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溯源技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2:19:21

农业溯源技术篇1

关键词:农产品大数据平台追溯平台质量点评

中图分类号:F3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1(c)-0104-02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农产品质量点评及安全追溯平台建设是基于大数据技术,以实现产销对接,形成生产、销售、服务一体化的完整产业链,从根本上实现农产品的“来可查、去可追”,最终促进农业产业升级为目的,构建农产品质量点评及安全追溯平台,集成农产品质量评估于农产品追溯过程中,平台面向农户、农业企业、农业合作组织等所有农业生产者,真正意义上实现农业生产者和农业消费者的对接;通过平台检验农产品的质量,体现供需关系;搭建供需渠道,解决供需矛盾;区分农产品等级,促进农产品品牌形成;推动农业产业升级。

1发展现状

2002年以来,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逐步确立了食品和农产品可追溯制度。近年来,随着问题农产品的频频出现,国家和有关部门也都在积极探索如何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将农产品追溯作为一个重要的措施,一种发展战略方向。且近年来,随着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农产品追溯,重要产品生产经营企业追溯意识显著增强,社会对追溯的认识度和接受度逐步提升,追溯体系建设市场环境明显改善,对追溯的需求也日益强烈。我国在北京、河北、上海、天津、深圳、南京等地就蔬菜、畜禽产品安全追溯制度及系统建设方面已经开展了试点示范工作,然而这些试点或收效甚微,或成效不持久,大多声势渐息。已有的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虽然具备了可追溯性,却也没有强调对追溯过程标识的真实性进行鉴定。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要建立从生产加工到流通消费的全过程监管机制、社会共治制度和可追溯体系,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工作势在必行[2]。

2建设必要性

现有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仍面临农产品生产分散、溯源的“源头”不明确、流通不畅、市场信息不对称、信用缺失使数据信息真假难辨、农产品安全质量追溯分段式监管造成信息割据,形成数据信息孤岛等问题,因此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的实现不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分阶段由低到高,逐步完善。为了进一步推进产品追溯体系建设,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的意见》,提出推动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积极参与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在该意见指示下,同时考虑现有的生产、技术和经济条件,提出建立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农产品质量点评及安全追溯平台,实现过程加结果监控,提升质量管理能力,促进监管方式创新,保障消费者安全。基于该平台形成生产、销售、服务一体化的完整产业链,建立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全链条;突破现行的农产品销售瓶颈,建立新平台、新渠道,将农产品产销带入全面信息化r代,扫除农产品流通不畅、市场信息不对称等障碍,为不同形式的农业生产者提供了一个规模空前的市场契机,并形成消费者认可的农产品品牌,实现农产品的生产智能化、管理透明化、经营网络化、服务灵活化,颠覆传统零售模式,推动农产品产业升级。

3技术方案

构建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农产品质量点评及安全追溯平台是以信息技术为依托,以物联网设备、大数据平台为载体,有效的信息获取、信息展示、信息共享以及信息管理机制的农产品质量点评及安全溯源平台。该平台采用C2C模式,直接对接农业生产者和农业消费者,并从农产品平台准入准出、农产品产地生产信息、农产品销售者提供的产品描述信息、平台农产品描述信息监督、平台农产品质量检测、平台农产品描述信息奖惩、消费者点评7个环节实现对农产品质量的安全追溯[3]。平台提供:(1)农产品质量追溯服务;(2)农产品电子商务服务,开辟农产品C2C营销模式;(3)品牌塑造服务,基于平台的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通过市场化将农产品进行区分,形成农产品质量比拼竞争机制,促进农产品品牌的形成;(4)宣传推广服务,基于平台推广放心的农产品品牌,保证农产品从“田间”到“舌尖”的质量安全。基于大数据技术实现产销对接,形成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一体化的完整产业链,带动农产品产销全面信息化时代,从根本上实现农产品的“来可查、去可追”,促进农业产业升级。

4创新点

充分考虑平台处理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以及将来的可拓展性,采用大数据架构,保证处理能力和响应时间能够满足日益增多的用户对信息处理的需求。(1)为了适应不同使用者的具体需求,平台能够针对具体要求进行定制,以适应生产者、农产品类型各异、品种繁多、特色明显的现状。(2)提出农产品生产者、平台、农产品消费者三方共同参与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模式。(3)提出将农产品追溯过程与质量检测、质量点评相结合进行质量监管,综合追溯平台、第三方检测机构和消费者共同对农产品质量进行监督。

5结语

该系统通过农产品产地信息的实时获取、农产品定期质量检测及用户质量点评,实现对农产品生产、销售的全过程动态监控,并将这些实时监控数据以云的方式分布式存储在数据中心,实现对农产品的各个环节的监控、预警,建立完整的农产品质量控制体系和可追溯体系,实现从源头到市场整个供应链全程可控,并基于该平台提供农产品质量控制、质量追溯、农产品电商、农产品品牌塑造、宣传推广服务。

(1)经济效益:突破现行的农产品销售瓶颈,拓宽农产品市场,借助该平台搭建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提高农产品质量,促进农产品等级及品牌形成,建立了产业转型升级的高速通道,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2)社会效益: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满足了人们对无公害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提高了政府监管能力,保障了人们身体健康,提高了人们生活质量;开放的流量平台创造了商机,丰富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提高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产品附加值,部分解决农民创业、就业问题;提高了农民生态、环保、健康和科学种田意识,提高了农民素质;为生态农产品开发起到积极推动作用。(3)生态效益:严格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及溯源体系,最大限度地控制了化学农药和肥料的使用量,同时有效地防止了土壤、水源、农产品的污染,保护了生态环境,不仅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为人们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陈红华,师严涛,田志宏.我国食品可追溯系统中的博弈模型分析[J].经济师,2007(7):10-12.

农业溯源技术篇2

农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农产品交易市场的繁荣,但是农产品在种植、销售和管理等各个环节,存在的风险隐患较多,农产品质量与安全受多重因素影响。农产品的质量与安全直接决定着农产品效益的高低,更好地对农产品质量进行有效管控就变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建立一个完善的农产品溯源系统,实现农产品在供应链中的质量控制与溯源跟踪。

【关键词】农产品溯源系统质量标识

我国食品安全形势不容乐观,由于食品不安全而导致的事故频发,给人们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为了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为人们提供安全的农产品,需要建立一个农产品溯源系统,实现对农产品全流程的跟踪与监控。

1农产品溯源系统方案

1.1溯源系统平台设计

农产品溯源系统的基础为智能信息节点,综合利用互联网技术、GpS定位技术、电子标签技术与数据库技术,通过智能交易器串联起各个节点,而与中央数据库的连接,主要由3G网络、无线传感与有线网络宽带实现,并收集农产品种植、生产、加工与检测等各个环节的数据,并利用二维码技术扫描追溯农产品信息。溯源系统业务流程为企业用户提供系统与基础数据管理、数据采集、绿色履历与溯源数据存储功能,企业可为用户提供查询验证门户,并为购买者提供农产品查询验证服务。具体见图1。

1.2溯源系统关键技术

农产品溯源系统平台建设,以mySQL数据库与JaVa技术为基础,为三层架构的B/S模式。其中,系统平台构建的基础技术为JaVa技术,系统数据业务逻辑层与数据访问层,主要使用的是JDBC+SpRinG框架,根据需要创建数据表维护业务层与数据交换层时,用户无需再进行维护。

系统对于数据库的要求,要求数据库具备强大的处理能力,且要求方便维护,安全性符合系统建设标准。同时,农产品数据系统还应支持多线索与多进程,支持Smp处理模式与Client/Server处理模式,并支持多个并发用户,具备性能优异的查询与运行功能。而为了提高系统的整体运行速度,应该使用分散存储策略保存相关数据。

2农产品溯源系统的实现

2.1系统开发工具和环境分析

本文设计的农产品溯源系统,建立在JaVa与mySQL数据库基础上,采用的是三层构架B/S模式。其中,系统平台构建的基础为JaVa技术,而系统数据业务逻辑层与数据访问层的实现,主要是采用JDBC+SpRinG框架。根据所创建的业务层与数据层,不需要任何维护。

2.2系统平台实现

在计算机平台ie浏览器地址栏中,输入地址点击链接后便可实现对系统的访问。而进入到输入系统界面后,用户输入管理员账号、密码与验证码后,便可点击进入到农产品溯源管理系统运营平台,进入到系统运行界面。其中,系统主界面包括的模块主要有代码、元素、信息元等管理模块,以及用户、模板、企业与监管部门等管理模块,同时还包括菜单、菜单角色、行政区划分与手机软件等管理模块。

按照农产品分类的不同,管理员可归纳总结不同农产品的种植、管理、采摘、存储与出售等环节,创建代码,并通过代码组建元素,构建系统信息单元与模块,最终构建成为农产品溯源系统。系统创建完成后,企业用户可得到相应的权限。登录后,可进入自主平台界面,在界面上可看到企业下用户账号,并可管理下属用户权限。按照通常的农产品流通流程,溯源信息采集主要包括种植户、检验员、加工包装操作员与分销责任人。农产品溯源系统采集流程图,具体见图2。

农产品溯源系统平台实例的创建是在信息采集后,信息采集完成后可生成二维码。其中,农产品的唯一标示就是二维码,主要包括农产品的选种、种植、管理与运输等各种信息,消费者可经客户端扫码查询。作为监管机构的相关政府部门,比如农业管理部门,负责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管理,同时也可对农产品种植与运输管理实施有效的监管。而在遇到消费者投诉时,可由监管部门负责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反馈至消费者客户端之上。

为提高溯源系统采集、查询的便捷性,应根据主流操作系统,分别开发ioS系统与android系统的app,用户在手机上安装客户端软件,可录入图片、视频等文件,上传至系统平台,消费者可通过客户端查询系统中的各种信息。同时,通过客户端,消费者可向管理部门反馈相关信息,并等待管理部门的处理结果。

3结语

当前,我国农产品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主要是农产品质量不让人放心,为了更好实现对农产品的监管,保证农产品质量,建立农产品溯源系统大有裨益。在本文中,笔者从农产品溯源系统设计、实现的关键技术等方面探讨了系统设计与实现,对于系统的构建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刘晓敏.基于二维码和RFiD个体标识技术的农产品溯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

[2]刘俊华,王岩峰,姜平,程昌秀.以企业为最小责任主体的农产品溯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农业网络信息,2011,06:9-12.

[3]杨运平,周志鹏,李沐华.基于物联网RFiD的农产品溯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与现代化,2013,10:222-225.

[4]张翔,耿晓琴,张云华.农产品溯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工业控制计算机,2014,06:129-130+133.

作者简介

胡竟伟(1981-),女,现为内蒙古河套学院理学系讲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监控技术。

刘娜,现为内蒙古河套学院理学系讲师。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

尹嘉敏,现为内蒙古河套学院理学系讲师。

农业溯源技术篇3

关键词:有机RFiD;农产品;溯源;成本低廉

中图分类号:tp39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302(2016)11-00-04

0引言

“食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信息系统”最初是20世纪90年代末欧盟为了解决“疯牛病”问题,逐步由政府提出建立并完善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以Gmp(“良好作业规范”)和SSop(“卫生标准操作程序”)为根本,食品链相关组织(包括生产,加工,包装,运输,销售公司和组织)将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颁布的“HaCCp体系及其应用准则”(食品安全控制体系)作为组织的核心管理要素,明确了以消费者为中心的食品安全管理体制。

对食品生产、加工、物流、仓储、销售等环节建立信息管理制度,实现向上追溯和向下跟踪的“双向”管理,并在超市类似atm机系统的专门硬件上进行信息共享,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如果出现食品质量问题,即可通过扫描食品标签上的追溯码在网上查询该食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等信息,从而明确相应法律责任的事故方。

食品安全追溯信息管理可通过食品溯源专用硬件设备,在食品流通、供应、消费、库存等各环节中进行信息收集、信息记录以及信息交换等操作,方便市场中的生产者、销售者以及消费者进行快速、有效的沟通。这种食品安全和食品行业自律行为,在市场经济发展中极其重要。

1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的必要性

20世纪90年代至今,互联网高度发展,大大提高了社会的交流与发展。但同时,食品安全问题屡屡出现,早些年的“三鹿事件”让公众对民族品牌出现信任危机,“地沟油事件”又引起了公众对餐饮业的斥责与不安……如何向公众确保食品安全不仅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关注,还引起了生产者和销售者的注意,目前已成为我国食品安全发展的焦点问题。

农产品具有的信任特性决定了农产品可追溯系统实施的必要性。信任产品特性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后,没有能力了解农产品相关的生产信息和物流信息,如使用农药剂量,物流仓储信息等。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也属于信任品,然而在实际生活中,由于食品信息被生产商和经销商掌控,消费者并不知道,因此也从根本上造成了两者信息的不对称,导致“信任危机”出现的可能性较大。

建立农产品食品安全追溯系统保障了消费者的知情权,消除了消费者对生产商及经销商的“信任危机”,同时在系统的监督下建立企业间的优胜劣汰机制对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相当大的促进作用。

2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实现关键技术

近年来,物联网技术迅速发展,射频识别(RFiD)技术、传感器技术、认识计算和智能控制技术、纳米技术、网络融合技术等关键技术的研发与推广,为追溯系统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2.1具有农产品商品特征的追溯码编码

在国际上,ean・UCC系统被广泛应用于商品的追溯码编码和条码表示中,将商品名称、产地、价格、规格等信息进行处理并储存在编码中。ean・UCC系统是由国际物品编码协会(eaninternational)和美国统一代码委员会(Uaa)共同建立的全球统一商品标识系统。消费者可以在销售终端通过poS自动销售系统查看食品链在生产、加工、运输、仓储等各环节的信息。

农产品不同于一般商品的地方在于,它具有地域性、鲜活性、种类性等特点,因此设计农产品商品追溯编码时要将农产品的产地、种类、等级、生产日期作为特征编码考虑进去。

国内现有的追溯码编码系统存在很多不足,比如编码长度不够短、数据加密性不强、实时追溯信息不畅等。而杨信廷等科研学者提出在设计农产品追溯码时采用26数字加密信息,并将位置码、产品码、生产日期码、认证类型码、多重校验码相结合,食品一旦发生安全问题可实时追溯至出问题的生产环节。将追溯码编码与Googleearth地图相结合,在可视化图形结合方面创新发展,这对于解决目前追溯码编码问题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2.2农产品商品利用有机RFiD标签追溯

追溯码的信息载体是产品标识,那么标识技术又有哪些不同呢?目前,市场上有两种主流的追溯码――二维条码和射频识别技术(RFiD)[1]。

2.2.1二维条码技术

二维条码技术通过对信息进行编码、印刷、光传感等操作,将食品质量信息及数据加密转化存储于二维条形码标签上,建立了规范的食品安全管理体制。扫码可将二维条码附带的数据提取出来,并进一步转化成追溯所需的信息。条码存储信息上条码呈现高密度、大容量、支持数据加密技术等特点,在编码范围上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此外,由于条码本身的符号形状可变,可大大提高其适用性。但条形码只能用人力在可见的小范围内使用扫描器进行近距离特定方向的读取,无法保证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信息。目前农产品市场使用的二维条码需要消费者通过扫描才能知道该产品来自于哪个企业,而消费者却无法得知农产品具体的产地、用药、施肥等生产信息。

2.2.2射频识别技术

射频识别技术(RFiD)[2]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这是一种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利用射频信号的空间传输特性实现对物体的自动识别并提取相关信息[3]。该技术具有多个标识,可以在任意方向远距离识别标签附带的信息,重复利用性好,防尘、防水、耐腐蚀性强。RFiD标签通过对农产品的产地、种类、规格、生产日期、所在位置等信息数据进行加密编程[4],以保证消费者对农产品的知情权。

RFiD系统由RFiD标签、RFiD阅读器及应用支持软件三部分组成。RFiD标签[5]由芯片和天线组成,芯片部分通过复杂的iC工艺在硅片上制备出来。每一个标签具有唯一的电子编码。

无机RFiD标签的高昂成本一直制约着该标签的大规模应用[6](RFiD标签的成本大约为每枚0.2美元以上)。有机RFiD标签则采用印刷电子技术,将iC电路通过机薄膜晶体管制备(DtFt)在低廉的塑料基底上。用金属和有机墨水在塑料基底上形成芯片和天线。

在实际操作中,在被标识物体上附有有机RFiD标签,当被标识物体进入阅读区或工作区时,阅读器会以远距离非接触的方式自动识别有机RFiD标签编码的信息,从而实现对物品的自动化识别,大大减少了人工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有机RFiD标签具有低成本、简化制作流程等特点,可以制成随意粘贴的柔性薄电子标签。

有机RFiD标签的工作原理、读取速度、读取距离等和无机RFiD特点一致,其区别在于两者的材料和加工工艺不同。在世界范围内,好多公司都看好有机RFiD市场,纷纷加大对其的研究投入,并取得了实质性进展。2005年、2006年,polyiC、philips先后宣布他们已经通过印刷+光刻的技术制备出了工作在13.6mHz的有机RFiD标签[7]。二维条码、有机RFiD、无机RFiD标签的比较见表1所列。

由表1可知,在成本和易用性方面,有机RFiD标签和二维条码标签都具有成本低廉且方便易用的特点。在环境适用性、读取方向以及读取距离方面,有机RFiD标签和无机RFiD标签具有防尘防水、耐腐蚀、远距离任意方向读取的特点。如果商品需要贴有机RFiD标签,那么物流运输、仓储、poS(pointofSale,poS)以及超市不能要求标签具有超长的使用寿命。由此看来,有机RFiD在读取速度、信息容量、重复使用、使用寿命上虽不如无机RFiD标签,但也能满足商品对标签的要求。这为有机RFiD标签的大规模推广使用提供了可能。

3农产品食品安全溯源系统

3.1农产品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及信息模型

农产品食品安全溯源系统[7]包括种植场运输物流加工生产物流仓储超市消费者的顺序流程和从消费者超市物流仓储加工生产运输物流种植场的追溯过程,其构成了整个食品安全的溯源流程。下面是不同的生产环节以及与之匹配的信息。

(1)种植场:种植场基本信息、肥料信息、用药信息、生长信息及转入转出信息。

(2)物流运输:物流企业基本信息与运输起止位置及时间。

(3)生产加工:加工企业基本信息、加工前基本信息、加工成品后基本信息及转入转出信息。

(4)物流仓储:仓储企业基本信息、运输起止位置、时间、温度信息、湿度信息等。

(5)在农产品食品安全追溯系统中,对每个不同的环节采用不同的标签技术对其标识,可以实现从餐桌到种植场的全程追溯,从而保证消费者的食品安全。

3.2食品安全追溯系统的基本框架

由于农产品食品安全追溯系统中的每个生产环节对信息录入以及追溯的要求不同,信息量大且复杂,仅依靠追溯信息和标签很难解决,因此需要建立相关的食品安全数据中心,采用标签和数据中心相结合的方式才能满足追溯系统的要求。农产品食品追溯系统框架如图1所示。

在种植场上,管理人员每天都要详细记录种植过程中使用的农药及使用频率和剂量,待农产品成熟上市时,管理人员就把相关信息上传到“食品安全数据中心”,消费者在服务终端硬件上可以依据相关标签的追溯码信息全面清晰地追溯到生产环节每一步的录入信息。

消费者在类似atm机终端上可凭借信息标签清楚查看食品的产地、种植时间、营养成分以及种植过程中使用的肥料、杀虫剂和除草剂种类,包括种子信息和日常种植的照片。

在物流运输管理平台、生产加工管理平台和种植场管理平台等将类似的数据汇集处理,然后上传至“食品安全数据中心”,最终由消费者在超市终端查询。

在整个农产品食品追溯框架中需要政府建立自动食品安全监测平台[8],并设置专门机构对追溯系统涉及的种植场、运输企业、仓储企业等进行监督。在农产品生产环节录入的信息都要通过相应的管理平台将产品信息汇集到“食品安全数据中心”。消费者可以在公告查询系统根据标签附带的追溯码信息在“食品安全数据中心”查询到该产品生产环节的所有信息。一旦出现食品质量问题,可以通过数据中心实现对农产品的向上追溯和向下追踪,从而明确相应的法律责任事故方。

4有机RFiD标签在农产品食品安全追溯系统中的应用

农产品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具有多个生产环节,信息量大、覆盖范围广,且从餐桌到消费者的生产链也很复杂。同时,中国现有的经济条件和科技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在整个生产链环节全部使用电子标签还不现实[9],因此农产品食品安全系统中的6个环节应结合标签技术的不同特点去选择标签。

4.1种植场

农产品种植后,种植场管理平台会根据种植过程中农产品的批次、肥料、农药等情况,在种植场管理平台生成唯一的“农产品生产标识码”,在管理平台上录入农产品的个体信息库并传至食品安全数据中心。由于农产品个体的信息量比较大,而且在信息录入环节需要逐个登记农产品的标签,因此在种植环节适合采用RFiD作为“农产品生产标识码”的载体。“农产品生产标识码”在食品安全数据中心有唯一的RFiD标签与其对应。由于农产品的生产周期和市场流通时间均低于一年,故采用有机RFiD标签比较适合,该标签不仅信息数据加密性强,还降低了成本。

4.2物流运输

物流企业在物流运输过程中将农产品涉及的生产和物流信息通过物流运输管理平台传输至食品安全数据中心。无机RFiD标签适用于物流运输时间超过一年的情况,有机RFiD标签适用于物流运输时间低于一年的情况。

4.3生产加工

生产加工企业存在若干生产环节,可根据对农产品的加工过程进行流水线式监控,将每个生产环节的处理信息及时录入生产加工管理平台,并上传到食品安全追溯中心。即对生产加工过程生成的“农产品生产加工标识码”和“农产品生产标识码”进行登记,并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此时“农产品生产加工标识码”成为农产品唯一的标识。通过“农产品生产标识码”可以追溯到生产过程中的农产品,通过“农产品生产加工标识码”可以追溯加工后的农产品,实现了从生产到加工的全部信息的全面追溯。

因为农产品生产加工后,需要标签数量相对较多,采用无机RFiD标签不仅在成本上负担极大,在农产品跟踪管理上也只能分批次进行。有机RFiD标签或者二维条码应用在这个环节很合适。但由于二维条码在运输过程中易受到污染等原因,有机RFiD标签所具有的环境适用性及其读取方式更适合本环节[10]。

4.4物流仓储

基于4.3的分析,在物流仓储环节采用“农产品生产加工标识码”进行信息数据的管理。通过管理平台向信息中心汇总物流基本信息,仓储基本信息,多个时间节点的物流温度、仓储温度等信息,实现农产品在物流仓储环境的个体化管理过程。物流基本信息、仓储基本信息、实时物流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数据在管理平台进行统计整理,最后上传至食品安全数据中心。物流仓储环节实现了农产品在物流仓储转换的个体化管理。

4.5超市

在超市出售农产品时,有机RFiD标签标识的“农产品生产加工标识码”在超市的管理平台被读取,生成一个对应的“用户标识码”。“用户标识码”和“农产品生产加工标识码”在数据中心登记上传,两者之间有唯一的对应关系。使用标签上的“用户标识码”的农产品基数大,采用二维条码或者有机RFiD标签比无机RFiD标签成本低。超市是否使用二维条码或有机RFiD标签还需要根据消费者的习惯和超市的具体配置来确定,两者在理论上没有差异。

4.6消费者

超市向消费者提供二维条码或有机RFiD标签,消费者可以通过公共查询系统查询到产品的“用户标识码”。通过“用户标识码”可以查到超市的信息,进一步追踪到“农产品生产加工标识码”。根据“农产品生产加工标识码”可以追溯到农产品的加工与仓储信息,进一步追溯到农产品的“农产品生产标识码”。通过“农产品生产标识码”可以查询到农产品的批次、肥料、农药等信息。通过终端,消费者可以追溯到农产品整个生产过程的信息。

根据农产品生产过程不同环节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标签技术。标签技术和溯源环节的适配如表2所列。

5结语

在成本和易用性方面,有机RFiD标签具有二维条码标签成本低廉且方便易用的特点。在环境适用性、读取方向以及读取距离方面,有机RFiD标签具有无机RFiD标签防尘防水、耐腐蚀、远距离任意方向读取的特点。尽管有机RFiD标签在读取速度、信息容量、重复使用率、使用寿命方面不如无机RFiD标签,但并非在农产品食品溯源系统的每个环节都需要这些特性。这为有机RFiD标签的大规模推广使用提供了可能。

农产品食品安全溯源系统的主要环节包括种植场、运输物流、生产加工、物流仓储、超市和消费者6个环节,应根据不同环节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标签技术。种植周期较短的农产品可使用有机RFiD标签代替无机RFiD标签,而在超市可选择性使用有机RFiD或二维标签。引入溯源过程的有机RFiD标签不但大大降低了农产品食品的溯源成本,还可以加快农产品食品溯源技术在实际中的普及与大规模应用。

参考文献

[1]余平祥,巫远媚,胡月明,等.RFiD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读取率优化策略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8,24(7):132-136.

[2]黄锋,郝鹏,吴华瑞.RFiD中间件在农产品安全追溯系统中的应用[J].农业工程学报,2008,24(S2):177-181.

[3]任守纲,徐焕良,黎安,等.基于RFiD/GiS物联网的肉品跟踪及追溯系统设计与实现[J].农业工程学报,2010,26(10):229-235.

[4]谭民,刘禹,曾隽芳.RFiD技术系统工程及应用指南[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5]张姝楠,郭波莉,潘家荣.RFiD技术在食品全程跟踪与追溯中的应用[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7,28(9):148-151.

[6]胡心怡.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在规模化奶牛场中的应用[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0(1):76-77.

[7]田雪雁,徐征,赵谡玲,等.有机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研究进展[J].半导体技术,2008,33(4):277-280.

[8]程雪,周修理,李艳军.射频识别(RFiD)技术在动物食品溯源中的应用[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8,39(10):140-144.

农业溯源技术篇4

关键词:农产品供应链;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对策

基金项目:江苏省社科研究项目(编号:14SwC-025);商学院孵化基金项目

中图分类号:F32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10月9日

一、引言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8042:1994)与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对可追溯性的定义为:通过登记的识别码,对商品或行为的历史和使用或位置予以追踪的能力。欧盟、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通过建立食品追溯体系来保障食品安全的成果全世界都有目共睹。在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频发的今天,我国通过借鉴他国的成功经验,加快了构建农产品供应链追溯体系的步伐。而步伐的加快,带来的不仅是一系列的成就,同样也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本文着重在对我国农产品供应链追溯体系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给出对策建议。

二、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频发的根本原因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主要植根于农产品供应链信息流的断裂,即信息不对称。(图1)(1)生产经营者内部的信息不对称,小生产、大市场的生产模式下,生产经营者之间混乱的产销关系,极易造成信息流的断裂;(2)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基于利益驱动和与消费者有限次博弈之间的不合作,生产经营者将不会主动告知消费者农产品的信息,而消费者更无法从外观直接获取农产品的全部信息;(3)生产经营者与监管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小农生产下复杂混乱的生产流通网络,监管网络无法完全覆盖,从而形成的监管空白、监管滞后和被动监管等都是生产与监管环节信息流断裂的外在表现;(4)监管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主要表现为监管者监察到的信息无法准确、快速地传递给有需要的消费者;(5)监管者内部的信息不对称,我国初级农产品生产归口在农业部门,企业原料把关又在质检部门,市场准入归口在工商部门,在农产品监管的各个环节中信息流往往无法进行充分对接。

三、农产品供应链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概述

(一)农产品供应链追溯体系基本思想。对农产品供应链实现可追溯,就是基于供应链思想、现代信息科技及物联网技术构建一个农产品信息追溯系统,对农产品的养殖、种植、加工、防疫、检疫、物流与监督等各个环节的所有信息进行记录储存并对整个供应链的全过程进行跟踪监控,即实现正向可跟踪;农产品经过市场销售到达消费者手中后,消费者可以根据农产品的追溯码进行信息的查询,在出现质量问题时,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农产品信息追溯系统对农产品供应链的各个环节进行逆流查询,快速有效地找到有问题的原料或加工环节,有助于事后补救措施的进行,即实现逆向可追溯。

(二)建立农产品供应链追溯体系的必要性。近年来,国际和国内苏丹红、疯牛病、瓜果时蔬农药残留超标等一系列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爆发引起了人们对农产品的恐慌。而可追溯体系强调农产品的唯一标识和全过程追踪可以强有力地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此外,农产品是否具有可追溯性已经成为了国际市场上农产品贸易的一大壁垒。例如,欧盟、美国和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就要求出口到本国/地区的农产品必须具备可追溯性。由此可见,对于我国而言,建立起与国际接轨的农产品供应链追溯体系不仅可以保障我国人民舌尖上的安全,同时也是打破国际市场上农产品贸易壁垒,提高我国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三)建立农产品供应链追溯体系的可行性。能否建立起农产品供应链追溯体系主要依靠于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和社会环境可行性。

目前,溯源技术主要分为两类:一是电子信息编码技术;二是综合溯源性技术。目前,我国多采用二维码、条码等技术,虽然存在不同程度上的不足,但建立农产品供应链追溯体系在我国完全具有技术上的可行性。

可追溯农产品具备明显的市场优势与提价空间,然而面临着建立追溯体系的前期巨额投入,只有一些生产规模大、农产品附加值高的企业存在经济可行性。若地方政府或地域性组织能够给予一定的经济、政策扶持,整个行业实现农产品供应链可追溯都存在经济上的可行性。

我国现今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令人堪忧,农产品供应链实现可追溯的呼声也愈发高涨,在各大农产品销售点,打着可追溯旗帜的农产品虽然价格虚高,但是有购买能力的消费者依旧选择购买,并养成了选择性偏好,媒体也借助其话语权希望尽快向西方学习构建起一个农产品供应链追溯体系。建立农产品供应链追溯体系在我国是大势所趋。

四、我国农产品供应链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构建现状

(一)成就。我国2006年通过并施行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2014年5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国家质检总局出台《出境水产品溯源规程(试行)》,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相继编制了《牛肉质量跟踪与溯源系统实用方案》、《水果、蔬菜跟踪与追溯指南》等规范化应用指南。各个省、市也在推动,如上海市政府颁布的《上海市食用农产品安全监管暂行办法》,陕西标准化研究院编制的《牛肉质量跟踪与溯源系统实用方案》。这些都在制度上初步建立了我国农产品供应链追溯体系。

在具体落实中,商务部已经在全国多个大中型城市进行了肉菜流通追溯的多批次试点,如北京市“牛肉产品追溯应用试点”、新疆吐鲁番哈密瓜追溯信息系统等。而由地方政府扶持、地域性组织自建追溯系统,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信息可追溯的农产品也不在少数,这些农产品主要用于出口日本、东盟、欧盟和美国等国家。

(二)不足。我国在构建农产品供应链追溯体系的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点不足:首先,追溯体系的法律制度不全,落实不到位。农产品实现可追溯虽然在我国现有的一些法律条例中有章可循,但是我国并没有出台具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而一些相关部门出台的多项追溯应用指南与实用方案等都不具有强制性,在落实中也就大打折扣;其次,追溯体系多头推动。不仅有企业自主建设,不同的政府部门也都在推动农产品供应链追溯体系,政出多门,不同的体系之间无法形成合力,生产特点不同的企业其追溯标准也不一样,该如何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追溯体系成为了重点。此外,还存在可追溯农产品售价虚高、追溯信息参考价值低、消费者认知程度低等问题。

五、完善我国农产品供应链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建议

一个健全的农产品追溯体系应由多个模块共同组成,各个模块相互之间形成合力,并落实在行动上,才能够有效地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图2)

(一)全国范围内宣传与行业内阶段性试点双管齐下。目前,我国消费者对可追溯性的正确认知程度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阶段性试点与推广的进行。因此,需要以政府、媒体为主,企业为辅的认知宣传,促使消费者养成优先选择具备可追溯性农产品的偏好,使可追溯农产品比非追溯农产品更具有市场优势,从而提高农业个体户与企业参与追溯体系的积极性,并为以后的全面推广打下群众基础;其次,农产品供应链追溯体系需要一个由点到面的摸索过程,生产特点不同的企业其追溯标准也不一样,所以需要在全国范围内宣传的同时,有选择地在特定农产品行业、特定城市进行阶段性试点,探索出不同农产品行业信息追溯的可行模式。最终在全国统一的多方共享信息追溯平台上实现不同行业追溯体系的兼容。

(二)农产品追溯制度与追溯监管制度同步建立。建立农产品追溯制度主要是建立标准化追溯的制度。我国目前的追溯体系杂乱无章。所以,需要通过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或是政府与权威机构的操作指南来规范,建立农产品追溯码的标准化、追溯技术的标准化、同行业追溯标准的统一、监测技术的标准化、问题农产品召回及销毁流程的标准化等。标准化后,可追溯农产品不仅可以方便管理,确保信息流在各个环节点的充分对接,也方便与国际接轨,使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更具优势;其次,由于可追溯不等于安全,而只有确保生产经营者所提供的追溯信息的真实性,建立追溯制度才有意义,对监管的问责才有依据,所以在建立农产品追溯制度时也要同步建立起相配套的追溯监管制度。健全的追溯监管制度亦可以反向激励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建立追溯制度。对农产品供应链实施全覆盖监管,并在监管中添加现场环节,即存在定期与不定期的现场监察,并将监管记录储存实现可追溯。

(三)建立农产品追溯激励制度

1、供应链内部激励制度。建立伙伴关系,签订长期供应合同。对农产品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信息跟踪,从而达到对农产品产、供、销的规范作用和对不能实现产源信息追溯的农业个体户和企业的激励作用。此外,建立绩效评价体系与奖惩机制,以提高农业个体户与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减少用非追溯农产品冒充可追溯农产品的可能性。

2、政府外部激励制度。政府的激励侧重于解决建立追溯体系门槛高的问题。政府可以对已经实施或者有意向实施追溯体系的农业个体户或企业给予相应的正向激励,如经济上的奖励、技术上的支持或政策上的便利等,以此提高其参与追溯体系的积极性。此外,对违规生产或生产问题农产品的个体户或者企业给予反向激励,即加大处罚力度与监管力度,以约束其生产行为,甚至促使其参与追溯体系。

(四)搭建全国统一的多方共享农产品信息追溯平台。让消费者能够方便快捷地了解到所购买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部质量信息,是构建追溯体系的初衷,所以搭建全国统一的多方共享农产品信息追溯平台是农产品供应链追溯体系的外在表现与关键所在。从农业生产者开始对农产品的农田所在地、使用农药品种、使用次数、使用剂量、收获时间等信息进行记录并上传到共享平台;加工环节中使用的原料、食品添加剂使用品种、使用量等信息进行记录并上传到共享平台;流通环节中运输信息进行记录并上传到共享平台;问题农产品召回的重量、批次、时间与销毁的时间、地点进行记录并上传到共享平台;监管者对于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的监管信息和对于农产品的抽检信息等进行记录并上传到共享平台。从图3可以直观看出追溯信息的传递过程。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对多方的追溯信息进行整合,实时更新并公示于多方共享的平台,提高农产品供应链的透明度,让消费者吃得安全并安心,这便是农产品供应链追溯体系的价值所在。(图3)

(五)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的农产品供应链追溯体系。由于发达国家的农产品供应链追溯体系较为完备,所以在构建我国的农产品可追溯体系时,借鉴他国的成功经验,必然会少走不少弯路。如学习欧盟的食品追溯法律体系。欧盟以《第178/2002号法案》为核心的农产品/食品追溯法律体系主要分为2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以基本法为基础的食品安全领域原则性规定;第二层次是在基本法案所确定原则指导下形成的具体措施和要求。所以,我国在进行阶段性试点的过程中需要摸索出适合我国农产品市场的法律法规,并对特定农产品行业制定特定的追溯标准。

六、结语

民以食为天,如何保障食品安全则成为了重中之重,基于供应链视角下,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实现可追溯,是进一步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重要手段。而一个健全的农产品供应链追溯体系应以全国多方共享农产品信息的追溯平台为外在表现形式,达到可追溯农产品价值增值、问题农产品责任到人、生产经营者增收、监管者监管便捷、有法可依、消费者食用放心的目的,实现多方共赢。

主要参考文献:

[1]刘秀萍,赵明.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制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J].中国蔬菜,2010.7.

农业溯源技术篇5

目前,作为商务部首批10个肉类蔬菜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城市之一,无锡与成都市、杭州市综合评分名列全国首批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城市第一名,信息化服务食品安全,打造安全的菜篮子,我们可以通过这几座城市来“感知食品,触摸安全”。

无锡:试点城市的先行示范

2010年10月21日无锡市人民政府与商务部签署了《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协议》,无锡正式成为商务部首批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十个试点城市之一,2011年5月至12月市区实施了一期项目的建设工作。至2012年12月,市区已在2家定点屠宰场、1家蔬菜批发市场、1家猪肉批发市场、26家农贸市场(菜市场)、51家超市大卖场等80多个流通节点建设肉类蔬菜流通追溯项目并投入运行,完成了与中央平台的数据互通功能。

商务部充分肯定了无锡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项目,认为无锡肉菜追溯项目已经达到了商务部的要求,初步实现了本市肉菜产品来源可追、去向可查、责任可究,整个项目建设在全国具有示范作用。

“尽管在全国试点城市中成绩突出,但还有不少问题急需解决。”无锡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对市区各流通节点的网上巡查和每季度的现场检查,部分流通节点特别是农贸市场,规范使用溯源电子秤的比例不高,2012年前二季度平均为56%,第三季度为71%。这主要表现在对自产自销户的蔬菜进场信息登记不到位;屠宰环节信息上传不全,猪肉批发市场刷卡情况不太好;超市溯源设备使用率不高,上传信息少等。此外,市民对肉菜追溯体系认识不够,不主动地讨要追溯小票,维权意识不强。

目前无锡已排定了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二期项目的计划表。计划用2-3年时间实现对市区主要流通节点的全覆盖,重点对80个农贸市场、49家超市大卖场、30家放心肉专卖店实施建设工作。项目拟分三阶段实施:第一阶段至今年年底,重点建设10个农贸市场、5家超市大卖场、25家天惠连锁门店、4家天鹏百家、10家天鹏放心肉;第二阶段至2013年底,主要建设40个农贸市场、15家超市大卖场、20家天鹏放心肉,第三阶段至2014年底,主要建设30个农贸市场。目前,市商务局与财政局已联合制定了《无锡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及运行维护管理办法》,而无锡市食安委也表示,会督促各相关部门认真执行前期出台的相关规定,制定完善市级牛、羊、禽类屠宰监管规定,探索逐步扩大肉类溯源的覆盖品种。

据了解,一些新建农贸市场正在加紧安装追溯设备。相关人士也表示,随着商务部肉菜溯源工作的进展,其农产品可追溯范围也将进一步扩大。比如朝阳农产品大市场作为无锡市最大的菜篮子企业,其涵盖的农产品不仅局限于蔬菜、猪肉,还有水果、家禽、粮油等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农产品也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尤其是水果交易,不仅是苏南地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重要集散地,其成交比例更是占全市的95%以上。据介绍,下一阶段,朝阳农产品大市场将进一步完善现有系统的稳定性,提高基础备案信息的准确性,另一方面是在水果、家禽、粮油交易等重点环节,推广实施供应商备案制度、推广使用网络电子秤一体机,确保所有进入朝阳农产品大市场的农产品都纳入可追溯的范围。

成都:全国首批试建肉菜流通追溯体系

近年来,成都市倾力打造“食品安全放心工程”――成都市肉类蔬菜质量追溯体系,在全国率先启动生猪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69家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建立追溯系统,并对关键节点实施视频监控。每片白条猪绑定一个电子溯源芯片,从技术上防止不合格猪肉进入市场。芯片所记录的信息将随着这片猪肉进入批发市场、超市、农贸市场、餐厅、食堂等。消费者在各环节都可查询溯源码了解来龙去脉。

日前,在成都高新区天仁路20号和平综合农贸市场,肉类10号摊位,市场管理员将手持机对准猪肉电子溯源芯片,屏幕上立即显示:经营商姓名,地点:和平综合农贸市场,批发商:苏坡批发市场,屠宰企业:成都明渲畜牧发展有限公司。溯源芯片所记录的信息将随着这片猪肉进入批发市场、专卖店、超市、农贸市场、餐厅、机关学校食堂。消费者在每一个环节都可以通过查询溯源码了解清楚它的来龙去脉。

早在2008年底,成都市以物联网技术为支撑,在全国率先启动了生猪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食品生产、经营、消费规模巨大,且分属不同部门,实行强制可追溯化管理,极具挑战性。成都进行全新探索:工商、卫生等部门分别对全市蔬菜种植以及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商场(超市)及农产品加工企业和餐饮企业肉类蔬菜产品的来源、去向、销量、经营户数等情况进行调查,摸清情况建档,成立食品安全办公室进行统筹。

据从成都市食药监局了解到,2012年底,成都基本建成肉类蔬菜质量追溯体系,覆盖点位达到11259个。其中,生猪覆盖点位9991个;蔬菜覆盖点位1268个,实现了肉菜产品从屠宰、批发、零售到餐桌全程信息化监管。一个“生产有记录、流向可追踪、信息可查询、责任可追究”的农产品质量透明监管新模式在逐渐形成。

针对蔬菜品类多和以批次消费为主的特点,成都通过一级批发市场可追溯蔬菜产地。批发市场对入场批发商进行实名注册备案。备案后的批发商办理流通服务卡,蔬菜批发商入场时持相关证明入场登记。如没有产地相关证明则入待检区抽检,合格方能入场。

春节前夕,一辆货车开到成都农产品中心批发中心门口,接过司机递来的流通服务卡,工作人员刷卡后,电脑立即调出相关信息:车号,客户名称。出示相关农药残留检测报告、称重后,电脑随即打出一张入场票:批次号、品种:芋头,重量:1.7吨,入场时间:10时50分。这些信息将伴随这些芋头经历批发、零售、消费环节。收好流通卡,货车师傅说:“刚开始还有点不习惯,觉得麻烦。现在习惯了,大家都放心。要是有问题,谁的责任清清楚楚,不得扯皮。”

走进和平综合农贸市场,记者在9号摊位挑了根莴笋,称重后电子秤打出小票。除了经营者、品名、价格,溯源码等信息外,在小票下方,还清楚地标有查询电话、网络查询、短信查询。记者随即发送短信,几分钟后就收到回复:经销商姓名,进货日期2013.1.16,进货品种:冬瓜、苦瓜、莴笋、辣椒,进货渠道:成都市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供货商姓名、产品检验:合格,原产地: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记者分别打电话和登陆成都市食品质量安全溯源管理平台,均能查询到信息。

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是对传统交易模式和消费方式的一次深刻变革,现阶段还需要深入而广泛的社会引导,提升公众认知与认同,引导公众支持,促使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提高参与意愿。打造可靠的食品安全体系,技术并非万能,但没有技术的支持是万万不能的。

技术并非万能

专家表示,追溯管理平台在整个追溯体系中处于核心和枢纽地位,是有效管理追溯体系的载体。中央和省两级平台重点在于追溯信息的整合应用,解决跨区域流通问题;城市平台汇集各流通节点的基础数据,形成追溯信息链,并向中央和省级平台上传数据。这三级平台是一个有机整体,需要上下贯通、相互依托、相互补充,才能发挥整体效用。平台建设和运行过程中,要把握好三个方面。

首先,要紧紧围绕追溯工作,提高智能化水平。要通过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统计分析工具和模型库,加强对追溯信息的智能化处理和综合开发利用,深入开发追溯功能,提高对追溯体系运行情况的监管能力,对突发食品安全事件的快速反应及应急处置能力,要做到科学高效,在软件、硬件、应用三个方面都体现最新的科技水平。其次,要服务于流通行业管理,扩大应用范围。平台汇集了肉菜品种、重量、价格、金额、来源、流向等大量信息,直接来源于经营者,来源于实际的交易过程,数据真实性、时效性强。我们要充分挖掘这些数据资源,为“菜篮子”产品市场运行监测、预警及应急保供服务。最后,要加强与部门信息共享,推动跨部门监管协作。要坚持开放的心态,与相关部门共建共享,开放信息资源,服务食品安全监管,促进行业管理与执法监管顺畅对接,形成管理合力。

目前,有关部门正在抓紧推进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十二五”期间要在目前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广至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三类城市。但2012年与食品安全相关的热点话题依然层出不穷,从年初的螺旋藻、明胶到年中的荧光增白剂、硼砂,再到岁尾的白酒塑化剂。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孙宝国教授点评2012年12大食品安全热点问题时认为,2012年中国食品安全总体向好,真正属于食品安全事件问题的为极少数。

食品安全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食品安全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及对策,还需要更多的技术之外具有法律效力的食品标准的存在和统一做先决条件。随着食品科技的不断进步,食品中有害组分的检出限值不断降低,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这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食品安全监控工作,从而保证了食品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然而食品安全监测机构的资质应在此基础上快速提升,避免诸如“今麦郎‘酸价门’”和“硼砂问题”等因机构误检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

农业溯源技术篇6

从长远来看,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应用前景广阔。从近期来看,由于医药、食品、农产品直接关系到民众的生命健康,因而这些行业特别受到政府的严格监管,质量安全追溯系统首先在这三个行业推开。

一、质量安全追溯系统概述

1 系统概念及功能

简单地说,质量安全追溯指的是通过相关记录来追溯产品的历史生产过程。质量安全追溯系统适用于企业采购、生产与销售的各类产品,可防止在生产过程中混淆和误用物料,更好地分析失效产品并采取纠正措施,一旦发现问题实施必要的产品召回和追溯。本文提及的质量安全追溯系统主要是以现代自动识别技术为基础建立的追溯系统。

质量安全追溯系统主要由管理软件、信息标签和信息采集器构成,主要应用于原材料追踪、产品生产过程追踪与产品流通使用过程中的追踪(如图1、图2所示)。

据中国物品编码中心高级工程师文向阳介绍,目前,追溯系统中的信息标签绝大多数都采用条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RFiD标签)主要用于猪、牛、羊等活体牲畜,而同位素、Dna等技术仍以实验研究应用为主。

2 系统构成

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尚未在社会各个行业领域广泛应用,目前国内应用较多的行业为医药、食品与农产品。

食品/药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主要是基于射频识别技术或条码技术,针对食品生产、制药行业的工艺技术特点,建立企业原料一生产一仓储一市场等环节的基础关键追溯数据库系统,实现企业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主要分为原料系统、生产系统、仓储系统、供应链系统、追溯查询系统五部分。追溯过程主要如图3所示。

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追溯,目前主要应用于牲畜养殖与肉制品的追溯管理,追溯链条主要为“饲养-屠宰-加工-消费者”。具体过程如图4所示。

二、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应用状况与市场需求

1 国内应用现状

据文向阳介绍,追溯系统大约从2002年开始在国内出现,2004年以后应用逐渐增加。代表项目为山东省标准化研究院于2004年6月承担的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条码推进工程”中“ean/UCC编码体系在蔬菜安全可追溯性信息系统的应用研究及示范工程”项目。目前,药品、食品以及农产品作为直接关系人民生命安全、身体健康的三大类产品,其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应用发展较快,社会效果较好。

在医药行业,2007年12月4日,国家质检总局、商务部、工商总局联合《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实施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的通知》,决定对纳入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和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的重点产品实施电子监管。2008年,全国范围内的血液制品、疫苗、中药注射剂及第二类等重点药品的生产、经营情况全面实施了电子监管。从2009年起,已批准注册的药品和医疗器械的生产、经营被要求纳入电子监管范围。目前,不仅大多数制药企业已建立了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相关政府部门也主导建立了很多区域性的行业追溯系统。例如,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今年初曾公开表示,北京市已完成300余家药品批发企业药品追溯系统的建立,药监部门对这些企业的药品基本实现了全程追踪。今年药品追溯系统将向全市药品零售连锁企业扩展,先期启动200余家零售药店的追溯系统建设。3年内北京市将建成全市药品生产追溯系统,市民凭购药票据就可在线查询所购药品的生产经营及服用提示等信息。

在食品行业,国家《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企业必须建立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其中包括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进货查验记录制度与食品出厂检验记录制度。政府不但从法律上规定食品企业必须建立追溯系统,自身也在主导建立社会性的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例如,商务部、财政部于2009年5月启动了“放心肉”服务体系建设,选择北京、上海、江苏、福建、山东、湖北、四川、青岛、厦门和广州作为试点,建设屠宰监管和肉品质量信息可追溯系统。通过建立追溯系统,让消费者在菜市场和超市购买肉品时,通过电子称上打印的电子标签和查询终端,查询到所购买肉品的生猪来源、加工企业、生产日期、以及检疫检验、流通环节、经营者等信息。据商务部2010年初公布的信息,仅上海市建立的信息追溯系统就已覆盖了15家生猪屠宰企业、9家肉类批发市场、13家肉类配送中心、630多家大卖场和30多家外省市肉类加工厂,今后这一网络还将继续扩大。

农产品包含产品范围广,种植养殖分散,属于较难追溯的产品,但在各地区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以我国的蔬菜之乡――山东寿光为例,该市质量技监局对蔬菜生产基地实行档案化管理,从定苗、生产、加工等环节均记入档案,并对全市40万个大棚统一编号,做到有据可查,能够追溯。国家蔬菜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驻寿光市蔬菜批发市场检测站挂牌成立后,该市质量技监局又把责任检测追溯制度引用到蔬菜批发市场。消费者购买蔬菜时,只要将蔬菜上携带的条码标签在查询机上轻轻一扫描,即可获取包括蔬菜种植、管理、生产、加工以及蔬菜施肥、农药残留等信息,从而实现了蔬菜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质量监控。

2 存在问题

尽管追溯系统的应用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就社会总体而言,目前还处于各自为政、分散发展的状态,仅食品质量安全追溯,就有农业部、商务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等近10个部门参与管理。专家认为,如果不尽早统一归口管理,将不利于该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应用。

此外,产品召回制度在很多领域还缺乏相应的法律基础。以食品行业为例,中国标准化研究院2006年所做的“中国食品召回制度的建立研究”课题显示,截至2005年,我国已有各类食品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3680项,其中,在食品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中,食品卫生标准484项,质量标准1298项,基础标准170项,方法标准1418项,管理标准30项。尽管标准不少,但仍缺少有些食品召回所需的标准。

“完善的食品溯源系统是食品召回真正实施的基础。”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所副所长李洁称,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缺陷食品召回制度之所以能够有效实施,完善的食品溯源系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目前,我国已在某些领域开展了食品追溯试点,搭建了食品追溯信息体系和网络交换平台,如《出入境水产品追溯规程(试行)》、《牛肉制品追溯指南》、《牛肉质量跟踪与追溯体系

实用方案》等,但这些只是个别领域的追溯系统,全行业的食品溯源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未来起码要在重点食品领域中强制实施溯源制度。据专家分析,我国食品企业小作坊数量多、规模小、分布散,并遍布城乡各地,且这一现象集中体现在食品原料收购、初级加工领域。如果不具备完善、顺畅的追溯源头数据条件和检测技术条件,行政部门很难在事态发展不严重的时候启动召回制度。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国各行业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建立不仅需要各方力量的强有力推动,也需要相应的制度保证。

3 市场需求预测分析

基于社会的发展和消费者的要求,追溯系统必然会得到全面推广应用,其市场容量巨大,难以估量。以目前应用较多的药品、食品和农产品为例,可以粗略估算出追溯系统的市场容量。

(1)制药行业

以行业平均情况来看,一家中型药厂拥有4~5条生产线,每条生产线均需要一套产品赋码系统,平均价格在8万元左右。根据《关于实施药品电子监管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食药监办[2008]165号),国家计划从2009年起,逐步将已批准注册的药品和医疗器械的生产、经营全部纳入电子监管。除了赋码系统,企业还需要购买Gmp监管软件,每套Gmp监管软件市场价格平均为20万元。目前进入政府监管的制药企业约有4000家,据此测算出:全国制药行业电子监管赋码市场规模为128,000万元,Gmp监管软件市场规模分析80,000万元,两者共计208,000万元。

据最新消息称,2011年所有基本药物都将被监管,意味着制药全行业将被监管。根据2008年、2009年中国医药行业的产值情况,医药行业年增长率28%。据此可以推算出制药行业追溯系统市场容量趋势,如图5所示。

(2)食品行业

食品种类繁多,细分行业也很多。下面以乳制品行业进行推算。

伊利股份2009年上半年主营业务收入122.17亿元,同期全国规模以上乳制品企业销售收入794.60亿元,由此计算得出伊利的市场份额约为15.38%。2009年,伊利投入360万元建设高端奶制品防伪防窜货系统。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就乳制品行业管理答问得知,目前全国乳制品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共743家,由此可预测出,全国奶制品防伪防窜货系统市场容量大约为267,480万元。

中国副食流通协会的《2009~2010中国糖酒食品业市场年度报告》显示,2009年,糖酒食品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9,698.71亿元,其中,乳制品行业销售产值占比为3.32%。由此估算,食品行业2009年防伪防窜货追溯系统市场容量约为8,358,750万元。2009年食品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17.86%,若未来5年总产值年增长率18%,食品行业追溯系统市场需求增幅也按年增长率18%估算,未来5年我国食品行业追溯系统市场容量预测如图6所示。

(3)农产品行业

农产品是指来源于农业的初级产品,即在农业活动中获得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产品。国家规定初级农产品是指不经过加工的种植业、畜牧业、渔业产品。

根据国家统计局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35,353亿元,其中,第一产业(根据国家统计局的《三次产业划分规定》通知,第一产业指农业,包括林业、牧业、渔业等)增加值35,477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56,958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42,918亿元。

2009年肉类总产量7,642万吨,其中,猪肉产量4,889万吨,牛肉产量636万吨,羊肉产量389万吨。农业部副部长高鸿宾在全国畜牧站长工作会议上表示,2009年全国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有望超过36%。

目前,农业部在畜牧业启动了溯源项目,其项目建设主要涉及两方面――自动识别终端系统和动植物溯源信息管理系统。深交所上市公司福建新大陆电脑股份有限公司是农业部溯源项目的重要参与者,在倍新资讯对新大陆的调研中称,动物溯源系统项目是农业部的全国性建设项目,市场规模约240,000万元。由此可估算,2009年,整个农产品行业溯源系统的市场规模大约为666,700万元。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9年第一产业增加值35,477亿元,年增长4.2%,未来几年的市场规模可以按年增长率4.2%保守估算。若农产品追溯系统的市场规模同样按年增长率4.2%保守估算,可以得出未来几年农产品追溯系统市场容量如图7所示。

三、质量安全追溯系统行业发展与市场竞争

1 供应商的总体发展概况

追溯系统在国内发展只有短短数年时间,多数供应商都脱胎于自动识别企业。而自动识别行业在我国已有大约20多年的历史,其行业发展和产品应用相对成熟。目前供应商主要分为以下几类企业:

一是信息采集终端设备生产制造企业,以生产手持终端设备为主。据了解,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对于手持终端的年需求量超过300万套,供应商主要为美国摩托罗拉企业移动业务(原Symb01)、HHp、metrologic、intermec等少数几家外资企业,国内供应商主要有深圳远望谷、新大陆等。二是打印设备生产制造企业,目前国内流行的打印设备品牌主要为外资品牌,比如美国斑马、Datamax、intermec,日本的teC、Sato,以及台湾的GoDeX、tSC等。三是设备商,比如早期的北京科创京成、上海椰城电子等。四是解决方案系统集成商,比如北京爱创、香港兴华科仪等等。

追溯系统由软件和硬件构成,硬件主要为自动识别类设备,如打印设备和识读设备等;软件主要为管理系统。因此,能够提供追溯系统的企业主要由这两类企业演变而来。目前市场上的追溯系统供应商主要有三种,其一主要是由传统的自动识别企业发展延伸而来,如北京爱创;其二主要是国外的供应链软件企业,如infor;其三为国内的大型软件公司,如用友。

在食品、药品追溯系统市场上,尤其在制药行业,爱创居于市场主导地位。据了解,截止到2009年底,医药产品电子监管全国试点药厂大约有250多家,爱创签约了200多家,占有近80%的市场份额,拥有哈药集团、通化东宝、中生集团、广药集团、神威药业、贵州益佰、武汉马应龙、东北制药、华北制药等全国众多大型知名制药企业成功案例。

农产品行业分为畜牧业和蔬菜瓜果两大领域。在畜牧业,深圳新大陆与远望谷由于取得了农业部活体牲畜追溯项目,占据了市场的主要份额。据了解,自2006年以来,农业部动物溯源项目应用进展逐步加快,新大陆在2009年1n6月获得订单数量超过24,000台。截至2009年6月30日,新大陆的识读设备订单总数累计已经超过6万台,占农业部动物溯源系统识读设备订单总数的70%以上。

在蔬菜瓜果领域,追溯系统的建设主要以各地标准化院为主导。据文向阳介绍,其中,山东标准化院较为突出,设计了多种农产品的追溯管理系统;此外,新疆标准化院在哈密瓜追溯上比较强,四川标准化院主导了很多茶叶的产地追溯项目。在设备提供上,美国斑马是较为突出的企业。据美国斑马追溯项目经理隋旭东介绍,公司在国储粮的大米追溯项目中,首期已经提供了1200多套打印设备;公司还参与了农业部的蜂蜜追溯项目和中华全国供销总社主导的棉花追溯项目,前者粗略估计应该有4000多台设备的容量;后者设备的最终保有量应该在5000台左右,每年采购量大概为500~1000台。

2 市场竞争状况分析

从目前的企业类型分析,由自动识别企业演变而来的企业最具竞争优势。原因在于:

一、国外的供应链软件企业虽然有实力和能力提供追溯系统,但苦于不够了解中国市场的需求和中国企业的生产流程,比如各家制药企业的生产工艺和内部环境,因此市场占有率不高。

二、国内的大型软件企业有能力研发追溯系统,但由于追溯系统相对于整套企业eRp甚至供应链管理系统来讲,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与动辄上千万元的eRp系统相比,一二十万元的追溯系统带来的利润不足以打动大型软件企业重视该产品研发与市场推广。

三、自动识别行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行业发展这一、二十年来,基本上已形成相对稳定的市场格局。近年来在思考如何突破发展瓶颈时,企业各自寻路,有强调服务的,有开拓行业应用的,也有参与到追溯系统开发推广的。由于开发追溯系统的自动识别企业基本上围绕原有的行业领域和产品基础拓展市场,对客户需求有深刻的了解,因此推出了针对性强的追溯产品。

北京爱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爱创”)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企业之一,市场竞争优势明显。具体体现在:一是爱创拥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及针对不同行业特点的应用解决方案,包括食品/药品质量监控及安全追溯解决方案、零售业无线信息管理解决方案、钢铁行业无线信息管理解决方案等。二是具有丰富的追溯产品线,旗下产品涵盖软件产品、行业标准解决方案、物联网SaaS服务、供应链管理咨询、自动识别技术应用及移动计算应用等,公司自主研发的“爱创ttS双向追溯系统”在业界反响良好,其技术水平不仅在国内同行业处于领导地位,在国际上也处于领先水平,该产品在制药、食品行业获得了广泛应用,占有显著的市场份额,具有强大的竞争优势。

四、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发展趋势与市场前景

1 追溯系统应用领域广泛。

文向阳表示,虽然目前追溯系统尚未在社会各行业全面推广,但基于其重要作用和社会的发展需要,必然会广泛应用起来;并且未来数年内,追溯技术的应用仍以条码技术为主,射频技术比例也会相对提升。

第一,追溯系统在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中监控产品质量方面作用巨大,使得企业内部对追溯系统有自发的需求。没有有效的追溯系统,企业的产品质量管理容易出现漏洞,产品出现问题没人主动承担,或是找到责任人后,由于没有证据而无法追究责任。不论是为了减少自身的质量损失、完善管理制度,还是为了达到客户的质量要求,企业都有充分的需求建立内部追溯系统。

第二,追溯系统的应用关系到国计民生。从2006年安徽华源药品“欣弗”致人死亡却难以召回,到2008年全国乳业出现三聚氰胺事件,直到今年初爆发的海南毒豇豆事件……不断发生的食品、药品安全事件,时时刻刻刺激着广大民众的神经。如何保障食品、药品的质量安全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从此种意义上讲,追溯系统的应用不仅仅是效率和效益的提高,更是社会责任的体现。

第三,追溯系统的应用处于政府的强制监管和要求中。《国家食品药品安全“十一五”规划》将加快信息化建设作为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提升监管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党中央、国务院对食品药品监管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中央领导多次在不同场合指示,要切实加强药品研制、生产、流通、使用全过程的监管,加快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审评、审批权力的内外部监管监督制约机制。

在追溯系统的应用项目中,社会也多次看到了政府的身影,比如农业部农垦局的“农垦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建设项目”。特别是2007年底,国家质检总局和商务部、工商总局联合发出《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实施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的通知》,要求从2008年7月1日起,食品、家用电器、人造板、电线电缆、农资、燃气用具、劳动防护用品、电热毯、化妆品9大类69种产品要加贴电子监管码才能生产和销售。国家质检总局表示,今后会逐步对涉及安全并实行行政许可的产品、获得中国名牌和国家免检的产品实行强制入网监管。由此可见,追溯系统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总体市场容量巨大。

基于以上分析,追溯系统在社会全面推广将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其市场规模巨大,发展前景广阔。

2 追溯系统的应用将从面向企业转型到面向服务的商业模式。

SaaS是未来软件行业发展的主要模式,也是追溯系统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SaaS将为追溯系统企业带来巨大的商业机会。

SaaS(software-as-a-seFvlcc)就是“软件即服务”,它是在21世纪开始兴起的基于互联网提供软件服务的全新应用模式,即,软件由客户内部运营的模式转变为在线租用的模式。在传统的应用模式中,软件产品交付给客户后在客户内部it系统中安装、实施、运营及维护;而在SaaS模式下,软件以托管的方式由SaaS服务提供商运营维护,客户通过internet租用软件。相比较传统服务方式,SaaS模式在软件的升级、服务以及数据安全传输等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优势。参见图8。

SaaS的市场空间巨大,将为包括追溯系统在内的众多软件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据易观国际《中国SaaS市场趋势预测2008~2011》研究,预计到2011年,中国SaaS市场规模将达到528亿元,年市场增长率为63.5%。参见图9。

3 追溯系统将融人社会物联网的应用。

据称,物联网已经成为后3G时代最大的市场兴奋点。追溯系统作为物联网的具体实践者之一,一起带上了兴奋的情绪。

物联网(theinternet0fthings)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其应用范围几乎覆盖了各行各业。

epoSS在《internetofthingsin2020》报告中分析预测,未来物联网的发展将经历四个阶段,2010年之前RFiD被广泛应用于物流、零售和制药领域,2010~2015年物体互联,2015~2020年物体进入半智能化,2020年之后物体进入全智能化。参见图10。

作为物联网发展的排头兵,RFiD成为了市场最为关注的技术。数据显示,2008年全球RFiD市场规模,包括标签、阅读器、其他基础设施、软件和服务等在内,已从2007年的49,3亿美元上升到52.9亿美元。由中国信息产业商会的《中国RiZiD与物联网2009年度发展报告》称,2009年,中国RFiD市场规模已达85.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3%,居全球第三位,仅次于英国、美国。

赛迪顾问研究显示:2010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市场规模将达到2000亿元,2015年中国物联网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75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0%。参见图11。

农业溯源技术篇7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控制;现状;特点;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F30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3)05-0312-02

近年来,随着农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也越来越重视。因此,应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明确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1]。

1国内外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控制现状

1.1国外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控制现状

20世纪90年代,国内外频繁发生食品安全问题,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为此,欧盟专门制定了更加严格的食品标识与可追溯法案。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也要求在美国国内和外国从事生产、加工、包装或掌握人群或动物消费的食品部门,于2003年12月12日前向该局进行登记,以便进行食品质量安全跟踪与追溯。日本有一套完整的食品安全监督体制,包括对食品的生产、经营记录,保证了食品从生产到销售的每个环节都可以追溯,一旦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就可以及时追溯到根源,从2001年开始,日本开始试行并推广农产品与食品的追踪系统。

1.2国内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控制现状

我国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也很重视,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来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如《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为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溯源控制工作提供了保障。此外,农业部的“动物免疫标识管理办法”、国家质检总局实施的“中国条码推进工程”等,为进一步完善我国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奠定了基础。目前,我国的部分省市区都已经在开发与实施农产品的可追溯系统,如北京、上海、宁夏、山东、江苏等地[1-2]。

2主要特点

追溯系统的数据主要来自4个部分,一是农产品生产基地的信息,包括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基本情况等介绍;二是农产品生产环境(空气、土壤、水质)等化验信息;三是农产品生长过程中的管理信息,包括所使用的农药化肥等信息;四是农产品质量安全部门对农产品上市前的检测信息。采用严格的身份验证技术手段,确保信息的真实、准确、权威、有效。追溯系统的数据采集必须由具有数据采集资格的人员进行操作,对于所采集的数据进入追溯系统数据库则由质量安全部门进行统一审核。其特点:一是能够及时准确地反映农产品的生长环境、生长过程和检测机构的检测数据。能够唯一准确标志农产品的信息,是农产品进入市场的身份标记。二是市、镇、生产基地三级追溯系统应达到实时连接与监控,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部门的随时监督与管理。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实时准确反映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一方面可以省去人工处理检测结果,避免人为将数据修改,保证检测结果和追溯结果的准确、公正和有效;另一方面可以满足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机构实施动态监控和直接获取检测、追溯数据。三是追溯系统可以满足当前农产品安全发展的急迫需要,为农产品上市前、流通和消费期间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满足消费者了解所购买的农产品的信息的要求。从技术上保证所购买的农产品是经过产品质量部门检测的产品,一旦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能够根据追溯系统追溯事故根源及相关责任人员,从而可以做到明白消费、安全消费的社会要求。四是可以加强政府相关部门,特别是农产品质量安全部门对农产品生产基地的管理和控制,引导农产品生产基地按照食品安全的有关标准和法规进行安全生产,预防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发生,发挥政府对市场的宏观调控和管理功能。五是满足农产品合格上市的要求,具有追溯功能的农产品不仅可以在进入国内市场上增加安全保障体系,而且满足当前国际形势对食品进入国际市场的要求,从而可以增加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开拓市场,带来更高的经济收入。

3存在的问题

3.1信息追溯难度较大

目前,农产品的信息追溯难度较大,主要是由于从事农产品生产的人们在对农产品进行销售时并不提供其相关的产品信息,使得处于供应链中下游的销售者和消费者在遇到食品安全问题时不能及时有效地向上追溯。

3.2信息真实性缺乏监控

要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系统能够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就必须要保证农产品信息录入的真实有效性。目前,我国尚无有效的机制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系统录入的信息进行有效监管,信息的录入真实性仅靠工作人员的诚信和自律,这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信息追溯造成一定的影响。

3.3系统不兼容,造成资源浪费

目前,各个地区都在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工作,建立了不同的追溯系统,但是由于各个地区建立的追溯系统不能够互相兼容,不利于信息的追溯与政府部门的监管,同时也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3]。

4建议

4.1加强指导,提高信息传递意识

加大对农产品生产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的宣传力度,提高其质量安全意识和信息传递意识,使其能够自觉地在进行农产品销售时附上该产品真实有效的生产信息,为日后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追溯提供信息源。

4.2整合资源,实现数据互通共享

虽然目前各个地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体系不同,但是其基本结构大同小异。因此,可对这些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体系进行不同程度的整合,建立1个全国统一的信息平台和数据分拨中心,将各地、各种农产品的生产、销售信息均录入,使生产者、销售者、消费者都能在网上查询到农产品的信息,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2]。

4.3强化质量,加大资金投入和人才培养

通过科技立项、拨付专项资金等方式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系统的开发、研制和整合,通过各种优惠政策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系统在农产品生产中的应用。要加强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培训,既要培养一批能准确把握体系建设要点、推动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的人才队伍,又要形成一批能掌握追溯信息技术要领,解决相关技术问题的专业人才队伍[4-6]。

4.4完善制度,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提供法律依据

尽快出台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办法,明确追溯管理职责,界定参与主体的责任和义务,加强追溯信息的核查,针对提供虚假信息制定相应的处罚措施,严厉打击失信行为,以保障追溯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结合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生产档案记录、包装标识、市场准入等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3]。

4.5推行编码,推广农产品产地编码溯源制度

探索建立农产品产地溯源制度,实现产品安全信息的可溯源管理,实现快速定位、快速跟踪、快速反应,最大限度降低农产品安全问题可能带来的危害[2,7-9]。

5参考文献

[1]高云峰,任萃文.我国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体系研究现状[J].饲料博览,2011(4):19.

[2]陈松,钱永忠,王为民,等.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现状与问题分析[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1(1):50-52.

[3]阮桂丽,赵爱鸿,王黎,等.青岛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现状与对策[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2(2):73-75.

[4]刘俊华,金海水.国外农产品质量快速溯源的现状和启示[J].物流技术,2009(11):251-253.

[5]周琼,曾玉荣,翁伯琦,等.台湾畜禽产品履历制度及其对福建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的启示[J].台湾农业探索,2009(4):42-46.

[6]方海.国外食品安全信息化管理体系研究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7]张利国.食用农产品生产者质量信息传递行为影响因素分析[J].科技与经济,2010,23(5):53-56.

农业溯源技术篇8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和国际食品贸易进出口的不断扩大,禽流感、口蹄疫等动物疫病呈高发态势,“毒药丸”、“三聚氰胺”、“瘦肉精”等食品安全事件频繁发生,明胶事件、可乐问题等更将食品安全推向前所未有的风口浪尖,当下连某些知名品牌也似乎一下成为问题品牌,人人谈“吃”色变,人们正深切经历着“无从下口”的窘境。

这些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问题不但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也严重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如何有效地对食品安全进行全程监管,切实保护老百姓的饮食健康已刻不容缓。

信息不对称是罪魁祸首

生产者与消费者间的信息不对称,使得生产者产生机会主义心理,依靠劣质品谋取巨额利润。不法厂商通过使用劣质原材料或非法添加剂大量生产存在安全隐患的食品,因其“廉价”或者“味美”,在市场上大行其道,使得食品质量安全存在巨大隐患,且在不断蔓延中。而消费者由于信息不对称,在短期甚至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无法了解食品的真正本质及其可能带来的恶劣影响,因而问题难以得到及时发现和迅速解决,生产者应承担的相应责任也难以追究,以致食品安全恶性事件周而复始循环往复。

由此可见,销售者与消费者间的信息不对称使得各种低质量的“经验品”和“信任品”,以各种渠道顺利到达消费者手中,从而降低了安全高质量的食品的有效需求和供给。

而政府与生产者间的信息不对称,则使政府在食品生产企业出现问题时,不能采取有效的应对机制,无从追究生产企业的责任,从而使得生产者既难以从改善食品安全质量上获益,也难以因为违反食品质量安全法规而受罚,因此企业缺乏改良食品质量的激励,政府对食品安全的监管能力也大为降低。

物联网开出一剂“良药”

伴随着物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互联互通的感知能力不断提升,这为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带来了希望。在以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保障食品安全的社会主流需求的双重刺激下,我国正逐步通过建立食品安全的可追溯系统,来尝试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在标准规范方面,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相继制定了《牛肉制品溯源指南》、《水果、蔬菜跟踪与追溯指南》、《我国农产品质量快速溯源过程中电子标签应用指南》、《食品安全追溯应用案例集》、《牛肉质量跟踪与溯源系统应用方案》等规范和应用指南。这些规范和指南对于建立和完善我国食品质量安全与追溯体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肉制品追溯方面,北京市尝试建立了“牛肉产品追溯应用试点”,陕西建立了“牛肉质量与跟踪系统”,福建也建立了“远山河田鸡供应链跟踪与追溯体系”。通过建立产品的生产管理系统,跟踪与追溯的公共系统,加强了对养殖场、屠宰场以及肉类各消费环节的编码标识和信息录入,试探性地为政府、企业和公众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的食品安全质量追溯服务平台,实现了从农场到餐桌的食品供应链全程跟踪与追溯。

在蔬菜水果方面,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山东蔬菜可追溯信息系统”、“山东深加工食品安全监管追溯系统”、“新疆吐鲁番哈密瓜追溯信息系统”及“江西脐橙产品溯源信息系统”等。这些系统均尝试性地在农产品的种植、管理、采收、包装、运输、销售等供应链全环节建立有效信息标识,提高产品的质量控制和流通效率,使消费者可以通过追溯终端系统实时准确地查询到农产品的各种信息。

在粮食制品方面,广西实施了“广西米粉质量安全跟踪、追溯与监管体系”;在茶叶制品方面,四川实施了“四川茶叶制品跟踪与追溯系统”、云南尝试构建“云南普洱茶信息跟踪与追溯管理系统”。全国各地有效的尝试为进一步扩大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从农场到餐桌”全程可视

那么,物联网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原理与步骤又是怎样的呢?

首先,建立食品安全的可追溯体系。食品可追溯体系是针对产品信息的不对称而设计的,建设和利用这一体系,能有效解决企业、政府和消费者等经济主体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以保障食品质量安全。

1997年为应对疯牛病事件,欧盟开始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尤其是牛肉制品的追溯体系。日本则从2001年起开始实行食品溯源制度,要求建立食品的生产履历中心,对食品进行追溯。2002年1月,欧盟颁布了178/2002号法令,规定食品生产企业必须对其生产、加工和销售过程中所使用的原料和辅料提供保证措施和数据,确保其可追溯性。2002年,美国也颁布了《公共安全和生物恐怖注意防备和反应法案》,要求对食品的生产、加工、包装、运输、分销、接收等供应链环节建立记录保存制度。2004年,在德国举行的联合国粮农组织渔业委员会水产品贸易分委会第9次会议上,欧盟明确表示从2005年1月1日起,凡在欧盟市场销售的水产类食品上必须贴有可追溯标签,采用enn・UCC条形码,开展农产品质量追溯。

食品安全追溯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食品安全管理的重要措施。为在全球范围内引导、推进和规范食品可追溯性系统发展,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分别制定了有关食品溯源原则的标准。CaC制定了在进出口食品检验认证系统中使用可追溯性/产品追踪工具的一系列原则,强调进口国和出口国在检验认证体系中运用可追溯性工具时应进行协调,以及食品可追溯性系统的作用。而iSo则偏重于提供设计和实施饲料和食品可追溯系统的原则以及特定的基本要求,适用于饲料和食品链中任何阶段的运作组织或饲料食品链的合作组织。

根据信息经济学中的信号传递原理,如果一个信号能使消费者把不同质量的产品区分开来,该市场信号就是有效的。食品追溯体系就是根据信息传播和控制的基本原理设计的,它的基本组成部分就是信息机制。这个过程使得食品生产过程中的信息变得客观而明朗,使得消费者了解到食品生产过程的信息,解决了消费者与生产者和销售者间的信息不对称,同时也使政府获得与生产相关的很多信息,从而在食品安全监管和食品安全问题处理等方面有的放矢,解决了政府与生产者间的信息不对称。

其次,物联网将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完整链接。

食品行业供应链中跨环节之间的联系比较脆弱,实施跟踪与追溯常常会遇到信息断层。要建立一条“从农场到餐桌”的全供应链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赖物联网技术。

所谓物联网是指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作为物联网发展的关键一环,RFiD成为市场最为关注的技术。数据显示,近年来全球RFiD市场规模飞速增长,覆盖了RFiD市场的方方面面,包括标签、阅读器、其他基础设施、软件和服务等。RFiD卡和卡相关基础设施将占市场的57.3%,来自金融、安防行业的应用将推动RFiD卡类市场的增长。

基于RFiD技术,食品行业可以为每一样产品提供身份,即通过为食品及其原材料加贴RFiD电子标签,结合传感器、GpS、GiS等对食品在原材料、生产加工、物流配送、仓储、零售及消费等各环节的状态进行跟踪和记录,形成完整的可追溯的供应链记录,从而实现食品“从农场到餐桌”的全程可视,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隐患,排除问题食品,确保市民的安全。

由于每个RFiD标签都有一个全球唯一的iD号码,无法修改和伪造,并且标签耐高温,使用寿命长,存储量也比较大,还易集成进各种商品里,大大增加了伪造者造假的难度和成本,所以不仅能提高商品的防伪水平,同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食品的安全性。

介于食品安全问题的严重性,及人民对食品大量的需求,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将是物联网最具发挥潜力的领域之一。若能将物联网成功应用于食品追溯,必将大大促进物联网的发展。

食品安全追溯任重道远

上述追溯试点的建立,为食品安全追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和样本,但是同时必须注意到,在各行业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远远比建立几个试点要困难得多。

首先,我国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农户大多生产规模小、经营分散,生鲜农产品分级和包装技术水平低且管理困难;我国生鲜农产品零售商的情况也很复杂,包括各种农贸市场、规模大小的超市及综合性的零售店和地摊销售等。其中,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约有5000多个,城镇乡村农产品集贸市场约8万个,是农产品商流与物流的主要载体。据调查,目前有87.8%的消费者在农贸市场买菜。而这种极度分散的生产销售方式很难对农产品进行行业管理,给追溯带来了很大阻碍。

其次,我国关于食品追溯体系的相关法律规范及标准并不完善。虽然我国颁布了一系列法律,但是法律上并没有对此做具体规定,而且相关条例的操作性也不强。另外,我国食品监管一直采取多头分段管理的模式,各个部门、各个地方监管标准并不统一。因此,国家应尽快建立涵盖所有食品类别和食品供应链各个环节的法律体系,为制定供应链监管、食品检测以及食品质量认证等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农业溯源技术篇9

关键词:溯源管理信息系统条码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416(2015)11-0000-00

1引言

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miS)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以企业战略竞优、提高效益和效率为目的,支持企业的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1]。

融入溯源功能是目前产品信息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所谓溯源系统(traceabilitySystem)是在产品供应整个过程中对产品的各种相关信息进行记录存储的质量保障系统[2],其目的是在产品质量出现问题时,能够快速有效地查询到产生问题的原料或加工环节,必要时进行产品召回,实施有针对性的惩罚措施,由此来提高产品质量水平。

我国目前的溯源系统多以保障食品安全为目标,主要涉及农副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和检测等环节的全程监管与追溯[3,4]。工业生产企业的溯源系统尚不多见,这方面典型的工作有:刘晓冰等人引入批次管理的方法,构建了质量追踪溯源模型,并应用于机车产品安全质量管理[5];邹宗峰等人[6]根据汽车模块化生产特征,提出了面向模块生产的追溯方法,在零部件批次关系和订单信息系统上构建内外部追溯系统模型,实现产品质量的事前控制以及缺陷产品追溯和批次追溯相结合的追溯目标。

设计了一个设备信息溯源系统,介绍了系统的主要功能,重点描述了与溯源相关的条码管理和产品追踪模块。系统采用B/S架构,使用Struts+Spring+Hibernate框架和extjs前台显示技术。

2系统功能

设备信息溯源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用户管理、订单管理、库存管理、生产管理、条码管理和产品追踪等。本文重点介绍系统中与溯源相关的条码管理和产品追踪两个模块。

2.1条码管理

此模块的功能是产生条码,打开“产生条码”窗口,扫描产品编号,单击“产生条码”按钮,便可生成条码,如图1所示。单击“打印条码”按钮,将条码打印出来。

2.2产品追踪

该功能为查询产品所有的相关信息。主要分为3部分:产品生产过程信息、产品配件信息列表、产品维修信息和配件替换记录列表。

查询整个产品生产过程信息,输入产品编号,单击查询按钮,可查询该产品的生产过程信息,如图2所示,从产品在哪个工位上生产,到产品生产需要哪些工序,以及在某道工序所需时间都可以查询出来。

此外,还可以查询产品当前的所有配件信息,输入产品编号,即可查出所有该产品的主件类型以及该主件的编号信息,如图3所示。

3结语

设计了一个设备信息溯源系统,除了常规的信息管理之外,提供了基于条码的溯源功能,能够为保证产品质量提供支撑。

参考文献

[1]薛华成.管理信息系统(第6版)[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2]吴永宁,潘家荣.食品及食品污染溯源技术与应用[m].北京:中国质检出版社,2014.

[3]白红武,孙传恒,丁维荣等.农产品溯源系统研究进展[J].江苏农业科学,2013,41(4):1-4.

[4]苏中滨,郭媛媛.基于物联网的乳制品溯源系统编码技术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4,45(8):110-117.

农业溯源技术篇10

新疆各地州地委、行署本着以服务三农为出发点,实施新疆农产品品牌战略,即以树立品质的战略打造新疆农产品品牌,以技术扶优来保障产品的声誉,以科技服务来提高农民收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标准化研究院(以下简称“自治区标准化研究院”)在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的支持与指导下,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的正确领导下,及时抓住有利时机,因地制宜,将哈密瓜、葡萄等新疆特色农产品作为追溯体系建设的试点,带动新疆特色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工作全面开展。目前,已有10多个特色农产品纳入了新疆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平台,可追溯面积已达100万亩以上。

哈密瓜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建立成为新疆第一个自行研发的追溯系统

新疆自古以来就有“瓜果之乡”的美誉,瓜果园艺是自治区的优势产业,在吐鲁番盆地东部的鄯善县东湖,哈密瓜味甜质优,闻名世界。为使哈密瓜的品质优势进一步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吐鲁番地委提出要实施哈密瓜品牌战略,将现代科技充分应用到农业生产中,提高该地区哈密瓜专业化、规模化、商品化生产能力,促进哈密瓜基地建设上规模、上水平、上档次,大力推动地区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哈密瓜质量安全信息追溯系统建设工作是吐鲁番地区发展现代科技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此基础上,2007年初自治区标准化研究院与吐鲁番地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合作,成立《哈密瓜可追溯信息系统的研究及应用示范》项目开发组,在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和山东分中心的技术支持下,率先在该地区开展哈密瓜质量安全信息追溯系统的研究及应用工作。此系统是一个能够连接哈密瓜种植、检验、运输销售全过程,为消费者、生产者和各级管理部门提供综合信息,提高消费者放心程度的追溯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采用“从农田到餐桌”的追溯模式,提取了消费者关心的种植、检验、运输销售等供应链环节公共追溯要素,建立了哈密瓜质量信息数据库,从源头上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同时有利于提高新疆哈密瓜的品牌形象、扩大哈密瓜生产经营规模、规范哈密瓜标准化种植过程。

该项目是根据国内外食品安全形势需要及该地区经济发展要求提出的,对促进哈密瓜生产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系统化有着积极地推动作用,是现代食品行业标准化、产业化生产的必由之路,而且它在提高哈密瓜质量安全,增强哈密瓜市场竞争力,维护农民群众利益,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及保护新疆特色资源等方面同样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项目还引起社会各方的广泛关注,于2007年5月9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做了相关报道。各大媒体、网站也做了大量的宣传,中国质量报头版头条进行了报道,新疆广播电台、新疆日报、新疆经济报、新疆都市消费晨等新闻媒体进行了专题报道:国家条码中心网站、中国质量报网站、新疆天山网、新疆新质信网、中国食品产业网、中国农业信息网等行业网站,以及新华网、新浪网等门户网站也转载了相关报道。

通过大力宣传,不仅提升了新疆分中心的社会知名度,也为积极推动商品条码标识系统,扩大食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应用领域奠定了基础。

实现哈密瓜质量安全信息追溯,是吐鲁番地区大力推进哈密瓜品牌战略的关键一步,对吐鲁番哈密瓜品牌战略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对促进吐鲁番地区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将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同时,它填补了新疆食品监管在追溯方面工作的空白,标志着新疆食品监管工作步入信息化轨道,为拓展、提升物品编码(条码)管理、应用范围及水平创造良好机遇,在社会引起较强反响。

葡萄质量安全信息追溯系统在新疆吐鲁番地区的成功实施

新疆葡萄甲天下,尤其以吐鲁番的葡萄最负盛名。新疆葡萄栽培历史悠久,品种资源十分丰富,约50多个品种。葡萄还可酿酒、制作果酱、果汁等。因此打造吐鲁番葡萄品牌在吐鲁番地区农业发展中起举足轻重的作用。

为保证吐鲁番地区葡萄出口符合欧盟等国家食品安全跟踪与追溯的要求,并满足奥运食品安全追溯的要求。2008年,自治区标准化研究院又建成吐鲁番红柳河葡萄质量安全信息追溯系统,开展了对吐鲁番特色水果――葡萄的追溯体系建设工作,此项目已通过2009年国家物品编码中心推进工程项目的验收并获得“国家领先水平”的高度评价。实施追溯的葡萄成为2008年奥运会指定准入食品,顺利进入北京奥运村。

葡萄追溯平台主要完成以下几个目标:根据葡萄特点抽象出与质量安全相关的业务;实现葡萄资料信息化;将葡萄产品质量档案向公众公开。

消费者只需登陆“新疆食品安全追溯平台”就能直接查询到葡萄的产地、采摘日期、净重、品种及种植农户的相关信息,还可以了解到包括产地环境,化肥施用等情况。葡萄追溯系统的研究及应用项目是继哈密瓜追溯系统的研究及应用示范项目后,又一个在新疆特色瓜果应用商品条码编码体系实现质量追溯的成功案例。

在葡萄包装上贴制追溯码后,消费者大大增强了对葡萄质量安全的信心,提高了对红柳河葡萄品牌的信任度,从而提高葡萄的销售价格,也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巨大的收入。

新疆昌吉“天域蜜”甜瓜品牌实现全过程信息可追溯

按照昌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优势资源经济发展战略要求,2011年5月,自治区标准化研究院与新疆金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签属合作协议,开展绿色食品“天域蜜”甜瓜追溯系统建设工作:2011年6月,自治区标准化研究院对新疆金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培训,目前实施追溯的第一批近4万个“天域蜜”甜瓜已粘贴了“追溯码”,实现了产品的可追溯性。

依据质量安全追溯流程,按照实施追溯农产品的实际追溯过程,制作“‘天域蜜’甜瓜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宣传板、展示沙盘等,建成自治区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示范、展示、观摩点,宣传、展示“天域蜜”甜瓜质量安全追溯工作的流程及开展情况。

和田、喀什地区进一步开展质量安全追溯工作

2008年,自治区标准化研究院完成了和田皮亚曼甜石榴质量安全追溯系统项目建设,实施追溯的和田皮亚曼甜石榴进入家乐福高端销售市场。在“2009年新疆名优特及精深加工农产品(上海)展示会”上,实施质量安全追溯的和

田皮亚曼甜石榴,赢得了上海市民的信任和青睐。2008年11月5日,新疆家乐福超市举办了石榴节开幕仪式。皮亚曼石榴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是继新疆哈密瓜追溯系统和葡萄追溯系统研究应用示范项目后的又一个成功案例。目前皮亚曼石榴是自治区第一个打入超市使用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农产品。

2009年至今自治区标准化研究院又相继开展了和田地区薄皮核桃、安迪河甜瓜、红柳大芸:喀什地区喀什噶尔红枣、喀什噶尔木亚格杏、喀什噶尔石榴、伽师瓜;以及和田玉都枣等特色产品的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系统的研究及应用,使我区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达到了新的高度,取得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并为打造农业品牌和推动优质特色农产品进入高端市场,对提高产品质量,提升市场占有率,以及促进农民增收,起到积极作用。

政府大力支持新疆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建立

2009年、2010年自治区标准化研究院连续荣获中国物品编码中心颁发的“新技术研发及宣传推广奖”。由于新疆在特色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工作中的突出成绩,在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举办的“2009产品质量安全与追溯”论坛和“2010物联网与产品质量追溯论坛”上,自治区标准化研究院院长迪穆拉提・马合木迪分别作了《哈密瓜质量安全追溯与应用的成功推动新疆特色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工作的快速发展》及《新疆规模种植追溯体系跨跃式发展的思考》主题演讲,演讲使各省分支机构得到经验,受到启迪,起到了典型示范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