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融资担保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0:34:20

小微企业融资担保篇1

关键词小微企业融资信用担保融资困境

我国的小微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属于企业金字塔中的最底层。小微企业在增加就业、提供税收、开发新产品、带动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是,小微企业的发展却面临着很多困难,融资困难是最为突出的困境之一。

一、我国小微企业融资存在的困境

融资难是很多小微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虽然小微企业对社会的贡献很大,但是国家给予的贷款比率只占所有正规机构贷款总额的20%,这些贷款金额远远不能满足小微企业的发展需要。

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的贷款金额严重不足,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小微企业发展不稳定,向小微企业贷款风险比较大。没有固定的贷款担保,可供抵押的资产不稳定,企业的财政制度不健全、抗风险的能力比较弱。在这种不稳定的情况下,如果商业银行向小微企业发放贷款则很容易出现不讲信用、不还贷款的情况,导致银行的资金周转受到严重的威胁。二是银行向小微企业提供贷款有较高的成本。小微企业的贷款有金额较少、情况较急、频率较高等特点。对小微企业贷款时,银行要花费很大的人力和物力进行核对和评估。相对于大企业而言,由于小微企业每次的贷款金额不高,银行的利益比较少,很多商业银行不愿意向小微企业做信贷服务。很多商业银行迫于政府和社会的压力,向小微企业提供信贷服务,不仅资金总量很小,而且对小微企业开出很多严厉条件,从而导致了很多小微企业出现贷款难的问题。

二、我国小微企业融资信用担保的现状

(一)担保资金放大倍数不足

企业担保资金的多少决定着企业能够承担多大的风险。目前,我国小微企业的资金有限,因而担保资金不能满足提供信贷业务的商业银行的资金缺口。以吉林省为例,2014年底,吉林省融资信用担保的企业合计166家,注册资金150亿元,同比增长为15.5%。但是全省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总数为760亿元,可实现融资信用担保金额500亿元,融资缺口260亿元。另外,目前我国的融资信用担保资金放大倍数只有3~4倍,不仅低于我国规定的融资担保6~12倍的放大倍数,更与发达国家的担保资金的放大倍数60、70倍相差甚远。

(二)风险分担的比例不合理

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担保机构与相关银行应该在“合作共赢、风险共担”的规则下进行担保。但是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商业银行为不想承担信贷业务中风险,拒绝向小微企业提供贷款的例子比比皆是,也有的银行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要求担保机构承担全额的担保资金。一旦发生任何信贷的代偿、赔付的情况,就需要担保机构承担100%的担保资金,这就把银行与小微企业的信贷业务的全部风险都转嫁到担保机构的身上。

(三)担保资金的补偿机制不完善

近年来,我国担保机构代偿率不断上升,导致了担保机构的资金严重缺乏。由于2014年我国经济的不景气,银行提高了与担保机构的合作条件,导致了很多担保机构为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营而提高担保的收费标准,甚至有的机构靠非法集资弥补小微企业资金的短缺。再加上国家的补偿机制不完善,如果担保机构存在代偿问题,就会面临被迫倒闭的绝境。

(四)信用担保的法律不健全

针对小微企业融资信用担保存在的问题,我国陆续出台了相关的政策,但是这些政策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关于担保方面的政策概述不具体,实际操作性不强。例如,对具体的小微企业的担保金额、担保金额的使用期限、担保机构的信用问题等概述不明确。2014年初,某担保机构的资金链出现问题,并且被曝出违规操作的现象。实际上,这种情况在担保机构中是常见的现象,因为信用担保业务有风险高、收益低的特点,很多民营担保机构不承担大规模的担保业务,而是把资金都投入到高回报的业务中,因而导致担保业务事故频发,这也显示出我国的信用担保法律法规不健全,没有形成统一、有序的担保体制。

(五)担保机构的担保倾向于大型企业

小微企业出现的融资困难与商业银行担保倾向于向大型企业有关,银行在贷款过程中经常出现“嫌贫爱富”的情况。不仅如此,担保机构在考虑到风险问题时,就会放弃对这些小微企业的融资担保业务,他们把更多担保业务给中型企业,这就导致微型企业的融资困难。因此,国家应该建设小微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保障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

三、应对小微企业融资信用担保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完善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体系

(1)建立融资担保补偿制度。建立小微企业融资信用担保体系补偿制度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考虑:一是政府可以参照当年小微企业融资缺口的统计,按照融资缺口的比例调整政府的财政预算,向小微企业担保资金划拨专项融资基金。二是各地区的商业银行应针对政府的政策,按照每年贷款余额的一定比例向担保机构缴纳一定的费用,作为该担保机构的会员银行,这样可以担负起风险的分担责任。国家银行也可以根据当年的小微企业贷款的额度调整法定的准备金率。三是小微企业也可以学习银行的方法,向担保机构上交一定的会费,申请成为担保机构的会员,享有该担保机构的优先贷款服务,而担保机构也可以运用这些资金健全担保规则、扩大担保机构的规模、放宽担保金额,促进小微企业的长远发展。

(2)健全我国的融资担保法律法规。人民代表大会和国务院应针对融资担保问题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由各相关部门制定具体的配套细则。首先,要明确小微企业担保机构的基本标准,如一定的资本金额、担保机构的信用等级、公司人员的专业知识、公司的规模等,只有具备基本的标准才能成功注册为融资担保机构。其次,在风险承担方面,要明确小微企业、担保机构和银行三者的责任分担比例,避免三方面出现权责纠纷事件,对失信的一方国家要根据融资担保法律法规给予严惩。

(二)健全小微企业担保风险控制机制

在信用担保机构的经营过程中,风险无处不在。风险是一个不稳定的动态过程,信用担保机构想要稳定的发展必须形成风险动态控制机制。担保机构应从内部的管理入手,加强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对小微企业的综合调查;跟踪小微企业的贷款去向;加强对信用担保机构工作人员素质的培养,监督信贷业务的工作流程、防止出现工作人员违规贷款担保的现象。

(三)完善小微企业融资服务体系

首先,应建立和完善小微企业的信用评价制度。建立信用评价制度和评价机构,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信用担保提供评级服务,政府要鼓励企业参与到信用评价机构中来,并根据小微企业的特点给予评级帮助。其次,小微企业要加强与各个担保机构和商业银行的交流与合作。小微企业、担保机构和商业银行三者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担保机构起着桥梁的作用,服务于小微企业又服务于银行,担保机构的信用等级对三者之间业务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最后,担保机构要建立一批专业化的担保人才,提高信用担保机构的质量。

(四)加快反担保体制建设

要使小微企业融资的道德风险和违约风险有效降低,必须完善风险保证金体制和反担保体制。首先,应对担保时间较长或者担保额度较大的被担保企业提供担保品或反者担保人,同时加大对担保品的价值评估力度。其次,风险担保金额的比例应以担保企业的信用评价为基础,按照贷款额度、贷款时间、企业风险等级的具体内容对企业进行信用担保。如果合同履行完毕时企业没有出现违约情况,应将风险保证金如数退还;如果企业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出现了违约的情况,则应从风险保证金中扣除贷款金额。最后,应该按照需要完善信用保险制度,通过保险公司的介入,使担保风险得到有效降低。

四、结语

我国的小微企业目前虽然面临着一些困难,但是通过对这些困难进行分析,就能找到解决这些困难的措施。相信通过完善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健全小微企业担保风险控制机制等措施的落实,我国的小微企业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实现快速的发展。

(作者单位为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邵若,杨秀萍.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现状与对策[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2).

[2]蔡丽华.我国小微企业融资难的现状及对策[J].贵州农村金融,2012(07).

[3]李秀芬.中小微企业融资现状及对策分析[J].时代金融,2014(27).

[4]钱黎娇.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行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时代金融,2013(05).

小微企业融资担保篇2

[关键词]小微企业;融资路径;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小微企业是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庭作坊式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统称,是由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郎咸平教授提出的。截止到2012年,包括个体工商户在内的小微企业总数已达4000万左右,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但是由于小微企业点多面广、分散、征信困难、风险难测,实力也相对比较弱,一直以来没有作为金融机构融资的重点扶持对象,造成小微企业融资困难,发展缓慢。

海西小微企业融资中存在的问题

1、贷款难

一方面由于小微企业整体实力薄弱,可抵押质押物缺乏,财务核算不健全,在目前的金融体制下,小微企业根本不具备对金融机构的议价能力,甚至很难进入正规金融机构的“法眼”;另一方面,金融机构数量有限,而小微企业数量众多,且分布散漫,也很难成为金融机构的贷款服务对象。

2、融资费用高

由于难以享受银行的服务,小微企业要发展,不得不从民间借贷,而民间借贷利率高,昂贵的借款成本必然影响小微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即便有的小微企业享受到银行的服务,实付利率也不低,这主要是合同外的额外费用导致的,包括账户管理费、融资咨询费、顾问费等。

3、资本逐利取向

资本永远是逐利的,哪里有利润,资本就流向哪里;哪里利润更高,资本就流向哪里,金融机构作为企业,其目标也是股东利润的最大化。为了规避风险,尽可能的减少贷款坏账率,金融机构偏爱于有合作基础、家底厚实以及品牌价值高、有抵押物的大企业。

4、资金链断裂风险比较高

小微企业经营利润“比刀片薄”,由于其融资渠道单一、融资环境差、融资成本高、又参与高利贷的借贷,所以,在背负沉重的债务负担与压力的同时,又聚集着一定的融资风险,往往还得使用担保或质押,压力无疑是巨大的,一旦经营出现问题发生资金链断裂,小微企业的生存就要受到威胁、甚至破产倒闭。

二、目前金融机构创新措施

针对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根据政策导向和市场需求,福建省各家银行打破传统思维,结合本地产业发展情况,积极研究和不断探索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新路子。

第一、针对小微企业缺乏抵押物问题,各银行结合小微企业的特点和需求,量体裁衣,提供多样化、针对性的创新金融产品:如“存货滚动质押贷款”、“专利权质押贷款”、“林权质押贷款”、“小微设备贷”,“林权、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组合宝”担保贷款等;

第二、银行的小微企业服务创新。如设立小企业金融部,构造独具特色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为小微企业搭建起一条金融服务的“绿色通道”;

第三、从单一贷款扶持到综合金融服务。着眼于当下融资需求的同时,不少银行还开发出现金结算管理、资产投资增值等金融服务,积极完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体系,为其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如为小微企业提供一站式的专业化财富管理服务,在满足企业资金需求的同时还提供公司保险、财务担保、资产评估等资询服务,公司汇款、“全国通”等结算服务。

第四、银行业通过与行业协会、同业公会、商会等签约合作,组团支持小微企业。如通过同业公会或商会牵头担保,会员企业通过联保方式向银行贷款,然后同业公会或商会以及联保企业并对贷款企业进行监督,减少了银行一定的风险,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小微企业资金紧张的问题。

采取小微企业金融机构创新后成效显著,如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仅民生银行泉州分行,截2011年末新增小微企业贷款13.22亿元,占全年新增贷款总量的117%(当年度压缩其它贷款来投放小微企业),小微客户新增1.3万多户,总数达1.7万户。但是金融机构创新辐射到的小微企业数量比较有限,并且有的条件还是比较苛刻,比如金融产品还只是针对某一类企业、同业公会对会员企业入会有着苛刻要求等等,因此很有必要采取更进一步措施,结合目前海西开发区比较多的特点,通过开发区内企业互助担保的方式来解决海西小微企业融资问题。

三、福建省开发区概况

从1985年1月,国务院批准设立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始,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福建开发区从小到大,从沿海到山区,规模不断壮大,截止到2012年,福建省经国务院和省政府批准设立的各类开发区共有60多个,其从地域分布看,开发区主要集中在沿海的福州、厦门、漳州、泉州及莆田,这些开发区充分发挥了“窗口、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服务外经贸发展,服务海西建设的要求,不断实现产业优化升级,开发区经济继续保持高位增长,也有力地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在海峡西岸“两个先行区”建设中发挥着重大作用。

四、开发区企业互助担保方式解决海西小微企业融资问题思路

1、开发区发起成立企业互助协会,引导会员企业规范融资行为,促进会员企业间互助担保,对个别会员企业出现的临时性还款困难内部互助,通过搭建企业互助平台,组织广大会员企业开展互助、担保业务,促进区内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

2、互助协会对会员企业的生产经营、财务状况、资金流量等进行定期或不定期评估和监督,并会同人民银行等金融机构定期对会员企业进行信用等级评估,定期组织会员举办企业发展战略、金融政策、市场营销等方面座谈会、研讨班等,这样有助于加强开发区内企业间的沟通与协作,对开发区经济的发展也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3、协会也可以以集体信用作为担保向金融机构融资贷款,协会签约银行可直接为会员企业办理贷款业务,并给予会员企业优惠。

4、协会会员企业分别出资一定额度,共同组建合作平台资金池,以解决成员企业超短期流动资金紧缺,并且无须抵押。

参考文献:

[1]何健聪,小微企业融资问题实证分析[J].辽宁经济,2011(9).

小微企业融资担保篇3

【关键词】小微企业融资问题金融服务

一、引言

小微企业在我国经济社会中拥有着较为特殊的地位,其对缓解就业压力、活跃经济市场、促进国民经济结构优化调整等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全国呼吁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呼声越来越大。在我国中小企业范畴中,迫切需要帮助的是小微企业,在经济危机中最易受到伤害,最需政府扶植。

二、中国小微企业融资的问题分析

一直以来,中国小微企业由于受内外部因素影响,其融资状况不乐观,如今融资问题成为我国小微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小微企业融资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融资缺口巨大。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小微企业一年最保守的融资需求在8000亿元以上,但只有大概1000亿元左右的需求能够通过正规金融机构得到,这也意味着我国小微企业一年有近7000亿元的融资缺口,其每年得到解决的融资需求只是其融资需求的1/8。统计的数据让大家惊叹我国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的旺盛程度以及其融资缺口巨大,小微企业很难从银行获得贷款,其融资需求很难得到满足。

(2)现有融资渠道不畅。在内部融资方面,小微企业的融资发展原本就存在着先天不足。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还未完全平复,国内外的产品需求仍然不足,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小微企业的内部融资渠道,尤其是那些出口导向型的小微企业。

在银行贷款方面,由于小微企业存在着规模小、经营利润低、经营风险高等特点,所以银行出于自身利益考虑通常情况下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成本较高,双方发生违约的风险也较大,因此多数出现了银行会对小微企业的“惜贷”现象。

虽民间借贷能给小微企业提供信贷支持,但民间借贷作为一种非正规金融,一直游离于国家金融之外,受经济、金融体制和法律、法规的制约,多年来,一直在暗箱中生存,无十分明确的法律法规来规范民间借贷市场,致使民间借贷管理上缺位、乱象频生,而小微企业选择这种融资渠道实属无奈之举。

(3)融资成本过高。融资成本高是导致我国小微企业融资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过高的融资成本使得小微企业难以负重。我国小微企业融资成本过高主要表现在银行贷款成本高和民间借贷利率高两点上。

(4)融资担保体系不够健全。当前,我国的担保制度起步不久,担保体系还不够健全,难以满足小微企业的担保需要。一般而言,一个健全的担保体系由政策型担保、商业型担保、互助型担保和混合型担保组成。虽政策性担保银行认可度较高,但这类担保受政府干预较多,效率较低;而商业型担保的担保要求较高,小微企业一般很难满足条件;互助型担保虽各方面条件都较适合小微企业,但这种担保方式并未得到普;混合型担保很难避免不同模式的局限性,易出现一些冲突。

三、应对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建议

在我国,小微企业融资困难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由于解决小微企业融资困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的工程,因而需要我国政府、小微企业以及金融机构三方重视和共同努力。

(一)小微企业自身层面

(1)提高小微企业信用,建立良好合作关系。为增强银行信贷机率,小微企业应该要形成良好的信用意识,遵守法律法规、诚实守信,按时还贷,提高企业信用等级。可通过政府牵头建立个人和企业信用记录档案及信息发存平台,实现个人和企业信用信息社会共享,同时加大个人和企业违约的惩罚力度,提高违约成本,降低失约行为。另外,小微企业也要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向银行提供真实、准确的信息,并将资金使用情况及时通报银行,以实际行动取信银行。

(2)小微企业联保同贷,共担风险。单个的小微企业由于其规模偏小,信用偏低,无法提供足够的贷款抵押品,很难满足银行贷款的条件,银行借款的机率也很低。因而大部分小微企业较为融资困难。一个企业难以提供足够的信用,如果多家小微企业联合起来组成信用共同体,共同承担信贷风险,便有足够的信用从金融机构获得大量贷款。因而,联保同贷不失为一个解决小微企业融资的好方法。

(二)融资体系构建层面

(1)提高银行为小微企业提供贷款的经营能力。我国经济体制决定着在以后得较长一段时间内,想要解决我国小微企业融资困境,国有银行仍将发挥重要作用。国有银行要想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求得发展,就须转变经营理念,开辟新业务、新增长点,而小微企业占有我国企业总数的绝大部分,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积极发展小微企业信贷服务,建立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另外,要加快小微企业信贷专营机构建设。创新小微企业信贷专营机构运作机制,简化程序、提高运作和工作效率。

(2)融资方式的创新与金融服务多元化。传统银行信贷服务管理集权化,审批制度繁琐,无法满足小微企业贷款的融资特点,小微企业融资方式急需创新。银行等金融机构也应革新金融产品,革新贷款流程,创新信贷机制,提供多元化的、多方位的金融服务,为小微企业多元化的融资方式铺平道路。

(3)规范民间借贷市场。想要规范民间贷款,一方面须加快国家立法,确立民间借贷的合法地位,为民间借贷提供法律保障。另一方面放松管制、加强监管,建立相应的监管机构,完善监管制度,促使民间借贷市场规范化、有序化地发展。

(4)加快小微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第一,就是加快小微企业信用担保立法,加快信用征集、信用评级和信用担保方面的立法,并对现行相关法律不适应经济发展形势的内容进行必要的修改,弥补法律空白,为小微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提供法律保障。第二,是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在财政投入、优惠政策方面为小微企业担保机构提供助力。第三、减少行政干预、加强金融监管,促进小微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规范发展。第四,完善小微企业信用征集和信用评级体系,规范小微企业自身信用建设,防范信用担保风险,推动小微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持续健康地发展。

小微企业融资担保篇4

一、内蒙古自治区小微企业融资现状

长期以来,全国小微企业发展面临着“两高两难两门”的困境,即成本高、税负高;用工难、融资难;玻璃门、弹簧门。2008年后,面对生产要素成本上升、银根趋紧、利率汇率调整、市场低迷等不利条件,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更为突出。按照自治区银监局测算,全区银行对大企业贷款覆盖率为100%,中型企业为90%,小企业仅为20%,几乎没有微型企业。

从融资渠道来看,企业融资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内蒙古小微企业的内源融资主要靠企业自身发展积累和自筹投入。据国家统计局呼和浩特调查队抽样调查报告显示,72%的小微企业靠企业自筹来解决和缓解流动资金紧张状况。与国外相比,西方国家小微企业内源融资占比一般在40%-45%。在我国,小微企业内源融资占比普遍较高,从民营经济最为发达的温州来看,内源融资也占温州小微企业的70%以上。从外源融资来看,由于自身实力和发行门槛的限制,对内蒙古自治区绝大部分小微企业来讲,通过股票上市和发行债券等方式直接融资还需要时间;在间接融资方面,2012年我区452家小额贷款公司贷款余额新增不足25亿元,远远无法满足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对于典当融资,主要以救急的特点发挥短期融资辅助的作用,难以全面承担小微企业融资的重任;民间借贷由于其融资速度快、获得门槛低、资金调动方便等优势,往往也成为小微企业主要融资方式。但由于资金成本很高,小微企业一般很难长期承担这种高利率,存在很大的资金链条断裂风险,并容易造成区域金融风险。

综观小微企业融资现状与困境,内源融资由于自主性强,成本较低或无成本,是当前小微企业乐于选择的最主要的融资渠道。但面临经济形势下行和市场变化的冲击,小微企业利润空间急剧下降乃至亏本运营,内源融资难以为继,迫切需要探求化解融资难题的有效途径。

二、国外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的经验借鉴

(一)从法律上赋予小微企业平等融资和发展的权利

发达国家通过制定较为健全的法规体系为小微企业的融资和发展提供保障。如日本颁布了《中小企业公库法》、《中小企业信贷保护法》、《中小企业基本法》等法律法规;美国为了确保小企业获得同大企业同样的贷款权力,颁布了《公平信贷机会法》、《机会均等法》法律法规,并在《小企业融资法》规定联邦政府采购中必须保证小企业获得23%以上的份额,并要求大企业获得的政府采购必须将其中20%转包给中小企业。

(二)设立专门的政府管理机构提供融资、技术和管理支持

为统一管理和扶持小微企业发展,大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都成立了专门的相关政府机构。例如,美国设立有小企业管理局(SBa),除了为小微企业创业准备、计划拟定、公司成立、行政管理、商业管理等提供咨询服务以外,还以金融中介的形式向企业提供资金帮助,经国会授权拨款提供贷款。日本在通产省设立中小企业厅,都、道、府、县设立了中小企业局。德国对小微企业设置多头管理机构,除在经济部设立了中小企业局专门促进小企业发展外,联邦政府财政部、科技部等也设有中小企业管理机构。

(三)通过税收优惠措施增强企业内源融资能力

为增强小微企业自我积累"造血"功能,国外从税率、税额、税基、纳税时间、纳税方式等方面为小微企业提供税收优惠。美国按个人所得税率征收小企业的企业所得税;法国对新建小企业免3年所得税,某些地区期满后仍享受50%的税收优惠;德国对符合条件的小企业免征营业税或流转税;美国、法国、日本对小微企业固定资产实施加速折旧;俄罗斯将利润税、销售税、财产税、社会税和增值税合并简化为小企业包定收入统一税,将纳税额降低了一半左右。

(四)通过财政补贴和资源配置扶持发展

国外对小微企业的财政补贴力度较大,分为一般性补贴和专项补贴。德国和意大利两国政府对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提供的一般性补贴分别达总投资额的30%和50%;国外政府还通过设立专项资金等多种形式对小微企业提供就业岗位、创业启动、专业人才聘用、技术创新、海外业务以及落后地区小微企业发展等提供专项补助,德国对小微企业每招收一名失业者政府资助1万欧元,土耳其对小微企业研发经费最高可报销50%。韩国在资源配置上给予小微企业优先权,包括征用土地,只要项目符合产业导向,就可以获得用地指标。

(五)通过建立小微企业融资机制引导金融服务

一是设立专门的小企业金融机构。美国中小企业管理局指定优先向小微企业提供贷款的金融机构;意大利由政府设立专门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专业银行;日本政府出资设立了小企业融资专业机构。二是扩大针对小微企业的贷款规模。如法国大幅度提高银行发放小微企业贷款的比重。三是提供优惠的贷款条件。美国小企业管理局的直接贷款或担保贷款最长期限可达25年;日本建立了“微型企业经营改善资金融资制度”,对融资能力较弱的微型企业提供低利息、无担保、无保证的融资服务;德意志银行向新创立的中小企业提供低息贷款,联邦政府为贷款提供风险担保和支付利息。四是与有关金融机构共同提供贷款,如法国的中小企业投资担保公司、瑞典的aimi基金。五是积极引导对小微企业的风险投资,实现政府资金与私人资本的结合,规范民间资本运作。如英国的地区性风险投资基金(RVCF)由中小企业服务局(SBS)、欧洲投资基金、私营机构投资者分别出资30%、20%、50%。美国的民间风险投资公司既为融资困难的小企业提供贷款收取利息,又为有潜力的小企业投资以获得投资收益。

(六)加强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有效防控小微企业融资风险

美国通过设立政策性金融担保基金,促进了商业性金融机构对小企业进行放款。日本政策性融资信用担保占比高,采用地方担保与中央再担保的双重担保方式,在地方设立了52家信用保证协会,并在全国范围建立了中小企业信用保险公库;日本还引入保险公司行使担保保险职能,如日本中小企业贷款保险公司为贷款担保提供保险。德国由联邦政府出资,以低息长期责任贷款的方式对以行会为基础的担保银行进行扶持,担保银行对中小微企业贷款提供担保。

三、国家开发银行内蒙古分行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探索实践

近年来,国家开发银行内蒙古分行克服基层没有网点和人员不足的不利因素,将开发性金融理论与基层民生业务发展的实际相结合,运用社会化融资理念,创新建立了批发式小微企业贷款业务模式,主动服务小微企业发展,为破解自治区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开辟了新的途径。

(一)坚持以“六项机制”为先导,建立科学高效的小微企业授信业务管理体系

根据银监会关于小企业授信业务指导意见,国家开发银行内蒙古分行积极开展小微企业授信业务内部机制建设。通过建立专门的小微企业贷款管理部门和专业队伍,加强对小微企业贷款信贷人员的专业化培训;制定独立高效的小微企业贷款评审审批制度,精简审批流程,搭建了便捷、高效的小微企业贷款绿色通道;实行小微企业信贷规模单列管理机制;实行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单独定价和合理浮动;建立和完善小微企业贷款项目动态管理和监控体系。

(二)坚持以外部合作机制建设为核心,开展批发式小微企业贷款业务

按照金融社会化的开发性金融理念,借助社会各方力量开展小微企业贷款业务,与政府(包括金融办、妇联、团委、教育厅、就业局、扶贫办等部门)、龙头企业、社会各界合作,建立社会化、批发式的小微企业贷款模式。以平台统贷方式为主,实现批发式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先后与鄂尔多斯市、赤峰市、通辽市等地区政府主导的投资公司、担保公司等机构合作,采取统贷模式积极支持当地小微企业发展,得到了自治区各级政府、社会各方的充分肯定。为有效解决小微企业担保难的问题,国家开发银行内蒙古分行通过多家地区投资公司向各盟市、工业园区担保公司注资,引导多方资金进入,推动全区担保资源持续做强做大,进一步完善了全区信用担保体系。

(三)坚持以模式创新为主导,开展多层次、多品种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

国家开发银行内蒙古分行坚持以金融社会化的机制建设为核心和先导的风险防控思想,以统一的标准模式解决千家万户的共性问题,以批发的方式解决零售问题,为小微企业客户提供一揽子服务。坚持"先评机制,再评客户"的原则,开发了统贷模式(通过统贷平台以委托贷款等合法有效的资金运作方式向小微企业提供支持)、转贷模式(通过中小银行等金融机构支持小微企业)、直贷模式(直接向小微企业授信)等贷款模式向小微企业提供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等全方位贷款服务。

(四)坚持以综合性金融服务为统领,构建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多层次金融体系

小微企业的发展需要和融资困难的解决对金融机构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国家开发银行内蒙古分行充分发挥贷款及其派生业务、投资、债券、租赁、证券功能兼备的综合性金融服务优势,以及母子公司机构的协同优势,不断创新开展中小企业集合票据、融资租赁等业务,为中小企业成长、发展提供了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服务,进一步拓宽了小微企业融资渠道。

四、破解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对策建议

(一)发挥政府引导作用,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的财税支持力度

从国际经验来看,政府在化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要切实落实好国家近年来出台的一系列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法规。一是继续加大对微小企业的减税力度,降低企业税负压力,提升自我发展能力。二是统筹使用各项财政扶持资金,发挥基础性和引导性作用,以杠杆效应撬动社会资金来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三是设立专项基金,支持小微企业产品开发、技术创新和结构转型。四是支持小微企业参与政府采购,积极推进政府采购信用担保试点。五是积极清理地方性法规、规章中对小微企业不合理规定,继续减免部分涉企收费并清理取消各种不合规收费。

(二)大力发展微型金融,不断拓宽小微企业融资渠道

首先实践表明,在小微企业贷款方面,以批发式的“信贷工厂”能够建立可持续的商业模式。监管部门应出台差异化的专项监管政策,适当提高对小型微型企业贷款不良率的容忍度,鼓励有实力的金融机构开发适应小微企业发展的多元化金融产品和信贷模式,建立大规模的微型信贷网络,利用市场化手段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二是逐步构建多元化的中小企业直接融资体系。创新型、成长型小企业可以进入梯队培育,通过中小板、创业板融资;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技术型企业,可从场外交易市场融资;规模小、实力弱的企业可以通过集合票股、集合债股等方式融资;继续引导和发挥融资租赁、典当、信托等机构在小微企业短、小、频、急融资需求中的积极作用。三是要正视民间借贷存在的合理性,出台相关政策推动民间借贷阳光化、规范化发展,发挥其对小微企业融资的补充作用。

(三)完善专业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网络,扩大覆盖面

一是立足县域和社区,增加政策性和商业性金融机构网点,专职服务于小微企业发展,从监管导向上尽快明晰不同类型金融机构的职责,扩大信贷服务的覆盖面。二是要放宽中小银行业的准入条件,支持民间资本成立专业服务小微企业的中小金融机构,通过地缘优势降低小微企业信贷成本,增加小微企业的融资来源。三是引导成立专门针对小微企业的发展基金、产业互助基金、科技创新基金等,从多个方面解决小微企业难题。

(四)完善小微企业担保体系,建立健全小微企业融资中介服务体系

建立完善小微企业担保体系和融资中介服务体系,是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担保难的重要途径,也是其他发达国家和地区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通行做法。一是建立合理的资本金补充和扩充机制,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鼓励各级小微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通过整合、引资、并购及吸收民间资本等多种方式做大做强,提高担保机构对小企业的融资担保能力。二是组建自治区小微企业再担保机构,为各级担保机构分散风险提供再担保服务。三是成立由银行、担保机构和小微企业等联合组成的小企业信用互助协会,鼓励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互助担保组织,降低融资成本和风险。四是大力发展为小微企业服务的中介机构,包括各类经济鉴证类中介机构、行业协会、工商联合会、咨询机构、科技服务中心等,并鼓励和引导符合条件的民间资本进入。

(五)加快小微企业社会征信体系建设,实现信息资源的互通共享

进一步推进小微企业征信体系建设,深化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着力推进小微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建设,建立小微企业信用档案,扩大信用信息使用范围。积极推行小微企业统一的征信制度,确保其权威性、规范性、专业性和技术性,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督促和引导小微企业守信用、重合同,依法规范经营,加强信息批露,维护金融债权。

小微企业融资担保篇5

[关键词]小微企业;融资;担保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2095-3283(2015)09-0099-02

[作者简介]孙艳春(1979-),女,副教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教学。

小微企业被称作是我国“最活跃的经济细胞”,自改革开放以来快速发展壮大,为我国的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提供了70%的劳动就业率和40%以上的税收。过去,我国小微企业发展的资金来源主要是通过企业自身积累,随着市场竞争环境的日趋激烈,要求小微企业不仅要通过提高自身能力来获得内部积累还要进行外部融资。尽管国家出台了许多政策措施,但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主要是由资金供需双方之间信息不对称并由此而引起的资金供给和资金需求不匹配造成的,融资难依然成为制约小微企业发展的瓶颈。

一、我国小微企业融资能力差、难度大、渠道狭窄

银行贷款是小微企业最常见的融资渠道,但由于受小微企业自身特点的限制,经营规模和企业实物资产和符合条件的抵押物较少,偿债能力低,抵抗风险能力差,多数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会计信息不能有效传递,外界对企业缺少正确的判断,企业信用度较低,银行一般不愿意发放贷款,即使贷款,金额也较少。同时,小微企业融资贷款利率与大企业贷款利率相同,使得小微企业融资成本过高,而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的信任度远不如大企业高,为规避风险,为小微企业贷款设置了严苛的条件。在办理贷款过程中所需手续非常繁琐,款项到账时间较长。由于国内还没有形成相对完善可供小微企业融资的资本市场,正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的小微企业融资渠道狭窄,股票市场对于小微企业设置了较高的门槛,融资条件更加苛刻,想利用股票融资十分困难。

二、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一)企业层面

企业担保能力有限,信用水平低。小微企业自有资产较少,尤其是正处在萌芽时期或者初期发展阶段的小微企业能够作为担保抵押的资产更少,虽然有些无形资产可以进行抵押,但大多价值低廉,不被银行认可,导致借贷双方无法达成共识。同时,营业收入较低,加上内部管理不完善,对财务方面要求不严格,导致小微企业存在信息透明度不高、信息缺失、存在虚假信息等一系列问题,使得小微企业信用度大打折扣。小微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弱,银行信用记录较少,在评价信用度时往往会出现信用度低的情况,小微企业风险溢价会很高。

(二)政府层面

1.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制定针对小微企业的法律法规,相关法律文献对象都是泛指“企业”。当小微企业在贷款过程中出现问题时,存在大量法律空白,对债权人无法进行有效保护,小微企业躲避、逃债现象不能得到有效控制。而银行对于贷款签批人有着严格的惩罚制度,无形中增加了经办人对小微企业的歧视。虽然相关部门针对小微企业融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但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没有得到根本改善。

2.担保体系不完善。我国大部分担保机构初始资金较少,担保能力与社会需求不成正比,普遍存在自身实力不足、经营规模较小、营业收入较少、信用缺失等问题,尤其针对小微企业担保缺失。

(三)金融机构层面

1.银行获取小微企业信息成本较高。银行在面对信息不对称性问题时,可以通过相关信息分析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大企业贷款金额较大,审计报告或财务分析都较易获取,相对来说监督成本相对较低。但小微企业由于自身资本、债务等信息较少,监管和考察的成本有所增加,所以相对信息获取成本较高,这部分成本最终转化为小微企业缴纳的费用,加大了小微企业的负担。

2.缺少满足小微企业发展的信贷机构和产品。小微企业比较活跃,融资需求多样,而目前信贷机构大多针对大中型企业,缺少针对小微企业发展需要的信贷专营机构。我国商业银行面对小微企业融资信贷种类少,大多仍依靠传统的抵押贷款,担保机构功能缺失,而既能有效控制风险,又可以满足小微企业贷款的业务品种匮乏,很难满足小微企业的实际需要。

三、破解我国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的路径

(一)提高企业融资水平,降低贷款风险

小微企业应不断提高管理能力,建立相对完善的会计监管制度,使其财务报表更具真实性和可获得性,提高信用度。同时,重视企业的发展,提高企业竞争力,加强自身融资水平。鼓励小微企业联合贷款,增加担保可能性,争取与大企业同等的贷款程序。另外,企业可以根据当前需要分步向银行贷款,然后逐步向银行申请,降低贷款风险。

(二)政府扩大政策惠及面,建立健全担保体系

政府应建立和完善企业创新体系,鼓励小微企业发展,提高其解决发展难题的能力。提高政策的辐射力度,做到“口惠实至”。重点解决小微企业担保难问题,可采取企业联保、保险、股权、资产等多种担保形式,也可地方财政部门和企业共同联手创立担保公司,有能力的公司也可以自己出资成立具有盈利目的担保机构,使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更容易获得担保。同时,担保机构应提高服务意识、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

(三)商业银行加大金融服务力度

商业银行是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的主要金融机构,应开发适合小微企业特点的业务,改变仅仅依靠抵押贷款的单一形式,同时对传统金融体系辅之以互联网的技术手段,提高传统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金融普惠水平,可鼓励互联网与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的融合创新,提高小微企业放贷金额,满足更多小微企业的需求。金融机构也应适当调整服务对象,将小微企业列为重点之一,满足企业合理需要,简化融资程序,对于国家政策支持、销路较好,能吸收更多劳动力的企业给予优先贷款权利。

[参考文献]

[1]赵恒.我国小型企业融资现状的调查分析及创新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4(4):46-48.

[2]王天骄.小微企业融资困境及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3.

[3]梁志元.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分析基于信用贷款角度的思考[D].吉林大学,2013.

[4]许晓薇.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4.

[5]温衡.我国小微企业民间融资问题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3.

[6]景春梅,陈研.加大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J].中国金融,2015(8):88-90.

[7]李泽惠.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法律环境建立与完善[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4(7):76-79.

小微企业融资担保篇6

小微企业在融资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风险,不仅降低了金融机构提供贷款的积极性,也提高了融资成本。因此,为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就要降低融资过程中的风险。本文从不同的金融机构内部及之间的角度,探讨了小微企业融资风险转移的多种途径。

【关键词】

小微企业;融资;风险转移

小微企业在我国的投资、就业及消费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能不能健康发展关系到我国经济能否健康稳定发展。然而,由于小微企业具有担保物缺乏、财务不规范、经营风险大及借款额小而短等特点,传统的银行贷款等融资方式不再适合其自身状况,融资问题也成为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一大瓶颈,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小微企业的自身特点决定了其内生融资机制的特征,但这种融资机制远远不能满足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而且在现阶段小微企业很少能够参与到直接融资中去,因此间接融资就成为小微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但由于金融结构自身存在问题,在进行小微企业融资的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风险,阻碍了小微企业融资的畅通进行。要想真正降低小微企业融资的风险,就要通过多种途径对其风险进行分担转移。

一、建立完善的担保机制

(一)建立多层次的资金补偿机制

首先建立风险准备金制度,提取代偿准备金以及普通准备金等风险准备金。准备金的来自于担保机构预留和政府的补偿。其次要加强反担保。反担保是担保机构用来约束债务人、防范风险的发生以及补偿担保机构代偿的有效手段,但是小微企业正是因为无法拿出被认可的抵押品,所以才选择信用担保这个融资渠道。因此担保机构需要拓宽反担保品的范围,接受例如保证金、动产、股权以及无形资产等各种形式的反担保品。这需要担保机构有一套完善的鉴定抵押品措施。最后是要完善再担保体系,即用再担保这一新型金融工具来完善担保体系,最终部分转移担保机构承担的风险。

(二)构建银担间的健康合作关系

银行在小微企业融资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就是潜在的道德风险以及由此引发的不作为,为解决这一问题,担保机构可以与协作银行明确担保比例,在二者之间合理分担风险。信用风险的适度分散会使协作银行和担保机构所承担的义务达到一定程度的均衡,两者都可以在实现自身利益的前提下,有效地控制和防范信用风险。此外,银行可以对共同合作的融资项目参与到担保机构的决策中,由此避免由于缺乏专业的人才导致的担保机构在风险的把控上的非专业、不规范等问题。可以有效地剔除不符合标准的小微企业的贷款需求,降低整个融资过程中担保机构和银行的风险,从而有利于提高担保机构的整体素质。

(三)建设完备高效的监管机制

我国没有完善独立的小微企业融资担保法律,不仅导致行业监管无法可依,大大降低监管的权威性,还使一些投机性的民间资本蜂拥而入,降低了使整个担保业的信誉。因此应该制定专门的小微企业融资担保法律,明确规定担保机构的资格认定、准入制度、风险分担、行为规范、法律责任以及退出机制等行为,为小微企业融资担保机构创造公平、公开、合理的法律制度环境,以保障整个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从而实现依法监管。

其次,改变地方政府负责监管的模式,成立专门的监管机构,合理确定各监管部门的职能定位。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打破地方分割的局面,有助于担保行业的整合重组,另一方面有利于落实监管责任制,解决监管主体混乱引发的监管重合以及监管真空问题,处理好行业发展中的困难与问题。

最后,由于小微企业的融资担保机构不是独立存在的金融机构,担保业务最终需要落实在银行等其他金融机构,并且担保业务的风险具有传染性,因此必须从系统性风险的角度防范担保行业的风险。具体来说,要协调小微企业融资担保机构与其他金融机构的监管,将其纳入到统一规范的金融监管体系当中,增强透明度,以明确各自的职责,并提高监管效率。

二、推进融资担保市场主体的业务创新

在我国现阶段的政策环境与市场环境下,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业若想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实现可持续发展,创新是其必经之路。

(一)引入第四方分担企业的违约风险

在担保机构为小微企业进行担保申请贷款的业务中引入第四方担保,即承诺当企业现金流发生预期外的变化而导致财务危机,进而无法按时偿付银行贷款时,第四方将帮助企业偿付银行债务,保持企业的持续经营,规避破产清算造成的损失,最大限度地保留企业的现存价值。这就为小企业担保贷款业务筑起了一道风控防线,以分担担保机构所承担的最终风险。

(二)开发银企间接接触的融资模式

银企间接接触,即由担保公司出面起协调作用。担保公司还可以根据国家金融政策以及产业扶持政策等,对企业的类别和资质进行评级,由专业机构对符合要求的小微企业进行资金需求的打包重组,并由信托公司以此设计发行债权信托。信托公司按照企业类型、经营状况、现金流预测等将债权信托分级,以确定受益人的债券额度、风险和收益分配方法,并向政府、担保公司以及社会投资者发行,信托公司将所募集的资金通过贷款的形式提供给项目内的众多企业。在这种状况下,通过债权信托基金将个人、机构、政府投资者引入小微企业的资金保障体系,不仅增加了金融资源,而且根据各主体的风险偏好差异设计出分级的收益和偿付规则,从而优化收益与风险配置;此外,这一模式还有助于实现小微企业的集合融资。

三、促进小微金融模式创新

除了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小微金融模式的创新也是发展小微金融的一个重要方面。小微企业资金需求市场巨大,为克服小微企业融资过程中出现的信息不对称、抵押物缺乏以及资产质量不佳等因素造成的障碍,各金融机构一直在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来努力将小微企业融资发展成为持续盈利的业务。

(一)提高信息透明度

近些年兴起的关系型贷款中,有专人对小微企业进行长期沟通接触,从而更好地了解企业内部的信息,尤其是不能直接书面体现的软信息,从而大大减弱了小微企业和银行间的信息不对称。此外,在利益激励机制的作用下,大大降低了贷款机构工作人员和小微企业间勾结瞒骗的可能性,有效避免了由信息不对称引发的道德风险。

(二)流程批量处理小微企业贷款

小微企业贷款业务中的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系统,主张流程化、批量化处理贷款业务。流程化和批量化是基于小微企业状况的相似性为前提,在不同的小微企业中寻找共性。这样可以节省成本,提高效率,但这并不代表放弃对风险的控制,每笔业务还应根据具体状况衡量各自的非系统风险。

(三)建立专门的风险评估模型

商业银行现有的贷款违约风险评估体系并不完全适用于小微企业,应根据小微企业自身的风险特点,积极研发适合中小企业的风险评估模型,在提高中小企业贷款效率的同时,降低中小企业贷款的信用风险。

四、建立健全的征信体系

征信体系的建设是解决小微企业融资过程中信息不对称的重要金融基础设施。我国只有一套央行征信系统,使用者主要为各大银行,其他涉及小微金融贷款的机构,比如小贷公司、担保公司则很难接入该系统,从而使这些小微金融服务机构无法准确地评估风险。

因此,可以成立私营征信机构,并在公平竞争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公信力。小微企业在支付足够费用的前提下,即可获得具有公信力的评级。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小微企业不进入全国的公用征信系统,也可以凭借客观有公信力的评级获取合理的贷款。此外,还可以建立专门的以小微为目标的征信机构,建设针对小微企业的征信系统。在专门从事小企业信用征集的基础上,提供小微企业的贷款风险指数、行业风险指数等指标。

参考文献:

[1]赵曜.基于内外生机制的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研究[J].征信,2013(5):7982

[2]李萍.我国中小微企业融资现状分析[J].中国商贸,2012(13):140141

[3]潘功胜.优化小微企业融资环境[J].中国金融,2013(01):911

小微企业融资担保篇7

1.1加强企业自身信用建设

在金融市场中,信用对企业融资来说至关重要,一个具有良好信用的企业,才能获得较高等级的资信评级,才能建成“中华老字号”。由于小微企业本身的一些特点和外部环境的不完善,信用就更为重要。小微企业只有重视企业信用,才能长期生存和发展下去,也才能不断筹集到更多的发展资金,从而进一步扩大生产经营规模、赢得市场。没有良好的企业信用文化与环境,小微企业融资就很难顺利进行。因此,沈阳市小微企业应努力树立起良好的信用观念,严格遵守法律与市场道德,按照各项规章履行相应的义务,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形象,按时付款,及时供货,依法纳税,避免各种影响企业信誉行为的发生,维护好企业良好的信用形象。

1.2提高经营者素质,实施科学化的管理

管理是管理者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工作,优化配置与协调使用组织资源从而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一个企业的竞争能力日益反映在人才的竞争上,经营者的素质、管理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发展。因此,小微企业要努力学习现代企业管理知识,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规范公司组织结构,增强企业内部控制,积极融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变革的浪潮中,从而真正提高企业的融资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具体来说:第一,要摒弃老一套的企业管理观念,树立以市场为中心的现代企业管理观念,充分认识到科学管理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第二,完善企业经济责任追究制度。把责任落实到人头上,谁犯错谁负责,避免搭便车现象和重复劳动。第三,加强企业质量管理,质量管理是一个企业长期生存的重要保证,应建立一套符合小微企业质量控制的体系,全面实行过程化质量管理。第四,小微企业要改变以往只重视短期利益忽视长远利益的思想观念,要把眼光放长远,充分重视企业的长远利益,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努力加强产品与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一个拥有高素质员工与科学管理结构的企业,也会拥有很强的盈利能力,融资问题便也迎刃而解。

1.3适当扩大担保物的范围

小微企业在申请贷款时通常会受到抵押物缺乏的限制,适当扩大担保物的范围,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小微企业的融资压力。通常情况下,银行在企业申请贷款时只认可企业的厂房、设备等不动产抵押物,而小微企业因为自身规模小资金少往往缺乏这类不动产,尤其是商贸类的小微企业的不动产更少。从国外小微企业的融资经验并结合沈阳市小微企业实际情况来看,沈阳市扩大小微企业的担保物范围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考虑:一是应收账款融资。沈阳市小微企业通常拥有较多的应收账款,并且这类贷款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创新性,因此,将应收账款作为担保以获得贷款无论是对银行还是对小微企业自身来说都是比较好的选择,这也是世界各国小微企业融资的重要方式。二是存货融资。存货融资属于动产融资范畴,它是以存货作为担保物向银行申请贷款。沈阳市小微企业一般都拥有大量易变现的存货等流动资产,如果小微企业毁约,银行可将其存货出售来弥补损失。三是知识产权担保融资,知识产权也称为“知识财产权”,包括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以及产品外观设计权等,也可作为担保向银行申请贷款,以获得所需要的资金。

1.4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确保会计信息真实

企业管理关乎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而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沈阳市小微企业只有建立起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准确完整,才能为其顺利融资奠定坚实的基础。如完善组织结构,明确财务部及财务部各个工作岗位职责和工作目标;通过建立覆盖全公司的管控体系,有效地监督各经营实体的经营活动;建立完善各类财务制度,使工作制度化、流程化、条理化、清晰化,以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建立完善全面预算和内控制度以及预算考核制度,使得每个部门、每个员工工作都有目标、有责任,形成人人关心目标、人人关心效益、人人关心成本费用的良好氛围。

2金融机构方面

2.1增强商业银行服务小微企业的内生动力

2015年上半年,沈阳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342亿元,同比增长只有3.8%,远远低于其他副省级城市。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各大商业银行应该响应国家的政策,积极发展适合小微企业特点的融资产品,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发挥好间接融资主渠道的作用,以推动沈阳市经济稳定快速增长。特别是沈阳市地方性的商业银行和沈阳农商银行更应当服务于小微企业,加大对小微企业的贷款,满足其合理的融资需要。具体说来,目前沈阳市各类银行都应简化对小微企业的贷款审批程序,优先扶持那些符合“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小微企业,特别是有利于吸纳沈阳市(甚至于辽宁省)剩余劳动力的小微企业。根据沈阳市小微企业发展需要,通过产品创新、流程创新、服务创新等途径,缩短对小微企业的审批流程和时间,提高对小微企业的放款效率。此外,沈阳市各商业银行还应该改变以往对小微企业的抵押担保方式,改变传统的单一以不动产抵押的贷款方式,放宽抵押物品范畴以满足小微企业对融资的需求。

2.2创新推出适合沈阳市小微企业的贷款产品

沈阳市小微企业融资具有“短、小、急、快”的特点,需要各类商业银行缩短审批时间,尽快推出最适合小微企业融资需要的产品。目前,已经有部分商业银行,特别是非国家控投银行进行了产品创新,以满足小微企业需要。但局部的、个别金融机构的创新,显然远远满足不了沈阳市小微企业的融资需要。目前,华夏银行针对小微企业创新产品方面比较有特色。其“龙舟计划”以“小、快、灵”著称,非常贴和小微企业的融资需要“:小”主要表现在专门为小微企业服务“,快”主要表现在服务方便快捷“,灵”主要表现在产品的灵活多样化。华夏银行依据小微企业成长不同时期的融资特点“,龙舟计划”从利率定价、担保方式、贷款期限、还款方式等多个方面进行了产品和流程的创新,为小微企业量身打造了创业通舟、展业神舟、卓业龙舟等一系列贷款产品。此外,华夏银行还先后推出了商圈贷、循环贷、联保联贷、增值贷、助力贷、网络自助贷、房抵贷、宽限期还本付息贷等一系列适合小微企业的金融产品。

2.3通过贷款程序创新降低放贷成本

由于小微企业规模小、经营灵活,对市场需求反应敏感,其容易依据市场需求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因此,小微企业对融资需求的及时性、快捷性要求比较高。同时,这些融资特点和发展规律决定了商业银行传统的以大企业为主的操作流程已不能适应小微企业的融资需要,针对小微企业的贷款流程必须通过创新和满足小微企业需要。具体说来,各类商业银行必须在传统的审贷程序基础上,削减次要的审批环节,特别是应该针对小微企业采用差别化的授权机制,快速审贷,以提高对小微企业审贷的效率。否则,等到市场行情已过,迟到的资金反而可能成为小微企业发展中的负担。以抵押品审批为例:对全额足值易变现的有效抵押的授信项目应该使用简化流程;对非全额足值不易变现的抵押列入审慎类的客户授信,抵押物估值存在疑问的应该使用一般流程;对全额保证金质押开票及票据贴现等低风险业务,可进一步按照四眼原则进行审批。

3政府角度方面

3.1建立和完善适合小微企业的法律法规

政府要做到的是:第一,成立专门服务于小微企业的立法委员会,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第二,依据《中小企业促进法》,拓宽立法层面,加快立法的脚步。修正《中小企业促进法》中不适应小微企业发展的条款,在扩宽市场准入、政府资金扶持、完善税费政策、扩宽融资渠道等方面来改善小微企业的法律环境;第三,大力推动有关部门完善抵押登记和担保方面的法律,如制定抵押制度和动产担保制度,维护银行的利益,降低银行贷款风险,营造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第四,各级政府要建立健全再担保制度,分散担保风险,建设有利于担保公司、银行、小微企业共同发展的制度。第五,修改和撤销一些阻碍小微企业融资、制约小微企业发展的法律,不断完善与小微企业有关的法律制度。

3.2优化税收征管服务,落实财税优惠政策

现阶段,沈阳市小微企业普遍负担着较重的税收,导致了一些小微企业为了减轻负担,不惜牺牲自身的信用来偷逃税收,这不但损害了企业之间的公平竞争,同时也使得国家税款大量流失。因此,我国政府应制定有关政策,合理调控税收。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应优化税收征管服务,尽量缩短新办企业申请事项办理的时间,全面推行网上办税厅功能,简化流程,切实减轻小微企业负担;第二,深入贯彻落实财税优惠政策。落实国家提高小微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政策,对符合转型升级但又缺乏资金的小微企业,给予减税甚至免税的优惠,同时,对有一些特殊困难的小微企业,政府应该采取一些调整措施,准许部分小微企业延期纳税和减免税收。

3.3完善小微企业信用担保机构

小微企业融资担保篇8

关键词:小微企业;民间融资;金融法律监管

在市场经济发展不断深入的进程中,小微企业越来越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小微企业资金周转顺畅与否,成为制约小微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助推小微企业发展,必须解决其资金短缺问题。虽然国内外学者关于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的研究成果很多,但大多研究成果是从企业自身发展的视角入手进行研究,而基于制度供给视角研究小微企业民间融资问题的较少,缺乏对小微企业民间融资制度监管的系统性研究。解决小微企业资金不足的问题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以商业银行为中介机构的间接融资;二是发挥民间金融的作用,通过民间金融进行的资金借贷,也称民间融资。本文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基于制度供给视角的民间融资,以及由此带来的金融监管体系的完善。民间融资是相对于间接融资而言,存在于国家法定金融机构之外,在出资人与受资人之间形成的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借贷关系。通常采用民间借贷、民间票据融资、民间有价证券融资和社会集资等形式,通过暂时改变资金的使用权方式,实现货币价值的单方面转移[1]。

一、小微企业民间融资模式与内涵

(一)企业内部集资。企业内部集资是指在遵守自愿原则下,在本单位内部职工中以企业内部股票、债券等形式筹集资金的融资行为。申请内部集资的小微企业要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资产负债表显示其具有一定的自由流动资金,并在商业银行开立账户。小微企业进行内部集资流程为:企业在申请内部集资之初,要填写《集资申请书》,并由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法人单位对该企业承担保付责任,《集资申请书》经企业主管部门及开户银行签署意见,人民银行对该申请书审核后发给《企业内部集资批准书》。小微企业内部集资方案要明确集资目的、范围、金额、期限、利率、预计经济效益、方式、购券人的权利和义务、企业偿还集资款的资金来源等内容。企业内部集资利率可高于同期居民储蓄存款利率,上浮利率的幅度依据人民银行有关规定确定[2]。(二)社会民间多元融资。社会民间多元融资是指小微企业通过商业银行信用以外的融资渠道,向社会有偿募集资金的行为。社会民间多元融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一是股份集资,即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自有资金用以扩充资金实力,实现扩大再生产;二是集资联营,即企业之间进行联营,实现规模经济,大多采取分红制的分配原则;三是合伙经营集资,即共同出资、共同经营,也称合伙人制;四是以资带劳集资,即以出资入股作为进入企业就业参工的条件,乡镇小微企业采用此种集资方式的较多;五是利用赊销、预付等商业信用进行集资;六是直接发行债券进行集资,即企业发行债券,并同时约定还款期限、利率等相关要素[3]。(三)民间典当融资。民间典当融资是指小微企业在短期流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以实物质押或抵押的方式取得临时性贷款,快速从典当行获得资金融资方式。典当融资符合小微企业融资额度小、周期短、办理便捷等特点,发挥融资市场上的辅助作用,为小微企业解决燃眉之急。与银行贷款相比,虽然办理手续相对简单,但是需要缴纳较高的综合费用,如保管费、保险费、典当交易成本等,融资成本高于银行贷款,增加了小微企业的经营负担。(四)互联网p2p融资互联网p2p融资也称互联网金融点对点借贷平台,是英文peertopeerlending(或peer-to-peer)的缩写,它是将小额资金吸收过来,并以放贷的形式将资金借贷给那些资金需求者,也就是民间说的小额借贷模式。该模式在运营过程中,借助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网络技术平台,实现投资理财、金融服务的功能[4]。目前,国内p2p网络借贷平台的定价模式处在探索之中,其中风险定价、成本加成、竞标定价等模式共存。对此种融资的风险监管有必要强化。

二、监管小微企业民间融资的法律制度供给

(一)监管小微企业民间融资法律制度供给的必要性。民间融资作为一种有效的资金配置手段,在优化资源配置、完善社会融资结构、补充市场资金需求和促进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通过研究民间融资的案例发现,民间融资容易游走于金融监管的灰色地带,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负面的影响,从宏观角度上干扰了金融秩序的正常运行,造成小微企业经营资金短缺的恶性循环,导致诚信体系缺失,影响社会稳定,甚至诱发经济类犯罪率上升等。这一切的发生给金融监管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制定行之有效的金融监管法律制度非常重要[5]。(二)相关法律法规的颁布。金融监管法律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通过立法为有效实施金融监管而制定的金融法律制度。一个国家或地区是否具备健全的金融监管法律,是国际上衡量其金融监管水准高低的一个基本依据。我国关于民间融资方面的法律法规有待完善,还未形成完整的体系,但是就目前民间融资监管问题看,已经出台了一些金融监管方面的法律法规,为民间融资的合法操作指明了方向。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明确规定,未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任何单位、个人不得设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或者从事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1998年,颁布《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取缔办法》,旨在取缔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维护金融秩序,保护社会公众利益。2015年,最高人民法院颁布《关于私募股权贷款的若干规定》,承认私募贷款的合法性,并标志着官方对企业之间相互借贷有效性的认可,这打破了该领域最初的系统设计。2016年,国家又出台了《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方案》对p2p平台提出重点整治,同时强调,互联网企业未取得相关金融业务资质,不得依托互联网开展相应业务。对于未经相关部门批准或备案从事金融活动的,由067金融管理部门会同工商部门予以认定和查处,情节严重的,予以取缔。2021年1月,证监会《关于加强私募投资基金监管的若干规定》。主要内容如下:一是规范私募基金管理人名称、经营范围,并实行新老划断;二是优化对集团化私募基金管理人监管,实现扶优限劣;三是重申私募基金应当向合格投资者非公开募集;四是明确私募基金财产投资要求;五是强化私募基金管理人及从业人员等主体规范要求,规范开展关联交易;六是明确法律责任和过渡期安排。

三、小微企业民间融资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一)民间融资监管法律法规有待完善。首先,我国对商业银行贷款监管力度较强,而对民间融资监管则较弱,没有形成系统的监管体系。目前,我国民间融资监管力度不足的主要原因是现行法律法规供给不足。民间融资监管法律法规不完善,是后续监督及实施不到位的重要因素。其次,立法不足表现在缺乏对近几年我国新型融资方式的监管,同时也未对小微企业民间融资作出具体规定。近年来,我国针对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将融资性担保机构、小额贷、网贷等纳入小微企业的融资范畴,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网络平台融资的力量不可小觑。但是,随着网络融资额度的加大,小微企业网络融资的风险也凸显出来,各种投融资理财公司、非融资性担保公司也纷纷倒闭,金融经济案件量持续上升,相关监管法规供给没有及时跟上,小微企业融资承担风险提高。因此,对于这方面监管的法律法规亟待完善。最后,立法不足还表现在缺乏对民间融资机构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想要民间融资市场蓬勃健康发展,明确的准入条件与完善的退出机制缺一不可。法律法规对市场准入制度进行严格明确的规定,对于指导民间金融机构规范其组织结构、建立完善的财务制度及健康良好的公司治理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反之,如果缺乏相关监管的法律法规,将导致民间融资随意发展和隐蔽发展趋势增强,造成金融市场混乱,甚至出现利用小微企业融资而进行非法洗钱的行为。(二)立法层级过低。总体上看,立法层级过低是小微企业民间融资监管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近几年来,国家越来越关注小微企业发展,颁布了一系列政策和规制文件。2013年,中国银行监管委员会《深化小微企业服务意见》;2014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这些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发展的若干意见在小微企业发展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也有一些文件立法标准太低,强制力非常有限,只是在形式上做了一些规范,可操作性不强,没有在实质上满足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特别是没有很好地监管小微企业融资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三)小微企业贷款缺乏法律支持。首先,相关的金融法律不完善,在实际执法中存在职责交叉现象。如《取缔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经营活动办法》规定,我国对民间借贷的监管主体是中央银行,地方政府负责辅助监管。《银行业监督管理法》有关内容显示,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也负责这方面的监管。这就形成了多部门管理,必然导致冲突和摩擦。其次,在我国现行金融法律体系中,对小微企业融资支持力度存在一定的不足。如《贷款通则》《商业银行法》等法律规定了企业申请贷款的操作细则,而小微企业自身财务状况无法满足较高的融资条件。因此,小微企业在金融市场间接融资的准入门槛高,商业银行更倾向于向大企业发放贷款,而向小微企业提供的贷款资金供给,无法满足小微企业实际的资金需求。最后,《商业银行法》具有很强的排他性,无法实现资源共享。《贷款通则》规定,贷款人的信用、贷款事项的审批及贷款合同的条款,都要求公司具备相当的能力和资质来实现。由于与《贷款通则》规定的贷款法律要求不符,多数小微企业无法获得资金支持。(四)对非正规金融机构的监管不足。首先,中国民间金融市场限制机制不完善。在监管初期阶段,金融产业限制模式被“一家银行和三个委员会”垂直管理。该管理模式导致了多种金融机构共同管理、相互调整的监督机制不足、信息不能按时共享和有效沟通,直接影响个人贷款的效率性。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繁荣,这些缺点越来越明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其次,针对现阶段出现的新型非金融机构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监管缺失问题。随着网络融资、中介机构、小额贷款公司的出现,金融监管的难度随之加大,对金融监管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一些监管责任落到了地方政府的职责上,而有些地方政府为了发展经济,监管意识不强,金融监管措施明显滞后,而且监管标准不统一。最后,对于非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及退出监管的力度不足,导致集资诈骗等刑事案件量显著增多。(五)民间融资担保缺少风险分担机制。当前,我国小微企业融资担保的风险分担机制尚不健全。小微企业的融资担保机制主要有两种:一是单一担保,二是反担保。在实践研究中发现,单一担保和反担保体系还不能适应我国金融市场的持续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新兴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因此,迫切需要引入适用于小微企业的信用担保法。该法律不仅要规范担保人的担保行为,还要在融资中保护小微企业的合法利益。另外,我国还缺少大型商业银行和地方性银行风险共担的新担保体系。现阶段小微企业的融资担保多与地方性商业银行合作,但地方性商业银行具有风险评估能力差、风险承担能力弱、风险规避能力弱等特性,一旦地方银行的风险承担能力超过了上限,小微企业从地方商业银行融资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四、解决小微企业民间融资监管问题的对策

(一)完善小微企业民间融资监管的法律法规。鉴于小微企业民间融资法律法规有待完善问题,迫切需要建立一个专门的监管机构,即民间融资监管机构。对于如何选择民间融资监管主体,学者们有不同的看法。一些学者建议,在银监会下设立一个民间非正规金融监管部门,负责监督非正规金融机构;另一些学者认为,中央银行的监管职责应包括对民间金融机构的监管。根据我国目前的情况,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是金融监督的职能部门,可以由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设立下属的民间金融监督管理机构。但是,根据民间非正规金融机构本身的特点,仅依靠某个部门的力量很难实现有效的监管。因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首先,可以将监管权交给地方政府,使得地方政府在负责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能在一定程度上监控地方金融市场。其次,考虑到民间融资市场对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地方政府应与金融监管部门联合,对民间融资进行信息共享和有效监测[6]。最后,在监管中要明确区分民间融资监管的主体,对于不合法的民间融资行为,必须按照法律法规调查和处理。对于合法的民间融资,应使其透明化并纳入金融监督系统。(二)提高小微企业融资的法律效力。小微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仍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尽管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已经制定了各种政策来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但是这些法律文件缺乏强制性,导致了小微企业融资中合法权益得不到很好的保护。因此,可以通过提高针对小微企业立法的法律效力并制定目标性支持条款,小微企业才能摆脱在金融市场融资的不利地位。(三)加强小微企业民间融资监管的法律力度。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完整的民间金融法,这使得民间金融的法律地位相对模糊,民间金融法律法规比较零散,缺乏内部协调性。因此,立法机关需要结合当前经济发展情况,及时整合现行法律法规,明确引导方向,满足民间金融市场的发展需要,特别是小微企业民间融资监管的需要。一是要加强小微企业民间融资立法。虽然最高人民法院在2015年出台了《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在司法层面明确了民间借贷的相关问题,但单靠司法解释还不能很好地规范民间金融市场。二是要从立法层面寻求突破,出台相关民间融资监管的法律法规,为民间金融市场搭建法律活动平台。此外,在制定相关法律时,要充分考虑小微企业的民间融资需求,从适应社会发展的角度规定民间融资的范围,鼓励各类民间融资主体发挥各自优势,以满足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四)加强对非正规金融机构的监管。1.掌握民间金融机构运行情况。要加大对地方民间融资的重视,及时准确掌握民间金融机构运行情况,结合其交易特点、覆盖面等,分类管理和监管,同时也要给予合理鼓励,促进地方经济发展,防止非法集资或金融诈骗的发生[7]。为保证交易的公平、公正,还可以探索中介机构推介等形式,为小微企业和众多民间融资机构搭建规范的交易平台,引入第三方机构对中介平台进行监管。从另一个角度看,政府和各部门还应加强对小微企业民间融资的引导与服务,培育和增强小微企业识别民间融资风险的能力,增强其风险意识,帮助其更安全有效地融资。2.履行融资平台的实际审查义务。首先,在互联网融资的实际运作中,要切实履行融资平台的实际审查义务,其目的是帮助投资者进行初次筛选,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融资后,需要继续进行资金监控,如果资金使用有问题,必须及时向执法部门报告,并通知投资者,以便可以收回资金。其次,阐明平台记录信息的义务。为了降低投资失败的风险,保护投资者权益,信息的记录和存储应该是平台的必然义务。最后,有必要建立一种金融机构信息披露机制。投资者的信息披露机制应基于自己的信用历史、投资历史及融资记录。同时,对于信息管理公司等机构也要进行规范,使融资公司可以提供及时、客观的数据,进一步提高融资流程的透明度,对投资者进行有效的风险评估,加强政府监管机构和平台的外部监管[8]。3.明确民间融资机构市场准入、退出机制。对于非金融机构作为公司法人进入民间融资市场,必须设置明确的准入审批条件和完善的退出机制。建立严格的市场准入,就是要明确民间融资标准的制定,规范其组织形式、金融体制和业务范围,将民间金融组织纳入正规的金融监管体系。由于民间融资风险高,因此要建立健全民间融资机构市场退出机制和民间金融组织的破产清算制度。金融监管机构可以对有重大违法违规行为的非金融机构强制合并、重组、破产退出。只有建立健全市场准入和市场退出监管机制,才能促进金融市场健康发展,改善民间融资环境。(五)完善融资担保机制。1.推进信用担保体系的相关法律制度建设。近年来,我国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与相关法律制度的发展基本同步,但是信用担保法律制度建设相对更薄弱。从《担保法》的角度看,我国现行担保法在制定和适用上已经存在滞后性和局限性。制定之初的规定大多是对普通担保进行规范,没有对专门从事小微企业信用担保业务的信用担保机构进行规范。因此,针对目前的法律漏洞,可以结合我国国情修订完善《担保法》,规范担保业市场准入、退出监管和从业人员资格,明确经营范围,并在此基础上规范各类担保机构的运作、资金投入和补充,培养专业的担保人才,发展多元化的担保产品,为担保机构的发展提供法律保障[9]。2.完善小微企业担保风险分散和再担保。制度担保工作属于高风险业务,弥补担保带来的成本和风险损失,仅靠担保机构赚取担保费用是不够的。因此,必须建立起完善的中小企业贷款监管制度,积极促进担保机构良性发展。首先,促进商业银行与信用担保机构之间的合作,建立共同承担风险机制。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减轻担保机构的风险负担,还可以督促银行加强对贷款的跟踪和管理。其次,实施补充再抵押制度,降低担保机构的抵押风险。当发生小微企业融资风险补偿时,政府有权要求赔偿机构赔偿,不能按时还款的公司可以列入风险预警名单,以后公司和关联公司将得不到资金支持。

参考文献:

[1]方昕,张柏杨.小微企业正规融资效果研究———基于匹配模型的估计[J].金融研究,2020(9):101-120.

[2]付秋虹.小微企业融资条件指数研究[J].金融经济,2020(11):65-74.

[3]刘艳,夏妍妍,侯睿,等.小微企业债券融资:现状特点与对策[J].金融市场研究,2019(10):21-35.

[4]林欣,杨嘉怡.互联网金融特质性风险及监管政策研究[J].当代金融,2019(1):76-83.

[5]阳.从风险管理视角看金融供给侧改革[J].中国金融,2020(1):95-97.

[6]朱海,吴晓玲,冯卫东.融资担保体系建设中的政府介入问题思考[J].财政科学,2018(03):112-115.

[7]孟飞.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的制度逻辑[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9:229-235.

[8]严圣阳.互联网金融新业态[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239.

小微企业融资担保篇9

[关键词]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小微企业;融资

[Doi]1013939/jcnkizgsc201703061

小微企业拥有非常丰富的市场资源,发展的潜力也非常大,对银行的贡献程度也伴随着银行风险控制能力的增加不断上升,日益成为银行进行结构调整以及实现稳定发展战略的一种选择。当前商业银行正在不断进行金融产品创新,由此小微企业的融资现象也发生了变化。本文对此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

1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的现实意义

11金融产品创新改善了小微企业的融资环境

小微企业可以进行内源融资,也可以进行外源融资。目前,银行贷款仍然是小微企业主要的融资渠道。但在现实的操作过程中,小微企业通过银行J款融资存在一定的障碍,主要原因是企业自身的管理经营模式、信用的培育以及管理者的专业素质等,导致商业银行信贷投向比较偏重于国有企业、大中型企业,针对小微企业的贷款产品匮乏。从这个角度上看,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可以丰富对小微企业提供的金融服务模式,增加小微企业的融资空间,极大地改善小微企业融资的瓶颈问题。

12金融产品创新增加了小微企业的融资产品

小微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融资需求,融资特点也是具有一定差异性的。一般情况下,企业在创业初期通过天使投资、政府投资以及亲友借贷等方式获得运转资金。在成长阶段,因为生产经营规模扩大,投资活动的增加,需要依靠银行贷款、供应链融资等方式获得运转资金。伴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融资方式会从依赖银行贷款转变为直接向资本市场融资,流入债券市场、股票市场或者是其他资本市场等。在不同发展阶段,小微企业融资方式也发生变化。针对这样的情况,商业银行可以针对小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金融产品的一对一创新,有针对性地进行金融产品开发。例如,在小微企业的起步阶段,需要按照企业的固定资产和市场拓展情况进行融资需求分析。如果资金的需求时间比较长,那么就可以采用分段还本付息创新担保的方式进行。伴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小微企业转变为中型企业,在这样的情况下银行还可以为小微企业提供完善的供应链融资、联保联贷等金融服务。这对于缓解小微企业资金压力,扩大企业生产规模以及增强资本市场活力等都有非常大的促进性作用,改善了商业银行和小微企业的信贷关系。

13金融产品创新改善了商业银行的客户结构

金融产品创新不仅可以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也能够培育出一批优质的客户。这不仅会改善对于商业银行面临的大企业金融托媒、自己话语权低的问题,而且还能让银行的客户结构发生变化,提升银行自身的竞争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存在议价优势,贷款收益率高,小微企业在业务发展上的融资需求成为商业银行利润增长的重要来源。其次,商业银行在小微企业融资上能够将自己的风险进行有效的分散,对有些信贷资产的客户结构也可以进行更好的调整。很多小微企业的信贷需求时间不长,这对资产结构的调整以及降低负债风险有极大的促进意义。最后,小微企业的资源比较丰富,很多处于初始的创业阶段,需要的资金量大,在资源和业务上具有很大的挖掘潜力,商业银行为小微企业融资能够赢得巨大的创业群体。[1]

2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的内容分析

第一,保全仓库贷款。此种方式的贷款主要是银行要求小微企业将自己的货物放在指定的仓库中当作抵押物。

第二,出口退税质押贷款。银行要求小微企业将国家税务部门审核批准的应退未退税款作为质押。

第三,无限责任担保贷款。小微企业的法人代表以及股东等需要承担起贷款的无限责任。

第四,动产质押担保贷款。在此种类型的担保贷款中,商业银行需要大中型企业对小微企业的贷款进行担保,小微企业则实行专用性的动产反担保。

第五,买方付息票据贷款。小微企业在销售商品之后,持有买方企业交付的银行兑汇票据到银行去申请贴现,等待银行审核完毕以后,办理好贴现的手续,获得银行放款,期间产生的利息由卖方企业承担。

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虽然对缓解小微企业的融资压力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由于一些小微企业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商业银行在发放贷款的过程中也会产生怯贷现象。大企业资金实力雄厚,财务制度健全,抵抗风险能力强,可以通过自己主动提供信息的方式减缓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小微企业资产规模小,财务报表数据不可靠,抵抗风险能力弱,如果有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商业银行出于对自身贷款资金安全的考虑,在对小微企业进行融资时就会减少信贷资金的额度,只发放抵押借款以及担保贷款。[2]

3小微企业在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过程中的发展途径31供应链融资

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创新主要是针对抵押担保方式的创新。对于很多小微企业来讲,尽管抵押担保的方式有很多种,但是都不能有效满足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在供应链融资的基础上,很多小微企业在无抵押担保的情况下就能够得到商业银行的贷款,给小微企业提供了新的融资方式。供应链融资主要有两种方式。

首先,应收账款融资模式。应收账款融资指企业将没有到期的应收账款向金融机构办理融资的方式。在应收账款的融资方式中,小微企业将供应链中处于核心位置的大企业应收账款单据当作质押担保凭证,然后向商业银行申请应收账款期限之内的短期贷款,银行给供应链下游的小微企业提供融资。在这种融资模式当中,小微企业和大企业都参与到融资的过程中,并且大企业在整个运作当中承担着担保的作用,如果大企业出现各种问题,那么小微企业就会承担起弥补银行损失的责任。

其次,保兑仓融资模式。处于供应链下游的小微企业,需要向供应商预付部分账款获得生产经营所需的原材料、半成品等,这对于短期资金流比较困难的小微企业来讲,就可以使用保仓业务对某种专门的预付款进行融资,获得银行的信贷支持。这种融资模式是在处于产业链核心位置的大企业生产商进行回购的前提下,融资企业向银行申请将卖方企业在银行指定仓库的既定仓单当作质押,以此获得银行贷款的额度。在供应链融资模式中,授信主体是多个企业群体,评价的方式就是主体评级以及债项评级,范围上属于企业整个供应链。银行在此过程中跟踪企业的经营过程,所承担的风险比较小,服务的品种比较多。[3]

32选择权贷款

选择权贷款是商业银行开发的一种金融创新产品,小微企i在此过程中能够收到综合性的收益,并且银行在此过程中也储备了客户。在以往的小微企业信贷业务中,商业银行会承担一定的风险,但不能像股东一样享受企业在成长以后所发生的溢价性收益。这种金融产品在商业银行的信贷债权业务基础上能够和融资企业的股权结合在一起,商业银行可以待企业公开上市后,可以抛售股票获得股票溢价收益,也可以通过转让债权获得债权溢价收益。

33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对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影响首先,金融产品创新能够极大地缓解银行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在供应链融资中,企业发展方向非常明确,并且围绕这个产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在产品生命周期内的发展前景和面临的风险都可以被预测,因此小微企业的信贷风险也可以被预测出来,这就很大程度上克服了商业银行由于小微企业信息不透明、不可靠导致的银行惜贷问题。

其次,金融产品创新为小微企业实行信用担保创造了条件。由于我国在信用担保方面体系还不是十分完善,因此很多小微企业在贷款方面很难得到有效的担保机会,这样就加大了小微企业在银商业银行的贷款难度。在供应链中,小微企业可以获得内部其他企业的担保,只要互相熟悉,彼此信誉非常高,就可以在经营能力和经营状况允许的情况下进行担保。[4]

最后,金融产品创新为小微企业融资提供了新的平台。选择权贷款已经突破了银行贷款在债券以及股权方面的限制,减轻了小微企业在传统银行贷款业务中的还款压力,增强了企业的资金实力,有利于小微企业扩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档次,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5]

4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对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及对小微企业融资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我国金融市场正在不断地成熟和开放,银行的竞争也与日俱增,对于竞争激烈的市场,金融产品创新在为商业银行带来的新的利润增长点的同时,也极大地缓解了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还需要对此问题进行更加深入全面的分析,以此促进小微企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孙华平,刘桂锋科技型小微企业专利运营体系及融资模式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30(18):132-137

[2]李明星,nelsonamowine,何娣,等转型升级背景下小微企业专利融资模式创新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30(18):138-142

[3]晏妮娜,孙宝文面向小微企业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创新与决策优化[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55(7):74-78

小微企业融资担保篇10

关键字: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融资路径和策略

小微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地位举足轻重,它是发展的生力军,就业的主渠道,创新的重要源泉,其发展关乎社会经济整体。据统计,目前我国小微企业数量已过千万家,约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0%以上,对GDp贡献超过60%,对出口收入和财政税收贡献超过50%,提供了约85%的城乡就业岗位。小微企业已经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可持续增长、构造市场经济主体、满足市场多层需求、推动科技创新与技术进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引擎。近年来,我国政府和商业银行不断推出改善小微企业融资环境举措,并取得一定成效。然而,受多重因素影响,小微企业融资环境依然严峻,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仍较单一,资金链常显紧张,经营压力持续加大,并成为长期困扰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迫切需要加以研究解决。

一、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主要表现及成因

(一)小型商业银行机构和业务发展较为滞后

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培育,我国金融服务体系逐步完善,但从总体看,金融体系服务对象仍呈现为以国有大中型企业服务为主的局面,专职服务于小微企业的小型商业银行或基金组织发展较为迟缓,小微企业在信贷资源配置中仍处于弱势。

(二)对小微企业信贷支持制约因素过多

一些商业银行或者是受贷款规模制约,或者是其县市级基层机构无对企业贷款权限,再或是银企信息不对称导致供需对接错位等等,都直接影响着对小微企业的贷款投放。另外,相当部分小微企业资质不足,难以符合授信条件。多数小微企业有效资产少,可供抵押的场房、设备等资产往往不能满足商业银行需求,也影响着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

(三)小微企业融资成本过高

表现在: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推进,以及互联网金融等渠道的发展,商业银行资金成本提高,易导致对小微企业贷款执行较高利率;小微企业经营风险相对较大,需要相应提高贷款价格覆盖风险,易促成较高利率贷款;小微企业融资过程中各种附加收费(如咨询费、担保费、资产评估费、各类鉴证费等)较多,使小微企业融资负担过重;一些小微企业续贷时通过民间融资“过桥”成本高;部分商业银行仍存在收费不规范问题等。

(四)某些小微企业经营不规范影响商业银行对其融资决择

我国小微企业多数属于传统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经营成本偏高,产品附加值低,抗风险能力较弱。一些小微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不合理,监督制衡机制不完善,经营活动信息失真,信用意识缺乏。还有一些小微企业产销链条不够衔接,上下游企业产品市场交易延期付款、赊购赊销、欠债不还等现象较多,致使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的融资切入点难以决择,形成小微企业信贷市场萎缩或小微企业交易成本递增。

(五)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银行贷款受到抑制

目前,商业银行贷款给小微企业的意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担保公司的担保状况,但担保公司往往资本金规模较小,担保势力弱,一些为小微企业服务的县区担保公司,资本金规模多数在3000万元以下,加之某些担保公司担保条件较为严苛,其对担保企业反担保条件往往与银行贷款条件相同,使得众多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需求难以满足。

二、充分发挥商业银行作用,有效解决小微企业融资困境

改善小微企业融资环境,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既是商业银行提高服务实体经济水平、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表现,也是商业银行自身战略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商业银行有必要、也有责任帮助小微企业缓解融资难题,充分发挥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一)健全服务小微企业金融机构体系,强化金融生态文明建设

首先,应大力发展与小微企业相匹配的专营机构和特色支行,使其成为小微企业服务的生力军。主要是发展与小微企业、个体经济等微观主体具有信息、贷款供求相对称的、有序竞争的小型商业银行、专业支行、特色网点、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实现其专业化经营,适当放宽准入条件,鼓励民营资本参股入股小型商业银行。其次,大中型商业银行要健全小微企业经营部门,大力拓展对小微企业融资业务,持续积累为小微企业服务经验。第三,优化小型商业银行资本结构,完善治理机制,探索建立小型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转让模式,量身定制差别化的小型商业银行信贷政策,及时聚集资金支持小微企业。第四,推进金融生态文明建设。倡导诚信、文明、守规的现代企业文化、风险文化和管理文化建设,维护良好的金融发展秩序;加强金融市场秩序管理,规范抵押、担保机构行为;建立和完善小企业征信体系,构建小微企业信息服务平台,缓解信息不对称矛盾。

(二)搭建综合平台,提升融资服务能力

1、实现战略性转型,加大资源倾斜力度

商业银行要实现战略性转型,就需调整经营重心,建立符合经济结构调整愿景的新经营模式,做到既“重大户”,又“亲小微”,全面启动和强力发展小微企业普惠工程。按照价值最大化原则,在风险、资本边界约束范围内着力提升小微企业信贷资产比重,加大向小微企业业务的信贷资源配置、信贷授权、流程简化等方面的倾斜力度,优先、足额保障小企业信贷规模需求,确保实现小微企业贷款增速和增量“两个不低于”(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增量不低于上年)目标。结构调整信贷增量和存量,释放信贷存量的回收再贷,优先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同时,多维度结合调整客户结构、产品结构,拓展小微企业客户群,提高小微企业客户占比和产品覆盖率。

2、拓宽融资渠道,多方满足融资需求

一是发挥票据业务手段作用。商业银行通过签发银行承兑汇票、办理贴现等票据市场业务,解决小微企业资金需求。在签发银行承兑汇票上,应适当降低抵押保证金比例,拟定较低贴现利率,做到既满足小微企业资金需求,又减轻其利息负担。二是搭建供应链融资平台。商业银行在与大中型企业或核心企业打交道时有机会接触到产业链上下游的优质小微企业,这些小微企业是大型核心企业的供应链客户,其在整个供应链中完成大量的交易活动并形成交易记录。商业银行可借此迅速扩大对小微企业服务范围,充分挖掘商品交易记录、订单数据、应收/应付账款等信息,运用大数据技术,为核心企业产业链或供应链上有市场、有效益、有诚信、促就业的优秀小微企业提供信贷、订单企业贷款等系列金融产品,推进集成批量融资服务。三是推出证券质押融资工具。借助股票质押融资服务系统的支持和保障,将证券质押作为缓释风险的主要手段,对借款人通过评分卡打分快速选择客户,简化信贷流程,以提高融资效率和便捷度。四是以理财产品为平台拓展、深化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链,发行信托贷款集合型理财产品,满足小微企业融资需求。

3、全面降低融资成本,切实解决融资贵难题

缩短小微企业融资链条,整顿不合理收费,取消对小微企业收取贷款承诺费、循环借款额度承诺费、拆借承诺费、资金管理费,严格限制或免除对小微企业收取的财务顾问费、咨询费、部分结算服务收费以及相关类似费用,杜绝只收费不服务的项目。扩大对小微企业结算同业业务覆盖范围,加大支付结算免费优惠力度。创新融资方式,减负让利于小微企业。通过提前续贷审批、开展网银循环贷、实行年度审核制度等措施减少企业高息“过桥”融资;在拟申请贷款种类不变,贷款额度和期限不增加的情况下,利用行为评分卡进行履约能力评价,达到规定分数审批通过后,客户可继续使用贷款额度,以减少利息负担。合理确定小微企业各种贷款期限,确保贷款期限与经营情况、订单约定支付期限及资金回流特点相匹配,减轻小微企业资金压力。

4、精准定位融资服务重心,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核心,密切关注国家城镇化建设,战略新兴产业、现代涉农产业等带来的发展机遇,聚焦民生服务以及地方特色产业,选取包括依托专业市场、工业园区等集群化发展的小微企业,围绕高端装备制造业等核心企业或重点项目配套产业链上下游的小微企业,有品牌、渠道、服务优势的物流和商贸的小微企业等提供融资服务。

5、构建整体联动机制,提高融资服务速率

一是构建政企、银企联动服务机制。商业银行应积极与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民间社团等多方合作,建立服务小微企业的金融机制。汇聚多方资源推动小微企业产品开发,向小微企业提供授信额度、财务与并购顾问、债务和股权融资、pe主理银行等在内的全方位金融服务。二是整合各方优势,积极探索小微企业私募债、融资租赁等金融产品,广泛开展与创投机构、券商的业务合作,探讨投贷联合、股权质押等创新产品。三是整合商业银行内部公私条线资源,加强公私业务联动经营,实现客户资源共享、产品互补和交叉销售,发掘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提高小微企业产品覆盖度。

(三)构筑小微企业业务经营新模式,提高融资覆盖面和可获得性

在客户评级方法上,应建立有别于大中型企业、专业服务小微企业的评级模型和标准,改变只注重企业财务数据和可抵押资产的传统做法,区别不同规模小微企业,分别采用评级授信、评分卡、以交易记录大数据分析为核心的履约能力判断等多种评价方式,以减少小微企业融资屏障,降低融资门槛。在服务方式上,可采取通过市场、商会、协会、商圈、产业群、居民区等社区平台贴近客户等适合小微企业特点的服务方法,全面征询和了解企业和企业业主需求,变传统等客上门为主动营销,变单一信贷服务为提供集融资、结算、理财、咨询等为一体的综合性金融服务。在营销渠道上,应打造多元化渠道发展模式,实行物理渠道、电子渠道和网点渠道等多渠道并举。对设立的小微企业业务经营中心进行规范化升级改造;依托电子渠道,为新兴的网上客户群提供在线交易和融资的平台,特别是提供小微企业贷款申请、支用、还款等全流程、7×24小时网上办理的“网银循环贷”业务。同时,将传统客户经理操作的评级、授信、支用业务流程合并为评级和授信业务流程,支用环节由客户按需直接发起,通过商业银行网上银行自主支用;全面开通网点柜面渠道受理或办理小微企业信贷业务,探索网点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客户推荐和销售的业务新模式。可将小微企业产品覆盖到所有结算客户,小微企业业务营销终端放到所有网点,提高业务辐射能力;把银行内部的评价、审批、监测等中后台环节集中放在小微企业经营中心,提高集约经营效率。在营销模式上,实施“平台工程”。通过搭建产业集群平台、供应链和产业链融资平台、网络银行平台、担保增信平台等营销平台,对商圈、供应链和产业链、平台类等小微企业客户进行批量化、集群化营销。在业务机制建立和考核方式上,要建立营销、经营、风控多位一体和责权利对等、风险与收益对等、激励与处罚对等的工作机制。将小微企业贷款新增、客户净新增、贷款覆盖率等重要发展指标纳入考核体系,强化对客户拓展和服务覆盖面的考核,以提升小微企业申贷获得率、贷款覆盖率和综合服务覆盖率。完善跨部门、跨条线的利益分配机制、责任共担机制,促进业务联动,调动各条线服务小微企业的积极性。在破解“担保难”上,通过推动银担、银企、银证合作,搭建融资平台,把企业和个人不动产和动产抵押、存单质押、商户联保、互保、租金贷等担保方式组合打包提供给小微企业选择,为其提供第三方担保渠道。建立和推行由小微企业、小微企业主、商会共同出资的互保基金,为小微企业融资提供担保。

(四)再造融资业务新流程,提升融资服务效能

围绕小额化、标准化,实施小微企业融资业务的流程再造。一是实施流程化零售银行工作模式,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建立行业/产品评审中心,实现标准化批量审批、批量管理,迅速扩大贷款处理能力和信息传递效率;科学分解标准化作业流程,采用核心业务由各岗位专业操作、非核心业务外包等形式,较大降低单笔交易成本;引进工厂流水线作业方式,建立小微企业业务“信贷工厂”,实行产品销售和后台作业相分离,审批人派驻,评级、授信、支用“三位一体”的流水线标准化流程,做到从小企业客户申请受理、评级到审批、发放、回收等业务全部在工厂内完成,实现提供现场受理、远程审批、后台放款的一站式服务。二是优化信贷业务流程,满足小微企业融资时效需求。在明确各环节操作标准和要求的前提下,精简审批程序和环节,缩短审批流程和时间,提高小微企业申贷获得率;经办行应成立由客户经理和风险审批人员参加的工作小组,前台经营部门与后台风险审批部门紧密合作,实行“双人调查,一人审查,双人签批”的审批流程。规定贷款项目限时申报和限时审批制度,加快放款效率。在小微企业相对集中的区域或政府服务大厅成立中小企业贷款中心,减少工作环节。三是建立独立运行、管理高效的小微企业信贷系统。针对小微企业“短、频、急”的融资需求特征,按照差异化和弹性原则要求,对小微企业的客户选择、业务营销、客户评级、授信评价、信贷审批、贷款发放、贷后管理等不同业务环节流程进行差异化设计,在审批机制方面实行“差别授权、垂直审批”模式,根据风险管理水平给予不同基层行不同的信贷额度审批权限。

(五)创新融资产品新功能,多面覆盖融资需求

首先,创新贷款和担保模式,满足差异化融资需求。研究创新推出“抵押贷+信用贷”、“担保贷+信用贷”等组合贷款模式;创新集合银团贷款、小额无抵押贷款、信贷资产转让、债券发行、企业现金管理等业务产品,提高服务附加值含量;探索“集群式”信用贷模式,搭建批量营销平台,借助平台合作优势,全面掌握小微企业经营规模、税收等情况,扩展贷前调查维度,增强客观性,提高业务效率;加大信贷循环类产品开发,实现小微企业贷款期限与生产经营周期对接,为贷款到期后仍有融资需求的小微企业办理续贷或再融资业务,降低客户融资成本。研发推出“股贷通”产品,以股票质押融资服务系统作技术保障,将证券质押作为缓释风险的主要手段,帮助小微企业盘活存量资产,拓宽小微企业融资渠道。针对存量优质结算客户,可采用无须抵押物,以客户持续有效的结算量、日均金融资产为依据,创新采用“预授信”方式开展信贷业务。针对某些小微企业抵押资产有限状况,可推出市场方担保、产业链核心企业担保、差额回购、银联担保、联贷联保、出口退税质押等多种灵活的担保方式。同时,运用“大数法则”,实行“无抵押、弱抵押、政府增信”的新型担保模式,为弱抵押的小微企业客户提供增加授信的渠道。其次,创新适合新兴市场需求产品,提高服务灵活性。在对小微企业客户需求和市场细分研究的基础上,开发适合新兴产业、新兴市场,特别是专业市场需求的个性化融资产品及服务,为重点产业集群、成长型产业集群和基地的上下游客户提供全方位融资服务。围绕著名商圈、协会、专业市场等小微企业客户集中区域,可采用批量授信、循环授信等方式,批量调研后给出授信额度,使小微企业客户随到随借,随借随还,节省财务和时间成本。第三,创新客户服务模式,提升融资便捷性。营销人员、风险和审批人员共同对小微企业目标客户集群整体调研,总体研判,从“市场平台”、“客户”、“产品”、“风险缓释措施”等多维度进行市场准入、客户选择和产品配置,实现小企业业务的批量化营销、集约化运作、标准化服务。第四,充分利用大数据产品,以在时效性、质量和敏感度方面大大优于财务数据的海量客户实际交易数据,包括订单数据、交易数据、货运数据、客户网络活跃度数据、客户交互行为数据等为基础进行批量化处理,筛选最需要贷款、最有可能获得贷款的客户,精准预测判断客户融资需求,为解决小微企业提供可靠性强的融资方案。

(六)实施多元化管控方式,建立融资风险管理新机制

一是有效甄别优质客户。对经严格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商业银行信贷政策筛选入库的目标小微企业引入“信用贷”标准,实行名单制动态管理。要求企业现金流,或企业主家庭金融资产,或企业主家庭净资产等能够足够覆盖贷款本息,从客户筛选源头把控风险。二是加强融资担保管理和风险管理工具应用,强化预警预控。在运用多种灵活的担保方式时,避免和防止出现交叉保证、循环保证、互保等圈链式担保现象。强化小微企业贷款全过程管理,加大早期预警、评分卡、评级模型等系统工具的优化和推广应用力度,采用现场与非现场监测手段并用,预警和化解并行的方法,提高风险监测效率和化解风险的针对性。加强小微企业生命周期管理,确定合理的客户换手率。三是采用催收、盘活、以物抵债、企业重组、担保代偿、现金回收、核销等多元化手段化解和处置不良资产,提高不良贷款处置效率。

(七)营造有利的融资生态服务环境

从小微企业自身讲,要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快产权改革,明晰产权关系,改变家族式管理方式。持续提升企业效益和市场竞争力,苦练内功,生产质量好、成本低、效益高的产品,提升发展质量。强化信用观念,培育良好的信誉形象,坚持按期还本付息,保全银行债权,夯实与银行长期合作的融资基础。规范财务管理,确保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可信、合法透明、准确有效。从创造有利的融资宏观环境讲,要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建立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加强宏观信贷、监管政策指导,发挥再贷款、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调整存贷比考核办法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的导向作用,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小微企业的贷款投放。对专门服务小微企业的银行实行差别化监管和激励措施,适当降低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风险权重。加快发展银行间债券市场,鼓励小微企业运用短期融资券、小微企业集合票据等多种融资工具融资。搭建动产抵押登记、股权出质登记、商标权质权登记融资平台,提高中小企业融资效率。加快支付系统建设,丰富支付结算工具,提高小微企业的资金清算效率。推进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小微企业融资法律法规体系。

参考文献:

[1]张建国:《大银行服务小微企业的金融模式》.《中国金融》.201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