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机械原理的问题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0:37:18

关于机械原理的问题篇1

关键词:机械原理;教学教法;课程设计

“机械原理”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它研究的问题都是工程实际问题,它直接为生产实践服务。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机械原理”课程教学中只有密切联系实际,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对机构及机器的研究与分析的能力,最终提高学生设计与开拓创新的能力,以达到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的目的。

一、应用实例,启发学生思考,以提高其学习兴趣

学生在学习机械原理之前,不但学习了理论基础课,还进行过金工实习,在实习中操作过多种机床与机器,在日常生活中也接触过各种简单的机械,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善于利用这些机器的实例,引导学生思索,进行启发式教学,恰当地引用实例。比如在学习平面连杆机构时,可根据教学内容以公共汽车上的车门启闭机构为例,来说明曲柄滑块机械的应用,它虽不象一般的机构简图上画的那样典型,但也正好说明它在实际运用中的灵活性。还启发学生去观察促使电风扇摇头的双摇杆机构;缝衣机为了达到缝纫的目的,而采用多种机构相互配合来实现这一工作要求,如针杆的上下运动是由曲柄滑块机构来实现,提线动作是由园柱凸轮来完成,送布运动是由几组凸轮机构相互配合来实现。有时还可利用各种折叠式家具,进行直观教学,引导大家一边观察,一边思考与分析:如何设计才能保证折叠家具有折叠时尺寸最小,张开时又有最好的稳定性。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集知识性、趣味性与实践性于一体,使学生在掌握了理论知识之后,又有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启发了他们的创新性思维。

二、结合生产实际知识,培养工程观念

由于机械原理是一门工程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其理论与设计方法是紧密联系实际应用的。目前所使用的教材由于篇幅所限,除了齿轮以外,都没有介绍其加工的方法,但有些内容,不适当介绍其加工方法,它的设计方法和应用范围肯定是混淆不清的。以凸轮机构为例,凸轮轮廓的设计有图解法与解析法两种。但这两种方法并不是通用的,如果要加工单个的靠模凸轮,最经济的方法是用钳工加工法,即先在毛坯上划线,然后用普通钻床或铣床进行粗加工,再用钳工方法修整,直到符合图纸要求。这里的划线,就是图解法。如果加工批量较大,要求的精度较高,则要求用数控机床加工凸轮。这时就要应用解析法来设计凸轮轮廓。根据数控机床的不同类型表达凸轮轮廓的方程式可用极坐标形式,也可用直角坐标形式。如果是大批量生产,则既不用钳工法,也不用数控机床,最经济的方法是借助靠模在加工凸轮的专用机床上加工。当然介绍加工方法也得有个“度”,讲多了就冲淡了机械原理本身的教学内容。

在机械原理教学中需在多处用到图解法与解析法,这两种方法各有其利弊。图解法是一种传统的方法,也是一种实用的工程方法,它形象直观,概念清晰,并且具有工程所要求的足够的精确度。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在机械原理教学中,应用计算机进行机械的分析与设计已越来越普及,因此计算准确、快速并能实现最优化设计的解析法在教学中所占的份量就越来越大。计算机在机械原理学科中的应用,主要在如下几个方面:①利用其计算功能,用解析法推导出所需的计算公式,然后编制成程序,进行计算。如在机械的运动分析及受力分析中,求机械在一个运动循环中的位置、速度、加速度,各运动机械的反力及作用在原动件上的平衡力;在凸轮轮廊的设计中,按推杆的运动规律设计出相应的凸轮轮廓。②应用其绘图功能,绘制机构的运动曲线和动力特性曲线,为机构的选型及设计提供重要的资料。③可以实现最优化设计,在一定的条件下综合出最优的设计参数。

三、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

机械原理的课程设计是机械类专业的学生第一次对一个简单的机械系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进行较全面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的初步训练,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它对于本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至对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将来的工作都有着深刻长远的影响。学生在开始学习机械原理时,往往期望过高,以为只要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懂得了“原理”,就能设计新的机器,希望这门课能解决以后要学的专业课的内容。但是当他们学完各种机构以后,又不知怎样才能将其综合应用,以完成生产实践所需要的创新,设计新的机器,这个任务只有课程设计才能担当。

关于机械原理的问题篇2

关键字:《物理课程标准》;基本概念;错别字;审题;生活应用

2013年我有幸参加河北省华北油田考区中考理科综合试卷的阅卷工作,所批阅的是理综试卷卷二部分23-26题,下面针对第23题考生回答情况进行详细列举和分析。

23题原题如下:“图7是一幅三峡大坝的图片,针对三峡大坝涉及的物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

“(1)问题:水电站中的发电机是利用什么原理制成的?”[1]

答案四个字即可:电磁感应。电磁感应在《物理课程标准》中进行了修订,由“通过实验,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改变为“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了解电磁感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2]属于“了解”层次,并且增加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理综试卷及其准确了把握这点,将其应用在“水电站的发电机工作原理”中。而接近1/3的考生并没有填写正确,主要有以下几种问题:⑴几乎不知其原理:写“发电机原理”、“奥斯特实验原理”、“电磁继电器”、“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等,这类考生基础知识薄弱,对初中物理知识结构体系仅仅有模糊的了解;⑵写“磁生电原理”,此类考生能够对应此题在物理课本中涉及的内容,能够形成物理主体知识体系,但对于各分支了解的不够细致;⑶最可惜的一类考生想填写电磁感应的详细内容:“闭合电路中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导体中会产生感应电流。”这个内容关键字在于“闭合电路”、“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缺一不可,而此类考生缺少部分关键字,导致扣分。这类考生达到了《标准》的要求,属于中上等甚至上等学生,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物理知识体系,但某个分支内容还没有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

这道题给我的启示是要仔细把握《标准》对学生的要求,对待基础内容一定要常抓不懈。物理是重视理解的学科,但对于定义、概念类内容仍需加强记忆,做到一字不差。初中物理电磁部分记忆内容偏多:电流的热效应、电流的磁效应(奥斯特实验)、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关键在于叙述用字的准确性)、安培定则、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磁极方向因素、电动机工作原理、发电机工作原理、电磁波的种类等,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督促加强记忆。

“(2)问题:大坝侧面的船闸是利用什么原理修建的?”[1]

此题得分率较高,主要出现错误在于:连通器写成“联通器”。写错字后整体意思表达错误,不能得分。此题给我的启示是在平时教学中一定注意错别字的使用。在初中物理中经常出现的错误有:“匀速直线运动”写成“均速直线运动”、“电功率”写成“电工率”、“超声波、次声波”写成“超生波、次生波”、“熔化”写成“溶化”、“汽化”写成“气化”、“均匀介质”写成“匀均介质”、“照相机”写成“照像机”、眼镜与眼睛互相写错、“通讯”写成“通迅”等等,此类错误实属不应该,应该坚决避免。

“(3)请从机械能角度提出一个问题并回答。”[1]

此题对应《标准》中“知道动能、势能和机械能。通过实验,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举例说明机械能和其他形式能量的相互转化。”[2]属于“了解”层次,本身考察难度不大,但属于开放性试题,不好把握标准,也给阅卷带来了难度。但23题题干明确说明“三峡大坝涉及的物理知识”以及本小题提出“从机械能角度提出问题”明确限制提问题范围。评卷老师在小组内研讨后决定:“提出的问题必须涉及大坝、水、机械能关键字,并正确解答得2分,否则不得分。”在本道填空题上考生出现如下几种回答:

⑴举例:“问题:人骑自行车上坡时机械能如何变化?回答:不变。”[3]

分析:此问题与题干完全不沾边,也不知自行车如何运动无法解答机械能如何变化,属于最低等扣分。

⑵举例:“问题:大坝内侧水位上升时,水机械能如何变化?回答:变大。”[3]

分析:此问题在限制范围之内,考生提出此问题主要是想水位提高,重力势能增大,机械能增大。但未考虑在水位上升前后动能是否变化,若水位上升前水流湍急,而水位上升后水流平缓,则不能简单判断机械能如何变化。此题考虑问题合理但思考不够全面,对于此想法,如果提出“水重力势能如何变化”属得分范围。

⑶举例:“大坝开闸放水后,水匀速下落,机械能如何变化?回答:变小。”[3]

分析:此问题在限制范围之内,但问题本身就是错误的。开闸放水后,水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水的流速会极大的增加,不可能匀速下落。所以此想法虽然在符合题意但不合实际,不能得分。

⑷举例:“大坝开闸放水后,若不计阻力,水机械能如何变化?回答:不变。”或“大坝开闸放水后,水机械能如何变化?。回答:变小,因为要克服阻力做功。”[3]

分析:此类问题在限制范围内,符合实际,但回答错误。大坝开闸放水后,冲击水轮机发电,水的机械能要减小,不可能“不变”。对于“克服阻力做功”,水的机械能也会减小,但不是减小的主要原因。对于提出此问题的考生,说明其没有真正了解三峡大坝建筑的原因,相关知识掌握但“理论没能联系实际”。

⑸举例:“发电过程中,能量如何转化?回答:机械能转化为电能。”[3]

分析:此问题丢分较为可惜,考生能明确三峡大坝的工作原理,但未准确“从机械能角度提出问题”,在集体讨论后决定,未涉及“水”“机械能角度”等关键字,不能给分。

此题对我的启示一是老生常谈的审题问题。此题难度不大,但得分率不高,关键在于许多考生提出了与三峡大坝、机械能不相关的问题,会的知识却没有得到分,无形之中就拉开了差距;另一方面是需要理论联系实际,《物理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中提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2]。而本道题很好的阐述了这个理念,“发电机工作原理”“机械能”知识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但真正在解题过程中,总是出现我们意想不到的问题。在平时教学中我们太多的关注知识点学习,忽视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可以说,初中物理都是建立在生活实际的基础上,而这次中考题也为我们很好的指明了方向,在以后教学中要更加向生活实际靠拢,重视学生的理解和灵活运用过程,真正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参考文献

[1]2013年河北省中考理科综合试卷;

关于机械原理的问题篇3

论文摘要:建筑企业的机械设备,是完成施工任务的物资基础。建筑机械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在建筑企业运作中占有重要位置.现代建筑机械对设备调配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从业经验,分析了施工机械设备安全管理问题的原因及安全管理改革的对策,接着也对施工机械的调配进行了研究。

 

随着我国建设行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城市住宅区的不断增加,使机械化施工在工程建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伴随着工程施工的发展,抢速度、保质量、要效益,三者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这就对工程施工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就是要解决快速、高效、高质量地对工程进行施工的问题。传统的人力,简单机械的施工方式已不适应工程施工的要求,对于现代化建筑的施工只有采用机械化作业。因此,对施工机械的安全管理以及选型和配置都显得十分重要,也十分迫切。

 

1.施工机械设备安全管理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

 

建筑机械施工安全是一门科学,它主要研究在一定的条件下,建筑机械在工作或在装拆、调试、运输等状况下,对操作者所产生的伤害及其保护措施。建筑机械安全关系到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企业的财产安全,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建筑机械安全事故发生率虽然近几年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形势依然严峻,存在问题还较多。因此,如何科学实行并加强建筑施工机械的安全管理,是我们目前面临的一个问题。

1.1 施工机械设备安全管理问题原因分析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各类建筑机械使用日益增多,安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这些安全问题主要是由以下原因造成:

(1)安全管理法律体系不健全。 

(2)不能严格执行国家和行业规范性文件。

(3)安全监督存在多头管理。 

(4)建筑机械操作人员管理不善。 

(5)建筑机械技术档案不完善。 

(6)机械设备施工现场管理不善。 

(7) 机械设备施工环境恶劣。 

1.2建筑机械安全管理改革对策 

1.2.1健全安全规制法律体系 

健全安全法律、法规及规章。结合我国安全律体系现状和存在问题,做好以下几个方面:1)加快安全管理立法。2)制定配套规章。3)实行机械强制报废制度。 

1.2.2安全监督部门权限依法严格划分 

依法严格划分部门权限,强化行业监管职责;及时制定执法所需的法律法规,认真清理部门间交叉打架的法律法规条文。国家设置各部门,都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各部门只有各司其职,才能保证社会的健康运行。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承担着对安全生产日常性监督检查的工作职责,在建筑工程安全监管工作中属于核心地位,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部门规章交叉必然导致执法行为的混乱,有关部门应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的危害性,对现行的法律法规也要组织人员尽快清理,确保法律、法规的尊严和权威性。 

1.2.3严格执行规范、建立现场规章制度 

施工现场使用的机械设备必须严格执行现行有关标准和规范。并在现场机械管理中应制定有效的现场管理制度:1)施工现场各方主体应配备专职(兼职)机械设备管理人员,负责施工现场机械设备使用安全管理工作。2)施工现场应建立相应的机械设备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安全管理职责、安全技术交底、交接班、维护保养、检查、资料管理等)。3)主要机械设备实行定机、定人、定岗位责任的三定制度。4)机械设备、电气设备和施工机具不得带病运转。5)施工现场机械设备应做到正确使用和安全运行,严禁拼设备和超负荷使用。 

1.2.4完善技术档案 

根据建设工程施工进度对不断进退场的各种类建筑机械进行动态跟踪、收集整理发生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技术资料,能及时建立起有关建筑机械的安全管理技术档案。安全管理技术档案可以清晰地反映建筑机械在工程施工中的状态,便于各种安全生产检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是具体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一项有效措施;既满足了建设工程竣工验收中施工生产安全管理档案资料的要求,又符合建立技术档案的原则。 

 

2.施工机械调配的研究 

 

 机械化施工是一个具有联系的机械系统的综合作业过程和管理体系,其目标是实现整个系统过程和体系最佳经济和技术效果。要做到建筑的机械化施工,就必须根据各类工程的特点,按照建筑施工内容和要求解决施工机械的合理调配问题。满足施工工程对施工任务、质量、工期的最基本要求,保证工程的各项强度指标。提高施工机群的协调性。目的是提高机械的利用和施工任务的质量和效率,同时提高工程效益,降低机械成本。提高机械的系统性。使机械的性能、生产能力适应建筑施工的特殊要求,尽量降低设备的投资额。 

2.1建筑施工机械设备的调配原则 

 1)机械设备的调配必须与建筑施工组织相一致;2)机械设备的调配必须有利于施工,有利于机械利用率和完好率的提高,有利于提高机械化施工水平,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3)机械设备的配制必须适应建筑工程项目多变的特点,具有一定的应变能力;4)机械设备的调配要符合集中、分散相结合的原则。 

2.2机械配套必须满足的简便条件 

1)各机械的技术规格必须满足既定工程的技术标准;2)在工艺允许的条件下,尽可能采用重型机械并保证为其安排足够的工作量;3)机械必须具有良好的性能;4)机械必须具有良好的可靠性。 

2.3施工机械的调配方法 

施上机械的调配过程大体是:分析问题,确定目标,拟定及分析方案,方案选择,方案实施。在进行方案选择时,通过对影响施上机械调配方案因素的分析,应从以下四方而考虑:机械的施上质量指标;调配方案对施上任务的适应性;调配方案的经济性与施上机械间的协调性。这此综合指标中既有定量因素又有定性因素,即使是定量因素,在不同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条件下,也有较大差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另一方而,各个因素往往相互影响,其相关程度准确判定,也可以认为是模糊的。因此,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解决施上机械的调配问题既适合施上机械实际情况,又具有可操作性。 

 

3.结语 

 

施工机械的合理选型与配置以及科学的安全管理是实现建筑机械化施工的重要保障。科学先进的机械调配与管理不仅提高了机械的利用率,发挥机械的最大效能,而且能确保上程质量和上程任务的按期完成,产生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关于机械原理的问题篇4

关键词:机械原理;课件;课程设计;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4)23-0058-02

“机械原理”课程是高等学校工科机械工程类高年级本科生的一门必修课,也是主干技术基础课程之一,主要培养学生的机械设计综合能力。其研究对象是机械,研究内容是有关机械的基本理论问题,主要包括:[1]机构的结构分析、运动分析和力分析、机械的效率、自锁、平衡和速度波动的调节、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的基本知识和设计方法、其他常用机构的基本知识、机械系统的方案设计。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各种基本机构及由它们组成的机械系统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分析和设计方法,并具备进行简单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的初步能力,它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以及机械工程实践能力训练等方面均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2]

可见,该课程的理论性、实践性都很强。由于教材中使用了大量的公式论述和图片展示,使得传统教学中的教师虽然工作非常辛苦,但依然很难把课程讲得生动形象。本文就如何提高“机械原理”课堂的教学有效性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

一、提高“机械原理”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些探索和实践

1.改进课件

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除了依靠语言讲授让学生听之外,还要通过上课用的课件让学生看。课件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沟通并进行知识传递的一个很重要的桥梁。制作“机械原理”课件时,要选择不同的多媒体手段来展示不同的知识点和教学内容。采用信息量大、节奏较快的视频,来展示课程开篇、部分章节的技术应用实例和展望等相关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视野。根据学生的兴趣和专业特点有所区分地收集展示信息、选择应用实例。除通用的实例外,物流机械设备专业学生可优先选择如分拣机、包装机等方面的实际案例。由于含有大量公式和理论性较强的教学内容,所以不太适合使用视频。因此使用幻灯片来展示“机械原理”课程理论部分。在原理分析、理论推导、例题讲解时,采用节奏较慢、可以逐页显示的ppt方式(powerpoint演示),模仿板书教学的情景,把推理的每一步逐行显示出来,[3]公式每一步用不同的颜色予以区别。为使得学生在课堂上能清楚听到教师讲课的声音,也为了让学生能安静思考,尽量不要用太多的背景音乐和动画效果。

课堂演示中,还可用三维绘图软件把教材中提到的某些重要机构的三维模型显示出来,并自由地将其旋转、缩放、拆分,让学生从多个角度观察。对各种机构进行运动仿真演示,并可以自由控制仿真的速度、显示的比例和视图的方向。用锁定命令,分别把铰链四杆机构中不同位置的连杆固定进行仿真,即可清楚地展示曲柄摇杆机构、双曲柄机构、双摇杆机构间的转化,说明倒置机构的概念。通过软件的后处理,精确绘制摇杆的位移、速度、加速度曲线,可更为有效地讲述曲柄摇杆机构的急回特性。

当然,课堂的主题依然是教师讲授及师生互动,课件只是多媒体教学的一种载体和辅助工具。对于课件的使用方法、播放速度,教师应根据课堂的实际进展情况尤其是学生的反应进行把握。对课件的改进示例如图1所示。

2.改革教学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认为“机械原理”课程有六个核心知识点:机构自由度计算、机构运动分析计算、机构力分析计算、连杆机构、齿轮机构、凸轮机构,即简称为三大计算和三大机构。对“机械原理”课程的基本知识如六个知识点,宜采用系统讲授法,在一个相对较短的时间,大容量、高效率地传递丰富的知识;对重要章节如机构设计等,可设置习题课,使得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并系统掌握;对某些知识点如适用于产品设计的,要求学生分析产品特征和运动特征并练习设计产品,实现课程知识点的融会贯通,以便学生进一步消化吸收所学知识。

课堂上要多采用讨论法教学,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生每四名组成一个小组并自愿选择章节内容,到图书馆或上网搜集相应的信息和材料,然后组织和整理,形成课前五分钟内容介绍的ppt文件。学生演示后,教师再详细讲解相关知识。这样可以使学生更深刻、更准确地掌握知识。一些重要的理论采用实验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实验和现场教学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聘请专家讲授一些相关的前沿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责任感。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和多媒体课件的优点进行辅助教学,[4]活跃课堂气氛,增加教学信息量,开阔学生的视野,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课程的重点、难点,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3.改革课程设计

传统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题目主要局限于牛头刨床机构、蜂窝煤冲压成型机及自动打印机等。[5]为了兼顾课程教学要求又体现专业特色,有必要对课程设计题目进行改革,对于具有物流特色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主要采用起重机、分拣机、自动升降台等能体现物流特色的典型机构和设备进行课程设计。在四年内每年课程设计的题目不重复,每位学生的设计参数规定完全不同,尽量避免学生相互抄袭。

在课程设计之前要求学生必须参加一些实验课,如“机械创新实践教学”。实验课上利用学校提供的“慧鱼”模型,要求学生把各种组件适当的组装起来,从而得到不同的机构。比如组装成将曲柄的匀速转动转化成摇杆的变速摆动的曲柄摇杆机构、组装成将曲柄的匀速转动转化成滑块的直线移动的曲柄滑块机构,以及组装成运动形式更加多样和复杂的五杆机构、六杆机构等。通过这些锻炼,明显增加了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而课程设计效果也明显增强。[5]

4.作业的设计

培养创新能力要循序渐进,需要平时的勤学苦练以获得坚实的基本功,这不是短期内就能达到的。对于六大知识点的习题,尤其如图解法和解析法等,需要学生多加练习。比如“机构的运动分析”章节的内容,学生学习起来往往感到有些困难。教师就可采用课前安排复习理论力学相关内容,课堂讲授运动分析的解题步骤和方法,课后习题练习和辅导的方式教学。对于解析法可安排一些编程训练,逐步熟悉相关设计。以上方式,有效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除了教材上的作业外,还应适当布置来源于实际生活的大作业题,这相当于小型的课程设计。这种大作业题目要因人而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进行设计并有所收获。[6]

5.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

让学生提出问题可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问题可激发灵感。在课堂教学中,引进基于问题驱动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学以致用的能力得到锻炼。教师往往给定问题,也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所讲述的知识要点。

(1)解释性问题。[7]例如在讲解“连杆机构”之前,先告诉学生公交车的车门就是一个连杆机构,然后提出问题:“这个开关门机构是如何由连杆组成的?为什么采用这种机构?能采用别的连杆机构吗?”然后带着问题进行授课。在学习相关内容之前给学生抛出有实际应用的问题,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兴趣;在授课完成之后,再让学生回答前面提出的问题,这样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吸收并消化相应知识。

(2)启发性问题。采用启发式提问教学,学生先思考,再请教师更正、补充,启发学生思维,循序渐进,最后教师小结,对各个回答进行比较,这样可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互动教学中,不断思考和探索新知识,从而加强创新思维训练。例如在讲解机构的动力学分析时,给出一道带有机构的运动简图的题目,要求学生用刚学过的相关知识把该机构的各个加速度求出来。

二、结论

对提高“机械原理”课堂的教学有效性和教学质量的问题进行了探索,包括对课件的改进、教学方式改革、课程设计改革、作业的设计、基于问题的教学设计等。理论和实践均证明:这些措施可明显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扩大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创新思维训练,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学以致用的能力,从而有效提高“机械原理”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孙桓,陈作模,葛文杰.机械原理[m].第七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教育部高等学校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机械原理课题组.关于深化“机械原理”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建议[eB/oL].[2010-03-07].http:///wyta_9650/20100307/t20100307_454601.shtml.

[3]李绍青,魏常武.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机械原理》教学质量[J].装备制造技术,2009,(10):175-176.

[4]王卫民.《机械原理》课程改革探索及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11,(6):177.

[5]管锋,周传喜.《机械原理》课程实践性环节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4(4):121-122.

关于机械原理的问题篇5

关键词:建筑;施工;机械;管理

对于建筑施工的单位来说,机械设备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也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形象。使得机械设备是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其功效,为企业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也是对机械设备进行有效管理的主要目的和内容。所以要如何进行机械设备的管理,才能使其最大限度的发挥效用就是最重要的了。本文就针对这个问题,从施工现场管理和机械设备的管理问题、特种设备的安全检测问题,以及计息设备的租赁问题、机械设备的调配等方面对建筑机械设备的施工和管理的要点做了进一步的分析研究。

一、建筑施工现场的机械设备管理

(1)存在的问题

在建筑施工现场的机械设备管理工作还是存在不少的安全问题的。首先,因为对于建筑的管理规范还不够健全,相关的而一些管理制度也还不够成熟或者到位,因此一些企业只顾着追求经济利益,想尽了办法去降低成本,在机械设备方面也舍不得投入,使得设备老化和陈旧现象比较严重,存在很多的安全隐患,也为一些事故的发生埋下了祸根。其次是对于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力度是比较弱的。在一些企业的内部,特别是一些中小型的私人企业这种现象还是比较普遍的。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安全管理肯定是头等大事的,而相对来说,对于设备的管理就成为次要的事情了,自然就只用“余力”来做这些事情。很多企业中都没有专门的,具有机械设备的管理维修技能的人才。而目前市场上的管理能力较强的一些建筑企业又都是作为一个总承包商的角色出现的,也就客观上使得对于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也下降了一个层次,这些都是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出现弱化现象的原因所在。还有一个就是建筑工人如果发生变动,那么对于机械设备的管理就更为困难了。就目前来说,我国的建筑工人大部分都是出于游兵、散将的状态,他们很多都没有参加过任何的培训,文化层次也比较低,因此流动性也是比较大的,在设备的一些维修保养方面的专业知识就更不用说了。而且他们的工作内容基本上就是属于承包的性质,所以即便对于设备的相关维修养护都是他们的工作,但事实上这些工作也都只能停留在表面罢了。最后就是租赁机械设备的问题。对于机械设备的租赁,租赁双方目前都还有一些设备管理方面的问题存在。据研究了解,大部分的建筑施工单位对机械设备的来源渠道主要有三个,一是其自身购买的;二是施工的人员,也就是承包商自己带来的;三是从租赁公司租过来的。

(2)应对的措施

对于施工现场的机械设备管理问题,要做到有效的应对,使其不对施工的质量和安全产生影响,主要可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在机械设备购买的源头上进行严格的把关。因为机械设备的质量好坏对于其使用的安全性来说也是相当关键的。不管什么样的机械设备,对其自身的使用性能和结构规格都是有一定的技术方面的要求的,必须要严格的按照其相关规定来正确的操作才可以使其发挥最大的功效,使得机械设备的磨损率降到最低,尽量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从而降低施工单位的成本投入。在不同的施工项目中,对于设备的调配问题也要做好,尽量及时的对于各个项目的施工进度做到全面的了解与掌握,对于相关的场次安排和设备需要方面的信息也要提前做好记录,在设备的二次维修养护方面也要解决好相关的矛盾。二是要正确的操作设备以及按照要求对设备进行维修养护。在设备的使用中操作人员一定要正确的操作设备,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同时管理部门也要最好维修养护的工作,降低机械设备的安全风险。

二、特种机械设备的安全检测问题

在建筑施工中的特种机械设备也就是指对于人体的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方面的影响较大,或者说关系较为紧密的相关的承压和载人设备的一个总和。在施工的过程中,比普通的机械设备在安全上危险性也更大一些。因为是危险指数比较高的设备,所以在操作中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也相对较高,容易造成对操作员以及其他人的伤害,或者相关设备的重大财产损失等。所以在特种设备的调配和相关的维修养护工作上必须要做到经常性和定期性的检测巡查,避免发生了一些威胁到人员安全和机械安全的事故。

三、机械设备的租赁问题

对于企业来说,在资源的协调运作方面基本是实行两个方向,要么就是在机械方面投入较大,做到强而大,要么就是在技术方面做到精而且专。在机械设备的租赁方面也是如此。将机械的相关技术营销和专业技术等结合起来加强租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其做到服务专业化、优质化,并且努力做到具有连锁经营的能力。在租赁的风险方面,主要也就是租赁费用的拖欠问题,这也是普遍在建筑机械设备的租赁行业存在的问题,对于设备租赁的行业来说也是一种阻碍。要有效的改变这种状况,除了要依靠强有力的法律法规外,也要需要社会的力量,使其行业间可以形成诚信的良好道德风气。

机械施工本身就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性的过程。在其管理体系的目标方面也主要为了实现其最佳的经济效益以及发挥最大的技术效果。使得施工机械最大程度的发挥其协调性。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也是提高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和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之一,不仅有效的提高了工程的安全性,也使得企业的机械成本得到了降低。

四、机械设备的调配问题

在施工机械设备的调配问题上,主要四个主要的原则:一是其调配工作必须与施工单位的施工进度保持一致;二是其调配的工作要使得机械施工的效率有所提高,使得施工的整体机械化水平得到提高,从而有效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三是其调配工作要与工程的多变的特点相适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随时具有应变的能力;四是要结合集中、分散的原则进行调配工作。在机械设备的配套方面主要也有四个方面的条件:一是各种技术要求必须要满足工程所需;二是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采用一些重型的机械设备使其可以最大限度的满足工作量的需求;三是要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四是在可靠性和安全性也要有所保障。

在机械设备的调配方法上,主要的过程就是先进行调配问题的分析了解,确定详细的目标,然后就是拟定具体的调配方案,再进行调配方案的选择和优化,最后就是具体方案的实施。在方案的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因素对调配工作的顺利展开造成一定的阻碍,这就需要我们的管理人员在进行具体的施工前做好事先的准备工作,尽可能的使得干扰因素的影响可以降到最低。

关于机械原理的问题篇6

关键词:机械设计;刚度;铸造结构

安全事故无论是对个人而言,还是对国家而言,都意味着巨大的损失。这就要求机械制造企业必须全力提升产品的安全性能,最大程度地减少安全事故的出现。机械设计制造企业必须以生产高质量的产品为主要任务,这就需要企业结合产品的功能来设计产品,力求设计出最优的结构设计体系,这样才能使整个机械制造业实现真正的发展。

1机械设计制造的原则

1.1技术性原则

技术性能包含有关产品功能、运行以及维护等在内的全部性能,它可概括为动态性能和静态性能两种。举例来说,产品的运行功率、使用寿命、耐磨度、稳定性及强度、刚度等都属于技术性能的范畴。当产品振动时会出现变应力和动载荷,尤其是产品的振动频率接近机械系统本身的频率时,就会出现共振效应,由于振幅急速增大,机械系统会受到一定的伤害,因此必须将技术性原则考虑到机械设计制造过程中。

1.2标准化原则

机械产品设计制造过程中一般会涉及如下标准:①概念标准化,指的是在产品的设计制造过程中必须保证计量单位、专业术语、符号表达等概念符合相应的标准;②实物状态标准化,指的是零部件、设备外形以及性能、原材料特点等都应该符合国家统一规定;③解决方法标准化,指的是包括计算、试验等在内的各种操作都应该符合规范化标准。标准化原则要求设计过程中的各种相关因素、操作以及程序都应该达到统一的标准。国家当前针对机械零部件设计制造所颁布实施的标准共包括三个等级,分别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

1.3安全可靠性原则

机器的安全性涉及两层涵义:环境安全性和工作安全性。前者指的是保护机器周围的环境,后者指的是保护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健康安全等。机器安全性既包括整机安全性,也包括零部件的安全性,前者指的是机器能够正常运行,能按照要求完成工作任务;后者指的是在规定的条件下零部件不出现过度磨损、变形、破裂等状况。可靠性原则指的是零部件以及产品能够在规定的条件下完成一定的功能,达到相关要求。

2机械设计制造的注意要点

2.1结构设计中掌握强度与刚度的平衡

设计机械产品时,一定要注意把握受力点与支撑点的位置,保证二者之间的距离适当,同时还要尽力缩短悬长臂的长度;另外还要控制工作状态下的震动,减少零件与载荷之间的摩擦力。零部件之间必须维持平衡状态,不但要将传力方式综合在一起,而且还要注意运行中的零部件是否出现变形,受力状况是否均衡等。此外,设计机械零部件时还要注意,当拉伸应力作用于铸铁件时,弯曲应力不能作用于细杆。对于承受冲击力的零件来说,必须控制该零部件的刚度,不能使刚度超出一定的范围,同时,受应力零部件的表面不能粗糙,要使其保持光滑的状态。

2.2机械设计制造过程中的具体问题

机械设计制造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如腐蚀、摩擦、噪音等,因此必须在设计制造过程中注重这些问题,将可能会出现的损耗降到最低。首先必须对工作的重要性形成正确的认识,准确了解当前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能会产生的不利影响,努力提升设计效益,尽力扩展企业的利润空间。从机械设计制造行业整体来看,噪音问题和腐蚀问题是设计制造过程中最常见的问题。腐蚀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内部管道的使用寿命就会缩短,而且会造成后期维护成本的增加,加大企业经济支出。同时也会使企业管理工作的难度加大。因此,必须高度重视腐蚀问题,不仅要进行平衡测试试验,还要设法使零部件的阻尼性更强。受冲击零部件的质量不能有丝毫马虎,可以通过控制运动部件的距离运动来减少噪音问题;还要尽量控制碰撞和摩擦现象,避免管道热交换器出现振动,只有减少振动和摩擦,才会将零件的磨损降到最低;要及时更换不同钢管的连接处,要注意观察是否连接处遭受腐蚀,是否因为机械振动而造成连接处的磨损;及时清理容器内部液体,不能有液体留存。注意保持管道连接处螺栓的紧密性,不能出现任何的缝隙,同时还要观察机械零部件是否出现变形,并及时更换零部件。

2.3铸造结构设计过程中的具体问题

机械零部件在设计过程中要尽量做到简洁化,铸件表面不能出现内凹现象,而且要设法使凸台分布在外形较大的铸件上,同时还要使铸件表面有一点突出,起模结构也要改善,面积大的水平面并不是最合适的选择。要控制铸件壁的厚度,既不能过厚,也不能过薄,要厚度均匀,外壁厚度要大于内壁厚度。对一些较厚的铸件来说,铸件壁的厚度应该逐渐加大,两臂夹角要适度,可以将造芯应用于铸件的内腔,有利于提升铸件质量。此外,加强肋的布置要合理,保证铸件的收缩性,使缺陷肋的受力降到最低,必须将结构的稳定性与肋的受力结合在一起,减小圆角,保证铸件传力合理。

2.4机械结构设计结合绿色理念

在机械结构设计制造中引入绿色设计理念,不仅要关注成本、质量以及性能之间的内在联系,而且要准确了解机械设计制造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要注意生产原料是否具有可回收性,是否可以重复利用,不能将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随意排放到环境中,避免环境污染。在机械结构设计制造过程中引入绿色理念,有利于实现机械设计制造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正是因为如此,必须在设计制造机械产品的过程中注意环境污染、产品回收以及产品替代等问题。此外,还要考虑设计过程中的模块化,即将机械产品的功能划分为不同的模式,各模块之间采用不同的模式组合在一起。这不仅能提高零部件的利用效率,而且也有利于产品的升级换代。

3结束语

综合以上论述,机械设计制造领域不仅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而且与多个领域的安全生产存在极为密切的联系,这要求机械制造从业人员在设计机械产品时必须保证产品的质量。对于机械设计制造企业来说,也要树立社会责任意识,以推动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坤鹏.工程机械变速箱再制造的研究与应用[D].广西科技大学,2015.

[2]张月雷.机械系统可监测性设计理论及在船舶机械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

关于机械原理的问题篇7

   1.施工机械设备安全管理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

   建筑机械施工安全是一门科学,它主要研究在一定的条件下,建筑机械在工作或在装拆、调试、运输等状况下,对操作者所产生的伤害及其保护措施。建筑机械安全关系到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企业的财产安全,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建筑机械安全事故发生率虽然近几年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形势依然严峻,存在问题还较多。因此,如何科学实行并加强建筑施工机械的安全管理,是我们目前面临的一个问题。

   1.1施工机械设备安全管理问题原因分析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各类建筑机械使用日益增多,安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这些安全问题主要是由以下原因造成:

   (1)安全管理法律体系不健全。

   (2)不能严格执行国家和行业规范性文件。

   (3)安全监督存在多头管理。

   (4)建筑机械操作人员管理不善。

   (5)建筑机械技术档案不完善。

   (6)机械设备施工现场管理不善。

   (7)机械设备施工环境恶劣。

   1.2建筑机械安全管理改革对策

   1.2.1健全安全规制法律体系

   健全安全法律、法规及规章。结合我国安全律体系现状和存在问题,做好以下几个方面:1)加快安全管理立法。2)制定配套规章。3)实行机械强制报废制度。

   1.2.2安全监督部门权限依法严格划分

   依法严格划分部门权限,强化行业监管职责;及时制定执法所需的法律法规,认真清理部门间交叉打架的法律法规条文。国家设置各部门,都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各部门只有各司其职,才能保证社会的健康运行。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承担着对安全生产日常性监督检查的工作职责,在建筑工程安全监管工作中属于核心地位,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部门规章交叉必然导致执法行为的混乱,有关部门应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的危害性,对现行的法律法规也要组织人员尽快清理,确保法律、法规的尊严和权威性。

   1.2.3严格执行规范、建立现场规章制度

   施工现场使用的机械设备必须严格执行现行有关标准和规范。并在现场机械管理中应制定有效的现场管理制度:1)施工现场各方主体应配备专职(兼职)机械设备管理人员,负责施工现场机械设备使用安全管理工作。2)施工现场应建立相应的机械设备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安全管理职责、安全技术交底、交接班、维护保养、检查、资料管理等)。3)主要机械设备实行定机、定人、定岗位责任的三定制度。4)机械设备、电气设备和施工机具不得带病运转。5)施工现场机械设备应做到正确使用和安全运行,严禁拼设备和超负荷使用。

   1.2.4完善技术档案

   根据建设工程施工进度对不断进退场的各种类建筑机械进行动态跟踪、收集整理发生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技术资料,能及时建立起有关建筑机械的安全管理技术档案。安全管理技术档案可以清晰地反映建筑机械在工程施工中的状态,便于各种安全生产检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是具体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一项有效措施;既满足了建设工程竣工验收中施工生产安全管理档案资料的要求,又符合建立技术档案的原则。

   2.施工机械调配的研究

   机械化施工是一个具有联系的机械系统的综合作业过程和管理体系,其目标是实现整个系统过程和体系最佳经济和技术效果。要做到建筑的机械化施工,就必须根据各类工程的特点,按照建筑施工内容和要求解决施工机械的合理调配问题。满足施工工程对施工任务、质量、工期的最基本要求,保证工程的各项强度指标。提高施工机群的协调性。目的是提高机械的利用和施工任务的质量和效率,同时提高工程效益,降低机械成本。提高机械的系统性。使机械的性能、生产能力适应建筑施工的特殊要求,尽量降低设备的投资额。

   2.1建筑施工机械设备的调配原则

   1)机械设备的调配必须与建筑施工组织相一致;2)机械设备的调配必须有利于施工,有利于机械利用率和完好率的提高,有利于提高机械化施工水平,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3)机械设备的配制必须适应建筑工程项目多变的特点,具有一定的应变能力;4)机械设备的调配要符合集中、分散相结合的原则。

   2.2机械配套必须满足的简便条件

   1)各机械的技术规格必须满足既定工程的技术标准;2)在工艺允许的条件下,尽可能采用重型机械并保证为其安排足够的工作量;3)机械必须具有良好的性能;4)机械必须具有良好的可靠性。

   2.3施工机械的调配方法

   施上机械的调配过程大体是:分析问题,确定目标,拟定及分析方案,方案选择,方案实施。在进行方案选择时,通过对影响施上机械调配方案因素的分析,应从以下四方而考虑:机械的施上质量指标;调配方案对施上任务的适应性;调配方案的经济性与施上机械间的协调性。这此综合指标中既有定量因素又有定性因素,即使是定量因素,在不同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条件下,也有较大差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另一方而,各个因素往往相互影响,其相关程度准确判定,也可以认为是模糊的。因此,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解决施上机械的调配问题既适合施上机械实际情况,又具有可操作性。

关于机械原理的问题篇8

关键词:矿山液压机械;常见故障;预防措施

矿山液压机械设备作为矿山开采过程中常见的使用设备,对于矿山开采的施工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更是采矿工作连续性的重要保障。但是,由于受到采矿工作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多的矿山液压机械故障逐渐暴露出来,再加上其是在密闭的空间内进行工作,这也就加大了矿山液压机械设备检修工作的难度,一旦发生故障,很难找出故障原因,延误了检修的时间,最终导致矿山液压机械设备失效。下面,本文就以矿山液压机械常见故障为重点,结合目前我国矿山液压机械技术现状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矿山液压机械工作时常出现的一些故障

1.1机械系统压力不足或无压力

这种故障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矿山液压机械设备在正常中,需要用到大量的油,而油箱中储存的油量不够,使得油泵不能及时向其提供油,从而导致矿山液压机械系统压力不足,这时油泵的转动方向就会发生变化,产生一定的误差,油泵也会出现较大的损害,出现漏油的现象。

1.2运动执行部位的运速不达标或完全不运转

主要原因是:进行运转工作的部位效果不佳、各部位之间的摩擦力出现了变化、各密封处有空气进入、整体系统的压力过高或过低、各相关阀门部位出现故障、运转部位出现别劲或烧结等现象。

1.3温度过高

其原因为:矿山液压机械系统使用的油液豁度过高,系统内部出现严重的内泄现象,冷却降温等装置出现堵塞,对油泵进行修理后致使其性能变差、压力调节出现失衡、各部位摩擦力过大等。

1.4压力、流量出现波动且有泄漏

其原因为:泵的操作方式不符合其自身的操作原理、控制阀的阀芯出现振动、密封失去效用、运动表面严重磨损等。

1.5出现振动和噪声

其主要原因为:机械系统的内部因密封问题而进人空气、系统自身引起的振动、油箱内的储油量不够、各工作元件出现堵塞、阻力太大、油的勃度过高等。

1.6气穴、气蚀的出现和液压卡紧

其主要原因为:油的温度过高、油液赫度过大、泵的性能差、运行过程中阻力过大、油箱储油量低、密封出现问题、机械的结构和加工质量出现问题、因膨胀和变形出现的附加阻力、径向力等出现偏差、机械加工质量差等。

1.7液压冲击

造成液压冲击的主要原因为:油液的温度过高、出现泄漏且情况加重、密封失效导致空气进人、缓冲装置出现故障、工作元件因高速运动而产生惯性、元件的反应失灵。

2故障的预防及解决措施

2.1机械故障的预防

如何才能有效的解决矿产液压机械故障问题,延长矿山液压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那么,这就对矿液压机械的检修养护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煤矿企业必须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只有充分做好矿山液压机械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才能减少矿山液压机械故障的发生,使得矿山开采施工得以顺利开展。因此。煤矿企业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加强对施工人员专业知识方面的培训教育,使其掌握全面的专业技能,能够正确的使用矿山液压机械设备,从而保证矿山液压机械设备的工作效率。其次,还需要对矿山液压机械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并做好详细的记录,在矿山液压机械系统进行运行前,对其进行详细的检测,从而避免矿山液压机械设备出现故障。

2.2液压机械故障的诊断

2.2.1从主观上进行诊断

一般情况下,这种主观判断方法是主要依靠相关技术人员自身的实践经验为主,通过以往的操作和检修经验,再加之自身专业的知识技能,能够大概判断出故障的原因。其次,由于矿山液压机械设备比较常见的几种故障问题,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在平常的操作工程中,要对矿山液压机械系统的运行状态有着全面的掌握,在矿山液压机械出现故障时,能够快速找到故障位置,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的解决对策,将一切潜在的风险因素进行严格的控制,从而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2.2.2从参数方面进行诊断

从参数方面进行诊断是指参数测量技术,即一种与周边环境及液压技术相关的测量手段。从操作原理上来说,该方法就是对工作过程中的各系统进行参数测量,并将测量结果与正常的工作参数进行对比,以此来判断是否有故障出现以及故障出现的部位。一般情况下该技术在进行实际操作时,相关的维修人员需要对元件、系统和设备进行分析,观察其结构是否发生变故,以此来找到发生故障的部位。

2.2.3进行智能诊断

该方法是利用计算机编程对人脑的判断进行模拟,从而能够快速地对故障信息进行搜集和处理,做出准确的判断,并提供专业的处理经验和方法。它是以智能化为基础,将已经发生的故障现象计人系统,然后自动提取相关的信息对故障产生的原因进行判断,并最终给出故障的解决方法。

2.3经常对设备进行检查和更新

对于一些陈旧老化的矿山液压机械设备,煤矿企业要定期对其进行检查和维护,如果使用功能无法满足实际的施工需求,就应该进行及时的更换,这有这样,才能及时发现故障,解决故障,以免日后工作中频繁发生故障,加大了企业的维修成本费用。然而,我国目前矿山液压机械水平仍处于滞后的阶段,再加上大多数的矿山液压机械设备只是经过简单的维修,之后又投入使用,对于故障的诊断方法也是采用个人主观的方式,使得矿山液压机械系统无法真正适应于现代生产的需求,这也是我国矿山液压机械水平一直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因此,针对矿山液压机械故障问题,应该采用更多先进的诊断技术和诊断仪器,加强做好矿山液压机械设备的维护工作,定期对其进行检查,对于常见故障的零部件进行更新,从而避免矿山液压机械常见故障的发生。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以得知,矿山液压机械技术对于矿山开采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矿山液压机械设备长期处于恶劣的工作环境下,会发生很多不同类型的故障,不仅严重影响了生产工作效率,还使企业承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煤矿企业要加强做好矿山液压机械常见故障的预防措施,要对故障原因进行认真仔细的分析调查,采取快速有效的解决对策,充分做好矿山液压机械设备的维护检查工作,对其进行及时的检修或更新,从而确保矿山液压机械系统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谢志强.浅析矿山机械设备维护维修中应用无损检测技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3).

关于机械原理的问题篇9

安全管理,一直都是企业管理层着重强调的问题,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又往往难以达到效果,因此,机械制造安全管理现状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首先,管理层着重强调,工作层层施力。安全管理的重要性问题,可以说是老生常谈的一个话题,几乎所有机械制造企业工作人员都能说出个调调,笔者曾接触过一家塑料机械厂,其中与机械制造没有太大关系的清洁工都能在提到安全管理之后侃侃而谈,对厂里以前发生过的行吊坠落事件发表意见,可想而知,企业的安全管理人员在安全教育宣传上花了多大的心思。其次,工作人员在具体工作中对安全管理漠不关心。究其本质原因,笔者认为,这还是由于机械制造企业的安全管理已初见成效,安全问题少有发生,以至于强化安全管理期间,员工都能谨慎而行,但强化期一过,长期没有安全问题出现,员工自然就放松了警惕,以至于不拿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当回事。以同一塑料机械厂为例,笔者在厂房参观期间,还是能经常性看到工作人员立于行吊之下进行工作。

2安全性原则上还存在的问题

(1)影响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①人。机械制造企业虽在正逐步走向智能化、流水线化,然而在可以预见的一段时间内,人还是机械的生产主体。因此,人主要指生产人员,生产人员的自身素质还是影响安全生产的最主要因素。②机械。机械的生产制造,和各种母机是分不开的,只有结合工厂的现场条件、机械的生产工艺等多方因素,选对了母机,才能保证生产过程的安全性。③原材料。原材料的选择,既要能保证生产过程的安全性,又要能保证机械产品制造出来进行使用时的安全性。④外界条件。主要包括机械制造的方法因素和制造过程中的环境因素。前者涵盖于机械制造从设计到完工的所有工序,后者主要指工程地质、恶劣天气等可能影响设备操作的环境因素。(2)安全性原则上还存在的问题。从上面的讨论可以看出,影响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还是围绕在个人以及企业两方面。①个人问题。首先,不少机械操作人员缺乏安全意识,这就直接导致无法消除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其次,不少新员工自身文化水平不够,专业技术也亟待提高,这就直接导致无法发现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最后,员工工作氛围不融洽,也是导致安全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②企业问题。首先,缺少一个具有强制力的外部标准,使得对安全问题的认识随着企业的不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影响了行业整体的安全管理;其次,不少企业管理层缺乏自制力,对企业自身的社会责任选择性忽视,从而减少了安全管理投入;再次,企业内部缺乏一个统筹兼顾的安全管理组织,不少安全管理措施都只是口口相传而已,达不到其应该达到的效果。

3强化机械制造管理中安全性原则的具体措施

(1)主要的安全性原则:①安全第一。这是最基本原则,是几乎所有机械生产加工厂房必备的标语,其具体要求在于,对安全隐患进行合理的预防,对安全问题进行综合的治理,其核心在于安全生产责任制,即将安全生产的工作细化到个人,其常见措施为生产大检查、宣传教育、专项整治等。②以人为本。所谓安全,指的自然还是“人”的安全,所以安全性原则的重点之一,自然还是“以人为本”了。这要求我们在生产过程中,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发挥到极致,从中吸取有价值的安全策略,以不断改进现有的安全性原则。③预防为主。安全问题绝不是可以在发生之后在进行整治的,因为一旦发生,就已经造成了极大的危害,这是我们必须积极避免的,所以“预防为主”也就上升为一个主要的安全性策略了,我们需要在机械的设计制造过程中,实现进行合理的风险分析,尽量规避一切可见的不可见的安全隐患。④系统管理。现阶段在机械制造行业,已有一套比较完善的质量安全控制体系,虽不具备强制性,但我们可以积极引进这一套科学合理的体系,坚持按标准生产,并联系实际不断改进。⑤全面控制。机械制造往往具备生产零散、持续时间长、涵盖面广等特点,各个不同的生产工序往往有不同的安全要求,因此,全面性的控制对安全管理而言是必不可少的。⑥其他基本原则。主要包括理论联系实际、随时反馈随时改进等原则。(2)强化机械制造管理中安全性原则的具体措施。综合分析安全性原则上还存在的问题以及具体的安全性原则内容,笔者认为,强化机械制造管理中安全性原则的具体措施包括以下3点。①建立健全一套符合现阶段安全需求的管理机制。随着安全需求的提升,事后处理的解决方式已逐渐落伍了,我们需要摒弃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引入现代化的安全管理模式,综合考虑系统工程、人机交互工程、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建立健全一套符合现阶段安全需求的管理机制。②、强化安全监督。首先,领导层因提升对安全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加大力度进行安全检查;其次,检查人员必须和技术人员相互沟通,从专业的角度发现安全隐患,并给予科学合理的解决;再次,检查应深入实际,尽量采取随机的、不事先通知的方式进行,并且有必要按照规章制度进行。③从教育入手,将安全性原则烙入员工脑海。首先,我们应该重视并定期开展安全教育,保证员工的各项生产工作都按照规定进行;其次,我们还有必要建设一个能够进行安全生产的大环境,通过购置先进的机器、引入高素质的人才,保证企业在安全管理上能够达到既定目标。

关于机械原理的问题篇10

1.前言

从事机械设计这一项处在边缘处的工作时,最需要的就是具有很强的创造力,并且,机械设计所涉及的知识范围比较广,需要有相当大的可靠性研究范围。所谓机械设计的可靠性,就是指机械设计生产出的产品能够在一定的环境中,完成所规定出的功能设置,可靠性主要是通过一件产品能否能够正常完成应用功能得以体现,它代表着产品是否达到了相关的标准。而机械设计需要有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计划期,对机械设计做出准确合理的规划,设计出可行的工作方案;第二阶段时是方案设计期,在这一时期主要是提出原理性的内容,确定工作的原理图;第三阶段是技术设计期,设计出所需使用的每一项材料的尺寸、外形等,更好地保障机械设计的可靠性;第四阶段是文件编制期,在这一阶段需要对产品进行标准检查,检验产品的性能,记录检查结果;第五阶段是保养期,主要是对机械设计的产品进行维护。机械设计在不同的阶段所需要做的工作不同,体现出的可靠性也不同,机械设计的可靠性贯穿于机械设计的整个过程。

2.机械设计可靠性的特点

第一、对机械设计可靠性的预测比较困难。机械设计是处在相当繁杂的环境中进行的一项工作,没有比较完整的可靠性数据,而且,机械设计的可靠性模型也必须依赖于其他可靠性模型才能建立,然而,用这种方式对机械设计的可靠性进行预计也是非常困难的。

第二、机械设计生产出的产品所使用的零件大多数都不是标准的,这些零件大多数都是通用的,而且标准化的程度都很低。设计人员需要同时考虑到在和的性质、材料的性能等数据,然而由于这些数据的分布都是相对分散的,对这些数据的研究也就是机械可靠性设计的困难之处。

第三、机械设计过程中所产生故障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偶然性的故障,另一种是耗损型的故障。造成耗损型的故障主要是由机械产品的老化、破损等因素,这就造成了机械产品的使用寿命较短,产品的耐用性比较低,对产品使用寿命的分布指数统计方式也不能被很好地应用。

第四、机械产品所出现的故障的模式会很多,而且还会相对繁杂。出现故障的原因会有很多,例如零件损坏、老化等,而且,每个零件都可能会出现许多的故障模式,而同一种故障模式也可能不出现在同一个部件上,这些都加大了对机械设计所产生故障分析和探索的难度。

3.国内外机械设计可靠性的发展概况

机械设计的可靠性程度一直都在稳步前进,国内外的机械设计都在发展进步,以下就是对国内外机械设计可靠性的发展进行的概括。

首先是对国外机械设计可靠性发展概况的介绍:机械设计的可靠性这一概念开始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纵观历史,第一次将机械设计的可靠性技术应用于实践的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德国的火箭上作为引导装置。机械设计的可靠性问题在Freuenthal发表了“结构的安全度”后得到了很大的重视和关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包括前苏联、美国、日本、英国等众多国家都已经对机械设计的可靠性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探索,而且,在处理机械设计的可靠性问题上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在六十年代的中期,对机械设计可靠性的概率进行探索的研究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和完善。后来,人们进一步将机械设计可靠性的概率统计方式进行改善,得到了相对完善的计算机械设计可靠性概率的计算方法。另外,在1974年,美国和日本又加大了对机械设计可靠性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其他一些国家也设立了相关的研究所,有专门的研究小组进行分析探索。现在,国外的一些国家一直都将机械的可靠性设计应用于各种行业,突出了机械设计的可靠性的重要作用和功能。

与国外相比,我国对机械设计可靠性的研究较为落后。下面就是对我国在机械设计可靠性的发展所做出的简要概述:我国对机械设计可靠性的研究是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的,研究的起步较晚,而且,蓬勃发展的时期是在二十年后的八十年代。在可靠性技术得以发展之后,我国机械设计方面的研究也开始蓬勃,各高校和相关专业也都开始加大了对机械设计可靠性的研究力度,提出了相关性的发展建议和标准,使得机械设计的可靠性程度有了很大水平上的提高。但是,我国对机械设计可靠性问题的研究还处在不成熟的阶段,同国外的一些国家相比仍然相差甚远,对机械设计的可靠性问题的研究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第一、我国目前对可靠性问题的研究主要是针对电子行业的,对机械设计方面的可靠性研究还缺乏相应的指导方针和标准,因此,我国对机械设计可靠性问题的研究还有很多的阻碍。第二、由于我国对机械设计可靠性问题的研究时间较短,所积累的对可靠性问题得研究经验还比较少,这使得对机械设计可靠性的检验时间会相对较长、所需使用的费用也会相对较高等,这些都对机械设计可靠性的研究有了很大的阻碍。第三、我国的机械设计人员对机械设计的可靠性问题的理解还不够深,不能完全掌握对可靠性概率的计算和统计方法,这就使得我国在机械设计可靠性方面存在着知识更新的问题。

4.总结

对机械设计可靠性这一项设计学科较多的工作来说,不同的设计阶段会有不同的重要之处,需要相关人员认真分析并熟练掌握。在进行机械的可靠性设计时,需要遵循相关的设计原则,并按照正常的设计步骤进行。当前,国外的机械设计可靠性程度发展水平较高,而我国则仍处在不成熟的阶段,需要通过借鉴国外的机械设计方法和原则促进可靠性程度的进一步提高。因此,我国需要根据国家的基本国情,适当地加大机械设计可靠性的研究力度,最大限度地保证机械设计的可靠性,保障机械设计的产品的可靠性,生产出高质量、高水平的产品。

参考文献

[1]何成铭,吴纬,孟庆均.基于Copula的机械系统可靠性模型及其应用[J].兵工学报.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