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小学信息技术调研报告十篇小学信息技术调研报告十篇

小学信息技术调研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0:44:33

小学信息技术调研报告篇1

关键词:学科战略情报产品 知识构建 实现过程 研究方法

分类号:G350

1、学科战略情报研究概述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随着网络化、知识化时代的到来,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以科技实力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许多国家都把强化科技创新作为国家战略,把科技投资作为战略性投资,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实施重大科技计划,因此,世界各国对科学的战略决策依赖日益增强。学科战略情报研究作为科技战略决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国及其科研机构制定发展战略、确定学科发展方向和学科发展规划中起着重要作用。

学科战略情报研究利用情报学方法,针对特定学科研究学科发展脉络,跟踪监测国内外战略研究对象的最新情报信息,分析研究得出某个学科的发展现状、发展态势、战略重点、前沿热点,预测判断未来发展趋势,为国家层面的政府部门、科研院所、组织机构的高层决策者在制定国家、机构学科发展规划,确定某个专项、重大项目的重点部署方向,评价国家、机构、科研人员的研究成果时提供科学、准确的事实依据、数据案例、经验借鉴和决策参考。

根据一定的主题,把收集、整理后的情报资料,经过分析研究,编写成满足用户需求的各种形式的快报、专报、专题报告,是学科战略情报研究工作的最后一个重要程序。学科情报研究成果编写质量的好坏与编写形式,直接影响用户的使用效果,所以,本文拟阐述学科战略情报产品的分类、研究过程、分析方法,以及学科战略情报产品的质量特性及其保证。

2、学科战略情报产品分类

目前,国内对学科情报产品分类的角度很多,尚未达成共识。笔者根据多年的学科战略情报服务实践,结合学科战略情报研究产品的内容特点,将其划分为学科领域发展前沿与热点问题动态监测报道类产品和学科领域研究报告类产品,如图1所示:

2.1 学科领域发展前沿与热点问题动态监测报道类产品

学科领域发展前沿与热点问题动态监测报道类产品主要及时、准确地搜集、整理、报道世界科技强国重要领导人在科技方面的讲话,国家机构或国际重要组织针对某一学科领域的最新战略规划、计划、路线图,国际重要咨询机构的重要研究报告,某一学科领域出现的新进展、新动向、新成果、新生长点,某一学科领域最新的国际会议信息等。

学科领域动态监测报道类产品属于动态监测性的信息报道类刊物,它要求的信息是科学研究性的、动态的、最新的,所报道的信息要新、准、快、全、深,且信息量要大。它是学科情报研究人员定期(半月或者一个月)向高层决策者提供最新带有战略性、全局性、长远性和前瞻性的学科动态情报信息。目前国内外学科情报服务的实践中,从产品报道的服务方式和手段来划分,学科领域动态报道类产品主要包括动态监测数据、数据库、动态通报服务和监测快报等4种类型。比如,中国科技信息网的网络动态科技监测数据,法国科研中心科技信息研究所的网络监测数据库,加拿大科技信息研究所的动态通报服务,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创办的基础科学研究、现代农业、空间光电、先进能源、信息、地球科学、气候变化科学等13个专题的《科技动态监测快报》,中国科技部基础司和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主办的《基础科学研究快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办的《学科政策动态》,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创办的ChineseacademyofSciencesBasicResearch(每两月一期)以及日本理化所创办的RiKenReSeaRCH(每月一期)等。

2.2 学科领域研究报告类产品

学科领域研究报告类产品是学科战略情报研究的重要产品,通常人们所说的学科战略情报研究产品主要指这类产品(以下简称研究报告)。它以分析说明、归纳提炼、论证推测为宗旨,结构严谨,分析深刻,结论和目标明确,具有预测性、总结性、判断性、专业性、系统性和前沿性等特点。根据研究报告的性质,主要可以分为综述性研究报告、述评性研究报告、预测性研究报告、评估性研究报告、背景性研究报告等。笔者从多年的学科战略情报服务实践出发,根据学科情报用户需求和学科情报服务层次的不同,将学科情报研究报告划分为重点前沿领域重大战略咨询报告、重点学科领域专题咨询报告、学科领域国际发展态势分析报告、重点学科领域论文或专利统计分析报告、学科发展的科学结构地图报告、目标科研机构的科技布局与科技发展战略调研报告6种类型,它们之间既有本质区别又有紧密联系。

2.2.1 重点前沿领域重大战略咨询报告 这里的重点前沿领域不是用户方提出的,而是情报人员在充分了解世界科学前沿发展的基础上,自主提出并分析潜在的或将来可能突破的前沿科技问题,或解决国家重大需求中的重大科学问题和技术问题。情报人员在充分研究世界科学前沿发展动态,了解国家战略需求,全面调研分析发达国家有关科技政策和部署的重要计划、项目的基础上,总结出相关学科领域的基本特征、发展趋势、前沿科学问题、关键技术,形成从问题提出、研究意义、国内已有基础、国内存在的差距、应该往哪个方面发展、解决思路和方案等一套完整、系统的能够推动和引领某一领域的发展和解决重大关键技术问题的报告。这类报告具有规划性、战略性、全局性、谋略性、指导性等特点,支持高层领导和决策机关等重大问题的决策。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的《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纳米技术应用》调研报告,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家研究理事会每年的一些重要学科领域报告,如《美国能源的未来-技术与变革》、《调控量子世界:原子、分子物理和光学》,欧洲研究理事会的《前沿研究:欧洲面临的挑战》、《欧洲量子信息处理与通信》等报告都属于这类报告。

2.2.2 重点学科领域专题咨询报告 重点学科领域专题咨询报告针对用户制订发展战略、规划、科技项目立项计划等决策需求,围绕用户提出的重点学科领域,调研国际基本情况,包括发展历史、现状、水平、研究成果、动态、特点等,全面分析发达国家有关科技政策和部署的重要计划、项目,总结出该学科领域的基本特征、发展趋势、前沿科学问题、关键技术。这类报告具有针对性、信息性、准确性等特点,支持用户科学决策。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的《国内外基础科学领域(数学、物理、化学)交叉与重大前沿报告》、《核心数学及其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国际能源展望》、《国际能源战略与技术进展》、《能源科技创新战略》等都属于

这类报告。

2.23 学科领域国际发展态势分析报告 这类报告主要是由情报人员自主选题,分析某个前沿学科领域、某个重点方向、某个关键问题、某个热点问题或技术领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发展形势和状态,通过对学科领域近lo年或者年度进展进行全面的总结和研究,对国际国内状况进行分析和对比,预测学科发展趋势,在对当今该学科领域发展现状与趋势做出正确判断的基础上,提出未来几年内我国重点研究方向和具体措施的建议。这类报告具有准确性、全面性、客观性等特点。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情报研究部瞄准国际前沿和人类面临的重大需求领域与方向,开展态势分析,分别于2007年初、2008年初、2009年初、2010年初和20i1年初完成了《学科领域国际发展态势分析》当年度的研究报告汇编,并向中国科学院相关部门和相关科技人员提供信息服务,对决策者了解我国与国际的差距、把握学科发展态势、进行科学决策和选题发挥了重要参考作用。还有中国化学会主编的《化学学科发展报告》,中国物理学会主编的《物理学学科发展报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物理科学部编写的《物理学学科发展研究报告》、日本政策研究所定期出版的《科学技术趋势》等也都属于这一类型的产品。

2.2.4 重点学科领域论文或专利统计分析报告 是指根据用户提出的需求,围绕用户指定的某一个学科领域,主要采用文献计量法、科学计量法或专利信息分析法,针对某个学科领域的科技论文文献或专利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的报告。此类报告使用指标和数据库,利用情报分析工具(如tDa分析工具和aureka分析平台等)和数理分析工具(如SpSS统计分析软件),找到研究对象的内在规律,表现各种现象之间的深层次关系,或发现从表面上难以发现的规律。这类报告具有基础性、信息性、客观性、系统性和准确性等特点。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的《中国及中国科学院化学领域/天文学领域文献计量统计报告》、《中国科学计量指标:论文与引文统计》、《纳米技术专利统计分析报告》、《国际复合材料专利分析报告》等报告,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国际高能物理前景的定量分析报告》等都属于这类报告。

2.2.5 学科发展的科学结构地图报告 指通过绘制科学结构全景图反映当前科学发展态势,分析科学研究特性,考察各国科学活动优势领域,揭示科学热点研究领域、各学科内部体系结构、交叉学科的知识关系、知识结构图等问题。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的《科学结构地图2009》是这类产品的典型代表。

该类学科战略情报产品主要利用eSi数据库作为信息源,利用文献计量学理论和方法,通过同被引分析对岛被引论文进行聚类分析,得到相互关联的高被引论文簇及研究领域,通过关键词分析以及相关领域专家对这些研究领域的内容分析,确定这些研究领域的名称,绘制科学图谱,探究科学领域结构。

2.2.6 目标科研机构的科技布局与科技发展战略调研报告 指针对用户指定的目标科学机构,根据用户对目标科研机构了解的需求,重点调研目标科研机构的战略定位及其调整,战略发展重点,未来发展目标,科技布局及其调整,重要的研究中心、研究小组、研究负责人及其承担的重要课题、重点研究方向与重要研究成果,科研绩效评价方式,资源配置及其变化,重要产出――论文与专利分析,在某个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如在空间光电领域)等。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学科战略情报研究特色分馆编写的《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分子生物学实验室跟踪调研专题报告》、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国际科研机构发展态势分析》、日本科学技术政策研究所《美国世界顶级研究机构调查报告书》和《欧洲世界顶级研究机构调查报告书》都属于这一类报告。

3、面向不同决策需求的研究过程及研究方法

学科战略情报的研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技战略决策的需求,不同的决策需求需要不同的研究过程和研究方法,最终提交不同类型的研究产品。笔者将决策者对学科战略情报的需求归纳为以下4类:

3.1 确定国际科技前沿、热点领域,为资助机构部署先导性专项、重大项目、重要方向性项目提供决策服务

在专题研究咨询报告中,其目标是推动和引领某一领域的发展重大关键技术。这类研究咨询报告主要采用资料调研法、网络站点调查法和专家咨询法,重点调研美国、欧洲、日本、德国、英国、加拿大等世界科技强国或者目标领域强国在目标领域的战略规划、路线图、国际大型研究计划、权威机构、思想库、权威部门的重要研究报告、重点资助机构最新部署的项目内容,结合内容分析法与科技政策分析法、文献计量法和专利分析法等多种方法,准确识别、遴选和把握国际上目标领域的前沿方向和前沿问题;研究国内的重要规划、计划、项目部署,指出重要研究机构已有的基础,在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面向国内需求两者有机结合的基础上,提出、分析潜在的或将来可能突破的前沿科技问题以及在解决国家重大需求中存在的重大科学问题和技术问题。报告中要提出问题,阐明研究该问题的意义,指出中国或者中国科学院已有的研究基础,提出解决思路和方案。

3.2 确定国际重点机构的战略发展重点、机构设置、研究小组的重点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为我国、中国科学院遴选国际合作机构、方向以及遴选引进人才提供决策服务

这类报告要求选定国际重要机构为目标机构,如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欧洲世界顶级研究机构、美国世界顶级研究机构、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和斯坦福大学等,研究它们的战略发展重点、机构设置、研究小组的重点研究方向和学术带头人。主要采用资料调研法、网络站点调查法,如果有条件,还可以采取实地调查法,重点研究目标机构的战略发展重点、优先发展领域、学科布局、机构设置、研究小组、研究小组负责人、承担的重要项目、项目负责人、重点研究方向等。这类报告不需要情报研究人员的观点、判断、建议和意见,而是将研究的客观情况如实提交给决策者,让他们自己判断是否与目标机构合作,在哪些领域和方向合作,引进哪些人才等。

3.3 分析某学科领域的发展现状及其态势,对该学科领域的发展趋势做出基本判断

这类报告以某学科领域(如粒子物理学、纳米科技)的研究论文和(或)专利文献为数据集,从世界、国家、科研机构、大学、学科领域、学科领域主题、技术领域等方面,采用统计分析、科学计量法、文献计量法、专利分析法和主题聚类法等,利用tDa数据分析器和aureka分析平台,主要围绕以下问题对学科领域的发展现状及其态势进行分析:世界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哪些国家与科学机构(大学、企业)在该领域具有高产和高影响力的国际科技论文,论文的学科分布及其变化,世界关注的研究主题及其变化,中国的该领域在世界中的位置,中国在该领域比较活跃的研究机构/大学,中国科学院在该领域比较活跃的研究所,专利文献

(反映技术)主要领域分布与变化,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国家发展态势、竞争实力、技术领域布局、支撑科学发展的重要技术储备、研发主体的构成特点以及相应的知识产权战略。

4、学科情报人员的知识构建及学科情报产品的质量保证

学科情报研究工作是在广泛收集信息的基础上,对信息进行深加工,提供一种具有高附加价值的深层次知识服务。学科情报研究产品的质量依赖于情报研究人员的开拓精神,学科情报研究人员的水平决定着学科情报研究工作的效率和产品的质量。因此,学科情报人员应该具备以下知识和技能:①具有学科专业背景,掌握相关学科核心信息资源。②具有快速学习能力,在当今知识快速更新的时代,要在本专业的基础上,触类旁通、博采众长地熟悉和了解多个专业的知识,熟悉世界科技强国的科技规划、科技发展战略以及科技发展动态等,从多方面提升自己的能力。③具有很高的英语阅读和翻译水平。据统计,互联网上约90%的信息资源都是英文信息。④要具备很高的文献综合研究和分析研究能力,掌握情报调研及文献信息的定性分析方法,能对某一个学科、专题、领域进行深入研究,撰写深度研究报告。⑤熟悉并会使用科技论文文献和专利数据库,熟练使用各种论文和专利分析工具和分析平台。⑥掌握文献计量方法、科学计量方法以及专利分析方法,熟悉并会使用学科情报研究中常用的文献计量学分析指标。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学科情报的情报源越来越复杂多样,新的机构、刊物、网站如雨后春笋,数量剧增,各种信息呈指数级增长;学科情报研究的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趋势,用户对情报研究快速反应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学科情报研究除了要求相关人员不断构建自身的知识外,还需要建立良好的组织机制,组建合适的情报研究课题组,制定良好的工作流程,确保各种产品的质量。

小学信息技术调研报告篇2

信息技术之小班化游戏编程教学特色研究

孙凤洋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门分支课程,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意义上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已远远不够,应在让学生掌握传统意义上的一些信息技术和技能的基础上,还应该培养他们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与爱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获取知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应该鼓励学生在信息技术领域不断质疑、不断创新,从而为他们打下良好的基础,使他们更好地适应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基于以上认识,下学期我校将面向三-六年级开展小班化游戏编程教学研究。

一、研究背景

近几年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使得国际上许多发达国家已经面向中小学生普及编程教育。我国国务院也于2017年颁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实施全民智能教育项目,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推广编程教育”。

结合上述国际背景,1月中旬我有幸参加了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十三五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基于游戏化教育教学实践创新研究”的重点课题“区域实施以计算机思维培养为目标的人工智能编程策略研究”开题报告活动。在市教科院信息技术教研员陆德旭、中国海洋大学教育技术系副主任孙艳霞副教授、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游戏专业发展委员会秘书长肖海明等专家领导的引领和指导下,结合我校小班化教学的实际,我明确了下一步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工作的重心,以SCRatCH游戏编程教学为突破口,重点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以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二、研究措施

1.以课堂教学为抓手,面向全体学生打牢基础

基于学生都喜欢玩游戏这一特点,我校开展SCRatCH游戏编程特色教学,针对scratch软件的学习以“项目式”教学展开,将所学知识与技能融合到一个简单的小游戏中,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协同合作完成游戏的设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掌握知识与技能还能感受到在“做中玩”的乐趣。

2.社团活动培养兴趣

开展scratch游戏编程社团,招纳一批对scratch游戏编程特别感兴趣的同学,进行项目教学的提升训练,让这些孩子先成长起来再来带动组里的其他同学,最后,辐射到带动整个班级的同学一起来学习游戏编程。

3.参赛竞赛激发斗志

依据前期参加青岛市noC大赛,青岛市中小学生科技节、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我校学生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因此,我将仍以“竞赛”来带动学生的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4.课题研究引领发展

基于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十三五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基于游戏化教育教学实践创新研究”的重点课题研究团队的力量,“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引进核心团队的老师来为我们送课,让农村的孩子也享受到最先进的信息科学技术。

三、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19年1月——2019年3月)

(一)制定研究方案,进行理论学习。

(二)设计教师、学生、家长问卷调查表,对本校创客教育现状进行调查,并做好调查分析报告。

第二阶段:课题研究实施阶段(2019年4月——2020年7月)

(一)着手进行课题研究,不断发现存在问题并提出对策。

(二)及时调整方案,深入探索研究。

(三)交流、总结和推广优秀成果,完成阶段性研究报告或论文等。

第三阶段:课题研究结题阶段(2020年8月——2020年10月)

(一)收集好各类研究资料、整理经验、做好分析、总结研究过程中的各类阶段成果材料(包括文本类、网络类、资源类、应用功能类等)进行提炼提升,写出有新意、有深度、科学性强、有创新价值的专题论文。

(二)课题组组织编印课题论文集,向课题主管部门上报成果材料。

(三)撰写课题实验总研究报告。

(四)实验研究成果展示,邀请课题指导小组和上级教科研部门专家进行结题工作指导。

(五)准备结题材料,申报结题。

小学信息技术调研报告篇3

1.寻找潜在用户,市场需求具体化由公司研发管理小组同潜在用户进行前期的需求沟通,主要内容是了解用户对期望产品的具体要求,包括产品的作用、功能等信息。管理小组根据收集到的用户需求信息进行前期的整理和归纳,然后将相关信息交由公司销售部门、技术部门和财务部门进行后续处理。2.细化分析用户需求,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评估销售部门根据得到的信息进行行业市场的调研和相关信息的收集工作,并向研发管理小组提交反馈报告。报告主要包括研发目标的市场现状、应用前景等内容。技术部门根据得到的信息进行技术评估,将用户的需求转换成相对具体的技术要求,以此为基础进行轻量级的概念设计。其主要目的是将用户的需求和技术要求在设计层面上进行匹配,并根据设计结果的偏离情况向研发管理小组提交反馈报告。报告包括了产品的架构、模块的设计等内容。其需要说明的问题是用户需求同技术设计之间的耦合程度。财务部门根据得到的信息进行框架性的财务分析,并形成一个初步的预算报告,对项目的研发和制造成本进行估算。制造成本的估算可以根据技术部门的概念设计进行估算,研发成本的估算可根据模块的功能,参照公司以往研发类似项目的成本进行估算。最后,研发管理小组根据这些反馈的信息来评估项目的可行性。评估的内容包括市场容量、发展前景等常规内容和研发内容和流程、资源要素的统筹以及相关激励措施的制定等具体内容。

二、甄选项目合作方,确认合作方式和任务分工

合作方案主要包括合作方甄选、合作方式和任务分工的确定。对项目合作方的甄选,三环锻压主要参考“是否有参与项目的积极性”和“是否具备相应的研发实力”两个标准。公司将项目课题中所涉及的关键技术项目进行归纳,将需要其他参与方完成的技术项目按照招投标的形式来考核其是否具备相应的研发实力。项目的执行以合同制的形式落实。根据前期沟通形成的需求分析,各研发主体共同进行内容的评审,一方面对需求分析内容沟通,另一方面将研发内容进行分工,形成较为详细的研发工程报告。报告主要包含研发工程的方向、内容、流程以及参与方等。在该研发工程中,经过甄选,参与方除三环锻压之外,还包括以华中科技大学为代表的高等院校方,以北京机电研究所为代表的科研院所方和以三一重工为代表的用户方。而任务的分工,则根据研发项目的总目标,分成四大部分,分别是“高强度板材成形方案的研究”(由三环锻压负责),“机器视觉控制技术”(由科研院所方负责),“主机虚拟技术”(由高等院校方负责)和“模具快速更换系统”(由用户方负责提供需求分析)。每一部分的研发内容均由研发管理小组同各参与方进行详细沟通,并形成双方认可的技术备忘录。最后由研发管理小组根据以上的资料和文件,同其他各研发主体签订最终的合作协议。对各研发主体的具体责任和义务进行确认,对知识产权的归属、经济效益的分配等方面的细节进行明确的界定,对研发过程中的各项可见费用,如设备、材料、人员工资等进行一一核对落实,并对各个研发主体限定其研发费用的总量。

三、采用先进方法,实施对并行研发工作的有效调度和管控

三环锻压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主要由研发管理小组来对各研发主体进行沟通协调和统筹管理,其着眼点是协调研发项目进度中的关键时间点,确保各并行研发项目能够尽可能实现平稳衔接。

1.研发项目的规划管理研发项目的目标确定后,三环锻压制定详细的研发流程和实施时间表,同时以研发环节为核心,确定新产品的销售、采购、制造、用户培训、售后服务等关键时间点。各生产主线部门再根据要求,制定本部门的执行计划。整个新产品的研制过程也是由研发管理小组统筹管理,负责研发项目宏观层面的信息沟通以及微观层面的并行调度。在管理的过程中,重点关注各项并行子项目的时间节点,在子项目的进度出现偏差时,研发管理小组要及时对与其存在耦合关系的其他子项目进行相应的调整。制定研发流程规划,关键是让各研发主体的研发工作尽可能地并列进行,从而缩短研发周期。三环锻压在流程的规划上,根据前期分解的任务模块来制定计划。先将任务模块按照研发的时间顺序进行排列,然后将其中相对独立或在某一时间段内没有顺序要求的一个或一组任务模块移出,将启动时间尽可能提前,同其他任务模块并列进行;制定的顺序是“先横后纵”,即先横向确定各研发主体的研发流程计划,再纵向调整和确定各时间段内各研发主体的研发任务。

2.研发项目的信息处理同研发管理小组一样,三环锻压在研发过程中同样采用并行的集成化产品开发方式(ipD)。根据研发工程的需要,公司从技术中心的工艺所、电气所、机械所等研究所抽调26人组建4个研发工程团队,共同组成研发工程小组。这种多学科研发团队的优势:一是能够在学科领域相互渗透;二是能够在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的同时,极大地减少研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诸如设计、工艺等错误;三是能够较好地解决传统串行研发模式中因返工而致使研发时间难以控制的现象。研发小组作为企业的研发主体,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其他研发主体协同工作。由于各研发主体处于不同地域,客观上需要借助以CimS的信息技术为基础信息交流平台来进行研发过程中的数据交换。三环锻压为该项目组建独立的pDm集成数据库,以此为核心进行数据流的交换和处理。各研发主体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能够自由访问和修改数据库中的信息内容,从而实现了研发管理小组与各研发主体的信息交换,同时,研发管理小组也能够将集成项目数据库中的数据及时下达给公司生产系统。

3.研发项目的调度研发工程启动之后,各研发主体按照周、月、季度向研发管理小组报告当前研发进展情况。周报告主要通过视频会议或者邮件等形式,总结本周内完成的研发任务、出现的问题或遇到的困难以及下周的计划安排等内容。月报告和季度报告则由研发管理小组主持召开协调分析会,各方均派代表就技术进展情况、预算执行情况、人员配置情况等阶段性的细节进行交流,会议地点则在各研发主体之间轮换。同时,研发管理小组会根据各方的汇总情况,对各研发主体进行调整。一是更好地控制进度。对于进度超前的研发主体,适当抽调部分技术人员到其他研发主体中进行培训和协助;二是更好地控制内容,研发管理小组对研发主体所取得的各项阶段性成果进行评估,检验其成果的深度和广度同目标要求之间的偏差度,以此来避免资源要素的过多消耗。

4.研发项目的质量控制三环锻压主要通过控制研发设计的过程和结果来控制质量。在研发设计的过程中,由公司研发小组负责对各研发主体所提交的阶段性的中间数据和中间模块进行审核。公司研发小组将收集到的数据和模块在子项目模块的框架平台内进行内容审核和功能测试,以此来修改和纠正研发过程中的错误。同时,将检验的过程、结果以及发现的问题通过测试报告进行反馈,协同和敦促相关研发方限期修正。当某个子项目的功能模块全部完成后,公司研发小组同研发方联合进行全面测试,同时将模块的接口和测试结果等相关数据更新至pDm系统之中,以便其他相关研发主体查阅和调用,协助研发质量的控制。数据集成管理研发过程中所产生的阶段性成果或中间数据,同样均由各研发主体提交至研发管理小组。后者负责将其形成设计过程中的相关资料进行纸质备案和数据库存档。即当一方的研发主体需要修改设计或者再次设计时,不仅能够直接从数据库中调用某一时间段内的设计数据,而且能调用该时间段内其他研发主体的相关数据进行参考,无需从头进行研发,极大减轻了重新设计的压力,而且出现问题时,便于错误的排查。同时,对于整个研发过程中的数据收集,公司最终获得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研发数据库。当研发人员进行调动时,可以借助数据库查看其研发日志,实现平稳过渡。

四、开展并行研发的评估审核,为后续项目的开展积累经验

小学信息技术调研报告篇4

[关键词]aeCt会议;教育技术;web2.0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0008(2010)01―0003―05

一、采取整合的途径来迎接挑战:本届会议的核心议题

2009年10月27日,一年一度的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会议(associationforeducationalCommunicationsandtechnologyinternationalConvention,简称aeCt)的国际年会在美国肯塔基州的路易维尔市(Louisville,Kentucky)拉开序幕。尽管受美国经济状况的影响,本届会议仍然吸引了大量活跃在教育技术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实践者,注册本届会议的人员约有740名。本年度的会议为期五天,围绕“以整合的途径迎接挑战”这一主题展开,一并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内容:①积极采纳来自各个学科的研究成果;②多方合作,共同参与教育与培训的变革;③创新、无缝地将技术整合到学习、教学和工作当中;④促进研究、实践与理论建设的密切联系;④探求促进学习、教学和绩效的有效策略及其作用机制。

具体说来,本届会议提出的分议题包括:①变革学习与教学;②将设计和开发同学习与知识的实际应用联系起来;③采用多元的、跨学科的研究途径;④探索新兴传媒技术在学习、教学和工作中的应用;⑤评估教育技术产品的应用;⑥融合社会网络和分布式媒体于学习和教学当中。

二、百家争鸣:会议各主要模块

1.大会主题报告

大会一共举办了三场主题报告。10月28日,来自悉尼大学的peterGoodyear教授率先做了题为“通过探究来学习和以设计来教学”的报告。Goodyear教授的报告主要涵盖了如下三个方面:①学习者在混合性学习环境当中的学习体验;②基于设计的教学;③如何有效地促进教师分享教学设计的经验。

Goodyear教授首先介绍了自己的研究发现。他们采用现象学的研究方法,通过访谈、开放问卷调查了混合性学习环境下的大学生对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的认识及其如何来开展学习。研究表明,学习者们对基于问题的学习的理解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有的学习者只想依据既定的过程来完成学习,有的则希望获得独立的问题解决能力。大量的学习者采取的是浅层次的学习途径,只有很少的学习者采取了深层次的学习途径。多数学习者的认识和教师的设计意图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他指出,在强调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同时,教师仍然需要提供支持,引导学习者更为有效地利用教师所提供的工具和资源,更好地完成教师设计的学习任务。因此,教师的教学设计应当致力于激发学习者的创造力,帮助学习者更好地利用丰富的学习机会和资源进行学习,而不是规定其学习的步伐。教学不再是讲授,而是对学习者的支持的过程,也更是一个生动丰富的设计过程。学习者所开展的活动同教师所提供的任务往往存在着差异。教师在设计中应当以学习者的活动为核心,关注其所处的共同体、社会关系及其周围的资源等。

Goodyear教授进而提出设计包含了任务、工具和人三个要素,并且它们可以分为三个层次:①为时数月包含一系列任务的宏观层次;②关注单个任务的中观层次;③仅仅数分钟或几个小时就可以完成的子任务的微观层次。他进一步提出了设计样式(Designpattern)和样式语言(patternLanguage)的概念。他认为,样式是对一个情境下反复出现的问题的一种解决方法。他援引Christopheralexander的话,指出样式归纳了解决问题策略的核心,因此实践者可以反复地使用该策略,而这些使用的方式却不相重复。Goodyear教授认为,对教师教学设计的支持应当同时结合绩效支持和职业教育来展开。研究者应当致力于采集有效的设计样式,为其命名,并且研究技术与其相联系的可能。Goodyear教授的报告对教学设计、教师教育、基于探索的学习等多个领域均有丰富的启示。(详细发言总结请看:cloudworks.ac.uk/cloud/view/2578)

来自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nationalScienceFoundation)的项目主管DaphneRainey博士做了大会的第二场主题报告。她的报告题为“数字化学习:推动教育的革新”。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重点资助基础科学的研究与教育,并通过其资助的研究与教育项目,促进对美国学生数学和科学能力的培养,以帮助其适应技术的研究、推广与应用。DaphneRainey博士的报告关注了与数字化学习相关的概念以及数字化所提供的学习机遇。认为信息技术为支持学习者完成真实而复杂的任务、培养其高层次思维能力提供了可能。然而,当前学生的学校生活和学习与其课外充盈信息技术的生活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在课(校)外,学习者能充分地运用信息技术进行交流、合作与创造。数字化因而也为教育者和教育研究者带来了挑战,评估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与整合、理解数字化的学习者、应对教师的需求以及培养学习者发现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是当前需要关注的几个核心方面。DaphneRainey博士在报告当中还具体介绍了国家自然基金会支持的几个关于数字化学习的项目。(详细发言总结请看:cloudworks.ac.uk/cloud/view/2582)

来自莫斯科大学的心理学教授andreipodolskij做了题为“关注学习者发展的教学设计”的第三场主题报告。他指出,教学设计研究者首先需要找寻基于心理学的解释工具和学习者基本认知过程,来支持实践者更好地分析学习、教学和培训的各个方面,该工具需要根植于学习和发展的研究当中。其次,研究者应当探求在实际情境下应用上述认知过程的有效规则,心理学的研究可以帮助其找寻促进或限制该应用的条件。andreipodolskij教授特别强调了关注学习者发展的重要性,认为学习者的发展是教学的根本目的,教学和学习的设计需要与学习者的发展相一致,促进学习者在认知、个人、道德、社会和情感相关的各个方面的发展。他回顾了其导师piotrYa.Galperin教授的研究,指出教学所致力于的心理行为(mentalaction)代表了个体生涯中持续发展的机能结构。他强调教学设计的各个成分均与学习者发展的需求息息相关,表现在:①学习者特征,即学习者是否能够成功完成学习任务受限于其相应心理机能结构的发展以及作为掌握该心理行为前提的其他心理行为的学习;②教学目标,即期待学习者掌握的概念、技能、认知模型、元认知策略等均与心理学的研究密切相关;③教学材料,即教学内容的设计需要考虑学习者的心理机制。

andreipodolskij教授重点探讨了piotrYa.Galperin教授关于认知行为发展阶段理论及其对教学设计的指导意义:①动机形成阶段,学习者形成对于学习目标、学习过程和学习环境的态度;②基于图式的定向阶段,学习者可以使用图式来完成、探究和反思该行为,图式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定向的作用;③材料化的图式应用阶段,学习者开始运用图式来解决不同的问题和任务,这些任务以明确的顺序和形式呈现和组织,图式起到材料化的学习辅助作用;④外化的社会化语言阶段,学习者可以不再依靠图式,独立解决更为复杂的问题,图式的内容外化于学习者社会化的、能被他人所理解的语言当中;⑤内化语言阶段,外在的语音形式内容转化为内隐的语言。在报告的最后,他强调研究者和实践者需要综合考虑学习者心理活动的基本机制以及学习者个人的和社会――心理的特征和学校的具体特征。

andreipodolskij教授的报告为大会注入了一管来自心理学的强心剂,也更加凸显了当今教育技术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研究与实践的脉络或风貌。(详细发言总结请看:cloudworks.ac.uk/cloud/view/2583)

2.专家讨论和讲演

应往届与会者的要求,本届大会还设立了一个专门模块,邀请各个领域的专家和知名学者举办论坛或者就其活跃的领域进行报告,内容涉及了教育技术多个方面,例如理论和知识的整合问题、远程教育的发展、科学思维的培养、教学设计工作者的能力标准、教育技术专业课程建设、教师与媒体专家的合作问题和面向教师的信息技术教育等。

来自英国开放大学的GráinneConsol教授介绍了开放大学学习设计新方案(theoULearningDesigninitiative)项目所开展的一系列工作。该项目关注如何更好地描述、理解、支持和引导教师的教学设计,支持教师使用新技术来整理和应对各种新的观点、新的教学和学习理论,从而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支持。该项目工作包括了相互联系的三个方面:①通过案例研究、个人访谈、焦点团体访谈等来探索教师是如何理解设计以及如何开展设计;②开发和提供CompendiumLD工具,帮助教学设计者通过视图的形式更清楚地表达教学设计的想法,表征其设计的流程。通过视图表征工具的使用,教学设计者可以更好地发现原先设计的不足,并且能够更有效地与同行交流其教学设计的思想;③开发和提供社会网络(如:Cloudworks)来促进教师共同体的建设,支持教师分享和交流教学设计的实践经验。

目前该共同体仍处于建设的初级阶段,研究者们致力于提供大量关于案例、个案研究、设计等资源的链接,希望能够成功孕育出一个健康积极的教师共同体,并且最终实现共同体的自建组织。此外,GráinneConsol教授还介绍了英国开放大学与卡内基梅隆大学(CarnegiemellonUniversity)共同合作的oLnet项目。该项目由威廉和弗洛拉休利特基金会(williamandFloraHewlettFoundation)支持,主要关注开放教育资源的设计、使用和评估。随着越来越多的高等教育机构参与到开放教育资源的运动当中以及网络的蓬勃发展,对开放教育资源使用的研究方兴未艾。

密苏里大学的乔纳森(DavidJonassen)教授发表了“支持问题解决的教学设计”的报告。他指出,当前教学当中提供给学习者的问题存在一定的局限,学习者即使解决了问题,也往往是停留在对过程和步骤的认识层面上,并没有形成对问题背后知识科学的深刻理解。他提倡应当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来促进学习者深层次的认知改变,所设计的问题可以按照问题的动态性、难简程度以及良构或异构多个维度进行分类。他还指出不同学科教学所采用的问题需要考察学科相关领域实际的需要。例如,在实际工作当中,工程师需要通过与来自不同领域的工作者合作来解决非良构的问题,他们往往需要创造性地同时达成多个貌似冲突的目标,并且还要应对各种无法预料到的挑战,此外衡量问题解决成效的标准也往往涉及到其他多个领域。这些问题解决的实情要求都对教学当中学习者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挑战。乔纳森教授接着介绍了用于支持学习者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他提到,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可以灵活地使用案例来提供支持:①案例可以作为问题提供给学习者解决;②案例可以用来促进学习者的类比编码(analogicalencoding);③案例可以为学习者提供问题解决的不同视角;④可以建立案例库来弥补新手知识的不足;⑤还可以让学习者自己来建立案例。

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习者的需求,为学习者的问题解决提供各种认知支架,包括提供问题、组织辩论、引导学习者进行因果推理等。乔纳森教授的演讲为致力于学习者问题解决能力和高层次思维能力培养的实践者和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启示。

3.大会各个分论坛

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旗下的设计与开发、远程学习等研究分支分别举办了分论坛,组织了各种形式的报告。

(1)设计与开发(DesignandDevelopment)分论坛。该分论坛主要关注学习环境的创设以及教学材料的开发和评估,以提高学习和教学的质量为己任。

(2)远程学习(DistanceLearning)分论坛。该分论坛强调运用远程学习技术来满足学习者及大众的需求并且关注学习社区的营建。

(3)教师教育(teachereducation)分论坛。该分论坛的核心议题是教师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发展,主要关注如何支持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来为不同的学习者创造有效的教学环境。

(4)研究与理论(Researchandtheory)分论坛。该分论坛以发展和推进理论、传播包含多元视角的研究以及推动对社会和文化问题的关注为主要使命。

(5)国际(international)分论坛。该分论坛关注来自全球的教育技术工作者之间的合作,提倡跨越国家和文化边界的交流。

(6)培训与绩效(trainingandperformance)分论坛。该分论坛关注现有理论在培训与绩效支持当中的应用,尤其关注组织和个人的绩效和学习,基于系统思维对过程的研究,技术对学习和绩效提高的促进作用,与客户的合作和基于理论的实践等。

(7)系统变革(SystematicChange)分论坛。该分论坛关注小学、公司、高等教育等机构的系统变革,涉及学校当中系统变革的实施、在公司当中推行基于用户的设计等广泛的话题。

(8)学校媒体与技术(Schoolmediaandtechnology)分论坛。该分论坛提倡学校媒体工作人员的合作与交流,来更好地开发、建设和评估学校的媒体项目。

(9)多媒体开发(multimediaproduction)分论坛。该分论坛主要关注如何更好地制作多媒体,达成教育和通讯的目的。

(10)管理(management)分论坛。该分论坛关注教育媒体在教育和学习各个层面的应用。

除此以外,大会还举办了研究生论坛,就教育技术研究当中涉及的道德伦理问题、教育技术毕业生就业、创办期刊、等问题为教育技术的研究生们提供了建议。值得一提的是,国际华人教育技术协会(SocietyofinternationalChineseineducationaltechnology,简称SiCet)以及韩国教育技术协会还分别举办了论坛,为来自全球各地的中国和韩国的教育技术学者们提供了交流和联系的平台。国际华人教育技术协会论坛报告突出了国际的主题,特别关注了大陆及台湾地区教育技术学科的发展,跨文化网上学习以及SecondLife等虚拟现实技术在英语外语教学当中的应用。

三、海纳百川:各主要分论坛报告

各分论坛云集了为数不少的报告,分别以报告、海报、圆桌会议、反思分享等形式开展,在教育技术各个领域的研究当中彰显了会议的核心议题“以整合的途径迎接挑战”。下面重点介绍规模较大的几个分论坛。

1.设计与开发(DesignandDevelopment)分论坛

该论坛囊集了数目最多的报告,内容涉及科学、语言、医学、体育、技术、灾难应对课程、教师教育、非正式教育和创新力培养教育等多个学科与领域。总体说来,各报告主要涉猎了如下议题:

(1)新兴传媒技术的教学应用。许多研究探讨了数字游戏、虚拟仿真、ipod-touch和web2.0技术(如:wiki、博客、podcasting)以及SecondLife等在教学当中的应用。不少研究者分享了自己的教学经验。如有的研究者总结回顾了五年以来设计和开发教育游戏的经验,有的研究者和与会者分享了教学如何使用学习者常用的社会网络工具的经验。还有的研究者汇报了教师们如何在教学当中使用各种新兴技术的调查结果。值得一提的是,研究者特别关注了学习者在游戏当中的参与体验,其中包括开发测量学习者心流(flow)或沉浸体验的量表和运用前馈(Feedforward)理论来研究学习者的体验。

(2)关于教学策略、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的探讨。诸多报告涉及了丰富的教学策略,例如基于案例的学习、概念教学、各种评论活动的教学应用、基于问题的教学和支架的使用、基于探索的科学学习、基于建模的数学教育等。还有许多报告探讨了各种学习理论在教学当中的应用,包括布鲁姆分类学、自我解释、认知负荷、自我效能等。还有研究者运用认知负荷理论探索加快音频播放速度以及配合使用视觉材料对学习的影响,为缩短多媒体教学时间提供可能。有的报告则关注教学评估的策略,分别探讨了团队评估策略和卡片分类法在评估中的应用。还有一些报告侧重于教学媒体的研究,例如教学的可信度对学习者的影响和多媒体教学当中文字的呈现方式等。

(3)人才培养与教育。不少研究者探讨了如何在课程当中为学习者提供教学设计方面的培训和实践机会,例如,如何在Flash设计和开发的教学当中融入可用性评估(usabilityevaluation)的理念与实践、如何在教学设计课程当中指导学习者开发教育游戏等。此外,还有的研究分享了开发本科教育技术专业的经验,也有的研究调查了教育技术专业研究生在申请学校时抉择的过程。除此以外,还有的报告侧重于开发测试工具(UniversalStandardizedDesigntest)来评估个人开展的设计潜力,也有的报告则探讨如何以案例的形式来表征教学设计知识,这些研究对教学设计方面的教学提供了启示。

(4)教学设计和开发过程。教学设计和开发是教育技术的重要内容。发言的报告内容包括了开展基于设计的研究(Designbasedresearch)的过程和经验,可用性评估、可及性(accessibility)评估和需求分析,探讨设计团队的建设,跨学科或跨国合作设计、实施课程的经验。有些研究则将目光投向设计者,探索、了解设计者的设计活动。例如通过访谈来搜集教学设计老手在教学设计和开发过程中常用的经验法则,或者了解软件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如何使用先例(precedent),即对蕴含以往设计经验的记忆和人工制品的巧妙运用。

(5)教学理论和教学设计模型。有一些报告侧重于对教学设计模型的探讨。研究者还探讨了舞台艺术理论对教学理论的启迪以及电影的故事呈现技巧在教学设计中应用的可能。

(6)开源建设。在会议发言里,一些研究者着重探讨了开源对教师、高等教育机构带来的影响,例如教师是否可以从开源的过程中获益等问题。

2.远程学习(DistanceLearning)分论坛

该分论坛同样是百花齐放,报告内容涉及教学设计和开发、学习者成功、教学策略、理论应用等诸多方面,尤其凸显了如下主题:

(1)交互。交互是远程教育当中至关重要的问题。研究者们分别关注了师生交互、学习者交互和学习者与教学材料的交互问题。学习社区和社区意识(senseofcommunity)是其中几个关键词。一些研究探讨了运用信息技术构建虚拟社区的过程、网上社区的维持、手机短信的使用对网上学习者社区意识的影响等问题。有的研究关注不同的社区中学习者社区意识的不同、信息技术的使用对提高学习者社区意识的作用以及社区意识的重要性。还有一些研究者通过各种手段包括使用微型博客twitter、运用社会网络工具,或将wimbapronto即时通讯工具融入课程管理系统等来提高交互水平和程度。发言中也有对学习者对交互的需求的研究调查。此外,网上讨论依然是热门话题,例如领导讨论的学习者的作用、网上讨论对学习者学习的作用、使用规程来组织讨论、讨论区在不同学科领域的使用以及运用视频来促进讨论的开展等。有的研究者则分享了关于提高学习材料的交互性的技巧。

(2)自主学习。对自主学习的强调主要体现在对学习者的支持、教学策略和学习者动机几个方面的研究当中。例如,有的研究分析了影响网上学习者动机的因素,有些研究关注如何在网络教学当中使用教学策略来促进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有的研究则调查了学习者对不同课程管理系统的效能感及其对学习者自主学习的影响。另外,有的报告详述了不同部门之间如何合作来为学习者提供支持。

(3)评估。评估是提高远程教育质量不可或缺的手段。评估方面的研究包括了对学习者的评估以及对网络教育的评估两个方面。前者涉及了如何评估学习者的学习成果,例如评估学习者合作构建的概念图等,后者则涵盖了学习者对课程及课程当中使用的媒体的评估及来自专家的可用性评估等。

(4)教师发展。不少研究者将目光投向了教师,关注教师对远程教育的适应问题、教师在教育技术里所面临的挑战、教师的个人特征对其开展网络教学的影响及从事网上教学的教师的满足感等。此外,还有一些研究关注如何运用网络技术来开展教师教育。

(5)新兴传媒技术的应用。许多研究特别关注了包括虚拟实验室、网络游戏、web2.0技术等新兴技术在远程教育的运用。例如有的研究分享了屏播(screencasting)技术的教学使用经验,还有的研究则反思了web2.0技术对远程教育的影响。

3.教师教育(teachereducation)分论坛

教师教育分论坛同样颇具规模。对教师信息技术知识和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知识(technologicalpedagogicalandContentKnowledge,简称tpCK)的培训和信息技术整合是今年各研究当中常见的几个关键词。具体说来,教师教育分论坛主要关注了如下几个方面:

(1)教师教育和职业发展项目经验分享。研究者们探讨了教师教育当中电子档案袋、基于案例的推理、以教的方式来学、网上同仁互评等教学策略,以及视频、Facebook等媒体技术的应用。有的研究则关注了与同行和专家的网上讨论对新教师的支持,还有的研究关注教师职业认同感的发展以及教师资格认证机构的有关教育技术的标准对教师教育的影响。

(2)信息技术应用现状调查。有的调查针对教授社会学、语言等学科或者接受过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师的信息技术使用情况,有的调查关注于一种媒体,例如视觉材料的使用,有的则关注特定机构,例如小学当中的信息技术使用情况。还有的研究者关注教师们如何应对在线欺凌(cyberbullying)等实际问题。

(3)教学设计经验分享。研究者分享了应用各种教学策略和信息技术来促进学生学习的经验。有的研究者比较了不同探究教学策略对学习成效的影响,有的研究者关注学生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环境当中的体验。例如,教育游戏的应用、powerpoint的设计和使用、web2.0的教学应用、网上课程的设计、podcasting的使用等。

4.研究与理论(Researchandtheory)分论坛

另外一个规模较大的论坛是研究与理论分论坛。该分论坛包括了三类主题的报告:①交流已完成的研究的发现;②交流正在进行的工作及取得的进展;③对教育技术相关研究方法的探讨。

该分论坛今年特设一个模块,筛选出六个已完成的高质量的研究,涉及教育技术多元的研究领域:①比较两种支持辩论的手段,促进工程专业学生解决道德两难问题;②探索学习材料的文字特征对学习成就的影响;③采取干预措施来加强小组合作,促进小组成员共享认知模型(Sharedmentalmodel)和提高团队成就;④教育游戏对中学生学习成就和计算机自我效能感的影响;⑤探求网上虚拟仿真环境下,影响中学生基于探究的化学问题解决的因素,从而提供支架来有效地促进其学习;⑥研究影响教育视频成功使用的因素,关注角色的种族特征,视频传递的情感信息对HiV预防教育的影响;⑦基于混合研究方法来开发模型,用于评估学习者在异步网上环境当中的认知学习。

5.国际华人教育技术协会(SocietyofinternationalChineseineducationaltechnology,SiCet)分论坛

国际华人教育技术协会(SiCet)是在美国的一个学术团体,其旨在建立和加强国际学术联系与交流,以促进教育技术在中国教育中的研究与运用。自2005年起,国际华人教育技术协会与美国教育传媒与技术协会联手共同筹办美国教育传媒与技术协会的国际年会。今年的国际华人教育技术协会的分会论坛共有专题发言、圆桌讨论、海报展示等共22场次。其报告的内容包括教育游戏设计、在线讨论、社会网络的运用与研究、手机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与研究、网络协作学习、多媒体在中文学习中的运用与研究、美化教学设计和学习者的学习体验、SecondLife和英语外语学习与教学的研究等。其发言的内容也比往年更为丰富精彩。

国际华人教育技术协会(SiCet)还特邀了华南师大的陈品德教授、华东师大的顾小清教授、烟台大学的宋鸿波教授、武汉工业大学的李静蓉教授,以及台湾国立新竹教育大学的的王明春教授与在美的华人学生和学者共同交流。陈品德教授和李静蓉教授还专题介绍了国内教育技术学科建设的现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受到了与会者的热烈欢迎。国际华人教育技术协会的理事会还与来自国内的与会者们就如何加强与国内同行间的学术交流进行了探讨。

四、小结

2009年10月31日,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的2009国际年会成功拉下帷幕。围绕会议的核心议题“以整合的途径迎接挑战”,大会组织了三场高质量的主题报告、多场专家讨论和讲演以及了多个分论坛的报告,在各个领域展现了教育技术领域最新的动态和研究取向,尤其凸显了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培养、新兴传媒技术尤其是web2.0技术的应用、信息技术整合、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教学设计、学习共同体建设、跨学科研究方法的探索等议题。

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2010年的国际年会将于2010年的10月27日至30日在加里福利亚州的阿拉汗姆市(anaheim,California)举行。会议的主题为“网络变革:我们在相互联系世界里的学习”(CyberChange:LearninginourConnectedworld)。2009年12月15日开始接受会议发言的投稿,我们希望届时会有更多的国内同行来美参加会议,一展中国教育技术运用与研究的丰硕成果。

附注:

国内读者、学者如需了解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2010年的国际年会投稿事宜,可通过电子邮件与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国际部(internationalDivision)副主席王小雪博士(xwang10@gsu.省略su.edu)联系。

[作者简介]

陈维超,美国密苏里大学(Universityofmissouri)哥伦比亚分校在读博士,信息体验实验室(informationexperienceLaboratory)研究助理,研究方向包括:概念图、可用性评估、跨文化交往、基于设计的研究、复杂性理论教育应用等(wcxcf@mail.missouri.edu);王小雪,美国佐治亚州立大学教育技术专业助理教授,博士导师,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国际部的主席(2010-2011)和aeCt国际部亚洲和太平洋区的协调员,国际华人教育技术协会(SiCet)负责研究与公共关系的理事(2007-2010),研究兴趣包括网络学习与培训环境,教师教育与教育技术的整合、教育技术咨询以及多用户虚拟学习环境与英语外语教学(xwang10@gsu.edu)。

integrativeapproaches:meetingChallenges:Surveyof2009aeCtConvention

Chenweichao1&wangXiaoxue2

(1.Universityofmissouri;2.GeorgiaStateUniversity)

【abstract】theassociationforeducationalCommunicationsandtechnology’s(aeCt)2009annualinternationalConventionfeaturedthetheme“integrativeapproaches:meetingChallenges.”Sessionsweresponsoredbyamultitudeofdivisions,includingdesignanddevelopment,distancelearning,teachereducation,andresearchandtheory,withreportsreflectingthemostrecentresearchtrendsineducationaltechnologies.Highlightedtopicsincludedcultivatingstudents’higherorderthinkingskills,educationalapplicationofnewmedia(especiallyweb2.0technologies),integrationoftechnologies,developingteachers’technological,pedagogicalandcontentknowledge(tpCK),instructionaldesign,constructionoflearningcommunities,andexplorationofinterdisciplinaryresearchmethods.

小学信息技术调研报告篇5

为切实提高我局对网络舆论的引导能力和处置网络舆情的管控能力,形成科学、有效、反应迅速的应急工作机制,特制定本预案。

一、组织指挥机构与职责

(一)组织体系

成立网络与信息安全领导小组,组长由分管副局长担任(特殊情况由局长担任),成员包括:各股室负责人及联络员等。

(二)工作职责

1.研究制订我局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处置工作的规划、计划和政策,协调推进我局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机制和工作体系建设。

2.研究提出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机制建设规划,检查、指导和督促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机制建设。指导督促重要信息系统应急预案的修订和完善,检查落实预案执行情况。

3.指导应对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科学研究、宣传培训,督促应急保障体系建设。

4.及时收集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相关信息,分析重要信息并提出处置建议。及时向局领导提出启动本预案的建议。

5.负责参与重要信息的研判、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调查和总结评估工作,进行应急处置工作。

二、工作原则

(一)居安思危,预防为主。立足安全防护,加强预警,从预防、监控、应急处理、应急保障和打击犯罪等环节,在法律、管理、技术、人才等方面,采取多种措施,充分发挥各方面的作用,共同构筑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二)提高素质,快速反应。加强网络安全风险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采用先进的监测、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及设施,充分发挥专业人员的作用,在网络安全风险发生时,按照快速反应机制,及时获取充分而准确的信息,跟踪研判,果断决策,迅速处置,最大程度地减少危害和影响。

(三)加强管理,强化责任。建立和完善安全责任制及联动工作机制。加强与相关部门间协调与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履行应急处置工作的管理职责。

三、网络安全风险防范工作流程

(一)信息监测与报告

要进一步完善网络安全风险突发事件监测、预测、预警制度。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加强对涉军领域网络安全风险的有关信息的收集、分析判断和持续监测。当发生网络安全风险突发事件时,在按规定向有关部门报告的同时,按紧急信息报送的规定及时向局领导汇报。报告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来源、影响范围、事件性质、事件发展趋势和采取的措施等。

(二)预警处理与预警

1.对于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网络安全风险突发事件,系统管理员应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并第一时间进行风险评估,判定事件等级并预警。必要时应启动相应的预案,同时向信息安全领导小组汇报。

2.领导小组接到汇报后应立即查明事件状态及原因,技术人员应及时对信息进行技术分析、研判,根据问题的性质、危害程度,提出安全警报级别。

(三)风险处置

信息安全领导小组在接到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发生或可能发生的信息后,应加强与有关方面的联系,掌握最新发展态势,并作好启动本预案的各项准备工作。信息安全领导小组根据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发展态势,视情况决定是否上报上级领导部门。

小学信息技术调研报告篇6

关于课题研究申请书

填报须知

1、按照《威海市教育科学规划重点研究课题及其成果管理办法(试行)》规定,课题负责人须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相应行政职务)。课题负责人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相应行政职务),而且课题组中又无高级科研人员参加实际研究工作的,须由两名同行高级科研人员推荐。

2、课题负责人必须是该项目的实际主持者和指导者,并在项目研究中担负实质性的任务。

3、课题负责人原则上限报1名。

4、课题论证充分。

5、研究计划和阶段成果应明确。

6、申请书须经负责人所在单位领导审核,签署明确意见,承担信誉保证并加盖公章后上报。

7、《申报评审书》所规定的有关栏目均须由课题主持人用黑色钢笔或毛笔填写。

8、《申报评审书》一式三份报送威海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一、课题研究论证报告

⒈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课题提出的背景

21世纪人类正以惊人的速度步入信息时代,信息时代的到来不仅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且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当前在中小学校,信息技术与教学改革、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学科教学的优化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推进和落实素质教育、发展学生主体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为了赶上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步伐,《信息技术在小学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旨在探索实现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学科课程教学过程有效整合的规律、途径、模式、策略和方法,最终实现把信息技术教育任务、学科教育任务和学生动手动脑能力优化在同一教学过程中,推动我校教育现代化发展的进程。

(2)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信息技术在小学学科教学中的运用,能够促进教育观念的更新。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使教师从“教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变为现在注重对学生主动学的启发,更多的用启发式去探索学习的过程,循循善诱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课堂教学再不是过去传统模式的单调复合,而是模式多样、教学灵活、充满灵感的活动。

信息技术在小学学科教学中的运用,使教学模式的探讨丰富多样。

运用信息技术构建的教育学习环境,不仅为主体性课堂教学的实施提供了可能、创造了条件,而且也为主体性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

信息技术在小学学科教学中的运用,存在这一些误区。

主要是片面认为上公开课就一定用多媒体、片面把多媒体当作教师讲解演示的工具。

⒉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⑴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现代信息技术是指以多媒体和国际互联网为代表的技术,它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并引导着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教育越来越走向网络化、虚拟化、国际化和个性化。把信息素养的培养渗透到教育的全过程,将会有力推动学校教育思想、教学目标、内容、方式、评价等各个环节的全面改革。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将信息技术引入国家课程并将其整合于学科课程的国家,在1995年颁布了中小学信息技术标准,20xx年又提出了新要求,现已形成良好的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及评价体制。日本在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位居世界首位,并于1995年在全国多省联合进行了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于1998年将信息技术纳入形式多样的必修课程。

尽管理论和实践上的探索已经很多,但是缺乏对于《信息技术在小学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更深层次的探索。因此,希望我们对如何在探索实现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学科课程教学过程有效整合的规律、途径、模式、策略和方法,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更为充分的机会,能为当前初中综合社会课程改革的深化提供一些有益的可资借鉴的经验和思路。

⑵本课题预计有哪些突破

本课题预计会在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运用方面,不断探究,不断丰富,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优化课堂教学方面有所突破。

⒊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本研究项目拟从理论与实践结合上进行探讨,其实践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提高效益。以“信息技术”为载体,全程、全面、全方位地调控的小学学科课程教育,以大面积地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2)均衡发展。凭借语文、数学已有的信息技术整合经验,在其他课程中成功迅速推广,真正使处于不同群体参与教学的.教师都能体验到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的快乐。

理论价值:

(1)可为新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如何抓住如何运用好信息技术这一关键问题提供感性积累、经验方式,不断丰富新课改的理论和实践体系;

(2)在大量个案及经验筛选基础上,对信息技术运用在此课程中运用的内在规定性、实施路径等多方面进行理论思维,进一步丰富其内涵。

⒋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本课题研究主要以行动研究法为主,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实际,立足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在资源共享和教学手段上发挥网络环境优势,体现课程的“即时性”和“双向交流性”;与学校综合教改和课程改革相结合,在课改中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理论实际相结合,总结提炼,形成试验结果,以课例、论文集、课件库、教学资源库等形式结题。

学校拥有现代信息技术教研室,由教务处、科研处督导,负责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研究和实践硬件设施的规划、采购和管理,以及网络设施的管理和维护,并配有专职网管员两名和一名兼职维护人员,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并在行政管理和组织上为本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将研究过程融入教育教学常规管理之中,为课题研究提供了组织和时间的保障。

我校建有校园网络系统、多功能教室、和两个多媒体网络教室,每个班级都是多媒体教室。在每个教室都能上网查阅资料、利用网络进行教学。我校不仅有专用多媒体教室,而且每位教师都装备了计算机,可以从网上检索,下载与本课题相关的信息。学校在硬件方面实力雄厚。教师可通过因特网了解国内外学科的前沿动态,通过局域网进行网上资源传递,使教师的多媒体应用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基本上具备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研究探索教学的方法与模式,推进素质教育的内部与外部的环境和条件。依据现代教学理论,改革课堂教学,实施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实验研究,是我们教学改革的重点。因此,进行《信息技术在小学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及实践》的课题探讨,是有其现实性和可行性的。

二、课题研究设计报告

⒈课题界定与研究依据

课题界定:

(1)“信息技术在小学学科教学中的运用”为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促进此课程学习最优化的新教育。

2、通过多种有效手段进行变革,充分调动研究课题管理研究人员与一线课题管理研究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其主体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技能的开发培育,以全面加快信息化进程实践操作与理论探索活动。

支撑性理论:

1.创新教育理论:学习既是获得知识又是生活的一种形式。它倡导人的首创精神和积极态度,强调对未来的预期和行动参与,因此预期性和参与性是创新性学习的两个基本观念。

2.教学模式理论:构建创新教育的教学模式需要根据教学模式的规范要求,运用理论演绎法和经验归纳法等思维方法进行具体设计、验证、修正和完善。

3.建构主义教学观:建构主义关注人的原有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基础来建构知识。

4.问题教学理论:问题教学法是一种发展性教学的高级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需要教师系统地设计一些问题情境,组织学生进行解决问题的活动,同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将独立探索活动与掌握已确立的科学结论最优化地结合起来。

⒉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实验研究,基本掌握在信息化教育技术环境下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认识规律以及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途径。

2、通过本课题的实验研究,总结出信息化教育技术在素质教育主渠道——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3、通过本课题的实验研究,探索把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目的任务与学科教学的目的统一在同一教学过程中的途径、方法和策略。

4、通过本课题的实验研究,促进教师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以及优秀教育软件的运用与研制。

5、通过本课题的实验研究,全面推进我校的教育现代化进程。

⒊研究内容(研究内容的分解与具体化)

(一)本课题设计和指导思想

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指导下,应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研究教与学过程优化的理论与实践,实现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信息技术教育研究;

(2)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3)信息技术在各学科教学中的运用;

(4)怎样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5)以电教媒体为基础的学生学习过程、认识规律的研究,创新思维的培养;

(6)应用信息技术,在学生中开展同步思维训练;

(7)优秀教学课件的制作和运用;

(8)校园网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其中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研究:

一是通过探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方法、途径,促进我校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逐步实现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网络技术的有机结合,摸索出在信息技术条件下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策略。

二是探讨怎样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是通过课题研究,探索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课程整合的途径,摸索出一条有效的教学方法。

四是加强硬件和软件建设,探索建立符合实施整合的资源库。

4.研究过程设计(阶段时间划分、阶段达成目标、阶段研究内容、阶段成果形式、阶段负责人)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2月——20xx年3月王校长、孙爱华负责

成立课题组,组织课题申报,填写课题申请·评审书。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xx年4月——20xx年7月孙爱华、夏雪琴负责

1、20xx年4月——20xx年8月组织开题与培训:召开课题开题报告会,对全校教师开展信息技术理论和信息技术培训,确定子课题研究人员、内容,制定实施方案、计划。

2、20xx年9月——20xx年9月课题开展研究,聘请专家进行指导、培训。对本课题组研究情况进行交流、研讨、总结,并结合实际进行调整。

3、20xx年10月——20xx年2月中期评估阶段:接受总课题组中期评估。

4、20xx年3月——20xx年8月本阶段将对信息技术在小学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结合学校特点和新教材重点对教育理念、教学设计、教学软件进行研究、补充和完善,广泛交流、认真总结研究成果,全面推进。接受总课题组的指导、培训活动。

第三阶段:总结与结题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月孙爱华、夏雪琴负责

申请结题,总结研究经验,撰写结题报告。

⒌研究方法设计(对应研究目标、内容、过程进行某一方法的具体设计)

本课题研究主要以实验方法和对比方法为主,辅助以文献法和调研法。通过教学研究、测试、对比等方式综合研究信息技术在小学课程整合的“学与教”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的完整过程,探索一条适合本校小学应用的信息技术与小学课程整合的教育教学模式。转载请著名来自:(http://www.yXtvg.Com策划书)

⒍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

(1)硬件保障:我校建有校园网络系统、多功能教室、和两个多媒体网络教室,每个班级都是多媒体教室。在每个教室都能上网查阅资料、利用网络进行教学。我校不仅有专用多媒体教室,而且每位教师都装备了计算机,可以从网上检索,下载与本课题相关的信息。学校在硬件方面实力雄厚。

(2)时间保证:从现在到20xx年底的时间段内,每月有一次专题学习时间,每学期有一次课题研究情况分析会和一次面向全体教职工的教科研理论学习或讲座,并为课题组成员提供对外学习交流的时间。(3)人员保证有一批业务能力强、热心本课题研究的教师组成的课题组。(4)制度保证:在课题主持人统一领导下,由各有关部门协调制定出本课题管理条例,以保证研究任务的完成。(5)经费保证:加强对本课题研究经费的投人,努力提供研究设施、设各、资料及排出活动经费等物质条件。

⒎预期研究成果(成果形式及预期完成时间)

1、总结阶段:课题研究的总结和实验报告(光盘汇报);

2、实验中期:发表一批论文,形成论文集;

3、实验中期:实施“整合”教学的典型课例等;

4、实验初期:研制、开发为实施“整合”教学课题实验的教学资源库。

三、评审意见

⒈课题承担人所在单位意见

同意开展本课题实验的研究。

单位盖章负责人(签字):

年月日

⒉县(市、区)教育科研部门评审意见

单位盖章负责人(签字):

年月日

⒊专家组评审意见市教育科研部门评审意见

单位盖章负责人(签字):

年月日

⒋市教育科研部门评审意见

专家组组长(签字)

年月日

5.市课题领导小组审核意见

小学信息技术调研报告篇7

关键词:中小企业;XBRL;Swot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0-0045-02

XBRL(eXtensibleBusinessReportingLanguage)即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是基于XmL语言的一种用于商业报告的国际标准,它是免费开放的且不局限于特定操作平台,通过对财务信息进行标记提供给信息使用者标准化的数据,为信息的提供者和使用者降低成本、提高效率。XBRL自1998年首次提出以来已经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但是目前只是应用于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披露。不久的将来,这股改革热浪终将波及中国众多中小企业,做好事前研究是关系到XBRL应用效果的重要步骤。

一、XBRL基本概念

在了解XBRL如何应用于中小企业之前,我们必须更全面地了解XBRL的一些概念。XBRL框架包含了以下四个方面:

(一)XBRL技术规范

XBRL技术规范是整个XBRL的基础,我们可以理解它为规则和技术说明。XBRL分类标准和其他XBRL文件都要根据它来创建,它是由XBRL国际组织制定和更新的,现行的XBRL技术规范是2003年12月31日颁布的2.1版本。

(二)XBRL分类标准

XBRL分类标准定义了XBRL数据的元素,我们可以理解它为元素的字典。它对数据的定义是一种使其结构化的方式,被结构化的数据可以在不同背景下被计算机自动识别并进行交互利用。一个XBRL分类标准包括一个模式文件和几个链接库文件,其中模式文件定义分类标准中的元素概念和概念的属性,链接库文件定义包含在模式文件中的元素的关系。

(三)XBRL文件

XBRL文件可分为两类文件:XBRL实例文档和XBRL内部文件。

XBRL实例文档用一种类似于贴标签的方式将财务报告中包含的元素赋予数据,并添加上元素的上下文属性和单位,使之能在格式表单的帮助下以可读的、友好的方式呈现。

XBRL内部文件是一种除实例文档外可用来呈现XBRL格式信息的方法,它提供的是人类可读的格式,例如HtmL。

(四)格式表单

格式表单包含了将XBRL实例文档表现和转换成不同显示形式的规则,它可以利用同一个XBRL数据库生成不同的报告也可以根据需要定制报告。格式表单目前还很不成熟,未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二、XBRL的应用现状

在世界范围,XBRL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于2008年12月18日投票通过了上市公司从2009年开始并在未来三年逐步提交XBRL格式的财务报告的要求,2009年1月30日公布了最终的披露规则。

欧洲从2003年开始进行了几轮的XBRL计划,并已经制定了跨越政府和国界的共享XBRL结构数据计划。XBRL欧洲组织成立于2008年,目的是在XBRL的实施过程中使各成员国间保持更好的一致性、知识共享和跨边界的互操作。

在其他的一些地区,例如南美洲的智利、巴西、阿根廷,亚洲的日本、新加坡、韩国、印度等,2008年前后都启动了资源或强制的上市公司XBRL财务报告报送计划。

中国在2004年就成为了第一个正式在资本市场使用XBRL标准的国家,经过几年的发展,中国的资本市场完成了XBRL年报的全面披露。但是两大交易所执行的是各自开发的分类的标准。2008年,在财政部、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交易所及其他机构的共同推动下,中国成立了XBRL临时地区组织,由财政部主持开发基于中国的分类标准,统一了沪深两大交易所的分类标准。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财政部于2010年10月19日正式了XBRL技术规范系统国家标准和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

三、XBRL在中小企业应用的Swot分析

综合XBRL的特点和发展现状,结合中国中小企业的特点,我们可以对其未来在中小企业的应用前景作以下分析:

(一)优势

XBRL作为一种新兴的财务报告技术,对于它的发展优势很多学者都已经作了详尽的研究。

王鑫(2005)指出XBRL具有以下优点:能够自动处理财务信息生成满足不同利益相关者需要的财务报告,极大地减少了人工成本;提高形成标准化财务信息和财务报告的速度;可以随时利用财务信息分析各项财务指标,用于进行生产经营、销售预测和改进企业流程等;减少信息数据的错误率。姚爱华、胡爱萍(2006)认为,XBRL不仅利于企业内部的信息交流而且还便于企业和其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其他许多类似研究不作赘述。

(二)劣势

刘勤(2006)指出了XBRL的若干缺点:XBRL的数据存储和处理技术不够完善;各国的会计准则难以统一,因此要实现XBRL财务报告的国际化无缝对接和转换还只是一个理想。此外,XBRL概念框架的各方面技术都还不够完善。技术规范并不是最终版本,这直接使一切都处于不稳定的风险中;分类标准难以保证被恰当的使用,因为XBRL本身并不能检查公司使用的分类标准是否符合经过核准或认可的分类,核查企业扩展的分类是否符合技术规范的要求;还没有明确的格式表单,无法简便地将实例文档友好、可读地呈现。张迎彬、孙智宏(2006)对XBRL生成财务报告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并指出该方法会增加信息系统运行管理的成本,并使信息系统陷入信息安全上的隐患。并且,XBRL文档很容易在未授权的情况下被创建和篡改,因此企业在通过网络运用XBRL时需要考虑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三)机会

CiCa(2002)的研究显示了XBRL的应用对于监督者、证券交易所、税务部门、分析师、投资者、债权人、编制报告者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好处。因此,报告使用者都将从XBRL应用中获益。张天西(2004)通过调查问卷发现,报告使用者对XBRL报告技术具有强烈的需求。凌兰兰、朱卫东(2007)分析了国有企业信息监管系统中存在的问题,认为国企监管信息系统对XBRL技术有应用的需求。需求是技术发展的催化剂也是应用推广的动力,报告使用者的需要必然会给企业应用XBRL带来前瞻性的导向。

(四)威胁

中国目前缺乏XBRL标准的专家和权威,对于XBRL的应用也仅限于上市公司采用XBRL格式进行财务报告申报,没有深入应用于日常的交易信息和数据的生成。XBRL会计人员的培养和教育还没有起步,这使XBRL无法较快地在中小企业中充分扩展和应用。

并由于应用XBRL技术,需要购买具有XBRL功能的会计软件或者是第三方转换软件,培训或招聘XBRL会计人员,大型公司还可能需要更换掉之前巨资建立的系统,这些都会增加公司的成本,对于未知的XBRL发展未来,没有企业想首先尝试,更愿意保有观望的态度,因此,XBRL技术应用于中小企业可能更加漫长遥远。

综合上述分析,下表总结了XBRL在中小企业应用中的优劣势以及机会和威胁:

参考文献:

[1]CiCainformationtechnologyadvisoryCommittee.theuseofXBRLinelectronicfilinganddisclosureofinformation[G].whitepaper:

cica.ca/itac,2003.

[2]高锦萍.XBRL财务报告分类标准研究——质量水平、经济后果与改进[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0.

[3]吕志明.XBRL财务报告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

小学信息技术调研报告篇8

资源管理研究中心?黑龙江大学高水平创新团队(信息政策与法律)承办的“公平?公开?

共享:我们需要的信息社会”学术研讨会,在哈尔滨成功召开?会议由黑龙江大学信息管理

学院院长马海群教授主持,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秘书长郑彦宁研究员代表学会?黑龙江大

学副校长闫鹏飞教授代表学校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

众所周知,我们正处在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社

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动力?但是,如同其他技术一样,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种

种异化现象,如信息垄断?信息欺诈?信息鸿沟等等?这些信息异化现象的存在,为人类充

分利用信息资源,共享信息技术发展的成果,带来了严重的障碍?因此,如何建立科学的信

息伦理与信息法律,建设公平?公开?共享的信息社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急需加以探讨

和解决的重要课题?作为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理论与方法委员会的年度会议,本次会议确

定了以探讨如何建设公平?公开?共享的信息社会为会议宗旨,来自全国近20家科技情报机

构?高校院系?高校图书馆的专家?学者参加会议,与会代表围绕信息社会的信息公平获取

?信息公开保障与信息共享路径进行了充分的学术交流?从国内情报学领域的众多学术会议

举办历程来看,以“公平?公开?共享”为主题的会议尚较为少见,体现了会议选题的独特

性和研究视角的创新?

会议邀请了国内知名中青年专家举行大会学术报告?吉林大学管理学院信息管理系主任?博

士生导师李贺教授以“面向智慧城市的社会信息化服务”为题,提出智慧城市?智慧社会建

设,都是在保障信息公平基础上实现更大范围的信息共享;她比较分析了美国?新加坡?马

来西亚等国家智慧城市成功原因以及国内智慧城市建设的特点,基于调查研究阐述了智慧城

市建设信息服务的需求,描述了智慧城市信息服务体系要素,提出了智慧城市的社会化信息

服务运行模式?运行机制和相应的对策建议?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夏立新教授以“基于网站日志的网络用户心理与行为分析”为题,阐述了其进行网络用户心

理与行为分析的两个主要研究方向:以用户为中心的调查与分类研究?从数据挖掘与数据分

析出发的定量研究,分析了从日志分析角度挖掘用户行为的优势,介绍了主要研究思路,即

信息获取?信息筛选?共现分析?矩阵创建?可视化展示?用户浏览行为分析,展示了可视

化聚类分析研究成果?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主任?博士生导师王曰芬教授以“基于

知识转移的学术交流行为转化的影响因素研究:以科技文献利用为例”为题,提出学术交流

活动实质上可以看作是一种重要的信息共享过程,随着互联网的出现,网络数据库中的科技

文献已成为科研人员进行学术交流的重要渠道,而用户对科技文献的研读?利用的过程,也

是一个实现知识转移的过程;她将知识转移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学术交流中,对科技文献用户

的学术交流行为过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根据调查和分析的结果,得出几个重要的

研究结论并对研究模型和假设进行修正?上述3位专家报告的信息量都很大,既具有学术前

沿性,又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黑龙江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副院长蒋永福教授分别对大会报告进

行了简短的点评?

会议学术研讨阶段分别由李贺教授?夏立新教授和河南省科技情报学会秘书长张桂玲副研究

员主持,许多代表围绕信息公平?信息公开与信息共享几个主题分别进行了论文成果的展示

和讨论?

在信息公平主题方面,武汉市科学技术情报中心工程师杨召以武汉市为例,介绍了武汉市为

弱势群体提供公共信息服务的实践,探讨公共图书馆如何更好地为弱势群体提供信息服务,

并借鉴发达国家(地区)的成功经验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和可行性建议?黑龙江大学信息管

理学院图书馆学系主任孙瑞英教授应用博弈理论分析了网络信息资源的版权保护制度,强调

完善版权保护制度的必要性,提出对信息作品进行最高限价,加强网络监管?加大惩罚力度

,降低维权成本?追究侵权技术提供者的间接责任等完善版权保护制度的策略?黑龙江省委

党校洪伟达认为:图书馆具有为弱势群体服务的“先天”优势,图书馆为弱势群体服务是履

行其社会责任的重要手段,有助于维护社会民主和公正,体现社会包容,因此,为提升图书

馆保障弱势群体公共信息获取权益能力,应构建弱势群体公共信息获取权益保障机制;为弱

势群体提供具有针对性?差别性?高效性和可操作性的公共信息服务;完善我国公共文化服

务体系,实现公共文化均等化;积极发挥图书馆公共空间功能,提升弱势群体信息素养?福

州大学信息化建设办公室综合办王晓明主任代表福州大学张文德教授进行大会发言,认为著

作权利益平衡是网络信息资源共享面临的重要难题,通过借鉴经济学领域的产品属性和外部

性理论,对网络信息资源共享中著作权补偿原理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网络信息资源著作权

利益平衡的理论框架?

在信息公开主题方面,山西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相丽玲教授提出:政府信息公开救济制度既

是保障公众知情权合法利益的重要手段,又是建设透明的服务型政府的现实需要?从现有的

实践效果看,我国的行政复议?司法救济仍然存在原告主体资格?受案范围以及损害赔偿等

诸多问题,她在分析?借鉴国外政府信息公开救济制度的成功方式?途径的基础上,提出从

立法升级?屏蔽审查?公益诉讼三方面建立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救济制度创新的建议?郑州大

学信息管理学院副院长臧国全教授提出:数字保存的认知差距分析指标包括保存原因?保存

重要性?保存威胁?资金保障?保存系统性能?机构库构建等;数字保存的实践差距分析指

标包括保存策略实施,数字资源收集?处理?存储与访问,数字保存的管理与用户服务等;

通过整体差距分析发现,目前研究型图书馆的数字保存总体差距处于中等?认知差距较低?

实践差距较高;通过条件差距分析发现,保存的数字资源规模越大?差距越小,人力资源配

置越合理?差距越小?保存系统的未来扩展性越强?差距也越小;基于差距分析,认为减小

差距的方法有制定数字保存的质量保证标准?建立数字保存的经济评价方法?合理配备所需

员工的数量和技能?构建具有良好扩展性的数字保存系统?

在信息共享主题方面,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谈大军副教授提出:便利与否是用户开

展信息查寻行为的首要考虑因素,便利性可视为由时间成本?精力成本及心理成本所组成的

多重构面,用户信息查寻过程中的便利性构成包括信息资源易用性?易于获取的选择和对需

求信息的快速满足的选择,无论是理性选择理论,还是最小努力原则?可近性原则?易用性

原则对便利性的构建提供了理论支持;在目前的信息环境下,图书馆必须与其他更具亲和力

或更易使用?更能快速获取的信息源展开竞争,图书馆界应该以便利性作为首要参考标准,

创新服务理念,在设施和服务上做出改进?合肥工业大学图书馆黄梅副研究馆员认为高校图

书馆在自身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面临深层次课题是如何利用已经拥有信息资源,向社会群体

开放,实现资源共享,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包括:建立信息资源共同体,面向社会群体开

放并提供服务;在法律制度的制约与保护下,建立完善的科学的管理制度和服务体系;要有

一批高级信息资源建设和管理的人才队伍;建立高校图书馆与企业文化?社会团体的联盟关

系等?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屈宝强副研究员代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资源共享促进

中心就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状况的评价进行了介绍和分析,他提出:研究科技资源共享是指通

过共有和(或)共用的方式使资源稀缺方获得了所需资源,其内涵核心主要体现在资源共享

必须以资源稀缺方的需求为起点,以满足资源稀缺方的需求为归宿点,资源共享的实现要求

资源需求方与资源提供方之间能够达成资源的有效匹配;与资源共享的本质相对应,这一过

程实际上是主要通过共用的方式实现资源共享,使资源从资源富集方向资源稀缺方发生流动

,从而满足用户需求;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资源共享促进中心对国内典型的科技资源共

享平台进行了评价,初步得出了这些平台开放共享评价的结果?另外,他还对中信所进行的

大学和科研机构信息公开方面评价研究,进行了阐述和介绍?《现代情报》编辑部张丽娟主

编表达了对会议主题的认同及学术交流活动的收获感受,并希望借助于学术刊物平台,推进

我国情报学理论与实践研究的不断深入发展?

黑龙江大学高水平创新团队(信息政策与法律)成员积极向大会提交了相关学术论文,如马

海群教授的“我国高校网站信息公开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贺延辉副教授的“俄罗

斯政府信息公开立法研究”?周丽霞副教授的“赫鲁晓夫‘解冻’时期的档案开放进程研究

”?牛晓宏副教授的“开放存取信息资源共享政策研究”?任越副教授的“高校档案馆在高

校信息公开活动中的职能转型研究”等,展示了创新团队的研究实力?

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理论与方法委员会主任?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信息管

理学院李纲教授对此次学术研讨会进行了总结,逐一回顾了专家与代表的大会报告与研讨发

小学信息技术调研报告篇9

教育信息化时间效益教师信息技术

自20世纪末网络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始,世界各国基于网络信息技术的教育信息化迅速发展起来,并在21世纪初兴起了信息化硬件建设浪潮。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各地的教育信息化都已经发展到了新阶段,也开始面临着一系列的新问题。本研究侧重从海南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的时间效益的角度进行分析,分析教育信息化的应用绩效,希望能为海南的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提供参考的依据。

一、研究方法

本次调研问卷围绕两个方面的主题,即教师应用各类信息技术工具和在各项教学教务工作中应用信息技术在一个星期中所产生的时间效益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的学校为随机抽取的40所样本学校,其中有省(市)级中学、小学,县级中学、小学等。

二、调研结果分析

1.问卷基本情况

通过筛选,有效问卷共有3038份,其中男教师占32.8%,女教师约占67.2%;在年龄段分布方面,20-30岁教师共909位(29.9%),31-40岁教师共1242位(40.9%),41-55岁教师共816位(26.9%),55岁以上教师共71位(2.3%),通过数据可知40岁以下的教师约占全体教师的70.8%;在职称方面,小教高级职称的教师人数最多,占三分之一多。几乎所有科目教师都参与本次调研,其中语文、数学、英语三门课参与教师最多,共占教师总数的67.6%,其余科目任课教师都小于10%,比较分散。不同年级任课教师参与比例较为均匀,其中小学教师约占60%。另外,教师样本数据表明教龄约为15年。

2.教师对应用各类信息技术工具时所产生的时间效益的整体态度

为了分析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是否能提升工作效率,即是否有助于节省时间方面,我们将选项设计为4个选项:节省时间、没影响、多花时间、暂无。表1表明学校教师对应用各类信息技术工具能否带来时间效益的整体态度。

表1教师对应用各类信息技术工具时所产生的时间效益的

整体态度

通过表1可知,根据教师选择节省时间的人数比例来看,上述四类常用信息技术工具从多到少依次为:数字教学资源(61.2%)、数字学习平台(55.3%)、学校管理平台(54.9%)和交互式电子白板(27.9%)。另外,我们查阅了英国一个相关调查报告,该报告表明英国教师的选择比例从多到少依次为:数字教学资源(53%)、交互式电子白板(48%)、学校管理系统(40%)、数字学习平台(16%)。对比两份调查结果可知:海南教师和英国教师对信息技术工具应用是否节省时间方面最大的差异集中在交互式电子白板和数字学习平台两类工具的应用上。同时,我们分析了不同类型学校(小学、中学和九年一贯)教师对上述四大工具在节省时间方面的看法,结果表明:除交互式电子白板应用(认为节省时间教师百分比:小学32.1%、中学26%、九年一贯23%)以外,其余三类工具按教师从多到少排序都为――小学、九年一贯和中学。另外,英国这份报告也显示,认为应用上述四类工具有助于节省时间的小学教师比例都要高于中学教师。两者的调查结果具有一定相似性。

3.教师对在各类教学教务工作中应用信息技术能否带来时间效益的整体看法

表2显示了教师对在各类教学教务工作中应用信息技术能否带来时间效益的整体看法:在开展教学管理工作时,认为应用信息技术能节省时间的教师百分比(从多到少)依次为:课堂教学(75.65%)、教学准备(67.53%)、过程资料记录保存(65.46%)、教学评价(53.71%)、学校日常行政事务(47.96%)。英国相关调研报告显示结果为:教学准备(56%)、课堂教学(51%)、教学评价(44%)、过程资料记录与保存(43%)。本次调研与英国调研结果在课堂教学、教学准备上的教师选择百分比的顺序刚好相反;在过程资料记录保存与教学评价两方面的顺序刚好相反。另外,从学校类型来看,认为节省时间的教师中,小学高于九年一贯制,九年一贯制学校高于中学,英国报告中也显示小学高于中学。

表2教师对在各类教学教务工作中应用信息技术能否带来

时间效益的整体看法

4.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时间效益层次划分

通过因子分析的降维,初步划分等级,并经过非参数检验之后,最终以教师应用时间效益为依据对40个样本学校划分了7个层次:同一层次学校在有关时间效益的题目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而不同层次的学校则在绝大部分题目上存在显著差异,如表3所示。在表中,底纹显示部分表示相联等级的学校在这些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层次数字越大,表明该层次学校信息技术应用效益越低,反之亦然。如第1层次的学校为应用时间效益最高的学校,第7层次的学校在时间应用效益方面最低。

通过表3可知,第1-2两层次学校在描述时间效益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第3-4层次、第4-5层次学校群间的差异也与此相同;第2-3两层次学校群间除了在网络教学资源应用方面,其他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第5-6两层次学校群间在数字学习平台、学校管理平台、网络教学资源以及教学评价四个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是存在显著性差异最少的两类学校;第6-7两层次学校群间除了在教学准备和教学评价两方面以外,其他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

图1描述了在这7个层次上学校数目的分布比例,通过图可知:第3、4、5层次学校的数目最多,三者共占学校总数的70%以上。这也表明这三层次学校在今后教育信息化项目推进中要重点关注,了解它们的发展特点,并采取针对性措施,以使这些学校能向更高一级发展。

图1不同层次的学校数目分布比例

5.七层次学校群的教育信息化应用时间效益的特点

图2反映了7个不同层次学校教师在应用各类信息技术工具时所产生的时间效益等级。

(1)随着学校层次依次递加,其应用各类信息技术工具所产生的时间效益等级是依次递减的。

(2)第1-2层次的学校时间效益差距在所有相联等级学校间的差异中最大。

(3)根据先前等级划分可知,“5”表示没影响,“5”以上表示这些学校应用各类信息技术工具时平均来说是节省时间的,反之亦然;根据这个可知,交互式电子白板应用方面只有第1层次学校的时间效益等级略大于5,今后应在这个方面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

(4)在数字学习平台和学校管理平台应用两方面,第1、2、3、4层次学校群的时间效益等级都超过了“5”,表示其都处在应用这两类信息技术工具可以节省时间这一发展阶段,表明教师应用具有自觉性;但第4层次学校群处于无影响的边缘,学校需进一步巩固,以防止重新回到利用信息技术反而多花时间的地步;其余5、6、7层次的学校由于教师应用各类信息技术多花时间,应进一步加强激励措施和培训机制,提升教师应用技能,使信息技术应用为教师节省工作时间起到实质作用。

(5)在网络教学资源方面,只有6、7层次学校教师认为多花时间。

图2各层次学校教师应用不同信息技术工具时所带来的

时间效益等级

图3反映了7个不同层次学校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用信息技术所带来的时间效益等级,其中以等级“5”为分水岭,平均等级数大于5,表示该类学校教师(平均来看)在工作中应用信息技术能节省时间,达到这个程度后,教师就拥有了应用信息技术的自觉性,反之亦然。通过图2可知。

在“课堂教学”方面,所有层次的教师都在这项工作中感受到了信息技术应用能提升工作效率。

在“教学准备”、“过程资料保存”两个方面,除第7层次学校以外,其他学校教师(平均来看)都能在这两项工作中应用信息技术来节省时间,当然前6个层次学校时间等级效益不同,针对具体学校,我们还需具体分析哪一类教师需要接受哪类培训来提升时间效益等级。

在“教学评价”、“学校日常行政事务”方面,第1、2、3、4层次学校教师(平均来说)认为在开展这项工作时应用信息技术时能节省时间,其他层次的学校就不是。

三、结论

依据教师应用四种信息技术教具和在五种主要业务中应用信息技术时所节省的时间,对40所学校的3038名教师抽样数据的分析情况如下。

信息技术工具应用效益:认为应用数字学习平台、网络教学资源和学校管理平台上有助于节省时间的老师都超过了50%;约27%的教师认为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能节省时间。

信息技术在各项工作上的应用效益:50%以上教师认为在教学准备、课堂教学、教学评价、过程资料保存四个方面能节省时间,其中课堂教学方面认为节省时间的教师比例最高,达到75%;认为在学校日常行政事务中应用信息技术有助于节省时间的教师百分比约为47%。

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所产生的时间效益与其在各项工作中应用的频次总体上成正相关,即应用越频繁就越能体现应用的时间效益。

――――――――

参考文献

[1]郭莉.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效益与影响因素分析.教学与管理,2008(6).

[2]左晓梅.欧洲国家学校iCt应用效益研究述评.现代远距离教育,2008(3).

[3]马元丽,费龙.英国iCt试验床项目效果分析及启示.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22).

[4]王春蕾,刘美凤.影响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应用的有效性的关键因素的调查研究.中国电化教育,2005(6).

[5]李帅军.教育信息化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科学出版社,2007.

[6]Becta.theimpactofinformationandCommunicationtechnologiesonpupilLearningandattainment.2002

小学信息技术调研报告篇10

上述研究以规范研究为主,很少有人从实证角度来分析xbrl在cpa行业的应用。本文拟采用问卷调查方式收集目前注册会计师对xbrl的认知度,对我国会计师事务所使用审计软件的情况进行调查,不但有助于了解xbrl作为一种新型商业报告语言,在cpa行业的应用现状还能从侧面了解到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在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普及率。

一、实验设计与调查分析

(一)问卷调查问卷立足于调查了解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对xbrl

的认知程度。问卷正文部分一共分成三个方面:会计师事务所基本情况(人员素质、事务所规模、收入规模等);会计师事务所目前使用信息技术,计算机辅助审计方面的情况;cpa对xbrl的基本了解情况(了解途径,了解程度、认为有无实施xbrl的必要性等)。按照典型调查和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将调查问卷直接发到长沙市大中型会计师事务所员工手中,然后现场回收。(2010年9月26日,发放问卷120份,收回问卷89份,回收率达到了74.17%)。

(二)调查分析对回收的问卷,按照两个剔除原则进行筛选:一个是数据缺失严重,大量调查题目未填写的;另外是填答时都填写同一个选项编号的问卷予以剔除。一共剔除了14份试卷,最终用于分析处理的问卷数目是75份。对问卷进行分析之前,采用cronbachps克伦巴赫阿尔法系数测试问卷可信度,测试结果显示问卷总的系数是0.78,表明问卷的内在一致性较高。有效回收的问卷分析过程和结果为:(1)所有问卷对于是否有独立信息技术部的回答都是肯定的。说明了长沙市会计师事务所都注重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2)在调查事务所对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应用程度时,问卷结果只有两种答案:认为本所对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应用程度很强的占46.67%,认为应用程度一般的占53.33%。(3)在调查cpa最注重审计软件的何种功能时,统计得出有13.33%的被调查对象注重审计软件的抽样能力和查询能力,有26.67%的被调查对象注重汇总计算能力,仅有6.67%的被调查对象注重审计软件的核数能力。对于所有选项都选择的人员占40%。目前,注册会计师对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很重视,最看重的是审计软件的抽样能力和汇总计数能力,不太看重审计软件的查询能力和核数能力。(4)在调查中,认为审计软件能够有效提高审计效率的人员占80%,其余的被调查对象认为使用不使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无太大差别的占20%。(5)对于xbrl的应用性调查结果分析:在回收的有效调查问卷中,仅仅有不到20%的人员表示听说过此种形式的财务报告;17%的人员偶尔会阅读这种形式的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其余80%以上的被调查对象表示从未接触过此类软件,也从来没有阅读过这种形式的财务报告。在接触过xbrl的人员中,有26.67%的人表示其功能很强大,看过xbrl形式的财务报告的人员中有1/3的人认为该形式和pdf形式的财务报告没有太大差别。对于那些接触过xbrl的人员的调查问卷进一步统计,有26.67%的人员通过网络了解xbrl的应用的,13.3%的人员通过财经文献和学术期刊了解到相关信息的。(6)注册会计师及事务所对于xbrl的期待程度统计结果显示:事务所表示成本可以接受的前提下,很愿意引进相关xbrl系统软件。有1/3从业人员表示很期待引进,1/3的人表示要看市场和政策的支持力度,还有1/3的人员持无所谓态度。可以看出xbrl在推广使用方面还存在一定难度,公众接受度并不是很高。

二、xbrl对cpa审计的影响

(一)审计时空的变换从时间上看,传统cpa审计工作具有季节性,大量的报表审计工作都集中在年终。xbrl环境下,企业的每一项交易信息都会在交易发生时自动传输到交易数据库中,而交易数据库中的数据都将输入企业的财务数据库,数据在此被编制成各种账户、报表、档案以及法律记录,对于数据的确认、计量和记录的速度将大大提高,这使得财务报告的实时披露成为可能,报告的内容不仅包含现有的财务报告信息,而且包括更多的非财务信息。因此cpa能够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实时审计,可将业务较均匀地分配到一年当中,做到实时监控。从空间上看,传统cpa审计人员为了收集审计证据,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情况,通常会采取将工作地点暂时转移到被审计单位的方式,时间长短视项目大小、被审计单位的配合程度等具体因素而定。这种工作方式虽有利于审计人员和被审计单位及时沟通,却由于工作环境的变化给传统cpa的工作带来很大影响。而当企业采用xbrl技术进行财务信息的披露,cpa可通过浏览被审计单位网站,就可根据审计程序的需要下载xbrl实例文档中的相关数据信息进行分析,或者直接在线检查和利用。

(二)审计风险加大cpa的风险主要来自于审计风险,而影响审计风险的因素中有一部分是因为审计证据的可靠性及证明力不足。xbrl本身并不能保证企业创建xbrl报告时使用的分类标准是恰当的,审计人员需要核查公司使用的分类标准是否符合经核准的或认可的分类,核查企业拓展的分类元素是否符合xbrl规范的要求。而且在使用xbrl编制财务报表的情况下,错误风险不但集中于分类标准的恰当使用,而且会计科目是否能准确映射到对应元素也非常重要。如果映射准则出错了,会计项目可能会被错误地置于会计报表不同的位置。

此外,实时审计使得审计频率加快,可能影响审计复核的正确性,这也会导致审计风险加大。

(三)审计范围的变化传统的cpa审计大多局限于财务报告的项目,xbrl环境下xbrl财务报告可以包含更多的财务与非财务信息。审计软件可根据特定的审计任务,通过web服务自动联网获取客户企业信息系统提供的xbrl标准化文档,并根据预定的内部处理逻辑,深入到企业的不同交易流程,如销售流程、付款流程、生产流程等,并相应设定所需的审计证据,如总分类账、应收账款明细账、现金日记账等。审计的范围可以扩大至整个信息系统。

(四)审计效率的提高xbrl数据一经创建及标准化后,无须第二次键入或重新格式化,cpa可以选择包括数字和文字信息在内的所有企业信息,将数据导入电子表格,从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处理、计算和格式化财务信息的成本,降低了手工输入或键入数据可能发生的错误率,减少审计人员数据录入和转换的时间,将更多的时间放于对被审计单位的分析性复核上,并有利于提高分析性复核的速度和准确性,并最终向审计单位、投资者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交质量更高的审计报告。

三、xbrl环境下cpa应对措施

(一)加强xbrl的宣传和教育xbrl是一个新生事物,我国的会计人员、审计人员几乎没有相应的知识储备。借助xbrl中国地区组织的力量,xbrl国家分类标准,召开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利用网站宣传、专题讲座等方式,加大xbrl的宣传和推广。

(二)培养审计人员操作xbrl软件工具的能力在连续审计环境下,审计人员应该掌握一般xbrl软件工具的操作,比如,应用xbrl一致性套件检验公司xbrl财务报告与国家的分类标准或证券交易所的标准的差异,对xbrl财务报告元素的可靠性、相关性进行验证。

(三)审计软件开发要协同会计信息系统传统的审计软件主要针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报表数据的可靠性与相关性进行设计。在xbrl分类标准国家化后,如何将国家标准细化至每一个行业甚至企业的每一个供应链将是审计软件新的研究能力方向,新的技术如审计自动化、嵌入式审计模块、集成测试工具、协同审计工具将会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实践中去。因此,在被审计单位原有信息系统基础上设计嵌入式审计模块,实现审计软件与原信息系统(如erp系统的协同)将是审计软件开发的主要方向。

(四)提高审计人员抗风险的能力xbrl网络环境下要求审计人员不但懂得会计审计知识,还要熟谙计算机、网络及软件知识,因此,要提高审计人员的知识面,会计师事务所要招募复合型审计人才,要对现有审计人员进行xbrl知识培训。审计人员在此环境下要对被审计单位计算机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全方面的评估,详细地测试防火墙、杀毒软件、授权密码等以减少内部控制的风险;依靠审计软件校验xbrl实例文档以减少人工校对的错误,依靠数字分析软件(如excel)分析复核下载的xbrl实例文档,最大程度降低审计的实质性风险。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