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职业教育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2:15:12

护理职业教育篇1

(一)现代护理人才的角色和功能越来越丰富步入新世纪以来,人们对生命健康变得更加重视,医院的模式在不断的创新和改进中,社会的实际需求也在不断地转型。而且,各个服务领域也在不断地拓展,医疗卫生制度也在不断改革和完善,这些转变和完善也会对护理的含义造成一定的改变。现代护理应该要从功能制转变成整体制,还要从以疾病控制为中心转变成以病人为中心。例如,护士的工作地点将不再仅仅局限于医院,社区、家庭、康复中心、学校等都成了现代护理人员工作的地点。传统的护理是医疗技术职业中的一种,但是现代护理却是为人们健康服务的专业。而且,社会对现代护理人才的需求也开始逐渐向着多层次、高规格和跨学科发展,其功能角色也变得更加丰富。尤其是护理学科的技术和知识也变得综合化和复杂化。现代护理的这些变化都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是护理职业教育需要面临的主要问题。

(二)加强高等护理教育的发展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高等职业教育是其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培养高级技术性应用人才的主要地方。职业教育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看成是一项就业教育,通过职业教育可以让没有工作的人找到工作,让有工作的人喜欢上自己的工作,所以职业教育的覆盖面非常广。随着人力资源战略的提出和医疗体系的发展,护理人才非常紧缺,而且护理人才的就业范围也变得更广。所以对现代护理的职业教育来讲应该要以社会的实际需求来开展实际的教育。首先,在对人才进行培养的过程中,要从岗位的实际需求出发,加强对人才职业能力的培养。其次,高等护理职业教育中,要对办学理念进行不断更新和完善,对办学的内涵建设不断强化,将人才培养和市场需求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建立起完善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最后,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教育,对学生的职业素养、道德和意识进行培养。确保学生能够具备良好的意志品质。让培养出的护理人才成为实用型的护理人才。

(三)提升护理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护理这门学科的实践性和操作性都比较强,护理的实践会对人们的生命健康造成直接影响。现代护理职业教育中,尽量做到对传统的护理教育模式进行创新,设置课程的过程中应该要将现代护理的特点充分展现出来。所以,在实际的教育中不能采用理论知识和实践脱离的模式,这样才能去满足现代护理发展的实际需求。而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务必从技能训练开始,加强对护理的操作技能教学的进行,逐渐树立起应用性和实践性的双重教学观。此外,安排专业课课程内容时,应当注意基础知识和能力培养并重。教学方式的选择也应该要灵活。例如可以选择案例教学法、讨论法、启发、小组讨论、家庭访问、临床指导以及角色扮演等,让学生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来让自身的业务操作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岗位适应能力有效提升。最后,让学生在毕业时能快速的进入到自己工作角色。除此之外,教师也需要通过各种培训和再教育来提升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树立起现代护理的职业教育理念,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护理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

二、结束语

护理职业教育篇2

一、中职护理职业道德背景分析

1.中职护理职业道德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江泽民同志在第一次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指出:“卫生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面临着新的考验。广大卫生工作人员如何自觉地抵制不正之风的侵蚀,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是当前必须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中职护理的经济收入与其他行业相比反差较大。导致他们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方式、职业道德发生了偏差。护士献身护理事业的思想不牢固;护士忠于职守和敬业意识淡薄;护士学习护理业务的气氛不浓。

2.社会发展需要中职护理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新时期历史条件下,公民法律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明显增强,这正促使医学教育理念和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发生深刻的转变,在人文素养、医学知识、临床技能、沟通技能等领域对医学生提出了更高标准与要求。当今不断紧张的医患关系也亟需提高中职护理职业道德的培养。

二、中职护理职业道德教育具体实施路径

对中职护理学生采用全面职业道德培养方案,以学生的“成人、成才、成功”为目标,培养德能兼备现代中职医学生,形成四阶段立体职业道德培养方案,即入学教育阶段;课堂教学阶段;课外活动阶段;社会实践阶段。

1.入学教育阶段

(1)职业生涯规划:让学生们认热爱自己的专业,初步树立职业理想、职业道德。逐步引导学生发掘自我潜能,增强发展的目的性与计划性,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2)主题班会:通过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增强班级凝聚力的有效手段、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使班级成为刻苦学习、互相帮助和良好道德风貌的集体,让学生在共同的学习生活中,逐渐培养、锻炼正确的思想道德观、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坚强的意志品格。

(3)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客观、理性的评价自我,引导学生建立完善的人格,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养成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

2.课堂教学阶段

(1)课程开设:职业道德知识的培养是职业道德品质形成的理论基础。自身具备了扎实的职业道德知识,才能不断提高对职业道德原则、规范等理论的认识,进而提高职业道德行为选择的能力,提高对职业道德价值的认识。所以要加强职业道德培养,应当首先从明确认识开始,可以开设《医学生就业指导》、《生涯规划》、《哲学与人生》等课程。

(2)教学方法:第一,丰富教学形式:根据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灵活采用不同教学形式,如讲授、自学、角色置换、示范、电化教学等,以适应学生不同需求,达到好的教学效果。第二,德育、智育相结合:将职业道德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课程目标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建立以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相结合的高素质人才体系。第三,理论与实践结合:同时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充分体现“校企融通,学做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内涵,注重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及综合素质的培养。

(3)教学过程控制要点:第一,扩充知识要点:更新护理观念;倡导人文关怀,强化以人为本的理念,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勤奋学习,不断提高护理理论、业务水平,精益求精;加强护患沟通,避免引发矛盾;加强法制教育,提高法律意识。第二,明确教学目标:针对护理专业我们主要强调服务意识、人道主义精神、责任感。第三,深化教学内容:为促进理论向道德能力的转化,教学内容中及时提供典型案例,供学生讨论、分析、判断、决策,增强其在模拟情境中运用理论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3.社会实践教学阶段

社会实践阶段是中职护理职业道德实施路径的一个重要环节,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邀请实习基地人员到我校讲座:聘请实习、实践基地的管理人员或行业劳动模范来我校介绍职业道德要求和规范,现场感受和体会职业道德和从业精神的内涵。坚持“学用统一”,摒弃“坐而论道”,学生才能真正有所收获。

(2)派学生出去参观实习:学生到医院、社区、老人服务中心及幼儿园等地参观和实习。注意培养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和以病人为中心的意识。重视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形式和环境变化,使之形象化、具体化、生动化。

(3)假期专项实践活动:到医院见习至少10天,并需填写见习评价表。组织社会调查,主要是学生所在社区人群医疗卫生现状及人们的健康意识调查。通过此活动使学生了解居民需要什么样的卫生服务,明确做好社区卫生服务对提高民众健康水平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小结

总之,对于中职护理职业道德教育要博采众长,形成以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专业教育全过程,以职业道德教育与临床医疗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学生自我道德教育能力为目的,适合我国特点的职业道德培养途径。把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把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结合起来,把课内与课外结合起来,把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把职业道德与技术能力结合起来,统筹兼顾,综合集成。

参考文献:

[1]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一卷)[m].人们出版社,2006年8月版,第604页.

[2]黄始振,潘绍山.新时期军队医院护士职业道德教育初探[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1999年6月第6卷第3期,第225-227页.

护理职业教育篇3

情感是态度的核心,情感的属性和本质都能在态度中表现出来。高职生的情感态度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学习态度、生活态度和职业态度。在高职护理专业的学生中,情感态度现状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1学习态度欠缺端正

由于社会因素和政策因素的影响,高职生在入校时,大部分同学的成绩都较差,学习欠缺自觉性,没有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学习兴趣不大。在课堂上,相当多的一部分同学不会做笔记,听课时各种小动作较多,违纪后也不愿意接受老师的批评。在学习的课目上,学生对不同的学习内容,学习态度有很大差别,注重专业课和基础课,忽视文化课。

1.2缺乏良好的生活习惯

学生的生活习惯较差,没有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团结协作精神较差,欠缺勤劳节约的美德,盲目攀比。

1.3职业认识不够,职业意识不强

学生对护理专业的认识力度不够,了解不够全面。在我校做过的调查中,学生在入校选择专业时,主要参考的是父母的意见,其次考虑的是就业前景。因为自己喜欢而选择护理专业的学生所占比例并不大。学生的职业意识欠缺,在护理实习操作时,表现出对操作规定不熟悉和操作不规范。

2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情感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通过对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情感态度问题的了解,我们应积极采取措施,转变学生的态度。

2.1分析学生学习需求,入学时增强护理专业认识教育

在新生入学后,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学习的需求进行调查分析,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学习基础,调整学习难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逐步树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护生入学后,应增强对护理这门职业的认识。让具有较强职业情感的老师进行护理专业相关职业的介绍,启发引导学生树立对护理专业的正确认识,激发学生对护理事业的热爱。

2.2丰富教学模式,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情感教育,必须借助于一定的教育教学模式。课堂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而成功有效的情感教学使护生的学习活动由消极转变为积极,这就意味着护生专业学习和生活的积极化,它必然对护生的专业学习和职业态度产生积极的影响[1]。运用各种沟通技巧,逐步完善情感教育的各种手段,在护理专业学生情感教育实践中,优化显性课程,开发隐性课程,认知与情感的激发有效结合,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的教学策略。以这一策略指导教学设计,紧紧围绕情感教学和情感培养两个途径,唤起学生对学科的积极情感与主动学习态度,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效果[2];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提升学生的职业认知。

具有高超的护理技术,并不一定是一个好的护士。护理人员不仅仅要有良好的专业技术知识,还需要有足够的人文和社会知识。护理人员在整个医疗体系中的作用日益明显,只有具备了积极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人文修养,才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患者,才能真正意义上理解患者,尊重患者,从而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2.3优化教学环境,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

护理情感教育作为一种思想的接受,其情感限定不能局限于对病人情感的满足,应重视学生自身情感的完善和发展,因为这将直接影响对病人情感的理解和关注[3]。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去培养师生之间的感情,注重加强师生的心灵沟通。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建立了较好的人际交往环境,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只有师生之间建立了一种相容的情绪状态,才能相互理解,相互信任,从而形成教育合力,激发学生对护理专业的热爱。

在教学课程外,也要注意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师自身的言行举止,是一种隐性教育。教师应以爱和尊重为前提,创造美的交流氛围。美育中的情感教育,使人在得到精神上的享受的同时,人性品格也得到进一步陶冶。因此,美育不仅是思想品德教育的有力手段,也是激发和培养健康的道德情感的重要手段[4]。注重教育的各个环节,优化教学环境,培养护理情感,强化专业思想教育,提高对专业作用的认识,利用社会教育因素,实现角色认同,引导学生合理定位,引导学生摆正角色位置,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明确专业与实现自我需要的关系,同时教学中注意高层次需要的培养,把自我需要与护理职业要求联系起来,最终形成与护理事业发展相适应的情感和情感品质。

只要我们善于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以情育情、以情引情、以情换情,就必然会换来学生的激情和热情,也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启发学生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和觉悟水平,极大地提高高职护理专业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吴雅文,姜安丽,李树贞.对护理情感教育与护士职业态度问题的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1999,34(5):296-298.

[2]姜安丽,石琴,金玲.护理学“情感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护理杂志,1996,13(3):38.

[3]吴雅文.护理情感教育现状[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8,17(5):210-211.

[4]杜学勤.谈药学高职教育课程建设的改革[J].中国医药导报,2006,3(31):133.

护理职业教育篇4

关键词护理专业职业道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ki.kjdks.2016.03.034

abstractprofessionalethicseducationisthefocusofmoraleducationvocationalschool,vocationalschoolmoraleducationisneededtoachievetheaimsofeducation,employmentneedsofstudents,butalsotobuildaharmonioussociety.intoday'sdoctor-patientrelationshipisparticularlytensesituation,nursingstudentsprofessionalethicseducationismoreimportant.itpermeatesfromtheprofessionalethicseducationintoclassroomteachingcloselyintegratedwithindustryrequirements,studentsself-educationcapacityandotheraspectsofstrengtheningprofessionalethicseducationviews.inthispaper,theimportanceofhighervocationalcollegenursingstudentsprofessionalethicseducation,thepresentsituationandthespecificembodimentsstarton.

Keywordsnursingprofessional;professionalethics;education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各类职业的人在其职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原则、规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质的总和,其实质就是社会生活对人们的一种职业要求。一定的职业道德规范只适用于从事该职业的人员,只能在被职业的范围内发挥作用。不同行业有不同的职业道德要求。护士职业道德是在一般职业道德基础上根据护理专业的性质、任务,以及岗位对人类所承担的社会义务和责任,是护士用于指导自己言行,调整病人与护士、集体与护士,以及社会与护士之间关系,判断自己和他人在医疗护理、预防保健、护理管理、护理科研等实践过程中行为是非、善恶、荣辱和褒贬的标准。作为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学生,其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与形成,是目前学生必备的素质和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1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1.1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直接影响医疗质量

护理专业学生从在学校学习到医院实习这个整体阶段,是由学生转变为护士的关键时期,他们对护理专业的认识将经历由理性到感性,有理论到实践的转变,对起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有助于管理护理专业学生的全方面成长,从多个角度在心理素质和行为操守方面顺利完成一个职业角色的转变。从树立正确的积极的,成熟稳定的职业价值观和职业态度,进而指导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实践。

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毕业后,主要以医疗卫生行业为主,大多数在县市级以上单位就业。学生毕业之后从事的护士职业,在医务人员中占的比例最大,而且有很大的工作量,涉及面广,较强的专业性。病人从进入医院到治疗好后出院所需的各种治疗大约90%都是由护士配合医生执行完成。护士道德修养的好坏可以直接反映出所在医院的医疗作风。这就要求护理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就要不断强化其职业道德意识。只有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热爱护理工作,端正学习态度,才能提升护理技能,全身心为病人服务,从而提高到医疗质量。

1.2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直接影响医患关系的和谐

现阶段,医患关系尤为紧张。特别是在县市级医院,患者对医务人员不信任;级别高一些的医院,患者对医疗期望值过高,而且要求护士的亲和力。患者在患病就医住院期间,感情比较敏感脆弱,希望能尽快得到治疗,且想得到服务优良的诊治服务。这期间,护士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他们要站在患者的角度,为其着想,充当其家人,态度亲切和蔼、语言充满关爱,使患者能够正确对待病情,积极配合治疗,自觉行动,营造和谐的、融洽的医患关系。

人的生命是宝贵的,医学事业是神圣而崇高的,一旦选择从事医疗事业,就意味着选择了奉献。根据某医院对日常投诉的问题统计后发现:医院的服务问题占80%以上;而对医疗费用、医疗技术等问题,不足总投诉的20%。由此可见,产生医患纠纷的根本原因在于医务人员的服务意识、态度、沟通等方面。为更好地让学生知道胜任工作的前提是良好的职业道德,在校期间,就必须重视对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

2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

在我院,职业道德教育与学生的职业规划作为一门德育课程对学生进行教学。对五年高职的学生,此课程教学多安排在入学第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大多在16岁,授课方式以教师在课堂上讲授为主。

五年高职二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专业基础课程,对于专业学习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有的甚至还不真正了解其专业特点,以后从事的工作性质等。德育教师虽然有较为丰富的职业道德理论知识,但对护理类专业课程体系在认识上尚有欠缺,不如医学专业教师理解医疗服务行业对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因此,德育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有时会令学生反感、厌恶甚至排斥,从而使教学效果大大降低。现阶段,职业道德教育多为课堂教学的模式,即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课本上怎么说,老师就怎么讲,大部分学生,很少亲身实践。而对三年制的大专生,年龄均已18岁,没有专门开设职业道德教育这门课程,在其他护理人文教育中涉及而已。目前在高职院校中职业道德教育课的考核方式主要还是以书面考试为主。一张普通的试卷、一个分数就考核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结果。学生以为只要是考试及格了,就说明其已具有职业道德,就符合作为护士的要求了,却忽视了职业道德教育真正的意义。

3提高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措施

3.1加强职业道德课教师自身素质提高

某些高等职业院校对职业道德教育归在思政部,师资力量较为薄弱,不适应现在的职业道德工作要求。主要体现在:教师队伍不够专业,任课教师中大多由政治课教师兼任;相比专业基础和技术课程的教师,职业道德教师参加实践机会少,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也不多;缺乏对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问题的深入研究。对学时较多的五年高职学生,由于其年龄较小,职业道德课程的单独开设,就是为了加强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而此课程归到思政部,客观上看,职业道德教育仅仅是职业道德课任课教师的职责,其他基础课、专业课教师、行政教辅和管理人员似乎都不在职业道德教育工作者队伍之内。事实上,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不仅是思政老师的职责,更需要其他专业课程教学的紧密配合,更受环境的影响。教师也有职业道德,在学校,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最直观,在给学生讲授职业道德理论的时候,更应通过规范自己的言行,用实际行动告诉学生教师是怎样教书育人,从而让学生也明白自己将来的职业道德,让受教育者从心底接受道德教育。

3.2专业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

专业课教师在其学习期间,到医院实习过,对医务工作有一定的了解,更应参与到职业道德教育中,在平时的授课中,从学生的认识水平出发,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专业课程的兴趣,有针对性地涉入职业道德教育,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在专业技能培训时,严格要求学生在技术上要做到精益求精,科学作风要严谨,爱岗敬业。例如:在训练学生无菌操作时,先要给学生讲明为什么要有无菌操作,操作不当会带来哪些严重的结果,再细致地讲解、示范无菌操作过程,对学生操作严格要求,同时强调在操作中的严谨态度和关爱保护患者的观念,这样在学生进入真正的工作岗位后才能更好地操作,具有责任心。每门课程的性质和内容不相同,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和要求也就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教师根据自己授课内容巧妙安排,紧密结合学生的思想品德状况,使职业道德教育与专业课程学习有机融合在一起,做到从学生入学后的第一课堂到临床实习的整个过程都要渗透职业道德教育。

3.3安排学生到医院见习

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学生最后一年基本都去医院实习。部分人认为职业道德教育在学生进入实习期的时候再与实训结合起来也不迟,笔者认为不然。护理专业的学生一旦进入医院实习,就意味着已经开始护理工作,接触病人,在这之前他们就应该具有护士的职业道德意识。因此,在学生学习职业道德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的同时,安排学生去医院见习,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只有通过努力实践,才能不断提高自身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修养。其次,通过医院见习这种教学模式,高职院校能够更好、更快地更新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医院也可以利用见习,主动向学校提出对未来员工应具备的职业素养的要求。再次,学校还可以邀请护理界的劳动模范走进学校,通过座谈会或开讲座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到医院实际工作中,护士所要具备的素养。还可以组织学生利用假期,走进社区,为居民免费进行简单体检、普及护理知识、为中老年人做健康保健知识讲座。学校给学生提供一些社会实践的平台,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能学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增加其社会阅历,真正体会为人民服务的快乐,提前对护理职业职责有所体会。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不仅是护理专业学生,对所有其他服务行业专业的学生来说,职业道德教育都是一个长时间需要通过其他教学活动来实施的教育过程。只有不断加强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才能为医疗机构提供具有较高职业道德素质的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建松,邵路才,等.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路径[J].高校论坛,2014.9:125.

[2]邓奕,李小英.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培养的研究现状[J].医学信息,2011.10(24):442-443.

[3]罗小华,刘益.加强护理专业学生实习前职业道德培训的重要性[J].学术研究,2014.10:47.

[4]朱徐慧,丁振,等.居民对医学职业道德教育及医患关系评价[J].江苏预防医学,2014.2(25):91-92.

[5]赵润平.论运用活动教学法提升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素养[J].科教文汇,2013.11:88-89.

护理职业教育篇5

【关键词】 素质教育;改革;高职护理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社会对各类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护理人员职业素质直接影响其对待患者和护理工作的态度,影响着护理的质量[1]。高等职业院校要要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为指导,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力争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这要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如何全面提高高职护生的综合素质是摆在护理教育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值得广大教育者关注和探讨。

1 素质教育的概念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在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基础上,以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提高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培养人的健全个性。素质教育要求既重视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又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认识自己的能力[2]。

2 高职护理教育加强素质教育的迫切性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健康”的认识进一步提高,护理工作不仅仅是疾病的护理和预防,而是给于“人”的各方面要求的支持和帮助。对高职护生而言,其服务对象是具有心理活动和各种社会因素的人。要求护生不但具有足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娴熟的专业技能,同时具有崇高的道德情操和敏锐的智慧,健康人格及良好的文化修养[3]。当前的护生素质状态令人担忧,素质教育迫在眉睫。

3 影响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素质的自身因素

3.1 “独生子女”社会化 多数护生是独生子女,从小养尊处优,思想独立具有反叛意识,不善于与他人交往,过于以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缺乏爱心和同情心,缺乏吃苦耐劳,谦虚求实的品德。

3.2 人生价值取向偏移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许多不文明现象严重影响着护生的人生价值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思潮侵袭着学生的思想。伴随效益观念盛行,功利行为增多的现实,护生的人生价值观出现严重偏移。

3.3 缺乏责任感 社会上普遍存在“重医轻护”和“重学历轻能力”的现状,各医院护理人员工作又非常辛苦且收入偏低,使部分护生根本不喜欢或根本不想从事护理工作,只是迫于就业的压力,家长的压力或一张文凭而选择护理专业,而不是热爱护理事业。

4 素质教育模式的改革

4.1 加强素质教育的环境建设

4.1.1 结合专业特点,加强社会实践。组织护生到养老院进行日常的生活护理实践,到社区进行医疗保健知识的宣传,到医院进行临床见习,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到护理工作的平凡与崇高,建立初步的专业兴趣,萌发对护理事业的热爱[4]。

4.1.2营造良好的素质教育氛围。学院开设宣传栏正面宣传护理战线上杰出的人物和事迹,充分利用学生入学,5.12护士节进行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教育,经常举行各种知识竞赛、讲座、演讲比赛,定期举行演唱会,文化艺术节等形式,使校园处处充满艺术氛围,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校园文化的熏陶,提高学生的素质修养。

4.2 加强课程改革,优化教学内容。学院有针对性设置了护理礼仪,护理心理学,护理管理学,人际沟通等课程,同时根据学生的情况,开设了音乐欣赏、文学写作、书法、音乐等选修课程,在专业课课程内容上,打破传统教材的特点,进行跨学科知识的整合、归类,增加疾病预防、健康教育等适合整体护理的内容,构建了护生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利于护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4.3 改革教学方法,发挥专业课教学主渠道作用。素质教育内化,不但在人文学科中进行正面说教,以榜样引导学生,而且特别注意在专业课教学中,学生各种素质的养成。学生素质的养成,不是将素质教育生硬地加到专业课中,而是将素质教育与专业课程融合在一起,浸润在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教学中。

5 护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随着医疗服务纳入消费法,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越来越强,对医疗服务需求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医疗纠纷不断增加。据有关报道,在发生的医疗纠纷中,因护士造成的占38%。为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护生在校期间应开设与护理有关的法律、法规课程,组织学生系统学习,或定期举行与护理有关的法律、法规讲座,不断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是学生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完成护理工作任务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时刻提醒学生在哪些环节存在潜在性的法律问题,如何避免。如:执行医嘱时要认真核对,及时准确执行,医嘱有错误有权拒绝执行,一般不执行口头医嘱或电话医嘱等。要求学生明确护生的法律职责,遇事切不可感情用事,应沉着冷静,严格按护理操作规范行事,按法律法规及院内的规章制度行事,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培养“慎独”精神,清楚自己和患者享有的权利,保护好自己和患者的合法权益,才能在以后的工作后履行好自己的责任,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减少或杜绝护理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何月光.论高职院校护理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中国实用医药,2008,3(19):195-196.

[2]赵然,梁虹.护理专业大学生素质教育方法初探.护士进修杂志,2000,15(7):507-509.

[3]侯化丽.加强护生素质教育培养新型实用人才.中国医药导报,2006,(7):83-.

[4]兰萌.浅析护理高职生的素质教育.继续医学教育,2003,17(4):26-28.

护理职业教育篇6

 

2014年5月底,教育部办公厅公布了首批《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目录涉及14个专业类的95个专业教学标准,其中包括护理专业教学标准。新的护理专业教学标准是开展护理专业教学的基本准则,是明确培养目标和规格、组织实施教学、规范教学管理、加强专业建设、开发教材和学习资源的基本依据。如何在新的专业教学标准背景下促进护理专业教材建设,更好地提升中职护理专业教学效果?本文从一名职业中等教育教材编辑的角度提出了几点增进教材适用性的想法。

 

一、我国中职护理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

 

(一)中职护理学生年龄小、基础差

 

现阶段我国进入中职的学生基本都是初中阶段成绩不理想、未考上高中而“被迫”进入中职护理院校的。这些学生在年龄上普遍偏小,综合素质不高,基础知识教为薄弱,没有掌握好的学习方法,这就使得他们在接受中职护理教育时面临很多困难,难以顺利掌握护理学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以及日常生活中都存在一定问题,例如学习目标不明确,在学习上没动力、不够努力等。这些伴随着动漫和游戏成长起来的中职护理学生对大段大段的文字描述不感兴趣,特别是很多医学专业知识本身就比较复杂,显得比较晦涩乏味,更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二)学校招生人数过多,学生动手操作机会少

 

目前,中职护理学生因职业素养不高、动手能力不足已经面临就业困境,基本只能以护工身份就业,只有少数偏远地区可以护士身份就业,而学校处于经济因素还在大量扩招,如何在大量扩招后配套教学资源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保证学生的操作能力,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至关重要。

 

(三)师资有限,教师主动采用新教学方法有困难

 

近年来,学校扩招导致了中职护理教师大量短缺,教师们满负荷工作,教学质量随之下滑,加上很多教师除了要上好专业课程,还要做班主任,很多时间和精力都放到了学生管理上来,分散了专业教学的精力和时间。另外,护理教师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临床专业,缺乏护理专业训练,课堂重点偏重于临床。有些教师受教育的层次偏低,知识结构有限,使其选用新教学方法时受到材料准备和知识结构方面的限制。

 

据此,有老师提出提高中职护理学生入学门槛的解决办法,认为招收过多资质不佳的学生影响了中职毕业护理人员的水平,也不利于其就业。笔者认为,这种方式未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效率,入学时排名靠后的学生经过兴趣的引导及合理训练完全有可能胜任临床护理工作,并与国家鼓励初中毕业生入读职业类学校的精神不符。

 

二、中等职业教育护理专业教材现状

 

中职护理教材作为中职护理教育重要的依托和载体,联系着教师和学生,中职护理教材适用与否与教学质量密切相关。随着职业教育教材的逐步市场化,各大出版社及民营出版机构纷纷进入中职护理领域争夺市场,仅2014年在编的全国性中职护理教材就有人卫版、科学版、人军版、四军大版、江苏科技版等十余种,省版教材更是不胜枚举。

 

在此背景下,一方面,中职护理教材同质化格外严重,连采用的模块名称都基本一致。例如,科学出版社于2004年率先采用“案例”、“链接”模块穿插于正文,以此带动学生兴趣,至2014年,大批出版社都在使用上述两个模块名称,参编教师在各家出版社做重复性工作,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真正能带动学生兴趣的教材难得一见。一些教材贴着“项目引导”的标签,但均只是提出任务,未能真正做到通过评估、实施的过程层层深入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中等职业教育护理专业教材改解决办法

 

(一)教材编写针对学生年龄特点,深入浅出,多以插图说明问题

 

在文字叙述方式上,深入浅出,充分照顾中职护理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兴趣。适合中职生心理特点,力求生动避免过于冗长晦涩的描述。在表达形式上,充分利用自制插图和漫画形式,直观生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二)在教材内容选择上,突出护理专业特色,以目标为导向.

 

1、淡化相关学科体系的完整性,有效整合不同学科知识.避免沦为临床医学的删减版:护理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我国直到二十世纪80年代才开始本科教育,国内最初的护理教材以临床医学为蓝本,直到现在许多编写中职护理教材的老师还是临床专业系毕业改教护理.由一个平行学科的人员来编写本学科教材,由于视角不同,势必会造成重点偏离的情况,本应是护理学生使用的课本包含过多临床诊断和药物治疗内容.除非由临床专业毕业生教授护理学的情况得到改善,否则很难完全消除上述情况.在信息和资讯高度发达的今天,做到大而全很简单,不断罗列便是,而想要做减法,做到短小精悍,着实不易.若不是对内容透彻了解全盘把握,具备举重若轻的自信,很难贸然删除一段原有教材的内容,尤其对于非护理专业毕业的编写人员更是一种考验。

 

2、减少护理课本中不必要的临床医学内容:其捷径就是对比分析外版优秀教材.通过对相同科目的比对,真正筛选出对于护理临床工作必需和必要的内容,并将其以生动有趣的形式在职业教育教材中呈现.通过对比,能够快速发现国外行之有效的护理教学体系的重点设置,学习其轻松易懂的教材展现方式,经过吸收和借鉴为我所用。

 

(三)使用丰富的教学方法,提升学习兴趣,增进体验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自发地参与教学活动,对于提升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传统教学方法中教师唱“独角戏”,学生被动听课,往往昏昏欲睡,教学效果难以保证,而通过在课堂中采用新颖的互动式教学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调动了学生兴趣。正如西语所说:“tellme,iforget.Showme,iremember.involveme,iunderstand.”即“直接告诉我,我会忘掉;展示给我看,我能记住;让我参与,我才真正理解”。

 

护理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案例教学、项目引领式教学、情景模拟式教学、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在护理教学中学生人数过多的情况下,以较低的成本为学生提供亲身参与的机会,提升学生兴趣。

 

1、项目引领式教学

 

由于需要学生和老师进行大量的准备工作,耗时较多,开展过为频繁会给教学安排增加难度。因此,开展项目教学的频率应合理控制,以一个学期1次~3次为宜;应尽可能开发综合性的项目学习内容,实现相关课程知识的综合运用。遵循以任务为导向,紧跟临床护理发展动向的原则,进行综合性课程内容设计,将传统按临床学科划分的护理知识体系和相关操作整合为按患者就诊的实际工作流程所涉及的知识体系,将护理程序的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环节所涉及的知识点整合到临床案例中实施教学。

 

结合中职护理学生的实际情况,遵循由易到难的顺序来进行课程项目设计,用具有代表性的几个项目展现的核心教学内容。每个项目的内容按照病人就诊的流程组织,采用护理程序的方法精心设计教学项目。将来源于临床的真实护理案例根据需要进行改造,以项目或任务为依托,精心打造临床工作情景,将理论和实践两部分有机结合起来。在设计项目时从单项训练到多项目训练,再到综合项目训练,循序渐进,逐渐增加难度,逐步贴近临床工作实际。学生在项目或任务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积累经验。

 

2、情景模拟式教学

 

步骤通常为先以临床案例导入,教师指导学生查找资料、学生小组讨论、分组汇报及教师引导下课堂讨论、教师点评、临床见习、教师答疑并和总结,以提高临床护理教学效果。

 

3、仿真模拟式教学

 

如针对接诊、健康评估、抢救配合、术前准备四方面设计四个场景,每种场景重点训练其中一种能力,同时每个情景又设计相应生命体征变化和护患对话,使学生对急症的综合护理能力全面提高。如广州卫生学校针对休克病人的护理设计了肠鸣音变化、脉搏变化、尿量变化等特有体征,并在营造真实场景方面强调真实的护理记录、真实的角色分工、真实的场景设备,并对疾病的治疗与护理设计好转和恶化两种结局,让学生切实体会护理程序的动态过程。

护理职业教育篇7

关键词:护理教育;美国;访问;护理学生;职业能力

随着我国护理专业毕业生参加国际交流,到国外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人不断增加,湖州师范学院在探索培养能开展护理国际交流和国际竞争的护理人才方面做了有益尝试,与英国兰开夏大学健康学院和美国明尼阿波利斯社区与技术学院开展了联合办学和定期互访活动。本院与美国明尼阿波利斯技术学院(minneapolisCommunity&techinicalcollegemCtC)建立了师生定期互访机制。2006年至今已组织5次中美护理师生互访学术交流及培训活动,每次活动为期1个月左右。通过学习交流,师生们加深了对美国护理教育理念的了解。

一、美国护理教育模式简析

1 培养目标:注重职业素养的培养

在美国,不同护理院校教学理念和理论模式根据学校资源状况,有一定的差异,但在学生的培养目标上均注重对其跨文化和在高新技术条件下的护理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按培养要求护理专业毕业时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具体体现在基本知识、价值观和专业行为等方面的培养。要求毕业生在临床实践中具备评判性思维能力、独立解决专业问题和决策的能力、交流沟通的能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资源的能力、自我管理学习和发展的能力。护理专业培养目标强调沟通技巧、护理伦理、预防保健、专业角色适应,注重专业能力培养。

2 课程设置:关注学生专业发展

美国护理课程设置形式不一,政府、各州教育部门只对护理教育计划、课程设置等做出原则性规定,具体内容、指标则由各校根据护理职业观念和职业特征和自己的办学宗旨、专业行为能力和概念框架自行制定,并可随时调整修正。这种灵活性给各校以很大办学的自主性和发展专业特色的创造、想象空间,便于护理教育对社会重大医学科技进步、经济变革、文化发展做出迅速反应,保证教育的社会适应性和协调性。课程设置时比较重视社会系统中专业护士的终末行为和价值观教育,以帮助学生毕业后更好地面对各种复杂的工作问题。

3 互动教学: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美国教师在教学方式上各有特色,具体形式取决于课堂的性质和教师风格,课堂教学注重师生的互动。互动形式多样,如:学生提问、教师回答,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之间互相讨论、进行案例分析、开展游戏合作等。许多美国教师十分注意以学生为中心来组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健全的人格和独立的思维能力,注重学习方法的掌握和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潜能,注重因材施教和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为每个学生提供发展机会,根据学生的个人差异,鼓励和引导学生按照自身特点全面发展。

4 教学手段:充分运用网络资源

美国的护理教育十分重视利用计算机媒体资源来强化护理教学:通过网络教学、计算机综合训练系统教学和教师在线互动教学等辅助完成理论教学和技能-培训。特别是在线互动教学,极大地方便了教学工作的深入开展,提高了教学效率。教师可以很容易地通过网络获取选课学生的基本信息,并通过个人主页向学生提供与课程相关的背景材料、教学进度、教学内容、讲义、参考书目以及学习要求,布置作业和答疑。通过网络检查学生的学习进度,安排考试、批改作业、回答学生提问、进行个别辅导等等。

5 考核:重视应用能力评价

美国护理院校在考核方面重视应用能力评价,通常一门课程在一个学期中要进行2―3次考核,考核由教师根据既定的教学进程和要求自行组织。考试题量不大,但特点鲜明,有较强的灵活性、综合性和实用性,考题中死记硬背的内容很少,一般会涉及到一定数量的应用题目,需要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和技能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考核方式也多种多样,有论文形式、口试与笔试相结合的形式,也有结合学生平时课堂讨论表现打分的形式等。论文考核别重视学生提出独立见解的内容,口试则注重学生在学习中有创新性的见解。无论采取哪种考核方式,都突出了对学生能力的评价。

二、美国护理教育对我国护理人才职业能力培养的启示

随着人口结构和质量的变化、全球化趋势和高新技术的临床应用,导致护理实践复杂性日趋增加,我国护理职业教育要应对这一挑战,顺应世界护理教育发展的总趋势,与国际护理教育理念相接轨,与国内医院和社会社区服务急需发展需求为教学改革切入点,全面修改和论证我国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以“突出护理人文、强化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为特色的素质教学模式,注重护生职业能力全程化教育,使我们培养的护理人才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

1 调整课程结构,突出护理专业特色

改革传统的以医学课程为基本模式,调整缺乏人文学科知识的课程结构,根据护理人才培养目标,重新论证和修订课程体系。确立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主体的现代教学观,实现学生核心能力发展目标。确定每项核心能力培养所需的核心知识设置课程,改革教学的内容。以护理实际工作所需求的能力为导向,拓宽基础,淡化学科,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专业系统知识和核心能力培养为中心的课程观。凸显护理的专业内容和特色,以培养知识能力型的护理人才。

2 优化教学方法,促进学生主体能力发展

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减少说教式(灌输式)教学,留出时间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不仅要面对知识,而且要面对“人”;不仅要关注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习能力。提倡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老师要为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创建和谐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参与程度,保证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全方位参与。通过全体学生参与教学加深他们对学习价值的认识,使其从思想意识、情感、个性、精神境界方面得到升华,潜能得到激发,学习品质得到提高。

3 建立网络教学平台,增强应用计算机的能力

建立网络教学平台,将主要课程除课堂教学外辅以网上教学,将护理主干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目标、典型病例以及练习题集上网。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课堂外的时间是无限的,可让学生自学复习的时间在网上进行,一方面在网上学习知识,另一方面也锻炼了其运用计算机的能力。也可通过计算机综合训练教学软件系统或网络版课件进行实践教学。通过现代教学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知识传递质量,增强课堂练习密度等,提高教学效能。

4 改革实践教学,强化职业核心能力培养

实验教学环节是护理人才全面掌握和深入融汇知识、训练科学思维和培养核心能力的重要环节,我们

应以“护理核心能力”培养为主线,建立“学校实训+社区实践+医院实习”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新体系。通过“学校―社区―医院”交叉渗透,全程化培养实践能力。注重学生护理职业素质和职业情感培养,提倡护生早期接触临床、早期接触社区、早期接触社会实践、早期感受医院和社区,体验护士角色和病人角色,理解护士职业的价值和情感,学习人际交流沟通技巧,基本的生活护理技术,使学生能够持续获得本专业的职业技能、职业能力,增加学生对护理职业的感性认识,同时,促进理论知识及临床实践技能的有机融合,实现知识的内化。

5 完善考评体系,突出岗位能力评价

(1)理论教学评价,建立发展性教学评价体系。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进行评价,注重评价内容的全面性,评价方式的多元性,评价对象的全员性,构建完善评价体系。在评价时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成绩,还要关注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将考试改革为理论+实践操作+综合能力+创新设计能力的几个部分进行评估,对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进行全面评价。如知识技能评价中,应评价学生理论知识在实践技能中的应用和综合,看其能否将掌握的课程知识应用到操作技术当中,有关技能是否得到了有效的训练和提高;情感态度的评价中,应评价学生自学能力、探究知识能力、信息资料搜集处理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创新能力等,看这些能力是否得到相应的发展提高。

(2)临床实践评价,建立临床、院校合作的评价体系。充分发挥附属医院在护理人才培养中的作用,请医院的带教老师对不同阶段临床实践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评价。早期见习注重沟通能力及人文关怀评价,能够将课堂讲授的沟通交流及人文关怀知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临床见习注重自我认知角色转换评价,使学生通过临床实践尽快适应职业角色转换,建立工作责任感。毕业实习注重专业能力及临床思维评价,加强学生临床操作技能、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决策力,最大限度地使学生所学的知识与临床接轨,实现无缝对接。

护理职业教育篇8

不论从事任何一门职业,对于其从业者而言,职业礼仪都是应该首先学习和掌握的内容,对护生而言职业礼仪的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

先入为主的职业礼仪教育

一般教材会将这部分内容融合在护理学基础课程的第一、二章节中讲解,有一些学院会在入学后对新生进行专门的职业礼仪教育。按照“先入为主”的理念,在护生入学或者刚刚接触专业课程之初,通过护理前辈的现场讲解、观看录像等影视资料或者组织隆重而庄严的护士授帽等活动,帮助和引导护生对其将来所从事的职业有一个正确的、全面的了解,充分调动护生的学习积极性,不仅有助于护生的学习,更有助于其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案例教学中潜移默化的职业教育

在案例教学中,恰当的案例不仅有助于护生学习专业知识技能,还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对护生进行正面的职业教育。护理学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会运用到很多实际案例,在选择案例教学时不仅要考虑到教学内容的需要,更要考虑到职业教育的需要。加强护生同情心的培养和训练,激发护生的爱心和责任心,可以在选择案例时适当添加一些关于患者家庭、经济等方面的内容。例如输血反应的案例:患者男,37岁,2小时前因车祸致内脏大出血而欲行急诊手术治疗。进手术室前,护士遵医嘱迅速为患者进行输血治疗,当输入10分钟后,患者感到头部胀痛,并出现恶心、呕吐、腰背部剧痛。请问患者可能出现了什么反应?可能原因是什么?如何抢救?可以适当增加以下内容:“患者离异,独自抚养一个6岁女儿,3年前下岗,做临时工维持生活”,这些内容能够促使护生对患者产生同情,在这样的情感基础上进行知识技能的学习,不仅能增加护生学习的动力、职业的自豪感,更能培养和锻炼护生的爱心和责任心。

根据不同章节的内容,选择不同的案例,适当增加与职业素质相关的内容,对护生的职业教育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情景模拟练习中强化护生的职业教育

护理职业要求护生在给患者提供护理服务的同时,不仅要具有高质量、高水平的护理操作技术;更要注意言行举止的规范,符合护士的职业要求。因此,在模拟情景练习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对护生的操作技能进行指导纠正,更应该重视对护生在言行举止等方面的职业素质教育。比如:护士用语要求做到规范、有礼貌、有情感,要注意为患者的隐私保密。在模拟情景练习中,教师应适时地提醒护生在其言行举止方面要符合护士的职业要求,使护生的职业素质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强化。例如:操作前要对患者做核对、解释;操作过程中要指导患者正确配合,鼓励和安抚患者;操作后要嘱咐患者并及时感谢患者的配合。只有通过模拟情景练习,让护生循序渐进地进行练习,不断强化,才能习惯成自然,进入临床后才会真正把自己的知识体现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考核内容中增加职业素质考核项目,引导护生将职业素质内化为自身的综合素质

护士职业素质是一名合格护士所必须具备的,在护理学基础课程中不仅要进行理论考核,更要重视理论联系实践,在护理实践中真正体现出一名护士应该具有的职业素质。因此,在护理理论考核中应该有相关的职业素质考核内容。比如:慎独的概念、护士的职责、护理用语的要求、护理工作的内涵、护理理念、护士的行为规范等内容。在护理实践考核中,也应该有相关的职业素质考核内容。比如:仪表、着装要符合护理职业要求;操作前、中、后要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在整个操作过程中要体现出对患者的关心;要有爱伤观念;要有慎独的职业素质等。通过考核,引导学生强化练习,将护士职业素质内化为自身的综合素质,以增强护生在应聘过程中的竞争能力。

增加见习时间,让护生尽早接触临床,增强护生的职业责任感和自豪感

在护理学基础的教学过程中,增加见习时间,让护生尽早接触临床,接触患者,真正体会作为一名合格的护士应该具有的综合素质。这样不仅能从内在激发护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够让护生真正感受到作为一名护士的责任感和自豪感。比如:在讲解门诊、急诊的设置布局,出入院护理,病区的设置布局,供应室、抢救室设置与管理等内容时,可以安排护生去医院相关科室见习,能让护生对自己的职业环境和职业内容有更感性的、更全面的认识,亲身感受更能增强其职业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护理职业教育篇9

【关键词】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就业压力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步入了大众化阶段,各大中专院校的医学教育业在不断扩招。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大环境下,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心理困惑与心理压力。高职毕业生就业前的心理是错综复杂的,经过大学学习,他们在综合素质、专业技能等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都希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展身手,但是就业环境往往会给学生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和挫败感,学生的就业观受到影响,同时也会困扰着学生的心理健康。

一、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就业前心理压力

首先,高职毕业生就业压力大。高职毕业生不再是昔日的“天之骄子”,而早已是明日黄花。虽然部分地区对于高职护理专业的人才需求较大,但是护理专业毕业生仍然是面临着较大的就业压力。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他们觉得前途不够明朗。部分学生受传统择业观念以及家庭观念的影响,仍然执意非进入三甲医院不可,及时竞争很激烈,他们依旧坚持不切实际的择业信念。基层的医疗组织缺乏专业的护理人才,但是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不愿意到基层就业,学生的就业理想与就业现实之间存在较大的矛盾,毕业生就业失落感和挫败感较强。

其次,在巨大的就业压力下,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容易产生不安和焦虑的情绪,甚至还容易自我否定,缺乏勇气和信心。随着毕业生的不断增多,竞争越来越白日化。加上很多高校本科护理专业也在扩招,本科护理专业毕业生要比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毕业生的知识面更广阔,知识积累更深厚,综合素质更强,技能操作更熟练,所以较好的医院都会优先选择那些护理本科毕业生。在这样的情况下,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毕业生更容易不安和焦虑。

再次,受各种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很多学生都可以通过非正常渠道获得相对较好的工作,部分学生就会产生不公平感,就业信心崩溃,心理压力加大。加上很多用人单位过分强调学历、外貌、关系等因素,而毕业生又对就业期望值较高,结果导致学生自我设限,影响了就业进度。调查显示,部分护理专业的学生对于个人发展空间、收入、以及规模和发展空间等都有不同程度的要求,不愿意到基层工作,结果造成了空岗失编和失业共存的现象,宁可失业,也不愿意去基层。

面对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心理困惑以及面临的心理压力,高职院校应该注重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心理干预和心理帮扶工作,环节毕业生心理压力,提高毕业生心理承受强度,帮助毕业生顺利实现就业,达成社会、学校、毕业生三赢的局面。

二、采取有效措施,缓解毕业生就业前的心理压力

首先,高职院校应该明确医学护理专业的办学定位,打造专业优势,提高毕业生的综合实力。明确办学定位,进行有针对性的自我培养和教育,创新医院教育方法,使毕业生在就业环境中处于自身知识和技能的制高点,这样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才能够掌握就业的主动权。学校应该开设职业规划教育课程,让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有个明确的规划,帮助学生选择职业,提前为职业发展做好相关准备。高职院校学生自身应该努力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扩大知识面,熟练所学的医学及相关知识,完善自身专业知识体系,为日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在三年的学习期间,学生应该明确自身定位,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培养自己的组织领导能力和人际关系协调能力。毕业之前,学生应该能够对自身素质做出一个客观的评价,明确自身优势,发现自身弱点,悦纳自我,使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能够统一起来,减少心理激源的产生。

其次,高职院校应该注重提高工作实效,强化毕业生就业之前的心理健康教育。毕业班辅导员负责毕业生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排查,及时发现毕业生的心理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帮扶活动,缓解毕业生面临的各种压力,搭建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宣泄心理压力的机制,使其能够及时、有效地宣泄心理困惑。职业院校还应该注意加强对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进行择业价值观教育。很多职业院校的就业指导都是泛泛而谈,缺乏科学性和使用价值,对于择业心理的指导也是形同虚设,解决不了毕业生择业的心理问题。当前形式下,职业院校应该引导毕业生适应市场需求和社会需要进行择业,找准个人与社会需求的结合点。帮助学生分析就业行情,教育他们把眼光放长远一点,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尽快实现就业。加强职业院校护理专业毕业生的风险精神教育也势在必行,护士一直被人们称为白衣天使,这是一份奉献型的工作,在当前我国西部地区和基层欠发达地区,专业的护理人才短缺,护理专业毕业生也应该把奉献基层作为其择业的一个重要方向。

再次,扩充就业信息来源,帮助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学生顺利就业。学生就业需要社会、学校、家庭以及学生个人的共同努力,通过招聘会、网络招聘等各种形式让学生获得就业信息,主动和医疗结构联系,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渠道。社会方面应该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就业氛围,使学生能够在公平、公正、公开的环境下寻找就业途径。进一步提高护理从业人员的收入待遇,提升护理人员的社会地位,拓宽护理人员的发展空间,提高对基层医疗机构从业人员的扶持力度,吸引护理专业学生就业。

学生除了能够进行自我评价以外,还应该学会自我调适。当就业过程中遇到困难,能够不气馁、不放弃,为自己排解心理困扰,能够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始终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到求职过程中来,不沮丧、不自卑,积极努力获得相关就业信息,为自己赢得更好的就业机会。

参考文献

[1]李丹.浅谈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J].出国与就业,2010(13).

护理职业教育篇10

护理教育中职业素质培养效果的调查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教育中职业素质强化训练对护理专业学生临床实习效果的影响。方法:将400名护理专业大专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200名)和对照组(200名),对两组人员和100名带教老师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护理学生职业素质的调查。结果:参加职业素质强化训练的实验组学生的职业素质明显高于未进行职业培训的对照组。实验组学生自评满意率及带教人员对两组学生能力的评价均达到80%以上,而对照组自评及他评满意率均比实验组低,两组各项职业素质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实习后两组职业素质比较

实验组学生在护理教育接受专门的职业素质培养后,职业素质各项指标均有大幅度的提高,实验组各个观察项的自评满意度[满意率(%)=很好(%)+较好(%)]均达到80%以上。两组学生实习的职业素质在实习结束后各项指标均有所增强,经χ2检验显示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各项职业素质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