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学习口诀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0:30:31

高中数学学习口诀篇1

一、小学数学公式口诀教学法应用的现状

数学公式口诀是对于小学数学中学到的数学知识进行深刻的提炼,形成的精华。小学数学公式口诀的特点是文字简单,通俗易懂,语句押韵,朗朗上口,便于记忆,这对刚刚开始接触数学知识的小学生来说,能够帮助他们领悟所学数学知识的关键,能够有效记忆数学知识,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就现在来说,小学数学公式口诀教学法还没有得到广泛的推广。小学数学公式口诀还是依靠学生的死记硬背,给学生的理解带来了压力,不利于教师讲授的知识的吸收,不利于实现学习目的,另外的一方面,给学生的学习兴趣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不利于学生对于所学数学新知识的探寻和研究,打消了小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那种寻根问底的积极性。

二、小学数学公式口诀教学法的重要作用

公式口诀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数学知识中各个零散的,不规律的,难以理解的公式口诀进行有效的整合和提炼,通过简短的文字表现的数学知识的精华。小学数学公式口诀教学法是教师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的体现,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保证,是保证学习效果的捷径,具有重要的作用。

1.小学数学公式口诀教学法是教师教学的“黄金教案”

基于小学生处在学习开蒙阶段这一特点,教师的积极引导作用显得尤其重要。教师把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通过朗朗上口的口诀或者是儿歌表现出来,增加了小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有利于他们更好的理解老师讲授的内容,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对于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保证了学习的效果,是教师教学的“黄金教案”。

2.小学数学公式口诀教学法是学生学习的“黄金标准”

对正处在懵懂阶段的小学生来说,他们还不能深刻理解学习的真实意义和内涵,玩心比较重,认识不到学习的重要性,教师的积极引导显得很重要。小学数学公式口诀教学法是教师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经验的体现,他们把学习中的难点和重点以口诀的方式讲授给学生,增强了数学吸引力,这对小学生来说,比较晦涩难懂的、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活灵活现起来,不再是不可攻克的难关,方便小学生的理解和学习。

小学数学教师的这种口诀式的教学方式,提高了小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对于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具有很大的帮助,数学严谨的逻辑思维方式潜移默化改变了小学生看问题的思维方法,对于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小学数学公式口诀教学法是学生学习的“黄金标准”。

3.小学数学公式口诀教学法的意义

小学数学公式口诀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师对于知识的讲解方式,有利于提高教师授课的课堂效果,口诀教学法的应用改变了以往学生对于所学知识一知半解的现象。对学生来说,以前晦涩难懂的数学知识变成了朗朗上口,便于记忆和理解的口诀,减少了小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抵触心理,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增大了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探索的热情,保证了学生学习的效果。小学数学公式口诀教学法的实际应用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小学数学公式口诀教学法改革的措施

1.加强小学数学教师对于知识的把握和整合能力,提高编写口诀的质量。口诀是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书本知识的一个“黄金教案”,它的质量决定对小学生的吸引程度。小学数学教师只有真正领悟到数学知识的内涵,编写出能够表现出数学知识精华的口诀,才能够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数学学习的自主能力。

高中数学学习口诀篇2

乘法口诀是表内乘除法教学的一个重点。熟记全部乘法口诀,正确而熟练地进行表内乘除法的口算,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功之一。

一、乘法口诀教什么?

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但是通过这一轮的教学,我深深体会到,乘法口诀就是教来源、意义、记忆、应用。如果学生提前就背过了,那上课讲什么?仍然要讲来源,毕竟孩子们只是背过了,不知道口诀的来源与含义。如果孩子们课下把口诀背的非常熟练,那我们把2~5的乘法口诀教学重点就是来源与意义,要通过各种方法让学生理解,明白,比如:看口诀摆小棒、看口诀写算式、看口诀画图等等。那么到了6~9的乘法口诀就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解释,理解口诀的两种含义,注重口诀的记忆与应用。

教学乘法口诀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让学生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推导口诀的方法,了解每句口诀的来源和含义。二是要重视用一句乘法口诀计算两道乘法算式的教学,帮助学生掌握用口诀求积的方法。在乘法口诀中,有9句是同数相乘的,且每句口诀只能计算一道乘法算式。除此之外,其余的每句口诀都能计算两道乘法算式。这可以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说明。例如苏教版二年级上学期教材第9页第2题的花片图。横着看,每行有4个,有2行,是2个4;竖着看,每列有2个,有4列,是4个2。不管是2个4,还是4个2,花片的总数是8个没有变,所以2×4和4×2都可以用"二四得八"这句口诀求出积,由此可以加深对一句口诀计算两道乘法算式的认识。由于"小九九"口诀前半句的排列规律都是较小的数在前,较大的数在后,所以要指导学生在用口诀求积时需要从较小的数想起,学会灵活运用口诀。例如:二四得八、三六十八。三是要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帮助学生熟记乘法口诀,不断提高乘法口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但是,会背口诀还不等于口算熟练。还必须通过大量的口算练习,如看口算卡片很快说出得数,听老师报题直接写出得数,或用转盘游戏、夺红旗等游戏形式进行口算练习,逐步达到正确、熟练的要求,扎扎实实提高计算能力。

二、熟记全部乘法口诀需要有个过程,必须采取多种形式从不同的角度加强练习,才能达到脱口而出的程度。

一要指导学生利用口诀本身的规律记忆口诀。教学乘法口诀时,都是按照乘法口诀表中横排的顺序一个例题一个例题教的。整理成口诀表后,可以利用此表,采用竖着背、拐弯背等多种形式,熟记口诀。还可以帮助学生找出表中存在的某些规律来记忆口诀。

二要教给学生利用相邻口诀间的关系推想出口诀。在4的乘法口诀后面,教材安排了乘加、乘减的教学内容。学生掌握了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如果有哪一句口诀遗忘了,就可以用乘加或乘减的方法从相邻的口诀推想出来。例如,要想三七是多少,可以从前一句的二七十四再加7,或者从后一句的四七二十八减去7,得到三七二十一这句口

三、针对易混易错的口诀进行重点练习。

例如,二八十六与二九十八,七八五十六与六九五十四,乘积相近容易混淆;四六二十四与六七四十二,三九二十七与八九七十二,积的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对调容易出错。可以用填括号补口诀或用对口令的形式进行强化练习。

四、口诀的顺序练习,使学生不仅能顺着次序熟记口诀,而且随便抽出一句口诀也能很快地说出得数。

花样翻新,寓教于乐。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游戏或竞赛形式进行练习。如"开火车"、"对口令"、找朋友、夺红旗、浇开数学花、"对山歌"、小组接力赛、个人多冠军等。这样能使儿童在玩中学,在学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竞争的意识。还要特别重视听算,即老师念题,学生静听,限时计算。这样,能提高口诀的熟练程度,培养儿童的定向注意力以及思维的敏捷性。(在教学中,我发现有的学生在计算表内乘法时,因为口诀不熟,导致计算速度慢,经常出错,那么在计算中,乘法口诀不熟怎么办呢?

首先应及时复习、巩固,多下功夫去练。乘法口诀是分段学习的,口诀比较多,在学习之后,要进行及时的复习。如果不及时复习,学生就会学了新的,忘了旧的,时间久了,就会造成掌握口诀不熟,只有及时复习,才能得到及时巩固。例如:学习了8的乘法口诀以后,至少可以做8×1、1×8、8×2、2×8…15道乘法口算题,与此同时还要穿插练习其它口诀。这样反复练习、巩固,才能达到熟练掌握口诀的目的,因此要多下功夫去练,不断复习巩固。

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巧记、巧练。方法可以有:

(1)找规律,巧记忆

(2)抓难点,对比练

①难记的的口诀要重点练、多练。

②容易混淆的口诀要对比练。

高中数学学习口诀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乘法口诀记忆方法

这几个星期一直在学习乘法口诀。表内乘法是小学二年级数学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也是小学计算中非常关键的部分。它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这几周教完乘法口诀,我发现,孩子们在背诵时非常溜,几乎是脱口而出,也不会出现错误,背诵时就从“一一得一”到始一个挨着一个背,可是随意抽出一个就支支吾吾说不出来,或者是错误的答案。一位家长说孩子在做算术题时就好像跟人在打拳,等从头到尾开始回忆这套拳法记忆该如何出这拳时,他早已被对方一拳打倒在地了。这反映出孩子背口诀时的一个弊端:从头开始我会,可是从中间开始,不一定会。一些孩子在计算表内乘法时,计算速度慢,而且经常出错。如何提高孩子们背诵口诀的热情和兴趣,如何提高口诀使用的效率和计算时的准确率?带着这些疑问,我在教学中努力思索,进行了各种尝试。

一、学口诀,知其意

学习口诀时,要让学生知道口诀的来历,从一些相同加数的式题练习中,理解同数连加和乘法的关系。这样记不起这句口诀时,还能从原始算式中得出口诀的答案。

二、找规律,巧记忆

在一到九的乘法口诀中,其实是有规律可循的。如五的乘法口诀,归纳后,让学生发现,在与5相乘的结果中,末尾都是五和整十的结果出现,再让学生找找,结果何时为整十,何时为五呢?通过比较练习记忆五的乘法口诀。再如记忆九的乘法口诀,有很多方法。如利用手:两手伸开,掌心面向自己。先把左手的大拇指收回,剩下9个,一九得九;把左手的食指收回,把10个手指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1个,另一部分是8个,二九十八;把左手的中指收回,把10个手指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2个,另一部分是7个,三九二十七……

三、想实物,编故事

学完乘法口诀,有了一定的基础后,可以让学生联系一些实物进行口诀记忆。如一块红领巾3个角,两块红领巾6个角;一只小狗4条腿,两只小狗8条腿。或者多样联系: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利用一些童谣记忆口诀,背诵就会变得比较有趣。

也可以利用文学作品中的历史事件或歌谣。如在《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沿途经历七七四十九劫、九九八十一难。在小说《越王勾践》中,勾践翻过九九八十一座山,渡过八八六十四条溪,走了七七四十九天,终于找到了秦溪山。在生活实践中,还有一些歌谣,如《夏至九九歌》:一九二九,扇子不离手;三九二十七,吃茶如蜜汁;四九三十六,争向路头露;五九四十五,树头秋夜舞;六九五十四,乘凉不入寺;七九六十三,夜眠寻被单;八九七十二,被单添杂被;九九八十一,家家打炭灰。这样学习,学生觉得非常有趣。

四、抓难点,对比练

多做一些练习,不难发现,孩子们错的大多数是一些比较容易弄错混淆的口诀,我班学生,比较容易出错的有四八三十二和四七二十八,还有六七四十二。发现问题后,我从二的口诀开始让孩子们把容易出错的口诀重新在黑板上做了陈列,反复对比、对练,对一些积相同的口诀进行联想试练。

对于成人来说,口诀是脑中牢不可分的部分,常常听家长说:这些口诀随便记记就记住了,怎么会这么容易错呢?对于成人来说,口诀时时在用,才会如此深刻,这些口诀已伴随我们经过了那么多年,而孩子们才刚刚接触。实践证明,只有多加练习,才会加深印象。

用心想,用心做,用心练,口诀迟早会记熟,那就让这个速度再快一些,让孩子在错误上少摔倒几次。

参考文献:

高中数学学习口诀篇4

一、变“分散教学”为“集中教学”,变“注入式”教学为

“启发式”教学

1988年以前,我们采取的是“分散教学”的常规教法。即按目前义务教材的编排形式(原现行教材与此基本相同),将表内乘除法分为表内乘法(一)(2—6的乘法口诀),表内除法(一)(有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与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7—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进行教学。据我们十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这种“分散教学”的常规教法,对大面积提高表内乘除法口算教学的质量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1988年以后,我们开始采取“集中教学”的非常规教法,并对两种教法作比较研究,逐步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口算训练方法与理论。在“集中教学”中,我们对教材作了调整与组合,将表内乘除法分为表内乘法与表内除法两块进行教学,并以表内乘法的教学为重点。即把乘法口诀集中起来教学,将乘法与除法划分开来教学,突出重点,以“乘”促“除”。由于表内除法是从表内乘法运算的可逆联想着手进行的,它利用一句乘法口诀逆算的正迁移来口算同一被除数的一组除法。例如,18÷2=?,想:二()十八,商是几;18÷9=?,想()九十八,商是几。在掌握同一被除数的一组除法后,同样的方法又有利于迁移到另一组除法运算中去。因此,以乘法九九口诀作为表内乘除法运算的主体结构,以“乘”促“除”,其心理学的依据就在于此。我们近五年来的研究表明:按“分散教学”形式进行表内乘除法教学约需60课时,而按“集中教学”形式进行教学只需35课时,大大节约了教学时间,且又可进一步提高表内乘除法口算教学的质量。

在表内乘法的教学中,较为普遍的教法是:根据乘法算式,由教师把乘法口诀编写出来,再让学生反复读,仅从现象上揭示了编口诀的规律,割裂了乘法意义与编口诀规律的内在联系,加重了学生记忆的负担,应该说这是“注入式”的教学。

我们坚持采用“启发式”教学,从实质上揭示编口诀的规律。例如,根据6×3=18编口诀,先让学生思考:“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然后告诉学生:“为了很快地记住这个算式的结果,我们来编句口诀,因为这个算式表示‘三个六相加得十八’,所以它可简化为‘三个六,十八’,再简化一点,就是‘三六十八’。”这样揭示,把乘法算式的意义与编口诀的规律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口诀的记忆和运用。在教学乘法口诀前,我们预先在每个教室里挂出一张乘法口诀表(未学部分用纸盖住,给每个学生发一张空白的乘法口诀表。教师教一组口诀,揭开一组;学生学一组口诀,填写一组;激发了学生求知欲,并使学生较快地对口诀表形成完整的认识。在教学2—4的乘法口诀时,我们重点使学生理解口诀的来源和推导方法,组织学生讨论各组口诀的编排特点,如每组口诀句数的特点,每组口诀中被乘数、乘数、积变化的特点,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口诀的编写方法。在教学5—9的乘法口诀时,开始逐步放手让学生自编乘法口诀。这样,不仅节省了教学时间,又有助于理解和记忆乘法口诀,并调动了学生智力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针对口算能力形成的心理特征组织练习

学生表内乘除法口算能力形成的心理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能正确地以口诀为中介抽象地进行口算,能按照口算方法一步一步清晰地进行思考。口算的准确度,联想思考方法的清晰度,是这个阶段口算能力的主要特征。第二阶段是降低意识口诀的清晰度,即减少想口诀所用的时间,提高口算的速度。能否简缩联想,提高口算速度,是这个阶段口算能力的主要特征。第三阶段是不用意识到口诀口算,使口算自动化。学生感知算式后,不再想口诀,就立即说出或写出得数。不用意识到口诀口算,是这个阶段口算能力的主要特征。

当学生的口算能力处于第一阶段时,口算练习不宜多,口算速度要放慢,以确保口算的准确度,以及口算思考过程的清晰度。可多采用一些口算口答的形式,多让学生讲讲口算思考的过程,务必使每个学生意识到算什么,怎么算以及为什么这么算。只有让学生有了对口算方法清晰的联想,才能为形成口算能力打下基础。

当学生的口算能力处于第二阶段时,应适当增加口算练习量,逐步提出限量口算的要求,并针对错误频率高的算式进行重点练习。可多采用一些口算笔答的形式,多采用如听算、口算表、口算练习册等形式,还可以让每个学生自制表内乘除法口算卡片,尽可能使人人在课内都有较多的练习机会,逐步使学生建立起算式与得数之间的直接联系。

当学生的口算能力处于第三阶段的前期时,这是从意识到口诀口算进入到不用意识到口诀口算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口算的练习形式、口算的练习量、口算的练习次数、练习的时间等设计至关重要。我们采取的“短期集中训练”的方法(本文第三单元将作具体介绍)极为有效,它可使每一个学生都较快地达到口算自动化的程度。在这一阶段的后期,只需坚持每天一两分钟的口算基本训练,或针对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采用分布练习法,先是隔日练习,再是隔周练习等等,直至学习多位数乘除法。这样遗忘可以减少,已形成的口算能力也得到了巩固。

三、消除口算能力形成中“高原现象”的实验

我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表内乘除法单元结束时,学生的口算能力基本上都能进入第二阶段,各班的口算口答平均水平在每分钟20题左右,口算笔答的平均水平在17题左右。但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几乎大部分班级的口算水平提高不快,甚至在期末结束时,较多学生的口算能力也未能进入熟练阶段,未能实现口算的自动化,出现了教学心理学中所谓的“高原现象”。怎样消除表内乘除法口算能力形成中的“高原现象”?我们的研究表明:应该实施“短期集中训练”的方法。“短期集中训练”,是指在短期内集中一定的时间,设计一定量的口算练习,以完成对学生口算训练的强化过程。下面是1994年的实验概况:

实验前,我们预先测定了四个实验班(对教材作调整组合,采取“集中教学”形式)和五个对照班(忠实于义务教材,采取“分散教学”形式)学完表内乘除法单元以后的口算能力,证实各班学生相应的口算能力均已进入“比较熟练”的层次,且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口算能力无显著的差异(p>0.05)。

实验中,对照班每节课前让学生口算笔答20题,课外练习40题,均不提口算时间的要求,并按此练习方式运作十二次,做到与实验班的练习题量相等。实验班则实施“短期集中训练”的方法,即采用限时练习与不限时练习交替,少量练习与多量练习相结合的方法。每节课前让学生限时二分内完成印有120题口算题的练习卷。其中,表内乘法占45%,表内除法占45%,20以内加减法占10%(主要是为了克服学生消极思维定势而安排的)。限时二分的练习教师批改,采集数据后,再将练习卷发回给学生,让他们在课外用不限时的方式做完剩下的口算题。按此练习方式运作六次后,非常显著地提高了学生表内乘除法口算笔答的能力,见表1。两个月之后进行的后效测试表明:虽然实验班学生的口算能力略有下降,但与对照班的差异仍然十分显著,见表2。

表1短期集中练习前后的口算成绩比较

人数XSZ限时二训练前21236.210.7分的口一天21.59…算训练六天后21559.411.5限时四训练前21274.819.3分口算一天13.66…100题训练六天后21595.711.2

我们认为,限时(以二分左右为宜)少量口算的作用是:让学生尽量压缩、简化思维的中间环节,充分发挥口算的速度。时间过长,则不易达到上述目的。不限时大量口算(即保证绝大部分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100题左右的口算)的作用是:提高学生的口算的熟练程度,培养学生良好的口算习惯。而习题量过少,则不能使学生大脑皮层的相应区域得到足够的刺激。

表2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口算成绩比较

人数XSZ限时二实验班21552.412.0分的口5.14…算对照班24346.114.2限时四实验班21592.413.5分口算2.73…100题对照班24388.616.3

四、实施分层成功教学

口算教学过程,在本质上是一种技能形成的过程,也一种认识的过程。这种过程只有以明确的具体的目标作为导向,才能顺利、有效地进行。否则,师生双方就象在黑暗中走路,只能摸索前进。因此,我们针对以往口算教学目标的抽象性与操作性的矛盾,以及它的高度统一性与学生发展的差异性的矛盾突出的情况,实施了分层成功教学。

首先,我们从学生原有的学习基础出发,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根据“上不封顶,下要保底”的原则,使高层学生在达到高层目标(即优秀标准)之后,还可向更高的目标冲击;中层学生在达到中层目标(即良好标准)之后,还可向高层目标挺进;低层学生在达到基本目标(即及格标准)之后,还允许他们通过多次练习逐步达到中层或高层目标。我们实施的分层教学目标(见表3)的这种层次性与激励性,既可使高层学生腾飞,也能使低层学生起跳,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愉悦。一般经一周左右的口算训练,达到高层目标的人数将迅速增加,达到基本目标的人数将迅速减少,并最终消失。例如,1994年我校的215名二年级学生在经过十多次分层成功教学的“达标训练”后,表内乘法口算口答水平的优秀率就由原来的13.2%提高到94.3%,其余5.7%的学生也达到了良好标准。

表3表内乘除法口算能力的量化标准项目口算口答(限时一分)口算笔答(限时一分)

及格标准良好标准优秀标准及格标准良好标准优秀标准表内乘12—1920—2930及10—1718—2425及除法以上以上

其次,我们及时发挥分层教学目标的反馈功能,使每一个学生明确下一步努力的方向与行动目标,逐步引导他们学会正确评价自己的学习成绩。例如,在“短期集中训练”时,每张练习卷的开始都印有这样的一段话:“该生()分内算对()题,比上一次(),已达到()标准,希望进一步努力,争取更好成绩。”括号内由教师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并对照口算能力的量化标准填写。每次练习后,引导学生从自己是否达到预期标准,离预期标准相差多少,这次练习是进步还是退步等几方面,对自己的学习作出正确的评价。这样评价,提供的反馈信息多,产生的动机强度大,口算教学的效果十分显著。我们曾在1992年的表内乘除法“短期集中训练”实验中,让甲、乙两班学生所做的每张练习卷上都打印如上述的“一段话”,并注重及时反馈,而让丙、丁两班学生所做的每张练习卷上不打印这“一段话”,仅作一般性的批改。经过这样的六次“集训”之后,甲、乙两班学生的口算笔答成绩十分显著地优于丙、丁两班(p<0.01)。这表明在分层成功教学中,多种反馈方式时的及时和综合运用,是大幅度提高学生口算成绩的十分重要的原因。

五、利用回归分析法进行预测和控制

为了探求表内乘除法“短期集中训练”的合理次数,我们曾从六个实验班中排出高、中、低三层学生各一个,对他们进行了长达20次的“集训”。下表就是这18个学生20次“集训”的平均成绩。

表418个学生集中训练次数与相应的口算平均成绩训练次数限时一分钟做对题数训练次数限时一分钟做对题数(X)(Y)(X)(Y)

118.11133.1

220.01232.8

321.51335.3

423.31434.1

525.51535.7

627.91635.4

730.11735.8

832.91836.9

931.21937.2

1032.82036.8

在表4中可以看出学生在1—8次集中训练时进步较快,在9—20次时进步缓慢,有时还有下降。我们认为经过6次左右的集训后,绝大部分学生口算笔答的能力都达到25题或以上的水平。个别学生仍有困难,可加强个别训练,不宜搞一刀切。

根据表4中的数据,我们尝试用回归分析法建立集中训练次数与相应的口算能力关系的数学表达式,以预测和控制实验中的重要变量。

作散点图后,从图中看出可以直接用线性回归一试:

(附图{图})

这就得到了回归直线方程y=20.85+0.95x,经相关性检验,证实直线回归是十分显著的(p<0.01)。

建立回归方程的目的是预测和控制。例如,某班学生进行了6次表内乘除法的集中训练,即x[,0]=6,则根据上面的方程可以算出:y[,0]=a+b,x[,0]≈26.55,即每分钟大约可以算27题。如果还要知道预测的精度和范围,可以查(n-2)个自由度的t分布临界值表,计算出区间半径d。

(附图{图})

也就是说,如果某班学生进行了6次集中训练,那么他们限时一分的口算笔答平均成绩将在23题至31题之间,置信度是90%。例如,1994年我校的四个实验班的限时一分的口算平均成绩基本上都落在这个预测范围之内。

至于控制问题,实际上是预报问题的反问题,即给出了对y[,0]的要求,反过去找满足这种要求的的相应的x[,0]的范围。例如,我们希望学生能达到每分口算25题的水平,那利用上面的回归方程,通过相应的计算,就可以知道大约需要进行4次左右的集中训练。这就可以避免盲目地增加训练次数,加重学生的负担了。

六、口算能力与其它数学能力的相关性分析

我们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发现,有些口算能力特别强的学生,他们的其它数学能力(如概括能力、推理能力、解答应用题的能力等,以下简称其他数学能力)并不特别强,甚至比较弱。例如,我校曾在1983年作过的表内乘除口算能力与其它数学能力的相关性研究中得出“口算能力特别的学生,他们的口算测试成绩与其它数学能力测试成绩呈较低相关现象”的结论。

自1988年以后,我校在表内乘除法口算教学中努力把意义、口算、应用题有机结合起来教学,使这三部分相互渗透,互促迁移,发挥整体功能,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突出能力与智力的培养。我们从本校与某校的二年级学生中各选出36名表内乘除法口算能力最强的学生进行了数学能力测试,结果我校的36名学生的口算测试成绩与其它数学能力测试成绩的相关系数r[,1]=0.68(p<0.01),某校的36名学生两者的相关系数r[,2]=0.32(p<0.01)。两校学生的两者相关系数r[,1]与r[,2]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p<0.05)。测试结果表明:我校学生的口算能力与其它数学能力的相关程度较某校为高,并且我校学生在概括能力、推理能力、解答应用题能力等方面均明显优于某校。

从表内乘除法口算能力与其它数学能力的相关性分析中,给我们的启示是:

第一,学生的口算能力的潜力是很大的,训练与不训练大不一样,训练得合理与不合理更大不一样,但不能片面追求口算能力。否则,会使教学精力过多地集中在口算上,势必削弱其它数学能力的培养。

第二,对于口算能力同样强的学生来说,不仅他们为此所用的时间不同,而且他们的其它数学能力也不同。关键是需要改进口算教学的方法,在塑造学生的认知结构与发展他们的数学思维上下功夫。

第三,在口算教学中必须研究学生如何学的心理活动,在学生发展可能性的基础上,改革教材与教法,努力体现教学要主动促进学生发展的现代教学观,从而加速学生智能的均衡发展。

参考资料:

潘菽主编:《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版。

高中数学学习口诀篇5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p76-p77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编制并掌握8和9的乘法口诀。

2.会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亲自经历编制8和9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并熟练掌握。

【教学难点】记住并灵活、正确地运用8和9的乘法口诀。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老师准备去购买一些体育用品,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到体育用品店看看吧!(课件出示情境图。)

师:从图画中你都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交流自己发现的信息。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发现了这么多信息。那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可能有:

a:1个足球8元,买8个足球一共要花多少钱?

B:我的问题是,1个篮球9元,买9个篮球一共要花多少钱?

C:我想知道买8个足球和9个篮球一共要花多少钱?

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可真不少。接下来,老师就看你们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设计意图:通过购买体育用品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获取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培养了为学生获取信息、分析利用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也激发了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二、自主探究,编制口诀

1.算一算,填一填。

a.把课本76页的表格补充完整。

师:(出示课件)商店里有些什么球呢?

(出示课件)你想买篮球还是足球?准备买几个?需要多少钱?

b.汇报。(引导学生把话说完整:我想买个球,需要元钱)

【设计意图】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设计了“你想买篮球还是足球?准备买几个?需要多少钱?”这一开放性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自我决定,自我解决问题,尽情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2.编制8和9的乘法口诀。a.独立编口诀。

师:你能根据上面表的内容编出8和9的乘法口诀吗?试试看。把编好的口诀写在课本第76页。

b.同桌交换检查。c.全班交流。

师:哪位小朋友愿意把自己编的口诀说一说?

d.读口诀。

师:看到自己编的口诀开心吗?(开心)一起来开心地读一读,好吗?(把新学的口诀多读几遍)

e.引出课题。

师:我们刚才编的是几的乘法口诀?

生:8和9的。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请拿出小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设计意图】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这里,我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编制口诀,使学生亲自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交换检查中充分体验数学学习的成果,在读口诀的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3.寻找口诀中的规律。a.小组讨论,探索规律。

师:张老师发现二(1)班的小朋友可聪明了,我们研究研究上面的口诀,你发现它们的得数之间有什么规律呢?在4人小组内说一说。

(生讨论交流,师巡视指导)b.全班反馈。

师:老师看到每个小组的同学都说得很认真,谁能把自己发现的规律说一说?(生汇报时,师鼓励学生:你能说得更具体一点吗?学生也可以说发现哪几句口诀是新学的)

4.小结。

【设计意图】学生的个体特质,决定了他们对乘法口诀的感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在学生参与口诀的形成过程后,我放手让学生找口诀的隐含规律,在探究规律中感悟口诀,这样做,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熟记口诀,还能增进对乘法口诀的个性化理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掌握找规律的数学思考方法,有利于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三、分层练习,游戏巩固

1.师:既然同学们的表现都这么棒,那么现在请同学们认真观察8、9的乘法口诀,看一看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先和小伙伴说一说,一会咱们共同来交流。学生观察、交流。师:刚才同学们观察和交流的都非常认真。接下来,哪小朋友先来汇报一下你发现的规律?学生集体交流8、9的乘法口诀中存在的规律。师:我们班的同学既善于观察,又善于动脑,发现了8、9的乘法口诀中存在的很多规律,这些规律可以帮助我们很快记忆口诀。你认为哪条规律便于记忆,你就采用哪条规律。老师也想交流一下记忆8和9的乘法口诀的方法,(1)记忆8的口诀对口令游戏:男女生互对(先男后女,先女后男)。

1只螃蟹8条腿

(2)老师把这个方法命名为“手指游戏”记忆法:(教师演示)师生共同用手指游戏记忆法记9的乘法口诀。

(设计意图:在学生理解和熟记8、9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发现其规律。通过观察、讨论,加深了对8、9的乘法口诀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学习兴趣。)

四、课堂总结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买球,学习了8、9的乘法口诀。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生:畅谈收获。

【教学反思】

内容来自于生活。通过生活化的情境设计,让学生明确目标,唤起原有经念,进行有效学习。同时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从而自觉用数学思维方式来观察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高中数学学习口诀篇6

  数学老师个人工作计划1

  一、指导思想:

  初中代数是初中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两部分的教学,要使学生学会适应日常生活,参加生产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须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运算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良好个性品质及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二、教学内容:(代数、几何共五章)

  代数第五章:《一次方程组》

  几何第一章:《线段和角》

  代数第六章:《不等式》

  几何第二章:《相交线和平行线》

  代数第七章:《整式的乘除》

  三、情况分析:

  本人本学期担任初一(1)(2)班的数学教学工作。根据小学升初中考试的情况来分析学生的数学成绩并不理想,总体的水平一般,尖子生少、低分的学生较多,而且学习欠缺勤奋,学习的自觉性不高。

  根据上述情况本期的工作重点将扭转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抓优扶差,同时强调对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反对死记硬背,以推动数学教学中学生素质的培养。

  四、具体教学措施:

  1、教材是教学质量的保证,是教学的'基础设施。在教学中必须依纲靠本,以教学大纲为指导,以教材为依据钻研教材抓好重点。

  2、在课堂中尽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及教师的指导作用。

  3、设计好的开头尽量以引趣的形式引入课题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教学中以“练”为主。

  4、要扭转学生的厌学现象。利用晚温时间对他们进行辅导,在平时的课堂中多给予提问,给后进生树立信心。对优生要严格要求,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抑制他们产生骄傲情绪。

  5、树立榜样,以点带面,以先进带后进,让后进生自动自觉向先进看齐,从而发挥榜样的力量。

  6、坚持因材施教原则,逐步实施分层教学,向基础不同的学生提出相应的要求,力求使中下生吃得上,中等生吃得下,优生吃得饱,即课堂练习、作业及要求等进行分层即课堂练习、作业及要求等进行分层。

  7、在课堂教学中将严抓课堂纪律使学生形成自学遵守纪律的习惯,要求他们上课专心听讲,积极发言,作业认真完成。但同时又不死板,给时间让学生讨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8、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利用课余时间多接触学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9、在课堂教学中坚持循序渐进原则,正确组织课堂教学。做好知识的衔接及章元过关工作。及时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行查漏补缺。

  五、教学进度表:

  略

  数学老师个人工作计划2

  一、教材分析

  8的乘法口诀是乘法口诀教学的最后一部分内容之一,由于8的乘法口诀句数较少,因此应该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多练习记忆口诀,多做练习,也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们自己进行小组讨论,然后让学生自己总结出8的乘法口诀并进行熟练记忆,另外可以让学生熟练掌握8的乘法口诀的运用。考虑到得出8乘法口诀的乘法算式中的因数和积都比较大,同时,学生要直接得出8×8=64这个算式会有一定困难,丰富学生感性认识,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探索8的乘法口诀提供素材。学生可以根据情景图提供的素材和前面学过的知识填写表格,由表格提供的数据写出乘法算式,进而编出乘法口诀。与前面不同的是,以问题让学生产生编写8的乘法口诀需求,同时,不再完整地写出乘法算式及编出乘法口诀,而是充分相信学生并让他们自己解决这些问题,另外使学生能较熟练地运用口诀。

  二、学情分析

  1、学生是7-8岁的儿童,思维活跃,课堂上喜欢表现自己,对数学学习有浓厚的兴趣;

  2、学生在学习中随意性非常明显,渴望得到教师或同学的赞许;

  3、学生在平常的生活当中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经历和体验,比如自己整理书包、系红领巾等;

  4、学生已有一定数学计算能力;

  5、学生已经认识1至7的乘法口诀,对8的乘法口诀的学习有很重要的作用;

  6、学生对于编写8的乘法口诀兴趣很高,编写乘法口诀的方法已有所掌握,能采用编写1至7的乘法口诀的方式来编写8的乘法口诀,并且能自己运用8的乘法口诀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三、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1、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编制8的乘法口诀,初步记住8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8的乘法口诀进行表内乘法计算。

  2、培养学生在练习中记忆口诀,经历编制口诀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同桌合作交流的态度,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1、通过多媒体课件上显示的有关7的乘法口诀的画面让学生自己对已学过的7的乘法口诀有一个复习

  2、首先上课之前展示一幅陆游的一首诗,书写的时候凑足64个字,为后面小结的呼应打下基础,将这幅字送给表现好的学生

  3、多媒体展示一幅学校军乐队正在训练的图,通过让学生仔细观察看看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进而引入8的乘法口诀的编写过程,让学生小组讨论编写出8的乘法口诀

  4、让学生们一起诵读8的乘法口诀并熟练记忆

  5、让学生做多媒体课件中展示的精彩练习及布置课堂作业

  6、课堂小结,让学生说说本节课的收获!另外将课前64个字的这幅字展示给学生回答这幅字一共有多少字

  学生活动

  1、全体背诵7的乘法口诀

  2、学生喜欢得到这幅字

  3、学生认真仔细观察多媒体显示的画面,并跟随教师的思路自己总结8的乘法口诀的编写过程

  4、学生认真诵读8的乘法口诀并熟练记忆

  5、学生争相举手回答问题

  6、学生积极说出自己的收获并积极回答

  设计意图

  1、让学生自己对已学过的7的乘法口诀有一个复习

  2、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产生浓厚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通过学生们自己进行小组讨论编写8的乘法口诀,培养学生动脑的习惯

  4、让学生在课堂上就把8的乘法口诀并熟练记忆

  5、让学生加强对8的乘法口诀记忆的熟练程度及运用情况

  6、让学生们自己总结这节课学到的内容

  四、板书设计

  8的乘法口诀

  1×8=8一八得八8×1=8

  2×8=16二八十六8×2=16

  3×8=24三八二十四8×3=24

  4×8=32四八三十二8×4=32

  5×8=40五八四十8×5=40

  6×8=48六八四十八8×6=48

  7×8=56七八五十六8×7=56

  8×8=64八八六十四8×8=64

  数学老师个人工作计划3

  初三毕业班总复习教学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如何提高数学总复习的质量和效益,是每位毕业班数学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下面就结合我校近几年来初三数学总复习教学,谈谈本届初三毕业班的复习计划。

  一、第一轮复习

  1、第一轮复习的形式

  第一轮复习的目的是要“过三关”:

  (1)过记忆关。必须做到记牢记准所有的公式、定理等,没有准确无误的记忆,就不可能有好的结果。

  (2)过基本方法关。如,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

  (3)过基本技能关。如,给你一个题,你找到了它的解题方法,也就是知道了用什么办法,这时就说具备了解这个题的技能。基本宗旨:知识系统化,练习专题化,专题规律化。

  在这一阶段的教学把书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组块,使之形成结构,可将其分为以下几个单元:实数、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统计与概率,交线和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相似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圆等。复习完每个单元进行一次单元测试,重视补缺工作。

  2、第一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必须扎扎实实地夯实基础。使每个学生对初中数学知识都能达到“理解”和“掌握”的要求,在应用基础知识时能做到熟练、正确和迅速。

  (2)中考有些基础题是课本上的原题或改造,必须深钻教材,绝不能脱离课本。

  (3)不搞题海战术,精讲精练,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大练习量”是相对而言的,它不是盲目的大,也不是盲目的练。而是有针对性的、典型性、层次性、切中要害的强化练习。

  (4)注意气候。第一轮复习是冬、春两季,大家都知道,冬春季是学习的黄金季节,五月份之后,天气酷热,会一定程度影响学习。

  (5)定期检查学生完成的作业,及时反馈。教师对于作业、练习、测验中的问题,应采用集中讲授和个别辅导相结合,或将问题渗透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等手办法进行反馈、矫正和强化,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6)实际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即分层次开展教学工作,全面提高复习效率。课堂复习教学实行“低起点、多归纳、快反馈”的方法。

  (7)注重思想教育,断激发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并创造条件,让学困生体验成功。

  (8)应注重对尖子的培养。在他们解题过程中,要求他们尽量走捷径、出奇招、有创意,注重逻辑关系,力求解题完整、完美,以提高中考优秀率。对于接受能力好的同学,课外适当开展兴趣小组,培养解题技巧,提高灵活度,使其冒“尖”。

  二、第二轮复习(五月份)

  1、第二轮复习的形式

  如果说第一阶段是总复习的基础,是重点,侧重双基训练,那么第二阶段就是第一阶段复习的延伸和提高,应侧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第二轮复习的时间相对集中,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上,进行拔高,适当增加难度;第二轮复习重点突出,主要集中在热点、难点、重点内容上,特别是重点;注意数学思想的形成和数学方法的掌握,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可进行专题复习,如“方程型综合问题”、“应用性的函数题”、“不等式应用题”、“统计类的应用题”、“几何综合问题”,、“探索性应用题”、“开放题”、“阅读理解题”、“方案设计”、“动手操作”等问题以便学生熟悉、适应这类题型。备用练习《中考红皮书》。

  2、第二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第二轮复习不再以节、章、单元为单位,而是以专题为单位。

  (2)专题的划分要合理。

  (3)专题的选择要准、安排时间要合理。专题选的准不准,主要取决于对教学大纲(以及课程标准)和中考题的研究。专题要有代表性,切忌面面俱到;专题要由针对性,围绕热点、难点、重点特别是中考必考内容选定专题;根据专题的特点安排时间,重要处要狠下功夫,不惜“浪费”时间,舍得投入精力。

  (4)注重解题后的反思。

  (5)以题代知识,由于第二轮复习的特殊性,学生在某种程度上远离了基础知识,会造成程度不同的知识遗忘现象,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以题代知识。

  (6)专题复习的适当拔高。专题复习要有一定的难度,这是第二轮复习的特点决定的,没有一定的难度,学生的能力是很难提高的,提高学生的能力,这是第二轮复习的任务。但要兼顾各种因素把握一个度。

  (7)专题复习的重点是揭示思维过程。不能加大学生的练习量,更不能把学生推进题海;不、能急于赶进度,在这里赶进度,是产生“糊涂阵”的主要原因。

  (8)注重互联网的应用,资源共享。

  三、第三轮复习(六月份)

  1、第三轮复习的`形式

  第三轮复习的形式是模拟中考的综合拉练,查漏补缺,这好比是一个建筑工程的验收阶段,考前练兵。研究历年的中考题,训练答题技巧、考场心态、临场发挥的能力等。

  2、第三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模拟题必须要有模拟的特点。时间的安排,题量的多少,低、中、高档题的比例,总体难度的控制等要切近中考题。

  (2)模拟题的设计要有梯度,立足中考又要高于中考。

  (3)批阅要及时,趁热打铁,切忌连考两份。

  (4)评分要狠。可得可不得的分不得,答案错了的题尽量不得分,让苛刻的评分教育学生,既然会就不要失分。

  (5)、给特殊的题加批语。某几个题只有个别学生出错,这样的题不能再占用课堂上的时间,个别学生的问题,就在试卷上以批语的形式给与讲解。

  (6)、详细统计边缘生的失分情况。这是课堂讲评内容的主要依据。因为,边缘生的学习情况既有代表性,又是提高班级成绩的关键,课堂上应该讲的是边缘生出错较集中的题,统计就是关键的环节。

  (7)、归纳学生知识的遗漏点。为查漏补缺积累素材。

  (8)处理好讲评与考试的关系。每份题一般是两节课时间考试,两节课时间讲评,也就是说,一份题一般需要2课时的讲评时间。

  (9)选准要讲的题,要少、要精、要有很强的针对性。选择的依据是边缘生的失分情况。一般有三分之一的边缘生出错的题课堂上才能讲。

  (10)立足一个“透”字。一个题一旦决定要讲,有四个方面的工作必须做好,一是要讲透;二是要展开;三是要跟上足够量的跟踪练习题;四要以题代知识。切忌面面俱到式讲评。切忌蜻蜓点水式讲评,切忌就题论题式讲评。

  (11)留给学生一定的纠错和消化时间。教师讲过的内容,学生要整理下来;教师没讲的自己解错的题要纠错;与之相关的基础知识要再记忆再巩固。教师要充分利用这段时间,解决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

  (12)适当的“解放”学生,特别是在时间安排上。经过一段时间的考、考、考,几乎所有的学生心身都会感到疲劳,如果把这种疲劳的状态带进中考考场,那肯定是个较差的结果。但要注意,解放不是放松,必须保证学生有个适度紧张的精神状态。实践证明,适度紧张是正常或者超常发挥的最佳状态。

高中数学学习口诀篇7

北师大版第三册第七单元《有多少“粘贴画”》

教学目标:

(1)结合2-5的乘法口诀并经历独立探索编制6的乘法口诀。

(2)在探索规律的基础上掌握6的乘法口诀,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及估算意识。

教学重点:

经历自主探索,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编出6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

理解6的乘法口诀相邻两句间的关系,掌握并能运用6的乘法口诀。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小白兔粘贴画,你们想不想看看?这么多粘贴画,同学们能不能先估计一下有多少张?(生估计: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那么到底是多少张“粘贴画”呢?谁估计的更准确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二、自主探究,编制口诀

1.准备:

师:同学们,要很快数出有多少“粘贴画”,你有什么好方法?

生:先数一排有几个,再数有几排。

师:我们一起来数数,一排有6个“粘贴画”,也就是说有几个几,用乘法算式怎样表示呢?你能编出这句口诀吗?

2.探究:

师:那么两排,三排……九排呢,该怎样写算式并编口诀呢?你能独立完成吗?老师相信你们能行,请打开课本72页,试一试吧。

生独立编制6的乘法口诀。

师:我们开火车汇报一下你们编制的口诀好吗?

生汇报师板书。

师:我们齐读一遍口诀好吗?

3.梳理:

师:同学们观察一下6的乘法口诀,你有什么发现?

4.对口令

师:请同学们和老师做个对口令的游戏吧:六七()??六八()??六六()??六九()

和你的同桌相互做对口令游戏,记一记口诀。

5.想一想

师:同学们很棒,这么快就自己编出6的乘法口诀并记住了,那么我现在可要考考你们,看你们有没有掌握6的乘法口诀中的秘密。

请看屏幕:(课件出示)

想一想:6×8=6×7+( )=6×9-(??)

请你和你的小组同学讨论一下,括号里该填几。

生口答。

三、巩固应用,实践深化

(1)学生独立完成73页“练一练”第1题、第3题,全班交流。

(2)“练一练”第4题。让学生利用口诀之间的联系进行计算。

(3)“练一练”第5题。

每个图中各有多少个格子,(2)(3)小题引导学生巧算,用移格子算出有多少个格子,允许学生有各种不同的想法,只要能说出算理就可以了。

四、反思总结、拓展延伸

(1)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2)实践作业:找找生活中用6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的例子。

教学反思:

“乘法口诀”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它是学生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本节课的教材内容是在学生学了“2-5”的乘法口诀以后,由于学生已经具有学习2-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所以教材的呈现形式没有给出一个完整乘法算式和一句完整的口诀,意在让学生主动探索归纳出6的乘法口诀。体现了提高学生学习独立性要求的编写意图。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经历编写6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理解口诀表示的意思;难点是怎样去熟记并利用乘法口诀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全课的设计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1)教学设计方面。层次比较清楚。(从学生喜欢的小白兔粘贴画。通过观察一排有几张小白兔粘贴画,是几个6,引出加法计算和乘法算式为编制口诀作铺垫,自主探索编制口诀——巩固口诀——各种形式练习——用所学口诀解决问题)。尤其是口诀的编制采用让学生自主探索的方式,独自找出两排有几张小白兔粘贴画,是几个6,编写6的乘法口诀。符合新课标提出的“自主探究”,使学生成为课堂主体的教学理念。学生积极性也比较高。

高中数学学习口诀篇8

【关键词】乘法口诀;教学模式;改进探讨

乘法口诀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的重点内容,是小学阶段重要的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是计算乘、除法的关键,是后面计算学习的基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在教学中怎样更好地提高乘法口诀的教学效果呢?对此,在教学中,我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讨.

一、教学前浏览口诀教学的整体内容,形成整体认识

教材把口诀教学分成六块进行,并且这六块内容的编排非常类似,都是通过学生熟悉的情境提供同数连加的试题,进而引发对乘法运算的介绍,在研究过程中让学生利用加法推算编制出口诀,让学生感知乘法与加法之间的联系,同时体验乘法运算的简洁性.每块的教学目标也大体相同,一是让学生经历口诀的编制过程,二是熟练的记住口诀,三是运用口诀快速计算,解决问题;教学参考书中课时教学建议改动也较少;所以口诀教学时用到的一般教学方法也就差不多了,比较好的教学模式是:创设生活情境、激发编制兴趣――经历编制过程――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发现规律――多种练习――实际运用.

二、教学中不断进行教学效果的反思与教学模式的改进

在进行研究性教学时,我们也是将口诀教学当成一类研究,研究的目的是用一种更为科学的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模式进行有效的口诀教学,那么运用相似的教学方法,运用同一种教学模式能将口诀教学进行到底吗?

在执教口诀教学的过程中,第一课时“5的乘法口诀”采用的是“探究式”的教学模式,练习形式多样,有一定的层次,先入为主,这一课时的教学效果非常好,一直到后面的学习,学生对这一课时的内容始终是印象深刻,但是用这种方式进行“2、3、4的乘法口诀”教学时,发现学生的探究兴趣已经大大减弱,其编制过程也因为学生已经有过类似的经历而变得形式化.如果再按照这种原套路教学,教学就会变得程式化,静止化,教学也必陷入枯燥、低效的境地,这不得不让我对口诀教学时学生的情况、知识的脉络作进一步的思考与分析:

1.从学生情况看,在进行乘法口诀教学前学生已经积累了不少的学习经验,有些知识从生活经验中已有所获取,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起点,把学生的这些经验作为课程资源,加宽、加深课堂教学内容,把培养学生的智力因素、自主意识、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等纳入课堂教学范围,同时也要求口诀教学模式的设计要紧随学生的实际状况而设计.

2.从教材的编制来看,虽然口诀教学的编排方式类似,但是每块除了口诀教学外,还有关于乘法应用题的教学,这就要求后面进行口诀教学时,要从理解算式的意义过渡到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上,而且用连加来推口诀时,也由具体的加法算式,过渡到抽象的数轴.这些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有助于我们循序渐进的安排教学.

从以上两方面的分析来看,后一课时的口诀教学模式应该建立在前一课时执教后的具体情况分析之上,而不是一开始就能有效设计的.

三、乘法口诀教学的有效尝试

1.编制过程是发展式的

第一课时“5的乘法口诀”编排时,是利用1只手有5根手指,即得出一五得五及算式.第二课时“2、3、4”的口诀是学生自学课本,汇报交流编制.“6的乘法口诀”是让学生自己创造编制方式,于是课堂上出现了一个正方体6各面,2个正方体12个面……一组有6人,3组就是18人,三六十八……及用六根小棒摆成的长方形、六边形,田字等,一个充满创造与交流的编制过程,而学生的这种创造来源是前面口诀编制经验的积累.

教学“7、8、9的乘法口诀时,学生已经像念顺口溜似的说出一七得七,二七十四……,所以教学时,是先从口诀出发,看口诀说出每句口诀的含义,写出口诀对应的乘法算式,及加法算式,采用了逆向的编制方式.”8的口诀“仍采用逆向的编制方式,不过编制时间缩短,增加了对8的口诀结果的估算,因为是估算,学生就想到到,把8看成十,用减来算加的逆向计算.到了“9的口诀”教学时,没有了口诀编制过程,而是直接出示口诀,引导学生发现“9的口诀”的规律,手指记忆法及在8的基础上进行的逆向计算.

口诀的编制过程是动态发展的,其编制经历了“师生合作――引导自主”,也经历了“顺向编制――逆向编制”的过程,发展到最后“9的口诀”编制过程可以让学生自主地在课外完成,运用翻转课堂的理念,在课堂上则可针对难记的几句,重点分析.课堂的重点放在运用上,能让学生的计算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

2.口诀的练习方式是延续式、深化式的

在一开始的口诀教学时,“对口令”练习口诀的方式易行,实用,学生也感兴趣,就一直保留在口诀学习过程中;而“口诀接龙”的练习方式始终让学生充满挑战,也一直保留在口诀学习过程中;边唱边跳“九九歌”的活动也持续进行.行而有效的练习方式并不被学生排斥,反而因为熟悉而兴趣更高.

高中数学学习口诀篇9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方面:结合情景,体验6的乘法口诀的来源,理解并熟记6的乘法口诀,能熟练地运用6的乘法口诀求积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方面:让学生经历编制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概括能力,初步学会用类推学习新知识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训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有与同伴合作整理知识的体验,感受探索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

教学重点:熟记6的乘法口诀,运用6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编制并掌握6的乘法口诀的特征。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背诵1―5的乘法口诀

二、新授

1.导入新课,并板书课题。

同学们,你们想学习6的乘法口诀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6的乘法口诀》吧!板书课题:6的乘法口诀。

2.教学例题:6的乘法口诀

同学们,你们想听故事吗?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

昨天,小明放学回家放下书包,正想出去找同伴玩,突然想起老师叫我们回家预习明天的新课《6的乘法口诀》,他连忙拿出学具,找出6个就摆起图案来了。教师用多媒体出示图例,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个?里面有几个6?你能写出两个乘法算式吗?

小明又从学具里拿出6个,摆出了图案……

(教师用多媒体逐个出示图例,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同伴合作整理、探索知识。然后,请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师生共同完成6的乘法口诀的编制。学生熟记6的乘法口诀。师生对口练习。)

板书:

6×1=6一六得六1×6=66×2=12二六十二2×6=12

6×3=18三六十八3×6=18

6×4=24四六二十四4×6=24

6×5=30五六三十5×6=30

6×6=36六六三十六

三、巩固练习

1.先把口诀补充完整后,再写出乘法算式。

五六()三六()()六二十四

2.勇夺红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3×6=6×4=6×3=6×2=5×6=

6×5=6+6=6×6=6×2+6=6×5+6=

3.填一填,请你在里填上“+”、“-”、“×”。

62=1264=2436=965=166=36

46=10

4.比一比,请你在里填入“>”、“<”、“=”。

3×66+6+64×66+44×36×26+66×6

四、师生共同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呀?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为了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关注学生的发展,因此,我把教学设计重点放在自主探究、研究发现的基础,并结合生活实际,充分体现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主要抓住情景链和知识链进行设计。情景链以故事为线索,通过三角形个数的变化探讨6的乘法口诀,并且应用到生活中去。知识链主要有6的乘法口诀的记忆,口算,应用等。策略上主要采取了小组合作,自主探讨交流等方法。细细反思这次教学,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感受:

(一)创设情景,激励学习

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因此,自主探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主要来自于充满疑问的问题情境。在这堂课我巧妙地把数学教学内容转换成趣味性的故事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把故事贯穿整个教学环节,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知识,这也体现了“在快乐中学数学,学快乐的数学”这一教学理念。这样的设计势必会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到新知。

(二)营造探索氛围,激励自主探索、学习

学生的问题意识,多角度思考问题,运用数学情境图对自己的发现进行表述和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面。学生在学习这一节课之前,已经掌握并熟记2至5的乘法口诀,具有初步的问题意识、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在数学课堂上,他们敢想、敢问、敢于发表自己的不同看法。

1.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始终坚持以教师的引领为主线,以学生的探究为核心,以发展学生的思维为目的,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为契机,让学生在做数学中学数学,在学数学中用数学,在用数学中爱数学。

2.前面学生已经具备推导、编写口诀的能力。所以在本节课里对于新知识的教学我采用了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的形式,把原始的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寻求数学问题,探讨6的乘法口诀,使学生自己动脑,经历数学再发现的过程。从而培养他们善于发现、善于思考,敢于创新,主动获取的精神,培养他们合作精神和自主探索的能力。

3.多媒体手段的运用也给教学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

(三)创新练习,巩固知识

高中数学学习口诀篇10

如课前3分钟口算,效果非常不错。每堂课前准备好十道口算题,让学生抢答,或是让学生写在小本子上,在统一核对答案,每隔一段时间进行小结,对特别优秀的学生进行表扬、奖励。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同时也会注意正确率。当然,识记一些常用数值,如2π、3π、4π…,112、122、132…对于加快口算速度与提高正确率都有非常好的作用。

在教学中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要求学生认真书写阿拉伯数字和运算符号,只有写对写好才是计算正确的前提。其次要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也就是要看清题目要求,在正确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解题,以免出现答非所问的现象,这里还要重视提醒学生做题时要看清运算符号和数字,以免出现因为看错题目而算错的现象。最后要培养学生检查的良好习惯,检查的习惯不能说说而已,要教会学生检查的方法,只有会检查才会去检查。不管是哪种良好的计算习惯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在教师严格要求下的反复训练、坚持不懈,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逐步养成。在现行教学中,一般都是采用:“凑十法”计算退位减法,其过程复杂,学生难以掌握。

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我在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时,在学生掌握“凑十法”算理算法的基础上,让学生用20个超十加法口诀代替“凑十法”直接计算。

9加几的超十加法口诀:

9+2=11读作九二十一

9+3=12读作九三十二

9+4=13读作九四十三

9+5=14读作九五十四

9+6=15读作九六十五

9+7=16读作九七十六

9+8=17读作九八十七

9+9=18读作两个九等十八

8加几的超十加法口诀:

8+4=12读作八四十二

8+5=13读作八五十三

8+6=14读作八六十四

8+7=14读作八七十四

8+8=16读作两个八等十六

7加几的超十加法口诀:

7+4=11读作七四十一

7+5=12读作七五十二

7+6=13读作七六十三

7+7=14读作两个七等十四

6加几的超十加法口诀:

6+5=11读作六五十一

6+6=12读作两个六等十二

为了避免超十加法口诀跟乘法口诀在在读法上的混淆,可根据加法和乘法交换律的性质,作这样的规定:超十加法口诀先从大数念起,例如:9+6=15读作九六十五;5+8=13读作五八十三。乘法口诀从小数念起,例如:8×4=32读作四八三十二;9×6=54读作六九五十四。为了区分9+9・8+8・7+7・6+6跟9×9・8×8・7×7・6×6・的读法,可作这样规定,凡加法则读作:两个九等十八・两个八等十六・两个七等十四・两个六等十二,凡乘法则读作:九九八十一・八八六十四・七七四十九・六六三十六。

在计算退位减法时,根据加减逆运算的关系,可用超十加法口诀计算。例如:15-8=7,应这样想,8加几得15?念口诀:八七十五,得七,这同用乘法口诀求商是一个道理。

用超十加法口诀不但可以提高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计算的速度,在计算多位数加减法时也会用到它。

如:1536-879=657

1536

-879

657

计算步骤:

(1)个位数相减(退位)16-9=?9加几得16,口诀:九七十六,得7;

(2)十位数相减(退位)12-7=?7加几得12,口诀:七五十二,得5;

(3)百位数相减(退位)14-8=?8加几得14,口诀:八六十四,得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