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优质护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2:19:03

儿科优质护理篇1

进一步巩固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成效,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推进优质护理服务持续、深入开展,提高护理管理品质,根据优质护理服务规划和优质护理服务评价细则的要求,按照医院优护方案,拟定新生儿科优质护理工作计划如下:

一、工作目标

以患者满意为总体目标,夯实基础,巩固成果,进一步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提升服务内涵,持续改进护理质量。使患儿家属满意度≥95%;健康教育知晓率≥85%。

二、实施措施

(一)继续完善修订科内各项规章制度、工作流程,继续完善修订质量控制标准,加强对护理不良事件督查整改制度,加强对危重病人的管理。

(二)全面提升职业素质、优化护理服务

1、加强基础理论知识的培训和专科知识培训,使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及专业能力得到提高,强化基础护理及分级护理的落实并保证质量。

2、加强护理专业技术操作培训。按照新生儿科培训计划分层对全科护士进行技能操作培训,牢固掌握护理基本技能,夯实基本功底.

3、采取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以提高全院护理人员的

业务素质,提高护士观察病情、落实护理措施、记录护理文书的能力。

(三)严格遵守《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并按其要求规范管理。

1、新生儿科护士必须持证上岗,并经新生儿专业培训,掌握新生儿常见疾病的护理技能,熟悉新生儿急救操作技术和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控制技术。

2、严格执行身份确认制度、查对制度,患儿住院期间必须配戴身份识别腕带,如在沐浴、检查、治疗时损坏,应及时补戴,确保患儿身份正确。

3、严格限制非工作人员的进入,工作人员上班时要穿统一服装、洗手,进行各项操作时一律要求洗手、戴口罩,任何人在接触患儿前后均应认真洗手或使用快速手消毒液。

4、病室设备应当定期检查、保养,保持性能良好,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安全使用和妥善保管易燃易爆设备、设施,防止发生火灾事故。

5、按照规定建立医院感染监控和报告制度,定期对空气、物表、医护人员手、使用中的消毒剂进行细菌学监测。病室的医疗废弃物管理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有关规定进行分类、处理。

6、制定新生儿外出检查、治疗、转科和出院安全流程并有效落实。制订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处置流程,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快速有效应对意外事件,确保医疗安全。

(四)夯实基础护理,切实做好各项基础护理工作,使护理工作更加规范化。保持病床整洁、无异味、无污迹,物品摆设整齐规范,输液滴数与医嘱相符,勤巡视输液患儿,防止或减少输液外渗,善于观察病人,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五)严格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

1、改变排班方法,实施责任制排班模式,弹性排班。

2、全面履行护士职责,责任护士从入院到出院的各种治疗给药、病情观察、基础护理以及健康教育等为患儿提供连续、全程的工作,切实做好优质护理服务。

3、深化护士分层使用,依据患儿病情、护理难度和技术要求分配责任护士,危重患者由年资高、能力强的护士负责,体现能级对应。

(六)定期满意度调查

1、患儿出院时发放满意度调查,听取家属对优质护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儿科优质护理篇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某医院在2014年1月-12月期间,共收治了140例患儿,其中男80例,女60例,年龄5~12岁,平均年龄(6.2±2.4)岁。将140例患儿平均分为两组,实验组的70例患儿采用了优质护理服务,对照组的70例患儿采用的是常规护理方法。两组患儿在年龄、病情状况等方面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实验组护理方法。a.营造出温馨的病房环境。患儿由于年龄比较小,容易出现惧怕、竞争的情绪,为了舒缓患儿的心情,医院应该营造出温馨的环境,可以在墙壁上涂刷柔和的颜色,也可以添加可爱的图案,一般儿科病房都是粉色系或者蓝色系,营造出了浪漫的气氛,有利于消除患儿不良的情绪。另外,医院还将病房窗帘以及传单的颜色进行更换,选择了比较艳丽的颜色。儿科病房还安装的电视,可以经常为患儿播放动画片。另外,在病房的墙上还贴有鼓励的话语,住院患儿早日康复,这有利于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b.树立正确的护理理念,保证护理的规范性。医护人员的素质与水平,极大的影响了护理的效果,采用优质护理服务,需要对护理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使其掌握先进的护理方法。医院对儿科护士进行人文教育以及技能培训后,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大大提高了,而且也树立正确的护理理念,在护理时更加有耐心。护理人员在与患儿以及家属沟通时,态度一定要和蔼可亲,这可以消除患儿紧张的情绪,护理人员还要向家属传授护理的经验,保证家长为患儿提供优质的服务。护士在每次来到病房时,应面带微笑,还护理中要文明用语,还要多对患儿进行鼓励,使患儿在治疗期间更加坚强、听话,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护理人员应多对关心患儿,加强沟通,增加患儿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护理人员要与患儿家属交流的过程中,可以缓解紧张的护患关系。c.优化护理流程,完善护理模式。采用优质护理服务,需要针对常规护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出解决的措施。护理人员应保证各个护理环节联系的紧密性,提供无缝隙护理服务。医院还要制定责任护理制度,每位护理人员都安排任务,而且需要增强责任感,保证任务顺利完成,这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意识。在该医院中,儿童病床共46张,责任护士有6名,每位护士负责6~8个患儿,责任护士应做好基础护理、日常护理以及健康指导工作,保证患儿在住院期间得到最佳的护理,这也可以帮助患儿早日出院。d.加强护理培训。医院对儿科护士要加强业务培训,在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人们对护理水平以及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人员需要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还要加强自我学习,在护理工作中,应积极主动,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面对患儿及家属提出的意见,应积极采纳,还要避免与患儿家属发生冲突。在培训时,应进行有针对性、分层次的培训,还要对护理人员进行考核,考核与绩效挂钩,而且没有通过考核就不能工作。医院还可以组织竞赛,对护理人员知识以及技术掌握情况进行考核,对操作水平较高的护理人员进行奖励。e.提高护士和患儿的沟通能力。临床护士要和患儿以及父母进行良好的沟通与交流,对患病儿童的心理变化要明确掌握,消除患病儿童的不良情绪,使其能够积极主动的配合医务人员的工作。患病儿童初次进入医院,会对医院产生一定的陌生感,同时对自身疾病非常担忧以及对临床手术非常害怕等,导致患病儿童出现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因此,临床护士要和患病儿童采取交流的方式,并向患儿以及父母介绍相关治疗成功病例,使其能够建立一个战胜病魔的自信心。在交流的过程当中,不要说专业医院术语,而是要采取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进行沟通,要真正站在患病儿童的角度上来看待问题,使其能够真正体会到患儿以及父母的真实感受,增强患儿父母对医院信任度,降低医疗纠纷,进而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2)对照组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的常规护理模式,患儿应均遵医嘱,按时吃药,还要加强饮食护理。

1.3护理满意度评价标准。

护理满意度评价标准:使用我院自主研制的满意度评价标准,其中包括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最满意护士来进行判定。

1.4统计学分析。

统计分析采用SpSS12.0软件包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两样本率比较都使用X2检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临床护理以后,实验组患儿以及家属满意度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儿科优质护理篇3

1.1一般资料

资料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8例儿科患者为观察组,其中男性22例,女性26例,患者年龄为1~13岁,平均年龄为(6.2±2.3)岁,患者护理时间为6~32d,平均护理时间为(16.4±2.2)d。并以2010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8例儿科患者为对照组,其中男性24例,女性24例,患者年龄为0~14岁,平均年龄为(6.5±2.7)岁,患者护理时间为7~35d,平均护理时间为(16.9±2.5)d。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护理时间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因此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观察组患者均接受优质护理服务措施,对照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服务。制定患者满意率调查表,在护理结束后进行发放,由患者家长填写,对患者满意率进行评价,以比较优质护理服务实施前后的护理效果。

1.3优质护理服务实施方法

1.3.1合理配置护理人员

科学合理的配置护理人员,是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关键。如护理人员不足,则可能会影响护理服务的有效落实,难以获得满意的护理效果。护理人员冗余则可能会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因此应根据护理工作要求,对每个护理人员分配合理的护理任务。护理人员要对所负责的患者,实施全程管理,严格遵照护理流程进行操作,保障护理服务的实施质量。

1.3.2实施层级管理

根据科室的实际情况,建立并实施护理层级管理制度,即综合考虑护理人员的职务、职称及资历情况,将护理人员划分为三个级别,明确不同级别护理人员的工作职责,要求护理人员必须认真履行职责要求,严格落实本职护理工作,对于主管护士而言,不但要为患者提供全程护理管理,做好换班工作,还要对低年资、低级别护士进行指导,以保障护理服务效果。

1.3.3规范护理行为

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注意规范自身的护理行为,如针对儿科患者的特殊性,服务质量与患者的治疗效果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护理人员在书写病历过程中,要符合认真规范的要求,明确突出重点内容,可合理适当的进行简化,这既能做到对患者的护理情况有据可查,又能为护理工作提供更多时间。此外,护理人员要在日常护理过程中,注意自己的言行及形象,在解答患者疑虑时,应耐心细致,态度和蔼,语气平和。

1.3.4加强专业培训

在科室内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对提升护理人员专业技能和护理服务水平具有重要作用。护理服务的培训内容应避免单一,应注重护理人员素质的全面提升,如专业知识、操作技能、护理规范、法律常识和护理礼仪等均要涉及。对培训效果也要持续跟进,我科会定期对护理人员应用培训知识的效果进行检验,对表现优异的护理人员,予以表扬和奖励,以激发护理人员的热情。

1.4优质护理服务措施

1.4.1营造温馨舒适的护理环境

营造温馨舒适的护理环境,将有助于患者的身体恢复,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根据儿科患者的特点,我科在布置病房环境时,力求体现温馨、舒适、轻松和活泼。如为儿科患者准备一定的玩具、卡通书籍等,在墙壁上张贴儿童喜爱的卡通漫画,使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温馨,以消除对陌生环境的恐惧。此外,在对儿童进行护理过程中,同样要体现亲情和关爱,如可播放儿童喜爱的音乐及影片,以转移儿科患者注意力,避免发生护理差错。

1.4.2加强护患沟通,开展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应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所思所想,以采取必要的心理护理措施,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尤其是儿科患者,通常对治疗及护理存有恐惧,经常会出现哭闹等不配合治疗的情况,护理人员应换位思考,根据儿科患者的心理特点,采取语言激励、抚摸安慰等方式,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

1.4.3争取家长配合

最大限度的争取家长的配合,是优质护理服务顺利开展的关键,因此在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应及时的、有针对性的同患者家长进行充分沟通,让患者家长及时了解患者的疾病进展、治疗措施及心理表现等,以让其提供必要的支持。

1.4.4重视健康指导教育

随着护理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护理人员越来越关注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现代护理理念要求,健康教育应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因此,儿科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由入院至出院,不同时期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工作,涉及内容应包括疾病知识、用药指导、饮食建议等。可通过发放健康教育手册、设置专门的健康教育信息专栏、开办相关讲座等,向患者家属传递必要的信息,以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和效果。

1.5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包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两组患者家属满意率进行评价,观察组患者非常满意20例,满意28例,患者满意率为100.00%,对照组患者非常满意14例,满意27例,不满意7例,患者满意率为85.42%。经比较,两组患者满意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3讨论

儿科优质护理篇4

目的:探讨在儿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措施和成效。方法:2016年1~7月期间,温岭市第四人民医院300例儿科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优质护理),每组各150例,比较两组护理质量评分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增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和(或)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提升(p<0.05)。结论:儿科应用优质护理服务后,明显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及满意度。

关键词:

儿科;优质护理;措施;成效

为响应卫生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我院儿科也开启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坚持“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重视人文关怀,为患儿提供安全、有效的优质护理服务。随着医疗服务需求的增加,患者对护理服务的要求也相应提高,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严格注意个人操作措施及言行,不断控制护理质量,提升护理服务水平[1]。针对儿科患儿年龄小、缺乏自主表达及自理能力,以及患儿家属爱子心切等因素,这些都会增大儿科护理的难度,因此,儿科护理工作强度大、难度高、工作时间长,也增加了儿科护理管理的难度[2]。本研究选取2016年1月~2016年7月期间,温岭市第四人民医院儿科患者,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6年1~7月期间,我院300例儿科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优质护理),每组各150例。150例对照组中,男94例、女56例,年龄3月~10岁,平均年龄(6.5±1.2)岁;150例观察组中,男97例、女53例,年龄3月~10岁,平均年龄(6.4±1.3)岁,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入院后耐心讲述病房环境及主管医护人员信息,使患者尽快熟悉病房环境,完善入院的各项辅助检查,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一旦出现意外情况,及时汇报主管医师,协助其给予相应处理;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3]:①科室召开优质护理服务动员大会,使病区护理人员真正意识到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重点及意义,针对患儿的心理及行为特殊性,做好儿科病区环境布置,使患儿更好融入到病房环境中,减少其哭闹及烦躁情绪,更好配合治疗及护理。②集中培训护理人员,并集中学习护理制度及岗位执行流程,强调基础护理的工作要求,并以测试方式对培训内容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③针对儿科特点,设计护理满意度调查表,由患儿和(或)患儿家属自行填写,对护理质量进行综合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来整体评定护理服务,使护理人员真正意识到服务观念从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④合理配置护理人员,根据护理人员资历、学历、能力将其进行分级管理,病房划分责任区,做到责任明确,护士长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及护理人员工作能力,分配其管理患儿数量,同时,还要做到管理和监督。⑤根据儿科病区特点,合理定岗定人,结合患者需要及生活规律,实施弹性排班制度,确保患儿的护理质量,改进护理排版模式,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落实各项护理措施,不断提升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以过硬的操作技能及服务态度,赢得患儿家属的信任,从而提升患者护理服务满意。⑥在加强基础护理基础上,根据患儿病情及认知能力,提供分级护理服务,由责任护士评估患儿病情后,助理护士提供各项生活护理,另外,减少陪护人数,维持病房秩序。⑦根据患儿特点,进行分阶段的健康教育,针对患儿家属提出的相关问题,及时给予专业性解答,并对特殊病情做好记录,耐心指导患儿家属,减轻其内心压力,增强患儿对治疗和护理的配合度。

1.3观察指标

护理部每月一次科室专项检查,就基础护理、制度执行、护理病历书写等方面进行儿科护理质量评分,并将问题及时反馈给科室,对整改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护理质量评分的分值为0~100分,分为3个等级,<70分、70~90分、>90分[4];出院时,由患儿和(或)患儿家属自行填写护理满意度调查表,护理满意度针对护理技术、护理态度、健康教育、巡视病房、环境管理等方面进行评分,评分为0~100分,分为非常满意(85~100分)、满意(70~84分)、不满意(<70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5]。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对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对护理质量评分<70分及70~90分的例数均明显降低,而>90分的例数显著增多,整体的护理质量明显增高(p<0.05)。见表1。

2.2两组患儿和(或)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非常满意率明显增高、不满意率显著降低,患儿和(或)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提升(p<0.05)。见表2.

3讨论

响应国家号召,积极落实“优质护理服务”措施,减少护理服务工作中的问题,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护理服务质量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结果表明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儿科后,护理核心制度得到了规范执行,各岗位工作流程也得到了严格执行,尤其是分级护理制度及查对制度,护理人员能够及时巡视病房,及时掌握患儿的病情进展,动态监测生命体征,严格遵医嘱执行护理操作,确保了护理服务的安全性。强化基础护理,从而真正落实基础护理的各项服务,使患儿处于舒适的病房环境,继而改善病房管理中的问题。正确应用护理标识,做好交接班的护理工作,给予患儿及患儿家属针对性的健康宣教,使其了解护理标识的重要性,同时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减少护理差错及护理缺陷等现象的发生。加强科室护理质量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及执行能力,减少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并做好不定期检查,并将检查结果进行公示,并与年终绩效考核相挂钩,提高护理人员对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减少护理工作中的问题。护理人员开展护理服务过程中,耐心与患儿和(或)患儿家属交流,及时解答其关于疾病的疑虑,以高质量服务赢得患儿及家属的认可,从而改善患儿及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徐丽华,赵婷婷,唐姗姗.国际儿科护理发展现状与展望[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8):5-8.

[2]孙小莉.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医学,2013,19(9):117-118.

[3]周荣荣,周婧.优质护理在儿内科开展的方法及效果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8):247-249.

[4]王洪玲,江红霞.儿科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2,14(28):333-334.

儿科优质护理篇5

1.1一般资料

本科室为小儿消化内科,实际开放床位45张,注册护士15名,包括主管护师4名、护师8名、护士3名,配备护理员2名。

1.2方法

由护理部专职人员用方便抽样方法对住院≥3天患儿每月发放护理满意度调查表30份。护理满意度调查表由10条项目组成,内容包括入院介绍和接待、对护士的服务态度和技术、护士是否经常到病房巡视、对责任护士总体工作满意度、健康教育等。每个条目分5个选项:满意10分,较满意7分,一般5分,较不满意3分,不满意0分,满分100分。发放问卷时要求科里的护理人员回避,有认知能力的家长填写,当场回收,统计每月满意度得分,然后与开展优质护理前进行比较。

1.3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举措

(1)转变思想观念。护理部对“优质护理服务示范过程”高度重视,召开全院护士会议,详细解读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精神,住院病人基础护理服务项目,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强调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质是改革临床护理模式,全面履行护理职责,深化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提供全程、全面、连续、专业的优质护理服务。让每一位护士深刻领会,充分认识到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重要性和必然性。

(2)实行责任小组包干式管理。开展“我的病人我负责”的小组责任包干制,将病区分成2组,每组设责任组长1名,组员2名。责任组长由主管护师担任,每天根据本组病人病情轻重及组员年资高低来分配所管病人数量,组长负责病情较重的患儿,并检查整组患儿的护理质量,指导下级护士工作。每名责任护士包干患儿的基础护理,病情观察,实施治疗,交流沟通,健康指导等。出院后进行电话回访,收集反馈信息,改进工作中的不足。责任小组要求组内互助,组间调配,确保护理安全。

(3)夯实基础护理。我院对护理员先行岗前培训,考试合格后录用,并制定相关制度和职责。护理员每天协助护士做好晨晚间护理,主动为患儿修剪指甲,发现床单位有污渍随时更换,保持清洁、舒适。协助家长私人物品整理,归位放置。一日三餐送饭到床旁,提供开水到床头,出院时护送至电梯口。护理员工作时间要求不断巡视病房,保持病房整洁,同时为家长提供生活上的帮助。

(4)提供全面易懂的健康教育。我科重新装订了常见疾病健康宣教手册,悬挂于每个病房内,以便家长随时取阅。全科医务人员通过网上查阅资料、积累的书本知识和临床经验,制作成ppt课件,每周2次在示教室集中宣教,耐心解答家长的疑问。责任护士为每一位入院患儿建立健康教育评估单,内容包括:入院指导、安全告知、疾病指导、用药指导、检查指导、饮食指导、出院指导等。根据病人病情转归、家长需求、陪护更换情况随时进行宣教,每隔2~3天复评宣教内容,对未掌握内容强化宣教。出院时做好出院后的复诊、活动及喂养指导,让病人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5)营造温馨氛围。我科采用了许多温馨的细节管理。如制作了温馨园地,供患儿张贴心愿纸,画画等。举行护患联谊活动,拉近彼此距离,融洽护患关系。放置便民箱,提供吸管、一次性杯子、笔、纸,万能充电器等物品,为患儿家长提供方便。病房内张贴患儿喜欢的卡通图画,护士主动购买儿童书籍、玩具,减少陌生感,使患儿有家的温馨感。

(6)节约非护理时间。加强医院后勤系统的支持,如供应室消毒物品的下放下收;总务科每月有专职人员来病房对公共设施进行检查维修,确保使用安全;药房送药至病房,对长期口服药用透明塑封袋包装,并贴上标签,注明床号、姓名、药名、剂量、用法,方便了护士的核对。简化护理文件书写,根据儿科病人特点设计表格式护理文书,以电子版形式书写,时间不超过半小时。让护士有更多的时间留在病房为患儿提供服务。

(7)每月召开一次科务会议。讨论近期工作情况,听取大家对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对存在问题及时商讨,提出整改措施,共同改进,提高护理质量。对工作出色与受到家长提名表扬的护士,护士长在科务会上及时提出表扬,提高工作积极性。

1.4统计学处理使用

SpSS15.0统计学软件,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开展优质护理后护理满意度的调查:开展优质护理前与开展优质护理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三、体会

3.1开展优质护理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

开展优质护理后,保证了基础护理落实到位,床单位保持更清洁、舒适,病房的环境更整洁、安静、温馨。护士有更多的时间与患儿及家长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患儿有什么变化,护士能及时地反馈给医生;家长有什么需求,护士能有效地解决。彼此的距离拉近了,患儿及家长也更依赖、信任护士,关系更融洽。反复、强化的健康教育,减轻了患儿尤其是家长的心里压力,增加了她们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掌握了正确的育儿方法,更能积极配合治疗。

3.2开展优质护理护理质量不断提高

责任制护理使每一位护士认识到质量控制不是护理部、护士长个人的事,而是要落实到每个人每时每刻的工作中,护士自觉地将质量标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形成了个个尽心尽职的良好氛围,促进了护理质量的不断提高。责任制护理要求每位护士更重视专科知识的学习,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是护理专业发展的双翼,其中的任何一支不够丰满,腾飞的速度、高度就会受到影响。只有夯实基础护理,发展专科护理,将二者紧密结合,才能为病人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3.3开展优质护理促进年轻护士快速成长

实行责任小组包干式管理后,责任组长对自身价值有更多认识,对本组护理质量的提高能发挥一定作用。而年轻护士也由以往功能制护理转变成责任制整体护理,要为患儿解决每一件事情,根据病情的不同时期进行循序渐进的健康宣教,迫使她们不断地去学习。在护理工作中遇到困难时能及时得到责任组长的指导,不断累积工作经验。同时这种护理模式也提高了年轻护士的沟通技巧,当工作成绩赢得家长、同事、医生的认可时,增强了她们的责任感,工作积极性更高,形成了护理工作的良性循环。

3.4开展优质护理护士职业认同感提升

护士职业认同感是护士本人对护理职业的积极看法和情感,决定自己职业行为倾向的心里状态,开展优质护理后,护士的辛勤付出得到了患儿及家长的认可和尊重,融洽的护患关系使护士工作更加主动。同时也认识到个人发展的重要性,增强了责任心和竞争意识,对自身素质的培养和业务知识学习有了原动力,更能积极主动参加各类继续教育学习,能自信地与家长进行交流、沟通。

四、结语

儿科优质护理篇6

关键词:优质护理;儿科;中医特色护理;应用

临床上对患儿实施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并非所有患儿都能够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而患儿家属的心理也大多都处于非常焦虑、担忧的状态,如此一来也会影响到患儿诊治、护理的开展。就儿科患儿的护理工作而言,护理人员如何为患儿提供更好的服务,如何降低可能发生的护患纠纷,则需要从自身的护理工作出发。为此,许多医院也就儿科护理工作不断进行优化和创新[1]。其中,儿科中医特色护理逐渐得到应用,该护理模式是以患儿为中心,以中医护理为主展开的护理。并且,在中医特色护理的基础上,也提出了进一步采取优质护理服务的方法提升护理效果和质量。就该模式和方法的护理,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此次也通过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78例患儿展开了观察,现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儿科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78例患儿为观察对象,将所选患儿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患儿各为39例。对照组患儿当中,男女分别为22例、17例,年龄为3~10岁,平均年龄为(5.4±2.7)岁;患儿疾病当中,消化不良14例,咳喘12例,上呼吸道感染13例。观察组患儿当中,男女分别为23例、16例,年龄为3~11岁,平均年龄为(5.6±2.8)岁;患儿疾病当中,消化不良15例,咳喘11例,上呼吸道感染13例。两组患儿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所选患儿当中,无严重心肝肾疾病患儿,无重大心理应激患儿,治疗方法以中医治疗为主。对于此次护理观察,院方伦理委员会批准,患儿及其家属知情并同意参与。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儿中医特色护理,具体措施如下:①针对消化不良患儿,护理人员结合医生对患儿消化不良的中医类型诊断,采取相应的情志和辩证护理,使患儿心情放松、愉悦,缓解患儿消化不良的情况;结合患儿穴位贴敷、推拿按摩等中医治疗实施护理干预;②针对咳喘患儿,实施中医特色护理当中,重点展开辩证护理,如患儿为痰浊咳喘,则以祛痰降逆、健脾燥湿为原则进行护理,若患儿为风寒咳喘,则重点进行祛风散寒为主进行护理,告知家属为患儿添衣、防风等;③针对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患儿接受中医治疗的过程中,同样可进行中医辩证护理,此外还可就患儿以中药治疗时的相关注意事项予以指导,以护理配合治疗,如以刮痧、中药泡洗等护理予以干预。针对观察组患儿则在中医特色护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就消化不良、咳喘、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接受中医特色护理过程中,优质护理服务可重点从患儿的精神护理、饮食护理两个方面入手:①精神优质调护:护理人员以和蔼可亲的态度与患儿沟通和交流,按照中医治疗方法,以专业的手法进行配合,由此在患儿面前建立专业严谨但不失可亲的形象,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儿及其家属的信任,使患儿相信自己处于一个安全的环境当中;而后,结合中医辨证实施相应的心理护理,如患儿情绪低落、躁动不安等,可通过与患儿交流转移患儿注意力,或者倾听患儿内心的感受,配合其家属是疏导患儿的情绪、不良心理状态等[2-3];②饮食优质护理:针对患儿病情,实施中医特色护理时还可通过中医饮食护理达到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例如护理人员可就消化不良患儿,为其制定中医饮食方案,或者告知患儿家属可以南瓜粥、小米粥、清蒸鸡蛋黄等喂食;咳喘患儿可以用梨、冰糖煎水服用;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可以喝鸡汤、多吃萝卜等;在以上饮食当中,若患儿不喜欢,可改变进食的方式,帮助患儿在饮食上得到相应的调理。1.3护理效果判断标准在患儿治疗及护理过程中,对患儿及其家属发放78份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调查评分越高,护理满意度越高;观察和记录患儿的住院时间。由此,综合判断对儿科患儿的护理效果。

1.4统计学意义

应用SpSS20.0软件分析,计量数据采用sx±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χ2校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

2结果

2.1两组患儿护理满意度

依据回收78份的调查表统计,对照组患儿及其家属的护理总满意度为84.6%,观察组患儿及其家属的护理总满意度为92.3%,后者满意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儿住院时间

经治疗和护理,对照组患儿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3.4±3.2)d,观察组患儿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0.3±2.6)d,后者平均住院时间更短,说明观察组患儿恢复时间更早,治疗与护理效果更为明显,结果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儿科优质护理篇7

【关键词】优质护理;小儿神经内科;效果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护理模式的不断变革,人们不仅在追求着物质上的生活,也在追求着一种精神层次的满足,因此人们对神经内科的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求在医院内要享受到人性化的护理服务,而所谓的优质护理即是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的转变,即要以患者为中心,以患者为本。由于神经内科患儿的病情较重,严重威胁了患儿的健康和生命,因此除了对患儿进行积极的治疗外,对其进行护理干预显得尤为重要[1]。为此,我院选取了120例小儿神经内科患儿的临床资料,通过对其临床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经验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10年10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0例小儿神经内科患儿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另外,根据患儿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将患儿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其中男性59例,女性患儿61例,年龄在4个月-9岁不等,平均年龄为4.5岁。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以及病情等方面的情况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对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而干预组患儿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儿在接受不同护理后,在病情改善以及满意度等方面的情况。

1.3优质护理措施

1.3.1心理护理由于许多患儿家属对此病不了解,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焦虑等负面情绪,因此在对患儿进行治疗前,应先针对患儿家属的心理活动,通过向其讲解治疗的方法,效果以及目的等,根据患儿的病情向患儿家属进行相关知识的教导,告知其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如何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使家属了解治疗过程,减轻其紧张、恐惧等心理,使其树立信心,积极主动配合治疗[2]。而且在治疗过程中要经常看望关心病人,对部分家属提出的问题要认真解答,以便使患儿及家属以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1.3.2呼吸道护理首先要保证患儿呼吸道的分泌物被清理干净,同时保持呼吸道的畅通,再给予充分有效的氧气的吸入。在此期间,可让患儿多饮用清水。而对于多痰的患儿,应鼓励患儿咳嗽,此外,还可以用导管帮助患儿吸出痰液,但是要确保导管的卫生,防止感染等情况出现。另外,在治疗过程中需注意患儿口腔清洁,可采用生理盐水给患儿漱口。

1.3.3环境及饮食将病房内的室温调至22℃-24℃,保持室内的湿度,并且要避免过多的人员流动,保持病房内空气清新,为患儿营造一个舒适、安静的环境,以便于患儿的休息,减少由于烦躁不安而引起其它不良反应的几率。由于患儿食欲不振,因此在饮食方面需给患儿提供高蛋白以及高热量并且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帮助患儿恢复体能,提高患儿的免疫力。

1.3.4药物护理在采用药物对中重症患儿进行治疗过程中,须严格掌握药物的使用量,控制患儿的血药浓度,如果药物使用量不当,会造成患儿病情加重,严重的可能导致死亡,因此对于使用剂量要严格控制,防止不良情况的发生[3]。

1.4统计学分析采用合适的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对分析所得结果采用均数及标准差的形式进行检验,p

2结果

通过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显示,在对干预组患儿进行优质护理后,患儿在病情改善以及满意度等方面的情况较对照组患儿具有显著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神经系统疾病在临床上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疾病,患儿在临床上多表现为意识模糊以及吞咽困难等症状,严重威胁了患儿的生活质量[4]。由于神经内科患者病情较为严重,因此除了对患儿进行积极地治疗外,对患儿进行舒适的护理也十分必要。我院通过对收治的120例患儿采用两种不同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发现,在对干预组患儿进行优质护理干预后,患儿在病情改善,满意度以及心理等方面的情况较对照组患儿具有显著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能够使患儿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患儿的住院时间,提高了临床疗效,且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患儿的康复具有重要的作用,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刘凤,齐佳,白俊超.小儿神经内窥镜手术的护理配合[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14):143-144.

[2]田月玲.小儿神经源性大小便失禁围术期并发症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3):96.

儿科优质护理篇8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临床儿科优质护理小儿肺炎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7.322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7-0286-02

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也逐渐关注健康保健和医疗护理服务[1]。应患者的要求,医院的护理工作也逐渐从“以疾病为中心模式”向“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性护理观念转变。以前,患者在就医的过程中通常只关注自己的治疗效果和治疗费用,对治疗过程中的感受关注较少。而现在,患者开始关注自己在就医过程中的感受。这就要求医护人员需要在真正情感关心患者,而不仅仅只是一纯粹商业关系。人性化护理是指将患者的生命价值、人格尊严以及个人隐私为核心,创造性地、个性化地、整体地、有效的对患者进行护理[2]。从而使患者不仅能在生理上得到帮助,更重要的是能够在心理和精神上获得满足,降低不适的程度。近年来,人们通过努力在人性化护理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本文则是通过小儿肺炎这一常见疾病的治疗中给予人性化护理,来阐明人性化护理在临床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120例小儿肺炎患者均就诊于2012年6月-2013年4月,诊断标准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肺炎相关诊断标准执行,排除一些肺炎合并其他病症的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3.5±1.1)岁;观察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3.4±1.3)岁。所有患者均在住院部接受治疗。对照组和观察组检验比较p>0.05,数据没有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阿奇霉素10mg/(kg・d)进行静滴,每天1次,并连续静滴3天作为1个疗程;第一疗程结束后停4天,再连续静滴3天为第2个疗程;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患者施行专科康复护理等人性化护理。对照组按照观察组药物治疗方法进行治疗,但未给予专科康复等人性化护理。其余常规治疗,包括吸痰、雾化、平喘(激素、氨茶碱)、抗过敏(酮替芬)等治疗对照组和观察组照常进行,分别记录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愈率和有效率。

1.2.2护理方法。治疗药物实行专人专用,从而防止交叉感染。每次给予患者服用药物时应洗手,同时确保给药时间间隔合理。对于不同患者所出现的不同症状及时给予关注并及时报告医生,跟患者进行沟通交流,缓解患者紧张、恐惧等情绪,使患者心情保持舒畅。同时做到,针对不同的患者,及时提供不同的护理服务,使患者在短时间内恢复到最佳状态。对患儿及其家属进行沟通,记录治疗满意度。

1.3统计学方法。计量数据采用spass16.0进行统计分析,对照组和观察组组间采用Ridit分析,若p

2结果

临床研究发现,小儿肺炎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之后,与仅仅接受常规治疗患者相比,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75.83%,97.50%和61.67%,93.33%如表1所示。同时观察组和对照组满意度分别为95.00%,80.00%,如表2所示。两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

表1人性化护理和常规护理在小儿肺炎治疗中的影响

注:观察组和对照组组间经过Ridit分析,p

表2观察组和对照组满意度比较(%)

注:观察组和对照组组间经过Ridit分析,p

3讨论

本研究通过对小儿肺炎治疗基础上外加人性化护理来观察总体治疗效果。研究发现,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75.83%,97.50%和61.67%,93.33%,可以看出,观察组总体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3];同时观察组和对照组满意度分别为95.00%,80.00%,观察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这充分体现了开展人性化护理在临床治疗疾病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人性化护理,强化了在儿科中护士的服务意识,同时也形成了追求满意服务的良好理念,这也将大大的调动护理工作者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了医护工作者的主动服务意识,实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服务目标,从而大大地提高了护理质量。人性化护理服务中最理想的状态是能够敏锐细致地觉察出不同患者不同的层次需求并尽量给予满足。为了能够及时获得患者的需求和建议,可以在每个病房内设立意见收集箱,将患者最真实的心声传达到医院工作人员。同时,还可以实行出院患者回访制度,以便更加深刻了解患者状态。总之,人性化护理在临床儿科优质护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效果显著,值得提倡。

参考文献

[1]朱红艳.儿科开展人性化护理的措施与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临床医学学刊,2008,17(5):98-99

儿科优质护理篇9

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儿科三病区,河南南阳473009

[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儿科病房纠纷情况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儿科2013年1~12月收治的340例住院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7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服务措施,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发生护患纠纷情况以及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为(91.2±5.0)分,远高于对照组的(75.7±6.3)分,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患纠纷和护理投诉人数等方面,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于改善护理质量,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患儿及其家属的满意度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病房纠纷;护理质量;儿科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654(2014)11(c)-0047-02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不断改进,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提高,护理质量逐渐被广泛重视[1-2]。优质护理服务以病人为中心,旨在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构建和谐友爱的护患关系。这对护理工作者职业素养的检验和进一步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促使医院紧跟时展,加快推进现代护理模式[3]。本次研究为了改善该院儿科的整体护理服务水平,选取340例患儿分别实施优质护理和常规护理,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12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患儿3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70例。其中男195例,女145例,年龄2~13岁,平均年龄(5.8±4.6)岁;儿科病床位45张,护士22名,年龄21~43岁,平均年龄(27.9±7.2)岁;1名主管护师,9名护师,12名护士。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对策

1.2.1实施责任制护理组建优质护理小组,由护士长牵头,安排每位责任护士负责6例患儿,责任护士定期为患儿进行健康宣教,向家属询问患儿的基本情况,并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要求填写患儿评估执行表,采用统一的格式,涉及的内容全面客观,节约书写时间,保证给予病人足够时间;此外,护理工作应分工明确,进行午班和晚班交接时,认真记录患儿的生命体征并将注意事项详细告知接班护士,做到无缝隙管理,连续全程护理;定期与患者家属交流沟通,向其介绍患儿的治疗与护理进展,对家属提出的疑惑一一解答,各收费项目应仔细核对,加强透明度,避免错收和多收;每月进行1~2次护理工作的检查和考核,考核结果直接影响护士的绩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督促改正,对表现好的护士进行表扬。

1.2.2营造良好的住院环境由于患者均为儿童,为了减少患儿对医院环境的紧张、恐惧,促进患儿的智力健康发展,在儿科诊室和病房张贴彩色卡通图案,营造欢快、天真、愉快、温馨的环境;给予哭闹患儿小点心,关心呵护他们,使之乐观的接受治疗。

1.2.3个性化护理在病房内准备多种多样的折纸和绘画材料,在治疗期间合理安排患儿的休息和娱乐时间,组织患儿开展画画、折纸鹤等活动,鼓励患儿创作创新,发挥想象力;同时通过一系列活动锻炼患儿的手部肌肉群,培养手部灵活性,促进大脑发育;对于长期住院的患儿应给予适度安慰和鼓励,通过分散他们的注意力来暂时忘记疾病痛苦。

1.3评估方法

统计两组患儿的护患纠纷数、护理投诉次数、表扬护士次数;护理质量考核小组每月评价护理质量,总分100分,包括基础护理、个性化护理、患者及其家属满意度、工作执行力、护理差错等。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纠纷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护理投诉率和护理纠纷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两组护理质量与护理满意率情况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4.7%(161/17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5%(142/170),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χ2=10.948)。同时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2。

3讨论

在儿科科室采取优质护理服务对于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也对医院的整体性建设起到促进作用[4]。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措施的观察组的护理纠纷发生率1.2%,远低于对照组的8.2%;在护理质量方面,观察组评分为(91.2±5.0)分,与对照组的(75.7±6.3)分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率(94.7%)优于对照组(8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体现了优质护理服务措施产生的优化效果。姚心凌[5]研究显示,在常规护理上加强优质护理服务的观察组护理质量满意度达96.97%(96/99),而对照组满意度仅为80.81%(80/99),观察组满意度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践行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这对于满足每位患者的需求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6-7]。护理人员在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中观念也发生了较大改变,从被动服务转为主动服务,既巩固了专业知识,又调动了工作积极性和灵活性,极大的减少了护理差错,保证了护理质量始终持续改进[8]。本次结果与黄明桂的研究结果相一致[9]。

优质护理服务重视对护理质量和患者及其家属满意度的全面提高,在深入研究儿科科室和患儿自身特点的基础上,将护理工作流程规范化、具体化,确保每位护士职责明确,对每位患儿护理到位[10]。在实施过程中既要对患儿以及家属进行必要的个性化护理和健康教育,使之积极面对疾病,配合治疗;此外还应进一步提升工作人员的实际护理技能水平,不仅要加强护理技能培训,落实考核制度,还要在业务水平提高的基础上让患儿更舒心,享受更优质护理;最后要加强护理管理工作,护士长对每位护士的岗位和职责明确分工,优化资源分配,同时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实现护理工作的顺利实施。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服务可有效提高儿科护理质量,改善护患关系,减少病房纠纷,值得推广。

[

参考文献]

[1]喻霞.儿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4,10(14):362.

[2]王小苗.优质儿科护理对改善护患关系的实践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4,6(4):140-142.

[3]李玉兰.优质护理服务在儿科病房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4,32(5):2783-2784.

[4]王倩.优质护理对提高护理质量及患儿家属满意度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17(5):681-682,683.

[5]姚心凌.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儿科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4,24(2):1017.

[6]童冬梅.探讨儿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对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外健康文摘,2013,12(47):174-175.

[7]刘勤.持续质量改进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2(11):39-40.

[8]朱秀玲.优质护理服务在儿科病房的实践与体会[J].护理与康复,2014,13(1):62-64.

[9]黄明桂.儿科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护理质量的影响[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0):50-51.

儿科优质护理篇10

[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在儿科病房中的作用。方法将本院儿科收治的124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护理工作质量。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患儿及家属的平均满意度分别为80.6%、66.1%,护理质量考核平均成绩分别为(93.1±1.7)、(85.4±2.3)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优质护理;儿科病房;应用

[中图分类号]R24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21(2013)12(b)-0123-03

当今,随着人们的健康需求与健康意识不断提高,对护理工作的质量期望值也越来越高,同时,由于儿科病房的特殊性,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已成为儿科护理工作中的首要任务之一[1]。本院儿科自2010年以来开始实施优质规范化护理服务,取得了满意的成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1月~2011年10月本院儿科的住院患儿124例,其中男70例,女54例,年龄10个月~6岁,平均(4.7±1.8)岁,病程4d~2个月。随机将所有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2例,两组患儿的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具体措施如下。

1.2.1营造温馨的住院环境针对小儿的特点根据儿童心理和行为,营造独特的病区环境,使之与其患儿心身和认知发展相符,如可在病区尽可能摆放绿色植物、鲜花,走廊可摆放玩具,病房墙壁用温暖的粉红色并装饰可爱的卡通图片,画面色彩温和可爱,使人心情愉快,窗帘和被褥以温馨的花色面料,消除患儿的恐惧心理,体现家庭的温暖;护士服改用粉红色等,病室电视播放动画片,同时设置方便快捷的传呼设置,随时可以得到护士的帮助[2],还可在护士站对面设立“文化墙”,墙上张贴温馨语、爱心提示、祝福等,在方便患儿及家属的同时,也拉近了与他们的距离。

1.2.2健全完善和细化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工作秩序,使小儿科护理工作程序化、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同时结合本科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对“儿科护理管理手册”“儿科护理质量标准”“儿科护理工作流程”等多种护理标准进行细化和量化,以便为护理质量管理和控制提供更加可靠的管理依据。

1.2.3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和三基训练,保证护理技术过硬定期组织科内护理人员的业务学习,提高专业理论知识,不断吸收新知识、新信息,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每月对专业技能定时培训。每半年进行1次护理技术比赛,对优胜者进行表彰,同时开展“百例静脉穿刺”活动和“优质示范病房”活动,提高小儿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和服务水平,提高了患儿患儿家属的满意度[3],激发了护士的工作热情。

1.2.4提高护士职业素质,规范护理服务一名合格优秀的护士,不仅要有精湛的技术,还要有为患儿无私奉献的爱心。在儿科病房,护士与患儿接触最多。护士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给患儿及家属以深刻的印象。为了满足患者的需求,提供优质的服务。对护士的仪表、仪容、语言等有明确规定,护理人员应注意礼仪礼节,仪表端庄大方,做到来有迎声,去有送声,为患者办事有回声,耐心解答患儿家属提出的问题,注重日常细节。护理人员在对待患儿及家属时,要做到有爱心、有耐心、有细心、有真诚。主动关心患儿,多抚触、搂抱、夸奖,善于用玩具逗其开心,对于年长儿可以讲故事、玩游戏,询问生活和学习需求,调节医患关系及患儿的精神和心理状态,尽快消除陌生感和恐惧感[4],使之赢得患儿及家属的信任和理解,从而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

1.2.5提高服务意识,转变护理模式在工作中,应将“以人为本,患者至上”的理念渗透到服务的每个环节中,为患者提供温馨、细致、周到的服务。由于其儿科护理的特殊性,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中应多与患儿及家属进行交流和沟通,了解他们的护理要求,主动为患者提供完善的护理服务。用优质的服务增进护患关系,减少或杜绝护理纠纷的发生[5],同时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不断完善护理服务。

1.2.6建立护理层级管理制度,确保各项基础护理实施到位实行病房分层管理,根据护士的年龄、职称和技术等设置为主管组长、主管护士及实习和分管护士三级护理人员,并对每一级护理人员的护理职责进行明确规定。主管护士对所负责的患儿提供全程、连续和不间断的护理服务。保证每2名患儿至少有1名护理人员,全程不间断地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

1.2.7强化人性化健康教育①办好儿童教育宣传栏,每个病室都有报刊架,摆放多种健康教育资料,病房走廊的墙壁上有健康知识版面,形式要图文并茂,版面生动活泼,最好以患儿喜闻乐见的卡通、漫画为主;②制订儿童健康教育活动计划表,在介绍疾病防治、饮食要求、用药指导、体育锻炼等知识时,根据儿童的认知水平和学习习惯选择恰当方式,如健康教育内容制成卡片,采用一对一方式进行,多示教,讲小故事等,寓教于乐;③可进行集体沟通,对某一季节发病率高的疾病,与患儿家长进行集体沟通、宣教、指导[6]。

1.2.8绩效考核,实施护士奖金分配改变以往的奖金分配制度,根据护士护理患者的质量、工作量,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等方面进行绩效考核。定期组织考核和比赛,设立绩效考核登记表,表明加分、减分的项目,奖励先进,督促后进[7]。奖惩以护士长、主管组长巡查记录为准。

1.3评价项目方法

采用患者满意度及护理质量考核表评价护理干预的效果,具体方法为对入选的124例患儿及家属在出院时进行满意度调查问卷,采取无记名填写,同时收集护理部每月的护理质量考核表(共6个月),对其护理质量考评得分进行对比分析。满意调查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4个级别,平均满意率=(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抽查患者总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患儿及家属满意度调查结果的比较

观察组中患儿及家属非常满意28例(45.1%),满意22例(35.4%),平均满意度为80.6%,对照组中患儿及家属非常满意24例(38.7%),满意17例(27.4%),平均满意度为66.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护理质量考核成绩的比较

观察组、对照组的护理质量考核平均成绩分别为(93.1±1.7)、(85.4±2.3)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由于儿科患者往往病情复杂,变化快,在护理工作中存在着较多风险,因此,如何作好细节管理,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及为患儿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已成为儿科护理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任务。

优质护理服务是当今护理的新模式,是指在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时,以患者为中心,加强对患者的基础护理工作,并实行护理责任负责制,提高整体护理质量,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老龄化人口的加速,社会由生产型向发展型转变,人们的健康意识和健康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对改善医疗卫生服务也有更高的要求和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临床护理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从护理人力资源的现状来看,护士人力相对缺乏,导致患者的基础护理有些削弱,基本需求未得到满足。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内涵是深化“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提供满意的服务。各级医院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温馨、有效的护理服务,正是满足患者的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8-9]。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护理人员的服务观念发生根本性转变,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在实践中不仅进一步丰富了儿科护理专业知识,同时,极大地调动了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灵活性,从护士被动执行医嘱,完成护理操作转变为主动与患儿及其家属交流,实施人性化护理,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护理差错,确保了护理安全和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近年来,本院在儿科护理中全面推行“以人为本”的优质护理服务,通过为患儿实施全面、全程、优质的护理服务,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护理质量,使患儿及家属对本科护理工作满意度得到了极大提升。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及家属的平均满意度为80.6%,高于对照组的66.1%,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考核平均成绩为(93.1±1.7)分,高于对照组的(85.4±2.3)分,由此可见,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有利于提高儿科基础护理的质量,激发护士以最好的工作态度和最佳的技术水平投入工作,从患者的需求出发,为患者提供满意服务,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小淦.儿科急诊护理工作安全现状分析与管理对策[J].医学临床研究,2008,25(6):1150-1151.

[2]王艳.亲情护理模式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5):1071-1072.

[3]郑翠萍,邵玉红.优质规范化护理服务在儿科病房的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08,12(27):828.

[4]孙亚林.人文关怀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2012,22(10):3924-3925.

[5]路文.浅谈细节管理在护理工作中的作用[J].临床护理杂志,2008,7(2):75-76.

[6]安海燕.绩效奖金考核管理在儿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探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11):2085-2087.

[7]黄慧根,陈凌,黄红友,等.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试点的做法与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5):310-311.

[8]张微竹.优质护理服务在小儿外科中的应用[J].北方药学,2012,9(3):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