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管理与养护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2:40:26

道路管理与养护篇1

关键词:支路;小街巷;管理养护;经费投入;管线规划布置

中图分类号:U412文献标识码:a

城市的支路和街巷是道路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城市快速路和主次干道组成城市交通大动脉之后,众多的支路和小街巷作为血管和毛细血管,构成了城市交通系统这一有机体。作为市民群众进区入户的必经之路,其道路管理和养护的情况,直接关系到居民的出行方便,也关系到城市的形象。

1.保定市城市支路和街巷的现状

保定市是华北平原上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城,素有“京畿重地”、“首都南大门”之称,现存的老城区自元代建城之后,经过历代建设,构成了完整的城市道路建设布局,街巷胡同众多。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城市的开发建设,有些街巷和胡同已经消失,有些已成为居民小区内的道路。截止目前,由我处负责管理养护的支路47条,街巷胡同96条,总长约70.6公里。总体上支路和街巷的道路情况较差,除最近几年翻修改造过的部分街巷较好外,其余道路大多超过或接近使用寿命,各类病害严重,急需进行维修或改造。

2.城市支路街巷道路管理养护中存在的问题

2.1.支路和小街巷存在多头管理的现象。由于历史原因,保定市城市支路和街巷道路管理养护存在着多部门管理的问题。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保定市区内支路和小街巷道路管理分别由保定市市政维护管理处、高开区管委会和三区政府相关部门、城中村村委会、小区物业管理公司以及部分房地产开发公司、厂矿院校等建设单位管理。由于某些建设单位只重建设,疏于管理,加之某些道路涉及拆迁征地的问题,导致产权不清,使得有些道路处于长期无人养护管理的状态。

2.2.道路养护经费投入不足。伴随着物价上涨和各条支路和小街巷道路使用年限的增加,需投入的维修养护经费也在不断增加,但由于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传统思想,加之城市道路养护资金总体投入严重不足,使得支路和小街巷所能得到的维修养护经费更加紧张。许多病害严重的支路和小街巷不能得到及时维修或改造,直接影响到附近居民的正常出行。

2.3.部分支路和小街巷存在管线规划布置不合理现象。由于某些支路和小街巷历史比较久远,没有布置地下各类管线,或者在建设时缺乏长远规划,只设置当时必须的管线。伴随着城市文明的发展,市民的需求也随之增加。供水、排水、燃气等管线入户的需求不断增加,通讯电力等单位也根据城市景观的需要也产生入地的需求。于是各类管线的破路修建行为不断重复,由于施工条件较窄,施工不能断交,导致破路恢复的工程质量很难达到标准,道路整体性受到破坏,即所谓“破一条沟,毁一条路”。而且各管线单位各自为战,缺乏部门协调规划,隔个一年半载就重复破路,老百姓戏称“拉锁路”,对市民的生活造成了诸多的不便,也造成社会资源的严重浪费。

3.对城市支路街巷道路设施管理养护的几点思路

3.1.明确各条支路和街巷道路管理养护的责任部门。鉴于保定市城市支路和街巷道路管理养护产生多部门管理的原因比较复杂,统一由一个单位或部门管理的做法缺乏条件。但目前产权及维修管理责任部门不明确的问题急需解决。政府城建部门可以参照市直管理部门的做法,编制全市各条支路和小街巷名录,明确产权单位和维护管养单位名称和监督电话,制作公示牌设在各条支路和小街巷出入口附近,让市民进行监督,从根本上解决推诿扯皮,无人管养的问题。

3.2.加大道路养护经费投入。根据各条支路和小街巷道路使用年限和路况,编制近期及中长期维修改造计划,根据计划按照国家有关定额标准落实配套的维修改造经费。最近几年,市直管养的部分支路和小街巷分别在2008、2009、2010以及2013年进行翻修改造,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3.3.在新建及旧街巷支路改造时,做好地下管线的规划布置。根据各条支路和小街巷道路的规划宽度,合理布置供水、排水、燃气、通讯、电力、路灯等地下管线。对于条件具备的道路,可以考虑综合管沟等形式,为远期其他管线的需求留下空间。虽然一次性投资加大,但避免了重复破路建设,社会效益更为突出。

道路管理与养护篇2

关键词:城市道路桥梁养护管理影响因素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U448.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道路桥梁是城市道路交通的咽喉,更是确保整个城市道路交通系统正常运营的关键。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道路桥梁建设不断增加,特别是桥梁结构的复杂化和多样化、设施类型的增多以及管理范围的扩大使得道路养护工作显得滞后,如何改进养护措施,提高养护水平是目前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我国城市道路桥梁养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作为公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桥梁在公路建设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桥梁的养护管理工作的好坏又是影响公路综合效益提升的主要原因。因此,如何处理好桥梁交通的快速发展扩张和危桥旧桥大量存在的矛盾,是制约我国公路交通发展的瓶颈。所以,我们要理智地权衡发展中的各种效益,既要敢于正视当前桥梁养护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又要保证养护措施的安全可靠,做到万无一失。以下我首先对造成桥梁隐患的原因进行分析,深度挖掘限制桥梁养护管理机制推广的深层原因。

1、桥梁交通承载力骤增问题

经济的高速发展加剧了有限的公路桥梁资源压力,也加速了公路桥梁的老化速度。近年来,交通干线的车流量绝对增长幅度超过了5%,还有很多干线的年度车流增量甚至已经超过了8%。此外,车辆种类结构的变化也进一步加重了现有桥梁的负荷,特别是由于近年来大型工程项目的增多,使公路运行中的重载车、集装箱车和超大吨位的运输车流量成倍增长,给公路桥梁的承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一些地区桥梁建设过程中存在负面问题,导致许多新桥梁在运营初期就经常出现沥青面磨损、桥架出现细微裂缝等问题,造成了严重的安全隐患。根据原荷载标准设计的桥梁,由于无法承受日益增长的车流压力,导致桥梁的初期问题不断放大,极大地缩短了桥梁的使用期限。

2、多数桥梁的初期荷载等级低

尽管新桥梁在不断地建设中,但是建设于七八十年代的很多老旧桥梁仍然处于正常运营当中。由于这些桥梁在建设之初就没有采用国际化的高等级桥梁承载标准,而且之后的改建工作也是进展缓慢,导致这些老旧桥梁最终成为了我国公路桥梁发展的瓶颈,也成为桥梁安全的重大隐患。

3、缺乏专业的桥梁养护管理人员

服务性质的桥梁养护工作实际是一种技术要求很高的专业化工程,而我国又偏偏在这一领域缺乏大批专业的养护人才,特别是在基层养护单位,鲜有高学历的专业桥梁养护人员,致使养护知识也无法得到推广。此外,各地区也缺乏在桥梁养护工作上的经验交流。

二、影响城市道路桥梁养护管理的主要因素

1、主观人为因素

在城市道路桥梁施工养护管理与质量控制中,项目负责人、施工队伍素质等主观人为因素直接影响到施工质量。养护管理缺乏细致到位,病害处理维修不及时。各级养护部门不能做到抓早抓小,防微杜渐,诸如引道路面与桥梁衔接处不够平整,导致桥头跳车、栏杆损坏、缩缝填塞损坏、泄水孔堵塞问题以及施工和交付使用出现的变位、沉陷空洞、裂缝等毛病、在日常养护中得不到及时修补。造成混凝土剥落,钢筋外露锈蚀,活动支座失去活动能力等等病害不仅降低交通安全和行车舒适性,更直接影响到桥梁的服务水平和使用寿命。

2、客观环境因素

城市道路桥梁施工中养护管理与质量控制的客观因素主要体现在外部一些环境。主要体现在天气气候因素、季节变化、交通疏导组织等方面。客观因素不能对城市道路桥梁施工的养护管理与质量产生根本的影响,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对桥梁工程有着直接的关联。

3、其他因素

城市道路桥梁施工所用的材质、施工机械等也会对桥梁养护管理与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材料是施工的基础,其质量直接决定着工程的服役期、关系到市民的出行安全。如果材质不达标,即使拥有再先进的管理手段、再一流的施工队伍,质量都无从谈起。机械设备因素能否发挥在维护保养中的作用,不仅关系到施工进度,也关系到质量的好坏。

三、城市道路桥梁的养护与管理控制具体措施

1、要建立健的施工养护管理保证体系,并严格遵守执行

在城市道路桥梁施工维护管理与质量控制中必须要制定严格的施工质量保证体系,坚持以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为根本,以规章制度的形式明确项目负责人与相关施工人员的义务与责任,对部门职责、人员职责要进行分工明确。城市道路桥梁施工质量保证体系还要明确好项目管理各个部门之间的安全和管理职能,权责明确到人,职责落实到位。建立科学完善的施工质量保证体系,项目所有管理人员与现场施工人员要认真遵守,严格执行。只有坚持以规范科学的质量保证体系为指导,城市道路桥梁才能从根本上保障施工质量,减少质量隐患。

2、强化以材料管理为重点的桥梁施工管理

在城市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材料质量是决定质量好坏的核心物质基础。桥梁施工单位一定要严把材料质量关,高度重视材料质量在桥梁质量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针对不同的工序、确定专门的材料监督审核人员负责专项负责材料质量把关;对桥梁质量产生深远影响的混凝土、钢筋等重要材料更是要注意从正规企业直接供货,在存放管理中要根据材料的物理化学特点,科学保管。

3、加强道路桥梁日常使用过程中的养护管理

在城市道路桥梁养护管理中要严格落实道路桥梁维护保养制度:道路桥梁管理部门要安排专项资金、专项人员负责道路桥梁日常的养护管理,加大道路桥梁质量的排查与检验力度,对道路桥梁质量状况和外观状况要建立严格的记录汇报报制度,依靠现代化的测绘与加固方法加强对道路桥梁进行全方位的现代化与信息化管理;坚持以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为根本,全面提升养护水平,有针对性的开展专项化与精细化的维护保养。加强道路桥梁维护保养人员的培训力度,对道路桥梁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日常维护人员要进行定期的专业培训,提升他们在日常排查、检测维修的一些基本方法,充分发挥人员素质优势在道路桥梁维护与保养中的积极作用。

4、依托现代化的城市道路桥梁施工质量控制点数据库优势

城市道路桥梁施工质量控制点的数据库是指在设计过程中以及实际施工过程中对道路桥梁质量产生影响的关键因素进行设置,建立起相应的控制点数据库。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有效避免在控制点的设置与管理中模仿其他项目的情况发生,另一方面可以对本项目关键点的控制上时时刻刻处于受控状态,有效实现工程质量提前预防与现场管理的双重目标。建立道路桥梁施工控制点数据库,在项目开工之前可以有目标性的进行质量控制点的提前设定,促进施工过程中控制质量效果的有效提升,有效避免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因为遗漏某个控制点而造成的质量隐患问题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周启明.桥梁工程主要病害的防治措施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36)

[2]施智.无砂大孔混凝土处治桥头跳车技术研究[J].西部交通科技.2006(02)

[3]温军.浅谈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病害防治[J].山西建筑.2008(10)

[4]李贵龙.浅谈如何加强桥梁施工和养护过程中的防水处理[J].科技创新导报,2011.

道路管理与养护篇3

关键词:道路桥梁;施工;养护管理

中图分类号:U445文献标识码:a

一、施工和养护管理方面的问题

在道路桥梁的施工阶段,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桥梁主体结构的质量问题。很多风险因素都来源于桥梁的基础工程,比如,基础承受力的能力不够,基础下沉严重或者断断续续下沉,基础的位置不正,现浇和预制装配是钢筋混凝土或预应力混凝土的两种主要的桥梁结构。第二,临时工程问题。在施工过程当中时常发生众多人为以及不可控的事故,在这众多的事故当中发生率最高,几乎占据所有事故一半以上的是脚手架相关事故。由于脚手架结构不合理,进而导致的局部坍塌,甚至是整体坍塌、高空跌落等事故,一方面影响工程的整体进度,另一方面严重的威胁了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在道路桥梁的施工过程当中,运输材料方面主要依靠施工便道、浮吊等大型的临时施工设施。这些设备无论是在安装过程当中还是后期的使用、维护等方面都潜在各种危险因素。由于这部分的设备属于临时性的,因此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之时有所忽略,导致整体质量不佳,以及维护不及时、维护粗糙等问题,加之环境因素的影响,往往使得这些设备在使用过程当中总是伴随着各种潜在的威胁,令人防不胜防。在进行桥梁的施工当中,处于工程要求,在施工当中往往会用到架桥机等相关设备,而这些设备通常具有大型、重量大等特点,因此在使用过程当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危险性。

二、影响施工和养护的因素分析

1、主观人为因素

在城市道路桥梁施工养护管理与质量控制中,项目负责人、施工队伍素质等主观人为因素直接影响到施工质量。在当今一些城市出现的道路桥梁质量问题上,主要的原因还在于主观人为因素。项目负责人的责任心、廉洁程度以及施工队伍的执行力与施工态度都对城市道路桥梁施工中的维护管理与质量产生深远影响。

2、客观环境因素

城市道路桥梁施工中养护管理与质量控制的客观因素主要体现在外部一些自然环境。主要体现在天气气候因素、季节变化等方面。自然因素不能对城市道路桥梁施工的养护管理与质量产生根本的影响,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对桥梁工程有着直接的关联。

3、其他因素

城市道路桥梁施工所用的材质、施工机械等也会对桥梁养护管理与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材料是施工的基础,其质量直接决定着工程的服役期、关系到市民的出行安全。如果材质不达标,即使拥有再先进的管理手段、再一流的施工队伍,质量都无从谈起。机械设备因素能否发挥在维护保养中的作用,不仅关系到施工进度,也关系到质量的好坏。

(1)车辆荷载急剧增长

目前公路的交通运输量急剧增长,极大地加快了桥梁老化的步伐,缩短了桥梁寿命。超重车、集装箱车、大吨位车的出现直接加重了桥梁的原定承重量,引发很多桥梁路面破裂、损坏等问题,使一、二类桥梁沦为了四、五类。

(2)桥梁设计荷载过低

早期设计建造的桥梁,比如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很多是由水利部门指挥建设的,逐步发展成为国、省的干线桥梁。这些桥梁原设计标准仅为汽-15甚至更低,远达不到目前车辆的荷载要求,现成为桥梁养护的瓶颈以及潜伏的安全隐患。

(3)养护管理不到位

各级养护部门都没有十分重视桥梁的养护管理,(增加:未能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及)不能及时地发现并解决问题,因此产生很多不良后果。比如引道路面与桥衔接处不平整;桥栏杆与伸缩缝填塞损坏;桥面保洁不及时、泄水孔堵塞等等。日常养护管理不到位,将会直接限制桥梁的使用寿命。

三、应对策略

1、建立施工质量保证体系

在城市道路桥梁的施工和养护管理当中,要不断的提高施工质量和养护管理水平,就要求要建立健全一个施工质量保证体系。坚持以人为本,树立良好的安全意识,提高施工的安全性和责任心,确保相关工作人员认真负责的完成自己的工作,并且积极做好养护工作。提高整个体系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不断的优化和完善相关规章制度,严格落实国家的相关规定、标准、要求,明确每个部分的负责人,划分职权,落实责任制。推动每个工作人员,从基础员工到上层管理人员认真做好本职工作,互相监督共同进步。严格执行质量体系,在确保了上一个环节的工作符合质量要求之后再进入下一个环节。同时完善监督体系,在施工之前施工方面的负责人必须先向设计人员、技术人员等核对技术、设计等方面的要求,确保施工环节每个方面都最大限度的符合质量要求。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施工质量问题并非仅仅是这个环节相关人员的责任,质量问题具有员性、全程性、全局性的特征,这些特征都决定了在施工过程当中的质量需要所有相关人员的支持,并且应当从确认中标开始到最终的交付工程,在每个环节都需要树立一个质量目标,完成质量任务。立足于工程的实际情况,以及在施工当中遇到的新问题,不断的优化和完善整个质量体系,从部分到整体,最终完成总体质量目标。加强施工当中的监管工作,成立专门的监管小组,将定期和不定期的质量检查相结合,不仅要检查施工方面,还应当针对设备状况、材料保存等方面进行检查。只有不断提高整个质量体系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才能够确保整个工程的质量问题得以解决,最终实现质量目标,提高道路桥梁使用寿命和使用安全性。

道路管理与养护篇4

【关键字】公路隧道渗漏水养护管理

中图分类号:X7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隧道渗漏水的主要原因

隧道渗漏水的原因大致可分成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1、自然因素

开挖隧道对地下水的影响,是隧道发生渗漏水的客观因素。根据水力学和水文地质学原理,地下水从高压水位向低压水位流动,有其固定的流线,由于隧道的开挖,形成临空面的低水压区,改变了围岩的力学特性和地下水径流路线,使周围地下水向隧道内汇集和积聚,给衬砌及底部渗漏水留下隐患。隧道开挖影响范围的大小与地层的渗透系数、水位高低、过水断面大小有关,此外还受大气降水、隧道进深及隧道周围溶洞、泉眼、水库或江、河、湖泊的影响。

2、人为因素

(1)隧道防排水系统不完善:a.排水管道设置不合理、排水沟深度及宽度不够或被泥、砂、灰浆、浆液堵死无法正常排水;b.混凝土施工接缝、结构连接、混凝土缺陷部位的防水设计、材料、施工工艺及质量检验不严格。

(2)对特殊地段(侵蚀性地下水、寒冷及严寒地区等)没有采取特殊处理措施:a.混凝土衬砌在侵蚀性介质经常作用下,出现起毛、酥松、蜂窝麻面等导致材料强度降低,衬砌厚度变薄,导致渗漏水并日趋严重;b.寒冷及严寒使衬砌背后积水冻结,造成衬砌混凝土冻胀开裂渗漏水;衬砌混凝土本身多次冻融循环而开裂渗漏水;c.排水沟结冰无法满足排水要求,基底积水、结冰,线路不均匀隆起。

二、隧道内渗、漏水处治原则

应视水文地质条件因地制宜地采取“以排为主,防、排、堵截相结合”的综合治理原则,达到排水通畅、防水可靠、经济合理、避免后患的目的。具体要求如下。

(1)首先要重视防止地表水的下渗,其措施为填平、铺砌、勾缝、抹面等。对于坑穴、钻孔等均应填实封闭。

(2)围岩破碎、涌水易塌地段,应当直接向围岩内预压浆。当涌水量较大时应采用化学浆液。向衬砌背后压浆时,应防止因压浆而堵塞衬砌背后的排水设施。

(3)隧道衬砌防水,首先采取引排措施,然后敷设衬砌内、外防水层;也可修建复合式衬砌,采用夹层防水层。

(4)洞外排水应根据地形、地质、气象情况,结合农田水利情况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地设置疏水、截水、引水设施。

(5)当地下水发育,含水层明显,又有长期充分的补给来源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利用辅助坑道排水或设置泄水洞等截、排水设施。

四、公路隧道防水治理措施

1、隧道衬砌面型渗漏水处理

无明显渗水点,表现为大面积浸润或水珠悬挂,采取表面涂抹Sn一915防水护面剂的方法,具体做法为:

(1)表面处理:把面型渗漏区域及其20cm处用凿子凿除2—3cm,该深度不包括衬砌外沙浆抹面厚度,凿除的表面不要求平整光滑,以增加堵漏材料和旧混凝土的黏结力。

(2)涂抹,清洗衬砌表面,去除浮面杂质,然后用Sn一915防水护面剂均匀涂抹两到三遍。

(3)刷水泥砂浆:外面用水泥砂浆抹平。

(4)养护:三天时间内,定期喷洒雾化水进行养护。

2、隧道衬砌线形渗漏水处理

(1)渗漏水处理引水的施工工艺

a.查找漏水点(裂隙):对整个隧道衬砌进行漏水点(裂隙)查找,为下一个工序作好准备。

b.凿槽:沿渗漏水裂缝或施工缝骑缝凿“U”型槽,槽的宽度和深度取决于渗漏水的流量,一般宽约10-15cm、深约8—10cm,所凿的槽要延伸至排水沟上边沿以下30cm,以保证水能顺畅排走;

c.做引水空腔:根据具体情况埋设引水材料做引水空腔,每一条环行裂缝形成主引水通道,将其余的渗漏裂缝和渗漏点引入至主引水通道;在每一条环行裂缝两端把水引入两边排水沟,以形成引水网络系统:

d.封缝:在严格清洗槽内混凝土表面的基础上,再用半管pVC管覆盖住槽中施工缝,然后用凯利特堵漏宝封住两边,固定pVC管,做到pVC管两侧不留空隙;

e.嵌涂柔性防水材料:在封缝之后嵌上Bw遇水膨胀嵌缝胶,以适应缝的变形及热胀冷缩,达到永久防水的目的:

f.在遇水膨胀嵌缝胶外面,用凯利特堵漏宝进行封闭;

g.表面加固:用抗裂砂浆将槽压实抹平,加强表面防渗能力:

h.养护:按照所用材料性能的要求养护,确保表面防渗能力。

(2)直接封堵的施工工艺:

a.查找漏水点(裂隙):对整个隧道衬砌进行漏水点(裂隙)查找,为下一道工序作好准备。

b.凿槽:沿渗漏点或施工缝骑缝凿“V”槽,一般8cm宽、8cm深。

c.封堵:在严格清洗槽内混凝土表面基础上,然后用凯利特堵漏宝封堵,厚度约为5cm。

d.表面加固:用水泥沙浆将槽压实抹平,加强表面防渗能力。

e.养护:按照所用材料性能的要求养护,确保不发生裂缝。

(3)化学灌浆堵水施工工艺:

对一些孤立的渗漏水点、不便引水的渗漏裂缝或需要补强加固的裂缝,采用化学灌浆的施工方法。具体施工工艺如下:

a.根据隧道裂缝凿6cm宽、4cm深的槽,清理表面污物。

b.做灌浆空腔和埋设注浆管,外面用速凝材料进行封缝,注浆管埋设的间距根据裂缝粗细和深浅而定,在埋设注浆管头上做一些技术处理,防止灌浆时产生漏浆现象。

c.检查止封效果,对漏气处重新封闭。

d.化学注浆液的配制:根据当地、当时的气温、湿度等条件,合理配制灌浆液。

e.灌浆:灌浆顺序一般由下而上,由深而浅。当相邻注浆针头出现浆液后,暂停压浆:将灌浆管移至相邻注浆针头继续灌浆。直至达到灌浆结束标准。

f.待浆液凝固后凿去注浆管,表面用水泥砂浆或抗渗宝将其压实抹平。

三、隧道渗漏水治理注意事项

1、查找渗漏点

(1)首先将隧道内墙壁或地面擦干,然后进行通风。以判断是否因洞外温度差或潮湿引起的结露;

(2)如果不属于第1种办法,即棍在潮湿面擦干后。均匀的撒一层干水泥粉,观察有无湿点或印湿线,如果有即可确定渗漏水的孔、缝部位,此法适宜大面积渗漏水部位的检查;

(3)如果第2种办法不易实现时,可用速凝水泥胶浆(水泥:促进剂=l:1),在基层表面均匀涂抹一层,再撒于水泥粉一层,如发现湿点或湿线.即为渗漏水裂缝;

(4)对于大面积慢渗漏水部位,可用喷灯烘烤,渗漏水孔、缝亦容易发现;

(5)用毛笔或毛刷查漏。此法适用于渗水和滴水。例如在有渗水的内壁上,将一支毛笔的笔头贴壁面压开,笔杆稍向下倾斜,水就会沿笔往下流,慢慢移动笔杆,观察笔头流淌的水量,水量最大限度的地方,就是渗漏水的滴水处。用毛刷沾吸工程漏水处表面水珠,在漏水处很快就会出现亮光,亮光处就是渗漏点。

2、刚柔结合所谓“刚柔结合”是将结构自防水混凝土作为主要防水屏障,同时以柔性材料予以补充和完善,以适应各种外力和内力可能带给混凝土结构的不利影响,尽量不使混凝土结构产生有害裂缝而导致渗漏水。目前公路隧道工程堵漏技术有很大的发展,只要对各种堵漏材料的性能及作用认真了解,再结合具体渗漏水情况,采用恰当的堵漏技术措施,就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徐超山岭隧道渗漏灾害治理措施[期刊论文]-湖南交通科技2010(2)

[2]潘健.易介民隧道渗漏病害治理的弹性密封技术[期刊论文]-山西建筑2010(21)

道路管理与养护篇5

关键词:城市道路;桥梁施工;养护管理

城市市政道路桥梁建设的施工环节是决定道路桥梁后期质量的关键环节,因此,在道路桥梁的养护管理工作中,建设单位需着重针对施工阶段展开养护工作,加强对道路桥梁混凝土的浇筑与后期养护,并对桥梁道路建设后期可能出现的裂缝现象做到及时控制,针对施工阶段做好监测工作,使城市市政道路桥梁施的各项指标控制于合理范围内,保障城市道路桥梁的施工质量,为后期人民行驶带来安全保障。

1城市道路桥梁施工常见问题分析

1.1桥梁裂缝问题

城市道路桥梁出现裂缝现象的最常见因素为外界温度因素,在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道路桥梁会因周围温度变化而发生变化,当施工环境处于零度之下时,其道路桥梁的施工质量则会随之受到影响,混凝土的整体强度也会随之发生变化,甚至导致混凝土出现变形现象,这一现象会导致混凝土结构出现应力变化,当混凝土应力超出混凝土原本的承受能力时,其混凝土结构将会无法承受应力而出现大面积的裂缝现象,最终导致路道路桥梁的施工质量受到影响,对路面的正常行驶带来了安全隐患,也对道路桥梁的整体美观造成了影响。另外,造成道路桥梁出现裂缝现象的主要原因还有建设材料及施工方式等,因此在寻找裂缝因素时需做从根源问题上进行排查[1]。

1.2钢筋材料质量问题

钢筋是城市道路桥梁建设的主要架构,而这也是影响道路桥梁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在钢筋材料选择上,其钢筋质量的好与坏会直接关系到城市道路桥梁后期的使用状况及使用寿命。若建设单位在选择城市道路桥梁建设所需的钢筋材料时忽视了材料材质质量问题,则会给道路桥梁后期的使用寿命大打折扣[2]。

1.3城市道路桥梁施工队伍素质不高

若在排除自然因素及建设材料等影响因素的前提下存在质量问题的话,那么施工的整体素质将是影响可能性最大的因素。从城市道路桥梁在以往的建设经验中,城市道路桥梁出现质量问题的最大因素往往与主观人为有着密切联系。在部分城市道路桥梁的建设项目中,若建设单位缺乏有力监管,则会使得项目施工人员出现施工懒散、施工不规范等现象,而在后期施工时则会出现追赶工期,忽视质量的发展倾向,因此,若城市道路桥梁在实际施工时缺乏相关单位的有力监督与管理,其施工项目极大可能出现施工工序混乱、施工不规范等影响质量的不良现象[3]。

2城市道路桥梁施工中的养护管理与质量控制措施

2.1建立施工质量保障体系

在面对当前城市道路桥梁施工中的质量问题,其建设单位需从完善保障体系进行着手,根据以往建设经验,建设相应的施工质量保障体系,这是提高城市道路桥梁建设质量的主要核心,也是根本所在。因此,城市道路桥梁施工的质量保障需从保障体系进行维护,建设单位可通过建立完善、施工规范等体系来约束项目施工的不规范行为及违规行为,将施工质量保障体系作为施工原则,并根据城市道路桥梁建设项目的不同,细化各个施工阶段,将其以分阶段的方式来建设体系。例如,针对城市道路桥梁施工项目的不同分管负责人及监管人员岗位,建立不同的管理内容及责任,根据不同岗位所管内容建设详细的质量监管内容,并对不同部门及人员职责范围建立明确分工,使不同岗位人员能够明确自身责任与义务,避免盲目性开展质量控制及管理工作。

2.2将材料质量管理纳入城市道路桥梁施工质量管理

材料是城市道路桥梁施工的基础条件,对城市道路桥梁质量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因此,建设单位在针对城市道路桥梁施开展养护管理时,其需从建设材料进行把关,并在后期开展完善护理。同时,项目负责单位需安排具备专业性强、职业素质高的管理人员开展管理工作,使其能够明确施工材料在城市道路桥梁施工中的作用,并给予相应的重视。另外,项目负责单位还需根据道路桥梁施工内容的各个施工阶段所采用的施工工序、建设工艺及所配备的建设材料来安排专业的质量监督人员,并在每个阶段完工时安排专业的审核人员进行检测。对城市道路桥梁施工中所使用的重要材料如混凝土、砂、钢筋等购买渠道及质量进行调查与监测再应用于施工当中。

2.3加强城市道路桥梁施工中的养护管理

在城市的道路桥梁完工后,项目负责单位需针对路段制定严格的桥梁路面养护制度,将维护及保养工作细节与重点维护工序进行详细定制,同时,城市道路桥梁管理单位需加强对养护制度的支持,从人力、物力、资金等多方面来倡导与鼓励道路桥梁的养护管理工作,提高维护管理效率。另外,相关部门需针对道路桥梁养护管理内容开展相应的人员培训工作,对桥梁路面的监管与维护人员开展定期培训,丰富工作人员的日常监测手段及养护管理手段,提升养护管理人员的养护水平及人员素质,使养护管理人员及质量控制人员能够在城市道路桥梁的日常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

2.4针对城市道路桥梁施工材料开展质量监测

当前,我国在城市道路桥梁施工中较常使用的建设材料除了混凝土外还有沥青混合型材料,该材料可根据纯度比例的差异及不同类型品种可应用于不同需求的道路及桥梁建设上。沥青混合型材料的应用工序为施工阶段的最后一个阶段,在该阶段时其需通过碾压的方式来将沥青平铺铺设与路面之上。但在碾压后,许多建设单位会极大的忽视沥青后期的监测工作,使得沥青材料的施工质量缺乏保障,对此,建设单位需加强对最后一道工序材料的重视,并利用多次测试及层厚检测来全面检验沥青材质的施工质量,并结合路面的宽度及厚度以及坡度来检车频率偏差,使偏差数值控制在规范范围内。

2.5从规范设计控制施工质量

合理设计道路桥梁建设需从两个方面进行:第一,针对道路桥梁结构进行合理设计。如在设计道路桥梁结构时,可根据悬索桥锚碇的受力方向来进行设计,并将多余非关键的混凝土部位采取挖空设计,以此减少道路桥梁的整体重量,减少混凝土分布面积,使道路桥梁建设保持最佳重力;第二,实施道路桥梁混凝土温度测试,利用温度检测设备,分别在道路桥梁混凝土外部安放温度检测,针对混凝土保温材料进行检测,并对混凝土养护温度开展测试,以科学的数据内容来衡量混凝土的实际温度,同时,针对混凝土温度数据进行仪器自动采集,并进行集中分析。将混凝土不同区域及地段的温度测试数据及温度差值进行记录,将其作为温度控制依据,使混凝土温度在科学合理的控制下避免出现裂缝现象,降低裂缝的出现机率,同时,也通过后期的检测手段,对道路桥梁后期的质量问题做好养护措施,从而针对性的控制道路桥梁质量,避免质量问题的发生。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市道路桥梁施工的养护管理及质量控制工作需从多方面进行,其不仅包含了基本的材料质量控制,还包含了不同施工阶段的监测及维护工作,因此,城市道路桥梁施工的养护及质量工作需得到多个部门的有力支持,使项目的各项工作得到顺利开展。施工是城市道路桥梁建设的必经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建设单位需着重加强对项目建设的重视,建立相应的施工质量保障体系,将材料质量管理纳入城市道路桥梁施工质量管理工作当中,加强城市道路桥梁施工中的养护管理,并针对城市道路桥梁施工材料开展质量监测,同时合理设计道路桥梁施工建设,从设计环节有力控制施工的合理性,从而控制施工质量,对可能性出现的损害因素做好周全的预防准备,完善后期养护管理工作,使道路桥梁在科学的施工规划下提高建设质量,延长道路桥梁的使用寿命,为社会经济及人民带来多重保障。

参考文献

[1]柯钢平.章俊君.探讨道路桥梁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成因分析以及应对措施[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4):47-48.

[2]王群海.道路桥梁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成因及应对措施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5):223-224.

道路管理与养护篇6

关键词:国省道;干线公路;养护管理;问题及对策

1干线公路养护管理的不可或缺性

公路管理和维护工作是主干道路运行的主要内容。它也是保证干线公路的质量与服务时间和服务效率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对主干道路的定期损伤识别和修理可以增加道路的使用寿命,减少道路问题预防交通事故的产生。对于道路维护也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和保障交通环境的顺畅,同时它也能够对于我国干线公路的声誉加以提升,树立良好的形象,并且促进我们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此外,干线公路定期进行全面检查,同时也建立了基本技术条件数据库,干线公路等工作就可以通过数据库方便管理部门根据数据进行跟踪完成之后的工作计划。

2.国省道干线公路养护管理出现的相关问题

2.1保护作业机制背后的道路维护和支持日益严重的冲突。由于对保护管理的有效性缺乏正确的理解,它只带来社会效益,不创造经济效益。因此,对保护资金的投资缺乏信心,注重科技进步是不够的。相关的养护人员的队伍也不是十分的稳定,其保护力度比较的薄弱,前线的养护工作中普遍出现的问题就是缺乏工作人员,因此在对其进行养护的时候不得不去雇佣一些外来的工人去进行施工。由于其进行养护的工作条件比较艰苦,并且工资比较低,这也导致其自身的社会地位并不高,所以也就难以留住年轻骨干,因此其中有很多的员工都选择办理停薪留职;同时人员的储备能力相对较弱,当前养护人员的工作年龄相对比较大,学习能力以及工作能力一般较低,很难适应当前时代的机械化道路养护工作。当前在一线的养路工人普遍的年纪都在40岁左右,其自身的文化程度都不是很高。一些年轻的并且有一定知识的大中专院校的毕业生中很少有人愿意去在一线进行相关的养护工作,从而使得整个养护队伍出现的断层的情况。此外,养护人员的社会保障也无法跟上。因此,养护运行体系也需要进行更改。

2.2养护的观念经常是注重建设,但是在养护方面比较轻视的思想十分认真。相对于公路建设,公路维护资本投资严重不足。对养护管理的强制性管理缺乏足够的了解和有效约束,主要是为了保持意外无效的责任,宽松的监督,惩罚太轻。在公路建设期间,我们可以在规划和设计,以及投标与施工,监督交付的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严格的控制,无法切实的进行好相关的养护工作。而且往往不能重视维护管理,保护理念比较落后,使道路过早的出现了问题,影响使用效果产生了很大的浪费。

2.3维护管理人员的整体质量普遍较低。该省仍处于国家公路建设和发展期,大量相关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投入国道公路建设的高速公路,使维修管理人员严重缺乏高素质专业化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维修工人的整体质量普遍较低,现在基层保护工人可以熟练操作保护机械,计算机办公软件,少数整体质量的维修工人不满足国道在未来维护道路科学和保护机械化的要求。维修管理人员一般低水平的专业知识,掌握新材料和新技术的能力比较匮乏,直接影响养护的质量以及相关的保护水平。

2.4缺乏保护资金。随着社会的发展,公路管理的要求越来越好,其τ诠路养护上的需要也变得更加的精细。可以说公路的养护不但有建筑行业所普遍严格要求的特点,同时也有着及时去完成服务需要的特点,特别是在这一阶段的道路环境和美化公路养护费用的要求上开始飙升。虽然保护项目的成本和缺乏严格的考虑标准,存在任意性,省级相关单位并未引入相应的保护标准。目前,我省的保护还是几年前的定额,也就是每当量公里20500元的平日的保养以及小修的费用,可以说其已经无法与当前市场发展的物价保持一致,其与周边的发达的省份则更不能够去进行同日而语。当前,我省有很多的市局以及分局均处在了亏损养护的状况。

保护信息技术,机械化水平低,保护机械匹配率低,保护技术含量低。虽然近年来省市局给出了全面配置的保护机械,但由于机械使用成本高,导致使用频率过低,机械设备闲置,浪费较严重,实际工作我们也缺乏一些简单,高效和实用的保护机械。

3.我省国省道干线公路养护管理进行发展的相关对策

3.1养护管理体系的转变

维护管理系统是指物质存在的系统(包括维护管理组织,管理层次和人员配置)以及一系列管理规则,命令和规范,根据维护管理权限和管理活动的划分进行划分。传统的计划经济管理体系不能满足公路养护管理发展的客观要求,限制公路的发展。要在公路养护管理体系上实现突破和创新,必须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大力培育公路养护市场,真正分开监管。为实现社会化,道路养护和维修对建筑市场的维护管理和就业机制,通过招标选择施工队伍,建立养护工程竞争机制,维护项目从形式任务到合同管理变化形式。

3.2地方政府领导理念转变

由于油价和税制改革以及政府偿还次级道路取消费用,全省道路建设和维修融资正面临新的发展形势。只有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去改变思路,才能够促进道路自身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近年来,随着公路预防维护的概念逐步建立,加上燃油税改革,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改革,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等外部环境变化,需要对于道路养护成本进行管理,提高科学决策的水平,可以说公路养护既是公路交通行业内部急需要进行改变的标准化管理,同时也是我国政府公共财政管理的主要目标。目前,公路系统改革的财务管理制度的实施,应该首先让地方政府去进行领导,特别是领导需要在意识和概念上进行变革。将以往的国省干线公路属于交通公路系统中的事变成国道,通过国家去对其进行养护,省和县级的公路则通过地方政府管护理念去进行转变。

3.3实行规范现代化养护

现代管理方法对内部行业的管理进行规范,保持更加规范,行业保护不是静态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保护方法,维护内容,维护要求和维护管理变化的概念的变化。为了适应这些变化,跟上时代的发展,在行业保护的现代管理方法成为现实。在过去,原始材料的收集和整理是手工完成的。现在,道路病害数据收集由数据采集仪器收集。数据管理有一个维护内部管理系统。流量数据采集从过去到目前采集的人工交通量数据采集装置,数据管理系统有一个交叉调节。桥梁,路面管理,桥梁管理系统,道路管理系统等,大大提高了行业工作人员的保护效率,也提高了行业内信息保护的准确性,现代标准化的内部管理行业保持行业管理更加规范化。目前,数据流量分析结果广泛应用于公路路网规划,公路建设可行性研究等领域。在道路交通管理和道路养护,老路改造等方面的数据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保护产业的数据收集和整理是基础。数据分析和预测是目标。因此,保护信息必须准确和及时,以及客观与全面还有其自身的经济性。只有这样,预测信息的分析才能更好地指导,服务养护等相关的管理工作。

3.4培养专业化养护队伍

在实施专项保护的前提下,培养出一支可以与普通干线公路自身养护特专业化的养护队伍,在公路新改建以及大中修上去实行招投标的制度,使得养护与管理的工作能够朝着社会化的方向发展,使其能够刺激专业化养护队伍强化内部的管理核算体系,使其内部的竞争能力获得提升,这种情况对于整个国省道干线公路自身的营运与管理有很大帮助。

道路管理与养护篇7

为进一步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提高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质量和水平,探索适合我省实际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模式,省厅将《关于我省农村公路管养模式的探讨研究》列为今年重点调研课题。为此,我们在前两年农村养护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有关问题研究的基础上,再次就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模式问题进行了专题调查和研究。通过对浦江、海盐、安吉等各具特色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实践探索和分析,同时借鉴省外养护管理经验,对群众性养护、分段养护、道班养护、专业养护等养护模式进行了分析、研究和探讨,形成本调研报告。

一、我省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基本情况

(一)农村公路现有里程和规模

据统计,截止20__年底止,全省农村公路(县、乡、村道)总里程为85643公里。按目前行政等级标准分,其中:县道23097公里、乡道15873公里、村道46673公里;按技术等级分,其中:一级公路1019公里、二级公路3648公里、三级公路6935公里、四级公路43895公里、等外公路30146公里(其中准四级公路13527公里);按路面类型分,其中:水泥砼路面36329公里(其中县道9384公里、乡道5703公里、村道21242公里)、沥青混凝土路面8965公里(其中县道5016公里、乡道655公里、村道3294公里),简易铺装路面17089公里(其中县道8549公里、乡道3589公里、村道4951公里),未铺装路面23258公里(其中县道147公里、乡道5926公里、村道17185里)。铺装路面公路里程合计62384公里,占农村公路总里程的72.84,到20__年年底乡道砂石路面改造工程完成后,铺装路面公路里程将增加5000多公里,达到67000多公里。

(二)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现状

20__年前我省各市、县均设有专业和县乡两个公路管理机构,分别负责国省道和县乡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20__年养护体制改革后,实现了两合并,即:所有市和绝大部县(市)专业与县乡公路养护管理机构合并,国省道、县乡道公路养护管理职能统一由市、县(市)公路管理机构负责,部分市、县(市)公路管理机构内相应增设了县乡公路养护管理内设机构。

目前,我省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中,县道和乡道大部分已纳入交通公路部门管养范围,基本上实行“条块结合,以县为主”。村道公路的管养,由于目前的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一直未纳入交通公路部门管理范围。在养护资金安排上,目前仍沿袭过去(两合并前)专业养护经费和县乡养护经费分别安排下达的方式。县乡养护经费由省汽车养路费切块补助一部分,不足部分由地方自筹解决(手拖费安排一部分,地方财政预算安排一部分)。

(三)农村公路养护生产运行机制

目前,县道公路的养护生产(包括日常养护和大中修工程)基本上采用国省道的养护运行机制,走养护市场化的路子,主要由专业养护队伍(养护公司)进行养护,公路管理机构负责行业管理。乡道公路的日常养护工作主要由乡镇政府负责,公路管理机构负责行业指导和给予一定的经费补助(或以奖代补)。

我省乡村道的养护生产运行机制归纳起来大体上有以下几种模式:

模式一:由乡镇成立固定的专门养护队,负责乡村道的日常养护和大中修。养护队有固定的工作场所,并有少量的机具设备;养护资金由交通部门补助一部分,不足部分由乡镇财政解决。这种模式一般在经济较发达的乡镇采用较多。

模式二:乡镇政府按行政区域将乡村道公路的路面保洁、巡查、行道树维护等日常管养工作分段包给沿线村委会,再由村委会将乡村公路养护工作承包给村里的农户。大中修工程通过招投标,由专业队伍施工;养护资金由交通部门补助一部分,不足部分由乡镇财政和村委会解决。

模式三:由村委会组织,一年对行政区域内的乡村公路集中进行二、三次季节性、不定期的突击养护(保洁和少量的维修)。这种模式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特别山区)采用较多。养护资金由交通部门补助一部分,不足部分主要通过投工投劳解决。这种模式养护成本相对较低,但缺乏长效的管理手段,而且养护质量较差。

二、目前我省农村公路养护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公路路况总体水平较低,区域间差异较大

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地域差异较大,加之长期养护管理“缺位”,致使农村公路基础薄弱,路况总体较差,公路等级普遍较低,绝大部分为准四级或等外公路。且绝大部分乡村道路的桥梁又是由民间桥梁改造利用,病危桥梁较多,道路安全设施、标志标线也不够齐全。

(二)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主体不明确,责任不落实

《公路法》对县道、乡道公路的养护管理主体作了规定,但对村道养护管理的责任主体没有明确规定。由于村道公路至今未有明确定义、管理主体不明确,养护管理严重“缺位”。虽然县道和部分乡道养护由县交通局或所属的公路管理机构负责,乡道养护责任归属乡镇,村道养护责任名义上也落实到乡镇,但因经费无着落,乡镇基本上不管。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缺位”现象仍普遍存在。在地方政府方面,由于乡村道公路养护管理的责任主体不明确,部分乡镇认为乡、村道路建好以后,养管工作就是交通部门的事,没有把乡村公路的管养工作纳入正常的政府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范畴,个别地方还出现损坏或破坏乡、村道路的现象。而且,地方政府重建轻养现象也较为突出。

(三)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养护资金缺少来源,资金筹措

缺乏相应的保障机制,正常养护无法维持。

20__年公路养护体制改革后,县道和乡道养护经费主要由汽车养护费切块补助和地方手拖费、摩托车费补助解决。但由于长期以来政府及有关部门重视公路建设的投入,忽视养护管理的投入,使得县乡道公路养护经费不能足额到位,县乡道公路养护管理不能到位。

村道公路由于一直未纳入交通公路部门的管养范围,没有正常固定的养护经费来源,而多数村在修建村道公路时已负债累累,根本无法筹出资金来养护,导致村道失养情况普遍严重。加之农村费税改革后,财政支付转移用于农村公路养护的资金太少,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得不到有效保障。如,温岭市现有机动车保有量近26万辆,并将以35的速度快速增长。目前超限运输问题严重,公路养护成本大为增加,但养护资金投入甚少;仙居县每年通过支付转移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是100万元,其中40万元用于发放县道养路工工资,剩下的60万元由财政核发到各乡镇,用于2392公里乡村公路的养护,每公里年养护资金250.8元。

(四)养护管理机制不健全,养护质量难以保证,缺乏农村公路养管长效机制。由于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责任主体不明确,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机制无法建立,特别是县、乡、村三级养管体系未真正建立,缺乏农村公路养管长效机制。绝大多数乡镇没有固定的管养机构和专业的养护人员,无论是技术还是设备都无法承担农村公路管养任务,养护质量难以保证。三、建立以县为主的管养体制和运行机制

鉴于我省农村公路及其养护管理的现状,为解决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缺位”,改善并提高农村公路路况,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们根据[20__]49号文件精神,结合我省实际,拟定了《浙江省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办法》及《浙江省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我省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体制建设的目标是:用三年左右时间,基本建立符合我省实际的、新型的“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县为主”的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体制和“管养分离”的运行机制,实现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工作的正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确保农村公路路况良好、路产完整、路权得到有效保护。

(一)明确责任主体,建立健全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

各级人民政府应将农村公路的管理纳入管理工作的范畴。县级人民政府是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的责任主体。乡级人民政府和村级组织,应/!/当切实认真履行上级政府制定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保护以及养护资金筹措等方面的具体职责,明确相应的职能部门或专职机构,并落实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生产专职人员。

各级交通主管部门作为政府执行部门,应将农村公路的管理养护工作纳入行业管理范畴,加强指导、考核、监督。其所属的各级公路管理机构作为公路行业管理的实施部门,应落实人员、增设相应的内设机构。省级公路管理机构增设农村公路养护科,市级增设农村公路养护科(原有县乡养护科的可改称为农村公路养护科),县级相应增设农村公路养护科。农村公路养护技术管理人员每个县级公路管理机构增加15-25名,省市级公路管理机构增加15-25名,切实履行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监督、指导、管理职责。

(二)建立稳定、长效的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资金渠道

各级人民政府和村级组织都应按照“县乡自筹、省市补助”的原则,积极组织筹措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资金,建立由财政投入、养路费和其他资金共同组成的多渠道的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资金筹措机制,建立健全养护资金的保障体系。由于农村公路量大面广,养护经费全部由国家承担目前尚不可能,应不断拓宽多种资金筹措渠道:即除手拖费全额用于农村公路养护外,省、市在政策允许范围内争取补助一部分,县财政列出专项资金承担一部分,乡镇也自筹一部分(可以通过投工投劳形式解决),积极鼓励社会、个人捐资等。

(三)实行管养分离,推进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利用市场机制合理配置公路养护资源,逐步建立科学、高效的公路养护运行机制。

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可实行“分级管理、分级养护”的管养运行机制,逐步形成“政府监督、行业管理、主体负责、承包人实干”的四级农村公路管养保证体系。推行招标养护、委托养护、合同养护、承包养护等模式,建立健全养护市场。农村公路大中修工程通过招投标方式选择有资质的养护施工单位;日常小修保养由行政村落实农民养护工具体负责养护。养护形式可多样化:平原地区乡镇可在养护里程较多的区域成立农村公路养护站,集中负责该片区的农村公路养护;山区养护里程短的或路线比较偏的农村公路养护,可承包给个人或家庭养护,根据农业生产特点,实行弹性养护制,忙时干农活,闲时养村道,不拘形式养好路。农民养护工按照养路的好坏或达标率,从村委员会或乡镇政府领取劳动报酬。公路部门负责做好监管和技术指导,并负责培训农民养护工,真正做到:责任在乡镇,实施在村组,受益在群众。

(四)建立健全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考核管理长效机制。

建立和完善县、乡(镇)、村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考核机制。省里应抓紧出台农村公路养护标准和管理办法,为养护工作监督考核提供依据。县级政府要将农村公路养护纳入对乡镇考核的内容,乡镇政府要明确一名副职领导专职负责此项工作。乡(镇)政府要建立对村的养护管理考核机制。建立养护经费拨付激励机制,将拨付的资金与农村公路养护路况直接挂钩,行业部门与乡镇签订合同,实行定期目标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公示,根据考核结果拨付养护资金和奖励经费,确保农村公路的养护质量。金华市浦江县就是通过考核激励机制,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四、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养护管理模式

由于我省农村公路总量和增量很大,地区差异也比较大,其养护管理的模式不应搞全省“一刀切”,要区别发达县市和欠发达县市、平原地区和山区、低等级公路和高等级公路的差异,走专业管理和乡村基础管理相结合、专业养护和乡村养护相结合的新路子,充分发挥公路站、交调站、村级组织等基层单位的作用,因地制宜,积极探索适宜当地情况的管理方式。

(一)农村公路的管养模式分析

根据国务院〔20__〕49号文精神,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形成国家、省、市(地)、县四级交通行业管理,县、乡(镇)政府、村或交通部门分级实施的管养体制。农村公路管养的多方参与已成为突出的特点。农村公路的管养既有直接实施者,又有多个间接参与者,既有行业管理者,又有具体组织实施者。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按照生产的机械化和专业化程度不同,基本可以分为四种,即:群众突击季节性养护、分段承包养护、道班养护、专业公司养护。

1、群众突击季节性养护。这曾经是农村公路养护中采用最多、最为广泛的一种方式。费税改革前,许多地方都规定农

村居民必须承担法定公路建勤义务工和车辆建勤工,利用农闲季节集中养护农村公路。该方式组织者一般是乡级政府或者村委会,群众出劳动力,市(县)交通部门或乡级政府补助部分砂石材料费。主要适用于道路等级低、交通量小、专业机械化难以开展的乡道和村道,尤其是路线长、人口密度低、地形条件相对恶劣的山区公路。该方式最大优点是充分发挥了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的长处,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相对缺乏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但随着费税改革的实行,“两工”逐渐取消,从政策上讲,村民已经没有进行农村道路养护的义务,其适用范围缩小到通过“一事一议”的村道养护。

2、分段承包养护。分段承包到户的农村公路养护方式,一般是根据路段等级、交通量大小、养护材料远近等测定每公里所需养护经费,然后以招投标的方法承包给农户并签订承包责任书。组织者一般为市县级公路养护部门或者乡级政府。该方式是专业化、市场化养护公司的雏形或者低级形式,主要用于交通量小、等级较低的一般农村道路。养护内容也仅限于路基、路肩、边坡和低等级路面的日常性养护。优点在于易于组织,在一定程度上引进竞争降低了养护成本,且小规模零星作业方式,比较符合农村公路分布广的特点。

3、道班养护。这是目前农村道路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式。主要分为三类:一类是由县级交通管理部门负责,以道班的形式在重要农村道路沿线布设;另一类是由地方交通主管部门领导,在乡级政府成立派出机构,如交管所或者交管站,从事养护生产;第三类由乡政府领导的机构对乡道进行养护。该方式优点是具备一定的养护机械和相对固定的人员,道路养护质量较高,基本能够完成除大中修外的农村公路和桥涵的养护工程。缺点在于养护生产与养护管理没有分开,上述这些机构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管理职能,养护生产的效率较低,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养人不养路”的现象。且乡级政府领导的养护机构多属临时性机构,常常面临资金困难,养护队伍也不够稳定。

4、专业公司养护。养护公司是拥有独立注册资金、相应设备及技术人员和施工资格,在工商税务部门注册登记,具有独立资金调配和人事权利,在法律上与公路管理部门处于独立平等地位,真正面向市场的经济实体。按照性质可分两类:一类是适应市场要求,由社会性资金投资建立起来的股份制公司;另一类是由原来的公路管理机构剥离管理职能后,经过改制建立起来的股份制公司。专业公司养护真正实现了养护的管理与生产分离,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养护资金的使用效果,同时养护公司从具体的事务管理脱离出来,转向合同管理,公路养护质量高、效率高。其缺点在于,由于农村公路分布相对分散,对于农村公路养护市场不够大的地区,尚难以全面推广。且农村公路养护采取专业公司养护的方式,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农村公路养护市场主体较少,投标不具备竞争性;二是资金问题;三是目前对承包商的有效监督机制尚未建立。

(二)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模式探讨

根据上述四种养护管理方式的分析,我们认为抓好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要将群众突击季节性养护、分段承包养护、道班养护、专业公司有机结合起来,逐步建立起“机构精干、体系完整、职能明确、权责一致、管理顺畅、运转协调、行为规范、有效监督、办事高效”的养护管养体制。

1、实现养护管理和养护生产的分离或部分分离。把公路养护生产从管理机构中分离出来,组建农村公路养护公司,实行企业化管理。明确公路管理部门与养护公司为业主与施工单位的关系,对公司养护机构的人事、用工等问题由企业自主进行。对于难以实现管养分离的,可以通过人员分类管理实现部分分离。

2、在农村公路养护市场不够成熟或难以发挥市场作用的时候,根据各地的特点和不同情况,积极探索建立和健全专业养护与群众养护相结合,常年养护与季节性养护、流动性养护相结合制度,建立完善各种形式的养护承包责任制,包括分段到户、道班承包等,全面推进定额养护和计量支付。公路管理机构对养护生产的管理要逐步实现合同管理。

3、根据本地区农村公路的技术等级、路面结构型式等特点,制定相应的养护技术标准,推广应用公路养护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降低养护成本,发挥养护资金效益。在一定的管理体制条件下,充分实现养护方式的多样性,保证其足够的灵活性,以最大程度利用养护资金。

4、积极培育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首先要积极培育县级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并逐步融入整个公路养护市场中。改变原有养护在较为封闭的行业内部进行的方式,以提高养护生产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率,将养护生产逐步推向社会,适应市场化要求。

5、积极筹措包括养路费、财政转移支付和手拖费等各方面资金,逐步实行公示、招标和引入竞争机制,提高农村公路养护供给效率。在养护资金有限的条件下,实行公开招标和引入竞争机制,实现业主、养护施工、养护监理三方面相互监督、相互协调、共同发展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新体制。

(三)农村公路养护的具体组织形式

1、农村公路日常养护的组织形式,由县级交通主管部门和公路管理机构会同乡(镇)人民政府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确定。一般应通过招标等市场化运作方式,选择有相应养护资质的单位实施。农村公路大中修养护工程和县道日常养护可由县级公路管理机构负责。对自然条件特殊,难以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选择养护单位的乡道、村道公路,应充分发挥乡级政府和村级组织的作用,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委托、个人(农户)分段承包等多种形式的养护方式,同时农村公路日常养护工作,也可以通过竞争方式承包给公路沿线的村民,促进农民就业和增收。

道路管理与养护篇8

关键词:乡村公路养护

一、加强乡村公路维修养护重要性

乡村公路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要的基础设施,加强乡村公路维修养护管理,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乡村公路维修养护管理的理念和原则

1、乡村公路维修养护管理应树立的理念

(1)安全。树立“呵护生命,安全第一”的理念。公路安全防护设施齐全,因公路设施破损或不完善引发的交通事故数量和损害程度大幅降低。超限超载车辆行驶公路现象得到有效控制。公路养护作业人员的安全得到可靠保障。公路救援和应急反应体系基本建立。

(2)畅通。树立“以人为本,用户至上”的理念。不同层级的公路衔接顺畅,高速公路形成网络,国省干线结构趋向合理,县乡公路技术状况显著改善。公路经常保持较高的行驶质量,服务设施较为完备,行车舒适度明显提高。

(3)和谐。树立“保护自然,节约资源”和“规范执法、文明服务”的观念。具备条件的公路用地全部实现绿化美化。施工对环境造成的影响降到更低程度。谨慎使用自然资源,养护作业的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得到无害化处理,实现循环利用。

(4)高效。着力构建科学合理、统一高效的公路管理体制。逐步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养护工程市场。推广应用先进的养护管理技术。通过良好的养护与有效的管理使现有路网发挥更高的效率。

2、乡村公路维修养护管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用户至上。以公众出行需求为导向,强化公共服务职能,把维护公众利益、使用户满意作为养护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改变发展理念和管理方式,实现更好地为公众出行服务的根本目标。

(2)坚持建养并重、协调发展。牢固树立“建设是发展,养护管理也是发展,而且是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强化公路养护的基础性地位,满足合理的养护资金需求,加强养护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使公路养护实现预防性养护和周期性养护的良性循环。

(3)坚持统筹规划、分类指导。统筹地区间、城乡间以及不同管理主体间的公路养护与管理工作,维护路网的完整统一。建立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机制,着力提升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水平。

(4)坚持深化改革、体制创新。配合国家行政体制与事业单位改革的总体部署,合理确定公路管理部门的职能。以权责一致为原则,正确界定各级公路管理部门间的事权关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5)坚持科技兴路、环保节约。借鉴先进养护管理技术和经验,加大自主创新力度,提高科技成果对养护管理事业的贡献率。树立环保意识和循环经济理念,发展绿色公路、预防性养护和再生利用技术,建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公路养护模式。

(6)坚持依法治路、保障畅通。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加大公路保护力度。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公路。把坚持依法行政与积极履行职责统一起来,提高管理效能,降低管理成本,增强管理透明度,确保公路完好畅通。

四、我县乡村公路维修养护管理的对策研究

(一)明确责任主体,建立健全以县公路养护管理段为主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

由乡镇人民政府承担本区域的村道公路养护工作,拟订村道公路养护建议计划并按照批准的计划组织实施,对村道养护质量进行检查验收,做好村道并协助做好乡道的路产路权保护工作。

(二)建立稳定、长效的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资金渠道。

我县乡村公路维修养护资金筹集与管理应遵循“政府财政投入为主、多渠道筹资、统筹安排、专款专用、强化监管”的原则。

(三)乡村公路的管养模式。

1、乡村公路的管养模式分析

乡村公路管养的多方参与已成为突出的特点,既有直接实施者,又有多个间接参与者,既有行业管理者,又有具体组织实施者。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按照生产的机械化和专业化程度不同,基本可以分为四种,即:群众突击季节性养护、分段承包养护、道班养护、专业公司养护。

(1)群众突击季节性养护。这曾经是农村公路养护中采用最多、最为广泛的一种方式。该方式最大优点是充分发挥了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的长处,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相对缺乏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

(2)分段承包养护。分段承包到户的农村公路养护方式,可根据路段等级、交通量大小、养护远近等测定每公里所需养护经费,然后以招投标的方法承包给农户并签订承包责任书。组织者一般为县级公路养护部门或者乡级政府。该方式是专业化、市场化养护公司的雏形或者低级形式,主要用于交通量小、等级较低的一般农村道路。

(3)道班养护。这是目前农村道路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式。主要由县级交通管理部门负责,以道班的形式在重要农村道路沿线布设。该方式优点是具备一定的养护机械和相对固定的人员,道路养护质量较高,基本能够完成除大中修外的农村公路和桥涵的养护工程。缺点在于养护生产与养护管理没有分开,上述这些机构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管理职能,养护生产的效率较低,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养人不养路”的现象。

(4)专业公司养护。养护公司是拥有独立注册资金、相应设备及技术人员和施工资格,在工商税务部门注册登记,具有独立资金调配和权利,与公路管理部门处于独立平等地位,真正面向市场的实体。

2、强化乡村公路维修养护管理模式

根据上述四种养护管理方式的分析,认为抓好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要将群众突击季节性养护、分段承包养护、道班养护、专业公司有机结合起来,逐步建立起“机构精干、体系完整、职能明确、权责一致、管理顺畅、运转协调、行为规范、有效监督、办事高效”的养护管养体制。

3、我县乡村公路维修养护的具体组织形式

推行乡村公路维修养护管理实行“以县为主”的体制,加强对新体制的研究、指导工作,努力探索农村公路大中修工程、日常养护管理、桥梁隧道管理和养护市场化管理的新情况、新问题。坚持“因地制宜、大胆试验”的原则,指导总结好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模式。特别是要加快对乡、村道公路养护管理模式的研究,充分鼓励、发挥乡、村两级组织在养护管理中的积极性。对各地探索的“分管分养、统管分养、乡管乡养、乡管村养、乡管民养、乡管市场养”的模式加以总结提升,建立符合实际的管养模式。

道路管理与养护篇9

关键词:道路维护养护

市政管理是政府对公共事务的综合管理,贯穿于社会发展的整个过程。市政公用事业的各个方面都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加快城市化进程中始终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值得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笔者认为,新时期做好道路维护养护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注重道路路面的早期维护。裂缝的密封是路面早期维护的重要方面,方法之一是向路面裂缝注入密封胶使其密合,达到阻止破坏继续发展的目的。密封裂缝的主要目的是要防止水渗入道路的深层。现实中,水可沿裂缝侵入至路面内部结构,如果不对裂缝进行密封,在水和交通荷载的交互作用下,将导致更为严重的损害。其中有些损害是可以直观看到的,但更多的损害则不能。它们发生在道路结构的内部和基层,并最终导致坑洞的出现,甚至是路基的损毁。如果能在发生实质性破损之前对裂缝进行密封,将能使道路寿命延长若干年。要做到这一点,使用优质密封胶是保证裂缝密合的关键。使用优质材料可获得数倍于劣质材料的耐久性。考虑重复施工的费用及施工对交通的影响,采用优质材料的综合成本将远远低于劣质材料。裂缝密封的另一个重要事项是应当在注入密封胶之前正确地清洁并干燥裂缝。这一要求对所有裂缝处理均有效,无论开槽或不开槽。减少收缩裂缝的方法是在正常养护期后,保持水泥土表面的湿润,铺设水泥土时略低于最佳含水量。

2、贯彻落实养护标准,提高养护质量。以前道路养护是各自为战,没有严格按照养护规范和技术要求进行施工,有了养护巡查监理机制,可促使各养护单位按照设计文件并按照养护施工规范进行养护作业。同时必须加强平时的检查考核,才能保证路况的稳定。对于水泥路面、沥青路面大中修工程也必须加强中间检查,特别是关键工序的检查验收,只有保证每道工序质量,才能确保整个工程质量。另外,巡查组总揽全部养护工程,便于总结、推广好的养护管理和施工经验并发现、纠正存在的问题,及时组织技术交流。

3、注重边坡养护的重要性。随着道路养护研究的不断深入与应用,现代道路养护已经从事后病害治理向着事前病害的预防方向发展,以预防性养护理念指导养护工作,减少病害的发生,提高使用寿命。根据这一理念,道路边坡的养护对提高道路的稳定性,减少病害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边坡理念与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减少病害的发生,减少病害发生后治理成本的增加,在边坡病害发生初期或趋势时即采用科学的养护技术对其进行养护工作,有效减少病害的发生以及迸一步扩大,减少病害治理的成本,有效的提高养护企业的经济效益。总之,预防性养护理念与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现代道路养护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其对道路养护有着重要的意义。

4、利用先进的检测技术。准确采集路况数据。科学技术的进步及道路的快速发展对检测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许多先进技术不断被应用到道路现场检测中,使道路性能检测及质量检测手段更为快捷、准确、简便、安全。同时,要建立健全养护技术管理制度,定期开展路况评价。养护技术管理主要包括养护技术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路况检测及技术档案管理、养护工程施工管理和质量管理、新和科学技术研究管理、技术培训及交通安全管理等等。健全的养护技术管理必须开展定期的路况调查与检测,及时掌握道路的使用性能和服务功能,建立并补充完善道路路况数据库,并运用相应的、有效的评价管理系统进行组织管理,以随时提供养护决策的技术需求。

5、理顺管理体系,加大日常巡检力度。市政道路“三分建、七分管”,作为涉及各单位协调管理的市政道路管理体制,应该履行好市、区两级管理的市政道路管理职能。在实际操作中,管养分工是搞好市政道路维护管理的关键,也是避免“政出多门”的重要措施。关于管养分工,笔者建议:(1)划清市、区两级职能部门的职责范围,对构筑城市主要骨架的主次干道,市级主管部门应承担起重要责任,由市级市政部门统一维护管理,而涉及到各区的小街巷,其市政道路应交由区级市政部门管理;(2)为提升市政道路维护效率,加强城市管理部门间的协作也十分重要。同时,为及时掌握市政道路现状,确保市政道路的安全和完好,在完善维护体制基础上,加大日常巡查力度。另外,还要积极选拔和录用优秀人才,加入到市政维护队伍中来,还可以组织相关人员到国内外管理与维护的先进城市进行考察和学习,提高管理与维护的综合能力。

6、加强养护费用审批制和监督机制。对于小修保养等日常养护,要通过“好路率”和服务水平等评价指标来确定其养护频率和工作量,按养护定额核定日常养护费用,并通过不同形式的检查来监督日常养护费用的使用,并实行“奖勤罚懒”和“奖好罚坏”的养护费用激励机制,来维持较高的“好路率”和服务水平。对于大中修及专项维修工程,则应仿照新建工程的造价审批制,首先对其进行工程可行性研究,做好投资估算;可行性研究审批通过后,着手进行养护工程设计,做养护预算,养护费用数额较大者还应作设计概算;养护预算(概算)经审批后,可经过招标或协商确定养护工程的合同价,最终按实际养护工程量和合同价结算工程款。在整个费用支付过程中,应有监理进行费用控制和监督,并且还要做好竣工决算。

7、加快机械化进程,走专业化之路。要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提高工效、讲求效益”的原则,积极推进机械化进程。一方面要根据养护工程类别选型和配置。按处理范围的大小、机械使用效率、施工难易程度及工程对设备的要求,城市道路养护工程可以分为维修保养工程、专项工程、抢修工程和大修工程。通常情况下,道路养护管理部门和其他道路养护单位共同承担道路养护工作,道路养护管理部门要根据所从事道路养护工程的类别选择和配置养护机械。另一方面,要根据自身经济实力选型和配置。城市道路的维护经费一般由地方财政拨付,经济条件不同,单位面积能够获得的道路维护费用也不相同。经济发达地区,道路维护经费充足,可以考虑整套配置道路养护设备,并可以优选技术先进、质量上乘的高端设备;在经济条件一般和欠发达地区,受道路维护经费的限制,只能优选配置工程必需的、人工作业无法替代的养护机械品种,产品质量也以满足工程质量要求为基准。

总之,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道路维护管理体系不够健全,因此,我们必须从道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制定新时期道路维护养护管理对策,深化改革现行养护体制与运行机制,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市政事业不断向前推进的新路。

参考文献

道路管理与养护篇10

【关键词】国省道;公路日常养护;养护现状;发展方向

1公路日常养护的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为了顺应时展,道路养护逐渐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全国各地都开始不同程度的开展道路养护工作,形成了多种道路养护特点,但是基本核心都是引入竞争体制,推进合作管理方案,实行共同养护的市场化运作。现阶段我国公路养护模式的核心是:将管理和生产相分离。公路养护施工项目是通过公开招标的形式,在市场上选定具有道路养护能力的企业单位,与之签订工程承包合同,并按照合同管理方式按量计费,而公路管理部门的工作职能由生产型转变为管理型,主要负责监督、检查、考核、验收等各项管理工作。这种养护模式能够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并提高公路养护水平。

2公路日常养护的发展

2.1路面保洁方面

路面保洁是公路日常养护的一项重要内容,并且在养护费用中的比例是最高的,因为路面的日常养护保洁是维护城市的良好形象、提高当地百姓出行舒适度的一项重要指标,如果路面出现垃圾和较为严重的灰尘是一条公路养护不到位的直接表现,公众的反应也会很强烈,所以保证公路养护保洁、提高绿化养护效率,保证路容路貌是非常重要的。加强路面保洁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应该加大财政投入,随着国家的发展我国省道路网不断的扩大,公众对道路环境要求提高的原因,需要国家投入更多的资金来进行人员机械清扫。其次,公路管理部门对道路路面的保洁应向科学、合理安排等模式发展。有计划、有组织进行任务的分配,起到协调指挥的作用。最后,加强与地方政府的联系,取得地方政府的支持。积极调整和政府之间的关系,使政府投入到路面保洁管理的工作中,提高管理的水平。

2.2保证道路畅通,行驶安全方面

公路的主要作用就是为了方便人们出行以及物品的运输,因此道路的畅通以及行驶安全,是公路需要发挥的主要作用。国省道公路是交通运输的主体,是服务地方的主动脉,但是由于车辆曾多、车辆超重严重、物料漏散等现象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道路的畅通和行驶安全。为了给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路面行驶条件,国省道公路的路面不能出现过多的设施,特别是影响行车安全的附加设施,如在道路中经常出现的警示牌以及广告牌等,这些设施的稳定性一定要时刻关注,出现问题应该及时更换,以免造成安全隐患。

2.3加强道路巡查和检查方面

公路巡查是发现道路养护问题的主要途径,只有及时发现问题,尽快解决问题才能从根本上保证道路的通行安全,只有在病害初期进行及时养护,才能有效降低养护费用。根据我国《公路安全保护条例》的规定:“公路管理机构、公路经营企业应该按照国家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规定对公路进行巡查,并制定详细的巡查记录。”所以在日常巡查中,要通过拍照、记录的方式,将出现问题或可能出现问题的路段认真记录,并为道路养护管理部门提供相关资料。

3公路日常养护管理的新模式

3.1合同管理模式

坚持管养分离,组建养护公司,实行自负盈亏;推行公路养护招投标制度,择优选择养护作业单位,建立健全公路养护市场准入和养护企业资质制度,是公路养护市场化的重要内容。采用企业承包的市场化养护方式,实行合同管理,明确养护范围,以及作业内容、标准和时间,并进行定量管理,有效保障任务落实;建立一套完整的检查评分制度和费用支付办法,以评分定费用,奖罚分明,从而为加强养护费使用监管,杜绝挪用、挤占养护费用现象的发生,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在计量支付中需要采用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注重整体养护的效果评审,支付费用的多少与评分多少成正比。对于容易量化的计量项目,可以通过派工单和验收单的方式进行管理。例如,当道路出现需要养护的问题时,养护管理部门可对承包单位发出派工单,派工单位完成养护项目后,对质量过关的项目会发出验收单,以此作为凭证根据派发单和验收单的数量进行费用计量。

3.2养护成本分析模式

日常养护工作由于经常会面临一些突发状况,因此有很多不可预计的因素造成公路管理成本加大。针对这一类问题需要做好成本预算的工作,进行养护成本分析。养护成本的分析包括在养护项目实施过程中使用的人力、机械设备、材料等因素,进行跟踪性的数据记录实施单价统计。这项工作可以与日常养护巡查工作结合起来,减少成本。成本分析体现出现代道路管理由粗放型向节约型的转变,对养护项目定价、招标有很大的参考意义。当然,进行成本分析需要有一个较长的时间过程,完全依靠个人的力量来完成是无法达到较好的分析效果的,因此需要建立一个科学合理、人力资源充足的成本分析小组。

3.3档案管理模式

公路日常养护管理条例规定,日常养护应该严格按照档案管理条例规定,对公路日常养护工程形成的资料、数据及时的归档。档案的统计由档案管理部门统一管理。另外在建立纸质档案的同时,还应该录入电子档案,方便影像资料的查阅同时,还能保证信息安全,计算机信息查询功能能方便资料的查阅、找寻。

4国省道公路养护管理的发展方向

4.1加强国省道基础调研与管理

公路养护以实际路面情况作为基础,实际使用情况作为重点,针对实际的道路情况制定养护管理计划,能有效的解决养护中存在的问题,达到养护资金、人员、设备的有效利用。以此作为重点,国省道公路养护部门应该加强路面基础情况的调研,整理道路问题,结合通车流量以及行驶状况,提高道路日常养护措施延长公路的使用年限。基础信息的调研需要结合多方信息,因此需要加强与其它部门的合作。建立一个严谨的信息调研管理系统,提高调研信息的准确度,促进国省道公路养护工作的科学开展。

4.2加快公路养护施工设备管理

道路养护受到季节变化的影响,因此公路养护单位大部分施工设备都处于闲置状态。机械设备的闲置就是对资金、设备的浪费,影响着整个公路养护单位的资金投入。机械设备由于季节性的影响不能得到及时的使用,缺乏科学性的管理会影响下一季的养护工作,造成恶性循环。为了保障公路养护单位设备使用的可靠性,公路养护单位应该建立科学的设备管理体系,保证公路养护工作正常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