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建设工程规划设计要求十篇建设工程规划设计要求十篇

建设工程规划设计要求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1:54:57

建设工程规划设计要求篇1

关键词:城市规划;建筑设计;高层建筑;个性

目前,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之间的和谐问题也逐渐的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因此为了是城市规划的效果达到预期的目标,我们在要采用的相关的方法,将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相关内容有机的融合在一起,这样不仅有效的保障了城市规划建设的质量,还使得建筑设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得到有效的提高。下面我国就对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相关内容进行介绍。

一、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概述

1、城市规划概念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规划建设已经成为了人类社会健康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当前,我们在城市规划建设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我国政府部门的相关规定来进行实施的,这就使得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发展可以协调的发展,从而提高了城市规划的质量。目前,人们在城市规划建设的过程中,人们一般都是将城市建设的管理和控制的相关内容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进而使得城市规划的实际效果和现代化城市建设的相关要求相符,满足现阶段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此外,我们在城市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还要对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进行严格的要求,以避免在城市规划建设的过程中,其建设管理工作的质量受到影响,导致城市发展受阻。

2、建筑设计

目前,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们的生产力和生活水平也在逐渐的提高,这就使得我国的建筑行业逐渐向着高层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为此,我们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就对建筑设计的相关内容进行全面的、系统的总结,从而在其中发现存在的难点,并且采用相关的技术手段来对其进行处理,从而使得建筑工程可以顺利的完成。不过,就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而言,人们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主要是为了追求的经济利益最大化,从而使得开发商在建筑工程吸纳国民中可以获得更多的解决利润,因此我们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首先要对建筑工程施工的成本进行考虑,并且根据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和相关的规范要求,来保证工程施工的治理和效益。其次在对建筑的结构特点进行分析,从而使得建筑设计的相关内容,充分的体现出当代建筑的个性化特点。

二、城市规划设计的必要性

近年来,在我国城市规划的过程中,人们也将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到了其中,这就使得现代化城市规划和科学技术有机的结合在了一起,使得城市规划设计在具有我国传统社会文化的同时,也存在着当代社会的综合性特点。但是,由于建筑设计是城市规划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我们在城市规划发展的过程中,要就对建筑设计的质量进行严格的要求,从而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体现出当前社会的时代特征。

在现代化社会发展中,城市规划设计的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和管理城市化建设要求,使得城市化建设能够满足节约型社会的发展要求,并且能够将工程施工中存在的节地、节水要求进行严格控制,从而将其合理的置放在各个管理环节当中,进而做到落实土地管理制度的模式。在现代化的城市规划与设计工作中,设计特点主要在于综合性要求。可以说城市建设与科学的规划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在城市建设中,我们要将社会、经济、文化、环境、艺术等多个要素综合起来,融合形成一个相互依赖。相互依存的城市规划要求。只有我们在工作中将各个因素做到合理有效的应用,才能够保证在工程建设中形成全面的控制要求。

三、城市规划与设计的关系

1、规划与设计相互制约

1.1多选择性的强制性指标组合

在目前我国社会发展中,多数发达地区都已经取得了较为辉煌的设计经验。一般来说,在这些城市建设中,城市规划已经形成了一套或者几套不同的控制目标和控制组合,使得工程管理工作中形成了一种可以制定和预防的建设用地,这种用地的规划与统计对于建筑事业的发展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1.2可行性建筑方案论证规划指标

同时,在目前的工作中,我们可以通过对各种可行性建筑方案的研究来改进方案论证工作中存在的合理性要求,这对于促进工作施工设计十分有效。不过在目前的工作中,该手段和方法的选择对于相关计划和规划的完善十分有效。且在应用中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引申,编制出科学、全面的施工重点和设计要点,这种设计要点的采取对于可行性建筑方案的研究十分有效。

1.3加强规划各阶段的城市设计工作

就那目前我们在工作中常见的城市规划与设计工作而言,每个城市在设计中都存在着自己的独特性和特殊性,因此在工作中我们可以将其深化到城市规划与设计的各个角落,使得各方面的工作力度和要求都能够提供了全面系统的工作要求。城市设计运用综合的设计手段和方法,可更为具体,形象地处理城市空间的物质形态关系,使城市各组成要素,各地区之间的相互宅间关系更加完善,使得抽象的城市规划指标变具体,并具有操作性。借助城市设计这一“桥梁”,城市中的建筑在空间和功能上更好地反应城市规划意图。

2、完善建筑设计方案评审制度

建筑设计是科学与艺术,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的多科学的创造性劳动,由于其决策及评价标准的综合性,必须采取综合管理的方式才能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更加充分地体现城市意识。建筑除了本身的功用外,也被誉为凝固的艺术。重要的建筑是一一个城市的象征.它的好坏对一个城市的形象影响也是很大的。建立建筑设计方案的专家评审制度,即组织一些专家对重要的城市建筑建筑设计方案进行评审是十分必要的。一是对建筑设计方案奉身进行评审;二是看建筑设计方案是否符合城市的要求,看它的设计思想是否体现了城市的意识。从专业的角度集思广益,只有这样才能选出好的作品,提高管理者的决策水平,把握正确的价值取向。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我国城市规划建设的过程中,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和谐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必须要采用以人文本的管理理念,来对城市进行相应的规划设计,这样不仅可以有利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还给人们带来了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从而加快了我国城市化的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建设工程规划设计要求篇2

关键词:市政给排水工程;规划设计;问题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a

1、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

1.1、环保要求

环保是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的直接要求。目前,市政建设的过程中深化了环保理念,为给排水提供规范的环保标准,要求市政给排水工程既要达到市政建设的环保标准,又要规范自身在施工中的环保表现,平衡市政给排水的经济效益与环保要求,很大程度上树立了环保标准。

1.2、协调要求

市政给排水的规划设计需要遵循协调要求,适应市政建设的发展。市政给排水系统需要结合市政建设的所有工程进行协调规划,设计成具有协调能力的建设方式。协调市政给排水的规划与设计,有利于市政化的建设效益,促使市政在生活、生产中充分利用给排水系统,保障市政给排水具备科学、完善的优势。

1.3、目标要求

目标要求是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的最终原则。例如:规划设计的目标要求是满足生活用水,而给排水规划的过程中,则需体现目标要求,根据市政的生活需水的实际状况,提出设计方案,充分利用市政生活供水的优势,发挥目标要求的约束作用,达到市政给排水的建设标准。

2、市政排水规划设计中出现的问题

2.1、市政给排水工程规划与城市用地竖向规划

在目前的市政给排水规划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集中体现在防洪的整体规划不合理,不能因地制宜的采取有力措施,设计和组织市政给排水设施的筹建,而且目前我们的社会发展相对较快,城镇化规模不断壮大,这也给我们的市政给排水工作带来了不小的难度,所以进行市政给排水的规划设计工作不仅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也要对当地的城市发展进程有足够的预判,鉴于此我们在进行市政给排水工作中要做好以下几点:

(1)受城市用地竖向规划的影响,市政给排水工程设计中采用的重力流和短管压力流的两种工作方式会引起高程太低的问题,因此为了能够帮助相关的规划部门的评审工作,我们则需要结合自身工程的特点,对市政给排水工程设计中的雨水设计工作进行调整,将不利于出水口的位置弄清,按照相对合理的安全潮水位进行设计。

(2)在对城市用地竖线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时,对城市交通道路和地面排水的建设工作的要求也提高了很多,所以我们在进行市政给排水工程设计规划的时候,要对长期和近期的目标进行合理的综合,并对规划中的工程排水状况进行分析,总结出可能引起的缺陷和问题,将城市以后的发展和城市的竖向用地规划以及排水工程的设计进行合理的结合,降低城市规划中不完善现象的发生,尽量减少工程中存在的制约环节。

(3)在进行市政给排水工程的设计时,采用城市用地竖向规划的方案,会导致无法保证高程,使得市政给排水工程,不能够满足城市发展中对防洪减灾工作的要求,以及对雨水的有效利用,同时还会导致工程存在很多隐患,比如没有进行雨水排涝泵站的设计工作,就会导致城市中的道路和小区不能够按照科学合理的重力方式,对水量进行流放,并且只有进行了雨水管内地的设计,才能够确保排水系统在雨季遇到涨潮时候的正常使用。

2.2、污水管埋深不合理的原因分析

由于在当前污水管道的埋设设计中,原污水提升泵设施设计位置不合理,造成污水管道埋设的太深,导致城市污水管网高程不够科学,无法实现合理有序的污水排除作用。原污水提升泵站规划位置的确定主要考虑的因素是设在某绿化区的附近。以减少对周围居住区的污染。在排水工程设计中,对单项的设计通过管材,基础,施工方法等的合理选用以降低市政排水管网的投资是较有效的,确定合理的排水管设计高程也是节约投资的重要一方面。而合理的高程需依据合理的排水规划。

2.3、市政给排水工程规划编制滞后

不确定因素多在市政道路排水工程设计过程中,往往出现道路要求尽快建设,而设计所需的排水工程规划没有编制或在修编中。造成了~些排水工程不能与道路工程同期设计,同期施工的现象。

3、市政排水规划设计的要求

3.1、满足市政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的需求

满足市政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是市政给排水设计中最根本的任务,也是其最低的目标要求。在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市政的有效资源和有用的空间范围,并在规划设计过程中还应该为以后的改善和发展留一定的空间,这样不仅可以达到其最低目标,还可为以后的更改和发展提供有力的资源,还可以减少治理成本。耐久性和稳定性是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中最根本的特性,这样不仅可以保证其需求,还以保证人们生产生活活动的有序进行。

3.2、给排水的区域分配

市政给排水的区域分配是规划设计的核心内容。由于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匀,市政需结合自身特点,优化给排水的区域分配,以免浪费水资源。例如:某市政给排水工程中,利用规划设计的方式,确保区域分配达到平衡的状态,首先该工程设计人员,汇总影响给排水规划的因素,如:农业、生产等,针对影响因素做系统化的研究,合理分配水资源的区域配置,大致规划出给排水的设计路线;然后针对该工程进行实地考察,制定给排水的区域方案,细化分析不同因素对水资源的需求,规避过量开发的项目,充分调配水资源,促使其处于动态平衡的状态中,高效利用水资源,遵循开源节流的建设标准。

3.3、给排水的防洪安排

防洪是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的关键目标,解决多雨季节的洪涝灾害。以某市政在建市政给排水为例,分析防洪方面的规划设计。该市政存在双重洪涝隐患,即:外洪、内洪。内洪可以通过蓄水解决,适当时进行排水,难度比较高的是外洪防护。该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要配合外洪防护的体系,该市政一旦遇到外洪隐患,通过市政给排水工程,一方面进行预防、控制的作用,另一方面执行分洪泄流,有效疏导了洪水,因该市政已经建成了防洪大坝,所以降低市政给排水防洪设计的压力,防洪部分只需要满足泄洪、疏导的标准即可,无需再重新规划数值参数,该市政更加注重市政给排水的配合力度,体现规划设计的分配能力。

3.4、雨水系统的规划设计

雨水系统可以作为城市市政给排水防洪规划的配合部分,但是因为雨水系统同样具备独立性,所以对其进行单独分析。雨水系统的规划设计必须符合市政给排水的整体要求,充分发挥配合与辅助的作用,完善给排水的整体性。一般市政给排水对雨水系统规划设计的要求较高,不仅要满足工程自身的给排水需求,还要解决城市的突发排水情况。例如:某城市在多雨季节,由于雨水量瞬时突增,导致路面淤积大量的水资源,此时该城市雨水系统有可能出现洪峰风险,超过雨水系统标准的承载压力,影响路面交通,所以该城市规划雨水系统时,设计出了准确的压力值,同时调整垂直标高,防止雨水过度於堵在路面上。

3.5、污水系统的规划设计

规划设计市政给排水的污水系统时,可以吸取其他市政的设计经验。目前,在市政给排水工程中,比较常见的污水消耗方式为集中管理,在市政给排水工程内,规划出污水处理点,通过管道将污水引流到集中处理污水的地点,利用高效率的消耗方式,快速处理污水。例如:某市政针对市政给排水污水系统的规划设计,提出改进方式,以此来提高污水消耗的水平,仍然采用集中处理的思想,将原有单一的处理点,改为多个处理点,通过管道连接所有的处理点,形成以局部地区为主的污水系统,减少污水达到处理点的距离,由此可以减少污水输送过程中的突况,既可以提高该市政污水处理的效率,又可以体现污水系统规划设计的效益,符合市政发展的需要。

3.6、重视环境保护

目前,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环保、绿色、节能是首要考虑的任务,因此,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已深入人心,即应该将市政的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以及生态环境相结合,共同实现市政的可持续发展。要想市政的经济能够快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不被破坏,政府就应该“爱护环境,人人有责”这一观念深入人心,最终实现市政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大部分地区在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中,只是在于建设的效果,而忽略了对环境的重视,一味的追求高效的经济收益,而没有真正的达到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的目的――环保和保证人们生活生产的用水量。

总之,我国非常重视市政给排水的建设质量,将其作为市政建设的关键部分,满足市政给水、排水的需求。市政给排水工程需通过规划设计的方式,规范工程建设的标准,而且规划设计是市政给排水的重要部分,为施工建设提供科学的依据,体现规划设计在市政给排水工程中的效益价值。由此可见:市政给排水有效利用规划设计,对提升工程的质量和建设水平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建设工程规划设计要求篇3

关键词;水电工程征地移民集镇建设设计变更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水电工程开发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作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具有内容庞杂、涉及面广、周期长、政策性强、社会影响大等特点。近年来,伴随我国水电工程的大规模、快速推进,建设征地移民安置工作逐步成为水电工程建设的制约因素,为有效化解水电工程建设同土地占用、百姓搬迁之间的矛盾,国家、地方相继出台了系列政策破解难题。然而,在政策的执行过程中,政策死角、同现实环境匹配不足等问题逐渐显现,尤其是涉及集镇复建的水电项目,简单粗放的“三原原则”根本无法解决集镇新建的现实难题,补偿款同建设资金的差额、复建工程同新建工程的平衡、国家政策同行业规定的差异等问题长期困扰水电建设者。本文结合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集镇建设实际,就存在的问题加以梳理分析,探讨集镇复建项目设计变更处理方式。

1集镇建设设计变更现状

集镇建成区全部受建设征地影响,而其腹地影响不大,应考虑迁建。[1]DL集镇迁建规划应以集镇现状为基础,遵循国家的城镇规划强制性政策规定,本着节约用地,少占耕地,合理布局,结合地区经济的综合发展规划和城市化发展方向,合理确定迁建城市集镇的性质和规模。集镇迁建由移民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给当地人民政府或者有关单位。因扩大规模、提高标准增加的费用,由有关地方人民政府或者有关单位自行解决。[2](471号令)《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中对、集镇建设标准、规模等有着明确的规定,国家推行新农村建设政策背景下,必然造成集镇建设标准同国家、行业现行政策法规相矛盾,集镇建设设计变更问题长期普遍存在。规划阶段集镇部分仅作基础设施的建设规划,实施过程中地质条件变化、价格水平增长等问题难以详细估计,加之设计变更政策依据、资金来源等焦点问题难以落实,集镇建设设计变更一直无法得到切实解决。

2集镇建设设计变更存在的问题

2.1规划设计深度不足

规划设计阶段基础资料不足,建设征地移民安置处于劣势地位,作为正常蓄水位、施工图设计等专题设计的辅助论证特点明显。水电建设项目一般都要求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投产发电,前期设计工作周期往往有限。目前移民规划设计工作程序较多,因时间限制,方案论证不够充分,规划报告瑕疵多,给后期执行带来很多困难。国内某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实施阶段,因地质条件偏差导致基础持力层处理增加投资150余万元,因规划设计阶段遗漏派出所、畜牧站、垃圾转运站等附属设施引发大量设计变更工作。

2.2地方政府期望高

水电工程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力大,地方政府对移民工程期望值普遍很高,通过移民工程改善原来不完善的基础设施的意愿强烈。因水电工程项目独特性、临时性、渐进明细性等项目固有特点,[3]pmbook实际工作中,配合移民安置方案制定、实施的工作人员多是各相关部门临时抽调出来的一般工作人员,对区域实际情况、水电移民工程特点了解有限,提出的方案多有考虑不周的问题。实施过程中地方政府作为具体的实施者,出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动态考虑,经常对方案提出过高要求,变更现象十分普遍。

2.3政策法规不配套

目前国家尚未明确移民主管机构,各地方政府移民政策层出不穷,水电工程移民安置规划设计的管理面临诸多问题。移民建房部分有着国家的政策支撑,不足标准的部分由国家财政补贴,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集镇建设标准不断提高,集镇土地权属为国家所有不纳入补偿范围,仅靠房屋、地面附作物等补偿款难以支付新集镇建设费用,集镇建设存在很大的资金缺口。不同行业执行不同定额、规范、概算编制标准和办法,造成同一份报告中不同的专业项目单价、其他费用等均不相同,规模标准的不统一,增加了设计变更处理的实施难度。

2.4社会经济指标提高快

水电建设多为高山峡谷的贫困边远山区,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国家对此类地区的建设扶持资金不断加大,乡镇政府所在地基础设施及办公、住宿等条件不断改善。然而,水电工程封库令下达后,禁止在工程占地和淹没区新增建设项目和其纳入人口,[2]涉及搬迁安置的集镇将不再享受国家给予的财政支持。随着时间的流逝,迁建集镇同周边集镇差距逐渐加大。就云南某水电项目原集镇具备该地区最好的办公环境,仅封库令下达后3年时间,该集镇经济发展规模上依旧保持领先,办公环境方面却已远远落后周边乡镇,地方政府提出同建设同周边发展水平相当的新集镇。

2.5设计变更程序不规范

建设征地移民安置工程区别于传统的工程建设领域,就集镇建设而言,主设单位仅负责控制性设计及基础设施设计,实施阶段的施工图设计由地方政府委托相应的设计单位进一步细化,实施中施工图设计同规划设计报告出入较大。综合监理负责移民安置工程总体进度、质量和资金的控制,具体单项的控制监督由单项工程监理负责,对现场的监督协调深度难以满足设计变更审查要求。建设征地移民安置工程的实施主体是地方政府,集镇建设的最终受益者也是地方政府,设计变更处理往往处于被动的应付地方要求,设计变更处理经常出现建设单位同地方政府讨价还价的拉锯战,设计变更难以实现闭环管理。

3管理思路及措施探讨

建设征地移民安置集镇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匹配教育、医疗卫生,宗教设施等各项经济社会事宜。集镇建设设计变更处理,资金量大,政策依据缺失,涉及单位多。唯有严肃规划设计方案,理清设计变更程序,积极依靠各级政府,发挥设计监理单位专业优势,方能梳理错综复杂的管理,找出集镇建设设计变更处理的突破口。

3.1严肃规划设计方案

地方政府在建设征地移民安置实施过程意愿变化,提出要求较多,认为这是一项没有收口的工作,实施中审定的移民安置规划方案执行十分不严肃。前期规划阶段总体控制协调,发挥内部专业协作和外部沟通交流的作用。要保证规划设计周期,以详实的实物指标调查成果为依据,充分挖掘基础资料,避免设计漏项;充分考虑地方后期发展规划,尤其是集镇迁建后学校、医院等设施同周边社会环境容量的结合;充分考虑规划水平年价格水平提取合理差价预备费。积极征求地方意见,平衡补偿资金和新建资金之间差额,落实地方配套资金的衔接问题,提出统一规划,投资分摊的合理方案,既满足了地方规划等级要求,又达到了控制投资的目的。

3.2分类实施设计变更手续

按照现行水电工程移民安置规划设计有关规范、规程要求,经审定或批准的移民安置规划设计深度仅等同于初步设计阶段,在实施中需完善施工图设计后才能开展工程建设,因此,建设征地移民安置工程实施中产生设计变更有其必然性,因此,实施过程中综合设代应正视设计变更处理。针对项目特点分类处理设计变更,制定切实可行的设计变更处理程序,要界定一般设计变更和重大设计变更,区分差价、漏项、超标准等项目分类处理。建设征地移民安置在实施中确需对方案进行调整和变更时,由县人民政府提出变更申请(包括项目基本情况、变更理由、变更后初步设计方案等),由综合设计牵头组织现场踏勘、并组织相关单位开会论证变更必要性及变更级别,提出处理程序,明确各方职责及完成时间等。一般设计变更经地方政府、项目业主、综合设计、综合监理地方联席会议形成纪要后方可组织实施;重大设计变更综合设计、综合监理负责审查方案的经济、、技术可行性,报项目业主同意后报送原审批单位批准后实施。

3.3重视外部环境的协调

国家层面应尽快明确国家移民主管机构,规范国家移民管理,制定适合全国的移民安置政策,尽量统一移民补偿标准。在目前国家水电是以国有投资为主体的情况下,移民安置规划设计完成后,可暂不需要地方政府的确认意见,这样可以充分发挥设计单位中介的客观、公正、公平、依法设计的立场和作用。在现有政策环境下,设计单位在处理集镇设计变更时,应重视地方政策依据的收集,如周转用房、办公楼建设、装修标准特有项目,注意地震后学校抗震设计级别提高等新政策的把握,做到设计变更处理处理有理有据。争议部分除提前考虑配套资金外,可考虑结合新农村建设资金的衔接,切不可随意突破规划设计阶段的概算。规划设计阶段主动引导地方政府对移民政策法规的掌握,联系设计单位开展政策法规的培训。

3.4发挥监理监督协调职能

综合监理主要职责是对各类移民工作质量、进度、投资进行控制,通过目标规划动态控制、组织协调、合同管理等方法进行监督检查,计量确认、沟通协调,提出咨询建议,在征地移民集镇设计变更实施过程中,移民监理对地方政府、业主都具有约束作用,是为了更好地实施设计变更,维护规划设计方案严肃性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保证集镇建设进度和质量,提高移民资金使用率的有效手段。地方政府提出设计变更要求,综合监理单位应在掌握现场建设进度,摸清建设征地移民安置项目及集镇建设部分资金使用情况的前提下,协助综合设计单位审查设计变更的经济、技术指标,区分合情合理的、合情不合理的、既不合情也不合理的设计变更要求,从建设征地移民安置项目整体的影响角度全方位考虑,切不可因为满足集镇建设进度,放弃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规划的严肃性。在设计变更批准实施阶段,要发挥综合监理监督职能,保证设计变更指令的准确执行,形成集镇建设设计变更的闭环管理。

4结束语

集镇建设在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工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满足国家法律法规要求的前提下,合理控制集镇建设设计变更,满足地方政府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有利于激发地方政府实施建设征地移民安置项目的积极性,保证水电工程主体项目建设进度,提升项目业主在地方的品牌形象。建设征地移民集镇建设因其特殊性,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很多问题仍将长期存在,需要水电广大建设者不断探索解决。

参考文献:

1.《DLt5064-2007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规划设计规范》

建设工程规划设计要求篇4

关键词:工程;招标;合同;变更;程序

中图分类号:K82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工程招标作业程序规划

(一)工程计划筹划阶段

关于工程计划的筹划,包括如下内容:由业主提出初步构想与需求;初选可能的工址;初步勘探及调查工址现况;调查及分析工程需求;筛选可能的工址(可选出数处)。就初步选出的工址,进行如下工作:相关资料收集、整理及分析;自然、人文、地理、社经、环境等调查及分析;测量、地形、地质、水文、气象、材料等调查、试验或勘测;计划内容的拟定;筛选具有潜力的工址(可选出数处)。

(二)规划与可行性研究

规划阶段工作重点包括如下内容:计划概要的初步拟定;计划需求的调查;计划相关资料的分析、整理及评估;方案的拟定及比较研究;就初选方案(原则上选出三至五个方案),进行初步综合规划。

就初步规划方案,分析下列各项的可行性:计划背景;经济可行性;工程可行性及可行替代方案;环境接受性(方案办理环境影响评估或说明);财务可行性,包含本计划的投资总额、资金来源、分年预算及偿债计划;计划效益,包含外部效益及成本;风险分析,包含敏感性分析;风险管理等。

就前述可行性研究的方案,根据评估准则,筛选出一个可行的计划方案及二至三个替选方案。研提可行性研究报告,涵盖前述各项主题及内容,提出结论及建议配合事项。业主提报主管机关审核、编列预算、成立计划案等。

(三)基本或纲要设计阶段

基本设计阶段主要工作:检讨可行性报告及设计标的相关资料;补充测量、补充地质调查及其他补充调查、试验或勘测;办理基本设计图及纲要规范等;拟订施工初步计划及时程;修订初估的计划成本;拟订细节设计准则;制定财务计划;基本设计报告等。

其次,根据工程计划规模、复杂程度及性质,调查施工建设方经验与能力,拟定采购策略及分标原则,这可合并为一件工程或分开为多件工程招标。如计划工程含土建、机电、水电、空调等工作,可采用分开招标或合并招标;如计划规模庞大、复杂或性质特殊,则分标金额宜适度放大,以减少工程管理介面,但不得影响投标建设方的竞争性,避免推升承包合同金额。

如政府机构规划工程,应依相关的工程实施办法先行评估,确认可提升采购效率、确保采购质量、可缩减工期且不会增加经费,其属查核金额以上者,应报请上级机关核准后,才能够采用。

(四)工程招标后的合同变更

在建设工程施工领域,经过招投标后签订的合同常常由于各种原因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变更,如对工程价款的结算和支付、工程质量、工期长短以及施工细节等的变更。基于建设工程招投标的公开公示效用和投标第三人的信赖利益,经过招投标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是不能进行变更的,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该类合同进行变更时常发生。建设工程招投标合同原则上不允许变更。需要肯定的是,如果在招投标之前招、投标双方就已对合同的订立和更改达成了实质性的约定,并且在招投标的过程中发生了串标、围标等情况,可以根据招投标法的规定直接认定招投标行为违法,订立的合同按无效合同处理。下面将对合同变更要项进行分析。

二、工程合同变更

履行工程合同,不论是传统工程合同或工程合同,只能就合同规定的工作范畴、图说、质量、时程、成本等办理(包括工程变更所增减的工作),不得逾越合同规定范围。履行合同时,只要发现实际执行情形与合同规定不吻合,应采取有效手法,进行自行纠正。传统工程合同签订时,合同文件已包含细节设计图说、材料m设备技术规格、工程数量表等,衡量合同变更完全以合同内容为基础。有关设计图说及材料m设备技术规格的修正由工程顾问办理,施工建设方则配合提供报价及工期变更资料,分别属于两件合同的作为,可相互制衡。

工程合同签订时,考虑合同变更的文件仅包含业主提供的业主需求及功能规范,以及建设方投标时提送经业主审标认可的投标设计m技术建议书,但尚欠缺可供合同变更比较基准的细节设计图说、材料m设备技术规格、工程数量表等。建设方的设计义务在满足业主需求及设备功能条件下,从审标认可的投标设计、技术建议书开列材料m产品的商标或型式开始,进行基本或纲要设计,直至完成细节或详细设计图说,得据以施工、或供应、安装为止。如建设方欲改变投标设计、该项材料m产品的商标或型式,应送工程顾问再审查后,始得据以制作设计图说及技术规格。

工程合同赋予建设方设计义务,其有权在不影响原定需求、质量与功能原则下,对设计作适度调整。建设方可能因备标时间短促,未进行完备考虑而在设计阶段需再加以改进投标设计,或者基于成本考虑,欲采用用最低设计标准或选用较低标准的材料及设备,其本质与细节或详细设计认可后的合同变更不尽相同,但过程与合同变更流程相类似,虽因发生在设计发展阶段,如前所述仍宜当作设计变更处理,完成必要的设计变更程序。

综合前述,工程合同如涉及变更,应当作设计变更抑或合同变更,本文以审查认可建设方完成的细节或详细设计及技术规格作为分界点,前阶段为发展设计所作的改变视为设计变更;其后阶段当作为合同变更处理。其着眼于工程合同赋予建设方更大的合同义务与责任,业主在掌握“满足业主需求及设备功能条件”原则下,如再把建设方设计发展细节当作合同变更处理,不但增加业主作业负荷,反而僵化厂商建设方的合同责任,这也非实施工程采购的宗旨。合同变更与设计变更,作业流程大致相同,但核定权责层级不同。合同变更应按照采购法所做的规定进行办理,其程序应由其主(会)计及有关单位会同监办,得增减合同价金。设计变更目的在改进设计,以满足工程需求及工地条件,由主办工程单位会同相关单位审查及认可,且只能扣减合同价金。

三、小结

履行工程合同,只要发现实际执行情形与合同规定不吻合时,不论其原因如何,或只影响合同条款或工期或成本的一部分,仍需按程序办理合同变更或设计变更。事后检调单位质疑所谓“图利”,大都因事先未完成合同变更或设计变更程序所致。工程招标,企业以“需求及功能规范”进行招标,投标建设方则以“投标设计及技术建议书”提出回应,经审标与决标后,上述文件均成为合同文件的一,对得标的建设方具有拘束力。建设方须负责细节或详细设计图说(视个案情况,得包含基本设计),经送审认可后,始可据以施工或供应、安装。合同变更或设计变更乃解决工程实际执行情形与合同规定不吻合时的工程实务作法,宜逐件个案办理。最好于执行变更工作前,先完成工程设计或合同变更程序,防止日后争议。

参考文献:

建设工程规划设计要求篇5

城市规划是动态地处理与调解各种建筑之间的关系、建筑群的整体形象,以生态的、可持续的观点来延续城市的历史,塑造未来的城市。在城市规划的前提下,建筑设计依据建设工作要求与项目技术条件实施全面构想,并依据其作用,详细确定建筑物的空间组合方式与详细尺寸、结构和材料的做法。城市规划设计的关键是通过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共同来完成的。

[关键词]

城市规划设计;建筑设计;未来展望

城市规划关键的构成部分来源于几个方面,建筑就是其中之一。城市的基本形态是由形形的建筑组成的,好的建筑设计变成了城市的基本标志。城市想要可持续发展,规划设计一定要深入实施,所以城市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的关系就变得非常微妙,只有把二者的关系准确地处理好,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才可能获得和谐与统一,最后达到社会、经济等方面的优良整合效果。

一、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

1.城市规划是建筑设计的前提建筑设计要遵循城市的发展需求来进行建筑设计,建筑设计的首要前提是依照城市规划纲要实施。在城市建设中,建筑的建造者如果不根据城市规划纲要实施设计,那么整个城市的管理就是杂乱无章的,更不用说什么城市的发展了。

2.建筑设计是城市规划的基础城市中建造了各色各样的建筑形式,建筑设计的多样化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城市的发展要依靠建筑设计做出属于自己的贡献。先进的建筑设计可以有效提高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使城市的经济效益稳步增加。

3.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是不可分的在城市建设发展当中,城市规划的基本体现是建筑设计。一座城市拥有着形形的建筑形态对城市的知名度增加有很大帮助,反之也一样。从另一方面而言,两者结合就是一种互补。

二、城市规划对场地设计的要求

体现在城市总体规划对于城市用地的发展方向与布局构造的掌控之上;体现在具体规划控制当中,具体规划控制性的要求是详细的,更直接地影响场地设计,场地设计对具体规划控制性之中的土地应用与建筑布局等每一项细节制定要做出合理的真实反应。它们会对场地设计特别是形态布局的确定产生决定性影响。

1.规划用地性质城市建设工程的选址上,具体规划控制性限定这一工程只可以在某一许可范围内选取地基、地块;对用地实施开发的场地设计,具体规划控制性要求这块地只可以在一定用地开发容量限制条件下实施开发建设。

2.控制用地区域建筑红线和道路红线一起完成的规划。

3.控制用地强度是经过容积率、建筑掩盖率、绿化掩盖率等指标来完成的。对容积率、建筑掩盖率最大值和绿化掩盖率最小值来限定,能把地基应用强度掌控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

4.控制建筑用地区域由建筑区域控制线来限定。就是地基准许建造建筑物的范围。城市规划中通常都需要建筑区域控制线从红线退后适当的距离。

三、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设计之间的差异

1.两者不一样的确定性建筑设计的关键是发现问题并处理问题的经过。建筑设计的设计目标和有关的设计要求由建设方提出,结合建筑设计师的专业知识,充分思考建筑的周围环境和当地的风土人情,在最大程度上设计出跟设计目标和设计要求相符的备选方案,最后由有关工作人员确定选用哪种备选方案。城市规划设计的关键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城市规划设计并没有拟定备选方案,其过程更加繁琐和复杂,城市规划设计除了发现问题,找出处理问题的答案,还要用心落实这答案所牵涉的建筑设计过程是否达到目标,需要实施持续的调整,其周期相对较长,所以“规划年限”下的城市规划工作要进行严格地控制。

2.两者不一样设计的复杂性很多建筑设计都必须具备象征意义,建筑设计师只要具有一定的形象思维能力就能够参加建筑设计工作。而对城市规划设计师而言有相对较高的要求,不但要有一定程度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要对城市的整体布局有一个宏观的把握,可以实施系统性、科学性的规划设计,目前的城市规划,只拥有单一的规划设计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全方位、多层次的对社会的发展环境实施规划,在整体设计过程中,城市规划设计师要具备非常强的综合能力,并且经过各专业人员的协调合作,才可以在最大程度上确保城市规划的质量和效果。

3.设计任务的差异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另一个不同就是设计任务。城市规划设计的任务是根据国家在城市建设中的每一项政策与方针,从长远的角度对范围内的经济建设、人文景观和基础设施实施全面的综合分析,之后再加以规划的过程。城市规划设计要为城市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的维护服务,经过确定城市定位,对整体布局与规模实施统一规划,达到城市化建设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持续性的发展要求。建筑设计的任务一般是经过建筑设计任务书表现出来的,建筑设计的任务就是经过运用各方面的综合建筑知识与设计技能对整个建筑物的全体到部分实施完善与优化,从而让整个建筑设计达到预期的建造目标。

四、在城市整体建设中城市规划的作用

1.规划作用城市规划设计方案是依据城市整体建设工作状况的总体构想,做到胸有成竹,并有效联合城市范围内的政治、民族风情、经济、文化、等现实状况,来实施拟定与实施。在城市规划设计的管理工作中,提出建设城市整体的详细实施计划,还有分期实施计划,科学合理地编排城市的整体建设,保证在规划中体现出工程的每一项建设。

2.控制作用城市规划设计对城市建设的控制作用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多方面的,最为明显的是对城市每一项公共设施、基础设施的控制与科学运用,整合并调控城市土地资源等多方面。

3.推动城市整体建设工作有序、稳定的实施城市整体建设的工作内容包含城市的经济、民族风情、治安、文化、政治、人文等,需要几个职能部门一起参加、互相配合并加以细化实施。把城市规划设计方案中的每一项工作详细化,把建设职责详细落实到某一个企业或某一部门,让建设工程“名花有主”,以保证城市整体建设工作都在计划当中,保证城市整体建设工作有序、稳定的实施。

五、增强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意识

1.规划设计要加大深度,树立精品意识一方面,当地历史文化底蕴,自然风貌,因地制宜在城市的规划设计中要充足展现。要全面统筹的思考,总体规划与具体规划控制性都需要详细,有深度,而不是单一的平面布局。另一方面,未来城市的每一项建设都要用心设计、用心建设,树立精品意识。特别是建筑设计上要严格把关,新设计、新工艺、新规范、新技术要大力推广,提升城市建设的科技含量。

2.规划管理体制要理顺,依法增强规划管理对于规划管理权,需要一个城市只可以设立一个城市规划主管部门,实施政府对城市规划执行权的集中统一。建设城市规划委员会由专家与社会各界代表构成,作为政府城市规划设计的决策咨询机构。同时,要严格依法实施城市规划,所有的单位与个人都没有权利干预,随便变更。建设工程的审批管理要进一步增强,跟城市规划的项目不相符的不能同意立项,没有编制控制性具体规划的地块不能出让、转让与建设开发。

3.增强城市规划的时效性从现在我国的城市规划来看,短的三两年长的几十年。这就让城市规划会产生某一时间发生不适应城市现实发展要求的问题。所以,需要依据城市发展阶段的特殊性与城市的特别性来实时补充、优化、城市整体规划,让城市规划可以更加合理地指导城市建设、更具备操作性。同时,让建筑空间与城市作用都获得最优化的解决。

4.优化建筑设计方案的评审系统建筑设计是一门艺术,是科学和创新思维的融合。所以,其评判规范不相同,需要使用综合性的评价形式来调解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产生的问题。除了考虑建筑本身的作用以外,还需要考虑呈现出的建筑艺术。这就需要在对建筑设计方案实施评审时不但要组织建筑设计专家开展建筑本身作用的评审,还需要组织城市规划专家从城市规划的总体要求来对其实施评判。只有建设体系的评审规范化,才可以满足建筑设计的多元化发展要求,做出准确的判断。

六、结语

总而言之,我们能够看到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在社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想象,人们提到一个城市的名字时,第一想到的是其标志性的建筑,这就对整个城市的发展起到具大的推动作用。我们要清楚在建筑设计中城市规划的重要位置,在城市整体规划的前提下实施建筑设计不但能够满足建筑的内在需求还能够把建筑和城市间的关系协调好,让城市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王红.论我国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J].科技致富向导,2011(10):142.

建设工程规划设计要求篇6

【关键词】决策树新建炼厂信息化建设规划

一、引言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的重要力量。随着国内各大石油集团新建炼化项目的相继上线,新建炼厂的信息化建设在整个项目的建设进程中显得尤为重要。众所周知,一套科学、合理的信息化建设规划能够清晰的描绘出企业未来一段时期内的信息化建设蓝图,能够有效提升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信息技术能力,能够为企业发展自身信息技术能力提供一个中长期计划,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总纲。

目前,各新建炼化企业或大项目大多是根据各自的业务状况及其发展战略,按照业务模型框架对业务领域进行分析,从发展现状、面临形势、规划部署、效益风险、保障措施及项目描述等方面完成信息化规划的分析和编写工作,形成信息化发展规划方案,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各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然而,由于规划的标准不统一,方法不一致,造成了编制完成的项目规划在科学性和合理性方面有所欠缺,某些企业的很多小系统搭顺车一并投资建设,还有一些目前不具备条件的一些系统也被包含进来。在以往编制的规划中,往往存在一些问题,如,规划方案的完整性欠佳,导致信息化建设项目有缺项;规划方案中的项目描述不清晰,在后期建设过程中,导致不同的系统存在功能交叉现象;规划方案中的实施计划不合理,出现某系统上线后其数据源系统还在建设过程中,浪费了大量的资源。新建炼厂的信息化建设应当基于先进的方法论进行编制,从而可以保证新建炼厂信息化建设的科学性、合理性及先进性。

因此,新建炼厂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必须根据统一的标准和确定的方法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超前谋划,必须综合考虑新建炼厂的建设历程和业务实际来编制一套科学、合理、完整的信息化建设规划,从而保证新建炼厂的信息化建设与工程建设同步跟进。

二、关于决策树

决策树的重要作用在于能够将业务与it进行关联,由四部分组成,从上至下分别是业务战略、业务目标、业务活动和it能力。在基于决策树进行需求分析时,首先,要在各层面确定企业的业务战略,其次,要确定需要通过哪些业务目标来实现上述的业务战略,再次,要分析每个业务目标需要哪些业务活动来支撑,最后,将业务活动与相关的it能力进行对应。此时,就完成了业务目标、业务能力、业务活动、it能力的逐步推导,得出了支持各类业务活动的信息化能力,即可得出满足新建炼厂信息化建设要求的部分需求分析内容。

三、规划编制的方法

(一)基于决策树进行规划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信息化建设规划中的一部分重要内容,完善的需求分析可以为后续的信息技术方案设计和项目规划奠定良好的基础,是提升信息化建设规划整体水平的关键切入点。需求分析的总体思路是,首先,根据企业的业务战略进行业务分析,为新建炼厂搭建业务架构,并基于决策树方法论进行业务与it的关联分析,因为离开业务谈it将是一纸空谈。接下来通过与直接需求和国内外经典案例的结合得到最终的需求分析。

由于篇幅限制,重点讲解需求分析中基于决策树如何将业务与it进行关联,是通过从业务战略到it能力的逐步推导来实现。假定某新建炼厂的业务目标是“1000万吨/年的炼油能力,通过优化资源、优化生产、实现精细化的高效管理、提高核心竞争力,建成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智能化新型炼厂。”要达到上述业务目标,需要信息技术提供对业务的全面支持能力。基于决策树方法,通过对业务战略、业务目标、业务活动进行深入分析,确定所需要的信息化能力,推导出了经营管理层(完整的需求分析还应当包括决策层、生产管理层、生产操作层的分析,此处不再一一赘述)业务活动对信息技术能的力需求内容,如图1所示:

图1.经营管理层的it能力推导图

由图1可见,通过ittL管理的it能力的建立将支撑和优化it管理和it运行维护业务活动,有效的提升新建炼厂的it运行维护能力。通过科研项目管理it能力的建立将有效的支持和优化科技管理业务活动,从而达到提升新建炼厂对科研项目全程记录和管理能力的业务目标。图中的其它内容不再一一分析。

依据上述方法完成的需求分析将具有与业务紧密结合、贴近用户直接需求、紧跟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等特点。一份完整的需求分析报告将会成为整个信息化建设的亮点,有助于提升信息化建设规划的整体质量水平。

(二)科学的进行信息技术方案设计

信息技术方案是信息化建设规划中的重要成果之一,科学、先进的信息技术方案可以为新建炼厂勾勒出信息化建设的蓝图,是整个信息化建设规划的核心内容。新建炼厂信息技术方案的内容需要充分考虑企业信息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规律和特点,按照信息架构设计、应用与应用集成架构设计、基础设施架构设计以及it设计与工程设计的对接设计四个方面组织相应的信息化建设内容,即,设计各类数据流向科学、合理的信息架构,内容完整的应用及应用集成架构,先进的基础设施架构,实用的it与工程对接重点,保证新建炼厂信息化建设有序开展。

下面重点介绍应用架构的设计,在进行应用架构设计时,应根据新建炼厂的业务需求和成熟的信息化技术,从决策层、经营管理层、生产管理层、生产操作层,描述出覆盖企业主要业务的应用系统架构,如图2所示:

图2.应用架构设计示意图

由图2可以看出,应用架构横向分为四个层次,分别是决策层、经营管理层、生产管理层及生产操作层。纵向分为三个领域分别是原油配置与原料采购、炼油化工生产、工程建设。新建炼厂的信息化建设必须与工程建设同步跟进,因此,在信息技术方案的设计中,应当包含it与工程对接重点的设计的相关内容。一般情况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基础设施方面的设计对接(如,机房设计、网络综合布线设计、DCS/pLC接口设计、大屏幕)、自动化与计量仪表方面的设计对接(如,LimS接口设计、先进控制系统设计、油品调合系统设计、计量仪表设计)及it组织架构的设计对接等。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若要设计出完整的信息技术方案,需要兼顾信息架构、应用与应用集成架构、基础设施架构、it与工程的对接重点四方面的内容。作为信息化建设规划的核心支撑内容,信息技术方案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信息化建设规划的成败。

(三)合理的编制项目规划

项目规划是将信息技术方案的内容进一步具体化到相应的项目、策略、实施计划、投资计划,合理的项目规划可以为企业提供一个提升自身信息技术能力的方法和计划,因此,编制项目规划一定要注意其合理性。

重点介绍实施策略和实施计划的编制,实施策略将根据项目间的依赖关系及项目的风险效益分析制定,制定原则为:存在较强依赖关系的系统建设应在另一系统建设完成的前提下进行;低风险项目可首先考虑实施。

针对不同阶段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及特点,结合新建炼化企业工程建设的进度进行分阶段组织实施,具体应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定义阶段、实施阶段、生产准备阶段、生产运行阶段,如图3所示:

图3.结合工程进度制定实施计划的示意图

从图3可以看出,在不同的阶段应该安排与工程建设进度相一致的信息化建设内容,例如,在实施阶段的系统实施,应当包括,档案管理、资产管理等系统的实施工作,为项目档案验收和资产验收做好准备工作。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项目规划作为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务必要关注其合理性,否则将会导致整个信息化建设规划失去适用性而难以落地。

四、规划编写方法的应用

本文基于决策树方法论对规划编制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形成了一套科学合理的编制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在了新建炼厂云南石化的信息化建设规划的编制中,为云南石化设计了一套具有全面性、前瞻性、实用性的信息化规划。基于决策树编制完成的云南石化信息化建设规划起点高、内容全、资源共享,能够全面支撑云南石化未来的业务发展需求,同时得到了用户的普遍肯定。

五、结论

在大型炼厂编制信息化建设规划时,采用本文提供的成熟方法,能够确保完成的需求分析具有与业务紧密结合、贴近用户直接需求、紧跟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等特点,确保设计完成的信息技术方案能够兼顾信息架构、应用与应用集成架构、基础设施架构、it与工程的对接重点四方面的内容,确保项目实施策略和实施计划的合理性,支撑信息化建设规划完整落地。同时,若采用本项目提供的成熟方法进行规划的编制,不仅会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而且能够大大的提高工作效率以及规划的整体质量水平,确保编制完成的规划具有完整性、科学性、合理性。因此,这套方法在今后为新建炼厂编制信息化建设规划的工作中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缪彬,丁润逸.我国石油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展望,当代石油化工,2010,12,pp.23-27.

[2]刘希俭.中国石油信息化管理.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8.

[3]陈蕊.浅谈企业信息化规划,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1,6,pp.45-46.

[4]计世资讯.2008中国信息化发展白皮书.

[5]赖茂生,龙健.信息化调研综述,产权导刊,pp.50-53.

[6]何同兴.石油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胜利油田职工大学学报,2009(23):6,pp.64-67.

[7]葛雁冰.为中国石油信息化建设提供全面支持服务,石油规划设计,2007,1,pp.1-3.

[8]郑明智,吴青.全面实施信息化搭建惠州炼厂的现代化管理平台,第十届全国信息技术化工应用年会论文集,pp.317-322.

建设工程规划设计要求篇7

一、市区规划管理

(一)“一书两证”的规划管理。

“一书两证”是指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城市规划区内所有工程项目,必须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以划拨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没有取得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的,发改部门不予办理立项手续;没有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或规划部门批准意见的,国土部门不予办理土地使用证;没有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建设部门不予办理施工报建;没有取得规划验收合格证的,房产部门不予办理房产登记手续。

(二)实行规划公示制度。

1.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近期建设规划、旧城保护规划等重要规划报送审批前应进行公示,充分听取社会各界意见。

2.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近期建设规划、旧城保护规划等重要规划和重要地段修建性详细规划成果应进行公示,增加规划的透明度。

3.重大建设工程规划报建前进行公示,充分听取利害关系人的意见。

4.建设工程规划报建后验线开工前应在施工现场显眼处悬挂公示牌,公示时间从开工之日起至工程竣工之日止,公示牌尺寸与式样由市规划局提供,建设单位负责制作与维护。

5.对违法建设行为的查处情况进行公示,加强公众对规划的监督。

(三)山体与水体的规划管理。

1.在东至新台高速公路、南至沙岗湖芒果山、西至桂水河、北至水步大道范围内确定为公共绿地的山体和保护水体,一律不准开挖和填埋,不准占用河道进行建设。

2.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挖山、填塘、覆盖河道等建设项目,必须取得市规划局核发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方可开工,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而进行建设的,相关部门不予办理有关审批手续。

3.建设单位必须严格按《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核定的界线、面积和设计高程进行挖山、填塘或覆盖河道。挖山后与周边地块存在较大高差的,应同时按建设部《滑坡崩塌地质灾害易区城镇工程建设安全管理指南》和相关法规完成防止山体塌方与水土流失的挡土护坡等防护配套工程。斜坡工程竣工时应提交《斜坡安全使用及维护须知》和与斜坡安全管理机构签订《斜坡安全责任书》。

(四)村民宅基地建设的规划管理。

1.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村民建房,统一由市规划局核发“一书两证”。

2.城市规划区重点控制区内,建设工程规划批后管理由市规划局负责;非重点控制区内,村民住宅工程报建后,规划放验线、规划验收与违法建设巡查工作由台城规划办负责,台城规划办发现违法建设行为时,应立即制止,并应及时上报市规划局处理。

3.台城街道办负责组织编制村庄建设规划并按程序报批,凡未编制村庄建设规划或村庄规划图纸不符合规划要求的(无地形底图、与总体规划冲突或不符合有关技术规范的)一律不予受理村民私人住宅报建申请。

4.考虑城市景观的要求,城市干道旁私人建房原则上不予审批,因特殊原因确需建设的,必须提供效果图送市规划委员会审批;对于成片规划的村民住宅,应统一设计、统一材料、统一颜色。

5.村民住宅报建必须提供有资质的单位设计的施工图。其报建收费按规定执行。

(五)临时建设的规划管理。

1.申办《临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使用国有土地的,必须提供土地使用证。使用农村集体土地的,必须先到市规划局办理《临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再到国土部门办理临时土地使用证,方可申办临时建设。如属租赁他人土地的,还必须提交原土地证明文件和租赁合同。

2.建设单位必须提供符合规划要求的规划总平面图和单体建设施工图,重要地段或大型临时建筑,必须提交景观效果图。

3.临时建设的批准期限最长为两年,建设单位申请续期的,应在使用期限届满前30日内向市规划局提出申请,逾期没有申请续期而继续使用的,市规划局可以无条件进行拆除或要求其重新申报。

4.临时建设工程经市规划局批准后,必须经消防、建设、环保、安全等部门审批同意方可开工,工程竣工后办理规划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六)户外广告招牌的规划管理。

1.户外广告作为城市公共资源,实行有偿使用,由城市资源管理委员会统筹管理,根据户外广告规划进行分期分批出让,广告使用者必须按市规划局有关管理规定和有关技术要求进行户外广告设计、制作和。

2.商铺招牌未经报建擅自设置的,凡不符合有关设置技术规范要求或影响城市景观的,市规划局将统一进行清拆,不影响城市规划的,可以给予补办手续并处罚款。

3.户外广告招牌报建必须提供平面位置示意图、施工图、四至图、效果图、工商部门审查意见书以及有关产权证明文件,若属城市公共地方,应持有城市管理部门意见书,资料不全的,市规划局将不予受理。

4.规划临街商业建筑(含商住楼),其户外广告招牌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报建(一并缴纳报建费)。主体工程验收时,应完成广告、招牌框架及底板工序,并列入规划验收的内容之一。尚未完成广告招牌框架及底板工序的,不予发放验收合格证。

5.户外广告的施工管理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

(七)市政工程、管线工程的规划管理。

1.严格执行《关于加强城市道路挖掘管理的通知》(台府办〔2004〕88号)文件精神,建设单位应于每年4月下旬和12月中旬前将下半年和下一年度管线敷设、改造计划报市规划局和城市管理局,实行集中统一审批,统一安排,同一申请单位在同一路段三年内不得重复建设。

2.市政、管线工程必须办理规划报建手续,在办理完有关施工报建手续后,必须向市规划局申请施工放线、验线(其中管线的验线须在工程敷设完、掩埋前),工程完成后须办理规划验收手续。

3.市政、管线工程报建必须提供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设计的施工图。施工图必须标明平面位置、走向、有关尺寸、坡度,纵横断面、节点坐标位置和高程等资料。

(八)建筑物使用功能的规划管理。

1.建筑物使用功能应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核准的使用功能一致,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建筑物的使用功能。需要改变建筑物使用功能的,建筑物产权所有人必须报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改变建筑物使用功能同时涉及土地使用性质发生改变的,应先申请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然后到国土部门办理有关土地变更手续。

2.不得改变建筑物使用功能情形:(1)新建建筑物,以改变使用功能的方式规避国家有关土地、房产税费的;(2)改变使用功能后不符合建筑、结构、消防、环保等技术规范的;(3)汽车停车库和首层架空作为公共活动空间或停车位(库)的;(4)属于文物古迹、古建筑、纪念性建筑、标志性建筑、具有地方特色和传统风格的民居,改变使用功能不符合保护要求的;(5)属于规划配套设施,改变使用功能后无法满足配套要求且未采取补救措施的;(6)建筑物与他人共有,未经共有人同意的;(7)改变使用功能后,对周边土地、建筑物的相邻关系造成影响,未取得相关单位或个人同意的。

3.未经市规划局批准擅自改变建筑物使用功能的,属违法建设,不得投入使用,影响城市规划的,按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九)城市设计(建筑色彩、环境设计)的规划管理。

1.建设工程的建筑风格、色彩、材料及立面形式必须符合市区建筑风格与色彩规划的要求。

2.临城市主干道的建设工程报建必须提供效果图,重要地段必须同时提供建筑日间效果图与夜间效果图。

3.室外地面铺装、雕塑与建筑小品、户外广告与橱窗、城市道路、公共空间与城市广场建设等必须提供室外环境设计图和室外地面标高示意图、包括与邻近地面关系示意图。

4.临街建筑物室外装修必须报市规划局审批,除房屋产权证明外,还必须提供安全鉴定意见书、现状照片、建筑平、立面图与效果图。

5.建筑物的外观色彩与立面形式纳入规划验收内容,建设单位擅自改变已经批复的建筑物外观色彩或立面形式的,应自行改正。无法改正的,市规划局将依法处罚。

(十)规划指标和方案的审查。

1.设计单位必须严格按市规划局核发的地块控制指标进行规划设计,建设单位与设计单位串通擅自修改市规划局核定的指标骗取有关规划许可文件的,市规划局将撤销该行政许可,并按有关规定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进行处理。

2.修建详细规划送审时建设单位必须提供单体建筑方案和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主要规划控制指标等详细数据。

(十一)严格控制随意修改规划的现象,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稳定性。

规划方案或建筑方案经审批同意后,市规划局原则上一年内不受理修改申请。因特殊原因确需修改方案的,建设单位应委托有资质的咨询机构进行专业评估,并通过听证会等形式,听取利害关系人的意见;建设单位对相关权益人进行补偿后,方可持听证意见书、咨询意见书、申请书与新旧方案送市规划局办理。

(十二)建立健全规划信用制度。

1.工程项目详细规划和建筑单体方案,一经批准,被许可人必须严格执行,并对擅自改变审批要求或不完全履行审批内容的行为负责。申请人弄虚作假,提供的材料不真实或可能不真实(包括他人投诉、法院受理的案件、金融或拍卖行公告等情形),应当中止审查审批,并书面告知申请人。经查证核实,申请人存在主观上故意隐瞒、欺骗行为,对申请人给予警告。申请该项目属于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申请人不得再次申请该规划许可。

2.设计单位应严格按规划条件要求进行建筑设计,若在未有规划部门书面同意情况下,建设单位与设计单位串通擅自修改规划报建设计文件的,将在规划报建大厅给予通报,同一设计单位一年出现两次上述情况的,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十三)土地规划管理。

1.国土部门应会同规划、发改、建设、房产、土地储备中心等部门共同编制下一年度国有土地出让计划,报市政府审批后,由规划部门编制地块规划设计条件,由国土部门根据市政府安排负责实施。

2.城市规划控制区范围内未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土地,一律不得出让。

3.土地出让必须附具规划部门提供的规划设计条件,已取得土地使用证,但没有附规划设计条件的地块进行转让时,必须按程序补办规划设计条件方可进行土地交易。

4.土地出让转让受让方在取得规划部门发放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后方可办理土地使用证。对未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建设单位批准用地的,市人民政府将依法撤销有关批准用地文件。

5.城市绿地、道路广场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和市政公用设施用地使用性质一律不得改变。

6.房地产、商业、旅游等经营用地出让后确需更改规划设计条件的,必须进行科学论证,报市规划委员会审批,并按规定补缴土地出让金差价,并凭有关缴费凭据到规划部门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变更手续。

7.土地出让附具的规划设计条件除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建筑限高等基本指标外,必须明确停车泊位、公共服务设施与市政工程设施配置要求,避免配套不足;必须明确地块开发期限,避免土地闲置或烂尾楼,工业用地应明确投资强度要求。

二、村镇规划建设管理

(一)村镇规划编制和审批。

1.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制镇(中心镇除外)总体规划由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报市人民政府审批。

2.各镇规划控制区、风景旅游区以及沿路(省、市道、高速公路)两侧各200米和沿河、沿海、沿湖或水库(面积大于10公顷)边缘200米范围内,详细规划由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报市人民政府审批。

3.自然村详细规划由镇规划建设办组织编制,报市人民政府审批。

4.村镇规划编制单位必须具有相应资质。

(二)村镇规划报建。

1.各镇(含川岛镇)规划控制区、风景旅游区以及沿路(省、市道、高速公路)两侧各200米和沿河、沿海、沿湖或水库(面积大于10公顷)边缘200米范围内的建设项目,由市规划局统一核发“一书两证”,办理规划报建手续时,统一由市规划局收取村镇基础设施配套费。配套费的90%由市财政返还各镇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结余部分留存财政专户,用于镇规划管理专项经费,市规划局根据需要申请财政局划拨,保证专款专用。

2.村民利用原有宅基地建住宅的,在镇规划建设办办理报建手续。

3.公路两侧设置户外广告牌,在征得公路部门同意后由镇规划办审批。

(三)村镇规划批后管理。

1.镇区及村庄规划区范围内规划放线、验线、验收等批后管理工作由镇规划建设办负责。

建设工程规划设计要求篇8

关键词:制约因素;综合协调

一.问题的提出

在实践中,随着社会建设活动愈来愈系统化、组织化、专业化、工业化,工程设计也不断向集约化、大规模化发展,与城市问题、环境问题、社会问题的结合日益紧密,继而设计活动要解决的各种制约因素越来越多、越来越专业而具体,在深度和广度两方面都有显著的变化,所涉及的领域从社会、文化、经济信息、资源、环境、技术、心理等等几乎无所不及,建筑学逐渐成为一门交叉学科。现代的建筑学科被不断细分,原来的学科理论和体系已不适应这种分化的需求,正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总平面设计逐渐从建筑设计中分化独立出来。总平面设计,是场地设计在工程设计中的技术性、功能性、工程性应用,过去一些建筑师往往注重于建筑方案设计,对总平面设计既没有足够的重视,也缺乏实际的综合协调能力,往往变成了建筑方案的总平面化,导致的的直接结果是与城市规划和总平面使用功能的矛盾,同时反过来降低了建筑方案的质量,使方案出现结构性矛盾,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二.总平面设计的制约因素

总平面设计受各方面因素的制约,从城市规划到相关法规规范、场地现状、使用功能要求甚至风水理论。实际设计中要从各种制约因素入手,综合解决各种矛盾,反复推敲、调整、比较,才能完成这一阶段的工作目标,为下一阶段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城市规划的要求

城市规划对总平面的控制体现在对用地性质和布局结构的控制上,具体体现于控制性详细规划之中,以规划条件书等形式制约总平面设计,包括用地性质、用地范围、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化率、停车位、建筑高度、日照系数,建筑物后退红线以及场地交通出入口等内容,影响和决定着场地布局形态。

(二)相关规范的要求

规范是一些具体的功能和技术上的制约,如《民用建筑设计通则》、《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村镇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对场地内建筑物的布局、相邻关系、道路设置、对外出入口、绿化、管线、竖向设计、建筑防火间距、通风采光、消防等问题均有严格的限制要求。这些实际上也是总平面设计最基本的原则和要求。

(三)设计任务书的要求

设计任务书是总平面设计的直接依据之一,也是总平面设计和建筑设计的工作目标。总平面设计的成果实现了场地内各种使用功能需求,并进一步影响着建筑物内部的使用功能。

(四)相关专业的要求

结构专业(结构形式、柱网尺寸、基础形式、地下室工程)、水电设备专业(如各种管网、场地排水、空调机房布置、室外架空管网),这些专业都影响着总平面的布局。

(五)场地条件的要求

基地的自然条件、场地的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场地现状条件都客观的影响着总平面的布局。。

(六)业主个性化的要求

在一些地区客观上还存在地理风水方面的要求,甚至有的业主还有个人属相相生相克的迷信要求等等不一而足。

综合上述种种制约因素,反映出总平面图设计工作需要以理性客观和科学严谨的态度加以对待,在具体设计中应予以高度重视,是整个设计活动中相当重要而不可或缺的一环。

三.总平面设计的具体步骤

总平面设计是控制性详细规划在场地内落实后与建筑方案设计前期的衍接阶段,反映了城市规划和建筑方案总平面化两方面的成果,在充分考虑到以上几点制约因素的前提下,建议从以下两个方面设计总平面:

(一)总平面布局

它包括场地功能分区及实体布局,从宏观上进行大块安排,是总平面设计的核心工作,它确定了各构成元素的各自形态以及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确定了整个场地的基本形态。

1.首先根据场地的使用功能进行分区,采用集中布置、分散布置或均衡布置的手法落实各项功能内容,并协调好相互之间的关系,粗略地把场地分为几个功能块。

2.然后进行实体布局,在已经划分好使用功能的区间内布置其所需的各种建构筑物,这需要建筑、结构、水、暖、电器等专业的配合,明确各建构筑物三维形体体量,形成设计方案的空间雏形。这一步是设计过程中最关键也是最难把握的一步,往往花费设计师大量的精力和时间,须反复修改、反复调整,甚至推倒重来。为保证设计成功率,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1)首先要与业主进行充分的解释交流,理解设计任务书具体内容,尤其是关于业主对整个场地的功能要求。业主总是想在最大程度上利用场地,但又缺乏规划、建筑方面的专业知识,早在取得土地以前就有一套自己的总平面布置方案,加上现有的政府管理体制不连续、不健全,业主往往会拿已建的同类工程(有些是违章的建设工程)作比较,争取尽多地安排使用功能,这时作为为业主提供设计服务的设计师一定耐心解释规划条件书和规范规定的相关条文,从保障社会和业主两方面利益的角度陈述利害,在保证不违反城市规划和规范规定的前提下,从业主的角度出发,尽量满足业主的使用要求。这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既是业主权衡利益的过程,也是设计师深入调研思考、调整设计思路、修改设计方案的过程,过程复杂而漫长,需要耐心与认真的对待。通过这一过程,完善和充实了总平面设计,提高了设计方案的质量和成功率。

(2)形成总平面设计后,预先与规划管理部门进行沟通,把规划条件书目中尚未明确的因素确定下来,调整和充实设计,争取得到规划审查部门对总平面设计意图的理解和支持。保证设计不与规划发生矛盾冲突,审批时能一次通过。

(3)与勘察、结构、水电设备各专业设计人员沟通交流。这一过程主要是为了避免在施工图设计阶段与各专业发生大的、结构性的矛盾,造成设计上的先天性缺陷。这一过程能避免造成下阶段方案图、建筑、结构、水电设备等施工图的重大修改和返工,客观上提高了方案的设计质量,整体加快了设计进度,设计师应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不断提高执业能力和协调沟通能力,从而提高对这一阶段的控制能力。

(二)详细设计

它是总平面布局的充实和延伸,也是修饰和完善场地细部阶段。主要工作内容有场地道路骨架布置、停车场布置、竖向布置、管网布置、园林绿化布置等,这一阶段多是具体性和实在性的工作,偏重技术性和规定性,是总平面布局的细化过程。设计师应用专业知识,与水电设备和环境园林设计专业密切配合,最终完成总平面设计。

结束语

建筑领域由于忽视总平面设计而导致出现不合理现象越来越严重,我们应重视总平面设计,使其在工程设计中能够真正发挥作用,满足人们多方面功能需求,更应精益求精,运用适当的手法造就更完美的总平面,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建设工程规划设计要求篇9

[关键词]建筑设计;城市规划设计;重要性;探讨

随着国际竞争的不断展开,城市竞争现在俨然已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无论是内容还是性质上都已经发生了一定程度上的改变,所以城市规划的地位也显得尤为突出。对于任何一个城市来说,建筑是构成城市景观的重要环节,能够反映出城市的整体形象和构造情况,同时也是城市建设情况的代表,所以建筑对城市的影响和意义十分重要,当然二者如果能够相互完美配合,可以达到相得益彰的效果。反之,如果二者无法进行有机协调,那么最终城市建设的效果必将出现混乱的情况,严重影响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所以新时期建筑设计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重要性问题,是我们当前必须进行全面探讨的,只有真正了解建筑设计的重要性,才能从科学合理的角度上进行建筑与规划的沟通和协调,保证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效果,最后达到社会与经济的全面协调,在国际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

1.建筑设计的定义

随着我国经建设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质量不断提高,所以对于城市建筑的要求也相对严格起来,不但要满足使用功能还要满足美观要求,追随时展的潮流趋势,之所以出现建筑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们对于建造的多功能要求,例如使用要求、观赏要求等多方面进行统一后来进行的设计。通过对建筑的设计,使得物质材料通过技术加工最后生成实际对象的产物,不但要满足使用,还要满足审美。建筑设计将建筑的内部使用功能在实用、美观、经济的基础上进行了有机的划分和设置,使得各个城市的规划在空间以及地域结构上得到了真正的落实。同时对于城市建筑的外观来说,美观与时代接轨是必不可少的,要反映一个时代的特点,所以对建筑进行合理的设计,不但要满足这些需求,还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掌握时展的风格,最终达到城市建筑与城市规划相互协调一致的结果。

2.探究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设计之间存在的联系

2.1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设计相互独立存在

我们知道,建筑设计是为了满足人们对建筑物多功能的要求而进行设定的,同时要保证建筑设计以城市规划设计为前提依据,根据相关单位下达的建设任务、要求以及能够提供的工程技术手段和条件等,来对城市建筑进行全面设想和划分。不但要解决建筑室内的使用要求,还要满足建筑室外的美观要求,根据整个建筑的具体使用功能将建筑物涉及到的尺寸、标准要求等进行空间上的完美组合,同时要保证城市建筑设计要与城市的发展历史相融合,拥有属于自己的文化特色。而对于城市规划设计来说,其中最为重要的目的和任务就是对整个城市活动提供必要的空间结构划分,保证城市活动的健康有序进行。城市规划设计涉及到的内容相对较多,例如整个城市的外观形态、社会发展现状、城市相关政策、城市性质以及相关企业的合理布局情况等多方面内容,在实际工作进行中有着相对独立的工作方法和原理。

2.2建筑设计要依附于城市规划设计

对于一个正在逐步建设中的城市来说,城市规划是以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在对城市进行的一种动态性的有机规划,其中包括对城市中各个建筑中之间的联系、建筑的形象以及建筑的使用效益等,用一种发展的眼光来着眼整个城市的未来,所以对于城市来说城市规划设计所发挥的作用不可估量。而建筑局设计作为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必须依附于城市规划来开展工作,因为就算是好的建筑也不能够脱离凯城市而单独存在,那样建筑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而对于城市规划工作来说,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建筑设计问题,所以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要与城市发展的环境相适应,做到与城市规划设计相依附。

3.建筑设计的重要性探讨

3.1建筑设计控制城市规划场地设计

建筑设计最明显的特点就是会涉及到场地设计问题,场地设计包括建筑物、交通设施以及绿化设置等多方面内容,根本任务是要使整个城市设计中的各个要素之间进行有机统一。我们知道建设的工作流程是在建设者确定了建设项目以及建设用地之后,交由设计师按照设计要求以及设计任务进行的设计工作,所以要求设计者在进行设计之前要做好详细的调查工作,包括整个项目的主体内容,同时要详细了解内容之间包含的相关数据规模,在此基础上才能展开城市规划设计工作。

3.2建筑设计促进城市规划设计

我们知道建筑设计是一个城市的主体,建筑设计的好坏都将直接决定城市进程的发展前景,所以在对建筑进行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设计的因素。首先,要结合城市环境。作为城市建筑要与城市中其它的建筑相适应无论是在结构层次上、色彩搭配上还是高低摆放上都要经过协调,这样在进行对比时才不会出现美观反差的不良效果,为人们观赏的心理得到最大的满足空间。其次,要注重建筑的造型问题。每一个城市建筑都要有属于就自己的独特风格,切勿让人感觉到杂乱无章的现象。最后,要注重科学合理规划。在对城市进行规划设计时,要坚持以人为本,将整个城市规划控制在人们所能感受到的范围之内,同时要保证设计的秩序问题,满足人们从各个观赏角度进行欣赏的目标性需求。

建设工程规划设计要求篇10

第一条为了加强城市建筑的规划管理,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市和县级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规划区内,新建、扩建、改建、恢复性建设建筑工程(包括地上、地下、水域的建筑物、构筑物和道路、管线以及其他工程设施),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市城市建筑规划管理工作,负责青岛市城市规划区内建筑规划的统一管理工作。

县级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其辖区城市规划区内建筑规划的管理工作,接受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

第四条建筑规划管理应当以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

第五条建筑规划管理必须遵循合法、公正、公开、及时、便民的原则。

第二章一般规定

第六条建筑工程规划审批实行批前公示制度。下列建筑工程项目,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审批前公示:

(一)火车站、港口、机场、长途汽车站、博物馆、公共图书馆、体育场馆、剧院、医院和其他大型的公共建筑及组团以上居住区住宅建筑;

(二)大型市政基础设施、城市广场、公共绿地、城市雕塑等建设项目;

(三)重要地段的建设项目;

(四)市和县级市人民政府及其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认为需要公示的其他工程项目。

第七条在历史文化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区规划的范围和文物保护单位内的建筑工程项目,必须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规划要求进行建设、管理。

第八条建筑工程的规划选址和布局必须避开地下活动断裂和地下文化遗址丰富的区域。

第九条新建居住区、成片改造区的各种配套建设项目,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同步建成。

新建居住区应当集中规划建设配套商业用房,其单体住宅建筑不得混建商业用房。

第十条已经按照详细规划建成的居住区内,未经批准调整规划不得新建、扩建任何建筑。

凡城市规划确定搬迁的单位,搬迁前不得在原址进行新建、扩建和改建。

第十一条建筑物扩建、改建和恢复性建设,涉及结构安全的,建设单位(包括个人,下同)应当对原有建筑结构进行安全鉴定,并取得安全鉴定书。设计时应当保持建筑物新旧部分外立面造型和色彩的协调。

第十二条城市规划确定的城市绿地、文化体育活动场地、教育用地、公共环境卫生设施和停车场(库)用地不得改作他用。

第十三条设计单位必须依照有关设计规范、标准和详细规划或者规划设计条件进行设计。

第十四条建筑设计应当合理利用地形,做好竖向设计。室外工程、建筑小品、绿化、夜景灯光亮化等环境设计应当与建筑设计同时报批。

新建、扩建、改建公共建筑、商业街(区)和居住区等,应当按照规定同步设计相应的停车场(库)。

第十五条设置室外雕塑、建筑小品及属于构筑物的户外广告设施等,必须经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按照批准的位置、形式、规模和使用期限等要求实施。

在主干道、商业街、广场及火车站、汽车站、码头、机场等场所及其周边地区设置属于构筑物的户外广告设施,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规定组织编制专业规划,并按照规划实施。

新建、扩建大型公共建筑和高层建筑,需设置户外广告设施的,应当将该设施的设计方案与建筑单体工程设计方案同时报批。

第十六条建筑工程的勘测必须使用青岛市统一的平面坐标系和高程基准。

第十七条拆除永久性建筑物、构筑物的,应当经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第三章工程报批和批后管理

第十八条法律、法规规定在建筑工程规划审批前应当经相关部门同意的,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相关部门同意后,依照有关规定审定。

第十九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实施建筑工程规划审批,应当简化审批程序,将城市建筑规划管理的审批内容、依据、条件、程序、办理期限、结果等向社会公布。对申请人提交的材料不全或者不符合有关要求的,应当当场或者在五日内一次告知申请人补齐或者补正,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

第二十条建筑工程的规划选址和布局应当取得《选址意见书》。《选址意见书》按照下列规定办理:

(一)建设单位向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二)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城市规划要求、土地使用性质以及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进行审查。对符合条件的,应当在十五个工作日内,发给《选址意见书》。

建设单位在取得《选址意见书》后一年内,未申办《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或者《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又未申请延期的,由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注销其《选址意见书》。申请延期的,批准延长的期限不得超过一年。

第二十一条建设单位申请用地或者改变土地使用性质进行建设的,应当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按照下列程序办理:

(一)建设单位持《选址意见书》,向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二)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按照城市规划的要求,确定用地位置和界限,在十五个工作日内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建设单位在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后一年内,未申办《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又未申请延期的,由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注销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申请延期的,批准延长的期限不得超过一年。

第二十二条建筑工程在开工建设前,应当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按照下列规定办理:

(一)建设单位持《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用地证件以及法律、法规规定应当提交的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查意见和建筑工程设计方案(包括室外环境设计方案)等相关资料,向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建筑工程规划许可申请;

(二)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建筑工程设计方案;

(三)建设单位依据批准的建筑工程设计方案进行施工图设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建筑工程施工图及各项指标是否符合城市规划和审批的建筑工程设计方案要求。对符合要求的,应当在十五个工作日内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第二十三条建设单位凭《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办理施工手续,持定位报告单、测绘放线图和施工许可证报规划行政主管部门验线后,方可施工。

建设单位应当在领取《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后六个月内验线开工。因正当理由不能验线开工的,应当在期满前申请延期,批准延长的期限不得超过六个月。逾期未验线开工又未申请延期的,由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注销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第二十四条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应当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要求和核准的施工图纸施工,不得擅自更改规划审批事项。确需更改的,须按原审批程序报批。

第二十五条变更建设单位或者建设单位名称的,建设单位应当持相关文件向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第二十六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批后管理,及时查处未按《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核准的内容进行建设的行为。建筑工程验线开工后,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工地现场设置《建设工程规划公示牌》,公示建筑工程的平面布局、四至关系等规划审批的主要内容。

第二十七条建筑工程竣工后,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规定进行规划管理验收。验收合格的,由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建设工程竣工规划验收合格证件;验收不合格的,由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建设单位限期整改。未取得建设工程竣工规划验收合格证件的,建设单位不得组织竣工验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予办理竣工验收备案手续。

规划验收内容包括:建筑的位置、层数、标高、平面、立面造型、外墙装饰材料和色彩,以及室外环境和设施等全部规划管理的内容和依规划审批要求拆除的建筑物、构筑物及临时设施。

第四章建筑间距管理

第二十八条建筑间距应当依照国家有关消防、防空、抗震、防灾、卫生等规定,结合具体条件确定。

新建、扩建建筑工程与住宅(宿舍)、学校及托幼园所的教室、寝室、活动室(场地)和疗养院、医院病房、老年休养场所等被遮挡建筑的建筑间距或者新建、扩建以上被遮挡建筑与原有遮挡建筑的建筑间距,必须同时符合日照间距要求。

第二十九条遮挡建筑高度不超过二十四米时,其与被遮挡建筑的建筑间距按照日照间距系数确定。日照间距系数为:

(一)遮挡建筑的长边与被遮挡建筑相对时,其日照间距系数不小于一点六。其中,被遮挡建筑为学校及托幼园所的教室、寝室、活动室(场地)和疗养院、医院病房、老年休养场所等时,其日照间距系数不小于一点八;

(二)遮挡建筑的短边与被遮挡建筑相对时,遮挡建筑的高度不超过十二米的,其日照间距系数不小于零点九;高度在十二米以上不超过十八米的,其日照间距系数不小于零点八;高度在十八米以上不超过二十四米的,其日照间距系数不小于零点七。其中,被遮挡建筑为学校及托幼园所的教室、寝室、活动室(场地)和疗养院、医院病房、老年休养场所等时,其日照间距系数不小于一,但都必须符合防火间距要求;

遮挡建筑与被遮挡的学校、托幼园所的活动场地的建筑间距,以场地外缘为准算起。

第三十条遮挡建筑高度超过二十四米或者遮挡建筑无法确定长边、短边的,其与被遮挡建筑的建筑间距按照被遮挡建筑获得的有效日照时数确定,并应当保证被遮挡建筑在大寒日获得的有效日照时数不少于二小时。

第三十一条遮挡建筑与被遮挡建筑不平行相对时,其建筑间距以其最近端为准。遮挡建筑的相对边均为长边或者短边时,按照相对的长边或者短边确定日照间距系数;遮挡建筑的相对边分别为长边和短边时,按照长边确定日照间距系数,但长边与被遮挡建筑的相对边夹角大于六十度的,以另一相对边确定日照间距系数。

第三十二条遮挡建筑的背面有两处以上凸出部位(阳台顶板、雨棚等与房屋檐口齐平的突出物)宽度之和超过十四米且超过建筑总长的三分之一时,应当以该凸出部位外缘为准测量间距。

第三十三条被遮挡建筑的居室或者学校及托幼园所的教室、寝室、活动室或者疗养院、医院病房有两个以上采光面或者两个以上采光窗,以主要采光面或者主要采光窗计算日照间距。

第三十四条被遮挡建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适用日照间距的规定:

(一)临时建筑;

(二)未经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开设采光门、窗,擅自变更使用性质或者擅自变更为居室、学校及托幼园所的教室、寝室、活动室(场地)和疗养院、医院病房的;

(三)高度低于二点二米的底层建筑;

(四)其他不适用日照间距规定的。

第三十五条挡土墙、广告牌等构筑物与被遮挡建筑的日照间距,参照本章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六条建筑物临沿用地界线布置的,其与用地界线应当有一定距离,与用地界线外的建筑物按照规划要求合理分担建筑间距。

第五章临时建筑管理

第三十七条临时建筑的建设必须严格控制。确因工程建设和其他特殊需要而建设的,必须经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取得《临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并按照规定的用途和期限使用。

第三十八条不得在车行道、主次干道的人行道、消防通道、建筑物防火间距、绿地和地下埋设管线的区域内修建临时建筑。

第三十九条临时建筑的使用期限不得超过二年,特殊情况不得超过三年,在历史文化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保护范围内不得超过一年。

第四十条临时建筑不得改变使用性质,不得转让或者变相转让。使用期满或者在使用期间城市规划建设需要时或者建设临时建筑的目的实现时,使用单位应当拆除,恢复原貌。

第六章监督检查

第四十一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必须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实施建筑规划管理。

第四十二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实行行政执法责任制。上级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下级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四十三条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权检举违反城市建筑规划的行为,有权投诉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依法履行职责的情形。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对接到的检举、投诉应当及时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告知检举、投诉人。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权就涉及其相关利益的建设行为向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查询,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为其提供便利条件,不得无故拒绝查询人的查询要求。

第四十四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执法过程中有权采取以下措施:

(一)要求被检查单位或者个人提供与检查事项有关的文件、资料,有权进行查阅或者复制;

(二)要求被检查单位或者个人就检查事项涉及的问题做出解释和说明;

(三)责令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停止违法建设行为。

第四十五条被检查单位或者个人必须配合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工作,不得妨碍和阻挠依法进行的监督检查活动。

第七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派出机构责令限期改正,并按照违法建筑面积处以每平方米一百元至五百元罚款,其中属于商品房建设的,并按照违法建筑面积的商品房价格处以罚款:

(一)未经验线开工的;

(二)未按照核准的施工图纸施工的;

(三)未取得建设工程竣工规划验收合格证件而将建筑投入使用的;

(四)未经批准拆除永久性建筑物、构筑物的;

(五)按照规划要求应当拆除永久性或者临时建筑而不拆除的;

(六)将城市规划确定的城市绿地、文化体育活动场地、教育用地、公共环境卫生设施和停车场(库)用地改作他用的;

(七)改变临时建筑使用性质或者转让、变相转让临时建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