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的核算方式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0:11:42

会计的核算方式篇1

[关键词]中国国情环境会计制度构想

环境会计(envlronmentalaccounting)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经过30多年的探索和研究,环境会计已成为世界性的重要课题。我国自2001年1月成立了中国会计学会环境会计专业委员会,对环境会计理论与实务进行了研究。与目前发达国家会计学界在环境会计研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相比,我国的环境会计研究相对滞后,尤其是在实务方面,尚缺乏可操作性的环境会计制度对企业环境会计行为进行规范。

环境会计是以环境资产、环境费用、环境效益等会计要素为核算内容的一门专业会计。环境会计核算各会计要素,都采用一定的方法折算为货币进行计量。但环境会计货币计量单位的货币含义不完全是建立在劳动价值理论基础上的。

一、环境会计的核算模式

1.根据自然资源损耗,对资源进行计价核算反映企业生产经营自然资源消耗过程中给环境造成的损失。一是自然资源消耗。主要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自然资源超定额消耗的部分。这些可计量或估量的自然资源可按历史成本直接计价。值得一提的是,水、土地、森林、矿产等自然资源的损耗也应列入核算范围之内。二是环境污染所造成的损失。

2.环境保护所支付的费用是指为采取环境治理措施而发生的各项支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三废”的处理、控制、补救和减少自然资源耗费,关注社会工作生活环境的各项支出。(2)环保有力的企业建立环保组织,对环境会计进行宣传和对员工环保培训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定期开展环保方面的讲座,收集绿色信息费用。除此之外,还包括植树造林,美化生活和工作环境费用。(3)环保不力的企业还会发生大量治污和诉讼费用。(4)对于生产制造企业,有开发废物再利用、节能维护生态环境的义务,所以有研发或引进环保技术的费用。

3.环境保护取得的收益指企业从环境治理和保护中所取得的收益,即取得的隐性和显性收入,对这部分收益进行会计核算不仅为企业决策者提供环保支出的效益情况,而且有利于鼓励与鞭策企业进一步改善环保工作。其获得的收益主要包括:(1)国家对环保有力并取得一定成效的企业进行物质或精神的奖励。(2)其它企业赔偿的污染损失。(3)企业环保取得成效,减少污染,投资者愿意选择该企业投资,消费者乐意消费该企业产品,其它企业愿意与该企业合作。(4)虽然环保技术研发费用很高,但研发出的环保技术给企业带来的效益不可估量。(5)积极参与多种环保活动,大力支持环保事业,编印绿色宣传资料等各种方法传递绿色信息,树立企业和产品良好绿色形象,提高企业知名度。这无疑为企业发展带来无限生机,从而为企业带来一系列显性或隐性的收益。这五项收益中的显性收益可按历史成本计价,隐性收益可根据适当测算估计计价。

4.环保效益主要核算企业由于依靠有效环境保护所获得的净收益,它综合反映企业依靠环境保护获得超额效益的一种能力。其计算公式为“环保效益=环保收益一自然资源损耗一环保费用”。

二、环境会计的划分和会计处理

1.环境成本会计划分。

(1)环境预防成本。即用于维护环境现状或防止出现污染和破坏而发生的环境支出,主要包括环保设备仪器的购置、环境监测等所发生的费用。

(2)资源消耗成本。主要指的是单位个体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自然资源的耗费及使用的成本支出,实际上就是将资源产品生产所耗用的自然资源以货币形式加以表现及量化的过程。

(3)环境污染治理成本。即对已经发生的污染和破坏进行清理和治理而发生的支出。

(4)环境补偿成本。即对已经发生的环境污染进行补偿而发生的支出,如企业由于排放废弃物而对其他企业或个人造成损害所支付的赔款、罚款等。

(5)环境机会成本。主要包括资源闲置成本、资源滥用成本。

2.环境成本的会计处理

(1)资本化处理。企业为预防环境污染和破坏而购置或建造的固定资产可按收益期分别予以处理:1)收益期大于5年,并能形成有形或无形资产的支出,借记“固定资产”,贷记“在建工程”、“银行存款”:计提折旧时,将当期的预防性支出列入“环境预防费用”、

“环境治理费用”等科目,贷记“累计折旧”。2)收益期大于1年小于5年的环境支出作为递延资产分期摊销,借记“环境预防费用”、“环境治理费用”,贷记“长期待摊费用一环境支出”。

(2)计入当期成本法。①对于企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污染治理费,处理时可借记“环境治理费用”,贷记“银行存款”等会计科目:②对于企业因环保问题所支付的罚款、赔款以及其它损失,处理时可借记“环境营业外支出”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应付账款”等科目:③对于企业为开发设计环保工艺、支付环境监测等所发生的当期费用,借记“环境预防费用”、

“环境治理费用”,贷记“待摊费用”或“长期待摊费用”。

会计的核算方式篇2

关键词:会计核算;转变;创新

1会计核算方式内涵

会计核算形式,又称为账务处理方法,指的是会计账簿、会计凭证、账务处理流程和会计报表之间相互结合的方式,这一方式规定了账簿、凭证、报表之间的关系,从而针对适当的会计核算形式进行选择采用。可以说,恰当的会计核算方法是会计核算工作质量和效率的重要保证。手工会计采用的会计核算形式主要有: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记账凭证核算形式、多栏式日记账核算形式、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日记总账核算形式和通用日记账核算形式等。企业可根据会计业务的繁简和管理上的需要来选用其中一种。另外,会计核算的各种方法之间是密切联系相互配合的。现代会计只有综合运用这些方法才能顺利进行。在实际会计业务处理过程中,复式记账是处理经济业务的基本方法,设置账户和填制凭证是会计工作的开始,登记账簿是会计工作的中间过程,成本计算和财产清查等方法是保证会计信息准确、正确的科学手段,而编制报表是一个会计期间工作的终结。

会计核算在公共管理活动中创造价值具有特殊性。一方面,它借助于自身独特的地位,主动参与公共支出管理活动创造价值;另一方面,它与政府其他业务部门,以及网络虚拟组织之间相互交融作用,为公共管理“价值创造”发挥着积极作用。总之。会计核算在公共管理活动中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具有模糊性,难以精确地加以计量。而恰恰是这种模糊性的存在,才使得会计核算的重要性在公共管理中得以充分体现。

2会计核算方式的转变

市场经济的成熟,尤其是信息化的进步,推动了会计核算方式的进一步转变,尤其是会计信息化的时代潮流促使企业会计核算进一步转变理念,改进方式。

2.1账簿系统虚拟化

会计信息化就是将一切会计信息数据化,无纸化,因此用于记录会计信息的账簿也被虚拟化了。在会计信息化系统中,会计信息的生成仍然离不开账户这样最基本的存储单元,但账户的存储并不一定要借助于物质形式的账簿来完成。而对于账户余额,只要保证系统初始化时输入的初始余额数据正确无误,以后各个会计期的期末余额也就唾手可得了。由于计算机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它对记账凭证库文件的分类、汇总不过是举手之劳。理论上说,保留了凭证库文件及相关数据,也就保证了账簿的存在。因此,电算化系统中的“账”是凭证库文件及相关数据(主要是各会计账户的期初余额数据)自动地准确无误地派生出来的。可见,在会计信息化系统中,“账簿”仅仅是沿袭了传统会计的概念而已,其本质是虚拟化的。

2.2记账过程符号化

作为手工会计账务处理流程的核心环节,记账工作是自有会计以来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会计核算也一直与记账、报账、算账密不可分、时刻相伴,从填制凭证、登记账簿到编制报表等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处处都打上了“记账”的烙印。而在传统观念上,“记账”也就与会计在概念上画了等号。这里所谓的“记账”就是将账前凭证库文件中审核通过的记账凭证做上过账标识或者另外形成一个账后凭证库文件。然而,在会计信息化系统中,记账过程却是一个虚拟过程,因为并没有生成实际的账。表明该记账凭证已入账,不允许再对其进行无痕迹修改或作废、删除操作。

2.3财务处理流程一体化

手工会计时代的账务处理流程,通俗地讲,就是从凭证到账簿再到报表。会计核算人员的工作重点是在填制凭证以后的阶段。要形成会计报表,必须经过过账、填制凭证、试算平衡、结账、对账等诸多程序。在会计信息化系统中,整个账务处理流程分为输入、处理、输出3个环节,首先将分散于手工会计各个核算岗位的会计数据统一收集后集中输入计算机,此后的各种数据处理工作都由计算机按照会计软件的要求自动完成,不受人工干预。从输入会计凭证到输出会计报表,一气呵成,一切中间环节都在机内自动处理,而需要的任何中间资料都可以通过系统提供的查询功能得到,真正实现了数出一门(都从凭证上来),数据共享(同时产生所需账表)。整个账务处理流程具有高度的连续性、严密性,呈现出一体化趋势,极大地提高了财务报告的时效性。这就说明,手工会计条件下不同会计核算形式的划分已没有必要,往往能够通过一种统一的会计核算形式,这就为实现会计信息化系统中会计核算形式的通用化提供了前提。过去需要众多人员从事的填制凭证、记账、编表等工作,现在只需要少量的录入人员进行操作就可以了。这样在手工会计中非常费时、费力和烦琐的工作,变成了会计信息化系统中一个简单的指令或动作。

[1] [2] 

.对账环节省略化

对账是设置账簿的产物。如果没有设置账簿,也就无所谓账证、账账、账表之间的核对了。在手工会计中,分类账分为总分类账(总账)和明细分类账(明细账)。其登记的原则是“平行登记”,即把来源于记账凭证的信息一方面记入有关总账账户,并通过定期对账来检查和纠正总账或明细账中可能出现的记录错误,同时还要记入该总账所属的有关明细账账户。通过低效率的多重反映和相互稽核来换取数据处理的正确性与可靠性是手工会计核算形式的一个重要特征。而在会计信息化系统中,只要会计软件的程序正确且运行正常,就可以保证数据处理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因为计算机本身是不会发生遗漏、重复及计算错误的。因为只要报表公式定义正确,账表也一定相符。这样,就使手工会计下的对账环节被弱化和省略了。

会计的核算方式篇3

[关键词]地勘单位;会计核算;思考

一、地勘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地勘单位的性质发生了变化

《地勘单位会计制度》的颁布是为了能够适应企业的发展变化,在当时制定的时候地勘单位的经费少,会计核算制度也比较简单。当时资金的拨入只需要使用“中央预算拨款和地勘工作拨款”科目即可,地勘单位资金的使用只需要两个科目就可以满足会计核算的要求。当地勘单位属地化管理以后它的事业属性就变得更加的浓厚,它的地勘费拨款也有了比较大幅度的增长,其性质也发生了不同的变化。除了退休人员的经费外,还增加了公用经费、在职人员经费以及住房公积金和医疗保险等费用。当费用产生以后,现行的制度当中并没有合适的会计科目进行核算。因此地勘单位遭到了新的不同挑战。

(二)制度不能适应目前的要求

1.《地勘单位会计制度》固守不求变。自《地勘单位会计制度》出台以来,地勘行业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比如:《地勘单位会计制度》允许地勘单位承担国家预算内地质勘查工作有节余额,节余额留在地勘单位可以按照4∶3∶3的比例分到地勘发展基金、公益金和应付工资三个科目内,而目前实际工作中预算内地质勘查工作如有节余,必须返还财政。另外,目前地勘单位又出现了许多新型业务,比如:探矿权、采矿权等问题,地勘单位上级主管部门至今也没有就这些业务如何进行会计核算提出有效的办法。相对于近年来财务会计领域发生的巨大变革而言,《地勘单位会计制度》十余年来没有任何变化,显然早已跟不上时代变革的步伐,成为地勘单位财务领域发展的障碍。

2.地勘费性质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会计核算相对简单,资金拨入主要使用“地勘工作拨款―中央预算拨款”科目,资金使用主要使用“地勘生产”和“其他经费支出”两个科目就能满足核算要求。属地化管理以后,地勘单位事业属性更加浓厚,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地勘费拨款有较大幅度增长,拨款内容发生了实质性变化。地勘工作拨款除了有离、退休人员经费和地勘项目经费以外,新增加了在职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医疗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等内容。资金拨入时,增加“地勘工作拨款―中央预算拨款”,费用发生以后,现行的《地勘单位会计制度》中没有合适的会计科目对这些内容进行会计核算。在实际工作中,《地勘单位会计制度》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3.个别业务无法处理。地勘单位事业账册部分还有部分业务账务处理亟待解决。如:计提工会经费、职工福利费和固定资产折旧等问题。目前,地勘单位事业部分财政支出严格按照预算开支,专款专用,资金不能混合、交叉使用。预算资金中没有拨付工会经费、职工福利费和固定资产折旧。但是,《地勘单位会计制度》要求必须计提工会经费和职工福利费,固定资产折旧也必须按月计提。三者均形成费用,出现财政资金被挤占、挪用现象。计提的工会经费要上交工会组织,但按照《地勘单位会计制度》规定计提的职工福利费与当年的使用数经常不等。按照《地勘单位会计制度》规定,购买资产时,增加“固定资产”科目,资金被使用但没有形成费用,计提折旧时,增加了当期费用但没用占用资金,这三者均导致账、表严重不一致。

二、新形势下地勘单位的核算方式

1.在地勘单位进行定位的过程当中,需要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和当地的政府部门根据管理情况来进行定位。

我国当前地质事业单位的发展,资金的主要来源还是财政拨款。在国家进行拨款的同时,是以地质单位日后的发展为主要途径的,这是由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对单位的实际发行情况预算为重要依据的,合理和科学的对财政拨款进行使用才是保障。为了能够促进地勘单位的良好发展,国家财政部按照相关规定以及《事业单位财务通则》并且结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当中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出了《地质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在地勘单位的运行管理过程中起到了可靠的管理依据。

《地质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在运行管理的过程当中,针对的主要是不同级别的地勘单位,使其在发展运行的过程当中,能偶规范地勘单位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防范挪用、私吞以及贪污等不良现象的发生,合理和科学的使用国有资产。在该制度当中,对地质工作事业单位的每个财务管理工作都做了详细的规定,上级补助收入、财政补助收入以及事业经营收入和补助收入都做了详细的规定。因此,这就需要地质单位负责财务管理的人员对其作出合理、科学的管理,使每一笔资金都能够正确的发挥出极大的效率。另外,该制度还对地勘单位的使用范围作出了详细的规定。在日常发展和管理的过程当中,对单位自身的自负盈亏以及财务核算以及多种经营水痘执行了相应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这些规定都是在会计核算的整体范围内。

目前,针对我国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现有的《地质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已经不能够完全满足地勘单位的会计核算制度了。所以,相关的单位部门要结合实际从企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出发,将经济发展和单位的管理情况联系在一起,并且在该制度原有的情况下进行改善。为地勘单位的会计核算以及财务管理指出明确的发展方向。

2.科学的会计核算管理机制能够促进地勘单位财务管理的水平和能力,使单位能够稳步提升。

在地勘单位的会计处理工作当中,各个部门的会计人员要明确自身的任务,树立协作意识和责任意识并且能够强化大局意识,把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融入进财政和经济管理活动当中。地勘单位的会计核算信息不能够仅仅依靠企业的财务部门来管理,各个级别的审计和税务以及监察部门都要进行配合和互动,实施会计信息以及资源共享。于此同时,各个财务部门还要积极调动下属子公司和财务管理部门实施会计核算制度以及财务信息管理的主动性,认真实践和探索会计信息管理当中的收益分析和投资分析,切实促进地勘单位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水平以及能力。

三、结语

随着地勘单位和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又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地质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已无法满足现在的地勘单位财务管理,它不但制约着我国地勘单位的发展进步还影响地勘单位的日常发展。因此,相关部门需要结合我国目前社会经济的状况,在原有《地质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推动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会计的核算方式篇4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银行;抵债资产;核算

本文所称抵债资产,指银行债权到期后,由于债务人不能偿还债务,银行将债务人、担保人或第三人的实物资产或财产权利用于清偿债务。从某种角度讲,银行妥善营运、保管及处置抵债资产,做好抵债资产的核算以及列报工作,可以有效保证银行的经济利益最大化,促进银行资产业务的稳定发展,提高银行贷款投向实体经济的积极性。下面,本文将进一步对新会计准则下银行抵债资产的核算实务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抵债资产简述

(一)抵债资产的概念

本文所称抵债资产,是指银行根据自己的战略导向、业务特点及市场竞争情况准入的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规定的担保物。抵债资产有多种分类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类。一是从物的角度,分为不动产和动产两类。按照担保法规定不动产是指土地以及房屋、林木等地上定着物。动产是指不动产以外的物。二是从担保物权的角度,分为抵押和质押两类。抵押权主要分为一般抵押权和最高额抵押权。银行普遍接受的不动产抵押范围有:房产所有权、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符合一定条件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林权等。银行普遍接受的动产抵押范围有:船舶、车辆、机械设备等。质权主要分为动产质权和权利质权。银行普遍接受的动产质权多为具有较强的保值能力、变现能力、易存储能力、物理及化学性质稳定的存货类资产。银行普遍接受的权利质权多为具有较强公信力的第三方提供的仓单或提单、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知识产权、具有较强保值及变现能力的股权。三是从权利确定的角度,分为办理抵质押登记和不办理抵质押登记两类。银行对于作为主要担保方式的担保物权,一般要求办理抵质押登记。银行对于作为辅助担保方式的担保物权,视担保情况确定是否办理抵质押登记。

(二)抵债资产的取得方式

抵债资产的取得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协议抵债。银行与债务人、担保人或第三人协商一致,把其具有所有权、用益物权的资产,通过双方认可的评估方式确定价值后,偿还银行债权。二是司法判决或仲裁抵债。多数情况下,出于各方利益考虑,银行与债务人、担保人或第三人无法达成一致协议,选择通过司法诉讼或仲裁的方式解决债务纠纷。在判决或裁定生效后,担保物拍卖流拍的情况下,银行被迫接受抵债资产,用于补偿自身债权。

二、加强银行抵债资产管理与会计核算的重要性

银行首先考虑以货币形式受偿,从严控制以物抵债的方式补偿债权。一般情况下,通过贷款的转期、减额续贷、展期、重组等多种形式,降低债务人偿债压力。对于债务人及担保人明确表示不能用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偿债且不愿自行处置担保物的,银行通过拍卖、变卖担保物及其他非货币资产的方式实现债权。只有拍卖、变卖工作不能在拍卖规定期限或双方约定期限内完成,银行才会接受以物抵债,这是一种被迫的资产保全。但是,随着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以及银行对实体经济扶持力度的增加,近年来,银行抵债资产大幅增加,以物抵债逐渐成为清收、压降不良资产的重要手段。实践表明,信贷资产的剥离速度远低于抵债资产的增加速度,抵债资产接收成本比较大,管理风险比较高,变现时间比较长,处理难度比较大,处置损失比较大。管理和盘活抵债资产,不仅直接关系到银行的经济效益、竞争能力和发展,进而影响到实体经济的正常运行和金融风险的防控工作;处理不当,会增加银行信贷业务的逆向选择风险,降低银行中小企业和县域经济的信贷投入力度,降低银行资产流动性,甚至面临监管处罚。因此,加强规范银行抵债资产管理,提高抵债资产变现能力,维护银行的合法权益,降低经营风险,特别是对盘活抵债资产、合理配置信贷资产规模、提升银行盈利水平,均起到关键作用。

三、银行抵债资产处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处置成本高,损失大

银行在处置抵债资产过程中,主要面临“三高”成本。一是费用高。抵债资产接收或处置的过程中,需要缴纳两次过户交易税费、中介机构评估费用、拍卖费用等。如需保管的,或者有特殊要求及安全隐患的,还需要支出保管费、保险费、维修费等各类费用。二是协调成本高。在进行抵债资产处置的过程中,银行需要担负的职责较多,需要协调债务人、担保人、法院、拍卖机构、中介机构、律师等相关机构和人员,耗费较大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三是差额损失高。抵债资产在接收过程中,由于债权人众多、法院指定评估机构等因素,评估价格往往高于市场价格,产生一次价值损失。抵债资产在处置过程中,存在剩余价值低、用途局限、折旧损耗大等问题,买方利用银行急于处置的各项内外部规定,压低处置价格,产生二次价值损失。

(二)产权转让困难,限制条件多

银行取得抵债资产的相关权益时,往往受到多种条件限制。一是受到原持有人的阻碍。原持有人以各种理由拒绝交付抵债资产,甚至非法营运,谋取利益。二是判决或裁定难以有效执行。曾经出现地方政府以维稳、保证经济发展为由,支持原持有人的行为,甚至阻碍银行正常开展资产保全工作。三是难以预测的产权纠纷及自然灾害,导致银行不能取得抵债资产的权益。

(三)处置途径局限,时效性差

银行在进行抵债资产处置的过程中,局限性较大。一是缺乏有效的流转平台。受到相关法律法规的约制,银行不能直接经营抵债资产,由于抵债资产种类繁多,银行难以找到合适的托管机构或中介机构,除房产外,其他类型抵债资产二手交易不活跃,导致抵债资产变成废品、空置、闲置,加速其折旧和贬值。二是高价值不可分割的抵债资产,处置时间长,短时间内难以找到合适的买方。三是管理难度大。大多数抵债财产都是实物财产,种类繁多、地域分布广泛,短期内难以变现,银行资产保全人员缺乏专业技术水平,使得管理难成为继保全难之后的抵债资产第二大难题。

四、新会计准则下银行抵债资产核算的几点建议

(一)抵债资产取得的处理方式

银行取得抵债资产时,在取得时点和公允价值判定上,往往存在较大的差异。按照新会计准则要求,与该抵债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银行且其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计量,就可以确定取得。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存在抵债资产的所有权交付存在实质与形式不符的情况,例如:法院判决某一房产属于银行,但是原持有人以唯一住房为要挟,拒不搬出,房产证已经变更为银行所有,但是房产实物无法交付银行,银行不能获得房产的相关权利。在此类情况下,抵债资产的确认应坚持“实质重于形式”的核心原则,当抵债资产所有权上95%以上的风险和报酬已经实现转移,即可确认。上述案例中,银行已经拿到房产证,房产证作为房产持有和交易的唯一凭证,银行锁定持有房屋的风险和报酬,可以直接将其确认为抵债资产。与原持有人后续进行的协调活动产生的费用,作为保管费用处理。

(二)抵债资产保管的处理方式

银行应妥善保管抵债资产,保证其安全性、完整性和有效性。对于有特殊保管要求的,应按照相关的保管规定操作,防止抵债资产出现重大价值损失,避免造成其他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人员伤害。经评估,未来损失或危害发生可能性较高且支付金额巨大的,应购买财产保险。对于受到客观条件制约不能按期处置的,不可闲置抵债资产,应在不影响处置的情况下进行出租营运,租金计入“其他业务收入”。银行保管抵债资产不等同与自用抵债资产,如需自用的,应按照相关规定办理固定资产购置手续,不能擅自按照抵债资产保管进行会计核算。保管期间,应做好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印花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等相关税费的账务处理工作。

(三)抵债资产减值的处理方式

银行不应回避抵债资产的减值问题,应定期或不定期对其进行检查和维护,每个季度应至少开展一次账实核对工作,及时掌握抵债资产实物形态及价值形态的变化情况,做到账簿一致和账实相符,对影响抵债资产价值的风险隐患应做到“有预案、有预警、有措施”。随着经济发展、技术进步、通货膨胀等因素影响,抵债资产减值准备应遵循“应提即提”的原则,如果在处置时一并计入损失,对资产列报的影响较大。应重点关注三类减值准备的计提情况:一是对于新入账的抵债资产,首次计提减值准备,应将入账价值与市场价值进行对比,将评估价值虚高市场价值入账的部分及时计提减值准备。二是对技术更新换代较快的抵债资产,不仅计提其自然损耗和折旧产生的减值,更应关注技术进步、产能淘汰导致的减值。三是对价格波动明显的抵债资产,分析其价格波动,准确预测减值计提比例。

(四)抵债资产处置的处理方式

银行取得抵债资产后,应该及时开展处置工作,尽早执行公开拍卖。对于特殊情况不能拍卖的,视实际情况通过协议、招标、打包、委托等形式尽快处置变现。抵债资产处置后,银行确认不再拥有或控制抵债资产且相关的风险和收益已经转移,应及时终止确认。实际工作中,存在买方由于购买能力有限而实施分期付款或延期付款的情况。此时,抵债资产的终止确认应坚持“实质重于形式”的核心原则,当抵债资产所有权上95%以上的风险和报酬已经实现转移,才可以确认终止。对于能够确定已经转移风险和报酬的,在签署协议收到首付款时,终止确认抵债资产并确认处置损益,分期付款或延期付款部分作为应收款项处理;对于不能确定已经转移风险和报酬的,分期付款或延期付款部分作为应收款项处理,仍需持有抵债资产,不能确认终止。

五、结束语

银行开展抵债资产的收取、管理、营运和处置工作,目前仍然存在很大的困难。我们希望在新会计准则下通过优化、明确抵债资产的取得、保管、减值、处置的会计核算处理方式,降低不实利润对银行业绩的影响,提升银行抵债资产的核算与列报表现,提升银行经营管理决策水平,提升监管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而推动银行资产业务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相林,姚文婷.银行抵债资产的会计核算与所得税处理[J].现代商业,2014(14):240-241.

[2]董秀娟.对商业银行抵债资产会计核算问题的探讨[J].现代商业,2013(14):30.

[3]王宝田.银行抵债资产的会计核算与所得税处理[J].中国集体经济,2012(16):123-124.

会计的核算方式篇5

(一)拥有足够的组织协调与领导能力

第一,项目经理必须拥有一定的学识,能够有效解决各类矛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第二,项目经理必须果断,遇到问题能够迅速有效的进行处理;第三,项目经理必须公平公正,奖惩分明,对待人和事都应该统一,不过分亲和或严格。

(二)有较好的施工管理经验与专业技术知识

作为一个合格的项目经理,就必须经过特定的业务岗位培训,并且取得项目经理资格证以及相应的证书,掌握相应的施工管理经验以及专业技术知识。

(三)能够掌握新技术,并不吝学习,用于探索、创新

项目经理应该注意引进先进的技术,并学习外国先进经验,不断的在管理过程中,不断结合理论知识,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使得施工项目能够更加高效的完成。

二、施工工程的承包方式及内容

项目经理负责制的主体是整个项目工程,把施工图预算作为依据,树立建设优质工程的目标,把承包合同作为纽带,最终目的是使得产品能够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经济效益,对工程从开工、竣工、验收、使用整个过程进行全面的承包与管理。

项目经理是企业法人在项目工程的全权代表,是项目的决策者,组织者以及最高责任者,统管着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部工程项目现场施工以及经营管理的部门。依据工程的不同,有相应的人员,项目经理对其进行劳动分配组合,部门里有技术员、施工员、材料员质量安全员等,这些人多由人才市场招聘而来,通常情况下项目结束则聘用结束,但也可保留到新的工程时。

项目工程的承包主要遵循公司内部劳务为主,外包为辅的原则,首先劳务部门剧项目工程的劳动力计划对公司内部的劳务市场进行适当的调配,但选择是双向的,项目经理部和劳务作业部是互相选择,选择后确立劳务合同关系,成立单位工程作业承包队,实行混合班制,使其有固定的工种专业,也有相互配套以及可独立施工的作业承包队。

三、项目经理的职责与权限

(一)项目经理的职责

项目经理应该对于国家政策以及企业规章制度积极贯彻执行,在管理的过程中维护自身企业以及员工的利益,并且积极完成公司下达的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对于工程的进度、成本、质量等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并且对于项目工程进行负责。项目经理也参与项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的制定,对于工程总体计划以及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各项技术方案进行编制。

依据公司的年度以及季度施工生产计划,制定相应的施工计划,对劳务、材料以及器械进行合理的分配,并且针对工程需要与相关部门签订相应的合同。项目经理作为项目工程的管理者,对于工程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进行科学的分配与组合,及时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使得承包合同能够真正得到履行。项目经理作为施工方与公司的桥梁,不仅要对项目工程进行管理以及负责,也应处理好与公司其他部门的各中关系,并且定期的向公司的经理汇报工作。

(二)项目经理的权限

项目经理可以以自己的法人代表委托的人身份与建设单位进行业务的洽谈,并且与之签订相关的文件。对于项目工程拥有一定的经营决策以及指挥权,对于工程中人、物、财都可以进行调动和分配,对其拥有使用权。对于工程的组合班子,项目经理可以决定施工队长以及施工队伍等。而对于内部承包,项目经理有其选择权,对于项目员工的工资以及奖金具有分配权,也可对工地上员工进行调动以及奖惩。

四、施工项目经理承包责任制下会计核算

项目工程经理部作为一个内部独立核算单位,负责的是整个项目工程的财务收支情况以及成本核算的工作,可以在公司内部设立专门的银行账号,自主的进行经营,并且自己负责项目盈利或亏损,对于项目工程的成本进行综合的核算、对其进行分析以及汇报审核,并且对于单位工程预算成本以及现实的成本进行核算,在竣工时制定相应的报表。

而对于项目经理部人员的工资、奖金以及津贴等,企业实行总量捆绑的制度且进行考核,对于员工的工资,是依据施工产值的1%-1.5%的比例来进行提取。公司对项目分期进行考核,依据称成本、进度、质量、安全、现场管理、资金回收等6个指标,对工资奖金等进行计算,对于员工的月工资,每月将会预扣20%,只有在项目工程彻底结束时进行竣工结算后,才会统一对员工工资进行补齐,使得月度发奖不会过多,避免工程亏损的现象出现。

对于公司内部向项目工程提供的劳务,劳务部门应依据每月完成的实际情况收取一定的管理费。对于生产工人,按照劳动的定额实施全额计件工资制,而对于辅助生产工人,则依据岗位工资制核算工资,对于外包工程的工资则是按预算人工费外加相应的管理费进行提取。

在项目工程中,所有的经济往来都是属于公司财务部门管理范围,在整个项目工程的过程中,项目部的班子以及工作人员进行变动都与财务管理和核算责任无关,变动无法引起两者的变化。

参考文献

[1]尹国华.关于施工项目经理承包责任制的探讨[J].西部探矿工程,2008,03

会计的核算方式篇6

关键词:信息化;会计核算;方法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1-0-01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信息化推向了高潮,使它充斥在生活中的各个角落。因此,会计核算的信息化要求的呼声越来越高,实行会计核算的信息化已经成为会计核算发展的必然趋势[1]。在信息化的视角下,传统会计核算必须进行改革以适应信息化发展的要求,从而要根据信息化的要求进行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

一、信息化对会计核算的促进作用

1.信息化丰富了传统会计核算模式

信息化丰富了传统的会计核算模式,主要表现在:第一,以传统会计核算基本原理为指导,以会计科目为核算内容,核算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能会计信息;第二,在保留传统会计核算内容的基础上,在总账核算、明细核算和会计报表等方面大大丰富了传统核算模式。以总账核算为例,传统会计核算模式只能采用一种会计核算形式,而在信息化视角下总账核算可以采用:记账凭证核算形式、记账凭证汇总表核算形式、多栏式日记账核算形式、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日记总账核算形式、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共六种会计核算形式,并可同时使用。

2.信息化丰富了会计核算的内容

在信息化视角下,会计核算的内容随会计科目设置程度和关联程度相关,一般而言,会计科目设置的具体表现是科目编码,当前,我国的科目编码一般在四级以上,级数越多,核算的内容越多,核算的越深入,此外,信息化将传统会计报表的一维、二维结构升级为多维核算的结构,并采用棋盘式报表体系通过计算机完成高速的复杂报表的填制,促进了报表指标的全面化、深度化。

3.信息化丰富了会计核算的范围

会计核算的范围一般包括核算尺度标准和指标的选择。信息化丰富了会计核算的范围,表现在信息化视角下的会计核算不仅包括传统的核算尺度标准,还包括其它数据库、实物量尺度、人力资源信息等存储非货币信息数据表,应用这些来进行相应的会计核算[2]。以大型跨国公司为例,其会计核算可设置多套账薄,根据不同的记账本位币核算,以满足经营管理及对外报告的需要。此外,信息化视角下的会计核算采用棋盘式对照表的核算方式解决了传统核算模式不能全面、总体反映会计主体资金运动的来龙去脉的问题。

4.信息化促进了会计核算的灵活性

会计核算灵活性的主要表现是能否进行随机核算。信息化视角下的会计核算促进了会计核算的灵活性,主要是因为传统会计核算模式只能进行实时核算,不能进行随机核算,灵活性很差。而信息化视角下的会计核算可同时采用实时核算和随机核算的双核算模式,可以满足经济管理随机性需求,从而大大促进了会计核算的灵活性。

二、信息化视角下会计核算方法选择原则

会计核算工作中,不同的业务种类会有不同的会计核算方法,相同的业务种类也会有不同的会计核算方法,这些核算方法各有优势和不足。传统会计核算中,会计核算的方法选择依据是信息提供的决策有用性和成本效益性,其中,成本效益性主要是指会计核算的工作量不能太大,核算内容产生的管理效益要大于或等于处理核算内容的成本。因此,在进行会计核算的过程中,会计核算工作人员就要根据个人经验选择既能满足会计核算要求,又相对简便的核算方法,方法选择主观随意性很大,无法保证会计核算信息的真实性。而在信息化视角下,会计核算过程通过计算机自动完成,因此,可以忽略成本效益,同时,开放的、动态变化的信息要求规范会计信息,间接促进了会计核算方法的规范化。综上,信息化视角下的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应遵循的原则主要有如下四个方面[3]:

1.核算方法的规范原则

信息化视角下的会计核算,其会计信息具有开放、智能、实时特征,因此,与之相对应的核算方法也要遵循规范原则,核算方法的规范原则有利于实现会计信息真正的可比,不断提高会计核算的工作质量,实现单位会计信息与不同管理单位和业务单位的实时处理,提高了协作和监督管理能力;有利于加速会计核算相关软件与系统开发的标准化、规范化及其应用;有利于保证会计核算的客观真实性,减少选择核算方法的主观性,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比性。

2.核算方法的准确原则

信息化视角下的会计核算,核算的准确性已经成为选择核算方法的重要依据,只有在核算方法准确性的前提下进行的会计核算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信息化视角下的会计核算,其核算过程通过计算机自动完成,核算的工作量已不再是必须考虑的因素,而且,信息的高度共享使信息获得更容易,选择核算方法时不必纠结在精确的结果和复杂的过程,而仅考虑结果的精确性。

3.核算方法的及时原则

实时性已经成为信息化的显著特征,信息化视角下的会计核算也不例外,对会计信息数据的收集、整理以及核算信息的、交换、应用都离不了实时特征,要实现实时化、动态化,其核算方法的选择也要考虑动态、及时原则。

4.核算方法的开拓原则

会计技术的不断进步、会计核算方法的不断发展,会计人员不断开拓核算方法并应用在会计核算之中,因此,会计核算方法也要具备一定的开拓性,与时俱进,提高核算的质量和效率。

三、信息化视角下的会计核算方法选择

1.选择实际成本法进行存货计价

信息化视角下,在进行存货计价时,选择实际成本法完全替代计划成本法。其原因主要是,电子计算机在会计领域的普遍应用,促使会计核算数据处理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数据处理体现出高度集中和自动处理,在这一方面,实际成本法的优势明显,此外,信息化促进了会计核算信息处理的高效性和准确性,这是传统计划成本法所不能完全实现的。因此,企业应根据信息化发展的程度,对存货的计价方法作适当调整,选择实际成本法进行存货计价。

2.选择代数分配法进行辅助生产成本分配

通常,手工会计核算总采用的是直接成本分配法进行产品的成本分配,核算的程序简单,但存在一定的假设性,而信息化视角下的会计核算采用的代数分配法进行辅助生产成本的分配,可实现会计信息化,不管被分配产品的类别或数目,未知因素等干扰,均可采用代数分配法。因此,在信息化视角下的会计核算,选择代数分配法进行辅助生产成本的分配是方法最简洁、结果最精确的分配方法。

3.选择记账凭证账务程序核算方法进行会计程序核算

传统会计程序核算的方法主要有“记账凭证账务程序核算方法”、“科目汇总表账务程序核算方法”、“汇总记账凭证账务程序核算方法”、“多栏式日记账账务程序方法”等,在实际工作中,根据不同的业务种类进行选择。信息化视角下的会计核算,基础为会计信息的目标,与传统会计以处理会计信息工作量较大为基础不同,信息化视角下的会计核算目的为管理工作提供必要的各种会计信息,因此,传统会计程序核算方法已没有实际应用意义,基于此,信息化视角下的会计核算选择记账凭证账务程序核算方法进行会计程序核算。

4.选择规范记账凭证分类法进行会计核算

不同的记账凭证分类方法,会产生不同的会计核算程序,不同类型的记账凭证,会产生不同的会计核算内容。通常,企业会根据自身的经济业务类型和规模确定本单位的记账凭证类型,以满足自身的会计核算要求。手工会计核算方式中,大、中型企业的记账凭证一般有收款凭证、付款凭证、转账凭证三种类型,小型企业一般为通用记账凭证一种。信息化视角下的会计核算,要求记账凭证的种类越来越细,不同种类记账凭证的汇总组合可以多维度地反映企业内部不同部门或项目的经营成果,更加深入地把握企业的运营规律,因此,选择正确的记账凭证规范分类方法,科学地选择会计记账凭证类型,有利于进行凭证的汇总和记账,有利于提高计算机的自动处理能力和工作效率,有利于保证会计核算的工作质量,因此,信息化视角下的会计核算应选择规范的记账凭证分类方法。

四、结语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信息化成为时展的主旋律,在信息化视角下的会计核算已经成为会计核算发展的必然趋势。本研究主要分析了信息化对会计核算的促进作用,信息化视角下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规范、准确、及时、开拓原则,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信息化视角下的存货计价方法、辅助生产成本分配、成本核算方法、记账凭证分类方法等会计核算方法选择。

参考文献:

[1]张卫娟.会计信息化环境下会计核算方法的规范化[J].科技资讯,2005(22):170-171.

[2]谢立新.论会计核算的信息化[J].财会研究,2008(27):195-196.

会计的核算方式篇7

[关键词]企业 会计 成本 核算

企业在日常的生产经营当中常常需要考虑各项开支和经济效益的问题,为了能够更好地应对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企业必须要考虑会计成本核算的问题。从加强企业的会计成本核算管理开始,将企业的消耗降低,从而保证企业的稳定运行。

一、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重要性分析。

在目前的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企业的会计成本核算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企业的会计成本核算能够将企业的资源进行重新的整合。通过进行科学的会计成本的核算能够将企业在发展当中的各项资源进行最有效的组合,从而能够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其次,企业的会计成本核算是关系到企业的发展战略实施的重要问题的。在有效的成本核算之下,企业能够按照这个核算方案科学地进行产品的生产,进而能够达到对成本的有效控制,保证企业的发展顺利进行。最后,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对企业分配其经营成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通常来说,企业的经营成果是由两部分构成的,企业财务收入和成本费用。其中,特别是成本的计算是非常复杂的,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产生的结果是有很大的差异的。而成本的变化也会进一步影响到企业对其经营成果的分配。因此,在企业的发展当中,要重视企业会计成本的核算。

二、目前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当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目前的一项调查资料显示,我国企业在会计核算当中还存在着几个明显的问题,严重影响到了企业的整体发展水平,也不利于企业的长期良性地发展。第一,企业会计成本的核算主体过于简单。很多的企业都只采用了预算会计的方式来进行企业的会计成本核算工作。但是这种计算方式存在着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在于,很多时候它没有重视企业内部的经济支出问题,而过多地关注了企业的生产成本问题,这两者之间的不协调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就很容易给企业的经济发展带来重大的阻碍。第二,企业会计核算当中存在着核算内容上的不全面。很多的企业往往只关注到了一些具体的层面上的成本费用,但是没有照顾到一些无形的资产和人力资源方面的成本。由于核算对象是比较复杂的,所以在很多时候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来进行全面的核算。不能够知识关注产品生产制造过程当中的成本问题而对生产过后的运输环节成本没有进行核算;不能够知识针对企业的内部消耗进行核算,而没有进行环保方面的成本计算。最后,企业会计成本的核算在成本问题上主要存在分配的任意性和缺失成本效益的观念。在调查当中发现,有很多的企业在进行成本分配的时候往往没有采取最有效的计算方式,甚至会出现不遵守成本分配的基本目的和原则,随意进行分配的情况。而一些财务任意往往没有成本效益的观念,导致企业的成本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这些都是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的。

三、企业会计成本核算方法的运用。

为了能够解决企业会计核算当中存在的效率不高的问题,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规范企业内部的会计成本核算方式。会计核算方法主要有四种,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的过程中要根据实际的情况选择最佳的核算方式。

1、在产品大批量生产的企业当中采用品种法。由于大批量生产产品的企业,比如采掘业,它往往强调的是对最终产品的考核,因此可以以以产品品种作为成本计算对象来进行成本的计算。这种计算方式之一强调的是要对计算对象的生产成本生成成本明细账、成本计算单,然后着重分析“品种”,在进行归集和费用分配之后能够计算出最终的成本。

2、在产品小批量生产的企业当中进行分批核算。这是不同产品大批量生产的企业而采取的一种生产方式。在这种计算方式当中,由于每一批次的产品都有独特的“批号”和“批次”,因此计算的方式主要是先确定产品的品种、存货核算中分批实际计价法下的“批”、生产批次、制药等企业的产品“批号”、客户订单之后就能够将批号、“批次”为成本计算对象开设生产成本明细账、成本计算单。这也是目前在很多的小批量生产企业当中运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核算方式。

3、在大批大量多步骤多阶段生产的企业中采用分步法。其实很多的企业的会计成本核算需要以产品生产阶段、“步骤”作为成本计算对象的。需要计算考核多个部门的成本,包括车间、工序和加工阶段等等。这种方法和其他方法的最大不同在于它具体是要按照生产加工的阶段来计算成本的。而在分步的原则要求执行要根据特定的计算流程和方法来进行核算。很多在产品生产上要采用大批量进行流水线生产的企业,如冶金和纺织业都采用这种计算方式。

4、在产品品种规格繁多企业中采用分类法。分类法从定义上理解就是以“产品类”作为成本核算的一个对象进行核算的一种方式,一般产品可以分为产品自然类别和管理需要的产品类别。在成本的计算方式上和品种法有类似的地方。一般要在类别中选定某种产品作为标准产品,并且能够制定出和其他产品之间的换算标准之后将这种“类产品”的成本分解到具体的品种成本当中。当然这种方式主要适用于那些产品的品种规格繁多并且能够进行分类的企业。

一般来说,企业的会计成本核算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部分。进行成本核算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够对企业发展中的各个部门的财政支出做一个统筹规划,最终达到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因此企业要将生产特点和会计核算的特点结合起来,制定出一种符合自己成本核算的、科学可行的核算方式。

参考文献:

[1]论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J]现代商贸工业2011.03

[2]马玉珍.石化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问题与对策[J]财经论坛.2011.06

会计的核算方式篇8

一、露天煤炭企业实施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性

近几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开始被应用到各行各业中。当前企业在会计工作中也开始运用了电子计算机,借助电子计算机不仅促使企业的财会管理水平得以提高,还促使企业的会计管理工作向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在露天煤炭企业所有的管理工作中,财务管理是一项核心工作。在新的发展形势下,露天煤炭企业的财务管理开始向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露天煤炭企业在财务管理工作中要引进先进的计算机硬件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并且还要从制度创新、管理理念等多个方面来进行探索,从而可以推动露天煤炭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露天煤炭企业借助信息化技术来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有助于降低会计人员的工作强度。通常情况下由计算机完成了数据的计算,因此会计人员可以有很多的时间去干别的工作。与此同时作为一名会计人员要学习相关的计算机知识,在不断的学习中促使自身的综合素质得以提高。露天煤炭企业借助信息化技术来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有助于规范会计核算。露天煤炭企业可以合理的规范财务数据,还可以规范业务流程,从而促使会计人员的会计核算质量得以提高。通过利用信息化技术还可以有效的控制企业的财务状况以及业务流程。

露天煤炭企业借助信息化技术来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有助于强化财务管理。通过强化财务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及时、准确掌握经济的实际情况,也便于企业了解到财务的实际运行情况。

二、会计信息化管理在露天煤炭企业中存在的问题

(一)露天煤炭企业缺乏会计信息化人才

煤炭企业不同于其他企业,大部分煤炭企业都属于老企业,因此企业内的会计人员几乎都是老员工,这些老员工仅仅懂得手工记账等,他们根本没有学习到会计电算化,也不了解会计电算化。虽然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一些煤炭企业开始培训这些老员工,但是经过短期的培训,这些老员工仅仅掌握了简单的业务知识,他们不太了解计算机硬件知识以及计算机软件知识。当计算机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了问题,他们往往不知道是哪一方面出现了问题,此时会由于计算机出现了问题而耽搁财务工作。除此之外,这些员工还没有熟练掌握财务软件的使用方法以及技巧,他们对软件的认识还不够全面,这就导致财务软件系统无法正常运行。从某种程度上来讲,露天煤炭企业的会计信息化水平较低。

(二)露天煤炭企业的财务信息存在着安全问题

在会计电算化发展的背景下,会计数据已经被电子符号所取代,所有的会计信息都以电子数据形式被存储到计算机数据系统中。在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影响下,露天煤炭企业的会计人员在运用会计软件的时候,往往不重视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同时会计人员在操作过程中也不重视加密,这就带来一些安全隐患,这些安全隐患会丢失一些会计数据。现阶段,有很多黑客、病毒会侵袭露天煤炭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如果露天煤炭企业没有确定相关的防范措施,那么这就会给露天煤炭企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

(三)露天煤炭企业不能实现资源共享

当前,一些露天煤炭企业仅仅在会计核算中使用了信息化,但是在企业内部,人力资源部、业务部等与财务部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当人力资源部、业务部等部门的相关信息发生了变化,此时会计核算数据也会相应发生变化,但是由于人力资源部、业务部等部门没有使用信息化,因此他们无法及时更新数据,这种情况就容易增加数据的差错率,还阻碍会计信息化的发展。

三、信息化对露天煤炭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

露天煤炭企业传统的会计核算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因此在信息化技术发展的背景下,露天煤炭企业要改变自身的会计核算模式。只有改变了自身的会计核算模式,才可以提高露天煤炭企业的经济效益。

(一)露天煤炭企业的会计核算深度在逐渐增加

所谓核算深度是指会计核算指标的详细程度以及关联程度,然而会计科目设置的是否合适会影响到核算深度。在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的推动下,露天煤炭企业的会计核算模式仍然选用了三栏式等会计核算方法,但是都已经为明细账目进行编码。如果编码很详细,这就说明所设置的会计科目也是非常详细的。这种编码为会计核算工作提供了便利,同时还可以加强很多会计科目的核算深度。与此同时科目编码的出现也改变了会计报表的结构。通常情况下,二维结构的棋盘式报表体系是企业会计报表中所采用的一种结构,借助这一结构既提高了填制报表的速度,又可以全面的反映各个方面的信息。

(二)露天煤炭企业的会计核算广度在逐渐增加

所谓会计核算的广度是指企业会计的核算范围。露天煤炭企业会计核算的尺度选择、指标的覆盖范围这两个方面都会影响着会计核算的广度。传统的会计核算模式较为单一,这种单一的会计核算模式已经无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在信息化发展的背景下,露天煤炭企业在进行总账核算的时候,往往会选择多种多样的核算方法,这些核算方法可以满足会计核算的要求,也促使会计核算广度在逐渐增加。同时露天煤炭企业还可以设置相关的数据库以及会计报表,从而可以将这些非货币信息存储到其中。在露天煤炭企业运用棋盘式会计报表不仅可以扩大会计核算的范围,还可以更好的控制每一笔支出,最终将财务部门的职能充分发挥出来。

(三)露天煤炭企业的成本核算模式越来越多样化

近几年来,我国科学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将信息化技术引入到自身的经营管理中。在信息化技术的推动下,露天煤炭企业的成本核算模式开始向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通过使用这些新技术便于露天煤炭企业选择合适的会计核算方法,也便于露天煤炭企业将多种成本核算方法结合起来,最终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背景下,会计成本核算模式已经满足不了市场经济发展的多种要求,因此露天煤炭企业要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构建既满足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又符合企业发展要求的会计成本核算模式。每一种会计成本核算模式都有不同的特点,因此露天煤炭企业要依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会计成本核算模式。露天煤炭企业应用成本核算模式既有助于企业制定合理的决策方案,又有助于企业管理好、控制好自身的发展。所以在露天煤炭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要确定多样化的、新型的成本核算模式。

会计的核算方式篇9

[关键词]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模式

所谓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模式就是通过凭证、账户、报表对物流成本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地记录、计算及报告来核算物流成本的模式。物流成本的会计核算模式又可以分为两种:单轨制和双轨制。单轨制是建立一套能提供多种成本信息的核算体系,在统一的成本核算体系中反映产品成本、变动成本、物流成本等信息。双轨制是在现有成本核算体系之外重新构建另一套成本核算体系来反映物流相关的成本费用。显然,单轨制是将物流成本核算与产品成本核算结合在一起。双轨制是将物流成本的核算与产品成本核算截然分开,单独建立物流成本核算体系。针对我国企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中出现的问题,本文对我国企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模式的比较与选择进行研究。

一、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模式的选择标准

单轨制,是结合财务会计体系的物流成本核算模式,即把物流成本核算与企业财务会计成本核算结合起来进行,在现在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增设与物流成本相应的会计科目、凭证和账簿。并且明确有哪些费用项目(物流成本种类核算)以及这些费用是为哪些部门、产品或生产活动发生(物流成本对象核算)。使用这种模式在会计处理上,与物流成本无关的部分直接记入相关的成本费用账户,把与物流成本有关的部分直接记入设置的物流成本账户中。会计期末,再将各个物流成本账户归集的物流成本余额按照一定的标准分摊到相应的成本费用账户中。这种模式的物流成本账户和传统的成本费用账户是合一的。

双轨制,是独立的物流成本核算模式,这种模式要求把物流成本核算与财务会计核算体系截然分开,单独建立起物流成本核算的会计科目、凭证和账簿。这样形成相互独立的两套账户系统,两套计算体系分别按不同要求进行,向不同的信息要求者提供各自需要的信息。提供的信息比较系统、全面、连续、准确、真实。在新的成本核算体系中单独反映出有哪些费用项目(物流成本种类核算),这些费用在哪些地方发生(物流成本位置核算)以及这些费用是为哪些部门、产品或生产活动发生(物流成本对象核算)。

二、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模式的比较与选择

从收益与成本匹配来讲,对于我国一般企业更适合于选择双轨制单就收益来讲,单轨制能够在一套成本核算体系中提供多种成本核算信息,其经济效益也是非常显著的。而双轨制下物流成本核算体系只能反映物流成本的情况,企业如果要得到责任成本、变动成本等资料还需再构建责任成本核算体系,变动成本核算体系等。所以,当需要多种成本资料的企业可以选择单轨制,而不需要多种成本资料的企业可以选择双轨制,这样企业的物流成本核算能得到较高的收益成本比。

1.相比单轨制,双轨制更适用于使用传统成本核算方法的企业

从成本核算方法的因素考虑,双轨制模式以两套会计账簿体系分别反映企业的物流成本和产品成本。物流成本核算是产品成本核算相对独立的过程,其本身就包含费用的重新收集、整理和加工,企业采用传统的制造成本法不会对物流成本的核算产生影响。传统成本核算方法下,制造费用的分配较为笼统,它的核算成本也比作业成本法的核算成本低,这一点与双轨制模式成本较低的特点相一致。所以,对于我国目前大多数企业来讲,应考虑选择双轨制模式。

2.相比双轨制,单轨制对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员工素质要求过高

从企业管理水平和员工素质、会计基础工作和电算化程度等因素看,单轨制模式对新的凭证、账户、报表体系提出了高要求。而要做好这两方面的工作,必然需要企业有较高的管理水平,全面协调各部门的工作以及较高素质的员工,特别是会计机构的员工完成全新成本核算体系的构建与运作。相比双轨制模式,在单轨制模式下,需要大量更烦琐的信息收集、整理和加工工作靠手工是无法完成的,必须辅以电子计算机及企业内部网络的帮助。因此,上述各项工作水平都较好的企业可以选择单轨制。单轨制要求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员工素质、会计基础工作和电算化程度等水平较高,相对而言,双轨制模式对企业这些因素的要求较低。如果企业的这些基础工作水平一般,则企业就应该考虑选择双轨制,这样企业的物流成本核算工作才能真正有效地完成。

为了更清晰地比较对两种核算模式的特点有,明确哪一种更符合我国现阶段企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实际需要,下面通过列表来比较。另设账簿,但既不违反财务会计准则,又将物流成本纳入了管理会计体系,利于物流成本的管理。基于我国企业的普遍情况,以及我国一些会计相关制度、准则的限制,提倡使用双轨制模式,即不改变原有的财务会计核算模式,而是在凭证、账户中增设明细科目来辨认,同时另设管理会计账簿,在该账簿中单独核算。

三、企业物流成本核算的账户设置和账务处理

企业物流成本核算包括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隐性物流成本核算是在会计核算体系外,通过统计存货的相关资料,按一定的公式计算得出,计算方法简单,不涉及会计科目的选取和物流成本账户的设置问题。本文的物流成本核算账户设置和账务处理主要是针对显性物流成本的核算。

物流成本核算采用双轨制核算模式,双轨制核算模式是在不打破现行财务核算方式的条件下,对物流成本进行内部管理核算。具体做法是:由财务人员根据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记账凭证的账务处理要进行更明确的明细划分,登记有关账户后,根据原始凭证登记物流成本有关账户,登记由企业统一提取或支付而应由物流活动负担的费用及按支付形态反映的物流费用,月末物流成本员依据物流成本有关账户编制计算表,并据此对物流成本发生情况进行分析。

参考文献:

[1]黄乐恒.物流成本及物流成本管理(四)[J].物流技术及应用,2008,(3):40-45.

[2]张梅琳.物流成本初谈[J].上海会计,2006,(7):10-11.

会计的核算方式篇10

【关键词】会计核算模式住房公积金发展方向

住房公积金是我国结合我国具体的国情推行住房制度改革的重要措施,目的在于国家、集体和个人三方共同承担解决职工的住房问题,是通过强制性储蓄的方法,建立义务性住房储蓄资金,按照规定凡是缴存公积金的职工均有享受此种贷款的权利,均可按公积金贷款的有关规定,申请公积金贷款。使用住房公积金,筹集和融通住房建设资金,可以不断提高和改善城镇职工的住房水平,是我国房屋福利分配制度的深入发展。通过住房公积金的会计模式的发展,可以更好地发挥住房公积金的作用,是公积金政策顺利实施的有力保障。

一、住房公积金会计核算管理模式的现状

企业会计核算模式是在一定社会经济环境下对企业会计核算过程中各种要素按照一定逻辑进行的综合描述,是反映各种要素基本特征及其内在联系与结构形式的有机整体,主要内容包括会计人员配备方式和业务流程模式两个方面。

根据当前形势分析,住房公积金会计核算模式整体上可以分为以下两种类型:一是直接归集模式,直接归集管理,顾名思义,就是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统一决策,集中运作,在直接归集管理模式中,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在相关政策的指导,相关部门的监督下,全面负责住房公积金的运作,具体工作主要包括住房公积金的归集、贷款、核算、管理等,银行在模式中处于附属地位,主要职能是专户存储,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通过自主设立中心机构,对于住房公积金管理业务直接进行实施,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建设办理业务的网点及管理处,但是操作业务的主要工作均由中心人员完成。二是委托归集模式,这种模式是中心授权银行负责住房公积金的主要运作,主要包括住房公积金贷款、结算的办理和住房公积金账户的设立、缴存、支取等归集业务。中心不直接进行具体业务的操作。

随着我国信息化经济的发展,计算机系统被广泛应用于公积金的会计领域,尤其是会计核算领域,从企业会计发展的大趋势上看,电算化会计核算势必会取代手工会计核算,成为会计核算的主流方式。但是现阶段的电算化会计核算系统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电算化会计核算系统,它只是将传统的手工会计核算体系中的手工记录,整理部分转换为计算机输入,相当于是提升了传统手工会计核算体系的工作效率,而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公积金的会计核算模式。

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上述两种模式大发展都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采用委托归集模式,委托银行对于公积金进行管理的,因为是银行和住房公积金委员会管理中心共同操作的方式,主要是由银行前台操作,中心主要承担后台确认的责任,这样,银行在入账时一份录入银行系统,另一份录入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中心,有的管理中心依旧会自己建立会计账,在此种模式下,管理中心和银行都存在着巨大的人力资源和财力物力的浪费。二是两套系统都会在个人明细账上体现记账的信息,两套系统同时计算账户的积数,核算职工的利息,如果支票的到账日和账户的调涨日两个数据出现不符的情况,就会引起两个系统的数据不同,导致最终的结息不同,影响正常的结算利息的工作。三是由于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会同时委托授权多家银行共同承办公积金业务,在员工出现更换工作的前提下,需要办理住房公积金的跨行转移时,因为各个银行的操作系统的不同,无法实现公积金的带积数转移工作,员工只能是通过自行提取,单位另行补缴的方式进行新单位的住房公积金的办理,转移业务无法实现。另外,此种提取方式也不符合公积金的管理规定。

因此,在会计制度规范的指导下,借助信息化的力量,对会计核算模式进行相应的改革发展,对保证企业会计核算质量,提高公积金会计核算水平,增强公积金的运作效率意义重大。

二、公积金会计核算信息化模式的发展

会计信息化使得传统的会计核算模式发生了相关的变化,一方面,信息化会计核算方式依旧保留传统核算模式的全部内容,另一方面,为公积金的管理运作提供了更为便捷的信息基础。随着经济的发展,公积金会计核算信息化模式将会向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1、完善交接工作,严格会计核算制度

为了保障公积金的顺利实施,满足广大人员的要求,公积金业务一般是通过银行进行办理,因此公积金票据从银行前台归集后传递到公积金管理后台,数量和种类规模都较大,因为公积金票据时基础票据,其完整和规范性对后期的会计核算影响重大,因此,完善银行和管理中心的交接至关重要,要有专门的交接程序制度,专人负责,保证交接工作严格按照制度进行。为了加强管理中心对全程的监控,中心各管理处应在住房公积金委托银行设置两类存款账户,分别用于住房公积金的收支业务,对于资金的实际运行情况就进行全程的监控,从根本上杜绝资金风险。同时,管理中心可站在全局的角度对全辖归集资金进行资金投放组合策略研究,积极运作住房公积金,实现住房公积金保值增值的财务管理目标。

2、会计核算信息系统的核心性

信息化会计核算模式的发展中,会计核算信息系统是位于核心的位置,不同于普通的电算化会计核算系统,只是进行简单的手工核算的替代,会计核算信息系统包括各种会计实务的标准化处理方式模块,并可以随时根据企业的经营变化进行更新,企业用户可以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会计处理方式的选择,促进企业会计核算标准化、动态化,而且企业会计部门可以根据国家会计准则的变化、企业制度的变更及时确定本企业的会计实务准则,提高会计核算的主动性。

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应当开发新的公积金管理信息系统,适应会计核算管理模式的发展,该系统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公积金筹集管理信息系统,通过核算管理缴存单位和个人的详细信息。二是公积金归集管理系统,归集管理系统将数据进行详细整理并反馈到公积金会计核算管理系统后,会计人员依据具体的票据进行具体的账务核算,如果出现前台操作数据和票据信息不符的情况,后台人员不能实施录入数据的工作。三是公积金贷款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几个系统共同进行作用,实现住房公积金管理的全方位信息化。

3、公积金会计人员的分档管理

在信息化的会计核算模式的发展下,对于公积金的会计人员要进行分档管理,主要分为高级财会人员和一般会计人员两类,高级财会人员一定要有丰富的会计实践经验,负责根据国家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编制公积金的应用会计准则的实施方案,同时协助信息系统管理部门进行会计核心信息系统的开发和维护监控工作,对信息系统最终生成的信息质量负责。一般的会计人员在工作中不需要太多的职业判断,只需要运用公积金会计核算系统中的相关模块处理会计实务,并对原始凭证进行相应的审核。

三、加快信息化会计核算模式发展的对策

1、加强企业的信息化系统建设

要加快信息化会计核算的发展,首先要加强公积金的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保证公积金的各项经济业务可以在第一时间汇集到公积金管理信息处理部门,会计的信息化系统建设并不是指单纯替代手工核算模式的简单的会计电算化,而更多地是对会计实务核算的标准化处理方式,在进行公积金的信息化系统建设时,一定要注意前期开发阶段有公积金管理部门的会计人员的实际参与,保证信息化系统的建设符合企业实际发展需求。

2、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

为了贯彻执行《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住房公积金管理的通知》,依据《会计法》及住房公积金财务管理的相关政策,住房公积金管理实行的是总账统管,分账考核的方式,各管理处主要职责是住房公积金缴存支取转移复核记账职工贷款发放回收复核记账内转账务处理账户管理会计结账、登记总账、对账、节假日处理会计复核财务印鉴保管会计档案管理等。首先要加强部门之间的组织和岗位分工控制,部门之间做到职责分离,严格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系统操作权和系统开发维护权、会计业务决定权、会计档案保管权不应属于同一部门职责,加强主管会计和会计复核岗位的职责,加强系统操作和维护部门的岗位分工控制。其次要加强系统的使用控制,规范各部门各岗位的操作,保证信息处理质量。

四、结束语

总之,信息化会计核算模式对于传统的会计核算是一个较大的提升,借助信息化会计核算系统,采用多种核算模式,可以保证公积金的会计信息质量更加符合要求,因为住房公积金制度关系群众和国家集体的利益,必须严格按照《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住房公积金管理的通知》的要求,严格控制操作流程,规范会计核算,使住房公积金制度能够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姚梅芳、胡琳、王鹏:会计信息化对会计理论及实务的影响[J].情报科学,2006(1).

[2]阙传保:会计信息化对会计理论与实践的影响[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6).

[3]申山宏、树友林:信息化环境下会计核算方法的规范化[J].扬州大学税务学院学报,2003(4).

[4]黄锡远: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历程的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7(1).

[5]夏惠:信息化条件下会计核算方法的新选择[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1).

[6]张樱:住房公积金年度收支决算审计应注意把握的几个基本问题[J].审计月刊,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