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人事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十篇人事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十篇

人事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2:22:31

人事管理制度的重要性篇1

关键词: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制度

 

关于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很多高校目前还没有相关的正式文件资料,在接触人事档案工作三年的时间里,我深刻的了解到人事档案对于一个单位的重要性,它不仅与个人的工资待遇、社会劳动保障、组织关系紧密挂钩,且具有法律效用,更是记载人生轨迹的重要依据,是个人身份、经历、学历、资历、技术职称、社会关系、奖惩等方面的重要证据。人事档案还是社会公共信息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从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角度来看,人事档案可以为个人求职、单位求才提供大量丰富、动态、真实有效的原始资料和数据。另外,人事档案还有一些衍生职能,如以档案为依托可以评定职称、办理社会保险和退休手续、提供出国政审和涉外公正材料、出具报考研究生的相关材料等等。

那么具体什么是人事档案,人事档案中都记载哪些内容?据我查阅准确资料称:人事档案是人事管理活动中形成的,它记述和反映个人经历和德才表现,以个人为单位组合起来,以备考察的文件材料。主要是由人事、组织、劳资等部门在培养、选拔和使用人员的工作活动中形成的,是从个人经历、学历、社会关系、思想品德、业务能力、工作状况以及奖励出发等方面的原始记录,是个人参与社会方方面面活动的记载和个人自然情况的真实反映。

要说人事档案的重要性,我想它的概念足已经证明它的重要性。。其实放大的说,人事档案是与公民个人关系最为密切的一种档案,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劳动力市场的逐步完善,人员流动日益频繁,用人单位和公民个人在人事档案移交等方面的手续不断增多,人事档案的主动配合管理对人事手续的正常办理和相关待遇的享受起到了尤为重要的作用。

但在现在的社会中仍有许多自由人认为档案已经不再重要了,有它没它都一样,从来都不去关心个人档案,甚至都不愿去搭理它。但事实是这样吗?许多大学生走出校园,踏入工作岗位后往往会遇到这样的问题:虽然与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但是没有到单位的人事部门办理相关的就业手续,等到要去办理的时候,又过了毕业派遣期限,致使个人的工资定级、职称申报、社会保险等未能及时办理而受到影响,这是因为他们在毕业后未及时办理存档和落户手续而带来的严重后果。再例如:从离职人员的角度来考虑此问题,在单位干满了一年,只要是非本人意愿离职的,都可以领取到失业救济金,但是前提是本人档案中的所有材料都要齐全。如果个人没有及时处理好人事档案的管理问题,那面临的不仅是失业救济金无法领取,而且直接影响了工龄计算、职称评定、出具以档案为依据的证明等,应该说后果很严重。最后,等到我们达到退休年龄的时候,劳动局这时就需要审核我们的档案,查看档案中上学时的学籍材料,工作时所签订的劳动合同,是否符合正常退休的条件,如果少一样也都无法办理退休。

从以上的几个例我们可以看出档案对于我们个人的重要性,它是伴随我们每个人一生的,在关键的时候它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一定要保管好个人的人事档案。那么,作为一个单位,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更是至关重要的。。从宏观意思以上讲,加强对人事档案重要性的认识,将可以促进个人和单位的稳定发展,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要意义。

那么结合我所在单位的实际现状,我想从以下几点制度来加强管理单位的人事档案。因为我粗略了解到,很多单位目前还没有具体的相关档案管理制度,我也是在多方面搜集资料,积极学习,并结合实际情况归纳一些切实可用的管理制度,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可以相互借鉴学习,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加强管理职工们的人事档案,给单位和个人的工作带来方便、快捷、严密的管理体系。

第一,人事档案保管与保密制度。管理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保密制度,不得泄密或擅自向外公布档案内容。查阅人员要爱护人事档案,严禁在档案材料上圈画、批注、涂改、折叠,不得抽换、拆散档案材料等等。

第二,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制度。人事档案管理人员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及时收集、登记、检查人事档案材料,如发现缺少材料或材料不符合要求,应及时主动向有关部门及本人索取。人事档案材料形成部门要及时将材料送交人事处档案室。送交的档案材料,必须是办理完毕的正式材料,必须完整、齐全、真实,文字清楚,对象明确,手续完备。其中由组织上形成的材料应有形成材料的时间、组织印章或领导签字,个人撰写的材料还应有形成的时间、本人签字等等。

第三,人事档案材料归档制度。新形成的档案材料应及时归档,归档的大体程序是:首先对材料进行鉴别,看其是否符合归档的要求;其次,按照材料的属性、内容,确定其归档的具体位置;再次,在目录上补登材料名称及有关内容;最后,将新材料放入档案。

第四,人事档案检查核对制度。。检查与核对是保证人事档案完整、安全的重要手段。检查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既包括对人事档案材料本身进行检查,如查看有无霉烂,虫蛀等,也包括对人事档案保管的环境进行检查,如查看库房门窗是否完好,有无其他存放错误等。另外,检查核对一般要定期进行。但在下列情况下,也要进行检查核对:

(1)突发事件之后,如被盗、遗失或水灾火灾之后:

(2)对有些档案发生疑问之后,如不能确定某份材料是否丢失。

(3)发现某些损害之后,如发现材料变霉,发现了虫蛀等。

第五,人事档案的转递制度。转递制度是关于档案转移投递的制度。档案的转递一般是由工作调动、职务变动、学历教育等等原因引起的,转递人事档案时必须通过机要交通或派专人送取,并且转出的档案必须完整齐全,并按规定经过认真的整理装订,不得扣留材料或分批转出。

第六,人事档案查(借)阅制度。任何人查阅他人档案,都必须经主管领导批准,档案管理人员,应根据领导批准查阅的内容,为查阅者提供相关资料,超出领导批准查阅范围的,不得查阅;查(借)阅干部人事档案的单位或个人,必须严格遵守保密制度和有关规定,严禁涂改、拆散、圈划、抽取、增添、撤换、污损档案材料,不得泄露或擅自向外公布档案内容。人事档案一般不外借,如必须借出使用时,要经主管领导批准,并严格履行登记手续,按期归还。借用期间不得擅自转借其他人。

综上浅谈,足以说明建立健全的保管制度是对人事档案进行有效保管的关键,所以在日常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我们这些管理人员务必做到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准确化来积极的带动现整个社会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来增强档案管理工作的的活力和生命力,使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有着更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瑞凤《关于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考》,(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人事管理制度的重要性篇2

一、中职学校人事档案管理重要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化,中职院校一方面注重在教学质量上予以不断探索,以期能够更好地传递具有实用性的知识,另一方面也非常注重人事工作的开展,注重人事管理的夯实。而真正促进中职院校人事管理工作予以高校进行的重要基础,便是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通过人事档案管理的优化,可以让院校对于人员产生宏观性的认识,能够让院校在人事安排上更加合理,也有助于更好地培养具有专业性的人才,从而促使院校能够更进一步,无论在教学质量还是在人事优化方面的得以更大进步。

二、中职学校人事档案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1.工作制度不健全,落实不到位

部分中职学校对相关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没有进行明确的规定,相关的管理规章及制度缺乏完整性、具体性、系统性,导致制度不健全的情况时有发生。有些中职院校则是相关的制度健全、完备,但是对相关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缺乏重视,致使在现实的工作中,许多制度都没有得到落实,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材料收集不齐全,整理不规范

各单位的管理人员对国家的有关的法律法规与政策,缺乏足够的认识,没有予以高度重视,在关于执行理解的程度水平方面,也存在着许多差异。此外,部分中职院校的有关管理人员也不固定,经常发生更换的现象,这就导致各个中职学校,在档案材料的收集和整理方面,缺乏严重的完整性、系统性与规范性。

3.新建材料多,失真情况严重

在人事档案中,确保材料的真实,这是院校生存的前提条件。然而,在实际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履历表中所填写的信息不真实现象时有发生,这就极容易导致档案材料的失真,部分单位为了发展与竞争,普遍存在着新建档案的现象,使中职学校人事档案的部分功能被削减,无法实现对人员考察的全面性。

三、加强中职学校人事档案管理的措施

1.建立档案管理制度,健全管理模式

在中职学校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对于《档案管理责任追究制度》、《干部档案管理制度》等有关的制度,在建立的同时要不断进行完善,使中职学校的认识到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可依。在有关档案登记方面,必须要做到规范化和系统化,人事档案管理的工作,必须依据相关的管理制度,严格依据对档案保管期限及归档范围方面的有关规定来开展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与此同时,对于现行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也要注重加强其规范化建设工作,不断推进与深化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工作的改革,使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不断朝着具体化、系统化、科学化、合理化的方向发展,促使认识档案管理制度更加的完善,在服务体制的转变方面,要注重突破传统的服务体制,使服务体制朝着以人为本的方向发展,使人事档案管理建设工作朝着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2.及时跟进,做到档案的齐全完整

在中职学校人事档案的收集方面,一定要注重定期开展收集工作,与此同时,也要不定期的开展人事档案的整理,并注重将二者结合起来,在人事档案的收集过程中,要不断加强相关的监督和管理,确保人事档案收集管理的正常、有序、规范的开展与进行,对于人事档案的收集范围也要进行进一步的明确,只有这样,才能使人事档案的完整性予以保障,有利于推进人事档案管理建设的动态化发展。此外,计划的指定也非常重要,结合收集计划对一些相关资料进行收集,这些资料包括工资普调、表彰奖励、职称评定、年度考核材料等等。为了方便组织人事部门对档案查阅工作的开展,对于零散的材料,要不定期对其进行收集整理,对于相关的信息要做到及时地掌握,在对这些信息进行归档之前,必须注重开展相关的鉴定工作,鉴定工作一定要认真严格进行,杜绝工作人员的掉以轻心,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材料的客观性、具体性与真实性,才能为相关查阅工作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此外,要定期?Σ牧系牡羌怯氪?递制度进行检查,使监督机制不断的完善,使档案材料的完整性得到保障。

3.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档案利用率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信息技术已经进入到各行各业,已经渗透到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去,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中职学校的人事档案管理方面,必须认识到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要不断深入认识与加强,中职业学校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利用规范的电子文本,将使用率高及文本格式相似的个人信息进行保存,认真做好档案资源的整合与区别工作。要充分利用各种的终端设备,为使用者提供自动化的服务,满足他们的需求,注重共享机制建立的阶段性与层次性。与此同时,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服务意识与能力,利用人才信息资源,加大对人才的开发与利用,使人事档案信息发挥应有的作用,在促进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同时,为人才的评聘工作提供重要依据。

人事管理制度的重要性篇3

众所周知,财务管理工作质量与效率影响着事业单位发展前景与实况,需依据实况探究各项问题发生的具体原因,管理目标明确、实施方案完整、措施全面落实等,设置专项专管方式,对各部门及人员的工作职权准确划分,只需在日常管理过程中积极履行自身工作职责,就可降低常规问题发生率,甚至是对常规问题直接规避,既符合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预期目标,又能为事业单位健康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基础条件

(一)健全的财务管理机制

财务管理在事业单位创新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受《会计法》革新因素影响,事业单位还需在财务管理机制方面完善、实施,能对《会计法》规则内容深度研究,使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职权划分更明确,依据工作岗位招聘管理人员,会计管理与财务管理权限必须细化,不受人为因素影响保证财务管理机制及各项政策全面落实,显著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成效。再加上岗位分配要求,会计与出纳工作需每日都能进行汇报,目的是规避重复工作、遗漏工作等现象发生。同时,还能第一时间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只需根据工作职能划分找到具体的负责人,就能探究引发问题的具体原因,便于在根源上处理与抑制相同问题再发生,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思路清晰、组织结构完整,符合国家看财务管理要求,促进事业单位稳定发展。

(二)贯彻落实资产管理制度

考虑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位对事业单位综合效益的影响,从初期预算编制工作开展阶段,就要做好财务管理工作质量控制工作。要求财务管理部门能对常规问题影响因素全面掌握,提前编制应对措施,贯彻落实资产管理制度,控制各项工作的资源消耗、投资成本等,保证每项费用使用情况都控制在预算管理的标准范畴内容,确保财务管理工作能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此外,还能结合事业单位发展实况,突出资产管理制度的专业性、严谨性等特点,事业单位管理层重视财务工作全程管控,合理配置人力、物力、财力等,确保资产管理工作质量,在事业单位创新发展中发挥着促进作用。

(三)内控力度增强

主要目的是能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质量显著提高,符合行业发展需求,在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推行与实施下,能成为财务管理制度中的基础条件,明确财务管理工作目标与要点,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案与措施,在会计集中核算中注重内部控制力度的增强,从根本上考虑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效益,杜绝腐败、浪费等现象发生,才能保证财务管理工作良好成效。同时,一旦发现资金信息不符问题就要及时调查、分析及解决,相应人员主动承担责任,依据在财务管理工作与会计管理工作内容及职责,避免对后续工作带来不利影响。

三、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内控工作重视度待加强

当前,部分事业单位在发展阶段重视财务管理,但缺乏实际性,财务管理工作过于表面化与形式化,未达到预期的根本意义与目的,所具备的内控制度待完善,影响工作人员健康思想,会因内控制度不完善而谋取个人利益,也是引发违法乱纪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部分事业单位对经济活动的经费开支范围、标准并没有明确性地规定,无法对财务管理全面、有效地控制。在支出项目审核阶段严谨性不足,监管制度形式化,引发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导致事业单位产生经济损失。

(二)预算管理工作不到位

因事业单位对预算编制方法的选择与应用方式比较传统化,并没有严格依照财政部门规定全面落实“零基预算法”完成财务管理预算编制工作。当前,最受事业单位欢迎的预算方法是“基数预算方法”,只因此方法在预算阶92企业管理环渤海经济瞭望│2022.02段的工作量较小,事业单位及财务部门只考虑到财务预算工作效率,而还是工作质量管控,无法真实地反应出事业单位各阶段的支出项目合理性,事业单位的领导层并未意识到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与影响性,只是按照事业单位的年度项目进行大体预算,无法保证预算结果准确性,财务部门的工作职能无法充分性地发挥[1]。

(三)人员职业素质待提升

无论是事业单位稳定发展,还是财务管理工作开展,均需专业化的财务工作人员,而人员自身的职业素养与专业能力影响着整体效果。在新形势下,事业单位创新发展所遇困扰因素更多,往往会因人员的法律意识淡薄,对财经法规及相关知识的理解不全面、掌握不扎实,在财务信息上报时存在违法乱纪情况,影响良好风气。此外,事业单位在日常发展阶段并没有对人员专业能力培训引起重视发,人员传统化的工作理念与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新形势下的发展要求,易受人为因素影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只停留在“实务层”面上,专业化的管理知识与基础理论缺乏研究性,实际效果无法达到预期标准。

(四)管理制度滞后

当前,依然有部分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阶段没有依照相关准则、会计制度等规范性实施,所设置的会计科目与使用的会计科目存在差异性,因核算工作标准缺乏依据性,无法保证原始凭证填制规范性,往往因记账凭证传递不及时,引发费用支持与收入跨期情况,会计信息数据缺乏依据性与可靠性。此外,单纯考虑事业单位自身经济利益,会在各项信息数据上报阶段对经营业绩随意篡改,也就出现了虚假会计信息情况,失去财务管理工作的实质性意义[2]。部分事业单位在经营阶段,为了能保证经济项目的业绩达到领导的预期要求,其实质效果与预期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工作人员会从财务报表上修改正确信息数据,包括债权债务金额、经济活动项目中各项费用的支出与收入等,导致事业单位面临着坏账情况,严重影响事业单位发展稳定性。

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策略

(一)事业单位对内控工作引起重视,具备完善的内控制度

结合上述内容的探究,能了解到财务管理工作对事业单位健康发展的影响性,从事业单位长久发展角度探究,需其自身对财务管理工作引起重视,在不同发展时期均能以财务管理为核心内容,坚决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相关政策为依据,遵循“从实际出发”原则,详细探究自身发展实况,制定完整的内控制度,并随着财务管理工作开展与事业单位发展加大实施力度,既能为各项工作开展提供重要条件,又控制财务管理工作规范性与标准性[3]。在岗位分配、职责权限划分阶段,每位工作人员均能对各项业务开展引起重视,要有明确的授权与批准,定期、不定期地对各项经济活动中的资金、资产清点与盘查。创设独立化的监管部门,准负责财务管理工作的监管,把具体的工作内容与责任细化到个人身上,每位工作人员均有较高的重视度,能依据内控制度各司其职,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与责任意识,避免对事业单位健康发展带来不良影响。设置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活动,列入到财务管理人才业绩考核内容中,既可以提高管理人员重视度,又能保证每项费用支出的综合效益,成为项目绩效管理的重要依据,选择“逐级管理”的方式,由上级主管部门对事业单位提出的要求、规则等详细说明,先在项目预算编制阶段就能监测绩效评价指标完成率,强调是的项目综合效益。然后,从项目实施角度出发,对各考核指标完成情况对比分析,能在评价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规范专项资金的使用标准,并影响着专项资金使用效益。最后,强调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事前、事中、事后重视度,需完善管理流程,编制合理的评价体系,通过事前调查分析进入到事中评价环节中,整理项目进展情况,再到事后评价中对项目支出成果的审查,从而保证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整体性、严谨性,实施效果与预期目标要求保持一致。

(二)预算编制合理性管控,为经济活动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因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预算编制开展,需各部门的积极配合与协调,在此方面就对各部门的工作人员协作意识与综合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分析各部门及工作之间的关系与影响性,在预算编制工作开展阶段,对其进行合理化管控,能为事业单位各项经济活动开展奠定良好基础[4]。对此,也建议事业单位能在预算编制工作开展前,结合具体内容与各项要求,能组建专业化预算编制工作小组,能对此提供良好的组织保障,要求预算编制工作小组中的每位成员对相关业务内容、流程、要求、内控制度等全面性掌握,可胜任预算编制工作岗位。此外,在预算编制工作开展前能总体化分析,拟定编制工作计划,细化各阶段的预算时间,由领导层对具体要求与制度内容传达,预算编制工作小组积极配合,影响预算编制工作质量。再加上人员自身专业能力的影响,搜集与掌握事业单位多类别信息,保证各项预算项目定额合理性。在此基础上,后续工作开展均需依照所拟定的预算方案规范实施,选择逐级监管方式,确保财务管理整体效果,避免出现超支情况。当然,事后管控也比较重要,选择跟踪调查的方式,对事前论证、事中监督、事后控制,一旦有违法法行为要严惩不贷,追究每位人员的法律责任,引发事业单位及工作人员重视,从而为各项经济活动开展提供有利条件。

(三)加大会计监管力度,提升财务管理质量

会计属于一项基本职能,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实施阶段,会计监管全面贯穿,其职能发挥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质量提升有巨大影响,对此也需在管理工作开展阶段,能借助会计职能促进事业单位健康发展,事业单位自身具备健全的监督机制,依据《会计法》对事业单位会计监管工作严肃处理,杜绝信息数据随意篡改、记账凭证审核不到位等情况发生,各项工作均能有明确的要求与标准,由专业化工作人员设置会计科目、登记账簿,不为违法乱纪行为提供有利条件,不断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能力,规避与解决常规问题,也可推动事业单位良好发展[5]。同时,在监管阶段也能发现违法行为,能采取法律武器严厉惩罚,必要的责任法律责任。加大奖惩制度实施力度,能对工作表现优秀的人员进行物质与资金奖励,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与参与性,为事业单位稳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并在财务管理工作实施阶段对奖惩制度内容适当调整与完善,为每位工作人员均提供工作竞争平台,在日常工作中能争取更多的进修机会与学习条件,强化自身专业能力,在生活中自主意识与能力较强,关于单位中优秀人员的工作业绩分析,学习他人优势弥补自身不足,通过实践体现出个人作用与价值,也可为事业单位稳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事业单位管理层发挥引导作用,能从多角度探究财务管理工作成效,不单单是对工作人员综合能力提出较高要求,还会在会计监管方面提供重视,经监管力度的加氢,以《会计法》为实施依据,分别在财务管理与会计管理岗位中分配相应的工作人员,各项管理工作制度与职能均细致划分,再加上管理制度的实施,管理层能定期对会计管理人员与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考核,一方面,是能让工作人员详细地汇报自己工作内容与岗位职责,便于管理层对人员后期培训方案制定明确目标;另一方面,关于日常管理工作中的“交叉内容”,分别从会计管理与财务管理的角度探究,通过各职能人员所提出的解决方案与方法,判断是否存在混乱管理、违法行为等情况,能在管理上突出严谨性,强化人员责任意识与安全意识,为事业单位稳定发展提供支持条件。

(四)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增强事业单位综合实力

财务管理制度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开展的必要条件,依据事业单位自身特点、国家宏观形势综合探究,以遵守法律法规为前提,制定完善们的财务管理制度,满足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经济活动开展需求,在管理制度实施阶段详细探究各项工作内容与质量,能在问题发生前合理化解决,避免常规问题持续性发生,有效解决事业单位财会管理制度滞后问题[6]。同时,事业单位也会从自身长远化发展角度考虑,财务管理既是其内部重要工作之一,其管理效果会关系着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在此方面加大投资力度,如:财务管理部门的软件、硬件设施完善、定期开展人才技能培训活动、争取更多的进修机会等,均使事业单位内部组织结构更完善。再加上激励机制的实施与财务管理制度的完善,能吸引更多财务管理人才参与,为事业单位提供可选择的条件,并根据人员综合能力分配岗位,组建专业化的财务管理队伍、会计管理队伍、监管队伍等,均能增强事业单位综合实力。事业单位融资发展,需政府部门大力支持,并在筹资渠道方面良好帮助,保证事业单位综合实力、特点、各类资源等全面性发挥,有效降低政府部门的经济压力,发挥事业单位财务“杠杆”作用,可影响事业单位的综合效益。此外,在投资方面也相对放宽政策与条件,事业单位对自身经济风险的管控,真正权衡风险与收益,真正提升事业单位综合实力。

五、结语

为促进我国现代化社会可持续发展,还需事业单位发挥出自身的价值与职能,在内部发展阶段对财务管理工作引起重视,具备完善的内控制度,注重预算编制合理性管控,为经济活动开展奠定良好基础,加大会计监管力度,提升财务管理质量,具备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增强事业单位综合实力,通过财务管理工作质量与效率提升,保证事业单位健康发展,从而实现预期发展目标。

引用

[1]赵松.新形势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与对策[J].营销界,2020,6(52):150-151.

[2]黄柳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大众投资指南,2020,3(24):59-60.

[3]魏隆慧.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济管理文摘,2020,68(23):153-154.

[4]林秀娟.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营销(经营版),2020,48(12):240-241.

[5]吴爱兰.试谈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纳税,2020,14(32):79-80.

人事管理制度的重要性篇4

【关键词】人事档案;管理;探讨

一、人事档案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对档案的重视程度不够。长期以来,相当一部分人包括部分领导干部对档案工作的认识都存在一些误区,认为档案工作就是抄抄写写、保管的事务性工作,不是单位的主要工作,不能给单位创造经济效益,只要“守好摊”,不丢失,不泄密,能应付外调、查档就行了。这表明一些人对档案工作缺乏了解,忽视档案工作,这种轻视档案工作的思想已无法适应现在的管理需求。

2.人事档案交接手续不严密,重视不够。档案管理人员大多不是专职的,所以在离岗或调动工作时,移交档案、手续不按程序办理,该检查的不检查,该清理的不清理,该签字的不签字,导致档案数量、材料等问题责任不明、界限不清。甚至有人认为,档案交接只是一串钥匙的问题,使得人事档案交接工作前后脱节,出现人事档案管理硬件设施不完善、档案管理人员培训不到位等现象。

3.管理力量薄弱,管理水平不高,管理手段落后。大部分工作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的档案知识培训,对档案的重要性、管档要求,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装订等业务不太了解,档案收集意识淡薄。而且大多数档案管理人员身兼数职,对档案工作精力投入不足。一些归档的材料还不够真实准确,归档材料未能及时、准确地得到补充,使存档的材料不能真实地反映本人现实情况,导致人事档案的不完整。

4.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的重要性宣传不到位。一是档案管理人员对人事档案的重要性未进行广泛宣传,使得本人和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中缺少的材料不能及时补充、完善、更新;二是人事档案管理基本上是兼管,属于非专业人员管理。由于受专业和时间限制,档案管理人员也不能及时地掌握档案管理工作的新知识、新技术。

5.档案管理人员对人事档案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只要有一份好工作就行了,档案可有可无。对个人档案采取忽视的态度,有些人连自己的人事档案在哪里都不清楚,甚至有人认为自己的档案不应在本人所属的单位,而由本人保管;有些应该归档的材料不能及时交档案管理人员存档。这些思想和观念必然导致人事档案材料不全或缺失。

6.人事档案管理手段落后。在档案管理手段上,没有单独的计算机和档案管理软件,查阅人事档案信息仍采用手工查找。档案的存储依旧使用古老的铁皮柜,占地面积大,使用空间也不能完全合理应用。

二、人事档案管理对策及思考

人事档案是对个人经历、政治思想、品德作风、业务能力、工作实际等内容的真实记载和反映,所以,只有加强人事档案的管理,充分发挥其利用价值,才能更好地为党组织、人事部门提供工作参考,为人民服务。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就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以下几点思考及对策。

1.严格按程序交接。人事档案交接是一项认真细致、手续严密、责任重大的工作,应按程序办理。档案交接手续:一是对所保管的档案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做到账务相符;二是对借出的档案要及时催还,整理好借据,并在借据上注明原因及催还情况;三是对未整理的零散文件材料要分类存放、清理排序后及时归档;四是按档案移交要求进行移交,并在交接手续上注明交接时间、地点和监交人、移交人、接收人的姓名职务及移交清册、页数等,还应在移交文件上签字盖章,要做到对交接工作负责。

2.强化档案管理意识,严格档案管理程序。强化领导干部的档案管理意识,完善档案管理硬件设备,增加档案库房,购买空调、除湿机、档案密集架和电脑。引进计算机管理软件,建立人事档案的信息存储和检索系统。档案管理是人事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与工资福利、职称评聘等个人利益息息相关,因此应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提高工作主动性,从根本上确保人事档案材料准确完备、及时归档。此外,还应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努力做到档案收集齐全完整、内容真实可靠。

3.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建立档案工作制度必须遵循以下要求:第一,规章制度要体现合理性、科学性。建立起来的规章制度必须符合单位特点和档案管理实际,以适应单位档案管理的需要。第二,简明实用。制度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其建立应以方便实用、简便易行、可操作性强为目标,以便更好地发挥制度的指导和规范作用。第三,坚持制度约束的双向性。既约束领导又约束职工。领导的行为和形象直接影响着制度的顺利执行,而职工是单位的主要构成群体,是制度的主要约束对象和执行者。第四,坚持制度执行的严肃性。档案部门既是制定档案规章制度的主管部门,又是规章制度的执行部门。在规章制度的执行过程中,要做到有功必赏、有过必罚,充分体现制度的权威性。

4.建章立制,有章可循,规范操作。积极主动做好档案收集工作,做到制度上墙,操作人员有章可循。建立职工借阅档案登记簿,职工档案转入、转出登记簿,职工档案材料转入、转出登记簿,档案材料移交表等。对由于历史原因,确实收集不到的档案材料,要查明原因,登记说明,为以后的查找工作提供方便。因此,我们在收集档案资料时要做到口勤、手勤、脚勤,及时追补和补充新的资料,真正起到人事档案的依据作用。

5.积极做好宣传工作,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事业心、责任感。积极做好宣传工作,对收集的材料要认真核实,把真实可靠的材料收入人事档案,把好质量关。在档案鉴别过程中,档案管理人员要认真负责、确保档案真实完整,充分认识到职工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在人才资源开发中的重要性,不断改进工作方式、工作方法,创新工作模式,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业务素质。在鉴别过程中,能明辨是非,坚决把那些虚假的资料拒之门外,维护人事档案的真实性、可靠性、完整性。

6.提高人民群众对档案材料重要性的认识。一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对人事档案重要性的认识,做好咨询服务工作,利用多种渠道向群众宣传有关人事档案的管理知识,使其认识到,人事档案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它对本人今后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二是加强对人事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做到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和保管等各个环节科学规范。三是加强收集工作,完善档案内容,及时补充档案缺失材料,提高档案的利用价值。

人事管理制度的重要性篇5

以人为本是我国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推进我国一切工作的重要原则与保障,在高校人事管理工作中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符合教师队伍的特殊性,有利于调动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创新性。高校人事管理的工作对象是高校教师和职工,是具有较高知识文化素质的较为特殊的群体,其思想自由,对于新鲜事物和新思想的接受能力较强,且普遍具有较高的民主意识和自尊心,因此在以其为对象的人事管理工作开展中要充分尊重这一客观情况,充分发挥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能够不断提升人事管理工作水平。

二、以人为本在高校人事管理工作中的必要性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高校人事管理工作是我国高等教育工作乃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事业的不可忽视的环节,高校人事管理工作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广大教职员工的切身利益,影响我国高等教育工作的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从而给我国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带来阻力,因此必须要在高校人事管理工作中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高校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其人才培养的任务有待于人事管理工作提供坚实的保障。

(二)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对于高校自身而言,人事管理工作是其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人事管理工作的水平直接反映并影响一所高校的整体管理水平。在我国长期以来的高校人事管理工作中,制度发挥的作用远远超过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导致了人事管理工作的刻板呆滞,不能够适应现代高校管理工作的需求,因此必须要打破这种现有的管理方式和管理制度,以新的管理理念为导向,不断创新管理制度,完善管理体系,健全管理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以人事管理工作的发展来推动高校自身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要特别重视人的作用,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尊重人、培养人、发掘人、完善人,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进程中提高高校人事管理工作的水平。

(三)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需求

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是我国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改革发展的题中之意,以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为依托,推进高校各项工作改革创新,不断提升学生的培养水平是我国高校教学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促进高校师生在构建和谐校园中发挥更大作用的重要保障,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纳入到高校人事管理工作的规章制度建设及日常工作中。通过构建高效和谐校园文化,促进和谐教学风气、和谐师生关系、和谐教职工管理等的实现,从而为广大师生的长远和谐发展提供和谐的发展环境。

三、落实高校人事管理工作中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途径

(一)以人为本开展岗位聘选

高校教职员工的聘任是高校人事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由于在实际工作中人事安排特别是岗位聘选会受到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对于岗位聘选制度和人事管理制度带来偏差,使得岗位聘选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因此,必须要在新时期的高校人事管理工作中进一步强调以人为本的关键性作用,在岗位聘选的关键环节贯彻以人为本理念,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

(二)以人为本完善制度建设

人事管理制度在高校人事管理工作中居于基础性和全局性的地位,对于人事管理工作有着重大影响,因此必须要本着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深入完善人事管理制度建设,特别要加强对于考核评价机制的建设与完善。在人事考核评价机制建设完善过程中充分体现对于人的重视,同时要提升考核评价机制的客观性、准确性和合理性,以制度为依托推进人事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以人为本促进人才流动

人才的合理流动是新时期高校人事管理工作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在过去的高校人事管理工作中,人才流动工作基本处于停滞状态,成功聘任高校岗位的人才往往会将自己的职业生涯全部风险,而一旦聘任失败则彻底与该校无缘,这种状态对于人才的合理流动是一种很大的上海。因此在人才聘选环节中,高校人事管理部门要充分重视那些未能成功聘选的人才,为其建立人才档案,改变以往对这些人置之不理、放任自流的做法,通过人才管理机制的合理运转将这些人才进行有效地管理与储备,以保障人才的人尽其能。

四、结语

人事管理制度的重要性篇6

   1分析当前人事档案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对档案的重视程度不够,相当一部分人包括部分领导干部对档案工作的认识都存在一些误区,认为档案工作就是抄抄写写、保管的事务性工作,不是单位的主要工作,不能给单位创造经济效益,只要“守好摊”,不丢失,不泄密,能应付外调、查档就行了。这表明一些人对档案工作缺乏了解,忽视档案工作,这种轻视档案工作的思想已无法适应现在的管理需求。人事档案交接手续不严密,重视不够。档案管理人员大多不是专职的,所以在离岗或调动工作时,移交档案、手续不按程序办理,该检查的不检查,该清理的不清理,该签字的不签字,导致档案数量、材料等问题责任不明、界限不清。甚至有人认为,档案交接只是一串钥匙的问题,使得人事档案交接工作前后脱节,出现人事档案管理硬件设施不完善、档案管理人员培训不到位等现象。管理力量薄弱,管理水平不高,管理手段落后。大部分工作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的档案知识培训,对档案的重要性、管档要求,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装订等业务不太了解,档案收集意识淡薄。而且大多数档案管理人员身兼数职,对档案工作精力投入不足。一些归档的材料还不够真实准确,归档材料未能及时、准确地得到补充,使存档的材料不能真实地反映本人现实情况,导致人事档案的不完整。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的重要性宣传不到位。一是档案管理人员对人事档案的重要性未进行广泛宣传,使得本人和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中缺少的材料不能及时补充、完善、更新;二是人事档案管理基本上是兼管,属于非专业人员管理。由于受专业和时间限制,档案管理人员也不能及时地掌握档案管理工作的新知识、新技术。档案管理人员对人事档案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只要有一份好工作就行了,档案可有可无。对个人档案采取忽视的态度,有些人连自己的人事档案在哪里都不清楚,甚至有人认为自己的档案不应在本人所属的单位,而由本人保管;有些应该归档的材料不能及时交档案管理人员存档。这些思想和观念必然导致人事档案材料不全或缺失。

   人事档案管理手段落后。在档案管理手段上,没有单独的计算机和档案管理软件,查阅人事档案信息仍采用手工查找。档案的存储依旧使用古老的铁皮柜,占地面积大,使用空间也不能完全合理应用。

   2人事档案管理对策及思考

   人事档案是对个人经历、政治思想、品德作风、业务能力、工作实际等内容的真实记载和反映,所以,只有加强人事档案的管理,充分发挥其利用价值,才能更好地为党组织、人事部门提供工作参考,为人民服务。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就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以下几点思考及对策。

   2.1严格按程序交接

   人事档案交接是一项认真细致、手续严密、责任重大的工作,应按程序办理。档案交接手续:一是对所保管的档案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做到账务相符;二是对借出的档案要及时催还,整理好借据,并在借据上注明原因及催还情况;三是对未整理的零散文件材料要分类存放、清理排序后及时归档;四是按档案移交要求进行移交,并在交接手续上注明交接时间、地点和监交人、移交人、接收人的姓名职务及移交清册、页数等,还应在移交文件上签字盖章,要做到对交接工作负责。强化档案管理意识,严格档案管理程序。强化领导干部的档案管理意识,完善档案管理硬件设备,增加档案库房,购买空调、除湿机、档案密集架和电脑。引进计算机管理软件,建立人事档案的信息存储和检索系统。档案管理是人事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与工资福利、职称评聘等个人利益息息相关,因此应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提高工作主动性,从根本上确保人事档案材料准确完备、及时归档。此外,还应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努力做到档案收集齐全完整、内容真实可靠。

   2.2健全档案管理制度

   建立档案工作制度必须遵循以下要求:第一,规章制度要体现合理性、科学性。建立起来的规章制度必须符合单位特点和档案管理实际,以适应单位档案管理的需要。第二,简明实用。制度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其建立应以方便实用、简便易行、可操作性强为目标,以便更好地发挥制度的指导和规范作用。第三,坚持制度约束的双向性。既约束领导又约束职工。领导的行为和形象直接影响着制度的顺利执行,而职工是单位的主要构成群体,是制度的主要约束对象和执行者。第四,坚持制度执行的严肃性。档案部门既是制定档案规章制度的主管部门,又是规章制度的执行部门。在规章制度的执行过程中,要做到有功必赏、有过必罚,充分体现制度的权威性。

   2.3建章立制,有章可循,规范操作

   积极主动做好档案收集工作,做到制度上墙,操作人员有章可循。建立职工借阅档案登记簿,职工档案转入、转出登记簿,职工档案材料转入、转出登记簿,档案材料移交表等。对由于历史原因,确实收集不到的档案材料,要查明原因,登记说明,为以后的查找工作提供方便。因此,我们在收集档案资料时要做到口勤、手勤、脚勤,及时追补和补充新的资料,真正起到人事档案的依据作用。积极做好宣传工作,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事业心、责任感。积极做好宣传工作,对收集的材料要认真核实,把真实可靠的材料收入人事档案,把好质量关。在档案鉴别过程中,档案管理人员要认真负责、确保档案真实完整,充分认识到职工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在人才资源开发中的重要性,不断改进工作方式、工作方法,创新工作模式,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业务素质。在鉴别过程中,能明辨是非,坚决把那些虚假的资料拒之门外,维护人事档案的真实性、可靠性、完整性。

   2.4提高人民群众对档案材料重要性的认识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对人事档案重要性的认识,做好咨询服务工作,利用多种渠道向群众宣传有关人事档案的管理知识,使其认识到,人事档案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它对本人今后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二是加强对人事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做到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和保管等各个环节科学规范。三是加强收集工作,完善档案内容,及时补充档案缺失材料,提高档案的利用价值。

   2.5加快档案信息化进程,提高工作效率

人事管理制度的重要性篇7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管理;困境;对策

资金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日常管理的重要内容,在确保行政事业单位正常运行以及降低廉政风险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从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管理的现状而言,尽管初步构建了一些管理机制,但管理效果并不容乐观,导致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资金困境。

一、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管理的困境

1.基础性管理工作薄弱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建设是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管理中的主要手段,在资金管理中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而基础性管理工作的薄弱正是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管理面临的首要困境。在资金管理体制不断改革的今天,绝大多数单位已经深刻地认识到了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并构建了一系列资金管理制度,但存在的问题也比较显著。首先,制度建设流于形式。良好的管理制度必须贴近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但在实际的建设环节中,一些单位完全照搬其他单位的资金管理制度,既没有严格地按照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也没有涉及到资金的具体性质,制度建设浮于表面,缺乏操作性;其次,管理制度执行乏力。资金管理制度缺乏必要的约束力,很多时候没有严格按照制度的内容以及要求进行资金管理,管理环节中的随意性比较严重,影响了制度的执行效能,就以民生补助类的专项资金为例,不少单位存在挪用、滞留等现象。

2.预算管理不严格

预算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管理中的主要内容之一,预算管理的效能直接影响到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管理的实际作用。当前,各单位在预算管理,特别是专项资金的预算管理中存在着不少的问题,预算管理不严格的现象比较常见。首先,预算编制水平整体偏低。行政事业单位在编制预算时没有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并没有对项目进行充分、科学、合理的论证,也没有深入讨论该项目的可行性,就贸然申请,只有名称、金额而没有明确规范的方案、内容。预算管理具有较强的专业性,需要财务人员具备专业的知识与技能,但很多时候预算编制工作受前期准备时间不足与专业知识欠缺的影响,存在着盲目性、随意性,拉低了预算编制的水平。

3.资金使用监管力度薄弱

监管力度的薄弱是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管理中的重点问题,不仅会导致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流失,更给单位带来了严重的廉政风险,对机关事业单位廉政文化的建设有着巨大的负面影响。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缺乏必要的内控制度,在资金管控中存在不少乱象,比如没有按照规定要求分别设置会计岗位、出纳岗位,会计、出纳一肩挑的现象没有得到彻底的改善。部分工作人员,特别是部门领导借助内控制度的缺失,非法套取资金,借以从事违法盈利活动,致使单位资金流失。此外,行政事业单位通常在资金使用后便不再进行跟踪,特别是对专项资金的使用缺乏必要的绩效考核,没有深究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与使用效果,资金违规使用、低效使用的现象屡禁不绝。

二、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管理的对策

1.夯实基础性管理工作

基础性管理工作的薄弱对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设置了巨大的障碍,严重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管理的效能,对行政事业单位各项职能的履行也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在资金管理中,需要将基础性管理工作作为重点内容,不断提升基础性管理工作的实效,为更深入管理提供保障。制度建设是基础性管理的关键,行政事业单位需要从以下两点出发,采取好有效的措施,首先,紧扣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出与之对应的管理制度。在资金管理制度的制定中,可以参考其他单位的既有制度,但具体的制度条文则要以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为主,根据资金管理的现状以及需要,在详细调研与深入讨论的基础建设契合单位需求的管理制度;其次,提升制度的执行效力,严格按照制度的具体要求实施资金管理内容,针对违法制度的行为要以必要的惩戒措施,提升制度的执行力度与执行效果,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制度执行力,提高资金管理实效。

2.加强预算控制力度

预算工作是资金管理中最为重要的工作之一,加强预算控制自然也就是提高资金管理效能的必然要求。针对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单位首先要做的便是建立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制度。在预算编制中,严格从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国家相关部门的编制程序,准确地编制单位预算,同时明确单位的工作目标以及任务强化预算体系。其次,在预算管理中,财务部门工作人员要定期与执行部门工作人员进行沟通,共享资金使用信息,确保资金,特别是专项资金能够顺利地使用。在资金使用中,严格根据项目预算标准来执行,健全资金的审核制度,将初审、终审等有机的结合起来,避免出现随意款项随意变更的现象。最后,提升专项资金使用的透明度。专项资金是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管理的重点与难点,在资金管理中要加强信息披露机制的建设,不断提升资金管理信息的公开、透明度,减少暗箱操作,这样不仅可以确保专项资金的运用,对后期的检查工作也有一定的帮助。

3.规范资金使用与监督

针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违规使用以及效率低下的问题,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加强资金使用的规范化建设,对此,构建良好的内控制度以及建立完善的绩效考评制度是最为基本的措施。首先,就内控制度建设而言。行政事业单位在资金管理中需要严格的遵循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基本原则,健全单位内部资金管理的岗位设置,明确不同岗位工作人员的职业、权限、要求等。同时,为了尽可能避免资金,特别是专项资金使用中存在的乱象,单位可以建设独立的监控机构,全面负责资金使用的内部监控,对各项资金的使用范围、使用数量、使用形式等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严厉禁止资金使用中出现挪用、截留以及超批复内容使用资金的情形。其次,就绩效考核而言,针对资金使用的效果,行政单位要建立完善的考评机制,在资金使用中从重投入向重产出转变,根据资金的类别、使用项目、使用结果等构建完善的绩效考评指标,并赋予相应的权重,以量化的形式呈现资金使用的效果,同时为确保资金的落实,财政部门还要加强专项资金的追踪监控。

人事管理制度的重要性篇8

(一)重视程度不够。目前,测绘单位普遍存在生产项目工期紧、任务重、人手少等问题,在日常工作中,人事档案管理经常被忽视,各单位的重视程度不够,直接导致在需要查找和利用人事档案资料的时候,出现人事档案资料查找不及时、更新速度慢等问题。(二)流程缺乏规范性。在当前对人事档案进行管理,有些单位认识到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要性,但是人事档案的管理人员缺乏对规范性流程的认识,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往往随意性较大[2]。测绘人事档案存在部分档案没有进行分类管理、缺少档案清单、档案查阅记录不完整、归档目录没有专人管理等问题,使档案管理流程不够规范。(三)制度不够健全。相对于快速发展的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来说,测绘人事管理制度是相对滞后的,测绘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存在漏洞,制度更新不够及时,现有的测绘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不能满足新时期测绘人事档案管理的需求,人事档案制度的不健全阻碍了测绘事业的发展。(四)测绘人事档案资料的基础不完善。近年来,测绘人事档案资料的基础工作在逐年完善中,但仍未做到通过调阅档案各项工作可倒查可追溯,档案管理工作可无障碍交接,测绘人事档案资料的基础仍然处在较低水平,导致人事工作整体管理水平下降,无法更好地为新时期测绘工作的发展提供服务。(五)信息化水平落后。目前,测绘系统尚未建立测绘人事档案信息数据库,人事档案信息补充和更新速度慢,补充和更新工作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费时费力。此外,测绘系统有大量的涉密人员,测绘人事档案信息保密工作做的不到位,人事档案管理存在安全隐患。

二、做好测绘人事档案管理的建议

(一)提高管理人员对测绘人事档案的认知。加大测绘单位管理层对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组织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参加国家、省、市档案局组织的培训课程,加大档案资料管理宣传力度,提高每一名人事档案工作人员对干部职工人事档案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保证每个人在工作过程中都“不乱为、不妄为”,全面提高新时期测绘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管理的认识水平。(二)规范测绘人事档案管理流程。在新时期,要不断提升测绘人事档案的精细化、精准化管理水平,规范测绘人事档案管理流程,为完善测绘人事档案管理打好坚实的基础。同时在进行人事档案资料收集、归档、检索、查阅的过程中也要制定配套制度,全面提高人事档案管理的科学性,同时要提高安全性,避免人事档案资料的泄露[3]。(三)完善测绘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在保证档案原始资料完整的同时,不断完善干部职工人事档案信息及管理制度,组织开展必要的测绘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及办法的编制和修订,通过学习调研、征求意见、组织研讨等方式,逐步完善测绘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并且认真按照规定的制度和程序办事。(四)规范测绘人事档案管理基础。夯实测绘档案管理基础,打造严谨规范的内部测绘档案管理体系,完整反映工作开展情况及干部职工成长历程。根据工作内容,分别建立干部任免及批复、干部选拔任用纪实、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党费收支及公示、组织人事规章制度等6个档案体系,全面准确反映工作进展情况,如实记录工作开展过程。做好鉴定类、考核类、任免类等普遍材料的收集以及职称评定、年终表彰、干部审查、违纪处分等阶段性材料收集,在收集材料的同时,注意鉴别人事档案资料的真伪,确保测绘人事档案资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五)提升测绘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对于测绘人事档案的管理,应该更好地借助新媒体工具,借助扫描仪、信息系统、自动识别系统等工具,将现有的档案信息数据化。应建立测绘干部职工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制度,有效降低档案管理过程中的物力成本和人力成本。信息化的同时,做好档案保密工作,确保干部职工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性、严肃性及真实性。

三、结束语

目前,测绘事业处于刚刚完成改革发展的新时期,如何做好测绘人事档案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测绘工作人员应充分认识到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要性,采取更加高效的措施和办法,完善测绘人事档案管理,为测绘事业快速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胡妤.如何做好新时期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J].人才资源开发,2019.1

2.吴启瑞.新时期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思考[J].办公室业务,2019.317

人事管理制度的重要性篇9

关键词:档案管理;事业单位;措施;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是对档案的实体和档案信息进行收集、整理、保管、鉴定、统计并提供利用服务的活动总称,也是国家档案在事业单位的最直接的体现。事业单位的档案包含许多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是选拔人才、工作考核和其他工作的标准和参考。近年来,随着网络信息的发展,档案管理出现综合性、动态性与多元性的特征。同时,档案管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怎样使档案管理模式达到最优,我们将在本文进行探讨。

1事业单位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基础的业务比较薄弱

档案管理目前越来越受到事业单位各部门的重视。但是,由于资金的缺乏和观念的落后,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基础业务相对薄弱。首先从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来说,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人员业务水平普遍不高。其次,从档案管理的专业性上来说,部分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者并不是专业人员,对档案管理知之甚少,影响档案管理工作的优化。例如档案的整理和归类都存在一些问题,不按档案分类的标准去进行。对于档案的存放和销毁缺乏档案鉴定标准,随意存放和销毁档案。最后,档案管理人员的观念落后。主要体现在:一是事业单位档案部门对馆(室)藏档案的内容、馆藏档案的类别以及查档的路径、方法宣传的少,保守封闭,市场观念淡薄;二是档案管理人员观念陈旧,常常把档案机密与档案的开放与开发利用对立起来,“保密保险”、“利用危险”的思想仍然存在。因此,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档案的开发与利用工作。

(二)事业单位档案管理设施不完善

档案存放的硬件条件决定档案的完好程度。事业单位对档案管理的一个薄弱环节就是基础设施落后。首先,有些单位没有专门的档案室,一般都是把档案与其他物品堆放在一处,更有甚者在库房里堆放易燃易爆的物品。其次,有档案室的,档案室的档案存放条件很差,没有良好的通风条件,致使档案受潮等。最后,在信息技术发达的当今社会,需要建立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的对接实现现代化的档案管理,但是由于条件的限制,有些事业单位的现代档案保护设施以及实现档案电子信息化的设备不完善。

(三)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

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是导致档案管理存在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首先,没有一个完善的档案用人选拔制度。档案管理有时候被认为是不重要的。因而档案管理没有完整的用人选拔制度,这是导致档案管理人员水平低下的一个主要原因。其次,对于国家颁布的《档案法》和《档案管理办法》不重视,没有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因而出现档案管理工作制度的缺失。最后,对于档案管理所规定的一些制度,执行力度不够,常常使制度流于形式。

2优化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措施

(一)提升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档案管理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对于事业单位的发展来说,需要一支专业水平高、职业道德良好的档案管理队伍,才能确保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首先,要加强管理人员的职业培训,这里所说的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主要包括岗前培训和工作中的定期培训。岗前培训是通过对管理人员的培训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熟悉和处理相关管理工作。而定期培训的方法则使档案管理人员的自身综合素质更强,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职业道德修养,不断更新和优化他们的知识链结构,使档案管理人员更加优秀。岗前培训和定期培训主要包括的内容有两个部分;一、要加强其专业领域方面的培训,结合事业单位具体的工作,使理论知识能够与实际工作很好的结合。例如:案的管理人员来讲,应具备专业的档案管理水平,同时具备一些人员管理及相关能力,熟练的电脑操作能力,熟练掌握我国的方针政策;二、要培养管理人员热爱工作的良好心态,改变他们当一天和尚敲一天钟的工作心态,把激励机制运用到档案管理工作制度中,通过物质和精神的激励,提高他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使他们善于总结,不断奋进,用科学严谨的态度与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

(二)改善档案管理设施条件

目前,由于很多事业单位都对档案管理工作重视不够,资金不宽裕,直接导致了事业单位档案管理部门的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因此,加强对档案管理的重视,加大事业单位对档案室管理设备设施的投入,改善档案室的设施设备条件,提高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水平,逐步实现档案现代化管理是当急之急。首先,事业单位应该重视独立的档案管理室的建设。这不仅有利于档案工作的管理,更是可以推进有效的保存档案资料。其次,要引进档案管理的电子设备,建立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的对接,这对于档案信息的录入、储存、利用等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三)完善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制度

健全合理的档案管理制度是优化档案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主要包括以下四点。首先,建立合理科学的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用人制度。首先从专业水平方面来说,要制定一套档案管理人员选拔制度。选拔制度应重点体现专业性,只有把专业水平放在第一位,才能够使档案管理工作更好的进行。其次,从奖励惩罚制度来说,要制定一套赏罚分明的档案管理制度,这种赏罚制度不仅针对员工,而且针对领导。这样就可以形成制度约束的双向性,使员工和领导之间相互监督和相互引导。最后,建立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激励制度,以精神激励鼓舞档案管理工作者的工作热情,以物质激励推动档案管理工作者的工作效率,从而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优化。第二,建立简明实用的档案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针对的是档案管理这项工作,不是搞学术、写文章,不需要制定复杂的、难以实现的制度让人们去执行。只有简单实用的制度,才能够更好的发挥档案管理制度的指导和规范作用。第三,坚持制度的严肃性。档案部门是档案管理制度的制定部门,同时又是规章制度的执行部门。这就要求在规章制度的执行过程中,不管是领导还是员工都应该以制度为行事的标准,做到赏罚分明,充分体现制度的权威性和严明性。

参考文献

[1]高培军.新时期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考[J].青春岁月.2012(23)

人事管理制度的重要性篇10

县委、县政府决定召开全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动员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省、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全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先后召开县委常委会、县长办公会议进行了专题研究,并制定了《××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实施方案》。下面,我就全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做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自20xx年开始,全县各级党政机关深入贯彻落实《公务员法》,对公务员进行了重新登记,并逐步推行了公务员工资和津补贴制度改革,目前全县《公务员法》入轨运行工作已全面完成,公务员工资和津补贴政策也已基本落实到位。党中央、国务院在规范党政机关公务员管理的同时,对事业单位干部人事制度进行了积极探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不断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现在推行的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制度,就是在总结多年来事业单位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系列基础性制度。这一制度的出台,充分考虑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推进市场经济和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的过程中,原有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社会事业发展的需要,必须进行改革。通过改革,一方面加强对事业单位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另一方面进一步调动广大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更好地推进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因此,各乡镇、各部门和事业单位要充分认识做好这项工作的重大意义。

(一)实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是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内在要求。党中央下发的《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都明确提出,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要以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建立符合各类事业单位特点的人事管理制度,促进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就是要在事业单位建立一种既区别于党政机关,又区别于企业,充分反映从事专业化服务特点的新型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原人事部出台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及其实施意见和省、市制定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也明确要求,在事业单位开展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建立岗位管理制度。这是贯彻落实中央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要求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是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的重大改革,是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迈进的重要一步,是一项制度创新和政策调整。这项制度第一次明确规范了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管理,制定了岗位设置的政策规定;第一次提出了事业单位通用的岗位等级,为人才成长搭建了通道;第一次阐明了岗位设置与岗位聘用的关系,为实现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创造了条件;第一次明确了根据所聘岗位确定岗位工资待遇,为“岗变薪变”提供了政策依据。

(二)实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是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迫切需要。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着力点是改革制度、规范秩序、完善机制、严肃纪律,核心是建立体现事业单位特点的收入分配制度,突出岗位绩效的激励功能,建立岗位绩效工资制,逐步形成一整套科学规范的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办法》明确规定,在按国家规定完成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之前,专业技术人员暂按所聘职务对应岗位的最低等级套改岗位工资,待完成规范的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并按规定核准后,再按明确的岗位等级执行相应的岗位工资标准。也就是说,事业单位在没有被认定完成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前,专业技术人员的工资只能对应到岗位工资的最低等级。被认定完成规范的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后,才能根据所聘岗位确定相应的岗位工资待遇。因此,我们必须抓紧实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缩短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与岗位设置的“时间差”,以确保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顺利实施。

(三)实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的必然结果。选人和用人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内容。公开招聘制度作为事业单位选人的一项基本制度,实践证明,公开招聘对于创造公平、公正的社会竞争环境,提高事业单位人员素质,杜绝人事腐败现象,促进事业单位发展,都产生了很好的效果。聘用制度作为事业单位用人的一项基本制度,全县从20xx年开始,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经过试点、探索和实践,全县事业单位已全面推行了公开招聘制度。在推行人员聘用制的过程中,一些单位积极探索岗位管理的路子,创造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岗位是聘用的基础,岗位设置直接关系到聘用制度的实现。作为事业单位的一项基本管理制度,岗位管理要体现在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各个基本环节,成为公开招聘、竞聘上岗、岗位考核、岗位培训、收入分配等制度的基础和依据。推行聘用制度,加强岗位管理,必须从规范岗位设置入手,做好基础性工作。

(四)实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是加强事业单位人事规范管理的必然要求。加强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是政府的重要职责。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事业单位在人事管理方面出现了不少问题,随意进人、违规进人、超编用人等问题比较突出,人员超编、使用临时人员等问题大量存在,管理很不规范。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各级机关和事业单位共有866名临时聘用人员,其中事业单位有739人。过多的聘用临时人员,不仅加重了财政负担,而且扰乱了正常的用人秩序,削弱了政府对事业单位的有效监管,直接影响了社会的和谐发展,规范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规范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必须从规范岗位设置入手。各乡镇、各部门和事业单位要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工作的主动性,以实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为契机,严格规范事业单位人员公开招聘、竞聘上岗、岗位培训、收入分配等各项人事管理工作,把加强政府宏观管理与事业单位岗位管理、用人自主权、分配自主权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推动事业单位人事管理走向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

二、严格政策,扎实推进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

(一)要认真学习领会有关文件精神。根据国家、省、市关于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原国家人事部、原省人事厅、市人事局从三个层面上制定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政策文件。第一个层面是原国家人事部制定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实施意见》。《试行办法》是岗位设置管理的基础性文件,主要对岗位设置管理的原则、权限、程序、范围、类别、等级及监管等方面作出了原则性规定,旨在建立基本制度;《实施意见》是解决实施中基本问题的具体政策规定,以保证顺利实施。第二个层面是省根据国家的《试行办法》、《实施意见》,结合本省实际,研究制定的《湖北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该《意见》根据我省事业单位的实际和社会事业发展的要求,从不同性质、不同类型事业单位的实际出发,对岗位类别、等级、聘用程序和权限、监管等方面作出了具体明确的规定,提出了具有较强操作性、可行性的指导意见,保证该项工作全面推进。同时,原省人事厅会同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农业、广电、体育、新闻出版、民政等行业主管部门,根据有关国家部委行业指导意见,结合我省实际,制订出台了9个行业指导意见。这是对《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及实施意见的细化、具体化,充分体现行业特点,以保证同一类型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大体相同。第三个层面是市人事局制定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各项工作的具体操作办法。

我县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就是根据这三个层面的政策文件精神,结合全市动员会精神和我县的实际情况,在广泛调研、反复论证和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的。县委、县政府经过多次讨论研究和审核同意,并得到市人事局核准,是指导全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政策性文件。希望各乡镇、各部门和事业单位在组织实施工作中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把握文件精神,不折不扣地把文件规定落到实处。

(二)要努力适应新的管理机制。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是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实施岗位设置管理是对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政策的重大调整,核心是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各乡镇、各部门和事业单位要迅速适应这种转变。在观念上,必须从旧的管理模式中摆脱出来;在工作中,必须适应新的岗位设置和管理办法;在管理上,必须充分体现这种转变,对不同的岗位应该有不同的管理方法和管理制度。对专业技术岗位,要坚持择优聘用,今后事业单位除国家有明确规定的专业技术职务外,必须按照核准的结构比例,在岗位空缺情况下,根据事业发展需要进行评聘。对管理岗位,要建立体现管理人员水平、业务能力、工作业绩、资格经历、岗位需要的职员等级序列。对工勤技能岗位,要建立和完善岗位等级,规范工勤技能人员“进、管、出”等环节的管理。

(三)要扎实做好岗位设置管理的实施工作。全县事业单位涉及各行各业。各乡镇、各部门和事业单位要认真领会国家和省、市、县有关文件精神,按照全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的要求和部署,广泛征求和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配套措施,确保改革工作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规范稳妥的推进。各乡镇、各部门和事业单位一方面要抓紧组织人员深入调查研究,进一步摸清底数、建档立册,为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另一方面要召开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动员会,广泛宣传政策,周密安排和部署这项工作,切实把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统一到这项工作的总体部署上来。根据规定,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实行核准制度,并按照分级分类管理原则,确定了不同的核准权限,各乡镇、各部门和事业单位要按时限要求,务必于11月底前将岗位设置方案和实施方案报县人事局核准。要精心组织好岗位分类定级、竞争上岗等工作,确保12月底基本完成实施工作。

(四)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必然会触动部分人的既得利益。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作为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单项制度,不可能解决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所有问题,也不可能解决需要其他制度改革来解决的问题。此次开展岗位设置工作,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规范用人的改革方向,妥善处理改革中带来的各类问题,维护好职工利益,维护好队伍稳定。坚持从实际出发,积极稳妥推进改革,认真做好思想发动和疏导工作,为推进改革营造良好的环境。

三、加强领导,确保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顺利实施

(一)要高度重视。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是一件大事、难事、好事。这项制度的实施,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变革中一个有着里程碑意义的工作,因此是大事;这项工作的实施,涉及全县事业单位近5000名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实施中必然会遇到来自传统观念和原有制度的阻力,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所以是难事;这项工作的实施,将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管理的科学性,充分调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切实做到人尽其才,使事业单位的工作有新的起色,因此是好事。各乡镇、各部门和事业单位一定要高度重视,按照县委、县政府对实施工作的总体安排和时间要求,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确保实施工作积极稳妥地开展,确保实施中绝大部分人员的利益得到充分体现。

(二)要加强领导。各乡镇、各部门和事业单位特别是各级领导要把实施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作为当前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要结合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周密部署,稳妥实施。为加强对全县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领导,县政府已经成立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各部门和事业单位也要成立专门的班子,组织精兵强将,明确责任,集中精力做好实施工作。

(三)要严格政策。各乡镇、各部门和事业单位特别是人事主管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切实加强监督检查,维护政策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在实施工作中,要尊重事业单位广大工作人员的意愿,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参与改革、支持改革的积极性。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考虑历史原因和客观实际,统筹协调和妥善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切实把广大工作人员的切身利益维护好。决不能借改革之机打击报复,甚至剥夺工作人员的劳动权利,也决不允许以搞活单位内部分配为幌子,侵占工作人员应得的合法报酬。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及其他涉及广大工作人员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必须充分征求广大职工的意见,充分考虑大家的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