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网络培训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1:16:00

互联网网络培训篇1

关键词:远程教育培训;网络安全;系统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tp393.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136(2012)11-0151-02

互联网的出现引领了一次新的科技革命,它给人类带来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多样的信息服务,并且对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信息时代,教育培训同样面临着改革与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培训是依托数字卫星传输和计算机网络,采取多种媒体资源和手段相结合,形成的适应学员个别化学习的信息化教育形式――基于互联网的远程教育培训方式。与传统教育方式相比,它不受教育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1]。但随着网络的高速发展,产生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多。本文分析了系统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1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主要威胁

现代远程教育培训是伴随着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现代远程教育培训的发展将大大加大延伸现有学校或单位的教育功能,优化资源利用,扩大教育供给,满足教育需求,对实现教育的平等化和顺应知识经济时展需要及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2]。但是,在远程教育培训网络中,网络的很多安全隐患也被带到了服务器、网络机房与教室:黑客的恶意攻击、网络病毒的传播、有用数据的泄漏或丢失、非法用户的未授权访问、数据的完整性被破坏、学习者与老师之间的交互得不到保障等都极大地破坏了远程教育培训网络的正常开展。归结起来,远程教育培训网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已成为很多黑客入侵的先导,是目前威胁网络安全的祸首。它的侵入在严重的情况下会使网络系统瘫痪,重要数据无法访问甚至丢失。

1.2管理者与使用者的失误

如网络管理人员安全配置不当造成的安全漏洞;不合理地设定资源访问控制,一些资源就有可能被偶然或故意地破坏;学员安全意识不强,用户口令选择过于简单或容易破译,用户将自己的账号随意转借他人或与别人共享等都会对网络安全带来威胁[3]。

1.3黑客的恶意攻击

黑客是网络上的一个复杂群体,他们以发现和攻击网络操作系统的漏洞和缺陷为乐趣,是网络面临的主要威胁。黑客的攻击和计算机犯罪就属于这一类,此类攻击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种:一种是主动攻击,它以各种方式有选择地破坏信息的有效性和完整性,这就是纯粹的信息破坏,这样的网络侵犯者被称为积极侵犯者;另一类是被动攻击,它是在不影响网络正常工作的情况下,进行截获、窃取、破译以获得重要机密信息,这种仅窃听而不破坏网络传输信息的侵犯者被称为消极侵犯者。这两种攻击均可对计算机网络造成极大的危害,并导致重要数据的泄漏[2]。

因此,面对网络安全方面的种种威胁,应该充分认识远程教育培训网络中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因为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信息化,所以网络的安全也越来越受到更多的关注。网络危险无处不在,这需要我们随时保持警惕,不断学习网络技术,与之进行长期斗争。

2远程教育培训网络安全问题的分析和处理方案

2.1网络安全问题分析

网络安全是一门涉及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密码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心理学、信息论等多种学科的综合性技术。网络安全是指网络系统资源和信息资源不受自然和人为有害因素的威胁和破坏。具体而言,网络安全要做到保护个人隐私,控制对网络资源的访问,保证信息在网络上传输的保密性、完整性和真实性。在远程教育培训中网络安全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2.1.1网络安全意识淡薄,没有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

“网络安全无小事”,这就要求我们的管理员、教师、学员给予足够的重视,进行相应的学习,提高使用网络的安全意识。而目前由于教学网络中的服务器开放程度很高,基本没有访问限制,由此导致服务器被攻击、侵入、丢失重要数据文件、邮件泄露的情况屡见不鲜。

2.1.2网络安全投入资金不足,相应配套设施缺乏

由于很多学校或者单位用于网络建设的经费不足,有限的经费主要投在网络应用建设上,对于网络安全建设没有比较系统的投入,根本无法抵挡现今网络上五花八门的病毒攻击,尽管如此也要保证24h提供各种文字、声音、视频等服务,网络服务器处在一个非常开放的状态,简陋的安全体系基本没有有效的预警手段和防范措施[4]。

2.1.3内部网络管理混乱

一般来讲,大多数学校或单位都会安排特定的网络教室或者通过办公室计算机接入远程教育培训网,供学员和教职工进行学习。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部分学员由于没有条件上网而导致无法获取足够教辅资料的矛盾。但是,由于缺乏统一的管理软件和监控、日志系统,绝大多数机房的登记管理制度存在漏洞,上网用户的身份无法唯一识别;另外,有些机房为了管理上的方便安装了还原卡,关机后启动即恢复到初始状态,从而在安全管理上形成了漏洞,无法按照安全部门的要求保留上机和上网日志;更有甚者绕开统一管理和国家相关部门的监管,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2.2相应的解决方法

2.2.1设计安全的网络拓扑结构

一般来讲远程教育培训网的结构比较简单,基本都是将e-mail、web、Ftp等应用服务器连接在内部网络(以下简称内网)上,在拓扑结构上,需要通过合理设置策略,将服务器群通过交换机与防火墙的DmZ区接入internet,构筑服务器系统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在内网通过虚拟局域网的划分(VLan),减少广播流量,释放带宽给用户应用;并且含有敏感数据的用户组可与网络的其余部分隔离,从而降低泄露重要信息的可能性。

2.2.2配备完整系统的网络安全设备

一般来讲,在内部网络和外网接口处配置统一的网络安全控制和监管设备即可将绝大多数外部攻击拒之门外。另外,远程教育培训网络由于需要传输图片、音频、视频等数据,对网络带宽的需求也很大,广大学员用户也需要高带宽、高速度的服务,因此配置安全设备既要考虑到功能,同时也必须考虑性能,将配置安全设备后对网络性能的影响尽可能地降到最低[5]。

3基于互联网的远程教育培训系统安全体系的实现

3.1分析需要解决的问题

远程网络教育成为传统教育最有力的补充,也成为了当今各大院校或单位积极建设推进的教育方式,但随着教育网络应用的扩大,其安全风险也变得更加严重和复杂,不安全的网络环境会给求知者带来诸多烦恼和不便。在考虑安全系统功能之前,应针对远程教育培训的网络应用系统特点,详细地分析系统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并确定系统存在的安全漏洞和安全威胁,一般应考虑以下的安全问题:

3.1.1如何预防病毒

一旦染上病毒,轻则使各种服务器运行速度变慢,重则感染整个网络,使网络系统崩溃停止,所有的服务器数据遭到破坏,造成极大的损失。

3.1.2未经授权的访问

一些不拥有访问权限的人访问一些重要的信息,甚至进行恶意更改,例如修改网站的主页、查看并修改财务数据、修改考生的成绩、档案等。

3.1.3信息泄密

用户口令泄密、邮件内容泄密、网上考试的考题泄密等。

3.1.4网络服务无法使用

比如拒绝服务攻击使网络主机崩溃;大量的垃圾邮件使邮件服务器无法正常工作;网络操作系统本身存在的漏洞和缺陷导致黑客轻易地入侵等。

3.2提出解决方案

针对上述远程教育培训系统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其中的一些解决方案:

3.2.1安全管理体系

大多数的外部安全问题是由内部管理不善、配置不当和不必要的信息泄露引起的。因此,建立组织的部门的网络安全体系是解决网络安全的首要任务,加强对网络安全体系的研究,应采用信息系统安全工程方法,形成完善的安全体系,才不会遗漏任何威胁因素,避免安全漏洞和隐患。以下将从管理和技术两个方面对高校网络系统的安全体系作进一步论述。

管理方面。从全局管理角度来看,要制订全局的安全管理策略,从用户管理角度来看,要实现统一的用户角色划分策略。

从资源管理角度来看,要实现资源的分布配置和统一的资源目录管理。从技术管理角度来看,要实现安全的配置和管理。但是,安全的网络系统首先必须有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作保障。安全管理体系包括组织机构,安全管理制度,安全责任体系等。

技术方面。除了加强对网络系统的安全管理,我们要注意使用的安全产品在技术上是否成熟、有效,在使用安全产品时还应该采取合理的安全策略,以规避系统安全风险,减小所带来的损失。其中的安全策略和防范措施包括网络系统安全配置,系统自身安全,安全审计,数据保护和网络数据备份。

3.2.2身份认证机制

在远程教育培训环境中,网络安全就是指网络信息安全,所谓信息安全,即未经授权的信息不会被浏览;未经授权,信息不会被篡改或破坏。所以身份认证是网络安全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安全体系的基础。较为常用的身份认证技术是基于静态口令的身份认证技术,该技术的特点是简单、易用,在一定的安全程度上可以进行有效的用户身份认证;也可以通过数字矩阵、USB-KeY或者手机短信模式进行身份认证。

3.2.3实施访问控制

基于internet的远程教学系统的用户大致可分为三类:教师用户、学习者用户以及管理员,不同用户所能见到的内容、所拥有的权限是不同的。因此,为了保障信息不被越权访问,应加强访问控制工作,按用户类别进行注册,记录用户相关信息。同时,对系统中的资源也应进行分类,实行多级管理。

3.2.4注意防范“病毒”入侵

当前internet已成为计算机病毒传播的重要途径,而为了丰富教学系统的资源从网上下载一些软件又在所难免,因此身处internet的远程教学系统应建立多层次的“病毒”防范体系,采取及时升级杀毒软件,定时运行杀毒软件查找“病毒”,重点防范要害部位,对重要信息进行备份等措施。

4结束语

高等远程教育培训中的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显,为了保障远程教育培训网络的正常运行,为远程教育培训提供资源和操作平台的保障,我们必须对网络安全提高警惕,提高使用者的安全意识,加强技术学习,并采取相应的策略。相信经过不断的努力,我国的高等远程教育培训网络将越来越强健。我们相信,随着远程教育培训系统安全意识的提高,并对它深入地进行研究,远程教育培训必将给我们的学习带来越来越美好的明天,使我们最终实现终身教育。

参考文献:

[1]李明.增强校园网络的安全[J].教育信息化,2004(6).

[2]王蕊.计算机网络安全与对策[J].现代企业教育,2006(6).

[3]王钢.大力提高网络安全推进社会信息化进程[J].通信与信息技术,2006(3).

互联网网络培训篇2

在“互联网+”时代,工会工作要从以往的模式中脱离出来,将自己融入到“互联网+”这一时代潮流之中,建立相关的工会网络平台,让工会网络平台向着正规化与现代化的方向发展,让企业工会原有的工作方式与“互联网+”时代进行融合,让工会工作可以通过网络来完成,这样的方式更加方便、快捷。工会内部的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工会网络平成一系列相关工作,例如对工会中各个成员的信息记录、相关学习材料的下载、部分工作的安排以及各项活动的具体步骤等,还可以和其他企业、其他国家的工会进行接触,学习他们各类工作方便的相关经验,并且对自身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弥补,让工会工作向着更加优良的方向迈进。

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工会宣传工作

以前企业进行的各类工会宣传教育活动多数是以座谈会为主体,以教育为目的而进行的,这样的活动非常容易造成领导的“一言堂”,自身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职工对这种方式也较为厌烦。“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可以有效地改善这一局面,企业工会的宣传工作可以通过互联网这一平台来进行。互联网上资源是多种多样的,企业管理者以及工会干部需要对这些资源进行合理的运用,让工会宣传工作的形式更为多样化,企业职工也更易接受,并改变以往领导“一言堂”的局面,从而加强企业管理者、工会干部以及企业职工之间的交流互动,让企业职工能够接受工会宣传工作中所宣传的思想与理念。工会可以以工会网络平台作为基础,进行与宣传工作相关的活动,例如各类网页、动漫、GiF动图等,让职工通过这些新形式对工会进行的宣传工作有所了解。互联网已经走进了职工的日常生活,利用互联网进行宣传工作职工也容易接受,互联网平台上的一些内容也能够提起职工对宣传工作的兴趣,让职工主动去了解工会所宣传的内容,保证工会进行的宣传工作能够起到实际效果。

利用网络平台对职工进行培训

在过去,企业工会对职工进行的培训工作过于模式化与形式化,通常都是聘请教师来对企业内部的职工进行培训。虽然教师具有一定的水平,但是负责培训的职工往往人数较多,数量至少为几十人,有时候甚至多达一百余人,教师很难兼顾到每一个职工,无法保证每一个职工的能力与水平都能够得到锻炼与提高。有些企业自身不重视对员工的培训进行考核,职工只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教育而已,企业工会已经尽到了这一方面的责任,其他的就不用再负责了,而有些职工自身文化基础水平较差,这样的培训也无法让他们获得提高,因此企业工会对职工进行的培训一直处于一种较为尴尬的境地。在“互联网+”时代进行职工培训可以获得与以往截然不同的效果,可以让每一名企业职工通过网络平台来学习相关的培训课程,让企业职工可以对相关的学习内容更为了解,在每一次培训结束后都要根据本次的培训内容对职工进行一次检测,保证每一名职工都能够从培训中获取到足够的知识。在“互联网+”时代,职工接触网络可以有很多方式,例如用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登录工会网络平台,对相关的培训知识进行复习,自觉主动进行学习,对自身的工作能力进行提高。

依靠网络平台收集相关意见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异常迅速,因此工会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对职工的工作意见进行收集,了解职工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与思想情况,让网络平台成为连接企业工会与职工之间的通道。互联网自身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可以让工会通过互联网对每一名职工的基本情况、工作情况有一个最为直观的了解。在以往很多工会存在着挑选信息上报的情况,这样的情况在“互联网+”时代以及网络平台面前是不可能发生的。工会对于员工的意见与情况可以有着最为真实的了解,并且可以针对相关情况作出正确的决策,提出相关解决问题的措施,工会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设置留言板、信箱等内容,保证职工能够对自己的意见以及建议进行发表,工会组织也能够第一时间收集到职工的意见,为职工提供服务,能拉近工会组织与普通职工之间的距离。

互联网网络培训篇3

自从有了网站后,社区的信息流通就快了很多。以前社区有公告信息就在指定地点张贴通知,有时还要挨家挨户去发通知,如今我们只要在网上相关信息,居民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到社区的最新动向,这也让我们居委会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了。

半年多来,社区网站的反响和效果很好,居民的评价也很高。为了在社区内进一步普及网络知识,同时也帮助老年人熟悉和掌握电脑操作,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2009年12月,汪董社区再度与互联社区合作,设立了互联社区培训基地,为社区老年人创造良好的网络学习环境。

2009年12月25日是社区网络培训的第一期。我们提前一星期就在网站上了相关信息,有些还特地打电话过去询问要不要参加,结果报名的人多得出乎意料。上课时间定在下午1点半,但1点左右便陆续有人进来了,之前觉得能来10来个人就很不错了,结果比我们预期的整整多了两倍。

下午1点半,培训正式开始。互联社区工作人员精心准备了学习材料,分发给各位前来参加培训的老人。培训通过公开讲课和互动答疑的方式,从电脑的基本部件组成等讲起,包括电脑基本操作、上网、电脑养护知识等。上课的老师讲得很耐心,老人们也超乎寻常的认真,一边听一边还做笔记。

互联社区网络培训已经在汪董社区开展了五期,受到了许多老人的欢迎和肯定。从最初的硬件操作,到现在网页的浏览、QQ的使用以及邮件的收发等,互联社区培训基地让我们社区许多老人学到了最实际的电脑操作知识。

互联网网络培训篇4

【关键词】“互联网+”;党校干部教育培训;作用;制约因素;途径

“互联网+”概念自2015年提出以来,便被提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同时,市场中的各行各业开始积极和“互联网+”进行融合,以促进自身的发展。“互联网+”这一趋势必然会成为未来社会中行业的主要发展方向。因此,在信息时代有必要将“互联网+”和党校干部教育培训衔接起来,将“互联网+”的诸多优势引入到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实现培训工作的智慧化、数字化及人性化。在此背景下,文章以“互联网+”在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的应用为中心,展开了细致的分析探讨,旨在提供一些该方面的理论参考。

一、“互联网+”的含义及特点

(一)“互联网+”的含义

“互联网+”是指借助现代互联网平台,将现代信息通信技术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所创造的新的业态[1]。目前,传统市场中的教育、医疗、交通、婚恋以及农业等诸多行业都已经和互联网平台进行了有效的连接,促进了相应行业的高速发展。因此,“互联网+”以其在未来不可限量的发展趋势以及可能会对人们带来的生活形式变化,在2015年已经得到国家的认可,成为一项国家战略。

(二)“互联网+”的特点

“互联网+”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其一为个性化。这是互联网的最显著特点,因此也成为基于“互联网+”传统行业的特点。例如基于“互联网+”的教育,其在教学时间和空间上均实现了很大的突破,并且在教学资源和内容上也很丰富,因此学员的可选择余地很大。这也就实现了学员在学习中可以自主、个性地进行学习。

其二为移动化。目前智能手机在我国的普及率已经很高,加之宽带技术以及4G技术的成熟,在移动端已经可以十分方便地接受各类信息和视频,这就为“互联网+”的教育提供了移动式学习的可能。

其三为社会性。因为互联网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因此学员在依托互联网进行学习时,可以接触到不同地区和年龄的学员,而不同人之间的交流就会更好地促进信息之间的流动,从而凸显出十分明显的社会性。

其四为数据化。“互联网+”下的教育模式,依托于对计算机技术的高度应用,能够记录每一个学习步骤,从而形成一个学习的大数据库。

二、“互联网+”对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作用

将“互联网+”和党校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进行融合连接,具有诸多优势,具体而言表现为四个方面[2]。

其一,“互联网+”视域下的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对传统的教学形式进行了创新。例如微信公众号、app以及微博等教学平台摆脱了面对面教授的人数限制,以及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学工矛盾的出现。并且依托于弹幕技术,学生还可以和教师进行实时的互动。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质量上更有保障。

其二,“互联网+”视域下的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可充分整合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网络化的教学模式避免了传统教学资源流动的不便,可以实现不同党校之间教学资源的最大化流动,对于教学资源的整合以及师资力量的整合都有着十分明显的作用。

其三,“互联网+”视域下的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可有效革新落后的教学理念。传统的教学理念都是教师为教学中心,教学方式和手段都严重固化,难以照顾到每一位学员;而“互联网+”视域下的党校干部教育培训依托多媒体技术可以实现针对性的教学,对于革新教育思维和提升教学质量都有着很突出的效果。

其四,“互联网+”视域下的党校干部教育培训还能增强党校干部教育管理的科学性。传统以经验为基础的管理模式在管理客观性上有很大的缺陷,而“互联网+”视域下的党校干部教育培训是依托于大数据分析得出的结果,因此在管理上会更加客观和科学[3]。例如w员在互联网上进行学习时,都会产生大量的数据碎片,而这些数据碎片便携带着学员的相关信息,对碎片进行收集和分析,便可以对学员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三、在党校干部培训工作中融入“互联网+”理念的制约因素

虽然“互联网+”视域下的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具有诸多优势,但是毕竟党校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已经持续了很多年,而“互联网+”的诞生时间还很短,因此两者在结合上仍然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主要集中在三点。

其一为党校教育机构的信息化设备薄弱,导致“互联网+”视域下的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开展效果难以保障。

其二为“互联网+”视域下的党校干部教育培训体制和机制均存在一定障碍。

其三为“互联网+”视域下的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创新挑战性大。这一制约体现在思想和能力两方面。思想上,传统的教育培训模式已经延续几十年,已经有一套很完整的体制,短时间内要创新很难;能力上,“互联网+”视域下的党校干部教育培训需要教师教育视频等,这对很多老教师而言难度很大[4]。

四、“互联网+”视域下的党校干部教育培训途径分析

(一)深化和转变教育培训理念

要使“互联网+”切实融入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首先必须在思想层面上将传统的党校干部培训工作进行深化和转变,将“互联网+”的教育思想植入教学工作决策和管理工作者的心中,不断形成和树立平台思维,用户思维,流量思维和跨界思维等诸多互联网时代的思维;并且在教育工作模式上也要遵从学员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教学效果的评价上结合云数据和教师平时观察做一个科学合理的综合评价,实现“互联网+”下党校干部培训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以及创新性[5]。

(二)创建针对性的一体化教学平台

在基于“互联网+”下的党校干部教育培训模式上,必须体现出一体性和针对性两者看似矛盾的理念。具体而言,首先需要在技术层面实现“互联网+”培养工作一体化教育平台的搭建,依托于目前的虚拟现实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等诸多技术给学员创造身临其境、印象深刻的学校环境;与此同时,利用这些技术给学员创造一个针对性、层次化的学习环境,最大化地满足每一位学员的实际学习需求,进而提供不同层次的教学设计和内容安排[6]。

(三)创新教育培训的方式方法

“互联网+”本身就具备一定颠覆性的思想。因此,将其应用于传统的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上,就必须对传统的教育培训工作进行改革和创新,将传统的面对面教授方式和网络端的自学模式进行有机结合,充分利用目前十分普及的手机端和电脑端实现“互联网+”下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实、虚相结合。例如在可以通过搭建微信公众号、QQ群以及微博等线上教学平台,并与线下进行联合教学,提升教学质量。

(四)因地制宜,促进教学资源高度整合

在以往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不同地区的党校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模式上,均是各自为战,不同党校之间的教育资源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整合利用,因此在教育资源上存在很严重的浪费问题[7]。而在“互联网+”下的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便需要实现所有党校教育资源的信息化、数字化和网络化,将一个市、一个省甚至是全国的党校培训资源进行整合,进而在网络上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同时,不同党校之间也通过学习其他党校的教育资源,实现教育的取长补短,不断提升干部教育培养的质量。

(五)追踪和完善教学效果评价,做到科学合理调整教学

对党校的教学效果进行合理的评价并进行长期的追踪分析,是进一步提升党校教学质量的必要措施之一[8]。传统的党校教学效果评定体制存在诸多缺陷,没有使用数据说话,因此在精确度与客观性上都难以保证。而基于“互联网+”建立起来的党校干部教育培训效果评定机制,对每一位学员的听课时间、听课笔记、课堂小测验以及期末考核等结果都有一个十分清晰的记录,因此在最后的学习结果评定上也是充分结合所有数据进行综合评定之后得出的,数据在精准度、客观性和科学性上都更有保障。另外,在教学效果的分析上,因为质量较高,使得接下来的教育方式调整会更加精准,对于党校干部教育培训质量提升有着十分明显的效果。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互联网+”融入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如可对传统的教学形式进行创新,可充分整合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可有效革新落后的教学理念,增强党校干部教育管理的科学性等。但是将“互联网+”融入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当中也存在党校教育机构的信息化设备薄弱,体制和机制均存在一定障碍,工作的创新挑战性大等制约因素。结合“互联网+”教育的特点以及我国党校干部教育的实际需求,可以通过深化和转变教育培训理念,创建针对性的一体化教学平台,创新教育培训的方式方法,因地制宜促进教学资源高度整合,追踪和完善教学效果评价等途径,切实实现“互联网+”和党校干部教育培训的融合,提升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王志永.网络时代下的干部教育探析――对县级党校干部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调查与思考[J].科技与企业,2013(16):116-118.

[2]周明全,熊云,尹琴容.互联网时代的区级党校干部教育――以武汉市武昌区网上党校建设为例[J].长江论坛,2010(06):88-91.

[3]刘长发.浅谈互联网技术条件下党校研究式教学[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1(03):125-128.

[4]薛瑞h.网络环境下的个人信息保护:问题与对策[J].中州学刊,2013(11):174-176.

[5]蒋颖.互联网技术赋权与领导干部媒介素养的提升[J].新闻界,2013(19):50-52,65.

[6]王维.成都市干部网络培训方式创新研究[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16(02):93-96.

互联网网络培训篇5

为提高教师信息素养,沧州中小学骨干教师利用假期进行集中,培训方式采用“你讲我听”大课堂方式。但培训范围小,培训内容针对性差,老师参与意愿不强。地处偏僻农村教师更因为资金不到位、培训时间短、底子薄弱无法参与。该如何进行改进?应创造一种能有效将集中培训与个人专业发展相结合,跨地域、没时间限制,方式多样、多级培训的模式。因此,网络培训模式应运而生。

一、网络培训优势分析

网络培训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动态、开放互联网络培训平台,开展教学指导、交流、沟通、研究的培训模式。网络培训是一种新型培训模式――能实现一种资源共享,随时随地地参与学习,是现有集体培训的延伸。网络培训模式优势是非常明显的。

1.成本低,参与性强

假设在假期组织一次市级集中培训,参与人数200左右,3天唐丽芳刘风华时间,人均费用400-500元,加上培训学校的费用,一般需要花掉5~11万。代价高,学员经常反映效果不理想。通过网络培训平台只需电脑和互联网络的一次性投入,教师不用出门,根据个人掌握知识层次随时在网上学习知识,与在线教师进行咨询问题、探讨主题。这样既节省了出差的费用和时间以及电话的使用次数、纸张及印刷费用、缩短师资培训的周期,也扩大了教师的参与面,使得学习者更快的获得更多地学习资源,提高学习效率。同时解决了学校资金困难,教师无法进修学习的问题。

2.突破时间和地域限制,交流快捷

培训网络平台具有资源共享,透明度高,消息更新及时,沟通快捷、突破地域与时间限制等特点,可以解决众多教师参加培训时间不一致的难题。利用网络平台让众多教师聚集一起,围绕同一培训专题,通过评论、博客、QQ群、微博等方式发表自己的看法,相互探讨、共同研究。利用文件上传系统,提交作业,来达到培训监管的目的。

3.资源高度共享,信息多样化,交互性强

中小学教学资源缺乏,没有针对性,成为影响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瓶颈。培训平台资源来自不同渠道:互联网、专业课件公司、国家推广课程,或者不同地区、不同学校间的教学应用资源,将这些资源共享,整合最佳资源供教师使用,减少重复人力、财力的投入。

传统的培训活动,主要是专题方式――专家说、教师听为主;信息采用语言或文字。在网络培训平台中培训信息可以是文字、图片、动画、录音、视频、录像,还可以是现场实时的文字、语音、视频三者融合为载体的形式。

在网络培训平台培训可以是互动方式。每位教师都可以在网上针对探讨的内容随时畅所欲言。对解惑的知识提出问题,寻求别人的帮助,使每个人都能从中获益。也可以把自己课堂教学录像、案例、经验上传到网络教研平台,让更多的老师观看、讨论,找出自己的不足,快速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在这里我们每个人既是培训中的学生,又是培训中的老师。

4.共享集体智慧,快速提升教师信息素养,促进自我专业发展

在网络培训平台中每位教师利用博客日记或微博,自己积累的教学观点、经验及案例;也可以把从互联网中搜索的成功案例进行共享;也可以集体共同制作优秀的教案或者课件。而这些资料在网络中是长期保存的,教师在教学或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随时随地进行搜索、下载与学习。每位老师可以根据个人需求选择相应主题进行学习,以最快的速度了解最新的主题动态及别人的回复和研究的进程。

在网络平台可以使得每个人都能共享集体智慧。以平等、自愿方式进行探究式学习,从而激发教师自己强烈发展意愿、提高自身反思能力,达到相互促进和提高,快速提升自身信息素质和教师专业成长。

5.多方参与,形成“自组织”学习共同体

“自组织”学习共同体是在一种相互开放、信赖、平等、自愿基础上建立的团体。在这个团体中每个成员之间是合作关系,需要积极协同解决问题。通过同伴互助、自身努力来达到提高个人能力目的。

在网络培训平台中每位老师可根据专业发展方向形成“研究自组织”学习共同体。该组织存在形式可以是QQ群或博客圈、论坛。活动方式灵活多样,可以小组语音、网络会议、文字交流、邮件群发方式进行。组织成员可以是同一学校的同事,也可以跨地域跨级别教师构成,结构松散、自由而且灵活,人数没限制。

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互联网网络培训篇6

互联网金融论文英文参考文献:

[1]赵辉.草根金融时代下的网络借贷之路[J].报林,2009,9:025.

[2]王艳,陈小辉,邢增艺.网络借贷中的监管空白及完善[J].当代经济,2009(24):46-47.

[3]张立杰.规范发展网络借贷的对策思考[J].黑龙江金融,2010(011):28-30.

[4]丁婕,古永红,陈冬宇.交易信任,心理感知与出借意愿——p2p在线借贷平台的出借意愿影响因素分析[J].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信息管理分会场论文集,2010.

[5]王毅敏,王锦.网络借贷的发展及中国实践展望研究[J].华北金融,2011(2):54-55.

[6]刘文雅,晏钢.我国发展p2p网络信贷问题探究[J].北方经济:综合版,2011(14):90-92.

[7]王紫薇,袁中华,钟鑫.中国p2p网络小额信贷运营模式研究[J][J].新金融,2012(2).

[8]唐强强.浅析p2p安全问题及防御体系建设[J].消费电子,2012(07X):99-99.

[9]李雪静.国外p2p网络借贷平台的监管及对我国的启示[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3(7):101-104.

[10]王小丽,丁博.p2p网络借贷的分析及其策略建议[J].国际金融,2013(3):30-35.

[11]蒋琳,李万业.p2p网络借贷平台监管问题及建议[J].时代经贸:下旬,2013(8):38-38.

[12]娄飞鹏.国内外p2p网络借贷平台比较分析及建议[J].中国金融电脑,2013(9):64-68.

[13]郑霄鹏,刘文栋.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冲击及其对策[J].现代管理科学,2014(2).

[14]张晓芬,张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商业银行的影响[J].兰州学刊,2013(12).

[15]周华.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业的影响[J].南方金融,2013(11).

[16]龚映清.互联网金融对证券行业的影响与对策[J].证券市场导报,2013(011):4-8.

[17]宫晓林.互联网金融模式及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J].南方金融,2013(5):86-88.

[18]陈明昭.互联网金融的主要模式及对商业银行发展的影响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3(31):119-120.

[19]刘澜飚,沈鑫,郭步超.互联网金融发展及其对传统金融模式的影响探讨[J].经济学动态,2013(8):73-83.

[20]王光宇.互联网金融挑战传统银行业[J].银行家,2014(1).

[21]吴旭光.当银行遇上互联网金融[J].卓越理财,2014(1).

[22][1]陈海强.互联网金融时代商业银行的创新发展[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4(1).

[23]吴思.互联网金融在中国的前景--专访德地立人[J].中国经济报告,2014(1).

[24]陈健.论互联网金融创新--基于第三方支付支付宝视角[J].中国市场,2014(2).

[25]诸悦.前车之鉴:美国版余额宝paypal的倒掉[J].大众理财顾问,2014(1).

[26]徐天舒.互联网金融热背后的冷思考[J].股市动态分析,2014(3).

[27]刘亮.互联网金融现状及趋势研究[J][J].时代金融,2013(7).

[28]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12:11-22.

互联网金融论文英文参考文献:

[1]钟静萍.国有商业银行培训管理刍议[J].经济知识.2013.

[2]田俊国.上接战略,下接绩效:培训就该这样搞[m]北京联合出版社.2013.

[3]张贵益.对农业银行培训工作的调研与思考[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09.

[4]黄勋敬.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商业银行培训体系建设[J].金融管理与研究.2009,06:46-51.

[5]梁健洪.对农业银行培训工作的调研分析[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10.

[6]张翔.以岗位任职条件为本的人力资源培训体系建设[J].了望.2007.17:4.

[7]范海鸿.eRm框架下人民银行培训中心风险管理研究[J].金融纵横.2012.

[8]弗农汉弗莱.全组织的培训[J].培训与发展季刊.1990.

[9]孙炳新.商业银行员工培训对基层人民银行培训工作的启示[J].金融纵横,2010.

[10]吴程彧.欧洲银行人才培训管理经验值得借鉴[J].现代商业.2012.

[11]杨群华.金融培训需求新变化与对策思考[J].金融经济.2013.

[12]罗伯特.韦兰.保罗.科尔着.走进客户的心[m].北京.经济出版社.1998.

[13]薛婧.国有商业银行员工培训问题研究[D].华东山东师范大学.2012.

[14]孔赞春.对优化基层人民银行培训效果的思考[J].金融与经济.2010.

[15]刘敏.龙江银行人力资源培训体系的构建研究[D].吉林大学.2010.

[16]王浵世着.步步为赢:从职场新人到银行行长[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06.01.

[17]张敏.关于优化商业银行员工内部培训的思考与建议[J].金融经济.2010.

[18]贺苗,苌花荣,袁晓军.外资银行本土化对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的启示[J].经济问题.2009.

[19]乐志成.人力资本理论视角下企业在职培训风险研究[D].广西大学.2012.

[20]孙良子.银行培训中的需求分析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

[21]李湘萍.在职培训经典研究文献评述--基于在职培训研究视角、方法与发现的评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05:13-16.

[22]马克.詹金斯着.施昌奎译.以顾客为中心的战略-从战略的高度对客户进行思考[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互联网金融论文英文参考文献:

[1]倪仕水.不同租赁模式及其战略选择[J].建筑机械,2009,(3):36-38.

[2]国际统一私法协会.国际融资租赁公约[Z].1988-5-28.

[3]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国际会计准则第17号一租赁[Z].2011-1-1.

[4]闵一民,王忆华.略论我国融资租赁业的发展[J].金融教学与研究,1986,(1):3-4.

[5]陈伯施.铁路运输装备融资租赁创新模式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8.

[6]陈建中.融资租赁理论与业务创新研究p].湖南:中南大学.2009.

[7]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Z].1999-3-15.

[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税务总局.营业税税目注释(试行稿)[Z].1993-12-27.

[9]姜仲勤.融资租赁在中国问题与解答[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杜.2008.

[10]余蝉杉.中小企业融资模式--融资租赁保理模式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0,(24):62.

[1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租赁[Z].2006-10-20.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外商投资租赁业管理办法[Z].2005-2-3.

[13]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Z].2000-6-30.

互联网网络培训篇7

关键词:特殊教育教师;远程培训;职后培训

自党的十七大提出“关心特殊教育”到十“支持特殊教育”。无论是政策支持还是社会环境支持都给特殊教育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特殊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给特殊教育教师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对其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终身教育理念引导下,加强特殊教育教师的职后培训成为必然,2012年12月《教育部等关于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提出:“开展特殊教育教师全员培训,对特殊教育教师实行5年一周期不少于360学时的全员培训。”全国各地纷纷开展各类特殊教育教师培训,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遇到各种问题。通过分析笔者认为,在现代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网络时代中,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传媒手段开展特殊教育教师职后培训,既是特教师资培训方式的变革,也是特殊教育师资职后培训发展的新方向。

一、当前我国特殊教育教师职后培训现状及问题

我国特殊教育教师职后培训在近十年得到较大的发展,借鉴普教的培训模式,形成了“国培”“市培”校本培训三个层级下多种培训形式的培训体系。目前以高等院校培训、校本培训模式为主,在培训过程中多采用专家讲座和课堂授课的形式。传统的职后培训模式随着特殊教育教师职后培训的深入开展逐渐暴露出不足。丁勇、王辉等人通过总结特殊教育教师职后培训的现状发现,当前我国特殊教育职后培训存在培训形式单一;培训时间不足,“工学”矛盾突出;培训机会少而不平衡;供求不平衡,培训缺乏连贯性、针对性、适用性等问题。综观我国特殊教育教师队伍,我国特教教师数量庞大,仅特殊教育学校在编教师达31937人(赵斌,2005);分散在全国各省市,地区发展的不平衡也导致特教教师的培训资源配置不均;我国根据特殊儿童程度设置不同安置方式,也出现不同教育对象的特殊教育教师,他们在培训需求上有所不同;特殊教育教师的自身素质和学科学历背景差异显著。并且特殊教育教师兼有教学、养护责任,平时工作量大,工作与培训冲突。传统的培训模式从人力物力上都难以组织难以满足一线特教教师的教学要求。

二、远程培训在特教教师职后培训中的优势

远程培训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具体是指通过音频、视频、课件等形式,运用实时和非实时互联网信息技术将培训课程传输给受训教师的教育形式。早在1886年,东京特殊培训学校(后为早稻田大学)为了解决偏远地区教师继续教育问题,就开始以函授的方式进行师资培训。目前,形成了广播、电视、函授、计算机网络为媒介的面向社会的远距离教育系统。20世纪90年代美国提出远程培训模式,对身处偏远地区的特殊教育教师通过互联网或多媒体软件授课培训。1990年起,西弗吉尼亚大学通过Quicktime和Realmedia软件向无法接收到卫星讯号的地区传授重症障碍、多重障碍、早期干预等课程,来进行特殊教育教师的培训。远程培训打破了基于固定地点和时间进行教学的传统形式,可以在不影响教师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快速、系统地丰富其教学知识,满足不同层次培训需求;通过多种媒介手段,课件,授课视频,实时交流等多种方式获取知识技能,可以真正提高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时间、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调配方面实现成本效益最大化,真正体现网络教育资源共享、快速便捷和跨越时空的优势,成为教师培训行之有效的一种方式。随着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远程教育也越来越受到在职教师们的青睐。虽然近年来我国特殊教育教师的职后培训发展十分迅速,但是并没有针对特殊教育教师的远程培训模式。远程培训模式在国外特殊教育教师培训中的成功应用,对于我国开展特殊教育教师的正式培训工作具有很强的实用参考价值。

三、远程培训模式对特殊教育教师职后培训的启示

(一)远程培训形式灵活多样,可以拓展特殊教育教师职后培训形式。远程网络培训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平台,在教师的培训过程发展出多种培训形式,比如网络教育、远程视频、在线学习、交流研讨等。网络的特点使得基于互联网的特殊教育教师培训突破了传统的“班级授课制”这种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使个别化学习、协作学习等变得切实可行。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可以相互配合,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二)远程培训时空自由,内容开放可以满足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特殊教育教师的培训需求。远程培训系统的开放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时空的自由开放,基于互联网的教师继续教育彻底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任意的地点、任意的时间进行学习,同时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自由选择学习内容,解决了特殊教育教师职后培训中长期存在的“工学”矛盾;二是学习对象的开放性,网络面前人人平等,任何想参加学习的人只要具备基本的上网条件,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学习。远程培训的内容包容性强,集合了各个学科、类型的培训内容,满足不同类型特殊教育教师的进修需求。

(三)远程培训媒介的丰富性可以为特殊教育教师提供低成本、高质量的学习资源。远程培训利用网络多种媒介呈现出丰富的文本、音频、视频资料。特别是对于特殊儿童康复训练的教师来说,直观经验、技能尤为重要。实地考察费用昂贵,精力有限。网络平台以更少的成本和时间,直观形象的观摩吸收到多位优秀教师的先进经验。

(四)远程培训的互动性,可持续性为特殊教育教师提供连贯、有针对性的培训。远程培训与教师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相结合,超越了传统教师培训模式,特教教师培训得以常规化、可持续。依托网培中心平台建立的一个长期的学习共同体,在这个平台上,通过教学论坛、QQ群、资源库、培训班级,在培训之前,培训期间和更长的时间内,即时了解到一线特教教师的切实需求,发现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搜集参培学员改进的意见。参培学员还可以持续与本专业甚至跨专业的名师、同仁相互探讨,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五)远程培训的时代性、国际化特性可以为特殊教育教师提供最新教育理念,开阔眼界。远程培训过程中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习者学习的指导者,而学习者则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由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去学习。同时,教学媒体也不再是简单的演示工具,而是成为促进学习者学习的重要的认知工具。远程培训的平台集合了国内外的优秀教育资源和培训导师,获得最权威的信息。我国特殊教育发展起步晚,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有利于我国特殊教育的快速发展。同时促进特殊教育教师学习观念的转变,教育理念的更新,学术视野的开阔。

四、特殊教育教师职后远程培训面临的挑战

远程培训模式对特殊教育教师职后培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目前,我国特殊教育教师的远程职后培训还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特殊教育远程培训网络平台的建设。在我国还没有专门的特殊教育远程培训中心,要尽快利用已有的各级培训服务站的内部局域网,以此为突破口,逐步建立起全国开放的特殊教育教师继续教育的结构体系。另外,为了满足特殊教育教师终身学习的需要,首先要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其次要加快建设特殊教育学校校园网,并和培训服务站进行联接,进而联入互联网。使得特教教师在自己的学校里就能参加到学习中来,提高教师的主动学习积极性。

(二)构建网络专业课程体系。完善的教学网络只是基础,如果没有相应的网上课程和丰富的网上资源,基于互联网的教师继续教育也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法开展下去。现有的特殊教育专业培训课程杂乱,且以理论培训为主,不能满足一线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培训需求。网络课程设置需要在高等院校、继续教育中心、一线特教教师共同参与下协调制定。

(三)健全远程培训监督考评机制。远程培训的评价难以把握的是对人际信息交流服务、学习模型、学习效率、学员素质提高程度等方面的评价。因此如何建立有效的网络教育质量测评系统成为当前的重要课程之一。远程培训应该坚持:第一,过程性考核与总结性考核相结合,既要考查学员网上学习过程的情况,也要考查每个专题学完之后,作业完成的情况。第二,合格评价与激励性评价相结合,既要依据制定的考核标准进行评价,也要依据制定的评优标准进行评价。

(四)整合远程培训与传统培训模式的优势。远程培训丰富了特殊教育教师职后培训形式,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背景下,这种模式必将成为未来主要的特殊教育教师职后培训模式之一。其时空分离的特性在弥补传统培训模式不足的同时,不可避免的师生分离、教管分离,必然带来教学管理的弱化,师生情感的疏离。传统培训集中授课的组织形式,正弥补了远程培训这一弱点。中国特殊教育教师远程职后培训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基于高等院校职后培训的理论支持、基于一线特殊教育学校校本培训的经验支持,整合多种培训模式的优势是当代特殊教育教师职后培训模式创新的发展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吴筱雅.中美两国特殊教育教师在职培训现状分析[J].现代特殊教育,2009(9).

[2]赵斌.教师专业化背景下特殊教育一线教师的培训现状及思考[J].中国特殊教育,2007(4).

[3]教育部.教育部等关于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eR/oL]./edu/2012-12/14/c_124093848.htm,2012-09-20.

[4]周瑞芳.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

[5]王春燕.特教教师继续教育的困境及其破解[D].曲阜师范大学,2009.

[6]王辉,陈琳等.江苏省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职后培训情况调查[J].中国特殊教育,2009(2).

[7]陈韵竹.教师专业发展背景下特殊教育教师继续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

[8]孙亚红.网络教育在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的应用探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24).

[9]张慈珍.“国培计划”下农村中小学教师网络教育培训现状及发展对策[J].软件导刊,2011(3).

[10]连孙喜.信息化网络教育下教师培训策略研究[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4).

[11]来晓瑾.大连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在职培训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

[12]曹红卫.我国特殊教育教师职后培训模式新探[J].中国特殊教育,2004(11).

互联网网络培训篇8

[关键词]小型网络公司;人力资源管理;oKR制度

1.我国小型网络公司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小型网络公司人力资源的开发、管理机制不完善

我国小型网络公司的人力资源开发管理机制不完善,或者没有独立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或者人力资源管理者的专业素质缺乏,大多是老板一人说了算。企业在考虑长期发展战略时,往往忽视人力资源规划,也不考虑本企业的人力资源状况及本企业的人力资源体系能否有效的支持企业的中长期发展,人力资源与企业发展战略不匹配。导致许多企业看不到人力资源的潜力,对人才只使用不培训,缺乏人才开发、培训、使用、激励等有效管理人才的科学理念。

1.2小型网络公司人才激励制度及薪酬制度不合理

小型网络公司在激励机制方面普遍存在着两个共性的问题:一是大多数企业制定了绩效考核制度等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但过于强调管理制度的作用,完全依靠管理制度来约束员工的工作,造成员工缺乏精神动力,积极性不高。二是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缺失,在激励手段的运用上,通常只采用加薪方法,片面地认为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潜能的激励政策就是提高薪酬。员工只有在得到了自我实现的满足时,才能与企业形成最为紧密的相互依赖关系。

1.3小型网络公司人才招聘难、流失大、培训缺失

中国如今的二三线城市也正在沐浴着创新创业的春风,但是网络技术人才多集中在一线城市,因此二三线城市的小型公司很难招聘到质量高的技术人才。小型网络公司对于员工的吸引力不足,在员工能够找到更好的平台下便会跳槽,员工流动性很强,这无疑增加了公司的人力支出。小型网络公司普遍缺乏员工培训,因为成本高,且没有过多的时间和周期对员工进行培训,但是像网络公司这种高新技术产业,技术革新快,需要员工技术更新快,学习能力强。

2.我国小型网络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

2.1“选人”――80%时间在找人

小型网络公司的视野不能仅仅局限于所在地区、所在行业,应放眼各个领域的网络技术人才,找到更好、更有创意的人。正是由于没有时间对其进行培训,才更要找到高质量的人才。对于二三线城市,人才缺乏,应更加着眼于,故乡在二三线但如今在一线城市工作的女性或有意向回家乡发展的网络技术人才,或当地高校培养的网络技术方面的人才。

对于简历和工作经验,要准确进行判断、筛选,了解清楚其职业规划方向;并向其讲述清楚自己企业的具体业务和发展方向。只有在双方都互相了解的情况下才能让即将人职的员工在入职后明确自己的定位,降低心理落差。将流动率降低,这也可以使企业人力资源成本降低。

2.2“用人”――oKR制度

现在越来越多的小型网络公司摒弃了传统的Kpi绩效考核而是采用了oKR制度。这一制度是英特尔公司首先采用,并被谷歌公司等借鉴,非常适合用于小型网络公司。

oKR解决了Kpi的种种缺陷。首先它和绩效考核分离,把绩效考核交给peerreview(相当于360度评价)来做。既然KeyResult(关键结果)只是用来服务于objective(目标),不同于Kpi提前制定好并强制执行了。过程中可更改KeyResult,只要它们还是服务于原本的objective就行。oKR的好处在于最根本的objective,不要偏离。

oKR有一些基本的方法:对于小型网络企业,2~3个0已经足够。应该对于每个季度和年度都有,并不是一蹴而就,每一季度的完成都需要对于年度的oKR进行调整,年度oKR并不是约束,而是具有指导性的。并且指定的oKR必须是明确具体、可量化的,在公司的任何层面都具备且全公司公开。

2.3“育人”――内部培训为主,外部培训相容

小型网络公司的员工普遍比较年轻,工作经验较少,而互联网本身的发展又很快,无论在技术或是商业运作方面都有许多创新之处,为了让员工能跟上企业的发展,必须加强员工培训力度。从外聘用留不住的人才不如将已有员工培养成忠诚度更高、更适合公司发展的专有人才。因此,应采取在职培训、轮岗培训等。小型网络公司各部门人员较少,可以彼此取长补短的进行学习。对于互联网产品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合作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只有对于其他部门的技术流程和难易程度有着较为正确的认识才能做到真正高效的配合。例如:做一款app,前端和后端应相互进行入门培训;对于产品经理更是应该熟悉一款网络产品的各个环节及流程。小型网络公司人员少,组织扁平化,缺乏管理人才,应互相轮岗,培养基层员工的领导、管理意识,也使得任务安排得合理性和宜人性。

仅限于公司内部有限的人才环境下是不够的,应聘请专业的网络技术专家、管理专家来到公司进行培训,而对于当前互联网大环境的审时度势也是十分重要的。如今各种互联网大咖的论坛及互联网大会的曝光度很大,准入门槛也不高,公司应组织相关人员前去学习、借鉴、开阔视野。

2.4“留人”――抓住员工的心

抓住员工的心,不仅仅在于企业文化的建设和企业价值观的输出,更在于明确员工的需求。

首先,作为小型网络公司,要多运用本公司培养出的人才,给予员工成长的时间和环境。给予员工相应的培训,让员工对于公司的培育抱有感恩之情,并采取灵活的福利和激励措施。互联网企业员工有许多个性化的需求,比如更为自由的工作时间、更为多元化的精神激励、更为舒适的生活方式等。针对这种情况,互联网企业应该采取更为灵活的福利措施,例如弹性工作制、在家办公、自助式福利都是可以考虑的方式。

其次,责任心和管理岗位的供给。在小型网络公司员工少,组织扁平化,对于责任缺失是很好归责的。但是应该给予明确的工作任务安排并公开,将绩效加入,会使得员工责任心增强。另鉴于互联网产品的特性,应加强对于团队的绩效考核,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都会导致最终的绩效不达标,这亦是增强员工责任感的好途径。而对于高流动性来说,给予内部员工管理层岗位而非从外部招聘得来,则会增强员工士气和对于公司的奉献精神,并增强忠诚度。

互联网网络培训篇9

关键词:互联网游戏产业;信息不对称;专业化;跨平台融合

中图分类号:G899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0-0-02

一、我国互联网游戏产业链的内涵及现状

(一)互联网游戏产业链的内涵界定

互联网游戏产业链是用户、网络游戏销售渠道、网络运营商、网络游戏运营商和网络游戏研发商所构成的主线的链条。其中,属于上游的网络游戏开发商常常与网络游戏运营商直接接洽,而下游的网络游戏用户玩家则与网络游戏销售渠道商所接洽,这将组成整个互联网游戏产业体系的核心。而组成网络游戏产业链的辅助体系则涉及互联网媒体、电子设备制造业、it产业以及展览业等等。①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众多的产业链与之相连,且随着互联网游戏产业规模化的不断发展,相关产业也将就此获得巨大的商业利益发展空间,尤其是电信产业和it产业。

(二)我国互联网游戏产业链的发展现状

2016年,我国互联网游戏产业实现实际收入多达1655亿人民币,同比增长达到17.7%。②游戏用户逐年增长达到5.34亿人,同比增长3.3%。国的互联网游戏产业日渐庞大,游戏用户的投入也随之高速增长。而过去五年间里,全球互联网游戏产业基本稳定在8%左右。相比于发展更为成熟的欧美市场,像我国这类发展新兴互联网游戏市场发展更为迅猛,2016年中国互联网游戏产业收入有望超越传统的美国市场排名全球第一。中国互联网游戏产业规模增速出现放缓迹象,这主要受到两个因素的影响。一方面,近年来游戏产业缺乏新的增长点,互联网客户端游戏增长日渐乏力,经典互联网游戏收入整体呈下降趋势,新兴互联网游戏多数依旧处于模式探索阶段。加之我国互联网游戏用户基数过大,想要依旧保持互联网游戏产业高速增长难度相对较大。

二、我国互联网游戏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互联网游戏产业缺乏自主知识产权

我国互联网游戏产业近年来虽然发展迅猛,但在自主知识产权上却不尽人意。当然,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有很多,例如研发成本的攀升、盗版猖獗版权意识淡薄、相关人才培养缺失等等。同时,由于我国尚未建立游戏产业相关分级制度,导致了部分佳作无奈尴尬下马的窘境。加之我国游戏产业发展较晚,民众未能树立对游戏产业的良好认识,而各大媒体的曲解,致使游戏产业在专业化、规范化、职业化等方面止步不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倒退。另一方面,我国游戏产业与欧美国家存在着巨大的差距,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_击了我国的游戏产业。与此同时我国的游戏自主研发成本和运营成本都呈现出整体攀升的特点。

(二)互联网游戏研发人才短缺

目前,我国的互联网游戏产业研究开发相对于西方国家依旧处于较低水平,国内缺乏优质的自主知识产权的游戏。我国是互联网游戏消费大国,但在互联网游戏研究开发水平上与日本、美国、欧洲等国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互联网网游戏产业研发人才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互联网游戏产业发展的瓶颈,培育和培训已成为互联网游戏产业的一个难题。互联网游戏研发人才是既具有专业知识,又具有开创精神思想的人才,对企业的发展起着智力支撑的作用。在一个互联网游戏研发团队中,要求成员既要有熟练地独立厌烦能力,同时需要较高的艺术素养和活跃的思维,既要有专业化的人才更需要全面化的人才。要推动互联网游戏产业的发展,必须保障互联网游戏产业人才的成长,目前,我国互联网游戏产业人才培训体系刚刚起步,培训和培养人才均不能满足互联网游戏的发展。

(三)信息对称程度不高

我国互联网游戏产业信息化程度低,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互联网游戏产业的发展。目前,互联网游戏产业与受众群体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用户的体验和享受。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也阻碍了玩联网游戏交易产业的发展,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交易因游戏开发商商并未提供良好的交易指导和信息服务,致使交易时常因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没保障导致无法进行。与此同时,互联网游戏产业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也阻碍了我国互联网游戏产业的研究与开发,使互联网游戏的开发运营时长陷入被动的局面。

三、我国互联网游戏产业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互联网游戏产业成本攀升

我国游戏市场已经形成粗放式的特点,市场留给新兴产品的空间非常有限,同时也对游戏产品的品质提出了新的要求,这直接提高了游戏的研发成本和经营成本。从研发的角度来分析:随着对游戏相关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对相关游戏研发团队提出了新的挑战。早期的三至五人的小团队早已不在适应市场的需求,目前普遍的游戏开发团队多大数十人,甚有百人者,这无形的增加了所投入的人力成本。为了应对民众对游戏品质的提高,研发团队往往需要经过多轮的测试,从而为游戏市场提供保障,这由无疑的增加了游戏产品研发周期,游戏研发相关企业所面临的投资风险也将与日俱增。

(二)版权问题依旧严峻

互联网游戏产业依旧存在着严重的恶性竞争现象。首先抄袭、侵权、盗取ip、窃取源代码等行为仍时有发生,引发了一系列侵权诉讼官司。此外,以借鉴学习为名,打着版权球,对其他热门游戏进行大量的仿制,甚至是抄袭,甚至严重到游戏还未正式上线,市面就已经出现抄袭制作或是出现非法破解盗版资源。其次,互联网移动游戏领域存在大量的虚假信息和恶略的刷榜行为,互联网游戏企业通过虚假信息和在下载榜单中刷取排名以不正当的手段获得更多的流量;另一方面,这种间接提高自身的数据流量的手段,降低了互联网游戏产业的整体信誉,间接的跟整个产业带来了非常不良的影响,相关企业受益直接受到损害。自买自卖的行为虽然可以可以带来不错的短时间内的市场效益,但这种带有欺骗性质的行为依旧无法代替好产品具有的市场价值和吸引力,同时破坏了互联网游戏产业的良好生态环境、严重破坏了互联网游戏市场的良好秩序。

(三)游戏产业人才培训缺乏

我国互联网游戏企业人才缺口的根本原因是我国互联网游戏企业人才培训体系还很欠缺,特别是像诸如互联网游戏研究开发业这样的培训体系没有建立。目前我国物联网游戏人才培训体系尚处于初探阶段,我国的互联网游戏的研究开发和运营无不需要强大的互联网游戏相关人才的支持予以实现,而在互联网游戏研究和开发领域人才方面相对匮乏,急切需要更多的专业化人才予以支持,这不仅需要对整个互联网游戏行业有一定的见解,还需对互联网游戏产业市场有一定见解。不仅需要专业化人才,同时也更需要全面化的职业技术人才,从整个产业的角度上去统筹整个互联网游戏产业,而这部分人才正是我国目前相对匮乏和急缺的。

四、互联网游戏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一)政府应加强对互联网游戏企业的管理

在促进我国互联网游戏企业发展中政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前,要依照《“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网络出版服务管理规定》《关于移动游戏出版服务管理的通知》等政策,调整互联网游戏企业,规范网络出版物的出版,移动游戏分类管理促进审批提速,并奠定游戏产业的有序发展。主要体现在四方面:一是厘清网络出版物概念的表述,明确了管理职责,强调了游戏是网络出版物;二是细化互联网游戏出版服务的从业要求,明确企业的社会责任的重要性;三是实施支撑并保障“互联网+”的新硬件工程,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顺利进行,同时加快大数据、云计算和高端服务器等研发建设、核心芯片研发等应用③;四是科学的设定互联网游戏出版服务许可的准入条件,规范与鼓励并重;五是搭建“互联网+”开放共享平台,提升公共服务水平,鼓励国家创新平台向中小企业在线开放。

(二)提高互联网游戏企业的竞争力

在推动互联网游戏行业的发展过程的同时,也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重要作用。依托现有的互联戏协会为核心,通过组建互联网游戏分协会,以实现对互联网游戏行业进行专门的管理、监管、规范、指导的目的。目前,我国的互联网游戏企业,无论是规模、能力、盈利、品牌、产业运营能力,还是信息服务能力、国际市场份额等,都与跨国企业之间均存在着较大差距。通常具有核心技术的互联网游戏企业,其硬件设施与技术设备也具有较高水准的现代化水平,同时应用效率也相应较高。行业协会要根据互联网游戏行业的具体情况,调研其对核心技术的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指导其调整运营方式,提高其信息贸易水平,以适应互联网游戏企业多层次发展的需要。

(三)提高互联网游戏行业的创新能力

促进互联网游戏行业的发展离不开互联网游戏行业的创新能力,这是互联网游戏行业发展的生命线和必要条件。目前,创新需要资金的支持,我国小型的互联网游戏开发工作室常常因融资力不够而导致开发及创新力不足。因此,要提高互联网游戏行业的创新能力,必须改变目前互联网游戏产业从业企业的情况,在政策扶持上对小微互联网游戏工作室进行一定扶持,引导互联网游戏产业在研发上的创新投入,进而提高其创新能力及核心竞争力。同时要培育互联网游戏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对互联网游戏企业的创新要有相应的奖励措施和补贴政策,推动互联网游戏企业创新环境的形成。

(四)建立互联网游戏人才培训体系

随着互联网行业的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越来越多的新兴职业,这是互联网时展的需要。促进我国互联网游戏行业的发展,必须根据互联网游戏行业人才的需求建立长远的互联网游戏行业人才培训规划。互联网游戏产业不仅仅需要专业化的精英人才,同时也更注重在专业化基础上的具有相行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这就需要将专业化的精英教育与技能教育结合起来,建立完善的互联网游戏行业人才培训系统,予以实现现代化互联网游戏行业人才的基本目标,全面实现互联网游戏行业人才的专业化、全面化、技能化。

五、结语

目前,中国整体经济发展已进入一个新常态,虽然我们仍面临着很多问题,但互联网文化娱乐产业却以超过30%的平均增速急速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又一新亮点。在这种情况下,游戏作为整个互联网文化产业最具活力的领域,互联网游戏产业的发展将在很大程度决定着中国文化产业甚至是整个经济发展的走向。从这个角度而言,影游联动、电子竞技、网络直播、VR游戏以及海外市场无疑将是最值得我们关注的热点领域。规范互联网游戏市场,提升互联网游戏贸易质量,促进互联网游戏贸易市场有序发展。

注释:

①李鸣.《中国互联网游戏产业链分析》.

②于涵.《网络游戏的互动因素探究》.

③《国家大事》.

参考文献:

[1]李鸣.中国互联网游戏产业链分析.北京邮电大学,2005.

互联网网络培训篇10

一、加快推进教师网联计划,实施新一轮教师全员培训是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紧迫任务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对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新的任务。我国1000万中小学教师支撑着世界上最宏大的基础教育。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亿万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着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和祖国的前途命运。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中小学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高水平的

教师队伍是优质教育资源的核心要素,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越来越取决于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但是,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总体上还不能适应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亟待提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积极推进教师教育创新,构建教师终身学习体系,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对于推动教育的改革发展,提高民族素质,增强综合国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贯彻落实《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要求,进一步加快推进

教师网联计划,组织实施新一轮教师培训,全面提高广大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的师德水平和业务素质,是当前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战略性举措,也是关系教育改革发展全局工作的一项紧迫任务。

二、加快推进教师网联计划,构建开放高效的教师终身学习体系

实施教师网联计划,是大幅度提高教师队伍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要认真贯彻落实《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按照《教育部实施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快全国教师网

联计划实施步伐,努力促进教师教育体系和卫星电视网、计算机互联网及其他教育资源优化整合,有效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充分发挥相关高校的优势,按照教师网联计划“三步走”的发展方针,争取用五年左右时间,构建以师范院校、其他举办教师教育的高校和教育机构为主体,以高水平大学为先导和核心,区域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为支撑,中小学校本研修为基础,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相沟通,覆盖全国城乡、开放高效的教师教育网络体系,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教师培训的质量水平。要实现上述目标,当前的主要任务是:

1。加强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建设。“教师网联”是在教育部支持下,以部分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大学为先导,并逐步扩大,吸纳其他教育机构参加的开展远程教师培训的行业协作组织。“教师网联”要加强行业自律,加强成员之间的沟通、联合与协作,建立成员之间互联、互通工作机制,建立相关技术标准,完善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制度,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益;加快计算机远程教育平台和站建设,发挥卫星电视教育媒体和教师培训专业网站的作用;加快远程教师学历培训和非学历培训课程资源建设,建设教师培训课程资源库,实现优质课程资源的共建共享;加快校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进校外学习中心的建设,构建上下贯通的教师培训体系。“教师网联”成员单位要将开展教师远程教育纳入学校(机构)整体教学组织和管理体系,整合相关教师教育资源,努力为各地开展教师培训提供高效、适用的优质资源、技术环境和服务支持。要加强与各地教师教育机构的联合与合作,积极吸纳具备条件的高等学校(机构)加入“教师网联”核心成员,共同有效地开展教师培训。

2。积极推进区域性教师教育网络联盟体系建设。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是各地推进实施教师网联计划,组织开展教师培训的责任主体。要按照推进全国教师网联计划,实施新一轮教师全员培训的总体部署,结合当地实际,研究制定具体计划并组织实施。

各地要积极推进整合区域内“人网”“天网”、“地网”等相关教师教育资源,发挥高水平大学在教师培训体系中的龙头作用,发挥其他师范院校和举办教师教育机构的骨干作用,形成开放、灵活的区域性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要建立各省教师教育网络联盟与全国“教师网联”之间互联互通和联合合作的有效机制,促进省级区域性

教师网联与全国教师网联相互衔接,促进符合条件的省属院校与“教师网联”成员之间的合作办学,共同开展教师学历培训与非学历培训。支持和鼓励区域教师教育网络联盟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实现全国优质教师培训资源的共建共享。

3。大力推进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改革与建设,构建多功能能的区域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县级教师培训机构承担着教师培训的组织、协调、指导、管理和服务等功能,是推进教师网联计划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各地要积极推进县级教师进修学校与县级教科研、电教、电大工作站等相关机构的资源整合和合作,优化资源配置,形成合力,构建“多功能,大服务”,上挂高等教育机构,下联中小学校的县级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形成“教师网联”的校外学习中心(点)和公共服务体系。充分利用电大系统的优势,并进一步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信息化建设,形成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