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创意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2:12:52

传统文化创意篇1

2004年由著名华人作家白先勇领衔打造,集艺术家才情、智慧的青春版《牡丹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及美国西岸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青春版《牡丹亭》的成功将昆曲这种古老的传统文化艺术形式拉进了人们的视野,同时也用事实再次证明了传统文化与创意产业结合后所产生的裂变效应。

传统文化借创意产业实现传统文化现代化

任何一种文化创意活动,都要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进行。传统文化是各民族在各自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自然环境中所创造出的各民族文化的总称,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文化创意不是对传统文化的简单复制,而是依靠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借助科技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再提升。

昆曲是“百戏之祖,百戏之师”,集中体现了中国的诗、文、曲等文学形式,是中国古代的书法、绘画、雕塑、舞蹈和古典音乐等艺术形式的集大成者,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标志性艺术。《牡丹亭》一直是苏州昆剧院的经典曲目。但此《牡丹亭》非彼《牡丹亭》。

事实上,青春版《牡丹亭》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经典剧目。白先勇先生立足当代美学期待视野,在保留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采用现代舞台表现手法,让青春的话语、肯春的主题引领传统经典的永恒魅力,宣示古老昆曲的青春传承。在演员的挑选上,青春版《牡丹亭》一反过去戏剧表演注重舞台经验和技巧而忽视演员自身形象的传统做法,大胆启用年轻的“小兰花班”中有气质有形象有潜质的艺人,打破传统戏剧的门辈观念;舞美造型风格的典雅秀丽使江南水乡的“柔美”气质与昆曲特有的悠扬、温婉及《牡丹亭》中男女缠绵的爱情通过淡黄、粉红、嫩绿等主色调被烘托得淋漓尽致;演员服饰也打破过去“宁穿破,不穿错”的宗旨,材料选用辅以手工苏绣的丝绸,刺绣内容由中国传统意象如梅、兰、竹等组成,愈发衬托演员的身段体态。更为可贵的是,为了适应现代人的生活、审美节奏,青春版《牡丹亭》在保留原剧的基本情节、主要人物和主要精神的基础上,大胆设计情节,将原来的55折戏改成了27折。通过删减、再编排。青春版《牡丹亭》具有了现代意识和价值取向上的普遍适应性,不再是“一板三眼”的水磨调,而是一场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的视觉盛宴。

正是因为既保留了昆曲的文化精髓,又与现代审美完美结合,青春版《牡丹亭》在台北首演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大陆也引起巨大轰动。在百所名校巡演中,更是场场爆满,一票难求。2006年,青春版《牡丹亭》剧组走出国门,在美国加州连续演出12场,创造了中国戏曲史上新的奇迹。华裔和非华裔观众,都看得如痴如醉,演出结束后观众起立鼓掌20多分钟。在美国圣塔芭芭拉市演出时,该市市长宣布10月3日—8日为全市的“《牡丹亭》周”。2010年10月6日至28日,由苏州昆剧院与日本歌舞伎“国宝”坂东玉三郎合作的中日版《牡丹亭》在日本东京aCt剧场连演22场,观众达3万余人。应当说,青春版《牡丹亭》的演出,是近年来中国戏剧界影响最大、最引人关注的事件。

作为一种脱胎于传统文化的创意产品,青春版《牡丹亭》这一经典剧目的改编上演,使昆曲从乏人问津、濒临灭绝到引来日本艺术家的学习与合作,其重大意义不仅仅在于其对昆曲保护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更在于这个文化事件成功背后所隐含的文化策略: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必须与创意产业相结合,只有创意产业才能为传统文化插上高飞的翅膀。

创意产业借传统文化打造差异性文化创意产品

文化创意产品是创意产业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以文化、创意理念为核心,是人的知识、智慧和灵感在特定行业的物化表现。既然是产品,就必定要进入流通领域,进行交换。众所周知,交换的前提是差异性的存在,正所谓“互通有无”。作为一种符号消费,文化创意产品的消费归根结底是一种差异性消费,没有独特}生,没有区别于其他产品的独特的符号价值,文化创意产品就缺乏竞争力。所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首要问题就是要在文化差异中提取可用的文化资本,打造差异性文化创意产品。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传统文化是其独有的,是不可复制的。其不可复制性决定了其稀缺性、独特性。文化的独特性决定了文化的差异性。不同文化只有存在差异,才有现实存在的必要。文化的差异性是文化存在的基础,也是文化资源成为文化资本的前提。很难想象,青春版《牡丹亭》如果不是根植昆曲这一传统文化的精髓会是怎样一番景象。

差异性对于文化创意产品至关重要,不能体现文化差异的文化创意产品是没有生命力的。对此我们有过惨痛的教训。当冯小刚拍摄由好莱坞哥伦比亚公司投资的《大腕》时曾说:“需要做的是,减少影片中的地域性,使受众更广泛一些,不仅仅是中国的南北方的问题,还要考虑到不同的语种。”在把自己的影片推向国际时,冯小刚采取尽可能抹平文化的地域差异的策略,以更具同质化的形态去扩大文化认同的范围,结果遭遇惨败。究其失败的原因,梅特·希约特说得好:“只有当我们以自己的特色展现自己时,我们才可望得到别人的认同。企图径直接近符合国际口味的现存标准,至少在三个方面来看是失策的。首先,这样做会破坏对自我表现的真实性所做出的承诺,使获取国际认同的愿望南辕北辙;其次,如果我们根植于弱势文化,我们把握标准和达到标准的可能性便不会大;最后,要具有主流文化的影片制作技术,要使其摹仿能力让人拍手叫好,确是一件罕事。”事实上,我们也不乏由于成功地从文化差异中提取了文化资本而大获成功的文化产品,如《霸王别姬》、《洗澡》、《秋菊打官司》等,由于成功地将民族文化中独特的文化资源,京剧、方言和旧式澡堂等引入文化产品的生产,大大提升了文化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文化差异与文化折扣——传统文化与创意产业结合的必修课

文化差异是文化创意产业的灵魂,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当文化差异遭遇文化折扣,传统文化与创意产业又当何去何从呢?

文化折扣又称“文化贴现”。任何文化产品的内容都源于某种文化,因此对于那些生活在此种文化中以及对此种文化比较熟悉的受众有很大的吸引力,而对那些不熟悉此种文化的受众的吸引力则会大大降低,由于文化差异和文化认知程度的不同,受众在接受不熟悉的文化产品时,其兴趣、理解能力等方面都会大打折扣,这就是所谓的文化折扣,它是文化产品区别于其他一般商品的主要特征之一,语言、文化背景、历史传统等都可以导致文化折扣的产生。

文化差异势必导致文化折扣,只是程度不同而已,问题是如何处理二者的关系,是否应该为了避免或减少文化折扣而放弃文化差异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但是如何既保留了自己的文化个性,又能让我们这些根植传统文化的创意产品走出国门,获取文化认同,实在是个棘手的问题。难怪白先勇先生感叹“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的结合,让有600年历史的古典戏曲在21世纪重现光彩,拿捏分寸是最难的。”

但也应当看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成功案例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经验。

保留文化差异,减少文化折扣,就是要在彰显中国元素的基础上,努力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把握世界文化的发展趋势,使我们的文化产品既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又具有强烈的现代意识,并在审美取向上兼顾人类的普遍情感,使之更加有利于中国文化的传播。前面提到的青春版《牡丹亭》,它所表现的主题是爱情,这是人类的永恒话题,所以即使它是以一种古老的方式展现,依然能够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心中引起共鸣。

还有一个不能不提的成功案例——《云南映象》。《云南映象》的成功固然是由于整台舞蹈源于云南12个少数民族舞蹈的基本元素,充满中国风格,文化个性鲜明,但更重要的是它绝非原生态民族舞蹈的简单再现,而是通过改编、创作将云南少数民族舞蹈特有的粗狂、质朴的特点与现代舞热情、奔放、向上的艺术张力相结合,并用这种独特的肢体语言来诠释人类与大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来颂扬生命与信仰之美。正如杨丽萍所说:“《云南映象》既不表现甜美也不表现酸涩,她是一个充满人性的舞蹈,她是全人类共性的东西。”文化个性与文化共性在此达到了完美的结合。

华人导演李安的“父亲三部曲”虽然选择的是中国老人在美国的故事,但其中涉及的伦理、情感、观念的冲突是全人类共有的,这类主题及对主题的现代化阐释,使李安的电影既保留了自己的文化个性也获得了文化认同,良好的口碑和强大的票房号召力为他成为国际大导演奠定了基础。

减少文化折扣的另一有效方式是融入他同元素。2010年,苏州园林入驻威尼斯。由苏州艺术家叶放创作的、欧洲第一件来自中国的艺术园林作品——达园,在意大利威尼斯圣赛弗罗岛上动土开工。同林是中国苏州独有的传统建筑形式,苏州素有“人间天堂,园林之城”的美誉。这里素来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苏州古典园林“不出城郭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有灵泉之致”,世界遗产委员会这样评价苏州古典园林:没有哪些园林比历史名城苏州的同林更能体现出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理想品质,咫尺之内再造乾坤。

达园——这座建于异乡的典型中国同林,既包含了苏州园林中最主要的要素:亭、台、榭、假山、小桥、水流,也涵盖了许多现代西方元素。园内池中用太湖石叠出的假山分别代表中国文化中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架设于五条水道上的五座桥,对应着中同文化中金、木、水、火、土之五行属性。在常见的湖石假山和花草树木中,高达3米多的玻璃圆通门、青铜“滴水桥”、马赛克“瀛洲”等等,都是颇具雕塑意味的当代作品。在“方丈”峰下的石屋中,还设计了影像装置。达同作为当代艺术舞台上的一种独特表达,频繁亮相于第三届广州三年展、第53届威尼斯双年展以及2010年上海世博会等一系列当代展会,成为中西文化结合的典范。

传统文化创意篇2

关键词:传统文化元素;电视广告;创意应用

一、前言

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共融的时代当中,传统媒体要想得到发展就需要注入新的创意元素。传统的文化元素能够带给电视广告以新颖的创意思路,使广告获得更多的关注。融合了传统文化的电视广告具有更多的艺术表现形式,在传播效果上产生了民族认同感,促使电视广告拥有更多的创意灵感和发展空间。

二、传统文化元素分类

在传统文化当中,文化元素分为几个主要的类型。其中一个类型就是具有实体形象的元素。例如,十二生肖或神话传说当中的神兽,这类元素给予人们特殊的含义,使广告增添了神秘感和不一样内涵。广告在传统文化的融合下具有了更强的生命力和创造力。而实体元素以外,包含很多艺术内涵的元素也是广告创意者的最爱。一些传承的手艺赋予了广告以艺术美感,中国传统的剪纸、对联都是该类文化元素当中的一种。

很多现代广告当中都能够看到它们的身影,民众觉得该类型的广告更加古典和朴实,更容易受到人们的关注。除了以上两种文化类型,中国还有最为显著的文化元素代表,就是中国的道德观念比较强,在传统文化元素当中,存在很多强调道德伦理的名言古句。一些电视广告将这些朗朗上口的道德名句运用到创意当中,不仅给受众群体以道德方面的警醒,还使广告充满了公益的性质。

三、传统文化元素内涵

中国的传统文化所代表的是中国的民族精神,也代表了中国人民的精神寄托。包含了传统文化元素的电视广告同样继承了传统文化当中的中国情结,从思想上就得到了受众群体的共鸣。在传统元素当中,“龙、凤凰”等神话元素都代表了吉祥和幸福,给人以祝福的感觉,而传统元素当中的剪纸、对联则代表了喜庆、红火。那是中国年的标志,也是中国人民共同的期待。广告创意当中传统元素的融入使广告被赋予了民族的精神和价值观。

四、电视广告对传统元素的具体应用

(一)多元化的表现形式

传统的文化元素具有其独特的多样性,在众多的文化元素当中,很多适用于电视广告。在新媒体发展的时代,一些电影宣传片以及唱片宣传都需要以广告为宣传主体。那么,在广告盛行的时代,广告的创意已经成为受众群体较为关注的焦点。一些融合了传统文化的电视广告正在呈现,一些以传统文化意境取胜的广告正在空前传播。剪纸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中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人们在传统节日当中凭借自己的想象力和对剪纸艺术的喜爱来凝结美好的艺术设计。除了剪纸,中国的文化元素当中还包含了代表着人性高洁的“梅、兰、竹、菊”以及传播久远的“酒文化”。当中央卫视将某品牌酒的广告播放出来时,观众们可以从该广告当中找到古典的音乐、酒与竹的结合。传统文化当中,竹的含义代表君子,而酒是君子结交过程中的一项媒介。该广告将酒与竹的元素巧妙融合起来并配以古典的感觉,促使人们深深地感受到古人饮酒时的豪爽以及酒所带来的君子人文情怀。

(二)道德价值的核心渗透

道德元素在广告创意当中的应用往往出现在公益广告当中。一些公益广告将有明显道德文化元素的传统文化融合到广告当中,试图提醒观众应道德的要求,要多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对身边的事物多一些关心。也是在央视的广告当中,一个老人出现在画面中,同时广告配置了让人感到孤单的背景音乐,老人不断地拨打子女们的电话,但子女们都说没有时间回来,工作很忙。那天是老人的生日,老人一个人失落地看着桌子上的蛋糕和一桌子饭菜。无可奈何的老人将自己快要死亡的消息告知了子女。广告的最后是大团圆结局,老人的子女结伴归来,为老人庆祝生日,老人一家幸福地笑着。该广告从对父母恩情的元素入手,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道德伦理融入创意当中,使观众感同身受,不自觉地想起自己的父母,达到了公益广告的目的。

(三)民间习俗的应用

中国的传统习俗拥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在中国代表了民族的向心力,也代表了民族的包容性。在很多公益广告当中也存在对民间习俗的应用。很多广告创意设计师在设计广告时,将民间习俗当中比较能引起共鸣的元素放置到广告当中,不仅激发了观众对广告内容的兴趣,还能将广告的寓意顺利地传播出去。同样是央视的一则广告,为了提醒国人不忘中国的传统节日,广告将一些中国古典节日的习俗串联起来,组成比较好记的顺口溜,小孩子们穿着红色的上衣,拿着代表喜庆的灯笼,笑着闹着并唱着节日的歌谣。该广告想要将已经被人们忘记的民间习俗再次宣扬,督促人们牢记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传统习俗。在这些节日里,人们相聚在一起,拥有团结的意识和凝聚力,增添了家庭的幸福感。

五、结语

尽管时代在变,但永远不会改变的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电视广告当中所融入的传统元素能够将中国传统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传达出来,具有正能量的电视广告可以帮助人们建立自信心,也能帮助电视广告建立更多的公信力。传统的文化元素已经成为电视广告创意的源泉,为电视广告的发展找到了新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刘雅淇.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广告创意中的应用[J].现代装饰(理论),2016,09(03):173-174.

[2]姜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电视公益广告中的运用——以猴年央视春晚公益广告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6,03(10):305-322.

[3]王艳.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商业广告摄影中的运用[J].包装世界,2015,08(02):94-95.

[4]李海鹏.广告创意中传统文化艺术的应用——以水墨元素为例[J].学周刊,2015,02(10):232-233.

传统文化创意篇3

【关键词】色彩观;传统文化;中国酒;创意表现

一、传统五色

五千年滥觞的华夏文明史,是一条用星碎文化波光凝汇的不息长流。在某种意义上,色彩文化一直伴随着中国文化的启蒙、融合、成长与发展。在古代中国的尧舜时代,就有手绘衣衫。人们在了解自然、认识自然的过程中,从复杂的色彩中归结为五种基本色彩:赤、黄、青、黑和白。从周代开始他们把赤、黄、青三色称为彩,将黑与白称为色,这五种色彩列为正色。除正色以外,其它的颜色都称为间色。《尚书》中曾有记载“五彩彰施与五色,作服”。春秋时期的《孙子》一书中有记载“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辞源》中记载“谓青、黄、赤、白、黑也。――古盖以此五者为主要之色。”刘熙也曾作具体解释,他在《释名》中谈及他的观点:“青色为主,生物生长之色;红色为赤,太阳之色;黄色为光,日光之色;白色为启,如同化水之色;黑为晦,如同昏暗之色。”由此可见,传统的五色观形成于先民们长期的生产和实践中,而后发展在诸子百家争鸣的思想火花里,历史的跌宕,使其逐步完善成一套以自然观和社会观相结合的色彩理念。

二、传统色彩观与酒类广告创意表现

酒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它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而是一种文化象征。中国酒作为一种独特的酒产品带有浓厚的民族文化特征,因此文化内涵成为国酒类广告创意的核心,尤其以中国传统色彩观来传承和表现。几千年来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和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始终贯穿于中华民族色彩审美意识之中,五色观在古代思想浸染下蕴涵着鲜明的哲学思想,与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世代传承完善,实现色彩由原始自发的象征向色彩自觉的精神象征性的转变,这是中国传统色彩文化的重要特征。在大力倡导设计要具有民族性的今天,传统色彩的文化特征与中国酒的文化内蕴形成了完美的契合。

1、青

“青,生也。象物生时色也。”青色在此被赋予了“生”的哲学本体的象征意义,这是古人从植物生长时呈现出青颜色而获得的意义升华。在《说文》解释说,“青,东方色也。”青色在此与日升的东方“同构”,同样含有“生”之意。古代将高官显爵称为“青紫”,把道德高尚而有威望的人称为“青云之士”,文人常着青衫,由此可见青色是中国传统色彩中是一种庄重、典雅的颜色,具有浓厚的文人气息和文化底蕴。现代人把它作为科学探索的领域,从而赋予了青色冷静、沉思、智慧的征服自然的力量!例如洋河大曲形象广告:洋河大曲产品虽有三百多年历史,但与茅台、五粮液等国酒知名品牌具有一定的差距,需要明确产品的文化内涵来锁定相应的客户群。成功男士成为其主要目标客群,因此洋河大曲广告将传统色彩观中的尚青思想作为创意核心――“蓝色”。作为洋河酒的主色调,从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深邃、智慧、冷静、内敛、博大、宽广、稳重,也是对传统尚青思想的现代解读。通过色彩联想展现天空般宁静,海洋般深邃,心胸开阔,包容万物的成功男士的内心境界。用色彩文化象征,第一时间向大众传递出了产品的核心思想,使得目标消费群的人生追求与定位同洋河大曲品牌形象紧密联系在一起。

2、红、黄

“尊黄尚红”的民族色彩心理源于中华民族的先民对太阳、大地、火、生命和血以及对贵重金属黄金的崇拜。“赤,赫也,太阳之色也”。这主要源于早期人类对于自然的崇拜,红色是对于火、太阳以及鲜血(生命)的崇拜。由此,红色系成为很多民族传统色彩中最为常见的色相。《礼益稷》:“周人尚赤。”《礼月令》:“驾赤欲。”可见红色是西周时受崇拜的颜色,而后儒家思想代表孔子强调色彩体现着“礼和仁”的意义,极力维护周时建立的色彩典章制度,把“五色”定为正色,把它色定为间色,并赋予尊卑贵贱等级的象征意义,色彩装饰不可混淆,更不可颠倒。尤其是对红色地位的肯定,他说过“恶紫之夺朱也。”例如剑南春酒形象广告:剑南春酒文化历史悠远,早在唐朝就已是御用贡酒,时至今日作为一个国内同行业中名列前茅的白酒品牌,依旧以尊贵典雅为文化核心――“中国白酒价值典范”思想进行品牌传播。因此以传统色彩红色为主色,多种中国元素在红色中形成融合,在某种程度上传承了儒家思想中的红色以为正的高贵象征。

“黄,晃也。犹晃晃象日光色也。”《说文》:“黄,土之色也。”中华民族的先民认为黄土是生命之本,太阳是万物恩主,自然它们的色彩黄色成为了尊贵之色。正是人们用黄色代表土地,黄色才成为吉祥的颜色,并由此产生出尊贵、吉利的意义。是中国道教、佛教以及儒家思想的中地位最高的颜色,在中国有“黄生阴阳”的说法,把黄色奉为彩色之主,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帝王专用色,是封建中央集权的象征。受传统色彩观的影响,现在人们对黄色依然情有独钟,以此来营造一种明快、尊贵的色彩感受。例如西凤国花瓷酒广告:西凤酒具有典型的地方文化特色,作为十六朝古都酒产品代表,以国花瓷酒将帝王黄与富贵牡丹融合,以传统尊黄为理念暗示产品具有古都帝王的皇家风范与盛唐气象。

3、黑白

老子日:“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玄即黑,是幽冥之色。天色为玄,因为“天”在道家思想中具有产生万物的功能,显然天之色――玄(黑)也自当有派生一切色彩并高于一切色彩的功能。并选择黑色作为道的象征之色。阴阳高于万物,黑自高于五色。舍得酒的广告以道家文化核心思想为主导,演绎出产品文化核心――“以舍即是得,得即是舍”的哲理主线。其国画篇、围棋篇的广告表现中,以中国传统色彩黑白为主色调展开画面,正所谓“一阴一阳谓之道”,以黑白作为阴阳结构的象征,用来强调生命之间的涵摄关联。黑色悠远深奥,其妙无极,可显浩然雄壮之势;白色素朴纯净,其韵无徼,营造疏淡之“象”。它们既代表了自然本性,又体现了天地间的节奏。依靠黑白两极以及两者之间微妙丰富的中间层次,显与隐、有与无、实与虚、动与静平衡关系向大众传递了品牌精髓“舍得者,实无所舍,亦无所得,是谓舍得”。将单纯的酒文化升华为一种人生知行理念或人文精神境界,巧妙地暗示了舍得酒品牌价值观。

三、结语

几千年历史形成的中国传统“五色观”色彩体系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中国白酒广告将中国酒文化的内涵,借传统色彩观加以展现,阐释了酒文化蕴含的人文精神境界。传统色彩更是现代广告创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在中国这块传统文化的沃土上汲取养分,提高我们对色彩的领悟能力和把握能力,丰富我们的设计语言,力求走出一条具有鲜明民族特征的本土化广告创意之路。

【参考文献】

[1]陈晓鸣.古代文化中尚青观念[J].南通大学学报,2008(5).

[2]王文娟.五行与五色[J].美术观察,2005(3).

传统文化创意篇4

唯物主义哲学告诉我们,思想决定行为,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学实践。创新高校艺术教育,提升高校艺术教育质量和艺术人才培养质量,首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当前,高校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诸如素质教育基础薄弱、专业门类不够齐全、传统艺术设计专业体系结构单一、办学模式个性不鲜明等,虽然影响因素来自多个层面,但教育理念陈旧却是最具根本性和关键性的因素。在传统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如何创新教育理念,树立什么样的创新理念,应是高校艺术教育首先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高校艺术教育应着力强化三种意识。其一,强化人才意识。人才对于国家的强盛和民族的崛起,以及某个产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传统文化创意产业来说,其发展的活力和价值,主要取决于原创性的知识含量;而原创性的知识含量则取决于文化创意人才质量,也就是说,文化创意人才位于传统文化创意产业价值链的高端。因此,高校艺术教育者应强化人才意识,一方面要着眼于传统文化创意产业的实际需求,不断改革人才培养的方案,不懈探索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另一方面应根据传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和人才成长规律,在加强学生专业技术能力培养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使学生专业技术能力与人文素质双促进、双提升。其二,强化创新意识。传统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在于“创新”,如果没有了创新,那么传统文化创意产业仅仅停滞于历史和“传统”层面上,既体现不出传承与发展,也创造不出应有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为此,高校艺术教育者应强化创新意识,不仅要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在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创意产业上勇于开展创造性的探索和实践,更要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课程设置、授课方式等方面打造一套有效的科学体系,不断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构建创新实践的平台,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其三,应强化市场意识。高校培养人才的目的归根结底在于使用,在于把所培养的人才推向市场,使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位子,创造价值,发挥作用。故而,在高校艺术教育实践中,教育者应把艺术教育与文化产业市场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生活教育、实践教学,促进教学、研究、生产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实践中培养竞争意识、提升理论运用能力,为以后走向市场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是创新高校艺术教育的基础

传统文化创意既是综合性、创新性和实践性较强的专业,也是一种新兴的、边缘性和交叉性的学科。国家统计局2013年的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的报告中,把“文化产业”具体划分为网络文化服务、文化艺术服务等8个具体行业,以此观照当下的高校艺术教育,其专业课程设置都存在着不完善、不科学之处。比如,国家统一把“工艺美术学”的7个专业合并更名为“艺术设计学”,该专业课程仍以色彩、素描加“三大构成”为主,导致艺术设计教育模式以美术为基础,使得艺术教育与传统文化创意产业之间出现了错位和脱节。如何加强与传统文化创意产业相匹配的专业课程体系?总体来看,高校艺术教育的专业课程设置应着眼于社会和市场需求,立足于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探索建立符合人才成长和发展规律、与社会需求和市场动态相协调的专业课程体系。首先,专业课程设置的目标应务实有效。专业课程设置目标的确立,来自于明确的专业定位,而专业定位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含义,即各课程之间的关系、课程的专业意义都应明确。从传统文化创意产业看,目前我国传统文化创意产业包括8个具体行业,这8个具体行业密切相关、相辅相成。高校艺术教育的专业课程设置应与传统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以及它所包括的8个具体行业相一致,至少包括文化、政策、创意策划、管理等4大类,构成一个较为科学和完整的专业课程知识体系。从我国传统文化创意产业对人才的需求看,策划创意型人才、经营管理型人才和理论研究型人才是传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必不可少的人才支撑,也是高校艺术教育的培养目标。高校艺术教育的专业课程设置应与之相匹配,既要在宏观上建构专业课程与社会需求有效对接,又要在微观上优化课程设置的内部结构和逻辑关系,形成专业基础、专业主干、专业选修、实践教学等四个模块体系。其次,应科学把握专业课程设置的原则。专业课程设置的目标归根结底在于培养创新人才,促进人才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基于这种视角,高校艺术教育的专业课程设置应恪守两个原则。其一,应坚持多元性与一致性。“多元性”是指课程体系的多元化,该体系既包括由学科基础课程、公共基础课程构成的“平台”课程,也包括由以上四个模块体系构成的“模块”课程。“一致性”是指“平台+模块”专业课程体系在目标指向上是一致的,不仅每个专业课程应保持其特色,而且各门课程之间应形成一种递进或互补的逻辑关系,这样的专业课程体系有利于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应坚持创新性与实践性。目前,高校艺术教育普遍存在着一种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使得理论与实践、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脱节。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在专业课程设置和教育教学中更加突出创新性和实践性,通过建构教学、研究、生产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创新意识、合作意识,在实践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探索科学教育教学模式是创新高校艺术教育的关键

科学的教育教学模式是提升高校艺术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培养学生传统文化创意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和必要手段。目前,高校的艺术教育教学实践普遍存在着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落后、教学实践单一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是制约传统文化创意人才培养质量的瓶颈。从一般意义上来说,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学模式论和方法论,因为教育教学的规模不同、目标不同、对象不同,这些诸多不同,也决定了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因此,高校艺术教育应着眼于学生的培养目标,根据学生的具体特点而创新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从中获益、得到提升。第一,应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高校艺术教育工作者应根据专业课程的特点,积极运用研究式、讨论式和启发式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着力提升艺术教育教学质量。比如,通过小组课教学方式,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通过定期举办观摩会、公开课、示范课,为学生创造一种展示自我、发挥专业水平的空间等,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提升艺术教育教学质量。需要强调的是,在艺术教育教学实践中,应特别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和培养,既要通过人文类课程和理论课程的渗透与建设,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素质和人文修养;也要通过建设校园人文环境、开展校园创新活动等,激励和引导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并在学习交流和创新实践中不断提高自我。另一方面,应注重强化实践教学。通过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理论学习、创意策划和专业技能,是传统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的高校艺术教育教学的特性。高校艺术教育应着重建构富有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学校内部,应以文化创意产业为依托,通过定期开展艺术教育见习和艺术实践活动,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等,激励学生展示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等。在学校外部,应立足于社会需求和市场动态,通过开展“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等,促进教学、研究、生产一体化,提高学生理论知识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开展艺术实践、社会调查、民族艺术采风等活动,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融入社会,使学生在此过程中领悟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精髓和魅力,增强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

四、总结

传统文化创意篇5

关键词:传统技艺;文化创意产业;互联网+;经营绩效

夏布是一种由苎麻手工绩麻成纱而成的平纹布,面料透气、挺括、抗菌,拥有其他相似织物不可比拟的独特性。而江西产夏布素来是中国古代服饰的上乘面料,唐、宋时期被选为贡品。明、清时期,分宜县双林镇所产夏布更是中外闻名,远销南洋。然而,夏布制作技艺如今面临着手工工艺的相对传统落后性、低竞争力、产销渠道不通畅等劣势的掣肘,处于双林夏布的底层技工也面临着被时代淘汰的处境。

一、夏布产业发展概况

自近代以来,夏布生产业历经起伏。以江西为例,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到十九世纪末是夏布生产兴起发展时期,二十世纪初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是夏布手工生产业的巅峰时期,从三十年代到建国初期是产业衰落期,而改革开放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江西夏布生产业又经历了一次“春天”,开始复苏。可见,随着时代和政策的变化,夏布的市场需求也随之变化。进人二十一世纪后,纺织技术发展迅速,人们的审美水平、审美标准也逐渐提高,传统夏布织物很难再全面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夏布产业不得不改变定位,向手工艺品、家居日用纺织品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发展。同时,夏布的织造仍保持手工的传统工序,工序繁杂,缺乏效率,难以适应现代化流水作业。夏布产业结构单一,以外销为主,企业规模小,而且夏布产业以农户为生产主体,工作技能、文化素养和知识储备均不能满足工业化生产的需要。此外,生产设备也多为农具式和手工式,科技含量低,生产效率十分低下。而夏布手工技艺强度大,工序多,行业收入低,农村青壮年往往不愿意继承传统手工技艺,使得夏布产业面临后继无人的尴尬境地。

二、传统技艺与“互联网+”模式结合的基本思路

(一)“互联网+”模式对魍臣家盏姆床

毫无疑问,在手工业不断创新、产业不断拓宽发展的今天,像夏布这一类传统手工技艺必须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但我们不应该忽视,一方面,互联网时代看起来“抛弃”了这些传统手工艺,另一方面,却又为他们制作工艺的采集与存储提供了保障,为其推广和展示提供了全新的平台,为其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新的媒介。这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这些产业延续传承的压力,实现了对传统技艺的反哺。比如,将传统手工艺制作的流程经过数据处理,存储在磁盘中,使之不易讹传、丢失。又如,通过微信、微博等热门的即时聊天、社交软件,传统手工艺可以打破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进行大范围的宣传,毫无遗漏地将夏布的优点和前景展现在人们眼前。

(二)“互联网+”模式下品牌化的优势

“互联网+”模式与传统技艺相结合的过程中,改变的应当是传统技艺在生产中相对落后的工艺和技术,而非其核心特色。以夏布为例,现代技术改变的只是其加工工艺,而并不改变它的创作风格和特性。如果不能发掘其艺术特色,就很难形成品牌。

夏布的传统技艺这一项,几乎己经产品化。但还只是产品化,仍处于有产品无品牌的阶段,所以就需要我们将夏布产业化,品牌化。不妨考虑打造“双林夏布”这一非遗品牌,根据自己企业的特色和文化内涵,保护好专利等知识产权,防止被竞争对手抄袭确保拥有独特的市场竞争力,建立起驰名商标。这样也可以一定程度上减轻“山寨”现象带来的损失,也可以给顾客留下深刻印象,保持长期合作,并吸引更多客户合作。因此,传统技艺产业应该凭借技术改进后的手艺和独一无二的精神内涵,提升自主品牌的市场影响力。

(三)传统技艺文化内涵的保留与更新

一项知名的传统技艺已经成为某个地区文化的象征,就如同我们一说到泥人张,就想到天津一样。实际上可以说,传统技艺和文化息息相关,早已带上文化的标签。反过来,文化底蕴又是传统技艺赖以延续的基础。传统工艺不仅能成为一个地区或者民族的标志,也能从不同的方面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多年的手工艺生产经验的积累,为发掘本地手工业,开发具有地域风格的工艺品,形成“一乡一品”的生产格局打下坚实基础,并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但另一方面,若传统手工艺过分拘泥于所谓“文化的积淀”,则势必受缚于文化的厚重,被向前发展的现代文化所孤立。之所以说文化是一种“成长”的产物,是因为传统手工技艺的文化价值只有融入社会、被社会接受后才能真正地体现,然后不断扩大影响。为此,要挖掘内在的传统文化精神和底蕴,采取“以点带面”的发展形式,辅之以文化创.意创新,如此一来,传统技艺的文化创意产业链才能生生不息、蓬勃发展。

(四)“互联网+”模式的实际运用

夏布手工艺的传承方式多为口头传授,亲身演示。这在以前固然是一种不错的方法,但实际上仍没有脱离私人小作坊的模式,在工业化普及的今天显得过于低效。所以“互联网+”的理念显得格外重要,只有当其成为传统手工艺创新发展的源泉,才能以点带面,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壮大,使之得到更好的延续和传播。试想,如果没有“互联网+”的理念贯穿于传统手工艺当中,那么再多的技术变革也只能是空中楼阁,无法起到实效;只有以“互联网+”的模式和理念为引擎,才能驱动传统手工艺发挥其潜在的绩效。例如,通过大数据分析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实现弹性生产、个性化生产。以顾客为中心设计工艺品,去除不合理部分,提高产销效率。以最近成为互联网时代新宠儿的020商业模式为例,若将其套用到传统技艺文化创意产业中,其跨地域、线上线下结合、支付便捷的优势,可以极大降低营销成本,增加客户广度和黏度。同时通过互联网发现潜在需求,打造个人定制业务。这无疑将大大拓宽传统技艺产业的业务范围和客户群体。

然而应该保持警惕的是,对“互联网+”的认识不能局限于开发app、创建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开拓电商平台等,这些手段技术门槛低,没有核心竞争力。如何通过这些手段或平台搭建“传统技艺――产品――互联网”的生态圈,使生产活动与互联网结合并提高生产效率,才是重中之重。仅仅用“互联网+”模式简单地包装一下,显然无法长久。

三、传统技艺与“互联网+”模式结合的前景

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信息化与工业化是传统手工艺开拓市场,打造新的产业增长点必不可少的催化剂。采取“互联网+”的模式,将打破原有的产业结构、经济结构,以所谓的互联网思维来求新求变、自我革命,l挥创新的力量,通过计算、数据推动夏布产业与新时代的融合,将文化内涵推陈出新后面向社会。以这样的方式,驱动夏布整个生产制造链的运行,以文化创意的底蕴创新出夏布的各类衍生品,以此推出属于自己的夏布品牌,创造出独有的经营绩效奇招。因此在“互联网+”模式的带动下,夏布产业将焕发崭新的活力。如从视角冲击角度来看,双林镇可以在线上通过网站等形式举办夏布产品网页展览,让部分对于夏布十分陌生的人们切实感受到夏布的精致与美丽。并且可以准备夏布折扇、夏布明信片、夏绣小立屏、夏绣大型双面绣立屏、夏绣大型二面绣立屏、夏绣《富春山居图》长卷、夏绣吊件摆件等系列绣品做展览,让夏布更加深入人心。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双林镇手工艺者长年积累的生产经验也能为开发具有当地文化风格的工艺品提供坚实的基础,形成“一乡一品”的生产格局,通过互联网推广带动旅游业的兴起,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从多元化创新的角度来看,如今流行的民族风格往往有着与众不同的风格,双林夏布可以吸收不同民族、地区多元化的特征,广泛借鉴各种元素,运用现代的设计理念和制作方法,创作出不同用途、不同特点的夏布织品,既呈现出丰富的文化特征,又不失自身的独特审美价值。从营销的角度看,不妨通过软文推广的方式,让整个互联网都能看到夏布手工艺的价值和影响力。

由此可见,转型是夏布传统手工技艺产业的必经之路,只有通过转型,将传统手工业转变成文化创意产业,传统技艺才能有更好的衍生意义,才能衍生出新型产业与市场。这是实现传统技艺文化创业产业的必由之路。技术创新使“传统产业”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变,文化创新使传统技艺拥有深厚的底蕴与潜力,创意创新使得传统技艺生生不息、活力无限。

传统文化创意篇6

高中美术教学必须“以传统文化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我国当今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寓美术鉴赏于艺术教学中,已是教师义不容辞、刻不容缓的神圣职责。新课程的实施,重在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深刻认识与继承发扬,并且如何创新对每位教育工作者都是一场强烈的冲击和严峻的考验,美术教师责任重大。创新性美术教师首先打破了传统美术教学的知识框架,从学生实际学习活动方式考虑,划分出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等等学习领域,引导学生对每一个学习领域既各有侧重,又互相交融,还要文化创新。

创新型美术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认真备好每一节课,重视发掘传统文化美的因素,根据传统文化内涵进行美术教学任务。在美术教学中选择造型优美、色彩协调、明快而富有意义的实物作为教材,如带领学生到郊外去写生,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绚丽多彩的风光,或者教育学生到生活中去观察、体验、描绘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培养他们对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的感受和认识能力,使他们热爱生活,学会求知学会审美。在设计模块教学中,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变化、统一、对称、对比等形式美的原理法则,并把这些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在“欣赏设计”教学中,指导学生提高欣赏和评价美术作品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到设计带来的视觉享受,并且要求每个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生活未来都要有设计意识,对未来的大学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以及继承传统文化埋下智慧的种子。

创新型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民间美术的丰富多彩。民间美术是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创造、发展、流传下来的,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质朴的情怀,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美术源于生活,文化内涵深厚的民间美术是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教材。美术教学活动的开展,把丰富多彩民间美术、民间工艺带进课堂。开设了剪纸、刺绣、蜡染、编结、手绘京剧脸谱动活动内容的开展让学生开拓了视野,激发了学习兴趣,加深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学生在亲自动手实践的过程中体验到劳动的乐趣,体会到了民族艺术的丰富多彩。当精美的手工艺品呈现在学生的面前时,学生们收获的是成功的喜悦。最重要的是学生在实施动手能力的基础上,现实意义就是不知不觉的学会创新了。

美术课堂是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通过各种工具、材料进行制作、练习而获取知识的。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美术产生较浓厚的兴趣;使学生乐学、善学;激活美术课堂是教学的根本任务。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兴趣是学生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教师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的特有魅力,利用现代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例如:投影从视觉上激发;课堂上配上古筝、笛子之类的音乐,从听觉上激发。教学时,还要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教材的内容以及教学的环境等因素进行协调统一,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比如说,叫二年级的小朋友画透视或写生,是不符合逻辑的。美术教学也同于其它科目一样,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学习美术是一种乐趣,并在这乐趣中学习掌握美术的基本能力。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欣赏、交流,动手实践的过程中,体会到了民族艺术的丰富多彩,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美术教学内容得到了延伸。在美术教学中宏扬民族传统文化意义深远。中华文化,是世界优秀文化传统。古老而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丰姿多彩。“勤劳勇敢,追求真善美的理念品格和精神,无不存活于民族传统文化之中。在当今的国际交往中、综合实力的竞争中,文化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在多元文化构成世界新格局的今天,很多学生对麦当劳、肯德基、哈里波特非常熟悉,他们热中于过洋节品洋味,而对本民族的优秀文化却知之甚少。在这种现状下,将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播给学生就显得刻不容缓。

民族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根基。美术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情景的创设,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新颖多样的教学形式的选择,将民族的优秀的文化推荐给学生,使学生开拓了视野,增长了知识,提高了鉴赏能力和鉴别能力,提高文化内涵和个人修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学生当中宏扬民族传统文化,使之保持昂扬向上的创新精神状至关重要。

歌德说过:“民族性就是世界性”。民族文化是本民族的也是全人类的,是世界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要把历史遗存看作人类共同的遗产,认识到为后代保护他们,并将他们真实地、完整地传下去是我们的共同责任”。民间美术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始终与文化情景相联系。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的美术文明,是祖先用辛勤的劳动,智慧的创造为后代留下的丰厚的文化遗产。青少年学生是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发扬者。正确引导、激发青少年学生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的自觉性与创新是民族文化得到保护的有效途径。通过美术创新型互动教学使学生对祖国优秀的民间美术加深了认识,增加了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理解。不仅是对中华优秀文化的保护和继承,更是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发展做出的贡献。

传统文化创意篇7

论文摘 要:本文主要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以及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作用,并列举、了在平面广告中成功运用传统文化的案例。

中国传统文化渊源流长,图形是传统文化形成的开端,从有人类历史记载以来就有古人类使用图形来传达思想与沟通感情t并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传统文化是吸取了所有优秀文化经过高度提炼的因子,包含了文字、人文建筑、民族风俗、文艺及历史人物等等能反应民族个性的一切形式。传统文化元素不只是形式上的视觉符号,更是一种精神内核。在现在社会,中国传统文化更是平面广告创意的主要来源,如灯笼、京剧脸谱、中秋圆月、中国功夫、文房四宝、琴棋书画、古玩家具、篆刻印章、中国红等等,这些都已是平面广告中的热门符号,但是在运用传统文化元素时必须意识到这些传统文化元素,不仅仅是一种图案,而是由中国传统文化派生出来,是体现传统文化精神的一种载体,在平面广告创意中运用这些元素可以使广告作品与受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这些传统文化元素和中国人的情感是一脉相承的。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

文明不断演化最终汇集成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称为传统文化,他是一个民族历史上各个阶段、各种思想文化、意识形态的总的体现,是一个民族历史上存在过、发生过、被今天记忆并沿用或有所改变的人类生存方式。传统文化是由“传统”和“文化”两个概念组合形成的,传统不仅是指过去存在的东西,它还包括流传到现在的过去存在的东西。美国社会学家爱德华·希尔斯在《论传统》一书中则认为“延传三代以上的、被人类赋予价值和意义的事物都可以看作是传统。”传统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它是一种历史和现实的存在。

中国传统文化指的是以中华文化为根本,中国各民族共同创造的,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而积淀流传下来的文化。儒家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融会了我国各少数民族文化的精华,同时也吸收了道家、佛家等思想,它是以人为本的人文道德文化,重伦理是它的一个重要的特点,注重道德修养和理想人格,追求精神上的至高境界,崇尚中庸无为。传统文化在中国人心中已有数千年的影响,根深蒂固,其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审美意识等都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所以现代平面广告中的创意要想为大众接受必然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的中国艺术形式。

二、传统、现代以及多元化的结合

多元化的融合才是艺术生命力持久的方法。在平面广告设计中运用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文化共鸣的同时,东西方在审美上还存在一定差别,过于强调本土化的设计不利于产品打开世界市场,走向国际。作品如果只是为了发扬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那么必然没有长久的生命力,我国古代思想就强调百家争鸣,文化间需要互相融合、互通与交流。因此,现代的平面设计在提倡吸收传统文化特点的同时,还应该采取兼容并举的方法,吸收世界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点,融入世界多元化的设计风格,将中国传统文化与造型元素和时代风格相结合,给予时代性和现代感。如2009戛纳广告节上,niKe的一个设计《纸上战场》夺得设计类大奖。这个广告是香港麦肯创作的,他们把汉字独特的制作方法与后现代设计风格相结合。广告的主体画面是运动员打篮球的造型和汉字,用汉字“搏”、“霸”、“狠”诠释出拼搏、竞争的运动主题。每一个运动员的形象都用单色印刷的方法叠加在一起,视觉冲击力很强,又有强烈的运动感。所有评委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概念与设计都非常出色。由此看出但凡优秀的作品都不拘泥于形式,而是吸收所有可用元素,强调融合。

传统文化与现代平面广告属于两种历史层面,传统文化是继承了历史与文明的发展,而现代平面广告是在颠覆传统的基调中寻求创新才能生存发展的新生事物。因此,当“创新”与“传统”碰撞在一起时,必然会产生相互的制约,所以

在平面广告创意中融入传统文化时要注意相互的协调,广告又不能只是体现和宣传中国传统文化,也要懂得用现代的角度来发现其他民族优秀文化元素,这样才能使广告引起受众的兴趣。

三、广告创意中传统文化的应用

在国际广告设计竞赛中,能够脱颖而出的中国广告作品,大都加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我们深刻体会到只有在作品中融合我们的传统文化,才能赢得世界的重视。现在一些国内企业已经开始重视在广告创意中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像吉利汽车就在中国传统文化挖掘和运用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京味脸谱的吉利汽车,将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和现代科技实现了巧妙的融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中国特色的元素,很容易引起消费者的文化共鸣,它是国人与文化之间的感情纽带。中国的艺术家和设计师,也一直在艺术和设计领域进行现代艺术与设计的探索。这种探索带有鲜明的中华文化特色,是为了把世界先进科学技术与进步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结合在一起,推动中国文化的发展。中国文化对一切先进文化从来就是接受、吸收、融合、创新。中国式广告创意如果要被世界广告主流所接受,只有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里,走独特的中国式广告创意之路,让传统元素成为提升广告创意的关键所在。

香港著名平面设计大师靳埭强,正是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完美结合的代表,他的作品具有很强的民族特色,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合到西方现代设计理念中去是他一贯提倡的,他的许多作品都体现出这种思想。在他的招贴设计《自在》系列中,运用了中国的水墨画技法,融合现代技术的特殊肌理效果,现代又不失传统,在意境中强调天、人、心的和谐关系,达到了一种艺术中心灵沟通的境晁在国际“水”主题招贴艺术展中,他的招贴作品“水一生命一文化”,将民族装饰风格化的图形作为整幅作品的背景,进行了特殊的虚化处理,整个画面用黑白表现,形成了形和色的对立协调、冲突融合的效果。他提出建立“真、善、美”的主张,真、善、美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根本的精神,运用到广告设计当中,本身就是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一种相互结合。靳埭强的作品之所以能成功,主要是把传统文化巧妙的融汇到了现代艺术设计当中,使作品有了传统文化的气息,增强了设计作品的民族感染力。

中国传统文化已经是现代平面广告创意中不可或缺的灵感来源,并且随着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重视,在广告创意中加入传统文化的元素必然更容易得到受众的认同。在我们的传统文化受到世界重视的时候也必然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只有开放兼容的胸怀才能在世界文明中立足,吸收世界优秀文化和先进设计思想,融合创新求异,我们的传统文化才能在广告创意中继承发扬,同时反过来点缀广告的创意,把中国的平面广告带入世界舞台。

参考文献

[1]尹定邦: 《设计学概论》,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2]李建立:《现代广告文化学》,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

传统文化创意篇8

论文摘要:有“中华诗词之县”美名的望奎,在全县上下形成了一股诗词写作的热潮,是和平时期以中国传统文化的文体形式深入拓展文明成果。努力寻求美好的心灵化、艺术化的标志。望奎诗词写作的审美取向主要是高扬时代精神的内在品质、强化生命体验的深度追求和打造诗意情怀的大美风范等三个方面。

2004年,中华诗词学会授予望奎县“中华诗词之县”的荣誉称号,全县上下广泛开展诗教活动,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协调持续发展。通过几年来的努力,在机关、学校、社区、家庭等不同领域培养了一大批诗词爱好者,形成了一个读诗词、写诗词,以诗词恰情养性的热潮。由读到写,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用诗词的方式表达对世界人生的感悟和理解,把传统文化的文体形式化入时代精神的大境界。

望奎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普及与提高的大举动,它无疑提升了一方土地上的文学、文化品位。是一个国家在和平发展时期深入拓展文明成果,努力寻求美好的心灵化、艺术化的标志。地处经济和文化不算发达的边远地区,望奎县之所以成为全国瞩目的“诗词之县”.肯定与一方政府在施政过程中的倡导推进有很大关系。而望奎的“诗词之县”说到底不是政治运动而是文学的方式。是以诗人个体的创造为先导的社会文化行为。从望奎诗词的审美追求看,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值得重视。

一、时代精神的内在品质

望奎诗词写作的崛起。望奎能够成为闻名全国的“诗词之县”,是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赋予文学活动以一种巨大推动力的结果。“诗词之县”不是少数几个诗人的事,而是有着极为广泛的群众基础。是在经济不断走向繁荣和生活安定富裕基础之上的自觉文化行为。当然,从诗词写作本身来说,肯定与个人的兴趣爱好有关。而一批人一下涌如潮水,都出来写诗,而且形成了校园、社区、机关、家庭各个层面的写作网络。就不仅仅是个人兴趣爱好所能实现的。唐代大诗人自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望奎人写诗,与社会和历史发展的大潮流有关,是时代文明的进取精神使然。

2o世纪8o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在急剧转型的态势下,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人们的社会意识、文化心态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望奎县位于绥化市的腹地,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资源丰富、产业发达。一大批诗词写作者在和谐的社会氛围中应运而生,拥抱时代,抒写性情。从心灵深处发出了富有社会价值和人生意义的声音。成为现实精神生活的一大景观。

2007年,望奎出版了系列诗词集《翰英集锦》《山花灿漫》《诗海飞珠》,收集了望奎县许多重要作者的诗词作品,标志着多年来群体努力的丰硕成果。在诗集的序言中。编者对望奎诗词创作态势做了这样的概括:“在数以万计的诗词爱好者中活跃着一批创作骨干,他们挥毫泼墨。纵笔讴歌,把对党和人民的无比热爱,对新发展、新进步、新事物、新生活的无限感慨溶人笔端,创作了许多具有时代气息的精辟力作,引领出一支蓬勃浩荡、激情豪迈的诗词创造大军,带动了全县诗词教育的广泛开展。”从许多人的诗词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望奎人面对改革开放以来的繁荣发展形式充满了由衷的欣喜之情,表现出了心灵世界的积极上进的精神风貌。

多年来,在浓郁的文雅风气和传统文化情境的熏陶感染下,望奎的诗词创作队伍成长壮大起来,尤其有一批目标明确、信仰坚定、功底深厚的领军人物和骨干作家,他们既是整个诗词活动的组织者,同时又是热情执着的写作者。曾任职望奎县人大主任的王兆义和曾任职望奎县政协主席的马洪海,都是几近痴迷的诗词爱好者,多年坚持笔耕,在全省全国诗词界很有名气。他们带动了一大批人,言传身教,形成了不同层面的社会群体的读诗写诗风气,弘扬了文明进步、充满了艺术气息的时代精神。王兆义在《东风第一枝·贺宝泉岭肉业望奎二百万头生猪屠宰加工项目奠基,兼和光耀兄》一词中,书写了这样的情怀:

塞北春迟,横空雁阵,声声呼唤来也。小城得意东风,好雨恰逢时节。拓荒人智,当机断、两强相约。就在这,立异标新,将历史浓浓写。今朝盼。千秋基英;明日看,万民兴业。恰如大海腾翻,更似长河奔泻。小康路上,当不负,生民殷切,待过了,两载三年,日日彩云追月。

无论从内容看还是从形式看.诗人在词中满怀激情表达了一种强烈的时代性,改革开放的机遇使中国的发展进入了美好的春天,诗人所生活的望奎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小城得意东风,好雨恰逢时节”,从题目可以看到是引进生猪屠宰加工项目给诗人带来了无限的欢悦之情,诗意之芙的情境中洋溢着对于经济发展和国计民生的深切关注。王兆义与许多望奎写作诗词的诗人们一样,对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根本性变化抱以满怀欣喜之情,对未来的憧憬极富诗意之美和充沛的理想精神。

在诗词创作和阅读活动中,望奎县从政府机关到学校、社区。高度重视诗教工作,以文学和文化的方式来促进社会的文化进程,把诗词的传统文化精神融进现实的人生世界,形成了一种既潜移默化又深人人心的知识化和艺术化的教育方式。“广大干部群众在诗词文化的熏陶下、重礼仪、讲诚信、恪操守的道德水准不断提高”,“我们把学生放在三千年诗词文化的积淀上。进行情感和智力的双重开发,有效地破解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这一重大课题,探索出了一条具有望奎特色的道德模式之路”,诗教在政治思想领域,特别是文化、教育方面形成了一种自觉行为。在诗词创作活动中,有一大批人的精神境界得到了提升,使生存的本身加大了诗性含量,培养了人们内在的艺术情趣,真正发挥了诗词的教化作用。

望奎诗词在题材上可谓丰富多彩,从各类抒情言志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众多诗人们在自己的时代积极进取的向上情怀。这其中虽然不无怀旧的感伤或生死别离的失落,但总体看。其诗歌中的主调是乐观的,让读者看到了生活和人生的光明和亮色。于平的《观千亩果园》写道:

久盼观花趣意浓,微风拂面步轻盈。

山高岭岭松林绿,沟浅坡坡桃李红。

百媚争春莺恰恰,千姿斗艳影重重。

驻足留恋蜂蝶闹,笑语声声未尽情。

诗人所描绘的果园景观.把大自然和人生社会因素融为一体。对勤劳的人们所创造的生活佳境倾注了深情的颂赞。桃李满园,百媚争春,辽阔的田园之内是峰飞蝶舞笑语声声,到处是丰收喜悦和祥瑞气象。诗人笔下的美好景物正是内心世界的外化,是时代欣欣向荣精神气象的诗意表现。

从诗的艺术创造看,它应是个人心性凝结的产物,属于个人化和个性的范畴。但是作为社会性极强的文化行为,像望奎这样的群体性诗词创作活动。必然充分体现出时代精神的内在品质,是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当然也是“诗诃之县”的重要价值所在.是大众的生存、生活不可缺少的内容。

二、生命体验的深度追求

在《为诗意的土地而倾心歌唱》一文中,绥化市文联主席白雪松对于望奎县的群体诗词创作做了这样的评价和概括:“说起绥化的诗词,应引以为骄傲的是老一辈革命家林枫的故乡望奎。这个全国闻名的‘中华诗词之县’确是一块文学发展的神奇之地。写诗诵诗者之众实在令人吃惊,在一个市声喧嚣、物欲膨胀的时代.人们能争相走进诗的寂寞空灵之境,实在是一个不小的奇迹。有王兆义、马洪海振臂一呼,艺术的春风立时遍野而生.几年来早已形成了一片四季繁荣的气候。一时间诗潮滚滚。佳作如雨后花开。有暮年老者写诗。亦有童稚少年写诗;有政府官员写诗,亦有平民百姓写诗;有机关干部写诗,亦有在校学生写诗。于是。众志成城,形成了一种源于纯净心灵的合力,在这片文化积淀深厚的土地上。传统文化和现代精神交融的诗意情怀提高了望奎的身价和品位。在诗风大盛的绥化,诗人中肯定有许多是望奎人。”望奎诗词的群体运动当然与一定的群众组织方式,与一定的政府政策行为有极大的关系,但作为每一个诗人的写作本身却直指个人的兴趣爱好,关系内在的情怀本色。从本质上说是诗人生命运动的结果。

望奎的诗人大多是望奎这块黑土地上土生土长的人,他们对文化积累丰厚的故土充满了深切的关爱,一种挥之不去的赤子情怀总是表现在他们的诗中。杨玉琢的《西江月·小城春》写下了家乡小城令人心醉的景致:

小镇人间春色,滩边绿水轻舟。花容碧草衬高楼,鸟语青山锦绣。柳影河边红日,莺歌燕舞枝头。欢欣一片乐悠悠,漫野消闲不够。

山光水色,美景怡人,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望奎人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诗人们面对自然风光,抒写抑制不住的欣喜之情,放笔歌唱自己的诗意栖居之地,表现出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站在现实的世界上,诗人们敏感地扑捉现实人生中的诗意内涵。久远的文化积淀,未来的理想追求,是对生命的烛照,激活了诗人们对生存现实、生活观象的诗性情怀,他们的诗词创作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和思维深度。在历史追怀、乡土情韵、人生感慨、心性寄托等诸多方面,望奎的诗词创作都表现出了一种富有穿透力的精神品质,不是那种浮泛的表面文章,不是外在社会生活现象的摹写,而是生存本质的透析,是生活底蕴的显现。

优秀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林枫,是望奎大地上具有标志性的历史人物,开国元勋的精神风貌永存家乡的大地上和故园的人心中,望奎县人民政府修建了林枫故居和林枫纪念馆,让人们对其事迹进行参观学习。还在城中修建了开阔的林枫广场,为林枫塑像,把纪念瞻仰和休闲娱乐有机地统一在一起。许多诗人挥毫写诗,抒发对林枫的深切缅怀之情。望奎县原政协主席马洪海写下了《满庭芳·观林枫故居馆藏文物展》一词:

雾锁寒楼,烟笼曲径,故园残梦难寻。一塘眷柳,摇淡旧时痕。多少尘封往事,话不尽、千古流云。惊回首,金戈铁马,似在耳边吟。

追询。堪叹是,秦砖带血,汉瓦蒙尘。更帝朝昏聩,夷患频频。喜看雄狮奋起,天地覆、换了乾坤。开怀处,人民做主,华夏长精神。

诗人从林枫故居的馆藏文物中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历史烟云,人生短暂,世事苍茫,面对已故的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所经历的文化大革命风雨泥泞,真是说不尽心中的万千感慨。秦砖汉瓦。寄寓着诗人从深切的历史感中引发了对于英雄人物悲壮人生和赤子情怀的敬仰和怀念之情,体现了一种深刻的人性人情内涵。

望奎是一处有着厚重历史文化积累的丰硕之土,源远流长的满族风情文化,早已成为一种富有传奇性的文化积淀,多年来望奎的皮影不断丰富拓展,形成了颇具地方特色的文化艺术景观。望奎人站在现实的人生世界上,不忘先人不忘历史。努力追寻已逝岁月的文化遗迹,在历史的烟云中抒写一己情怀。创造出辉映一方热土的诗意情境。

在《沁园春.凭吊英烈》中,望奎诗人吴继国缅怀烈士陵园中为国捐躯的三烈士冢,充满了虔敬和伤悼之意,词的下片写道:

萧萧百载风云。只搅得、天昏地也昏。叹茫茫黑夜,熊熊烽火;泱泱大国,累累伤痕。逐鹿驱倭,捐躯喋血,锦绣河山烈士魂。清平世、愿英灵永驻,浩气长存!

风云变幻的战争年代,望奎的大地上浸润着许多英烈的鲜血,许多不朽的名字镌刻在望奎的历史画卷上,长留在人们的记忆中.这当然是诗意望奎永远的精神流脉和文化底蕴。当和煦的春风吹拂,当明媚的阳光照亮这片土地的时候,诗人们难以忘怀的“茫茫黑夜,熊熊烽火”的“天昏地也昏”的时日。反思历史,不忘先贤,形成了望奎诗词生命体验的一个重要的意义指向。

在对山水风物和现实情境的抒写中,望奎诗词不是流连于生活现象的表层.而是深人表现人的内在精神世界,钩沉历史,放眼未来,以生命体验的方式走向本质的追求,这是望奎诗词美学深度的重要维度。

三、诗意情怀的大美风范

诗是美的精灵。在时展的历史进程中,对于不无意识形态性质的文学来说.它当然离不开时代变迁、社会发展、家国生计、民本关怀等涉及政治、文化等群体性因素。望奎诗词也是时代和社会的产物.它与一定的意识形态紧密相连。但是望奎的诗词群体又不是仅仅附着在政治体制和意识形态之上的“工具”,它是诗人的个体行为,与每个人的生命体验有关,与个人的喜怒哀乐有关。除了强大的社会和时代性征之外,它本质上是个人内在情感的诗意表现,它代表了人生世界追求大美风范的基本要求。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我们不乏关于一些诗歌运动的记忆。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有三次较为突出的大事件,一次是发生于大跃进时期的新民歌运动,一次是发生于文革时期的小靳庄诗歌运动.一次是发生于70年代的天安门事件中的诗歌运动。三次诗歌运动的特点均以强烈的政治性为基本目标,与诗歌的审美追求没有太大的关系。

望奎诗词当然有它鲜明的时代性和社会性。它甚至宣称“诗教”的意识形态自觉性。它也确实发挥了宣传教育和熏化民风的作用,但说到底它还是众多诗词爱好者的情怀表述和诗意审美行为,它与历史上的新民歌、小靳庄以及天安门运动不可同日而语。

可以这样说,望奎诗词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但时代性没有遮蔽个人一己情怀的抒写。“私事”的畅言在望奎诗词中比比皆是。所以政治和教化。社会的群体精神是体现在完全个人化的写作中。作为诗词之县的望奎。诗人们的写作生机就在于与生命意识的紧密连结,就在于与审美目标的高度契合。

刘丽霞是望奎诗词作者中的一个,她的诗作表现出一种个人人生意识的自觉性,这在望奎诗人的写作中是颇具代表性的。在题为《送侄儿赴赤道几内亚打工)的诗中写道:

独驾孤帆涉远洋,父兄弟友最牵肠。

驼铃一曲长相送,祈望平安返故乡。

此诗所写的是亲情,所记述的是个人的私事。读来是其情可感,令人动容。侄儿远涉重洋,海天茫茫,触动了人生命运中的敏感部位。当你再细加体味.就不难发现这是一首充满了时代精神和社会意义的诗,一个普通的百姓能出国打工。这是改革开放新时代明亮的音符。一己抒情,与时代和社会相关,意境开阔,音律和谐,可谓美不胜收,读这样的诗当然是一种享受。

七言绝句《渔村畅游》,作者田林,是退休干部:

朝阳笑洒水之乡,岸柳闲中垂钓忙。

心旷神怡兴未尽,轻舟唱晚伴鱼香。

诗人在“垂钓”中体味着一种与大自然相融的乐趣,诗写自然流畅。表达了一种生活的休闲之趣。这类诗在望奎诗词也有很大的代表性。一种快意,一种情调,是以呈现一个人心世界的情感状态,看似与时代联系不紧,但这样的风和景也当然是时代祥和的写照。

女诗人吕唯唯是个体工商户,她的《别思(二首)>写得很情致:

月洒西窗人未眠,痴心灯下为谁牵?

情深几许终难定,一枕云烟多少年。

挥手一别鬓染秋,清风盈袖月如钧。

擎觞自饮相思酒。可解高山流水愁。

诗中抒写的完全是个人情感的事,一唱三叹,韵味悠长,在婉转低回中抚摸着一己愁绪,很能引发读者的共鸣。这样的诗在望奎诗中也比较多见,大干世界,情思万种,即使是低调的人生感叹。当然也是诗歌的抒情对象。只要是情之所至,只要是发乎内心,它能给人带来美的情思。就有其社会意义,有其存在的价值。

望奎诗词有着广泛的群众性,从机关到学校,从工厂到社区,从乡村到城市。几乎到处都可以听到诗词的吟诵之声。但望奎诗词又不是浅层次的群众文化活动,不是政治风潮的产物,而是以传统文化为基点的文学文化行为。望奎多年来培养了一大批诗词写作者,他们的文化修养深厚,在长期的人生实践中养成了关注诗词的写作习惯。由于长期的积累,在众多骨干的带动下。唐风宋韵在望奎的大地上形成了一股雅文化的读写潮流。抒情和审美已是一种习惯。诗意情怀中呈现着一种文化的大美风范。

被中华诗词协会授予“中华诗词之县”的六年以来,望奎诗词的写作不断走向深入,许多人在人生路上.写下了自己对时代、社会、人生、命运的体验和感悟.自觉地进入诗词写作的状态。

传统文化创意篇9

1漆线雕手工艺设计概述

漆线雕是闽南地区独特而又稀有的传统手工艺,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其工艺以漆为料,制成漆线,盘绕勾勒在器物表面形成图案,最早用于佛像的装饰[1]。漆线雕做工精细雅致,形象逼真生动,风格古朴庄重,堪称一绝,是传统民间手工艺的精品。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厦门的蔡氏漆线雕传承人蔡水况潜心创作,创新制作了一系列精美的艺术作品。同时,蔡氏漆线雕技艺也在2005年被评为全国首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漆线雕手工艺品现已在厦门礼品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2]。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漆线雕手工艺虽然不断精进,但是形式并未有所变化。以蔡氏漆线雕为例,其产品多为盘、瓶、人物雕塑,以及挂画等,都属于传统装饰艺术品,其设计内容也主要以民间传统题材为主,如龙凤瑞兽、祥云水波、卷草缠枝等传统图样,从形式到内容都并未和现代文化创意产品进行深度结合。从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角度出发,闽南漆线雕总共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器物装饰类,即漆线雕装饰在单一底色的瓷盘、瓷瓶上;第二类是画面装饰类,即在一平面上以漆线雕作画或将漆线雕作为画的一部分;第三类是雕塑装饰类,即漆线雕装饰在有雕塑性质的立体摆件表面(图1)。在三种形式中,雕塑装饰类可以说是接近漆线雕最传统的形式。漆线雕脱胎于“妆佛”,以不同纹样装饰佛像雕塑的表面,在文化创意产品的模式中,漆线雕装饰的雕塑不再限于佛像,而是转移到了各种各样的装饰摆件上。雕塑和器物装饰类漆线雕,都是蔡氏漆线雕传承人蔡水况先生的独特发明,他将佛像装饰上的吉祥图案单独提取出来,置于瓷器、玻璃或蛋雕的表面,配上大红、天青、深蓝的色彩,让吉祥纹样独立成为艺术。画面装饰类是在瓷器装饰类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形式,不再依托于器物,直接以漆线雕作画或装饰画面,以金线勾勒绘制出各种不同主题的装饰画。

2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的漆线雕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意义

2.1传承漆线雕手工艺

漆线雕是闽南地区独有的传统手工艺,在厦泉等地已流传三百多年的历史,早在2006年厦门漆线雕手工技艺就被国务院批准,第一批列入了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漆线雕因做工精细雅致,形象生动逼真,材料昂贵考究,风格古朴典雅,技艺微妙精湛,常常被作为高端国礼远销海外,但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我国礼品行业外销逐渐受阻,漆线雕作为高端产品,也受到了很大影响;而在国内,也因对漆线雕传统文化的宣传不足、流行程度低、设计创新不足等原因,没有被消费者,特别是现代年轻人所认识与接受。因此,以文化创意为载体,将漆线雕文化特征转化为视觉设计要素,并通过不同创意手段进行利用,能使漆线雕文化产品满足人们对高品质生活产品的需求[3]。此外,漆线雕文化创意产品能贴近现代产品的形式、内涵、表现,增加漆线雕的传播度,让漆线雕工艺与工艺作品走入大众生活,提高文化产品的附加值[4],使更多年轻人了解漆线雕的工艺的制作过程,用一系列互动体验方式来带动年轻群体,让他们深入了解漆线雕制作与创作过程,为漆线雕工艺的活态传承与活化做出贡献,从而传承漆线雕手工艺。

2.2拓宽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思路

目前,我国文化创意产品形式单一,且缺乏创新性与文化内涵,生命力弱,不能达到提升文化影响力与创造力的作用。漆线雕手工艺作为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繁多(如图2),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还具有国潮工艺的独特价值与魅力。将其应用于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可以改善文化创意产品形式单一、市场同质化的现状,还能有效拓宽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思路与文化内容来源,提升文化创意产品的文化价值。漆线雕文化创意产品可以在三个层次提升使用者和消费者的价值诉求,第一是外在或外形的视觉层次;二是体验互动的行为层次;三是内在情感与心理诉求层次[5]。因此,将漆线雕手工艺应用于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可以拓宽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思路。

3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下的漆线雕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策略

3.1保留闽南文化体现地域特色

闽南漆线雕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具有重要的地域文化特色与传统文化价值。对于漆线雕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与开发,首先,要注重文化的识别性,从文化创意产品的外形、色彩、结构、肌理等物质形态对漆线雕文化创意产品进行再设计与创新,从而提升传统文化的特殊性与识别度。漆线雕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核心是创新闽南精神文化内涵与情感升华,这种文化价值包含了闽南地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与希望,认识与了解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艺的魅力,以及体验传统工艺的快乐。漆线雕文化创意产品必须满足漆线雕工艺本身对外的进一步宣传与影响,也应该满足年轻人对传统文化认知的渴望。其次,是对文化创意产品文化符号内涵与符号象征进行现代化的创意与开发。漆线雕文化创意产品的价值在于审美的愉悦性,通过结合漆线雕特色、传统图形和现代审美三者的设计,让市场接受并认可其带来的美感,从而创造经济上的效益。研究调查显示,文化创意产品购买者对基本功能方面的需求并不严苛,最重要的是文化创意产品具有文化内涵与美观性。符合调查结果的产品形式可以首选立体摆件、玩具等贴近雕塑装饰类产品的形式。最后,是装饰性较大的生活用品,如手机壳、冰箱贴等。漆线雕的产品形式应当保留其“漆线缠绕”的最重要特点,即着重在器物表面凸显金线缠丝绕成图案和浮雕的效果。

3.2发掘传统图案创新设计手法

传统图案在漆线雕工艺的应用中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与文化内涵。漆线雕文化创意产品的传统图案多选用吉祥如意的造型、富含积极寓意的图形、喜庆庄重的色彩。因此,产品的创意来源于民族文化与地域特色,在传统创新中漆线雕文化创意产品要体现闽南地区人民期盼平安、富足的愿景,图样、造型、色彩均可以融入本地祈福文化的图案内容,以闽南传统图案为创意创新的基础。首先,对漆线雕中的传统图案进行简单的处理,例如采用现代设计中点、线、面穿插的处理手法,使其更具设计感;其次,传统图案的现代化表现,可采用符合现代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形式,如将传统图形图案进行卡通画或漫画的二次再创作,结合当代人喜闻乐见的形式挖掘传统图案中的美好寓意;最后,传统图形是经过时间沉淀的国族文化符号,在“国潮”兴起的当下,漆线雕文化符号可以结合闽南地域文化的故事背景,形成新的文化ip形象,如传统漆线雕的龙凤、本地普遍崇拜的妈祖等作为图形ip题材,设计上采用年轻人喜爱的“国潮”“萌系”“赛博朋克”等风格,既符合市场趋势,又能使传统题材拥有现代面貌。

3.3加强文化内涵丰富互动体验

漆线雕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在产品体验方面,应当用文化创意的力量充分激发漆线雕的活力,可以考虑代入互动体验。例如在产品设计时,考虑装饰物体与漆线分开组装,让受众亲自参与“漆线盘结”这个核心步骤,通过深度参与文化创意产品的使用过程真正达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效果。闽南民间祈福文化具有一定功利性、神秘性,可以从娱乐方面增强这种感觉,为产品设置诸如“盲盒”“抽签”等贩售形式增强体验感。另外,采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在移动设备上对产品及传统漆线雕做短视频或图文的全面介绍,让其不仅拥有审美功能、娱乐功能,也有教育功能,丰富其整体体验感。

4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的漆线雕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趋势

4.1漆线雕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品牌化趋势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文化创意的融合,核心在于以文化创意为核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的开发、挖掘、整理、提取、再设计等。漆线雕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的品牌化趋势,是指通过赋予漆线雕品牌丰富而又深刻的文化内涵,利用各种有效的内、外部文化信息的沟通与传达,通过符号元素编辑与传播形成消费者、使用者对漆线雕文化品牌在行为上、情感上、精神上的认同、认可与认知,从而创造基于漆线雕传统文化价值的品牌信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基础上,可以从多元角度运用现代的艺术手段和科技要素,通过再构造和再设计,对文化资源进行深度发掘利用,达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的开发和转化,形成新的产品与品牌。漆线雕文化品牌的建构,核心是漆线雕产品的创新与发展,产品应该是提取漆线雕内容与形式特色,用现代的产品思维发掘、解构、再造,以传统漆线雕为特色设计出新型文化创意产品,该产品不仅要有漆线雕的形式特征,还要进行漆线雕的品牌化传播,满足现代人的审美情感需求和品牌体验需求。

4.2漆线雕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创意化趋势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创意产品的结合,已然是传统文化焕发新生机与活力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也是我们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在持续的创意中,漆线雕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必须深入了解其生产发源的文化地域特色、产品工艺的形式特征,考量其如何在前两个基础上实现创意的差异化,并能提供舒适的审美情感给受众。例如,敦煌博物馆巧妙利用其文化资源敦煌壁画,提取壁画中的飞天、宝相花等图案和色彩,仿造其纹样排列形式,再设计一系列带有现代潮流风格的设计元素,并将其利用到现代服饰、文具、玩具等产品上,这些文化创意产品不但一上市就受到市场的广泛欢迎,更是成功实现了对敦煌壁画元素的开发和转化。漆线雕文化创意产品是提取漆线雕艺术的内容与形式,用现代化产品设计的思维进行发掘、解构、再造,以传统漆线工艺为特色设计出的新型文化创意产品。该产品不仅有漆线雕的形式特征,更有关于漆线雕的特色与文化故事,同时能满足现代人的审美和使用的体验需求。通过创意手段设计出新的文化产品,不仅能够活化传统漆线雕形式,更能激发现代漆线雕在我国市场经济中的活力,通过创新让更多人真正认识与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而为漆线雕传统工艺传承、百花、发展与创新提供契机。

4.3漆线雕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科技化趋势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创意发展,是我国传统手工艺与现代设计科技的跨界与合作,已然是传统工艺焕发生机与活力最有效的方法,也是我们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必经之路。漆线雕与文化创意跨界的时尚化产品设计漆线雕在文化创意产业现代化发展的延续,在跨界设计中应注重当代新材料、新载体、新题材、新体验与新时尚,要注意当代科技智能与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与适度取舍。漆线雕文化创意产品应当具有使用简便、功能易得、易于批量生产等特性,例如:(1)跨界新型材料,考虑使用骨瓷、树脂等降低成本,提高认知度;(2)跨界互联网、VR、aR等新型载体,更加贴近年轻消费者与文化市场;(3)跨界科技艺术、动漫、元宇宙等新题材,使漆线雕文化更加受到现代人的欢迎。

5结论

漆线雕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核心是其文化价值的传承、保护与发展,这种文化内涵的创新包含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传统文化遗产的热爱,对非物质文化工艺体验的乐趣。文章为传统漆线雕产品与文化创意的结合提出了设计思维与策略,使漆线雕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下可以通过文化创意产品的创新被更多的人所了解与喜爱,特别是满足年轻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与渴望。并且通过结合漆线雕工艺特色、传统图形和现代审美的设计加持,从美感经济的发展中让市场接受并得到认可,从而创造文化经济价值。

参考文献

[1]陈娟英.闽南民间工艺美术[m].福州:海风出版社,2009.

[2]涂慷,陈其端.厦门蔡氏漆线雕手工技艺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9.

[3]王惟惟.文化创意产业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合发展[J].大众文艺,2019(02):3.

[4]陈思琦.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路径研究[J].四川戏剧,2018(10):54-56.

传统文化创意篇10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涵盖着丰富的设计元素,而这些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东方文化的宝贵财富,它题材广泛、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流传久远,是其他艺术形式难以替代的。现代广告文化从商品世界深入到传统文化深厚的土壤中,从创意元素中汲取中国传统文化得精髓,为广告灌注积极的文化内涵,构建了新的价值取向。

[关键词]传统文化广告影响

一、中国传统文化

文化是一个广义的东西,比如说,语言、心理、文学、哲学、生活习惯还涉及到服装、风俗等一些边沿化甚至是图腾符号化的东西。美国学者泰勒把文化的定义为:“文化和文明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伦理道德、风俗和作为社会成员的人通过学习获得的任何其它能力和习惯。”

中国的传统文化来说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包括中国传统节日以及各种民俗等;包括传统历法在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生活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

二、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广告的影响

在现代,广告业是一个文化产业,而文化是广告业发展的基础。

现代广告不仅渗透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人类的经济社会、文化社会、乃至政治社会也产生重要的影响;甚至在很大程度上支配着人们的消费观念、消费方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社会价值观。广告文化成为了一种社会文化。广告的传播过程就是一个人们共享社会文化的过程,也是一个社会价值观念不断被传送、强化和公众接受社会文化教化的过程。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个取之不尽的宝藏,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逐渐沉淀下来的最为可贵、理当珍视的东西。在漫长的5000年中华民族文明文化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独有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信仰模式和审美趣味已渐渐深入国人的头脑。成功的广告往往蕴涵深厚的民族文化意蕴,同时也是时代进步文化的一面镜子。因此现代广告创意与传统文化相互促进:

1.传统文化为广告创意带来个性特色;

2.传统文化使广告创意更接近消费者心理;

3.广告创意与传统民族文化相互制约,广告创意必须适应受众不同的民族文化心理。比如,丰田汽车的广告刚好举了一个反面的例子,引起国人抗议与抵制。卢沟桥狮子敬礼和文案极大的刺激了中国民众对那段国仇家恨的记忆。广告创意如果跳出了民族文化这个圈子就有可能不被人们所接受,更严重的是一旦一种广告中的创意元素违背了民族文化,伤害了消费者的民族感情,就会引起消费者的群起而攻之,大大影响了广告的信息传播,削弱广告创意的力度,甚至起到相反的广告效果;因此,广告创意不能忽略民族文化的规约,绝对不可以侵犯一个民族的文化,损害民族的尊严。

三、传统文化在现代广告中的应用

广告创意从商品世界深入到传统文化深厚的土壤中,既为广告灌注积极的文化内涵,又构建了新的价值取向,实施合理的广告策略,这是十分重要的。

广告创意来源于生活,来源于文化。文化同时也会提升广告创意的内涵,为广告产品带来文化附加值。而一个民族的文化因其独特性必然会给广告创意带来独特的个性,从而提升创意的吸引力与认可度。在当今的消费时代,广告产品如何取得竞争力,关键在于其传达的文化价值,塑造的品牌形象是否具有个性,是否区别于同类且被消费者认可的特点,是否能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因而,独具特色的、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可以增加广告创意的力,为广告主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以某系列的地产报纸广告为例,用传统建筑形式作为广告的切入点;结合了中国传统艺术作品中对国画艺术高度,在设计领域创新运用,突出了东方意识形态和完美家居生活品质理念。设计者通过对水墨、书法等中华艺术精粹的准确把握,形成自己那种带有很强东方文化的表现风格,完美地把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糅和到现代设计观念里面。

借鉴中国传统艺术作品的构图技巧,“留白”、“藏境”、“造势”、“造险”,使作品意境深远,回味无穷。“字画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中国画家常借用这两句话强调疏密、虚实的对比,以反对平均对待和现象罗列。好的平面广告招贴要做到既让人“一目了然”,还要让人“一见倾心”,为它所吸引,顾盼之余,留下较深的印象。设计者常用“以少用多”和“由此及彼”的艺术技巧来从生活的某一侧面再现现实。在我国的平面广告设计中,动与静,疏与密,多样统一,宾主呼应,虚实相生,纵横曲直,黑白对比,重叠交错等传统构图法屡见不鲜。此外,远古的铜器纹样、画像石、金石篆刻,特别是中国画,巧妙运用白底的匠心,民间剪纸和蓝花布粗犷豪放的黑白关系,明代木刻插图的疏密聚散都在平面广告设计的构图中得到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