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2:03:25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篇1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北部湾经济;课程设置

1前言

现在是信息爆炸时代,计算机互联网起到了很大的推波助澜作用。社会呈现了需要大量的网络方向的人才进行“组网”、“用网”、“管网”的现象。虽然各高校及高职院校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招生的人数也逐年在增长,但仍然出现能够适应网络发展需要的高端应用型网络人才非常紧缺的现象。为此,高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变革迫在眉睫。而人才培养中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成果的关键和直接体现,所以人才培养的改革要重点抓课程设置。本文结合北部湾经济发展现状,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简单的探讨。

2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现状及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需求

2008年,国务院正式批复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之后,广西的北部湾区域的经济就如火如荼进行着,方方面面的经济领域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与些同时对人才的需求量也逐年增长。据统计北部湾经济区重点产业领域专业人才里2010年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就达到3万多,到2015年增长到4.5万左右,其中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需要占到了三分之一,在这面临着机遇和挑战的时候,高职学院应该各方面联动起来,加快改革,培养出能适应市场发展需要的人才。

3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现状

很多高职院校都开设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每年也都有大量的毕业生,但很多毕业生毕业后就业困难的同时企业又招不到合适的人才。究其原因,有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但主要是部分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培养的学生特色不突出,课程设置不够合理致使跟不上经济发展的步伐。使得有的学生与社会脱节,到单位就业基本上是无从适应,无法胜任工作。目前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现状如下:(1)课程设置雷同较多,特色不彰显。几乎所有高职院校均开设有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里的课程设置上雷同率较高,各校的特色不突出,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差异不大,出现了有些岗位竞争大,有些岗位招不到人的现象。(2)课程设置与市场脱节,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网络技术是日新月异,很多时候课程的设置总是在出现新的技术而相应开设,并没有做到有前瞻性,导致跟不上发展的步伐。(3)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成果不显著。网络技术的发展是飞速更新的,但都是万变不离其中。在课程设置中要合理把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使之培养出来的人才既要能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和原理和具有较强的操作技能。更要有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方法以应对时代的发展。(4)校企合作得不到很好落实。很多企业并没有按照预约给学生提供与所学知识相关的岗位,而是把顶岗实习生当作其廉价的劳动力,把他们安排到单调并没有技术要求的流水线上,从而并没有达到实习为了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的目的。(5)校本教材开发的力度不够。现在很多高职院校的生源多元化,学生基础差异较大。如果没有开发适合本校实际的校本教材,就做不到因生施教,教学成果就不显著。

4北部湾经济发展状态下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设置思考

北部湾经济如火中天地进行着,给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提供的岗位也越来越多,主要有计算机销售与技术支持、数据录入办公文秘、局域网维护与管理、多媒体制作、网站管理与维护、软件编程等。因此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应对学生进行能力、技巧和操作方法上进行优化与整合,为学生能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和服务北部湾经济发展打好基础。本文就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设置提出以下几点个人见解。(1)学生的培养目标应该是用人单位的需要,并在课程中体现出来。课程设置之前,高校要到多家企业进行调研,意在了解用人单位提供给网络技术专业的学生的岗位都有哪些,这些岗位都需要的什么样能力和什么样的知识结构。同时也要多听听就业指导中心的意见,动用所有有用资源来获得最有价值的参考,才能制定出最合理的课程体系结构。(2)课程涵盖面要广。既要包括基础的综合的基础素养能力,又要包括专业的“建网”、“用网”、“管网”。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企业现代文化的逐渐形成,社会对学生的要求是既要有综合基础素质能力又要有专业操作能力。综合基础素养主要通过开设公共基础课程、计算机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来培养,从而达到让学生获得较丰富的基础素质,以便应对日新月异的计算机网络发展需要。专业的“建网”、“用网”、“管网”在课程设置上最好开设网络编程、网络安全、系统集成、网络施工方面的课程,使得学生逐渐深入掌握网络知识,并具备网络各方面的应用能力。(3)加强校企合作开发适应经济发展专业教材。加强校企合作,开发教材时让企业人员参与其中并多参考业内主流企业的认证标准和培训资源。使得编写的教材既符合企业发展的需求也符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这样课程设置就得到了很好的落到实处。(4)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设置的比例一定要合理。部分高职院校觉得高职院校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而忽略理论知识的重要性。但高职院校也不能向本校及以上学校一样追求专业理论知识结构的完整性。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理论教学要适度、要精。使得学生既能懂得操作的依据和原理又能应用已有的理论知识和基本原理解决未来出现的未知知识和未知技术。高职院校的学生受企业青睐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高职院校学生动手能力强,毕业就能走上工作岗位,节约了企业的岗前培训成本。因此实践课程在课程设置中占的比重相对与理论课程要重些。(5)课程考核要参考计算机网络业内龙头企业(如CiSCo、华为、SUn,Ciw等)国际it认证的中级考试标准。有些课程考核可以采取考证方式进行,教师在制定课程教学大纲时可以根据这些认证的考试大纲制定相应教学大纲,相应的知识内容渗透到平时教学中。

5结论

本文对广西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作了简单的分析和探讨。但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设置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每个环节都要经过深思熟虑。因为它既关系着学生的前途,又影响着学校的发展大计。

参考文献:

[1]谷辉先.谈我校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的设置与改革[J].都市家教月刊,2009(6).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篇2

[关键词]tCp/ip;协议;实践;三网融合

1课程特点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属于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课程,课程的改革,有利于学生从多角度理解该课程的基本概念,加强学生对互联网技术的关注和趋势的期望,有利于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并提高老师的教学质量。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和有线电视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三网融合技术也逐步进入了人们的生活当中。计算机网络在人工智能、互联网技术中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核心作用。作为三网融合技术的核心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渗透到当代社会的各行各业之中。对于做为技术支撑的计算机网络课程而言,在授课的过程中应当针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讲述的内容有所不同,理论性和实践性要求也不同。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应该是侧重于网络基础知识的介绍;而对于计算机及其相关专业的学生而言,应该是侧重于实践应用的加强和前沿技术的延伸,侧重点虽然不同,但是要相互兼顾。使学生从“会用”过渡到“怎么用”,进而达到能够自主分析并解决网络中出现的简单故障问题的能力。

2课程内容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理论内容比较抽象,且不易理解。按照网络的体系结构划分,比较典型的有七层的开放式系统参考模型和四层的传输控制协议及网络协议模型。前者是具体的理论模型,后者是事实模型。综合两类模型,理论授课采用从底层到顶层的顺序,按照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和应用层的顺序,结合具体的案例和应用,努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来进行理论授课。理论知识经典、抽象,实践应用却日新月异,变化很大。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体系结构和基本理论相对比较稳定,侧重点在于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具体的实践应用当中。所以教学内容必须结合具体的实践应用,并且与学生的专业背景相结合,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践性。同时考虑,学生生源地不同,计算机水平也各有差异,所以在理论教学内容统一的前提下,尝试设置不同等级的实践环节。实践课程的安排既有基础性的网络的制作、底层通信协议的分析,也有面向用户应用层的路由的静态路由配置和动态路由配置、也有关于域名服务器的正反向设置等内容。可以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锻炼。通过实验环节教学,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加强,解答学生“为什么学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以及“学完计算机网络课程能干什么”等疑问。结合当前广泛使用的wiFi通信,介绍当前研究比较热门的“5G”通信和单向实现的“LiFi”通信技术,结合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的物联网技术,及人工智能技术的使用。让学生不仅掌握基础知识,更要明确课程的前沿技术和广泛应用。

3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过程就是老师站在讲台上单方面讲课,学生坐在下面单方面听课,课堂上没有互动。老师讲的口干舌燥激情澎湃,学生一言不发玩手机漠不关心。这种模式直接导致学生的听课效果不尽如人意。所以在授课的过程中要设置一些互动的环节,比如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了解,学生对家庭无线信号改进的措施,学生对于计算机网络在本专业技术领域的应用,学生对智能控制的了解等等一系列问题,都可以通过师生的互动,从现象到理论的方式进行“启发式的教学”。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板书教学已经不再适合日益发展的当代大学生教育,应该采用多媒体教学与板书教学相结合的模式,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外加课程设计的教学模式。板书侧重于每次课程的章节内容,多媒体侧重于案例分析,协议的演示等,对于课程中的重难点则以知识点的形式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同学们可以利用课外时间通过网络进行课前预习或者课后复习相关的课程内容,也可以实现在网络平台上与教师的沟通,实现一对一的答疑。在ppt中会增加图表、数据、案例和多媒体教学等素材,来辅助完成课堂的理论教学环节。例如介绍运输层的协议的时候,就结合具体网络通信中协议解析图、树状图来进行教学。直观地具体介绍三次的建立连接过程和四次的释放连接过程。针对于不同连接中的各条指令具体说明具体的协议类型,协议封装,协议的含义等理论知识点,可以强化课本上对于网络通信协议的格式内容了解。使学生能够直观的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实践教学中,尽可能的要求学生查找当前关于网络应用的一些软件及前沿知识,多强调知识的应用型,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的能力。

4考核方式

传统的考试方式是以一次期末考试定成绩,这种方式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不能反映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现在采用“1+1+1”的考试形式,综合反映学生对该课程的掌握程度,更具有全面性。第一个“1”指的是平时成绩,平时成绩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出勤、学生的课堂表现、学生的作业提交情况,第二个“1”指的是阶段考试情况。拟采用以大作业的形式代替传统的考试方式。要求同学们根据实际的校园网的架设方案,设计一个小型的数字校园网案例。培养学生资助查阅资料,根据设计目标根据具体的教学楼方案进行方案论证、方案的分析、设备的选择、费用的预算等能力。能够全面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工程实践的能力。第三个“1”指的是最终的期末考试。期末考试采用笔试的形式,考察学生对于概念的掌握程度,考察学生根据工程要求计算的能力,以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等等。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篇3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课程现状分析教学方法

一、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的教学现状

随着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正在给人类带来一场新的产业革命,信息已成为人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资源。而信息的社会化、网络化、全球经济的一体化,都受到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巨大影响,这对高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是信息技术通信领域的重要支柱,然而,调查发现目前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教学中,网络技术飞速发展与师资老化的矛盾日益严重,这将从根本上制约教育质量的发展。另外,一些学校的现行教材中教学内容滞后,以学科为体系的痕迹明显,教学内容偏多偏深,实践与能力培养不够突出,教学要求与培养“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目标存在一定的差距,而且专业实习、实训的设备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有一定的差距,学生实验教学往往不能按要求进行,从而对教学改革的进程起到消极影响。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的优化

1.优化课程体系

在课程设置上,学校应当坚持应用能力“宽窄”结合的方针,使学生逐步深人全面地掌握网络知识,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网络应用能力,同时适当兼顾计算机其它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毕业后能适应多种职业岗位群的需要,按照网络集成、网络管理和网络软件开发三个方向成组设课,强化这三个方面的应用能力。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发展方向和接受能力自主选择相应课程。学校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和社会需求安排四大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时比例。技术基础课以教会学生掌握从事职业岗位所必须的科学原理、方法和使用这些原理和方法去分析、判断、解决生产第一线或工作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技术技能课是以行业的职业技能为目标,将职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岗位操作能力的训练,这两类科目的学时数可以适当减少;公共基础课应满足学生学习和应用职业岗位技能所必备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需要,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思维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课程的学时数比例可以适当加大;而选修课是以跨专业或高新技术等课程为主,以培养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专业技能综合能力,门数尽可能多、范围要广些。

2.丰富教学内容

计算机网络技术主要是关于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比如有网络的拓扑结构、网络体系、网络设备以及网络应用等,重点是相关内容的理论阐述,网络设备中的网卡主要介绍网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分类情况以及性能指标等纯理论的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互相结合,可以结合网卡的性能指标以及分类情况介绍网卡的选型以及网卡的安装等实用知识,将网卡相关的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网络应用技术主要介绍电子邮件系统的工作原理、使用的协议等枯燥难懂的内容,教师则可以结合电子邮件的收发工具进行教学,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对基本原理的理解,提高对实际应用的认识,又能结合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实验、实训教学中,教学目的是验证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这就更需要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培养学生面对具体问题独立分析、解决的能力,教师应该适当增加专业基础课的实验比例,加强学生的职业技术、技能培养,加强技能实验和设计型实验,扩充专业实训科目,使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要求学生独立理解实验、实训任务,自选仪器材料,自行设计方案,独立完成,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3.优化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往往是以教师为主,学生则是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为学生听、老师讲的单方面交流,学生的认知主要表现为记忆的形成,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交流。这种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是一种静态的教学方式,阻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激情和创造,而使授课平淡、乏味、呆板,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因此,现在应采取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交互式的教学,采用项目设计制作、现场模拟、社会调查、案例分析等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比如组建网络教室的组建、建设小型校园网的建设、改造小型办公室网络改造等等实践活动,从而丰富整个教学过程,发挥网络通信及网络资源共享的特征,进行网上教育,包括电子教案、电子阅览、电子作业,这将有效缩短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加强教学交流,提高教学效果。

4.改革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应该可以充分发挥考试的教学功能、教育功能、督促和引导功能、检测、鉴定与评价功能等,使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人才培养模式相一致,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在对学生进行考核时,可以沿用传统的试卷考核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要求学生完成社会调研报告、市场调研分析等。在考核内容上,要坚持以知识的应用、技能与能力的掌握为主,注重检测学生创新意识和思维水平。确立考试是重要教学环节,充分发挥考试的多种功能,摒弃一次考试下定论的不科学做法,坚持平时考核与期末的总结性、鉴定性考试相结合。而且对于不同的课程可以采用不同的考核方式,如采用职业技能鉴定、完成课程项目、编写项目计划等形式代替课程的考核。这样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又可以培养学生适应不同的需求,增加工作经验。比如程序设计课,可以要求学生既熟练掌握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知识与使用方法,又具有熟练使用一种中文平台及相应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数据处理工作的能力,采用平时考核(如作业与实习报告、阶段测验、课程设计等)和鉴定性考试并用,主要考核基本知识、概念的掌握程度和简单的应用能力等。总之,要改变单一指标评价学习效果为多次考核综合评定成绩,树立高职高专实用型人才的素质教育思想,树立全面考核的思想,构建考核方式多样化。

参考文献:

[1]蔡开裕.计算机网络[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2]翟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概述[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篇4

关于实践教学,目前有两种认识,从广义上讲,凡教授实际工作中所涉及的实践能力和实践知识的教学活动,都应划归为实践教学范畴。狭义地讲,实践教学是在一定实际工作现场的设备或仪器上,并在教师或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按照教学要求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1]。本文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弱电工程制图》实践课程为例,论高职院校实践课程改革的应用与研究。

2《弱电工程制图》课程的内涵(theconnotationofweakcurrentengineeringdrawingcourse)

弱电工程是指以综合布线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桥梁,综合配置建筑内的各功能子系统。它包括:建筑设备监控系统(BaS)、信息网络系统(inS)、通信网络系统(CnS)、智能化集成系统(iiS)、安全防范系统(SaS)、火灾报警系统(FaS)、住宅小区智能化(Ci)、家庭控制器(HC)以及控制网络系统(CnS)[2]。弱电工程制图是工程实施的主要依据,它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并具有规范、统一的图框、图例、符号、字体、线条和标注方式方法。弱电工程制图有三类:弱电系统图:弱电系统中设备和元件的组成,元件之间相互的连接关系及它们的规格、型号、参数等。弱电平面图:决定弱电装置、设备、元件和线路平面布置的图纸,主要包括防盗报警装置平面图、电视监控装置平面图、综合布线平面图等。弱电系统装置原理图:说明弱电设备的功能、作用、原理的图纸,通常用于系统调试,一般由设备厂家负责。《弱电工程制图》是我校计算机网络技术(安防方向)专业中的一门专业核心课。它以autoCaD2013为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以国家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与施工08X101-3、智能建筑弱电工程设计施工图集97X700)为行业标准与规范,对公共建筑、住宅及小区进行智能化弱电工程设计,如视频监控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等。

3实践教学(practicalteaching)

3.1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在国外,实践教学思想及其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美国的mit,很多学生在校期间就参与工业界的实际项目实践,学校被称为是“动手”的地方,学校鼓励学生成为敢于创新、勇于承担风险的“探索者”。德国FH与企业密切合作实践教学办学制度;加拿大的“以能力为中心”的实践教学模式,通过DUCUm分析课程开发为途径设计的实践教学计划;英国的“三明治”的实践教学模式[3]。

3.2国内关于实践教学的研究

经过20余年的发展,我国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总体上取得了较大的成功。理论研究和观念层面:实践教学作为职业教育主体教学的地位已经确立;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素质的作用也逐渐为人们所认可;对实践教学的理论研究已经推向构建中国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进一步发挥和挖掘其功能和作用的阶段。实践探索层面:在借鉴国外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基础上,我国职业教育正积极探索建立有自己特点的实践教学体系,并取得了一些成绩[4]。

3.3《弱电工程制图》实践教学

《弱电工程制图》实践教学是以项目为载体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下进行的教学设计。教学中,引入企业实际项目,学生在能够熟练识读建筑平面图、立面图以及剖面图的基础上,运用弱电工程原理知识,根据国家建筑标准与行业规范,利用计算机辅助软件autoCaD进行音乐/广播系统、监控系统、消防报警系统等弱电系统设计,完成弱电平面图和弱电系统图的绘制。

4《弱电工程制图》实践教学方案设计(thedesignofpracticalteachingschemeforweakcurrentengineeringdrawing)

4.1与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相整合

弱电工程是电力应用的一个分类,普通高校及其他职业学校将弱电工程作为电气或建筑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而弱电工程设计,需要通过CaD图纸来进行表达,因此,我们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中开设弱电工程方向的相关课程,使学生能够正确识图建筑平面图,并掌握弱电系统原理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利用autoCaD软件进行弱电工程设计,绘制弱电工程平面图与系统图,如视频监控系统等;因此本课程将电气或建筑中的弱电工程知识与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相整合。

4.2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的重构

职业教育专家姜大源教授认为,“工作过程是在公司中为完成一个工作任务并取得了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流程,它是一个动态的,综合的但内部结构又相对固定的系统。”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是根据真实的典型的工作过程为基础,对传统的学科体系课程进行解构,在学科体系中去提取适度够用的知识,并与工作过程进行整合,通过系统化和结构化整合设计后的工作过程教学,指导学生逐步经历获取信息、比较决策、拟定计划、实施行动、检查校验、评价反思这样完整思维过程训练的课程。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强调真实的工作过程为学习任务,每一个学习任务就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通过“工作过程系统化”理论研究,完成《弱电工程制图》实践教学课程的开发;专业教师参与企业实际项目,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完成《弱电工程制图》教学内容的重新设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弱电工程制图课堂教学,搭造有效的学习平台,形成新的实践教学模式和教学效果的评价机制,尝试创新课堂教学,提高教学实际效果;成立弱电工程制图工作室,承接企业子项目,教师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4.3对实践教学的探索

弱电工程设计以弱电工程原理为理论基础课,借助于土木工程建筑识图与制图知识,利用autoCaD软件绘制弱电工程设计平面图与系统图。其中,建筑、安防、综合布线等行业规范也是弱电工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此设计《弱电工程制图》实践教学方案,详见表1。

5结论(Conclusion)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篇5

关键词网络实验室RCmS控制服务器项目式实验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ki.kjdks.2016.02.044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计算机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计算机网络技术”作为高校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是其他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基础,对于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后续课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教学的意义及现状

1.1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教学的意义

计算机网络课程中涉及了大量的概念、定义和协议等,而这些内容大都运行于计算机和网络设备内部,非常抽象、空洞,仅仅通过理论教学很难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有一定的难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课程理论性较强,涉及的知识点抽象,不易理解,如网络各层协议。(2)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以传输理论为主,这样的课堂必将依托老师为中心,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3)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非常迅速,如何能紧跟技术发展,保障教学内容不过时,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实验教学环节让学生将理论联系实际的最好途径。例如通过协议分析软件(如sniffer)捕获网络传输数据,对数据报文进行分析,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协议的构成和网络数据的本质。再者实验环节也是最能激发学生兴趣,通过不同的线缆、将不同的设备连接起来,学生通过相应配置实现设备的互联互通。学生容易取得成就感,调动积极性。因此,优秀的实验教学设计对于学生学好本门课程,建立信心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2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教学现状

(1)缺乏配套的网络实验室。网络实验室是开展实验教学的场所,其配套的软硬件资源是实验环节的根本,但由于网络相关的设备资源购置成本高(如路由器、防火墙等),有些高校的教学长期徘徊在课堂讲授和书本上,教学效果很不理想。

(2)实验内容设计不科学。各高校因师资、硬软件设施等差异,造成实验内容差异大,部分高校的实验教学仅是照本宣科,教学形式单一呈现为课堂讲授,使得学生缺乏实践机会。有些高校以书本理论为基础开展实验,各知识章节实验独立,缺乏联系,不利于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

2网络实验室设计

网络实验室是开展实验教学的根本,网络实验室的建设可根据经费投入分两种方式计划。

2.1以软件模拟为主

目前计算机房是高校的基本配置,可以在机房环境上部署各类网络模拟软件,如Ciscopackettracer、netbison、sniffer、ethereal、tcpdump等,通过软件模拟实验环境,再配以HUB、交换、路由等低成本设备作为互联示意,完成实验教学。可以开展的实验有各类交换、路由技术、以太网帧的构成、aRp协议及数据包构成、ip控制管理协议、tCp、UDp协议及通讯原理、Snmp协议与网络管理和应用层协议等。

其优点是投入成本低,无需购买昂贵的专业设备,以软件为主,省去了反复连接线缆的步骤,可以灵活的开展实验,不受时间地域限制,学生上手快。缺点是简单设备作为互联示意,缺乏通用性,学生无法通过实验掌握复杂网络的物理拓扑,无法形成对真实网络环境的直观理解。

2.2以真实设备为主

如果在经费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购买专业的网络设备,通过实际设备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达到学习的最佳效果。

其中实验室内部按照功能可分为教学区,学生操作区、设备互联区、应用服务部署区四个区域。教学区开展实验教学活动,进行现场演示;学生操作区完成线缆制作、测试、设备调试等;设备互联区完成设备的互联互通,集中管理;各类应用服务器调试完毕后,集中部署区于应用服务部署区,类似于真实网络中的DmZ区域,与真实环境对应,便于后续实验中网络策略的调试与部署。

设备互联区可通过RCmS控制服务器方式进行管理,RCmS是一款专门针对网络实验室而开发的控制和管理服务器,它能统一管理和控制实验台上的多台网络设备,无需拔插网络设备上的console线,便可以实现同时管理和控制多台网络设备。其本质是在一台主设备的异步接口通过CaB-oCtaL-aSYnC电缆连接其他实验设备console接口,通过远程方访问主设备对其他实验设备进行集中管理和调试。

各实验设备之间可以通过路由器的串行接口(Serial)、以太网口(ethernet)进行多链路互联,实现全毗邻关系。在实验时通过配置对应接口和线路在逻辑上实现互联关系,完成组网。避免了重复插拔线缆的工作,同时也避免的设备接口的损耗。图1为北京联合大学文理学院网络实验室的设备互联拓扑。

其中RCmS控制服务器中主设备的关键配置如下:

RCmS控制服务器可以设定多种登陆权限,保护设备的安全性。如,RCmS使用二级密码机制,实验室管理员使用level15的密码,可以执行所有的指令。而学生使用level14的密码,不能执行delete、rename、format、copy等可以对路由器的操作系统造成破坏的敏感指令。RCmS还提供“一键清”功能,在教师管理用机上简单一个命令,就可以统一清除实验台上所有网络设备的配置,方便学生多次实验。

以硬件为主的建设方式初期投入高,后期为保证与主流技术同步,可定期更新设备板卡、模块和线缆,并且及时升级设备ioS。由于学生可以通过实物开展实验,对网络设备、环境、配置方式和拓扑结构等都有直观的理解,再配以科学的实验内容,可以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3实验教学内容设计

实验环境是基础,实验内容是灵魂。好的实验内容设计应联系实际,以应用为主导,学以致用。实验内容可分为两类:基础式实验和项目式实验。

3.1基础式实验

可按网络层次划分,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等。其中各层次的实验有包括多个。如数据链路层实验包括交换协议分析、生成树应用与配置、VLan应用与配置、ppp应用与配置等。

各层次实验可划分模块,在每个知识章节完毕后进行练习。并且结合不同章节知识点,联系实际应用把各个单独的模块自由组合,教师给出实际需求,让学生自主设计组合完成。如链路层实验模块有生成树Stp、虚拟专网VaLn以太网通道和ppp链路捆绑等。通过理论结合实际网络环境可以给出基于数据链路层的网络备份方案设计,让学生自主选择技术并实现。设计方案可以是mStp+VLan技术、ethernetChannel+VLan或ppp链路捆绑等多种组合。通过模块化的方式拓展了实验的灵活性,以学生为主导,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3.2项目式实验

凯兹博士提出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方法――项目式教学模式,主要的教学方式是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指导学生完成项目学习过程,让学生自主完成教学内容。学生有组织地、有计划地自我安排学习行为,处理解决项目困难和问题。这种学习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和积极性,提升了学习兴趣。项目化学习模式也成为以学生为主教学方式的典型性范例。项目式实验教学方法被认为是计算机学科教育中非常有效的方法,该方法的特点包括:(1)具有系统性、整体性和相互关联的特点。(2)与现实生活或工程实际紧密相关。(3)融合了问题教学法和探究教学法,老师设计项目,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

结合计算机网络项目,可将项目式实验分为四个阶段:需求、设计、实施、维护与测试。

项目内容结合书本教授的进度,以周期性方式开展。如某企业建业最初的网络设计,随着企业业务发展的不同阶段对网络的需求,逐步从将知识点引入。每个周期的网络设计与实施都要经历需求、设计、实施、维护与测试这四个阶段。保证在熟悉原有知识点的同时,逐步的将新章节的知识点引入到实际应用之中。同时还可将学生分组,每组负责一个周期不同阶段的内容。在不同周期每组轮换,这样及练习了学生的团队协调能力,又照顾到各组学生都能对每个阶段的知识点的掌握。根据课程进度,模拟出4个项目场景,具体内容见表1。

在实验过程中应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从方案设计到设备选型和技术实现,由学生自主讨论、设计和实验。老师的角色一方面是客户,对设计的网络提出要求,对学生设计方案进行讲评;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技术支持,引导学生将理论应用到实际中。

4实验效果评价

实验教学的结果评定应贯穿整个实验过程,应根据每个学生的分工,每组学生负责的任务综合评定。另外,在实验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写作能力、沟通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调能力、创新能力和总结能力,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全程参与,从辅助的角度引导学生,让学生在团队协作的氛围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最终体会到项目成功带来的喜悦感和成就感。

5结语

中国有句古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并能为学生主动学习、团队协作和全面发展提供空间。另外,项目内容的设计也是至关重要的,要做到符合实际需求,贴合学生层次,突出课程重点知识。

参考文献

[1]刘利强,王岳斌.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实验科学与技术,2013.2.

[2]付雪峰,刘有珠,徐文飞,邓少波.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探讨.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08.4.

[3]钱权,张瑞,袁方.计算机网络课程中的项目式实验教学.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5.

[4]琚生根,陈黎,周刚,王相国.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的教学探讨.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4.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篇6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项目化;行动导向

近年高职计算机类专业面临极大的挑战,这种挑战体现在计算机类专业报名人数的下降,毕业生的就业率不高,高职计算机专业教育日益面临尴尬境地。如何创新高职计算机专业教育已经引起了计算机教育界的高度重视。教育部计算机教指委对计算机类专业的课程体系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结论,制定了《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战略研究报告暨专业规范(试行)》。蒋宗礼等国内计算机教育的知名专家研究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公共核心课程,提出了这些公共核心课程的组成[1]。“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知识性都很强的专业公共核心课程,如何根据高职计算机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进行改革对于高职计算机类专业的课程改革意义重大。

1“计算网络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组织现状

根据笔者的不完全统计,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部级规划教材中涉及计算机网络的教材总共有54种,其中属于高职高专适应的教材为19种[2-20],这19种计算机网络教材代表了目前高职高专“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内容设计的最高水平。仔细分析后发现:这些教材在教学内容选择上一般都是先讲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然后是数据通信基础知识、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局域网、网络互联设备、网络操作系统、internet应用、网络安全,最后是计算机网络新技术介绍。在教学内容的序化上一般采用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把“计算机网络技术”这种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教学变成了知识点的说教,将知识学习和动手实训割裂开来;或者走向另一个极端,忽视知识的学习而过分强调动手实训,将课程变成了一门培训课程。

德国职业教育的行动导向学习追求学习与工作的一体化思想,得到了中国职业教育界的认同[21]。但是目前还很少见到有“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内容按照这种行动导向的思路进行组织,这说明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内容改革上还有待更深入的探索。

2教学内容项目化的理论基础

项目教学是行动导向学习的一种组织形式,是面对一个实践性的、真实或接近真实的任务,学生们独立地(相对于教师控制而言)确定目标要求、制定具体计划、逐步实施并检查和评价整个过程[22]。项目教学是一种以工作任务为中心选择,组织课程内容,并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教学方式。项目教学能有效加强课程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之间的相关性和贴近度,整合知识、能力与素质,使得教学过程更容易满足人的全面发展和职业技能培养的要求。高职教育以促进就业为目的,要求学生在学校所学尽可能与未来工作岗位“零距离”,因此,若按照以前以知识传授为主线的方式实施教学,则会使学生进入工作岗位以后还要花相当长的时间去重组他们所学的知识以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

项目教学具有以下特征:

(1)学生自行负责、全身心投入实施较大的、完整的设计方案,强调小组学习;

(2)学习任务的最终目的在于完成具有实际利用价值的成果,无论是能够使用的产品还是具有启发性的研究发现或者能够进一步落实的行动方案;

(3)为了完成作品,学生要把不同专业领域的知识结合起来,在行动中分析问题。

尽管“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有了项目教学作为理论基础,但目前教学还缺少实施项目化教学的条件。主要在于缺乏足够的教学内容项目化的教材;教学内容项目化过程中项目的设计还没有形成标准。尽管这样,由于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对实践的要求较高,而对理论的要求较低,因此“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特别适合实施项目化教学。

3教学内容项目化的具体做法

我们在建设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重点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过程中,按照项目教学的思想对“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深入的改革,具体做法如下:

(1)课程项目化实施的前提。

以工程中的实际应用为培养主线,从网络软、硬件两方面实验入手;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为主线,“教学做”一体化。基本理论不追求深刻广泛,而关注其实用性,结合实际的应用举例,使学生融会贯通。

先进性与学术性相结合。适当去除一些陈旧、难度过大及理论过深的内容,增添应用性较强的新内容,使教材能反映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最新发展水平,符合社会用人需求。

(2)课程教学内容的项目分解。

将“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对应于一个大项目,然后将大项目分解成若干小项目,从而实现课程在宏观上的序化。根据高职计算机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各个行业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要求,可以将整个课程对应于一个企业的局域网构建问题。然后将局域网构建这个大项目分解成若干一级项目。这些一级项目按照认知顺序包括:网络用户需求分析、网络拓扑结构设计、网络硬件实施、网络软件实施、网络管理与维护、广域网、网络新技术7个部分。

(3)一级项目的进一步分解。

按照项目化教学的要求,7个一级项目可进一步分解成若干二级项目,如表1所示。各个二级项目还可以根据项目化教学的要求和课时的安排分解成若干三级项目,确保一个教学单元能完成一个或多个三级项目。

(4)每个项目的教学情境设计尽可能贴近学生未来工作实际。

高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学习到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可能的应用范围包括:校园网络、企业园区网络、办公网络、小区网络、政务网络、网吧等。在设计各个项目的教学情境时必须选取来自这些应用范围的生动实例,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目的指向。另外,还要对这些来自应用领域的实例进行再加工,使得每个项目能够覆盖教学大纲对知识点和技能的要求。每个项目的教学情境要满足5个条件:目标性、生动性、探究性、综合性、可操作性。

(5)在每个项目的教学内容的序化问题上要贯彻教学做一体化的原则。

根据教学做一体化的要求,可以按照图1所示的顺序对每个二级或三级项目的教学内容进行序化。

在以上教学设计过程中,“讲授本项目必须的最基本知识”、“提出项目”的主体是教师;“项目分析”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知识传授”的主体是教师;“项目解决方案设计”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完成项目”的主体是学生;“项目评价”的主体是教师。因此,在以上教学设计中,教师和学生分别作为主体交替或同时出现,能够确保知识点学习和技能训练两不误,有效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其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4结语

本文对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内容项目化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以行动导向学习为基础,探讨了“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内容项目化的具体做法。通过研究发现,对于实践性和知识性都很强的课程,运用项目教学的原理,对其教学内容实施项目化,有利于该课程的项目化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同时有利于传授必须的理论知识,最终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蒋宗礼,王志英,李晓明,等.构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公共核心课程[J].中国大学教学,2007(1):45-47.

[2]尚晓航,马楠,陈鸽.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m].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徐其兴.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m].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刘晶U,高良诚.计算机网络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5]周鸿旋.计算机网络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6]吴学毅.计算机网络规划与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7]张学军,夏长富.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篇)[m].3版.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8]李秀龙.计算机网络[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9]胡军华.计算机网络实用教程[m].3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10]晋玉星,吴丽征.计算机网络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11]王恩波,张露.计算机网络实用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12]李畅,吴洪贵.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用教程[m].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13]王海春.计算机网络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14]朱根宜.计算机网络与internet应用基础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15]褚建立.计算机网络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16]蔡立军.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m].2版.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

[17]黄能耿.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训指导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18]季福坤.计算机网络基础[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19]杜煜,姚鸿.计算机网络基础[m].2版.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20]余明辉.计算机网络构建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21]李斌.任务驱动型教学法在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计算机教育,2008(16):88-89.

[22]姜大源,吴全全.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Researchonproject-basedteachingmethodtothe“Computernetworkingtechnology”

CurriculumofHigherVocationaleducation

wenYi-min,tanai-ping

(Departmentofinformationengineering,Hunanindustrypolytechnic,Changsha410208,China)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篇7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4)34-8229-02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实践性、操作性、技术性、综合性较强,涉及到的内容、范围较广,而且该课程的理论性较高,其中有很多抽象的定义、概念及协议,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会或多或少的遇到一些瓶颈。传统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一味的强调计算机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对于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训练较少,导致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普遍低下,无法满足新时期下社会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新时期下,高校应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实践。

1“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传统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主要是讲解网络体系、网络拓扑结构、计算机网络等相关原理和概念,在网络应用方面也只是简单的讲解网络的工作原理等抽象、枯燥难懂的理论知识,关于具体应用方面的知识涉及较少,很多学生都在学习过程中都觉得非常乏味、枯燥,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这种教学模式很难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同时,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创新,近年来不断涌现出各种新的网络信息技术,但是很多教师并没有深入了解、学习网络新设备、新知识,在教学内容中自然也无法体现出这些新技术,导致学生和社会发展相互脱节。其次,传统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仍然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只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教师很少和学生之间互动,课程教学氛围紧张,大大打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使学生养成依赖、懒惰的学习思想,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低下。另外,最重要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实践教学内容较少,网络技术实践课程很少安排,而且实验教学的内容都是网页制作、网线制作、网络操作系统配置、安装、网络应用等方面简单的知识,学生往往是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实际应用能力较差。

2“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及实践

2.1课程改革的目标及课程改革思路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是一门基础专业课程,应将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于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同时应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教学目标和学生毕业后就业岗位实际需求密切联系起来,使课程教学目标和市场需求保持同步,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人才。具体而言,“计算机网络技术”主要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关于计算机网络、数据通信、网络体系结构的基础知识及相关概念,同时应了解、掌握网络各层的基本功能及其特点,应熟悉广域网、局域网的建设以及互联网技术。其次,要求熟练掌握网络操作系统的基本应用,了解最新的网络技术及其发展情况。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应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企业人才需求为目标,制定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具体而言,我们应深入市场调研,跟踪了解it企业对计算机网络技术方面人才在知识、能力及素质等方面的要求,根据调研结果不断调整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课程改革建设。

2.2改善课程教学内容,优化课程教学体系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技术性、实践性、技术变化快、更新快等特点,鉴于此,课程教学内容也应不断改进、完善,不仅应满足学生对理论知识方面的需求,同时也应该满足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需求。教师还应充分利用和社会企业合作的优势,及时纳入社会上最新研发的网络技术。将这些因素综合考虑后,“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内容可以按照下几个项目进行编排:1)网络基础知识。应使学生能够在市场应用的角度理解网络,了解网络产品。2)局域网组网。主要是比较局域网组网的策略以及实现措施。3)iCp/ip以及ip子网。要求学生能够制作一个单位子网的部署方案。4)网络的基本配置以及服务。要求学生能够掌握一个企业网络系统的基本配置,并且能够排除网络系统故障。这些项目将“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中一些主要的知识点都涵盖进来,通过课堂理论教学、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不仅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做中学,学中做。

2.3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2.3.1多媒体教学手段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多媒体教学技术也应运而生,多媒体教学技术可以利用声音、图片、文字、动画等多种功能组合将传统、枯燥的文字转化成形象、生动的画面,不仅可以增加课堂教学内容,丰富课堂信息量,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图文、视听组合的方式将交换技术、七层协议等一些抽象、空洞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形象、具体的动态画面,有利于学生更加全面、深入的理解理论知识,记忆也会更加深刻。其次,教师也可以慢慢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开展提高报告、在线讨论答疑、批改作业、公布课堂教案等活动,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3.2讨论教学

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开展探究教学、合作教学模式,将讨论代替传统的“一言堂”式教学,使学生成为课程的主体,为学生提供更多自我发挥的机会和平台,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比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某一个问题让学生们质疑,相互讨论,如果存在有疑问或者争议的地方,教师应适时的进行引导,协助学生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讨论教学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3.3比较教学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过程中,常常会碰到一些比较抽象、复杂难懂的问题,教师如果按照课本上的解释向学生们讲解,相信学生很难完全理解,教师可以结合学生们日常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例子进行想象比喻,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也可以引导学生学会将计算机网络技术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知识转化率和实际应用能力。比如在讲解“UDp”、“tCp”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将邮寄挂号信以及平信与“可靠服务”和“不可靠服务”类比,有利于学生理解相关的概念。

2.4注重实践教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应注重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培养,同时应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首先教师应加强实验教学,在实验之前应按照教学大纲规定要求学生制作实验预习报告,在学生实验过程中,应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自己发现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分析问题,并且学会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解决问题。其次,应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教学,定期、分批次安排学生到现实企业岗位中进行实习,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了解网络技术的应用,并且了解企业对计算机网络技术方面人才的需求,明确自身的不足,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

传统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时展的需求以及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新时期下,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明确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不断完善课程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使学生不仅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同时也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更好的满足社会企业的人才需求。

参考文献:

[1]许金普,徐鹏民,孙晓梅等.“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2,18(7):25-28.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篇8

 

[论文摘要]计算机网络技术是高校计算机类专业的主干技术基础课程,涉及电子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计算机硬件技术等多个学科领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从高校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现状出发,探讨了优化该课程教学的一些措施。 

一、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的教学现状 

 

随着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正在给人类带来一场新的产业革命,信息已成为人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资源。而信息的社会化、网络化、全球经济的一体化,都受到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巨大影响,这对高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是信息技术通信领域的重要支柱,然而,调查发现目前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教学中,网络技术飞速发展与师资老化的矛盾日益严重,这将从根本上制约教育质量的发展。另外,一些学校的现行教材中教学内容滞后,以学科为体系的痕迹明显,教学内容偏多偏深,实践与能力培养不够突出,教学要求与培养“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目标存在一定的差距,而且专业实习、实训的设备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有一定的差距,学生实验教学往往不能按要求进行,从而对教学改革的进程起到消极影响。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的优化 

 

1.优化课程体系 

在课程设置上,学校应当坚持应用能力“宽窄”结合的方针,使学生逐步深人全面地掌握网络知识,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网络应用能力,同时适当兼顾计算机其它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毕业后能适应多种职业岗位群的需要,按照网络集成、网络管理和网络软件开发三个方向成组设课,强化这三个方面的应用能力。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发展方向和接受能力自主选择相应课程。学校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和社会需求安排四大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时比例。技术基础课以教会学生掌握从事职业岗位所必须的科学原理、方法和使用这些原理和方法去分析、判断、解决生产第一线或工作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技术技能课是以行业的职业技能为目标,将职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岗位操作能力的训练,这两类科目的学时数可以适当减少;公共基础课应满足学生学习和应用职业岗位技能所必备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需要,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思维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课程的学时数比例可以适当加大;而选修课是以跨专业或高新技术等课程为主,以培养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专业技能综合能力,门数尽可能多、范围要广些。 

2.丰富教学内容 

计算机网络技术主要是关于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比如有网络的拓扑结构、网络体系、网络设备以及网络应用等,重点是相关内容的理论阐述,网络设备中的网卡主要介绍网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分类情况以及性能指标等纯理论的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互相结合,可以结合网卡的性能指标以及分类情况介绍网卡的选型以及网卡的安装等实用知识,将网卡相关的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网络应用技术主要介绍电子邮件系统的工作原理、使用的协议等枯燥难懂的内容,教师则可以结合电子邮件的收发工具进行教学,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对基本原理的理解,提高对实际应用的认识,又能结合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实验、实训教学中,教学目的是验证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这就更需要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培养学生面对具体问题独立分析、解决的能力,教师应该适当增加专业基础课的实验比例,加强学生的职业技术、技能培养,加强技能实验和设计型实验,扩充专业实训科目,使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要求学生独立理解实验、实训任务,自选仪器材料,自行设计方案,独立完成,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3.优化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往往是以教师为主,学生则是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为学生听、老师讲的单方面交流,学生的认知主要表现为记忆的形成,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交流。这种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是一种静态的教学方式,阻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激情和创造,而使授课平淡、乏味、呆板,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因此,现在应采取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交互式的教学,采用项目设计制作、现场模拟、社会调查、案例分析等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比如组建网络教室的组建、建设小型校园网的建设、改造小型办公室网络改造等等实践活动,从而丰富整个教学过程,发挥网络通信及网络资源共享的特征,进行网上教育,包括电子教案、电子阅览、电子作业,这将有效缩短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加强教学交流,提高教学效果。 

4.改革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应该可以充分发挥考试的教学功能、教育功能、督促和引导功能、检测、鉴定与评价功能等,使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人才培养模式相一致,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在对学生进行考核时,可以沿用传统的试卷考核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要求学生完成社会调研报告、市场调研分析等。在考核内容上,要坚持以知识的应用、技能与能力的掌握为主,注重检测学生创新意识和思维水平。确立考试是重要教学环节,充分发挥考试的多种功能,摒弃一次考试下定论的不科学做法,坚持平时考核与期末的总结性、鉴定性考试相结合。而且对于不同的课程可以采用不同的考核方式,如采用职业技能鉴定、完成课程项目、编写项目计划等形式代替课程的考核。这样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又可以培养学生适应不同的需求,增加工作经验。比如程序设计课,可以要求学生既熟练掌握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知识与使用方法,又具有熟练使用一种中文平台及相应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数据处理工作的能力,采用平时考核(如作业与实习报告、阶段测验、课程设计等)和鉴定性考试并用,主要考核基本知识、概念的掌握程度和简单的应用能力等。总之,要改变单一指标评价学习效果为多次考核综合评定成绩,树立高职高专实用型人才的素质教育思想,树立全面考核的思想,构建考核方式多样化。 

 

参考文献: 

 

[1]蔡开裕.计算机网络[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2]翟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概述[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篇9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方法;教学组织

一、引言

计算机网络是当今最热门的学科之一,尤其是近些年来,internet已深入千家万户,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紧密结合并不断发展的一门学科。在当今这个网络化和信息化的社会中,计算机网络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计算机网络知识在一个人的知识结构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一个人的自身发展也起着重要作用,更影响着一个国家的信息化水平。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必须要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本文以湖南软件职业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现状进行了教学研究。

二、研究的内容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课程引入网络工程和网络管理职业技术标准和规范;该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网络工程和网络管理的基本技能。

1.教学组织

课程设计的思路:根据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为使w生能够承担搭建小型网络、管理小型网络、维护网站等工作,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以就业为导向。从计算机网络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岗位技能要求为中心,组成多个教学项目;每个以项目、任务为中心的教学单元都结合实际,目的明确。教学过程的实施采用“理实一体”的模式。理论知识遵循“够用为度”的原则,将考证和职业能力所必需的理论知识点有机地融入各教学单元中。具体教学组织如下表1所示

2.教学方法与手段

2.1教学方法

根据本课程的定位、目标和特点,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摸索出了一套对本课程特别适用的教学方法。通过采用这些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水平、教学效果和对学生的吸引力有了显著的提高。最具特色的有:

(1)动画解析。这是建立在现代教育技术之上的教学方法。它用大量的动画细致、系统地解析教学内容,包括抽象的概念、结构、原理、流程等,把以往的抽象、枯燥的说教变为形象生动的动态展示和讲解。这些动画是在教师对讲授内容充分提炼、对要传递的信息精心设计和安排的基础上制作的,充分体现了的教学意图和思路。在动画中,力图用最简练的语言、最有用的动画动作进行直观的讲解,而且把重点放在各知识点的关键点上。实践表明,这种教学方法达到了以下目的:使抽象、难懂的教学内容变得直观、易懂和容易掌握;提高了教学效率;便于学生自主学习。

(2)关联类比。把本课程中的一些概念、设计策略和思想与现实生活中的生动事例进行关联和类比。例如,把UDp和tCp比作现实生活中的邮政系统和电话系统等。

(3)启发式教学。有意识地应用启发式教学。例如:通过分析具体的系统,启发学生思考其后的设计思想;通过讲述现实社会中的一些策略,启发学生思考在计算机系统中可以采用的类似策略;通过介绍教师自己科学研究的经验和体会,启发学生思考如何拓宽自己的思维空间等。在讲述某些方案后,启发学生去思考与之互补的方案以及折中方案。

(4)“森林”与“树木”关联教学法。首先让学生逐一掌握相对独立的网络技术,然后通过综合性的项目让学生将相应的知识点关联起来,最终使学生能够独立设计和组建完整的企业网络。

(5)辨论式教学。选择如ip子网划分、oSpF、nat等应用广泛,但又容易概念模糊或配置相对复杂的问题,将学生分组进行辨论,使学生在辨论中加深对网络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判断能力,增强对技术的运用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2教学手段

(1)建立真实的企业环境。实训基地提供了真实的网络环境,可以让学生亲自搭建网络、亲自动手调试、配置网络,从而让学生全面直观地了解各种网络设备和应用环境,真正加深对网络原理、协议、标准的认识,为将来从事网络工程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充分利用网络环境和资源。充分利用internet、校园网、本课程网站和网上的资源,在网上开展教学活动,包括网络课程学习、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课后复习、交互练习、课件下载、作业提交、专题讨论、网上答疑等,使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方便地进行学习。

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时应按照项目分别考核,课程考核成绩是项目考核成绩的累计。专业核心技能课程不再安排期末集中考试。

每个项目成绩都是从知识、技能、态度三方面考核,考核可依据提交的成果、作业、平常表现及小组互评的结果进行,考核方式可采用卷面、计算机模拟和实操,并按照一定的权重进行累计。其具体表格如下:

结语

本文对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技能要求为中心对教学组织、教学方法、课程考核紧了研究与探讨。通过研究发现,对于实践性和实用性很强的课程,运用动画解析、关联类比、启发式教学、“森林”与“树木”关联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以及基本理论知识的传授,最终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篇10

[关键词]高职工作过程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1-0181-01

高职院校在办学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特色鲜明的高职办学模式,课程体系是高职办学特色重要的载体,既不同于本科院校也不同于中等职业技术学院的课程体系,办学特色正是通过自身课程体系的实施来实现的。抓好课程体系建设,对高职特色教育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结合陕西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特色,谈谈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思路和策略。

一、优化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思路

第一,高职课程体系改革的指导思想主要突出高职教育的特色,为培养目标服务,强调学生自身价值和潜在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应用能力为核心,构建以技能为主,专业知识灌输为辅的教学模式,降低理论知识和“填鸭式”教学的负面影响,让学生保持一种“自动自发”的学习状态,让学生对专业课与专业培养目标之间相互适应,形成理论课、实践课、素质课程三者的有效结合与学习。

第二,根据现阶段发展实情,培养社会与单位需求的应用型大学生,构建高效的课程体系既要保证高职计算机网络学习的实际动手能力,又要保证计算机网络学习的创新精神,与企业发展的步伐紧密结合,建立好学生自身的企业奉献精神,为进入职场做充分的准备。

第三,课程体系的特色,高等职业院校是以相关性为主,重点放在素质教学与能力提升的教学模式,要强化这种教学特点带来的帮助和推动性的作用,要以优化课程体系与创新课程内容为前提,教学内容更加接近社会的适用性要求,要以企业现实需求与“解决企业实际问题”为核心区增强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教育。

二、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策略

(一)不断优化高职院校教师队伍

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团队的年轻教师,虽有激情但欠缺工作经验,必须提高经验建设,让知识面广、科研能力强的老师发挥其优势,改变当前高职院校发展的不足。其主要发展归纳为:首先,积极加强与先进技术企业合作,使学院的师生都能得到提高,如与西安迪欧软件公司合作办学,利用迪欧软件给毕业生培训,使学生在各方面都有很大进步。其次,鼓励青年教师读研、读博、出国培训,适应现在it行业知识的前沿。近几年来,我院许多老师先后参加了教育部组织的“双师素质教师培训班”和华东师大、交大计算机软件工程硕士的学习。选派青年老师工厂挂职锻炼,参与学院的网络组建、软件开发、数据库建设及维护工作。

(二)加强精品课程的建设,搞好整体课程研发能力

高职院校的精品课程研究与开发能力是一种“产学研”整体结合的有效方式,是强化整体课程建设与教材研究开发的有效途径,课程教学标准化和课程教学体系的优化必须加强精品课程的开设与教授,精品课程的开设是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的一个重要途径,其措施主要有:

对于课程建设规定专业带头人安排给教研室每个教师的专攻方向,谁来建谁负责这门课程的相关业务,至少三人为一组进行协作,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建设特色。

强化网络专业系列化课程建设,对专业课程建设时,以够用为度,不求大而全,但求精而够用;内容先进性:内容与技术发展同步,方法与认知同步;不求学科的系统性,但求应用的系统性。

积极利用课程建设的成果,由各课程骨干教师牵头,做好教学内容遴选工作,每年调整一次教学内容,及时吸纳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标准的内容,将职业道德、安全意识等纳入课程内容,走合理引进优化整合加强新编的教材建设,促进课程体系建设。

(三)围绕技能比赛进行课程改革建设

网络技能大赛对各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进行考核,也是对教师综合素质的测评。开设专业课程是要紧贴国家技能大赛的能力要求,既要有较深的理论知识,又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新知识、新技术的获取能力,因此技能大赛对高职学院课程体系有指导作用。

我院围绕技能大赛对课程建设进行了探索尝试,并取得了很大成效。一是积极与it企业合作。进一步利用技能大赛充实教材编写的规划,将教材编写重点统一到国家大赛的课程上,对实验室的网络设备进行更新,尽量采用cisco、华为、ciw、sun等业内企业的国际it标准,建立本专业合理人才评估标准和学生评价体系,使学生能学习和企业的先进技术对接,对专业的实验、实训设备得到更新,也使我们实训课程项目进行了改进。二是推荐年轻教师担任竞赛指导教师,并定期派竞赛老师外出参观学习,到企业去学习新技术,引进新设备,为学生成才和专业发展做好铺垫。三是出台相关积极的奖励措施,鼓励担任竞赛教师参加编写教材和课题申报。鼓励教师摆脱中国传统的学科和知识体系限制,在充分调研基础上,根据岗位能力要求编写教材。我院2012年在国赛“计算机网络应用”大赛中荣获二等奖两项,计算机网络组建与安全维护大赛、全国网络安全等多项国家大赛。

总之,以上措施是我院的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得到优化,课程内容更加合理,得到老师和学生好评,教师和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得到了提高,教学效果日益显现。

【参考文献】

[1]杨静,姜明文.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陕西视角[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35):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