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人事管理水平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2:35:49

提升人事管理水平篇1

[关键词]事业单位;规范化;人事档案;问题;措施

0.引言

档案管理是事业单位人力资源部的重要工作,人事档案材料涉及每个事业单位员工的基本信息,通过人事档案的调取,事业单位能够判断是否对单位内部人员进行考核、培训、升迁、加薪。另外,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水平也能够有效反映单位的人力资源状况,其管理是否规范、高效也决定着档案资料是否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加强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尤为重要。

1.加强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规范化的重要意义

1.1规范化的管理有利于提高档案管理效率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企业单位用人制度的改革,事业单位用人也采取合同制的方式吸纳优秀人才,在事业单位的长期运行过程中,会有大量人员的流动,人员档案材料成为事业单位了解人才状况、实施人才调动的主要依据,因此建立规范化、高效化的人才档案管理机制显得尤为重要。对人事档案进行规范化管理能够有效提高人事材料的使用率,第一时间掌握所需要的人事材料;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的规范化管理也能够确保人事档案的真实性、准确性,一旦工作中需要查阅就能够按照流程快速地找出相关资料,减少查阅时间,提高查阅效率,节省大量人力,确保事业单位工作的顺利实施。

1.2人事档案规范化管理,能够反映事业单位发展状况

人事档案记录了事业单位人员的整个流动过程,能够见证事业单位每个时期的人员情况,反映事业单位当时的发展状况。事业单位的发展是由小到大,由薄弱到雄厚的,而随着事业单位的发展壮大,其人员流动以及规模也会不断扩张,从侧面也就反映了事业单位的发展状况,这是事业单位的潜在资本,对于事业单位进行人才培训,筛选符合事业单位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能够为事业单位发展提供人才基础。

1.3规范人事档案有利于优化人才选择机制,吸纳人才

首先,人事档案记录了每个人员的入职、发展、升迁、离职等基本情况,对于事业单位筛选人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人事档案记录,事业单位能够判断自己需要哪种类型的人才,这样在招聘新人的过程中,事业单位就会按照这些要求进行招聘,有利于人才的吸纳;其次,通过人事档案,事业单位能够发现现有人才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这样就能够根据这些问题开展集中化的培训,提高事业单位内部人员的整体素质;最后,事业单位还能够根据人事档案记录对人员进行岗位调动,对表现良好,能力突出的人员进行表彰和升迁,对表现不好,能力一般的进行再次培训,对不思进取,影响恶劣的人员进行开除,提高事业单位人员的整体工作效率和综合素质。

2.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规范化管理意识薄弱,缺乏高效的档案管理意识

在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尽管事业单位的规模以及生产力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是在人事档案的管理方面却没有提高,主要是因为管理人员没有重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疏忽漏洞现象,在档案管理过程中,不能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及时的培训,没有顺应科技发展的要求更新档案管理设备,这些都是档案管理意识薄弱所引起的。

2.2受传统档案管理模式的影响,档案管理存在不规范性

档案管理工作是一个长期而持续性的工作,因此在长期的管理过程中会形成惯性,一旦养成固定的管理习惯再想改变就比较困难。在事业单位的发展过程中,传统档案管理方式影响较深,管理方法比较陈旧,档案管理基本依靠人工完成,办事效率低,难以跟上信息时代的发展步伐;另外,在管理过程中往往存在许多漏洞,从档案的安全保密、档案借阅、原始档案的备份等环节都没有形成统一有序的规章制度,因此档案管理也十分不规范。

2.3档案管理人员专业化水平不高,规范化有待提高

在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中,很多档案管理人员都不是档案管理专业的管理人员,大多都是从单位内部选择的,没有一定的档案管理经验和基础,根据事业单位需求而进行的档案管理,管理意识薄弱,管理规范性不高,尤其是随着事业单位的不断发展,人员流动的加大,对档案管理的专业化、规范化要求更高,但是很多事业单位为了降低管理成本,没有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补充,这也加剧了管理的混乱。另外,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制度比较简单,没有完整的档案管理制度和操作依据,档案人员编制较为随意,这些都是影响档案管理规范化不能实施的重要影响因素。

3.提高事业单位档案管理规范化的措施

3.1重视档案规范化管理的宣传教育,强化管理人员管理意识

实现规范化的档案管理模式,首先就要做好档案规范化的宣传教育工作,将精细化管理理念引入到档案管理工作当中,提高管理人员的精细化管理意识。在档案管理工作中,要加强对档案的宣传教育讲解,提高内部人员的重视度,让档案管理人员意识到档案管理对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意义,加强档案工作的收集和利用工作。首先,可以丰富档案信息的收集渠道,建立完善的档案信息收集体系,以事业单位内部各部门为主,做好每个部门人事档案的信息整理和完善,建立高效的人事档案收集渠道;其次,建立档案材料的联动机制,将事业单位人员的基本信息纳入到档案信息的收集中,如工资、工作时间、家庭情况、学历、职称、奖罚状况等,只有如此才能完善档案管理机制;最后,要将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到事业单位年度考核工作当中,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强化档案管理意识,提高档案管理的规范化。

3.2优化档案管理机制,为实现规范化管理奠定理论基础

健全档案管理机制是实现规范化管理的基础和保障,因此要对档案管理机制进行优化,通过岗位责任划分、工作内容要求、部门协作、组织保障等方面进行完善。首先,对档案管理制度进行公布,确保档案管理制度能够落实到位,确定档案管理的主要人员,并由负责人对档案管理进行监督管理;其次,召开档案管理规范化会议,通过管理制度的制定、管理人员的升级等确定一个较为规范化的档案管理机制,保障档案实施的规范化运行;再次,做好档案管理的宣传工作,要求各部门与档案管理部门做好协调,确保档案材料收集的准确性、档案资料使用的便捷性、档案借阅的安全性等;最后,责任落实到位,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监督管理,确保人事档案管理的安全性、规范性、科学性、高效性。

3.3提高档案材料收集、整理的规范化操作水平

在人事档案管理过程中,最基础的工作就是档案材料的收集与整理,只有确保这个过程规范化才能确保档案材料的完整性、准确性、规范性。档案材料收集整理工作是长期的,贯穿于事业单位发展的整个时期,因此提高资料收集、整理的规范性尤为重要,要做到这点,首先,要对信息收集内容进行严格审核,拓展信息收集渠道,根据人事特点及时有效地收集一手资料,对于资料不全或者信息不足的档案做好备注,后期进行完善和补充;其次,对材料的收集过程以及材料的整理过程进行严格监督,定期进行检查,确保材料的真实性;再次,对收集的材料进行归类整理,便于档案的查找和使用;最后,根据事业单位要求以及国家档案管理要求对档案管理标准和信息收集范围进行确定,不断完善和补充档案信息,提高档案管理效率,做好档案统计分析,提高管理的规范化水平。

3.4推进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提高管理效率

档案信息化的发展不仅能够提高档案管理的规范化水平,也能提高档案材料的使用效率,因此,推进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尤为重要。信息化管理的最大优势就是规范化、便捷化、快速化,能够在短时间内通过搜索引擎找出所要查找的档案材料,另外还能够实现网络化管理,可以将传统纸质档案数据信息数据化,通过大数据处理提高档案信息的数据传递性,从而建立网络化档案管理体系。网络化档案管理就是档案管理标准化的具体体现,在档案信息数据化的转化过程中,会通过统一的操作模式,统一的处理体系,实现档案信息的统一化管理。在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首先,要完善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基础设备,加大基础设备的投入,如购买必要的电脑、数据处理器等;其次,要构建自己的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完善体系建设,提高电子信息化的使用效率;最后,建立完善的档案网络信息化规章制度,确保信息化建设的规范性、科学性、高效性。4结语人事档案管理的规范化能够有效提高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对事业单位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要不断提高档案管理的规范化水平。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事业单位也要加快网络化档案管理体系的建设力度,结合事业单位发展的具体情况,不断优化档案管理的规范化。

提升人事管理水平篇2

关键词: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水平

一、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档案材料的质量不高。管理人事档案的目的就是全面掌握单位人员的信息,是发现人才的重要途径。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事业单位中人事档案的材料比较单一,对于个人经历、经验以及能力的描述几乎没什么差别,无法准确反映出个人能力,很多描述不清晰,管理人员无法通过这些材料对员工的实际情况做出准确判断,使档案管理失去意义。还有一部分人员为了提高自己的“身价”,刻意对档案内容进行伪造,事业单位在接受个人档案的时候没有仔细甄别这些信息的真假,档案中存在一定水分。

(二)“人档分离”的现象较为严重。当前社会上人才流动的速度很快,一份工作干一辈子的时代已经过去,人才流动过程中对于人事档案的处理不妥当,导致出现以下两种情形:当事者已经离职,但是单位还保留有此人档案;或同为一个单位的职工,但是人事档案却分别由人才交流中心、主管局、本单位三方管理。出现这些情况的原因有很多,一方面,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机制还不够完善,档案调动速度远远滞后于人才流动速度。另一方面,员工本身对自己的档案也不够重视,入职或者离职的时候没有及时联系到档案管理人员询问自己档案的走向[2]。

(三)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网络科技的发展已经为档案信息化管理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但是由于管理思维的落后、管理人员水平不高等多方面原因,导致当前事业单位对于人事档案的管理大多数还停留在人工或者半人工阶段,信息化水平不高。一些事业单位只将档案的目录部分存入到电脑中,一旦需要详细信息,还需要进行手工查找,这种传统的管理方式效率较低,且浪费了不必要的人力。

二、提升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水平的建议

(一)提高档案材料的质量。这里所说的提高档案材料的质量,一方面是要保证材料的真实性,事业单位在接受人事档案之后,一定要通过相关途径来核实入职人员的档案是否真实;另一方面是要保证材料的完整性,材料中不仅要反应学历、从业经历等基本信息,还要通过其他附加材料反应个人的个性与特长,通过查看人事档案就能够大致判断出个人能力。单位的领导一定要重视对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要求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对档案进行精细分类,及时对档案内容进行补充,提高工作效率。

(二)建立健全管理制度,避免出现人档分离的现象。事业单位要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使档案管理能够有效服务于人才流动。员工入职以后,要提醒其将人事档案转到本单位来,同时,要帮助离职人员及时办理好相关手续,避免人档分离现象的发生。事业单位要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增强其责任感,准确掌握调动人员的信息,根据实际情况对档案做出妥善处理。接收和转出档案一定要进行严格审核,避免出现失误,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工作。对于已经产生的“无头档案”,要对其进行细化分类,根据档案的内容以及单位的实际需要来判断是否继续保留此档案,如果档案被保留下来,一定要进行妥善保管,并积极联系当事人,尽快将档案转交出去,如果无法联系到当事人,要与当事人的原籍部门进行联系并协商对该档案的处理办法。

(三)提高人事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事业单位要加强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人事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单位领导应该摆脱陈旧思想的束缚,利用网络技术来管理人事档案,加强对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使他们掌握信息化管理技能,提升工作效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节省大量人力,同时还能够延长档案的使用寿命,不必担心损坏问题。如果需要查询企业内部人员的相关信息,只需要在电脑上进行检索,就能够迅速获取这名职工的全部信息,既及时又准确。

(四)加强人事档案管理团队的建设。人事档案管理团队的建设情况对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水平产生直接影响,因此,事业单位要不断更新管理理念,加强对人事档案管理团队的建设。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保密性较强,其中也涉及了很多专业知识,对工作人员综合素质要求较高,事业单位在挑选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过程中,除了要考察其基本技能,还要考察其职业素养,保证其“德才兼备”。同时要加大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其管理意识,不断提升管理技能,进而提升整个人事档案管理团队的水平。

总结:针对目前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管

理者应该提高管理意识,提升档案材料质量,发挥人事档案的价值,建立健全档案管理机制,避免出现人档分离现象,同时要提高人事档案的信息化水平,加强人事档案团队的建设,不断提升人事档案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提升人事管理水平篇3

【关键词】人事档案;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一、人事档案类型及特点

(1)人事档案类型。人事档案是我国人事管理制度的一项重要特色,它是个人身份、学历、资历等方面的证据,与个人工资待遇、社会劳动保障、组织关系紧密挂钩,具有法律效用,是记载人生轨迹的重要依据。大中专毕业生档案则是国家人事档案的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在校期间的生活、学习及各种社会实践的真实历史记录,是大学生就业及其今后各单位选拔、任用、考核的主要依据。目前出境、计算工龄、工作调动、考研、考公务员、转正定级、职称申报、办理各种社会保险以及升学等都需要个人档案,特别是在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相当重要。(2)人事档案特点。一是全面性。人事档案收存员工的履历、自传、鉴定(考评)、政治历史、入党入团、奖励、处分、任免、工资等方面的有关文件材料,因此,它能记录员工个人成长、思想发展的历史,能展现员工家庭情况、专业情况、个人自然情况等各个方面的内容,总之,人事档案是员工个人信息的储存库,它概括地反映员工个人全貌。二是现实性。由于员工仍在工作,其人事档案则成为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正确使用人才、合理解决工资等问题的一个重要依据。直接为现实工作服务是人事档案区别于其他档案的重要标志。三是真实性。这是人事档案现实性的基础和前提。人事档案必须做到整体内容完整齐全,个体材料客观真实,才能为用人部门提供优质服务。四是动态性。人事档案立卷后,其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当事人人生道路的延伸将不断形成一些反映新信息的文件材料。因此,人事档案必须注意做好新材料的收集补充,力求缩短档案与员工实际情况的“时间差”,这就要求人事档案必须打孔装订,以便随时补充新材料。五是流动性。人事档案的管理与员工的人事管理相统一,才便于发挥人事档案的作用,如果人、档脱节,保管人事档案而不知当事人已调往何处,即“有档无人”,这样的无头档案,保管得再好也无意义。因此,在工作中必须坚持“档随人走”,在员工调走后的一周以内,必须将其人事档案转往新的管理部门。六是机密性。人事档案的内容涉及个人功、过等诸多方面情况,有的从侧面反映了一些重大历史事件,有的是个人向组织汇报而不能向他人(包括家庭成员)言及的内心隐秘等等,因此,人事档案属于党和国家的机密,任何人不得泄露和私自保存人事档案材料,不能向社会无条件地提供服务。

二、合理开发运用人事档案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现代企业一般将人力资源管理分为几个功能不同的模块,人事档案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环节都起到了无法替代的作用。(1)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规划强调基于组织战略确定人力资源需求的数量、质量和结构。当战略转移时,组织内部会出现职位更替、工作职责变化或人员需求变化。通过查阅相关档案资料,可以准确地掌握组织发展情况,如各阶段的组织规模、组织机构设置、人员变化情况等并进行分析,在研究历史数据的基础上,可以对未来部门职责、岗位职责以及任职者要求等进行预测。(2)招聘筛选。人事档案对每位员工的知识、技能、能力、个性品质乃至籍贯家庭等方面都做了详细记录,有利于招聘时做到“为事择人、任人唯贤、专业对口、事得其人”。例如在公司内部岗位出现空缺,需要在公司内部进行招聘时,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公布岗位需求,接到应聘申请之后,可以根据需求查阅相关员工档案,直接剔除不符合基本条件人员,如年龄、学历、专业等,对于符合基本条件人员则进一步核实其各类工作资料的真实性。合理运用人事档案从而节省了内部招聘成本,筛除虚假信息,使招聘筛选工作更高效、准确。(3)员工培训与开发。人事档案中记录了员工学历教育、职业资格培训、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等信息,这些培训信息可以为员工的进一步培训提供信息支持与指导。通过将员工人事档案中的历年参加培训情况与职位说明书所规定的职位要求进行对比,可以找出二者之间的差距,进而确定是否需要对此员工继续进行培训,以及在哪些方面进行培训;在培训实施过程中,将员工培训过程的表现加以记录;培训结束后,相关成绩及时在人事资料中予以记录,从而确保了人事资料的及时性、完整性,确保了下次使用时人事档案信息的准确性。(4)薪酬福利。员工薪酬福利自员工入职之日起就与员工个人档案信息相联系。例如,新员工入职定薪,需要考虑员工学历、专业、能力、素质等各方面因素是否符合岗位需求,这就与员工薪酬密切相关。又如,员工社会保险的参保、调转、以及保险待遇的申请等事项更是需要以人事档案为前提,缺少人事档案直接无法办理相关业务。(5)绩效考核。人事档案对于绩效考核的意义更为重要,考绩效核是对员工工作的一种评价,并且将直接与员工个人利益挂钩,人事档案记录是否完整将影响绩效考核是否公平公正。在考核实施前要设计一套相对完善的考核表格;考核实施过程要确保各类表格填写完整且有负责人签字;考核结束后要及时整理考核材料,并将考核结果及时纳入员工人事档案。确保绩效考核结果有据可查,从而避免不必要的争议,确保绩效考核工作的公平性、公正性。(6)职业生涯规划。通过进行人事档案分析,可以根据各员工的不同特点将其进行划分,根据需要行成不同的人员分类,如按从事岗位分类、按学历分类、按专业分类、按性别分类等,为建立各类人才库提供基础。各类人才库与职业发展H通道相联系,明确每个员工现有的业绩与知识能力与职业晋升所要求的标准之间的差距,从而可以实现职业发展途径的激励性,实现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

三、人事档案的开发运用方法

(1)运用五个“w”、一个“H”的工作方法。why:明确人事档案的开发运用的宗旨和目标。what:做什么,明确人事档案的开发运用的重点和中心任务。when:规定人事档案的开发运用的各项工作的时间进度。where:规定人事档案的开发运用的地点及空间安排。who:规定人事档案的开发运用由哪些部门承担、由那些人员负责。How:制定完成人事档案的开发运用的措施和方法。(2)运用pDCa循环工作法。p:计划,必须明确目标,确立实现目标的手段以及时间、质量等要求等。D:实施计划。C:检查,对实施过程加以控制,观察形势或结果,看它们是否朝着目标前进。a:修正,当它们没有朝着目标发展时,进行必要的矫正。(3)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相合。开发运用人事档案时,要注意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的结合。横向比较是针对于部门与部门之间、同年龄、同学历、同职务级别人员相关资料的对比分析;纵向比较着眼于员工本人现状与员工本人历史数据的对比分析。(4)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开发运用人事档案时,可以从定量与定性两方面进行分析。可以将员工收入、保险费用、年龄结构等可以数字化或者可以运用工具将其数字化的部分进行定量分析;可以将员工学历层次、专业结构、性别结构等进行定性分析。

提升人事管理水平篇4

我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事业单位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模式优化必须要从基本情况出发,积极稳妥的推进信息化建设,为人力资源信息建设方案优化创造良好的条件。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优化的过程中,必须要进行数据信息的管理,确保不同的数据模式能够管理不同的人力资源数据,提升人力资源的数据综合信息管理水平,为人力资源的信息化管理创造良好的条件。[1]事业单位人力资源信息管理要从管理模式创新出发,积极稳妥的推进人力资源的平台建设,提高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为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基础数据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在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很多商业化软件存在很多的不足,必须要改变人力资源的信息管理模式,才能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对整个软件系统的科学化操作会产生重要的作用。在人力资源信息结构优化的过程中,保证软件信息建设能够符合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要求,全面提升人力资源的信息管理水平,为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创造良好的平台。

二、事业单位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要保持数据源一致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保持数据源的一致性,事业单位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需要统一规划,保证各种人力资源信息能够符合数据综合管理的要求,全面提升事业单位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水平,为事业单位人力资源数据信息综合管理创造良好的环境。[2]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数据信息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进行科学的决策,确保人力资源数据信息管理能够符合综合管理模式的要求,提高事业单位人力资源信息综合管理水平。事业单位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需要从信息维护的角度出发,积极稳妥的进行信息管理,才能保持数据信息的完整性、一致性和安全性,为事业单位人力资源信息的综合管理创造良好的条件。事业单位人力资源数据信息管理的过程中存在数据共享方面的问题,必须要从数据信息和网络化管理的角度出发,实现对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数据共享水平。事业单位人力资源数据信息管理需要和数据优化结合在一起,通过对数据安全性分析可以提升人力资源的综合管理水平,通过对数据信息管理可以实现对人力资源的全方位管理,确保人力资源数据信息能够得到全面的管理。事业单位人力资源数据信息网络化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对数据进行全面的管理,从多方面保证数据信息的安全。

三、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模式优化中要建立合适的软件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信息化模式优化的过程中需要把各种软件融合在一起,从而能够形成良好的数据信息平台,从而能够对软件进行数据信息管理,确保数据信息能够符合软件控制的要求,全面提升软件数据信息的管理水平。[3]事业单位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进行个性化设计,确保人力资源管理能够实现计算机管理,全面提升人力资源数据信息的综合管理水平。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全面提升工作效率,不断进行人力资源信息数据优化,提高人力资源的数据信息管理水平。事业单位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要通过行政事务管理、组织机构管理、薪酬福利管理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事业单位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各种模式管理,确保人力资源管理能够符合业务流程控制管理的要求,全面提升事业单位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水平。通过规范的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可以优化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的流程,确保事业单位人力资源信息管理能够符合招聘管理、绩效管理、培训管理的要求。通过实施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可以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水平进行分析,从而能够分清楚数据信息管理的基本模式,对整个数据信息和战略管理会产生重要的作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也是人力资源开发的过程,在人力资源数据信息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进行战略性人力资源的开发,具体实施的过程中需要从员工发展、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出发,积极稳妥的建立软件信息系统,从而能够对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数据信息进行全方位的管理。事业单位人力资源数据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对人力资源的成本进行全面的评估,从而能够建设信息系统,对信息数据进行全面的优化,提升数据信息的综合控制和管理水平,为数据信息的战略化管理营造良好的条件,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数据信息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进行全方位的数据信息决策管理,提高数据信息的综合管理水平。

四、事业单位人力资源信息管理模式优化中要进行数据集中化处理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数据信息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对凌乱的数据进行集中化管理才能提高数据管理效率,为数据信息优化创造良好的条件。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数据信息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对数据进行全方位的处理,确保数据信息能够符合信息综合建设管理的要求,从多方面提高数据信息的综合管理水平,为数据信息的全方位集中网络化管理创造良好的条件。[4]事业单位人力资源数据信息管理的过程中可以通过HRp等软件对数据资源进行集中管理,确保数据信息能够得到全面的优化,对整个数据信息管理会产生积极的作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数据信息管理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网络运行质量对数据信息进行有效的评估,确保数据信息质量控制能够符合业务控制管理的要求,对人力资源分布式数据信息管理会产生重要的作用。

五、事业单位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模式优化要通过立项实施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通过立项的手段,建立完善的工程项目计划,才能保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信息管理步入一个新的阶段,对整个人力资源数据管理会产生重要的作用。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进行软件模式优化,通过建立完善的软件系统,可以实现对软件的综合评判,提高事业单位人力资源数据信息的优化管理水平。[5]事业单位人力资源数据信息管理需要从软件项目管理的角度出发,确保软件设计的每个环节都能符合人力资源综合信息管理的要求,让软件信息能够发挥管理的作用,从多方面提高软件管理的效率。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对各种数据信息进行优化管理,全面提升人力资源的市场综合竞争力,在人力资源数据信息全面管理的情况下,必须要对数据进行全方位的处理,对各种数据模式进行分析管理,让不同的数据能够发挥不同的作用,确保数据信息管理能够符合数据优化控制的要求,在通过对数据信息管理的过程中,不断的优化数据管理的模式,全面提升数据信息的综合判断标准,在数据信息的综合性管理中发挥关键性的作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数据信息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对软件的数据信息进行全面的评判,从不同的角度提升数据信息的综合管理水平,为数据信息的全方位管理创造良好的条件。从事业单位人力资源数据信息管理的角度看,必须要从信息化综合管理的模式出发,全面提升数据软件的综合控制管理水平,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必须要从多方面进行模式优化,全面提升人力资源的数据信息建设和管理水平,提升人力资源的数据信息管理效率。

六、总结

提升人事管理水平篇5

一、干部人事档案整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干部人事档案改革管理制度不太全面。??前,缺乏全面的管理制度就不能正确对待管理工作,也无法达到预期的管理目的,更难以全面改革管理方式,导致人事资源管理中资源配置优化流程受到影响,难以提升高素质人才的流动效率,特别是高素质人才的流动直接影响企业人事干部档案管理工作质量,所以说,人事干部档案改革管理制度的不完善直接影响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从而影响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干部人事档案分类准确性不太高。分类就是将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按照材料的主要内容或用途确定类别,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有的是按材料内容的主次关系来进行分类,有的是按形成时间来进行分类。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分类的不准确不利于企业干部人事档案的利用及相关查阅工作的开展,同时对其进行整理过程中,档案管理人员也极易造成干部人事档案分类的不合理与不准确等现象。

(三)干部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不太高。在实践工作当中,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不高。管理工作人员自身的计算机能力薄弱,对于管理系统的了解不全面也不深入,所以,严重制约了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同时,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人员不能够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难以使计算机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发挥自身的价值。部分企业在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加强了对电子管理系统的使用,但是它仅在对工作人员的基本信息记录工作中发挥作用,却很难对工作原件进行相应的收录工作等,使用效率较低,所以,干部人事档案的利用很难充分展现管理系统自身的实用性,这对于干部人事档案保管工作的开展十分不利,而且会影响到工作开展的效率。

二、加强企业档案整理工作的对策

(一)积极落实责任追究制度。为避免档案的改动与丢失问题,用人单位应当积极构建档案工作管理机制,确保责任追究制度的落实。同时,企业还应该加强对档案材料转入、接受等的记录工作。首先,在借阅档案时,应该由两人以上持单位开具的证明向相关档案管理部门进行档案借阅申请,之后由相关领导对其进行相应的审批工作;其次,为了提高对档案的使用效率及管理效果,企业各部门之间应该加强对档案相关工作的协调沟通工作;最后,对于档案的转入和转出,一定要确保其密封性,盖密封章,另外,在各级审查单位审核完成以后,需要再次盖密封盖章。

(二)加强对档案管理质量的提升。领导重视是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关键,在此次干部人事档案改版升级工作中,企业领导高度重视,加大了对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支持保障力度。同时,对于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及领导进行明确安排,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明确其岗位的重要性,根据干部人事档案改版升级,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规范性及高效性的管理,从而提高企业档案管理的整体水平。

(三)提升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我国档案管理改革部门必须要提升其信息化管理水平,首先,要摒弃传统纸质化管理模式,积极应用计算机管理设备与网络信息技术;其次,企业相关领导及管理人员应该意识到干部人事管理电子化建设的重要性,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从而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效率;最后,档案管理人员应该重视档案管理电子化的建设工作,提升管理工作效率与质量,同时,还要提升人事干部人事档案阅读软件质量,增强我国人事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改革工作效果。

(四)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档案管理人员作为档案管理的主要人员,他们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企业的档案管理水平,所以,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企业应该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进行专业档案管理知识与实践经验的定期培训,进而提高管理人员对档案整理与分类的效果,并且更好的保证档案归档的及时性。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不仅能够提高企业档案管效率,而且能够很好的促进我国档案管理事业的发展。

提升人事管理水平篇6

关键词: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创新思路

在我国发展的现阶段,事业单位在运行模式上进行了快速的转型,获得了一定程度上的发展。事业单位要想实现高效发展,事业单位在日常运行中需要对内部的档案进行严格的管理,确保档案管理能够在事业单位的整体发展过程中产生重要的作用[1]。因此,作为事业单位,需要加强对内部档案的管理,针对以往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解决,不断进行管理思路方面的创新,从而提升事业单位的运行效率。

一、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现状

(一)缺乏对档案管理的重视

部分事业单位在发展的过程对档案管理方面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缺乏对档案管理相关法律的认识。档案管理作为国家重要的项目,是我国珍贵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部分事业单位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对档案管理缺乏足够认识,造成事业单位在运行的过程中没有对档案进行科学的管理,使得单位内部各项工作无法正常开展,给事业单位未来发展产生了阻碍。

(二)档案管理的基础较为薄弱

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在档案管理的基础方面较为薄弱,即便部分事业单位设立了档案管理的相关制度,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并未将档案管理放在日常工作的重要规划中去,造成制度形同虚设[2]。与此同时,部分事业单位没有对内部的档案进行规范的管理,使内部的诸多档案产生混乱,给事业单位未来的资料整合带来了严重的弊端。此外,少数事业单位在进行档案管理的过程中,并未根据相关的管理制度来进行日常管理工作的开展,给单位后期档案整合带来很大的麻烦。

(三)档案管理设施相对落后

由于我国事业单位对档案管理的长期不重视,加上对管理方面的资金投入较少,造成部分事业单位在档案管理设施上较为落后,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库环境较差,空气流通性差,内部重要档案没有独立的存放库,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单位内部的档案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遭到污损,对单位后期材料的使用带来了负面影响。

(四)档案管理人员整体素质较低

事业单位由于对档案管理没有足够的认识,在人员安排上缺乏合理性,单位内部档案管理人员经常产生变动,在管理效果上不明显[3]。部分事业单位虽然对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管理知识的培训,但由于管理人员频繁调动,降低了管理培训的整体效率。因此,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人员整体素质较低,需要事业单位充分认识到自身发展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改革,不断提升内部档案管理水平。

二、提升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水平的有效对策

(一)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要想提升整体的发展水平,需要加强对内部档案的管理,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对事业单位内部的档案进行集中的管理。与此同时,事业单位需要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立足于事业单位自身发展特色,确保档案管理制度在事业单位发展的过程中具有可操作性,为单位内部的档案管理提供充分的理论依据。作为事业单位的管理阶层,需要加强对自身的建设,逐步提升内部工作人员的地位,共同提高事业单位的发展水平[4]。此外,事业单位在进行档案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建立奖惩制度,在管理制度执行的过程中,确保对工作人员的公平性,针对管理能力优异的人员进行奖励,针对管理过程中造成损失的人员进行适当的惩罚,逐步提升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总体水平。

(二)对档案进行信息化管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被不断引用到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去,事业单位在档案管理方面进行信息化管理,对事业单位的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具有很大的帮助。对档案进行信息化管理,能够实现档案长期有效,避免档案在实际管理过程中造成丢失,从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效率。现阶段,事业单位在档案管理方面需要进行科学的改革,结合自身发展的特点,采取有效的管理制度对内部档案进行管理,逐步实现档案的信息管理与纸质管理并存的管理方式,从而提升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整体质量。

(三)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离不开工作人员的参与,作为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人员,需要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5]。此外,事业单位需要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管理知识方面的培训,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宣教,逐步提升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管理的重视,从而实现事业单位在档案管理方面的科学化。

(四)增强事业单位档案的保密性

事业单位在对档案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需要确保内部档案的保密性。在日常管理工作中需要将重要档案与普通阅览室进行分开,做好对档案的保护工作,避免档案在管理的过程中遭到丢失。此外,事业单位需要引起对档案管理室的重视,禁止非管理人员入内,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避免档案信息外漏。

结语: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要想提升企业整体发展水平,需要加强对档案的管理。随着时代不断发展,事业单位对内部档案进行有效的管理在未来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部分事业单位在档案管理方面缺乏有效的对策,造成事业单位部分工作无法正常开展,给其未来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事业单位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引起对档案管理的重视,不断提升我国事业单位的整体发展水平,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彭彩虹.浅谈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与解决措施[J].办公室业务,2012,13:116+119.

[2]张玉晓.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的创新思路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2,10:56-57.

[3]张宝燕.事业单位加强办公室档案管理的创新思路构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5,01:26-27.

提升人事管理水平篇7

【关键词】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提高;路径

中图分类号:G27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0125(2015)12-0294-01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工作效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在这种情况下,针对于档案管理工作,传统工作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提升的档案事业发展需求,为此,一定要用优化相关管理技术和从业人员专业素质的方式来强化档案管理工作质量,从而有效促进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并使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档案科学管理意识得到强化,以进一步提升工作质量。

一、提升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的意义

(一)能够使国家文化软实力得到提升。档案的意义在于对个人乃至国家的基础建设进行准确的记录,体现了个人或国家的文明程度、精神文化和历史印记。因此,对档案管理科学化化水平的提升意味着深度完善并剖析个人乃至国家的发展过程以及历史原貌。由于档案工作固有的属性,使其具有一定的可靠性与真实性的特点,能够进一步提升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二)能够促进档案工作的长足发展。未来的个人、企业乃至国家的发展都需要依托于档案管理工作,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我国的档案管理工作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但纵观未来的发展趋势,优化档案管理,并提升其科学化水平,使管理工作精益求精是每个工作团体都需要努力的方向和追求的目标。档案管理工作与档案事业是相互依存的,有效提升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能够促进档案事业的良性发展。

(三)能满足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作为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门,档案集中地反映了我国多样化的传统文化形式,包括经济、政治等多方面的优秀文化,档案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可信度和吸引力,既见证了历史文化,又对我国未来发展方向进行科学指引。基于此,只有对档案管理的科学化水平进行提升,才能够充分发挥档案的重要价值,这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巩固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能够进一步满足我国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二、提高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的重要策略

档案管理科学化对档案事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能够有效带动社会的发展。为此,提升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一定要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下面笔者将对其提升途径进行深入的分析。

(一)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准确的定位。在一个企业的发展中,档案管理工作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档案管理工作开展的主要目的在于为查阅档案信息提供便利条件。档案管理从业人员的主要工作职能在于通过档案信息为企业提供相关服务。在这种情况下,相关从业人员一定要有意地培养服务意识,并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正确的定位,提高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

(二)遵循档案管理的科学发展理念。对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的提升彰显了科学发展理念的有效落实。相关部门要不断强化服务意识,要具有超前意识、主动意识,并深入到社会调查研究中,这对于发挥档案信息资源的作用有着重要意义。此外,相关从业人员要不断强化自身的安全责任意识,对信息安全与公开的协调关系进行正确的处理,并自觉维护社会稳定、国家安全以及人民的合法权益。

(三)不断健全对档案管理相关制度。目前,完善档案管理制度具有一定的迫切性,这也是新时代背景下各项工作的具体要求。为此,构建一个系统、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是每个团体、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的当前任务。企业领导和相关从业人员也要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进行重新认识,并对管理制度进行不断的健全,从而使从业人员的管理行为得到科学的规范,并促进了企业工作效率的提升。

(四)优化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虽然我国档案管理水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就目前形势来看,档案管理任务仍任重道远,提升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十分必要的。为此,企业应该加大对档案管理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培训的力度,并对其工作意识进行提升,最终实现其业务水平得到科学优化的目的。

三、结语

综上所述,档案管理作为我国企业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推动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在现阶段的市场发展需求日益提升下,一定要重视档案管理的科学化发展,并准确地对其定位,不断提高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为人们提供更好的档案服务。

参考文献:

[1]李国兰.提高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的路径选择[J].山东社会科学,2011,(1):174-176.

[2]卢鹏.浅析提高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的路径选择[J].商,2014,(12):282-282.

[3]贺志华.提高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的具体方法探析[J].办公室业务,2014,(21):206-206.

提升人事管理水平篇8

【关键词】维修电工;岗位管理;管理方案;动态管理

0引言

近些年来,在维修电工日常管理工作中,维修电工岗位管理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做好该项工作能提高维修电工管理水平,让他们有效融入日常工作中,预防维修电工事故发生,提高工作质量,促进维修电工的工作水平和综合效益提高。为此,维修电工的日常工作中,应该转变观念,采取措施开展维修电工岗位管理,为维修电工各项工作进行和综合效益提升做出贡献。

1维修电工岗位管理的概念与特点

1.1维修电工岗位管理的概念

维修电工岗位管理是基于健康、安全为核心的管理,结合维修电工岗位管理工作的需要,以提高管理水平,帮助维修电工有效开展工作为目标,综合采取有效措施,明确维修电工的职责,落实维修电工的岗位管理理念,并严格执行维修电工岗位管理措施。进而为各项工作开展创造条件,促进维修电工的工作水平提升。随着电工的发展和进步,维修电工岗位管理应用愈加广泛,在维修电工日常工作中也发挥重要作用。

1.2维修电工岗位管理的特点

随着维修电工管理的创新和服务水平提升,维修电工岗位管理逐渐受到重视,它具有自身显著特点。具体表现为系统化、动态化、全面性等。在采取管理措施前,对电工的实际情况和维修电工需要全面考虑。然后有针对性的制定维修电工管理计划,加强管理工作,明确维修电工的职责和权限,让他们严格执行维修电工管理制度和措施。推动维修电工各项工作有效开展下去,促进维修电工的工作水平提升。

2维修电工岗位管理的意义

2.1实现对维修电工事故的有效预防

维修电工日常工作中,往往存在一定风险。如果维修电工的综合素质低,岗位管理不到位,未能及时采取措施开展维修电工岗位管理,可能导致事故出现。而提高管理的思想认识,应用现代管理理念和方法,促进维修电工岗位管理水平提升,能实现对事故的预防,为电工的工作水平提升创造条件。

2.2促进维修电工管理工作水平提升

维修电工岗位管理将安全管理、环保、提高管理人员素质,保证维修电工的工作水平为管理的核心和关键。通过制定健全和完善的管理制度,落实制度和措施,保证维修电工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进而防止维修电工安全事故,避免不必要损失发生,提升维修电工岗位管理水平。

2.3提高维修电工水平和综合效益

通过提高思想认识,落实维修电工岗位管理需要,能避免出现不要的损失,提高维修电工的工作水平。进而增强维修电工的综合效益,也有利于提高维修电工的技术水平和工程质量。

3维修电工开展岗位管理的策略

3.1明确维修电工岗位管理的内容,落实管理措施

维修电工岗位管理工作中,要全面分析现状,明确存在的不足,对维修电工岗位管理的不足全面分析。然后明确维修电工岗位管理的内容,对未来的工作进行展望,同时还要优化维修电工岗位管理对策。根据维修电工日常管理工作和具体需要,优化维修电工当前管理的方法,构建有效的管理方案,完善维修电工工作评价机制,推动维修电工的各项工作有效开展,落实现代管理理念,促进维修电工的各项工作更为有效的开展下去,促进工作水平提升。

3.2执行维修电工岗位管理工作方案

成立维修电工管理工作小组,做好调查分析工作,掌握维修电工岗位管理的基本情况。同时还要详细收集和分析电工的基本资料,全面进行分析和整理。并根据维修电工岗位管理和电工维修的需要,指出维修电工岗位管理存在的缺陷,以提高维修电工岗位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为出发点,制定健全完善的维修电工岗位管理方案,有效指导维修电工的各项工作。要结合新时期和新形势,以提高维修电工的工作水平为出发点,制定健全完善的维修电工管理方案。同时结合工作需要,对维修电工岗位管理方案进行不断完善,有效适应新情况和新问题,从而确保维修电工管理体系健全和完善。推动现代管理理念得到有效利用和落实,实现提高维修电工管理工作水平的目的。

3.3明确维修电工岗位管理目标,优化管理体系

对维修电工岗位管理的现状进行全面掌握,了解具体情况。结合维修电工岗位管理需要和基本情况,明确维修电工目标。并制定详细、全面的管理方案。合理配备维修人员,明确岗位职责,制定报告机制,对可能出现的事故提前预防,减少事故发生率。进而提高维修电工事故的预控能力,有效预防安全隐患,促进维修电工的工作水平提升。

3.4严格执行维修电工岗位管理措施,重视动态管理

维修电工岗位管理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应该结合工作需要改进和完善。重视调查,增进与交流,掌握电工维修的基本情况,做好各项工作,科学合理制定计划。对基本情况全面分析,掌握详细全面的数据资料,实施动态管理,促进维修电工岗位管理水平提高。

3.5提高维修电工岗位管理人员素质,推动管理方案有效落实

注重维修电工人员培训,完善奖惩激励机制,激l工作热情,落实维修电工岗位管理制度。

提升人事管理水平篇9

2012年,神九飞天、蛟龙下海,党的十胜利召开。光荣与梦想,在这不平凡的一年里,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水上交通安全监管为中心,以建设“四型海事”为抓手,尽责履职,奋发有为,在出访美国夏威夷、“雅典娜”沉船水域监管、南海维权等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

回眸2012年,我们工作实现了“四提升”:一是立体巡航监管水平有提升。组织“海巡31”开展西沙维权巡航、粤闽海区联合巡航、浙闽粤联合巡航、桂粤琼闽四省(区)南海联合巡航等12次大型巡航执法活动,开展直升机空巡监管291架次,执行训练任务485架次,进一步健全直升机与海巡船立体巡航工作机制。二是水上应急处置能力有提升。圆满完成对汕尾“雅典娜”、珠江口水域“梦幻之星”与“博运018”碰撞事故、台湾海峡“BaReLi”轮搁浅事故的现场搜救和管控任务,以及2012年粤港澳三地海上联合搜救演习和“利剑20”军地海上联合搜救演习。三是直升机管理效能有提升。拓宽了海事直升机巡航监管范围,新增6条海事直升机飞行监管航线,基本实现广东辖区空巡监管全覆盖。制定了《广东海事航空器代管工作手册》,建立健全一整套直升机运行管理体系。四是海事对外形象有提升。“海巡31”船代表中国政府成功出访美国夏威夷,与美国海岸警卫队就海事安全管理、海上联合搜救、交通安全与灾害救援协调等领域开展双边交流,进一步提升了中国海事的海上安全管理的能力。中国海事直升机首次参展第九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听——建设海洋强国的号声已经吹响,“三保一维”重任在肩,使命光荣,牢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承担起海洋管理职责的海事梦,以“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务实作风,努力开创巡航执法工作新局面。

2013年,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激情满怀;守护水上平安,我们无上光荣。

新的一年,我们将真抓实干,勇于担当,努力实现三个“进一步”。一是进一步提升立体巡航监管的有效性。推进海巡、空巡和电子巡航三位一体的立体巡航模式,实施对重要海区和海上习惯航路的巡航执法活动,探索对水上水下施工、单点系泊点海上过驳、作业锚地的有效监管方法,切实履行在保护海洋环境和维护海洋权益等方面的职能。二是进一步提升应急反应能力。建立海上巡航搜救一体化工作机制,加快推进海事直升机起降点建设,优化海事直升机应急行动审批程序,提高水上应急快速处置能力。三是进一步提升科技应用水平。完善海巡船、海事飞机、指挥中心联系制度,逐步建设海上搜救应急指挥信息化平台,继续做好海事监管设备、卫星传输等高科技设备的维护,配合开展大型巡逻船、无人机项目前期研究工作以及“海事概念船”的设计。

提升人事管理水平篇10

关键词:水利;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创新;策略

由于水利建筑工程设计领域非常广,工期长,同时工程量大而复杂,因此整个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是十分艰巨的。所以,要想改善管理工作,提升管理水平就应该做到依照实际情况更新管理观念,贯彻落实管理制度的同时要保证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整个监督过程的有序完整,只有管理工作做到位才能够为我国水利工程建设提供最有效的保障。

1水利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重要性

整个水利工程的项目施工管理是至关重要的,管理水平不光影响整个工程项目能否顺利进行,还会对工程对应的企业以及相关部门有所影响。一般情况下,一个水利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工作都是有一整支专业的机构或是企业承包的,也就是说,一个项目管理工作是由第三方机构或是企业与投资方签订管理合同,并全权授权于该机构或企业。通过专业的团队对水利工程进行监督管理,可见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专业的团队在签订协议之后,通过专业的管理手段,以保证质量安全、降低成本、提升水利工程项目效益为宗旨进行管理工作。专业的项目施工管理是一个水利工程中质量的保障,所谓术业有专攻,对于管理也是一样。一个项目的管理工作涉及领域极广,单纯的水利工程企业以及进行管理很难做到全面。因此,通过专门的团队,对项目施工的工程进度、施工准备工作、项目的采购工作、施工技术、人员以及施工前后的各种检测等,对于水利工程影响极大的比较琐碎的事务进行合理地、有规划地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将管理工作做到全面而统一,才能够保证水利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一项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是将整个工程始终连在一起的,如果没有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施工现场将是极度混杂的,同时,则会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损失。如果无法保证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就没办法在施工现场对整个施工进程进行合理调控。因此,项目管理工作是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是一种保障,一种对于水利工程建设尤为重要的必须“装备”。

2水利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管理创新策略

2.1紧跟时代步伐,提高创新意识。通过上文的介绍,我们清楚地了解到一个水利工程的项目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因此,要想提高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就应当提升管理工作效益。随着时代的进步,任何事务都要求以新制胜,也就是说,对于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也应该追求创新,这样才不会被社会淘汰。首先清楚一点的是,创新的理念应该来源于市场需求,不应该盲目创新,主要以提升经济效益为主要原则进行创新。一个专业团队的管理工作应当从上至下地进行全面升级,强化人才专业管理素养,提升团队协作,真正地在实践中寻求最有效科学的管理策略。

2.2管理机制要完善。只有管理机制制定的切实可行又科学合理,才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创造更高水平的管理制度。优化管理制度不光是从管理制度本身出发,还要针对管理人员进行严格管制,一个健全的施工管理组织少不了明智又能干的员工。首先,应该明确管理组织的管理目标,有了目标就有了方向,才有前进的动力,管理就是管而调理,如果像是无头苍蝇乱撞只会越管越乱,因此,制定管理制度,明确管理目标是前提。其次管理人员的奖惩制度是必要的,激发更多的人才为管理工作发挥自己的潜能,在管理工作进行中,采用民主参与的方式来提升整体的决策能力,这样可以有效降低危险的发生率。最后,以提升企业经济收益为原则进行综合管理。只有提升整体管理水平,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效率才会越来越高。

2.3加强施工计划管理。做任何事情任何工程都要做到有条理,有计划,只有进行了周密的计划才能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周密计划是工程顺利进行的前提。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也是如此。通过加强计划管理,对计划目标做出科学的预定,各项计划围绕目标来实现。在实际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我们必须周密的,科学的,严谨的进行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管理,对施工过程分为不同的阶段,对于每一段都有好的计划去指导,这也是避免施工混乱造成不必要麻烦的重要因素。比如:在混凝土浇筑仓号准备中,一些管路、线路、埋件等事先未安排好,待到浇筑完后才发现,为时已晚,小的方面可以补打、补埋,浪费人力、物力、财力。

2.4提高技术管理水平,完善施工工艺。技术水平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是工程公共与否的关键。因此,技术管理在施工中具有重要作用。技术管理是对各项技术工作要素和技术活动过程的管理。这就要求技术管理人员对技术资料进行整理保管。不断的进行技术改进和创新,提高技术本身水平的同时还要不断的提升技术管理水平。另外,要非常重视技术管理中的技术开发,在施工过程中一味按照老的旧的技术,这种不创新的观念势必会严重影响技术的发展,难以提高技术水平。因此,在水利水电施工中,我们要不断的提升技术水平和技术管理水平,让水利水电工程得以顺利的进行。

2.5强化质量管理,保障安全。工程的质量是工程的生命,水利水电工程也是如此。如果工程的质量不好,一切问题都免谈。因此,在水利水电施工必须要求施工单位和企业加强质量管理,保证安全。对于企业来讲,质量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全员的质量管理、全过程质量管理、全企业的质量管理、多方法的质量管理。必须加强这些方面的管理,才能让施工顺利进行。

2.6抓好成本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一个企业的经济实力决定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而好的经济实力就要求施工单位和企业必须抓好成本管理。成本管理包括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及成本分析和考核。

2.7施工进度管理工作。在工程项目的进度管理工作中,应重点做好以下内容:建立施工进度管理责任制,强化进度管理工作,优化施工方案、提高工程参与各方协调性,配制先进施工设备,采取相应的施工进度保障措施,保证施工进度目标能够顺利的实现。重视工程开工前准备工作,施工开始前,做好测量定位、材料进场和设备调配等准备工作,方便施工开展。控制工程竣工阶段的结算管理工作,保证工程项目的有序进行。

3结论

综上所述,不断地强化施工管理人员专业技能,提升管理制度的实施度,优化管理制度,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升水利工程的施工水平,才能让水利工程的建设向着健康完善的方向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好的水利工程会很大程度地影响经济发展。可见,提升管理水平,强化建设才能创造更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马龙军,原发,曹天强等.关于加强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必要性[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89-91.

[2]王丽娟,史玉强.浅议市级水利工程建设的施工管理[J].科技风,2010(24):106-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