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走势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1:48:27

农产品走势篇1

我个人认为,就未来的中长期趋势看,中国农产品价格将保持目前的高位和温和上升态势。其理由是,在科技没发生重大进步和变化条件下,中国未来农产品(粮食)总供给增加将会是在“三个成本不断推升的前提下”实现:

第一个农产品成本推升要素仍然是劳动力价格。农业用工价格仍将不断上升一个时期;这是过去5-10年已经发生的事实。

第二个农产品成本推升要素是农地租金和价格。随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出现(短期内主要是共生资本进入,长期是规模化的家庭农场)必然推高农地租金,更重要的是,过去传统农业家庭经营条件下农地成本是以影子成本形式存在的——并未完全进入成本的会计核算,从而对农价的影响不大。现在的农地价格(租金)的上升都是要进入产品成本核算的,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工商农业企业一定会通过价格手段把其支付的高额租金收回并实现盈利。由此决定了未来农地租金上升从而推升农产品价格的趋势明显和必然。

第三是水价。农产品总量供给是水土条件相匹配的统一过程,我们现在对“地”有足够的强调和重视,对“水”开始强调和重视但仍然不够。农业用水占总用水的比例大、用水效率不够高是显见的事实。除了发育更多更好的节水技术措施(这本身也体现为水的成本)外,提高农用水使用效率的“看得见、摸得着、负面小、行得通”的办法还是要通过水价来调节。因此农业用水“无价变有价、低价变高价”的趋势将是必然。

后两个农产品成本推高因素是新近变得更为凸显的因素。假定没有其他技术的、经济的、政治的因素的介入,这种情形下,今后一个较长时期中国农产品价格走低的判断很难令人信服!

农产品走势篇2

蔬菜市场受到1-4月份整体生产供应趋紧,以及储存类蔬菜结构性供应失衡,6、7月份蔬菜供应整体过剩等因素影响,全年价格波动剧烈。猪肉价格全年强势运行,尤其是上半年猪肉价格持续高位运行,生猪供应趋紧,下半年生猪产能有一定恢复。鸡蛋行情全年低迷,在盈利环境下市场淘汰过剩产能动力不足。

预计2017年主要农产品价格以下行为主,农产品市场供应保障程度有所提高。2017年一季度蔬菜、猪肉价格同比低于去年,市场供应水平较2016年提高。肉鸡市场复苏向好,蛋鸡市场可能迎来反弹,肉牛价格依旧高位运行,肉羊市场有所反弹,淡水鱼市场运行平稳。

蔬菜

供需不平衡导致蔬菜价格阶段性特征明显

从2002年以来,蔬菜市场价格走势形成了三个非常明显的阶段:一是2002-2008年蔬菜价格持续缓慢上行阶段,反映了蔬菜市场供应偏紧的总体态势,蔬菜年度价格由每公斤1.15元上升到1.84元,累计涨幅60%,年均涨幅8.1%;二是2009-2010年蔬菜价格快速上行阶段,反映了蔬菜市场供应偏紧与结构性失衡并行的态势,蔬菜价格累计涨幅51%,年均涨幅22.9%;三是2011-2016年蔬菜价格波动上行阶段,反映了蔬菜市场整体供应充足、结构性失衡的态势,蔬菜年度价格由每公斤2.36元升到3.16元,累计涨幅33.9%,年均涨幅6%,且年度价格走势呈现一年降、两年升的规律性特征。

2016年蔬菜市场价格波动幅度明显加大

一是年度平均价格最高。从历史监测数据来看,2016年蔬菜价格是自有历史数据监测以来最高的一年,平均价格达到3.16元/公斤,年度平均价格首次突破3元/公斤水平。

二是价格震荡幅度最大。2016年3月价格最高为4.54元/公斤,6月价格最低为2.01元/公斤,价格差达到2.43,最高价格是最低价格的2.26倍。从蔬菜价格离散程度分析,此前5年蔬菜月度价格平均标准差为0.47,2016年蔬菜月度价格标准差达到0.84,此前最高的是2012年的0.54,定量说明了今年蔬菜价格的大幅波动。

天气因素已成为影响蔬菜市场波动的先导性因素

自2011年蔬菜供应宽松以来,蔬菜价格的大幅上升往往伴随着异常天气的变化,天气因素对蔬菜行情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生产供应和运输两个环节,已经成为分析蔬菜市场变化的先导性因素。

2016年蔬菜价格走势呈现明显的三阶段特征

春高:1-4月,蔬菜平均价格4.02元/公斤,同比升幅31.8%。2015年年底以来的雾霾、降雨、低温等极端天气对全国蔬菜生产均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导致蔬菜整体供应趋紧,影响了春季蔬菜市场供应,根据河北省不完全统计,雾霾、低温天气导致部分蔬菜品种减产接近50%,根据北京市农业局信息中心对批发市场监测,2月6日北京主要批发市场蔬菜上市量较1月1日减少18.6%,这是导致2016年春季蔬菜r格偏高的主要原因。此外,耐储类蔬菜价格补涨拉动蔬菜价格上涨到最高水平,补涨幅度达到30.4%,拉动蔬菜价格上行6.9个百分点,贡献率达552%。

夏低:6-8月,蔬菜平均价格2.16元/公斤,同比跌幅20%。受前期蔬菜价格居高以及农业结构调整的影响,2016年夏季蔬菜种植面积增加,且主产区天气情况有利于蔬菜生产,例如张家口蔬菜产量同比增加8.4%,叶类和茄果类蔬菜大量上市供应市场,引起短期市场供应过剩,价格偏低。

秋冬稳:9-12月,蔬菜平均价格2.89元/公斤,同比升幅7%。2016年秋冬蔬菜行情与近几年走势较为一致,未出现较为明显的波动,尤其是10月份蔬菜价格平稳过渡,未出现价格偏低的情况,而且2016年冬储大白菜上市期间行情趋好,对稳定蔬菜价格起到了重要作用。2016年冬季北方设施蔬菜生产情况良好,保障了蔬菜市场供应。

蔬菜市场供应结构性特征显著

从目前蔬菜市场分类来看,耐储类、茄果类和叶类蔬菜是蔬菜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合计占到蔬菜总上市量的63%(分别占比37%、15%和11%)。这几类蔬菜在种植时期、区域、上市销售等方面的趋同性形成一股市场力量,参与市场博弈。在蔬菜价格波动较大的时期,这些品类的价格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耐储类蔬菜直接推动2016年3月份蔬菜价格至高位,叶类和茄果类则是引致2016年夏季蔬菜价格偏低的主要原因。从产地分布情况来看,可分为北方设施蔬菜和南方露地蔬菜,2016年入冬以来北方设施蔬菜供应较为充足,保障了叶类、部分果类蔬菜的供应,南方蔬菜受到天气影响,下半年以来供应出现一定的短板,例如椒类、菜花类价格居高。

蔬菜价格交替升降现象显著

同一种或同类蔬菜在相邻年度或茬口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价格升降交替现象,这在每季度的市场分析中都有重点提到相关品种,这是蔬菜生产者依据市场信息安排蔬菜生产的重要参考信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避市场风险。

2017年走势研判

在不出现异常天气的情况下,主要蔬菜品种市场供应有保障,2017年一季度蔬菜价格同比低于2016年水平。长期来看,自2016年下半年以来蔬菜价格走势较为平稳,没有出现幅度过大的上升或下降,这对稳定2017年的蔬菜生产种植和市场供应很重要,预计2017年蔬菜价格同比低于2016年水平,蔬菜市场价格的波动幅度小于2016年。

建议:重点关注储存类蔬菜在2017年3月份的市场情况,2016年大白菜、土豆、胡萝卜等品种储存量较大,有可能存在新、旧茬口同时供应引致价格下跌的情况。提醒蔬菜生产者以规避市场风险为主,适当控制2016年价格水平较高品种的种植面积。关注天气变化对茄果和叶类蔬菜生产的影响。

猪肉

猪肉价格达历史高点,年内呈阶段性波动

2016年猪肉价格是自监测以来的最高水平。2016年猪肉价格呈三段式涨跌。一是1-6月的猪肉价格超高位运行阶段,平均价格为24.37元/公斤,5月份26.11元/公斤,为历史最高水平;二是7-10月的调整下行阶段,平均价格为21.92元/公斤,比高位运行阶段下降16%;三是11-12月的反弹阶段,平均价格21.64元/公斤,比10月份上涨7.3%。

政策因素促使猪肉供应增加,下半年猪肉价格回落

根据农业部统计数据,2016年下半年生猪存栏量环比增幅持续回落,同时屠宰量逐月增加,增加了猪肉市场供应。5月份开始,北京市政府连续两个月以每日5万公斤的量向市场投放储备冻猪肉,对持续上行的猪价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

猪粮比持续居高,为生猪养殖丰收年

根据国家发改委统计数据,2016年猪粮比连续36周突破9:1的黄色警戒线,从3月底到6月底连续13周突破10:1的红色警戒线,生猪单位养殖盈利高达1000元以上,在猪肉价格下跌的后期,每出售一头100公斤的猪,也能盈利500-600元,处于历史最好水平。

生猪产业调整支撑猪价持续高位运行

根据数据监测,猪肉价格自2016年7月上升到较高水平之后,已经连续高位运行18个月,而且年底猪肉价格反弹的态势也较为明显。结合调研、会商的情况,纵观此次猪价上行,除了供需关系之外,在环境保护的大背景下,全国范围内生猪产业调整是支撑本次猪价高位运行的因素之一,例如全国禁养、限养区的划定,生猪产业转移等对生猪的供应均产生一定的影响。预计2017年一季度猪肉价格同比低于去年。2017年全年猪肉价格可能将逐步进入下行周期。

鸡蛋

鸡蛋市场价格全年低位弱势运行。根据历史监测数据,2016年鸡蛋价格处于201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6-12月月度价格均处于近7年来的最低水平。蛋鸡养殖有利可图引致蛋鸡存栏量下降缓慢。从养殖场的监测数据来看,2016年蛋鸡存栏量有所下降,但降幅不大,主要原因是当前鸡蛋价格对养殖户来说仍是有利可赚。蛋鸡养殖成本下降支撑价格长时间低位运行。2016年以来玉米价格全面下降,由之前的2.4元/公斤下降到1.8元/公斤左右,降幅在25%左右,这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鸡蛋价格下降对蛋鸡行业的冲击,引致鸡蛋行情能够较长时间在较低水平上运行。

随着整体蛋鸡存栏量的增加,蛋鸡养殖的盈利空间进一步压缩,预计2017年下半年鸡蛋行情可能会迎来拐点。

白条鸡

2016年白条鸡市场行情有所好转,呈现供销两旺格局,从二季度开始白条鸡价格一直高于去年同期水平,近几年白条鸡一直处于产能淘汰阶段,行情也较为低迷,2016年调整效果初步显现。

从2013年开始北京市批发市场白条鸡上市量大幅减少,由之前的每天17万公斤左右下降到不足10f公斤,一方面说明白条鸡进入批发市场交易的比重在逐步减少,另一方面说明白条整鸡销售的比例在减少,分割销售在肉鸡销售中的比重增加。预计2017年白条鸡价格与2016年持平或略好。

牛羊肉

2016年牛肉价格走势和近3年平均价格走势基本一致,市场供需达到较为均衡状态。2016年羊肉价格走势继续低迷,主要是肉羊供应增加引致。一方面,前几年羊肉行情好,很多养殖户跟风扩大养殖规模,出现生产过剩问题;另一方面,进口羊肉上市量逐年上升,尤其是2015年签订中澳自贸协定以来,今年中国羊肉进口量同比增长50%左右。

预计2017年一季度牛肉价格同比与去年持平或略高于去年。羊肉价格已经出现回暖趋势,预计2017年一季度价格同比持平。

淡水鱼

淡水鱼的价格总体走势平稳。2016年淡水鱼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主要存在两个“后移”:一是高点后移。根据近几年价格规律,北京市淡水鱼年度价格高点一般出现在6月份,而2016年的淡水鱼价格高点出现在7月份,后移一个月。二是价格变化趋势总体后移,表现为上半年价格低于去年同期,下半年价格则高于2015年同期。从上市量来看,上半年草鱼、鲤鱼、胖头鱼的大量上市是拉低价格的主要原因。下半年价格总体偏高是由于各品种上市量呈不同程度减少造成,尤其是11-12月期间出现因产地检验和市场舆论造成的批发市场淡水鱼上市量短时性上市量减少。综合来看淡水鱼市场供需处于基本均衡状态。预计2017年一季度淡水鱼市场仍处于年度低位运行期,同比基本持平。

粮油

2016年以来,国家对稻谷、小麦仍然实施了最低收购价政策,虽然谷物总产量比去年有所减少,但供应宽松的局面依然存在。国家的粮食政策对粮食终端消费市场的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终端市场的大米、小麦价格比原粮市场更为稳定。全年东北大米价格基本稳定在4.8元/公斤水平,富强粉价格则是从2015年开始一直在每公斤3.30到3.35元之间小幅波动。

农产品走势篇3

金融危机最严重的阶段已经过去,全球经济正在复苏,然而复苏是微弱的。据世界银行(worldBank)最新预测报告,全球经济在2011年增长3.2%,将略高于2010年2.7%的增幅。然而,世界银行报告也明确指出全球经济依然面临很多不确定性,不能排除2011年增长略微减速的双重下滑情景,也不排除复苏势头增强的可能性。相对于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对全球经济增长幅度的预测较为乐观。根据其2010年7月最新全球预测报告,世界经济预计将在2010年和2011年分别增长约4.5%和4.25%。由于2010年下半年的金融波动,下行风险骤增,imF预测2011年全球经济增幅将略低于2010年。imF研究报告也指出,上述预测的先决条件是重建信心和稳定政策(尤其是在欧元区)要得以实施。虽然上述两大国际研究机构对全球经济的预测有所差异,但都明确判断:全球经济在2011年将继续复苏,经济复苏的步伐将较为缓慢,而且复苏还面临很多挑战和不确定性。

全球石油需求在2011年将有所增长,石油价格基本稳定。国际能源署(iea)最新预测表明:全球原油需求将由2010年每天8694万桶,增加到2011年的每天8816万桶,增幅为1.4%。根据国际能源署工业和市场部主任DavidFyfe的分析,全球石油供给至少到2011年中期将是充足的,如果全球经济在2011年较为低迷,原油需求将大幅下降,2011年全年石油供给都将非常充足。上述判断与世界银行对2011年石油价格预测也非常一致,根据世界银行2010最新预测报告,2011年石油平均价格为76.6美元/桶,相对于2010年仅提高0.8%。

全球生物能源产量在2011年增幅将非常有限。根据德国著名全球生物能源研究公司―F.o.Lichts公司在2010年10月的全球生物能源发展报告,全球生物能源产量的增长速度在2011年将低于5%,这是在过去10年内出现的最低涨幅。导致2010年全球生物能源发展增幅较缓的原因有政策和生产成本两个方面。就政策方面,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生物燃料乙醇生产国―美国,其产量已经接近政策规定的150亿加仑传统生物(也称第一代)燃料乙醇的临界产量,而且前期补贴政策和54美分/加仑的进口关税政策也将在2010年底结束,这都将制约美国在2011年生物燃料乙醇的生产。其次,由于石油价格较为低迷,农产品价格却显著上升,从而导致生物能源企业生产成本上升,利润率下降,企业投资和生产增幅将显著低于前几年。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得到以下初步判断:首先,在2011年全球经济将继续复苏,但是全球经济增幅将较为缓慢;第二,石油供需在2011年将保持较为稳定状态,石油价格依然保持较低水平;第三,全球生物能源产量增长幅度在2011年将较为缓慢。

二、主要模型假设

为了分析在2011年全球农产品变化,我们同时采用全球贸易分析模型(Gtap)和中国农产品政策分析及预测模型(CapSim)进行预测。主要的经济判断和假设如下:

第一,各国经济在2011年的发展状况,将主要依据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全球经济最新预测结果(如表1所示)。

第二,国际石油价格上涨幅度。根据世界银行预测,国际石油价格将由2009年的61.8美元/桶提高到2010年的76.0美元/桶,增加23.1%。同时预测2011年石油价格为76.6美元/桶,相对于2010年仅提高0.8%。虽然世界银行的预测与2010年石油价格增幅有偏差(国际原油价格在2010年前10个月上涨40.8%)。但综合iea和世行的预测,在分析中,全球石油价格在2011年将依然采用较低增幅,假设石油价格提高1%。

第三,生物能源与石油之间的替代关系,在本研究中我们采用的生物能源与石油之间的替代弹性数值为5,这一弹性值与Herteletal.(2008)所采用的3和Banseetal.(2009)所采用的5基本一致。

三、模拟和分析结果

(一)2011年全球农产品价格变化判断

粮食作物价格将有所提高,但增幅不大。根据模型预测,在2011年国际大米和小麦价格将分别提高5.7%和3.9%;玉米和大豆价格分别提高1.9%和2.7%。大米和小麦价格变化与全球经济在2011年恢复较为缓慢,以及前期大米和小麦价格跌幅较大有紧密关系,在2011年大米和小麦价格将基本保持稳定,价格略有提高。由于受到全球生物能源发展明显减缓的影响,全球玉米价格在2011将基本保持稳定,不会出现显著上涨。

棉花和糖的价格将有所下降。根据预测,在2011年糖和棉花的价格分别下降约6.7%和6.0%。由于经济复苏的步伐较为缓慢,纺织服装业在2011年增长幅度有限,对棉花的需求不会快速增长;同时,由于2010年国际棉花价格因为天气原因价格快速上涨,也会对2011年棉花产量有一定的刺激作用,棉花产量有望进一步提高,这都将促使2011年棉价有所回落。在2011年国际石油价格增幅较小,依然保持较低的水平,这不会刺激以甘蔗为原料的生物乙醇的快速增长。与棉花一样,2010年快速上涨的糖价也会显著促进来年的产量。由于需求相对稳定而供给提高,国际糖价将在2011年有所下降。

畜产品价格基本稳定。根据预测,在2011年国际牛羊肉产品、猪禽类产品和奶制品价格保持稳定,变化幅度在1%以内。由于饲料作物价格基本稳定和世界经济缓慢复苏,畜产品需求不会快速增长,供需不会发生大的变化,畜产品国际价格在2011年将基本保持稳定。

(二)2011年国内农产品价格变化

2011年国内大米和小麦价格将保持稳定,玉米和大豆价格将有所上涨。根据模型预测,2011年国内大米和小麦价格将基本保持稳定,价格小幅上升,涨幅在2%左右。相对而言,玉米价格上升幅度较为显著,上涨约6.5%。虽然全球经济恢复较为缓慢,但我国经济将依然保持较快速度增长。我国居民收入水平增长并不显著提高大米和小麦的需求,大米和小麦供需稳定,价格变化较小。然而,国内居民收入增长将显著提高畜产品消费,从而拉动玉米需求,国内玉米价格将面临较大上涨压力。国内大豆价格变化与国际价格变化基本一致,价格提高约2.9%。

国内棉花和糖的价格将有所下降,但下降幅度将低于国际价格。根据预测,在2011年国内棉花和糖的价格分别下降约2.7%和2.4%。由于全球经济在2011年复苏乏力,对纺织服装的需求不会出现显著上涨,同时由于2010年棉花价格过快上涨,2011年国内棉花生产将有所提高,这将导致国内棉花价格有所回落。随着全球在2011年糖产量的提高,国内糖价将随着国际糖价下降。

国内畜产品价格将基本保持稳定,略有上升。根据预测,在2011年我国猪肉、牛肉、禽肉、蛋类和奶制品将分别提高约3.6%、6.6%、4.0%、2.0%和7.6%。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增长,国内畜产品消费和生产都将快速提高,供需总体上保持平衡,但由于饲料和劳动力成本提高,畜产品价格将有所上涨,但除了牛肉和奶制品价格涨幅较高外,猪肉、禽肉和蛋类产品价格比较稳定。

四、总结和政策建议

在综合考虑全球经济发展、石油价格和生物能源发展等因素的基础上,我们采用全球贸易模型(Gtap)和中国政策分析与预测模型(CapSim)进行分析,基于研究结果,对2011年国内外农产品价格做出如下判断:

国际农产品价格在2011年基本保持稳定,不会出现大幅上涨的情况。其中,国际粮价将有所提高,但增幅不大。在2011年国际大米和小麦价格将分别提高5.7%和3.9%;玉米和大豆价格分别提高1.9%和2.7%。而棉花和糖的价格将有所下降。在2011年糖和棉花的价格分别下降约6.7%和6.0%。畜产品价格基本保持稳定。在2011年国际牛羊肉产品、猪禽类产品和奶制品价格基本保持稳定,降升幅度在1%以内。

国内农产品价格整体变化趋势与国际价格基本一致,国内农产品总体价格不会出现快速上涨,但价格变化在不同产品间有所区别。2011年国内大米和小麦价格将保持稳定,玉米和大豆价格将有所上涨。根据模型预测,2011年国内大米和小麦价格基本保持稳定,价格小幅上升,涨幅在2%左右。相对而言,玉米价格上升幅度较为显著,上涨约6.5%。国内大豆价格变化与国际价格基本一致,价格提高约2.9%。国内棉花和糖的价格将有所下降,但下降幅度将低于国际价格。在2011年国内棉花和糖的价格分别下降约2.7%和2.4%。国内畜产品价格基本保持稳定,略有上升。在2011年我国猪肉、牛肉、禽肉、蛋类和奶制品将分别提高约3.6%、6.6%、4.0%、2.0%和7.6%。

上述分析结果是基于标准的经济假设,然而一些不确定因素非常值得关注和考虑,这些不确定因素都将对国际农产品价格产生显著影响。这些风险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第一,各国在2011年所执行的经济刺激政策和货币政策。各国在2011年进一步提高或取消其前期的经济刺激政策,这将对世界经济及产品价格产生显著影响。同时,世界主要经济体(譬如:欧盟和美国)所采用的货币政策,将对全球货币总供给和货币流动性造成重大影响,这不仅直接影响各国间的汇率和通货膨胀率,并导致国际商品投机泛滥。

第二,气候变化所导致的国际农产品短期供给变化。气候变化将在短期内显著影响国际农产品供给,并通过国际投机和政策调整等因素进一步放大对国际农产品价格的影响,导致国际农产品价格在短期内发生剧烈变化。因此,监控国际主要农产品长势对于预测和掌控短期农产品短期波动具有重要意义。

农产品走势篇4

福建与东盟国家在农业发展方面有着较为明显的互补性与相似性,为福建实施农业走向东盟国家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福建被确定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以及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将从政策优势上进一步推动福建实施农业走向东盟国家,这对拓展和深化福建农业对外经济合作,提高福建农业“走出去”水平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福建面向东盟实施农业“走出去”的现状分析

福建利用自身优势,推动农业“走出去”战略,与东盟国家的合作呈现持续快速增长的势头,并在农产品出口贸易、农产品出口效益、农业对外投资项目等方面取得较大程度的发展。在福建与东盟的农产品贸易中,福建农产品出口占据比较优势。据统计,截止2013年年底,福建省对东盟农产品出口金额占福建省农产品出口总额比重28.2%,2014年1月至3月,这个比重数字达到29.7%。2013年年底,福建省水果、蔬菜、食用菌对马来西亚、泰国、越南、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国家的出口金额分别占福建省该品种出口总额的72.5%、25.8%、22.8%,2014年1月至3月,这个比重分别达到82.4%、18.6%和13.4%。表明了福建省出口东盟的农产品贸易呈现旺盛的增长势头。随着中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福建对东盟国家的投资也日益扩大,东盟国家已逐渐成为福建企业首选的对外投资地区。①比如,厦门原能投资有限公司已在柬埔寨蒙多基里省取得三万公顷(45万亩)特许用地,拟与中国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建设“柬埔寨原能生态农业开发区”,开发区将采用先进的种、养、加工技术,通过水稻、花生轮种以及肉牛养殖三者之间尝试建立零排放生态循环系统。2012年,福清市嘉叶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与马来西亚丰凯国际私人有限公司合作,在马来西亚局銮地区建立粮食、蔬菜生产基地项目。

至2014年底,项目已完成总投资1.7亿元人民币,建设了冷藏库3000平方米,加工车间3500平方米,综合办公楼5000平方米,并对基地路、水、电进行了全方位配套或改造,采用两季水稻两季蔬菜或三季水稻一季蔬菜的轮种方式,由福建省提供强感光的优质水稻杂交品种和优质甘蓝、辣椒、小西红柿、瓜果类及叶菜类蔬菜品种,种植粮食、蔬菜面积3900亩。2015年,福清市嘉叶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公司计划新增投资3500万元人民币,将种植粮食、蔬菜面积扩大到6000亩,并培训当地农业技术骨干300名,吸收当地劳动力就业1500人。2015年,福建农业厅将根据省委省政府全面深化对外开放改革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总体部署,紧紧围绕着福建省茶、果、菌、菜等特色园艺产业和规模化畜禽养殖以及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优势,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出口企业为骨干力量,突出东南亚为重点合作区域,制定措施,扶持合作,努力推动农业“走出去”。

二、福建面向东盟实施农业“走出去”面临的困难

福建与东盟国家有着较强的互补性,实施农业“走出去”具备一定优势。但福建农业与国内其他农业大省相比,形势不容乐观,农业“走出去”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一)农业资源束缚大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部分社会资源、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的结合体,包括土地资源、农业气候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等。①从地形来看,福建山海相隔,相对封闭,山地多,林地多,加上大面积的推进工业化,开发房地产,不少耕地都被征收,耕地资源较为缺乏。据统计,福建耕地2012.67万亩,人均耕地0.55亩,仅为全国人均耕地1.52亩的36%。②并且不少地区的农村青壮年人口流失严重,使得很多耕地和农业用地都处于“弃荒”或半利用的状态;另一方面,从生态环境的承载力来看,福建靠近北回归线,属于亚热带气候,背山面海,武夷山脉横亘,森林和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但是这种生态优势也意味着福建要付出更多的生态成本去维护,特别是生态脆弱性、农业污染强度指数、耕作土壤侵蚀指数和生态脆弱指数均高于沿海省区平均水平,农业资源大规模开发和输出的制约因素较大。

(二)农业技术创新不足农业技术创新是指不断进行农业新技术的研发,不断促进动植物品种改良的过程。福建山地起伏,耕地分布细碎,零散,无法形成规模化,很多地区没有使用大规模的农业机械设备,农业技术创新不足。表现在:农业技术研究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农业集约化程度和单产水平较低、农业劳动生产率偏低、农业技术推广与应用比较落后等。③据统计,福建人均农业劳动力科研经费为49.8元,每公顷农业科研经费平均为25元,农业科研人员占比为1.8%,农业技术创新指数为0.34,农业科研成果转化率为47%,居于全国中游水平和沿海发达省区的下游水平;④农业技术水平与以色列、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更显落后,农业科技是农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农业科技相对落后势必影响农业科技传播和农产品的输出。

(三)企业规模总体偏小,综合实力不强企业经营规模是企业实力的反映,是其行业地位的体现。福建中小企业数量偏多,产业层次还不高,科技创新能力相对薄弱,难以在国际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同时,福建前期已经“走出去”的部分企业在境外又各自为政,缺少横向联系与互利合作,无法在资本、技术、市场、信息及生产等资源上实现共享互补,造成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整体竞争力不强,一些中小型民营企业对“走出去”缺乏信心。⑤

(四)投资环境有待优化东盟国家的投资环境复杂,不确定因素多,这与东盟国家的国情特殊紧密相连。从政治环境来说,东盟国家的政治体制具有多样性、多变性、复杂性的特征,如果政治局势不稳定,陷入战争和动乱状态,不少农业项目投资将付之东流。同时,东盟国家农业生产配套低,交通基础条件差,电信行业发展落后,互联网使用率不高,造成政府办事效率不高,农民劳动效率低下,增加了企业在境外投资合作的成本,不利于农业“走出去”。

三、福建面向东盟国家实施农业“走出去”的路径选择

(一)制定农业“走出去”规划纲要,明确重点产业在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战略规划》指导下,福建应制定农业“走出去”规划纲要,明确对外农业投资的重点产业,发挥福建在茶叶、食用菌、果蔬种植加工、杂交水稻制种、规模化禽畜饲养、农机具生产等方面的优势。

(二)积极培育农业“走出去”的主体发挥福建省农业特色产业和优良品种的优势,选择挑选出一批有“走出去“发展意向的基础较好、较有潜力的农业项目做为福建省农业境外示范项目的培育对象,加大扶持力度,支持它们做强做大,提升它们在国际市场的总体竞争力,引导和鼓励省内实力较强的农业企业将业务向海外拓展,争取建设成为当地农业生产示范标杆项目或农业合作园区。目前福建省将重点关注福清嘉叶公司在马来西亚粮食示范推广项目、宁德富尔公司在马拉维粮油(花生)综合项目等项目,并给予相关扶持政策,提升农业“走出去”水平。

(三)建立农业“走出去”信息收集平台加强对农业“走出去”工作的管理和服务,设立农业“走出去”主体库,建立联系信息服务制度。①建立定时、定人、定点全方位信息沟通机制,定期收集投资目标国相关资讯和信息,为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及时收集整理福建省农业对外投资信息,建立对外投资企业档案。收集农业企业对外投资意向。不定期招集设区市农业部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召开座谈,了解农业企业“走出去”意向和计划,听取意见和建议。

(四)加强国际市场开拓促销龙头农业企业需要在国际市场开拓方面实施差异化营销战略,分散国际市场开拓风险;开展境外投资合作,以多种方式进入海外市场;加强同行业合作,提高国际市场话语权。②充分利用“广交会”、全国农产品国际博览会、“9•8”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和马来西亚国际食品贸易展等平台,加强展前信息收集和,做好企业参展的动员和指导工作,积极引导和组织更多的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参展,给参展企业在购置展位、展品运输、境内外宣传推介等方面的帮助与资金补贴;开展展后跟踪服务工作,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农产品出口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农产品走势篇5

关键词:农业企业;“走出去”;对外直接投资;比较优势

中图分类号:F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7-0187-02

目前中国农业一方面土地、水资源严重匮乏,另一方面部分农产品、劳动力过剩等问题日益突出。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农业国际化的深入发展,农业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外农业跨国公司对中国农业经济的主导作用明显增强。中国政府为了缓解当前的这种局面,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积极鼓励有条件的农业企业“走出去”,到国外去投资。国内相当一部分农业企业技术力量较雄厚,已具备较强的产业优势和综合竞争力,但受制于有限的土地和市场,难以进一步扩大发展。在此情况下,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可缓解国内经济发展与资源短缺的矛盾,绕开国外贸易壁垒,既为占领国外商品市场、获取境外农业自然资源创造了条件,又可以加快催化和培育中国具有著名品牌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跨国农业公司,提升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对外直接投资的主流理论对开始“走出去”的中国农业企业具有指导和借鉴的作用。

一、中国农业企业需要“走出去”,也能够“走出去”

(一)中国农业自然资源短缺

中国是一个劳动力丰富而土地资源、水资源、草地资源等相对稀缺的国家。不平衡理论(Hwy-Changmoon&thomasw.Roehl)认为,存在资产相对不平衡的企业,可以通过对外投资在国外市场寻求补偿性资产,从而使其资产组合达到平衡,竞争力得到显著增强,战略地位发生根本性逆转。因此,对外直接投资是处于相对劣势的企业增强竞争实力,在竞争中实现赶超的有效途径。无论是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企业,还是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业企业的生产活动都与农业自然资源紧密相连。不平衡理论说明当有些农业自然资源在本国不能提供或是不能全部提供时企业可以寻求资源的进口,但这样会导致本国企业生产活动对外依赖性增加,甚至还可能威胁到国家的农产品安全,这时农业企业的海外投资就成为获取农业自然资源的一种重要手段。当前应该加强引导农业企业发展跨国经营,拓展国际市场,开展境外农业资源合作开发和农产品加工,加快境外农产品生产基地和营销网络建设步伐。

(二)中国正处于对外直接投资的高速增长阶段

邓宁(John.H.Dunnin)的对外投资周期理论根据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划分了四个经济发展阶段。认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2000美元~4750美元时一国对外投资增加,增速有可能超过外资流入增速。根据国家统计局2010年7月2日的经初步核实的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现价总量为340507亿元,根据2010年7月27日1美元=6.7797人民币元汇率折算,并按全国13.38亿人(数据来源于中国人口信息网)计算大约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753.69美元,正处于对外直接投资高涨阶段(这里用国内生产总值代替国民生产总值)。在邓宁看来,跨国投资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会随着经济发展而进行动态演进。虽然该理论在分析中只用了人均这个单一指标并据此来判断企业整体所具有的优势状态和对外投资直接规模,其结论很难说是全面的,但从跨国投资的实践看,世界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国际投资地位的变化大体上符合这一发展趋势,所以该理论也可以作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一个判断依据。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中国农业已经在产业体系、研究体系、人才培养、高科技方面形成了一定的优势,这是中国农业进行国际投资的先决条件。

二、重视培育和发挥比较优势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通过采取适当的发展战略和政策措施,能在一定程度上创造和培育出对外直接投资所需的某些比较优势,进而利用这些比较优势参与国际投资。正如拉奥(sanjayaLall)的技术本地化理论所认为的那样,发展中国家企业能够在较低技术水平基础上形成赖以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特有优势,也就是说当发展中国家对来自发达国家成熟技术进行本地化改造后,就具有了自身的竞争优势;另外,企业跨国经营的过程本身会使企业获得和增加新的优势,因为跨国经营不仅是企业实现优势的活动,而且是企业在更大的空间内寻求优势,发展壮大自己的活动。所以,中国农业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

(一)组建大型跨国农业企业集团,形成规模经济优势

海默(HymerS.H.)的厂商垄断优势理论认为规模经济优势是企业特有优势之一。跨国企业通过水平的或垂直的一体化经营可以取得当地企业所不能达到的生产规模,降低成本。跨国企业还可以实行国际专业化生产,利用各国生产要素价格的差异,合理布置生产区位来取得企业内部与外部规模经济,获得一定的竞争优势。从整体上看,目前中国农业企业和国外大型跨国农业公司相比规模还较小,集约化程度还不高。企业规模小,企业内部市场就小,外部交易成本就较大,难以形成规模经济优势,更难以与外国大型跨国农业企业抗衡。为此,积极引导农业企业围绕壮大主业,加强国际资本运作,开展和规范企业兼并、收购,提高企业集约化程度,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

(二)培育世界品牌的农业跨国公司

厂商垄断优势理论还意味着培育世界品牌的重要性。培育世界品牌的跨国公司,已成为各国提高综合国力,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战略。像泰国正大集团、嘉吉、美国先锋国际良种公司、德国KwS种业集团、美国孟山都集团等这样一批跨国农业公司,它们能够持续增长几十年、上百年,能够在世界市场获得统治地位,是与其品牌经营策略分不开的。中国农业跨国公司还处于起步阶段,属于发展中国家小型的跨国公司。培育世界级的品牌对中国农业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三、人民币升值为中国农业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机遇

阿利伯(R.Z.aliber)的资本化率理论认为货币市场的不完全导致了目前世界上存在着若干通货区域。各种货币的地位强弱不同,强币的币值稳定,汇率坚挺,而弱币正好相反。强币通货区的跨国公司用该种货币购置其他区域资产是有利的。另外,该理论还认为强币通货区的跨国公司,能够以较低的利率在金融市场筹资,从而为其在海外投资设厂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自2005年7月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幅度达22%。在汇改推进的五年中,人民币一直面临着巨大的升值压力:一方面中国外汇储备居高不下,贸易顺差不断扩大;另一方面国际市场要求人民币加速升值的呼声不断。在可预见的将来,人民币升值的趋势不大可能逆转。另外,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全球许多资产的价格进一步下跌,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并购的成本在进一步降低。特别是有些国家,有些经济体,为了应对危机、振兴自己的经济,出台了许多吸引外商投资的政策和措施,消除了原来设定的一些政治。这些都为中国农业企业“走出去”,开展对外直接投资提供了一个重要机遇。

四、重视“走出去”的区位选择,加强对周边国家或地区的投资

一国企业“走出去”首先面临的就是“走到哪里去”的问题,所以区位的正确选择是企业能否成功“走出去”的关键。对外直接投资的主流理论都十分关注企业“走出去”的区位选择。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认为在海外经营的地理扩展上,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在很大程度上受“心理距离”(包括文化、习惯和语言等)的影响,其对外直接投资首先是利用种族联系在周边国家进行直接投资,随着海外投资经验的积累,逐步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扩展,最后为获得更复杂的技术开始向发达国家投资。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存在密切联系。中国农业企业在“走出去”的区位选择上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如果企业的基本目标是开拓市场,利用当地廉价的劳动力,那么就应该进入劳动力价格比较低廉、基础条件和制度环境较好的国家或地区;(2)如果企业是为了提高技术水平,就应该到技术资源与智力资源密集的地方投资。尽量采取与具有最新技术的企业合作或合资的方式,充分利用技术溢出效应,获得国内得不到的技术和管理技能;(3)如果是为了回避贸易摩擦,则应该到那些市场准入门槛高、贸易摩擦频繁的国家和地区投资;(4)资源开发型企业可以到东南亚、拉美和非洲等农业自然资源丰富、自然条件好的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去投资,通过对外投资建立海外农产品供应基地。

根据弗农(RaymondVernon)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和小岛清的比较优势理论,当前中国农业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应以东南亚发展中国家为主,一方面这些国家符合中国农业结构特点,可减少投资的风险,另一方面因为这些国家多是华人聚集地,与中国有着相似的文化背景,可以充分利用中国对这些国家的特定区位比较优势。如印度尼西亚是农业大国,但农业生产水平相对中国较为落后,每公顷土地棉花产量仅2.7吨,在农作物品种选育和应用上与中国有较大差距。但该国土地资源丰富,有1300万公顷的土地可以用来种植棉花,气候条件优越,农业生产条件极佳,但每年却要花费大量的外汇进口棉花、稻谷等农产品。

参考文献:

[1]俞毅.论中国对非洲跨国农业投资的战略构建[J].农业经济问题,2009,(11):33-39.

[2]尹成杰.农业跨国公司与农业国际化的双重影响[J].农业经济问题,2010,(3):4-10.

[3]江小涓,杜玲.对外投资理论及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J].经济研究参考,2002,(73):13-25.

[4]陈华.厂商垄断优势理论与中国境外企业特有优势提高的分析[J].财贸研究,2001,(2):24-26.

农产品走势篇6

关键词:农村经济;问题和措施;出口留易;“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提出,是我国改革开放发展的新格局。意味着我国对外开放政策战略性的转变。这一构想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繁荣与区域经济合作,加强各国交流互鉴,互通有无,促进各国和诣发展,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一带一路”战略预示在新时代新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要有一个大的飞越,是我国“新常态”下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是我国启动构建“新体制”的骨架、路径、抓手。我国经济现阶段发展可称之为迅速,农业经济也在新政策新体制的推动下随之发展。我国是农业大国,发展农业经济便成为我们众多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如何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便成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我们便可以借着“一带一路”的战略思想,通过一系列行政管理手段,借助一些惠农新政策,来调控农业市场经济,发展适合新形势下的现代化农业、农产品加工业,来发展农业经济。让我国的农产品打入国际市场,让我们的特色农业走上世界。

一、大力促进我国农产品加工业

“走出去”农产品加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是联系农业和工业发展的纽带,是基础性产业。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加工业随着我国现代农业建设进程的不断加速和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得以快速发展,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但就现阶段来看,我们的农产品加工业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比较落后。我们的农产品加工设备需要跟上农业发展的步伐,需要进一步改善。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水平相对来说比较低,尤其是农产品加工水平和质量较低,专门用于加工的农产品种类不足,产销各环节联结也不够紧密。我们农产品加工布局和产业结构还没有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特别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加工水平、加工效率、加工质量以及产销链都存在一些问题。农民在农产品产后贮藏、保鲜、干燥等初加工环节方法落后、设施简陋,这些都导致浪费十分严重。如何才能大力促进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也让我们的农产品加工业走向世界。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我国市场经济开始向更深更广方向发展,我国的农业产业环境也随着发生显著变化。目前,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推动我国农业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的关键。是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民增收的可行之路,而且是“一带一路”背景下开展农业合作的重要领域。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我们要坚持产地初加工与精深加工相结合。通过开展产地初加工,降低产后损失提高入市率,促成初加工与精深加工的优势合理互补。扶持中小型加工企业,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组建大型企业集团,提高产业加工的集中度。我国是第二大农产品留易国,农产品市场运行已融入国际市场。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大力促进我国农产品加工业走出去,努力扩大农产品的加工出口,更好的统筹和利用国内国际两市场及资源,开展“一带一路”区域农业合作,这些对于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加快农产品国际贸易步伐

目前我国传统优势农产品出口增长乏力,贸易逆差扩大,市场结构与产品结构不合理,以致于造成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步伐滞后。“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为我国农产品贸易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有助于扩大农产品出口规模;有助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国际产能合作。如何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推动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我们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渠道提高出口农产品的附加值,把我们的农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充分利用“一带一路"中的互联互通与贸易便利化措施,使我们的农产品也国际化。由于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因而农产品种类异常丰富,且我国农产品种植区域遍布各个省市区,这对各个省市区农产品国际贸易往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然而,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至今仍没有形成一个可持续化发展的贸易系统,使得农产品国际贸易未来发展仍处于一个摸索状态。毫无疑问,这样就造成了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步伐的滞缓。“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给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发展指明了一条可靠的发展路径,也给农产品国际贸易未来发展趋势创造了无限可能。自改革开放以来,受各方因素的影响,我国农业的国际化进程较其他产业一直处于较低的状态。“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为我国农业企业“走出去”带来了新动力。我们要引领大的农企与世界接轨,充分利用和挖掘对外合作的潜力,强化农业海外投资力度。大力发展有机食品,确保食品质量,让我们的优质农产品走上世界的展销会,创建我们自已的品牌。“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不仅提出我国农业“走出去”的优势领域和投资重点,还就如何“走出去”,如何加快我国的农产品国际贸易步伐进行了全盘考虑。

三、发展特色产业或优势产业,适应国际化要求

抢抓“一带一路”战略布局,帮助各类企业取得出口资质,把农村现代化发展与国家发展战略有机结合起来。发展特色产业或优势产业是让我国农产品走上世界的必由之路。农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业产业化,而农业产业化的重点在于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体现农业产业特色。我国地大物博,我们要根据各地区的特点和优势,立足自然资源优势和现有的生产基础,因地制宜地发展适合本地区的特优产业。要适应市场需求,依靠科技进行创新和发展,尽快做大做强一批农产品优势产区。在品种上要突出区域特色,品质特色,满足国际国内市场多样化的需求。培育符合本地特征的产业项目,发展科技含量比较高的加工业、种植业和养殖业,提高农民的收入。借着“一带一路”的契机,全力改善农民的经济状态。加强农村农民与乡镇企业的合作,在乡镇企业中,着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发挥其带动的作用,“牵牛就要牵鼻子”,引导乡镇企业向农业和农产品加工领域延伸,并引导其与农户采取订单农业,与农户形成相对稳定的购销关系。让农民从这种产业经营的组织形式中获得更高的收入。要想把农产品做到特优,这一切离不开农业技术的指导,离不开全球化信息的带动。

四、加强农业经营管理,全面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我们要全面快速地发展农村经济,必须不断加强农业经营管理。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理论指导,点明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方向。严格、科学、与时俱进的经营管理制度可以更理性地指导经济的发展,有效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更有利于找准农业经济发展的方向。就目前情况看,我们农业经营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还存在一些弊端,陈旧的管理方式,封闭的管理理念,不同程度上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合理的制度能够加速农村经济的发展,时代在进步,一切发展都在日新月异,农业经营管理制度也要随着时代的进步而革新。加强农业经营管理,需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出台相关政策。管理不是制约,对于农企,要及时引入新的管理模式、管理体制,调动其极积性和创新性,开放型发展,大力扶持优势产业,用先进的管理制度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难题,明确发展的方向和高度。在经营管理体制一步步完善的过程中,让农民群众对农业发展产生新认识,发动他们的创新性。农业经营管理与农村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合理的制度可以加速经济的发展,使得农村经济发展向更科学、更规范方向发展。我们的农村经济要发展,要站在世界的前沿,要与“一带一路”的战略相匹配,必须加强农业经营管理,农业经营管理是农村经济得以全面快速发展的保障。

农产品走势篇7

一、坚持以人为本,深化对农业基础地位的认识。随着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下降,但含金量越来越高,农业功能是其它产业无法替代的,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不能动摇。农业不仅具有食品保障功能,而且具有原料供给、就业增收、生态保护、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功能,是衣食之源,民生之本。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振奋精神,增强信心,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切实保障好城乡居民的基本需求。一是保供给。千方百计的稳定粮食生产和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确保食品安全;努力提高鲜活农产的自给率,确保鲜活农产品的多样化、优质化。二是保安全。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建立健全农产品标准、质量安全检测监管体系,严把源头污染关和市场准入关;加快“三品”农产品认证,不断扩大“三品”基地面积,切实为市民提供安全、放心的农产品。三是促增收。农业生产仍然是许多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要切实加大农业实用技术、创业、致福工程培训力度,积极引导农民发展符合丘陵资源优势、具有较高比较效益的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二、突出科技支撑,走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我市地处丘陵地带,78%的耕地为丘陵岗地,土地等资源数量有限,农业生产资料相对匮乏。因此,我们必须依靠科技支撑,坚持走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一是着力发展资源节约型农业。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逐步改变三、四级提水灌溉农田发展水稻生产的传统生产模式,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降低灌溉和投入品成本,实现产业优化升级;大力实施沃土工程,着力改造中低产耕地,积极推广农林复合经营,提高耕地利用率。二是着力发展环境友好型农业。大力推广清洁生产,加快普及测土配方施肥、秸秆全量还田技术,建立完善植保社会化服务体系,积极引导农民使用“绿色”农用投入品,切实减少肥料、农药等使用量,实现秸秆全量还田,切实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源。三是着力发展生态循环型农业。大力实施植树造林工程,积极营造成片经济林、生态林和公益林,巩固和提升森林覆盖率,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大力推广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实现畜禽粪便、稻麦秸秆无害化处理,加快发展高效生态种养循环模式。

三、转变发展方式,促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我市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新时期,应对农业资源约束加剧、农村生态环境压力加大、农民增收任务艰巨的严峻挑战,我们必须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出一条具有**特点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一是加大规划引领。立足我市资源优势,科学规划产业发展,重点发展具有丘陵优势的茶叶、林果花木、设施蔬菜(食用菌)、规模养殖、观光农业等特色产业,着力引导优势农业产业向优势区域集聚、向农业园区集中,努力形成区域明显、优势突出的三个10万亩园区,促进丘陵农业持续快速发展。二是强化招商引资。充分利用国家加大对农业投入的机遇,加快农业载体建设。积极整合包装农业重点项目,借助茶文化节、芍药节等招商平台,大力吸引“三资”投入开发农业,推动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把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做优,提高我市农业整体发展实力。加快培植壮大一批农业园区、农业龙头企业,强势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积极整合农业资源从生产联合走向加工、流通联合,提高农产品开发和精深加工能力,延长产业链,延伸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三是完善服务体系。稳定充实县级农技推广队伍体系,加快乡镇农技服务体系改革,建立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基层农技服务体系。加快植保专业化服务组织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网络建设,提高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的应对能力,努力实现动植物疫病防控全覆盖。加快乡村级农业信息服务站建设,加速网络向农村延伸,为农民提供方便快捷服务。

农产品走势篇8

2013年12月27日上午,由北京市政府、吉林省政府主办,吉林省农委、省商务厅,白山市委、市政府,靖宇县委、县政府,北京物美商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长白山来到北京城暨吉林·物美农超对接启动仪式”在北京物美大成店拉开帷幕。吉林省政府与北京物美商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携手合作,为长白山特色农产品进入首都市场开辟了一条绿色通道。

近年来,吉林省大力发展生态、绿色、健康、安全的农特产品,打造世界级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农产品加工产业基地,突出培育知名、著名、驰名品牌,构建技术先进、结构优化、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搞好人参、矿泉水等资源综合开发,促进形成新的产业优势。特别是省委、省政府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一大批具有吉林特色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纷纷兴起,带动了农民发展特色产业增收致富的步伐。然而,随着农业产业化的蓬勃兴起,吉林特色农产品与市场对接环节的缺失,制约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及时补上农超对接的短板,成为摆在政府、企业和农民面前的一道课题。为了弥补农超对接这一短板,吉林省将寻求合作的目光投向了北京物美集团。物美集团目前为首都最大的连锁零售企业,年销售额超过300亿元,年纳税额超10亿元,位列中国连锁百强前茅。为加大农超对接支持力度,物美集团给予吉林农特产品“零门槛入市”和“零账期结算”等优惠政策,打开了“长白山来到北京城”的大门。

为了提高这次农超对接质量,吉林省农委、靖宇县政府、大祺公司精心策划、积极开展工作,吉林省农委按照北京物美集团“优势产区、主要品种、大型企业”的要求,从全省500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筛选出适合超市产品企业150家及其800多种产品,以备物美集团考察订货。省农委还与大祺公司行程7000多公里,对全省9个市(州)近百家企业进行了现场考察和产品筛选,确定了首批进入物美超市的近300种单品。在这次农超对接中,靖宇县地方土特产品唱了主角、挑了大梁。靖宇是部级矿泉城,天士力小分子水、恒大冰泉、松海泉、沃特和九鼎矿泉等矿泉饮品纷纷登台亮相,久负盛名的皇封参、靖宇地产玉米、木耳、山核桃露也为北京百姓提供了更多平时吃不到的农特产品。

北京物美与长白山特产的结合是市场和优势特产的结合,这一成功对接有力地推进了吉林省农业产业化健康发展,提高了农民产业化增收致富水平,从而激发农民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的积极性。

“长白山来到北京城”农超对接活动,只是迈开了长白山走向全国的第一步。将来,吉林还将积极寻求合作,搭建农超对接新平台,让长白山走进天津、走进上海、走进广州,直至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农产品走势篇9

xx食品有限公司作为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是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在建设新型工业化,促进县域经济发展道路上,怎样争作贡献?能不能抓住这个机遇,加快发展自己?我作为企业界的代表,谈谈在建设新型工业化,促进县域经济发展进程中的一些感慨,跟大家交流,不足之处望各位指正。

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党的十六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之后,党中央又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战略决策,为我们推进新型工业化指明了方向。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以人为本的发展观。而新型工业化的目标,是要“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党中央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正是为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潮流而采取的重大战略决策。因此,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战略和布局,加快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步伐。

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发挥企业独特优势

xx食品有限公司是在原xx县xx食品厂基础上于20**年扩建改制的合资企业。是一家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公司主要生产速冻食品、冰淇淋、糯米粉三大系列,其中,糯米粉加工填补了xx省内空白,速冻食品生产填补了湘南地区空白,冰淇淋生产填补了永州地区空白。由于技术设备先进,产品质量优良、信誉好、供不应求,目前产品除本省销售外,现已畅销广西、*、江浙、河南等地。公司现拥有总资产8350万元,固定资产净值4700万元,注册资金为1000万元,20**年销售收入1.1亿元,创国家税收415万元,现有员工560人。

我们公司独特优势在哪里?怎样利用独特优势给自己定位?

一是产品优势:寻找自己的生存空间,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在特定领域里战胜对手,是我公司的共识。我们为什么发展这么快,我们采取了什么措施?那就是我们充分发挥了xx特色产品优势,我们的产品有什么优势呢,一是我们的产品从原料粗加工精深加工成品都是我们自己公司独立生产完成,产成品的成本控制在自己的手中,产品价格上有底气与同行业竞争;二是我们的产品分高中低档三类,适应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三是我们的产品互补,上半年有冰淇淋产品,下半年有速冻食品和糯米粉,一年四季可以生产,一年四季有xx产品,做到淡季不淡,旺季再旺。这就是我们值得骄傲的特色产品优势。

二是设备优势:我们有比较完备的生产设施、经营条件,厂房、设备在省内领先,包括员工生活环境在同行业中比较优越,有些设施正在扩建,继续努力。办公设施、办公条件完全符合企业经营需要。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善的,而是几年积累的经验和成果,充分利用好这些优势,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步伐更好地发挥作用。

三是市场优势:我们的市场营销网络已打造出一个优秀的团队,在广西、*、江西、河南等省有我们坚不可破的忠实客商,无论是冰淇淋产品还是速冻食品都建起了可靠、稳定的销售群体,市场营销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可喜局面。

三、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与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相结合

县域经济是一个蕴藏希望、充满活力的经济。随着新一轮加快发展重要时期的到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已是形势所迫。“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发展就是硬道理,经济建设重于一切,壮大实力决定一切。聚精会神、一心一意地谋发展、抓发展,企业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形成思发展、求发展、谋发展、促发展的良好氛围。

公司按照“面向市场,依靠科技,做优产业,做活龙头,做宽基地,促进发展,惠泽农民”的农业产业化工作思路,抓好规划布局,加强组织引导,落实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重视科技服务,竭力为县域经济发展争作贡献,充分利用龙头企业资源,发动农民发展优质糯稻种植,促进粮食原料优质化。去年,我公司与xx县内20个乡镇的90多个行政村以及冷水滩、芝山部分乡镇签订了种植、收购协议,共落实订单3万多份,以高出普通粘稻市场价的25%-35%收购价格,收购优质糯稻6万吨,满足了公司所需生产原料,同时,公司还定点发展芝麻、大葱、香芋、绿豆、南瓜、土豆、荞麦、苞菜等绿色食品种植基地,共带动基地达15万多亩,促进农民增收5600多万元。这种新型的“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不仅使xx食品公司获得了稳定、高品质的原粮,而且使农民增收,有效地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农产品走势篇10

【关键词】团场;新型工业化;途径和方法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5-0064-01

一、团场走新型工业道路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

众所周知,团场工业主要是与农业有关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主要有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酿酒业、纺织业等。2012年底兵团农产品加工企业1446家,工业总产值1322亿元。2012年比2000年,在兵师团以上工业企业的总产值中,农产品加工业的产值比重从40.20%上升到61.4%。这一趋势主要是由于兵团食品工业迅速发展,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大幅度上升所至。从总体上看,团场食品工业、纺织业、畜产品加工业在工业中的比重迅速增长。与农业发展相联系的兵团农产品加工工业是随着兵团农业产业化发展起来的,并带动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经营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取得可喜成绩。从以上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团场发展工业化的基础还在于我们的农业,基于农业的农产品加工、深加工工业是我们发展工业的优势所在,应该作为团场发展工业的主攻方向和重要突破口。

二、实现工业和农业的联动是提高团场农业比较收益的基本思路

没有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就没有农业装备水平的提高,就没有农业产业化的大发展,农业就始终处于弱质产业的地位。现代经济学理论认为:在工业化中期阶段,农业的市场贡献不断提高,要素贡献逐步减弱。工业化新阶段要求农业发展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按现代企业组织、生产经营和管理模式发展农业产业化。工业化是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实现农产品增值,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的重要途径。农业产业化的重心是农业工业化,工业化为农业产业化提供先进技术装备和机械装备,改造农业传统生产手段,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比较效益。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是提高团场农业比较效益必然的抉择。在推进工业化的进程中,要跳出“就农业论农业”的思维定势,用新型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发展,尽快走出一条“以工促农、工农互动”的良性循环路子。在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中,推进农业产业化,发挥团场组织化程度高、集团化特点突出、农业基础较好的优势,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强基地建设,把农产品生产基地作为工业企业的“第一车间”。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兴办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提高农业产品的附加值。高度重视市场化营销,按照市场导向规划种养业结构,使龙头企业生产的产品适销对路,增强其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最终实现农业综合效益的提高。

三、以新型工业化提高团场农业比较收益的途径和方法

新型工业化要求发展的可持续性,强调以和谐为主题的工业发展观,强调工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强调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资源的使用率。兵团的传统工业多数依赖于农业的发展,团场农业生产规模化、集团化、机械化、科技水平较高,但是农产品加工能力较差,农产品附加值较低,是制约团场农业提高经济效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农业产业,注意处理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关系,资金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强调打破团场企业高度“国有”的企业的所有制模式,主张把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结合起来,强调民间投资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提高混合所有制经济和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和工业经济中的比重,增强团场工业发展的活力和实力,是优化团场经济结构、增强农业产业综合实力、提高农业产业比较收益,实现团场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第一,以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加快发展特色农业和优势农业。以壮大本地特色和优势产业为目标,把产业化经营和工业化生产作为重要手段,对现有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进行资源和品牌整合,筛选重点,培育一批能够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对区域经济和农工增收有较强拉动作用的龙头企业。

第二,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加大农牧资源的精深加工力度。农业资源特别是耕地团场资源充裕,最具土地开发、增加耕地和增粮增棉空间的优势和潜力。比如,兵团第七师“锦”牌棉花名列全国知名品牌榜首。要发挥“锦”牌棉花资源优势,延伸棉花产业链,做大做强纺织工业,建成以锦业纺织有限责任公司和昌恒公司为中心,各具特色、协调发展的纺织工业基地。

第三,加大新型工业化投入力度。团场工业基本上都是传统产业,并且涉及的行业门类较少,行业和企业门类规模都不大,因此,加快团场工业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就须坚持对现有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扩大增量和盘活存量并重,以扩大增量主。要积极争取国家资金的支持,同时团场和师都要建立新型工业化发展资金,用资本市场,通过行股票、企业债券,资产重组置换等方式筹措金。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国内外企业来团场投资,鼓励和引导非国有中小企业投资。

第四,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增强工业经济发展力量。非公有制经济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成长性,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力量。兵团非公有制经济比重偏低,发展缓慢,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过低。要按照“扩大总量,做大规模,积极参与,增强实力”的要求,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要制定更加开放、具有吸引力的措施,搭建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市场、信息、管理和服务等平台,放宽市场准入,鼓励支持个体私营、外企等资本进入团场经济领域,创造多种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积极引导和发展庭院经济和自营经济,支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走向联合,规范改制,做强做大。

参考文献:

[1]邓晓华、李怀建:工业化理论的新探索――《工业化范畴论――对马克思工业化理论的系统研究》评析.经济前沿,2008(7)

[2]钟亚开、刘忠华:工业化理论与广东农村经济发展的实践,广东社会科学,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