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原理阅读笔记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0:43:44

机械原理阅读笔记篇1

【关键词】语文积累阅读鉴赏表达交流生活体验

"积累"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基本义项是:重新聚集。事实上,学习就是一个不断积累,形成技能的过程。古人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可见一点一滴的重要,其实语文教学也是这样。如果不注重积累,学生的语言仓库就会永远贫瘠,学生的语言泉流就会永远干涸。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应将积累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之中。

《语文课程标准》在提倡多读善思的同时,强调重视语文材料的积累,引人注目地在阅读方面做出了前所未有的量化要求,其意义非同一般。应该说,这为改革语文教学选择了一个很好的切入口。因此,对语文积累的重新认识与研究成了语文教学的新课题。

一、语文积累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语文教学界重视积累的人越来越多,但认识中的模糊、偏颇也很多。归结起来主要有两方面。

(一)视野狭隘

人们都在强调积累的重要性,但究竟该进行哪些方面的积累,看法却往往大相径庭。不少人谈积累都只局限在语言层面上,文化积累、生活积累都不在视野之内,这就是个"大语文""小语文"的认识转变问题。仅仅把"语文"理解为"语言文字",视野当然就很难拓展开来,"语文"丰富的文化内涵就不会受到重视,"语文"本应有的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热切关注就会被忽略,这样的语文教育能造就出"孔乙己"式的酸秀才,却很难培养出心胸开阔、涵养丰厚、有历史责任感的现代英才。语言积累方面,则要么只强调语言材料的积累,似乎只要记住一些文字符号,记住一些词语,语文积累就大功告成;要么只强调语言典范的积累,似乎只要多记诵一些精彩语段、篇章就万事大吉。

(二)理解机械

积累是什么,不是机械地抄抄写写,不是死背词语解释段落大意中心思想,不是不动脑筋地记诵他人语段、篇章。当前指导学生科学高效地积累,需注意纠正以下倾向:

1.切断记忆储存与理解、感悟、鉴赏的联系,把积累变成孤立、机械的记忆活动。积累是经验结构的积极重建,不是机械的累加、堆积。积累的对象必须是有意义的内容,不能是无意义的符号群。弄清内容的具体意义,识别内容的具体特征,了解内容之间、内容与原经验结构之间的具体联系,是有效积累的前提。把一切理解、感悟、品评、揣摩逐出积累的领域,一味强调记诵,学生的兴趣难以持久,"悟性"也会逐渐萎缩。古人重"多读"更重"自悟"就是这个原因,没有"悟"的"多读多背"与死记硬背何异?

2.不顾学生的兴趣愿望,以教师的好恶代替学生的自主选择,把积累变成硬性灌输的过程。为什么要读要背?为什么背这些而不是背那些?只笼统地说对语文学习有好处是不行的。只有巧妙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为积累的对象所吸引,产生读、背的需要和欲望,积累才会有内驱力。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把选择的机会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价值判断的实践中逐步提高眼力。教师的任务是帮助学生把眼界打开,指导学生逐步掌握价值判断的标准,研究探索积累的方法策略,而不是充当包办太多的"保姆",硬让学生"积累"往往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3.积累指导偏重于内容的扩充,忽视自主积累的意识、能力与习惯的培养。培养自主意识、能力与习惯比增加积累内容更重要。有了自觉积累的意识,学会了积累的方法,养成了注意积累、善于积累的习惯,学生才能自己"持续发展"。

二、高中语文积累的做法

(一)在阅读鉴赏中积累

阅读鉴赏是积累的第一捷径。阅读鉴赏可以获得多方面的积累,首先要是言语知识层面的积累。其次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的积累。再次阅读鉴赏方法层面的积累。还有就是历史文化层面的积累。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在阅读鉴赏中积累?

1.课堂阅读鉴赏教学设计,要体现积累的思想。要让学习者明白积累的目标,确定积累的对象,设计评价积累质量的标准。例如古代诗歌鉴赏要贯穿传统文化的积累,而传统文化的积累除作品背诵外,还包括积累与古诗文阅读鉴赏关系密切的古代诗词格律知识和古代文化常识。这些知识积累在课堂教学中机要可以随文点拨,相机穿插,也可专题讲授,集中训练,总之知识要"精要、好懂、管用",使学生在阅读鉴赏中能自如地借助这些知识的支架作用,发展成为一个有意识有品位的阅读者和鉴赏者。

2.课外阅读鉴赏的活动组织中,要调动积累的兴趣。教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要加强引导,通过语文活动(例如读书笔记、读书心得报告会、最佳阅读者评选、读书征文)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阅读积累的水平。

三是语文积累要建立一个基本限度的定量,有共同要求也有个别对待,以使学习者及时检查自己的积累状态。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阅读积累量的要求。

(二)在表达交流中积累

不管是语言知识的积累,还是生活素材的积累,或是文化背景的积累,对于丰富表达交流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表达中,才可能暴露积累的欠缺;在交流中,才可能发现积累的不足。同样,在积累中,才可能娴熟表达的技巧;在积累中,才能促进交流的自由。诸如开设主题读书论坛、电视新闻时评写作、课前三分钟演讲等等活动都是增进学生在表达交流中积累的有效办法。课外练笔是言语积累的重要渠道。课标中规定"课外练笔不少于2万字",这是个最低的限度。坚持练笔,利于语文积累的流通、置换与更新。

(三)在生活体验中积累。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高中生风华正茂,求知欲强,情感丰富,独立意识日益增强。把语文学习空间框定在课堂、教材这"一亩三分地"上,只能使朝气蓬勃的青春倍受压抑。因此大力解放语文学习空间,多方开发校外语文课程资源,是当务之急。语文教师要注意引进生活的活水,将学校语文与社会语文贯通,以增益他们的积累。诸如参观访问、社会调查、专题研究、旅行、社区公益活动等等都是促进其生活积累的途径。

总之,积累之于语文学习有着不容低估的重要性,它可以扩大同学们的知识面,提供写作的素材,丰富自己的思想认识,提高个人文化素养。

机械原理阅读笔记篇2

关键词:职校生;课外阅读;阅读心理

职校生不同于普高生,普高生较多的课外时间用于课内学习。职校生学习压力不重,课余时间多,有充分的课外阅读时间。职校图书馆在培养职校生良好阅读习惯,形成健康的阅读品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职校图书馆应该为职校生的阅读提供适宜的环境,安排合理的时间,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来鼓励和开展职校生的阅读活动;诱导职校生对阅读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从阅读中吸取知识营养、经验教训,丰富人生阅历,调整自己的文化结构,促进身心全面发展,努力成为举止文明、品质高尚、情趣高雅的人。

为了使职校生形成良好的阅读心理品质,就应对职校生的阅读心理进行调查并加以分析,满足职校生正常的阅读心理愿望,矫正职校生不良的阅读心理,寻找符合职校生阅读心理活动的规律,以便积极有效地开展图书馆工作。

一、职校生阅读心理调查

我校为多专业的职业技术学校,不计算高三,高一和高二共有9个专业44个班级2300名学生,机械和财会为大专业,这两类专业学生数比重大。调查时,分别在每个小专业里抽取高一和高二各一个班级,在机械和财会大专业里抽取高一和高二各两个班级。对抽取到的班级进行全班调查,共22个班级1150名职校生被调查。调查问卷共设计了12题,每题3~5个答案,要求学生选其中的一个答案。调查的时间点是在第二学期开学后第6周。这里只对阅读心理有关的6个问题进行统计,结果如下:

从上述数据可以得出结论,职校生的课外阅读方式多样,借助轻便电子阅读器进行阅读是职校生的重要阅读方式。职校生在阅读中很少做笔记,只有10%的学生有阅读笔记的习惯。阅读认识上,有8%的职校生认为课外阅读不重要。对自己的阅读满意度也比较高,阅读目的比较明确。有时轮到他们借书而不去借的主要原因是学习忙和其他媒体的冲击。但从上述数据中暴露了不少问题,需要加以认真分析,寻找内在的真正原因,以便在图书馆工作中加以改进提高。

二、职校生阅读心理分析

1.阅读满意度中,有9%的学生不满自己的课外阅读

经常碰到有的学生来图书馆借书,找不到他们想要的图书,结果空手离开图书馆。上前问他为何,他说找不到合适的书。其间,学生到图书馆可能是盲目的,也可能是来赶热闹的,也可能是缺少学生想要的健康书或不良图书。也有的学生认为书中的情节或结局不符合个人爱好,而不满自己所阅读的图书。

2.阅读抵制中,有40%的学生因学习太忙没时间看课外书刊

职校生除了正常的期中期末考试外,有较多的资格考试和全市的会考考试,各种考试都会影响学生的课外阅读。一般在期中期末考试前一周,资格考试前一个月,学生很少来图书馆借书。还有的学校在搞大型活动时占用学生的课外时间,使学生不能来馆借书。

有39%的学生是受电视电脑手机等媒体的影响使学生不来图书馆借书。这些高科技媒体方便了学生的同时,也给学生的阅读带来了不良影响,主要是电子图书的内容难以监控。从阅读方式的调查结果也可以看出媒体的冲击对阅读的影响很大。

还有21%的学生有不(喜欢)看课外书的习惯,除了另有兴趣爱好外,图书馆的藏书不及校外非正规书摊的书来得刺激。

3.从阅读目的中,可以看出25%的学生在阅读中毫无目的

他们多数是为了消磨时间,或者借书之意不在于阅读,而是为了完成自己的借书任务。按要求,每位职校生年均阅读量要达到12册,而这主要靠学生的借阅记录进行考查,考查结果与学生和班级评优挂钩,故有些学生为了完成自己的借阅记录而借书。

4.阅读习惯中,只有的10%学生做阅读笔记

从阅读目的中得知,75%的学生具有自主阅读目的,说明这部分学生能做笔记的不到七分之一。做笔记是良好的阅读行为,能够加深阅读理解,加强阅读记忆,提高鉴赏能力。职校生的这种不做笔记的行为,一方面跟他们的惰性有关,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图书馆阅读指导有待加强提高。

三、职校生图书馆工作的建议

针对调查中发现的缺陷,进行分析之后,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开设读者意见箱或安排班级联络员,提高学生的阅读满意率

有很多问题是图书馆与学生缺少沟通造成的,结果降低了学生的阅读满意率。开设意见箱,可以使学生随时可以向图书馆提出工作建议,有利于为读者开展图书工作,使图书馆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安排班级联络员,可以使图书馆的阅读信息能及时地传达给班级的学生,也能使学生的阅读情况及时反馈到图书馆。

2.创设班级图书角,减少学生的阅读抵制

在班级开设图书角,放上图书馆的藏书,定期进行图书更换,供学生随时借阅。本来,学生去图书馆借还书,要经教室走到图书馆、入口排队、取书位牌登记、入馆找书、借书登记、出馆审核、回到教室、日后去还书等环节,至少要半个小时。开设图书角后,可以极大地节约学生的时间,使学生增加了课外阅读的时间。图书角的开设,有利于为读者找书,也有利于为书找到读者,尽最大限度满足学生阅读需求。从上面的调查统计表中得知,这样可以降低40%的阅读抵制。

3.加强阅读指导,使学生明确阅读目的,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职校生具有相对独立的思想,却尚未完全成熟。通过阅读指导,使职校生在思想认识上重视图书馆的作用,更好地了解图书馆和利用图书馆。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阅读活动,使学生有目的地到图书馆借书,做到读好书和好读书。阅读指导的具体形式有以下几种。

(1)开展阅读交流。多数同学喜欢老师跟他们交流读书体会;大多数学生喜欢跟同学一起探讨;部分学生喜欢跟父母交流。这就要求我们注意引导职校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读完书后多谈谈感想,交流看法,适当地进行合理的阅读评价和指导,这样才利于知识的消化吸收,达到阅读的目的。

(2)推荐优秀的阅读书刊。图书馆推荐一些积极向上的经典著作,带有时代气息的科普前沿的图书等。读物书刊是知识的载体,重要的是让职校生通过这些载体获得全方位的提高。

(3)开展阅读知识讲座、阅读知识竞赛等。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推荐图书,图书馆根据学生的图书推荐去购买图书,使藏书更接近学生的阅读需要。

总之,良好的阅读心态在职校生的学习活动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为培养职校生良好的阅读心理,我们应该提供方便的外部条件,将外在的阅读要求转化为职校生内在的知识需要,促进大家阅读心理和谐、健康地发展,让阅读学习成为职校生表现情趣爱好,促进有效学习的重要手段和方式。

参考文献:

[1]B.a.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

[2]巴丹.阅读改变人生[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4.

[3]杨秀文.初中生阅读心理的调查分析与建议.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7(7).

机械原理阅读笔记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韩语教学;存在问题;解决策略

一、学生客观现状及存在问题

1.基础差异

受国家录取制度、工作分配制度及个体择校观念的影响,一个不容忽略的现实就是:从学生的知识基础看,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入学成绩普遍较普通本科院校低100分以上。

2.入学动机

高职院校韩语专业的学生,专业选择的原因大体有三种:一是出于兴趣,即喜欢韩语而主动选择的韩语专业;二是由家长或老师代为选择,自己被动接受;三是因为没有考上理想的院校,不得已而选择现在的院校和专业。

二、问题原因及对策分析

1.主观方面的低效学习策略

通过教学和与学生座谈发现:高职韩语专业学生在语言学习观念和学习策略上存在某些问题。主要表现为:

(1)课堂听课方法不当。表现为普遍存在不会利用课堂笔记的现象。调查发现:女生多数能自觉记笔记,但只记个纲目。男生小部分能记简单的纲目,其余基本不记。不记笔记的原因有三:一是听不懂,记不了。二是不明白课堂笔记的用处或不知道该记什么。三是认为知识点在书上或参考书中,没必要记。

(2)课后复习方法欠妥。受当今交际教学法观念的影响,大多数学生不喜欢背诵式学习,因为在他们看来背诵费时而低效。实质上,一个不能忽视的现实就是我们当前的韩语学习除课堂之外,缺少应用语言环境,因此学生学到的知识难以得到真正吸收,而就基础语言知识的掌握来说,背诵无疑是一种最为有效的补充途径。

(3)自学时间缺乏科学安排。大学学习强调的是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然而,由于长期处于家长和老师的管理和照料之下,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都有明确的规定,没有自主学习的经历,作为独生子女长大的这一代学生自身很难完成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过渡的调适,这在高职院校学生中表现尤为突出。

(4)分数至上主义,不重视课外阅读。受多年来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在学生们看来:几乎与考试成绩无关的课外阅读无关紧要,即使阅读一点,短时间内对提高韩语成绩的帮助也不大,因此没有必要花费那么多时间进行阅读。

(5)词汇记忆和课文学习分离开来,费时低效。由于习惯了高中之前机械记忆的学习模式,学生们仍然认为韩语学习也主要是记忆单词和词组。为了增加自己的词汇量,他们买了许多词汇方面的书来看,因而形成了从单词表上或课文的生词表上孤立地记单词的习惯。这种词汇学习方法费时低效、遗忘率高,人为增加了学习上的工作量,看似天天在学习,可是因为记住的单词很快忘记了,所以收效甚微。

从语法结构及其构成方面来看,根据类型分类法,多将汉语归入‘独立语’,韩语归于‘黏着语’,汉语和韩语在语法结构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异。

2.对策分析

针对韩语专业的学生现状和低效学习策略,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对他们进行相应的指导。

(1)端正韩语专业学习观念

针对学生对韩语专业选择方面的消极思想,教师需在学习之初,就高职院校韩语学习的目标、前景和要求进行详尽地分析与介绍,让学生意识到选择韩语专业的正确性和掌握韩语的实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豪感,引导学生客观冷静地看待自身的韩语学习。

(2)指导学生利用好课堂笔记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意思是说一个人的记忆力再好,也不如用笔记录下来清楚明了。实践证明,“课上记纲要,课下补充具体内容,课后经常复习。”是利用课堂笔记的三大要素,完整的课堂笔记对提高课堂听课效率和课后复习效果、提高韩语笔头表达能力效果显著。

(3)提倡背诵课文

课文是由单词、短语、句子组成的,语法规律分布其中。背诵课文必然会提高语法、词汇、句型、固定搭配等的记忆效果,增强语言积累或语感,帮助学生减少或摆脱母语的负面影响,提高语言理解和表达的准确度和流利度,学会用标准的韩语材料表达思想。

(4)课后及时复习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一般来说,复习次数越多,识记和保持的效果越好。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150%时,记忆效果最好。“学而时习之”是祖先给我们留下的古训。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也曾说过,“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这些都说明了及时复习的重要性。

(5)语法理论与语言学习相融合

语言学家Sinclair(1991)认为语言是一个以语法为基础的可分析的系统,又是一个以记忆为基础的公式化(即短语化)的系统。

(6)增加课外阅读量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钱青教授(2002)说过:要想学好英语,光靠精读课上接触到的英语是不够的,还应加强课后的大量阅读来弥补不足。这对于韩语学习者来说同样有效。大量阅读是吸收新语言现象的最好途径。一些基本的语法和词汇现象可以反复接触。例如,,反复见到各种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惯用形,习惯用语等,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在什么情况下使用,而不至于把韩汉词汇机械地对应起来,认为任何时候出现这个中文词就必须用那个韩文词表达。国外许多语言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大量的阅读,包括消遣性阅读,对提高第二语言能力极有裨益。

三、启示与建议

从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高职高专韩语专业学生学习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策略运用上存在问题,在高职高专的韩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用系统的、正确的语言学习理论去影响或改变学生的错误观念并对其学习策略的运用加以指导。

因此我们建议:1)韩语学习初始阶段要稳扎稳打,语音及基础语法的学习要达到准确牢固。同时提倡和鼓励学生背诵,并将背诵落到实处,长期坚持,使学生有一个扎实的韩语语言基础。2)经常开展一些讲座,给学生介绍一些韩语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学习。同时告诉他们语言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要戒急戒燥。3)利用启示效应,让高年级的同学给低年级同学介绍学习经验,鼓励他们坚持学习,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兴趣。4)开展多种形式的基础知识竞赛,如朗读竞赛、词汇运用竞赛、语法知识竞赛等。5)通过多种途径扩大阅读量,例如:韩文原版报纸,韩文小说,网络等。6)提倡学生用韩语写韩记、周记或相互写信。7)加强听力训练。8)改革课堂教学,提倡精讲多练,反对满堂灌。

参考文献

机械原理阅读笔记篇4

关键词:phonics自然拼读法;拼读记忆单词;听力辨音;朗读能力;阅读能力

笔者是南通市区一所初中英语教师,近几年发现,初一年级新生英语基础总体较好,学习兴趣较高,但学生的单词拼读能力较差,朗读英语无节奏感,甚至于有一部分学生对英语几乎一点兴趣也没有,早早地就掉队了。经过了解,这部分对英语失去兴趣的学生是因为家长及教师强调学生要背单词、默写单词,而这部分学生读单词都有困难,就更不用提记忆单词了。机械式的记忆单词使学生很痛苦,从而导致学生成绩下滑,对英语学习也失去了兴趣和信心。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在读的方面的要求是:能根据拼读的规律,读出简单的单词。而实际上,大部分小学生都无法做到。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已经把音标教学归入初中阶段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找一个方法帮助学生拼读单词但又不会增加学生的负担。笔者结合了自己儿子学习英语的过程,得出一个结论:phonics自然拼读法是最佳方法。

一、关于phonics自然拼读法的简单介绍

phonics,译成自然拼读法,它在美国已使用一百多年了,在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等英语国家也被广泛使用。对于大多数英语启蒙者,phonics自然拼读法是很实用的工具与方法,如能掌握,不需要借助音标,就能够读出约80%的英语常见单词。它结合了教育学、心理学以及认知学等的教育教学理论,使启蒙者跨越音标,轻松学英语。

二、phonics自然拼读法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phonics自然拼读法对于语音拼读、记忆单词、听力辨音、朗读和培养阅读能力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也能使学生保持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接下来笔者将对3~5年级和6~9年级使用phonics自然拼读法分别陈述。

1.在小学3~5年级初级阶段

(1)侧重利用phonics自然拼读法进行拼读拼写教学

与我们的母语习得理论一致,学好英语拼读和学好汉语拼音一样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单词,从而提高阅读、口语、听力能力。笔者建议在最初一学期先教26个字母的字母音lettername及它在单词中的发音lettersound和简单的拼读规律。后面,再继续教字母组合的发音和复杂一点的拼读,最后过渡到多音节的拼读。通过不断的练习,最终能够听音写词和自由阅读。由于没有现成教材,教师可以参考和等网站的教法下载材料或直接利用网站资源。

(2)phonics在记忆单词、听力辨音和培养阅读能力方面对学生都有很大的帮助

phonics强调单词是由音组成的,所以记忆单词也是以音为主线,通过phonics拼读、rhymingwords(押韵词)和compoundwords(复合词)来记忆不同类型的词,记忆的重点是“音―形”,而不是“形―意”,从而避免了一个环节。那就是当学生听到某语言材料时,不会首先想它的中文意思,而首先对应的是单词的形,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听力辨音的能力。

在英语国家,phonics自然拼读法被认为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培养阅读能力的方法,同时在阅读中可以巩固强化phonics自然拼读法拼读规则。所以,笔者建议三年级的教师根据课堂的内容安排适当地开展阅读教学。更重要的是,在阅读的过程中让学生巩固phonics自然拼读法。

phonics自然拼读法可以涵盖80%以上的常见词汇,对于无法按照phonics自然拼读法规则拼读的词,教师可以把相应阶段的高频词整理出来,单独记忆。这些高频词中有一部分就是sightwords。学生还可以sightwords辅助phonics来帮助他们阅读。Sightwords是指阅读中常见词,即一入视觉就立即反应的词。教师可以分时间段带领学生学习掌握这些单词,并在平时的阅读中熟悉这些单词,然后慢慢提高阅读能力。

2.小学六年级及初中阶段

(1)利用phonics自然拼读法辅助音标教学

石洁琦(2003)的实验表明,语音知识的掌握程度对于听力理解水平的高低有着重要的作用。到了小学六年级和初中阶段,随着学习材料的加深,学生听力方面的困难也越来越大。系统的语音知识的引入是必要的,如包括发音的部位、发音方式、重读、弱读、省音、失去爆破等。音标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发音部位,强化正确的发音方式。学生在掌握phonics自然拼读法的基础上再学习音标,就会轻松很多。

(2)利用phonics自然拼读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进而培养语感

教师可以利用phonics自然拼读法给学生选择教材的部分内容或其他含押韵词的诗歌、故事、绕口令等材料供学生朗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语感。语感是自动化了的一种语言意识定向反射。在朗读时,学生的思维积极参与活动,经过学生的大脑思维协调配合,最终形成语音、语调、节奏和语义自然结合的语感。

(3)利用phonics自然拼读法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小学六年级和初中的学生可以借助sightwords,利用phonics自然拼读法侧重培养阅读能力。通过大量的阅读,进而扩大词汇量(vocabulary)、提高阅读的流利性(fluency)和理解能力(comprehension),最终达到阅读能力的提升这个目的。教师可以在相应阶段推荐难度合适的英文书籍,如《彼得兔》系列、《牛津书虫》系列、英文原版的RandomHouse的magictreeHouse系列、英文原版绘本Sciencematters系列等等。其中刘道义、张连仲主编的《体现英语少儿阅读文库》,分15个等级,话题丰富,适合不同年级的学生。

三、使用phonics自然拼读法时的注意点

教师要注意学生在使用phonics自然拼读法时的发音方式准确与否。

因为如果学生的发音不对,将来他们听到的内容就无法在脑中建立相应联系,造成理解障碍,从而影响他们的听力。

phonics自然拼读法能帮助学生见词会拼读或听词会写,但是单词的意思要靠学生理解并记忆

phonics自然拼读法无材,教师可以借助网站的视频或音频资料,或者根据教学进程自己编写。

在运用phonics自然拼读法时,不能一味机械操练,可以多组织有趣的活动、游戏,如说儿歌、韵律词、绕口令等,也可以编顺口溜或者教学生一些动作帮助学生记忆,使学生在说唱玩演中利用phonics自然拼读法提高英语综合语言能力。

母语为英语的孩子在接触phonics自然拼读法之前,已储存了相当多的会说、会听、能准确理解,但不会读、不会写的词汇量了,所以他们在运用phonics自然拼读法时有很大的优势。他们只要试读单词,直到它与大脑里储存的读音一致,意思的理解便不成问题了。所以在日常教学里,我们教师必须不断研究探索,使自然拼读法更适应中国的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1]梁燕葵,蒙雅娜.自然拼读法在中美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

[2]安妮鲜花.不能错过的英语启蒙.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机械原理阅读笔记篇5

关键词:名著阅读初中阅读阅读策略

一、名著阅读的意义

当代散文大家刘白羽先生说:“我爱书,我常常站在书架前,觉得我面前展开了一个广阔的世界、一个浩瀚的海洋、一个苍莽的宇宙。”俄国作家赫尔岑在《给儿子的信》中说:“莎士比亚和歌德抵得上整整一所大学。”①由此可见,文学名著可以带给读者广阔的视野、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和审美的情趣。

李镇西老师一直坚持给学生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他认为长期坚持为学生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有多方面的意义——有助于净化学生的灵魂,陶冶他们的情操;有助于学生了解历史、认识时代和社会;有助于对学生进行美育,让他们自觉抵御不良读物的影响;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②孙绍振教授回忆自己中学时代学语文的经历,说了一段发人深省的话:“我读中学时,是语文科代表,上课从来不听,可是语文成绩永远是第一。因为课外的时间很多,可以乱看乱写……如痴如醉地阅读和写作完全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③这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仅靠课堂上几篇课文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完全不可能的。

二、名著阅读现状

名著阅读如此重要,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当前初中生名著阅读的状况并不乐观,多数学生只是敷衍了事。初中三年,能把课标推荐的文学名著全部看完的学生微乎其微。究其原因如下:

1.多种传播媒体的强烈冲击让学生忽视了阅读的功效。在收音机、电视机、网络等视听媒体得以广泛普及前,人们认识世界、了解信息的重要途径是阅读书籍和报纸杂志。学生课余的重要文化生活内容就是读书看报。今天,因特网早已走进寻常百姓家,学生花费在读书看报上的课余时间更是大大减少,这一现状给名著阅读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日本臼井嘉一教授强调:“在信息社会的背景下,千万不要忽略了读书能力的培养。阅读书籍和阅读因特网是不同的,我们需要充分认识读书的效用和意义。因为‘不读书籍,便没有教养’。”④⑤

2.沉重的学习负担让学生失去了阅读的自由。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今,繁重的学业负担、巨大的升学压力,让学生困于题海,难以挤出阅读时间。读小说成为“读闲书”,是要被家长没收的。再者,阅读名著只是为了应试,故而学生只读简缩本、导读之类的名著资料,以练代读是常有的事,这远离了我们希望学生阅读名著的初衷。

3.课标的笼统建议让学生迷失了阅读的方向。首先,《语文课程标准》只是笼统、简单地罗列出一些古今中外的名著篇目,并未针对各学龄段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分阶段地具体安排。这样推荐作品就没有了明确的阶梯性和阶段性要求。其次,中国现当代长篇文学名著推荐不多,仅明确推荐了两部,而初中生的长篇文学名著阅读当以中国文学为首选对象。再次,“教师可根据需要,从中外各类优秀作品中选择合适的读物,向学生补充推荐”⑥的笼统提法,势必令教师不好把握,难以操作。没有具体的篇目,只是白说。

4.艰苦的条件让学生痛失了阅读的机会。许多学校和学生,特别是农村学校和农村学生,由于经济条件不允许,根本没有购买名著的能力。贫困、闭塞不仅使他们买书难,还使他们借书难。缺少了书籍,学生的名著阅读从何谈起?另外,教师对名著阅读无指导或指导不到位,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三、名著阅读的评价

中高考名著类试题的引入,对于改善名著阅读教学现状来说,无疑是一件幸事。可是只要稍微认真分析近几年中考中的名著类试题,不难发现中考试题内容滞后的现状。

1.内容浅易。大部分名著类试题只在文学常识考查的老路上兜圈子。如此低水平的考查势必会带来浅尝辄止的不良阅读导向。课标中“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⑦的阅读要求成为水中月、镜中花,可遇而不可求。

2.范围狭小。从2005年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至今,名著类试题考查走过了一个由宽泛分散到狭窄聚焦的发展过程。前期的中考名著类试题,范围宽泛分散,内容浅显,形式单一。近几年的中考名著类试题,考查范围相对集中在课标推荐的作品上,数量一般在6部左右,题材多以小说为主,形式相对灵活,但是考查范围太小,体裁过于集中,会给学生这样一种暗示——挑几本重要的看看,应付考试。这样,“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书”的课标精神就无从落实。

3.形式单一。大多数名著类试题的形式还停留在填空、简答的单一形式上。这种考查形式比较难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及表达欲望,比较难以让他们充分表达阅读的真实感受。其实,诸如比较阅读、多项选择、辨析改错及拟写对联、颁奖词、辩论词、开场白、荐书理由、阅读心语等都是不错的考查形式。再者,名著类试题还可以与探究性学习、语言综合运用、诗歌赏析、阅读理解等题型结合起来考查。形式多了,考查的面就广了,答题能力的要求就高了,押题的机会也就少了,学生就会静下心来阅读原著。

4.机械重复。只要细心分析近几年各地的中考名著类试题,就可以发现大多数中考名著类试题总是在那几个类似的题目上换来换去,换汤不换药,不过是旧瓶装新酒。这样机械重复的考查,很容易猜中、押中试题。有空查查网友们收集、汇编的名著复习材料,定会惊奇地发现2013年全国百分之七八十的名著类试题早已被他们猜中了。如果莘莘学子平时不读原著,只想靠考前背些材料,做些练习应付考试,那么,课外名著阅读的前景可想而知。

总之,中考试卷应增加名著阅读考查的力度和难度,建议增加考查的分量,可将名著片段阅读赏析归入阅读考查的范围。用增加考查分量的方式提高名著类试题在整份试卷中的地位,从而让广大师生深刻地认识名著阅读的重要性。再者,命题应注意向阅读的纵深处发掘,更多地从挖掘作品内涵,考查学生的阅读体验和情感体验方面入手,以此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让他们充分表达出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真实感受,而不应只停留在对名著常识和故事梗概的识记和了解层面上。这样的命题才能达到强调阅读方法指导、强调阅读能力培养、强调个性情感体验和强调思想情操熏陶的目的。

四、对策

1.达成家校间的默契与共识。每次迎来初一新学生,我们都会给家长写一封信,告诉他们阅读名著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其间还穿插苏霍姆林斯基、叶圣陶、莎士比亚等中外名人关于名著阅读的议论,并附上《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一些中外名著的目录及今后三年的名著阅读计划。

2.创建属于自己的“大图书馆”。健全图书馆制度,全面开放图书馆和阅览室,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这里借到适合自己的图书。每个班级建立一个书橱,由学生每人自带五本书,在这里互相交换阅读。每半学期,班与班之间更换交流。这样,学校就成了一个大图书馆,每个学生都成了图书馆的主人。

3.建立读书报告制度。每天课前抽出五分钟时间,安排一个学生上台讲述自己阅读中的收获,其他学生评议。此举一举两得,既可以校正学生名著阅读中的理解错误,借学生的口扩大其他学生的知识面,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与人交流的胆量。

4.设立课外阅读课。每周一次,课型有方法指导、名著推荐、阅读欣赏、读写互动、阅读汇报等。课后充分发挥阅读课的辐射作用,让每个学生切实做到包中有杂志,床头有名著,培养他们“见缝插针读杂志,加班加点看长篇”的良好阅读习惯。

5.打造快乐阅读季。每次的寒暑作业应以阅读为核心,精心制订阅读计划,从杂志类型到长篇篇目,从圈点批注到阅读心得,从阅读笔记到读书征文,从篇幅规模到质量要求,细细罗列,让学生可以简单直观地对照落实,从而把每一个假期打造成属于学生的快乐阅读季。

6.营造读书交流的快乐氛围。为了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让学生相互分享阅读的心得和喜悦,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书主题活动,为学生构建了交流心得、分享快乐、展示才华的平台。如名著推荐会、故事大王赛、朗诵会、名著知识竞赛、优秀读书笔记展等。

7.养成记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为了培养学生记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我们特地编印了名著阅读读书笔记本。读书笔记本由“日积月累”、“我的评点”、“我思我得”、“每周一记”、“我的地盘”等部分组成。另外,我们还举行一学期一度的优秀读书笔记展。

8.发挥多元评价的激励功效。名著阅读评价,我们坚持注重评价多样化、过程评价、评价激励三原则。让学生做整个评价过程的主人,倾向于对阅读态度、过程与方法的评价,绝不以阅读成果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我们还开展了“最佳问题奖”、“最具探索奖”、“最有创意奖”、“最佳合作奖”等一系列评选活动,用阅读评价激发阅读兴趣,调动阅读积极性。

课外名著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续、补充和提高,语文教师有义务有责任为学生的课外名著阅读出谋划策、拓宽渠道、保驾护航,以便学生在书海中更自由地徜徉、更尽情地获取知识。

注释:

①赫尔岑论文学上海文艺出版社,1962:35.

②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漓江出版社,2006.5:342-344.

③孙绍振.中国基础教育的危机.语文世界,2001,5.

④钟启泉.我国的中小学生需要怎样的语文素养——与日本教育学者臼井嘉一教授的对话.课程·教材·教法,2002.4.

⑤赖瑞云,林富明,邱吉平.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新华出版社,2002.11:45.

机械原理阅读笔记篇6

一、观察指导

学生的学习从感性认识开始,以感知为基础,而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感知活动。生物学科的直观性很强。教者除了提供挂图、模型、标本、实物、录像等丰富的感性材料外,还应指导学生多接触动植物和大自然,留心生活中的生物学知识。如指导学生多观察花草树木、虫鱼鸟兽,参观动物园,观看《动物世界》和《人和自然》等电视节目,拓宽观察的广度。在观察具体事物时,应指导学生明确观察内容、步骤和方法。明确观察内容就是让学生知道观察什么,在此基础上,学生才能通过观察得出结论或验证结论。由于学生知觉的无意识性,注意力易分散,因而应充分运用心理学的注意规律,使他们的注意力具有指向性和集中性。观察的步骤一般是由整体到部分,从上到下,从前到后,由表及里。观察的方法有全面观察、重点观察和对比观察等。全面观察的要求是认真、细致、全方位,全面观察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有利于形成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重点观察就是结合学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对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进行深入地观察。在观察的基础上,还应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实现由现象到本质、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飞跃。

二、阅读指导

阅读是自学的基础,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手段,它还有助于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阅读从时间上分课前、课中、课后阅读。课前阅读可以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听课;课中阅读帮助形成正确的概念、原理和规律;课后阅读温故而知新,梳理知识形成网络。只有当学生明确了阅读的意义,才能积极参与阅读并乐于阅读。在阅读时让学生做到眼、口、脑、手并用,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例如:阅读中对于概念、规律等结论性内容用笔勾勾划划;对于说明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修饰语或限制词可加上着重号;对于文中晦涩的文字可反复吟读,理解其意;对于不能理解的内容要加上问号。随着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教者要求学生阅读后能提出问题并能提纲挈领地归纳大意,形成知识结构。此外还要指导学生重视图表的阅读,明确其意,领会其质。

三、知识精加工的指导

新授课后或阶段性复习时,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精加工是理解整理知识的过程,是去粗取精浓缩知识的过程,是去伪存真形成真知的过程。常见方法有比较法、分类法、联系法、归纳法等。以上知识精加工方法具有交叉性,使用时不要把它们截然分开。

机械原理阅读笔记篇7

阅读策略具有艺术性、主动性、针对性等特征,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选择性注意策略、批判质疑策略、推理信息策略和监控理解策略。

【关键词】阅读策略;策略特征;策略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2-0155-02

1问题现状

在我们语文教学的诸多内容中,阅读教学可谓是耗时最多而收效甚微的一项。作为阅读主体的学生,从小学到中学,学了那么多课文,背了那么多经典,做了那么多笔记,最终却鲜有人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具备独立阅读、分析文章的能力,这不能不说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失败。当前,伴随着新教材的推广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语文界探索阅读教学新模式的声音此起彼伏,各种阅读指导方法层出不穷,但是,我们不无遗憾地看到,这些阅读指导方法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阅读教学长期以来“少、慢、差、费”的状况,原因何在?笔者认为,现今的阅读指导方法依然固守在传统的阅读理论框架中,表现在:

1.1阅读指导的内容只注重如何获取文本知识,而缺少指导学生如何更新自身的认知结构、不断调整自身的阅读状况。在阅读中,学生不仅应知道方法是什么、如何运用,更重要的是应知道这种方法在什么样的语境中运用更有效。换言之,现在的阅读指导只注重阅读方法的陈述性知识,而缺少阅读方法的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

1.2阅读指导更多的是把动机、情绪、意志当作影响阅读的因素,强调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如何去激发、调动学生这些非智力因素以促进他们的阅读。而实际上,学生作为阅读的主体,在阅读中更需要学会自我激励、自我调控情绪及意志,从而取得更高的阅读效率。

1.3阅读指导内容上更多地集中在阅读个别环节的完善和改进上,只是提供一些具体的外显的方法的指导,如怎样诵读、如何分层、概括文意等。缺乏更高层次的、即从信息加工角度进行的更一般的内隐的策略指导。

2阅读策略的理论基础、定义及特征

所谓策略教学,是指通过教学提高学生对学习要求的意识,掌握和运用恰当的策略来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形成监控策略运用的能力。策略教学越来越引起了教学理论界的重视,相对于技能教学把阅读能力看成是一系列几乎高度定型的技能的机械传授和自动操练,策略教学强调策略的灵活性和主动性,主张读者自觉监控整个阅读过程,并在理解出现困难时及时作出反应、调整策略。具体而言,阅读策略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2.1艺术性。所谓“策略”,本意是指根据形势发展而制定的行动方针和斗争方式。那么阅读策略自然要求读者根据不同的文章和阅读目的,灵活地制定适合自己的认识活动计划。众所周知,认识活动都有其普遍的规则或程序,阅读策略也并不排除对规则的运用,但阅读活动又是因人而异,因文而定的。因此,那种一般性的阅读方法或技能并非阅读策略的本质特征,在阅读策略意义上的方法往往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方式方法,是独特的、新颖的。从这个意义上说,阅读策略带有艺术性特征。

2.2主动性。贯穿于学生阅读策略实质的东西是它的主动性特征。我们都知道,学生进行阅读有主动和被动之分。被动阅读往往是以死记硬背和对文本的机械解读为特征的,谈不上阅读策略;而主动阅读则非常注重阅读策略,非常重视学习者自身对阅读过程的调整和监控,把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积极主动的倾向与行为作为阅读的重要内部条件。所以主动阅读中必然有一定的策略相伴随,而阅读策略之精神实质就是它主体意识的明确和主动性的发挥。

2.3针对性。阅读策略总是在读者面对具体的文本,为解决特定的问题,把各种相关的方法和策略加以选择、比较,从而找到一种最优化的处理方式。它具有明确目的,带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而一般的技能或方法,从教学上来说,即使不是机械刻板的,也起码是一成不变地运用于所有的文章,因而很难达到对症下药的效果。

3“阅读策略”教学

既然阅读策略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高阅读质量方面起着如此大的作用,那么,阅读策略教学应该如何进行呢?研究表明,下面策略能有效地促进阅读理解。

3.1批判质疑策略。

在阅读中运用批判质疑策略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西方学者一直将批判思维作为创新精神的核心部分来看待,他们主张:批判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动力和基础,开发人的批判思维就是开发人的创新思维。要开展批判质疑策略,应该了解关于“批判”的知识。如果没有“竞争性因果假设”(多种合情合理的假说都能解释同一事实);如果不能分清“竞争性假说”的常见类型;如果在知识上尚不能辨别“报告”(叙述那些通过调查可以得到证实的信息)、“推理”(根据真实的信息创造出新的语义信息)、“判断”(根据一定标准进行评估的结论),那么“批判质疑”在语文研究中究竟为何物,则不能不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机械原理阅读笔记篇8

首先,通过读背吸取和积累语言。熟读成诵是最基本的语言实践,也是自古以来学习语言的成功经验。人们常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出口成章”、“下笔成文”来体现一个人的语文素养。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高低,取决于语言积累的丰富。否则,读写能力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语言积累的多少决定了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高低。那么,在语言积累方面,也要科学地把握积累的内涵。因为,语文积累是个过程,它不是机械地抄抄写写,也不是死记硬背词语解释、语段、篇章。如果认为只要记住一些好词佳句,强调语言材料的积累,似乎语文积累就大功告成;如果认为只要多记诵名家名篇,强调语言典范的积累,似乎语言学习就能水到渠成。其实,忽视语文积累的记忆和理解、感悟、鉴赏等环节的联系,把积累变成孤立、机械的记忆活动,把学习者的理解、感悟、体验逐出积累的领域,一味强调记诵,只能是事倍功半。积累是新的认知结构的积极重建,不是知识的机械累加。理解文本的具体意义,识别内容的具体特征,了解内容之间、内容与原经验之间的具体联系,是有效积累的前提。

其次,通过读背是提高阅读能力和积累。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机械记忆能力强,而理解、分析能力不足,成年人则反之。低年级学生机械记忆能力更强,背诵是低年级学生学习的好方法。如果错过了好时机,到了高年级,学生将对背诵产生厌倦,这将对学生学习语文形成很大的障碍。如果学生在低年级时背诵积累了大量的语言材料,那将对以后的学习产生促进作用,所以新课程标准要求:“以读为本”,创设由内化—外化的转换实践活动,在读中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在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读中理解文章准确的语言文字,通过多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积累知识,充分发挥学生潜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所以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读”的好习惯和读的品质,不同的课文学生可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来读,并逐步提高读的技巧,从而领悟读的乐趣,提高学习语文的自觉性。阅读教学要领引学生去感受生活、感悟文本的人文思想,与文本中的人或事物一起悲伤,一起欢乐。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感受、感悟作者写作的意图和方法。

再次,通过读背与作者产生共鸣。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最反对的是教师无休止的教授、讲授再讲授,就像一个妈妈,反复唠叨孩子,孩子必起逆反心理,一般达不到预期效果。教师以读代讲,以读领引,以读为本,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形成能力。如果教师讲得面面俱到,十分深刻,而学生却没有较多的机会去感受、感悟文本,没有亲自去品词析句。因此,我在讲课文时,尽量做到精讲多读,在整堂教学活动中,我只当配角,不当主角;只当导演,不当演员;只传授孩子理解课文之方法,不包办代替孩子的主观意识。讲读课文我只引导孩子们理解难懂的重点句、重点段。通俗易懂的句段,则让孩子们反复读、反复念,让其读出情感,念出含义。阅读课文我则全权放手,让学生自渎、自疑,自己解决问题,遇到较难的先让他们互议,我再做适当点拨。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提高,知识水平和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升华,教学任务完成得轻松愉快。

机械原理阅读笔记篇9

关键词:课外阅读;写作;源泉

一、课外阅读对写作的重要意义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里去。而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往往比较注重识字、写字和课内文章的阅读,却忽视了阅读与写作的密切配合,尤其是课外阅读常常让老师无暇顾及。然而,课外阅读是语文课堂的延伸,它让学生课内所学的阅读方法、写作思路得以运用和拓展。阅读量的多少,阅读能力的高低更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写作水平。如何使学生的作文有内涵、有深度?我们就应该在课外阅读上多下工夫,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中找到“共鸣”,引发写作的“欲望”。而课外读物也正以各种风格展示着我们的生活,我们常常能在生活中看到它们的原形,在情感和认知上产生共鸣,并与生活中的素材和感受相结合,形成具有自己独特见解的作品。这也正是课外阅读对写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1.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我在教室设计了一个好书推荐栏,选择了一些比较符合学生“口味”的书籍推荐给全班同学,如,《鲁滨孙漂流记》《小兵张嘎》《汤姆・索亚历险记》《西顿野生动物集》等,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读完我所推荐的书。每周抽出一节课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一段时间下来,我发现学生的阅读兴趣越来越浓厚,阅读的速度也越来越快。

2.借助课本激发阅读兴趣

在学生对某个故事产生兴趣后,必定会激发其潜在的求知欲,促使他们把阅读延伸至更广阔的空间。在教学《草船借箭》时,我引导学生在了解诸葛亮、周瑜、曹操的人物特点的同时,还让学生搜集资料了解三国形成和衰败的过程,或更多的三国故事,激发学生对“三国”的兴趣,并借机向学生推荐了《三国演义》。在学习了《鲁滨孙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后,学生通过课本了解了故事梗概,更在精彩片段中,领略了这两部小说的魅力,我趁机向学生大力推荐,班级中便又掀起了一股阅读热。

3.肯定学生阅读体验

如课外阅读欣赏课、课外阅读心得汇报课、课外阅读成果展示课、课外阅读知识竞赛课等,让学生从中学会欣赏,不断积累,扩大阅读知识面,从而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不断激发阅读兴趣。在一次次的阅读交流活动中,学生通过话剧、朗诵精彩片段、交流读后感悟、制作阅读画册等形式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将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个人爱好融入文本,使阅读成为一次个体生命的发展,让学生觉得这样的阅读是一种享受。同时,通过阅读交流课,让学生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学生充分地享受阅读成功的快乐。

三、在阅读中搭建“读”与“写”的桥梁

1.结合生活看阅读

许多学生无法下笔或情节简单大多是因为构思不够巧妙,不知道接下去该如何发展,或无法抓着关键的细节进行描写。我们所推荐学生读的书,都是语言精练、情节精彩或贴近孩子生活的作品,如《小兵张嘎》《汤姆・索亚历险记》都是这个年龄段孩子易于接受、能够模仿的,甚至可以看到自己影子的故事。让孩子阅读故事,再走出文本,结合生活,让孩子更多地发现生活的精彩。

2.注重积累“精彩”语言

常言道:“书到用时方恨少。”这也正是我们读得少,积累少的结果。鲁迅先生曾说:“读书必须如蜜蜂那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只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如果学生只读语文课本中有限的几篇文章,那么到了作文时,便挤不出词句来了。而班上语文能力强的同学都对课外书情有独钟。可见读写能力的获取,主要还应来自于课外阅读,只有多读书,多积累词汇语段,日久天长,便能信手拈来、随心所欲了。因此,我指导学生在阅读时注意方法,多加积累,要求学生边读边划出精彩的语句或片段,读后再将其记录在“日积月累”本上,每天背诵一个自己最喜欢的片段,并在课外阅读交流课上诵读给大家听,久而久之,同学们也喜欢上了这样的积累,更乐于将自己的“精彩”与他人分享,学生的文章表达也日益丰满起来。

3.在阅读中训练仿写

仿写,即以所阅读的文本为例,仿照文中精彩的语段或写作的思路、角度来练习写作。文中修辞手法的运用、人物外貌、心理活动的刻画以及环境描写的衬托等,都是我们在课外阅读中可以借鉴模仿的。从小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教师的习作指导来看,基本是从机械的引用过渡到灵活的仿写,最后发展为创作,在模仿中不断创新,以提高习作能力。学习了《人物描写一组》后,我推荐学生阅读了《小兵张嘎》,并指导学生在阅读时注意书中人物描写的片段,并把它们画出来,思考作者是如何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描写展示人物的特点。并让学生进行模仿写作,对班级的某个同学进行描写,写后让大家猜猜是谁。以一个学生的片段描写为例:“他中等个子,长得很敦实,他的胳膊和腿真像成熟的玉米棒。他总喜欢穿一身红色运动服,他说:“运动服穿着舒适。”他的头圆圆的,红扑扑的脸蛋上嵌着一双黑溜溜的眼睛,就像黑夜里的探测器,时不时地滴溜转着,真滑稽!我最喜欢他的笑声。瞧!他又潇洒地挥舞着刚发的语文考卷,昂首大步迈向自己的座位,他那大嘴中发出的爽朗的笑声,似乎再向全班宣告:“我又是第一名”。简单的一段人物介绍,便把一个爽朗的大男孩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这样的精彩似乎也不亚于文中的小嘎子,让听的同学们也不禁开怀一笑。其实作文原来可以这么轻松而愉快,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寻找到前进的方向。

4.多写心得促阅读

机械原理阅读笔记篇10

(一)“一刀切”的问题。教师常常不顾学生具体差异,不管有些学生是否已经掌握,另一些学生是否能够接受,布置作业一律同样要求,因而作业中利于学生发展的成分很少,学生所作无用功较多。

(二)机械重复的抄写作业布置较多。教师往往让学生花大量时间来抄写一些课堂上应该掌握甚至已经掌握的简单知识,作业含金量极低,不仅浪费了学生时间,还禁锢了学生思维,使学生对作业、对学习产生厌倦心理。

思考作业布置中出现上述问题,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教师没有真正认识到学生是学习、作业的主人,是发展的主体,而是生硬地把自己的愿望机械地施加于一群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各不相同的学生。二是教师没有认识到课外学习包括课外作业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作用,而仅仅把作业看成是课堂教学的查漏补缺。

要改变作业布置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其前提是教师要树立好三种观念。

一、学生是主人的观念

学生不仅仅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更毫无疑问应是自己作业的主人,课外作业则更应是学生的自留地。学生只有真正获得了自才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认真地、有创造性地耕种它。这比起不切实际的“一刀切”作业来,必然事半功倍。所以,教师要在思想上充分尊重学生,充分信任学生,把驾御课外作业的自交还给每一个学生。

二、作业即自学观念

当今世界,知识庞杂,而我们的课时有限,如果我们的课堂只是传授知识,作业只是巩固课堂所学知识,那只能教出一批知识面狭窄、目光浅薄的学生。所以说课堂主要是让学生学习方法,为学生打好基础,课后才是运用方法,获取知识,形成能力。所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也就是说,作业决不能只为课堂拾漏补缺,作业该是实打实的学生自我充电、自我发展的自我学习过程。

三、大语文教育观念

语文无处不在,而一本薄薄的语文课本其内容是何其有限,所以说教材只是例子,而教学是要通过这些例子让学生举一反三,真正学会学习。因而我们教师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念,认识语文教育全面性、综合性、广泛性的特点,教学决不能仅仅满足于让学生学好一本语文书,作业则完全可以、也完全应该让学生跳出语文课本,到语文知识的大海中去遨游。

教师如果能树立好正确的观念,就能采取正确的策略,改革小学中低年级的语文课外作业,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做。

1、帮助学生明确三种思想

让学生明确:“自己是作业的主人”、“作业即自学”、“语文无处不在”,而“作业即自学”则是三种观念的核心。要让学生从传统的“作业即按老师的要求巩固课堂上已经学过的知识”这一认识误区中走出来,明白作业是为了提高能力自身能力,作业过程完全是自我学习过程。这样学生就能避免逃避作业、应付作业等无效劳动。

2、培养学生养成三种习惯

(1)自我检测的习惯。课本知识巩固作业在低段来说,适量的抄写记忆还是很有必要,是为了避免重复劳动,老师在设计作业上可以投其所好,以趣味取胜。

(2)阅读课外书籍的习惯。叶圣陶老先生指出: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我们语文教学归根到底是为了培养学生自能读书、自能学习的能力,这一能力无疑要通过大量的阅读训练实践,日积月累地形成。教师要引导学生广泛地阅读课外书籍,尤其要引导学生读好三类书:一是与教材密切相关的文章,二是优秀的少儿读物,以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来充实学生头脑,增加学生文化底蕴;三是科普读物,包括当今世界最新科技动态,以丰富学生知识,开阔学生眼界,促使其树立远大理想。要教给学生阅读课外书的方法,培养不动笔墨不看书的习惯,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作好摘录,并写好读书笔记,真正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3、引导学生做好三类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