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护理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2:18:57

基础护理方法篇1

【关键词】基础护理;记忆;方法

基础护理是护理专业教学的基础课程,是从事护理工作所必须掌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础护理的内容广泛,学生反映基础护理的内容易懂但难记忆。记忆,就是过去的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记忆的大敌是遗忘,提高记忆力,实际就是尽量避免和克服遗忘,在学习活动中只要进行有意识的锻炼,掌握记忆规律和方法,就能改善和提高记忆力。为了使学生掌握好所学的知识,笔者在教学中运用了以下增强记忆的方法。

1浓缩记忆法

所谓“浓缩”就是把所讲的内容提炼紧缩,找出关键性词语,进行重点记忆。如:吸氧操作方法中的“用湿棉签清洁鼻孔,连接鼻导管,调节氧流量,检查氧气流出是否通畅,将鼻导管蘸水,自鼻孔轻轻插至鼻咽部,将鼻导管用胶布固定于鼻翼两侧及面颊部”。可把上述氧气使用操作过程的内容精简为以下七个字。即:清—连—调—查—蘸—插—固—记。学生反映只要记住这七个字就很容易掌握吸氧的操作过程。

2数字记忆法

数字法就是把比较复杂容易混淆的内容用简单的阿拉伯数字来表示。如:讲授药物过敏试验药液的配制,青霉素、链霉素、破伤风抗毒素血清试敏液的配制过程,由于配制过程繁琐,而且数字较多,学生反映容易混淆。青霉素试敏液的配制需抽取3次,链霉素试敏液的配制需抽取2次,破伤风抗毒素血清试敏的配制需抽取1次。可把青霉素、链霉素、破伤风抗毒素血清的试敏配制过程简记为:3,2,1。这种数字记忆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兴趣记忆法

如果对学习材料、知识对象索然无味,即使花再多时间,也难以记住。为了增强对导尿术这个操作技术的学习兴趣,在课堂环节上进行了精心的设计,提出了这样两个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导尿术是哪个国家的医学家最早开始用的?你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吗?把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

4理解记忆法

理解是记忆的基础。只有理解的东西才能记得牢、记得久,仅靠死记硬背,则不容易记住,对于重要的学习内容,如能做到理解和背诵相结合,记忆效果会更好。多媒体教学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使教学内容变难为易,变枯燥为兴趣,变抽象为具体。如在讲医院的环境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医院环境的录像片,使同学感到身临其境,仿佛在医院参观一样,增加了同学的感性认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5列表记忆法

列表法即将内容相似、相近或相反的内容用图表的方式表现出来,从而使内容条理清晰,一目了然,便于比较,利于记忆。如:小儿头皮静脉与动脉的区别可列表如下,见表1。表1小儿头皮静脉与动脉的区别

6对比记忆法

对比记忆法就是把相似易混淆的内容,从中找出相同点与不同点,然后进行比较,对照记忆。如:无菌区与清洁区这两个概念的相同点:都是指一个区域;而不同点是无菌区是经过灭菌处理,而清洁区是未经过灭菌处理。

基础护理方法篇2

【关键词】基础护理;护理质量;方法对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669-01

1.前言

随着医学观念的不断更新、整体护理的全面开展,作为各专科护理的基础和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础护理尤为重要,尤其是在医学模式发生转变的21世纪,由于近代护理技术与现代科学技术的相互渗透以及家属期望值增高,使得基础护理工作任务越来越繁重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以病人为中心,抓好基础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或避免“重治疗方案,轻视基础护理”的现象,是许多护理工作者思考的重要课题。

2.提高基础护理质量的方法

基础护理是指为了满足病人基本需要,从生理学角度出发,由护士运用护理技术来完成的一项工作,它也是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为了夯实基础护理,为病人提供满意服务,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2.1建立良好的护理团队,提升护理执行力

“执行力”一词是企业管理学的概念,“执行”即“做”,“执行力”即“将计划落实到实处的能力”,执行力在职业竞争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提高护理质量是护理管理者的管理目标,因此,医院应建立良好的护理团队,来提升护理工作者的执行力、提高护理质量。

将能胜任护理工作的人员恰当安排在护理工作岗位上,这是提升护理执行力的关键,人员是完成基础护理最重要的资源,医院应让每位护理人员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才能将基础护理工作做到位。在市场经济时代,医院想要实现“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目标,需要护理队伍“执行型团队”作为支撑,并任用能力高的护士长作为强有力的领导支持,由她带领护理团队做好基础护理工作。护士长在团队中要以身作则,参与制定并遵守统一、规范的护理标准和制度,是保证科室护理质量提高、组织目标顺利实现的基础。现阶段,许多医院由护士长带领团队,提出“打造护理品牌”奋斗目标,各级医疗机构为打造护理质量品牌,先后提出“护理质量零差错”、“护理技术零缺陷”、“护理服务零投诉”等具体工作目标。

2.2加强护患沟通,提高护理质量

护理工作者为病人进行基础护理时,沟通是很重要的环节,良好的护患沟通是优质的基础护理服务的保障,它密切了护患关系,增加患者对护理工作及对医院的信任。一些研究表明,护士的服务态度欠佳或沟通技巧不当是基础护理被投诉的重要原因,并且会增加护理差错发生率,严重阻碍了护理质量的提高,因此,加强护患沟通,提高护士服务意识和工作责任心,对于提高护理质量相当重要。

一是护士在为病人进行基础护理的过程中,要注意正确使用礼貌语言。礼貌语言是护士与患者沟通的重要方式和桥梁,也是满意沟通的前提。护士在进行护理时,语言表达应清晰、通俗易懂、准确、温和,注重语言表现力、感染力以及科学性,才能便于患者理解,使患者感到亲切和被关心。在护理过程中,患者若是感到焦虑和不理解,护士应耐心仔细倾听,才能保证基础护理工作顺利开展。二是基础护理人员要培养沟通能力、增强主动服务意识。市场经济的影响和医疗体制改革带来了患者价值、护理科学技术价值、道德价值及经济价值间的诸多冲突,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应具备较高的沟通技巧、增强为患者主动服务意识,才能最大限度减少护患纠纷。例如,有的医院让沟通能力较好的高年资护士对年轻护士进行培训,指导他们学习交流技巧,帮助他们从“以疾病为中心”的被动护理服务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主动服务,及时解决患者的问题,从而提高了基础护理的质量。

2.3加强基础护理质量管理工作

基础护理是护理工作的基本环节,在医疗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及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想要稳步提升基础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必须要强化基础护理质量管理工作,既是护理管理者的中心任务,也是医院护理工作的主要目标[1]。

一是要合理开展护理质量检查。护理工作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医院应适时开展护理部大检查,对护理管理、急救器材、药品、护理文件书写、差错事故分析等相关环节进行检查,并及时发现和纠正基础护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才能将护理质量提高到新的水平。二是健全、完善各项有关护理的规章制度。根据护理工作特点,医院应制定关于各项护理规章制度、各级人员岗位职责、各类护理技术操作标准等规章制度,使各级各类护士有章可循、有制可查,才能保证护理质量管理工作得到有效开展。三是对护士队伍加强培训,使基础护理工作操作规范化、标准化。如对护士加强“三基”培训[1],努力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培养一专多能的护理人才。由于各科室患者在基础护理方面各有所异,护理人才应一专多能,提高综合分析、判断和处理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医疗基础护理工作的特点。另外,有的医院还通过广泛开展评选“护理标兵”“岗位能手”等活动,有效提高了护理质量管理水平,调动了护士基础护理工作的积极性。

3.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各专科护理的基础和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础护理尤为重要,医院可从建立良好的护理团队、加强护患沟通以及做好基础护理质量管理工作几个方面做起,抓好基础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

基础护理方法篇3

关键词: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方法;创新

《护理学基础》是护士学生接触的第一门护理专业课程,是护理专业人员获取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必修课,是个专业护理的基础。在护理专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护理学基础》是学校护理教育和临床护理实践的桥梁。实验教学不仅是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的重要途径,而且要培养学生熟练掌握护理操作技能的能力,同时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的培养也同样重要。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培养高质量的综合运用型护理人才,我们对专科护理专业的《护理学基础》实验课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改革,通过此次教学改革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热爱护理专业,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了学生的评判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沟通交流的能力,全面提高了护理实验教学质量和护理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了加深学生对护理专业的理解,通过见习,了解医护人员的工作过程,感受工作氛围,请临床带教老师讲授护理工作的重要性,了解护士工作情况,增加对护理专业的认识,使学生热爱护理专业。教师应尊重学生并鼓励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学生底子薄、理解能力差,教师应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因材施教,同样的教学内容、教师的方法要有所不同,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理解学生,尊重学生,鼓励学生,教师要使自己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富有创意的学习应用的指导者和组织者。

一、对象

选择2010级专科护理5个班学生,共220人。

二、教学方法

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多采用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演示―学生模仿―教师指导”三段式教学,这种方法教师一味追求动作的规范和整齐,学生一味盲目模仿,限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主动学习的能力,课堂氛围沉闷,效果也不理想,鉴于这种现状,我们进行了一些创新的尝试,收到较好的效果,现将几种方法总结如下:

1.将病例引入实验教学,运用情景和角色扮演,开展师生互动式教学,这种方法是实验课之前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按照课间见习在临床上看到的病例,这样学生更能理解,根据病例中出现的问题,学生自己写出护理计划,并根据病例的需要要自己准备用物,再进行操作。例如:一中年女性病人子宫全切术后1周,腹胀,未排气排便,请对该病人的排便情况进行处理。要求按护理程序评估病人,策划一套护理方案,每8名学生为一组,先对病例进行讨论,根据病人的需要,针对具体情况,选择设计灌肠的方法,包括哪种灌肠、溶液、压力的大小、插入的深度及注意事项等,这就要求学生在设计护理方案时积极主动学习、查阅相应的文献资料、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操作时学生互相扮演“护士”“患者”还可以扮演家属,使学生融入护士角色和患者角色,再比如可以实际操作的项目如:搬运病人、卧位的安置与更换、卧床病人更换床单、口腔护理、头发护理生命体征的测量、各种注射法都可以设置不同的情景,让学生亲身体会,并且学会解决实际问题。例如:练习皮内注射,可以设置这样的情节:患儿,女,8岁,在妈妈同下来到病房,护士遵医嘱给予青霉素实验,进行操作时让学生相互扮演“患儿”“妈妈”“护士”,操作前“护士”首先认真评估病人状况,如何与患儿及妈妈沟通,操作中如何解决可能遇到的问题,操作后注意事项的交代,最后要让患儿和妈妈对护士的操作进行评价,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又锻炼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爱伤观念。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法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互动式教学强调教师和学生都是学习的共同体,这种方法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提升了学生组织能力和人际交往的沟通能力,也使学生体验到患者与医护人员的角色,感受并锻炼学生的胆量,培养了学生应变能力。

2.培训小教师。在平时实验课上,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领悟能力及动手能力,并和班主任进行沟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8人,组内选出1个领悟能力及动手能力强,责任心强,并乐于帮助别人的学生担任组长,我们称之为小教师,实验课之前,比如铺床、无菌技术、静脉输液、导尿等重点操作项目,教师先利用课余时间培训小教师,让他们基本掌握操作流程及重点难点,以便在学生的操作练习之中起到小教师的作用,这样先避免了教师一个人面对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学生的问题,又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意识。

3.设计开放性实验。培养学生科研意识。现代护理科研临床进展日新月异,大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才能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立足,针对专科生自学能力较强,基础知识较好的情况,在实验中鼓励学生自己设计方案,自己创新发明,比如在铺床中用怎样的手法更好更省力,在静脉输液中用怎样的排气方法更好更快。在给男病人导尿中怎样减轻病人的不适等等,这时教师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想出更好的办法,这样逐步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一方面还巩固了学生的专业思想,明确了护理专业广泛的前景。

4.考核。实验操作考核,为了督促和鼓励学生学习,活跃学习气氛,应给学生实验操作的机会,并考核记录。

基础护理方法篇4

对象与方法

1,对象。我院2004级护理大专生212人,随机分为对照组(113人)与实验组(90人)。2组都是女生,均为高中毕业,年龄18—20岁,学制3年,具有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

2,方法。《护理学基础》教学授课结束后,在考前复习及考试方法上实施改革。实验组:将学生分为13组。在教师带领下,在呼吸内科、消化内科、骨外科、烧伤科、妇产科采集病历。各组根据病历查阅相关资料并组织讨论,提出用护理学基础技术能解决的护理问题,制订相应的护理措施,并根据操作内容分角色组织练习。考试时,每组成员从本组病历涉及的操作中随机抽取一项进行考核。对照组:考前教师指定考试内容,学生依据教师的安排逐项强化练习。考试时从这些练习项目中随机抽取一项,作为考核内容。

3,统计学处理。采用x检验。

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考核情况比较结果:,实验组在协作精神、爱伤观念、沟通技巧及操作后处理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分析,考核方式的改革。对护生的学习及教师的教学活动,有明显促进作用。

讨论

1.激发了护生自主学习的兴趣。病例讨论的方式,激发了护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她们均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使之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主动思维,护生们认真讨论病例、查阅相关资料,并积极向教师请教,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思考,使其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与发挥,调动了护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护生获得学习动力,获得更多的快乐、自尊、自信,从而促进成功的学习。

2.提高了护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实验组护生围绕病例进行思维、推理和分析,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在这过程中,护生对所学知识进行重新组合,融会贯通,锻炼r她们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在指导过程中,鼓励其大胆思维,勇于创新,激发了护生的探索欲,提高其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突出了护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病例讨论、角色扮演的教学方式,给护生创建了一个模拟的“情境”,在“情境”中,护生面对活生生的“患者”,比模型人更具真实感,利于全身心投入到护士角色中,在练习时不只注重操作步骤的完成,更注重患者的具体感受,重视操作前的解释、操作中对“患者”表情变化的观察及操作后的嘱托?。使护生树立“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注重与患者的交流,询问患者的感受,能主动征询的患者的需要,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的爱伤观念明显优于对照组。

4.培养了护生的职业素质。传统的教学方式,护生面对没有反应的“模型人”,往往忽略或羞于沟通,只注重熟练地完成操作,导致护生为考试学习,护生之间、护生与“患者”缺乏交流。实验组的护生通过采集病历,分角色组织练习,共同讨论,谋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互相取长补短合作练习,锻炼了护生间相互沟通与交流能力,培养了她们的集体观念、团结协作精神和组织管理能力,使其职业素质得以提高。

5.缩短了护生从课堂到临床的距离。教师从临床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病例,使学习内容更贴近临床实际,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临床实际结合起来。使护生早期接触临床,将学习过程从课堂延伸到临床,从理论延伸到实践,弥补了先教学后实践的不足。教师指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培养其临床思维,缩小理论与实践的距离,增加了学生进入临床的自信心,为其日后工作奠定基础。

基础护理方法篇5

[摘要]作为未来的临床医务工作者,护理专业学生在学习《中医学基础》这门课时,既是知识的接受者,也是文化的传播者。在被西方医学重重包围的医学教育环境中开展中医学基础的教学,决不能照搬西医的教学方法,而应当遵循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规律,循循善诱,从现象到本质,从实践到理论,帮助学生学到中医的知识和技能。

[关键词]护理;中医;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3(b)-102-02

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开设《中医学基础》的目标是让业已形成现代医学观念的学生,能够在较短时间内了解中医学的基本特点,熟悉不同医学体系对生命的认知差异,进而拓宽学生的临床视野,优化思维方式,丰富诊疗手段。然而,对于中医知识的困惑和无所适从,使这门课的教学目标很难实现。如何让背景知识极度匮乏的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学有所得,进而能学以致用,是富有挑战性的一个问题。将学生的专业特点、情趣爱好、思维方式与中医学的学科特点有机结合,能够提高这门课的授课效率。

1引经据典,教学生熟悉中医文化

中医独特的文化内涵是承载这门自然学科的精髓。对传统文化基础薄弱的学生而言,这无形中提高了学习的门槛。加之以往主修的现代医学注重实证,想要完全理解人文因素浓厚的祖国传统医学实非易事。作为一门独具特色的生命科学,中医学只有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壤之中,才会根深叶茂,本固枝荣[1]。有鉴于此,指导学生熟悉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成为贯穿《中医学基础》教学的一条重要线索。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刻意将中医学的发展与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例如,在讲授医史的时候,介绍历朝历代的名医,并特别指出其中一些大医多有弃文从医的经历或是德艺双馨,他们在文学和医学两个领域都能独领风骚。战国时期的伟大诗人屈原在《离骚》中记载了数十种药物的形态、性味、功用以及栽种方法;被后世尊称为“药王”的唐人孙思邈年少得志,官居显位,后中隐于市,潜心医药,留下传世之著《千金方》;南宋爱国主义大诗人陆游,早年立志光复中土,仕途失意后,转而研修岐黄之术,著书立说阐发中医理论,并身携药袋深入病家为人治病。再如,学生们对“阴阳八卦”和“相生相克”等表述有浓厚的兴趣。笔者就在介绍相关章节的时候穿针引线、深入浅出,将文化与现象联系起来。同学们知道抽签的时候抽到下下签不好,但不清楚什么才算是下下签。笔者就借用八卦之中“否卦”的卦象抛砖引玉,结合阴阳学说之阴阳互根互用理论对其阐释。笔者还时常引用一些学生耳熟能详的诗词或文学典故片段,让大家在“玩文弄字”的同时,体味诗词文化中所体现的朴素的医学思想。比如,在解释“春之主气是风”的时候,以“吹面不寒杨柳风”来印证春天是一个多风的季节;在说明“思伤脾”的时候,引用“为伊消得人憔悴”证明过度的思虑对脾胃功能带来的影响。用范进中举的故事来说明“喜伤心、喜则气缓”,用林黛玉的结局来说明“悲伤肺,悲则气消”。在讲授过程中,笔者努力引导学生暂时摈弃习得的西医思维方式。通过讲授鲜活、有趣的传统文化内容,在同学们头脑中建构中医的思想理论。

2触类旁通,教学生认识中医现象

“天人合一”道出建立在中国古代哲学体系基础上的传统医学具有的特点。高深的理论,需要从业者具备不俗的悟性。自古以来,医家在传道、授业、解惑的时候都非常重视启迪学生的智慧。在笔者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也特别注重对学生思维潜能的挖掘。中医研究的对象都是生活在自然界的人,研究的范围包括人的生、长、壮、老、已的生命活动规律,以及病因病机和防治原则。既然中医研究的是活体的人,那么就可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入手,采取因人施教的方法,通过取象比类的方式,让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学生更容易理解与掌握艰涩难懂的中医理论。对于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体验,学生往往心存疑虑,他们迫切希望从中医的角度得到合理解释。利用这一契机,可以在讲授过程中巧妙对比和设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深入分析生活经验中透射出的中医学原理,引导学生进行推论、发散,从而获得新知识、新结论。比如,在介绍六淫致病具有外感性的特点时,学生熟悉病邪从口鼻侵入的起病途径,对于病邪易从皮毛侵入不得其解。这时,可以提示大家回忆自己的感冒经历,想想是不是晚上不盖被子也会感冒,进而找出发病的原因,从而解除学生们的疑惑。再如,火邪致病具有“其性炎上”的特点。联系平素耳闻目睹的“上火”现象,指出自然界中的火都是向上的,没有谁看到火是向下的,这也就有了“上火”之说。平时我们感受到的口舌生疮、心烦失眠,牙龈肿痛、口臭、吃得多且饿得快,目赤口苦、头痛眩晕等现象,实际分别是心火上炎、胃火上亢、肝火上炎带来的后果。又如,在介绍湿邪具有“易阻滞气机,损伤阳气”的致病特点时,询问“为什么饭前大量饮水会影响食欲和适量”;在阐述“气随津脱”的理论时,提出“为什么中暑的患者在大量出汗后会精神疲惫、四肢倦怠、少气懒言”。通过生活体会和生命现象的结合,同学们真切感受到中医现象无处不在,亲身体会到中医学的返璞归真。

3学以致用,教学生用中医理论指导护理工作

中医学是在古代哲学思想和自然科学知识指导下,形成、发展起来的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传统医学[2]。与西医理论来源于各种实验不同,中医学是一门经验学科,中医理论多来源于临床实践。前贤谓“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就充分体现出临床实践在中医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3]。中医是“非常私人化的经验医学”。在具备基础的中医理论后,这种个体化的医疗模式可以合理地运用到常规护理的各个环节。例如,在对患者进行日常起居护理的时候,可以根据患者的病证特点来安置床位、调试病室光线和温度。具体地说,寒证、阳虚证患者多畏寒怕风,宜安置在向阳温暖的病室内,使患者感到舒适;湿盛患者,房间湿度宜低;燥证患者,湿度可略高些;热证、阳亢的患者,病室光线宜暗;痉证、癫狂证者,应用黑窗帘遮挡。此外,要嘱咐患者随四时寒热温凉的气候变化而增减衣被。春时不可遇天气转暖而顿减衣被,夏天不要当风乘凉,秋天不宜大汗淋漓,冬天最好减少室外活动,避免风寒。这些蕴含中医理论的起居护理,对疾病的预防和康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再如,在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时候,可以充分利用中医学的“七情”理论。俗话说“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常人的情感尚易波动,何况身处窘境的患者。对初入院或病情反复的患者,可运用“情志相胜法”等传统心理干预方式,影响和改善患者的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意志和信心,使患者能在最佳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和护理,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具体地说,医护人员一定要以诚恳热情的态度去关心体贴、安慰同情患者的病痛。除自己的语言、态度外,还应重视病室环境和患者周围的人和事,全面进行照顾。护理人员要在全面了解情况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做好情志护理。通过开导法的运用,可解除患者不良的情绪,从而使患者心境坦然,精神愉快,心情舒畅、气机条达,气血调和,脏腑气血功能旺盛,促使疾病早愈。再如,中医强调“三分药,七分养”、“食补胜于药补”,在对患者进行饮食护理的时候,运用中医学的食疗理论,能缩短病程,提高治疗效果。具体地说,根据中医学的“五味”理论,实热证的患者,宜食用苦味的药物;慢性虚损性疾病的患者,宜食用甘味的药物;多汗、二便失禁的患者宜食用酸味的药物。另外,在食疗或药疗时,中医还强调“忌口”。例如,黄疸患者忌食油腻;温病高热患者忌食辛辣荤腥;脾虚泄泻患者,忌食生冷瓜果;产后、经期忌食寒凉食品。服用中药一般忌嗜茶,服参类补品,忌食萝卜,服蜂蜜忌葱,食天门冬忌鲤鱼,鳝鱼忌犬肉等。

中医学的价值和生命力源于其本身内在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于那种深层次的、对人与生命和自然的尊重[4]。结合学科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护理专业学生,必定能使他们能够在临床工作中创立一个与医师、患者良好沟通的平台。

[参考文献]

[1]贾秀敏.高等中医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9,17(5):416-418.

[2]李柏.浅谈《中医基础理论》课的兴趣教学[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8,6(6):643-644.

[3]沈玉洁.我国高等中医教育模式的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07,4(4):89-91.

基础护理方法篇6

基础护理是临床工作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病人住院的全过程需要基础护理服务,在一定意义上,基础护理时衡量护理质量的核心和标准,因此,抓好基础护理,提高护理质量是护理管理者的管理目标。近年来,由于护患双方的价值观、需求观都在发生变化,病人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和期望值越来越高,而医护人员也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实惠心理,从而导致基础护理质量有下滑的趋势。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应采用相应的管理办法,经过3年实践,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实施方法

将重塑价值观作为体现护士价值观的切入点:首先,做好护士入科教育,使每一位护士上岗前均认识到基础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树立基础护理与专科治疗同等重要的意识,摒弃重治疗轻护理的思想;其次,通过高年资的护士的献身说法,列举基础护理促进病人康复的典型案例,激发护士对基础护理工作的动力和成就感;三是护士长言传身教,对护理事业执着,对工作负责、热忱,树立良好的形象感染护士;四是定期举办基础护理经验交流会,使护士认识到基础护理具有丰富的科学的内涵,激发护士科研创新的热情。通过以上方法,使护士认识到价值观不能以金钱来衡量,护理工作的目的是让病人早日康复,让病人感受到实惠,得到病人的认可。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才能产生持久的工作激情。

将流程再造作为提高基础护理质量的创新点:①实施基础护理过程流程化。将整体护理的理念运用到基础护理的实施过程中,进行流程再造。从主动评估病人开始到提出护理问题,制订护理措施,进行医护沟通,执行医嘱及护嘱,进行效果评价并记录,直到再次评估,使整个过程流程化。②基础护理操作流程再造。教材上部分护理技术操作过程过于繁琐、机械、不贴近临床。因此,将基础护理中常见的护理操作,如口腔护理、会阴擦洗、皮肤护理、床上洗头等制作成既贴近临床,又易于护士掌握的流程。如教材中的口腔护理规定了棉球的个数,擦洗的先后顺序,使操作过于机械、枯燥,在流程再造中以口腔护理清洁无遗漏、动作轻柔熟练、病人感觉舒适为原则,让护患双方都满意为目的,同时也避免了操作的随意性,确保了操作质量。③排班程序化。为了满足病人基础护理在早晚间需求量大的时段性,改变传统的排班方式,将基础护理人力主要集中在早、晚班,各班次固定2名护士做基础护理,2个月后进行轮换,做到定班次、定人员、定内容、定指标,确保基础护理的连续性和质量持续改进。

将强化培训作为提高基础护理技能的控制点:为了使每位护士都能规范地掌握各项护理操作,我们应采取定计划、定人员、定时间、定目标进行多种形式培训。将基础护理培训计划纳入科室年度工作计划,培训内容不仅限于基础护理操作,还拓展到专科护理、沟通技巧、职业礼仪、社会人文科学知识等方面,培训由专人负责,每周星期一晚上为固定培训时间,结合培训内容进行定期考核,要求人人达标。采取新护士岗前培训与上岗要求相结合,如基础护理质量不达标不能单独上岗;以老带新与现场点评相结合;情景训练与现场考核相结合;将疑难护理问题上报护理部,采取护理会诊的形式进行科室间交流、学习,相互提高;定期进行网上查新,学习、了解当前护理新理论、新方法及新产品的应用等,不断更新护理知识,提高操作技能。

将检查督导作为护士长工作的重点:护士长是科室护理工作的组织者和管理者,科室基础护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反映了护士长的综合管理能力。因此,护士长必须加强责任心,认真履行职责,明确工作重心,使基础护理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并为基础护理工作的实施提供有力保障。①采用基础护理三级质量控制体系。基础护理由护士长、护理组长、护士实行三级质量控制,采取抽查与全面检查、随机检查与定期检查相结合的方法,使基础护理质量始终处于监控状态,确保各项护理措施落到实处,保证基础护理质量。②明确护士长的工作重心。护士长每天的工作一定要明确重心,病人重要的检查要过问,问检查前准备工作及健康教育落实是否到位;重要的治疗要过问,问特殊交代的事项及配合要点是否明确;重要的病人要过问,问危重病人的治疗及护理措施落实是否到位;重要的环节要到场,如床头交接班、危重病人抢救及节假日查房等环节;重要的记录要查看,看医嘱本、治疗本及护理记录本等,以便了解病人的治疗及护理的工作量,及时、合理地调整人力、物力。③护士长保障要有力。规范的物品与操作加以人文关怀三者相结合,可提供高质量的基础护理。护士长不仅要做好基础护理硬件设施准备,如床上洗头车、翻身床、气垫床、口腔护理盘等护理工具及基础物品保障工作,还要做好软件方面的保障,给予护士更多的人文关怀,如关心、体贴护士,尽量满足护士的排班要求,尽力解决护士工作及生活中的困难,提供定期外出参观学习及交流的机会,适当组织一些文娱活动,使护士以良好的心境投入到工作中。

效果

能提高护士的工作主动性:通过加强基础护理质量,能使病人得到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护士在病人的肯定和基础护理的实效中感到自身价值被认可,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主要表现在工作繁忙和清闲时一个样,节假日与平时一个样,护士多与少时一个样,护士长在与不在时一个样。

融洽医护患关系:在落实基础护理的过程中,护士通过与病人沟通,及时为其解决问题,掌握病人的病情及心理状况,真心为其排忧解难,在密切护患关系的同时也搭建了医护间沟通的桥梁,医护患之间多一些关心、理解,使三者关系变得更加和谐。

活跃护士群体学习氛围:基础护理新知识、新技术及新产品的使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使护士感受到学习的紧迫性,参加各种学习,定期上网查新、更新知识,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共同的目标加强护士之间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表现在生活中互相关心、体贴,工作中互相帮助、理解,对科室及医院的公益活动更加热情,形成良好的群体氛围。

达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通过基础护理质量管理,树立良好的服务品牌。

讨论

基础护理方法篇7

【关键词】男护生;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R722.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1-0147-02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医疗卫生服务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男性护士走上了工作岗位。很多医学院校也纷纷开始招收男护生,以解决目前国内临床中男护士供不应求的现象[1]。平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于2004年开始招收男护生[2],并逐年增加招生量,男护生所占的比例在护生中越来越大。在实验教学中,传统的以女生为主的带教方法已不能适应目前护理专业男女并存的特点,男护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女护生没有遇到的问题和压力。为缓解男护生的心理压力,稳定其专业思想,保证教学质量,本研究采用多种方法引导男护生进行实验教学的学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实验教学中男护的带教方法

1.1发展批判性思维利用男性思维灵活、逻辑性强、接受新信息快、创造性高,动手能力强的特点,教师在授课辅导时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男护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启发式教学、pBL(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CBL(以病例为基础的教学法)等方法,激发男护生对护理操作的兴趣,发展其批判性思维能力,使其充分认识到护理专业并不是简单的打针发药、喂水喂饭、伺候患者,而是有着本专业的科学性、艺术性、严谨性。

1.2加强专业思想教育

1.2.1目前大多数男性报考护理专业,并不是因为真正喜欢该专业,而是存在各方面原因被迫无奈选择护理专业。因此巩固专业思想是保证男性护生认真踏实学习的根本。《基础护理学》实验首次课给全体护生介绍护理专业的历史、发展以及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等内容[3],以了解护理专业学习特点;为护生播放电影《南丁格尔》,让他们了解护理事业开创者的风采,以及护理在人类健康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从而建立对于护理专业的信心和职业荣誉感。

1.2.2教师在授课辅导的过程中,要重点突出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及男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的优势,明确“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以强化男护生正确的专业思想和职业信念。

1.3及时介绍专业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动态了解临床及国内外对男护士的需求,将职业生涯规划引入男护生的教育,和男护生一起分析男性在护理专业的优势,指出目前护理人才紧缺,护理专业被教育部、卫生部等六部委列入国家紧缺人才专业,男护士更是供不应求。全国各类医院尤其是综合性大医院都需要男护士。

1.4适当调整教学内容根据性别特点,合理调整教学重点。男护生大部分不喜欢过于琐碎的操作,如铺床、床上洗头、擦浴等,这些内容可以作为一般了解的知识,不过分强调细节的操作;而一些抢救技术、男性患者的护理则是男护生必须掌握的内容。同时根据男性动手能力强,爱钻研的特点,要求男护生掌握一些设备器械的使用和简单的故障维修。

1.5合理分组实验课采用分班分组练习,每班18-20人,每组4-5人,把男生分散在各个练习小组中(1-2人)。这样既可以避免男护生过于相对集中,导致负性情绪聚集和扩散;还利于帮助男护生克服不良心理反应,引导男女护生在练习时互相督促,学习对方优点,营造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学习氛围。

1.6欣赏教育

1.6.1教师在课堂中要注意保护男护生的自尊,善于发现他们操作过程中的优点,并给予鼓励、表扬和肯定,激发其自豪感。创造男护生积极展示自我的机会,如增加男护生演示各项操作的机会;引入竞争机制,男护生之间,男女护生之间进行操作技能竞赛等。经过男护生的刻苦练习,男护生每次都能在比赛中有出色表现。

1.6.2对于不能按要求完成练习任务的男护生,不要盲目的指责和批评,课后加强沟通交流,找出问题症结所在,并进行相应的辅导咨询工作,并帮助其解决思想及学习上的疑惑,在了解其心理状况的基础上,以积极的态度和情绪对其加以正面引导。

1.7完善考核体系指导男护生遵循护理程序,首先对预设的患者进行合理全面的评估,发现患者存在的护理问题,经小组讨论后,制定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进行合理准确的实施操作,最后对操作效果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同时把护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仪表态度、沟通技巧、健康教育等内容也作为考核项目,对护生从第一次课就开始进行全面、系统、动态的考核。这样有利于激发男护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达到提高男护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2男护的带教效果

2009-2010学年中,《基础护理学》实验课考核中,男护生的优秀率(>80分)达到90%;学期结束时,未发生男护生转至其他专业的现象。

3男护带教过程中的反思

本文结合男护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状态,从改变教学方式入手,以生为本,以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就业环境为导向,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引导男护生正确认识本专业,稳固其专业思想,调动操作练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护生批判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多思考,在操作中多问几个“为什么”,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从而改变以往练习中简单机械的模仿,强调“重原则、轻步骤”,在不违反原则的前提下,同一操作中的步骤顺序可以有所不同,有所创新,培养男护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程安排上的调整,使男护生认识到护理工作并不是机械性的简单重复,在学习中逐步认识到自己有能力在护理技术方面可与女同学相提并论,有时甚至比女同学更好,特别是一些设备器械的操作,增强了他们从事护理工作的信心。

因性别问题,部分男护生在和女教师的沟通上不够坦诚;同时,女教师不能够十分精确地掌握男护生的心理和思想变化。故建议实验室应引进男性护理带教教师,以减轻男护生心理负担,增进练习操作的信心。

护理专业会因为男性的加入而更趋完善、更加合理,并且有助于护理专业社会地位的提高。在理论和实验教学方面突出男护生的特色,培养高素质的男性护理人才,共同推动护理学专业的发展和进步,是需要护理教育系统共同积极探索的课题。

参考文献

[1]何国喜,毕尚青,何彩霞等.云浮地区医院对男护士需求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06,6(8):8

基础护理方法篇8

【关键词】基础护理优质护理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313-01

为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工作,卫生部于2010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我院有幸作为第一批重点联系医院,积极参与了这次活动,我科作为第一批试点病房,设计制作了适合临床的基础护理卡,在2010年5月至7月开始试行了基础护理卡,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抽取2010年5月至7月在我科住院的住院病人126例,其中男86例,女40例,95%为术后病人,术后3天基本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估内容根据巴塞尔量表内容(包括进食、洗澡、饰容、控制大小便、穿衣、平地走45S、上下楼梯),进行评估,给予相应级别护理。

1.2方法①基础护理卡的制作:用标准4a纸张,正面上方打基础护理记录卡,其下方为科室、床号、姓名、诊断;内容有日期时间、护理级别、巡视、翻身拍背、整理床单位、口腔护理、床上擦浴、会阴护理、剪指(趾)甲、健康教育、其它、外出、护士签名;下方有页码。见表1。②实施方法:将126例患者按随机化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护士采用传统方法常规行基础护理;观察组每位患者床头挂基础护理卡,护士完成各种基础护理操作后进行记录,对完成的内容画勾表示,标注时间及操作者姓名即可。根据基础护理质量评价标准,,比较两组在2010年5月至7月基础护理合格率。③服务满意度调查表:采用不记名填写,专人发放,当场收回,从患者对护理工作和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2方面满意度进行调查,对文化程度低不理解题意者,调查者予以解释,征得同意后代为填写。

2结果

2.1基础护理质量比较两组患者在2010年5月至7月住院期间基础护理质量合格率比较。

2.1.1两组基础护理合格率比较(表2)

表2两组基础护理合格率率比较

2.2服务满意度比较

2.2.1一般情况。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文化差异、居住环境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2两组患者及家属服务满意度见比较见表3。

表3使用基础护理卡患者及患者家属对护理满意度比较(n=63)

3讨论

3.1该卡取材方便,制作简单,项目齐全,内容清晰明了,填写简单、方便,适用于临床。

基础护理方法篇9

1.1一般资料

择本院骨科2011年1~12月期间的14名护理人员与50张病床作为研究对象。14名护理人员中,年龄22~43岁,平均(27.5±1.4)岁;学历:本科4名、专科10名;职称: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3名、护师3名、护士7名。本次研究中的50张病床均为本院骨科住院部的病床。

1.2基础护理方法

(1)肿胀的护理方法,护理人员协助患者调整肢体的位置,以促进患者淋巴液与静脉血液的回流,进而减轻肢体出现肿胀现象[1]。另外,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鼓励患者尽早进行患肢的小幅度活动,必要时可以进行理疗,以促进患者水肿现象的消退。

(2)创口的护理方法,在骨科手术患者的基础护理中,为了避免患者出现创口不愈合或肿胀的现象,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具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等功能的中西药及制剂。在骨科患者的创口护理中,早期采取局部冷敷方法,有利于降低患者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少渗血现象,达到创口及时凝固与止血的效果。

(3)疼痛的护理方法,骨科患者在临床诊治中都会表现出较为剧烈的疼痛感,特别是携带镇痛泵的患者,为了防止因扭曲受压而导致患者出现头昏、恶心、尿潴留等不良反应,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通过听音乐、看电视或深呼吸等方式,尽量协助患者分散注意力,以减轻疼痛的感觉,必要时可以适量使用镇痛药物[2]。

(4)心理护理方法,在骨科患者的临床诊治与住院期间,护理人员应结合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有效的心理调节,协助患者及其家属缓解心理压力,也有利于患者积极配合护理人员开展相关工作,进而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现象的出现。

(5)伤口感染的护理,在骨科患者的基础护理中,伤口感染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①通过给于药物或营养支持等方式,增强患者自身的免疫力,预防伤口感染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②对于患者术后住院期间的全身情况进行密切的观察,如果患者在术后出现持续体温升高的现象,则要当密切关注与防范患者出现伤口感染的可能性,并且及时与主治医生进行联系,以采取有效的对症治疗措施[3];③对于患者的伤口恢复情况进行密切的注意,观察患者创口疼痛的原因与性质,查看有无红肿、波动感等不良反应。

(6)康复功能训练,根据骨科患者的具体恢复情况,在患者住院期间选择合适的时机,鼓励患者进行患肢与关节的康复功能训练,并且坚持以患部不产生锐痛为主要原则,协助患者及早康复出院。

1.3效果观察

由骨科护士长按照护理部的相关要求下发基础护理质量评价问卷,通过患者评分的方式,判定对于骨科基础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2结果

本院2010年度骨科基础护理的合格率为82.6%,患者对于基础护理工作的满意率为90.3%。经过1年时间的骨科基础护理工作改革,本院2011年度骨科基础护理的合格率为90.4%,患者对于基础护理工作的满意率为95.6%,基本实现了基础护理的零投诉,取得了较为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经c2检验发现,本院骨科2010年度与2011年度在基础护理合格率与患者满意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基础护理方法篇10

【关键词】

招聘护士;基础护理技术;培训

作者单位:513400广东省连州市人民医院护理部

随着医学的快速发展,护理的内涵与外延在不断延伸和扩展,护理技术也在不断提高和发展。但基础护理技术始终是护理工作永恒不变的基本内容。基础护理技术,又称一般护理技术,在临床上应用广泛,是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服务过程中最常用的基本知识和基础技术,是各临床专科护理的基础;是完成护理工作任务和确保护理安全的保证;是衡量护理质量的核心和标准,也是护理管理工作的一个薄弱环节[1]。

近年来,随着医疗体制和人事编制体制的改革,招聘护士已成为医院护理队伍的主力军。目前,二级综合医院新招聘的护士大多数为中专毕业生及基层医院工作经验的人员,教育及工作背景差异性大,普遍存在学历、职称偏低的现象,导致新招聘护士队伍中存在基本理论知识、基础护理操作技能的掌握参差不齐,且操作不规范,不能很好的适应临床护理工作需要[2]。此外传统培训方式缺乏系统性、规范性、组织性,不能适应社会和临床的需求。为此,提高新招聘护士基础护理技术培训效果,在实际工作中研究一套行之有效的新招聘护士技术培训及管理方法势在必行。本院通过对影响新招聘1年内护士基础护理技术效果的原因进行分析,根据存在问题从2008年5月起改革培训教育模式和管理办法,以期进一步规范培训过程,完善培训管理体系,提高新招聘护士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保证临床护理工作质量。

1影响新招聘1年内护士基础护理技术效果的原因分析

1.1新招聘护士教育及工作背景差异性大

我院为一家二等甲级综合医院,近4年来招聘新护士110人,新招聘的110名护士中,护理专业中专学历85人,占77.2%,大专学历23人,占20.9%,本科学历1人,占0.9%,助产专业大专学历1人,占0.9%。有护士执业证32人,占29%,无护士执业证78人,占70.9%。有护士执业证32人中有1人为护师职称,其余为护士职称,有工作背景的全部为二级医院以下的护士。这些新招聘的护士多来自基层医院,普遍存在学历、职称偏低的现象,整体素质差异性大。

1.2医疗体制与人事体制改革对新招聘护士思想的冲击和影响

我院现有临床一线护士270余人,近4年来招聘新护士占临床一线护士总数40%,是医院护理队伍的主力军。2008年至2010年新招聘护士5人转为正式在编护士,其余护士105名护士现均为编外护士。由于医疗体制和人事编制体制的改革,新护士不能转为正式在编护士,心理上感觉找不到发展希望,缺乏职业安全感,造成工作思想不稳定,主动学习进取激情不够,工作热情不高。

1.3新招聘护士社会和工作经验缺乏

新招聘110名护士平均年龄20岁,最少17岁,最大32岁。他们精力充沛,接受新事物快,可塑性强。但对护理专业所需的宗旨、价值观、信念还不够成熟,由于缺乏工作经历,心理素质和应急能力差,工作慎独精神、判断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沟通能力等还需要在临床工作中不断教育训练和培养[1]。

1.4培训过程缺乏系统性、规范性、组织性

由于新招聘护士来自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医院,教育和工作差异差异大,导致操作技术标准不一,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和解决问题的认知能力参差不齐。以往培训欠系统规范性,医院无专职护士培训小组,无规范的分层次分阶段培训计划,无系统的组织实施,无科学的管理考核制度和配套政策,以致新招聘护士培训发展方向不明确,学习无规划性,不能很好地满足临床实践和患者需要。

1.5传统教育训练方式不能适应社会和临床的需求

以往对新招聘的护士采用跟班师徒法带教,无固定专人负责,无专业技术老师指导;带教质量缺乏评价监督机制,新招聘护士和带教老师双方互动不够,导致新招聘护士基本知识及基本能力提高不快;传统基础护理技术训练考核方式限于示教室,流程是每月由一名护士在模型人示范标准操作-示教室操作训练-示教室考试;日常工作中,新招聘护士被动接受跟班老师知识传授灌输,习惯呆板模仿和机械操作,缺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沟通能力,当今模仿型和机械型的护士已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社会和临床的需求。

2管理对策

2.1规范培训管理方法

2.1.1确定培训对象

确定培训对象:新招聘护士,包括中专、大专、本科护理专业的应届毕业生;有外院工作经历的聘用注册护士。第一年进入医院全部按照新入护士参加基础护理技术培训,经基本知识与基础技术考核达标后,次年根据上一年的考核结果,评估合格后才能进入相应阶段的护士规范化培训进行综合能力训练。

2.1.2制定基础护理技术培训计划及目标,建立标准培训规程和考核标准

我院以《基础护理学》和广东省卫生厅主编的《临床护理技术规范》中的要求为蓝本,结合医院的实际,制定我院的《护士规范化培训手册》、《护理技术操作手册》和《护理操作示范视频光碟》,按照护士分层次规范化培训计划和具体实施方案,建立临床基础护理技术规程和考核标准。组建医院护士培训小组,明确职能,负责新入护士基本知识和基础护理技能培训、指导临床实践、规范操作行为。

2.1.3基础护理技术考核要求

理论方面,医院护士规范化培训小组以助理护士及初级责任护士的要求与能力培训为依据,制定新招聘护士基本工作能力、应急能力、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础技能、常见基础护理技术规范的培训和考核内容,护士培训小组根据以上内容,每月负责组织所有新招聘护士进行理论考核。对未取得护士执业证书的新招聘护士,在每月组织理论考核的同时,适当选择执业资格考试大岗的部分基本理论知识内容加入。

操作技术方面,所有新招聘护士在科室经过考核后,再到医院护士培训小组处考核。要求一年内完成操作光碟中的17项基础护理技术操作考核,每个月可以根据个人学习情况适当调整操作考试计划及进度,可自行选考操作考核的项目,一个月可以选考多个操作,一年时间中可以将操作项目提前考核完成,但不得延期完成,因个人原因无故延期完成者与今后的技术职称聘任及绩效考核挂钩。如因妊娠、婚期、各种原因的休假等影响培训如期完成者,则需补足培训时间和培训内容,直到完成为止。

2.1.4建立聘用护士培训竞争激励机制及保障政策

建立聘用护士培训竞争激励机制及保障政策:基本理论考核成绩80分为达标,基础护理技术操作考核成绩85分为达标,90分为优秀;急救技术操作90分为达标,95分为优秀。每次理论及操作考核成绩优秀的护士,科室都给予绩效奖金的奖励。每月本人考核结果与绩效奖金、评优、续聘等挂钩,并将结果填写入《护士规范化培训手册》。而且每月考核达标率与科室培训绩效考核及带教老师、护士长个人的绩效考核挂钩,促进带教的责任感。如果一年内操作或理论考核成绩年度累计5次以上不达标的延期降级聘用,培训时间延长1年,一年内考核成绩年度累计3次以上不达标的培训时间延长半年,以达鞭策作用。

本院所有护士实行同工同酬,通过政策保障使聘用护士的切身利益问题得以解决,保障聘用护士的合法权益,解除她们的后顾之忧,使其以主人翁姿态积极投入工作。普通全日制高校毕业的护理大专、本科新招聘护士考取执业证书后,培训综合考评成绩优秀的人员医院予以转为正式编制护士。通过建立合理的竞争激励机制,对聘用护士技术实施绩效考评管理,彻底打破计划经济时代的“大锅饭”式的传统管理模式,在人员的流动中求稳定,在动态的竞争中选优秀,使聘用护士的管理机制充满活力,也可促进与正式在编护士的相互竞争力,搭建年轻护士的成长平台[2]。

2.1.5量化基础护理技术项目管理,夯实基础护理服务

量化基础护理技术项目管理,夯实基础护理服务:每月设定可量化的具体基础护理技术完成项目,实行基础护理责任大包干,完成的基础护理质量及数量情况与个人绩效考核中的工作量挂钩。其中床上擦浴、床上洗头、口腔护理、会阴冲洗等基础护理项目,要求到病房实实在在落实到患者身上。基础护理质控组成员每月到各个科室检查新招聘护士基础护理质量及核定完成数量情况。

2.2改革培训教育模式,系统进行基本知识和基础护理技术训练

2.2.1选择培训基地,健全培训教育管理体系

选拔教育训练基地,培养护理操作技术训练师资队伍,在全院范围选定内、外6个科室为新招聘护士培训基地。优化师资队伍的结构和质量,在科室选拔基础理论扎实、技术操作规范的培训老师为护理导师,对新入护士尤其是新入一年内的护士采取一对一“临床培训导师制”,要求一对一进行固定指导。带教老师每年聘任,年底对带教质量进行满意度调查和综合评价。护理部组建护士规范化培训小组,小组组长由一名副主任护师担任,发挥高职称护理人才优势,为新招聘护士的培养搭建成长的平台。医院科教科设一名副主任护师负责护理的教学与培训,科室设护理科研员一名,健全了医院-护理部-科内的培训教育管理体系。

2.2.2护理部以重教强护、培养合格人才为目标,加大护理专业培训的资金投入,2008年起逐步更新和购置大量的护理技能训练器材,构建了能融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技能训练的专业场地,并设专人管理,为全院临床护理技能训练创造了良好的物质条件。

2.2.3基本知识和基础护理技术教育训练模式

2.2.3.1改变传统每个月专人组织示教室现场操作示范的方法,改为视听教育训练方式。根据广东省卫生厅主编的《临床护理技术规范》,2008年3月起逐步全面梳理和修订基础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完善基础护理操作流程和评分标准。组织护理技术能手将基础护理技术操作录制成多媒体教学光盘,发给培训对象,根据医院制定的《护理操作示范视频光碟》,使全院新护士接受的培训内容和流程、标准统一。新标准将护理程序思维方式贯穿于操作过程中,注重护理评估和临床判断能力的训练,将评估、理论知识及安全意识融入评分标准,通过配套调整,引导护理操作理念的更新,使护理操作流程更加合理化、规范化、人性化。

通过采取自行录制多媒体教学光盘进行培训的方法,解决了培训空间小、培训任务重、教师讲解受限、影响培训效果等实际问题,使护士们一目了然了解每一个操作的规范步骤,护士们可以灵活利用休息及空闲时间随时观看及练习,结合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因地制宜地渐进性训练。视听教育训练方法实用方便,缩短了培训半径。每个科室安排一位高级责任护士总负责技术指导和考核,医院护士培训小组有8名成员,每月定期到各个科室进行实地答疑与指导[3]。

2.2.3.2改变传统灌输式教学,采用pBL(以问题为本)的教学方法,将问题式与启发式教育方法相结合,护理组长对分组内的新护士,每天利用10~15min的时间,通过交接班、查房及实际操作时将常用基础护理理论、技术规范等与临床工作中息息相关的问题作为学习讨论内容,每次选定某一问题为学习目标,问题尽量与临床护理现存所要解决的情况相接近,通过解决真实性问题,引导护士理解问题后面科学知识,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4]。医院在全院各科室工作站上设立有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科室科研员指导护士利用数据库检索查阅文献,搜集学习资料;每周组织新入护士对提出的即定问题进行小组讨论或组织小讲课;在护理教育科研管理委员会组织全院每月4次的护理学术活动中,适当安排新招聘的大专学历护士进行讲课;对积极参与讨论及进行讲课的护士,科室每月在绩效考核中给予加分。通过多途径、多方法提高新护士学习兴趣,拓宽学习思路,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使基本知识掌握牢固,提高临床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达到实践与理论的良好结合,避免了培训与临床实践的脱节。

2.2.3.3在基础护理技术操作培训中采用Sp(标准化)护理技术操作培训模式,指导新招聘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树立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以解决问题为导向,把教育训练贯穿于日常护理活动中,注重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克服传统基础护理培训中机械、呆板的操作训练,通过Sp为新护士设置情境,采取真人真做的方式,让新护士在病房进行实地操作考试,让患者来充当评估者的角色,通过患者的客观感受来点评操作技术的不足;或者由指导老师模拟标准化患者,对操作者进行虚拟情景训练,采用直观、形象、生动的方式激发护士们的学习兴趣,加深护士对系统基本理论的理解和对具体操作的感性认识[5],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学习知识,提高年轻护士的实际操作动手能力。

随着“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在全国范围内的全面开展,切实加强基础护理,改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是广大护理管理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护理技术是护理质量的基础,所以加强护理队伍建设,提高新招聘护士基础技能及基本知识势在必行。通过对影响新招聘1年内护士基础护理技术效果的原因进行分析,制定管理对策,稳定聘用护士队伍;提高新护士综合素质,提高评判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沟通能力;提高基本知识和基础技术水平;提高工作质量,保证护理安全。

参考文献

[1]吴欣娟,马丽莉.新护士系统化培训体系的建立及效果探讨.中华护理教育,2005,2(2):54.

[2]施伟群.聘用护士的培训考核方法探讨.当代护士.专科版,2011,1:181.

[3]郜红梅,肖岷,孙亚萍,王晓红,周杰.多媒体延伸法培训模式在护士培训中的应用与研究.中国医药导报,2011,8(2)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