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灾害防治知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1:44:05

矿井灾害防治知识篇1

【关键词】煤矿水灾分类;征兆;原因;防治措施

近一段时期,全矿煤矿水害事故接连发生,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给我们从事煤矿生产的同事们敲响了警钟,要认真弄清事故的原因,吸取事故的教训,认真落实国家《煤矿防治水规定》,坚决杜绝煤矿水害事故的发生。

1.矿井水的来源及分类

矿井突水的主要水源有含水层水、地表水、老空积水、大气降水、断层水及岩溶陷落柱水。

1.1含水层水

含有地下水的岩层如石炭岩层、砂岩、沙砾层,当掘进巷道或采面穿越这些含水层时,其间的水就会涌入矿井。

1.2地表水

地面河流、湖泊、水库、池塘等贮存的水,在采掘过程中煤层上覆岩层受采动的影响,就会产生断裂和缝隙,形成导水通道,上述的水就会涌入矿井。

1.3老空积水

采空区和废弃巷道,由于长期停止排水而积存,采掘过程接近或遇到老空,积水会突然涌出形成水灾。

1.4大气降水

降水渗入地下含水层,通过含水层涌入矿井形成水灾。甚至暴雨地面无法及时排出,直接从井口灌入井下形成水灾。

1.5断层水

断层破裂带常含有大量积水,当受采动影响,通过导水通道形成水灾。

1.6岩溶陷落柱水

岩溶陷落柱往往有水存在,当受采掘活动影响,直接打通或裂隙导水,使岩溶陷落注水突然涌出形成水灾。

2.矿井水害的征兆

井下采掘工作面透水前一般都有预兆,这些预兆归纳为一下几点,发现下述征兆,要立即停止作业,报告矿生产调度室,并通知受威胁区域的全部人员撤离升井,采取相应措施。

(1)煤岩壁“挂汗”。这是由于积水透过微孔隙而凝聚于岩石煤壁表面。顶板“挂汗”多是呈尖形水珠,有“承压欲滴”之势。

(2)煤岩层空气变冷。煤层含水增大时,热导率增大,用手摸煤岩壁时有发凉的感觉。

(3)淋水加大,顶板来压或底板地鼓有渗水。

(4)出现压力水线,表明距水源已经接近,出现混浊,说明水源很近。

(5)出现水流声。煤岩层有水挤出,并产生“嘶嘶”声,这是透水危险的征兆。

(6)工作面有害气体增加异常,瓦斯、Co2、H2S等有害气体浓度增加。

(7)煤层或巷道“挂红”,水味发涩或有臭鸡蛋味,这是老空水的特点。

(8)煤发潮发暗,是附近有积水的征兆。

3.矿井水害发生的原因

从全国许多矿井发生水灾事故,主要原因归纳如下:

(1)地面防治水措施不当,防洪设施失修,管理不善,雨季洪水由井口或采动塌陷裂缝灌入井下。

(2)水文地质资料不详,对矿井水文地质调查不清楚,周边老窑老空涌水情况调查不清楚,盲目进行采掘活动,造成水灾。

(3)井口位置低于历年最高洪水位,或主要大巷位置选择不合理,在承压水位以下,导致洪水灌入井下或井下承压水涌出。

(4)施工巷道质量低劣,致井巷冒顶、跑沙,导通含水层发生透水事故。

(5)周边小窑越界越层,胡挖溢采,破坏防水煤柱而发生透水事故。

(6)测量失误和违章作业,管理不严,造成水害。

4.防治矿井水害的措施及建议

煤矿井下水灾防治要严格执行国家的《煤矿防治水规定》,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采取防、堵、疏、排、截的综合治理措施。

(1)矿井按照本单位的水文地质划分类型以及水害的特殊情况,配备落实专门的防治水专业技术人员,配齐专用探放水设备,建立专门的探放水作业人员队伍。水文地质条件较为复杂,还应当设立专门的防治水机购。

(2)矿井要建立健全防治水岗位责任制、技术管理、预测预报、隐患排查等制度,建立健全矿井防治水害的各种台账和图表及基础资料。

(3)编制本单位防治水害的中长期计划和年度计划,落实专项工程,并组织实施。

(4)查明本矿井及近邻矿井的水源和可能的涌水通道,如冲积层、断层、裂隙含水层及隔水层,老窑和现采小窑的水文地质、地面的塌陷裂缝情况,为防治水提供决策依据。

(5)井下探水注意接近水淹井巷、老空、老窑水文复杂区域、含水层、断层、溶洞、陷落柱、灌浆区、钻孔等要认真落实防治水安全措施。

(6)矿井要对职工进行防治水知识的培训教育,保证职工具备必要的防治水知识,特别对水害事故的征兆及避险措施路线要让每一个职工掌握,按照防治水规定做好防治水演练,提高职工防治水工作的技能和抵御水灾的能力。

(7)坚持化探、物探、钻探相结合的原则,查明矿井水的赋存情况,做到有的放矢。

(8)当矿井发生水害事故,现场人员要立即通知矿井调度室,通知井下所有受水害影响区域的人员撤离升井,并通知周边邻近矿井人员撤离升井。

(9)集团公司、矿井应按规定配备足够的防治水设备,特别是大型的强排水泵及管线、供电设备,以备急用。

总之,煤矿水灾成因复杂,征兆繁多,水害事故对矿井影响十分严重,防治水害面临的任务十分艰巨,只要我们严格执行《煤矿防治水规定》,认真落实“防、堵、疏、排、截”措施,水害事故就一定能避免,矿井就一定会安全生产。

矿井灾害防治知识篇2

当前,我市已进入主汛期。为有效防止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促进我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顺利开展,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特别是南部山区因采挖铝土矿破坏地质环境等因素,现就加强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我市地质灾害基本情况

我市汛期地质灾害主要涉及南部山区及北部丘陵等有关乡镇,特别是南部铝土矿区的乡镇。该区域铝土矿均属露天开采的矿坑,覆盖矿体的土石层被揭露,一些矿坑深度达数十米,土方堆积在矿坑附近,汛期极易发生险情,危及附近村庄村民生命及财产安全。

二、加强防灾巡查,落实工作责任

各有关乡镇、市国土资源局以及**铝业公司、**铝公司、**铝土矿、**能源公司等矿业权人要切实负起责任,建立市国土资源局巡查、有关乡镇政府负责与矿业权人看护相结合的管理体系,严防地质灾害的发生。

(一)存在地质灾害防治点的乡镇政府以及涉矿的乡镇政府,要增加人员,坚持每天对灾害防治点、铝土矿明坑等汛期易发地质灾害区域进行巡查,防止地质灾害发生。

(二)**铝业公司、**铝公司、**铝土矿、**能源公司等矿业权人负责对各自矿区地质灾害的巡查工作。对铝土矿矿坑和易塌陷的封填井筒,要制订每个矿坑(井筒)不少于5人看护的防治措施,将防治巡查任务落实到每个矿坑(井筒),做到责任到人、任务到人,坚持每天巡查,确保安全度汛。

(三)市国土资源局负责对各重点区域地质灾害防治点的巡查,并做好全市范围内地质灾害防治的督查工作。新晨

(四)各有关乡镇和矿业权人要完善落实汛期值班制度、灾害防治巡查制度、灾害速报制度,并于20**年8月15日前将地质灾害防治点、铝土矿明坑的巡查人、责任人名单、职务及联系方式报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市国土资源局)。

矿井灾害防治知识篇3

关键词:煤矿防治水措施

矿井水是指在矿井开拓、采掘过程中渗入、淋人、滴入、流人、和溃入井巷或工作面的水。矿井透水是指井巷、工作面与水源接近或沟通而突然导致的出水事故。当通过各种通道流入矿井的涌水量超过矿外的正常排水能力时,造成矿井水泛滥成灾,称为矿井水灾。据统计,我国27.5%的国有重点矿井受到各种水灾的危险。

一、矿井水灾的危害

矿井水灾对矿井生产危害较大,轻则影响矿井生产效率,重则造成淹井人亡的恶性事故,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恶化生产环境。可造成巷道积水,顶板淋水使工作面及附近巷道空气潮湿,工作环境恶化,影响个人身体健康。

2.增加排水费用,提高吨煤成本。矿井水的大小直接关系到排水设施、设备和排水费用。

3.缩短生产设备的使用寿命。水对金属设备、设施具有腐蚀作用。

4.损失煤炭资源。主要是指隔离煤柱的煤损。

5.引起瓦斯积聚、爆炸和硫化氢中毒。

6.当矿井水的水量超过矿井的排水能力或发生突然涌水时,轻则造成矿井局部停产或局部巷道被淹没,重则造成矿井淹没、人员伤亡,被迫停产、关井。

二、矿井水害的综治防治

1.切实加强防治水基础工作煤矿要编制中长期防治水规划和年度防治水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各类矿井要采用适合本矿井的物探、钻探、化探等先进适用技术,查明矿井或采区水文地质情况。重视地球物理技术在煤矿水害方之中的地位,在采取设计阶段坚持利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和瞬变电磁技术进行补充勘探,查明落差大于5m的断层及富水性。

2.认真做好井下探放水工作凡采掘工作面受水害影响的矿井,要开展充水条件分析,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落实“防、堵、疏、排、截”五项综合治理措施。矿井有透水征兆时,受水害威胁的区域要立即停止作业,撤出作业人员到安全地点,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井下探放水必须使用专用的探放水钻机,严禁使用煤电钻探放水。

3.加强“雨季”三防工作煤矿企业必须就防范暴雨洪水进行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彻底消除隐患。井口标高低于历史最高洪水水位的矿井要有应急措施;对洪水可能淹没的废弃老窑井口必须按规定填实封死,或在井口浇注1个大于井筒断面的坚实的钢筋混凝土盖板,严防地表水倒灌井下导致淹井。雨季要安排专人负责对本井田范围及可能波及的周边废弃老窑、地面塌陷坑、采动裂隙,以及可能影响矿井安全的水库、湖泊、河流、涵闸、堤防工程等重点部位进行巡视检查,特别是接到暴雨灾害预警信息和警报后,要实施24小时不问断巡视。建立暴雨洪水可能引发淹井等事故灾害紧急情况下及时撤出井下人员的制度,发现暴雨洪水灾害’严重,可能引发淹井时,必须立即停产撤人,只有在确认隐患已彻底消除后方可恢复生产。

4.加强水害应急救援和职工防治水安全知识培训各产煤地区相关部门要制订完善水害应急预案,建立区域抢险排水基地,增置各类排水设备,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保证设备完好,以提高抢险救灾能力和效果。煤矿企业也要储备足够的抢险物资和设备,确保抢险救灾时能够及时到位并发挥作用。煤矿企业要结合典型水害案例,加强对职工水害防治知识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和综合素质。制定并不断完善矿井水害应急预案,开展应急预案的演练,使职工掌握逃生的路线。煤矿企业发生透水后,要立即启动矿井水害应急预案,并按规定及时上报有关部门,积极开展救援工作。

三、防治水的技术措施

防治水工作应当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采取防、堵、疏、排、截的综合治理措施。

1.防。在矿井设计时,井口和工业场地应选择在不受洪水威胁的地点,井口和工业场地内的主要建筑物的标高,必须高出当地历年的最高洪水位;如因地形限制,难于找到合适的井筒位置,就应修筑坚实的高台,以使井口标高高出历年最高洪水位。矿区受山洪威胁时,可在山坡上修挖防洪沟堵截山沈并在井口附近迎水流方向修筑防洪堤坎,以防山洪暴发暗洪水直接从井口灌入井下。矿区地表的塌陷区(包括塌陷裂缝、塌陷洞等)、废弃的钻孔及小窑古并等,要用钻土和石块堵塞、填平、夯实,对于较大范围的塌陷坑和裂缝塌陷区,如果填塞工程量太大,或固某些原因不能进行填塞时,也可采取在其外国挖掘环状排水沟截水,不使雨水汇集。对于流经矿区的河流和沟渠,如确实查明有水流漏失情况,并对矿井安全构成威胁,可在矿区水流漏失地段,用粘土、料石或水泥修筑不迭水的人tn流。这种办法多用于流量不大或季节性河流,对于水量较大的河流,可采取改道的办法。河流改道虽可彻底解决河流对矿井安全的威胁,但工程大,耗资多,还要涉及到当地t农业生产等许多问题,故不轻易采用,需作认真的调查和全面的经济比较后再作决定。

2.疏。对矿区内的大面积积水或防水汇集水,可开掘疏水沟渠将积水排走。如果矿井四面是山,积水流不出去,可以开凿隧洞,把水引到矿区以外。修筑疏水沟渠时,应避开煤层和含水层露头、地表裂缝等,以防地表水渗入井下。

3.排。对于地势低洼,水流疏排不出去,或洪水季节河水有倒流现象的矿区,可在泄洪总沟的出口处建立水闸,设置排洪站,利用水泵向外排水。

矿井灾害防治知识篇4

关键词:废弃矿山环境地质灾害

中图分类号:tD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2(a)-0230-02

在我国,随着大工业生产的迅速推进,一些老工业基地日益呈现出资源枯竭的态势,大量矿井废弃和关停则是在此宏观态势下微观放映,废弃矿山所引发的的地质环境灾害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危害也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对其进行系统研究显得尤为必要。

1废弃矿山引发的环境地质灾害的类型分析

废弃矿山所引发的环境地质灾害是多个方面的,但这些不同的灾害现象都是相伴而生,互相依存不可分割的。对废弃矿山引发的环境地质灾害进行类型化分析是探寻治本之策的前提。

1.1矿内污水触发水污染

矿井关闭后一般会引发区域内大范围的地下水污染和地表水污染,依据矿井的监测资料进行研究发现,上述后果是因为矿井关闭后其以前的排水系统也自然废止,从而使得地下采空区内含有很多有毒有害成分的污染水和不同含水层的水相互渗透融合,从而引发洁净水深度和广度均极为庞大的污染。另外,矿区因矿井关闭,有毒地下水因得不到正常的疏导,就会自动上溢至地表漫流,引发地表水域的污染。废弃的煤矿和金属矿及有关矸石堆对河流、湖泊和水库造成有害的影响,这些都是因为废矿渣中所含酸性污染物质造成的。

1.2地下水外溢淹没矿区

矿井报废使得地下水失去既定的人为疏导排出路径,水位上升溢出可以导致矿区大面积的被淹没。如1999年,陕西省就因为对沿河几十处的小煤窑强制关闭而引发灾害,其中原因正是小煤窑中的污水上涨导致河流下游地下水位抬升,涌出地表后,使得大片农田被淹,形成了大块的沼泽地,造成严重的水域环境灾害。

1.3地面崩塌以及伴生的毒气外泄

废弃矿区地下部分有着因矿产开采形成的大面积的采空区,矿井关闭后,地下采空区缺乏必要的维护,地下构造遭受很大的破坏,经过一段时间后就会产生大面积的地面开裂、塌陷。由于矿物在密闭高压作用下会产生许多有害气体,这些有毒物质也会从地面裂缝中逸出,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

1.4废弃矿井污水入侵威胁临近生产矿井安全

废弃矿井所产生的废水往往会漫流进入其他正常运行的矿井,对其他矿井的正常生产和人员安全造成极大的恶劣影响。近年来比较著名的案例是江苏徐州矿务局、湖南资兴矿务局的废弃矿的案例,2000年两矿在关闭矿井后,境内污染的地下水也随机停止疏导排泄,不断增加的废弃矿水涌入相邻的生产矿井内,对安全生产造成极大的威胁。

2废弃矿山环境地质灾害的成因

众所周知,废弃矿山所引发的环境地质灾害的影响面积大,并具有极强的隐蔽性强,且往往潜伏期较长。故而,对其地质灾害形成的技术原因和人为原因进行研究显得非常必要。

2.1开采技术原因

采矿活动往往都会对地下水和地表水系统造成影响,从而对开采区及其周边区域内的水文地质和地下水层系统的运行产生极大的作用力。矿山开采过程会对煤岩层进行极大的破坏,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地下水从巷道、井壁及采空区等多种渠道渗入矿井与煤系岩层接触,从而融合其中的各种成份,在此过程中,许多物理、化学反应理所当然在其中发生。成分复杂的矿井水在矿井关闭后,由于既有的正常排水渠道消失,富含有毒元素的污染水就会进一步污染其他未污染的地下水层系统,当地表开裂或塌陷后,酸性矿井水就会漫溢而出,对地表水域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

2.2开发过程中追求经济效益,环境意识不强

在矿产资源的开发过程中,企业主往往过分注重经济利益,对公共利益漠然对之,引发“公地悲剧”。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由于国家监管不到位,在利益的驱逐下,很多地区引发采矿热,个体矿山企业和乡镇村集体矿山企业对矿产资源进行无序开采,所采用的开采技术也极为落后。开采过程中没有对今后的地质环境破坏进行必要的评估,缺乏配套的矿山治理措施,从而为引发今后大规模的地质环境灾害留下隐患。

2.3缺乏关闭矿井治理的良性措施

我国许多矿山企业都是建立于计划经济时代,一般都是国家产权,企业的盈利很大的份额都要上缴国家财政,而政府并没有合理留置安排足够的矿山治理资金。开采的同时没有注重治理,一旦矿区资源枯竭,企业难以为继,也就根本没有经费采取对矿山环境地质灾害进行防治的经费。矿井关闭缺乏必要的预测评估的前置阶段,对矿井关闭后的风险识别、预测、防范的技术系统和资金来源也就不可能形成系统的方案,也缺乏矿山恢复的一整套机制,在这样的前提下对矿井进行关闭,对其所隐藏的危害视而不见,任其滋长,从而就为造成大规模的环境地质灾害埋下伏笔。

2.4地表复杂的自然地理环境

矿区地表地形一般均为山地、高原地区,地形地貌与地质构造都比较复杂,地面往往多高山陡坡,地质构造多断层,在自然的风化侵蚀作用下,岩体结构破碎随之而生。由于生产需要以及环保措施的缺位,矿区往往植被稀疏,水土流失比较严重。在汛期暴雨的相互作用下,关闭矿井采空区容易引发区域内发生严重的塌陷,还会发生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从而引发地下污水上溢,造成综合性的地质环境灾害。

3废弃矿山环境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对废弃矿山环境地质灾害进行类型化分析,并对其产生的成因和机理进行系统的研究之后,结合我国废弃矿井区域的各种自然条件,如水文、地质以及气候环境等进行考量,基于我国学术界的研究现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可以对我国废弃矿井引发的地质灾害形成如下防治建议。

3.1构建废弃矿山风险评价与预报系统

对于既存废弃矿井的相关环境进行合理的技术考量是预防灾害的必要举措。废弃矿井的风险评价与预报系统的构建需要考虑以下一些技术问题,包括地下水流及其动态的动力学评价与预报,具体工作有流体动力学观测,渗透介质参数试验。另外一项比较重要的技术工作是评价采矿扰动对介质渗透性的影响,该项评价主要通过水文地球化学进行动态监测与预报来实现,主要进行以下技术性的任务,如水质迁移机理与强度,现场示踪试验,地下水自净可能性,含水系统环境中物理化学状态变化规律。

3.2构建废弃矿山风险识别系统

对于风险的识别与分析首先有必要建立系统管理资料的数据库,对于数据库所应包括的资料,技术领域一般要采集如下一些数据,即废弃矿井的空间物理形态,含水层的水力特征,以及气候、降水、土壤、植被等地质与相关环境数据。;废弃矿井所含的危险因素主要存在于两个领域,一是人力活动即采矿过程中所遗留的危险因素,二是客观自然地理环境因素。对于人力活动所形成的危险进行评估预测必须是全面的,即包括环境的、经济的的因素,也应该把社会的、人文的因素考虑在内。

3.3采用先进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不应仅仅关注事后的治理,更应注重矿井关闭前的预防。一是要建立废弃矿井治理基金,保障治理经费的来源充足;二是要合理利用一些先进的防治技术,目前国内外已有的治理地下水污染措施包括:在矿井内充填净化污水的特殊材料;打造水平孔预排老空污水;采用注水井构筑“水力坝”来阻隔污染的大面积扩散;通过将小煤窑与国营大井沟通等方法来截断洁净水与污水的联系等。

4结语

废弃矿山所引发的地质环境灾害破坏性大、波及面广,目前的防治技术还不能完全遏制此类灾害的发生,故而加强对废弃矿山地质环境灾害的形成机理以及防治技术显得尤为必要,该项技术任务也显得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陈奇.矿山环境治理技术与治理模式研究[D].北京:中国矿业大学,2009.

矿井灾害防治知识篇5

[关键字]煤矿防治水研究分析

中图分类号:tD7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码:

引言:据相关资料统计,在国有重点煤矿中,水文地质条件属于复杂的矿井占28%,属于简单的矿井占38%。国有地方煤矿和乡镇煤矿中,水文地质条件属于复杂或极复杂的矿井占9%。随着煤矿采深的加大和大量小煤矿关闭后形成的积水,煤矿开采的水文地质条件越来越复杂,也使得水害治理难度越来越大。煤矿水害事故的频繁发生,给人民生命和国家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失,煤矿水害已成为影响安全生产的重大问题之一,严重制约着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

一、矿井水害来源

1、地表水:江、河、水库、池塘和雨水都可以通过各种渠道(井口、钻孔、裂隙等)流入井下,造成矿井水灾的发生。

2、地下水:指含水层与断层的水。流沙层、石灰岩溶洞、奥灰水及砾岩层等都是富含水层,断层上、下盘间的岩层,通常都形成一个破碎带,极易积水,特别是断层与含水层或地表水相通时,发生水灾的危险性更大。

3、老空水:指井下采空区或废弃的老窑及旧巷道的积水。采掘面一旦与它们穿透,很短时间内含有的大量水就会涌出,极易造成水灾。

二、矿井水害原因分析

2010年3月1日骆驼山煤矿透水事故、3月28日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越发引起煤矿行业对防治水工作的深思,总结经验教训,研究事故原因,制定防治措施,开展科学有效的日常防治水部署工作显的尤为重要。分析原因,造成矿井水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地质灾害分析不详;(2)无针对性的防治水措施;(3)地质资料不清盲目施工;(4)超前探放水工作落实不严;(5)超能力开采破坏煤柱;(6)技术力量跟不上存在误差等。

三、矿井水害征兆总结

(1)煤层发潮、发暗;(2)煤壁“挂汗”;(3)煤层温度变冷;(4)工作面发凉;(5)煤层里有“吱吱”的水叫声;(6)水的气味和颜色发生变化:有涩味或臭鸡蛋味;呈红色,有甜味,是流沙层水和断层水;石灰岩溶洞透出的水往往呈黄、灰色,并有臭味。

四、防治水日常管理

神宁集团梅花井煤矿在地质勘探及防治水工作方面,有针对性的制定了一系列管理措施,并严格落实到位,使得我煤矿多年来未发生矿井水害事故,保证了安全生产长期稳定运行。

(1)我矿根据地质勘探与水文地质勘探资料,编写了详细的地质报告和水文地质报告,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针对性。矿井水文地质资料健全,采掘工程平面图采空区与积水区位置清楚,矿井水文地质图内容详尽,为确保矿井安全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超前考虑并开展了有针对性的水害预测工作,编制了中长期煤矿防治水规划和年度防治计划,结合矿井地质条件变化,编制和完善水害防治计划。

(3)积极开展煤矿矿井水文地质图纸及资料管理工作:坚持水害因素分析报表、编制水害预测图、水害预测表,并逐月进行检查、补充和修改完善。详细编录水文地质、观测资料及建立矿井水文地质台账,同时进行矿井涌水量观测,一般每月观测4次。

(4)对预测预报发生水害的区域、水害类型和水灾隐患建立档案,坚持对有突水危险的地方监测评估,并做好突水应急方案与防备工作。

(5)做好防隔水煤(岩)柱留设的安全距离。与周边矿井建立采掘工程平面图交换制度,及时掌握相邻矿井的采掘活动,防范周边煤矿越界开采,破坏井田边界防隔水煤(岩)柱,使水文地质条件发生变化。

(6)凡遇到煤层变得潮湿、光泽变暗;巷道壁或煤壁“挂汗”;煤层变凉,工作面温度下降,水蒸气增大;顶板淋水加大或底板鼓起;出现压力水流,煤层出现水挤出的“嘶嘶”声或空洞泄水声;工作面沼气、二氧化碳和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增加;老窑“死水”渗入,煤壁或巷道出现挂红、水味发涩、有臭鸡蛋味等现象,应立即停止掘进,进行探水工程。

三、井下防治水措施

1排查矿井充水来源

(1)建立矿井水文动态监测系统,对地下水进行动态观测和水情水害分析:安排专人对矿井水文监测系统进行管理,根据动态数据及时分析矿井涌水量的变化,根据实际情况总结矿井水主要水源、涌出途径,制定防治水措施。

(2)严格落实矿井防治水“防、堵、疏、排、截”的综合治理方针。防是指要合理留设各类防隔水煤柱并修建防隔水闸墙;堵是指注浆封堵具有突水威胁的含水层或导水通道;疏是指探放顶板含水层水、老空水和对承压含水层进行疏水降压;排是指完善矿井排水系统,排水管路、水泵、水仓和供电系统等必须配套;截是指加强地表水的截流治理。

2留设好防隔水煤(岩)柱

留设好防隔水煤(岩)柱,严禁在防隔水煤(岩)柱中进行采掘作业。防隔水煤(岩)柱的尺寸应根据地质构造、水文地质、煤层赋存条件、围岩性质、开采方法等因素,在矿井设计中予以规定。

3采空区水的防治

采空区水的防治措施首先是对附近老窑开采范围、涌水量与地质构造等情况调查清楚,作好文字记录和绘制草图;二是要开展矿区控制测量和井下导线测量,要将老窑位置和采空区范围在地测图中作好标记;三是矿井采掘工作面位置应及时填绘在相关图纸上,在接近老窑积水区域附近应立即停止采掘工作;

4完善井下排水系统

矿井排水系统按照《煤矿防治水规定》的要求,配备了与矿井涌水量相匹配的水仓、水泵、排水管路、配电设备等设施,确保矿井正常排水,并满足特殊情况下的排水需要。遵循防治水原则,坚持治水方针,根据井下开采进度:因地制宜,优化排水方案,科学合理地确定适合矿井开采的防治水措施。

5做好超前探放水

根据工作面含水层的情况,在工作面开采前两个月提前施工探放水钻孔进行放水,水自排水沟流至辅助运输巷的环形水仓,环形水仓设离心排水泵经管路排至矿井中央水仓,统一排出地面,这样大大减少了工作开采期间水害对开采的影响,提高了开采进度。

6强化技术储备与宣传教育

进一步加强矿井防治水技术人员的知识储备与全员防治水培训对提高煤矿防治水工作至关重要,井下职工均要熟悉透水前的各种预兆,发现透水危害及时汇报并采取(上述)应急处理措施。专业技术人员应掌握防治水技能,具备必要应对防水灾能力是做好煤矿防治水工作的前提,同时做好全员的防治水培训工作,确保全体井下作业人员有较高的防治水安全意识,是减少和避免水灾造成危害的基础。

7加强水害应急救援工作

配备齐全的探放水设备和专业队伍,完善水害应急预案,储备足够数量的抢险物资和设备,确保抢险救灾时能够及时到位,并发挥最大作用。

结论:矿井防治水灾不仅对于矿井安全及矿工的生命财产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对于国家资源的开发、利用及矿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所以,因地制宜研究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水灾防治手段对矿井的安全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张学军.矿井水害治理实践与探讨[J].给水排水,2005(2).

[2]中国矿院煤田地质勘探教研室*《煤矿地质学》021*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3]郑颖平,赵志根.浅析煤矿地质灾害的经济评价[J].西部探矿工程.2005,112(8):243-244.

矿井灾害防治知识篇6

[关键词]煤矿地质灾害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p694[文献码]B[文章编号]1000-405X(2015)-9-325-1

0引言

中国是世界煤炭生产和消费大国。但是煤炭这种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如果只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及环境问题的话,加上煤矿地质灾害具有群发性、衍生性、区域性、滞后性等特点,导致煤炭开采过程中发生一些地质灾害,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因此我们必须先了解其特征,这样才能做到有效预防。

1诱发煤矿地质灾害的因素

诱发煤矿地质灾害的因素多种多样,它不像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那样,可以根据地质情况针对灾害可能多发地段,采取避让原则进行事前预防,在大多数情况下不得不在明知条件不好的情况下进行煤矿开采工作,所以易于产生并加剧煤矿地质灾害。

1.1地面塌陷

地面塌陷是煤矿开采后经常出现的一种地质灾害。煤矿在开采过程中,由于破坏了矿体周围的原始应力,使应力重新分配,以达到新的平衡,在这个过程中,岩层和地表产生连续的移动、变形及开裂等现象。

1.2滑坡

煤矿开采产生的矸石堆积于地表,破坏了斜坡的原始平衡,以致产生滑坡、崩塌灾害。

资料显示,我国发生滑坡、崩塌等灾害每年接近3万起,平均每年近800人因灾害失去生命,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超过40亿元人民币。

1.3矿井突水

矿井突水在煤矿生产过程中也较为常见,它直接影响煤矿的生产、效益和安全,具有来势凶猛、瞬间涌水量大、造成损失严重等特点,也成为目前煤矿安全生产的重大灾害之一。

例如:“1・30朱仙庄煤矿突水事件”由于淮北矿业集团及朱仙庄煤矿对水害预防的复杂性认识不足,导致该事故造成7人死亡,7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253.34万元;早在1984年开滦范各庄煤矿发生特大型“突水”淹井事故,最大水量高达12318m3/h,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亿元以上。

2煤矿地质灾害的预防措施

2.1提高认识,着力抓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

各级都要从思想上重视煤矿安全生产,要从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及国家改革发展的大局出发,坚持以人为本,正确处理安全、生产、效益的关系;落实主体责任,改进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

2.2开展矿区地质情况调查

矿区地质情况是发生各类地质灾害的地质背景,由于开采活动导致灾害加速,导致灾害程度增加。

所以要充分调查矿区内地形地貌、构造特点,了解地质灾害点的分布规律并采取措施,最大限度防患于未然,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

2.3滑坡、地面塌陷地质灾害的预防措施

滑坡、地面塌陷地质灾害是煤矿重要的地质灾害之一,不容忽视。

因此,针对可能发生的滑坡地质灾害,我们可以构建抗滑工程,利用挡墙、抗滑桩等措施进行预防;同时也要注意排水工程的建设,由于水是形成滑坡及崩塌的重要作用因素,在进行地表排水时,主要以拦截和旁引为主,用截、排水沟将地表水引入天然沟谷。

此外,还要加强地表监测,做好矿区内一些不稳定斜坡的动态监测工作,建立并完善监测制度,切实做好滑坡的预测预报工作,减少滑坡带来的损失。

地面塌陷地质灾害的预防可以说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一种人为的地质灾害,所涉及的因素很多。所以我们要因地制宜,根据矿区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开采方案和防治方案,通过加强预测预报、采用先进的采煤技术、开展预防地质灾害知识的培训及矿区环境综合治理等,来预防地面塌陷地质灾害的发生。

2.4矿井突水的预防措施

矿井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是大气降水,必须查清矿区及附近地表水的汇水、渗漏、疏水情况,掌握当地历年的降雨量对矿井充水的影响。

当井口附近或塌陷区内的地表水可能渗入井下时,必须采取措施填堵裂缝和陷坑,以减少地表水渗入井下。

在矿井边界必须留设防隔水煤柱;巷道靠近断层时,要加强观测,坚持“超前探水、边探边掘”,在断层两侧留足断层隔水煤柱;开采到钻孔附近时,应制订预防钻孔通水的措施。

3结束语

煤炭资源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煤矿在开采过程中,会产生众多类型的地质灾害,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

所以,我们要加强对煤矿地质灾害的预防,在制定预防措施时,应遵循经济合理的原则,做到预防与治理相结合,制定一套完善的、科学的制度,采用先进的开采技术是必不可少的。

参考文献

[1]高新民,赵生茂,余子彤.立足煤炭资源发展循环经济[J].陕西煤炭.2006(02).

[2]赵淑英.煤炭过度开采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及防治措施[J].陕西煤炭.2004(01).

[3]武强,王龙,魏学勇,傅耀军,沈智慧.榆神府矿区大柳塔井田煤层群采地面沉陷可视化数值模拟[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3(06).

[4]张春山,吴满路,张业成.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方法及展望[J].自然灾害学报.2003(01).

[5]朱良峰,殷坤龙,张梁,李闽.GiS支持下的地质灾害风险分析[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2(05).

[6]魏秉亮.浅埋近水平煤层采动岩移与塌陷机理研究[J].中国煤田地质.2001(04).

矿井灾害防治知识篇7

【关键词】煤矿;地质灾害;防治措施;迫切性

1.煤矿地质灾害的研究背景

煤矿地质灾害是指由于人类采煤生产活动而引发的一种破坏地质环境、危及生命财产安全,并带来重大经济损失的矿区灾害。它是地质灾害的一个分支,也是自然灾害的重要组成部分。煤矿开采开煤弃石,加速水土流失,引发地表塌陷、山体滑坡;煤矿抽排水造成地下水位下降、矿区周围地下水资源枯竭;地下开采诱发地震、岩爆、冒顶片帮突水、瓦斯爆炸、地面开裂及沉陷等;煤矿剥离堆土、尾矿废渣堆积引起地表环境污染,及其失稳滑移造成严重的泥石流灾害等,凡此种种,均是煤矿地质灾害的具体表现。

2.煤矿地质灾害特征及诱因分析

煤矿开采不像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那样,可以根据地质情况针对灾害可能多发地段,采取“能避让则避让,能预防则事前预防”的原则进行避与防,大多数情况下采矿不得不在明知条件不好的情况下进行,从而易于产生和诱发各种地质灾害,具体煤矿的灾害特征如下。

2.1煤矿在开采过程中潜在的灾害特征

①山体滑坡:煤矿的开采、矸石的堆放破坏了坡体的原始应力平衡,是诱导滑坡崩塌灾害的重要因素。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此类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以数亿元计。

②地面沉降与塌陷:地面沉降与塌陷是煤矿开采后经常出现的一种地质灾害。在煤矿的开采过程中,地下开采工程破坏了采空区围岩的初始应力场,使采空区的岩石发生破碎、冒落乃至地表发生位移。另外。采空区不断扩展和大量抽排地下水,造成采空区和影响区的地下水重新分布,形成大面积的降落漏斗,相应出现地表的沉陷。

③瓦斯突出:瓦斯可以在储气封闭系统中,以吸附或游离状态赋存于煤层的孔隙、裂隙、缝隙之中,当地应力作局部平衡调整时,破坏储气封闭系统,使蓄积的气体外溢释放。在自然和人为的某种作用下,亦可造成瓦斯突出的爆炸、火灾、人员中毒等灾害。

④矿井突水:煤矿突水事件在煤矿生产中也是常见的,并且直接影响煤矿的生产、效益和安全。

2.2煤矿在闭坑后采场潜在的灾害特征

由于矿山灾害治理的短效性及不可预见因素的存在,故矿山闭坑后必然会留下灾害隐患。露天采场闭坑后留下的潜在灾害类型主要有滑坡、崩塌,这是由于露采后留下了高边坡,虽然在坑底进行了一定的废石回填,但留下高边坡仍是不可避免的,特别是露采很深的情况下更是如此,这样的边坡在后期诱发因素的作用下很可能再次发生灾害。

地下采场闭坑后留下的潜在灾害类型有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等,甚至也有因地面变形而诱发的山体开裂,继而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这些灾害的发生往往具有滞后性,即在开采期间不发生或发生得不彻底,尚未达到稳定状态,待闭坑后一段时间内继续发生或在特定的条件下突然发生。以上灾害一旦发生,如果采场内已经进行了土地复垦,则复垦好的土地就可能因灾害的发生而再次破坏甚至废弃,造成本不应有的损失。

2.3煤矿地质灾害的诱因分析

煤矿地质灾害诱发因素各不相同,有些是开采过程中难以避免的,如开采深度的增加,使得地应力相应增大引起冒顶、片帮、脱盘甚至岩爆的严重地压灾害;有的是开采中忽视预防或开采不规范、管理不科学导致的,如采空区不及时充填、废渣废水随意排放、水文地质及构造不了解、巷道偏离、盲目指挥、违章作业、私挖乱采等,非稳定因素积聚到一定限度引发各种灾害;有的煤矿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或为摆脱一时的经营危机,摈弃常规,如采富弃贫、求近避远,结果为后期发展埋下灾害隐患;曾一度泛滥的民采风潮掠夺式的开采活动也对部分国有大中型煤矿造成严重干扰和资源、环境破坏。

3.煤矿地质灾害的防治及生态恢复措施

3.1煤矿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①加强地质灾害宣传教育,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对防御煤矿地质灾害工作予以高度重视,开展各种形式煤矿地质灾害预测和提出防范措施。

②合理开发利用,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避免或减少煤矿地质灾害事件发生。

③提高建筑物防灾能力,减轻煤矿地质灾害,在科学技术指导下,提高煤矿区民宅建筑材料和砌筑质量,增强地基、上部结构牢固性,提高民宅建设总体抗灾性能,加强农民建筑队伍的整顿和管理,因地制宜地对其施工负责人进行工程抗灾知识重点培训。

④建立通风系统,减少矿井瓦斯爆炸,无论国有、集体煤矿,还是个体小煤窑,都应严格遵守《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配足风量和实行机械通风、分区通风、上行通风,建立瓦斯检查制度,及时处理超限和积存瓦斯矿井;禁止携带香烟及点火工具下井,在瓦斯矿井应选矿用安全型、矿用防爆型或矿用安全火花型电器设备,放炮前后进行瓦斯检测。

⑤查明活动构造,规划煤矿工程活动,做好减灾防灾工作。活动构造是产生各种地质灾害的地质背景,人类工程活动使致灾速度加快,致灾程度更为严重。为此,应查明煤矿区内新构造运动性质、特点及活动程度,寻找出活动构造或不稳定的复活断裂,分析、认识各种地质灾害产生的原因及分布规律,合理规划煤矿区工程活动。进行煤矿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按地质灾害类型圈划未来潜在地区,并作好灾害的预测,制定防治方案,切实做好减灾防灾工作。

⑥因地制宜综合防治,各种地质灾害在空问地域分布上具有一定规律,因而不同灾害类型区应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和施工标准,增加有形抗灾、防灾能力。工程措施要严格,生物措施也要同步发展,做到以生物措施为根本、以工程措施作先导的综合防治。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3.2煤矿环境生态恢复

由于矿山废弃地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目前,我国用于防治地质灾害的工程措施对灾害的防治的确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一般情况下只考虑了确保矿山工程的安全运营,未能通盘考虑矿山闭坑后生态环境如何恢复、土地怎样再利用及潜在灾害在特定条件下复发性与防治的问题。因此迫切需要对矿山废弃地进行生态恢复与重建。要恢复生态系统的功能.必须恢复系统的非生物成分的功能,进行植被的恢复及动物群落和微生物群落的构建。目前我国矿山废弃地的复垦工作总体上还处于初期阶段,因此在我国大力开展矿区废弃地的复垦工作是当务之急。

矿井灾害防治知识篇8

关键词:矿山建设;水文地质灾害;防治

abstract:ourcountry'scurrentenergystructurestillfossilfuelsisgivenpriorityto,mineralminingisthemainmethodforfossilenergy,miningconstructionofsecurityproblems,notonlyendangertheminer'slife,andendangerthesafetyofthestate-ownedassets,whichmustberelevantdepartmentsenoughattention.minesafetyaccidents,mostofthemarefromthehydrologicalgeologicaldisaster,inthecourseoftheconstructionofthemine,theminehydrogeologycomprehensiveknowledgeandunderstandingisverynecessary,thispapermainlyintroducestheminingconstructionprocessiseasytoappearthegeologicaldisastertype,andrelatedcontrolstrategy,onlysuppliesthereference.

Keywords:mineconstruction;Hydrologicalgeologicaldisasters;control

中图分类号:tD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我国采矿业的不断发展,为国家的经济进步提供着资源保障,随着现代化机械设备的广泛运用,我国的矿山在规模上和开采能力上都有了较大的突破,因为地壳运动及水文因素,矿山地质灾害是危害矿山安全的主要原因之一。作为采矿大国,我国的矿山开采环境也在不断恶化,近年来重大的地质灾害事件不断发生,更是为矿山的建设者敲响了警钟。

一、矿山的建设过程中容易出现地质灾害的原因

我国的经济建设发展迅速,对资源的需求量一直比较大,我国的矿产储量丰富,矿区的开采量也比较大,因为开采技术和开采方法的制约,矿山的建设过程中存在有较多问题,极易引发地质灾害。

在传统的矿山开采中,一般采取如图所示的开采方法,以一条斜井靠近矿体,然后在巷道内对矿产进行开采。在许多中小煤矿的矿区内,因缺乏专业的管理手段,或采用了不适宜的开采方法,一旦岩土变形,或者地下水位发生突然的变化,都会对作为唯一出口的斜井造成破坏,从而引起严重的地质灾害,危及到矿区的生产安全。在进行矿山开采之前,必须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测,做好相关的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为矿区建设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二、矿山建设过程中容易出现的水文地质灾害类型

我国是地质灾害多发的国家,因地壳运动活跃本身就给矿山的建设和开采带来较多难题,在矿山的开采过程中,一旦不注意勘测水文地质环境,或者不进行有效的防护措施,发生地质灾害之后,矿井关闭和设备损毁会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也危及到井内进行开采作业的矿工的安全,矿山的建设过程中,容易出现的水文地质灾害,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由地下水位的突然变化引起的地质灾害

在矿山的开采过程中,挖开的矿井接触到地下的蓄水溶洞或者暗河的可能性比较大,会导致地下水直接涌入巷道,也有可能是泥沙涌入巷道,遇到透水断层或者浅表的裂缝时,地表径流会带着一些沉积物进入巷道,这些水、泥沙和沉积物堵塞巷道会造成造成人员伤亡,掩埋作业机器,甚至会使矿山的发掘系统直接崩溃。这种自然灾害具有极强的突发性,一旦发生往往波及面较广,造成的后果也极为严重。

(二)由矿体内的易燃物质造成的地质灾害

矿体内可能含有易燃易爆的甲烷气体,随着矿井的深度的增加,矿井内部的温度也会在地热的影响下不断升高,含硫量也比较大,在这种恶劣条件下进行作业的矿工,本身就存在较大的健康隐患,一旦因为通风不良,易燃气体大量积聚之后发生爆炸,必然导致惨痛的后果。这种情况多见于煤矿,后果最为严重,但是具有较强的可预防性,在矿井的建设过程中做好日常的维护和管理工作,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灾害的发生。

(三)由岩土层变形引起的地质灾害

矿区在进行一段时间的开挖之后,已采空的矿体需要进行支撑,在一些埋藏较浅的矿区,会因为矿山采空而导致地面塌陷,如果不能对采完的矿体进行及时的回填和崩落,最终会引起大面积的塌方,造成严重的后果。矿井开挖造成的地面塌陷在浅表煤矿中普遍存在,会影响到地面的建筑物,会破坏耕地,给矿区周围居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因矿区的开发,需要对矿脉附近的岩石进行引爆,一旦事先的勘测数据不够准确,起爆点的选择出现偏差,致使岩石块发生破裂呈喷射状,会对矿井内执行作业任务的矿工造成人身伤害。

三、对矿山中可能发生的水文地质灾害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不同地区的矿山因形成条件不同,有不同的水文地质特点,在防治地质灾害的措施上,也各不相同,但是针对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也可以采取相应的有效防治手段。

(一)施工之前进行全面的勘测

在矿山开挖之前,必须对斜井或竖井的位置进行全面的工程勘察,预测好斜井内的涌水量,以及周边的含水部分的水文地质构造,详细绘制地质平面的剖面图,并根据施工情况随时修订预测结果,按照严格的施工步骤进行施工,由上级主管单位进行规范验收。对勘测过程中已知的含水部分,要综合考虑其位置以及距离井巷的深度,提前进行导水工程的建造,在建造的过程中,根据涌水量以及工程要求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对矿山的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滑坡以及塌方,要及时对矿山周边的不稳定因素进行勘察,结合当地的气象水文情况,对恶劣天气条件下的滑坡和泥石流做好预防。

(二)做好防治工程的设计

在进行矿山的设计时,要考虑到可能发生的崩塌和滑坡现象,以及矿山附近的水文地质因素,结合危险事故的成因和发生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方案,保证防治工程的工程质量。对易发生危险事故的重点区域,做好加固工作,避免因矿山开采导致的灾害复发现象;对矿上的边坡,要由专业的勘测人员进行及时的监控,注意相关参数的控制,一旦在开挖后出现变形,要有相应的应急预案。矿山在进行成产之前,必须由相关的专家进行安全评价,对防治工程进行规范化的验收,保证矿山的生产安全。

(三)施工中应该采取的工程防治措施

在矿山的开挖过程中,要实时地采取相应的工程防范措施。在矿区周围要做好雨季的排水,在周边设置合理的截洪沟,及时将矿区外部的积水排出,以免外部积水倒流入巷道造成事故;针对开采面的设计,要禁止从下部开挖形成伞檐,悬空的伞檐有可能崩塌形成事故,需要从上而下对矿体进行台阶状开采;在矿区内的巷道,一定要注意通风,随时监测巷道内的甲烷浓度,在超标状态下进行暂时性停工作业排除险情;在巷道内进行矿体爆破时,要注意爆破点的选择;在结束开采之后,及时清理巷道周围的危岩,同时在破碎面周围和高危地区设置警戒线,以避免人员损伤。

(四)施工中应该采取的生物防治措施

因爆破残留的粉尘较多,导致矿区周围也存在一定程度的空气污染,矿山的开采过程中,也难免会对矿区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被破坏的生态环境又会直接危害到矿区的生产安全,以及周边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所以在矿山建设中应该注意对水文地质灾害采取生物防治措施。矿区开采的平台和弃土的堆放,为了避免矿井涌水所采用的防治措施,这些都会对当地原有的生态地貌,以及当地的大气降水和自然环境造成影响,在矿山周围要种植植被,主要引进乡土树种,经济实惠的速生植物可以有效发挥绿色植物的固土作用,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

四、结语:

在矿山的建设过程中,因行业的特殊性,容易出现严重的水文地质灾害,为了保证矿工的生命安全以及矿区的资源安全,矿区的负责人必须端正态度,提高认识,成立由专业地质勘测人员组成的勘测部门,对矿区周围易于导致地质灾害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筛查,及时掌握矿山的安全运行状况,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保证矿山的安全运行以及可持续发展。

参考资料:

[1]任万英,叶积龙,许存胜.矿山建设中水文地质灾害防治技术[J].煤炭技术,2011,(11).

[2]李继生.矿山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预防措施[J].科技与生活,2011,(13).

[3]秦定明.矿山地质灾害分析与防治[J].中国矿山工程,2009,(02).

矿井灾害防治知识篇9

[关键字]矿山水文地质灾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p694[文献码]B[文章编号]1000-405X(2013)-2-191-2

我国目前的能源结构依然以化石燃料为主,矿产的开采是获得化石能源的主要手段,矿山建设中的安全问题,不仅危及到矿工的生命,也危及到国有资产的安全,必须引起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矿山的安全事故,大多数都来源于水文地质灾害,在矿山的建设过程中,对矿区的水文地质全面认识和了解十分必要,本文主要介绍矿山建设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地质灾害类型,以及相关的防治策略,仅供参考。

1矿山的建设过程中容易出现地质灾害的原因

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对资源的需求量一直比较大,我国的矿产储量丰富,矿区的开采量也比较大,因为开采技术和开采方法的制约,矿山的建设过程中存在有较多问题,极易引发地质灾害。

在传统的矿山开采中,一般采取如图所示的开采方法,以一条斜井靠近矿体,然后在巷道内对矿产进行开采。在许多中小煤矿的矿区内,因缺乏专业的管理手段,或采用了不适宜的开采方法,一旦岩土变形,或者地下水位发生突然的变化,都会对作为唯一出口的斜井造成破坏,从而引起严重的地质灾害,危及到矿区的生产安全。在进行矿山开采之前,必须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测,做好相关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为矿区建设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2矿山建设过程中容易出现的水文地质灾害类型

我国是地质灾害多发的国家,因地壳运动活跃本身就给矿山的建设和开采带来较多难题,在矿山的开采过程中,一旦不注意勘测水文地质环境,或者不进行有效的防护措施,发生地质灾害之后,矿井关闭和设备损毁会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也危及到井内进行开采作业的矿工的安全,矿山的建设过程中,容易出现的水文地质灾害,主要有以下几种:

(1)由地下水位的突然变化引起的地质灾害。在矿山的开采过程中,挖开的矿井接触到地下的蓄水溶洞或者暗河的可能性比较大,会导致地下水直接涌入巷道,也有可能是泥沙涌入巷道,遇到透水断层或者浅表的裂缝时,地表径流会带着一些沉积物进入巷道,这些水、泥沙和沉积物堵塞巷道会造成造成人员伤亡,掩埋作业机器,甚至会使矿山的发掘系统直接崩溃。这种自然灾害具有极强的突发性,一旦发生往往波及面较广,造成的后果也极为严重。

(2)由矿体内的易燃物质造成的地质灾害。矿体内可能含有易燃易爆的甲烷气体,随着矿井的深度的增加,矿井内部的温度也会在地热的影响下不断升高,含硫量也比较大,在这种恶劣条件下进行作业的矿工,本身就存在较大的健康隐患,一旦因为通风不良,易燃气体大量积聚之后发生爆炸,必然导致惨痛的后果。这种情况多见于煤矿,后果最为严重,但是具有较强的可预防性,在矿井的建设过程中做好日常的维护和管理工作,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灾害的发生。

(3)由岩土层变形引起的地质灾害。矿区进行一段时间开挖后,已采空的矿体需进行支撑,在一些埋藏较浅的矿区,会因为矿山采空而导致地面塌陷,如果不能对采完的矿体进行及时的回填和崩落,最终会引起大面积的塌方,造成严重的后果。矿井开挖造成的地面塌陷在浅表煤矿中普遍存在,会影响到地面的建筑物,会破坏耕地,给矿区周围居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因矿区的开发,需要对矿脉附近的岩石进行引爆,一旦事先的勘测数据不够准确,起爆点的选择出现偏差,致使岩石块发生破裂呈喷射状,会对矿井内执行作业任务的矿工造成人身伤害。

3对矿山中可能发生的水文地质灾害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不同地区的矿山因形成条件不同,有不同的水文地质特点,在防治地质灾害的措施上,也各不相同,但是针对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也可以采取相应的有效防治手段。

(1)施工之前进行全面的勘测。在矿山开挖之前,必须对斜井或竖井的位置进行全面的工程勘察,预测好斜井内的涌水量,以及周边的含水部分的水文地质构造,详细绘制地质平面的剖面图,并根据施工情况随时修订预测结果,按照严格的施工步骤进行施工,由上级主管单位进行规范验收。对勘测过程中已知的含水部分,要综合考虑其位置以及距离井巷的深度,提前进行导水工程的建造,在建造的过程中,根据涌水量以及工程要求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对矿山的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滑坡以及塌方,要及时对矿山周边的不稳定因素进行勘察,结合当地的气象水文情况,对恶劣天气条件下的滑坡和泥石流做好预防。

(2)做好防治工程的设计。在进行矿山的设计时,要考虑到可能发生的崩塌和滑坡现象,以及矿山附近的水文地质因素,结合危险事故的成因和发生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方案,保证防治工程的工程质量。对易发生危险事故的重点区域,做好加固工作,避免因矿山开采导致的灾害复发现象;对矿上的边坡,要由专业的勘测人员进行及时的监控,注意相关参数的控制,一旦在开挖后出现变形,要有相应的应急预案。矿山在进行成产之前,必须由相关的专家进行安全评价,对防治工程进行规范化的验收,保证矿山的生产安全。

(3)施工中应该采取的工程防治措施。在矿山的开挖过程中,要实时地采取相应的工程防范措施。在矿区周围要做好雨季的排水,在周边设置合理的截洪沟,及时将矿区外部的积水排出,以免外部积水倒流入巷道造成事故;针对开采面的设计,要禁止从下部开挖形成伞檐,悬空的伞檐有可能崩塌形成事故,需要从上而下对矿体进行台阶状开采;在矿区内的巷道,一定要注意通风,随时监测巷道内的甲烷浓度,在超标状态下进行暂时性停工作业排除险情;在巷道内进行矿体爆破时,要注意爆破点的选择;在结束开采之后,及时清理巷道周围的危岩,同时在破碎面周围和高危地区设置警戒线,以避免人员损伤。

(4)施工中应该采取的生物防治措施。因爆破残留的粉尘较多,导致矿区周围也存在一定程度的空气污染,矿山的开采过程中,也难免会对矿区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被破坏的生态环境又会直接危害到矿区的生产安全,以及周边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所以在矿山建设中应该注意对水文地质灾害采取生物防治措施。矿区开采的平台和弃土的堆放,为了避免矿井涌水所采用的防治措施,这些都会对当地原有的生态地貌,以及当地的大气降水和自然环境造成影响,在矿山周围要种植植被,主要引进乡土树种,经济实惠的速生植物可以有效发挥绿色植物的固土作用,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

4结语

在矿山的建设过程中,因行业的特殊性,容易出现严重的水文地质灾害,为了保证矿工的生命安全以及矿区的资源安全,矿区的负责人必须端正态度,提高认识,成立由专业地质勘测人员组成的勘测部门,对矿区周围易于导致地质灾害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筛查,及时掌握矿山的安全运行状况,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保证矿山的安全运行以及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任万英,叶积龙,许存胜.矿山建设中水文地质灾害防治技术[J].煤炭技术,2011,(11).

[2]李继生.矿山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预防措施[J].科技与生活,2011,(13).

[3]秦定明.矿山地质灾害分析与防治[J].中国矿山工程,2009,(02).

矿井灾害防治知识篇10

一、主要地质灾害点的分布情况

地质灾害种类主要有地面沉降、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裂缝、不稳定斜坡、采空区塌陷7种,其代表性的地质灾害主要有:金胜镇武家庄村地面沉降和义井街办吴家堡村地面沉降;晋祠镇黄贝庄村山体滑坡、西岭村和十字河村及其周围地裂缝;金胜镇西峪村地裂缝;姚村镇朝阳煤矿不稳定斜坡;晋源街办风峪沟泥石流;罗城街办闫家沟泥石流;金胜镇冶峪沟泥石流;风峪沟太古公路两侧滑坡。

二、地质灾害威胁的对象及范围

地质灾害威胁的对象及范围:一是金胜镇武家庄村和义井街办吴家堡村的地面沉降,其中武家庄村地面沉降灾情尤为严重,每年汛期村民生活在泥泞潮湿的环境中,严重威胁着全村2300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义井街办吴家堡村地面沉降,威胁着1000余人、2000多间房屋生命财产安全;二是金胜镇西峪村地裂缝,因西峪煤矿开采地下煤层,造成60余间房屋裂缝严重变形已成危房,而且每年汛期变形加剧,潜在危害逐年加大,严重威胁着全村520余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三是晋祠镇黄贝庄村山体滑坡,该滑坡为一大型滑坡,目前很不稳定,还在蠕动期间,对黄贝庄全村115间房屋、56人生命财产安全直接造成严重威胁;四是晋祠镇西岭村和十字河村及其周围出现地裂缝,两处的地裂缝正处于初始活动期,威胁两村160人和60余间房屋的生命财产安全。五是太古公路两侧滑坡,因修路切坡开挖,使斜坡变陡,稳定性降低,在降水的诱发下,严重威胁着过往车辆及行人的安全;六是罗城街办闫家坟沟泥石流,由于植被覆盖率低,沟谷堵塞严重,如遇暴雨极易诱发泥石流,直接威胁着沟口4户15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七是朝阳煤矿不稳定斜坡,该斜坡为砂岩、砂页岩互层构成的斜坡,软硬相间,在降水的诱发下,降低了斜坡的稳定性,斜坡失稳滑动的可能性较大,直接威胁着煤矿的17间办公室和办公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八是晋源街办风峪沟泥石流,因矿山废渣、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的大量堆放,造成河道堵塞严重,如遇特大暴雨极易诱发泥石流,严重威胁道路、建筑、村庄的安全;九是金胜镇冶峪沟泥石流,因工业垃圾、生活垃圾的堆放,河道堵塞程度严重,如遇特大暴雨极易诱发泥石流,直接威胁着冶峪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及公路、建筑等重要设施。

三、重点防范期

地质灾害的诱发一般都因大量的降雨而引起,我区的主汛期一般为每年的7、8、9三个月,为了很好地防治地质灾害的发生,我们把6、7、8、9四个月作为我区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

四、地质灾害监测防治的保障措施

㈠成立地质灾害防治领导组

㈡地质灾害防治原则与各级各部门的职责

1.地质灾害的防治原则

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和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

2.地质灾害监测防治的职责

各镇(街办)及有关单位应当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组织有关部门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公众的地质灾害防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采取措施,做好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

国土晋源分局负责本辖区内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会同区交通、水利、建设等部门开展本辖区内的地质灾害调查,加强对地质灾害险情的动态监测,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有关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

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镇(街办)、村、矿山企业应当加强地质灾害的群测群防工作,在地质灾害的重点防范期内,镇(街办)应当加强地质灾害险情的巡回检查,发现险情及时处理和报告。

建立区、镇(街办)、村三级监测网络和群测群防体系,明确监测责任,确保责任到人。

地质灾害群众性监测网络原则上是“谁受威胁,谁负责监测”。

3.地质灾害抢险救灾的职责

发现地质灾害险情、灾情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立即向当地人民政府和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报告。其他部门或者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接到报告的,应当立即转报当地人民政府。当地人民政府或者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派人赶赴现场,进行现场调查,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灾害发生或者灾情扩大,并按照国务院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关于地质灾害灾情分级报告的规定,向上级人民政府和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报告。接到地质灾害险情报告的当地人民政府、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动员受到地质灾害威胁的居民以及其他人员转移到安全地带,情况紧急时,还可以强行组织避灾疏散。

地质灾害发生后,区政府将立即启动并组织实施相应的《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并及时将灾情及其发展趋势等信息报告上级人民政府。同时还应当紧急调集人员,调用物资、交通工具和相关的设施、设备,必要时可以根据需要,在抢险区域范围内采取交通管制等措施。各镇(街办)、各有关部门应当按照《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分工,做好相应的应急救援工作。抢险救灾结束后,区政府将根据地质灾害灾情和地质灾害防治需要,统筹规划、安排受灾地区的重建工作。

地质灾害的监测防治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各镇(街办)一把手是本行政区地质灾害监测防治的第一责任人,各镇(街办)地质灾害防治领导组组长是本行政区地质灾害监测防治的具体责任人;地质灾害防治领导组、各成员单位承担各自职责范围内地质灾害监测防治的具体工作责任。

五、地质灾害防治的基本要求

1.加强宣传教育,广泛宣传地质灾害科普知识和防治常识,提高广大群众特别是地质灾害隐患区(点)周围群众对地质灾害的认识水平和防治能力,增强对地质灾害的防范意识。

2.各镇(街办)、有关单位和受地质灾害威胁的村庄、各矿山企业都要成立地质灾害防治领导组,并要明确具体的单位和人员负责地质灾害预防工作。尽快对本单位管辖范围内地质灾害进一步进行认真调查,掌握和熟知地质灾害的类型、范围、危险程度、威胁对象,在危险区边界上设立明显警示标志,做好监测、预报工作。

3.各有关单位要抽调责任心强,素质高的人员组成抢险队伍,负责本辖区内的抢险任务,在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组的统一领导下,完成重大地质灾害的抢险任务。

4.各有关单位必须建立和认真执行地质灾害速报制度、地质灾害险情巡视制度和汛期二十四小时值班制度,制定隐患区(点)监测管理制度等,形成完整的地质灾害防灾体系。汛期地质灾害防治的值班室设在国土晋源分局,值班电话:6592313,实行24小时值班,负责各镇(街办)、各有关单位及基层群众地质灾害重要险情报告的处理、上报和上级部门重要指示的贯彻落实。

5.各地质灾害隐患区(点),要做好日常监测记录,建立记录台帐,并对监测情况每月向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报送一次,在汛期或遇特殊情况,随时上报。受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表裂缝、地面沉降、不稳定斜坡等地质灾害威胁的地区,必须采取加固防护墙、拦洪坝、疏通河道、清理涵洞、裂缝回填等有效防范措施。

6.区交通部门要在汛期组织有关单位对公路沿线的地质灾害(特别是太古公路两侧的地质灾害)进行全面的排查。对存在的险情隐患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落实灾害隐患的动态监测和预警预报,设立醒目的警示牌,提示过往车辆和行人注意。对于公路两侧的高陡边坡和不稳定斜坡,要责成建设单位或项目法人单位及时予以治理。对公路两侧岩石破碎,易于发生崩塌的路段,在汛期应及时封闭路段,设置牢固的坡面防护系统,确保公路行人和行车的安全。

7.各有关单位要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并与有关部门经常保持联系,在遇大到暴雨来临之前,对受地质灾害威胁的群众,要及时组织撤离至安全地带,井口位置低受洪水威胁的矿井,要立即撤出井下一切工作人员。

8.各有关单位根据各自辖区内地质灾害的特点,制定报警信号,确定安全的躲避、撤退、转移路线,同时发放地质灾害明白卡和避险卡,让受地质灾害威胁的群众熟知。

9.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单位和村庄,要针对地质灾害的特点,准备必要的和充足的抗灾救灾物质。

10.区聘请专门的地质灾害巡视员,对重点地质灾害危险区进行巡回检查,每周将巡视情况向区地质灾害防治领导组汇报。

11.各矿山企业要做好所辖矿区范围内各类地质灾害的动态监测,各驻地国有矿山企业还必须编制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成立地质灾害防灾救灾领导机构,建立汛期地质灾害值班、巡查、督查和速报制度。要切实加强矿区地质灾害的巡回检查与防治,对矿区地质灾害的巡查每月不得少于两次,对矿区内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必须加密巡查,明确监测责任。对巡查中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防治措施进行排除,防止重大矿山地质灾害事故的发生。汛期,各镇(街办)每月必须向区地质灾害防治领导组办公室书面报告各自地质灾害的巡查防治工作情况,各矿山企业每月必须向所在各镇(街办)书面报告矿区地质灾害的巡查防治工作情况。各镇(街办)及有关单位地质灾害防治领导组必须认真履行职责,及时掌握本辖区内地质灾害监测防治基本情况,及时指导和督查各类矿山企业和有关村庄的地质灾害监测防治工作,确保防灾责任具体明确,防灾措施保障有力,防灾减灾各项职能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