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考点归纳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1:57:50

高考数学考点归纳篇1

2021年高考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你知道吗?高中数学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很多知识点常考点。共同阅读2021年高考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请您阅读!

高考数学的答题顺序是什么高考数学的答题顺序:先易后难

就是先做简单题,再做综合题,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果断跳过啃不动的题目,从易到难,也要注意认真对待每一道题,力求有效,不能走马观花,有难就退,伤害解题情绪。

高考数学的答题顺序:先熟后生

通览全卷,可以得到许多有利的积极因素,也会看到一些不利之处,对后者,不要惊慌失措,应想到试题偏难对所有考生也难,通过这种暗示,确保情绪稳定,对全卷整体把握之后,就可实施先熟后生的方法,即先做那些内容掌握比较到家、题型结构比较熟悉、解题思路比较清晰的题目。这样,在拿下熟题的同时,可以使思维流畅、超常发挥,达到拿下中高档题目的目的。

高考数学的答题顺序:先同后异

先做同科同类型的题目,思考比较集中,知识和方法的沟通比较容易,有利于提高单位时间的效益。高考题一般要求较快地进行“兴奋灶”的转移,而“先同后异”,可以避免“兴奋灶”过急、过频的跳跃,从而减轻大脑负担,保持有效精力。

点击查看: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及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的答题顺序:先小后大

小题一般是信息量少、运算量小,易于把握,不要轻易放过,应争取在大题之前尽快解决,从而为解决大题赢得时间,创造一个宽松的心理基矗

高考数学的答题顺序:先点后面

近年的高考数学解答题多呈现为多问渐难式的“梯度题”,解答时不必一气审到底,应走一步解决一步,而前面问题的解决又为后面问题准备了思维基础和解题条件,所以要步步为营,由点到面6.先高后低。即在考试的后半段时间,要注重时间效益,如估计两题都会做,则先做高分题;估计两题都不易,则先就高分题实施“分段得分”,以增加在时间不足前提下的得分。

高考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复习忌讳一

一忌“多而不精,顾此失彼”

许多同学(更多的是家长)为了在高考中领先于其它人,总是绞尽脑汁想方设法要比别人学得多,这无疑是件好事。但他们最后所采用的方法却往往是对他们最为不利的,那就是:购买和选择大量的复习资料和讲义,花去比别人多得多的时间,没日没夜的做,他们的精神非常可贵,他们的毅力非常惊人,其效果却让他们自己都非常伤心失望。有些家长甚至说:“我的小孩已经尽力了,还是没有进步,一定是太笨了”。其实,他们犯了很多科学性的错误,却不自知。

1.高中阶段所学的知识具有一定的范围,再多的复习资料、讲义,也只不过是这一范围内的知识的重复和变形。

你所做的很多题目都代表相同的知识点,代表相同的方法,对于那些你已经掌握的`知识、方法,做再多的题目还是于事无补,简单无聊的重复除了使你身陷题海,不能自拔,耗尽了你的精力不算,还使你失去了信心,因为你比别人努力,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

2.每一套复习资料都经过编纂人员的反复推敲,仔细研究,都很系统地将相应的知识点按照一定的规律和方法融会于其中。

所以同学只要研究好一两套具有代表性的复习资料,你该学的一定都能学到,该会的都能学会。

3.“丢了西瓜,捡了芝麻”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能太贪心,这本资料也好,那本资料也不错,好的资料太多了,同学们的精力是有限的,而题目是无限的,以有限的精力去做无限的题目,永远没有尽头,必然导致你对每一套资料都没有很好的完成,都没有系统地研究,反而会因为各种资料的风格、体系的不同,而使你的学习失去全面性、系统性,多而不精,顾此失彼,是高三复习的大敌。

复习忌讳二

二忌“学而不思,囫囵吞枣”

导致很多同学身陷题海,不能自拔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而不思”,题目是知识的载体,有的同学做了很多题目,却仍然没有明白它们代表同一知识点,不但不能举一反三,甚至举三不能反一,其真正的原因,是他们没有养成思考、总结的习惯。华罗庚先生说过:“譬如我们读一本书,厚厚的一本,再加上我们自己的注解,就愈读愈厚,我们自己知道的东西也就‘由薄到厚’了”。“‘学’并不到此为止,‘懂’并不到此为透,所谓由厚到薄是消化提炼的过程,即把那些学到的东西,经过咀嚼、消化,融会贯通,提炼出关键性的东西来。”这段话充分说明了思考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以下是“学而不思”的几种具体表现,也许你就有过这样的经历。

1.上课以为自己听懂了,可你仍然作业不会做,去问老师的时候,老师告诉你,这就是上课讲的例题或例题的变形;总是感到有做不完的题目,觉得每个题目都很新鲜,常常遇到那种好象从未见过的题型;

2.从来不去想,怎样发展自己的强项,怎样弥补自己的不足,只知道老师叫干什么就干什么,布置了作业就做,发了试卷就考。

3.考试的时候突然觉得这就是老师讲的某个典型的东西,却有那种话到嘴边说不出的感觉,或者豁然开朗、猛然醒悟的感觉;

4.当老师要你总结一类题目的解题方法和策略或要你总结某一章所学内容的时候,你总是支支唔唔无话可说;

5.一个自己所犯的错误,只是轻轻的告诉自己,下次要注意,只简单地归结为粗心,但下次还是犯同样的错误。

学而不思,往往就囫囵吞枣,对于外界的东西,来者不拒,只知接受,不会挑选,只知记忆,不会总结。你没有在学习过程中“加入自己的注解”,怎能做到华罗庚先生说的“由薄到厚”,你不会“提炼出关键性的东西来”,就更不能“由厚到薄”,找到问题地本质,那么,你的学习就很难取得质的飞跃。

复习忌讳三

三忌“好高骛远,忽视双基”

很多同学都知道好高务远就是眼高手低、不自量力的代名词,但却不知道什么是好高骛远。

有的同学由于自己觉得成绩很好,所以,总认为基础的东西,太简单,研究双基是浪费时间;有的同学对自己的定位较高,认为自己研究的应该是那些高于其它同学的,别人觉得有困难的东西;有的同学总是嫌老师讲得太简单或者太慢,甚至有的同学成绩不怎么样,也瞧不起基础的东西。其实,这些都是好高骛远。

最深刻的道理,往往存在于最简单的事实之中。一切高楼大厦都是平地而起的,一切高深的理论,都是由基础理论总结出来的。同学们可以仔细地分析老师讲的课,无论是多难的题目,最后总是深入浅出,归结到课本上的知识点,无论是多简单的题目,总能指出其中所蕴藏的科学道理,而大多数同学,只听到老师讲的是题目,常常认为此题已懂,不需要再听,而忽略了老师阐述“来自基础,回归基础”的道理的关键地方。所以大家一定要重视双基,千万别好高务远。

四忌“敷衍了事,得过且过”

以下是对某校2020届高三300名同学关于作业问题的两项调查:(数值为人数比例:做到的/总人数)

你做作业是为了什么?

检测自己究竟学会了没有占91/30.33%

因为老师要检查占143/47.67%

怕被家长、老师批评的占38/12.67%

说不清什么原因占28/9.33%

你的作业是怎样完成的?

复习,再联系课上内容独立完成占55/18.33%

高中高三数学的知识点归纳一、直线与圆:

1、直线的倾斜角

的范围是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一条与轴相交的直线,如果把轴绕着交点按逆时针方向转到和直线重合时所转的最小正角记为,就叫做直线的倾斜角。当直线与轴重合或平行时,规定倾斜角为0;

2、斜率:已知直线的倾斜角为,且90,则斜率k=tan.

过两点(x1,y1),(x2,y2)的直线的斜率k=(y2-y1)/(x2-x1),另外切线的斜率用求导的方法。

3、直线方程:⑴点斜式:直线过点

斜率为,则直线方程为,

⑵斜截式:直线在轴上的截距为和斜率,则直线方程为

4、,

,①∥,;②.

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1)平行a1/a2=B1/B2注意检验(2)垂直a1a2+B1B2=0

5、点

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两条平行线与的距离是

6、圆的标准方程:

.⑵圆的一般方程:

注意能将标准方程化为一般方程

7、过圆外一点作圆的切线,一定有两条,如果只求出了一条,那么另外一条就是与轴垂直的直线.

8、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通常转化为圆心距与半径的关系,或者利用垂径定理,构造直角三角形解决弦长问题.①

相离②相切③相交

9、解决直线与圆的关系问题时,要充分发挥圆的`平面几何性质的作用(如半径、半弦长、弦心距构成直角三角形)

直线与圆相交所得弦长

二、圆锥曲线方程:

1、椭圆:

①方程(a0)注意还有一个;②定义:|pF1|+|pF2|=2a③e=④长轴长为2a,短轴长为2b,焦距为2c;a2=b2+c2;

2、双曲线:①方程

(a,b0)注意还有一个;②定义:||pF1|-|pF2||=2a③e=;④实轴长为2a,虚轴长为2b,焦距为2c;渐进线或c2=a2+b2

3、抛物线

:①方程y2=2px注意还有三个,能区别开口方向;②定义:|pF|=d焦点F(,0),准线x=-;③焦半径;焦点弦=x1+x2+p;

4、直线被圆锥曲线截得的弦长公式:

5、注意解析几何与向量结合问题:1、,

.(1);(2).

2、数量积的定义: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和b,它们的夹角为,则数量|a||b|cos叫做a与b的数量积,记作ab,即

3、模的计算:|a|=

高考数学考点归纳篇2

关键词:数学归纳法;不等式;解题策略

近几年高考注重考查归纳、探索的能力,而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数列、不等式已成为高考命题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下面谈谈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的两个技巧.

数学归纳法是证明与自然数有关的命题的一种方法,在高考和数学联赛试卷中体现得特别明显.其证题程序是:

1.验证n取第一个值n0时结论正确;

2.假设n=k(k∈n*,n≥n0)时结论正确,证明当n=k+1时结论正确.

如果第1和第2两个步骤都完成了,则可断定结论对n≥n0的一切正整数都正确.

数学归纳法证明中的两个步骤体现了递推思想,它对格式要求严格,第一步证明是递推的基础,第二步证明是递推的依据,第二步变形又是证明的关键,必须利用假设作为递推的基础.涉及的知识点主要有恒等式、不等式、整除以及几何的相关知识.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难点往往出现在由n=k时命题成立推出n=k+1时命题成立这一步.为完成这步证明,不仅要正确使用归纳假设,还要灵活利用问题的其他条件及相关知识,操作时宜先比较n=k与n=k+1这两个不等式间的差异,以决定n=k+1时不等式做何种变形.一般地要变出n=k等式的一边,然后再利用比较、分析、综合、放缩及不等式的传递性来完成由n=k成立推出n=k+1不等式成立的证明.

从n=k到n=k+1命题的转化途径是:

要注意:这里的S′(k)不一定是一项,应根据题目情况确定.

下面我们介绍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的几个解题策略:

1.活用起点的位置:起点前移和起点增多.

(1)起点前移:有些命题对一切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n都成立,但命题本身对n=0也成立,而且验证起来n=1时容易,因此用验证n=0成立代替验证n=1.同理,其他起点也可以前移,只要前移的起点成立且容易验证就可以.因而为了便于起步,有意前移起点.

(2)起点增多:有些命题在由n=k向n=k+1跨进时,需要经其他特殊情形作为基础,此时往往需要补充某些特殊情形,因此需要适当增多起点.

例1证明:对一切n∈n*,都有2n+2>n2.

分析:当n=1时,不等式显然成立,按惯例,下一步应设2k+2>k2,再证不等式对n=k+1时也成立,但由于

2k+1+2-(k+1)2=2(2k+2)-k2-2k-3>2×k2-k2-2k-3=(k-1)2-4,如果能有(k-1)2-4≥0,则不等式就成立,而这要有k≥3的条件,因此只好把起点移到n=3,才能利用归纳假设进行推导.虽然增多了起点,但却方便了归纳.因此在证明第一步中,应补充验证n=2,n=3时,命题成立.

(1)当n=1时,左边=21+2=4;右边=1,所以左边>右边;

当n=2时,左边=22+2=6;右边=22=4,所以左边>右边;

当n=3时,左边=23+2=10;右边=32=9,所以左边>右边;

因此当n=1,2,3时,不等式成立.

(2)假设当n=k时,不等式成立,即2k+2>k2.因为

2k+1+2=2・2k+2=2(2k+2)-2>2k2-2

=k2+2k+1+k2-2k-3

=k2+2k+1+(k+1)(k-3)(因k≥3,则k-3≥0,k+1>0)

所以2k+1+2>(k+1)2,

故当n=k+1时,原不等式也成立.

根据(1)和(2),原不等式对于任何n∈n*都成立.

小结:在运用数学归纳法证明问题时,关键是n=k+1时命题成立的推证,此步证明要具有目标意识,注意与最终要达到的解题目标进行分析比较,以此确定和调控解题的方向,使差异逐步减小,最终实现目标.通过例1可知,在证明n=k+1时命题成立过程中,针对目标k2+2k+1,采用缩小的手段,但是由于k的取值范围(k≥1)太大,不便于缩小,因此,用增加奠基步骤(把验证n=1扩大到验证n=1,2,3)的方法,使假设中k的取值范围适当缩小到k≥3,促使放缩成功,达到目的.

2.瞄准当n=k+1时的递推目标,有目的地进行合理放缩、分析.

例2设an=■+■+……+■(n∈n*),

证明:■n(n+1)

分析:该不等式与自然数n有关,考虑用数学归纳法证明.n=1时容易证得,?摇n=k+1时,因为ak+1=ak+■,所以在假设n=k时成立得到的不等式中同时加上■,再与目标比较而进行适当的放缩求解.

①当n=1时,a1=■,■n(n+1)=1,■(n+1)2=2,易知1

②假设当n=k时不等式成立,即■・k(k+1)

当n=k+1时,■k(k+1)+■

■k(k+1)+■>■k・(k+1)+(k+1)=■(k+1)(k+2),

■(k+1)2+■=■(k+1)2+■

综合①②知,对所有的n∈n*,不等式■n(n+1)

小结:用数学归纳法解决与自然数有关的不等式问题,有一定的步骤要求,为“程序式的机械运算”,但也要注意适当选用放缩法,如本题中将■缩小成k+1,将■放大成k+■的两步放缩是证n=k+1时不等式成立的关键.为什么这样放缩,而不放大成k+2,这是与目标比较后的要求,也是遵循放缩要适当的原则.

3.合理引入过渡不等式,架桥铺路,平稳过渡.

当“假设不等式”直接向“目标不等式”过渡有困难时,可以先寻求一个介于“假设不等式”和“目标不等式”之间的“中途不等式”,通过对“中途不等式”的证明,实现由“假设不等式”到“目标不等式”的平稳过渡,而这个“中途不等式”仅起到桥梁的作用.

例3求证:1+■+■+……+■

分析:若设n=k时不等式成立,即1+■+■+…+■

证明:当n=2时,1+■

假设当n=k时结论成立,即1+■+■+……+■

则当n=k+1时,

1+■+■+……+■+■

即当n=k+1时结论成立.

由数学归纳法得对一切n≥2,不等式1+■+■+……+■

从而1+■+■+……+■

小结:一般的命题,提供了更强的归纳假设,因而运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反而会更容易.因而“主动加强命题”确是一项值得深思的技巧.对于一边是常数的数列不等式,在用数学归纳法直接证明时,归纳过渡往往有一定的困难,若能利用不等式的传递性、可加性等性质,通过强化命题、放缩常数等技巧,常可顺利完成归纳过渡.本题在由n=k到n=k+1时的推证过程中,(1)一定要注意分析清楚命题的结构特征,即由n=k到n=k+1时不等式左端项数的增减情况,(2)应用了放缩技巧.

高考数学考点归纳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归纳推理培养

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和教育形式,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正式提出,一直都是教育研究和实践的重要议题。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人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核心是注重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创新能力的基础在于知识的掌握、思维的训练和经验的积累。从科学思维的层面来说,思维分成两大类:其一是演绎思维及能力;其二是归纳思维及能力。爱因斯坦曾指出:“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成就为基础,那就是:希腊哲学家发明的形式逻辑体系(在欧几里得几何中),以及通过系统的实验发现有可能找出的因果关系(在文艺复兴时期)”爱因斯坦所说的前者就是演绎能力,后者则是归纳能力。演绎推理是从假设和被定义的概念出发,按照某些规定了的法则所进行的、前提与结论之间有必然联系的推理。所有严格的数学证明采用的都是这样的推理模式。演绎推理的主要功能在于验证结论而不是发现结论。因此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够用演绎推理进行思考和解决的。

数学作为对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空间形式和变化规律进行抽象,通过概念和符号进行逻辑推理的科学,其中,归纳推理是必不可少的推理形式和思维方式。正如数学家拉普拉斯所说,“在数学里,发现真理的工具是归纳和类比。”

1、小学阶段数学归纳推理的理论依据

归纳推理是人们经常使用的认识世界的一种思维形式,它是从诸多丰富生动的个性中,发现带有普遍意义的共性的过程。根据前提所考察对象范围的不同,一般把归纳推理分为完全归纳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完全归纳推理考察了某类事物的全部对象,不完全归纳推理则仅仅考察了某类事物的部分对象。进一步,根据前提是否揭示对象与其属性间的因果联系,还可以把不完全归纳推理分为简单枚举归纳推理和科学归纳推理。

归纳推理是人类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从自然界的构造和行为方式中读取出来的方法论,他不是人类的发明,他是自然界的逻辑表现形式。自然在作为小学教育的教学中,我们仍然要遵循这样的自然规律。

2、小学数学归纳推理课程的实施

归纳推理的学习应该是贯穿小学数学教学全过程的。它应该是连贯的和浑然一体的,但是,在全过程中又有层次区别,因而又是分阶段的。因此,归纳推理课程的实施应该有明确目的,有适当方法步骤,有计划和有序的进行。

2.1枚举归纳推理与科学归纳推理是小学数学归纳推理的两种基本形式。枚举归纳法是贯穿小学全过程的主要的推理形式。科学归纳法是小学中年级、高年级的重要的推理形式。

2.2小学数学归纳推理过程中的内容要素分析。探讨数学对象本身具有的性质特征、探讨数学对象间的关系是小学归纳推理着手解决的两大基本范畴,是小学归纳推理内容的第一要素。例如3作为质数的特征,与6作为合数的特征等。

认识数学对象间的共同性和差异性是小学归纳推理内容的第二要素。例如,1加到10的和,这样的等差数的求和,让小学生感受到不同算法之间的差异,认识到数学对象的不同,认识到数学的魅力。

根据归纳推理的学科特征以及小学生认知心理规律,将小学归纳推理的学习和教学,大体上划分为相关联的四个阶段:前归纳阶段、归纳推理的初级阶段、归纳推理的完善阶段、归纳推理的前演绎阶段。这几个阶段不是完全分割开的,相反,他们是互相融入的,我们分开的目的不是将她们隔离,而是将主要的方法论提取出来。前归纳阶段,养成观察习惯,积累数学经验。归纳推理的初级阶段,分类,找规律。归纳推理的完善阶段结合数、形知识的进一步扩展,深化观察、分析、比较和分类活动,并对所获得的结论(猜想)的正确性程度,通过足够多的、具有典型性的特例验证作出评估,而对错误结论能用反例确认。归纳推理的前演绎阶段结合数、形知识,更广泛更深入地进行观察、析、比较与分类活动,获得结论(猜想),使学生明确结论(猜想)的数学意义和合理性,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

2.3、依据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心理特征,一般可以将小学阶段归纳推理的学习分为前归纳、归纳推理的初级、归纳推理的完善及归纳推理的前演绎等阶段,其中前归纳阶段的特点是借助观察,对学生对象产生直觉表面的联系,学生对结论的过程不能用语言加以描述,处于一种模糊朦胧状态,譬如,让学生观察1,3,5,7,9与2,4,6,8两行数,让他们找出规律,归纳共同点与不同点。归纳推理的初级阶段的特点是学生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能够对数学对象进行分类,且找出规律,比如,3×3—2×4=;4×4—3×5=;5×5—4×6=;让学生找出规律,且写出类似的三个等式。归纳推理的完成阶段的特征是学生能够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对所获得结论进行验证评估,且可以对错误的结论能用反例来确认,譬如,7与9都不是5的倍数,7与9的和也不是5的倍数,13和8不是5的倍数,13和8的和也不是5的倍数,让学生判断假如两个数都不是5的倍数,则它们的和也不是5的倍数规律是否正确。归纳推理的前演绎阶段是指学生不仅要知道知识的结果,且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

3.结束

当前在小学生中推广数学建模思想已经成为当前小学数学教育研究的热点与重点。数学建模纳入小学教育已经在同仁中得到共识。具体如何实施,却是一件智者见智的事情。方法论引入小学教育是数学建模思想纳入小学教育的本质。历史上看,这些方法都已经在小学数学内容中,但是没有从理论上或者特别的强调这样一个方法论的思想,更多的是强调对具体知识的掌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强调方法论,是数学建模思想引入的最好表现形式。

参考文献:

[1]G·波利亚.数学与猜想(第一卷)[m].李心灿等译.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高考数学考点归纳篇4

关键词:高职考试;归纳式教学

背景

作者在经过深入地调查,了解了各所高职学校的情况后,发现目前的高职考复习具有以下几大特点。

1.无固定的教材

目前,各所职业高中由于所用的教材不固定,可供复习的资料特别少。高三的学习只是以一些复习资料作为临时的教材,有的学校便是直接从单词和语法的学习开始,进行大量的语言知识的学习。

2.教师多采用题海战术

因为大多数职高生的英语学习基础差,学习成绩不好,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不够强,而高职考试题目又相对容易,且历年考点都极其类似,故很多高三教师采用题海战术以来应付高职考。

3.重语法

语法的学习一直每所职业高中的重点,在高三英语学习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老师平时上课有很多的时间在强调语法,语言点,讲解语法。实际上,语法的学习只是高三英语学习的一部分,如果将大部分的时间花在语法上,必不利于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

4.“磨”时间

由于很多学生英语的基础较差,学习的效率低,学生缺乏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师只有对学生进行强化学习,以做到知识的融会贯通。长时间的练习,往往是事倍功半,教师和学生都身心疲惫不堪。www.lw881.com

高三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由形象思维转变为逻辑思维,并且从经验型的抽象思维逐步向理论型的抽象逻辑思维的转化。实践结果表明,高三英语复习课,采用系统归纳的方法,可提高学生兴趣,有利于学生掌握记忆,费时少,收效大。

归纳式教学在高职考英语中的运用

归纳方法是经典物理研究及其理论建构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它要解决的主要任务是:第一由因导果或执果索因,理解事物和现象的因果联系,为认识物理规律作辅垫。第二透过现象抓本质,将一定的物理事实(现象、过程)归入某个范畴,并找到支配的规律性。《职业高中英语教学大纲》对高三年级的教学要求是:“在本学年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系统归纳已学语言基础知识,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进一步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和自学能力。”学生到了高三年时,需要把过去五年多所学的语言知识来个综合归纳、比较,以便加深理解和实际运用。在总复习的过程中,采用归纳的方法,通过分析比较,会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复习效果。

一、归纳式教学在英语语法中的运用

运用归纳式语法必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条理化,规律化

职高英语的语法,层次十分分明,分为词法和句法。词法又分为名词,主谓一致,代词,数词,介词,连词,形容词,副词,冠词,动词。句法又分为简单句,复合句,倒装句,虚拟语气。用图表示如下:

例如名词分为专有名词和普通名词。普通名词可以分为个体名词,集体名词,物质名词,抽象名词。用提纲的方式,对语法进行归纳,学生能一目了然,简单易懂。

2.易记,易懂,顺口,实用性较强

在解题目的时候,可以自编一些口诀,以口诀为纲,易记,易懂。如在解决下面题目的时候,bothmarxandengelswere_______.agermansbgermencfromgermandgermany

我们可以利用,中日(chinese,japanese)不变,英法(englishman,frenchman)a改e,其余的国家人(american,german,italian,australian)加s。又如在解决形容词的多个排列的题目的时候,我们可以利用“限,程,绘,大,形,新旧,色,地,料,用”(限定词,程度词,描绘性的词,大小,形状,新旧,颜色,地区,材料,用途)来解决。如:thereis__d___bridgeovertheriver.aastoneoldfinebanoldstonefinecanoldfinestonedafineoldstone。

二、英语基本词汇的归纳模式

在学习英语词汇时,可以对词汇进行分门别类,以便于学生的记忆。

月份1january2february3march4april5may6june7july8august9september10october11november12december

星期1monday2tuesday3wednesday4thursday5friday6saturday7sunday

季节springsummerautumnwinter

节日thespringfestivalwomen’sdayaprilfools’daychildren’sday生nationaldayteachers’daychristmas

教师也可以帮助学生归纳数词,动词,形容词,不可数名词,介词等,能起到突出考点,强化记忆的效果。

三、归纳式模式在高职考试卷中的具体运用

笔者在认真地研究了历年的高考试题以后,发现很多考点有惊人的相似。如:泰(2007)—howmany_a___wouldyoulike?

—two,please.

acupsofteabcupofteasccupsofteasdcupoftea

(2008)therearetwelve_a____inthetruck.

abasketsofapplesbbasketofapplescbasketofappledbasketsofapple

这四题都是考查有关名词的考点。另外还有一些固定的考点如冠词,非谓语动词,时态,连词,形容词,复合句,虚拟语气,倒装句等多个考点。如果能以考点为纲展开专题复习,势必事半功倍。

四、运用归纳法解读阅读和完形填空

现在高考中的完形填空和阅读主要是几种形式的文章。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应用文。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可以以这几种文章的特点为纲。例如记叙文,可以抓住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说明文要抓住说明对象的用途,性质,类别;议论文要抓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应用文要抓住书信,海报,说明书,等特点。而且在读文章的时候,要多关注首段,末段,和每一段的第一句,抓住题段落主题句,要做心中有数,读一段,一句而知晓全文的目的。

结束语

归纳式模式在英语中应用十分广泛,它不仅注重知识的积累,而且更注重技巧的运用。在“听,说,读,写,译”各方面都可以运用。运用归纳式模式学习英语,学习者通常会获得极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这一模式适应了中职学生的现状和学生的需要,但如果机械式的运用,一定会限制学生的思维。

参考文献

[1]胡文仲,外语教学与文化[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

[2]王才仁,英语教学交际论[m].南宁:教育出版社,1996

高考数学考点归纳篇5

一、说考纲

由于导数是微积分的核心概念之一,它为研究函数性质提供了有效的工具。近年高考对导数加大了考查力度,不仅体现在解题工具上,更着力于思维取向的考查,它像一条腾跃的龙和开屏的凤,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们思考问题的习惯。数学思想的引领,辩证思想的渗透,帮助着我们确立科学的思维取向。正因如此,导数的几何意义是整个导数及其应用部分中,新课标考纲唯一一个冠以“理解”的要求标准,也是这部分认知领域的最高标准,可见其地位和意义。

二、说教材

教材从数形结合的思想即割线入手,以形象直观的“逼近”方法定义了切线,获得导数的几何意义,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发现、归纳、运用形成完整概念,辩证思想得以渗透,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本节知识内容相当少,但在本节的教学实践中要突出其承前(进一步理解导数的定义,探讨函数值变化快慢)启后(作为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求解函数的极值和最值等性质最有效的工具)的关键纽带作用。

三、说学情

通过前两节对函数平均变化率和导数定义的学习,学生对有关导数的问题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由于导数定义的抽象性,学生认知起来仍具有一定的困难。本节要通过动态的课件演示,将函数的平均变化率、导数(瞬时变化率)定义生动地展现,同时挖掘切线的斜率(斜率的绝对值的大小与陡峭程度)与函数图像的走势(导数的绝对值的大小与函数值变化快慢)的关联,成为后面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求解函数的极值和最值,探讨函数值变化快慢等性质最有效的工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独立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形结合的能力及对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

根据上述考纲、教材、认知的要求,立足学生的认知水平,设定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从识记、理解、掌握、应用四个层次上给出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制定在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上,教学难点制定在思维能力方面。

教学目标: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会求曲线的切线方程。

教学重点:掌握在某点和过某点的切线问题的求解方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观察、思考、发现中学习,归纳总结、启发学生研究性问题。

四、说教法

备课准备充分,为促进学生思维方式方法形成提供动力源泉。

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几何画板的动态演示,能充分发挥其快捷、生动、形象的特点,无需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小组议论形式,发现规律,更有利于难点的突破。让学生亲身经历“观察、思考、发现、归纳总结、启发学生研究性”的过程,教师针对各组的结论引导学生用逼近的思维方法,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同时尽量为后面的单调性、极最值、函数值变化快慢等做好总结性铺垫。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和依据,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主体。

五、说学法

通过小组议论形式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促进学生间合作学习与交流,共同探讨问题,探索解题方法,产生互动效果,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共同来完成教学目标。

六、说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引入

回顾函数平均变化率定义及其几何意义;导数的定义及其导数的物理意义,铺设类比迁移情景。提出导数的几何意义是什么?

(二)导数几何意义的探求过程

1.切线的定义

利用圆的切线与割线的动态联系适时地给出一般曲线的切线定义(避免从公共点的个数来定义)。

2.动态观察割线与切线的关联

通过演示割线的动态变化趋势,为学生观察、思考提供平台,引导学生共同分析,直观获得切线定义。通过逼近方法,将割线趋于确定位置的直线定义为切线,使学生体会这种定义适用于各种曲线,反映了切线的直观本质,从而归纳出导数的几何意义。这里教师要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曲线在某点处切线与曲线可以有不止1个公共点。直线与曲线只有一个公共点时,不一定是曲线的切线。

3.通过例题体现应用,归纳求解步骤。

七、说板书设计

课题:

回顾:例1.求在指定点处的切线

练习:

几何意义:

例2.求过指定点处的切线

切线的理解:

例3.探索已知切线的斜率求切线方程问题

小结:

作业:

八、说自评反思

高考数学考点归纳篇6

高考日益临近,您是不是越发紧张?抑或是非常期待?不管现在的您处于什么状态,我们杂志都会和您一起度过高考前这段漫长而又短暂的时光。2个月还可以做很多事情,不要气馁,不要慌张,这个栏目会告诉您,最后阶段该怎样复习,怎样应对突如其来的心理和生理状况。助您从容面对高考,迎来自己的辉煌。

坚定信心完善计划高考临近产生的紧迫感是不可避免的。要坚定信心,相信十年寒窗的积累,相信不断地努力应有的回报。要参考老师的建议,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好自己的安排,做到时时有事做,事事有实效,忙而不乱有条不紊,通过扎实的措施保持并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和应考能力。

全面梳理突出重点高考的一大特点是全面考查,要严格依据最新的《考试说明》对知识点做全面梳理。高考可能存在知识的热点、冷点,但《考试说明》中要求的知识点都是可能考查的内容,一旦考到都是重点,不能有偏废押宝。高考在全面考查的基础上,又注重突出考查中学数学的核心知识、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基本的数学能力,同时,高考试卷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如题型、题量、知识点分布、难度分布等,要在老师指导下确定重点知识、核心内容,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避免平均用力,最后阶段要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毕竟高中数学的主干内容占高考很大比例,核心知识、通性通法的掌握具有“定乾坤”的作用,选好典型载体,自己感觉不扎实的部分要通过专项针对性的训练进一步加以解决。

高考数学考点归纳篇7

归因理论是美国当代一种以认知的观点看待动机的理论,近年来在心理学界日益流行。韦纳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归因理论家,他从个体的归因过程出发,探求个体对成败结果的归因与成就行为的关系。韦纳把众多的原因按其特征分为三个维度,即原因源维度(内部——外部)、稳定性维度(稳定——不稳定)、可控性维度(可控——不可控)。并把这三个维度相互搭配,构成8种不同成分的分类组合。韦纳的研究还表明,人们对成功和失败有不同的归因倾向,在成功时更多的归因于能力、努力等内部因素,在失败时更多的归因于任务难度,运气等外部原因,国内的许多学者也对学生的归因特点进行了研究。为此,本研究拟以韦纳的三维归因模式为依据,进一步探讨初中学生数学考试成败的归因特点,并通过训练,引导学生向积极的归因倾向转化,依次激发中学生的达到提高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的目的。

二、调查研究

1.研究目的。本研究希望能通过调查了解初中学生数学考试成败的归因特点,分析初中学生数学考试成败的归因特点,并通对学生的归因倾向进行干预、引导、训练,使学生的归因倾向向积极的方向转化;通过对学生的归因倾向进行引导和训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其数学学习成绩。

2.调查对象。本研究的调查对象来自遂溪县大成中学的学生。经数据质量检查剔除无效数据和有缺失数据的被试后,得到有效被试300人,每个年级均为100人。其中男女生各占一半。

3.调查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结合访谈法进行调查,问卷采用自编调查问卷:初中数学考试成败归因调查问卷。

成败自我评价部分:让学生首先对自己的数学学习成绩作“成功”或“失败”的价值判断。

原因知觉部分:问卷分为a组和B组两种类型,a组调查学生在取得满意或基本满意的成绩即考试成功时主要归因于哪些因素,B组调查学生在取得一般或不满意的成绩即考试失败时主要归因于哪些因素。学生根据数学学习状况对自我评价选做其中之一。每份问卷都选取12种主要因素为学业成败归因因素,这12种因素按韦纳的内外性维度区分时数量相等,然后随机排列构成本问卷。这12种因素为(前6个因素为内部因素,后6个因素为外部因素):(1)努力;(2)兴趣;(3)学习方法;(4)信心;(5)能力;(6)基础;(7)教师水平;(8)任务难度;(9)运气;(10)他人帮助;(11)师生关系;(12)学习氛围。学生要从中选出4个影响自己数学考试成败的主要原因,并按影响大小依次排列,影响最大的排在第一位,依次类推。

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进行量化赋分,12种原因被选在第一位的记4分,第二位记3分,第三位记2分,第四位记一分,没有选到的不记分,最后统计该原因在学生的选择中获得的分数,分数越高表明这一因素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越重要,分数越低说明这一因素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影响越小。

三、结果与分析

在三个年级的调查中,收回有效问卷300份。其中,回答一般和不满意的共271人,约占总人数的90%;回答满意或基本满意的只有29人,约占总人数的10%。分析其中的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现在学校的生源质量下降,招收的学生大部分是成绩处于中等水平的学生,这些学生在理科的学习方面相对更加困难;二是因为中国人的“自谦”性格影响。

1.初中学生数学考试成败归因的一般特点。成功和失败情景下的12个方面的原因的平均数见表1。

2.学生数学考试成败归因的年级差异。为了比较不同年级间学生数学考试成败归因方式有何差异,我们对各个年级的学生的归因选择分别进行了统计,并将平均分数进行了比较。由于对于数学考试做出满意和基本满意的人数较少,所以不分年级统计。

高考数学考点归纳篇8

七年级人教版数学在每个内容的编排中都有归纳,但是有的归纳显得深奥,有的归纳显得繁琐,不易理解和记忆,极大地伤害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于教学这是致命的伤痛,作为教材实施者的老师不仅要充分准备好课堂常规教学,更要在常规外下足功夫,对归纳内容的再归纳就变得必不可少,把归纳再归纳浓缩,让归纳更简短易记且有趣味性,让学生从枯燥的语言中回归到生动有趣的口诀上,极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往往是数学教学成功的一条捷径。归纳之后的再归纳是我们必须做好的一课,下面从两个例子中来领略其中的精彩。

七年级数学人教版6.2.2《用坐标表示平移》中有两处归纳。第51页归纳: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将点(x,y)向右(或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a,y)(或(x-a,y));将点(x,y)向上(或下)平移b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y+b)(或(x,y-b))。

第52页归纳: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如果把一个图形各个点的横坐标都有加(或减去)一个正数a,相应的新图形是把原图形向右(或向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如果把它各个点的纵坐标都加(或减去)一个正数a,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上(或向下)平移a个单位长度。两个归纳一百六七十个字,看起来清晰,但字数太多,还是不易掌握。在教学中我们不妨这样再归纳一下:对横坐标“左减右加”,对纵坐标“上加下减”,简单说成:左减右加,上加下减。这八字一出,学生情绪高涨,个个欣喜不已,学生的欣喜就意味着教学的成功。

高考数学考点归纳篇9

2016年成人高考作文范文大全

2016年成人高考考前预测试题及答案汇总

全国2016年成人高考准考证打印时间及入口专题

全国2016年成人高考真题及答案专题

全国2016年成人高考成绩查询时间及入口专题

全国2016年成人高考录取分数线专题

环球网校课程:2016年成人高考考前冲刺班,不能错过的得分秘籍!!点击进入免费试听>>

难点31数学归纳法解题

数学归纳法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类比与猜想是应用数学归纳法所体现的比较突出的思想,抽象与概括,从特殊到一般是应用的一种主要思想方法.

难点磁场

高考数学考点归纳篇10

栏目设计

1.高考动向:围绕考试《高考•数学版》每期重点内容,评析相关高考试题,归纳考点,揭示命题规律,传递高考信息,预测2012年高考命题趋势.

2.试题研究:对各类教辅资料以及各地模拟考题中出现的新题,好题加以归纳点评、变式、拓广.

3.正误辨析:对学生在掌握知识过程中的易错点加以辨析.

4.复习指南:对重点章节的知识结构、思维方法、典型问题的解法加以系统归纳、总结.

5.案例点评:围绕高考常考题型,总结解题方法,归纳解题思路,揭示解题技巧.

6.教法探究:对课本中的重要概念、公式、定理、例习题以及涉及到的数学思想方法等进行深入研究,研究概念公式,定理的运用,例习题的推广、延伸、变式、深化、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等.

7.专题研究: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深入浅出地讲解,揭示突破难点途径的方法.

8.解题方法:围绕考试《高考•数学版》每期重点内容,提供单元检测题或重点问题的训练题组.

考试《高考•数学版》征稿要求:

1.论文要求选题新颖、内容健康、观点鲜明、资料真实,具有较强说服力和实用性;

2.电子稿件采用word格式,在题目下边写清作者姓名、单位、邮政编码、联系电话;

3.论文中如有计量单位,请一律采用国际标准书写;

4.文中如有参考文献,应依照引用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在右上角标出,并在文中按照引用的先后顺序标注出引用参考文献的作者名、引用文题名、出版单位以及出版日期;

5.本刊有权对文稿进行修改润色,如不同意修改,请在来稿时注明;

考试《高考•数学版》为月刊84页,知网收录,欢迎全国高中数学老师赐稿,投稿信箱:gksx.省略联系人:吴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