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行业地域分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0:18:39

医药行业地域分析篇1

关键词:Dea;医药研发;资源配置评价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3000803

1引言

医药行业关系国计民生,是国家重点培育和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当前,我国医药企业面临市场需求快速增长的战略机遇与研发创新能力不足、水平不高的现实困难,迫切需要依托研发创新以推动我国医药产业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而研发资源是研发创新活动的物质基础,是进行新药创制和技术改造的前提。所以,积极进行医药研发资源的配置效率评价研究,将有助于优化医药研发资源配置,促进资源的开放共享和综合利用,支撑医药科技管理决策,提高医药研发创新能力,促进医药产业的健康发展。

2研究现状

资源配置(resourceallocation),就是基于资源的相对稀缺性,比较资源在各种不同用途上的使用价值和效率,进而做出选择的过程。目前对于资源配置评价的研究主要从投入和产出的关系上进行评价,研究的思路一般为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实证研究以分析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从而评价各地区的资源配置效率。

资源配置评价研究根据研究对象、目标和重点的不同,采用的研究方法和评价指标各有侧重。资源配置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回归分析法、面板数据分析法(例如:李建华、刘玲利的《我国区域研发资源配置效率测度实证研究》)、Dea(数据包络分析法)、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如:蓝天立,杨志江等的《广西科技投入与科技产出的灰色关联优势分析》)、BSC法(BalanceScoreCard,平衡计分卡法,如:徐建中,关守成的《基于BSC的企业信息资源配置效率评价》)、经济学中的边际分析方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等。由于Dea分析方法既可以对截面数据(如:崔栋的《我国区域科技资源配置评价及优化研究》),也可以对时间序列数据和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如:黄宇、王晓军等的《城市科技资源配置体系的构建与评价——杭州实证研究》),以及具备不受评价指标量纲的限制、同时处理多输入变量与输出变量问题等优点,所以应用最为广泛。资源配置的研究对象范围比较广泛,在各种领域、地域、行业上都有体现,但是细分到医药研发资源领域配置效率评价的研究却非常少。

3基于Dea的区域医药研发资源配置评价模型

(1)Dea方法与评价步骤介绍。

Dea(Dataenvelopmentanalysis)又称数据包络分析,它是一种相对效率评价方法,最初由a.Charnes和w.w.Cooper等提出,目前常被作为一种有效的分析工具应用于管理科学和系统工程等领域。Dea模型主要有两种模式,即CCR模型和BCC模型,其中CCR为规模报酬不变模型,主要用于综合效率评价,而BCC为规模报酬可变模型,主要用于技术效率评价。Dea效率评价的主要思路与步骤为:确定评价对象选择决策单元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选择Dea模型并进行评价输出结果。

(2)医药研发资源配置效率评价模型构建。

区域医药研发资源优化配置的目的就是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多的产出,其实质是提高医药研发资源的利用率。因此,可以通过医药研发资源利用效率评价的方法来分析区域医药研发资源的配置情况。

医药研发资源利用效率=医药研发活动成果(产出)/医药研发资源消耗(投入)。

所谓区域医药研发资源的优化配置就是要实现各种医药研发投入要素的最佳组合,可以将中国区域医药研发系统(同一时间的不同区域的指标数值)看成是Dea方法中的一个决策单元,它具有特定的输入变量和输出变量,在将输入变量转化为输出变量的过程中,努力实现系统优化的目标——提高医药研发资源配置效率。采用Dea方法及模型可以评价区域医药研发资源配置的效率,同时在评价的基础上,还可以为区域医药研发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进一步的信息。

4医药研发资源配置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

只有按照系统性、有效性、可操作性、可比性、动态性的原则选取评价指标,才能保证医药研发资源配置评价结果的全面、客观和准确。虽然,医药研发资源涵盖了医药研发活动中所需要投入的人、财、物等各种要素,但是不管是物力资源,还是信息资源等,这些都可以由人力资源和财力资源来反应,也就是说,人力资源和财力资源是研发活动中最为重要和基本的资源,具有决定性的地位和意义。基于此,本文主要从医药研发的人力资源和财力资源方面选择指标进行运算分析,具体指标选择如下:

医药研发投入指标:医药研发活动人员数、医药研究人员数、医药研发经费支出额、医药研发费用占医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

医药研发产出指标:医药专利申请数、医药新产品产值、医药新产品出口额。

根据上述指标,构建我国区域医药研发资源配置评价指标体系(如图1):

图1区域医药研发资源配置评价指标体系5各区域医药研发资源投入、产出的原始数据

本文选择了2011年《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中国药学年鉴》中31个省、市、自治区的医药研发资源投入产出相关指标的数据进行Dea评价分析,目的在于研究各区域医药研发资源配置效率的相对有效性。具体方法为:以前文建立的区域医药研发资源配置评价指标体系为依据,选取的输入指标为:X1医药R&D活动人员数(人)、X2医药研究人员数(人)、X3医药研发经费支出额(万元)、X4医药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选取的输出指标为:Y1专利申请数(项)、Y2新产品产值(万元)、Y3新产品出口额(万元)。各评价指标原始数据如表1:

医药行业地域分析篇2

【关键词】新医改;合资医药企业;策略

2009年伊始,我国国务院原则通过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即新医改方案和实施方案。新医改方案提出,将在2009至2011这3年间,各级政府预计投入8500亿元用于五项医改,五项重点包括了医保、基本药物、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公共服务均等化、公立医院改革。新医改8500亿的巨型蛋糕使国内医药企业和外资医药企业把更多的目光聚焦在中国这块巨大的市场上。尽管到目前为止新医改中还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因素,包括基本药物制度和药物价格制度等方面。但它的推出和实施引发了中国整个医药行业新的思考。

一、合资医药企业在中国医药领域的现状

医药是一个涉及我国国计民生和公共健康的特殊产业,在外资的进入中带来了利好和危机。具体表现为在有力带动我国医药产业技术进步和产品升级、加快境外品牌产品的国产化进程的同时,也对我国民族医药产业带来严重的冲击,外资的市场控制率、股权控制率、技术控制率不断提升,新药市场基本为外资公司控制,同时占有中国医药市场举足轻重的地位。

纵观近年来跨国企业在中国医药领域的投资,截至2006年底,我国已有合资和外资制药企业约1500多家,占我国制药企业总数的30%左右。在市场占有率方面,外资企业的销售额占了我国整个医药市场份额的27%左右;在大城市中,外资药和进口药已占据60%~65%的市场份额;在医疗器械市场中,80%左右的份额为“洋品牌”;有些特殊品种的市场几乎被外资产品所垄断。尽管如此,合资制药企业和广大本土产企业一样,同样面临新医改政策出台所带来的不可预知影响。

二、新医改将对合资医药企业产生的影响

新医改将对合资医药企业产生深远影响。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最终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落实到十七大报告所体现的卫生事业公益性质、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上。从今年年初的新医改方案的两条主干思路,即向“广覆盖、低水平”发展,就体现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这一初衷和目标。“广覆盖”即各种保障项目都应尽可能地覆盖到该覆盖的全部人群。“低水平”即中国社会保障的性质必将定位在较低水平的“基本保障”上。新医改实施方案也必须体现市场化思路,否则无法实施。对医药企业包括合资企业而言,在国家政策导向和市场竞争的双重压力下行业整合将会加剧,长远看来医药企业就用药量增加这一点将面临两个机会:一方面医保覆盖面扩大和发展社区医疗将增加城镇居民用药;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将增加农村用药规模。

进一步分析,新医改将对合资医药企业产生近期影响。数据显示:目前,在以医院为销售终端的市场上,外资和合资类药品所占市场份额在一半以上,2008年这一比率还在上升,且销售和利润集中度很高,其对我国医院利润的实际贡献率已达到60%~70%,上海、北京、广州在内的一线市场,优势地位更为明显。2009年政府出台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主要精神是“普惠”,即包含了两个层面的“普惠”,普通老百姓得到用药买药价格的实惠,医药企业质优价廉药品推广的实惠。从第二个层面看,目前外资企业的药品价格相对高昂,“受惠”幅度不大,相对昂贵的药价无疑成为该药品进入各地医保目录的阻碍,这种情况,将是合资医药企业在未来可能遭遇的普遍情况,降低药价将合资医药企业成为现阶段必须提上思考议程的问题。

三、新医改下合资医药企业发展趋势分析

中投顾问公司的《2009~2012年中国医药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以下简称《预测报告》)指出:“新医改不但会使我国医药市场大洗牌,还会引发外资企业的一系列动作,不管是设立研发中心、进军流通领域还是向二、三线城市转移都无不说明了外资企业的动机:控制成本、拓展市场、建立合伙关系、控制当地销售网络,以便在新医改中获得好处”。从这一预测报告至今,不难发现,新医改环境下,合资医药企业可能加紧加快开展的工作会是这样的一种态势:竞相争夺非一线城市的主导权、加强渠道建设、拓展思路进军医药流通领域、加强研发、加大专利药品推广。

参考文献

[1]周环宇.美国行业营销经典案例:美式营销战[m].美国医药业营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08-01

医药行业地域分析篇3

关键词:大数据;中医药信息

doi:10.3969/j.issn.2095-5707.2014.01.001

applicationoftCminformationintheageofBigData

panwen,Chengtao,niuChongxin,ZhaoXiaoli

(Gansuacadem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Sciencesandtechnology,informationResearchinstitute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GansuLanzhou730050,China)

abstract:Byanalyzingthe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tCm)informationunderthebackgroundofbigdata,thispapertriestodeterminetheroleoftCminformationin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andscientificresearch,themanagementofmedicalinstitutionsandthepublichealthresearchinstitutes,torecognizethegreatvalueofthetCminformationofbigdatainthedevelopmentofChinesemedicineinthefuture.theageofbigdatadawns,especiallyitsapplicationinthefieldsofChinesemedicineisjustbeginning.weshouldseizethisopportunityandlettheChinesemedicineindustryrise.

Keywords:bigdata;tCminformation

随着信息技术产业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计算机技术融入到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各个领域。而计算机信息技术与传统的中医药行业的结合,则大大推动了中医药行业的发展,各种中医、中药数据库和以提高诊疗质量为目的包括专家系统在内的医用人工智能系统、远程医学系统、综合医院信息网络系统的研制与开发成为中医药信息化的重点。

1大数据时代到来

当数据成为一种新的经济资产,当科研处于以数据为基础进行科学发现的第四范式[1],当数据开始变革教育[2],这些都标志着我们已经进入了大数据(bigdata)时代。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称:“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人们对于海量数据的挖掘和运用,预示着新一波生产率增长和消费者盈余浪潮的到来。”同样,在中医药领域,应用大数据时代的理念与技术的研究,也已经悄然展开。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刘保延教授指出:“‘大数据’应用于中医药临床与科研,将给这个领域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大数据,顾名思义是大规模的数据集,但它又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数量的概念。大数据是指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通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帮助企业经营决策更积极目的的资讯。相比于传统的数据仓库应用,具有数据量大、查询分析复杂等特点。iBm公司指出,大数据的特点是4个V: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样)及Veracity(真实),它提供了在新的和正在出现的数据和内容中洞悉事物的机会,使业务更加灵活,并回答以往没有考虑到的问题[3]。Gartner公司的报告也提出,大数据是大容量、高速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它们需要新的处理方式,以提高决策能力、洞察力和流程优化[4]。

由此可见,大数据的战略意义,不在于掌握了庞大的数据信息,而在于对那些有意义的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使之成为一种大资源。其背后隐藏了深刻的理念,这些理念包括:①将对数据和信息的分析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里的分析是指深层的挖掘。大数据时代,如何充分利用好积累的数据和信息,以创造出更多的价值,已经成为企业管理者、政府机构以及科研工作者首要关注的问题。②多种数据的整合和融合利用。大数据时代,数据的多样性是一种真实的存在,其表现方式可以是数据库、数据表格、文本、传感数据、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同一个事实或规律可以同时隐藏在不同的数据形式中,也可能是每一种数据形式分别支持了同一个事实或规律的某一个或几个侧面,这既为数据和信息分析的结论的交叉验证提供了契机,也要求分析者在分析研究过程中有意识地融集各种类型的数据,从多种信息源中发现潜在知识。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地提高数据分析的科学性和准确性。③更加广泛地应用新技术和适用技术。数据量大、类型多样、增长速度快是大数据的突出特点,这必然会带来数据获取、整合、存储、分析等方面的新发展,产生相应的新技术或者将已有的技术创新地应用于大数据的管理与分析。同时,计算机辅助分析或基于计算机的智能化分析,将成为大数据时代数据与信息分析的主流模式。

2中医药信息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作用

在中医药领域中,中医药信息具有非常典型的大数据特征。有资料显示,中国中医科学院2012年4所医院全年的门诊量达到698万人次,仅广安门医院1天的门诊量就超过1万人次,每年还有6万多的住院患者。如果将这些患者的诊疗过程全部数据化,每人次就诊产生的医学数据以10m计,每年产生的数据量将高达70tB,如果把全国中医院的临床数据都汇聚起来,其规模之大可想而知。另外,在中医医院,每个患者不但要经过辨证论治的个体化诊疗,还要经过各种理化检测进行疾病及其预后的诊断,所以不只有病历资料中包含的信息,还会有生化检查、多种影像或病理切片检查的生物学信息。收集这些庞大、多类别的数据,通过分析处理将其盘活,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价值。

2.1中医药信息在中医药诊疗和科研中的作用

中医药信息在中医药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大数据的中医药信息对中医药的诊疗和科研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将给中医药科研带来巨大的变化和极大的便利。刘保延教授认为,利用数字技术记录中医临床诊疗实践中大量的中医学知识和诊疗信息,并把这些信息用于分析中医临床诊疗的疗效和经验知识,是中医药学现代化研究和发展的重要课题。这些海量信息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中医药从人体状态切入,整体、动态、个性化地掌握人体,理念超前,方法先进,但中医药的巨大潜力并没有充分发挥,至今仍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关键问题在于缺乏实现超前理念、先进方法的技术手段。当前记录实践的技术仍然停留在千余年前的水平,当务之急是进行技术体系的创新,数字技术是促进中医药快速发展的必由之路。对于中医药学来说,如何让大数据成为学科发展的大优势,取决于对大数据的收集与处理。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工程,也是一个大考验,处理得好,应用得当,大数据就会成为“大优势”,为中医药发展带来“大价值”。

众所周知,中医药发展离不开临床。以前中医主要通过个人在临床实践中积累经验,用纸质病历将临床诊疗过程记录下来,通过自己感悟升华,变成自己的学术观点或学术思想,再回到临床指导实践,这种“从临床中来,到临床中去”的发展模式是一个非常漫长、以实践中的疗效为检验标准的过程,导致了中医传承困难、成才缓慢、发展不能满足需求等状况。中医药行业利用大数据技术,重点要解决的是临床实践如何数据化、数字化问题。由中国中医科学院牵头研制的“中医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及其成果的延续和推广应用“中医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构建”就是利用大数据实现中医药临床科研变革的有力工具。中医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旨在建立中医临床实践数据化的工具与复杂海量临床数据管理和利用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利用大数据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以人为主、人机结合的临床科研一体化研究过程。其中,医者在临床实践中通过与患者的交互,采用“继承创新”的方法,践行着自己的诊疗实践,而同时通过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将实践数据化、规范化、数字化,海量临床数据经过整理、清理、装载、转换等过程,被放在了以“证-治-效”紧密相关模型为主题的数据仓库中,在医者“思维”的组织下,通过查询检索、统计分析以及数据挖掘等,从中发现中医临床的经验,揭示诊疗规律,评价临床疗效等,从而产生新的知识,再去更加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使中医临床诊疗把握度不断提高,治疗范围不断扩大,服务能力与服务质量不断提升。

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将临床实践数据化,采用高度结构化的电子病历系统,将不同医生采用的自由语言记录临床信息的方式,改变成通过数字化中医临床术语应用系统支撑下的结构化电子病历。研究建立了“中医临床标准术语集”和“中医临床规范术语字典”等系统,基本满足了临床病历书写与数据挖掘等对规范术语的需求,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结构化的中医电子病历系统。目前该项目合作医院利用此系统,已经收集中风、糖尿病、冠心病、肿瘤、针灸等中医、中西医结合诊治病历10万余份,其中包括40多位名老中医诊治的上万份病历。在不影响中医辨证论治临床实践的基础上,通过此系统,临床诊疗实践被详细记录并被量化为可分析的临床数据,形成了蕴含丰富临床经验和临床规律的海量数据库。然后,数据管理平台将整合不同研究中心、研究现场所产生的数据,形成蕴含内容极其丰富的大数据资源。中医临床数据一旦被全部汇集起来,将形成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中医药资源宝库,将具备无与伦比的特色优势。

2.2中医药信息在中医医疗机构管理中的作用

大数据的中医药信息能够进一步促进中医医疗机构的管理工作,为医护人员创造更加公平、公正、有效激励的工作环境和为广大百姓提供更为充裕的医疗资源。2012年3月,广东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正式携手iBm构建智能运营平台,利用iBm在业界领先的业务分析和数据挖掘工具,帮助该院搭建了大数据时代下的智能运营平台,成功部署了国内中医院行业第一个完整的运营数据分析系统,为医院管理体系输入至关重要的洞察力,不仅推进医院向管理现代化大阔步迈进,也极大程度地提升了民生大众的就医体验。智能运营平台的构建全面提升了医院在日常运营监控、阳光用药监察、医保费用监控、科室目标管理四大方面的技术能力。基于此项技术,iBm医院智能运营系统致力于帮助医院进行日常运营信息的整合,从医院管理目标出发对医院运营数据仓库进行规划和建模,以医院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电子病历(emR)、病案管理、医保等系统作为数据源,进行数据抽取、清洗和转换,为数据的智能化分析利用打好基础。在医院运营数据仓库的基础上,iBm先进的医疗运营分析模型和分析工具能够帮助医院获得良好的业务洞察能力。而在进行数据整合与分析的过程中,iBm医疗分析专家不仅可以帮助医院发现原有系统中存在的数据质量问题,提出整改建议,还可以立足于医院的发展战略,帮助医院设计、规划出新的管控指标体系并对医院业务系统提出一系列整改要求,使医院的分析数据更加完整,更加准确。这些工作也从决策分析的角度引导和促进医院业务系统配合分析目标的要求,采集更加动态全面的信息,支持更深更广的业务洞察。

2.3中医药信息在公共卫生研究机构中的作用

利用大数据的中医药信息,公共卫生研究机构能够更早地预测即将爆发的传染病及其传播范围和规模。对于个体而言,大数据就是全数据,通过集中全部诊疗信息、体检信息形成个体的全健康档案,可以使患者得到更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总之,对于中医药领域来讲,包括中医、藏医、苗医等民族医学在内的中国传统医学拥有真正的大数据。现在仅仅是一个开始,既是挑战也是良机。只要以开放的心态、创新的勇气迎接大数据时代,就能更好地发挥中医药信息对中医药发展的重要作用,抓住祖国传统医学崛起的机会。

参考文献

[1]eScience-atransformedScientificmethod[eB/oL].[2012-09-06].http:///en-us/um/people/gray/talks/nRC-CStB_eScience.ppt.

[2]advancedpersonalizededucation[eB/oL].[2012-09-06].http:///ccc/docs/web_learning_spring.pdf.

[3]whatisbigdata?[eB/oL].[2012-09-06].http:///software/data/big-data/.

医药行业地域分析篇4

关键词:医药企业专利现状存在问题

医药产业是世界公认的技术创新成果对专利保护依赖最高的行业之一,专利既是技术创新的成果,又是对创新成果的保护。文章运用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的数据,对我国医药企业专利现状进行分析,并与国外专利情况进行比较,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1.我国医药企业专利现状

自1985年4月1日我国实行专利制度以来,医药企业技术创新成果专利量取得了可喜成就。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医药制造业发明专利拥有的数量呈现快速增长趋势。1995年医药制造业共拥有发明专利数量为183件,而到2009年已经增加至6017件,比1995年增长近33倍。专利申请数量有了很大提高,1995年我国医药制造业专利申请数量为273件,2009年增至8601件(见图1)。

图11995-2009年我国医药制造业发明专利拥有数和专利申请增长趋势

1.1我国医药制造业拥有发明专利的分布现状

我国医药制造业拥有的发明专利大部分被化学药品制造领域所占据,以2009年为例,约占医药制造业的45.2%,其次是中成药制造领域,约占40.8%,生物、生化制品领域的比重最小,约占14%。从表1中可以看出,中成药制造领域的比重正逐渐增大,说明我国一系列中医药扶持政策的实施对于促进中药产业技术创新的发展明显,产品技术含量有了较大提高。

表11995-2009年我国医药制造业拥有发明专利的分布状况(件)

1.2我国医药制造业专利申请的分布现状

从表2可以看出,我国医药制造业的专利申请,绝大部分集中在化学药品制造和中成药制造领域,其中中成药的专利申请数量增长较快。而生物、生化制品制造业的专利申请数量增长缓慢,比重很小。

表21995-2009年我国医药制造业专利申请的分布状况(件)

2.国内外医药专利现状比较

国内医药企业与国外企业相比,在专利申请上,尤其是专利申请的质量上存在一定的差距。以国家知识产权局在1998年-2002年间《发明专利公报》公布的药品发明专利申请的数据及1985年1月-2005年10月申请公开的所有中药专利数据中的中药专利申请量、专利保护的内容及专利授权情况的数据为基础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得出:

(1)我国医药企业的化学药品专利申请量很少,只占8.4%,而且大部分为制剂或工艺方面的申请;而国外医药企业(包括个人,以下同)的专利申请数量约占91.6%,且大部分为新化学合成药品,质量相对较高。

(2)我国中药的专利申请量较多,占中药专利总体申请量的97.2%,但是质量大都不高,因其大部分的专利申请仅是将中药处方进行了罗列,即使被授予了专利权,其专利保护范围也很有限;而国外医药企业在中国申请的中药专利只占2.8%左右[1]。虽然国外医药企业在我国申请的中药专利总量不多,其总体授权率却高达31.8%,而国内企业申请的中药专利总体授权率仅为25.2%,说明国内医药企业在中药领域的技术创新性研究明显不足[2]。

(3)我国医药企业在生物制品领域的专利申请量约占48.46%,但申请的质量和发明的创造性与国外医药企业相比,差距仍比较大。

从药品专利申请的整体来看,国内医药企业的专利申请主要集中在天然药物领域的开发,但在含有机成分的药品、药用辅料、生物制品和药物制剂方面处于劣势。

3.存在问题分析

3.1现行专利制度对企业技术创新激励不足

我国的专利法虽历经三次修正,取得一定成绩,但由于我国专利制度建立较晚,难免会存在着一些需要长期消化和弥补的问题,这也是造成我国现行专利制度对企业技术创新激励不足的重要原因[3]。

3.2国内医药专利保护观念和意识淡薄,与国际大环境脱节

虽然近年来我国的专利申请量以年均22%的速度递增,但由于多年来的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我国大多数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仍然薄弱,其对专利制度还没有足够引起重视。有资料显示,我国每年的专利申请中只有25%左右得以运用,而能够形成生产力和产业化的仅占5%[4]。这说明我国企业在技术创新研究中有意识地运用和实施专利机制的很少。许多企业的领导、科研人员,甚至是负责企业专利管理的人员不仅对专利保护的重要性缺乏足够认识,而且对专利壁垒等战术几乎一无所知,与发达国家的企业擅于运用专利制度来保护其自身的技术创新成果,以此赢得市场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3.3专利信息利用不充分,多方合作渠道不畅

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医药企业在进行新产品开发前,需要对开发的新产品进行专利检索,分析所开发技术在本领域中所处的地位,竞争对手的状况,对拟开发的产品进行专利评价,再依据专利检索及评价对开发的主题进行及时修正,这样既可防止侵权,也可避免资金和时间浪费。只有这样,医药企业才能形成自己的技术优势区域。但目前国内大多数医药企业欠缺利用专利信息系统检索专利文献的能力,致使企业技术创新水平一直落后,企业专利机制的开展也无从谈起。

此外,由于我国大多数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比较弱,其开展技术创新往往需要与政府、科研机构、大学、中介机构等多方合作。但因我国尚未有一个开展技术合作和促进产学研转化的政策平台,加之技术中介服务的缺位,以及企业与科研机构、大学间的信息不对称,彼此间很难寻求到合适的合作机会,这就造成了企业“求合作无门”,而科研机构和大学拥有的技术开发成果则因离开市场或不被市场需要而受到冷落,导致技术创新成果不能被迅速转化和应用。

3.4医药企业内部技术创新资源配置不合理

一方面,医药企业技术开发资金的投入严重不足,造成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不足,专利实施的效果不理想,进而影响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医药企业专利人才缺乏,尤其缺乏即懂技术、专利、又懂经济的复合型人才。而且大多没有专门负责本企业专利保护的管理人员,即使有也很难驾驭集专利、技术、经济多因素于一体的专利机制。另外企业的技术开发人员数量也偏少,技术力量比较薄弱,给医药企业专利机制的实施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4.对策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在国家层面上,首先,要加强和完善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创造利于医药技术创新的大环境;其次,要加强专利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特别是医药企业管理层要认识到专利对于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在企业层面上,首先,要加大医药研发投入,给医药技术创新以资金支持;其次,要充分利用国家公开的医药专利信息,同时要与政府、科研机构、大学、中介机构等多方合作来开发新药;最后,要健全企业专利管理部门,完善相关专利制度,形成知识累积和资源共享的氛围,从而提高医药企业进行科技创新活动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李全林.新医药开发与研究[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8:104.

[2]章洪流.科技含量低是中药专利授权率低的主要原因[n].中国医药报,2006-7-11.

医药行业地域分析篇5

>>推动甘肃省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策略研究山东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策略的思考创新中医药产业发展中医药文化研究发展简述亳州中医药文化发展探析山东省地域文化资源优势与动漫创意产业发展研究山东省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现状分析中医药发展纲要背景下陕西省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文化营销与我国中医药产业发展蕲春县李时珍中医药文化 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福建省发展中医药文化产业现状及对策研究中医药健康产业发展对中医药教育影响述评山东省编办、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一书记工作实录(八)东城区发展中医药产业的基础及策略陕西省中医药产业技术预见研究浅析湖北省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现状及路径创新研究中医药规划出炉政策护航产业发展中医药产业发展状态分析江苏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及策略选择“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辽宁省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l.

[4]董君.山东省创意产业发展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12.

[5]韩娜.山东省文化创意产业构建模式探究[J].商业经济,2015,(8):49-50.

[6]张文珍.创意山东建设的实践价值与思路对策[J].理论学习,2012,(10):30-34.

[7]中国产业信息.2014年我国中成药行业产量数据深度分析[eB/oL].(2014-02-19)[2016-5-13].

[8]2014年全国中成药产量情况.[eB/oL].(2015-03-18)[2016-5-13]..

[10]山东加快发挥技术改造对中药产业转型升级.[eB/oL].(2015-01-29)[2016-5-13].

医药行业地域分析篇6

关键词:专利研究;文献综述;行业分类;知识产权

中图分类号:G3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4)08-0056-03

一、引言

各行业技术的发展一直是专利领域研究内容不断充实的来源之一,当今技术创新已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驱动力,专利作为发明创造活动的重要产出指标,与技术创新的关联十分紧密。而专利领域的研究成果对于行业发展而言也是一个很好的借鉴与参考,研究研发产业热点领域并把握发展趋势,对于确定国家产业政策和企业研发策略具有重要意义。专利制度与行业发展的这样一种互动关系正是笔者选择从行业分类的角度出发,探索专利领域研究状况的缘由。

二、文献检索

(一)一级检索

数据库选择:中国知网总站,高级检索;

检索范围:基础科学、工程科技Ⅰ辑、工程科技Ⅱ辑、农业科技、医药卫生科技、社会科技Ⅰ辑的一部分(包括法理、法史、宪法、行政法及地方法制、民商法、刑法、经济法、诉讼法与司法制度、国际法)、信息科技、经济与管理科学;

期刊级别:核心期刊;

检索年份:2009~2013;

检索主题:(专利and行业)or(专利and产业);

根据以上条件得到检索结果,手动筛选至347篇,找出细化行业和关键词,如表1所示。

(二)二级检索

数据库选择、检索范围、期刊级别、检索年份均同一级检索;检索主题:专利and表1中细分行业中对应关键词。

根据以上条件得到检索结果后,进行手动筛选,进而与一级检索的手动筛选结果进行合并,得出各行业文献主要研究主题,如表2所示。

表1一级检索结果:行业分类及相应关键词

行业/产业文献数关键词

1医药55医药、制药、药品、仿制药、中药、医疗

2能源50钢铁、清洁能源、风能、太阳能、氢能、低碳技术

3信息产业43信息技术、it、iCt、电子、通信、光存储、互联网

4机电41机电、机械、电气、电器、家电、农机

5汽车29汽车

6LeD28LeD

7高技术22高技术

8材料17材料、半导体、纳米

9金融15金融、银行、保险

10生物13生物技术、基因、转基因

11音视频11光盘、音频、语音、视频、电视

12食品相关8食品、制糖业、酒

13计算机6计算机、软件、云计算

14农业5农业

15日化&服装4日化、化妆品、服装、服饰

表2二级检索结果:各行业主要研究主题

行业/产业文献数主要研究主题

1医药236药品专利制度、中药专利保护

2信息产业111电子信息行业、通信行业、互联网行业

3能源92钢铁行业、清洁能源、低碳技术

4计算机87软件专利、开源软件、实务问题

5生物84生物技术、基因、转基因、遗传资源

6金融64商业方法专利、金融专利、银行业、保险业

7机电62地方行业发展、企业专利情报、农机、工业设备、电器

8汽车59新能源汽车、外观设计、组件或配件、区域发展

9LeD58国内发展、国际发展、具体技术

10材料47半导体材料、纳米材料、复合材料

11高技术25专利保护与产业发展、专利制度与专利行为、专利管理

12音视频22光盘、音频&语音、视频、电视

13农业22区域发展、专利申请、农业技术

14食品相关18食品、制糖业、酒业

15日化&服装12日化、化妆品、服装

三、各行业研究情况

根据二级检索结果中各行业对应研究文献的篇数,本文将选择文献篇数在100以上的两个行业,对医药行业和信息产业的专利情况作具体综述。

(一)医药行业

1.研究现状

医药行业是学者研究专利的重点,如图1所示,1992~2012年的研究文献数量整体呈现上升的趋势,自2004年开始,每年的文献数量均超过100篇,2011年甚至超过200篇。

图1医药行业1992~2012年文献数量变化图

图2医药行业2009~2012年文献数量变化图

本文所搜集的文献数量年度变化如图2所示,为2009~2012年变化趋势图,从图中可以看到,除2011年以外,每年的研究文献篇数在50篇上下浮动,而2011年的文献篇数高达85篇,这一趋势与图1也是相吻合的。这主要是因为2011年医药行业走过了不平凡的一年。作为“十二五”的开局之年,2011年5月5日,中国商务部《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这是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首部有关药品流通行业的规划纲要;在此之前,2011年2月12日,历经5年修订、两次公开征求意见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简称新版药品Gmp)对外,并且于2011年3月1日起施行。此外,医药商业巨头们的并购整合大戏也在这一年高潮迭起,2011年4月,国药控股以配股方式集资34亿元,用于扩大分销及零售网络;2011年6月,北药并购普仁鸿25%股权,并在基层领域积极收购北京区域市场的二级商;2011年8月,上海医药斥资3.44亿元收购了无锡医药商业龙头山禾医药80%的股份,巩固江苏市场。国内医药巨头跑马圈地的同时,外资医药企业也开始发力进军中国药品流通领域,2011年7月,南京医药与全球医药商业巨头联合博姿携手成立合资公司;美国第二大流通巨头康德乐斥资4.7亿元收购永裕医药。这一系列政策上和商业上的大事件,都使2011年成为医药行业专利研究的大热之年。

2.研究内容

(1)药品专利制度。药品专利保护与公共健康的冲突一直是学者们热衷于研究药品专利问题的缘由之一。王秀卿(2009)认为药品专利和公共健康之间矛盾的主要原因来自于专利权所固有的垄断性和公共健康的天然合理性;而贾高峰(2011)提出药品专利是引发公共健康问题的原因之一,这一观点的逻辑性似乎有待考察,笔者不敢苟同。更多学者着眼于在现有法律框架下探求药品专利与公共健康的博弈与平衡之道,赵玉港(2010),张丽(2011),张可(2012)都试图在tRipS协议的框架下探寻缓解药品专利与公共健康间矛盾的方法,如建立专利制度外的药物研发激励机制。与之如影随形的是有关药品专利强制许可的探讨。部分学者认为药品专利的强制许可是必要的,童苏琴(2009)力图从公共健康的角度论述专利制度中药品专利强制许可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杨剑(2009)指出药品专利强制许可制度是一项得到国际社会认可的救济途径。很多学者更偏向于利益平衡理论,何俊杰(2009),胡(2010),张甜、邵蓉(2012)认为应灵活运用强制许可制度,平衡药品专利与公共健康之间的冲突。另外一部分学者则更侧重于研究国外的有关药品专利制度。刘洁(2009),胡潇潇(2010)[1],楼杜鹃(2011)[2]介绍了美国药品试验例外制度;肖建玉、沈爱玲(2010)分析了加拿大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分析以及与我国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比较;倪娜等(2011)研究了美国、日本和印度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家的药品专利政策;姚颉靖、彭辉(2012)对1986~2009年中国和澳大利亚的药品专利保护强度进行了测算。

(2)中药专利保护。大多数学者着眼于研究中药专利保护现状,并试图提出相应的建议。米岚、田侃(2009),张亮(2010),徐丹(2011)认为目前中药专利保护方面存在一定缺陷,应进一步完善中药专利保护制度,但并未提出具体的可行方案。另外一部分学者则提出相对具体的方案,杨异、张铁男(2010)提出利用tRipS协议的弹性空间,完善以适当放宽专利审查标准为主的中药专利法律保护体系;李帆、孟锐(2011)基于中医药理论原理,提出应建立我国特有的中药专利保护体系。一部分学者则更关注国外中药专利保护的经验。郭德海等(2009)分析了印度在我国中药领域的专利活动;胡琴、汤军(2011)介绍了日本汉方药产业的发展。还有一些学者则通过对比不同国家的专利信息,张艳艳、罗爱静(2009),吴晶、李欣(2010),海广范等(2011)分别比较分析了韩国、日本、澳大利亚、美国、德国等国的专利信息。在上述学者执着于对中药专利保护制度的研究时,另一部分学者则更倾向于在现有法律框架下探寻中药专利保护的实务问题。杨显滨、苏(2010)[3],颜艳(2011),陆永强、李慧(2012),岳雪莲(2012)从中药专利的审查标准、侵权认定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医药行业的相关研究,无论是公共健康与强制许可的冲突,抑或中药专利保护等主要问题的研究,由于缺乏相应的政策大方向上的调整,学者们似乎遇到了研究的瓶颈,只能徘徊于不断呼吁立法的地步,却鲜少提出具体的相应立法建议或方案。笔者认为,学者们在期待立法改革或变化之时,不如更多地依托实证研究,深入企业或社会群体,了解医药企业和其他个人遇到的实际问题和需求,从而提出具体可行的办法。

(二)信息产业

1.研究现状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学者研究信息产业的专利状况,如图3所示,1992~2002年的研究文献数量整体比较平缓,自2003年开始,研究开始呈上升趋势,而2009年却出现了一个小小的低谷。经济危机让2009年的所有行业都受到了严重冲击,尽管信息产业表现不错,但远远无力遏制经济的整体下滑,从图3中也可以看到信息产业专利研究在2007年达到一个小高峰之后,可能缘于经济危机的关系,2008年和2009年的研究文献数量连续下滑至谷底。但行业内大企业这一年内的一系列举动也许是专利研究文献从2010年开始迅速调整至滑坡前增长速率的原因之一。2009年4月,oracle出价74亿美元欲收购Sunmicrosystems;2009年10月22日,微软首席执行官史蒂夫鲍尔默在纽约市中心登台宣布了windows7的正式;2009年11月,仅仅在微软的windows7一个月后,Google就向开源社区了Chrome操作系统。此外,政策上的导向或许也是专利研究恢复增长趋势的一份助力。2009年2月,美国众议院通过了一项巨额的经济刺激计划:包括高达72亿美元的宽带部署、17亿美元奖励采用电子健康记录和涉及电力网与互联网的110亿美元;2009年4月15日,《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规划提出,此后三年电子信息产业要围绕计算机、通信设备、信息服务、信息技术等9个重点领域发展。

图3信息产业1992-2012年专利研究文献数量变化图

2.研究内容

(1)电子信息行业。学者们对于电子信息行业的专利研究主要偏向于对某一区域的行业专利信息或战略进行研究。何静、马虎兆(2009)剖析了目前天津市电子信息产业专利特点及主要问题。赵富红(2009)对湖北省电子信息行业的专利战略进行了研究。吴慧英(2010)在调研的基础上,对武汉光电子产业的标准与专利现状进行了分析。

(2)通信行业。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以国家为界,很多学者因而热衷于利用国内外专利信息进行比较研究。姜慧敏(2010)[4]对比分析了我国和美国的移动通信产业专利年成长率等五个方面。杨威(2012)则专注于通信领域中韩两国的专利比较研究。邱洪华、刘晓丽(2013)[5]在概括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中美两国4G移动通信技术专利布局进行比较研究。相比于上述学者进行的行业整体研究,部分学者更偏向于对通信领域内某一具体技术进行专利研究。王雷、戴妮(2009),李春秀(2010)[6],李俊、王雷(2011),张妍、张倩(2011)分别对tD-SDma、Lte、wimaX等技术的专利申请、专利布局等活动进行了研究。也有一部分学者直接以通信领域类典型企业为研究对象,对其专利信息进行分析。郑云凤(2009),宋天华等(2010)[7],于光等(2011)通过对华为、中兴或思科等通信行业典型企业的专利信息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其技术发展或专利布局等。

行业内大企业之间的诉讼和竞争也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热点,苹果、三星、谷歌、摩托罗拉、诺基亚、HtC这一些普通百姓非常熟悉的手机品牌,在诉讼领域内同样不会让人感到陌生。无论是纯粹的专利战,亦或是借收购合作之名,行专利买卖之实的商业活动,这些行业内大企业的一举一动都吸引着学界的关注。

(3)互联网行业。随着Google、百度等以搜索引擎发迹的企业越来越扩张其业务范围,以及腾讯、阿里巴巴等大企业业务的多元化,学界也将目光投向于互联网行业。在现今社会,这类企业业务范围的扩张或变化,必然需要一定的技术作为支撑,对此的专利研究也就显出其重要性。易敏(2011)从企业专利管理的基本理论出发,试对互联网企业的专利管理体系构建提出建议。凌媛、张钰(2011)在统计调查近6年中国互联网行业的诉讼事件的基础上,对互联网企业的诉讼总体情况等进行了分析。陈晨、徐灿(2012)采用专利定量分析的方法,分别从搜索引擎技术的发展趋势,搜索引擎行业中专利技术的发展重点,以及搜索引擎行业中参与技术竞争的竞争对手等方面进行分析。

信息产业的专利研究似乎总是随着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尽管这好像是一个自然而合理的现象,因为技术特征等的变化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相应专利研究内容的变化。然而笔者却在思索,尽管信息产业的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更新速度极快,专利研究热点问题很容易火一把之后就一晃而过,但学界能否再提出一些适用于信息产业的经典理论,为真正充实这个行业的专利研究做出一些贡献呢?

四、结语

无论是传统产业还是新兴行业的发展,现今社会都要求企业利用专利制度来保护其知识产权。在深入挖掘专利理论的同时,学术研究能否跟上行业专利技术发展的脚步也不可忽视。本文从行业分类的角度综述了目前专利文献研究的现状,以期为学者们选择研究专利领域主题时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胡潇潇.药品专利“Bolar例外”制度的利益平衡――兼评“Bolar例外”在美国的创立、发展及其启示[J].求索,2010(1).

[2]楼杜鹃.药品专利Bolar例外条款的发展和应用[J].中国发明与专利,2011(7).

[3]杨显滨,苏.论中药单方专利的侵权认定[J].法学杂志,2010(8).

[4]姜慧敏.基于对比分析法的中美移动通信产业专利情报分析[J].情报科学,2010(12).

[5]邱洪华,刘晓丽.中美4G移动通信技术专利信息比较研究[J].情报杂志,2013(8).

医药行业地域分析篇7

   该文围绕“中医药院校硕士研究生毕业学位论文计算机应用技术应用现状”,以数据库技术、数据仓库技术、数据分析技术、数据挖掘技术为主题,从数据管理、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三个角度设计调查表,以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9级国家统招硕士研究生、本硕连读生毕业学位论文为数据源开展调研工作。

   1总体情况

   排除应用软件使用的情况,94.6%的学生能运用计算机应用技术解决毕业课题研究的关键问题。计算机应用技术已成为学生毕业课题研究不可或缺的核心技术。结合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生的基本科研思路为:数据采集数据分析结果解析形成结论。总体而言,在研究生毕业课题研究过程中,技术应用水平不容乐观,严重影响研究成果的整体水平和论文的整体质量,“专业与计算机应用技术相互融合”的创新思维与意识不强,相应的创新能力与科研素养亟待提高。

   2具体分析

   首先,在数据管理方面。“数据库系统设计”理论知识短缺,“数据库基本概念与设计原理”不清,“小型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如mSaccess)应用率高。部分学生错误地运用数据库基本概念,将SpSS数据文件(或excel文件)误称为数据库,或将单一的关系表称为数据库系统。从学生科研数据资源建设角度,高质量、可持久的资源管理意识严重不足,无法有效地为学科未来科研工作服务,无益于提高科研数据再利用价值以及毕业课题进一步研究价值。其次,在数据分析方面。借助软件工具(如SpSS软件)进行“简单的”统计分析居多(如频数分布、t检验、卡方检验等),缺少系统、科学地运用数据分析方法的意识,如利用多维度、多层次数据分析技术,获取更为丰富、有价值的数据处理结果,尚无一例。第三,在数据挖掘方面。学生缺少“利用数据挖掘技术获取未知的规律与知识”的科研意识,即欠缺“数据深度利用”意识。数据挖掘技术应用过于“单一化”(如仅限聚类分析),“结合数据量特点,恰当地综合运用数据挖掘技术”能力不足。数据挖掘基本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严重欠缺,存在“仅知技术、不明原理”,“仅见结果、不懂解析”等不良现象。最后,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部分学生存在着“从众”现象,即受到上届(或同届)学生的影响,跟从大众的科研思路和行为。例如研究目标与方法雷同、研究题目类似,导致批判与创新精神不足,严重影响课题研究的创新性。上述情况反映出学生在与自身科研领域相结合的计算机应用技术理论基础及其实践能力方面存在严重不足,科研能力有待提高,适应新形势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新时期研究生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是以培养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为根本,提高学生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中医药院校研究生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应以“专业与计算机应用技术相互融合”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材建设、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探索适合新形势要求的中医药院校研究生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方法与途径,探寻当前中医药院校研究生计算机基础教育质量问题的有效解决办法。

   1人才培养目标

   面向知识经济时代和中医药现代化,计算机应用技术已经成为中医药领域高层次人才知识结构中的关键部分。中医药院校研究生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目标应为:通过与专业领域相融合的计算机应用技术知识和能力教育,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应用技术发现、提出、分析、解决专业领域问题”的“怀疑性”思维能力、“开拓性”创新能力和“技术应用性”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成为适应中医药现代化的“专业与计算机应用技术相互融合”创新型人才。上述培养目标是计算机基础教育其他改革内容的基准。

   2课程设置

   中医药院校应依据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设置特点[8],形成地位明确、特色突出、内容实用的课程,完善中医药高层次人才知识结构,培养基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创新能力。首先,在课程地位方面。中医药院校必须积极加大该类课程的重视度,确立课程的基础性地位,将其设置为公共基础课程。这是实现上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和根本保障。其次,在课程名称方面。该类课程名称应充分体现中医药特色和培养目标。如中医药信息分析与数据挖掘(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informationanalysisanddatamining)。由此可知,该课程旨在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中医药信息意识与素养,培养学生对专业领域数据信息进行获取、整理、存储、积累、利用以及知识发现的思维能力和实践技能,拓宽学生的未来科研思路。第三,在课程教学目标方面。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明确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中医药领域中的重要地位,掌握数据管理、分析与挖掘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及其在中医药应用领域中关键技术的基本实践技能,为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与研究提供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对专业领域数据进行整理、存储、分析和再利用的思维能力和实践技能。

   3教材建设

   目前,面向中医药院校研究生计算机基础教育的计算机类教材甚少。现有教材存在内容系统性较差、基本知识点短缺、实践案例特色不明显等缺陷,难以满足课程教学要求。在未来教材建设过程中,此类教材编写应树立“中医药创新型人才培养”基本理念,紧密围绕中医药信息分析与数据挖掘的核心技术,具备内容精炼、实用性强、难度适宜、案例丰富、特色鲜明等特点,不仅要适合作为中医药院校的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也要适合从事相关研究的专业技术人员阅读。

   4教学改革

   目前,中医药院校研究生计算机基础教育依然延续本科生教学模式,“重理论、轻实践”,“重灌输、轻培养”,难以适应高层次人才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必须积极转变教育观念,合理规划教学内容,推动教学资源建设,改善实验教学条件,注重研究性教学。课程教学须适应研究生的学习特征,采用恰当教学方法,开展研究性教学。通过启发式、发现式、案例式、研讨式等教学法,调动学生独立思考和逻辑思维能力,开展“个体与团队融合、学习与研究并存”教学,培养学生批判和创新精神。挑战性研究课题应融入教学过程中,培养“怀疑性”思维能力、“开拓性”创新能力和“技术应用性”实践能力。教学设计应注重质疑性教学环节。如以问题和案例为引导,结合技术的基本原理,剖析问题的实质和案例的研究目标、方法及其结果,并利用启发式和研讨式方法,提炼研究缺陷,培养学生理性精神和实证精神。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是课程教学的前提和基础[9]。中医药院校研究生计算机基础教育应积极注重丰富、系统的相关研究文献和科研数据积累及运用,建设开放式、软硬件完善、特色鲜明的中医药信息实验室,构建网络教学平台。

医药行业地域分析篇8

大数据技术可以通过建立海量医疗数据库、网络信息共享、数据实时监测等方式,为国家卫生综合管理信息平台、电子健康档案资源库、妇幼保健业务信息系统、医院管理平台等提供基本数据源,并提供数据源的存储、更新、挖掘分析、管理等功能。

在传统的医疗诊断中,医生仅可依靠目标患者的信息以及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储备,局限性很大。而大数据技术则可以将患者的影像数据,病历数据、检验检查结果、诊疗费用等各种数据录入大数据系统,通过机器学习和挖掘分析方法,大夫即可获得类似症状患者的疾病机理、病因以及治疗方案,这对于大夫更好地把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十分重要。

在医疗科研领域,运用大数据技术对各种数据进行筛选、分析,可以为科研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数据分析支持。例如在健康危险因素分析的科研中,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在系统中全面地收集健康危险因素数据,包括环境因素,生物因素,经济社会因素,个人行为和心理因素,医疗卫生服务因素,以及人类生物遗传因素,进行比对关联分析,针对不同区域、家族进行评估和遴选,研究某些疾病发病的家族性、地区区域分布性等特性。

在居民的健康监测方面,大稻菁际蹩梢蕴峁┚用竦慕】档蛋福包括全部诊疗信息、体检信息,这些信息可以为患病居民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对于健康居民,大数据技术通过集成整合相关信息,通过挖掘数据对居民健康进行智能化监测,并通过移动设备定位数据对居民健康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居民提供个性化健康事务管理服务。

医药行业地域分析篇9

关键词:流量经济;黑龙江省;医药物流;战略

中图分类号:F259.27文献标识码:a

黑龙江省作为东北地区的区域中心,流量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医药业又是黑龙江的优势产业,黑龙江省流量经济发展离不开医药物流业平台,如何构建基于流量经济背景下黑龙江省医药物流业发展体系成为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1流量经济与黑龙江省医药物流的持续发展

当前,我国各地区经济活力不断增强,区域竞争态势日趋激烈,各种区域经济现象和经济形式不断涌现,流量经济就是其一。流量经济是一种适合于区域中心城市发展的经济模式,主要是指区域中心城市以相应的平台和条件,吸引区外的物资、资金、人才、技术和信息等资源要素向区内集聚,通过各个资源要素的重组、整合来促进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并将形成和扩大的经济能量向周边区域乃至更远地区辐射,达到中心城市带动周边区域共同发展的目的。物流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流量经济最重要的发展平台之一,直接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快速便捷的服务,流量经济对促进物流业务的规模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物流企业又是推动资源要素实现流动的必需设施,是促进流量经济发展的动力,在地方经济运作过程中起到双向调节作用。因此,物流企业与流量经济存在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关系。黑龙江省作为东北地区的区域中心,流量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医药业又是黑龙江的优势产业,黑龙江省流量经济发展离不开医药物流业平台。

2黑龙江省医药物流业发展现状

我国的医药物流起步较晚,医药工业迅速增长使医药物流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1]。在流量经济的背景下,黑龙江省医药物流行业的整合不断提速,在国家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引导下,目前已经有大型制药企业、国有医药批发企业、中国医药批发企业与外商合资建立的医药物流企业进入医药物流领域。2011年哈尔滨市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与华润北药签署协议建立华润黑龙江医药有限公司,打造黑龙江省最大的现代医药物流配送中心,打造省级医药流通平台,在哈市及周边地区投巨资建设中部地区大型的医药物流中心,辐射整个黑龙江省及周边省份。2011年3月,在牡丹江市建成黑龙江省第一个现代医药物流中心并交付使用,使牡丹江市一跃成为全省东部地区最大的医药招商产品集散地,为全市医药产业整合各种资源、拓展销售市场创造了有利条件。预计到“十二五”后期,牡丹江市医药产业将从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步成长为全市的一个支柱产业,同时也带动了周边区、市、县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第三方医药物流在黑龙江省整体市场发展中还处于一个较低发展水平,行业呈现多、小、散、乱的格局。目前黑龙江省的医药物流行业还处于扩大规模的外延式发展阶段,医药企业采用的基本上是分散型物流体系,在运作上主要依靠人力,医药流通企业科技含量低,技术和管理还是相对比较落后的局面。

3黑龙江省医药物流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根据市场需求以及新医改的实施,黑龙江省医药企业数量爆发式快速增长,但是传统的管理理念,落后的管理水平,导致医药流通市场交易效率低,管理机制不规范,交易成本居高不下,制约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如何迅速提升医药流通企业竞争力并推动医药流通行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成为当务之急。

3.1传统的管理理念制约医药物流业发展

当前,黑龙江省从事药品批发的企业多而小,有些医药企业将自己的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公司,但传统管理观念导致管理者认为医药物流不过是医药运输与仓储的简单相加,交易成本居高不下,“大而全”、“小而全”经营思想制约着医药物流发展,难以适应市场需求[2]。

3.2缺乏专业的医药物流人才

随着医药物流的持续升温,我国医药高级物流人才紧缺,目前社会上医药物流人才的比例不足总需求量的二十分之一。黑龙江省医药物流行业的整合不断提速,在哈市及周边地区投巨资建设中部地区大型的医药物流中心,辐射整个黑龙江省及周边省份,急需专业的医药物流人才。但传统的医药物流薪酬激励机制,人才培养计划不成熟等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专业医药物流人员的积极性,导致管理及技术不协调,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引入缺乏合理化,难以提高物流作业的效率。

3.3法制法规不健全管理模式简单粗放

目前有关医药物流的相关政策和法规不够健全,配套政策和标准不到位,药品物流容器、药品包装箱、药品仓储托盘等缺乏统一的标准。黑龙江省医药企业大部分仍沿袭传统的运营模式,大都以具体业务操作为主要方式,管理制度不甚健全,目前仅有少数企业初步建立局部支持功能的物流信息管理及业务支持系统,大部分中小型企业的信息及物流管理系统有待今后逐步导入。

3.4信息化水平落后缺乏有效整合

黑龙江省大多医药物流企业并没有运用物流信息系统,信息缺乏相互链接和共享,远远没有达到物流运作所要求的信息化水平。尽管许多药品供应商、中间商、零售商、医院药房等都配备了电子计算机,但由于相互之间大多没有形成网络,因而发挥的作用极为有限。黑龙江省医药行业供应链整合的环境还没有形成,第三方医药物流也不成熟,配送网络单一,信息化能力低下,很难形成规模效应。

4基于流量经济视角下黑龙江省医药物流业发展策略

黑龙江省不能完全照搬国内外其他医药物流企业的物流发展对策,尝试从流量经济的角度出发对黑龙江省医药物流业发展战略进行深入研究,分析黑龙江省医药物流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整合医药物流资源,构建黑龙江省医药物流指标体系及发展策略。

4.1树立现代医药物流理念引进专业人才

医药行业树立现代管理观念,改变传统观念,从传统的“运输加仓储”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实施战略性物流系统。人才是企业的第一资源,一切形式的活动和资本运行都是通过人来开展的,高素质的医药物流人才更是制约现代医药物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所以现代医药物流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专业性医药物流人才来适应新医改对医药物流业的要求,建立有效的人才引进机制,从而进一步壮大黑龙江省医药物流业的力量。

4.2建立健全法规政策保障科学规划基础建设

政府部门要从法律法规方面提供保障,合理规划基础设施的建设,推进物流发展的市场化进程。根据黑龙江省医药物流运营的实际情况,对阻碍医药物流发展的现行相关政策和法规进行必要调整和补充,制定和出台一些有利于医药物流发展的政策,合理规划基础设施的建设。对新的物流基地、物流中心的建设需统筹规划,避免重复建设带来的资源浪费[3]。

4.3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建立医药物流配送中心

在黑龙江省各区域建立医药物流中心也是发展流量经济需要,搭建现代化信息网络平台和电子商务系统是建立医药物流配送中心的物质保障。现代医药物流的发展必须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医药物流中心不仅自身实现管理信息化,而且要帮助上游、下游客户实现物流管理现代化,形成区域性物流中心,依靠其强大的信息系统跟医院、零售网点、供应商实现信息共享,帮助供应商、医院、零售商供货、存货,提供服务,可以加快药品的流通速度,提高医药流通效率,降低医药物流的成本。

4.4加快医药物流资源整合提高作业效率

新医改政策中提到“大力规范和整顿生产流通秩序,提升医药企业的自主创新力和优化医药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医药物流和药品连锁经营,促进药品产销一体化的整合。”根据黑龙江省医药企业实际情况促进医药物流企业的并购、联盟和整合,一体化发展,优化内部物流作业过程,优化企业物资供应渠道,有效地利用和管理现有的物流资源,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医药流通企业的物流效率和服务水平[4]。

总之,黑龙江省不能完全照搬国内外其他医药物流企业的物流发展对策,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黑龙江省自己的医药物流发展进行实际研究。根据流量经济的发展需求,分析黑龙江省医药物流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整合医药物流资源,构建黑龙江省医药物流指标体系,探索流量经济背景下医药物流运营模式,增强医药企业竞争能力,促进新医改的深化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邵明晖.黑龙江省医药企业物流发展对策研究[J].知识经济,2010(17):67.

[2]杨舒杰.中国现代医药物流业的发展策略[J].医药卫生导报,2006,12(23):103.

医药行业地域分析篇10

[关键词]广西;壮医药;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a

[文章号]1009-6043(2017)04-0080-03

abstract:theZhuangmedicineisthepreciouswealthbythelong-termstudyandpracticeofZhuangpeople,andalsotheindispensableimportantcomponentinourethnicmedicineculture.analyzingthedevelopmentofGuangxiZhuangmedicinebymeansofSwot,thestudyputsforwardthecountermeasuresandsuggestions.thegovernmentshouldactivelyguidethroughpolicyguidancefunction,buildthedevelopmentplatform,providetheeconomicsupport,formulatethedrugstandards,andimprovethelevelofZhuangmedicalworkers.meanwhile,theenterprisesshouldcooperatewithforeignpharmaceuticalenterprises,increasetheclinicalstudy,activelybuilduptheZhuangmedicinebrand,promotetheZhuangmedicalknowledgeandcultivatethetalentsofmedicalmarketinternationaltrade.

Keywords:Guangxi,Zhuangmedicine,development,strategy

壮医药是壮族人民经过长期钻研和实践总结出来的宝贵财富,也是我国民族医药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壮医药为广西人民的健康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现在它也仍是广西人民用来防病治病、保障健康的主要卫生资源之一。但是随着我国医药市场的快速发展,要想在我国医药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分析壮医药发展的外部环境及内部资源,对其发展进行战略规划。

一、广西壮医药发展的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

1.优越的地理位置

广西地处热带向亚热带过渡区域,与东南亚各个国家接壤,为吸引外资,促进壮医药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地理条件。同时,广西复杂的地理环境和优越的自然条件也是广西中药材资源品种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广西的中药材种植业迅速发展,拥有“西土药材”产地的美誉。

2.药物资源丰富

广西有天然药物4623种,位居全国第二位,其中植物药4064种,动物药509种,矿物药50种。而在4064种植物药中,常用中药材占有470种。此外,广西是临海的省份,在其海岸线附近蕴含着大量的海洋药物资源,例如合浦珍珠、海蛇、海马等。目前广西拥有60多个自然保护区,占地面积达178764平方公里,这些自然保护区内孕育着大量的野生珍稀的中药材。到目前为止,已经过鉴定的壮药有2300多种,如金银花、肉桂、八角、罗汉果、广豆根、扶芳藤等,这些壮药都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3.壮医药理论体系的形成

近年来,由于国家和自治区各部门对壮医药发展的重视、支持和投入,大量壮医药工作者致力于挖掘和整理民族医药,收集民族医药验方和诊疗工具,并开展一系列壮医药理论的深入研究,对壮医药进行了更深一步的探讨,发表出版了大量的学术论文及专著,结束了壮医药缺乏系统理论的历史,标志着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壮医药理论体系的基本形成。

4.药材种植加工产业初具规模

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广西的药材生产和加工、中草药生产与采摘的规模不断壮大,在国内位居前茅。其中中药材的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167万亩,约占全国中药材种植面积的五分之一,年收购总量达到38000吨。其中罗汉果、鸡血藤、广豆根这三种壮药材品种的产量更是占了全国总产量的90%以上。

5.壮药企业优势品牌已形成

我国年产值超亿元的107家中药生产企业中,广西就有8家,其中桂林三金、广西金嗓子、灵峰药业、花红药业等壮药特色企业的年产值都飞速增长,销售收入额均超过亿元,成为了全国知名的医药生产企业。广西玉林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的鸡骨草胶囊、云香精、湿毒清胶囊等;桂林三金股份有限公司的三金片颗粒与胶囊、西瓜霜系列等;广西金嗓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金嗓子含片;广西桂西制药有限公司的妇血康颗粒等一批具有浓郁壮药特色的优秀医药品牌已经形成,这些产品在市场上深受欢迎,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二)劣势分析

1.知名度不高

广西的壮医药虽然有着天然的资源优势和地理位置优势,但目前在国内,壮医药与藏医药、傣医药、蒙医药等这些民族药相比,它的知名度与认可度是远远落后的。

2.壮医药人才的缺乏且结构不合理

与蒙医药、藏医药、维医药、傣医药等民族医药相比,壮医药的医药科研机构、医疗机构太少。此外,壮医药人才结构不够合理的问题也很突出,中高级人才比例少,高、精、尖人才储备远远不够。

3.壮医药研究开发滞后

壮医药研究开发滞后最根本的原因是在近代壮医药的相关文献资料失传太多,继承不足,而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壮医药教学与科研都起步较晚,起点较低,与其他民族医药的教学体系、科技发展水平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在科研基础设施的建设、壮药制剂的开发、壮医诊疗技术的创新与推广、壮药药品的标准体系建设等方面的工作都需要不断地加强。

4.壮药材野生资源缺乏保护

近年来,天然药物广受欢迎,需求量与日俱增,对野生中药材的过度采摘和挖掘,导致了野生中药材资源的急剧递减,甚至有许多的野生中药材已经处于濒临灭绝的边缘。同时,在追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加大了对林地的开发力度和扩张经济林的种植,在此过程中,缺乏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导致大量的植被遭到破坏,其中包括大量的野生壮药材植物,例如具有地域特色的野生鸡骨草、地天冬、金钱草等。野生壮药材资源被破坏将会严重阻碍到壮医药的发展。

(三)机会分析

1.东盟博览会平台

广西南宁是中国东盟博览会长久举办地。东盟博览会在南宁的落户不仅有助于带动广西地区的经济发展,也为加强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交流提供了便利。从2009年起连续4次举办了中国――东盟传统医药高峰论坛,搭建了中国――东盟传统医药交流的重要交流平台。广西玉林市也在积极打造中国“南方药都”,成为中国――东盟传统医药药材的集散地。

2.北部湾经济开发区平台的建设

2008年1月,国内第一个国际性经济合作区――北部湾经济开发区开始建设。在未来的规划发展中,广西的医药产业将被列入北部湾经济开发区重点扶持的产业之一,国家赋予北部湾经济开发区政策创新的权利,以及享受税收、财政、交通建设等方面的各项优惠政策,为广西壮医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3.广西是首批中医药服务贸易先行先试重点区域

2014年6月,广西壮族自治区被确定为我国首批中医药服务贸易先行先试重点区域。这将成为广西壮医药发展的重要契机,打造覆盖全省乃至全国的壮医药品牌,促进广西壮医药服务贸易及健康产业蓬勃发展。

(四)威胁分析

1.进口药物的威胁

自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随着关税的降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医药企业借机进入中国医药市场。2015年我国进口药品占我国医院药品销售额的17%,在华外资企业生产的药品占我国药品销售额的34%,这两部分合计占我国药品销售额的51%。在天然药物市场中,日本的汉方药、韩国的中成药、西欧及北美的天然药物都在中国市场占有很高的比重。来自进口药物的激烈竞争给广西壮医药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2.其他传统医药的竞争

中国传统医药中,不仅仅是中医药,藏药、蒙药、维药、傣药等民族医药近些年来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这些传统民族医药无论是理论还是其临床实践,都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体系,并且逐渐趋于成熟和完善。来自国内传统医药的竞争也对广西的壮医药的发展造成威胁。

二、促进广西壮医药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政府层面

1.政策e极引导

政府应结合广西自身的实际特点,抓住“一带一路”的发展机遇,结合传统民族医药市场行情的变化,及时引导壮医药事业的发展。通过政策的导向功能,充分发挥区内丰富的医药资源优势,发展具有民族区域特色的壮医、壮药,促使壮医药事业稳步发展。

2.搭建发展平台

借助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东风,坚持定期举办中国――东盟传统医药高峰论坛,维护中国――东盟传统医药科技文化合作交流中心的正常运转,利用好这些已有的传统医药的交流平台,开展国家间传统医药领域的交流合作。如东南亚国家与广西相邻,受中医药文化影响较深,应积极对其进行壮医药文化的传播,开展医学教育合作,组织国外的学生来广西壮医医院参观学习,让他们深入了解壮医药知识,向其展示壮医药的特色成果,使其认可壮医药的疗效,从而达到壮医药传播的效果。

3.经济支持

国家和地方两级政府应当为广西的壮医药科研机构、学校及企业提供其发展的财政支持。广西壮医药发展起步较晚、基础薄弱且自身发展较缓慢,急需政府的经济扶持。通过为科研机构、高校以及一些企业提供有利的经济支持,鼓励更多的壮医药研究机构、医药企业积极投入到壮医药的研究开发工作中。

4.制定药品标准

药品标准是国家对药品的质量规格及检验方法所作的技术规定。在企业药品生产经营过程中,无论是其生产、流通等都需要建立严格标准体系。只有建立了壮医药药品标准体系,并使之尽可能的与国际标准接轨,壮医药才能有更大的舞台,未来才能走出广西,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5.提高壮医药工作者水平

组织壮医,包括中西医结合以及壮医药医生为首的专家小组定期为基层壮医开展培训。传授他们壮医药“十方五技”,使其掌握常用验方的使用方法,掌握应用针灸、拔罐、刮痧、推拿、敷贴诊疗技法,重点传授壮乡特色壮医药线点灸、壮医竹罐和壮医经筋推拿疗法,帮助基层医生开展诊疗活动,让老百姓可以切身体会到壮医药的好处,从而了解并接受壮医药。

(二)企业层面

1.与国外医药企业开展合作

广西本地的医药企业应与国外的医药企业开展深入的技术合作,学习他们先进的技术,再结合自身的优势进行自主创新,开展壮医药研究,提高壮医药产品质量,塑造壮医药品牌形象,提高国际市场影响力。如广西科康公司,借助国外药企的技术支持,获取了技术上的重大突破,从金边蚂蟥中成功提取了天然水蛭素。

2.加大对壮医药的临床研究

目前壮药制剂、成药的开发还缺乏临床科学研究的诊断标准,因此应针对科学合理地制订壮医药的诊断标准;选择临床研究的对照药;在诊治过程中是如何遵循“循证医学”的基本原则;体现民族药临床应用特色等方面开展更深入广泛的研究。

3.积极打造壮医药品牌

虽然目前“广西金嗓子”、“桂林三金片”等一些壮医药品牌已经深入人心,但是这还远远不够。壮医药生产企业应进一步挖掘壮医药传统验方,建立医药产品生产标准,严控产品生产过程,提高产品生产质量,积极打造更多的知名度高、美誉度高的壮医药品牌,提升壮医药产业的整体实力。

4.积极宣传壮医药知识

利用各种渠道积极宣传壮医药的相关知识。如可以利用网络进行壮医药知识的宣传;可以利用社区、城镇、农村的宣传专栏。除此之外,可以组织有名、有声望的壮医到社区、城镇、农村进行义诊,同时宣传壮医药知识,让壮医药理念深入人心,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