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培训专题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0:52:44

数字经济培训专题篇1

关键词:数字经济;湖南高职教育;商科专业;人才培养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数字经济优势不断凸显,成为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的重要推动力。指出,“要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做大做强数字经济。”中国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离不开大量职业工人和职业技能人才,数字经济时代的来临,不管是生产、流通还是消费环节,将会诞生出更多新的职业和职业技能要求,因此职业教育将会是中国未来高等教育中的两条腿,要持续推动传统职业教育向现代化职业教育转化,为行业和企业供应大量符合时代要求的应用型复合技能人才。

1湖南省数字经济发展现状

从数字创新要素、数字基础设施、核心数字产业、数字融合应用、数字经济需求、数字政策环境等指标进行数据分析和研究,《中国区域与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0年)中指出,湖南在2019年数字经济竞争力指数排名中位列全国第15位。湖南属于中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呈现产业集群特点,长沙作为省会和数字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初步形成了“一园五区两山”的产业发展格局。2020年在疫情持续的背景下,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数字经济核心技术对湖南数字经济发挥出了巨大作用,湘江鲲鹏首台服务器下线、中国首条“智慧公交”投入使用、“和包支付产业园”的持续发展、长沙高新区互联网企业的上市、5G技术在工程设施等方面的应用、传统零售与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获批,使得湖南区域经济转危为机。2020年湖南移动电商、社交新零售、跨境电商、乡村振兴、电商扶贫、网络视频、在线教育、移动办公等细分领域融合创新,逆势上涨。2020年,为做大做强数字经济,推动湖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湖南省了《湖南省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20-2025年)》,大力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但是数字经济在湖南省经济总量中占比依旧相对较低,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问题主要集中在自主创新能力偏弱、高端复合型人才和应用技能型人才双重短缺等方面。

2数字经济对高职院校商科专业人才的需求

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已进入新时代,数字贸易快速向前发展,移动电商、跨境电商、农村电商扶贫、社交新零售等行业快速崛起,企业的数字化进程不断加快,对人才的职业技能需求也在不断升级,传统的高职商科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符合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数字化转型不仅使企业和行业急需稀缺行业的高学历高级人才,也急需经验丰富的职业工人和职业应用型技能人才。因此,企业的转型升级和对人才需求更新也是高职院校商科专业人才培养必须要认真考虑的问题。高职院校商科不再是一门单独的学科,而是需要把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先进的数字时代新科技结合起来,转变人才培养思路,以培养具备专业知识、职业技能、人文素养等具有综合技能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目前在数字经济方面最热门的行业有互联网服务行业、教育和培训行业、农业、传媒行业、移动互联网行业(见表1);而在商科专业方向,互联网/电子商务、贸易/进出口领域招聘需求增长较快,互联网/电子商务行业也是竞争最激烈的行业之一,比2020年第二季度有所下降(见表2);随着出口贸易的逐渐恢复,进出口贸易行业在就业上也受到利好影响,竞争指数相对降低,职位供给比较大,在长沙地区商科方向薪水方面,贸易/进出口行业薪水相对较高(见表3)。从这些数据中可以发现,职位供给旺盛的互联网/电子商务行业其竞争压力也是比较大的,体现在企业在快速发展的数字时代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和本身求职人员职业素养不匹配的问题,如何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也是高校一直在摸索和研究的课题。

3人才培养瓶颈分析

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跨境电商、农村电商扶贫、社交新零售等新产业、新业态的出现,商科专业人才需求结构也发生变化,同时受疫情持续影响,中美贸易摩擦等各方面压力,2020年大学生就业遭受重大冲击,中小企业校招岗位需求减少,大企业岗位竞争压力激增,导致岗位要求不断升级,不断向名校倾斜,不断向高学历倾斜,出现研究生学历抢占本科生职位、本科生抢占专科生职位的局面,进一步压缩高职院校毕业生的求职空间,高职院校商科专业人才培养面临巨大瓶颈期。如何为湖南区域经济发展输送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是高职院校商科类专业人才培养需要不断研究的问题。

3.1专业定位偏差。专业定位偏差包括认知性偏差和结构性偏差。数字经济时代的来临,湖南数字经济发展的特性,使得企业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技能有了更深层次的要求和标准,但是存在高职院校所开设的商科专业定位不清晰的问题,容易导致学生的专业认知存在偏差,比如国际商务专业学生认为国际商务和国内电子商务类似,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认为营销等同于推销。结构性偏差主要体现在高职商科专业定位及设置结构与企业职业人才需求结构及规模之间的偏差。在数字经济和疫情的双重影响下,消费模式和销售模式已经发生重大变化,商科专业所培养的学生大有可为,因此,高职院校在商科专业建设方面,应该结合湖南省区域经济发展特点,比如2020年湖南自贸区成立等利好信息,结合本校和企业资源,明确专业定位,为湖南地区经济发展输入应用技能型人才添砖加瓦。

3.2人才培养方式认知偏差。迎合市场需求,追求就业率,过度注重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忽视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和人文素养的培养,也是高职院校容易走入的人才培养极端。高职院校商科专业人才培养应该与社会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区分开来,避免陷入重技能轻人文素养的误区,要注重专业知识、职业技能、人文素养的深度融合与综合培养。专业知识是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理论基础,在课程设置上应从专业对应性、岗位适用性和知识前沿性等方面进行考虑,提高所学知识和岗位需求的匹配度,同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实验室建设、学习氛围、教学模式和专业群方面的建设,这些都是提升教学效果的关键,对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培养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中国制造2025》报告中提出,高职院校应当向国家输送更多德才兼备的人才。但是当前高职商科学生人文素养缺失很明显,不利于他们融入企业和社会。如何在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教学中,适当融入社会、历史、思想政治、品德教育、艺术、法律、工匠精神等信息,从而全面提升高职商科学生的人文素养,达到商科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为企业输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促进地方经济快速发展,也是高职院校需要不断深入摸索和研究的问题。

3.3教师队伍培养单一。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也是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中的关键环节。但是,大部分高职院校教师都是从“高校”到“高校”,有扎实专业理论知识,人文素养较高,职业技能相对缺乏;高职院校引入的高层次人才平时重点也放在了科研能力的培养上,职业技能培养有所忽略,这些问题导致教师队伍培养比较单一和单薄。但是在大数据时代,经济环境瞬息万变,行业和企业也在对用人标准不断进行更新和调整,单纯只追求专业知识授课和科研能力,可能不能为学生提供新鲜的资讯和信息,比如国际商务专业的关务知识,海关每年都会有信息变更,如果教师只守着自己的固定教材认真上课,不去经常与外贸企业交流获取最新信息,所传授的过时的知识对学生也将是无用的。因此,高职院校不仅要加强学生职业技能训练,通过创新创业、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水平,也要鼓励和激励高校教师多到企业中去实践学习,多与相关商科行业协会、行业龙头企业交流和学习,获取最新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也将有助于更好的提升教学质量。

3.4企业参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积极性不高。湖南省出台关于深入推进企业与职业院校合作办学的若干意见,但是具体如何操作及其实施细则条款并没有出台,具体操作细则并不完善。大企业因为人才需求层次不同,一般较少与高职院校合作办学,参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积极性不高,另外,中小型企业比较注重眼前的利益,缺乏人才培养的长远意识和战略意识,合作意愿和合作主动性不强;同时企业也会担心自己的投入与回报不成正比,担心人才培养成本和人才流失问题。这些瓶颈问题都制约企业不能高质量的参与到高职院校商科专业的人才培养中来。

3.5学生参与校企合作积极性有待提升。对高职院校商科专业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环节缺失,将直接体现在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方面。除了职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的培养,部分学生容易出现参与学校组织的校企合作实习主动性不高,学习主动性较差、自律性较差、责任感缺失、不能很好的遵守学校和企业的各种规章制度等问题。高职院校教师和辅导员应该在平时注重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人文素养宣讲,先成人后成才。

4对策研究

4.1专业定位精准化和动态化。高职商科专业定位应该精准化,在给学生做学前教育和专业宣讲时着重明确学生的职业方向和定位,纠正专业认知偏差。但是根据职业不断变迁的社会现实,专业培养又不能陷入一成不变的困局,要实施动态化的专业定位调整,既要使学生明白所学专业是干什么的,又要考虑学生就业和企业的用人需求,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时要至少考虑3~4年的因为社会经济环境变化引发的周期性风险,确保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围绕一个核心内容和方向,在不超出职业方向和定位的范畴内,从学生入学到毕业,学生的学习方向可以根据社会经济环境变化和企业用人需求的变化进行动态调整。

4.2注重人才培养方式的融合和多样化。高职院校应该根据数字经济背景下湖南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与时俱进的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式,注重人才培养方式的融合和多样化,培养适合湖南地区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善于根据湖南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及时进行高职院校商科专业课程调整和人才培养方案的更新,以满足湖南区域经济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商科专业设置应紧跟数字经济发展步伐,深入行业和企业进行调研,通过对商科对应岗位和职业的深入分析,合理调整商科专业设置。

4.3提升教师实践技能水平。高职院校应该加大对提升教师实践技能水平项目的财政投入,鼓励刚出校门的青年教师积极申报省培、国培、企业挂职锻炼、参加企业组织的师资“1+X”证书培训,获取行业前沿知识和新动态;鼓励老师带队参加湖南省技能竞赛以及商科行业技能赛项,如互联网+国际贸易赛项、电子商务技能赛项、商务数据分析与应用技能赛项等等,通过参与技能比赛达到以赛促课、以赛促教的目的,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

4.4提高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积极性。高职院校大力提倡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产学研方面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的通力合作和互相配合。政府层面需要制定和完善能够激励企业参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具体政策和制度,给予政策倾斜和支持,如政府拨款鼓励企业参与到学校人才培养中来,企业税收优惠等措施。同时政府联合地方行业协会,鼓励企业参与行业标准的制定,定期举办行业、企业、教师专业知识实操能力培训,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针对学生流失问题,学校可以与企业签订第三方协议,明确“高职院校—企业—学生”的权利和义务,同时加大对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解决企业的后顾之忧。

4.5加强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人文素养内涵包括法律意识、职业道德、诚信意识、通识教育等内容。高职院校不光要培养商科专业学生过硬的专业知识和从商技能,同时也要加强人格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把立德树人作为办学的方向。高职院校应该鼓励教师把人文素养教育融入到日常教学中来,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国家、湖南省、行业组织的各项专业技能比赛,通过比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专业认同感,更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5结语

综上所述,在数字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湖南高职院校商科专业人才培养应结合湖南数字经济发展情况,结合各校发展情况,在专业定位、人才培养、教师培养、企业积极性提升、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等方面下功夫,采取适合各校的人才培养路径,为湖南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王博,杨延.职业教育专业定位偏差所致就业风险的应对策略研究[J].职教论坛,2018(12):18~23.

[2]吴旻.浙江数字贸易发展的人才瓶颈及对策研究[J].中国商论,2020(6):246~248.

数字经济培训专题篇2

[关键词]高职教育;数字出版;专业建设;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893X(2013)05?0052?04

面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新任务和“高职教育要面向职场”的新要求,高职院校必须调研行业人才需求特征、梳理人才培养规格,并以课程为基本载体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高职数字出版专业肩负着为数字出版领域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因此,遵从高职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对高职数字出版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课程体系进行探析非常必要。

一、高职数字出版人才培养的定位和规格

数字出版产业特性对人才提出了多类型、多层次需求。一条完整的数字出版产业链概括起来应包含产品设计与创新、内容加工与创造、内容解构与重塑、内容呈现与交易等环节,需要策划创意、编辑加工、技术创新、营运管理型等不同类型人才。数字出版产业人才大体可分为三个不同层次:第一是高层次数字出版人才,是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较强创新能力,在学科建设、技术开发、产业发展中发挥引领作用的、可以提供新思路、开拓新领域、完成数字出版产业形态设计的高端人才;第二是中层次数字出版人才,是懂行业知识、懂技术、懂管理的出版策划设计与执行者,能策划选题并设计出符合读者数字化阅读需要的数字产品的编辑加工人员、多媒体技术人员和产品营销人员;第三是低层次数字出版人才,即能够根据策划者的意图和要求、不同群体的文化生活需要进行技术制作、、数据加工的数字技术工程师。根据国际经验,合理的数字出版人才结构应是一个金字塔式的层次结构,即数字出版人才按高、中、低三个层次应保持合适比例,才能确保数字出版产业和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数字出版产业人才需求层次看,高职数字出版专业主要为数字出版产业培养基础性、支柱性人才,即第二层次和第三层次的创造加工型和技术革新型人才为主即能掌握传媒类专业知识、技能,熟悉多媒体、网络技术和相关的应用软件,具有开拓创新能力、新闻出版素养和踏实工作的职业精神,符合数字出版领域所需要的复合型、创新型的高技能人才标准。

二、高职数字出版人才的素质要求

数字出版产业对人才资源有着特殊的要求,因此,数字出版人才需要具备以下一些特殊的素质。

1.学习能力

数字出版属于文化产业,它是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为主要特点的,数字出版又是一个外延相当丰富的产业,普遍具有兼容性、文化性、精神性、经济性、技术性等产业属性,因此数字出版人才应兼通艺术与经济、文化和技术,具有更加全面的综合素养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数字出版人才要具备有效的学习方法,树立主动学习、终身学习

的观念和善于运用知识、扩大知识视野的本领。

2.创造性思考和行动的能力

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从事数字出版工作,数字出版作为一种创意文化产业,它与创造力是分不开。内在的创造性思考和外化的创造性行动是数字出版人才的灵魂素质,它决定了从业者在职业道路上的成功率,同时也决定着其未来的核心竞争力。数字出版的产业形态、产品形态、盈利模式等都具有极强的创造性,因此所需要的人才必须具有创造性思考和行动的能力。不仅要具备“我要成功”的理想还要具备“我能成功”的能力。这句话,对数字出版专业学生尤其重要。

3.核心竞争力

数字出版人才的核心竞争力是指其具备的应对变革与激烈的外部竞争并且取胜于竞争对手的能力集合,主要包括专业技术能力、经营管理能力、综合性能力[1]。技术是实现数字出版的基本手段,也是数字出版人才最基本的能力;经营管理能力是数字出版人才职业生涯发展和提升所需要的能力,包括生产经营战略和良好的经济素养,现代化管理理论知识、公司组织指挥能力,有扎实的廉政工作作风;在数字出版活动中综合性能力是一种最高层次的能力,主要包括决策、创新、灵活应变、社交、信息处理等方面的能力,还要有运筹帷幄的综合能力、逆境中追求成功的积极心态。

4.抗挫折能力

出版是一项创新活动,在当今数字化对传统出版业形成巨大冲击的同时,数字出版领域充满了机遇、挑战和竞争,成功与失败形影相随。强大的抗挫折能力、健康的情感和坚强的意志力等非智力因素在职业生涯中非常重要,数字出版人才对挫折的认识和承受力、对挫折的处理能力与其他能力同样重要。

因此,数字出版人才应该具备独特的创造性思考和行动的能力、较强的学习能力、核心竞争力和较强的抗挫折能力,是具有“个人创造力、技能与健康心理、自我复制机理”的复合型人才。

三、数字专业出版人才的课程体系建构

1.以“项目+模块”为架构建立高职数字出版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根据高职数字出版人才培养定位和规格需要,我们基于数字出版职场岗位关键能力提出系统化的“项目+模块”的高职数字出版课程新体系(如图1所示)。

“项目+模块”数字出版课程体系包括三大模块两大项目:“出版专业基础课程模块”着重培养学生的新闻出版素养,主要有《编辑概论》《文稿校对》《图书编辑》《期刊编辑》《报纸编辑》《出版物市场调查与分析》《出版物营销》《出版选题策划》《出版项目策划》等课程[2];“数字出版教学做模块”着重培养学生数字化制作技术和经营管理技能,涵盖数字出版基础课程、数字出版核心课程,并融通数字出版实训项目和数字出版拓展项目,主要课程有《数字出版基础》《出版数据加工》《排版与版式设计》《网络编辑》《网络书店操作》《出版物网络营销》《电子书制作与传播》《网页设计与网站管理》《自助出版》《数字出版版权保护》等[2];“实践模块”为提升模块,着重培养学生数字出版领域的实践操作能力,主要依托工作室,承接天闻数媒的电子书包数据加工业务、湖南投资控股集团旗下公司的图书数字化营销业务,通过真实的商业项目操作,培养学生在数字出版领域的综合实践能力。“数字出版实训项目”和“数字出版拓展项目”主要镶嵌在“数字出版教学做模块”中,依托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完成,培养学生的数字出版单项操作能力。

2.以职场岗位关键能力为主线建设优质核心课程

通过对重构的课程体系实践摸索,并与深度合作的企业、行业广泛沟通,明确各门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定位,建设《数字出版基础》《出版物市场调查与分析》《图书编辑》3门院级精品课程,建设《出版物市场调查与分析》《出版物网络营销》《网络编辑》《电子书制作与传播》《图书编辑》5门专业核心课程。根据《网络编辑》等5门核心课程涉及到的工作任务、职业能力、职业素养,参照出版专业职业资格标准,确定课程性质、课程培养目标、考核方式与标准、前导后续课程之间的关系等,制定并不断完善课程标准,并以这些核心课程为先导,逐步深化课程教学改革。

3.以“校园数字出版社”为基本演练平台构建实践课程体系

以“出版项目+校园数字出版社”为平台,构建以模拟项目、真实项目和商业项目为主要内容,以课程实训、专业综合实训、专业实习、社会实践和参与各种竞赛活动等为主要环节的层次合理、功能完善且相互融通的实践教学体系(如图2所示)。具体包括以下构成要素:①出版基础技能:主要针对出版处理流程,着重解决校对、编辑、策划、营销等单项操作技能的局部行为向连贯行为的转移,一般以课程实训的形式进行。②出版岗位技能:着重解决学生在一个或几个岗位上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从连贯到熟练的问题,一般以综合实训形式进行。③出版综合技能:解决学生对出版职业能力的运用从熟练到自如、从适应到创新的转移,一般以综合项目课程、顶岗实习形式进行。实践课程体系包含两个层次,一是各课程中自成逻辑的实训项目;二是自成体系的实践教学课程。

(1)各课程根据学习目标设计实训项目。以《网络书店经营实务》课程为例,该课程的实践教学项目设计有5个综合实训项目(见表2),这些实训项目由低到高、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到综合形成具备内在逻辑关系的实训体系,通过系统的实训项目达到培养目标。

通过实训,学生参与网络书店搭建,亲身体验网络书店搭建各个环节的工作;在参加实训项目和完成任务过程中,尊重团队成员,学会从多种角度去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善于采纳团队成员建议,支持团队决议,在实践操作过程中理解他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考核与评价,养成遵守团队合作纪律、关心团队业绩和个人成长的良好习惯;树立服务意识,具有与团队、客户和用户沟通协调能力;热衷自主学习、发现探究问题;培养网络表达和网络交际能力,建立自信和健康的竞争心态;具备系统性思维、创新思维习惯,树立创新意识和创业理念;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吃苦耐劳、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

(2)本专业根据人才培养规格和素质要求,构建自成体系的实践教学课程。通过引进公司资源、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等方式,与企业共同开发构建以模拟项目、真实项目和商业项目为主要内容,以课程实训、专业综合实训、专业实习、社会实践等为主要环节,使单项实训、综合性实训和创新设计性实训有机融合的层次合理、功能完善且相互融通的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以实现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与职业素质形成的有机结合,以及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的融合。以培养高职数字出版人才如出版数据加工员、排版员、出版物营销员、策划等为中心,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结合职业资格认证要求,按出版职业活动的内在规律,将实践教学分为出版基础技能训练阶段、出版岗位技能训练阶段、出版综合技能训练阶段,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由单项到综合,帮助人才渐次形成出版基础技能、岗位技能、综合技能等专业实践能力(见表3)。

参考文献:

数字经济培训专题篇3

关键词:CDio教育理念;数字经济;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

随着信息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普及应用,数字经济浪潮势不可挡,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各方行业共识。据上海社科院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数字经济体量为31.3万亿元,占GDp比重超过三分之一,达到34.8%,数字经济对GDp增长的贡献率高达67.9%,中国正从数字经济的追随者转变为领跑者[1]。百行百业开始意识到,在国家数字经济战略背景下,外部环境的数字化转变已经决定数字化转型将会是未来传统企业的必经之路和战略重点,谁能率先在包括企业战略、营销、商品、商业模式、管理乃至企业文化和思维方式等整体的数字化转变升级中成功推进并取得成效,谁就能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下抢占未来发展先机[2]。在产业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应用型数字人才将成为未来市场上最为短缺的专业人才。一方面,数字技术和数字产业对传统产业和原有就业岗位造成冲击,造成就业岗位大幅度消减,同时数字技术及其相互融合也会催生出许多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继而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3]。数字技术与数字化转型带来的上述双重效应必将在未来重塑就业市场结构,同时伴随着对就业人群数字能力的升级需求,应用型高素质数字人才将成为未来市场上最为短缺的专业人才。波士顿咨询公司认为,当前中国数字人才缺口巨大,预测到2035年中国整体数字经济就业容量将达4.15亿,拥有“特定专业技能(尤其是数字技能)”对获取中高端就业机会至关重要[4]。因此,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如何培养与时俱进的数字经济专业人才是当前地方高校急需面对的重要问题。

1CDio教育理念

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它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5]。CDio教育理念是:充分利用大学学科齐全、学习资源丰富的条件,以尽可能接近工程实际,涉及技术、经济、企业和社会的团队综合设计大项目为主要载体,结合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在CDio的全过程中不断地在理论知识、个人素质和发展能力、协作能力和对大系统(集社会、历史、科技为一体)的适应与调控能力四个方面得到全面的训练和提高。作为高度重视数字技能的应用型本科专业,数字经济专业是系统培养具有利用数字技术来分析解决经济问题,掌握在产业数字化过程中综合性问题的发现、分析、设计、评价和改善能力,适应新型经济业态发展所需要的复合型、高素质、应用型数字人才,这与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大体上相吻合,因此,基于CDio教育理念来构建数字经济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在理论上是一种可行的选择途径。

2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数字经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1研究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数字人才需求特点,数字经济专业培养目标的设置必须体现以下三个特色:第一,注重应用。据波士顿咨询公司预测,未来不仅需要拥有特定信息专业技能的人才,还需要大量与信息专业技能互补协同的跨界人才,具体包括数字战略管理、深度分析、产品研发、先进制造、数字化运营和数字营销等六类数字人才,这些人才需求无不体现出实践性与应用型特点。第二,注重学科交叉融合。数字经济专业办学面向国家数字经济战略和数字化转型背景,培养的是需要熟悉中国数字经济运行规律与改革实践,将来能够从事有关区块链、人工智能、电子商务等新兴领域的宽口径人才。这种人才呈现出显著的、具有多学科背景的复合型人才特征,因此培养目标需要综合考虑多学科的交叉融合。第三,强调数字化能力。数字经济专业培养面向企业数字化背景下的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特别是数字化能力,将是未来企业用人最重视的部分。培养学生包括数字战略管理、数字产品、数字化运营以及数字营销等方面的数字化能力,是人才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方面。

2.2研究构建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以及人才培养目标的导向下,基于CDio教育理念,从系统工程的视角来研究设置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审视并处理好各门具体课程的逻辑关系,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教学方法等方面来组织课程大纲建设,优化课程体系。首先搜集政府部门、企事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代表,同类院校或相关专业的专家代表,本学科带头人以及本专业教师代表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充分调研市场人才需求特点来设置课程体系。在专业核心课程方面,注重包括经济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统计学、数据科学等多学科之间存在交叉性的内容,根据CDio教学理念及其“做中学”的教学方法论,以尽可能接近企业需求或工程实际,涉及技术、经济、企业和社会的团队综合设计大项目为主要载体,有针对性的培养数字化思维、实现数字化价值的综合能力与素质,以此为导向来构建课程实施大纲。

2.3基于CDio理念开展案例教学、SpoC、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教学方法革新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市场需要的是知识与能力双优的高素质数字人才,在知识体系方面,需要掌握与技术快速发展相匹配的新技术、新产品,在能力构建方面,需要匹配岗位要求,不论从事服务、市场、还是研发岗位,既要具备良好的实践技能,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利用当前“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教育理念、教育技术和教学成果,采取SpoC或雨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将更多的网络课程资源利用结合到传统课程教学中来,丰富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深度,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改善课堂教学效果。同时,在专业必修课(特别是多学科交叉的课程)开展案例教学,通过搜集行业应用案例,基于CDio教学理念及其“做中学”的教学方法论,实施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具有实际应用背景的场景或问题中来,引导学生通过沟通与合作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让学生在“做中学”的过程中体会和掌握数字技能在各行业数字化转型中的应用。该部分的重点,一是优化数字经济专业的案例教学课程体系。明确案例教学法应用的课程,明确课程中的案例教学基本知识点与教学单元。二是建设案例库资源。作为案例教学的基础,案例库将围绕课程知识点,以尽可能接近企业需求或工程实际的综合性项目来进行建设,兼顾体现专业办学特色。三是组织实施案例教学、SpoC、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通过组织实施符合数字经济专业培养目标的教学过程,并合适选择案例教学、SpoC、混合式教学方式,讲解、讨论、归纳来向学生展现一个真实应用场景,学生按照问题或任务来开展组织多样化的学习过程。

2.4根据CDio教育理念推进产教融合,打造产、学、研、创一体化的校企深度合作模式

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动下,未来5-10年是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时期,而国内高校开展云计算、大数据等高端数字化人才培养的时间不长,独立于企业的学校教育在瞬息万变的技术市场上不能满足社会需要,市场上掌握相关技术和应用的人才十分短缺,几乎供不应求。根据CDio工程教育模式,实行符合国际标准、以工程项目生命周期全过程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我国高等教育数字化专业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考虑校企深度合作方案,打造产、学、研、创一体化的校企合作模式,推进产教融合,一方面充分利用企业市场触觉敏锐、反应快的特点以及优质数字人才资源,为高校专业教师和学生的数字化知识快速更新提供支持;另一方面,组织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实训或实习,或将企业现实项目或企业员工培训工作直接带入高校课堂,基于企业运营管理中完整的项目实施过程,引导学生参与到包括设计、部署、运维、优化等各项目阶段,注重培养学生规划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组织沟通能力,通过熟悉企业项目流程规范,提前理解和把握企业对人才素质与技能要求,体会并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工作流程与工作模式。

2.5构建数字化教学信息平台,充分挖掘学生数据价值

传统教学方式通常严重依赖于教师个人的教学经验来把握学生学情和教学方式,其弊端是无法客观而准确刻画真实学情,并且无法向其他课程教学进行复制和推广。利用大数据信息技术构建数字化教学信息平台,充分吸收当下“大数据+教育”的创新理念和思想,合理应用当前最新的教育技术和教学成果,可有助于实现上述“经验式”教学向“大数据服务式”教学的转变,有效加强课堂教学和人才培养的精细化管理,走出一条具有数字化特色的新型教学之路,增强专业办学的竞争力与吸引力。该部分的重点有两个方面。一是深度挖据学生数据的信息价值,促进个性化教学。利用后台数据库统计学生各方面信息数据,利用大数据技术和统计分析方法获取学生画像与学情报告,研究其学习过程存在的规律、特点和代表性问题,并对这些现象进行归因,然后利用当下“大数据+教育”的创新理念和创新方法,研究设计符合学生性格特点和学习规律的教学情景和教学方案,采取具有针对性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实现因材施教。二是开展研究和探索在线教学方式。大数据技术与丰富的优质网络教学资源使得在线教学成为未来教育的一种可行方式,可以联盟兄弟院校相关专业,以课程共享的形式推动各校优质教学资源的开发和校级共享,竭力打造出多门精品课程,逐渐扩大平台课程资源的广度和深度。

2.6构建科学而多元化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显而易见,面向数字化转型背景的应用型数字人才培养体系不能依靠单一化的评价方式,必须重点突出包括评价目标、评价主体、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等方面在内的转变,构建科学而多元化的数字经济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构建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第一,教育评价。利用数字化教学信息平台进行数据挖掘获取学生特征,对照CDio教育理念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要求,从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等方面进行评价,为提升教育质量和决策提供可信依据。第二,学业评价。利用考试评价、考核测评以及心理测评等多种方式对学生完成学业所应掌握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进行科学评价。第三,社会评价。通过电话、邮件等多种途径回访用人单位和企业,设计调查表及时了解用人单位或企业对实习生或毕业生的满意度情况,全面收集和分析用人单位或企业对人才培养工作的评价意见和建议,并汇总反馈给学院主管领导、专业教师以及学工进行调整改进。

3结语

国家数字经济战略和社会数字化转型趋势对未来就业人群的数字能力提出了升级需求,在上述背景下,本文以CDio教育理念为指导,研究构建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数字经济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法以及人才评价等多个方面进行研究和探索,以适应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数字人才需求,研究结果可以为地方高校推进数字经济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和探索提供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全力推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n].人民邮电,2019.[2]胡青.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机制与绩效[J].浙江学刊,2020(2):146-154.

[3]紧跟国家战略,实现高质量发展——全国政协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周汉民在第五届中国物业管理创新发展论坛上的演讲[J].城市开发,2019(22):24-26.

[4]檀盼龙,邵欣,张建新,李云龙.基于oBe+CDio理念的工业机器人技术实训项目设计[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35(11):189-193.

数字经济培训专题篇4

根据中共中央颁发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会议提出的切实抓好干部在职自学和推进培训手段现代化的要求,现结合我市实际和《20*年-2010年*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规划》的安排,特提出创建*市干部教育数字化选学城(以下简称“干部选学城”),开展数字化自主选学试点工作的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开展干部数字化选学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市委工作中心和全市工作大局,着力提高全市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执行力和创新力,始终把素质教育和能力培训贯穿于选学城教育的全过程,引导激励广大干部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实施全覆盖、多手段、高质量的培训,促进全市学习型社会、学习型机关建设,努力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更好地为全市干部健康成长服务、为科学发展服务。

开展数字化自主选学工作的主要目标任务是实现全面培训,提高干部素质。认真落实新一轮大规模培训干部的要求,在确保县级领导干部及其后备干部每5年参加集中培训累计不少于90天,其它干部每年参加集中培训累计不少于12天的基础上,每名干部每年参加自主选学得分不少于40—100个学分(具体办法见附件)。通过数字化选学城培训,使广大干部的理想信念更加坚定,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本领不断增强,科学文化素质、业务素质明显提高,勤奋好学、学以致用的学风进一步弘扬。进一步创新培训理念,改进培训方式和手段,完善培训制度,强化自主选学管理,使之与科学发展相适应,与干部队伍建设相适应,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创新相适应,具有时代特征、网络特色,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经常性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基本形成。

二、培训对象

丹江口市全体在职干部及部分市直党政群机关、人民团体和市直属事业单位在职干部。

三、形式及内容

干部教育数字化选学城,主要运用现代传媒和网络技术,组织全市干部在线学习培训,采取以学员自主选学为主,定期组织集中学习交流、研讨,同时根据不同单位的实际需求组织干部集中选修。对每名干部实行专户管理,一名学员一个账户,学员凭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后进行在线学习。

内容包括政治理论、党的建设、法律法规、公共管理、经济贸易、历史文化等30多个门类的教学科目,届时将结合*实际,陆续制作汽车制造、现代农业、水电开发、生物制药、旅游经济以及武当文化等富有地方特色的课件。力争通过两年努力构建具有时代特征、网络特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符合学员实际需求的课程体系。

四、试点工作步骤

1、整合资源、搭建平台。对现有的武当党建网进行整合和扩容,增设服务器,增加宽带,安装管理软件,灌装学习课件,搭建方便快捷的网络学习平台。

2、宣传发动,安排部署。通过召开动员会、下发文件等形式,并运用广播电视、报纸和市内政务党建网等媒介,对全市干部数字化选学工作进行广泛宣传和工作部署,让广大干部了解自主选学工作的重要意义以及学习内容和方式。

3、摸清底数、登记发卡。对培训对象进行统一登记造册,不漏一人。登记内容包括培训对象的基本情况,重点了解近五年来受训情况。然后建立帐户,发放学习卡,实行一名学员一个帐户、一张学习卡。

4、精选内容,建立专题库。开展干部培训和学习需求调查,广泛收集各单位、各部门及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干部的意见、建议组织教材,建立“数字化选学”专题库。同时,通过租借、购买、交流共享等方式广泛采集培训教材,精选出一批现实针对性强、讲授方式灵活多样、参学对象感兴趣的专题。

5、培训骨干,启动试运行。举办培训班,组织抽调骨干对上网学习方法进行培训,举行“数字化选学城”开通仪式,并进行数字化选学城的试运行,启动第一批学员参加“选学城”选学工作。

6、总结完善,逐步推广。在运行过程中逐步总结和完善,在第一步取得成功的基础上,逐步推广到全市各地各单位,使之成为使用更加便捷,内容更加丰富,涵盖面更广,吸引力更强的学习形式。

五、有关要求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创办干部教育数字化选学城,开展数字化自主选学试点工作是开展新一轮大规模干部培训工作的需要,是解决干部“工学矛盾”的有效途径,是满足干部学习个性化需求的有益探索,是增强干部教育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干部教育培训质量的重要举措。各级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开展数字化自主选学工作的重要意义,把它作为增强执政能力、提高干部素质的一个重要手段。各单位、各部门的主要领导要带头参加学习,作好表率。

数字经济培训专题篇5

在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市场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新的发展形势面前,企业获得了诸多发展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重大挑战。在激烈的市场经济形势下,企业要想占据更广阔的市场份额,以维持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加强对各方面的控制与管理,促进自身综合实力不断增长,以此提升市场竞争力。员工作为企业经营与发展过程,必不可少的人力资源,需要得到高度的重视。经济全球化发展,对企业员工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此,企业需要根据市场经济发展形势以及自身的发展状况、员工的实际,剖析员工队伍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开展具有针对性的管理培训工作,以此促进员工素质的整体提升,进而推动企业获得更大的发展。

二.检索策略

1.检索工具:百度学术、知网、中文数据库万方信息资源系统、国家数字图书馆。

2.检索词:经济全球化,素质,员工素质,员工专业素质,员工基本素质,员工政治素质。(其中包括上位词同位词及下位词。)

3.拟定检索式:经济全球化and(素质or员工素质or员工政治素质or员工专业素质or员工基本素质)

三.检索结果

(在中文数据库万方信息资源系统检索到200条,贵州数字图书馆404条,百度学术85900条,知网171918条)

以下是部分文献:

1.测绘系统员工培训研究作者:陈凌文献类型:学位论文文献来源:吉林大学时间:2007

2.m企业核心员工流逝的对策研究作者:金依梅文献类型:学位论文文献来源:南京大学时间:2015

3.互联网支付企业员工培训问题余对策研究作者:郑志慧文献类型:学位论文文献来源:东北师范大学时间:2016

4.我国中小企业员工培训存在的问题研究作者:周雅琴文献类型:学位论文文献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时间:2016

5.中国移动宁夏公司员工能力素质模型搭建与应用研究作者:赵琨鹏文献类型:学位论文时间2012

6.进一步提高我国高星级酒店个性化服务质量的对策研究作者:彭昕文献类型:学位论文文献来源:四川财经大学时间:2008

7.我国邮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作者:冯岩文献类型:学位论文文献来源:河北师范大学时间:2017

8.经济全球化对领导干部的素质要求作者:曹海燕文献类型:期刊文献来源:领导之友时间:2004

9.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经理人道德素质研究作者:范伟文献类型:学位论文文献来源;河北科技大学时间:2011

1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企业文化建设研究作者:王凯文献类型:学位论文文献来源:齐齐哈尔大学时间:2016

11.经济全球化与企业家素质作者:陈万春文献类型:期刊文献来源:探索与争鸣

时间:2002

12.艾因泰克公司技术体系培训改进研究作者:陈海霞文献类型:学位论文文献来源:湖南大学时间:2015

13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作者:刘彬让文献类型:学位论文文献来源:西北农业科技大学时间:2005

14.谈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外宣翻译人才的基本素质作者:马文喜,吕春媚文献类型:期刊文献来源:牡丹江大学学报时间:2012

15.论经济全球化对知识分子素质的新要求作者:王军文献类型:期刊文献来源:黑河学刊时间:2005

四.检索效果评价

1.本次检索采用了四种检索工具,查询的结果包括学位论文,期刊等文献资料,检索工具不同检索词不同,查准率查全率也有所不同。

数字经济培训专题篇6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培养目标技能训练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0(a)-0232-01

随着信息时代的降临以及知识经济的初见端倪,经济环境日趋复杂,经济业务丰富多变,社会对人才能力的要求和结构的要求也有了变化。现有的中职专业教育目标在定位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难以满足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1中职培养目标的显著特征

1.1以技能训练为主线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各专业都将培养目标的落脚点定为“培养能在企事业单位从事实际工作的德才兼备的应用性专门人才。”以技能训练为主线设置课程是中职教育的特色所在。但是如果将其作为中职的培养目标恐怕很难符合知识经济的要求。按照这样的目标对学生进行教育很容易造成在教育中只重技能训练,忽略素质的培养。这种试图将中职学生训练成一出校门就能直接从事某种职业的急功近利的想法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从保持中职教育旺盛的生命力,使中职毕业生不仅就业有技术,更要发展有后劲,不断适应与时惧进的规则变化的长远目标是背道而驰的。业内人士预测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专业教育的产品已经或将要发生很大的转型,某些专业毕业生,经过训练后掌握的熟练技术很可能未出校门就已落后淘汰了。知识经济要求职业人员具备数字环境下职业所要求的素质,需要对新技术非常敏感,自学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较强,具有全球观念和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等多方面素质的人才,不仅仅是掌握单一技术的专门人才。要想通过中职三年的训练,达到从事实际工作的德才兼备的应用性专门人才这样的目标几乎是不可能的。

1.2以专门人才为落脚点

片面强调人才的专门性和职业性是中职教育目标的显著特征。从实践看,过于强调学科的专门教育,不适应知识信息社会对人才通用型应用型的要求。中职教育应该适当强调综合性、人文性等通才教育的特征和要求。“专才教育”不利于学生工作选择且工作适应性欠佳。由于强调专业学习,在经济环境不断变化,环境及工作不断演变的现实中,专才教育狭义得使学生难以满足市场对工作者的要求。从数字化的进程来看,专业毕业生就业的行业变化很大。在各行业中传统的业务大部分已由或将由计算机所代替,专业人员更多的工作是从事非传统的业务和非经常性的业务。毕业生不再是“专门人才”而是“通用人才”。他们不仅要胜任传统的由专业人员担负的工作,还需要承担原先不是由专业人员承担的工作。因此,这就需要专业的毕业生具有较开阔的知识面,对各种新技术新思想有较强的接受能力,能将新技术及时应用到自己工作中去。教育的目标应该是为社会培养具有从事专门工作的基本素质,他们应是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分析能力强的综合性初级人才。

2中职培养目标的定位思考

中职教育目标的制订必须与当前以及将来所面临的环境变化、市场需求情况相适应,即中职教育目标既要体现即时性的特点,又要兼顾前瞻性的发展趋势。制定中职教育目标,必须充分考虑客观经济活动的变化及其对职业工作的影响。

在现实的教育过程中,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孰轻孰重很难把握,并且各人的认识不同,造成了教育目标定位的摇摆。如在美国,长期以来认为会计教育的目标应该是使教科书中包含未来会计师所具备的所有知识,并因此不断的增加课时。其结果导致会计教材越来越厚,课时越来越长,门数越来越多,却仍然难以跟上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变化,学生毕业后遇到的新的知识与问题仍然不会解决。美国会计师协会(aaa)中的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aeCC),在20世纪90年代初经过调查后得出如下结论:以知识传授为主导的会计教育模式已远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和企业管理的需要,会计教育的目标不应该也不可能传授给学生所有的会计知识,而应该是培养其获得会计知识和管理知识的能力,即由“知识传授型”向“能力培养型”转变。aeCC在1990年第一号公报《会计教育的目标》中将会计教育的目标论述为,“学校会计教学的目的不在于训练学生在毕业时即成为一个专业人员,而在于培养他们未来成为一个专业人员应有的素质。”再者“会计教育最重要的目标是教导学生独立学习的素质。教育应是提供学生终生学习的基础,使他们在毕业后能够以独立自我的精神持续地学习新的知识。”1989年,会计公司在他们出版的白皮书中指出:“必须把重点放在培养全面能力上,只有这样才能支持一个人一生在执业上的成功。”

由此可以看出,在如今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社会与经济不断发展的前提下,教育应更加注重未来职业人员能力的培养,由知识灌输型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约翰.w.加德纳(Johnw.Gardner)指出:“我们从传授已经过时的东西,转向那些长期影响人们理解能力和操作能力的东西,越来越重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对许多学科来讲,意味着更加注重基本原理,而不是注重眼前的‘实际’用途。”于玉林强调以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实行通才教育基础上的专才教育。市场经济对专业人才的要求是在精通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熟悉相关学科的知识并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和开放式思维,善于捕捉管理世界和相关领域的最新知识,并运用新知识、新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要想满足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中职学校教育必须实现四个转变,专业培养目标从知识传授型向能力培养型转变,教学的组织形式从传统式向创新式转变,教学方式由单一化向多样化转变,教育内容从专才教育向通才教育转变。以素质教育为指导,实现通才教育基础上的专才教育,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中职教育的要求。综上所述,为适应现代经济对人才的需要,中职教育目标应定位为:专业基础理论知识适度,必要的多元化知识结构,具有多方面的素质与能力,德才兼备的应用性的初级人才。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是中职教育的根本,造就技能型应用性实用人才,是中职区别于大学教育的特色所在。

参考文献

[1]杨周南.计算机信息处理环境对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影响及对策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2]朱建国.会计教育[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0.

数字经济培训专题篇7

关键词:少数民族农民教育培训

中图分类号:G7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2-0110-0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祖国西北部,自古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共有47个民族,其中维吾尔、汉、哈萨克、回、柯尔克孜、蒙古、锡伯、俄罗斯、乌兹别克、塔吉克、塔塔尔、满、达斡尔等13个民族为世居民族,少数民族人口总数为1306.72万人,占全区人口总数的59.9%。各民族使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但主要通用维吾尔、汉、哈萨克三种语言文字。目前,新疆劳动者整体素质构成中,大专以上占5.14%,高中和中专12.09%,初中27.53%。由此可以看出,新特的人文环境、农村人口素质与其战略和优势农产品区域地位极不相称。

新疆农广校建校30多年来,已培养了中等职业技术人才16万人,开展各种农业实用技术培训400多万人次。农广校已成为自治区重要的农村职业教育、农民科技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的主渠道和重要基地,在提高农民素质,发展农村经济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具体做法如下:

一、创新办学机制,努力构建农广校远程教育公共服务平台

新疆农广校整合利用现有农业教育、劳动、科技等部门丰富的培训资源和潜力巨大的社会资源,形成既相对独立,又能上下结合,协调联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开放合作的新型办学机制。

1.努力构建新疆农广校的广播电视、互联网、卫星网、农村“大喇叭”、科技直通车、科技书屋服务、农事专家、热线电话等,为少数民族农牧民送去科技知识,弥补农村培训中存在的师资短缺、教材不足、信息服务手段少等问题,极大地减轻了国家财政的负担。

2.充分利用当地电台、电视台的《农广校园地》节目,向广大少数民族农牧民普及农业新知识、提供科技信息。多年来,配合自治区农业重点工程,就农业产业化、农村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及农村实用种、养新技术等内容,翻译、编辑制作150多种、500多集音像教材,每年播出13000小时的农业实用技术节目,听讲农牧民达100多万人次。

3.充分利用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实施农广校系统“三进村”行动。发挥农广校“致富早班车”和实施科技入户“三进村”等远程教育资源的优势,把农业技术送到农民家门口,通过农村大喇叭向农民播放农业技术3万多期。把涉及256个品种的3万多盒录音带和光碟、文字教材9.8万多册、其他培训资料37万份送进了千家万户,很多农民称农广校的广播站是致富路上的加油站。

4.充分利用“农业科技直通车”和“卫星小站”开展培训。近年来农业部和中央农广校为库车县、玛纳斯县、沙湾县、乌苏市、阿克苏市、阿克陶县、和田市、哈密市分校配备了科技入户直通车。有效地把中央农广校开发建设的优质教学培训资源和县级农广校本土化的培训教师紧密结合,快捷高效地送到乡村和田间地头,就地就近巡回开展农民培训,从而实现农民培训村村有课堂,让科技培训真正进入千家万户。截至目前新疆农广校的“农业科技直通车”培训行程达30多万公里,发放资料100多万份,发放光碟10000张,共培训农民50万人次,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欢迎,成为全区农业科技培训新的亮点。2014年还通过卫星小站开展了8期网络大讲堂培训,共有一万多人收看。

二、加快媒体制作步伐,满足少数民族科技教育培训需求

为了建设一个稳定和谐发展的新疆,少数民族教育问题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一方面,我区农业化水平较弱,农产品科技含量较低,少数民族职业技能培训单一。另一方面,服务“三农”音像、文字教材基本上都是中文版,维语教材特别少。教材问题不解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任务在新疆就难以实现。新疆农广校的全体同志倾尽全力,在几年时间里翻译制作大量的音像教材和文字教材,基本上保证了少数民族科技培训所需的资料。如配合国家实施“生态家园富民计划”,组织翻译制作沼气、风能、太阳能等相关技术的广播节目。配合国家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制作小麦、水稻、玉米,栽培技术及优良品种介绍等节目。目前正在进行80集少数民族实用技术的录制工作,预计2015年10月底全部完成。

数字经济培训专题篇8

论文摘要: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图书馆在收集、利用信息的手段和方式上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对图书馆馆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提升图书馆馆员的素质和能力,加强图书馆馆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以适应数字时代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需要成为本世纪的重要课题。文章以同济大学图书馆为例,论述了对数字时代图书馆馆员进行分层次培训的思路和操作方式。

论文关键词:同济大学图书馆数字时代图书馆员继续教育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在世界范围内基本实现了由传统图书馆向现代化、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的转变。我国在世纪之交的前后5年,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进入数字图书馆建设的高峰,馆员的作用也随之发生变化。于是,加强馆员的继续教育与培训,帮助他们实现工作岗位角色的转变成为同济大学图书馆思考与实践的一项重点工作。

1组织图书馆全员教育与培训的途径

1.1资源整合,系统升级,组织馆员培训

2000年,同济大学完成了原5所学校合并的工作,图书馆进入图书资源的整合与自动化管理系统的转换工作。2002年,在资源整合、系统转换工作基本完成的前提下,我们组织了第一次全馆职工的培训。2005年系统升级后,我们又一次组织全员培训。通过这样的培训,使得图书馆的新老职工全面了解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对自己工作岗位的对应模块能够较熟练地运用到读者服务过程中。

1.2迎百年校庆,开展爱岗敬业的教育

2007年是同济大学百年校庆年。我们抓住时机,开展爱岗敬业、弘扬图书馆职业精神的教育。职工通过《图书馆职业精神》、《公共关系学在高校图书馆的应用》等系列讲座及讨论,提升了图书馆馆员的自身价值,理解了高校图书馆在世纪之交变革过程中带来的冲突,并在工作中以行动支持图书馆的各项改革。

1.3组织学术活动,提高馆员业务

素质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引发了传统图书馆学理论的变革,同时也带动了服务方式的变化,馆员不懂得这些新知识就不会有自觉的工作态度,更谈不上主动的、创新的读者服务行为。2005年以来。我馆积极邀请国内外图书馆界28位专家、学者来馆做了29场学术报告,传播图书馆学的新知识、新理论及图书馆界的热门话题。我们要求图书馆中级职称、中级岗位以上的员工都应参加听讲,也欢迎其他同志参与。

1.4配合全校文献资源的整合,组织二级学院图书资料人员的培训

图书馆文献资源的数字化建设包括了二级学院图书馆收藏的文献资源的整合。2006年上半年,我们组织了全校二级学院图书馆(室)资料人员的培训,系统讲授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进程、内容以及自动化管理系统的使用。至目前,已完成i9个二级学院图书馆(室)的文献资源整合,基本实现文献资源共享。

2为推进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对部室主任进行培训

2.1组织部室主任理论培训班,提升他们在数字化环境下的管理能力

推进数字图书馆的建设,目的在于方便读者最大限度地利用图书馆,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水平。为实现这一目标,抓好图书馆部室主任的教育与培训是极其重要的。2002年,我馆推行图书馆工作人员聘任制,将原来25个部室机构精简为16个。通过竞聘,产生了新的部室主任。2003年开始,我们利用寒暑假,先后组织了8期部室主任培训班,对部室主任进行系统的管理理论教育。每位参加学习的同志既是学员,同时又是教员。我馆4位行政领导每人承担了3次的授课任务,近80%的部室主任走上讲台。这种培训,效果非常明显:丰富了部室主任的管理知识,提升了管理水平,同时还充分地展示了个人的价值,激发了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2.2走出校门,与同行合作,组织部室主任培训

为了拓宽部室主任的视野,加强与同行的合作与交流,我们在2005年开始探索将部室主任的培训推出校门。几年来,我们先后与南通大学图书馆、井冈山大学图书馆、中国药科大学图书馆、安徽滁州学院图书馆合作,组织了部室主任培训班。部室主任在学习各兄弟院校图书馆先进管理经验的同时,也逐步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同行的讲课,对我们的启发很大。中国药科大学图书馆马世平馆长、教授的《常用中药养生健身的调理法》、井冈山大学图书馆王喜和副馆长的《国内外虚拟参考咨询服务》、滁州学院梁辉馆长的《以人为本服务育人》的学术报告,至今都记忆犹新。

2.3重视国际交流,选派部室主任参加国际交流活动

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离不开国际的合作。近5年来,我馆在推进部室主任参加境外培训工作方面开展了有效的尝试,先后派遣到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理工学院图书馆进修学习(2—3个月)6人次;到香港城市大学图书馆和澳门大学图书馆访问与见习(10天一批)7批32人次。所有的部室主任都轮了一回。

2008年,我馆与德国鲁尔大学图书馆建立互派馆员,交流访问的合作关系,每次1人,每次2周,已有2位部室主任选派参与交流。香港大学图书馆近几年连续举办亚太地区图书馆馆员领导力培训活动,我馆已先后选派了5人参加培训。2009年7月,我馆又选派2位部室主任与馆长~起赴美国参加美国图书馆协会年会,并参观访问了美国北卡罗莱纳州大学greensboro分校图书馆。另外,本世纪以来,我馆每年都坚持选派2名部室主任以上的同志参加国际图联大会。通过以上国际交流活动,不仅增加了部室主任的业务新知识,同时,也带回图书馆的国际发展趋势,有力地推进了我馆数字化建设的进程。

3组织馆内业务骨干、优秀员工的教育与培训

3.1重视馆内业务骨干的教育与培训,促使他们成为数字图书馆的信息咨询员

荷兰图书馆专家舒茨指出,“由于信息在未来是一个发展的领域,我们必须配备更多的人员去做信息研究和咨询服务,同时也要加强自动化部门的人员配置。”随着向数字图书馆的推进,图书馆工作的重心将转移到各种信息服务中,将有更多的馆员参与到以参考咨询为重点的读者服务中。本世纪以来,随着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推进,我馆将高级岗位和关键岗位列为业务骨干岗位,承担起信息咨询为重点的读者服务工作。对这些业务骨干的继续教育与培训重点放在选派外出学习和参加各种学术活动,丰富知识,拓宽视野,以胜任岗位要求。关键岗位的馆员及部分高级岗位的馆员已被选派到香港城市大学图书馆和澳门大学图书馆学习。2004年以来,我们组织业务骨干参加上海图书馆等单位组织的学术报告会25场,参加听讲的达264人次。

3.2关注优秀馆员的继续教育与培训,帮助他们成为数字化图书馆的合格管理员

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给馆员的工作压力是前所未有的。有部分馆员提出充电的要求,我们根据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给予支持。我们多次组织馆员参加计算机中、高级使用与维修培训班的学习,较多的馆员经过培训,获得合格证书,能够在网络环境下熟练地开展读者服务。另外,我们还坚持组织年度考核优秀的馆员外出参观学习,几年来,先后组织优秀馆员到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山大学图书馆、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厦门大学图书馆学习。这一做法,不仅是一种奖励,而且给优秀馆员提供了学习的机会,变成“另类”培训。

4加强青年馆员的继续教育与培训,使他们成为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主力军

4.1组织新馆员培训,帮助他们了解高校图书馆

我馆十分重视新进馆员的教育与培训。每年都组织新职工培训活动,给他们介绍图书馆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发展,培养他们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同时,还安排非图情专业的新职工参加上海图书馆等单位举办的图书馆学专业知识的学习。通过这样的培训,造就一支既有学科背景,又懂得图书馆知识的新馆员队伍,以适应数字图书馆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4.2组织青年论坛,开展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活动

随着新馆员人数的增加,在馆长的建议和支持下,我馆于2005年成立了馆内青年论坛。他们思想活跃,进取心强,学术研究气氛浓厚,一开始就很关注数字化图书馆建设问题,较长时期内积极参与图书馆2.0的研究与讨论。他们在数字化图书馆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4.3组织英语口语培训,提高图书馆馆员的英语应用能力

数字时代图书馆的国际交流与协作是一种发展趋势,这就要求馆员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才能真正做好数字化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2008年,我馆自编了英语口语100句教材,组织中级岗位以上的馆员进行培训,经过一年的学习,大部分馆员通过考核,获得合格证书。2009年,我们根据青年馆员的要求,除了继续进行新一轮口语100句的培训外,同时还组织了高级口语培训。此项培训得到较多馆员的理解与支持,尤其是新进图书馆工作的青年馆员,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较高。

数字经济培训专题篇9

一、基本情况

县位于南部,地处永州北大门,湘江中上游,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陶铸同志的家乡,革命老区,是人口大县、农业大县和资源大县。现辖30个镇(乡、街道办事处)(含金洞管理区),5个农林场所,958个行政村(居委会),土地总面积253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3.82千公顷,总人口106万人,各项统计指标占永州全市的1/6强。我局为县政府职能工作部门,下设6个队、室、股、站,即经济调查队(副科)、办公室、法规股、业务股、民调中心(副科)、计算站。现有干部职工25人,其中退休干部5人,工勤人员1名,在职人员19人。

二、工作开展情况

今年以来,我县统计工作突出“抓基础、求质量、优服务、强素质、树形象”这一思路,不断加强队伍建设,统计工作跃上了一个新台阶。今年9月,我局被省统计局评为“省县级统计工作规范化建设先进单位”。黎家坪镇统计站被评为“省乡镇(街道)统计工作示范站”。全县统计工作亮点纷呈,主要体现在“四个提升”。

(一)提升了统计地位。按照有为才有位、有位才有威的思路,主动、超前开展服务。今年来,我们共撰写分析资料20余篇,编印《统计信息》20期,特别是《破解我县用工难的几点建议》、《我县农民种田积极性不高现象探析》、《从数字,看》、《全县一季度生猪生产形势分析》、《当前旱情的调查与思考》等得到了县委、县政府领导的好评。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统计工作越来越受到县委、县政府领导的重视。凡是县委、县政府研究重大经济问题,都会听取统计局意见;凡是重要经济调研活动,都会有统计局参加。在工作经费安排方面,县财政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优先拨足统计工作经费,确保工作正常动转;在统计机构和人员配备方面,也优先给予考虑。2009年,批准我局增设一名统计师。2010年,增设了县民调中心,2011年还提拔重用了3名干部。在办公设备方面,为局机关和各镇乡场配备了专用电脑、打印机、传真机,实现了办公电子化、信息化目标。

(二)提升了统计水平。为规范统计基础工作,保证统计数据质量,提升统计水平,我局根据省、市规范统计工作建设的要求,加强制度管理,不断提高数据质量和统计服务水平。加强制度管理。完善了出勤、报表、就餐、用车、机关财务、绩效考核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以制度管人,以制度办事,促使局机关迈入了制度化管理的发展轨道。提高数据质量。始终坚持从源头把握数据质量。对所有基层报表,坚持严把“四关”,具备“四有”,即严把起报关,有经手人签字;严把校对关,有统计人员签字;严把审核关,有分管领导签字;严把责任关,有主要领导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我们对每月的报表都请县政府分管领导把关签字,对季度报表都请县长亲自把关签字。为进一步抓好数据质量,我们以市局开展的统计业务讲评和统计数据质量大检查为契机,切实整改问题,夯实统计基础,进一步提高了数据质量和统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强化统计服务。针对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事关国际民生的热点问题,我局安排了粮食、生猪、节能减排和劳动用工等10余项统计调查分析任务,撰写了高质量的《经济运行情况分析报告》,每月如期如质地编发了《月报卡》,今年已编发《统计信息》20期,共发信息29条,为县委、县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有效依据。

(三)提升了队伍素质。近年来,我局结合“创先争优”学习实践活动,致力建设学习型团队,促进了统计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一是抓学习。局机关坚持每周开展政治业务学习,每月召开一次业务工作小结会,每季度召开一次经济形势分析会。同时,采取奖罚并用的方式,大兴勤于笔耕之风。鼓励机关工作人员多看、多写。1至11月,全局在省、市、县各类媒体发表文章近5万字。二是抓培训。积极参加省市组织的业务培训。截止11月,共组织、选派40余人次参加省市统计专业业务培训。同时,加强基层统计人员业务培训。通过以会代训的方式,6月先后举办了全县乡镇统计员、工业统计员培训班;7月下旬,在职业中专会议室和微机室,举办基层统计员联网直报培训班,局机关以及28个镇乡场(办)以及县直有关单位分管统计领导和统计员和“三上”企业统计员共200余人参加,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三是抓培养。近年来,我局坚持“一对一”、“传、帮、带”和“一点促面”的方法,培养统计业务人员,提高统计从业人员的能力和水平。局机关18名在职干部,8人获得统计师职称,13人具备大专以上学历。21名乡镇场和街道办事处专(兼)统计员取得统计从业资格。近三年来,全县共组织800余人参加业务培训、186人参加统计上岗培训、200人参加统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四)提升了统计形象。一是理顺了统计关系。针对“数出多门”和“数字打架”现象,今年县政府召开专门统计协调会,明确表示部门统计数据必须与政府统计数据准确一致,部门统计数据没经政府统计评估、审核不得随意;明确规定县统计局是唯一数据部门,政府统计数据是唯一法定数据。二是创优了统计环境。今年来,县统计局与部门统计和乡镇场(办)关系进一步密切,绩效考核、新型工业化考核、为民办实事考核、节能减排考核、固定资产投资考核等责任单位每月都会向政府统计部门报送工作进度,每一个季度政府统计部门都会对部门统计进行调度。乡镇场(办)领导更加重视统计工作,对基层统计人员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了解得更及时、更深入,一些久未解决了问题,逐渐得到落实。三是树立了统计权威。今年8月,我们与县绩效办联合下文,对13个单位的统计报表迟报行为进行了通报,并在年终绩效考核中扣分,起到了良好作用,迟报、漏报现象得到遏止。

三、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当前,我县统计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统计工作压力大。主要是绩效考核对县统计局的考核指标项目太多,分值太大,责任太重。同时,市绩效考核实行按考核指标增幅来排位。我县各项指标基数太大,增幅明显不及其它县区,因此,考核方式有欠科学。二是基层基础工作比较薄弱。乡镇综合统计人员大多是兼职,而且变动频繁;例如今年乡镇换届,原来的统计员提拔或换岗的7人,占总数的30%以上。同时,各乡镇信息设备日趋老化,难以适应繁重的统计工作需求。县直单位基本上是兼职统计人员,个别单位还没有建立很规范的统计台帐,统计基础工作较为薄弱。三是催收报表难度较大。目前由于部分单位尤其是企业,领导不够重视,统计人员责任性不强,导致迟报、催报的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企业联网直报工作,有些企业对纸质报表工作不再重视。有些企业对报表有厌烦情绪,配合意识较差。四是统计方法亟待改革。比如农业报表方法。现行的农业统计基本上延用计划经济时代的层层上报汇总方法,这种方法表面上是一级负责一级,但事实上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很不适应。面对着千家万户单打独奏的农业住户、以及农村各种农业经济利益主体的出现,报表难搜集、数据难搞准,为农业统计数据质量埋下了隐患。同时,下算一级的统计方法有待完善。县上报之后不能使用,一旦市返馈数据的时效性不好,或反馈多次,就会加重统计人员负担,并失去时效。五是统计工作任务繁重。主要表现在:县统计局承担着市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局永州调查队的双重任务;周期性大型普查几乎年年就要开展一次;农调、城调、保障性住房、群众安全感、劳动力抽样、民情民意等调查任务逐年增多,统计工作任务越来越重。再就是企业一套表,实施联网直报工作以来,工业、能源、财务、劳动工资报表的时间差距加重了基层统计人员的任务。县统计局只能在网上监管,对数据的衔接、质量的把握压力很大。

四、对策和建议

1、建立健全统计职能机构。建议市局明确行文,要求在乡镇(场、街道)设立名符其实的综合统计站,并配备1-3名专职统计员,具体负责乡镇(场、街道)所有行业的统计工作。综合统计站由县统计局垂直管理,其机构、编制、人员、经费上划,使县统计局的“腿”变“硬”,变得更强壮。这样,既可使县级政府统计部门加强对乡镇(场)统计的管理和调控;又可杜绝数出多门,提高统计部门的权威性。

2、改善基层统计工作条件。一是以全省加强基层统计机构规范化建设为契机,市局下文要求将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经费列入县一级财政预算,由县统计局统一为县直各单位和乡镇、村添加设备,全力改善办公条件。二是千方百计解决好统计人员的经济待遇问题,建议发放统计人员岗位津贴,以调动统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三是加大对统计员的培训力度,切实提高基层统计队伍的素质。四是改进统计工作手段,实现县直各单位和乡镇统计联网直报,促使基层统计信息化、网络化水平的全面提高。

数字经济培训专题篇10

论文关键词:同济大学图书馆 数字时代 图书馆员 继续教育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在世界范围内基本实现了由传统图书馆向现代化、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的转变。我国在世纪之交的前后5年,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进入数字图书馆建设的高峰,馆员的作用也随之发生变化。于是,加强馆员的继续教育与培训,帮助他们实现工作岗位角色的转变成为同济大学图书馆思考与实践的一项重点工作。

1组织图书馆全员教育与培训的途径

1.1资源整合,系统升级,组织馆员培训

2000年,同济大学完成了原5所学校合并的工作,图书馆进入图书资源的整合与自动化管理系统的转换工作。2002年,在资源整合、系统转换工作基本完成的前提下,我们组织了第一次全馆职工的培训。2005年系统升级后,我们又一次组织全员培训。通过这样的培训,使得图书馆的新老职工全面了解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对自己工作岗位的对应模块能够较熟练地运用到读者服务过程中。

1.2迎百年校庆,开展爱岗敬业的教育

2007年是同济大学百年校庆年。我们抓住时机,开展爱岗敬业、弘扬图书馆职业精神的教育。职工通过《图书馆职业精神》、《公共关系学在高校图书馆的应用》等系列讲座及讨论,提升了图书馆馆员的自身价值,理解了高校图书馆在世纪之交变革过程中带来的冲突,并在工作中以行动支持图书馆的各项改革。

1.3组织学术活动,提高馆员业务

素质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引发了传统图书馆学理论的变革,同时也带动了服务方式的变化,馆员不懂得这些新知识就不会有自觉的工作态度,更谈不上主动的、创新的读者服务行为。2005年以来。我馆积极邀请国内外图书馆界28位专家、学者来馆做了29场学术报告,传播图书馆学的新知识、新理论及图书馆界的热门话题。我们要求图书馆中级职称、中级岗位以上的员工都应参加听讲,也欢迎其他同志参与。

1.4配合全校文献资源的整合,组织二级学院图书资料人员的培训

图书馆文献资源的数字化建设包括了二级学院图书馆收藏的文献资源的整合。2006年上半年,我们组织了全校二级学院图书馆(室)资料人员的培训,系统讲授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进程、内容以及自动化管理系统的使用。至目前,已完成i9个二级学院图书馆(室)的文献资源整合,基本实现文献资源共享。

2为推进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对部室主任进行培训

2.1组织部室主任理论培训班,提升他们在数字化环境下的管理能力

推进数字图书馆的建设,目的在于方便读者最大限度地利用图书馆,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水平。为实现这一目标,抓好图书馆部室主任的教育与培训是极其重要的。2002年,我馆推行图书馆工作人员聘任制,将原来25个部室机构精简为16个。通过竞聘,产生了新的部室主任。2003年开始,我们利用寒暑假,先后组织了8期部室主任培训班,对部室主任进行系统的管理理论教育。每位参加学习的同志既是学员,同时又是教员。我馆4位行政领导每人承担了3次的授课任务,近80%的部室主任走上讲台。这种培训,效果非常明显:丰富了部室主任的管理知识,提升了管理水平,同时还充分地展示了个人的价值,激发了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2.2走出校门,与同行合作,组织部室主任培训

为了拓宽部室主任的视野,加强与同行的合作与交流,我们在2005年开始探索将部室主任的培训推出校门。几年来,我们先后与南通大学图书馆、井冈山大学图书馆、中国药科大学图书馆、安徽滁州学院图书馆合作,组织了部室主任培训班。部室主任在学习各兄弟院校图书馆先进管理经验的同时,也逐步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同行的讲课,对我们的启发很大。中国药科大学图书馆马世平馆长、教授的《常用中药养生健身的调理法》、井冈山大学图书馆王喜和副馆长的《国内外虚拟参考咨询服务》、滁州学院梁辉馆长的《以人为本服务育人》的学术报告,至今都记忆犹新。

2.3重视国际交流,选派部室主任参加国际交流活动

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离不开国际的合作。近5年来,我馆在推进部室主任参加境外培训工作方面开展了有效的尝试,先后派遣到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理工学院图书馆进修学习(2—3个月)6人次;到香港城市大学图书馆和澳门大学图书馆访问与见习(10天一批)7批32人次。所有的部室主任都轮了一回。

2008年,我馆与德国鲁尔大学图书馆建立互派馆员,交流访问的合作关系,每次1人,每次2周,已有2位部室主任选派参与交流。香港大学图书馆近几年连续举办亚太地区图书馆馆员领导力培训活动,我馆已先后选派了5人参加培训。2009年7月,我馆又选派2位部室主任与馆长~起赴美国参加美国图书馆协会年会,并参观访问了美国北卡罗莱纳州大学greensboro分校图书馆。另外,本世纪以来,我馆每年都坚持选派2名部室主任以上的同志参加国际图联大会。通过以上国际交流活动,不仅增加了部室主任的业务新知识,同时,也带回图书馆的国际发展趋势,有力地推进了我馆数字化建设的进程。

3组织馆内业务骨干、优秀员工的教育与培训

3.1重视馆内业务骨干的教育与培训,促使他们成为数字图书馆的信息咨询员

荷兰图书馆专家舒茨指出,“由于信息在未来是一个发展的领域,我们必须配备更多的人员去做信息研究和咨询服务,同时也要加强自动化部门的人员配置。”随着向数字图书馆的推进,图书馆工作的重心将转移到各种信息服务中,将有更多的馆员参与到以参考咨询为重点的读者服务中。本世纪以来,随着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推进,我馆将高级岗位和关键岗位列为业务骨干岗位,承担起信息咨询为重点的读者服务工作。对这些业务骨干的继续教育与培训重点放在选派外出学习和参加各种学术活动,丰富知识,拓宽视野,以胜任岗位要求。关键岗位的馆员及部分高级岗位的馆员已被选派到香港城市大学图书馆和澳门大学图书馆学习。2004年以来,我们组织业务骨干参加上海图书馆等单位组织的学术报告会25场,参加听讲的达264人次。

3.2关注优秀馆员的继续教育与培训,帮助他们成为数字化图书馆的合格管理员

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给馆员的工作压力是前所未有的。有部分馆员提出充电的要求,我们根据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给予支持。我们多次组织馆员参加计算机中、高级使用与维修培训班的学习,较多的馆员经过培训,获得合格证书,能够在网络环境下熟练地开展读者服务。另外,我们还坚持组织年度考核优秀的馆员外出参观学习,几年来,先后组织优秀馆员到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山大学图书馆、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厦门大学图书馆学习。这一做法,不仅是一种奖励,而且给优秀馆员提供了学习的机会,变成“另类”培训。

4加强青年馆员的继续教育与培训,使他们成为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主力军

4.1组织新馆员培训,帮助他们了解高校图书馆

我馆十分重视新进馆员的教育与培训。每年都组织新职工培训活动,给他们介绍图书馆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发展,培养他们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同时,还安排非图情专业的新职工参加上海图书馆等单位举办的图书馆学专业知识的学习。通过这样的培训,造就一支既有学科背景,又懂得图书馆知识的新馆员队伍,以适应数字图书馆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4.2组织青年论坛,开展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活动

随着新馆员人数的增加,在馆长的建议和支持下,我馆于2005年成立了馆内青年论坛。他们思想活跃,进取心强,学术研究气氛浓厚,一开始就很关注数字化图书馆建设问题,较长时期内积极参与图书馆2.0的研究与讨论。他们在数字化图书馆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4.3组织英语口语培训,提高图书馆馆员的英语应用能力

数字时代图书馆的国际交流与协作是一种发展趋势,这就要求馆员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才能真正做好数字化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2008年,我馆自编了英语口语100句教材,组织中级岗位以上的馆员进行培训,经过一年的学习,大部分馆员通过考核,获得合格证书。2009年,我们根据青年馆员的要求,除了继续进行新一轮口语100句的培训外,同时还组织了高级口语培训。此项培训得到较多馆员的理解与支持,尤其是新进图书馆工作的青年馆员,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