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农田规划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2:01:47

基本农田规划方案篇1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F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3)011-0222-01

1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现状

1.1基本县情

同心县位于宁夏山川结合部,属吴忠市所辖,全县共有12个乡镇,219个行政村,754个自然村,总户数8.32万户,总人口为32.52万人。有耕地232.1万亩,其中:水浇地29.0万亩、旱耕地203.1万亩,有基本农田45.5万亩,林地26.67万亩,草地283.42万亩,封山禁牧150.0万亩,退耕还林120.1万亩。

1.2自然灾害

同心县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灾频发的地方,灾害类型多,干旱、霜冻、洪涝、冰雹、大风、沙雹等灾害,发生的频率高、强度大。多种自然灾害给人民群众造成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成为制约同心县农村经济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干旱,基本上十年九旱,据资料显示,从1949—1995年的47年统计,旱灾发生有39年,80%的年景受旱灾影响,其中绝产面积超过50%严重干旱年份有10年,绝产面积超过80%极端干旱年份有4年。长期的干旱造成农村粮食减产减收,人畜饮水十分困难,很多村庄要在几十公里外用车拉水,因此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同心县的农业和农村经济有了巨大的发展,但由于特殊自然状况的原因,农业生产条件和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仍较低。

1.3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成绩

在“十一五”期间,县委、县政府坚持落实“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枸杞、红葱、中药材、油料、小杂粮、设施蔬菜六大特色支柱产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和农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不断加强,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增强了抗灾增收能力,加速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为“十二五”农村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奠定了坚实基础。2009年至2010年,全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新增灌溉农田7.0万亩,全县扬黄灌溉面积到29.7万亩,修建骨干坝12座,控制流域面积357.2平方公里,完成小流域综合治理12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64.9平方公里,完成基本农田43万亩,旱作区人均基本农田达到1.9亩,全县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五个一”(即每家农户建一片经济园、一眼水窖、一个沼气池、一座牛棚、一个硬化院)+“三配套”(生态环境配套、路渠配套、庭院文化配套)为核心的户办工程和新农村工程,是中央1号文件明确指出的组装配套的“六小工程”,是我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战略重点。广大农民把“户办工程”作为农业来办、产业来兴、企业来管。以户为主的种养业提供了综合经营、良性互动的条件。经济园建设既美化了环境,又增加了收入,家禽家畜的规范圈养,并与建沼气,改厨、改厕、改土、改圈结合,既提高肥力,变废为宝,又实现了净化,保护了生态,形成了良性循环。通过全面推进“户办工程”和生态小康建设,改变了千百年来广大农民传统落后的生活习性和观念,促使农民学习掌握农村实用技术,提高科学务农水平,有利于培养农村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型农民,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推进“户办工程”和生态小康新村工程,涵盖了夯实农业抗灾基础,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内容。

2存在的问题

2.1水利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

1)水利建设。①水利化程度较低,骨干工程少,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制约着同心县国民经济的发展,由于同心县特殊的地理位置,地形、地区及气候特点,造成降水在时间和空间上分配与农业需水分布极不协调,同心县素有“十年九旱”的说法。因此,我县仍需建大量的水利工程,特别是要建蓄水工程把降水从时间和空间上进行重新分配,尤其需要一批骨干水利工程,增强抗大旱能力,以适应工农业发展需要。②水利工程老化失修严重。很多工程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设计标准低、工程运行时间长,全县有19座水库、骨干坝存在不同程度的病险。③还需加大节水工程建设力度,在今后一个时期,节水将作为一场技术性革命。为了提高水的利用率,我们要在灌溉方式、管理方式和调整种植结构上下功夫,采用科技含量高的节水灌溉措施,降低农作物的用水成本,提高渠系利用率,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出最佳效益。

2)防洪工程体系有待完善。我县地处鄂尔多斯台地向黄土高原过渡地带,自然条件差,山大沟深,支离破碎,水土流失严重,植被稀疏,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多集中在七、八、九月,降雨历时短,暴雨强度大,洪涝灾害频繁,严重危及山区人民和清水河、苦水河两岸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此,亟待完善防洪工程体系,提高防洪标准,增强抗御灾害的能力。

3)急需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紧紧围绕“淤地坝”建设,按照“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水保方针,坚持以县域为单位,以大支流为骨干,以小流域为单元,以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为龙头,山、水、田、林、草、路综合治理,努力做到规模开发,一步到位,治理一片,见效一片,巩固一片。在“十二五”期间力争治理面积达到80669公顷,建成水保骨干坝54座。

4)农村饮水、乡镇供水有待改善和提高。“十二五”期间,根据同心县当地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及其危害,结合当地经济条件,按照统筹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规划将重点解决我县干旱山区饮水困难及存在饮水安全问题,涉及总人数为219464人,其中存在饮水安全人口为169727人。计划将用五年的时间,建引水工程34处,把同心县存在饮水困难和安全饮水问题全部解决,为农村建设小康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2.2耕地质量较差

同心县耕地质量较差,全县耕地面积170.1万亩,其中:水浇田29.0万亩,旱地面积141.1万亩,旱地占总耕地面积的82.95%,旱地面积中主要是坡耕地,其坡度大,耕层薄,土壤结构粗、养分含量低,因而抗旱能力弱,且水土流失严重。同心县中低产田改造任务也相当严重,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和增肥地力建设的任务极其艰巨。

2.3林业建设任务重

同心县属于典型的生态脆弱区,荒山荒地和坡耕地治理难度大,部分地方水土流失、大面积的荒山耕地出现严重退化和沙化,干旱洪涝等生态、地质灾害较为突出,乱砍滥伐林木、乱征滥占林地、森林病虫害对林业的威胁仍然严重,生态建设和保护的任务还十分艰巨。

2.4农村公路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县、乡镇发展不平衡,普遍处于低水平发展阶段。通达率、路面铺装率比较低,发展不均。

二是技术状况良莠不齐。由于通乡公路和通村公路的规划、管理、监督等方面的原因,致使工程技术状况良莠不齐。有的质量好,有的质量较差。技术标准普遍把握得不够好,有的线形太差,纵坡太大,随弯就弯等;路基填方未按规范施工和碾压夯实,砌筑工程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等。许多工程经不起时间的检验,水毁特别严重,晴通雨阻的现象随时发生,道路通行能力十分低下,不能充分发挥公路的应有作用。

3结论

在当前的农业发展中,突出的问题是“三农问题”,“三农”问题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与“三农”密切相关。因此,在今后的农田基本建设工作中,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设方案,逐步建立起保障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同心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规划[m].

基本农田规划方案篇2

一、指导思想

坚持用最严格的制度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不降低。强化基本农田保护意识,建立完善基本农田管理制度;促进基本农田保护各项基础工作落实;建立全方位的基本农田保护监管体系,实现我区基本农田保护基础性工作制度化、规划化、信息化的目标,全面提升基本农田保护与管理水平。

二、主要任务

划分基本农田保护地块质量等级,确定基本农田保护地块。落实基本农田保护地块责任人,形成基本农田保护台帐,建立基本农田保护数据库。

三、组织机构及责任分工

区政府分管区长任组长,成立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工作领导小组。区国土分局、区财政局、区农林水利局、区监察局、区统计局及各镇政府主要领导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国土分局,负责日常工作。其他各部门职责分工:

负责对保护区内耕地质量进行认定及检测,区农林水利局负责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内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清理、核实等。协调各承包户在承包证上备注基本农田保护区。

区财政局负责经费保障。

区监察局负责基本农田保护等行政问责。

区统计局负责会同区国土分局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处理。

组织所在村、社按照有关技术规程和要求开展工作,各镇人民政府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工作。组织落实保护责任人,层层签订基本农田保护有关协议,负责基本农田保护区后期日常管护及制度化建设工作。

为确保工作顺利开展,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示范点工作政策性、专业性强。委托专业技术单位负责有关技术工作。

四、时间安排

全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工作分五个阶段进行:

包括编制划定方案、实施细则,完成镇村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示范点前期外业调查和内业建库工作。开展全区范围内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有关准备工作。完成业务培训和宣传等工作。

完成数据扫描、数据采集、绘制工作底图,完成全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内业数字化工作。收集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件。建立基本农田数据库。

包括制作外业工作底图、耕地质量调查、基本农田的承包情况调查、设置基本农田保护碑、签定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完成外业调查核实工作。

并组织完成区、市级成果验收。完成数据数据库优化工作。

建立相应保护制度和后期维护管理机制。落实保护措施。

五、工作要求

认真做好本行政区域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工作,切实加强部门配合。各镇人民政府、区政府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各镇应建立相应的工作机构,落实专人负责并建立联络员制度。

根据全区土地利用特点,认真编制实施方案。区国土分局会同区有关部门按照国家和市统一要求。认真编制实施方案,制定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的技术要求和实施细则。

全区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经费由区国土分局根据我区实际情况和工作任务进行测算,保障落实工作经费。按照国务院确定的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经费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按承担的工作任务共同分担的原则要求。市、区、镇财政给予相应补助,确保工作经费落实到位,专款专用。

严禁弄虚作假。对虚报、瞒报基本农田数据的一经发现,严格验收确保质量。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工作严格执行分级检查验收制度。要采取措施确保基本农田划定的数据、图件与实地三者一致。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追究有关人员责任,并对主管领导追究行政责任。

六、保障措施

倡导农民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种植水稻、小麦、油菜等粮食作物。基本农田在保护时效内不得占用,严格实行农用地用途管制。基本农田保护“五不准”基础上。除对国家或全市经济社会有重大影响的重点交通、水利、能源、军事项目外,不得通过规划修改将基本农田调整为一般农田。

做到区级有领导小组,定人、定责实施保护。进一步健全基本农田保护网络。镇级有保护机构,村级有责任人,小组有信息员、户户有责任明白卡。对基本农田实行重点巡查,建立基本农田保护责任追究制度,按照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体系相关要求,不仅追究本级责任,同时要追究其上一级责任。

基本农田规划方案篇3

关键词:耕地保护可持续现状措施

土地是国家和社会最大的资源和财富,是生产要素市场中价值最高的资产。土地资源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最能体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理论的一种资源。在城市化和工业化的社会里,人们往往只关心土地的经济价值,而忘却了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地所固有的生态学意义。为了探索新形势下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新思路,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保障耕地与生态建设及社会经济建设的协调、可持续发展,针对丰都县实际,提出加强耕地保护的对策建议。

一、耕地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现状

丰都地处重庆版图中心、三峡库区腹地,面积2904平方公里,辖2个街道28个乡镇,总人口84万,是特色旅游县、国家贫困县和重点移民县。全县耕地面积8.3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8.6%,基本农田面积6.69万公顷,占耕地面积的80.6%。土多田少,坡耕地多,缓坡地少,土质瘠薄,不宜农耕土地面积较大,是我县耕地分布的基本情况。

1.耕地总量确保平衡。2012年市政府下达我县耕地保有量目标为78720公顷,2011年耕地保有量为83340.58公顷,通过土地整治和建设用地复垦新增耕地382.96公顷,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建设占用耕地67.09公顷,设施农业用地占用耕地8.21公顷,其他占用耕地8.49公顷,实际耕地保有量83639.75公顷,达到耕地总量总体保持平衡,实现了耕地保有量目标。

2.基本农田严格保护。2012年,市政府下达我县基本农田保护面积66800公顷,按照“基本农田标准化、基础工作规范化、保护责任社会化、监督管理信息化”总体要求,我县及时有效采取耕地保护措施,特别是实行最严格的基本农田保护制度。目前,通过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结合土地利用规划修编,确定我县实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66875.36公顷,确保了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减少。全年无占用基本农田现象,无违反基本农田保护“五不准”行为。

3.全力确保占补平衡。补充耕地方面,2012年,市政府下达我县补充耕地目标200公顷。今年6月市土地整治中心组织专家对我县树人镇三口井村等7个土地整治项目新增耕地进行了确认并合格,新增耕地339.77公顷,其中纳入当年度土地变更调查的新增耕地249.88公顷。农村建设用地复垦方面,市政府下达我县农村建设用地复垦270公顷。今年在全县大力开展农村建设用地复垦,完成农村建设用地复垦前期测量审查91个项目,审查合格复垦面积280.58公顷,开工建设67个农村建设用地复垦项目,规划复垦面积203.95公顷。其中:已全面竣工52个项目,复垦规模133.80公顷。新增建设用地占补平衡方面,全年上报并经市政府审批的用地项目14宗,总面积95.05公顷,其中占用耕地52.40公顷,均按照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必须“先补后占”的要求,用经验收合格的新增耕地指标52.40公顷进行了冲抵和挂钩,实现了占补平衡。

4.加强生产建设复垦。5月25日全市生产建设项目土地复垦工作会议后,我县开展了生产建设项目的调查清理,全县共有6个市级生产项目,53个县级生产建设项目,复垦规模949.75公顷,目前有5个项目编制了土地复垦方案,其他项目正在委托有资质的单位编制复垦方案。同时,加强了土地复垦和资金拨付的监管。

5.有效划定基本农田。县政府成立了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工作领导小组,并编制了《丰都县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方案》、《丰都县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技术方案》。完成全县30个乡镇(街道)、328个村基本农田的调查、核实、划定工作,划定基本农田图斑总面积66875.36公顷。对划定成果实行三级检查验收制度,并将划定面积落到地块和承包户,同时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全县建设基本农田保护碑35块、基本农田保护界桩660个。基本农田数据库已完成,划定成果县级已验收并通过,目前正向市局申请验收。

6.国土执法检查严格。我县完善了“巡查、制止、查处、报告”的基层土地执法工作机制,构建了县、乡、村三级巡查网络,建立了土地动态巡查制度。设立了村级国土资源协管员队伍,共聘用协管员323人,做到“地动我知”、“动态监测”,巡查时坚持“五个查清”,即:查清私自乱建违法用地,查清农村耕地破坏情况,查清基本农田保护标志是否有被损毁移动,查清基本农田保护区内是否进行畜禽养殖和其他严重破坏耕作层,查清基本农田内是否有建房、建坟、取土等违法违规行为。特别是国土部门和监察部门组织定期和不定期开展耕地保护和基本农田保护巡查,组织开展违法整治专项行动,有力打击和震慑了违法违规用地行为。全年开展国土监察执法巡查108人次,制止违法占地行为130余起,查处违法占地案件55宗,全年无占用基本农田违法案件,查处违法占用耕地8.3公顷,违法占用耕地的案件查处率100%,切实保护了我县耕地及基本农田成果。

二、耕地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1.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为切实加强耕地保护,一是县政府出台《丰都县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对考核对象、内容、程序、方法、考核指标及评分标准和成果应用作出了具体规定;二是建立《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制度》、《基本农田用途管制制度》、《基本农田占用审批和占补平衡制度》、《基本农田保护监督检查制度》、《基本农田质量保护制度》、《基本农田环境保护制度》、《基本农田保护档案管理制度》、《基本农田保护监督员、信息员管理制度》、《基本农田保护五不准规定》、《基本农田保护处罚规定》;三是建立县、乡、村三级联动土地巡查网络;四是落实土地整理“六制”项目管理制度,即项目法人制、工程招标制、工程监理制、项目合同制、项目公告制、项目审计制,做到耕地保护、基本农田保护、土地整理制度健全、全面覆盖,不留死角,规范了耕地保护管理。

基本农田规划方案篇4

一、检查目的

通过在全镇范围内开展基本农田保护检查工作,掌握当前基本农田利用现状和变化情况,促进基本农田保护基础性工作的落实;发现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依法查处违法占用基本农田行为,进一步强化基本农田保护意识,建立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加强基本农田建设,推动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的全面开展,确保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稳定,为全镇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奠定坚实基础。

二、检点和内容

按照xx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重点对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采取措施落实保护耕地制度的通知》(国土资发[**]388号)提出的基本农田“五不准”执行情况进行检查,检查我镇各村基本农田的数量和区位落实情况,实际利用状况和质量水平,检查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建立执行情况。检查具体内容是:

(一)基本农田保护基础性工作落实情况

1、基本农田是否落实到图上、地块、村组和农户,面积和区位是否符合规划要求。

2、是否签订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落实基本农田保护责任。

3、是否做到图、表与地块相符。

4、是否按要求设立基本农田保护标志,对保护牌进行刷新。

(二)基本农田利用和变化情况

1、基本农田的利用现状:划定和补划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内的现有耕地,以及林地、图地、鱼塘等非耕地的农用地类面积。

2、基本农田减少和补划情况:基本农田保护区核查后,增划基本农田情况,经省政府批准通过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基本农田情况,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经批准占用基本农田情况,未经依法批准占用情况,发展林木、挖鱼塘、畜牧养殖的以及生态环境建设中占用基本农田的具体情况,其他违反法律规定占用和破坏基本农田情况,补划基本农田的面积、地类等。

3、基本农田质量状况:对不同地力等级的基本农田面积及地力变化情况、补划的基本农田是否做到与占用的耕地质量相当;基本农田的质量建设投入情况。

(三)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建立与执行情况

1、是否建立基本农田各项管理制度,制度执行情况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对违反法律规定占用和破坏基本农田的处理情况,特别是违反《关于进一步采取措施落实严格保护耕地制度的通知》提出的“五不准”情况;

3、基本农田保护区地力建设和监测制度及措施,基本农田污染监测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

三、检查方法步骤

(一)组织贯彻阶段(**年4月)

镇政府成立基本农田保护检查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付书记任组长,政府副镇长任副组长,成员由国土资源所和科特派站有关人员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工作,并对检查工作进行全面动员部署。

(二)自查自纠阶段(**年4-6月)

按照省、市、县统一部署,认真开展自查工作,各村要认真填写统计表格,逐级汇总有关数据和情况;对自查自纠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纠正,对发现的违法违规用地行为要及时上报。

镇政府将要对各村进行检查,并于每月20日将检查工作开展情况及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以书面执行形式报县基本农田保护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整改阶段(**年7-8月)

镇政府针对发现的问题和工作的薄弱环节制定具体的整改措施,对重大违法案件和问题进行处理,并做好迎接省、市联合检查的准备工作。

(四)总结阶段(**年8-9月)

对检查工作进行全面总结,汇总各项统计数据,重点总结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和采取的整改措施,以及对违法案件的处理情况。各村应如实填写统计数据于**提8月6日前上报基本农田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四、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增强责任感。

开展基本农田保护检查工作是贯彻落实中央有关会议精神,是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各村要认真学习领会中央精神,充分认识这次检查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增强责任感。

(二)设立举报电话,接受社会监督。

保护基本农田不仅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而且涉及千家万户,关系到群众的生产生活,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是否积极参与这项工作,是确保检查工作是否真正落实到实处的重要一环。因此,在检查期间,设立基本农田保护检查举报电话,xx国土所电话:xx,xx科特派站工作电话:xx。

(三)认真填报数据,及时上报进展情况。

本次基本农田保护检查工作的重要任务是摸清基本农田保护区核查后基本农田的利用及变化情况,为及时了解掌握各村检查工作动态及相关表格的填报情况,要求各村严格按照检查方案的要求,如实认真填报相关数据,及时将自查情况和发现的存在问题上报镇基本农田保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四)扎实工作,奠定基本农田保护基础。

基本农田保护区图件、数据是基本农田依据管理的基础,因此,要对核查后至今未经批准占用基本农田的案件认真清理,并逐级备案;对基本农田保护区图件和数据要根据审批的情况进行更新,保证基本农田区图件数据的现势性和图、表、册的一致性;对辖区内的基本农田牌要进行更换或刷新,确保设立的保护牌与实地相符。

基本农田规划方案篇5

一、耕地及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变化情况

据统计,2006年我市耕地面积为517.66万亩、2007年为517.35万亩、2008年为517.48万亩、2009年为537.67万亩,截至2010年末我市耕地面积为535.91万亩。均完成了历年的耕地保护目标考核任务。通过不断加大土地开发复垦力度,严格控制建设占用耕地,严惩违法占用耕地,五年间全市共增加耕地面积18.25万亩。

我市认真贯彻执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全面落实基本农田保护“五个不准”和非农建设用地“六个不报批”的规定,完善了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建立了基本农田保护台帐。国家重点工程以及特殊行业用地确需占用基本农田的,必须报经国务院审批后才能实施,并及时编制基本农田补划方案,将同等数量质量的耕地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保持了基本农田在行政辖区内的动态平衡。同时,根据省政府下达我市的基本农田保护任务,我市及时进行了划定,确保了基本农田保护区的耕地数量。五年来,为西汉高速公路等项目占用基本农田编制了补划方案,并及时将10564亩同等质量的耕地补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基本农田保护中有关问题的整改意见》(国土资发〔2004〕223号)要求,我市将每年用于占补平衡的耕地也及时调整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范围。2006年全市基本农田保护面积450万亩,2007年465万亩,2008年467万亩,2009年467万亩,截至2010年底,全市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为452万亩,基本农田占耕地总量达到了84.06%。

二、耕地占补平衡落实情况

我市建立了建设占用耕地和补充耕地指标挂钩制度。在全市范围内实行建设占用耕地与补充耕地指标挂钩,建立占补台帐,实行县区占补自求平衡,各县区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提高。通过建立耕地占补平衡项目库,对已立项验收的土地开发项目数据及时入库,并按规定的程序进行了报备和项目配号挂钩,对已用于耕地补充的指标及时进行核减。五年来,我市执行中省市土地开发整理管理有关要求,规范项目管理程序,完善项目管理监督检查机制,认真做好项目立项、设计、实施、验收等工作,全面提高耕地占补平衡项目建设质量。2006-2010年,共实施土地开发复垦项目479个,新增耕地50220.61亩,加上2006年以前验收的土地复垦整理开发项目,按照省国土资源厅陕国土资发〔2001〕71号文件,补充耕地与占用耕地实行折算办法,为国家各建设项目用地补充耕地40172.7亩,耕地占补平衡任务完成率达到了100%。确保了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促进了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执行情况

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充分发挥规划的龙头作用,在非农业建设用地报批过程中,没有违反规划批地的情况。对个别确需进行规划调整的项目用地,都是严格按照审批权限和程序进行调整。我市坚持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在市国土资源局建立了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台账,统一管理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五年间期间没有出现超计划使用土地的情况。

四、耕地质量建设和保护情况

我市在确保耕地数量的同时,注重耕地质量建设。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积极实施中省土地整理项目,提高耕地质量。2006年以来,我市共争取66个中省土地整理项目,其中,18个中省土地整理项目建设规模165026.25亩,投资21014.24万元;48个灾后重建土地开发复垦项目,建设规模28871.85亩,投资11555.45万元。截止目前,18个省级土地整理项目,4个项目通过省级收,建设规模55397.1亩,投资6556.59万元。48个中省灾后重建土地整理项目,24个项目实施完成,建设规模12767.1亩,投资4344.4万元。通过实施土地整治项目,完善配套了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成了旱涝保收的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

二是加大复垦力度,及时对临时占用及损毁耕地进行恢复治理。对于生产建设中的临时用地,我们按照《土地复垦条例》规定的“谁损毁,谁复垦”的原则,由生产建设单位负责复垦。在西汉、十天高速公路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占用的临时用地全部由建设单位进行复垦,经县国土局验收合格后,交付原农村经济组织进行耕种。对于自然灾害损毁耕地,我市组织各县区进行调查摸底,争取筹集各方面资金进行复垦。2010年,全市共申报灾毁耕地复垦项目197个,建设规模107705.1亩。省厅已批准我市灾毁耕地复垦补助项目139个,建设规模63977.25亩,省财政厅下拨资金6500.2万元,项目即将实施。

三是实施了测土配方施肥、推广秸秆还田技术等工作。我市及时制定方案意见、广泛开展技术宣传培训、认真进行样品采集、田间试验、土壤分析化验、指导农户科学施肥等工作。积极宣传引导农民进行秸秆还田,特别是进行的小麦秸秆直接粉碎还田、留高茬还田。同时,开展了耕地质量监测工作。在全市范围内建立农户施肥情况观测点1000个,部级农户施肥情况长期监测点160个,耕地地力监测点180个,每年定期对当地土壤肥力进行检测。通过对近年来监测数据的综合分析,我市耕地土壤肥力总体呈现上升趋势,耕地质量建设经过多年努力已步入良性循环发展模式。

五、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考核工作

多年来,我市始终把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目标责任考核工作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实行市、县、乡镇政府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制。每年初,市政府与县区政府、县区政府与乡镇政府、乡(镇)政府与村委会签订耕地及基本农田保护目标责任书,层层落实责任。市考核办对各县区季度、半年的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进行平时考核,考核情况纳入年度耕地及基本农田保护目标责任考核分值,对于在年度耕地及基本农田保护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县区政府进行表彰奖励。2009年,我市西乡县政府在耕地及基本农田保护工作中成绩显著,被国土资源部和农业部评为全国耕地及基本农田保护先进单位。

六、加强土地执法监察工作,认真开展卫片执法检查

我市在落实耕地“保护与开发”并举方针的同时,坚持动态巡查制度,始终把查处非法占用土地作为土地执法重点来抓,特别在非法占用耕地和基本农田案件处理上,坚持既要处理事、又要处理人的原则,严肃查处各类违法案件。2009年度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变化图斑477个,面积9633亩,核查出土地违法用地18宗,面积647.96亩(耕地311.16亩),全部立案查处到位,立案率达100%,结案率达100%,违法使用耕地占年度新增建设用地涉及耕地的4.28%。2010年度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变化图斑4064个,面积21089.2亩;疑似新增建设变化图斑23个,面积613.8亩,纠错图斑473个,其中核查出土地违法用地108宗,面积2207.2亩(耕地890.98亩),目前违法案件全部立案查处到位,立案率达100%,结案率达100%,违法占用耕地面积占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总面积的7.53%;2009—2010年度两年土地卫片执法检查中违法用地均未发现占用基本农田。结合卫片执法的全面开展,进一步强化了国土资源执法监察队伍的自身建设,提高了广大干群依法用地、合理利用资源的意识,营造了良好执法环境和氛围,同时建立和完善了长效机制,把耕地保护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七、存在问题及建议

一是耕地后备资源不足,实现耕地占补平衡难度日益加大。随着我市土地复垦开发整理工作的深入开展,可供开发的耕地后备资源越来越少,且面积大、规模连片、交通方便的未利用地已经很少。与此同时,我市地震灾后重建项目和中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都相继进行报批,需要大量的新增耕地用于耕地占补平衡。全市耕地占补平衡难度日益增大。

二是省级土地整理项目实施经费严重不足,给项目实施带来了较大困难。建议省财政仍按100%预算下达资金。或明确要求县财政必须配套,并明确具体配套办法。同时,土地复垦项目经费短缺。市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暴雨等自然灾害频繁,耕地易受洪水、泥石流损毁。由于无专项土地复垦经费,大量损毁耕地未能得到及时复垦。

三是耕地及基本农田保护的专项经费缺乏。目前上级对耕地及基本农田保护的经费保障开支渠道不明确,基本农田保护经费无明确的保障机制,保障经费落不实。

基本农田规划方案篇6

一、积极服务项目建设国土资源保障能力得到增强今年,各级国土资源部门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发展抓项目”的总体要求,积极服务项目建设和全市经济发展。

(一)正确处理保护耕地与发展经济的关系,积极为各项建设项目提供用地保障。全市共完成审批各类建设用地宗,面积亩,其中:农用地66.69亩(耕地57.7亩,园地8.96亩),建设用地95.7亩,未利用土地5.58亩。其中:省政府审批宗,面积7.0亩(耕地8.亩,园地8.96亩,建设用地6.7亩,未利用地5.9亩,);市政府审批了655宗,面积9.5亩,其中:农用地09.亩(均为耕地);建设用地86.6亩;未利用土地65.亩。县政府655宗,768.067亩,建设用地65.8亩,未利用地6.7亩。

(二)积极争取国土资源项目准备工作,为争取国土资源部和省国土资源厅土地开发复垦专项资金对全市耕地占补平衡的支持,)国土资源部门认真开展项目规划论证,积极争取项目立项,市局建立了土地开发复垦项目库,将全市个具有开发潜力的土地开发复垦项目纳入项目库进行管理,其中近期规划开发的项目8个,中期规划开发的项目个,远期规划开发的项目个,为争取国家和省级土地开发复垦项目立项奠定了基矗今年共争取土地整理复垦项目个,争取落实专项资金万元。

(三)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市国土资源局围绕全市矿产资源储量和分布情况,开展了《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投资指南》编制工作。两次到省国土资源厅就花草滩煤矿各勘查阶段工作量、投资情况、探矿权价款政策等进行掌握,并及时反馈给市政府,为政府决策提供了依据。对肃南钨钼矿勘查工作进度进行了督促,目前正在编制勘查报告。

二、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国土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一)把保护耕地、促进集约用地,作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切实落实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的各项措施,全面落实基本农田保护“五个不准”和非农建设用地“六个不批”制度,坚持节流和开源并举,全市开发整理复垦和农业结构调整共计增加耕地69.95亩,扣除变更调查统计的各类建设占用的耕地89.亩,净增耕地06.7亩,使全市耕地面积稳中有增。

(二)全面开展了基本农田保护检查工作。市、县(区)根据国家和省国土资源厅、农牧厅《开展基本农田保护检查的工作方案》的要求,成立“全市基本农田保护检查领导小组”,负责基本农田保护检查工作,制定了《基本农田保护检查工作实施方案》。据调查核实,全市历年共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66个,范围涉及五个农业县(区)的65个乡(镇)和809个村,分别占全市乡(镇)村总数的70.7%和88.8%。保护片块9块,保护面积.57万亩,保护率达87.%。全市基本农田保护检查工作,在对基本农田保护的基础性工作落实、利用和变化情况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对保护制度建立及执行等情况也进行了认真的自查自纠,并填写了基本农田统计表格,对存在的保护图件不规范、保护责任人没有及时进行调整、保护制度不健全、保护档案不齐全、保护标志没更新等问题进行了整改。及时调整县(区)基本农田保护领导小组5个,乡(镇)基本农田保护领导小组879个,县、乡、村、社四级层层补签了保护责任书599份,在公路沿线和人口密集区设立高标准固定标语0块,保护标志牌95个,刷写基本农田宣传标语多表55个。新埋设永久性保护标志牌6块,更新制作县、乡、村基本农田保护区图95份,并用电子表格建起了基本农田面积数据库,达到了图、表、实地面积相对应,对基本农田保护管理制度、保护地力补偿制度、保护责任制度、保护区用途管制制度、质量保护制度和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等各项制度和保护措施进行了修改完善。通过认真整改,使基本农田面积都落实到了图、地块、村组,做到了图、表、地块面积和责任人相对应,层层都签订了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设立了基本农田保护标志,各县、区,乡、镇都补充健全了保护档案,全部进行了备案。县结合基本农田保护检查工作,把符合基本农田条件的---亩耕地补充划入了基本农田保护区,并提出了基本农田调整补划工作“六划七不划”的具体标准。同时,对已经建立的基本农田保护双向目标考核责任制进行完善,对于不能完成基本农田保护指标的县(区),全年目标责任制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加强了基本农田保护内部监督机制。开拓创新,积极探索建立基本农田保护数据库,投资近0万元制作了基本农田保护专题图件,为我市基本农田保护管理工作的数字化、科学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基本农田规划方案篇7

丰富的海涂资源构成了慈溪土地开发整理的主要来源。在慈溪,高于零米以上的滩涂面积达55万亩,是我国长江口以南最大的滩涂资源。慈溪市也于2006年被国土资源部确定为部级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到2008年底,慈溪市耕地面积69.25万亩,其中基本农田62.67万亩,保护率达89.3%。

农田标准化:土地整理功不可没

驱车走在慈溪宽阔的大路上,映入记者眼帘的是一块块“田成方、渠相连、路相通、树成行、电力设施配套”的标准农田。真让人难以想象,若干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大海。在慈溪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毛群谊对记者说,我们的所在地是一塘,在唐宋时代还是大海,现在的海涂围垦已经到了十一塘。十几年前,慈溪的农田大多还是高低不平、地类紊乱、河道弯曲、排灌不畅。如今,慈溪的基本农田状况已经大大改观,这一切都得益于近几年开展的大规模土地开发整理。

1999年,浙江省政府出台相关文件,对每个县市下达了“大力开展土地整理,建成标准农田”的任务,同时规定增加的有效耕地可以折抵成建设用地指标,这为破解土地紧缺这道难题提供了政策上的保障。

慈溪市土地整理中心主任周文建向记者罗列了这样一组数据:从1999年至今,慈溪市累计投入资金近10亿元,完成土地整理项目60个,整理总面积41.37万亩,建成标准农田41.02万亩,新增耕地4.9万亩;实施开发造地37个,总面积4.77万亩,新增耕地3.87万亩,同时结合新农村建设,完成了52个村庄整理和建设用地复垦,总面积2558亩,新增耕地1933亩。十几年来,累计新建机耕道路1567公里,新开挖河道266条,新建桥梁605座,铺设三面光渠道和地下网管15万余米,架设电力线路近350公里,土地平整率达45%以上。这些基础设施的建成,对促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业的现代化、产业化发挥了重要作用。据统计,全市建成的标准农田亩均可增加产出400元~1000元。

在枯燥的数字背后,是慈溪近10年来土地整理的一系列成绩。周文建说,通过开发整理,慈溪共获取896万亩的净增耕地,除了为慈溪市连续实现耕地占补平衡作出了贡献外,还拓展了10万亩的建设用地空间。

按照慈溪市滩涂围垦规划,3年内将实施近7万亩的围涂造地工程,今后10年间,还有近20万亩的滩涂围垦面积可供开发整理成耕地。

以规划和制度促基本农田保护

慈溪是一个人多地少的经济发达城市,用地量非常大,尽管有丰富的海涂资源,人均耕地仍只有0.65亩,不到全国人均耕地的一半,日益凸显的人地矛盾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慈溪的基本农田保护就是在这种市情下进行的。

毛群谊说,对保护基本农田,我们主要的做法可以概括为三句话:以规划促保护,以整理促保护,以制度促保护。

首先紧紧抓住规划,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依据,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根据1999年10月浙江省政府批准实施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国土资源部《基本农田保护区调整划定工作验收办法》,2000年,慈溪市共有23个镇开展了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各镇将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分解落实到图上、地块、村组,自查测算了地块面积,做到图、表与地块相符;镇、村逐级签订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落实基本农田保护责任;按要求设立了基本农田保护牌、界桩。在全市23个镇中,共划定基本农田1022块,保护面积62.67万亩;签订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761份,设立基本农田保护牌51块,界桩1472个。

除此以外,还要抓土地用途管制,强化对保护区内农业结构调整的管理。慈溪规定,保护区内耕地主要种植粮、棉、油、菜等,对耕地不得随意改变用途,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基本农田改种多年生作物或挖掘养殖。严禁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建厂、建房、取土,堆放固体废弃物或超标准排放、倾倒污染物等毁坏耕地的行为。

其次抓土地整理。在这项工作中,慈溪市注重数量与质量并重发展,按照标准农田的要求进行建设,土地种植适宜性明显增强,农田基础设施更加完善。

再次是抓制度建设。通过基本农田保护工作,把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具体落实到地块,并设立明显的界桩界牌。同时将基本农田保护成果图上墙公布,引导广大农民共同进行基本农田保护;加强对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的领导,将基本农田保护列入考核目标,实行行政领导一把手负总责,分片分级负责,落实相应负责人,并逐级签订责任书;制定相应的措施,严格控制基本农田转变用途,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用地确实无法避开基本农田的,经法定程序上报国务院进行审批,占用基本农田后必须同质同量进行补划,并根据《慈溪市人民政府关于征收耕地开垦费有关问题的通知》收取耕地开垦费。

示范区建设:农田保护踏上新台阶

2006#3月,慈溪市被国土资源部列为部级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自此以后,慈溪的基本农田保护工作踏上了一个新台阶。

当年4月,慈溪市成立了以主管农业的副市长为组长的慈溪市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同时下设办公室。确定由国土资源局承担具体的建设任务。为此,慈溪市国土资源局专门召开局长办公会议,明确局内各相关科室配合做好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方案的编制工作,并于当月拟定了建设方案。

毛群谊说,本着在原有基础上更上一层楼的原则,慈溪的示范区建设主要从3个方面着手进行:

一是对基础性工作查漏补缺,对基本农田保护的档案资料进行补充完善,看图纸、文字、表格、数据是否齐全,是否与实地相一致。对基本农田保护标志进行检查,该修的修,该补的补。 二是完善各项保护制度。坚持基本农田保护公示制度,通过媒体宣传咨询等活动,加大对基本农田保护的宣传力度;完善保护目标责任制,实行行政领导一把手负总责,分片分级负责,落实相应负责人,并逐级签订责任书,保护责任书签订率达到100%;建立完善基本农田巡查制度,及时查处占用和破坏基本农田的现象;探索建立基本农田保护长效机制,制定有关基本农田保护的优惠政策。 三是加强基本农田监督管理信息化工作。以基本农田基础资料和土地变更调查为基础,逐步建立基本农田基础数据库和信息管理系统。

“既然叫示范区,就要有高标准”

5月初,在慈溪市国土资源局规划利用科科长张建土的陪同下,记者走访了该市的几个基本农田保护区。只见平整的土地上,每隔几百米处就矗立

着某某镇某某街道基本农田保护区的牌子,牌子上面,保护区的四至范围、图标、责任人、保护面积、举报电话等应有尽有,田与田之间是水渠和机耕路。

张建土说,既然叫示范区,就要有高标准。现在的慈溪,农田大多达到了耕作条件的高标准化,但以前却不是这样。站在田里,他打着手势对记者说,以前,就从你我这么近的地方走过去,都要绕一个大圈子,因为地势高低不平,积水很多。

接着。张建土详细介绍了这几年慈溪市建设基本农田示范区的做法。他说,主要是注意三个结合:

一是结合标准农田建设,大力推进基本农田标准化。

从1999年算起,10年来,通过田间道路的加宽硬化、灌排水沟渠的垒砌和田块的平整,绝大多数基本农田达到了“田成方、路相连、渠相通、旱涝保收”的标准农田要求,农业基础设施得到了明显改善,农业综合生产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目前,慈溪全市已建成标准农田41万亩,基本农田标准化鞑到65.43%。

二是结合第二次土地利用调查,做好基本农田示范区规范化及信息化建设工作。

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基本农田和土地整理标识使用和有关标志牌设立规定》的通知精神,慈溪市重新设计制作了镇级、村级基本农田保护牌和宣传牌,并在基本农田示范区进行全方位的界牌桩的设立工作。同时,根据《浙江省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规定》,各国土所专设了基本农田保护资料档案室。对保护标示牌分布、基本农田保护图、基本农田面积统计表、保护责任书、基本农田控制分解落实表、基本农田保护区登记表、基本农田落实到户清册、地块用途修正登记表等相关材料进行分类整理、统一归档、统一管理。

此外,慈溪还建立了基本农田信息系统和数据库,明确基本农田保护区位置、图斑、面积、质量等级、地类、权属、经营者、责任人信息,实现了基本农田保护基础信息与日常更新的网络化管理,使管理人员能快速准确掌握基本农田现状与利用变化情况。 三是结合违法用地清查,做好基本农田保护责任社会化工作。到去年底,慈溪市集中查处违法案件176件,发出处罚文件119件,涉及土地面积5.99公顷,耕地4.3公顷。开展行政及参与司法行动50起,涉及土地面积3.7万平方米。拆除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

保护和发展能双赢吗?

采访中,慈溪市国土资源局的工作人员不止一次向记者讲到了基本农田保护工作中的困难:

――保护任务的落实越来越难。这主要是由建设用地和基本农田布局的突出矛盾造成的。近几年来,慈溪市社会经济发展迅速,非农建设用地增长相当快,而当地的基本农田保护率却高达89.3%,剩余可利用的空间极为有限,较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往往无法避开基本农田。任务的艰巨,使一些乡镇领导对基本农田保护产生了畏难情绪,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和政绩考核的需要,部分乡镇领导甚至忽视了基本农田的保护,对占用基本农田进行非农建设的情况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土地整理项目的落实和实施难度越来越大。慈溪市现有基本农田62.67万亩,其中35万亩已进行了土地整理或农业综合开发,达到了标准农田的要求,在剩下的基本农田范围内进行土地整理则有很大的难度。主要原因:一是城镇规划范围较大,部分基本农田已纳入城镇规划范围,若进行土地整理,将难以进行规划调整;二是现有基本农田内的土地整理项目净增耕地率较低,而整理技术标准和要求却越来越高,政策补助提高一时难以跟上,目前,乡镇对开展土地整理的积极性已大不如前。

基本农田规划方案篇8

一、明确责任,强化监管,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一)进一步完善耕地保护6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体系。实行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建立各街道(乡)政府主要领导是本地耕地保护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机制,强化目标考核管理。每年街道(乡)、村逐级签定耕地保护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明确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保护措施、考核办法及奖惩兑现等内容,将耕地保护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的执行情况列为干部任期考核的重要内容。

(二)建立基本农田监管制度。加强基本农田保护检查工作,切实把基本农田落实到图、地块、村组和农户。由村民委员会向承包户送达基本农田保护监管通知书,明确权利、责任和义务,发动群众做好基本农田保护的日常工作。

(三)切实做好保护基本农田“五个不准”。即不准占用基本农田进行植树造林、发展林果业和搞林粮间作以及超标准建设农田林网;不准以农业结构调整为名,在基本农田内挖塘养鱼、建设用于畜禽养殖的建筑物等严重破坏耕作层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准违法占用基本农田进行绿色通道和城市绿化隔离带建设;不准以退耕还林为名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基本农田纳入退耕范围;除法律规定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以外,不准非农建设项目占用基本农田。

(四)严格落实土地用途管制制度。要严格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面积和建设用地规划进行总量控制。坚持“三个不报批、一个从严”,即凡是不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各类开发区(园区)和城市建设用地,一律不报批;凡是没有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的,一律不报批;凡是没有通过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的,一律不报批。从严审查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确定的建设用地总规模,对超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总规模的,不予通过。严格建设用地审批管理,严禁擅自修改和调整规划,严禁违规扩大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严禁擅自设立各类开发区(园区)和扩大开发区(园区)建设用地规模。

二、认真执行各项政策规定,切实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

(一)加大基本农田建设的力度,严格执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国土和财政部门要精打细算,使用好土地开发整理、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专项资金,征收的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及耕地开垦费,杜绝挪用、浪费,保证所有资金全部用于耕地开发整理和地力建设,确保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的占补平衡。

(二)加快土地征用制度改革。要按照保障农民权益、控制征地规模的原则,严格遵守对非农占地的审批权限和审批程序,严格区分公益性用地和经营性用地,明确界定政府土地征用权和征用范围。进一步完善土地征用程序和补偿机制,妥善安置失地农户,并为他们提供社会保障。今后凡没有征求被征地农民集体组织和农户意见的征地方案,国土资源部门不予审核报批。

(三)严禁撂荒耕地。对承包经营的基本农田撂荒一年以上的、一般耕地两年以上的单位或个人,要收回其承包经营权,依法追缴土地闲置费。

(四)实行耕地肥力保养制度。土地管理部门要会同农业部门制定切实可行的办法,激励耕种基本农田的单位和个人,增加对基本农田质量建设的投入采取有效措施整治土地,防止土壤污染,逐步增强地力,提高耕地质量。对因掠夺性经营而造成地力下降者,要责令其限期恢复地力,逾期不恢复的,要收回其承包权,另行发包。

三、严肃执法,进一步加大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

(一)加大土地执法监察力度。认真贯彻落实国土资源部《关于严明法纪坚决制止土地违法的紧急通知》(国土资电发[*]22号)精神,坚决查处各类违法批地、违法管地和非法占地行为。对未批先占、批少占多、占而不建的,要采取强硬措施,该收回的收回、该罚款的罚款、该拆除的拆除,限期恢复耕种条件,并达到原耕地质量。对征收、征用基本农田闲置一年以上、一般耕地两年以上的项目用地,要收回其建设用地使用权。对擅自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建窑、挖沙、取土或堆放固体废弃物的要依据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土地管理部门要与纪检、公安、检察、法院等执纪执法部门密切配合,联合办案,对违法占地和严重浪费耕地的大案、要案,要公开调查,公开处理,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基本农田规划方案篇9

关键词:农田水利;规划;分析

中图分类号:tV2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编制原则

密切结合实际原则。农田水利综合规划必须紧密的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实际,在发展农业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做好规划编制工作;服从流域规划原则。规划要服从于水资源流域(区域)总体规划,水资源流域(区域)总体规划是编制地区农田水利综合规划的主要依据和基础。两者要相辅相成,不能矛盾;综合开发治理原则。规划要从实际出发,山、水、林、田、路全面规划,洪、涝、旱、碱及水土流失等灾害综合治理,不能单打一;近期远景兼顾原则。规划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全面安排,分期实施。在工程安排上,要坚持以小型为主,配套为主,效益为主。要一次规划,分年度或分阶段实施。

2目标任务

规划编制之前,要确定发展目标和规划任务。通常做法为充分利用现有水源或新开发水资源发展灌溉事业;通过挖排水沟渠治理低产易涝耕地;对坡耕地分别不同坡度进行改造,对不适宜耕种的土地退耕还林,植树种草,做到林上山,田下川。建设和改造必要的小型蓄水、提水、引水灌溉工程和小河流整治、水土流失治理等农田保护工程;同时要统筹建设农田作业交通道路、桥涵等配套设施,防止山洪灾害。

3内容要求

治山。主要是封山育林,植树种草,对坡耕地进行改造,修建水平梯田、谷坊、地埂和塘坝等,做到涵养水土资源,控制水土流失,防止或减轻山洪灾害损失;治水。主要是建设或改造防洪、排洪、除涝、灌溉(包括井灌)工程,逐步做到遇旱能灌,遇涝能排,兴利除害;治田。一是改造坡耕地。二是修建方条田。达到保水、保肥,利于排灌和机械作业。为农作物创造良好的生长条件,达到稳产高产。

4方法步骤

4.1队伍组织

要抽调专门技术力量,组成规划编制组,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开展工作。

4.2各种资料和意见

主要搜集规划区村镇建设、人口数量、经济状况、耕地面积、土壤分布、粮食单产、灾害类型及影响程度、气象条件、水资源储量和可利用量及其他水文资料,摸清工程现状、道路交通、建筑材料等情况,调查统计好其他相关资料。

4.3确定标准

水利工程规划可参照如下标准:小(Ⅰ)型水库防洪标准100~300年;小型农田灌区保证率78%~80%;中小河流10~15年一遇洪水标准;小水电装机0.05~2.5万千瓦,建筑物四级标准,设计洪水p=3.3%;沟道设计为5年一遇暴雨并在3日内排出,建筑设计为5年一遇;农村生活用水保证率不低于90%。

5农田水利建设规划中水土资源平衡的分析的层次

现有的水资源平衡分析多侧重于年内水资源供给量与需求量的测算,分析目的在于从宏观上掌握研究区水资源供需平衡状况,为水资源管理或调配提供依据。而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不但要求从总量上了解项目区年内水资源盈亏状态,为灌区规模、合理灌溉方式的确定和灌溉工程设计提供参考。而且,要求掌握年内水资源供需变化规律,针对干旱等缺水时段的水资源平衡状况进行分析,为灌溉工程设计进一步完善和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提供依据。因此,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中的水土资源平衡分析应该包括水资源总量供需平衡分析和季节性水土资源平衡分析两个层次。

5.1水资源总量供需平衡分析。水资源总量供需平衡分析包括可供水资源总量分析、水资源需求总量分析和总量供需平衡分析等内容。水资源总量供需平衡分析分规划前(现状)和规划后(规划的近远期水平年)两个时点分别进行。规划前的水资源总量供需分析可为项目的规划方案的拟定提供依据;对规划后(规划的近远期水平年)水资源总量供需分析可为已拟定的规划方案提供检验。两个时点的分析是互动的。当可供水资源总量大于水资源需求总量时,项目区水资源总量供需能够实现平衡,说明规划方案在水土资源平衡方面是可行的。当可供水资源总量小于水资源需求总量时,项目区水资源总量供需无法实现平衡,说明规划方案在水土资源平衡方面是不可行的,这种情况下,可通过减少有效灌溉面积(缩小灌区规模)、建水利工程增大可供水量、或扩大节水灌溉规模减少需水量等方案来进行调整。

5.2季节性水土资源平衡分析。季节性水土资源平衡分析主要是针对季节性干旱等缺水时段所进行的分析。此时,如果可供水资源总量大于水资源需求总量时,项目区水资源总量供需能够实现平衡,如果可供水资源总量小于水资源需求总量时,项目区水资源总量供需无法实现平衡,则需要考虑是否能进一步采取工程措施可以增加可供水量,或适当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季节性水土资源平衡分析需要更为详细的水文观测或实验数据,也需要对项目区农作物种植制度、土壤状况和水资源利用情况有较为全面的掌握。

6方案制定

规划的方法和基本步骤可分为调查-查勘-讨论-测量-计算-定案-绘制图表。方案的构成要素,一般由以下章节组成:

(1)前言(编制说明)。本项作为文本的序,不列入正式章节。主要包括任务由来、目的意义、组织领导、编制过程、批准机构和时间等主要内容。(2)综合说明。本项作为第一章,相当于整个规划文本的摘要,即对规划内容进行高度概括,反映规划的重要结论,以便规划使用者不必通读规划文本即可对规划有一个总体了解。(3)基本情况。要说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状况、自然灾害情况和农业生产现状。(4)农田水利现状和存在问题。描述农田水利现状,总结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做法、成效以及面临的主要问题,阐述农田水利事业发展的必要性。(5)水土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对水土资源总量、可利用量、利用状况和需求预测进行描述,对水土资源供需平衡进行分析和评价。(6)规划的指导思想、发展原则、目标任务。该章要明确规划范围,确定规划基准年份和近期、中期及远景规划水平年,阐述规划的指导思想、发展原则、目标与建设任务。(7)工程建设规划。本章要明确工程建设标准,统筹各类工程进行整体总体布局,确定分区发展重点。(8)典型设计。本章要对各类农田水利工程分别作出典型设计,以便于对规划投资和效益等进行分析,并在编制初步设计时作为参考标准。(9)工程管理与改革。主要包括项目的组织管理、资金保证、质量保证、建设进度计划保证以及建后运行管理制度措施等。(10)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本章对投资进行估算,说明编制依据、投资估算方法、总投资估算数额。确定资金筹措渠道、分期实施计划。(11)经济和环境影响评价。本章对规划实施后的国民经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环境影响进行分析和评价,要做出结论。(12)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主要从组织领导、制度建设、资金保障、技术支持、建后管理和新技术新材料的推广使用等问题对规划实施进行描述。(13)附图、附表。本项不作为方案正式章节,作为附件管理。要有农田水利综合规划成果汇总表、分别对各类工程统计的规划成果表、各类项目近期实施计划表。要绘制农田水利工程现状分布图、农田水利工程规划布置图、分别绘制各类工程规划布置图。做好农田水利综合规划编制工作至关重要,做好规划项目的实施工作更为重要。在规划的实施过程中要注意总结经验,发现问题,适时修正规划,使其真正达到效益最大化,真正为农村各项事业发展发挥作用。

7结束语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投入,加快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步伐。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要统筹规划,分期分批实施。做好农田水利综合规划是保障工程建设有序进行并充分发挥效益的前提。

参考文献:

基本农田规划方案篇10

一、基本情况近几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推进及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增加,全市上下切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保护和发展的关系,认真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为确保全市570.1791万亩(380119.4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不降低,建设项目占用耕地实现占补平衡,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1、加强领导,完善制度,广泛宣传,初步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首先,市、县(市、区)都成立了“基本农田保护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和“造地增粮富民工程领导小组”,这两个领导小组分别由市、县(市、区)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加强了对耕地保护工作的领导。其次,各县(市、区)建立了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制度、基本农田占补平衡制度、占用基本农田听证和公告制度、违法占用基本农田举报制度,基本农田保护动态巡查制度等,使我市的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始终处于各级政府的有效监管之下。再次,通过广播、电视、标语、讲座、文艺宣传等各种形式,结合本市实际,向广大群众、社会各界大张旗鼓地开展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宣传,提高全社会的耕地保护意识。

2、积极推进土地整理和“造地增粮富民”工程,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据统计,20xx年,我市人均耕地1.35亩,低于全国人均耕地1.39亩的水平。为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我市一是积极争取国家资金,大力开展以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为主要内容的土地整理,20xx年至20xx年,全市共争取国家立项投资的农用地土地整理项目27个,建设规模22015.61公顷(33.0234万亩),中央财政预算安排资金35376.15万元,已到位资金23628.8万元,计划新增耕地面积1930.857公顷。其中永新县高市乡、峡江县水边镇、遂川县泉江镇、双桥乡、新干县沂峰圩区4个补助项目已经通过竣工验收。吉州区曲濑乡、泰和县苏溪马市、安福县洲湖镇等20xx年以前国家批准下达的14个项目,可在今年年底至20xx年元月之间全面竣工。该项工作受到市政府20xx年引进资金先进奖励。××县还被国土资源部确定为部级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国家投资1亿元专项建设资金。二是积极推进“造地增粮富民”工程。20xx年至20xx年,全市自筹资金,利用耕地后备资源,进行31个土地开发项目,新增耕地面积2239.7537公顷(33596亩)。20xx年以泰和、万安、××、吉水、永丰等5个县为重点,计划完成集中连片土地开发任务5640亩,目前工程进展顺利。

3、严格把好耕地占用关,严禁一般建设用地占用基本农田。一是在审核非农建设用地报批时,除国家批准的能源、交通、水利、军事等重点建设项目可以占用基本农田、并及时进行补划外,一般建设项目占用耕地实行先补后占。20xx年至20xx年8月份,全市经依法批准的建设用地占用耕地2062.3186公顷,全部实行了占补平衡。二是建设用地能用荒地的,不用耕地,能用劣地的,不用好地。20xx年至20xx年9月,全市工业用地共使用新增建设用地2338.8175公顷,其中耕地483.7177公顷,耕地面积占新增建设用地总面积的20.68%。三是市国土资源局根据《××市中心城区粘土砖厂整治方案》,20xx年,及时向各县(市)国土资源局下发了《关于加强粘土砖生产用地及采矿登记监督管理的通知》,要求严禁占用耕地建窑或在耕地上烧砖,禁止向新建、扩建、改建实心粘土生产项目供地等,集约和节约土地,保护耕地。20xx年4月,市国土资源局被国土资源部授予“全国建设用地审查报批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4、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基础业务工作。一是根据国务院1998第257号令《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第九条“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定的基本农田应当占本行政区域内耕地总面积的百分之八十以上”的规定,20xx年,我市调整划定基本农田保护面积570.1791万亩(380119.4公顷),占现有耕地面积的90.37%。二是各县(市、区)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划定的基本农田保护界线,落实到土地利用现状图上,基本农田保护指标落实到了具体地块。三是各县(市、区)在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设立了基本农田保护标志牌,在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县道及乡镇周边明显位置和基本农田连片5000亩以上区段,共设立保护牌951块。四是市、县(市、区)、乡(镇)、村、组层层签订了责任书,把基本农田落实到了村组和农户。据统计,责任书到村2646份,到组26550份,到户579639份。四是建立了基本农田保护档案。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后,全市218个乡(镇)都已将基本农田保护资料、图件实地核实后,汇集成图(基本农田保护图)、表(基本农田保护指标分解落实表)、书(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建立了档案。为保护基本农田积累了历史资料。由于工作扎实,20xx年6月,安福县国土资源局荣获国土资源部和农业部授予的“全国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先进单位”。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全市在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保护工作任重道远,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一是在一些地方的存在认识不到位、协调不得力等问题。受不正确政绩观因素影响,有些领导仍认为,只有经济增长数量才是看得见的硬任务,因而对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工作抓而不紧、抓而不实。二是保护责任没有形成社会化。目前,虽然层层签订了耕地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但责任的考核还没有真正落实。三是保护耕地和保障发展的矛盾仍较突出。目前,全市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发展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增加需要大量的土地需求,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也不可避免地要占用一部分耕地和基本农田,而我市的人均耕地只有1.35亩,低于全国人均耕地1.39亩的水平。四是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的投入不足。由于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面广量大,许多工作比如建立保护定位监测点、埋设保护界桩、增设和修复保护标志牌、管理人员培训、档案管理都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而各级财政目前仍没有这方面的专项经费。五是违法占用、破坏耕地和基本农田的现象仍时有发生。个别地方仍存在用地不合法,一些农民擅自占用耕地建房及在耕地上植树造林、挖塘养鱼等违法破坏耕地的现象。

三、几点建议

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对确保全市粮食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确保全市耕地和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不降低,特提出以下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增强全民的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意识。通过新闻媒体、普法等多种形式,继续加大对《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的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各级政府和社会各个方面对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从而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统一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上来,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保护耕地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上来。正确处理保护耕地和保障发展的关系,真正把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作为硬任务,使经济增长建立在节约土地和保护耕地的基础上,实现发展和保护“双赢”。

2、落实《××市县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吉府办发20xx10号),增强耕地保护责任意识。首先,根据省政府下达给我市的年度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提出考核指标建议,报市政府批准后下达,作为县(市、区)政府保护责任面积。每年对各县(市、区)认真进行考核,市政府对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耕地保护责任考核结果进行通报。其次,在市对县、县对乡镇级政府签订的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的基础上,把保护责任进一步落实到村组和农户。通过发放基本农田保护卡等形式,明确农户保护基本农田的权利、责任和义务,为形成基本农田保护的社会化打下基础。

3、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切实转变经济发展的思路,努力引进一些资金密集、科技密集、劳动密集的工业和服务业项目,坚决制止土地占有量大,对耕地和基本农田造成严重污染的招商引资项目。另外,各级政府要在人、财、物及技术上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帮助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烤烟、大棚蔬菜、西瓜、葡萄等比较效益高的经济作物,让农民确确实实受到实惠,提高农民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的积极性。

4、合理整合、盘活存量,确保耕地和基本农田的数量和质量。一是继续抓好“造地增粮富民”工程工作。积极争取国家资金,大力开展以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为主要内容的中低产改造和土地整理。继续自筹资金,积极开展土地开发工作,利用耕地后备资源。二是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切实改善基本农田保护区内的基础设施条件;启动测土配方施肥工程,推广施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扩大测土配方施肥面积,切实提高耕地和基本农田的质量。

5、科学编制规划,切实解决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与发展经济的矛盾。首先要认真开展好第二次土地大调查工作。开展第二次土地调查,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摸清土地家底,保护耕地和保证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是科学规划、合理利用、严格管理土地资源的重要支撑。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统筹城乡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全市各级党政领导及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这项工作做好。其次要编制好农村村庄规划。农民建房一定要按规划执行,逐步引导村民住房建设向小城镇和中心村集中,对一些村庄边、零、散的住户实行动员搬迁的办法,鼓励其向中心村集中,严格控制村盘外延,引导农村建设节约集约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