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工程项目管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0:48:10

公共工程项目管理篇1

关键词:公共;建筑;工程;项目;管理

中图分类号:K82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公共建筑工程的造价管理

(一)建立成本控制体系

公共建筑工程开工之前,首先要对项目作出祥细的实施方案,并有针对性地对项目技术支撑、工程造价、成本确定、安全指数和时间效率等进行分析和确认,然后再分阶段来施工,并指派管理人员来进行造价编制和工程责任成本的确定。同时,在责任成本的确定中应该将投资成本、产生效益作为实施项目工程的重点内容,有效控制各阶段的成本,明细各部门的具体责任,可以通过从项目经理开始实施的方式,并由项目经理来对各个部分的分经理工作来形成监督,分经理监督下属。形成这样级级管控的分类管理模式有利于公共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成本控制,不仅如此,在具体的人员纸牌上应该选择那些对控制成本意识较强的工作人员,从而防止在具体的施工当中出现人力物力的浪费和造价的失控。

(二)有效预测项目成本

在公共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进行项目成本的预测,实际上就是通过成本管理人员来对影响公共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的各方面因素分析,并结合当前的企业实力、市场要素、技术支撑、经济条件和外在环境的变化作出合理预测和分析,通过对公共建筑工程项目进行综合性分析、测算和判断,把准项目实施效益,这是公共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进行项目成本预测的一种最有效方式。

(三)突出目标成本的控制

从某种角度来说,对公共建筑工程进行成本控制实际上是成本管理的核心目标,在具体的目标成本控制上应该严格按照各个目标成本进行全方位和全过程的控制工作。在控制上可以把项目经理部作为成本的控制中心,从而根据公共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确定的目标成本总额分解到各个施工班组当中,同时各施工班组应该详细认真的做好施工记录工作,明细的记录每一工期和工序的具体成本,并确定某一时间段与目标成本进行分析和比较,分析目标成本和实际成本产生的具体原因,以便能够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来消除成本差异,避免成本失控局面的出现。

二、设计变更和工程签证的管理

在公共建筑项目管理中必须要做好工程洽商和工程签证的管理工作。而且在具体的施工当中,一定要以大局为重,切实做好公共建筑工程的项目管理工作,尤其是在国家投资的公共建筑工程上比如医院的建设,都应该做好这两个方面的管理。

考虑到公共建筑工程项目的特殊性,公共建筑工程项目所包含的内容比较多而且复杂,比如节能等方面的设计都需要精心的进行设计。就医院的建设为例,首先应该结合此项目工程的特点,并结合具体施工当中的专业分包单位数量和每个专业分包的特点来制定出具体的工程设计变更洽商,从而在申报费用表是能够使用同一的编号。其次还应该保证公共建筑工程每个专业分包施工单位要把工程洽商宽逐月上报,并在公共建筑工程监理单位审核之后上报国家财政评审,经国家财政评审单位批准之后方可作为每个专业分包单位当月工程洽商款的支付依据。不仅如此,加强公共建筑工程项目的设计变更和工程签证管理还应该做好台账管理工作。在具体的项目建设当中,应该密切结合工程项目变更的实际情况和工程变更洽商款来编制出明细的台账,并做好资料的保管工作。比如在现场签证资料和工程洽商变更非常多的情况下,应该根据公共建筑工程具体的特点来编制不同的台账内容,比如序号、工程洽商编号和变更内容、工程洽商返回日期、监理批复金额等具体的内容。只有通过这样科学合理的管理才能进行有效的管理。

三、公共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

(一)加强公共建筑工程参建各方的行为监督

1.建立工作联系制度。在对公共建筑工程项目责任主体进行检查工作时,应该严肃的查处人员到岗和施工、建设单位的手续、分包合同的备案、公共建筑节能设计的变更与施工及材料取样的具体情况。因为公共建筑工程的施工不同与普通建筑物的施工,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的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一旦在检测工作中出现了违法违规的问题,应该督促整改并记录相关单位和人员的不良记录,如果事态比较严重,应该主动联系执法部门,并由相关单位和组织作进一步的调查和处理,从而通过建立工作联系制度的方式达到现场管理联动的良好效果。

2.监理项目登记制度。在公共建筑工程项目在建立单位中标之后,一定要到质监站进行该项目人员配备情况的等级工作,从而在日后的施工当中方便质监人员能够有效的进行现场检查和核对,这样能够对缺岗人员进行及时的处理和等级,如果达到相应标准,由相关部门做出适当处理。

(二)加强公共建筑工程实体质量监督

加强公共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工作首先要做好工程施工材料的管理,在这一方面主要是把好材料检测关。自从我国坚持机构改制之后走向市场,经常出现某些不法的检测单位为了攫取利润,毫无原则的满足客户不合理要求而出具虚假报告,导致我国的很多建设工程由于使用不合格的建筑材料而出现各种问题。因此,必须要对检测机构的诚信记录和资质进行详细的了解,并在材料入场之后要加强材料的抽检力度,避免不合格材料在公共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当中出现。另一方面是加强质量监督还应该做好工程实体检测。比如在公共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当中对砼砂浆的强度进行检验、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的检测、构件的几何尺寸测量等。都需要进行细致认真的检查,从而有效防止问题的出现,确保公共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安全。

(三)加强公共建筑工程节能质量监督

公共建筑工程项目区别于一般建筑物的特点就是需要做好节能施工的工作,因此在节能质量的监督工作上也要得到加强。具体可以通过加强各方责任主体的技术交底工作来实行,比如设置建筑节能质量监督控制点来监督和知道实际施工过程中质量措施的落实,另外对于节能设计的变更要得到重视,尤其是要重点审查节能设计变更后的施工图,而且要及时的对材料合格证、质量、报告等资料进行详细的检查,严格的做好节能部分和验收工作。一旦发现节能设计达不到公共建筑工程项目的相关标准和具体要求,要立即进行整改,不得进行下一步的施工。通过强化施工中和施工后的监督工作,才能确保公共建筑节能设计的标准得到落实和规范。

参考文献

[1]马辉《公共项目管理绩效过程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软科学2008

公共工程项目管理篇2

关键词:大型公共建筑;项目管理;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大型公共建筑日益增多,大型公共建筑项目成为建筑行业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大型公共建筑项目往往建筑面积大、投资大、施工参与人员多,人员构成、技术组成差别大等特点,有的项目还有外形独特、施工难度大、工期紧的客观情况,因此,对建筑施工而言,对大型公共建筑项目的管理是一个新的挑战和新的课题。如何管理好大型公共建筑项目,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1大型公共建筑项目管理的特点与难点分析

大型公共建筑一般指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的办公建筑、商业建筑、旅游建筑、科教文卫建筑、通信建筑以及交通运输用房。当前一些大型公共建筑工程,特别是政府投资为主的工程建设中按照国家相关要求要注重节约资源能源,体现城市地方特色和历史文化传承的要求,还要求与自然环境协调,对项目施工组织和管理要求比较高。因此,大型公共建筑项目除具备一般工程项目的管理特点外,还有其自身特点。概括来讲,大型公共建筑项目管理有如下特点与难点:

1.1工程相对复杂,进度控制计划编制要求高。

大型公共建筑工程投资额大、建设周期长、工期紧,同时很多大型公共建筑具备某一地方新地标性建筑的特征,独特性、探索性等特征更为突出,加大了项目管理难度。工程项目进度控制计划是保障工程进度和质量安全的基础性工作,因此对工程项目进度控制计划的编制要求高、要求严,必须做到科学合理、协调有力,才能保障工程项目进度实施。

大型公共建筑项目其实质是一个系统工程,其管理过程及系统工程的组织实践。要保障项目的顺利进行,必须保障项目实施各个环节、各个子系统、组成部分的有效组合和高效运行。传统的项目管理方式,侧重于项目子系统的管理和实现,如安全、质量、进度、成本、合同等,在大型公共建筑项目管理过程中,传统的管理模式很多情况下并不能完全适应项目管理需求。传统管理方式的阶段性、局限性割裂了大型公共建筑项目管理的系统性要求,遵照原有经验实施项目管理往往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和冲突,增加管理难度和成本,致使项目进度陷于困境。大型公共建筑项目进度控制计划编制工作要求在系统工程项目管理的思维模式下进行,以满足项目管理的全局性控制目标为实现目标,在强调整合资源、融合新技术新观念新方法的前提下,实现大系统的综合效益目标。

换言之,大型公共建筑项目管理需要换思路、换脑筋,需要比传统工程项目管理更高的科学组织、决策思维和系统工程控制手段。

1.2人员多队伍复杂,协调调配难度大

大型公共建筑项目规模大,涉及的相关单位人员复杂。有建设方、施工方、监理方、材料供应方,涉及到结构、装饰装修、暖通空调、水电安装等专业,覆盖勘察、设计、施工、安装、使用维修等各个环节、阶段和过程,在建设过程中,建设方的参与程度也大大超过一般项目。大型公共建筑项目因为投资大,建设方往往实力雄厚、技术力量强大,对施工组织干预强度比一般项目大,对项目管理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增加了协调调配的难度。

目前大多数施工单位一线工程人员基本上由农民工组成,大型公共建筑项目进场人员数量大,来源复杂,对现场农民工的培训和管理,质量与安全管理都增加了难度。

1.3工程合同管理要求高

大型公共建筑项目投资大、周期长,增加合同管理难度。大型公建项目一般技术创新内容较多,创新性意味着不确定因素增加,给项目进展增加新的变化、新的情况,给合同的变更增加不确定性。大型公共建筑往往是跨行业、跨专业的,因此环境变量对项目的影响也比较大。外部系统(社会环境、政策层面)的变化影响可能会给项目带来致命影响,因此也给项目的合同管理带来较高风险。

2某大型公共建筑项目管理实例

无锡软件园D地块,位于无锡新区,该工程地上地下为一整体结构,地上2幢主体相对独立的24层建筑(即办公楼),1幢11层及1幢8层建筑组成,为集商务办公、餐饮娱乐于一体的高层公共建筑群。建设用地面积约为42670.1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89981平方米,包括:二座办公楼、二座综合楼及地下车库等工程,其中地上总建筑面积约140666平方米,地下总建筑面积约49315平方米。主楼建筑檐高99.39米,地下二层,工期684天。裙房基础采用梁板式钢筋混凝土筏板基础,主楼基础采用承台平筏桩基。主楼框架筒体结构、裙房框架结构抗震等级一级;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基础部分在塔楼投影范围外设置沉降兼收缩及温度收缩后浇带,分别在主体结构施工完及两侧混凝土施工完两月后方可封闭。

2.1施工难度及特点

该工程体量大,结构体系多样,结构施工中模板、钢筋、混凝土施工量相对较大、节点类型多;同时,结构及平面形式不宜小流水段施工。因此,结构施工线各工种劳动力数量在同一作业空间内密度较大,施工作业难度增加,需要更加科学合理的安排工序搭接和劳动力调度。综合来看,有以下难点及特点:

2.1.1全部工期时间紧,为保证后续装修施工,结构工期较紧张,需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工期。

2.1.2地下二层,属于深基坑施工工程,需进行土方、护坡、降水专业施工。

2.1.3地基处理采用灌注桩,抗压桩最长为52米,施工难度较大。

2.1.4部分结构工程跨雨季和冬季,需考虑雨季和冬期特殊施工措施。

2.1.5结构施工难点多:包括基础底板结构为梁板式筏基,核心筒结构底板厚1500mm,为大体积砼施工;主体结构为框架剪力墙结构,既有框架直梁、斜梁,又有次梁,梁柱节点多;地下一层、地下二层及地上首层至三层裙房部分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首层、二十二、二十三层层高为6.0米,—2F局部层高5.2米。竖向结构的墙体和框架柱模板属于超高结构;框架柱截面变化较多,柱和梁柱接头处模板的设计以及变截面处钢筋的施工成为施工中的重点;中庭从地下二层至地上三层,需做好相邻部位的防护;,施工难度较大;外檐全玻璃幕墙施工,安全性和技术难度较大。

2.1.6设备、材料、半成品的施工需用量较大,施工现场临设库房无法满足库存的基本要求。因此,材料、设备进场基本做到随用随进,计划控制难度大大提高。

2.2工程控制计划编制

该工程项目规模大,结构、功能复杂,工期紧,项目管理难度较大,工程控制计划的编制尤显重要。针对以上技术难点和特点,我们按照系统工程管理和项目管理的思维模式,科学编制工程控制计划。

2.2.1确定项目施工组织系统,明确管理人员分工及职责。对项目经理、生产经理、主任经济师、项目总工、技术主管、物资主管、监理工程师、机电工程师等岗位业务范围和岗位职责进行明确。

2.2.2确定施工原则:

1)确定施工顺序:以基础、主体、装修三大分部工程为主控目标;2)确定基础施工阶段工艺流程、主体结构施工阶段工艺流程和装修施工阶段工艺流程;3)明确相关专业与三大分部工程协作配合原则:分别明确土建工程和装修施工进度反映形式,实现土建与专业,内檐与外檐,机械退场与装修收尾的配合协调;4)明确大型机械进、出场与三大分部工程进度的时间关系:根据工程进度对施工机械做合理配置,充分利用机械设备,扩大机械化施工范围,加强机械化施工程度,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施工工期;5)处理好与季节性施工的关系:合理安排季节性施工项目,提高有效的施工天数,为保证施工质量、缩短总工期创造条件,确保施工作业的连续性,均衡性。

2.2.3对各施工阶段工期提出具体要求。

为保证各分部、分项工程均有相对充裕的时间保证工程施工和施工质量,在编制工程施工进度总控计划时,确立各阶段目标时间。并要求做到阶段目标时间不能更改。施工设备、资金、劳动力在满足阶段目标前提下进行配备。绘制出施工总进度计划表,据此进行工期进度控制。

2.3文明施工管理和技术准备

2.3.1确定文明施工组织结构图:明确文明施工管理目标和责任人,对办公区、施工现场场地布置、施工脚手架设置、施工现场管理、材料堆放提出明确规范要求。

2.3.2制定施工组织设计及分项工程施工方案:根据工程合同、设计图纸及有关标准、规范、规程,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施工组织设计及分项工程施工方案,依据工程进展组织各工种人员进场,并进行培训教育和技术交底。

2.3.3图纸会审与设计交底:工程项目实施前期,及时配齐各种施工规范、规程、标准、图集以及工程技术资料表格,另外,根据本工程专业系统多的特点,对专业施工人员,要另行配齐专业图集、规范。在收到施工图纸后,组织技术质量管理人员、施工生产管理人员、预算合同管理人员对施工图纸进行预审,明确各种材料做法及设计要求,提出对图纸的预审意见,然后会同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进行图纸会审,并及时进行设计交底工作,办理相关工程洽商。

2.3.4分专业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及方案计划:编制完成了土护降,临时设施建设,现场临时用水、用电,基础桩,施工测量及沉降观测,基坑施工技术安全防护,地下室防水,底板钢筋、模板、混凝土,基础钢筋、模板、混凝土,预应力结构,主体结构等施工方案;明确了给排水等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2.3.5严格组织管理做好应急预案:该工程施工场地为交通较拥堵路段,因此,材料进出场尽量安排在夜间进行。同时,特别制定了雨期和冬季施工方案,以应对特殊天气、极端气候的影响。

2.4监理工作的方法及措施

根据《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开展安全监理工作,严格执行《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及江苏有关文件搞好文明施工。1)现场监理将采取安装验收和使用过程中定期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并着重加强对高处作业防护、脚手架、“三宝四口”、物料提升机、基坑支护、模板工程、施工机具等机械、设备的安全监督。发现隐患,应督促有关人员限期解决,对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应立即制止;2)在现场巡视、旁站监理中发现施工中的不安全因素,要求采取有效的安全技术措施,改善劳动条件,消除不安全因素,预防工伤事故的发生,做好安全控制监督检查工作,及时参与组织安全事故的调查分析的处理;3)现场施工用电严格遵照《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及要求进行检查;4)随时取得气象预报资料,根据气象预报,提前作好防风、防雨措施,切实按措施严格执行实施,并合理安排现场施工生产。夏季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常备消暑物品;冬季做好保暖工作。

2.6工程合同管理

按质量计划,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做好横向管理接口,文件的传递、工作的联系、布置、交接要文字化。与甲方、总包单位等的洽商、协议、合同必须严谨、文件化,计划要准确合理避免盲目。与多个部门有关的决定或要求在实施前要提前征求意见,避免疏漏造成的损失。制定计划,确定专人负责合同履行过程中变更、洽商增减预算及索赔报告的编制及报甲方签认等工作。

公共工程项目管理篇3

一、完善体制,加强组织领导

(一)成立县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管理委员会,负责对县公共资源交易工作的综合协调、管理、监督、指导。主要职能是:指导有关行业部门起草公共资源交易方面的规范性文件,规范全县公共资源交易市场;指导、协调和监督有关行业行政主管部门的公共资源交易工作,及时协调处理公共资源交易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指导全县公共资源交易有形市场的建设;受理公共资源交易活动中的投诉,并按照“分级负责,归口管理”的原则,督促有关部门及时处理。

(二)县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管理委员会下设工作组,工作组办公室设在县行政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负责公共资源交易工作监督管理的日常事务,工作组组长由县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兼任,县监察局、县审计局、县发改委、县财政局分管领导兼任副组长。

工作组采取“5+X”的工作制度,5个固定成员单位为:县行政服务中心管理办、县监察局、县审计局、县发改委、县财政局;“X”成员单位为本行业监管单位,如:政府采购项目由县财政局采购办参加,工程建设项目由县规划建设局、水利、交通等相关单位参加,国有资产出让或租赁项目由县国资局参加,土地交易项目由县国土资源局参加等(个别项目根据实际,需要增加监管单位的,由工作组决定)。

管委会工作组为5+X成员单位工作联席会议或任务召集人,“5+X”的工作制度具体承担以下工作职责:

1、分析全县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发展形势和招标投标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执行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解决方案和办法,拟定和规范涉及招标投标活动的政策建议:

2、协调各有关部门实施公共资源交易行政监督过程中出现的争议;

3、通报公共资源交易工作信息,交流有关材料、文件。县城乡规划建设局、县水利局、县交通运输局等行业主管单位应将审核通过的招标文件及时传递通报给5个固定成员单位;

4、加强部门之间在制定规范性文件以及范本文件时的沟通和协调;

5、研究分析重大、复杂、疑难案件,就法律法规适用等问题提出处理意见,各有关行政监督管理部门按职责分工依法予以处理。加强部门之间在公共资源交易投诉处理、执法活动方面的沟通和协调配合;

6、对全县执行公共资源交易法律、法规情况进行监督;

7、负责向县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管委会报告重大项目、重大事项。

(三)各有关部门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认真的态度,切实履行职责,积极稳妥实施公共资源交易工作,全力支持和配合管委会工作组的各项工作。对涉及的各类公共资源交易活动要督促进场交易,加强业务指导,规范公共资源交易行为。要服从管委会工作组的集中统一管理,自觉接受监督。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相互协作,形成合力,使公共资源交易工作真正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轨道。

二、严肃纪律,规范招标采购行为

对于使用财政预算资金、贷款(财政担保)资金和单位自筹资金,采购交通工具(各种公务使用的机动车辆、船舶)、电梯和锅炉、及批量或单项在10万元以上的其他货物;20万元以上的工程项目;土地出让;国有资产处置等项目必须按规定向县政府请示同意后方可实施。

凡在本县区域范围内关系社会公共利益、公共安全的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或使用财政性资金(包括国有投资控股或占主导地位)的建设工程(包括Bt、Bot工程)、政府采购类(货物、服务和工程)达到公开招标限额标准以上的项目、服务和特许经营等项目以及国有产权、土地交易招拍挂等项目,都必须进入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进行交易,违者将按规定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具体为:

1、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项目:指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工程,包括公共建筑、商用住宅(含商场、写字楼、商品住宅、经济适用住房)和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安装工程及室内外装修工程;城市道路、公共交通、供水、排水、燃气、园林、绿化、环卫、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地下公共设施及附属设施的土建、管道、设备安装工程。

2、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指防洪、排涝、灌溉、水力发电、引(供)水、滩涂治理、水土保持、水资源保护等工程(防洪应急抢险项目除外)。

3、公路工程:指公路、公路桥梁、公路隧道及与之相关的安全设施、防护设施、监控设施、通信设施、收费设施、绿化设施、服务设施、管理设施与公路附属设施的新建、改建与安装工程。

上述1-3属工程项目,按《州市进一步规范招标投标活动实施办法(暂行)》(市府发号)要求须公开招标的,严格实行公开招标。对于施工工程施工项目单项合同估算价10万元以上(含10万元)不足50万元,及勘察、设计、监理、科研等服务单项合同估算价在10万元以上(含10万元)不足30万元的,按国家规定可不需要公开招标的小规模工程项目,经建设单位集体研究,也可实行公开招标,或者适用小额工程公开竞标方式。单项合同估算价10万元以下(不含10万元)的上述项目,可以适用小额工程直接发包方式。小额工程公开竞标及小额工程直接发包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县小额工程竞标发包程序的通知》(府办发号)规定执行。管委会工作组要不定期的组织县财政局、县审计局、县城乡规划建设局、县水利局、县交通运输局等部门随机抽样检查,必要时委托中介进行质量检测,将检查结果报告县政府。

4、政府采购项目: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项目。按每年度政府下发的采购目录文件规定的限额标准执行。

5、土地公开交易项目:指按照国土资源部《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以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行为。

6、产权交易项目:指国有、集体企事业单位整体或部分产(股)权,有限责任公司、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国有产(股)权,中外合资、合作企业或其他企业国有产(股)权或经营权,林业产权,行政事业单位非经营性资产整合和经营性资产统一经营管理涉及的产权交易和经营权租赁等其他依法允许出让、受让的国家、集体所有的产(股)权的交易;以及其他需政府重点监管的公共权益与服务(包括出租和旅游汽车营运权、城市公交线路营运权、市政设施经营权、户外广告经营权、特殊冠名权等权益和物业管理、城市基础设施养护等服务)的竞标交易业务以及其他涉及有限自然资源[含矿产(含河道采沙)、水利资源等]开发利用、公共资源配置、公权罚没资产等产权。

7、拍卖公司、招标等中介机构的选择,实行一年一次性招标选择一批中介机构。

交易信息、投标(竞买)报名、资格预审、确认投标(竞买)人、抽取评标专家、开标、评标、定标等活动一律在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办理,防止发生排斥潜在投标人、串标、围标等违规行为。

三、进一步提高公共资源交易监管力度

(一)齐抓共管,强化责任

县发改委、县检察院、县财政局、县审计局、县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县国土局、县城乡规划建设局、县交通运输局、县水利局、县林业局、县工商局、县矿管局等行政监督部门要高度重视公共资源交易监管工作,职责层层分解,责任到人;要选任业务精通、责任心强、作风过硬的业务骨干负责相关工作,并按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的通知派工作人员到公共资源交易现场进行监督及履行其他监管职责。县监察局依法对公共资源交易中相关部门履职情况进行行政监察,依法依纪查处公共资源交易中的违法违纪行为。县公安局应积极协助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维护交易现场秩序,对在现场串标、围标和其他违反《开标纪律》的人员,按相关法律、法规处置。

(二)严格监督评委的抽取

所有招标投标项目评委必须在监督部门的监督下实行随机抽取,评标委员会严格按规定组建,通过专家库计算机系统随机抽取后,由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工作人员、行业主管部门监督人员、招标人代表和公共资源交易管理部门监督人员负责监督,签字确认并严格保密。

(三)加强对招标预算控制价及工程决算的审核

建立工程预(决)算审核、工程监督、资金拨付职责分离的监督管理机制。县财政局负责工程预算控制价审核、决算复核批复、资金审核拨付。县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中心负责工程决算审核并与相关部门进行项目建设过程监督管理。

(四)严格中标单位的监督管理

凡政府投资500万元以上工程项目,由业主对中标单位的建造师和“五大员”实行每月指纹机考勤扣分制度。考勤结果作为工程结算时奖惩及列入“黑名单”的依据。

(五)严格控制变更项目的签证

签证内容要明确签证的名称、依据、变更部位、数量、单价、合计金额;签证人的意见和日期;齐全的署名和印章(包括现场的施工、设计、建设业主、监理单位四方有关人员签字并加章公章);价款签证必须符合合同约定的程序;计价签证变更价款累计在合同价10%以内且金额不足10万元的,由建设单位审核后,报县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中心备案;超过合同价10%,或金额超过10万元的重大设计变更,建设单位应牵头组织县财政局、县审计局、县发改委、县城乡规划建设局(或交通、水利等其他行业监管单位)等部门派人现场联合核实后报县政府批准后方可实施。

(六)严格工程实体质量的监督管理

凡政府投资50万元以上(含Bt、Bot工程项目)的房建、道路、公路等工程必须委托中介机构抽样检测并出具验收报告,并将检测报告作为决(结)算审计依据。房建工程主体结构中间验收前、道路公路工程完工一个星期内,由建设单位牵头,组织县财政局、县审计局、县发改委、县城乡规划建设局(或交通、水利等监管单位)等部门,委托有资质的中介机构抽样验收。房建工程主要抽检框架柱,剪力墙、主梁及楼板,每层各取3-5样,抽检层数为总建筑层数的30%;道路、公路工程采取随机取芯检测,每公里单幅路面取4-7个样。按规定不需要公开招标确定检测机构时,检测中介机构由县财政局、县审计局、县城乡规划建设局(或交通、水利等监管单位)等部门推荐确定,检测费用由县财政局实行财政直接支付。

四、进一步理顺政府采购监督机制

公共工程项目管理篇4

[关键词]建造效率工程项目供应链管理模式

现代建筑市场竞争的走向已从建筑产品和服务的竞争扩展到建造工程项目整条供应链之间的较量。一个真正整合的供应链不仅可以降低组织成员间的交易成本,还可以为供应链参与者创造新的价值。根据建筑业经营活动的特点,工程项目供应链管理模式应该是,从业主有效需求出发,以工程项目为对象,以工程项目总承包企业为核心,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整合设计方、勘察方、材料制造方设备设计和制造方、金融支持方和物流方等相关企业连成一个整体结模型。目前,我国工程项目供应链管理模式主要包括:总承包商供应链管理模式、联合决策小组模式、项目管理公司供应链管理模式三种。

一、工程项目总承包商供应链管理模式

工程总承包商是国际通用的工程建设项目组织方式,在我国推行工程总承包方式是新形式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建筑企业综合实力,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效率的前提条件。建筑供应链是指从业主的有效需求出发,以总承包商为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原材料采购开始到施工、竣工交付使用的全过程中,将材料供应商、工程机械设备供应商(租赁商)、劳务分包商、业主连成的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

该模式的主要特点:一是工程项目总承包商是供应链条上的核心企业,其行为是在合同约束下,对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进行统筹安排;二是供应链战略伙伴关系具有动态性,维持稳定长久的关系难度加大;三是建筑业市是典型的定单生产,业主不仅是工程项目的收益者,而且也是工程质量的监督者和提供资金保障者。但由于工程总承包商缺乏大型工程总承包管理经验,在实施工程总承包别是在材料采购、库存管理存在信息不对称,各协作单位信息交流不足,且彼此缺乏信任,各保自身利益等,收效不佳。因此该模式需要供应链各节点单位以共赢为目标,优化供应商关系,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提升整体竞争力。

二、联合决策小组供应链管理模式

联合决策小组供应链管理模式是以工程项目为载体,基于项目信息共享,为达到最优完成效果和项目参与方共赢的结果而采取的一种对工程项目所有参与方协同集成化的管理模式。此模式是以承建某工程项目为前提,以咨询工程师为基础建立一个由各方代表参加的联合决策组,在小组中选择能够决策的高级经理人员及各类专业管理高级人才,组建工程项目联合决策组,履行工程项目管理最高层次管理决策权限,形成各组织间真诚合作、信息资源共享,共同承担成本和风险,共享利益的权责结构体系。其主要管理职能是:进行工程项目可行性论证、工程项目预算、方案设计和优化、工程进度、工程质量等方面的信息沟通和交流;对各成员企业进行绩效评价、合作流程标准的制定、法律纠纷的处理,最终制定客观公正的利润分配方案等重大问题进行决策。

本模式的主要特征反映在以下三方面:一是为避免信息不对称,要求各个利益相关者制定严谨的沟通计划,保证对项目所需动态信息的实时要求,将业主、咨询工程师、承包商、上游供应商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二是为使各节点企业彼此信任,必须努力在各个利益相关者之间建立一种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三是为满足和超越项目利益相关者的期望目标,注重项目的整体成功,要求各个利益相关者共担成本和风险,风险共享收益;四是各节点企业与业主需真诚合作,及时沟通工程进度和资金耗费等信息,以获得财务上的持续支持;五是整个供应链条的计划和运作活动的协调,均跨越了组织边界,运用了系统的集成化管理,且适用于工程项目的定单生产方式。

三、工程项目管理公司供应链管理模式

对高智商、高效率的工程项目管理公司的构建,是我国建筑业实现承接国内外大型工程项目的一种尝试。工程项目管理公司是以工程活动网络为纽带,以工程建设为目标的聚合性网络结构的国际上流行的一种社会化、专业化、规范化、职业化和市场化的工程管理模式。工程项目管理公司是为业主服务的,代表的是业主的利益,站在业主的角度全方位的开展工作,进行项目全过程的建设管理,体现项目公司商业化、集体化和科学化操作的最高追求。主要管理职能有计划职能、协调职能、组织职能和控制职能。

程项目的管理公司以“完成项目规模大、经营理念超前、管理方式现代、工具使用先进、经济效益领先”为特点,在国际工程项目市场中占据越来越大的份额,成为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一个发展方向。如世界著名的工程项目的管理公司福陆公司、柏克德公司和兰万灵公司等,他们不单进行施工而是“一战式”的全面服务,包括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环节评价、项目融资、概念设计、基础设计、工程施工及管理、设备材料采购及管理、项目管理、项目启动及试车、运行维护、人员培训等。可以看到:这些公司提供的不再是传统的施工企业服务,而是一个从项目开发、运行维护,直至拆除,涉及项目整个生命周期的全方位服务。这些先进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值得我们借鉴并应用。

总之,构建建筑行业供应链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以上三种工程项目供应链管理模式共同特点都需建立在供应链中各成员最大限度满足用户需求这一共同战略目标上,强调把主要精力放在企业的核心能力上,充分发挥核心竞争力优势;强调供应链各成员企业集成,实现信息共享,强调企业运行机制的有机融合,要求供应链中企业间建立战略性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企业中非核心业务由合作伙伴完成,供应链中各成员相互信任,遵循“优势互补”原则,使供应链管理更好地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是我国建筑业提高建造效率未来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彭杰:建筑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61-63)

[2]王皓:基于供应链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探讨.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版,2006,28(S1)412-416

[3]陆绍凯秦延栋:工程项目的供应链管理研究.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88-91)

[4]廖媛红戚安邦:工程项目供应链管理模式研究[J].物流技术,2006年第1期,71-74

[5]刘振元王红卫甘邯:工程项目集成管理与工程供应链[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5年12月,99-101

公共工程项目管理篇5

一、坚持公共资源交易统一进场

依法应当招标的下列项目,必须统一进入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公开交易:

1.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项目(含勘察、设计、监理)。包括各类房屋及其附属设施工程和配套线路、管道、设备安装工程及室内外装修工程;城市道路、公共交通、供水、排水、燃气、园林、城市绿化、环卫、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地下公共设施及附属设施的土建、管道、设备安装工程等。

2.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包括防洪、排涝、灌溉、水土保持、水资源保护、节约用水工程等。

3.公路工程项目。包括公路、公路桥梁等主要工程及与公路建设配套的附属设施、公路绿化工程等。

4.政府采购项目。包括使用财政性资金、政府集中采购目录以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含药品、医疗设备和卫生材料采购)、工程和服务项目(包括房屋拆迁工程;规划、设计;工程造价咨询、评估、审计等中介服务等)。

5.土地整理、农业资源开发、国有和集体林权流转、土地集体经营权流转等交易项目。

6.产权交易项目。包括国有、集体企事业单位整体或部分产权、股权出售或转让;行政事业单位非经营性资产出租、出售;出租车、城市公交线路营运权、市政设施经营权、户外广告经营权、城市基础设施养护服务竞标交易;其他涉及公共资源配置、罚没资产处置等交易项目。

二、进一步完善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制度

1.完善标前申报制度。凡是达到规定标准的财政性资金投资建设项目,在具备项目立项审批手续、资金或者资金来源已经落实证明、施工图审查初步意见、已经财政投资评审的前提下,由招标人填写《县国有(公有)资金项目招标申报表》后,报请县政府常务副县长批准同意。未经批准同意的项目,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一律不得受理招标。

2.实行捆绑式招标制度。所有工程建设、采购类项目,所有分步分项实施的项目都必须统一纳入招标监管,建设类项目应先进行勘察、设计招标,工程监理可先行招标或者与施工工程同步进行招标。凡是勘察、设计、工程监理达到招标标准而未进场招标的,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一律不得受理施工工程的招标。

3.建立投资限额承诺制度。所有财政性资金投资项目都必须实行定额设计,设计单位不得突破已审批的项目投资规模进行超规模、超标准设计,已超规模、超标准的设计必须调整设计方案,确保不突破投资规模。招标人(采购单位)必须按招标中标价签订合同,并按中标价组织项目施工或采购,任何单位不得突破。如因安全、技术、功能等方面的特殊原因,确需超出中标价施工或采购的,需报请县长或常务副县长审批。

招标人在招标前必须向县政府作出不突破投资规模的书面承诺,与《县国有(公有)资金项目招标申报表》一并提交。凡是突破限额标准而又未经审批同意的,一律按承诺和相关规定追究责任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的相应责任。

4.实行项目审结集中听审制度。对政府投资的重点招标采购交易项目,在项目决算审计结束后组织召开集中听审会议,集中听取审计结果汇报。听审会议参会对象为县政府常务副县长,县监察局、财政局、审计局、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办公室和建设(采购)单位等单位主要负责人。

5.建立合同履约公示制度。对工程建设、政府采购和产权交易项目,合同签订备案后,其中标单位、项目负责人(包括项目管理班子)、中标价、质量目标、工期要求、暂估价和暂列金额、付款方式等主要条款和实质性条款在合同签订后3个工作日内要同时在“中国·”网和“县公共资源交易网”上予以公示,接受社会公开监督。对合同履行过程中工程进度、资金拨付、监督检查、竣工审计等信息,相关部门也要及时在“中国·”网和“县公共资源交易网”上进行公示。

三、建立健全公共资源交易监管体制

1.加强部门协同配合。县住建、财政、交运、水务、国土、卫生等公共资源交易所涉相关职能部门,要依法积极主动配合县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办公室做好全县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监管。

2.建立联合监管制度。从相关部门抽调人员组成联合调查组,对全县公共资源交易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发现、整治突出问题。对政府投资1000万元及以上项目,实行全程跟踪监管,对重特大建设工程项目,组成常驻班子,实行驻场监管。

3.实行联席会议制度。由县政府办牵头,每季度召开一次公共资源交易监管专题会议。组织县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委员会成员单位及相关单位集中汇报交流各自监管工作开展情况,实现信息互通,及时研究解决公共资源交易监管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特殊情况下,联席会议可临时召开。

4.强化结果应用。建立线索移交制度,强化责任追究。对公共资源交易监管过程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县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办公室要及时将案件线索移送县执纪、执法部门查处。案件查处情况,要及时反馈,并通报到县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委员会各成员单位。

四、相关规定

1.本规定由县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办公室负责解释。

公共工程项目管理篇6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比较研究;应用前景

1工程项目施工中的设计-建造(DB)模式与建设管理(Cm)模式

1.1设计-建造(DB)模式即设计-建设(Design-Building)模式,即承包商负责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安全的全过程的总承包。在项目原则确定之后,业主选定一家公司负责项目的设计和施工。工程总承包商对整个项目的成本负责,他首先选择一家咨询设计公司进行设计,然后采用竞争性招标方式选择分包商,当然也可以利用本公司的设计和施工力量完成一部分工程。

模式的优点是参与项目的三方即业主、设计机构(建筑师/工程师)、承包商在各自合同的约定下,各自行使自己的权利和履行着义务。从而使得三方的权、责、利分配明确,避免了行政部门的干扰。可自由选择咨询设计人员,对设计要求可进行控制,可自由选择监理人员监理工程。

当让这种模式也存在着很多不足。在项目管理方面的技术基础是按照线性顺序进行设计、招标、施工的管理,建设周期长,投资成本容易失控,业主单位管理的成本相对较高,设计人员与承包商之间协调比较困难。由于建造商无法参与设计工作,设计“可施工性”差,设计变更频繁,导致设计与施工的协调困难,可能发生争端业主利益受损。项目周期长,业主管理费较高,前期投入较高,变更时容易引起较多的索赔。

1.2建设管理(Cm)模式就是采用快速路径法(Fast-track法)时,从建筑工程的开始阶段就雇佣有经验的Cm单位(或经理)参与到工程施工过程中,以便为设计人员提供施工方面的建议且随后负责管理施工过程,随后按照。其优点在于极大地缩短工程项目的建设周期,特别适合那些组成复杂――有很多的字项目组成,实施周期长,工期要求有特别紧的项目;有利于缩短工期,降低工程投资,减少财务成本。当然,其存在的缺点为工程项目的风险较大,项目的费用估计并不完全准确,这对业主对工程的控制能力要求非常高:各方不能及时、准确、有效地沟通要求较高,若是不能做到,则影响到工程的进度、质量、投资,造成业主极大地损失。同时,工程的设计不能随意的更改,若是产生很大的更改,则前期的工程需要返工或者更改,这样会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业主的投资会遭受严重损失。

Cm模式相对于DB模式来讲,最大优势便是大大地缩短了项目的建设周期,节约了投资,减少了财务成本。但是Cm模式中,对工程的设计要求极高,设计不可随意更改。因此,Cm模式主要使用于大型工业单体建筑、群体工业建筑、民用建筑、大型公共建筑、大型商业建筑、市政基础设施等项目,通过应用Cm模式可以极大缩短工程的工期,实现工期的有效管理。而DB模式则主要针对规模小、工期短的小型项目;设计已经标准化的项目;已完成施工图设计的项目;设计简单、或工期不紧(不需进行设计与施工的搭接)的项目。

2代建制模式和epC模式

2.1代建制模式指将项目建设人与项目使用人分离,由项目出资人按照建设(使用)单位提出的使用与功能要求通过公开招标等方式选择专业化的项目建设管理单位(代建单位),委托有相应资质的工程管理公司或具备相应工程管理能力的其他企业负责建设实施的组织管理工作,控制项目投资、保证质量和工期等建设全过程,项目竣工后交付使用人的项目建设管理制度。

2.2设计-采购-建造模式(epC)指工程总承包企业按照合同约定,承担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服务等工作,并对承包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造价全面负责。

代建制模式重要应用于政府投资的项目,其最为重要的理念便是实现“钱、权、用”的分离,以此解决工程项目“超规模、超标准、超投资”问题。代建制模式中,代建单位主要从事的还是管理和咨询工作,并不参加实体的建设工作。而epC模式中,epC承包商则参加工程项目的整个建设周期,因此epC承包商承担更多的项目责任,和绝大部分的项目风险。当然,epC模式下设计与施工深度交叉,降低了工程造价,工程整个生命周期中“三大目标”的控制更有合理有效。

因为epC模式要比代建制模式承担的责任和风险要大,所以合同价格要高于代建制模式下的合同价格。因而,对于那些缺乏项目管理经验的政府部门,采用epC模式可以降低自身的风险,但要付出较高的投资。相对于有一定经验的政府部门,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相应的代建单位,进行工程建设。

3工程项目融资模式:Bot模式与pFl模式

3.1Bot模式即建造-运营-移交模式。这种模式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国外兴起的一种依靠外国私人资本进行投资建设的一种融资和建造的项目管理方式。也就是政府开放本国基础设施和运营市场,吸收国外资金,授权私营项目公司以特权,由该公司负责融资和组织建设,建成后负责运营及偿还贷款,特许期满后将工程移交给政府。

3.2pFi模式即利用私人资金提供公共设施事业的项目融资模式。政府部门发起项目,由财团进行项目建设-运营,并按事先的规定提供所需的服务,公共部门在合同期限内因使用承包商提供的设施而向其付款,在合同结束时,有关资产的所有权或留给私人部分承包商,或交回公共部门,取决于原合同规定。

两个融资模式最主要的特征便是引进私人资本投资到公共设施事业上来,这样一方面可以减少政府的财政赤字,另一方面有利于拓宽私人资本的投资渠道,促进市场的完善,经济的发展。两者从融资的思想上讲,是没有本质的区别,最大的争论点在于合同到期后,公共设施的归属权。Bot模式中,私人企业在特许经营期结束后,需按合同将公共设施归还于政府。而pFi模式下,合同期限内因使用承包商提供的设施而向其付款,在合同结束时,有关资产的所有权或留给私人部分承包商,或交回公共部门,取决于原合同规定。pFi模式更关注的是私人提供公共服务。

Bot模式和pFi模式中,利用私人资本投资公共事业的这种先进的理念,对于解决公共服务水平低下社会福利缺乏的问题是具有极大的意义。同时,国家投入巨资搞基础设施来抵御全球经济危机,运用Bot和pFi模式来进行融资,也为探索实践新型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公共工程项目管理篇7

一、审计机关的组织机构、人员构成和审计范围

从历史上看,从英国统治时期的1855年,印度就已设立了公共工程部门,专门负责民用和军用建筑、灌溉、交通和铁路工程。同时,人们已认识到必须统一公共工程的账户系统并由独立的专业公共工程审计师对这些账户进行定期审计并为此作出了安排。

由于印度实行的是联邦体制,由联邦政府和邦政府组成,它们对所管辖区的事务具有特定的立法和行政权。关于审计,宪法规定设立一个统一机构,由印度主计审计长领导,并委托其对联邦政府和所有邦政府的账户进行审计。主计审计长视情况将报告提交给总统或邦首脑,后者再将报告提交给总统或邦立法机构。

公共工程一般由下列单位来实施:联邦政府的各部委、邦政府的各部门、符合立法规定的法人团体,以及按公司法注册的政府公司。

按宪法颁布的《一九七一年主计审计长法》的规定(责职、权力和工作条件),凡政府部门、法人团体和政府公司实施的公共工程的法定审计应由印度主计审计长来执行。主计审计长通过地区审计局的负责人履行其审计职责,后者是在主计审计长的指导下进行审计的。负责联邦政府会计事项审计的地区审计局(审计局长)和负责邦政府会计事项审计的地区审计局(总会计师)都设置了专门从事公共工程审计的审计部门。

审计部门的人员是按批准的编制招聘的。应聘人员需参加职业培训,以便熟悉和掌握会计、审计以及公共工程审计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只有那些通过了部门考试并持有政府会计与审计文凭的人员才能晋升到初级监督的职位。从事政府审计的更高层的管理人员是直接通过竞争性考试来招聘的,在晋升该职之前,他们应参加强化的理论和实践培训,包括公共工程审计和会计的培训。

培训学院为工作人员和初级监督官员开设了关于审计和审计技术的新生培训班。

公共工程审计的范围包括收支审计,供应和存货账目审计。审计的目的除纠正错误的账目以外,还包括:核对收入的真实性、完整性;审查支出的合法性、合规性和合理性,并评估其经济性、效益和效率;检查供应与存货是否得到了真实的反映,手续是否得到了正确的实施,并指出控制系统中任何严重的缺陷;对拨款进行审计等。

二、审计的内容和审计程序

(一)公共工程的管理范围和程序

印度对公共工程的管理主要是由中央政府和邦政府或中央直辖区的公共工程部门分别负责所辖区内的公共工程,如建筑物、道路、桥梁和灌溉工程的设计、建设和维护。公共工程部门设有不同的分支机构,分别负责不同类型的工程,如灌溉、道路、建筑物、公共卫生和其他工程等。另外,还有负责特殊工程和项目的专门分支机构,每个分支机构由一名总工程师领导,并配有助手,包括:指定领域的官员、管理工程师和执行工程师,他们的职责和地域分工均十分明确。

公共工程管理工作也有一定的程序。公共工程部门下设局,每个局由一名管理工程师领导,局下设处,每个处由一名执行工程师领导。根据分工的不同,如设计、建筑等,可设立特别局或处。建设大型项目时,可设立一个专门组织来负责,由项目办公室领导,项目办公室也设有总工程师、管理工程师和执行工程师。项目办公室设有财务和会计部,由财务顾问和总会计师领导,其作用与内审师相当,主要执行单位是处,由执行经理领导,又称处长,处长下面是处会计师,他们都熟悉会计和财务规则。

部门程序规定任何工程或项目在开工之前,必须获得行政、技术和财务部门的批准。行政审批说明行政管理部门已正式同意工程由公共工程部门来承办。这种审批由使用部门根据公共工程部门编制的暂行概算和计划纲要来办理,至于个别项目的行政审批则以其技术经济可行性报告为依据。

在初步概算和计划纲要或项目报告的基础上,公共工程部门再编制出提款的详细规定和概算。为了编制切实可行的概算,应对工程各类工种标准进度和工程的标准规格作出规定。公共工程部门的决策机构应保证工作质量令人满意,以满足用户的需求;并且以现有技术、物资和人力来确保工程技术的可靠性,只有具备上述条件,才能进行技术审批,之后,在资金来源有保证的情况下,才可进行财务审批。因此,只有在技术可靠,资金来源有保障的情况下,工程或项目才能上马。

在招标、投标评估和接受投标方面,公共工程部门也制定出详细的程序,以便通过承包商实施工程。为了确保工程中有良好的协作关系和对工程的监督,同时也为了保护政府的利益,部门守则对部门官员和契约人的工作关系做了规定,在政府会计的全盘计划中,已对公共工程会计系统做了规定。尽管政府会计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在公共工程部门的会计中,在处理一些特殊类别的会计事项时,则同权责发生制适当结合起来运用,以便确保更好地控制财务。公共工程部门的会计系统为下列事项定期提供信息处理:将项目成本控制在批准的概算内;材料管理;协调管理;协调支付给合同各方的款项;给政府的回扣等。

公共工程部门直接实施工程或将工程委托给承包商实施。只有在下列情况下,公共工程部门直接负责工程的实施,主要出于下列考虑:

――由于工程地点偏僻,承包人对此不感兴趣;

――由于工程的特殊性,承包人缺乏这方面的专业知识;

――投标费用过高;

――属于小修、小维护的工程。

工程的资金由有关的各级政府在它们各自的年度预算中列出。公共工程部门的工程都已列入“五年计划”和“年度计划”的规划中,工程开支由计划委员会审批。各级政府根据批准的支出编制各自的预算并把资金拨给各项工程,对于那些计划外的维修工程,其预算款项按部门概算拨给以保障资金的来源。

(二)审计公共工程的内容和程序

对公共工程审计的范围和内容主要是由印度主计审计长决定。只有事后审计由印度审计部完成。由于时间和人员限制,审计部不可能对每个会计事项都去进行详细检查,而一般是采用分层抽样法对不同类型的会计事项进行检查。抽查量在主计审计长签发的机密文件中已有规定。

在印度,主计审计长也被授权负责各邦政府的账目编制。为此,公共工程处将原始账目递交总会计师。公共工程审计分两阶段进行――中央审计和地方审计。这两个阶段是相辅相成的。依据审计办公室收到的文件和原始账目,对会计事项进行的审计叫做“中央审计”。收到的文件包括公共工程处的每月账目,主管部门关于工程的批文,财务拨款批文(预算规定)和主要合同的复印件,对那些重要的批文和采购合同进行审查时,往往需要索取部门的案卷,以便进行更为详细的检查。

中央审计通常系合规审计。

关于工程的中央审计包括下述要点:

――支出授权的充分性;

――账目科目分类的正确性;

――账务标准的遵循情况;

――支出是否属于资金规定的范围。

构成账目和会计事项基础的原始账目和其他账本及记录均保存在执行部门的办公室。主计审计长有权检查这些办公室,以便证实上述原始记录是否保存完好。在被审单位的办公室对记录进行的检查称为“地方审计”。地方审计的同期和时限视工程的性质和价值,中央审计期间发现的问题和其他因素而定。地方审计的年茺计划由每个审计局领导根据主计审计长的批示提前制定,通常由3~4人组成的审计小组每年对基建处和项目处进行就地审计。

地方审计涉及下列方面:

――工程的详细概算是否根据有关数据编制;

――工程的图纸、设计和规格是否基于最初的测试和调查;

――招标及对其的审查和受标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是否有正确的工程测量记录;

――竣工工程的数量是否与批准的概算相符;

――是否按工程数量和合同规定付给签约人款项;

――收入账目、存货与库存平衡是否得到正确维持;按标准,存货余额是否合理。

有些项目由专门的项目组织负责实施。这类项目的审计一般由项目管理局所在地的地方审计局执行。双重事后审计体系应运而生。

主计审计长关于公共工程审计的详细批示为审计计划提供了框架。审计任务按工程的各类工种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制度规定必须保存好已完成的审计任务的书面记录,即工作底稿。每一级的审计都应接受上一级的监督和检查,以确保规定的程序得以遵守,需经审计或检查的文件按规定受到了检查。

直到20世纪50年代末,印度政府审计仍主要局限于检查是否遵循资金规定和其他规章,以及支出是否合理。当时对有关的会计事项进行财务审计、拨款审计合规合法和恰当性审计后,证明这些审计在检查不正当的、违规的铺张浪费的支出中,效果显著。在实施一系列庞大支出的发展计划和项目后,发现在审计中,无法对每个会计事项进行充分的逐项检查,为此,审计有必要检查项目和规划是否得以实施,实施情况是否有效,并且收到了预期的效益,据此,审计范围必须扩大,主计审计长应有选择地对某些项目进行经济、效益和效果审计。

三、审计的结论,即审计报告

中央审计和地方审计对所选项目得出的审计意见以及检查报告初稿都要送交部门官员,以便征求他们的意见并得到他们的认可。

在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对审计意见进行检查。尚未解决的重要意见应考虑列入主计审计长的报告。

选择审计报告材料的指导原则:

――列出违反法规、规定或法令的案例以及其他已经给或将给公共资金带来损失的案例;

――系统不太重要的违规问题,这些问题表明财务控制或行政管理中存在共同缺陷。它们可以系统检查的方式进行正确评论。如果政府已采取充分的补救措施,则无需再提建议;

――判断违纪总是或造成损失的案例的重要性时应考虑工程规模的大小和工程实施的条件;

――对被告有利的已判决的案例不予提及;

――通常不报告过去的案例。

在起草审计报告时,最重要的准则就是让事实说话。采取客观的评价方式,用事实和数据精心编制审计报告。

报告的显著特点应该是准确、明晰、目的明确。

联邦政府的审计报告由主计审计长提交给印度总统再由总统转交议会。邦政府的审计报告应提交给邦首席部门,再由他转交邦立法机构。

议会的公共账目委员会或邦的立法机构将对联邦政府或邦政府的账目审计报告加以审计。

公共账目委员会对有关的主管部门进行检查,并在报告定稿之前收集必要的口头证据和信息,同时提出建议。主计审计长及其下属官员将在各个阶段协助该委员会。

公共账目委员会将他们的报告提交给立法机构。这份报告包括它对审计报告的意见及采取行动的建议。

有关部门根据建议,采取改进措施,并在规定时间里提交一份关于采纳公共账目委员会建议措施的报告。

公共工程项目管理篇8

对公平与效率的追求贯穿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人类社会也因此不断迈进文明和繁荣,可以说,公平和效率是人类追求的两个基本价值目标。传统观点认为,政府公共受托责任的评价标准是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乔治•弗雷德里克森(1971;1980)批评这种评价标准缺乏社会公平,效率和经济之外,社会公平应成为公共行政的第三大理论支柱。

1.公平及其评价。古往今来,很多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对公平作出了各种阐释。一般认为,公平是处理人与人关系的一种正确方式,同时公平也是保护每个人自然权利的一个原则,公平是人们对自身所处环境的最基本渴望。保护环境,关心后代,就是公共行政所应具有的一种伦理公平观。代际公平和环境伦理构成伦理公平观的基本内容。卡拉汉曾经列举四条对后代的责任,第一条就是不应该做任何危及后代的事情,包括不过度开发自然资源,造成环境污染等。如果公共部门没有尽到保护环境的责任,则可能不仅是代际不公平的问题,也是当代人之间的不公平问题。破坏环境往往基于对个人利益的追求,环境破坏的不良后果却要他人承担。钱伯斯(1987)从环境伦理角度定义公平,认为公平是计划投入与计划产出之间的对比关系。企业从环境和社会中获取资源,同时将产出回馈给环境和社会,如果这种获取和给予相互对等,就是公平。反之,企业过分地消耗有效的自然资源,或生产有害的副产品,就是不公平。

2.效率及其评价。效率来自英文“efficiency”,最先出现在拉丁文中,通常指有效的因素。目前学术界对效率有三种观点:(1)投入产出效率;(2)帕累托效率;(3)社会整体效率。在资源短缺的情况下,提高效率尤其重要,不仅是节约精神的体现,更是对后代人的负责任。因此,我们强调效率,不仅体现在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共同利益方面,也体现在节约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3.公共受托责任对公平和效率的追求。公共受托责任的核心在于“公共”两字,弗雷德里克森认为,公共包含两重古典含义,一是“成熟”,二是“关心”。成熟意味着个人跳出自我利益的圈子,懂得关心他人,具有公平意味。关心意味着公众不仅关心个人利益,也积极支持政治共同体朝有利于公民的最大利益方向努力,而最大利益内含有追求效率的思想。公平和效率相互依存,追求效率是由于对公平的追求,也是实现公平的手段,两者共同统一在公共一词中。因此,正如托马斯•阿奎认为的那样,承担公共受托责任的政府至少应承担两项基本职能,一是维护社会秩序,二是推进社会公共福利,推进社会公共福利就有了公平和效率的双重体现。因此,公平和效率是公共受托责任的两个基本要素。

4.政府对工程项目环境管理的公共受托责任。工程项目是人类对大自然的改造与作用,受环境约束,也不可避免地对项目所在地大气、土地及水源等产生重大持续影响。国内外学者先后从不同角度论证工程项目环境影响,如ColeandRousseau(1992)注意到,建筑项目的环境影响,并以四个相似的商业建筑为例,设计环境审计模型。李山梅、赵昱博(2007)指出,一些项目对生态资源环境有严重影响,却并不重视环境影响评价。对工程项目相关环境影响的评估、控制、保护与治理,政府担负不可推卸的公共受托责任。

工程项目环境绩效审计应以公平和效率为导向

工程项目立项前,要经过环境影响评价,要求项目开发主体在作出开发决策前必须考虑可能的环境影响的信息和可行的替代方案以及减少环境影响措施,一般要求向政府相关部门提供环境影响报告。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是环境风险预测和管理,目的是优化决策,实现利益均衡。由于地方政府的不当干预、行业主管部门预审的落空、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缺乏环境保护影响评价的执行力及对公众的信息不透明,导致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项目决策的影响有限,许多项目建设者不重视环境评价工作,甚至将环评工作视为项目实施道路上应被清除的管理障碍。由于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是持续的,在运营中及项目结束后继续存在。需要落实环境评估报告中关于环境保护的内容,使环境政策及方案得到充分有效执行,并保障环保资金及环保设施利用的效益。由以上分析可见,由于环境的公共性,政府必然承担工程项目的环境管理责任,相应地,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的环境绩效审计。环境绩效审计源于环境审计,而环境审计发端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和加拿大,最先是企业规避环境风险的内部审计形式之一,后逐渐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1995年在开罗召开第十五届大会,研究并制定了环境审计定义的框架,包括:(1)国家环境政策与项目的审计;(2)审计政府部门、国有公司、私营公司遵守国家环境法律和规章的情况;(3)审计本国政府遵守国际协议的情况;(4)评估协议的国家政策和项目的影响;(5)审计本国政府遵守国际协议的情况;(6)国有企业履行国际义务的情况;(7)审计非环境政策和项目的影响;(8)审计地区或地方政府的环境政策和项目;(9)鼓励政府制定新的环境政策或修改现有的环境政策和项目(张英,2005)。

概括而言,环境审计包括财务审计、合规性审计和绩效审计,并认为环境审计中的“可持续发展”不应处于独立地位,而应是被审事项目标的一个明显部分。此外,美国环保局、国际商业学会、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先后从不同角度界定环境审计。我国对环境审计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1994年9月,审计署在《中国21世纪议程优先项目计划》中,提出四个环境审计示范工程,初步架构了环境审计基本框架。学者陈淑芳、李青(1998),陈正兴(2001),李雪、杨智慧(2004),朱萍、(2004),蔡春、陈晓媛(2006),李永臣(2006)先后界定环境审计定义,并对环境审计结构、本质、目标等进行梳理。而从审计环保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环境行为的合规性开始,环境审计逐渐融汇绩效审计,演变出环境审计的较高级形式——环境绩效审计。对环境绩效审计的定义,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认为环境绩效审计是对环境经济活动的审计;二是将环境绩效审计界定为环境管理活动的审计。概括而言,环境绩效审计是一种综合性审计,由政府环境绩效审计、社会环境绩效审计和企业内部环境绩效审计联合构成,对被审计单位的环境管理活动进行综合、系统的合规性检查;审查分析并对照标准评定环境管理的现状和潜力,出具相关报告;发现环境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环境审计产生于环境受托责任,而环境绩效审计则为环境审计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环境问题威胁社会公众利益,受托环境责任是政府公共受托经济责任的重要内容。随着大众对于广泛影响人们生活的环境保护问题和社会公平问题的关注,环境问题实质是公平问题已得到广泛确认,在资源受限的前提下,注重效率也是为了实现公平。因此公平和效率是公共受托责任的两个基本要素,公平和效率也应成为工程项目政府环境绩效审计的基本原则。

风险导向的工程项目政府环境绩效审计模式

审计模式又称审计方式模式、审计取证模式,是指为了实现特定的审计目标所采取的审计策略、方式和方法的总称。从审计活动诞生以来,审计模式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变:账目基础审计阶段、制度基础审计阶段和风险基础审计阶段。其中风险基础审计是指审计人员在对审计全过程中各种风险因素进行充分评估分析的基础上,将风险控制方法融入传统审计方法中,进而获取审计证据,形成审计结论的一种审计取证模式。

在我国,《审计法》赋予了审计机关对环境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审查的权利,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是环境保护部门的主要职责,审计机关行使其环境管理工作监督检查职责的主要方式是对环境保护有关的经济业务、国家环境保护部门的业务活动甚至工作业绩进行监督审查。因此,从审计机关行使环境监管职责的方式看,是一种“再监管”,是对环境保护部门工作的再审查,依赖于环保部门的工作,表现出独立性不够。从政府受托环境管理公共责任以及环境绩效审计实施策略看,工程项目环境绩效审计应以风险为导向,坚持公平和效率原则,审计部门与环境部门合理分工,共同管理和控制工程项目环境风险。

风险导向模式的环境绩效审计相关工作包括环保专业性和审计专业性工作。环保专业性工作由环保部门实施,主要为审计部门提供环境风险专业线索,验证被审计单位与环保相关的技术标准,并进行环境违法裁决和处罚工作。审计部门对环境部门提供的工程项目环境风险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方位审计,包括项目立项论证阶段的程序审计,主要是《环评报告》的编制和审批程序审计;项目实施阶段的资金审计,主要是以《环评报告》及环保部门提示的工程项目环境风险为指引,开展相关政府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使用审计,国家投入环境保护资金实施效应审计;项目结束后,因为项目对环境的持续影响,审计部门还需要配合环境部门监控重大项目环境遗留影响及相应治理措施的程序和资金审计。

在开展以公平和效率为基本指导原则,风险导向的工程项目环境绩效审计过程中,由于其缺乏实践应用措施和效果的检验,还存在一系列难题。首先是审计方法的开发和选择问题,风险导向模式的工程项目环境绩效审计中,审计方法必将突出对环境要素的考虑,如对工程项目环境要素使用资金的合理性考量,如果不了解基本的环境影响和环境保护相关知识,势必难以完成合理性审计任务。因此,对审计方法的探索研究是工程项目环境绩效审计的重要环节。我国审计署《2003至2007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着重提出要大力推广先进审计技术方法,积极探索信息化环境下新的审计方式,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其次是审计评价标准确定选择问题,工程项目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标准具有突出的多样性和专业性特征,不仅同一项目可能有多种不同衡量标准,环境监测指标也自成体系。只有标准化,才能保证审计结果的公平公正性,因此,环境绩效审计评价体系的标准化成为开展风险导向环境绩效审计的难点。据此,我们所思考风险导向工程项目政府环境绩效审计模式及其运行原理,如图所示。

结论

公共工程项目管理篇9

关键词:供应链;高速公路;项目管理

1供应链的概念和特点

供应链管理是国外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个研究。经过十几年的研究和发展,被很多国家所认同,并根据本国的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做出了调整。这几年我国学者把这一研究课题广泛运用到管理学中,并对工程项目管理模式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探讨。在国际上,基于供应链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成为非常受推崇的管理模式,很多国际工程都是委托专业化、规范化的工程项目管理公司进行建设管理。为了我国的工程管理可以和世界接轨并实现工程管理的国际化,相关部门大力进行了工程项目管理制度的完善。提倡使用基于供应链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在现有的监理公司、设计院、工程咨询公司等企、事业单位中都对基于供应链的工程项目管理的研究做出了很大的投入[1]。

1.1供应链的概念

高速公路供应链是一种按订单制造的供应链。关键是以业主的生产项目要求为主,经过项目的审议,制定出项目的可行性以及预期效果的工作。它的具体实施环节,需要针对业主对工程的需求进行实际的供应。这个工程项目的竣工验收,是对整个的工程进行交付和工程在使用时的维修和维护阶段的工作。具体的供应方式是要求业主以项目要求为主,其他的如项目管理公司、设计院、总承包商、材料供应商等企业和组织共同组成。

1.2供应链的特点

供应链把全部的节点企业看做是一个整体,实现全过程的战略管理。传统的管理模式通常以企业的职能部门为基础,但因为各个企业之间和企业内部职能部门之间的性质、目标不同,使得相互之间产生利益冲突,各企业之间和企业内部职能部门之间无法完全发挥其职能。因此很难实现整体目标化。供应链覆盖了整个的物流,要求各节点企业之间实现信息共享、风险共担、利益共存、并从战略高度来认识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真正实现整体的有效管理。供应链是一种新的管理策略,把不同的企业集成起来以增加整个供应链的效率,注重的是企业之间的合作,以达到全局最优[2]。在众多的供应链管理方式下,高速公路供应链已经形成自己独有的特点,这个特点以高速公路产品和普通产品的差别为基础。高速公路产品是以工程项目为主,在工程项目的产生和投入有着自己的特点。供应链中的每个组成链条是不稳定的,具有变动性。所以在交通行业中大多是以工程项目为核心,所以工程供应链也应该以工程项目为核心。

2以供应链为基础的工程项目管理公司的作用

2.1工程项目管理公司的地位

在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中,以供应链为基础的高速公路工程项目管理企业受工程项目业主方的委托。在委托的工程项目中,项目管理企业对工程建设的整个过程和工程项目的分阶建设都有直接的资源调配活动。工程项目管理公司的服务宗旨是对业主负责的,其工作代表业主的利益,以委托的业主为视角进行高速公路工程项目的各个工作的开展和协调。

2.2工程项目管理公司的工作目标

工程项目管理公司对委托的业主负责,对业主提供管理上的服务,其公司在高速公路工程项目的管理上代表业主的利益,进而实现项目的标准。工程项目管理公司利用自己的社会化和专业化对工程项目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协调,从而提高工程项目的管理水平和效益水平。工程项目管理公司对高速公路工程项目的工作有下面的标准:(1)实现工程项目建设的速度、建设质量和工程成本的最佳化。(2)在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对比较容易出现风险的环节进行监察,尽量降低事故的发生率。(3)对工程期间全部的组成部分加以管理,特别是进行良好的合同管理,从而减少由于法律或特殊情况的发生而造成的工期索赔。(4)工程项目管理公司通过对工程的设计进行管理,同时对工程的价值加以优化设计,从而减少工程预算,达到节省工程建设成本的目标[3]。(5)在工程的准备阶段,工程项目管理公司应该进行合理的判定,对分标和采购进行充分调研,寻求更低的中标价。(6)在管理工程的整个过程中,工程项目管理公司通过对高速公路项目工程的可视化监控平台和比较完善的报表的方法,使业主随时了解工程项目的进展,从而做出最快和最准确的工作调整。

3以供应链为基础的工程项目管理实施阶段

3.1确定工程项目管理公司,签署供应链合作协议

业主要确立并委托高速公路工程项目管理公司。在整个工程建设中,工程项目管理公司对整个的工程资源管理有一定的支配地位。可以说,工程项目管理公司在高速公路工程项目的供应链中是一个核心,从工程的启动到结束都有一定的管理职能,是工程项目最关键的推动者和倡导者。因此,在业主确定了它的委托的工程项目管理公司后,需要开始准备供应链的合作协议。把供应链合作协议的内容和标准进行明确的规范化,使协议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应。

3.2进行项目管理工作

按照已经签订好的合作协议进行工作的指导,在确定下委托的工程项目管理公司和工程各组成部分后,把供应链各方进行整合,按照供应链合作总协议,明确工作的范围以及责任,各个组成部分应该按照达成的共同目标进行工作的展开。工程项目管理公司要定期对它的高速公路工程各组成单位进行协调,按照每次制定的阶段目标和行动方案进行工作。同时还要做好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协作性,从而很好地进行工程资源的分配以及整合,把工程的质量、进度和效益达到最大化。

4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供应链在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中的运用得到了普遍认可,并催生了很多工程项目管理企业。这个方法是目前国际上工程项目的业主委托项目管理公司进行工程项目管理的一种常用的方法,可以提高项目管理的水平,确保项目目标的实现。对高速公路供应链中工程项目管理公司的作用和具体实施措施进行了研究,从而为做好高速公路项目风险管理提供指导。

参考文献

[1]翟忠杭.基于供应链的高速公路项目管理分析[J].交通世界,2016(17):100~101.

[2]蒋谦.基于低碳环保理念的高速公路项目管理要点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5(07):39+167.

公共工程项目管理篇10

【关键词】ppp融资;风险管理;霍尔三维模型

1、引言

工程建设项目是国家实现固定资产投资的载体,研究项目投融资管理,尤其融资模式的选择和确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重要意义。近几年,我国工程建设项目投资速度和幅度增长迅猛,2010年全国的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已达278121.8549亿元,同比增长23.83%[1],其中基础建设投资占到很大比例,并且这个比例在未来几年还会继续扩大。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单纯依靠财政和传统融资模式难以弥补资金的巨大缺口,为使工程建设项目顺利实施,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融资模式,一个合适融资模式是决定该项目建设成败的关键因素。

目前各地政府较多运用具有公私合作理念的ppp项目融资模式。ppp,即公共部门与私人企业合作模式,它是指政府、营利性企业和非营利性企业基于某个项目而形成的相互合作关系的形式[2]。通过这种合作形式,合作各方可以达到与预期单独行动相比更为有利的结果,合作各方参与某个项目时,政府并不是把项目的责任全部转移给私人企业,而是由参与合作的各方共同承担责任和融资风险。ppp方式尤其适用于大型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如公路、铁路、医院、地铁以及体育场馆等。但它也存在一定的缺陷。由于政府要充当利益的协调者和保证人,对政府的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投资者在项目初期就参与了项目、可能永久经营项目,增加了它们的风险。政府部门较难了解民营部门的内部经营运作情况,混淆政府目标和项目评价标准。收益分配公平性较难把握,为了快速盈利,向最终用户收取更高费用。

总之,公共基础设施ppp项目投资大,运行周期长,由于项目内外环境不断地发生变化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风险,稍有不慎就会导致项目的失败。基于此,考虑运用霍尔三维结构模型建立公共基础设施ppp项目的三维结构来监控并处理项目的风险,以保证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的顺利实施。

2、霍尔三维结构

霍尔三维结构是从三个维度来刻画系统工程要素的组成以及它们相互的组合所形成的立体空间结构。这三个维度分别是时间维、逻辑维、知识维。

①时间维:从工程进程方面来考察,工程中的各项工作是相互关联的,工作的进行上是有先后顺序的。所以要从时间上揭示工程的各个部分以及它们之间联系的规律。

②逻辑维:从工程顺利实施角度来考察,为实现工程顺利实施目标,针对工程各阶段工作所作出的一系列决策,这些决策也是相互依赖,相互辅助的,共同构成工程发展的决策视觉。

运用系统工程方法来解决某一大型工程项目时,一般可分为七个步骤:明确问题、系统指标设计、系统方案综合、系统分析、系统选择、决策、实施计划[4]。

③知识维:针对工程的进展所需的有关知识来考察,表现人类知识对工程进展的支撑作用。

2.3霍尔三维结构关系

项目风险的时间维、逻辑维和知识维三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5]。项目随着时间的进程不断进展,项目的内外环境日益复杂起来,不同的风险也随着而来。在时间维度的主线上,通过逻辑维度分析每个阶段甚到每一时刻的风险源的状况。三维的系统地、交叉地、动态地周而复始的应用,使项目的风险降到一种合理的程度,并对产生的风险进行及时的控制,保证项目的顺利完成并获得合理的收益。

3、公共基础设施项目融资模式的三维结构

3.1时间维——项目全寿命周期

ppp融资项目的时间维度一般包括四个阶段,即项目投融资阶段、项目建设阶段、项目运营阶段、项目移交阶段。在项目全寿命周期的每个阶段都蕴藏着不同的风险,以时间作为主轴线,可以识别分析不同时间段的项目风险状况,并给予对策。

①项目投融资阶段

首先对政府确定待开发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在确认可以采取项目融资模式进行融资后,政府开始组织招标。投标完成以后,政府部门对提交的投标书进行评估,通过评估初步选出一个或几个条件较好的项目公司作为暂定中标者。最后,宣布中标结果,中标的项目公司办理好公司成立的有关事宜。项目公司正式注册以后,开始组织有关项目参与者进行项目开发。

②项目建设阶段

首先,项目公司与各联合单位签订正式合同。其次,项目公司组织各相关单位进行项目建设。在建设过程中,政府随时对项目建设状况进行监督,出现不符合合同的情况及时沟通,并确定责任主体。工程竣工通过项目验收以后,建设阶段结束,项目进入运营阶段。

③项目运营阶段

项目运营将持续到特许权协议期满,项目公司直接或通过与专业管理公司签订合同并由后者运营项目。在整个项目运营期间,按照协定要求对项目设施进行维护。贷款人、投资者、政府和居民都拥有对项目可进行监督。

④项目移交阶段

项目移交阶段是最后一个阶段,包括项目移交和项目公司解散等内容。特许经营期满后,项目公司要将项目的经营权(或所有权与经营权)向政府移交。项目移交以后,项目公司的业务随之中止,因此,应到有关部门办理清算事务。

3.2逻辑维——解决问题的逻辑过程

ppp融资模式系统知识维主要是为建设项目系统运动提供理论支撑,为保障系统动态有序运行,针对系统运动过程中出现的风险[6],项目风险管理的逻辑过程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和风险监控。

风险识别是根据ppp融资项目运行各阶段的状态,比较它与正常状态之间的偏差,并找出造成这种偏差的原因,并一一列举出来。

3.3知识维——融资项目风险的管理方法与工具

知识维度是指解决项目风险问题所需要的知识综合所用风险管理知识。从知识维度所需的科学知识方面来考察,表现知识对风险管理对策措施的支撑作用[7],包括政治风险、金融风险、信用风险、运营风险等。

综上,公共基础设施ppp项目的三维结构如图1所示。

图1公共基础设施ppp项目风险管理三维结构图

4、结语

ppp项目具有范围特别大、经营期很长、经营环境复杂及项目目标多样性等特点,本文通过构建ppp项目霍尔三维结构图,进行ppp融资项目的风险管理研究,把项目风险管理的时间维度、逻辑维度和知识维度进行了有效的整合,对于项目风险的降低和项目管理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守清、柯永建.特许经营项目融资[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07月第一版

[2]亚欧pp联络网.欧亚基础设施建设公司合作(ppp)案例分析[m].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年08月第一版

[3]赵映超.项目风险动态管理模式构建[D].山东科技大学,2010.06

[4]白浩然.基于霍尔三维结构的广义Bot融资模式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04

[5]王华牢.关于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应用Bot方式的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