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管理内涵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2:10:52

建设项目管理内涵篇1

关键词:工程管理;集成化管理;整体分析;综合集成;价值最大化;经济效益;机制创新

1引言

近年来,在建设项目中人们日益强调全生命期集成化管理,它的重点在于项目的一体化,在于以项目全生命期为对象建立项目的目标系统,再分解到各个阶段,进而保证项目全生命期中目标、组织、过程、责任体系的连续性和整体性。这种新型的项目管理模式要求项目组织者对项目的全生命期进行科学管理和优化资源配置,向业主和其他受益者提供价值最大化的项目产品。

2建设项目的生命期

2.1阶段划分

建设项目的生命期,从构思的产生到项目投入使用,按主要工作活动内容,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即前期决策阶段、设计/计划阶段、施工阶段和运行阶段。习惯上,我们将设计和施工阶段统称为实施阶段,将决策阶段和实施阶段统称为建设阶段。

2.2阶段主要任务

决策阶段:这一阶段主要进行项目的前期工作,包括项目机会研究、可行性研究、项目立项、融资、选址等。决策阶段以业主需求的形成为标志。

设计阶段:设计阶段主要是依照业主提出的要求进行建设项目的设计。通常设计包括概念设计、基本设计和详细设计。设计阶段以建设项目设计文档的完成为标志。

计划阶段:计划阶段指的是编制建设项目的施工组织计划和方案的阶段。该阶段以施工组织计划和方案的形成为标志。

施工阶段:施工阶段指的是按设计图纸和施工组织计划进行具体项目实施的阶段,是建设项目的物理实现,形成项目产品的过程。该阶段以建设项目的竣工移交为标志。

运营阶段:该阶段包括建设项目从投入使用直至拆除的全过程。建设项目集成化管理中关注的主要是项目使用过程中的维护、维修、扩建和改建等要求该阶段以项目的物理拆除为标志。

后评价阶段:后评价通常在建设项目投入运营一段时间后进行。建设项目后评价是评定项目决策时预定目标的实现程度,它主要包括项目的目标评价、项目实施过程评价、项目效益评价、项目影响评价和项目持续性评价等内容。通过后评价可以为以后的类似项目的决策和实施积累经验。

2.3项目的参与方

在项目的生命期中,由不同的参与者承担不同的工作任务,这些任务属于整个建设项目的不同阶段。大型复杂的项目往往有多方面的人参与,例如业主、投资方、贷款方、承包人、供货商、建筑/设计师、监理工程师、咨询顾问等。他们往往通过合同和协议联系在一起,共同参与项目。各参与者的工作任务都符合项目的定义,各参与者都将自己的工作任务称为"项目",都要进行项目管理,都有自己的项目管理组织。因此在一个建设项目中,按照管理的主体不同,一般分为业主的项目管理(opm)、设计单位的项目管理(Dpm)、承包商的项目管理(Cpm)以及供货商的项目管理(Spm)。

2.4利益相关者

还有一些个人和组织,其利益受项目的影响,同时他们的行为也会影响到项目的产出。这类个人和组织被称为利益相关者、利害相关者或项目干系人。除了直接参与项目活动的参与者外,项目利益相关者还可能包括政府的有关部门、社区公众、新闻媒体、市场中潜在的竞争对手和合作伙伴等。

项目的不同利益相关者对项目有不同的期望和需求,他们关注的问题往往相去甚远。例如,业主也许十分在意项目进度,设计人员一般更注重技术方面,政府部门可能较多地从税收、市场等方面考虑问题。因此,在项目过程中,应清楚存在那些项目利益相关者,他们各自的需求和期望是什么,对于项目管理者来说非常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对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和期望进行管理并施加影响,调动其积极因素,化解其消极因素,确保项目的成功。

项目阶段的划分,并不意味着这些阶段之间相互独立,恰恰相反,每一个阶段与其上游及下游阶段之间存在本质上的相互联系。项目的每一个阶段都以它的某种可交付性成果的完成为标志。前一阶段的可交付性成果通常经批准后才能作为输入,开始下一阶段的工作。例如,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后才能开始规划与设计和阶段。同时上游工作应充分考虑到对下游工作的影响,如设计阶段应考虑到施工的可行性、运行的可操作性以及维护的经济性等。因此,下游活动的知识和经验积累有重要意义,会对项目的再一次循环提供参考依据。

原则上讲,各参与方的项目目标之间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冲突。例如,对于承包商来说,他关心的是如何从承包工程的活动中获取利润,因而对设计中可能出现的设计缺陷不加考虑,除非这些缺陷给其施工带来不利影响。又如,设计单位往往致力于在规定的期限内保质保量完成设计任务,而不大关心施工及运营的成本问题。

3集成化项目管理模式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有必要建立一种新型的集成化项目管理模式,克服目前存在的建设项目过程之间的割裂情况、减少项目参与方之间大量的相互争执和冲突,实现项目的整体目标以及项目的良险循环。这种模式应该具有下面的特点:

由于项目的最终收益来源于项目的运营,因此在项目目标设定时应确保以项目的运营期而不是建设期目标为导向,寻求建设期和运营期的目标平衡;

(1)运用相应方法和手段,如战略伙伴关系、目标合同等,取得项目各参与方目标的一致,减少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争执和冲突,使其共同服务于项目的整体目标;

(2)实现建设项目全生命期各阶段过程的一体化,使各阶段有效衔接,减小阶段界面之间的能量损失;

(3)建立统一的信息系统,实现项目各参与方和阶段之间的信息共享。同时,各参与方还应设法将项目的信息系统与企业的信息系统融合起来,实现项目流程与企业业务流程的协同;

(4)完善建设项目环境下的知识管理,使知识在项目活动中得以运用和创新,同时在下一个项目循环中得以重用。

目前,对于建设项目集成化管理,尚无统一的定义。同济大学丁士昭教授认为,所谓建设项目全生命期集成化管理,是为建设一个满足功能需求和经济上可行的项目,对其从项目前期策划,直至项目拆除的项目全寿命的全过程进行策划、协调和控制,以使该项目在预定的建设期限内、在计划的投资范围内顺利完成建设任务,并达到所要求的工程质量标准,满足投资商、项目的经营者以及最终用户的需求;在项目运营期进行物业的财务管理、空间管理,用户管理和运营维护管理,以使该项目创造尽可能大的有形和无形的效益。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集成化项目管理的定义为:以建设项目全生命期为对象,以运营期目标为导向,采用组织、经济、信息和技术等手段,综合考虑项目管理各要素间的协调统一,实现项目各阶段的有效衔接,注重各阶段和各参与方的知识运用,从而实现项目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成虎.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苗东升.系统科学精要[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3]吴育华,杜纲.管理科学基础[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

建设项目管理内涵篇2

关键字:公路工程桥梁涵洞施工质量质量管理与控制

中图分类号:tV5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价值的最好体现在于质量,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也包含于其中。结果表明,公路工程的施工是否可行、项目勘察设计阶段以及施工和竣工阶段的顺利进行都要以高质量的管理为基础,也就是说施工质量的管理工作贯穿于公路桥梁建设的全部过程。因此,探寻哪些因素对公路工程桥梁涵洞的施工质量产生影响,且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具有较强针对性和较大可行性的施工质量管理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桥梁涵洞在公路工程中的作用

我们国家的水资源是相对比较丰富的,但是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给公路工程的施工带来了较大的困扰。城市中的公路建设过程中经常碰到地下水网和市内的供暖管网,针对这种情况,要建设桥梁或涵洞来实现公路跨越。公路工程中桥梁和涵洞可作如下分类:跨河桥、立交桥以及高架桥,总的说来,还是由上下部结构结合构成。按照不同的构造形式又可以将涵洞分为管涵、拱涵、盖板涵与箱涵四大类。

桥梁与涵洞的作用基本相同,桥梁多在地表使用,跨度较大,不仅具有跨越水流等地表径流的功能,而且还可以跨越铁路干线与其他人为障碍的功能,桥梁一般较为方便于交通,如天桥可以便于行走,直接性地缩短了两地的距离,某些临时性栈桥可以很好地辅助大桥施工,一些景观性桥梁还可以美化环境;涵洞处于地下、孔径很小,最大不过6m的直径,也是一种洞穴式的水利工程,可以通过设置闸门对其内的流体的流速加以控制,涵洞具有排水泄洪的作用,保证汛情来临时可以快速泄洪。

二、影响公路工程桥梁涵洞施工质量的因素

经济和技术正在经历着突飞猛进地发展,桥梁与涵洞工程的实施已成了公路工程项目中的较为普遍的项目,其施工质量的管理和控制引起很多施工单位和部门的广泛重视。桥梁涵洞的施工质量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仅对公路工程的性质和属性来说,影响因素就有人员、材料、环境、设备和方法等五个方面。人员因素是指工程施工人员、管理工作人员和一切与工程建设项目有关系的员工;材料因素是指项目所需要的半成品、混合材料或其他材料的成品;设备因素是指项目施工过程中涉及到的一切设备;方法因素包括施工项目中使用的一切工艺、方法和技术;环境因素是指与施工项目有关系的气候条件和环境。结果显示,人员、材料、环境、设备及方法等五个方面的因素都会对施工的的质量造成影响,且影响的程度大小不一,需指出的是材料和环境因素的影响最大,这一点必须引起施工单位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三、公路工程桥梁涵洞施工质量管理措施

(一)提高工程建设项目员工的质量意识

根据调查数据统计可知,我国的建筑、公路和铁路等工程的建设工作人员,主要是由农民工组成,这是一个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国情。他们因为没有经过严格而专业的培训,缺乏安全意识,对施工质量的重要性缺少充分的认识,这就决定了质量意识薄弱成为了一个普遍现象。针对这一现象,笔者以为应该加大有关工程建设项目的施工质量的宣传力度,且以此为主要手段,把施工质量广泛普及于施工队伍之中,提高桥梁涵洞的施工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并大力提高项目工程的施工质量的相对管理水平。

公路工程桥梁涵洞的管理层人员要根据项目的施工的具体环节和施工内容,按照分层方式,将质量管理意识认真落实于工程施工的企业部门与个人之中。同时,公路工程的施工单位要在全部工作人员中成立科学合理的奖惩机制,并将奖惩机制和工资计算建立关联,保证施工质量意识深人全员心中。另外,公路工程的施工单位要健全责任制,为每一道工序配备适宜的负责人。若任何一道工序存在质量问题,都必须有人来承担相应的责任。此机制的成立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优势,确保施工进度和施工工期的一致性;保证施工质量和工程的设计要求的一致性;增强施工企业全员的责任和质量意识。

(二)加强工程建设项目质监基础工作

就公路的工程建设项目的具体特征来说,具有长期性、系统性、繁杂性和艰巨性,同时,桥梁工程和涵洞工程是公路工程的两大分支,这二者的特征尤为显著。因此,桥梁和涵洞两大分支工程的基础工作,须具备明显的目的性、明确的步骤性和计划性,这样才能大幅度提高桥梁和涵洞工程的施工质量的相对管理水平,实现总体目标。这两大分支工程的施工质监等基础性的工作具有一定的要求,施工管理具有一定的原则即“施工的标准和方法并存、施工的目标和管理制度统一、人员操作和施工技术契合、工程管理和监测数据相符”。研究结果显示,项目的质检基础工作对施工质量和优劣、施工进度的快慢、施工质量管理水平的高度都会产生直接性的影响。因此,强化公路的桥梁和涵洞工程的质检工作、保障桥梁和涵洞的施工质量是一项艰巨且具有现实意义的任务,做好工程建设项目质监基础工作势在必行。

(三)健全工程建设项目施工质量管理体系

管理要靠制度来保障,因此健全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管理体制势在必行。公路桥梁和涵洞建设具有繁杂性和艰巨性,所以一定要完善施工质量管理体系。工程的施工管理层人员必须以“优先实现分层次职能,强化分层次控制”为原则,实现工程建设的项目监理、政府督查和施工单位自检体制与完善的工程施工质量体系的有机结合。另外,施工企业要针对监理。建设和承包单位的关系,采取有效措施,保障三者协调发展,力争使桥梁涵洞的施工周期得以有效控制,大幅度提高施工质量。

(四)严格控制工程建设项目的材料质量关

工程建设的项目材料可以分为原材料、半成品材料和成品材料。基于桥梁涵洞工程的特殊性,其使用材料要符合工程设计的要求,按照国家标准来进行市场采购并进行合理的材料验收,在进场之前还要经过检测。就工程建设所用材料而言,材料的采购分支部门要事先做好市场调查,查明材料供应商的市场信誉如何,并确保其具有足够的货源配备。材料进场以后,施工单位要配备专业人员来对进场的材料的外观和数量进行进行核实,保障所用进场材料的合格性,且具有出厂合格证;对于那些特殊材料来说,施工单位要严格按照要求来执行特殊材料的验收制度,保证材料完全符合工程设计的要求与规范。此外,还要尽可能地保证桥梁涵洞的工程主体结构的良好质量,因为这是关乎提高工程整体质量的关键。

(五)改善工程建设施工技术及施工工艺、加强地质勘探

桥梁涵洞技术正在飞速发展着,施工技艺也得到了不断完善,这就保证公路工程建设的具有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和质量保证。基于我们国家的复杂地形,我国的桥梁涵洞建设的难度更大,为此,施工企业必须要废弃那些落后的施工技术与设备,并不断完善施工的相关工艺流程。笔者认为施工单位要按照“自主研发为主、适当引进为辅”的原则来进行工作。另外,若要进行桥梁涵洞施工方案的设计,就必须由设计负责人和施工负责人协调合作来完成,保障工程施工方案和施工方的技术协调统一。同时,对于那些大型且复杂工程而言,其施工方案要由专家会审通过才能投入使用。

除此以外,在公路工程的施工企业进行施工以前,要对工程的地质进行勘探,且将勘探到的地质状况作为依据,精确预知哪些部位存在安全隐患,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为桥梁涵洞的施工的安全与质量提供保障。

结束语

影响公路工程的桥梁涵洞的施工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人员、材料、设备、方法和环境等,其中以材料和方法的影响最大。基于此五个影响因素的不同程度的影响,笔者提出了增强工程建设项目的员工的质量意识、加强质量监督等基础工作、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把握好材料质量等关键环节、改善工程建设施工技术与工艺并加强地质勘探等措施并进行探讨,保障我们国家的公路工程的桥梁涵洞的施工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祁海涛,公路工程桥梁涵洞施工的质量管理[J],科技与企业,2011,(09)

[2]孙万侠,关于公路桥梁涵洞施工的思考[J],价值工程,2011,(03)

[3]孟冬玲,关于公路桥梁涵洞施工的若干思考[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2,(05)

建设项目管理内涵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内涵建设办学质量

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事业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作为高等职业学校,必须适应转型发展形势,开拓视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强内涵建设,全方位提升办学质量,创新管理思路,探究管理策略,完善制度设计和规章制度,进一步明晰学校、系部、处室职责范围,强化过程管理,加强管理监控,促进思路转型、管理转型和内涵转型,不断探索符合高职教育要求的办学思路和发展模式。

1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核心内容与意义

高等职业教育既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龙头,担负着培养、输送社会紧缺的高技能人才的历史重任。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已经占据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建设,可概括为:文化、质量、特色、效益,其中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主要内容。加强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对于树立正确的办学思想,突出办学特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更好地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的迫切需要,助推高职院校的科学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湖南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院位于历史名城湖南岳阳,毗邻湘北十里油城中石化长岭炼化公司,北通长江,西邻洞庭,南达京珠,迄今已有33年的办学历史。2003年4月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高职学院,学院成为一所湖南省人民政府主导、中石化长岭炼化公司举办,集高职教育和职工培训于一体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院设有三系二部,即:石化技术工程系、石化装备工程系、石化管理工程系、基础课部和思想政治课部,具有20多个专业的开设资格和能力,目前开设有高职专业12个,形成了以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为龙头,石油化工装备、石油化工储运、营销与管理等相关专业为支撑的、基本能满足石化行业岗位群需要的专业体系。学院是全国仅有的三所石化高职院校之一,也是中南地区唯一的石化高职院校。

2加强高职院校内涵建设、提升办学质量的主要工作思路

2011年,湖南石化职院研究确定了申报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为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重点建设专业项目,并申报成功。在湖南省教育厅公布的文件中(湘教通(2011)379号,关于公布职业教育“十二五”省级重点建设项目2011年度入围项目的通知),我院的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被正式立项为省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在“十一五”期间,我院还有9个项目(石油化工专业课教师专业技能教学水平认证培训基地、石油化工生产技术省级精品专业、石油炼制技术省级精品课程、石油化工仿真省级精品课程、焊条电弧焊技术省级精品课程、4名省级专业带头人)被立项为省级重点建设项目,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教学团队被立项为湖南省高职教育省级教学团队建设项目。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我院加强内涵建设、提升办学质量的主要工作思路是:

2.1加强课程标准建设课程建设是高职院校教学内涵建设的重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包括课程规划、课程编制、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环节,是一项难度很高的系统工程,其中课程标准又是最基础性的文件。我院在此方面,一是要完成石油化工生产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课程标准建设;二是通过重点立项,展开对化工设备维修技术、焊接技术及自动化、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的部分核心专业课的课程标准建设;三是通过一般立项,展开对石油化工生产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的基础课及其他课程和其他专业各课程的课程标准建设。同时要通过课程标准建设,引领和带动学院所有课程的建设,全面提升学院整体教学质量和水平。

2.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破高职院校发展的“瓶颈”,必须培养与打造一支政治、业务素质过硬的师资队伍,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我院将进一步实行合同制,签订校内教师带徒合同和校外兼职教师、兼职导师带徒合同,继续开展公开课、示范课等教研活动,适当引进核心课专业教师,修订并完善兼职教师管理制度,编制年度兼职教师使用计划,开展教研室主任培训工作,着力培养3-5名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领军人物和企业名师。有计划地开展教师培训工作,选派专业课教师轮流到相关企业和高校进行培训,提升教学科研水平。

2.3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实习实训体系建设是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的必然要求,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是促进学生就业的有效措施。我院将在中石化长岭炼化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启动仿真基地建设,完善石化、分析、电气、自控、焊接、化机、物流、营销等几大专业实训场所。通过校企合作、引企入校等方式,建设多层次的高职实习实训体系,达到四个零距离标准要求,即: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零距离、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零距离、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零距离、教学课题与生产课题零距离。

2.4加强教学质量管理和学院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教学质量管理,就是要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从教师的教学过程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课程设置、专业内容到教学效果的评价等方面进行全员性、全方位和诸多环节的全面管理。对高职院校而言,培养目标是高技能应用型人才。高质量的人才源于高水平的培养工作,高水平的培养工作源于科学的质量管理。人才培养过程的质量管理,包括教学质量、学习质量和服务质量等方面,教学质量管理是整个高职院校教学全面质量管理的中心环节。要重点抓好教师、学生和教学手段设施的质量管理、测评和改进。

此外,要加强学院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向管理要效益。要创新管理思路,探究管理策略,完善制度设计,继续深入推进院系二级管理模式,强化系部管理职能,增强系部自主发展的意识,完善规章制度,进一步明晰学院、系部、处室职责范围,强化过程管理,加强管理监控,促进思路转型和管理转型,不断探索符合高职教育要求的办学思路和发展模式。要按照教学巡视、听课等制度要求,规范和执行教学各环节标准,落实学生信息员反馈制度、月报告制度、教学检查制度,启动教学质量考评体系。

2.5完善生产实训和顶岗实习管理制度、质量标准通过实施“2+1”教学模式,在做好学生在校两年的教学工作的同时,要进一步做好学生第三年到企业进行生产实训和顶岗实习的管理工作,进一步修改和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和质量标准,实施多元评价体系,企业指导师傅和校内实习指导教师共同对学生第三年的实习情况进行评价,以决定学生的实习成绩是否合格,是否可以正常毕业。

2.6推进职教新干线空间建设湖南省的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推进举措――职教新干线空间建设是时展的需要,是学院发展的需要,是创新教育教学手段的需要,我院上下将凝聚共识,形成合力,搞好职教新干线空间建设。要进一步健全制度,规范管理,强化组织领导、强化思想意识、强化责任落实。要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使专任教师空间开通率达到100%,所有教学类重点建设项目均要按要求建设好职教新干线空间,在部分班级也将启动学生空间建设工作。

2.7积极做好省级及以上职业教育重点建设项目工作一是按建设规划推进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及湖南省“十一五”、“十二五”职业教育重点建设项目,重点提高石油化工生产技术、工业分析与检验、电气自动化技术等三个专业的建设水平。二是积极开展湖南省“十二五”职业教育重点建设项目、中央财政支持实习实训基地申报工作,力争取得新的突破。三是推进已立项七大省级教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和过程管理工作,按期结题部分项目。

当前,高等职业教育面临新的发展形势和机遇。我们湖南石化职院在办学思想、管理模式、招生工作、专业建设、课程改革等诸多方面都进行了可喜的探索与尝试,今后将进一步结合本院实际,务实创新,克难求进,切实加强学院的内涵建设,促进学院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全面提升,力争早日建成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

参考文献:

[1]邢平均.大力加强内涵建设助推高等职业院校科学发展[n].中国教育报,2011.3.30.

[2]马德秀.高校党委提高执政能力的四点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02).

建设项目管理内涵篇4

关键词:财政投入机制;高职院校;生均拨款

作者简介:孔德兰(1972-),女,贵州遵义人,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会计系教授,研究方向为财务和高等职业教育;周建松(1962-),男,浙江海宁人,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党委书记,教授,研究方向为金融和高等职业教育。

基金项目:浙江省高职高专院校优势专业建设项目“会计优势专业建设”(浙财教[2012]281号文件),主持人:孔德兰。

中图分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518(2016)33-0029-04

党的十尤其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党中央、国务院对财政体制、社会保障机制,文化教育体制等都进行了空前的大力度改革。这些改革不仅直接对教育体制综合改革提出了要求,而且对支持教育投入的财政体制改革也提出了挑战,它要求高职教育内涵建设必须适应新的财政投入方式。为此,我们要适应形势,更新观念,研究对策。本文结合新形势下的财政体制改革政策,归纳提炼“加减乘除”财政投入教育新机制的基本含义,分析其对高职教育内涵建设产生的影响,进而提出适应新的财政投入机制高职院校内涵建设若干理念和策略。

一、“加减乘除”财政投入高职教育新机制的政策含义

根据《教育法》、《职业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等法律规定,当前,我国财政对高职教育投入的政策可以概括为“加减乘除”四项机制,其基本政策含义如下:

(一)财政投入高职教育的“加”

这里的“加”,主要是指提高保障水平,提高生均拨款标准和水平。1994年实施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时,国务院从财政支出的角度对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和支出划分做了原则性规定[1]。其后,随着政府职能的调整和机构改革的推进,省以下事权责任划分陆续做了一些调整,进一步明确了各级政府的负担比例,进一步明晰了政府间事权范围。当然,不同省市支出划分存在较大的差异。就高等职业教育而言,2014年,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建立完善以改革和绩效为导向的生均拨款制度加快发展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意见》(财教[2014]352号),要求各省建立生均拨款制度,提高生均拨款标准水平[2]。中央财政采取生均奖补的方式对各省进行考核和激励,即按照两部要求高职生均标准到2017年达到12000元的标准,缺少的部分由中央和地方来协商解决,通过这种奖补方式使生均拨款在2017年达到12000元的标准。

(二)财政投入高职教育的“减”

这里的“减”,即简政放权,扩大高职院校在资金投入方面的自,提高学校自主统筹资金的权力,减除在资金使用上的制度障碍。具体来说,采取保底、奖优、放开、搞活的财政支持政策,确保各学校自主统筹运用资金。与此相适应,中央财政一般不对地方院校直接设立专项,而是采用政策引导、省级统筹的办法。地方财政通过一般公共预算安排用于支持高职院校发展的经费,按全日制高等职业学历教育在校生人数折算的平均水平,包括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中央财政统一以省份为单位考核,不要求对辖区内高职院校平均安排。这样,地方政府和高职院校自主统筹和安排资金的权利会相应增大,更有利于激发高职院校的办学活力,以提高高职院校对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

(三)财政投入高职教育的“乘”

这里的“乘”,即充分利用财政项目资金的杠杆和乘数效应,撬动和引导院校通过市场调节,多渠道筹措资金,放大财政资金的功用。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供给主要表现为一种确定目标并进行决策与选择的过程,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3]。财政投入方式主要包括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国家将职业教育管理权限下放到地方,主要是要让地方政府承担部分责任以及更好完成中央交办的任务,这体现了财权和事权相统一的原则。财政体制改革后,中央财政仅保留了高等职业院校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且采用自主先建、省级推荐、全国评定的方式,目的就是通过这个中央财政项目,引导和撬动学校和地方乃至行业企业投入更多的资金和精力,重视以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内涵建设。

(四)财政投入高职教育的“除”

这里的“除”,即强调各学校建立内控体系建设,以防范财务管理风险。这其中一个核心问题就是院校治理,而院校治理最关键的就是章程建设和按章程办事,使资源配置效益最大化。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期间,高职院校普遍加强了基础能力建设,这其中就包括财务管理能力。财政投入新机制要求学校建立规范的预算委员会,建立健全财务审批制度,重视内控体系建设,加强内部审计工作,防范可能存在的财经风险,真正使财务工作成为全员财务、责任财务、绩效财务,让财务管理部门管好自己、带好整体、管牢全校,这些对保障高职院校自主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

二、正确把握“加减乘除”财政投入新机制对高职教育内涵建设的影响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过去三十年经历了一个规模扩张大发展的时期。在这个过程中,高职院校普遍依靠每年在校生规模增加的优势来赢得财政投入的增加。在高职教育规模扩张阶段,尤其在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转变以至大众化向普及化推进的时期,这种财政投入机制无疑是具有积极意义的。除按在校生规模拨款这种投入形式外,项目支持和项目撬动一直是促进高职教育这些年发展的外生动力,这导致一些学校自我配置资源和管理财务的能力不强,成为人们普遍诟病的问题。“加减乘除”的财政投入新机制旨在适应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新要求,优化结构,明确职责、提高绩效、促进发展,这对高职教育发展内涵建设所产生的影响不容忽视。

(一)生均拨款制度要求高职院校以改革和绩效为导向

众所周知,过去这些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经历了一个规模大扩张的时期。在这个过程中,公办高职院校采用“综合定额+专项补助”的投入方式,这些院校普遍依靠每年在校生规模增加的优势来赢得财政投入的增加。特别是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要进一步落实城市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政策。从2006年起,城市教育费附加安排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一般地区不低于20%,已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地区不低于30%。在高职教育规模扩张阶段,尤其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向普及化推进时期,这种财政投入机制无疑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建立生均经费标准,是实现职业教育效率和公平的必由之路,也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客观要求。职业教育生均拨款标准不等同于生均教育成本,成本是教学过程中实际消耗资源的数量和费用,并不能说明在此成本下的教w是有效率的、教学效果是最佳的,而生均经费标准则是实现教育效率下的生均耗费,在此经费标准下,职业教育的基本教学需求以及发展潜力需求都能得到充分满足,对于无法达到生均经费标准的省份,政府应通过转移支付手段补足差额,保证教育经费的充足性。

(二)专项投入的减少影响到高职院校内涵建设深化

我国当前的教育财政体制中,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以地方为主,按照财权和事权一致的原则,地方政府应具备相应的财政能力。但实际情况是,由于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地方政府财力也相差悬殊,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方面自然也是天壤之别,因此,区域间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的充裕度也大不相同。厘清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职业教育领域经费职责,缩小区域、城乡职业教育经费差异,实现职业教育发展的均等化,这对财政投入政策和机制提出了巨大的挑战。由于财政部门经费拨款方法的改革,也就是减少专项政策的出台,使得专门用于内涵建设的项目可能会减少,我国高校长期来形成的争取专项,学校及行业企业配套的思维,往往可能影响学校对内涵建设项目资金的安排。财税体制改革以后,要求减少专项转移支付,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以后中央财政会严格控制专项。但项目建设不仅关乎财政专项的资金,而且也标明了项目名称和等级,对学校的品牌建设,对项目负责人和参与人的地位和发展都直接相关;自筹经费做项目与上级专项做项目具有不同的政策和社会效应,项目主持人和教师的积极性也不尽相同。正因如此,我们必须防止这些政策对学校内涵建设和项目发展的影响。

(三)上级政府专项引导的减少会影响地方政府相应的配套投入

省级政府在中央与省以下各级政府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特别是在中观层次上承担着重要的经济管理和调控职能。从财政支出责任来看,省级政府主要承担省级国家机关运转所需经费,调整全省国民经济结构、协调地区发展、实施区域调控等方面的支出以及由本级直接管理的事业发展支出。从促发展、惠民生的角度,教育是重要的事业发展支出。其实,专科层次高等教育由省级人民政府统筹的政策早已明确。但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思想的影响和行政化管理思维的影响,下级政府习惯于向上级政府“等、靠、要”,或者说与上级政府的导向和方向保持一致。因此,在实践中上级立项、下级跟进,中央设项、地方配套的做法十分普遍。特别是在2006年开始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教育建设计划项目以来,这一做法已经形成惯例。在高职发展政策强调省级统筹的背景下,上述状况难免会影响省级的政策设计能力,影响省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向同级财政部门争取项目资金的理由,从而在一定上影响到地方财政对高职教育的投入,导致高职院校在推动内涵发展中也会受到较大的资金制约。

三、适应财政投入新机制的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理念和策略

作为新时期、新阶段的财政投入教育新政策,“加减乘除”四项机制也是一套改革组合拳,既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财经领域的具体体现,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其总框架和总思路代表着方向和未来,随着一般性转移支付的实行,省级地方政府资金分配权利相应增大,其在整个职业教育的管理当中的作用将更加明显、地位将更加突出重要。高职院校必须加强学习、加深理解并适应这种变革和要求,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推进实施高职院校内涵建设。

(一)要按内涵发展思维统筹学校工作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到今天,规模扩张、征地造房子、设专业铺摊子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高等职业教育应该也必须进入内涵发展阶段,它要求学校管理理念的变化、管理重心的变化、领导人思维方式的变化,要求学校必须继续加强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加快推进教学和管理信息化、加大对师资队伍的投入,加快培育学校的优势与特色,形成系统先进的办学理念,探索学校品牌发展之路[4]。特别是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高水平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和创建办学特色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在这一前提下,要特别重视人才培养是学校第一的根本任务,坚持立德树人,努力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要遵循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理念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新的类型,其发展史就是创新史,它因创新而生、创新而存、创新而兴、创新而大、创新而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推动和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必须贯彻好五大发展理念,尤其是要把创新发展摆到突出位置,对此,教育部正式了《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教职成z2015{9号)就此进行了指导性引导,明确22项任务和65个项目。这些所列的任务和项目全都是由省里来自主申请的,在执行方式也更加突出地方政府作用的发挥,因此,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和高职院校自主性对高职教育的发展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完全可以以此为理念确定内涵发展和改革创新的理念,切实把高等职业教育中富有特色和创新的方面做得更优更特,以真正实现其类型和特色的不可替代性。

(三)要牢牢把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一核心主题

关于职业教育的发展,有过重要指示,这就是服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坚持适应需求、面向人人,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推动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加强技术技能积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这就意味着,高职院校要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第一要务,培养能够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需求的高技术技能型人才。职业高专院校必须创新办学体制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建立和健全校行政企全方位、立体化合作发展C制,增强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实现行业企业与高职院校相互促进,区域经济社会与高等职业教育和谐发展,在合作中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打造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和生命,并使其成为内涵建设的重点。

(四)要积极谋划和自主设计内涵建设项目

作为新旧治理体制衔接的一个重要机制,项目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重要的载体和平台。依托项目所具有的信息交换、资源配置和利益分享等功能,政府政策意图与高职院校发展意愿得以聚合。项目制反映出政府行政方式和高职院校办学模式的调整,其作用发挥远远超越了作为一项技术性管理手段的价值,更涉及到政府和高职院校围绕项目的运作机制和治理逻辑等关键性议题。高职院校要克服长期以来存在的内涵建设项目靠上级主管部门引导的做法,调整为学校根据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和运行规律,根据学校发展阶段,尊重教师和基层的首创精神,不断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完善教授治学和学术委员会等建设,着力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课程开发与课程组织体系建设,双师结构队伍建设,高水平专业(学术)带头人建设等方面多设计项目;在校内实践条件建设,信息化教育教学环境营造和设施改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增强投入,从而推动学校实现新的内涵式发展。

(五)要以绩效体现学校内涵建设的成效

当前,随着高考生源的逐年下降,部分地区已开始出现大规模萎缩,尤其是受社会普遍存在本科情结的影响,高等职业院校招生开始受到一定冲击。在这样的情形下,如果继续沿有单一的生均拨款办法,不仅会助涨高职院校的规模扩张思维,使院校难以静下心来抓内涵建设,而且规模的萎缩可能还会影响财政对高职教育的投入,从而影响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从外延发展到内涵建设,这也是学校建设发展的一个质的飞跃。高职院校在争取生均拨款标准和具体项目方面可以再谋划,同时作为资金使用方,必须要有绩效观念。作为学校管理者,必须把理财能力作为治校理政的重要内容,要按照“花钱必有责,用钱必有绩”的要求研究资金使用的规模、结构、投向和绩效,切实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绩效,提高治校理政水平[5]。

(六)要提高院校财务预算和资金统筹水平

在新的财政投入体制下,省级的财政责任会更大,财政部门更多地“给总量、看绩效”将是财政投入教育新政的重要内容,因此,争取总量、增加绩效,虽还将是高职院校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但更多更新的工作在于资金在结构上的切分、用款进度的统筹等。绩效奖补包括省里财政的投入的总体程度,但是更大一部分的指标是根据高职院校事业发展的质量来核定的,比方说生均仪器设备、“双师型”教师所占的比例、就业率、不同产业相关专业在校生的结构等等。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此,高职院校一定要把预算工作当作大事来抓,除了每年科学制定好年度财务预算外,在制订学院中长期发展规划时,应一并研究学院财务的中长期规划,并使之与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相互配套,提前谋划。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预算能力也将成为校系(处)两级干部重要的能力,不仅要高度重视财务预算的编制工作,更要高度重视财务预算的执行、调整、分析与考核工作,以投入的效益来测量和彰显预算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崔运政.财政分权与完善地方财政体制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2]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建立完善以改革和绩效为导向的生均拨款制度加快发展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意见(财教[2014]352号)[Z].2014.

[3]王敬尧.地方财政与治理能力[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170.

建设项目管理内涵篇5

一、关于海堤达标建设的现状情况

我省海岸线从赣榆县的锈针河口到长江入海口,全长954公里,其中主海岸775公里,侵蚀性海岸329公里。海堤保护区内有连云港、盐城、南通三个沿海开放城市、15个县(市、区)和一些重要临海工业区,保护面积2.3万平方公里,保护人口1400万,保护区内国内生产总值1700多亿元。1997年11号台风使我省沿海海堤造成严重破坏,沿海地区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安全受到了严重威胁。1997年汛后,省政府专门发出了《关于加强江海堤防达标建设工作的通知》,省水利厅组织编制了海堤达标工程建设可研报告,并经省发改委审查批复。可研报告明确以抗御五十年一遇高潮加10级风浪作为海堤达标工程设计标准,并确定我省海堤达标工程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堤防加固632公里(其中灌河堤95公里)、重点堤岸防护220公里(其中灌河堤10公里)、大中型涵闸加固改造64座、小型涵闸加固或拆建171座等,工程总投资12.2亿元。

我省海堤达标工程建设从1998年起全面展开,经沿海地区各级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截止*5年年底,已完成海堤土方加固400公里,实施重点堤岸防护工程163公里,改造加固大中型涵闸37座,小型涵闸加固或拆建68座,完成工程总投资13.8亿元。其中,连云港市完成护坡工程36.47公里,加固改造大中型闸6座、小型涵闸31座,完成工程投资2.5亿元,分别占可研批复的77%、30%、42%、98%;盐城市完成护坡工程36.81公里,加固改造大中型闸21座、小型涵闸11座,完成工程投资5.0亿元,分别占可研批复的51%、68%、15%、103%;南通市完成护坡工程65.75公里,加固改造大中型闸5座、小型涵闸21座,完成工程投资3.6亿元,分别占可研批复的82%、56%、105%、132%;省盐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完成护坡工程16.97公里,加固改造小型涵闸2座,完成工程投资1.3亿元,分别占可研批复的100%、33%、88%;同时完成淮安市一帆河闸及省属堤段达标工程,完成投资1.4亿元。经过达标建设的海堤工程,有效地提高了防潮抗台能力,并经受住了多次强台风和天文大潮袭击,特别是经受住了去年的“麦莎”和“卡努”两次强台风的袭击,发挥了显著的防灾减灾效益。

应该说我省海堤经过8年的建设积累,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海堤防潮抗台能力有了明显增强。但由于我省海堤建设战线长,工程复杂,加之受投资等因素的影响,仍存在不少问题:

(一)海堤的整体防潮抗台能力还比较低。对照省政府1997年《关于加强江海堤防达标建设工作的通知》提出的任务,全省海堤达标建设仍有57公里重点堤段、27座大中型涵闸和103座小型涵闸的除险加固工程尚未实施。加之经过近几年海潮的冲刷和强台风的袭击,又暴露出不少新的险工患段。由于整个海堤尚未全线达标,整体防潮抗台能力还不强,受台风与海潮夹击的严重威胁仍然存在。

(二)海堤达标建设任务仍然艰巨。从1998年到*5年底,全省海堤达标建设虽然完成投资13.8亿元,但实际完成的工程量仅为可研批复的2/3左右。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一是海堤达标建设时间长,受物价变动等因素的影响大,工程实施时普遍超概;二是在前期工作可研阶段,对一些严重侵蚀性堤段的防护工程措施研究深度不够,到初步设计阶段变动较大,工程实际造价超出较多;三是部分原址拆建改建大中型涵闸的方案,在单项设计阶段考虑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作了较大调整,增加了投资规模;四是尽管增加了部分地区的省级投资比例,但仍有少数地方配套资金不到位,影响了部分工程的建设进度。

(三)海堤达标建设的管理工作存在薄弱环节。如少数地方的项目法人责任制还没有完全到位,招投标工作也不够规范;受地方配套资金影响,有些工程项目批复下达后迟迟不能开工,或者开工后进展缓慢,以致有的项目多年结转,年度计划执行缺乏严肃性;有些项目建设内容虽基本完成,但由于地方配套资金不到位,却不能顺利通过竣工验收等。

二、关于新一轮海堤达标建设的目标任务

海堤,是沿海地区防潮抗台安全的主要屏障,也是实施沿海开发战略最重要的安全保障。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异常变化、沿海地区自然灾害发生机率明显增加,灾害的破坏强度也不断加大。为加强我省海堤防潮抗台能力建设,根据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省水利厅、省发展改革委和省财政厅共同审定了《加快海堤达标建设实施方案》,该方案对新一轮全省海堤达标建设的目标任务、工程标准、计划安排和投资规模、建设管理等都提出了明确要求。

(一)关于工程建设目标。在前一轮已经实施部分海堤达标建设的基础上,计划从今年起,用3年时间基本完成海堤达标建设任务,使全省海堤整体上达到抗御50年一遇高潮加10级风浪的标准,真正成为沿海地区人民生命财产和推进经济开发战略的安全屏障。

(二)关于工程内容的安排原则。一是把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海堤列为本次达标建设的重点,同时兼顾沿海地区工业化开发、城市化建设以及海洋经济发展对海堤安全建设的不同要求。二是除原来可研报告批复的剩余建设内容外,对近几年来因台风、海潮冲刷所形成的新的病险堤段的防护工程、保滩工程给予重点安排。三是对灌河口段部分堤防加固工程继续给予安排,并参照海堤达标工程建设管理。四是对不在海堤达标建设规划内,但因地方经济开发需要,在主海堤堤线以外新筑海堤进行围垦的堤防及防护工程,由开发单位参照海堤达标建设的标准负责建设与管理,并承担相应防汛抢险责任。这部分建设项目和投资不列入《实施方案》。

(三)关于工程任务和实施计划。根据工程建设内容的安排原则,本期需要完成的海堤达标工程建设任务为:堤岸防护111公里、保滩工程35公里、加固改造大中型涵闸27座、小型涵闸99座,工程总投资15.6亿元。计划*8年全面完成。根据区别轻重缓急原则,提出了分年安排的实施计划。其中,*6年完成投资5亿元,主要实施堤防防护工程51公里、保滩工程12公里,加固改造大中型涵闸9座、小型涵闸34座;*7年完成投资5.8亿元,主要实施防护工程46公里、保滩工程13公里,加固改造大中型涵闸18座、小型涵闸58座;*8年完成投资4.8亿元,主要实施防护工程13公里、保滩工程11公里,加固改造小型涵闸7座。分市安排情况如下:

连云港市:总投资5.6亿元,其中市县自筹1.7亿元。三年内完成防护工程40公里,加固改造大中型涵闸15座、小型涵闸56座。其中:*6年完成投资2.1亿元,主要实施防护工程19公里,加固改造大中型涵闸3座、小型涵闸23座;*7年完成投资2.3亿元,主要实施防护工程21公里,加固改造大中型涵闸12座、小型涵闸31座;*8年完成投资1.2亿元,主要实施加固改造小型涵闸2座。

盐城市:总投资4亿元,其中市县自筹1.3亿元。三年内完成防护工程22公里、保滩工程16公里,加固改造大中型涵闸7座、小型涵闸31座。其中:*6年完成投资1.5亿元,主要实施防护工程7公里、保滩工程8公里,加固改造大中型涵闸5座、小型涵闸6座;*7年完成投资1.4亿元,主要实施防护工程9.4公里、保滩工程5公里,加固改造大中型涵闸2座、小型涵闸20座;*8年完成投资1.1亿元,主要实施防护工程6公里、保滩工程4公里,加固改造小型涵闸5座。

南通市:总投资2.2亿元,其中市县自筹1亿元。三年内完成防护工程36公里,加固改造大中型涵闸5座、小型涵闸3座。其中:*6年完成投资0.7亿元,主要实施防护工程22公里、加固改造大中型涵闸1座、小型涵闸1座;*7年完成投资0.8亿元,主要实施防护工程10公里、加固改造大中型涵闸4座、小型涵闸2座;*8年完成投资0.7亿元,主要实施防护工程4公里。

省盐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投资3.2亿元,其中自筹0.6亿元。三年内完成防护工程13公里、保滩工程19公里,加固改造小型涵闸9座。其中:*6年完成投资0.8亿元,主要实施防护工程4公里、保滩工程4公里,加固改造小型涵闸4座;*7年完成里,加固改造小型涵闸5座;*8年完成投资1亿元,主要实施防护工程3公里、保滩工程7公里。

三、关于新一轮海堤达标建设的管理要求

新一轮海堤达标工程建设任务重、时间紧、要求高,必须精心组织,科学安排,严格管理,扎实推进。

(一)规范建设管理体制。为加强海堤达标工程建设管理,省里将专门成立海堤达标工程建设管理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省水利厅,负责对全省海堤达标工程建设的指导和管理工作;沿海三市成立海堤达标工程建设管理机构,在地方政府的领导下,强化对所辖范围的海堤达标工程建设的管理;各有关县(市、区)负责工程项目的具体实施。要规范基本建设程序,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和竣工验收制,加强工程建设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进度、质量和安全。各市和省盐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还要建立健全沿海堤防防汛抗台抢险工作责任制,从严落实在建工程安全度汛防台预案。

(二)优化工程设计方案。省水利厅将按照《实施方案》批复年度工程设计,各市水利局和省盐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要依据《实施方案》和批复的年度实施计划,抓紧组织编制年度工程设计文件。项目主管部门和设计单位要对设计文件质量严格把关,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推广新技术、新工艺的运用,加大海堤达标工程建设中的科技含量。对侵蚀性严重堤段的防护工程以及大中型涵闸除险加固工程要进行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并开展必要的专题研究,努力提高我省海堤规划设计和建设管理水平。

(三)强化质量监督管理。海堤达标工程是沿海地区的生命线工程,工程质量是海堤达标建设的核心要求,绝不能允许单纯为了加快工程进度忽视工程质量,给今后的防潮防台安全带来隐患。海堤达标工程要严格按照批准的设计标准、建设规模、建设内容和设计要求组织实施,由地方自行建设的复堤工程,也要严格按照《堤防工程设计规范》和《堤防工程施工规范》的要求,严格工程设计标准,严格基本建设程序,严格施工工艺要求。为确保海堤达标工程建设质量,省里明确海堤防护工程、保滩工程以及大中型涵闸加固改造工程,由省水利工程质量监督中心站负责质量监督,市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站配合;小型涵闸等其它工程由市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站实施质量监督。省水利厅将定期与不定期地对整个海堤达标工程建设进行质量稽查,发现问题及时督查整改,对被查出严重工程质量事故的施工企业,将视情节予以公开曝光,直至给予退出水利建设市场的处罚。各市及省盐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一定要在工程质量管理上加大力度,严格要求,确保把整个海堤达标工程真正建成优质工程、放心工程。

(四)加强建设资金管理。省水利厅已经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制订《海堤达标建设管理办法》并提请这次会议讨论。《管理办法》将加强对海堤达标工程建设进度、质量和资金到位及使用情况跟踪督查。要求地方配套资金必须及时足额到位,工程建设资金要专款专用。对工程建设中的重大设计变更和预备费动用等,都要严格按照基建程序报批。

建设项目管理内涵篇6

1.项目概况

该项目共有过水涵洞共33道,其中直径1m预制钢筋混凝土圆管涵20道合239.108m,C25片石混凝土盖板涵2道合44.9m,C30钢筋混凝土箱涵11道合181.49m。工程量总计钢筋工程135.8吨,浇筑C30钢筋混凝土855.9m3,C20素混凝土480.7m3,C25片石混凝土548.7m3,m7.5浆砌片石1188m3,挖方7256m3,台背回填4589m3。

2.总体施工安排及进度情况

自项目2012年4月底正式开工以来,为配合从K7向前起点方向开始的路基土方施工能顺利一次到位,项目部根据实际情况,前期先后抽调安排了4组人员从K7向起点方向顺次开展涵洞施工,到2012年9月底共完成前10km范围内16道预制圆管涵、2道片石混凝土盖板涵、8道钢筋混凝土箱涵。2012年12月底,随着项目进程的继续,两组人员被安排突击剩余涵洞,至2013年2月底,项目33道涵洞包括附洞口铺砌全部完成。

3.施工经验总结

3.1钢筋混凝土箱涵

箱涵基础共两层,第一层为20cm厚的砂粒垫层,第二层为10cm厚的C20素混凝土垫层。涵身为C30钢筋混凝土,翼墙身、翼墙基础、洞外铺砌和跌水井均为m7.5的浆砌片石,跌水井基础为10cm厚的沙砾垫层。出口5m内铺砌40cm厚m7.5的浆砌片石。

箱涵施工技术控制要点:

①基坑开挖。涵洞基坑采用机械开挖,开挖时严格按照图纸设计的几何尺寸及高程进行开挖,为避免超挖,快挖至设计标高时预留10-20cm进行人工清理基底并平整。

②涵身施工。在平整的垫层上面精确放样箱涵的平面位置并弹出墨线,同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沉降缝的设置,沉降缝每6m设置一道,并在地基明显变化处及涵身与洞口衔接处设置。

③钢筋工程。钢筋进场时应具有质量证明书及试验报告单,进场时应首先进行钢材的外观验收,合格后及时通知监理工程师现场见证取样,分别对钢筋的性能和焊接进行取样试验,检测合格并经监理工程师同意后方可使用。钢筋进场后应按其规格和品种分类堆存并设立识别标志,同时做好防雨、防潮措施,防止钢材被污染和锈蚀。

④模板施工。箱涵墙身及顶板采用定型组合钢模板。模板安装时应与钢筋安装配合进行,妨碍绑扎钢筋的模板待钢筋安装完毕后进行。模板安装前应清理干净并涂刷同一品种的脱模剂。墙身内模板利用10号对拉螺杆固定,对拉螺杆按水平60cm,纵向80cm间距均匀设置。墙身模板外侧利用钢管配合方木及斜撑加固,内测利用圆木剪刀撑及对撑加固。箱涵顶板用圆木及方木组合支架支撑设置,支架上铺设方木后进行模板安装。端头模板利用组合钢模或木板以方木支撑加固。

⑤箱涵砼浇筑。箱涵所使用混凝土使用搅拌机现场拌制。箱涵分二次浇筑砼,第一次浇筑砼至底板内壁以上30cm处,然后进行剩余部分的钢筋和模板安装,第二次浇筑时注意施工缝处的粗糙和干净,并注意砼的接茬振捣,以保证拆模后砼的外观质量良好。

3.2钢筋混凝土盖板涵

盖板采用C30钢筋混凝土,涵身采用C25砼片石砼,基础为10cm厚的沙砾垫层,帽石采用C30砼。洞口铺砌和砖墙采用m10浆砌片石。

盖板涵施工技术控制要点:

①盖板涵钢筋主筋采用二级螺纹钢,直径为25(K5+299.0)、20、12。

②由于修建预制场以及采用预制盖板并达到设计强度需要时间较长,并且运输及吊装盖板工序复杂,需要很多施工机械配合,因此,本项目拟采用现浇盖板。

一次现浇成型整体性好,而且外表美观。板与板之间不会出现纵向错台、间隙较大,板与涵台不会出现因涵台平整度达不到而使盖板无法安装的情况。施工时应注意正确设置沉降缝,平均每隔4-6米设置一道沉降缝。

③盖板浇筑完毕后须用m7.5水泥砂浆充填台背与盖板间的空隙,当其强度达到标准值的80%后,方能台后填土。

④台背填土必须在涵底铺砌施工结束后且台身混凝土达到强度标准值80%以上后进行。填土时,应在两个台背同时对称分层夯填,使其压实度达到95%,不得采用大型机械推土筑高一次压实法。台背填土应选择最佳含水的砂砾土,保证内摩擦角不小于35°,所用的砂砾土的大小必须符合有关规范规定。

⑤盖板上填土时,第一层的最小摊铺及碾压厚度分别不得小于30厘米和20厘米。盖板上路基填土厚度不足0.5m时严禁重型车辆通过,以防止盖板产生裂缝。

⑥涵洞的洞身及基础应根据地基土情况每隔4-6米设置一道沉降缝(变形缝),缝宽1~2厘米。基底填挖交界处和地质情况变化处必须设置沉降缝(变形缝),洞口建筑与台墙应设缝隔开。沉降缝(变形缝)应用沥青麻絮或专业防水胶等具有弹性的不透水材料填塞,防止漏水。

3.3圆管涵

圆管涵内径均为1m,壁厚12cm,基础为20cm厚的砂粒垫层。圆管采用C30钢筋混凝土,涵身底部为30cm厚的c20素混凝土,周围为50cm宽、60cm高的C20素混凝土握裹。

圆管涵采用人工在专门的预制场地预制,预制每节正管节长为1.22m,无调整管节,所有端部斜管节及调整管节均在施工现场支模现浇。圆管主筋螺旋筋采用二级钢筋,直径为10mm,分布筋采用一级直径为8mm钢筋。

圆管涵施工技术控制要点:

①管节必须在混凝土达到设计规定强度以后,才能脱摸、堆放和运输并且严禁碰撞,以避免管节损坏或产生裂纹。脱摸后应在管壁上注明浇筑日期及使用里程。

②施工放样时,必须注意管涵的全长与管节的配置以及洞口端墙的准确位置。斜交管涵由两端各一斜管节和若干个正管节组成。

③涵洞顶上及涵身两侧在不小于两倍孔径范围内的填土须对称夯实,压实度不小于96%。

④施工过程中,当管节顶路基填土厚度不足0.5m时严禁重型车辆通过,以防止管节产生裂缝。

⑤填土施工时应注意观察圆管涵洞的变形和裂缝情况。

⑥圆管涵洞身及基础应根据地基土情况每隔4-6米设置一道沉降缝(变形缝),缝宽1~2厘米。基底填挖交界处和地质情况变化处必须设置沉降缝(变形缝),洞口建筑与台墙应设缝隔开。

⑦管节接头用沥青麻絮填塞,外用满涂热沥青的油毛毡圈裹两道。

⑧对于洞口要顺接自然沟渠的,应对洞口外进行土工整理,使水流顺畅,不得阻水浸泡涵洞及路基。

结束语

公路涵洞的设计与施工是一项复杂多变的综合工程,合理运用施工技术对涵洞进行选型以及确定孔洞对于提高公路涵洞的施工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公路的涵洞施工,应在施工前充分做好准备工作,严格按照技术标准和规范进行施工,本文根据涵洞类型的不同对施工技术控制要点进行了探究和总结,能够有效提高公路涵洞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tJ041-2000.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

建设项目管理内涵篇7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教学类内涵建设专项资金使用管理,规范经费管理,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确保经费的专项管理和专款专用,根据国家和上海市有关财经法律法规,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教学类内涵建设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经费”)是指学校内涵建设中归口于教育教学而立项的具有指定用途的专项经费。

第三条 专项经费实行专项管理。按照“专款专用、分类统筹、滚动使用、动态调整”的原则进行使用。

第二章 经费申报与立项

第四条 “专项经费”进行项目制管理。学校根据当年经费情况、项目建设情况及下一年度发展规划,立项指南,各部门根据立项指南进行项目申报。

第五条教务处按照“专项经费”的立项指南要求,审核汇总各部门的申报书,并报送学校。

第六条学校组织下一年度预算申报工作,组织专家论证项目及用款计划。

第七条“专项经费”经费列入年度学校预算,项目执行部门应按照预算资金和计划组织实施,确保专款专用。预算下达后,原则上不得调整。

第三章   经费列支范围

第八条 经审核批准的“专项经费”由学校财务处在款项下达后通知到各有关部门,并设立专户,实行专项核算。

第九条 项目经费的可用范围将根据每年立项指南要求进行。

第十一条“专项经费”的使用,必须遵守专款专用的原则,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经、会计制度以及学校相关规定。专项资金核算内容必须与申报预算大体一致,不得安排其他无关支出,不得以任何方式挤占、挪用、截留“专项资金”,不得支付各种罚款、捐款、赞助、还贷、对外投资。

第十二条“专项经费”列入政府采购的项目经费,按政府采购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三条“专项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属学校国有资产,必须按学校固定资产有关规定统一管理。

第十四条对已完成项目的“专项经费”结余部分由教务处根据年度教育教学工作开展情况统筹使用。

第四章   经费管理

第十五条 “专项经费”依据“专款专用、分类统筹、滚动使用、动态调整”的原则进行管理。经费使用期间,确保时间过半、经费使用过半。每年11月底仍然未完成用款计划的,资金由教务处根据年度教育教学工作开展情况统筹使用。

第十六条 “专项经费”的项目管理实行项目负责人制度。专项资金项目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项目实施和经费使用,并对资金使用的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和效益性负责。

第十七条学校财务处负责对“专项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学校审计处根据审计条例监督和审计“教学类内涵建设专项资金”使用情况。

第五章   附则

第十八条本办法由教务处、财务处负责解释。

第十九条本办法自之日起施行。

建设项目管理内涵篇8

关键词:公路项目;桥梁涵洞;施工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U445文献标识码:a

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交通压力逐步增大,公路工程项目中的桥梁涵洞施工建设工作已经逐渐提上日程。公路运输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命脉,其安全稳定的运营直接关乎我国经济发展,只有保证有着良好的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才能使我国经济高速稳定的发展。

公路工程项目桥梁涵洞施工质量存在的问题

勘察设计不规范

由于我国公路建设方面相关技术人员的匮乏,对于公路桥梁涵洞设计存在较大的漏洞,相关部门公路工程项目桥梁涵洞设计的监管工作不到位,导致桥梁涵洞在施工过程中,勘察设计工作存在不规范。造成这方面的影响的原因主要是监管工作没有落到实处,只有相关部门加大监督力度,才能有效改善勘察设计中存在的不规范行为。

忽视施工质量

在我国的公路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往往忽视了全面施工质量存在的问题,更多的把工作重心放在管理建设桥梁涵洞主体部分,导致对其他附属工程项目建设的忽视,影响了整体施工质量的提升。

相关从业人员职业素质不达标

公路工程项目桥梁涵洞施工需要运用到多领域的知识,而目前我国桥梁涵洞设计工作人员往往只具备一定的建筑专业素养,但无法满足全面的建设要求。因此,在桥梁涵洞设计的过程中,往往会存在一些知识性的误差与漏洞,严重影响了桥梁涵洞施工的质量,并且桥梁涵洞投入使用后也会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公路工程项目桥梁涵洞施工质量的关键

基底处理

基底作为桥梁涵洞施工的重要承载部分,需要进行完善的受力分析与承载分析。通过精确的数据分析,我们才能能够对施工的桩位进行确定。在桩位确定了以后,再围绕其进行开挖,一般需要把基底挖30cm左右,控制开挖与放坡的比例在1:2左右,要对开挖与放坡的实际数据进行精确测量,不能出现回填的情况。在基坑挖掘完毕之后,需要对其进行抽水、清淤工作,确保施工现场的清洁度。最后由相关技术人员对基底的承载能力进行分析,保证基坑的抗压能力与紧密程度。

钢筋绑扎

为了保证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钢筋绑扎工作需要得到落实。钢筋绑扎的质量,是桥梁涵洞施工质量提升的重点,也是工作人员安全作业的要求。施工人员需要对施工图纸进行认真分析,保证各项目专业技术的交底工作质量,统一对钢筋的质量与数量进行分类安置,按照施工的进度进行使用。在搭设脚手架的时候,要先做好钢筋定位支架,确保钢筋在安置的过程中的垂直程度。在绑扎钢筋的时候,要使用“闪光对焊”的技术,提升接头处的稳定性能,使钢筋能够与接头处牢固的连接在一起。在钢筋绑扎作业结束后,对接口处进行混凝土加垫处理,保证钢筋外部存在一层保护层,提升桥梁涵洞稳定性能的同时确保了其安全性能。在完成钢筋绑扎与混凝土保护以后,可以对其受力程度进行分析,这也是对公路工程项目桥梁涵洞施工工作质量的保证。

模板加工

在对桥梁涵洞进行施工的时候,一般是使用定型的钢模作为模板,使用“扣碗式支架”搭设脚手架。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往往需要对模板进行加工处理,使模板的截面符合照图纸的要求,这样能够极大的提升水泥与混凝土的质量,也能保持结构的美观性。模板在使用前,需要进行一定的除锈与脱模处理,严格管理脚手架的搭设质量,确保支模架具有良好的垂直程度与平整性。为了防止模板的漏浆,需要对模板螺栓接口的位置填充海绵条,这样才能保证模板使用时的良好质量。在模板的安装过程中,要保证模板每一道工序的安装顺序,提高模板的稳定性能,使模板接口处有更高的紧密型。

混凝土施工

混凝土作为主要的施工用材,提升混凝土的质量对桥梁涵洞施工的质量有着积极的影响。在施工作业开始之前,需要对结构的基础部分与交接部分进行混凝土加固,在保证稳定性的同时防止渗漏情况的发生。选用适当的混凝土材料进行搅拌,按一定的配比生产合适的混凝土用料,保证混凝土的强度。符合要求的混凝土用料就可以进行作业,浇筑完毕后用木抹子进行抹平,保证结构的平整性。

公路工程项目桥梁涵洞施工质量的管理

保证原料质量

施工原料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施工的质量,原料是工程的基础。从根本上控制原料的质量,才能提升桥梁涵洞工程施工的质量。严格控制原料质量的检测工作,保证原料符合国家要求与设计图纸要求,才能从根本上对桥梁涵洞施工的质量做出保证。

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完善的施工质量管理体系,能够切实的保障桥梁涵洞施工作业的进度与质量。充分发挥相关部门的监察职能,保证对工程的每一个环节都有着完善的监控,才能确保桥梁涵洞施工质量的提升。

发挥质检功能

落实权力责任制,使每一个环节发生问题都能找到直接的负责人,并监督其进行处理。做好收集、整理设计图纸的工作,规范操作流程,强化监管功能,在施工过程中也要做好新技术运用的管理工作,保证其能充分发挥作用。加强质量检测工作,对施工的每一个环节都进行质量的检测,确保公路工程项目桥梁涵洞的施工质量。

结束语:

公路工程项目桥梁涵洞施工时一项系统的、复杂的工程,需要各个部门切实的做好每一个环节、每一道工序的监测,才能确保桥梁涵洞施工的质量。我国正处在经济的飞速发展时期,公路作为主要的运输途径,其稳定性能与安全性能关乎我国经济命脉,因此,只有切实保障施工质量,才能保证我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栾忠和,张慧.浅谈桥涵施工质量控制[J].科技创新导报.201l(15).

[2]孙万宝.做好控制桥梁施工质量的几点建议[J].山西建筑.2010(03).

建设项目管理内涵篇9

关键词:高职院校;示范校建设;内涵式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1-0333-02

党的十报告第一次明确指出要“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为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对高等教育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高职院校要发挥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四大功能”,必须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是以轨道交通专业为主,轨道交通类教学培训型高等职业学院,自2011年立项进行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以来,解决了学院在建设与发展中诸多问题,有力地推动了学院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

一、明确高职学院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意义

近几年来,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已经由规模扩张转变为内涵式的质量提升,高职教育已经进入质量时代。

高职院校的内涵式发展,是一种以学校的办学理念、管理制度、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育质量、办学特色、校园文化等方面为动力和资源的发展,是学校的长远发展、理性发展、科学发展。

1.学院内涵式发展,是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的发展与区域经济的发展互为条件、互为影响、互为依赖。高职院校通过专门人才的培养,为企业社会提供技术服务、技术革新和技术培训等途径来满足区域经济发展对人力资本的需求,而区域经济的发展也为高职院校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就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而言,近年来,区域高速铁路以及西安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发展迅速,城市地铁即将投入运营,远期规划也已经启动,对轨道交通人才的需求旺盛。同时,西部大开发、新一轮大规模轨道建设工程的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西安“国际化大都市”规划的出台,西安国际港务区、北客站的建设、运营,对各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求将会更大。为区域经济社会服务,是高职院校的职责,也是高职院校办学的立足点。上述机遇意味着学院的人才培养、技术服务、社会服务有很大的空间,同时也对学院“四大功能”的发挥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全面提升学院的社会服务能力。

2.学院内涵式发展,是进一步提升学院竞争力的需要。学院是经陕西省政府和教育部批准备案的公办高等职业院校,2010年被陕西省列为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目前办学规模已发展到11000人。通过整整两年的示范项目建设,学院已经呈现稳步发展的良好局面。

通过理性分析,学院也面临挑战。对于高职学院来说,一般存在“报考率”、“满意率”、“就业率”和“贡献率”等四方面的挑战,院校之间争生源、争人才、争项目、争排名现象普遍存在。同时,示范性建设院校之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学院地处西北,与华东、华南等地先进职业院校相比,在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均存在巨大差距,与陕西省内知名院校相比,也有不小差距。

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学院必须深刻认识到,数量规模的发展解决的是发展中的过程性、阶段性问题,担负起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的使命,必须按照党的十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实现发展目标与工作重心的转移,由数量规模发展向质量内涵发展转变,坚持走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才能有效提高学院的社会影响力,在激烈的竞争与合作中求生存、求发展,占领一席之地。

二、搞好顶层设计,认真落实示范性高职学院建设任务

1.围绕学院发展定位,搞好顶层设计。几年来,学院紧密结合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坚持服务宗旨和就业导向,坚持并凝练了“办学不脱轨、育人不离道”的核心办学理念。学院中长期发展目标确定为建成“学历教育、职业培训、技术研发、社会服务”四位一体的“特色鲜明、行业领先、国内知名”的高等职业院校。

2007年9月,学院完成实质性合并,第一届领导班子产生,2008年3月启动迎接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评估。2009年6月通过了教育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后,9月开始筹备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申报工作,2010年被陕西省列为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

学院的管理层认为,学院目前依然处在既要重视内涵质量提升,也要兼顾规模效益发展的阶段。在办学理念、发展战略、人才培养模式、管理和服务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创新;在人才队伍、办学条件等方面还要着力加强建设。同时,还要建立专业评估、调整机制,实现专业动态管理,实施重点专业建设工程,优化专业结构,打造特色专业;大力推进校企深度合作,提高为企业社会的服务能力。

2.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是以项目建设为承载和依托,进而推动学院工作全面发展。学院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内容是:结合学院发展战略,确定了2个专业领域,每个专业领域确定2个重点专业与专业群进行建设,同时配套建设2个公共教学平台。项目简称“2×2+2工程”,建设用时三年,分三个阶段完成。

第一阶段的重点任务是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教育教学理念的提升。学院组织示范建设项目专业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赴国内外参加培训超过200人次,更新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推动了示范项目双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的培养。第二阶段核心任务是继续深化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各项目组在第一阶段深入企业开展调研的基础上,继续深入西安地铁公司、渭河车辆段等企业,多次与企业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共同研讨,修订并完善了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及课程标准。

通过两个阶段的建设,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已经开始试行,示范专业建设机制进一步优化,各项目组与十余企业分别达成了校企合作协议,在企业建立了教师流动中心,加强了校企共同开发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建设和教学资源建设,开辟了新的校外实训基地,形成校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格局。

第三阶段将在2013年度重点开展,建设任务是全面完善并实行示范建设专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完善专业课程体系和新课程标准,完成示范项目双专业带头人、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目标,进一步强化师资培训、加强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并与建设成果相结合,将示范项目建设相关经验积极推广应用,辐射带动相关专业共同发展。

三、示范校建设对学院内涵式发展产生有力的推动作用

1.在人才培养方面,学院通过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重点建设专业建设、优化“双师”结构教学团队以及加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力度等方面的工作,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主要表现在,一是招生规模与质量有较大提升。2012年学院录取新生5052人,是去年的165%。三年制文科、理科最低录取线分别高出省控线152分和65分,文科最低录取线超过三本线15分,超过二本线的新生有12人。二是学生就业“出口”畅通,订单培养显著增加。学院2012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7.3%,位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目前,学院2013届毕业生已签约90%,2014届70.1%的毕业生已被各铁路企业预订,进行订单培养。2012年,学院还作为陕西省教育厅选送的两所高校中的一所,参评“全国50强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2.在教科研方面,加大了对横向课题的支持力度,2012年共有5项横向课题获得立项,企业资助研究经费达41.52万元。主持了市级规划课题《西部铁路建设对西安物流经济发展促进作用的研究》项目,积极为区域经济发展献计献策。承担的铁路车站值班员等7个工种15个等级的题库开发任务通过铁道部专家审定。

3.在社会服务方面,发挥学校的智力资源优势,强化校企深度合作,选派教学和技术骨干深入企业,争取合作项目,开展技术服务。学院继续发挥“一个集团、五个基地”的作用,每年为企业社会完成各级各类培训3000余人次,2012年超过4200人次。

4.文化传承创新方面,积极组织学生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参加各级各类学科、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彰显职业教育特色。每年开展以“提升职业素养、促进理想就业”为主题的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参与学生超过21000人次。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夺得多项省部级及以上嘉奖。打造校园文化新品牌,不断推进校园文化建设,2012年学院推出的《校园碎戏大舞台,打造文化新品牌》获陕西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成果二等奖。

四、结束语

推进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学院教育教学、内部管理以及后勤服务等方方面面。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将以示范校建设为引领,不断深入推进学院内涵式发展,进一步发挥好学院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四大功能”,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为实现学院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J].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2010,(4).

建设项目管理内涵篇10

关键词公路涵洞;powerCulvertXCaD辅助设计系统;创新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13)051-123-01

1国内涵洞CaD软件的发展历史及局限性

20世纪90年代初,国内少数专业设计院开始了基于DoS平台的涵洞软件的研制(现已基本被淘汰;九十年代后期出现了少数向winDowS平台过渡的涵洞软件,多由设计工程师利用业余时间开发,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涵洞CaD技术的发展。但调查表明,由于开发者的立足点(如仅供自用、及其它因素(如软件开发经验,使得软件本身有诸多致命弱点:如功能单一,辅助设计功能少,开放性差,适用范围小,生命周期短,稳定性差,自动化程度不高,设计者手工参与程度大,涵洞设计工程师的劳动强度仍然较大,生产效率提高不够明显等等。

2powerCulvertX公路涵洞CaD辅助设计系统的技术方案及创新点

海特powerCulvertX公路涵洞CaD辅助设计系统(以下简称pCVX、是一个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的产物。系统集成了大量的专业功能和创新的解决方案,将小桥涵设计规范、制图规范、小桥涵标准图等专业标准同繁杂的涵洞制图过程和小桥涵结构受力分析集成一体,改变了传统涵洞CaD因系统功能单一、使用不便、效率低下而无法普及的现状。pCVX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系统采用完全面向对象的编程技术,对象模型结构层次清晰,易于扩展;设计有完备的二次开发接口,为用户提供了无尽的发挥空间;充分利用数据库技术优化系统结构,增强了系统管理大量数据的能力。在报表输出上,采用海特(HiteK、UDR统一数据报表设计器对报表进行精确的输出,速度较word,excel大为提高。

2)pCVX采用基于项目管理的设计文件组织方式,用户可以同时设计多个涵洞,并在各涵洞窗口间自由切换。当设计完一条道路(一个项目)的涵洞后,可以快速生成该项目的涵洞工程数量表,表格格式可选excel表,word表,或者海特(HiteK)UDR统一数据报表设计器报表。

3)pCVX将力学计算、构造图、布置图、套用规范等四大功能模块无缝集成,给用户带来前所未有的便捷与高效。

4)pCVX有灵活的工作方式,既可挂接于有pCVX兼容接口的道路CaD系统运行,也可单独运行。路线设计数据可直接调用道路CaD计算成果或由用户手工输入。

5)pCVX具有开放的路线CaD数据接口,包括以文件进行数据交换和以动态交互操作的方式进行数据交换。

6)pCVX支持更多的涵洞的立面图布置组合控制方式:可对进口标高、出口标高、中心标高、进出口连线的纵坡的两两组合控制,设计过程还支持锁定进口或出口长度与标高的布局控制,这让改建涵洞或有建筑条件限制的涵洞设计尤为便捷。

7)pCVX系统提供了目前国内常用的7种形式的涵洞设计功能,包括:盖板明涵、盖板暗涵、拱涵、管形涵(包括波纹管涵洞、圆管涵、倒虹吸管涵、箱涵等。

8)pCVX提供了强大的洞口处理能力,支持如下洞口形式:八字墙、锥坡、进口急流槽、护坡边沟、边沟跌井、铺砌、排水沟、排水槽、阶梯急流槽、倒虹吸竖井、跌水井、跌水、管道、出口急流槽、阶梯、挑坎、多级消力池、扭坡洞口等18种洞口形式。

9)pCVX设计图布图选项齐备,其布图风格覆盖全国多地的设计习惯,用户可以根据需求对设计图进行修饰和调整,如斜交正布、斜交斜布、斜交正做、斜交斜做、路基轮廓线绘制、实体剖面填充、工程量编辑、材料定制、图框自定义等。

10)pCVX有强劲而灵活的规范支持,套用规范可使用户快速设置好每一道涵洞的各种参数,利用系统提供的规范编辑管理工具,用户能够轻松建立自己的规范。

11)pCVX通过结构计算将设计涵洞和利用通用图设计涵洞无缝集成,用户可以对一道涵洞在两种方式中交叉使用,达到功能与效率的完美统一。在结构计算的过程中,可以由pCV根据输入的设计参数,按照经验设定出一个最好的初值作为参考。当输入的结构计算参数不满足强度要求时,pCV会自动调整参数,最大可能地满足结构计算和构造要求。

12)pCVX自带路线CaD核心算法引擎,可以精确求解在弯道、超高加宽路段上正交和斜交涵洞的涵长及涵洞四角标高。彻底解决了斜交、超高、加宽、纵坡等条件下的涵长精确计算,该功能弥补了国内涵洞软件的一项空白。同时,它也提供了对国内多家商业化路线CaD数据文件格式的支持。

13)排版更快速:pCVX在国内同类型软件中,首次使用版位跟踪机制,能同时跟踪任意多个部件的版位移动。此外,pCV还提供了又一个排版利器——版位保存和版位调入,利用它,用户可以在数秒钟之内排好一张哪怕是最凌乱的设计图。

14)pCVX基于autoCaD平台上,pCVX支持autoCaD2000及其以上的任何一款的CaD版本。pCVX的命令行提示与autoCaD兼容,操作习惯亦与之类似。pCV采用Com技术实现了在autoCaD环境下,与autoCaD环境中的属性编辑器动态集成,用户可以使用属性编辑器完成对pCV的设计参数的动态修改。

15)pCVX在国内同类软件中首次采用了动态双向驱动导

航,使各项参数的输入变得简洁、直观。

16)pCVX通过大量的模板实现了高级用户自定义pCVX成果图的目的。在pCVX中,用户可以定制的模板包括:成果图形版位模板、涵洞模板、pCVX界面环境模板、材料模板、钢筋配置模板。

17)pCVX将涵洞设计参数和成果图设计参数分别存储,万一成果图丢失,亦可以方便地找回设计的原始数据。在绘图和保存的过程中,由于设计图不保存原始的设计参数,所以保存和打开设计图特别快,维护项目组文件特别方便和快捷。保存后的成果图的文件特别小,一个约20道涵洞的项目组的所有成果图(包括细部设计图)和数据文件占用的硬盘空间约为

3mB,压缩后约为300KB,携带和转存储极为方便。

18)pCVX的设计向导可使用户摆脱系统的流程控制,用户可按向导提示一步步完成涵洞的设计。

19)pCV采用DCom+技术完成协同设计功能。通过接口请求和发送数据,响应接口的事件提供和接收数据,从而建立起双向通信的机制。

pCVX在开发中汲取了众多用户的经验和建议,大量智能元素的融入,使系统的智能化、集成化、稳定性和易用性都极为突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