中发生的各种问题和处理方法。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回到理论中来,通过不断循环往复,总结升华,这样的案例讲解才能有血有肉,不至于出现案例空洞化和苍白化的情况。笔者在实践教学中发现,通过采集已经毕业的学生对公司企业中实际发生业务的处理办法,不失为收集生动事例的好方法。由于公司里有各种各样的财务事件发生,从中挑选一些趣味丰富,故事性强的案例进行教学讲解,学生的热情很高,学习效果也比较理想。

2.2实施模拟实验教学

会计模拟实验教学的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手工模拟做账,另一种是利用会计核算软件,使用电脑模拟做账。这两个做账一般选择第二学年的第二个学期和第三学期的第一个学期进行,先采取先手工做账,然后再使用电脑做账。这两个实验对增加学生的实际账务处理能力有很大帮助。在掌握各种会计核算理论和基本的会计处理规范的前提下,在实验室通过专业老师的指导,将会计基本理论运用于模拟的“实践”环境中,能够有效的培养会计实际核算能力。尽管会计专业见习和专业实习两个环节还存在,但现实开展还存在不小的难度,实际效果也难遂人意,开展模拟实验教学有助于弥补见习和实习环节严重不足的缺陷。

3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模式改进之思考

3.1立体教学的整体模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推广,老师与学生的沟通已经非常方便和及时,知识的传授和讲解可以不受地域、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多层次的展开教学活动。在课堂上,除了最古老的黑板讲学外,还可以利用计算机丰富的播放演示功能,动态形象地展示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各种知识点的相互关系等;在实验室里,通过亲手填制各种购货单据,发料单等各种原始凭证,按规范编制记账凭证和登记总账、明细分类账,最后编制资产负债表等实施模拟核算;在内部校园网上,可以通过教师专属空间授课相关内容等信息;在互联网上,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批改作业;在手机上,可以通过微博或微信及时沟通交流和传递重要知识信息等。通过全方位,立体化,多渠道的与学生互动来完成会计电算化专业知识的讲授与解惑,能够极大提高教学的效果和效率。

3.2分组教学模式

分组教学模式就是把班级分为小组进行日常的教学管理,每一个小组8-10人。所有的教学管理紧紧围绕学习小组进行展开。由于会计业务核算中涉及到的会计制度规范非常多,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规范存在不小的难度,老师授课中往往需要列举大量的实例。如果讲解的实例难度偏大,学生难以接受,如果实例过于简单,又难以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另外,会计核算最终涉及到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编制,任务繁重复杂,并且由学生单独完成也会存在不小难度,而且如果中间出现一个小的差错,报表可能就会出现不平衡现象,重新从源头寻找发现和纠正错误也是一个非常熬时和繁琐的过程,这也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厌恶和抵触情绪,致使学生逐渐丧失学习的热情,学习效果难以令人满意。通过把学生分为小组,在教学过程中,每一个章节,根据布置的任务,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题目的设计,例如固定资产核算,有的成员可以设计资产的使用年限,有的可以设计固定资产的终值,有的可以设计折旧的方式,如加速折旧,年限平均折旧等等,最后由小组长确定整个题目的合理性。由于是学生自己根据自己刚刚所学的知识,参考教材例题和相关资料设计的题目,可以较好的保证这些例题难度适中,并紧扣知识点,容易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的兴趣。在各个小组设计好相应的题目后,任课老师统一收集汇总,随后再随机把这些题目分配给其他各个小组进行练习。通过这种相互出题,相互考核方式,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产生了相互竞争的态势,小组成员也能够相互促进,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小组中成绩好的学生也能起到榜样和带头的作用,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能够避免案例容易脱离学生实际水平的不利状况。笔者通过长期的分组教学管理发现,学生的热情和参与度都非常高,会计教学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胡世强.高等会计教育目标与会计本科教学改革初探[J].成都大学学报,2009,23(1):25-28.

[2]翟华云.财会专业“理论教学与执业教育”培养模式研究[J].财会通讯,2011(4):41-43.

[3]赵峰.会计人才培养与会计教育改革问题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32(4):248-249.

会计核算的初始环节篇5

一、什么是季度gdp累计核算、当季核算和环比核算

季度gdp累计核算,是指从年初至每季季末累计作为核算期,计算得到的各季度累计经济增长情况。季度累计核算总量反映的是从年初至当季末经济累计运行结果,速度反映的是与去年同期比较的结果。由于受专业统计制度和部门核算资料的限制,我国目前季度gdp核算就是采用这样一种方法,即国家统一制定方法制度,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局同步进行季度gdp累计核算(即分级核算)。其优点是消除了季节变动的影响,且运行近二十年,从理论和方法上都较为成熟。不足之处是核算期为季度累计,增长情况是与去年同期对比的结果,没有反映当季核算情况,且对比周期间隔时间较长,难以及时反映经济发展的短期变化。

季度gdp当季核算,是指以本年当季作为核算期,计算得到的当季经济增长情况。其总量反映的是本年当季经济运行情况,速度反映的是与去年同季度比较的结果。其优点是反映了“点对点”(即相邻两个年度同季度)的变化情况。其不足是,当前情况下,在没有专业和部门基础资料支持、核算方法尚待研究的情况下,当季gdp核算只能采用累计数简单求差方法推算(即当季累计减上季累计,如1-3季度累计减1-2季度累计结果作为3季度),由于推算方法本身缺乏一定的科学性,从而影响了其在经济分析和经济管理中的参考价值。国家统计局从始开展当季gdp核算的研究和试算工作,至今已有七个年头了,而正式对外界公布当季数据则是从去年开始,也只是公布速度,未能公布总量。各省由于受条件限制还未开展此项工作。

季度gdp环比核算,是指gdp当季核算结果与上季核算结果的对比,是相邻两个统计周期比较所得到的动态相对数,表明现象逐期的发展变化程度,如本年三季度比二季度。其优点是反映了相邻季度间的变化情况,特别是在当前经济波动较大的情况下,为政府及时了解经济变化、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但由于不同季节不可比因素对gdp核算的影响太多、太大,在当前核算技术条件下又很难科学地排除此类影响,所以无论国家还是各省目前都无法正式开展gdp的环比核算工作。

二、当前建立gdp环比核算存在的问题

gdp核算是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它在记录了经济这艘巨轮航程的同时,又为人们把握未来航向提供了重要参考。从以上三种核算方法看,各有优劣,从主观需要和现实需求看,gdp环比核算则较为“受宠”,然而,由于受季节性因素、专业统计方式等方面的影响,在当前实施起来难度较大。

1、季度间不可比因素难以剔除。经济现象的对比和分析,首先要剔除不可比因素。季度之间由于受气候、节假日等因素对生产的影响,使得季度之间的对比(环比)缺乏可比性,就拿建筑业来说,它的活动包括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安装、装饰以及工程准备、提供施工设备服务等,由于受气候影响,我国北方土建活动每年都有几个月处于停工状态,要实现季度之间的对比,就要剔除其中的不可比因素,而要做到这一点,需从每个建筑企业、每个项目开始剔除,其它行业同样如此。从季度核算制度来看,涵盖了国民经济的所有行业,而在现有核算条件下,每个行业逐项剔除以满足gdp环比核算需要难度很大。

2、现行统计方式不适应gdp环比核算的要求。gdp环比核算是建立在gdp当季核算的基础上,而要建立gdp当季核算,各专业统计必须在统计方式上进行配套改革,建立相关指标的分季统计制度。从各专业统计现状看,与gdp当季核算相关的绝大部分专业指标均采用累计统计方式和同比计算,均未建立分季统计。另外价格统计只有不同年度的月度对比数据,更不适应gdp当季核算的需要。现行专业指标的统计方式难以适应gdp当季核算的要求,致使基础资料存在较大缺口,缺乏核算基础。

三、当前建立gdp环比核算的设想

gdp核算由于其严肃性和科学性而成为经济领域的权威性指标,为了即时反映经济运行的短期变化和政策所体现的效果,针对当前现状,我们认为可分短期和长期两个步骤来实现gdp的环比核算目标。

从短期来看,可将现行季度核算中所有行业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受季节性因素及其它不可比因素影响较小的行业,如煤炭开采、炼焦业、电力、住宿餐饮业、金融业、其他服务业等,一类是受季节性因素及其它不可比因素影响较大的行业,如农业、建筑业等。对于受季节影响较小的行业可直接纳入环比核算当中;对季节影响较大的行业,可逐步分批纳入,当纳入环比的行业增加值达到gdp总量80%以上时,便可试行对外公布。当然,要做好这一步,需要基层会计改革等一系列社会工程的有力配合。

会计核算的初始环节篇6

一、目前内部会计控制的现状

现实经济生活中,许多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情况并不乐观,存在着好多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内部会计控制的认识不充分

将内部会计控制与内部管理控制、内部牵制混淆,过分强调内部管理控制,忽视内部会计控制,这样会导致内部会计控制失去了其应有的重要作用。这些认识误区不利于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甚至还会阻碍我们内部会计控制目标的实现。

2、内部会计控制效果差,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由于相当一部分单位不重视内部会计控制,使得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健全或制定不合理;有的是流于形式,制度是建立起来了,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却完全遗弃了,得不到真正的落实。对外乱投资、乱借款、乱担保、人为地设置小金库、帐外帐、乱挤乱摊成本,帐务处理不准确,导致了提供的会计资料不完整、不真实,抛除了最初制定时的宗旨和目的。

3、内部会计控制体系不够完善

尽管目前财政部已经颁布实施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等一系列的规范,但由于其内容比较笼统抽象,导致有的单位在理解上不能够充分,从而制定相应的制度不完善,缺少合理的预算制度、核查制度、会计控制程序制度等相关内容。因而在实际工作中执行时缺乏制度依据。或部分领导与财务人员对内部会计控制工作的重视不够,使得制定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流于形式,没有能够得到真正的实施。

二、内部会计控制具体运用的几点建议

1、根据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原则,对财务部门进行工作岗位设置

根据《会计法》中关于职务分离的规定,在岗位设置与业务分工中必须坚持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原则。有时每位财务人员需从事一岗位或几岗位的财务会计工作,但要以分工合理,各负其责、职责权限分明,整个财务工作能顺利开展为前提。

如果不能够按照工作实际需求进行岗位设置,就可能导致财务工作不能相互牵制、相互监控,财务工作不能正常有序,甚至会有财务人员犯渎职罪。

2、资金管理是内部会计控制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资金收入业务中应主要抓好银行开户环节控制和收入存款环节控制。交通管理部门必须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关于银行账户管理办法的规定和各项资金管理的要求在银行开设账户,银行开户应经单位负责人批准,不允许未经批准擅自开户。银行户头要保持稳定,若需变动须经单位负责人批准。关于收入存款控制,凡属单位的资金都应由财务部门进行集中统一管理,收入款项要及时全部交给财务部门,其他部门不得私收私存私分;财务部门对于收到的款项也只能存入规定的账户,不允许私设户头私存私放。

资金支出业务中为了做到专款专用,应主要抓好支出计划环节控制和支出审批环节控制。年度资金支出计划是对年度内资金支付的统筹安排和平衡,以对资金支出进行总的控制和考核;月度资金支出计划是依据年度资金支出计划的要求对月份内资金支出的具体安排。对于各种拨款,应依据批准的资金支付计划进行拨付,而所有的支出应采用“财务一支笔”审批制度,这样既有利于责任的明确,又便于加强管理。

3、应根据《会计法》所规定的处理程序及标准来处理会计业务

会计业务处理程序化是明确业务处理责任,执行财经纪律,防止在资金取得和使用上感情用事、、贪污舞弊的有效手段。会计业务处理规范是会计人员处理会计业务应达到的标准或要求,会计业务的处理规范化对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具有重要作用。

交通管理部门的会计核算业务多,资金种类多,管理要求严,政策性强。财务会计人员应按规定进行核算和管理。如果交通系统有一些特殊业务国家尚未规定其具体管理规定,交通管理部门应与上级主管单位协商并征得其同意,制订一些具体的核算办法和管理办法,使所有会计业务的核算和资金管理都有相应的规范。这样也有利于财务各种信息的口径统一。

交通管理部门的会计核算必须符合《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不论是自制原始凭证的设计与传递、会计账务处理、财产清查和会计报告编制,还是会计核算资料和会计档案管理等都应当尽力作到规范。

4、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会计电算化工作是一个不应忽视的环节

运用计算机处理会计信息和其他管理工作的单位,均应建立和健全电算化内部控制系统。首先在电算化初始化时要分设权限,任何人不得随意增加、更改或删除权限。原始手工凭证应由授权的专门的录入人员录入计算机,制单人不允许擅自修改记账凭证,并且总账会计要进行机内数据的复核。对明细账及财务报表的生成应与原始录入人员的操作人员予以分开。对机内数据应及时予以备份,并进行加密保存。对光盘等备份资料应作为财务档案的一部分一起保管,加强管理,以防被盗或被篡改。

5、内部审计是内部会计控制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会计核算的初始环节篇7

关键词:无线传感器网络;移动终端;引导程序;Linux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302(2013)05-0035-03

0引言

对等网络(peer-to-peer,p2p)和自组织网络(Self-organizationnetwork)是目前国际计算机网络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有别于传统通信网络的Client/Server机制,对等网络节点之间不仅可以直接通信,而且每个节点都可作为中间节点为其他节点提供服务,使本不能相互覆盖的2个或多个网络节点之间实现通信与数据传输。

无线传感器网络作为新一代的传感器网络,充分借鉴了对等网络技术和自组织网络技术的特点。终端作为网络的实体和业务的承载体,节点芯片是整个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础,网络及其关键技术的研究应首先搭建网络和业务的承载平台,可移动终端则成为验证节点芯片移动性、数据传输、覆盖范围等性能的平台。在实际应用中,基于aRm处理器和嵌入式技术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在环境监测、医疗监护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适用于终端的嵌入式操作系统主要包括Symbian,windowsmobile,paLmoS48和Linux。由于Linux具有源代码的开放性和内核的可配置性等特点,因此本设计选择内核版本2.4的Linux作为终端的操作系统。所设计的移动终端硬件平台主要由aRm9嵌入式处理器、射频单元(RF)、存储体、音频处理、触摸式液晶屏控制、键盘输入和电源管理等单元构成,并内置以太网和USB接口。其中,存储体部分包含CpU片内FLaSH、片内SRam、外置大页面nandFLaSH以及高速低功耗pSRam(pseudoSRam)。

BootLoader是终端上电或复位之后先于操作系统内核运行的引导程序。BootLoader与硬件息息相关,硬件环境不同,BootLoader也不同,要建立一个通用的BootLoader几乎是不可能的。基于该思路,本文重点阐述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移动终端引导程序(BootLoader)的设计实现。

1引导程序设计流程

引导程序设计流程包括系统配置、初始化与参数配置、装载映像文件、内核的引导及系统初始化、Linux内核启动。程序设计采用汇编语言与C语言混合方式:其中,汇编部分实现CpU的初始化、存储空间初始化等;C语言部分则完成加载模式的判决、内核映像文件装载等,图1所示是其工作流程图。引导程序支持加载模式和下载模式两种工作模式,其中,启动加载为默认模式。

图1引导程序工作流程

1.1系统配置

系统配置包括终端硬件平台设计、节点芯片驱动程序、大页面Flash的驱动程序设计、系统启动方式选择、Linux内核和文件系统映像文件的编译、内核加载方式配置、存储空间配置等工作。编译完成的引导程序和映像文件可烧写至外部nandFlash。重新上电后,根据配置管脚的状态,处理器自动将引导程序的启动代码从nandFlash前4KB空间拷贝到处理器nandFlash控制器内置SRam(Steppingstone)中运行,同时引导完成系统的初始化和镜像文件的加载[1]。

1.2硬件系统初始化与参数配置阶段

该阶段工作是完成系统硬件部分的初始化,包括屏蔽所有的中断、设置CpU速度和时钟频率、存储体初始化、nandFlash初始化、Gpio端口和UaRt初始化、关闭CpU内部指令/数据Cache(如CpU不具备内部的数据/指令Cache,其相关的函数返回值为0)、定义程序的入口地址等。

1.3装载映像文件

在pSRam中分配128KB的单元作为Ramdisk系统,作为可读写数据段,建立一个内核的运行环境。然后将Flash中的映像文件装载到内存中,该内存单元作为Romdisk系统直接运行内核。同时需要将该单元保护起来,避免误操作或其他非法指令和地址修改内核部分的代码。

操作系统、文件系统和应用程序构成的映像文件有两种装载模式:Flash-residentimage和Flash-basedimage。前一种是引导程序,仅仅把image文件中的数据段(data+bss)复制到系统内存中,代码段(text)在Romdisk中直接运行;后一种则是引导程序把image完全复制到系统内存中执行,包括image中的代码段(text)和数据段(data+bss)。

1.4内核的引导及系统初始化

上述步骤完成之后,程序计数器指针(pC)跳转到内核起始地址处,完成内核解压、安装及其环境参数配置。设置体系结构环境,进行命令参数的解析,设置中断和异常向量表,进行进程调度器、定时器、控制台的配置,Cache初始化、内存页面初始化、设备初始化等。操作系统的初始化还包含文件系统的安装,如ext2文件系统、管理nandFlash的JFFS2文件系统。

1.5Linux内核的启动

引导程序引导完成后释放对硬件系统的控制权,转交给Linux操作系统,并释放清除使用过的临时内存,然后跳转到操作系统内核(kernel)的第1条指令地址,启动Linux操作系统,执行/etc目录下的用户系统配置信息,准备系统应用程序的使用环境。

2引导程序设计实现

引导程序的实现包括4个关键环节的配置:内存规划,堆栈分配,中断向量配置及nandFlash读写操作。

2.1内存规划

内存规划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内核映像所占用的内存范围;第二是根文件系统所占用的内存范围以及应用程序和程序申请的缓冲区所占用的内存。对于内核文件,将其拷贝到从Ram_BaSe(mem_StaRt+0x8000)这个基地址开始的大约1mB的内存范围内,以mem_StaRt为基址的前32KB内存需要空出,让Linux内核放置一些全局数据结构,如启动参数和内核页表等信息。根文件系统映像文件则将其拷贝到以mem_StaRt+0x100000为基址的内存中(采用Ramdisk作为根文件的系统映像,其解压后的大小一般为1mB)。

2.2堆栈分配

aRm有7种工作执行状态,每一种状态的堆栈配置都是独立的,所以,对程序中需要用到的每一种模式都要为堆栈指针Sp(Stackpointer)定义一个堆栈地址,使其指向该运行模式的栈空间。这样,当程序的运行进入异常模式时,可以将需要保护的寄存器放入Sp所指向的堆栈,而当程序从异常模式返回时,则从对应的堆栈中恢复,采用这种方式可以保证异常发生后程序的正常执行。改变程序状态寄存器(CpSR)内的状态位(低5位)可使处理器切换到不同的工作状态,根据系统使用中断和异常的情况,可能需要初始化部分或全部堆栈指针寄存器。本文的堆栈配置包括外部中断模式、快速中断模式、系统调试模式、未定义指令模式、系统模式和用户模式。其中,外部中断模式栈配置程序如下:

initStack

moVR0,LR

mSRCpSR_c,#0xd2//设置外部中断模式堆栈

LDRSp,Stackirq

moVpC,R0

StackSvcDCDSvcStackSpace+(SVC_StaCK_LeGtH-1)*4

StackirqDCDirqStackSpace+(iRQ_StaCK_LeGtH-1)*4

SvcStackSpaceSpaCeSVC_StaCK_LeGtH*4//管理模式堆栈空间

irqStackSpaceSpaCeiRQ_StaCK_LeGtH*4//中断模式堆栈空间

对管理模式堆栈而言,Sp的值由SvcStackSpace的地址加上SVC_StaCK_LeGtH的大小而定。系统所有的堆栈均位于系统运行空间pSRam中。可通过外部输入命令的方式切换工作模式,并通过查看特殊寄存器的内容帮助诊断系统运行状态。

3结语

本文提出无线传感器网络可移动终端引导程序的设计方法,从实际调试看,Linux版本号、CpU识别信息、时钟配置、内存空间配置以及外设初始化信息等显示全部正确,表明了采用该方法设计的引导程序能够成功地运行于自主设计的无线移动终端硬件平台上,完成了映像文件的加载、解压,操作系统能够开始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唐九阳,张维明,肖卫东,等.类人类社会基于社区的对等网自组织构造[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6,43(8):1383-1390.

[2]FoXG.peer-to-peernetworks[J].ComputinginScience&engineering,2001,3(3):75-77.

[3]pottieGJ,CLaReLp.wirelessintegratednetworksensors:towardslowcostandrobustself-organizingsecuritynetworks[C]//proc.ofSpieConf.onSensors,C3i,information,andtrainingtechnologiesforLawenforcement.orlando:[s.n.],1999:86-95.

会计核算的初始环节篇8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会计核算形式;影响

会计核算形式,又称为账务处理程序,是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和账务处理流程相互结合的方式,它规定了凭证、账簿、报表之间的关系,采用适当的会计核算形式,是提高会计核算工作质量和效率的重要前提。手工会计采用的会计核算形式主要有:记账凭证核算形式、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多栏式日记账核算形式、日记总账核算形式和通用日记账核算形式等。可根据会计业务的繁简和管理上的需要来选用其中一种。这些会计核算形式的不同点,集中体现在如何登记总账这个上。其共同点主要表现在:第一,处理环节多,处理分散;第二,处理流程重复,数据核对工作复杂;第三,处理周期长,信息传递、反馈慢,财务报告的时效性差。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会计工作,实现会计数据处理的电算化后是否还有必要完全照搬手工会计下的会计核算形式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在手工会计条件下,不同会计核算形式的划分并不是会计数据处理本身所要求的,而是手工处理手段的局限性所致。现代信息技术的引入,使得产生上述这些具体会计核算形式的客观限制条件不复存在了。

一、账簿体系虚拟化

1.账簿的本质。账簿,作为存放经分类汇总的会计数据的载体,是一个承前启后、不可缺少的桥梁与纽带,手工会计账务处理的中心问题就是账簿问题。手工会计离开账簿,其会计报表的编制便成无本之木、无水之鱼。簿籍只是账簿的外表形式,账簿的内容则是账户记录。账户就是对会计数据进行分类、归集而设置的单元。在电算化系统中,会计信息的生成仍然离不开账户这样最基本的存储单元,但账户的存储并不一定要借助于账簿来完成。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账户记录与纸介质呈现出分离的趋势,纸介质不再作为账户分类和汇总数据的唯一载体。实践已经证明,在磁、电、光等介质保存会计数据的可靠性得以保证的前提下,人们需要的各种核算资料尽可通过调用这些介质上的数据库文件并加以显示,完全不必使用纸张作为账户记录的载体。既然账户记录可以完全与纸张分离,那么手工会计中关于账簿的定义也就不存在了。

2.电算化系统中的账簿实际是“虚”的。所谓“虚”,是指磁盘上一般并不存在账,更不是一个手工账对应一个磁盘文件。账簿上反映的数据不外有两类,一类是发生额,另一类是余额。作为记账对象的发生额数据,来自于记账凭证,而作为记账结果的期末(或期初)余额数据,则是在账簿被登记之后形成的。所以,账簿记录只不过是记账凭证上账户记录的分类、汇总罢了。由于计算机具有强大、快速的数据处理功能,它对记账凭证库文件的分类、汇总不过是举手之劳。而对于账户余额,只要保证系统初始化时输入的初始余额数据正确无误,以后各个会计期的期末余额也就唾手可得了。因此,电算化系统中的“账”是凭证库文件及相关数据(主要是各会计账户的期初余额数据)自动地准确无误地派生出来的。上说,保留了凭证库文件及相关数据,也就保证了账簿的存在。可见,在电算化系统中,“账簿”仅仅是沿袭了传统会计的概念而已,其本质是虚拟化的。

二、记账过程虚拟化

记账,是手工会计账务处理流程的核心环节。自会计产生以来,就一直与记账、算账、报账时刻相伴、密不可分,从填制凭证、登记账簿到编制报表等会计处理和程序,处处映射和打上了“记账”的烙印。所以,在传统观念上,“记账”似乎成了会计的代名词。然而,在电算化系统中,记账过程却是一个虚过程,因为并没有生成实际的账。这里所谓的“记账”就是将账前凭证库文件中审核通过的记账凭证做上过账标识或者另外形成一个账后凭证库文件,表明该记账凭证已入账,不允许再对其进行无痕迹修改或作废、删除操作。如果有错误,只能采用类似于手工会计下的红字冲销法,通过输入“更正凭证”予以纠正。所以,在电算化系统中,记账环节完全可以取消,即平时不登记日记账、明细账及总账,只将记账凭证保存在一起,在需要时再采用瞬间成账的做法:根据科目余额库文件的期初余额数据和记账凭证库文件的科目发生额数据,当即形成所需的“账簿”并予以输出。同时,这种瞬间成账的方式也使会计报表瞬间形成成为可能。至于很多财务软件所提供的记账模块功能,主要是为了满足会计人员的账务处理习惯,即只有先记账才能查询和打印。

三、对账环节不复存在

在手工中,分类账分为总分类账(总账)和明细分类账(明细账)。其登记的原则是“平行登记”,即把来源于记账凭证的信息一方面记入有关总账账户,同时还要记入该总账所属的有关明细账账户,并通过定期对账来检查和纠正总账或明细账中可能出现的记录错误。这种通过低效率的多重反映和相互稽核来换取数据处理的正确性与可靠性是手工会计核算形式的一个重要特征。然而,对账是设置账簿的产物。如果没有设置账簿,也就无所谓账证、账账、账表之间的核对了。机本身是不会发生遗漏、重复及计算错误的。只要会计软件的程序正确且运行正常,账证、账账一定是相符的;只要报表公式定义正确,账表也一定相符。这样,就使手工会计下的对账环节不复存在了。事实上,作为手工会计账务处理重要特征的平行登记已没有存在的理由,计算机对来源于会计凭证的原始数据并不需要重复处理,而分类账也没有必要明确地区分为总账和明细账。当然,这并不排除会计软件中设置类似于总账和明细账的数据存储结构,但这样的总账和明细账之间并不存在统驭与被统驭的关系,其目的只是为了加快信息检索的速度。

四、账务处理流程呈现一体化趋势

会计核算的初始环节篇9

关键词:eRp;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

一、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传统的会计工作往往需要会计人员进行繁琐的手工记账,计算与审查工作,这种方式不仅耗时耗力,而且错误率也比较高,而且有重复劳动的情况出现。而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可以实现自动记账,算账和报账,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些问题。第一批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出现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对于企业来说,会计软件是一个新潮又昂贵的“奢侈品”,中国企业并没有出现购买的热情。由于大部分中小企业的计算机硬件条件不够,部分企业领导人对会计电算化的概念认知不够,并且出于成本考量,电算化软件基本只是处在小规模的“试运行”阶段,大部分企业处于“观望状态”。1979年国家为了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会计软件的应用,把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作为第一个试运行的重点企业,并财政拨款大力支持软件在试点企业的应用与研究。并在试运行的阶段颁布了“会计核算软件的几项规定”和”会计核算软件评审问题的补充规定”(试行)。会计电算化才由此开始了在中国萌芽。我国的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企业结合自身情况自我研发财务软件。在财务软件市场化之前,企业如果想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提高会计工作质量和效能,只有靠自身研发所谓的会计软件,但是这种会计软件存在着许多弊端,比如自动化水平低,信息共享不畅,研发人工成本高等等。而且自身研发会计软件需要会计与信息技术复合型人才,在当时来说这种人才极为短缺。所以这种“自体研发的”会计软件没有足够的条件能够得到升级,维护与完善。其发展水平也停滞不前。

2、市场化通用软件的推出。会计软件商品化的理念最早是在1988年的首届“会计电算化学术研讨会”上提出的。这一理念一经提出就得到了市场的响应。随后一大批适用于不同企业类型的会计软件研发出来并投放市场。各种专门研发销售会计软件的企业推出了一系列的适用于工业、商业、金融企业及事业单位的通用会计软件,出现了百花齐放的景象。这种会计软件供应商之间的激烈竞争不但丰富了会计软件市场也促进了会计软件技术的发展。更加为会计电算化的普及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3、会计电算化应用的成熟期。到90年代末和21世纪初会计电算化已经基本普及。大部分中国企业已经找到适合自己企业类型的会计软件,并且进入了电子记账形式基本替代手工记账的时代。但是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工作中也仅仅停留在会计电算化阶段。用霍兰德的话说这种会计软件的应用也“只是手工会计的翻版”。

4、由财务型向复合管理型的转变。虽然推行会计电算化最初的目的是将计算机技术运用到会计工作中,会计人员用电子输入,计算,传输,储存,输出会计信息这种方式代替纸质手工记账,节省了人力物力,甚至能完成人手工无法按成的会计核算。但是现当下会计电算化只是对企业过去的会计事项进行处理,但是随着市场竞争和改革,这种数据处理方式已经跟不上企业发展与管理需要,市场对管理型会计软件的呼声越来越高。

二、会计电算化向信息化转型

会计电算化是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会计工作之中过程,从本质上改进了传统的核算工具和核算方法,提高了会计核算的速度和精度,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客观来说,会计电算化使会计从业者从繁重的记账核算业务中解放了双手。会计软件的记账,算账,报账功能节省了很大一部分的人力并且提高了效率。但是在已经使用会计软件的企业之中,普遍存在一个问题,企业会计人员总体对会计管理软件认识不足,尤其是管理功能的应用缺乏,导致了资源利用率的降低。甚至一些大型企业对会计的认知只是停留在“记账”阶段。会计工作提供信息滞后,会计信息的预测功能没有得到良好的运用。这种状态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企业发展。针对这种现状,会计信息的运用需要向着更高层次发展。2005年8月,中国会计学会会计电算化专业委员会年会在山西太原召开。会上第一次提出了“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发展的理念。从此我国会计电算化走上了转型之路。

会计信息化是指运用计算机及网络的优势对原始的会计信息加工、传输、存储,流转于企业的各个部门,对于企业管理者而言,处理过的会计信息可以作为企业管理信息资源。同时又为企业外部的信息使用者提供全面、及时的信息。会计信息化的概念不同于电算化的概念,有如下几个方面区别:

1、应用群体的不同。传统会计电算化只是应用于财务部门,会计信息不与其他部门流通。而会计信息化则提倡会计信息与管理信息的有效对接,会计信息除了财务部门共享,还要在企业各部门如销售部,仓储部门,生产等部门流通。

2、两者的出发点不同。会计电算化主要是目的是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工作效率和精确度。而会计信息化在会计已经实现自动化的基础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的是实现会计信息的增值,以及对初步处理过的会计信息深加工,进行数据分析以便企业实现更完善管理和更合理的经济决策。

3、会计信息处理的时效性的不同。传统会计电算化数据处理是处理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而会计信息化可以实现即时处理会计信息。通过企业的局域网,会计信息全部存储于集成数据库中,被赋予不同权限的各种集团用户可以即时访问数据库实现实时处理。

4、数据获取方式的不同。传统的会计信息是经过财务人员初步处理编码后才进入信息系统的,而会计信息化环境下的数据的输入可以由非财务部门直接完成。比如来源于企业外部的原始凭证可以直接进入企业信息系统,完成信息的传递,审核与处理。

会计电算化系统信息流通的的封闭性,滞后性,以及服务群体的局限性,使得它与时展逐渐脱节。竞争的加剧和企业信息化的飞速发展,使得目前会计电算化系统表现出诸多的不足。为了适应企业信息化和时展的新要求,必须寻找一个新的解决方案:使会计信息系统不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能打通供应链,生产制造,销售,经营决策各个环节,与现代电子商务技术相融合组成一个集成的管理网络,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会计信息化。这个解决方案就是就是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简称eRp)。而与之配套的会计信息系统的建立是至关重要的。

三、健全的会计信息系统是eRp顺利实施的基础

与传统的财务软件相比,eRp系统有如下优势:首先,eRp软件重视企业经济活动与会计业务之间的互动,摆脱了会计数据录入的单一的模式的束缚。经济业务数据的输入与存储模式实现多样化。其次,eRp系统不仅能记录反映过去的经济事项,更建立了从预测、计划到决策、分析一整套管理模式,使企业真正做到事前事中时候监督与控制。最后,eRp系统采用了最先进的成本控制技术,实现了更好的预算管理和成本控制,以保证企业最大程度节省成本获得利益。这一切功能的实现基于会计数据的分析预测功能。会计信息系统处于所有子系统的核心地位。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一个相对完善的会计信息系统能促进eRp的实施,而不配套的或者滞后的会计信息系统却有可能阻碍导致企业eRp实施计划失败。

eRp环境下的企业活动实现了一体化管理,会计业务和企业日常业务在一个平台上共通与共融。除此以外,信息的获取渠道与对象种类更加多样,甚至涵盖了整个企业的业务活动,输出形式也更加丰富。eRp环境下的会计信息系统模块信息的采集有时候可以省去会计人员输入记账凭证的步骤,记账凭证能根据所有子系统包括会计信息系统集合的原始数据自动生成。因此,实施eRp对会计信息系统有更高要求――会计信息系统和企业其他子模块信息处理必须实现统一化,利用高度集成化的信息系统实现及时迅速、双向的信息沟通。eRp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输出的信息形式是多样化的,能满足与管理者及其他子信息系统使用者的需求。而当下很多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而与其他部门的子系统存在信息不相容,信息编码不一致,逻辑设置不一致的情况,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能提供的信息与企业管理需要出现了脱节的现象,不能按照信息使用者所需的内容和形式提供相关信息。

其次,eRp要求重新升级建设会计信息系统。而这一项改造工作在很多施行eRp的企业初期仅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其实不然,企业会计信息系统改造之后涉及到与其他部门及其他子信息系统的对接问题,其他部门的参与与配合是必不可少的。会计信息系统的改造不仅仅是财务部门和信息技术部门的工作,它涉及到企业管理模式与业务流程的重构,需要企业每个部门参与其中。否则,即使会计信息系统改造完毕以后,其与企业内部的业务模式会出现不适配的情况。如果会计信息系统的改造没有触及对企业业务流程的优化,eRp系统其他部门的使用者对信息使用与输入共享也不熟悉,阻碍了eRp实施进程。

eRp系统的引进对于企业提升管理水平,提升员工工作效率,维持企业核心竞争力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其实施的前提是有一个健全并且适配的会计信息系统。许多企业在引进eRp之后出现的水土不服的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在于实施期初急于求成,没有做好前期的会计信息系统的改造准备工作。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首先企业在升级会计信息系统同时应当对企业业务流程再造以适用会计信息系统,使得会计系统与其他子系统发挥协同作用,使eRp产生最大经济效益。其次要从提升企业人员素质与参与度着手。eRp对业务流程规范的要求极为严格,企业应当在树立操作流程的标准。再者,eRp环境下的会计信息与其他部门共享,需要其他部门人员具有解码输入会计信息的素质。因此在实施过程中,除财务部门以外的其他部门人员在学习自身业务知识的同时也要加强财务知识的补充。(作者单位:江西财经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杨静.eRp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8):197.

[2]石Z.eRp系统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3):209.

[3]张国平.eRp系统与传统会计信息系统之比较[J].中国农业会计,2014(07):38.

会计核算的初始环节篇10

一、用友财务软件实验课程的教学设计

(一)用友财务软件的环境

1.硬件的要求

用友财务软件实验课程对选用的硬件平台有特殊的要求,由于用友用户的硬件及网络环境,将直接影响到用友应用系统的运行效率与稳定性,因此,尽量使用推荐或更高的硬件配置,否则可能会出现系统反应较慢的现象。机房电脑要做到每人一台,教师机配置应高一点,并安装所需各种软件特别是会计软件,多媒体教学软件等。学生机除安装系统软件和基本的办公应用软件外,会计软件一般应安装3-4种,如金蝶KiS版、用友财务软件、电算化考试软件等。以一种软件为主进行系统学习。另外应配有多媒体设施,便于直观教学演示。

2.软件的要求

选择适合的软件,对于该课程的效果至关重要,在各种软件当中,比如金蝶财务软件(例如:金蝶KiSV7.5),这类软件相对比较容易理解及学习,有助于学生了解整个软件的业务流程,更适合非会计专业的同学来学习掌握,而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把这类软件学通比较容易。而在选择当前市场上流行的用友eRp--U8软件,这些软件采用了许多先进的技术。其功能较强、安全性和可靠性比较高,适用于大型企业的管理软件,此软件较适合会计专业学生的学习,系统的掌握会计电算化知识。

(二)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

开设用友财务软件这门课程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会计软件的工作原理,重在提高实践操作技能。熟练应用典型会计软件完成会计模拟实习资料的处理,明确手工核算模式与计算机核算模式之间的区别,特别是计算机核算的优越性及在企业信息管理决策的应用。因此教学目标应定为在;培养当前市场急需的初级或中级操作型人才。开设会计信息化实践课,各校应根据不同的办学层次、不同的专业特点来选取不同的财务教学软件、不同版本的教材等。

用友财务软件实验所选取的会计经济业务,要求涵盖全面的企业日常生产经营业务,不要求数据量特别大,但要完整。数据可采自已经使用相应软件的工业企业,从他们的日常经济业务中选取典型的业务进行加工整理且包括系统初始化所需的资料。在实验前要通过测试,确保无误。具体内容主要包括财务软件的初始设置,总账系统、工资系统,固定资产系统、财务报表系统以及供应链系统的操作。

(三)实验考核方法

采取多种考核方式,灵活地培养和鼓励学生的实践能力。会计信息他课程成绩考核由实践环节考核与期宋考核两部分组成。实验操作环节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30%,其内容为以上提到的前9个实验项目,各项实验应与理论课同步进行。实验报告一般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资料、实验数据及实验结果分析。学生应独立填写实验报告,并将实验数据以磁盘介质形式保存。学生每次实验都按百分制评出成绩,取总次数的平均值为实验环节考核成绩。实验的理论考核以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功能结构、流程描述为主,同时可以考核学生的趋势分析以及发展方向判断的能力;而操作技能考核占主要方面,以业务处理方法、操作技巧、注意事项为主,这种考核方式完全脱离笔试,学生通过计算机随机抽取给定的考题进行操作并由计算机自动判分给定成绩。

(四)用友财务软件的日常维护

财务软件与其他的应用软件一样,都有自己的使用环境,即卅算机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为了保证财务软件的顺利运行,学生在上机操作过程中还必须学会解决在软件使用过程中遇到的常见问题,对于计算机的软、硬件问题学生在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课程中已经掌握,而对于商品化财务软件厂家并没有向用户提供源程序代码说明,所以软件的主要维护工作由生产厂家或商来完成,一般易出现的问题厂家已逐一向用户以回答问题的方式提供,若遇到问题可以通过访问教师机上的有关软件,使问题得以解决,从而掌握财务软件的一般维护工作。

二、甩友财务软件的教学模式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