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十篇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十篇

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0:35:29

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篇1

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

为提处置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能力,形成科学、有效、反应迅速的应急工作机制,确保重要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实体安全、运行安全和数据安全,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信息资产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公安部《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办法》,制定本预案。

(三)分类分级

本预案所称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是指本系统信息系统突然遭受不可预知外力的破坏、毁损、故障,发生对国家、社会、公众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1、事件分类

根据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性质、机理和发生过程,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1)自然灾害。指地震、台风、雷电、火灾、洪水等引起的网络与信息系统的损坏。

(2)事故灾难。指电力中断、网络损坏或是软件、硬件设备故障等引起的网络与信息系统的损坏。

(3)人为破坏。指人为破坏网络线路、通信设施,黑客攻击、病毒攻击、恐怖袭击等引起的网络与信息系统的损坏。

2、事件分级

根据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县上分类情况。

(1)i级、ⅱ级。重要网络与信息系统发生全局大规模瘫痪,事态发展超出控制能力,需要县级各部门协调解决,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共利益造成特别严重损害的信息安全突发事件。

(2)ⅲ级。某一部分的重要网络与信息系统瘫痪,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共利益造成一定损害,属县内控制之内的信息安全突发事件。

(3)ⅳ级。重要网络与信息系统使用效率上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坏,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益有一定影响,但不危害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共利益的信息安全突发事件。

(四)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系统发生或可能导致发生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五)工作原则

1、居安思危,预防为主。立足安全防护,加强预警,重点保护基础信息网络和关系国家安全、经济命脉、社会稳定的重要信息系统,从预防、监控、应急处理、应急保障和打击犯罪等环节,在法律、管理、技术、人才等方面,采取多种措施,充分发挥各方面的作用,共同构筑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2、提高素质,快速反应。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采用先进的监测、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及设施,充分发挥专业人员的作用,在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发生时,按照快速反应机制,及时获取充分而准确的信息,跟踪研判,果断决策,迅速处置,最大程度地减少危害和影响。

3、以人为本,减少损害。把保障公共利益以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的安全作为首要任务,及时采取措施,最大限度地避免公共财产、信息资产遭受损失。

4、加强管理,分级负责。按照“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安全责任制及联动工作机制。根据部门职能,各司其职,加强部门间协调与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履行应急处置工作的管理职责。

5、定期演练,常备不懈。积极参与县上组织的演练,规范应急处置措施与操作流程,确保应急预案切实有效,实现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科学化、程序化与规范化。

二、组织指挥机构与职责

(一)组织体系

成立网络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局党委书记、局长担任,副组长由局分管领导,成员包括:信息全体人员、各通信公司相关负责人。

(二)工作职责

1、研究制订我中心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处置工作的规划、计划和政策,协调推进我中心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机制和工作体系建设。

2、发生i级、ⅱ级、ⅲ级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后,决定启动本预案,组织应急处置工作。如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属于i级、ⅱ级的,向县有关部门通报并协调县有关部门配合处理。

3、研究提出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机制建设规划,检查、指导和督促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机制建设。指导督促重要信息系统应急预案的修订和完善,检查落实预案执行情况。

4、指导应对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科学研究、预案演习、宣传培训,督促应急保障体系建设。

5、及时收集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相关信息,分析重要信息并提出处置建议。对可能演变为i级、ⅱ级、ⅲ级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应及时向相关领导提出启动本预案的建议。

6、负责提供技术咨询、技术支持,参与重要信息的研判、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调查和总结评估工作,进行应急处置工作。

三、监测、预警和先期处置

(一)信息监测与报告

1、要进一步完善各重要信息系统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监测、预测、预警制度。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加强对各类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和可能引发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有关信息的收集、分析判断和持续监测。当发生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时,在按规定向有关部门报告的同时,按紧急信息报送的规定及时向领导汇报。初次报告最迟不得超过4小时,较大、重大和特别重大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实行态势进程报告和日报告制度。报告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来源、影响范围、事件性质、事件发展趋势和采取的措施等。

2、重要信息系统管理人员应确立2个以上的即时联系方式,避免因信息网络突发事件发生后,必要的信息通报与指挥协调通信渠道中断。

3、及时上报相关网络不安全行为:

(1)恶意人士利用本系统网络从事违法犯罪活动的情况。

(2)网络或信息系统通信和资源使用异常,网络和信息系统瘫痪、应用服务中断或数据篡改、丢失等情况。

(3)网络恐怖活动的嫌疑情况和预警信息。

(4)网络安全状况、安全形势分析预测等信息。

(5)其他影响网络与信息安全的信息。

(二)预警处理与预警

1、对于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系统管理员应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态,请求相关职能部门,协作开展风险评估工作,并在2小时内进行风险评估,判定事件等级并预警。必要时应启动相应的预案,同时向信息安全领导小组汇报。

2、领导小组接到汇报后应立即组织现场救援,查明事件状态及原因,技术人员应及时对信息进行技术分析、研判,根据问题的性质、危害程度,提出安全警报级别。

(三)先期处置

1、当发生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时,及时请技术人员做好先期应急处置工作并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必要时采用断网、关闭服务器等方式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同时向上级信息安全领导小组通报。

2、信息安全领导小组在接到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发生或可能发生的信息后,应加强与有关方面的联系,掌握最新发展态势。对有可能演变为ⅲ级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技术人员处置工作提出建议方案,并作好启动本预案的各项准备工作。信息安全领导小组根据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发展态势,视情况决定现场指导、组织设备厂商或者系统开发商应急支援力量,做好应急处置工作。对有可能演变为ⅱ级或i级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要根据县有关部门的要求,上报县政府有关部门,赶赴现场指挥、组织应急支援力量,积极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四、应急处置

(一)应急指挥

1、本预案启动后,领导小组要迅速建立与现场通讯联系。抓紧收集相关信息,掌握现场处置工作状态,分析事件发展趋势,研究提出处置方案,调集和配置应急处置所需要的人、财、物等资源,统一指挥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处置工作。

2、需要成立现场指挥部的,立即在现场开设指挥部,并提供现场指挥运作的相关保障。现场指挥部要根据事件性质迅速组建各类应急工作组,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二)应急支援

本预案启动后,领导小组可根据事态的发展和处置工作需要,及时申请增派专家小组和应急支援单位,调动必需的物资、设备,支援应急工作。参加现场处置工作的有关人员要在现场指挥部统一指挥下,协助开展处置行动。

(三)信息处理

现场信息收集、分析和上报。技术人员应对事件进行动态监测、评估,及时将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和损失情况及处置工作等情况及时报领导小组,不得隐瞒、缓报、谎报。符合紧急信息报送规定的,属于i级、ⅱ级信息安全事件的,同时报县委、县政府相关网络与信息安全部门。

(四)扩大应急

经应急处置后,事态难以控制或有扩大发展趋势时,应实施扩大应急行动。要迅速召开信息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根据事态情况,研究采取有利于控制事态的非常措施,并向县政府有关部门请求支援。

(五)应急结束

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经应急处置后,得到有效控制,将各监测统计数据报信息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提出应急结束的建议,经领导批准后实施。

五、相关网络安全处置流程

(一)攻击、篡改类故障

指网站系统遭到网络攻击不能正常运作,或出现非法信息、页面被篡改。现网站出现非法信息或页面被篡改,要第一时间请求相关职能部门取证并对其进行删除,恢复相关信息及页面,同时报告领导,必要时可请求对网站服务器进行关闭,待检测无故障后再开启服务。

(二)病毒木马类故障

指网站服务器感染病毒木马,存在安全隐患。

1)对服务器杀毒安全软件进行系统升级,并进行病毒木马扫描,封堵系统漏洞。

2)发现服务器感染病毒木马,要立即对其进行查杀,报告领导,根据具体情况,酌情上报。

3)由于病毒木马入侵服务器造成系统崩溃的,要第一时间报告领导,并联系相关单位进行数据恢复。

(三)突发性断网

指突然性的内部网络中某个网络段、节点或是整个网络业务中断。

1)查看网络中断现象,判定中断原因。若不能及时恢复,应当开通备用设备和线路。

2)若是设备物理故障,联系相关厂商进行处理。

(四)数据安全与恢复

1.发生业务数据损坏时,运维人员应及时报告领导,检查、备份系统当前数据。

2.强化数据备份,若备份数据损坏,则调用异地光盘备份数据。

3.数据损坏事件较严重无法保证正常工作的,经部门领导同意,及时通知各部门以手工方式开展工作。

4.中心应待数据系统恢复后,检查基础数据的完整性;重新备份数据,并写出故障分析报告。

(五)有害信息大范围传播

系统内发生对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电子邮件、短信息等网上服务中大量出现危害国家安全、影响社会稳定的有害、敏感信息等情况进行分析研判,报经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批准后启动预案;或根据上进部门要求对网上特定有害、敏感信息及时上报,由上级职能部门采取封堵控制措施,按照市上职能部门要求统一部署启动预案。

(六)恶意炒作社会热点、敏感问题

本系统互联网网站、电子公告服务中出现利用社会热点、敏感问题集中、连续、反复消息,制造舆论焦点,夸大、捏造、歪曲事实,煽动网民与政府对立、对党对社会主义制度不满情绪,形成网上热点问题恶意炒作事件时,启动预案。

(七)敏感时期和重要活动、会议期间本地互联网遭到网络攻击

敏感时期和重要活动、会议期间,本系统互联网遭受网络攻击时,启动预案。要加强值班备勤,提高警惕,密切注意本系统网上动态。收到信息后,及时报警,要迅速赶赴案(事)发网站,指导案(事)件单位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同时收集、固定网络攻击线索,请求县上技术力量,分析研判,提出技术解决方案,做好现场调查和处置工作记录,协助网站恢复正常运行并做好防范工作。

六、后期处置

(一)善后处置

在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要迅速采取措施,抓紧组织抢修受损的基础设施,减少损失,尽快恢复正常工作,统计各种数据,查明原因,对事件造成的损失和影响以及恢复重建能力进行分析评估,认真制定恢复重建计划,迅速组织实施。

(二)调查和评估

在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信息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应立即组织有关人员和专家组成事件调查组,对事件发生及其处置过程进行全面的调查,查清事件发生的原因及财产损失状况和总结经验教训,写出调查评估报告。

七、应急保障

(一)通信与信息保障

领导小组各成员应保证电话24小时开机,以确保发生信息安全事故时能及时联系到位。

(二)应急装备保障

各重要信息系统在建设系统时应事先预留出一定的应急设备,做好信息网络硬件、软件、应急救援设备等应急物资储备工作。在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发生时,由领导小组负责统一调用。

(三)应急队伍保障

按照一专多能的要求建立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保障队伍。选择若干经国家有关部门资质认可的,具有管理规范、服务能力较强的企业作为我县网络与信息安全的社会应急支援单位,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必要时能够有效调动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等的保障力量,进行技术支援。

(四)交通运输保障

应确定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应急交通工具,确保应急期间人员、物资、信息传递的需要,并根据应急处置工作需要,由领导小组统一调配。

(五)经费保障

网络与信息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资金,应列入年度工作经费预算,切实予以保障。

八、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互联网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事关国家安全、社会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要切实增强政治责任感和敏感性,建立应急处置的快速反应机制。

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篇2

(一)编制目的

建立健全通信保障和通信恢复应急工作机制,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组织指挥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确保通信安全,保证应急通信指挥调度工作迅速、高效、有序地进行,满足突况下通信保障和通信恢复的需要,确保通信网络安全畅通。

(二)编制依据

制订本预案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电信运营企业(单位)应急预案制定框架指南》、《国家通信保障应急预案》、《市通讯应急保障预案》和《县突发公共事件总体预案》及相关法规、条例。

(三)应急分级

ⅲ级:因较大突发公共事件或不可抗力等事件引发的,有可能造成一个全县通信故障的情况;通信网络故障造成全县通信故障的情况。

ⅳ级:因一般突发公共事件或不可抗力等事件引发的,有可能造成本县50%以上通信网点通信故障的情况;通信网络故障造成本县50%以上通信网点通信阻断的情况。

(四)适用范围

主要用于通信事故、自然灾害(洪水、地震、冰雪灾害、台风、泥石流等)、反恐事件、公共突发事件、重要通信保障任务、涉及国家安全等应急通信保障。同时适用于电信分公司、移动分公司、联通分公司所属通信网络、通信设施在自然灾害及其它突发事件中遭到破坏情况下的处置和通信恢复。

(五)工作原则

1.统一指挥,协同作战。

电信分公司、移动分公司、联通分公司在县通信应急保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县经商科技局通信应急保障领导小组协同指导下,根据本应急预案,认真履行各自职责,密切配合,充分发挥整体效能。

2.实时监控,加强防范。

各分公司特别是各分公司网络监控中心要加强对关键网络设施实时监控和防范,一方面要防止不法分子利用网络传播有害信息,另一方面针对一些敌对组织可能会对网络发起的大规模攻击和破坏活动,及早发现苗头、动态,提前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3.快速反应,控制事态。在发生突发事件、紧急情况时,各单位可以根据预案总原则,在迅速上报的同时,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应急处置措施,防止事态进一步蔓延,将损失和危害降到最小。

4.全程记录,追查根源。

各单位在发生网络信息安全事故时,要及时做好事故情况记录,以便与有关部门紧密配合,追查事故的根源,并协助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5.出现ⅳ级以上(包括ⅳ级)异常状态,及时上报县委政府,要求各相关部门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通信抢修和迂回调度,在半小时内将有关情况报告县应急通信保障领导小组和各单位市级公司通信值班室或应急调度中心。

二、组织体系

为保证网络通信安全,以便在通信网络出现阻断、遭到破坏时,能够迅速组织力量采取有效保障、处置措施,成立县通信保障应急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各通信分公司也要按此要求成立相应领导机构和应急救援队伍。

(一)通信保障应急领导机构

1.通信保障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局党委书记、局长

成员:局党委、班子分管领导

信息股全体人员及熟悉信息工作相关人员

电信分公司分管副经理

移动分公司分管副经理

联通分公司分管副经理

县办事处总经理

2.通信保障应急小组办公室

应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通信保障应急日常工作。办公室主任由局党委、班子分管领导兼任,由以下成员组成:

成员:县交通局分管领导

县公安局分管局长

县电力公司副经理

电信分公司分管副经理

移动分公司分管副经理

联通分公司分管副经理

县办事处相关负责人

3.通信应急抢险队伍

办公室下设应急抢险队,由各通信分公司应急抢险队伍组成,抢险队伍具体由网络部技术人员和维护人员组成,负责具体的抢险实施工作。一旦启动应急预案,各公司应急抢险队伍必须服从县通信应急保障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和调度。

4.通信网络维护工作

办公室下设应急抢险队,由各通信分公司网络维护工作人员组成,负责具体的抢险实施工作。一旦启动应急预案,各公司应急抢险队伍必须服从县通信应急保障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和调度。

(二)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职责

1.领导小组职责

领导小组负责全面应对突发事件的通信保障、通信恢复应急工作的领导、组织、指挥和协调,主要职责如下:

(1)贯彻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及国家信息行业主管部门相关文件,落实国家通信保障应急工作相关政策及规定。

(2)贯彻落实县通信保障应急预案的相关要求。

(3)遇重大突发事件,启动本预案,并下达通信保障应急任务。

(4)在紧急情况下,调用各通信公司各种资源,做好通信保障的组织、协调工作。

(5)结合重大突发事件的实际情况,决策实施通信保障应急预案,并向市政府相关部门和市通信管理部门汇报情况。

(6)完成上级部门安排的其他应急保障任务。

2.办公室职责

(1)承担县通信保障应急领导小组应急通信保障的日常事务。

(2)管理、指挥、调度所辖区域内的应急资源,并跟踪、监控管理区域内突发事件状况,汇总信息,及时上报。

(3)开展通信保障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

(4)组织各专业应急抢险队抢通、抢修损毁的通信设施。

三、运行机制

(一)预警机制

1.网络分析评估

各通信分公司,根据通信网络运行情况和网络结构变化情况,定期或不定期对网络运行状况进行评估。根据评估报告,修订应急预案,必要时提出网络改造方案并组织实施。

2.网络薄弱点级别、预警

各分公司相关技术部门、人员对通信网络进行评估,重点针对网络的薄弱环节,并根据程度不同,提出预警。同时,当出现雷雨、冰雪、大面积停电和大型活动时,应及时提出预警。

(二)应急处置

1.故障信息报告

根据《电信通信故障上报制度》等相关规定,及时与突发事件有关的部门、通信管理部门、重要单位和用户,包括防汛、地震、反恐、医疗救护、民航、银行、铁路、税务、电力等通报相关信息。

2.应急启动与响应

当ⅳ级通信突发事件发生时,应立即将情况上报县通信保障应急工作办公室,办公室根据突发事件严重性,及时向县通信保障领导小组上报并提出建议,由领导小组决策并启动应急预案。需要上级信息行业主管部门进行协调的,应立即上报。启动本预案时,相应的分公司通信保障应急管理机构应提前或同时启动下级预案。同时,各通信分公司应急抢险队伍在接到保障通知后5分钟响应,尽最快速度到达指定地点,实施或者准备实施抢险。

3.业务恢复原则

业务恢复的原则是先重点、后一般。

电路调度顺序为:

(1)县委、县政府首长专线。

(2)抢险救灾指挥部通信联络电路。

(3)党政专网电路。

(4)保密、机要、安全、公安、武警、等重要客户的出租电路。

(5)地震、防火、防汛、气象、医疗急救等部门租用的与防震、防火、防汛、气象信息、医疗急救等有关的电路。

(6)金融、税务、电力等与国民经济密切相关部门租用的电路。

(7)其他通信电路。

4.通信保障应急工作要求

(1)应急通信系统应保持良好状态,实行24小时值班,所有人员应坚守工作岗位待命。

(2)主动与上级有关部门联系,及时通报有关情况。

(3)相关电信运营企业在执行通信保障任务和通信恢复过程中,应顾全大局,积极搞好企业间的协作配合,必要时由县通信保障应急工作办公室进行统一协调。

(4)在组织执行任务过程中,现场通信保障应急指挥机构应及时上报任务执行情况。

5.网络复原后处理

网络通信一旦复原后,需立即对网络进行相关测试验证,并由技术维护人员及时出具故障报告,分析故障原因,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三)应急处理后评估

1.网络维护与建设工作改进

根据故障发生的原因,结合网络结构和应急处理的过程,总结分析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包括网络建设、网络维护、物资储备和人才队伍建设等相关工作的改进措施。

2.应急预案改进

通过应急预案的演练或实战,查找应急预案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进行修订,使之更加完善。

(四)信息

每次通信保障应急处理后,结合处理过程和总结分析,及时相关信息。信息工作要坚持实事求是、把握适度、内外有别的原则,统一信息口径;要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必要时可报请上级信息行业主管部门审批。

四、优化应急工作机制

通信保障和通信恢复应急任务结束后,通信保障应急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应做好突发事件中公众电信网络设施损失情况的统计、汇总,以及任务完成情况的总结和汇报,针对事件,查找问题,研究整改措施,不断改进优化通信保障应急工作。

五、应急保障

(一)人力保障

各通信分公司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技术支撑对网络建设维护培训、学习,熟悉网络结构、熟悉应急预案,提高技术支撑的综合素质。

(二)备件保障

加强备品备件的管理工作,定期检查预案中相关备品备件准备管理工作,确保相关备件随时均能及时提供。

(三)机动通信与物资保障。

加强与上级通信管理部门和物资采购中心的沟通配合工作,提前做好相关准备工作,一旦发生通信保障需求,及时请求设备、物资支援。

(四)交通运输保障

为了保证突发事件发生时通信保障应急车辆及通信物资能够迅速抵达事发地点,县交通部门负责为应急通信物资的调配提供必要的交通运输工具支持,以保证应急物资迅速到达。

(五)电力保障

突发事件发生时,电力部门优先保证通信设施的供电需求。

(六)治安保障

突发事件发生后,启动应急预案后,公安部门要迅速组织人员赶赴突发事件发生区域,维护社会治安,确保社会稳定。因人为破坏引发通信突发事件时,公安部门应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收集现场资料,迅速开展事故调查,并维护现场秩序。

(七)经费保障

因通信事故造成的通信保障处置费用,由各级通信保障单位承担;处置突发事件产生的通信保障费用,按照国家信息主管部门要求并参照《国家财政应急保障预案》执行。

(八)信息保障

通信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建立应急保障通信沟通协调机制,各通信公司在执行通信保障应急任务过程中,应加强与上级通信部门和县通信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信息沟通协调,及时反映通信应急保障抢险救过程中存在的重大问题,研究解决通信保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完成通信保障应急任务。

六、监督管理

(一)预案演练

专业抢修及维护队伍,要按照运行维护体系的组织管理,对所负责的抢修及维护对象(专业项目)进行系统的抢通、恢复、迂回、替代方面的预案拟定,运作及流程设计,定期进行业务培训,模拟训练。

(二)宣传和培训

加强对通信网络安全和通信保障应急的宣传教育工作,各公司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本公司通信应急指挥机构人员和应急救险队伍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应急演练,保证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不断提高通信保障应急的能力。

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篇3

【关键词】通信安全;应急管理;电力通信

电力企业的安全运行直接关系到社会经济发展。随着国家智能电网战略部署的逐渐实施,电力通信已经成为智能电网发展的不可缺少的技术支撑。电力通信的安全稳定运行直接关系到电网生产的安全稳定,是电网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在这样的形势下,对电力通信的安全可靠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电力通信应急管理基本原则

1.1坚持预防为主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管理原则,坚持事前预防与应急处置相结合,定期开展隐患排查,及时制定防范措施,组织开展培训演练,落实人、财、物保障措施,有效防止电力通信事故发生。

1.2统一领导

坚持电力公司应急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按照“专业管理、各负其责”的要求,在电网调度机构预防和处置大面积电网事故应急指挥中心的统一指挥和协调下,开展电力通信专业应急管理工作。

1.3统一指挥,分级管理

按照“统一指挥、分级管理、下级服从上级”的原则[2],在上级电力通信调度的统一指挥调度下,由公司本部、各县供电公司各级电力通信专业组织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组,负责组织、指挥、协调所辖地区电力通信系统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工作。各级通信专业各负其责、相互支援、共保安全,建立纵向调度的电力通信系统应急工作体系。

1.4保证重点

遵循“先电力调度业务,后其它业务;先主干,后支线;先抢通,后修复”的原则,采取一切必要手段,控制电力通信系统突发事件影响范围的扩大,尽快处理电力通信网络突发事件,恢复正常运行方式,防止发生由于通信原因而引发的电网事故。

2电力通信应急管理组织机构体系

电力通信应急管体系应包含在电力系统应急管理体系中,内容应涵盖电力调度应急管理的相关内容。电力通信应急管理分为纵向调度、横向联系两个方面。一方面,专业管理上接受上级电力通信专业部门管理,认真贯彻执行国网公司、省公司关于通信应急管理方面的文件的相关规定;另一方面,电力通信应急管理属于电网应急管理体系的一部分,接受本地区电力公司电网应急指挥中心的统一调度管理。

3电力通信应急管理措施

3.1完善的事故预想是应急管理的先决条件

在针对电力通信网络、设备、线路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分析网络中存在的薄弱点和危险环节,预想可能出现的故障,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电力通信网络系统突发事件主要危险源一般有以下几种:(1)由各种不可控因素引发的各类气象灾害、地质灾害和森林火灾等,造成通信光缆线路或通信设施损毁,通信网络结构遭到严重破坏,导致通信网大面积中断。(2)违规施工、违章作业等外力因素或人为因素引发的通信光缆线路、通信设施破坏,导致通信网大面积中断。(3)电网发生大面积停电事件时,或某变电站发生严重故障停止运行后,通信节点面临设备供电中断威胁。(4)通信设备存在设计、质量缺陷、老化等原因可能引起通信网络多发性故障,导致通信网大面积中断。

3.2应急预案是应急管理的关键

3.2.1应急预案的编制与应急机制作用的发挥依赖于应急预案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3]。根据事故预想,编制应急预案,是做好事应急管理的关键。制定预案时,一定要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要求,确保预案覆盖全面,不留死角。应急预案的编制应依据有关政策、法规、规章、标准,并遵循公司的应急预案编制规范和格式要求,要素齐全。内容应突出“实用、实效、简单、快速”的原则,旨在迅速处理故障,解决问题。应急预案内容应以事故预想为前提,充分利用现有电力通信冗余资源,重点对应急状态下通信业务的路由组织、通信电源的备份等内容提出具体要求和操作方法。根据电力通信网络业务现状,应急预案原则上主要应以线路继电保护、安全稳定装置、调度数据网业务、调度电话等调度生产实时业务和通信系统的薄弱环节在应急状态下的处置方案为主要内容进行编制。当所辖通信资源不能满足应急预案要求时,应按照“电路互补”的原则,可将相邻的县、市、省级区域的通信电路作为具体应急处置方案的一部分。各个区域通信网络相互支援,确保应急处置方案的有效性和完整性。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应提交本单位生产管理部门和上级专业管理部门,并组织联合评审。涉及电网相关的用户变、电厂等用户的预案,评审人员还需包含相关用户、单位的生产运行管理人员和专业管理人员。应急预案经评审、修改,符合要求后,由本单位生产运行管理主要负责人签署。3.2.2应急预案的演练通信管理部门应根据应急预案,制定年度应急演练和培训计划,并将其列入本部门、本单位年度培训计划。通过演练不断检验和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管理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应急演练经本单位主要领导批准后由应急管理归口部门即通信管理部门负责组织,通信运维人员负责实施,电网调度和生产运行人员配合进行。在开展应急预案演练前,应制定演练方案,明确演练目的、范围、步骤和保障措施等,确保演练顺利进行。应急预案演练结束后,应当对演练进行评估,并针对演练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对相关应急预案提出修订意见,并留有书面记录,以确保演练质量,巩固提升应急管理水平。

3.3应急物资管理

企业应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处置突发事件的应急设施、设备、器械、人员培训等专项费用。应建立健全电力通信系统突发事件的应急物资装备储存、调拨和紧急配送机制,确保突发事件所需的物资装备的应急供应。通信专业管理部门应配备应急处置所需的抢修工器具、通信、交通等各类装备和电力抢险物资,保障各项应急处置措施的顺利实施。

4结语

电力通信系统应急管理应坚持事前防范为主的原则,做到居安思危,超前防范,立足实际,着眼长远,将应急管理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日常性工作来开展。应坚持将应急管理工作纳入常态和动态管理,结合于日常运行维护工作中,在持续有效提升日常运行维护管理水平、强化通信网络技术保障的同时,做好应付突发重大事件的准备工作,确保在面对突发事件时能够快速有效的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国家电网电力通信系统处置突发事件应急工作规范[S].国家电力调度通信中心,2007-1-23.

[2]游仁敏,林礼健.电网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探讨[J].电力安全技术,2009,7(156):24~27.

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篇4

【关键词】突发事件舆情应对中化道达尔油品事件

【中图分类号】D625【文献标识码】a

自2014年9月8日起,陆续有车主向河北邢台市工商局投诉,反映由于在中化道达尔加油站加了不合格的劣质油,导致汽车发动机及油路系统受损,涉及人员约6000人。由于广大受损车主不满道达尔加油站提供的理赔方案,引发了数百名受害车主多次围堵、冲击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其过激的维权行为,严重影响了邢台市稳定的经济社会秩序。为切实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在邢台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经过多部门的共同努力,最终中化道达尔油品事件赔付纠纷得到圆满解决,为邢台市处理公共突发事件提供了成功经验。

中化道达尔油品事件处置的成功经验

中化道达尔油品事件在短时间内得到妥善解决,其措施可圈可点。现总结如下:

市政府在事件处置中发挥“一案三制”的作用。我国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是围绕“一案三制”建设展开的。所谓的“一案”,就是指应急预案;所谓的“三制”,就是指应急管理的体制、机制和法制。

应急预案。应急预案是针对可能的重大事故或灾害,为保证迅猛、高效地开展应急与救援行动、降低事故损失而预先制定的有关计划或方案。

2010年5月,邢台市人民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编制出台了《邢台市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预案汇编》,包含《邢台市处置电网大面积停电应急预案》、《邢台市处置恐怖袭击事件应急预案》、《邢台市特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邢台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邢台市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等20项市级专项应急预案。正是因为有了较为成熟的应急预案体系,此次中化道达尔油品事件才能够处置得宜,赔付工作有条不紊。

应急体制。应急体制是指预防与处置突发事件的组织形式。我国建立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制的要求是: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此次事件中,联合工作组的整体处置工作由副市长统一指挥,统一协调;联合工作组的成员来自政府应急办公室、工商局、公安局、消费者协会等不同部门,打破了部门分割、条块分割的界限,统筹调度资源,实现协调联动,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快速反应能力;有较成熟的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预案,所以行动迅速,抢占先机。

应急机制。应急机制是指人们为及时、有效的预防和处置重大突发事件而建立起来的带有强制性的应急工作制度、规则与程序,是在应急体制框架下形成的预防与处置突发事件的工作模式。市工商局在此次事件处置过程中发挥出色,举全局、全区之力抽调精锐100余人,分成综合调度组、调解组、媒体接待组、秩序管理组、后勤保障组、办案指导组等6个专项小组,分工明确,运转协调,工作高效。对于此次事件,市政府高度重视,应急预案迅速启动,应急机构迅速成立并开展工作。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多部门成立的联合工作组高效运转,部门之间的协调联动,打破了条块分割、部门分割,形成协同应急的巨大合力。

应急法制。所谓的“应急法制”,是指一国或地区针对如何应对突发事件及其引起的紧急情况而制定或认可的各种法律规范和原则的总称,包含众多法律规范,如《宪法》、《突发事件应对法》等。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依法治国的执政方略。在此次事件处理中,联合工作组坚决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严格按照《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等相关法律精神来指导工作,程序严谨。参与此次事件处置工作的公安干警恪敬职守,任劳任怨。事情处置期间,邢台全市公安机关共出动警力达4800余人次,训诫、警告、罚款、拘留600余人次,成功劝返、瓦解集体游行、上访活动5次,成功教育疏导有过激言论、过激行为的人员500余人次,从而确保整个局面的稳控和赔付工作的顺利进行。国庆节期间,全体参战干警放弃休假,在执勤之余,对车主做教育疏导工作,摆政策、讲道理,做到“以情感人、以法服人”,既彰显了法律的神圣与权威,又不掩饰法律人性化的光芒。

科学处置网络舆情危机。当前我国处于改革开放的攻坚阶段,社会矛盾复杂化,新情况、新问题的不断涌现,导致我国目前行政执法、医患纠纷等群体性突发事件频发,严重影响了改革、发展的大局和经济社会的稳定。与当前的网络社会相适应,网络舆情也成为现代舆情危机高发的重要阵地。在信息更新以秒计算的今天,网络与舆情已深度融合。在完善突发事件应对机制的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网络舆情的实时监控,以便于实现科学、民主的决策。

首先,应重视舆情搜集工作,加强信息收集系统的抓取能力和网络覆盖面,不断提高其智能搜索能力和实时抓取效率,确保网络信息监控的全面、及时、灵活;其次,建立网络舆情爆发的快速反应机制,加强敏感点发现、热点预警;再次,培养舆情分析研判人员的媒体素养和分析预测能力,力求能站在中立的角度研判事态发展,理性评估事件可能产生的影响,增强舆情引导工作的主动性;最后,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网评队伍。网评人员应具有政治坚定、善于沟通、应变敏捷、关心时政、熟练运用新媒体等特点,形成新闻与网评队伍的有机配合。

邢台市公安局在情报信息工作方面尤为出色。公安局常委高度重视情报工作,强化情报信息搜集,对重要舆情进行有效监控、分析、利用和引导,屏蔽煽动性语言,减弱其对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加强情报信息的汇总、分析、评估与研判,从而正确引导舆论导向,为平安邢台的维护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刚柔相济的现场处置艺术。复杂、混乱的冲突局面,往往要求处置人要有高超的领导艺术、灵活的语言组织风格、稳健的心理素质、成熟的现场处置能力。联合工作组始终坚持以防为主,及时迅速的原则;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坚持疏解并济,以疏为主的原则;坚持公开透明、坦诚布公的原则,科学处置此次突发事件。

联合工作组的同志大多有着丰富的现场处置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他们同部分受损车主代表面谈,及时了解他们的要求;与问题企业管理层座谈,责成其查明致损原因,督导企业积极履行赔偿责任;向市政府汇报工作进展,协调各成员的责任分工。联合工作组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工作特点,使理赔工作从最初的一团乱麻经过抽丝剥茧最后井然有序。

稳妥的善后处置机制。截至目前,累计有6537位车主签署赔付协议,其中6460位车主已领取赔偿金,已经登记、但尚未达成和解的还有30户。经过联合工作组多次听证、讨论,结合问题企业和受损车主双方意见和建议的赔付方案得到绝大多数人的认可,但尚有小部分人存在争议,无法达成一致。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通过诉讼程序来解决;责成中化道达尔公司以此次整改为契机,进一步夯实油品质量监控,加强内部管理,防患以为然;司法部门介入此案,彻底查明事实真相,给消费者以明确解释;通过成品油市场管理办公室,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让邢台人民用上放心油。

这些善后措施全面、科学,既着眼于当前赔付纠纷的圆满解决,又放眼于未来的市场监管;既严厉督促问题企业承担民事责任和社会责任,又帮助其重塑企业形象;既坚持群众路线,处处兼顾群众切身利益,又严格依法行政,秉承法治理念。

地方政府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完善的措施

河北邢台中化道达尔油品事件在成功解决之余,也确实存在一些小瑕疵,虽瑕不掩瑜,但我们需要进一步思考,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形势,地方政府如何能够进一步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建立规范的新闻发言人制度。在网络时代,信息呈现爆炸性特征,对信息的知情权也是当代公民社会的一项基本权利。政府通过正式的信息渠道应急管理信息,保证其权威性、准确性和受众广泛性的特性。这就要求建立规范的新闻发言人制度,使其逐步走向制度化、透明化和社会化。

新闻发言人制度可以塑造公正、公开、透明、勇于担当的政府形象,避免突发事件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因为层次过多而受到曲解。在群体性突发事件中,政府应该通过舆情预警机制及时发现问题,迅速反应,密切关注和掌握舆情,根据事件发展阶段和舆情走向态势来制定信息内容。通过采取积极主动地态度,及时借助新媒体真实、客观的信息。如召开信息会,接受电视、报纸等媒体采访、政府网站、通过网络在线与网民进行实时对话等。必要时还可以将网络新闻发言人和网络信息设立为常态之制。

建立突发事件应急信息平台。与突发事件的性质相适应,突发事件的解决通常要求在较短时间内对相关事件的大量信息进行综合处理,信息的准确性、瞬时性可见一斑。

建立突发事件应急信息平台,应紧密依托广播、电视、报纸、网络、手机短信等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载体,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快速播发体系,拓宽传输渠道。建立一个突发事件应急信息平台,需要按照一定的标准储存、汇集、分析、传输与研判有关重大突发事件的信息,加强跨部门、跨地区的信息交流与情报合作,无疑会对应急决策与指挥提供权威的信息支撑与保障。

利用政务微博提高应急能力。应当将政务微博从单一信息平台功能转变为实现政府部门信息、群众反映问题、相关部门解疑答惑并改善服务的良性循环。近年来,从全国范围来看,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网络舆情,经常利用网络与民众沟通交流,听取民意。突发事件发生后越来越多的机构通过官方微博及时跟进,并与网友互动、释疑,引导社会舆论,提升了网络时代社会管理水平,提高了自身公信力。例如,四川会理领导“悬浮照”曝光仅一天,当地政府就开通了新浪微博,通过微博向社会道歉,获得了公众的理解。

政府是突发事件处置的主体,在突发事件中,政府微博反应快速,措辞得当,第一时间准确信息,可以极大地避免坊间虚假信息传播,掌握舆论主动权,最大限度地化解负面影响,从而有效应对突发事件。要倡导领导干部学会使用微博等新媒体,夯实媒介素养,掌握微博的传播规律,汇集社情民意,传播正确信息。“政务微博”迅速有效,已成网络时代政府公共管理新举措。

进一步健全网络舆情相关的法律机制。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进一步践行依法治国,应充分重视法律的制定工作。而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神圣与权威也在实施过程中尽显。近年来,我国已经实施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互联网管理工作的意见》等网络管理方面的法规,但缺乏权威性,网络法治建设仍落后于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实践。

立足于全面建设法治社会,依法治国的社会背景,进一步健全网络法律体系,一方面,可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经验,重视加强法理研究,成立统一的网络信息管理组织,统一筹划、统一指导,进一步夯实法理基础;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网络舆情的程序立法,提高网络管理法律的层级,统一各部门的法律、规章与制度,使网络执法更加准确,更具操作性。在公共事件治理过程中,网络舆情危机管理工作也应该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2013年9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司法解释》出台,标志着对网络消极现象从被动应对变成主动依法治理。

建立有效的社会动员机制。当前,在突发应急事件应对中,普遍呈现出政治动员能力强、社会动员能力弱的特点,大多地方没有形成一个系统化的、成熟的、多元化的社会动员机制。随着改革的纵向深入,政府职能在发生转变,突发事件的应对也需要相应地引入多元治理的新型理念。尽量避免一出现群体性突发事件,仅有政府及相关部门冲锋在前,多部门联合作业需要进一步加强。应进一步建立健全运转高效的社会动员机制,实现政府与民间组织的良性对接,优势互补,共同助力应急大局;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各个层级的专业人员动员机制,建立完备的志愿者信息储备,保障在突发事件的处置过程之中,充分运用志愿者资源。

社会动员自身具有灵活、高效的特点,包括各级人民政府与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公民个人等非政府力量,必要时调动武装力量,通过一系列政治、经济、法律等措施,整合全社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形成强大的应急合力,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并结成各种伙伴关系,共同应对重大突发事件。

建立聘任制度,充分发挥智库作用。近年来,邢台市政府高度重视应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工作,通过采取多种切实可行的综合措施,人才队伍建设有了很大的发展与提升,队伍结构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充实和提高,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专业应急人才缺乏。在应急管理实践中,专业应急人才如灾害风险评估人员、专业应急救援人员等相对较少,与频发的突发事件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存在较大缺口;基层应急行政管理人才不足。在专业应急管理人才上“专、精、通”的特征不明显,大部分为兼职人员;应急人才建设机制亟待完善,表现在人才队伍建设专业化应进一步加强,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便于人才的自由流动。

应建立健全符合邢台市实际的应急管理专家的聘任制度,重点实施聘用合同制,深化岗位管理,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用人机制;建立和完善充满活力的人才竞争机制,切实提升本市应急管理工作的科学化、专业化、规范化水平;从本市有关部门、重点企业、大学、社会中介机构分类选取一批从事应急管理工作的专家、学者,建立应急管理专家信息库,充分发挥专家的智慧和经验、专业和特长。

鉴于复杂的公共安全形势,不论是重大自然灾害,重特大事故灾难,还是突发公共事件,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经济社会的有序运行。对此,我们必须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出发,防微杜渐、未雨绸缪,深刻认识到提高应急突发事件处置能力,加强应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这对防范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篇5

关键词:高校;突发事件;预警;对策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6.068

对突发事件的预警和管理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考验和亟需解决之事,这对学生的人身、财产的保护和心理的良好发育都有重要意义,也是避免高校与学生发生法律纠纷的重要环节。因此,开展良好的高校突发事件的预警与对策研究,才能更好的为高校进行人才培养工作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有利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安全、有序和高效发展。

1高校突发事件发生的原因分析

1.1社会环境因素

(1)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和文化多元化对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产生冲击,学生不再是单一的接受校园文化知识,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容易产生思想和行为的偏差。

(2)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学生层次和学生规模的变化和加大了学生管理难度,为高校学生管理提出了重大课题,应急处理学生突发事件管理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3)校园周边环境的复杂性也是重大的安全隐患,学生课余时间多数消耗在校园周边的餐饮、娱乐休闲、体育活动等场所,酒吧、网吧、旅馆等地易为突发事件多发之地。

(4)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我国新闻媒体的逐步开放,迎来了新媒体时代。网络平台的开发性和隐蔽性使得大学生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恣意获取、发表、评论各种信息,新媒体的推广在开阔学生视野、拓宽信息渠道、增强社会联系等方面有着重要积极作用,但也为网络监管带来了巨大挑战。

1.2高校管理工作尚有不足

(1)学生管理工作不力,民主渠道不畅。高校突发事件具有发生领域广、事发突然、管理复杂、责任重大、影响层面深等特性,这都增加了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的难度,需要后勤管理部门、学生处、教务处、保卫处等多部门协调,往往管理相对滞后,不能提前预警突发事件,校园安全管理工作成为薄弱一环。

(2)预防和应急处理突发事件的机制尚未形成。事实证明,高校预防和应急处理突发事件的机制需要有完备科学的处理体系,职责分明的组织机构,充实的物资储备,但很多高校明显缺乏专门的预警与应急机制,即便有,内容单一,流于形式,操作性不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不够,遭遇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仍需提高。

1.3学生自身原因

(1)心理健康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学生面对着纷杂的大千世界,人生观、价值观都受到很大影响,从新生入学的环境适应与迷茫,到学习、恋爱、交友的心理成长,以及升学、就业的种种压力,都容易造成他们身心上的困境和扭曲,从而引发思想和行为的失衡,产生心理健康问题。

(2)自我保护意识缺乏。大学生思想单纯,性格纯真,缺乏社会实践经验和自我保护意识,政治思想觉悟不高,面对复杂的社会矛盾缺乏清醒的头脑认识。面对毫无预警的突发事件事件时,应急意识不够,并不能理性分析和判断,往往成为突发事件的盲目跟随者及受害对象。

(3)家庭环境复杂。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成长与单亲家庭或者贫困家庭,复杂的家庭环境使得学生缺乏关爱,安全教育缺失,面对挫折和失败时没有自我调节能力,产生过激行动,引发高校突发事件。

2突发事件预警与管理现状

2.1应急管理意识滞后

很多高校危机管理意识淡薄,管理理念滞后,还没有认识到突发事件的严重社会危害性,没有把预警机制纳入到校园安全管理的常态工作中,对学生的人格教育、思想教育、安全教育、应急教育还不够,学生在面对突发事件时容易出现群体性恐慌、抱怨、虚假传播信息等问题。高校要把突发事件的预警与应急处理当作一种整体的系统工作看待,不是单一由保卫部门负责,要树立“大校园应急管理”意识,很多高息没有认识到突发事件的预警与应急管理是一个需要内外多元主体共同治理的综合工作。

2.2缺乏完备的制度保障

科学完备的制度建设是突发事件预警与管理的有效运行的基础,有系统的预警方案、应急机制、权责规章制度才能更好的预防和落实校园安全管理工作,很多高校忽略了制度建设,缺乏系列的制度设计。面对突发的危机事件,采取临时性的应急手段,往往处理效果欠佳,后期善后问题遗留严重。

2.3专门管理机构的缺失

多数高校都是由保卫部门负责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缺乏常设性的突发事件综合协调管理机构,没有固定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小组,一旦校园出现问题四处报告,谁知道了谁处理,没有明确严谨的应急思路,各层领导慌乱处理,职责划分不细,缺乏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主心骨,专门突发事件预警与管理机构缺失。

2.4心理干预薄弱

校园突发事件的发生对当事人、相关同学以及其他学生都会有深远影响,包括身体伤害和精神伤害,往往精神层面的影响和刺激更不易被发现,破坏性更大,影响学生的情绪把控、价值取向、思想状态和生活信念。高校即便有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但是对突发事件的心理调控还有待加强。

3构建多元化高校突发事件预警与管理机制

3.1建立应急法律机制

高校突发事件往往涉及到法律问题,要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实质问题,高校应当加强师生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的法制教育。为了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发生,应尽快出台《校园安全法》,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完善高校突发事件预警与管理的法制化建设。通过法律设定明确法律依据、执法主体、处置程序、救济途径、监督管理以及事后恢复。

3.2深化安全教育

要深入开展安全教育,提升安全意识,通过活生生的案例教育学生注重人身安全和思想维稳,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包括校电视台、广播电台、校报、小百合BBS、橱窗、布告栏等)积极开展正面宣传活动,让广大学生真正树立起牢固的安全意识。及时了解掌握师生员工的思想动态和引发事端的原因,掌握深层次、预警性信息。事件发生时,及时有效地做好师生员工的思想教育和疏导工作。协助信息联络与宣传组做好突发事件期间的舆论引导和宣传工作。让学生明确安全隐患和突发事件的后果,明确安全责任,预防潜在的、有倾向性的危险。

3.3完善应急组织体系

应对危机事件高校需要成立突发事件预警与管理机构,由专门的工作领导小组,担当领导指挥机构,实行集中领导,统一指挥。同时,明确工作职责,识别、分析各种安全因素,针对高校突发事件的特点、性质、危害程度等多种因素,结合突发事件的实际情况,寻找可能出现危机的各种不安全因素,并向上级提交报告,启动预警预案,组织力量处置校园突发事件。

3.4制定预警与管理预案

建立高校突发事件预警与管理预案,能有效的预防突发事件的发生或者降低发生后的危害结果,制定应急管理突发事件的战略规划,编制相关制度,健全预警与管理预案。在制定完备的预案后,要明文并做好制度宣传,组织学生进行演练,不断完善以确保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高校突发事件预警与管理预案主要包括指导思想、决策机构、工作目标、预警制度、信息报告、应急措施、信息处理、后勤保障、恢复重建、心理评估等。

3.5有效利用新媒体平台

新媒体的广泛发展为高校突发事件的预防与管理提供了一个重要手段,大家在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前提下,要提高警惕,及时发现易引发突发事件的异常信息,排查不稳定因素,提醒学生规避网络风险,不要盲目相信、传播不良信息。站好网络阵地,加强网络舆论疏导,提供客观、准确的信息导向,形成积向上的舆论环境,引导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对高校突发事件进行理性看待。

3.6确保后勤保障

建立健全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应急保障,是解决突发事件的物质基础和必备条件。物资保障方面,后勤、总务等相关部门要保障物资充足,保证物资、器材的完整性和使用性。人员保障方面,各学院、学生处、医务室、网络中心等部门要保障应急队伍充实,积极投入到突发事件预警与管理工作。高校突发事件预警与应急队伍主要由主管领导、学生工作者、保卫处、后勤部门、医护人员以及大学生组成。

3.7规范预警与管理程序

(1)预防阶段。各院系要依照“注重安全”、“预防为主”的方针,强化安全教育和隐患排查,针对重点人员和重点部门进行布防,及时发现和收集危机校园安全稳定的信息,上报领导小组,积极采取预防措施,有效预防突发事件的发生。

(2)发生阶段。一旦发生突发事件,领导小组立即进入运转状态,各职能工作组及时到位,保持通讯联络顺畅、快捷,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规模、范围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必要时可预先通知校内广播、电视、网络等传媒做好播报准备。

(3)善后处理阶段。事后,认真总结经验教训,落实整改措施,安抚和平静师生情绪,尽快恢复正常秩序。特别是针对突发事件发生后的师生舆论、网络信息传播导向以及相关学生的心理恢复和后续教育教学管理问题,跟踪查访突发事件的后续处理结果。

参考文献

[1]曹顺.轮高校突发事件的应对策略[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6).

[2]谢慧.高校突发事件应急法律机制之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7).

[3]刘辉.高校突发事件研究综述(1979-2012)[J].高教探索,2013,(4).

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篇6

关键词:安徽省;通信保障;应急预案;

战略分析

一、《安徽省通信保障应急预案》制定出台的背景分析

2006年1月8日,国务院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下简称“总体预案”),下设包括《通信应急保障预案》在内的27个骨干预案,在此基础上,105个专项和部门预案也建立起了组织框架。从已颁布的总体预案、各骨干预案和专项预案可以看出,大部分都要求通信保障,与通信行业密切相关,联系直接。

应急通信保障是以国家通信网为基础,以各种机动通信方式为补充,在特殊情况下以保障通信安全畅通为主要目的的一种重要通信。其主要任务是为抢险救灾、公共突发事件、重大活动以及网络发生故障时提供特殊通信保障。通信管理部门和电信企业必须从更高的层次来审视应急通信保障工作的重要性,在最严峻和最特殊的情况下考虑现代通信保障问题,按照“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的总体要求,坚持统一指挥分级负责、严密组织密切协同、快速反应保障有力的原则,逐步建立起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通信保障机制,真正做到“有预案、有演练、有手段、有队伍、有机制、有保障”。

二、《安徽省通信保障应急预案》实施效果良好

(一)做好防雪通信保障工作。自2008年元月份以来,安徽大部分地区连续普降大雪。面对灾情,我省通信行业立即启动《安徽省通信保障应急预案》,全力以赴保障抗灾通信畅通,通过多方努力,动用油机150余台,完成应急发电400余次,出动应急抢修车辆近300台次,出动通信抢险人员千人次。全省未出现大范围的通信阻断情况。为各级党委、政府抢险救灾和恢复生产,稳定社会等各项工作高效有序地开展做出了贡献。

(二)圆满完成2008年中国国际徽商大会通信保障工作。2008中国国际徽商大会规模大,规格高、影响力强。为确保会议期间的通信网安全畅通,我省通信行业以《安徽省通信保障应急预案》为指导,累计投入建设、维护和保障资金1174万元。特别是在大会开幕当天,调动应急通信车6辆保障主会场通信畅通。同时,为了做好2008国际徽商大会的大会宣传工作,会议期间共向进入黄山市区的外地客商发送徽商大会宣传短信近80万条;向黄山市民发送徽商大会宣传短信40.45万条,烘托了徽商大会的热烈气氛。

(三)投身抗震救灾成效显著。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地区发生了8.0级地震,安徽通信行业员启动了《安徽省通信保障应急预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投入到和这场与大自然抗争中,坚守工作岗位、确保通信畅通,我局积极协调各基础电信运营企业,组织抗震救灾通信救援小组赴四川支援灾区。

(四)保障奥运期间网络和信息安全。按照《安徽省通信保障应急预案》要求,奥运前夕深入到通信枢纽楼、网管中心、重要机房、监控室等重点部门、重点部位进行了实地抽查。为保证两个奥运期间省内网络信息安全,奥运期间,根据预案应急响应的有关规定,关闭不必要的端口和链接46个,清除不良网站信息71条,关闭易被攻击、利用的网站栏目19个,临时关停网站47个,关闭涉嫌有害信息的网站95个,关闭了2个非法转播奥运赛事及相关活动的网站。

三、对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安徽省通信保障应急预案》的战略思考

(一)进一步改善应急指挥工作方式。从2008年的雪灾经历来看,应急通信应急指挥工作中,主要是通过传真、文件、电话和会议的方式来布置工作,时效性还达不到应急工作对时间的要求。

(二)预案要进一步明确各通信运营企业的协调配合关系。从今年的雪灾看,灾害期间企业的主要精力是自己做好本企业的通信网络的恢复和保障工作。仅仅是在发电机、油料方面有一些协作互助,没有发挥通信网络全程全网的特点,没有充分利用网络的互联互通和共享传输、交换、基站等资源,共同做好通信保障工作。

(三)预案要规定加大对应急物资储备的力度。由于平时对灾害的影响估计不足,使应急物资的储备明显不足。今年的雪灾发生后,不少企业才到处调动、购买物资,尤其是发电机,由于一时间买不到足够多的发电机用于停电地区通信设备的供电,又紧急从外省调度了一些才勉强够用,地阻碍了抢险救灾的顺利进行。

(四)应急预案中要求的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应急演练要认真落实。要加强应急通信队伍建设,切实提高应急实战能力。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应急通信装备的技术进步,加快应急通信指挥的信息化、现代化建设。

(五)要增加应急通信人员编制。通信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战略性和先导性产业,通信网络的正常运转直接影响到国家各项工作的顺利执行。应急通信工作是今后各管理局的重要工作之一,应增加负责应急通信工作的专职管理人员。

综上所述,通信应急保障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安徽省通信保障应急预案》的制定出台非常必要、非常及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同时《安徽省通信保障应急预案》又要随着应急通信保障工作的实践的不断地修订和完善,使其更符合客观实际的发展,更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

参考文献:

[1]郇毅.872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08,12

[2]王慧,姜宝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社会动员内容[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8,11

[3]袁树华,高伟,师鉴,路丽.2006年河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点分析[J].医学动物防制,2007,5

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篇7

[关键词]突发事件电子政务应急管理系统建设

对于完善应急管理的问题,党中央国务院一直十分重视。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央关于构建和谐社会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要提高危机管理和抗风险能力”。2006年7月,总理在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上强调,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是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利益的重要保障,是履行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七大报告再次强调指出:“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这都给政府履行社会管理的职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完善应急管理,既是政府有效履行社会管理职能、提供公共服务的基础性工作,又是政府自身建设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既是事关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又是检验政府行政能力的重要标志。

1电子政务平全符合突发事件管理需要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不稳定、公共财产和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事件,具有突发性、政治性、复杂性、危害性与紧急性的特点。经济的市场化、全球化和信息传播的网络化,使突发事件发生发展加快,扩散效应增强,影响十分广泛。如不及时加以控制,将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所以,管理学家福斯特将“快速反应”作为突发事件管理的首要特征。这就要求政府必须在第一时间内做出正确的反应,反应时间的长短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了应急管理的成败。

突发事件管理的快速反应要求决定了信息化时代的政府必须借助电子政务平台开展突发事件管理。电子政务是一个综合的信息系统,其服务方式既有信息的和接收,也有交互式的处理;有简单的业务管理和信息服务,更有复杂的、宏观的空间辅助决策分析服务。电子政务的这种信息决策和服务的模式非常适合于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从组织管理上看,电子政务的开展为突发事件管理架构了一个很好的信息化电子平台,使得公共部门能够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实现政府信息的纵向和横向共享的引导,政府的治理形式由管理型向管理服务型转化,政府的组织形态由传统的金字塔式的垂直结构向错综复杂的、扁平的网状结构转变。这些革命性的变革为现代条件下的政府重大突发事件的组织管理提供了良好的实现条件。其次,从突发事件管理流程上看,信息与互联网技术在政府部门的运用,将使政务流程建立在信息网络通道和信息平台的基础上,从而大大提高流程的速度、效率和准确性,并不断促进政务流程的重组和再造,使政务流程发生从技术性转向实质性的变革。最后,从信息传递与共享上看,信息的垂直历时性传递转变为信息的水平共时性传递,信息共享程度大大提高,大大缩减了信息传递的周期,突破了部门间信息沟通与工作协同的传统界限和范围,实现了一体化的远程交互和跨部门的协调办公与管理,从而合理集成各方面的应急信息资源,在应急时迅速定位有效信息,提高了信息资源的挖掘、利用和处理能力。

2基于电子政务网络平台之上的突发事件管理

2.1我国网络建设的现实分析

应急网络是应急管理系统建设的基础,要构造一个有效的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系统,必须要有一个能够承载多种业务、贯穿众多部门、通畅的基础网络。在一个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理过程当中,需要众多政府部门之间汇聚信息和协调指挥,还可能涉及到媒体、保险公司、电信运营商和其它企事业单位,那么这些部门、单位的信息系统之间的关系是如何的呢?

从现实分析,各个部门都有一定的网络基础,都有自己的终端、网络、存储和应用计算。但这些系统基本上是相互割裂的垂直系统:①网络是分隔的,即使互通也是通过公众网络互通;②终端之间是不能互通的,尤其是专网的终端;③数据是不共享的,甚至是严格保密的;④应用系统更是各自管理与维护。由此可见,这些部门的系统是独立的,现实的各个部门的网络是垂直的,而几乎没有一个应用能够水平打通各个垂直系统。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这些垂直系统的信息往往不能共享,通信往往不畅。

参考世界各国的应急经验,不难得出结论,有能力贯通社会各个部门的网络来搭建应急系统的,只有政府。因此,政务网络必然成为应急系统的核心承载网,政府的应急指挥中心必然成为信息的汇聚、存储和计算中心。

2.2应急管理系统网络建设方案

应急指挥中心通过电子政务网络和各个部门建立连接。在这种连接中,部门内部专网信息并非完全向应急指挥中心开放,而是根据应急需要向应急指挥中心传递部分资源。因此,在应用系统中存在两个逻辑构件:应用服务器和应用客户机,应用服务器提供相应信息的计算和分发,应用客户机提供应急信息流的映射。在应急中心和部门的网络之间,通过政务网提供水平的虚拟通道,这个虚拟的通道通过Vpn的技术来实现,这种Vpn虚拟通道提供的节点在应急指挥中心是“一对多”的应急网络关口,部门网络是“一对一”的应急网络前置机。虚拟通道间要承载数据、指挥调度电话、会议电视、监控等多种媒体流。

在这个网络架构中,有5个主要的关键设计点:(1)面向应用的Vpn架构;(2)深度业务感知,提供端到端的QoS保障;(3)渗透全网的安全设计;(4)引入基于ip的软交换架构,实现Voiceoverip和Videooverip;(5)在基础网络之上梯次增加业务。

电子政务网如果要承载庞大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信息系统,就必须具备很大的带宽保障、多业务承载能力和网络自适应能力;同时考虑到应急信息系统不仅仅是政务范畴,甚至是社会范畴,因此在信息网络的架构方面也必须考虑到和互联网的连接。

2.3应急管理系统的构筑

应急平台和应急平台体系是基于先进信息技术、信息系统和应急信息资源基础上的,建设实施要依托于政府电子政务系统,软硬件相结合,要“实现多网整合,避免重复建设”。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依托政府系统电子政务建设,通过与各部门、各地区应急平台的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建立起横向互联与纵向贯通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平台体系。纵向到底,涉及国家、省、市、县和基层;横向到边,涉及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围绕着应急预案体系的实施,服务于应急机构的职能,真正实现多部门和各地方之间的协同应对。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系统emS(emergencymanagementSystem),包括进行监测、预警、应急准备、应急响应、恢复/评估/分析等五个应急管理过程。主要针对突发紧急事件发生,为政府进行应急对策、应急指挥提供相关信息获取、应对措施查询、决策支持的信息应用系统,具有灾情信息获取、信息共享查询、快速评估、辅助决策、命令、现场指挥、动态显示、信息公告等功能,并为实现应急指挥系统的“通信畅通、现场及时、数据完备、指挥到位”提供技术保障。该系统包括核心控制服务器,应急会商子系统,突发事件预测子系统,现场信息反馈子系统,上传、下达和子系统及应急对策与指挥子系统等六个子系统。

2.3.1核心控制服务器

核心控制服务器是一个集应急会商、灾情预测、现场信息反馈、应急处理为一体,能够处理突发事件,合理识别突发事件的轻重程度,安排所有相关子系统进行协调工作的数据控制中枢。某处发生突发事件,当这个事件进入系统内部之后,核心控制服务器能够识别并且判定这个事件的紧急程度,启动应急系统。应急信息分析处理系统平台,需要处理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来自于不同地方,要分别进入不同的子系统进行处理,要对外传输产生大量的数据,与其他系统进行交互,要让各个子系统有序地运转起来,实现突发事件信息实时分析、应急指挥和信息上传下达等功能,就需要开发一个核心控制服务器把各种模块连接起来,使之成为集成的整体。

2.3.2应急会商子系统

应急会商子系统通过政务网络平台实现突发事件信息共享与传递、灾情会商、灾后形势判断等功能。以视频会议室的建设和环境媒介技术为依托,通过基础信息处理及分析会商数据集成,提高会商分析能力,为政府应急指挥决策和灾后恢复重建提供科学依据,把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其主要功能有:(1)多源数据信息联机处理;(2)日常信息分析处理;(3)多媒体会商演示;(4)预报信息产出;(5)网上预报信息检索服务;(6)突发事件现场情况分析。

2.3.3突发事件预测子系统

突发事件预测子系统能够根据事先获取的信息资料,智能预测突发事件影响程度,为应急对策与指挥子系统提供相关数据,给出相应的应急对策。其主要功能如下:(1)智能预测灾害影响程度,指出灾害处理的薄弱环节,提供应急对策与指挥子系统相关数据;(2)具有查询、统计、分析等功能,不仅能动态地进行灾害预测、损失估计,还有方便的更新、扩充以及可视化等功能;(3)系统建立的灾害预测数据库可为本地区的突发事件预防、救灾、恢复等工作服务。

2.3.4现场信息反馈子系统

灾害现场信息反馈子系统可建立突发事件现场情况分析及动态图象采集系统,动态跟踪、采集、分析现场灾情,跟踪事件发展,动态反馈信息,修正灾害评估结果,为灾后趋势判定提供实时数据。建立突发事件现场科学考察信息系统,获取现场考察资料、破坏程度考察资料和次生灾害等信息。

2.3.5上传和系统

上传和系统将实时分析系统以及应急指挥系统所产生的结果,及时准确地上传到主管部门。

上传和系统可以自动完成,根据需要方便地生成各种报表,通过简单的操作生成动态网页,及时发送到互联网上,有利于及时公众希望了解的信息。该系统的设计突出程序的人性化,中心思想是建立一个统一的、集中的工作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包含了操作人员要用到的所有程序、日程安排、消息提示等功能。

2.3.6应急对策与指挥子系统

应急对策与指挥子系统根据应急会商的结果,预测子系统的运行结果,结合现场灾情的反馈情况,基于各类专题数据库,应用应急对策与指挥模块,给出应急对策与指挥命令,并将指令信息和对策信息实时传递到核心服务器,由核心服务器将各方信息上传下达,以使公共安全指挥中心能够调用相应的救援队伍和应急资源,实时地对救援工作进行科学的指挥与实施。

参考文献:

[1]计雷,池宏.突发事件应急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张佰成.城市应急联动系统建设与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3]田依林.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模型[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7,(3):68-71.

[4]范维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信息系统总体方案[J].信息化建设,2007,(9):11-14.

[5]薛国星,樊宇.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的现状与发展[J].理论探索,2008,(3):18-19.

[6]秦军.山西省政府应急信息系统建设[J].电子政务,2008,(3).

[7]张小明.信息技术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2007,(1):4-9.

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篇8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的iemS系统中有一个核心的公共服务平台,此平台可以将原来多种业务平台、多种设备集成到一个应急联动系统的总系统平台上来,实现多个部门、多个专业中心的整体联动。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解决方案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系涵盖了突发事件处置从前期准备(预案制定、预测预防、救援保障的规划与落实)、中期处置(监控预警接警处警)以及后期评估与重建等三个阶段。iemS系统是通过现代化的计算机与通信技术与手段实现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全过程的信息管理与指挥决策系统,其主要的功能包括综合指挥体系、科学决策预案、协同指挥平台、整合信息资源、全民信息化服务等。同时,系统还特别强调系统响应的实时性。

从硬件角度考虑,iemS需要有强有力的通信平台来保证不同层面联动单位之间数据、语音、图像的可靠传输,保证指挥员的指挥命令能够及时、准确的下达,而突发事件现场的各种信息能够及时传递到应急指挥中心。目前,整个应急联动的通信平台已经涉及多种通信系统,如pBX小交换系统、350m无线常规/集群系统、800m无线数字集群系统、卫星通信系统、数据网络、视频网络等,但是有很多用户往往过多注重软件部分的集成,认为硬件部分只是简单的设备堆积,没有考虑统一进行整个通信系统的规划、设计、集成和实施,而造成建成后的通信系统的不畅通,花了很多建设费用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从软件角度考虑,iemS软件平台需要集成多种硬件设备以及各种数据接口,集成的工作量非常之大,如何做到业务软件与平台的无关性,以及多种软、硬件平台的有效集成一直是应急联动系统面临的重大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构建一个完善的应急联动系统。

根据大中型城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的组织体系与职能,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公司在分析了大中型城市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流程的基础上,确定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系统建设的总体构想,即“1-1-3-5工程”。具体来说,就是建设一个中心,改造一批系统,搭建三个平台,开发五大应用系统。

一个中心:建设一个城市应急指挥中心。

一批系统:改造110、120、119和公安交管指挥系统。

三个平台:构建计算机网络与通信、信息资源和应用软件三个平台。

五个应用系统:开发指挥调度、预测预警、恢复与重建、应急保障和监督管理五个系统。

三个平台的建设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平台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平台是指连接市应急指挥中心、专业指挥中心(110、119、122和120)、救灾专业部门和相关区县的应急分系统、监测预警点、现场指挥/处置部队、移动指挥车的有线无线语音、数据、图像通道,以及市应急指挥中心内部的计算机网络和有线无线语音/图像通信端设备和系统软件。网络通信平台支撑信息资源支持平台和应用系统软件平台的运行。

计算机及网络建设:能够满足数据、图文、办公自动化以及图像监控信息的快速传送,是具有高性能、高可靠性、高安全性的基础数据网络平台,为各种应用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保证。包括市应急指挥中心内部网络建设及其与各委办局的联网、网络安全系统建设、宽带卫星数据应用、GpS定位数据传输等。

语音通信网络建设:包括有线语音网络建设、无线系统建设以及数据录音系统等。

图像通信网络建设:包括建设和完善现有图像信息网络、视频会议系统建设、大屏幕显示系统建设等。

移动指挥车建设:通过移动指挥车可以支持指挥人员深入事件现场,获取第一手现场信息,实现高效、快速指挥决策,并能采集与传输现场声像实况,保障指挥中心对事件现场的监控指挥。

信息资源平台

信息资源平台是在对不同数据资源进行整合的基础上建立的数据存储、交换、管理等应用系统集成,由中心数据库、数据交换管理、GiS系统三个系统构成。

中心数据库建设:为市应急指挥中心建设中心数据库,承担为指挥中心应急决策提供基础数据服务的任务,主要包括突发公共事件数据库、人员专家数据库、预案及专家知识数据库、设备资源数据库、空间地理信息数据库等等。

GiS系统建设:搭建一个基于网络GiS技术的软件平台,完成空间数据处理、空间数据转换和空间数据查询任务。

数据交换管理系统建设:建设数据交换管理系统,负责管理中心数据库与各职能部门数据库之间的各种数据交换,并对平台系统安全和稳定性实施监控。

应用软件平台

应用软件平台是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信息系统和指挥平台的重要组成基础,是实现公共突发事件信息管理及指挥应用的重要工具。通过与信息资源平台的结合可及时获取最新的各项可利用资源数据,通过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平台可以联通到各级指挥及现场处置机构,从而实现全市各项资源得以综合、统一、及时地指挥调度以确保公共突发事件得以迅速处置与控制。应用软件平台包括指挥调度系统、预测预警系统、恢复与重建系统、应急保障系统、监督管理系统等5大系统。

指挥调度系统建设:为市指挥应急中心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理提供高性能的、高可靠的综合调度指挥平台,实现突发公共事件性质的研判、预案的科学选择、任务的下达与监控、各部门的协调调度以及资源的合理调配等功能。

预测预警系统建设:提供科学的预测预警信息管理平台,保障在监控、预测的基础上对事件提出科学预警,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科学、有效的预防预警措施,做到事件的早发现、早报告和早处置。

恢复与重建系统建设:提供对事件应急结束后的善后处理与重建、社会救助以及分析与评估、事件处理情况的后续信息等工作进行有效管理的平台,做好善后处理工作,及时总结、积累经验,以便更好地预防和处置类似事件。

应急保障系统建设:提供对应急救援保障备案信息进行分类管理与统计的管理平台,保障各类应资源的完备与可用。提供宣传与培训以及预案演练信息管理平台,保障对战前工作有效的监督与管理。

监督管理系统建设:提供对基础资源信息、空间信息以及知识资源库、案例库、方法与模型等辅助决策信息进行有效管理的平台,为突发公共应急事件的预防、应急处理以及善后处置提供可靠、详实的决策数据。

本方案是基于城市突发公共事件管理的应急指挥系统,可用于城市中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指挥,如市政管理、区县应急指挥及一些消防、防汛等的专项应急指挥。

北京东方正通科技有限公司

城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系统

应急联动、防灾减灾是政府管理部门的重要责任。保护公民和社会团体的基本利益、创造并保持安全的生存环境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何通过有效的机制和措施实现这一目标就成为当今各级政府的要务之一。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危机本身发生的变化,传统的应急管理方式难以应对城市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城市需要建立新的应急管理体制,来整合城市应急管理资源,沟通各种行政关系(如公安内部警务体制、医疗急救、水电气的处置)。完善城市应急体制,就应建立符合城市实际状况,科学地预见和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统一政府领导及相关职能部门的信息,权威地进行指挥和调度,有效地减少和避免城市内存在的各种可能造成直接或间接损失的各种灾害,从而达到维护城市公共利益、确保城市安全的目的。

活动保障系统

活动保障系统包括活动计划、活动预案制定、活动审批、模拟演习、事后总结功能。

地理信息系统

采用主流GiS平台为开发平台,为应急指挥中心提供快速、灵活、准确的地理位置定位,显示相应的属性信息,协助指挥员直观、形象、可靠地对案情资料进行分析,最终形成有根据的、准确的指挥调度方案。

预案管理系统

预案综合管理包括平时的预案储备与战时的预案使用两部分。包括预案规划编制、预案执行、预案评估及更新。

资源管理系统

提供各业务单位管理维护应急资源管理维护平台,包括资源目录管理、资源储备计划管理。

决策支持系统

在应急处理中,可迅速明确地对相关事件所在区域的地理位置进行定位,并对周边的警力部门情况、警力人员数量、警力装备情况、联动资源情况、重点单位情况、相关地图预案进行显示和支持;可提供相关联动部门信息、资源信息、预案或案例信息、相关地理信息、法律法规和反馈信息;可直接在调度台上进行电话和基于专网的布控指令下达;并可根据现场实际反馈信息,动态调整行动方案,实现快速准确的应急决策以及应急物质和救援力量的调度。

语音通信系统

可以将有线通信系统、800m数字集群系统及公安350m等其他通信系统集成,实现各通信系统的互联互通,为应急联动提供必要的及时的语音信息传输平台。

视频监控系统

可以利用有线或无线网络的传输通道,实现各种图像信息的获得与传输。在应急指挥中,提供实时的现场图像资料,及时地发现和采集事件源,在第一时间内获得足够丰富的事件的详细状况,为领导/决策指挥人员提供快速的决策和问题处理提供基础的支撑手段。

aVL/GpS系统

通过aVL/GpS系统可以实现移动车辆应急资源的定位和指挥调度,让指挥中心可以时刻了解可用资源的位置、分布,并根据事态需要、发展分配可用资源。并通过与GiS的集成,实现移动现场应急指挥、调度,最大限度地提高应急指挥的工作效率。

数据集线器

基于消息总线的数据集线器能够适应并满足当前和未来应急管理的需求。从横向看,可以实现应急指挥系统与外部业务系统的互连互通。从纵向看接入,可以实现与上级指挥系统的互联。

移动指挥车

支持指挥人员深入事件现场,获取第一手现场信息,实现高效、快速的指挥决策,能采集与传输现场声像实况,并且可以将采集来的信息传回指挥中心,保障指挥中心对事件现场的监控指挥;作为整个应急指挥系统的备份系统,可独立完成现场指挥任务。

软件设计遵循平台化、组件化设计,以实现三个统一。即坚持面向数据、业务、用户,采用平台化、组件化的设计思想,实现统一的数据交换、统一的接口标准、统一的安全保障,并为卫生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整体布局做准备。

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与决策系统

应用软件系统由“一个中心、一个门户、三个系统支撑平台、三个核心应用平台”构成。系统包括,一个中心指数据交换中心;一个门户指综合信息门户;三个支撑系统平台指安全管理平台、数据交换平台、系统监控与管理平台;三个核心应用平台指基础信息平台、专业服务平台和综合决策平台。

综合信息门户面向普通用户,由于该类用户未经过软件系统操作培训,无法熟练操作软件系统的功能模块,所以系统以信息的形式提供信息内容。主要包括面向公众的信息网站、面向领导的综合决策信息平台、面向专家组的专家会商信息平台。

系统核心功能模块归结为业务支持系统(oSS)、决策支持系统(DS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三个核心应用系统,面向不同的专业技术人员,通过权限分配,将三个核心应用系统的功能分配给不同方面的专业技术支持人员,如值班人员、疾病控制人员、执法监督人员等等,在应急指挥过程中,为领导决策提供技术支撑。

面向基础维护人员,系统提供基础信息管理平台对基础数据与信息的维护与管理;提供系统管理与监控平台对系统的稳定性、可扩展性、开放性、规范性、安全性、可靠性等进行维护管理;提供安全管理平台管理系统用户的权限、安全密码;提供数据交换平台解决指挥决策系统与其他各种相关应用系统的数据交换和访问。

软件设计遵循平台化、组件化设计,以实现三个统一。即坚持面向数据(以数据为核心)、业务(以业务为基础)、面向用户(以人为本的应用),采用平台化、组件化的设计思想,实现统一的数据交换、统一的接口标准、统一的安全保障,并为卫生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整体布局做准备。

根据应用软件系统的总体功能需求,对用户功能需求进行了适当地拆解和合并,系统的功能需求表现为八个子系统,分别是运营支持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综合信息门户、基础信息管理平台、数据交换平台、系统监控与管理平台、安全管理平台。

实用性

以实际应用需求为核心,系统功能具有很强的实际应用价值。实现用户可接受的查询效率与相应事件,具有良好的人机接口与灵活多样的展现方式。

平台化

鉴于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业务复杂和突发性,系统在设计与实现时针对不同的应用对象,建立专门应用平台与工具,具备足够的灵活性与扩展能力。系统能够根据应用需求,支持多种组件模块、多种数据接口的能力,适应技术升级、设备更新,支持业务功能扩展与重构。

安全可靠

本系统充分考虑了安全防护与冗余措施,提供很强的管理机制和控制手段,包括:系统备份、数据恢复、事故监控和网络安全保密等技术措施。

平战结合

系统功能应兼顾日常工作和应急指挥的双重需要,实现平战轻松转换。

整体考虑

鉴于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在应用上的特殊地位,系统在设计与实现时从横纵两个方向考虑了应用系统建设的架构与功能,横向能与卫生相关部门(如CDC)进行数据交换,纵向能与省级卫生部门进行信息共享。

开放扩展

系统基于业界开放式标准,对系统中的网络协议、数据接口、指挥体系等进行全国统一规划,为系统扩展奠定基础。

中兴通讯作为国内大型通信设备提供商,目前已经拥有完整的应急联动解决方案――ZXCeRS系统,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化产品已涵盖了城市应急联动系统所需的所有领域,充分体现了中兴通讯的整体实力和优势。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城市应急联动系统方案

中兴ZXCeRS系统主要由以下几大部分组成,各子系统通过统一集成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及互联互动。

接/处警系统

系统实现接警、处警功能。接警中心统一接听和处理市民的报警,系统支持有线/无线终端、internet终端和自动报警装置报警接入;处警中心接收接警中心转发的警情数据,并借助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位、空间分析功能,对所有的资源和警力通过一体化的数据传输和通信调度台进行方便的统一管理、指挥和调度。

计算机辅助调度系统

计算机辅助调度系统通过调用GiS系统平台实现预案指挥调度。它通过对数据的时空分析和综合信息的全面掌控,自动生成或启动相关处理预案;还可以与社会联动单位的预案系统实现整合,完成应急处置预案的制定、演习和完善工作,有效地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工作效率。

GiS/GpS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城市应急联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测绘部门提供的地图空间测绘数据及属性信息录入GiS系统,从而形成丰富的城市地理信息中心,可通过各种定位技术(LBS或者GpS)获取并显示各种有价值目标的移动位置信息。

呼叫中心

作为系统通信单元的核心部分,呼叫中心实现与pStn网络、无线数字及模拟集群网络、ip网络的连接,对多种形式的报警进行统一接警呼入、排队及分配处理以及调度呼出。中兴ZXQ10智能排队调度机可进行点呼、组呼、轮呼、会议等多种形式调度,可实现强插、强拆、监听、自动呼叫、录音等多种控制功能。

无线集群系统

无线集群系统是应急指挥中一种重要的指挥调度通信方式,它可迅速实现对位置移动的人员、车辆终端的统一调度。中兴自主研发的Gota无线集群系统可实现组呼、单呼、广播以及分组数据传输业务。无线集群系统通过e1(数字无线集群800m)或em(模拟无线集群350m)与系统中的呼叫中心联接,实现统一的通信调度功能。

视频监视/会议系统

视频监视/会议系统为指挥中心提供实时的可视化监控平台,并可即时召开视频会议。该系统可对现场图像进行各项处理,并实现大屏幕显示集中监控与切换。

宽带数据网络和传输网络系统

中兴通讯自主研发的ZXR10数据产品全面搭建ZXCeRS各个子系统数据共享和联动的承载ip网络。如果各大城市应急系统互联,则可用中兴的ZXmp传输系列产品建设基础传输网,ZXR10数据产品建设广域宽带数据网,实现各城市应急中心网络的互联。

系统及应用集成平台

中兴的ZXCeRS应急联动系统的各子系统之间可通过统一中兴ZXiap智能应用集成平台实现系统间数据共享及互联互动。各子系统作为集成平台的终端注册到平台,由平台实现各终端之间的联动功能。各终端可向平台申请资源,平台可根据给定的图形化界面定制业务流程,当各终端申请的资源达到定制业务的阀值后,平台将自动触发定制的业务。

综合应用软件集成

中兴的ZXCeRS应急联动系统可以有效地与现有的各种综合应用软件集成,如政府公文流转、公文传输、oa、政府门户以及信息等,并且能够与其他专业应急子系统,如卫生应急系统、环保应急系统等实现有机的整合,从而将应急联动相关部门结合起来,统一高效地开展应急指挥和救援工作。

北电公司的城市应急系统是以光传输系统以及城市无线宽带接入网络为基础的,集成了应急指挥平台、多媒体通信平台、地理信息平台等多种系统功能于一体的综合解决方案。

北电(中国)有限公司

城市应急系统解决方案

应急联动系统建设主要由3个核心平台构成:一是支持多种报警类型的接处警平台,它支持110、119、122、120接处警系统,同时支持供水、供电、供气、环保、防汛等报警受理和处警指挥调度功能,将系统建成一个灵活的应急联动业务接处警平台;二是支持联动业务的资源汇聚平台,它整合GpS、GiS、人口、重点单位、防汛、环保、水电气等专业系统信息,构建以资源推荐引擎为核心的业务汇聚平台,实现异构、异地的资源访问为联动服务;三是支持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指挥平台,应急指挥平台以资源汇聚平台为基础汇聚应急指挥所需要的信息,以应急预案为指导辅助区领导进行应急指挥,以应急指挥室为运行环境完成重大突发事件的指挥调度功能。

北电无线网状网解决方案在城市应急联动、扩展更多行业应用和公众宽带无线接入增值服务、吸引投资方和运营商参与投资和网络运营维护方面,具有下列明显优势:大大减少布线成本,网络部署灵活方便,并提供高带宽;支持标准的广泛普及了的终端;提供对突发事件现场的适时图像无线传输,在指挥中心和各类不同的多媒体终端上都可以远程适时监控事故现场的处理过程,提高应急系统的指挥效率;利用北电的城市无线宽带接入系统可开发出更多的行业应用,满足政府各部门自身不同的应用需求,特别是公安、交通、消防、水力、电力、林业、城市管理、卫生医疗、社区服务等部门,提供无所不在的宽带网络接入,满足无线视频监控、交通指挥、城管监察、环境保护、社区卫生等各种移动信息化服务需要;北电的应急联动城市宽带无线网络平时可用于企业安全生产监控、政府行业应用及公众宽带无线接入服务,当发生突发事件时可立即转移到为应急联动指挥调度系统服务,充分提高建设宽带无线城市网络的经济效益;为城市的商务、办公、休闲、旅游和市民生活提供便利的无线宽带网络服务,提升城市商务和生活品质;结合电子商务发展以及第三方对网络平台的需求,衍生一些收费服务项目,如门户网站、广告、游戏等,并使之形成一个城市级的可运营的网络,吸引投资方加盟建网,以网养网,使网络经营者有资金来源来保障设备的长期正常可靠运行,保持系统的技术先进性和可持续发展。

在现代化的城市应急系统中,紧急事件的处理需要现代高科技的强有力支持。视频监控成为安全的必要手段。视频监控分布在城市关键部位,如广场、交通枢纽、城市街道、银行、地铁、商场,平时监控日常状况,并存储在本地或中心数据库,紧急状况则直接提供现场的图像给指挥中心,存储的图像也可以调出供日后研究。

视频监控的图像是单向流量指挥中心供中心使用的。在新型应急环境中,当人员赶赴现场后,应急通信车到达现场,现场人员也存在着和中心的互通,需要与中心通话、开视频会议、获取中心数据库中的信息等多项需求。mCS解决方案提供对应用的业务合一支持。

mCS解决方案中将话音(Voip)、视频和数据等实时业务通过包交换网进行传输,并且提供电信级的质量保证。mCS应用服务器可以和软交换CS2K一起部署,为企业专网和运营商提供集中管理的下一代网络业务和应用。

光传输网络是所有上层应用的底层基础构架,在城市应急联动系统、城市数字化管理的整体框架中也是如此。特别是光传输系统具备电信级的安全可靠性(可实现小于50毫秒的保护倒换)、强大的网络管理机制、良好的扩展性和配置灵活性,以及丰富的业务接口,可以确保信息能够灵活、高效地传递和共享。

鹰图公司的应急指挥软件产品是一个构架于通用硬软件环境之上,通过对公安、武警、消防、交通、机场、防汛、安全生产等行业的应急流程进行提炼与总结,并且吸纳不同行业实际需求与业务特色而形成的一个通用、开放、平台化的成熟软件体系。

鹰图(中国)有限公司

平台化与产品化的应急指挥解决方案

鹰图公司的应急指挥软件产品是一个构架于通用硬软件环境之上,通过对公安、武警、消防、交通、机场、防汛、安全生产等行业的应急流程进行提炼与总结,并且吸纳不同行业实际需求与业务特色而形成的一个通用、开放、平台化的成熟软件体系。根据用户业务需求,利用它可迅速整合用户现有资源,如有线与无线通信、GpS、视频监控等,形成一个针对用户业务特色,稳定而专业的应急指挥系统,极大地缩短了用户应急指挥系统的建设周期,有效保护了用户投资。

系统能够提供与众不同且领先的应急指挥解决方案,在多方面充分考虑和满足各种应急指挥中心的需要。

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篇9

[关键词]国库业务应急机制

近年来,随着网络科技的不断发展,国库会计核算对计算机依赖性逐渐加深,网络、计算机以及系统安全成为国库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为确保国库业务系统正常运作,避免或最大限度减少因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必须建立的国库系统应急防范风险机制。

一、加强国库业务系统应急机制建设的必要性

加强国库业务系统应急机制建设,可以提高现有国库业务的应急管理水平,实现应急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从而避免各种灾难事故对国库业务的影响,保持国库业务连续稳健运行,有效保证国库资金的安全。国库会计核算已经自成体系,特别是随着国库会计电算化、网络化的不断发展,资金清算方式的不断变化,国库资金和管理对计算机软件系统及网络技术的依赖性进一步加大。计算机病毒、网络非法侵害、应用系统设计缺陷、密码及岗位权限控制不严等系统网络问题给国库资金增加了风险隐患。随着国库与财、税、行等外部单位的联网,外部系统对我国库系统安全也产生了一定的风险隐患。迫切需要稳定可靠的业务系统运行环境,保障国库业务核算和管理的正常进行。

二、国库业务系统应急机制建设的内容

应急机制是指在国库会计核算系统、财税库行横向联网业务系统、国债系统、国库统计分析系统等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故障和异常情况导致系统不能正常工作时,为不影响正常国库会计核算而建立的紧急应对措施。

1.建立国库业务系统应急处置组织机构。基层国库应设立国库业务系统应急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行领导、国库、会计营业、科技、支付结算等部门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国库部门。领导小组负责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进行研究决策,启动应急处置预案的命令,指挥应急处置工作。

2.建立系统操作规范。包括操作流程、系统维护管理等方面内容,明确各操作岗位的系统职责;要求各岗位严格按章操作,杜绝违章操作,防止人为操作风险。

3.建立系统安全规范。以系统安全运行为中心,着重加强计算机病毒防治。一是禁止在国库核算业务机、国库核算终端上安装来历不明的软件,更不准安装游戏,听音乐。二是不准将国库核算业务机、国库核算终端接入互联网,避免感染破坏性极强的病毒,造成系统崩溃。三是安装可以隔断内外网络不正常访问与登录的各种网络“防火墙”,建立网络入侵检测系统,防止通过网络窃取大量数据或通过黑客攻击服务器数据库盗取机密数据现象的发生。要定期杀毒,在国库业务用机安装诺盾杀毒软件,虽然这些杀毒软件有自动防护病毒的功能,但部分病毒及其变种很难被发现,应该经常杀毒。

4.完善建立系统数据介质存储制度、系统灾难恢复处理方案及流程。

(1)建立数据传输备用系统,使用双网线双集线器,便于在出现网线断裂,双集线器接触不良等问题时仍可以利用备用线路正常传输数据。使用双UpS保持真正地不间断供电。

(2)建立完善的备份应急机制。备份系统作为业务系统的最后底线,在国库业务系统出现问题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国库业务系统应以完善的备份系统做保障。为避免出现系统崩溃导致的系统瘫痪,必须建立数据灾难恢复备份中心,不仅要进行数据异地备份,还要将主机系统和备机系统之间保持数据同步,以便在主备机上进行系统之间切换时能最大限度地保持业务系统的正常运转。除做好每天数据的双备份外,还将数据备份到移动硬盘或刻录到光盘,便于发生灾难性后果数据也能恢复数据。

(3)建立系统应急预案。建立应对突发事件的预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处置、恢复重建及调查评估等运行机制,并以此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指挥水平。对可能发生并可以预警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应依据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序、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划分预警级别,建立相应的预警信息机制。应急预案应本着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原则,对人力资源、财力保障、物资保障、通信保障等作出应急保障方面的规定或说明。

三、国库业务应急机制的预警防范措施

一是要建立国库业务应急联动机制,包括国库与本行会计、科技部门联动、国库上下级之间的联动、国库与财税等征收机关、国库经收处的联动。

二是对系统不断进行优化和完善,如增加对业务系统口令恶意登录识别、报警、记载和封锁等功能,增强系统安全防范自控能力。

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篇10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同志关于网络安全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进一步强化管理,完善信息安全技术服务体系,提升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全面提高全局干部职工的网络与信息安全意识,建立完备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二)基本原则

1.规范管理,协调联动。健全网络安全组织管理体系,落实网络安全责任,明确网络安全职能,形成安全防范和监督管理协调机制。

2.自主防范,逐级负责。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营谁负责”的要求,严格落实网络与信息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落实系统运行中使用机构、管理者和使用者的责任,明确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技术、运维、应急等各工作环节的安全责任。

(三)总体目标

建立健全网络安全防控体系、网络信任体系,进一步完善网络安全管理、技术支撑和技术服务体系,配合做好应急响应体系和政策法规标准体系建设,为基础信息网络、重要信息系统和信息内容提供高效的安全防护。

二、重点任务

(一)加强网络安全保障,提高综合防范能力

1.信息系统安全保障。要加强安全管理制度建设,明确安全管理责任,配套相关技术防护措施。

2.信息内容安全保障。按照“上网信息不、信息不上网”的要求,对信息应当在信息系统中处理。要制定和督促落实各项保密措施,严防泄密事件的发生;要加大对各类信息内容的监管力度,确保信息采集、处理、更新和入库过程中安全可靠。同时保证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实效性。

(二)加快应急响应体系建设,增强应急保障能力

1.提高突发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的通报、汇总、研判、分析、报告和预警工作。加快应急处置与技术支撑服务队伍和网络安全员队伍建设,提高应对突发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的综合能力。

2.加强应用管理、备案与更新工作。要组织开展应急预案的编制、、备案和修订工作,保证应急预案体系的组织机构、事故预警、响应程序、应急保障、应急培训、预案管理等工作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建立完善信息系统安全台账,为处置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提供决策依据。

3.加强网络安全管理人员培训

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加强对领导干部、管理人员的网络安全培训,提高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管理水平。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协作配合

机关各处及直属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认真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网络信息安全保障工作,提升安全防范能力。及时反馈网络安全管理中发现的新问题,加强沟通,妥善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