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治疗流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1:39:00

急诊科治疗流程篇1

方法:我院急诊科自2012年1月起对急性脑卒中实施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对比实施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前后患者接诊到确诊时间、确诊到接受专科治疗时间、致残率、死亡率的变化。

结果:与实施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前对比,我们发现实施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后急性脑卒中患者接诊到确诊时间、确诊到接受专科治疗时间明显缩短,死亡率明显下降,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有意义(p

结论:在急诊科实施急诊快捷护理流程有助于缩短确诊时间、专科治疗时间,为治疗赢得宝贵的时间,改善患者预后。

关键词:急性脑卒中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应用效果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352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212-01

急性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具有起病急骤、进展迅速、致残率、死亡率高等临床特点。发病后能否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对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1]。我院自2012年1月起对急性脑卒中实施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本文将结果报道如下,以供临床参考。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急诊科自2012年1月起对急性脑卒中实施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实施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后1年内共收治急性脑卒中患者56例,其中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41~76岁,平均年龄(61.78±8.63)岁;体重56~85kg,平均体重(64.75±10.23)kg;发病至就诊时间2~8h,平均就诊时间(4.38±1.42)h。

实施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前1年内共收治急性脑卒中患者51例,其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43~75岁,平均年龄(61.55±8.53)岁;体重55~86kg,平均体重(64.47±10.12)kg;发病至就诊时间1~8h,平均就诊时间(4.40±1.38)h。

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发现其在性别、年龄、体重、发病至就诊时间等方面,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护理方法。实施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前急诊科采用常规程序护理,接诊后挂号、分诊,观察并记录患者意识、生命体征、瞳孔、呼吸道、颅内高压症状、言语、肢体活动等,遵医嘱进行开放气道、吸痰、吸氧、建立静脉通道、给药等急救操作。检查完成后联系收住科室,协助办理入院手续,实施院内转运[2]。

实施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后应用快捷护理流程进行急救。接诊前接收到120提供患者的信息时立即准备平车、心电监护设备、急救药品、器械。患者到达急诊科后启动绿色通道,按规范的急救程序,在15min内迅速完成病情评估,配合医生实施急救措施[3]。在医生诊疗的同时,护士迅速完成血液标本的取样和送检,20min内完成Ct、miR、心电图等各项辅助检查[4]。同时电话联系专科医师现场会诊,根据检查结果迅速作出诊断,提出治疗方案供患者家属选择。有手术指征者30min内完成术前准备,同时通知手术室做好手术准备[5]。

1.3数据处理。本次研究中所涉及的有关数据均录入SpSS17.0统计学软件,数据处理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

2结果

与实施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前对比,我们发现实施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后急性脑卒中患者接诊到确诊时间、确诊到接受专科治疗时间明显缩短,死亡率明显下降,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有意义(p

表1实施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前后急救效果比较

注:与实施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前比较,*代表p

3讨论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饮食结构的变化,急性脑卒中的发病率逐年递增,70%以上的患者可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部分患者治疗不及时可引起死亡。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在最佳的治疗时间窗内给予急救治疗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急诊科工作质量对后续专科治疗具有重要的影响,要求在短时间内完成确诊、急救、确定专科治疗方案和院内转运等工作。因此建立高效便捷的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在预定的时间内规范有序地完成急救护理,各科室、各环节无缝对接,避免盲目重复或遗漏、缩短救治时间对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在急诊科实施急诊快捷护理流程有助于缩短确诊时间、专科治疗时间,为治疗赢得宝贵的时间,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黄丽燕.急性脑卒中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应用效果的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9):1772~1773

[2]潘新梅,王坚,王小红,等.加强急诊重症脑卒中患者急救护理环节管理的体会[J].吉林医学,2013,34(16):3271~3272

[3]叶琳琳,金晓琼,郑声浩.预见性护理在急诊科脑卒中患者的应用及疗效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9):853~855

急诊科治疗流程篇2

[关键词]优化急诊流程;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时间;影响

[中图分类号]R54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210(2016)09(a)-0177-04

[abstract]objectivetoapproachinfluenceofreperfusiontreatmenttimefor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patientsbyoptimizeemergencyprocess.methodsthe200casesclinicaldataof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patientsinDeyangno.2people'sHospitalfromJanuary2014toFeburary2016.wereanalyzed,whichweretobedividedintooptimizeemergencyprocessgroup(optimizationprocess,optimizetreatmentprocess,optimizehandoverprocess)100casesandconventionalprocessgroup100cases.thetreatmenttimeofvisitingtotriage,eCGtimeofvisiting,activateinternationaltimeofvisiting,drugadministrationtimeofvisiting,signuptimeofvisiting,completiontimeofvisiting,balloonexpansiontimeofvisiting,in-outemergencytime,totalhospitalizationdays,rescuesuccessrate,deathrate,myocardialinfarctionrecurrenceoftwogroups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patientsweredetected.Resultsthetreatmenttimeofvisitingtotriage,eCGtimeofvisiting,activateinternationaltimeofvisiting,drugadministrationtimeofvisiting,signuptimeofvisiting,completiontimeofvisiting,balloonexpansiontimeofvisiting,in-outemergencytime,totalhospitalizationdaysofoptimizeemergencyprocessgroup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patientswerelowerthanconventionalprocessgroup,therescuesuccessrate95%ofoptimizeemergencyprocessgroup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patientswerehigherthanconventionalprocessgroup(80%),deathrate(2%),myocardialinfarctionrecurrence(3%)werelowerconventionalprocessgroup(10%,10%),thedifferencewerestatisticalsignificance(p<0.05).Conclusiontheapplicationof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patientsbyoptimizeemergencyprocess,whichcandecreasereperfusiontreatmenttime,prognosisisgood,itisworthtobeused.

[Keywords]optimizeemergencyprocess;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Reperfusion;treatmenttime;influence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呈现明显升高趋势,目前全球心血管疾病患者有将近800万例死于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疾病中有近30%死于冠心病,冠心病患者中有近一半死于急性心肌梗死[1-2]。急性心肌梗死作为临床多见的急性心血管疾病,对于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有严重影响[3-4]。随着急救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应用,冠状动脉再通率明显升高,成为再灌注治疗的首要选择[5-6]。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的关键是在出现临床症状后,尽快实施再灌注治疗,其治疗效果和抢救时机有着密切的关系[7-8]。也就是说,急性心梗患者在发病后尽快到医院就诊和治疗,对于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也有深远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对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2014年1月~2016年2月收治的2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拟探讨优化急诊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治疗时间的影响情况,现将研究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2月收治的2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为优化急诊流程组100例,其中男58例,女42例,年龄58~79岁,平均(67.1±5.9)岁,心肌梗死部位:广泛前壁41例,前间壁43例,下壁6例,下壁+后壁6例,前间壁+前壁4例。发病到接诊时间21~43min,平均(32.0±9.2)min,常规流程组100例,其中男59例,女41例,年龄60~78岁,平均(67.5±5.1)岁,心肌梗死部位:广泛前壁43例,前间壁42例,下壁7例,下壁+后壁5例,前间壁+前壁3例。发病到接诊时间22~45min,平均(32.4±9.4)min,本研究在我院道德伦理委员会批准下进行,两组患者在知情同意下参与本项调查,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常规流程组采用传统急诊流程模式,首先患者进入医院之后,急诊科医护人员接诊,护理人员遵照医嘱,进行心电图检查联合医生诊断进行初步诊断,电话通知心内科介入医生进行会诊,进行确诊后,再联系导管室做好手术准备,护理人员遵照医嘱进行各项抢救和治疗,准备完毕之后将患者送入到介入中心治疗。

优化急诊流程组首先优化接诊流程:通过120送入的患者将直接送入到抢救室,非120送入的胸痛、胸闷患者,在急诊科评估后立即送入抢救室。护理人员在接诊疑似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注意边观察、边询问、边分诊进行初步评价,对患者的病情进行鉴别诊断,做出正确的风险性评估。①边观察:观察患者意识状态、面色变化、呼吸频率、变化等情况。②边询问:观察患者胸闷胸痛的部位、性质,胸痛特点,是否伴有其他症状,胸痛发病时间、持续时间、加重或缓解的规律,以往服药史、生活习惯和疾病史等。其次优化救治流程:以优先救治为主,然后再挂号缴费,疑似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入抢救室后,不需要等待医生的医嘱,立即进行导联心电图检查,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心电图即可进行抢救,急诊医生在对患者进行初步诊断之后,通过电话通知心内科介入医生,进行会诊,心脏超声检查,启动导管室系统。护理人员建立“定人、定岗、定时、定位”的急诊流程模式进行抢救:①定人:主要包括一名责任护理人员、一名辅助护理人员、一名护工,责任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初步诊断、辅助护理人员负责进行抢救、治疗措施、护理措施及准备手术的辅助工作,护工负责协助其他护理人员照顾患者[9-10]。②定岗:责任护理人员:责任护理人员进行心电图检查,初步识别,倾听医生的问诊过程,加强各种评估,完成和介入中心的交接单,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做好各项护理记录和交接单,把握好患者病情、心理情绪、护理问题,做好和其他科室协调联络沟通工作,减少因沟通不协调造成的时间浪费。辅助护理人员:连接好心电图各项导联、血压、血氧饱和度、除颤仪、吸氧装置各项生命体征监测的线路,进行静脉采血,建立静脉通路,遵照医嘱给药,如果确诊后,做好介入手术治疗术前准备。护工:主要为患者准备口服药物和水,将辅助护理人员采集的静脉血送至检验科,注意送血样的及时性。③定时:定期做好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抢救工作质量控制工作。④定位:将急性心肌梗死抢救过程中需要的物品、仪器等摆放在规定位置,保证抢救人员熟知物品摆放位置,节省抢救患者宝贵时间。然后优化交接流程:急诊科做好各项患者交接流程,心内科医生24h值班,在接到急诊科医生接诊通知后进行会诊,做好患者术前评估,患者家属签署术前知情同意书。同时急诊科告知导管室,导管室做好术前准备工作,急诊科护理人员和介入护理人员患者生命体征、药物治疗史,患者家属办理住院手术,同时进入到介入中心进行急诊手术治疗[11-12]。

1.3观察指标

1.3.1观察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流程时间情况主要包括患者就诊到分诊评估治疗时间、就诊到心电图时间、就诊到激活导管室时间、就诊到给药时间、就诊到签字同意时间、就诊到备术完成时间情况

观察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就诊至球囊扩张时间、进-出急诊室时间、总住院天数情况。

观察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成功率、死亡率、复发率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建立数据库,针对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计量资料通过均数±标准差(x±s),采用t检验分析,计数资料通过百分比表示,采用卡方检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就诊到分诊评估治疗时间、就诊到心电图时间、就诊到激活导管室时间、就诊到给药时间、就诊到签字同意时间、就诊到备术完成时间情况

优化急诊流程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就诊到分诊评估治疗时间、就诊到心电图时间、就诊到激活导管室时间、就诊到给药时间、就诊到签字同意时间、就诊到备术完成时间均低于常规流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就诊至球囊扩张时间、进-出急诊室时间、总住院天数情况

优化急诊流程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就诊至球囊扩张时间、进-出急诊室时间、总住院天数均低于常规流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成功率、死亡率、复发率情况

优化急诊流程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成功率高于常规流程组,死亡率、复发率少于常规流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冠状动脉发生急性的闭塞,造成心肌细胞坏死,如果闭塞的血管可以在短时间内再通,心肌再灌注,可以挽救一些濒死的心肌细胞,从而改善心功能,降低死亡率[13-14]。有资料显示[15-16],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可以在发病6h内将死亡率降低5%~6%,如果治疗在发病1h内进行,可以将死亡率降低到4%~5%。因而尽早的进行介入手术治疗,提高抢救效率对于挽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命有着重要的意义[17-18]。

本研究通过分析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2014年1月~2016年2月收治的2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分为优化急诊流程组100例和常规流程组100例。其中优化急诊流程在常规流程基础上进行的改良。比较结果表明,优化急诊流程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就诊到分诊评估治疗时间、就诊到心电图时间、就诊到激活导管室时间、就诊到给药时间、就诊到签字同意时间、就诊到备术完成时间均低于常规流程组,提示优化急诊流程从患者就诊开始,分诊时对患者一般资料进行观察,进入抢救室后,做好患者查体、心电图检查和诊断急性心梗,分别由责任护理人员、辅助护理人员及急诊医生、介入医生共同完成,患者的监护、给氧、采血、会诊和评估工作在20min内完成,做好术前准备,在90min内完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准备工作,明显地提高了患者就诊的效率[19-35]。优化急诊流程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就诊至球囊扩张时间、进-出急诊室时间、总住院天数均低于常规流程组,提示优化急诊流程,节省了等待医嘱时间,在明确诊断为急性心梗后,通知心内科值班医生,导管室工作人员启动导管室急救系统,在15min内完成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准备工作,导管室的准备工作和急诊室抢救工作可以同时进行,缩短了进入导管室-球囊扩张的时间,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抢救的效率,缩短了住院时间。优化急诊流程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成功率高于常规流程组,死亡率、复发率低于常规流程组,说明通过实施优化急诊流程提高了抢救效率,对于患者抢救成功率有促进作用,最大程度地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了死亡率和复发率。

综上所述,优化急诊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应用,可以降低再灌注治疗时间,预后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周立远,梁艳均,肖志华.不同再灌注时间对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室重构以及左心功能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35):3918-3920.

[2]UedaS,YamagishiS,matsuit,etal.administrationofpigmentepitheliumderivedfactorinhibitsleftventricularremodelingandimprovescardiacfunctioninratswith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J].amJpathol,2011,178(2):591-598.

[3]王哲颖,丁玉瑛,孙剑锋,等.初次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的时间和特点[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15):4181-4182.

[4]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0,38(8):675-687.

[5]KinH,ZhaoZQ,SunHY,etal.postconditioningattenuatesmyocardialischemia-reperfusioninjurybyinhibitingeventsintheearlyminutesofreperfusion[J].CardiovascRes,2004,62(1):74-85.

[6]杨曙艳,张优,刘静静,等.急性前壁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时间对心电图和心肌酶学的影响[J].中华心脏与心律电子杂志,2014,2(4):25-30.

[7]李美红,王勤,朱强锋,等.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再灌注时间对St段回落的影响[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3,19(4):402-404.

[8]ChoYw,JangJS,JinHY,etal.Relationshipbetweensymptomonsettoballoontimeandlongtermmortalityinpatientswith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treatedwithdrugelutingstents[J].JCardiol,2011,58(2):143-150.

[9]罗进,罗义.不同再灌注时间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tp-e、tp-e/Qt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5,21(3):321-325.

[10]HahnJY,SongYB,GwonHC,etal.Relationofleftventricularinfarcttransmuralityandinfarctsizeafterprimarypercu-taneouscoronaryangioplastytotimefromsymptomonsettoballooninflation[J].amJCardiol,2008,102(9):1163-1169.

[11]王水妹,钟运彩,张艳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诊护理路径的效果评价[J].现代护理,2013,11(13):96-97.

[12]StoneGw,DixonSR,GrinesL,etal.predictorsofinfarctsizeafterprimarycoronaryangioplastyin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frompooledanalysisfromfourcontemporarytrials[J].amJCardiol,2007,100(9):1370-1375.

[13]韩彦辉,王素梅,李海霞,等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效果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3):25-26.

[14]panikkathR,ReinierK,UYevanadoa,etal.prolongedtpeaktotendintervalontherestingeCGisassociatedwithincreasedriskofsuddencardiacdeath[J].Circarrh-ythmelectrophysiol,2011,4(4):441-447.

[15]陈倩萍,黎仲雅,梁燕青.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观察[J].现代护理,2013,11(17):77-78.

[16]panikkathR,ReinierK,UYevanadoa,etal.prolongedtpeaktotendintervalontherestingeCGisassociatedwithincreasedriskofsuddencardiacdeath[J].Circarrh-ythmelectrophysiol,2011,4(4):441-447.

[17]王丽君,林海龙,魏显敬,等.保护性临时起搏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再灌注低血压恢复时间及药物使用的影响[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2,21(3):314-317.

[18]eslamiV,Safim,taherkhanim,etal.evaluationofQt,Qtdispersion,andtwavepeaktoendtimechangesafterprimary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inpatientspresentingwithacuteStelevationmyocardialinfarction[J].JinvasiveCardiol,2013,25(5):232-234.

[19]刘璞娉,苏涛,罗斯娜,等.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缩短就诊到球囊扩张时间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6):1270-1272.

[20]RollandoD,puggionie,RobottiS,etal.SymptomonsettoballoontimeandmortalityinthefirstsevenyearsafterStemitreatedwithprimary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J].Heart,2012,98(23):1738-4172.

[21]姚伟民.89例不同共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分析[J].中国临床医学杂志,2000,7(2):224.

[22]付琳,钱波,党菲.急性冠脉综合征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表达变化的临床意义[J].西部医学,2016,28(3):409-411.

[23]杨怡,李秀川,裴海峰,等.miCU1在心肌缺血损伤中的保护作用[J].西部医学,2016,28(3):321-324.

[24]史玛诺.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合并严重血小板减少出血倾向患者护理方法探讨[J].西部中医药,2015,28(9):122-125.

[25]牛芳荣,李丽,唐丹,等.循证护理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评价[J].西部中医药,2015,28(2):118-120.

[26]张艳.自拟益气通脉汤辅助预防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效果观察[J].西部中医药,2014,27(9):106-108.

[27]王鹏飞,刘培敏.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心肌梗死患者pCi后相关指标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J].中国药房,2016,27(15):2045-2048.

[28]程敏菊,程敏静,姚丽梅.瑞舒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J].中国药房,2016,27(11):1518-1520.

[29]吴爽.急性心梗心电图QRS波形改变诊治的研究[J].中国医学装备,2014,11(B12):132.

[30]张敏,王长垠,殷春萍.健脾化浊通络法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J].中国医学装备,2014,11(B08):199.

[31]白志冬.急性心肌梗死的误诊启示[J].中国医学装备,2014,11(B08):139.

[32]侯培培.辛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预后的影响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6,54(6):19-21.

[33]丹.体重指数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6,54(6):37-39.

急诊科治疗流程篇3

【关键词】脑血管意外;急诊;护理流程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6805(2014)29-0102-02

近年来,急性脑卒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对患者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该病是一种急性的神经系统疾病,发作快、变化快,难以控制病情,且具有极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1-2]。对该类患者进行救治,必须争分夺秒。医院门诊是对危症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的第一线,门诊的应急机制可以对疾病救治产生基础性和决定性的作用。建立科学快捷的护理流程,对于尽最大努力争取抢救时间,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笔者所在医院积极针对该类患者设置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并付诸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时间范围为2012年6月-2013年6月,研究对象为此期间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共计570例。所有研究对象均确定符合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卒中相关诊断标准,并经过Ct或miR检查确诊。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患者进行分组。其中研究组290例,男188例、女102例,年龄45~85岁,平均(61.8±13.2)岁;有脑梗死患者193例,脑出血患者97例;发病后至送医院急诊时间均为5h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为3~13分,平均(7.6±2.3)分。本组均应用快捷急救护理流程进行抢救。对照组280例,男188例、女92例,年龄44~84岁,平均(60.9±12.8)岁;有脑梗死患者188例,脑出血患者92例;发病后至送医院急诊时间均为5h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为4~13分,平均(6.8±2.2)分。本组均应用常规急救护理流程进行抢救。两组研究对象年龄、性别、疾病严重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1.2方法

1.2.1对照组抢救方法本组患者均应用常规急救护理流程进行抢救。接诊后挂号,然后分诊并进行病情评估,重点观察患者的生命特征、意识状态、呼吸道情况、意识情况、颅内压力情况以及语言能力、肢体活动能力等。针对患者具体情况进行急救,保持气道畅通开放,常规方式吸痰供氧,建立静脉通道输液,按照医生要求用药等。对患者护送检查观察,办理好入院手续后住院观察等。

1.2.2研究组抢救方法本组所有患者均应用快捷护理流程进行急救。快捷护理流程贯穿始终,自收到120急救信息开始至急症救治结束。应用快捷护理流程尽量缩短诊断过程、节省诊断时间、决定救治方案。在急诊前,提前做好准备,包括推车、监护器械、抢救药品以及器械等,并立即联系相关科室人员做好准备。患者到达后,立即开启绿色通道。按照既定的规范流程进行操作,在1h内完成疾病评估、病情诊断、急诊救治以及治疗决定[3-4]。具体情况为以下几方面:(1)在15min内,快速完成病情评估以及急救措施。重点观察患者的生命特征、意识状态、呼吸道情况、意识情况、颅内压力情况以及语言能力、肢体活动能力等。针对患者具体情况进行急救,保持气道畅通开放,常规方式吸痰供氧,建立静脉通道输液,按照医生要求用药等。在医生对患者进行诊断的同时,护士完成血样采集并送检。医护人员带好相关的检测和检查、抢救药箱,随同护送患者检查,以备在紧急情况下进行抢救。(2)在20min内,完成相关医疗技术检查,具体包括Ct或者miR检查、心电图以及血液化验等,同时马上联系专科医师进行现场会诊,条件不具备时则进行网络或者电话会诊,根据具体的检查结论进行诊断。形成治疗方案并征询家属意见,最后决定方案。(3)对于具有溶栓条件的或者具有手术指征的患者,在30min内完成护理准备。主要包括备皮、准备尿管和胃管、术前用药、皮试等,通知相关医生进行治疗,治疗期间,加强对患者的监护。

1.3观察指标

将两组研究对象从接诊到确诊时间、从确诊到专科治疗时间、致残率以及死亡率进行对比分析。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从接诊到确诊时间、从确诊到专科治疗时间比较研究组接诊到确诊平均时间及确诊到接受专科治疗平均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表1两组患者从接诊到确诊时间,从确诊到专科治疗时间比较min

组别接诊到确诊时间确诊到专科治疗时间

研究组(n=290)18.00±1.8326.54±7.36

对照组(n=280)28.98±4.6447.78±6.31

t值36.8438.67

p值

2.2两组患者致残率和死亡率比较

研究组致残率及死亡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表2两组患者致残率和死亡率比较例(%)

组别致残率死亡率

研究组(n=290)47(16.21)15(5.17)

对照组(n=280)64(22.86)27(9.64)

字2值4.024.17

p值

3讨论

近年以来,脑卒中发病率在我国居高不下,大约为万分之十五,死亡率也居高不下,大约为万分之十二,是我国比较严重的致死性疾病[5-7]。该病的幸存者中,超过70%的患者均有后遗症,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因此,该病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极大的威胁。对该类患者进行救治,理想状态是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进行早期诊断,尽最大努力缩短早期干预时间,在最短的时间内予以针对性治疗。脑梗死患者的最佳治疗时间为发病后6h内,早期的溶栓治疗则在发病3~6h为最佳时间,血肿清除则在5~7h最佳。在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均在发病后5h内送到医院,并在1h内完成了治疗前的一系列检查准备工作送往治疗。和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接诊到确诊平均时间为(18.00±1.83)min,少于对照组的(28.98±4.64)min;研究组确诊到接受专科治疗平均时间为(26.54±7.36)min,少于对照组的(47.78±6.31)min,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急症科是对患者进行院前急诊的重要关键,可以为后续治疗提供坚实基础。在急诊科,主要工作任务就是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急诊救治、确诊以及决定治疗方案,同时还要做好护送工作。要确保工作高效有序,必须建立快捷护理流程。快捷护理流程具体包括接诊前准备、接诊、病情评估、急救护理、术前护理等,要设置好相应的预定时间,规范执行急救护理工作,确保工作高效率、不重复、零遗漏,进最大可能缩短救治时间,从而实现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的目的[8-9]。

一般情况下,主要有两个方面对急诊时间造成影响。一方面是信息传递不畅,没有主动接受信息或者未建立有效联系沟通渠道,导致工作被动接受,造成时间的浪费。另一方面是急救流程的设置上,没有完全做到方便快捷,对工作造成阻碍。所以,建立有效快捷的护理流程,是缩短治疗之间的关键,通过设置贯穿全程的标准化程序,可以确保时间运用上的标准化,同时也确保科室救治的协同性。所建立的生命绿色通道,不能在遵循常规程序,要先抢救后挂号、先治疗后交费、先用药后补记,一切以抢救患者生命为中心。尽最大努力为患者急救赢得时间,提升治疗的成功率。

综上所述,应用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抢救,可以显著缩短治疗时间,有效提升抢救成功率并降低致残率,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对于挽救患者生命提升患者生活治疗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黄丽燕.急性脑卒中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应用效果的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2,19(5):1772-1773.

[2]陈亚平,唐军,韩娟,等.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应用于急性脑卒中的效果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34(15):6741-6744.

[3]陈竹芳,毛青.快捷护理路径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现代医生,2013,20(16):106-108.

[4]崔钰春,黄燕梅,吴秀华.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在急性脑卒中抢救中的应用[J].临床医学工程,2013,10(5):1292-1293.

[5]刘晓慧,柴晓敏,徐小维,等.自我效能理论在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临床护理杂志,2010,6(4):18-19.

[6]林海.急性脑卒中并发抑郁症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9):109-111.

[7]陈哲.急性脑卒中危险因素及住院费用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D].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2012.

[8]何红丽.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就诊延迟的影响因素、不良结局及护理对策研究[D].新乡:河南大学,2013.

急诊科治疗流程篇4

【关键词】急诊科;技术特征;发展

【中图分类号】R19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1-0479-02

急诊医学已成为一门新兴的独立学科,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急救模式的改变对急诊医学的要求越来越高,其重要性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大多数急诊医学工作者仍被一些问题所困惑,而较为重要的是急诊医学学科的建设。关键可能在于我们仍为对这个新兴专业的技术特征和发展不甚明确,个别领导及职能部位对急诊工作认识不足,重临床轻急诊,重院内轻院外,急诊工作风险大、待遇低、工作累、无政策倾斜,这也是造成急诊队伍中部分医护人员专业思想不牢固,优秀人才不愿进、留不住人的根本原因。因此有必要认真地对这个问题加以思考和讨论。

1急诊科的技术特征:

1.1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对急诊医学的定义决定了急诊科医生的专业特色。急诊医学的内涵包括院前急救、复苏、灾害医学、创伤、中毒、危重病、急诊医学管理七个方面。随着急诊医学的发展,其专业特色也会更明显,更不能代替。

1.2急诊科的功能定位:近年来,大家对急诊功能的定位逐步达成了以下共识:(1)生命和脏器功能急症的紧急抢救;(2)鉴别、分流,以最快速度完成急症的鉴别诊断,主动向各专科输送病人;(3)一般急症的诊断和治疗;(4)危重症的监护治疗;(5)灾难事件的急救。

1.3必须充分认识急诊医学的内涵1994年美国急救医学会将急救医学定义为:对于非预期的创伤或疾病即刻评估、处理、治疗和预防的专门学科。即以“抢救生命、缓解症状、稳定病情、准备转出”为工作核心。

1.4急诊医学已成为临床二级学科急诊科已作为独立的临床学科在运作,但它有别于传统的临床专科,而是以疾病的急缓危重程度来界定,针对患者而言更加注重患者的整体性和救治的时效性。这说明急救医学自身特点主要表现为涉及的疾病谱广,急症发生的随时性和急救技术面对的复杂多样性。

1.5急诊医学贯彻“时间就是生命”的理念有的学者提出急诊医学是以“时间维度”为标准(急与缓)的一种医学体系。所以,急诊医学不但涉及危重病,还涵盖包括慢性病和疑难病等其他方面的所有急诊问题。

1.6我院急诊科根据急诊工作的特点,在建科过程中纠正了急诊科只是“转运站”的做法,设置专职科主任,固定内、外科医师。现在急诊科副高以上职称人员占30%,配有专职麻醉师和固定的护士。我院初步形成了能独立完成诊断、治疗、抢救任务,与专科只有会、协作关系的自主型急诊科。

2急诊科的技术要求及特点:

2.1急诊科的工作流程:急诊医学的技术范畴应重点放在对急诊危重病的紧急救治方面,因而建立一个处理流程是至关重要的。我院通过对急性心肌梗塞实施院前溶栓治疗,对建立和完善院前急救体系做了一些探索。我院急诊科于2005年6月专门组成院前溶栓小组,固定设置溶栓救治出诊箱,出诊人员有值班医师、护士和司机,一经接到病情报告即开往发病现场。在完善院急救体系中,我们还有计划地指导和培训基层医务人员,加强其ami早期诊断专业知识的掌握,特别是心电图的识别,使基层人员具有院前早期溶栓治疗的意识,并及时与其进行诊治意见的交流、至今我院急诊科对所属医疗单位和附近社区431例ami病人实施了院前溶栓治疗,从发病至开始溶栓的平均时间280分钟明显缩短(p<0.01)。所有接受院前溶栓病人无1例死亡,经与院内溶栓病人比较,血管再通率和30日预后良好率均有所提高。

2.2急诊医师要掌握什么样的危重症技术?首先要有相应的设备支持,一是急诊学科带头人缺乏脚踏实地的精神,想的多,做的少,不愿意付出过多的劳动。二是缺乏整体发展计划,当遇到病情需要某种技术时,就想试着用,但往往因事先准备不足,多有失败。三是闯劲儿小,瞻前顾后,犹豫不定,失去机会。解决这些问题,首先的是要树立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的思想,做出年度调整计划,二要文献先行,通过阅读大量文献和广泛调研,咨询或学习,充分了解该项技术的特点,内容,方法,适应症,禁忌症,并发症,并写出完整的综述。三是逐步实践,主要熟悉程序方法,不力求效果,待熟练后再选合适病例。

3急诊科的技术发展:

加强急救医疗队伍建设,应从突发卫生灾难事故医疗保障着眼,从满足平时社会急救医疗要求着手,从急救医学是由多学科组成的专业体系特点出发,发挥多学科技术优势,培养一批现代复合型急诊人才。

3.1首先应突出抓好学科带头人的业务技术水平和协调,管理工作能力。具有宽广精深的专业知识、临床经验丰富和有较强管理能力的人担任学科带头人,正确认识高学历,高职称与实际工作能力的关系和差别,从根本上抓好医院的急诊医疗人才培养的工作。

3.2其次是抓好队伍建设。急诊医学涉及多学科跨系统专业知识,不是简单的预诊、分诊工作。我院拟从院前急救、创伤外科、复苏、中毒、急危重病医学为切入点,针对性地加强学习与培养提高,并不断补充年轻医师到这个队伍中,形成急诊医师人才梯队,满足临床需要。

3.3发展急诊专业,必须赢得其他专业学科的认可。因为从专业角度讲,急诊医师这方面知识全面牢固,技术操作熟练。参加现场抢救很容易成为核心指挥员,对树立急诊专业形象非常重要。

3.4急诊科的专业技术发展,需要有一个大的急诊模式作为支持,这方面讨论很多,如院前急救---急诊室---iCU---一体化模式是目前认为较为理想的模式,如果没有和则急诊队伍不能巩固,科室业务水平难以提高,急诊科名存实忘或有名无实。

3.5提高急诊科管理水平,促进急诊医学发展

我院急诊科2009年2月在急诊计算机单机管理基础上开始进入医院计算机信息网络管理,其功能包括:急诊病人登记;急诊病人查询;工作量、病种等统计。急诊病人登记系统的运行为急诊管理提供了重要数据资料,有利于提高急诊服务质量,有利于急诊工作正规化管理,有利于流行病学的调查分析。通过网上交流可加强急诊专业人才的培训,进行急诊病例远程会诊、病例计论、交流经验、查阅中毒资料库,使更多的医务人员了解急诊医学的进展。

3.6加强急诊工作的协调:急诊患者出口不够畅是多数急诊科存在的一个现实问题。某大型综合医院急诊科1年共接诊患者73865例,其中25652例留观,1334例进入抢救室,两者共占急诊就诊人数的37%。同期仅有1032人被收住院,仅占留观与抢救室病人的3.8%。80%的急诊患者留观超过10天,而国外急诊病人留观时间不超过24小时。此外,在遇到多发复合外伤、涉及多系统危重病人紧急抢救时,各科室相互推诿、延误患者救治也是急诊长期以来存在的一个很大的问题,急诊疑难复杂病例的住院和多发复合外伤的抢救是医院有关部门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3.7确定地位、完善功能、规范行为:虽然,近年急诊的地位有所提高,但仍与当前及今后的发展不相适应。急诊作为急危重症患者的主要入口,是医院医、教、研无法离开的。现阶段急诊功能的完善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

3.7.1决定性治疗前移:急诊危重伤病员病谱广泛、病情多甚重、凶险。存活与死亡间的时间狭小,稍一耽搁就会失去抢救生命的时机。因此,在积极实施复苏措施的同时,把决定性抢救治疗前伸到急诊科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3.7.2加强院前急救—院内急诊—iCU的一体化建设:院前急救—院内急诊—iCU的一体化建设要视当地急救体系的模式和各医院的具体情况而定。至于急诊科是否需拥有自己的eiCU或与全院综合iCU合并成为一体,则应根据医院情况而定。

3.7.3加强急诊外科的建设:近年来,急诊病种中创伤所占比例越来越高。我国每年死于创伤者在70万例左右,在人口死因中占第4位。另外,急诊工作的流程还不尽合理,很多抢救工作没有形成规范,随意性较强。制定合理的工作流程、规范的工作制度、简单易行的诊治常规是急诊工作的当务之急。

3.8结合临床实践开展科研,突出急诊医学特色

急诊科不仅有大量的临床工作和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还应有针对性和目的性较强的研究工作。结合国内外急诊医学的发展方向和医院的现状,冠状动脉闭塞早期的溶栓治疗和及时pCi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再灌注治疗;在中毒方面的研究集中于Co中毒迟发性脑病的研究;对急诊多发伤的研究,重点为创伤早期的治疗及多脏器衰竭的诊治。

参考文献:

[1]王佩燕,我国急诊/急救医疗的现状及对未来改进的思考兼论“大急诊”、济南;第二届现代急诊医疗管理发展论坛资料汇编:105-108.

[2]邵孝鉷蒋朱明,急诊医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3.

[3]吕传柱,中国院前急救近十年的发展及未来展望,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1,5(20):1487-1488.

[4]梁子敬等,急诊医师专业特色的新思考,世界急危重病医学杂志,2005,2(6)1015-1018.

[5]吕学苏,胡大一.急诊医疗的组织管理浅议[J].中国医药导刊,2005,7(2):103.

[6]王佩燕.培养急诊医学专业医师促进急诊医学发展[J].中国急救医学,2003,23(3):173-174.

急诊科治疗流程篇5

方法:以本院收治的10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为本组研究对象,入选观察的时间段为2012年5月-2013年5月,根据患者入院治疗的时间及抢救措施,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根据常规就诊程序治疗,观察组50例,采用急诊快捷护理流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时间情况及致残率和死亡率情况。

结果:经研究比较,观察组患者接诊至确诊时间及确诊至治疗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

结论:在急诊快捷护理流程下进行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能够有效的节约救治时间,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值得广泛重视。

关键词:急性脑卒中急诊快捷护理流程治疗效果致残率死亡率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027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0021-01

脑卒中在临床中十分常见,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据相关数据资料显示,每年中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高达150/10万,死亡率约为120/10万,并且,脑卒中幸存者中具有功能障碍的患者高达70%以上[1]。如何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其生活质量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本研究将本院在1年内(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100例脑卒中患者列为入组对象进行综合评估,探讨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应用于急性脑卒中治疗的效果,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入组时间:2012年5月-2013年5月。

入组对象:本院收治的100例脑卒中患者,其中男性64例,女性36例;患者年龄在47岁至84岁之间不等,年龄中位数为(63.24±10.14)岁;经GCS评分在3分至13分之间,平均分数为(7.19±1.07)分。

入选标准:所有患者入院后经过严格的临床检查,并经CmiR诊断为急性脑卒中,均符合wHo中规定的相关诊断标准[2]。

分组情况:根据患者接受治疗的不同时间以及采用的不同治疗方案,经简单抽样方式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作简要比较,未见有明显差异,(p>0.05),可比。

1.2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就诊程序下的诊断和治疗,具体流程参照张松林,伍彩华[3]等人的研究报道。观察组患者接受快捷护理流程下的急救治疗,由急诊科室接诊前接收“120”提供的相关信息起至急诊救治结束止。在快捷流程治疗下缩短诊断和救治的时间。急诊快捷护理流程要求在接诊前充分做好准备,主要包括平车、抢救药品和监护器械等,并通知相关科室做好准备,患者入院后立即开启绿色通道,按照标准流程在1小时内完成患者的病症平复、急救、诊断,并给出治疗方式。具体流程为:在15分钟内做好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呼吸道、肢体、言语等症状的评估和吸痰、开放气道、建立静脉通道、供氧[4]等急救处理,在医生进行检查诊断的同时,护士应迅速将标本送检,并充分准备好护送检查,保证携带相关的急救药性、监测仪器和各项记录。保证Ct、miR、血液生化检查、心电图等相关检查能够在20分钟内完成,并立即联系专科医生进行现场会诊会或网络会诊[5],依据检查和诊断结果给予最佳的治疗方案。对于具备手术指征的患者及符合溶栓条件的患者应在30分钟内做好备皮、插胃管、留尿管等手术准备,同时通知手术室、介入室做好治疗准备。

1.3统计分析。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

2结果

2.1诊治时间。经临床研究比较,观察组患者由接诊至确诊时间,以及确诊至治疗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

2.2致残率和死亡率。记录观察患者的治疗情况,观察组患者中发生残疾和死亡的例数少于对照组,(p

3讨论

脑卒中的发病率居高不下,对患者和社会均造成严重负担,做好其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的关键[6]。通常脑梗死患者在发病后6小时内治疗效果良好,发病后3至6小时内行溶栓治疗,效果最好,发病后5至7小时是清除血肿的最佳时机[7]。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均在发病5小时内接受治疗,并在快捷护理流程下经1小时完成抢救,送往治疗,其由接诊至确诊时间及确诊至治疗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

对急诊救治时间造成应先的因素主要有信息传递不利和急诊流流程不快捷两方面,所以,在对脑卒中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时,应充分节约诊断和治疗的时间,保证患者能够在最快的时间内完成连贯、快捷的抢救。

参考文献

[1]黄金姣,梁金清,陶品月,吴姣华,黄翠青.优化门急诊绿色通道流程管理的效果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11,18(07):109-110

[2]刘江华,张剑锋,雷卓青,郑晓文.不同院前急救方式对急性脑卒中救治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3(04):198-199

[3]张松林,伍彩华.早期康复并心理健康教育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15(14):106-107

[4]傅瑜,樊东升,张远锦,张新宇,刘小璇,张微微,张茁.急性脑卒中的就诊延迟因素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20(17):120-121

[5]韦月兰,罗春萍,尹秀丹,胡宗燕,陈文青.早期护理干预对脑血管意外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31(06):214-215

急诊科治疗流程篇6

关键词:腹腔穿刺引流术;急腹征和闭合性腹部损伤;进展

【中图分类号】R65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4-0300-02

腹腔镜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发展的比较迅速,在我国现代化的医疗手术中已经有了一定的优势,此项技术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外科医生运用到急腹症和闭合性腹部的外科诊断和治疗中,使许多临床诊断困难的外科急腹症获得准确及时的诊治。腹腔镜的探查以其准确行和可靠性为临床手术提供可准确的依据,为外科急诊临床工作提供了一种新的诊断治疗手段[5-6]。。现就对我院2010年-2011年腹腔穿刺引流术在治疗外科急腹症和闭合性腹部损伤的46里患者的治疗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将这一临床数据整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与方法:2010年-2011我医院外科应用腹腔镜技术诊治急腹症和闭合性腹部损伤患者共46例,本组病例中男性33例,女性13例,年龄16~67岁,平均年龄42岁。患者均为急性急腹症和闭合性腹部损伤患者,并伴随有局限性腹膜炎。患者中诊断为急性阑尾炎的18例,急性胆囊炎15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7例,粘连性肠梗阻1例,巧克力囊肿破裂2例,大网膜及小肠系膜血管破裂1例。

1.2临床治疗方法:手术是选用全麻,对患者建立人工气腹后,在脐下部位边缘穿刺10mmtrocar(套针)在电视下仔细观察患者肝脏、胆囊、胃、十二指肠、结肠、小肠、阑尾急盆腔是否有病变或者积液。如发现上腹部有病变,则应该选择在剑突下和右肋下穿刺10mm和5mm的trocar插入操作钳进行手术[7-8]。本组患者中腹腔镜手术包括切除阑尾的患者共22例,胆囊切除患者39例;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6例,粘连性肠梗阻松解术1例。开腹手术主要包括:胃溃疡穿孔胃大部切除手术1例,小肠多发破裂性小肠切除肠吻合手术2例。

2结果

46例患者中有3里患者因为病情复杂转为开腹手术,其余43里患者均在腹腔镜下进行诊断和治疗,手术治疗治疗约为45min~150min,手术过程中出血量仅为10~350ml,患者住院7d,均痊愈出院,跟踪回访患者无一例并发症或者死亡。

3讨论

3.1急性阑尾炎:在国外治疗阑尾炎的手术中,腹腔微创技术已经成为了治疗阑尾首选的方法。其优点是:创伤小、手术中和术后患者疼痛小,对胃肠的干扰小,术后恢复快、把很小、美容效果明显。对比之下,开腹切除阑尾手术直接从切口处取出阑尾容易造成切口处的细菌感染[9];并且开腹手术的视野也极为有限,容易造成腹腔的清洗不干净,引流管放置不到位,炎性物质得不到有效的清除,手术后容易并发腹腔残余脓肿物和肠道的粘连,容易引发肠梗阻。相比之下,腹腔镜微创手术能对创口进行彻底的清洗,切口术后感染率明显的降低,具备了类似LC手术的各种优点:La手术在对阑尾切除的同时能通过视频全面的对盆腔、结肠、小肠进行探查,是一般的阑尾切除手术难以做到的;容易探查和诊断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妇科疾病等,这样就极大的减少了对病情的误诊。在对本次46里临床患者的诊治回顾性分析中,我们认为,La手术适合慢性阑尾炎,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和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但是阑尾周围脓肿,中晚期妊娠合并醒阑尾炎,阑尾根部穿孔,部分盲肠腹膜后位阑尾局部粘连等这些临床症状应该进行会诊之后再确定合适的手术方案为宜[10-11]。

3.2胃溃疡及穿孔: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临床上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药物也日益显著病有效,使得十二指肠溃疡溃疡手术治疗此类疾病明显的减少。在消化性溃疡穿孔的治疗中,目前手术仍是治疗此类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一般采用穿孔单纯缝合术。腹腔镜溃疡穿孔修补术是继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之后开展较快的腹腔镜手术。在一般的临床手术中,具有操作简便,手术过程安全,对创口的冲洗彻底,并且手术实施过程中能方便的安置引流管。在本组病例中,仅有1例溃疡穿孔患者的手术过程是完善的,本组的其余病例通过腹腔镜治疗也去的比较满意的效果。

急诊科治疗流程篇7

关键词:优化D接流程;缩短;危重患者;滞留时间

急诊室患者滞留时间是指患者从预检分诊开始到离开急诊室的时间段,包括急诊预检分诊时间、抢救治疗时间、初步抢救后决定住院到实际离开急诊室的时间[1]。近年来随着国家医疗体制改革,分级诊疗的逐渐开展,基层医院向上级医院转送患者增多,尤其是急危重症患者及疑难患者,面对逐渐增多的病患,急诊科的扩建往往不能满足患者住院需求,造成急诊患者滞留多、且以危重、复杂病历居多,患者病情得不到专科救治,医患矛盾日益紧张。本研究做了相关探讨,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病例选2016年1月~6月危重患者136例,均经护士根据卫计委分级标准预检分诊为一级患者,其中内科患者82例,外科患者54例;120送入77例,外院送入39例,自行就诊20例;入手术室患者12例,入介入室患者15例,入住各iCU85例,入住院科室18例,放弃治疗6例。

1.2方法

1.2.1设立抢救单元,急救仪器和物品集中放置设立急诊抢救单元,将监护仪、除颤仪、呼吸机、抢救车等急救设备围绕急救床合理定位放置;将治疗车抽屉重新划分布局,将抢救用物集中、分类、定点放置,专人管理,方便护士取用[2]。既节省了护士用物准备的时间,又避免了现场秩序的混乱。

1.2.2优化工作流程,确保绿色通道通畅从临床实际工作出发,急诊科与医务科联合制定危重症“六大病种”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全院实行“绿色通道章”优先的制度规定,并按院字号文件下达到每个科室。凡是盖有“绿色通道章”的处方、申请、化验单等均给予优先执行,同时可“先救治,后交费”。全院在医务科带领下制定“六大病种”患者救治转运流程图,全院一盘棋,在最短时间内迅速完成患者诊治、转运工作,保证患者救治、转运工作忙而不乱、有条不紊。

1.2.3培训护士急救知识和技术,提高急救能力多次组织医生和科室骨干护理力量通过理论授课、操作展示、技巧分享、操作比赛等形式培训医护配合要点、护护配合站位、包括颈外静脉留置针等各种穿刺技术、急救物品及仪器使用等,激发护士的学习热情,提高护士的急救能力。院领导多次参与演练,指导全院医护配合,使得全院一体,高度重视,急诊重症患者得到有效分流。

1.2.4合理配置和使用转运的人力、器械、资源,保障转运途中患者安全成立临时转运小组,由首诊负责医生、当班高年资护士、担架工人组成,负责患者转运工作。根据临床需要,科室配置小型化、便携式除颤监护仪、多个简易呼吸球囊等器械。对陈旧的担架车轮统一更换为灵活的万向轮,并购置了多功能转运车,满足了不同重症患者的需要;同时联系后勤保障部门设立专梯,增加后勤力量,增设3名担架工,24h不间断值班,保证了人力资源的配备,做好延伸服务,保障患者安全转运。

1.2.5急诊科与住院部交接单的设计以往门诊患者转入住院部,按普通转科记录单填写,内容复杂,且无重点,护士往往花费较多时间去书写记录单,交接时应交接的未交接清楚,留下较大隐患。我科分别设计了急诊病区与住院部交接单、急诊科与手术室、介入室交接单,专用交接单设计简单、合理,护士在交接时,既把重点项目交接清楚,又节约交接时间。患者在急诊科接诊后,医生接诊患者评估病情,相应科室会诊,决定入住科室,由护士准备好相应转接单,在相应栏内打勾,送入手术室或介入室,相应科室护士核实该以上内容。再在交接单上签名。此单书写要求按江西省文书书写规范书写,进入病历。此交接单大大节约了交接时间,使得患者得到及时的专科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

2结果

通过一系列措施优化护理流程,除6例患者放弃治疗外,其余130例患者均得到有效安置,同时缩短了在急诊科的滞留时间,得到有效安置,为患者预后创造良好条件,患者及家属满意度在95%以上。

3结论

急诊科是医院急危重症患者收治最多的科室,具有危重患者多、病情复杂、工作量大、护理工作重等特点。同时急诊科也是医院医患矛盾、暴力事件和医疗纠纷的高发科室。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法制观念及维权意识的增强,对急诊护理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也导致急诊科的医患关系越来越紧张。急诊护理路流程的优化过程中通过科学制定工作程序及严格按照程序开展护理工作,使护理工作标准化和规范化,实现了急诊护理管理的最优化,从而确保了各个环节的工作效率和质量[3]。我科自行设计急诊科与住院部专用专科护理记录单,缩短交接时间;增加后勤力量,增设担架工,做好延伸服务,保障患者安全转运;严格实行绿色通道、急诊优先住院程序;通过一系改进措施,优化转接流程,急诊留滞患者人数及时间缩短,转接迅速,患者安全风险降低,患者及住院部医护人员满意度增加,社会信誉度提高。

参考文献:

[1]DingR,mccarthymL,DesmondJS,etal.Characterizingwait-ingRoomtime,treatmenttime,andBoardingtimeinthee-mergencyDepartmentUsingQuantileRegression[J].academergmed,2010,17(8):813-823.

急诊科治疗流程篇8

关键词:医护配合;预防;口腔急诊;医疗风险;作用探讨

随着我国医疗就诊模式的转型,各医院急诊科不仅是急、危、重症疾病的抢救中心,还成为社会-医疗供需矛盾的缓冲区和矛盾突显区,对急诊科的医疗安全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口腔专科医院急诊科的医护人员与综合医院一样承受着医疗和社会两大执业风险的压力。由于口腔医学专业和布局的限制,以及口腔疾病人群的广泛性和就诊的不及时性,使得非门诊时段的急诊就诊安全管理成为科室管理的重要内容。然而由于非门诊时段的行政管理是薄弱的,因此医护之间的密切配合成为医疗安全和服务质量的重要保障[1]。作者近3年来将医护配合作为急诊科的安全管理手段应用于临床工作,在预防口腔急诊医疗和护理的风险方面取得了一些经验和体会,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本研究统计2013年10月1日-2016年10月1日共接诊的急诊病例153452人次。其中2013年度接诊46756人次;2014年度接诊51786人次;2015年度接诊54910人次,年平均增长率为8.39%。3年接诊病例中,颌面创伤病例14578例,占本组病例的9.50%;急性牙痛69053例,占45.00%;颌面部急性炎症43488例,占28.34%;急性口腔内出血3836例,占2.50%;非急症病例22497例,占14.66%。3年期间治疗急诊患者中,存在医疗安全风险病例132例,占本组病例的0.086%。

1.2方法

对我院急诊科近3年期间在口腔急诊患者治疗中存在医疗技术和医疗服务风险的132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和总结在医疗护理工作中应用医护配合方法降低医疗风险的效果和体会。

2结果

2.1医疗风险隐患的原因分布

本组132例医疗风险隐患中,技术质量隐患84例(医疗66例,占78.57%;护理18例,占21.43%);医疗服务48例(医生32例,占66.67%;护理16例,占33.33%),具体分布见表1。

2.2医护配合避免医疗风险隐患的效果

本组132例中,通过医护配合成功避免医疗风险126例,占95.45%;发生医疗安全事件6例,发生医疗风险6例,占4.55%(其中医疗技术纠纷3例,科内解决2例,院内解决1例;医患服务纠纷3例,全部在科内解决)。多年来通过医护配合的医疗安全管理方法不仅有效的降低了急诊科的医疗风险,而且使得急诊科成为我院连续8届的优质服务先进集体。

3讨论

3.1口腔医院急诊科的工作特点

随着医学的发展和学科的细化,口腔专科医院的独立建院使得口腔医学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然而,由于口腔疾病人群的广泛性和就诊的不及时性,使得非门诊时段的口腔急诊就诊流程压力逐年提高。然而口腔医院不同于综合医院由多学科共同参与急诊值班,遇到急、危、重症可以互相支援,辅助科室齐全。口腔专科医院非门诊时段科室医护人员的单一性和行政管理的薄弱,医护人员工作中遇到的风险和安全隐患需要独立面对,他们既是工作者又是管理者[2]。

3.2口腔急诊医疗的执业风险分析

随着医疗模式的转型,近年来医患信任危机严重地影响着医学的发展,特别是急诊科已成为医患纠纷和伤医事件的“重灾区”。由于夜间就诊患者疾病的突发性和疾病转归的不可预知性,使得医疗风险的发生率明显提高。特别是颌面创伤病因的不同,以及对日间门诊治疗出现并发症的患者对救治要求的不客观也加重了医护人员的社会风险,一旦处理不妥将会发生医患纠纷甚至伤医事件[3]。由于口腔急症在病种、症状、诊断及处理方面均具有与口腔常见病不同的特殊性,并且口腔急症的转归存在着不确定因素。因此要求医护人员具备很强的应变能力,随时根据病情变化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另外夜间突发医疗事件多,个别时段出现医疗高峰,需要医生既要有高超的医疗技术,又要具备敏捷、灵活的服务技巧。由于夜间是人体生理状态较差的阶段,对于这种高风险状态下的医疗工作特别需要医生和护士间的密切配合,否则很难完成医疗任务,甚至会发生医疗安全事件。

3.3医护配合在防范医疗风险的作用及培训

3.3.1医护配合在防范医疗风险中的作用在口腔急诊医疗中,绝大部分的治疗项目是由单个医师独立操作完成的,术中需要护士的协助和配合。由于口腔急诊患者病情的复杂性和病程的不可预知性,夜间医护人员的单一性,使得医疗中的鉴诊分诊、急危重症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颌面创伤的清创缝合中呼吸道的监护,急性牙痛的牙位和麻药的核对,口腔急症的输液观察,重症患者的转诊都需要医护之间的配合完成,如出现配合失误就会发生医疗差错和医患纠纷。近年来临床上医护配合的各种模式报道较多,特别是四手操作和六手操作在口腔医疗中的应用,不仅减轻了医生的劳动强度,同时也有效的降低了医疗风险的发生。由于急诊科不能停号,使得夜间医护人员生理状况的严重透支,加之当前医患关系的信任危机,使得医护之间的配合、支持、帮助更为重要。加强非急诊患者的鉴诊和急诊患者的流程管理,以方便医生提高治疗速度和质量,有效缩短患者等候时间。将护理工作中的“三查八对”制度引入口腔急诊医疗中,有效的提高了急诊科的医疗安全和服务质量。

3.3.2医护配合能力的培训由于专业的限制,口腔专业的医护人员的医学知识和技能更多的局限于口腔医学领域,而对多发伤和严重的颌面部感染而涉及的多学科医学知识和技能,特别是生命急救的能力明显不足,例如:心肺复苏术的操作技能;急救药品适应证的掌握;心电监护仪、除颤仪、呼吸机等急救设备的使用都应成为培训的重点[3]。每月组织医护人员进行急、危、重症病例的讨论,每年度开展科内急、危、重症患者的急救实战演练,以检阅医护之间的急救配合能力。另外对医护人员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夜间医疗高峰期与患者的交流沟通可有效地缓解患者及家属的焦躁情绪,培养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胆大心细,遇事不慌的职业素质。护士要熟知疾病的诊疗流程和治疗方案,医生要懂得口腔急症的护理常规,医护之间的配合默契必须建立在相应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之上。

3.4医护配合的方法

3.4.1颌面创伤救治中的医护配合伴有严重出血和骨折移位的颌面创伤,护士应及时进行生命体征的监护。对出现生命危象的患者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和氧气吸入,配合医生控制出血和将移位的骨折断进行复位。在急救中对呼吸道进行严密的监护[4]。对于老年外伤患者做好心电监护下协助医生进行清创缝合,对低龄的外伤患儿术前做好心理干预,使患儿配合医生完成手术。

3.4.2急性牙痛治疗中的医护配合急性牙痛是常见的口腔急症之一,由于口腔的解剖特点,牙痛的鉴别诊断尤为重要,特别是患牙牙位的正确诊断和术前核对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另外,物的选择及核对非常重要,特别是心血管病患者麻药选择和注射不当会发生严重的医疗风险;护理工作中的“三查八对”制度有效的规避了医疗风险。

3.4.3输液观察患者的医护配合口腔专科医院的患者输液工作是由急诊科的护士承担的,由于输液患者均是口腔重症,因此输液过程中的病情观察必须由医生协助完成。对于输液中的不良反应的急救也需要医护之间的配合[5]。

3.4.4危重患者转诊的医护配合急诊科对于口腔急、危、重症患者及时处理后往往需要转科或转院,在转诊前的对生命体征的检查和记录需要医护配合共同完成,并与相关科室或“120”医护人员进行交接,在转运途中做好患者的监护,并将病情向家属进行交代[6]。

3.4.5医患沟通和健康宣教中的医护配合在口腔急症治疗后的健康宣教对患者的预后非常重要。由于患者对疾病的发生和治疗的心理恐惧,往往对护士的单一宣教重视程度不够,甚至过后遗忘,因此对病情严重或是理解能力较差的患者,医护人员应相互配合进行健康宣教,已达到患者和家属理解和重视,必要时通过随访进行健康指导[7]。

4小结

近年来,将医护配合方法应用于口腔急诊医疗风险的预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8•12滨海新区爆炸伤救援中这种医护配合的效果得到了有效的验证。作者体会到:医护的配合首先要从科主任与护士长之间的默契管理配合开始,这是科室预防医疗风险的基础。在这种密切交叉、互补的管理下,形成医护配合的科室文化和氛围,对医护人员的关心、培养、支持、帮助成为医护配合的动力。

参考文献

[1]刘锐,李金源,任运辉,等.牙科诊疗操作医护配合模式的研究进展[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3,30(3):242-244.

[2]任建强.急诊急救工作中医护配合问卷调查研究[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2,7(9):839-842.

[3]侯晓文,冯秀芝.医护配合不当引发医疗纠纷的原因及对策[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0,12(5):741-742.

[4]刘家文,刘光碧,张洪敬,等.医护配合培训在提高护士急救能力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3):41-42.

[5]邝蕾,黎雪娟,吴伟.流程管理在门急诊输液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7):1555-1557.

[6]裘文娟,陈肖敏,俞永美.安全转运程序管理在院内危重患者转运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6,16(1):58-61.

急诊科治疗流程篇9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np)在急诊救治、护理急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现行诊疗、护理常规,制订急诊救治急危重患者的临床护理路径,选择102例急诊患者,依据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102例)和观察组(102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进行急诊救治和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依据设制临床路径实施救治、护理。结果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救治、护理的观察组患者的急诊护理质量、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相关知识、急救自救技能掌握程度、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等显明显提高,并发症减少,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推广、应用临床护理路径(Cnp)救治、护理急危重急诊患者,可有效提高危重急症患者的抢救效率及综合医院的护理急救能力。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急危重患者;急诊一体化急救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6-0001-01

临床路径是针对特定群体以实证为基础制定的日程计划表,为患者提供有序、有预见性的医疗护理服务。临床路径在许多国家已广泛应用,并取得良好的效果[1]。急诊接诊危重患者的最大要点是迅速、准确、及时抢救威胁患者生命的问题,为后续治疗赢得宝贵时间,若不及时抢救可导致肢体障碍等严重

并发症的发生,极大的影响患者及家属的生存质量和身心健康,给社会、家庭带来沉重负担。因此,急救诊治水平、护理服务质量等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影响极大[2]。我院急诊科自2011年起针对急危重患者的特点,参照、制定、实施了科学、严谨、规范的急救临床护理路径,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2月至2010年3月我科院前急救共收治204例危重患者,年龄20~105岁,参照国家医药管理局颁布《急诊医学》中院前急救病种[3]:其中心肌梗死50例,急性左心衰竭19例,严重创伤53例,脑梗塞34例,脑出血40例,慢性呼吸系统疾病8例。按就诊时间先后将纳入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2例:对照组男性27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57.5±1.8)岁,采用常规的救治方法;观察组男性30例,女性21例,平均年龄(49.3±6.7)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疾病种类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制定急诊一体化救治护理的临床护理路径成立科室临床路径实施管理小组,拟定临床急诊分诊、出诊、抢救等护理临床路径表格,并设置健康宣传、疾病相关知识测试表、护理满意度问卷等表格。

1.2.2人员培训实施前,对相关人员进行路径实施内容、急救技能培训、模拟实训,规范护理行为,使每人对路径的实施步骤均熟练掌握,详细记录、描述。

1.2.3实施对照组:患者按常规急诊护理规范进行急抢救、护理。观察组:出诊组护士接诊患者后,急救组护士的按路径的指示进行救治护理,每人次抢救结束后,由各组长对该次急诊停留时间、抢救成功、有无并发症、满意度、家属或患者的意见等各项表格内容进行评估

1.3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0.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经正态检验为正态分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组内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等级资料组间采用秩和检验。

2结果

2.1实施临床路径后两组患者急诊停留时间、抢救成功、并发症发生及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比较。见表1。

表12组患者急救停留时间、抢救成功、并发症发生及

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比较(X±s)

2.2两组患者满意度测评比较,见表2。

表22组护理质量满意度比较

U36.68p<0.01

3讨论

临床路径(clinicalnursingpathway)是针对特定群体以实证为基础、以计划表的形式辅以形象的图标,为患者提供有序、有预见性的护理服务;与传统护理模式不同,急诊临床路径的制定基于急救临床实践,并经多学科共同拟制,与常规急诊护理模式相比,具有多功能和作用,强调团队的协作、增加患方的介入,使得急救护理更加整体有序,明显提高急诊工作质量。

3.1在本次临床实践中,护理人员根据路径表格有计划、快捷地实施护理急救措施,如接诊危重患者后,先抢救、后登记挂号,同时开放绿色通道,通知相关科室,并在限定时间内完成救治、护理、分诊,救治过程流程规范,各人职责、分工明确,互相合作,有效保证了急诊绿色通道的通畅性,提高了抢救效率和患者的生命质量,为患者争取了宝贵的后续治疗和手术机会,护理不再是盲目机械执行或等医生医嘱后实施治疗与护理,而是有计划、快捷、高效的实施抢救措施,规范了救治流程,[6]。同时在实施中当目标发主偏移标准后,能及时发现,并给予对症处置,避免由于等待医嘱造成延误治疗、或护理工作繁忙、换班、能力水平不均及疏忽所致误差,做到合理、准确、持续观察病情,使患者从接诊到急救处置、完成治疗检查等时间比实施急救常规护理的明显缩短,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救治水平,保障急诊护理安全。

3.2增进护患交流,提高护理满意度Cnp使护理人员主动与病人沟通,增强了病人自我护理和意识的能力,掌握疾病相关知识和急救技能,主动参与到护理过程中,形成主动护理和主动参与相结合的护理工作模式[4]。由于从接诊病人到急救处理结束我们以最快的速度在最短的时间完成各项治疗、检查,把病人的等待时间降到最低,加快了病人的康复使患者及家属的精神负担及经济负担都大大的减少。同时临床路径工作由医生和护士共同承担可保持医护健康教育的一致性,避免与医生的告知制度内容重叠,明确护士的职责范围,加强与医生的分工合作,规范了操作程序,减少了医疗护理纠纷,使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有很大的提高。

3.4临床护理路径实施,使抢救和检查所需的时间比以前明显缩短,让病人在限定时间内完成治疗和护理,加速病人术后康复进程,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浪费,增加经济效益和病人满意度。提供具有强竞争力的“快、好、省”服务[7]。提高了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拓宽医疗市场实施Cnp使医疗、护理优势互补,规范诊疗行为,提高了医疗质量和工作效率。以缩短了病人住院日期,节约医疗成本,减少住院费用,以最低廉的收费让病人获得最佳医疗服务,病人满意度上升。“安全、优质、高效、满意”的护理服务品牌效应吸引更多患者就医,有效改善医患关系,全面提升医院的综合实力,为医院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5]。

综上所述,在急诊一体化救治危重症病人中应用Cnp是可行的,它可以提供持续性、科学性的医疗护理,使护理工作达到迅速、准确、安全,进一步提升急诊抢救护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邵孝金共.急诊医学―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2004:433―463.

[2]卢青.程序化院前急救护理.[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0,17(6):275―276

[3]徐慧梁.上海市1991-1995年院前急救病种分析.急诊医学,1997,(6)3:181-183.

[4]Cheahj.Clinicalpathways―ancvaluationofitsimpactonthequalityofcareinanacutecarejeneralhospitalinSingapore[J].Singaporemedj,2002,41(7):335―346

[5]郭锦丽,天江华,李佳慧.骨科临床护理路径表的设计及应用[J].护理研究,2004,18(12a):2124.

急诊科治疗流程篇10

急诊科医生年终工作总结1  20x年即将结束,新的一年即将到来。过去的一年,在院领导的关心支持和科主任、护士长的领导以及全体医护人员的努力下,急诊科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现总结如下。

  一、重视急诊科建设,多次抽调高年资、高职称医生充实急诊科的力量。科主任对医疗质量、医疗安全高度重视,善于协调,勇于承担。在这一年中,急诊科未发生一起医疗纠纷及医疗差错。

  二、重视业务学习,不仅多次组织科室人员的技能培训,使每个人都能熟练掌握各项急救操作,而且从未放松“三基”的学习,在医院组织的“三基”考试中取得了优秀的成绩。

  三、120急救中心的正式挂牌,对急诊科的发展起了极大地推动作用。院前急救、急诊室、iCU三者组成了有机的整体,急救体系即emSS初步建立了起来。与有关方面的合作,创伤病人来源得到了拓展,随着病员的增多,急诊科的救治力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四、业务量及收入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医院仍处在创业阶段,急诊科亦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急诊科是医疗护理风险最高的科室之一,我们只有不断加强内部质量控制,才能杜绝医疗隐患。急诊科是临床各科室的前沿,急诊科的工作需要各部门的协调、配合和支持。在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前提下,要切实加强各科室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形成默契。我们要时刻把病人放在首位,让病人体会到迅捷、安全、有效地医疗服务,对有意见的病人和家属,做好沟通及解释工作,努力化解矛盾,避免争执。

  新的一年,我们将再接再励,进一步深化“以病人为中心,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坚持把追求社会效益、维护群众利益、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放在首位,开拓创新,艰苦奋斗,狠抓落实,将急诊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急诊科医生年终工作总结2

  20--年对我来说是忙碌而又充实的一年,回顾这一年,在院、科两级领导的领导和指导下,在同志们的热心帮助下,无论是在理论水平还是业务能力上,我感觉得到了很大的锻炼和提升。

  前半年在急诊科,我充分感受到作为一名急诊科医生的辛苦,四天一轮的夜班,一干就是一个通宵,没有一点喘息的时间。往往是急诊病人还没处理完,门诊还有四五个在喊医生。每次轮到我值班,心里总有一丝隐隐的不安。虽然没有发生一起差错和医疗纠纷,但并不代表我的技术有多么让人放心,我心里很清楚,自己的能力存在欠缺,作为一名急诊科大夫,我所掌握的知识是远远不足的。但这也促使我在工作中及时发现问题,回到家后再翻书去寻找答案。这半年来我收获了很多,除了本身呼吸科的一些急救处理,主要还是心脑血管意外和中毒的急诊处理,通过请相关科室会诊,也从他们的会诊意见中学到了很,也使我今后在面对这些突发事件时更有信心了。

  经过半年的锻炼,8月1日我重新回“家”,虽然相比半年前我们的护士人员换了将近一半,但在我们主任和护士长的领导下,内四科亲如一家的氛围没有改变,一切都让我感到很亲切。离开病房那么久,病房里已经全面开始电子病历,第一天上班我傻眼了,不知道该干什么,感谢各位老师对我开出的错误医嘱及时指出和不厌其烦的指导、纠正。半年来感谢科室里每一位同志给我的帮助,对我工作的配合,还要忍受我的------

  急诊科医生年终工作总结3

  急诊科在各位院领导的正确领导及具体指导下,本着“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精神,进一步深化“以病人为中心”,提高服务质量,坚持把追求社会效益、维护群众利益、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放在首位,在全院科室的积极支持及急诊科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科室管理、医疗安全、业务技能、服务质量及总体效益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绩,在工作上积极主动,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求真务实,树立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结合科室特色的工作性质,围绕医院中心工作。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紧跟医院建设三甲医院的步伐,加强科室管理。

  今年是我院建设的关键年随着我院急诊医技楼的投入使用,急诊科由原来的不足500平方米,发展到1500平方米,分区实施齐全的新急诊科,做为我院的窗口科室,紧跟发展形势,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安全和管理,加强急诊队伍建设和稳定。科室高度重视科室管理,按照医院管理制度和科室的实际情况,制订了各种规章制度、核心医疗原则、各种工作流程、抢救流程,完善了各种医患沟通并均已建档立册。认真学习医疗各种急救流程,逐步建立健全质量控制流程,做到管理制度化、工作程序化。加强与各临床科室联系,下到临床各科学习,把院内会诊作为科室常规诊治之一,并认真听取各科室反馈意见,发现问题及时分析讨论、进行整改。进一步完善院前急救、院内急救衔接机制,保证“胸痛、脑卒中绿色通道”的畅通,全面提高应急救治能力。医疗质量是医院生存之本,立院之根,医疗质量的生命链不容许有任何地方出现断裂,而急诊科是医院的窗口,是医院管理、医护质量以及服务水平的具体体现,急诊科的任何一个环节的改进都可以优化整个医院的运作,使患者的后续治疗得到保障的重要环节。

  二、加强内涵建设,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

  我科医护人员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本着“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精神,把病人的满意作为医疗服务原则,把病人的愿望作为第一信号,把病人的满意作为第一追求,把病人的利益作为第一目标,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开展“亲情化、人性化、人文关怀”服务,做到因病施治,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全科不断学习完善医患沟通技巧,同时建立我院首个“临终关怀病房”给患者及家属创造出舒心、舒适、和谐、的就医环境,目前临终关怀的总人数已有10余例,经过对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宣教,病人及家属对急诊科满意度极大的提高。

  三、合理布局、加强业务技术培训,提高急诊科整体救治能力。

  急诊科是诊治和抢救病人的场所,仅有良好的服务态度是远远不够的,急诊科合理布局是实现快速救治的前提,在此基础上根据急诊科实际工作情况,将布局优化,优化出以抢救室为中心的急诊手术室、急诊处置室、洗胃室,普通诊室、急诊观察室,临终观察室、胸痛诊室、脑卒中诊室,在抢救室专门设置了复苏单元,并设有急诊药房急诊挂号,并根据病人的病情轻重危的情况进行分诊,极大的缩短救治救诊半径和就诊时间。并增添快速及时检查设备,实现心梗的快速检查。但是要有熟练的抢救能力和应急能力,对急诊病人要迅速准确做出诊断和处理,才能尽快减轻病人痛苦,这需要每个医务人员认真钻研业务,熟练掌握各种抢救仪器和抢救技术。因此,科室每月组织业务学习,加强各种抢救技术的培训,如心肺复苏术、心电监护、电除颤、呼吸机、气管插管等急诊急救的技术操作。对急危重症、疑难病人充分发挥科主任业务指导作用,亲自参与管理。对相关病例及时进行业务讨论,有助于提高全科医护人员的`急救术平。在全科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科医疗技术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一年来共接诊病人37000例;其中危重病人1280例,成功心肺复苏成功3人,全年为住院处收治患者5000余人,门诊手术600余例,全年急诊就诊胸痛患者3600人,其中急性心梗350人,急性脑卒中720人。救治重大交通事故1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四、防范事故发生、完善科室不足。

  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我们深刻的体会到医疗安全在医疗过程中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的工作对象是人,我们工作中的一丝一毫都关系着病人的生死存亡。病人的治疗结果深刻验证着我们的工作成败。尤其是医疗安全与科室的命运紧密相连,由于急诊是医院夜间接诊的地方,夜班患者集中,数量大,针对此情况科室及时调整增加夜班人员以防止忙中出错的情况发生,加强急诊病历等医疗文件的书写管理。组织急救演练,熟悉掌握各种急救流程,在实践查找不足,提高应急应变能力及急诊诊治能力,为科室的发展打好基础。

  五、加强整改,展望未来。

  回想过去一年来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得到很大发展,但也认识到许多不足,还有更多有待于完善努力的地方,急诊科目前人员急缺,年龄结构偏大,职称结构失衡,无病房,医保政策方面是制约急诊未来发展的阻力,无法贯穿诊治的始终,这样急诊医生技术水平不能得到提高,对病情评估告知等方面做的不充分、不严谨,随着医学科学分支的交叉和渗透,原本属于专科的知识不断转变成全科化的基础知识,全科化的外延不断扩展,内涵不断充实。急诊医师首先必须有高水平鉴别诊断能力。解各系统疾病的临床和实验室特点,熟悉各系统急症,掌握危重急症的救治,这就是急诊医学专业医师知识的广博性特点,只有总结过去,才能找到差距和不足,才能有今后努力的方向和目标。为此提出以下想法望领导给予指点与纠正。

  建立急诊全科病房:由于我院是全科培训基地,暂时没有真正的全科培训实习病房,由于急诊科是全科培训重要的一环节,接诊病种范围广,种类多,有了全科病房,接诊患者后有了后续的观察诊疗,减少很多的医疗隐患,建立全科病房可实现:

  1)、我院全科培训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培训场所。

  2)、减少急诊医疗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