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规划设计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2:24:01

住宅规划设计篇1

关键词:建筑规划、设计特点

1工程概况

某住宅小区的项目规划建筑面积为20324m2,实际用地面积为6598.58m2。小区内共包含2栋17层的剪力墙结构高层住宅楼,其中一栋为含地下一层车库的剪力墙结构建筑。本文以其中一栋剪力墙结构住宅楼为例进行阐述。

2规划设计原则

(1)和谐共生建筑外部空间形态与周边外部空间环境的融合,形成与城市空间的对话,构建优美街景空间形态。

(2)人性化邻里空间。人性化的空间环境与开发力度和强度的高度统一,在提高土地经济效益的同时因势利导,在平面设置的阶段考虑到人们的社交需求,构建有序的交通流向,创造良好的外部交往环境,合理引导人们的交往意向,创造具有特色与个性的人居环境。

(3)结合建筑空间形态,配置绿化景观及公共服务用房,营建自然生态的绿色健康社区。

(4)强化现代城市交通安全意识,充分利用绿化分隔、景观引导、设施限制等方法,实现最大限度的人、车交通分离。

(5)贯彻节能、节水、节材、节地、环保等要求,合理有效地利用资源,创建可持续发展的居住环境。

3规划设计指导思想

针对须经政府规划部门审批通过的附有地下室停车库、杂物房等一栋17层高的住宅楼设计,我们首要任务是满足建筑红线的退缩要求,确定各功能分区的布置,利用原有地形合理安排各主要出入口。在整个住宅建筑中.东面、西面、南面均设置了出入口大门。2m宽的道路将整栋建筑包围,把各出入口贯通相连。除了各功能占地外,剩余的用地用作公共活动空间、公共绿化、组织内部庭院,使每位住户都能感受到诗意性的设计理念和人性化的关怀。

4建筑设计

本工程是一栋17层剪力墙结构的永久建筑,为住宅建筑,分为辅助设施、住宅2部分。

4.1辅助设施

在本工程住宅楼中,地下一层为停车库,地上一层均设置为杂物房。

4.2住宅

住宅组成主要包括住宅交通部分和住宅用房,是建筑的主要功能部分。

4.2.1住宅建筑设计等级

本工程17层剪力墙结构高层住宅楼为一类高层建筑,地下车库为一类汽车库,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

4.2.2住宅消防规划

在本工程消防规划设计中,耐火等级、防火分区、消防疏散等均严格执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

4.2.3户型设计

在本工程住宅楼中,户型设计兼顾舒适性、功能性、品味性等特点。户型分为建筑面积150m2、120m2种类型。户型设计原则为提高得房率,减少公摊面积,同时保证侯梯厅公共活动空间尺度适当、明亮。户型均为经典户型,面积分配合理,功能分明,住宅楼内所有住户均可见小区绿色景观,所有户型均无对视干扰,私密性强。

4.2.4造型设计

单体立面结合简洁的建筑型体,以朴实的材质(面块、涂料、玻璃、石材等)塑造简洁、大气、明快的建筑形象。通过对墙体和阳台飘窗等的竖向排列和分段划分,使立面形象挺拔而比例适中,统一又活泼。对立面材质进行了细致设计,结合屋顶细部处理、墙面材质的组合,使立面以崭新的建筑形象与周边环境相应。

4.2.5智能化设计

本工程住宅建筑以科技为先导,具备基本智能化水平,包含电话、有线电视、宽带网络、可视对讲、防盗监控、火灾自动报警等相关系统,力现代物业管理及用户提供方便。

4.2.6平面设计

平面设计采用以人为本的原则,用简短便捷的入口走廊把各个单元住户空间连接起来。在本住宅楼中,设置了2部电梯。针对一般家庭的组成,每层楼相应设计了5房2厅和3房2厅2种户型。其内部功能区域包括客厅、餐厅、卧室、厨房、卫生间等,每个功能区域均可以直接采光,自然通风,朝向合理,无视线干扰,完全符合住宅功能需要。在厨卫设计中,以小康生活为基准,在保证使用安全的情况下,充分考虑合理的程序、适宜的人体尺度,据此安排各种应有的厨卫设备,特别做到洗厕分离,同时卫生间采用地沟,使管线不进家,保证维修更新的方便。在设计上,客厅与阳台门的分隔物一个24m宽的落地玻璃门组合,坐在客厅可将室外风景尽收眼底,尤其是低层的住户,坐在客厅就可将小区内的绿色景观一览无遗。所有套型均设计了2个卫生间,餐厅与厨房联系紧密,各个房间的空间尺度合理适用。

4.2.7建筑立面设计

建筑采用新都市主义风格,富有时代气息和文化内涵,体现了现代人的生活价值取向与欣赏品位,将全方位的建筑形象置于绿树环抱中营造现代都市绿园。其建筑造型设计遵循庄重、简捷、经济、美观、实用的原则,使外观形象既满足地域惟建筑的要求,又具有鲜明的个性。

在本工程建筑立面设计上,着重考虑了建筑的整体性,妥善处理好平面不规则的凹与凸、虚与实、重点与细部、比例与尺度,以及线条、色彩、材料质感等关系,使建筑更有韵律,更具时代气息。建筑阳台栏杆打破传统的砖砌栏杆设计,采用了不锈钢玻璃栏杆,可使室内客厅更通透明亮。宽大的玻璃窗与墙面的实体相隔,令建筑更有线条美,空调位设计在上下凹凸窗之间。在建筑墙体方面,3层以下墙面用深灰色面块,3层以上采用淡紫色面块。

5建筑节能及环保设计

在本工程住宅楼规划设计之初,策划人就已坚定了“建筑节能利国利民”的目标,明确兴建节能居住建筑的方向。在本工程住宅楼规划设计中,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严格执行国家建筑节能标准,采用了经认定性能优异的建筑节能材料、产品,科学设计,采取护墙经济、适用、环保、节能做法(即外墙保温层采用聚苯乙烯epS板,以消除“热桥”的影响,减少热损失),住宅外窗玻璃的节能做法(即在本工程住宅楼门窗的设计上,从材质到位置都充分考虑了对节能设计的影响,选用了塑钢普通中空玻璃窗,比起挡风雨、透视、换气的单层或双层普通平板玻璃,其保温隔热性能更具有节能的优势),给排水支簪道采用ppR塑料管材等措施,从而提高本工程住宅楼居住的舒适性,缓解资源紧张的现状,符合国家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指导思想。

6结语

综上所述,本工程住宅楼通过完善的规划建筑设计,充分利用场地力争建设一个环境优美、品质优良的居住区,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为城市建设增添亮点。如今,本工程住宅楼已开始投入使用,回顾该工程规划设计过程,我们总结了以下几点经验。

(1)适用性。住户单元的房间低窗台设计,客厅、餐厅都能直接通风采光,可使住户与室外大自然环境更靠近,生活更健康。

(2)美观性。建筑立面利用了重复的竖向线条,增强了建筑的韵律和整体性。

(3)节能环保性。本工程住宅楼建设遵循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在设计时注重节能、节材、节地,并注意环境保护,力争为住户创造良好的室内外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1]王智.浅谈当今住宅小区规划设计的几点思路[J].现代农业,2009(6).

住宅规划设计篇2

【关键词】住宅小区;规划设计;空间;环境

0.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物质、文化生活等领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我国的住宅小区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飞跃发展,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住宅小区不再是单纯的为住人而住人,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关注.从基本的生理需求的满足逐步向心理文化的更高领域递进。

如何为居民提供一个安全、舒适、易于社会交往、能得到更多娱乐和学习机会的生活场所,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住宅小区规划设计的优劣。近几年来,住宅小区规划设计在理论和实践中都取得了很多成绩,主要体现在住宅小区规划设计中的以下几方面。

1.住宅小区人性化设计

“人性化”一词已成为一个时髦的词语,在当前住宅小区的环境设计中考虑人性、人情、感受人格的尊重,已成为重中之重。在进行住宅小区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住宅小区环境的使用对象是特定的该小区的居民,而不是全市的居民,进而分析各类户外景观环境的不同使用对象、不同使用人群及行为方式的特点。避免将城市设计的一些手法运用到小区的设计中,如将城市公园、广场等设计手法用于小区的环境设计,从而导致住宅小区环境尺度过大,过分追求图案化,或布置大型的喷泉广场,造成硬质景观过多,偏离了住宅小区的设计方向。

在关注人性化的设计中,要强调住宅小区环境资源的均好性。户户共享,使每户都能获得良好的日照、通风和采光,同时考虑到隔声和最好朝向的问题;还要强调居民归属感的创造,使每家每户都能分配到一个较贴近的领域空间,即强化空间的围合性,但注意创造形态各异、环境元素丰富、安静、安全的院落空间,达到归属领域好和人际关系融洽的效果。

2.构筑有序的空间

住宅小区内根据居民的室外活动内容和室外空间安全防卫的要求,按照不同领域的各自属性和室外空间层次划分,组织由外向内、由动到静、由公共性质向私密性质渐进、符合行为逻辑的良好空间序列,由此把室外空间划分为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半私密空间、私密空间四种。在构筑空间序列时要突出功能性、观赏性、经济性及生态性的特点。住宅小区级公共空间为开敞的多形态空间,也是多数人群的集聚场所、邻里交往的场所,在设汁时应注意动静态结合,配以不同个性的小品及铺装等,但应避免尺度过大,过分追求气势的做法。组团级的半公共空间为半开敞、半围合的空间,主要提供户外健身、休闲与交往等活动。组团往往由若干个院落组成,院落属于半私密性空间,是中国传统民居的布局特点,较为封闭围合,能很好地体现传统的重视邻里交往的住宅特点,具有领域感和归属感,并且提高门外场地的使用效率和安全性,扩大住户的活动范围。住宅内的空间是家庭成员的私密空间,家人可凭借这个空间进行休闲、健身与交往等活动。

3.组织便捷的交通

从机动交通进入到住宅区的第一天起,交通安全以及噪音尾气排放等方面的问题就引起人们的关注。为了减少其负面影响,在住宅区交通流线的设计中,往往根据不同情况采取各种人车分流的手段,对住宅小区内的交通进行严格分级。这样的做法虽然减少了对步行者的伤害风险,但是居民丧失了交流往来最适宜的道路交通空间,只能被动地集中在公共活动空间和步行空间中。同时也造成了交通空间使用的单一化,也增加了道路交通面积。

为了解决上述矛盾,有些学者提出了适度“人车合流”的模式。适度的“人车合流”可以通过各种技术手段达到人车和谐共处的局面。诸如道路断面通过具体线形设计或设置中间岛、突起、路口中心隔离带等方式使得汽车的行驶速度得到控制,增加了小区内道路的变化及景观设计的丰富,从而保证住宅小区内行人的安全与舒适。从20世纪9o年代以来,私人小汽车以惊人的速度进入到普通居民的家庭中,既给居民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同时住宅小区内停车场地的设计也就成为了一个难点。解决停放车辆问题主要集中在两点:

(1)满足用户的使用要求,既方便又要安全。

(2)场地的制约条件,主要从节地、防干扰、经济适用等方面考虑。

规划设计的难点就是在这二者之间找到平衡点。在设计中根据住宅小区的实际情况分别选择地面、地下和室内等不同的方式合理停车。地面停车场既方便管理.而且建设费用又比较低,在现今仍多有应用,但从可持续发展来看,这种方式用地较大,不宜过多采用;路旁就近停车最为方便,但不利于交通安全和管理,同时占地较多,污染环境,所以这种方式可作为临时紧急停车或其他停车方式的补充。地下停车库、半地下停车库可以与地面建筑或体育场地、集中公共绿地、人防建筑结合,做到功能多样化,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但地下车库上面必须采取隔音、隔气和防火、防爆的措施。高层建筑下的车库可以与楼内的电梯相通,实现最短路线的“门对门”的立体分流。住宅底层停车相对于其他方式不占用公共空间,但其容量小,一般适用于高档别墅区或小汽车拥有率低于0.3的情况。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出发,小区停车场的设计应结合地形特点。因地制宜,兼顾近期和远期,要留有发展的余地。

4.创建文明环境

文明环境包含有文化教育建筑、老龄化设施、体育休闲设施等,通过各种教育手段提高人的精神文化素质,就是创建文明环境的目的。小区中的教育设施包括幼儿园、中小学校。

1)在这些设施布置时应注重环境质量,保证相应的绿地、建筑朝向和充足的采光,设施配套要齐全。

2)住宅区教育设施还应承担不同层次的社区教育活动,扩大至开放性、综合性的社区教育机构和场所。学校的教育设施利用节假日或晚上等时间对居民进行各类教育培训,如就业教育补充教育、老年教育等。体育休闲设施对于增强居民体质、丰富文化生活、提高身心健康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设计要求:

(1)住宅小区的体育休闲设施要考虑不同年龄层次的人群的使用要求,设立文体活动中心、健身俱乐部等活动场所,为居民提供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

(2)可以和中小学校的体育设施进行资源共享,学校的体育设施在保证学校的正常教学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对居民开放或有偿服务.从而提高学校设施的使用率和小区体育设施的总体数量和质量。我国在1999年就跨人了老龄化社会,老龄化社会通常指的是60岁及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总数超过社会总人口的10%。因此在住宅小区规划设计时应考虑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的需求。老龄化设施主要有老年人活动中心、老年公寓、老年医疗设施等。住宅小区应尽可能地为老人提供更多的余暇活动内容和开展活动的场所,同时应将这些老龄化设施结合设置,创造一个清静、洁净、健康和优美的环境。

住宅规划设计篇3

关键词:居住区;弱电;智能化

abstract:alongwiththerapideconomicdevelopmentofstable,peoplefortheplanninganddesignoftheresidentialareaandputforwardmoreandmorehighdemand.intheinformationtechnologyrapiddevelopmenttoday,intelligentbuildingtechnologyhasalsomaderapidprogress.themanynewintelligentvillage,areintroducedelvintegratedsystem,inordertoimprovethemanagementlevelofintelligence.thisarticlemainlyaimsattheprojectcharacteristicsofweakelectricarea,introducesthedistributionandthelayoutofthewholesystemplanning,andfinallytothecablelaidbyreasonable,strengthentheintelligentmanagementofthisresidentialareaweakelectricengineeringgeneralsituation.

Keywords:residentialarea;elv;intelligent

中图分类号:tU984.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智能化小区在科技化迅速崛起的今天,如雨后春笋般的拔地而起,可以见出建筑智能化技术在21世纪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因而许多智能化小区都引进了各种弱电集成系统,但与此同时,一系列与住宅建筑的室外弱电工程相关的一些问题也随之产生。首先,居住住宅区室外弱电线缆的布线与铺设,是智能小区弱电专业工程设计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整个小区的总体规划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其次,室外弱电线缆的敷设费用占智能系统总投资的较大部分,进行好弱电工程的总体规划与布局,对于节约总投资也具有相当的意义。

一、弱电工程简介

电力应用按照电力输送功率的强弱可以分为强电与弱电两类。一般情况下,弱电系统工程的应用主要包括:电视信号工程,如电视监控系统,有线电视;通信工程,如电话;智能消防工程;扩声与音响工程,如小区中的背景音乐广播,建筑物中的背景音乐;综合布线工程,主要用于计算机网络。由此可见,弱电系统的应用深入到了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弱电系统作为现代建筑物中智能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分为有两类:一类是国家规定的安全电压等直流电路,另一类是音频、视频线路、网络线路、电话线路等载有语音、图像、数据信息的信息源。而小区的弱电系统主要通过加强设备管理的自动化、通信的自动化以及办公的自动化三个方面,加强小区的宏观配置,使得住户能够在一个更加高档、智能的社区生活。

二、居住区弱电工程的特点

1、智能子系统多、线缆种类多

住宅小区弱电系统由于受到技术及资金方面的限制,弱电的铺设在以物业中心管理机房为中心的基础上,还建立了许多子系统对小区进行进一步的管理与控制,因而在小区的各栋建筑中敷设了大量的线缆。又根据不同的传输要求,这些电缆具体可以分为铜芯电话电缆、光缆、视频及射频同轴电缆、屏蔽控制电缆及各类铠装电缆等不同种类,可谓种类繁多。这就导致了弱电系统在每个子系统的相同传输方向上,电缆的功能、数量造成了巨大的重复与浪费。

2、地下管道多

一般住宅园区都需要在地下铺设给水管、消防水管、排污管、高压电缆、采暖空调的热水(蒸汽)管及冷水管、煤气管道等等,这些管道由于有明确的分管机构(各自分属于市话、广电(有线电视)、供电、供水、煤气等不同的市政部门),因而有明确的责任人,各管道的铺设都需要与各个相关管理部门及其下属专业施工单位进行沟通协商,因而能较严格的完成施工图样的设计,各部门间也能较好的协调与配合。但对于弱电工程内部各子系统而言,由于监管单位不明确,相关的规章制度不健全,因而造成了施工单位责任不清等原因,使得弱电系统的铺设不能严格按照要求完成,从而无法保证其施工质量。

三、合理进行住宅区的弱电工程总体规划

1、合理选择物业中心机房的位置

选择物业管理中心机房的位置在整个住宅区的总体规划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中心机房是所有智能子系统的中心设备的控制地,所有的中心指令都由该机房起点向外辐射,将信息传达到各个建筑的子系统中,所以物业管理中心机房的位置是需要认真、审慎的进行选择。其主要选址要求如下:其一,物业管理中心机房应尽量选择在整个园区的中心或相对中心的位,使其无论是地上还是地下,都位于小区的主干道及中心交叉点上,便于地下敷设管道,也便于弱电管道能够沿园区的主干道通向小区各栋建筑;其二,应加大物业管理中心机房向外敷设弱电管道的方向数,至少也应在两个方向以上,从而避免出线方向少而导致弱电管道过于集中;其三,物业管理中心机房应与管理中心办事机构建在一处,以便于相互联络及管理,也便于在出现问题时能够第一时间进行调整。

2、合理规划交接配线区

对于规模较大的住宅小区,应根据工程的总体规划及园区主干道,配合交接配线的布局,将整个园区划分为几个大块,分区进行管理,对其中心地带设置交接配线区。交接配线的基本功能是:连接由物业管理中心机房引来的干线线缆,通过配线间内的配线设备对线缆进行配线及对弱电信号进行处理分配,使其翻译成各支路电缆能够识别的信号,再加强其信号,分送到配线区内各个建筑内。交接配线间还应具备稳定可靠的市电或配备UpS不间断电源,以应对突发事件的产生。该配线间还应该经常有管理人员在内对设备行及时的维护管理,并且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配线间面积还应适当的加大,整个设备间的室内应特别注意通风及防潮。

3、合理进行线缆戴设

智能小区常用的布线方式有铠装电缆直埋方式、地下室电缆桥架敷设方式、墙壁电缆方式等多种铺设方式。结合智能住宅小区室外布线的特点,应根据小区的具体情况,对线缆布线方式进行合理选择。

铠苯电缆直埋方式。用铠装电缆直埋方式进行布线,主要用于在同一路径上,敷设的电缆根数较少的区域,以及辐射范围较窄的区域。如为美化环境以及应对紧急事件而设置的园区广播系统,就比较适合电缆直埋敷设的布线方式。

地下室电缆桥架敷设方式。作为一种现代生活中常用的布线方式,根据现在在许多高档的住宅区都会有较多的、甚至是连成一片的地下室,如每家每户有的专属储藏室,各类车库,应急避难通道等等,电缆桥架在地下室内敷设的方式为敷设弱电线缆提供了方便。

墙壁电缆方式。这是一种在住宅小区改造项目中经常见到的方式,一般相当于100对的电话电缆外径及以下外径的其它弱电电缆均可采用墙壁电缆方式敷设。在我国城市电话已经进入到了寻常百姓的家的大背景下,管线装设隐蔽、美观,能够降低市内通话的成本已经成为了线路铺设的基本要求。

四、结束语

现今的住宅小区生活需要更加高新的科技,也需要更加人性化的规划与布局,而弱电工程作为其整体规划中不可小觑的成分,只有不断完善弱电工程的建设,才会使小区管理系统正常的发挥作用,并且使小区的安全设施更加完善,从而构建和谐美好的小区生活。

参考文献:

[1]陈耀辉.浅谈智能小区室外弱电工程的设计[J].中国集体经济,2011,(10)

[2]雨阳.智能你给人们带来什么?――国外智能小区发展历程[J].互联网周刊,2000,(32)

住宅规划设计篇4

【关键词】现代住宅建筑,规划设计,发展趋势

【abstract】asChina'sfirst"1025plan"starts,thelevelofpeople'slifeinChinahasundergoneearth-shakingchangessincethereformandopeningup,especiallytotherequirementsofthepeoplelivingenvironmentwiththeimprovementofthematerialandculturallifeandimprove,theplanninganddesignoftheresidentialbuildingstomodernizationdevelopmentdirection.thispaperintroducesourcountrymodernresidentialplanningbasicrequirementsofdesign,discussingmodernresidentialplanningdesigndevelopmenttrend.

【Keywords】modernresidentialarchitecture,planninganddesign,developmenttrend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现代化的住宅建筑的规划设计我认为就是要与时俱进,要符合时代社会城市经济文化发展,符合地方民族的特色和人的心理需求,总的来说我认为高质量的住宅建筑就是要满足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舒适性安全性耐久性和经济性的要求。建设部科技司编制的《2000年小康型城市住宅科技产业工程,城市示范小区规范设计导则》中指出:“小区规划要以科学为先导,提高住宅功能质量和居住环境水平,推动住宅产业化、现代化。”同时还指出:小区应具备超前性、先导性、示范性,规划设计应具有创新意识,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为建设具有二十一世纪生活水准的文明住宅建筑创造基础条件。

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我国第“十二五规划”的启动,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改革开放以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随着物质文化生活的提高而提高。住宅建筑是人们居住环境的综合体现,建设什么样的小区,怎样才能满足人们的生活居住要求呢?那就是要建设现代化的住宅建筑。

一、我国现代住宅建筑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城市各有其不同的状况和自然条件。现代化的住宅建筑规划应能反映地方特色,符合当地的自然条件、气象条件、经济条件、符合当地生活方式,保持其应有的地方特色,充分考虑这些地方特性进行规划创意。如在气象条件方面南北方有较大的差异,北方冬季较长受寒冷气候的影响,在住宅建筑设计中,日照便成为主要问题,如在规划中争取南向住宅,阻挡寒风,形成小区的内部气候。

在规划设计中注重物质环境与人文环境特色的创造,创造现代化的生活环境,引导居民的生活,充分解决邻里之间、老年、儿童等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根据自然条件通过规划设计使日照、通风等条件得到充分利用,有效控制垃圾、噪音等不利因素。形成良好的小区内环境和小气候,做到节能、节地。

二、现代住宅建筑规划设计的发展趋势

1、人性化住宅建筑

随着现代社会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传统意义上的住宅建筑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们的生活需求,个性化、以人为本的住宅建筑规划设计成为了现代住宅建筑规划设计的重要方向。针对小区业主工作性质、生活习惯、年龄的不同设计适合业主生活居住的环境是现代住宅建筑规划设计的重要内容。例如:现代大型社区建设根据业主需求的不同将小区开发用地按照功能需求的不同进行分区,针对年轻人积蓄较少、单身生活等特点设置单身公寓,并对其分区内绿化等按照年轻人的特点进行设计。同时还要根据三口之家对居住环境的需求进行楼宇设计,并对其公共绿地的规划注重儿童休闲娱乐场地规划。针对老年业主对绿地休闲以及居住环境需求,其居住区内应更多的为老人提供休闲锻炼的场地等。通过针对业主各年龄段需求不同进行的分区、规划与设计来满足住宅建筑业主对住宅环境的需求。

2、节能生态型住宅建筑

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脚步的不断加快,住宅建筑小区也正在向着节能环保方向发展。现代建筑研究发现,住宅建筑建筑耗能占经济发展所需能源的35%左右,其作为高能耗建筑项目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现代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要求我国建筑工程必须紧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脚步,以节能型建筑为基础,科学的进行现代住宅建筑规划设计,构建以节能为目的的住宅建筑其规划发展的基本思路是利用住宅建筑规划设计中新技术、新能源应用促进住宅建筑的节能,同时利用小区楼宇间规划设计以及小区综合规划达到节能的目的。现代住宅建筑节能型规划设计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加快我国建筑工程能耗消耗治理的关键,是推进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世界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我国生态保护工作的脚步正在不断加快。作为现代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型住宅建筑规划设计的应用对改善城市综合居住环境,提高城市生态平衡有着重要的影响。将现代住宅建筑作为一个以生态学基本原理为基础的、相对稳定平衡生态环境进行规划建设,能够改善小区居住生存环境。提高居住业主的身体素质,对促进我国人口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生态住宅建筑是以适应小区所在地域生态环境,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建筑,还有节水、节能、改善生态环境、低污染、无毒、无害、延长建筑物寿命等优点的现代化住宅小屋规划设计理念,通过,人性化设计,通风和良好采光,运用科技手段寻求现代居住环境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使住宅建筑小区和自然生态环境之间形成良性循环。通过生态规划与设计还能够使小区达到提高绿化率、解决土地资源、节约水资源、有效自然能源等目的。提高绿化率不仅是简单的花草栽种,而是通过科学的生态学、生物学、规划设计等学科提高住宅建筑生态环境,促进小区内人们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的统一,利于业主的身心健康。生态型住宅建筑还能够有效的节约土地资源,通过科学的规划与设计对小区内部的环境进行整合优化,利用楼宇的坐落、小区内道路的规划等在有限的土地内提高小区土地使用效率。生态型住宅建筑还能够通过规划与设计以及植物的选择等减少小区内绿化的灌溉用水,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另外生态型住宅建筑还通过对建筑结构设计、楼宇规划设计、绿化设计等方式使小区内的能量流动具有可操控性,有效利用自然能源减少能源消耗。例如:利用墙面种植植物在夏季减少墙面受阳光直射面积,降低室内温度、减少空调的使用。而在冬季墙面植物还能够有效达到保温的目的。

同时,生态型住宅建筑还有利于城市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和调节地区气候环境减少污染等功效。通过生态型住宅建筑的规划与设计,能够在小区所在区域内营造良好生态环境,为保护城市生态环境、保持城市生态环境多样性、保持城市物种多样性等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同时还能够为城市物种的繁殖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生态型住宅建筑还能够通过有效利用墙面、阳台以及小区绿地中植物的种植达到吸碳制氧,净化城市水体、调整温湿度,改善区域气候的功能。同时还能够减少城市噪音、吸尘。通过生态型住宅建筑能够营造出舒适的生活居住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总之,现代住宅建筑的规划与设计发展正向着节能、环保、绿色、合理利用土地等方向发展。以人与环境的思考、住宅建筑建设对我国可持续发展路线的影响、自然环境的模拟制造等为基础开展住宅建筑的规划设计。以此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营造现代城市良好的居住环境,保持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为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城市气候环境的改善等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何川,张雷,邓嘉萍.关于高层住宅建筑规划设计的思考与实践[J].城市建筑,2007,(01).

[2]王智.浅谈当今住宅建筑规划设计的几点思路[J].现代农业,2009,(06).

住宅规划设计篇5

关键词:小区;住宅;建筑规划;建筑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72文献标识码:a

住宅小区规划设计是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使人能更好的实现他们的各种个人与社会活动。因此,适应与满足人的需求是住宅区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

随着社会不同时期的变化,住宅小区建筑设计始终按照以人文本、可持续发展理念进行打造,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和浪费能源为代价进行开发,因此,住宅小区建筑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

1)居住功能多元化

当前的建筑设计发展中,由过去满足人们的生存功能向发展功能、享受功能过度,现在住宅设计中除了满足人们的居住条件之外,还要设计孩子、老人的生存空间,满足孩子和老人的各种娱乐和锻炼,配备各种住户享受、娱乐的设施。

2)住宅建筑设计要精品化

要摒弃以前各种旧的设计手段和方法,运用新科技、新手段设计出价值更高、更精致的居住环境。

3)住宅设计要有超前性和弹性

对住宅的设计在套型、功能及配套设施方面要有超前性,根据住户家庭成员及需要的变化对室内布局进行灵活设计,争取做到几十年不落后。

4)住宅设计多样化

建筑设计应该由平面向立体设计发展,根据市场形势,适当设计成复式、跃式、错层等设计模式,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5)住宅设计的科技化、信息化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建筑设计应该由单一向集成化发展,适应经济发展的浪潮,利用高科技、新手段设计出不同价值的住宅,以满足人们的需要。

2.住宅建筑规划设计内容

2.1建筑设计主要包括建筑层高、阳台、平台、过道、跃层住宅、走廊、地下室等的设计。为保障居民的生活居住条件,提高住宅的功能质量,建筑设计应符合适用、安全、卫生、经济的要求。建筑设计应符合相关的规定,遵循环保节能的原则,并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创造一个舒适安逸的生活空间。

2.2建筑设计原则

建筑设计应按照招标要求,其设计应符合现代化的建筑特色。建筑设计的功能使用是设计中最基本的因素,要最大限度的满足居民的使用要求,主体建筑要具有突出性和代表性,在节约成本的基础上,要符合实用、安全、经济、美观的原则,提高生活居住质量和生活品味。

2.3平面设计

平面设计主要是对户型的设计、配套设施及地下停车场的设计。建筑设计中户型的设计是最主要的设计因素,房间设计的尺寸应符合人体工程学和心理学,从功能上,保证交通路线流畅,减少户户之间的视线干扰,确保每个房间的采光和通风条件。控制好客厅、厨房及卧室的面积,确保建筑有良好的朝向和视觉。

公共配套设施包括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金融等设施。居住区的配套设施必须符合人口规模,并根据居住区的结构类型,采用相对集中与适当分散的布局,以充分发挥设施使用功能,更便于管理。地下停车场的设计应采用两侧布置使用的方式,以提高使用空间。为了安全起见,地下停车场应安装自动报警器和灭火系统。

2.4住宅建筑的立面设计

建筑设计中,应全面考虑建筑的本身特点及周边的建筑元素,将建筑的美感有机的融入到整个环境中,充分体现建筑的独特性,并用简洁的线条勾勒出整个建筑的活泼、轻盈的现代风貌。

住宅建筑设计的立面设计是通过装饰和材料的结合要素组合起来,呈现出一种新的建筑方式。从而达到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的目的,给人们带来亲切的美感。

2.5建筑室内环境设计

住宅室内环境设计应满足日照、采光及通风的相关条件,每套住宅中应满足获得日照的条件,卧室或起居室应与外界保持良好的通风。住宅建筑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保证室内保温、隔热,冬季保温取暖,夏季隔热凉爽。住宅的卧室、起居室是用来休息的场所,因此,其设计必须满足隔音的效果。电梯等有噪音的设备不应与休息室紧邻,如果受条件限制必须紧邻的,要采取隔音、减振措施。

总之,随着社会不同时期的变化,住宅建筑规划设计始终按照以人文本、可持续发展理念进行打造。因此,住宅建筑规划设计应满足居住功能多元化,住宅建筑设计精品化,住宅设计规划要有超前性和弹性,并应满足多样化的设计方式。

3.小区住宅的整体规划

3.1对居住小区环境规划的要求

住宅小区的规划要满足使用要求。对住宅小区各项用地规划要合理,要配备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道路系统及公共绿地,合理布置小区的户外休息场所,为人们创造舒适的环境。对住宅设计要合理,尽量满足人们对住宅舒适美观的要求。在规划重要合理确定小区的的道路走向及道路断面形式,做到人与车互不干扰,并根据居民需求,合理规划地上、地下停车位置及数量。

住宅小区的规划要满足居民的卫生要求。为人们创造良好的通风条件和日照环境。居住小区的给排水系统布置要合理,保证无空气污染和噪声污染。

对住宅小区规划要满足经济要求。住宅小区的规划要适应经济的发展要求,与人们的生活水平相适应,在满足居住使用的前提下,降低及节约用地,并充分利用各种能源,降低小区能源消耗。

3.2住宅小区的空间规划要求

公共空间规划应与空间环境中的水面、小桥、树木花草结合在一起考虑,营造一种舒适、优雅的环境空间。

3.3住宅小区要做好社会服务环境规划

住宅小区的规划要注重服务环境,文化娱乐设施尽量满足服务半径,方便人们出行活动。商业服务设施尽量设在人流交通的必经之路,方便人们购买和消费。

3.4体现人性化住宅特征

住宅小区建筑设计要充分满足人们的生活方式,使建筑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尊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重点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尽量减少巷道改造对人们的影响,保障小区有一个安静优雅的居住环境,面对住宅小区的建设,建筑群体要与整体环境进行综合考虑。

3.5创建绿色生态小区

建筑设计要提倡以人为本,以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打造理念,为人们提供舒适优雅的居住环境。完善绿化体系,在小区绿化方面,要多种植树木,并且多树种搭配,以乔灌木、花卉等绿色植被做点缀,形成良好的绿化景观效果。

3.6增建中小户型和老年人住宅

在满足建筑使用的情况下,限制大面积豪华住宅,并结合老年人的需要,在建筑设计上应按照一定的比例为老年人建设他们所需要的住宅户型。

结语总之,住宅建筑需求从空间向生活质量需求转变,高品质、高质量是当前住宅发展的主题,综合考虑设计因素,提高住宅的舒适性、安全性、耐久性和经济性,可以最大限度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改变人们的生活理念,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人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关耀东.浅析当代住宅建筑规划设计发展趋势.中华民居.2014-01-25

[2]宋光辉.论住宅建筑规划设计中的节能策略与实践.建材与装饰.2008-05-21

[3]孙丽丽;杨丙策.浅谈住宅建筑中的节能设计.科技致富向导.2013-08-25

住宅规划设计篇6

关键词:规划设计;环境要求;宏观理论

住宅小区是城市大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生活中停留时间最长、接触最多的场所。居住区的规划设计,要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提高住宅小区的生活环境质量,使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同时,需要满足居民各种社会活动的需求,便于居民的活动、交往。近几年来,我们在住宅小区的建设中,很重视住宅小区的合理规划。为此,在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工作中应逐步做到以下几点:

1住宅小区规划中生态环境的保护

生态环境是影响住宅小区居住条件的主要问题。因此,在规划设计时要考虑地形、地貌和地物的特点,在尽可能不破坏建设基地原有的地理条件的同时,加以利用,创造出建筑与自然环境和谐一致、相互依存,富有当地特色的居住环境来。在住宅小区规划中要防止盲目提高容积率、只重建房不重环境的倾向。对住宅小区空间的布置,必须首先考虑生态环境,并按生态要求,本着“以人为本”原则,在住宅小区布置、环境布置、交通系统等环节保证住区有充足的日照,清新的空气,良好的通风,洁净的水面,尽可能扩大绿化面积,提高植物的中面系数(多种树)和造氧功能。要充分利用原有树林和水面,并使其合理使用。绝不能盲目破坏自然山水,随便推山建房,砍树取地。同时要做到处理“三废”,净化空气和水面,落实防风、防尘、防晒措施,改善小气候,使住区生态环境比原来好得多。

生态住宅小区要提倡环保理念、节能理念,充分利用环保材料、节能材料,使用太阳能,节约用水,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

2住宅小区规划中各功能分区的组合

居住小区的空间按其功能要求一般划分为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半私用空间和私用空间四级。公共空间即居住小区的公共干道和集中的绿地或游园,供居民共同使用。在公共空间的规划上应与文化建筑、水面、曲桥、草坪、树木、雕塑小品或城市公园、河流水系等结合在一起考虑,营造出一种舒适、幽雅的空间氛围。半公共空间,是指其公共性具有一定的限度的空间,作为居住组团内的半公共空间是供居民共同使用的,它是居民增加相互接触、熟悉、交流的地方,是邻里交往、游乐、休息的主要场所,也是防灾避难的疏散的有效空间,以及通过较完整的绿地和开阔的视野作为居民接近自然的场所。私用空间即住宅底层庭院、楼层阳台与室外露台。底层庭院的设置使居民可以自由种植,增加组团内的景观,又使居民有安全感。楼层上阳台可以眺望、休息、种植花卉,营造垂直绿化的景色。

3住宅小区交通道路的合理规划

住宅小区的交通道路要以方便居民出入、迁居,满足消防、救护需要,减少对住的干扰,保证住的安宁为原则进行布置,以达到通达性、安全性、方便性、一体性、多层次性的要求。

住宅小区道路系统应分级明显、架构清楚,既要与城市公共系统衔接,又要避免城市公交道路穿住区而过。如果城市规划确定公交道路必须穿过住宅小区时,在可能条件下可设计地下道路,以防止对住宅小区的严重干扰。小型住宅小区应避免机动车道进入居住区域。有的住宅小区建成“无车小区”,即把机动车道和停车场都设在地下,机动车从小区门口进入地下,居民在地下停车场可直接乘电梯到居室,车辆对住宅小区区域全无干扰,效果良好,居民满意。

住宅小区的停车位要数量合适、设置合理,有利于优化环境、节约用地,减少对居民的干扰。随着私人小汽车的不断增加,原来有的住宅小区按总住户数的20%、30%设置停车位,已显不足。有的档次较高的住宅小区已按总住户数的百分之七八十,甚至100%设置停车位。多少合适?应根据不同类型住宅小区不同居住人群,按适当超前原则确定。停车位的布置不能影响环境的美观,要尽可能减少空气污染、噪音干扰,而且应节约用地。住宅小区停车场以设在地下、半地下较为适宜,有以下几种形式:①半地下停车场与绿化组合——在同出地面的车场顶种植花卉、草坪,以至花架、花坛,一举两得。②全地下车库——其顶面的覆土应绿化,并与周围地面园林融为一体。③架空平台下停车库——在数幢住宅围合的空间设架空平台,其下停车,其上为绿化、交往空间。但由于车库靠近住宅,要设法防止对住户的干扰。④在绿化带塔棚架停车——这应尽量少用。但如果能做到停车地面仍有绿(用砖块铺地,地砖边缝种草),棚顶有绿树遮荫,不靠近楼旁,噪音很少,则未尝不可。

4住宅小区空间的布局

住宅小区的功能区应布置得当,有丰富的经验,布局结构既有特色。住宅小区以居住为主体,但在教育医疗、文化娱乐、体育锻炼、交通出行、园林绿化......等功能区也要环绕居住中心,根据人的需要,合理布置。住宅楼的投影面积所占用地面积的比例(密度)应控制在30%以下;绿化用地一般应超过35%,并尽可能扩大,如有的优秀住区已达到50%以上。绿地分布应按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便于居民就近使用的原则。公共服务设施尤其是体育锻炼、老人休闲、儿童游戏活动场地,既要适当靠近居住区域,方便居民使用,也要防止对住户的干扰。

住宅小区群体的布置,应提高院落功能,增大交往空间。合理的组团围合式——院落、群落式可以丰富建筑空间环境,优化组团园林设计,方便居民交往和休憩、锻炼。也可以设计立体交往空间,在相邻的住宅楼(尤其是高层)之间及楼顶设计几个交往层。在山坡地段,为便于依山就势建房,增加建筑群体的梯度层次,可以适当设计一些排列式布置。但这种布局也应注意提高住宅群落功能,布置好住宅行列间的园林绿地和交往空间。

结束语

总之,设计师在进行现代住宅小区规划设计时必须以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对环境负责、对社会负责,同时必须对开发商负责、对住户负责,追求更加阳光、更加完善的与周围环境协调适合人们居住心理的住宅社区,尽可能地给人们提供舒适、安静和新颖优美的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1]高永红试论居住小区环境规划[J]《山西建筑》2009年08月

住宅规划设计篇7

关键词:高品位住宅小区;规划;设计;原则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大刺激了建筑行业的发展。为了迎合市场需求,建筑开发商对住宅小区的建筑规划做了一些提高和改进,使其与人们日益提高的精神文明以及物质需求要符合。其中,在对住宅小区进行建筑规划的过程中,要注意对现代人的实际居住生活模式以及生活方式进行全面考虑,还要对建筑用地的地形条件进行充分的了解和分析,结合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合理有效的整改。在具体建设的过程中,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对居住环境进行建设,促使自然、和谐、高效以及艺术的居住环境的建立。

1、高品位住宅小区规划设计的主要构思

1.1体现自然的概念

在对住宅小区进行建设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要注意树立生态化以及都市化的环境形象。在建设规划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对现有条件的充分利用,对其进行适度的重整以及改造,从而使住宅小区周边的环境得到最大的自然化。对住宅建筑用地中存在的一些不利因素进行具有针对性的设计和改造,使某些不利因素向优势特色进行转变。注意对住宅小区的整体环保形象的树立,对周围景观进行一定的处理和优化,使住宅小区与自然环境之间紧密结合。

1.2体现环境的均好性理念

商品化住区所存在的典型特征就是环境的均好性,注意对住区环境相关资源的共享以及均好进行强调。在对住宅小区进行建设规划的过程中,要注意对其绿地的规划以及相关公共设施的安排尽可能的做到均衡,让小区里的每一个住户都能在居住的时候获得良好的感受,保证其相关的公共资源方便所有住户的使用。在面对不能均享的资源时,要注意针对其具体的实际情况进行弥补,从而为住宅小区创造一定的景观环境。在对住宅环境进行建设规划的时候,还要注意对住户的通风、朝向、采光以及隔音进行充分的考虑。

1.3体现住宅小区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在对住宅小区进行相关规划建设的过程中,要想使其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形成持续性的良好发展,就必须要通过围合内向做到建筑空间聚合。只有做到住宅小区的可持续性发展,才能对其自身良好环境的建设提供相关的物质基础.因此,在对住宅小区进行开发建设的时候必须对这一理念做到贯彻落实,体现在小区的空间布局以及相关设计上,通过与相关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为住在小区添加与设计相应的实物配置,从而使住宅内的社区归属感得以形成。

2、住宅小区建筑规划的设计原则

2.1坚持绿色生态的设计原则

在对住宅小区进行建设规划的过程中,注意对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彻底贯彻在规划设计中,在对住宅相关的安全性、经济性、舒适性以及耐久性进行满足的基础上,对绿色居住环境进行加强建设。其中,还要注意对小区内的景观轴线与其相应的地形之间的整合重整,把住宅和绿地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居住小区的整体景观轴线得以形成.另外,还要注意对建筑细节的调整和优化,使其成为小区建筑中的亮点。

2.2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在对住宅小区进行建筑规划的过程中,要注意对现代人的实际居住生活模式以及生活方式进行全面考虑,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对居住环境进行建设,促使自然、和谐、.高效以及艺术的居住环境的建立。另外,在对小区公共服务配套设施进行建设的过程中,坚持其在质量上以及数量上的高起点和高标准原则,从而使居住的人们对公共设施的使用更加方便。

2.3坚持可操作性的原则

在对住宅小区进行建筑规划的时候,要对建筑用地的地形条件进行充分的了解和分析,结合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合理有效的整改,从而为人们创造更舒适的居住条件。另外,还要注意对户型配备相关方面进行充分考虑,结合多样化的市场需求,对拥有不同生活需要的居住群体进行满足。在对相关的配套设施进行开发建设的时候,要注意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把城市在商业发展中的宏观需求作为基础,对具体的运行方式以及经营项目进行确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注意对相关的区位优势进行充分利用,从而对土地进行最大化优化利用。在对住宅小区进行规划建设的过程中,要时刻注意以科学技术为先导,对相关新技术进行及时利用,从而使住区建设相关的新技术与居住人们的日常生活相融合。

2.4坚持创新的设计原则

我们国家有着几千年深厚的文化底蕴,“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整体观就提出了人、建筑与自然环境是完整的有机体。我们在继承传统文化思想的同时,要不断的创新,构建更多的各具特色、各有立意的效果的小区景观建设,多方面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作为设计者要进行住宅小区规划设计的创新,需要在掌握丰富的知识的基础上,更要懂得灵活运用。在小区规划和创新设计构思中,不但要做到建筑景观设计体现出风格、特色,还要能够蕴含浓厚的文化气息,使小区建筑、景观的创造与风俗文化氛围紧密相连,突出住宅小区的文化内涵。并且还要力求协调和自然,尽量选用新型、环保的材料构建现代园林住宅小区。

2.5坚持整体框架相融合的设计原则

在对住宅小区进行整体框架设计规划的过程中,要对其相关的融合性以及整体性进行着重注意,使之形成空间交融以及中心围合的相关景观形态。注意在其核心位置进行景观步道的设置,从而使住宅小区的空间层次感得到加强。在对住宅进行具体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要注意对部门住宅群进行微小的错落变化以及分段处理,让建筑物的形象看起来更加丰富,减少空间维护造成的压迫感。这样的方法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使空间的整体变化以及节奏感得到强化,还要注意与周围环境的绿化相互融合,促使良好空间感受的形成。

2.6坚持引入高科技的设计原则

在对住宅小区进行建筑规划的时候,要着重注意对相关高科技的引入和运用,努力做到将人们传统的居住生活模式与相关的新技术、新观念以及新材料进行有机的结合,从而使住宅质量以及其相关的使用功能的和环境水平得到一定的提升,在对舒适适合的生活模式胎予保障的前提条件下,为人们提供具有科学、舒适、超前、经济以及安全等现代化功能的居住空间。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主义经济水平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不断的提高,其对自身的居住环境以及要求也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想要跟上是时代的脚步,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物质文化以及精神文明的追求,就要做到把和谐社会理念的建设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理念融入到住宅小区的实际建设规划中,从而保证住宅小区的建设规划与时代特点相符合。还有,在对住宅小区进行建筑规划的时候,要着重注意对相关高科技的引入和运用,努力做到将人们传统的居住生活模式与相关的新技术、新观念以及新材料进行有机的结合,还要注意对现有条件的充分利用,对其进行适度的重整以及改造,从而使住宅小区周边的环境得到最大的自然化。

参考文献:

[l]郑凯.邹议住宅小区的建筑规划设计田.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5(7):192-193.

[2]肖宁.建筑规划设计中建筑节能的设计田.科技致富向导,2013,25(2):197-198.

住宅规划设计篇8

关键词:住宅区;规划设计;发展方向

abstract:thelivingareaisacityhousingconcentration,andisequippedwithanumberandcorrespondingscaleofpublicservicefacilitiesandpublicfacilitiesofthearea,andisacertainregioninwithinthescopeprovidedforresidentsliving,havearestanddailylifeofcommunityservice.theresidenceishumanlivingindispensablecarrier,withthedevelopmentofeconomy,people'slivingforhigher,higherlevelofhousingdesignbeplanning,architectureandotherrelateddisciplinescommontasks.Basedonthedesignoftheresidentialareaproposed,inhopesofmodernresidentialareatoprovidereferenceforthedesignoftherole.

Keywords:residentialarea;planninganddesign;Developmentdirection

中图分类号:tB4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概述

住宅是我们赖以生存的重要生活空间环境,其外观表现和内涵直接反映着当时当地的社会物质文化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也直观反映出居民的社会地位、经济收入、文化修养、生活模式等特征。

当前我国城市新建住宅绝大多数以住宅区的形式出现,人们要求居住区不仅要创造一个对身体健康有益的、与工作环境相适应的环境,而且还要力求创造一个文雅、幽静、美丽的景观。这就要求建筑、景观设计师要科学运用“以人为本”的生活设计理念,通过量度适当的环境设计,构建出方便、舒适、和谐、安全、富有文化底蕴的住宅区去满足居住者的要求。

二、规划设计原则

现代居住区规划设计作为城市规划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充分考虑城市经济的发展状况、城市特色、文化背景、民风习俗,根据整体环境和具体需要来综合设计,充分体现国家人居战略目标最基本的发展需求,符合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具体而言,应遵循以下原则:

2.1整体性原则

完善建筑群空间布局艺术性、避免单一呆板兵营式的组群布局,体现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融洽,可持续发展三大原则。建筑形式和空间规划应具有亲切宜人的尺度和风格,居住社区环境设计应体现对使用者的关怀。要满足不同年龄层次的活动需要,为其提供相应社区服务设施,在满足生理需求的同时注重居民的精神生活,通过对物质形态精心规划设计以及对住户组织活动特性的研究创造更多积极空间,促进住户之间的相互交往,提高其防范性和睦邻性。

2.2满足多元化要求

运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材料、适应家庭结构的多元化、小型化、人口老龄化、住宅商品化、住区智能化、及私人汽车进入家庭的转变提供满足各阶层各经济水平住户需求的多类型住房,如别墅、花园住宅、多层跃层、小高层、高层、错层、宾馆式住宅。

最大限度满足住户使用功能,在安全性、私密性、舒适性原则下,应广泛满足诸如单身、两口之家、三口之家、两代居、老年人居等多种户型结构:丰富建筑造型,使立面新颖,色彩搭配协调,细部装饰美观多样统一。

2.3突出生态质量,提高文化品位

低容积率,高绿化率;设置大面积绿地(生态性),分散组团绿地(可达性):应当关心绿地率,并非绿化率。绿地率指小区绿地与组团绿地占小区总用地百分比,不包括宅前或公建绿地(此两项分别属于住宅用地或公建用地)。而绿化率指空地(也可包括平屋面)绿化百分比:增加文化设施、交流场所,尊重历史文脉,建设艺术学校、画廊、图书馆、电影院等,形成一种风格、一种个性、一种特色、一种品位。

三、住宅区规划设计现状及发展方向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居民结构呈多元化,现在多数住宅区的居民均来自不同的地方、从事着不同的工作、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加上工作与居住地点分离,居民大约只有1/3的时间生活在住宅区内,使得住宅区内居民的相同属性减少,这是造成城市居民邻里关系冷漠的内因。以前许多住宅区只重视各自生活上的需要,忽视了居住环境室外交往公共活动场所的规划设计,这是造成人际关系淡薄的外因。在前述因素的制约下,居住环境必然不够舒适、和谐。建筑、景观设计师如何创造出一些便于居民进行交往的公共活动场所,使居民间相互见面交流机会增多以加强邻里联系,达到构建和谐社区的目的,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四、已建居住区规划存在的问题分析

4.1已建居住区缺少人性化的考虑。

规划往往以满足居民基本生活居住条件为目的,只考虑物质空问的布局,很少考虑居民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和精神需求,更加忽略了居住区所需的绿地率与绿化率。并且居住区规划设计没有充分考虑公众的参与,住户只能被动地接受既定的居住环境和设施。因此,这种以物质环境内容决定居住区建设的做法只会导致居民缺乏交往,缺乏对社会的理解和认同。

4.2绿化用地量不达标。

不少新建居住区的绿化面积达不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标准。同时有些开发商为最大限度地追求利润,片面增加建筑用地,压缩绿化用地,甚至毁绿建房,致使居住区整体居住环境更加恶化。

4.3居住区规划设计缺乏对城市发展的总体考虑。

开发商在寻求自身开发利益时,很少考虑开发项目对城市的影响,很多居住区开发缺乏相应的必要设施,尤其是城市边缘社区的出现,缺少相应的教育设施和文化娱乐设施。出现与城市脱离的现象,社会问题突出,犯罪率上升,住宅区内部交通与城市交通缺乏衔接,居民上下班不便,单一功能居住区的过分集中导致城市交通流量的不均匀,影响城市交通功能的正常发挥。

五、现代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5.1体现“人本”目标内涵。

基于居住社区呈现出的多样化需求,规划工作者应整合社会平衡发展与文化继承创新的目标,把居住区规划设计从被动地服从市场,作委曲求全的妥协,转变为主动的引导市场开发,合情、合理、合法地贯彻规划思想。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不仅要关注居住区的经济因素,还应关注居住区的人文因素。将重点放在居住区内居民的需求上,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地创造居住区的规划布局。

5.2不同类型居住区设施、服务需求的满足。

针对交通、绿化、房型、物业管理及社区设施配套五项因素在同一价格水平上对居民选择住房的首要性比较,可以反映出不同类型居住区居民的不同需求。例如在中低收入阶层居住社区的大部分居民由主及次地选择交通、绿化、房型、社区及设施配套,而物业管理基本上被列为最后考虑的因素。这既反映出这一类居住社区的区位弱势,交通出行不便,绿化环境不佳;也反映出这一阶层居民经济能力水平的有限性。因而,根据不同类型居住区的主体需求而不是根据人口规模进行设施与服务的配置,将是居住社区规划的重中之重。

住宅规划设计篇9

关键词:经济型大众住宅节能省地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推动了住宅市场的高速发展,各地区间经济水平发展和地理气候的差异,导致了经济型大众住宅小区的出现,既符合中国国情,也成为住宅市场多元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经济型大众住宅,是指由政府和社会组织开发的适合于城市中低家庭收入群体的居住空间场所。创造一个经济舒适,以人为本的的大众住宅小区,规划-建筑-景观整体性设计是重要元素之一,规划构思应基于“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紧紧围绕“节能省地型”住宅产品技术,通过规划设计的创新活动,创造出具有地方特色且达到新世纪居住标准的居住环境,从而使我国住宅建筑技术获得整体的提高。

三河市百世金谷美丽城住宅项目位于河北省三河市燕郊部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总用地面积为108352㎡,项目规划容积率为2.5,总建筑面积为27万㎡,其中住宅部分面积为25.7万㎡,商业会所、幼儿园及其他配套用房面积为1.4万㎡,地上34层,地下一层为机动车停车库。规划设计中提出了“以人为本”、“人车分流”的城市高密度大众住宅的现代居住模式,和“绿色生态”、“节能省地”的居住概念主题。住宅小区在居住规模、生态化环境、绿化景观、智能化管理等方面的指标,基本满足了中国新世纪城市后小康居住建筑的标准。

通过对本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对其他项目的研究总结,我们认为尽管经济型大众住宅的地点、类型和规模存在着多样性,但在成功的范例中无一例外的体现了以下几条重要的设计规律:

经济型大众住宅小区的生态化建设

近年来,人们不断研究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策略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其中“生态建筑”的设计理念成为了当今建筑规划设计的主流。用生态学的方法和原理,有节制、有计划地利用和改造自然,追寻最适合人类生存与进步的可持续性,把建筑环境作为一个有机的、具有结构以及相应功能的整体系统来维护,这就是生态建筑的基本原则和发展方向。

生态型住宅小区除了要注意达到舒适、健康外,还应体现生态效益,并呈现出一种新的人类生活方式与环境的协调关系,其特点表现在:提高绿化率、节约土地资源、节约水资源、充分而有效利用自然资源、对垃圾实行分类处理等方面。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可保持城市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和调节地区气候并减少污染物总量的功效.

1.合理利用水资源

我国是个水资源缺乏的国家,一些地方不但缺水严重,浪费也同样严重。所以做好“开源节流”是节水的关键措施。居民对水的消耗主要在引用方面。所以在住宅小区,根据不同用途设置两套供水系统。一套系统专供饮用水。这个系统的水必须是符合引用标准的洁净水。另一套系统专供使用水。这个系统的水可以循环使用,这样可以节约大量的用水。

2.规划用地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土地资源逐年减少,对于住宅小区的节约用地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容积率并非越低越好,应该控制在合理的水平;

停车场入地,建造立体多层停车场;

加大控制建设大型别墅力度,应兴建多层或高层公寓。

3.继续加大整治力度,促进环保

房屋的建设和使用都存在着环境污染问题,从而直接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关于环境污染问题,过去只强调了“三废”问题,现在增加了防治声污染和光污染的内容。但是电磁污染问题还没有得到重视和广泛的关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磁污染已经初现苗头,并有不断增长之势,建议将电磁污染尽快加入治污计划和措施之内。

二、经济型大众住宅小区的智能化建设

强调了生态问题,我们还应返回来思考作为现代化的住宅小区,智能化是一个不能忽略的问题。新世纪以来,我们正处在一个信息革命的时代,住宅应朝着满足生活、办公、娱乐、会客、健身、停车等诸多功能要求发展,人们对生活的舒适性、便利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智能化住宅小区应运而生。我国住宅小区智能化起步较晚,近年来,随着国民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人们对住宅功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住宅小区智能化发展提供了机遇。

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是将建筑技术与现代计算机技术、信息与网络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相结合,将住宅小区的安全防卫、物业管理、多元信息服务与管理、家庭教育与办公与智能化系统集成,为住宅小区的使用与服务、用户生活提供高技术的智能化辅助管理方法,提高小区的物业管理和服务水平,以期实现高效、快捷的人性化服务,为住户提供更加安全、方便、舒适的居家环境。

住宅小区智能化已成为当今住宅小区建设的热点。对于智能住宅小区,首先应该是一个具备普通居住条件的合格的居住小区。然后,并能在智能化功能方面满足以下的技术条件:

(1)小区用户具备家庭布线(HomeBus);

(2)小区有网络管理中心,通过此中心,物业部门可以对小区内的居民各户进行网上服务,从而建立小区局域网(intranet)构架;

(3)小区居民可以方便的与外界进行通讯联系(通过不同的地域宽带接入和广域网机互联网internet连接);

(4)对小区设施(安保、设备、消防等)能进行有效的控制。

2.3智能型与绿色生态型住宅小区的结合措施

(1)在水土保护地区尽可能少的使用木材。缺水地区设计更加有效合理的节水设施,可以采用雨水收集设施、循环用水的净化技术等。

(2)有效利用太阳能和风能对居民进行部分供电等。

(3)用智能、经济、节能的生产方法,开发环保建筑材料。

(4)在建筑造型及规划设计中多考虑环境与生态效益。

三、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产品技术

在生态型和智能型住宅的基础上,能耗不可避免的成为了关注的焦点。我国建筑能耗约占全国总能耗的30%,建筑物保温隔热性能很差,再加上供能系统的低效率,致使建筑物要达到规定的舒适度,单位面积所需的能耗比同纬度发达国家高出3到5倍。因此住宅小区进行建筑节能规划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整个建设活动中,通过综合衡量住宅小区各个方面,在不破坏原有环境的基础上,尽可能降低自然资源耗费,将环境、气候等综合因素转化为高品质的空间、高舒适度的环境和完美的建筑形式;同时小区在使用和管理过程中,应尽可能减少对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和消耗,最大限度的减少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对环境带来的污染,尽可能多的利用可再生、无污染的能源达到高舒适度的环境要求。根据住宅小区节能规划设计的原则,给住宅小区环境规划和住宅的各个组成部分设计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1.建筑规划节能设计

1)优化建筑布局,提高居住区风环境质量,达到夏季通风良好,冬季减少住宅冷风渗透量,从而达到节能目的。

2)合理的建筑规划设计,应尽可能确保建筑物合理的间距、最合理的朝向,应多采用或接近南北向,主要房间应该避开冬季主导风向,并尽量提高建筑物冬季的太阳辐射热利用率,且与当地夏季主导风向一致,夏季尽量减少太阳辐射热。

3)注意小区住宅太阳能资源的合理使用。

2.做好建筑物节能设计

1)外墙保温隔热节能设计;

2)阻断热桥节能设计;

3)屋面保温隔热设计;

4)外门窗系统节能设计;

5)遮阳设施节能设计;

另外,要严格控制建筑物的体形系数。建筑物体形系数为建筑物与室外大气接触的外表面积与其所包围的体积的比值。体形系数越大,外表面积越多,热损失也越大。

结语

总之,要建设经济舒适、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型大众住宅小区是完全可能的,只要我们每个设计者在规划设计上搞创作,不拘泥于教条,不难设计出具有特色的与周围环境协调适合人们居住心理的住宅小区,尽可能地给人们提供舒适、智能和生态的居住环境。这也同时需要我们每个规划设计者必须具有丰富的专业技巧,充足的信息及跨学科的知识。

参考文献:

[1]夏云,夏奎,施燕.生态与可持续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王文昕,陈红延.浅谈外墙外保温系统的应用[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5

住宅规划设计篇10

关键词:住宅建筑;外观造型;空间序列设计

0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太高,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期望不仅仅局限于衣暖食足,更多的是期望生活品质的调高,尤其是在建筑方面和建筑小区的规划设计都有了更高的期望和要求。因此,在现代的建筑小区设计规划中,更注重小区整体性和协调性,以及对现有资源的合理利用,从而使小区环境与城市建设融为一体,满足人们的要求。

1、住宅建筑规划布局

1.1住宅建筑建设理念和原则

小区建筑设计要以绿色住宅理念依据,即坚持绿色即自然、环保、节能与建筑即现代化的生产想结合,有效的降低现代建筑建设时的消耗和污染,提高环保、节能的概念。因此,小区在进行建设设计工作时一定要考虑考绿色与自然,要结合建筑周边的自然环境,监理一个整体性的概念,让人们居住在一个舒适、绿色而健康的环境中。另外,在进行设计时,可以考虑利用建筑周边的特点,利用其地热、风能、水能等等自然的力量,减少自然能源的消耗和废弃物的排放,已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让人们居住舒适、亲近自然、感受自然。

1.2住宅建筑的外观造型

住宅建筑的外观造型就相当于一份名片,而一份质量好的名片无疑可以增加人们的好感,而住宅建筑的外观造型就是这样一个识别性标志。外观造型协调、和谐的住宅建筑更能够得到居民的青睐。一般的小区住宅建筑都具有统一的建筑风格,而且小区内部以简洁、和谐、幽雅为主,而且在处理细节上以简单明了为主,但是这不意味着整体的乏味单一,进行局部设计时需要适当的变化,让小区造型外观上显现出变化与与统一的和和谐。另外,在进行住宅建筑的安排时要将建筑高低错开,合理安排,这样利于光线照射和空间协调。小区的建设一定要具有代表性,能体现自己的个性。

1.3住宅建筑的色调

从节能减排方面考虑,建筑物的颜色可以起到蓄热和反射作用,如深色利于吸收太阳辐射,储存热量,而浅色则不利于吸收热辐射,储存热量,但是能够更好的反射热量。从颜色对人们心情影响来看,不同的色调能够对人们的心情和视觉产生不一样的影响。因此,建筑物在进行色调选择时,一定要根据当地环境和居民要求来进行设计。

2、住宅建筑外部空间环境

2.1实用的室外空间环境设计

小区室外环境的实际就是人为改变原有环境,创造一些具有特定使用功能的室外建筑,而这些建筑的设计必须以居民需求和自然环境为根本依据。在进行各种建筑小品、绿化、喷泉、水池、花草坪等建筑设计时,都必须与自然环境相结合,并且合理分布这些建筑小品,使其在空间分布上更具有过渡性和整体性。

2.2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统一

建筑设计时要考虑周边自然环境,将自然环境与人工建筑相结合起来,要将社区环境设计的更加贴近自然,可以增添一些喷泉、水池、以及绿化等。而且还可以仿造公园和园林建筑,在路边设立一些长椅,并添种一些绿色植物。另外,要有适合居民大规模活动的地方,建筑设计时要考虑这方面因素,要设计一片较为开阔平旷的空地,供居民日常的室外活动。

2.3层次分明的室外空间及完整的空间序列设计

传统式的小区住宅建筑设计都是采用行列式的空间布局方式,这种布局方式具有利于采光和通风的优势,而且具有对称美感。但是,这种布局方式大大降低了小区建筑的空间丰富感。而建筑群的布局方式直接影响着小区建筑室外环境空间层次的划分,所以,有必要打破传统的布局方式,将多种布局方式相结合,从而增强空间层次感和居民的归属感。

3、住宅建筑单体

完整和谐的整体格局与精心设计的建筑细节在充分体现居住建筑走向理性的同时,又注重了对人性的全面关怀设计中始终以“人居”为基准点,追求居住的舒适度与品味,同时又赋于社区以独特风格,从而营造出具备丰富内涵的“都市化生活标准,人文化现代居住”的新型社区。例如:高层户型设计为两梯三户和两梯四户,根据业主要求套型面积设计在70o至160o之间,共七种户型。高层层高设计为2.9m,底层架空,沿街商业网点一层为4.2m,二层为3.6m。户型特点:设计强调自然采光通风,降低能耗;细化功能分区;公共服务空间核心化;按照“动静分区,功能合理,空间紧凑,洁污分离”的原则。客厅主卧面宽根据户型面积和空间舒适度确定,但最小户型不小于3.6m,最大户型不大于4.5m。其他次卧与书房最小面宽不小于3.0m。每套户型均考虑设置设备阳台。每套户型南北通透,最大化的享受阳光,通过大阳台的合理布局,提升了室内外空间的渗透交融。设计时窗采用转角中空玻璃窗,结合沿河风景线和小区内景观广设计场将风景引入室内,住宅楼各单元底层入口门厅宽敞明亮,设置信报箱。电梯过道布局紧凑,明亮通风,管道井布置合理、外形美观。建筑立面设计采用现代风格,通过点式与板式的有机组合,建筑形体上的变化,使得每个面,每个角度都有不一样的效果。材料采用温馨隽永的浅米色调,通过表面的凹凸营造丰富的光影效果。基座材料采用深咖啡色抛光花岗岩石面材,凸现整体大气的立面效果,显得尊贵典雅。在立面造型风格上采用简洁、明快、精细的新古典主义风格,在明朗中不失亲切,水平垂直的线条,局部大面积明净的玻璃窗以及疏密有致的节律。

4、商业配套设计

现代的住宅小区不仅是满足居民居住生活的要求,更要有一系列的商业配套设计,例如对应配套的文化休闲区、商业购买区等等,将都市生活的日常缩影集结到小区住宅建筑中,将小区住宅建筑提升到现代化和都市化的水平。现代人们的生活节奏越发快速,生活内容也越发丰富,一个单一的住宅小区建筑明显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需要在小区内进行相对应的商业配套设计,将具名的生活方式引领到更现代和健康的轨道上去。

5、结语

在可持续发展观念日益普及的现代,绿色住宅的理念逐渐普及,许多城市在迅速城市化的同时对也加强了对绿色住宅建设,以改善当前的环境问题和深化可持续发展观。这些变化为城市规划建设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在进行城市规划建设的同时,还需要考虑到居民的生活环境,争取为居民创造一个美好、和谐、自然的小区环境。

参考文献:

[1]李斌.住宅建筑的节能及规划设计的思考[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