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系统需求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1:43:02

管理系统需求篇1

关键词:车辆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车辆管理系统需求分析是车辆管理软件系统开发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是系统开发之前的必要技术环节,需求分析为最终用户和软件开发者双方对系统的定位、认识、运行环境、功能和性能需求等方面进行明确,需求分析作为设计实现的基线,为系统的应用功能设计、开发提供依据。本文对智能化住宅小区车辆管理系统的需求进行分析。

1系统业务需求

住宅小区车辆管理系统主要业务是对固定住户车辆、临时来访车辆进行管理,管理员对系统数据进行管理和维护几个方面。具体需求为:

1.1住宅小区内固定住户车辆的车主

住宅小区内固定住户车辆的车主在出入出入口时,经车辆检测器检测到车辆后,将感应磁卡在出入口感应区掠过,通过阅读器进行读卡、判断卡的有效性,从而识别该车辆是否在车辆数据库中有记录(即判断该车辆是否为物业管理部门登记的住户车辆),同时摄像机摄录该车的图像。对于有效的感应磁卡,自动道闸的闸杆应升起放行并将相应的数据存入数据库中。若为无效的感应磁卡或进出场的车辆图像出现异常情况时,则不给予放行[1]。

对临时来访的社会车辆的车主,在车辆检测器检测到车辆后,按入口控制机上的按键取出一张临时感应磁卡,并完成读卡、摄像和放行。在出场时,在出口控制机上读卡并交纳停车费用,同时进行车辆的图像对比,无异常情况时道闸升起放行,否则不予放行。

1.3系统管理员的日常使用

系统管理员负责对系统数据库进行查询、管理和对系统的日常维护。首先,管理员负责发放标签卡,在此过程中要对相应的标签卡的内容进行修改,用来识别不同的车辆,同时在数据库中创建相应车辆信息,把指定车辆和指定的标签卡联系起来,用于车辆识别。其次,管理员可以查询该数据库,用以实现特殊情况下人工实现车辆的识别和事件的处理,管理员可以修改数据库,以实现数据的更新、修正以及备份和恢复。除此之外,管理员可以强制控制停车器、报警器等硬件装置,以实现故障情况下车辆的进出口管理。最后,由于系统的管理员几乎可以对系统做任何操作,因此整个系统要实现对管理员身份的认证,以确保数据和系统硬件不会被其他人恶意操作。

2系统目标需求

本系统的设计目标是针对小区的车辆管理的实际业务情况,设计出一套通用化、自动化、智能化的车辆监管系统。其目标需求如下:

1.为小区提供一个统一的车辆管理平台,实现车辆的自动化管理。

2.使用安全、可靠的信息管理方式,辅助物业人员完成小区内车辆监管工作。

3.使用高度智能化的软硬件设备,完成车辆出入检查,减少人工操作提高工作效率。

4.能自动区分合法车辆与非法车辆,并能拦截非法车辆、发出警报。

5.能实时检测车辆出入情况。

6.能查看、统计任意时段车辆信息。

3系统功能需求

住宅小区出入口车辆管理系统应用在小区出入口,其基本功能是对出入车辆的监督、记录、缴费及分类管理,实现对出入小区车辆信息的查询,实现对车辆情况、小区车位使用情况的汇总统计。因此系统功能应有以下需求:

3.1脱机运行功能

系统控制器增加CpU处理器,系统硬件具有运算功能,在脱机状况下,不仅iC卡能作到临时卡脱机收费,远/近距离磁卡也可以做到脱机识别。

3.2栏杆自动控制功能

出入小区时,业主车辆的磁卡和访问车辆的临时标签卡这类有效标签卡刷卡时,栏杆自动抬起,车辆驶出/入后(即来往车辆通过地感线圈),栏杆自动落下。

3.3车辆自动检测功能

实现车辆自动检测、统计、计数,便于稽查管理。

3.4车辆分类管理

物业管理部门通过对卡片的分类管理,从而实现对不同类的车辆的管理,包括固定车、临时车等,相关部门根据不同需求,分别发行业主车卡和临时租卡。业主车卡实行预交费用;临时卡随到随取,简捷方便。停车场管理简捷,能有效防止高峰期缴费造成堵车。

3.5车辆出入控制管理

1.访问车全自动出卡,一车一卡防反复出卡;

2.有效卡刷卡自动抬闸,车过后自动落下;

3.出入场操作语音提示,无效卡报警提示;

4.防砸车功能,能独立控制闸机,可以用遥控器控制闸机和手动开关栏杆。

5.收费数据自动管理功能

所有收费交易自动入帐、管理,受有收费过程系统数据自动完成登记、存储。所有收费数据自动通过网络传输至收费网络服务器。

4系统性能需求

小区车辆管理统应该具有良好的性能。因此,系统在性能方面应该有以下几种基本需求:

4.1数据精准度

要按照严格的数据格式输入,否则系统不给予响应进行处理。查询时要保证查全率,所有相应域包含查询关键字的记录都应能查到。因为通常有文件的记录会很多,系统采用两种方法进行查询:直接查询和模糊查询。

4.2稳定性

通过良好的系统架构设计,通过软硬件设备的运用,通过安全加密技术的保障,保证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4.3响应和访问速度

可稳定支持10个以上的用户数量;在局域网环境条件下,客户端访问系统平均响应时间≤3秒;数据综合查询事务≤5秒。4.4不间断运行

系统客服务器端须提供24小时不间断正常运行,以保障系统业务全天候提供应用。

5系统安全性需求

RFiD系统很容易受到各种各样的攻击,主要是由于其通信是通过电磁波的形式,而且RFiD标签设备具有一定的尺寸和成本限制。因此,其安全性与隐私性是人们一直所研究和讨论的主要问题。RFiD系统安全机制目前主要采用两种方法,即物理机制方案和加密机制方案。

物理机制主要有Kill命令机制,静电屏蔽,阻塞法,主动干扰等,这些方法主要用在一些低成本的标签中,因为这类标签有严格的成本限制,因此很难采用密码机制。

Kill命令机制在设计上是从物理上杀死标签,而标签一旦被使用了Kill命令,便不能再重新使用了,这是一个不可逆的操作。

静电屏蔽则可以对标签进行屏蔽,它需要把标签放置于有静电屏蔽功能的物理设备范围内,标签不能再接受来自阅读器的信号,这样需要一个额外的物理设备,增加了系统成本。

阻塞法则依靠树遍历反冲突协议来起作用,阅读器每次发送读取命令总获得相同的应答数据,从而来保护标签,此方法需要额外一个阻塞标签,增加了系统成本。

物理安全机制存在着增加系统成本,阻止失败等多种弊端,因而,人们越来越多的在密码技术的安全机制上提出不同的方法。

数据加密传输时采用密码加密的方法,对数据信息加密后再进行通信,由阅读器或上位机单方面进行操作,从而节省标签的成本。小区出入口车辆管理系统需要采用mD5加密算法,计算机或阅读器将数据(明文)加密转换为密文后,发送给标签进行存储,当阅读器要读取标签中数据时,标签将存储区中密文发送给阅读器,阅读器将收到的密文解密,并与后台数据库比对[2]。

以上是住宅小区车辆管理系统设计的基本需求,也系统开发的设计的基本要求,是系统开发的目标方向。

管理系统需求篇2

关键词:需求侧管理系统

1引言

电力需求侧管理系统的首要功能任务就是解决电网缺电时如何做到电力需平衡。但不局限于当电网电力供应不足时做到供需动态平衡,通过研究负荷侧实时的用电负荷变化和发展趋势,为供电和发电两侧的5年发展规划提供更加详细的电网运行原始数据,使供需平衡点由静态平衡达到一个动态平衡过程。

2电力需求侧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及总体设计

2.1系统需求分析电力需求侧管理系统是在营销运行的基础上,将系统的用电监控与负荷需求侧综合分析综合为一体化的综合应用平台。要求保证供电局其他系统上线的基础性业务正常运行上线的前提下,为营销部决策提供准确详实的依据;并且通过将供电局众多独立的单个子系统整合成系统,达到数据资源最大程度优化和数据共享;制定统一标准的营销业务流程。

2.2系统的功能需求电力需求侧管理系统能够实现主动采集负荷侧电能参数、实时抄表、准确掌握用户负荷侧的数据变化趋势、用户负荷管理和控制、用电负荷侧数据突变和实时监测分析、多线路线损并行计算分析等多种功能。因此系统要求具有高冗余度和可靠性,确保收集到监测数据的准确可靠和完整。从系统的硬件角度上,系统在CpU、Ram和硬盘存储硬件设备等主要硬件方面留有足够的发展升级空间。从软件设计方面,电力需求侧管理系统所要完成的主要功能可归纳为原始数据的收集、数据传输和实时监控、用户负荷控制管理、用电数据突变异常、多路线损计算与综合分析、电能数据报表的及时生成和打印、系统本身管理等几大模块。

2.3总体设计系统框架结构如下图:

如图2-1电网的需求侧管理系统整体框架结构所示系统主要建立在地市电厂、关口电表、主要枢纽配电所、配变终端和用户负荷侧等关键电能量采集点的基础之上的,在供、售、购电三个关键环节点上实现一体化管理,将用电负荷终端数据集中存储分析;并且构建出电能量采集一体化系统,对电厂、各级配变终端、用户负荷侧等电能量数据实现实时采集。

3电力需求侧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3.1主机系统设计在建设思路上,这次电力需求侧管理的规划将数据库的服务器与应用程序的服务器进行了一体化,但是有两台pC的配置。

3.2数据库/应用服务器设计采用三层分层分布式数据结构后,底层数据库及应用层数据库服务器承担着相应电力系统企业营销业务线数据逻辑处理分析及运算的主要任务。

3.3前置服务器设计前置服务器主要完成整个需求侧管理系统的通信、逻辑数据解析,实现用户侧终端数据及配变电能数据采集与系统终端数据联系控制管理功能,应采用两台主备服务器,操作系统采用Linux系统构成双机主备结构,提高系统可靠性。

3.4备份系统设计

3.4.1备份系统需求分析。首先,我们分析由于硬件故障、应用程序出错、病毒入侵等多种可能导致业务系统功能中断的原因,因此需要做好多种预防和解决各类系统缺陷故障的手段。对于系统硬件的故障,我们采用硬件备份的设计来解决这些问题。对于应用程序故障,采用三层分布式数据结构和多线程处理应用解决应用程序上的故障。但是对于自然灾害导致的需求侧管理系统瘫痪,为了在故障来临时恢复原始数据,需要构建统一的备份中心来保护这些系统的数据,可通过异地数据恢复,将因系统无法自动恢复所带来的损失减到最低程度。

3.4.2备份系统组成。备份系统是由备份系统管理软件,备份管理后备服务器以及硬件构成的。

4总结

本文对整个电力需求侧管理系统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和开发。构建出电力需求侧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及总体设计。对硬件平台及软件平台设计及开发详细的介绍。电力需求侧系统将在电力企业与用电客户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直接为电力部门产生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因此本文研究具有良好的市场推广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刘磊.新型需求侧管理系统特点解析[J].华北电力技术,2009(01).

[2]郑峰崖.当前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思考[J].广东电力,2007(06).

[3]胡江溢,王鹤,周昭茂.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国际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电网技术,2007(18).

[4]杨林.电力需求侧管理综述[J].中国电力教育,2008(04).

管理系统需求篇3

【关键词】财务管理系统;需求分析;应用价值点

近年来我国集团企业数量增加、企业规模不断扩大,随着集团财务管理与控制要求不断提高,集团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管理需求选择集团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来有效支撑其开展集团财务管控工作。目前,eRp―nC系统是国内应用较多的集团企业财务管理与控制系统,可实现全集团信息集中及实时监控,合理配置资源,实时控制资源的使用并进行有效评价,提升集团管理平台。

一、nC系统特点

一是集成性与优化性。信息集成平台提升大数据量的处理能力,如集团对账、凭证协同、设置复制的集团层集中应用;优化基本档案批量处理算法,如客商、存货、项目档案的批量操作。

二是公有协同性与共享性。门户portal协同处理能力增强,例:信息交换平台从后台生成的总账凭证如果符合公有协同的条件,则自动从后台发起公有协同,不用再手动触发;改进对共享服务集中应用的支持。

三是稳定性与效率性。信息平台采用数据缓存技术和任务调度技术,针对应用服务器智能集群管理,提供数据库双引擎技术。

四是访问安全控制性。采用自动执行职责互斥稽核,重点授权的检查及监控确保访问安全。

二、集团财务管理应用系统需求分析

文章调研了某上市集团的财务信息化,分析集团企业的应用集成平台、资金管理、往来管理、报表管理、资产管理、计划预算、薪酬管理、供应链管理等nC应用系统,以期对我国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构建做出有益研究。

(一)应用集成平台基础信息需求

集团企业采用集中式财务管理模式,统一集团财会政策和标准,统一设置集团各单位标准会计科目,实现会计信息可比性和财务集中管理。下属单位直接继承和使用集团总部的基础性设置,使建设的财务信息系统具有良好的可靠性、规范性、协调性和一致性。

1.会计科目设置需求

根据集团总部监督管理各单位财务运行状况的需要,建立集团统一的会计科目体系和辅助核算类型,集团建立的会计科目集团各分支机构可以使用,但不能删除修改,各分、子公司可根据业务需求在集团会计科目的基础上增加明细科目和辅助核算类型。

会计科目设置需求分析。集团会计科目设置中的功能可以根据集团管理的需要定义整个集团各模块的基础科目,在定义基础科目时可考虑集团统计分析、预算口径、报表管理的需求,规划完整的科目体系,然后根据需要分配给各分支机构,分支机构可在集团基础科目的基础上增加明细科目和辅助核算类型。

2.客商管理档案需求

集团各公司自行建立和维护客商档案,尚未实现客商编码和名称统一,如“苏州电力公司”是集团各单位客商,档案建立时在各单位可能存在这样的情况:集团总部为:“苏州电力公司”;分公司1为:“苏州电力”;分公司2为:“电力公司”。集团想统计出“苏州电力公司”在各单位的往来汇总数据,则只能在以上三个账套分别查询“苏州电力公司”、“苏州电力”、“电力公司”的往来款项。

客商管理档案需求分析。目前对于整个集团来说,需要在原客商档案的基础上整理出一套符合企业管理要求的客商分类及客商编码原则,便于集团统一管理。nC系统中集团可制定统一的编码规则和客商信息字段,各分子公司按照此标准提交客商信息到集团,由集团统一进行维护,下级单位可以对集团分配的客商档案补充业务信息,但不能删除档案和修改基础信息。

3.规范集团财务管理基础信息的价值点

(1)为集团管理层提供不同深度的决策信息。

(2)财务管理、统计分析、全面预算管理、报表管理的关联应用提供统一的口径。

(二)资金管理

加强集团资金的实时监督与控制,资金集中管理,集中调度,以确保集团总部动态的、及时的了解资金动向,强化信贷管理。

1.资金日报需求

分公司每日将账户资金余额和可用资金录入到资金上报系统中,工作量较大,及时性和准确性都得不到保证,希望能通过凭证直接进行传递。

资金日报需求分析。集团总部的各下属企业,每日都通过开发的资金上报系统向集团本部上报各自的当日资金余额和可用余额两个数据,这两个数据是利用总账系统有关货币资金的会计科目的余额汇总后录入到资金上报系统的,集团总部可以直接利用nC系统的资金日报表随时动态了解各单位的资金状况。

2.资金集中管理需求

分公司内各单位资金共享,对资金的调拨进出有严格的控制,并要求财务总经理、销售经理进行监督管理,希望资金调拨的流程和审批的流程能在系统中管理。要求每月上报销售业绩、服务、利润、下个月资金计划、本月的资金执行情况,对各种资金的运作做可行的分析。

资金集中管理需求分析。(1)实施资金收支两条线和银行账户的集中管理:在集团实现整个集团的开户银行集中管理和资金的集中管理,可在集团建立资金管理结算中心,结算中心在各专业银行开设一个总账户,同时为每个单位设立一个分账户,实施收支两条线;(2)签订存管协议:规定下属单位的银行存款收入账户的资金达到一定数额时,由银行自动上划到结算中心,下属单位需要使用资金而自身的存款不够时,由结算中心下拨,从而使结算中心起到资金池的调节作用,大量节省资金的使用成本。

3.信贷管理需求

集团下属的公司有资金信贷业务,可用nC系统来反映该资金信贷业务从协议签订、生效、变更、质押、利息计算、直至到收回贷款的全过程,同时将相关数据传递到财务系统。

信贷管理需求分析。可利用nC系统资金管理模块下的信贷管理来处理资金信贷业务,企业与外部筹资单位的资金往来是通过“外部贷款合同”来管理的,放款、本金收回、利息的计算与收回都可通过系统来完成。在没有使用报账中心情况下,可采用“信贷管理――总账”结合的模式处理信贷管理业务,采用报账中心系统后,可采用“信贷管理――报账中心――总账”结合的模式处理信贷业务。

4.资金管理的应用价值点

(1)各单位及时将影响资金增减的业务录入到系统,保证集团总部动态的、及时的了解下属各成员单位的账户资金余额和可用资金余额。

(2)集团作为资金的结算中心,可将内部所有成员单位的资金集中管理,集中调度,减少外部资金的借款金额,减少集团的资金使用成本。

(3)采用信贷管理,可将企业的对外贷款以信贷合同的形式明确借贷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反映信贷业务的合同签订、质押办理、放款、利息计算、本金和利息的收回等详细情况。

(三)往来管理

集团往来管理包括外部往来管理和内部往来管理。针对外部往来,运用应收应付管理系统;针对内部往来,采用内部协同和集团内部对账模块。应收应付管理系统针对客户收款业务和供应商付款业务,为企业提供客户、供应商及各种内外部往来款项的处理、核销及查询、统计。

1.外部往来管理需求

集团公司更加关注集团外的客户往来情况,对外部的客商应该由集团统一管理。加强应收应付管理的明细和规范,进行账龄分析和自动往来款核销,债权转移支持订单客户的转移。

往来管理需求分析。(1)往来核销:集团根据管理需要统一规划往来核销的科目(一般可制定应收类科目),成员单位根据集团的规定设置核销对象,及时进行自动核销处理,以保证往来账龄的正确性。(2)账龄分析:为保证集团的各成员单位能够按照规定的账龄区间进行账龄分析,集团总部按年、月、日设置不同的账龄方案,供成员单位选择使用。各成员单位可以随时选择不同账龄方案,查询出往来科目对应的每个客户的应收余额及各账龄区间的分布情况。

2.内部往来管理

集团内部成员单位之间经常有因为内部交易、资金划拨等业务产生内部账项,由于业务关联双方处理在时间上可能有差异、科目各自选择使用以及其他原因的误差,造成内部单位的往来对账工作大,查找差错的原因困难。因此,使用内部协同和集团内部对账模块:

(1)内部协同:对于内部业务产生的往来凭证能够从发起方自动协同到接收方,接收方收到的协同凭证的金额是不允许修改的,协同凭证上生成的科目也不允许修改和删除,以此保证内部往来的数据,根据协同定义的规则保持一致,减少对账的工作量。

(2)集团内部对账:需要进行内部核对的会计科目在没有采用协同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对账的功能找出内部往来双方的差异,并进一步通过核对明细找出产生差异的原因。

3.往来管理的应用价值点

(1)多角度、多维度的为集团总部和各成员单位提供了与客商之间的往来业务数据;

(2)通过账龄的统计分析,可及时了解每个客户应收账款的账龄分布情况及应收余额,减少坏账风险;

(3)集团内部协同的利用,减少因一项业务在集团内各单位分别手工处理产生的人为差错;通过集团内部对账,可发现集团内部各单位之间因内部往来、内部交易等业务,在各自分别记录时产生的差异及其原因。

(四)报表管理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要求,以母公司和子公司单独编制的个别会计报表为基础,抵销企业集团内部交易对个别会计报表的影响,真实反映企业集团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其变动的会计报表。

1.报表总体需求

根据账务的情况自动出具对外的税务报表;内部报表的报表指标与账务的口径不一致,希望能从账务中提取一部分数据再进行加工,这些数据能及时按照指标进行汇总显示,通过报表的分析从财务数据中发现业务中的问题,以便对业务的经营做出正确决策。现金流量表手工处理工作量大,可由系统自动实现。考虑内部交易的抵销、自动生成合并报表。

报表总体需求分析。将集团的核算单位根据隶属关系建立报表单位结构体系,根据这种单位结构体系,分层次实现报表数据的汇总、查询和采集处理。可根据报表对外和对内报送性质将所有的报表进行分类管理,分为“对外会计报表”和“内部管理报表”两大类。集团总部统一设置对外的会计报表;内部管理报表由各核算单位根据需要自行定义;设置报表审核公式,以保证上报的报表的表内和表间数据勾稽关系正确。

2.合并报表管理

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的关键是抵销母子公司间的股权投资和内部交易数据,基础工作是在建立集团会计科目时就要考虑合并报表需要,建立合并需要的内部销售收入、内部销售成本、内部往来、股权投资科目等、为编制合并报表时制作抵销凭证和合并工作底稿打下坚实的基础。

3.报表管理的应用价值点

(1)实现对外会计报表和各单位内部管理报表数据的自动生成;

(2)根据股权投资关系和内部交易记录进行内部抵销,自动生成合并报表工作底稿和合并报表。

(五)资产管理

资产管理完成企业或企业集团的资产部门进行固定资产和其他资产(如无形资产、递延资产等)管理。

1.固定资产管理需求

固定资产由手工逐渐到系统中进行统一规范的管理,并直接生成凭证到总账;固定资产能由系统进行管理并自动生成凭证,减少工作量和数据的准确性。

固定资产管理需求分析。建立资产管理的基础信息工作:如规划好整个集团的资产分类,即资产划分类别,类别建多少个层次,每类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使用的折旧方法、净残值率多少;是否将长期待摊、无形资产等资产项目也纳入到固定资产系统进行管理;固定资产是以卡片形式进行管理的,卡片上到底要那些单据项目才能满足管理的需求,需要进行规划;理顺固定资产增加、减少和调拨业务的处理流程。

2.固定资产管理的应用价值点

(1)将企业的资产纳入固定资产系统进行管理;

(2)将集团的固定资产管理政策、折旧政策等通过系统提供的技术手段在成员单位得到贯彻;

(3)资产的增减变动、折旧摊销、资产调拨、减值准备等业务数据可自动传递到总账系统生成相应的记账凭证,从而保证了总账系统与固定资产业务系统数据的一致性和正确性,同时也减少财务人员凭证录入工作量及由此产生的人为差错。

(六)计划预算

1.全面预算管理需求

集团应建立一个预算环境,对于需要进行预算控制的内容在预算管理系统中实现,并在该环境下进行预算的编制、确认、上报、批复、控制和分析。预算由上级部门下发,财务经理每月根据实际情况填写预算的执行统计表。预算的控制中不仅仅能自动根据财务凭证生成预算执行情况,希望能在单据录入时进行预警或控制;预算管理总部在做,进行预算下发的仅仅是经营成果上的预算和分析,由于每月要做4次预算的报表上报,希望预算的报表能自动生成,对于预算超支,可定义进行预算的审批流程;预算方式是滚动预算,每6个月滚动一次,希望预算能做事中的控制;预算上希望能进行弹性预算的管理,比如:希望能向上浮动20%,进行预算的控制,超出部分进行预算的报警。

全面预算管理需求分析。(1)整个全集团各模块的全部预算样表,做成统一的样表格式可使用预算调整和预算合并,根据预算编制体系下发给相应单位;(2)预算编制主体接收到集团下发的预算样表后,根据各单位的业务规模编制自身的预算数据并经本单位的预算主管领导进行确认;(3)根据确认的预算数据上报上级单位;上级单位进行批复处理;下级单位根据批复生效的预算数进行预算控制方案和预警方案的设置或上级单位统一设置预算控制方案和预警方案并下发给下级单位;(4)下属单位在批复的预算范围内进行业务活动,当实际业务的数据超过预算时,由系统进行预算的控制或提示,当确实因业务的需要,执行数据超过预算会影响业务的正常开展时,可以申请调整预算以适应业务的需要;(5)当设定了预算的预警方案时,预算系统会主动将达到预算预警条件的预算执行情况以设定的预警方式呈现给指定的预算管理人员。

2.费用管理需求

企业对费用按照部门核算,并能统计出各种费用明细及汇总报表。对费用的报销业务能够根据设定的流程进行审批操作。如:费用报销审批流程为:部门申请经理审批分管事业经理审批财务批总经理审批

费用管理需求分析。在定义会计科目时,对相应的费用类科目设置成部门辅助核算,日常业务发生时,使用到对应的费用科目,要求指定对应的业务费用发生的部门,同时自动登记费用的部门核算辅助账簿。

3.全面预算管理的应用价值点

(1)通过全面预算管理的应用,为集团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2)通过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比较,可鞭策各单位采取措施、想尽办法来增加收入、减少支出、节约资金,利用和配置好企业的各项资源。

(七)项目管理

1.项目管理需求

企业工程项目的统计要求按照项目收入、项目成本进行项目的统计和管理;实行项目管理,分类核算。项目工程核算的工作量大,希望系统能按合同编号,便于核算。

项目管理需求分析。各成员单位在集团建立的项目分类的基础上建立各自的工程项目档案,可建立项目管理档案时输入与该项目档案相关的其他必要信息,如开工日、预计竣工日期、项目负责人、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财务上对与项目管理档案有关的收入科目和成本、费用科目建立关联关系,当发生与项目有关的收入、成本费用时输入项目档案信息。

2.项目管理应用价值点

(1)将项目信息和会计科目进行关联,可对项目进行多角度的进行分析管理。

(2)可根据项目反映其生命周期内的收入、成本、费用支出及项目的盈亏情况。

(八)薪酬管理

1.薪酬管理需求分析

工资计算方法复杂,希望使用薪酬管理系统来管理人员信息和薪资的计算。利用薪酬管理系统人员信息管理功能,可将集团的人员信息管理规范(如:工号、人员教育程度、人员培训情况、联系方式、调动情况等等)。可方便地计算人员的应付工资和各项工资项目数据,了解员工的工资结构和薪资水平,同时将薪资数据自动传递到财务系统生成总账凭证。

2.薪酬管理应用价值点

(1)建立集团完善的人员信息库,从而为企业员工的规划、提升、培训、考核、定级打好基础;

(2)自动计算和分配各类人员的薪资福利数据,并自动向财务系统传递总账凭证,保证了薪酬管理系统与财务系统数据的一致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九)供应链管理

1.采购管理需求

基于供应链的采购管理需考虑如何合理地应用企业内部的资源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采购管理需求分析。采购到货进行检验后,由仓库管理人员进行入库的签字确认,采购发票未收到的情况下,财务按合同价进行暂估入库成本的处理,当收到供应商的采购发票后,将采购发票与采购入库单关联,进行采购的结算处理,同时将库存的暂估入库成本调整为采购发票的实际成本。

2.仓储管理需求

存货系统决定企业流动资金周转速度,也是减少存货损失、降低成本的一个重要环节。进行库存日常业务处理,系统能进行存货核算的管理,并能自动生成凭证到财务总账。采购“整进分出”的模式以及库存管理,进行成本控制;能在库存部分实现数量和金额双重管理,自动进行出库成本(全月或移动平均的成本)库存分析、差异分析等。

仓储管理需求分析。库存管理系统主要根据业务类型管理存货的出入库业务,并随时向需求部门提供各仓库的现存量和可用数量,库存财务则根据管理需要随时计算存货出库的实际成本,并将出库成本数据自动传递至财务系统生成总账凭证;业务和财务人员随时通过存货系统提供的账簿了解存货的收、发、存数量金额数据、存货台账和出入库流水账;

3.销售管理需求

通过销售管理模块形成销售发票,系统自动编制会计凭证,并登录到财务系统的相关账簿,确保企业业务明细账、总账由计算机自动完成,从根本上杜绝了财务与业务部门账账不符、账证不符的问题。

销售管理需求分析。为减少财务人员的二次录入工作量,销售业务应通过销售和应收系统按销售业务的类型进行发货、开票和收款的处理工作,同时将发货出库、开票应收和收款结算的业务数据自动传递到财务系统生成总账凭证;销售系统可按照存货、客户、专营部门和销售员自动生成销售日报。

4.供应链管理的应用价值点

(1)采购、销售以及仓库存货的出入库业务数据均可和财务系统实现无缝的链接;

(2)规范、优化企业采购业务流程,提高采购效率;

(3)帮助企业全面掌握库存信息、压缩库存;

(4)及时准确地描述企业的销售业务,理顺企业的销售流程,减少重复环节。

【参考文献】

管理系统需求篇4

关键词:智能电网需求侧管理分布式能源技术微网

中图分类号:tm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973(2010)02-035-02

在电能供需不平衡、能源紧张、社会可持续发展、电力工业变革等众多压力共同作用下造就了智能电网的产生,智能电网是集发电、供电、输配电、用电等一体智能化的电力系统,其实时、经济、安全、可靠、环保得到了广大学者的研究和推崇,也是将来电网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1引言

在20世纪70年代,当世界能源危机产生时,传统电力需求侧管理以能削减高峰电力、平抑价格、消除电网阻塞、终端节电、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众多优点,得到广大电力公司的青睐。其在性质上是通过电力用户优化电力方式,来提高终端用电效率,以达到资源优化配置、改善及保护环境的目的。主要通过政策上的经济结构调整、经济上的电价控制、技术上的设备优化等手段完成及加以实施。然而时间检验了其实施效果和实施过程,存在着众多的阻碍。在硬件方面,缺乏便利、有针对性的先进计量、通讯、控制和信息技术支持,使得传统电力需求侧管理系统缺乏可操作性。在观念方面,主要来自于电力系统运行人员、公众以及电力用户方面,没有一个节约能源的意识。在评估方法方面,对电力需求侧管理产生的收益及其收益的分摊缺乏有效的评估方法,使得对其建设投资缺乏支持。在政策机制方面,没有足够的政策及市场运行机制去支持其运用,使得传统电力需求侧管理系统推行缺乏必要的激励手段。以上原因虽说阻碍了传统电力需求侧管理系统的推行和实施,但也一定程度催化了智能需求侧管理系统的产生。

首先要对智能需求侧管理有一个比较深入的认识,为智能需求侧管理系统的分析打下坚实的基础。智能需求侧管理指的是利用高级通信装置,采用先进的高级设备和高级控制决策手段及其适宜的经济激励对用户的电能使用进行优化管理。使得整个电力系统响应自动化、电能的使用高效化、负荷曲线灵活化,并保证电能质量,能与供应侧形成双向互动,最终在满足供电的基础上节约能源。

为了达到电网智能需求侧管理的目的必须综合以上所指的装置、设备、技术等因素,这样一来,也就促使了电网智能需求侧管理系统的产生。在这个所说的管理系统并不是一个由电力设备及计算机技术组成了管理系统,而指的是一个由智能需求侧管理设备和技术组成的系统整体。

2智能电网需求侧管理系统关键设备

智能电网需求侧管理系统关键设备主要包括电网友好型设备、智能电表、用户侧电源和储能、电能控制装置等设备。

2.1电网友好型设备

电网友好型设备主要指的是一种能够根据实际所需自动控制用电的装置或设备,如空调、太阳能电池板、动态需求控制器、自动控制插座等。

空调能够感应外部温度进行自动开关,它还能感知用电高峰电价上涨,并进行及时计算,自动调整使用时间,可以有效的控制用电量及电费。动态需求控制器的使用,使每个冰霜能够随着频率的下降,核对冰箱温度,然后计算在完全不耗电的情况下,它能保持多长时间较低的温度,然后,冰箱会自动关闭,只要冰箱温度一直在安全的恒定低温区,冰箱会一直关闭,从而减少了电能的浪费。还有一些装置也可以有效的控制电能的使用,如智能电源管理器,当电脑主机关机或待机后,可自动将其中的显示器、打印机、音箱等外设的电源完全切断;当电视遥控待机后,将自动完全切断电视机电源及其配套的DVD、功放等电源,从而达到节电和延长电器使用寿命的目的,同时,不影响电视的正常使用;当空调遥控待机后,智能节电插座将自动切断空调的待机能耗。图1是一个融入电网友好型设备的智能电网需求侧管理系统,通过友好型设备外部传感器、emS信息管理技术、Bacnet面板、空调等技术设备的联合使用可以自动控制建筑物内部空调的使用,有效的节约了电能。

图1友好型设备智能管理应用图

2.2智能电表

智能电表是能电网需求侧管理系统中的一个常用设备。作为智能电表应该具有以下功能:(1)采集电压、电流、电量等电气参数和计量负载功率及功率因数等。(2)可预留接口,实现对水表、煤气表自动计量。(3)数据传输、语音服务、室内监控、报警、远程家庭控制等。(4)应用先进的传输技术3G,数据的传输通过公用3G移动通信网络,快速登录,实时在线查询。智能电表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技术也更加成熟,随着3G时代的到来,其技术革新又将受到挑战。

2.3用户侧电源及储能

智能电网下用户侧电源及储能设备主要包括电动汽车、太阳能、地热、风能、储能装置这几类。以其它能源利用转换电能储存利用为主要方式,是一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并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2.4电能质量控制装置

电力有源滤波器等电能质量控制装置通过注入与负荷中谐波和无功电流相反的分量,从而防止非线性负荷产生的畸变分量污染电网、抑制电压闪变和提高功率因数,可广泛应用于电力行业的谐波治理,有效控制供电质量。

3智能电网需求侧管理系统关键技术

智能需求侧管理融合了高级计量体系(advanced―meteringinfrastructure)、微网、定制电力(custompower)、电源接入等技术。

3.1高级计量体系

高级计量体系(ami)是一个用来计量、收集、储存、分析和运用用户用电信息的完整的网络和系统。ami技术的四大组成部分(即智能电表、广域通信网络、量测数据管理系统和用户户内网络)、ami的作用及其和智能电网的关系,图2是一个完整的量测体系。通过广域通信网络,ami把用户和电力公司紧密相连,为将来配电自动化等智能电网功能的实现奠定了基础。ami实现的系统范围的测量和可视性能够大幅提升现有电力公司的运行机制和资产管理流程。电力公司应抓住ami技术开发和实施这一难得的机会,规划和建立通用的满足未来系统高级应用的通信基础设施和集成信息系统,以便提升产业和引导电网向智能电网方向发展。

图2高级计量体系

3.2微网

微型电网是为整合分布式发电的优势,削弱分布式发电对电网的冲击和负面影响,而提出的一种新的分布式能源组织方式和结构,由美国首先发明的一个名称。国际上对微型电网的定义不尽相同,但各种方案均认为:微型电网应该是由各种微能源(风力、太阳能、柴油发电机组、燃料电池、微型燃气轮机、微水电等)、储能装置(蓄电池、超级电容器、飞轮等)、负荷以及控制保护系统组成的集合;具有并网运行和独立运行能力,能够实现即插即用和无缝切换;根据实际情况,系统容量一般为数干瓦至数兆瓦;通常接在低压或中压配电网中。

3.3定制电力

定制电力是将电力电子装置或称静态控制器用于配电系统,向电能质量敏感的用户提供的电力达到用户所需可靠性水平和电能质量水平。这些用户电力设备(或称控制器)采用先进的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以及基于计算机的测控技术,使用户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提高到所要求的水平。定制电力技术又称为用户电力技术或配电灵活交流输电(DFaCtS)技术。

3.4电源接入

电力客户小型自有电源、储能元件的接入是并网不上网的方式,智能电网模式下不仅要满足客户自有电源不足情况下的供电,而且允许客户将多余电能的上网和储存。并应用电力系统自动化、自动控制、计算机网络与通途等技术,采取双向召唤机制使客户电源及新型储能元件的接入与退出技术;在不改变电网供电及保护方式、或尽可能小的改变来实现储能元件在电网有剩余充电、电力不足时放电,用电客户电源在过剩时送电等,并且保证切除电网故障时、用电客户不失去本地电源。

4结语

文章从两个方面对智能电网需求侧管理系统进行说明,以关键设备关键技术分析为主,但在智能电网需求侧管理系统具体实施方面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作为电力公司,应该针对智能电网需求侧管理系统特点、功能及实情构建智能营销组织模式,实现营营销管理现代化运行和营销业务智能化应用。(2)针对大工业和商业用户应该加装智能电表,开展用户智能管理与服务,并将此项业务逐步推广到居民用户中去。(3)合理构建供需智能化双向互动体系,实现电网与用户的双向互动,鼓励用户参与各种需求响应项目,通过直接负荷控制或可中断负荷管理等提高电网运行的可靠性和经济性。(4)通过智能电网推动智能建筑、智能家电、智能交通等领域技术创新,支持用户使用分布式电源,改变终端用户用电模式,以需求侧竞价的方式从电网中买入或向电网出售电能。

参考文献:

管理系统需求篇5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化,城市交通矛盾日益突出,如交通供需问题,交通事故、城市交通对城市污染问题,如何系统的解决这些矛盾,本文从交通行为的各个阶段,讨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方法,认为影响交通问题的因素较多,每种措施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都会有一定的折扣,只有针对出行行为的各个阶段建立一套系统的的对策,才能有效的解决城市交通问题。

交通是城市的血脉,交通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交通的发展对城市结构布局也有决定性的作用,从步行、马车、自行车、小汽车到轨道交通,我们的城市规模不断的扩大,城市形态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反过来,我们的城市的发展也在不断促进交通的发展,不断的提出新的要求,因此,应该说城市与交通应该是互为条件,相互促进的关系。当今我们的城市与交通之间出现了很多不和谐的因素,出现了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严重、交通事故不断上升、城市衰退等现象,城市与交通的矛盾日益突出。大城市普遍面临着遇到的问题是土地资源困乏,道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占地的比例已经很高,已经没有更多的土地用来大规模的修建道路等交通基础设施,但仍然解决不了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城市运行效率地下。交通对城市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城市的空气污染80%以上源自城市交通。交通噪音、振动等污染也较为严重,这些污染对城市居民的生活、生产都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另外交通事故不断上升,也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这些都对城市的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如何面对城市与交通间出现的这些问题,当然,我们提出了很多对策。例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优先发展轨道交通、建立现代综合交通体系、拥挤收费、利用智能交通系统等等。这些方法都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如何才能建立系统的交通对策,下面将从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理念变化谈起,根据出行行为的各个阶段来系统探讨交通对策。

1.解决交通问题理念的变化

我们知道,目前我们的交通理念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原交通理念主要只以保持供需平衡为主要目标,有多大的交通需求,尽量从交通基础设施上予以满足,以达到供需平衡。但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交通需求不断扩大,由于受到资源及环境的约束,我们再也无法无限制的满足需求。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交通理念转向交通需求管理。即采用交通需求管理抑制需求,引导出行者使用对资源环境相对友好的大容量公共交通管理系统,从而在满足资源和环境约束的情况下达到了一种新的供需平衡,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交通需求管理贯穿于出行行为的整个过程中。出行行为一般划分为四个阶段:出行产生、出行分布、出行方式选择、出行路径选择。交通需求管理可以系统对这四个阶段的出行行为进行管理控制,从而形成系统的交通对策。

2.出行产生阶段的交通对策

在出行产生阶段交通需求管理的主要目的是抑制出行的产生,从而最大可能的降低交通量。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话、传真、网络的广泛应用,在一定成程度上减少了人们的工作学习出行次数,在家办公、电视电话会议、网络会议成为可能,相信未来人们上班、上学等通勤交通需求会大大较低。但从个人出行产生次数的历史情况来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出行的次数必将成上升趋势,以生活、休闲、娱乐等为目的的出行将大大增加。可以判断,未来人们的出行可能不再以通勤出行为主,出行目的将向多样化的方向发展,从而有效的降低通勤交通产生的高峰出行量,缓解城市交通的压力。

出行产生更多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科技的进步有关系,我们应该更多的鼓励和引导减少出行产生的生产方式,一方面大大交通压力,另一方面对减少社会的消耗,提高社会的效率也是有益的。

3.出行分布阶段的交通对策

在出行分布阶段,对出行者的起讫点加以管理,尽量缩短出行者的出行时空距离,从而提高社会效率。出行者的起讫点与城市结构、土地利用及人口密度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合理城市形态,最大限度的缩短出行者的出行距离,从而有效的利用步行及自行车等非机动化的出行方式,减少机动化出行距离,进而提高社会效率和避免交通带来的负面影响。

4.出行方式的选择阶段的交通对策

在出行分布阶段,对出行者的方式选择加以管理,或者说是对引导出行者选择合理的交通方式。交通方式多种多样,从步行、马车、自行车,等到小汽车、公交车、轨道交通。我们应该选择何种交通方式。首相要看我们的城市需要怎样的交通方式。前面提到,未来我们需要建立一个人口密集、环境友好、能耗集约城市。支持这种大城市的发展,只有依靠轨道交通等公共交通系统,轨道交通有它的大容量、安全、舒适、能耗低、环保等特·点,因此,我们需要建立一个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公共交通系统,引导出行者使用公共交通。

5.出行路径选择阶段的交通对策

在出行路径选择,交通需求管理主要是解决出行在时间上以及空间上的分布,其目的主要为消除出行在时间及空间上过于集中,产生高峰交通量,给交通系统带来不必要的压力。措施当然也是多方面的。由政策上的、技术上。有错时上下班、拥挤收费、停车收费、道路限行等、或通过智能交通系统进行控制、诱导、调度交通出行等等,从而有效的调整出行行为在整个交通系统中的分布。

6.结论

面对城市与交通发展中的诸多问题,应该说没有一个一蹴而就的解决办法。解决城市交通问题,需要一套系统的对策,本文试图利用交通需求管理的贯穿于与出行行为四个阶段来探讨系统对策。从这四阶段来看,第一阶段交通需求管理段更加依赖于社会的进步,第二阶段交通需求管理是我们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根本,也是需要我们长期努力的方向,第三阶段的交通需求管理是就交通论交通,有一定的被动性,但也最能取得成效。第四阶段的交通需求管理只能对交通问题起到一定的润滑作用,作用有限。但毕竟交通问题制约的因素较多,每种措施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都会有一定的折扣,因此,也只有在这四个阶段都进行努力,才是一套系统的、正确的对策。

管理系统需求篇6

中图分类号:F426.61电力需求侧管理(DemandSidemanagement,简称DSm)是指通过提高终端用电效率和优化用电方式,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引导电能消费者改变用电方式,使电力资源得到优化配置,达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用电管理活动。20世纪90年代初,电力需求侧管理引入到我国,国家有关政府部门及部分省级政府出台了很多关于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政策,对实施有序用电、提高能效、缓解电力供需矛盾发挥了积极作用。电能计量集抄系统是DSm信息系统的基础,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1集抄管理系统的构成典型的电能计量集抄系统主要由电能表、终端采集器、采集通讯系统、中心处理系统构成,通过网络还可以和电力公司的营业收费系统相连实现负控、抄表、收费一体化。整个系统的连接是由采集通信系统的2个信道组成:电能表:终端采集器,称为下行信道;终端采集器:主站系统。称为上行信道。

1.1终端采集器终端采集器是整个集抄管理系统中的核心,分为单表采集器和多表采集器两种,单表采集器只能采集、存储1块电表的数据,多表采集器可同时采集、存储8、12、16、24、32或64块电表的数据,采集器除完成电表的各类数据采集、储存工作以外,还要根据系统的要求完成和主站系统之间的数据通讯。

1.2采集通信系统

1.2.1下行信道按照采集数据的通讯方式及媒介的不同,分为RS485总线网、单导线脉冲采集和低压电力线载波通讯网。RS485总线:采集器和电能表之间采用屏蔽双绞线(485总线),用于采集电能表数据。该系统适用于城市较分散的商业用户和居民用户,每个电能表需安装内置式485模块,该模块将电能表的脉冲转换为数据,然后通过485接口传送到采集器。电能表和采集器之间的485网线长度不能超过1200m,这是目前使用较多的一种方式。单导线脉冲采集:采集器和电能表之间用一般导线连接,用于脉冲采集。该系统适用于居民和商业户较为集中,并且电能表计已安装在集中表箱内。低压电力线载波通讯:是电力系统特有的通讯方式,它利用低压线路进行多路载波调制、线性调频脉冲、双音多频调制、扩频、窄带通讯等多种方式。对低压电力载波通讯造成较大影响的因素有:低压电力网噪声干扰如交、直流两用电动机、配电变压器、电视接受器等等,会造成数据传输质量的降低;电力线路的阻抗特性限制了信号的传输距离。

1.2.2上行信道按照通讯介质的不同,常见的分为有线和无线。有线包括:①电话网(pStn):投资小,但信息易堵塞;②光纤传输:投资大,传输质量高;③有线电视网:不易铺设。无线包括:①GpRS/GSm通讯:是目前常用的一种方式,价格低廉、通讯速度快、可靠但容易发生信息堵塞造成数据丢失;②无线电台:信号不稳定、投资较大;③红外抄表系统:是南红外掌上电脑和主站系统组成,不需要终端采集器,降低了一部分成本但必须人员到现场,降低了自动化程序和信息数据的实时性。

1。3中心处理系统中心处理系统主要由中心处理工作站以及相应的软件构成。是整个电能计量集抄系统的数据管理层,同时也是其成果体现的地方。中心处理系统作为整个系统的最终组成部分,根据采集回来的数据进行分析整理,为电力管理提供多项服务。中心处理系统对硬件的要求比较高,要求工作站具有快的运算速度和大的储存空间,对应用软件的要求是需满足电力需求管理的各项功能分析。

2集抄管理系统的功能集抄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电力营销管理功能、DSm信息系统的服务功能、营销分析与决策分析支持功能等。

2.1电力营销管理功能集抄管理系统对电力营销管理支持功能包括远程抄表、电费回收、电能计量、用电秩序管理等。

2.1.1远程抄表集抄管理中心实现定时实时远程抄表,保证结算电能表的及时和准确,与电力营销网相连后可随时进行电费收取、票据打印、报表统计等操作。

2.1.2电费回收集抄管理系统可利用采集终端的信息功能,向用户发送相应催费信息,增加电费催收的途径;可利用负荷控制功能,对违反电力法和不按时履行缴纳电费义务的,限制用户继续用电。集抄管理系统还可通过预付费电能表提供预售电控制功能,从而增加了电费回收的力度。

2.1.3电能计量及用电秩序管理集抄管理系统实现对用户端电能计量装置运行状况的在线监测,为电能计量及用电秩序管理提供了技术平台。集抄终端通过数据接口,连续(循环)将电能表数据传送至中心处理系统,实时在线监测电能计量装置的运行状况,对掉电、断相、失流、逆相序、编程计数、时钟偏差等异常工况自动报警,同时记录事件和相关数据;为用电异常分析提供依据,开展负荷跟踪对比等综合数据监测分析功能。

2.2DSm信息系统的服务功能电能计量集抄管理系统的主要目的是DSm信息系统管理的服务支持:①系统对用户电量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正确反映当前电力市场的需求,为电力企业分析市场、平衡电力需求提供基础数据;②提供用户的负荷曲线,能够帮助用电企业对电力负荷和成本进行分析,为企业节能增效提供技术指导工作;③检测供电质量,为提高电压合格率提供数据;④能够及时判断电力故障,提高供电抢修的速度;⑤可落实和执行避峰、限电等电力需求侧管理措施和方案。

2.3营销分析与决策分析支持功能集抄管理系统与电力营销网连接实现数据共享,为电力营销管理决策提供技术数据支持。能够对各种行业的用电特性进行分析,作出行业负荷预测;对每个时段的电量动态监测,决策峰谷负荷;为售电量、线损等报表分析提供数据基础;为电力线路的负荷平衡和发展提供必要的电量分析结果。

管理系统需求篇7

[关键词]需求分析排课问题排课系统

[中图分类号]G47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3)09-0104-02

排课是高校教务管理中的核心内容,是维持教学活动有序进行的必要环节。目前,随着教学信息化以及校园网的普及,大部分高校已采用计算机软件排课系统替代人工排课,但由于排课问题的复杂性和软件系统的不完善,在处理具体排课问题时,计算机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仍存在部分情况需要人工手动解决。因此,创建全智能化的排课系统是一项刻不容缓的工程项目。

本文以本校的排课问题为例,就学期课程表计算机排课系统的功能需求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分析。

一、排课系统的综合需求

(一)排课问题的描述

排课问题是典型的组合优化和不确定性调度问题,它是选择适当的时间和地点,将听课对象及授课教师按人才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学期开课进行人性化的合理编排。[1]20世纪70年代,S.eveo等曾论证排课问题属np完全类问题。[2]进入20世纪90年代,国外对排课问题的研究仍然非常活跃。aiabindatripathy的工作是针对以“人”为单位进行课表编排的,他运用拉格朗日松弛法和分支定界技术求解,这种方法的缺点是为了减少变量的个数,人为造成科目间的冲突。[3]

(二)排课问题的常用解决方法

在排课问题的研究中,图论是起初被广泛应用的一个主要方法。曾经有科学家研究出一种启发式的图着色方法,但由于图着色技术本身就是一个np完全问题,所以对解决该问题帮助不大。后来有科学家为解决排课问题,将其转化为整数规划问题来处理,但实际上此方法在处理复杂问题时是不可行的。在各地科学家的努力探索过程中,出现了用启发式函数来解决排课问题的相关文章,但由于排课问题的复杂性以及出现相关约束条件的多样性,使得这条途径变得不可行。[4]

(三)排课目标及约束条件

排课目标:全校周课程表在任意一时间段“教师―班级”、“时间―教室”不冲突。要实现排课目标,排课必须考虑以下三方面的约束条件。

1.硬约束条件(必须满足的条件):(1)同一时间,一个教室不能同时上一门以上的课程;(2)同一时间,一个教师不能同时上一门以上的课程;(3)同一班级,不能同时上一门以上的课程;(4)一个教室上课的人数,不能超过教室的容量;(5)对于需要实验设备的课程,教室需要有相应的配套设备。

2.软约束条件(可满足也可不完全满足的条件):(1)安排教师在其喜欢的特定时间上课;(2)安排教师在其喜欢的特定教室上课;(3)在相应的时间或教室给学生或教师安排特定的课程;(4)尽可能将教师所上的课程安排集中,减少教师到教学场地的次数;(5)某班级一周内的课程分布尽量均匀;(6)尽可能使每门课程的上课时间分布合理化。

3.其他条件(必须考虑的条件):(1)遵守人才培养方案规定,开齐开足学期课程课时。(2)尽量使学生数与教室座位数相匹配;尽量提高多媒体教室座位的使用率;尽量考虑教师个人的合理要求。(3)课程表编排科学合理。(4)排课过程中,一般一位教师的课不应该安排得太过集中,需留一定时间给教师休息以及学生消化、教师批改作业。特别是年纪较大的教师,最好一天的授课量不要超过四节。(5)对同班有多门课的教师,尽量每天只安排一种教材的课程;对平行班有相同课的教师,尽量照顾相互听课之便;对在校本部及分校区均有教学任务的教师,上课时间更要尽量错开。(6)排课结束后要公开征求意见尽量作进一步的完善,以减少课程表最终确定后的人为变动,保证课程表的严肃性。

(四)排课系统数据分析

排课是在综合考虑课程、教室、教师、学生、时间等诸多因素的基础上,统筹兼顾地解决在排课资源中出现相互冲突的问题,实现多目标最优化。排课算法中包含大量的运行参数、结果,这些数据都需要妥善的存储在数据库以及内存中,以利于排课系统的正常运转。

在排课系统中,对数据的输入方式要求比较高。课程、教室、教师、学生按照特定的逻辑关系定义输出。课程、学生、教室、教师的逻辑关系是由课程引发的,由学生和教室、教师三个属性规定的关系。要设置某系某班的排课结点,然后为每个排课结点寻找课程表中的合适位置,循环执行,直至所有排课结点都找到合适的位置。在这个关系中,课程居于主要位置,应将课程作为数据库的关键字。[5]

二、排课系统的功能需求

(一)系统的数据流程

以韩山师范学院为例,排课的相关流程为:1.每学期第八周,教务员便开始对本系各年级、各专业做下一学期的开课计划,在与人才培养方案核对无误后,报请教学主任审批并于第十周前送教务处复核汇总。2.教务处下达开课计划。3.各系进一步核实计划并根据教师的特长及要求落实好开课计划,完成后由教务处负责初始化系统。4.系统根据各系上报至教务处的开课计划进行自动排课,这一过程主要完成上课时间、上课地点的安排。5.自动排课结束后,各系需在规定时间内征求意见并根据需要对相关项目进行微调。6.系统自动生成教师及学生课程表,各系核对无误后,发至教师以及各班,确保新学期的教学秩序正常。

(二)系统的功能与分级管理

1.排课所涉及信息的输入、输出。比如教学计划安排的输入,教室所能容纳的人数、学生、班级、教师课程表的输出以及一些删除、查询功能等。

2.自动排课。当输入基本相关数据后,系统能自动求出几套较为合理的课程表并能提供手工补充编排。

3.调、停课功能。比如开学伊始,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或当对某位教师的课程进行了时间调整或地点调整时,系统能够显示出来。或者因为一些环境因素导致某一门课程停开,系统也能够标识出来。

4.排课系统是教务系统里面的子系统。

(三)排课中的其他需求

1.功能需求分析。(1)实现排课问题所涉及的所有基本信息的输入、输出,比如能输出教室所能包含的人数,输出学生、班级、教师的课表,教学计划安排的输入以及一些删除、查询功能等。(2)能够实现自动排课,当输入基本相关数据后,系统能自动求出几套较为合理的课程安排表,并且能够提供手工的补充编排。(3)系统能够提供调课、停课的功能。比如说,当开学后执行上学期末排好的课表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问题,当对某几位教师的课程进行了时间调整或地点调整时,系统能够显示出来。或者因为一些环境因素导致某一门课程停开,系统也能够标识出来。(4)排课系统作为教务系统里面的子系统,可以实现系统与其他系统间的数据转换,包括数据的导入、导出功能,各类课表数据的输出以及相关数据的备份等。

2.易操作需求。(1)可以由多个途径查询导入课表。比如:由教师、班级、学院分别进行查询。(2)多种数据类型可以进行导入、导出操作。(3)当系统进入手工操作排课模式时,两个课表单元间的信息可以直接相互交换。

3.系统安全性需求。(1)系统的权限管理,只有具备管理员身份且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密码才能进入系统,并根据管理员级别的不同限定系统的开放程度。(2)系统里面的数据若有在原始数据上有更改或删除操作时自动进行备份。(3)系统需具备一定的容错能力,能够对一些基本内容进行自动冲突检测。

三、展望

排课在高校教务管理工作中是一个难点。原因在于排课需考虑课程、学生、教室、教师以及授课时间这五大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虽然至今为止,市面上仍然没有一个能够完美解决排课问题的系统,但只要限定范围即针对一个特定的排课环境,我们还是可以找到一个较为理想的排课方案的。

[参考文献]

[1]孙乐,谢中科.高校教务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与设计[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6,20(4):120-122.

[2]王小平,曹立明.遗传算法――理论、应用与软件实现[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

[3]于海斌,王浩波,徐心和.两代竞争遗传算法及其应用研究[J].信息与控制,2000,29(4):309-314.

管理系统需求篇8

关键词:信息管理;客户资料;投标报价;

中图分类号:tn948.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为了使经营开发工作更加高效、及时、准确,招投标工作的信息化势在必行。根据信息化建设统一规划和部署,开发一套经营开发管理系统,实现对经营开发资源信息及日常工作的电子化集中管理,提高信息集中度,增加材料复用率,将极大地降低经营成本,提高企业工作效率。

在完成这些基础资源信息数据整理和汇总的基础上,提取和抽象适合中铁一局特点的一套经营分析、成本核算的方法论和经济数学模型,实现全国各级相关审批手续与办公网的共享和链接,并为以后的信息化建设预留扩展空间。

1、项目需求管理与分析

1.1平台管理模块

1.1.1用户管理

用户管理分用户登录、用户信息,两个子模块。用户登录,采用系统账户和oa账户两套验证方式。用户第一次登陆系统时,采用oa系统账户,执行本系统的账户激活过程,设置本系统的密码,及用户相关信息,同时等待系统管理员审批并赋予相关权限。赋予权限后,用户可采用oa账户或系统账户,登录平台,并使用。用户信息管理,将帮助系统管理员,设置和修改用户信息、与权限;设定用户基本信息,设定用户归属部门、科室;修改用户在各模块的权限。其中,归属同一个部门科室中的用户,可能在同一个模块分属不同的用户权限。

1.1.2平台基础信息管理

平台基础信息管理,维护平台需要基本信息数据,包含角色信息、区域信息、省份信息、领域分类、部门信息、科室信息。模块的数据,将服务于平台的用户管理,通信录分类维护等平台相关的功能应用。

1.2项目信息管理

项目信息管理是指对项目信息的收集、整理、处理、储存、传递与应用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也就是把项目信息作为管理对象进行管理。

项目信息管理的目的就是根据项目信息的特点,有计划地组织信息沟通,以保证决策者能及时、准确获得相应的信息。

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现代信息处理技术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为大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的规划、设计和实施提供了全新的信息管理理念、技术支撑平台和全面解决方案。

1.2.1年度计划信息管理

该信息管理记录各子、分公司年度计划;各办事处、地区经营部年度计划;中心年度计划,以便日后统计任务完成情况。

信息记录分三种:

甲)分办事处、经营部、经营开发中心

乙)各子分公司与集团公司

丙)分领域

1.2.2项目与标段信息

项目信息子模块,记录项目的基本信息;项目基本信息包括,项目类别、区域、省份、责任办事处、业主单位、是否重点项目、信息建立时间、项目说明,以及项目进行状态等信息,其中业主单位与客户信息管理相关联;项目的进行状态,包含项目跟踪、投标完成、投标准备、在建项目、完工六个状态,系统将根据状态的不同,激活或关闭其他相关的子模块。

1.2.3资质审批流程

当项目对应的标段信息完成录入后,项目状态变为投标准备。所有项目均需要进行资质审批,其主要分例行项目、借用资质项目、例外项目,其资质审批流程分别如下:

甲)例行项目

乙)借用资质项目

丙)跨区域例外项目项目

资质审批流程由办事处发起,对于例行项目,办事处发起,提交地区经营部审批后报经营开发中心备案,对于例外项目则需经营开发中心审批通过,同时给予审批意见,该审批流程完成。

1.2.4资源性审批

当项目对应的标段信息完成录入后,此时项目状态为投标准备,标段状态则改为投标进行。此时,可以进行资源性审批,流程如下:

流程描述如下:资源使用人发起资源审批,设定审批截至日期,增加审批人员列表,系统发送消息至审批人员,审批人员输入审批意见和说明,完成后,负责人输入审批结论;

1.2.5标前评审与合同评审

当项目对应的标段信息完成录入后,此时项目状态为投标准备,标段状态则改为投标进行。此时,可以进行标前评审,流程如下:

流程描述如下:标前评审负责人发起标前评审,设定审批截至日期,增加审批人员列表,系统发送消息至审批人员,审批人员输入审批意见和说明,完成后,负责人输入评审结论;

当标前评审通过后,进入合同审批

流程描述类同标前审批,仅发起需要在标前评审完成后。

1.2.6投标时间表

当项目对应的标段信息完成录入后,此时项目状态为投标准备,标段状态则改为投标进行。此时,可以进行录入项目时间表,根据项目时间表设定提醒时间,提前若干天发送消息给责任人,作为提醒,如责任人完成,手工修改该记录状态,将改条目设置为完成。系统定时遍历此表信息,按天发送提醒通知。

2、信息管理设计

2.1客户信息管理

通过客户信息管理系统对企业的实际需求,实现了客户基本信息的输入、修改、查询等功能,并能按时间和客户区域对销售情况进行统计;自主设定查询条件,实现对销售数据的综合查询。使企业能够全面地、及时地了解与客户相关的各种信息。

2.2商务投标信息

2.2.1人员信息管理

人员的信息管理特指标书人员信息部分,其系统用户的信息管理属于系统管理模块范畴。

标书人员信息,实现对人员姓名、出生日期、学历、职称、毕业院校、养老保险号、简历、注册建筑师资料等信息的增加、修改、删除、查询,同时关联相关如身份证、毕业证、职称证扫描件、建筑师证扫描件等个人相关信息、职业资格、岗位证附件。

2.2.2企业资料信息管理

企业信息管理,实现企业相关信息的增加、修改、删除、查询记录企业一般情况、组织机构、法律证书、各单位资质情况、各省市备案情况等信息,并关联法律证书扫描、备案资料扫描、企业荣誉证书扫描。

2.2.3施工组织信息管理

实现工艺、施工组织信息管理,作业指导书这三个大分类信息的增加、规范、修改、删除、查询具备模块的访问权,就可以查询并下载资料,办事处、子分公司、地区经营部只能修改归属自己的资料修改;中心的工作人员具备所有文件的下载权,并可以设定本模块的用户权限。

2.2.4报价信息管理

根据项目,按照专业分类,存储最终报价清单,材料单价,评标办法等资料。其中,评标办法、最终报价清单、原始成本报价、原始报价、原始预算等资料,将附加在项目信息管理模块中,从属于项目信息。作为资料知识库,分单价库和临时工程消耗量两个模块。单价库按省份上传,按材料,成本分为两个大类。

临时工程消耗量,由中心统一维护,分专业、专业细目两级别分类管理,记录包括描述、单位、指标值、备注等信息。

2.3门户系统

门户系统为经营开发中心的门户网站,系统注册人员可以发贴,经过管理人员审核后,可以在网站正式,注册人员具备信息浏览权。同时文章归属两级目录下,两级目录具备归属关系,同时可编辑。门户应能及时反映二级目录的变化情况。系统用户具备发文权,并可指定阅览范围,假设中心a,发文章,阅读范围限定地区经营部,则文章审核权在地区经营部门户管理员,同时中心门户管理员具备也具备文章审核权。门户系统的角色和用户归属部门,形成两维管理,既角色和部门共同决定用户权限。

2.4查询和报表功能

由于系统内收集的资料数量大,内容多种多样,因此要求可支持单条件查询,多条件查询,在一次查询结果中进行二次查询,按文件名或项目名称进行关键字模糊查询等功能。在日常工作中有一些固定格式的表格或统计报表,这些可做成模板在需要时直接生成,生成后可直接打印,也可导出为word文档或excel表格,固定的模板可进行增加、修改、删除操作。如果需要的报表或表格没有模板时则可使用报表定制功能,定制出自己需要的格式,生成后也可打印可导出。

3、结语

通过经营开发管理系统的建立,使经营开发中心对整个项目投标管理实现从项目跟踪,到投标信息记录、投标进程、客户资料、施工组织信息、投标报价、投标人员资料等信息的集中管理。同时,基于这套管理系统,让基础信息实现向上集中、汇总和整理,向下实现资源的有效共享和复用,充分有效整合经营开发中心现有资源,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率,收集有价值的经验和历史数据,形成为随时可以查阅、参考、学习的资料库,同时细节上,使用无纸化传真收发处理等实用,可以节约大量的企业运行成本,让经营开发中心的工作更加高效、及时、准确。通过该系统的建立,可以让经营开发系统内部实现跨地域的协作操作,不论身在何处,都能同时进入系统进行业务处理,解决因地域广、管理人员分散等带来的协作困难。

参考文献:

管理系统需求篇9

关键词:B/S模式;高校仓库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仓库管理作为高校日常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然而,不少高校后勤仓库管理没有引入信息化手段,仍然采用人工方式进行表格填写和物品统计,造成管理效率低下。为了使高校仓库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开发信息管理系统对后勤仓库的日常管理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系统需求分析是软件工程中的一个关键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系统分析员和软件工程师确定顾客的需要。本系统主要使用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采用microsoftofficeVisio建模工具、UmL建模语言来详尽地描述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仓库管理系统的基本业务流程和本系统相关业务逻辑模型,主要内容包括:业务需求分析、功能需求分析、数据需求分析、非功能需求分析。

1业务需求分析

经过详细调研,仓库管理系统主要分为3个用户角色,即:超级管理员、仓库管理员、一般用户。其中超级管理员拥有最高权限,可操作系统的所有功能模块。仓库管理员负责入库登记、领用登记、借出归还登记、相关报表制作等日常业务。一般用户的主要功能包括:查询物品的库存情况。本系统业务需求分析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物品入库管理、物品领用管理、借出归还管理。

2功能需求分析

系统开发的总体任务是实现各种信息的系统化、规范化和自动化,系统功能分析是在确定系统开发总体任务的基础上完成的。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仓库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业务:物品入库管理、领用管理、借出归还管理、库存管理、报表统计、系统管理。功能需求分析的顶层用例图如图1所示。

3数据需求分析

用户的需求具体体现在各种信息的提供、保存、更新和查询上,这就要求数据库结构能充分满足各种信息的输出和输入。通过对高校后勤仓库管理的内容和数据流程进行分析,设计了如下几方面的数据项和数据结构:物品入库管理、部门领用管理、借出归还管理、库存管理、报表统计和系统设置。其中物品入库管理类图如图2所示。

4非功能需求分析

非功能需求包括产品必须遵从的标准、规范和合约;外部界面的具体细节和性能要求;设计或实现的约束条件及质量属性。根据用户对本系统的要求,确定系统在响应时间、可靠性、安全等方面有较高的性能要求。本系统从环境需求、性能需求、安全需求三个方面入手进行系统的非功能需求分析。

5总结

本系统立足于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的仓库管理工作状况,并对仓库管理进行研究分析,而设计出物品入库管理,物品领用管理,借出归还管理,库存管理,报表统计,系统管理等多个功能。通过本文的研究,为系统的开发和研究工作打下基础,将有效提高本校的仓库管理水平,使仓库管理工作走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刘思亮.浅谈高校仓库现代管理模式的构建[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30(8):411-413.

管理系统需求篇10

关键词:电力负荷控制系统;需求侧管理;能源替代;负荷管理;GplLS通讯盲区

中图分类号:tm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1)25-0109-03

2011年,我国“十二五”开局之年,从年初3月开始由于用电需求的快速增长、电煤供应不足等原因,全国电力供需形式日趋紧张,华北、华中、华东、西北电网均出现了较大的电力缺口,保守估计全国供电缺口在3000万千瓦左右。8月份以来,南方电网电力缺口达到15%。广西、贵州两省区己进入电力供应红色预警状态,电力缺口分别接近40%和35%。这是2004年以来中国所面临的最大一次“电荒”。面对当前严峻的电力供需形势,必须利用有效的技术手段,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即将电力负荷控制系统应用到需求侧管理中去,充分应用负荷控制系统这一技术手段实时掌握电力客户负荷变化、用电规律,更准确地进行负荷预测,提高终端用电效率,不断研究挖掘技术潜力,扩展完善功能,更有效地控制电力负荷,建立正常的有序用电秩序,确保安全经济用电。

一、电力负荷控制系统组成和t作原理

从上世纪中后期,我国开始了对电力负荷控制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先后经历了音频、电力线载波及无线电控制3个阶段,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基于现有移动网络GpRS/CDma数据传输技术的负荷控制技术的出现,无线负荷控制技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也有较大提高。作为一种集中控制系统,通常电力负荷控制管理系统的组成部分(如图1)主要包括:一个主站、通信信道、几百个甚至上万的现场终端。因而,数量庞大、分部广泛的现场终端是系统的主要特点,电力负荷控制系统的现场终端设备主要由主控单元、电参数采样单元、监控单元、通信单元、RS485接口、遥信输入、遥控输出单元组成,系统通过RS485线与客户多功能电子表或主进线电流、电压互感器连接,直接采集客户各相功率、电流、电压等实时数据资料。再通过GpRS/CDma/局域网等数据传输通道,与后台主站进行通讯。客户数据资料可集中后台主站进行维护,系统使用者采用weB进行数据提取和实现各管理功能。

二、电力负荷控制系统功能

电力负荷控制系统终端集遥感,遥测,遥调,遥控功能为一体,能够遥测各类电气参数,实现终端抄表、交流采样、负荷控制、数据统计分析、主站通信、远程升级功能。同时监控计量柜、电表用电异常情况,具有声光电、短信等实时报警功能。后台主站支持终端主动上传,具有定时召测和人工召测功能,支持按功率自动控制、电信号控制等各种控制方式,设置多套负荷曲线对比功能,并对负控前后电量数据进行全程记录,自动进行用电分析。

这一系列的功能,使电力负荷控制系统完成远程抄表、遥控操作、功率控制、电量控制、催费告警等工作,大大缩减了人工监控的时问及人力资源。在执行需求侧管理功能时,可按变电站、线路、大客户制定错峰计划,按周期或某一时段进行错峰效果分析,终端更可随时进行负荷远程控制。

三、应用电力负荷控制系统进行需求侧管理分析

(一)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意义

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能够有效缓解电力供需矛盾,引导电力用户优化用电方式,提高终端用电效率,最大限度地提高电力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消耗,达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优化电力资源配置地目的,实现能源、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需求侧管理的内容和实施手段

需求侧管理的主要内容有三点:(1)提高能效;(2)负荷管理;(3)能源替代、余能回收及新能源发电。其中负荷管理又称负荷整形,通过技术、经济措施及必要的行政引导激励用户调整其负荷曲线形状,有效地降低电力高峰需求或增加电力低谷需求,提高电力系统的供电负荷率,从而提高供电企业的生产效益和供电可靠率。

负荷管理有三种基本类型。(1)削峰:在电网高峰负荷期减少用户的电力需求;通过削峰,降低电网的高峰负荷;(2)填谷,在电网低谷时段启用系统空闲的发电容量,增加用户的电力电量需求;(3)移峰填谷,将电网高峰负荷的用电需求推移到低谷负荷时段,同时起到削峰和填谷的双从作用。

在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实施手段方面,主要包括:(1)技术手段,通过采用先进的节电技术和高效设备来提高用电效率;本文正是详述的应用电力负荷控制系统这一有效技术手段进行需求侧管理达到负荷整形从而提高客户终端用电效益。(2)经济手段,指各种电价、直接经济激励和需求侧竞价等措施对电力负荷进行调节和引导用电需求。(3)引导手段,对用户进行消费引导的一种有效的、不可缺少的市场手段。(4)行政手段,是指政府及其有关职能部门,通过法律、标准、政策、制度等规范电力消费和市场行为,推动节能增效、避免浪费、保护环境的管理活动。

(三)电力负荷控制系统应用在需求侧管理中的成效分析

近期云南电网公司已经全面整合各个供电局的电力负荷控制系统,低压抄表系统,关口电能量信息采集系统,配变监测系统的应用,在省公司建立统一平台将各公司信息接入,形成1点连接多点的形式,实现对全省负荷的实时监测。

目前红河供电局己投运电力负荷控制终端有1350台,终端上线率为95%,上线终端在1140台左右,系统现在日监控负荷平均负荷在120~130万千瓦,已经达到红河州全州负荷的90%以上。变压器容量100kVa以上用户已经基本覆盖,2011年6月监测用电量月累计101980.97万千瓦时,数据完整率91.01%,低压集抄模块正在试用阶段,运行正常后开始正式收费使用。通过电力负荷控制系统的使用,客户负荷能够做到实时监控和掌握,红河供电局的有序用电工作成效显著。

经过对电力负荷控制系统的应用,认为采用该系统进行需求侧管理。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