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业市场营销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1:39:51

畜牧业市场营销篇1

1畜牧产品生产经营的特征

1.1生长周期长

与一般工业产品相比,畜牧产品具有生产周期长的特性。一般而言,畜牧产品的生产周期都在半年到一年之间。某些畜牧产品甚至会达到四五年的生长周期,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畜牧产品不能紧跟市场变化的步伐,随市场行情的变动及时的调整。因此,畜牧产品在营销方面需要更为灵活的手段和方法,在更为广阔的市场中寻求机会。

1.2生产的季节性强

畜牧产品由于产品的生物特性,生产的季节性强。畜牧产品由于自身的生物特性,生长、生产具有一定的季节性,虽然现代技术使得畜牧产品随时都有供应,但在总体上经常是集中上市,造成一定时间段内的供需不平衡,各地之间的价格差异巨大。生产的季节性,需要在营销手段上采取一定的措施,以寻求更多的市场机会,保护牧民的经济利益。

1.3生产的地域性

我国幅员辽阔,但并非所有地区都适合畜牧养殖,畜牧产品的生产具有一定的地域性特征。畜牧产品生产的地域性特征往往是产品滞销和脱销的根源,为解决生产的地域性特征问题,需要在营销方面采用更为灵活的手段,在更广阔的市场上寻找机会。

2畜牧产品开展网络营销的意义

畜牧产品网络营销是指在畜牧产品的生产、销售过程中,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的优势,广泛地寻找潜在顾客,采取目标顾客提前锁定、订单式生产、专业化配送、现代化结算等方式,打破地区间生产和消费的不均衡,实现农民增产增收、发家致富的一条有效途径。开展畜牧产品的网络营销活动,具有一系列的重要意义。

2.1节省购销成本

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无需建立实体店面和聘请过多的营业人员,就可以实现全球24h无间断的“面对面”服务。畜牧产品购销双方无需直接见面就能够实现交易,节省了店面租金、人员工资,减少了营销活动的中间环节,减少了购销活动的时间,使得营销成本大大降低,也使得购销双方的成本都大幅度降低。

2.2有利于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畜牧产品具有季节性、地域性强的特征。传统营销模式下,信息沟通不畅,很多时候在生产地积压难销,一文不值,而需求地供不应求,有价难买。开展畜牧产品网络营销,可以打破信息地域限制,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和寻找相关信息,解决供求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实现农民增产增收[1]。

2.3有利于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

畜牧产品网络营销可以充分实现消费者“货比三家”的愿望,从而寻找自己真正需要的商品;而生产者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进行宣传,确立市场定位,吸引消费者。畜牧产品开展网络营销活动,可以充分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实现由“生产什么,‘需要’什么”到“需要什么,生产什么”的转变。对于消费者普遍需求的部分,可以采用规模化大生产的方式进行满足,追求生产的规模效益;而对于少数消费者的个性需求,采用订单式生产来满足,追求生产的精益效益。

3畜牧产品开展网络营销存在的问题

3.1网络营销观念薄弱、利用率低

网上购物行为在大城市已经深入人心,并逐渐成为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和一种习惯。但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利用互联网实现产品销售和购物活动还处于初级阶段。现在农村大部分是留守的老人、妇女,他们普遍受教育程度较低,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慢,对于网络营销的认识不足,很多人对网络营销还心存疑虑,不太相信网络买卖活动,在农村地区开展网络营销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此外,在农村即便是已经接受网络营销观念的人,大多数对于如何使用网络、产品供求信息、进行相应的交易活动还不能够熟练地操作,对相应的交易规则和方法还不能掌握,网络营销的实际利用率比较低。

3.2网络营销平台建设不完善

网络营销活动的开展,需要建立完善的网络营销平台。当前形势下,互联网平台的建立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其对家庭主妇这一畜牧产品主要需求者的吸引力似乎并不是太大,他们更习惯于在电视等传统媒体平台上进行娱乐和寻求信息。加之,网络平台的多样化,并没有统一的一家媒体建立具有广泛知名度的农产品交易平台,众多使用者对其真实性、有效性具有一定程度的怀疑[2]。更有甚者,根本不知道该去哪里寻找和农产品信息。畜牧产品开展网络营销活动,亟需建立一个统一的交易平台系统,并进行广泛宣传使之深入人心。

3.3网络营销策略使用不当

囿于开展畜牧产品网络营销人员的自身特点,他们当中绝大多数没有接受过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普遍存在文化水平偏低问题。在开展网络营销活动过程中,只是简单地把产品信息堆砌到一起,很难根据目标顾客的地理位置、兴趣、爱好等因素,制订精准化的营销策略,不能起到吸引目标顾客注意力、实现最终购买的目的[3]。

3.4网络营销支持力度不足

目前,开产畜牧产品网络营销活动的大都是农民的自发行为,有政府组织的极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畜牧产品网络营销的发展。虽然一些地方政府部门也在大力呼吁畜牧产品网络营销、召开畜牧产品网络营销推介会、制定网络营销的各种政策和措施,但这些更多的是在口头上,真正落到实处、给农民带来具有实际操作性帮助的措施并不多,并没有真正起到推动网络营销发展的作用。

4畜牧产品开展网络营销的“五力”策略分析

畜牧产品开展网络营销活动,应该结合自身产品实际特征,全面推进畜牧产品网络营销的“五力”策略,才能够实现其网络营销活动的更大成功,见图1。

4.1深入贯彻畜牧产品

网络营销理念开展畜牧产品网络营销活动,必须使广大农民对网络营销有一个深入的理解。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手机信息、农村墙体宣传等各种媒体形式,在广大农村地区进行网络营销的宣传教育,使农民充分认识到开展网络营销活动的意义及作用,并将畜牧产品网络营销观念根植人心,开拓畜牧产品营销的新途径,对畜牧产品网络营销起到“推力”[4]。在城市地区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畜牧产品网络购买宣传,让更多的人利用网络实现畜牧产品的消费,对畜牧产品网络营销产生“拉力”,见图2。

4.2推动网络营销平台建设

畜牧产品网络营销的发展离不开网络营销平台的建设,完善、便捷、安全的网络营销平台是促进网络营销顺利发展的必要保证。针对畜牧产品营销的特点,开展网络营销可以建立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畜牧产品app营销模式。畜牧产品经营者应该着力打造自营app客户端,通过实时录像的形式推广农产品,增强畜牧产品营销信息的直观性,并鼓励用户进行微信、微博朋友圈的分享,提升畜牧产品信息传播的能力和速度[5]。此外,在具体推广过程中,还应注意与传统的报刊、杂志、电视等媒体相融合,即在具体广告营销活动中,通过扫描二维码的形式,与顾客进行充分的互动和交流,促使顾客完成畜牧产品的选购活动。

4.3积极探索畜牧业新型营销渠道的建设

破解畜牧业营销困境的一个主要途径就是打破传统的营销渠道,建立畜牧产品营销的短结构、内部合作及一体化的渠道结构模式,以适应市场需求的新变化[6],见图3~5。

4.4开展网络营销活动培训

目前,畜牧产品网络营销最大的问题就是广大农产品经营者不会使用现代网络技术进行相应的活动,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对广大畜牧产品经营者进行培训,普及网络营销的相关知识,使之掌握进行网络营销活动的必备技能。对畜牧产品经营者进行网络营销技能的培训可以采取“培训班进田间地头儿”的模式进行,方便农民掌握相关知识;也可以在有条件的地区实行农业互助组模式,组织部分农民进行专项学习,培养畜牧产品营销人才,专门负责本区域的畜牧产品网络营销活动。

4.5加强网络营销政策支持

畜牧产品网络营销活动的开展,离不开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农民开展网络营销活动的指导和帮助,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民开展网络营销活动提供帮助。相关部门应建立健全有关农副产开展网络营销活动的支持和帮扶政策,切实保障农民的根本利益。

5结论

以互联网+为基础,开展畜牧产品网络营销活动,构筑畜牧产品网络营销“五力”策略,可为农民破解畜牧产品生产季节、地域、信息的局限性,实现增收致富的梦想带来了新的契机。现代农民应充分利用互联网营销的优势,打破生产与消费信息的不对称,实现畜牧产品的价值增值。

参考文献:

[1]王骏俊,陆平,戴银.网络信息化手段在畜牧业中的应用[J].中国畜牧业,2016(2):58.

[2]王海玉.面向社会化媒体的畜牧企业品牌营销策略探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6(02下):219-221.

[3]王亚辉.畜牧业如何插上互联网的翅膀[J].业,2015,10(12):8.

[4]吾热亚提•马合木提.畜牧企业的营销策略和促销管理模式[J].赤子(上中旬),2015(21):219.

[5]金峰.畜牧兽医企业文化营销实施策略[J].中国畜牧业,2013(12):92-94.

畜牧业市场营销篇2

这次畜牧合作经济组织会议,目的是交流经验,研究发展。会上,所长做了精彩的讲座,典型单位交流了丰富的经验,省畜牧办对全省发展畜牧合作经济组织先进集体、畜牧行业优秀合作社和为发展合作社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

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认真总结我省畜牧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成就

目前,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40万个,其中,具有一定规模、运行比较规范的合作经济组织超过15万个;在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中,种植业合作经济组织占40%,养殖业占27%,加工运输业占18%,其他行业占15%;加入合作经济组织的农户2363万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9.8%。

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3.4万个,其中,比较规范的合作经济组织1.6万个,入社(会)农户237万户,占全省农户总数的11.4%。

省畜牧系统发展各类畜牧合作经济组织4000多个,其中比较规范的合作社2200多个。成立省级行业协会11个。目前,加入合作社和协会的农户30多万户。

合作社的发展,为农民解决供应、销售、加工等生产环节问题;解决资金、信息、技术、管理、土地、设施设备等生产要素配置问题;为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解决优质原料基地建设问题;为政府调控畜牧经济找到了抓手。

行业协会的发展,对加强行业自律、开拓市场、参与解决贸易争端,沟通政府、企业、农民之间的相互关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省禽兔产销协会在迎对日本、韩国贸易纠纷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得到了总理的表扬。省生猪产销协会在组织生猪、禽肉产品进入京津沪苏浙闽等省市消费市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现在,我省畜牧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各级领导重视。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在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议以及2004年、2005年、2006年3个中央1号文件中,明确指出要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全国人大常委会主持起草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法》已经广泛征求各界意见。

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视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工作。2005年出台了《关于鼓励和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意见》,省财政每年拿出20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

等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意见或决定。市2004年拿出50万元、2005年拿出200万元奖励优秀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1.16万个,其中畜牧合作经济组织2000多个。东营市2004、2005两年每年拿出300—500万元,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一是对专业合作社实行直补,对经营范围符合市产业结构调整方向、经营业绩优秀的合作社,补助1—15万元;二是贷款支持。广饶县已经成立合作社担保公司,由财政出资,对经营业绩优秀的合作社贷款实行担保,全市正在推行广饶县的做法;三是对合作社实行免费培训。宁阳、昌乐等县主要领导亲自抓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登记注册放宽条件、简化手续、降低费用,在信贷资金、物资供应、土地承包、税费征收等方面给予优惠扶持。

省畜牧系统树立了既抓生产力、又抓生产关系的观念,注重畜牧业生产组织形式的创新。省畜牧办和各级畜牧部门将发展畜牧合作经济组织作为推动畜牧业发展的主要措施之一,成立了专门的班子和人员,靠上抓合作经济组织工作。市采取“政府引导、典型引路、政策扶持、规范运作”等有效措施,全市畜牧合作经济组织形成了跨行业、跨区域、全方位、立体式分布的良好局面,已兴办各类畜牧合作经济组织155个,有18个正在建设中,其中畜牧系统领办的合作社86处。青岛市畜牧局确定2005年为“畜牧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年”,将畜牧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列入年度重要工作内容。齐河县发展各类畜牧合作经济组织460个,其中工商注册登记、规范运作的18个。

(二)合作经济组织形式多样。

1.组织形式、成员范围多样化。有基层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有区域性的联合社、行业协会;有跨区域的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我省有一大批跨村、跨乡镇、跨县的畜牧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这些合作社成立后,由于发挥作用好,吸引周边村、乡、县、市甚至省外许多农户参加,合作社经营范围突破行政区域,发展成为跨区域的经济联合体。

2.合作内容、合作机制多样化。在合作内容方面,有养殖型合作经济组织、加工运输型合作经济组织、物资供应型合作经济组织、科技信息及共同作业方面的服务型合作经济组织、综合型合作经济组织等类型。在合作机制方面,有松散的协会型合作经济组织,有紧密的合作社型合作经济组织。随着生产经营的发展需要,不少松散型合作经济组织向紧密型发展。

(三)多种力量参与发展。

1.农村党员干部、善于经营的农民。这是发展畜牧合作经济组织的主要力量。党员干部、善于经营的农民牵头兴办的畜牧合作经济组织约占50%,特别是一些有威信、有专长的农村党员干部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县乡机构改革、职能转变和农村税费改革,县乡机关和事业单位分流干部、村两委干部,日益成为发展合作社的重要组成部分。

2.畜产品加工销售龙头企业。为了获得优质、批量、稳定的原料,不少畜产品加工和运销企业已经参与发展畜牧合作经济组织,特别是一些大的加工出口企业,他们更重视通过畜牧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原料基地。

3.乡镇畜牧兽医站等农业技术服务部门。发展畜牧合作经济组织是基层畜牧兽医站等农口事业单位开展技术推广、技术服务和壮大自身实力的有效组织形式。莱阳市河洛镇奶牛养殖销售服务合作社、广饶县大王奶牛生产合作社、安丘市养猪协会等合作社和协会,都是县乡畜牧兽医站牵头办起来的。他们在发展合作社过程中,服务了农民,壮大了自己。

4.原来的国合流通企业。供销合作社、粮食、商业系统的企业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参与了发展合作经济组织,既有利于这些企业的发展,又有利于带领农民组织起来。宁阳县乡饮乡粮管所、供销社等单位,积极参与粮食和饲料合作社的工作,为农民提供了服务,为自己找到了发展的途径。

5.生产资料生产供应企业。种畜禽、饲料、兽药等生产供应企业,为了获得稳定的市场,促进企业产品销售,正在探讨通过合作经济组织的形式与农民建立联系。中牧公司、六和集团等正在探讨。

(四)合作经济组织日益规范。近年来,畜牧合作经济组织越来越认识到规范对发展的重要性,正在向发展与规范并重的方向迈进。相当一部分合作社和协会已在工商或民政部门登记注册,健全管理机构、经营机构、财务机构,管理制度日益规范,经营管理水平逐步提高,实力不断壮大,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五)合作经济组织出现联合的趋势。近年来,为适应扩大生产规模和开拓市场的需要,畜牧合作经济组织之间的联合开始出现,形成了一批区域性的联合社、联合会。为做大做强生猪产业,昌乐县10个生猪合作社联合起来,成立了昌乐县生猪合作社联合社,共同开拓上海等大城市市场。

(六)多方支持合作经济组织。我省发展合作经济组织一条很重要的经验,就是领导、理论工作者、实际工作者三结合。各级领导和理论工作者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召开多种形式的研讨会,不断进行理论探索和研究。在理论指导下进行典型试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是我省畜牧合作经济组织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同时,各级和各有关部门对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给予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加强监督和管理,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促进了畜牧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省社科院农经所、县域经济研究会、山农大、莱阳农学院、省委政策研究室、省人大和省政协的有关委员会、省财政厅、省民政厅、省工商局等单位,对畜牧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给予了大力指导和支持。

在充分肯定“十五”畜牧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省畜牧合作经济组织整体上仍处于发展阶段,规模比较小,带动能力比较弱,还存在着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一是对发展合作经济组织缺少深层次的研究,规划、管理、指导和扶持力度不够;二是合作经济组织大多内部运行机制不健全,发挥作用不理想;三是由于没有专门的法律规范,合作经济组织的法人登记困难,难于参与市场竞争,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等。这表明,发展畜牧合作经济组织的任务还相当艰巨。我们既要坚定信心,又要看到问题,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争取“十一五”我省畜牧合作经济组织有一个新的更大的发展,促进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

二、深刻认识发展畜牧合作经济组织的重大意义

畜牧合作经济组织的产生,是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生产力发展的必然选择,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和内在动因。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体制上要重点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在经营上,要解决农民如何组织起来,不断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二是在思想文化上,要解决农民如何不断接受教育,不断提高思想文化素质和科学技术水平。从我国农村的现实情况和国外的经验看,必须发展合作社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一)增加农民收入需要畜牧合作经济组织。畜牧合作经济组织能够在经营上把农民组织起来,解决双层经营体制难以解决的问题。合作经济组织可以为农民的家庭经营提供信息、资金、供应、技术、销售、加工等方面的服务;可以提高生产的计划性和抗风险能力;可以实行标准化生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可以发展二、三产业,从而促进畜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在经营相同产业的情况下,参加畜牧合作社的农户比不参加合作社的农户可以增加收入20-30%。

1.发展畜牧合作经济组织是提高畜产品质量的需要。当前,阻碍畜产品进入国内外市场的最大障碍是产品质量问题。国际市场,我国2001年12月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畜产品出口并没有象我们预期的那样有一个较大幅度的增长,而是出口纠纷不断,屡屡受阻。究其原因,有进口国技术壁垒问题,但是,主要原因是我们生产上的非标准化,以及畜产品质量保障体系上存在的欠缺。国内市场,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已经和正在实行市场准入制,我省有些产品不断从这些市场被挤出来,有些产品又不断挤进这些市场。究其原因,还是产品质量问题。在城乡广大市场,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消费者消费能力的提高,消费者对畜产品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市场经济要求畜牧业生产具有计划性、区域性、标准性,但是,小规模、分散性的家庭经营做不到这一点。按标准化进行畜禽养殖,进行疫病防治,进行产品分级分类,提高畜产品质量,迫切需要成立畜牧合作经济组织。

2.发展畜牧合作经济组织是调整畜牧业结构的需要。调整畜牧业结构,包括调整畜禽饲养的品种结构、数量结构,调整加工业的布局结构、产能结构,调整畜牧生产投入品的品种结构、能力结构。这些调整,没有畜牧合作社和行业协会难以实现。畜禽饲养上的周期性波动,畜产品加工能力上的盲目扩增,说明了我们在调整畜牧业结构上的无能为力。

3.发展畜牧合作经济组织是加快二、三产业发展的需要。畜牧业要现代化,农民要从根本上增加收入,关键是发展二、三产业。发展二、三产业,需要加大科技投入、资本投入,需要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农民是一个弱势群体,单个农户的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是非常薄弱的,单个农民跳出农门、进入城门的数量是有限的。发展畜牧合作经济组织,可以把合作经济组织成员以及城乡其他方面的个人和单位的劳动力、资金、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组织起来,实现资本和劳动的联合,做到分散的家庭经营做不到的事情,依靠集体的力量加快速度发展二、三产业。

(二)加强农村社区建设需要畜牧合作经济组织。

1.教育农民需要合作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是教育农民的学校。合作经济组织是结合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成员进行教育的,这种教育最深刻、最及时、最有说服力、最能达到教育的目的。我省每个畜牧合作经济组织都有教育成员、提高成员思想文化素质的意识和经验。合作经济组织为了搞好经营,需要结合经营需要,不断对成员进行教育。合作经济组织教育成员的内容,主要是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科学技术、思想道德等方面。通过不断教育,提高成员的法律和政策水平,树立依法经营的观念;提高成员的科技水平,提高依靠科技搞好经营的能力;提高成员团结互助、诚实守信的合作意识;提高热爱集体、热爱国家的思想觉悟。

2.开展社区物质和文化活动需要合作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能够组织成员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对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党支部、村委会要组织村民进行管理,这是村民自治的重要内容。村委会可以直接组织村民讨论决定这些事情,也可以通过合作经济组织组织成员进行讨论酝酿,特别对一些需要投资投劳的物质和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经过充分的酝酿后,对这些问题进行决定和实施大有好处。在经营上有组织的农民比没有组织的农民,可以更好地参与社区活动。

3.加强社区物质和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合作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成员生活在社区,合作经济组织的大部分经营活动在社区。为了提高合作经济组织成员的经营和生活条件,合作经济组织需要参与社区物质和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合作经济组织可以投资投劳,参与社区水、电、路、医、学、通讯、电视、幼儿园、敬老院、文化体育等生产经营和生活福利设施。我省有些合作社,已经做了这方面的工作。在社区范围内,随着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壮大,他们会更主动、更自觉地投资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社区物质和文化事业的发展。

(三)政府转变工作职能需要畜牧合作经济组织。

1.有效调控畜牧经济需要合作经济组织。由于我国畜牧业的广泛性、分散性,政府的调控政策难以面对千家万户的个体农户。畜牧合作经济组织可以发挥政府联系农民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一方面,作为农民利益的代表,合作经济组织可以向政府反映农民的意见和要求,为政府开展工作提供可靠依据,有利于推动政府职能与领导方式的变革;另一方面,政府可以依靠合作经济组织,把国家的方针政策有效地传递到千家万户,提高政府调控经济的有效性。

2.深化农村综合改革需要合作经济组织。当前,农村正在进行综合性改革。一是精简机构,压缩干部。一方面是压缩县乡机关和事业单位干部。现在,县乡机关和事业单位已经分流了不少干部,50多岁的干部就不再担任县党政部门和乡镇领导实职了。另一方面是压缩村两委干部。从2004年开始的农村两委换届后,我省村两委干部283581人,比换届前减少109657人。村两委干部平均职数3.5职,比换届前减少1.4职。二是县乡财政改革,农村税费改革。这项改革的目的是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这项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减少吃财政饭的人。

县乡机关和事业单位改革分流出来的干部干什么、怎么干?农村两委干部如何发挥作用、如何解决工作补助?这是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发展合作经济组织,可能是县乡机关和事业单位分流干部、农村两委干部发挥作用,解决工资报酬的主要途径。

县乡机关,特别是乡镇七站八所等事业单位的干部,多年在农村工作,农村情况熟,与农民感情深,又有专业知识,社会熟人多,他们带头发展合作经济组织,一般都办得很好,农民愿意参加。我省这方面的典型很多。

村干部经过党的多年教育,思想觉悟、工作能力、群众威信都是比较高的,他们是领头办合作经济组织的主要力量。

合作社的经营管理人员可以在合作社领取报酬。村干部领头办合作社,可以在合作社领取一部分工资报酬,合作社经营搞好了,村干部的家庭经营也可以增加收入,这样,村干部的收入就有着落了,他们就可以不计较村集体的一点补助,将来,农村干部可能向兼职、义务的方向发展,村干部为村集体工作,实行义务或者象征性领取补助。

三、发展畜牧合作经济组织要抓好的几项事情

今年和今后几年,我省畜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依靠科技和经济体制两个创新,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力量。

“十一五”畜牧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目标:到2010年,全省运作规范、竞争力强的畜牧合作经济组织力争发展到6000个以上,其中比较规范的合作社3000个以上,比较规范的畜产品行业协会1500个以上;全省1/3以上的养殖户加入一个或多个畜牧合作社;全省1/2左右的畜牧企业加入行业协会。

发展畜牧合作经济组织,要围绕四个方面、抓好四项措施。

——围绕四个方面

(一)围绕畜牧工作重点发展畜牧合作经济组织。围绕畜牧饲养三大工程发展畜牧合作经济组织,特别是发展合作社,这是发展畜牧合作经济组织的重点工作。当前,畜牧系统正在实施畜牧饲养三大工程建设,即围绕国家和省级111个龙头企业、以及市、县级龙头企业建设饲养基地;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标准化饲养村;围绕经济薄弱村开发建设畜牧饲养重点村。三大饲养工程大约拉动畜禽饲养总量1/3左右。要通过发展畜牧合作社或其它畜牧合作经济组织,统一搞好疫病防控、畜禽良种供应、标准化饲养场舍建设、畜禽科学化饲养、饲料兽药供应、产品加工销售等系列服务,实现资金、信息等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和增加总量,搞好标准化饲养基地建设。

当前,在发展畜牧合作社工作中,要突出解决三个问题。一是优势畜禽品种。家禽、生猪,这是具有竞争优势的畜禽品种;二是市场需求旺盛的畜禽品种。奶牛、肉牛、肉羊、皮毛动物,这是今年、可能近2年也是需求旺盛的畜禽品种;三是资金问题。目前,资金是阻碍畜牧业发展的关键。发展合作社要围绕这三方面做文章。

在畜牧业发展的资金问题上,要采取多种措施。其一,争取金融部门的资金;其二,争取政府扶持;其三,招商引资;其四,资金合作。要眼睛向内,向合作经济组织内部寻求资金。合作经济组织在资金合作上有一个很好的例子。平邑县卞桥镇石河村肉鸡养殖协会,117个肉鸡饲养大户,针对每批肉鸡出栏至下一批鸡苗购进有一个月左右的“歇棚”时间,组织会员根据养殖规模向协会存放一定资金,建立了400多万元的肉鸡养殖资金库,供会员周转使用。会员每饲养3000只鸡在歇棚时存入约3万元,在进鸡时可无偿借取4.5万元,出栏后归还。这一合作,有效解决了养殖农户流动资金不足的困难。在国内外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影响下,会员饲养一只鸡仍可盈利1.8元,户均纯收入2.8万元。

(二)围绕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发展畜牧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畜牧合作经济组织,是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有效措施。依托畜牧合作经济组织,可以为成员统一提供防疫、治疗等技术服务,为成员建立完整的畜禽养殖档案,加强免疫、用药管理,解决防疫工作面对一家一户的困难,促进了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顺利开展。目前,我省加入畜牧合作经济组织的饲养场(户)的畜禽免疫密度都达到100%。要通过大力发展畜牧合作经济组织,为成员统一提供防疫等系列化服务,促进社会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

(三)围绕县乡畜牧系统改革发展畜牧合作经济组织。当前,畜牧系统事业单位的改革已提上了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引导畜牧系统事业单位参与发展畜牧合作经济组织,可以发挥事业单位多年来形成的网络、人才、设施设备等方面的优势,带领农民搞市场经济,促进畜牧业的发展;可以适应当前事业单位改革的需要,强化服务功能,壮大自身实力,促进畜牧系统事业单位的发展。事业单位参与发展畜牧合作经济组织,可以将这些单位的服务功能与合作经济组织的组织功能结合起来,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畜牧系统事业单位要转变思想观念,树立全心全意为农民增收服务的观念,树立发展合作经济组织有利于单位发展的意识,积极牵头领办畜牧合作经济组织。要通过发展合作经济组织,促进畜牧系统转轨变型,加强单位自身建设。

(四)围绕二、三产业发展畜牧合作经济组织。加快发展二、三产业,这是我省增加农民收入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实践证明,依靠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二、三产业,是当前我省的一条有效途径。在发展二、三产业方面,可以从两个方面突破:

1.围绕产业化经营发展二、三产业。畜牧合作经济组织可以围绕畜牧业生产,开展供应、加工、运销、贮存、销售,以及相应的技术、信息、资金、管理等各方面的经营服务,发展一系列二、三产业方面的经营项目。

2.围绕合作经济组织成员和城乡居民生活需要发展二、三产业。畜牧合作经济组织成员和城乡其他居民,在生产经营、社会生活方面有很多事情需要社会化服务。合作经济组织可以经营商店、旅馆、运输车队、建筑公司、加工企业、家政服务、文化体育等项目。这些项目直接为成员和城乡其他居民提供服务,看得见,摸得着,容易办,容易管。

——抓好四项措施

(一)采取多种形式发展畜牧合作经济组织。“十一五”期间,发展畜牧合作经济组织,仍然以发展乡村基层合作社为重点。条件具备的,要不失时机地发展联合社。

1.按行政区域和跨行政区域办社相结合。要允许一村一社、一村几社;一乡一社、一乡多社;多村一社、多乡一社;独立办社、联合办社;按行政区域办社、跨行政区域办社等多种形式发展合作社。“十一五”期间,全省要发展一大批乡村基层合作社,打好我省合作社发展的基础。同时,要发展一批跨村、跨乡、跨县、跨市和乡镇范围、县市范围、全省范围的合作社。

2.兴办不同层次的联合社。要根据不同产品、不同生产经营环节的需要,兴办省、市、县联合社。可以根据不同产品办联合社,例如:省奶牛联合社,××市、××县奶牛联合社;可以根据不同经营需要办联合社,例如:省饲料供应联合社,××市、××县饲料供应联合社等。

省、市、县联合社的形成,可以有两种途径,一种途径是,基层合作社有了充分发展,合作社需要进行联合;另一种途径是,在一定社区范围内,合作社没有充分发展,只有若干小型合作社。依靠若干小型合作社,在这个社区范围内,或者在更大的区域内,成立联合社。新成立的联合社虽然基础不稳固,但是,只要方法对头,联合社依靠自己的能力,对基层社加强指导,加大支持,可以加快基层社的发展,加强联合社的能力。例如:当前,在全省基层奶牛合作社有一定发展的基础上,我们如果成立了省奶牛联合社,省联合社完全可以对全省发展基层奶牛合作社,在工作上进行指导,在经营上进行帮助,促进全省奶牛合作社的发展。

3.兴办不同经营内容的合作社。发展经营什么的合作社,要从当地的经营需要、经营优势出发,由经营者决定。可以根据畜牧业的不同品种优势,兴办经营不同畜禽的合作社。例如:蛋鸡合作社、肉鸡合作社、生猪合作社、肉牛合作社、奶牛合作社、特种养殖合作社等。可以根据畜牧业不同经营环节的需要,兴办不同经营内容的合作社。例如:经营种畜禽、饲料、兽药、畜产品加工、运销、贮存等经营内容的合作社。可以根据畜牧业生产全过程的需要,兴办提供不同服务内容的合作社。例如:提供信息、资金、科技、培训等方面服务的合作社。

(二)依靠多种力量发展畜牧合作经济组织。加快全省畜牧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当前,仍要依靠五个方面的力量,形成合力,加快发展。

1.积极引导农村党员干部、善于经营的农民领头办合作经济组织。家庭经营是我国农村经济体制的基础,社区服务、合作经济组织服务是农村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服务组织。要把面广量大、分散经营的农民在经营上组织起来,必须依靠农村广大的基层干部和善于经营的农民。党支部是农村各种组织、广大农民群众的领导核心。村委会是广大村民实行自治、组织社区物质和文化生活的组织,任何企业性组织不可替代。农村两委干部是农村党员、群众的领导核心,是提供社区服务的组织者,也是发展合作经济组织的领导力量。与农民利益不一致的企业和单位发展合作社,在共同利益没有大矛盾、大分歧的情况下,可以相安无事。一旦在利益上出现大的分歧,就会首先保自己的利益,顾不上农民的利益。这是由利益关系决定的,不可改变的。合作社是民办、民管、民受益的经济组织。农民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在发展合作社上,我们应该把工作的重点放在把农民组织起来的、发展农民自己的合作社。发展合作经济组织,离开农村两委干部和农民中的积极分子,那是绝对不行的。

2.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要积极发展合作经济组织。积极引导国家和省级畜产品加工销售龙头企业,以及市、县级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以合作经济组织的形式建立自己的原料基地。合作经济组织提供的畜产品原料要占到企业所需原料的1/2以上。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大部分要加入行业协会。

3.畜牧系统事企业单位要积极参与发展合作经济组织。畜牧系统事业和企业单位办合作经济组织,可以将技术服务和物流服务结合起来,并积极进行畜产品加工销售服务。畜牧系统事业和企业单位要通过参与发展合作经济组织,促进农民组织起来,促进本单位的发展,增加农民和自身收入。

4.加强与原国合企业的联系与合作。畜牧系统要主动加强与粮食、商业、供销合作社等原国有和集体企业的联系,共同参与发展合作经济组织的工作。畜牧系统在发展合作经济组织中一定不要有门户之见。

5.畜牧生产资料生产供应企业应该参与发展合作经济组织。种畜禽、饲料、兽药等生产供应企业,要通过一定的形式与畜牧饲养、加工企业和农户组织起来,为畜牧业发展提供服务。生产投入品企业参与合作经济组织,可以促进企业产品销售,促进合作经济组织发展。

(三)畜牧合作经济组织要搞好运营。畜牧合作经济组织在经营上,必须努力盈利,而且盈利越多越好。合作经济组织成员要增收,合作经济组织要发展,根本办法是搞好经营。要指导畜牧合作经济组织积极转变思想观念,完善规章制度,加强民主管理;要指导合作经济组织树立经营意识,建立财会制度,搞好经营管理;要指导合作经济组织,加强经营培训,提高经营能力。要通过联购分销、联合销售、加工增值、扩大经营领域等多种方式增加盈利,搞好经营。

1.联购分销。畜牧合作经济组织将成员需要购买的生产和生活资料统计起来,联合购买,分散销售,减少流通环节,获得批零差价。

2.联合销售。畜牧合作经济组织将成员的产品集中起来,统一卖出去,减少中介环节或实行产销直挂,节约销售费用。

3.加工增值。畜产品加工增值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畜牧合作经济组织搞畜产品加工有很多优势。其一,有人才;其二,有资金;其三,有经营场所;其四,有销售优势;其五,有信誉。搞畜产品加工增值,这是畜牧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根本方向。

4.扩大经营领域。畜牧合作经济组织要不断扩大经营领域,不断为成员提供新的就业岗位。畜牧合作经济组织在发展畜牧业养加销供的基础上,可以发展饮食、运输、住宅、商店、文化、体育等经营项目,不断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发展。畜牧合作经济组织应该把眼光放开,凡是农民在经营和生活当中需要的,就应该积极发展。

(四)切实加强对发展畜牧合作经济组织的指导。

1.解决对发展畜牧合作经济组织的认识问题。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重要,敷衍塞责、表面文章等做法,是发展不起来合作社的。现在,我们要真抓畜牧业,就要真抓合作社。我们要抓紧工作。

2.要从抓典型开始,抓点带面。要有计划、有安排、有组织、有步骤地加快发展。

3.要加大宣传舆论工作。广泛传播合作观念和典型经验,加强对农民合作意识的教育,提高农民发展合作经济组织的自觉性。

4.要与有关部门结合,指导合作经济组织搞好管理。建立民主管理、财务管理、分配管理、审计管理制度。要加强对合作经济组织经营管理的监督,定期对合作经济组织的经营情况进行审计,指导合作经济组织搞好民主管理和财务管理。

5.要对合作经济组织领导和经营管理人员进行系统培训。

6.要加大对重点市、县发展合作经济组织和先进合作经济组织的政策扶持。争取政府扶持,争取信贷支持,将发展合作经济组织与畜牧业项目结合起来,用好政府对畜牧业已有的支持政策。

7.为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营造宽松环境。

畜牧业市场营销篇3

一、认清山区现代畜牧业发展的主要优势和不利因素

(一)主要优势

1、生态环境的优越,有利于发展无公害畜产品。*市山清水秀,森林覆盖率高达54%;加之远离大中城市,工业污染源少,空气、水质达到或基本达到国家有关标准,拥有良好而安全的自然生态环境,从而有利于发展质量安全的畜产品。有人说*的牛羊“吃的是中药材,喝的是矿泉水”,相当于生产的原生态畜产品。

2、天然屏障的形成,有利于防控重大动物疫病。*地处秦巴山区,地貌沟壑纵横交错,农户居住分散,隔离条件相对较好,是众多平原地区乃至相当一部分丘陵地区所不具备的有效防控动物疫病的良好条件。

3、草地资源的丰富,有利于发展牛羊草食牲畜。全市现有草山草坡面积710万亩,年产农作物秸秆160万吨左右,利用成本低廉的饲草饲料发展草食牲畜,能大大提高养殖业的比较效益。

4、旱粮作物比重大,有利于发展节粮型畜牧业。旱作农业是*农业的一大显著特点。2008年全市粮食总产量达168.88万吨,旱作面积和产量占到粮食总面积、产量的70%以上,玉米产量首次突破50万吨大关。这是我市利用旱粮大力发展优质生猪的独特优势。

(二)不利因素

1、畜产品的销售运距较远。目前*离成都、重庆、西安等大中城市相对较远,交通不便、运输成本较高,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畜产品的生产经营成本,无形之中降低了养殖效益、加工效益和经营效益。

2、农民商品生产意识较低。长期以来,由于山区农民受传统习惯的影响,“养猪为过年,养牛为耕田,养禽为挣油盐钱”的思想依然存在,对畜禽良种化、生产标准化、养殖规模化、管理制度化的现代畜牧业生产“四化”意识不强。加之,近年来农民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加,尤其整家外出务工户数比例高达20%以上,在家留守人员多为老小,劳动能力缺乏,文化程度偏低,一定程度影响畜牧生产发展。

3、畜牧生产科技含量低。据典型调查,目前全市农村科学养畜面不到50%,生猪DLY三杂面不到30%,优质杂交牛占存栏牛的总数不到10%,与畜牧业发达地区相比,全市畜禽良种化率和畜牧业标准化程度均较低,畜牧生产科技含量不高。

4、畜牧业组织化程度低。我市地处山区,农户居住分散,畜牧业生产经营信息闭塞,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衔接的矛盾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畜牧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低,养殖业主抵御自然和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

5、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低。目前我市大多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小、技术装备差、生产方式落后,在市场竞争中缺乏市场占有率高的名牌产品和优势产品,而且畜产品加工企业与养殖生产业主未建立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经济利益共同体,龙头带动能力不强,存在着畜牧业生产与畜产品加工脱节的问题。

二、确立山区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关键措施

(一)科学定位发展思路。加快发展山区现代畜牧业,必须准确把握现代畜牧业的内涵和特点,立足我市农村人多地少、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山地丘陵为主、农民增收问题突出的基本市情,结合我市畜牧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进一步加大对传统畜牧业的改造力度,切实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走科技驱动型、内涵提升型、市场开拓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现代畜牧经济发展之路。牢固树立效益在规模、成败在防疫的意识,坚持发展与保护并举,统筹兼顾动物卫生安全、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做到规划布局科学、生产标准统一、发展规模适度、种养循环配套。

(二)优化调整发展结构。根据我市畜牧业发展现状和市场需求,当前和“十二五”前后,*市调整和优化畜牧业结构应坚持“市场导向提高效益、依靠科技提高质量、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扩大规模精深加工”的调整原则和“注重提高生猪质量,大力发展牛羊草食牲畜,积极发展优质禽兔”的调整思路,使*山区畜牧业朝着“优质、安全、高产、高效畜牧业”方向发展。其调整重点有三:一是调整畜牧业品种结构。大力发展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瘦肉率三元杂交猪和优质肉牛,积极引进推广良种禽兔,使良种畜禽在商品畜禽中的比重达到90%以上。二是调整畜牧业内部结构。充分利用丰富的草山秸秆资源,加快发展以南江黄羊、空山黄牛为特色的草食牲畜,逐步将非猪畜牧产值比重提高到50%以上;三是调整畜牧业产销结构。大力推进畜牧产业化经营,逐步形成产加销一体化、贸工牧一条龙的畜牧业生产经营格局。

(三)积极打造山区品牌。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品牌经济”。要充分利用*地处山区、生态环境优越的良好条件,从抓“健康养殖”入手,积极推进畜牧业标准化生产,切实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饲料兽药等投入品监管,有效解决畜产品卫生安全问题,大力发展无公害的生态畜产品;同时引导畜产品加工企业根据资源特点以及消费者需求,研发特色畜产品的生产制作技术、生产工艺和花色品种,形成同一畜产品的优质品牌集群,用集约的方式把产品的质量、服务等综合信息传递到消费者心目中,坚定不移走“被市场认可”的品牌之路,提高行业竞争能力。

(四)充分利用资源优势。一是充分利用丰富的草山秸秆资源。立足全市710万亩草山草坡和年产160万吨农作物秸秆资源,大力发展牛羊草食牲畜,增大节粮型畜牧业比重。二是充分利用宝贵的南江黄羊品种资源。突出抓好南江黄羊选育保种和扩繁增量,尽快建立南江黄羊基因库与生产性能测定站;同时,以四川北牧集团有限公司为龙头,以南江黄羊纯繁基地乡镇和繁殖场户为网点,着力培育高繁、快长、大型和黑色四个南江黄羊主体品系,进一步提高南江黄羊品种质量,不断扩大饲养总量,真正把*建成中国最大的南江黄羊种羊基地。三是充分利用充足的旱作粮食资源。*十年九旱,发展旱作农业具有良好基础。为解决长期以来种粮效益低的问题,要积极引导广大农民开展玉米、红苕、洋芋、小麦等旱粮及其附产物的利用转化,大力发展生猪生产,从而提高旱作粮食的转化效益。

(五)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坚持走龙头企业做强做大、基地发展规范有序、产加销一体化的发展路子。首先,要培育好龙头企业,重点对原有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改造、优化和提高;并采取与国内知名企业合资、联营等方式,或积极引进国内外上市公司、部级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实施大集团战略;其次,要积极发展畜牧合作社、专业协会等中介组织,使其成为畜牧产业化经营的有效载体;第三,要大力发展以农户标准化养殖为基础、适度规模为主导、种养结合的生态养殖模式,大力推进适度规模的养殖场户和畜牧产业园区建设,认真实施“百千万生猪增收工程”,既为畜产品加工企业建立稳固的原料基地,同时又促进农民增收;第四,要以“公司+协会+基地+大户”,“大户带散养农户”的运行机制为核心,积极引导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通过合同定单、股份合作、畜禽保险、两次返利等多种形式,促进生产与市场的有效对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降低农户养殖投入风险、疫病风险和市场风险,真正实现企业与农户双赢的目标。

(六)建立完善市场体系。面向国内外两个市场,坚持用抓工业的思路抓畜牧经济发展,以抓市场的理念促进畜产品流通。一是从建立一批畜产品交易市场和批发市场入手,逐步形成一定规模具有山区特色的畜产品集散中心;二是抓好信息市场建设,定期向社会相关信息,以市场需求引导农民发展畜牧生产;三是注重营销队伍建设,鼓励国家、集体、个人从事畜禽产品流通,实行多渠道经营,特别要加强培养农民自己的畜产品运销组织,鼓励农民组建联合体,统一组织生产,共同面对市场;四是延伸销售触角,通过在大中城市设立畜产品销售窗口,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或者与外地大型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联合,借助外力销售我市畜产品。

三、完善山区现代畜牧业发展的保障机制

(一)优化政策扶持。一方面,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已出台的一系列有利于畜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和激励机制;另一方面,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政府继续加大对革命老区、贫困山区畜牧业的政策扶持和项目支持力度。

(二)强化科技支撑。一是要在畜禽饲养环节增加科技含量。通过印发资料、技术培训、专题讲座、科技承包、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切实加强对养殖业主的科技培训,降低生产成本,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养殖效益;二是要在疫病防控环节增加科技含量。特别要尽快建立与世界贸易组织接轨的动物防疫保护体系,切实加强重大动物疫病综合防控,确保畜产品卫生质量,提高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三是要在畜产品加工环节提高科技含量。引导加工企业开展iSo9000质量认证和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HaCCp)系统建设以及实施良好作业规范(Gmp),全方位改进生产工艺与加工技术,进一步提高畜产品质量。

畜牧业市场营销篇4

一、畜牧业是一个很有希望的大产业。

1、畜牧业是衡量一个国家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版权所有

世界上农业比较发达的国家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比重一般都在60%以上,而我国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为35%左右,铜梁县畜牧业产值仅占农业总产值的23%。因此,要赶上发达国家先进水平,发展畜牧业已成为提高农业发展水平的客观要求,发展前景广阔。

2、畜牧业具有产业链条长、转换力强等优势。一是周期短、见效快,适合工厂化生产,规模化经营,还可带动种植业、饲料、食品、轻纺、皮革、医药、化工等的发展,拉长产业链条,而且还能推动小城镇建设、交通等其它产业的发展。二是可以促进农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使之形成生态、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

3、畜牧业发展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从国内市场看,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善,传统的以粮食为主食,以肉、蛋、奶等为副食的传统饮食结构正在被打破,粮食的份额逐步缩小,肉、蛋、奶逐步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生活品,需求量也将越来越大。我国现在肉类消费人平均占有量为45公斤左右,人均消费量438元,与人均粮食消费支出等量。预测,21世纪前10年,年人均肉类消费仍可保持年均3~5%的速度增长,在2010年人均占有量将达70~80公斤。目前,我国奶制品占世界平均的十五分之一,有着巨大的消费潜力和发展空间。从国外市场看,许多国家以肉、蛋、奶作为主食,把畜产品特别是草食牲畜产品称为“绿色食品”需要量很大。据资料介绍,我国草食性畜产品主要出口欧洲、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但出口量只能满足其需求量的30%左右,还有很大发展空间。有专家预测,中国入世后,种植业将受到很大冲击,但畜牧业及畜牧产品加工很可能是中国国际农产品市场竞争中的一个长盛不衰的优势产业。

4、畜牧业有良好的发展机遇。一方面,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后,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由长期短缺转变为阶段性过剩,有更多的粮食可用于发展畜牧业,大规模地实现转化增值。另一方面,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退耕还草,又促进农区畜牧业特别是草畜牲畜发展提供了机遇。再有,近年来国家对畜牧业发展更加重视,中央和市农村工作会都把发展畜牧业放在了重要位置,把加快畜牧业发展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重点之一,要求尽快把畜牧业发展成为一个大产业。目前,中央有关方面正在制定大力发展畜牧业的决定,必将更加有益于推动畜牧业的发展。

5、我市有发展畜牧业的自然条件。我市地域广阔,气候、水资源等自然条件优越,粮食、青饲料资源丰富,发展畜牧业比北方更有优势。同时还具有大城市、大农村并存的广阔消费空间,重庆大都市辐射范围广,集散效应强,利于扩展外销等优势。而且我市发展畜牧业还具有坚实物质技术基础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家家户户有养殖,如果加以引导,会起到牵一发动全部的效应。

二、大力发展畜牧业的思考。1、理清思路,明确发展方向。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加农民收入为出发点,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资源为依托,以科技为支撑,以结构调整为重点,以发展优质、天然、无公害的绿色畜牧产品为目标,把畜牧业发展为真正能带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希望产业。

2、大力引导,转变观念。各级干部首先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牢固树立市场意识、现代农业意识,花大力气引导农民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把种植与畜牧业彼此孤立,把畜牧业当家庭副业的传统观念,树立农牧结合,农牧联动的新思想,逐步过渡到畜牧业专业化上来,增强市场农业意识,使政府的决策转变为农民的自觉行动,真正把畜牧业当作一个大产业来发展。

3、培植龙头,推进产业化经营。产业化经营是畜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实现畜牧业升级的必由之路。但由于目前畜牧业发展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程度低,农民的小生产意识还不适应大市场趋势。传统的千家万户单打独斗的粗放经营方式,不能给农民带来致富。要实现产业化经营,推动畜牧业大发展,必须要有龙头的带动。实践证明,没有龙头的牵引,是不能带来产业化的。过去铜梁发展兔业,是散养的模式,虽是“繁星满天”就是没有“航空母舰”。后来政府以重庆铜梁群益兔业有限公司为龙头,大力扶持,引导走“公司+农户”的路子,在短短两年间,不仅带动了农民养兔致富,促进了铜梁兔业发展,而且公司规模迅速壮大,建成了西南最大的种兔场,种兔不仅在本县、本市畅销版权所有还销往四川、云南、贵州、广西、陕西等地,供不应求,肉兔远销吉尔吉斯等国外市场。1999年公司产值达400多万元。这就是龙头效应。因此,发展畜牧业应把工作重点放在找准业主、扶持专业户和龙头企业上,着力扶持一批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工厂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能起到龙头作用的养殖基地、畜产品加工企业、饲料加工企业、营销公司。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开拓市场、技术创新、资金融通、资产整合的功能。让“月亮”带着“星星”走,牵动千家万户农民闯市场、创品牌,实现分散的农户与大市场、大流通的对接,逐步向产、加、销一条龙的方向发展,推进畜牧产业化经营。

畜牧业市场营销篇5

南京市畜牧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状况

目前,南京市的畜牧专业合作组织依托主体、运行机制、合作性质的不同,大体可以分为2种形式:①协会形式。这种合作组织一般是以协会为载体,以市、乡兽医站或专业场户为主,以农户为纽带,组成的产、供、销一体化的服务组织,协会人员负责产前的市场信息、产中的饲养管理和疫病防治、产后的产品调运和市场销售等,农户只负责畜禽的饲养,农户通过协会与市场联系了起来,形成了以市场定产量、以产量上规模、以规模出效益、以效益富农户的良性循环。②“公司+农户”形式。一些有实力的规模养殖户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统一喂养、统一管理。依据生产要求和购销合同,由公司分期或集中回收农户的畜禽产品,进行加工增值或进入市场销售。农户通过公司进入市场流通环节,实现了以龙头带农户、以农户上规模,以规模成基地,以基地成市场、以市场见效益的良性局面,同时壮大了公司,带富了农户,也增强了经济合作组织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南京市畜牧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特点

南京市畜牧专业合作组织与当地农情和市场有机结合,发展速度快,效益显著。以六合竹镇的羊业协会为例,该协会成立于2000年8月,是南京较早成立的农业合作组织之一,专门负责肉羊产业的发展,经过多年努力,协会已发展成为集生产、示范、推广、培训、服务、协调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协会,拥有会员500多户,专业技术服务人员6名、畜禽养殖园区1个、标准化示范基地1个、农民养殖小区2个、肉羊交易市场1个、肉羊加工基地2个。在农业合作组织的带动下,六合竹镇肉羊饲养量呈跨越式发展,2008年肉羊饲养量已突破10万只,年销售商品羊7万余只,实现销售额4000余万元,带动农户1500余户,羊农户均收入达2.5万元。单个农户经济实力弱小,也无力掌握市场动态,单打独斗式的经营,不仅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也很难取得较好的增值利润[1]。畜牧专业合作社把养殖户有效组织起来,有利于提高畜牧产业的组织化、专业化、规模化水平,使养殖户得到更多的利益。南京温氏家禽育种有限公司是江苏省最大的优质鸡祖代种鸡场,拥有国家审定的新兴黄鸡和麻鸡配套,也是华东地区黄鸡和麻鸡父母代供种能力最大的祖代种鸡场,2007年公司发展合作养殖户126户(主要分布于石湫、洪兰、永阳、东屏、和凤、晶桥等乡镇),上市肉鸡60万只,每只获利1.8元,养殖户共获利108万元。2008年发展养殖户180户,饲养肉鸡433万只,每只获利1.9元,2009年计划发展养殖户400户,饲养肉鸡800万只,预计每户将获利2.4元,较参加合作社初期收入翻一番。

南京市畜牧专业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视自身养殖基地和示范区的创建,有利地推动了畜禽养殖的快速发展。南京黑玉特种家禽养殖专业合作社是一家主要从事以黑羽乌鸡为主的特禽养殖组织,自2005年成立以来,相继建成洪蓝镇蒲塘绿岛乌鸡生态养殖示范基地、蒲塘河圩埂生态养殖示范基地和秋湖林场自控乌鸡生态养殖示范基地,3处示范基地乌鸡现存栏4万多羽,有效扩大了黒羽乌鸡的养殖规模,发挥了基地的示范、带动和辐射效应。溧水县润阳獭兔养殖专业合作社2008年投资近250万元,先后在溧水县东屏镇金湖村、永阳镇东山村、永阳镇洞壁村、和风镇孔镇村新建和扩建了高标准獭兔养殖示范基地4处,建成标准化养殖笼舍2.4万个,有效促进了獭兔标准化生产技术和成果的推广普及。

畜牧农业合作社,一直视质量为生命,力争做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一些合作社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执行“五统一”措施,即:统一提供种苗、统一供应饲料、统一养殖和防疫技术规程、统一产品质量标准、统一品牌销售。南京黑玉特种家禽养殖专业合作社为确保青壳鸡蛋产品质量,制定了乌鸡养殖和防疫技术全套规程及青壳鸡蛋产品质量标准。浦口跑山鸡家禽养殖专业合作社统一要求社员养殖户严格按照合作社的饲养规定放养操作,爪戴脚环,不按规定放养操作的一律被淘汰。注重合作社成员的技能培训南京市畜牧业发展历史悠久,长期以家庭式养殖方式为主,从事畜牧生产的农户普遍文化程度不高,最新的畜牧科学技术很难推广,畜牧专业合作组织的运作,极大程度上提高了从业者的技术素质。以“溧水县润阳獭兔养殖专业合作社”为例,在技术培训方面该合作社每年聘请相关教授专家15人次以上,通过专题授课形式为全县专业社社员和其他獭兔养殖户培训2500多人次;每月组织技术人员下乡为社员实地指导3~4次;每年订阅了《实用养兔技术》《中国獭兔》《中国兔业报》《獭兔报》等10余种实用技术刊物免费发放给广大社员,编印通俗实用技术资料和报刊杂志2000余份、实用养殖技术光盘850余张分发给社员。通过多种多样的培训方式,大力宣传了饲养獭兔的科学技术知识,普遍提高了社员的科技素质,有力地推动了全县农村獭兔养殖业的发展。

农业合作组织有别于个体经营的一大优势就在于其可以统一生产标准,整合销售力量,加强对市场的开拓和经营品牌的再拓展,具体做法:①及时注册合作社产品商标,申报“绿色食品”和“有机产品”,提升产品档次。例如,南京跑山鸡家禽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伊始,就注册了“力健”牌跑山鸡,目前跑山鸡已经成为市、省、国家名牌,2006年获得了国家农业部颁发的“绿色无公害”证书,成功打开了北京、上海、苏州市场。②开设产品专卖店,发展直销和商,扩大品牌销售渠道。合作社多方拓展销售渠道,增强产品知名度和销售量。溧水县润阳獭兔养殖专业合作社在省内外近10个大中城市投资80万元设立了10~12个产品直销中心和产品中转站。南京黑玉特种家禽养殖专业合作社在南京、陈海军,等南京市畜牧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现状与思考上海发展乌鸡蛋经销商3个,开设了产品直销专卖店,同时利用“绿岛”农家乐一类市(县)农林局、旅游局定点旅游接待单位的服务平台,配套建设青壳鸡蛋销售服务中心,发展大宗团购单位和购买大户。③注重产业链延伸开发,规避养殖业风险。养殖行业历来风险较高,为减少单一经营的潜在风险,合作社注重产业链的延伸,规避养殖风险,有效提高合作社的经济效益。黑玉特种家禽养殖专业合作社建造了1座肉制品加工厂,与南京益生园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生产“南农”牌烧鸡,年产加工量15万只,加工后比直接消化处理的经济效益提高了20%以上。浦口“跑山鸡”合作社扩建冷库、设施养殖基地、粗加工厂等项目,2007年底合作社共养殖跑山鸡13万只,产蛋520万枚,为社员销售鸭子近3000只、牛肉1500kg、豆制品10万元、老山葛根粉丝500kg,麻油4000kg,实现销售收入1326万元,毛利润198万元,纯利润约98万元,社员户年均收入9300元以上,每户社员增收在3000元左右。不断完善对社员的管理对社员的管理关系到合作社的健康发展,南京溧水黑玉特种家禽养殖专业合作通过成立合作社养殖、防疫技术咨询服务中心,完善“全程式”服务工作;及时修正、完善合作社章程,颁发了社员证书,社员与合作社的交易在证书上予以记载,作为年终2次返利分配的依据。#p#分页标题#e#

南京市畜牧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优势及存在问题

发展优势各级政府极积引导,支持力度逐年增加畜牧经济合作组织是在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顺势产生的,在提高科学养殖、促进农民增收上确实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近年来,各级政府加大了在政策和资金上对合作组织的扶持力度,2009年南京市用于扶持合作组织的资金总额达1386万元,其中省级财政下拨460万元,地、市、县扶持资金926万。建立畜牧经济合作组织的积极性日趋高涨在畜牧致富过程中,畜牧经济合作组织在农户、市场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让农户、企业找到了畜牧致富的最佳结合点,在带动农民增收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如今,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效应得到充分释放,农民创办或是加入合作社的积极性高涨。到目前为止,南京市畜牧专业合作组织已经发展为:以协会牵头,市、乡镇站参与主办的畜牧经济合作组织、以协会牵头,专业场户主办的畜牧经济合作组织、以“公司+农户”的形式、以企业主办畜牧经济合作组织等多种形式,共计157家。专业技术人员成为主导力量早期畜牧专业合作组织暴露出发展水平和个人科技文化素质与市场发展要求不相协调,对新技术、新产品缺乏吸收、开发和创新的能力,组织服务功能单一,难以满足农民的需要。

为此,市、区县和乡镇有关部门充分发挥南京教育文化优势,鼓励市乡畜牧技术人员,采取蹲点包场,跟踪指导、定期培训、长年服务等形式,直接参与畜牧经济合作组织的建设,使全市50多名高、中级畜牧专业技术人员成为经济合作组织的技术骨干,推动畜牧经济合作组织在建设上,规模上与畜牧生产发展相适应。畜牧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存在的问题合作经济占整个畜牧经济的比重较低畜牧经济合作组织现在仍还处在发展壮大时期,以合作组织带动的肉羊、家禽、奶牛、乳品,肉品加工等产业的发展,虽使畜禽饲养量有一定的生产规模,但是就目前而言,南京市畜牧经济合作组织产值占整个畜牧经济的比重仅为6.5%,对社员提供良种、防疫、技术管理、产品销售的服务不能得到及时满足,有些服务还局限在某个环节,影响了合作社的发展壮大,其优越性还未得到充分的发挥。合作社的发展格局总体趋好,可局部发展不平衡全市畜牧专业合作组织的分布情况:江宁15家,浦口49家,六合27家,高淳36家,溧水25家,栖霞5家,从畜牧生产的总量分布来看,格局趋于合理,但是江宁发展总量偏少。从单个畜禽产业来看,南京市共有生猪产业合作社37家,江宁区5家,浦口区14家,六合区6家,高淳县12家,溧水县和栖霞区生猪存栏总数14.4万头,目前还没有生猪产业合作社,与区县的生猪产量不相协调,局部发展不平衡。结构松散,竞争力不强在调查中还发现,部分农户,特别有一些大户仍停留在满足自身利益的实现,对与其他农户进行合作把事业做大做强的意愿不足,部分入社的小农户,更多的只关心自身效益的提高,对合作社运作的参与意识不强。

畜牧经济合作组织一部分是由长期从事种养业,贩销业的大户组成,少数合作社是“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运作,多数合作社是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运作,龙头企业作支撑的广度不够,吸引真正意义上的农户入社广度不够,相互之间没有经济利益捆绑,凝聚力不强,抗御风险能力弱,整体的经营广度不够,竞争力不强。制度不健全畜牧经济合作组织的建设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长期运行中也暴露出有些组织章程不健全、制度不完善、合作较松散、易出现工作有分歧、内耗内证的现象。主要表现为:①运作不规范,不少农民专业合作社有章程、有制度、有办公场所,但只写在纸上,流于形式、形同虚设;②组建不规范,不管条件是否成熟,尤其极少数入社成员动机不纯,抱着“搭便车”、想套取上级扶持资金的心态参加合作社[2]。对专业合作社的扶持不够系统目前,南京市用于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扶持资金主要集中在市级以上,区县一级几乎没有相应的专项扶持。从调研情况看,近几年发展起来的畜牧经济合作组织资金来源以自筹为主,税务、银行对农民专业合作还没有单独设立相应的政策扶持体系,带来合作社税收政策不清晰、贷款难等问题,致使畜牧经济合作组织发展速度不快,大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未建立强有力的经济实体,开展业务工作受到限制,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与畜牧生产的快速发展不相协调。设施农业配套有待增加畜牧专业合作社由于起点低,加上资金运营的总体缺乏,使得组织合作社内部的设施配套落后,还停留在早期传统畜牧业发展水平上,不能适应规模化、集约化、生态化的城市化农业发展要求,缺乏市场竞争力,难以形成大的市场覆盖面,合作组织优越性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对策措施

畜牧业市场营销篇6

一、充分认识加快畜牧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加快发展畜牧业是农业发展新阶段的战略任务。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是农业发展新阶段的中心任务。大力发展畜牧业,有效地转化粮食和其他副产品,可以带动种植业和相关产业发展,实现农产品多次增值,促进农业向深度和广度进军,是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措施。大力发展畜牧业,更多地吸纳农业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就业机会,可以更合理、更有效地配置农业资源,是新阶段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农业将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对外开放,加快发展畜牧业,有利于发挥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二)不失时机地加快畜牧业发展。我国农产品供求关系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粮食供求平衡、丰年有余,现有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畜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的阶段,随着人们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城乡居民膳食结构中动物性食品消费将逐步增加,发展畜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必须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三)尽快把畜牧业发展成一个大产业。畜牧业的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农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要进一步明确发展思路,面向市场,依靠科技,优化畜禽品种结构,加强饲料生产和草原建设,强化畜禽疫病防治,提高畜产品加工水平,使我国畜牧业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力争用五到十年的时间,实现我国畜牧业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根本性转变,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明显提高,畜牧业收人占农民收人的比重明显提高,畜产品出口竞争力明显提高。

二、大力调整、优化畜牧业结构和布局

(四)明确畜牧业结构调整重点。要把研究。开发和推广畜禽优良品种、提高畜产品质量作为调整畜牧业结构的重点。努力增加名特优新畜产品,实现品种结构多样化,满足不同消费层次需求。稳定发展生猪和禽蛋生产,加快发展肉牛。

肉羊和肉禽生产,突出发展奶牛和优质细毛羊生产。提高奶类在畜产品中的比重,积极推广和实施"学生饮用奶计划"。

(五)优化畜牧业区域布局。在积极发展牧区畜牧业的同时,加快农区畜牧业发展。农区特别是粮食主产区,应以粮食转化为主,发展适度规模的家庭养殖和专业饲养小区。注重牧区草地生态保护,加快草原改良,改善生产经营方式,提高牲畜的出栏率和商品率。经济发达地区和大城市郊区要发挥科技、人才和市场优势,加快集约型畜牧业发展,率先实现畜牧业现代化。

三、加强良种繁育、饲料生产和疫病防治体系建设

(六)加大畜禽良种体系建设力度。坚持国内培育与国外引进相结合的方针,在充分利用我国现有畜禽品种、加大选育工作力度的同时,积极引进国外优良品种,提高良种生产和畜产品质量水平。加强畜禽种质资源保护,重点建设一批畜禽良种场(站)和种质资源保护场(区)。建立多种形式的种畜禽生产基地。健全种畜禽质量监督体系,严格执行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制度,加强对种畜禽生产经营的法制管理,保护广大农牧民的利益。

(七)建设高效安全的饲料生产和监管体系。高效安全的饲料生产体系是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要建立优质饲料生产基地,增加饲料供应能力。

继续做好秸秆养畜过腹还田工作,巩固已有成果,扩大示范,加速推广。大力发展饲料工业,实现粮食转化增值,开发饲料新品种,健全和完善饲料工业体系,优化饲料生产结构,深化企业改革,提高饲料工业技术水平。建设饲料安全保障体系,加强饲料生产和安全监管,完善饲料卫生标准和检测标准,依法开展饲料质量检测监督,坚决查处在饲料产品中使用违禁药品和滥制乱用饲料添加剂的行为。

(八)强化动物疫病防治体系建设。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始终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对于严重危害畜牧业生产和人体健康的动物疫病,要制定防治预案,实施计划免疫。加快动物疫病防治基础设施建设,健全疫情测报、防治系统;预防和扑灭动物疫病所需的药品、生物制品和有关物资,应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保证适量的储备。加强动物及动物产品的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严格控制染疫动物及产品的流通。加强口岸检疫,严防境外动物疫病传人。依法对进口动物产品的国外生产、加工、存放实行注册登记制度,严格卫生检验检疫。建立注册兽医制度,规范从业兽医行为。健全兽药管理法规、质量标准和监察体系,推行兽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实施兽药残留监控计划,加大查处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兽药产品的力度,确保畜产品安全卫生。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的重点在基层,要加强县乡防疫队伍建设。

(九)加强对转基因畜禽产品生产、安全的监管。建立健全农业生物技术的安全法规及行政管理程序,对畜禽动物转基因生物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进行有效监督和控制。

四、保护和合理利用草地资源

(十)合理使用草地资源。草原牧区要推行以草定畜,划区轮牧,科学管理,提高草地畜牧业的综合效益。半农半牧区实行草四轮作,舍饲圈养。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开发南方草山草坡。落实草原家庭承包制,调动广大牧民发展牧业生产、保护和建设草原的积极性。

(*)强化草原建设、保护和监管。加快牧草种籽基地建设和草场水利设施建设,推广人工种草、飞播种草、围栏封育和改良草场。建立基本草地保护制度,严格控制草地的非牧业使用。坚决禁垦牧区草原,制止采集发菜、滥挖甘草等固沙植物。加大草原鼠虫害综合防治力度。建立草地类自然保护区,保持草地生态多样性。按照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尽快制定草地生态建设规划,切实做好退耕还草和天然草原保护工作。要加强草原防火的宣传力度,提高草原地区广大干部和农牧民的防火意识;同时,完善草原防火各项制度,充实防扑火设施装备,提高防扑火能力。

五、大力推进畜牧业科技进步

(十二)加强畜牧业科学技术研究。围绕影响畜牧业发展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集中力量,联合攻关。对畜牧业生产、加工急需而在短期内又难以突破的关键技术,要积极组织引进。加快兽医高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加强动物重大疫病流行规律和畜禽重要经济性状遗传规律等基础研究。支持畜牧业科研、教学单位与企业联合,发展高新科技企业。

(十三)加大畜牧业技术培训和推广力度。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畜牧业科研成果尽快转化;继续实施"丰收计划"和推广一批适应性强、增产增收效果明显的畜牧业先进实用技术,突出抓好畜禽品种改良、动物疫病诊断及综合防治、饲料配制、草原建设和集约化饲养等技术的推广。同时,要稳定畜牧业技术推广机构和队伍,积极鼓励科技人员到生产第一线服务,切实改善技术推广人员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努力探索和建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畜牧业技术推广的新机制,不断提高服务功能和水平。加强畜牧业科技教育和培训,实施畜牧兽医行业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绿色证书工程",提高畜牧业技术人员和农牧民的整体素质。

六、促进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

(十四)重点培育一批规模大、起点高、带动力强的畜产品加工企业。支持这些加工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引进,加快在畜产品加工、保鲜、储运等环节的技术创新步伐,促进企业重质量、创名牌,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根据市场需求,以肉类和奶类加工为重点,以冷却肉、分割肉、液态仍为突破口,生产方便卫生的肉、奶制品,开拓畜产品消费市场。搞好动物副产品综合利用,实现多次转化增值。

(*)发展畜牧业产业化经营。产业化经营是促进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有效途径。鼓励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公司加农户等形式,发展产业化经营,提高企业竞争力和扩大畜牧业生产规模。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和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更好地带动农牧民致富和区域经济发展。

(十六)促进畜产品出口。赋予有条件的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进出口权,鼓励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竟争。加强无规定疫病示范区建设,按照国际标准组织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卫生质量检测监督,努力提高我国畜产品的国际市场信誉,扩大出口。

七、加强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

(十七)建立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畜产品市场体系。继续建设多种形式和规范的初级市场,重点发展产地批发市场和专业市场。鼓励采取产销直挂、连锁经营及网上交易等方式,拓宽畜产品流通渠道。健全和完善市场规则,规范企业行为,打破地区封锁、部门垄断,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推广"绿色通道"的做法,保证鲜活畜产品的运销畅通。完善羊毛拍卖制度,搞活羊毛流通。

(十八)培育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中介组织。积极培育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经纪人队伍等中介组织,为农牧民进人市场提供优质服务。近年来,各地生猪和禽蛋的民营运销组织十分活跃,对于搞活畜产品流通,稳定和促进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各地区和有关部门应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加以扶持和推广。

(十九)加强对畜产品的质量监管和信息服务。建立健全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加强质量检测监督。逐步推行畜产品标准化生产,实现畜产品的优质优价。

加强信息服务,建立健全多种形式的信息传播网络系统,完善畜产品生产、销售和消费信息的收集和制度,为农牧民提供准确、及时、有效的市场信息,正确引导畜产品生产和流通。

八、加大对发展畜牧业的领导和支持力度

(二十)加强对畜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加快畜牧业发展的重要性,把畜牧业作为一个大产业来抓,制定并落实相关政策措施,切实解决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全面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畜牧业市场营销篇7

1中国畜牧业发展的成就

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畜牧业生产发生了巨大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改革开放前,老百姓买肉、蛋得凭票。今天,肉蛋奶不但敞开供应,而且开始讲究安全放心。

据统计,2005年中国畜牧业总产值为1.3万亿元,至2008年,已达到2万亿元。全国共养殖有16亿头猪、4亿头牛和7亿只羊,鸡、鸭、鱼等其他畜禽类的数量就更多。2008年,全国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7278万t、2701万t和3781万t,比1980年增长了4.7倍、9.5倍和26.7倍,平均年递增6.4%、8.8%和12.6%。1978年,全国人均肉、蛋、奶占有量分别只有8.9kg、2.4kg和1.0kg,到2007年,人均占有量已分别达到52.0kg、19.0kg和27.5kg,分别是1978年的5.8倍、7.9倍和27.5倍,中国人均肉蛋奶的消费已经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5%[1],畜牧业经济已从家庭副业成长为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2畜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中国是一个畜牧大国,但在当前的畜牧养殖产业体系中,存在着国家、集体、股份制、个人等多个生产业态。农业和牧业相结合的农牧业结构仍然还是目前畜牧养殖业的主体,工厂化畜牧企业依然只是凤毛麟角。据统计,91%的猪肉产品、99%的牛肉出自农牧方式,工厂化养殖方式仅为1%;羊肉的散养方式占98%;禽肉的农牧式占82%,禽蛋的农牧方式占94%,其中专业户占36%,散养户占58%;牛奶农牧式占80%;绵羊毛放牧式占70%,农牧式占30%,工厂化则为0。以农牧结合为主的畜牧业在中国的畜牧产业中仍占主导地位,而在农牧结合的畜牧业中又以非专业养殖户的传统式散养或小规模圈养为主[2]。如此一个大规模的行业产业,再加上上述生产模式,在市场经济的调控下,行业的发展很容易受市场价格的制约。据2009年上半年统计,四川省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596.3元,同比增加了307元,增长13.4%,但是农民人均牧业收入只有571元,同比减少了60.56元,减少了9.59%。农民人均出售猪肉26.57kg,同比增长了5.25%,人均收入380.29元,同比减少了21.73%。据对亳州、合肥等地部分养殖场(户)调查,每出栏1头肥猪平均亏损50元左右[1],可见,畜牧业是增产减收。对于上述诸多的问题,诚然有些问题属于政策、法规层面,需要各级政府配合有关部门解决。但是有很多的问题是与畜牧业经济信息及市场信息密切相关的,没有建立起有效、科学、快速的反应机制,使得产业容易出现价格上涨一哄而上,价格下跌生产收缩,这就给行业发展带来巨大冲击和波动,这种冲击和波动不利于提高农牧民收入水平和实现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3]。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缺少有效的市场信息引导。由此看来,市场信息体系的滞后和不完善,直接影响到行业产业的发展与稳定。

3中国畜牧业市场信息服务组织

中国畜牧业市场信息和其它行业在大的格局上没有区别,也存在着市场、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畜牧业市场信息服务工作是畜牧业发展的牛鼻子,牵一发而动全身,畜牧业市场信息服务工作做好了,畜牧业经济也将被带动起来。大量事实可以证明,中国畜牧业的发展,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市场供给日益丰富多彩,优质产品率不断上升,新品种、新产品层出不穷,毫无疑问与中国畜牧市场信息的服务有着密切的关系。当今畜牧业市场信息主要来自以下服务组织[4]。

3.1政府性质部门

国家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他们负责向社会定期或不定期地政策信息、统计数据、市场动态等。

3.2准政府性质机构

各级国家有关部门的信息中心、畜牧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等。他们是政府部门直属单位,承担政府的部分信息服务任务。

3.3教学科研系统

各级各类畜牧教学、科研单位。他们产生和传播大量畜牧科技等方面的信息。

3.4社团组织

畜牧行业协会和学会。他们发挥着协调、咨询、服务、桥梁纽带作用。

3.5其他信息服务组织

有关媒体、商业性机构、大型企业内部的信息服务机构、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村合作及中介组织、经营大户、农民经纪人等。他们一头连农户,一头连市场,搭起了畜产品走向市场的桥梁,弥补了政府信息服务功能的缺欠。

4畜牧业市场信息服务存在的问题

虽然上述信息服务组织对畜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很难满足农牧民对畜牧市场信息的需求。

(1)中国经济管理体制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确立,现在人们已经在围绕市场情况考虑和安排生产、加工、经营、消费等一切经济活动。但畜牧交易市场体制不完善,畜产品贸易市场建设滞后,仍属传统自由交易,交易行为不规范;市场信息缺失,畜牧业生产信息、销售流通信息不畅,对市场的需求变化把握不准,由此使畜牧生产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某些畜产品存在阶段性、结构性过剩[5],造成了畜产品价格的起伏不定,既浪费了资源,又损害了养殖户的利益,影响了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2)中国畜产品由不同部门归口管理,缺乏统一协调的信息服务管理机制,各部门和各单位分别依靠各自独立、相对薄弱、体系建设存在交叉重复,信息资源尚不能得到充分共享;信息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还有较大差距;信息采集、处理、分析、等手段落后;信息的采集面相对较窄,采集、分析和缺乏统一的标准;信息分析形式和窗口的实用性、统一性和固定性较差。

(3)现有的信息服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技术人才不足,培训工作滞后等[5]。

这些因素影响了市场信息服务质量与效率,使得畜产品市场信息的需求和供给之间在结构、质量、有效性、时效性等方面存在巨大缺口,难以满足加入世贸组织后畜牧业和畜牧经济发展的需要。

5畜牧业市场信息服务应采取的措施

畜牧业市场信息服务质量与畜牧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从一定意义上讲,信息灵通,就能解决农牧民的生产问题和“买难卖难”问题,可以致富。反之,农牧民就不知道养什么、怎样养、养多少、卖给谁。因此,要建立多元的畜牧市场信息服务网络和服务体系。

5.1依托国家电子政务工程,改进完善信息采集系统

依托农业部和省级农业部门,强化建立和开发畜牧业市场综合数据库系统,如建立畜牧业生产和市场需求信息、畜牧业生产区域性信息、畜牧业经营性信息、畜牧业产品结构信息、畜禽产品进出口信息、畜禽生产水平信息等数据库。强化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价格信息系统建设,搞好批发市场价格采集、分析和。探索传感网、物联网技术在养殖场的应用,开发高质量畜牧市场信息技术软件研究,推广应用电子标签技术(rfid)。加强与涉农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建立信息交换制度,开发数据交换接口,建设公共数据平台,解

转贴于

决信息孤岛问题,实现涉农信息共享。

5.2加强宏观调控,建立完善主要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体系

在主产区和主销区建立市场信息监测点,逐步形成覆盖全国的畜产品市场监控体系。加强对生产、流通、销售各环节的监测,开展主要畜产品市场风险分析,及时市场预警分析报告,科学预测市场和消费需求走势,正确引导养殖户生产、经营与决策,规避市场风险。

5.3加快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化进程,协调产业链各环节关系

目前,农户的畜产品的销售主要依靠农民经纪人。他们以市场为坐标,以本地产品为资源,一头连农户,一头连市场,从事经营某一项畜产品的购销,不同程度的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但有的逃避检疫,存在一定的疫病传播风险,市场价格他们说了算。因此,农民们最信不过,而又最离不开,乡镇干部很怕他们,而又得靠他们。随着规模化养殖逐渐扩展,经纪人销售规模与数量有限,他们为了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与养殖企业之间相互不能交流所掌握的市场供求信息,结果又影响了畜牧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7]。因此,应大力发展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培育生产者利益代言人,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强农民自我发展能力。同时,不断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建立风险基金、保护价收购、利润返还、吸纳入股等多种形式,促进生产、加工、流通各环节形成相互依存、紧密相连的利益关系[8]。

5.4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健全涉农信息化法律法规

畜牧市场信息分析预测、市场信息、市场信息传播,政府部门是主体。维护信息主体的权威与权益并积极促进信息的共享,也是政府部门的职责。如美国在农业信息管理上,从信息资源采集到都进行立法管理,并不断完善,形成体系;法国有关法规规定,所有社会产品的生产者和经营者都有义务如实填报自己的生产经营情况,违者按偷税行为处罚。中国应尽快制定涉农信息化法规,制定信息采集、分析和的统一标准,建立权威性的畜产品市场信息统计、分析与报告制度,确立为常规、不为例外的工作制度,为农牧民提供及时、全面、精确的市场信息和参考资料。

5.5促进信息的有效利用,必须提高农民素质

怎样解读政策信息和市场信息,恰当地进行畜牧生产等各项经济活动,还取决于农牧民自身的理解与分析能力。可以通过学校式的传统教育和各种培训,提高农牧民的认知能力;还可以通过各种畜牧项目示范区和典型示范户,帮助农牧民更新观念,增强对知识和信息的接受与分析能力。

6结束语

畜牧业市场信息的获取、存储及传播,在追求速度和效率的今天,体现出得天独厚的价值。为更好地满足畜牧业市场信息服务的需求,就必须完善畜牧业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创新服务模式。畜牧业市场信息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服务内容上涵盖各个环节,包括国家宏观决策、生产者微观决策、政策、法规、市场、技术、疫情等信息。

畜牧业市场营销篇8

1新疆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1.1现状

截止2008年,全区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072个。成员人数15万人,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非成员农户20.5万人。专业合作社中,从事种植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占43.3%,畜牧业的占28.9%。从事农产品产加销的合作社414个;购买服务为主的119个;仓储运销服务为主的65个;技术信息服务的116个;其他143个。

1.2发展历程

新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主要经历了3个阶段;一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为从事技术交流和推广活动为主的农民专业协会主导阶段;二是90年代中后期,伴随着农业产业化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由单纯技术合作向产前、产后服务延伸的阶段;三是本世纪以来,中央、自治区多次提出鼓励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意见,特别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颁布实施,使我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数量、水平有了明显提高。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和阶段。

1.3主要类型

1.3.1专业大户牵头型。即由种植业、养殖大户或经营能手牵头,以从事农、林、牧产品购销为主,成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主要形式。

1.3.2龙头企业带动型。即以龙头企业为依托,由农民组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形成“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的产业化运行模式。

1.3.3基地带动型。以某类农牧产品为主,成立专业协会或合作社,连结分散农户,形成“基地+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的运作形式。

1.3.4股份合作型。由农户、合作组织和企业自愿联合,按“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原则建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1.3.5政府或有关部门牵头兴办。

1.4合作社主要服务形式

1.4.1生产资料采购。主要形式:联合购进,分头销售。

1.4.2农产品销售。主要形式:分散生产,集中销售。

1.4.3农产品加工。合作社搞农产品加工,可分为简草加工和深加工。

1.4.4资金服务。合作社的资金来源:一是社员股金;二是动员社员延长在合作社的暂存款;三是信用社和银行贷款;四是向社员及其他单位的临时借款;五是合作社积累;六是政府扶持;七是社会捐助等。

1.4.5其他方面的服务。

1.5发展特点

1.5.1发展步伐日趋加快。到2008年底,全区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072个,比2007年增加562个,其中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合作社836个。成员人数达14.94万户,比2007年增加7.73万户,增长2倍多。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非成员农户20.46万户,比2007年增加9.53万户,增长一倍。

1.5.2服务范围不断扩展。从起步时的技术互助、信息传播,扩展到资金、技术、劳动等多方面的合作,从简单的购销环节合作扩展到产前、产中、产后的一系列配套服务形成了合作领域拓展,合作链条延长,合作规模扩大的良好发展态势。2008年,全区从事农产品产加销综合服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414个,比2007年增加236个;购买服务为主的119个,比2007年增加63个;仓储运销服务为主的65个,比2007年增加25个;技术信息服务的116个,比2007年增加54个;其他143个,比2007年增加21个。

1.5.3产业领域相对集中。主要分布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种植业和养殖业。种植业主要集中在蔬菜、瓜果等特色种植领域。据统计,2008年,全区从事种植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占43.4%,畜牧业占28.9%,两项合计占72.3%。

1.5.4经营水平逐步提高。由组织结构松散的联合向紧密地利益联结转变,从提篮小卖、临时设点、小规模经营向建立配送中心、直销点、网上交易等全新的流通形式转变。2008年,农民专业合作社统一销售农产品总值105365.6万元,比2007年增长59.7%;统一购买农业生产投入品总值22800.6万元,比2007年增长90.7%;培训成员和农民数13.96万人,比2007年增加5.41万人。

1.5.5品牌意识日益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专业化、标准化生产,开展规模化经营,培育了一批各具特色优质品牌。2008年,全区执行农产品生产质量标准的农民专业合作社106个,比2007年增加69个;拥有注册商标的农民专业合作社95个,比2007年增加43个;取得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产品认证的农民专业合作社90个,比2007年增加53个。

2新疆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长期以来,新疆始终把推进农村牧区经营体制创新,提高农牧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加快发展具有对外参与市场竞争、对内提供服务功能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狠抓落实。按照“引导不参与、支持不干预、服务不包办”的原则,不断完善制度,规范管理,及时解决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做到了先发展后规范、边发展边提高。形成了多部门推进、多主体参与、多类型组建、多模式发展的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发展格局。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新疆共有各类畜牧养殖专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组织近310家。养殖专业合作社的经营领域涵盖了畜牧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全过程。合作领域主要以奶牛、生猪、肉牛、肉羊、蛋鸡、肉鸡、细毛羊等产业为主。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在组织畜牧业生产、配置利用资源、培育开拓市场、提高农牧民素质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1发展畜牧业专业合作组织的现实意义

随着我区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组织的不断发展壮大,对促进畜牧产业和牧区经济的发展,实现“改造提升传统畜牧业,探索创新现代畜牧业,走现代畜牧业发展之路”的发展目标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对不断提高农牧民生产组织化程度和科技文化素质,参与市场竞争能力,提高养殖水平,增加农牧民养殖收入,促进畜牧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都将起到重要的示范和推动作用。

2.2保障了养殖户的合法权益,解决了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

畜牧业专业合作社把分散的农牧民有效组织起来,与加工经营企业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实现了生产、加工、流通的有机结合,增强了农牧民和畜产品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如焉耆县奶牛养殖合作社,自创办以来,积极协调养殖户与乳品加工收购企业建立稳定的契约关系,制定了鲜奶最低保护价等运作机制。在市场奶价平稳时按合同价收购,市场奶价波动较大时按保护价收购,有效维护了养牛户的利益,解决了以往养殖户卖奶难的问题。额敏县注重发挥本地种植业、畜牧业比较发达的优势,大力培育和发展“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生产经营模式。2008年,该县玛热勒苏乡通过专业合作社,已收购和销售各类农畜产品9260t,占到全乡农畜产品的70%以上,直接带动农牧民增收65万元。不仅有力地推动了当地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提高,而且解决了以往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

2.3发挥集群开拓市场的优势、推动了农牧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进程

合作社通过把养殖散户集中起来,组成畜牧产品销售联合体,改变以往分散经营、单兵作战的局面,通过发挥集群开拓市场的优势,共同开拓区内外畜产品销售市场。养殖专业合作组织在组织引导农牧民进入市场方面发挥了桥梁与纽带作用。如尉犁县一陈姓农民,联合所在乡的15户农民,投资1500万元,成立了尉犁县首家养猪合作社。合作社实行集中组织生产、运输,形成专业化生产,产加销一体化经营。由于实行了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所生产的猪肉不仅满足了本地市场,而且产品远销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和自治区。1998年由新疆畜牧科学院联合兵团农业局共同发起,联合全疆80余家农牧团场和部分县(市),组建成立了“新疆优质细羊毛生产者协会”,并创立了国内第一个细羊毛品牌—“萨帕乐”。协会制定了《萨帕乐新疆细羊毛标准》,对“萨帕乐”品牌细羊毛实行统一组织收购和销售,有效地提升了细羊毛的商品价值。实现了以“萨帕乐”品牌为龙头的“协会+科技+基地+市场”的细羊毛产业化发展格局。多年来,该协会已累计为农牧民增加创收近亿元。并且带动了内蒙古、吉林、甘肃、青海等省区细毛羊产业的共同发展,为全国细毛羊产业大联合、大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通过专业合作社,实现了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的有效对接,降低了畜产品的市场交易成本,提高了养殖户的市场谈判地位。

2.4加快了畜牧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步伐,提高了农牧民科学文化素质

养殖合作社通过会员示范引导,把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的先进牧业科技传递给广大农牧户,提高了养殖户的科学文化素质,推动了牧业科技的普及。同时,专业合作组织把新观念、新品种、新技术送到千家万户,扩大了生产规模,提高了畜牧业经济效益。塔城地区成立的巴什拜羊养殖协会,依托巴什拜羊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项目的实施,按照《巴什拜羊标准体系》建设要求,全力推广普及种草养畜、圈养舍饲、冬羔生产、两年三产、短期育肥等实用技术。对巴什拜羊养殖从饲喂草料、饲养环境、疫病防治、产品销售等各环节进行全程质量监控。目前、该地区优质巴什拜羊养殖规模已达到了100多万只,养殖效益得到了明显提高。喀什地区岳普湖县奶业(驴奶)协会自成立以来,采取各种品改措施,大力提升奶驴的品质。多年来,经过奶农协会、县畜牧兽医局的宣传培训和组织实施,初步改变了疆岳驴完全役用的特性,使疆岳驴发展成为集役、乳、皮、肉兼用的优良地方品种。2006年全县销售驴奶480t,农民卖驴奶收入480万元,纯收入达300多万元。

2.5加快了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了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

一方面专业合作社大都依托当地资源和产业发展优势,把养殖户组织起来,围绕主导产业从事产、加、销等经营活动,从而有效地促进了当地优势畜牧产业的发展壮大,促进了畜牧业向区域化、规模化、特色化、专业化方向发展的进程。另一方面专业合作组织凭借市场经验和灵活的信息渠道,及时向农牧民提供市场信息,组织农牧民进行统一规范的生产、销售运作,加快了畜牧产业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使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更加合理优化,促进了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特别是各地成立的特种畜禽养殖协会,通过及时掌握市场信息,积极培植特种畜禽养殖业,有效拓展了畜牧业发展空间和潜力,促进了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如阿勒泰富蕴县铁买克乡獭兔养殖协会,在该县同济兔业公司的带动下,已发展会员87户421人,使母兔养殖量由组建初期的100只迅速增加到4000只,年出栏量达12万只,产生利润100余万元,使全乡农牧民人均增收170元;塔城地区额敏县飞鹅养殖协会依托国家飞鹅保种项目的实施,已发展会员110户,年出栏飞鹅5000多只,每只鹅售价高于普通鹅3~4倍,开辟了农牧民畜牧养殖业的新渠道。

2.6提高了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2.6.1围绕重点促发展。畜牧业专业合作社主要以畜产品加工、冷藏、运输等企业为龙头,围绕一项产业或产品,实行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而龙头企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畜产品商品基地为依托,以社会化服务为纽带,与产品生产者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实现“利益同享,风险共担”的产业化经营机制。如塔城地区近年来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引进畜产品加工企业,牛羊肉、鲜奶、禽蛋等主要畜产品深加工都有了一批起点高、规模大、效益好的龙头加工企业,初步形成了“龙头企业+经济组织+农户”的畜牧产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目前,全地区畜产品加工企业达46家,其中牛羊肉屠宰加工企业30家,年加工牛羊肉能力达1.2万t,带动了当地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发展。

2.6.2体制创新促进发展。养殖专业合作组织一头连着农牧民养殖户,一头连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既可以代表农户与畜牧龙头加工企业建立稳定的契约关系,又可以帮助龙头企业建立稳定的原料供应基地,解决了企业或集体组织“统不了”、政府部门“包不了”、单家独户“办不了”的问题,有效衔接了龙头企业与农牧养殖户之间的利益关系。吐鲁番地区养殖专业合作组织在寻求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难的矛盾过程中,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新型的生产经营方式,通过“手拉手、结对子、一帮一、一带一、户帮户、先富带后富、大家共同富”和“一头连市场、一头连千家万户的桥梁纽带”等好的做法,不仅增加了养殖协会的吸引力,而且解决了大多数农户畜源无渠道、购畜没经验、育肥缺技术、销售无市场的问题。目前,全地区已成立了近30个养殖协会,会员达近1万人,养殖专业户达到17万户,占全地区农户总数的20%,年育肥牛羊近300万头、牲畜出栏率高达260%,畜牧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效益非常突出。

2.6.3发挥优势促发展。如昌吉州围绕当地乳制品加工能力强的优势,大力发展奶牛养殖业,加快以奶牛养殖为重点的示范小区建设,形成了一大批奶牛专业乡(村),带动了当地畜牧产业结构调整,奶产业实现了换代升级,商品奶产量达5500t,提高了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水平,农牧民增收效益明显。阿勒泰市养牛协会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先后引进上海光明、新疆阿尔曼等乳业加工龙头企业,共吸收会员339户,带动农牧户773户,目前,全市牛奶收购量已从2004年的5600t增长到15700t,当地农牧民人均增收115元。

2.7及时为养殖场(户)提供畜产品产销信息

合作社通过定期与提供畜产品生产和市场信息,指导养殖场(户)根据生产形势变化和市场价格波动,适时调整畜牧业生产结构,提高养殖效益,解决了养殖户小生产与畜产品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养殖合作社改变了过去一家一户的分散生产经营方式,增强了养殖户的市场意识和合作意识,成为农户和市场的联系纽带,尤其是通过“订单畜牧业”、“畜禽保险”、“托牛所”等业务的开展,不仅有效解决了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而且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化解规避了市场风险,显著提高了养殖户的收入水平。

3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虽然新疆在发展畜牧业专业合作社方面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3.1重视程度不高,认识不到位

发展畜牧业专业合作社没有引起各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支持和加快发展合作社的相关政策亟待出台。如合作社普遍存在起步阶段贷款条件不足、融资渠道不畅通、没有财政项目资金支持、创办初期的起点水平低等问题。不少养殖户对合作社发展心存疑虑,主动参与和支持合作组织的热情不高,动力不足。

3.2发展水平低,组织规模偏小,带动力不强

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新疆畜牧业专业合作社仅有310家,占全部专业合作社的28.9%,发展水平与内地畜牧业发达地区的差距依然很大,也与畜牧业大区的地位和发展现代畜牧业的要求不相适应。由于新疆畜牧业专业合作社普遍处于起步阶段,规模不大,而且服务范围仅仅局限于本乡镇,服务功能较弱,带动力有限。

3.3服务面不宽泛

畜牧专业合作社的服务多以具体养殖业为主,而在购销服务、生产资料采购、仓储、技术信息服务、资金服务等方面尚处于探索阶段,真正实现多主体参与、多类型组建、多模式发展的格局尚未形成。在现有的畜牧业合作社中,90%以上以从事具体的畜禽及特种养殖业为主,依然处于初级产品生产阶段,还没有将生产、加工、销售真正融为一体,在产品深加工、高附加值的合作项目上尚未取得突破。

3.4管理运行不规范

目前,养殖合作社成员多数是农牧民,文化水平及管理能力不高,由此造成管理机制不够健全、内部运行机制不够完善的问题比较普遍。有些合作社的管理制度还流于形式,制度不健全,运行不规范,特别是在民主管理和利润分配等制度上不够规范,甚至财务没有完全公开,缺乏民主监督和相应管理机制。3.5以提供服务为主,利益共享不足现有的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绝大多数只是为成员提供生产技术和信息服务,合作社和成员之间经济联结不够紧密,还没有形成真正的经济利益共同体。

4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建议

建设现代化农业,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提高农牧民的组织化程度。加快培育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各种形式的农民专业协会、合作社、股份合作组织,在农民与企业、农民与市场之问架起桥梁,提高农民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加快农业向现代化迈进的步伐,才是实现新疆现代农业发展目标的唯一出路。

4.1切实提高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从新疆30多年农村改革发展的实践来看,农村家庭承包分户经营奠定了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决了温饱问题。近年来,中央和自治区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出台了一系列“多予、少取、放活”的重大政策措施。但是如何把千家万户分散的家庭经营通过合作方式组织起来,纳入现代农业和社会化大生产中,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对接,始终是一个还没有从根本上破解的难题。从新疆培育专业合作社的实践看,合作经济组织满足了家庭承包制以后农民要求组织起来的愿望,解决了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新问题,是符合客观经济规律的发展趋势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最适合我区农村现阶段实际情况的组织形式,应该重点培育。建议各级党委、政府把加快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大工作力度,推动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不断发展。因此,必须把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作为破解整个“三农”工作难题,促进农业全面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长期稳定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部署和基础工程,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龙头,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统筹城乡发展,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探索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农”发展道路。

4.2进一步加大政策引导扶持力度、构建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政策体系

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仍然是一个弱势组织,它的发展壮大一刻也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应当尽快出台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具体政策措施和实施办法,一是尽快出台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具体政策措施和实施办法;二是自治区和各级财政要增加对合作社的引导性资金投入,建立专项扶持资金;三是切实落实合作社项目主体和贷款主体地位,建立健全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体系,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政策、技术和信息服务。建议各级政府在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上给予以下政策扶持:

4.2.1放宽用地、用水、用电政策。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可以通过承包、租赁、征用等途径取得用地权;其所创办的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发展花卉苗木和从事农产品收购等临时用地,可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按照自愿、有偿的原则,采取租赁、入股等形式予以解决。鼓励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并享受相关政策优惠。所需的建设用地指标,由当地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优先安排解决。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及其成员从事种养业、农产品初级加工等生产加工类用电,由电力、物价部门核准,执行非普通工业用电电价优惠。

4.2.2实行运输“绿色通道”制度。交通管理部门要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生产经营、农副产品运输提供方便条件,对运输农副产品的车辆免收运输管理费。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农副产品运输实行“绿色通道”制度,主动为其提供运输、信息、市场等方面的协调服务,有效降低农产品交易成本,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

4.2.3加大财政、税收扶持力度。建议各级财政在每年支农预算中,安排一定数量的专项资金,扶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开展信息、技术、产品认证、市场营销服务和质量标准制定、会员培训等工作。奖励业绩突出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补助农产品基地建设以及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技改贷款的贴息。

4.3完善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以规范促发展

一是建立保障机制。合作经济组织都要建立内部章程,制订财务管理、民主监督、经营决策等规章制度,并通过签订合同、协议、契约等,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规范各自的行为。二是建立利益保护机制。正确处理合作经济组织与农户的利益分配关系,把农民的利益放在首位。通过建立风险基金、合理让利、制定最低保护价、利润返还、预付定金、赊销生产资料等有效方式,积极扶持农民发展生产。三是全面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工程建设,选择一批各地优势特色产业的示范社,集中力量,突出重点,在各方面给予支持。自治区每年选择培育100个左右示范社,逐步做大做强成为增收效果好、产业基础牢、经营规模大、带动能力强、质量安全优、品牌效益高的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自治区、地、县各级应当有重点地进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规范化试点。对运行机制、制度建设、扶持措施等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促进合作经济组织建设逐步走向规范化。

合作社的发展要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明确发展方向和重点,采取分类指导,积极推进。结合新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实际,在发展重点上应当侧重5个方面:一是围绕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积极推进股份合作,解决产业链脱节、连接关系松散等问题。二是围绕发展区域特色农业,发展多形式的经济合作,积极落实产业结构调整的各项决策。三是围绕农业的标准化生产开展农业技术合作,引导农民运用工业生产模式经营农业,保护和改善农业生产环境,积极推广种子工程,实行绿色田间管理,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加强生产过程管理,加强质量安全监测,提高农产品的品质,保障农产品的安全。四是围绕搞活流通,积极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从解决农民买难卖难问题和增加收入、开辟新的门路人手,引导农民重点发展各种购销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五是围绕农民的资金需求,开展金融信用合作,完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村积累制度,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4.4切实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领导

一是尽快组织制定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规划。二是广泛深入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作为“五五普法”和农村法制建设的重点来抓。三是建立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领导、协调机构和联席会议制度,加强统筹协调,明确职责分工,加强督促检查。四是建立激励机制,及时总结表彰先进典型,对先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以奖代拨等激励措施,树立先进典型,对优秀领办者和管理人员给予应有的政治荣誉。五是把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纳入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工作目标考核,作为检验各地和各有关部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成效,做好新形势下“三农”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促进保增收、保增长目标实现的重要体现。有领导、有规划、有政策、有安排、有人抓、有检查,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有序发展,为实现我区农业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4.5依法立规、保障发展

尽快确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法律地位是当务之急。2006年11月国家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但是自治区还没有合作经济方面的法规,现行政策、规章中没有合作经济组织的明确规定,其经济行为也就得不到应有的法律保护。建议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新疆合作经济发展的实际,尽快着手研究制订相应的促进、引导和规范合作组织发展的政策、条例、章程等。

畜牧业市场营销篇9

今年以来,我市畜牧业生产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市畜牧工作会议精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以增收为目的,积极调整畜牧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规模经营,提高科技含量,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树立品牌意识,加快产业化进程,使畜牧业生产取得了很大发展。具体情况如下:

一、目标任务完成

上半年,我市肉类总产量87.5万公斤、蛋类总产量38万公斤、奶类总产量10.1万公斤,分别比上年增长12.7%、11.8%、16.1%,分别占年任务的120%、128%、101%;生猪、家禽存栏分别达到1.61万头、、8.1万只,分别占任务的115%、135%;生猪、牛、羊、家禽出栏达到1.01万头、0.06万头、0.16万只、4.65万只,同比增长14.8%、23.7%、5.3%、0.9%;新建成养殖专业村2个,占任务的100%;新增养殖专业户75个,占任务的167%;畜牧业总产值完成1042.8万元,比上年增长15%,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达到37%。

二、重点工作进展顺利

(一)畜牧产业化发展迅速

进入2003年来,我市畜牧产业化呈现快速发展之势。养殖龙头企业迅速壮大,由去年的义华养殖公司一家发展到今年的义华、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无公害养殖基地、义马市畜牧养殖培育中心、顺达牧业公司四家。其中,义华公司产值450万元,利税45万元,存栏商品猪5800头,种猪150头,带动农户600个,实现产值370万元;新建的义马市畜牧养殖培育中心一期工程投资680万元,采用全程微机化封闭式管理,为当前河南省内最先进的种猪育种企业,建成后年出栏父母代种猪5000头,商品猪6200头,上半年存栏种猪达到510头;无公害养殖基地在时间紧、任务重的压力下,用两个月时间完成了搬迁扩建工作,现存栏种猪130头,商品猪650头。顺达牧业公司总投资120万元,建设圈舍600平方米,现存栏小尾寒羊1000余只,鲁西黄牛30头,发展带动农户120余个,基地建设初具规模。目前,全市从事畜牧养殖的农户达到420个,占总户数的45%,其中专业户、重点户1830个,各类规模养殖场达到27个,养殖专业村(组)6个,牧业产值的80%来自规模场、专业户和重点户。

(二)畜禽品种改良和种畜禽管理工作

上半年共完成黄牛改良360头,山、绵羊引进种羊1100余只,共引进大约克、杜洛克及长白种猪510头。在种畜禽管理上,除加大《条例》宣传工作外,共开展种畜禽市场检查2次,印发宣传品1000余份,完成了义华公司、畜牧养殖培育中心、顺达牧业公司等规模场的种畜引进验收工作,地一步规范了种畜禽市场秩序,维护了养殖户的利益。

(三)草业工作。

今年我市紧紧抓住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条主线,进一步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结合退耕还林工作,大力发展林草间作、林药间作,累计发展牧草、中草药等2700余亩,其中,千亩片一个,百亩片四个,占三门峡目标任务的270%。

三、工作措施

(一)切实加强对畜牧业工作的领导

近几年来,我市畜牧业发展迅速,畜产品产量大幅增长,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份额逐年加大,畜牧业正由传统的家庭副业发展成为我市农村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为此,市政府把加快畜牧业发展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成立了由计划、财政、农业、经贸、税务、交通、工商、金融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义马市畜牧业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对畜牧业的规划、指导、监督、协调、服务等工作的组织领导,各单位也成立相应组织,并召开了2003年畜牧业发展专题会议,下发了目标管理责任书,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的激励机制,确保了各项政策和目标任务的贯彻落实。

(二)大力调整优化畜牧业结构

上半年我们根据市场需求,立足城郊型农业,进一步加大畜牧业结构调整力度,着力提高畜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益,重点做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优化调整畜牧业结构。继续稳定发展猪、鸡生产,依靠科技进步,主攻出栏率和饲料报酬率;结合退耕还林,推广林下种草,实行林牧结合,草畜配套,舍饲圈养,大力发展牛、羊、兔等食草节粮型家畜;积极引导消费,加快奶业发展,继续扶持以乌鸡、肉狗等为主的特种养殖业。二是调整优化畜禽品质结构。积极推广畜禽良种,努力扩大良种畜禽覆盖率,不断提高畜禽生产水平和产品质量,使良种猪覆盖率达到80%以上,鸡90%,牛、羊达到60%。三是调整优化畜产品结构。大力扶持畜产品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条,提高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综合经济效益。

(三)强力推进畜牧产业化经营。

一是抓龙头企业。重点对义华养殖公司、畜牧养殖培育中心、无公害养殖基地等企业加强了扶持力度,增加其科技含量,提高带动能力和市场抗风险能力,把义华养殖公司建成豫西地区最大的生猪出口基地,使畜牧养殖培育中心成为省内科技一流、设备先进的种猪生产龙头企业,把无公害养殖基地建成产、加、销一条龙的示范企业。

二是“三专”建设。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相对集中、高产高效”的原则,以龙头企业为依托,重点抓好专业场、专业村、专业户的建设,引导农户变散养为圈养,走小规模、大群体的路子,实现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

三是抓市场销售。积极抓好产业化销售服务组织工作,发展壮大运销实体和营销大户。充分发挥龙头企业销售带动作用,确保畜禽产品货畅其流,扩大市场份额。进一步了完善毛沟生猪交易市场,规范运作,提高交易能力,上半年外调生猪达到4500头。

畜牧业市场营销篇10

关键词:小型畜牧养殖发展现状前景展望

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畜牧业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得到了大力发展,畜牧养殖的集体过个人也越来越多。特别进入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在市场自动调节作用下,一些小型畜牧养殖户在竞争中相当规模养殖户体现了自身的不足,存在的一些问题自然的显现出来。这些问题如不能得到有效地解决,必将很大程度地损失小型畜牧养殖户的利益。因此,通过多年畜牧养殖的经验,对小型畜牧养殖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探讨,提出一些自己的建议。

一、小型畜牧养殖发展现状

1.小型畜牧养殖生产成本普遍偏高

畜牧养殖的成本费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材料费,包括畜牧养殖中消耗的精饲料、粗饲料等各种饲料费以及孵化过程中的各项消耗、禽兽医药费等。

1.2人工费,包括畜牧养殖过程中的生产人员的工资、各项福利等。

1.3销售费用,主要指在销售过程中的摊销费、销售人员的工资等。

对于规模型畜牧养殖户来说,去除以上正常的成本,企业会获得很好的效益。但对于小型畜牧养殖户来说,养殖成本会大大的增加。因为,规模企业所需的饲料多,批量购买相对便宜,小型畜牧养殖户就自身现状不可能大规模购买饲料,有些小型养殖户用粮食作物代替饲料喂养,大大增加了材料成本。规模畜牧养殖户有专业的饲养人员进行成千上万头牲畜的饲养工作,相同时间,同样的劳动力,小型畜牧养殖户只能饲养几头牲畜,这在工作效率上肯定比不上规模畜牧养殖户。规模畜牧养殖户在销售产品时,直接与屠宰场等企业签订协议,去除了销售过程中的很多费用,小型畜牧养殖户由于规模小,去市场摊售,既浪费了时间,又增加了劳动成本。

2.小型畜牧养殖户技术不够全面

对于小型畜牧养殖户来说,在选择畜禽品种时,由于没有专业人员的指导,不能做到科学的选择。不了解各阶段畜禽所需的生活温度,对畜牧室所处的温度不专业,往往只简单的进行处理。饲料的配制不够科学,不清楚畜禽各生理阶段所需营养,导致畜禽生长缓慢甚至引发疾病。对幼仔的接生不够专业,幼畜禽的出生率不高。

3.小型畜牧养殖户防疫工作不到位

小型畜牧养殖场一般选址不够科学,场内布局规划不合理,缺乏对地势、风向、距离的考虑,排污通道、干净水通道交叉建立,很容易导致病菌传入,发生疫情。有的畜牧养殖场生产进出口没有消毒设施,有些畜禽栏由于通风不好,氨气浓度大而引起疫情。对于畜禽的排泄物,很多小型畜牧养殖户随意堆放,便利了细菌的传播。小型畜牧养殖户管理不能制度化,经常的邻居串门参观、进进出出也会引进病菌。近年来,各种畜禽疾病传播频繁,小型畜牧养殖户受到自身条件的限制,没有科学的生产观念,往往只对畜禽接种疫苗。但病种的变异非常复杂,简单的接种疫苗有时并不能达到免疫能力。

二、小型畜牧养殖前景展望

1.加强合作,降低成本

传统的养殖观念在市场经济下已很难生存,小型畜牧养殖户必须改变观念,增强创新意识,用新的生产方式来降低生存成本。这就要小型畜牧养殖户之间加强合作,建议村集体建立养殖合作社,具体的合作方式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从进购饲料的途径上降低成本,一个村的所有养殖户可以合作对所需的各项饲料进行集体购置,再进行合理分配,降低材料成本。

1.2分工明确,多家畜牧养殖户对于畜禽粪便的处理等工作可以合作雇用专人定期清理,另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扩大养殖规模,充分发挥人工效率。

1.3根据市场的需求,养殖户共同聘请养殖专家,共同探讨出适合经营的品种,进行集体销售,这不但降低销售费用,还将会提高销售的价格。

2.学习养殖技术,自力更生

小型畜牧养殖户虽没有能力雇用专业的饲养人员,但可以从自身做起。可以经常请教专业饲养人员相关知识,并选购畜牧养殖的书籍,学习相关的饲养技术。养殖项目、养殖规模和养殖数量确定后,畜牧养殖技术便成为养殖成败的关键,因此一个养殖村庄必须有一个养殖技术相当强的人员,带动村庄养殖业的发展。畜牧养殖者对场址的选择,优良品种的引进,科学的饲料营养学都要深入了解学习。养殖合作社可以集体聘请高级畜牧兽医师及有经验的畜牧兽医专家定期给职工培训,提高工人的养殖技术水平,把握市场行情,根据供求关系协调发展。对于简单的动物疾病,饲养员应学会自己动手,科学饲养,杜绝疾病蔓延。

3.完善畜牧养殖防疫条件

对于畜禽养殖的选址,建议聘请畜牧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指导,不要因小失大。技术人员会科学的选择地形、地势、与通风的地方。科学的布局才能满足动物防疫的要求。另外,小型畜牧养殖户虽然经济能力不是特别强,但对于防疫设施的采购与安装是必要的,做好防疫措施,把病毒传播防患于未然。对粪便污水的处理要符合科学发展观,可以建立沼气池,利用粪便和污水产生沼气,制造有机肥料等综合利用,这又能防止随意堆放粪便产生的病害。小型畜牧养殖也应实施相对简单封闭管理,做好消毒工作。尽力减少闲杂人员的进出,对于各种设备定期消毒。

另外,地方政府要重视动物防疫工作,切实解决小型畜牧养殖防疫中存在的难题。完善重大病情防护措施,要有专项资金进行保障。

三、结语

目前,我国下大力气加大对畜牧养殖业的扶持力度,提供了大量的补助措施,市场对畜禽肉类的需求也非常大,这就为小型畜牧养殖户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会。当今时代,机遇与挑战并存,在市场经济起主导作用的今天,小型畜牧养殖户必须改变传统的养殖观念,增强合作意识,提高自身养殖的技术能力,做好防疫工作,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李庆康.我国集约化畜禽养殖场粪便处理利用现状及展望[J].农业环境保护,2000,19(4):251-254.

[2]任浪,等.畜牧生产带来的环境污染及对策[J].当代畜禽养殖业,2003(3):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