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质押融资协议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0:06:45

股权质押融资协议篇1

“投联贷”给企业带来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股权+债权”的融资方式解决了企业在股权融资时股权被过多稀释的问题,二是为一些不符合银行传统信贷发放要求的企业提供了新的金融解决方案。

在实际操作中,“投联贷”可以提供包括信用贷款、股权质押、pe增信在内的等多种模式,企业也可以根据自身不同的情况和需求来选择。我们可以借助实际案例来了解一下“投联贷”产品是如何帮助企业满足融资需要的。

a公司:前景广阔缺乏可抵押资产

a公司成立于2004年,是一家主要从事棉籽加工的大型农业产业化集团,拥有低温脱酚的改进性工艺技术,产品的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广阔。a公司已经获得B产业投资基金的投资。近期,为了采购原材料、扩大生产规模,a公司希望申请贷款,但是a公司下属的三个生产基地已经通过设备和土地作抵押、担保公司和其他公司作第三方担保等方式向银行申请了3400万元的授信,目前已无可抵押的资产。

民生银行研究了a公司的资料,这家公司具备较高的成长性,公司的产能利用也存在着较大的空间。此外,B产业基金拥有较强的实力,与民生银行已经建立起了合作关系。

因此,民生银行中小企业金融事业部的工作人员建议a公司可以使用“投联贷”产品,并根据a公司的需求设计了如下融资解决方案。

“投联贷”方案:两种模式分步走

第一阶段:由于a公司的生产旺季即将来临,其他的融资模式手续时间较长,a公司可采用投联贷“股权质押”的模式获得一笔3个月的流动资金。也就是说,a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以自己的股权进行质押,并承担个人连带责任担保,向银行了申请贷款。

“股权质押”模式的特点是手续较为简便,但融资金额具有一定的限制,不得超过pe入股金额的50%,上限为2000万元。第一阶段采用这一模式,能够帮助a公司尽早获得授信,满足旺季的生产需要。

第二阶段:为了足额满足公司的融资需求,民生银行为a公司提供的是“pe股权保购”模式。

pe股权保购,是由银行、pe、授信申请人及其实际控制人四方签署股权保购协议,协议中约定,pe在授信申请人不能偿还银行的授信时,需出资购买实际控制人质押的股权,企业的实际控制人将以股权转让价款替授信申请人来偿还银行的授信。这是民生银行“投联贷”产品中pe增信的一种模式,通过a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承担个人连带责任保证+实际控制人在a公司的股权质押+B产业投资基金承担2000万元质押股权保购责任,民生银行授予a公司5000万元的综合授信,期限为一年。

我们可以看到,与股权质押相比,通过pe股权保购,大大提高了融资额度,避免了企业可抵押、可担保措施不足对企业原材料的采购和生产扩大的限制,推动了企业步入新的台阶。

专家建议:预留融资接口提高可贷额度

目前,“投联贷”所使用的主要方式为“pe先投,银行后贷”。因此,融资专家也建议中小企业在吸收pe资本时,就有必要考虑到使用债权融资的可能性,为“投联贷”等产品的介入,尤其是pe增信模式预留一定的“接口”。

股权质押融资协议篇2

企业通过专利项目向银行进行质押贷款融资,是湖北省的新突破。此次会议上,共有26家科技型企通过专利项目与国家开发银行、交通银行、汉口银行等金融机构现场签约,累计发放质押贷款金额达10多亿元。至此,困扰湖北科技型企业发展“融资难”的命题,有望得到破解。

崭露头角的湖北模式

“湖北省专利投融资综合服务平台作为全国第一家专利投融资综合服务平台,率先提出了‘专利+股权’的质押模式,成效非常明显”,郭生练副省长在会上这样点评。知情人士也对记者透露,“开完这个会议后,相关省领导十分高兴,对相关工作也表示了认可。”

专利质押融资是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一部分,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首次被提及,是2006年9月在湖南召开的全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研讨会上,央行和银监会有意让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在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随后,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江苏等省市便开始实施该项目,并在风险管理机制上进行探索。

在今年七月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国务院总理的讲话,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中,均提出了“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创新金融服务科技的方式和途径,发展知识产权和股权质押贷款”的重要精神指示。湖北省知识产权局王东风局长表示,“湖北专利投融资综合服务平台目前取得的一些成绩及进展情况,正是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推进我省专利权质押融资工作进一步深入开展的重要举措。”

《新楚商》记者获悉,湖北专利投融资平台始建于去年八月,由湖北省知识产权局与武汉光谷联合产权交易所携手,发挥双方在政策、资源、网络上的优势,共同建设打造而成,这也是全国首家专利投融资服务平台。

“该平台是集专利展示、交易、投融资、中介、政策咨询等服务于一体的专业化、多功能、‘一站式’服务平台,解决了之前力量分散、信息不对称、组织架构松散、融资周期长、投资成本高等问题。”武汉光谷联合产权交易所(以下简称“光谷联交所”)董事长徐春江介绍。

2011年11月28日,在国家知识产权局与湖北省人民政府举行的第二次局省会商工作会议上,国家知识产权局田力普局长和省政府王国生省长亲自为“湖北省专利投融资综合服务平台”揭牌。会上,平台还与中国银行、交通银行、汉口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光大银行、中兴银行、兴业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等9家金融机构签订了《专利质押贷款合同暨授信协议》,总授信金额达153亿。

为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省专利投融资综合服务平台积极开展专利质押贷款政策宣讲及培训工作,从评估方法、业务流程等方面着手,邀请国家和省知识产权局的领导、高校及金融机构专家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培训,平台成立半年来,已成功组织了4次专题会议,培训银行、评估及中介服务机构200余家,500余人次。截止目前,湖北省专利投融资综合服务平台累计促成知识产权交易80余项,涉及金额6000余万元;促成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近15亿元。

据了解,国内各地方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运作模式,主要以北京、上海浦东、武汉三种模式为代表。北京模式是“银行+企业专利权/商标专用权质押”的直接质押融资模式;浦东模式是“银行+政府基金担保+专利权反担保”的间接质押模式;武汉模式则是在借鉴北京和上海浦东两种模式的基础上推出的“银行+科技担保公司+专利权反担保”混合模式。

作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重要内容之一的专利质押融资上,“专利+股权”的双质押模式是湖北在之前单一质押模式上的创新之举。对此,国家知识产权局保护协调司副司长张志成认为,“湖北模式”对全国开展专利质押融资工作具有示范带动效应。”副省长郭生练在8月8日会议上也公开表示,湖北将继续深化“专利+股权”的双质押模式,打造全国示范特区。

“尝鲜”企业喜忧参半

武汉理工大学的一项专利技术曾以4030万元的高价转让给烽火光科股份有限公司,在专利技术成果的转让上,该案例说明技术成果转让是有市场的,也一定程度上坚定了银企双方通过专利质押融资的信心。

本次专利质押贷款签约项目签约会上,荆门格林美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格林美”)一家便斩获国家开发银行(以下简称“国开行”)湖北分行3亿元的授信额度,无疑成为本次专利质押贷款签约的最大受益者。

不高的个子,笑眯眯的眼睛,看上去十分和蔼——这是记者对这位上市公司老总的印象。或许因为顺利获得了贷款,格林美董事长许开华心情大好,向记者介绍起公司相关情况。

格林美公司的主要业务是利用高科技核心技术,使废旧电池、电子废弃物、稀有金属等污染物得以循环利用,产生社会和经济价值,企业多项技术已在欧、美、日等国获得授权,目前公司的产业主体在荆门;经过十年的快速发展,已成为“行业第一股”。因为重视核心技术、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企业在2008年金融危机,以及目前还未完全消散的欧贷危机中,均保持了高速的发展。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原始资本重要,但核心技术更是企业的发动机,技术就是专利,也是资金获取的方式”,许开华对《新楚商》记者说到。说这席话并非空穴来风,在过去的五年时间里,格林美公司充分收获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带来的收益。

股权质押融资协议篇3

然而,由于相对控股情况下对旗下金融企业的这些操作遭致其他股东的反弹,也引起了监管部门的关注,在“民生证券股东之争”和“民生银行董事会之争”后,泛海系对民生银行等金融企业的控制力大大减弱。于是,泛海系开始谋划打造如泛海建设一样由自己控股的金融资本运作平台。

一方面,通过接手原股东的股份,泛海系持有民生证券的股权比例大幅增加至46.136%,加上盟友中国船东互保协会持有的9.358%,泛海系实现了对民生证券的绝对控制。同时,联合拥有资本市场较理想的“壳”资源―健特生物的汪远思,协助其旗下的思达系多次接手原股东的股权,使思达系最终持有的民生证券股权达13.397%,进而让双方形成了利益紧密相关的共同体。另一方面,在股市处于历史低位时,通过考尚校潜伏进壳资源―汪远思控制下的健特生物,以20%的持股比例撬动壳资源,最后,通过与思达系在中国泛海控股、民生证券与民生投资上进行股权联动,快速掌握了民生投资的控制权。不过,民生投资能否顺利转身为泛海系的金融资本运作平台,取决于卢志强能否巧妙跨过重重障碍,将相关金融资产成功装入民生投资。

2009年民生投资所的中报上,中国泛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泛海控股”)以22.56%的持股比例出现在第一大大股东位置。

泛海控股是泛海系的核心企业,泛海系由生于山东且发迹于山东的卢志强一手打造,目前业务涵盖房地产、基础设施建设、银行、保险、证券、典当、能源、战略与创业投资、文化、资产管理和资本经营、物资贸易、消防电子、酒店、物业管理等领域,主营业务是房地产、金融、能源、综合投资、资本经营。

卢志强在业内素有“资本猎手”之称,自1996年作为发起人参股民生银行起,泛海系广泛涉足银行、证券、保险、典当、担保、投资等金融领域(图1)。目前,由于受到中国相关政策法规的限制,众多企业即便是国有大型金融企业,获取金融牌照,谋求金融控股实属不易(附文1)。当中国银行、平安集团这些金融大鳄通过绕道香港等方式高成本收获金融牌照,艰难谋求金融控股时,作为民营企业,泛海系在卢志强的带领下却以一种独特而务实的方式开始了自己另类的金融之路。

借助股权质押,

以极低成本撬动金融资产

由于金融资产的稀缺性及可变现能力强,在进行质押融资时,金融企业股权所获得的融资比例通常高于一般企业,泛海系便是利用这一优势,以极低成本撬动金融资产。

2002年3月1日起施行的《证券公司管理办法》,为民营企业进入证券业打开了大门。

根据该办法的相关规定,各大券商纷纷增资扩股,以占领发展的高地。泛海系抓住这一契机,顺利入股民生证券和海通证券。而且,从民生证券到海通证券,通过股权质押贷款,泛海系以极低的成本收获了这两张金融牌照。

2002年2月26日,泛海控股以3.6亿元汇票缴纳其和盟友中国船东互保协会的出资。2002年4月,黄河证券增资扩股完成,注册资本由1亿元升至12.8亿元,泛海控股出资2.4亿元,占总股本的18.716%,成为第一大股东;中国船东互保协会出资1.2亿元,持股比例9.358%,位列第五大股东。

在投资入股之时,泛海系已同步展开了另一行动―将刚刚获得的民生证券股权进行质押融资,这一过程至今仍存争议。

原民生证券副总裁郭予琦在接受采访时,详细描述了当时的情况:2002年2月26日,中国泛海集团派人携带3.6亿元汇票到郑州缴纳出资,其中2.4亿元以中国泛海集团的名义出资,1.2亿元以船东互保名义出资;在给付3.6亿元汇票之前,泛海提出在3.6亿元出资到位的同时,黄河证券必须保证让银行贷给其关联企业光彩事业投资集团3.6亿元贷款,且须在同一天贷款到位,否则将不给付汇票,不缴纳出资。在此情况下,黄河证券方面将泛海作为出资缴纳的3.6亿元现金全部质押给银行,由银行等额给光彩事业投资集团贷款3.6亿元。而由泛海方面选举产生的新董事会成员岳献春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表示:“提供给光彩事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的3.6亿元贷款分成两部分,2.4亿元贷款是用泛海在民生证券的股权质押获得,另外1.2亿元是泛海的信用贷款,与船东互保没有关系。贷款有两次延期,前两次贷款做的都是股权质押,不涉及影响资本金运营的问题,但是第三次贷款的时候,民生证券为了控制股东,把股权质押改成了资本金质押。”

暂且不论谁是谁非,结果是一进一出之间,泛海控股与盟友中国船东互保协会相当于只支付了3.6亿元的利息便收获了民生证券28.074%的股权。对泛海系的这种极端做法,民生证券原股东南阳金冠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南阳金冠集团”)、河南莲花味精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河南莲花味精集团”)、河南隆丰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河南隆丰物业管理”)等股东代表联合签名向证监会提交《民生证券有限责任公司部分股东关于中国泛海等单位变相抽逃资本金等问题的有关报告》,认为其存在违规抽逃资金、违规收购民生证券股权、侵害其他股东正当权益等行为。2003年5月26日,中国证监会下发了《关于民生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有关报告的复函》,要求泛海控股须在当年6月30日前归还抽逃的资本金。

有此教训,泛海系在入主海通证券后采取了相对温和的策略―拉长入股与质押的时间差,减少质押的股权比例。

2002年11月,泛海系通过旗下光彩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12月,更名为“泛海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由“光彩建设”变更为“泛海建设”,股票代码为000046)、光彩事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船东互保协会和泛海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泛海实业”)四家公司,以近8亿元巨资投资海通证券,占总股本的9.15%。一年以后,2003年8月25日,光彩建设将公司所持海通证券1.5亿股法人股权质押给交通银行北京分行西单支行,申请1.25亿元短期流动资金借款。2006年2月,光彩建设将其持有的海通证券3亿股权质押给交通银行北京分行,为子公司北京光彩置业有限公司贷款2.3亿元。2007年,由光彩事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和泛海实业以分别持有的海通证券5亿股、1亿股股份作为权利质押,泛海建设向宁波金港信托投资有限公司借款6亿元。

这一次,泛海系扩大了入股与质押之间的时间差,并且降低了用于质押的股权比例。通过这种妥协与变通,一方面,泛海系从一定程度上实现低成本套取金融牌照,另一方面又可以减缓来自其他股东、监管层等方面的压力。

金融资产另类活化术

随着金融业的发展,对金融牌照这一稀缺资源的争夺越来越激烈,泛海系通过关联贷款、频繁质押与高位套现等方式,“活化”了沉淀在金融资产中的资金,既保住了对参股金融企业的股东权利,又获得了企业持续发展的资金。

牵手盟友,控制金融资产

从介入金融企业伊始,泛海系就着力于谋求对目标金融企业的绝对控制。然而,对于民营企业进入金融行业,中国限制颇多。例如,在证券业,中国证监会曾有过“单个股东直接或者间接向证券公司投资的总金额不得超过该证券公司注册资本的百分之二十”的规定;在保险业,监管部门为避免一股独大、实现股权分散化,要求除保监会批准的保险集团(控股)公司或者保险公司外,单个企业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包括其关联方)投资保险公司的,持有的股权不得超过同一保险公司股权总额的20%。另一方面,随着金融业的发展,金融资产越来越显示出其稀缺性,针对这一稀缺资源的争夺越来越激烈。

为了绕过政策的限制和突破现实的困境,泛海系屡屡借力中国船东互保协会和光彩事业促进会等社团法人,牵手思达系、中色股份(中国有色金属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原名中色建设,股票代码:000758)等盟友,共同形成对金融企业的合围,以实现绝对控制参股金融企业。

作为首家成立的民营银行,民生银行组建伊始即采用股份制形式,监管部门为了防止一股独大,采用极度分散的股权结构,最初的股东多达59家,第一大股东持有9028万股,持股仅6.54%,而山东泛海集团公司与中国船东互保协会作为发起人,各持股9000万股,合计持股13.04%,二者联合成为民生银行实际上的第一大股东。

这也可以解释,泛海系进入民生银行后,可以在民生银行通过大量的关联贷款进行融资。2003-2004年,民生银行曾被银监会要求严厉整改,要求“泛海系”清退关联贷款近30亿元。2006年年报显示,北京星火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通海建设有限公司、北京格兰德高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北京瑞华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和北京光彩置业有限公司等几家泛海系关联企业2005-2006年连续两年居民生银行关联贷款前列(表1)。2006年,加上中国船东互保协会的关联贷款,泛海系关联企业及盟友在民生银行实际发生的关联贷款高达35.33亿元,占比高达83.37%。

泛海系在民生银行大量的关联贷款广受诟病,不仅遭到其他股东的指责,而且也为监管部门所不容,近年有所减少。

频繁质押股权,活化股权获取数倍融资

如果说关联贷款活化金融股权是一种备受争议的方式,那么质押显得较为合规合矩。而且自从尝到以股权质押活化金融资产的甜头后,泛海系更是视质押融资为法宝,对于无法实现绝对控制的金融企业股权,频繁进行股权质押融资。

民生银行早于2000年12月19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泛海系所持股权为限售非流通股,在解禁前不能上市流通变现。但由于公司上市后价值被成倍放大,而且股权流动性随着上市而增强,成为更优质的质押资产。利用这一优势,泛海系所持有的民生银行“静”股权通过不断的质押融资被用“活”了(表2)。

不仅是民生银行,泛海系所持有的海通证券股票也同样被不停地循坏质押融资。通过这样的操作,泛海系不仅使金融资产变相变现,而且获得了数倍的融资,进而最大限度地将这些股权为己所用。

解禁后高位套现,充分实现金融资产价值

解禁期一过,加上对民生银行和海通证券控制力日益下降,当集团资金链紧张时,泛海系在资本市场高位套现,反哺旗下地产、能源等业务。

2007年,泛海系另外两大业务板块―地产与能源业务急剧扩张,产生巨大的资金缺口。据泛海建设副总裁、董事会秘书陈家华表示,2008年泛海建设很多项目要开发,大约需要超过200亿元的资金投入。然而,2008年4月16日,公司原计划向机构投资者非公开发行不超过2.5亿股,募集资金不超过46.38亿元的方案被证监会否决,再加上银根紧缩,泛海系地产业务的资金压力陡增。

与此同时,泛海系能源业务的资金压力同样不小。2007年11月21日,泛海能源投资包头有限公司煤化工项目厂址地质初勘工作全面展开,该项目拟投资总额为228亿元,总占地约680公顷。泛海系能源产业版图的另一块拼图―山东新能凤凰化工有限公司(由新奥、联想、泛海三家民营企业联手投资的煤化工项目)总投资130亿元,前期投资建设一条煤化工生产线,形成年产180万吨甲醇的生产规模,需要70亿元。泛海系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

此时,泛海系所持的海通证券和民生银行股份已解禁,又恰逢中国股市处于高位,再加之在两者中的控制力有限,于是泛海系多次减持民生银行与海通证券股份。民生银行公告称,股东泛海控股于2007年11月28日、29日通过上证所出售了民生银行共计14479.1万股股票,占民生银行总股份的1%。此后经过多次减持,泛海控股淡出前10大股东。泛海系在海通证券上市后也减持了所持股份。卢志强事后声称,减持回收资金达120多亿元,其中减持海通证券股份套现50亿元。据了解,除了将10亿元用于组建“民生公益事业基金会”之外,泛海系将其余资金用以增资民生证券、投资组建再保险公司等金融产业以及能源产业的前期投入。

通过高位套现(图2),泛海系所持有的金融企业股权被快速、成倍地放大。以民生银行为例,我们简单计算其持有的民生银行股权放大倍数,截至泛海套现前,泛海持有民生银行所付出的成本主要来自以下四部分:一是民生银行成立时,泛海系作为发起人持有9000万股;二是2000年3月受让民生银行原股东昆明建华企业集团公司转让的4000万股;三是2002年12月以3.3元/股受让中色股份2000万股;四是2007年3月定向增发时以7.63元/股购买1.19亿股。第一部分的出资额虽没公开披露,但我们可通过与泛海同时入股的广州益通集团的相关数据进行推算。公开资料显示,当时民生银行第一大股东广州益通集团出资9028万元,持股比例为6.54%。而公司持有9000万股占比6.52%,位列第三大股东,由此可推算出山东泛海集团公司出资约9000万元。至于第二部分,《关于恳请中国人民银行依法解决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违法查封我行股权的函》显示,昆明建华企业集团的4000万股权以每股1.7375元的价格转让给山东泛海集团公司(共约6950万元)。再加上受让中色股份和定向增发的出资额,可粗略推算出泛海系持有民生银行股权的成本约为11.3347亿元。以2007年11月份减持时民生银行的价格区间(15.13元-15.99元)最低点15.13元/股保守计算,泛海系手中所持有的约8亿股民生银行股票市值约为121.18亿元,较初始投资额放大了11倍。

不过,无论是通过股权质押、关联贷款,还是企业上市后的巨额收获,都不能完全抵消泛海系由于不能绝对控制旗下金融企业而带来的相关操作风险。2003年4月发生的民生证券股东之争,以及2006年的民生银行董事会之争,尽管当时看似泛海系及其盟友胜出,但由于其他股东的反弹以及监管部门的介入,事件平息后,泛海系对相关金融企业的控制力逐渐减弱了。

另一方面,作为泛海系的三大主业,地产业务已有一家资本运作平台―泛海建设,能源业务尚处于起步阶段,而泛海系经过多年精心构建,金融业务已广泛涉足银行、保险、证券、典当、担保等领域,唯独缺乏如泛海建设一样由自己控股的资本运作平台。随着对民生银行、海通证券等金融企业的控制力逐渐趋弱,泛海系开始打造新的金融资本运作平台,实现金融战略与战术的全面升级。

巧妙打造金融资本运作平台

打造民生投资这一资本运作平台是泛海系金融战略与战术的一次全面升级。在此过程中,泛海系继承了之前驾轻就熟的低成本撬动壳资源、携手盟友并肩作战等战略与战术,一方面有步骤地增持民生证券至55.494%(包括中国船东互保协会的持股),达到绝对控股,并协助思达系多次接手原股东的民生证券股权,成为持有13.397%股权的第三大股东,达成紧密合作关系;同时携手思达系将其旗下的健特生物改造成为“民生投资”,短时间内一步到位打造出自己的金融资本运作平台。

为加强控制力,思达系被泛海系引入民生证券

经过2002年4月的增资扩股,民生证券的股权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图3)。泛海控股出资2.4亿元,持股比例18.716%,为第一大股东;山东高新技术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东高新技术投资”)、南阳金冠集团、河南花园集团、中国船东互保协会、郑州银证实业、河南莲花味精集团、新乡白鹭化纤集团、山东鲁信实业、河南旅游集团、山东国际信托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东国际信托”)、郑州银利实业、中国长城铝业公司(以下简称“长城铝业”)和河南隆丰物业管理等13家股东分别持有16.199%、10.528%、10.138%、9.358%、8.796%、6.239%、6.239%、4.137%、3.010%、2.823%、1.431%、1.192%和1.192%。在这轮增资扩股中,泛海系携中国船东互保协会以共计28.074%的持股比例控股民生证券,但与鲁信系及河南本土的企业持股比例相差不大。山东高新技术投资、山东鲁信实业、山东国际信托三家企业,同属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组建的以投资、金融和资本经营为主营业务的大型国有投资控股公司―山东鲁信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即鲁信系)。

在这样的股权架构下,泛海系对民生证券的控制地位并不稳固。2003年4月爆发的民生证券股东之争,使得泛海系加紧了对民生证券的控制。2005年4月28日,证监会批复,同意泛海控股受让河南隆丰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所持民生证券1.192%的股权,至此,泛海系直接持有的股权比例已达19.908%,接近监管部门规定的20%上限。

面对相关政策与法规的束缚,泛海系开始积极引入盟友联合起来控制民生证券,思达系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出现在民生证券的股东名单上。值得关注的是,思达系掌门人汪远思是a股市场一个壳公司―健特生物的控股股东。2004年5月,思达系旗下的河南思达科技投资股份公司受让河南莲花味精集团持有的约4.6%的民生证券股权。在这之前,北京思奇科技控股公司的雷奇曼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承接了原股东郑州银证实业8.796%的股份。汪远思公开表示:“我在北京的思奇科技控股公司,下面有个雷奇曼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它承接了郑州银证实业持有的民生证券股份,大股东希望我进董事会,便于协调股东关系。”这也正好印证了泛海系将思达系引入民生证券协调股东关系这一事实。随后,北京东方银正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方银正)、北京德高瑞丰经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高瑞丰)等公司出现在民生证券的股东名单中。

研究发现,东方银正、河南思达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河南思达科技发展”)、德高瑞丰这三家表面上看毫无关联的企业背后的实际控制人只有一个:汪远思。相关资料显示,东方银正和德高瑞丰注册地址均位于泛海系旗下光彩建设集团投资兴建的光彩国际公寓内。德高瑞丰成立于2001年10月30日,思奇科技控股出资7000万元持股70%,东方银正出资3000万元持股30%;而东方银正成立于2002年8月9日,思奇科技控股出资3169.67万元持股57.54%,德高瑞丰出资1463.23万元持股26.56%,自然人南风兰出资875.27万元持股15.9%;而东方银正和德高瑞丰的控股股东思奇科技控股成立于2000年5月24日,汪远思出资3250万元持股比例为65%,自然人刘金燕和杨宋林分别出资1250万元和500万元,持股25%和10%,汪远思为法定代表人。

另一方面,根据思达高科(000676.SZ)2007年年报,思奇科技控股以63.67%的持股比例控股河南思达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而后者则以46.2%的股份成为思达高科的控股股东。从以上错综复杂的股权关系我们可以看出,东方银正、河南思达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德高瑞丰等均受汪远思控制,形成思达系(图4)。民生证券2008年年报显示,东方银正持股8.796%位居民生证券第5大股东,河南思达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持股4.601%居第7大股东,德高瑞丰持股4.202%位居第8大股东,汪远思通过旗下三家企业间接持有民生证券17.599%的股权。

通过引入汪远思,从民生证券2006年年报所披露的股权结构(图5),我们可以看出,泛海系、思达系及泛海系盟友中国船东互保协会以42.66%的持股比例将其他股东远远甩在后面,绝对控制了民生证券,为泛海系和思达系下一步的联合行动奠定了基础。

汪远思的健特生物深陷困境,泛海系乘机谋壳

2001年10月9日,深交所公告,“青岛国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青岛健特生物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健特生物,000416.SZ),上海华馨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华馨”)成为其大股东。上海华馨于2000年9月成立,股东为高洪英和王建平两名自然人。2001年2月,汪远思受让了原股东王建平的股权,成为健特生物的控股股东。上海华馨注册资本1.8亿元,汪远思出资11700万元,占股65%;公司法定代表人高洪英出资6300万元,占股35%。这样一来,汪远思通过上海华馨将健特生物收入囊中(图6)。另一方面,通过签订委托生产、销售协议和《商标使用许可合同》、股权转让、增资等一系列运作,上海华馨绝对控股无锡健特药业有限公司(简称无锡健特),并通过无锡健特受让了史玉柱一手打造的以“脑白金”为核心的保健业务。随后,通过资产重组、并购等资本运作,上海华馨将无锡健特注入上市公司健特生物。这样一来,当时红极一时的“脑白金”与“黄金搭档”业务成为健特生物的主营业务(图7)。

然而,2002年3月14日,《南方周末》在头版发表了长篇报道《脑白金真相调查》,对“脑白金”中褪黑素的功用提出了学术质疑,引起舆论一片哗然。随后,媒体连篇累牍的轰炸式报道,“脑白金”销量因此大幅下滑,健特生物开始陆续转让无锡健特的股权,到2005年底,健特生物尚持有无锡健特40%的股权。2006年中报显示,无锡健特业绩大幅下滑,健特生物中期净利润同比也大幅下降了91.32%;健特生物2006年前三季度业绩大幅下降,而上年同期公司实现的净利润为6455.37万元,每股收益0.158元。年报显示,健特生物2006年主营业务收入为7969万元,相比2005年10470.37万元约减少了24%,净利润则由2005年的2333.05万元直降至552.53万元,降幅达76%。

2007年底到2008年初,当上证指数从6124点一路下跌至1665点时,此时,泛海系和思达系开始了其谋划已久的操作。

考尚校奉命潜伏,

健特生物净壳迎接泛海系

2007年初,曾担任泛海集团北京办事处副主任、光彩事业投资集团总裁助理、中国泛海控股集团董事长助理的考尚校于2007年1月19日与上海华馨原股东高洪英私下签订一份《股权转让协议》,将其持有的上海华馨15%的股权转让给汪远思,20%的股权转让给考尚校。通过考尚校,泛海系开始潜伏在健特生物中(图8)。

随后,汪远思开始对健特生物进行净壳―将受“脑白金”业务拖累的无锡健特彻底剥离上市公司。2007年4月13日,健特生物公告,将持有的无锡健特40%的股权作价7720.47万元转让给上海塔泰实业有限公司。加上之前的几次股权转让,健特生物全部清空无锡健特的股权。至2007年11月30日,健特生物全部收回无锡健特分红款3.7亿元,这一剥离过程才最终完成。

由此,健特生物成了一个空壳,仅剩下零售业务,主要是持股45%的青岛国货汇海丽达购物中心有限公司和青岛国货丽达购物中心有限公司。此外,健特生物运用闲置自有资金进行新股申购,2007年年报披露,用于买卖其他上市公司股份的资金为1283.87万元,持有申购的新股中国神华40000股,中国太保146000股。

泛海系以20%的股权

撬动壳资源

净壳完成后,泛海系开始了实质性的行动。2007年12月22日,距离剥离无锡健特最终完成不到一个月,健特生物公告了2007年1月19日的《股权转让协议》结果,将考尚校推到了前台。公告同时声称,该次转让的上海华馨的股权不存在被限制转让的情况。这为下一步上海华馨将股权转让给泛海系埋下伏笔。

这样一来,汪远思通过上海华馨间接持有健特生物18.048的股权位居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考尚校则以间接持有4.602%的股权位居第二大股东,并担任董事长。2008年1月10日,健特生物更名为青岛华馨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馨实业”)。2008年10月24日,公司再次更名为民生资本投资管理公司(以下简称“民生投资”),并推出了《关于公司对外投资的议案》。公司对外投资主要采取委托银行向借款人发放贷款的委托贷款方式和购买信托机构信托产品两种方式。至此,健特生物华丽转身为民生投资。

民生投资现盈利危机,

民生典当以违约赔偿金输血民生投资

年报显示,剥离保健业务以后的健特生物2007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股东的净利润为-756.08万元。2008年,伴随两次更名,公司第一、二、三季度净利润指标也一直为负数,使得民生投资2008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股东的净利润为负数的几率变大。如果2008年民生投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股东的净利润指标继续为负数,根据相关规定,将会影响民生投资的再融资能力,这是泛海系不愿看到的结果。

为了防止民生投资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股东的净利润指标再次跌入负数泥淖,泛海系通过一系列操作,将旗下民生典当的赔偿违约金摇身变成了民生投资的营业外收入,从而增加民生投资的收益,并使得民生投资2008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股东的净利润指标成功转“正”。民生典当即北京民生典当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3年1月13日,注册资本5000万元,主要从事质押典当业务、房地产抵押典当业务、限额绝当物品销售、鉴定评估及咨询服务等,泛海控股与泛海资源投资集团分别持有55%和45%的股权。2008年11月1日,民生投资与民生典当签署《关于北京民生典当有限责任公司增资扩股的框架协议》(以下简称“增资协议”),约定民生投资对民生典当增资6000万元,占其增资后总股本的30%;若因民生典当原因导致增资扩股不能于2008年12月31日之前完成,民生典当应向民生投资支付5%违约赔偿金;若不能于2009年2月28日之前完成,民生典当应向民生投资支付15%违约赔偿金。2008年11月6日,民生投资支付增资款6000万元。同一日,民生投资与民生典当签署了另一份协议―《关于共同投资设立北京民生典当投资担保有限公司的合作协议书》(以下简称“投资协议”),协议约定,双方共同出资设立北京民生典当投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其中公司出资6000万元,占股本40%;若因民生典当原因导致上述工作不能于2008年12月31日之前完成,民生典当应向公司支付20%违约赔偿金。2008年11月7日,公司支付出资款6000万元。两份协议都约定了民生投资可终止协议。

然而,到了2008年12月31日,民生典当两份协议都未履行,按照增资协议,2008年12月31日,民生投资收到民生典当违约赔偿金300万元;按照第二份协议,民生投资不仅收回出资款6000万元,而且收到违约赔偿金1200万元。

这样一来,在2008年报报告期最后一天,因为泛海系全资子公司民生典当赔偿违约金,民生投资获得1500万元营业外收入。这笔营业外收入对民生投资的输血效应明显,年报显示,2008年民生投资扣除非常性损益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由2007年的-75.08万元剧增187.86%到664.26万元。

泛海系与思达系上演股权大挪移,

一步到位实现金融资产上市

即便是健特生物华丽转身为民生投资,民生典当以赔偿违约金的方式向民生投资输血护壳,但民生投资的控股权仍然在汪远思手中。为了真正控股民生投资,泛海系与思达系在民生证券、民生投资和泛海控股之间展开了股权大挪移。

2008年4月,民生证券一则公告,称河南旅游集团有限公司、长城铝业分别将其持有的民生证券3.01%和1.19%的股权转让给北京德高瑞丰,公告没有披露各自转让或拍卖的具体价格和日期。从2008年民生证券的年报来看,汪远思又把这部分股权挪至旗下另一公司―东方银正。加上思达系之前受让莲花味精持有的4.6%股权以及承接原股东郑州银证实业所持有8.796%的股权。汪远思总共持有民生证券17.596%的股份,实际控股比例仅次于泛海系和鲁信系,位列第三。

与此同时,泛海也进一步吸收原股东所持民生证券的股权。同样在2008年4月,郑州银利实业发展公司将其持有的1.43%民生证券股权转让给泛海控股,花园集团持有的10.07%民生证券股权被拍卖给泛海控股。加上民生投资集团有限公司(2008年10月20日,更名为泛海资源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6月受让南阳金冠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持有的10.528%民生证券股权,此时,泛海系累计持有了民生证券41.936%的股权。

进一步比较民生证券2008年底(图9)与目前所披露的股权结构(图10),我们发现,德高瑞丰所持有的4.2%股权已被悄然转让给泛海控股。经过这轮股权大挪移,目前泛海系累计持有民生证券的股权已由最初的19.908%上升至46.136%。思达系则从无到有,共持有民生证券13.397%股权。

与此同步,2008年10月20日,民生证券第三大股东民生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更名为泛海资源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四天后华馨实业更名为民生资本投资管理公司(民生投资)铺路,进而为民生投资投入泛海系奠定基础。民生证券与泛海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变更完成后,泛海系与思达系在民生投资上的重组大幕也宣告成功。

2009年2月23日,民生投资一改往日坚决否认立场,了大股东与泛海系进行股权转让洽谈的公告,称在股票停牌期间,上海华馨与泛海控股就上海华馨以对外投资的方式转让公司部分或全部股权事项进行了研究、洽谈。2009年4月20日,民生投资公告称,上海华馨已与泛海集团有限公司、通海控股有限公司和中国泛海签署了《泛海集团有限公司、通海控股有限公司、中国泛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与上海华馨关于中国泛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之增资协议》(以下简称《增资协议》),上海华馨拟以其持有的民生投资11998.14万股限售流通股作为出资,对中国泛海进行增资。增资完成后,泛海控股的注册资本增加到4058283462元,泛海集团有限公司持有泛海控股93.63%的股权及权益,上海华馨持有泛海控股1.44%的股权及权益,通海控股有限公司将持有泛海控股4.93%的股权及权益;泛海控股则持有民生投资22.56%的股份,成为民生投资的第一大股东(图11)。

通过对民生证券、民生投资、泛海控股等同步进行股权变更,民生证券原股东河南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南阳金冠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长城铝业公司等持有全部退出民生证券,泛海系在民生证券的实力进一步加强,而思达系则是让出旗下企业德高瑞丰持有的4.2%的民生证券股权和民生投资的全部股权而成为泛海控股的股东。

从考尚校2007年1月19日与上海华馨原股东高洪英签订股权协议起,低成本借壳打造民生投资,到泛海系最终控股民生投资,前后所用时间约为两年,泛海系圆满完成了金融战略与战术的全面升级。

民生投资能否圆

泛海系的金融梦

民生投资这一金融资本运作平台的搭建,对泛海系的整个产业布局意义非比寻常,尤其是对泛海系旗下另外两大主业―地产与能源业务。

金融资本运作平台对地产业务的积极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一直以来,中国的房地产开发商以高资产负债比率与负现金流而著称。据统计,2008年前三个季度,房地产上市公司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66.78亿元,其资产负债率为65.16%,同比增加0.51个百分点,98家上市公司中,资产负债率在70%以上的有27家。10年来,国内地产企业在高存货、低周转的经营战略下普遍呈现持续负现金流状态,且这一状态在最近5年显著加剧;但对国际地产企业的比较研究显示,负现金流状态是不可持续的,高峰中不断延长的存货周期通常是危机的前兆(详见新财富2008年7月号《“现金收割”应对危机》)。作为泛海系的地产业务运作平台―泛海建设同样如此,泛海建设2008年报显示,其资产负债率为59%,2009年项目开发资金需求预计在50亿元以上,由于2008年增发计划被否,以及销售不畅导致经营性现金流和预收款的快速下降,公司存在较大的资金缺口。

高资产负债比率和负现金流滋生了房地产企业的巨额融资需求,泛海建设频繁进行股权质押和再融资也可以印证这一点。另一方面,目前中国房地产开发商的开发资金绝大部分来源于银行,在银根收紧时,这种依赖可能成为致命之伤。因此,金融资本运作平台无疑可以促进泛海系旗下金融业务与地产业务的融合。从宏观层面来看,通过金融与地产的融合,不仅可以极大地缓解地产业务的资金压力,而且可以带动金融业务的发展,泰达控股旗下的“金融+地产”模式就是较为成功的探索―2005年9月,泰达旗下子公司北方信托发行规模为8300万元、期限为1年、预计信托年收益率为4.省略。

携手两大社团法人进军金融领域

纵观泛海系涉足金融领域的足迹,除了泛海系旗下子公司如泛海建设、泛海控股等核心力量与思达系、中色股份(原“中色建设”)等盟友外,中国船东互保协会和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以下简称“光促会”)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也不容忽视。

中国船东互保协会与光彩事业促进会有一个显著特征―两者均为社团法人。公开资料显示,中国船东互保协会是船东间互保险机构,承保船东海上经营风险,旨在保障船东利益、补偿会员经济损失。中国船东互保协会为船东需要的所有保险险种,如保赔险、船舶险、战争险、抗辩险等承保,目前承保了近1000条船,几乎涵盖所有船型,如超大型油轮(VLCC)、超大型矿船(VLoC)、10000标箱的当今最现代化的集装箱船舶、液化气船及其他各种货轮、客轮等,目前是中国最大的海运保险人。

光促会的成立与民营企业家紧密相关。1994年,十位民营企业家为配合落实国家提出的“八七扶贫攻坚计划”而联名倡议“光彩事业”,1995年10月25日,以扶贫为主要宗旨的光促会正式完成社团法人登记。光促会在泛海系金融业务中的作用较为间接,主要通过光彩事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发挥作用。在光彩事业促进会成立之前,1995年7月,卢志强在北京成立了光彩事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公开资料显示,光彩事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成立时的股权结构为: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出资1500万元,占总股本的3%;联想、四通等8家股东出资合计占5.8%;山东泛海集团公司出资3.56亿元,占总股本的71.2%;山东泛海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出资1亿元,占总股本的20%。泛海系以91.7%的优势绝对控股光彩事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1998年,光彩事业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增资扩股将注册资金增至5亿元,并更名为光彩事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泛海系与中国船东互保协会的合作基础在于:一方面,中国船东互保协会是经国务院批准于1984年1月1日正式成立的社团法人;另一方面,中国船东互保协会的另一重身份是专门为海运提供保险的海运保险机构。作为海运保险机构,协会会员所缴纳的会费、保费收入等形成数目可观的资本积累。2004年,中国船东互保协会的净资产达1.27亿美元,2009年更是高达5.1亿美元。此外,中国船东互保协会附设有投资业务―将赔款基金用于投资,增加协会资产,扩大协会信誉,降低会费成本。

社团法人身份与资金纽带成就了泛海系与中国船东互保协会这对黄金搭档。双方在投资民生证券、民生银行、民生保险和海通证券等金融机构时步调一致。2002年3月,黄河证券增资扩股,泛海控股顺利入主,占股18.75%,成为第一大股东,而中国船东互保协会持股9.38%。中国船东互保协会在泛海系金融业务中所发挥的作用直接,且贯穿始终―从最初投资民生银行,到后来投资民生证券、海通证券等,二者是市场广泛认知的战略同盟。

与中国船东互保协会不同,除了看重社团法人身份与资本实力以外,泛海与光彩事业促进会的合作还有更为重要的因素―光彩事业本身所拥有的品牌内涵。2002年11月,泛海实业便与光彩建设、光彩事业投资集团、中国船东互保协会以近8亿元巨资共同投资海通证券,占海通证券总股本的9.15%。光促会与泛海系的合作在前期较为明显,后来,作为一种新型的扶贫开发模式,中国光促会正式获得联合国经社理事会特别咨商地位,“光彩事业”已日益成为中国民营企业家参与社会扶贫行动的公益事业代称。

卢志强控股下的光彩事业投资集团的商业运作显然与光彩事业的品牌内涵不相符,于是,通过不断变更股权与名称,日益淡化光促会的影响。2005年,光彩建设更名为泛海建设,标志着泛海系头上“光促会”的光环已渐渐褪去。民生银行2006年年报显示,泛海控股注册资本为10亿元,其中泛海集团出资6.75亿元,占67.5%;光彩事业投资集团出资3.25亿元,占32.5%,这样一来,光彩事业投资集团通过泛海控股间接持有民生银行股权。随后,光彩事业投资集团彻底淡出。泛海建设2008年年报显示,泛海控股的股东结构为:泛海集团持有95%的股权,剩余5%由通海控股有限公司持有。2008年1月,其更名为民生投资集团有限公司;2008年10月20日,民生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又更名为泛海资源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20亿元,股权结构为:中国泛海控股持股比例为80%,泛海集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20%,成为泛海系的能源产业旗舰。

相对控股下的控制权之争

民生银行和民生证券成立之初,股权非常分散,即使是第一大股东,也难以对企业实施控制。这是监管层乐于见到的局面。然而,对于卢志强的泛海系来说,“控制”始终是其参股金融企业的终极目标。于是,民生银行董事会之争以及民生证券股东之争似乎是无法避免的大概率事件。不过,也正因为这些冲突,卢志强找到了控股金融平台的另一条路―打造民生投资。

民生银行董事会之争

1996年2月7日,59家股东发起成立民生银行,注册资本金为13.80亿元。成立初期,民生银行股权极为分散。广州益通集团公司出资9028万元,位列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为6.54%。山东泛海集团公司和中国船东互保协会各持9000万股,并列第三大股东,持股比例为6.52%。时任民生银行副董事长的刘永好所代表的希望系旗下仅有希望集团公司持股3.62%,列第13大股东,而且希望集团法定代表人是刘永行。

1999-2000年,民生银行a股上市前夕,经历了一次股权大转让,股权开始由分散转向相对集中,希望系、泛海系和东方系位列民生银行股东前三名。希望系刘永好通过旗下新希望、南方希望和希望集团分别持有9.99%、4.7%、2.37%民生银行股份,合计持股17.06%。民生银行发行上市后,其持股比例稀释为13.62%,略逊于泛海系。通过泛海控股及盟友船东互保协会和中色建设,泛海系共持有民生银行23.9%的股权。民生银行上市后,其股权比例稀释为18.3%。东方系以9.42%的持股比例位列第三,上市后持股比例稀释为7.51%。

股东洗牌之后,2000年12月19日,民生银行a股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2000-2006年,民生银行内部风平浪静且快速发展,规模和贷款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47.5%和53%,遥居同业之首。2006年7月16日举行的民生银行董事会换届选举中,在民生银行董事会人数由15人扩张到18人的情况下,第一大股东刘永好以44.8%的得票率落选,未能进入董事会,引发舆论高度关注。

2007年3月,民生银行实施定向增发。希望系旗下新希望投资有限公司与四川南方希望实业有限公司分别认购13090万股与35700万股,而泛海控股则认购11900万股,东方系放弃了此次配股权。刘永好第一大股东的地位进一步巩固,并拉大了与其他股东的距离。

2007年11月至2008年1月,民生银行公告称,泛海系减持民生银行股票。

2009年民生银行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刘永好以99.93%高票正式当选为董事,出任副董事长一职。

民生证券股东之争

民生证券前身为黄河证券,2002年4月进行增资扩股,引入14家股东,注册资本由1亿元增加到12.82亿元,泛海控股以18.716%持股比例成为第一大股东。相对分散的股权结构埋下了民生证券股东之争的隐患。

2003年4月28日,民生证券召开股东大会,第一大股东泛海控股联合一些股东代表提出“关于更换股东大会主持人的提案”,并提议由泛海控股副总裁岳献春主持股东会会议,此举引起南阳金冠集团、河南莲花味精集团、新乡白鹭化纤集团、河南花园集团等股东代表的强烈反对,中途退场以示抗议。由此,民生证券股东划分出鲜明的两个阵营:以董事长席春迎为代表的老管理层和以泛海控股为代表的大股东,而管理层的更换成为双方矛盾升级的导火索。

股权质押融资协议篇4

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的垄断金融政策,使得我国的金融机构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形成了巨额的不良贷款。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化的深入进行,特别是我国即将加入wto,外国金融机构即将参与到我国的市场竞争中来,我国的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面临着极大的风险与挑战。为解决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迎接wto的机遇和挑战,也为了使“金融-这一现代经济的核心”在推进我国的国企改革中,能够发挥“发动机”的作用,中央政府决定组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以最大限度地收回、变现不良贷款,提高

国有商业银行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同时为推进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改革提供了契机。

事实上,不良资产这一现象并非中国特有,由于经济本身具有的一定程度的“盲目性”,各国银行业都在不同规模上出现了不良资产。八十年代以来,处理银行业不良资产已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各国处理危机性金融机构的传统做法主要有[1]:由中央银行或政府注资救助,包括由监管当局、存款保险公司等机构进行接管;由其他机构全盘收购或吸收合并;放宽政策限制,对危机机构进行政策挽救;对危机机构进行破产清算等。但是,对于因出现大面积不良贷款而引发的一国系统性金融危机,就必须采取特殊办法尽快解决,因为拖延越久,代价越大。组建专门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即是各国普遍采用的特殊办法之一,因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可以利用专业优势和特殊法律地位,重组、经营和处置不良资产,既有利于实现贷款回收价值的最大化,又可将商业银行从巨额不良资产的负担中解救出来,使其能够继续从事正常的信贷业务。各国资产管理公司在设立之初,一般都有相应的法律支持,如:美国的重组信托公司(ResolutiontrustCorporation,简称RtC)是根据1989年《金融机构改革、恢复和强化法》(FinancialinstitutionReform,Recoveryandenforcementact)[2]成立的;马来西亚的资产管理公司Danaharta是依据国会1998年初颁布的《Danaharta法》成立的。这些法律至少会赋予资产管理公司某些一般企业所不具有的特殊权利,如:(一)有权与原债权银行签订债权转让协议,此种协议可使贷款债权及其附属的担保权利转移生效,且无需债务人与担保人认可;(二)根据需要,资产管理公司可向欠债企业派驻专员,接管管理层,接管专员有权拟定企业重组方案或清盘方案;(三)有权检查债务人的帐目和制止其恶意逃债行为。

各国资产管理公司的职能略有不同,主要分以下三种情况:(1)托管有问题的金融机构;(2)收购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3)同时承担上述两个职能。我国资产管理公司的职能属于第二种情况。

正是看到了资产管理公司在处置银行不良资产方面的特点和优势,我国相继组建了四家资产管理公司。自1999年4月中国成立第一家资产管理公司以来,各资产管理公司已经初步完成了机构组建、债权接收、债转股等项工作,正在进行资产保全、资产处置、债务追偿等业务。随着资产管理公司业务的深入进行,在实践操作中遇到的法律问题越来越多,这些问题如解决不好,则将使建立资产管理公司的目的很难实现,资产管理公司将成为彻底的“背债公司”.为了使资产管理公司能够有效处置不良资产,并减少处置成本,制订与之相适应的特殊的法律、法规已成为一项非常迫切的任务。本文拟就资产管理公司运作中的主要法律问题及立法建议作一初步探讨。

一、债权接收中的法律问题

对从商业银行收购的资产,资产管理公司必需办妥各项法律手续,进行确权工作,如签定债权转移协议、办理抵押变更等。在此过程中,资产管理公司遇到的法律问题主要有:

(一)关于债权转让通知形式的法律问题《合同法》第八十条规定:“债权人转让权利的,应当通知债务人。未经通知,该转让对债务人不发生效力”,但是,法律对“通知”的形式未作明确规定,对是否要以债务人确实收到通知为要件,有关方面(包括司法部门)对此理解不一致。由于资产管理公司接收各国有商业银行的债权,涉及的贷款金额一万多亿,债务人近一百万户,债权近千万笔,如果要求每笔债权的转移均以债务人确认为要件,则几乎是不可能的,特别是还存在有些债务人为了逃废债务,故意不签收通知的情形,因此,我们建议在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特别立法中能明确以下问题:(1)对新闻媒体的公告效力予以确认(同时其效力适用于担保义务人),即资产管理公司可以通过报刊、电视等新闻媒体债权接受的公告,该公告对所涉债务人和担保人均具有效力;(2)规定只要资产管理公司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其尽到了通知义务,即为“通知债务人”,而不以债务人确实收到通知为条件,以此防止债务人以未收到债权转移通知为由,拒绝向受让人履行债务。

(二)债权转移中有关抵押的法律问题

(1)关于最高额抵押的主合同债权不得转让的法律问题

在国务院[1999]66号文件规定的资产管理公司收购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债权范围中,许多贷款设置了最高额抵押担保。《担保法》第六十一条规定:“最高额抵押的主合同债权不得转让”,如果对这一条不做出专门解释,资产管理公司对许多最高额抵押贷款的接收将有可能被认定为无效,抵押人也将因此而免责。对于《担保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意见认为,根据该条规定,不论是在最高额抵押担保的“一定期间”之内,还是“一定期间”结束以后,最高额抵押的主合同债权均不得转让;另一种意见则认为,结合《担保法》第五十九条的规定,第六十一条的规定仅指最高额抵押担保的“一定期间”尚未结束时的主合同债权不得转让,这是因为在“一定期间”内,被担保的主债权尚不确定,如变更债权人,则可能使债务人的利益受到损害。而“一定期间”之后的主合同债权与一般抵押债权并无不同,完全可以转让。我们认为第二种观点是正确并有利于资产管理公司的。首先,对于最高额抵押担保的“一定期间”已过的主合同债权,由于主合同债权已得以确定,最高额抵押已转化为普通抵押,此抵押权亦转化为普通抵押权,因而主合同债权完全可以转让,没有理由对此加以禁止;其次,如果禁止转让最高额抵押担保的“一定期间”已过的主合同债权,不仅不利于银行将不良贷款剥离至资产管理公司,也不利于资产管理公司将来对不良贷款的保全和处置。因此,我们建议将该条作限制性解释,即:“在《担保法》第五十九条、第六十条规定的”一定期间“内,最高额抵押的主合同债权不得转让;在该期间结束以后,最高额抵押的主合同债权可以转让,并适用《担保法》第三章关于抵押的其他规定。”或者在有关特别立法中,明确规定对以最高额抵押担保的债权,资产管理公司的收购有效,以保证资产管理公司接收的贷款债权设立的最高额抵押担保权的合法存续。

(2)“设备抵押贷款”的法律问题

在资产管理公司收购的金融债权中,以有不少是以债务人的主要设备作为抵押而发放的贷款。根据《国有工业企业经营管理条例》的规定,企业以设备作抵押时必须经企业行业主管部门批准,而金融机构发放贷款时,有的没有进行此项程序,导致抵押无效。这种企业行业主管部门的对抵押的批准权与《担保法》第四十一条、第四十三条有关抵押生效的规定是相悖的。为了更好的收回国有金融债权,化解金融风险,建议在资产管理公司的特别立法中明确规定此种未经企业行业主管部门批准的抵押有效。

(3)房地产抵押未办理土地“他项权证登记”的法律问题

资产管理公司在接收债权中发现,由于大部分城市的房地产管理实行的是房、地分离的体制,房屋产权和土地使用权分属不同的登记管理部门,使得许多以房地产作抵押的贷款,银行仅办理了房屋的他项权证登记,而没有办理土地的他项权证登记,有关主管部门据此认为土地使用权的抵押无效,不予办理因债权转移而发生的土地抵押变更登记,诉讼中法院也认定此类抵押无效,这无疑加大了资产管理公司债权实现的风险,不利于资产管理公司的运作。我们认为,对此问题应贯彻“地随房走”的原则,凡办理了房屋他项权登记的,则房屋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也视为随之抵押,土地使用权的抵押应为有效,当然,有关主管部门和人民法院可责令有关当事人补办土地使用权的他项权登记。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为保护国有金融债权和提高资产管理公司债权实现的保障。(4)“抵押物他项权证到期”的法律问题

资产管理公司在接收债权中发现,许多设有抵押担保的借款合同都涉及他项权证“已过期或将过期”的情形,有关登记主管部门也规定“抵押物他项权证到期,需变更登记或办理延期手续”,并要交纳一定的费用;部分法院则将过期未办理变更或延期手续的抵押担保认定为无效。我们认为,根据《担保法》的规定和民法原理,抵押权属于物权,而物权是不具有期限性的,所以抵押权是没有期限的,只要主债权存在,抵押权就存在,而他项权证上的“期限”是指主债权的权利存续期限,而不是抵押权的存续期限。因此,他项权证上的“期限”到期并不意味着抵押权到期,抵押依然有效,直至抵押所担保的债权已经履行、债权人免除债务人的债务或者抵押合同被解除。鉴于目前有关部门对上述问题认识不一,建议最高人民法院以司法解释的方式予以明确。

(5)抵押合同的变更登记问题

虽然《担保法》第四十一条规定了“当事人以本法第四十二条规定的财产抵押的,应当办理抵押登记,抵押合同自登记之日起生效”,但是,该条只是对抵押“合同”生效的规定,并不说明已登记生效的抵押合同,在其债权人转让债权时,抵押也必须以变更登记为有效要件。作为从合同的抵押合同一经登记生效,就应合法存在,债权人的变更,因不会损害抵押人的利益,不应成为抵押人免责的理由。《担保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保证期间,债权人依法将主债权转让给第三人的,保证人在原保证担保的范围内继续承担保证责任”。由此可见,《担保法》的立法意图是要保护债权人利益,在保证担保的情形下,债权人转让主债权,无需经保证人同意,保证人应在原保证范围内对债权受让人继续承担保证责任,《担保法》的这一精神应该是贯穿于整个《担保法》始终的,在抵押担保的情形下,也应如此。一旦抵押合同依法生效,债权人转让债权,抵押人仍应在原抵押担保的范围内继续承担担保责任,抵押权人的变更,并不能改变抵押物上存在抵押权的事实,因此也不应影响抵押合同的效力。因此,为最大程度保全金融债权,防止抵押人为逃避担保责任,在债权转移过程中故意不予配合办理抵押变更登记,建议在资产管理公司特别理发中明确规定资产管理公司有权凭债权转移协议到有关登记部门办理抵押权变更登记,登记部门应该予以登记;或者规定在资产管理公司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办理变更登记,也享有抵押权。马来西亚资产管理公司立法《Danarhartaact》就在该方面进行了规定。

(6)变更抵押登记的有关费用的问题

在变更抵押登记时,手续比较复杂(登记要去不同的部门,分别有土地局、房产局、车管所、国资局、工商局等)、费用较高(如过户费等)。尤其是对于国家法定转移债权的情形,由于其涉及资产数额大,户数、笔数多,资产管理公司难以承担,因此我们建议在资产管理公司特别立法中给予资产管理公司减免变更登记费用。

概而言之,债权转让中的问题均属债权转让的效力问题,即债权转让应履行怎样的手续,才能使债权受让人拥有完全的、真实的、不次于原债权人的权利。针对一般意义的债权转让,从保护债权人和债务人双方利益考虑,现行法律做出了诸多的规定,如要求通知债务人、办理相关变更登记,某些事项还需征得债务人同意等。但如从资产管理公司的具体情况出发,考虑资产管理公司债权具体情况,由于资产管理公司拥有的是不良债权,而且债权数额极为庞大,其实际履行的难度明显比正常债权大得多,故法律应对其给予更多的特殊保护,这也是符合法律的公平原则的。实际上,国外法律在这方面也做出了一些特别的规定,如马来西亚的资产管理公司特别立法。鉴于此,我们建议,为提高资产管理公司的运作效率,特别立法应该赋予资产管理公司与原债权银行间的债权转移协议具有最终的法律效力,明确规定:资产管理公司无需履行通知义务,即拥有原债权银行对债务人的一切权利;仅凭债权转让协议,有关抵押、房屋、土地等登记部门就应该给予办理相关登记手续或免除一切登记手续;仅凭债权转让协议,人民法院应该给予办理诉讼中的有关变更手续。这是目前来看对资产管理公司最简便高效、国外亦有先例的一种做法。

二、债转股中的法律问题

从法律意义上讲,债权转股权(简称债转股)就是指债权人将其对债务人所享有的合法债权依法转变为对债务人的投资,增加债务人注册资本的行为,它包括债权的消灭和股权的产生两个法律关系。现阶段,由于我国的资本市场还不够成熟,资本市场的监控手段还有待于改进等因素,资产管理公司在债权转股权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障碍。究其主要原因还是在于相关的政策法律不配套。现就债转股业务操作中遇到的法律问题阐述如下:

(一)对外投资数额与《公司法》规定冲突的法律问题

《公司法》第十二条第二款规定:“公司向其他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投资的,除国务院规定的投资公司和控股公司外,所累计投资不得超过本公司净资产的50%.”,目前资产管理公司既非投资公司,亦非控股公司,其注册资本仅100亿元人民币,其在债转股后的对外投资将大大超过公司法的限制性规定,另外,在根据《债权转股权协议》由资产管理公司与转股企业共同出资设立新公司的情况下(对转股企业而言,我们暂且称之为分立式债转股),转股企业对新公司的出资也往往超过50%.上述事实已完全与法律相悖,我们建议在有关资产管理公司的特别立法中对此作出变动性规定,即资产管理公司和债转股企业的对外投资不受《公司法》第十二条规定的限制。当然,最佳方案是修改《公司法》第十二条的规定,即取消公司对外投资的数额限制。

(二)债转股所设新公司中,资产管理公司股东性质(或持股方式)的问题在债转股完成,新公司设立后,资产管理公司依据《公司法》是应该享有相应的股东权利的。但根据国家政策,资产管理公司应该是阶段性持股,并且不参与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从而决定了资产管理公司与一般意义上的股东又有很大的区别。因此,国家应该尽快以立法的形式明确,资产管理公司作为债转股新设公司的股东,应享有的权利及承担的义务,否则的话,既不利于资产管理公司维护自身的合法股东权利,也不利于债转股新设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建立。

对于资产管理公司持股的方式,我们认为采取优先股的形式较为合理,优先股股东通过放弃一部分股东的权利,如表决权、委派董事等权利,而获得一些与普通股股东所不具有的优先权利,如优先按固定比率分红、清算时优先受偿等,该种持股方式既体现了国家的政策,又符合资产管理公司的实际情况,并且有一定的立法基础,《公司法》第一百三十五条规定了国务院有权对发行其他种类的股票颁布规定。当然,若立法中规定资产管理公司持有优先股,则还须相应规定资产管理公司转让股份后,受让人的权利转化为普通股;或者新公司的其他股东违反重组协议或债转股协议时,此种优先股亦转化为普通股。(三)新公司土地使用权的法律问题土地使用权是国有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赖以生存的基础,国企债转股都会涉及到原国有企业土地使用权转移至新公司,并且,国有企业所占用的土地绝大部分属于划拨国有土地。根据我国现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规定,划拨土地使用权的转让需要经过评估作价、补办出让手续并补交土地出让金。1998年国家土管局的《国有企业改革中划拨土地使用权管理暂行规定》,除继续规定出让、租赁、折股处置方式外,还增加了“保留划拨用地”方式,但“保留划拨用地”的适用范围非常有限,而且不超过五年期限。它同时明确规定:“国有企业改造或改组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以及组建企业集团的,应当采取出让或租赁方式处置”。这意味着,如果国家不针对债转股问题出台新政策,那么,实施债转股后,原划拨土地使用权必须有偿使用,企业就要“额外”流出现金,而债转股本身并不使企业增加任何收入(至少是一定时间内),这无疑增加了债转股的难度,甚至可能导致债转股无法完成。对此问题,我们认为有三种方案可供选择:其一,在资产管理公司特别立法中明确规定国家允许通过债转股成立的新公司继续以划拨方式享有土地使用权;其二,规定新公司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但对新公司取得土地使用权免征土地出让金;其三,允许新公司在资产管理公司股权退出之前缓交土地出让金。其中,以第一种方案为最优。(四)资产管理公司以新公司回购方式实现股权退出时的问题

在资产管理公司签署的《债转股协议》中,基本上都将新公司回购作为资产管理公司实现股权退出的重要方式之一。下面就新公司回购的合法性、可行性及实际操作等有关问题作简要分析:

通常所称回购是指一家公司以其自有现金或资产购买其股东持有的本公司股权,并进行减资的过程。《债转股协议》中约定的新公司回购,就性质而言,与一般意义的回购并无本质的区别,但新公司回购作为资产管理公司股权退出的一种重要方式,又有其显著的特点。首先,新公司回购的原因是资产管理公司的股权依政策必须退出,而不是回购的通常原因(资本过剩或亏损严重等);其次,新公司回购被约定成为新公司必须向资产管理公司履行的一项既定义务;最后,新公司回购的期限和数量在资产管理公司成为新公司股东之时就已确定。

新公司回购的法律程序是:(1)新公司回购首先需由其董事会提出减资方案,股东会通过有效决议。依据《公司法》的规定,公司减少注册资本的股东会决议必须经代表三分之二以上表决权的股东通过。(2)新公司应依法进行通知和公告。依据《公司法》的规定,公司需要减少注册资本时,必须编制资产负债表及财产清单,应当自作出减少注册资本决议之日起十日内通知债权人,并于三十日内在报纸上至少公告三次。债权人自接到通知书之日起三十日内,未接到通知书的自第一次公告之日起九十日内,有权要求公司清偿债务或者提供相应的担保。(3)新公司进行减资的变更登记。依据《公司法》和《公司登记管理条例》,公司应自减少注册资本决议或者决定作出之日起九十日后,向公司登记机关办理变更登记,并提交公司在报纸上登载公司减少注册资本公告至少三次的有关证明和公司债务清偿或者债务担保情况的说明。新公司回购面临的主要问题有:(1)资金来源问题。由于新公司回购被约定成一种既定义务,并且在回购的期限和数量上都是确定的,因此新公司回购的资金来源就成为回购能否完成的关键问题。《债转股协议》中一般都规定新公司以利润、固定资产折旧、亏损补贴、税收返还(若中央政府批准)、土地开发收益等现金回购资产管理公司持有的股权或剩余股权,并相应减少注册资本。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新公司各方股东要按股分红,固定资产折旧原则上要专款专用,而亏损补贴、税收返还、土地开发收益又都是不确定的资金来源,因此新公司的回购资金到位乃至回购的顺利完成存在着现实的困难。(2)由于回购必须以股东会通过有效决议(三分之二特殊多数)为前提,为保障资产管理公司的退出,各方股东在债转股协议中已承诺支持新公司回购资产管理公司股权的义务,但如其违约,法律将如何追究其责任,目前无明文规定。(3)程序问题。前面已经对新公司回购的程序进行了简要的介绍,不难看出有关法律、法规对公司的减资程序规定是非常严格的,特别是在保护债权人利益方面。《债转股协议》一般约定新公司每年都要进行一定比例的回购,因此也就需要每年都完成一次减资程序,这在操作上显然有很大的难度,特别是存在新公司对债权人清偿债务或向债权人提供担保的问题。

鉴于此,我们建议特别立法应就以回购方式实现股权退出的相对简化的程序及法律保障作出规定,并同时明确资产管理公司存续期间债转股的股权的最后处置结果,即是否要求必须完全退出以及退出的方式是否只有转让与回购两种。

总之,上述法律问题渗透到债转股的每一环节,关键在于合法、有效地确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与债务人和新设公司之间的法律关系。根据债转股运作过程,法律关系的确定应从两方面入手:(1)要明确债转股方案实施后,资产管理公司怎样行使股东权利和履行股东职责。(2)资产管理公司做为阶段性持股者,阶段性的含义是什么,股权退出是否是必须的,股权退出方式怎样,都应该明确。

债转股协议签定后,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诸如根据债转股协议,在设立新公司过程中,其章程的制定、法人治理结构的确立、注册登记以及将来的股权管理、股权退出、新公司重组上市等事项的具体操作。这些问题对于资产管理公司而言都是全新的业务,不仅需要各方面的协作与配合,更主要的是需要《资产管理公司特别立法》的支持。

三、资产处置过程中的法律问题

根据国家的要求,资产管理公司所拥有的债权及其它资产应该及时、尽可能价值最大化地变现处置掉。资产管理公司处置方法主要有:债务追偿、资产置换、转让与销售、债务重组、企业重组、债权转股权、资产证券化等。资产管理公司处理的是不良资产,如果依据现有法律基础,最终是难以实现处理银行不良资产、实现其价值最大化目的。鉴于此,建议赋予资产管理公司特殊的手段,以有效解决资产处置过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

(一)接管与重组企业的问题

对债务人的企业重组,是国务院赋予资产管理公司的一项重要的资产处置手段,也是国际上处理不良资产的一项基本经验。为了保证重组这一方式真正起到盘活债务企业部分或全部资产,使其恢复经营能力的目的,法律必须赋予资产管理公司特别的手段,给予债务重组企业以特别的保护。在马来西亚,政府颁布了特别法案,明确了“特殊管理人”制度,规定根据债务人的申请,资产管理公司批准;或者马来西亚的资产管理公司主动决定派出“特别管理人”对企业进行重组,在法定的重组期内,企业董事会的一切权利由“特殊管理人”行使,“特殊管理人”有权处置企业资产,审查企业财务,而一切针对债务企业的诉讼、执行、清算等申请均不得提起等。而在我国,《企业法》、《公司法》、《破产法》等并没有赋予债权人可以接管企业的权利。鉴于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债权的特殊任务,我们建议立法赋予资产管理公司对持有一定比例以上债权的企业,有接管、重组企业的权利(资产管理公司根据债务人的申请或主动决定),同时可以责令被接管企业延期偿还债务,并以该命令抗辩其他债权人,上述规定必然大大提高资产管理公司通过企业重整实现债权的效果。

(二)有关“破产”的法律问题

在资产管理公司收购的金融债权中,有部分地方政府和企业利用企业分立、破产等形式逃废债务,而破产法对资产管理公司利用破产的方式实现债权非常不利。鉴于《破产法》已不能适应清理、处置不良资产的资产管理公司的需要,建议尽快就资产管理公司债务企业的破产程序进行专门的规定,其主要内容应包括:(1)按照债权比重确定债权人会议主席,并以债权权重决定表决权权重;(2)成立涉及中央金融机构(专指资产管理公司)债权的破产专门法庭进行专属管辖,以减少地方干预;(3)扩大主要债权人庭外调解的作用;(4)排除“破产企业的土地使用权优先用于支付职工安置费用”有关规定的适用;(5)规定凡经资产管理公司决定接管的企业的破产(或者扩大到凡不良贷款的债务企业的破产),只能由资产管理公司作为唯一的破产申请人;(6)排除债务人以申请破产来妨碍资产管理公司对债务人的监管、重组等。

(三)“准司法权”问题

由于资产管理公司经营的是不良资产,因此,在追债问题上,就需要与普通债权人更有效的权利,在这一点上,国外立法也有经验可供借鉴,如波兰在处理银行不良资产问题时,赋予债权银行“准司法权力”,资产管理公司只要取得拥有违约债务人未偿债务总额50%债权人同意,就有权代表所有债权人通过谈判最终使债务人和债权人达成协议,该协议具有准司法权效力,可直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这一规定排除了波兰法律复杂的司法程序的适用,大大提高了资产处置效率,得到国际上高度评价。(四)资产管理公司的调查权与审计权

为了防止债务企业逃废债,保全资产管理公司债权,我们建议在立法时赋予资产管理公司对债务企业一些原债权银行具有的权利,如调查权(如调查企业管理人员的失职等)、审计权(如对债务人进行财务审计)等也是非常必要的。我们认为,原债权银行对债务人拥有怎样的权利,资产管理公司都应该拥有,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实现国有资产价值回收最大化的目的,防止债务人逃废债务。

(五)资产管理公司债权受让人的权利保护问题

资产管理公司拥有大量的债权,对这些债权资产管理公司是否能够整体或分别出售,债权受让人是否具有和资产管理公司相同甚或更大的权力进行处置,目前没有明确规定。为扩大资产管理公司的处置手段、提高资产管理公司处置效率,我们建议立法考虑这方面的问题。(六)诉讼中的有关问题

诉讼是资产管理公司利用法律手段进行债务追索的重要手段之一,从目前实践来看,资产管理公司在进行诉讼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急待解决。

1、接收债权的诉讼管辖地问题

资产管理公司从商业银行接收的金融债权,其基础合同为借款合同。资产管理公司能否根据最高法院关于如何确定借款合同履行地问题的批复(1993年11月17日法复〈1993〉10号)“除当事人领有约定外,确定贷款方所在地为合同履行地。”的规定,按照所接收债权的基础合同(借款合同)的性质来确定资产管理公司及其各办事处所在地为合同履行地,即案件管辖地。

2、诉讼、执行费用问题

进行诉讼及申请执行就必然涉及到一定的费用问题,由于资产管理公司债务追偿的案件数量多、金额巨大,但最终的实际回收率又很低,甚至垫付的诉讼费、保全费、执行费都不能如数收回,因此,这些费用的支付将会对资产管理公司的运作造成很大的压力。目前国家已经明确资产管理公司在经营中的税收免征,因此我们建议,对资产管理公司的诉讼收费也给予一定的减免政策。3、简易程序及特别法庭问题

从国际经验来看,部分国家为了提高资产管理公司处置资产的效率,都对资产管理公司案件的审理程序进行了简化,有的还在各级法院成立了特别法庭或在法院内设立特别小组,专门审理与执行涉及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的诉讼,我们建议立法及司法机关在这方面也予以考虑。

4、诉讼保全担保的法律问题

鉴于资产管理公司面临大量诉讼业务,涉及大量的诉讼中保全及诉前保全,依据现行《民事诉讼法》,诉讼保全时如人民法院要求担保的,保全申请人应提供担保,诉前保全的,保全申请人应该提供担保。如果每一项诉讼保全都要求资产管理公司提供担保的话,必将影响资产管理公司保全效率,并对资产管理公司造成过大的压力,不利于资产管理公司尽快处置不良资产。鉴于资产管理公司的特殊性质,及其所具有的国家信用性质,建议特别立法或最高人民法院能明确涉及资产管理公司的诉讼保全不以提供担保为前提,或者考虑其他变通方式(如以总公司发“保函”这一信用担保的形式)。5、诉讼主体变更的法律问题

资产管理公司接收的债权中,有一部分已由原商业银行或进入到了执行程序,不同法院对此处理方式不同,对已经的,有的要求原告撤诉后由资产管理公司重新,有的要求资产管理公司依法申请变更诉讼当事人;对已经执行的,有的要求资产管理公司重新申请执行,有的要求资产管理公司申请变更“申请执行人”。我们认为,采取变更诉讼当事人或申请执行人的做法符合法理、亦有利于资产管理公司快速接收和处置不良资产。因此,建议特别立法或最高人民法院能以适当形式明确,资产管理公司接收的债权涉及诉讼或执行的,各级法院依资产管理公司的申请办理相应的变更手续。

(七)抵押物抵债问题

根据现行《担保法》,在债务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时,债权人不能直接以抵押物抵债,而必须与债务人协商或经法院裁定后,以拍卖、变卖、折价方式所得价款抵债。纵观国际上处理不良资产的经验,许多国家都在这一点上授予资产管理公司特别权利-即债务人不能按期清偿债务的,资产管理公司即有权直接处置抵押物。我们建议有关机关对此予以规定。

(八)排除外界干预问题

资产管理公司在实现债权、重组企业过程中,可能会受到来自各方的阻挠,特别是当触动部分地方利益时,地方政府的阻力会很大。国家应在法律上对资产管理公司的权利给予明确,更重要的是对阻挠资产管理公司依法实现债权、重组企业的违法行为规定惩戒性条款(包括采用行政手等段),以提高资产管理公司的运作效率。

四、关于特别立法的建议

资产管理公司的成功运作必须以相应的法律为基础,这是几乎所有国家在处理银行不良资产过程中得出的一个重要的基本经验[3].波兰为此颁布了《企业与银行债务重组法》;美国制定了《金融机构改革、恢复和强化法》;日本也于去年颁布了《金融再生法》。

设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处理不良资产,在我国是一项新生事物。因此,尽管国务院授予了资产管理公司十分广泛的业务范围和手段,并且这些手段是过去传统的商业银行所不具备的,但与国外相比有些手段还是不具备;即使是国务院批准的手段,在实施中也面临报批的问题,影响到处置效率[4].另外,资产管理公司的一些处置手段缺乏法律支持,有的甚至与现行法律相抵触。如果逐个修改现行法律,在时间上等不及,因此,国家有关机关应尽早制定、颁布《资产管理公司特别法》及《资产管理公司特别条例》,并对一些法律规定不明确,但对资产管理公司运作影响较大的法律问题颁布司法解释,从而建立一个以特别立法为核心,司法解释为辅助的资产管理公司运行的法律体系。

就《资产管理公司特别法》而言,从不同的角度,其称谓设定可不同,可以为《资产管理公司特别立法》、《企业与银行重组法》、《不良资产处置法》。根据一段时间以来在业务实践操作中遇到的关于不良资产收购、债转股、资产保全、资产处置等工作的法律问题,资产管理公司的特别立法至少应包括以下重要内容:(1)明确资产管理公司的地位、作用、经营范围和手段;(2)明确不良资产从银行向资产管理公司转移的合法性和完整性;(3)明确资产管理公司在管理和处置不良资产方面的基本权利。

我们建议,特别立法的体系大致应包括以下章节:

第一章总则

1、目的

2、定义

3、资产管理公司的特殊职责(法律地位)

4、资产管理公司的经营手段

第二章收购银行不良资产(债权接收)

第三章处置银行不良资产(拍卖、债转股、债务追偿、债务托管、股权置换、上市、资产证券化)

第四章对资产管理公司的监督

第五章特别法庭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七章附则

总之,国外的实践证明,以特别立法形式明确资产管理公司的地位、职能和权限,是资产管理公司正常运作的前提和重要保证。为有效规范资产管理公司的经营管理与运作,保障国有金融债权的实现,化解金融风险,支持国企改革,实现国有银行的商业化和市场化,我们呼吁尽早制定《资产管理公司特别法》,以尽快最大化地收回金融债权、迅速有效地实现政府、国企、银行“三赢”的圆满结局。

参考文献:

[1]《中国向不良资产宣战》,王松奇主编,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第73页。

[2]《重建与再生-化解银行不良资产的国际经验》,周小川主编中国金融出版社1999年6月版,第46页。

股权质押融资协议篇5

股份质押合同范文1质权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下称甲方)

出质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下称乙方)

根据甲方与___________(下称借款人)签订的_________号《委托担保合同》(下称委托合同)和甲方与___________(下称贷款人)签订的(_________)_____号《保证合同》的约定,甲方作为担保人为借款人向贷款人借款_________元[(_________)_____号《借款合同》]提供信用担保。为了保障甲方担保贷款债权的实现,乙方经借款人全体股东同意并自愿以其在借款人处的股份向甲方出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经甲、乙双方协商一致,订立本合同。

一、质押反担保的主债权种类和数额

即借款人与贷款人签订的上述借款合同约定的担保贷款,数额为人民币_________元。

二、债务人履行债务的期限

自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至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止。

三、反担保质押财产

乙方愿意以其在_________公司享有所有权的全部股份向甲方提供质押反担保。质押股份由本合同项下的《质押财产清单》载明(附后),该《质押财产清单》属本合同的组成部分。

四、质押反担保的范围

(一)甲方代为借款人清偿的全部债务(本金、利息、复息、借款人违约金、实现贷款人债权和甲方担保债权的费用等),以及应由借款人支付给甲方的代偿资金占用费。代偿资金占用费以代偿的全部债务为计算基数,从代偿后次日起,按同期银行贷款基准利率浮动_________%计算。

(二)委托合同中约定的借款人应向甲方支付的违约金、赔偿金、担保费等。担保费按实际担保期限、担保额及担保费率计算。

五、质押财产移交日期

乙方将其质押股份于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在_________工商局办理转让登记手续,据此将甲方记载于借款人股东名册之下

六、他特约事项

(一)办理股份转让的有关登记费用由乙方承担。

(二)乙方不得隐瞒质押股份存在的任何瑕疵(如:权属争议、被查封、被扣押、已设定质押权等)。

(三)质押股份在质押期间的孳息由甲方收取。

(四)当甲方为借款人代偿后,甲、乙双方应在甲方代偿后的______日内,协商将质押股份折价或拍卖、变卖处理,乙方应当积极配合。质押股份折价或拍卖、变卖所得实际价款应当首先清偿甲方(实际价款为拍卖、变卖收入扣除相关费用后的余额),如不足以清偿的,甲方依法就不足部分另行向乙方追偿;质押股份折价或拍卖、变卖所得实际价款清偿甲方后的余款属乙方所有,清偿后_____日内交付乙方。

(五)借款人还清上述借款本息后,甲方在_________日内将乙方转让给甲方的质押股份按原价再转让给乙方。

七、违约责任

甲、乙任何一方违约,应按上述担保贷款金额_________元的______%向对方支付违约金。如果违约方给对方造成了损失且违约金不足以赔偿的,违约方还应当支付赔偿金。

八、本合同在履行中若发生争议或任何一方需要变更时,双方应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向_________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九、本合同经甲、乙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本合同一式五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抄送贷款人和借款人各一份,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公章):_________乙方(公章):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股份质押合同范文2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贸易有限公司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建材有限公司

乙方为设立新公司之需要,向甲方申请借款,并承诺待____________有限公司成立后,将_______万元的股份(占_______%)作为质押,经双方协商,特订立本合同,以便共同遵守。

第一条 借款用途:该_______万元(_______万元)借款仅作为乙方投入到_____________有限公司的注册资金。

第二条 借款金额人民币(大写)______________万元整。

第三条 借款利率借款利息为千分之______,利随本清,如遇国家调整利率,按新规定计算。

第四条 借款和还款期限

1.甲方应当在本协议签订后_______日内将有关借款划入乙方指定的______________的验资帐户内;

2.还款时间为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以前。

第五条 乙方承诺在_____________公司成立以后,将乙方所有的位于_____________经济开发区的土地使用权及地上建筑物(土地权证号为:_______________)注入_____________有限公司。

第六条 还款资金来源及还款方式

第七条 保证条款

1.在_____________有限公司成立后,乙方以其所持有的该公司的______________万元的股份作为质押,到期不能归还甲方的借款,甲方有权处理质押股份。乙方到期如数归还贷款的,质押权消灭。

2.乙方必须按照借款合同规定的用途使用借款,不得挪作他用,不得用借款进行违法活动。

3.乙方必须按合同规定的期限还本付息。

第八条 违约责任

一、乙方的违约责任

1.乙方不按合同规定的用途使用借款,甲方有权收回全部借款。并按总借款额的________%承担违约金。

2.乙方提前还款的,应按规定减收利息。

二、甲方的违约责任

甲方未按期提供借款,应按违约数额和延期天数,付给乙方违约金。违约金数额的计算应与加收乙方违约金相同。

第九条 合同争议的解决方式

本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发生的争议,由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应提交______________仲裁委员会仲裁。仲裁是终局,对双方均有约束力。

第十条 其他

本合同非因法律规定允许变更或解除合同的情况发生,任何一方当事人不得擅自变更或解除合同。当事人一方依照法律规定要求变更或解除本借款合同时,应及时采用书面形式通知其他当事人,并达成书面协议。

本合同如有未尽事宜,须经合同各方当事人共同协商,作出补充规定,补充规定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效力。

本合同正本一式三份,甲方、乙方各执一份。

甲方(公章):_________乙方(公章):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股份质押合同范文3出质人: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条出押人陈述与保证

1.1出质人是本合同项下出质股份完全的、有效的、合法的所有者;本合同项下的出质股份不存在所有权或经营管理权方面的争议;

1.2完全了解被保证人的权利义务,为其提供质押反担保完全出于自愿,在本合同项下的全部意思表示真实;

1.3本合同项下股份依法可以设定质押,设立本合同的质押不会受到任何限制。

第二条质押担保范围

2.1出质人质押担保的范围包括:主合同项下全部借款本金、利息、罚息、违约金、赔偿金、实现质权的费用。

2.2当被保证人不履行其债务时,无论质权人对《委托保证合同》项下的债权是否拥有其它担保,质权人有权直接要求各出质人在其担保范围内对全部债权承担担保责任。

第三条质押股份

3.1本合同项下用于质押的股份详见《股份质押清单》。

3.2本合同签订时当事人对出质权利约定的价值,不作为质权人处分该权利时的估价依据,不对质权人行使质权构成任何限制。

第四条质押股份的记载

4.1出质人应在____年____月____日之前将本合同的股份出质事项记载于_____________(以下简称被持股人)的股东名册。

第五条股份质押的股东会决议

出质人应在____年____月____日之前就本合同的股份出质事项作出被持股人的股东会决议。

第六条质权的实现

6.1质权人代被保证人代偿债务后,质权人有权与出质人协商,将出质股份折价由质权人所有以抵偿主合同借款人所欠债务,也有权对出质股份采取拍卖、变卖等方式处分,所得价款优先受偿。

6.2质权人依6.1条处分出质股份时,各出质人应予配合,并到有关部门办理出质股份的过户登记手续。

第七条转让禁止

7.1在被保证人偿还主合同及《委托保证合同》项下全部债务之前,各出质人不得馈赠、转让、质押或以任何其他方式处分本合同项下的出质股份。

第八条出质人的权利和义务

8.1承担本合同项下质权人实现质权的全部费用。

8.2在本合同有效期内,各出质人不得将本合同项下的出质股份馈赠、转让或以任何其他方式处分。

8.3在出质股份受到或可能受到来自任何第三方的侵害时,各出质人有义务

8.4当被持股人有下列情形之一时,各出质人应当提前30个工作日书面通知质权人:

8.4.1实行承包、租赁、股份制改造、联营、合并、兼并、分立、与外商合资合作等;

8.4.2经营范围和注册资本变更、股权变动;

8.4.3涉及重大经济纠纷;

8.4.4出质股份发生权属争议;

8.4.5破产、歇业、解散、被停业整顿、被吊销营业执照、被撤销;

8.4.6住所、电话、法定代表人等发生变更。

8.5被保证人偿清主合同项下全部债务后,出质人不再承担担保责任。

第九条质权人的权利和义务

9.1发生下列情形之一的,质权人可以提前处分出质股份,并以所得价款优先受偿:

9.1.1依据主合同约定或法律规定解除主合同而发生质权人代偿或造成质权人经济损失。

9.1.2主合同履行期间被保证人被宣告破产、被解散、擅自变更企业体制致使贷款债权落空、卷入或即将卷入重大的诉讼或仲裁程序及其他法律纠纷等对其偿债能力有重大影响的情况。

9.2有权要求各出质人协助,避免质权受到来自任何第三方的侵害。

第十条违约责任

10.1出质人在本合同第一条中作虚假陈述与声明,给质权人造成损失的,应予赔偿。

10.2本合同生效后,当事人应全面履行本合同约定的义务。任何一方没有履行或没有完全履行本合同约定义务,应承担相应违约责任,并赔偿由此给他方造成的损失;

10.3如因出质人过错造成本合同无效,该出质人应在质押担保范围内赔偿质权人的全部损失。

第十一条合同的生效、变更、解除和终止

11.1本合同经当事人的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人签字并加盖公章后生效(自然人出质人签字生效)。

11.2本合同有效期为:自本合同生效之日至主合同借款本金、利息、违约金、赔偿金、实现债权的费用全部清偿之日终止。

11.3《保证合同》、《委托保证合同》无效,本合同仍有效,全部出质人仍应按本合同承担担保责任。

11.4本合同生效后,当事人任何一方不得擅自变更或解除。如本合同需要变更或解除时,应经当事人协商一致,并达成书面协议。书面协议达成之前,本合同仍然有效。

第十二条争议的解决

12.1当事人在履行本合同过程中发生的争议,应首先通过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质权人所在地人民法院通过诉讼方式解决。

第十三条当事人约定的其他事项

13.1出质人承诺妥善经营管理被持股人的一切业务;

13.2出质人承诺在被保证人偿清《委托保证合同》项下全部债务之前,被持股人不得进行股利或红利的分派;不得将其股份出售、转移、质押,也不得与第三方从事任何对被持股人的营运或财务状况有损害的行为。

13.3质押期间质押股份发生权属争议的,不影响本合同的效力。

13.4质押期间质押股份灭失或被有关机关宣告为无效的,出质人须另行向质权人提供反担保物。

甲方(公章):_________乙方(公章):_________

股权质押融资协议篇6

多边投资担保合同担保编号:_________担保权人:_________多边投资担保机构:_________鉴于:_________(甲)担保权人拟投资于_________(项目企业的名称和主要业务地);_________(乙)作为这一投资安排的一部分,担保权人于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

易货交易卡保证合约甲方(保证人):_________乙方:_________为保证乙方债权的实现,甲方自愿为(以下简称被保证人),其有效身份证件号或单位注册号(或编号)为_________,向乙方领用_________网易货交易卡提供保证担保。

让与担保合同(物业)甲方(债权人):_________法定代表人:_________住址:_________邮编: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乙方(债务人):_________法定代表人:_________住址:_________邮编: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鉴于:1.乙方原欠_________公司

反担保书_________银行:_________(下称甲方)与_________(下称乙方)于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就_________项目签订了第_________号合同(下称合同)。

反担保函_________银行:_________公司于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在_________与_________国_________公司签订一份商务合同(合同号:_________)。根据该合同第_________条的规定,该公司须向对方提供_________银行出具的担保函。

反担保合同_________银行:甲方_________(名称)与乙方_________(名称)于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就_________项目签订之_________号合同(下称合同)。

证券质押典当合同甲方根据《民法通则》、《担保法》、合同法》、《证券法》、《典当行管理办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合同。乙方已经仔细阅读并充分理解本合同,同时阅读了相关业务流程,典当股票质押风险揭示等。

动产质押借款合同出质人(以下称甲方):_________质权人(以下称乙方):_________为确保_________年_________字第_________号合同(以下称主合同)的履行,甲方愿意以其有权处分的财产作质押。乙方经审查,同意接受甲方的财产质押。

动产质押合同合同编号:_________出质人(甲方):_________法定代表人:_________法定住所:_________邮政编码:_________电话:_________传真:_________基本账户开户行:_________账号:_________质权人(乙方):_________法定代表人:_________法

股票质押合同甲方(债权人、质押权人):_________乙方(债务人、质押人):_________甲乙双方经协商,就乙方提供记名股票设定质押权达成协议如下:一、甲方借给乙方人民币_________元,借期_________年,年利率_________%,到期本利一并还清。

动产质权设定契约立约人_________(质权人)、_________(出质人)因设定质权事,订立条件如下:第一条债权额:人民币_________元整。第二条利率:月息_________分。第三条付息日期:每月_________日。第四条清偿期: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

公路收费权质押合同合同编号:_________年_________字第_________号出质人:_________住所(地址):_________法定代表人:_________质权人:_________住所(地址):_________法定代表人:_________签订时间: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签订地点:

质押合同合同编号:_________质押人(甲方):_________法定代表人:_________法定住所:_________邮政编码:_________电话:_________传真:_________基本账户开户行:_________账号:_________质权人(乙方):_________法定代表人:_________法

股权质押协议甲方:_________乙方:_________鉴于乙方依法拥有在_________公司中的_________%股权,为保证还款,乙方拟将上述股权质押予甲方,甲方同意乙方上述质押。

门面房出租经营权质押合同合同编号:_________出质人(以下称甲方):_________质权人(以下称乙方):_________为确保甲、乙双方签订的_________年_________字第_________号借款合同的履行,甲方以在_________的门面房出租经营权作为质押,为明确双方权利、义务,

股权质押合同书本协议由下列双方于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在_________签订:(1)_________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a公司)法定代表人:_________注册地址:_________(2)_________有限责任公司(下简称b公司)法定代表人:_________注册地址:

银行承兑质押合同鉴于:甲方_________(商业银行)同意承兑乙方_________(出质人)总计金额为人民币_________元的商业汇票,并与乙方于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签订了编号为_________年_________字第_________号的《银行承兑协议》。

专利权质押合同(试用)出质人:_________通讯地址:_________法定代表人:_________质权人:_________通讯地址:_________法定代表人:_________登记日期:_________质押期限: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至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前言:___

商标专用权质押合同合同编号:_________出质人(甲方):_________地址:_________联系人: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质权人(乙方):_________地址:_________联系人: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根据《担保法》和《商标专用权质押登记程序》的规定,

动产质押担保合同合同编号:_________出质人:_________法定住址:_________法定代表人:_________职务:_________委托人:_________身份证号码:_________通讯地址:_________邮政编码:_________联系人:_________电话:_________传真:_________帐

存单质押担保合同合同编号:_________出质人(甲方):_________法定代表人:_________住所:_________邮政编码:_________电话:_________传真:_________基本账户开户行:_________账号:_________基本账户开户行电话:_________传真:_________质权人(

担保合同甲方:_________乙方:_________为确保甲、乙双方签订的_________年_________字第_________号合同(以下称主合同)的履行,双方经协商一致,就定金担保事宜达成如下协议:第一条依据主合同,甲、乙双方应履行如下义务:_________。

天津市商品房预定协议出卖人(甲方):_________法定代表人: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注册地址:_________邮政编码:_________营业执照号码:_________开户行:_________帐号:_________委托人(房地产经纪机构):_________法定代表人:_________联

重庆市商品房定金协议甲方(卖方):_________住所:_________邮编:_________法定代表人:_________乙方(预订方):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法定代表人: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邮编:_________证件名称:_________证号:_________甲、乙双方遵循

定金合同甲方:_________乙方:_________为确保甲、乙双方签订的_________年_________字第_________号合同(以下称主合同)的履行,双方经协商一致,就定金担保事宜达成如下协议:第一条依据主合同,甲、乙双方应履行如下义务:_________。

商品房定金协议房屋代码:_________甲方(卖方):_________住所:_________邮编:_________法定代表人: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乙方(预订方):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住所:_________邮编:_________证件名称:_________证号:_________

典当合同典当行(全称):_________公司当户(全称):_________根据《典当管理办法》、《合同法》、《担保法》以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双方经协商一致,订立本合同。

财产抵押合同合同编号:_________贷款方:_________借款方:_________借款方为取得借款,贷款方为确保贷款安全,经借贷双方协商同意,特签订本财产抵押契约。

抵押权设定契约书立抵押契约人_________(以下简称甲方)、_________(以下简称乙方),因抵押借款事,双方议定条款如下:一、乙方将坐落_________面积_________平方米工地及其地上建筑物即_________号平房一栋,设定抵押权与甲方,向甲方借款人民币_____

定期存单抵押书致_________分行:根据你行于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与我公司签订的贷款合同,由我公司以定期存单作抵押,你行同意向我公司发放总金额为_________的贷款,贷款年利率为_________%,贷款期限自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

动产抵押合同立动产抵押合同人_________(以下简称甲方)_________(以下简称乙方)兹因甲方为担保乙方对于其所有的债权,将由甲方提供抵押物,为乙方设定抵押权,并约定条款如下:一、所担保的债权:包括本金_________元(在本合同有效期间内,得分次

动产抵押契据立动产抵押契据人_________(以下简称立据人)兹向_________银行(以下简称贵行)为担保对贵行在本金最高限额_________元以内于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起至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止,所成立的债务(另立借据或(1

财产抵押书致_________分行:根据你行于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与我公司签订的贷款合同规定,由我公司以自有财产作抵押,你行同意向我公司发放总金额为_________的贷款,贷款年利率为_________,贷款期限自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

房产抵押贷款协议书抵押人(借款人):_________地址:_________抵押权人(贷款人):_________银行地址:_________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及交通银行有关业务办法的规定,抵押人和抵押权人在_________年_________月

抵押合同书抵押人:_________企业性质:_________抵押权人:_________银行为了明确抵押人与抵押权人各自责任、权益和义务,恪守信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贷款抵押管理规定(试行)》,特签订本《抵押协议》,以兹共同

贷记卡抵押合约甲方:_________(抵押人)乙方:_________(抵押权人)为保证乙方债权的实现,甲方自愿为_________(以下简称被担保人),其有效身份证件号或单位注册号(或编号)为_________,以自有财产向乙方领用贷记卡提供抵押担保。

财产抵押合同书合同编号:_________年_________字第_________号抵押人名称(以下称甲方):_________住所:_________法定代表人:_________开户金融机构:_________帐号:_________电话:_________传真:_________邮政编码:_________

个人消费借款抵押合同合同编号:_________抵押人(甲方):_________住所:_________通讯地址:_________电话:_________开户金融机构及账号:_________抵押权人(乙方):_________住所:_________电话:_________授权人:_________为确保_________号《_

抵押合同范本合同编号:_________抵押人(以下称甲方):_________抵押权人(以下称乙方):_________为确保_________号合同(以下简称主合同)的履行,甲方愿意以自有财产作抵押。乙方经审查,同意接受甲方的财产抵押。

抵押合同书合同编号:_________年_________字第_________号抵押人(以下称甲方):_________住所:_________法定代表人:_________开户金融机构:_________帐号:_________电话:_________传真:_________邮政编码:_________抵押权人(以下称乙方)

抵押担保合同合同编号:_________抵押权人(甲方):_________住所:_________法定代表人: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抵押人(乙方):_________住所:_________法定代表人: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债务人(乙方或者丙方):_________住所:

抵押协议合同编号:_________抵押权人:_________法定住址:_________法定代表人:_________职务:_________委托人:_________身份证号码:_________通讯地址:_________邮政编码:_________联系人:_________电话:_________传真:_________

股权质押融资协议篇7

关键词:股票质押融资;分析评估;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0.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428(2016)12-102-03

上市公司股票质押融资是一种常见的债权融资方式,融资人用其所持有的上市公司股票进行质押担保来进行融资。近年来上市公司股票质押融资的规模不断扩大,融资成本逐渐降低,股票质押融资已成为上市公司股东一种重要的融资方式。

一、上市公司股票质押融资所面临的风险

上市公司股票质押融资业务所面临的风险主要为融资人违约后所带来的融资本息无法偿还的信用风险及对质押物进行处置过程中所面临的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法律风险。同时股票质押融资业务还会面临投资集中度风险和操作风险。当前市场上股票质押融资的质押率在不断提升,预警线和平仓线在逐渐下降,很多融资人将其所持有的全部股票都进行质押融资,股票质押融资业务的风险在不断提高。

二、融资人信用风险和质押物处置风险的管理

融资人信用风险通常从融资人偿债能力和融资人偿债意愿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和评估,根据木桶理论,只要其中一个风险较高,则所面临的融资人的信用风险就较高。质押物的处置风险通常从质押物的变现能力和质押物的价格波动风险两方面来进行分析和评估,一般采用综合考虑质押物的变现能力和价格波动风险来评定质押物所面临的处置风险。在评估具体的股票质押融资业务的风险时,则综合融资人的信用风险和质押物的处置风险来进行。不建议参与融资人信用风险和质押物处置风险都较高的项目。

(一)融资人偿债能力的分析评估与风险管理

在分析评估融资人的偿债能力时,需了解融资人(企业法人)的历史沿革、股权结构、实际控制人、高管、权益投资、公司治理、内控制度与运行、主营业务等情况。同时行业是分析企业业务经营与财务数据的基础,故同时需要了解和分析行业的经营逻辑、行业政策、行业所处的发展周期、行业的发展前景等行业相关的情况。在选择融资人的时候,需规避风险较高(如两高一剩)行业中的企业。

通过深入分析融资人(企业法人)最近几年经过审计的财务报表来了解融资人的的财务状况。通过融资企业的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和利润表分析融资人的流动性比率、现金流、资产利用率、杠杆率和盈利性比率等。同时将企业的财务状况与企业所属行业的平均水平进行比较,分析企业在行业中的位置及未来发展趋势。若融资人是集团公司,旗下有上市公司时,因证券法规定上市公司的财务必须独立,故在分析融资人的偿债能力时需剔除上市公司来进行分析,很多时候在剔除上市公司后融资人的财务会较差,呈现出较高的偿债风险。在选择融资人的时候,需选择财务状况良好,且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的融资人。

若融资人为有实体经营的企业法人,则融资人可以通过抵押贷款、信用贷款、发行债券等融资方式进行融资。若融资人为自然人或持股平台,其融资渠道将小得多,资产构成也比较单一。故在选择融资人的时候,尽量选择有实体经营的企业法人;若融资人为自然人或持股平台,则最好有偿债能力较强的第三方为其提供担保。另外,在选择融资人的时候,要求融资人最近三年的人行征信情况良好、无重大违法违规记录及财务报告审计意见须为无保留意见。

此外,需关注融资人的资金用途是否明确和真实、持续融资能力是否恶化和详细分析融资人的还款来源所对应的现金流和时间与本次融资的本息金额的到期日是否相匹配等情况。

(二)融资人偿债意愿的分析评估与风险管理

通常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具有相对其他股东较高的偿债意愿,因为如果进入违约处置程序,融资人很有可能失去其第一大股东的地位,从而失去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故应尽量选择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来开展该类业务。

预警线和平仓线的设置及低于预警线和平仓线时的风控措施也会影响融资人的偿债意愿。这是因为在进入违约处置程序前,质押物的市场价值相对于融资金额越高,融资人的损失将越大,其偿债意愿将越强。故尽可能设置相对较高的预警线和平仓线及低于预警线和平仓线时较为严格的风控措施,通常预警线最低不低于160%、平仓线最低不低于130%。

质押标的上市公司的经营发展情况也会影响融资人的偿债意愿,如果上市公司经营发展良好,持有上市公司股票所带来的预期收益就会较高,其偿债意愿也会较高。所以尽量选择经营发展情况良好的上市公司的股票作为融资质押标的。

如果融资人最近三年的人行征信情况良好,不存在关注和不良类贷款,同时不存在违法、违规情况,财务报告的审计结果都为“无保留意见”,将认为融资人具有良好的偿债意愿。如果出现了关注或不良类贷款、存在违法或违规情况、财务报告意见为保留意见/否定意见/无法表示意见,则需要继续深入了解出现该类情况的原因。

(三)质押物变现能力的分析评估与风险管理

在分析质押物的变现能力时,主要是从质押标的股票是否属于流通股、质押标的股票的股数占其流通股本和总股本的比例、所质押的标的股票的可变现天数、质押方式是属于场内质押还是场外质押、质押标的股票是否存在瑕疵、上市公司的经营发展情况、预警线和平仓线的设置情况等来进行分析和评估。

如果质押标的股票是限售股,其变现能力将非常差;限售期限越长,变现能力越差。质押标的股票的股数占其流通股本和总股本的比例越大,变现时所面临的流动性风险则越大。通常按每日可处置最近半年日均成交量的1/4来计算可变现天数,可变现天数越长,所面临的市场风险越大。场外质押处置流程较场内质押要长,但是对于限售股来说,差别不是特别明显。如果融资人所持的股票涉及业绩对赌协议,则对于质押标的股票来说将是一个瑕疵,需要考虑其影响的大小。如果上市公司经营情况良好、所属行业发展情况良好,对质押标的股票的变现是一个正面影响。在进入违约处置时,质押物的市场价值相对于融资金额越高,变现时安全垫将越高。如果质押标的股票是St、*St等S类股,其对应的上市公司经营可能极不稳定且面临退市风险。

在选择质押标的股票时,需排除St、*St等S类股票及St摘帽运作未满1年的股票,同时优先选择流通股和上市公司发展情况及其所属行业发展情况均良好的股票。对于限售股,优先选择限售期短的限售股。此外,通过控制质押标的股票的占其流通股本和总股本的比例和可变现天数,来降低变现时所面临的流动性风险和市场风险。

(四)质押物价格波动风险的分析评估与风险管理

在分析质押物的价格波动风险时,主要是从融资的期限、当前大盘所处的位置、质押标的股票所处的市场板块、质押标的股票的市盈率和市净率、标的股票当前股价所处位置、盈利预测及投资评级、融资人及上市公司股票的质押情况、标的股票所属上市公司的经营发展情况、标的股票所属行业的发展情况、质押率的高低及初始基准价格的确定方法等方面来进行分析和评估。

融资期限越长,所面临的质押物的价格波动风险将越大。当大盘上涨到较高的位置时,质押物的价格也将面临较高的系统性风险。一般来说沪深300成分股票的价格波动风险将小于中小板股票,中小板股票的价格波动风险将小于创业板股票。如果质押物标的股票的市盈率和市净率相对于其行业平均值越高,其价格波动风险越大。如果标的股票近期涨幅过大,需要分析其原因,如果是涉嫌恶意炒作,则其价格波动风险将非常高。若质押标的股票的投资评级中出现中性、回避等评价,则应重点关注其原因。如果融资人将其持有的所有股票都进行了质押融资,则在低于预警线时,融资人只有通过补充现金来化解风险。若上市公司的大部分股票已被股东进行质押融资,一旦出现某个股东需要通过处置质押股票还款时,质押标的股票可能会面临非常大的市场风险。质押标的股票所属上市公司的经营发展情况及其所属行业的发展情况是否稳定也将影响质押标的股票的价格波动风险。质押率也是影响质押物价格波动风险的一个重要的因素,质押率越高,其所能承受的价格波动幅度就越低,相应的价格波动风险就越大。另外,质押标的股票初始基准价格的确定方法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一般选取基准日质押标的股票的昨日收盘价、5日均线价格、20日均线价格和60日均线价格的孰低值。

通常通过调整融资的期限、质押标的股票的质押率、预警线和平仓线的设置、低于预警线和平仓线时的风控措施、融资人预留用于补仓股票的比例、增加增信措施等方式来控制上市公司股票质押融资业务的风险。并通过调整融资利率来补偿资金融出人所面临的风险。

三、投资集中度风险管理

在开展上市公司股票质押融资业务的时候,投资集中度风险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风险。一般通过控制参与单个融资人融资的规模、参与单只股票融资的规模、参与单个行业融资的规模、一定时期参与该业务的规模、参与该业务相同到期期限的规模等方面来控制投资的集中度,通过分散投资来规避非系统性的风险。

四、操作风险管理

在办理股票质押融资业务的过程中、业务存续期间和违约处置过程中都会存在操作风险。在办理股票质押融资业务的过程中,主要是合同和协议的签署、公证的办理、质押物的办理、资金的划转将面临较高的操作风险。业务存续期间的预警线和平仓线的逐日盯市管理、到达预警线和平仓线时的通知及持续关注融资人经营发展情况的变化也将面临一定的操作风险。在违约处置的过程中也会面临较大的操作风险。面对操作风险,一般通过提高相关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建立完善的业务工作流程和操作系统来控制业务过程中的操作风险。

总体来说,通过优选融资人和质押标的,控制好投资集中度,设置合理的融资期限、质押率、预警线、平仓线及低于预警线和平仓线时的风控措施,必要时要求增加增信措施,控制好操作风险,就能较好地控制该类业务所面临的风险。目前该类业务真正发生违约,进入违约处置的情形较少。但是目前市场对于该类业务的竞争较为激烈,市场的风险偏好不断提高,该类业务的收益率也在不断下降,从而使该类业务所面临的风险在不断上升。另外,对于采用杠杆模式进行股票质押融资的项目,要保持足够的警惕,谨慎参与。

参考文献:

[1]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风险管理部.广发证券股票质押融资业务风险管理培训.

http:///link?url=wQmYdmw8wndnsVBnc04p

Leephe――_cuh4ptpvgpliYfkksgvxs5ma8kSDa1Qp5mvf9t5h72

DvcauBpopyZBgnv3tG-JeBsRCBi7Yh1Gpwg_2013年08月.

[2]唯美旭婕.上市公司股票质押融资的模式及风险管控.http:///20160705/n457927360.shtml.2016-7-5.

股权质押融资协议篇8

“金融-施工”或称为FC(finance-construction)模式,是指施工企业利用自己的融资资源和融资能力为已获取相关项目的开发权、存在资金需求但缺乏融资渠道的合作方企业,代为向金融机构融资并承担一定的兜底责任,从而获取合作方企业提供的施工总承包机会的创新型业务。

一、金融-施工模式操作流程

1.施工企业与外部合作方企业就开展金融-施工事项达成初步意向,施工企业利用自身的信誉和资信寻求意愿合作的信托公司,施工企业、合作方、信托公司三方初步商讨形成融资方案及项目运作模式。2.信托公司按照三方商讨的运作方案面向不特定投资者发行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将募集到的资金以债权(签订《信托贷款合同》)/股权(签订《增资扩股协议》)/债权+股权(签订《信托贷款合同》、《增资扩股协议》)的方式投入到合作方为开展项目设立的投资公司,成为该投资公司的债权人/股东/债权人+股东。受信托公司开展房地产项目的诸多强制性要求,为避免信托公司为参与房地产项目运作的项目公司直接融资,通常在项目公司之上设立一个投资公司,再由投资公司参与项目公司的设立、融资及项目开发。3.投资公司再以债权/股权/债权+股权的方式投入到合作方为直接运作项目设立的项目公司,成为该项目公司的债权人/股东/债权人+股东。4.合作方就持有的投资公司、项目公司的股权向信托公司提供股权质押担保和保证担保。合作方的关联公司就融资事项向信托公司提供担保(包括不限于资产抵押、质押、保证)。5.施工企业向信托公司提供兜底的保证担保(也即向信托公司就项目设立的集合信托计划提供增信服务),在合作方未能按照《增资扩股协议》约定按期回购信托公司持有的投资公司股权及投资公司未能按照《信托贷款合同》按期足额偿付信托公司的信托贷款本息的情况下,承担回购和偿付义务。6.作为对施工企业代为引进融资的回报,合作方同意尽量协调将开发项目下的施工总承包任务由施工企业承担。

上述就是金融-施工模式的简单操作流程,从流程不难看出施工企业利用自己的金融资源和资信为合作方企业开展项目寻求外部融资渠道,并就融资代合作方企业向金融机构提供保证担保。作为交换,合作方企业尽量协调将开发项目下的施工任务交由施工企业完成(特别是在以综合评标法评标的招标中,施工企业良好的资信和融资能力能为投标加分),施工企业从而获取施工利润。

二、金融-施工模式中的法律风险

金融-施工模式在较好的解决为企业融资的同时也为施工企业中标施工总承包权增加了胜算。但这种模式除了对施工企业本身的融资能力和资信存在较高要求外,模式本身和模式运作过程中存在的法律风险也给施工企业开展此类业务带来了全新的挑战。

1.招投标无效的风险。在上述模式中,由于施工企业为合作方企业代为融资并提供担保,作为交换,合作方企业往往承诺以比市场优惠的价格优先考虑将项目中的施工任务交由施工企业承担。为此,双方通常在开展代融资前或同时,签订一个《施工总承包框架协议》,事先约定中标后的施工量、合同金额、计价原则、支付条件等实质性内容。届时,如果施工企业中标,双方就必须按照框架协议的约定签署正式的《施工总承包合同》。这时,就可能会出现一个问题,项目按照正常的招投标程序,经过公开公正的评标,施工企业中标。但是因为在确定中标前,施工企业与作为招标人的合作方企业已签署过《施工总承包框架协议》,这样的行为按照《招标投标法》的规定“在确定中标人前,招标人不得与投标人就投标价格、投标方案等实质性内容进行谈判。前款所列行为影响中标结果的,中标无效。”因此,即使施工企业未在评标中享受额外的“待遇”,也会因前述行为被质疑并可能导致中标无效的法律后果。

2.合同无效的风险。如果施工企业中标了,无论该中标是否符合法律的规定,双方在其后签订正式的《施工总承包框架协议》时总会面临一个“黑白合同”的问题。因为之前双方已经签订了一个《施工总承包框架协议》,锁定了双方具体协议的实质性内容,而招标文件的商务条款又可能与框架协议的约定不符。因此,双方在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为满足政府备案的需要在签订一个“白合同”的同时,必然还将签署一个“黑合同”以满足施工企业的需要。因此,施工企业也会因黑白合同面临合同无效的风险。

3.未能中标的风险。正常的招投标程序中,是否中标存在或然性,投标失败是每一个市场投标主体都可能面临的商业风险。但在金融-施工模式中,施工企业都将合作方企业保证中标作为换取代为融资并提供担保的核心条件。因此,是否中标在金融-施工模式中对施工企业来说就已不单纯是一个商业风险而是演化成一个法律风险。而能否中标按照正常招投标程序已不是合作方企业能完全把控的,这样对施工企业来说就必然面临提供代融资承担担保责任后而不能获取期待的施工总承包权的法律风险。

4.承担兜底责任的法律风险。在金融-施工模式中,施工企业承担的主要义务有二,一是代为引进融资,一是承担兜底的还款责任。而后者尤其值得关注和重视。在施工企业代为引进融资后,金融机构要求施工企业提供兜底的增信服务,从法律性质上讲,这就是一个连带责任保证担保。即当按照合作方企业与金融机构签订的相关协议的约定,合作方企业未能按时足额偿还引进的融资本金及利息等费用时,施工企业就必须代合作方企业承担相关的还款义务。尽管承担该义务后,金融机构在将债权转让给施工企业的同时也将附属的担保物权一并转让给了施工企业,但担保物权中的抵押的土地使用权如何转让抵押给企业面临现实政策禁止的障碍;担保物权中的质押股权的价值也受制于所在项目后期销售的市场盈利状况。因此,接受担保物权也不能完全补足我们承担的担保责任,尤其是在项目市场前景不佳的情况下,接手项目只会给施工企业增加额外的财务负担,带来更多不可预料的法律风险。

三、建议

股权质押融资协议篇9

交易对手信用风险的特征

交易对手信用风险包括展期风险、一般错向风险和特殊错向风险。

展期风险意味着在与交易对手的持续交易中,将来交易产生的额外暴露没有包括在预计正暴露测算当中,其实质是预计的正暴露不够保守的风险。

当交易对手的违约风险与一般市场风险因素正相关,就会出现一般错向风险。如利率波动会导致衍生工具交易价值的变化,从而影响衍生交易发行人的信用。新兴市场交易对手违约的可能性也会随着其国家及货币风险的增加而增加。由于一般错向风险的存在,交易时交易对手的实际风险暴露可能大于预期暴露。

由于交易的特性或结构引起交易对手的暴露与其违约概率正相关,就会出现特殊错向风险。例如,交易对手以自己的股票或关联机构的股票作为抵押品,或购入某金融机构发行的认沽其自身股份的股票期权。

很明显,交易对手信用风险与具体的交易或产品有关。承担交易对手信用风险的交易特征如下:这类交易产生当下暴露;根据市场情况变化,将来的暴露或市场价值是随机波动的;交易头寸能根据市场变化经常估值,甚至每日估值;可以运用抵押品、担保、净扣协议等风险缓解措施进行风险缓解;以短期融资为主要目的,大多以相对较短的期限形成一笔资产与现金或债券进行交换。

银行实务中产生交易对手信用风险的主要业务类型有:

(1)持有头寸的结算交易,一般指银行与交易对手之间约定以债券、证券、商品、外汇、现金,或其他金融工具、商品进行交易。

(2)证券融资业务,一般包括回购、逆回购、证券借贷。

(3)展借贷交易,即通过向银行贷款来购买、销售、持有或交易证券。

(4)场外衍生工具交易,指银行与交易对手在交易所以外进行的各类衍生工具交易,如外汇、利率、股权,商品的远期、掉期、期权等交易合约及信贷衍生工具等交易合约。

银行通过集中交易结算系统,如证券市场、债券保管机构、统一的清算机构,可以消除合约中交易对手的信用风险。

交易对手信用风险的资本计算

场外交易的衍生工具和证券融资业务是最典型的计算交易对手信用风险的例子。按照“巴塞尔协议iii”的规定,对场外交易衍生工具和证券融资业务交易对手信用风险,可以选择标准法或内部模型法计算监管资本。

以计入银行账户的证券融资业务为例,标准法下又分简单法和综合法。前者又称风险权重替代法,用抵押证券发行人的风险权重来替代交易对手风险权重,但风险权重下限是20%;后者则采用以下计算公式:

违约暴露=max(0,e(1+He)-C(1-Hc-Hfx))

其中,e表示暴露金额;He是适用的监管折扣系数;C表示抵押品价值;Hc是抵押品适用的折扣系数;Hfx是货币错配系数。其中,He、Hc和Hfx由巴塞尔委员会设定全球统一的标准或根据全球银行业统一的公式进行计算。

如果银行采用内部模型法计算证券融资业务信用风险的监管资本,要求计算5天99%置信度下的在险价值。并在定性因素方面,对模型设定监管要求。

以计入银行账户的场外衍生交易为例,一个方法是当前暴露法,违约暴露的计算方法仍按照1988年老协议的模式,即

当前暴露+附加因素(add-on)×名义金额

只是在附加因素上做了一些修改。另外还有更为复杂的内部模型法,又称为预期正值暴露法。

“巴塞尔协议iii”的相关改革建议

巴塞尔委员会对2008年金融危机的反思及改进措施中也包括了对交易对手信用风险管理的进一步要求,并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措施,包括:

对“内部模型法”(“预期正值暴露法”)下交易对手信用风险如何计算监管资本的做法进行了修订。明确提出银行需要计算由于交易对手信用风险导致违约风险占用的资本。计算的依据是基于当前市场数据开发的、有效的预期正值暴露模型在整个组合层面得出的资本要求,与该模型经过压力情形下校准得出的整个组合层面的资本要求之间“孰高取孰”的原则。与过去相比,要求对模型进行压力情形下的校准。考虑到校准的结果关系到最终监管资本的大小,特别要求至少使用三年的历史数据来估计模型的参数。进入模型的数据必须按季度更新,而且对压力情形下的校准提出了技术要求。如银行必须按季度向监管机构显示有信贷利差的交易对手,压力测试选择的时间与信贷违约掉期或其他信贷利差增加的时间一致。为了评估压力情形下模型校准的有效性,巴塞尔委员会要求银行必须创建几个作为比较标准的组合,这些组合与银行风险暴露有同样的风险因素,以便相互比较。对这些作为比较标准的组合,银行需要分别计算在当前的市场价格、极端的波动性和相关性等情形下组合头寸的变化。

由于交易对手信用状况恶化产生的交易的盯市损失并未在2006年的新协议监管规则中考虑。“巴塞尔协议iii”提出信用风险标准法和内部评级法,除了上述交易对手信用风险的违约风险资本占用以外,必须增加应对场外衍生交易预期的交易对手信用风险盯市损失的监管资本,预期的交易对手信用风险盯市损失的风险也称为“信用估值调整风险”。

获得监管机构的批准对交易对手信用风险使用“内部模型法”以及对债券特殊的利率风险使用市场风险内部模型法的银行,必须要通过开发所有场外衍生交易对手的模型,结合对信用估值调整风险的对冲情况,计算交易对手信贷利差变化对信用估值调整风险的影响。在确定信用估值调整的过程中,无论银行采用何种会计估值方法,都必须统一使用巴塞尔委员会给定的公式对每个交易对手计算应对信用估值调整风险需要的资本。

银行必须要确定那些产生较大程度一般错向风险的暴露,进行压力测试和情景分析要确定那些和交易对手信用状况正相关的风险因素。银行必须按照产品、地区、行业和其他范畴来监控一般错向风险。从交易一开始,并在整个交易期内,银行必须建立起识别、监督和控制特殊错向风险的程序。

银行对金融机构的所有非违约暴露采用内部评级法计算信用风险的监管资本时,满足如下条件的,增加1.25倍资产价值相关性的系数调整,实际上增加了对这部分暴露的信用风险资本要求。设定的条件包括:总资产大于或等于1000亿美元的受监管的金融机构,在确定资产规模时必须使用母公司和并表的附属公司经过审计的财务报表。这里受监管的机构指母公司和根据国际规则实施审慎监管的子公司(如保险公司、经纪公司、银行、储蓄机构、期货交易的金融机构等);不论规模大小,主要业务包括金融资产管理、借贷、保理、租赁、信用提升、资产证券化、投资、托管、中央交易对手服务、自营交易和其他监管机构确定的金融服务在内的未受监管的金融机构。

对于承担交易对手信用风险的交易或产品,“巴塞尔协议iii”就以下内容进行了补充完善。

(1)在2006年公布的新协议信用风险标准法下,对回购类交易、其他资本市场交易、抵押贷款的最低持有期和估值条件都作出了规定。此次修订没有修改计算资本时的最低持有期和估值条件,但规定的更加严格。对于在n天内重新调整保证金的,计算资本时的保证金期限最低为

巴塞尔委员会给定的最低持有期(即5天或10天或20天)+n天-1。

(2)对“预期正值暴露法”进行了修改。

(3)不允许对交易对手信用风险使用“内部模型法”的银行,由于在抵押条款中规定当交易对手信贷质量恶化时可以接受抵押品而扣减风险暴露(exposureatDefault)。

(4)对银行管理抵押品部门的操作提出更高要求。如要求采用“内部模型法”的银行,必须有抵押品管理单位负责每日计算保证金数额;在保证金不足情况下,向客户提出增加保证金要求;管理银行和交易对手在保证金方面的争议;报告保证金数量和变化情况等。抵押品管理的单位负责向客户要求保证金的数量,与银行其他相关数据来源一致和相互对应。此外,还负责跟踪抵押品再次使用的范围和让渡给各个交易对手的抵押品的权利。同时生成和维护抵押品管理信息,定期向银行的高级管理层报告;通过内部稽核程序,银行必须对交易对手信用风险的管理体系定期进行独立审议。

(5)如果交易对手对抵押品再次使用,就此要求银行进行控制。使用交易对手信用风险“内部模型法”的银行,必须保证其现金管理政策中同时考虑在不利的市场环境下,需要提供或交换保证金或金融类抵押品交易造成的潜在保证金或金融类抵押品变化引致的流动性风险。

(6)将非现金的场外衍生交易抵押品转换成现金等价物时,要求银行采用巴塞尔委员会统一给定的折扣值。

(7)对于场外衍生交易和证券融资交易,要求银行对非现金抵押品开发模型。

(8)要求银行对场外衍生交易和证券融资交易的对手进行严格的抵押品管理,控制、监督和报告作为抵押品交换的证券的流动性和波动性风险,对特殊类别的抵押品的集中性风险,现金和非现金抵押品再次使用的状况(包括由于再次使用从交易对手那里接收的抵押品而产生的流动性不足),被迫向交易对手放弃抵押品权利的状况等。

(9)以证券化产品作为抵押品的交易,修改了监管折扣标准,并明确再次证券化无论信用评级结果如何都不能作为合格的金融类抵押品。

(10)巴塞尔委员会还特别增加了一条规定,即对于非常依赖杠杆的债务人和以交易性资产为主的债务人,其违约概率必须反映其资产在极端情形下波动性的表现。

对我国银行业交易对手风险资本计算的借鉴

交易对手风险是国际同业日常管理的重要风险之一。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交易对手风险已经被国际银行业纳入监管资本计算体系中。以汇丰集团为例,在其2009的年报中披露了该集团在场外衍生交易、回购交易和信用衍生合约三类交易的名义暴露总额、违约暴露总额和风险加权资产总额分别为153342.9亿港元、1690.29亿港元和470.79亿港元。与国际同业相比,我国银行业目前涉足场外衍生交易和信用衍生合约交易都非常有限,“巴塞尔协议iii”在该领域内改革的内容需要根据我国银行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借鉴。考虑到我国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上与国际同业有差异,但银行业在交易对手风险性质上与国际同业并无明显差异,因此建议以回购交易或“持有头寸的结算交易”方面的监管要求提升为突破口,在相关业务的监管资本计算上与国际监管规则接轨。

回购交易

建议在我国银行业资本充足率计算规定中明确,以回购交易类型和银行将其计入账户的类别(交易账户或银行账户)作为计算监管资本的依据。将回购交易类型分为:

向交易对手卖券(包括证券、债券等,以下通称为债务证券),并承诺在将来时间以约定的价格买回;向交易对手贷券,获得交易对手支付的现金或其他债务证券作为抵押品;向交易对手买券,并承诺在将来时间以约定的价格卖回给交易对手;向交易对手借券,向交易对手提供现金或其他债务证券作为抵押品。

列入银行账户的、以上四种形式的回购交易,则按照以下规则计算信用风险加权资产。对第一种和第二种形式的回购,无论是银行贷券或卖券,都作为银行表内暴露,按照债务证券本身外部评级对应的风险权重或监管机构认为保守的风险权重,计算信用风险加权资产。对第三种形式的回购,银行将向交易对手支付现金,并取得债务证券。可以视为是对交易对手的贷款,债务证券作为抵押品处理,视同给交易对手的、以债务证券作为抵押品的贷款计算风险加权资产。第四种形式的回购,又分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如果向交易对手借券,向其提供现金作为抵押品。业务性质上视为以债务证券作为抵押品的、给交易对手的贷款,也视同给交易对手的、以债务证券作为抵押品的贷款计算风险加权资产。第二,如果向交易对手借券,向其提供其他债务证券作为抵押品。作为抵押品的债务证券视为银行的表内暴露,按照债务证券本身外部评级对应的风险权重或监管机构认为保守的风险权重,计算信用风险加权资产。

为便于商业银行较为准确地计算交易对手信用风险加权资产,建议监管机构尽快出台中国金融市场上各类金融类抵押品的折扣率,对于金融类抵押品的折扣率设定应考虑中国市场实际状况与“巴塞尔协议iii”监管规则的差异。

如果回购列入交易账户下,对于第一种形式或第二种形式或第四种形式中借券,向交易对手提供现金的,都作为利率暴露,计算一般市场风险和特殊风险占用的监管资本。对于第三种形式或第四种形式中借券,以交易对手提供其他债务证券作为抵押品的,同列入银行账户一样,计算信用风险加权资产。

银行持有头寸的结算交易

银行在持有头寸的结算交易上产生的信用风险,建议完全向“巴塞尔协议iii”监管规定靠拢,按照结算方式计算风险加权资产和相应的监管资本,即“银货两讫”或“非银货两讫”。在未到结算日之前,两种结算方式下的交易都作为“现金项”计算风险加权资产。区别在于:对于“银货两讫”方式,如果在五个交易日以内完成结算,没有信用风险;如果在五个交易日以后仍未完成结算,按照国际惯例对应的风险权重,计算信用风险加权资产。

股权质押融资协议篇10

甲方(项目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顾问方):

签订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签订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签订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鉴于甲方正在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项目(以下简称“目标项目”)进行(股权/债权)中小企业融资,经双方友好协商,达成如下中小企业融资外包合作协议:

第一条合作事项:甲方委托乙方就目标项目进行全程中小企业融资操作。

第二条甲方对项目中小企业融资的最低要求和承诺:

1、中小企业融资额度:________万________(币种)。

2、中小企业融资期限:________年

3、投资方可控股(是/否),可占股权比例不超过___________%。

4、若是固定回报(或贷款)中小企业融资方式,甲方愿意支付的年回报利率不超过___________%。

5、甲方承诺并保证可用自己或他人的如下资产或权证对本次中小企业融资做抵押或质押。

(1)

(2)

(3)

6、按照甲方公司章程的规定,甲方应召开股东会或董事会就中小企业融资一事作出同意的书面决议,并给予现法人代表以相应授权,股东会或董事会决议正本应交乙方一份留存。股东会或董事会应在正式投资(中小企业融资或合作)协议签订后三日内批准该项协议。若甲方法人代表不能亲自负责与项目中小企业融资相关的事宜,请公司给有关人员授权,明确授权范围,发给授权委托书,以方便该人士的谈判和有关活动。该授权书正本给予乙方一份留存。

第三条乙方的权利与义务

1、乙方有权在甲方的要求范围内自主与投资商沟通和谈判;

2、乙方有权按双方协议约定收取顾问服务报酬;

3、原则上,乙方不能逾越甲方的要求,若在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投资商或中小企业融资对象提出了与甲方要求相违背的事项,则乙方不能擅作主张,应书面征求甲方意见,待甲方正式回复后,乙方再向投资方作出相应答复。

4、乙方的主要工作:

(1)暂驻甲方项目地以负责该项目的中小企业融资前期基础工作,包括下面(2)—(5)环节;

(2)对项目方进行考察,并进行审慎调查;对企业所在行业前景、企业的价值以及企业的经济状况、技术水平、市场前景及管理团队等进行详尽的调研,通过专业化的分析,进而对企业得出客观、全面的判断;

(3)根据审慎调查情况,制定该项目的中小企业融资策略与中小企业融资实施进度计划;通过对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对比分析,选择与企业实际相匹配的渠道群体;基于企业评估及渠道选择,进一步明确企业中小企业融资活动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最佳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及中小企业融资活动成功的关键要素,最终制定企业最优中小企业融资规划方案;

(4)制作或修缮已有的符合国际/国内惯例的企业可行性分析、商业计划书、行业分析、财务计划等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