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设计改造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2:20:25

服装设计改造篇1

关键词:绿色服装;改造设计;趣味设计

1绿色服装改造设计的趣味性

对物的“改造设计”本身体现了人类的天性,从元古人们开始用劳动改造世界开始,就喜欢在物体上留下自己的标记,这种独特的心理存在于任何人群,也正是这个原因,使得近年来DiY设计跨越社会阶层受到人们普遍欢迎。人们对改造物的钟爱和独特心理感受,使无限精彩的创意在改造过程中得到启发。原研哉在他的书里《设计中的设计》提到:“什么叫‘Re-DeSiGn’?简单来说,就是再次设计。其内在追求在于回到原点,重新审视我们周围的设计,以最为平易近人的方式,来探索设计的本质。从无到有,当然是创造;但将已知的事物陌生化,更是一种创造”。[1]

随着物质资源的极大丰富,人们对于物质的需求不再停留在“量”的基础上,而是更注重“质”和情感性、趣味性的精神需求。消费者的自我意识觉醒,开始要求以自己的审美需求为主。在市场中,消费者不再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而是主动参与以体验设计的乐趣,追求得到“物”和功能以外的个性化需要和亲身体验的乐趣。改造设计为绿色服装设计的研究拓宽了思路,同时也给参与者带来了体验设计过程的趣味性。如图1,是一位美国的父亲在万圣节时送给儿子的礼物,他和他的孩子花了三个星期的时间制作而成,造型是他们两个人都非常喜欢的电影《机器人总动员》中的卡通形象。两个人在参与设计制作的过程中,不仅一起动手制作体验到劳动的乐趣与满足,还将废旧材料再利用,是一件趣味性非常强的设计作品。

〖tp赵琪-01.tiF;Z1;Y1,Bp#〗〖tS(〗〖JZ〗图1电影原型wali与绿色改造趣味作品〖tS)〗

2改造设计的对象及素材选择

本文中的改造设计是指旧衣改造和“病衣”改造。其共同点是以绿色低碳、环保的理念,通过改造设计的方式使服装得到重新使用。

2.1旧衣改造

英国剑桥大学曾经以一件250克的纯棉t恤做碳排放量的实验:从原材料初始阶段到最后的回收或焚烧,整个过程消耗的能量约等于30度电,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为7公斤。而衣柜里闲置的服装不仅占空间造成资源浪费与不能循环利用,还将产生更多的碳排放量。在废旧衣物处理方面,许多人都是将废旧衣物直接丢弃或者长期存放,或者转赠他人。旧衣翻新改造是一种值得提倡的好方法,可避免服装的丢弃闲置和浪费又能增加衣物利用率,减少碳排放。以设计的手段提高旧衣穿着率,加强旧衣利用。

2.1.1旧衣改造的情感可行性

“现在,人们厌倦于尔虞我诈的人情世故和复杂、忙碌、竞争的世界,于是在手工制品中寻求复古、宁静、朴素、率真和简练”。[2]因此,充满手工味的旧衣改造服装不仅使人们在心理上得到亲切和回忆,体验到参与的乐趣,使精神也得到寄托和放松。许多参与绿色服装趣味改造设计的人们,一般都会选用自己的旧衣,因为这些衣服带有每个人特殊的回忆,使人觉得更贴近内心、更具亲切感。

2.1.2旧衣改造的素材可行性

一方面,旧衣改造物质素材来源丰富。旧t恤是许多旧衣改造入门者的必选;旧牛仔裤,也被视为绿色服装改造设计的法宝,常常被用来剪短成热裤、七分裤,或改为更破、带有褴褛风格的怀旧牛仔裤,或重新改变结构成牛仔外套、牛仔裙。但是,在挑选物质素材的时候应注意服装本身的一些细节是否丰富,如图案、纽扣、腰带襻、牛仔裤的皮标等,因为这些细节的元素在重新改造时当作二次设计的点睛之物。

另一方面,有前卫、理性的灵感素材来源。对一些专业的爱好者,单纯的对服装加装饰或者简单的破坏性设计已经过时。许多追求个性、环保的手工爱好者活跃于网络和电视专题栏目中,如《十大省钱时尚方式》《决战时装伸展台》都是很好的绿色服装趣味性改造设计的优秀范例节目;国外很多网站上都有这样免费的绿色服装改造设计视频。另外,国际秀场、品牌服装、时尚杂志、达人博客都是提供前卫灵感来源的途径。

2.1.3旧衣改造有着娴熟、简易的技巧和工艺做支撑

提倡自然的形式美,简单易掌握的加工及制作方式。一些手工服装中经常会用到的手绘、水钻、拼贴、刺绣、编结工艺、缩褶工艺等都是简单易学并有很好的成型效果。只要掌握设计师服装的特点,就可以通过简单的改制工艺技巧将旧衣改造成高价时装的风格,如川久保玲设计的服装多拼贴、层叠;在服装上破洞、捆绑是Rodarte姐妹设计服装的特色,这些富有鲜明风格特征的基本设计元素成为绿色服装改造设计中的小亮点。

2.2病衣改造

欧盟的RepaX官网有这样一组数据:“在2009年,欧盟宣布召回我国纺织服装产品共124项,与2008年相比增幅达到254%,是召回总数量的3.5倍。其中大陆有117项,香港有3项,4项为中国台湾。”作为我国外贸的传统产品,纺织品服装在2009年遭欧盟通报数量的巨幅增长现象已经引起国内相关部门和服装企业的高度关注。但是面对已经遭召回的服装应该做什么样的处理,如何将能源浪费和经济损失降低到最小,是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所以,对召回服装中那些存在外观疵点、色差等质量缺陷的,而不存在对人身体有健康危险的“病衣”改造还是很有价值的。

所指的“病衣”含义是:一方面指服装产品在制作过程中由于结构、面料、工艺等因素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瑕疵。另一方面指服装在后期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损坏,如局部破损漏洞、烫坏等。

3实用案例探讨

基于绿色服装趣味性改造设计的目的,笔者对已有的闲置服装及配饰进行筛选,筛选后选取了旧裙子、过时皮裤、牛仔短裙、格子“病衣”作为改造设计对象。

3.1旧裙子改造为吊带背心

如图2所示,选取的这件黑地白花的裙子,由于腰部尺寸过小早已不能穿着所以将其作为改造设计对象,由于面料尺寸比较充裕可以将其改造为一件吊带背心。并将已有的废旧布头加以运用,作为背心的装饰部分和肩带、门襟和领子。

3.2喇叭阔腿皮裤改造为时尚修身皮裤

将过时的喇叭阔腿皮裤,改制成窄腿时尚的修身皮裤。由于皮裤本身在腰部、臀部本身比较合适所以不用改动,只需从膝盖以下进行改制。在膝盖、小腿、脚踝处量取合适尺寸后进行裁减后然后缝制,一件时尚的修身皮裤便完成了,如图3。

3.3旧牛仔裙改造为时尚牛仔包

将旧牛仔裙剪短到合适包的长度,利用剪下的剩余面料做牛仔包的底部;把旧的薄牛仔布加衬缝制后作为包带;在包口处加按扣,添加烫钻丰富牛仔包的图案设计、在牛仔裙两侧中缝处添加蕾丝花边作为装饰以增强牛仔包的立体感,最后完成设计,如图4。

3.4格子“病衣”改造

“病衣”是笔者在外贸店里购买的服装,属于“病衣”里的第一种情况,即在制作过程中出现的瑕疵。由于服装格子面料本身的特点,在制作过程中后背肩部格子面料的对拼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可以通过手工改造设计的方式将瑕疵部分做再设计处理,使服装重新得到应用,体现了环保的思想以避免资源浪费,如图5。

选取的这件格子衬衣,是由于面料本身的特点在制作过程中,后背肩部格子面料出现了对拼问题。可通过手工改造设计的方式做再设计,结合运用已有的针织面料布头在瑕疵部分、肩部、袖子处替代格子面料,使服装重新得到应用,体现了环保的思想以避免资源浪费。

〖tp赵琪-05.tiF;Z1;Y1,Bp#〗〖tS(〗〖JZ〗图5背部有瑕疵的服装与改造后对比图〖tS)〗

4绿色服装趣味性改造设计的实用发展空间

4.1建立规范化的服装回收平台

在涉及服装具体回收过程中,由于多数服装企业和消费者更关注服装利益和时尚流行等因素,从而给现实的回收工作带来了诸多困难,如经济、回收处理技术等。基于以上情况,可以通过网络倡导组织热衷环保、设计的人士,组织建立针对不同服装消费层次的二手衣回收设计平台,以期对不同消费群体的服装进行再设计,形成群体化的“反复利用”,并可以通过这样的回收平台,尝试进行小范围交际圈内的“换衣”活动,这也是绿色环保的一种体现。

4.2提高零碎面料资源的回收与利用率

4.2.1对工业生产中损耗面料的回收

根据纺织品服装生产的统计数据:在批量化的成衣制作过程中,整匹的布料一般只有80%~85%的利用率,剩余的面料成为无法得到利用的零碎布头,这些在工业生产中的损耗在服装生产过程中是不可避免,所以许多工厂将这些“下脚料”都是按垃圾来处理。而工厂将损耗带来的相应经济损失已经转嫁到制作成衣成本中。所以,可以将这些不可避免的工业成衣损耗布料进行专门的回收,以降低工业生产的经济损失和能源浪费。

4.2.2对旧衣、病衣改造中剩余面料的回收

对旧衣、病衣改造中剩余面料的回收,为绿色服装趣味性改造设计的素材来源提供了更便捷可行的途径,包含了对基本面料的分类回收和已穿过旧衣可再用面料的回收。

5结束语

绿色服装趣味性改造设计还有很多的应用空间,要想使其受到更多人的喜爱,一方面是绿色环保概念宣传和人们对于绿色环保的行为养成。另一方面更是设计师的责任,环保意识与精神需求的满足使人们向往参与服装的绿色趣味改造,但具体改造设计需要花费时间,不能与现代快节奏的生活相适应,积极探讨绿色服装趣味性改造设计的类型和手法,以更简易、实用并能够让人内心得到愉悦的设计形式使其得到推广、应用以融入生活。

参考文献:

[1]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m].朱谔,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39.

[2]朱培出.近代西洋服装艺术[m].北京:轻工业出版社,1985.

[3]李晓鲁.论以自然为本的绿色设计[J].河南社会科学,2005,13(3):133135

服装设计改造篇2

关键词:服装设计面料艺术再造

中图分类号:tS9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5)11-0095-01

前言:服装面料的艺术再造主要是针对服装面料的一次设计而言,为提高服装面料的艺术效果,进行二次设计,结合服装风格和款式特点,运用新的思路和工艺进行改观,从而提高面料的品质和艺术效果。面料在艺术再造的过程中,应遵循一定的原则,既要满足服装的功能性,便于人们的穿着,又要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和服装整体风格的协调性,在挖掘面料艺术内涵的同时遵循服装整体风格的统一,从而达到服装设计的最终目的。

一、服装面料艺术再造和服装设计的关系

1.面料的艺术再造是服装设计创意的拓展和灵感的完善

随着人们的审美和穿着要求的日益提高,纯粹的服装款式变化已逐渐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服装设计师应不断加强服装面料的艺术再造,从而突破传统服装设计的限制,丰富和拓展服装设计的思路。传统的服装设计通常只停留在对服装色彩的搭配、面料的对比设计上,缺乏一定的视觉美感,令人感觉单调乏味。而面料的艺术再造由于采用特殊的艺术手法,容易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服装设计师通常利用服装面料的艺术再造,获取设计灵感,并用审美的眼光对面料进行开发与再造,在面料的艺术再造中融入新的元素,从而更好地体现面料的艺术性。

2.面料的艺术再造延伸了服装设计的三大要素

在服装设计过程中,服装面料的艺术再造和服装设计相辅相成,服装面料的艺术再造通过抽褶、编结、镂空等艺术手法,使服装设计获得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从而不断丰富服装的造型设计。面料的艺术再造通过利用印花、手绘等二次印染方式,打褶、剪切、拉毛等面料结构再造设计,刺绣、贴花等装饰性附件等方式,不断丰富服装的材料设计。面料的艺术再造结合面料自身的特性,进行相应的色彩点缀、强调与调和,灵活运用流行色,从而调和服装的色彩设计,做到服装色彩的整体和谐与统一[1]。

二、面料的艺术再造的方法

1.添加和减损设计

面料的添加设计主要是指通过褶皱、叠加、刺绣、烫贴、挂坠、拼接等方式,在服装面料的表面添加质地相同或不同的材料,从而改变服装原有的外观,形成特殊美感,达到对比设计的效果,如在胸前绣梅花、诗词等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艺术图案,容易给人形成一种穿着者自身的文化气质。减损设计则是通过抽丝、剪除、镂空、腐蚀、撕裂等方式,在原有面料上减去部分或破坏局部,从而改变原有的肌理效果,使服装具有层次感和空间感,从而给人们的视觉形成一种新的美感,如日常生活中的破洞牛仔裤,将牛仔裤进行减损设计,从而将时代因素与个性化融为一体,受到年轻人的追捧。

2.印染设计

印染设计主要是通过手工染绘或机器印花的方式,对服装面料进行染、印、绘等处理,从而对服装面料的质地和色彩加以改善,形成独有的装饰美感,达到理想的设计效果。面料的印染设计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通过印染相应的文化符号传播文化,如当下的部分服装设计通过印染流行的文化符号,从而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

3.其他再造设计

面料艺术再造设计的方法多种多样,服装设计师通常会根据自己的灵感,设计出各种面料艺术再造的设计方法。如英国设计师亚历山大・马克奎恩通过对树根的联想,将面料进行制条、叠加和固定等步骤造成一种多层次的树根肌理效果,从而设计出以树根为素材的服装,质感新颖,层次分明,容易给人形成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另外,利用物理和化学的方法将面料的原有形态进行改变,用立体式或镶嵌式的方式设计图案,如日常生活中的泡泡袖、荷叶裙等,从而增强服装的立体效果,体现服装设计的个性化。在现代的面料艺术再造过程中,通常会利用多种设计手法,从而更加突出面料的艺术效果[2]。

三、服装面料艺术再造的运用

1.在服装设计中的局部运用

通过对服装的局部进行面料的艺术再造,从而更加鲜明的体现服装整体的个性特点。服装的局部既包括领口、肩线、袖口、口袋、下摆、裤脚等边缘部位,也包括胸部、腰部、背部、腹部等中心部位,通过对服装局部进行面料艺术再造,从而起到增强服装轮廓感的效果,凸显服装和穿着者的个性与魅力。在服装的边缘部位中,利用连续褶、大波浪的再造设计修饰领口与袖口,肩线、下摆等部分则可以运用刺绣的手法加以装饰,使服装变得精致与典雅。服装的中心部位如前胸部利用珠绣、贴花等方式进行艺术再造,容易产生精美与细致的艺术效果[3]。

2.在服装设计中的整体运用

为体现服装整体统一的艺术效果,在面料艺术再造运用过程中,可突破局部的限制,对服装的整体进行运用,从而使艺术效果更为强烈。通过对服装面料进行压皱、压花处理,使服装显得朴素而典雅,而运用堆砌的手法,则使服装变得简单而平实。在服装面料艺术再造的运用过程中,通过融入传统或当下流行的文化因素,使服装整体充满某种文化特质,更能凸显服装与穿着者的文化气质。

结语:在现代的服装设计过程中,服装面料的艺术再造逐渐得到广泛的运用。面料的艺术再造与服装设计相辅相成,既是对服装设计创意的拓展和灵感的完善,又丰富了服装的造型、材料、色彩设计。面料的艺术再造运用添加和减损设计、印染设计及其他设计方法,通过在服装的局部和整体设计中的运用,极大地增强了服装的艺术效果,从而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审美和穿着要求。

参考文献

[1]张艳.服装设计中面料的艺术再造研究[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4(02):65-67.

服装设计改造篇3

关键词:面料再造材料色彩服装设计应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服装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服装设计如果只着重造型则与时展不相适应,因此面料再造在服装设计中的作用不断加大,可以有效实现服装的创新与多样化发展。

1、服装面料再造设计的概念及当前发展现状

面料再造人们习惯称之为面料的二次加工设计,服装设计师为了实现服装的创新设计,为了迎合人们审美能力的不断提高与对美的不断追求,将传统装饰方法与现代装饰手段结合在一起,利用再造面料的肌理、性能、纹样、结构等对面料实行二次加工设计,突出其个性化特点,给人们视觉带来一种全新的感受。20世纪以来,面料再造技术在服装设计领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有力推动了服装设计行业的快速进步,为服装设计增添了丰富的内容。自面料再造可以展望21世纪服装设计业的发展,面料再造必然会在服装设计行业焕出新的活力,使我国服装设计尽快与国际水平接轨。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美的追求也不断发生变化,对服装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服装设计模式已与时展、人们需求相脱节,如果不改变传统单一款式的服装设计则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在当前服装设计行业中,面料再造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有力推动了服装设计创新的发展。在当前服装设计过程中,面料再造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利用创新面料可以实现服装设计的创新,为服装设计的创新发展奠定了基础。面料再造在服装设计三要素中占有核心地位,是服装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2、面料再造涉及多种元素

服装剩余面料和辅料都能应用于面料再造过程中,笔者在分析服装材料特点与形态的基础上认为可以分为点性材料、线性材料与面性材料三种。

(1)点性材料:以装饰面料点为主的材料。

(2)线性材料:以装饰面料线为主的材料。

(3)面性材料:以装饰面料整体外观为主的材料。

在面料再造过程中,没有固定不变的规律,设计师可以利用对比、反向等思维方式,不受常规思维的限制,创造出多种多样的面料效果。

3、服装面料再造具有丰富的设计手段

面料再造可以利用多种设计方法,创造不同样式的视觉效果,充分利用传统设计方法与现代设计方法,主要有下面这些:

(1)面料的增型。人们习惯称这种面料再造技术为立体型设计。设计师受建筑与雕塑作品带给人的视觉感受影响,利用褶皱、折叠、填充等各种手段改变了面料的表面形态,创造出高低不平的效果,彰显了面料的立体性。面料再造技术的增型手段包括很多种,利用对平面面料的拼接、珠绣、线绣、缝、叠、堆、绘等手段都能创造这种效果。

(2)面料减型是与面料增型相对应的一种手段,利用剪刀等工具故意破坏面料,呈现一种残缺美,是一种故意做旧的方法,最具代表性的是乞丐服。

(3)面料自身变形。人们也称这种手段为立体褶皱,就是利用对面料施加各种各样的外力使面料表现的浮雕肌理形态得以改善的方法,可以随着面料的材料、工艺、造型、位置等应用的不同呈现不同的美感,实现对服装装饰的作用。

(4)应用综合手段。就是在面料再造过程中,应用上述二种或二种以上的再造手段称之为综合应用,可以创造丰富多样的表现效果。

4、面料再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服装设计的创新元素包括四个方面:颜色、面料、样式、工艺等,面料再造技术在服装设计创新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所以人们越来越重视面料再造技术的发展。开展面料再造时还需依据一定的规律进行,如对称、比例等,不管在面料再造中应用哪一种手段都应做到适度。

4.1面料再造应用于服装局部,创建个性化服装

面料再造是服务于服装设计的,有着一定的装饰性,面料再造可以应用于服装设计的局部,以突出服装局部与整体服装的协调性,服装局部主要指的是衣领、口袋、衣肩、衣袖、胸部、腰部、臀部、下摆等部位。以各种线性装饰应用于服装的领部、袖口等部位,可创造一种立体感觉。为了创建胸部圆润的效果可以改变面料本身形态或折缝的手段进行设计。在裤子局部添加线饰或镂空装饰可以彰显人物的个性化。为了表现服装的时尚特点,可以利用扣子堆积的装饰手段。在服装的局部添加多种材料不同的装饰可以展现女性的曼妙身材。利用在服装局部应用面料再造技术,可以使服装的特点展露无遗,成为服装设计的主要元素,形成整体美。

4.2面料再造应用于服装整体,表现和谐美

在服装设计过程中应用整体再造后的面料,可以突出表现人物的个性特点,带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整体再造后的面料在肌理、质感、颜色等方面出现了一定的变化,中间蕴含了服装设计师关于服装整体与面料的把握能力。这种面料再造强调突出面料变化,而不着重于服装款式。如为了彰显主要的华贵可以将珠片、雪纺等材料叠加在面料上。为了表现主人的活力则可以在服装设计中全面结合绳饰。为了w现一种大气的感觉可以在礼服胸前添加大面积的珠绣或亮片绣等。在服装设计中应用多种面料再造技术不但可以突出服装的细节而且也可以实现服装的整体协调统一。利用在裙子上添加星星点点的雪纺折叠可以表现主人追求浪漫的愿望。为了突出主人在演出中的地位可以在礼服上添加线绣、堆积、亮片绣等面料再造,能带给人强烈的视觉震撼。利用面料再造可以夸张服装的整体设计,使其更具个性化特点。

5、结语

面料再造技术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面料二次艺术加工,在现代服装设计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利用不同的面料再造技术可以使服装体现不同的风格,带给人不同的视觉感受,利用与众不同的面料再造技术可以彰显主人的个性化特点,发挥设计师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开拓了服装设计师的创作空间。具有重要装饰功能的面料再造技术可以表现服装丰富的内涵。设计师可以利用面料再造技术表现自己独特的想法与创作欲望,形成自己的创作风格与思维模式,因此研究面料再造技术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创新面料应用技术,也就是面料再造,综合应用各种先进艺术手段,如抽象、夸张、变形等,进一步开拓了服装设计范围。面料再造技术的较快发展,表现了当前人们对美的追求,表现了人们审美水平的不断提高,符合现代服装设计发展潮流,有力推动了服装设计行业的不断创新,应该引起现代服装设计师的关注。

参考文献:

[1]付丽娜.面料再造及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2)

[2]石历丽.服装面料再造设计的研究[J].西安工程大学学报.2010(05)

[3]赵雨,李叶容.浅析服装设计中的面料再造艺术[J].天津纺织科技.2010(03)

服装设计改造篇4

关键词:大数据;人才培养;服装设计

服装设计专业的教育目标为培养理论扎实、适应职业岗位需求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使学生具备服装设计艺术素养,掌握设计原理、设计创意,能结合技术与设计。目前服装的流行周期逐渐缩短,消费者对于服装的个性化消费需求趋势愈加明显,迅速发展的工业与科学技术促使服装设计进入了大数据时代。为实现育人目标,服装设计专业应强化服装设计职业观,设计渐进性、实用性课程,根据服装行业人才需求格局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选择性借鉴先进培养模式,防止院校教育与企业需求脱节。

1改革培养目标

小数据难以支撑人们有效探索未知,培养方式的改革要通过主观设想与反复验证,而利用大数据则能够寻找、分析与预测事件发生的逻辑。对此,应利用大数据分析设计领域人才需求变化、服装产品及服务变化趋势、新技术与新工艺发展趋势,为模式改革与调整提供高效、科学的数据支撑,针对性地改革、应用培养模式,保证培养目标贴近企业、社会的发展以及市场的需求,实现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模式前应对本行业的人才需求进行广泛调研,以获得数据的支撑,确立培养目标与构建多元化培养体系。目前我国的服装产业已经逐步由来料加工型发展模式转向自主品牌研发型发展模式,促使品牌能够在国内、国际市场中立足。对此,服装设计专业应培养精通服装Cam、CaD、制版、样衣设计与制作等技能,具备良好的专业综合素质、职业道德、信息捕捉与数据反馈等能力,拥有双证的复合型设计人才,为设计师、样板师、面料师、制单员、打版师、质检、市场拓展等岗位输送专业人才。[1]另一方面,可根据能力定位、岗位分析等调研结果开发专业拓展、专业设计、专业基础、专业造型相结合的培养体系,利用大数据开发多种课程资源,如试题库、专业文献、图片资料、视频、电子教案、网络精品公开课程等,合理安排实习课程与优化选择专业教材,促使学生牢固掌握工艺理论、制版理论、设计理论。由企业人员与教师共同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利用核心课程体系培养岗位胜任能力,将知识本位培养目标转变为能力本位培养目标。

2培养创造力

在当代社会,服装消费群体可通过多种渠道获取及储存海量数据信息,且数据密度也将会变得更高,大数据为消费群体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服装款式、色彩流行周期逐渐缩短,如设计人员的创造能力较差、思维被限制,或难以把握品牌设计理念与设计风格,服装作品将很快被海量信息湮没。服装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应利用大数据开拓思维,注重培养创造力,在设计服装作品时创造性地表达艺术,冲破传统设计思维禁锢,形成新颖时尚、低调优雅的服装设计理念,兼顾服装设计的周密严谨性与创造性,确保设计方案中的面料、色彩、造型、风格、配套服饰品、裁剪缝制与加工技术等和谐统一;应重视引导学生学习与欣赏其他艺术形式、设计门类,拓宽视野,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与联想能力,使其拥有敏锐的设计眼光,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2]指导学生在设计服装条纹图案、色彩、风格、面料方案与样式时,融入木雕、刺绣、剪纸、陶瓷、绘画等元素,设计出具有创造力的作品;同时指导学生涉猎经济、哲学、历史、文学等知识,在设计时注重人文关怀,融入民族文化与本土文化,设计作品时结合地域文化、传统元素、民族艺术,如神秘古朴的侗族服饰、织绣挑染繁复的瑶族服饰、刺绣精美的苗族服饰等;还可以借鉴国外培养模式更新教学手段,如美国纽约时装设计学院、法国时装设计学院的学分制,欧洲米兰设计学院毕业设计、针织实验教学方法等,运用开放型培养模式,让学生走出课堂,在艺术馆、工作室中学习设计知识。

3培养实践能力

大数据的形式多样,如位置信息、微博、微信、网络日志、视频及论坛等,且大数据随时可能发生变化,日新月异的数据、信息对知识应用与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服装设计专业在改革培养模式时,要注重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搜集数据、应用数据。例如,可根据实践能力培养要求设计综合性实践课程,让学生自愿组建设计小组,小组成员宜男女搭配,在组内互相交流男生对女装设计的见解或女生对男装设计的见解,明确设计定位,创立虚拟品牌,设计品牌展板、宣传广告、服装包袋、吊牌、商标等识别信息,对服装消费人群的爱好、消费心理、年龄、穿衣特点等进行调研。同时采集当地面料市场、加工条件、服装市场、服装流行趋势等数据信息,通过实践培养服装设计创意及设计思维,将立体裁剪、服装CaD、缝制工艺、结构设计等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在遇到新的工艺或款式时也能应付自如。另一方面,可建立服装生产、CaD设计、面料纤维检测、服饰文化、服装技术、服装营销等仿真实验基地,利用仿真实验基地完成样衣尺寸规格制定、制版与制作、样板放码与分解等实训教学,增强岗位实践能力与缩短岗位适应期。学校可与国内外著名服装品牌生产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让学生参与服装企业的生产运作,了解与掌握真实的产品设计开发运作程序。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开展设计比赛增强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在赛前广泛收集信息数据完成服装作品创意,积极与教师、同学、同仁探讨交流设计信息、设计思维。

4结语

服装设计专业改革人才培养方式可走实用型培养路线,摆正设计与艺术、技术的关系,结合综合实践、服装设计大赛等多层次实践形式,依托大数据经济时代的网络化、集成化、信息化服装设计特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创新能力及市场意识;应明确定位培养目标,准确及合理把握课程结构,夯实设计专业基础,做好专业科研建设与学科建设工作,运用特色化培养模式;根据求新、与时俱进原则调整及优化专业教材、课程设置,更新设计理念、设计本质,拓展职业个性与岗位综合能力,使培养模式适应市场环境、市场动向,无缝接轨、衔接校外顶岗与校内实训,使知识与技能实现高效转化。

参考文献:

[1]…施捷.基于创客教育视野中的五年制高职服装设计技能教学实践研究——以江苏省南通中等专业学校五年制高职服装专业为例[J].辽宁丝绸,2016(2):44-46.

服装设计改造篇5

关键词:新时期;服装设计;教学改革

一、服装设计专业的教育现状

(一)专业配套设施不完善。服装设计技术课程的重要内容是结构设计、制图、制板、成衣,这是服装工业生产中由设计转化为产品的基本程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服装装饰性和时尚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教学过程中专业协同设施及技术支持严重不足。大多高校开设服装设计专业课程中仅仅有基本缝制服装的设备,而缺乏绣花、印花等提高服装审美和实用价值的服装基础工艺实验室,局限了服装设计课程的实践教学,无法满足现代服装市场的需求。

(二)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脱节。我国高校普遍存在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的现象,这与学生在学校所学专业知识与社会需求不相一致有很大的关系。服装设计专业作为一个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专业,对大学生的要求,不仅仅需要具备一定的创造和创新能力,而且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实践能力,然而,国内高校教育的主要模式之一是知识的灌溉式教学,注重理论教学,而针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及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比较欠缺,这与市场需求的实践能力强的实用性人才不相一致。

二、服装设计专业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实践性教学课程匮乏。目前我国服装设计类课程的设置及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建设还不完善,一方面是受到“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理论的指导性,忽略了实践的能动性。部分学校服装设计实践教学观念落后,教学内容比较陈旧、教条化。直接阻碍了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导致学生技术开发能力不强的问题,从而导致服装设计人才供求的结构性矛盾愈发明显。

(二)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从服装产品的特点来看,如果设计类相关学科没有进行整合式教学,理论实训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学生掌握的知识都比较孤立、片面,无法适应市场要求,导致“毕业即失业”或就业“适应期”太长的现象严重。

(三)课程考核评定标准不尽合理。我国服装设计类课程考核评定标准比较单一,基本都是实行的单独科目独立考核形式,以代课老师独自担任审核评定工作,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师配置结构往往又缺乏“双师型”教师,企业实际工作经验不足,致使考核评价机制不尽合理。服装设计是个整体的、规模较大的、典型的实践能力比较强的专业,应以市场需求的全方位的实用性人才为依据,打破课程界限。

三、服装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的路径

面对迅速发展的服装产业,服装设计教育只有通过改革才能改变目前教学理念和课程体系不尽合理的局面。服装设计专业的设计类课程改革要以实践教学法为出发点,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适应社会对人才实践能力的要求为动力,以促进富有时代特征的多样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为推广。

(一)教学方法改革

课程内容及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发展,对学生的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引入实践性教学法是完善传统教学法的突破口,教学过程中,应把学生看作是充满活力的知识探索者而不是知识被动接受者,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进行主动的创造性学习,使学生多接触社会、生产实践方面的知识,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二)教学内容改革

课程内容实例化,对企业在线产品进行筛选,引入有实用价值、学生感兴趣和根据企业实际在线生产产品而精心设计的“典型实例”,并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实践教学命题设计,以该“实例”设计方案中出现的问题为动力,以综合实用能力培养为主线,逐步深入,全面展开课程教学,提高学生综合技能,将学校课程内容与企业实际生产要求相融合,工艺技能训练和实践能力培养相结合,把所学专业知识贯穿于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中,协调理论知识与实操知识内容的衔接与穿插,相互合理衔接,确保实践教学的科学性、综合性及可操作性,满足市场对教学上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融为一体的要求。

(三)专业协同设施的配制

服装设计专业学科动手能力要求比较高,学校需要为其创造实践平台,积极建立校企协同式的综合考核机制。服装实验室的建设,有利于扩充课堂以外的知识信息量,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更好地为服装设计类课程教学服务,满足服装各种制作工艺的基本要求,营造实践环境,促进教育理论、教育手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改革。

(四)完善考核评价机制

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源于美术教育,根深蒂固的思维方法和观念在二十年的设计教育发展中总是无意地影响着专业结构、培养目标和课程评价。只有服装设计类课程体系进行重组,打破课程界限,采用全开放教学模式,构建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教学内容,完善教学实践环节、考试方式和手段,将市场需求及时介入到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命题设计,毕业设计等各个环节。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渗透实践教学,提高校企合作模式的力度,对课程改革的效果进行评估分析,加入典型的实践性综合性题目,考察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综合运用水平,同时加大“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提高教师及学生企业实际工作经验,提高教师实际操作技术能力。

四、结语

我国的现代制造业迅速崛起,以信息科技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冲击着所有制造业领域,纺织服装业尤为显著。这就要求服装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应转变教学观念,建立新的适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教学体系的新模式,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邵一兵.“三位一体”艺工结合卓越服装设计师培养模式探析[J].艺术研究.2014(05)

[2]程开业.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3(02)

服装设计改造篇6

在这一时期的服装都是遵循着自然规律而发展演变的,服装、人与自然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协同发展。通过工业革命,人类进入了工业文明时代,服饰材料从天然纤维扩展到化学纤维,服饰造型也更加多变。这一时期是人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阶段,服装的染料和面料对自然产生了巨大破坏和污染,服装从与自然协同发展的状态转化成利人主义和对环境的索取与破坏。从服装这一演变史中,可以看出,不同时期社会文明形态的发展,对服装设计所产生的影响都是不同的。在工业文明时期,人类迅速发展对自然造成巨大破坏所导致的一系列社会危机,迫使人类开始思考解决方法,提出了人类应该进入一个新文明时期,用新的社会伦理形态去发展。因此,提出了生态文明,而设计领域中关于解决相关问题的方法之一就是慢设计的提出。慢设计和生态文明是近年来提出的新的理论话题。慢生活源于1986年意大利专栏作家Carlopetrini在罗马发起的慢食物运动。为抵制快餐,保护当地传统食品。自此“慢运动”在欧洲拉开序幕,“慢”开始广泛涉及各个领域当中,并产生影响。慢设计并不是字面所显示的意义,相对来说是一种更加积极意义上的快速发展。alastairFuad-Luke的论文中提出:慢设计是为了平衡个人的需求、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的整体利益。[1]目前,被世界公认的“慢设计”定义,是指因人类文明发展过快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进而对当前设计模式的重新思考,力求用“慢设计”改善商业化快设计模式的弊端。而生态文明是指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2]在卢风等人撰写的《生态文明新论》一书当中提出生态文明的维度是很宽泛的,它包括生态文明的理念、语言、艺术、风俗、制度、技术和器物。[3]服装设计属于生态文明的艺术范畴。慢设计理念就是在设计服装时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达到人、服装与自然环境适度和谐的状态。所以在对本质的追求上慢设计和生态文明是有一定联系的。在生态文明这一新的社会形态下,慢的设计理念可以更好地促进服装的发展,从而使服装能够在满足人体的需要的同时减少对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以慢的设计理念,慢的生活态度和慢的思考方式去诠释在生态文明这一新的时代背景下,服装的一个未来发展方向。

2生态文明背景下的“慢设计”在现代女装设计的应用影响分析

2.1慢设计对服装设计理念的影响人类社会从工业社会向生态文明社会转变,是对待人与自然关系上的进步。解决环境等社会问题仅仅依靠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改进是不够完全的,应该树立新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和社会制度,才能逐步解决问题。而生态文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觉悟所产生的新理念。其二是这种新理念所派生的人类在人与自然关系方面的价值观和行为修养。[4]慢设计的要求提到促进行为改变、社会文化转型、设计为可再生环境利益和健康。[5]在设计领域,慢设计所体现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很好的协调了人、服装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慢设计(SlowDesign)的发展已经扩展到各个领域当中,不仅局限在保护传统食品的慢食运动,而是被更多不同领域的设计师所接受并推崇。近年来慢设计被应用到了服装设计领域中,形成了一种新的服装设计理念。慢设计要求服装设计师在对环境和人的关系进行深刻思考后,以人与环境和谐共处的态度和适度、环保的价值观念进行设计。现在已经有很多服装品牌渐渐带有慢的味道。在这个什么都以高效率为主要价值观念的快时代,“慢”的生活哲学正在快速影响着我们的设计潮流。在这个令人感到疲惫,且资源紧缺的时代,“慢”让我们开始对生活、对现有的发展模式进行反思。服装品牌Yeohlee以环保可持续作为其品牌核心的设计理念,采用低碳环保面料。通过对面料设计改造,营造出一种自由随意风格,并达到面料零废弃。自由随意、环保和对服装质的追求,正是慢设计的精神内涵。初刻(CRUCCo),中国本土原创慢生活理念的服装品牌。在这个忙碌快速的世界,以另一个角度去关注人与世界之间的关系,以关注细节、舒适、简约和小小的创意为设计的核心理念。moodbox是上海的一个服装品牌,品牌的核心理念是“一衣多穿,环保时尚”,将面料最大化应用,体现了慢设计适度环保的价值观念。创立于2012年的上海年轻服装品牌熙素XisuShanghai,以“素”为设计的核心理念传递着它对慢生活方式的理解,以服装为媒介,向人们传递一种回归自然宁静的生活态度。设计无处不在,设计改善了我们的生活,它默默地传达着设计师的理念,并潜移默化改善和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慢态度的服装设计师们正是希望通过服装向我们传达这种精神理念。在生态文明这个新的社会形态的影响下,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逐步加强,服装设计也应该去贴近自然。慢的设计理念可以更好地促进服装向天然、健康、环保、舒适的方向发展。2.2慢设计对服装设计造型风格的影响慢设计起源于保护传统美食的慢食运动,所以它的一个主要的特征就是民族性、本土化。慢设计服装的造型风格更加注重民族特征,体现民族文化价值。渔品牌以对生活的憧憬,将东西方文化进行融合,用真实的方式传播东方文化,并始终洋溢着以人为本、顺其自然的精神内涵。正如那个慢字给人带来的那种缓慢的、轻松随意的感觉,慢设计的另一种造型风格就是自然随意、温馨淡然。它不突出,但在设计师深思熟虑后,使细节之处充满创意。无印良品是慢设计理念的主要代表之一,它将慢的理念融入不同的生活用品中。无印良品设计的系列产品简单朴实,却在细节处注入了对人性和自然的关怀。它简单到不见丝毫装饰的产品上却展现了无穷的魅力。它设计的一款可随着穿着者身高进行裁剪的雨衣正式展现了它的设计理念。2.3慢设计对服装设计面料选择的影响生态文明中要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良性循环。而慢设计要求之一是可再生环境利益与健康,所以慢设计的服装面料多选择天然环保或可再生、循环降解的材料。近年来,服装界掀起了复古潮流,不单单只是风格的回归,服装的材质也由化纤回归到自然环保的天然纤维材料。各个品牌的服装都淡淡的蕴含了慢的味道。

3结语

服装设计改造篇7

一、服装史综合能力教学为学生未来发展提出了需要解决的问题

中国服装史综合能力教学改革,教会了学生在未来的服装设计创新的过程中,怎样去借鉴传统与民族服饰文化,怎样吸收、运用民族元素的素材。在世界上,每个国家都有自己不同的服饰文化传统和民族特点。中国的传统服饰文化更是博大精深。这些传统服饰文化和特点无疑会在服装设计师的身上打下烙印,并将其注入到自己的服装设计理念里,必然会使设计获得强大的精神支撑。

中国古代服装文化也必然成为现代服装设计师展示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的特色和美感、塑造独特服装造型的重要手段。这些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是现代服装艺术创作的灵感和激情源泉。中国服装史综合能力教学改革所涉及的内容,也应当是每一位服装设计师都不可忽视的课题。当前,我国少数的一些服装院校,已经开始注重本民族传统文化教学,在相关课程中向学生灌输中国文化的知识和基本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中国文化情结。特别注重对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和少数民族服饰文化教学。

但更多的院校对传统文化的教学是薄弱的,特别是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城市服装院校,一味地追求快速的市场效率,甚至是对传统文化的轻视、崇洋媚外现象也相当普遍。一些设有服装专业的院校因《服装史》教学的课时不够,对学习《中外服装史》的认识不够,而导致学生在其设计的作品中,传统和民族文化元素严重缺欠。就拿《中国服装史》来讲,我们当今的许多流行服饰的设计元素就来源于中国历代服装中。在课程安排上只有个别院校安排了民族图案课程,有的院校甚至把服装史作为一门选修课来进行教学,不能更好地带领学生对传统及少数民族服饰文化进行实地考察。目前,服装专业教学大纲的编写长期面临着艺术与技术之争,课程的安排上多偏重结构、工艺等技术课程方面,忽视民族文化的学习,导致学生的设计作品不懂得运用中国元素。国内大多数服装院校,对本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教学总是显得力度不够。这种现象若长期下去,我们培养的服装设计师就会缺乏对中国元素及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的认识,在服装设计上就不能体现本民族的精神和特色,就不能与西方的服装设计师一争高低,我国的服装产业就不能立足于世界舞台,这是我们服装教育界需要深思的问题。服装史综合能力教学改革恰恰为学生解决了以上问题,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意义重大。

二、中国服装史综合能力教学对学生未来发展指出了教学与学生自身需要去做的事情

近年来,市场竞争的加剧使我国服装业发生了很大变化,外国服装品牌对中国服装市场的抢滩给我国自有服装品牌的发展造成了诸多困难,同时也使我国服装企业认识到了本土文化根的重要性,开始从本土文化中发掘突破点。其次,国外设计师对中国传统元素的出色运用对我国服装设计师提出了挑战。因此,提升服装设计师运用中国传统元素进行设计的水平,成为我国服装业的立足点和参与国际竞争的突破口,这一切使我们必须把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从服装史综合能力教学改革抓起,保证我们的学生成为未来市场开发的精英,成为真正弘扬中华文化的成功者。

在服装史综合能力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体会和感受中华民族艺术的巨大魅力。通过对本民族传统文化和历史的了解,学生的视野拓宽了,设计构思更丰富了,审美观念也提高了,这样学生才能创造出源于传统历史和文化的时尚服饰作品,并在作品中,体现出本民族的独特性、独有风格、哲学思想及人文精神。只有如此,才能成为今后服装产业的中坚力量,才能在服装设计创新中注入本土精神和文化,为未来的服装产业发展打好扎实、良好的基础。特色服装教学体系的形成和对外交流合作更需要本民族传统文化。我国服装专业教学在快速地完成了自身建设的初步规划、发展和积累之后,也必将会更加科学地面对教学深化和反思梳理等发展中需要正视的问题,尤其在积极地参与对外交流合作的同时,更应注重服装史综合能力教学,促进对本民族传统文化思想的学习,只有这样,我们培养的服装专业人才所创造的服饰品牌,才会在未来的世界舞台上彰显出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服装文化,从而使中国服装教学在当今的国际格局中,与各国之间实现平等的教育资源和成果的交流、有机共享、良性互动。

综上所述,中国服装史综合能力教学是中华民族文化自身发展的基础,也是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下区别于其他民族,被其他民族认可的标志。中国服装史综合能力教学,注重民族传统文化和历史学习,对每一位学生深入学习和研究中国服饰文化,在未来的发展中真正运用好中国服饰文化元素意义重大。在教学中,我进行了问卷调查,在问卷的第12题中问到:您认为学习古代服装对当今服装专业学生的好处是:①刺激了我们再创造(有6%的学生选择);②拓展了设计思维(有12%的学生选择);③认识规律预测未来,培养设计师的基本素质(有12%的学生选择);④使我们的设计作品更有魅力(有12%的学生选择);⑤使学生能够继承和发扬人类文化,因为古典文化中凝聚了许多设计灵感(有58%的学生选择)。从问卷可以看出,服装史综合能力教学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已经有大多数学生认识到只有成功运用中国元素和民族元素,才能真正地弘扬中国文化,有一位学者曾经说过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可以看到,现代服饰并不是所处时代仅有的和自发的创造,而是历史进化的产物和民族服饰文化的延伸。虽然当代设计艺术有许多新的设计理念与设计手法,但学习借鉴民族传统文化应当是每一个设计师都不可忽视的课题。我们的学生,作为中国未来的设计师们,对他们尤为重要。在服装史综合能力教学上应多汲取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借鉴、继承、改良、发展并赋予它新的形式、新的变化,在强调本民族的文化内涵、民族性的灵魂和精神基础上,通过现代的思维方式与生活方式,将服装的造型、色彩、面料与现代时尚潮流完美结合,来诠释民族性的服装设计,这样才能走出一条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服装之路。建立一套完整的中国民族特色的服装教学体系,这样才能培养出一批传承中国文化的有用的服装专业人才和良好的未来设计师。

服装设计改造篇8

(一)有机棉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在种植的过程中降低甚至完全避免使用化学肥料和杀虫剂的非转基因棉花所制作的面料为有机棉材料。有机棉原材料的种植能够有效减少土壤、水体以及大气污染。有机棉凭借自身的环保特点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环保服装设计中。中国、印度以及土耳其作为生产有机棉的主要国家也已经成为了世界服装制造的重要原产地。国际有机贸易协会的报告显示,无论是有机棉的产量还是有机棉的消耗量都在持续增长,而这些报告也说明了在服装设计中使用有机棉作为主要的材料之一是一种重要的趋势。在当前的服装设计中,有机棉已经被应用于内衣设计、童装设计、男女装设计等,并且以有机棉为材料的服装成衣也已经广泛地生产与销售。欧洲最大的服装零售商之一海恩莫里斯集团在2003年就已经在服装设计中运用了有机棉作为重要材料,并且在2007年就将由有机棉作为主要材料的各类服装推向了世界市场。而以可持续发展为设计理念的美国时装品牌organicbyJohnpatrick所设计的服装也主要采用有机面料,其中有机棉占有了很大比例。由此可见有机棉是服装设计环保材料中不容忽视的构成部分,在服装设计中选用有机棉作为主要的环保材料之一是环保服装设计发展的重要方向。

(二)大麻纤维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作为天然有机面料的大麻不仅具有较短的生长周期,并且在有机种植中也能够具有很高的产量,与使用化肥农药的棉花相比,有机种植的大麻每英亩所得到的产量要高出三倍,同时大麻可以让土壤具有更多矿物质而使土壤更加肥沃。在服装设计中,大麻属于传统面料并且被广泛使用,这种环保材料不仅对环境十分友好,同时也能够让服装保持良好表现,所以在服装设计中运用大麻不仅与服装设计可持续发展理念相契合,同时也能够保证服装的舒适性与多样性。同时利用大麻纤维可以制作结实的帆布面料,这种具有耐磨性特点的面料适用于鞋类、包袋以及户外服装的设计,从而能够成为棉质帆布以及皮革等服装设计材料的替代品。当前的大麻纤维不仅在普通服装中进行了广泛的应用,同时也走进了奢侈品牌的设计,如美国的服装设计师HeatberHeron就在2008年的秋冬季服装设计中大量使用了大麻帆布,从而让奢侈品设计突出了环保设计理念。

(三)有机丝绸与有机羊毛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虽然丝绸与羊毛来自于动物的蛋白纤维,但是传统的丝绸与羊毛生产过程需要使用很多化学药品,如生产丝绸与羊毛的蚕一样都是食草动物,在利益驱动下人们为了满足商业需求而使用农药等有害物品来确保具有充足的饲料,从而达到降低成本和提高产量的目的。由于丝绸与羊毛在服装设计中被广泛运用并且具有重要的地位,所以国际有机贸易协会在丝绸与羊毛的生产中作出了明确规定,即在丝绸与羊毛的生产中需要用有机饲料进行喂养,并且不能对动物进行转基因改造,从而确保动物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生长。同时面料以及纤维的生产也不能使用抗菌剂与漂白剂等人工添加剂。虽然有机丝绸与有机羊毛的价格要高出普通的丝绸与羊毛,但是为了适应服装受众的需求以及服装设计可持续发展理念和趋势,有机丝绸以及有机羊毛已经成为了服装设计中环保材料的重要构成部分,同时有机丝绸与有机羊毛本身的天然性特点与色彩能够使服装设计工作获得更大的发挥空间,相对而言,有机丝绸与有机羊毛能够最好地体现出服装设计与环保理念的结合性。

(四)其它有机材料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在服装设计中可以运用的有机环保材料不仅包括有机棉、大麻纤维、有机丝绸与有机羊毛,同时还包括一些新型的有机纤维,如玉米纤维、大豆纤维以及竹纤维等,这些有机材料所具有的共同点是以天然作为原料来生产面料,在生长过程中不使用化肥农药,不仅可以在对土壤进行改善的前提下提高产量,同时也可以让设计出的服装具有良好的表现。以竹纤维为例,作为一种可以完全降解的有机纤维,在其原材料的生产过程中并不需要使用化肥农药,并且具有抗菌特性、生长周期短以及产量高的特点,对促进土壤条件的改善也具有重要意义。而从使用性能方面来看,竹纤维制作的面料具有柔软、保暖性以及透气性良好的特点,同时具有抗菌性,也正是凭借这种良好的性能以及环保能力,在当前重视环保理念的服装设计工作中竹纤维成为了最有可能替代棉花的服装设计面料。

二、循环再造材料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循环再造材料主要包括两类:一类为对循环再造进行直接利用生产的服装材料,这种材料突出了服装设计中的环保主义理念,主要是通过对回收物品进行加工来制造服装材料。随着服装产业的发展,服装生产中产生的废弃物也在不断增加并造成了严重的废物污染,其污染源主要是服装设计中难以降解的人造纤维,这些以化学溶剂为原料的人造纤维会产生一系列环境问题,而对这些面料进行回收再利用是环保服装设计的重要体现;另一类是利用具有创造性的服装设计手法将非服装用料进行回收和再生以利用到服装设计中。

(一)循环再造面料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福特勒尔聚酯纤维与聚氨酯即再生尼龙是服装设计中最为主要的循环再造材料。聚氨酯的再造原料为棉织废弃物,这种材料和聚氯乙烯的性能以及外观类似,只是聚氨酯的危害更小。聚氯乙烯中由于还有有毒成分而会在生产中产生严重污染,同时其本身使用的各类添加剂也会危害人体健康,所以具有聚氯乙烯相类似性能特点和优势的聚氨酯作为一种不会对环境产生危害的环保材料能够很好地代替聚氯乙烯。福特勒尔聚酯纤维的再造原料主要为塑料瓶,其加工过程主要是通过加热来溶解塑料片制造纤维,这种服装材料的生产具有明显的节能优势,从而突出其自身的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最先在服装设计中应用福特勒尔聚酯纤维的是美国服装品牌“巴塔哥尼亚”,“巴塔哥尼亚”主要是将福特勒尔聚酯纤维替代尼龙。随着福特勒尔聚酯纤维生产技术的发展与成熟,福特勒尔聚酯纤维材料在服装设计中被广泛运用。

服装设计改造篇9

传统的服装制造业,在带来大量利润的同时也带来了非常严重的环境污染。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环境问题逐渐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人们开始反思环境和能源问题,绿色服装设计的理念随之诞生,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绿色服装设计,是指在保证服装产品的使用功能、产品质量和使用寿命的前提下,在服装生产过程中尽可能的节约资源和能源,减少产生的污染,通过对资源和能源的合理利用,提高回收率,最大程度的降低对生态环境的损害程度。

二、绿色服装设计概述

绿色服装设计的理念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改良设计、改革设计和3R+1D设计原则。第一,改良设计目的在于减少在服装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与破坏。随着社会的发展,产品不能一成不变,而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产品的设计理念进行改进。通过对服装产品的设计进行改良,可以在保证服装产品基本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对局部进行变化与调整,从而减少对环境不良影响。第二,与改良设计不同,改革设计则是颠覆现有服装产品设计,不再进行局部变化与调整,而是在整体上完全重新设计,对产品的定位与设计进行改革与创新,进而衍生出新一代服装产品。新一代服装产品能够更好地切合客户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求,产品的使用价值也随之得到提高。第三,3R+1D设计原则是指减少使用(Reduce)、重复使用(Reuse),回收使用(Recycle)和降解(Degradable)。坚持3R+1D的设计原则,在绿色服装的设计过程中,要加强对产品全方位的认识,充分考虑到环境因素,尽可能的避免对环境的破坏,减少资源和能源的浪费,降低产品中有害物质的含量,并对废弃产品进行回收再利用。在整个生产过程中贯彻环境保护、节约资源生产意识的同时,满足人们对健康产品的物质需求。

三、绿色服装设计的内容

第一,在选择服装所采用的材料时,要考虑到产品的实际情况,关注材料的可开发性,选择对环境友好、对人体健康的材料,这是实现绿色服装设计的大前提。第二,选择材料后,要充分考虑到材料的价值、处理方法、回收方法以及生产各个环节对环境造成的影响,选择合适的工艺。在生产过程中,也要尽可能的避免对环境的污染与破坏,清洁生产,这是实现绿色服装设计的必要条件。第三,设计师要合理运用绿色服装设计理念,对服装涉及到的各个方面都要实现自然、健康的效果,这是实现绿色服装设计的必要手段。第四,在服装产品包装选择上,采用易于处理、回收的可循环再生材料,推行绿色包装,这样可以让产品绿色、环保的形象更加丰满,且不会造成环境的负面影响。第五,采用一定的营销策略,引导消费者进行绿色消费,实现绿色服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第六,建立包括各种服装材料对环境的影响、生产各个工艺所产生的废弃物等一系列的数据库,从而对服装整个制造过程的绿色环保性进行评估。

四、绿色服装设计的具体实现形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以人为本”的理念逐渐渗透到各行各业中,服装产业也不例外,在服装的设计中,越来越提倡人性化的设计理念。以此为基础,绿色服装设计可以有以下几种具体实现形式:

第一,自然主义风格。目前,人们开始要求服装产品要体现出回归大自然的追求。目前,消费者对于服装的要求已经从鲜艳、夸张转变为朴素、自然,服装产品要具有健康元素和自然属性,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心灵回归于大自然的人生追求。自然主义风格可以很好的迎合这种需求,在设计上,自然主义风格主要采用一些大自然固有的色彩。如海滩、天空、森林的颜色,面料通常选用一些未经人工处理的棉、丝和动物毛,从而表现出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第二,简约主义风格。服装行业往往比较强调流行性,这也很容易产生过度浪费,从而加重了环境的负担。简约主义风格则是对这种浪费风气的否定,避免服装的短期流行性,提倡延迟产品的生命周期。简约主义风格追求以小胜大,提倡以最少的资源投入获取更多的审美力量,强调节约和回收利用,重视实用而非装饰,重视质量而非数量,表现出一种合理、简单的服装设计风格。第三,环保主义风格。环保主义逐渐为人们所接受与重视,可持续发展思维渗透到了各行各业,成为了大家热议的名词。将环保主义应用在绿色服装设计,就是注重对废弃物的回收与利用,采用废弃物作为服装生产的主要材料,提倡节约与再利用,从而最大程度降低对环境的破坏。此外,例如以人造仿皮面料代替动物皮革等,表达出对环境保护的诉求,也同样开辟了绿色服装设计新的发展空间。第四,破旧设计风格是一种“思维上的节约”,通过产品的设计,流露出节俭意识,引导人们对现有旧物的重新加工、利用,通过自己的创意与手工制造出新的时尚。它颠覆了传统的审美意识与生活方式,将旧衣物中添加一些新的元素,把旧衣服中时间的沉淀改造成一种全新衣服所没有的质感,重新焕发出新的生机。

五、结束语

服装设计改造篇10

摘要:随着人类的进步,对衣服的形式和颜色以及材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结合历史服装文化,分析当前服装设计的意义,并探讨服装设计中材料的应用情况。

关键词:材料;服装设计;应用

1服装设计中材料应用的历史、意义和性能

1.1服装设计中材料应用的历史

在远古时期尚未出现服装设计的概念,人类祖先仅仅使用草叶树皮遮挡隐私部位或用兽皮抵御寒冷。在大自然严酷的环境中挣扎着生存很长一段时间后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后才发现了天然纤维,并开始很好利用棉、麻等材料制作衣服,这是早期人们在设计服装时对天然材料的应用。随着人们不断探索,人们发现了其他制作服装的材料,如各种化学纤维涤纶、腈纶、锦纶等材料。可以说服装时人类历史浓缩的文化产物,反映了人类的智慧成果,从石器时代到古代到近代的过渡。

1.2服装设计中材料应用的意义

对当代服装设计而言,对不同材料的选用有多重意义,主要有四个。第一个是艺术意义,随着人类智慧的不断提升,人们的审美观念也在发生巨大变化,服装设计师更能适应社会潮流的转向,通过分析社会动态和人们的心理状况设计奇特的视觉效果,不同材料的运用有着不同的视觉体验。服装设计师也恰好可利用不同材料来表达自己主观艺术价值观,从而给人们带来服装美感。第二个是经济意义,社会的发展必然离不开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很多时候是靠服装企业来支撑的。服装市场是一个巨大的经济交易平台,为不同场合如婚礼、葬礼、职场、学校等提供服装,一方面满足人们在不同场合的社会活动,一方面带动了经济发展。第三个方面是发展意义,服装设计本来就是一个多元化的工作,要想能够稳定发展,就需要不断创新,设计符合大众品味的服装。加上社会科技的发展,人们对服装新材料寄予了很多期望,对服装设计来说是一项挑战。再者服装设计过程中产生很多废液和化学污染物给环境造成了一定污染也需要创新环保材料来保护环境。第四个是文化意义,不同国家承载着不同文化历史,服装设计是传播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将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装点在服装里,体现了一个民族或国家的文化涵养和精神。

1.3服装设计中材料的性能不同

服装有着不同材料,不同材料的性能决定了服装的实用性、舒适性,以及对服装的清洗、烫平。一个服装材料的性能受多中因素影响,如纤维成分、纱线结构和韧性等。[1]服装材料的性能一般需要满足舒适性、通气性、实用性和环保性等特征,即要求材料能够保暖、防湿、透气、耐电光、不起皱等,从而能在视觉和实用方面满足人们的需求。

2服装材料创新与再造

2.1材料与服装设计的关系

服装设计的必要环节就是材料的选取,服装材料是服装设计的奠基石,不同材料的利用决定了质感和美感以及实用性。材料对于服装设计十分重要,就像木材对于桌子的制造也十分重要。材料决定了服装设计的形态、色彩,影响着服装的发展。在日新月异的当代,材料的不断更新带动了服装行业的发展,也决定了服装样式多样性。同时,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审美的改变,对服装的要求又反过来制约服装材料,如新型材料的合成为特殊场合制造服装。

2.2服装材料的发展动向

服装材料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对材料的再创造,即在原来的创作基础上融入新的设计方案。如通过对原有面料增加花纹、花边、色彩、拼贴、立体效果等来改变原有材料设计新的服装款式;通过对原有面料融入西方色彩的图案、材质等来改变原有面料的单一。第二个方面是服装材料趋向于复合功能发展,即通过对材料的处理增加材质的防湿、防电、防污、防油等实用,如一件普通衣服的材料可设计为不沾液体的新型材料,一件防电的衣服材料可改造为防燃和防电的材料等。可利用高科技改变材料的纤维结构来实现这一目的。[2]第三个方面是材料趋向于自然和环保方向发展。每一年由于生产衣服产生的污染物不计其数,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危害,为了响应绿色、低碳生活的响应,服装材料必然也会变得越来越环保自然。

2.3服装材料创新应用的特点

服装材料的创新体现在功能、美感、环保、价值等多方面,主要特点有三个方面。第一个特点是深入的主题,即服装设计从社会文化、主流价值观、个人心理感受出发,明确服装设计的目的是实用性还是审美,是环保还是经济,是体现创作者个人思维还是展示其他思想形态。第二个特点是展现艺术特征,通过结合历史文化在服装设计中添加文化符号或是借鉴艺术作品的色彩和形状来突出服装的艺术美感,如层次美感、立体美感等,从而赋予服装动感和形式美。第三个特点是环境影响,一方面是服装已经不仅仅作为衣服以遮羞防寒的目的存在了,而成为一件艺术品,它可以单独拿出来,与特定环境产生和谐美感,通过与环境的交融来传递创作者的思想,营造一种精神氛围,另一方面设计服装开始考虑其对环境的影响,为了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通过改良服装的材料来维护环境。

3结语

服装的历史十分久远,服装体现的文化价值十分宏大,服装设计材料的变化反映了时代的变化,随着人类智慧的发展历程。服装文化即体现一个民族或国家的文化和修养,也体现着一个民族或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因此对服装的研究有着深刻的意义。服装材料的创新体现了人们智慧的成果,当然还需更多努力,必然也需要更多支持,从而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便捷和美的感受,同时带动服装设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霞.服装制作工艺与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