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与工程管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2:32:40

数字化与工程管理篇1

关键词: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系统;数字化管理系统;信息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a

随着国家基本建设体质的深化改革,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工作取得了飞速的发展。特别是2000年1月30日国务院颁发了《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后,我国的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也给工程质量检测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得到迅速地发展壮大[1],我国很多城市都在构建和完善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新的管理模式。不论是加强质量监督与其他行业主管部门的沟通交流,还是提高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从业人员素质和行政服务质量,都离不开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其中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已成为首选[2]。

1滨州市工程质量检测工作管理现状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工作在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广大检测工作者共同努力下,检测机构从无到有、规模从小到大、工作类型从单一到综合,检测内容不断扩大,检测手段不断提高,检测装备和检测环境不断得到改善,检测综合能力大大提高。

目前,滨州市各质量检测机构均采用了检测数据自动化采集系统,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进行管理,提升了检测机构的整体技术和管理水平。这些措施大大减少了产生掺假检测报告的人为因素,提高了检测机构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并确保了工程质量检测工作的真实性、公正性。

2工程质量检测数字化管理系统建立的基本情况

检测机构的信息化是实现检测数据科学性、公正性、准确性的基本保证,是实施工程质量检测工作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的重点。要实现检测过程管理全部信息化,必须要求检测机构全面推广使用管理软件,努力减少人为因素影响检测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公正性。同时,检测机构信息化的实施,能使质量监督部门及时了解当地工程质量动态,及时处理质量问题,不断提高质量监督机构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滨州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站在实施数字化管理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且通过各种管理与县区站保持联系并督促其信息化管理进程,但是由于目前新的检测系统投入使用时间较短,数字化管理要素类别相对单一,不能进行完全整合,不能对资料员、送样员和见证取样员进行落实管理,以及在试验室内部审核及资质认定过程中,不能做到及时有效的进行资料收集等,所以,尽快建立一套完整、准确、智能的工程质量检测数字化管理系统是十分必要的。

建立健全完善的检测管理系统,可以使检测信息准确无误进行传递,增加数据准确性、及时性,避免资源浪费,减少人为失误。随着检测行业的市场化,检测市场竞争越来越热烈,因此,检测机构一定要有忧患意识和紧迫意识,树立起良好的服务意识和竞争意识,因此,建立完善一套完整的数字化管理系统是确保检测机构在竞争中获胜的法宝。

3滨州市工程质量检测数字化管理系统的完善和发展

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的实质是利用高性能计算机系统和信息传输设备对管理对象的信息进行采集、归纳、整理、分析、处理形成管理性信息,避免了现实过程中书面资料传递和保管过程中的障碍和盲点,消除了人为因素的干扰,将管理过程映射在数字平台上,更准确的直观再现管理过程的每个细节,极大地提高了管理效能[2]。在建立质量检测数字化管理系统平台的同时,还应在深入开发现已安装从业人员指纹识别系统使用功能的基础上,推进电子文件签证系统、文件资料集中收集系统和质量监督检测网站等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质量检测数字化管理系统。

3.1继续推广资料员、送样员和见证取样员等从业人员管理系统

目前,滨州市质监站已将滨州市内三大员以及监理从业人员指纹信息录入管理数据库,接下来的委托送样过程中,将全面推广使用人脸识别设备,同时,各工地已安装指纹机,确保从业人员的身份识别以及监理人员工地现场到位率。在对相关从业人员进行每年一度的培训以后,要确保从业人员管理信息库明确化,即人员姓名、身份证号等相关信息一旦明确,其注册从业单位、从业岗位、负责的相关工地将逐一进行储存显示,避免了从业人员的盲目和不规范的从业单位变动。同时,也有力的打击了见证取样送检不规范、施工技术资料整理专业户等不良现象[2]。

3.2监督检测数据互通平台的建立和完善

目前,滨州市质监站在监督工作方面,已建立起监督管理系统,同时,每季度通过省总站监督统计平台及时上报统计信息,众所周知,质量监督工作和质量检测工作密不可分,检测机构及时、准确的向监督部门提供工程相关的合理明确的检测数据结果,是对质量监督工作的最强有力的保障。目前我站的检测数字化系统中,第一,能够为委托人提供网上委托、网上查询报告业务,同时,每个委托人有唯一的登录账户和密码,在确保委托人信息不外露的同时能够保证其在被授权范围对所涉及工程项目的检测试验数据结果进行及时查询。第二,在检测系统中,每月可通过系统对检测业务量、已试验数量、合格数量、未发报告数量以及不合格数量进行自动统计汇总。在接下来的工作中,要对检测信息化系统进行完善,与监督系统相关联,工程项目分配至责任监督人员后,实现检测数据与监督档案号相关联,例如,该工程项目在质量检测过程中出现不合格检测结果或结论时,由系统自动生成文字信息,及时传递给相关负责监督人员。

3.3建立完善起资质审查及内部审核用资料收集平台

试验室资质审查以及内部审核工作历年来是检测站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在现有的资料准备过程中,存在相关人员资料上报不及时,收集资料困难,材料准备负责人过多联系不及时以及查找资料不易的现状。在对检测工作信息化管理完善的同时,参照监督管理不同进度资料上报管理系统,由各科室出专人负责,通过系统及时上报信息,同时,档案管理员通过平台统一打印进行分类存档,缩短信息联系链条,及时准确的进行资料整理,是保证资质审查以及内部审核工作圆满完成的保证。

3.4建立完善检测信息网站

进一步加大工程质量检测工作的宣传力度,在网站上,及时检测工作的新举措,以及各省、市先进的经验做法,同时下达国家、省、市相关文件指示,建立工程参见各方共同参与、理解、支持的工作平台,共同促进滨州市监督检测工作的发展。同时,广大群众也可通过网站了解我市检测相关工作,建立公开投诉建议平台,百姓共同参与,建言献策,为滨州市建设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结束语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建设工程质量不仅影响到国民经济建设的运行质量,而且还牵涉到千家万户,工程质量检测是控制工程质量、评定工程质量优劣的最直接、最科学、最可靠的依据,也是政府部门加强质量监督的重要手段。通过检测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把检测工程中涉及到的相关部门及数据有机结合起来,严格对从业人员的质量行为进行监管,为做好质量检测工作提供准确无误的依据,既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也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参考文献

数字化与工程管理篇2

abstract:DigitalFactoryisbuiltwiththecoreof"fourmodernizationsintegration"whicharedigitalproductdata,intelligentmanagementsoftware,visualizationoftheproductionprocessandautomatedproductionequipment.itprovidesmechanical,electronics,information,systemsandmanagementasoneofthemodernteachingenvironmentandplatformengineeringbackgroundtotherelevantprofessionaloftheschool.itcantrainstudents'engineeringdesigncapabilities,theabilitytopracticeengineering,productionmanagementability,informationtechnologyapplicationabilityandintelligentmanufacturingcapacitybygivingservicetostudents,enterprisesandsociety.throughtheplatformofpracticeprojecttraining,thestudentshavethemulti-disciplinarycomprehensiveknowledgeandskills,toprovidetalentsupportforintelligentmanufacturing.

关键词:工业4.0;数字化工厂;实践平台

Keywords:industry4.0;digitalfactory;practiceplatform

中图分类号:G719.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0-0115-03

0引言

新一轮工业革命大潮中,各国纷纷把发展先进制造业上升为国家战略,德国推出“工业4.0”,美国提出“再工业化”,都在努力争夺全球制造业的领先地位[1]。中国制造业由于人力成本上涨、产能过剩、技术含量不高、品牌影响力不够,一直以来依靠低成本、高消耗、高排放推动增长的模式已经严重阻碍其发展。目前企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自动化水平较低,已实现数字化管理,数字化设计,数字化制造的还不多,随着人口红利减弱,低成本优势消失,发达国家制造业回流,传统制造业的产业升级成为必须要着力解决的关键问题。

企业在产业升级过程中需要面对两个问题,一个是企业需要大量复合型高技术技能人才问题,二个是如何升级的问题。高校建设数字化工厂实践平台可以解决这两个问题。利用数字化工厂实践平台,培养学生对数字化工厂体系的认识理解及相关设备的操作,了解工业,制造业,智能制造的生产模式、组织模式,产品形态等,为企业升级提供相关的高技能人才。同时,又可以为企业升级做示范。

国内的高校对数字化工厂实践平台的研究比较少,知网上相关文章并不多,如:苏亚辉《高职工科类专业数字化实训工厂的建设》只是提出把现代化的企业生产流程引入日常实训教学。宫海斌《校企合作――数字化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管理研究》提出了通过校企合作、工学合一,引进企业先进生产理念、企业文化、管理经验、产品设备为学生实习实训提供保障的理念。周月侠《高职院校建立数字化工厂意义浅析》只是介绍了高职院校建立数字化工厂的意义。武平丽《模拟数字化工厂的实训中心建设方案研究》提出利用工业控制软件,模拟数字化工厂控制工程的设计、安装、仿真调试和投运的方案。这些研究还只是对数字化工厂理念和实训仿真的研究。还有少数的高职院校建设了校内智能工厂,但只是停留在现成的硬件集成或建一条数字化生产线和厂房,在软件方面,基本是购买商品化的各种应用软件,不仅成本高,而且各软件的集成相当困难,应用的效果并不理想。

基于“工业4.0”高校数字化工厂实践平台依托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JDDFS数字化工厂平台,根据校内现有的以及可以增加的硬件设备进行数字化升级和改造,不仅成本低,而且易实现,可以作为机械、机电、控制、电子乃至管理类专业的实践基地。通过依托平台开发的实践项目,培养学生具有生产第一线或工作现场技术操作与指导、工程管理方面的技能,知识技能高度复合,该实践平台建设对培养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数字化加工、数字化管理人才,推进数字化工程,提升制造业竞争力有重要意义。

1数字化工厂实践平台建设目标

建设“四化融合,三服务”的数字化工厂实践平台,即:数字化产品数据、智能化管理软件、可视化生产过程、自动化生产设备,更好的为学生、企业、社会服务。

①数字化工厂实践平台面向学生主体群,面向全校相关专业,打造一个真实的、适合的、可行的,能培养适应智能制造的专业技能人才的实践平台,使学生在校期间对未来智能制造体系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和概念。

②为目前自动化程度不高,信息化管理落后的中小企业提供数字化工厂的示范。

③培训社会人员。企业经营风险增加,员工技能老化率上升,工作岗位重组频繁,在职员工流动加大,再就业的终身进修成为必要手段。利用该实践平台可以开展层次多样,期限不同的各种培训,为社会人员再就业提供保障。

2数字化工厂实践平台建设内容

数字化工厂实践平台建设分为两部分,一是数字化工厂实践平台的建设,二是针对此平台的教学实践项目的开发。

2.1数字化工厂实践平台的建设

数字化工厂实践平台是由硬件与软件组成,即车间硬件设备与产品数据管理系统、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制造执行系统、过程控制系统进行集成,形成综合信息流自动化集成制造系统[2]。

数字化工厂实践平台从组织结构上分为四层:设计与制造层、计划管理层、数字化制造层和底层控制层。

2.1.1数字化工厂实践平台软件运用

数字化工厂实践平台软件主要由三部分组成:pDm系统(产品数据管理)、eRp系统(企业资源计划)、meS系统(制造执行系统)。pDm解决了“做什么”的问题,eRp解决了“何时何地由谁做”的问题,meS解决了“怎么做”的问题。

①产品数据管理(pDm,productionDatamanagement)软件的运用。

产品数据管理是位于设计与制造层的管理软件,它是介于数据库和应用软件间的一个软件开发平台,解决了“做什么”的问题。通过pDm平台,实现CaD/Cam/Capp/Cae的一体化,使产品向无图纸制造方向发展。产品CaD数据经过校核,直接传送给数控机床完成加工[3]。

②企业资源计划(eRp,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软件的运用。

eRp是位于计划管理层的管理软件,主要用于制造资源(人、财、物、信息等)的组织和控制,解决了“何时何地由谁做”的问题,在数字化工厂实践平台上重点实现物料需求、物流及库存管理功能。

③制造执行系统(meS,manufacturingexecutionSystem)软件的运用。

meS是处于计划管理层与底层控制层之间的数字化制造层的管理软件,解决了“怎么做”的问题,在数字化工厂平台上实现生产调度、产品跟踪、质量控制、设备故障分析及在eRp生产计划的指导下,采集现场自动化系统与生产相关的实时数据,自动生成生产日计划,现场监控、生产过程优化等任务[4]。

2.1.2数字化工厂实践平台系统集成

数字化工厂实践平台实现以数字化制造层为核心与其它部分的集成。一与设计与制造层进行集成。二与计划经营管理层集成。三与底层控制集成。

2.1.3数字化工厂的硬件建设

根据已有的数控设备及增加设备,进行整体布局。即对厂房设计、车间内部设施、整体信息化及各种物流进行规划设计。车间内部设施的布局包括:生产设备的位置与摆放;各工位的位置;车间内各种附件位置;立体化仓库的位置以及实时数据采集设备的安装;车间生产监控设备安装;车间信息看板设备安装等。整体信息化包括:机房、中控室的选择;DnC子网的综合布线、网络设备的位置及其防护设备等[5]。

数字化工厂实践平台的总体运行机制是“数据驱动”,即从pDm系统中获取产品的结构数据信息,输出各种与生产有关的信息,实现与eRp和meS等系统的交互。图1给出了数字化工厂实践平台信息化框架图。

2.2数字化工厂实践平台教学实践项目开发

数字化工厂实践平台提供一个了具有现代化管理特征的工厂环境,在此平台上开发了五大模块的实践项目,分别为基础模块、设计工艺模块、计划管理模块、数字化制造模块、设备操作模块。图2给出了数字化工厂实践平台教学实践项目。

第一模块:基础模块

①数字化工厂认识(音像教材、数字化工厂实践平台);

第二模块:设计工艺模块

②机械CaD/Cam(产品设计与制造);

③Capp(产品工艺);

④逆向工程(产品设计过程再现);

第三模块:计划管理模块

⑤物料管理(适时、适量、适价、适质地满足对物料的需求);

⑥生产管理(信息化生产管理);

第四模块:数字化制造模块

⑦制造物联网工程(把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应用到制造业领域);

⑧质量管理(全面、全过程、全员参与、全企业的质量管理);

⑨数据采集技术(从系统外部采集数据并输入到系统内部,如条码技术、RFiD技术);

⑩传感器技术应用(合理选用各种类型的传感器,常用检测仪器和传感器的操作和调试);

{11}aGV小车(原理、结构、种类及应用,物料运输、出入库运输等);

{12}立体化仓库(工作原理、货物入库、出库及盘库流程);

第五模块:设备操作模块

{13}数控设备编程与操作(数控车、铣,加工中心的编程与操作);

{14}用于典型加工对象的制造单元{箱体类零件、轴类零件、盘类零件}(针对不同加工对象的机床选择、工艺安排与加工操作)。

3数字化工厂实践平台建设过程

数字化工厂的建设过程分五步:①总体规划;②初步设计;③详细设计;④工程实施;⑤运行和维护。图3给出了数字化工厂实践平台研究过程。

4结论

数字化工厂实践平台以建设数字化产品数据、智能化管理软件、可视化生产过程、自动化生产设备,即“四化融合”为核心,以为学生、企业、社会“三服务”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生产管理能力、信息化应用能力、智能制造能力为重点,为全校各相关专业提供集机械、电子、信息、系统和管理为一体的具有现代工程背景的教学环境和平台。通过平台的实践项目训练,培养学生具有多学科的综合知识和技能,为智能制造提供人才支撑。

产品数据管理pDm、制造执行系统meS、企业资源计划eRp三个管理软件的开发依托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JDDFS数字化工厂平台,根据校内现有及增加的硬件设备进行数字化升级和改造,成本低,集成方便,易于实现,应用的针对性更强。

针对数字化工厂产品生产过程来开发实践项目。在实践项目的总体构建上注重实践项目之间的学科相关性和生产、工艺、技术、管理的完整性,使学生得到对数字化工厂从产品设计、工艺、管理到加工的完整实践,保证了认识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参考文献:

[1]李志东.数字化制造车间系统构建[J].一重技术,2011(2):27-30.

[2]王海峰.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研究――以南通职业大学为例[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13(4):22-24.

[3]王建军,魏平安.高速数控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J].机械制造,2009(9):12-15.

数字化与工程管理篇3

社会经济以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油田管理也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数字化管理在油田管理实践中的应用,推动了油田生产组织方式转变的同时,实现了油田前端与中端在生产过程中能够进行电子巡井、智能判识以及远程控制等等。油田数字化管理的应用必然要面对实践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因而有必要对油田数字化管理实践进行深入的研究。

一、油田数字化管理概述

第一,油田数字化管理定义。

数字化管理指的是通过计算机、网络以及人工智能等多技术的应用,来对管理对象与管理行为进行量化,进而实现管理职能的方法。油田数字化管理是通过数字化管理在油田管理实践的应用,在改善生产工艺流程的基础上,促进生产效率与安防水平的提高。

第二,油田数字化管理的作用。

油田数字化管理能优化原有的油田管理方式,确保油田生产现场安全平稳运行,促进油田开发和资源环境两者的协调发展。油田数字化管理能够降低油田的运行成本,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社会效益。

二、油田数字化管理的现状

从现有的油田数字化管理实践来看,不同的油田企业由于受自身实际情况的限制,在油田数字化的运用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也呈多元化的特点。但从现有的数字化管理情况来看,油田企业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管理体制与管理思路之间无法协调。

油田数字化管理的核心是信息技术的应用,其强调的是把油田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来进行管理。油田企业以业务为基础将企业分为勘探、开发、工程以及财务等多个部门,每个部门又做进一步的划分。这就决定了油田数字化管理实践要关注油田企业的这些情况,在应用中必然会触及到这些部门的现有利益,导致管理体制与油田数字化管理思路之间无法协调,进而影响到油田数字化管理效用的发挥。

第二,数据资源开发力度不足。

油田企业在管理中,一直关注数据资源的开发与应用,进而使得油田企业自身拥有大量的生产原始数据与开发经营结果数据。但是在油田数字化的管理过程中,数据库的共享程度无法达到油田企业的实际需求,加之人工录入错误等情况的存在,导致数据资源存在着内容不全,数据本身存在错误等方面的问题,进而导致油田的数据资源开发工作明显不足。

第三,员工整体素质不高。

油田数字化管理在应用过程中,需要面对员工整体素质不高的情况,尤其是基层员工与老员工的素质问题。基层员工与老员工如果不熟悉操作平台就会导致技术分析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油田数字化管理实践本身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化工程,其运作的全过程都需要员工的参与才能实现,因而油田必须解决员工整体素质不高的问题。

除此以外,油田数字化管理实践中,还需要面对数字化抗风险能力差等诸多问题。企业应结合自身的情况,对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确定解决策略。

三、油田数字化管理实践策略

油田数字化管理以数字化管理的相关技术作为基础,通过信息产业技术、电气仪表以及智能自动化系统等的整合应用,把油田管理的重点从后端的决策支持发展到对生产前端过程的控制,进而优化了油田管理。因而在油田数字化管理实践中应采用以下策略:

第一,更新管理理念,建立健全管理机制。

油田企业应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在油田数字化管理应用前与应用过程中,坚持对管理理念的贯彻,确立油田数字化管理的管理理念。并以该管理理念为基础,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机制,克服管理体制与管理思路之间无法协调对数字化管理的负面影响。油田企业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调整现有的管理组织结构、优化各类规章制度,进而建立协调的信息化管理机制。

第二,加强数据资源的开发与管理。

油田企业应对自身的发展战略需求进行分析,明确自身的信息化现状与能力,并确定具体的业务需求,以业务需求为基础加强数据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并进而建立健全数据与应用系统等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尤其是要加快数据中心建设速度,避免重复建设。同时还应加强基础设施和服务报站体系的建设,以数字化施工队伍为主体,来提高数据资源的利用效率。

第三,提高员工整体素质。

油田数字化管理的应用,涉及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业务流程优化、企业劳动组织架构变革、生产组织方式转变等一系列创新,这就要求企业应不断的提高自身员工的整体素质。在油田数字化管理实践中,企业应结合自身员工的实际情况,确定培训、再教育等多种方式结合的员工培训体系。

数字化与工程管理篇4

1数字化施工体系对建筑施工生产的影响

1.1对施工生产过程的影响

数字化建筑施工体系以全新的面目和变革出现,对传统建筑施工生产工艺过程必将带来巨大的影响,具体表现在:

1.1.1全面提高施工生产的效率

数字化施工体系的主旨是信息采集的实时准确、传递的快速便捷、决策与信息处理的科学与高效、施工工具和控制过程的自动化。

1.1.2提高施工的质量

由于施工生产中信息传递的准确及时,同时对多系统实行自动化控制,大量采用机械施工,会促使施工质量的提高。数字化建筑施工体系对传统建筑施工影响的研究邬龙飞(广东省第四建筑工程公司,广东广州510100)摘要:从建筑施工生产与模式、组织管理、建筑市场、观念与文化等方面就数字化建筑施工体系的实施对传统建筑施工过程带来的各种启发和冲击进行系统化的研究,以奠定实施数字化建筑施工的巨大意义。

1.1.3解决传统施工技术和工艺不能解决的或解决不了的施工难题

数字化施工体系是运用信息技术对传统施工技术和工艺的一种革新和改造,通过这种革新和改造,将大大提升原有的施工技术水平,解决一些以前所不能或不好解决的问题。

1.1.4促进a/e/C(architecture/engineering/Constru-ction)的一体化

建筑相关的组织都把设计-投标-建造当作单向顺序看待。在数字化施工体系下,设计与施工和维护的关系,不再是单向的信息流,而是一个双向可逆的信息系统(如图1所示)。

1.1.5促进了施工生产的工业化、机械化和自动化

大量机械设备的应用,改变了以往传统施工中的手工劳动,大大提升了劳动效率。而与机械设备的应用相对应,大量的成品半成品预制构件开始使用,促使施工生产的工业化发展,迎来自动化生产和流水线作业。

1.1.6促使施工生产过程具有可控性

施工生产过程是一个大系统。在数字化施工体系中,信息流具有及时、可控、处理方便等特点,加之数控技术和虚拟施工技术的应用,使施工生产的全过程都处于严密的监控之下,因此,施工生产最终产品的质量、工期、造价、安全等方面都具有可控性,从而改变我们在传统施工生产中不能详细准确预知未来而给施工控制带来的偏差,进而影响未来的生产目标。

1.1.7促进了施工生产的标准化、规范化、定量化

一个建筑物的功能和设施是按照建筑师的设计意图确定的,是标准和规范的,比如房屋的外形、内部房间分割、室内布置等,房屋的最终建成就是努力实现这种设计意图。

1.2对施工生产模式的影响

在建筑工程中并行工程是一种用来综合、协调项目建设中相关过程包括设计、施工和维修过程的系统化方法,是针对串行工程而提出的一个新概念。采用并行工程思想,可以从一开始就考虑从方案设计到项目结束的整个生命周期的所有要素,在建设过程中允许不同的建设环节并行进行,具有一段搭接时间,从而交换信息,充分沟通,减少隔阂(如图2所示)。

2数字化施工体系对管理和组织上的影响

采用数字化施工体系,应用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和决策系统以及各种辅助软件将给承包商的项目管理带来极大的变革和影响,并最终形成企业完整的信息化系统,组织的变革与创新已成为世界性的潮流。

2.1引发工程项目数字化管理

2.1.1生产管理的内容可以概括为生产过程的组织和对生产过程运行的计划、调度、协调与控制。生产管理的主要任务是①保证建设项目按照业主的要求全面完成。②合理配置和利用企业的生产资源(主要指设备、人力),不断提高生产率、降低物耗、降低成本,增加盈利。③)合理组织生产过程,缩短产品生产周期,降低在制品和库存,加速资金周转。④采用合理的生产组织形式和计划方法,使生产管理系统能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即柔性)。

2.1.2数字化管理(Digitalmanagement)是指利用计算机、通信、网络、人工智能等技术,量化管理对象与管理行为,实现计划、组织、协调、服务、创新等职能的管理活动和管理方法的总称。对现代企业来说,数字化是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是技术发展的必然选择和适应市场的客观需要。数字化管理的输入输出黑箱模型如图3所示。

2.2对项目管理组织的影响[6,7]

2.2.1项目组织结构出现“扁平化”

管理组织是保证管理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是管理的重要问题。数字化施工体系的应用引起了项目管理组织中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组织内部更多地通过水平、对等的信息传递方式来沟通、协调项目参与多方之间的关系,传统的纵向组织结构出现了“扁平化”的趋势,如图4所示.

2.2.2项目组织的功能结构虚拟化、扩大化

大型项目中地理上相距遥远的参与各方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联系到一起,组成在业务过程上互相协作的虚拟工作团队。这样的虚拟工作团队突破了传统组织结构的有形界限,按照共同的目标来建立柔性、灵活、动态的工程管理组织,使工程管理组织具有较强的目标一致性和更合理的资源配置。信息技术的出现与应用,使传统的层级式的金字塔形组织正逐步向分布式、扁平化的虚拟组织转变,如图5所示:

2.2.3引发组织中的团队工作(teamwork)

队组模型是团队工作的一种表现。信息时代组织中的团队工作是一种以it技术为基础,以团队授权工作、重视人性化管理为导向,强调组织中全部成员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共享信息、紧密合作的学习型动态组织模式。

2.2.4引发学习型组织与知识管理

数字化施工体系的实施,使整个生产方式、手段和管理理念都产生了质的变化,是一种崭新的开放模式,促使项目生产与管理人员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形成一个求实上进的学习型组织,成员不再局限于经验中。

数字化与工程管理篇5

关键词:油田;安全环保管理;数字化建设

随着油田开发规模的逐渐扩大,安全环保管理的重要性逐渐显现出来,其数字化建设更是成为油田企业建设项目中的重点所在。因此,正确认识油田安全环保管理数字化建设的意义,采取科学合理的有效建设措施对于油田企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安全环保管理中油田数字化建设的意义

1.1实现了对设备的远程监控操作

在油田生产的工作流程方面,油田数字化建设简化了生产操作的流程,降低了操作人员出入危险区域的频次,不仅提高了油田开发生产的效率和质量,而且保障了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免受侵害。同时,油田数字化建设实现了油井的无人值守、自主运行与系统监控,使得维护人员由现场工作转变为桌面操作,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有效避免了疲劳操作所产生的风险。

1.2加强了对安全风险的有效控制

油田通过数字化建设建立了安全环保的监控平台,可以对安全生产中存在的环保风险点进行实时的视频监控,以及监测设备运行中的温度、流量、压力与危险气体含量等关键数据,有利于控制安全环保风险点的运行,并采取有效措施或者启动应急预案降低安全生产的风险。同时,油田数字化建设实现了油田生产设备与生产工艺流程的自动控制,从根本上保障了生产过程中的设施安全。

1.3提高了应急抢险和事故调查的效率

在油田数字化建设中,油田企业安装了预警和报警系统,可以第一时间将安全事故发生地点传输回控制室,提高了应急抢险的效率。同时,油田企业还安装了数字化的监控设备,可以还原事故发生时的情况,并记录相关的数据,便于油田企业依据准确数据分析和查明事故的原因,提高事故调查的效率和准确性。

2.安全环保管理中油田数字化建设的效果

传统的油田生产管理主要依靠人工巡检和积累的经验,不仅工作效率低下,而且还浪费了大量的人力资源。采用数字化的管理模式,生产管理也转向数字化和智能化,既有利于节约人力资源,又可以提高生产效益,并可以有效强化安全环保管理。

2.1油气站库标准化建设的应用

油田企业在油气站库的建设中仍然秉持设计标准化和建设模块化理念,基本是实现了对油气站库工艺的流程与功能实行模块化的建设,使各类站点的风险点基本类似,并形成行之有效的标准规范操作流程,要求企业员工依据流程的步骤进行相关作业,并指明其中可能存在的风险,降低了岗位员工操作过程中出现风险的几率,减少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2.2立体化监控与站控系统的建立与应用

传统的油田生产过程需要管理人员在现场进行安全监控,但是通过数字化建设建立的立体化的监控与站控系统,管理人员可以借助数字化的监控管理平台,指挥和控制安全生产。传统的现场监控已经被厂部、作业区和站点等多级监控模式所取代,数字化的监控模式更有利于实时监控、信息传递和现场管理,很好的解决了生产管理中的盲区问题。同时,管理人员不需要进入油田生产区域,只需要借助站控系统就能观察设备运行情况,并对井场远程启停、外输泵变频和液位压力观察等作业实行站控操作,既保障了员工的人身安全,又降低了员工的劳动强度。

2.3“三防四责”体系的建设与应用

油田企业依据“三防四责”体系的建设要求,实现了对增压站、接转站和联合站的集中输送系统进行远程监控和操作,并完善了可燃气体在线监测、管线管道泄露的报警及定位、外输流量的在线监控等功能。如果出现管道泄漏的安全事故,预警和报警系统会及时将信息传输给监控中心,不仅便于管理人员掌握管线的运行状态,而且有利于管理人员对安全事故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避免出现环境污染与安全事故等情况。

2.4自动化装置的建设安装与应用

为了提高油田在开采生产、集中运输和注水系统等方面的自动化程度,油田企业引进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技术设备,如数字化的新型抽油机、智能注水撬、数字化的集成增压撬、抽油机的远程启停装置和自动收投球装置等,提高了油田开采生产的效率,降低了企业员工现场作业的风险,避免出现安全环保事故。

3.对安全环保管理中油田数字化建设的建议

油田数字化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油田生产效率,加强油田的安全环保管理。因此,油田企业应围绕着油田数字化建设目的,提高油田数字化建设的管理水平。

3.1将油田报警系统与通信平台及短信平台进行有效对接

在出现安全事故以后,监控中心可以依据报警的类型与级别将报警信息以短信形式通知管理维修人员,在确保信息传递准确性和时效性的基础上,为设备故障的及时维修排除和安全事故的及时处理节省更多时间。

3.2强化责任意识,落实安全措施

油田企业要明确油田数字化管理中管理人员的安全责任,增强管理人员的主人翁精神和责任意识,促使管理人员由被动执行任务到主动担负任务的转变,并积极落实各项安全措施,从思想上重视安全环保管理,避免在管理操作中出现失误的情况。

3.3以市场运作方式开展数字化设备的检测工作

油田企业要注重与资质单位的合作,以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开展数字化设备的检定检验工作,并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强化数字化设备的日常检验与管理,保障数字化设备的良好性能与正常运转,提高检测数据的可靠性。

3.4结合生产实际,完善应急预案

油田企业要建立数字化的网络平台,对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和设备损坏情况设计应急方案,并强化数字化的应急管理,在数字化应急管理失去效用时,可以依据应急方案开展快速的抢险救险工作。

4.结束语

总之,油田企业要重视在安全环保管理中的油田数字化建设,以便推动油田企业在工作效率、组织结构和生产方式等方面的革新与转变,提高安全环保管理的水平,在提高油田产量和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保证油田安全环保管里形势的稳定。

参考文献:

[1]丁阳,陶荣德,曹海伟.浅谈安全环保管理中油田数字化的建设[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2,08:233.

数字化与工程管理篇6

关键词:数字城市档案数字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我们加速了进入数字时代,数字城市建设的实施将使城建档案事业的生存和发展发生了巨大变化。“数字城市”数字化图书馆工程的启动,已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数字时代强烈脉搏。作为城建档案部门,如何应对数字时代的挑战,使档案管理跟上时代的步伐,已是城建档案馆和城建档案工作者,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加快城建档案数字化建设已势在必行。

一、“数字城市”的概念。

“数字城市”是对城市发展方向的一种描述,是指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要渗透到城市生活的各个方面,这将是世纪之交最重要的技术革命。具体的讲“数字城市”是指综合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RS),多媒体及虚拟现实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现对城市地理、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人口、经济、社会和城市设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信息的采集、更新和集成。“数字城市”就是指在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以及城市生产与生活中,充分利用数字化信息处理技术和网络技术,将城市的各种数字化信息及各种信息资源加以整合并充分利用的一个技术系统,它是一个立体的五维的空间信息管理平台。发展“数字城市”是今后城市实现信息化并抢占数字地球制高点的重要方向。“数字城市”主要有通信网络平台、软件技术、数字信息及资源三部分组成。“数字城市”的基础平台是一个开放、分布式的基于intcrnct网络环境的各类数据存储、管理、更新、查询、处理、分析的软件系统。“数字城市”的数字信息及资源主要由空间数据、属性数据、应用模型系统等组成。其空间信息资源是支撑数字城市的重要基础。是数字城市运转的能源,它主要包括各类多光谱、多时相、高分辨的城市遥感卫星影像、航空影像,大比例尺电子地图,有关城市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发展等与电子地图相关的图形、图表和文本数据库,核心是有关城市土地利用、城市交通、各类建筑物等各种数据。“数字城市”实际上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城市综合管理和决策系统。

二、“数字城市”与城建档案的数字化。

透视数字城市的定义,其涉及的有关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的信息是城建档案接收的范围。也就是说,城建档案应该成为数字城市重要的数据源。为适应数字城市的需要,城建档案应加快数字化建设,在“数字城市”工程启动时,数字化的城建档案将与建设系统的规划、市政、园林、房地产等部门的专业信息构建城建信息系统,成为数字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

数字档案馆实际上是一种虚拟档案馆,其信息资源是所有上网档案管理部门的数字化档案信息,因此数字档案馆的建立有赖于档案馆馆藏的数字化,并将数字化的档案信息上网提供利用,数字档案馆是一个数字系统,它把产生于不同部门以各种载体存在有关城市建设活动中形成的信息资源以数字化的形式储存,以网络化的方式相连接集中管理,并为城市建设活动服务,它是城市建设活动的信息收集、整理、加工、贮存、利用、咨询、交流和服务中心,城建档案数字化,简单说来,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档案文字、内容、图形、音像等进行数字化整理的过程。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收集档案进行主题词等标引项的录入,实现计算机检索,即机读目录;另一方面是对馆藏档案内容分门别类进行全文输入,实现磁盘存储,即机读档案。

城建档案工作,是建设“数字城市”的基础工作。城建档案作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过程中直接形成的真实记录,蕴藏着丰富的信息资源,涉及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各个部门,内容包括建筑物、城市道路桥梁、城市公用设施、城市地下管线、城市规划、城市建设管理、地质勘查、地形图以及有关城市人口、社会、资源、环境等城市基础资料,其载体形成有文字、图纸、图表、照片、遥感卫星影像、航空影像、电视影像、电子磁盘、光盘等。因此城建档案应该是“数字城市”中海量数据采集的源泉和基地,应当成为数据存储、管理、处理、查询、检索、传递等数字化信息服务的工作基地。“数字城市”所需的信息数据大部分不是原始的档案资料,而是经过编辑加工并且数字化处理的数据信息。城建档案工作也就应当作为以“数字城市”为目标的信息化建设工程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

城市是人类活动的中心,也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城市化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实现城市信息化是一个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实力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中国融入全球化浪潮的首要和必要条件。"城市数字化”充分利用数字化及其相关的技术和手段,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社会经济发展等各方面进行全方位的信息化处理和利用。城建档案是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知识结晶,城建档案馆是城市高速发展的产物,也是城市建设最大的信息服务基地。电子文件是现代数字化城市建设的必然产物,是我们城市建设档案的新生代。被人们熟悉的传统载体的档案文件将被数码世界所产生的新载体所取代,这将证明“数字城市”建设与城建档案数字化工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三、“数字城市”与城建档案发展方向。

城市作为区域中心必将成为数字地球的焦点,城建档案馆作为接收保管城建档案提供信息资源为城市建设服务的基地。未来的数字城建档案馆无论在学科理论还是管理模式方面都是空白,但先期启动的数字图书馆工程或许可以给我们有益的启示,数字图书馆是以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为基础,以数字化的各种信息为的底层,以电子商务为管理模式,以宽带高速网络为传输通道,将丰富多彩的多媒体信息传递、保护、利用等全过程。档案馆与图书馆相比,同样是海量信息的保管基地,面向社会提供咨询利用服务,在制定学科理论和建立管理模式方面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城建档案毕竟是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原始记录,具有凭证作用和密级等其他档案属性,档案数字化要求最大限度地保护档案的原貌,网上管理强调确保档案安全,注意使用权限保护。另外,城建档案与城市三产三业紧密相连,具有现实性、动态性强,内容精度要求高,档案成套性的特点。在表现形式上,涉及各种工程文字资料、图表、设计图纸、地籍图、管线图、照片、录像资料等。因此我们在建立数字档案馆发展数字档案的时候,要考虑城建档案的特点和数字城市的要求,适应“数字城市”建设需要,城建档案工作必须拓宽思路,提高素质,不断适应现代社会信息化飞速发展的需要。在提高城建档案现代化管理水平的基础上,努力向“数字档案馆”建设迈进。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必须认真做好以下工作:

1.以城建档案馆为基础开展建设信息化工作,做好本城市的基础地理信息、数字化建设工作,抓紧大规模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城市数字化”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体系完善、功能健全、组织有序的数字信息体系蓝图,而城市数字化是一项复杂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不是靠简单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产品的堆积就能实现的,数字化信息资源不足,以及信息资源配置不当,同样会使耗费巨资建设的网络造成浪费。如有些城市的城建档案馆虽然已进了先进的GiS系统,但目前仍基本上停留在城建档案资料的目录管理上,著录的档案内容信息基本上以检索利用为主,还不能进行内容信息自动分析研究、数据采集,还不能实现城建档案资料的信息化管理。有些馆已开始进行一些数字化和网络化工作,但目前还未与“数字城市”建设工程真正联系起来。关键是缺乏信息开发的专业人员、网络技术人员、数字化处理人员。现有的工作人员大多数有实际工作能力,缺乏理论水平。特别是县级城建档案馆的工作人员水平低,缺乏数字城市建设管理知识,整体素质不能适应社会信息化飞速发展的需要。

2.扩大城建档案接收、收集范围,特别要有目标地、有重点的收集与“数字城市”建设有关的档案资料。注意分析研究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者利用需求以及“数字城市”建设工程数据采集的内容需要,有重点的收集与“数字城市”建设工程有关的档案资料,如建设用地管理、建设工程规划管理、房地产拆迁管理等方面的档案;工程勘测档案注重城市地图、数字化地形图、城市建设工程测量图、地下管线图等。工程建设档案主要有建设项目前期形成的文件、图表、施工文件、竣工文件以及照片、录像等,对这些档案资料要进行定性分析研究。

数字化与工程管理篇7

关键词:国有企业档案数字化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随着国有企业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作为国有企业信息化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档案信息化建设也提上日程,而档案数字化工作是国有企业档案信息化工作的内容之一,开展档案数字化建设是目前国有企业档案部门开展的重要工作之一,是实现档案工作规范化的重要举措,也是档案部门提升服务能力、拓宽服务领域的重要途径之一。笔者从2004年至今一直从事国有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在多年的实践工作中发现国有企业档案数字化建设面临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具体问题,本文就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一些解决对策。

1.国有企业档案数字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1.1对档案数字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

档案数字化,一方面可以提升查阅效率,相较于传统的查阅方式,数字化后的档案查阅只需要几分钟甚至更短的时间就可以查阅到档案原文的扫描件。另一方面数字化后的档案可以封闭保存,没有特殊情况不再使用,有利于保护原件。但是在国有企业,档案管理工作没有得到足够重视,档案数字化工作比较滞后,导致国有企业档案室变成无人问津的部门,档案管理人员责任心强的会默默无闻的工作着,责任心不强的档案堆积成山,没人整理,连查找都困难,更谈不上档案信息化、数字化建设了。从根本上说,档案数字化建设与否,建设质量的好坏,建设进度的快慢,与国有企业的重视程度有关。

1.2软硬件配备不足严重制约国有企业档案数字化工作的开展

随着信息化建设飞速发展,国有企业档案管理部门也配备了一些计算机及扫描仪设备,但是这些设备是有使用年限的,由于资金不足等原因,设备更新缓慢,老的计算机与档案管理软件的要求不匹配导致软件运行缓慢甚至无法运行,扫描仪老旧致使扫描图像不清晰,甚至有的还没有专门的档案管理软件。没有好的档案数字化工作所需的软硬件设备,导致国有企业档案数字化工作无法开展或进展缓慢。

1.3档案管理系统与oa办公系统不兼容

目前,各软件公司制作的档案管理软件和oa办公软件种类繁多,国有企业也是根据自己的需要自行购买档案管理软件和oa办公软件,致使档案管理系统与oa办公系统两者不兼容,造成不能依托oa办公系统实现网上录入和查询等,形成的数据也难以转换实现共享。以昆明公交公司为例,昆明公交公司使用的oa办公系统是电子政务网上的政府信息公开系统,而档案管理系统是珠海泰坦软件公司开发的档案综合管理系统,两者是不能兼容的,政务网上的收发文要归档,只能从政务网上下载下来,然后一条条的录入档案管理系统中,形成的电子文件也只能一条条对应的导入档案软件中,费时费力,工作效率低下。

1.4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不高、配备不足

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国有企业档案管理水平的高低,随着办公自动化的普及,对档案管理人员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档案管理人员除了会传统的手工整理档案外,还会利用现代化的手段对档案进行管理。但是在国有企业,档案管理人员素质高低不一,为了节约编制,一般使用秘书兼管档案管理工作,专职人员少,档案工作大多停留在手工管理阶段,不利于档案数字化工作的开展。

1.5缺乏技术指导

档案数字化工作是一项技术含量、操作规范度很高的工作,档案数字化工作也正处在摸索和尝试阶段。在国有企业档案数字化工程中,档案管理人员对扫描技术、扫描流程、扫描方式、色彩模式、扫描分辨率、存储格式、扫描过程控制等掌握不够,缺乏技术指导。

1.6安全问题突出

国有企业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安全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缺乏安全保管电子档案的设施,如光盘、移动硬盘、防磁柜等。二是数字化过程中的安全问题,由于纸质档案数量庞大,纸质档案在从库房拿出来数字化的过程中,难免出现纸质档案丢失情况。三是网络安全没有保障,安全措施不到位,其他部门的电脑还连着外网等。

1.7档案数字化制度欠缺

2005年国家档案局的《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是纸质档案数字化的标准,各省市也出台相关标准,为纸质档案数字化工作提供了相关的技术指导,由于各国有企业纸质档案的种类不尽相同,国有企业没有根据自身情况制定档案数字化标准,完全参照国家统一的标准和省市标准进行纸质档案的数字化工作,致使在档案数字化过程中,没有制度可依,无章可循。

1.8有些档案数字化工作重复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政府也在推行电子政务,实现网上收文发文,推进无纸化办公工作,使信息可以迅速、准确地到达相关部门,从而极大的降低社会成本,提高文件传阅速度。但在很多国有企业,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并没有真正实现无纸化办公,政务网的文件还是习惯下载后打印出来给领导批阅后存档,这一部分打印出来的政务网文件存档后就不可避免出现再数字化的现象,造成重复和浪费。

2.解决对策

国有企业档案数字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笔者认为应着力采取的对策主要有:

2.1加强对档案数字化工作的领导

国有企业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最终目的在于提高国有企业效率,提高领导决策和管理水平,国有企业应该把档案的数字化建设纳入领导议事日程,把档案的数字化建设纳入国有企业信息化建设当中,作为国有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来建设,明确主管领导和档案管理人员在档案数字化建设方面的责任,在物力人力财力方面给予支持,有了领导的支持,档案的数字化工作便能顺利的开展。

2.2增拨专项资金,配足软硬件设施

为使档案数字化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国有企业应该把数字化工作所需的经费列入国有企业各项经费预算中,增加拨付档案数字化建设专项资金,重新为档案室配足计算机、扫描仪、防磁柜、光盘、移动硬盘、档案管理软件等设备,并根据需要进行更新换代和最新优化升级,使之完全符合档案数字化工作的需要,档案部门要多与领导沟通协商,争取支持,以保证档案数字化建设顺利进行。

2.3建设统一管理平台,实现档案管理系统与oa办公系统的无缝对接

随着办公自动化的普及,电子档案数量不断激增,建设统一管理平台,实现档案管理系统与oa办公系统的无缝对接至关重要,国有企业要真正实现文档一体化,做到从文件到档案的转变不需要数据的转换与迁移,同时也提高档案工作的效率。这就要求国有企业要加大资金投入,档案部门要加强与软件制作部门的沟通协调,使oa办公系统和档案管理系统具备符合档案管理要求的功能,实现档案系统与oa办公系统的无缝对接。

2.4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队伍建设是档案数字化工作顺利开展的先决条件,必须加强档案数字化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一是人员保障,档案数字化工作量大,必须有足够的人员才能完成,如有外包能力可以请专业机构完成,没有外包能力的可以挖掘内部潜力,从其他部门借调一些人员过来帮忙完成,并配备一名计算机专业人才负责网络、数据库的管理及相关业务工作。二是档案管理人员要加强学习,根据档案发展需要不断提升专业技能,学会利用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对档案信息进行存储、检索和开发利用,积极参加档案知识培训班,自觉学习档案数字化各项规章制度,读透研透其中的内容并应用到实际操作中,保障档案数字化工作的有效开展。

2.5加强与档案部门联系

积极到省市档案局参观学习数字化建设方面的经验,请专家亲自过来开展档案数字化建设的业务指导,传授档案数字化方面的专业知识,及时掌握数字化工作的方法,参观其他成功单位的档案数字化情况,获得旁人已经取得的经验和教训,从而少走弯路,提高工作效率。

2.6加强档案数字化的安全管理

档案先进的管理手段带来工作效率的提高,同时也对档案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档案的安全管理。一是加大资金投入,购买存储设备如光盘、移动硬盘、防磁柜等,确保档案保管安全。二是加强档案数字化流程的监控,制定明确的责任制度,杜绝数字化过程中档案丢失的现象发生。三是引进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人员,制定档案安全管理制度,按时进行备份,定期开展档案安全保密检查工作,发现隐患及时整改,发生责任事故严肃处理,与档案管理软件联网的电脑不能同时连着外网,所有的电脑实行专管专用,实行密码登陆,做好防火墙等安全设置,并随时更新病毒库。

2.7完善档案数字化工作制度

制定规范,明确标准,这是保证扫描质量的重要步骤,国有企业档案在进行数字化工作之前,应根据国有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档案数字化工作制度,包括整理标准规范、图像扫描技术规范、责任制度、安全保密制度等,并使档案数字化责任具体到了岗位和人,严格质量控制,明确工作流程,明确扫描方式、色彩模式、扫描分辨率、存储格式、扫描过程控制等,在制度上保证了档案数字化工作向更高质量、更加规范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还可以实行激励制度,对档案数字化工作比较先进的档案部门进行激励,以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调动档案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8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避免重复数字化

在国有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中,国有企业可以利用内部局域网,把不的档案通过局域网向内部开放,实现内部信息资源联网,无纸办公,减少纸张,oa系统中形成的电子文件可以通过与档案系统的无缝对接系统实现转换,避免出现了在oa系统中形成的电子文件打印后再数字化的现象,造成重复和浪费。同时要做好保密工作,要对外必要信息时,应做到科学地把握保密和利用的关系,做好信息安全保密,同时要积极开展服务,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档案数字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开展国有企业档案数字化工作,重在坚持,要将档案数字化建设纳入国有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积极探索出最适合自身的数字化建设道路。

参考文献:

[1]杨公之.档案信息化建设实务[m].中国档案出版社

数字化与工程管理篇8

【关键词】信息化环境;文化艺术档案;数字化建设

伴随着我国经济与科技的不断发展,当前在众多领域都已实现了信息化数字化的建设,而在文化艺术档案的管理工作中,更需要建设档案管理的数字化,才能有效延长艺术档案的使用寿命,从整体上提高档案管理水平与应用水平。

1文化艺术档案数字化建设简述

文化艺术档案是为了建设文化文明社会而开展的各种文化艺术活动的见证,属于我国民族文化组成的一部分,其中包含了戏剧、舞蹈、音乐、美术等等,无论是何种艺术形式,都有非常重要的欣赏价值与收藏意义,而文化艺术档案就是将涉及其中的文字、录音、实物和照片等收集起来,进行统一管理,为后人留下更多丰富的文化遗产,共建文明社会[1]。实现文化艺术档案的数字化建设目标,就要求与当前计算机技术、数字摄影技术、多媒体技术、数据库技术、扫描技术以及存储技术结合起来,将这些信息转化为数字化的档案储存模式,再与网络化连接,采用计算机系统进行统一的管理,形成信息库,其资源供社会享用。积极建设数字化文化艺术档案,在当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能够有效提高艺术档案利用率,将其记录并保存形成全新的文化艺术不动产,并在虚拟的环境下进行展示和传播,进一步实现文化资源的整合以及最大化的共享,结合当今网络传播面广、快速便捷的特点,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才能得到进一步满足。其次,能够保证一些悠久艺术档案良好保存的目的,其中涉及到的保存方式有文字、影像、数字化等等,这些都是非常有效的保护措施,不会因为实体档案文件的损坏而失去利用价值。再者,还能有效规避安全风险。一些异地保存的艺术档案数字化副本,就很大程度上实现了档案资料的安全,预防因为人为因素、自然因素而导致损坏。目前,非永久保管的艺术档案日益增多,在建设数字化管理的工作中制作数字化母本加以保管,很大程度上环节了空间的保管压力,对于档案的移交工作等都有便捷化作用[2]。

2信息化环境背景下的文化艺术档案数字化建设措施

2.1前期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是创建文化艺术档案数字化的前提,工作人员首先要遵循与数字化要求的基本原则,对文化艺术档案可行性进行分类,确定具体的周期与范围,并由此拟定相关的物力和人力投入方案。其次,要针对实物性的艺术档案做好筛选工作,比如材料的大小、规格,影像的清晰程度、具体数量,以及资料的易破损程度,都要进行详细的清点和登记。再者是对进行数字化的材料做好已数字化和物理存储的说明与标注,明确具体的来源信息。还有就是做好批量材料的存取以及复位工作,进一步保障材料的安全。最后是要确定储存的计算机硬盘容量和内存情况是否符合存储的要求。

2.2采集处理工作

艺术档案的实物要转变为数字化的方式进行传播与储存,那么采集与处理工作就非常重要。在进行采集时,工作人员要积极采用扫描等技术手段,确保不同规格的材料达到同样的字体大小、字迹风格、清晰程度,尽可能恢复母本的原始性,又要适度参考当下应用的便捷性原则确保使用效果。同时还要做好纠偏、防污、压缩等处理。

2.3数据处理工作

这是文化艺术档案数字化处理后进行的工作,对录入数据库的内容进行核对与排序,提高后续管理工作和检索工作的便捷性。针对已经录入的数据信息要进行全面的检查,确保录入的准确性与完整性,有卷件标题的要确保其相符,分类正确,核对标明数据与内容的一致性,避免有遗漏的情况发生,并及时发现错误进行改正。必要情况下还要及时参照母本的内容进行验收,提高文化艺术档案的真实与可靠性。

2.4建立艺术档案数据库

作为艺术档案信息数据储存介质、信息对象、管理系统的整合体,数据库包含了软件、数据管理员等,在形式上可以将其分为关系式数据库、非关系式数据库以及数据库技术结合,属于一项应用较广的数据库建设技术之一。主要通过数据模型为中心,融合相关的数字、图片、文字、字符、视频和声音等等,具备了数据量大、类型种类多、处理统一方便的优势,在应用和继续开发的过程中还有很大的使用价值。艺术档案数据库中需要借助C/S和B/S相互结合的方式开发,与主流服务设置形成无缝的集成,使其达到良好的控制管理效果。其中的C/S程度能够协助前期纸质档案信息、自动入库的管理,解决一些具备历史信息纸质档案资料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而B/S模式则为访问档案的人提供身份认证等信息检查,更方便地完成后续的浏览操作。

2.5数据备份处理

在经过验收后,合格的档案数据录入数据库以后要进行备份,一方面确保数据信息的安全,另一方面也弥补一些部门硬件配置不均衡完善的缺陷,数据备份很有必要。其中使用到的光盘通过存放数据要求和格式的分类,分为了只读光盘,如DVD、VCD等等,在进行储存的过程中,工作人员要充分考虑到文本的具体内容和所需要的容量,进而选择合适的光盘,备份完成以后要及时读盘,以确保备份的完整度[3]。

2.6共享管理系统

共享管理系统的建立主要特点是分级,属于对于艺术档案数字化建设管理工作中的内部权限控制范畴,用来识别访问者具体的身份,并分配范围权限内的浏览对象。其中重要的作用是安全保障,这就涉及到安全保障系统,用以确保文化艺术档案管理系统能够正常合理使用,并符合相关的操作规范[4]。在进行具体操作时,系统会自动记录操作过程,防止出现违规、恶意攻击或盗取的情况发生,进一步加强了文化艺术档案信息系统建设的安全保障,也为后续维护工作的连续性打下良好的基础[5]。

3结语

总之,文化艺术档案的数字化建设工作任重道远,其包含了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在内的诸多技术性要求,又在科技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为其提供了更大的便捷性与安全性,那么工作人员就必须加大对文化艺术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充分利用科技信息的发展带来的福利,让数字化档案建设工作在保存、利用、传播文化艺术档案的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此外还要建立健全相关的数字化管理和实体管理机制,让文化艺术档案得到更好的保存与传播,促进我国精神文明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青燕.艺术档案资源数字化与管理探讨[J].四川戏剧,2016,11(4):150~151.

[2]潘革.艺术档案数字化的探索[J].数字兰台,2011,12(44):24~25.

[3]汪辉霞.浅论群众文化艺术档案中的数字化管理[J].大众文艺,2015,11(12):192~193.

[4]李树青.关于文化艺术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思考[J].戏剧丛刊,2014,32(5):98~99.

数字化与工程管理篇9

【关键词】档案管理;数字化;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G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3-181-01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与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与更新,数字化成为了档案管理工作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实现档案管理数字化将促进档案管理效率与水平的有效提高。

一、档案管理数字化的可行性分析

(一)技术条件

档案管理数字化在实现的过程中具有较强的技术性特点,其中包含了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安全技术等多种类型的新型技术。因此,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是档案管理数字化的重要基础条件,这些技术的发展、普及及研发力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档案管理数字化的进程。

(二)网络基础建设条件

实现档案管理数字化的目标主要包括两个方而,一方而是通过网络对档案资料进行应用,对档案原件进行更好的保护;另一方而通过网络实现档案利用率的提高。网络基础设施是档案管理数字化的前提条件,主要的内容包括局域网建设、网站建设等。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情况决定了档案管理数字化是否能够实现,具有非常重要的基础作用。

(三)资金与人才条件

实现档案管理数字化是一项非常庞大的工程,在实现的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档案部门应该对自身的经济实力进行评估,依据自身实际情况实现数字化的发展。同时,档案管理数字化中包含了很多新的知识、技术等,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有着更大的需求,人才是档案管理数字化实现的关键。

二、档案管理数字化的实现措施

档案管理数字化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制定可行的实施方案。实施方案中包括现状分析、实施目标、实施要素与保障系统四个方而的内容。

(一)档案管理的现状分析

档案部门在实现档案管理数字化之前,应该对档案管理的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从而全而掌握档案部门的现状与问题。

1.管理制度的调查与分析

实现档案管理数字化需要建立数字化建设组织保证,建立数字化建设科学管理体系与规则制度,建立数字化建设规范,建立相关人员职责明细等,档案部门应该对这些情况进行明确与了解。

2.硬件方而的调查与分析

档案管理数字化的实现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主要包括数字化工作硬件条件与硬件设施,例如计算机等附属设施配置、网络设施建设等。

3.技术方而的调查与分析

档案管理数字化的实现需要一定的技术保证,数字化工作具有较强的技术性特点,需要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等多种高新科技的支持。档案部门应该对白身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与了解,依据自身的技术力量制定数字化实施方案。

4人才方而的调查与分析

档案管理数字化实际上是一项大文化工程,在对其进行建设的过程中一方而需要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另一方而需要计算机等专业技术人才、法律人才等。档案部门要对当前的档案管理水平进行评估,全而的了解自身的数字化建设能力。

(二)档案管理数字化的实施目标

通过对档案管理数字化可行性的分析,具备了实现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的档案部门应该成立数字化建设领导小组,对数字化的实施目标进行制定,提出建设的长远目标与阶段性目标。在实施目标制定的过程中,要将档案管理的现状与未来的发展趋势作为依据,既要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又要高屋建瓴,与未来的发展趋势相协调。

(三)档案管理数字化的实施要素

在档案管理数字化的实施目标确定之后,要依据实施目标实现实时要素的确定。在整个的数字化实施方案中,实施要素属于主体部分,明确了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中的重点发展项目与领域,例如档案目标数字化建设项目、数字化档案信息局域网与广域网服务项目等。不同的实施要素在评估方法方而也存在差异,需要依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评估方法,例如指标体系方法、概述性描述方法等。

(四)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的保障系统

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的保障系统指的是数字化实施过程中的管理体制、运行体制与投入保障体制三个方而。保障系统为档案管理数值化的实施提供了组织机构、规章制度、物质基础、技术支持等方而的保障。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保障系统的建立为数字化方案的实施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三、总结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档案的需求、期望以及档案信息白身性质都发生了重大的改变,档案管理而临着重大的发展机遇与挑战。面对这种新的情况,档案管理人员应该明确档案管理的发展趋势,通过档案管理数字化的实现来应对新形势的变化,适应档案事业发展的需求。档案管理数字化是档案管理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实现的过程中必须对其可行性进行重点分析,在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实施目标与实施方案,确保数字化的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数字化与工程管理篇10

[关键词]工程设计;集成化系统;数字化工厂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6.20.044

[中图分类号]tH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6)20-00-02

1化工工程公司设计集成系统应用的现状

由于化工项目的高速发展,大型及特大型项目越来越多,项目规模越来越大,技术越来越复杂,产生的信息量也越来越大,信息交流问题成为影响工程项目管理效率的主要问题。数字化因其集成性和系统性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利用数字化的高度集成、远程交流、知识管理等特性实现工程项目信息的快速高效交流,是提高项目管理效率的时代要求。在工业化和信息化“两化融合”这一时代大背景下,化工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将是打造数字化工厂。数字化工厂是运用计算机技术对真实工厂进行虚拟现实的仿真;实现在工厂全生命周期下,本源与运行状态的数字化。化工行业数字化的实现,设汁、制造、施工建设是静态数字化工厂,工厂运行管理和维护过程是动态数字化工厂。正是由于化工行业实现数字化工厂的这种外部需求,使得化工工程企业构建设计集成系统成为当务之急。

2工程设计集成系统的作用

通过对工程设计集成系统的应用研究,构建工程设计集成系统平台。以工程数据和工程文档为核心,用功能强大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基于工作流集成,实现对工程设计过程中的数据、应用和行为进行集成。使得相关设计应用软件、设计人员、项目数据及文档均在此系统平台进行统一集成。集成系统的应用,将大大提高设计质量,缩短设计周期,同时随着知识库的不断开发,原型库的不断完善,为设计规范化奠定基础。

工程设计的集成包含了协同设计、并行工程、工作流技术等相关技术。国外大型工程公司在设计集成的应用方面已经有多年经验,形成了包括工艺、仪表、管道、电气、材料等大部分专业的平台系统。部分公司拥有多套系统,根据项目特点和业主的要求,选用不同的系统进行设计和数字化移交。建立了企业级工程数据库,设计规范、材料编码和工程数据等均包括在内。可以在全球多地实现跨专业的数据共享和协同设计。有的公司正研究和部署云系统,便更高效、便捷地管理和使用数据。

集成化的工程设计和项目管理系统是标准化运作的数字化集成平台,可以实现标准化设计、采购和建设,信息流、工作流、资金流等若干流程的标准化,达到标准化管理的目的。各专业的工具软件实现与大平台的无缝对接,并在此平台上完成设计信息的导入导出、资料互提、同源数据采集、设计文件双向校验、设计成品输出和归档,完成设计、采购、施工、开车之间的工序连接,完成项目执行全过程的项目管理。

3数据的重要性分析

设计集成系统中多个专业间的集成是以数据为基础,通过数据流实现专业间共享,以位号为依据,传递其附带的相关业务属性,实现专业间数据的数字化分析和提取。可以达到一次提取、多次利用的目的,减少下游专业设计数据重复输入的工作量,提高数据的完整性及正确性。集成系统就是将工作流的数据进行整合,并形成数据库。系统集成利用数据仓库技术聚集并整合各个来源的数据,并在数据流更新时重写数据。各专业建立起本专业的“数据域”,通过“数据域”分离各专业的数据,也可分隔工作状态的和己的数据。使用“数据域”技术,各专业的内容可为其他专业应用,但不可由其更改,明确数据访问权限;各应用程序可将数据于中也数据库,供其他专业共享;同时各应用程序在该库内都具备一个专用数据部分,这样就可以实现各专业间数据一致性检查。

4工程设计集成系统的建设内容

根据工程设计集成系统的需求分析与总体设计,建立数字化设计标准,为建立设计各专业模式及协同关系打下基础。如:分析、梳理并确定设计工具软件;核心专业业务流程分析与数据整合,包括需求定义、流程设计、构架设计、数据结构设计等;核心专业之间集成与协同业务流程分析与数据整合,包括需求定义、流程设计、构架设计、数据结构设计等;制定相关的数据与业务协同标准等。#

建立主数据库和工程项目数据库及管理平台,促进设计集成系统高效与高质量应用。如:与工艺设计及piD相关的工程数据库,流体代码、管道编号等;与仪表设计相关的工程数据库,如仪表元件库、电缆库、ipD等;与设备相关的工程数据库,如eQD等;工程材料数据库,包括工程材料编码规则、裕量库、编码库、元件库、请购单与材料表模板库等;各专业的设计规则库,如管道材料等级库并与三维设计系统(pDS、pDmS等)集成、结构专业的钢结构截面库、仪表与电气专业的电缆、桥架、接线等规则库;工厂分解结构库;工厂标识库;文件编码库等。

根据集成和协同要求,开发应用、完善提升设计工具软件或系统,支撑集成与协同的实现。如:智能piD系统,智能电气设计系统,智能仪表设计系统,三维工厂设计系统等。

构建多专业设计集成平台,实现协同工作。构建工厂分解结构、主数据和工程项目数据库结构;实现版本管理、文挡管理等;实现主数据和工程项目数据管理;实现二、三维设计信息的共享和实时更新、版本管理等;通过标准工作流程完成数字化设计会签,管理和跟踪设计变更;设计系统集成;与智能piD、智能电气设汁、智能仪表设计、三维工厂设计、材料控制与采购管理等系统的集成;与其他第三方设计软件或系统的集成;实现二、三维协同设计和跨专业数据交换;对选择的已有设计工具进巧集成接口的开发,并建立集成协同的流程,完成于集成平台的集成;依据业务相关性,考虑与项目管理及企业运营管理系统的集成。如: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档案管理系统和项目计划管理系统等。

利用上述标准、工程数据库、设计软件系统和集成平成试点项目,验证设计成系统,初步实现协同工作。验证并完善基本的集成设计标准、工程数据库、数字化设计软件系统和集成平台;通过以上过程,应用设计集成平台,初步建立数字化工厂。

5工程设计集成系统的主要功能

5.1建立一套集成设计标准

设计集成标准是数字化设计集成系统基础。主要涉及工作流程与程序、信息整合与管理等标准,包括:主数据与工程项目数据管理、工程文档管理、基于设汁工具的专业内协同设升、基于集成平台的专业间协同设计等。

5.2建立一套主数据库和工程项目数据库

实施设计集成系统的主要工作就是梳理工作流程,整合信息资源,使共享数据得到有效的组织与管理,减少冗余,保证唯一性,是数字化设计集成系统的核心。如:元件库、编码库、设计规则库、与项目相关的工程数据库、数据模型。

5.3根据集成和协同要求,开发应用设计工具软件或系统

实现设计集成,各专业和岗位首先要尽可能广泛实现数字化设计,实现专业内设计数字化,优良的、满足集成要求的专业设计工具与软件系统的应用就成为重点。主要工程设计专业的设计工具如:智能piD系统,智能电气设计系统,智能仪表设计系统,三维工厂设计系统等。

5.4构建多专业数字化设计集成平台,实现协同工作

作为主数据与工程数据管理平台,实现主数据和工程项目数据的集中管理;作为文挡管理平台,实现工厂全生命周期文挡管理。如储存、交换、版本、权限等管理,实现与DoCUmentUm集成。

通过对公司工程设计集成需求进行分析,根据公司现有工程设汁软件资源,结合集成方式和集成方法策略的比较,提出适合公司的工程设计集成整体框架方案。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化工工程设计企业的实际需求,采用现有的商品软件为基础平台、结合企业需求进行二次开发,着重对工艺设计集成系统的构建和应用进行研究,并在实例项目中加以应用验证。实现工艺设计集成系统设计数据源的同一性、设计条件的一致性、设计产品的准确性和功能的多样性,在化工项目工程设计的周期、成本、效率等方面实现良好的效果。

主要参考文献

[1]张国军,黄刚.数字化工厂技术的应用现状与趋势[J].航空制造技术,2013(8).

[2]北京石油化工工程公司.工程协同设计CaD系统――工程设计集成化系统[C]//全国工程勘察设计计算机应用工作研讨会,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