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资产管理的建议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0:07:58

加强资产管理的建议篇1

[关键词]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建议

[Doi]1013939/jcnkizgsc201721196

医院要想顺利开展医疗以及科研活动,就必须依靠医院固定资产。医院固定资产是医院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为提高医院医疗水平提供了重要保障。伴随着新一轮医疗改革的稳步推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得到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就是医院规模的扩大以及医院固定资产的增加。为了保证医院固定资产不被破坏或丢失,必须做好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让医院固定资产价值得到有效发挥。因此,当前医院财务人员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做好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在降低医疗成本的基础上,能够为患者提供优良的医疗服务。

1当前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缺乏健全的管理模式

目前,大多数医院并没有对固定资产建立统一的管理部门,而是由各个科室单纯管理本科室资产,并且没有配备专业的管理人员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这就造成了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水平低下,固定资产价值也不能得到有效发挥。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模式不健全,直接导致医院很多资产没有详细记录,资产丢失或破损现象经常发生。另外,因为缺乏统一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医院各科室之间很难及时进行对账,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和闲置情况也无法及时上报,这对医院固定资产的盘点工作带来很大困扰,很难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效率。

12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

一般来讲,医院对流动性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这是长期以来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惯性影响。该现象直接导致医院缺乏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在固定资产购置、领用、报废等环节缺少制度监督。比如说,很多医院在领用固定资产时,因没有专人负责领用管理,并没有填写领用单就将固定资产领取、另外,医院也没有设立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记录固定资产的收回、报废等工作,这就造成医院固定资产实际数量与账面数量相差甚远,固定资产损坏程度无法准确判断等现象。

13缺乏科学的购置决策

新一轮医疗改革制度的开展,进一步明确了医院的公益性质,并且对医院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很多医院盲目扩大医院规模,购进大量的医疗器械设备来增强发展动力。医疗器械设备的更新,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有一定的帮助作用,但是没有进行一定的论证分析盲目购置医疗器械设备,很有可能会导致仪器设备使用率低,造成医院资产的浪费,为医院的日常经营增添经济负担。另外,还有一部分医院盲目扩建医疗综合楼,因缺乏合理的规划,这些医疗综合楼被反复拆建,造成医院财政资金以及建筑资源的浪费。

14缺乏规范的管理流程

因缺乏规范的管理流程,很多医院的固定资产在保管、借用、维护等环节都没有详细的规范可以依据,管理流程的松懈直接导致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水平难以得到提升。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医院各个科室在出借本科室的固定资产时,并没有按照相应的规章制度去执行,如果医院固定资产被丢失或者损坏,各科室之间就会相互推卸责任;其次,因缺少详细的维护规章制度,很多科室在使用医院固定资产时都没有重视对固定资产的维护,保养与维护的缺乏直接导致医院固定资产使用寿命严重缩短,直接导致医院固定资产使用率的降低;最后,因缺乏严格的审批制度,医院固定资产被随意报废、变卖,变卖后的钱也没有专门的人员去跟踪,导致医院固定资产的流失。

2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几点建议

21构建健全的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模式

健全的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可以让各个部门的责任更加明确,引导医院各个部门参与到资产管理中。构建健全的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医院应设立一级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由医院院长、后勤部长以及财务经理来负责,其工作内容主要有医院固定资产的审批、购置、清查、报废等;其次,医院应设立二级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由设备部门、国资部门以及基建部门来负责,其工作内容主要有登记固定资产购置、借用、报废等情况,确保医院实际固定资产与账面相符合;最后,医院应设立三级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由医院各个部门设立专门人员来负责,其工作内容主要是盘点本部门的固定资产,并做好本部门固定资产的保养与维护工作,在发现随意处理固定资产现象时及时上报。

22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

医院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工作直接影响着固定资产管理水平,让固定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都可以有规章制度可以依靠。首先,医院应设立详细的固定资产购置制度,将医院固定资产购置审批流程明确化,对于那些规模较大、价值较高的固定资产,医院在购置前一定要深入分析其可行性,避免出现盲目投资的现象;其次,医院应构建合理的固定资产管理考核制度,在汇总各部门固定资产使用、维修、损坏等数据的基础上,对各部门医疗设备的使用效率进行综合考评,并将此考评结果作为各科室工作绩效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

23构建规范的医院固定资产使用流程

医院固定资产使用流程的构建必须将购置、使用、保养、报废等各个环节都全面覆盖。首先,在固定资产购置环节,必须由相关科室向上级部门提出资产购置申请,由上级部门对购置方案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最后上报至一级管理部门审批;其次,在固定资产使用环节,相关部门应及时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以保证固定资产实际数量与账面数量相符;在固定资产保养环节,应设立专业工作人员对医疗设备进行保养、维护,以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最后,在固定资产的报废环节,必须有专门部门对报废资产进行评估,核算资料后由财务部进行销毁处理。

参考文献:

[1]李敏华浅谈如何加强固定资产管理[J].当代经济,2011(1).

加强资产管理的建议篇2

关键词: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精准化

每一家医院都控制着一定的资产,这些资产主要用于医院的行政办公、研究、教学服务,以及疾病积极治疗等,且使用年限都超过一年,就一般的设备而言,其单位价值上都在500元以上。而用于专业的设备,其价值一般都在800元以上。这些资产在使用之后,依旧保持着实物的基本形态。就具体资产而言,包括一般设备和医疗设备,还包括房屋建筑和图书以及其他固定资产。对于这些资产,如何对其进行有效地精准化管理,笔者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医院固定资产在管理过程中问题的剖析

(一)对设备购置过程中的可行性缺乏研究

就当前而言,国家财政用于医院的拨款在逐年减少,这是政策性的大环境。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一些医院在收支过程中为了达到收支的平衡目的,所采用的应对方法主要是以仪器检查的收入来达到对收支缺口的弥补。所以,我们的许多医院因此大量地购置新型的检查仪器。但是多数医院在购置大量的新型仪器的过程中,对于仪器投资的可行性的论证,仅仅只是凭借着医院的愿望来购置,最终导致设备的使用效率不高,给资产造成了浪费。

(二)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就当前而言,一些医院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一般采用多方面的管理模式,没有一个系统而健全的管理系统。一般是财务科对总账进行管理,而总务科负责医院办公用品和房屋建筑等的管理。设备科只负责对医院中的医疗用品和设备的有限管理。就医疗科室来说缺乏责任人,在管理中缺乏具体的收发和维修以及报废的一些记录。对于固定资产还存在着清查上的漏洞,进而造成了账实、账账以及账卡之间不符的情况出现。另外在资产的具体的使用中,对于资产的变卖和报销,常常不按照规定的一些固定的程序进行办理,更严重的还存在着一种随意处置的情况出现。

(三)医院固定资产核算方法不完善

在对医院固定资产进行核算过程中,主要是严格地遵照《医院会计制度》碇葱泻怂悖这种计价主要采用是一种历史成本法展开计价,该计价方法缺点在于,对折旧缺乏充分地考虑,对资产不做减值处理,从资产表上来看,其资金的金额所反映的是一种资产的原值。也就是说,医院的固定资产表金额并不能够对医院在实际过程中的消耗进行清楚地反映。最终导致医院实际价值和账面价值不相符合的情况发生。从资产表上看不出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这必然不利于医院对固定资产的实际状况全面了解。在这些固定资产中,其医疗设备多数是一些高科技的新型设备,其更新的周期很快,必然造成医院固定资产价值的失真情况出现。

二、医院固定资产精准管理的强化策略

(一)固定资产精准管理观念进行更新,提高精准管理意识

医院在开展各种工作中,其基础就是固定资产。固定资产还是充分体现一家医院的办院实力的一个核心指标。为此应该积极做好对固定资产进行科学有效地管理,让固定资产充分地发挥出积极作用。为了实现医院固定资产精准管理之目的,首要的任务就是对固定资产精准管理观念进行更新,积极提高精准管理的意识。为此,对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必须实行统一管理,在此基础上进行分级核算,让每一项管理工作都责任到人。将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落实处。保证资产的外借符合管理规定,并办理正常的管理手续,而在进行内调过程中保证有序化。让医院管理者具有精准管理观念,才能够保证固定资产的精准管理。

(二)在医院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对管理责任进一步明确化

在医院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为了达到精准化的管理目标,有必要对管理责任进一步明确化。为此可以积极建立起三级管理模式。其中第一级管理模式为资产管理领导小组,在这一级别中,主要有以下人员所构成:医务科长和总务科长,以及财务科长、院长等。第一管理级别主要负责对采购计划的严格审定、资产管理制度的科学合理拟定,还负责对一些大宗资产报废的审定。第二级别主要是职能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对固定资产的购进以及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和报损情况进行记录。与此同时对固定资产进行立卡管理。第三级管理则是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在这一级管理层次中,每一个科室有必要积极地对资产卡片进行保护,不论哪一项资产都必须在使用和维护中做好签字,做好交接工作。

(三)规章制度积极完善,加强内部审计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各行各业中,各项管理制度非常重要。就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而言,同样,有必要对规章制度进行积极完善,以保证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法可依和有章可循。在对大型设备进行购置的过程中,一定要积极树立风险意识。为此,可以先组织医务人员对设备展开调研,以及做好成本上的准确地计算。与此同时做好设备可行性的分析。然后组织专家对此积极展开讨论,进行全方位的设备论证。与此同时做好医院固定资产效益深入地剖析。另外,还须积极加强对医院内部财务进行准确地审计。只有这样,才能够及时地查看到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的一些欠缺的环节,并对这些环节实施有效地积极改进。

(四)做好会计制度的积极完善,对医院规定资产的精准管理

当前,对于资产的管理中,主要是依据《医院会计制度》,而该制度对于固定资产不考虑折旧问题,所以在固定资产的管理中,出现统计的资产数额要比实际的资产值大,加之一些医院中的设备老化太多,如果仅仅从账面上来看,其账面上数字并反映出一个医院的综合实力。为此,为了让固定资产有效地反映出一家医院的真实的综合实力,必须做好准确地折旧计算,在制度上做好积极的完善,进而实现医院固定资产的精准管理。

(五)展开核资清查工作,进行现代化精准管理

作为医院的财务部门,有必要做好对医院固定资产的清查工作。在清查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做好对医院固定资产数量上的清查。另一方面,还要积极地做好对医院固定资产的维护情况以及使用情况的检查,再对医院固定资产数目进行认真填写。在核资清查的过程中,对于出现异常的一些资产,必须对其做好备注和合理地处理,有的根据实际情况写出书面上的报告,以便对其固定资产的处理。

(六)积极做好对医院固定资产的盘点,做到精准管理

在对医院的管理过程中,有必要积极开展对固定资产的盘点工作,保证资产在出现异常之后能够对其及时进行纠正处理。这是因为,医院的固定资产随时存在着新旧资产交替的情况,医院中的一些陈旧的设备等,这些设备一旦失去了积极作用的时候,对其必须做出报废的积极处理。在实际中,一些医院将这些报废的资产放在一旁,常常作为备用资产,这就造成了医院固定资产呈现虚高的情况。为此,作为医院应该积极地做好对固定资产的彻底地盘点,对于已经报废的固定资产移交专门的一些部门进行登记管理,从而做到医院固定资产的精准管理。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医院固定资产精准化管理中,首先必须明确当前医院固定资产在管理过程中的具体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固定资产精准管理观念进行更新、对管理责任进一步明确化、对规章制度就有积极完善、展开核资清查工作、积极做好对医院固定资产的盘点,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做到医院固定资产精准化管理。

参考文献:

[1]史惠军,索智慧.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精准化管理的建议[J].财务与会计,2016(14).

[2]张法英.浅谈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J].现代商业,2009(23).

加强资产管理的建议篇3

(1月13日区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三次主任会议通过)

区人民政府:

12月23日,区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区政府《关于市区国有资产运行情况的报告》。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国有公司在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和区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的监督指导下,围绕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安全运行和优化配置这一目标,建章立制,规范运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积极探索建立国有资产监管新体制等方面做了大量基础性的工作。同时常委会组成人员结合国有资产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一、要进一步加强监管,提高国资运行的效益。一是要整合资源,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要统一资产管理范围,整合乡镇、街道现有国有公司,将所有国有资产纳入一个口子管理,进一步盘活存量国有资产,加大资本运作力度,千方百计拓宽融资渠道,积极探索新的融资方式,不断改善我区国资公司的资本结构,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要积极向上争取资金,进一步支持和促进全区经济发展。二是要转变方式,切实履行监管职能。国资监管部门要注重价值形态管理、动态的流动管理,努力探索从行政权和所有权合一的条块分割式管理向以产权为纽带的分层次的专司管理转变,切实履行监管职能,进一步完善经常性监督检查机制,重视对国资营运中新情况、新问题的调查分析,加强对国资公司和承资企业的指导和服务。三是要统一管理,全面掌握运行情况。要进一步落实国有公司财务状况的月报和年报制度,逐步统一各国有公司的财务制度,以利于及时、准确地掌握各国有公司的财务经营状况。

二、要进一步完善机制,防范国资经营风险。一是完善内部防范机制。各国有公司要增强责任感,进一步增强对外担保和对外投资的风险防范意识。建立企业内审制度,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努力降低公司负债率,防范经营风险。二是加强外部监督。国资、审计、财政等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责,强化对公司对外担保的监管,加强审核,严格把关,对已经发生的对外担保要逐项进行梳理,该终止的要及时办理相关手续;对新发生的担保要严格按照程序,规范操作,规范担保事由等必备的论证材料,要把对外担保、对外投资作为国有公司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对所有国有公司要实行财务总监委派制,充分发挥财务总监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作用,确保国有资产在安全运行的前提下实现保值增值。三是要建立投资项目评估制度。要进一步加强对国资项目投资的可行性论证和分析,按照量力而行、量入为出的原则进行国资项目的投资,适度控制投资规模,确保投入、产出的总体平衡。

加强资产管理的建议篇4

一、创建内容

(一)完善农村集体“三资”各项管理制度。盐池县认真贯彻落实《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指导的意见》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的意见》,按照自治区农牧厅出台的20项村集体经济组织“三资”管理制度,出台了相应的财务收入、开支审批、财务预决算、财务公开、资产经营等制度,规范了资产台账、资源登记簿、资产和资源的承包租赁合同文本、招标投标文书。

(二)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监督到位。盐池县严格执行有关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规定,全县所有的村建立了村务监督机构或民主理财小组,依法依规对村级重大事项决策、财务公开、村干部履职等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村民主理财小组活动正常,执行村级集体财务“先理财、后审批、再入账”的工作流程。群众评议的考核机制健全,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村干部廉洁自律等关系村民切身利益的重点事项进行民主评议。按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公开规定》(农经发[2011]13号)的要求,定期将其财务活动情况及有关账目全方位公开。县农村经营管理部门切实履行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监督职责,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收支开展定期审计,对村干部任期与离任经济责任、征地补偿款的使用与管理、“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以及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集体“三资”问题开展专项审计。

(三)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基础扎实。2009年以来,县级统一组织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清产核资工作,全县农村集体“三资”家底清晰。全面实行会计委托服务制,建立县级农村集体“三资”网络管理平台,积极推行村级财务电算化管理,多方位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人员培训工作。

(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机构健全、档案管理规范。乡(镇)党委、政府重视,有专门机构或有专职工作人员负责档案工作。乡(镇)、村两级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职责明确,有经费保障。农村集体“三资”档案管理规范,凡涉及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的会议决定、承包租赁方案、经济合同、招标文书、财务会计等资料做到及时立卷归档。建立健全农村集体“三资”档案查阅、复制登记制度。

二、取得成效

(一)抓制度建设,建立“三资”管理长效机制。

1.建立集体资金管理制度。制定了《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村集体组织支取代管资金时,先提出用款申请并经村两委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研究通过,由村报账员填制《村集体资金审批单》,并由村两委负责人、村监会签字盖章,报乡镇中心、主管领导审核批准,再经服务中心审核后办理提款事宜。同时,对村报账员、财务计划、财务收支、票据管理等做了具体规定。

2.建立资产、资源管理制度。制定了《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办法》和《农村集体资源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乡镇中心集中建立各村资产管理台账,详细登记固定资产名称、数量、价值、存放地点、座落位置。固定资产的增减,各村必须在当月携带有关凭证到中心登记,并同时向乡镇纪委报告。各村购建和处置集体资产时,必须向中心提出申请,待审批后方可进行。中心对村集体资产处置全程进行监督,根据村两委会、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对处置项目的讨论决定,帮助起草集体资产处置公告,监督检查集体资产处置情况,做到参谋不决策、协办不包办。村组资产、资源出租发包,要在村民代表大会决定的基础上,由县财政、纪检部门委托评估机构对其进行评估,经村民大会讨论通过后,由中心集中对外发包,履行招投标程序,实现县、乡、村三级监管,确保实现集体资产、资源的保值增值。

3.建立民主决策和定期公开制度。建立了村级集体“三资”民主决策管理制度,明确规定对涉及集体资产、资源的重大事项,必须履行“五议一审两公开”民主决策程序,按照“村书记、村主任共同建议,支部会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乡镇党委、政府审核把关,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八项程序实施。同时,全县各村均建立了《村级财务公开制度》,每季度村“两委”将村级“三资”变动处置情况在村务公开栏上公示,把“家底”真实、全面地向村民公开。

4.建立村级财务审计制度。按照自治区三年一轮审的基本要求,每年由县农经站对1/3的村集体财务情况进行审计,由乡镇农经站对所辖1/3村民小组的“三资”情况进行审计。重点审计村、组集体资金是否实行收支两条线、各项收入是否及时足额入账、集体资产运行是否正常、有无私设小金库、账外账等违纪违法现象,同时对审计结果及时向群众张榜公布。近三年来,完成了对全县各村的审计任务,审计资金达5.8亿元,处罚违规违纪人员65人次。

5.建立违规责任追究制度。制定了《违反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规定责任追究办法》,对贪污、挪用、侵占集体资金,擅自处置集体资产、资源等侵害集体、群众利益的相关责任人员,情节较轻的,采取书面检查、通报批评、赔偿损失、经济处罚四种形式进行处理;构成违纪的,建议乡镇或县纪检委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二)层层抓监督,确保“三资”安全完整。

1.加强社会群众监督。一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加强对全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舆论监督。二是通过设立农村集体“三资”公开平台、举报监督电话等方式,加强群众对农村集体“三资”的监督。三是各行政村均成立了村务监事会,对“三资”管理的重大事项依法召开全体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实行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2.加强纪检部门监督。为进一步发挥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作用,盐池县将纪检监察组织延伸至全县各村。各村在不增加村干部职数的情况下,配备了2―3名村务监督人员,加强对村级“三资”情况的监督。

3.加强审计监督。一是坚持开展专项资金审计。由财政、审计等职能部门负责审计,重点是征地补偿、粮食直补、工程建设等专项资金,并将审计结果向群众公开。二是坚持干部离任审计。“两委”班子换届前,由农经部门组成审计组,重点对离任村干部任期内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财经法纪和财务制度执行情况、集体资产和资源的管理使用情况、债权债务管理情况、征地补偿款的使用和管理以及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三资”问题等进行全面审计和专项审计,并将审计结果向群众公开。

(三)抓“三资”清查,切实摸清集体家底。1997年,盐池县就作为全区村集体“三资”清产核资的试点县,为全区全面开展清产核资探索途径,总结经验。2010年按照自治区纪委、监察厅、财政厅、农牧厅的要求,制定下发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清产核资工作实施方案》,按照“清理、登记、核实、公示、确认、上报”六个程序,集中力量,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全面清查。采取以会计账目为依据,先账内、后账外,先资金、再资产、后资源的方式,逐项核实登记。对群众提出的或清理中发现的问题,认真地研究,重新核实,接受群众监督。通过清理,摸清了农村集体“三资”底数,明确了产权关系,规范了“三资”管理,解决了账目混乱、处置不当等问题。

(四)搭建“两个”平台,夯实“三资”基础工作。

加强资产管理的建议篇5

[关键词]农村 财务管理 对策

当前,农村财务管理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家底不清,产权不明,无资产台账,集体资产出租和发包不规范;专项资金管理不善,使用不当,财务管理不规范;会计人员业务水平低;缺乏民主管理和监督。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法制宣传,提高认识,做到依法治村

采取各种切实可行的办法,加强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制度的宣传教育,使干部群众思想认识大大提高。首先,要充分认识加强农村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把村级财务管理列入基层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明确专人分工负责,解决实际问题。其次,对村干部和财务人员开展财经管理、法律知识的培训,提高村干部的综合素质,切实做到按章办事,为群众谋利益。第三,要对广大村民开展民主教育,把政策、法律、法规、有关制度交给群众,使他们真正懂得村民的权利,增强村民的参政意识,使其敢于监督、善于监督,以堵塞财务工作中的漏洞。

二、规范集体资产管理,力求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

1.明晰产权、摸清家底,搞好农村集体资产所有权的界定和产权登记,建立集体资产台账。做好这项工作,首先要建立集体经济组织的清产核资小组,对本村或本社的资产进行彻底清查,对现有的资产进行产权界定与评估,对账上有而实际已经不存在的资产要按规定程序进行核销,明确集体经济组织的资产存量、结构、分布和运用效益,了解整个资产状况,明晰资产所有权,并进行产权登记。其次,根据清产核资的结果准确无误地建立资产台账,做好集体资产的登记工作,做到账实相符,并及时反映资产的使用及其变动情况,防止资产的流失,保护集体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2.搞好资本营运,盘活资产,保值增值。根据不同类型的资产特点,搞好资产经营。经营性资产重点抓增效,非经营性资产重点抓增值,资源性资产重点抓开发,福利性资产重点抓保护。〔1〕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充分利用集体资产,如发包出租、使用权拍卖、统一经营等,达到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的目的。

3.加强专项资金的管理。目前,村级专项资金主要包括征地补偿费、“一事一议”资金等。首先,加强对征地补偿费的管理。征地补偿费的规范管理,是落实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有效防止圈占土地,乱占滥用耕地,保障失地失业农民合法权益的重要举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按《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的要求对征地补偿费进行会计核算,按照专户存储、专账管理、专款专用的原则来规范管理。土地补偿费的分配、使用预算方案要经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或者成员代表大会批准,事后要将土地补偿费的实际开支、管理情况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或者成员代表大会报告。对征地补偿费收支原始凭证应单独装订成册,并定期向群众公布管理、使用情况。其次,加强“一事一议”资金的管理。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入,村(社)集体兴办生产、公益事业要求社员出资、出力的,按“一事一议”的办法来筹集,在向群众收取时,要开具统一的“一事一议”筹资收据。“一事一议”收取的资金实行专户储存、专款专用,不得挪作它用,由村民理财小组进行监督,使用、开支情况要及时向群众公布。

4.正确处理“村改居”过程中集体资产的处置问题。在“村改居”过程中,应搞好集体资产的清产核资工作,〔2〕通过村民或者村民代表大会作出资产处置方案,杜绝平调、侵吞、私分集体资产行为,确保集体资产的安全与完整,维护农村集体资产所有权人的合法权益。

三、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确保村级财务管理有章可循

建立财务制度是搞好财务管理的重要保证。为使村级财务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必须严格执行农业部、财政部新颁布的《村合作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和《村合作经济组织财务制度》,并从各村的实际出发,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如“报账制度”、“列支审批制度”、“票据管理制度”等,做到账簿齐全、记账及时、独立核算、民主理财、规范管理。

四、积极探索新财务管理形式,理顺管理体制

推行村(社)会计委托制,是适应村(社)集体资产存量较小、经济业务往来较少的一种新财务管理形式,是在保障村集体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监督权不变的前提下,依托乡镇农经部门,建立村社会计记账中心(办公室),按照自愿的原则,与村社集体经济组织签订记账协议,进行记账的一种财务管理形式。这种形式能有效加强会计监督职能,堵塞农村财务管理漏洞,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农村腐败现象。〔3〕

五、实行会计电算化,提高管理水平

实行会计电算化,是运用现代管理手段提高农村经营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可以大幅度提高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规范农村财务管理、提高会计核算水平和会计信息质量,最终实现以财务管理电算化为核心的农经电算化,为将来的农村信息化打下基础,包括会计核算、资产管理、合同管理、财务公开等。实践证明,凡是实行了农村会计电算化的地方,群众因财务问题发生的纠纷明显减少,群众对财务工作的满意程度明显增加。

六、搞好村级财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村集体经济组织要严格按照农业部、监察部《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公开暂行规定》和有关文件要求,以便于村民理解和接受的形式,将村级财务活动情况定期、如实地进行公布,接受村民监督。财务公开的内容主要包括:财务计划、各项收入和支出、各项财产、债权债务、收益分配、代收代缴费用、通过“一事一议”筹集的资金、群众要求公开的其它财务事项。财务公开应以填写财务公开栏为主要形式张榜公布。财务公开栏应建在便于村民阅览的公共场所。对村民关心的热点问题,要专项公开,重点解释。财务公开应当及时,并做到每季度或半年公布1次财务收支情况,年终公布各项财产、债权债务、收益分配、专项资金筹集和使用情况。

财务公开的账目要真实,公开的内容要存档备查。每次公开后,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要及时召开党员会议、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广泛听取村民的意见和建议。对村民提出的疑问,要及时做出解释;对村民提出的要求,要及时给予答复;对村民提出的合理建议,要及时予以采纳;对大多数村民不赞成的事项,应当坚决予以纠正。七、履行民主理财小组职能,真正做到民主理财民主理财小组必须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小组成员应当有2/3以上的村民代表,组长不得由村主要干部及其直系亲属担任。民主理财小组有权参与制订本村的财务计划和财务管理制度,有权检查、审核财务收支账目,有权否决不合理开支,有权监督财务计划和各项财务制度的执行情况。民主理财小组应当充分履行监督职责,制定相应的议事规则,定期举行民主理财活动,并有完整的活动记录,真正做到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八、加大审计力度,强化监督职能

农经管理部门应加强对村级财务的审计监督,设立专门的内审机构。乡镇农经管理机构要有固定的审计人员,依法开展村级财务审计和村干部离任审计,对水电费、发包及上交款、土地补偿费以及“一事一议”筹集资金等,应当定期进行专项审计,重点审查筹资和支出的合法性,杜绝非法立项、层层加码、隐瞒截留、挤占平调、侵占挪用和挥霍浪费等现象发生。审计工作结束后,应当及时向群众公布审计结果,落实处理意见。

九、抓好村级财会队伍建设,夯实组织基础

农村财务管理既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又是一项业务性极强的工作。因此,稳定财会人员队伍,提高财会人员素质至关重要。财会人员被确定之后,一般不要随意变动,财会人员的任免和调换应由村民委员会提名,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并经乡镇农经管理机构审核。村主要干部及其直系亲属不得担任本村的财会人员,会计和出纳要分设,财会人员必须实行持证上岗,建立岗位责任制。

农经部门要加强对农村财会队伍的管理,认真做好村级财会人员的培训、发证、年检等工作;认真组织村级财会人员学习财经法规和政策,教育和督促他们自觉遵守财经纪律,坚持原则,爱岗敬业,廉洁奉公;要保护和支持村级财会人员依法行使职权,保障其合法权益,对违反财务规定的单位和会计人员按有关法规进行严肃处理。

参考文献:

加强资产管理的建议篇6

[关键词]农村财务管理对策

当前,农村财务管理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家底不清,产权不明,无资产台账,集体资产出租和发包不规范;专项资金管理不善,使用不当,财务管理不规范;会计人员业务水平低;缺乏民主管理和监督。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法制宣传,提高认识,做到依法治村

采取各种切实可行的办法,加强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制度的宣传教育,使干部群众思想认识大大提高。首先,要充分认识加强农村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把村级财务管理列入基层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明确专人分工负责,解决实际问题。其次,对村干部和财务人员开展财经管理、法律知识的培训,提高村干部的综合素质,切实做到按章办事,为群众谋利益。第三,要对广大村民开展民主教育,把政策、法律、法规、有关制度交给群众,使他们真正懂得村民的权利,增强村民的参政意识,使其敢于监督、善于监督,以堵塞财务工作中的漏洞。

二、规范集体资产管理,力求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

1.明晰产权、摸清家底,搞好农村集体资产所有权的界定和产权登记,建立集体资产台账。做好这项工作,首先要建立集体经济组织的清产核资小组,对本村或本社的资产进行彻底清查,对现有的资产进行产权界定与评估,对账上有而实际已经不存在的资产要按规定程序进行核销,明确集体经济组织的资产存量、结构、分布和运用效益,了解整个资产状况,明晰资产所有权,并进行产权登记。其次,根据清产核资的结果准确无误地建立资产台账,做好集体资产的登记工作,做到账实相符,并及时反映资产的使用及其变动情况,防止资产的流失,保护集体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2.搞好资本营运,盘活资产,保值增值。根据不同类型的资产特点,搞好资产经营。经营性资产重点抓增效,非经营性资产重点抓增值,资源性资产重点抓开发,福利性资产重点抓保护。〔1〕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充分利用集体资产,如发包出租、使用权拍卖、统一经营等,达到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的目的。

3.加强专项资金的管理。目前,村级专项资金主要包括征地补偿费、“一事一议”资金等。首先,加强对征地补偿费的管理。征地补偿费的规范管理,是落实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有效防止圈占土地,乱占滥用耕地,保障失地失业农民合法权益的重要举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按《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的要求对征地补偿费进行会计核算,按照专户存储、专账管理、专款专用的原则来规范管理。土地补偿费的分配、使用预算方案要经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或者成员代表大会批准,事后要将土地补偿费的实际开支、管理情况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或者成员代表大会报告。对征地补偿费收支原始凭证应单独装订成册,并定期向群众公布管理、使用情况。其次,加强“一事一议”资金的管理。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入,村(社)集体兴办生产、公益事业要求社员出资、出力的,按“一事一议”的办法来筹集,在向群众收取时,要开具统一的“一事一议”筹资收据。“一事一议”收取的资金实行专户储存、专款专用,不得挪作它用,由村民理财小组进行监督,使用、开支情况要及时向群众公布。

4.正确处理“村改居”过程中集体资产的处置问题。在“村改居”过程中,应搞好集体资产的清产核资工作,〔2〕通过村民或者村民代表大会作出资产处置方案,杜绝平调、侵吞、私分集体资产行为,确保集体资产的安全与完整,维护农村集体资产所有权人的合法权益。

三、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确保村级财务管理有章可循

建立财务制度是搞好财务管理的重要保证。为使村级财务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必须严格执行农业部、财政部新颁布的《村合作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和《村合作经济组织财务制度》,并从各村的实际出发,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如“报账制度”、“列支审批制度”、“票据管理制度”等,做到账簿齐全、记账及时、独立核算、民主理财、规范管理。

四、积极探索新财务管理形式,理顺管理体制

推行村(社)会计委托制,是适应村(社)集体资产存量较小、经济业务往来较少的一种新财务管理形式,是在保障村集体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监督权不变的前提下,依托乡镇农经部门,建立村社会计记账中心(办公室),按照自愿的原则,与村社集体经济组织签订记账协议,进行记账的一种财务管理形式。这种形式能有效加强会计监督职能,堵塞农村财务管理漏洞,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农村腐败现象。〔3〕

五、实行会计电算化,提高管理水平

实行会计电算化,是运用现代管理手段提高农村经营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可以大幅度提高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规范农村财务管理、提高会计核算水平和会计信息质量,最终实现以财务管理电算化为核心的农经电算化,为将来的农村信息化打下基础,包括会计核算、资产管理、合同管理、财务公开等。实践证明,凡是实行了农村会计电算化的地方,群众因财务问题发生的纠纷明显减少,群众对财务工作的满意程度明显增加。

六、搞好村级财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村集体经济组织要严格按照农业部、监察部《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公开暂行规定》和有关文件要求,以便于村民理解和接受的形式,将村级财务活动情况定期、如实地进行公布,接受村民监督。财务公开的内容主要包括:财务计划、各项收入和支出、各项财产、债权债务、收益分配、代收代缴费用、通过“一事一议”筹集的资金、群众要求公开的其它财务事项。财务公开应以填写财务公开栏为主要形式张榜公布。财务公开栏应建在便于村民阅览的公共场所。对村民关心的热点问题,要专项公开,重点解释。财务公开应当及时,并做到每季度或半年公布1次财务收支情况,年终公布各项财产、债权债务、收益分配、专项资金筹集和使用情况。财务公开的账目要真实,公开的内容要存档备查。每次公开后,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要及时召开党员会议、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广泛听取村民的意见和建议。对村民提出的疑问,要及时做出解释;对村民提出的要求,要及时给予答复;对村民提出的合理建议,要及时予以采纳;对大多数村民不赞成的事项,应当坚决予以纠正。七、履行民主理财小组职能,真正做到民主理财民主理财小组必须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小组成员应当有2/3以上的村民代表,组长不得由村主要干部及其直系亲属担任。民主理财小组有权参与制订本村的财务计划和财务管理制度,有权检查、审核财务收支账目,有权否决不合理开支,有权监督财务计划和各项财务制度的执行情况。民主理财小组应当充分履行监督职责,制定相应的议事规则,定期举行民主理财活动,并有完整的活动记录,真正做到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八、加大审计力度,强化监督职能

农经管理部门应加强对村级财务的审计监督,设立专门的内审机构。乡镇农经管理机构要有固定的审计人员,依法开展村级财务审计和村干部离任审计,对水电费、发包及上交款、土地补偿费以及“一事一议”筹集资金等,应当定期进行专项审计,重点审查筹资和支出的合法性,杜绝非法立项、层层加码、隐瞒截留、挤占平调、侵占挪用和挥霍浪费等现象发生。审计工作结束后,应当及时向群众公布审计结果,落实处理意见。

九、抓好村级财会队伍建设,夯实组织基础

农村财务管理既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又是一项业务性极强的工作。因此,稳定财会人员队伍,提高财会人员素质至关重要。财会人员被确定之后,一般不要随意变动,财会人员的任免和调换应由村民委员会提名,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并经乡镇农经管理机构审核。村主要干部及其直系亲属不得担任本村的财会人员,会计和出纳要分设,财会人员必须实行持证上岗,建立岗位责任制。

农经部门要加强对农村财会队伍的管理,认真做好村级财会人员的培训、发证、年检等工作;认真组织村级财会人员学习财经法规和政策,教育和督促他们自觉遵守财经纪律,坚持原则,爱岗敬业,廉洁奉公;要保护和支持村级财会人员依法行使职权,保障其合法权益,对违反财务规定的单位和会计人员按有关法规进行严肃处理。

参考文献:

加强资产管理的建议篇7

采取各种切实可行的办法,加强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制度的宣传教育,使干部群众思想认识大大提高。首先,要充分认识加强农村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把村级财务管理列入基层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明确专人分工负责,解决实际问题。其次,对村干部和财务人员开展财经管理、法律知识的培训,提高村干部的综合素质,切实做到按章办事,为群众谋利益。第三,要对广大村民开展民主教育,把政策、法律、法规、有关制度交给群众,使他们真正懂得村民的权利,增强村民的参政意识,使其敢于监督、善于监督,以堵塞财务工作中的漏洞。

二、规范集体资产管理,力求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

1.明晰产权、摸清家底,搞好农村集体资产所有权的界定和产权登记,建立集体资产台账。做好这项工作,首先要建立集体经济组织的清产核资小组,对本村或本社的资产进行彻底清查,对现有的资产进行产权界定与评估,对账上有而实际已经不存在的资产要按规定程序进行核销,明确集体经济组织的资产存量、结构、分布和运用效益,了解整个资产状况,明晰资产所有权,并进行产权登记。其次,根据清产核资的结果准确无误地建立资产台账,做好集体资产的登记工作,做到账实相符,并及时反映资产的使用及其变动情况,防止资产的流失,保护集体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2.搞好资本营运,盘活资产,保值增值。根据不同类型的资产特点,搞好资产经营。经营性资产重点抓增效,非经营性资产重点抓增值,资源性资产重点抓开发,福利性资产重点抓保护。〔1〕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充分利用集体资产,如发包出租、使用权拍卖、统一经营等,达到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的目的。

3.加强专项资金的管理。目前,村级专项资金主要包括征地补偿费、“一事一议”资金等。首先,加强对征地补偿费的管理。征地补偿费的规范管理,是落实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有效防止圈占土地,乱占滥用耕地,保障失地失业农民合法权益的重要举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按《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的要求对征地补偿费进行会计核算,按照专户存储、专账管理、专款专用的原则来规范管理。土地补偿费的分配、使用预算方案要经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或者成员代表大会批准,事后要将土地补偿费的实际开支、管理情况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或者成员代表大会报告。对征地补偿费收支原始凭证应单独装订成册,并定期向群众公布管理、使用情况。其次,加强“一事一议”资金的管理。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入,村(社)集体兴办生产、公益事业要求社员出资、出力的,按“一事一议”的办法来筹集,在向群众收取时,要开具统一的“一事一议”筹资收据。“一事一议”收取的资金实行专户储存、专款专用,不得挪作它用,由村民理财小组进行监督,使用、开支情况要及时向群众公布。

4.正确处理“村改居”过程中集体资产的处置问题。在“村改居”过程中,应搞好集体资产的清产核资工作,〔2〕通过村民或者村民代表大会作出资产处置方案,杜绝平调、侵吞、私分集体资产行为,确保集体资产的安全与完整,维护农村集体资产所有权人的合法权益。

三、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确保村级财务管理有章可循

建立财务制度是搞好财务管理的重要保证。为使村级财务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必须严格执行农业部、财政部新颁布的《村合作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和《村合作经济组织财务制度》,并从各村的实际出发,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如“报账制度”、“列支审批制度”、“票据管理制度”等,做到账簿齐全、记账及时、独立核算、民主理财、规范管理。

四、积极探索新财务管理形式,理顺管理体制

推行村(社)会计委托制,是适应村(社)集体资产存量较小、经济业务往来较少的一种新财务管理形式,是在保障村集体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监督权不变的前提下,依托乡镇农经部门,建立村社会计记账中心(办公室),按照自愿的原则,与村社集体经济组织签订记账协议,进行记账的一种财务管理形式。这种形式能有效加强会计监督职能,堵塞农村财务管理漏洞,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农村腐败现象。〔3〕

五、实行会计电算化,提高管理水平

实行会计电算化,是运用现代管理手段提高农村经营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可以大幅度提高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规范农村财务管理、提高会计核算水平和会计信息质量,最终实现以财务管理电算化为核心的农经电算化,为将来的农村信息化打下基础,包括会计核算、资产管理、合同管理、财务公开等。实践证明,凡是实行了农村会计电算化的地方,群众因财务问题发生的纠纷明显减少,群众对财务工作的满意程度明显增加。

六、搞好村级财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村集体经济组织要严格按照农业部、监察部《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公开暂行规定》和有关文件要求,以便于村民理解和接受的形式,将村级财务活动情况定期、如实地进行公布,接受村民监督。财务公开的内容主要包括:财务计划、各项收入和支出、各项财产、债权债务、收益分配、代收代缴费用、通过“一事一议”筹集的资金、群众要求公开的其它财务事项。财务公开应以填写财务公开栏为主要形式张榜公布。财务公开栏应建在便于村民阅览的公共场所。对村民关心的热点问题,要专项公开,重点解释。财务公开应当及时,并做到每季度或半年公布1次财务收支情况,年终公布各项财产、债权债务、收益分配、专项资金筹集和使用情况。

财务公开的账目要真实,公开的内容要存档备查。每次公开后,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要及时召开党员会议、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广泛听取村民的意见和建议。对村民提出的疑问,要及时做出解释;对村民提出的要求,要及时给予答复;对村民提出的合理建议,要及时予以采纳;对大多数村民不赞成的事项,应当坚决予以纠正。七、履行民主理财小组职能,真正做到民主理财民主理财小组必须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小组成员应当有2/3以上的村民代表,组长不得由村主要干部及其直系亲属担任。民主理财小组有权参与制订本村的财务计划和财务管理制度,有权检查、审核财务收支账目,有权否决不合理开支,有权监督财务计划和各项财务制度的执行情况。民主理财小组应当充分履行监督职责,制定相应的议事规则,定期举行民主理财活动,并有完整的活动记录,真正做到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八、加大审计力度,强化监督职能

农经管理部门应加强对村级财务的审计监督,设立专门的内审机构。乡镇农经管理机构要有固定的审计人员,依法开展村级财务审计和村干部离任审计,对水电费、发包及上交款、土地补偿费以及“一事一议”筹集资金等,应当定期进行专项审计,重点审查筹资和支出的合法性,杜绝非法立项、层层加码、隐瞒截留、挤占平调、侵占挪用和挥霍浪费等现象发生。审计工作结束后,应当及时向群众公布审计结果,落实处理意见。

九、抓好村级财会队伍建设,夯实组织基础

农村财务管理既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又是一项业务性极强的工作。因此,稳定财会人员队伍,提高财会人员素质至关重要。财会人员被确定之后,一般不要随意变动,财会人员的任免和调换应由村民委员会提名,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并经乡镇农经管理机构审核。村主要干部及其直系亲属不得担任本村的财会人员,会计和出纳要分设,财会人员必须实行持证上岗,建立岗位责任制。

农经部门要加强对农村财会队伍的管理,认真做好村级财会人员的培训、发证、年检等工作;认真组织村级财会人员学习财经法规和政策,教育和督促他们自觉遵守财经纪律,坚持原则,爱岗敬业,廉洁奉公;要保护和支持村级财会人员依法行使职权,保障其合法权益,对违反财务规定的单位和会计人员按有关法规进行严肃处理。

参考文献:

〔1〕〔3〕战树毅。开拓创新,全面做好新形势下农村财务管理工作[J].农村经营管理,2005,(03)。

〔2〕李容根。提高认识,开拓创新,切实加强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J].农村经营管理,2005,(03)。

加强资产管理的建议篇8

会议指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切身利益,关系企业信誉,关系国家形象,必须高度重视。要把全面提高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作为一项重要任务。一要从源头上加强管理,建立严密的食品监管网络,对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包装、储运、销售各环节实行全过程监管,确保食品安全;二要加强标准体系建设,完善国家标准,主要指标符合国际标准;三要加强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严格执行质量追溯和退市召回制度;四要定期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信息,有效保护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五要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做好信息沟通工作;六要加强质量法制建设和诚信体系建设,树立企业诚信、负责形象。

会议决定,成立国务院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协调解决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草案)》。该草案严格规定了生产经营者的行为规范,强化了地方人民政府和监督管理部门的职责,加大了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会议决定,该草案经进一步修改后,由国务院公布施行。

会议还研究部署促进生猪生产发展和稳定市场供应工作。

会议指出,由于近几年生猪价格过低,饲养成本上升,部分地区发生疫情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生猪生产下降。今年4月以来,生猪及猪肉供应偏紧,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上涨。对此,国务院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促进生猪生产、保持市场稳定的措施。

会议强调,抓好生猪生产,保持合理的价格水平,对稳定市场供应、满足消费需求、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必须从建立保障生猪生产稳定发展的机制入手,千方百计提高农民养猪的积极性,从根本上解决生猪生产、流通、消费和市场调控方面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会议提出,当前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加大对生猪生产扶持力度。尽快将中央财政已安排的饲养母猪补贴资金落实到农户和养殖场,积极推进母猪政策性保险;完善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对推广良种猪人工授精技术给予适当补贴;扶持生猪标准化规模饲养,对规模养殖场(小区)的粪污处理和沼气池等基础设施建设给予支持;对生猪调出大县(农场)给予奖励;支持信用担保和保险机构为规模养殖场和养殖户提供信用担保和保险服务,解决养猪“贷款难”问题。(二)强化生猪防疫。对一类动物疫病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实行免费强制免疫;对因防疫需要扑杀生猪的养殖场(户)给予适当补助。(三)做好猪肉等副食品供应工作。完善猪肉储备体系,增加牛羊肉、禽肉和禽蛋生产,加强产销衔接,健全应急调运机制,保证供应不断档、不脱销。(四)加强市场监管。严防不合格猪肉进入市场,严厉查处非法经营、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等行为;取缔非法收费,减轻经营企业(户)的不合理负担。(五)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地方政府切实负起发展生猪生产、稳定市场供应的责任,取消各种不合理的生猪禁养限养规定,保持必要的养猪规模和猪肉自给率。(六)采取适当提高低保标准、发放临时补贴等措施,确保低收入居民生活水平不降低。稳定学生食堂饭菜价格,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给予必要补助。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

8月1日,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研究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有关政策。

会议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住宅建设快速发展,城市居民住房条件得到较大改善。但城市廉租住房制度建设相对滞后,经济适用住房制度不够完善,部分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还比较困难。要把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作为住房建设和住房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作为政府公共服务的一项重要职责,加快建立健全以廉租住房制度为重点、多渠道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政策体系。

会议指出,廉租住房制度的基本政策框架是,为住房困难的低保家庭和无力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的低收入家庭发放租赁补贴或提供廉租住房。要着重做好以下工作:(一)扩大保障范围。“十一五”期末,廉租住房制度保障范围要由城市最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扩大到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二)各地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统筹研究、合理确定廉租住房保障标准。(三)努力增加廉租住房房源。采取政府新建、收购、改建及社会捐赠等方式多渠道筹集房源,积极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四)确保保障资金来源。各地要将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纳入年度财政预算,提高土地出让净收益和公积金净收益用于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的比例。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给予专项支持。(五)落实用地政策。对廉租住房建设用地实行行政划拨,在土地供应计划中优先安排。(六)规范住房供应管理,完善申请、审核、公示和退出制度。

会议要求,在加快建立健全廉租住房制度的同时,要规范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和管理制度,严格审查购房者资格,合理确定住房标准,严格上市交易管理,加强单位集资合作建房管理。要加快棚户区改造,推进旧住宅区综合整治,逐步改善外来务工人员居住条件。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是各级人民政府尤其是城市人民政府的重要职责,要切实加强领导,确保各项工作的落实。

会议指出,我国企业退休人员有4000多万人,他们为国家建设作出过重要贡献。妥善解决他们的退休待遇,让他们安度晚年,是政府的重要职责。近些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企业退休人员基本生活保障问题。自2005年起,国家连续三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这项政策受到广大企业退休人员和社会各方面的普遍欢迎。会议要求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国务院已经批准的方案,抓紧落实2007年提高养老金的工作,务必在8月底前将增加的养老金发放到企业退休人员手中。

会议认为,尽管国家连续多次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但目前这部分人员收入水平仍然较低。为进一步缓解收入差距的矛盾,国务院决定,2008―2010年连续三年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提高幅度高于前三年的水平,并继续向有高级职称的企业退休科技人员以及退休早、基本养老金相对偏低的人员倾斜。

会议强调,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加强基金征缴,加大财政投入,把工作做细,把好事办好,确保调整政策落实到位,严防产生新的拖欠。要建立和完善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积极发展企业年金和商业保险,形成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险金总体水平的长效机制。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

8月15日,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抗灾救灾工作。

会议指出,今年以来,我国气候异常,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多灾并发,点多面广,部分地区重复、连年受灾,局部地区雨情、汛情、旱情超过历史纪录,灾情明显重于去年和常年同期。灾区各级党委、政府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奋力抗灾救灾,减少灾害损失,保持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会议强调,目前我国仍处于主汛期,黄河、海河等流域处于集中降雨期,江南、华南东北部和东北等地旱情还在持续,台风活动正处于活跃期,自然灾害形势还相当严峻,抗灾救灾任务十分艰巨。各地各部门务必高度重视,继续做好抗灾救灾各项工作。一要做好灾害监测和预报预警工作,抓好大江大河等重要堤防的防守和中小型水库安全度汛、山洪和台风等灾害防御,高度重视并切实抓好抗旱工作。二要做好灾后恢复生产工作,抓紧水毁耕地和农田水利设施的修复,及时组织群众抢种、补种和改种;加快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修复,尽快恢复灾区生产生活秩序。三要妥善安排受灾群众生活,特别要做好因灾转移群众的生活保障和安置等工作。四要全力帮助倒房群众重建家园,确保入冬前能搬入新居。五要完善救灾资金管理办法,从制度上确保救灾资金专款专用,并大力提倡勤俭节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会议决定:(一)中央财政根据灾害情况增加并及时拨付防汛抗旱经费,保证防汛抗旱需要。(二)提高倒房重建补助标准,将因灾倒塌房屋重建的补助标准由每间600元提高到1500元,地震灾害损房补助标准也相应提高。(三)行蓄洪区移民迁建,按每户2.04万元标准给予补助。淮河流域行蓄洪区移民迁建工作,纳入淮河治理工程统筹考虑。(四)提高受灾群众冬春生活困难补助标准,由每人126元调整为150元。(五)增加旱灾救助项目,对因旱灾造成生活困难、需要政府救济的群众给予适当补助。(六)追加农业生产救灾资金,用于解决灾区恢复生产所需的农业生产资料及灾后动物防疫。(七)增加医疗卫生救灾补助资金,加大对灾区防疫的支持力度。根据上述各项需要,中央财政在已安排抗灾救灾资金67亿元的基础上,追加到15.4亿元。此外,在确保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资金投入的同时,中央及地方财政专门安排资金,用于重点小型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

会议强调,抗灾救灾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各地各部门要加强领导,周密部署,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动员全社会力量,齐心协力,努力夺取抗灾救灾工作的全面胜利,确保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的顺利实现。

会议还听取了财政部等部门关于在文化体制改革中加强国有文化资产管理工作的汇报。会议指出,加强国有文化资产管理,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对于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监督管理职责,严格规范国有文化资产变动及改变使用方向等事项的办理程序,建立健全国有文化资产绩效考评机制,保证公益性国有文化资产安全完整、经营性国有文化资产保值增值。

加强资产管理的建议篇9

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问题;对策;安徽界首

1界首市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

1.1建设年代久远,自然毁损情况严重

界首市各灌区部分已配套的田间工程由于兴建年代较远且缺乏必要的资金维修养护,导致工程设施老化失修,管理存在管理混乱的现象,比较容易造成水资源的严重浪费。灌溉时大水漫灌,“跑、冒、滴、漏”等问题非常突出。水资源浪费的现象严重,直接影响了灌区的灌溉效率和经济效益。

1.2重建轻管,管护体制不到位

按照“谁建设、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灌区斗渠以下田间配套工程由受益村组进行日常的管护,但由于农民群众对工程的管护意识不强,在思想上不重视,一方面不愿意投资对田间工程进行日常的维修养护,另一方面由于村级管理落后,致使在以前所建的大部分农渠长期处于无人管理的状况,渠道破损严重,部分已无法正常使用。

1.3“一事一议”实行难度大

由于农民民主参与意识低、议事过程不规范等原因,“一事一议”在现实中很难操作,主要表现为:一是“一事一议”缺乏表决和强制执行的约束机制,少数人不同意则会造成事难办或办不成,即使议成,大部分农民也不愿出资投劳;二是青壮年劳力外出打工,留守在家的妇女、老人缺乏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造成村内议事难以达到预期目的;三是农田灌溉工程受益范围一般涉及多个村组,如果不能同步议成,工程就不能建成并及时发挥效益;四是有些农田灌溉工程投资大、收益低,超出农民的承受能力,往往议事不成。

2建议与对策

2.1出台加快农村水利设施建设管理的长效机制

建议各级政府制定相关的法规,对农田水利的地位、作用、性质、投资体制、建设、管理体制、运行方式、各级政府和部门职责等做出明确规定[1]。在政策性银行设立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长期优惠贷款,以解决农田水利资金投入不足的困难。通过建立农田水利发展基金,可解决政府在农田水利建设方面资金不足的问题。

2.2发挥农民用水者协会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的作用

建立农民用水者协会,推行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把农田工程的使用和管理交给协会,赋予农民自主参与灌溉管理的权利。同时,在协会内部实行责任管理,明确责、权、利,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农民自觉加大投入、加强管理和维修,并保证工程处于良好状态。

2.3推进产权改革,建立健全管理运行机制

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所有”的原则,以水权水价改革和水费计收机制,为工程良性运行和节约用水创造条件,积极推进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2]。明确小型水利工程的所有权,放开建设权,搞活经营权;对一些效益明显、受益范围明确的新建工程,要大胆支持和鼓励个体、联户、法人单位去投资兴建,做到自办自有、自建自管自受益,真正达到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和永续利用水资源的目的。以农户自用为主的小、微型工程,归农户个人所有;对受益户较多的小型工程,可按受益范围组建用水合作组织,相关设施归用水合作组织所有;在政策、信贷、税收、土地征用等各个环节给予更多的支持。调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群众建设和经营小型水利工程设施的积极性,有利于减轻集体经济压力、减少水事矛盾和水事纠纷。

2.4逐步完善村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政策

完善村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政策,严格区分农民自愿出资出劳与加重农民负担的政策界限,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农村“一事一议”制度。农田水利建设筹资筹劳按“一事一议专项使用、群众受益、民主管理、控制标准、积累使用”的原则实行。在切实加强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的前提下,加大投入力度,乡镇通过有效的组织工作,引导农民出资出劳开展直接受益的农田水利建设。根据受益主体和筹资筹劳主体相对应的原则,在不影响村整体利益和长远规划的前提下,可按受益群体议事。要加强资金和劳务的监管,对引导资金和通过“一事一议”筹集的资金和劳务,都要实行全过程公开、民主管理,接受群众监督。乡镇政府和灌区水管单位要加强筹资筹劳管理,对出资出工情况要登记造册,年终做出决算。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监管,提高资金和劳务使用效率,严禁强行以资代劳或变相加重农民负担。

2.5增加小型农田水利专项投入,选定扶持项目和范围

政府应加大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资力度[3-5]。在积极争取中央农村水利建设投资的同时,加大对农田水利骨干工程的建设和改造力度。地方财政应调整公共支出结构,加大对纯公益工程的投资额度,对防洪工程进行修建和维修。

增加政府投入,逐步建立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稳定增长的机制。通过建立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对农民兴修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给予补助,并逐步增加资金规模;在安排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时,继续把农田水利建设作为中低产田改造的一项重要内容。调整投资结构,切实增加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

3小结

总之,改革和完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政策体系、投入方式、组织形式,进一步适应农村税费改革不断深化的新形势和城乡统筹发展的新要求,尽快建立农田水利建设的新机制、新办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保护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6]。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生产、生活、生态发展的方略,切实加大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支持力度。以政府安排补助资金为引导,以农民自愿出资出劳为主体,以农田水利建设规划为依托,以加强组织动员为纽带,以加快小型农田水利管理体制改革为动力,逐步建立起保障农田水利建设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4参考文献

[1]徐满杰.浅谈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问题及对策[J].科学之友:下旬刊,2010(5):61-62.

[2]赵占洲.彭阳县新农村建设应重点解决的几个水利问题[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6):105,122.

[3]尹利海.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0(11):85.

[4]邓彦波.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9):77-78.

加强资产管理的建议篇10

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问题;对策;安徽界首

1界首市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

1.1建设年代久远,自然毁损情况严重

界首市各灌区部分已配套的田间工程由于兴建年代较远且缺乏必要的资金维修养护,导致工程设施老化失修,管理存在管理混乱的现象,比较容易造成水资源的严重浪费。灌溉时大水漫灌,“跑、冒、滴、漏”等问题非常突出。水资源浪费的现象严重,直接影响了灌区的灌溉效率和经济效益。

1.2重建轻管,管护体制不到位

按照“谁建设、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灌区斗渠以下田间配套工程由受益村组进行日常的管护,但由于农民群众对工程的管护意识不强,在思想上不重视,一方面不愿意投资对田间工程进行日常的维修养护,另一方面由于村级管理落后,致使在以前所建的大部分农渠长期处于无人管理的状况,渠道破损严重,部分已无法正常使用。

1.3“一事一议”实行难度大

由于农民民主参与意识低、议事过程不规范等原因,“一事一议”在现实中很难操作,主要表现为:一是“一事一议”缺乏表决和强制执行的约束机制,少数人不同意则会造成事难办或办不成,即使议成,大部分农民也不愿出资投劳;二是青壮年劳力外出打工,留守在家的妇女、老人缺乏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造成村内议事难以达到预期目的;三是农田灌溉工程受益范围一般涉及多个村组,如果不能同步议成,工程就不能建成并及时发挥效益;四是有些农田灌溉工程投资大、收益低,超出农民的承受能力,往往议事不成。

2建议与对策

2.1出台加快农村水利设施建设管理的长效机制

建议各级政府制定相关的法规,对农田水利的地位、作用、性质、投资体制、建设、管理体制、运行方式、各级政府和部门职责等做出明确规定[1]。在政策性银行设立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长期优惠贷款,以解决农田水利资金投入不足的困难。通过建立农田水利发展基金,可解决政府在农田水利建设方面资金不足的问题。

2.2发挥农民用水者协会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的作用

建立农民用水者协会,推行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把农田工程的使用和管理交给协会,赋予农民自主参与灌溉管理的权利。同时,在协会内部实行责任管理,明确责、权、利,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农民自觉加大投入、加强管理和维修,并保证工程处于良好状态。

2.3推进产权改革,建立健全管理运行机制

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所有”的原则,以水权水价改革和水费计收机制,为工程良性运行和节约用水创造条件,积极推进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2]。明确小型水利工程的所有权,放开建设权,搞活经营权;对一些效益明显、受益范围明确的新建工程,要大胆支持和鼓励个体、联户、法人单位去投资兴建,做到自办自有、自建自管自受益,真正达到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和永续利用水资源的目的。以农户自用为主的小、微型工程,归农户个人所有;对受益户较多的小型工程,可按受益范围组建用水合作组织,相关设施归用水合作组织所有;在政策、信贷、税收、土地征用等各个环节给予更多的支持。调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群众建设和经营小型水利工程设施的积极性,有利于减轻集体经济压力、减少水事矛盾和水事纠纷。

2.4逐步完善村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政策

完善村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政策,严格区分农民自愿出资出劳与加重农民负担的政策界限,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农村“一事一议”制度。农田水利建设筹资筹劳按“一事一议专项使用、群众受益、民主管理、控制标准、积累使用”的原则实行。在切实加强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的前提下,加大投入力度,乡镇通过有效的组织工作,引导农民出资出劳开展直接受益的农田水利建设。根据受益主体和筹资筹劳主体相对应的原则,在不影响村整体利益和长远规划的前提下,可按受益群体议事。要加强资金和劳务的监管,对引导资金和通过“一事一议”筹集的资金和劳务,都要实行全过程公开、民主管理,接受群众监督。乡镇政府和灌区水管单位要加强筹资筹劳管理,对出资出工情况要登记造册,年终做出决算。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监管,提高资金和劳务使用效率,严禁强行以资代劳或变相加重农民负担。

2.5增加小型农田水利专项投入,选定扶持项目和范围

政府应加大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资力度[3-5]。在积极争取中央农村水利建设投资的同时,加大对农田水利骨干工程的建设和改造力度。地方财政应调整公共支出结构,加大对纯公益工程的投资额度,对防洪工程进行修建和维修。

增加政府投入,逐步建立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稳定增长的机制。通过建立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对农民兴修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给予补助,并逐步增加资金规模;在安排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时,继续把农田水利建设作为中低产田改造的一项重要内容。调整投资结构,切实增加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

3小结

总之,改革和完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政策体系、投入方式、组织形式,进一步适应农村税费改革不断深化的新形势和城乡统筹发展的新要求,尽快建立农田水利建设的新机制、新办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保护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6]。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生产、生活、生态发展的方略,切实加大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支持力度。以政府安排补助资金为引导,以农民自愿出资出劳为主体,以农田水利建设规划为依托,以加强组织动员为纽带,以加快小型农田水利管理体制改革为动力,逐步建立起保障农田水利建设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4参考文献

[1]徐满杰.浅谈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问题及对策[j].科学之友:下旬刊,2010(5):61-62.

[2]赵占洲.彭阳县新农村建设应重点解决的几个水利问题[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6):105,122.

[3]尹利海.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0(11):85.

[4]邓彦波.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9):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