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装配式建筑项目施工管理十篇装配式建筑项目施工管理十篇

装配式建筑项目施工管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2:35:42

装配式建筑项目施工管理篇1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epC模式;ipo模式

0引言

传统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有违法分包的弊端,管理过程中产生的许多问题源头都是分包商的资质没有保障。由于装配式建筑在我国实践时间较短,所以许多建设单位经验不足,技术水平和发达国家相比偏低,管理不到位,引发了许多工程质量和安全问题。

1传统的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缺点

1.1设计管理问题

在传统的现浇混凝土建筑中,建筑、结构、电气、给排水、暖通空调五大专业是相对独立的设计单位,当施工单位在工程项目现场发现问题反馈至监理,监理再向上反馈至业主,业主找原设计单位或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对问题进行深化设计,这个流程反射弧过长耽误工程项目的进度。传统的设计管理模式着重点在项目的实施阶段,而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的设计管理应把重点放在前期,把建筑构件的分离和组装、转运和堆放、吊装拼接、后期维护等因素综合考虑[1]。

1.2构件生产安装问题

影响装配式建筑的质量安全、组装效率因素主要是建筑构件。目前装配式建筑的构件生产加工运行管理模式不够完善、运营体系跟不上发展的步伐,供应链有短缺。装配式建筑构件主要有以下工序:清模、装模、置筋、预埋预留、浇捣、吊装脱模、堆码、运输等,这些工艺很容易出现问题,如灌浆的填充不充分及作为项目的施工节点的套管连接的未对准等。

1.3项目现场施工管理问题

施工现场管理人员需要对新技术、施工部署和构件连接质量检测进行针对性的管理方式。装配式建筑目前在建筑行业中的普及率没有传统的现浇混凝土建筑高,因此在建筑市场上有经验的装配式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数量较少。在装配式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有大量的部件,如起重、混凝土浇筑、螺栓连接和焊接等。由于大多数部件体积大且重,很容易造成施工现场的混乱,有针对性的管理才能使建设有序,以确保施工进度。

1.4信息化管理问题

目前,我国装配式建筑构件制造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效率低下,与项目其他参与者的信息共享较差,组件标准化尚未达到预期要求。装配式建筑信息化程度不高导致项目各参与方信息传递延迟,尤其对于施工单位来说每延迟一天的进度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费用,如延迟产生的机械租赁费、人员窝工费和合同违约金等。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可以从数字虚拟化和信息共享等各种系统要素入手。

2结语

装配式建筑项目施工管理篇2

第一,要适应市场需求,完善装配式建筑标准规范,推进集成化设计、工业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支持部品部件生产企业完善品种和规格,引导企业研发适用技术、设备和机具,提高装配式建材应用比例,促进建造方式现代化。

第二,要健全与装配式建筑相适应的发包承包、施工许可、工程造价、竣工验收等制度,实现工程设计、部品部件生产、施工及采购统一管理和深度融合。强化全过程监管,确保工程质量安全。

第三,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将发展装配式建筑列入城市规划建设考核指标,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出台规划审批、基础设施配套、财政税收等支持政策,在供地方案中明确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比例要求。用适用、经济、安全、绿色、美观的装配式建筑服务发展方式转变、提升群众生活品质。

其中,第三个要求格外引人注意,会议决定,将发展装配式建筑列入城市规划建设考核指标,并鼓励各地方结合实际出台相关的政策。这说明中央政府切实希望装配式建筑要在全国各地全面发展,而不单单只是作为发展方向的指导。

今年十一前夕,国务院常务会议又审议通过了《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办公厅于9月27日印发执行(〔2016〕71号)。

9月30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住房城乡建设部总工程师陈宜明、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司长苏蕴山介绍我国发展装配式建筑有关情况,对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概念、必要性、优越性、主要任务、实施步骤、需要注意和研究解决的问题等相关政策进行了解读。

住房城乡建设部总工程师陈宜明介绍说:去年12月份召开中央城市工作会之后,党中央和国务院印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发[2016]6号)。《若干意见》指出,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

今年3月份的两会,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进一步强调,大力发展钢结构和装配式建筑,加快标准化建设,提高建筑技术水平和工程质量。

为了贯彻这些要求,从今年年初开始,住房城乡建设部集中力量,深入调研,广泛了解情况,向国务院提交了《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目前已由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印发执行。

《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指出: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利于节约资源能源、减少施工污染、提升劳动生产效率和质量安全水平,有利于促进建筑业与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推动化解过剩产能。

国家最高领导层对装配式建筑的倡导,以及高规格政策的出台,预示着以装配式建筑为突破口的中国建筑业供给侧改革将拉开帷幕,以装配式建筑为核心的建筑产业现代化进程要开始加速。这项改革的推进将为我们建筑钢结构行业和以门窗幕墙为主导的建筑部品构件行业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

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意义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工程师陈宜明在9月30日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介绍:装配式建筑是指在工厂化生产的部品部件,在施工现场通过组装和连接而成的建筑。相对于现在仍然在施工当中占主流的现浇建筑来说,基本上是把建筑材料运到工地之后,对模板进行现浇。现在改变了这种方式,就是把一部分原来通过现浇成型的构配件,比如梁、柱、板,拿到工厂去生产,生产之后再运到工地来组装,把它的节点做好,然后采用一部分的现场浇筑将这两部分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建筑,我们把这个叫做装配式建筑。衡量装配式建筑的水平,还有个装配率的问题,到底有多少构件拿到工厂组装了,现场的湿作业量减少了多少,都代表了装配式建筑的技术水平。

为什么要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装配式建筑总体上讲,它是建造方式的一种改革,更是在我们这个行业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目前的建筑产品,基本上是以现浇为主,形式单一,可供选择的方式不多,一定会影响产品的建造速度、产品质量和使用功能。从国际上的情况来看,装配式建筑已经是比较成熟的,二战以后,欧洲一些国家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他们发展装配式建筑的背景是基于三个条件:第一,工业化的基础比较好。第二,二战以后劳动力短缺。第三,二战以后需要建造大量房屋。而这三个条件,也正是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一个非常有利的客观因素。所以,经过五、六十年的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技术从国际上看已经成熟了。而我们近几年来虽然在积极努力地探索发展装配式建筑,但是从总体上讲,装配式建筑的比例和规模还不尽如人意,这也正是在当前的形势下,为什么我们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的一个基本考虑。

发展装配式建筑有这样几个好处:第一,它节约了资源和能源。现在现场浇筑生产过程中的建筑垃圾量比较大。第二,它减少了污染。建筑工地的污染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扬尘,一部分是噪音。每年到了学生高考的时候,基本上各个城市的建设管理部门都限制夜间施工,担心噪音影响孩子复习,影响孩子考试期间的休息。可以看出来,传统的建造方式有很多不适合于现代城市生活需要的地方。第三,它能够有效地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第四,它对提高工程质量有很积极的作用。

再进一步说,发展装配式建筑可以促进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把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和工业化、信息化能够在现有基础上进行更尽如人意的融合。另外,它也能够催生一些新的产业,使经济发展产生一些新的动能。特别是发展钢结构,对于化解当前过剩的钢产能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发展装配式建筑对工程质量的促进作用和保障作用,主要是因为很多构件的生产在工厂做,是完全按照工厂的管理体制、按照工厂建立起来的标准体系来选择生产构件的原料,对构件出厂前的质量检验进行把关。所以,对构件生产这一部分质量,增加了一些把关的环节,总体上说,对建筑的质量安全是有很好的保障作用的。现场施工这一部分,因为已经建立相应的适合于装配式建筑施工的质量管理责任体系,还要开发一系列相应的机具和工具,所以装配式建筑的质量从整体上会高于现浇。

建筑工业化、住宅产业化,在发达国家已是行业标准。瑞典80%的住宅采用“通用部件”;法国住宅基本采用通用构配件制品和设备;日本是世界上率先在工厂里生产住宅的国家,轻钢结构的工业化住宅约占工业化住宅的80%左右;美国住宅建筑市场住宅用构件和部品的标准化、系列化几乎达到100%。

装配式建筑在性价比方面颇具优势:从单方造价来讲,不同的结构体系,比如说钢结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和木结构的造价是不一样的。总的来看,如果是在规模比较小的情况下,它比现在的现浇混凝土这种常规的体系略贵一些。但就已有的一部分示范工程看,达到一定规模之后,造价持平。也有一部分示范工程,造价比现浇混凝土还低。随着技术的成熟、产业化的形成,特别是规模达到一定程度以后,这个成本肯定要比现在低的。比如有些国家的装配式住宅成本,大大低于传统建造方式,成本优势明显。

从施工周期上讲,一些企业提供了一些数据,有些项目可以缩短工期1/3,另外因为企业、工程项目、所在地客观条件不同而有所差别,总体上材料、水泥、水、木材消耗等方面都能够明显节约。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研究员李庆向表示:“工厂化的装配式建造方式,是弥补现阶段建筑业高技能劳动力短缺的有效途径。通过工厂预制和现场装配相结合的生产方式,不但缩短了建造周期,而且减少了对手工劳动和劳动技能的依赖,这是中国建筑行业施工工艺的一大进步。”

而在谈及国务院决定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意义时,房地产问题研究专家韩世同认为,这将对中国建造业产生十分有益的影响。中国建筑业体量非常大,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可以帮助中国建筑业在节能、效率以及环保等方面取得很大的进步。

“建筑产业转型升级是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所在,是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根本要求。”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执行总建筑师刘东卫表示。

装配式建筑在各地的实践

近年来,装配式建筑逐步热了起来,全国各地出台很多政策文件和技术标准。特别是最近这两年中建和中铁这些大的央企强势进入装配式建筑领域,还有万科这样的大型房企在各地积极实践,使这两年装配式建筑成为房地产和建筑业的热点。装配式建筑从技术层面看,这几年已经很成熟,尤其是2014年相关国家规范在全国推出,使这项工作有了基础,北京、上海和深圳、辽宁都出台了自己的标准。只是过去把这项工作称为住宅产业化,现在改了名字,住宅产业化基地也改成了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住建部也在积极推广装配式建筑的试点城市。

北京发展装配式建筑,实际上是以2010年发的125号文《关于推进住宅产业化的指导意见》为起点的。2014年北京市政府315号文,在保障性住房中全面推进住宅产业化建设;2015年,北京市要求在保障性住房中,全面实施全装修交房,开了全国的先河。北京在全国率先实施面积奖励政策,到2015年底累计的装配式建筑试点示范工程奖励面积达到1.6万平方米。通州的马驹桥项目,地上建筑面积16万多平方米全部采用了装配式建筑。北京市还开展了钢结构的试点,在内装工业化方面也做了很多试点,在农村低层建筑中,包括北新房屋也有技术试点。

北京在十二五期间编制八本与装配式建筑相关的地方标准,同时也起草《关于加快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北京在十三五期间,将响应国家的号召,从民用建筑到保障性住房全部采用装配式建筑,鼓励采用装配式装修。在新立项的政府投资新建建筑中全部采用装配式建筑,其中新建大型公共建筑原则上采用钢结构建筑。

北京市推行装配式建筑主要的工作措施:一是加大项目落实力度。以土地供应为抓手,在规划审批和土地供应项目立项,施工图审查和施工许可,工程验收,竣工备案环节强化监督和指导,确保装配式项目的落实。二是创新建设管理机制。建立健全适应装配式建筑发展的部品生产监督管理,工程分包管理,质量安全监管,工程造价管理方面的制度。三是强化生产的配套能力。培育一批技术先进,专业配套,管理规范的骨干企业,建设一批绿色、智能、可持续发展的建筑部品生产基地。四是大力发展钢结构建筑。学校、医院优先采用装配式建筑。五是进一步完善标准体系,建立装配式建筑的评价标准,加大科技创新和技术研发。六是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推动技术集成创新,开展互联网+建筑行动,推动装配式建筑产业链各方面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推广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的应用。六是加快人才队伍培养教育和培训。

上海市在2014年就制定了《关于本市进一步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若干意见》(简称《上海意见》),并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开始推广装配式建筑。《上海意见》提出了上海市推行装配式建筑的基本目标:“其住宅单体预制装配率(墙体、梁柱、楼板、楼梯、阳台等住宅结构中预制构件所占的比重)应不低于15%(其中外环线以内区域的项目应不低于25%),住宅外墙采用预制墙体或叠合墙体的面积应不低于50%,并宜采用预制夹芯保温墙体。本市装配式商业、办公建筑为混凝土结构的,其建筑单体预制装配率应不低于装配式住宅预制装配率,建筑外墙、梁柱、楼板等混凝土主要构件宜采用预制方式。”“2013年下半年,各区(县)政府应在本区域住宅供地面积总量中,落实建筑面积不少于20%的装配式住宅,2014年应不少于25%,2015年应不少于30%。”同时《上海意见》还指出:“凡符合本市建筑节能项目专项扶持办法有关规定的装配式建筑,可申请建筑节能专项扶持资金。”

对比传统建筑方式,用机械化方式建设房子,究竟有哪些好处?近几年装配式在中国各地的实践,正在给出答案。

数据显示,工业化方式不仅可以使工期缩短50%以上,减少建筑垃圾80%以上,还可减少90%以上的外墙渗漏事件。因此,杭州市建委直接把这种新型建筑工业化称为:是“改革”更是“革命”。

“更快、更安全、更健康、质量更好、成本更可控。”浙江省杭州市三墩北地块经济适用房工程项目负责人用这五个“更”做出总结。

“传统建筑常出现的渗漏、空鼓、开裂等质量顽疾,装配式建筑都可以避免。而预制构件生产过程,节水节能达20%左右,减少了建筑垃圾、扬尘、污水、噪音,将资源的消耗和生态的破坏降到了最低。”该负责人进一步解释道。

同样实现“低能耗、低污染、高质量”的,还有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的“名流世家”在建小区。据项目现场施工负责人吴俊雄介绍,该装配式项目已取得二级绿色建筑设计标识,抹灰、浇筑等湿作业大大减少。

钢筋混凝土建筑可以变身“拼插住宅”,整栋房子可以在工厂流水线上“生产”。近几年,装配式建筑正在全国各地加快兴起。

据悉,湖北省武汉市从去年开始试点推广装配式建筑,计划到明年完成新开工面积超过200万平方米,装配式建筑比例不低于20%。

而在辽宁省,位于沈阳市铁西区赞工街10号的工人新村三期项目已竣工。这个保障房项目使用了上海宝钢钢结构技术,这在东北地区还是首次。

日前召开的广东省城市工作会议则指出,要发展新型建造方式,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到2025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提升城市建筑水平和建设水平。

而在江苏,也有诸多实践。“该地块要求装配式建筑面积的比例为100%,建筑单体预制装配率不低于30%。”今年6月中旬,南京市国土部门2016年第05号土地出让公告,出让的10幅地块有6幅标注这一特殊出让条件。“装配式建筑”首次强制写进土地出让合同,并于7月8日面向房企拍卖。

装配式建筑此前在南京已有试水,南京万科上坊保障房是“首吃螃蟹者”。随后,南京万科又在其部分商品房项目中采用这一新型造房方式,预制率分别达65%、15%。今年,新城地产在其仙林湖项目香悦澜山的建造中,也尝试采用预制装配式手法。

自今年以来,各地方也先后出台了很多推进装配式发展的政策,如:浙江省在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进程中,高度重视政策扶持和立法保障,目前已完成《浙江省绿色建筑条例》的立法工作,并于2016年5月1日正式实施;南京在土地出让时强制要求采用“装配式建筑”;河北加大对企业和个人的金融支持,对购买建筑产业化项目或全装修住房且属于首套普通商品住房的家庭,按照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积极给予支持;上海市研究出台了针对装配式建筑的奖励、补贴政策,单个项目最高补贴1000万元;重庆市则要求单体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公共建筑,将全面应用“钢结构”。

装配式建筑的推广和普及

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司长苏蕴山指出:目前,我国装配式建筑有一定的基础,积累了一些在建造技术和示范工程的经验,但进展还是比较缓慢,装配式建筑在新建建筑的比例也不高。目前行业上有一个粗略的统计,大概在5%左右。从市场占有率来说,装配式建筑在中国仍处于起步阶段,应该说和国外差距还是比较大的。

目前装配式建筑市场占有率不高的原因,业内分析人士是这样认为的:

“主要是装配式建筑的规模效应、带动效应尚未形成,建设成本高,钢结构、全装修、整体厨卫等建筑部品和配套产品应用相对滞后。”沈阳市现代建筑产业化管理办公室主任居理宏认为。

“现在的困难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成本,二是税负。”亚泰集团沈阳现代建筑工业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郑勇分析道。由于应用规模相对较小,企业产能不能充分释放,成本居高不下。“目前我们每立方米价格在3600元,比房地产开发商使用传统的现场浇筑方法高10%左右。在现场施工,企业只有一个建安税大概3%左右,而在车间当作工业半成品来生产,我们必须缴纳17%的增值税,这就造成了重复收税。以1000万元的货计算,我们要多交八九十万元的税。”

这或许意味着,要推动这一市场的发展,需要在政策层面进行调整,对市场进行有效培育。

一些参与者表达了类似的观点。深圳丝科环境科技集团董事长刘韬认为,政府应当扮演制定标准的角色,并营造一个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可以通过调整税收等方式,鼓励更多企业参与进来,扩大优质供给。

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院长周天勇则提醒说,装配式建筑的推动,需考虑观念、流程以及规模等各方面的因素。他认为,首先,建筑队伍对装配式建筑的认知和熟悉程度有待提高;其次,发展装配式建筑定位的消费层需要明确;第三,地方政府在发展装配式建筑时,从顶层设计到监管落实,都需要根据本地情况做出相应调整。

尽管装配式建筑的推广尚处起步阶段,但分析人士很看好这一新兴事物的未来。

在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专业学位学院院长牛占文看来,使“房子部件”在流水线上流动起来,形成“搭积木式”建造房子的过程,是精益管理模式与建筑工业化深度融合的产物。

住建部总工陈宜明认为,发展装配式建筑需要解决如下问题:

一是要培育市场需求。现在的工程量很大,但是业主或者开发单位自己愿意主动采用装配式建筑这种方式来建造的意愿还不是很强烈,因此需要培育市场的需求。

二是要保障市场的供给。用装配式方式来建造,从行业内部的生产、构配件的供应,能不能满足需要,这也是一个问题。所以,一方面要培养需求,一方面要保障供给。

三是现场的施工人员要掌握相关技能。这既是推动市场发展必不可少的因素,也是保证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的必要条件。所以,从市场供需、企业能力、施工人员操作技能上,目前还都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陈总说:目前,发展装配式建筑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现在社会上投入使用和在建的一些工程,已经有一部分采用装配式建筑方式建造,这些建筑分布在一线、二线、三线城市,分布在其他一些区域,我觉得对发展装配式建筑建造的项目也有很好的促进和保障作用。

在我们调研的过程当中,装配式建筑由于生产过程的变化和调整,比如说原来都是在一个现场工地进行施工,现在分出来了,有一部分到工厂施工,有些直接成本是增加了,但调研发现,如果企业管理规范,有一支自己的建筑工人队伍,掌握了良好的技能,由此产生的一些成本,完全可以在企业内部消化。当然,它承接的工程也要达到一定的规模,加上企业的规范管理和有一支比较过硬的工人队伍,完全能够在企业内部化解生产过程变更带来的影响。

苏蕴山司长强调:《意见》提出了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因地制宜。因地制宜也体现在装配式建筑的结构体系上,包括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木结构,但是在发展上应该有所侧重,要根据产业基础、技术条件来决定。从推进工作角度来说,也不能一刀切、一哄而上。提出这样三个地区的划分,主要考虑到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基础,包括它的现实条件。从规模上看,三大城市群,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加在一起,建筑业总产值占一半左右。三大城市群都在东部地区,现实条件比较好,如果能够先行起步,全面推进,带动宣传装配式建筑发展,作用是非常大的。再加上其他鼓励推进地区,完成的十年达到30%的目标,从总量上是能够实现的。

据沈阳市现代建筑产业化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张岩介绍,现代建筑产业不仅是装配房子,还包括市政基础设施标准化、产业化工程施工等,不仅涵盖钢材、陶瓷等建材领域,还包括集成式墙体(幕墙)、电梯制造、工程机械、装备制造等多个产业,也将带来相关行业的巨大变革。

试想如果完成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的目标,那么装配式建筑将逐渐成为主流的建筑建造方式,随之其成本也会越来越低,其优势也将更加凸显,相信在装配式建筑越来越普及的情况下,公众对于它的认识也会越来越多,最后成为市场的首要选择。

【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1671-3362(2016)11-0020-04

参考文献

装配式建筑项目施工管理篇3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安全隐患

1引言

对于建筑施工来说,安全事故影响经济损失数额庞大,不仅会消耗大量资源,还会影响建筑业的未来盈利和发展,由此施工安全管理和监督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近几年,我国在推行装配式建筑施工方面投入了一定的技术、人力和资金,并陆续出台了大量关于装配式建筑方面的规范,但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方面却缺乏成熟的理论支持,严重影响了装配式建筑的市场发展。因此,有必要加强和重视装配式施工安全管理的研究,引导装配式建筑的健康积极发展。

2装配式建筑施工特点

与传统现浇浇筑相比,装配式建筑的节能降耗水平如表1所示。(1)施工人员数量少。装配式建筑构件生产地点为工厂,施工现场吊装机械化程度较高,能够大量减少施工人员数量,更便于管理,降低发生安全事故可能;(2)建筑外立面工作量少。装配式建筑一般使用pC混凝土预制外墙构件,无需进行砌体抹灰,工厂生产构件时已经完成涂刷、保温层、门窗安装等外立面工作,施工安全更有保证;(3)垂直运输机械标准高需求大。预制构件单件质量大且预制构件数量多,选用的垂直运输机械性能要有保证,选择起重机的主要依据是构件的重量和安装高度;(4)施工现场堆放构件量大。工程所需预制构件量大件多,现场堆放地点需经过仔细认真规划,保证堆放的安全性,不影响正常施工材料的运输;(5)施工中预制构件连接固定精度要求高。严格保证构件连接的施工工艺,外墙构件临时支撑设备(即斜向支撑钢管、三角定位件)的质量及使用方法需有指导说明,并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对每个连接处都要进行细致的检查。

3装配式建筑施工隐患分析

3.1预制构件吊装

①连接部位失效。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用塔吊将预制构件进行吊装,这一过程中塔吊的吊钩与钢筋直连,或与起吊点连接。实际施工过程中,预埋钢筋长度不足和构件脱钩对作业人员构成安全威胁;②吊装设备问题。塔吊出现问题会导致预制构件长期滞空,从而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

3.2预制构件现场存放

材料堆放是装配式建筑施工中比较重要的环节,其涉及到材料运输、塔吊旋转直径、堆放地固定等问题,要尽量避免构件在现场的二次转运。预制构件的存放区要尽量保证场地平整、排水通畅,且地基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

3.3构件间碰撞

由于传统的2D平面图不够直观,技术人员无法根据2D平面图来判断构件间的碰撞。预制装配结构对节点的要求较高,若预制构件的连接发生极小位移,可能会导致其他预制构件无法准确定位,影响施工进度;预制构件若采用吊装运输,可能会导致构件开裂、吊点破坏,若构件发生碰撞会引发安全事故,如遭遇扰动等导致墙板倾覆造成人体挤压伤害。

3.4吊装作业的机械设备

吊装作业中机械设备是必备不可少的,机械设备的性能直接关系到装配式施工的质量,比如起重机选择不当,会对吊装安全产生影响,若起重机能力小于要吊装的构件,则会造成构件滑落,进而造成伤人、碰撞的现象。

4装配式建筑危险源辨识的范围和方法

装配式建筑施工现场危险源辨识范围,可依据目前的国家标准、执行规范、设备使用要求及典型的事故,结合项目施工现场的情况、特点以及施工工艺、方法而辨识。应在正常工作状态、异常及紧急状态分别考察,具体为施工现场可能会影响的全部人员、活动和场所。(1)现场观察询问。对装配式建筑施工的项目作业环境仔细观察,与熟悉项目现场的员工进行沟通,能够大概识别出项目中各种有隐患的危险源;(2)查获资料及外部信息。查阅施工企业的事故、职业病记录,从相似项目、文件资料、专家问询等得到危险源的存在信息;(3)工作任务分析。对组织成员工作内容相关的伤害进行分析,能够辨识存在的危险源;(4)安全检查表。检查前先编制安全检查表,按表对项目施工现场的各个问题进行核对,可辨识能导致事故的危险;(5)事故树分析(eta)。从初始原因起分析每一步骤发展过程结果,对项目所有工序进行分析,辨识出危险源;(6)故障树分享(Fta)。以能够发送或己发送事故后果为依据,分析引发事故的人、事、物、环境,识别出导致事故的危险源。

5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措施

5.1加强Bim技术的应用

(1)吊装安全。tekla软件是一个先进的钢结构设计软件。使用tekla的吊装模拟插件,可以根据工况实现在tekla选择特定的起重机模型,并对吊车进行控制,可以在tekla中模拟预制构件的吊装过程,从而避免连接部位失效和吊装设备问题,防止塔吊不正当使用造成的安全隐患;(2)现场存放安全。通过Bim建立整个场地模型,根据模型来进行分析施工计划与现场施工信息。将预制构件运输到现场后同运输架一起堆置在塔吊的工作范围内,根据施工横道图和计划节点,对预制构件、建材等使用情况盘点,用来统计材料实际用量与计划用量的差别,有效保证施工各环节顺利进行,避免由于现场堆放不合理导造成的安全隐患;(3)碰撞检测。使用ReVit导入图纸建立三维模型后,在各个预制构件之间模拟安装(见图1),通过云对各种建筑进行静态分析。Bim技术的可视化优点,可以放大展示施工各节点,并结合结构分析软件,能够简便计算出模型在流程早期的不同变体,并参考分析结果为设计决策阶段提供帮助,达到了优化施工方案、减少后期安全隐患的目的。

5.2构建完善的安全管理机制

在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过程中,施工单位应结合项目实际制定具体的安全管理责任制,以调动施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将安全管理责任制全面落实到项目施工中,合理处理施工安全事故,并不断总结施工经验教训,依据实际的施工环境,提高安全制度的合理性,确保整个施工过程能够有制度可依。另外,在安全施工中应提高各部门协调合作的凝聚力,使得各部门能够明确自身的责任和义务,确保各项管理制度彻底落实到实际中。

5.3综合措施的落实

(1)施工单位及分包商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应根据其资质等级进行相匹配的建筑施工活动,具备国家规定的专业技术人员、注册资本等条件,装配式建筑施工经验丰富的分包商,能够较好的控制施工过程,保证施工安全。所有参与施工过程的从业人员也应该具备一定的资质,并定期进行技术考核,进一步保证工程质量;(2)在施工过程中也要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测,加强维护与日常保养,由专人管理并建立相应的资料档案,着重对垂直运输设备进行检查,提高检查养护频率,降低因机械设备导致的安全事故的发生;(3)根据施工安全检查计划,安全领导小组及安全员对施工设备、人员及现场定期进行安全检查,运用安全检查表发检查安全技术交底以及操作规章的执行程度及状况,衡量己检查出问题是否需要整改,消除不安全因素,达到防止事故和控制安全生产的目的。

6结语

在建筑施工领域,安全永远是重点内容,本文主要对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进行研究,从Bim技术的运用、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等方面,提出了目前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安全管理问题的解决措施,与装配式建筑的系统原理相符合。另外,应注意Bim技术的运用,该技术能够从项目整体和独立的角度对预制构件施工中出现的安全问题进行全面考虑,在对施工前期规划进行连续调整的同时,保障了施工安全。

参考文献

[1]陈伟,付杰,熊付刚,等.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灰色聚类测评模型[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6,26(11):70~75.

[2]李颖,李峰,邹宇,等.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安全和质量评估[J].建筑技术,2016,47(4):305~309.

装配式建筑项目施工管理篇4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质量控制;监理工作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a

建筑建筑工程的安装十分重要,因为它包含的施工要素非常多,比如给排水工程、气体灭火、通风工程、通电工程等,这些施工技术要点都对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有决定性的影响。所以,必须按照建筑建筑工程施工的技术要求,控制施工过程的质量,实现对整个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管理。由此可见,加强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1施工技术的基本工作

1.1筹备工作。

每一个工程施工在正式开工前,必须做好准备工作,对施工目标进行规划和分配。建筑建筑工程更需要保证人力、机械设备、设计图纸等当面的供应,避免施工中出现资源缺失的情况。

1.2做好预埋线管、孔洞,防雷等细节工作。

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根据规定的土建目标,进行预埋线槽、孔洞,还要保证电力、照明、电气管道等方面的焊接正常,并严格遵守电气专业的图纸设计进行施工。

1.3楼板暗敷管线

在楼板内施工时,需要做好预埋楼板内线管的工作,尤其是面对楼板的钢筋网时,需要谨慎处理,最好能在第二层钢筋网安装之前施工完毕。

1.4布控好墙壁内的电气管线。

通过楼板引下来的管线需要控制在对应的墙壁空间,加强终端线盒的安装,并严格按照尺寸、要求来规范施工质量。同时,墙壁的砌体必须谨慎对待,保证一次性定位安装成功。

1.5放线、支架制安

在进行线管、线槽等安装时,需要按照具体规定的线路标准进行检查,一旦发现如果明装线管出现质量问题,就必须及时处理,重新使用符合检验标准的线管。同时,在进行放线支架制安时,线管的支架采用显卡需要衡量好相应的尺寸,根据楼板、板墙的实际情况,进行对应地安装。

另一方面,电气管线安装的排列需要按照相关标准,呈现整齐的排列情况,支架和管卡更要均匀布点,保证牢固性。此外,对电压和导线的安装,需要明确电压的等级类型、导线的回路情况,不能盲目地安装在同一个管道或槽管内,避免出现电火事故的发生。面对配电竖井的线路安装,还必须在楼板处进行防火间隔,保证楼板的耐火防火。

2施工阶段的技术管理工作

2.1配电箱施工技术管理概述

对于房地产工程的建筑施工项目来说,配电箱的操作需要做好筹备工作,保证技术员工对配电箱盒的位置、标高有一个熟悉的阶段,才能准确无误地进行配电箱和焊接安装,又符合之前的配电箱焊接要求。同时,为了保证配电箱的正常使用,还需要在箱盒里放置支撑物,避免因意外撞击导致的配电箱盒发生震荡。另一方面、配电箱箱盒和配电箱配管也要做好技术处理,尤其是在预埋、标高等细节问题上。为了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需要在配电箱管线内外壁进行防腐工作,避免因长久使用导致箱管出现破旧性损伤。

对于墙体的预埋工作,选取的施工材料必须为硬质或半硬质的阻燃材料,严格按照施工线管的要求进行配置。党配电箱安装好以后,为了确保其工作状态,还必须对线路进行仔细的检查,实现导线的正常输送电源。同时,绝缘电阻的测量也十分关键,在上述工作完成以后,通过绝缘电阻的调试,才能最终保证配电箱的安装成功。

2.2电线铺设技术研究分析概述

房地产项目高层建筑最常见的使用方式就是电线管多层重叠方式。要是楼层高于6层时候,所使用的是公共走廊吊顶方式,这样楼层中大部分的电线都能够通过公共走廊进入用户家线槽内。还可以使用公共楼道楼板的方式,这样做的最大优势就是能够将电线隐蔽起来。施工人员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在同一处不要放置太多的电线,以便降低重叠次数,施工中电线不能紧贴在一起,需要使用水泥块将其进行分离。

3建筑工程质量控制分析

工程质量关系到几代人,进行工程建设时,只能一次性按质按量完成。工程中的建筑质量是否过关决定建筑物最终能否达到运行标准,并获得相对应的经济效益。

3.1准备过程中质量控制

工程按照图纸设计进行,必须非常熟悉整个设计,发现有不足之处马上提出,并对其进行分析改善,力求最大化保障业主利益。一项优秀的工程是离不开高水平的施工团队的,也就是说,施工之前必须进行施工团队成员的筛选、评估,将技术人员与普通工人的比例调整至最佳。

3.2施工过程中的质量调控

整个施工流程一定要按照之前通过会审的图纸以及国家规定的电力电气验收要求进行,同时还要达到地方建设计划要求。假设在施工过程中发现设计图有不足之处马上作出调整,但不能私自进行变换。必须严格按照“三检”的规定落实施工,重要位置设立监督人员。施工过程中做到操作严密规范、工艺精准、质量可控。平时还要关注工程中某些特殊部位验收情况,并收集整理资料以备用。在隐蔽工程中,验收表上如果没有负责人的签名,不得擅自施工。按时记录整个施工过程中的施工日志。

4发挥监理工作的功能,提高工程施工的质量

工程施工项目的完成,一定要与拥有高信誉、高技术、工作严谨负责的监管团队合作,利用其完备的监督仪器以及监管人员,创建工程项目的监督管理团队,以保证项目的完成质量。并且,还要编订此工程的具体项目监管策略、质量责任书以及检测指导书等,保证项目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达到质量要求。

4.1进场检验

所有施工所需材料及仪器设备都需要经过严格的检验,在整个施工项目中,这两者的质量关系到整个工程的最终质量,如果材料及设备质量有所偏颇,就会使工程质量无法达到要求。所以,严格进行材料、设备的监督管理、监测是重中之重。

4.2做好项目中各环节的转序申请及审查

各环节的工序进行监督管理时一般分为两类:其一,隐蔽工程,在其施工的整个过程中,包括开沟、敷管、检测以及回填都一定要有监督人员在旁监管;又如电缆的铺设、防护以及接地线的安装等,监督人员也要在场,并作相关的工程记录。其二,设备安装,无论是场地的布置还是线路的铺设,整个过程中的任何一个步骤都要记录在册,并由监管人员签字方可。同时,监督管理组织在进行施工监督的时候,必须遵循合同中签订的条例、设计规范以及监管责任,保证仪器设备组装安放、电线电缆连接测试,整个系统运行状况、网络调试等正常运行,并达到目标要求。监督管理组织必须与工作团队密切合作,最终促成整个项目工程的顺利完工。

参考文献

[1]黎连业,黎恒浩,王华.建筑弱电工程设计施工手册[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4).

装配式建筑项目施工管理篇5

abstract:Basedondetailedanalysisofthelatestcontentandreformtrendofthespecificationsrelatedtotheprefabricatedshearwallstructureconstruction,thispaperanalyzedthequalityevaluationsystembefore,duringandafterconstructionofaprojectofthistype.Strictconstructionqualitycontrolwascarriedon,andhighqualityprojectconstructionandhighstandarddeliveryacceptanceareachieved,whichwonthegeneralconsentofpartya,supervision,owners,qualitycontrolandotherparties.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剪力墙结构;施工技术;质量管控体系;住宅产业化

Keywords:prefabricatedconstruction;shearwallstructure;constructiontechnology;qualitycontrolsystem;housingindustrialization

中图分类号:tU3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6)14-0173-02

0引言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以下简称新砼验收规范)于2015年9月1日正式实施,对预制装配剪力墙结构施工质量要求也更加严格。预制装配式建筑可以很好地推动住宅工业化、产业化的发展,规模化的新型装配式结构为房地产企业、建筑设计企业、工程施工单位和预制构配件生产商均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契机[1-3]。新工艺新方法的不健全又会带来质量管控的难度,预制装配剪力墙结构施工必须建立完善的质量管控体系,保证达到预期的效果[4-6]。本文总结项目质量管理控制经验,以施工规范为落脚点,分析了施工质量评估体系细节,并在施工过程中充分运用评估体系进行质量管理控制。

1工程概况

广东某住宅项目是12层高层单元式建筑,地上建筑面积总计46211m2,标准层层高3m,总建筑高度是39.6m。该项目地处珠江支流江畔,南侧临近主干道,交通方便,为开发公司对预制装配剪力墙结构的试点项目。楼板体系应用较为成熟的叠合板形式,剪力墙体系采用现浇形式,设计工作重点在于建筑保温和结构连接与安装。为了使该项目成为示范典型,采用了标准化墙板,结构上均匀对称,户型按照工业化住宅需求设置。

2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验收规范分析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重点需要按照新砼验收规范、《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201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20666-2011)和《钢筋套筒灌浆连接应用技术规程》(JGJ355-2015)等规范执行。新砼验收规范全面梳理02版规范内容,删改了旧规范中适应当时建筑行业情况而在当前已经显得不太能够促进建筑行业发展的规定。新规范体系中,装配式结构确定是分项工程进行验收,验收内容包含预制构件进场验收、构件安装验收、钢筋及其他连接验收等,从而明确了质量管控重点。表1列举了规范中对部分预制构件允许偏差的要求,类似的各项参数更加精细化了质量管控的标准。

3施工质量评估体系

预制装配剪力墙结构建筑较传统建筑更需要完善的施工质量评估体系,对预制构件生产、剪力墙浇筑、现场安装等进行全面的质量检验。结合该类型建筑特点,客观、系统而全面的施工质量体系必须包含开工前、施工过程中到完工后指令评估细则。

3.1开工前质量评估项目施工前的各项工作对于预制装配式建筑质量非常重要,其内容影响贯穿建设的全过程。开工前的工作主要集中于各项施工条件的准备,保证施工过程中到完工之后的顺利开展,明确质量要求并实施初期质量管控。开工前质量评估工作内容繁多,主要包含三大方面。首先是预制构件、原材料、预埋件、吊环、预留材料和设备等信息齐全程度、达标程度和细节要求。其次是质量管理体系、资料、手续和程序等完备程度、水平高低。最后是对施工过程的规划内容、方案条款、保护计划和现场管理的细节把控到位情况、准备充分程度。图1所示为开工前施工单位进行了设计深化,进行预制剪力墙构件施工图配筋选型的对比,确保应用最为合适的选型。

预制装配式建筑较传统建筑施工最大的特点之一在于其将现场施工任务分散到了前期、中期的工厂预制上,继而提高建设效率、提升建设质量,图2为工厂中在进行碟盒版预制的自动化流水生产线。对于预制构件的质量评估和管控必须落实到流水线上的各项环节,包括水泥、砂、石、外加剂等材料质量评估;现场操作流程、工艺和技术人员条件等质量评估以及成品保护和运输情况评估等。

3.2施工过程中质量评估施工过程也就是建筑建造过程,为整个项目最为核心阶段,是质量管控的重中之重,决定着施工质量的走向。施工过程质量管控重点在于加强技术方面和实施方面两方面的评估,图3为从技术上对剪力墙结构竖缝与横缝连接构造措施进行细化,确保施工操作的准确性,图4为装配构件支撑施工现场,对各项施工细节执行严格的管理,确保项目质量。

施工过程中质量评估重点在于对施工细节的把控。首先是各处支撑体系的稳定和安全性,确保整个项目顺利开展。其次是施工与设计的一致性把控,确保规范要求和设计要求的各项细节得到施工表现,节点、接头和连接外观、性能和细节符合设计内容,尺寸偏差在规范和设计限定范围之内。再次是对专项施工技术和配套工作的协调、工作面的分配,各方利益、职责和权限明确,避免工程内容、质量和工期推诿等恶性情况发生。

3.3完工后质量评估施工完工标志着项目进入了验收的阶段,在质量评估体系中不可或缺。首先是综合评估整个项目建设成效,对各分包单位和总包单位工作进行评估,参建各方配合与协调工作进行评估。其次需要全面的评估装配剪力墙建筑开工前、施工过程中到竣工验收全过程资料的完善程度和质量情况,特别是隐蔽工程资料的评估等。另外要关注工程现场的质量保护体系,确保在完工后各处处于良好的保护条件下,不出现任何人为或天然损失。资料方面要求全面、具体、客观且可追溯,包括设计单位、材料单位、验收单位、分项工程单位、试验单位、检验单位、质量管理单位等各方资料。

4施工质量管控效果分析

预制装配剪力墙结构更好地降低了细节质量管控难度,保证开工前、施工过程中到完工后均处于质量可控状态。检测数据显示安装施工均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其中:预制构件灌浆套筒中心位置最大偏差为+1.29mm,中心位置预制构件外露钢筋最大偏差为+1.51mm钢筋外露长度最大偏差+8mm,现浇结构施工后连接钢筋中心位置最大偏差1.98mm,现浇结构施工后连接钢筋外露长度最大偏差+11mm、顶点标高最大偏差为+2.15mm。强化规范意识,以精品工程严格要求施工细节。图5为预制构件钢筋搭接节点连接施工现场照片,现场整洁清晰,建设过程中产生建筑垃圾、噪声、扬尘或水污染非常有限,在安全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方面效果明显,做到了低能耗、低排放、高效率、高质量的建设要求。叠合板等预制构件在工厂产业化生产、工业化加工,在表观质量、养护条件和振捣情况等方面有着现场浇筑难以比拟的优势,更有利于质量管控。在施工工期和经济效益方面,本项目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预制装配剪力墙结构抗震是本项目关注的重点之一,采取了多项措施予以保证,需要在以后的项目中进一步研究。

5结论

本项目质量管控体系健全,在施工质量管理控制方面达到了预期的良好效果,实现了预期的质量要求。

①全面的质量管控体系为施工质量进行了预控、管控和评估,对施工全周期起到了良性循环效果;②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易于工业化和产业化的特点,保证了该项目施工质量控制、进度要求和一定的经济效益;③在取得成绩的同时,质量管理控制过程中也发现了诸如裂缝控制、所需规范不够完整等情况,仍需加快发展进度。

参考文献:

[1]郭正兴.新型预制装配混凝土结构规模推广应用的思考[J].施工技术,2014,43(1):17-22.

[2]王晓锋,蒋勤俭,赵勇.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验收的主要规范规定解析[J].施工技术,2014(22):1-4.

[3]陈建伟,苏幼坡.预制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及其连接技术[J].世界地震工程,2013,29(1).

[4]齐宝库,李长福.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与评估方法研究[J].施工技术,2014(15):20-24.

装配式建筑项目施工管理篇6

【关键词】高层建筑;机电安装;特点;新技术;应用

一.高层建筑机电安装施工的特点

1.1机电设备安装工程项目的涉及面广

机电设备安装工程项目涵盖了机械设备工程、电器工程、电子工程、自动化、仪表、建筑智能化、消防、电梯、管道、动力、通信、环保工程等等。其施工活动从设备采购开始,涉及到安装、调试、生产运行、竣工验收各个阶段,直至满足使用功能或正常生产为止。

1.2机电设备安装工程项目的技术要求高

随着科技的进步发展,机电设备安装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所涉及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等新兴技术越来越多,加之工业规模日益扩大,安装工程也越来越大。大型工程对吊装、装配、检测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1.3机电设备安装工程项目的施工周期长

机电设备安装工程项目的施工活动从设备采购开始,涉及到安装、调试、生产运行、竣工验收各个阶段,直至满足使用功能或正常生产为止。

1.4机电设备安装工程项目的协调管理工作多

机电设备安装工程项目涉及到多个专业,因此,做好工程各项专业之间的协调、配合,诸如进度安排、工序衔接以及工作面交接等,使得各专业的管线综合布局符合机电安装工艺的基本工程设计标准和要求,实现其相互间互创有力的施工条件,从而充分保障工程的施工质量,使得投产使用后的各个方面都符合其基本要求。

二、结合实例分析建筑机电安装施工的新技术应用

2.1某高层金融中心概述

某高层金融中心大楼地上101层,地下3层,建筑主体高度492m,结构形式为钢筋混凝土核心筒,外框钢骨混凝土及钢柱。是以办公为主,集商业、酒店、观光、会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厦。

2.210kV高压垂吊式电缆敷设

目前高层建筑越建越高,用电负荷越来越大,普通电缆、封闭母线槽作为垂直供电干线的局限性越来越突出,需由新的供电干线替代,以达到占用空间小、安装维护简便、性能稳定的目的。在某高层金融中心的供电系统中,至90F副变电所的10kV供电干线电缆总长708m,垂直段长405m,总重14t,垂直段重8t,为最长最重的一根。该工程的单根电缆长度、垂直段长度、总重、垂直段质量、电缆截面创造了中外建筑史在高层建筑领域中的5个之最。如此大截面、超长、超重的电缆在摩天大楼的电气竖井中敷设,为世界性的技术难题,国内外没有经验可供借鉴。面临的重大技术难题:如何设计电缆结构,使电缆不管有多长、多重,都能靠其自身支撑自重,并能够敷设到位;如何选择吊装方法,克服高层建筑电气竖井中卷扬机容绳量不够的问题;如何使吊装圆盘顺利穿越楼层井口,避免被井口卡住而损伤电缆;如何减小电缆摆动,防止电缆刮伤。

针对以上问题,根据产品特点制订施工工艺,确保10kV高压垂吊式电缆制造与敷设技术达到实际应用标准。(1)电缆制作。10kV高压垂吊式电缆由上水平敷设段、垂直敷设段、下水平敷设段组成。其结构为:电缆在垂直敷设段带有3根钢丝绳,并配吊装圆盘,钢丝绳用扇形塑料包覆,并与3根电缆芯绞合,水平敷设段电缆不带钢丝绳。根据吊装电缆的特殊要求,为减少吊装时垂直部分来自钢丝绳的侧面压力,设计扁形塑料包覆柔性钢丝绳,填充在电缆的空隙,当电缆垂直吊装受到钢丝绳侧压力时,不会出现压力集中使电缆安全可靠,不至于受压损坏。(2)吊具设计。吊装圆盘为整个吊装电缆的核心部件,由吊环、吊具本体、连接螺栓(钢丝绳拉索锚具)和钢板卡具组成,安装于电缆垂直段的前端,其作用是在电缆敷设时承担吊具的功能并在电缆敷设到位后承载垂直段电缆的全部质量,电缆承重钢丝绳与吊具连接采用锌铜合金浇铸工艺。(3)电缆敷设。该种结构的电缆在国内为首次使用,与普通电缆的敷设工艺不同,虽然是利用常规设备卷扬机吊运电缆,但需打破传统的施工工艺,分别捆绑水平段电缆头和垂直段吊装圆盘,在辅助卷扬机提起整个水平段后,由主吊卷扬机通过吊装圆盘吊运垂直段的电缆,在吊装圆盘到达设备层的电气竖井口后,利用钢板卡具将吊装圆盘固定在槽钢台架上。在相互提升或分段提升时要充分考虑电缆防坠落措施,还要保证吊装圆盘顺利穿越楼层,减少电缆摆动,避免电缆卡位和拉伤。吊装过程中确保垂直段内钢丝绳受力均匀,对承载钢丝绳受力进行监控。

2.3预制立管安装

某高层金融中心从B3~78F的4个管井中,密集布置着各种介质的立管,包括冷冻水管、高低压蒸汽管、消防水管、非饮用给水管、透气管等,管径从Dn80~Dn600,压力从1.0~2.5mpa,一个管井中有10根立管之多。为高效、高质进行管井立管施工,经过项目工程技术人员深入研究讨论,提出了预制组合立管的系统理论,并经过详尽设计与计算,形成设计计算、制作装配、吊装组对成套预制组合立管技术,达到实际应用的标准。预制组合立管技术即在管道施工中把管井内立管分节,连同管道支架一起预制,然后运至施工现场整体安装。这种管道施工技术具有组合化施工、现场施工简便、质量可靠、安全可控、制作精度高、管井封堵安全防水等优点。(1)立管体系设计和理论计算。由于本施工工艺在国内首次采用,施工难度大,需对组合立管进行设计计算。主要包括预制组合立管与钢结构梁的配合、管道伸缩处理、配管荷载计算、管架体系计算等4方面。(2)预制组合立管制作。预制组合立管施工其管道的制作、装配均为工厂化流水施工,只预留极少量的接口作现场连接用,现场焊接量少;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管组制作精度的控制,管道制作精度大大提高,整体施工质量得到有效提高。预制组合立管制作包括制作装配图、配管加工、管架制作、预制组合立管装配。(3)预制组合立管施工。该工程由于幕墙随结构同步施工,管井内管道无法采用塔式起重机进行垂直运输。经过研究讨论,最后认为管井内管道随钢结构同步安装可以解决垂直运输问题。管组吊装力求尽量缩短塔式起重机的占有时间,采取设置可动支架进行临时固定,最终进行定位调整的方法。预制组合立管安装包括现场安装施工范围的划分与确认、吊装方式的选择、作业计划的编制、立管组吊装、立管组安装、管架的固定焊接、吊装施工顺序、可动支架的安装、管组就位。

三、结束语

随着高层建筑和现代智能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当前国内建筑施工技术逐步提高,而机电安装技术作为高层建筑施工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化建筑工程占据重要地位。因此做好电气系统的设计和安装对于保证高层建筑电气的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赵庆钢.建筑电气安装工程的问题与解决措施[J].民营科技,2010,(8)

装配式建筑项目施工管理篇7

关键词:电气工程;土建施工;技术配合;协调管理

1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高层乃至超高层建筑已逐渐成为城市化建设的主流,而在这些高层以及超高层建筑施工中,大都采取由土建施工单位来进行总承包的管理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对于电气工程施工单位而言,无论是建设单位直接分包,还是施工总承包单位进行分包,都必须做好与土建施工配合的协调管理,将其工程质量、工程安全、工程进度等各方面的管理均与土建施工单位的管理体系进行完美融合。否则,一旦电气工程与土建施工配合的协调管理不到位,就很可能给混凝土工程、砌体工程等的施工安排和成品质量造成损失,从而对整个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带来不必要的困扰,严重时甚至将会影响到工程的结构安全和正常使用功能。因此,作为电气工程的施工负责人,不仅要对本专业施工的方方面面都极为熟悉,还必须了解土建各专业的施工工序和工艺流程,尤其对于电气工程与土建施工配合过程中的工序衔接等方面,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只有这样,才能做好电气工程与土建施工配合的协调管理,从而确保整个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圆满完成。

2电气工程与土建施工配合的协调管理

2.1工程概况

某市明珠工程工程大体上可由商务办公楼、写字楼、商铺三个部分组成。主要功能为办公、商业等,总建筑面积121198m2。四栋主楼均属一类高层民用建筑,其消防设备用电及重要设备用电均属一级负荷。共设两座变配电所,其中一座的操作电源拟采用DC操作方式,另一座的操作电源拟采用aC220V操作方式。主楼每楼层均设配电间,主干电缆由地下室通过主干桥架分别引至各栋主楼楼层配电间,至重要设备的低压配电线路,采用放射式配电方式;至一般设备的配电线路,采用放射与树干混合配电方式。所有一级负荷均设置双电源末端(atS)自动切换,以确保供电的可靠性。水泵房设置于商务办公楼地下室内,所有商业店面均由市政管网压力直接供水。排水体制为雨污分流。主楼一至三层商场部分采用分体空调形式,上部采用分层式变频多联空调系统。核心筒内卫生间设置机械排风系统,办公部分的走道设置机械防排烟系统,排风机均设在屋顶。

2.2地下室施工配合的协调管理

本工程设一层地下室,建筑面积为13463.6平方米,其中超过一半为人防地下室,预埋线管、套管等工作量较大。因此,在地下室施工之前,电气工程施工单位便主动组织本专业与土建施工单位就前期预埋线管、套管、预留洞以及防雷接地端子等进行了相互复核和移交,并在地下室施工过程中密切跟进,及时完成地下室顶板无吊顶部位的管线与设备支架、穿墙管道或套管、墙内暗埋管线以及设备基础预埋件的施工测量放线与安装工作;在土建施工单位完成了地下室顶棚与墙体的大面积装修施工之后,立即组织开展电气工程的安装施工,并在施工过程中与土建施工单位密切配合,尤其是在土建施工单位进行粉刷收尾时,及时对设备、管线、预留洞等进行验收,以防止出现返工现象;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做好施工进度的控制,确保在土建施工单位完成预留洞封堵以及各装饰面层的施工之前,完成相关部位的设备及系统调试工作。此外,在地下室施工过程中,电气工程施工单位还对土建施工单位提出了相关要求,督促土建施工单位及时完成模板支撑的拆除和清运、预留洞与集水井的清理和防护、地下室外侧临时排水系统的设置、建筑垃圾的清运等方面的工作,确保电气工程的施工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大面积展开。

另外,在地下室施工中,高低压变配电所是电气工程与土建施工配合的一个关键控制点,因此电气工程施工单位在本工程两座变配电所的土建施工过程中进行了密切配合,复核并验收了电缆沟及设备基础的位置;确定了变压器柜的品牌及其外形尺寸之后,立即向土建施工单位提供了变压器柜基础的施工图纸;事先向土建施工单位提出变压器室靠走廊一侧的墙体先不进行施工,待变压器就位后再行砌筑,避免了返工的发生。

2.3主楼施工配合的协调管理

本工程包括四栋主楼,均为高层建筑,其预留洞与暗埋管线、管道井以及卫生间等施工均要求电气工程与土建施工的密切配合。在土建墙体砌筑前,电气工程施工单位就先行安排进行电气暗埋管线的配管,且在土建墙体砌筑过程中实时跟踪,防止墙体砌筑对电气暗埋管线造成破坏,并确保电气暗埋管线的墙体保护层厚度不小于15mm。在管道井墙体砌筑之前,电气工程施工单位同样先行对管道井预留洞的位置及尺寸进行复核,确保准确无误之后方通知土建施工单位开始进行墙体砌筑,并且根据电气安装施工的需要,要求土建施工单位预留一个方向的墙体暂不施工,待电气管道安装(包括风管保温层施工)完毕后,再通知土建施工单位砌筑预留墙体,并在施工过程中实时跟踪以保护成品。而在卫生间施工过程中,电气工程与土建施工的配合要求更为密切,首先电气工程施工单位要对土建墙体的施工测量放线进行复核,然后电气工程施工单位反过来又要严格按照土建施工单位提供的标高线、墙(地)砖铺贴网格线来进行墙面开关、感应器、给排水接口以及地漏等的测量定位。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明珠广场工程施工中,电气工程与土建工程进行了良好的施工配合,不仅提高了施工工序衔接效率,加快了施工进度,而且避免了返工,确保了施工质量和安全。由此可见,电气工程与土建施工配合的协调管理,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细节。在电气工程施工中,施工负责人应具备一定的土建施工专业素质,注重对工程施工的预控能力,特别是对于那些容易出现返工或者造成质量病害的施工部位和施工工序,应当积极与土建施工单位进行沟通协调,并在施工过程中互相查漏补缺、密切配合,从而为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圆满完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谢上冬.张成林.机电专业与土建、装修施工配合要求[J].安装,2004(03).

[2]邱映燕.综述机电安装工程与土建工程的施工配合[J].科技与企业,2011(10).

[3]龙尚明.马继超.论机电安装与土建施工的配合[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2(10).

[4]吴秉军.机电工程与土建工程无缝衔接的有效措施[J].交通世界(运输.车辆),2010(01).

装配式建筑项目施工管理篇8

关键词:预制装配式;建筑设计要点;建筑发展前景;应用性分析

一、预制装配式建筑的概念分析

预制装配式建筑主要是利用预制装配技术,按照相关标准要求进行结构构件的预制加工生产,再运输到建筑项目工程的施工现场,根据相关施工设计要求进行装配施工。这种预制装配式建筑打破了传统施工效率低的现象,是新型的建筑施工技术工艺,通过利用装配预制技术对构件和材料进行整合,保证建筑工程结构的稳定性,提高建筑行业的整体工业化发展水平。因此,在建筑行业中得以有效的推广应用。

图1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的建设施工

二、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困局

(一)平面不规则与构件数量的限制性矛盾

建筑平面是甲方根据地形结构、使用功能、外观造型等要求进行确定。如果根据不同的平面形状进行模具制定,会增加实际的模具费用投入,导致预制装配式建筑建设发展因成本过高而失败。因此,要注重装配式建筑和非装配式建筑特点的融合,将平面形状中不规则的两端部分,按照非装配式建筑的相关要求进行浇筑加工,或者采用钢结构形式进行施工,而中间位置的平面规则则可以根据装配式建筑构件标准化生产要求进行加工。在拆分预制完成之后,运输到施工现场进行组装施工。

(二)接缝节点位置的安全性和防水性处理

装配式建筑构件在经过拆分组装之后,接缝位置和节点位置都是结构受力和建筑防水的实际薄弱环节,处理不当会影响到结构整体的安全性。而针对接缝节点位置的处理,通常是将构件预留的钢筋材料利用焊接方式进行连接,再用高等级的混凝土材料进行浇筑振捣处理。从大量的工程施工实例进行分析,这种处理方法虽然能够满足建筑工程结构对抗震性和耐久性以及安全性的要求,但仍旧充分的考虑到构件拆分和组装过程中出现的质量离散性现象,对构件预留连接钢筋材料适当增加。

(三)预防构建运输和吊装过程中开裂问题

针对构件拆分进行设计时,是需要充分的考虑到构件的实际运输情况和吊装施工情况,并做好运输受力和吊装受力的模拟,避免构件出现损坏情况。如果构件运输吊装过程中的实际受力情况与模拟设计阶段相近,则构件是不会出现损坏问题。但是,在实际的运输吊装过程中,是很难保证其不会出现裂缝问题。因此,要在运输吊装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其不确定性的影响因素,做好拆分构件预留钢筋的配置工作。

不同项目同类构件识别性低

国内对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及相关配套材料研究不够,设计阶段很难充分考虑与现场装配施工相配合,造成后期二次设计,整体设计质量难以得到保证;预制构部件全权由工厂生产加工,而现有预制件质量认证体系还不健全,各类构件仅能具体项目具体对待,各项目需要重新开模等,造成施工浪费。

三、预制装配式建筑的设计要点

(一)建筑平面设计

模数协调是预制装配式建筑平面设计的基本原则。建筑平面设计是优化套型模块的种类和尺寸,且住宅内部装饰品和预制构件是需要进行通用化和标准化以及系列化的设计,加强和完善建筑产业化相配套的技术形式,从而能够在降低成本投入的同时,保证工程的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而且,在建筑布局方式的选择层面,需要优先选择大空间布局形式,并对管井和承重墙的位置进行合理化安排,增加住宅空间布局的灵活性和多变性,明确功能空间的布局分区。

(二)建筑立面设计

预制装配式建筑的立面设计工作,需要利用标准化、模块化、系列化的套型组合特点,对预制外墙板结构进行不同的装饰,通过不同肌理和色彩的变化,来灵活的组建外墙构建,从而实现工业化建筑的整体立面效果。预制装配式建筑外墙构建包括了混凝土材料的外墙板、空调板、门窗、阳台等等,通过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外墙构件的装饰,实现建筑立面结构的多样化设计。

(三)构造节点设计

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的关键是对构造节点设计进行优化。由于预制外墙板的门窗洞口、连接缝隙等位置的防水处理较差,无法满足建筑结构的装饰效果和耐用效果。因此,在构造节点的优化设计过程中,要结合区域的气候条件和自然环境,采用合适的防水材料进行构造节点的防水设计,从而满足建筑结构的防水设计要求,提高建筑项目工程的实际使用年限和体验使用效果。

四、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前景

预制装配式建筑是建筑行业工业化发展的主要体现,是我国建筑行业进行改革发展的重要标志。传统的浇筑施工技术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建设发展的需求,再加上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预制装配式技术得以广泛的应用发展,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提供了根本保证。此外,预制装配式技术在建筑项目工程建设施工中的应用,具有明显的应用优势,如应用了较多的轻质墙板材料,这不仅节省了实际人力资源和物理资源的投入,还增加了建筑空间结构的灵活性和自由性。或者这种施工技术提高了施工速度,对施工质量提供了根本保证,促使建筑企业获得到更大的经济效益。或者在建筑工程建设施工中不需要使用较多的施工材料和施工人员,增大了施工现场的安全程度和环保性能,满足建筑异性需求。

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可以开发与预制构件管理类相关的技术平台,满足全国各地不同地区之间信息汇总分类,预制构件设计与加工更加灵活方便,让预制构件真正的像“商品”一样实现自由流通,更好的发挥节能节材的作用。此外,现阶段我国建筑市场中,大部分商品房交付标准仍处于毛坯阶段,用户入住后仍需要自行装修,大大增加了建筑垃圾的产生,增加材料与经济的投入。未来我们应该大力推行建筑全装修,可以根据业主推出不同的风格选择,房地产开发者可以根据业主需求,将内装设计纳入装配设计当中,避免不必要的建筑垃圾与浪费,实现建筑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五、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促使预制装配式技术在建筑行业中得以广泛的应用。基于此,为了提高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的施工质量,施工人员要在掌握和学习预制装配式建筑设计技术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通过不断的突破和创新,来推动建筑行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立.关于预制装配式建筑发展前景与建筑设计要点研究[J].城市建筑,2019(12):082-083.

[2]陈凌.试述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前景及结构设计要点[J].四川水泥,2016(008):082-082.

装配式建筑项目施工管理篇9

关键词:大型公共建筑;项目管理;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大型公共建筑日益增多,大型公共建筑项目成为建筑行业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大型公共建筑项目往往建筑面积大、投资大、施工参与人员多,人员构成、技术组成差别大等特点,有的项目还有外形独特、施工难度大、工期紧的客观情况,因此,对建筑施工而言,对大型公共建筑项目的管理是一个新的挑战和新的课题。如何管理好大型公共建筑项目,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1大型公共建筑项目管理的特点与难点分析

大型公共建筑一般指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的办公建筑、商业建筑、旅游建筑、科教文卫建筑、通信建筑以及交通运输用房。当前一些大型公共建筑工程,特别是政府投资为主的工程建设中按照国家相关要求要注重节约资源能源,体现城市地方特色和历史文化传承的要求,还要求与自然环境协调,对项目施工组织和管理要求比较高。因此,大型公共建筑项目除具备一般工程项目的管理特点外,还有其自身特点。概括来讲,大型公共建筑项目管理有如下特点与难点:

1.1工程相对复杂,进度控制计划编制要求高。

大型公共建筑工程投资额大、建设周期长、工期紧,同时很多大型公共建筑具备某一地方新地标性建筑的特征,独特性、探索性等特征更为突出,加大了项目管理难度。工程项目进度控制计划是保障工程进度和质量安全的基础性工作,因此对工程项目进度控制计划的编制要求高、要求严,必须做到科学合理、协调有力,才能保障工程项目进度实施。

大型公共建筑项目其实质是一个系统工程,其管理过程及系统工程的组织实践。要保障项目的顺利进行,必须保障项目实施各个环节、各个子系统、组成部分的有效组合和高效运行。传统的项目管理方式,侧重于项目子系统的管理和实现,如安全、质量、进度、成本、合同等,在大型公共建筑项目管理过程中,传统的管理模式很多情况下并不能完全适应项目管理需求。传统管理方式的阶段性、局限性割裂了大型公共建筑项目管理的系统性要求,遵照原有经验实施项目管理往往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和冲突,增加管理难度和成本,致使项目进度陷于困境。大型公共建筑项目进度控制计划编制工作要求在系统工程项目管理的思维模式下进行,以满足项目管理的全局性控制目标为实现目标,在强调整合资源、融合新技术新观念新方法的前提下,实现大系统的综合效益目标。

换言之,大型公共建筑项目管理需要换思路、换脑筋,需要比传统工程项目管理更高的科学组织、决策思维和系统工程控制手段。

1.2人员多队伍复杂,协调调配难度大

大型公共建筑项目规模大,涉及的相关单位人员复杂。有建设方、施工方、监理方、材料供应方,涉及到结构、装饰装修、暖通空调、水电安装等专业,覆盖勘察、设计、施工、安装、使用维修等各个环节、阶段和过程,在建设过程中,建设方的参与程度也大大超过一般项目。大型公共建筑项目因为投资大,建设方往往实力雄厚、技术力量强大,对施工组织干预强度比一般项目大,对项目管理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增加了协调调配的难度。

目前大多数施工单位一线工程人员基本上由农民工组成,大型公共建筑项目进场人员数量大,来源复杂,对现场农民工的培训和管理,质量与安全管理都增加了难度。

1.3工程合同管理要求高

大型公共建筑项目投资大、周期长,增加合同管理难度。大型公建项目一般技术创新内容较多,创新性意味着不确定因素增加,给项目进展增加新的变化、新的情况,给合同的变更增加不确定性。大型公共建筑往往是跨行业、跨专业的,因此环境变量对项目的影响也比较大。外部系统(社会环境、政策层面)的变化影响可能会给项目带来致命影响,因此也给项目的合同管理带来较高风险。

2某大型公共建筑项目管理实例

无锡软件园D地块,位于无锡新区,该工程地上地下为一整体结构,地上2幢主体相对独立的24层建筑(即办公楼),1幢11层及1幢8层建筑组成,为集商务办公、餐饮娱乐于一体的高层公共建筑群。建设用地面积约为42670.1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89981平方米,包括:二座办公楼、二座综合楼及地下车库等工程,其中地上总建筑面积约140666平方米,地下总建筑面积约49315平方米。主楼建筑檐高99.39米,地下二层,工期684天。裙房基础采用梁板式钢筋混凝土筏板基础,主楼基础采用承台平筏桩基。主楼框架筒体结构、裙房框架结构抗震等级一级;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基础部分在塔楼投影范围外设置沉降兼收缩及温度收缩后浇带,分别在主体结构施工完及两侧混凝土施工完两月后方可封闭。

2.1施工难度及特点

该工程体量大,结构体系多样,结构施工中模板、钢筋、混凝土施工量相对较大、节点类型多;同时,结构及平面形式不宜小流水段施工。因此,结构施工线各工种劳动力数量在同一作业空间内密度较大,施工作业难度增加,需要更加科学合理的安排工序搭接和劳动力调度。综合来看,有以下难点及特点:

2.1.1全部工期时间紧,为保证后续装修施工,结构工期较紧张,需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工期。

2.1.2地下二层,属于深基坑施工工程,需进行土方、护坡、降水专业施工。

2.1.3地基处理采用灌注桩,抗压桩最长为52米,施工难度较大。

2.1.4部分结构工程跨雨季和冬季,需考虑雨季和冬期特殊施工措施。

2.1.5结构施工难点多:包括基础底板结构为梁板式筏基,核心筒结构底板厚1500mm,为大体积砼施工;主体结构为框架剪力墙结构,既有框架直梁、斜梁,又有次梁,梁柱节点多;地下一层、地下二层及地上首层至三层裙房部分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首层、二十二、二十三层层高为6.0米,—2F局部层高5.2米。竖向结构的墙体和框架柱模板属于超高结构;框架柱截面变化较多,柱和梁柱接头处模板的设计以及变截面处钢筋的施工成为施工中的重点;中庭从地下二层至地上三层,需做好相邻部位的防护;,施工难度较大;外檐全玻璃幕墙施工,安全性和技术难度较大。

2.1.6设备、材料、半成品的施工需用量较大,施工现场临设库房无法满足库存的基本要求。因此,材料、设备进场基本做到随用随进,计划控制难度大大提高。

2.2工程控制计划编制

该工程项目规模大,结构、功能复杂,工期紧,项目管理难度较大,工程控制计划的编制尤显重要。针对以上技术难点和特点,我们按照系统工程管理和项目管理的思维模式,科学编制工程控制计划。

2.2.1确定项目施工组织系统,明确管理人员分工及职责。对项目经理、生产经理、主任经济师、项目总工、技术主管、物资主管、监理工程师、机电工程师等岗位业务范围和岗位职责进行明确。

2.2.2确定施工原则:

1)确定施工顺序:以基础、主体、装修三大分部工程为主控目标;2)确定基础施工阶段工艺流程、主体结构施工阶段工艺流程和装修施工阶段工艺流程;3)明确相关专业与三大分部工程协作配合原则:分别明确土建工程和装修施工进度反映形式,实现土建与专业,内檐与外檐,机械退场与装修收尾的配合协调;4)明确大型机械进、出场与三大分部工程进度的时间关系:根据工程进度对施工机械做合理配置,充分利用机械设备,扩大机械化施工范围,加强机械化施工程度,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施工工期;5)处理好与季节性施工的关系:合理安排季节性施工项目,提高有效的施工天数,为保证施工质量、缩短总工期创造条件,确保施工作业的连续性,均衡性。

2.2.3对各施工阶段工期提出具体要求。

为保证各分部、分项工程均有相对充裕的时间保证工程施工和施工质量,在编制工程施工进度总控计划时,确立各阶段目标时间。并要求做到阶段目标时间不能更改。施工设备、资金、劳动力在满足阶段目标前提下进行配备。绘制出施工总进度计划表,据此进行工期进度控制。

2.3文明施工管理和技术准备

2.3.1确定文明施工组织结构图:明确文明施工管理目标和责任人,对办公区、施工现场场地布置、施工脚手架设置、施工现场管理、材料堆放提出明确规范要求。

2.3.2制定施工组织设计及分项工程施工方案:根据工程合同、设计图纸及有关标准、规范、规程,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施工组织设计及分项工程施工方案,依据工程进展组织各工种人员进场,并进行培训教育和技术交底。

2.3.3图纸会审与设计交底:工程项目实施前期,及时配齐各种施工规范、规程、标准、图集以及工程技术资料表格,另外,根据本工程专业系统多的特点,对专业施工人员,要另行配齐专业图集、规范。在收到施工图纸后,组织技术质量管理人员、施工生产管理人员、预算合同管理人员对施工图纸进行预审,明确各种材料做法及设计要求,提出对图纸的预审意见,然后会同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进行图纸会审,并及时进行设计交底工作,办理相关工程洽商。

2.3.4分专业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及方案计划:编制完成了土护降,临时设施建设,现场临时用水、用电,基础桩,施工测量及沉降观测,基坑施工技术安全防护,地下室防水,底板钢筋、模板、混凝土,基础钢筋、模板、混凝土,预应力结构,主体结构等施工方案;明确了给排水等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2.3.5严格组织管理做好应急预案:该工程施工场地为交通较拥堵路段,因此,材料进出场尽量安排在夜间进行。同时,特别制定了雨期和冬季施工方案,以应对特殊天气、极端气候的影响。

2.4监理工作的方法及措施

根据《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开展安全监理工作,严格执行《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及江苏有关文件搞好文明施工。1)现场监理将采取安装验收和使用过程中定期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并着重加强对高处作业防护、脚手架、“三宝四口”、物料提升机、基坑支护、模板工程、施工机具等机械、设备的安全监督。发现隐患,应督促有关人员限期解决,对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应立即制止;2)在现场巡视、旁站监理中发现施工中的不安全因素,要求采取有效的安全技术措施,改善劳动条件,消除不安全因素,预防工伤事故的发生,做好安全控制监督检查工作,及时参与组织安全事故的调查分析的处理;3)现场施工用电严格遵照《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及要求进行检查;4)随时取得气象预报资料,根据气象预报,提前作好防风、防雨措施,切实按措施严格执行实施,并合理安排现场施工生产。夏季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常备消暑物品;冬季做好保暖工作。

2.6工程合同管理

按质量计划,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做好横向管理接口,文件的传递、工作的联系、布置、交接要文字化。与甲方、总包单位等的洽商、协议、合同必须严谨、文件化,计划要准确合理避免盲目。与多个部门有关的决定或要求在实施前要提前征求意见,避免疏漏造成的损失。制定计划,确定专人负责合同履行过程中变更、洽商增减预算及索赔报告的编制及报甲方签认等工作。

装配式建筑项目施工管理篇10

【关键词】装配式住宅;预制构件;整体

1.装配式结构体系

装配式结构(prefabricatedConcrete,简称pC),是以预制构件为主要受力构件,经装配连接而成的混凝土结构。装配式结构体系在国外已经发展成熟并得到很好的推广,而目前在国内,处于大力倡导和积极探索阶段,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装配式住宅,即形成了以轻钢结构为主,以木结构、轻钢―木结构、轻钢―钢筋混凝土结构和轻钢―钢结构为补充的装配式住宅结构体系(见图1)。但经过一系列有益的实践,并未得到规模性的推广。主要原因是理论实践受技术水平和经济条件的约束,机具设备和运输工具落后,无法满足工艺的要求,加之推广力度不大等客观条件遏制了装配式结构体系的发展。目前,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中,现浇体系处于主导地位。这一体系在国内发展成熟,并得到广泛认可和使用,但由于需要现场进行支模,钢筋绑扎连接,混凝土振捣养护等一系列手工操作,因此现浇体系存在诸多弊端:工程施工工期长;工程成本不易有效控制;工程质量难以可靠保证;全面工业化生产难以实现。

图1装配式结构建筑

2.装配式结构体系巨大的优势

1)住宅建造由工地化向工厂化转变,使影响住宅质量和性能的不可控环节纳入到可控制的体系下;2)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外墙及梁、柱,在工厂进行产业化生产,再运至现场直接装配连接,安全快捷,节能环保;3)各预制构件机械化程度高,提高构件尺寸的精确度,减少材料浪费;4)现场作业人员减少,劳动量降低,作业时间减少,提高效率;5)节水、节电、节材、保护环境,社会效益提高。因而,建筑业应打破目前的建筑体系格局,积极引入住宅产业化的先进技术,扬长避短,大力发展装配式结构住宅。

3.装配式住宅现状

近年来,工业化在中国逐步发展起来,随着政策驱动,越来越多的企业不断加入,工业化建筑产品也开始在地产开发、建筑等领域广泛使用。得益于国家政策的指引,我国的建筑产业转型升级迎来了新曙光,而装配式住宅则是产业转型的主要方向之一,发展装配式住宅,可以改善结构精度、渗漏、开裂等质量通病,提高隔声、保温、防火等性能,便于系统维护、更新。装配式住宅有着巨大的节能减排作用,提升了住宅品质和效能,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缩短了施工周期,并充分体现了绿色建筑“四节一环保”的特点。可见,装配式住宅是中国绿色建筑的发展方向。

中国装配式住宅的发展趋势和国际上先进国家的发展趋势是一致的。我国目前装配式绿色住宅还存在发展瓶颈,包括以下方面:一是装配式住宅的设计、生产、安装施工验收评定等技术标准尚未建立,试点成果无法大规模推广。二是装配式住宅的建造成本比传统方式每平方米高500元左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说“原因是未形成大规模生产,规模效益无法体现;同时,工业化生产属生产企业,构件工业化生产产品要交纳的17%增值税,增加了生产成本”。三是具备总承包资质的企业目前不具备专业化生产能力,尤其是装配式住宅生产、安装的能力不足,少数具备能力的企业又无承包项目资格,造成专业化公司还要挂靠,增加管理成本。尽管装配式住宅尚存在发展瓶颈,但我国已有些城市和地区实现了突破。以深圳为例,深圳市的一些保障房住宅,目前实现了图纸标准化、施工工厂化、管理可视化、现场整洁化,达到绿色建筑二星以上的评价标准,同时建筑质量得到提升,施工周期得到缩短。作为钢材生产大国,钢结构住宅和钢木结构混合住宅也是未来装配式住宅的一大方向,而且其施工方式和建造成本更具优势。

4.新时期装配式住宅的发展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通知(〔2013〕1号文)中第(八)项为推动建筑工业化: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要加快建立促进建筑工业化的设计、施工、部品生产等环节的标准体系,推动结构构件、部品、部件的标准化,丰富标准件的种类,提高通用性和可置换性。推广适合工业化生产的预制装配式混凝土、钢结构等建筑体系,加快发展建设工程的预制和装配技术,提高建筑工业化技术集成水平。支持集设计、生产、施工于一体的工业化基地建设,开展工业化建筑示范试点。积极推行住宅全装修,鼓励新建住宅一次装修到位或菜单式装修,促进个性化装修和产业化装修相统一。2014年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通知要求各地积极推进绿色保障房工作,并同时了《绿色保障性住房技术导则》(试行)(以下简称《导则》),明确各地依此研究制定本地区的绿色保障性住房技术政策,做好技术指导工作《导则》共有项,其中强调了绿色保障性住房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研究和制定了绿色保障性住房的指标体系,提出了绿色保障性住房的规划设计、建造施工和产业化等技术要点。此外,《导则》还专项设置了产业化技术指标和体系化技术。为大量、快速的住宅建设提供切实有效的保障,从根本上全面推进绿色建筑行动。

目前国内装配式建筑发展较好的城市

沈阳:标准配套齐全,引进的技术论证严谨,结构类型品种较多,构件厂设备自动化程度高。完成了《预制混凝土构件制作与验收规程》等9部省级和市级地方技术标准。

北京、上海:有政府出台配套优惠政策作保证,标准配套基本齐全,部分装配的剪力墙结构的技术成熟。北京出台了混凝土结构产业化住宅的设计、质量验收等11项标准和技术管理文件;上海已出台5项且正在编制4项地方标准和技术管理文件。

深圳:工作开展的较早,装配式建筑面积较多,构件质量高,编制了产业化住宅模数协调等11项标准和规范。

江苏:结构体系品种齐全,部品的工业化工作同时开展。

合肥:近年来政府推动力度较大。

总结

综上所述,装配式住宅我是国建筑的发展趋势。从环境问题和社会效益等多方面考虑,它也将成为房地产业的引领者,目前我国装配式住宅发展潜力巨大,节能效果好,对减少pm2.5空气污染可发挥很大的作用,同时我国还要建大的住宅,依靠大量劳动力已不再可行,建筑质量无法保证,成本也在上升,所以,我国现在发展装配式住宅正当其时。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