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市场研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1:42:20

养猪市场研究篇1

关键词:恶臭防护距离;养猪场;上海市崇明县

中图分类号:X5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3)08026605

1引言

随着规模化养猪业的发展及公众对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养猪场恶臭污染已受到高度关注。目前国内外对恶臭污染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恶臭污染物成分分析、实时监测、控制及去除方法研究、恶臭污染物扩散方式与预测模型的研究,以及对人畜健康的危害等方面[1]。而对养猪场恶臭防护距离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将恶臭防护距离界定为保护养殖场周围人群的健康,减少养殖场恶臭污染物对周围居民区的环境影响,在恶臭污染源和居民区之间设立的环境防护距离。

国外对恶臭防护距离的确定主要基于以下两种方法:一是根据执行标准,在恶臭源头和居民区之间设立防护距离,如美国农业工程协会(aSae)工程准则中推荐畜牧场应保持与最近的居住区0.4~0.8km距离为宜[2];二是利用奥地利修正扩散模型(aoDm)、高斯模型、明尼苏达州oFFSet模型等扩散模型计算防护距离,如Chapin等经计算得出存栏数每增加2500头猪,防护距离增加70~140m,最大防护距离分别为800m和1600m[3]。国内对恶臭防护距离的确定主要采用现场监测对比行业恶臭排放标准来确定相应的恶臭影响范围,如李国学认为养殖场对周围环境的恶臭影响范围在200~500m方圆区域内[4]。然而,国内外对有关不同规模养猪场恶臭防护距离的确定以及采用何种方法对其进行确定的研究分析并不多见。本文以上海市崇明县为例,探讨不同规模的养猪场与居民区之间所需设置的恶臭防护距离,并提出适用于不同规模养猪场恶臭防护距离的适宜方法,以期为区域畜禽养殖恶臭污染综合整治和环境管理提供参考。

2研究方法

2.1研究区域概况

上海市崇明县由崇明、长兴、横沙等三岛组成,下辖16镇2乡。境内地势平坦,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季风特点明显,雨水充沛,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5.3℃,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平均风速3.9m/s。近年来,全县着力推进高效生态农业的建设,农业生产处于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随着低碳经济发展的推行,全县建成了约3万亩的低碳农业园区。但由于园区内的土地多为滩涂围垦而成,土地有机质含量低,需要大量有机肥替代化肥进行涵养。因此,为打造有机生态农业,崇明县境内建设了多个高标准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尤其是建设了多个不同规模的标准化生态养猪场,与农业园区进行配套。在向社会提供大量无公害畜禽的同时,亦向农业园区提供其所急需的大量有机肥,实现种养结合、相互促进发展、生态循环的农业经济。

2.2恶臭防护距离的确定方法

目前对恶臭防护距离的确定主要由基于SCReen3估算模式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基于卫生防护距离公式的卫生防护距离和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中的规定距离综合对比来确定。

2.2.1基于SCReen3估算模式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对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的定义是为保护人群健康,减少正常排放条件下大气污染物对居住区的环境影响,在项目厂界以外设置的环境防护距离。同时在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管理要求中规定在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内不应有长期居住的人群,并采用推荐模式中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模式计算各无组织排放源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5]。

推荐模式中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模式是基于估算模式开发的计算模式,主要用于确定无组织排放源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SCReen3是一种基于iSC3模型的估算模式,采用单源高斯烟羽扩散模式,适合于模拟小尺度范围内、流场一致情况下,气态污染物的传输与扩散情况,同时也可用于模拟点、面、线、体源及逆温和海岸线等情况下,下风向轴线上污染物的最大浓度[6]。目前的研究计算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中都采用这种估算模式。因此,本文采用SCReen3估算模型来计算不同规模养猪场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2.2.2基于卫生防护距离公式的卫生防护距离

《制定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技术方法》(GB/t13201-91)中规定无组织排放的有害气体进入呼吸带大气层时,其浓度如超过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与tJ36《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规定的居住区容许浓度限值,则无组织排放源所在的生产单元(生产区、车间或工段)与居住区之间应设置卫生防护距离[7~9]。因此,本文参照GB/t13021-91中关于有害气体卫生防护距离的计算公式,计算不同规模养猪场的卫生防护距离。

由于地理位置和气象条件的差异,不同养猪场的nH3和H2S源强也有所不同。nH3和H2S源强经验数据为一个存栏为10.8万头的普通生猪养殖场每小时向大气排放159kgnH3、14.5kgH2S[11,12]。本文主要根据上述经验数据,结合目前上海市崇明县标准化养猪场大都采用添加益生菌的低氮型饲料进行饲喂,其饲喂方式可使恶臭浓度下降97.7%这一情况来进行源强确定,得出不同规模养猪场nH3和H2S的排放源强(表2)。

3结果与分析

在以上三种方法计算结果的基础上,取计算结果中最大距离作为不同规模养猪场的恶臭防护距离(表3)。根据结果分析可知,当养猪场的规模小于或等于12万头时,恶臭防护距离按照《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HJ/t81-2001)中的“养殖场场界与禁建区域边界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500m”的规定进行确定,为500m;当规模大于12万头时,恶臭防护距离则按照SCReen3模型计算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进行确定。

由于恶臭污染物排放源包括畜舍及活动场、粪便堆放区等无组织排放源或者是数量多且源强、源高都不大的点源,需要作为面源来考虑。因此,本研究采用面源扩散模式对上述结果进行验证,采用高斯面源扩散预测模型分别对不同规模产生的恶臭物质在下风向的最大落地浓度和距离进行计算,根据计算结果(表4)对恶臭防护距离的可行性进行验证。计算结果表明不同规模养猪场恶臭污染物最大落地浓度点的下风向距离为290m,在确定的恶臭防护距离范围内,故不同规模养猪场的恶臭防护距离结果可信。

4讨论

4.1nH3和H2S对防护距离的响应

利用卫生防护距离公式以及估算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的SCReen3模型对恶臭防护距离进行计算,确定了不同规模的养猪场nH3和H2S两种恶臭污染因子各自的卫生防护距离和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表3)。分析可知,恶臭污染因子H2S对最终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和卫生防护距离的确定均起到决定性作用。

进一步分析可知(图1),在不考虑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对恶臭防护距离规定的情况下,养猪场规模在10万头以下时,恶臭防护距离则应按照卫生防护距离公式计算出的H2S卫生防护距离进行确定;养猪场规模在大于或等于10万头时,恶臭防护距离则应按照SCReen3估算模型计算出的H2S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进行确定。

4.2偏差分析

4.3恶臭污染整治适宜性管理策略

针对不同规模养猪场恶臭防护距离的确定,nH3和H2S对防护距离的响应,以及偏差分析的结论,提出以下恶臭环境的适宜性管理策略:①将H2S作为确定养猪场恶臭防护距离的决定性因子进行考虑;②养猪场恶臭防护距离应采用SCReen3模型计算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和《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中相关规定2种方法进行确定;③由于《村镇规划卫生规范》由卫生部实施,当在养猪场与住宅区之间需设置一定适宜范围的恶臭防护距离时,应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由建设单位主管部门与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的卫生、环保部门共同确定。

5结语

本文尝试运用SCReen3估算模式、卫生防护距离公式和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中的规定距离3种方法对不同规模养猪场的恶臭防护距离进行确定,并以此为基础从nH3和H2S对防护距离的响应方面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1)当养猪场的规模小于或等于12万头时,恶臭防护距离按照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中的规定距离进行确定;当规模大于12万头时,恶臭防护距离则按照SCReen3模型计算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进行确定。

(2)在不考虑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对恶臭防护距离规定的情况下,恶臭污染因子H2S决定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和卫生防护距离;同时养猪场规模在10万头以下时,恶臭防护距离应按照卫生防护距离公式计算出的H2S卫生防护距离进行确定;养猪场规模在大于或等于10万头时,恶臭防护距离则应按照SCReen3估算模型计算出的H2S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进行确定。参考文献:

[1]郑芳.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恶臭污染物扩散规律及其防护距离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

[2]石磊,王亘,李秀荣,等.目前国内外恶臭污染研究现状及展望[C]//石磊.恶臭污染测试与控制技术——全国首届恶臭污染测试与控制技术研讨会论文集.天津:国家环境保护恶臭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2003:38~41.

[3]Chapina,BoulindC,moorea.Controllingodorandgaseousemissionproblemsfromindustrialswinefacilities[m].YaleenvironmentalprotectionClinicHandbook,1998.

[4]王彬斌,柳然.畜禽养殖业的环境危害及粪便恶臭管理[J].民营科技,2008(5):115~122.

[5]国家环境保护部.HJ/t2.2-2008环境影响评价导则——大气环境[S].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

[6]李时蓓,戴文楠,杜蕴慧.对环境空气质量预测中不利气象条件的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2007,20(5):26~30.

[7]王静,王栋成,张爱英,等.确定工业企业卫生防护距离技术方法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7,30(9):75~77.

[8]邓小洈,吴飚.卫生防护距离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计算[J].重庆环境科学,2003,25(12):138~139.

[9]国家卫生部,等.tJ36-79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

[10]国家环境保护总局.HJ/t81-2001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

[11]王新谋.家畜粪便学[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7.

养猪市场研究篇2

关键词:病死猪;风险;无害化处理;安全生产

中图分类号:F2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4428(2017)05-33-03

一、我国猪肉市场现状及病死猪流入市场动因

(一)我国猪肉市场现状

我国是生猪养殖及消费大国,也是世界大的猪肉消费国,根据USDa统计数据,2014年全球猪肉消费总量10,995.4万吨;其中,中国2014年猪肉消费量达到5,716.9万吨,占世界猪肉消费总量的一半以上,达到52%;欧盟2014年猪肉消费量2,023.7万吨,占世界猪肉消费总量18%;美国2014年猪肉消费量864.7万吨,占世界猪肉消费总量8%。同时中国对国际猪肉市场也占有一定份额,因此猪肉的安全不仅关系到我国的民生大计,对亚洲乃至全球地区的食品安全也有重大意义。

病死猪是生猪养殖中的自然产物,也是我国畜牧生产中最主要的废物流之一,我国生猪养殖基数大,每年产生的病死猪数量多,而病死猪生前大多经过药物如抗生素一类的治疗,有高浓度的药物或其代谢物的残留,因此,一方面,病死猪一旦流入市场将危害消费者的健康,同时也损坏了我国的国际形象;另一方面,那些被抛弃于江河湖海、路边堆积的病死猪,将增加疫情传播的可能性,对我国的生猪养殖市场造成威胁。

(二)病死猪流入市场的问题及原因

1.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的问题

养猪户病死猪无害化处理以深埋和焚烧为主,但仍然有病死猪被丢弃和病死猪流入市场的隐患;与个体户相比,饲养规模大的养猪场无害化处理更为规范,但总的来说我国病死猪无害化处理仍有待探索;养殖环节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补贴政策认知度不高且补贴不到位;虽然政府采取行动防止流通环节病死猪流入市场,病死猪和病死猪流入市场的隐患仍然存在;猪肉批发零售环节中的批发环节、大型连锁超市和猪肉连锁专营店等能够实现对问题猪肉的追根溯源,但是农贸市场缺乏监管,给了病死猪肉流入市场可乘之机。

2.病死猪流入市场的原因

第一,填埋范围小,补贴少。部分地区仅仅对于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养殖环节病死猪进行无害化处理费用给予每头80元的补助。而根据相关规定,处理病死猪要挖坑、消毒、填埋,成本高达200元以上,而根据现行补贴政策,养殖户需要自掏腰包。将其售卖给收购商,虽然价格低于猪肉市场上20元一斤的猪肉价,仅有3到4元,但是对于想弥补损失的养殖户仍然会选择将病死猪出售。

第二,监管不利,有法难依。一方面,我国监管部门的权责不明,我国有近十个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但是这些部门之前责任分工不明,在面对监管时大多采用“踢皮球”的方式推脱责任;另一方面,我国《刑法》中,适用病死猪肉犯罪的条款主要有第140、143、144条。据了解,当前制售病死猪肉案件,大多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论处。除非金额大,社会影响深的案件,一般刑罚较轻,判处几年徒刑以及一定数额罚款,这也是犯罪分子铤而走险甚至服完刑后不悔改的原因。

第三,食品检测不规范,进入市场相对容易。我国的食品进入市场相比于国际市场较容易,食品商标注册门槛较低,反观国际市场,商品条形码成为商品的“身份证”,没有条形码的商品不能进入市场,而欧美等国家的条形码普及率高达百分之九十五,而我国食品标志的不明,大众不了解食品标志的含义,也就没有什么辨识可言,同时对于市场上的半成品以及熟食的贩卖,大众更不在意,而病死猪肉大部分就是通过腌制D肉、半成品等途径进入市场。

三、方法选择及其模型构建

(一)方法选择

使用SpSS和eViewS统计软件对问卷收集的数据进行相关的统计分析,进行实证检验运用计量模型分析等方法,识别养殖户处理病死猪风险行为的关键影响因素,并挖掘养殖户处理病死猪风险行为对病死猪流通链的影响机理。同时综合运用关联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分析方法。

(二)模型构建

从生猪养殖户的角度来看,作为生产者,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原则,养猪户是否出售病死猪以及是否向政府报告疫情受到两个方面的影响:食品安全相关部门的惩处与养猪户能否得到更多的利益。

养猪户的收入与其饲养生猪的成本密不可分,因此可将养猪户是否出售病死猪对其家庭收入的影响表示为:

Y=(p-c)(n-n’)+p’n’-δ1c’n’+γ(1)

该式中y为养猪户家庭收入,p为生猪的单位价格,p’为病死猪出售价格,c为单位生猪的总生产成本,n为生猪出栏头数,n’为病死猪头数,δ1成为出售病死猪被发现的可能性,c’为养猪户出售一头病死猪受到政府惩罚的成本,γ为养猪户其他收入。对(1)式进行静态分析可得如下情形:

从(2)和(3)式发现,养猪户家庭收入与出售病死猪被发现的可能性和遭受惩罚呈负相关关系。

根据国家政策,养猪户可以选择向政府报告生猪死亡疫情,从而有的可能性获得一定量的政府补贴。但是养猪户将不能再出售病死猪,并需要在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督下进行销毁。i为政府对每头病死猪的补贴,由此可得到养猪户向政府报告疫情而获得家庭收入的影响为:

Y=(p-c)(n-n’)+δ2in’+γ(4)

利用成本效益分析方法,在利润最大化的前提下,养猪户在生猪因病死亡时,若出售病死猪的收益大于向政府报告疫情获得的收益,那养猪户可能会出售病死猪;若向政府报告疫情获得的收益大于出售病死猪得到的利润,则养猪户可能会选择报告疫情。本文就养猪户是否出售病死猪与是否报告疫情进行展开分析。

理论上认为,养猪户是否出售病死猪和是否及时将疫情上报政府不仅仅受到经济因素的影响,还与养猪户的价值体系和养猪户的风险态度有关。价值体系偏高的养猪户会认为向市场出售病死猪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因此可能会选择无害化处理或者向政府报告;不喜好风险的养猪户会担心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后自己得到的处罚,因此在疫情出现的第一时间就向政府报告来寻求解决方案。

四、数据来源及描述性分析

(一)数据来源

本文研究选取南方某县作为研究样本的采集地点。该县是全国畜牧业百强县市,年平均出栏生猪200万头,存栏110万头。生猪长期供应周边大中型城市。该县具有一定的养殖经验,因此此样本对于东部沿海省份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该数据是在2015年1-3月进行调查中得到,由县政府筛选出的养猪户260家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前对调查员进行培训,正确理解每个题目的问答方式,并且每份问卷实行实名制,留有受访者的联系方式。共回收问卷251份,回收率达96.5%。

(二)样本描述及分析

养猪户选择处理病死猪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五种方式:报告有关部门处理、深埋或焚烧、抛弃、卖给收购贩、加工成成品或半成品出售。46.6%的养猪户选择将病死猪深埋或焚烧,但是有16.7%的养猪户选择卖给收购贩,而仅有29.9%的养猪户会向政府报告。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因为深埋病死猪需要一定的成本,必定会减少养猪户的利润,所以一些养猪户会选择其他的处理方式。

国家规定,生猪不正常死亡时,需要及时向政府相关部门报告疫情,控制疫情的扩大,而且上报疫情的养猪户可以获得政府一定量的补贴。但因此病死猪将由政府部门的集中处理,养猪户将不能再出售病死猪来获得收益。据分析,有53%的养猪户选择上报政府防疫部门,15.5%的养猪户遇到疫情时从未报告政府。2%的养猪户不一定选择上报,5.2%的养猪户偶尔上报,说明这些养猪户会根据其实际利润情况来选择是否报告疫情。

将对病死猪的处理方法及在养殖过程中遇到疫情是否上报有关部门进行交叉分析,“从未”上报的养猪户中有74%选择卖给收购贩和加工成成品或半成品出售:选择“上报”的养猪户出售病死猪的情况几乎不存在,但会有1.5%的养猪户选择卖给收购贩来获取收益;选择“偶尔”上报疫情的养猪户出售病死猪的比例较高。由此可以发现,针对于上报疫情和出售病死猪的不同情况,养猪户会以自身利润最大化为出发点,经比较收益后做出选择。

五、实证分析及影响因素分析

(一)模型设定

本文研究利用三个模型分析养猪户是否出售病死猪以及是否向政府报告疫情的选择问题。本文将养猪户对病死猪的处理方法作为因变量,养猪户的回答有:报告有关部门处理、深埋或焚烧、抛弃、卖给收购贩、加工成成品或半成品出售,用Yi表示,其所代表的值分别为1、2、3、4、5;Yi≥4代表出售,Yi

Yi=βXi+C

其中Xi为自变量,C为误差项。

(二)变量的赋值、定义及描述性统计

(三)回归结果分析

上表是用不同变量对病死猪的出售行为进行回归所得的结果。

养猪户病死猪出售行为的代表影响因素分析:

1.养猪户自身因素。由表5可知,养猪户的受教育程度对其出售病死猪的行为有正向影响,但是显著性水平较低,但是仍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养殖户认为这一行为是理性的,可以减少养猪户的损失;养猪户的年养猪净收入同出死猪出售行为呈负相关的关系,收入越高出售病死猪的行为越少;同时养殖收入在家庭收入占比与该行为有着正向关系,这意味着,养猪收入占家庭收入的比率越高,其出售病死猪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会越大,因而通过出售病死猪来提高收入的动机会增强,就越会出售病死猪。

2.养殖成本方面。饲养规模同病死猪的出售行为有着负向关系,随着饲养规模的扩大,养猪户越注意防疫,病死猪的出售行为也少。

3.有关部门对检疫的重视程度及养殖户自身对免疫的了解程度。检疫频率同病死猪出售行为有着负向关系,随着检疫频率的降低,病死猪的出售行为增加,有着非常高的显著水平,表明许多养猪户可能在不知道猪生病的情况下对病死猪进行出售;生猪疫病防治知识的了解程度同病死猪出售行为有着负向关系,对该知识的了解程度越高,病死猪出售行为越低,拥有防疫知识的养殖户可以减少病死猪的数量;强制免疫同病死猪出售行为有着负向关系,显著性水平较高,表明有关部门对养殖户所养殖的猪进行强制免疫可以减少病死猪出售的行为;同时养殖户对生猪生物安全的了解程度同病死猪出售行为有着正向的关系,但是显著性水平极低。

4.对有关部门政策的了解情况。对处罚条例的了解程度同出售病死猪行为有着正相关关系,对处罚政策越了解,出售病死猪的行为越少;同时病死猪处理的补贴同出售病死猪行为有着正向关系,收到补贴的养殖户出售病死猪的行为减少;对上报政府病死猪同出售病死猪行为呈反向关系,向政府报告的养猪户出售病死猪行为少。

六、数据质量与内生性问题分析

(一)数据质量。本文所使用的数据主要通^向养猪户直接了解得到,对于出售病死猪的行为之类的问题具有较强的隐私性,可能存在着低报出售病死猪行为的情况,本文的若干问题可能会存在着低报的问题,但是无法避免此类问题,直接得到养殖户的真实信息,所以本文的数据仍然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二)本文所进行的回归分析所使用的数据是界面数据,单方面分析了影响出售病死猪的因素,没有涉及政府政策和政府措施对于其他行为所造成的影响,无法对政府政策对病死猪出售行为控制的效果进行分析。

参考文献:

[1]许国艳.生猪养殖户病死猪处理行为选择及影响因素研究[D].江南大学,2016.

[2]吴林海,许国艳,HUwuyang.生猪养殖户病死猪处理影响因素及其行为选择――基于仿真实验的方法[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2):90-101+127-128.

[3]乔娟,刘增金.产业链视角下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5,(02):102-109+112.

[4]吴林海.基于Danp方法的生猪养殖户病死猪处理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的识别研究[a].中国系统工程学会.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a08系统工程方法论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应用[C].中国系统工程学会,2014:3.

[5]喻波,罗峦.病死猪猪肉流入市场的原因、危害及其对策分析[J].吉林农业,2011,(10):188-189.

[6]andradeS.,annebergi.:FarmersUnderpressure:analysisoftheSocialConditionsofCasesofanimalneglec,Journalofagricultural&environmentalethics,27(1):103-126,2014.

[7]Bandura,a.:SocialFoundationsofthoughtandaction:aSocialCognitivetheory,prenticeHall,1986.

作者简介:

苏航,女,山东莱芜人,江南大学商学院学生,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

李俞伟,男,浙江龙泉人,江南大学商学院学生,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

金诗怡,女,浙江桐乡人,江南大学商学院学生,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

养猪市场研究篇3

在新兴的中产阶级眼中,有机食物意味着洁净、无污染的食物,他们愿意为此付出超出普通食物几倍的价格。

但近日的一项研究恐怕要让这些付出昂贵代价的消费者重新选择――在超市零售的有机猪肉中存在着超级细菌mRSa,而且有机猪肉的感染率也不比普通猪肉少。

美国爱荷华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流行病学家塔拉・史密斯和她的同事从美国的36家超市里搜集了395份猪肉,其中300份为普通猪肉,95份为有机猪肉。在这395份猪肉中,66%的猪肉携带金色葡萄球菌;更为可怕的是,还有6.6%的猪肉携带了一种超级细菌―抗甲氧苯青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超级细菌mRSa和乙肝、艾滋病一道,被认为是当世最难根治的感染性疾病,它对数十种抗生素耐药。仅在美国,每年就能造成至少1.8万人的死亡和7.6万人感染。

对普通人而言,最有可能感染超级细菌的地方是医院。但是,未经烹调的肉类,也是接触超级细菌可能的一个渠道。

无论是在西欧、北美或是中国,在家畜体内分离出超级细菌都不是件稀奇事。德国《明镜周刊》的一项抽样调查显示,德国25%的市售猪肉检出一种超级大肠杆菌,这些细菌产生的一种酶可以使多种抗生素失效;从加拿大四个省份购买的猪肉中,超级细菌mRSa阳性的样本小于10%;2008年中国香港食环署在对全港的菜市场和屠宰场的抽查中,也发现了超级大肠杆菌的踪迹;对我国四川绵阳地区的12个养猪场分离出来的大肠杆菌也对7-9种抗生素耐药。

根据上述美国学者的研究,在300份普通猪肉中,有19例感染了超级细菌mRSa,感染率为6.3%;在95份有机猪肉里,有7例分离出超级细菌mRSa,感染率为7.3%,几乎没有差别。

这个研究结果让人大吃一惊,之前的研究显示,具有抗药性的细菌通常都存在于那些用传统方法养殖的猪场中。但那些使用有机方法养殖的猪,自出生就不使用抗生素,超级细菌的感染率居然也和普通猪肉一样就很奇怪了。此前荷兰的研究认为,有机养殖场内的超级细菌比普通养殖场内的超级细菌要少得多,几乎绝迹。因此,消费者也愿意花昂贵的价格购买没有抗生素和超级细菌的有机肉类。

究竟是哪个环节让有机猪肉变成了超级细菌的温床?

现在,连研究者也没有搞清超级细菌的来源,这种超级细菌的传播可能发生在任何地方任何环境,也许是农场工人传播的,也许是农场周围的土壤和水已经被超级细菌污染了,还有可能是在屠宰场或是加工厂中传播的。

塔拉・史密斯推测,在荷兰的研究中,有机猪肉中几乎不含超级细菌的原因或许是,荷兰的超级细菌的感染率没有美国那么高,无论是农场的工人,还是屠宰场、加工厂的设备携带超级细菌的可能性都低于美国。

这不是一项孤立的研究,美国普渡大学的食品安全学家保罗・埃布娜主持的两项研究结果也验证了这一结论:他在有机牛肉和有机禽肉中也发现了超级细菌。

保罗・埃布娜的第一项研究发现,普通方法饲养得到的牛肉和用青草喂养得到的牛肉感染超级大肠杆菌的几率几无差异;第二项研究中,不添加抗生素的禽肉同样携带了耐药的大肠杆菌和大肠球菌。

作为全球抗生素滥用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中国的情况不比美国更好。根据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一医院教授肖永红的推算,中国每年生产抗生素原料大约21万吨,其中有将近一半的抗生素流入畜牧养殖业。这将近10万吨的抗生素流向动物造成的恶果之一,自然是超级细菌在动物体内的泛滥。据国内媒体报道,川渝地区生猪体内的大肠杆菌耐药率普遍在50%以上。

变成素食者,只吃素食也未必能让你幸免于超级细菌。2011年德国毒黄瓜案中,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就是一种耐药菌,超级细菌未必只出现在使用抗生素更多的肉类中。

高温杀菌

虽然抗生素对超级细菌不怎么管用,高温还是很有用处,在沸水中煮5至10分钟就能杀死它。不过你在处理被超级细菌污染的生肉时,还是会有一定风险,特别是手上有伤口时,你最好戴双手套。同理,尽量吃熟食,无论蔬果还是肉类。

环境消毒

养猪市场研究篇4

(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154007)

摘要:适度规模发展是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畜牧业亦是大农业生产的重要支柱产业,猪场养殖是畜牧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控制猪场养殖的适度规模,便成为猪场养殖者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主要针对为什么及如何控制猪场的适度规模展开讨论。

关键词:猪场;适度;规模;养殖

作者简介:孙凡花(1981-),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动物营养与饲料、畜牧业经济管理。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佳木斯市2014年度重点科研课题:佳木斯地区养猪场适度规模体系研究(14091)。

养猪场生产规模一般以基础母猪群数量或年上市猪(种猪和肥猪)数量表示,养猪场的适度养殖规模是要确定养猪场生猪养殖过程中适宜的数量。

1养猪场适度规模发展的必然性?

规模化的生产给畜牧生产养殖,尤其畜牧业中的养猪场的生产带来了许多的发展优势,猪场的规模化生产可以使养猪者更好地运用各种先进的养猪生产技术,借鉴更先进的养猪生产模式和工艺,实现猪养殖的现代化,这种形式即可以为生猪养殖组织完善的养猪技术服务体系,又能做到猪场的合理分工,提高养猪工作者的劳动能力、技术操作的熟练程度和劳动生产率,同时还能节省某些共同性建设投资,并可以相对减少猪场管理人员和某些共同生产费用,在增加养猪数量的同时,降低猪生产中单位产品成本(猪场规模扩大而导致单位产品成本的下降或产出水平的增加而引起的在长期内平均成本的降低)。从而给养猪者带来更多的规模效应,规模效应是一个经济学上研究的课题,即养猪企业的猪产品生产要达到或超过猪养殖的盈亏平衡点,以实现猪场养殖的规模经济,即伴随猪场规模的增大给养猪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的增加。?

但大量的事实也证明了一个很关键性的问题,在养猪生产中,也并非养猪企业的生产规模越大越好,伴随养猪企业生产规模的增大,养猪者相应的投入也会增大,当猪生产养殖投资超过一定限度,继续加大投资,扩大猪场生产规模,会使牲畜的生活空间过于集中,直接或间接导致疫病发生和传播的危险性也会相应增加;或者会有不便于利用原有房舍的可能(改、扩、新建),从而进一步的增加基本建设的开支,增加猪场单位产品的固定成本投入;规模过大还可使养猪生产中的运费随饲料、产品运输距离的增加而增加,同时,又会给猪场所需基本原料的仓储,活产品的生活福利保障甚至养猪企业的贷款利息及产品的销售等方面带来困难和不利。

2猪场适度规模发展的意义?

确定适度的猪场生产规模,可以使养猪生产企业充分利用养猪者原有的生产设备和生产场地,从而节省养猪企业对养猪生产中固定资产的投入,达到降低猪场猪单位产品成本的目的;确定适度的猪场生产规模,可以使养猪企业投入养猪生产中的各种生产要素得以最合理的组合,使猪生产的各个生产环节之间相互协调,充分利用养猪企业中的人力资源,提高养猪企业的饲养管理水平,发挥养猪生产中各种资源的作用;确定适度的猪场生产规模,更有利于在养猪生产中实施新工艺、采用新技术,不断提高养猪工作者的劳动生产率;确定适度的猪场生产规模,更有利于养猪企业在市场中处于有利的地位,提高养猪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确定适度的猪场生产规模,可以使养猪企业在最佳的盈亏平衡点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社会和生态效益,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养猪市场研究篇5

【关键词】供给层面需求层面生猪价格波动

中国是世界生猪生产大国和猪肉消费大国,生猪在畜牧业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养猪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猪肉是城乡居民肉食品消费的主要构成成分。生猪价格波动不仅影响着居民生活,也对农民收入产生直接影响。弄清楚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对各因素的影响程度和作用形式进行分析,掌握生猪价格波动的规律性,政府才能制定有效的宏观调控政策,养殖户才能采取合理的应对措施,使生猪产业走上健康稳定发展的道路。

一、生猪价格波动的主要影响因素

生猪作为农产品的一种,与其价格波动与其它农产品具有某些共性,同时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因而我们既要分析一般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也要分析生猪产业自身特有的因素。

1、农产品价格的主要影响因素

(1)供求关系

商品的供求规律揭示了一般产品市场的内在规律,即产品价格主要由供求关系决定,产品供不应求时价格上涨,产品供过于求时价格下跌。由于农产品属于必需品,其价格弹性小且具有滞后性,所以其价格波动比一般产品更为复杂。我国人口的不断增长及经济活动规模的不断扩大,农产品需求总体呈上升态势,而农产品生产由于受资源环境约束及比较效益低的影响,供给增长缓慢,农产品价格上涨是长期的必然。另一方面,规模经营、工厂化生产的兴起以及现代农业技术的采用使得生产效率提高,生产的盲目性使得某种产品生产短期内迅速增加,国外农产品大规模的输入等,导致某些农产品在一些时候出现供过于求而价格下滑,并在适宜的条件下形成周期性振荡。

(2)通货膨胀

国家为刺激经济增长而增加货币供应量,将会带来物价的上涨,普通消费者的实际购买力下降,用于以农产品为主的基本生活品的支出增加,农产品价格上涨并成为其它消费品价格上涨的推动力。一旦国家退出货币宽松政策,市场需求减弱,包括农产品在内的大部分产品出现供过于求,价格随之回落。

2、生猪价格的主要影响因素

除了上述一般性影响因素外,生猪价格还受生猪生产自身特有因素的影响。我们从供给和需求两个层面来进行分析。

(1)供给层面

供给关系变化是影响我国猪肉市场的根本因素,本文主要研究包括生猪的生产周期、生猪养殖量、饲料成本、生产者行为等在内的对生猪供给具有重大影响的因素。

首先是生猪生产周期。生猪生产周期是指从能繁母猪育成到仔猪生产再到生猪育肥后投入市场所需要的时间过程,一般需要十八至二十四个月。当生猪价格大幅上涨有利可图时,养殖户没有足够的仔猪投入来扩大生产规模,必须要先扩大母猪的养殖量,生产出足够多的仔猪,才能扩大生猪养殖规模。而养殖规模一旦形成之后,即便市场上生猪价格下跌也无法立即削减规模,直到育肥后投入市场。生猪价格大幅下跌形成亏损,能繁母猪存栏量被大量削减,而待生猪市场供应短缺时又无法立即扩大养殖规模,必须要先增加能繁母猪生产。这使得生猪价格的周期性振荡得以形成并比一般农产品的周期性更加明显且持续更长的时间。在我国,由于生猪生产的集中度很低,众多的散养户应对市场波动的意愿和能力较差,生猪生产周期的波动更为复杂而难于控制。

其次是饲料成本。生猪产业的影响结果大部分表现在生猪的价格上,而生猪价格的高低与养猪利润在一定情况下并不完全一致,有时候决定生猪价格高低的因素与其饲料成本具有非常明显的联系。因此在分析生猪产业的影响结果时往往必须考虑到养猪成本。在生猪生产过程中,饲料成本占养猪成本的70%左右。因此,从产业链的角度看,上游饲料原料的供应是发展养猪生产最重要的一个限制因素。多年来的生产实践表明,猪价和粮价之间存在“猪粮比价规律”,也就是生猪生产成本和生猪价格的变化方向是一致的:生产成本升高(或降低)导致猪肉价格升高(或降低)。

最后是仔猪价格。从理论上讲,仔猪价格也是构成生产成本的主要因素。在现代经济社会中,滞后4个月的仔猪价格构成了当期生猪价格,并且生猪价格也会受到滞后1至3个月的仔猪价格的影响,相关专家的研究结果表明:生猪价格与当期仔猪价格的相关系数最大,且有着严重的趋同性,而在这种趋同性中,二者的相互影响非常大。

(2)需求层面

第一,替代品价格。我国养猪历史悠久,猪肉消费在肉类消费中占据较大的比重。随着畜牧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牛羊肉、禽肉供给量逐步加大,让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外来文化的影响使得肉类消费结构不断发生变化,猪肉的消费量在稳步增长的同时其占比不断降低。因此,这些产品的供应及其价格会对猪肉的供求和价格产生影响,从而对生猪市场的波动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第二,收入水平。生猪消费有时还与人民的收入水平息息相关。一般来说,人民的收入水平提高,他们所能消费的价位就会随之增加,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往往追求的不是价格的高低而是质量或是对补充能量大的食品;而在人民的收入水平下降时,消费者往往看重的是食品的价位的高低而较少关注食品质量等。因此,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也是决定生猪价格高低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生猪价格波动影响因素分析

1、主要影响因素

在进行生猪价格影响因素分析时,本文主要针对全国范围内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生猪的饲料价格(玉米价格)、生猪供求关系(生猪出栏量)、生猪替代品价格(牛肉价格)等与生猪价格的关系,进而得出生猪饲料价格、生猪出栏量以及牛肉价格与生猪价格变化趋势等方面的结论。

2、分析方法

(1)模型选择

第一,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在研究生猪价格波动影响因素时,我们首先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研究生猪价格与各种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然后分析各种影响因素对生猪价格影响的程度大小。相关理论如下:

多元线性模型是指多个变量x、y、z…之间的直线因果关系。本文主要通过建立此模型研究生猪价格与玉米价格、牛肉价格以及生猪出栏量之间存在的线性关系。

多元回归方程模型的一般形式为:

Y=?茁0+?茁1X1+?茁2x2+?茁3x3+…+ui

其中:Y是生猪价格估计量,x1指玉米价格,x2指生猪出栏量,x3指牛肉价格,ui是随机变量。

第二,弹性系数。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中,我们有时需要考察对于被解释变量来讲,哪个解释变量更重要,即需要比较各个解释变量的相对重要性,因此,在建立完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后,为了比较哪种因素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程度,我们引进弹性系数这一衡量标准。

线性模型弹性系数的计算如下:

?浊j=■j■(j=1,2,?撰,k)

其中?浊j表明在变量平均值周围,Xj每变动1%,将使Y变动?浊j%。

(2)参数估计及结论

本文主要是将研究数据放入计量经济学中的eviews程序,通过运用eviews程序中的相关程序在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的理论基础上进行研究,进而得出相关结论。

第一,数据的选取。

第二,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分析及结论。

由以上分析可得:?茁0=c=13.32484;?茁1=6.018844;?茁2=

-0.041598;?茁3=-1.787831。

建立的方程为:Y=13.32484+6.018844X1-0.041598X2-

1.787831

由以上的函数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茁1=6.018844是回归方程的斜率,它表示玉米价格对生猪价格的影响,说明玉米价格每增加1元生猪价格将会增加6.018844元;?茁2=-0.041598也是回归方程的斜率,由于?茁2=-0.041598<0,表示牛肉价格与生猪价格存在相反的变动关系,即牛肉价格增加1元钱,生猪价格将会减少0.041598元;?茁3=-1.787831也是回归方程的斜率,由于?茁3=-1.787831<0,表示生猪存栏量与生猪价格存在相反的变动关系,即生猪出栏量每增加1亿头,生猪价格将会减少1.787831元;?茁0=c=13.32484是方程的截距,它表示不受玉米价格、牛肉价格以及生猪出栏量的影响的自发的生猪价格。

第三,弹性系数分析及结论。

?浊j=■j■(j=1,2,?撰,k)

由表1和图1可的以下数据:

?茁0=c=13.32484;?茁1=6.018844;?茁2=-0.041598;?茁3=

-1.787831;

∑Yi=103.56,

∑X1i=15.53,∑X2i=257.63,∑X3i=47.99。则:

X1=■=■=1.9414

X2=■=■=32.2038

X3=■=■=5.9988Y=■=■=12.945

?浊1=■1j■=6.018844×■≈0.9096

?浊2=■2■=-0.041598×■≈-0.1035

?浊3=■3■=-1.787831×■≈-0.8285

由以上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

?浊1表明在变量平均值周围,玉米价格(X1)每变动1%,将使生猪价格(Y)变动0.9096%。?浊2≈-0.1035表明在变量平均值周围,牛肉价格(X2)每变动1%,将使生猪价格(Y)变动-0.1035%。?浊3≈-0.8285表明在变量平均值周围,生猪出栏量(X3)每变动1%,将使生猪价格(Y)变动-0.8285%。

由此可见,就玉米价格、牛肉价格以及生猪出栏量三个影响因素而言,玉米价格对生猪价格波动的影响>生猪出栏量对生猪价格波动的影响>牛肉价格对生猪价格波动的影响。

三、对策建议

1、稳步促进生猪规模化养殖

生产成本是构成生猪价格的基本要素,是生猪价格定价的重要基础。发展规模化养殖是降低生猪养殖成本的主要途径。国内许多学者的研究表明,在当前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发展中小规模养殖是我国生猪生产由散养向规模化养殖转变,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的有效选择。目前我国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较低,但发展速度很快,进一步发展的潜力巨大。

2、控制饲料成本上涨

饲料成本是生猪养殖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饲料价格的波动直接导致生猪价格的波动。玉米作为生猪工业饲料的主要成分,其价格决定着饲料成本的高低,也就决定了生猪价格的高低,因而稳定玉米市场价格对控制饲料成本上涨有关键的作用。

3、稳定生猪养殖规模

近几年来,随着生猪规模养殖的不断发展,生猪生产能力日益扩大,生猪市场趋于饱和,产能过剩的问题日渐突显,加上生猪生产长周期的特性,导致供求偏离均衡状态远而持续时间长,市场波动频繁。剧烈的市场振荡有助于淘汰过剩产能,促进生产资源向高效生产者集中,但也存在着明显的不利影响。一方面是供不应求时价格大幅上涨使城市低收入者生活成本上升难于承受,另一方面是供过于求时猪价大幅下跌使养殖户亏损严重,因而政府适度的宏观调控是必要的,但直接的价格干预不符合市场经济的原则,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市场波动的问题。根本的手段是要稳定生猪产业的生产能力,就是要在生猪价格大幅下跌时对规模化繁殖场给予补贴,使其维持能繁母猪种群数量从而保持正常的仔猪生产能力,满足适时补栏的需要,从而避免下一周期可能出现大的波动。

4、发展特色养殖提高产业竞争力

在市场进入充分竞争的阶段,提高产业和产品竞争力的手段主要是价格。当猪肉成为一种生活必须品而且其满足程度达到一定水平之后,需求层次发生了变化,大部分消费者对品质的敏感程度会高于对价格的敏感程度。品质和功能亦即产品对消费者满足程度的竞争力会强于价格的竞争力,因此发展特色产品生产是当前和未来生猪产业市场竞争的重要战略。

【参考文献】

[1]张广胜、邵祥东:中国生猪生产波动周期及效应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

[2]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中国农产品市场报告(2013)[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3.

[3]、郭亚军:肉价格波动周期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3(7).

养猪市场研究篇6

生猪保险真的保了生猪养殖的险?

今年8月1日,保监会出台了《关于建立生猪保险体系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紧急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规定:能繁母猪保险的保险金额定为每头1000元,保费为每头60元。其中,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负担48元,保户自负12元。《通知》还规定:能繁母猪保险的保险责任应包括洪水、台风、暴雨、雷击等自然灾害,蓝耳病、猪瘟、猪链球菌、口蹄疫等重大病害及泥石流、山体滑坡、火灾、建筑物倒塌等意外事故。这两条规定意味着保险公司保的是能繁母猪的自然风险和意外伤害,保的是母猪的成本,这对分散母猪的自然风险是有效的,可是对母猪的市场风险没有太大作用。假如养殖户养猪过多,生猪价格大跌,母猪不值钱了,但是只要这头母猪健健康康的,保险公司就不会承担什么责任。对养殖户来说,这头母猪活着还不如得蓝耳病死亡了。因为如果这只母猪得蓝耳病死亡了,保险公司就得赔偿养殖户1000元,养殖户还省了饲养费用。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生猪保险并不能有效地分散生猪养殖的市场风险,而生猪养殖的市场风险是比较严重的,这是因为,生猪价格波动具有周期性特点,进而带动生猪养殖周期性波动。由于市场供需信息传导不畅,养殖者只能根据局部地区生猪市场价格的变动安排生产,造成了市场整体供求的不均衡。生猪的生长周期约为10个月,从种猪补栏到生猪出栏也需要6个月,这种“时滞”进一步加大生猪供需的不均衡。一般情况下,生猪当期的价格波动会对其后一年甚至两年的生产造成影响。当市场供大于求时,养殖户可能会亏损,甚至有可能是严重亏损。

引起本轮生猪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长期以来生猪肉价格偏低,国内养猪产业出现萎缩,生猪供不应求。调查显示,2005年底,河北许多地区生猪收购价跌到了每市斤2.5元,与2004年同期生猪价格5元相比,下跌了50%;2005年底四川资阳地区生猪价格是每市斤2.7元左右,与2004年同期相比低了1.2元。为了减少损失,很多农民养猪户只能忍痛“割肉”。到2006年6月下旬全国重点生猪养殖企业生猪存栏量比2005年同期下降了13.6%。两年前的猪肉价格大跌,迫使养殖户减少生猪存栏量,生猪供给减少是导致本轮猪肉价格上涨的最主要原因,这是“主”。今年养猪饲养成本提高,蓝耳病等发生率提高,使生猪供需缺口加大,对猪肉价格上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这是“次”。分析猪肉价格上涨的原因,要抓住问题的关键,不能主次不分。

生猪期货,克服猪贱伤农的

不二之选

生猪价格上涨,确实让养殖户得到了实惠。现在笔者担心的是在政府各种调控措施的作用下,养殖户的养猪积极性大大提高,这不仅会拉升母猪、猪崽的市场价格,还会拉升猪饲料的价格,增加生猪养殖的成本。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难以排除几个月后生猪供大于求的可能性。而一旦生猪供大于求,生猪价格必然下跌,受损的还是农民。猪贱伤农,生猪价格大跌对养殖户的伤害要比蓝耳病严重得多。所以笔者认为,促进生猪价格合理波动,采取生猪保险等调控措施是必要的,但不是充分的,还应发展生猪期货品种,因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期货是转移农业生产的市场风险的不二之选。

生猪期货的好处是很多的,有了生猪期货交易,广大养殖户不仅可以根据期货价格波动,及时了解生猪的未来价格走势,并根据市场信息进行农业生产和销售决策,合理调整养殖规模和饲养周期,还可以通过期货市场“先卖后养”规避风险,减少生猪养殖的盲目性,减缓现货价格的不合理波动。发展生猪期货,可以引导饲养、加工、贸易企业通过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机制和套期保值锁定远期价格,有效规避现货价格风险。有了生猪期货,就可以为政府调节生猪市场提供一个比较有效的价格信号,提高宏观调控的效果。生猪期货上市后,还将有助于形成全国性的生猪价格,通过高效率的期货机制迅速传导到全球各地,增强我国在国际生猪贸易中的“话语权”。另外,生猪期货合约是标准化合约,其用于交易的商品在质量、规格、数量等均进行明确规定,并对不同等级商品明确规定价格升贴水,“优质优价”可引导养殖户加快生猪品种改良和科技养殖的进程,从而促进我国生猪养殖业规模化、标准化和统一市场的形成。

我国是否具备发展生猪期货的经济基础?

首先,我国对生猪期货交易的需求十分旺盛。近年来,我国畜牧业生产水平获得很大提高,正向现代产业转变,生猪作为我国最主要的家畜产品,其市场体系已基本形成,价格波动频繁,养殖、加工、贸易相关企业及参与者规避风险的需求日益强烈,国家也迫切需要通过健全生猪期现两个市场机制,引导整个产业链条的生产与消费。

其次,我国生猪现货规模巨大,猪肉年产量近5000万吨,产量居世界第一,出口贸易居世界第三,生猪的养殖与消费范围广泛,质量标准与检验检疫法规体系健全,品级易于划分,开展生猪期货的现货基础比较好。生猪产业链条比较长,附加值比较高,双汇、金锣、雨润等大型屠宰加工企业都是响当当的名牌,有可能成为比较稳定的生猪期货市场主体。

再次,我国猪肉市场的竞争比较充分,垄断程度低,除非出现价格异常波动,政府一般不会干预生猪价格,生猪短期价格波动比较频繁,从1996年至今十多年的时间里,我国生猪市场价格只有1999~2003年间是在平稳中度过的,其余时间都在剧烈波动,波动幅度一般在-15%~15%之间,高时达到45%甚至更高,这为发展生猪期货提供了可能。

总之,笔者认为,我国已经具备了发展生猪期货的市场需求和经济基础,市场潜力巨大。

养猪市场研究篇7

关键词:猪肉;价格波动;需求;供给;养猪补贴

中图分类号:F014.3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8-0111-02

作为人口大国和猪肉消费大国,中国的肉类占Cpi的10%,而猪肉又占肉类的70%。猪肉价格的波动,极易推动Cpi的波动。2011年6月出现了Cpi被“猪拱高”的现象。农业部2007年7月开始相继实施生猪良种补贴、能繁母猪补贴等旨在稳定生猪生产供给的养猪补贴政策以来,猪肉价格出现了剧烈的波动。中国养猪业逐步演变为高风险行业,不断增加生猪养殖户的生产经营风险,对城乡居民的日常生活造成冲击,影响中国宏观经济环境稳定。参考国内已有研究文献,我们发现鲜有文献分析养猪价格补贴政策对猪肉价格波动的影响。基于此,本文从需求与供给两方面深入分析猪肉价格波动的原因,最终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猪肉价格波动的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猪肉价格的波动,其本质是市场供给与需求共同作用的结果。猪肉价格出现波动,必定是多种因素在影响猪肉市场的供给和需求。研究猪肉价格的波动必须正视中国的大规模人口存量,以及一半以上是农村人口的国情。过去一直认为猪肉作为需求价格弹性较低的必需品,其需求比较稳定。然而,在经济快速发展和养猪补贴政策干预下,中国的猪肉需求发生了变化。人口、收入水平、养猪补贴是影响猪肉需求的主要因素。此外,季节性因素也会影响猪肉需求。

1.人口存量的增加。虽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计划生育政策降低了中国的人口生育率,但在到目前为止,中国人口总量仍处在增长期。人口的增加必会增加猪肉的刚性需求。

2.收入水平的提高。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从两方面影响猪肉需求:一方面会增加猪肉刚性需求,但是肉需求缺乏收入弹性,会导致猪肉需求增加不大;另一方面在养猪补贴干预下,收入水平的提高会增加猪肉需求。

3.养猪补贴的干预。排除季节性波动,在2007年实施养猪补贴以前,中国的猪肉价格是比较平稳的。但之后,猪肉价格波动剧烈。其背后的原因在于,养猪政策挤出了以前中国养猪业以农村散户养殖为主的情况,形成了规模化养殖大户和散户养殖并存,养殖大户不断挤出散户的局面。农民家庭放弃散户养猪,由自给自足解决猪肉消费需求甚至生产猪肉增加猪肉供给转而买猪肉吃,从而减少了猪肉供给,增加了猪肉需求。加上长期以来中国农村Cpi和猪肉价格都高于城市,猪肉需求的增加必然会推动猪肉价格上涨。

4.季节性因素的波动。每年进入冬季农户家庭养猪的杀猪准备过年,或者制成腌肉,而在东北则直接将猪肉放进雪堆加以冷冻,所以冬季猪肉价格波动更大。历年进入春季猪肉价格上涨,正常情况下夏季的猪价是稳定的,进入秋季猪肉价格因消费增加一般会上涨。这种周期性波动一般是由需求导致的猪肉价格波动,消费在以年为单位的研究中是相对稳定的但是以“月”或者“季度”研究是波动的。因此,不仅存在供给决定猪肉价格波动,需求也会导致猪肉价格的季节性波动。

二、猪肉价格波动的供给影响因素分析

养猪补贴政策的干预,不仅改变中国的猪肉市场的需求面,而且深刻改变其供给面。受生猪养殖成本波动、养猪补贴、无法预料的生猪疫病突发事件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生猪生产供给很不平稳。肉价格波动的主要原因在于生猪生产供给的非平稳性。我们使用猪肉产量的变动情况来反映生猪生产供给的非平稳性。鉴于中国政府于1985年取消了生猪派购制度,市场调节的作用日益得到充分发挥,我们的考察时间年份从1985年开始。下页图1是1985—2012年肉产量和增长率变化情况。

从1985—2012年的二十八年间,猪肉供给量基本上呈现出增长的趋势,从1985年的1654.7万吨增加到2011年的5053万吨。个别年份也出现猪肉产量减少的现象,1996年猪肉产量较前一个年度急剧减少,2006年、2007年猪肉产量连续两年下降,这也直接导致2007年以来猪价高涨,于是国家出台养猪补贴政策旨以稳定生猪生产供给,稳住猪肉价格。但是到2009年、2010年、2011年猪肉产量连续三年下降。肉产量增长速度变化明显,1996年前增长速度较快,从1997年开始增长较慢,但增长率不稳定,变动幅度较大。猪肉产量增长率的波动性反映了中国生猪生产供给的非平稳性。养殖成本、养猪补贴两大因素是2007年以来猪肉供给波动的主要因素。

1.生猪养殖成本的波动。作为猪肉价格形成的主要组成部分,我们在考虑影响猪肉价格波动的因素时,应首先考虑生猪养殖成本。①生猪养殖成本中,仔猪费用和玉米成本在整个生产成本中的占比在60%~70%之间。因而,这两项价格的波动将直接引导生猪养殖成本的高低。猪肉价格波动与生猪养殖成本中仔猪及玉米价格出现同涨同跌的趋势正好印证了以上理论分析。从玉米价格的走势来看,长期来看玉米价格的涨跌会伴随着仔猪价格、生猪价格和猪肉价格的涨跌。从这一方面来看,提高玉米产量,稳定玉米价格,进而可以稳定仔猪、生猪和猪肉价格。除了仔猪和玉米等主要的生产成本之外,人工成本和医疗防疫费用在生产成本中的比例越来越大,特别是农村劳动力工资上升,对生产成本的影响作用越来越显著。

2.养猪补贴政策的干预。比较2007年前后,我们会明显地发现2007年以后,猪肉、生猪和仔猪价格波动更加剧烈,多次出现大涨大跌。原因在于养猪价格补贴政策未按出栏数量进行补贴,明显有利于规模养殖,从而催生“骗补”和规模养殖的增加,挤出了农村养猪散户,推高了生猪养殖成本,从而改变了中国养猪业散户与规模养殖户并存、农村散户居多的特点。已处于完全竞争的“猪”市场由供求关系形成的“均衡价格”预政策的两种叠加外力快速打破:一方面,通过干预来压低猪肉价格,以补贴消费者;另一方面,补贴生产者刺激供给,通常是规模养猪大户。养猪补贴政策破坏了原有的“猪”市场的供给系统,加剧猪肉价格波动。

3.生猪疫病突发事件的冲击。生猪疫情等突发事件会导致生猪供应量减少。以高热病猪瘟等为代表的生猪疫情全面爆发,导致2011年第一、二季度生猪出栏量减少,猪肉供应不足。对于生猪疫病的突发事件冲击,国家农业部已从2007年推出了规模养猪标识及生产防疫信息报送政策,可以有效地防范并及时治理疫情。因此,疫情对猪肉价格波动的影响会相对较小。

三、结论与政策建议

自中国2007年7月实施养猪补贴政策以来,猪肉价格经历相比与政策实施前更大更频繁的波动。玉米价格变动与仔猪、生猪和猪肉价格基本保持一致。猪肉价格的波动主要在于养猪补贴对猪肉的供求两方面的影响。养猪补贴和收入水平的提高,使得规模养猪户驱逐农村养猪散户,迫使农民由养猪转为买猪肉吃,增加猪肉需求。生猪养殖成本波动和养猪补贴破坏生猪生产供给。根据本文的研究结论,我们提出三条政策建议:第一,中国生猪饲养者在进行生产决策或政府部门在进行价格预测时,还应该继续坚持不仅要考虑生猪价格和仔猪价格,同时还要把玉米价格和猪肉价格也纳入考虑范围。坚持随时把玉米价格、生猪价格作为监控的重点,而不应当把猪肉消费价格作为监控的重点,因为养猪业价格变化在玉米价格上反映最早,而在猪肉价格上反映最迟。第二,政府部门在施行政策措施应对猪肉价格波动时,应重视猪肉需求的季节性因素会引起猪肉价格的波动,谨防误判,造成不当干预加剧猪肉价格波动。第三,政府相关部门应反思已实施的养猪补贴政策。正确识别市场失灵,谨防以部分指标的剧烈波动情况下以偏概全形成市场失灵的误导性判断对养猪市场进行大规模政府干预。深化政府失灵比市场失灵更为普遍、破坏力更强、更难自动调整的认识,提高政策的有效性,及时纠正不当干预,切实做到对症下药,防止猪肉价格大涨大跌。特别是在重视猪肉价格大涨的同时,更要注意防止猪肉价格大跌。

参考文献:

[1]吕杰,綦颖.生猪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的经济学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7,(7).

[2]农业部生猪波动规律性研究课题组.生猪生产和价格波动情况分析[J].农村新技术,2007,(3).

①养猪补贴政策的推出也会推高生猪养殖成本,接下来的第二点我们分析。

养猪市场研究篇8

广西容县鸿大绿色饲料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海泉创办的公司,依靠科技创新实现了“企业发展,市场广阔,农民增收”的发展目标。公司组建有2个农村养殖农技协会,下辖8个农村养殖合作社和养殖协会,拥有3条标准化先进饲料生产线、3个瘦肉型原种猪科普示范养殖基地,饲养瘦肉型原种猪5000多头和自主研究培育的鸿福种猪4000多头。2003年他的公司获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称号,他于2004年获自治区“种养能手”称号,2007年12月获广西科协、财政厅授予广西惠农兴村先进个人,2008年被中国科协、财政部评为2008年全国惠农兴村先进个人,2010年获玉林市劳动模范称号。

上世纪90年代初,陈海泉下岗后参加农函大学习,学到了一套科学养殖技术。经过反复市场调研及聘请专家论证后,陈海泉于1997年筹资200万元创建了广西容县鸿大绿色饲料有限公司,成为集饲料开发、畜禽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科技型养殖企业。经过10多年艰苦拼搏,陈海泉开拓了“公司+基地+协会+农户+农函培训”新型养殖模式,年出栏鸿福瘦肉型肉猪4万头,仔猪5万多头。瘦肉型猪养殖基地被确定为广西无公害农产品基地,陈海泉成为该县带动农民科学养殖奔富路的领头人。

陈海泉在本地发展会员5000户,为养殖户提供种苗、饲料、药品、养殖担保贷款及技术培训服务,并保价回收养殖产品统一销售,为养殖户提、供、销一条龙服务。陈海泉还在公司建设示范基地和养殖协会,在容州等镇建立了3个养殖基地,在东光等村发展了8个养殖协会,辐射周边13000户农户发展养殖业。聘用100多名技术人员到乡镇巡回举办技术培训班,指导农户饲养公司培育的优良品种“鸿福猪”。陈海泉还针对农村中年妇女外出打工难的特点,为她们进行技术培训,吸引了众多的农村妇女加入公司基地协会的养殖行列。在5000多名会员中,妇女占68.5%,公司总部及下属机构共有员工近300名,妇女占70%。据了解,今年与陈海泉合作的养殖户总收入近1亿元,养猪户人均收入比一般农户人均增收1300多元。

陈海泉创办鸿大公司虽然取得令人羡慕的成就,但他并不满足。一方面,增加投入完善科技培训设施,在公司的3个示范基地建立了电教室,配置了投影机、电视机、录像机、软盘、光碟等多媒体设施,从大专院校高薪聘请一批专家为会员养猪户和公司养殖基地授课。另一方面,依靠科技进步打造鸿大公司产品名牌。公司与广东省农科院畜牧研究所合作开展了技术改造、生猪品种改良、无公害饲料开发和无公害养殖研究,成功地利用进口公猪与本地-母猪杂交培育出瘦肉率高的生猪新品种鸿福猪,成为长膘快、耗料少、瘦肉率高、抗病能力强、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新品种鸿大瘦肉型猪,打造了“鸿福猪”品牌,产品畅销两广市场。

养猪市场研究篇9

关键词光合细菌;延农光配1号;畜禽圈舍;消臭效果

中图分类号X505;Q9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2)21-0234-0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加速,郊区畜禽养殖场和屠宰场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畜禽养殖场的臭味成分通常大致分为3类,即含硫化合物(硫化氢)、含氮化合物(氨)及碳、氢、氧组成的化合物(低级醇、脂肪酸等)[1-2]。光合细菌是微生物中一类可利用太阳能生长繁殖的特殊生物类群,能利用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低级醇、脂肪酸、二氧化碳等物质进行光合作用[3-4]。据日本现代农业杂志介绍,喷洒光合细菌的稀释液不但能消除鸡舍、猪圈臭味,而且还减少畜禽圈舍的苍蝇数[5-6]。因此,本试验利用延边农业科学院水稻栽培研究室分离的光合细菌延农光配1号进行了畜禽圈舍消臭试验[3]。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概况

供试光合细菌为延边农业科学研究院水稻栽培研究室分离的延农光配1号,其主要菌种为荚膜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 capsulatus),细菌个体数为15亿个/mL,其pH值8.5~9.0,含蛋白质0.08%、脂类0.019%、灰分0.25%。试验在延边农业科学院畜牧所养殖场、龙井市内养猪场、龙井市内养鸡场、龙井市屠宰场及龙市腾发养猪专业合作社等地进行。选用蛋鸡、母猪、公猪、出栏猪进行圈舍的消臭试验。

1.2消臭处理方法

将供试光合细菌延农光配1号稀释成50~100倍液喷洒整个猪圈、鸡舍空间或排污沟,每7 d喷1~2次,30 d后测定氨气浓度。

1.3测定方法

用HCXZ气体检测仪测定圈舍中氨气浓度,并通过感官来判断消臭程度。

2结果与分析

光合细菌安全试验:选猪、仔鸡、老鸡、下蛋鸡进行了35 d光合细菌的喷雾、饮水安全试验,结果表明,试验过程中未出现异常现象。

猪圈舍消臭试验:根据龙市腾发养猪专业合作社及龙井市内养猪场试验结果表明,初次光合细菌50倍稀释液,隔3 d用喷壶或喷雾器对圈舍全面的喷洒2次后,明显减少了圈舍臭味。其后7 d光合细菌100倍稀释液对猪舍的排污沟或圈舍处理1次,21 d后基本上消除了圈舍内的臭味。对公猪圈舍需要60 d以上才能消除公猪的独特气味。龙井市屠宰场圈舍及污水处理池试验结果表明,喷雾之前圈舍及污水池氨气浓度超过100 mg/kg,利用光合细菌处理30 d后氨气浓度下降到20 mg/kg以下,无刺激眼睛或鼻子的气味。

鸡圈舍消臭试验:试验在龙井市养鸡场内进行,喷洒结果表明,鸡舍内氨气浓度从100 mg/kg下降到30 mg/kg,明显地减少了刺激眼睛或鼻子的气味,但还能闻到一些氨气的气味,这可能与鸡饲料及鸡排便次数多有关。

3结论

光合细菌对畜禽圈舍消臭有明显的效果,特别是针对养猪场的消臭结果来看,基本上杜绝了场内的臭味,解决了因氨气味猪哮喘的问题,并消除了圈舍周围居民对臭味及苍蝇的烦恼。对养鸡场,虽然没有杜绝臭味,但已明显降低了臭味,对改善场内工人的劳动环境和鸡群的卫生环境有良好的效果,为畜牧业上大力推广奠定了有力的基础。

4参考文献

[1] 马梅荣,王光玉,宣世伟,等.利用微生物除臭技术研究与应用[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3(26):50-53.

[2] 杜近义,秦际威.光合细菌的开发应用进展[J].生物学通报,1998(11):15-18.

[3] 韩云哲,黄哲禹,李钟民,等.光合细菌分离鉴定及其培养基配方研究[J].延边大学农学学报,2010(32):265-268.

[4] 李彦芹,管越强,康现江.光合细菌组成成分及其应用[C]//中国海洋生化学术会议论文荟萃集,2005:335-338.

养猪市场研究篇10

【关键词】鸡蛋市场;价格波动;原因;建议

2012年春节期间,鸡蛋需求量虽然增加,但价格并未像往年一样上涨,反而下降趋势明显。截至2012年4月,鸡蛋价格已连续7个月下降。鸡蛋价格的下降对于消费者而言是有利的,但对于养殖户而言却是严重的打击,很多养殖户纷纷减少存栏量、提前淘汰蛋鸡,甚至于破产,价格的不正常波动对于行业而言会破坏市场机制,长期来看也是不利的。我国现在鸡蛋市场是完全市场经济,价格由市场供需调节。对于需求方面,即使人们追求绿色、健康、低蛋白食品风尚,但相对于往年,需求不应该也不会突然出现如此急剧的下降以至于价格下降如此猛烈。因此,对于价格连续的下跌,还需要主要从供给方面来考虑。

一、鸡蛋价格长期下降原因:

(一)由于盲目跟风增养导致存栏增加,鸡蛋供给增加

在我国居民食品消费中,鸡蛋在很大程度上是猪肉的替代品。根据河南省农业厅2011年第30周的观察,猪肉价格下降的情况下,鸡蛋需求和价格也在上涨,这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从2008年我国猪肉价格开始上涨,2010年猪肉价格增长至新高,并且价格继续上行压力很大,因而导致对鸡蛋的需求呈现刚性,这使得鸡蛋养殖户在猪肉的涨风中降低了市场风险,利润预期提升,因而很多养殖户扩大规模,又有很多新养殖户跟风增加养殖量,。

又因为蛋鸡养殖业进入门槛相对较低,又有很多新养殖户进入,造成供给充足。2011年夏季猪肉价格达到历史高点,1至9月每公斤省外生猪收购价和本地生猪收购价累计涨幅分别为43.33%和43.66%,每斤猪肉价格超过16元,超过鸡肉价格一倍。而当时蛋鸡存栏规模已经形成,淘汰下的蛋鸡投入市场造成供给充足,即使在猪肉上涨超过30%的情况下鸡肉价格都没有上涨,这从侧面证实了2011年蛋鸡存栏的大幅度增加。

由于蛋鸡养殖具有周期性,在蛋鸡生长至18周时才开始产蛋,期间不停跟风补栏的蛋鸡到春节期间生产的鸡蛋扎堆入市,使得供给充足,同时,由于政府对猪肉长期实行的补助等措施,使得春节期间猪肉价格预期稳定,这也迫使鸡蛋价格下降。

(二)春节期间疫病因素

12年春节期间在香港、广东发生小规模禽流感,造成市场小规模恐慌,而南方又是我国鸡蛋高产区,南方滞销的鸡蛋北运,进入北方市场,造成市场存货量增加,使得供给大于需求,迫使价格下跌。

(三)我国鸡蛋养殖行业不成熟

现阶段我国蛋鸡养殖行业还属于粗放型养殖,进入门槛较低,一旦利润可观,养殖户跟风养殖,没有数据做指导,再加上蛋鸡有成长期,等到成熟期鸡蛋扎堆上市,很容易出现类似的价格下跌的现象。

二、针对今年春节鸡蛋贱价及蛋价频繁波动反映出的我国蛋鸡养殖业问题提出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我国鸡蛋深加工产业,加强出口竞争力,开拓国际市场

鸡蛋深加工产品可以延长产品的保质期限,使得产品能更加自如的规避市场价格波动风险,例如,在价格过低时进行产品库存,延长上市时间,在价格可观时集中出售;供给的增加还可以抑制价格的过分上涨,这无论对生产者还是消费者都有好处。

现阶段我国禽蛋农产品市场还是相对封闭的市场,国内既没有成熟的大企业出口国外农产品市场,国内市场对国外禽蛋农产品也保持封闭状态。培养我国出口型农产品加工企业不仅仅可以解决国内产品供给渠道狭窄的问题,也是食品行业与国际接轨的必由之路。

(二)改进养殖技术,提高生产效率

国内生产水平产蛋期死淘率为15%左右,蛋料比1:2.6~2.7,入舍母鸡平均产蛋量16千克;而同样的养殖品种,国外的先进水平分别是:死淘率低于8%,蛋料比1:2.2~2.3,产蛋量19千克。如果比目前的养殖水平再提高一点,那么养殖利润会更加可观,抗风险能力也会提高。

我国现阶段蛋鸡养殖还是处于经验养殖阶段,广大养殖户往往追求多养殖,忽视养殖密度对蛋鸡的影响,往往由于养殖密度过大造成死淘率过高,增加了养殖成本,本身散养养殖户抗风险能力就较弱,成本的提高使得养殖户更加脆弱。

(三)农业生产制度创新,建设公开信息体系

对于我国现阶段禽蛋养殖行业,还没有真正的合作组织和信息交流组织。政府对于合作社之类的组织没有实质性的扶植政策,农民自行成立合作组织像成立公司一样艰难,对于贷款等生产环节明显处于劣势。而由于单个农民议价能力弱并且缺乏市场信息,所以他们从产业链中分享到的租金较低。这就要求政府在农村推动农业组织创新,提高农业领域的组织化规模经营程度,增加农产品市场信息等公共品的供给,建立健全市场协调机制,以提高农民在市场上的谈判与议价能力。

另外,我国统计很多都是事后统计,并且统计手段和数据真实性都很难保证,广大养殖户很难获得市场行业信息,不能提前做好生产调整准备,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价格波动更加频繁,波动更大。这就要求政府在公开信息披露和农业统计上做出相应的改进,给养殖户和市场充分的准确数据以指导生产。

(四)政府实行重点补贴,建设禽蛋储备体系

近年来,国家对生猪产销实行了饲料粮差价补贴、计划内调拨生猪价外补贴、炼油补贴和生猪储备费用补贴。几年来的实践证明,这些措施对扶持生产、稳定市场和强化行业管理都起了很大作用。对于生猪行业如此,那么对于禽蛋养殖行业也可以借鉴。禽蛋产品在我国现代居民日常生活中已经占有很大比重,而此行业频繁的价格波动

(五)加强金融体系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由于禽蛋养殖行业进入相对容易,又属于高风险行业,获得的避险渠道太狭窄,整体抗风险能力很弱,所以在金融支持方面可获得的支持很少,这反过来又造成农户面临的市场风险很大,市场的淘汰使得养殖业供给方频繁处于变动中,进而使供给和价格波动频繁。

养殖户是农产品市场中不可缺少的参与者,又属于市场中的弱者,对养殖户进行必要的财政金融扶持不仅可以培育大型集约型养殖企业,增强行业抗风险能力,长期来看也会有益于消费者和市场。

参考文献:

[1]张兵,左平贵,许国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经营绩效的影响因素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9(19).

[2]王思舒,郑适,周松.我国猪肉价格传导机制的非对称性问题研究[J].经济纵横,2010(6).

[3]熊彩云.美国家禽鸡蛋业和肉猪业垂直协作方式的比较分析[J].世界农业,2004(9).

[4]李哲敏,许世卫,董晓霞,李干琼,刘宏,王玉庭.中国禽蛋产业链短期市场价格传导机制[J].中国农业科学,2010,43(23).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