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调查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2:31:30

自然灾害调查报告篇1

特区应急管理局:

太极湖办事处地处武当山特区以北,濒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丹江口水库沿线、太极湖畔,东临丹江口市丁家营镇,西靠丹江口市六里坪镇,南连武当山街道办事处,北与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区丹江口库区、汉十高速公路接壤,316国道、福银高速穿境而过,面积82平方公里。办事处下辖15个村(社区),共有8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85万人。2020年以来,我办事处遭受洪涝、干旱和局地短时强降雨等多种自然灾害,受灾群众损失较重。为了摸清灾害损失和受灾群众冬春生活困难情况,我们按照武减灾办发〔2020〕2号文件精神,召开专题会议,精心安排部署,组织开展摸底核查,对核查情况进行了全面评估,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自然灾害情况评估

(一)灾情与损失

自6月份以来,我辖区经历了长达3个月的梅雨期,毛毛细雨和滂沱大雨轮番上阵,可以说是天无三日晴。库区沿线水位长期居高不下,威胁巨大;城中村部分道路、居民房屋多处频繁出现严重积水,给群众出行和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山区土壤含墒量饱和,地质灾害频发,房屋、农作物及基础设施受损严重。总体而言,今年是个大涝之年,辖区受灾损失惨重。较往年相比,今年降水量大幅增加,主汛期(6-8月)累计降水量达到500毫米,较历年平均水平偏多三成;降雨天气显著延长,降雨天气累计超过50天,偏多四成;气温持续走低,日最高气温低于30度的天数累计达到40余天,偏多三成。

太极湖办事处15个村(社区)均出现不同程度灾情,涉及200余户,800余人,无人员伤亡情况发生,紧急转移安置95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670余万元。一是农房受损较重,直接经济损失60余万元。太极湖办事处累计有40户房屋受到不同程度损坏,严重损坏5户10间,一般损坏35户60间。二是农作物受灾严重。粮食及经济作物受灾面积达42公顷,成灾面积15公顷,绝收面积3公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109万元。其中,玉米受灾面积最大,达到10公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万元;水稻出穗受强降雨影响较大,且光照不足,普遍减产将近40%,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5万元。寨沟村在2019年成立农业合作社,引进种植大户和先进种植、管理技术,新发展西瓜种植基地220亩,当年明显见效,收益颇丰,今年全力做好春耕备耕,精心管理基地,未曾预料在生长关键期遭遇连续降雨天气,导致西瓜品质差、产量低,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8万元。三是农田水利、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损毁严重,造成直接经济损失497万元。因多次出现短时强降雨,水位暴涨,水流湍急,冲击力大,造成河岸损坏10余处,饮水管道损坏1000米,灌溉设施损坏2处。受山区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影响,道路中断30余处,路基塌陷10余处,路基损毁1.5公里,给群众出行带来严重不便。四是地质灾害隐患点较多,威胁巨大。大型地质灾害点有10处,共涉及30余户100多人,根据国土部门现场勘察意见,其中6处地质灾害区域内的村民需要搬迁避让,目前职能部门正在制定方案。

(二)灾害主要特点

一是今年梅雨季持续时间明显加长,降雨连续性更强,累计降雨量显著加大。二是持续降雨导致山区土壤含墒量饱和,小型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灾害频发,对山区农户人身和房屋等财产安全构成巨大威胁。三是农村水、路、网、电等基础设施损失严重,农作物受灾面广,农户房屋受损数量大幅增加,总体带来的损失较往年显著上升。四是防灾减灾任务艰巨,工作量大,救灾资金缺口较大,灾后恢复重建面临较多困难。

(三)防汛救灾举措

自6月份入梅以来,降雨持续时间长、雨量大,山区土壤含水高度饱和,山洪和地质灾害发生风险剧增。面对严峻的防汛形势,太极湖办事处党委立足“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的工作方针,坚决落实防汛救灾主体责任,切实担负起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领导辖区各党支部和广大党员干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主动担当、敢打头阵,全力守护辖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一是严阵以待,筑牢防汛减灾屏障。办事处深入学习贯彻关于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市防指工作要求,把防汛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密切关注天气,多次召开会议对监测预报、隐患排查、预警转移、应急处置、值班值守、信息报送等环节做出周密部署,对工作纪律和责任落实提出严格要求,做好应急预案,组织应急演练,备足应急物资和抢险力量。办事处以机关党支部为基础,成立党员应急队伍,辖区15个村(社区)以基层党支部为基础,村干部发动在村青壮年党员成立防汛抢险应急分队,平均每只队伍由10名党员组成,由各村书记领导指挥,统一接受办事处的调配管理,打造成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防汛铁军,参与到防汛救灾一线工作中,牢牢把握防汛工作主动权。

二是闻汛而动,及时排除安全隐患。在办事处党委统一指挥下,150余名党员干部时刻保持高度警醒,紧绷防汛之弦,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一旦气象部门预报会出现强降雨天气,全体驻村干部立即下沉一线,靠前指挥,指导联系村的防汛应急分队按照“不漏一处、不留死角”的要求,对村内山沟溪谷、库塘堰渠、山洪地灾隐患点、高切坡高填方区域、老旧危房、在建项目、道路沿线等重点部位、重点区域深入排查,及时传递预警信息,发现重大风险隐患和险情征兆,第一时间转移受威胁区群众,同时设立警示标识,组织专人盯防,逐一制定落实可靠的应对措施,切实把各类险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三)上下联动,跑出灾后恢复加速度。一方面,党员干部身体力行,广泛发动群众自救。今年自入汛以来,出现了多轮降雨天气,每一次强降雨引发的山洪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都对辖区的房屋及基础设施等造成不同程度损坏,尤其是通村入户的公路,给群众出行带来严重不便。在上级救灾资金尚无着落的情况下,各村不等不靠,党员干部带头上阵,挥铁锹、拉斗车,清理路面淤泥,第一时间疏通道路。各驻村干部和村两委成员走村入户察看灾情,指导灾后处置工作,动员呼吁村民自行清理房前屋后的小型垮方,目前,辖区大部分受灾村民基本完成自救,消除了汛期强降雨带来的影响,生产生活基本恢复正常。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民政救助作用,完善人力物资保障。办事处民政办深入一线,主动救助受灾困难群众,通过临时救助等形式保障受灾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办事处党委领导主动作为,通过积极协调,向上争取了40万元经费投入应急抢险救灾,帮助各村恢复受损的基础设施,保障受灾困难群众基本生活,解决部分群众合理诉求,有效化解了因灾造成的潜在矛盾纠纷,维护了社会平安稳定。据统计,此次救灾累计派出工作组30余次,投入100余名党员干部参与救灾和灾后重建。

二、受灾人口冬春生活需救助情况评估

今年以来,辖区自然灾害多发频发,部分村受灾严重,部分受灾群众当前和长远生活均受影响,为了确保受灾群众安全、温暖过冬过节,办事处专题安排部署,要求各村(社区)成立专班,深入受灾困难群众家中,逐户调查了解家庭基本情况和灾害损失情况,办事处专班对各村摸排的情况进行了实地抽查,较为准确地掌握了灾害损失和受灾群众生活困难底数。

(一)受灾群众冬春生活困难情况

据统计,今冬明春我办事处因灾需救助224户,827人。其中需口粮救助224人,9389斤;需衣被救助207人,210件;需取暖救助85人。

(二)受灾人员冬春生活救助工作计划

面对受灾群众冬春生活困难的严峻形势,我办事处在全力抓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同时,认真抓好受灾困难群众生活安排工作,确保受灾群众平安度过冬令春荒。

一是严格实行生产救灾和灾区群众生活安排工作包保责任制,认真落实乡镇领导驻片包村,干部党员包户责任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二是分段安排,分月落实。对冬春灾区困难群众生活实行分段分月安排,对于有自救能力的农户,提供优惠政策支持,用活用尽能用的政策,为他们生产自救开绿灯,鼓励他们自力更生,依靠自身力量克服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对于缺口粮且无自救能力的困难户采取亲朋好友借一点、互助互济帮一点、社会捐赠助一点、政府救助补一点的办法,把口粮问题解决到位。同时搞好衣被救济,切实解决缺衣少被农户过冬御寒困难,确保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安全温暖过冬。

三是大力开展生产自救。组织灾区群众因地制宜开展小秋收、劳务输出、工副业生产等多门路的自救活动,増加灾民现金收入。搞好秋冬农业开发,力争明年粮油增产增收。同时,组织动员社会各界,向灾区群众送温暖、献爱心,缓解灾区群众生活困难矛盾。

四是严肃纪律,切实管好用好救灾款物。在认真落实各项受灾群众救助措施的同时,积极争取上级部门对我办事处困难群众生活安排的重视与支持,严格按照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公开透明、阳光操作,规范管理使用,真正把有限的救灾物资送到最需要的群众手中,发挥出最大的救助效益。

(三)申报物资补助需求情况

太极湖办事处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复杂多变的气候条件,连年受灾,年年多灾,损失严重,受灾群众家底空薄,自救能力有限。尤其是受灾的五保户、低保户和贫困户基本没有自救能力,生活生产困难多、压力大,需要政府给予生产生活上的扶持与救助。同时,我办事处冬春受灾困难群众生活救助资金、物资缺口大,困难十分突出,受灾群众生活安排形势严峻。

为了确保受灾群众生活不出问题,生产不受影响,一方面我们将立足办事处实际,采取有效措施,组织受灾群众全力开展生产自救,扎实推进倒房恢复重建,妥善安排好受灾群众生活,确保他们温暖过冬、过节,顺利度过冬春荒。另一方面,恳请特区应急管理局考虑我办事处困难实际,帮助解决我办事处自身无法克服的资金、物资困难:今冬明春受灾困难群众生活救助资金40万元,过冬御寒棉衣150件,棉被100床。

特此报告。

自然灾害调查报告篇2

概况:xx村隶属于xx街道办事处,位于xx区中心地带,地处石人山半山腰,是滑坡、岩崩的高危地带,加上民房是祖上留下的土木结构居多,分散在两山一沟,信息、交通不便,旱涝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和重大生物灾害等给救助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按照xx街道办事处和上级相关部门的指导意见,结合本村实际情况,编制本村防御自然灾害抢险救灾应急预案

一、一、工作机构和职责

1、应急领导小组:负责我村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工作指挥、组织、协调、监管。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下设办公室,负责地质灾害防治和应急工作日常管理工作,办公室主任由xx兼任。

职责分工:

(1)组长:分管组织、指挥、协调本村自然灾害群测群防和突发性自然灾害各项应急处置工作;负责自然灾害灾情报告,在强降雨期间执行“零报告制度”,并负责向村民公布本预案。

(2)副组长负责组织抢险小分队及其人员分工;组织自然灾害临灾抢险、排险,抢险小分队由组员(各村民小组长)组成。

(3)应急领导小组负责本村地质灾害气象预警信息;监督监测点监测人和地质灾害易发地段巡查人做好监测和巡查工作;负责地质灾害点监测资料和地质灾害易发地段巡查资料的整理、汇总和上报工作。

(4)村民小组组长:负责组织本村民小组范围自然灾害点监测和自然灾害发地段巡查;负责临灾时组织受威胁群众撤离;负责及时向应急工作组组长报告自然灾害灾情。

(5)应急工作组其他成员:负责物质保障、灾民安置、救护和汛期值班等项工作。

2、村(组)两级巡查小组:村两委、村民小组长、基于民兵和受影响的村民分别组成村(组)级巡查小组。

二、防灾抢险

1、自然灾害点监测、易发地段巡查防灾避险

2、预警及抢险救灾措施

当遇强降雨和上级自然灾害预警预报,立即加强自然灾害点监测、加强地质灾害易发地段巡查。特别是要加强房前屋后高陡边坡、房前屋后大于25℃以上的地质斜坡、沟口及沟边低洼地带的巡查、排查。发现险情征兆,立即组织受影响群众撤离,并及时上报。疏散安置地点必须在汛期前实际调查选点,确保安全。划定临时危险区,在危险区边界设置境界,同时明确具体监测人。在强降雨过后,根据自然灾害点具体情况,采取修建地表排水沟、埋实裂缝等简易治理措施。

3、监测、巡查要求

旱季每月监测、巡查一次。汛期5月1日—7月15日每15天量测、巡查一次,若发现监测自然灾害点有异常变化和暴雨天气前后,应加密观测次数,每日观测次数不少于3次,灾害体处快速异变状态的,应每1-2小时监测一次;易发地质灾害地段巡查不少于2次,并通知受影响村民加强观察、巡查,发现险情立即报告。监测、巡查必须做好数据记录、归档。

4、灾后处理

灾情发生后,村应急工作组将与上级部门一道做好灾区群众的思想工作,安定群众情绪,并妥善安置受灾群众,及时组织灾区群众开展自救。

三、保障措施

1、组织到位。做到机构落实、组织落实、人员落实,不断把村自然灾害防治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轨道。应急领导小组、应急工作组成员、抢险小分队成员、村(组)两级巡查小组成员于每年3月底前完成调查补充,修改本预案,并向村民公布。

2、宣传到位。向村民宣传自然灾害防治的基本知识,公布本预案,充分认识防御自然灾害工作的艰巨性、重要性,提高村民有自我防范意识。

3、措施到位。自然灾害点“防灾工作明白卡”、“防灾避险明白卡”填制发放到位;自然灾害点监测到位、易发自然灾害地段巡查到位;汛期前组织对避险路线、临时安置点进行勘查,并向村民公布。

4、物质到位。每个村民小组购置相应的应急救援物资设备(具体数量由村组具体实际确定)等必备物质设备,并由黄早平保管。

自然灾害调查报告篇3

一、总则

(一)地质灾害是指因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二)地质灾害按其危害程度划分为四个等级:

特大型:因灾死亡30人(含30人)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

大型:因灾死亡10人(含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

中型:因灾死亡3人(含3人)以上、1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

小型:因灾死亡3人以下,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下的。

(三)处置突发性地质灾害工作实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

1、县政府成立县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工作领导小组。特大型突发性地质灾害由县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工作领导小组及时报告县委、县政府,同时报省、市处置地质灾害工作领导小组,在省、市处置地质灾害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开展抢险救灾工作。

2、大型突发性地质灾害由县人民政府负责应急处置工作;县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工作领导小组及时报告省、市处置地质灾害工作领导小组,省、市有关部门会同县人民政府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3、中型突发性地质灾害由县人民政府负责应急处置工作;县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工作领导小组及时报告省、市处置地质灾害工作领导小组,积极争取省、市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

4、小型突发性地质灾害由当地的乡镇政府负责应急处置工作,同时及时报县有关部门给予必要的支持、配合。

二、机构和职责

(一)成立*县地质灾害应急抢险指挥部

总指挥:*

1、*县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即应急抢险指挥部办公室)

县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国土资源局,*同志任办公室主任,*同志任办公室副主任。

2、抢、排险队,*同志兼任抢排险队队长。

3、治安保卫队,*同志兼任治安保卫队队长。

4、医疗救护队,*同志兼任医疗救护队队长。

5、后勤保障队,*同志兼任后勤保障队队长。

县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建立健全处置地质灾害工作制度和部门联动机制;在省、市处置地质灾害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协助特大型地质灾害的应急处置工作,及时报告灾情,调集有关部门和抢险救灾力量赶赴现场,开展抢险救助工作;在县政府统一领导下,负责指挥、协调和组织大型、中型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应急处置工作;指导乡镇政府做好小型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处置工作,帮助协调解决小型突发性地质灾害处置工作中的重要问题;组织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调查,按有关规定界定突发性地质灾害防治责任;督促、检查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工作落实情况。

(二)县地质灾害抢险救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在县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协调下做好大型、中型地质灾害的应急处置工作;根据处置工作需要配合各乡镇人民政府做好小型地质灾害应急处置的有关工作。

1、县国土资源局:负责县地质灾害抢险指挥工作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预警体系、值班制度和灾情速报制度;地质灾害预警信息,按有关规定向县政府和省、市国土资源部门报告灾害灾情信息;会同县有关部门做好地质灾害抢险、救助的部署、监督和技术指导工作;组织地质灾害调查,按照有关规定向县政府和省、市国土资源部门报告突发性地质灾害调查和处置结果。

2、县财政局:负责落实、拨付县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所需经费及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资金。

3、县交通局:负责抢修因灾损坏的交通公路设施,保障交通干线和抢险救灾重要路线的畅通;在危险路段设立醒目的标志,警示过往车辆和行人;做好抢险救灾人员、物资及撤离人员的紧急运输工作。

4、县水务局:组织和督促各乡镇水利工作站对水库四周、水利设施沿线地质灾害的抢险、救助工作;组织灾区供水设施的恢复、保障灾区供水;及时向县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工作领导小组、县国土资源局和有关乡镇政府通报降雨信息、汛情动态。

5、县建设局:组织对发生或可能发生地质灾害地区的建筑物或建筑工程进行危房检查,指导群众安全转移;供气部门加强对有关设施的防护和巡查;组织当地抢修因灾受损的市政公用设施,尽快恢复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生活的工程设施。

6、县民政局:及时掌握各地灾民安置动态,组织调运救灾物资,协助灾区有关乡镇安置和救济灾民,安排好灾民生活。及时向县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报告灾民救助和安置情况。

7、县卫生局:组织医疗和卫生防疫队伍,调集必要的卫生医疗器械、药品,及时赴灾区投入抢救治病和防疫工作;及时向县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报告灾民医疗和防疫情况。

8、县*局:负责做好社会治安工作,防止因突发性地质灾害引发的群体性治安事件发生,同时做好现场的警戒工作。

9、县气象局:收集有关气象信息,做好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分析、预报重点地区未来12小时降雨和天气状况,每1至3小时向县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工作领导小组通报,并及时在县广播、有线电视台预报。

10、县电信局、移动公司、联通公司:保证地质灾害发生地之间的通信畅通,保障通信人员和设施安全。

11、县电力局:组织人员对灾区进行电力抢修,恢复电力供应,全力保障灾区学校、医院、重点工程、市政设施、军事等重要用户的电力供应;及时向县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报告电力供应和抢险情况。

12、县武警中队:参与突发性地质灾害紧急情况处置的会商,并按会商要求组织所属部队参加抢险、救助工作;及时向县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通报部队抢险救灾情况。

13、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工作职责,参与抢险、救助工作。

(三)各乡镇人民政府要相应成立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工作。根据地质灾害应急处置的需要,有关乡镇政府应当紧急调集抢险的应急人员,调用物资、交通工具和相关的设施、设备;必要时,可以根据需要由交通管理部门在抢险救灾区域范围内采取交通管制等措施。

三、组建、落实抢险救灾人员

*县国土资源局组建县级地质灾害抢险队。现场指挥由各包联乡镇的县级领导担任,现场副指挥由各乡镇长担任。各乡镇应当成立应急抢险分队,对人员要登记造册、编成班组,报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四、监测和预报

(一)各乡镇人民政府和国土资源部门要加快地质灾害预警体系建设,建设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形成覆盖全县的地质灾害监测网络。要在省、市国土资源部门协调指导下,逐步建成与全县防汛网络、气象监测网络互联,形成县、乡、村、点四级的地质灾害信息管理系统,及时传递地质灾害险情、气象资料和汛情信息。

(二)各乡镇政府和国土资源部门要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建立健全灾情速报制度,保障紧急情况信息报送渠道畅通。接到地质灾害紧急情况或险情报告后,要立即摸清情况,并向县政府和县国土资源局报告,对属于特大型、大型地质灾害紧急情况的,在向县政府和县国土资源局报告的同时,还应越级直接报告省、市人民政府和省、市国土资源部门。

(三)各乡镇政府和县国土资源部门要充分发挥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的作用,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加强对地质灾害重点地区的监测和防范。在地质灾害点防范期内,乡(镇)人民政府、基层群众自治组织要加强地质灾害险情的巡回检查,发现险情,及时组织群众转移避让或采取排险防治措施,在危险区域设置警示牌,并及时向县政府和县国土资源局报告。

(四)县国土资源局要加强与气象、水务部门的联系,联合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及时向各有关乡镇政府通报气象、汛情和地质灾害预警等信息。县气象主管部门暴雨警报或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后,各乡镇政府和县国土资源局要立即将降雨信息和防灾要求通知到各村,由村及时组织通知到重要地质灾害危险点的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和危险区内的群众;各单位和当地群众要对照“防灾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做好防灾的各项准备工作。

(五)发现地质灾害险情或灾情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立即向乡镇政府或国土资源部门报告。接到地质灾害险情报告的乡镇政府、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动员受到地质灾害威胁的居民以及其他人员转移到安全地带,情况紧急时,可以强行组织避险疏散。

(六)地质灾害预报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部门会同气象主管机构,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向社会地质灾害预报。禁止隐瞒、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谎报地质灾害灾情。

五、应急处置工作

(一)特大型、大型地质灾害的处置

特大型、大型地质灾害发生后,乡镇政府应立即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判定地质灾害级别及诱发因素、灾害体规模等,并立即将灾情向县政府和国土资源局报告,同时越级上报省、市人民政府和省、市国土资源部门,在应急处置过程中,应及时报告处置工作进展情况,直至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县政府接到灾情报告后,要迅速组织力量赶赴现场开展施救工作,控制地质灾害进一步发展,同时要立即向省、市人民政府和省、市国土资源部门报告地质灾害情况。

县政府在省、市地质灾害处置领导小组的领导下,与省、市国土资源局等有关部门共同组成应急处置指挥部,组织开展各项抢险救助等工作,及时将地质灾害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情况和调查处置结果向省、市人民政府报告,并要根据有关要求上报国土资源部。

(二)中型地质灾害的处置

中型地质灾害发生后,乡镇政府应立即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判定地质灾害诱发因素、灾害体规模等,并立即将灾情向县政府和县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工作领导小组报告,在应急处置过程中,应及时报告处置工作进展情况,直至处置工作结束。

县政府接到灾情报告后,要组织县国土资源等有关部门和地质灾害发生地乡镇政府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同时立即将地质灾害情况向省、市人民政府和省、市国土资源部门报告,争取省、市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县政府应及时组织地质灾害灾情调查,并按照有关规定将调查处置结果上报省、市人民政府和省、市国土资源部门。

(三)小型地质灾害的处置

小型突发性地质灾害发生后,乡镇人民政府应立即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判定地质灾害诱发因素、灾害体规模等,并在1小时内将灾情向县政府和县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工作领导小组报告,并及时报告处置工作进展情况,直至处置工作结束。县政府接到灾情报告后,要组织县国土资源等有关部门和乡镇党委、政府组织开展应急处置工作。要及时组织地质灾害灾情调查,并按照有关规定将调查处置结果上报省、市人民政府和省、市国土资源部门。同时,视情况对地质灾害处置工作给予必要的支持、配合;处置工作结束后,及时将调查处置结果上报市人民政府和省、市国土资源部门。

六、善后处置工作

(一)地质灾害发生后,乡镇政府要做好灾区群众的政治思想工作,安定群众情绪,组织灾区群众开展生产自救,尽快恢复生产,及时部署地质灾害防治和处理善后工作。民政等相关部门要根据职责做好救灾物资调配和灾民安置工作。宣传部门要加强协调和指导,组织新闻单位及时、准确、客观地报道抢险救灾的工作情况。

(二)国土资源部门要按照有关规定,及时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地质灾害调查,并将地质灾害调查处置结果上报市、县政府和市国土资源局。

(三)因救灾需要,临时调用单位和个人的物资、设施、设备或者占用其房屋、土地的,应及时归还;无法归还或者造成损失的应当给予相应的补偿。

(四)对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给予奖励。

(五)对不及时按本预案报告地质灾害灾情信息,不服从指挥调度,不认真履行职责而造成严重后果和重大影响的,依法追究单位负责人和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自然灾害调查报告篇4

(一)突发性地质灾害是指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二)地质灾害应急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分工负责、协调一致的原则。各乡、镇和县直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做好地质灾害应急抢险救灾工作。

(三)发生地质灾害或出现险情,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成立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在县、乡(镇)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统一指挥和组织地质灾害抢险救灾工作。

(四)在地质灾害防治和应急工作中,对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县政府将给予表彰;对,导致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的,有关部门要给予行政处分直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地质灾害等级和灾情报告

(一)地质灾害按照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的大小分为四个等级:

特大型:因灾死亡30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

大型:因灾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

中型:因灾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或直接经济损失100万以上、500万之以下的

小型:因灾死亡3人以下或值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下的。

(二)发现地质灾害险情或灾情的单位和个人,应立即向县、乡(镇)人民政府或国土资源局报告。其他部门或基层组织接到报告的,应当立即转报县、乡(镇)人民政府。

速报制度:发生特大、大型地质灾害,所在乡(镇)应在接到报告10分钟内以电话等方式速报县政府和县国土资源局,在1小时内以书面形式上报县政府和县国土资源局,必要时可越级速报陇南市国土资源局,以后每4小时向国土资源局和有关部门报告一次工作进展情况,直到调查结束。

发生中型地质灾害,所在乡(镇)应于2小时内速报县政府,同时速报县国土资源局。

发生小型地质灾害,所在乡(镇)应在4小时内向县国土资源局报告。

(三)发现地质灾害或潜在地质灾害隐患点,各乡镇或者村委会要在1日内将险情和采取的应急防治措施上报县国土资源局和乡镇政府。国土资源局邀请专家进行鉴定。

三、应急机构和职责

(一)县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平时为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由县人民政府分管副县长任总指挥,县政府办公室主任、县武装部部长、国土资源局、民政局主要负责人担任副指挥,发改委、财政、交通、水利、气象、卫生、食品药品监督、建设、公安、武警县中队、县消防大队、农牧、广电、电信、移动公司、联通公司、电力、教育、旅游、经贸、安监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在县国土资源局,具体负责地质灾害防治各项工作。

(二)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职责:

1、在县人民政府领导下,组织协调有关部门采取切实措施,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2、审定各有关部门制定的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应急预案,督促落实并进行检查;

3、配合省地质灾害应急指挥机构工作;

4、发生地质灾害时,组织各成员单位赶赴现场,指挥地质灾害现场的抢险救灾工作。

(三)灾害发生地的乡镇政府应当成立相应的救灾应急指挥机构。其职责是:

1、执行上级政府和县救灾应急指挥部有关救灾应急工作的指令;

2、负责组织实施本区域内转移人口、行动路线、安置地点的具体规划和实施;

3、责自然灾害情况的收集、整理与上报工作;

4、负责自然灾害的预防处理、调查核实与上报工作。

四、地质灾害处置

(一)发生地质灾害时,所在乡(镇)人民政府应及时组织抢险并作出应急处理,并速报县人民政府和国土资源局。

(二)发生地质灾害时,县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即转为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

(三)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和各工作组的职责:

1、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职责

①制定地质灾害抢险救灾计划、对策和措施;

②组织实施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指挥、协调、实施各项抢险救灾工作;

③督促检查各有关部门和地质灾害发生地政府抢险救灾工作落实情况;

④负责组织人员疏散避险、救助遇险人员、排除险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采取措施对水、电、路、通信实施有效管理,维护社会秩序稳定。

2、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办公室职责、

①与省人民政府和各乡(镇)抢险救灾指挥所保持紧密联系,及时通报抢险救灾信息;

②负责救灾物资、资金的筹集、安排和调运;

③负责了解、收集和汇总灾情,并向社会经审核批准的抢险救灾简报;

④组织、协调各专业组工作,保障信息畅通;

⑤负责处理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的日常工作。

3、抢险避灾和灾民转移安置组职责

抢险避灾和灾民转移安置组由县武装部、民政、发改委、经贸、财政、教育、公安、武警县中队、武警县消防大队、农牧等部门组成,主要职责是:

①负责人员疏散避险、救助遇险人员、排除险情;

②及时设置避难场所和救济物资供应点,调配发放救灾物资;

③做好救灾物资的组织、供应、调拨和管理工作;

④做好灾民的安抚工作,处理死难者善后事宜。

4、地质灾害应急调查组职责

地质灾害应急调查组由县国土资源、建设、水利、交通、旅游、气象、环保等部门组成,主要职责是:

①对已发生地质灾害的规模、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等情况进行调查统计,确定灾害等级、成灾范围,尽快查明其形成条件及引发因素,对灾情进行评估,提出应急处理措施,迅速有效地减缓或防止灾情加剧;

②对可能出现险情的隐患点,分析发生前兆特征,判断灾害发生的可能性、等级和影响范围,采取切实有效应急措施,阻止或延缓灾害的发生;

③为地质灾害救助做好气象预报服务;

④编写地质灾害速报报告和应急调查报告。

5、基础设施抢险和应急恢复组职责

基础设施抢险和应急恢复组由县交通、公路管理段、电信、移动公司、联通公司、电力、水利、农业、建设、公安等部门组成,主要职责是:

①尽快抢修恢复通信设备和线路,保障抢险救灾通信畅通;

②尽快抢修恢复遭受损失的公路、桥梁、铁路及有关设施,确保灾区抢险救灾、物资运输以及灾民疏散道路畅通;

③尽快抢修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保障抢险救灾和灾民基本生活。

6、医疗卫生防疫组职责

医疗卫生防疫组由县卫生、食品药品监督、疾控中心等部门组成,主要职责是:

①抢救、转运和医治受伤人员;

②及时检查、监测灾区的饮用水源和食品安全;

③负责灾区所需药品和医疗设备组织调配。

7、治安保卫组职责

治安保卫组由县公安部门和武警县中队组成,主要职责是:

①加强灾区治安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预防和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

②维护灾区社会治安秩序。

8、后勤保障组职责

后勤保障组由县财政、民政、灾区所在乡(镇)人民政府、灾区村委会组成,主要职责是:

①负责安排、落实抢险救灾人员的食宿和后勤服务等;

②24小时值班,保障抢险救灾工作物资需要。

9、宣传报道组职责

宣传报道组由县宣传、广电等部门组成,主要职责是:

①负责抢险救灾的宣传报道,向社会灾情和相关信息;

②负责灾情、抢险救灾录像、摄影等工作;

③通过新闻媒体刊发救灾报道,呼吁社会各界提供救灾援助。

五、应急保障

(一)各乡(镇)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加强组织领导,紧密协调配合,确保防灾救灾工作顺利开展,县国土资源、建设、交通、气象、民政、财政、公安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通力协作,把各项防治措施落到实处,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灾区社会稳定

(二)各乡(镇)人民政府要组织编制本乡(镇)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并报县人民政府和县国土资源局备案。各村委会要成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方案、措施,落实到灾害危险区,责任落实到人。对地质灾害及其隐患点要先定人员和财产的避让地点和疏散路线,并设立醒目的标志。灾害前兆或紧急情况出现后,监测人员要及时报告,并发出预警信号,组织群众按预定地点和路线撤离。

(三)县国土资源局要认真履行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职责,全面、细致地做好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预报、预防工作。

(四)建设、交通、水利、旅游等部门对所管辖的建设项目、公路干线、旅游区(点)要加强监督管理,防止建设过程中引发地质灾害,并对出现的险情及时采取措施治理。

(五)其它相关部门要做好灾害应急、救助和资金、物资的准备工作。

六、宣传报道

(一)地质灾害的宣传报道,要严格执行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小型地质灾害不作宣传报道,中型地质灾害做适当报道;大型地质灾害宣传报道执行《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规定。

(二)各新闻单位必须严格遵守新闻纪律,确保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准确性。

七、灾后恢复与重建

(一)地质灾害发生后,抢险救灾指挥部应及时组织有关部门和技术人员对灾害造成的损失进行评估,为灾后恢复重建提供决策依据。

(二)各乡(镇)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分级负责、各尽其职的原则,领导和组织灾区的恢复重建工作。

(三)因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确需治理的,在县人民政府领导下,由相关部门组织治理;治理难度大、经济效益比较差、已无治理必要的,要统一规划,实施异地搬迁重建。

(四)因工程建设等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由建设部门督促责任单位完成治理任务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八、救灾纪律

(一)凡进入灾区的救灾人员、装备、物资、车辆必须到抢险救灾指挥部报到,服从指挥部的统一调动,未经同意,不得离开救灾现场。

(二)灾情、抢险救灾工作情况由指挥部宣传报道组,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对外。

(三)进入灾区的各专业组、各单位,在救灾工作结束时,应向指挥部办公室提交报告或工作总结。

(四)因救灾需要,临时调用单位和个人的物资、设施、设备或者占用其房屋、土地的、应及时归还;无法归还或者造成损失的,应当给予相应的补偿。

自然灾害调查报告篇5

1.1编制目的

为进一步提高自然灾害应急反应能力,建立和完善自然灾害救助体系,着力提高自然灾害救助应急能力,规范救灾救助工作,及时、高效、有序地应对和处置自然灾害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确保受灾群众及时得到救助,保障灾区群众基本生活,维护灾区社会和谐稳定。

1.2编制依据

依据省、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和有关救灾工作方针、政策和原则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1.3适用范围

凡在我县范围内发生的洪涝、干旱、冰雹、雪灾、低温冷冻、高温热浪等气象灾害,地震、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森林火灾和重大生物灾害等自然灾害及其他突发公共事件达到启动条的,适用于本预案。

1.4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政府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属地为主;

(3)部门配合,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4)依靠群众,充分发挥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和公益性社会组织的作用。

2启动条件

出现下列任何一种情况,启动本预案。

2.1本县行政区域内,发生洪涝、干旱、冰雹、雪灾、低温冷冻、高温热浪等气象灾害,地震、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森林火灾和重大生物灾害等自然灾害,一次灾害过程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

(a)因灾死亡1人以上;

(b)因灾紧急转移安置2000人以上;

(c)因灾倒塌房屋500间以上;

(d)因旱灾造成生活困难需政府救济人口达到2万人以上。

2.2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其他突发性公共事件造成大量人员伤亡,需要紧急转移安置或生活救助,视情况启动本预案。

2.3县人民政府决定的其他事项。

3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3.1县自然灾害救助应急指挥部组成及职责

县自然灾害救助应急指挥部组织、领导全县自然灾害救助工作,协调开展重大自然灾害救助活动。指挥部各成员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全县自然灾害救助相关工作。指挥部办公室负责与相关部门、单位的沟通联络,组织开展灾情会商评估、灾害救助等工作,协调落实相关抗灾救灾措施。

县上成立灾害救助应急协调领导小组,灾情发生后,县灾害救助应急协调领导小组即转为县灾害救助应急指挥部(见图1)。县政府常务副县长任指挥长,分管副县长、县人武部部长任副指挥长,县委宣传部、县政府办(县应急办)、县人武部、县监察局、县公安局、县财政局、县民政局、县发改局(粮食局、物价局)、县经贸局、县审计局、县农业局、县林业局、县住建局、县国土局、县水利局、县交通局、县教体局、县环保局、县卫生局、县药监局、县质监局、县文广局、县电力局、县统计局、县安监局、县科技局(地震办)、县气象局、移动公司分公司、县电信公司、县武警中队、县运输公司等有关部门和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县政府办和县民政局共同组成,县应急办主任任办公室主任。

3.2县自然灾害救助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职责

(1)负责传达、贯彻中、省、市和县委、县政府关于抗灾救灾工作的指示,并组织协调相关工作的落实;

(2)负责落实县自然灾害救助应急指挥部各项工作要求,并及时向有关成员单位传达,协调解决救灾救助工作相关问题;

(3)收集、汇总、报告灾害信息、灾区需求和抗灾救灾工作情况;

(4)分析灾区形势,评估灾情,提出应急救助和灾后救助工作意见建议;

(5)协调有关部门组成联合工作组,赴灾区核查灾情,协助、指导地方开展抗灾救灾工作;

(6)联系新闻单位对受灾情况、救灾工作进展情况进行宣传报道,审查新闻宣传报道材料;

(7)负责处理指挥部日常事务。

3.3县自然灾害救助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主要职责

县委宣传部:协助灾情信息,组织新闻单位对灾情、抗灾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进行宣传报道。

县政府办(县应急办):承担县自然灾害救助应急指挥部及其办公室的日常工作和全县抗灾救灾的综合协调工作。组织灾情信息,协调有关部门落实对灾区的支持措施。协调交通运输部门紧急调运各类救灾物资。

县人武部:组织协调民兵预备役部队参加抢险救灾。必要时协助地方政府进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县监察局:做好救灾捐赠款物使用管理的监察工作。

县公安局:参与灾区紧急转移和应急救援工作。负责灾区治安管理,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维护灾区社会治安和交通秩序。做好灾区行政机关、新闻和金融部门等机构的安全保卫工作。组织协调灾民转移、疏散所需的交通工具,运送抢险救援人员、救灾物资和设备,确保救灾物资安全。

县财政局:负责安排县级救灾物资储备费用的预算,审查救灾资金的分配投向,及时拨付中、省、市救灾资金并对救灾款的使用进行监督检查。收集、汇总国家政权机关的办公用房损毁情况,会同有关部门协助当地政府做好国家政权机关办公用房的恢复重建工作。

县民政局:承担县自然灾害救助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职能。负责查核灾情,组织灾情会商,汇总上报灾情信息,及时了解灾区需求。管理、分配救灾款物,检查救灾款物发放使用情况。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危险区域受灾群众的紧急转移安置、农村灾民毁损房屋的损失评估、恢复重建和困难灾民生活救助工作。指导救灾捐赠工作。组织指导基层开展自然灾害应急救助体系建设,做好救灾应急预案的制定(修订)和灾害救助的演练工作。做好救灾物资采购、储备、调运工作。

县发改局:安排重大恢复重建项目和其他防灾减灾项目,协调有关方面落实各项建设资金;

负责组织救灾粮源,会同有关部门及时下达救灾用粮出库、加工计划,积极配合做好救灾粮的调运工作;

加强受灾地区重要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监测分析工作,必要时实施临时价格干预措施或紧急措施,开展价格监督检查,打击价格违法行为,保持灾区市场价格基本稳定。

县审计局:负责救灾款物使用情况的审计和监督,对各部门救灾款物的接收、使用和发放进行监督。

县国土局:负责指导地质灾害监测、评价和预警工作。组织协调重大地质灾害的应急调查处理。指导当地政府做好灾后恢复重建的供地工作。做好因灾造成土地资源和矿山资源损失的评估工作。

县住建局:协助制定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帮助指导城乡居民灾后房屋及市政基础设施的鉴定、修复、重建等工作。做好因灾造成城镇居民住宅损失和城镇非住宅用房损失的评估工作。

县交通局:修复被损毁公路、桥梁等基础设施,保障交通运输畅通。协助组织协调灾民转移、疏散所需的交通工具,运送抢险救援人员、救灾物资和设备。协助打捞工作。做好因灾造成交通设施损失的评估工作。

县水利局:提供汛情、旱情信息,组织、协调、指导全县防汛、抗旱工作。负责防洪工程抢险工作及灾后损毁水利水土保持设施的修复。做好因灾造成水利设施损失的评估工作。

县农业局:负责农作物和畜禽疯情的预测预报。做好种子、防疫药品、农药等农用物资储备工作,指导灾后农业生产自救和恢复重建工作。做好因灾造成农业经济损失的灾害评估工作。

县林业局:负责森林火险、重大林业生物灾害的监测防治工作。做好因灾造成林木和自然保护区损失的评估工作。

县卫生局:负责调度卫生技术力量,指导做好医疗救护和抢救伤病员工作。实施卫生防疫和应急处理措施,预防和控制疫情的发生、扩散和蔓延。实施饮水和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开展卫生防病知识的宣传。组织心理卫生专家赴灾区开展心理救助。做好因灾造成卫生系统社会事业经济损失的评估工作。

县教体局:收集、汇总学校校舍损毁情况。指导灾区学校恢复重建,恢复正常教学秩序。指导学校开展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做好本系统因灾造成的损失评估工作。

县环保局:负责灾后环境污染监测评估,处置因灾造成次生环境污染工作。

移动公司、电信公司:负责灾害预警信息手机群发,组织协调电信运营企业恢复因灾损坏的通信设施,保障通信畅通。负责协调无线电管理部门保障应急无线频率的使用。组织调运有关应急救援物资,协调采购恢复重建有关建材、物资。做好因灾造成电信基础设施建设损失的评估工作。

县电力局:指导和组织抢修因灾损毁各类电力设施,保障灾区电力供应畅通。做好因灾造成电力设施损失的评估工作。

县药监局:负责消费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负责救灾(捐赠)药品、医疗器械的储备、调拨和检验工作。

县质监局:负责紧急采购生活类物资和社会捐赠物资的质量监督。

县文广局:负责灾区新闻系统设施的恢复工作。做好因灾造成广播通讯设施损失的评估工作。及时向社会灾害预警信息。

县安监局:负责安全生产事故应急管理和发生死亡人员的生产事故应急救援协调、指挥工作。

县统计局:协助分析、汇总灾情统计数据。

县科技局(地震办):对地震灾害进行监测和预测,指导地震灾害现场救援,组织开展地震现场监测,对次生灾害进行预测,提出震情发展趋势分析会商意见。开展地震现场灾害调查、损失评估等工作。

县气象局:负责气象灾害的实时监测、预警和预报,做好救灾气象保障服务,参与气象灾害灾情评估。

县红十字会:做好救灾捐赠款物接收工作,参与灾后恢复重建。参加灾区救灾和伤病救治工作。

县慈善协会:做好救灾捐赠款物接收工作,参与灾后恢复重建。

县武警中队:组织武警部队实施抗灾救灾,协助当地公安部门维护灾区社会治安。

县运输公司:负责运送抢险救援人员、伤病员和救灾物资、设备。

县自然灾害救助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建立救助应急联络员制度,实现成员单位灾害信息共享,加强灾情会商评估工作。同时,建立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队伍,负责相关政策咨询和技术指导工作。

4应急准备

4.1资金准备

县人民政府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的有关规定,除安排使用好上级下拨的自然灾害救济补助资金外,要在本级财政年度预算中列支自然灾害救济事业费,并视灾情轻重及时调整。安排好本级救灾业务工作经费。各镇人民政府要按照救灾工作分级负责、救灾资金分级负担的原则,加大救灾资金投入力度。

4.1.1救灾资金实行专户储存、专户管理,保证快速拨付和及时兑现。

4.1.2救灾预算资金不足时,县级财政应根据救灾工作需要,报经县政府同意后,补充安排资金。

4.1.3县政府应根据财力增长、物价变动、居民生活水平实际状况等因素,按要求适时提高灾民救助水平。

4.2物资准备

制定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规划,积极争取救灾物资储备库项目建设,加快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建立健全救灾物资储备(代储)网点网络化建设,分级、分类管理储备救灾物资。

4.2.1按照救灾物资储备规划,建立县、镇相互支持、相互补充的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县级储备库和镇救灾物资代储网点应储备必需的救灾物资,主要包括救灾帐篷、衣被、彩条布和粮、油、水等生活类物资。

4.2.2每年入汛前,县本级应购置补充救灾衣被、净水设备等救灾物资,保证必要的救灾物资储备。

4.2.3发改(粮食)、民政部门应建立救灾应急所需的方便食品、饮用水、粮食和副食品等救灾物资采购供应机制。

4.2.4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救灾所需的药品、疫苗、医疗器械的储备、采购和质量监管工作。

4.2.5建立健全救灾物资应急采购和调拨制度。建立救灾物资生产厂家名录,必要时签订救灾物资紧急采购协议。

4.3通信和信息准备

通信运营部门应依法保障灾害信息的畅通。配合做好县级涉灾部门自然灾害信息共享服务系统建设,为防灾减灾提供及时、准确的通信和信息服务。

加强县、镇救灾通讯网络建设和管理,确保24小时内准确掌握重大自然灾害信息。

4.4救灾装备准备

县级各有关部门应配备救灾管理工作必需的车辆、通讯、办公设备和装备。

4.5人力资源准备

4.5.1建立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抓好救灾业务培训,提高自然灾害应对处置能力。

4.5.2协调当地武警、公安、消防、卫生、地震等专业救援队伍,加快救灾应急快速反应队伍建设。

4.5.3组织民政、国土资源、交通运输、水利、农业、卫生、科技(地震)、气象等各方面专业技术人员,重点开展灾情会商、评估及业务咨询。

4.5.4培育、发展社会组织和志愿者队伍,充分发挥其在救灾工作中的作用。

4.6社会动员准备

4.6.1建立和完善救灾捐赠的动员、运行和监督管理机制,规范救灾捐赠的组织发动、款物接收和分配以及社会公示、宣传表彰等各个环节的工作。

4.6.2建立健全对口支援机制,做好对口支援的组织协调工作。

4.7宣传、培训和演习

4.7.1积极开展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不断加强城乡社区减灾工作,利用各种媒体宣传自然灾害预防、避险、避灾、自救、互救及保险的基本常识,增强城乡居民的防灾减灾意识。

4.7.2民政部门每年至少组织不少于一次的灾害管理人员的集中培训,加强救灾业务人员和灾害信息员的培训。涉灾部门不定期开展对相关专业救援队伍、社会组织和志愿者队伍的培训。

4.7.3县、镇人民政府应适时在灾害多发地区,根据当地灾害发生特点,组织开展演练,提高应急准备、应急指挥和应急响应能力。

5预警预报与信息管理

5.1灾害预警预报

5.1.1县气象局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县水利局的汛情预警信息、县科技局(地震办)的地震灾害趋势预测信息、县国土资源局的地质灾害预警信息、县林业局的森林火灾和生物灾害预警信息数据等,应及时向县自然灾害救助应急指挥部办公室通报。

5.1.2县自然灾害救助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根据有关部门提供的灾害预警预报信息,结合预警地区的自然条件、人口和社会经济背景数据,进行分析评估,及时针对可能受到自然灾害威胁的相关区域作出灾情预警,向有关部门和相关区域通报。

5.1.3根据灾情预警,自然灾害可能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县级相关部门和有关镇政府应做好大量人员紧急转移安置和生活救助的应急准备等相关措施。

5.2预警信息共享

县自然灾害救助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及时汇总各类灾害预警预报信息,向成员单位和有关区域通报。

5.3灾情信息管理

5.3.1灾情信息报告内容包括: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灾害造成的损失,已采取的救灾措施和灾区的需求。

(1)灾害损失情况包括以下指标:受灾人口、因灾死亡人口、因灾失踪人口、因灾伤病人口、紧急转移安置人口、被困人口、饮水困难人口;农作物受灾面积、成灾面积、绝收面积、毁坏耕地面积;倒塌房屋、损坏房屋;直接经济损失、农业直接经济损失。

(2)救灾工作开展情况。上报反映相关灾情和救灾工作的文字说明,包括灾害发生过程情况、灾情特点、现场情景描述、趋势预测等灾情内容和反映灾区人民政府及民政等相关部门、社会组织已采取的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基本生活等方面的各项措施,以及灾区需求、面临困难、下一步工作安排等救灾工作内容。

对于启动本级应急响应的自然灾害,须附反映灾害情况和救灾工作的照片(不少于5张)。

(3)因灾需救济情况包括以下指标:需口粮救济人口及救济粮数量,需衣被救济人口及衣被数量;需伤病救济人口;需恢复重建和修缮房屋的户数和间数。

(4)已救济情况包括以下指标:投亲靠友人口数量、借住公房人口数量、对口安置人口数量、搭建救灾帐篷和简易棚人口数量;已救济口粮人口、已安排救济粮数量,已救济衣被人口、已安排衣被救济款、已救济衣被数量、已救济伤病人口、已安排伤病救济款、已安排恢复重建补助款、已恢复住房户数和间数。

5.3.2灾情信息报告时间

(1)灾情初报。镇政府对于本行政区域内突发的自然灾害,凡造成人员伤亡和较大财产损失的,应在第一时间了解掌握灾情,及时向县级民政部门报告初步情况,最迟不得晚于灾害发生后2小时。对造成死亡、失踪1人以上或其他严重损失的重大灾害,应同时上报县人民政府。县级民政部门在接到镇政府报告后,应在2小时内完成审核、汇总,向市民政部门报告。县政府接到重、特大灾情报告后,在2小时内向市人民政府报告。

(2)灾情续报。在重大自然灾害灾情稳定之前,县、镇民政部门均须执行24小时零报告制度。镇人民政府每日下午17时之前将截止到前一天24小时的灾情向县民政局上报。特大灾情根据需要随时报告。

(3)灾情核报。镇政府在灾情稳定后,应在2个工作日内核定灾情,向县级民政部门报告。县级民政部门在接到镇政府报告后,应在3个工作日内审核、汇总,将全县汇总数据向市民政部门报告。

5.3.3灾情核定

(1)部门会商核定。县级民政部门协调本级国土资源、水利、农业、科技(地震)、气象等部门对灾情进行会商分析。

(2)民政、财政、住建、科技(地震)等有关部门组成灾情评估小组,通过全面调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和专项调查等形式对灾情进行综合评估,核定灾情。

5.3.4建立因灾死亡人口台账、倒塌房屋台账和需政府救助人口台账。镇人民政府在灾情核定后,应建立因灾死亡失踪人口台账、因灾倒房户台账和受灾人员冬春生活政府救助人口台帐,报县民政部门备案,为恢复重建和开展生活救助提供可靠依据。

5.4灾情信息

5.4.1灾情信息坚持实事求是、及时准确的原则。

5.4.2凡属全县性的重大灾情,由县政府办公室或县自然灾害救助应急指挥部统一。重大灾情应通过县委宣传部在第一时间向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简要信息,并根据灾情发展情况做好后续信息工作。

5.4.3信息的内容主要包括:受灾的基本情况、抗灾救灾工作措施及成效、下一步工作安排等。

5.4.4信息包括授权、组织报道、接受记者采访等形式。

6应急响应

按照“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原则,自然灾害救助工作以地方政府为主。灾害发生后,镇、县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应根据灾情,按照分级管理、各司其职的原则,启动相关层级和相关部门的应急预案,做好灾民紧急转移安置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

根据突发性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等因素,本预案设定三个响应等级。Ⅰ级响应在市减灾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由县人民政府组织抗灾救灾工作;Ⅱ级响应在县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县自然灾害救助应急指挥部协调指导抗灾救灾工作;Ⅲ级响应由灾害发生地乡镇人民政府组织抗灾救灾工作。县级各类灾害主管部门依照各自职能指导灾害发生地政府做好抗灾救灾工作。其他各成员单位根据各响应等级的需要,履行本部门的职责。

6.1i级响应

6.1.1灾害损失情况

(1)县行政区域内,发生洪涝和干旱灾害,冰雹、雪、低温冷冻等气象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森林火灾和重大生物灾害等自然灾害,一次灾害过程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

a、死亡3人以上;

b、紧急转移安置1万人以上;

c、倒塌房屋1000间以上;

d、因旱灾造成生活困难需政府救济人口达到10万人以上。

(2)发生5级以上地震灾害,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

a、死亡3人以上;

b、紧急转移安置1万人以上;

c、倒塌房屋1000间以上。

(3)县人民政府决定的其他事项。

6.1.2启动程序

县自然灾害救助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接到灾情报告后,第一时间向自然灾害救助应急指挥部指挥长提出启动i级响应的建议,指挥长决定进入i级响应,同时上报县人民政府县长(见图2)。

6.1.3应急响应

由县人民政府组织抗灾救灾工作。

(1)立即向县委通报灾情,并向市人民政府及市直有关部门报告灾情,县民政局执行零报告制度,每日9时前汇总灾害信息,向市民政局和县委报告。县民政局保证24小时通信畅通,专人值守。

(2)灾情发生后24小时内,县政府主要领导要亲临灾区组织抗灾救灾工作。

(3)收集、评估、报告灾情信息。每2小时与受灾镇人民政府联系一次,必要时可直接与受灾严重的相关村联系,及时掌握灾情和救灾工作动态。

接到灾情信息后2小时内编制灾情快报表,报送市民政局及县委、县政府领导,并及时向县自然灾害救助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通报情况。

(4)县自然灾害救助应急指挥部组织成员单位召开会议,组织有关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分析、评估灾害损失情况,对灾害的发展进行预测,对灾区抗灾救灾的重大事项作出决定。

(5)县级领导带队组成抗灾救灾工作组,赴灾区慰问灾民,查核灾情,了解救灾工作进展情况及灾区需求,帮助指导灾区开展救灾工作。

(6)县民政局和县财政局及时向市民政局、财政局申请救灾应急资金。县民政局在灾害发生后24小时内商县财政局下拨救灾应急资金。县政府办公室根据灾情发展趋势,协调交通运输部门紧急调运救灾物资,确保灾民得到及时有效救助。

(7)各受灾镇人民政府每日下午17时前向县自然灾害救助应急指挥部报告一次灾情和救灾工作动态,重大情况随时报告。

(8)及时向新闻单位和社会公众通报灾情和救灾工作情况。

(9)县人民政府向社会救灾募捐公告,由县民政局和公益性社会团体组织开展向灾区捐赠活动。公布接受捐赠单位和帐号、电话,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的救灾捐赠;每日向社会公布灾情和灾区需求情况;及时下拨捐赠款物;定期向社会公布捐赠款物接收和使用情况。县红十字会、县慈善协会接收的捐赠资金的使用,必须依据县民政局提供的灾区灾情提出捐赠款分配意见,经县政府领导审核后下拨。

(10)贯彻落实中、省、市和县委县政府关于抗灾救灾的指示精神,抓好落实各项抗灾救灾工作。

6.1.4响应的终止

灾情和救灾工作稳定后,由县自然灾害救助应急指挥部指挥长决定终止Ⅰ级响应,同时报告县人民政府县长。

6.2Ⅱ级响应

6.2.1灾害损失情况

(1)县行政区域内,发生洪涝和干旱灾害,冰雹、雪、低温冷冻等气象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森林火灾和重大生物灾害等自然灾害,一次灾害过程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

a、因灾死亡1人以上;

b、紧急转移安置7000人以上;

c、倒塌房屋700间以上;

d、因旱灾造成生活困难需政府救济人口达到5万人以上。

(2)发生5级以上地震灾害,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

a、死亡1人以上;

b、紧急转移安置6000人以上;

c、倒塌房屋700间以上。

(3)县人民政府决定的其他事项。

6.2.2启动程序

县自然灾害救助应急指挥部在接到灾情报告后,第一时间向指挥长提出启动Ⅱ级响应的建议,由指挥长决定进入Ⅱ级响应,同时报告县人民政府县长(见图3)。

6.2.3应急响应

在县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由县自然灾害救助应急指挥部组织抗灾救灾工作。

(1)立即向市民政局和县委报告灾情。县民政局执行零报告制度,每日9时前汇总灾害信息,向县委、县政府和市民政局报告。县民政局保证通信网络24小时在线,专人值守。

(2)县自然灾害救助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及时与各成员单位联系,沟通灾情信息,召开灾情会商会,分析灾害形势,落实抗灾救灾措施,并协调有关部门向灾区派出救灾工作组。

(3)收集、评估、报告灾情信息。每2小时与灾区人民政府联系一次,必要时可直接与受灾严重的相关村联系,及时掌握灾情和救灾工作动态。

接到灾情信息后2小时内编发灾情快报表,报送市民政局及县委、县政府,并及时向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通报情况。

(4)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及时与有关成员单位联系,沟通灾情信息,分析灾区形势,落实救灾措施。

(5)县级领导带队赶赴灾区慰问灾民,查核灾情,指导受灾镇人民政府做好抗灾救灾工作。

(6)县灾害救助应急指挥部及时向新闻单位和社会公众通报灾情和救灾工作情况。

(7)县民政局、县财政局及时向市民政局、财政局申请救灾应急资金。县民政局在灾害发生后24小时内商县财政局下拨救灾应急资金,县政府办公室协调交通运输部门紧急调运救灾物资,确保灾民得到及时有效救助。

(8)县人民政府向社会救灾募捐公告,由县民政局和公益性社会团体组织开展向灾区捐赠活动。公布接受捐赠单位和帐号、电话,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的救灾捐赠;每日向社会公布灾情和灾区需求情况;及时下拨捐赠款物,对县内救灾捐赠款物进行调剂;定期对救灾捐赠的接收和使用情况向社会公布。县红十字会、县慈善协会接收的捐赠资金的使用,要依据县民政局提供的灾区受灾情况,提出捐赠款分配意见,经县政府领导审核后下拨。

(9)贯彻落实中、省、市和县委、县政府关于抗灾救灾的指示精神,抓好各项抗灾救灾工作落实。

6.2.4响应终止

灾情和救灾工作稳定后,县自然灾害救助应急指挥部指挥长决定终止Ⅱ级响应,同时报告县人民政府县长。

6.3Ⅲ级响应

6.3.1灾害损失情况

(1)县行政区域内,发生洪涝和干旱灾害,冰雹、雪、低温冷冻等气象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森林火灾和重大生物灾害等自然灾害,一次灾害过程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

a、紧急转移安置4000人以上;

b、倒塌房屋500间以上;

c、因旱灾造成生活困难需政府救济人口达到2万人以上。

(2)发生5级以上地震灾害,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

a、紧急转移安置2000人以上;

b、倒塌房屋500间以上。

(3)县人民政府决定的其他事项。

6.3.2启动程序

县自然灾害救助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在接到灾情报告后,第一时间向县自然灾害救助应急指挥部副指挥长提出启动Ⅲ级响应的建议,由指挥部指挥长决定进入Ⅲ级响应(见图4)。

6.3.3应急响应

县自然灾害救助应急指挥部负责协调指导。由受灾镇人民政府组织实施抗灾救灾工作。

(1)县民政局保证通信网络24小时在线,专人值守。县民政局办公室、社救股、值班室实行24小时值班。

(2)县自然灾害救助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及时与有关成员单位联系,沟通灾情信息,召开灾情会商会,分析灾区形势,落实抗灾救灾措施,并协调有关部门向灾区派出救灾工作组。

(3)灾情发生后24小时内,由县自然灾害救助应急指挥部负责同志带队组成救灾工作组,赴灾区慰问灾民,查核灾情,检查指导救灾工作。

(4)县民政局和县财政局及时向市民政局、财政局申请救灾应急资金。根据受灾镇人民政府的申请,县民政局商县财政局及时下拨救灾款,支持各镇抗灾救灾工作。县自然灾害救助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及时协调调运救灾物资,确保灾民得到及时有效救助。

(5)县民政局每日9时前汇总灾情信息和救灾工作动态,编制灾情快报表,上报市民政局和县政府,并及时向有关成员单位通报。

(6)灾害发生地镇人民政府应及时向县民政局等有关部门报告救灾工作进展情况。

(7)灾害发生地镇人民政府再报经县灾害救助应急指挥部同意后可以向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通报灾情和救灾工作情况。

6.3.4响应终止

灾情和救灾工作稳定后,由县自然灾害救助应急指挥部指挥长决定终止Ⅲ级响应。

7灾后救助与恢复重建

7.1灾后救助

7.1.1镇人民政府每年9月中旬开始调查冬春灾民生活困难情况,建立需政府救济人口台帐,月底前上报县民政局。县级民政部门在前将需要政府救济人口等灾民生活困难情况报市民政局。

7.1.2县民政局会同镇政府工作人员组成工作组赴灾区开展灾民生活困难状况评估,核实有关情况。

7.1.3县民政部门根据核查情况制定冬春困难灾民救助工作方案。

7.1.4县民政局根据各镇人民政府向县政府请求拨款的请示,结合灾情评估情况,会同县财政局下拨特大自然灾害救济补助资金,专项用于帮助解决冬春灾民吃饭、穿衣、取暖等基本生活困难。

7.1.5对经确认需政府救济的困难灾民,由县级民政部门和镇人民政府统一编制灾民救助花名册,在核实底数的基础上,实行村民评议,张榜公布后,以集中发放的形式实行社会化发放,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7.1.6定期向社会通报救灾款下拨进度,接受公众和媒体监督,确保救灾资金及时发放到户。

7.1.7通过开展社会捐助、对口支援、紧急采购等方式,解决灾民的过冬衣被问题。

7.1.8粮食、财政等部门落实好粮食供应。

7.1.9重大和特别重大灾害发生后,县民政部门和镇人民政府要组织开展过渡性生活救助和遇难人员核定、资金发放、绩效评估等工作。

7.2恢复重建

灾后农村民房恢复重建工作应坚持“政府主导、分级管理、社会互助、生产自救”的救灾工作方针,由县、镇人民政府负责,民政和有关部门共同组织实施。灾区农村民房恢复重建采取自建、援建和帮建相结合的方式,以受灾户自建为主。建房资金应通过政府补助、群众互助、亲邻相帮、社会捐助、自行借贷、政策优惠等多种途径解决。房屋规划和设计应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科学规划,充分考虑灾害因素,积极采用建设部门推荐的通用设计图纸,提高农村居民住房质量和设防标准。

7.2.1建立因灾倒房户台帐。灾情稳定后,镇政府应立即组织倒损房核定,建立因灾倒房户台帐,并上报房屋损毁具体情况。

7.2.2制定灾后农村民房恢复重建工作方案。按照上级统一要求,县、镇根据灾情和自身实际,制定恢复重建工作方案,包括恢复重建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补助范围和标准、补助资金筹集下拨、政策支持、组织实施措施等。

7.2.3县民政局根据各镇人民政府向县人民政府请求拨款的请示,结合灾情评估情况,会同县财政局报经县人民政府同意后下拨救灾资金,专项用于农村倒塌民房的恢复重建及损坏民房的维修加固。

7.2.4定期通报救灾资金下拨进度和恢复重建工作进度。

7.2.5向灾区派出督查组,督促检查恢复重建工作。

7.2.6国土资源、工商、物价、税务等部门制定恢复重建优惠政策,简化手续,减免税费,平抑物价,确保恢复重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7.2.7发改、教育、公安、财政、住建、交通运输、水利、农业、卫生、广电等部门和电力、通讯企业以及金融机构,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加快灾区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恢复重建步伐,维护灾区社会稳定。

8新闻报道

8.1新闻报道的原则

坚持实事求是、及时准确、把握适度、精心组织,以正面宣传为主,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在稳定受灾群众情绪、维护灾区社会稳定中的积极作用。

8.2新闻报道的组织

8.2.1凡公开报道的稿件,报道内容涉及灾情信息和救灾工作情况的,应以县政府办公室(县应急办)或自然灾害应急救助指挥部统一的信息为准。

8.2.2接受国外记者及港、澳、台记者采访,组织外国记者赴灾区采访报道,按照涉外报道的有关规定办理。

8.2.3各新闻媒体应及时、客观、准确、全面地反映灾情和救灾工作情况,不得炒作、不得夸大,对因虚假新闻造成灾区秩序混乱,贻误抗灾救灾工作造成严重后果的,应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9奖励与责任追究

对在自然灾害救助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参与重大自然灾害救助工作致病、致残人员及死亡人员家属,按照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补助和抚恤。

由于或者拒不履行本预案规定的相关职责,或者阻碍、干扰救助工作,致使国家利益和人民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由本级或上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改正,对其主要负责人及其他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10附则

10.1本预案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自然灾害调查报告篇6

一、适用范围

镇行政区域范围内危岩、滑坡等国家规定的地质灾害。

二、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分工

(一)镇人民政府成立镇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由党委书记任指挥长,镇长、分管领导为副指挥长,成员单位由国土资源所、民政所、安办、经发办、农技站、卫生院、水保站、派出所、党政办、各社区居委会组成。指挥部下设办公室于镇党政办,办公室主任由同志担任。

指挥部主要职责:根据地质灾害险情或灾情,决定是否启动本预案;统一指挥和组织地质灾害抢险救灾工作;执行县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和县委、县政府下达的其他关于地质灾害防灾救灾任务;发生中型及以上的地质灾害后,应立即向县有关部门报告,并配合县应急工作组工作。

指挥部办公室主要职责:

(1)根据指挥部的各项指示、命令,督促、检查各部门地质灾害应急准备工作落实情况。

(2)组织地质灾害灾情、险情调查和评估,提出启动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建议。

(3)协调各应急工作组开展工作。

(4)负责各救援队伍的接待、生活安排,慰问群众等工作。

(5)掌握灾情动态,及时代指挥部向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报告情况,向社会通告。

(6)及时收集、汇总灾情并草拟灾情报告,处理有关救灾工作的新闻报道事宜,统一宣传口径,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地质灾害谣传。

指挥部下设若干应急工作组,其组成成员及职责主要有:

(1)紧急抢险组

由镇国土资源所牵头,安办、派出所、经发办、党政办等部门组成。

主要职责:调集抢险救灾队伍和必要设备抢救被压埋人员;对已经发生或可能引发的水灾、火灾、爆炸及剧毒和强腐蚀性物质大量泄漏等“次生灾害”进行抢险,消除隐患;组织人员将受到地质灾害威胁的群众和财产转移到安全地带,情况紧急时强行组织避灾疏散。

(2)调查宣传组

由国土资源所牵头,经发办、水保站、派出所、党政办组成。

主要职责:调查、核实险情或灾情的类型、成因、诱发因素、影响范围,组织监测和评估,预测灾害发展趋势和潜在威胁,提出应急防范对策、措施;将实情调查汇总,经审核后向外。

(3)医疗卫生组

由卫生院牵头,党政办、水保站、民政所、村卫生所等部门组成。

主要职责:组织药品、器械,设置急救站、抢救伤员,发放药品、加强防疫等;检查、监测灾区的饮用水源、食品卫生等状况,采取无安全问题发生的有效措施,防止和控制有关疾病的暴发流行。

(4)治安保卫组

由镇派出所牵头,安办、综治办、各社区村委会等单位组成。

主要职责:设立警示标志、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和抢险救灾管制区,加强执勤巡逻,维护灾区社会治安和道路交通秩序,负责救灾物资和灾区人员、财产及政府机关安全,保证抢险救灾工作顺利进行。

(5)生活保障组

由镇民政所牵头,财政所、水保站、党政办等部门及保险公司组成。

主要职责:指导灾区社区、村、组做好灾民和救援队伍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包括急需救济物资的供应、调配和管理;做好灾民的转移、临时安置、心理疏导及死难者的善后、保险理赔等工作。

(6)灾后重建组

由经发办牵头,党政办及各社区居委会等组成。

主要职责:衔接有关单位做好灾区受损的通讯、电力、供水、交通、农房等设施的抢险工作,指导灾区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三、临灾应急

(一)镇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接到一般级地质灾害临灾险情报告后,应立即向县有关部门报告并迅速组织应急调查组赶赴现场,调查、核实险情,提出应急抢险措施建议,并向镇政府提出是否启动临灾应急预案的建议。

(二)镇政府接到启动临灾应急预案的建议后,应立即召开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紧急会议,进行险情会商,研究部署抢险避灾各项工作,并视险情需要,启动本预案。

(三)启动本预案后,镇指挥部办公室根据需要调整有关工作组有序地组织抢险避灾工作。

1、调查险情,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会商,提出应急抢险避灾措施建议,确定抢险避灾方案。

2、根据灾害成因、类型、规模、影响范围和发展趋势,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设置危险区警示标志;确定预警信号和撤离路线;组织危险区内人员和重要财产撤离,情况危急时,强制组织避灾疏散。各重点隐患点的人员财产撤离方向、预警信号等详见下表:

3、对灾害隐患进行动态监测,分析、预测其发展趋势,根据险情变化及时提出应急对策,并做好灾害突发的报警工作。

4、组织施工力量,实施必要的应急避险工程,减缓和排除灾害险情发展。

5、各站所室及社区居委会根据险情状况,做好相关应急工作。

自然灾害调查报告篇7

为切实做好教体系统2019年防汛抢险工作,及时有效的处置大风、强降雨、冰雹、雷电等突发性自然灾害,确保学校和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学校和社会的稳定,特制定防汛抢险工作应急预案。

一、组织机构

(一)防汛抢险工作领导小组

长:***

副组长:**

**

***

***

员:***

***

**

**

**

各学区督导组组长、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专家组、应急组、后勤组、现场组和督查组六个工作小组。

(二)工作小组责任人及职责

1.综合协调组

长:***

长:***、**、***

员:党政办、安全办、工会

工作职责:负责指挥中心相关文件、材料的收发、传阅、整理,根据县安委会的预警信息做出应急响应,组织落实县教体局防汛应急指挥部的决定;负责收集、分析、处理汛期中教体系统有关信息,及时上报重要信息,负责汛期信息上传下达工作,协调部门之间的工作关系,及时处理有关重大问题。

2.应急救援组

长:**

长:**、***、***

员:安全办、招办、教科所、体育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负责人,各学区督导组组长及分管领导,各校(园)长及分管安全的领导。

工作职责:负责研究制定教体系统应对防汛突发事件的政策措施和指导意见,部署教体系统内各单位开展汛前防汛准备工作;指导、检查各学校汛前应急方案制定、安全教育的开展、安全演练工作;在灾害发生后第一时间赶到受灾现场,统筹协调现场各项救灾抢险工作;组织救助现场受灾人员,随时掌握受灾、伤患人员治疗情况。

3.后勤保障组

长:***

长:***、***、***

员:计财股、资助服务中心、教仪站

工作职责:负责教体系统汛期抢险救灾物资保障工作,为防汛工作提供物质支持;收集、统计教体系统校舍、设施设备汛期中损毁情况,对应急救援工作的经费支出提出预算方案;对防汛物资应急配备和灾后学校重建工作中教育教学设备进行采购,督促检查应急救援各项物资保障的落实情况,确保安全、有效、及时完成有关保障任务。

4.事故调查组

长:**

长:**、**、***

员:监察股、职成幼教股、营养办

工作职责:进入汛期事故现场进行调查;查明汛情,查找原因,查清责任,提出对责任单位及责任人员处理办法,完成指挥小组交办的其它工作。

5.善后处理组

长:***

长:**、***、***

员:教育股、体艺股、督导室

工作职责:负责协同卫生防疫部门组织灾后疫情防治及处理,做好灾后学校师生的思想稳定工作,动员全县教体系统开展向受灾学校或师生捐助活动;组织开展对受灾人员的慰问,协助灾后重建安置等事项。按照管理职责,负责根据预警响应要求全县中小学停课情况,指导开展复课及后续教育教学工作和课程安排。

二、报告制度及程序

各中小学、幼儿园要建立健全灾情报告制度,严格落实值班人员,确保紧急情况报送渠道畅通。

各中小学、幼儿园发生山洪、地质灾害等紧急情况,应立即报告当地党委、政府办公室和县教体局。县教体局在接到灾情报告后1小时内上报市教体局,立即报告县委、县政府及相关部门,并向上述部门及时续报受灾情况。

灾情的报送必须及时、准确、全面,不漏报、不瞒报。报告的内容为:灾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受灾的简要情况、死亡(含失踪)人数、受伤人数、估计直接经济损失,灾情发生后已采取的措施和灾情控制情况以及报告人等。

三、预警

根据市县专业部门的预警信息,教体局将及时通过短信系统准确有关防汛抢险的预警信息,指导各校(园)落实相应防范措施。

四、应急措施

1.组织全面排查。各督导组、校(园)要对本乡镇所属校(园)、是否会遭受大风、强降雨、冰雹、雷电、泥石流、滑坡、崩塌等各种可能的灾害袭击情况进行逐一检查,查明隐患;要对破旧校舍进行逐幢检查,发现危房必须坚决停止使用,发现隐患,及时处置,并做好记录,立即报县教体局。

2.健全应急机制。各校要建立监测和预警机制,制定详细的师生避险工作预案。预案要明确责任人,并根据学校实际,确定预警方法、避险转移路线、临时安置点,把防御措施落实到每个学校、每个班级、每个学生。一旦发生山洪与地质灾害等紧急情况,及时启动预案,各工作小组立即进入工作状态,有序组织师生安全转移,确保人员安全。

3.加强值班巡查。进一步加强雨季的值班巡查工作,特别要加强学生宿舍的24小时值班巡查,随时应对各类突发性自然灾害。

4.建立抢险队伍。各校要组织一支由党员干部、年轻教师组成的防汛抢险工作的队伍,随时听候调遣,奔赴防御防汛抢险工作第一线,处理突发性自然灾害。

5.做好物资准备。各校要根据有关要求,做好防御防汛抢险工作的物资准备工作,以备急用。

五、责任追究

为保障防汛抢险工作的顺利进行,对因指挥不当、消极应付和拒不执行防汛调度、命令造成重大防汛事故的,将按照法律法规规定,追究相应的行政、法律责任。

六、联系电话

自然灾害调查报告篇8

  气象灾害应急预案1

  一、总则

  为有效地防范和处置因干旱少雨、冰雪等恶劣气候引发的灾害,切实保障行车和仓库物资财产安全及广大职工的安全,建立健全气象灾害应急响应机制,提高气象灾害防范、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或者避免气象灾害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为公司安全发展提供保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抗旱条例》、《森林防火条例》、《草原防火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结合我公司仓库和道路运输工作实际,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以下部门:

  1、东区仓库

  2、黄土坡仓库

  3、昆沙仓库

  4、小屯仓库

  5、运输部

  6、集装箱部(昆南项目部)

  7、施救站、修理组

  8、黄土坡停车场

  9、公司各职能部门

  公司各部门以及安技、机务、调度等相关人员发生灾情时应立即向组长和副组长报告,并同时采取有效措施组织人员进行抢险,应急救援处置办公室设在安技部,电话:xx。

  三、本预案启动时机

  部门根据对各类气象灾害的发展态势,综合预评分析气象灾害的类别、预警级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即应启动本预案。

  1、组长职责是及时听取事态情况报告,立即召集小组成员研究、制定处置对策,组织开展应急工作。

  2、副组长职责是在组长的统一部署下,及时向上级领导和相关管理部门报告,并按照研究制定的处置方案,指挥各有关部门开展应急和善后等相关工作。

  3、成员职责是按照应急领导小组的指令,具体落实所负担的职责和任务,并及时报告完成情况。

  四、应急响应准备

  公司各运输、仓储、安全职能部门要在特殊季节和气候变化较大及运输旺季期间,安排专门人员(调度员)收集中、短期气象信息,及时了解天气变化情况、车辆沿途道路通行等情况,立即通知在途驾驶员同时做好各项应急响应准备工作。

  五、处置程序

  1、遇有达到启动本应急预案条件时,应及时向组长和分管领导报告,由组长或副组长确定相关人员和职能部门负责开展应急工作。应急指挥负责人视事态发展程度,必要时可成立现场领导小组,部署现场处置方案,同时立即组织相关人员,确保疏运和疏散物资工作安全有序的进行。如遇暴雪,凡属简易仓库、工棚的屋顶积雪厚度超过5厘米以上的须采用消防高压龙头水喷去屋顶积雪和易结冰情况,结冰厚度超过2厘米以上的采用工业用盐进行泼洒,除去结冰。如遇高温,提醒车辆减速,防止因高温产生爆胎等事故,并采取积极措施应对可能出现的`高温中暑事件。如遇暴雨,车辆减速慢行或到安全地点停放,各库区须做好篷布、水桶、阴沟等准备工作,巡视库内是否漏雨、库外排水沟是否畅通,确保客户仓储物资安全度汛。

  2、参加应急疏运和疏散物资的工作人员(装卸工)应积极配合,齐心协力,听从现场指挥负责人的统一指挥和调度,如现场处置需要增加人力、物力支援时,应及时向组长报告,由组长统一协调调配。

  3、根据确定的疏散、疏运方案和现场处置方案,由组长确定设立相关的工作小组,并开展相应的具体工作。

  六、应急疏散、疏运措施

  1、安技部门和保安人员及相关工作人员要加大维持现场治安保卫秩序力度,确保现场及仓库物资的安全。

  2、对已经装卸危险货物、重要生产、生活等贵重物资待定但尚未出发的货运车辆,要将车辆停放或将货物储存于应急领导小组或物资单位指定的位置,安排人员做好看护守卫工作,并随时准备好道路通行恢复后的启运工作。

  3、在途危险货物、重要生产、生活必需物资运输车辆驾驶员、押运人员,要切实履行职责,确保自身和货物安全的情况下,随时保持与公司的联系,同时,服从现场疏导工作人员的指挥,根据所载物资性质,必要时可向现场疏导工作人员或属地公安、环保等管理机关报告相关情况,防止其它意外事故的发生。

  4、要运用GpS监控系统,密切关注车辆行驶及道路通行情况,做好车辆调度准备工作,确保在通行恢复后及时疏运物资,确保安全,平安地将物资送达目的地。

  气象灾害应急预案2

  为切实有效应对这次暴雪灾害,防范、处置今后因灾害性天气带来的各种自然灾害,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保障师生生命及学校财产的安全,维护教育教学秩序的稳定,我局制订了《xx区学校气象灾害防御应急预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学习贯彻,参照制订本单位工作预案,做好学校气象灾害防御工作。

  一、总则

  (一)制定目的

  为了有效防范、处置因灾害性天气带来的各种自然灾害,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类损失,切实保障师生生命及学校财产的安全,维护教育教学秩序的稳定,确保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省、市关于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精神,结合我系统实际,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全区各级各类学校和幼儿园气象灾害的预防及应急处置。

  (三)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预防为主。把保障师生生命安全放在气象灾害防御工作首位,把气象灾害的预防放在突出环节,密切监视灾害性天气,认真做好各项防范工作。

  2、落实责任,加强监督。各校在当地政府统一领导下开展气象灾害的防范和处置工作,学校主要领导负总责。区教育局对各校应急处置工作给予积极支持和指导,并开展督查。

  3、快速反应,果断处置。一旦发生险情,应迅速响应,及时启动本单位应急预案,并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组织力量全力抢险救灾。

  二、应急救援指挥组织及职责

  (一)领导小组

  区教育局设立防御气象灾害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为防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组织全区学校的防汛防台及灾害性天气险情处置工作,组长由区教育局局长担任,副组长由区教育局副局长担任,领导小组成员由各科室负责人组成;区教育局防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成员由区教育局各科室负责人组成;各校建立相应的防灾工作领导小组和抢险队伍。

  (二)主要职责

  1、区教育局防灾工作领导小组职责

  组织制订完善学校防灾预案;组织开展学校防灾检查,督促各校及时处理影响防灾安全的有关问题;贯彻执行上级防灾指挥命令;遇重大灾情时统一下达停课、师生转移等命令;指导学校抢险自救和灾后处置工作;组织开展学校灾情调查统计,并向上级部门报告;指导并开展学校灾后救助;决定应急救援工作中的各项决策和措施,确保应急救援工作有序、高效地进行。

  2、区教育局防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专业工作小组)职责

  (1)协调组:会同区教育局防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研究政策和措施,并向领导小组提出建议,为领导小组提供决策依据;制定和协调落实应急救援工作的各项决策和措施,检查督促教育局防灾工作领导小组决定事项的贯彻落实情况;协调全区学校灾害事故应急救援工作中与有关部门之间的工作关系及处理有关重大问题,协调和参与区教育局防灾工作领导小组有关专业工作小组涉及防灾的相关工作;承办教育局防灾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的会议和重要活动,做好相关会议材料和会议纪要的整理;全面掌握了解、报告及事态发展的各类相关信息;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2)巡查组:负责全区各级各类学校和幼儿园防灾工作的指导、检查和总结;指导灾区学校卫生防疫工作,预防疾病流行;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3)抢险组:组织维持事故现场秩序、稳定事故现场事态;组织现场伤患人员的救助工作,随时掌握伤患人员治疗情况等;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4)后勤组:指导和监督学校危破旧校舍的维修管理;指导和监督学校各类灾害隐患点的观测和处置;指导开展灾情统计上报和灾后救助工作,负责全区学校灾害事故应急救援的后勤保障;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5)调查组:进入事故现场进行调查;查明事故原因、经过;查清事故责任及责任人,提出对责任单位及责任人员处理办法等;依法研究提出事故善后解决办法;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3、区教育局防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

  处理日常防灾的指导、协调、联系等工作。负责防灾期间会议召集,文件、传真的拟订和转发;通知、督促、检查各校防灾工作;做好值班工作,包括预警和信息记录,与防汛、气象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做好防灾信息通报、宣传总结等工作。

  4、学校防灾工作领导小组职责

  (1)日常工作职责

  ①制订切合本校实际的防御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准备必要工具和材料,密切注意气象部门的灾害性天气通告。

  ②加强对学校师生防灾知识的宣传,通过短信、出校刊、宣传栏、黑板报等形式,把防灾基本知识宣传到每位师生,在灾害性天气特别提醒师生往返途中注意安全,提高广大师生防范灾害的意识和能力。

  ③加强检查和做好防范工作,经常保持校园道路、排水设施畅通,对校园内容易受淹的地方,做到逐点检查,确保地下水道疏通。对学校的基建和修建工地、校舍墙体、屋面、门窗、电气、室外天线、空调室外机、外悬挂物、广告牌、旗杆,以及围墙、自行车棚、宣传栏等定期进行全面安全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隐患,及时整改,对出现的险情及时报告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坚决查封学校危房,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④加强学校的图书、电教、仪器设备的防护工作,对图书馆、电脑房、实验室、锅炉房进行严格管理,特别注意化学药品的安全存放,切实做好防水防潮工作。

  (2)应急救援职责

  在上级防灾指挥机构和当地政府的领导下,规范、有序、快速、有效地组织开展本校的防灾和抢险救灾工作。

  三、灾害分级和预警机制及应急响应

  (一)灾害分级

  气象灾害是指:暴雨、高温、寒潮、大雾、雷雨大风、大风、冰雹、雪灾、道路积冰等灾害性天气。

  按照气象灾害的影响范围和严重程度,分为特别重大灾害(ⅰ级)、重大灾害(ⅱ级)、较大灾害(ⅲ级)、一般灾害(ⅳ级)四级。气象灾害等级根据防汛和气象部门的预报为准。

  (二)预防和预警机制

  1、有危破旧校舍或地处易发生山体滑坡等灾害隐患点的学校,应当确定预警员,落实预警职责。

  2、各校防灾工作领导小组应当在灾害性天气前组织力量开展防灾检查,发现有安全问题的,及时处理和整改。

  3、可能受降雨、雪灾等恶劣气候影响的,区教育局防灾工作领导小组和校防灾工作领导小组均应加强值班,与气象、水利等部门保持密切联系,了解灾害情况,针对可能出现的灾害,研究防御对策,明确防御重点,及时向学校和师生及社会信息。加强对灾害隐患部位的巡查,必要时采取预警、转移师生和财产等措施。

  (三)应急响应

  1、一般气象灾害(ⅳ级)

  (1)接到灾情消息时,区教育局防灾工作领导小组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研究防御重点和对策,部署有关防灾工作。加强值班,及时了解天气变化,并向学校传达预报、预警信息。

  (2)学校防灾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对灾情的观察,专门进行有关预防知识教育,提高教师和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并做好应急抗灾准备。

  2、较大气象灾害(ⅲ级)

  (1)接到灾情警报时,区教育局防灾工作领导小组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部署防灾工作,明确防御目标和重点,组织指挥学校抢险救灾工作。加强值班,及时了解天气变化,并向学校传达预报、预警信息,根据预案做好危险地区师生转移的准备工作,组织人力、物力做好抢险救灾准备。及时将防灾情况报上级防灾领导结构。

  (2)学校防灾工作领导小组根据汛情、雪灾等情况,及时制订预防措施,并进行校舍、设施安全检查,落实相关的加固措施;靠山、靠水、有危房的学校落实抗灾措施,做好防御工作。

  3、重特大气象灾害(ⅰ、ⅱ级)

  (1)接到紧急警报时,区教育局防灾工作领导小组启动相应的等级响应,根据上级要求,动员部署防灾工作。区教育局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及时向学校传达灾害的预报、预警,根据预案转移危险地区师生,组织人力、物力抢险救灾;及时将防灾情况报上级防灾领导结构。

  (2)学校防灾工作领导小组要坚守岗位,检查落实防灾预案的各项准备工作;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的手机和学校值班电话全天候开机,确保通信畅通,若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向区教育局和当地政府汇报,出现重大灾情时,立即将灾情上报当地政府防灾指挥部,请求支援;学校的建筑工地立即停工,加固在建工地的脚手架、塔吊、升降机及建筑模板,确保施工工地安全,并积极与施工单位配合,避免建材水浸受潮,减少损失,避免学校工地事故发生;按照上级要求,组织抢险小组待命抢险救灾,做好学校停课、师生撤离、贵重设备转移安置等工作,以确保师生生命和财产安全。

  四、应急保障

  (一)通信与信息保障

  区教育局和学校防灾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值班,主要负责人和值班人员的手机、值班电话全天候开机,保障防灾现场通讯畅通,确保防灾信息的获取和传递。

  (二)应急队伍保障

  组织必要的教师员工应急抢险队伍,落实学校抢险救灾工作的人力保障。

  (三)治安保障

  加强与当地公安部门的联系,做好学校的治安工作。

  (四)医疗卫生保障

  加强与卫生部门的联络,做好学校的卫生防疫和医疗救护,预防疾病流行,做好师生疾病免疫和学校公共场所消毒工作。

  (五)加强防御气象灾害避险知识宣传,提高师生的防灾减灾能力。

  五、善后工作

  (一)各级各类学校密切注意灾情动向,灾情解除后,及早向区教育局和当地政府报告灾情损失情况,区教育局一方面及时派人分片到各地各校检查了解受灾情况,另一方面将在第一时间汇总、整理全区教育系统的灾情,并及时向上级报告全系统受灾损失情况。

  (二)各校抓紧组织人员对灾后的学校进行大清理。对被淹的校园,及时请当地防疫部门进行防疫消毒处理,对重大疫情、病情采取紧急措施,防止疫情的传播和蔓延。对受损较严重的校舍门窗、屋面,以及围墙、宣传栏、自行车棚等,及时提出整改方案上报,并抓紧落实维修工作,尽快恢复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三)各校及时向全校师生了解师生家庭的受灾情况,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多种有效的措施对受灾师生家庭进行适当慰问和救助,确保不使一名学生因家庭受灾而失学。

  (四)抗灾救灾后,区教育局及各级各类学校针对防灾工作的各个方面和环节,及时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总结、分析和评估。总结经验,查清灾情损失的原因,找出问题,吸取教训,修改预案,并为以后抗灾工作做好各项准备。

  六、附则

  (一)预案制定与完善

  本预案由区教育局防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区教育局防灾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组织对预案进行评估,视情况变化作出相应修改。各校防灾工作领导小组根据本预案制定相应的防御气象灾害应急预案。

  (二)奖励与责任追究

  对防灾工作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由区教育局防灾工作领导小组或报区给予表彰;对抗灾工作中玩忽职守造成损失的,依据有关规定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气象灾害应急预案3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辽矿安监【20xx】257号文件关于转发《Xx省极端气象灾害引发生产安全事故预防和应对措施,经厂班子研究结合本厂实际特制定Xx厂预防极端气象灾害引发安全事故预案措施。

  一、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针对近年来我省我地区多发频发的强降、强降雪、大风、大雾(阴霾)、雷电、高温、冰冻等极端气象灾害,以及由此可能对煤矿、非煤矿等重点行业或领域安全生产造成的影响和危害,采取必要强制措施,坚决预防和遏制生产事故发生。

  二、工作制度

  (一)分析评估制度

  根据本地区地理条件、环境、气象和事故规律及特点,对极端天气可能引发的生产安全事故风险组织评估,制度可行的预防防范措施,并做好防灾抢险的必要物资准备。

  (二)预警预告制度

  厂成立预防极端气象灾害引发安全事故领导小组,并设立办公室,由厂预防极端气象灾害引发安全事故领导小组组长每天公布关于极端气象灾害情况,并由领导小组成员负责向职工极端气象灾害预警信息。

  (三)预防极端气象灾害引发安全事故领导小组组织机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由各分厂领导担任

  (四)、值班带班制度

  在极端气象灾害易发季节,厂预防极端气象灾害引发安全事故领导小组要严格遵守矿预防极端气象规定,领导小组成员密切关注和及时收听气象部门灾害预警信息,并在极端气象灾害易发季节安排好值班关注工作,坚守岗位,重点时段领导小组主要领导带班并做到双人值班,随时处置可能的突发情况。

  (五)、停产撤人制度

  在遇到极端气象灾害威胁安全生产的情况下(如:雷电、强风、强雨等气象),极端气象灾害领导小组对气象可能发生的灾害进行评估,并应采取停产撤人,同时做好安全防范措施。

  (六)通告报告制度

  气象部门极端气象灾害预警报告后,厂预防极端气象灾害领导小组应及时向本单位职工通告,由领导小组提出应对措施,并向上级极端气象灾害预防办公室报告。

  三、预案措施规定

  当气象部门“蓝色”及以上气象等级预警预告后,厂极端气象灾害领导小组必须按照下列预案措施规定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一)、强降雨天气

  厂极端气象灾害领导小组要详细检查重点防汛部位、地段安全措施落实情况,准备好防汛工具、防汛人员、随时应对灾害的可能发生,做好防汛抢险准备工作。

  (二)强降雪天气

  厂极端气象灾害领导小组要认真检查供暖保温、供水、供气、供电和房屋设施防寒保温措施落实情况,及时清除积雪。

  (三)大风天气

  厂极端气象灾害领导小组要认真检查房屋房盖、室外设施、高空悬挂物和通信设施,室外焊工作业要备好防火用具,必要时停止作业。

  (四)、大雾(霾)天气

  厂极端气象灾害领导小组要及时检查照明设施,厂工作车辆停止使用,对重点作业场所、地点设灯光警戒。

  (五)、雷电天气

  厂极端气象灾害领导小组要及时检查房屋、库房、机械设备防雷装置,停止高空作业和焊接作业,有雷电时,停止高频生产设备用电,并切断电源。

  (六)、高温天气

  厂极端气象灾害领导小组要及时检查室内生产车间高温环境通风和室外高温作业场所防范设施并做好防暑作业人员安全工作,合理安排户外作业人员作业时间调整,防范机械设备高温故障。

自然灾害调查报告篇9

在发现险情时应坚持先救人,后抢物的原则,切实做好人员(特别是幼儿)的安全转移工作,要按照计划做到有秩序、有组织地转移,尽最大努力避免人员伤亡事故的发生,确保安全。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校园防洪涝灾害应急预防方案资料。提供参考,欢迎参阅。

 

 

方案一

时时不忘安全、事事重视安全,落实安全责任,居安思危,警钟长鸣,切实做好我园的防汛抗灾工作,确保在重大汛情发生时,能够有序地组织师生撤离到安全地带等待救援,最大限度地降低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特制定此预案。

一、应急处置指挥机构及职责

1、总指挥:园长黄乌治担任,全面负责幼儿园汛灾事故的处置工作,及时听取事故情况报告,视情况做出启动应急处置预案的决定。

2、副总指挥:林杉玲、王英瑜担任,分工负责事故的现场救援、调查处理和善后等工作。

二、幼儿园出现汛灾事故,立即启动各职能小组,全力投入事故处理工作

1、应急指挥小组:主要职能是

(1)尽速到达现场,了解和掌握事故情况,控制局面,阻止事态发展,并研究事故处理的具体策略。

(2)尽早向教育行政部门和地方政府汇报情况。

(3)组织力量并全程指挥其他各职能小组投入工作

(4)密切配合医疗、公安等机构对事故的处理工作,认真执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地方党委政府的有关指示。

(5)负责事故的调查、分析和处理,查找原因和责任。

2、现场控制小组:主要职能是

(1)控制现场,维护秩序,劝离无关人员,防止发生混乱局面。

(2)排查其他受伤人员,组织力量送医院。

(3)由班主任管好各自的幼儿,不围观,不拥挤,防止幼儿慌乱、散失,维护学校秩序。

(4)尽早向知情者、见证人调查事故起因,掌握好事故的第一手资料。

3、医疗救援、消毒小组:由保健曹智娟担任组长。组员:保育员等。

主要职责有:

(1)立即组织护送受伤人员去医院救治。

(2)配合医院的救治工作,追踪了解伤情或动态,随时与园长保持联系。

(3)接待赶到医院的家长,并说明基本情况,做好安抚工作,防止出现情绪过激情况,做好解释说明及思想工作。

4、后勤保障应急小组:主要职能

(1)尽力做好医疗救治、现场控制等工作以及联络和后勤支援工作。

(2)必要时配合医疗、防疫等机构进行现场消毒、取样分析等工作。

(3)做好上级来人和家长的接待工作,必要时为上级工作组现场办公做好后勤服务工作。

5、信息资料小组:由郑惠茹老师担任组长。成员:陈翠容、黄添珍。主要负责:汛灾事件全过程的各种文字、图象信息资料采集,撰写书面报告,整理取证材料,作好相关数据的分类统计、分析工作,及时提供各种资料。12小时内形成完整的书面材料逐级上报。

三、应急疏散流程

1、人员转移

在发现险情时应坚持先救人,后抢物的原则,切实做好人员(特别是幼儿)的安全转移工作,要按照计划做到有秩序、有组织地转移,尽最大努力避免人员伤亡事故的发生,确保安全。

(1)遇灾害时,幼儿园要将师生转移到牢固的楼房中,保持梯道的畅通,人员转移要根据就近的原则,提倡互相帮助。

2、抢险准备

平时要加强巡逻检查,发现险情立即上报,并迅速组织抢险,易积水的地方要搞分块小包围,设置临时排水泵,排水管道要经常疏通养护。

3、物资转移

幼儿园物资要根据可能出现的灾情,制订应急措施,按照转移、垫高或转放楼上等方法制定预案,电脑等贵重物品转移楼上明确专人负责。

4、治安保卫和医疗救护

在灾情发生时如有电线杆倒落、房屋倒塌等及时保护现场,防止人员伤亡,医务室要有止血药、硼带等必备的药品,同时积极联系医院。

方案二

为了有效提高应急处置幼儿园自然灾害事件的能力和水平,规范应急处置工作,减轻或者消除自然灾害的危害,保障全体师生员工的人身安全,减少国有资产损失,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结合我园实际,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适用范围

1、本预案所指的幼儿园是:中心幼儿园。

2、本预案所指自然灾害应急事件包括:台风、洪灾、旱灾、地震、山体滑坡、火灾、冰雹暴雪等因素而造成幼儿园校舍倒塌、校园淹没、道路阻塞等的应急事件。

二、工作目标

1、加强自然灾害危害性的教育,提高幼儿园和广大师生员工自我保护意识。

2、完善自然灾害事件的报告网络,做到早预防、早报告、早处置。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不因自然灾害而危及师生安全和财产损失。

三、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经常宣传自然灾害事件的预防知识,提高幼儿园和师生员工的安全保护意识。加强日常检查,发现隐患及早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努力减少自然灾害事件的损失。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自然灾害事件的预防、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对于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责任。自然灾害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预防、指挥、协调、处理工作。

3、条块结合,以块为主。

自然灾害事件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五个班主任领导负责,教师以工会小组为单位,工会主席负责管理。

4、快速反应,运转高效

建立预警快速反应机制,增强人力、物力、财力储备,提高应急处理能力。一旦发生自然灾害事件,快速反应,及时高效地做好处置工作。

四、组织管理

组长:周燕娟

副组长:王悦芳蒋晓红

主要职责:

1、在镇自然灾害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指导和落实全镇幼儿园自然灾害事件预防的各项工作。

2、监督、汇总和收集全镇各幼儿园自然灾害事件的信息情况,分析、研究幼儿园预防的工作措施。

3、根据不同季节和情况,宣传自然灾害事件的预防知识。

4、指导和督查各班预防自然灾害事件的措施落实情况。

5、总结、推广部分班级处置自然灾害事件的经验和做法。

6、协同上级部门做好因自然灾害所发生的处置工作。

7、在镇、村领导的指挥下,迅速做好因自然灾害所发生的处置工作。

五、自然灾害事件的预防

1、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自然灾害事件的领导和管理。将预防自然灾害事件的工作纳入幼儿园目标管理考核,并定期开展专项督查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

2、幼儿园应经常性地对校舍、场地、围墙、山坡、水沟、烟囱、电线、树木等建筑开展自查,尽早发现问题,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3、幼儿园应在自然灾害事件发生前做好师生员工的疏散安排工作。

4、增加幼儿园投入,切实加固好自然灾害事件易发生的基础设施。

六、自然灾害事件的报告

1、幼儿园在台风、暴雨、地震等自然灾害期间,应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度,并设立和开通值班电话。

2、严格执行幼儿园重大自然灾害事件报告制度。对发生的事件做到按程序逐级报告,并以最快的通讯方式报告有关部门,确保信息畅通。

3、任何部门和个人都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4、建立自然灾害事件举报制度。任何部门和个人有责任和权力向幼儿园举报自然灾害事件的隐患,有权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或上级政府部门举报有关幼儿园不履行自然灾害事件应急处理规定和职责的情况。

七、自然灾害事件的应急反应

根据自然灾害事件的发生情况,结合幼儿园的特点,幼儿园应启动相应的自然灾害事件的应急预案,作出应急反应和处置。

保证组织落实,人力落实,财力落实,以最快、最高效的办法,处置好事件发生情况,确保师生的安全。

八、责任追究

自然灾害调查报告篇10

一、总则

(一)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把保障人民生命安全作为自然灾害紧急处置的首要任务,最大限度地减少自然灾害对人民生命的威胁和危害,提高对突发性重大自然灾害紧急救助能力。

2、以防为主。把灾害预防作为减灾工作的中心环节和主要任务,完善工作机制,运用信息化手段,使测、报、防、抗、救、援六个环节紧密衔接,提高对自然灾害发生发展全过程的紧急处置能力。

3、分级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分级负责”。除全县性特大、重大、特殊自然灾害外,一般等级区域性自然灾害由所在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处置,责任单位和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负责,密切配合,有效开展应急救援和善后处理工作。

救灾应急预案确定各级政府对救灾工作的领导作用和责任,明确政府各部门救灾职责,确保救灾工作做到紧密配合和衔接,共同完成救灾应急任务。

(二)适应范围。救灾应急预案适用于地震、洪涝、滑坡、泥石流、森林火灾、旱灾、风灾、低温寒潮、雪灾、冰雹灾、暴雨洪灾、病虫灾害等突发性自然灾害发生后的应急反应。

二、灾害预警和灾情报告

(一)灾害预警。气象、水利、国土资源、农业、林业、畜牧等灾害预报部门及时发出预警,预测灾害的发生趋势及可能对特定区域内的群众生命财产造成的威胁或损失的程度。干旱、风灾、雪灾、冰雹灾由县气象局预警;洪涝灾害由县防汛抗旱指挥部预警;重特大森林火灾由县护林防火指挥部预警;农作物病虫害由县农业局预警;动物疫病灾害由畜牧局预警;地质灾害由县国土资源局预警。

(二)建议对策。救灾、气象、水利、国土资源、防洪办、畜牧、农业、林业、农机等部门根据自然灾害预测预警及时向县政府提出应急对策、建议和措施,或者制定针对性应急方案。

(三)报告灾情。自然灾害发生后,各乡镇人民政府必须在2小时以内向县人民政府和县级有关部门报告初步灾情并迅速组织有关部门调查核实灾情。发生重特大灾害,必须立即向县政府和有关部门报告初步灾情,不得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特殊情况下,灾害发生地政府可以直接向县委、县政府报告。灾情报告内容主要包括:自然灾害种类,发生时间、地点、范围、程度,灾害损失及发展趋势,采取的抗灾救灾措施,生产、生活方面需要解决的问题等。

县自然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及县级有关部门接到灾情报告后,应立即向县自然灾害应急指挥长和副指挥长报告,根据灾害等级由县自然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确定救灾应急预案的启动时机。特殊情况下,乡镇人民政府可以自行启动预案后报告县政府。

三、灾害等级的划分和预案启动的条件及方式

(一)灾害等级划分

1.气象灾害

(1)特别重大气象灾害包括:

①特大暴雨、大范围长时间干旱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影响*城区或重点乡镇和15平方公里以上较大区域,造成7人以上死亡,或直接经济损失3000万元以上,社会影响极大的气象灾害;

②30个以上乡镇范围内出现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或极强灾害性天气过程,并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巨大经济损失的气象灾害;

③在邻近尤其是上游地区发生的可能对我县经济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

(2)重大气象灾害包括:

①暴雨、冰雹、寒潮、大风等造成3人以上、7人以下死亡,或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3000万元以下,社会影响很大的气象灾害;

②对社会、经济及群众生产、生活等造成严重影响的高温、干旱、干热风、暴雪、大雾、低温、霜冻、雷电等气象灾害;

③因各种气象原因,造成国道318线*段或全县主要交通干线连续封闭10小时以上的。

2.地震灾害

(1)特别重大地震灾害包括:

①造成25人以上死亡,直接经济损失占全县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1%以上的地震灾害;

②发生在人口较密集地区7级(含7级)以上严重破坏性地震灾害。

(2)重大地震灾害包括:

①造成10人以上、25人以下死亡,同时造成一定经济损失的地震灾害;

②造成群众极度恐慌,严重影响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秩序的地震灾害。

3.水旱灾害

(1)特别重大水旱灾害包括:

①一个流域发生特大洪水,或多个流域同时发生大洪水;

②重点水库发生垮坝;

③洪水造成铁路中断通行24小时以上,国道318线和全县主要交通干线中断48小时无法恢复通行;

④多个乡镇发生极度干旱;

⑤多个乡镇场镇发生极度干旱。

(2)重大水旱灾害包括:

①一个流域或其部分区域发生大洪水;

②多个乡镇发生严重洪涝灾害;

③水库发生垮坝或对下游造成直接影响的重大险情;

④洪水造成铁路干线、国道318线和全县主要交通干线中断24小时无法恢复通行;

⑤多个乡镇发生严重干旱,或一个乡镇发生特大干旱;

⑥县城内发生严重干旱,或大面积场镇发生极度干旱。

(3)*城区洪水标准及量级分类

渠江镇(黄海高程):警戒水位245.49米,保证水位248.34米。

为便于调度指挥,具体将本县洪水划分为四类:

①特大洪水灾害(特大洪情):*水利局防洪水位尺处水位高程248.34米及以上,涨水18.34米(州河流域或巴河流域发生特大洪水,或多个干流上主要支流同时发生大洪水)。洪水预警级别为Ⅰ级,用红色表示。

②大洪水灾害(紧急洪情):*水利局防洪水位尺处水位高程244.3米至248.34米,涨水14.30米至18.34米。洪水预警级别为Ⅱ级,用橙色表示。

③中等洪水灾害(警戒洪情):*水利局防洪水位尺处水位高程240.0米至244.3米,涨水10.0米至14.3米。洪水预警级别为Ⅲ级,用黄色表示。

④小洪水灾害(一般洪情):*水利局防洪水位尺处水位高程240.0米以下,涨水10米以下。洪水预警级别为Ⅳ级,用蓝色表示。

(注:渠江镇水位尺起涨水位以多年平均最枯水位230.00米计)

(4)水库洪水灾害

①特大洪水水库遇险灾害包括:

a.一个流域发生特大洪水,或多个流域同时发生大洪水;

B.中型水库遇超设计洪水标准洪水,发生垮坝并造成本地重要城镇、基础设施遭受重大损失;

C.因灾死亡人数30人以上;

D.直接经济损失5000万元以上,社会影响极大。

②重大洪水水库遇险灾害包括:

a.中型水库或多个小型水库遇超设计洪水标准洪水,发生垮坝并造成本地人口居住密集地、基础设施遭受重大损失;

B.因灾死亡人数10人以上、30人以下;

C.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社会影响很大。

③较大洪水水库遇险灾害包括:

a.部分区域发生较大洪水;

B.小型水库达到设计洪水标准洪水,多个小型水库出现险情,个别出现垮坝造成人员伤亡,基础设施破坏;

C.因灾死亡人数3人以上、10人以下;

D.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社会影响较大。

4.森林火灾

⑴Ⅰ级森林火灾包括:

①当出现受害森林面积10公顷以上,在10个小时内火场仍未得到有效控制;

②县护林防火指挥部进入紧急工作状态,启动了护林防火应急预案,调动了全县30个以上的乡镇和县级有关部门扑火力量,全力扑救森林火灾。

⑵Ⅱ级森林火灾包括:

①当出现受害森林面积5公顷以上,火场持续5小时仍未得到有效控制;

②县护林防火指挥部进入紧急工作状态,启动了护林防火应急预案,调动了全县15个以上的乡镇和县级有关部门扑火力量,全力扑救森林火灾。

⑶Ⅲ级森林火灾包括:

①燃烧面积1公顷以内、1小时以内,火场难以得到有效控制;

②当可能发生直接威胁乡、镇、村、居民区以及重要设施安全或者可能发生严重人员伤亡或造成重大财产损失;

③危及大面积原始林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需要县护林防火指挥部直接参与组织指挥扑救和相邻乡镇相互支援的森林火灾。

5.生物灾害

(1)特别重大生物灾害包括:

①新传入的检疫性及危险性有害生物在2个(含2个)以上的乡(镇)发生,或在1个乡(镇)内的2个(不含2个)以上的村发生;

②已有的检疫性或危险性有害生物发生面积在0.5(含0.5)万亩以上,或发生面积虽不足0.5万亩,但发生涉及2个(含2个)以上乡(镇)且发生村数在10个(含10个)以上的;

③小麦条锈病、水稻稻瘟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发生面积占播栽面积的30%以上(含30%),发生程度4级以上(含4级);

④蝗虫、粘虫发生面积在8万亩以上(含8万亩),发生程度在4级以上(含4级);

⑤水稻螟虫发生面积占水稻面积70%以上(含70%),发生程度在4级以上(含4级);

(2)重大生物灾害包括:

①新传入的检疫性及危险性有害生物在1个乡镇内的2个(含2个)以下村数发生;

②已有的检疫性或危险性有害生物发生面积在0.5万亩以下,或发生面积虽已达到0.5万亩,但发生范围仅局限于1个乡(镇)或虽涉及多个乡镇,但涉及村数在10个以下;

③小麦条锈病、水稻稻瘟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发生面积占播种面积的10?D30%,发生程度在3?D4级;

④蝗虫、粘虫发生面积在6?D8万亩,发生程度在3?D4级;

⑤水稻螟虫发生面积占水稻面积的50?D70%,发生程度3?D4级;

⑥因松毛虫、杨树食叶害虫和蛀干类害虫等大面积成灾并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生物灾害;

⑦新传入我国的有害生物发生、流行对种植业和林业生产造成严重威胁的生物灾害。

6.地质灾害

(1)特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i级):

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0人以上或潜在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地质灾害险情为特大型地质灾害险情。

因灾死亡30人以上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l000万元以上的地质灾害灾情为特大型地质灾害灾情。

(2)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Ⅱ级)

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500人以上、1000人以下,或潜在经济损失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地质灾害险情为大型地质灾害险情。

因灾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灾情为大型地质灾害灾情。

(3)中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Ⅲ级)

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人以上、500人以下,或潜在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险情为中型地质灾害险情。

因灾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灾情为中型地质灾害灾情。

(4)小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Ⅳ级)

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人以下,或潜在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险情为小型地质灾害险情。

因灾死亡3人以下,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灾情为小型地质灾害灾情。

(二)预案启动条件。凡遇特大灾害或重大灾害,启动*自然灾害救灾总体应急预案,受灾的乡镇人民政府应急预案也同时启动。其他灾害由受灾的乡镇人民政府根据灾害情况启动应急预案。

(三)预案启动方式。县级预案由县人民政府颁布实施。风雹、雷电灾害和地震灾害预案由县气象局按程序实施运行;洪涝、干旱灾害预案由县防汛抗旱指挥部按程序实施运行;森林火灾预案由县护林防火指挥部按程序实施运行;农作物病虫害预案由县农业局按程序实施运行;地质灾害预案由县国土资源局按程序实施运行;动物疫病灾害预案由县畜牧食品局按程序实施运行。各乡(镇)预案由乡镇人民政府颁布实施。

四、应急反应机构

(一)应急组织机构由指挥决策机构、综合协调机构和具体工作机构组成。指挥决策机构:县自然灾害应急指挥部、县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领导小组、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和县护林防火指挥部等。综合协调机构:县减灾救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县政府救灾办)。工作机构:各指挥部办公室。其他重大灾害由县政府责成有关部门成立临时指挥部。

(二)县自然灾害应急指挥部人员组成及职责。县自然灾害应急指挥部人员组成:指挥长由县政府县长担任;副指挥长由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分管(联系)领导担任;成员由县政府办公室、县政府救灾办、县农办、县农机局、县安监局、县环保局、县科技局、县科协、县统计局、县发改委、县民政局、县财政局、县水利局、县交通局、县农业局、县林业局、县国土资源局、县畜牧食品局、县电信公司、县移动公司、县公安局、县规划和建设局、县卫生局、县教育局、县商务局、县气象局、县粮食局、县广播电视局、县外事侨务办公室、县红十字会、县人武部、县武警中队和县消防大队等部门领导同志组成。其组成人员名单另行文通知。

指挥部办公室人员分别由县政府救灾办、县民政局、县水利局、县林业局、县国土资源局和承担主要救灾职责单位的同志组成。办公室可分为若干个工作组。具体工作组可分为:预测预报组、人员抢救组、工程抢险组、转移安置组、交通恢复组、生活保障组、物资保障组、通讯保障组、宣传动员组、恢复重建组等。其主要职责:1、向各工作组传达指挥部工作指令并督促落实;2、收集各工作组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向指挥部报告;3、负责灾情和救灾工作信息;4、及时收集、评估灾情,按程序向市政府及市级有关部门汇报灾情和救灾工作情况;5、协调救灾工作过程中的职能交叉;6、完成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指挥部成员单位职责:

县政府救灾办:综合、组织、协调全县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负责贯彻执行防灾减灾的方针、政策和全县重大灾害事故应急抢险的组织、指挥、协调和调度;负责对相关防灾减灾等部门的指导、检

查及业务知识培训;负责争取、分配农业生产救灾资金,监督检查救灾资金、物质的使用;负责收集、核查、上报灾害信息及灾情信息。定期组织召集成员单位会商灾害发生趋势、灾害发生情况、抗灾救灾措施,及时深入灾区查灾、救灾;负责省、市、县农业生产性救灾资金的安排。

县民政局:组织核查报告灾情,申请、管理、分配灾民救济款物;组织指导救灾捐赠;组织转移灾民,安置“三无户”;负责灾民倒塌房屋恢复重建的资金安排;负责县级救灾物资的组织调拨和供应工作。

县水利局:承担县防汛抗旱指挥部的日常工作,组织、协调、指导全县防汛抢险和抗旱工作,对县内主要河流、水库实施水的调度;负责县境内江河水情变化的监测,洪水信息;负责病险水库安全度汛;负责灾后水利设施的修复。

县农办:负责组织、协调县级农口部门搞好灾后农业生产自救和恢复。

县林业局:承担县护林防火指挥部的日常工作,组织、协调、指导、监督、检查全县森林防火、灭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负责指导帮助灾后林业生产自救和恢复。

县国土资源局:负责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组织开展地质灾害调查,编制防灾预案,建立群测群防监测体系,搞好全县重点区域的监测,指导抢险救灾,协调重大地质灾害防治的监督管理。

县畜牧食品局:负责动物疫病的监测、预报和防治工作,组织灾区恢复畜牧生产。

县气象局:负责天气预测、预报,及时通报灾害天气实况,提出应对建议,针对干旱、森林火灾和冰雹等灾害组织开展人工增雨灭火消雹作业,为防灾抗灾提供气象保障服务。汇同县国土资源局承担县抗震救灾指挥部的日常工作,组织地震现场强余震监视和震情分析会商,及时提供震情发展趋势。组织地震现场灾害调查、灾害损失评估和科学考察工作。

县发改委:安排重大救灾基建项目,协调有关方面落实项目建设资金和以工代赈资金。

县财政局:负责救灾资金筹集、争取、拨付、监督、使用和管理。

县交通局:负责组织、指挥修复中断的国道、省道、县道,必要时水上通道的交通管制和救助打捞,安排各汽车站负责救灾物资的运输组织工作。

县规划和建设局:制定指导城区和重点场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方案,负责城市市政基础设施的恢复重建。

县农业局:负责组织、协商、指导全县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负责指导帮助灾后农业生产自救和恢复。

县农机局:负责组织农机提水抗旱减灾工作,组织、实施机电提灌设施新建、维修和改造。

县安监局:负责自然灾害中安全事故的总体协调。

县卫生局:负责组织卫生技术力量,抢救伤病员,对重大疫情、伤情实施紧急处置,防止疫情、疾病的发生、传播、蔓延。

县教育局:负责转移受灾学生,做好灾后学校教育、教学组织工作,协调有关部门共同做好灾后校舍恢复重建。

县公安局:负责灾区的社会治安及必要时的交通管制工作。

县粮食局:负责救灾粮调拨供应的组织、协调工作。

县广播电视局:负责灾后广播、电视系统的抢修、恢复工作。及时宣传、报道抗灾救灾工作中的典型事例、先进事迹。

新闻宣传部门(单位):负责防灾抗灾救灾工作的报道、宣传。

县外事侨务办:负责国际组织及港澳捐赠活动的协调、联络工作。

县电信公司、县移动公司:负责保障应急频率的使用,搞好灾区无线电监听监测工作,根据情况实行局部电波管制。

县红十字会:负责依法开展救灾款物的募集,独立接受、分配国外机构、国际国内红十字会和社会团体及个人捐赠的救灾款物。

县交通局:负责救灾物资运输车辆的组织、调度工作。

县人武部:负责协调上级军事机关抽调现役部队支援抢险救灾,组织民兵预备役人员实施抢险救灾工作。

武警县中队:负责协调指挥驻渠武警部队的抢险救灾工作。

县消防大队:负责指挥全县消防部队的抢险救灾工作。

五、救灾准备

(一)救援人员组成。紧急救援队伍主要由武警县中队和受灾地区的干部和群众组成。特大、重大灾害发生由县人武部、武警部队、公安干警、民兵及预备役部队参加抢险救灾,县卫生局和红十字会组织医疗队参加抢救伤病员。县武警中队在参加抢险救灾时,经请示上级领导同意后,可动用部队车、船、通讯等装备。

(二)救援物资储备。紧急救援物资包括抢险物资和救助物资两大部分。抢险物资主要包括抢修水利设施、抢修道路、抢修电力、抢修通讯、抢救伤员所需的卫生防疫药品和其他紧急抢险所需的物资。救助物资包括粮食、方便食品、帐篷、衣被、饮用水和其他生存性救助所需物资等。救援物资由水利、交通、通信、建设、卫生、电力等部门储备和筹集;救助物资由民政、粮食、供销等部门储备和筹集。

六、应急反应行动

(一)转移安置和组织。发生突发性灾害对人的居住和生活造成威胁时必须进行转移安置,转移安置一般由乡镇人民政府组织实施。安置地点应在征求国土资源部门专家意见后妥善实施。安置方式可先采取投亲靠友、借住公房、搭建临时帐篷等。由政府发出转移安置通知或进行动员,安排运输力量,按指定的路线进行转移,保证转移安置地和灾区的社会治安。保障转移安置后灾民的生活,做好饮水、食品、衣物的调集和发放。对转移安置灾民情况进行登记。转移安置情况及需要解决的困难要及时逐级上报。在灾区要防止次生灾害发生,如火灾、疫病等。

(二)灾情搜集和报告。灾情发生后,乡(镇)要及时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核查统计汇总灾害损失情况,并逐级上报。县政府及县级各有关部门要根据灾情及时向市政府及市级有关部门报告。加强网络信息系统建设,对灾区实施监控,保证灾区信息畅通。

(三)紧急救援行动。

1、县自然灾害应急指挥部协调武警部队和预备役进行紧急抢救、抢险工作;

2、县卫生局组织卫生系统医护人员对伤员进行紧急救治;

3、水利、交通、电力、通信等部门对毁坏的设施、道路和线路进行抢修,气象部门提供气象信息并适时开展人工增雨消雹作业;

4、县自然灾害应急指挥部在紧急状态下,决定对灾区急需的救援物资,可采取征用或采购的办法先使用,事后由政府有关部门结算。救灾物资运输的道路、工具、经费、救灾物资的安全,保管、登记、发放、使用按有关规定办理;

5、救灾捐赠的组织。根据灾区的急需情况确定捐赠物资的品种、数量,通过政府发文或新闻媒体,发动社会力量向灾区捐款捐物。民政部门和红十字会分别按有关规定负责管理捐赠款物的接收、分配、运输、发放工作。

(四)处理有关事务。根据灾情,县政府领导带队赴灾区慰问和指导救灾工作,必要时可在灾区建立前线指挥部。以县政府名义向省、市政府报告灾情,并申请救灾资金和物资支持。重大灾情的宣传报道按有关规定办理。发挥新闻媒体宣传作用,宣传救灾工作成效和典型事迹,促进互助互济,稳定灾区秩序。

七、附则

(一)县政府防灾减灾救灾办公室工作

1、防灾工作。适时组织召开“六长”会商会议,会商“五情”,分析灾害性气候发生趋势及应对措施,全年不少于三次。建议县政府适时召开县防灾减灾救灾领导小组工作会议和全县防灾救灾工作会议。组织防洪、气象、交通、国土、农业、林业等相关职能部门开展汛前、高温干旱期、火险高发期的安全大检查,督促各地安全措施的落实和整改。协调、督促相关职能部门救灾抢险队伍的落实和救灾救济物资的储备。及时上传下达和对外灾害性天气消息以及上级领导批示、指示精神。

2、救灾工作。坚持汛期24小时值班制度和领导带班制度,确保救灾信息通畅。根据灾害性天气预警,主动了解掌握各地灾前准备工作,及时向县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领导小组提出灾害性天气应对建议。在灾情发生的第一时间,立即收集、整理初步灾情,及时向县政府及市防灾减灾救灾中心办公室报告,以《灾情快报》的形式及时向县政府和市政府救灾办报告最新灾情,并根据灾情发生的等级,建议县政府适时启动《*自然灾害救灾总体应急预案》、调集抢险救灾队伍、救灾救济物资。立即组织相关职能部门深入抗灾救灾第一线,查核灾情,慰问灾民,组织灾区的抢险救灾、生产自救和灾后重建工作,确保灾民做到“五有”,确保灾区稳定。及时向县政府和市防灾减灾救灾中心办公室提交救灾工作报告,包括发生灾情、采取措施及存在困难和建议。组织协调县政府和县级相关职能部门向上级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灾情汇报。积极向省、市政府救灾办汇报灾情,争取农业生产性救灾资金,并负责省、市、县三级农业生产性救灾资金的分配和监管。

3、减灾工作。负责全县防抗救灾工作总结,负责全县抗灾救灾工作的新闻宣传,征集抗灾救灾图片、文字资料以及光盘、录像带等。组织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开展救灾保险试点工作,减轻灾害损失。

(二)预案的宣传教育和训练演习。预案制定后,各有关部门要向社会进行宣传,使广大群众增强防灾减灾意识,变为社会和群众的行动,增强救灾的时效性,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损失。重点地区、重点部门要进行演练,比如,紧急避灾、灾民的转移安置、伤病员的抢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