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护理问题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2:16:05

基础护理问题篇1

   任何一次课程改革,都存在着一个共性的问题,即各学科教师都认为自己担任的科目重要,要求增加学时,造成各个学科课时比例分配不合理。所以制定现代化的新型课程体系,如何科学合理分配学时,应作为一条重要原则。按照每门学科对人才培养目标所起的独特作用,来合理的进行学时分配。我校三年制专科护理专业的基础医学课程占总学时的21.1%,对于学时的分配,是基础医学教学中最有争议的一个问题。学科不同的教师他们的观点不一样。基础医学的教师认为应增加基础医学学时。护理专业的临床医学教师认为应维持现状。但是我校受调查66%的06级学生(121人)认为基础医学学时需要增加。我校成人教育学生(在职医院护理工作者)104人,61%的人认为:基础医学课程内容太多,难学而意义不大。

   2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使用教材的问题

   护理专业在过去使用的是“供医学、护理、口腔等专业使用”字样的书籍,目前选择的教材范围缩小,但护理专业开设的7门课程中5门基础医学课程选用的教科书是供临床医学专业使用的。护理学需要改编现有的基础医学教材,使其更适用于护理专业,以避免医学模式阻碍护理专业的发展。我校已意识到了没有护理专业的基础医学教材所出现的问题,于是发现一些较大的书店的医学专柜,都有各式各样的供护理专业使用的基础医学书籍,但真的选用时还得谨慎抉择。因此,目前还没有做出新的行动。

   3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教师的问题

   我校护理教育的基础医学老师几乎都受过医学教育,他们既教授护理专业的学生也教授其他医学专业的学生,甚至不同专业在同一课堂讲课,我们了解到只有协和医学院和复旦大学等少数学校的护理学院才有专门给护理学生上基础医学课的教师。虽然绝大多数教师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具有深厚的知识功底,但是将护理专业学生基础医学知识与护理实践相联系差距较大,使学生的学习与实践相脱节。

   4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的其他问题

   4.1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在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后,少数院校基础医学的教学模式由单一的分科课程向综合课程转变。在此期间,有的学校按系统讲课,但是,在同一系统频繁更换不同教研室的教师,使得学生既要被动接受老师讲授的内容,在书本上跳来跳去,又要被迫习惯于不同面孔和不同教学风格的老师,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均不能很好体现,而且这种教学方法也主要限于七年制以上,教学效果也有待时间认定。更何况高职高专缺乏人力、物力等支持,学生层次、学制也受到一定制约,教师授课仍然是“自由发挥”。

   4.2授课内容缺乏指导的问题在护理专业领域没有对于基础医学所要教的内容质量、难易程度进行指导。教师们认为正是基于教学的广度和深度缺少指导,对于教学内容的深浅难以把握。他们只有根据自己的对护理专业课程教学的实践、理解来选择课程内容,实际上应根据学生在临床上需要来确定教学内容。

基础护理问题篇2

我国高等护理目前快速发展使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高职院校发展太过迅速使高等护理专业学生也迅速增加,学生人数的增加使得学生的水平也是有高有低。因此传统的教育采用一成不变的讲课方法,没有因人而异的针对性,因此并不能使所有学生都可以很好的掌握知识要点。从而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这是教学模式不能随着发展而革新的问题;其次是学生学习自主性不强,偏于被动的接受知识。缺乏想象力创造性和探索精神,不能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即使存在问题也不能及时的解决。

2如何使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在高等教育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2.1教师应具备更高的素质水平

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中,教师更应该具有高的素质水平。与传统的老师单纯讲授知识不同,学生在提出问题的同时,需要老师的指导,并提出相关的该如何解决问题,以哪方面为切入点的指导意见。从而对于专业知识水平和适当引导的要求更高。学生的问题可能有的需要很高的专业水平的教师才可以指导解答。因此,高护教师应具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2.2在实践中发现问题

高等护理教育离不开临床实践,实践不仅能锻炼学生的临床应变能力和实战能力,并且是提出高质量有价值问题的良好途径。在实践中发现的问题才更加真实合理,值得去解决,没有实践,就很难遇到问题。这样的学习必然会造成被动局面。因此应多鼓励学生参加临床实践,提供给他们能参与的机会。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动手的过程中更要多动脑,善于发现问题,并大胆提出。

2.3注重团队合作

问题的发现需要解决,解决问题才是关键。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当枪匹马的战斗成效必定是不显著的。要提高学习效率,就要有团队合作意识。因此,应当多鼓励学生根据问题兴趣方向结成小组,合作讨论研究解决问题。小组合作不仅可以提高解决问题的速度,还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开阔视野,拓展思路。一举两得。例如,在研究老年人脑梗塞后遗症的护理问题时,学生便可以分小组来讨论如何护理才能使病人更加舒适,是否可以通过护理来使病人后遗症减轻,病情有所好转。这样的讨论也可以带出更多新的有价值的问题。这显然是一个人无法做到的。

3结语

基础护理问题篇3

关键词:基础护理;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

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临床可见不同程度的贫血,出血,感染,发热及肝脾淋巴结肿大和骨骼疼痛。化疗是治疗白血病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化疗后患者出现骨髓抑制,血三系减少,患者易出现口腔,肛周粘膜感染,肺部感染,因此做好此类患者基础护理显得尤为重要。从2014年2月~2015年2月,对我科白血病患者基础护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并提出相应对策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科从2014年2月~2015年2月随机选择白血病患者220例,男98例女122例,年龄17~65岁,平均年龄35岁学历,本科46例,专科92例,中专42例,中专及以下40例,所选患者均能准确清楚表达自己意见和感受。调查他们基础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护理对策,在实施护理对策后重新选择患者220例进行调查,实施护理对策前后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根据《基础护理学》高等专科教材及分级护理制度设计的基础护理评分标准,护理部组织现场检查评价,比较实施前后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患者满意度,见表1。

2结果

实施新护理对策前满意率和基护合格率分别为66.4%和64.8%实施新护理对策后,满意率和基护合格率分别为95%和96.3%。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

3讨论

3.1原因分析

3.1.1患者认识不足患者觉得基础护理是生活护理的一部分,依赖于陪护和护工去完成,基础护理按物价标准要收取一定费用,患者觉得没必要甚至浪费。患者不配合甚至拒绝基础护理。而陪护和护工难以达到护理质量要求,比如口腔护理根据pH值药物的选择,清洁度,肛周护理pp粉浓度,坐浴时间,创面干燥,防褥护理按压的手法,力度,骨骼隆突处皮肤,受压皮肤的保护等。

3.1.2护理评估不到位患者进院时口腔肛周粘膜皮肤完整,觉得没什么大碍,放松警惕。化疗时患者进食量少,抵抗力下降,对患者基础护理未进行相应干预,化疗后几天患者进入骨髓抑制期,如果还不注意保护隔离患者很容易出现感染,而且一旦出现感染灶加之患者抵抗力差,会加速感染,甚至难以控制。所以及时评估,提前干预做好基础护理并落实到位是预防感染的关键。

3.1.3护理人员配置不足,工作强度大实施优质护理,责任制护理以来,责任护士对分管床位的患者从入院到出院所有事项如治疗,评估,护理,检查,宣教等,专人护理,责任到人,护士工作繁忙,现在医疗环境紧张,举证倒置使临床护理文书书写更多更繁琐,使护士从事基础护理的时间锐减。

3.1.4护士积极性不高现在从事护理行业的护士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备受父母宠爱,对吃苦耐劳,没有深刻体会,加上学历较高,觉得基础护理脏,累,从事基础护理主动性低。领导不够重视,对基础护理落实没有相应奖惩,热情度不高。

3.2对策

3.2.1加强宣教向患者讲解基础护理的重要性,发生感染的严重性,对比经济效益,耐心疏导,取得患者配合。加强医护患沟通,使基础护理工作落到实处。

3.2.2提高护士工作热情发扬南丁格尔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设身处地为患者解决一些问题,尽量使患者舒适。高年资护士要树立榜样,起带动作用。取得医生,领导支持,基础护理与奖金直接挂钩,提高护士待遇,调动大家积极性。

3.2.3科学合理排班实行分组排班,2人一组管16张床位,由高年资带低年资护士,低年资护士参与基础护理如饮食,床单位,导管,皮肤,指甲,胡须口腔,肛周粘膜护理。接待新患者,生命体征监测等日常护理工作,高年资护士负责处理医嘱,治疗,观察病情,难度较大的护理操作,检查护理质量落实。如晚班工作忙,基础护理多,排帮班协助,提高护士与床位比。

3.2.4提高护士专业水平,规范操作流程努力提升自身专业水平,借鉴好的护理方法,群策群力,发挥头脑风暴,制定合理可行,规范的作业流程,并对全科护士进行基础护理技能培训,制定基础护理评价标准。

4结论

我科白血病患者实施新的护理对策前由于基础护理评估和落实不到位,领导不重视,监管力度不够,白血病患者发生感染率持续增高,患者苦不堪言,对患者身心打击巨大。实施新的基础护理质量评价后,狠抓患者基础护理质量落实,优质护理实施情况,合理排班。及时评估,提早干预,加强医护患沟通,患者感染率急剧下降,有效提高了护理质量,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对护理工作多了份理解和信任,提高了基础护理依从性[1-3]。

参考文献:

[1]邬群丽,章菊琴,候冬娇.pDCa循环法在产科基础护理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12,7.

基础护理问题篇4

关键字:水利工程;基础设施;问题;建议措施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建设也在加快步伐,而水利工程则是建设的基础,是关乎城市化进程的基础建设之一。对水利工程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水利工程的效益发挥以及工程的正常运行。因此,加强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确保已建工程安全并处在最佳工作状态,发挥、挖掘工程的潜力,更应放在工作的首要位置。实践表明,一个工程即使有缺陷,如果针对具体问题,采取有效措施管好、用好,并在运用过程中不断加以改善,仍然可以发挥很大作用;反之,一个较好的水利工程,如果管理不善,不断损坏,也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二、水利基础设施管理和养护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水利工程基础设施薄弱

修建于20世纪60年代前后的水利工程,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一些水库工程不同程度地出现渗漏、软基、涵管断裂、堵塞及白蚁危害现象。这些病险水库有的需降低水位运行,严重影响其效益的发挥;有的水库带病运行,对下游人民生命财产构成严重威胁,一旦失事,将会造成惨重损失;一些堤防工程存在着堤顶高程偏低、堤身断面单薄、土质差、堤身堤基渗漏严重等问题,加之防汛备料不足,致使洪水期间不少堤段产生管涌等渗透破坏,甚至有溃堤的危险。

(二)重建轻管导致工程效益降低

由于缺乏维修资金,致使很多水利工程年久失修,特别是不少病险水库工程没能得到及时除险加固,工程效益锐减。多年来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只重视枢纽工程的建设,而忽视了配套工程,致使受益范围缩小,影响了灌溉效益的正常发挥。一些水库忽视了对渠系配套的建设和管理,造成渠道淤积,每到放水季节,渠水白白流失。由于水利工程缺乏管理,使原有的机械设备部分丢失,带病运行。一些水利工程的排涝站、电灌站平时无人管理,导致变压器、输电线路等被盗,加之设备缺乏必要的维修,每到防汛抗旱季节,机器不能运转或带病运行,

形成极大的安全隐患。

(三)工程管理机构不健全

一些水利工程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人员素质较差,造成了在执法过程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如一些小型水库管理人员文化水平低,变动频繁,缺乏水库管理经验,造成工程管理不善,财务管理混乱。更有一些水库无管理机构,无专管人员,导致水利工程毁损严重,乱扒、乱挖现象时有发生。

三、对水利基础设施管理中常见问题的主要措施及对策

(一)大力加强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及深化水管单位管理体改革

要按照《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的要求,详细认真编制《瑞安市

水利工程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力求方案可操作性和科学性,理顺管理体制,激活运行机制。同时,建议市政府及早对上报方案审定批复,以便水管单位改制有章可循,并制订《瑞安市小型农村水利工程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用于农村实践指导,努力实现农村水利工程良性运行及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

(二)强化对水利工程管理的认识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认真管好水利工程是管理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首先,各管理单位必须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做到有管理房屋、有办公设备、有规章制度、有经济实体和相对稳定的管理人员。

其次,要加强财务监管工作,管理单位必须有财务自,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同时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定期对财务管理进行审计,对违反财务纪律、连年亏损的水管单位负责人予以清退。力求建立一支政治坚定、作风过硬、业务精通、高素质的干部职工队伍。

(三)规范水利工程管理和管理养护关系

根据现有出版的《水利工程维收养护定额标准》、《水利工程管理养护经费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对本市水利工程的管护进行专业化、规范化和现代化统筹核算,管理和维收养护两者之间实现合同制管理,市场化运作,初步建立明确管理制度和良性循环的运行机制。

(四)调度运行

水库在除险加固工程完工后.防洪库容增加.水库的削峰和滞洪能力增强。防洪标准大大提高,只有对原来的调度运行方案进行优化.提高水库洪水调度水平,才能充分发挥水库的防洪、生态作用

如今水库群优化调度已经成为水资源规划管理的热点方向。水管单位应

该加大对水库及流域的洪水调度工作的科研力度.建立比较完整的流域模型.以水文遥测数据库和预报调度数据库为基础.着力研究串连水库的联合调度和并联水库的错峰调度.特别是纵向串联梯级水库优化调度和横向水库群与下游洼淀联合调度两个方面的问题.为水库优化调度、联合调度以及水资源利用调度提供科学依据

(五)经营管理

除险加固完工后.工程面貌大为改观.水管单位要加强对多种经营工作的

研究.围绕水利行业的特点、治水思路的调整和经济发展的趋势调整优化多种经营结构,改进多种经营增长方式。

一是开发水利风景资源.发展水利旅游业。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

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将成为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的消费热点除险加固工程在消除水库大坝安全隐患、保障大坝安全运行的基础上.还结合周边人文、地理环境进行了景观设计。水管单位应该抓住机遇.依托水利行业拥有的大量水利工程所形成的风景资源优势.加快部级和省级水利风景区的建设.做好水利旅游规划.大力发展水利旅游业

二是依托行业优势.发展水利渔业和种植业。水利工程具有丰富的水域资

源和土地资源.发展水利渔业和种植业具有天然优势发展水利渔业.是水库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重要体现.在维持水库生态系统健康和水质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水管单位增加经济收入的有效途径:发展生态种植业.可以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六)除险加固应与综合利用相结合

由于修建时客观条件的制约,病险水库普遍存在着防汛调度系统、防汛通路及防汛物资仓库等管理设施难以满足要求的问题。规划除险加固的问题时,应考虑增设防汛指挥系统及人坝监测系统等先进的管理设施.对小能满足需螫的管理设施产以改造.加大力度对水库除险加固后的管理和维修.不能忽视建后的管理麻痹思想,自然灾害和人为损坏致使除险加固后的工程存在隐患.应该指派水

利争业人员进行除险加固后的管理,出现问题随时解决。

成立一支专业管护队伍,负责全市工程的管护工作,在原有的管理服务基础上,做好服务文章。一是服务范围要扩大。如改单纯的农业供水向工业、城镇供水。二是服务内容要深化。各项服务要向纵深发展,如技术维修、勘测设计都能拿得上,干得起。三是服务手段要加强。主要是由单纯的行政手段向行政、经济、法律手段并用,以管护促工程发展。四是服务质量要提高。着重抓规划管

理,协调监督,加强政策研究,为基层水利服务。

四、结束语

水利工程既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社会发展的基本保证,又是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的关键。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水利事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命脉和基础产业地位愈加突出,水利事业的地位决定了水利基础设施的重要性。

因此,如何搞好水利接触设施的管理和养护及在此基础上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管理,确保工程质量,是摆在每个水利人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参考文献

[1]濮升荣.关于松散岩层地区水库渗问题.西安.《陕西水利科技》.1980

[2]师忠耀.加强水利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思考[J].水利技术监督,2010.

[3]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L/t5337-2006).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1994

[4]水利水电工程地质手册(DL/t5337-2006).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5

[5]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版社.2007

基础护理问题篇5

论文摘要:介绍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教学法概况及应用,综述pbl教学对护理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影响的研究进展,包括pbl教学对护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评判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自我监控能力及终身学习意识的影响。

随着终身学习在世界各国的广泛盛行,培养护理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已是当代护理教育工作者必有的教育意识和教学任务,由于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学生长期依赖教师满堂灌的知识讲授,极大束缚了学生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因此,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应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教学法,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1 终身学习能力概况

终身学习能力是指一个人终身学习的一些基本特征,学生终身学习则认为是学生具有独立自主的思维能力,在学习上能自主探索,在心理上能自行调节,在思想上能自我教育,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能正确处理与社会、自然的关系。20世纪70年代,国外的护理教学中为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应用了研究性的学习方法,如pbl教学、个案学习法、任务驱动式和启发式等研究性的学习方法。国际护士联盟发表了题为“转变护理教育”的号召,要求护理教育将是基于研究性教学,强调学生的特长和能力的发展,以促进终身学习能力。由此可见,国外护理教学不但广泛应用了pbl教学法,并强调了研究性学习方法与终身学习能力的关系。

2pbl教学法概况

pbl教学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实施研究性学习中的一种教学方法,是以病人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的小组讨论式教学,通常6名~8名学生1个导师,在小组讨论中,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思维、推理分析,导师只起导向作用l。133229.com1969年,pbl教学在加拿大被首先引入医学领域,其关键是把对卫生保健的分析作为获取和应用知识的主要方法,以独立发展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美国的护理教育中将pbl教学法广泛应用于不同层次的教学;东京女子医科大学开展pbl教学,且成为学校的特色教学法而被确立。

20世纪末,pbl教学法引入我国的医学院校,随后将pbl应用于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上,并将pbl教学模式引入到课程教学改革中,将护理研究、护理管理、护理伦理重新组合,设置了《问题解决的基本技能和策略》的综合课程,节省了教学时数,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国护理教育将pbl法应用于护理查房和护理记录的书写中,且在不同层次的护理基础学、临床护理学、护理伦理学等中应用了pbl教学,使得pbl教学模式在护理教育领域中日趋完善。

3pbl教学对护理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影响

3.1对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自主学习也是自我导向学习,就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在学习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大胆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构建新的知识。pbl教学是通过提高学习策略水平进行高效的自主学习。pbl教学多问题、多资源、讨论式的民主学习方式激发了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帮助形成了持久的学习动机,增强对学习的自我责任感。同时,小组学习减轻了学习者的焦虑感,培养了学习者的合作精神,使其充分认识知识、能力、创新素质是在师生互动中得到的,让学习者逐渐掌握了学习策略,并能运用恰当的学习技巧和策略从事有效的独立学习。pbl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使用学习策略,不仅有利于他们把握学习方向,采用科学的途径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有助于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3.2对评判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影响评判性思维也称批判性思维,是指个体在复杂的情境中,能灵活地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选择,在反思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推理,从而作出合理的判断和正确取舍的高级思维方法及形式。pbl教学中鼓励学生质疑,包括对同学、对老师和对课本的质疑,从而提高学生的评判思维,增加选择知识和信息的能力,教师对提出问题的同学给予肯定,小组讨论中对病例问题的相互争论,团体的合作,使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显著提高。pbl提供了一种良好的轻松的学习环境。学习中的资源环境、问题情景、小组讨论、自由争论带来了一种宽松、自由的学习气氛,民主的师生关系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学生在pbl支持性学习环境中,开拓了思路,启迪了各种横向思维,不断挖掘潜力,开拓和丰富了创新思维,提高了学习的自主性。

3.3对自我监控能力的影响pbl教学活动中学生根据自己的优势和劣势、问题的难易度来安排学习时间、内容和计划,这是一种对学习的控制。对自己学习负责的学生总在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运用这种自我控制力指导学习。pbl教学活动中学生在学习中常有自我评估知识的需要,要进行评估自己和他人,并进行信息管理的反思及评判性思维,从而去指导和控制其学习行为,锻炼意志的控制力引。

3.4培养终身学习的意识自主学习是终身学习的前提,终身学习意识又为自主学习提供了动力。pbl教学中一个又一个问题的出现,查找资料中的疑惑,对于其他小组掌握的新知识点以及书本知识与临床新知识的差距等,都使学生意识到知识是一个不断更新的过程,教育是一个终身学习过程,从而培养起终身学习的意识。

基础护理问题篇6

1.1一个简易的调查

为了了解医院护士对基础护理认识现状,正确评价临床一线护士对基础护理以及对待基础护理教学的态度,本研究对住院部护士、实习护生及患者进行简易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认同基础护理是护士工作职责的占52.4%,认同做好基础护理需要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占49.8%,认同做好基础护理能促进护患沟通的占45.6%,认同基础护理是护士职业价值的具体体现的占45.3%,认同基础护理质量直接影响患者身体康复的占35.4%,而对于护士人手不足、基础护理收费低原因造成基础护理难落实的认同率分别为76.5%和78.3%。同时对部分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做好基础护理不仅有利于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而且有利于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基础护理能让他们感觉到确确实实的温暖,这种关心是最简单、最实惠、回报率最高的。对护生进行问卷调查显示,基础护理教学体现了带教老师对专业素养的尊敬,另一方面也利于护生建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1.2回归基础护理的目的是提高护生的整体素质

要让护士充分认识到回归基础护理不是简单的回到从前的教学模式,而是扎实基础护理教学为契机来进一步提高护生的整体素质及自己的带教能力。主要包括:在思想上对护理事业要有正确的认识,这样有利于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护理职业价值观。目前护理专业学生中普遍存在专业思想不稳定情况,如果带教老师能充分认识到护理在医学领域及人类健康问题中占有的重要地位,那么老师们就会热爱护理并且具有良好的专业态度,对身边的护生产生积极的影响,激发其对护理事业的热爱,形成对护理专业的正确认识,提高其从事护理工作的积极性。其次,带教老师要有丰富的临床知识,更多的综合业务能力,这样可以在学生中树立威信,使学生更尊重老师。同样,老师要对护生有爱心,因为当代的大中专生大都是独生子女,自尊心较强,老师的真诚和关爱有利于其消除对医院环境的陌生感,缩短彼此间的距离,有利于产生对实习科室的归属感,融入护理队伍中[1]。这样一来的良性循环,不但促进了师生的情感交流,也促使带教老师和学生一同进步,提高师生临床发现护理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遵循护理程序,开展教学查房,融入基础护理主题展开带教

2.1遵循护理程序这个路线,才能更好地培养临床护理思维

运用护理程序进行护理教学查房,能反应护生对护理程序掌握的程度,体现其解决问题的能力。此种教学方法形象直观,有利于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打破教师单一在课堂上进行疾病讲解的授课模式,使学生临床课的学习真正走进临床。从查房前就出示病案,给学生留出悬念,激发她们探索未知领域的好奇心,充分发挥护生学习的主体性,而教师在教学指导性护理查房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根据病人的病情特点,引导护生去寻找满足病人需求的问题、制定措施、解决问题;并适时引入病因、发病机制等理论知识讲解,使护生在实际应用中复习巩固已学知识。此种教学方法,明确了学习目的,激发了学习兴趣,加深了对以往所学基本理论的理解和应用,锻炼了临床思维能力,促进了护生自身素质的提高。

2.2融入基础护理这个主题,才能更好体现临床的护理意义

有了一个完整的过程,就要去充实它,而基础护理是最好的材料。培养学生应用自己学会的知识去发现解决护理的问题,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减轻病患的痛苦,就体现了护士的价值,同时也提高学生对护理专业的信心。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亲自动手操作,直接感官印象更为深刻。现在护生毕业后,很长时间不能独立胜任本职工作,低年资护士沟通能力差,词不达意,遇到紧急抢救时紧张、手足无措。如将基础护理操作融于护理教学查房中,一方面可引导护生熟练地掌握各种疾病的护理,促使护生学会分析病例,增强护生观察、分析、判断、交流和实际运用理论知识的综合能力,另一方面使护生熟练掌握各项基础护理操作、专科操作,强化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培养和锻炼护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临床应对能力,为今后独立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2]。

2.3运用教学查房这个工具,才能更好完善临床的护理教学

由于各个医院的师资力量不同,开展临床教学查房的密度也不同,一般情况下大的科室才进行,其他科室可以采取座谈会的形式进行病例讨论,但一样能达到教学的目的。要注意的是,查房前让学生温习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知识,尽量做到不坡脚行走;让学生自己拟定一个查房计划,经过老师和学生共同磋商修改,使得查房顺利进行;让学生自己选择有代表性一个病人进行查房,培养他们自主跟病人沟通的勇气和信心,取得病人同意配合;整个查房可以通知其他同学一同参加,有利于学生交流;老师要在每个环节进行跟踪了解,并且给予指导。正确的给予鼓励肯定,错误的要在适当时候指出,不打击学生积极性。

3回归基础护理教学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3.1注重教师队伍的培养

首先,严格挑选带教老师,临床护理教师对于临床学习效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选择临床护理教师时,应根据教师的态度、知识、个人素质、工作能力、教学技能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择优选用;其次,改变教学方式,可以利用医院资源采取多媒体、实操、查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通过生动具体的课程把学生带入临床,提高学习兴趣;再次,要加强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一方面跟护生的沟通,因为还是有一部分学生跟老师是有代沟的,老师要学会去领略学生的知识和心理需求,另一方面是跟病人的沟通交流,带教老师的言行会对护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3.2明确教学目标,厘清教学重点

带教过程不能漫无目的,走哪算哪,也不能让自己手忙脚乱,让护生产生信任危机和降低自身尊严。带教老师应根据护生知识结构和知识需求,制定详细可行的带教计划,从知识、技能、情感三方面着手,由浅入深,从易至难,逐渐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3结合临床实际,重视医患沟通

带教老师要认清学校基础护理教学与临床基础护理带教的差别,学校的基础护理教学暂时还是停留在理论以及护理基础操作的层面上,因为没有跟现实中的病人联系起来,教学方式往往比较生硬,学生的兴趣也就随之降低;而临床的基础护理带教要根据不同的病人、环境及病情等,在遵循基本原则的情况下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带教老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根据临床实际,适时加以引导。同时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教会护生与患者的沟通,教会护生密切关注病人的病情、心理与社会需要。

基础护理问题篇7

随着政府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保障被摆上了突出的位置。据统计,“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总量累计达2.95万亿元,[1]这些资金三分之一以上都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在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增加的同时,管护问题日益凸显出来。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基础设施主要实行的是乡村为基础的集体管理模式,地方主管部门注重支农项目的申报和建设,对于基础设施的管护往往只是通过传统的方式层层下压到村社集体管理。这种在传统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管理模式,难以适应市场条件下农业分户经营的需要。很多地方基础设施形成后疏于管理、损坏严重,极大地降低了财政支农的资金使用效率。财政支农的目的不仅仅只是为了把资金投放下去,在这个过程中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是基础,然而有效的管理维护才是关键。在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搞建设的同时,如何做到建管并重,抓好管理,保证农业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行,延长其使用寿命,提高其使用效益,是财政支农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

以前,我国对于农业基础设施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建设投资方面,对其运行管护问题关注不够。近年来,随着农业基础设施管护问题逐步显现出来,一些部门和研究者开始逐渐意识到管护问题的重要性和严峻性。刘学甫(2007)[2]认为农村公益设施面临着管护资金难筹集、管护责任难落实、管护质量难保证等问题。刘成玉、孙小燕(2006),[3]宋保胜(2011)[4]认为产权主体缺位,工程管护责任不明,民主管理流于形式等造成已有设施有人用没人管、毁坏严重和效益衰减。刘春生(2012),[5]张国洪(2011)[6]结合个案指出,成立协会,加强民主选举,完善组织机构等是解决我国基础设施管护的重要途径。总的来看,目前我国对农业基础设施管护的研究明显不足,尤其针对一个问题深入系统分析更少。实际上,农业基础设施的改善,增加建设投入力度是一个重要的方面,科学合理的运行管护机制才是其发挥效益的关键。如何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提高各级主体管护基础设施的责任心和积极性是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四川财政部门在管护模式方面的一些探索和创新,从财政视角分析了目前农业基础设施管护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一、四川省农业基础设施管护的主要模式探索

四川是个传统农业大省,农业基础设施十分薄弱,“靠天吃饭”的现状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四川大部分农业基础设施修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时间的推移,农业基础设施老化失修问题日益突出。目前,四川人均有效灌溉面积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3,渠系配套差,小型水利设施承包给经营者后又疏于维护管理,老化现象普遍存在。特别是在山区和丘陵地区,一些山坪塘已基本不能发挥作用,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很多地方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不断探索创新基础设施管护的有效模式和办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建立经费保障机制,推行村民民主管理——成都模式

在四川省一些经济发展水平良好、地方财政收入较高地区,地方政府通过一方面提供村级管理资金作为基础设施进行管理的经费,保障基础设施得到良好管护;另一方面构建村民民主管理机制,从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立项、施工,到后期的管理维护,充分发挥了农民的自我管理和民主决策作用。四川省成都市在城乡统筹的背景下,从2008年底在全市范围内启动了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工作。从2009年开始,由成都市县两级财政保证每个村不低于20万元(2011年调整为30万元)的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村级专项资金,明确规定专项资金不得用于生产经营活动,只能用于村级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后期管护。通过构建民主管理机制,管理项目由村级自治组织具体实施,村民(代表)会议决定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和监督。实施过程中充分考虑农民意愿,在项目立项过程中由农民经过民主程序,选择建设农民最迫切需求的基础设施;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农民监督工程的施工质量和经费使用情况;在项目建成后的管理维护中由农民制定基础设施的管理维护制度,决定管护经费的安排情况。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以有限的投入,通过基本公共服务项目运作过程,实现民生与民主的有机结合,促进村民生活与基层治理结构的双重改善,实现了对财政支农基础设施的管理维护,探索出了农业基础设施管护的“成都模式”。

(二)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机制,多方筹集管护资金——内江模式

对于基础设施的管护经费,完全由政府财政负担并不现实。为了解决管护资金匮乏的问题,四川一些地方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通过构建长效补贴机制和奖励机制,让农业基础设施的受益农户自己筹集部分管理资金,政府财政再以一定比例进行匹配。内江市市中区制定了《财政支农资金村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管护办法》,建立了支农项目管护基金机制。从三个方面筹集管护资金:一是支农项目建成的基础设施对外承包经营的,其经营收入的50%作为项目的建后管护基金;二是以项目村或协会(专业合作社)为单位,群众一事一议每年每户凑集管护基金;三是区、乡财政安排一定的管护资金作为引导,调动群众参与管护的积极性,自觉筹集资金进行管护,财政投入奖励额度为群众筹集资金和经营收入总和的50%。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调动了村社农户的积极性,还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为财政支农基础设施提供了充足的管护资金,探索出了农业基础设施管护的“内江模式”

(三)发挥财政资金整合机制,推行公司化运营管护——广安模式

加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是目前各地农业发展的方向与趋势。针对对农业园区基础设施的管理维护,四川一些地方将支农项目中的部分财政资金打捆整合,组建农业开发公司,再由公司将农业生产设施出租给农业业主,公司再用收取的租金收益管理维护基础设施。广安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自2008年启动建设,政府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打捆投入5400万元,建成园区道路19公里,排灌沟渠186公里,提灌站2个,标准钢架大棚4000个。政府将这些基础设施整体移交给组建的广安鑫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政府以基础设施入股,交由国资委对国有资产进行管理监控。公司按照一定标准将大棚、官网等资产承租给入驻的企业、业主或农户,获取租金收益,所获收益按6∶2∶2的比例分别用于农户利益分成、设施管护和基地扩大规模,即将其中的20%用于基础设施的管理维护。这样不仅使基础设施得到有效管护,灵活的经营方式还使资产实现了保值增值,同时还让财政支农项目覆盖区域的农户增加了设施租赁二次返利收益,探索出了基础设施管护的“广安模式”。

(四)建立水利工程管护基金,完善利益连接机制——兆雅模式

针对目前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缺少资金而无法管护的问题,四川一些产业发展较好地方通过完善水库灌区管理部门、村集体、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向各方受益主体收取部分管理经费,再通过地方政府配套经费,建立了水库工程管护基金,解决了水利设施的管护问题。泸州市泸县兆雅镇为解决农田水利设施的后续管护矛盾突出的问题,组建了三溪口水库兆雅灌区管委会和兆雅、杨九两个灌区农民用水协会,形成了“灌区管委会+农民用水协会+村委会”的管理模式,由村委会协调灌区管委会与农民用水协会关系。三个委员会每年完成水费收取33万元的征收任务,用这笔经费聘请了两名水利专管员对渠道、山坪塘、抽水的管理工作,每人每年发放工资2.4万元。同时灌区将收取水费按照50%比例返还用水协会和村委会,建立水利工程管护基金,专项用于水利工程的维修管护。这种通过建立水利工程管护基金,完善各管理主体相互配合的方式,有效实现了对农业基础设施的后续管护,探索出基础设施管护的“兆雅模式”。

二、四川省现行基础设施管护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四川很多地方结合当地实际,在农业基础设施管护模式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创新,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这些创新只是局部的、点状的,并没有在制度上取得综合性、根本性的突破,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为我国农业基础设施管护提供了一些可以借鉴的思路。目前,农业基础设施管护还面临着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既有政策层面上也有制度安排上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权问题突出

农业基础设施的管理维护是以明确产权为前提,但是由于农业生产的特殊性,目前部分农业基础设施难以明确产权,影响了这部分农业基础设施的后续管理。第一,历史原因导致产权难以明晰。由于过去政府在征用农民土地用于建设生产生活设施时,补偿手续不完善,导致产权难以确定;第二,支农项目实施过程中产权办法存在一定的问题。目前在进行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要求在工程建成后为相应主体颁发产权证。部分地区占用农户的土地新建山坪塘,建成后将该山坪塘的产权证颁发给了受益农户组成的农民用水协会,但是被占地农户不认可产权,如遇到政府征用拆迁,土地赔偿等纠纷矛盾会突显;第三,产权难以确认。政府为支持养殖业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为其修建牲畜圈舍提供财政补助,建成牲畜圈舍的使用者与受益者都是专业合作社,应该将这部分资产确认为专业合作社所有。但是在实际情况中,由于修建牲畜圈舍的土地多为合作社租用的农民土地,而农民土地为集体产权,所以专业合作社无法为牲畜圈舍办理产权证,在产权无法确认的情况下,影响了这些资产的使用与管理。

部分基础设施产权虽然明确了,但是仍然难以落实。目前大部分的财政支农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是以村社为单位,项目的受益群体为全体村民,所以将项目建成的基础设施产权确认为村集体所有,如农村生产便道、农机提灌站、末级渠系。在项目建成后,主管部门向村集体移交基础设施的产权,由村集体对建成的基础设施进行管护。在实际工作中,主管部门与乡镇签订管护责任书,乡镇又与村集体签订管护责任书,将管护责任一层层转移到村一级,而目前村集体由于没有收入来源,无力承担农业基础设施的管护工作。产权虽已落实到村社集体,但是与农民本身没有直接关联,农民不重视所以造成了集体产权虚置的局面。

(二)管护资金缺乏

制约农业基础设施资产管护的最大问题是缺乏后续管护资金。随着财政支农项目的增加,支农投入的增大,各地每年建成的农业基础设施数额庞大,地方政府管护的负担沉重。支农项目资金中却没有单独安排后续管护经费,地方政府只能够安排有限的管护经费,村社集体基本没有收入,所以部分的农业基础设施得不到良好的管护。比如简阳市全市的农机提灌站有1000个,每个提灌站一年的管护成本达到5000元,全市的提灌站的管理成本即达到500万元。简阳市全市的山坪塘有7687个,已经有1/3失去功能,主要是泥沙淤积造成的,而清理淤泥的成本为每立方15-16元,村集体和农民用水协会无法承担这笔费用,导致很多山坪塘不能得到维护而无法使用。

(三)主管部门重建轻管

在财政支农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着地方主管部门重建轻管的现象,热衷于项目的争取,而不重视项目建成后的管护。第一,部分地方主管部门在项目争取过程中,忽略农民的需求,盲目争取一些农民需求性不高的项目,造成了有限的财政资源的浪费。例如目前的农用沼气项目,行政性推行,农民的积极性不高,加上沼气维护技术上和后期维护要求高,导致使用效率低下,每年都会出现因维护沼气的死人事件。第二,部分地方主管部门将建成的基础设施直接口头移交给乡镇、村政府。将管护责任也一并移交给村社集体,不考虑村集体是否有能力管护这些固定资产,也没有建立相应的跟踪和回访制度,造成了部分农业基础设施没有得到良好管护。第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时,往往涉及到水利部门、农业部门、国土部门、农综办等很多部门,虽然很多时候是资金打捆使用,但是具体在实施时却往往部门间各自为战、资金使用分散,在项目建成后没有明确相应管护部门,无人过问。

(四)村社管护制度流于形式

在农业基础设施建成后,村社制定的管护制度大多流于形式,没有起到实际管护作用。在财政支农项目完成后,主管部门将基础设施移交给村社进行管理,按照项目要求和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村社制定了相应的管护制度,制定了奖励和惩罚措施,并且将相应的管护责任落实到个人,争取做到专人管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村集体没有经费支持,没有能力完成基础设施损毁后的修复工作,也无力承担管护人员的工资成本,主管部门对村社的奖励惩罚制定也只能做到奖励,难以做到惩罚,造成了管护制度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并且,目前农业的比较效益低,农民从事农业的收入占家庭收入比重相对下降,农民对管理维护农业基础设施积极性下降,很多地方劳动力大量外流,严重缺乏劳动力资源,影响了农业基础设施管理维护工作。

三、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管护的若干政策建议

随着农村社会经济情况的变化,基础设施管护的重要性将会更加突出。一方面,随着国家支农政策体系的逐步健全,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的力度将会进一步加大,财政支农支出将继续保持扩大趋势。同时,随着新型农业形态的不断涌现,农业获利空间的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主体朝多元化方向发展。并且,从需求角度来看,农民收入的增长和进城务工农民数量的增加,多数农民对改善自身生产生活条件有了新的认识,农村公共产品需求将不断提升,这些都将对其管护产生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基础设施管护仍然面临着很多挑战,随着大量的农业劳动力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农村地区的老龄化与空心化问题更加突出,再加上传统农业的比较效益偏低,目前农民从事传统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下降,而基层政府财力的萎缩导致了基础设施管护资金也存在很大的缺口。在新的形势下,只有转变思路,在对基础设施产权归属进一步区分的基础上,明确基础设施的管护责任,完善监督考核机制,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多方筹集资金,调整管护政策,在责权利相统一的基础上建立农村基础设施管护和运行的长效机制。

(一)加快产权制度改革,明晰管护责任主体

产权问题是造成农业基础设施无人管护,出现“公地悲剧"的根源。只有推进农业基础设施产权制度改革,明晰农业基础设施的所有权,搞活基础设施经营权,落实基础设施管理权,才能实现农村基础设施建、管、用和责、权、利的有机统一,才能切实有效地长期发挥农村基础设施的效益。

首先,对于部分支农项目形成固定资产由于历史遗留、土地纠纷等原因造成的产权模糊,应该进一步明晰。政府与相关主管部门应进行甄别和确认,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如过去政府征用农民土地建设生产生活设施,由于补偿手续不完善造成的产权模糊,应当与相关农民协商,完善征地程序和补偿手续,确认产权。对目前有产权纠纷的财政支农固定资产,应当让产权争议各方在村集体和相关主管部门的调解下协商解决,必要时依照法律法规解决。对无法明确产权的财政支农固定资产,由村民集体通过议事共管的方式进行使用和管理。确认为村社集体所有的财政支农项目形成的固定资产,通过产权确认和组织制度创新的方式解决集体产权虚置的问题。第一,以股份合作制的方式确认村社集体所有的财政支农项目形成的固定资产,将财政支农项目形成固定资产的价值以股份量化的方式平均确认为全体村民(社民)所有,发挥财政支农的共享性和公平性。农民以自己占有的股份对支农项目的运营、融资抵押等进行管理,参与到决策过程中,同时农民可以从支农项目形成固定资产的运营和处置中获利。允许村民之间转让所拥有的财政支农项目形成固定资产的股份,建立村民的进入和退出机制。第二,对管理农民集体所有的财政支农固定资产的组织进行制度创新,发挥农民主体作用。通过建立专业合作社、农民用水协会、议事会、监事会等组织机构构建农民参与集体所有的财政支农形成固定资产的管理决策平台,通过信息公开、程序公正的做法让农民参与到管理的决策、管理工作的实施中,形成一个利益共享、农民自我参与管理的农业基础设施管护机制。

(二)优化资金筹措模式,保障管护资金来源

解决资金来源问题是农业基础设施良好维护使用的关键。农业基础设施的特性决定了政府是保证农业基础设施管护的主要资金来源,在此基础上应该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盘活固定资产,充分吸纳社会资金,逐步形成多渠道、多元化的农业基础设施投融资格局。

一方面,各级地方政府应明确对农业基础设施的责任,要专门安排一定比例的后续管护经费,以此作为该项目建成资产的后续专门管理经费,能够解决辖区内急需修复的农业基础设施管护问题,并确保财政对基础设施管护的投入规模与财政支出总量同步增长在财政支农项目的资金安排中逐年增加。建立合理的中央和地方财政补贴机制,由中央、省级政府、县级地方财政多方共同安排专项资金,落实专项养护资金账户,严格做到专款专用。

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融资机制,盘活固定资产。对部分农业基础设施,如山坪塘、钢架大棚等可以通过承包、租赁、抵押贷款等方式进行融资,获取农业生产发展资金,提供固定资产管理维护经费。对农业机械、农机提灌站设备等产权明晰收益性较高的固定资产,可以直接向金融部门进行抵押贷款,同时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金融部门为农业生产提供融资服务;对牲畜圈舍、钢架大棚、提灌设施等设施,由于存在土地权属的障碍,不能直接向银行部门抵押贷款,可以探索建立融资中介公司,以固定资产的使用权或经营收益进行融资。

(三)创新设施管护机制,实现设施持续运行

改变以往重建轻管的思想,强化基础设施管护意识,形成科学有效的农业基础设施建管运行机制。一方面,构建对财政支农项目地方主管部门的监督考核机制,促使其履行对支农项目形成固定资产的管理维护职能。定期检查农业基础设施的完好率和使用率,以此作为考核主管部门完成管理职能的标准,对没有完成管护责任的地区和部门,财政在后续支农项目中不予支持。另一方面,要加大教育引导力度,强化农民群众管护意识和主人翁责任感,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逐步使其农民群众自觉承担起农业基础设施的管护责任。同时,应该进一步加强基层基础设施管护体系建设,成立专门的管护机构,实行专业化管护。定期对管护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强化基层管护人员的技能,改变基层基础设施管护技术力量薄弱,难以满足技术管理需要的现状。

四、结语

不难看出,四川省对财政支农项目形成的基础设施管护模式方面的探索,虽然只是局部的和片面的,但也为我国今后改进财政资金投放模式、提高基础设施使用效率提供了一些可供借鉴的思路。只要朝着这个方向不断地探索,必将最终推进我国财政支农资金机制上的创新,从而保障支农资金对农业基础设施发挥更大的功效。

主要参考文献:

[1]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报告[C].2011-10.

[2]刘学甫.着力构建农村公益设施管护长效机制[J].农村经营管理,2007(9).

[3]刘成玉,孙小燕.产权改革:理顺农田水利设施管护体制的突破口[J].农村经济,2006(11).

[4]宋保胜.河南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研究[J].河南农业,2011(23).

基础护理问题篇8

【关键词】品管圈;基础护理服务;持续改进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239—02

随着社会的发展,患者对医疗保健服务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基础护理已成为提高护理质量和医院管理的一个重要指标。基础护理服务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安全、康复和医院优质护理的质量[1]。品管圈(Qualitycontrolcircle,QCC)活动是指由同一工作场所的人员,为了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率,自动自发组成一个小团体。选定质量改善的主题,圈员利用头脑风暴法,发挥团队合作,并运用各种数据统计及品管工具,进行持续性的品质管理,对自己工作现场不断地进行维持与改善,个人在工作中获得参与感与成就感[2]。为了进一步改进五官病区基础护理服务质量管理方法,保障患者安全,促进患者康复,2013年4月至9月,五官病区开展了以”夯实基础护理,提高五官病区基础护理服务合格率”为活动主题的品管圈活动,成效显著,报道如下。

1方法

1.1成立品管圈小组由五官病区7名护士自愿组成品管圈小组成员,选出圈长一名,召集并开展圈员活动,负责活动的推进。圈员共同讨论设定了活动主题,确立“平果圈”圈名和相应的圈徽,制定了活动计划。

1.2主题选定通过圈员讨论,根据主题内容的重要性、可行性、迫切性、圈能力分别评分,总分排序首位的“提高五官病区基础护理服务合格率”被确定为品管圈活动主题。

1.3调查对象分别对品管圈实施前后五官病区基础护理服务质量进行评价,实施前后患者基本资料(年龄、性别和诊断等)和护士基本情况(年龄、工龄和职称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4现况调查及原因分析

1.4.1经圈员共同讨论,根据卫生部印发的《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制定出《五官科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质量评分标准》,包含晨间护理、晚间护理、饮食护理、卧位护理、排泄护理、皮肤护理、其他护理和安全管理8项内容,18个条目,采用百分制评分,90分以上为符合标准。2013年6月-2013年7月,应用评分标准检查五官病区自理能力在a级或B级的患者的基础护理服务情况,共检查83名患者,33例不合格,不合格率为39.75%。

1.4.2对收集回来的数据进行归纳和统计,依照基础护理服务不合格次数、原因、百分比绘制柏拉图,依据柏拉图分析得出71.4%为改善重点,主要问题是晚间护理和安全管理见表1。圈员针对科室基础护理服务现状进行分析讨论,从“护士”、“病人”、“管理”和“其他”四个方面的因素,采用“鱼骨图”解析晚间护理和

安全管理不合格的原因,找出主要原因为:(1)护士因素:对基础护理责任心不强,意识淡漠;基础护理服务工作不规范,业务不扎实;缺乏安全防范意识和技能。(2)管理因素:基础护理服务规范的培训与教育未落实到位,未与绩效分配挂钩;基础护理服务质量监控不到位。(3)其他因素:基础设施较差,基础护理服务物品不全,物品放置不规范等。见表2。

1.5对策实施与检查组织圈员对以上要因进行分析,应用可行性策略与实施,建立护士责任心不强、缺乏安全防范意识及技能、基础护理服务技术不规范、监管力度不够和病房物资及设施不到位5个对策组群,每一对策由专人负责,针对不同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1)采取目视管理法,通过形象直观的图画激励或提醒大家关注基础护理服务。(2)加强基础护理服务相关教育和培训,规范基础护理服务内容,使全科护士认识到基础护理服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3)在原有基础上修定了五官科绩效考核方案,把基础护理服务工作量和质量纳入到绩效考核的同时,还加大基础护理服务考核所占权重。(4)实施基础护理服务流程化管理,制定出《晨、晚间护理流程》和《预防患者跌倒坠床流程》,减少和杜绝基础护理服务中的疏忽与遗漏,保证晨晚间护理和安全护理的各项措施落实。(5)根据五官科专科特点,设计出的《五官科患者跌倒坠床评分表》和防跌倒坠床“四部曲”,制作出卡片,人手一份;对全科护士进行培训,熟悉并正确使用该表,人人掌握防跌倒坠床“四部曲”。(6)制定出《预防跌倒/坠床告知书》,对存在跌倒/坠床风险的患者和陪护发放告知书,提高患者和陪护的安全参与意识。(7)加大基础护理服务的监管力度:落实护士长“四查房”制和夜督导制,即护士长在早上上班前、上午下班前、下午上班前和下午下班前及夜督导护士晚上,查看全科患者基础护理服务的完成和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及时纠正,必要时床边示范指导;责任护士每周二卫生日落实分管患者的“三短七洁”工作,“值日生”(值班护士)当天下午进行全面巡查,检查患者“三短七洁”落实情况,把存在问题及时反馈给各组责任护士。(8)备好基础护理服务所需的物资和设施。

在实施过程中不断的检查、评价、反馈、提出整改措施,以达到基础护理服务合格率持续不断提高。

2结果

2.1有形成果提高基础护理服务合格率

通过品管圈的活动提高护士责任心及基础护理服务技能,在93名患者中,基础护理服务合格率由品管圈活动前的60.25%提升至品管圈活动后83.87%。目标达成率为104.05%,目标进步率为39.2%,超过预期目标,见表3。

2.2无形成果

通过这次QCC活动,圈员综合素质得到培养,掌握了QCC手法和技能,提高了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发挥了管理潜能,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了激发,见表4。

3讨论

品管圈活动强调让员工自动自发参与活动,使自己享有更高的自、参与权、管理权[3]。品管圈开展前,大部分护士基础护理工作只是应付,工作目标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基础护理服务积极性不高,责任心不强。推行品管圈活动后,圈员变被动为主动,变负担为责任,从要我做到我要做,自觉参与科室管理,主动进行自查自纠。把基础护理服务由负担和应付转变为责任和习惯,养成一种良好慎独精神和严谨工作态度。同时品管圈活动使圈员充实了QCC知识,包括资料采集与分析技能、实施步骤和方法、电脑操作技能、QCC手法等[4]。改进成功后圈员们都有参与感,成就感,自我价值得以体现。因此,品管圈活动在基础护理服务质量持续改进中起到积极作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翟凡宁.浅论加强基础护理提高服务质量研究[J].健康必读(下月旬),2012,9:189.

[2]鄢雨英,林莉莉,郑佳音.品管圈活动对提高护理病历书写完整性的效果观察[J].护理与康复,2010,9(7):624-626.

基础护理问题篇9

关键词:钻孔灌注桩基础;质量问题;处理方法

灌注桩是指通过机械钻孔、钢管挤土或人力挖掘等方式在地基土中形成桩孔,并在其内放置钢筋笼、灌注混凝土而做成的桩。依照成孔方法不同,灌注桩又可分为钻孔灌注桩、挖孔灌注桩和沉管灌注桩等。钻孔灌注桩是按成桩分类方法而定义的一种桩型。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钻孔灌注桩应用的领域也越来越广泛,对其要求也越来越严格,所以促使灌注桩基础工程技术的总体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

1钻孔灌注桩基础主要质量问题分析

由于钻孔灌注桩基础工程的施工艺流程比较的多,而且钻孔灌注桩基础工程的施工难度相对比较大的原因,因此会有很多影响钻孔灌注桩基础工程质量问题的因素,主要因素有:导管漏水问题;护筒漏水问题;孔壁探险问题;钢筋笼上浮问题;断桩问题。

1.1导管漏水问题。钻孔灌注桩工程施工过程中导管严重漏水,会造成堵管,严重时就会出现断桩的现象。发生这种安全事故的后果十分的严重。导管漏水,会使混凝土形成松散层或囊体,出现浮浆夹层,造成断桩,严重影响混凝土质量和桩身完整性,导致灌注桩失去其使用性能。导管漏水可能是由于导管存在质量问题或者导管安装方法不当造成的。因此在进行钻孔灌注工程施工过程中,我们应该严格检测导管的质量,按照标准的导管使用方法安装。

1.2护筒冒水问题。护筒冒水问题出现后,就会严重影响钻孔灌注桩基础工程的质量问题。因此应该分析护筒冒水问题出现的可能问原因,并加强防范和找到解决的方法。出现问题的可能原因是:(1)在埋设护筒时,护筒周围原状土压的实度不够;(2)埋设护筒时护筒内外的水位差过大;(3)钻头起落时不慎碰撞或护筒被刮损。

1.3孔壁坍陷问题。各种钻孔方法都可能会引起塌孔的事故,发生塌孔的主要原因为:(1)施工工艺控制不正确,对地质条件的关注不够,没有根据土质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泥浆和成孔工艺;(2)护筒埋设太浅,护筒的接缝和回填土不密实出现漏水漏浆的情况,使孔内出现承压水或孔内液面高度低,造成孔壁静水压力降低;(3)对清孔的冲洗液和孔底沉渣控制不严格,导致孔壁牢固度降低;(4)在松散砂土中钻进太快,造成在某一处空转时间过长,或用给水管直接冲刷孔壁;(5)待灌时间太长没有及时灌注混凝土,或着灌注时间太长;(6)吊装钢筋笼时,碰撞孔壁和损伤孔壁。

1.4钢筋笼上浮问题。钢筋笼上浮问题会给钻孔灌注桩基础工程带来严重的后果,所以找到导致钢筋笼上浮问题是十分重要的。造成钢筋笼上浮的主要原因如下:(1)有关钢筋笼的材料质量没有保证。砼质量差,易离析的、初凝时间不够的、彤落度损失大的砼,都会使砼面上升至钢筋笼底端时钢筋笼难以插入砼造成钢筋笼上浮。有时在砼面已上升至钢筋笼一定高度时,表层砼开始发生初凝结硬化,也会使钢筋笼上浮;(2)钢筋笼孔口固定不牢固,没有用电焊进行固定;(3)提升导管时太猛,不慎挂住钢筋笼造成钢筋笼的上浮;(4)在砼面到达钢筋笼底部的时侯,导管埋深太浅,灌注量太大,砼对钢筋笼的上冲太大,导致钢筋笼的上浮。

1.5断桩问题。断桩是指桩身砼在某一部位出现不连续或着某一部位的砼严重变质,使得整根桩的承载力大幅度的降低,甚至不能够使用,是严重的钻孔灌注桩基础工程的质量事故。产生断桩的原因如下:(1)钻孔灌注时测量的深度不准确或计算失误将导管提升的过高,以至导管底部脱离砼层;(2)钻孔灌注作业因为某些原因中断过久,表层砼失去流动性,而继续灌注的砼顶破表层而上升,最后形成断桩;(3)灌注过程中,砼堵塞导管或导管严重漏水,不得不将导管拔出,形成断桩;(4)突然停电,机械故障或突降暴雨等一些无法预测的情况发生,致使施工中途停顿时间太长,不得不将导管提离砼,结果形成断桩。

2钻孔灌注桩基础质量问题的处理方法

钻孔灌注桩基础工程施工的质量事故引发的后果是相当严重的,因此施工单位在施工的过程中应该加强管理,采用科学的施工方案和切实可用的施工方案。

2.1处理导管漏水问题。处理导管漏水问题的方法:(1)在钻孔灌注工程施工前应该对所需要使用的导管进行密闭性检测,导管需能承受其自重和盛满混凝土的重量;(2)下端一节导管长度长一些,一般为4~5m,以便在混凝土内自由串动;(3)导管的内径应该一致,内壁需要光滑无阻,组拼后需用球塞;所有接头均需垫入相应规格的橡胶垫圈,安放时需要对正放平,拧紧螺扣,严防漏水;(4)发现导管漏水后,如果漏水导管可以应及时拨出漏水导管,如果在混凝土面上应快速插入混凝土内,用小型吸浆泵吸出导管内泥浆后快速连续灌注混凝土至灌桩结束。

2.2处理护筒冒水问题。解决护筒冒水问题的方法:(1)在埋设护筒之前,根据地质条件,选择最佳含水量粘土将坑底与四周的土壁分层进行夯实;(2)在开孔时选择适当的护筒高度,护筒水头高度应保持在1.0~1.5m的范围内;(3)应派经验娴熟的技术人员进行钻头起落的监控及管理,尽可能避免护筒的碰撞及护筒的刮损;(4)如果发现护筒冒水的现象,不可以再继续施工,需要立即停止钻孔工作,用含水量合适的粘土将坑壁四周进行加固;(5)如出现护筒位置严重偏移或下沉的情况,则应该立即停止安装并且重新安装护筒。

2.3处理孔壁坍陷问题。各种的钻孔方法都有可能发生塌孔的安全事故,为防止这类情况的发生,一下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方法:(1)在钻孔灌注基础工程施工前认真地检查地层的结构,选择合适且质量高的泥浆;(2)选择足够长度且高质量的护筒;(3)控制好混凝土的灌注时间;(4)保证钢筋笼的正常安装,防止其变形,避免碰撞孔壁;(5)在造成孔壁坍陷时,应该立即停止施工并将即时解决此类问题。

2.4处理钢筋笼上浮问题。处理钢筋笼上浮问题的方法:(1)提高与安装钢筋笼相关材料的质量,尤其是提高砼的质量;(2)加强钢筋笼孔口固定的检查力度,确保其固定牢固;(3)埋设合理深度的导管。

2.5处理断桩问题。处理断桩问题的方法:(1)严格按照要求进行钻孔灌注基础工程的测量工作,对其进行准确的测量;(2)按照钻孔灌注桩基础工程标准的规范进行施工,施工前严格地检查各个施工工具的质量,按照正确的钻孔灌注桩基础工程施工的流程进行;(3)尽量预防一些意外情况的发生。

3结语

钻孔灌注桩基础工程在当今社会建筑工程中有很多方面的应用。鉴于其工程艰巨,所以会才产生很多影响其质量的因素。因此我们应该健全施工质量体系,严格控制钻孔灌注桩基础工程的质量,及时处理好钻孔灌注桩基础工程施工中出现的质量问题。

基础护理问题篇10

【关键词】微课《护理学基础》教学设计

一、前言

《护理学基础》是临床护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主干课程,该课程与临床实践联系非常紧密,具有知识面范围广、知识体系整体性强等特点。因此,该门课程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后续专业课的学习。以往《护理学基础》课程多以传统的板书教学模式为主,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教学设备条件的改善,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学模式的结合在一定程度上使教学方法和信息传授量等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如有些老师只重视理论教学而忽视了该门课程的临床实践性,或有些老师只是照着ppt讲。而《护理学基础》的临床实践性特点以及真实病人的个体差异性,决定了上述教学方法存在的弊端。笔者通过对几届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也显示,学生普遍反映上述教学模式存在教学重点不突出、难点和疑点不能重点详细讲解等问题,而学生课后又缺乏相应的教学资源去吸收消化课堂没有掌握的知识点。

因此,《护理学基础》课程的老师如何组织一些主题明确,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教学难点能够重点详细讲解的教学资源用以辅助解决上述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形成一套课上课下关联教学的开放性教学平台,实现《护理学基础》课程的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有效结合,成为高职专业《护理学课程》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基于“微课”的教学模式设计逐渐发展并得以广泛利用起来。“微课”便是以某个特定的知识点讲解为教学目标,将讲解过程及临床实践操作等录制成5~10分钟的微视频,并结合相应的作业与讨论,主要目的就是为老师提供一个弥补课堂教学不足的课下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一个课下反复学习的视频资源。

二、《护理学基础》课程“微课”的设计

(一)“微课”教学在《护理学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1.课程分析

授课老师首先应对《护理学基础》这门课程的教学特点及知识体系进行分析,确定基于“微课”教学模式的课程教学设计方案,明确课程教学中需要重点讲解或需配以临床实践操作录像的知识点,同时还应调查分析学生对《护理学基础》课程“微课”辅助教学模式的需求程度,在上述分析基础上进而确定“微课”的教学目标及所需录制微视频的关键知识点。

2.教学设计

授课老师首先应基于《护理学基础》的课程教学大纲及各个知识体系之间的关联关系、重要性等确立教学目标,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实现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及前后知识点的紧密联系。然后,授课老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尽量做到教学资源的丰富性、全面性及临床实践性,尽可能多地收集临床实践图片、临床视频动画等辅助资源用于理论教学中,通过实实在在的临床实践图片提高学生对相应知识点的感性认识,从而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3.“微课”教学的实施

“微课”应根据高职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特点以及《护理学基础》课程的特点,采用适宜的组合教学方法,如理论讲授、临床案例讲解、现场实际操作等使学生易于接受掌握有关的知识点、重点及难点等。

(二)《护理学基础》课程“微课”教学案例设计的基本步骤

根据上述“微课”教学在《护理学基础》课程中实施的三个方面可知,“微课”教学案例的设计主要步骤如下:

1.确定“微课”的主题

根据《护理学基础》课程的特点及课程教学大纲的主要教学要求,确定课堂教学外需要重点补充讲解、详细讲解的重点及难点知识点,并将其独立出来作为“微课”的主题进行教学设计,例如:以“如何护理冠心病患者”为专题设计“微课”。

2.制作“微教案”

根据上述“微课”的主题设计详细的教学方案,形成“微教案”,主要包括:教学主题、重点、难点及临床示范、微习题等。

3.录制“微视频”

根据上述设置的相关“微课”教学内容,利用摄录机或常用的录屏软件如Screencast-o-matic、CamtasiaStudio等将老师的讲课过程及临床现场操作等录制下来,并经过后期剪辑形成“微视频”。

(三)《护理学基础》课程“微课”案例

三、结论

本文基于课堂教学的不足,充分利用“微课”教学模式所具有的优点,提出了基于“微课”的《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设计,并通过《护理学基础》课程某“微课”教学实际案例的设计,介绍了“微课”制作的基本步骤及要点。本文提出的基于“微课”的《护理学基础》教学设计,对于以后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护理学基础》课程的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蒋慧h,刘海燕,刘桂瑛,等.“微课”在护理专业课程中的开发初探[J].护理研究(中旬版),2015,29(08):2893-2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