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人力资源的含义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1:31:55

简述人力资源的含义篇1

【关键词】电子学档;规范;标准;解读;

【中图分类号】G40-057【文献标识码】a【论文编号】1009―8097(2009)01―0033―05

电子学档自2002年进入国内研究者视野后[1],经历了若干年的发展,其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得到广泛认可。目前,电子学档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信息化教学工具,配合电子学档的各种教学模式也逐步成熟,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除传统教育领域外,电子学档在个人职业规划、终身学习和职业教育等多个教育门类的应用也方兴未艾,电子学档已经成为一种具有说服力的教学评价工具。

作为学习者的学习绩效、学习成果的记录和作品展示,电子学档有时需要在不同的学习项目、教学机构甚至是国家间共享或转移,而且这种需要是终身的。电子学档应用之初,在结构上以传统的文件夹为主,内容上采用静态网页和文档为主,直到最近两年才开始使用业界流行的数据驱动的动态网站形式。但是,在电子学档的存储和数据交换仍旧没有广泛接受的标准,这给跨平台的学档数据共享以及学档工具和其他平台的整合应用造成很大困难,也影响了电子学档的进一步推广。

为了解决电子学档的互操作瓶颈,信息化教育领域内的标准化组织imS制定了一个关于电子学档的规范,即imSeportfolio(下文简称为imSep)。该规范的1.0版本于2005年7月推出,即得到教育软件开发者的关注,目前在国外已经有使用该规范的主流教学平台软件[2]。由于规范的内容比较专业,而且原文用英文,在国内并未产生较大影响。但是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实践方面,该规范对于我们设计和开发电子学档系统、电子学档相关工具,以及制定我们国家自己的电子学档互操作规范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因此作者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解释这个规范的相关内容,帮助开发人员和研究人员理解这个规范,并且促进该规范的实际应用。

一电子学档的定义

电子学档的英文名称是e-portfolio,国内也有人将此翻译成为“电子档案袋”,在本文中作者采用“电子学档”这种译法,一是比较简洁,二是将它和通用档案的电子形式相区别。由于不同学者对电子学档的理解差异很大,imSep对什么是电子学档作出了明确的定义:电子学档是“真实的多种证据的集合,从较大的(学习)结果中提取,用以向一个或多个相关方就某种目的展现个人或机构的学习经历”[3]。对这个定义我们可以作进一步的分析:(1)电子学档的内容是学习证据的集合,来源于学习的成果。这些成果通常以某些特定的形式展现学习、绩效反思、对学习结果的解释、证据等内容。(2)电子学档的阅读对象可以包括教学评价机构、对工作绩效以及学术水平感兴趣的潜在雇主和同事和学习者本身等多种对象。(3)电子学档必须完整和可信。学档的内容不仅仅来自学习者本身,还有第三方的提供的内容,因此内容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需要得到第三方认可。

imSep对电子学档的定义具有较大的外延,试图描述实践中最复杂、最完整的电子学档结构。其目的在于使得该规范不仅适用于简单的学档,也适用于结构复杂的学档,这是因为在制定标准和规范时要尽量照顾到所有可能的实践,而在实际应用中往往不需要这么完整的结构。有些学档仅包含了学档所有者和相关机构允许使用的部分信息,有些学档没有反思和评价信息,甚至有学档不包括如何显示内容的相关数据和方法。

二电子学档的类型和适用场景

在imSep的《实践指南》中列举了多种学档类型,有评价型学档、展示型学档、学习档案、个人发展档案、多人学档和工作档案等[4]。档案信息通常不包括医疗记录,财务记录,政府相关的犯罪记录和司法记录等涉及个人隐私的信息。

在设计学档规范的时候imS考虑了学档规范所适用的场景,这些场景是开发规范的背景,以及检验规范的依据,在imSep的实践指南中列举了使用学档的四个场景[5]。

向外部的评估系统提交学档:例如,学员向评估系统提交学档,然后评估系统再从学档中将学习的证据和评估要求相对应,以判断学生是否合格。

和其他学档系统共享学档:例如,在大学的学档系统和公司的学档系统间共享学员的学档案,而不是重复建立两个同样的学档。

为获得反馈而共享学档:例如,学生将学档和咨询师或教师共享,第三方使用学档系统阅读学档,并提出反馈。

在学档系统间转移学档:例如,学生转校时需要将学档从一个教学机构完全转移到另一个教学机构。

三电子学档规范的内容

imS电子学档规范的目标用户是电子学档工具的开发者、需要整合学档工具到其他系统的开发者、为教学系统开发电子学档相关功能的开发者和其它关注电子学档互操作的相关方[6]。规范定义了学档的组成模型和词汇表,学档的元数据描述方法、学档包装和交换的方法等主要内容,主要包含在下面三个文档中:

信息模型文件(informationmodel):描述制定电子学档规范使用的信息模型,从语义和逻辑上解释该规范的设计思想:包括背景、适用领域、使用对象、原理、名称定义和结构模型等部分。下文简称为《信息模型》。

XmL绑定指南(XmLBindingGuide):从技术的角度介绍如何使用XmL语言来描述信息模型,也就是在实际应用中如何使用该规范来描述一个现实的学档对象。XmL绑定指南中介绍了学档各组成部分的描述方法、词汇表和注意事项。它的主要阅读者是使用该规范的开发人员。下文简称为《绑定指南》。

最佳实践和应用指南(BestpracticeandimplementationGuide):提供如何实现和使用该规范的补充信息,一般是规范的应用场景和应用范例,以及对规范进行扩展的方法。下文简称为《实践指南》。

除上面三个文档以外,imSep还包括一个用于详细描述量规的子规范,定义了对于量规的核心内容的标准描述,同时还提供了量规的XmL绑定文档和XmL范例。

由于imSep是imS标准族中的一员,为了“不重新发明轮子”,学档规范中的某些部分是通过已有的其他imS来定义和描述的。例如,该规范使用学习者信息包装规范imSLearnerinformationpackage(Lip)描述和封装学习者信息,通过元数据描述目标和活动,通过内容表现机制来表述多种支持的媒体。内容包装规范imSContentpackaging(Cp)则在该规范中用于资源的描述和封装,使得资源能够在系统间顺畅的迁移和共享。学档规范中对于学习目标和学习者能力的描述采用了可复用的能力和教育目标定义规范imSReusableDefinitionofCompetencyoreducationalobjective(RDCeo)。而学档中的元数据则使用学习对象元数据规范ieeeLearningobjectmetadata(Lom)描述。

四电子学档的包装方法

电子学档是通过一些数字资源来承载的,它的实质是用于展示和交换的各种资源的集合,以及对资源和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描述。从这个角度看,学档本身就是一个资源包,因而imS将学档看作是一个标准的imS内容包,用包装规范来描述学档和包装学档[7]。学档是由多种学档元件组合在一起的内容包。

电子学档的绑定方法在《绑定指南》中说明,学档的所有上下文信息,如表现方式、关系等都在imS内容包中定义,每一个学档元件都作为内容包的资源放置在包中[8]。内容包的资源集合中包含了学档中所使用的各种材料,如作品、资格证书等。imS内容包甚至可以用以交换一个以上的学档。根据imSCp规范,内容包是可以嵌套的,我们可以将多个学档放置在一个学档包内,并创建多个子manifest文件描述多个子学档包。

五电子学档的概念模型

imSep在《信息模型》中对学档组成部分的做出描述和解释:学档由多个离散的部分组成,每个部分描述学档主体的某个方面[9]。学档为一个主体(subject)所拥有,主体就是学档的服务对象。例如我们说某个学档是关于小张的,那么小张就是主体。为什么此处要使用主体这个概念?主要是因为学档规范的开发者认为主体和所有者(owner)是有密切关系但本质不同的两个概念,主体用于强调学档服务的对象,所有者用于说明学档的所有权。当然一般情况下学档的主体就是学档的所有者。

1基本模型

学档规范的基本概念模型是:一个“所有者”拥有零到多个“档案”;一个“档案”包含一到多个“部分”,并且有零到多个“外观”(presentation);“视图”(View)是学档内容集合的一个子集,从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一个独立的学档。这些学档组成部分的关系用UmL表述如下图。

是电子学档的主要部分,它包含了用以描述学档组成部分的“学档元件”和用以表述如何显示学档信息的“外观”组件。一个档案由一到多个“学档元件”组成,具有零到多个“外观”。imSep中定义了十几种“学档元件”,将在本文的学档元件模型一节中介绍。

所有者(owner)用于标识对学档拥有所有权的人。一个所有者可能拥有一个或多个学档。在《绑定指南》中使用imSLip规范的项来实现。该项通过和标签可以定义个人、多人和组织[10]。所有者是学档必须拥有的组件,每个学档至少有一个所有者。

外观(presentation)用于描述学档应该如何显示或呈现的相关信息,包括学档组件的选择和其排列方式,以及它们的构成要素和相关属性。学档通过自身包含的外观信息,告诉学档系统或学档工具应该显示哪些学档内容以及如何显示学档的内容。在《绑定指南》中规定,该组件通过学档内容包中包含xslt和/或css的文件决定学档外观的显示方式。外观不是学档所必需具有的组件,没有表现形式的学档也有其存在的意义,可以通过系统默认的方式显示学档内容,或者根本就不用于向学档的阅读者显示内容。

视图(View)用于表述需要根据特定的目的显示的学档子集。视图的结构和学档相似,在逻辑上可以看作是另一个学档[11]。学档中视图的用法如同不同版本的简历。应聘者在制作简历的时候根据投简历的对象的不同而制作不同的版本。如高校版、公司版等。高校版主要是展示学术能力,公司版主要是展示工作能力和成果,虽然简历的内容基本相同,但是其侧重点,或外观不同。在学档中,每个视图可能具有其独自的外观,也可以多个视图共享一个外观。

2学档元件

“学档元件”(portfoliopart)是用以表述学档组成部分的超集。一个学档中包含一个或多个学档元件。学档元件本身是一个抽象概念,它在信息模型中由很多不同类型的学档元件实例来实现,这些元件包括活动、声明、类型等。通过对这些元件的定义,我们区分了学档的组成要素,以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在信息模型中对这些要素作出了解释,并以此构建了描述学档内容语义空间。《信息模型》中一共定义了18个类型的学档元件(见图2),主要包括:

(1)活动(activity):用于描述学习、训练、工作、服务的记录和作品。在活动信息中包含了对课程描述和相应的评价记录。每个学档可以包含多个活动,每项只记录一个活动。

(2)声明(assertion):存储与学习者相关的、与学档元件相关的、或者是其它和学档相关的文本信息,但是不包含后面将要提到的反思内容。声明的作者可以是包括档案的所有者在内的任何人。声明的内容一般是证明文本,或是导师、同事和他人的评价。一般情况下学档元件的项可以用于文字描述,但是当需要记录一个学档元件的多项信息时,学档元件本身的项就不够用了,这时我们可以采用“声明”或“反思”记录这些信息[12]。声明的类型可包括:“协定”、“注记”、“自我表述”、“内容定义”、“优点”、“缺点”、“价值”、“内容定义”等。

(3)能力(Competency):描述学档主体拥有的技能。技能与正式或非正式的训练(通过活动描述)以及工作历史相联系,可以用“资质”元件(通过记录正式的奖项)佐证。每一项描述一种能力用。在《绑定指南》中用imSLip规范来描述该项,但是如果有可能的话,最好使用imSRDCeo规范来描述。

(4)目标(Goal):记录学档主体的目标和期望,包括向着大目标前进的阶段性目标。该项可以用来描述主体的任何目标,包括已经完成的目标。将目标和学习成果相比较判断目标是否已经达到是反馈和评价学档的一个重要依据。

imSep将目标分为工作、教育、个人、发展、障碍、列表等类型。目标和目标之间既可以是并列关系也可以是嵌套关系,即一个目标可以是某个目标的子目标。目标通过“关系”元件和其它学档元件相联系,目标和活动间的关系一般是活动“支持”目标,目标和能力、资质、成就间的关系一般是目标是他们的“目的”。

(5)兴趣(interest):记录学档主体的爱好和其他休闲活动信息。兴趣可以具有正式的奖项(在相关的“资质”中描述),并可以用包括和兴趣相关的电子版的作品作为佐证。兴趣和个人的动机以及创造力有关,因此可以用来促进对某个人个性化特征的了解,是简历的重要组成部分。每项描述一种兴趣,不可嵌套。

(6)作品(product):是学档所有者的创作成果,可以包含电子化存储或索引的任何材料。作品的包装和存储需要使用imS内容包装规范。

(7)资质(Qualification):包含了资历、认证和对于学习者的获奖情况证明,是对学习和工作的正式认可。本元件中也可以包含颁发奖励的机构和奖励性质的相关信息,每项定义一个资质、证书或奖项。

(8)反思(Reflection):记录学档主体对某个学档元件的反思,例如对某个学档元件的评论或解释。反思在教学过程和个人职业发展中很重要,反思的内容通常比较复杂,因此需要用专门的反思元件来记录,而不是使用学档元件的

项。反思可以通过关系部件和其他学档部件相联系。反思的类型可以包括“内容定义”、“优点”、“缺点”、“价值”、“预期”、“方面”、“回想”等。

下面是一个反思的范例(来自于《实践指南》)和对该范例的解释

(9)关系(Relationship):是连接两个学档元件的元件,用来表述两者之间的联系及其类型。通过关系,我们将不同的学档元件联系起来,最后将学档组织成为有意义的网络,就像概念地图。这些关系不仅是内容的粘合剂,也是我们查询学档的线索和界面。《实践指南》用了较多的篇幅来介绍“关系”元件,列举了不同的学档元件之间的关系类型,例如能力和目标之间是“支持”关系,作品和能力间是“证明”关系,活动和目标间是“支持”关系。从设计的角度来看,学档部件之间的关系最好是一对一的。如果有一对多的关系,就需要将一对多的关系化简为多个一对一的关系[13]。关系的类型包括:“包含”(ispartof)、“支持”(Supports)、“证明”(evidences)、“目的”(aimsat)、“展示”(presents)和“反思”(Reflectson)等。

(10)量规(Rubric)和量规项目(RubricCell):量规是一种用于评价的学档部件,它是一个二维表,一般纵轴为评价的内容项,横轴为评价的分数等级。对于量规和量规项目的精确描述是通过一个子规范定义的,并且提供了对学档中其他部分评价的指导。量规二维表中的一格就是量规项目,通常用于记录根据量规衡量的学习结果。

除此上述学档元件外,还有可访问性(accessibility)、从属关系(affiliation)、身份识别(identification)、其他(other)、安全键(SecurityKey)、成绩单(transcript)、参与者(participation)等学档元件,由于篇幅所限,不在本文一一介绍。这些术语大部分来自于imS的另一个规范:imSLip,只有量规、量规项目、参与者、反思和证明几项是电子学档规范中新添加的内容。在《信息模型》中很多项目只定义一个概念,并没有明确规定具体实现的方法,因此在实现的时候可以选择合适的技术手段。在《绑定指南》中,学档规范的制定者使用imS的相关标准进行描述。不过,这只是建议的描述方式,开发者也可以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技术实现,但是会造成兼容性问题。通常在应用学档规范时,为了获得较好的互操作性,除了要遵守信息模型外,还必须遵守《绑定指南》中约定的XmL视图。

六学档规范的意义,不足和未来

imS学档规范是世界上第一个关于电子学档的行业规范,它的出现具有重大意义。首先,imSep对于电子学档作了较为科学的定义,并且建立了概念模型,学档中的各组成元素也做了较精确的定义。其次,imSep可以自由使用,不需要支付任何形式的付费,无需考虑专利授权。再次,imSep是一个开放的规范,它的制定过程是开放的,并且在全过程广泛接受业界的反馈和建议[13]。以上这些优点均有利于该规范的推广和应用。

imSep是比较学术化的、研究性的规范。根据imS规范的流程,并没有规定imS制定的规范必须经过实际的应用实践测试,也没有要求规范必须建立在实际应用的基础上。因此规范的可用性还需要通过大量应用的来检验。缺乏应用验证是imSep的最大的不足之处。在规范后,imS会对规范进行修正和版本升级,如果规范有问题或是不妥当,将有可能在高版本的规范得到修正。一般来说,1.0版本规范的实践指南都没有经过实际应用,仅相当于软件的beta测试。等规范升级到1.1.2版本左右的时候基本上成熟,规范内容也会有一些变化。由此看来,1.0版本imS电子学档规范对于我们来说意义大于实用,该规范还未成熟,仍旧有不少地方需要修改,而imS本身也希望通过早期版本的规范获得业界的广泛反馈,特别是对绑定方法和相关的实现范例。

此外,笔者注意到,在《绑定指南》中,imSep对很多学档元件都采用了其他imS规范,如imSLip等实现。随着技术的发展,这些方案已经落后,语法复杂,难以使用,而且在其它领域内并未广泛使用。因此,我们可以使用一些已为it行业所接受的通用标准:如对资源的聚合可使用atom,RSS等协议或规范,对人员关系的描述可使用FoaF协议[14],这些都是对imSep在实践应用中的尝试和改进。从标准制定的角度看,对imS规范的补充和修订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对于国内的研究者来说,现在是一个合适的进入时机,一方面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的思想和成果,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对标准的修订工作中提高自己的水平,以此为参考建立我国自己电子学档标准。对于国内教育软件的开发者来说,imSep在

《信息指南》中向我们展现了清晰可用的学档结构,在《绑定指南》和《实践指南》提供了学档的实现方法,这些都可以供我们在开发中借鉴。

参考文献

[1]王佑美.论网络环境下基于电子学档的学习[J].开放教育研究,2002,(6):37-40.

[2]JimDoherty.imSe-portfoliostandardimplementedinnewSakaitool[eB/oL].

[3][6][7][9]imSGlobalLearningConsortium,inc.imSeportfolioinformationmodel-Version1.0FinalSpecification[eB/oL].

[4][5]imSGlobalLearningConsortium,inc.imSeportfolio

BestpracticeandimplementationGuide-Version1.0FinalSpecificatio[eB/oL].

[8]imSGlobalLearningConsortium,inc.imSeportfolioXmLBinding-Version1.0FinalSpecification[eB/oL].

[10][12]Scottwilson.introducingimSeportfolio,part3:Binding[eB/oL].

[11]Scottwilson.introducingimSeportfolio,part1:introduction[eB/oL].

简述人力资源的含义篇2

一、现存生产力概念内涵的历史性、现实性与局限性

《政治经济学》的各种教科书从不同的角度给予了生产力不同的定义,如较早的王学文先生的定义为:“劳动生产力可以说是人们在特定的生产系统下在一定的劳动组织中由劳动所发动掌握以劳动手段为媒介,对自然发生作用,由劳动的自然条件,劳动的社会条件,劳动的技术条件等等方面所发挥出来力量之总和。”《政治经济学辞典(上)》的表述则为:生产力“表明某一社会的人们控制与征服自然的能力”。吴树青、卫兴华、洪文达的表述为:“生产力是人们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它表示人们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水平,反映了人和自然界的关系。”较近期的如钱伯海的表述为:“生产力,即社会生产力,是由生产三要素构成的,它体现着人们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能力,……”又如程恩富先生的表述:“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就是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使其适合人们需要的过程。人们运用生产资料,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叫做生产力。”早期的表述既符合当时的现实,又充满着对于生产力水平提高的渴望;而当今的表述则在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强大支撑下,具有极强的现实性,充满着人类在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过程中的冲天豪气。

现存各种定义无论是从那个角度进行的论述,无论是简捷还是全面,都包含着如下含义:生产力是物质产品的能力,表示人们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能力和水平,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社会生产的目的是生产物质产品以满足人们对物质产品的需要,所使用的对象是自然界提供的资源及其环境,所采用的手段是代表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的生产工具和人们的经验。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生产力水平得到了空前的提高,但这种提高的后果是在给一部分人带来丰富的物质享受的同时,给全人类带来了无穷的灾难。人们制造出来的核弹头足以将人类所居住的地球毁灭;即便是和平利用,诸如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也给当地居民造成了极大的灾难,这样的生产力怎样使人们获得享受呢?人们往往把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物质产品不丰富归因于生产力不发达,即人们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能力不强,但是,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生产力发达的代价已经呈现在了人们面前:环境灾难、资源匮乏、社会问题日益增加。生产技术的发展方向受着生产力概念内涵的强烈影响。这些引发了人们的思考: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意义何在?生产力水平提高的意义何在?经济发展的意义究竟何在?

在这样的问题考问下,生产力概念所包含的意义就不仅仅只具有实证的意义,而应当包含规范的内涵。也就是说,生产力的现存定义的经济浪漫主义色彩值得我们重新审视!

人类社会的生产发展到今天,现存生产力概念的历史局限性已经表露无遗了:把生产力定义为人们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能力,表现出对待自然的不友好的粗暴态度,把自然当作人类役使的对象,把自然看着人类的对立物,“万物皆备于我”。而事实上,人们在获得更多物质利益的同时忍受了更多的痛苦;人们在征服自然过程中取得局部胜利后所得到的惩罚和报复往往是全球性的灾难。以局部的征服自然换来自然对于人类的全面报复,从全局来看是不经济的行为;这种生产力的发展已经不再适应于现时代的要求了,需要从人类社会发展的长远利益和全人类的共同利益的角度对生产力进行重新定义。

二、狭义生产力内涵的嬗变

现存的生产力的各种定义所包含的都是指物质产品的生产能力,我们不妨将现存的生产力称为狭义生产力。在狭义生产力的含义中,人们的劳动对象是自然界及其产出物。如前所述,现存狭义生产力的水平、规模和速度是人们从自然获得各种物质资料的水平、规模和速度,对于资源的有限性、环境容量的有限性没有足够的认识。石油价格的迅速上涨并没有让人们真正意识到石油的急速耗竭,因为人们并没有采用有效的方式来节制石油的开采,而只是更进一步加强了对于石油资源的争夺,这种激烈争夺的结果是加速石油的耗竭;这种激烈争夺推动着石油开采、运输等技术的不断进步,表现为现在意义上的狭义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又正如马克思曾经指出过的:“资本主义农业的任何进步,都不仅是掠夺劳动的技巧的进步,而且是掠夺土地的技巧的进步,在一定时期内提高土地肥力的任何进步,同时也是破坏土地肥力持久源泉的进步。”

按照如此提高生产力水平的道路走下去,人们将面临或已经面临日益严重的问题是:人口膨胀、环境恶化、资源耗竭,酸雨、臭氧层耗损、厄尔尼诺现象、土地荒漠化、水体污染、空气污染、沙尘暴和水土流失等等,人们将遭受难以预期的灾难。改变生产发展的道路是人类的唯一出路,人们应当在保护环境、尊重自然、节约对自然资源的攫取、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的前提下谈论生产力的提高。

社会生产应当遵循自然规律。恩格斯告诫人们:“我们必须时时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民族一样,决不像站在自然界以外的人一样,——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的;我们对于自然界的整个统治,是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动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只不过是能够认识自然规律的一部分,正因为我们能够认识自然规律,人们往往把自己的能力放大到自认为可以彻底征服自然,这是人类应当彻底改正的一个错误。生产力的涵义应当包括人们和谐自然的能力。

十分明确,人类又必须从自然界获得自己所需要的物质资料,生产力当然应当包含从自然界获取物资资料的能力;又由于人们只能从自然界获得有限的资源,而且人们对于物质资料的欲求不断增加,那么提高对资源的利用效率自然成为了生产力的应有之义。

因之,狭义生产力在新的前提下应当定义为:人们利用自然、和谐自然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能力。

三、广义生产力的内涵

随着社会物质产品的逐渐丰富,人们的需求不仅仅表现为物质产品,而且表现为对文化产品的巨大需求,人文资源已经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经济资源,这种重要性不仅表现为人文资源与方兴未艾、蓬勃发展的文化产业的紧密联系,而且表现为人文资源对人类自身的特殊意义上。显然,仅仅把生产力的内涵归结为物质产品生产的能力即狭义生产力是不够的;应当充分注意人类新的大量的需求的不断形成,这种新的生产力所利用的资源不同于狭义生产力所包含的资源。因此,客观上,人类社会生产所利用的资源已经超出了自然资源的范围,人们对于人文资源的利用能力同样构成生产力。如果将生产力仍然定义在原来的范围之内是远远不够了,生产力的内涵需要扩展,即将生产力扩展为利用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的能力。

简述人力资源的含义篇3

论文关键词:经济学原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资本论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经济理论的教学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地位下降,研究市场经济的西方经济学成为高校学生学习经济理论的主要内容。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内容和形式上创新不足,这需要我们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长期不懈努力去探求。同时,我们也应纠正对西方经济学“一边倒”,排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错误倾向。

为了在经济理论教学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我于2007年编写了一本颇具特色的高职高专教材《经济学原理》(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试图在宣传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面作一些探索。下面把我的尝试向各位同行汇报经济学论文,以求得到指点。

一、增加了以《资本论》原理为主要内容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内容

当前我国很多高职高专院校的经济学理论教学,只开设经济学原理或经济学基础课程,不开设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课程,而经济学原理(经济学基础)课程使用的绝大多数教材,其内容全是西方经济学。这样,高职高专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只学习西方经济学,学不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我认为这是不妥当的。把西方经济学作为《经济学原理》(或《经济学基础》)教材的全部内容,会使教材内容与课程名称不相符。经济学不等于西方经济学。在经济类的课程中,经济学原理(经济学基础)和西方经济学是两种不同的课程,其内容不应该相同。经济学原理应该包括比西方经济学更多的内容。尤其是在我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应是经济类大学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在不开设政治经济学课程的院校,经济学原理(经济学基础)课程不应缺少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内容。经济学原理(经济学基础)课程包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我编写的《经济学原理》有意在改变这种不正常状况方面作些尝试。本教材既以西方经济学的资源配置理论为主要内容,又包括了以《资本论》原理为主要内容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有关理论(特别是经济制度理论和价值理论)。在本教材中,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两个地方,一是第一章第二节(经济制度),二是第三章(商品价值);其他章节也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内容。

本教材不是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作简单的拼凑,而是尽量进行有机的结合经济学论文,避免出现理论上的矛盾,坚持经济理论的科学性。例如:用价值规律来解释均衡价格;归纳了“资本”的五种含义;以《资本论》中的利息理论为基础来解释利息的产生;用货币流通规律来解释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用生产力发展来解释政府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等等。

二、在具体内容上的改进

把以《资本论》原理为主要内容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融入本教材中,我在具体内容上作了以下的探索。

1.“社会人”范畴(第一章)。第一章包括资源配置(第一节)和经济制度(第二节)两部分。在经济制度部分提出了与资源配置部分的“经济人”相对应的“社会人”范畴。本教材讲的“社会人”,不是美国行为科学家梅奥提出的管理学的“社会人”范畴,而是马克思主义研究制度的“社会人”范畴。本教材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给“社会人”下了定义:“所谓社会人,就是与社会相联系,受社会影响和制约的经济主体。”同时指出:“研究经济问题,特别是研究经济制度,必须以社会人为前提。不研究经济主体的社会关系,就不能深入揭示经济现象的本质。”

2.狭义的生产关系和广义的生产关系(第一章)。本教材从狭义和广义来介绍生产关系范畴,提出:“讲生产关系,一般是指生产资料所有制,可以说,这是狭义的生产关系。从广义来说,除了生产资料所有制这个最重要的内容,生产关系还有其他方面的内容,如市场交换关系、企业治理关系等。”同时还对生产资料所有制与市场交换关系、企业治理关系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作了说明。

3.制度变迁的原因(第一章)。本教材不仅讲了制度变迁的直接原因经济学论文,还讲了制度变迁的根本原因,而且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来解释,指出:“制度变迁的根本原因、根本动力,就是生产力的发展。”

4.供求决定价格(第三章)。有不少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教导学生这样的观点:供求只是影响价格,不能决定价格。其实,这种观点既与现实不符,又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观点不符。本教材引用马克思的原话,对供求决定价格的观点作了明确的表述:“商品的价格是由什么决定的?它是由买者和卖者之间的竞争即需求和供给的关系决定的。”①

5.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含义(第三章)。本教材在解释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含义时作了这样的表述和说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供求平衡的市场条件下,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生产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它是供求平衡下全社会生产某种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的平均数。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既包括劳动者在生产中平均耗费的劳动时间,又包括正常使用生产资料所平均耗费的生产资料中已凝结的劳动时间,这两种不同的平均劳动时间分别决定了商品的新价值和旧价值。”与流行的说法相比较,本教材增加了两个新摘要劳动时间的一个构成部分,它决定商品的旧价值,这是马克思在《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28页中提到过的。

6.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含义(第三章)。本教材用劳动的智力成分来解释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教材中指出:真正决定人类劳动本质的东西是智力劳动②;智力劳动的含量决定了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区别,决定了各种复杂劳动的复杂程度的不同。

7.用价值规律解释均衡价格(第三章)。在我国流行的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教科书中,价值规律和均衡价格是脱节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不讲均衡价格经济学论文,西方经济学教科书不讲价值规律。本教材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用价值规律解释均衡价格。教材写道:“价格趋向均衡价格变动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只有按照代表价值量的均衡价格进行商品交换,才能实现买卖双方的利益平衡。也就是说,价值体现了利益的平衡。而在价格偏离均衡价格的时候,买卖双方的利益就失去了平衡。这时,为了经济利益而开展的竞争就会引起供求变化,从而导致价格回到代表价值量并体现利益平衡的均衡价格上来。……价值有一种力量,把价格拉向代表价值的均衡价格,这就是价格变动的必然趋势。”

8.收入的来源和分配制度(第七章)。本教材坚持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在专讲收入分配的第七章开始时就指出:“各种形式的收入都是劳动创造的。但是,收入如何分配取决于生产条件,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现实社会普遍存在的分配制度。”大多数同类教材都没写“各种形式的收入都是劳动创造的”这个马克思主义的结论。

9.资本的含义(第七章)。学生们会接触到不少“资本”概念,如“资本家”、“资本主义”“国有资本”、“资本金”、“资本与负债”、“资本品”、“资本市场”等,可能会对“资本到底是什么”迷惑不解。应如何解释资本的含义?本教材的解释是:在经济学中,“资本”是个多义词。它在不同的场合使用时,表示的含义是不相同的。资本的含义主要有以下几种:①资本是靠剥削雇佣劳动而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体现着资产阶级剥削无产阶级的生产关系。②资本是能够带来价值增殖额的价值。③资本是企业中属于所有者的价值。④资本是被生产出来又作为生产要素投入生产的物品。⑤资本是长期资金的特征。

10.利息存在的原因(第七章)。不少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在讲述利息存在原因时,分别对资本主义利息和社会主义利息进行分析经济学论文,没有从一般意义上来分析撇开制度特性的利息。西方经济学解释利息存在的原因所运用的是“时差利息论”和“迂回生产论”,没有讲到本质上。本教材对利息存在原因的说明,以《资本论》中的利息理论为基础,同时抽掉其中有关资本主义性质的内容,指出:“利息存在的最重要原因,是资本具有价值增殖的本质属性。”对此,从资本供给者和资本需求者两方面来进行分析。

11.利润产生的原因(第七章)。本教材没有采用“利润的来源”的提法,因为这提法容易造成误解。在西方经济学教科书中,一般讲利润有三个来源:创新、承担风险和垄断;而根据马克思主义观点,各种形式的收入都是劳动创造的,利润也不例外。关于利润产生的原因,我认为,承担风险只是与创新活动相伴的一种行为,它本身不会产生出利润。因此,本教材只讲创新和垄断这两个原因,重点讲述创新,分别叙述了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营销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等活动是如何产生出利润的,由此得出结论:“创新利润是由于创新活动使产品价格高于成本而产生的。”本教材重视企业家在创新中的作用经济学论文,指出:“创新的关键人物是企业家。……企业家的创新劳动是高级的复杂劳动,在同样时间内比普通劳动创造更多的价值。”

12.用货币流通规律解释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第十章)。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讲货币流通规律一般是在关于货币职能的部分,而不是在通货膨胀理论部分。西方经济学教科书中的通货膨胀理论一般不讲货币流通规律。本教材把二者结合起来,用货币流通规律解释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并用一个与货币流通规律有联系的、表示货币供给量对通货膨胀作用的总供求平衡公式来说明。这公式是:价格水平×流通商品量=货币供给量×货币流通速度。

13.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第十一章)。本教材对宏观调控的必要性作了较多的论述。教材中首先说明:“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各市场经济国家实行宏观调控,是因为市场经济自身的缺陷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加剧。”通过分析这些矛盾,从四个方面说明宏观调控的必要性:①生产社会化发展要求宏观调控;②经济稳定要求宏观调控;③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要求宏观调控;④社会稳定要求宏观调控。在论述第一个必要性时指出:“生产社会化的发展与市场对宏观经济调节失效的矛盾,是现代市场经济实行宏观调控的根本原因。”

14.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第十二章)。一般的教科书在讲述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时,只讲人力资源、自然资源、物质资本、科学技术四个因素,本教材增加了第五个因素——制度。本教材指出:“从根本上说,制度是通过影响人的经济利益从而影响人的经济行为来对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发生作用的。”

注释:

①马克思:《雇佣劳动与资本》,《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338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②此观点来自何明著:《劳动价值论的发展及数学化——关于完善劳动价值论的研究》,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简述人力资源的含义篇4

摘要:本文综述了对记账符号通常的解释,指出了它们共同的缺陷。而后用规范方法从主流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两个层次讨论了会计处理对象的经济意义,并结合对复式簿记概念的界定,重新解释了记账符号的意义。

关键词:记账符号;会计处理的对象;复式簿记

一、关于“借”、“贷”含义的解释

(一)账户增减论

对“借”和“贷最常见的解释是表示账户金额增减。也就是说,“借”表示资产类、成本类、费用类账户金额增加,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收入类账户金额减少;“贷”表示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收入类账户金额增加,资产类、费用类账户金额减少。

这个解释实质上是根据资产负债表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说明借贷记账法对等式左边的资产类账户和右边的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账户规定了相反的记账方向。

关于收入、费用类账户,根据利润表等式:利润=收入-费用,由于收入增加意味着所有者权益增加,故用表示所有者权益增加的符号“贷”表示收入增加,相反“借”表示收入减少(或转出);费用增加意味着所有者权益减少,故用表示所有者权益减少的符号“借”表示费用增加,那么“贷”表示费用减少(或转出)。

“借”和“贷”表示账户金额增减,实际叙述了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虽然根据会计等式能证明其逻辑自洽,但并未说明“借”、“贷”含义的来源。

(二)账户分类论

账户分类论借助账户的分类说明记账符号的含义。所有账户可分为资金占用和资金来源两类。前者表示会计主体控制的各项不同形态的资源,包括资产类、成本类、费用类账户;后者表示投资者和债权人对会计主体财产的要求权,包括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收入类账户。记账符号的含义简化为:“借”表示资金占用类账户金额增加,资金来源类账户金额减少;“贷”表示资金来源类账户金额增加,资金占用类账户金额减少。

这个解释实际上是根据经营会计恒等式: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说明借贷记账法对等式两边的账户规定了相反的记账符号。

要素分类论比账户增减论更简洁,运用了更加综合的会计等式,不过仍然只是一个实用性解释。

(三)资金来去论

这种观点表述为:“贷”表示资金从哪里来,“借”表示资金到哪里去。这个解释,最初与账户分类论完全相同,不过用于制作会计分录,并不需要区分账户类型,只要能识别一项经济业务资金从哪里来,相关的主要账户记贷方,资金到哪里去相关的主要账户记借方。

这个解释建立在把会计处理的对象理解成资金运动的基础上,但理论解释不够清晰。

二、本文的思路

上述对“借”与“贷”的解释离不开资金运动,要素或账户金额增减,可见它们的含义和会计处理的对象密切相关。本文首先用规范方法对会计处理的对象从主流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两个层面进行分析,揭示其经济意义,在此基础上结合对复式记账法的理解,重新解释记账符号的含义。

三、分析步骤

(一)以主流经济学观点分析会计处理对象

会计教材对会计处理对象的阐述一般依据主流经济学。从主流经济学来看,资源必须通过价格机制才能达到有效配置,但由于交易成本的存在,企业和国家组织成为与市场相互补充的资源配置手段。财务会计是以价格为尺度计量、记录和报告一个组织的交易和事项,以解决组织内外信息不对称问题的系统。会计所要传递的———关于企业交易、事项的信息,可分为会计要素,会计要素细分为会计账户或财务报表项目。运用会计恒等式来分析,会计处理的对象包括三个层次:

第一,资金流动平衡。企业处于市场环境中,资金在企业与市场之间不断流动,对企业来说资金占用和资金来源是平衡的。这一平衡关系在会计期间的某一时刻表现为经营会计恒等式:资金占用=资金来源,经济业务发生时表现为增量会计恒等式:资金占用=资金来源。

第二,会计要素增减平衡。资金来源和资金占用都用会计要素来表示,资金流动平衡成为会计要素增减平衡。这一平衡关系在会计期间的某一时刻表现为经营会计恒等式: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益,经济业务发生时表现为增量会计恒等式: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益。

第三,账户或报表项目变动平衡。如果资金来源和资金占用以会计主体的账户或报表项目表示,资金流动平衡成为账户或报表项目平衡。这一平衡关系也可以用经营会计恒等式和增量会计恒等式来表示。

在主流经济学语境下,会计处理的对象是主体交易、事项的资金平衡关系。财务会计把企业具有财务性质的数据转换为会计信息的过程,也就是把企业的资金平衡关系反映为会计报表的过程。

(二)以制度经济学观点分析会计处理对象

制度经济学研究交易关系,并认为经济问题首先取决于社会组织———权力和法制。本文认为,按照制度经济学的观点,会计处理的对象是企业的利益平衡关系,对此可以从关系、框架、操作三个层次来理解。

第一,关系。关系指资金在企业与市场环境之间流动遵循的路径。根据市场交易公正、公平、公开原则和不同经济体制环境,企业在市场上建立和保持与其他企业的业务联系。企业之间的利益平衡体现于业务联系中。

第二,框架。框架指企业特有的资金进入、运用和退出的模式。框架是企业适应环境的内部制度安排,体现在企业的机构设置、规章制度、经营理念、操作规则等。

第三,操作。操作指的是企业具体的经营行为。企业的同类业务,都在稳定的制度约束下,但并非重复进行,一次业务操作可能不同以往,甚至会因此改变企业的经营框架、交易关系。

(三)本文对复式记账法的论述

本文认为复式记账法包含两个方面:复式簿记和会计确认与计量。而复式簿记包括财务会计程序的记录和报告两个环节,是把交易、事项产生的经济数据转化为可靠、相关信息的基础。其中记录是根据经济业务制作会计分录并通过账户归集同类数据或加工中的会计信息,报告是会计期末将账户信息排列、分类浓缩或细分,加工成相互钩稽的财务报表,来传递已加工完成、符合决策需要的信息。

会计确认与计量是在交易、事项日趋复杂的背景下,为了提高信息质量而发展起来的一些概念、原则。在整个复式记账原理中,确认与计量贯穿了记录和报告两个过程,对如何记录、报告做出选择。基本顺序是:第一步确认会计信息是否应当记录,何时记录,记录于哪些账户,选用符合要素性质的计量属性,并将结果记录在账簿中;第二步确认会计信息是否应当单独列示于报表,何时列示,列示于哪些项目,选用符合要素性质的计量属性,并将结果列示在报表中。

本文认为包含记录和报告的复式簿记技术是财务会计程序的实体,因此非常重要,确认和计量是财务会计的原则,关系到簿记工作的质量。

(四)“借”和“贷”的含义

1.表示资金流动的轨迹。按照主流经济学分析,本文认为会计处理的对象是资金平衡关系,那么“借”和“贷”表示资金流动的轨迹。用于实账户时,“贷”表示资金从哪里来,“借”表示资金到哪里去;用于虚账户时,“贷”表示资金流入会计主体,“借”表示资金流出会计主体。

2.表示资源及相应要求权的变化。按照制度经济学分析,本文认为会计处理的对象是利益平衡关系,那么“借”和“贷”表示会计主体所控制的资源及相应要求权的变化。用于实账户时,“贷”标记资源要求权(即主体义务)的存量及其增加,“借”标记资源要求权减少,相反“借”标记资源(即主体控制权)的存量及其增加,“贷”标记资源减少。用于虚账户时,由于收入和费用分别统计资源要求权的增加和减少,对它们而言,“贷”标记资源要求权增加,“借”标记资源要求权减少。

3.表示会计处理的操作。按照复式记账法的设计,“借”和“贷”是会计上对企业经济业务进行处理的标记。无论在定性分析时,对它们作何解释,复式记账法要求对一项业务的处理必须满足: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很多情况下,比如调整账户的使用、损益结转、合并报表等,“借”和“贷”仅表示会计方法合乎逻辑的操作,本身并不具有经济意义。当然这种情况下会计处理的结果不应当违背经济社会的实际情况。

为了解释记账符号“借”和“贷”的含义,本文对会计处理的对象进行了讨论,认为:按照主流经济学观点,会计处理的对象是资金平衡关系,按照制度经济学的观点,会计处理的对象是利益平衡关系。并且对借贷记账法进行了界定,认为借贷记账法包括复式簿记和会计确认、计量两方面,其中复式簿记,包括记录和报告,是财务会计处理程序的基础,而会计确认和计量是财务会计的原则。最后,在复式簿记范围内,结合关于会计对象的讨论,重新解释了“借”和“贷”的含义。本文对记账符号的解释,不是简要给出结论,而是结合经济分析得出的,从而通过“借”、“贷”两个字就能对会计处理有更丰富的理解,突出了会计言简意赅的特点。

通过本文的分析,同时得到如下启示:在叙述会计原理时,应当结合经济分析更好地阐述会计基本概念,并在完整论述复式簿记原理的基础上兼顾会计确认和计量基本原则。

参考文献:

[1]李海波.新编会计学原理———基础会计[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7,3:58.

[2]包洪信.会计核算基础[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1:30.

简述人力资源的含义篇5

关键词开放存取期刊;整合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13)21-0152-02

为了缓解期刊的价格危机,提高学术资源的可利用率,开放存取期刊(openaccessJournal,简称oaJ)应运而生,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支持。但大量调查研究表明,由于oaJ资源尚未很好地融入现有主流学术资源数据库,其利用率并不理想。因此,迫切需要将分散的oaJ进行整合,建立统一的资源平台,实现oaJ内部及oaJ与传统学术资源之间的无缝链接与统一检索,使用户通过传统的资源获取途径能够方面地发现和获取oaJ文献。对oaJ资源的整合可以同时从oaJ资源的内部整合和oaJ资源与外部资源的整合两个方面开展。

1开放存取期刊之间的整合

要提高oaJ资源的能见度和可用性,首先必须建立oaJ资源平台,搜集整理分散式存在的oaJ资源,实现oaJ资源内部的整合。在具体实现方式上,oaJ资源的内部整合可以通过建立集中式的资源数据库和分布式查询两种方式来实现。

集中式模式综合利用开放存档元数据收割协议(openarchivesinitiativeprotocolformetadataHarvesting,简称oai-pmH)和网络数据抓取等方法,获取各oaJ的论文元数据,将其映射转换为符合系统要求的元数据标准,在与系统已有资源进行比对后将新资源存入整合平台的数据库,从而建立起集中式的oaJ资源检索和利用平台。我国教育图书进出口公司于2006年开发了oaJ一站式检索平台Socol@r,收集整理网络上的oaJ,并按照中图法进行分类,提供期刊的浏览和统一检索服务;中国科技论文在线建立了包含oaJ的在线资源基础平台;我国国家科学图书馆和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也分别建立了各自的oaJ整合系统——“中国科学院科技期刊开放存取平台”和“开放存取期刊集成检索试用系统”。

分布式模式则通过Z39.50/SRU协议,动态地将用户输入的关键词在各oaJ系统中进行检索,并将检索结果整合归并后返回给用户。在集中式模式中,平台既可以向用户提供论文的摘要等元数据信息,也可以直接提供全文。由于大多数oaJ都遵守创作共享协议(CC),允许论文被合理地转载和链接,因此集中式oaJ整合平台可以直接向用户提供全文资源。但在分布式模式下,平台提供给用户的仅是资源的元数据信息。两种类型的整合方式可以同时使用,欧洲经济学家在线(economistonline)系统综合利用元数据收割、分布式查询等方式整合了RepeC等与经济学有关的oaJ、oaR等资源。该系统通过oai-pmH协议和网络爬虫收割元数据,建立资源元数据库,而后以此为基础,通过oai-pmH、Z39.50/SRU协议向其他系统提供资源获取和检索服务。

2开放存取期刊与外部资源的整合

在实现资源内部整合的同时,oaJ资源还应通过融入图书馆已有资源体系、嵌入学术搜索引擎等方式,实现oaJ资源与外部资源的整合,促进oaJ资源的社会化利用,借助于用户所熟悉的信息检索工具和途径来扩大oaJ的可见度和影响力。

2.1融入图书馆的资源体系

图书馆是科研人员获取学术资源的主要途径,因此应该积极将oaJ资源与图书馆已有的数据库资源进行整合,使用户能够一站式地检索各类oaJ资源和非oaJ资源。将oaJ资源与图书馆资源进行整合是一种双赢战略,一方面,oaJ需要借助于图书馆的资源平台来提高其使用率和影响力;另一方面,在期刊危机日益严峻的情况下,图书馆等信息机构也需要通过整合oaJ等外部资源来丰富自己的馆藏,拓展和提升自身的服务能力,以更好地满足用户多样化的信息需求。按照整合深度的不同,oaJ与图书馆资源的整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实现。

2.1.1基于资源列表的逻辑整合

基于资源列表的逻辑整合是指图书馆可以根据自身的资源建设任务和目标,有选择性地在主页上建立oaJ资源列表,对分散式存在的oaJ资源进行集中揭示,为用户提供oaJ资源导引或检索入口,实现oaJ资源和馆藏资源的逻辑整合。国内外的众多高校图书馆都已开展了相关实践,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SimonFraserUniversity)图书馆积极促进本校读者对oaJ的发现和利用,选择符合标准的oaJ加入馆藏期刊列表,并将维护oaJ列表的更新作为电子资源管理工作的一部分。我国大部分“211工程”高校的图书馆都通过在网页上设置“免费资源”栏目或“推荐学术站点”栏目等方式,有选择性地组织和揭示网络上的oaJ等资源。

2.1.2基于元数据仓储的虚拟整合

基于数据仓储的整合是指按照事先制定好的元数据方案,通过元数据收割和网页抓取等方式获取oaJ论文元数据,经元数据映射转换为目标元数据存入仓储数据库,从而建立起集中式的oaJ论文元数据库,达到集成多个oaJ资源的目的。数据仓储方式可以控制和改善元数据质量,最大化资源的搜索发现能力。现有的大多数oaJ整合平台都是基于元数据仓储创建,eBSCo和比利时哈瑟尔特大学图书馆(HasseltUniversityLibrary)联合建立了oaJ一站式检索平台——开放科学目录(简称oSD)。oCLC与密西根大学达成合作意向,worldCat获得通过oaister数据库到开放存取资源的持续链接权,此举将oaister与worldCat的书目信息有机整合在一起,用户可以通过worldCat的免费网站或oCLCFirstSearch直接查找和利用oaister的资源。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图书馆采用eBSCo资源发现服务(eBSCoDiscoveryService,简称eDS)融合了约10所大学图书馆的opaC、该校购买的商业数据库以及oaister、archiveGrid、arXiv、牛津学术在线(oxfordScholarshiponline)和美国政府出版局目录(GovernmentprintingofficeCatalog)等开放存取资源网站,可对上述资源进行整合检索。

人力资源丰富的图书馆还可以考虑通过人工编目的方式为oaJ资源添加元数据,避免机器自动抽取过程中存在的数据兼容性差、质量不高等问题。但在此方式下,囿于成本的限制,图书馆应研究如何确定繁简适度的元数据标准,在尽量简化资源描述和满足用户对oaJ论文的基本信息需求之间寻求平衡,即要降低资源编目成本,又要兼顾用户对oaJ的查找利用。

2.1.3基于动态链接的整合

建立oaJ资源的动态链接是指利用SFX/openURL协议为用户动态查找和生成指向oaJ资源的链接。为了适应oa运动的发展,扩充图书馆可利用的全文资源,可以在图书馆SFX链接服务器中有选择性的整合oaJ数据。由链接源按照openURL协议要求产生所需链接对象的上下文信息结构,传递给SFX解析器,通过SFX链接服务器对openURL所包含的元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出与每个链接对象相对应的URL,从而动态生成适用的链接地址,无缝集成馆藏资源和oaJ资源,实现对oaJ资源的深度整合。国内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众多高校的图书馆资源检索系统均采用SFX链接工具实现了馆藏资源与DoaJ等oaJ资源平台的动态链接整合。

2.2融入搜索引擎

网络环境下,由于信息内容数量的丰富性和信息格式的异构性与多样性,能满足用户一站式检索需求的搜索引擎备受欢迎,成为众多用户查找信息时的首选。根据oCLC2010年的《图书馆认知》报告中公布的数据,2005年有82%的美国信息消费者选择搜索引擎作为查找信息的首选工具,而到2010年这一数字上升到84%。oaJ也可以借助于搜索引擎等大众化工具来扩充资源的能见范围,促成资源的社会化利用,将资源和服务嵌入用户所熟悉与偏好的信息利用环境,借助用户熟悉的搜索工具促进对oaJ资源的发现和利用。Google等搜索引擎一直是人们查找oaJ资源的主要途径,anna等的调查发现,科研人员主要使用arXiv和Google获取oa论文;Swan等的调查也发现,几乎所有(98%)的作者使用目录工具查找感兴趣的文献,仅有30%的作者使用oai搜索引擎在oa知识库中查找资源,72%的作者使用Google搜索网络上的学术文章。因此,“教育部在线精品论文”等oaJ应主动向Google、百度等搜索引擎提交论文元数据信息,同时允许网络爬虫索引其论文资源,将资源嵌入搜索引擎。

3需要解决的问题

3.1完善开放存取期刊的元数据标准

oaJ资源整合的顺利实现离不开相应的技术标准和元数据标准,在技术标准方面,oaJ网络平台应遵循oai-pmH等通用的互操作协议,以支持元数据的收割;在元数据标准方面,各oaJ平台应尽量采用相同或兼容性强的元数据方案,以便于资源的和集成。近年来,随着oa理念的更加普及和高质量oaJ资源的不断涌现,oaJ资源的标准化问题受到多个国际组织和政府机构的关注。欧盟重要的数字科研环境建设项目——D4Science项目2期工程将开发oa资源的集成和互操作技术作为重要目标。

无论是基于元数据仓储的整合,还是基于SFX/openURL的动态链接整合,其基础都是资源元数据,因此选择合适的元数据类型、制定合适的元数据描述方案至关重要。在元数据类型的选择上,被普遍采用的都柏林核心元数据(DublinCore,简称DC)标准不能很好地适用于oaJ的整合,必须使用能够包含多条元数据记录的容器来描述出版物和存储库中的目标文件,需要通过RDF描述框架集成其他元数据方案中的元素,对DC元数据进行扩展,制定能够描述期刊卷期信息和保存地址信息的元数据方案。欧洲经济学在线项目在开发资源整合平台时,就充分意识到DC元数据的上述缺陷,选择使用元数据对象描述模型(metadataobjectDescriptionSchema,简称moDS)作为描述资源、在iR和服务提供商之间交换元数据的标准。

3.2逐步实现开放存取期刊的语义整合

按照整合对象和整合深度的不同,信息资源的整合经历了以中间件技术、数字仓储技术等为代表的数据整合阶段和以建立不同信息之间的静态或动态链接为目标的信息整合阶段,正在向以揭示资源中的知识元、建立资源间的知识网络为目标的知识整合阶段发展。现有的oaJ资源整合方式还主要停留在基于元数据收割和网页抓取的数据整合阶段,以及基于SFX建立动态链接的信息整合阶段。用户搜索信息的最终目标是获取信息中的知识因子,补充和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所以现有的资源整合应深入到知识整合层面。

关联数据(LinkedData)的广泛应用代表了语义信息整合研究的最新发展方向,引起包括图书馆在内的多类社会主体的广泛关注。由于图书馆界的积极实践,w3C专门成立了“图书馆关联数据孵化小组”(LibraryLinkedDataincubatorGroup),帮助图书馆规划未来的合作方向,提高图书馆数据在互联网上的可重用性和互操作性能。oaJ的整合平台也可以应用关联数据,通过对论文内容进行主题标注,设定资源的属性和关系类型,建立不同主题之间的关系网络,从而实现资源间的语义关联和整合,但关联数据本质上只是语义网的基础元素,为建立资源间的语义关联提供了可能,基于关联数据的资源整合的实现还存在着术语规范、权威控制、同义词或近义词匹配合并等一系列标准问题和技术问题,需要借助于完善的领域本体、知识地图等语义工具构建资源间的知识网络,才能实现基于语义的oaJ资源的深度整合。

项目基金

本文为南京森林警察学院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RwQn201334)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oCLC提供的oaister搜索引擎接口[eB/oL].[2013-11-13].http://oaister.worldcat.org/.

[2]perceptionsofLibraries,2010:ContextandCommunity[R/oL].[2012-03-08].http://ocl/reports/.

[3]annawojciechowska.analysisoftheUseofopenarchivesintheFieldsofmathematicsandComputerScience[J].oCLCSystems&Services:internationaldigitallibraryperspectives,2007,23(1):54-69.

简述人力资源的含义篇6

关键词:财产权知识产权

一、引言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在其名著《经济学》第1}版fll中给经济学下的定义是:“经济学研究的是一个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生产有价值的物品和劳务,并将它们在不同的人中间进行分配”。显然,绝大部分知识是利用稀缺资源生产出来的有价值的东西。

但它通常既不是物品,也不是劳务。那么它与经济学是什么关系呢?现代经济学对知识产权尚无深人的研究,甚至未将知识作为一种产品纳入经济学研究的范围。

作为私有财产权,知识产权显然与经济学有关,也就是说,知识产权既是一个法学概念,又是一个经济学概念。事实上,由于知识产权的特殊性,仅在法学领域予以讨论已难以得出科学的结论。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德霍斯(diahos)教授指出:“在对知识财产进行哲学分析时,经济学理论是一种绝对不能忽视的重要资源”(21.但drahos主要是从成本效益的角度来看待经济学的作用的。

他写道:“经济学对于知识财产权的最终判断必须以成本效益核算的结果为基础”,“没有成本效益分析方法,知识财产将会是一个难以理解的制度”图。也就是说,drahos已经将知识作为一种不言自明的财产来看待,经济学只是成本效益核算的工具。但问题显然不是这样简单,因为知识产权和知识是否或何以成为经济学中的财产尚不清楚。

需要指出的是,在经济学中,人们往往省略了权(rift),而只谈论财产(p}p}ty)o这里的财产主要是指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而在法学领域,人们更多谈论的则是关于这些资源的权,但同样忽略了财产与财产权的区别。这从英文p}p}’一词既被翻译为财产,又被翻译为财产权即可看出。

受此影响,在知识产权领域,则有将ip(intellech}alp}l}n3’)与ipr(intellectualpropertyrift)混用的情况。例如日本和我国台湾常将知识产权称为知识财产、智慧财产。drahos教授也在其《知识财产法哲学》图一书中多次使用“知识财产”一词。

足见本领域将知识产权混同于知识财产的混乱局面。严格说来,财产、财产权、财产权客体等概念的含义是不同的。本文下一节将对这些概念进行详细分析。

由于经济学主要研究资源的配置问题,特别是有形①资源的配置问题,所以经济学中的财产主要是指有形的物质资源,而法学讨论的则是关于这些资源的权利。正如笔者在文中}1指出,在物权(有形财产权)这一特定语境下,经济学与法学是一致的。因为在物权领域,无需区分财产和财产权。事实上,在物权领域,财产和财产权不可分离,实际上是同义语。但在知识产权领域,这种区分却非常必要,因为知识产权之客体并不处于私有领域(参见笔者《知识产权客体的哲学基础》一文[fal),其配置方式与物权领域的财产完全不同。也就是说,在物权领域,由于财产与财产权永远被绑定在一起,经济学与法学之间存在一座天然互通的桥梁,但在知识产权领域,权利客体与权利却往往是分离的(参见笔者《知识产权客体的哲学基础》一文(al中的表1)。于是,简单地将物权领域的经济学理论套用到知识产权领域就不灵了。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汪丁丁曾谈到,他和香港的张五常教授多年研究知识产权之经济学,结果并不理想。

另一方面,法学家们简单地将物权领域的法学原理套用到知识产权领域,也出现了许多难以自圆其说的问题。其表现之一就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保护知识产权所持的显著不同的态度。例如,美国为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在国内法中设置针对进口贸易的‘`337特别条款“。美国商务部前部长古铁雷斯甚至认为:”对美国来说,保护知识产权不是一个可以谈判的问题;侵犯知识产权就是犯罪,也必须当作犯罪来处理“②。

换句话说,古铁雷斯要求动用刑法而不仅仅是民法来保护知识产权;相反,印度则对授权专利的保护做出限制。根据其专利法,印度知识产权局向印度专利权人发出了通知,要求他们以及被许可人须在2010年3月31日之前向印度专利局提供其专利发明在

印度的应用情况,否则将面临100万印度卢比(约合2.2万美元)的罚金以及专利强制许可令。如果提供虚假信息,则将面临牢狱之灾。可见,在知识产权领域,什么东西应当作为财产加以保护、如何保护以及保护到什么程度等问题一直争论不休,难以就法学所追求的公平正义达成共识。这与现代经济学的严谨和对基本理论的共识形成了鲜明对照。

事实上,在知识产权领域,经济学与法学相互分隔,成了彼此独立的孤岛,因此,有必要通过构建知识产权之财产权的经济学基础,在知识产权领域架起一座经济学与法学互通的桥梁。

本文将根据现代西方经济学最基本的概念一一边际效用价值一来讨论知识产权之财产权的经济学基础,阐明知识产权之财产权的概念内涵,弄清知识产权之财产权的来历,以阐明作为私权的知识产权如何建立在仅仅处于公有领域的知识或信息之上,从而明了知识产权及其制度的本质。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就不得不从经济学的一些最基本的概念说起。

本文所称知识产权将仅涉及财产权,不涉及精神权。

二、关于资源、财富、财产、商品、价值和财产权

本节标题中的这些概念早已被人们广泛使用,似乎其内涵早已为人们所熟知。但实际上,这些概念的真实或准确含义大有学问,并非人们想象的那么简单,甚至在学术界迄今尚未达成共识。按照本文自我设定的构建科学理论的目标,笔者将在本节对这些似乎普遍知晓但实际上模糊不清的概念进行探讨、阐述笔者的理解。需要说明的是,本节探论的这些概念仅限于经济学领域,并不一定适用于其它社会科学领域。但即使这样,对这些概念的见解也纷繁众多,各不相同,难以一一评述。为简单起见,笔者将不在本文综述他人的观点,而是直接提出见解。正确与否,请读者鉴别。

(一)资源

所谓资源,是指对市场主体(亦即经济利益意义上的民事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有用(具有效用或使用价值)的事物。无用的事物不能成为资源。

例如,土地、阳光、空气、水、矿藏、能源、动物、植物、建筑物、工具、材料、汽车、飞机、食品、服装、烟草、药品、工艺品、可用于发电的风和潮汐、道路、空中航线、劳动者、以及其它对市场主体的生产和生活有用的事物,甚至作为建材的沙子,都是资源。但当我们在漫漫旅途中身陷广裹的沙漠时,周围的黄沙对我们来说毫无用处。这时,沙子就不再是资源了。当然,如果把沙看作土地,可以支撑我们的躯体,则沙漠中的沙也是有用之物,是资源。但这已经是在另一种意义上谈论沙子了。

应当指出,资源不仅限于上述有形之物,还包括劳动力(劳动者的体力劳动出力和脑力劳动出力)、劳动能力(个人的天赋、知识和技能)、人际关系(人脉和信誉)、有用信息(知识产权之客体)、特许专营权和专卖权(例如航线的专营权和烟草的专卖权),甚至包括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和法律制度及公共政策,因为它们都是有用的事物。这些有用的事物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都是无形的。我们可以将其称为无形资源,而前面列举的资源则是有形资源。

此外,市场也是有用的事物,因而市场也是资源,而且是非常有价值的资源,是市场主体一一尤其是跨国公司—激烈争夺的对象。市场是人们交换商品的场所。在现代社会,市场既是有形的,又是无形的。有形的市场包括百货商场、超市等;无形市场如阿里巴巴、当当网等各种虚拟的网上市场。事实上,即使是百货大楼这样的有形市场,也包含着自由流动的商家和消费者会聚于此这样的无形成分。如果某一天商家和消费者减少了,则同是这个百货大楼,市场价值将大减;

另一方面,网络等无形市场也包含着有形的成分。

例如服务器、接人网等有形资源。所以,市场通常既有形,又无形,很难将其绝对划人有形资源或无形资源。但在笔者看来,其无形成分更多,即无形的可以自由流动的商家和客户及其交易量是构成市场的主要成分。所以如果硬要划分的话,笔者宁愿将其划人无形资源,而将承载这个市场的物质载体(建筑和设备)从市场剥离开来,划人有形资源。

在日常用语中,市场还有另一种含义,即市场主体所占有的客户资源,也就是市场占有率。

本文中,市场和市场占有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市场指的是交易场所;市场占有率指的是市场销售份额或客户资源份额。两者可分属不同的市场主体,都是有用的资源。市场有时是有形的,有时是无形的;市场占有率则肯定是无形的。

注意,以上笔者将权利(right,例如特许权)和权力(power或authority,例如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也列为了资源,因为它们也是有用的事物。显然,权利和权力是无形的。

需要说明的是,学界对劳动力有各种不同的解释。在许多文献中,对劳动力的解释有两种:一是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即劳动者;二是劳动者的劳动能力。但笔者认为在经济学的意义

上,这两种解释都是错误的,因为劳动力已经被约定俗成地作为商品对待(马克思即在《资本论》中将劳动力作为商品),如果劳动力是劳动者,则不可能是商品,因为在废除了奴隶制的现代社会,作为人的劳动者不可以买卖,因而不是商品。至于劳动能力,则绑定于劳动者,任何情况下均无法分离,当然也不可以买卖,故不是商品。可见,在认可劳动力是商品的前提下,劳动力不可能是人,也不可能是人的劳动能力。

在本文中,劳动者和劳动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劳动者是具有劳动能力的人,是有形的;劳动力是劳动者的劳动出力,其有效的部分物化于有形的产品之中或蕴含于无形的服务或信息产品之中,是无形的。显然,劳动者与劳动力密不可分。

简述人力资源的含义篇7

[关键词]语义web 搜索引擎 功能 语义检索

[分类号]G203

1 引言

搜索引擎如Google和百度极大地改变了人们存取信息的方式。在用户眼里,搜索引擎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友好的检索入口,用户只需提供检索式(关键词列表)便能搜寻到包含或者不包含这些关键词的相关网页。但是,当前web内容的含义不是机器可处理的,虽然一些工具可以检索文本、分割文本、检查拼写、计算词频,但在解释句子和抽取有用的信息方面,当前的软件能力还是非常有限的,如搜索引擎只返回排序的检索结果列表,提供极少甚至不提供文档间的语义关系,检索结果在语义上难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web上分布着大量重要而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但是,web内容是按照供人类理解的形式设计的。面对web上的信息,知识工作者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浏览、检索、比较和分析,以便找出文档间是如何相互关联。只有当知识工作者开始在不同的信息间找出相似与不同时,他们才有可能构建关系以创造新的知识。随着web上信息内容的剧增,这种基于人力理解的web信息处理和开发利用已难以适应高效率的网络信息和知识管理的需要,人们对web信息索引、检索、知识共享和处理等提出了更多更高的功能需求。

在技术上如何提高web信息和知识管理效率方面,目前存在两种方案:一种方案是继续基于目前web内容的表示形式,不断地开发出基于人工智能和计算语言的处理这种表示形式的更加复杂的技术;另一种方案是增加一种更容易让机器处理的web内容的形式化表示,并让智能技术充分利用这种形式化表示。后一种方案已具体体现在语义web的产生和发展之中。语义web是当前web的扩展,它按照某种语义方式进行结构化设计,以便web内容不仅被人类所理解,同时也为计算机所理解。语义web将促使机器能够像人一样具有智能,能够从信息间找出相似与不同,并且构建关系以创造新的知识。语义web为搜索引擎的语义功能实现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渠道和崭新的平台。

2 语义web及相关标准

语义web的内容是按照某种语义方式进行结构化设计,以便该内容不仅被人类所理解,同时也为计算机所理解。语义web不是一个独立的web,而是当前web的扩展。在当前web基础上增加一个语义(知识)层,便形成语义web。语义web方法应当开发出以机器可处理(machineprocessable)的形式表示信息的语言。在语义web中,信息被赋予描述良好的含义,这有利于促进计算机和人类的相互合作。

从某种意义上说,将本体(ontology)应用到web促进了语义web的发展。领域本体对本领域描述和表达的对象、对象间关系及对象属性进行了规定,具体的描述和表达构成了知识库。本体和知识库能够促进信息间相互关系的更有效发现。所选信息间相互关系的发现能够将分隔而孤立的信息变成有意义的上下文,所揭示出的隐含结构将帮助用户更有效地利用和管理信息。这种从语义上链接不同数据源(文本、图像、人、概念等)的思想非常重要。有了这个,人们能够从当前具有简单链接的web转向更具语义表示的丰富的web,在这个web中,人们能够逐渐增加含义,并在资源间表达一个全新的关系集,使得当前web中隐含的特殊上下文关系变得更加清晰。

将语义web融入当前web结构之中的步伐已经迈出,语义web构件的相应标准在w3C(worldwideweb)、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共同努力下已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可和一定范围的应用。XmL为语义web的发展带来了希望。在语义web中,XmLSchema作为基础构件,与XmL一起,尽管缺少语义约束,但对具有语义约束力的RDF(ResoureeDescriptionFramework)、RDFSchema和owL(ontologywebLanguage)起到很好的语法、结构与数据类型上的支撑作用。RDF是一种对web资源进行信息表达的语言,其目的在于表达web资源的元数据,如标题、作者、web页面更改日期、web文档的版权和注册信息、语言、格式、内容条目等。RDFSchema并不直接提供特定应用类以及属性的词汇,而是提供描述这些类和属性的工具,并显示哪些类和属性在一起使用。owL被设计成用于那些处理信息的内容而不是仅向人类呈现信息的应用,owL通过提供更多具有形式化语义的词汇,以便在web内容的机器可理解性方面强于XmLSchema、RDFSchema等所能达到的程度。XmLSchema、RDFSchema和owL可看成是表示功能递增的本体语言,它们逐渐具有更多的语义表示能力,并分别和不断满足了不同层次和不同时期信息和知识处理的需求。

3 搜索引擎的语义功能需求

3.1 当前搜索引擎存在的问题

web上当前的信息检索关注的是用户需求和信息库,而极少关注信息间的语义关系。web上的信息不是机器可利用的形式,仍然需要人来区分信息的含义及其与需求间的关系。下面对当前web环境下的推理和检索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①当前的web搜索引擎不直接适合于语义标记的索引和检索。大多数的搜索引擎利用关键词作为索引词语。当一个利用RDF书写的文档被索引时,标记会被许多搜索引擎简单地忽略;而语义web的基础是标记语言且完全表达成标记,因而对搜索引擎来说是不可见的,即使搜索引擎能够探测和索引文档内含的标记,但也并不以某种方式来处理这些标记,而只是或者允许在检索中使用标记,或者能够区分标记和其他文本。②当前的web搜索技术不能利用语义标记来改善文本检索。web搜索引擎基本依赖于简单的词语统计来识别与检索最相关的文档。利用相关技术如辞典扩展可以在检索中集成一定的推理,但与利用语义标记的情形相比,这样的推理是简单的。在语义环境下,语义标记可能出现在检索式或索引文档中。③文本在推理中没有得到利用。如果有可能自动地将文本转换为语义表示,则所形成的语义表示可在推理中加以利用。

3.2语义功能需求

语义web的目标之一是提升人和软件在web上发现和处理文档、信息和知识的能力。语义web环境下的搜索引擎建立在web搜索引擎、信息检索技术和语义web基础之上。在本体和知识库的基础上,应当研究语义标记的产生与处理问题。语义web环境下的搜索引擎应当将标记看成是结构化信

息,并能在RDF和owL语义之后执行推理。搜索引擎的语义功能需求具体表现如下:①本体与知识库的支持。通过本体和知识库,改善web搜索的精确度,对网页上的信息与相关知识结构和推理规则进行关联;②同时支持检索驱动和推理驱动过程;③能够利用单词或语义标记或同时利用单词和语义标记作为索引词语;④索引和检索应当与推理紧密关联,推理的改善应当导致索引和检索的改善。

4 语义web环境下搜索引擎的功能

基于当前的web搜索引擎和语义web,本文提出语义web环境下的搜索引擎功能流图,如图1所示:

语义web包含两种类型文档,一类是通常的web文本文档(textdocuments)(暂不考虑多媒体资源和web服务资源);另一类是与这些web文本文档平行的语义web文档。一方面,web文本文档通过语义web文档的注释得到丰富,这些注释提供元数据和机器解释的捕获web文本文档内容含义的陈述;另一方面,语义web文档用来对web文本文档进行语义描述,以便机器能够理解与处理web文本文档中的知识。

语义web环境下的搜索引擎应当能够运行一些推理引擎以识别所需要的事实和规则,从而达到所期望的结论,如能够在语义web上筛选所需的事实和规则,并将筛选结果合并到推理过程之中。图1中的功能针对语义web环境,显示了搜索引擎的语义推理、语义索引和语义检索等功能。另外,语义web环境下的搜索引擎还具有传统搜索引擎功能,即基于关键词的索引与检索,这已具备了成熟的理论与实践。下面结合图1,对语义web环境下的搜索引擎功能展开分析。

4.1 Crawler

URLs集和crawl模块一起组成为基本crawler,控制并执行所有的爬行过程。crawl模块先从一个种子URLs集出发开始爬行,对爬回的静态网页,crawl模块进行以下两个方面的处理:从网页中抽取所有的由链接指向的URLs,并将这些URLs存入到URLs集中;将爬回的网页保存在文本文档数据集中(如果存在),或者保存在缓存中足够长的时间,旨在完成索引。URLs集为crawl提供将要爬行的静态网页地址,crawl从URLs集中选择下一个将要爬行的URL地址重复前面的过程。crawl模块爬行的网页总数由存储资源决定或事先由人为决定。

语义web环境下的搜索引擎与传统搜索引擎一样,也是基于crawler。因此,当前搜索引擎所面临的爬行问题也同样是语义web环境下的搜索引擎必须面对与研究的,如动态网页爬行与并行爬行。

4.2本体与知识库

语义web包含web文档和与这些web文档平行并对它们进行描述的语义web文档(SemanticwebDocuments,SwDs)。语义web文档中拥有大量的本体与知识库。本体与知识库以及下面的语义注释,构成了语义web的核心,为搜索引擎的语义功能实现提供了基础。

本体构建语言在w3C的努力下已得到标准化,相应的工具也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应用,如prot6g6平台是一个集成的软件工具,其最新版本是2010年3月8日的prot6ge3.4.4。prot6g6平台为越来越多的用户提供一套利用本体构建领域模型和基于知识库应用的工具,可供系统开发者和领域专家开发基于知识的系统,以便构建基于知识的工具和应用,从而解决特定领域中的问题。但是,本体的构建和标准化以及知识库的构建还有一个漫长的路要走,它依赖于许多组织的关注和努力。与多媒体资源和web服务资源相比,文本资源本体涉及人类知识体系的各个学科和领域。在语义web文本本体构建中,一方面,不论在哪个领域,本体构建都需要可以使用的概念以及概念之间的关系表达,强烈地依赖于特定领域的知识体系结构,因此,需要领域专家的参加和介入;另一方面,本体构建需要充分考虑标准本体语言如owL的知识表示能力,以便利用标准本体语言来恰当而合理地表示特定领域的知识体系。本体的构建是其标准化的前提,围绕特定领域本体的构建已有一些研究,如客户抱怨本体的构建,合同本体的构建,等等。

4.3语义注释

语义注释能够在文本文档中注释和链接命名实体,将到语义描述的链接分配给文本中的实体,产生有关文本中实体、实体属性和实体间关系的语义元数据标记。应当说,手工获得清晰的语义并不是一个可行的方法,从手工到自动的转变应当首先研究和开发完全自动的语义注释方法。因此,应当面对和解决必要的设计和建模问题,提供必需的资源和基础设施。

语义元数据必须以一种允许进行有效管理的格式加以存储,相关研究认为,最有效的方法是对文本文档、元数据(注释)和形式化知识(本体和知识库)进行分开的表示和管理。

4.4筛选与推理

并非所有的语义标记都是有价值的,因为一些标记可能来自于不适当的或不可信的机构,一些标记是多余的,一些标记是不相关的。因此,抽取的语义标记必须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筛选和推理,所得的结果将是可信任的事实和规则集,新增加的事实和规则集添加到本体与知识库中。不断扩展的本体与知识库将进一步促进推理运行。推理引擎利用在文本抽取中获得的元数据信息可推理更多的语义关系,为搜索引擎系统的索引做好准备,这些语义关系将直接决定检索的范围并提供更相关的响应。

对于何时对语义web标记进行推理可以进行选择,如在对文档即将索引之前对标记进行推理,这将导致产生更多的三元组语义标记,扩大该文档的语义检索点;对包含RDF三元组的检索在处理和提交到检索系统之前进行推理,以提高检索效率;为了完成检验任务进行推理。另外,在语义web上发现的知识在信任度上将存在很大变化,正如当前web上发现的信息一样。为了产生一致的知识库,需要对语义web上的信任模型环境进行研究。在对语义web上发现的事实和知识进行抽取和推理时,应当能够从语义模型中去掉重复的事实,能够掌握信任模型并对每个事实的信任度做出更好的决策。

4.5语义索引

索引文档包含RDF三元组和RDF三元组通配符,这为用户提供了表达具有RDF三元组通配符检索式的灵活性。语义标记能够捕获词语之间的语义关系,因而提供检索式与相关词语间更好的匹配。在一个索引文档的表示中包含语义标记能够提高信息检索效率,如果在索引前对文档语义标记运行推理,将会获得更好的效果。

4.6语义检索

当前的检索技术是基于关键词的,而许多用户可能倾向于根据高层语义概念构建检索,这些概念是更标准的术语和隐含知识。开发在词语之间抽出语义关系的检索技术将促进智能信息服务、个性化web站点和语义强大的搜索引擎。

图1中,语义web环境下的搜索引擎应当能够通过定制的检索界面进行检索,并接受自由文本以及结构化的检索。假设系统的输入是某些类型的语义web检索式,如果用户的目标是检索,则该检索式可能是对正在检索的概念进行编码的语义标记;如果用户的目标是推理,则该检索式可能是一个系统将要证实的陈述。在任何一种情况下,检索式被提交给推理引擎。对于检索,推理引擎可以利用用户模块、本体与知识库产生新的语义标记;对于检验,推理引擎将尽可能地利用本体与知识库,产生部分检验树。

基于图1功能流图的语义web环境下的搜索引擎应具有更好的检索效果:首先,web搜索引擎应很好地处理同义词问题,如可以将“HK”和“H.K.”索引为特定的实体“HongKong”,就好像存在一个惟一的iD标识符一样,体现了对命名实体引用的清晰处理。相反,当前的索引系统因为不包含实体识别,所以只能对“HK”、“H”和“K”分别进行索引,这正是基于关键词的搜索引擎存在的问题。其次,在对搜索引擎进行检索时,可通过指定实体类型限制、名称和其他属性限制以及实体之间的关系限制检索实体。例如,通过语义索引,能够更有效地检索到某个人,即使只知道该人在某机构中担任某职位、具有某些属性如性别等。最后,搜索引擎能提供强大的推理功能。例如,“检索包含在中国从事信息服务行业的企业的文档”,则返回的文档可能包含“清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或“维普资讯公司”,而不是简单地包含“中国”、“信息服务”或“企业”等文字。

简述人力资源的含义篇8

【关键词】学习资源共享;元数据标准;元数据收割协议;认证web服务

【中图分类号】G40-057【文献标识码】a【论文编号】1009―8097(2010)06―0066―05

一数字化学习资源共享的概念和基础

1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概念

从广义上讲,学习资源指支持学习的任何事物,包括物质形式的和非物质形式的。非物质形式的学习资源包括教育制度、人际关系、学习氛围等等。物质形式的学习资源又可以分为人力资源和非人力资源。人力资源包括老师、同学、朋友、专家等等。非人力资源从大到小包括教学设施(例如图书馆和教室)、教学设备(例如投影仪和各种实验仪器)、学习工具(例如计算器和各种文具)和学习材料(例如教材和各种多媒体音像资料)。狭义的学习资源仅仅指学习材料,也是通常意义上的学习资源。

学习材料是学习者要学习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等学习内容的载体。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这些学习内容载体的形式出现了数字的和非数字两种。非数字的学习材料包括传统的印刷教材、各种挂图、模型和标本等等。根据中国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CeLtS-41的定义,数字形式的学习材料分为媒体素材(包括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和动画)、案例、文献资料、资源目录索引、常见问题解答、试题、试卷、课件、网络课程九类,这些都可以称为数字化的学习资源。

在国外的数字化学习研究中,也将数字化学习资源称为学习对象,是指“提供给教育者、学生和自学者使用和重用,以支持学习或学习支持活动的任何可再生和可寻址的数字资源”。通常学习对象是结构化的学习资源,即使用imS内容包装规范打包好的学习资源。

由于我们国家早期建设的很多资源库的资源形式多种多样,为了不造成财力、物力和人力的浪费,在考虑资源共享的问题时,必须能够重用这些资源。因此本文中的数字化学习资源采用CeLtS-41中的定义,但也不排除经过了教学设计,并进行了结构化表示和包装的学习对象。

2数字化学习资源共享的基础

无论是原始的素材资源,还是经过了教学设计的课件和网络课程,以及打包好的学习对象,学习资源共享必须满足两个条件:1)资源是自包含的;2)资源是可寻址的。

资源的自包含性是指资源是独立的,即资源不依赖其他资源可以单独存在。同时自包含性还意味着资源可以作为单一文件进行传递,而不是包含多个文件需要传递多次。

资源的可寻址性是指学习资源能够通过网络地址进行唯一标识,即一个资源必须有一个网络地址,并能够通过这个地址访问到该资源。当然一个资源可以有多个网络地址,反之则不然,即一个网络地址不能标识多个资源,而只能标识一个资源,否则会造成资源的无法识别,进而造成无法访问和传递。

二数字化学习资源共享的层次和机制

数字化学习资源共享问题的产生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分散存储;二是各个数字化学习资源库系统之间由于认证、技术体系和技术路线不同造成的互操作障碍。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共享就是要解决这两方面的问题,包括以下层次[1]。

1数字化学习资源的集成与发现

解决资源分散式存储的方法是为资源建立统一的目录索引,称为资源的“集成(Gather)与发现(Discovery)”。资源的集成与发现的基础是区分数字化学习资源库中的两类信息实体:资源(assets)和元数据(metadata)。资源指的是数字化学习资源本身,元数据指的是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描述信息。资源的集成与发现都与元数据有关。资源集成与发现的前提条件是各个资源库必须为资源提供元数据。

为资源建立统一目录索引的第一步是资源的集成(Gather),就是将各个分散的资源库中的元数据进行收集,并集中存储在同一个地点,称为“信息中心”。信息中心收集元数据的方式有两种:推(push)和拉(pull)。推是由各个资源库主动向信息中心提供元数据,拉是由信息中心主动向各个资源库索取元数据。

由于元数据提供了资源的详细描述信息,所以信息中心可以向最终的资源用户提供资源的检索服务,称为资源的发现(Discovery)。用户检索的条件信息与元数据进行匹配,同时检索的结果信息也是元数据信息。信息中心可以利用元数据信息提供灵活多样的资源检索服务。资源集成与发现的原理见图1。

2数字化学习资源的传递与交换

资源的集成与发现是在元数据层次上进行的,可以实现学习资源的统一查询和检索,但没有涉及到学习资源的统一传递和交换。即学习者或学习支持者在公共资源目录上可以查询到某个资源,只是返回了元数据,而不是资源本身。实现资源传递与交换的条件是资源库之间必须具有统一的认证以及数据传递协议。

通常用户在信息中心检索资源,在信息中心返回的匹配资源的元数据中包含资源的网络地址。用户选择某个资源要求进行传递时,信息中心根据元数据中的资源地址向相应的资源库发送传递资源的请求。资源库首先会要求认证,用户提供认证信息,资源库认证后再将资源传递给用户。这一过程称为资源的传递(delivery)。如果资源的传递发生在资源库之间则称为资源的交换(exchange)。此外如果一个资源库主动向另外一个资源库传递资源也属于资源的交换。前者称为请求(request),后者称为提交(submit)。资源传递和交换的过程见图2。图中虚线属于资源的集成与发现。

三数字化学习资源共享的技术标准分析

根据数字化学习资源共享的层次与机制,数字化学习资源共享需要元数据、元数据收割和认证服务三方面技术标准的支持。

1学习资源的元数据标准

资源集成的基础是资源库必须为资源提供元数据,目前国际上的元数据方案有很多,在教育领域应用的主要是DublinCore和ieeeLom。DublinCore起源于图书馆领域,用于数字资源的描述和交换,由于其广泛的影响力在教育方面也有所应用。ieeeLom是针对学习资源开发的,是目前最有影响的学习资源元数据标准。imSmetadata、SCoRm中的元数据都与它一致。我们国家的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中有CeLtS-3、CeLtS-41和CeLtS-42三个元数据方案。其中CeLtS-3是ieeeLom的本地化,两者完全一致。CeLtS-41为九类学习资源扩展了相应分类元数据元素,主要应用在高等教育领域。CeLtS-42是针对基础教育开发的,是DublinCore、ieeeLom和CeLtS41的选择与组合。不同的元数据方案定义的元数据元素有所不同,但可以相互映射和转换。当然映射和转换时可能出现信息丢失。表1是ieeeLom和DublinCore之间的简要对比。

目前主要使用ieeeLom(CeLtS-3),在某些需要简化的场合使用DublinCore,如果需要为某类资源提供额外信息则使用CeLtS-41。

2数字化资源的元数据收割标准

资源集成的方法是将各个资源库的元数据收集起来存储在一个地点。元数据的收集又称为元数据收割,可以参考的标准主要是oai-pmH(oai元数据收割协议:openarchivesinitiativeprotocolformetadataHarvesting)[2]。

oai-pmH的原理如图3所示。oai协议定义了两个角色:数据提供方和服务提供方。数据提供方相当于各个资源库,它存储学习资源及其元数据。服务提供方相当于信息中心,它收集元数据并向用户提供检索服务。数据提供方和服务提供方通过oai请求和oai响应来实现信息的传递。一个服务提供方可从多个数据提供方处获取元数据,而一个数据提供方可向多个服务提供方提供元数据,两者之间是多对多的关系。

oai定义的请求包括GetRecord、identify、Listidentifiers、ListmetadataFormats、ListRecords、ListSets共六个。oai请求以Http请求表示,每个请求至少有一个以key=value形式出现的参数,多个参数用符号&隔开。例如要列出资源库an.省略/oai-script中标识符为oai::hep-th/9901001,元数据格式为DublinCore的记录,相应的oai请求为:

an.省略/oai-script?verb=GetRecord&identifier=oai::hep-th/9901001&metadataprefix=oai_dc

oai-pmH响应必须是形式良好的XmL实例文档,并且XmL数据必须是有效的XmL方案。下面是对上面的oai请求的响应:

metadataprefix="oai_dc">an.省略/oai-script

...

oai-pmH协议支持多种元数据方案,例如本文中列出的ieeeLom(CeLtS-3)、DublinCore、CeLtS-41等等,前提是资源库必须提供元数据,可以通过ListmetadataFormats得到数据提供方支持的元数据方案。

3认证服务标准

用户根据元数据提供的网络地址向资源库发送传递请求以后,资源库需要进行用户的认证,目前在数字化学习领域涉及到认证服务方面的标准中可以参考的是imSCC中的authorizationwebService[3]。

imSCC认证服务的原理如图4所示。imSCC的认证服务是学习者在学习管理系统中运行通用弹夹学习包中的某个需要认证的资源时,学习管理系统和认证服务系统之间进行的认证通信。

imSCC认证服务的认证消息是使用web服务Soap协议进行传递的。首先(1)学习管理系统向认证服务提供学习包的标识符及学习管理系统的地址,(2)认证服务要求提供密钥,(3)学习管理系统向认证服务提供密钥,(4)认证服务根据密钥返回认证结果。整个消息传递过程如下面的代码所示。其中LmS代表学习管理系统,wS代表认证服务。

LmS:

CartridgeiD

theLmS’sURL

wS:

Licenseagreement

pleaseenterkey:

Key

text

LmS:

CartridgeiD

theLmS’sURL

aKey

认证通过:

wS:

theKeypassedbyLmS

expirationDate

认证未通过:

wS:

theKey

amessage

当认证服务应用于资源库的学习资源传递时,学习管理系统相当于资源库,认证服务由各个资源库提供。认证消息的传递发生在用户使用的软件(可能是信息中心,或者是专门的资源搜索工具)和资源库之间。用户向资源库请求传递资源时,资源库会通过认证服务进行认证,再根据认证结果决定是否向用户传递资源。资源传递可以使用Http或Ftp协议。

四小结

本文探讨了数字化学习资源共享的基础、层次与机制,并简要分析了可以参考的技术标准。由于学习资源共享需要解决很多问题,因此应该分步骤地实施。首先各个资源库应该为自己的资源提供完整的元数据描述;其次某个地区,或者某个领域,例如教师教育、图书馆等等可以进行元数据的收集,建成资源信息中心。最后再尝试开发统一的资源库互操作接口。

在技术标准方面,除了前面介绍的几个,imS早期还开发了一个资源库互操作标准,称为imSDRi[4]。imSDRi为不同技术体系下的资源库互操作提供了一个全方位的框架。重点描述了提交/保存(submit/store),搜索/提供(Search/expose)、聚集/提供(Gather/expose)和请求/传递(request/deliver)四种互操作接口,如图5所示。在此基础上定义了进行互操作的消息格式,其中也包含了认证信息。消息的传递使用Soap协议,资源的传递使用Ftp和Http协议。此外该框架还考虑了访问控制、资费管理、目录服务和注册服务等问题,但计划在将来开发。DRi提供了实现资源库互操作的基本思路。此外目前imS正在积极开发一个名为学习对象发现与交换(LoDe:LearningobjectDiscoveryandexchange)的标准,也值得关注和跟踪。

参考文献

[1]何克抗.我国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的现状及其对策[J].电化教育研究,2009,(10):5-9.

[2]oai.openarchivesinitiativeprotocolformetadataHarvesting[S].

简述人力资源的含义篇9

[关键词]图书馆,人力资源

图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图书馆资源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人们对图书馆资源的概念和构成,也有了最初的认识,但多数人仍对图书馆及图书馆资源的含义和构成不甚明了。图书馆资源是指为了资源利用而组织起来的信息集合,它实质是一种动态信息资源体系。

一、图书馆与图书馆资源的重要性

图书馆的建设是社会人文精神和文化修养的体现。图书馆的作用不仅是对于文化知识的传递,同时也能加强读者思想道德的培育。社会对各界人士以及追求知识的人们的创新精神和思想品德培养和教育力度的加大,图书馆文化的建设也备受关注,图书馆作为一个知识来源和思想交流的场合,是直接面向社会认知的信息源。如今科技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图书馆在为人文发展方面提供了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与此同时,图书馆资源管理也越来越收到人们的关注,图书馆资源的重要性便不言而喻。

二、图书馆资源的表现性与构成

图书馆资源的表现性有以下几点:(1)图书馆资源是为图书馆存在并被利用的,任何资源失去了可用性,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所以说图书馆资源具有可利用性。(2)图书馆资源各构成要素组成了一个整体,各要素之间是密不可分的,所以说图书馆也具有不可分割性。(3)图书馆资源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这种关系决定了图书馆资源内部联系的特性,所以说它同时也具有联系性。(4)图书馆资源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资源的更新与时俱进,正如图书馆资源从诞生之日发展到今日,其内涵和外延正逐步扩大一样,所以说图书馆资源更具有发展性。

图书馆资源的构成。图书馆资源作为一种动态的信息资源体系,它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即信息资源方面、人力资源方面、与设施资源方面。这种说法也是现今比较大众的说法。从广义的角度去理解,可以比较准确地囊括上述多种构成,即在三个大资源下再细分种属小资源,形成一个分类体系。具体分析如下:

(1)信息资源信息资源是图书馆赖以生存的基础,其含义包括图书馆可供利用的所有信息,可分为文献信息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文献信息资源是指图书馆内所收藏的为用户提供信息需求服务的各类信息资源,它又包括印刷型与电子型;网络信息资源是指存在于现代计算机网络系统之中,并以联机方式向用户提供服务的信息资源,包括静态的文献数字化信息和动态的社会信息。

(2)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是图书馆发展的关键因素,其含义包括图书馆各种人员及由人衍生出的管理方法,可分为图书馆员、读者资源,其中图书馆员资源包括了图书馆理论和方法、图书馆政策和法规、技术资源,因为这些资源是图书馆员的智力结晶。

(3)设施资源包括馆舍、设备、用品。其中的设备是主要资源,其又可分为传统设备(如书架、阅览桌椅等)和现代化设备(如计算机等)。有人将现代化设备称之为信息设施,包括自动化系统、网络,在这里技术与设备已融合在一起,所以有不少人称之为技术设备资源。但从理论上讲,技术与设备应分属于不同的资源范畴。设施资源是图书馆的物质基础,特别是现代化设备的配置已成为现代化图书馆的标志,因而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建设。

三、怎样做好图书馆的管理工作

图书馆服务要做到“以读者为本”,就要真正树立“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观念,全方位地了解、关注读者的感受、需求。在工作中注入更多的人文关怀,把方便读者、满足读者需要作为图书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一切工作要以是否能满足读者的需求为判断基准。以此不断推进图书馆发展,进而不断提升图书馆为人们文化生活当中的作用。

当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三大资源正逐步融合,特别是在当前网络环境下,数字化图书馆发展迅猛,图书馆资源走向集成化,例如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其硬件、软件、数据库缺一不可,虽从理论上分析分属于三大资源,但它已实现了各类资源的重新整合。从一个侧面也说明了图书馆资源的联系性,指导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对图书馆各类资源的配置不能有所偏废。

总之,未来的图书馆应当是资源型、智能化和人性化的,图书馆应当具备组织管理和传播各种各样现代化信息的能力,而图书馆自动化作为发展阶段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对于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在发展图书馆的过程中,要紧跟图书馆发展形势,积极吸收先进的图书馆自动化技术、方法与管理模式和经验,为图书馆更好发展,实现图书馆在群众文化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简述人力资源的含义篇10

(内部资料、更新至2020年7月试题、含95%以上期末考试原题及答案)

标杆瞄准的类型。

答:(1)内部标杆瞄准;(2)外部竞争对手标杆瞄准;(3)行业内标杆瞄准;(4)跨行业标杆瞄准;(5)内外部综合标杆瞄准。

法制监督具有哪些特征?

答:(1)法制监督是权力分配的均衡;(2)监督的对象是行使行政权力的主体;(3)监督的范围具有广泛性;(4)监督方式和手段具有多样性;(5)以权力制约权力。

非营利组织的特点主要有哪些?

答:(1)组织性;(2)非政府性;(3)非营利性;(4)自治性;(5)志愿性。

非营利组织在提供公共服务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在制度建设方面有倡导作用;(2)监督市场;(3)中介作用;(4)维护良好的社会价值;(5)监督政府。

公共财政具有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1)政府是公共财政的分配主体;(2)公共财政分配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公共需要;(3)公共财政具有强制性和补偿性。

公共服务绩效评价的一般性指标包括哪些内容?

答:(1)经济指标;(2)效率指标;(3)公平指标;(4)效能指标。

公共行政环境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公共行政环境的特殊性首先表现在各种公共行政环境之间的差异性上。其次,这种多特殊性还表现在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的公共行政环境的差别。

行政法规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1)行政法规的制定主体是国务院;(2)行政法规根据宪法和法律的授权制定;(3)行政法规必须经过法定程序制定;(4)行政法规具有法的效力。

行政方法在公共行政管理活动中的作用。

答:(1)科学的行政方法是参与国际竞争的必要保证;(2)科学的行政方法是政府高效率、高质量、低成本地开展行政工作的关键;(3)科学的行政方法是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各项方针和政策的重要保证;(4)科学的行政方法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强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条件;(5)科学行政方法是建设高效廉洁政府,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的需要;(6)科学的行政方法可以促进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民主,可以加强政府的合法性。

行政改革的阻力。[2019年1月试题]

答:(1)历史的局限性决定了行政改革的成败。(2)政治因素对行政改革的限制与制约。(3)在行政系统内部行政官僚集团的反对。(4)传统的保守程度决定了行政改革的艰难程度。(5)用人唯亲和家长制对行政改革的负面影响。

行政监督法律地位的相对独立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1)监督主体依法行使监督权,不受其他机关、团体和个人的干涉。(2)各监督主体实施监督活动所需的人员、经费、技术手段和信息等不受任何监督对象的制约和影响。

行政决策程序应该包括哪些步骤?

答:(1)认识问题,界定问题,找出差距;(2)确定决策目标;(3)确定决策标准,确定每个标准的权重;(4)拟定决策方案;(5)分析方案;(6)选择方案;(7)实施决策方案,完善决策;(8)评估决策。

行政领导权力的来源主要有哪几种?

答:(1)合法权力;(2)奖惩权力;(3)专业知识权,又称为专家权;(4)归属权,又称关系的权力。

行政领导者素质主要有哪些方面构成?

答:(1)政治素质;(2)文化素质;(3)道德素质;(4)心理素质;(5)身体素质。

行政区划体制应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答:(1)政治原则;(2)尊重历史传统的原则;(3)有利于发展的原则;(4)有效管理的原则;(5)民族自治原则。

简述测定行政效率的必要性。

答:(1)通过测定行政效率可以降低公共行政的投人和成本,减少资源的消耗,实现公共利益;(2)通过测定行政效率可以确定行政目标的达成度;(3)通过测定行政效率可以确定公共组织的各种要素组合的科学合理程度;(4)通过测定行政效率可以确定公共行政活动的社会效益的大小。

简述测定行政效率的标准。

答:(1)测定行政效率的量的标准;(2)测定行政效率的质的标准;(3)测定行政效率的社会效益标准;(4)测定行政效率的规范性标准。

简述层级制的优点和缺陷。

答:优点:(1)层级节制,一级管一级,权力关系清楚,有利于领导和指挥。有利于提高效率。(2)责任明确,有利于监督。(3)行政目标统一,有利于对公务员的绩效考评。(4)有利于推行决策。

缺陷:(1)如果层级过多,信息传递缓慢或失真,造成决策失误。(2)节制严格,不利于调动下属的积极性。(3)容易出现家长制和依附性上下级关系。

简述传统的测定行政效率的方法。

答:(1)行政费用测量法;(2)行政职能测量法;(3)标准比较法;(4)公共组织要素评分测量法。

简述法律和道德的关系。

答:(1)规范人们行为的手段不同;(2)规范人们行为的范围和程度不同;(3)两者相互影响、相互补充。

简述法治行政的特点。

答:(1)职权法定;(3)法律保留;(3)法律优先;(4)依据法律;(5)职权与职责统一。

简述分离制的优点和缺陷。

答:优点:(1)有利于整个公共行政系统的资源整合,团结协作,统筹兼顾。(2)有利于整个公共行政系统的统一领导和统一指挥。(3)有利于专业化管理,强调部门职能。(4)有分有合,集中集权与分权的优点。

缺陷:(1)多元领导有可能造成下级无所适从。(2)人与事分离,不利于对公务员的领导和使用。(3)难于协调,容易出现文山会海。

简述改善行政沟通的途径。

答:(1)全面提高行政人员的素质;(2)明确沟通目的,建立沟通的规章制度,使行政沟通规范化;(3)建立信息反馈系统进行信息的核查和监督。

简述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

答:(1)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是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安定团结的重要保证。人事制度历来是国家政权建设的核心地位;(2)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3)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是不断开发和培养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是造就一支优秀公务员队伍的重要途径。

简述公共财政调节收入分配职能的主要内容。

答:(1)调节个人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2)调节部门及产业间的收入分配关系;(3)调节地区间的收入分配关系。

简述公共财政优化资源配置职能的主要内容。

答:(1)将资源配置于无法按付费原则经由市场配置的公共部门;(2)将资源配置于具有自然垄断倾向而不宜由市场配置的非竞争性商品和行业;(3)将资源配置于具有高风险,且预期收益不确定,但对经济发展有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4)将资源配置于投资大、建设周期长、私人部门无力投资的基础产业和部门。

简述公共行政的特点。

答:(1)公共行政之首要特点是它的公共性;(2)公共行政的政治性;(3)公共行政具有严格的法制性;(4)公共行政的民主性;(5)公共行政的公平性;(6)公共行政的高效性。

简述公共行政环境的作用。

答:(1)公共行政环境决定、限制与制约公共行政;(2)公共行政必须适应公共行政环境;(3)公共行政环境的发展变化必然导致公共行政的发展变化;(4)公共行政对公共行政环境也有反作用。

简述公共行政学的特点。

答:(1)公共行政学是一门交叉性学科和边缘学科;(2)公共行政学是应用性的学科;(3)公共行政学是政治性较强的学科;(4)公共行政学研究的广泛性;(5)公共行政学的发展性。

简述公共组织部门划分的标准。

答:一般按下列三种标准划分公共组织部门:(1)是按管理职能和

职能目标来划分行政部门。(2)是按地区划分行政部门。(3)按公共行政管理的不同环节来划分公共行政管理部门。

简述行政法规的基本特征。

答:(1)行政法规的制定主体是国务院;(2)行政蔗规根据宪法和法律的授权制定;(3)行政法规必须经过法定程序制定;(4)行政法规具有法的效力。

简述行政方法的内容。

答:(1)基本手段;(2)行政程序;(3)技术方法。

简述行政改革必须遵循的原则。

答:(1)行政改革必须进行科学而严密地论证和规划,慎重开展;(2)行政改革必须以保持社会稳定为前提;(3)行政改革要以改变观念为先导,以体制创新为核心,以高效、公平、廉洁为目标;(4)行政改革必须有政治保障和法律保障;(5)行政改革以理顺关系,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

简述行政改革的取向。

答:(1)以适应社会环境为取向;(2)以精简机构为取向;(3)以调整组织结构为取向;(4)以调整权力关系为取向;(5)以人事制度改革为取向。

简述行政规章的基本特点。

答:(1)行政规章的制定主体是特定的行政机关,即有权制定部门规章和地方规章的机关;(2)行政规章的制定根据是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决定、命令的授权;(3)行政规章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制定;(4)行政规章具有法的属性。

简述行政环境的特点。

答:(1)复杂性;(2)约束性;(3)特殊性;(4)不稳定性。

简述行政监督的特点。

答:(1)监督主体的多样性;(2)监督对象的双重性;(3)行政监督内容的双向性;(4)行政监督主体的层次性;(5)法律地位的独立性。

简述行政监督的原则。

答:(1)行政监督机关依法行使职权,不受其他部门、社会团体和个人干涉的原则;(2)实事求是,重证据、重调查研究的原则;(3)在适用法律和行政纪律上人人平等的原则;(4)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的原则;(5)监督检查与改进工作相结合的原则;(6)监督工作依靠群众的原则。

简述行政决策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答:(1)科学预测原则;(2)信息原则;(3)可行性原则;(4)满意原则;(5)成本效益原则;(6)公平与民主原则;(7)法制原则;(8)实现公共利益的原则。

简述行政决策的特点。

答:(1)行政决策主体的特殊性;(2)行政决策客体的广泛性;(3)行政决策目的的非赢利性;(4)行政决策的合法性;(5)行政决策地域效力的普遍性;(6)行政决策执行的强制性。

简述行政立法的原则。

答:(1)以人民权力和公民的权利为重的原则;(2)依法立法原则;(3)民主立法原则;(4)科学立法原则。

简述行政领导责任的种类。

答:(1)政治责任;(2)法律责任;(3)行政责任;(4)道德责任。

简述行政领导责任的主要内容。

答:(1)负责贯彻执行法律、法规以及权力机关、上级行政机关的决定;(2)主持制定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计划;(3)负责制定公共行政决策,决定公共行政工作中的重大问题;(4)正确地选拔、使用人才;

(5)负责对本部门和下级行政机关的工作实行监督、检查;(6)做好协调工作。

简述行政体制的特点。

答:(1)鲜明的政治性;(2)较强的稳定性;(3)严格的系统性;(4)相对的滞后性:(5)历史的继承性。

简述行政协调必须遵循的原则。

答:(1)依法协调的原则;(2)统筹兼顾,顾全大局的原则;(3)求同存异,动态协调的原则;(4)公正合理,实事求是的原则。

简述行政执行的特点。

答:(1)综合性;(2)目的性;(3)具体性;(4)强制性;(5)灵活性。

简述行政执行的原则。

答:(1)忠实决策的原则;(2)迅速有力的原则;(3)创新灵活的原则;(4)计划安排的原则;(5)团结协作的原则。

简述机关行政的特征。

答:(1)机关行政的事务性;(2)机关行政的综合性;(3)机关行政的时效性。

简述机关行政的主要内容。

答:(1)机关日常工作程序的管理;(2)会议管理;(3)公文与档案管理;(4)行政经费管理;(5)机关总务后勤管理。

简述机关行政的作用。

答:(1)发动作用;(2)枢纽作用;(3)保障作用;(4)效率作用;(5)联系作用。

简述机能制的优点和缺陷。

答:优点:(1)可以扩大公共组织的管理职能。(2)专业分工,有利于专业化管理,提高效率。(3)分权管理,有利于调动专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缺陷:(1)职能分化过多,会造成政府机构过多,对社会和经济干涉过多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2)分工过细,会造成权力交叉,影响行政效率。

简述里格斯公共行政的三种模式及其主要特点。

答:里格斯将公共行政分为三种模式:一是融合型公共行政模式,是农业社会的公共行政模式,它的主要特点是公共行政是建立在自给自足经济基础上的家长制,任人推亲,实行等级森严的世卿世禄制度;二是衍射型公共行政模式,是工业社会的公共行政模式,它的主要特点是建立在大工业生产方式基础上的民主行政,官员一发任命,依法行政;三是棱柱型公共行政模式,是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的公共行政模式,它既有农业社会的公共行政的某些特点,也有工业社会公共行政的某些特点,是两者混合体。

简述民主集中制地方政府体制的特点。

答:(1)中国地方政府是中央人民政府的下级执行机关,下级政府是上级政府的执行机关。(2)各级地方政府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3)各省、直辖市有一定的自主权,自治区有自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有高度自治权。(4)各级地方政府必须接受上级和同级的中国共产党委员会的领导,执行党的常委会和委员会所做的决定和制定的政策。政府的主要领导成员是党的常委会成员。

简述权力机关监督的主要内容。

答:(1)政治监督;(2)法律监督;(3)工作监督。

简述人事行政的特点。

答:(1)法治化;(2)专业化;(3)职业化;(4)现代化。

简述人事行政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答:(1)德才兼备原则;(2)知人善任原则;(3)公平竞争原则;(4)功绩原则;(5)依法管理原则。

简述市场失效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外部性问题;(2)市场垄断和专制价格;(3)公共物品的提供;(4)无知和非理性;(5)不平等问题。

简述完整制的优点和缺陷。

答:优点:(1)有利于一个公共组织或一个公共部门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2)政令统一,权力集中。(3)高度自主,有独立的决策权,有利于调动本地区或本部门的积极性。(4)可以因地制宜地确定行政目标,制定政策,反应灵活。

缺陷:(1)资源有限,不宜办大事;上级也不能进行统筹安排;(2)高度自主,容易出现各自为政。(3)缺乏全局观念,只顾局部利益。

简述现代行政决策体制包含的内容。

答:(1)领导决策系统;(2)公民磋商与参与系统;(3)专家咨询系统;(4)信息支持系统。

简述舆论监督的特点。

答:(1)监督方式的公开化;(2)监督表达形式的直接性;(3)监督效应的及时性;(4)监督效果具有社会效应。

简述政府对非营利组织的作用。

答:(1)补助;(2)减免税收;(3)委托公共事务;(4)法律管制;(5)辅导监督。

简述政府失效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政府成本过高;(2)政府的低效率;(3)资源配置的低效率;(4)寻租;(5)造成另一种不公平。

简述政府文化职能的主要内容。

答:(1)意识形态职能;(2)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职能;(3)发展文学艺术和体育卫生职能;(4)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职能;(5)清除那些不仅没有社会价值而且有害的文化产品的职能。

简述政府职能的特点。

答:(1)政府职能普遍性的特点;(2)政府职能的强制性特点;(3)政府职能的系统性特点;(4)政府职能的不可替代性的特点;(5)政府职能的服务性特点。

简述组织文化的特征。

答:(1)组织成员的同一性程度;(2)团队精神;(3)对人的关心程度;(4)组织的一体化的程度;(5)风险承受程度;(6)民主程度;(7)报酬标准;(8)重视结果;(9)控制程度。

理解行政执行的含义,应把握的要点有哪些?

答:(1)行政执行的主体是行政机关及行政人员;(2)行政执行是一种具有目标导向的活动;(3)行政执行是一种实施性质很强的活动,是务实性的、付诸于实际的行动,它需要通过一定的具体步骤或实际行动来落实政策;(4)行政执行是一种行政法律行为;(5)行政执行活动还具有强制性。

人力资源主要具有哪些特征?

答:(1)人力资源的时效性;(2)人力资源的时代性;(3)人力资源的能动性;(4)人力资源的再生性;(5)人力资源的增值性。

人事行政专业化的内容主要包括哪些?

答:(1)国家公务员职业专业化;(2)人事行政理论专业化;(3)人事行政机构专业化;(4)人事管理方法专业化。

社会监督的有效性具有的两个前提是什么?

答:一是公共行政的透明度,即政务公开。二是社会监督必须与国家权力体系的监督相结合。

市场失效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外部性问题;(2)市场垄断和专制价格;(3)公共物品的提供;(4)无知和非理性;(5)不平等问题。

我国行政立法要求处处以人民权力和公民的权利为重的原则包括哪些内容?

答:(1)人民权力至上;(2)人民政治参与;(3)个体权利为重点;(4)权利救济。

我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有哪些?

答:(1)规范和稳定市场秩序,确保自由竞争的职能;(2)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确保国民经济平衡发展的职能;(3)直接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弥补市场的不足的职能;(4)管理国有资产的职能。

我国正确地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必须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答:(1)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2)平等原则;(3)公平分配的原则;(4)机会均等、能者优先的原则。

一般来说,政府决策目标的产生有哪几种?

答:(1)立法机关确立的决策目标;(2)中国共产党所制定的方针、路线和政策;(3)上级政府或上级领导机关下达的具体决策目标;(4)上级政府或上级领导部门下达的粗略目标;(5)针对组织本身的发展所确定的决策目标。

依监督的主体划分,行政监督有哪几种类型?

答:(1)执政党的监督;(2)权力机关的监督;(3)行政机关的监督;(4)司法机关的监督;(5)社会监督。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有哪些?

答:(1)规范和稳定市场秩序,确保自由竞争的职能;(2)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确保国民经济平衡发展的职能;(3)直接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弥补市场不足的职能;(4)管理国有资产的职能。

政府的文化职能主要包括哪些?

答:(1)意识形态职能;(2)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职能;(3)发展文学艺术和体育卫生职能;(4)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职能;(5)清除那些不仅没有社会价值而且有害的文化产品的职能。

政府干预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答:(1)政府和市场两者的功能有很大的区别,它们不能互相代替;

(2)政府干预经济仅界定在弥补和防止市场失效的范围;

(3)政府干预也必须讲究成本收益

(4)发展中国家政府一般对市场的干预比发达国家广泛得多多,这是十分正常的现象。

政府决策目标的产生有哪几种?

答:(1)立法机关确立的决策目标;(2)中国共产党所制定的方针、路线和政策;(3)上级政府或上级领导机关下达的具体决策目标;(4)上级政府或上级领导部门下达的粗略目标;(5)针对组织本身的发展所确定的决策目标。

政府文化职能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

答:(1)意识形态职能;(2)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职能;(3)发展文学艺术和体育卫生职能;(4)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职能;(5)清除那些不仅没有社会价值而且有害的文化产品的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