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管理与实务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1:47:55

水利水电管理与实务篇1

关键词:水利水电单位财务管理问题措施

一、引言

随着我省水利水电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力发展以及工程建设投资力度的不断增加,这就对水利水电单位资金的管理与使用提出了更高一层的要求。所以如何通过建立健全一套符合水利水电单位的内部财务管理控制制度,对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预防财务风险以及严格财务纪律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水利水电单部财务管理的现状及主要问题

加强水利水电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全面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其主要目的是全面推进水利水电单位走向市场,目前水利水电单位在财务的管理工作上存在的主要问题体现如下:

1、财务管理体制

专项资金的管理是指定财务资金专款专用和单纯核算的专用预算资金。对预算资金进行专门管理不但能够提高资金的使用效果并且有利于专项任务的顺利完成。在实际工作中专项资金管理在体制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从而削弱了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也影响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由于体制的原因,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缺乏科学的管理意识存在等靠现象。

2、财务监督考核机制不力

内部审核机构与财务部门平行且附属于执行机构其独立性与权威性不够;无法起到监督财务资金的使用在审计内容上对事业单位内各组织机构执行指定职能的效率评价涉及很少。同时,行政水利水电单位形成了重考核而忽视内部财务控制制度与考核相挂钩的监督机制制度。

3、财务监管执行不深入

水利水电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是职能中的弱项,要在具体的财务执行过程中各类工作指标和要求的达成不产生更多问题就要求十分科学有效地的进行财务预算的合理安排。而财务监督管理机制的不深入势必会导致水利水电单位对财务资金的有效利用率不足。

4、票据财务管理

票据管理相对比较混乱其主要来源于财政部门的票据也有得单位自己印刷或自行购买票据,行政水利水电单位使用票据主要是用于往来方面的收款收据或非税收入方面的票据,在票据管理中存在相对比较普通性的混乱其主要表现在票据购买、票据的领取以及票据的核销制度中存在监督与管理方面的漏洞,给不法分子提供了有机可乘对国家资产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5、财会人员业务素质低

很多财务人员认为水利水电单位的财务工作简单易作,对从事财务工作的业务人员的业务素质要求很低势必会造成财务基础工作的不规范,业务资料无法如实反映财务信息。此外,水利水电单位的财务人员年龄较大其构成结构不十分合理。造成了业务人员学习能力较弱,对于财务信息系统性或会计电算化缺乏专业的了解,致使水利水电单位出现了大量的非主观意识上的业务差错从而导致了信息大量错误。

三、水利水利水电单位财务管理的主要改进思路及应对措施

1、加强财务制度

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最直接、有效的途径是建立健全财务规章制度,财务管理规章制度约束是规范的财务行为的必要手段同时强化财务的管理规章制度建也是做好水利水电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按照《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会计法》的规定结合水利水电单位的实际工作情况及工作特点,制定具体而详细、切实可行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财务管理制度。已经制定了财务管理制度的应根据其实际工作更加深入的丰富并健全其财务管理内容。注重预算、收支、资产以及财务的分析制度,使财务的管理制度做到能够真正的指导实际的业务的财务行为。树立财务管理制度的一切按制度办事的权威性的良好风气同时领导干部更要带头遵守财务管理制度的规定。

2、抓好预算管理

水利水电单位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是预算管理,预算管理的基础是编制预算,但受财政资金紧张的影响水利水电单位往往对预算没有形成应有的重视,预算编制工作只是被动地接受财政拟定的指标,不能全面考虑单位发展要求,预算编制时间比较仓促难以保证预算编制的准确性以及科学性不能全面掌握预算编制的依据。另外,对实际需求了解不够上下级之间缺乏沟通预算管理水平难以提高,而水利水电单位往往将编制预算作为向上级申清经费的依据。所以要加强对预算执行的监督与管理,对收费任务的完成情况、资金的申清与拨付等方面重点把好关,建立健全一个高效规范、的预算管理运行机制并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管理。

3、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做好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保障是加强制度的建设,内部控制难以有效进行的根本原因是财务管理制度不够健全。比如,有的单位管理的随意性较大并且没有单独制定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有的单位虽然有内部的财务方面的各种管理制度,但流于形式也很不完整布置到位落实不力并且具体工作时执行也比较困难。水利水电单位的财务管理控制不能用一般财经法规替代内控制度。要明确自控重点找准失控环节建立良好的单位文化氛围。比如对于预算管理和资金的拨付与费用的支出、审批报销程序以及对错误的核算和支出的纠正方面,确定单位内部自控的重点设立科学合理的组织结构,确定相关的管理职能与关系,明确建立授权和分配责任的方法为每个组织划分责任权限,视能授权因事设人,责权对等责任到位增加组织的控制意识。

四、结语

随着公共财政改革措施的推进以及部门预算制度的建立,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应放在内部财务管理上,各级水利水电单位必须按适应性、易操性以及合理性的原则制定出有利于本单位的业务的管理制度来科学有效的规范财务管理,从而最大限度提高经济效益,财务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且长期的系统工程要在不断改革创新中能创造出更加美好的辉煌。

参考文献:

水利水电管理与实务篇2

15.改革体制,创新机制,实行农村水电资产战略性重组

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和《水利系统水电改革与发展思路》,针对农村水电企业规模小、经营分散、集约化程度低,融资能力、投资能力、竞争能力不强,国有资产出资人长期缺位等问题,全国水利系统改革体制,创新机制,实行农村水电资产战略性重组,先后组建了四川、重庆、吉林、广西、湖南、新疆、浙江、云南、青海、湖北、河南、广东、贵州、福建、山西、辽宁、陕西、安徽、河北等19家以资产为纽带的省级水电集团公司和省级水电公司。由于农村水电资产包括实物性资产和资源性资产两个方面,后者涉及防洪、抗旱、灌溉、发电、供水、通航、生态,关系河流健康生命,因此19家省级水电集团公司和省级水电公司,都经省级政府授权或经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委托,作为农村水电国有资产出资人代表行使相应职责。

(1)普遍行使电气化建设项目法人职责。

19家省级水电集团公司和省级水电公司普遍行使“十五”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项目法人职责,对中央补助资金和省级配套补助资金进行投放和监管。在国有资本的引导下,调动各级各方面的积极性实施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不仅保障了水利水电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而且通过多种形式协助电气化县融资引资,发挥了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从而整合了各方资金,对推进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发挥了关键性作用。据初步统计,“十五”期间400个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总投资中(不含国家对农村电网、县城电网改造的计划投资),中央补助资金占2.3%,地方配套补助资金占3.1%,合计国家补助资金占5.4%。不计算银行贷款,1元国家补助资金拉动社会资本(包括国资、民资、内资、外资以及少量的农村集体与农民用土地、“相关补偿”、劳力、材料、现金投资)8-9元。

根据农村水电的属性、特点和农村电气化的目标任务,显然中央和地方补助资金的投入比例过低,按照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的要求,国家补助资金比例应有必要提高,国家扶持贫困地区农村集体和农民分享股权参与股份制办电亟应加强。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无论是回顾过去、面对现在还是展望未来,由于实行了农村水电资产战略性重组,走股份制集团化道路,确实更充分地发挥了中央和省级国有资本的引导作用,更有效地调动了国资、民资、内资、外资以及农村集体和农民开发农村水电、建设农村电气化的积极性,更实在地防止了“要、分、了”和水利水电国有资产的上划、代管、平调和流失,从而有利于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

(2)在改革体制、创新机制上作出了重要的实践探索。

在农村水电资产战略性重组的基础上,“十五”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变政府运作为政府调节、部门指导、行业监管、业主实施;变指挥部体制为项目法人责任制,实行公司制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设立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变行政指挥建设为项目法人制、资本金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五制”建设管理,建立和完善“法人负责,监理控制,施工保证,政府监督”的质量保证体系,实施规划、论证、开工、建设、验收全过程监管,在改革体制、创新机制上作出了重要的实践探索。

(3)9家省级水电集团公司和省级水电公司负责地方水利系统农网改造。

四川、重庆、广西、吉林、云南、湖南、青海、湖北、广东等9家省级水电集团公司和省级水电公司,还作为地方上的农网改造资金的承贷主体,负责本省(区、市)水利系统的农网改造,有的还继续作为水利系统城网改造资金承贷主体负责城网改造。他们将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与农网城网改造紧密结合进行,减轻了电网建设的资金压力,推进了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十五”四川60个、广西27个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在无电网补助资金的情况下,紧密结合农网城网改造进行电气化建设,分别完成了电网投资43.75亿元和20.01亿元,使这些电气化县基本形成了能满足安全、经济、可靠供电的电网布局。目前,四川水电投资经营集团公司(水电产业集团的母公司)可控可涉资产规模250亿元,湖南水电集团公司可控可涉资产规模200亿元,广西水利电业有限公司直管资产100亿元,其他省级水电集团公司和省级水电公司有的也拥有权益资产上10亿元、数十亿元。

(4)有代表性的几家省级水电集团公司和省级水电公司。

----四川水电投资经营集团公司由省政府授权经营的范围为:全省水利系统农网改造投入,以及县城电网改造、电气化县建设、小水电代燃料等省级投入和其他省级投入形成的国有资产。省政府明确规定:省国资委是水电集团公司的出资人,省水利厅是水电集团公司的行业主管部门。注册资本24.41亿元。在保障市、州、县应有权益的基础上,授权总资产130亿元,首期实施授权经营资产81亿元,可控可涉资产规模250亿元。推动大小电网和谐协调发展,处理好输配电关系,实现互补双赢。

----重庆水电产业集团公司于1998年7月创立,经过5年运营,全面超额完成了国家计委下达的水利系统一、二期农网改造总投资39.8亿元的任务,包括农网改造资金在内,可控可涉资产规模90亿元。但2003-2004年,将近40亿元的全部农村水电电网建设改造资金资产却被转移给重庆市建设投资公司,带来许多不应有的负面影响。笔者等曾有专文提出质疑和建议。

----广西水利电业公司现已拥有40家控股的县级电力公司,注册资本9.44亿元,直接管理的资产100亿元,年供电量70亿千瓦时,销售收入25亿元,在巩固发展县级地方独立配电公司的同时,也形成了省级地方独立配电公司。

----湖南水电集团公司于2001年12月注册成立。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级水电集团公司的组建,为实行农网资金统贷统还,推动农村水电电网建设改造和农村水电及电气化事业快速健康发展,2002年5月下发了湘政办函[2002]55号文件,授权省水电集团公司作为农网改造国有资产出资人代表。目前,已有40家市、县电力企业参加省水电集团。全省农村水电总资产300亿元,省级水电集团公司可控可涉资产规模200亿元,有力地推动了农村水电电网建设改造和农村水电及电气化建设。

----吉林地方水电有限公司拥有7家控股的县市农村水电企业,注册资本1.43亿元,直管资产10亿元,年销售收入4亿元,年创利8000万元以上。现正进一步朝着激活存量、扩大总量、集团运作、集约化经营、产业化发展、更好为“三农”服务的方向迈进。

----湖北通过农村水电资产重组,组建了省、市、县三级水电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现拥有省级资产2.5亿元,已向现代汉江水利有限公司注入资本金近5000万元,对汉江流域两座共装机40万千瓦的水电项目实行滚动开发,培育市场竞争主体,夯实农村水电基础,提升农村水电行业实力和创新力。

(5)目前全国水利系统已有16家上市公司。

全国还组建了70多家跨县的地区性水电集团公司和水电公司。截至目前,全国水利系统已有新疆“汇通水利”,四川“乐山电力”、“明星电力”、“岷江水电”、“西昌电力”、“广安爱众”,重庆“三峡水利”、“乌江电力”、“涪陵水电”,福建“闽东电力”,浙江“钱江水利”,广西“桂东水电”,湖南“郴电”,河南“世纪光华”,安徽水利,云南文山共16家公司实现了上市,在我国股市上形成了中小水电板块,搭建了再融资平台。当然,这16家上市公司目前也存在一些问题。除股市上的共性问题外,有的有违当年开发中小水电服务地方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三农”的上市初衷,有的与行业越来越脱节,等等,值得关注、研究。

(6)省级水电集团公司和省级水电公司己经发挥并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改革体制,创新机制,实行农村水电资产战略性重组,为促进农水电及电气化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筑了运作平台,创新了运作机制,提供了体制保障。对于保障农村水电国有资产安全完整、保值增值,推进大小电网并举共存、和谐协调发展,发挥农村水电国有资本的引导作用和影响力、带动力、整合力,推进农村水电及电气化建设,更好地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己经发挥并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今后,在实施小水电代燃料和促进与保障农民增收等工程中,可以更好地发挥省级水电集团公司和省级水电公司的投融资载体和体制保障作用。中央扶持资金和地方配套扶持资金(包括国有农村水电资源产权,下同)是国有资本,属国家所有。一可依照法定程序,授权委托省级水电集团公司和省级水电公司作为项目法人,将国家扶持资金的使用权通过签订协议量化给贫困农户农民作为长期股权,并融资引资,建立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或股份合作制企业,实施建设和运营。二可依照法定程序,由政府代表、农民股权行使者代表和其他投资者代表进入监事会,对企业进行监督。三可依照法定程序,由几方代表,再加上用户代表,业主(即项目法人)共建管委或协会,对收益分配、发电、上网、购电、用电等事宜进行协调和监管。以保障国有资产安全完整、保值增值,保障可靠廉价供电和农民持续增收,同时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和完善长效体制与机制。

16.《水利系统水电改革与发展思路》的中流砥柱作用

(1)冲破了前所未有的波折与困难。

1998年下半年以来,在电力垄断体制的严重影响和水利部门所谓不再管理水电的误导下,全国农村水电及电气化事业受到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冲击。正是由于各地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落实施行《水利系统水电改革与发展思路》,改革体制、创新机制、实行农村水电资产战略性重组,四川、重庆、吉林、广西、湖南等省(区、市)率先组建了相当规模的省一级水电集团公司,赢得了农村电网改造资金“一省两贷”,方才为农村水电及电气化事业克服面临的严重困难、继续推进改革与发展,走出了新路子;方才为水利系统参与对《关于加快农村电力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农村电力管理意见》(送审稿)的修改,促进国务院国发[1999]2号文件“批转国家经贸委《关于加快农村电力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农村电力管理意见》”出台,提供了新鲜的实践探索和依据,从而使农村水电及电气化事业冲破了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波折与困难。

(2)一份可资鉴证的电话记录。

在国务院出台国发[1999]2号文件前,有一个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1998]134号文件,正是由于水利系统落实施行《水利系统水电改革与发展思路》组建了省级水电集团公司和省级水电公司,方才使全面理解134号文件精神成为可能,从而避免和防止片面理解执行134号文件规定,错误地上划、代管自发自管县电力公司。

下面是一份具有历史意义、关系农村水电及电气化事业改革发展、可资鉴证的电话纪录:

“1998年10月13日上午8时15分,水利部程回洲同志,就对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1998)134号文件的有关理解问题,请示国家计委基础产业司司长宋密同志,电话记录如下:

程:国办发(1998)134号文件以农电体制改革、农网改造和实现同网同价为目标,进一步部署了农电体制改革和农网改造工作。……下面就文件第5页中的一段,即‘(一)理顺地方供电企业与省级电力公司的关系。为切实加强农村电网管理,对趸售县和自供自管县的电力公司,原则上应上划由省级电力公司直接管理;暂时不能上划的,可以在产权关系不变的前提下,由省级电力公司代管,或者通过参股入股等方式,逐步改组为由省级电力公司控股的股份公司’的理解问题,想听听您的全面准确的解释。

宋:9月30日,吴邦国副总理主持会议,听取并讨论国家计委《关于改造农村电网改革农电管理体制实现城乡同网同价的请示》,会上对于以小水电供电为主的自供自管县的管理体制问题,我们特别提出,这一块是多年来各地结合治水办电,建设农村电气化县形成的,比较完整,可以仍由地方水利系统管理。邦国副总理表示同意,计委包叙定副主任、国家电力公司汪恕诚副总经理以及其他与会成员都表示同意。因此,这一段中对于自供自管县电力公司的上划、代管和控股参股中所指省级电力公司应理解为包括地方省级水利水电公司。

程:清楚了,我们将以适当方式传达下去。

宋:可以,我们也注意做好解释。水利系统要按这个精神,与计委配合协调,作好自供自管县的农电体制改革、农网改造和城乡用电同价工作。”

在国务院[1999]2号文件出台前,各地就是靠这份《电话记录》,去抵制电力垄断体制强势作用下的所谓农村水电企业“电水分开”,“发供分开”,“上划、代管”农村水电电网、供区、资产,以扩大和营造输配一体的行业垄断和区域垄断的有害主张和做法。

17.国务院[1999]2号文件和贯彻实施

(1)朱镕基总理亲自审改签发的2号文件的精神实质。

在广泛征求意见特别是地方、水利系统意见的基础上,1999年1月4日朱镕基总理亲自审改签发了国务院国发[1999]2号文件:《国务院批转国家经贸委关于加快农村电力体制改革加强农村电力管理意见的通知》。国务院2号文件是指导全国农电体制改革、农网改造和农电管理的中央文件。2号文件的宗旨是降低农村电价,减轻农民负担,繁荣农村经济,扩大国内需求。强调要处理好中央电力企业与地方电力企业的利益关系;强调不同的利益主体要以资产为纽带搞好股份制改革;强调自供自管县要根据不同情况进行改革;强调自供自管县的承贷主体要根据不同情况进行确定。2号文件赋予了各级水利部门在农电体制改革、农网建设改造和城乡同网同价中的职责。

紧接着1999年1月5日,朱镕基总理对刚上任的水利部部长汪恕诚讲“你们水利还有很大一块水电”,要求抓好水利系统水电行业的农电体制改革和农网改造工作。

(2)汪恕诚同志阐述电力工业改革方向。

为贯彻国务院2号文件和朱镕基总理讲话精神,1月13日水利部部长汪恕诚在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结束时的讲话中,专门就水利系统水电、农村水电问题讲了重要意见,特别是深刻地阐述了电力工业改革方向。汪恕诚指出,我国电力工业的改革方向是把现在的电力系统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发电端,建立独立发电厂或独立发电公司,独立发电厂(发电公司)可有若干个,都具有独立法人地位,它与电网是买卖电关系;二是配电端,原则上以县为单位组织配电公司,几个县在地区形成小电网也可以组织地区配电公司,县、地级配电公司有自身的电源;三是省级高压输电网,每个省(区、市)有一个省级高压输电网公司。省级水电公司,是与县、地级配电公司和发电企业有资产联系的公司,其性质属于配电公司,可以作为省级承贷单位。

(3)全国水利系统召开农电体制改革会议。

1999年2月5-6日,水利部在成都召开了全国水利系统农电体制改革会议,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2号文件,研究部署全国水利系统农电“两改一同价”、农村水电电气化县建设和农电管理工作。会议由水利部农村水电及电气化发展局筹备组组长程回洲主持,与会同志收看了汪部长在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上的总结讲话录像,水利部副部长张基尧作了大会报告和总结讲话。会议围绕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2号文件、坚持电力工业改革方向、对水利系统农电改革准确定位、认真实施农村水电自供自管县“两改一同价”工作、结合“两改一同价”工作加快第三批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县建设、加强水利系统水电行业管理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并作了工作部署。1999年3月17日水利部以水办[1999]115号文件向各省(区、市)水利(水电)厅(局)下发了关于水利部贯彻落实国务院2号文件的《实施意见》。

(4)新一届水利部领导班子建立后,农村水电及电气化发展局接着成立。

新一届水利部领导班子建立后,根据国务院批准的水利部新“三定方案”和国务院2号文件规定与赋予水利部的职责,经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批准同意,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以中编办字[1999]73号文件批复水利部成立农村水电及电气化发展局(以下简称水电局)。6月30日水利部以水人教[1999]349号文件通知各地。这是在国务院机构改革中采取的一项新的重要举措,是全国水利系统世纪之交的一件大事,对于在21世纪继续推进水利系统水电改革与发展有着决定性意义。

水电局成立前后,筹备组和局委托全国水利地电企协举办了4期全国水利系统贯彻国务院2号文件的高级研讨班;组织了6个调研组对全国18个省(区、市)的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两改一同价”工作、水利系统水电行业管理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召开了武汉、南宁、长沙、北京座谈会7次,对全国水利系统水电及农村电气化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提出了对策、措施;还组织了专家组对赣、闽、湘、黔等省农村水电体制改革作了深入调查,提出了一批有份量的调查报告,有的得到国务院领导重视并批转有关方面。这期间针对农电“两改一同价”工作中违背电力工业改革方向的作法,汪恕诚同志多次写信、批示、讲话、报告,阐述坚持电力工业改革方向、支持小水电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其他部领导亲自主持召开全国水利系统农电体制改革会议、水利系统农电“两改一同价”现场会议,听反映,谈经验,说问题,讲形势,话发展……。以上等等,对于促进第三批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县建设顺利实施、“两改一同价”工作加紧进行、水利系统水电改革与发展继续推进,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水利水电管理与实务篇3

关键词:农村水电历史改革发展

(一)农村水电管理体制(2)

4.发展农村水电,建设中国特色农村电气化

在邓小平同志亲自倡导下,国务院决定在农村水电资源丰富的地区,主要依靠地方、群众的力量,积极开发农村水电,建设中国特色农村电气化,并分别以国发(1983)190号、国发(1991)17号、国办通(1996)2号文件部署“七五”建设100个、“八五”建设200个、“九五”建设300个共600个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县。由水利部负责、会同国家计委商地方政府组织实施。到2000年底,全国共建成653个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县,超额完成了国务院部署的任务。这653个县涉及人口2.52亿,面积274万平方公里,82%以上位于中西部地区,252个县是少数民族县,100多个县位于祖国边陲。这些县虽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各不相同,但通过初级电气化建设,都基本上实现了人均用电量、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5年翻一番”、“10年翻两番”。发展农村水电,建设中国特色农村电气化,为加快贫困山区和老少边穷地区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推动经济结构、就业结构和城乡关系调整,逐步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进入新世纪,党中央、国务院指出:发展农村水电、加快农村电气化建设,是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条件。国务院批准“十五”期间全国建设400个水电农村电气化县,由水利部负责组织实施。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是在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县建设的基础上,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以保护与改善生态环境、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目标,建立五年一个台阶滚动发展的机制,建设不断充实内容、扩大范围、提高水平的农村电气化。400个水电农村电气化县80%分布在中西部地区,85%属于老少边穷地区,涉及25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近2亿人口,200万平方公里。400个县中有近200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有162个少数民族县,有103个县位于祖国边陲。截至2005年上半年,全国已有300个县达标验收,预计到年底将全面完成400个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任务。到2004年底,400个水电农村电气化县经过4年建设,农村水电以远高于国民经济增长的速度快速健康发展,解决了近2000万无电人口的用电,大幅度地提高了贫困山区、老少边穷地区的用电水平,贫困地区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以全国平均递增率1.25倍的速度增长,2000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开辟了把国家对农村、农民的扶持转化农村水电生产力,量化为农民的股权,促进农民增收的新途径。农村水电装机容量达到3875万千瓦,年发电量1344亿千瓦时。农村水电发电量占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的38%,占我国绿色电能的99%。农村水电为广大农村特别是贫困山区、老少边穷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电力支撑和保障,是这些地区实现电力普遍服务、直接惠及“三农”的重要途径,是增加全国电力供给,缓解我国电力供应紧张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5.对水利系统水电体制形式和管理体制的规定和要求

(1)有关文件规定:

四川在中央的支持下,以川府发[1976]72号文件对水利系统水电体制形式和管理体制作了明确规定:凡隶属关系属地、县及以下各级举办的电站,以及相应的送变电工程,统一由省水利厅领导和管理;凡结合灌溉、防洪等水利工程或主要为灌溉服务兴办的电站,由水利部门投资建设并管理。并明确提出:地方、群众办电坚持谁办、谁有、谁用,各地举办的电站电网都不准上收,过去上收了的一律尽快划转回来。

国务院国发[1983]190号文件规定:“小水电供电的县,建立县一级‘发、供、用’统一管理实体,全面负责电气化工作。”“以小水电为主的县小电网和供电区由县统一管理。”

国务院国阅[1988]72号文件规定:“以防洪、灌溉、供水为主的水电站由水利部负责建设和管理。农村水电站及其供电区由水利部实行归口管理。”

国务院国发[1991]17号文件规定:“小水电要有自己的供电区,建立发、供、用统一的管理体制。”

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水利部颁发的《地方中小水电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和印发的《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县达标县管理若干规定》指出:“地方中小水电及其电网是水利事业的一部分,由各级水利(水电)部门的农电机构归口实行行业管理。”“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建设达标县应继续坚持农村水电站(含配套火电)及其电网归口水利部门管理的体制。”

1999年水利部以水办[1999]115号文件下发了关于水利部贯彻落实国务院国发[1999]2号文件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突出强调自发自供自管县或地区的电力企业,是地方独立配电公司,参加配电端的改革;省级水电公司要作为省(区、市)水利系统农网建设与改造的项目法人;丹江、三门峡、陆水、潘家口等部属水电站作为独立发电厂或独立发电公司可参与竞价上网,条件成熟时也可以竞价选择用户。要结合“两改一同价”工作,加快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县建设;各级水利(水电)部门,要按照国务院[1999]2号文件明确规定的职责,切实抓好水利系统农电体制改革和农网改造。

2004年水利部以水电[2004]214号文件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水电工作的通知》,并在成都、海口连续举办了全国农村水电行业高级研讨班。要求坚定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治水新思路,正确地认识农村水电改革发展的新形势,科学地应对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认真地把握机遇,切实地转变观念,把农村水电改革发展不断推向前进。要由人定胜天,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维护河流健康生命转变,正确处理好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关系;由忽视水力资源管理,向加强水力资源管理转变,做好水力资源普查、规划,建立开发利用许可制度和使用权管理制度,搞好市场化配置和管理;由传统行政管理方式,向现代行业管理方式转变,加强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科学制订规划,搞好设计市场、设备市场、建设市场、产品市场的监管,强化发供电安全文明生产管理、菅销管理和需求侧管理。要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促进农村水电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建成一批农村水电基地、农村水电大县、农村水电强省;坚持为“三农”服务的宗旨,发展农村水电,实施水电农村电气化工程、小水电代燃料工程、无电人口光明工程、配套电网建改工程、农村水电现代化工程,增加农民收入,把国家对农村、农民的扶持转化为农村水电生产力,量化为农民的股权,建立农民开发利用农村水电资源增加收入的长效机制;坚持农村水电独立配电公司方向,加强农村水电国有资产监管和战略性重组,推进电力体制主辅分离、输配分开改革,创造公平的市场环境,提供公正的发展机遇,不断提高农村电气化、现代化水平,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社会和谐。

(2)国家领导人批示、讲话:

李鹏同志1982年8月16日对《关于四川省都江堰灌区发展小水电的问题》的批示:“为了扶植小水电的发展,各网局、省局可根据地方要求,对一些不适合的供电范围进行必要的调整,过去上收不合适的应予以退还。”1982年11月29日对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刊载的《浙江省小水电建设出现下降趋势》的批示:“对浙江的办法(指大小电供电联营)要总结一下,如不适合,应及早纠正,早纠正比晚纠正好。浙江办法不合乎三原则(指自建、自管、自用的原则)。”

1989年国务院领导田纪云在全国水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发展水电是水利事业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国务院批准的水利部‘三定’方案明确规定以防洪、灌溉、供水为主等综合利用的大中型水电站、农村水电站及其相应的地方电网,由水利部归口开发和管理。关于农电体制,国务院、原水电部过去已作过明确规定,今后仍应继续执行。”

1999年1月5日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指示水利部领导“你们水利还有很大一块水电”,要求抓好水利系统水电行业的农电体制改革和农网改造工作。

2001年11月19日国务院领导温家宝致水利部部长汪恕诚的信中指出:“发展农村水电、加快农村电气化建设,是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条件。到2000年底,农村水电已遍布全国1/2的地域、1/3的县市、1/4的人口,使3亿多无电人口用上了电,特别是中西部地区、老少边穷地区有了水电的带动,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实践证明,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农村水电的决策是正确的,是符合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水利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要认真学习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持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的方向,把农村水电建设同经济建设、江河治理、生态保护、扶贫开发结合起来,进一步搞好治水办电,实施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加快农村电网改造,提高农村电气化水平,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6.对大小电网关系的规定和要求

国务院国发[1983]190号文件规定:“小水电和大电网相联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凡是有条件联网的都要提倡联网。”“各级水利和电力部门都要根据水利电力部和四川省政符联合制定的[82]水电农电字第21号文件有关规定处理好大小电网的矛盾,以加快小水电的发展。”

国务院国发[1991]17号文件规定:“提倡县与县之间联网,并与大电网联结,联结后与大电网是送电与受电的关系。”“国家电网不要上收和变相上收由地方建设管理的农村水电电网及其供电区。”

1982年水利电力部和四川省政府(82)水电农电字21号文件规定,大电网要积极扶持小水电,对有条件的小站小网,大电网要给予并网运行。大小电网并网后,其电量交换实行互供或趸售。小电网全年发电能力持续六个月大于用电负荷,可向大电网供电者,视为互供,执行进出一个价。小电网全年有六个月以上需要大电网供电,按季互抵后,执行不同的电价,小电网送大电网执行上网电价,大电网送小电网执行综合电价打七折的趸售电价。大电网除国防军工重大用户外,不要在小电网内发展直供用户。谁供电,谁对用户负责。

水利水电管理与实务篇4

   早在新中国建立初期,为适应农业合作化农村用电需要,党和政府就十分重视农村水电的发展。1953年在省水利厅设置了专管机构,1956年在崇庆、灌县(现都江堰市)分别举办了全国和省的农村水电训练班,为我省培训了第一批建设农村水电的力量。1958年成立了水利电力厅,设置了农村电站处,编制20人,主管水利和农村电站工程建设及管理工作。1965年水电厅设立农村电力管理处(下设农电试验室),编制50人,主管农村电站电网建设与管理以及地、县属地方电厂(站)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工作。1978年农村电力管理处改为地方电力管理处,1983年编制增为160人。1991年2月1日,省编委以37号文批复水电厅:“为了加速我省地方电力事业的发展,加强地方电力行业的建设与管理,经省政府领导同意,撤销四川省水利电力厅地方电力管理处,成立四川省地方电力局,为你厅直属事业单位。”代厅行使地方电力行政职能,一直延续到现在。

   四川素称“千河之省”,水能资源十分丰富,位居全国第一位,理论蕴藏量1.43亿千瓦,可开发量1.03亿千瓦,其中农村水电资源可开发量2532万千瓦,遍布全省各地,主要集中在盆周山区深丘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

   1963年四川省委为了支农转轨,实行农业技术改革,解决盆周山区丘陵地区农田灌溉用水问题,制定了“以机电提灌为主、提蓄结合、综合利用”的水利建设方针。1960年代以来,我省使用水利投资和采取“国家投资1/3、地方投资1/3、社队投工投料1/3”的“三三制”办法,动工兴建了24座总装机达10.5万千瓦的骨干水电站和配套电网。为发挥地方丰富的水能资源优势,自力更生开发农村水电,解决当地生产生活用电问题,既提供了新鲜经验也奠定了扎实基础。

   改革开放后,中央领导同志通过对四川电力改革的考察,在今都江堰市向邓小平同志汇报,允许小水电自建、自管、自用,就可以解决农村用电,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小平同志说:“中央、国务院给个政策,群众、国家都得利。这就是搞活,就是解放思想。”1982年12月20日,国家水利电力部和四川省人民政府联合行文,印发了《关于积极发展四川省小水电的若干规定》,并要求全国参照执行。四川以农村水电为主体的地方电力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国家水利部和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地方、群众的广泛参与和广大职工的艰苦努力,我省以农村水电为主体的地方电力的改革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一)发展农村水电,建设农村电气化,有力地推进了四川地方电力的发展,60%以上的县、70%以上的乡主要由地方电力供电

   在小平同志的倡导下,国务院决定开发利用我国丰富的农村水电资源,建设中国特色农村电气化。我省一直把结合中小河流治理,开发农村水电、建设农村电气化,作为实施“治水兴蜀”战略的重要内容来抓。

   发展农村水电,建设农村电气化,有力地推进了四川地方电力的发展。到2005年底,我省地方电力发电装机达到680万千瓦(其中农村水电631万千瓦),年发电量256亿千瓦时(其中农村水电239亿千瓦时)。同比占全省电力工业总量的1/3以上。110千伏以下高压输配电线路超过15万公里,低压线路60万公里,同比占全省电力工业总量的60%-70%以上。全省181个县(市、区)中,有170个县开发了农村水电,有113个县主要靠地方电力供电,占63%;全省近5000乡(镇),有3669个乡(镇)主要靠地方电力供电,占73%。

   截至2005年底,四川省水利系统有省级水电集团公司2户,市(州)电力公司10户,县电力公司146户,独立发电企业80户,以及数量众多的乡村小水电企业。绝大部分市〈州〉县国有地电企业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其中乐山电力、明星电力(遂宁)、岷江水电(阿坝)、西昌电力(凉山)、爱众水电(广安)5户市(州)企业股票发行上市。我省市(州)县地电企业大都是当地税利大户,每年创税利10余亿元(税、利各约占50%)。全省地方电力经营性总资产达到300余亿元,从业员工20万人(其中农村电工6万人)。

   在全省电力格局中,地方电力的供电面占60%-70%以上(60%以上的县、70%以上的乡),地方电力的装机和电量占30%以上。四川的地方电力体现了“电源是基础,电网是关键,服务‘三农’是宗旨,与主网联网运行,供需直接见面”的基本特征。四川的电力工业反映了大小电网并举共存、和谐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实践表明,地方电力是电力工业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水利事业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对于四川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二)全省建成104个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县,65个水电农村电气化县

   “七五”至“九五”全国共建成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县653个,四川建成104个,占17.4%,超额30个县完成了国务院下达的建设任务。“十五”全国建成新时期水电农村电气化县410个,四川建成65个,占16.3%,超额5个县完成了国务院下达的建设任务。“七五”至“九五”初级电气化建设和“十五”新时期水电电气化建设,均主要在盆周山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丘陵大县开展。 

   已建成的104个初级电气化县中,有三台、广安等13个人口超过百万的丘陵大县,有九寨沟、甘洛等37个民族自治县,有兴文、渠县等26个国定贫困县和高县、马边等25个省定贫困县。15年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建设,“消灭”了无电县,解决了1500多万无电人口的用电问题。已建成的初级电气化县的年人均用电量、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基本上实现了五年翻一番,十年翻两番,十五年有的翻三番。

   新时期建设水电农村电气化县,是在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县建设的基础上,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以保护与改善生态环境、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建设提高水平的农村电气化。到2005年12月,有65个县实现了国家《水电农村电气化标准》规定的要求,通过了省政府组织的验收。通过新时期水电电气化建设,建成的65个县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1361.77亿元,增长57.12%;县财政收入60.69亿元,增长51.08%;人均年用电量658千瓦时,户均年生活用电量592千瓦时;乡通电率100%,村通电率99.53%,户通电率99.4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469元,比基准年净增614元;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90.48%,比基准年提高12个百分点;医疗卫生保健及文化教育设施拥有率增长明显,家用电器普遍进入山乡家庭,有效改善了盆周山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人民群的生产生活条件,农民生活质量得到大幅提高,加速了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与此同时,随着代燃料户的增加使各县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观,65个县平均森林覆盖率达到37.06%,比基准年提高了5.99个百分点。

   开发农村水电、建设中国特色农村电气化,结合江河治理兴水办电,发挥水资源综合利用的优势和功能,发电、防洪、灌溉、水保、供水相结合,以水发电,以电养电补水,以电兴工促农,以电代燃料和治理水土,统筹协调资源、环境、生态、扶贫和电气化建设,为农村经济、区域经济发展增强了造血功能,保护和改善了生态环境,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社会生产力,为又好又快推进我省盆周山区深丘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推动经济结构、就业结构和城乡关系调整,逐步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三)以农村水电及电气化建设为主题,实施资产战略性重组,地方电力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早在1960年代,四川实行国家投资1/3、地方投资1/3、社队投劳投料1/3的“三三制”办电,就提出以投资比重划分股份,按股分利,国家、地方获得的利润,不纳入财政预算管理,作为“以电养电”资金,用于继续发展小水电,这既是我国“以电养电”政策的来源,也是新中国建立后我省地方、群众实行较为明确的股份制办电的开始。1990年代四川明星电力(遂宁),继乐山电力股票上市后,作为处理遗留问题而紧接着股票上市,就是由于实行“三三制”办电长期保持股份制性质获得的结果,成为“三三制”办电的典型代表。

   我省地方电力推行股份制改革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60年代实行“三三制”办电到邓小平同志1992年南巡讲话以前。1970年代末期明确按股份制性质成立的遂宁电力公司,标志了我省最早的比较规范的股份制地方电力企业的出现。第二阶段是邓小平同志1992年南巡讲话之后至1997年党的十五大召开之前。这期间股份制被广泛推广到地电企业,有42户改制为股份制企业,占国有地电企业总户数的14%、发电装机总规模的40%,并不断向规范化方向发展,出现了四川省也是全国电力行业的首家上市公司--乐山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第三阶段是党的十五大召开以后。这时,四川水利厅党组针对地电企业规模小,经营分散,集约化程度低,竞争实力薄弱,处境被动,不利于农村水电及电气化事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省委的“资产重组、结构调整、制度创新”的战略和水利部党组关于水利系统水电改革与发展的思路,走股份制集团化道路,全省培育了11户实力比较雄厚的水利“百龙”企业,进一步规范了原有的股份制企业,重点抓了全省性的四川水利电力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组建,走在了全国前列。

   在全国水利系统率先成立的四川水利电力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按照《公司法》和四川省地电行业“以电养电”政策规定,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自愿、择优、平等、互利的原则,由14家股东单位的省、市、县三级水利地电国有资产出资组建而成。于1998年4月8日揭牌营运。1998年6月,国家动员启动农网建设改造,同年8月,由于产业集团公司具备融资载体、投资主体和开发经营实体的综合功能,同时实行以进入资本市场为切入点的经营方针,因而经省委、省政府同意,在全国水利系统首先被国家计委批准为承贷主体,率先在全国实现了农网建改资金的“一省两贷”。经过5年的营运,到2003年底,完成农网投资81亿元,其中国债资金24.4亿元,全面完成了国家计委下达的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任务。产业集团公司得到发展壮大,全省113户市、县地电企业与产业集团形成了农网资金投放与承接的关系,包括农网资金在内,产业集团可控可涉资产规模达到200亿元,成为地电行业的龙头企业,被列为全省企业集团资产规模10强、综合实力30强。

   为巩固农网建设改造成果,确保水利地电国有资产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四川省水利厅提出了“对省级水电集团公司实施授权经营”的申请。2003年8月,四川省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第五次常务会议,决定成立四川水电产业集团的母公司--四川省水电投资经营集团有限公司。10月,《四川省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关于授权四川省水电投资经营集团有限公司经营四川省地方电力省级国有资产的批复》,同意由四川省人民政府授权省水电投资经营集团公司投资、经营、管理全省地方电力省级国有资产。2004年12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全省地方电力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通知》规定,省国资委是省水电投资经营集团公司的出资人,省水利厅是省水电投资经营集团公司的行业主管部门。12月17日,省水电投资经营集团公司以国有独资企业进行工商注册登记,注册资本24.4亿元,授权资产130亿元,首期实施授权经营资产81亿元。2004年12月30日召开成立大会,正式挂牌营运。经过一年的艰苦努力,地方电力产权改革初见成效。到2005年底止,省水电投资经营集团公司已与宜宾、三台等8个县(区)政府签订了《资产组建协议书》,其中四川省水电投资经营集团宜宾长源、三台永安等5户重组后的电力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

   自1997年底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和水利系统水电改革与发展思路以来,在全国实施农村水电资产战略性重组中,四川地方电力跨出了三大步:一是组建省级水电产业集团;二是省级水电产业集团实施全省水利系统农村电网建设改造,实行统贷统还;三是四川省国资委代表省政府授权省级水电产业集团母公司--四川省水电投资经营集团公司经营四川水利地电省级国有资产,统一行使所有者代表职能。-系列重大举措,为推动农村水电及电气化事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提供了新的运作平台,创造了新的运作机制,打下了新的体制基础,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四川水电产业集团子公司、母公司的组建和营运,实现了四川水利地电产业和资本经营质的飞跃。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推行以行业为主导、以产业为基础、以企业为主体的“三位一体”改革,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具有重要意义。在农网建设改造上,率先在全国实现了农网资金的“一省两贷”,为克服全国水利系统水电当时面临的严重困难走出了新路子,为冲破电力垄断体制的严重影响,推进全国农村水电及电气化事业进一步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截至2005年底,全国尚存的240余个自供自管县中,四川有113个,约占47%,对于坚持电力工业体制改革方向,推进输配分开,增强地方独立配电公司的实力、活力和后劲,培育和完善社会主义电力市场体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四)农网改造任务全面完成,城网改造顺利实施

   我省水利系统一、二期农网改造获得国家计划投资81亿元。无论投资方向、力度、强度都创四川地方电力发展史上电源电网投资之最,为新时期发展地方电力奠定了良好基础,为广大农民带来了实惠。实际完成投资84.3亿元,超额4.1%完成了计划投资任务。全面超额完成了国家安排的110个县(区)115个项目的任务:完成35千伏及以上高压项目412个(超额完成10个),改造农村用电户752万户(超额完成59万户);完成了农村管电体制改革工作,实行了农村用电管理“三公开”、四到户”、“五统一”。实施农网改造改善了地方电力网络结构,提高了供电质量和供电可靠性,降低了农村到户电价,平均每千瓦时下降0.15元,5年累计减轻农民负担13.8亿元;同时推动了农村水电及电气化建设。四川建成的65个水电电气化县,紧密结合农网改造进行电气化建设,完成电网投资近50亿元,基本形成了安全、经济、可靠供电的配电网布局,开拓了农村电力市场,扩大了农村用电面,提高了用电水平。

   实施农网改造过程中,我省率先实行了“全省加价2分钱均摊、建立还贷资金”的农网建改还贷政策,以及少数民族地区农网建改资本金比例扩大为50%的政策,促进了全国“一省两贷”省(区、市)边远山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电网建设改造工作,为贫困山区和老少边穷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我省水利系统县城电网改造实施县98个,涉及16个市(州),计划投资24亿元。各相关市、州、县围绕任务目标,确保工程质量、资金安全,争取政策突破,积极、顺利实施。

    (五)开创农村水电新领域,小水电代燃料试点工程胜利完成

   实施小水电代燃料工程,是解决山区农民燃料、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抉择和有效途径,对于巩固退耕还林还草和天然林保护建设成果,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四川是农村水电大省,也是退耕还林还草和天然林保护任务最重的省,实施小水电代燃料工程是生态建设的迫切需要。2001年以来,我省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经过4次调整修订,完成了《四川省小水电代燃料工程15年建设规划》,规划范围为资源与区位分布基本一致,急需解决生活燃料和能源问题的退耕还林还草区、天然林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和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包括98个县、800万户、3000万人口。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农村水电及电气化建设,不同程度地解决了上述地区100余万户约400万人口的生活燃料和能源问题,但仍有近700万户、2600万人口主要以木柴、秸杆等作为生活燃料,严重威胁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影响退耕还林还草和天然林保护建设成果的巩固。15年规划目标是:新增代燃料居民户380万户,到2015年累计达到500万户。力争到2020年,使累计800万户、3000万人口的生活燃料和农村能源问题基本全部解决。

   2003年12月30日全国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启动会议在小平同志故里四川广安举行,我省首批7个县(项目)的小水电代燃料试点工程胜利启动。经过两年艰苦努力,到2005年底,广安、天全、珙县、九寨沟等7个县试点项目区,开创农村水电新领域,园满完成了小水电代燃料试点任务。新增发电装机1.62万千瓦,发展以电代燃料居民1.81万户、6.82万人,户均年代燃料用电1700千瓦时,平均代燃料到户电价0.23元/千瓦时,有效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面积10.54万亩、保护森林植被面积44.08万亩,每年减少薪材消耗4.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3.1万吨,同时还减少了二氧化硫、烟尘等污染物排放;形成了“政府扶持,企业运作,农民参与,低价供电,保护生态,改善生活”的体制与机制。小水电代燃料解除了农民砍柴烧柴的辛劳和烟薰火燎,减轻了农民负担,解放了农村劳动力,增加了农民收入,带动了改厨、改厕、改圈、改水、改路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大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珙县麻塘村村委主任何亚先替本村农民算了一笔账:按一户4口人,以年用煤3.5吨算需支出700元,以烧柴算年需耗薪柴7000公斤,耗工时70个,折算支出也约700元左右;用电替代,按户均年代燃料电量1700千瓦时算,电费才356元。项目试点区老百姓说,用小水电做饭、取暖,不再砍树烧柴,群山叠翠,四野漫绿,山更美了,水更净了,天更蓝了,草更青了。

    (六)加强行业管理和企业管理,促进地方电力改革发展

   早在1960年代我省就制定了《四川省农村电站管理工作试行条例》。1970年代初期,四川以农村用电安全管理为重点,带动发、供电安全管理,促进贯彻方针政策、完善体制和加强组织基础和物质基础工作,并初步建立了从省到区、乡的农电管理体系。1978年制定了《四川省地方电力管理试行条例》、《四川省社队电站管理试行条例》。1979年提出了《地电企业改革经济管理试点意见》,1980年提出了《扩大地方电力企业自主权试点的实施意见》和《四川省地方电力供用电管理若干问题的意见》。1982年,提出了《四川省地方电力并网管理暂行办法》。1987年,提出了《关于加强四川省地方电力管理若干问题的意见》。1990年,提出了《四川省地方电力建设与管理试行办法》,并会同财政厅、体改委提出了《关于完善地方电力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实施意见》。

   1983-1985年各地普遍开展了地电企业的全面整顿。1985-1986年,完成了全省性的地电企业“工业普查”工作。自1986年起,结合推进企业改革,全面开展了“抓管理,上等级,全面提高企业素质”的工作。1986-1988年,省水电厅会同省标准计量局先后了四川省地方电力系统水电站、火(热)电厂、变电站、送电线路、配电线路、配电台区、计量室、调度室等8个《标准化管理条例》。1989年,经省加强企业领导小组批准,省标准计量局了《四川省地方电力工业省级先进企业标准》和《四川省地方电力工业火电厂省级先进企业标准》。1991年,提出了《地方电力企业管理工作考核试行细则》。1995年四川省水电厅、经贸委、安全生产委员会、劳动厅联合发出《关于开展地方电力企业安全、文明生产达标活动的通知》,在全省地方电力生产企业中开展安全文明生产双达标活动,通过建立严格的责任制、严格的规章制度和严肃认真的作风,全面强化管理基础工作,不断提高地方电力企业安全、文明生产水平。

   通过“扩权”、“整顿”、“普查”、“升级”、“双达标”和行业管理,各地普遍推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实行多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建立健全民主管理制度,转换经营机制,逐步由生产型管理向开拓经营型管理转变,并以标准化管理为龙头,带动计量、定额、规程制度、信息档案、基础教育、班组管理、现场管理等各项基础工作,促进整个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现代化,增强了以电养电、自我约束、自主经营、自主供电的能力。

   继1956年在我省举办了全国和四川农村水电训练班后,接受水利部的委托,自1980年开始到1988年止,在我省连续举办了四期全国小水电企业管理训练班和五期全国小水电企业经理、厂(站)长国家统考培训班,为全国和四川培训了省、地、县和企业的有关负责人、管理干部、技术人员共700余人,为全国和四川培训了参加全国统考的经理、厂(站)长、科(股)长、后备干部共800余人。通过抓领导者、管理者的培训,抓头头、头头抓,带动了行业职工教育培训和企业全员培训。同时,在此基础上,水利部与四川合建了水利部农村水电成都培训研究中心。1986年我省率先于全国同行成立了四川省地方电力企业管理协会。行政、协会合办了《地方电力管理》杂志,其前身是《地方电力简报》和《技术通讯》,从1977年3月创始至2004年下半年转为水利部主管、水利部水电局与四川省地方电力局合办的《中国农村水电及电气化》(现《中国水能及电气化》)杂志,已有整整27年历史。“培训”、“协会”、“杂志”对加强行业管理和企业管理,促进地方电力改革发展,发挥了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

   进入新时期,我省地方电力行业坚持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效益为中心,以安全生产为基础,以优质服务为宗旨,加强行业和企业管理,促进地方电力改革发展。通过坚持开展安全、效益双达标活动,成效更加显著。全省有13户地电企业进入四川省电力工业企业“双十强”行列,有12户地电企业被省政府命名为全省优秀企业。

   1998年下半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水利部的关怀、指导和中央有关部委的支持下,经过艰苦努力和辛勤工作,我们经受住了由于电力垄断体制严重影响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冲击。通过认真学习贯彻和宣传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文件和中央领导同志指示以及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坚持独立配电公司方向,实施资产重组,实施“一省两贷”,实施农网城网改造,实施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实施小水电代燃料工程等等,终于使不断营造、扩大电力垄断的错误倾向和做法,得到遏制,全省地电企业在深化改革、强化管理、加快发展方面继续取得好成绩。截至2005年,全省地电企业普遍执行定岗定员标准,推行企业思想、组织、队伍、方法、手段现代化,实行无人值班、少人值守,实施创业再就业、转岗不下岗、分流不失业,效率成倍增长,提高了企业素质,增强了企业竞争能力和行业创新能力。

   近年来,投资开发水电的积极性日益增高,呈现出可喜局面,但无序开发现象十分突出,出现了一些“无立项、无设计、无验收、无管理”的“四无”水电工程,造成严重危害。四川省水利厅依据国家法律法规规定,成立了涉水事务领导小组办公室,连续下发了《依法加强水电开发涉水事务管理的通知》、《关于做好地方电力建设施工安全管理及防洪度汛的通知》,并加强对在建工程施工安全和防洪度汛工作的管理。同时,认真按照水利部要求,对装机在500千瓦至25万千瓦的“四无”水电站开展了拉网式清查,清查出自1998年下半年以来,由于水行政主管部门水电管理职能被削弱,所发生的“四无”水电站共有128座,已造成多起事故,严重威胁国家安全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通过清理“四无”水电站,为依据《水法》、《电力法》赋予的职责,切实加强水行政主管部门水电职能机构建设,行使水能资源统一管理,行使从前期工作到投产运营全过程的有效行业管理,杜绝“跑马圈水”无序开发,引导和激发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正常有序开发经营农村水电的积极性,打下了良好基础。

   (七)坚持两手抓,开展文明服务窗口创建活动,为地电行业注入新的活力

   为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1990年代中期,我省就在水利系统地方电力行业中,开展创建文明服务窗口试点。1998年,经过试点推广到全行业全系统,并制订了作法、措施、考核、验收标准和奖励规定,纳入年度目标管理。极大地推动了水利系统地电行业的精神文明建设,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十五”期间,全省有12个市(州)水利(水务)局、50个地电企业被评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有14个县(区)水利(水务)局、160个供电所(厂、站、部门)被评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有70名地电职工被评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有18个地电企业被评为职业道德建设先进单位,有27个供电所(厂、站、部门)被评为职业道德建设先进集体;有47名地电职工被评为职业道德建设楷模个人。2003-2004年度四川有6个地电企业被水利部授予全国农村水电行业第一批文明服务示范单位称号,有11个供电所被授予文明服务示范窗口称号,有11个地电职工被授予文明服务先进个人称号。2002年3月在四川名山举行的全国水利行业变电站值班员技能竞赛全国决赛,四川15名选手全部进入全国总决赛前30名,8人进入前10名,2人为第一、二名,在荣获“全国技术能手”的3人中两名是四川的选手。

   在创建文明服务窗口活动中,弘扬“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树立干部、职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意识,把“内强素质、外塑形象”作为干部、职工的自觉行动,在“强化管理、降低成本、优质服务”中求生存,在生存中求发展,以用户至上的思想、礼貌文明的形象、优质服务的行动,作为实践“三个代表”的具体体现。用“三个代表”的要求来衡量党风、行风,并将两个文明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推动我省地方电力的改革与发展。

   事实强有力地表明,地电企业通过创建文明服务窗口,职工更团结,队伍素质提高了;企业管理上台阶,事故减少了;电价透明,电费好收了;服务更周到,用户满意了。真正为地电企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对于强化基础工作,保障安全生产,提高电能质量,减少费用开支,降低农村电价,开拓电力市场,提高经济效益,实现“人民地电为人民”的宗旨,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四川水利系统地电行业开展创建文明服务窗口活动,受到水利部的关怀、支持和重视,将四川的经验介绍推广到全国农村水电行业。

   (八)结尾

   走过的历史表明,四川是全国农村水电第一大省,农村水电资源、发电装机、年发电量、年利用小时、地方电网供电范围,均居全国第一。是中国特色农村电气化建设的主要发源地,是自建、自管、自用“三自”方针和“以电养电”政策的诞生地,地方电力股份制、集团化改革走在全国前列,率先成立省级水电产业集团公司,率先实行农网建改资金“一省两贷”,地电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受到全国同行关注,是长期被全国同行誉为出经验、出政策的小水电之乡和培养行业人才的基地,对全国水利系统水电和农村水电及电气化的改革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水利水电管理与实务篇5

(一)从电力生产关系与电力生产力谈起

1.电力体制属于生产关系范畴。改革电力体制就是改革不适应电力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电力生产关系。总结建国以来50多年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发展的经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和改革,必须适应于社会生产力的状况,既不能落后于也不能超越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

2.改革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我国最基本的国情是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现阶段我国电力生产力状况看,虽然前几年出现了电力供需矛盾缓和,但这是低用电水平下出现的缓和,是用不上电、买不起电、自主选择用电基本为零情况下出现的缓和,是暂时的、脆弱的,经不起市场需求的上扬和供给的波动,从中长期讲远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事实是我国电力生产力发展水平还不高特别是发展很不平衡,反映为全社会人均用电水平、农村人均用电水平、特别是老少山边穷地区农民人均用电水平还很低。必须长期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务的方针,切实保护和调动全社会办电的积极性,保护和调动发展可再生清洁能源大中水电和绿色能源小水电的积极性,才能不断解放和发展电力生产力,并从根本上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电力体制改革要从国情出发,推进电力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3.坚持两条腿走路。中国幅员辽阔,自然、经济条件差别大,城市、县镇、农村用电点多、面广、分散,要求不同,而水能资源遍布全国各地,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地区和贫困地区中小水电资源可开发量丰富。客观实际决定我们必须坚持两条腿走路,在积极发展国家电力的同时,大力发展地方电力,以及其它电力,以适应和满足不同地域、不同层面、不同特点的用电需求。

4.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在社会生产力还不发达的现阶段,发展电力生产力的多层次、多模式,决定电力生产关系的多层次、多模式。中央、地方办电必然带来中央、地方管电,电力、水利办电必然带来电力、水利管电。我国《电力法》总则第六条明确规定:“国务院电力管理部门负责全国电力事业的监督管理。国务院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电力事业的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经济综合主管部门是本行政区域内的电力管理部门,负责电力事业的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电力事业的监督管理。”《电力法》规定了电力管理部门主管电力和有关部门分管电力的关系,使政府部门职责、机构和编制走向法定化。在电力管理部门的指导下,水行政主管部门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对农村水电及电气化事业依法行政和实施行业监督管理,为国家法律所规定和赋与。主管与分管两者并行不悖。一个是宏观管理,一个是行业管理,各行其能,各尽其责,相得益彰。不能宏观部门什么都管,形成行政垄断。

5.坚持大小电网并举共存,各有侧重,协调发展。以国家电力为主形成的国家大电网和以地方电力为主形成的地方小电网,简称大小电网,两者之间的矛盾过去有,现在有,今后还会有,正确对待和妥善处理两者之间的矛盾,是推动电力工业发展的重要动力。矛盾的双方一方是正在重组的区域电网公司的分公司或子公司---省级电网公司,另一方是地方电力,主体是中小水电,即农村水电。矛盾的核心是经济权益,焦点是电网和供区市场,关键是集权与分权、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实质是垄断与反垄断。涉及农村水电管理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县级电力体制和农村供用电体制改革,以及农村水电的资产重组、结构调整和制度创新。改革发展的趋势要求长期坚持大小电网并举共存,各有侧重,协调发展,这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的内在规律。

6.分布式供电是中国农村水电的特色与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我国农村水电资源分布与广大贫困山区、老少边地区区位分布基本一致。我国农村水电具有突出的资源、区位和比较优势(详见20条)。

(2)农村水电分散开发、就地供电,规模适中、投资省、见效快,发供电成本低,适合农村兴建,在国家必要的扶持下,群众办得起、管得了、用得好。

(3)大力发展农村水电,采取分散布点、就地开发、就近成网、成片供电的模式,建设中国特色农村电气化,比较好地解决了世界上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农村能源、生态环境和消除贫困的问题,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和高度评价,世界许多国家包括发达国家都到中国学习经验。在世界范围内,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讲,小水电作为清洁廉价可再生绿色能源,得到了完全肯定。中国是小水电发展最好最多最快的国家。打击农村水电、小水电的发展,将犯历史性错误。

(4)电力工业在积极推进跨省(区、市)联网和全国联网的同时,分布式供电的农村水电实行地方办电与管电、管网的结合,建立和完善发供一体的地方独立配电公司,参与培育多市场主体有序竞争的电力市场,符合电力体制改革的方向,适应解放和发展电力生产力和农村社会生产力的要求,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适合资金来源多渠道、投资主体多元化、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性的举办经营特点,符合国际社会电力能源的战略发展方向。

7.“电网”和“企业”分属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两个不同范畴。弄清它,有助于研究分析以下相关问题:

(1)电网是设施,属于生产力范畴;企业是市场主体,属于生产关系范畴。全国可以是一个电网,但绝不可能是也绝不应该是一个企业;一个省可以是也应该是一个电网,但不可能是也不应该是一个企业;一个县可以是也应该是一个电网,但不一定是一个企业,一县一网不等于一县一公司,两县、三县可以是一个公司,一县也可以是两个、三个公司,县的幅员有大有小,电网结构不同,历史、现实状况不一,不应用行政区划硬性规定。

(2)《电力法》第二十五条规定:“供电营业区的划分,应当考虑电网的结构和供电合理性等因素。一个供电营业区内只设立一个供电营业机构。”一个县可以有两个以上供电营业区和供电营业机构,两个以上县也可以只有一个供电营业区和一个供电营业机构。当前,在一县范围内供电营业区确属“交叉”,并难以调整消除,影响安全可靠供电,相关供配电企业需要进行股份制改革时,应本着自愿、平等、互利、协商一致的原则,搞好国家电网公司划分出来的独立配电网企业与自发自供地方独立配电公司规范的股份制改革。首先,要核定股改企业的法人资格;第二,要按照国家规定的清产核资、清理债权债务、财务审计、资产评估等程序确认各方的净资产和出资;第三,谁净资产和出资多谁控股。此外,农村电力集体、私人资产和土地使用权、供区无形资产、农村水电资源使用权等应依法保护,作价入股。

(3)在一县范围内大小电网实行分片供电、相互调剂,符合《电力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完全能够做到“同网同价”。因为国家电网企业对上划、代管县电力企业现在没有今后不应该也不可能实行统一核算、统负盈亏,吃大锅饭。国务院国发[2002]5号文件规定:“‘十五’期间,电网企业可暂不进行输配分开重组,但要逐步对配电业务实行内部独立核算。”因此农电“两改一同价”中的“同网同价”,实际上是一项政策规定,并非是必须实行“一县一公司”才能做到。目前,大电网停止资产流动和输配暂不分开,大小电网股改失去基本条件。正确的作法应是尊重和保持联网、电能交换与分片供电的格局,通过协商和等价补偿,适当调整供电营业区,消除真正的“交叉”,以保障安全可靠供电,并培育竞争、激励机制,促进多竞争主体的区域电力市场的发育和完善。

8.在农电体制改革中实施代管、上划,影响、阻碍农村社会生产力发展。在农电体制改革中通过代管、上划、虚设产权控股农村水电资产,上划地方小电网,上收供区、市场和地方自主权,实行一家管网、独家经营、一统到底、独占市场,不符合国务院国发[1999]2号文件精神实质,违背国务院国发[2002]5号文件规定,脱离贫困山区实际,打击了农村水电事业发展,侵占了地方、群众资产和合法权益,影响地方财税收入、县域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影响、阻碍农村社会生产力发展。基层干部、专业人员和群众说:“农村水电是贫困县的造血机器,在造血机器上怎能讲‘宁求所在不求所有’?宁肯花钱买也要买回一个不代管、上划,保留造血功能和机制!”“上划资产、获取产权,是使用‘双层剥皮’的作法,侵占老区、贫困地区的资产和权益。”“把造福农民、造福国家的‘民心工程’办成了主要有利于一家企业的‘空手道’工程。”“这是建国以来一次最大的平调!”“介入政府权力的电力垄断体制,不仅垄断电能交换市场,而且垄断电力建设市场,并通过‘三产’、‘多经’企业获取隐性垄断利润,是滋生腐败的温床。”“打破垄断,就是打击腐败!”

9.在减持国有股时实施违规操作,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一是大电网所属“三产”、“多经”企业违反国办发[2000]69号文件规定,违背法律法规程序,低价收购农村水电国有资产,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国有产权权益与地方财政收益受到侵害,农村水电电气化建设投入产权与农村电网改造投入债权悬空;二是在国有农村水电企业改制、减持国有股时,实施不规范操作和“国有产权100%退出”,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影响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和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实施。《水利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资产发[1996]5号)明确规定,要加强对水利水电国有资产的监督和管理,切实保障水利水电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不仅在价值形态上要求保值、增值,而且在实物形态上要求保障安全、完整。同时农村水电资产除包含实物性资产外还包含资源性资产,因而还涉及农村水能资源使用权价值问题。对于关系国计民生、属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的农村电源电网国有资产,不经市(州)级以上国有资产管理机构批准,以低价一卖了之,且其回收的资金不用于农村水电及电气化建设的再投入,是错误的。群众反映其中还掺杂着行政腐败。

10.农村集体电力资产无偿上划,属于平调,侵占了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早在1985-1995年制定《电力法》的过程中,就对无偿移交农村集体电力资产发生争论,由于地方、企业等有关方面的反对,而没有见诸于法律规定。自1998年下半年以来在农电体制改革中实施以上划、代管为标志的改制,终使无偿上划、移交农村集体电力资产成为事实,但却带来很多问题,有的还很严重。这种作法不符合上至《宪法》下至《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不符合“三个代表”思想,不符合现阶段我国农村供用电管理必须实行“专业化管理和群众性管理相结合”的实际,一些地方已出现了“量难计、费难收、设施难管、安全难保障”的现象。

在深化乡镇电管站的改革和完善“三公开”、“四到户”、“五统一”的管电制度中,要重视搞好专业化管理和群众性管理的有效结合。对农村电力集体、私人资产,应认真清理、评估,依法保护。可通过界定产权,折价入股,将其与供配电企业的的供电所或组改革为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企业。对有电源的乡(镇)电网,提倡与供配电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革,建立母子公司体制,发挥母公司的核心、主导作用,保障子公司的独立法人地位,调动多个积极性,搞好农电“两改一同价”工作和农村供用电管理。

(二)农村水电的属性、特点及其对职能机构建设的要求

11.小水电、中小水电的涵义。小水电是一个相对的、历史的、发展的概念。随着农村、地方经济的发展及其对农村、地方电力能源的需求,小水电的涵义在全国有过多次变化。50年代,指500千瓦及以下的水电站和送电线路为农村小水电;60年代,指单机500千瓦、总装机3000千瓦及以下的水电站和送电线路为小水电;70年代,小水电是指单站容量在1.2万千瓦及以下的水电站及配套小电网;进入80年代,将单站容量在2.5万千瓦及以下的水电站和配套小电网称为小水电;进入90年代,将总装机在5万千瓦及以下的水电站和配套电网列为小水电,同时不少地方开始举办经营总装机5万、10万千瓦及以上的水电站和配套电网,统称中小水电。中小水电是主要依靠地方、群众力量举办并经营管理的中小水电站及与其配套的小电网的统称。新时期中小水电即为农村水电,是一项历史的、发展的、与世俱进的伟大事业。

12.农村水电的定性与定位。中华人民共和国SL30-2003《水电农村电气化标准》规定:“农村水电是指主要由地方组织建设和管理的中小水电站及其电网。”

(1)从定性上讲,农村水电指的是中小水电可再生清洁能源、绿色能源,不是指的常规煤电能源。依靠农村水电建设农村电气化,就是突破单纯依靠常规煤电长距离送电,在广大中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东部山区建设农村电气化不经济、不科学、不可能的旧模式;就是按照邓小平、胡耀邦同志在改革开放初期讲的建设中国式农村电气化、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电气化。

(2)从含义上讲,农村水电不仅指电源,而且指与其配套的电网,是中小水电电源电网的统称。它属于独立配电单元范畴,类似于美国农电合作社,既有电源,又有电网,供需直接见面,并与主网进行电能交换交易,余电上主网,不足从主网购入。

(3)从定位上讲,凡主要由地方组织建设和管理的中小水电站及其电网,不论投入是国有资本、集体资本或非公有资本,只要坚持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的方向,主要为农村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电力,即为农村水电。包括通过与地方签订协议,由民营资本异地开发中小水电借网向本地区农村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电力,坚持“三农”服务方向,也为农村水电。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中发[2002]2号、[2003]3号)将农村水电列为“周期短,见效快,覆盖千家万户,促进农民增收的效果更显著”应予重点支持的农村中小型基础设施;要求“扩大投资规模,充实建设内容”;要求“启动‘小水电代燃料’试点,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实现有效维护和运营。”

13.农村水电是水利事业的组成部分,关系水利、农业、能源、生态环境建设。

(1)农村水电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内容,是治水办电、中小河流开发治理和水利工程综合利用的产物,是水利事业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和极具活力的组成部分。农村水电资源、农村水电工程、农村水电资产是水资源、水利工程、水利资产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2)农村水电坚持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的方向,同经济建设、江河治理、生态保护、扶贫开发相结合,为扶贫开发、保护与改善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服务,为贫困山区、老少边穷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支撑和保障。

(3)农村水电建设既解决当地用电问题,又培育优势产业,带动关联产业,营造和增强造血功能与机制,同时统筹发电、供电和用电,协调扶贫、生态和水利建设,有效解决人口、资源、环境问题,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

(4)农村水电建设关系水利、农业、能源、生态环境建设。农村水电工程既是水利工程、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工程,又是农村能源工程和生态环境建设工程。

14.新世纪,农村水电及电气化建设进入新阶段、肩负新使命。进入新世纪,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中发[2002]2号文件、[2003]3号文件与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重要指示和实施国务院批准的“十五”400个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为标志,我国农村水电及电气化建设进入新阶段,肩负着新使命:

一是实施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促进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保护生态,改善环境,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服务;

二是实施农村水电致富工程,增加农民收入,促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为新时期中央扶贫攻坚计划服务;

三是开发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山区丰富的农村水电资源,建设中国水电农村电气化,即在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建设的基础上,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以保护与改善生态环境、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并建立五年一个目标的滚动发展机制,建设不断扩大范围、提高水平的农村电气化,为地方和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服务。

15、大力发展农村水电,建设水电农村电气化,为实现文明可持续发展作贡献。紧紧把握时代的脉搏,充分发挥我国农村水电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农村水电,建设中国特色水电农村电气化,实施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相结合的文明发展道路,是适应和满足贫困山区、老少边穷地区农村和地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需要,是为解决电力供求不平衡、缓解部分地区电力供应紧张状况提供补充电力的需要。锲而不舍、与时俱进地走下去,必将为实现我国物质、政治、精神、生态文明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一个方面的较大贡献。

16.中国农村水电具有与时俱进的强大生命力。历代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讲话和党中央、国务院的指示,及建国50多年来农村水电的艰辛发展历程,充分表明: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拥护与支持是农村水电发展的源泉基础,党和政府的关心与重视是农村水电发展的根本保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是农村水电发展的不竭动力。农村水电是贫困山区农民的伟大创举,是改革的先行,是开放的先锋,是科技进步的实践者,是政策创新的体现者。农村水电启示人们要以不畏艰险的创新意识与勇气去克服困难,要以开拓进取的创新眼光与态度去奋发工作,要以坚韧不拔的创新意志与信念去探索追求。国际社会评价中国农村水电、小水电是媲美“三峡”的中国伟大工程。中国农村水电具有与时俱进的强大生命力。

17.实施农村水电及电气化建设,是践行“三个代表”的体现。实施农村水电及电气化建设,是一项关系自然、社会、技术、经济各个方面的系统工程,既要科学组织生产力,又要合理调整生产关系,还要适时完善上层建筑。是促进农村先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措施,是推进农村先进文化发展的重要措施,是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山区脱贫致富的治本方式,代表着广大贫困山区、老少边穷地区人民的根本利益,是践行“三个代表”的体现。

18.农村水电具有地方性、自主性、政策性、双重性和准市场竞争性的基本特征。农村水电的特征可以归纳为很多条,但从基本角度和战略角度看,主要有五条,即地方性、自主性、政策性、双重性和准市场竞争性。

(1)地方性。发展农村水电、加快农村电气化建设,是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条件。包括国家投资、社会投资和引进外资在内,主要由地方组织建设和管理。农村水电建设是农村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2)自主性。开发经营农村水电要求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所有权、行业管理关系、财税解交关系、使用权四不变。

(3)政策性。农村水电是在冲破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电力生产力中发展起来的,具有强烈的政策性。要求实行“自建、自管、自用”方针,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反对上划、平调,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坚持电源与电网同步建设、电力建设与负荷建设协调发展;坚持供需直接见面,有供区市场和服务对象,实行办电与管电管网和服务用户的结合。要求实行“以电养电”政策,实行股份制办电,按股分红,中央、地方国有股份分得的红利作为以电养电资金,继续用于农村水电及电气化建设。这些政策措施突破了计划经济模式,率先跨入了市场经济和建立投入产出良性循环、滚动发展机制的范畴。

(4)双重性。农村水电既是水利事业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和极具活力的组成部分,作为可再生清洁、绿色能源,又是电力工业不可或缺与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

(5)准市场竞争性。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高度统一的农村水电工程,是基础性、经营性与扶贫性、公益性、生态性相结合的工程,是准市场竞争性工程。农村水电的社会公益、生态服务性,决定它不完全受建立在竞争基础上的市场规则的约束,不允许以盈利为惟一目标,而不要社会公益、生态服务目标;但它同时也具有经营性,要重视市场竞争,努力建立和完善竞争机制,不断提高竞争实力与能力。“准市场竞争性”是指“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的非市场竞争性”,而不是“无市场竞争性”,因此,不应把农村水电工程当做政府的“福利工程”来经管,而应在通过国家实行优惠政策体现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基础上,完全按照企业的要求来经营。

19.农村水电还具有超前性与外延性,以及实施联网的必然性。

(1)超前性与外延性。电量是电能的集结,电力是电能的集结密度。适应和满足市场需求实施电力电量平衡,起主导作用的是电力平衡,电量的不平衡是电力的不平衡派生的。解决供需矛盾、增加供电能力的关键是发展电力,要主要依靠外延扩大再生产;而效益的发挥,则是在电力平衡的基础上,充分有效地使用电量。这一特征决定了发展农村水电的超前性和外延性。要求我们不能滚铁球,死守老摊子;更不能滚泥球,越滚越小;而必须滚雪球,创新、开拓,进取、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对农村水电显得尤为重要。

2.实施联网的必然性。水能资源和电力负荷之间存在着不平衡性。同时就一个行政单元来讲,电源的增长呈阶梯形,而负荷的增长一般呈斜线,叠加在座标图上则反映为缺电---平衡---余电---平衡,再缺电---再平衡---再余电---再平衡,这是推动电力工业发展的内在规律。以上突出反映了实施联网的必然性,要求农村水电走联网之路,实施县内联网、跨县联网、与更大的地区性电网联网、与国家大电网联网,以及打破省际之间市场壁垒,实施边境地方小电网跨省联网,交换交易电能,优化资源配置。只有这样,才能比较好地实行余缺调剂,适应和满足负荷需求,保障安全,发挥效益;才能建立比较深厚的技术经济基础,保障和促进农村水电巩固发展,并在此基础上更好地实施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规范地实行公司制改组、商业化运营、法制化管理。

20.农村水电具有突出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比较优势。我国水能资源十分丰富,其中可供开发利用的农村水电资源1.55亿千瓦,居世界第一位,现仅开发3300万千瓦,占可开发量的21%,继续开发农村水电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农村水电资源遍布全国各地,主要集中在长江上游、珠江上游和黄河中上游的边远山区、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这些地区地域大、人口少、负荷分散,不适宜大电网长距离输送供电,而农村水电具有分散开发、就地成网、就近供电与投资省、成本低、工期短、见效快的特点,特别是农村水电资源丰富的地区多属退耕还林还草区、天然林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和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因而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开展农业、水利、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中,农村水电有着突出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比较优势。(另见6条(1)。)

21.农村水电在农村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建国5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在党和国家的关怀、重视下,我国农村水电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单站发电到联网运行,从建设县电网到建设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从小、散、弱到资产重组、结构调整、制度创新和建设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的中国水电农村电气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已由建国初期星星点点的农村“夜明珠”,发展到现在农村水电装机3300万千瓦,年发电量1084亿千瓦时,水电资产现值3000多亿元,担负着全国1/2地域、1/3县、1/4人口供电任务的农村水电行业。我国发展农村水电、建设农村水电电气化,突破了单纯依靠常规煤电长距离送电建设中国特色农村电气化不经济、不可能的旧模式,不仅在边远山区、少数民众地区和革命老区比较好地解决了发展中国家共同面临的农村能源、生态环境和消除贫困的问题,而且还在增强民族团结、促进边疆繁荣稳定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在农村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历史作用,得到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的热烈拥护和支持,被老百姓誉为光明工程、致富工程、民心工程,同时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农村水电行业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针政策、完整的管理体系和一整套建设管理规程、规范及标准。现代科技已广泛应用于农村水电行业。全国已有18个省(区、市)成立了以资产为纽带的省级水电公司,还组建了70多个地区性水电公司,其中12家公司股票上市。全国农村水电已具备了较大的规模和实力,为新时期实施农村水电致富工程、水电农村电气化工程、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农村水电供电区农网城网改造工程、边远地区无电乡村光明工程、农村水电现代化工程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转贴于22.农村水电及电气化建设的基本经验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本经验:

一是党和国家领导人亲自倡导,国务院政策扶持,省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有关部门大力支持,市(州)、县级政府认真组织实施,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

二是坚持大小电网并举共存、各有侧重、协调发展,稳定和完善农村水电管理体制,有一个长期稳定并不断完善的行业管电机构和一支稳定并不断提高水平的技术与管理队伍。

三是结合江河开发治理兴水办电,发挥水资源综合利用优势和功能,发电、防洪、灌溉、水保、供水相结合,以水发电,以电养电补水,以电促农兴工,以电代柴代燃料和治理水土,统筹协调资源、环境、生态、扶贫和水电电气化建设。

四是分散布点、就地开发、就近成网、成片供电,建立地方独立配电公司,符合中小水电资源分布状况,适应农村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符合电力工业体制改革方向。

五是坚持执行“自建、自管、自用”、“谁建、谁有、谁管、谁受益”和“小水电要有自己的供电区”、“以电养电”、6%增值税率等方针政策,调动了各级各方面办电的积极性。

六是走股份制、集团化道路,实行结构调整、资产重组、制度创新,建立以产权为纽带,兼备投资主体、融资载体、开发经营实体功能的省、市级水电集团公司和股份制企业,构筑新体制、新机制和新的市场主体,为在农村水电供电区农网城网改造中获得“一省两贷贷”,克服电力垄断体制给农村水电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冲击与困难,作出了重要贡献;为主要参加“输配分开、竞争供电”的电力配电端体制改革,取得了时间与空间,增强了实力和活力。是对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合理配置社会资源、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有效实现形式作出的有益探索,是农村水电及电气化事业发展的动力和趋势。

(2)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开发程度低、用电水平低。我国农村水电的开发程度仅为21%,远低于水能资源丰富和较丰富的国家,大量的可再生清洁能源和绿色能源还在白白地流失。贫困山区和老少边穷地区经济发展落后,用电水平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3,世界平均水平的1/10。

二是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任务重,农民烧柴严重威胁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成果的巩固,迫切要求实施小水电代燃料。

三是农村水电作为我国最主要的可再生清洁能源和绿色能源,不足全国总发电量的5.5%,这是我国可再生清洁能源和绿色能源的比重远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的直接原因。社会对开发可再生清洁能源、绿色能源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对减少温室气体和污染排放、保护生态环境缺乏有效的政策和相应的措施。

四是电力工业中的垄断经营尚未打破,完善的区域电力市场尚未建立。大电网和所属“三产”、“多经”企业违背国家法律法规文件规定和程序,上划、代管、虚设产权控股、低价收购农村水电国有资产,造成了严重后果。2003年8月三部委国资改革[2003]37号文下发后,此类现象得到基本制止,但已造成的后果尚待清理、纠正。大小电网联网小网小站得不到公平待遇。一些地方长期限制农村水电上网电量,有的小水电50%以上的水量白白浪费;一些地方任意压低农村水电上网电价,更没有按清洁绿色能源实行合理电价。电力垄断体制仍在阻碍农村水电发展。

五是对农村水电的属性与特点缺乏认识。一些地方在减持国有股时,实施不规范操作,造成农村水电国有资产大量流失。一些地方撤销水行政主管部门水电管理机构,划走水电建设政府职能,出现农村水电资源无序开发和“四无”(无立项、无设计、无验收、无监管)工程现象,造成资源闲置、浪费,有的被破坏,直接威胁生命、财产安全。一些地方无证设计、伪劣设备产品、无资质施工队伍充斥农村水电设计、设备、建设市场,留下严重质量隐患。

六是农村水电资产分散,企业规模小,经营粗放的状况还需进一步改变。在实施农村水电股份制集团化改革中,尚需认真与妥善处理好省级、市(州)级、县级之间产权权益关系,以利充分发挥和调动各级各方面的积极性。

七是法律法规建设滞后。行之有效的方针政策未得到全面贯彻执行,法律法规建设特别是正确理解执行滞后,不利进一步激发国家、集体、个人和各类经济主本多渠道投资开发农村水电的积极性,并影响有效维护和运营。

23.农村水电职能机构建设。1998年下半年以来在电力垄断体制的严重影响下,我国农村水电及电气化事业受到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冲击,直到现在这种影响尚未有得到根本消除。我们仍在不断为排除人为造成的困难而消耗精力和时间,艰难地进行工作,特别是一些地方的行业基层迄今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思想、工作、队伍混乱,影响农村水电及电气化事业顺利发展和社会稳定。建国以来,水利、电力几分几合,但农村水电及电气化事业始终由水利部门组织实施和管理。农村水电是一项主要属于基础性、扶贫性、公益性、生态性的事业,要求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履行政府职责。要遵循农村水电及电气化事业改革发展的客观实际和内在规律,切实加强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农村水电管理,包括依法行政、行使行业管理和指导企业管理。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都要加强和完善农村水电职能机构建设,肩负起依法行政和加强农村水电管理的责任,行使以下职能:

(1)研究拟定农村水电及电气化发展战略、中长期发展规划,经批准后负责组织实施。

(2)研究拟定保护、管理和配置利用农村水电资源的政策;组织编制中小河流水电资源规划、区域农村水电资源规划;拟定农村水电资源交易管理办法,并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

(3)负责农村水电建设项目有关文书的审批、审查或审核。

(4)负责农村水电设计市场、设备市场、建设市场的规范、监督和管理。

(5)负责农村水电站水工建筑物安全监督;指导农村水电发供电生产安全,协调处理重大安全事故。

(6)制订农村水电及电气化的法规、政策和办法,标准、规程、规范,并组织实施。

(7)指导农村水电体制改革,推进资产战略性重组,加快改革发展;监督本级和指导下级农村水电国有资产管理。

(8)指导农村水电电源、电网和管理现代化建设,以农村水电现代化为龙头加强行业管理。

(9)组织编制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规划,并组织建设、管理和验收。

(10)组织实施水利系统农电体制改革、农网与城网改造和城乡同网同价。

(11)组织编制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规划,并组织建设、管理和验收。

(12)组织编制有水无电地区无电县、无电乡、无电村、无电人口的农村水电建设规划并组织实施,解决这些地区无电人口的用电问题。

(13)联系协调国际小水电中心与地方联合实施的农村水电基地建设,协调开展农村水电及电气化的对外合作与交流。

(14)负责水利系统电力工业及农村电气化统计工作。

(15)指导农村水电行业协会工作,加强行业管理。

……等等。

(三)适应电力体制改革要求,搞好农村水电体制改革

24.国务院国发[2002]5号文件下发了《电力体制改革方案》,对于促进电力工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方案》中关于改革现行电力体制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弊端,打破垄断,引入竞争;“十五”期间实施厂网分开,重组国家电力公司管理的资产,组成发电企业和电网企业;组建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建立电力市场运行规则和政府监管体系;建立竞争、开放的区域电力市场,划分与上网电价联动的发、输、配、售四类电价,实行新的电价机制;制定发电排放的环保折价标准,形成激励清洁电源发展的新机制;开展发电企业向较高电压等级或较大用电量的用户和配电网直接供电的试点工作,改变电网企业独家购买电力的格局;以小水电自发自供为主的供电区,要加强电网建设,适时实行厂网分开;国家电力公司以外供电企业的资产关系维持现状;在完成“十五”期间电力体制改革主要任务以后,在做好试点工作的基础上,逐步实行输配分开,在售电环节引入竞争机制等等规定,对于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保护全社会办电的积极性,保护发展可再生清洁能源、绿色能源的积极性,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电力工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25.电力体制改革方案正在积极实施。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以及五大发电集团、四个辅业集团与两大电网公司已经设立并正常运转。目前全国发电装机总容量中,五大发电集团以外属于地方政府和其他经济成份拥有的发电容量接近50%。地方电网资产在全国县级供电企业中超过60%。内蒙古、广东和海南电源电网的全部资产均为地方所有。非国家电力公司管理的水利枢纽工程发电厂(站)、独立发电企业、农村水电企业、地方中小火电企业的电力装机及资产,由国务院或国家开发投资公司直接投资(如二滩、三峡等)的电力装机及资产,内蒙古、广东和海南三省区的电源电网资产,以及所有地方电网资产,都将保持资产关系不变,有着整合重组开拓发展的极大空间,并将参与建构全国统一、开放、分层次、多主体、有序竞争的若干区域电力市场。同时表明在电力体制改革中,地方政府、地方电力企企、其他非国电公司管理的电力企业以及广大电力用户的参与、配合,加强相互之间的沟通与协调,一起研究提出方案,是电力体制改革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为推进电力体制改革顺利进行,国务院以国办发[2003]62号文件下发了《电价改革方案》;国家电监委颁发了《关于区域电力市场建设的指导意见》、《电力市场运营基本规则(试行)》、《电力市场监管办法(试行)》、《电力市场技术支持系统功能规范(试行)》、《跨区跨省电力优化调度暂行规则》等。《电价改革方案》规定:“风能、地热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企业暂不参与市场竞争,电量由电网企业按政府规定价或招标价格优先购买,电力市场成熟时由政府规定供电企业售电量中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电量的比例,建立专门的竞争性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市场。”《电力市场运营基本规则(试行)》规定“电网经营企业必须贯彻国家能源政策,优先与风能、地热等提供清洁和可再生能源的发电企业签订合同,保证其发电量充分上网。”农村水电是可再生清洁能源、绿色能源。

26.农村水电正在为参加发电端、主要是配电端的改革积极作好准备。水利系统农村水电行业、企业,通过认真学习《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紧密结合自身的属性和特点深入开展研讨,提高了认识,正在按照党的十六大精神,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根据电力体制改革“总体设计、分步实施、积极稳妥、配套推进”的原则,为参加发电端、主要是配电端的改革而积极作好准备。水利部部长汪恕诚讲,小水电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小水电发电后直接上国家电网,这要进行资产重组,搞发电公司参与竞争,上网报价。另一种情况,小水电多数有自己的小电网,大部分是和大电网相连的,电有富余就上大电网,电不够就从大电网购电。独立配电公司允许有自己的供电区,供需直接见面,这符合电力体制改革方向。在市场经济的情况下,小水电要永远把搞好管理,降低成本,降低电价放在第一位,切实加强管理,理顺体制、机制,发展壮大自己。各地正按照农村水电两种不同情况,深化改革,强化管理,加快发展。

27.农村水电企业当前首先应按国发[2002]5号文件和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自主地进行股份制、集团化改革。在省级及以下监管体系、分层次分区域竞争开放的电力市场和有关技术支持系统尚未建立,国电系统尚未输配分开的情况下,将县级电力体制改列为农电体制改革的重点,在配电端实行一家管网、独家购、售电,营造、扩大电力垄断,损害地方、群众利益,影响农村水电及电气化事业发展,是错误的。违背国发[2002]5号文件规定。县级农村水电体制改革关系打破垄断、引入竞争,关系广大贫困山区、老少边穷地区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电力体制改革的直接组成部分,应根据国发[2002]5号文件的规定,按照“厂网分开、输配分开”分步实施的统一部署,在国务院的领导下,在国家电力体制改革工作小组的统筹安排下,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农村水电企业为积极做好参加发电端、主要是配电端改革的准备工作,当前首先应按国发[2002]5号文件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自主地进行股份制、集团化改革。

28.按照十六大精神,深化农村水电国有产权制度改革。

(1)通过省、市(州)级政府出资人授权委托,确立省、市(州)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水利水电国有资产出资人代表的地位。由省、市(州)级出资人代表授权或直接由省、市(州)级政府出资人授权省、市(州)级水电集团公司经营国家投入形成的水利水电国有资产。集团公司以投入企业的资本额为限,对企业承担有限责任,并依法按股权行使资产收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的权利,同时承担水利水电国有资产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责任。水行政主管部门和集团公司要按照国办发[2002]45号《关于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国资产发[1996]5号《水利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文件的规定,建立和完善农村水电国有资产监管和运营体系,分别加强国有资产的监管和运营,纠正和防止农村水电国有资产被平调、上划、代管和转移、流失。

(2)具有国家投资主体功能的水电集团公司应保持地方国有产权绝对控股;地方自发自供的配电公司和无电源的配电公司均应保持地方国有产权控股;发电集团公司和担任调峰、调频、调压的水电厂(站)及骨干水电站(厂)应保持地方国有产权第一股东位置;其余小型水电站可以改制为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企业,也可以采取竞价拍卖、协议转让方式出售。

(3)加强农村水电国有资产的监管与运营,包含对“自然资源资产”的监管与运营。

《水法》规定:“水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规定的权限,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水能是水量作功的结果,水能资源是水资源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水能资源管理是以水资源配置、节约、保护、可持续利用为目标,对江河水能资源进行勘测、规划和布置,从综合发挥防洪、抗旱、灌溉、供水、通航、生态、发电效益出发,对水能资源进行开发许可管理,研究制订政策,促进水能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节约保护,协调上下游左右岸,处理有关矛盾和纠纷。

兴办水电企业要进行水能资源论证,实行水能开发许可制度和水能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同时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积极探索国有水能资源使用权的有效实现形式。

(4)农村水电国有资产重组方案(包括转让、出售)应经市(州)级或省级政府出资人和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转让、出售收入应专户存储,主要用于农村水电电源电网建设改造、滚动发展。

29.按照农村水电两种不同情况,搞好农村水电资产战略性重组。巩固发展地方自发自供独立配电公司,以做实做强为基础,巩固壮大原有和视条件新建省级水电集团公司,有条件的市(州)组建流域水电集团公司、区域水电集团公司,为主要参加配电端的改革积极做好准备;同时将水利系统只发不供电厂(站)组建成发电集团公司,为准备参加发电端的市场竞争积极创造条件。没有供电区的农村水电发电企业,要积极参加省、市级发电集团公司的组建或联合组建发电公司,实行统一报价,共同参与竞价上网。在加强农村水电资产战略性重组中,建立和完善以产权为纽带的体制机制和管理方式,强化母子公司体制。母公司对控股子公司依法行使投资者权利并承担相应责任,子公司具有法人地位,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发挥互补效应和规模优势,增强集团凝聚力和母公司控制力;增强行业创新能力,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

30.国家电力公司以外的资产关系应保持不变。根据国家电力公司以外的资产关系维持现状的原则,地方政府和企业在国家电网(包括电源)中的资产,原国电公司代管、上划县(包括“股份制”、“联营”县)的农村水电电网(包括电源)资产,各个独立发电公司投资的专用送出工程中的公用部分资产,均应认真进行清理,保持资产关系不变,明晰产权归属。

31.原实施代管、上划的主体不复存在,代管、上划关系应即取消。国家电力公司实行厂网分开重组改革,原实施代管、上划的主体不复存在,代管、上划关系应即取消。已被上划、代管的农村水电资产及产权权益,要认真清理划转地方。原代管县(包括“股份制”、“联营”县)电力公司恢复为地方独立配电公司,并恢复原来的管理关系。在明晰地方产权的基础上,进行规范的股份制改革。在国务院国办发[2000]69号文件下发后,由国电公司及所属“三产”、“多经”企业低价收购的农村水电资产,以及低价变卖给企事业法人或私人的农村水电资产,要清理、纠正,可在重新评估资产、界定产权的基础上,采取规范的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或等价补偿的方式,调整解决。

32.趸售县电力公司可率先进行输、配分开试点。趸售县电力公司本是地方独立配电公司,产权关系清晰,可率先进行输、配分开和发电厂借网向趸售县配电网直接供电的试点,为下一步输、配全面分开的顺利实施提供经验。

33.自发自供农村水电公司要加强电网建设,待条件成熟后,在配电网内实行厂网分开。自发自供农村水电公司已进行股份制改革的应完善和规范现代企业制度;未进行股份制改革的应积极推行股份制。要加强电网建设,待监管体系、分层次分区域电力市场和有关的技术支持系统已经建立等条件成熟后,在配电网内实行厂网分开、竞价上配电网。配电网在自身电力电量平衡的基础上,竞价上输电网消化余电,并通过向输电网购电,或与发电企业签订合同借网向本配电网供电,保障向最终用户供电和服务。自发自供农村水电公司异地开发的电站,通过借网由农村水电公司向本供电区供电,同时竞价上输电网消化余电。

34.供电营业区确属“交叉”,并难以调整消除,影响安全可靠供电的县,大小电网股改待时机成熟后进行。待国家电网公司在“交叉”供电县的配电资产划分出来后,农村水电公司再与其进行规范的股份制改革,组建独立的配电公司。(另见7条(1)、(2)、(3)。)

35.发挥综合效益的水利枢纽工程电站,要按照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规定和电力体制改革方向进行改革。以防洪、灌溉为主,结合发电发挥综合效益的水利枢纽工程电站,要按照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规定和电力体制改革方向,统筹考虑水利工程和电站之间的权益分配,既要保障水利工程安全完整综合有效运行,又要保障电站按企业高效运营。要以重组后的独立发电企业或联合组建的发电集团公司,竞价上网,或签订合同通过借网向用户和配电网直接供电。结合移民补偿形成了供电电网和供电区的,应在自身电力电量平衡的基础上,通过竞价上输电网消化余电,并通过借网选择发电商、供电商保障向最终用户供电和服务。

36.对农村水电继续实行优惠政策。依据农村水电的属性和特点,国家在投入、贷款、税收、减轻企业负担等方面继续实行优惠政策,并实施《电价改革方案》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暂不参与市场竞争的规定,同时进一步研究制定可再生清洁能源配额制和绿色能源证书制度。确保其以低廉价格供应扶贫开发、“光明工程”、“代燃料”和农村居民生活用电;以盈利价格供应配套负荷用电;余电全额上网,实行合理上网电价,缺电下网补给,实行发电价加少量过网费。

37.积极参与和推动“以相对稳定的供电营业区为基础、科学合理的电价机制为核心”的竞争开放的分层次分区域电力市场的发育和完善。继续合理核定、划分供电营业区,并颁发供电营业许可证,防止无序、恶性竞争。农村水电企业要在相对稳定的市场空间中,通过实施集约经营,发挥规模优势,提高运营效率,优化生产要素和负荷结构,减少财务、管理费用,降低成本,以容量、电量成本测算分析电价,建立和完善电价新机制,优化综合电价水平,获取必要利润,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高度统一,求取自身的生存、巩固和发展,并以此参与和推动竞争开放的分层次分区域电力市场的发育和完善。

38.加大科技投入,积极参与和推动市场交易、环保监控、计价、结算等技术支持系统的建立和完善。农村水电企业要加大科技投入,加强农村水电电源、电网和管理现代化建设,着力完善通讯、调度、控制和监测系统信息化,积极参与和推动分层次分区域电力市场的电能交易、环保监控、计价、结算等技术支持系统的建立和完善,增加企业的科技含量,提高企业在电力市场中的竞争实力。

39.打破省际间市场壁垒,支持边境农村水电电网跨省联网。加强水电农村电气化工程、农村与县城电网改造工程、小水电代燃料工程、无电乡村光明工程、农村水电致富工程建设,推进农村水电电网之间联网,打破省际间市场壁垒,支持边境农村水电电网自主选择联网、跨省联网,实施电能交换交易,优化资源配置。

40.《电力法》颁布施行七年多来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符合改革开放要求、符合国情的条款没有认真执行。譬如,“国家提倡农村开发水能资源,建设中、小型水电站,促进农村电气化”、“电力投资者对其投资形成的电力,享有法定权益”、“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电力事业的监督管理”等等规定,在不少地方就未认真贯彻执行,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当前仍应认真贯彻执行《电力法》,并通过执法检查,纠正违法行为,完善配套法规,推进更好地实施《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经过《方案》的一段时间实践,适时修改和完善《电力法》。(四)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和它的体制与机制

41.实施小水电代燃料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以四川为例。地处川西高原山区,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无煤无气的甘孜州,至今仍有近80%的16万农牧户,沿袭千百年来的方法,用烧柴烧牛马粪来做饭、取暖,仅此一项,一年就要毁坏自然林地四五十万亩,影响封山育林100余万亩,并造成草场缺肥、草地减少,严重威胁“天保工程”的顺利实施。由于植被被破坏,形成泥石流,等等,目前一年通过金沙江、大渡河的排沙量就达7亿多吨。地处攀西高原的凉山州,至今仍有部分彝族人民,生活在缺乏生存条件,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25度以上的陡坡地区,为了生存,长年砍树、烧材,并沿用极端落后的刀耕火种方式在高山、陡坡上伐树造田,因为坡陡土薄缺水缺肥,又经常易地耕种,造成“烧一山,种一坡”,陷入既是生产又是破坏生产、破坏生态环境的恶性循环中。虽然人口总数不多,耕种的土地也只有100多万亩,但却造成了大面积的森林、植被被破坏,严重影响了整个金沙江流域及长江流域。事实充分表明,在重点代燃料区解决好农村居民的生活燃料问题,以及对缺乏生存条件的地方实行开发性移民,充分发挥小水电的生态作用、扶贫作用、多功能作用,非常紧迫,十分重要。

42.小水电代燃料具有独特的优势。

(1)小水电是清洁可再生绿色能源,它的使用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可以年复一年利用,可以替代薪柴等传统燃料,有效促进退耕还林还草、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2)我国农村水电资源十分丰富,其分布与退耕还林区、天然林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和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等“四区”内的重点代燃料区的区位分布基本一致。农村水电资源总量和分布完全能够满足重点代燃料区2830万户、1.04亿人口的生活燃料与农村能源需求和广大贫困山区、老少边穷地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用电需求。(另见6条(1)、20条。)

(3)我国是世界上利用水力最早的国家,开发、建设小水电已有100年历史,技术非常成熟。与太阳能、风能、沼气清洁可再生绿色能源相比具有成本低、技术成熟、性能稳定等优势。与天然气、远距离调运煤炭和远距离输电等代燃料措施相比,具有明显的资源优势、清洁绿色能源优势和成本优势。

(4)小水电代燃料具有综合效益。一是从源头上遏制人为破坏林草植被。解决1户农村居民生活用能,可使3亩林地免遭砍伐(据典型调查:一个4口之家的农户烧水、煮饭、取暖,不算桔杆、茅草、树枝,一天要烧干柴20公斤,一年要烧干柴7300公斤,折合木材14立方米,相当于毁坏自然林地1-2亩,由于不是成片砍伐,实际毁坏自然林地可达3-4亩),按4年轮伐期计算,可保护森林面积12亩以上。二是有力促进“三农”问题解决。三是扩大内需,拉动国民经济发展。四是带动中小河流治理开发和山区水利建设,形成“以林涵水,以水发电,以电养电、促水、兴工、为农、护林”的良性循环发展格局和机制。五是经济效益显著。六是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

(5)多年的小水电代燃料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农村水电及电气化建设中,经过20年的实践,对农村、乡镇,山区、平坝,富裕、贫穷,南方、北方等不同条件下的小水电代燃料,在用电器具、时段、电耗、电价、计量、使用、管理、效果以及农村低压电网布局、整改等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经验,为新世纪全面开展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建设奠定了基础。“七五”至“九五”15年全国建成653个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县,770多万户、2000多万人口不同程度地使用电炊、电取暖,每年减少森林砍伐2000余万亩,电气化县森林覆盖率年平均提高了10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高5.4个百分点,有力地促进了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群众欢迎、政府支持,小水电代燃料生态工程建设的社会环境非常良好。

43.小水电代燃料将是退耕还林不可或缺的配套与后续措施。我国贫困山区和老少边穷地区,平均解决1户农村居民代燃料用电,若国家投入3000-3500元,增加发电装机0.85千瓦(即单位千瓦国家投入3500-4000元,国有资本金比重为70%-80%),保护12亩林地免遭坎伐,则平均每亩国家投入250-300元,约为“退耕还林”国家投入的1/8-1/7。(“退耕还林”8年内每年每亩国家补助原粮300斤,折合人民币1900余元,加上一次性树苗补助费、补苗费等合计在2000元以上。)小水电代燃料将是退耕还林不可或缺的配套与后续措施,两者紧密结合,对于从源头上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保障退得下、稳得住、不返弹、能致富,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文明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有着深远的意义。

44.小水电代燃料符合时展的主流。能源与环境是新世纪人类社会文明进步和发展的主题。电能是现代社会文明的标志。在家庭生活中用电能替代其他能源,是社会进步发展的必然趋势。贫困山区和老少边穷地区广大农村居民在生活用能上普遍使用电能,不再沿袭千百年来用烧柴烧牛马粪来做饭、烧水、取暖,让农牧民“一步跨千年”享受现代文明,完全是顺应时展主流、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开拓创新之举。我国开发农村水电,建设中国特色农村电气化,消除贫困,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和广泛赞扬。联合国国际小水电中心在中国杭州设立,是在我国境内设立的第一个联合国法律框架下的组织,这是我国在改革开放中取得的符合世界发展主流的重要成果,也是适应时代要求、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具体体现。

转贴于45.实施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需要解决的关键及相关问题。关键问题,一是必须以低廉的电价供应代燃料用电,使重点代燃料区的居民户特别是贫困户能够承受;二是使小水电企业能够生存巩固发展。围绕解决这两个关键问题而需要解决的相关问题主要有:

(1)国家要在投入和税收上实行特殊优惠政策。一是较大幅度地增加代燃料小水电及配套电网建设的国有资本金比重,以大量减少容量成本(即固定成本)中的财务费用;二是农村水电增值税率超过6%的部分实行即征即退、代燃料电量争取不收增值税,所得税减半征收,以减轻税赋,为以低廉的电价供应代燃料用电提供足够空间。

(2)要深化改革、转换机制、强化管理、提高信息化化水平。努力降低工程造价、提高运营效率,以减少折旧、工资、管理等容量成本费用和水费、材料、检修等电量成本(即变动成本)费用。

(3)要有可以依托的电网,以利电力电量平衡。通过调整负荷、电网补给以及必要时采取秸杆、沼气、薪炭林等“多能互补”措施,以保证可靠满足全年主要是枯水期间和高峰时段的代燃料用能。通过余电上网,促进小水电企业发展和为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4)要以重点代燃料区居民户特别是贫困户能够承受的低廉电价,供应代燃料等生活用电;以盈利电价供应配套负荷用电;余电全额上网,执行合理上网电价,不足电网补给,执行发电价加少量过网费。以保障小水电企业取得合理利润,得到巩固发展,同时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益,保护和激发国家、集体、个人和各类经济主体举办经营农村水电的积极性。

(5)要按照十六大精神,积极探索确立省级、市(州)级两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国有资产出资人代表地位,实行所有权、经营权、使用权三权分离。企业行使完整的企业法人财产权和经营权;使用权的一部分量化给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实体和代燃料户,参与权益分配;组建由政府领导、水行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负责人、代燃料户代表、小水电企业或供电单位负责人组成的代燃料用电协会,对代燃料工程建设、经营实行监督、协调、仲裁。有效实现政府+企业+代燃料户(股东)“三位一体”的开发运营体制和激励制衡机制,以保障实施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的载体和主体--小水电企业,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高度统一。

46.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的几种供电方式和体制形式。

(1)代燃料电站孤立供电。一般指解决几户、十几户、几十户生活用能,且具有蓄水条件的微型水电,自动化程度高,平时仃发蓄水,做饭、烧水、取暖、照明、加工时发电。每户所需发电装机容量较大,要求国家补助较多。解决两三千户一个项目区及以上的生活用能,若实行代燃料电站孤立供电方式和体制,一般则不可行。一是只有在较大范围(如县电网)综合考虑“户同时系数”、“县需用系数”、“调整负荷因数”,方可做到1户生活用能约需发电装机0.85千瓦。单靠代燃料电站孤立供电,每户所需发电装机容量较大,且不能利用农村水电企业已有网络,从而加大国家投入;二是难以发展配套负荷,余电无法消化;三是由于以上原因造成成本高,不可能以重点代燃料区居民户特别是贫困户能够承受的低廉电价,供应代燃料等生活用电;四是供电可靠性差,缺电无处补给,不能保证可靠满足全年代燃料用能。

(2)代燃料电站自发自供(包括“借网过路”),余电上网,不足电网补给。要有一个可以依托的电网,一般应是地方电网。只有地方电网,才有利于在地方政府的统筹安排下,按照政府的要求和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具有的基础性、扶贫性公益性、生态性的属性及特点,与代燃料电站签订并网或“借网过路”协议,实行余电全额上网,执行合理上网电价,不足电网补给,执行发电价加少量过网费。对代管、上划县来讲,正应通过贯彻落实中发[2003]3号文件和国发[2002]5号文件,取消代管、上划,把县电网划转回来。

(3)代燃料电站只发不供,上网电价按平均含税成本加适当利润确定,代燃料供电和余电营销由供电企业负责。这个供电企业一般应是地方独立配电公司(即农村水电的发供一体企业或供电企业)。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在地方政府的统筹安排下,按照国家规定的要求,与政府签订责任书、与代燃料户签订供用电协议,承担代燃料供电的责任,确保完成保护退耕还林还草和森林植被面积的任务,并对代燃料电站实行统一调度、统一供电、统一营销,获取应有的盈利。

(4)地方独立配电公司统一负责代燃料电站建设、经营。实行统一调度、管理、供电和营销,承担代燃料供电的责任,确保完成保护退耕还林还草和森林植被面积的任务。实行统一核算,按股权分配收益;或实行分别核算,保持代燃料电站独立法人地位。

(5)代燃料电站装机容量及相应的电站体制。要合理开发利用中小水能资源。代燃料电站项目按常规装机容量修建,大于项目所需生态装机容量的部分,不享受相关优惠政策,新建电站应实行股份制或一站两制,合理分配权益。属于原有电站改造、扩建的,符合代燃料项目所需的增容部分作为生态装机容量享受相关优惠政策,原有电站应实行股份制或一站两制,合理分配权益。

(6)小水电代燃料项目的业主。因地制宜,分类实施。项目业主可以是乡镇小水电企业,县级水电公司,省、市级水电公司,也可以是为项目而新设立的法人单位(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但是需要积极探索和明确的是:①通过政府出资人授权委托,确立省、市两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国有资产出资人代表的地位;②由出资人代表授权省、市级水电公司经营国家投入形成的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国有资产,并将其中的一部分使用权(30-50年不变)量化给县级水电实体和代燃料户参与权益分配;③省、市级水电公司和县级水电实体与代燃料户,以投入小水电代燃料项目实施企业的资本额为限(县与户为使用权),对实施企业承担相应的责任,并按股权行使资产收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的权利。依法有效行使资产监管与运营,按章合理分配产权权益,保障资产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形成良性滚动发展机制,促进小水电代燃抖生态保护工程持续快速健康实施。

47.小水电代燃料电价要考虑年人均收入800余元及以下的贫困农民的承受能力。温家宝同志在十届人大与中外记者见面会上说:“中国13亿人口有9亿农民,目前没有摆脱贫困的是3000万左右,人均收入625元。如果标准再增加200元,中国的贫困人口就是9000万。”这9000万贫困农民中的相当一部分分布在我们中西部地区的重点代燃料区。按照水利部的综合调查统计分析,他们能够承受的代燃料电价应在0.18元/千瓦时以下,丰、平水期还应低于0.10元/千瓦时。要按此要求进行电价测算与分析。

48.适应年人均收入800余元及以下贫困农民要求的电价测算原则及相关参数取值。

(1)电价测算原则。按照合理补偿成本、依法计纳税金的原则,测算代燃料电价;并按照取得必要盈利的原则,测算盈利电价与综合销售电价。

(2)相关参数取值。按代燃料电站实行自发自供(包括“借网过路”)、余电上网、不足电网补给,这种具有普遍代表性的供电方式和发供一体的体制,考虑相关参数取值:①汲取民营机制,利用农网改造成果,努力降低造价,尽力做到代燃料电站单位千瓦平均投资不超过5000元。②发电设备年均利用小时应不低于3500小时,其中代燃料用电1000-2000小时。③中央财政投资和地方配套投资比例,西部贫困地区应不低于80%(东部地区可在30%以下,中部地区40%-50%,全国平均50%左右)。区分不同情况,可以减免西部地区一些省区的地方配套投资,减免部分由中央补足;银行贷款比例不宜过大,贷款利率6.21%,还贷期限20年,尽量做到用80%以下的折旧费即可逐年按期偿还本付息,不再在成本中支付财务费用。④综合折旧率取为5%,可将80%以下的折旧费用于还贷。⑤根据调查统计分析,管理费用按24元/千瓦计。⑥人员工资劳保福利,要在提高信息化水平,保持人员精干,保障人员收入,执行国家规定的劳保福利政策的基础上确定。取发、供电人员定额为0.005人/千瓦,年均工资为10000元/人,职工“四保”基金按国家规定以工资总额的32%计(其中:失保2%,养保20%,伤保9%,育保1%),福利基金及教育附加按国家规定以工资总额的15%计。⑦水费(含水资源费)按一些地方的规定以每千瓦时发电量0.005元计;材料、检修费根据调查统计分析以固定资产原值的1.5%计。⑧增值税(含附加)综合税率6.48%;所得税率减半按16.5%计。⑨厂用电率0.5%,综合网损率12%。⑩取资产回报率为5%,用以测算盈利电价与综合销售电价。

49.电价测算依据、方法、结果、分析与结论。

(1)电价测算依据。以国务院国发[2002]5号文件关于容量电价、电量电价的规定为测算主要依据。

(2)成本、电价测算方法。采用区分容量成本和电量成本的量本利分析方法测算成本与电价。不论发供电与否均要支付的成本为容量成本,包括折旧、工资、管理费用,以及财务费用(即贷款还本付息费用);发供电时才支付的成本为电量成本,包括水费、材料、检修费用,以及购入电力费用(未用于测算,仅用于分析)。

(3)成本、电价测算出的数据、结果。按量本利分析方法和相关参数取值,其成本、电价测算出的数据、结果如下:

单位千瓦容量成本(折旧、工资、管理、财务费用)=347.50(元)

每千瓦时容量成本=0.113(元/千瓦时)

每千瓦时电量成本(水费、材料、检修费用)=0.03(元/千瓦时)

每千瓦时发供电综合成本(即售电成本)=0.143(元/千瓦时)

每千瓦时盈利电价(含税)=0.24(元/千瓦时)

每千瓦时代燃料电价(含税)=保本电价(含税)=0.15(元/千瓦时)

每千瓦时平均销售电价(含税)=0.20(元/千瓦时)

(4)按盈亏平衡点评价分析所测算电价。当盈亏平衡时,保本点发电利用小时(即保本点单位千瓦发电量)=2150(小时)。按发电设备年均利用3500小时计,超过保本点的发电利用小时为1350小时,其经营安全率为38.6%,符合一般经营安全率不低于35%的要求。当盈亏平衡,容量成本已予摊销,丰、平水期不需外购电力时,保本点以外的发供电量可以用自供电边际成本测算代燃料电价,经计算,其电价(含税)=0.053-0.096(元/千瓦时)。根据前面的测算,代燃料电价可以做到0.15元/千瓦时左右,丰、平水期可以做到0.10元/千瓦时以下,从而能够适应年人均收入800余元及以下的贫困农民的要求。

为保障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的安全性和减少风险性,在确保以低廉电价供应重点代燃料区居民户特别是贫困户代燃料等生活用电的同时,应以盈利电价供应配套负荷用电;余电全额上网,上网电价应不低于测算出的平均销售电价0.20元/千瓦时;不足电网补给,下网电价执行发电价加少量过网费,按照反推,宜不超过0.18元/千瓦时。(这也可考虑作为只发不供的代燃料电站的上网电价。)

(5)分析所测算电价得出的结论。代燃料电价(即保本电价)为0.15元/千瓦时;丰、平水期可低于0.10元/千瓦时。以户均年用电1500千瓦时计,户均年支付电费不超过200元,约占西部地区贫困农民户均纯收入6%左右。可以承受,是可行的。其他负荷用电的市场价格为0.24元/千瓦时,亦可执行农村水电企业现行一般综合销售电价0.35元/千瓦时,还可执行农网改造后的城乡居民到户电价0.45元/千瓦时。上网电价应不低于0.20元/千瓦时。不足电网补给,执行发电价加少量过网费,不宜高于0.18元/千瓦时。

50.只要全面认真贯彻中发[2003]3号、国发[2002]5号文件精神,坚持深化改革,完善机制,强化管理,搞好运营,实施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除可取得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外,可取得直接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益。根据前面有关公式和相关参数综合取值,并结合引入民营资本建设常规电源与代燃料电站实行股份制和创新机制,经预测,平均每千瓦农村水电装机年可创收1050元,年创税利637元(其中创税266元、创利371元)。带动机电、家电、冶金、化工、建材、建筑、运输、商业、旅游、信息、文化、教育等二、三产业发展,平均每千瓦可提供1-2个社会劳动就业岗位,年创工业增加值6585元,年拉动GDp增长10975元。平均每千瓦年可提供地方财税收入198元;平均入股农民每户年可分得红利100元以上。平均解决1户农村居民代燃料用电,国家投入2125元(东中西部平均数),增加发电装机0.85千瓦,保护12亩林免遭坎伐。到2010年我国农村水电装机将超过4000万千瓦,一年发电量至少相当于减少消耗4800万吨标准煤,减少排放1亿吨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其它有害气体。按照欧美发达国家减少排放1吨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需要投入40美元的标准估算,相当于一年创造40亿美元的效益,同时减少大量的大气污染。此外,减少烧柴,可减轻“亚洲棕云”造成的严重危害。

以上仅为预测。在实际工作中提高发电利用小时,发展配套负荷,降低损耗,减少成本,开拓经营,增加效益,更好服务的空间很大,因而在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效统一上,实践取得的成效必将比预测的更显著、更有说服力。

(五)农村水电改革发展的断想

51.对理论、思路、理念轻薄不得。没有理论的行业是立不住的行业,没有思路的部门是无所作为的部门,没有理念、失去方向的企业是自生自灭的企业。在理论、政策、思路、战略举措,以及在认识和把握事物发展内在规律而形成的坚定信念等等的指导和支撑下,在艰难险阻的夹缝中特别是在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冲击中走出来的中国农村水电事业,不仅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山区起着不可或缺的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在世界小水电之林中占有重要位置。汪恕诚同志在农村水电事业遭遇困难、挫折的时候说得好,打击小水电将犯历史性错误!对理论、思路、理念轻薄不得。说理论、思路、理念虽好但缺乏操作性的同志,除个别人云亦云者外,大抵是略有触及,浅尝即止,有时间去急、去说、去碰,无时间去学、去思、去实践。不了解农村水电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不知道农村水电改革发展的实践依据和法律法规政策依据,不清楚农村水电在水利、农业、能源和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属性与特点,以表象作结论、定走向,往往是不确当的。真正从实践和理论的结合上,深刻地了解农村水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重要性和地位作用,清醒地知道当前影响农村水电改革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仍是认识性障碍和体制性障碍,我们就能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不畏艰险的创新意识与勇气去克服困难,以开拓进取的创新眼光与态度去奋发工作,以坚轫不拔的创新意志与信念去探索追求。看似虚远,实则启迪开窍,举一反三,有利企业,有利行业,有利事业,有利部门,有利当前。

52.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有为才有位,有位更有为,事在人为。1998年下半年以来,在电力垄断体制的严重影响和水利部门不再管理水电的误导下,全国农村水电及电气化事业受到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小水电源于农村,源于消除贫困,是贫困山区、老少边穷地区人民的一大创举,是改革的先行者、开放的先锋,始终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始终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和重视。小水电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就是本质性的农村水电及电气化事业发展的内在规律。面对十分严峻的形势,原水利部水电司的领导和同志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在国务院办公厅、国家计委和一批老领导、老同志的支持下,努力认识和把握规律,坚守岗位,坚定信念,百折不挠,为小水电事业的生存巩固发展竭尽心力。许多省(区、市)的水利部门和农村水电企业在地方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从本地实际出发,发挥“中央与地方”、“电力与水利”两个积极性,坚持走治水办电相结合的道路,基本保持了思想不乱、队伍不散、工作不断。四川、重庆、吉林、广西等省(区、市)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和水利部水电改革发展思路,组建了省级水电集团公司,取得了农网改造资金的“一省两贷”。新出任水利部部长的汪恕诚同志,到任后,即亲自参与对《关于对加快农村电力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农村电力管理意见》(送审稿)的修改,在他于1999年元月首次主持召开的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上,就拿出讲话的一半时间,专门诠释朱镕基总理亲自签发的国务院国发[1999]2号文件的精神,专门讲解电力工业改革的方向与小水电改革发展的前景。经过汇报、调研、请示等多方面的艰辛工作和不懈努力,根据国务院批准的水利部新“三定方案”的规定、国务院2号文件赋予水利部的职责和朱总理“你们水利还有很大一块水电”的指示精神,经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同志批准,中编办批复水利部,新成立了农村水电及电气化发展局。针对农电“两改一同价”工作中违背电力工业改革方向的作法,汪恕诚同志多次写信、批示、讲话、报告,阐述坚持电力工业改革方向、支持小水电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其他部领导亲自主持召开全国水利系统农电体制改革会议、水利系统农电“两改一同价”现场会议,听反映,谈经验,说问题,讲形势,话发展……等等。新一届水利部领导班子的建立和前后上下开展的艰苦卓绝的工作,终使农村水电及电气化事业走出困境,得到根本转机。

此后,在部党组的领导和部领导的亲自过问、统筹部署下,在部水电局的引领、指导和组织实施下,全国农村水电行业依靠地方党委和政府,依靠广大干部职工和人民群众,紧跟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及时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一系列重要指示,认真贯彻执行中发[2002]2号、[2003]3号和国发[2002]5号文件精神,狠抓农村水电致富工程、水电农村电气化工程、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农村水电网“两改一同价”工程、无电乡村光明工程、农村水电现代化工程等六大工程的规划、启动和实施,以及积极推进农村水电体制改革,进一步实施农村水电资产战略性重组,强化农村水电行业管理,加强农村水电政策研究和规范化法制化建设等等,农村水电及电气化事业终于以新世纪新时期新使命新开局的姿态,迎来了又一个春天。

53.农村水电改革发展的实践依据。决定农村水电改革发展的实践依据极多,有全国的,有各省、市、县的,有全局性的,有典型性的,都具有翔实的数据与事例。这里仅用温家宝同志2001年11月19日致汪恕诚同志信中的一段话,即足以完整概括:“发展农村水电、加快农村电气化建设,是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条件。到2000年底,农村水电已遍布全国1/2的地域、1/3的县市、1/4的人口,使3亿多无电人口用上了电,特别是中西部地区、老少边穷地区有了水电的带动,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实践证明,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农村水电的决策是正确的,是符合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

54.农村水电改革发展的机构体制和法律法规政策依据。分别属于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范畴。涉及建国以来农村水电一直由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管理的机构体制沿革,涉及促进农村水电改革发展的一系列不断丰富的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回顾思索研究它,是为了以实践依据为基础,从不断变化的实际出发,坚持十六大完善发展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党的思想路线,进一步揭示农村水电及电气化事业发展本质性的规律、属性和特点,并探求、认识和把握新特征、新属性、新联系和新规律,把时代性、规律性、创新性统一起来,健全体制,完善法规,顺利有效地把农村水电及电气化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55.新时期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有关指示和国家出台的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为农村水电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和实行的新方针、新政策、新举措。

胡锦涛同志在200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加强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关键是要增加投入。随着国力的增加,我们要进一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和财政支出结构,增加对农业的投入,逐步形成国家支农资金稳定增长的机制。国家对农业的投入要优化结构、保证重点。要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尤其要增加对节水灌溉、人畜饮水、乡村道路、农村沼气、农村水电、草场围栏等‘六小’工程的投入。要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提高扶贫开发成效,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加快贫困地区脱贫步伐。”温家宝同志指出,水利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要认真学习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持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的方向,要把农村水电建设同经济建设、江河治理、生态保护、扶贫开发结合起来,进一步搞好治水办电,实施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加快农村电网改造,提高农村电气化水平,为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朱镕基同志多次讲话指出,要大力发展小水电,解决农民燃料和农村能源问题,促进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发展贫困山区、民族地区经济,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增加农民收入,加快脱贫致富,在这方面要给予扶持。2001年10月,国务院批准“十五”期间全国建设400个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指示,以及世纪之初400个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的启动,标志着农村水电及电气化建设实现伟大转折,经过建国后头30年的第一阶段、改革开放20年的第二阶段,进入新时期为贫困山区、老少边穷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支撑和保障服务,开创农村水电新领域的第三个阶段。

进入21世纪,国家出台的与农村水电直接相关的重要法律法规文件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中发[2002]2号、[2003]3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电力工业体制改革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务院颁布的《退耕还林条例》,《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完善退耕还林政策措施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体改办关于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国务院关于印发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电价改革方案的通知》,等等。

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指示和国家出台的有关法律法规文件规定,为农村水电发展指明了方向和应实行的新方针、新政策、新举措。对于掀起新一轮农村水电及电气化建设高潮,取得装机规模上新台阶,电气化水平有新突破;开创农村水电新领域,尽快选点启动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继续搞好农村水电网建设改造,把农村供用电提高到新水平;抓紧实施无电乡村光明工程,促进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积极采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管理方式建设和管理农村水电,加快现代化建设;以及农村水电行业加强水能资源的统一管理和农村水电资源的开发许可、有偿使用和市场交易管理;加强水库、大坝、水电站安全与发供电生产安全的监督管理和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按照“厂网分开、输配分开”分步实施的电力体制改革方案规定,坚持地方独立配电公司的改革方向,进一步保护和调动发展可再生清洁能源、绿色能源农村水电的积极性,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

56.农村水电改革发展重在体制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政策创新。以农村水电及电气化建设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和科技创新为动力,加快改革,强化管理,促进发展,全面实施体制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政策创新,把农村水电及电气化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57.实施体制创新。

----根据农村水电基础性、经营性同扶贫性、公益性、生态性相结合的属性与特点,农对水电行业要依法保护国有、集体产权,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同时保护私有产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要依法健全产权交易规则和监管制度,推动产权有序流转,保障各个市场主体的平等法律地位和发展权利。

----农村水电产权管理包括实物性产权管理和资源性产权管理两个方面,基于农村水电的属性与特点,对于前者要重视发挥价值与使用价值相统一的作用,不仅要求保值、增值而且要求安全、完整;对于后者要重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积极探索国有水能资源使用权的有效实现形式,通过出售、转让、参股以及量化一部分使用权给贫困地区农民等多种方式,在国有资本的参与下,引导民营资本、个人资本以及实行混合所有制经济,积极投资开发经营农村水电,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当前要在普遍组建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股份合作制企业以及民营企业的基础上,重点发展国有产权绝对控股的省级水电集团公司,并实行所有权、经营权与使用权三权分离,调动省、市(州)、县、集体、农民各个层次的积极性;同时发展壮大提高混合所有制经济和民营经济的规模和水平。

----要改革领导体制,转换经营机制,建立健全法人治理机构,按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三权分离的要求,强化制衡机制。建立和完善激励与约束机制。建立科学民主决策制度,执行失误追究制度。充分尊重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充分发挥工会和职工代表大会在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中的作用。增强法律意识和诚信观念,依法实施资产资本经营和开发生产经营。

58.实施科技创新。

----推进科技创新关键是知识创新。要以人为本,十分重视人才培养,努力创造有利于人才成长、吸引人才、培养人才、重用人才、保护人才的环境和机制。

----要积极研究制订科学技术政策和新技术推广计划,并组织实施。

----要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为目标,积极采用微机通讯及信息技术,不断提高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科技含量,推进规划、设计、施工、水文测报、水库调度、发供电生产经营和管理全过程信息化。要优化设计、优化施工、优化调度和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更好服务。

----要加快信息化进程,以科技进步为动力,全面和全过程地推进农村水电及电气化工作。

59.实施管理创新。

----农村水电行业要通过依法行政加强行政管理;通过规划计划、方针政策、指导协调服务加强行业管理;通过资产重组、结构调整、制度创新,建立和完善产权联接关系,加强产权管理;通过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实行改革、改造与管理相结合,加强企业管理,促进实现公司制改组、商业化运营、法制化管理。

----管理要实行五个转变:硬专家向软专家转变;过程管理向目标管理转变;生产经营向开发生产经营与资产资本经营相结合转变;行政负责人、书记哥俩好向相互制衡的领导体制与机制转变;硬管理向硬软管理相结合转变。

----当前要认真实行管理重点转移,以实施水能资源统一管理为根本点,加强规划计划、项目审查审批、开发许可工作,加强资源交易市场的规划与监管和设计市场、设备市场、建设市场的规划与监管,做好资源、设计、设备、建设等市场监管办法的制订和组织实施,做好设计标准、建设标准、运行标准等各类标准的制订和组织实施,制订与加强建设管理制度和质量安全管理,制订与加强发供电生产现场制度与安全质量管理。

----要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企业制度包括财产、组织、领导、管理等制度。现代企业制度是符合现代化社会化大生产、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制度。它的特征是: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标志,以完善的企业法人财产制度为基础,以有限责任为表征,以公司形态为代表。实现企业法人化,产权多元化,责任有限化,盈亏自负化。简言之,公司制(国有独资有限责任公司、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制度)就是现代企业制度。这之中,建立和完善出资人制度、确立企业完整的法人财产权是基础,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机构与制衡机制是重点,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强化管理是关键。

----要切实加强企业管理,以人本管理为中心,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基础工作和全员培训,狠抓企业整体素质建设。重视发展战略管理、安全管理、需求侧管理、资产资本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实现发供电安全经济文明生产经营。积极推进减人分流增效,实行创业再就业,转岗不下岗,分流不失业。积极培育市场竞争主体,充分发挥农村水电优势,降低成本,降低农村电价,开拓农村电力市场,增强实力,提高效益,更好服务。

水利水电管理与实务篇6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合同管理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管理的通知》(〔1999〕16号)指出:“必须实行合同管理制,建设工程的勘测设计、施工、设备材料采购和工程监理都要依法订立合同。”水利部《关于切实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工作的通知》也指出,项目建设要严格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建设监理制、招标投标制和合同管理制。显然,加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的合同管理,全面实行合同管理制,是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和项目参建各方的一项重要工作。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合同管理是指水行政主管部门和相关机构,以及水利水电工程参建各方依照法律和行政法规、规章制度,采取法律的、行政的手段,对合同关系进行组织、指导协调和监督,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处理合同纠纷,防止和制裁违法行为,保证合同法规的贯彻实施等一系列活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经济活动涉及的情况比较复杂,这就要求工程参建各方不但要熟悉国家基本建设方面的业务知识,而且要掌握工程建设方面的法律知识,要在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下严格履行合同,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合同进行动态管理,以达到预期的合同目的,实现预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合同的基本特征

合同是社会经济发展进步的产物,是社会法制化在经济活动中的反映。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合同是运用法律法规管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经济活动的必要手段,有着自身的基本特征:

1.合法性。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合同既受到国家法律、法规的约束,也受到技术规范和工程定额的约束。在合同拟制、谈判、签约、履行等过程中,有关参与人员必须要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预算定额,要依法办事。首先是合同主体要合法,《建筑法》和《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条款》规定,工程承包人要具备法人资格;其次是合同内容要合法,不能有违反国家法律、政策、计划的条款;再次是形式要合法,符合《合同法》的形式要求。

2.目的性。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合同以产生、变更或终止工程建设权利义务关系为目的,最终目标是完成工程建设任务。只有工程项目法人、勘测设计、监理和施工等有关各方有组织地实行合同管理,分别实现各部分的合同目标,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整体合同目标才能实现。

3.真实性。合同的真实性要求合同是当事人双方意思表示的真实一致,内容是可行的。即是说所订合同的内容,当事人双方都有能力全面履行,并且要按照合同所约定的内容全面履行。

4.严肃性。合同对双方当事人具有切实制约作用,所以要严肃对待,不能单纯把合同当作信任凭证。订立合同要严格合同审查制度,要有专人管理和解释,促进合同全面实现、全面履行。

5.预见性。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受到气候、地形、环境等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施工难度较高。这就要求在订立合同时,尽量预见到可能发生的各种不同类型情况,特别是不可抗力方面的条款要作出明确的表述,使合同双方在发生不可抗力的灾害时,有据可依,不至处于被动局面。

二、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合同的种类及范本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必须依法订立合同,项目法人与勘察设计、施工、设备材料供应商、监理单位等分别签订勘察设计合同、工程承包施工合同、设备材料采购合同和工程监理合同等。目前,勘察设计合同的范本是建设部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联合颁布的《建设工程勘察合同(示范文本)》和《建设工程设计合同(示范文本)》;工程承包施工合同的范本是水利部、国家电力公司、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联合颁布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合同和招标文件(示范文本)》,包括《水利水电土建工程施工合同条件》(GF-2000-0208)和《水利水电土建工程施工招标文件》;工程监理合同的范本是水利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联合颁布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监理合同(示范文本)》。

三、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合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从计划立项、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施工管理到运行管理,都直接与经济发生关系,都需要用合同的形式注释这种关系。因此,合同管理工作贯穿整个工程建设的全过程。近年来,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招标阶段的问题

招标阶段的问题多发生于施工合同,主要是招标不规范,为合同管理埋下了隐患。由于施工合同双方权利义务存在互异性,必然产生经济利益上的矛盾并表现在合同上。如某些工程在招标过程中,利用僧多粥少的心理对承包人提出一些苛刻条件,迫使承包人压级压价,给承包人增加额外负担,甚至直接压低中标价格,使承包人受到一定的经济损失。为顺利承包到工程,且迫于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压力,大多数承包人面对不够公正的合同条款也只能委曲求全。同时,有的承包人为提高中标率,搞联合投标,甚至恶意串通,抬高中标价,造成不正当竞争,扰乱建设市场,造成施工力量强、管理水平高的承包人不能中标,项目不能顺利实施,工程建设质量得不到保证,给施工合同管理带来被动。

(二)签约阶段的问题

1.合同主体不合格。合同当事人主体合格,是合同得以有效成立的前提条件之一。首先合同当事人应当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其次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应当具备相应的资质。例如,某大(2)型水库工程等别为Ⅱ等工程,项目法人未经招标与某丙级资质监理公司签订施工监理合同,根据《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单位资质规定》,丙级仅可以承担Ⅲ等以下水利工程的施工监理业务。该监理合同因此出现主体不合格问题。

2.合同文字不严谨。依法订立的有效合同,应当依靠准确明晰的合同文字体现双方的真实意思。合同文字不严谨、不准确容易发生歧义和误解,导致合同难以履行或引起争议。例如某水电站在与施工单位签订的三通一平工程承包合同中,对工程属性划分并不十分明确的项目,合同条款也未给予明确,仅在计价方式中写道“本工程项目总价暂定xx万元。其合同价款按四川省九二定额执行”。这一条款的缺陷较大:首先是适合工程的该省九二定额有市政与建筑之分;其次是合同未对工程的类别和相关配套文件加以注明。到底该按何种定额、何种取费标准执行,缺乏可操作性,结果就严重影响了合同的顺利履行。

3.合同出现违法条款。合同违法条款无效;若违法条款属于合同主要条款之一,将导致整个合同无效。例如某水利工程施工合同有一条款“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切大小伤亡事故,建设方概不负责,由承包人承担全部责任”。该条款显然违反《劳动法》、《民法通则》等有关责任事故、劳动保护和损害赔偿的相关规定,属于违法条款,不具备法律效力。

4.合同内容有缺陷。《合同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对合同的内容有明确的要求。如果不按法律法规要求签订合同,就会出现内容缺陷,从而影响合同的完整性和有效性。例如某堤防工程施工合同签约七日之内,项目法人就按总价30%支付给施工单位1500万元的预付款,后因施工单位把资金挪作他用,造成该项目后续工程无法正常进行。

5.合同与结算分离。在工程建设实施过程中,由于执行合同不严格,对竣工期限和罚责的履行不真实,出现了按合同无法结算的情况,于是只好合同归合同,结算归结算,相互分离,失去应有的作用。典型事例是某水利工程施工合同结算条件约定不明确,施工单位拖延建设工期达两年之久,最终仍无法按合同条款的罚责进行工程结算。

6.合同形式有缺陷。一些重要的经济合同的签定,法律法规明确规定要执行标准合同文本并经公证或鉴证才有效力,没有经过公证机关的公证、鉴证就开始履行是不具备法律效力的。

7.国际间合同疑问。我国加入wto后,越来越多的水利工程涉及国际间合同。有些合同使用境外文本,由于国情不同、语言文字不同,加上翻译问题,这些合同文本出现不少疑问。对这些疑问不能回避,必须在合同上加以澄清,弄清其含义,或堵塞其漏洞,以免造成损失。

(三)履约阶段的问题

1.违法转包或分包。根据法律规定,承包人不得将其承包的全部建设工程转包给第三人或者将其承包的建设工程肢解后以分包的名义分别转包给第三人。禁止承包人将工程分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单位。禁止分包单位将其承包的工程再分包。建设工程主体结构的施工必须由承包人自行完成。但在工程实际建设过程中,非法转包或分包的行为仍然存在,造成合同履行起来困难重重,工程质量很难保证,出现一些债务纠纷,造成工期拖延,给合同管理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2.不全面履行合同。全面履行合同,是指合同当事人双方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包括履行义务的主体、标的、数量、质量、价款或者报酬以及履行的方式、地点、期限等,都应当遵照合同约定。某些工程出现合同部分履行,部分不履行,就是不全面履行合同问题。

3.出现情势变迁没有及时变更合同。合同成立后,非由于当事人自身的过错,而是由于某些意外情况致使合同目的难于实现,需要对原合同进行适当修改,便于继续履行合同。有些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人员缺乏及时变更的意识,结果导致了经济损失。

4.缺乏必要的签证和函件往来材料。履约过程中的签证和函件往来是工程建设的需要,也是合同动态管理的需要。有些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人员对此不够重视,当发生纠纷时,经常由于无法举证而败诉。

5.缺乏及时沟通。合同履行过程中各相关部门缺少沟通,各自为政,给合同全面履行造成困难,也经常致使有关问题的处理出现相互推诿、难以解决的现象。

6.诉讼时效问题。我国一般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为二年,有些水利水电工程履约中出现了应该诉讼事件而没有及时诉诸法律,当时才发现已超过了两年的诉讼时效,无法挽回损失。

7.不注意随附义务的履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单位负有一定期限的质量保修义务。如在质保期内发现质量问题,应及时要求施工单位处理解决,这也是全面履约的要求。

四、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合同管理的作用

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逐步走向市场经济的今天,用计划经济模式的手段管理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办法已经不适应形势的发展要求,随着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法律手段的管理方法不断地被引进到各项管理中去。因此,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与管理部门在基本建设过程中不能仅仅重视专业管理、技术管理、行政管理等传统手段,忽视法律管理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者们应当充分重视合同管理的作用、认真对待并严格执行各类合同,从而达到高效的管理目的,为工程建设争得时间、赢得效益。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合同管理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简化管理环节。多年以来,我们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中,习惯于使用行政手段,使得工程建设实施过程中出现扯不完的皮、开不完的会,造成质量难于保证,进度难以按期完成,奖惩无标准,管理无章法。运用合同管理手段可以有效解决以上问题,严格按照合同约束和调节合同当事人双方的行为可以简化建设管理的诸多环节。

2.减少工程结算纠纷。工程结算,是控制建设项目投资的最后一道关口,工作程序较为复杂。由于某些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人员无视合同的存在,随意修改设计、增减子目,结算时仅凭现场代表的一句话就给予办理,一方面为极个别施工人员钻空子提供了机会,给国家和企业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另一方面严重影响工程项目投资的控制,甚至产生工程经济纠纷。唯有严格按合同规定执行,才能制约管理人员的行为,给工程结算提供一个切实可行的框定方案。

3.规范甲乙双方行为。一般来说,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的投资规模都较大,参与建设的现场管理人员手中直接掌握着支配工程建设资金的权力,稍有不慎,便会造成极大的浪费。特别是在用行政手段的方法管理工程建设时,往往某位领导、某位管理人员的一句话,就可以任意变更设计、任意改变取费标准,任意签署结算单据。通过合同管理,明确双方具体的权利与义务,有利于合同双方在合同执行过程中相互监督,以确保合同顺利实施。

4.保证工程进度和质量。在以往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由于缺少对工程投资情况进行经济分析研究,使得某些项目投资金额不断追加,工期一再延误,以致严重影响投资效益的发挥,造成国家财政或者企业资金的极大浪费。只有严格执行合同的工期条款才能切实保证工程进度。在工程质量方面,也只有严格按合同的质量要求办事,才能够避免或者最大程度地减少工程质量事故。最近几年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领域出现的多起人为工程质量事故,无不是未严格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技术规范和合同要求执行而引发的。

五、加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合同管理的措施

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中实行合同管理制,是建设管理体制在改革中迈向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关键,是建立法制经济的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合同管理,有利于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切实保障工程参建各方的合法权益,并确保工程建设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

1.增强法律观念,依法进行合同管理。当前我国建设行业法律法规日趋完备,尤其是《招标投标法》、《合同法》等的颁布实施,对工程招标及合同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水利系统也根据行业特点制定了有关政策、规范。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水利水电工程参建各方要加强法律学习和法制宣传力度,促使全体员工增强法制观念,提高守法意识,学会用法律法规约束自己、保护自己,用法律武器维护单位合法权益,促进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合同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应当认真阅读有关法律法规,并对所签合同的标的、计量标准、质量要求、价款支付方式、合同履行期限、地点、违约责任等等内容,应作出明确具体的解释,防止出现歧义,增强合同的严密性和可操作性。

2.强化合同管理意识,完善合同管理体制。遵循合同管理的法律程序,要从根本上改变那种靠行政手段管理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陈旧方法。由于合同本身的特征,决定了合同不同于单位内部的生产经营、人事、财务等管理工作,是一种受法律规范和调整的社会关系,涉及了大量的法律专业问题。因此,应建立专门的合同管理组织机构,例如设立法律事务部门或者设置法律顾问,来专门审核合同的签订和监督合同的履行。此外,也可以探讨建立单位计划、财务、质监等业务部门,以及纪检、监察、法律、审计等监督部门共同把关的合同会审制度,以期减少合同内容的盲目性。

3.加强学习培训,提高人员素质。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参建各方应选派具有丰富的工作实践经验、懂法律、懂管理、懂业务、懂财务、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并具有高度责任感和敬业精神的人员负责合同管理工作。对于合同管理人员要加强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素质;对于其他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也要加强合同交底,使他们熟悉合同内容,做到有理、有据、有节的执行合同,变被动执行合同为自觉执行合同。

4.严格合同的预管理,坚持合同审查制度。所谓合同的预管理,就是合同签订前对合同项目的计划立项、招标文件的编制及审查等,这是合同签订后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招标文件的编制和审查要以技术要求合理,商务要求严谨、公平,整体规划可靠为原则。坚持合同审查制度,是合同能否顺利履行的前提与保证。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合同审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建设项目是否具备合同签订的条件,合同内容是否符合法合规,合同条款是否详尽明确,工程等级和技术要求是否具体,是否符合国家规范标准,合同签定是否具有完备的手续。在工程招标时还应该对投标单位的主体资格、企业信誉、注册资金、隶属关系、财务经济状况、设备及技术条件、履约能力,与招标工程相类似的工程经验等进行严格审查,以确保中标单位的内在质量。

5.积极推广使用合同范本,签约之前广泛协商。使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合同范本有助于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防止合同缺项、漏项和不平等条款的出现,有关各方应积极推广使用。每一份合同签订之前,合同管理部门对于合同文本要严格把关,必要时请有关业务职能部门进行会审。合同双方针对合同条款特别是主要条款进行全面、深入、详尽的平等协商,在签约阶段解决双方分歧问题,达成一致意见,才能减少合同履行的难度。

6.加强合同实施监督,及时全面履行合同。合同实施监督是合同管理的日常事务性工作。在合同执行过程中,主管部门及项目法人应定期检查合同履行情况,并建立完善的合同实施监督和检查考核制度。在履行合同过程中,严格按合同约定办事,对质量、进度、安全、造价、文明施工等管理要求,都遵从合同约定。合同双方是平等的合同主体,一切事务的处理都以合同为准绳。监理工程师和设计代表,以及其他参建单位,都在合同规范的范围内履行职责。对于设计变更和自然因素造成的费用增加,依据合同条款规定,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处理。对合同履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问题,认真进行分析、纠正,对随意违反合同条款的行为要认真查处,通过正规化、规范化的合同管理防止因违规而造成不良后果。

7.充分利用电子信息化手段,提高合同管理工作的效率。随着现代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规模的不断扩大,工程信息量不断扩大,信息交流的频率与速度也在增加。电子信息化手段给工程合同管理提供了一种先进的管理手段。合同在签订、履行乃至终结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信息资源,这些信息资源既是现有合同的总结,又为今后的合同管理提供宝贵的经验资料。加强合同实施过程的信息管理,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建立项目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把整个项目建设涉及到的勘察、设计、施工、设备采购、监理咨询等合同文本存储在计算机内,并进行适当的分类和编码,对有关信息进行链接,随时掌握各个具体合同的实施动态,针对合同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析研究,不断提高合同管理水平;二是加强对项目参与方的信息管理,信息发出的内容和时间应有对方的签字,要及时处理对方信息的流入。

8.完善合同清算工作,加强合同索赔管理。合同履行结束,要逐一对合同进行清算。一方面合同竣工资料要求齐备并符合国家档案管理要求,另一方面对合同费用问题要有最终决算,双方对决算结果都要签字认可。此外,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合同经常出现索赔的问题。我国工程承包双方在合同履行中对工程索赔认识不足,缺乏推行工程索赔所需的意识和动力。施工合同是索赔的依据,索赔则是合同管理的延续。合同管理索赔要求承包商在签订合同时要充分考虑各种不利因素,分析合同变更和索赔的可能性,采取最有效的合同管理策略和索赔策略;在合同整个履行过程中,要随时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结合法律法规进行分析研究。加强合同索赔管理不仅有利于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水利水电工程参建单位尽快适应国际工程建设规范,提高未来的生存能力。

参考文献

[1]叶阳,何建新,刘建树.《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合同履行中常见问题及对策探讨》.《中国工程咨询》.2006(7)

[2]姚小平.《浅谈水利工程建设施工合同管理》.《中国城市经济》.2010(5)

水利水电管理与实务篇7

一、物业服务合同的性质和特征

物业服务合同,是指物业管理企业接受小区业主或业主委员会的聘任和委托提供物业服务,业主支付服务费用的书面协议。它明确了物业管理企业和业主各自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是建立业主和物业管理企业关系的法律文件,提供了当事人双方活动的范围和准则,是业主的权利保障书,在整个物业管理活动中处于核心地位。正确认识物业服务合同相关内容及注意事项,对每位业主都很重要。

1、物业服务合同的性质

在我国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实行的是福利分房,由政府房屋主管部门统一管理这些公有房屋,也有各单位自己投资建设,由单位安排专人管理房屋的情况,都带有极为厚重的行政管理色彩。用户与房屋管理者之间一般是所属关系,处于被管理和被领导的地位。

随着住房制度的改革,房屋所有权转归个人所有,享有了自主选择管理人的权利。物业管理企业通过合同获得物业管理的权利,为全体业主提供服务。根据合同,物业管理企业提供相应的服务,而业主要支付对应的物业服务费用。从这一方面来说,物业管理企业和业主之间是民事合同的双方当事人,是平等的主体,享有相当的权利和义务。「1两者之间成立的是民事法律关系,适用民事法律关系的基本原则:平等、自愿、公平、等价有偿和诚实信用原则。所以,物业服务合同是平等主体之间成立的民事合同,适用合同法的一般原则。

2、物业服务合同的特征

(1)物业服务合同是典型的民事合同,它不同于委托合同,是合同法十五种有名合同之外的无名合同,是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新型合同。它以提供物业服务为主要内容,协调物业管理企业与业主之间的关系,是关系人们生活居住的重要合同。在2002年稿的《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中,增加了物业管理合同,其第1318条定义为“物业管理合同是物业管理人受业主或者业主团体委托,为委托人持续处理物业管理事务,委托人支付报酬的合同”,将它定性为委托合同。但是在200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法(草案)》合同编则仅增加了保证合同一章,并未对物业服务合同作出规定。我个人认为,基于物业服务合同的典型性和重要性,而《物业管理条例》对物业服务合同规定极为简单,应该在合同法中增设物业服务合同,以规范和指导物业管理企业和业主的行为,保障双方的合法权益。在法律未作出明确规定时,则可适用合同法的一般规定。

(2)物业服务合同实现了所有权与管理权的分离。「2现代社会高速发展,要求实现社会化大分工,每个人精通自己行业的专业技术,而其他工作交由该行业的专业人员完成,知识专业化,行业分工化,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物业管理企业拥有专门物业管理技能,利用自己的技术为业主服务,行使管理权。业主是物业的所有人,基于所有权对物业管理企业进行监督。

(3)物业服务合同是双务合同。双务合同是指当事人双方互负对待给付义务的合同。在物业服务合同中,物业管理企业提供房屋及配套设备的养护、维修,小区环境卫生清洁和保安等服务,业主支付费用,双方的权利义务是相互对应相互依赖的。物业服务收费的一项基本原则是质价相符,充分反应了其双务性的特点。

(4)物业服务合同是有偿合同,要式合同。

3、物业服务合同是否委托合同

有人认为物业服务合同是委托合同。委托合同是指委托人和受托人约定,由委托人处理委托人事务的合同。「3物业管理企业受业主聘任,为业主提供服务,代替业主管理小区物业及相关事物。从这点看,物业服务合同与委托合同有相似之处。但仔细分析合同的特点以及当事人的权利义务,物业服务合同与委托合同存在极大的不同,不能将物业合同归属于委托合同。

(1)委托合同中,受托人应当按照委托人的指示处理委托事务,受托人以委托人的名义处理委托事务,产生的法律后果有委托人承担。而物业管理公司是独立的企业法人,有自己的经营方法,在业主将小区委托于其管理时,它以自己的经营费用,自己的名义开展业务,并独立承担对外法律后果。

(2)委托合同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委托人或者受托人可以随时解除委托合同。而对于物业服务合同,除合同约定的条件成就外,物业管理企业不得随意解除合同;业主委员会只有在业主大会以经物业管理区域内全体业主所持投票权2/3以上通过决议后才能解聘物业管理企业,也必须满足合同解除的相关条件。

(3)委托合同一般是无偿合同、不要式合同。物业管理是一种市场经营服务型企业行为,物业管理企业提供服务,业主支付报酬,是有偿合同。物业服务合同应当采取书面形式,有的地方物业管理条例还要求在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备案,是典型的要式合同。

二、物业服务合同的订立-业主选择物业管理企业自由

根据契约自由原则,当事人可以自由选择相对人。在物业服务合同中表现为业主可以自由选择为其提供服务的物业管理企业。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开发商在房屋竣工出售前,常常选定一个物业管理企业为它管理物业,即前期物业管理。通常,该物业管理企业或者是开发商的下属企业,与开发商利益一致,或者由原来的房管所转变而来,受到行政单位制约。开发商捆绑销售,强制业主同意其选定的物业管理企业,或者行政部门加以干涉,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业主的选择自由。虽然业主大会成立后,可以通过决议选择其他的物业管理企业,但是多数情况下,业主们出于方便等考虑,会接纳前期物业管理企业继续为自己服务。等到出现问题时,根据前期物业服务合同的内容,业主常常处于弱势,其利益难以追回。所以,要保障业主的权益,首先要规范物业管理企业,使之与房地产开发商和行政单位脱钩,成为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现物业管理企业和开发商之间的平等主体关系。只有这样,开发商才能从维护整个物业的角度,选择合适的物业管理企业,符合业主的利益,同时能够防止传统的行政权力干涉业主的选择自由。2001年9月,景洲大厦在深圳首开先例,第一次由业主投票表决成功炒掉了地产开发商属下的物业管理公司,使房地产行业流行多年的“谁开发谁管理”的物业管理模式成为终结,在地产物管界引起了轩然大波,被媒体称为“景洲事件”,得到了国家建设部的肯定,推动了中国房地产物管行业的改革,其目标就是“房地产必须与物业管理分离”,「4为业主更好的行使自由选择权提供条件。

选择物业管理企业的自由是业主们的自由,其权利是以在业主大会中行使投票权的方式实现的。“选聘和解聘物业管理企业,必须经物业管理区域内全体业主所持投票权2/3以上通过”,实行的是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所以单个业主的自由是受到一定限制的。物业服务合同是由业主委员会代表业主签订的。实践中出现了业主委员会为了物业管理企业所给的好处,而在选定物业管理企业或者议定具体条款时,与业主大会的决议不符的情况,这样的行为无疑侵犯了业主的权利,业主可以联名要求业主委员会召开业主大会,罢免业主委员会,同时申请法院以业主委员会和物业管理企业恶意串通,侵害业主利益为由而宣告物业服务合同无效。

三、合同主要条款-物业服务费用

物业服务收费是指物业管理企业接受业主聘请,对城市住宅小区内的建筑及其设备、公用设施、绿化、交通、治安和环境等项目开展维护、修缮、整顿服务以及提供其他与居民生活相关的服务所收取的费用。作为物业合同的一项主要条款,服务收费关系到每一个业主的切身利益,是现今物业管理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也是物业纠纷中涉及最多的问题。「5

1、合同相对性原理-物业服务费的交纳

合同关系具有相对性,它主要是指合同关系只能发生在特定的合同当事人之间,只有合同当事人一方能够向另一方基于合同提出请求或提讼;与合同当事人没有发生合同上权利义务关系的第三人不能依据合同向合同当事人提出请求或提讼,也不应承担合同的义务和责任;非依法律或合同的规定,第三人不能主张合同上的权利。「6所以,在履行物业服务合同,提供物业服务和交纳物业服务费用的过程中,必须明确合同的双方当事人是物业管理企业和业主,不要和其他合同相混淆。

(1)区分物业服务合同和售房合同

要注意,物业服务合同与售房合同是两个独立、互不相干的合同。售房合同的双方当事人是购买人(业主)和房地产开发商,物业服务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则是业主和物业管理企业。

在实践中,许多房地产开发商为了吸引更多的购买人,把物业管理也作为一个卖点,打出“如购买房屋则送(免)半年物业服务费用”这样的促销广告。这实际上超出了其售房合同的范围。虽然业主可以在物业服务合同中约定,由开发商代替业主交纳半年的物业服务费用,但实际履行时,由于得不到开发商的实际承诺常常引起争议,业主利益无法得到保障。有的开发商在其售房合同中约定了物业服务的内容,在房屋交付之后,把物业交由自己下属的物业管理企业或者某一个部门管理,实际上提供的物业服务水平低下,并且以维护开发商利益为主,忽视业益。所以,业主在购买房屋时,一定要理清楚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签好售房合同,不要被开发商的“物业”条款所迷惑。

正因为物业服务合同和售房合同时相互独立的,所以物业服务费用与购房款无关。因而,开发商不能以业主没有预交物业服务费用而拒绝交付房屋,同时买房人也不能以房屋存在缺陷而拒绝支付物业服务费。对于前期出现的遗留问题,如果保修服务可以解决的,通过保修服务解决。通过保修服务解决不了的问题或者其他非保修方面的问题,应该由开发商负责解决。开发商应该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合同约定等,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开发商和买房人都只能依照合同的约定来履行义务和追究相对人的责任,从而保护自己的权利。

(2)物业管理企业不能以停电停水的方式逼缴物业服务费用

目前,很多居民小区都出现了物业管理公司用停电停水的方法相威胁,逼迫业主交纳拖欠的物业服务费用的情况,消费者协会的统计也表明这类投诉处于前列并有不断上升的趋势。「7这类问题,涉及到业主的日常生活,极易引起业主和物业管理企业的矛盾,导致业主的愤怒。对于其处理,应当引起重视。

物业管理企业的权利主要是依据物业服务合同收取物业服务费用。实际工作中,物业管理企业往往基于委托向业主代收水费、电费、有线电视费用。而且,物业服务合同中也往往订有业主不交纳物业服务费用,物业管理企业可以停电停水的条款。因此,物业管理企业普遍认为,业主不交纳物业服务费用,物业管理企业停水停电,既是合同的约定,也符合常理,并没有不妥。

同样,物业服务合同与供水供电合同是两个独立的合同,涉及不同的合同当事人。小区业主供水供电合同的相对人是供水公司和电力供应公司。根据权利义务相一致的原则,用水用电人有义务交纳水费和电费,供水供电公司有义务按照约定供水供电。也就是,用水用电人有要求供水供电的权利,而供水供电公司相应的享有收取水费电费的权利。根据双务合同履行中抗辩权行使的原则,如果用水用电人不履行交纳水费电费的义务,则供水供电公司可以拒绝履行供水供电的义务,即供水供电公司此时有停水停电的权利。可见,享有停水停电权利的权利人是供水公司和电力供应公司。物业管理企业并不是小区业主的供水供电人,不享有停水停电的权利。在物业服务合同中,双方当事人约定在业主不交纳物业服务费用的情况下,赋予物业管理企业停水停电的权利是不合理的,因为这一约定侵犯了供水供电人的权利。在合同法上,这属于涉他合同条款,这种条款必须经过第三然即供水供电人的同意,否则是无效的。并且,由于供水供电义务所对应的是交纳水费电费义务,即使供水供电公司授权物业管理企业代替其收取水费电费并可以停水停电作为收取费用的手段,物业管理企业也不能以停水停电催缴物业服务费用,只能以它来催缴水费电费。因为,供水供电不是物业管理企业提供的服务,其从供水供电公司得到授权的范围是有限制的。

过去,物业管理企业往往代收整个小区的水费、电费、有线电视费等公共服务费,同时向业主收取一定的手续费,这是作为物业服务收费的一个组成部分写入合同的,是由《城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服务收费暂行办法》所明确的。现在,新的《物业管理条例》规定,物业管理区域内,供水、供电、供气、供热、通讯、有线电视等单位应当向最终用户收取有关费用。物业管理企业接受委托代收前款费用的,不得向业主收取手续费等额外费用。从而明确了公共服务提供人与业主之间的直接关系,理清了物业管理企业、业主以及提供公共服务的主体之间的关系,防止物业管理企业利用其便利的条件,侵害业主的利益,获取不正当的收益。当然,物业管理企业依照合同收取物业服务费用的权利,也必须要给予保障。在业主拒不交纳物业服务费用时,物业管理企业应当依据合同的约定或者法律的规定,采取合法程序来保护自己的权益,比如申请业主委员会督促业主交纳物业费用,亲自上门与业主沟通,向法院提出诉讼,或者依双方合同中订立的仲裁条款申请仲裁等等。

(3)物业管理企业未公布财务报表,业主能否拒绝交纳服务费用

在物业服务合同中,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是明确的:物业管理企业应当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的约定,提供相应的服务;业主应当根据物业服务合同的约定交纳物业服务费用。实际生活中发生了这样的案例,物业管理企业没有按照规定或者约定公布其财务收支状况,业主们拒绝交纳物业服务费用,引发争议。在这种情况下,业主究竟有没有权利拒绝交纳物业服务费用,有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是:如果物业管理企业按照合同提供了质价相符的服务,尽管没有公布其财务状况,业主也应该交纳服务费。另一种观点认为:定期公布财务报表是物业管理企业的义务,如果其不履行义务,业主就可以行使抗辩权,拒绝交纳服务费。我个人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对业主与物业管理企业的服务合同进行分析,然后做出判断。

第一,如果物业服务合同中约定“物业管理企业应当定期公布物业服务费用收支状况,如果不公布的,业主有权拒绝继续支付物业服务费用”。根据合同意思自治原则,当事人之间的合意达成的契约,在当事人之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所以,业主可以暂时拒绝支付服务费用,并通过业主委员会要求物业管理企业尽快公布。如果物业管理企业及时补正的,业主也应该及时补交服务费用。在被称作物业管理行业的“204条”-《深圳景洲大厦物业管理服务合同》中,第四条(物业管理服务费及其管理)第八项明确规定:景洲大厦物业管理服务费所有收支账目,按政府规定由乙方每3个月向业主公布一次(张贴时间不少于1个月),账目公布前送交业主委员会审核备存。账目公布时间为每季度后的次月15日以前,特殊情况延迟公布账目需书面告知业主委员会。乙方不公布账目,业主有权暂停支付物业管理服务费。

第二,如果物业合同中仅规定物业管理企业应当定期公布财务收支报告,并未规定业主的权利,此时,合同的主给付义务是物业管理企业依照约定提供服务,业主依照预定支付费用。物业管理企业定期公布其财务收支报告,是其根据诚实信用原则所负有的附随义务。在双务合同中,根据同时履行抗辩权的行使条件,一方单纯违反附随义务,但已履行了主给付义务,另一方不得援用同时履行抗辩权。「8所以,物业管理企业提供了质价相符的服务,业主就应当支付物业服务费用。对于物业管理企业的财务报告,可以通过业主委员会督促其公布或者要求业主委员会进行检查。

对物业管理企业使用物业服务费用的情况进行监督,是业主监督物业管理企业工作的重要方式。如何保障业主的这一权利呢?最好的做法就是学习深圳景洲大厦的做法,以合意的方式在物业服务合同中约定,物业管理企业不公布账目,业主有权暂停支付物业服务费。物业服务费是物业管理企业赖以生存的资金来源,这样的约定必然促使物业管理企业及时、全面的公布财务帐目。

3、关于开发商空置物业服务费用的交纳问题

实践中,由于开发商与物业管理企业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两者通常约定,对于开发商尚未售出的空置物业,不交纳或者少交纳物业服务费用,则小区的物业服务费用只能由已经入住的业主全部承担,利益受到损害。小区的物业服务费主要是公共收费,包括公共设施、设备的日常运行、维修及保养费,绿化管理费,清洁卫生费,保安费,办公费等。从这些费用的构成来看,物业服务费不会因为物业是否空置而有太大的变动。并且,对于业主来说,物业服务费用都是入伙预收的,即物业费在交房时即开始支付,而无论是否实际入住,即使交房后空置,也要交纳相应的费用。「9所以,开发商为空置物业支付与业主相平等的物业服务费用,才是公平的做法。新的《物业管理条例》第47条第二款规定,已竣工但尚未出售或者尚未交给物业买受人的物业,物业服务费用由建设单位交纳。从而解决了开发商空置物业服务费用的交纳问题,保障了业主的权益。

四、结语

物业服务合同是整个物业管理关系的核心。它是建立业主与物业管理企业之间关系的重要法律文件,是约束当事人双方行为的“法律规范”,双方当事人都应该给予充分重视,尤其应明了自己的权利与义务。对于法律上没有规定或者规定模糊的事项,应当在合同中明确约定。虽然新的《物业管理条例》在很大程度上规范了物业行业和物业服务活动,但是对于小区物业管理中的一些争议问题和细节问题,还没有做出规定。在我国的物权法和合同法也未提供相关法律依据的情况下,要得到最满意的物业服务,最好的方法就是在物业服务合同中尽可能全面、详细的对各项事物做出约定,然后由双方当事人善意,诚信的履行合同,依据合同解决一切纠纷。我国实践中深圳市福田区景洲大厦业主委员会与深圳市金风帆物业管理发展有限公司所签订的《深圳景洲大厦物业管理服务合同》就是这方面的典范,集中解决了实践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给出了相关处理措施,值得各地业主学习和借鉴。

参考文献:

「1周柯主编。物业规范管理教程「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1。

「2夏善胜主编。物业管理法「m。法律出版社2003:159。

「3《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三百九十六条。

「4搜狐焦点房地产网()《深圳景洲大厦物业管理服务合同》。

「5刘玉。物业收乱与难的症结所在「J。价格与市场1999(5):28。

「6王利明崔建远著合同法新论·总则(修订版)「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27。

「7《北京现代商报》2003年9月8日。

水利水电管理与实务篇8

关键词:水电项目业主管理模式

一、导言

工程项目的实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有其内在的客观规律,需要采用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去实现。随着科学技术和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工程项目的规模越来越大,技术性和系统性越来越强,复杂程度越来越高,对工程项目实施专业化、科学化和市场化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为了适应这种客观需要,国际上通常根据工程项目的特性,选择不同的项目管理模式去组织和实施。结合我国水电建设管理体制的改革,针对国内不同

类型水电工程,研究适合我国水电工程的项目管理模式具有现实意义。

二、水电工程项目分类

近10多年将是我国大型水电项目开发的黄金时期,随着三峡、二滩、雅砻江、金沙江等一批大型流域水电开发企业的成长壮大,以及2002年国家电力公司拆分后形成的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中国华电集团公司和中国大唐电力集团公司等五大发电集团公司的加入,竞相掀起了水电开发的热潮。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大型水电项目的开发必将成为此领域世界的焦点。与此同时,它也将使我国现有的大型水电项目管理模式面临巨大挑战。尽管平行发包模式仍将在很长时期内作为大型水电工程项目管理的主导模式,但随着时代的进步,这种模式的缺点也越来越突出。在借鉴国外通行项目管理模式基础上,通过大胆探索与创新,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多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型水电项目管理模式,成为一种必然要求。

三、不同规模水电工程项目的模式选择

(一)我国采用的不同承发包模式

我国水电建设中几乎所有的大型工程都采用平行发包模式。这种模式是我国现行体制环境下的主导模式,它对于工期要求不高,竞争不激烈,人力资源不紧张的市场环境还算适应,相对于改革开放前的自营式有很多的优点。但是随着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这种模式本身也表现出一些主要缺点,如招标采购和合同管理工作量大,需要协调的方面较多,项目业主机构庞大,人力资源成本高,项目建成后富余人员安置等问题,而更重要的是在平行发包模式下设计与施工的分离,产生了一系列对项目业主的不利情况,设计方和施工方的积极性无法调动,工程参建各方的利益很难统一,可能会导致投资增加甚至失控,工期延长甚至不确定等情况。但在目前情况下,平行发包模式仍将在一定时期内作为我国大型水电工程的主要项目管理模式。

epc模式适应了工程建设的专业化、科学化、规模化、集成化和市场化的要求,通过市场竞争机制,择优选定能够对建设项目实施阶段的全过程、全面负责的总承包商,有利于充分发挥设计在建设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使工程项目的整体方案不断优化,有利于克服设计、采购、施工相互制约和脱节的矛盾,使设计、采购、施工各阶段工作合理交叉,有利于工期。我国的水电设计、施工企业在几十年的水电建设中,积累了十分丰富的设计、施工经验,也有适合自己的项目管理模式,因此只要在此基础上对这些经验加以归纳整理,并对设计和施工单位进行整合,就能够创造出更适合大型工程建设需要的项目管理模式。

pm是以项目管理为核心,用现代项目管理理论和方法,以高度专业化、科学化、市场化的手段,对工程项目的前期策划与项目定义,对项目实施的进度、费用、质量、资源、财务、风险、安全等全过程实行动态、量化管理和有效控制,以达到最佳的投资效益。项目管理公司是长期从事工程项目管理的永久性专门公司,具有与项目管理承包和工程总承包相适应的机构、功能、经验、先进技术、管理方法和人力资源,能够达到项目业主所期望的最佳项目建设目标,这是项目业主直接进行项目管理无法实现的。我国相关企业曾有过与项目管理服务类似的如咨询、监理、招标、协助业主进行设备采购,设计企业一直都在做河流规划和单个水电站项目的经济分析比较,这些服务工作的组合,就是项目管理服务的大部分内容。应该说,应用项目管理服务承包有基础条件。

(二)不同时期项目管理模式的变革

总结我国水电项目管理模式变革的历程,不难发现,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启蒙、随后逐步发展成型的平行发包模式,仍然是当前的主导模式。但是,在过去20多年的改革历程中,这一主导模式也在悄然地发生着一些变化。首先,在此简要回顾一下具有代表意义的几个工程建设管理的基本情况:在1994年正式开工的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建设中,在3个主体工程的国际招标中,承担大坝、引水系统和地下厂房土建工程的企业分别为xld/ic-1标承包商黄河承包商(yrc,中国和意大利的联营体)联营体、xld/ic-2标承包商中德意联营体(cgic,中国、德国和意大利联营体)、xld/ic-3标承包商小浪底联营体(xjv,中国和法国的联营体)。

近几年来,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国电大渡河水电开发公司(公司股东分别为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国电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和四川川投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成立了瀑布沟水电站建设分公司,深溪沟水电站建设管理局,国电大渡河大岗山水电开发有限公司,猴子岩水电站建设分公司,双江口、金川、巴底、丹巴、枕头坝、沙坪等水电站建设分公司筹备处以及大渡河流域梯级电站集控中心筹备处和瀑布沟水力发电总厂筹备处等,形成了以流域开发为中心,电力生产、流域开发、综合发展“三线并进”的发展格局。

以上分析表明,我国大型水电建设管理目前正在出现一种发展趋势,即逐渐放弃由自己投资、再由自己组建队伍具体管理项目建设的模式,转而由项目管理公司承担项目的建设管理任务。

四、结论

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当今水电项目的工程规模正日趋大型化和复杂化,投资额越来越大,业主需求也产生了很大改变。业主不仅希望承包单位在项目实施全过程中提供更为全面的服务,而且需要承包单位提供更为多样化的服务,对承包单位的综合实力、规模等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大力发展国际型工程公司,将不仅会大大提高工程总承包服务的技术含量,体现出一种服务水平的差别,而且,设计与施工的结合,将会使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和技术实力大大增强,将有利于促进国内水电建设管理水平的提高,并推动水电工程承包企业更广泛地参与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竞争。

参考文献:

[1]何伯森,张水波,许剑涛等,国际上工程项目的管理模式及其风险分析.工程经济,2005年,第10期.

水利水电管理与实务篇9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合同管理工作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a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合同管理是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我们必须重视并加强合同管理,积极借鉴国际上先进的合同管理经验,逐步缩小与西方国家之间的差距,力争把我国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合同管理工作做好。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合同管理是指水行政主管部门和相关机构,以及水利水电工程参建各方依照法律和行政法规、规章制度,采取法律的、行政的手段,对合同关系进行组织、指导协调和监督,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处理合同纠纷,防止和制裁违法行为,保证合同法规的贯彻实施等一系列活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经济活动涉及的情况比较复杂,这就要求工程参建各方不但要熟悉国家基本建设方而的业务知识,而且要掌握工程建设方而的法律知识,要在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下严格履行合同,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合同进行动态管理,以达到预期的合同目的,实现预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合同管理概述

1.1、合同

简单来说,合同即契约,是伴随着商品经济而产生的,是经济活动中社会法制化的反映,具有法律效力。

依照《合同法》的规定,建设工程合同是指为完成一定的建安项目,由具有法人资格的承包方和发包方经过商定,明确双方权利与义务的书面协定。

1.2、合同管理

指水利水电建设主管及相关机构、以及承包单位、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等各方,为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在遵守法律法规制度的前提下,采取一系列活动,监督、指导、组织和协调合同关系,保证合同全面履行。

1.3、基本特征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合同,具有合法性、严肃性、真实性、目的性和预见性等基本特征。

1.4、任务

充分运用监督、指导、组织和协调等手段,依法保护合同双方合法权益,促使合同双方依法履行合同的签订与变更、承担违约责任、合理处理合同纠纷等义务,杜绝与制裁违规违法行为,保证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

2、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合同管理的重要作用

合同管理是我国水利建设相关主管部门及单位按照相关制度与法规,对合同关系实施组织与协调,防止并制裁违法行为,处理施工合同纠纷,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等的一系列活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逐步确立,由于工程合同具有公平、科学的特性,同时它还具有法律效力,因此,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实行合同管理,使我国的工程建设有据可依,在发生纠纷时能有章可循,合同管理可以规范我国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市场。此外,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合同管理还具有以下作用。

2.1、合同管理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重要科学依据,同时它也是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管理的核心,合同管理、成本管理、材料管理、质量安全管理、计划管理等共同构成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管理,其中,合同管理贯穿于整个项目管理过程,它是进行其它管理的重要基础和主要依据。

2.2、合同对各合作主体之间具有约束规范作用,对合同各主体的权利和义务都做了明确的规定与说明,它是明确合同主体权利和义务的一种协议文件。做好合同管理工作,可以保证参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各单位的权利实现,同时也督促其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保证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正常发展。

2.3、水利水电企业的信誉在一定程度上也需要合同管理来保障,当前招标投标中,大多评标都会涉及企业的社会信誉和合同履约率,加强合同管理,可以提高合同履约率,为企业带来良好的社会信誉和经济效益。

2.4、由于水利水电工程项目间接口复杂、涉及金额较大、建设周期长等特点,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业主、材料供应商及承包商间难免会发生各种纠纷,当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发生纠纷时,合同管理是其解决的重要法律依据。

3、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合同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合同管理工作起步较晚,虽然近年来我国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合同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着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合同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等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合同的签订与履行不够严肃

合同是签订双方发生纠纷时,问题解决的重要依据,如果没有有效的合同制约,纠纷发生后会比较麻烦。目前业主急于开工,与承包商草签协议的情况经常发生,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双方一旦发生分歧,由于合同条款粗浅,草签的协议根本不能为纠纷的解决提供有效的依据,这同时也降低了合同的执行效力。

3.2、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合同管理专业技术人才较少,目前我国合同管理的主要障碍就是缺乏专业的合同管理人才。合同管理要求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较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它是一项知识面较宽#专业化程度较高的管理工作。

3.3、合同履约率较低,合同双方中一方或双方出现违约的情况时有发生。对于投标项目,实际施工与标书内容存在较大出入,在施工中部分承包方的人员配备及其资质与合同严重不符,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速度缓慢,延长工期的情况也经常出现,这都极大的降低了合同管理质量。

3.4、由于水利水电工程地下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在制定合同时,无论是承包商还是建设单位对现场的了解程度与真实情况总会存在一定出入,因此,在合同执行过程中,可能会经常变更合同款项。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受到现场条件的限制,部分施工作业与合同约定有很大不同,加之施工中遇到的许多问题在合同中都没有提供对应的解决措施,这都需要对合同进行补充。

4、加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合同管理的措施

加强合同管理有助于推进国际一体化,更是市场经济的要求和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切实加强合同管理,有助于提高项目管理的水平和实施效果,推动项目管理向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方向发展,确保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

4.1、加强合同管理的规范化,积极推行合同范本

基于合同范本具有条款完备合法、严密性强、可操作性强等优点,有助于权利与义务的明确,能有效防止合同漏项、缺项及非法或不平等的条款等情况的出现,因此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要大力推广使用合同示范文本。

4.2、强化合同审查制度

建立严格的合同审查制度,对合同签订条件是否成熟、合同主体是否合格、内容是否合法、手续是否完备、投标企业基本情况和相应资质等内容进行严格审核,以确保合同能够全面、顺利的得到履行。

4.3、加强合同资料管理

建立健全合同资料管理制度,规范签证与往来函件的发放、签收程序和手续。

4.4、强化管理意识,完善管理体制

加强合同管理,要遵循法律程序,强化管理意识,建立健全合同管理机构,实施合同会审会签制、合同章专用制与法人委托制等制度,降低合同管理中的盲目性。

4.5、树立法律观念,实施法制化管理

《招标投标法》等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为合同管理提供了良好的法制保障。

各级机构和相关人员要树立法律观念,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学会知法、守法、用法,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约束自己,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推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事业健康向前发展。

总之,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稳步快速发展,我国建设了大量的水利水电工程,水利水电行业作为我国的一个重要基础性行业,它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为此,我国政府十分重视水利水电工程建设。

参考文献

[1]邱远波.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合同管理工作之探讨[J].企业导报,2011,02:59-62.

[2]成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合同管理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1,21:114.

[3]姚晔.浅谈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合同管理工作[J].科技与企业,2011,16:40-41.

水利水电管理与实务篇10

目前,全国水利系统正在贯彻落实党的*和*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按照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要求,全力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我们召开全国农村水电工作座谈会,主要任务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认真落实部党组的工作部署,总结今年工作,理清农村水电发展思路,明确任务和措施,做好明年的工作。

一、20*年农村水电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年初南方发生了低温雨雪冰冻灾害,5月发生了汶川大地震。面对历史罕见的自然灾害,农村水电行业广大干部职工在部党组和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战胜了灾害,经受住了考验,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1、抢险救灾取得重大胜利。年初发生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导致湖南、贵州、江西、广西等省(区)电网遭受严重破坏,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受到严重影响。5月发生的汶川大地震,造成四川、重庆等七个省(市)822座水电站受损,一些电站一度出现高危险情。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农村水电行业广大干部职工,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敏锐性、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应急处理能力,迅速投入抢险救灾工作,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在电力主网因灾解列、大面积停电的情况下,小水电发挥分散分布式供电的优势,在迅速恢复供电、保障电网安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据不完全统计,在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中,有200多个县城、2000多个乡镇依靠小水电保障了节日和电力主网恢复重建期间的供电,并为保障京九、鹰厦、渝怀、湘黔等铁路畅通发挥了关键作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通过修复当地的小水电及配电网,短时间内恢复了汶川、茂县、理县、彭州县城和部分乡镇的供电,有力地支援了抗震救灾。

2、农村水电保持较快发展。据统计,今年全国农村水电新增装机容量560万千瓦,超过了年初确定的新增装机容量400万千瓦的目标。在建装机容量2000万千瓦,年末全国农村水电装机容量(5万千瓦及以下)将超过5000万千瓦,年发电量1500多亿千瓦时。

3、水能资源管理不断加强。基本完成了全国农村水能资源调查评价工作,全国农村水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为1.28亿千瓦,比1980年普查的0.89亿千瓦增加了44%。《中小河流水能资源开发规划编制规范》等技术标准基本编制完成。地方水能资源立法工作取得进展,继《湖南省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管理条例》出台后,今年9月吉林省又出台了《吉林省水能资源开发利用条例》。辽宁、湖北、广东、广西、陕西和新疆等省(区)也逐步开展了水能资源立法的有关工作。目前全国已有12个省(区)以地方性法规和政府文件等不同方式明确由水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水能资源。

4、农村水电安全监管逐步到位。加强了与国家安监总局、电监会等部门的协调,加大了安全检查、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改力度,组织开展了对重大安全事故的联合督查。在近几年清理整顿违规水电站的基础上,召开了全国违规水电站清查整改工作座谈会,对全国违规水电站清查整改工作进行了再动员再部署。各地高度重视,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违规水电站进行了全面整改,对尚未整改的其他违规水电站明确了完成时限、责任单位和责任人。

5、水电农村电气化和小水电代燃料建设持续推进。列入“十一五”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规划的460个县的骨干项目全面开工,小水电代燃料扩大试点项目70%已建成发挥效益。编制完成了《2009~2015年全国小水电代燃料工程规划》,对拟于近期实施的200多个小水电代燃料项目进行了审查,为规划的实施打下了基础。

6、行业管理职能得到加强。今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水利部“三定”方案明确水利部“按规定开展水能资源调查,按规定指导农村水能资源开发,指导水电农村电气化和小水电代燃料工作”。9月,水利部印发的部机关各司局主要职责、内设处室和人员编制规定,明确了水电局的“三定”方案。目前,全国已有7个省(区)的水电局(处)纳入公务员管理序列。

二、农村水电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农村水电工作。党的*和*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明确提出要发展小水电等清洁能源。连续几年的中央1号文件明确要求,加强农村水能资源规划和管理,推进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扩大小水电代燃料建设规模,加大对贫困地区农村水电开发投入和信贷支持,继续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国务院通过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在水能资源丰富地区,结合水电农村电气化和小水电代燃料,加快开发农村水能资源,到2020年全国农村水电装机容量达到7500万千瓦。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国家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中央大幅度增加了水利投入。水利部党组贯彻落实中央精神,提出要把包括农村水电在内的民生水利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水利工作的重点。虽然今年中央首批用于水利的200亿元投资没有农村水电,但可以肯定从明年开始农村水电投入会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但是,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和电力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曾经极大地促进了小水电发展的“自建、自管、自用”方针和“以电养电”、“小水电要有自己的供电区”等政策面临新的情况。民营资本大量进入小水电开发领域,在促进水能资源开发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问题。当前电力供求关系也发生了变化,电力需求已不再是突出矛盾。农村水电发展面临新的挑战,理念需要调整,政策需要跟进,管理需要加强。

当前,农村水电工作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统筹流域水资源综合利用,科学编制规划,严格资源管理,规范建设秩序,强化监督措施,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法规政策,与农民利益、地方发展、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结合,走科学、有序、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紧紧抓住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的机遇,争取农村水电更大的投入,加快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扩大小水电代燃料规模。主要任务是:

1、加强以水能资源规划和管理为核心的政府职责

水能资源是水资源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有限的自然资源,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要加快水能资源法规建设,争取2009年以部规章出台《水能资源管理办法》。加强水能资源规划和管理,推进中小河流水能资源规划,推进水能资源开发使用权有偿出让和市场化配置,逐步实现水能资源有限、有序和有偿开发。

2、加强以安全监管和技术进步为核心的行业管理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安全是涉及民生的头等大事,必须着力抓好。要继续组织开展违规水电站清查整改,力争在2010年前完成整改任务。争取与国家安监总局、电监会联合出台加强农村水电安全监管的意见。继续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加快《农村水电条例》起草工作,争取2009年通过水利部审查。编制和修订农村水电技术标准和规程、规范,启动农村水电站更新改造规划编制工作,加强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推进农村水电行业技术进步。

3、加强以水电农村电气化和小水电代燃料为核心的惠农工程建设

水电农村电气化和小水电代燃料对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加快贫困山区的脱贫致富、促进县域和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要继续抓好“十一五”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加强项目管理,研究提出“十二五”及2020年新农村水电电气化发展思路,开展规划编制工作。实施《2009~2015年全国小水电代燃料工程规划》,扩大小水电代燃料规模。2009年底前全面完成扩大试点建设任务。积极争取代燃料工程在就近供电、电价、信贷等方面的政策,推进小水电代燃料项目的技术进步和标准化管理,把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建设成农村水电示范工程。

三、真抓实干,确保2009年工作任务的全面落实

1、争取职能支撑,理顺管理体制

国务院批复的水利部“三定”方案,明确了我部“开展水能资源调查工作,指导农村水能资源开发工作”的职能,《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20*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意见的通知》(〔20*〕103号),明确水利部会同国家能源局负责“深化农村水电体制改革,研究建立有利于农民受益的农村水电管理体制”。在即将开始的省级政府机构职能调整中,希望大家早准备,早动手,早做预案,积极争取水能资源和农村水电行业管理的相应职能,理顺管理体制。

2、争取政策支持,增加财政投入

农村水电发展离不开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我们要积极向政策研究机构和有关部门汇报,争取在政府文件中体现对农村水电的重视。要积极向发改部门汇报,增加水电农村电气化和小水电代燃料投入。积极向财政部门汇报,争取开辟农村水电投入新渠道。积极与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金融机构联系,降低农村水电贷款门槛,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积极与财政、税务、物价等部门沟通,为农村水电创造有利的发展条件。主动向人大、政协汇报,加强与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联系,希望多提促进农村水电发展的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

3、争取舆论支持,扩大社会影响

要高度重视舆论宣传工作,努力引导和争取舆论支持,在宣传上多下功夫。总结和培育农村水电在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保护生态、改善环境等方面的典型,通过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新闻媒体进行宣传和报道,消除社会上对农村水电的负面影响,营造农村水电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

4、加强调查研究,创新发展思路

当前农村水电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我们要按照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要求,扑下身子,加大对农村水电政策、体制机制、农民增收等方面的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材料,提出促进农村水电发展的意见和建议。按照陈雷部长和胡四一副部长的要求,明年上半年部里将召开全国农村水电工作会议。希望各地总结近几年农村水电工作经验,为开好会议做好准备。

5、加强能力建设,提高队伍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