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培训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2:43:07

机电一体化培训篇1

一、对机电一体化专业发展的新认识

本次师资培训开阔了我的眼界,通过与其他兄弟院校老师的交流,我进一步认识到机电一体化专业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前景的广阔性。该专业就业涉及建筑、自动化生产、汽车生产、机加工、自动化控制、企业维修电工、精密加工、一体化生产系统、仓库存储系统等众多领域,就业前景广阔。另外,随着社会的发展,该专业逐渐向着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并且,该专业具有一定的技术含量,可以提高我院学生专业素质,进一步优化我院学生的分配。

二、知识的学习

我此次参加的是可编程控制器(pLC)新技术专业的学习,在此次培训中,我学习了西门子S7—200的基本编程思想、基本控制方法、基本编程等知识。

这些知识都是基于一个立体仓储系统的设计来进行的,其中包含了以下内容:

任务一:多地自动往返控制    

任务二:两轴位置控制

任务三:气动控制技术        

任务四:立体仓储系统设计

另外在上一个总任务的基础上,基于“五站”系统还学习了:

任务五:winCC上位机控制

任务六:mpi、pRoFiBUS多机通信

任务七:直流调速系统(分三个子任务完成)

这些知识在我校机电专业学习中都还没有涉及到,此次入门学习,为我以后的自学打开了大门,为我校机电一体化专业发展以及设置技师班提供了基础。

三、教学方法的学习

在本次培训的开班典礼上,相关领导对本次培训做了说明,培训重点是体验新的教学方法。此次培训各位授课老师也充分展现了一体化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任务教学法等。我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深深体会到了一体化教学法配合其他教学法的优势。新教学法根据当代学生的特点,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一体化的教学方法离不开一体化的教学设备,本次培训协办的山东技师学院,各项一体化设备一应俱全,为老师的培训和学生的教学提供了优良的基础设施,也希望我院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大设备配置的力度,审时度势建设同行业内领先的机电专业。

四、与其院校老师的交流

机电一体化培训篇2

关键词:核电培训体系组织机构

在核电厂的建设、调试、运营等各个阶段,员工培训一直贯穿其中,全员培训、授权上岗、终身教育已成为业内共识,建立并不断完善核电厂的培训体系也是核电公司长期关注并持续进行的重要工作内容。培训的组织机构是核电培训体系的核心和运作主体,其职能是对公司培训相关工作进行宏观决策、整体协调和全面管理,本文在分析国内核电厂培训组织机构的基础上,就新建核电厂培训组织机构的建立及演变过程进行初步探讨及建议。

一、国内核电厂培训组织机构介绍

(一)三种组织机构模式

根据对国内核电公司的实地调研和资料调研结果的分析,选取了三种典型的核电公司培训组织机构模式,具体如下:

(二)功能介绍及分析

模式一为国内核电公司中比较常用的培训组织机构,也是双机组核电公司逐步发展到运营阶段形成的培训组织机构模式,总经理部由主管培训的副总经理对公司的培训工作进行监督和协调,培训中心和其他处为平行结构,其下设模拟机培训科、模拟机维护科、综合培训科、基础培训科。模拟机培训科主要负责操纵人员的模拟机培训工作;模拟机维护科负责模拟机的开发、调试、日常维护等工作;综合管理科负责培训体系建设、通用培训项目的实施和管理、资格和授权、培训辅助资源开发、培训大纲有效性评价等综合管理工作;基础培训科负责基础理论培训项目开发、教材编制与教学片制作、专兼职教员培养等。

模式二是国内核电公司培训组织机构中职能较完善,功能划分较细致的一种,也是根据工程进展和公司的发展演变而来,是多机组核电基地发展过程中核电培训组织机构的一种过渡模式,后期随着核电机组的增多及集团化的运作的需要,组织机构还将随着功能和职责的变化进一步细化、完善。

公司正式成立时,根据人才培训的需求,分别设置了人事教育培训处和生产部培训处,后者全面负责电站生产运行准备人员的培训工作。机组投产运行后,人事部教育培训处撤销,由生产部培训中心全面负责各项培训工作。以后又成立了经政府劳动部门批准的职业技能鉴定所,所长由培训中心主任兼任,负责核电类各种技能鉴定的实施。生产系统内成立了电站培训委员会,其后为了更好地贯彻核电人才发展战略,搞好生产技术培训,优化培训资源,适应群堆管理,在电站培训委员会的基础上成立了生产教育培训委员会。

培训中心作为培训实施与职能管理部门负责整个核电公司的策划、组织及实施管理,下设模拟机教研室、模拟机维护科、综合培训科、维修技能实验室、教务计划办公室、培训支持科和职业技能鉴定所办公室。各科室的设置责任清晰、职能明确。这种培训组织机构模式的优点是成熟全面,行之有效,不仅能够满足生产人员的培训需求,而且形成了覆盖管理人员、技能培训体系、工程技术人员、核电特种作业人员的全员化培训组织管理模式。

模式三为在建三代核电厂的培训组织机构,人力资源与培训合并为一个处,是在借鉴国内外企业人力资源与培训管理模式的基础上,为了更加有效地整合资源、减少接口、提高效率而设置的一种组织机构,也是核电行业中培训与人力资源工作的第一次尝试。

培训方面设置了操纵员初训科、操纵员复训科、维修培训科、技术培训科和模拟机科。操纵员初训与复训科能够对操纵人员的全程培训进行管理和规划,同时还负责培训大纲的编制和维护,负责操纵人员取照考试模拟机场景开发和验证,参与电厂初级系统培训的教学任务,负责电厂高级系统培训授课、教材开发等。

维修培训科负责技能培训体系的建设,包括相关管理程序的建立与维护;技能培训课程的开发;技能培训中心的规划、建造、使用、维护,人员培训课程题库的开发;特殊工种人员培训、承包商的基本安全授权和专项安全授权培训等。

技术培训科全面负责公司培训体系的建设。

模式三突出操纵人员培训管理,同时尽早开发技能培训体系,确保运行与维修人员在工程建设阶段就能够接受良好的培训。

由以上几种模式可看出,核电培训组织机构的设置及演变与核电项目工程进展及运营培训需求密不可分,总体而言,其功能和职责可分为三大块内容:第一,对运行人员的培训,这就需要配置专门的模拟机维护团队及模拟机培训团队,同时还需配置核电基础理论课程培训教员;第二,对其他非运行人员培训,包括管理人员、维修人员的培训,以及全员的授权培训、承包商人员的授权培训等;第三,负责培训管理的团队,包括培训计划的制定、实施、监督,培训费用的预算、控制,培训设施的管理、培训档案的维护以及对外培训接口管理等。

二、新建核电培训组织机构规划探讨

对于新建核电厂,各个核电公司的情况以及采取的核电技术均不尽相同,培训需求在生产准备阶段的侧重点也就不同,从而导致培训组织机构的设置差别较大,随工程进展的演变过程也各有特色。本文仅就一般新建核电厂(不考虑集团化运作以及三代依托项目等)培训组织机构的设置进行初步探讨,具体如下:

(一)FCD前核电培训组织结构

核电公司成立之初,一般情况下,是以人资部门作为培训的接口部门,主要职责是招聘新员工及新员工的入职培训,随着人员的增加、预备操纵人员的选拔及确定,生产准备部门需适时成立专门的培训科,全面负责生产人员特别是预备操纵人员的培训工作。

随着工程前期工作的进展,现场工作人员及承包商人员的增加,全范围模拟机进入采购立项准备阶段,此时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尤为突然,需要及时提高到新的高度,而对培训人员更专业化及分工细致化的要求将更为迫切、明显,建议此时在核电公司总经理部牵头下,成立公司培训委员会,总经理任培训委员会主任,主管培训副总经理任副主任,各部门经理为成员,下设办公室。培训科从生产部分离出来,成立专门的培训部门,归口管理全公司的培训工作,培训部经理任培训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其他各部门经理作为部门培训第一责任人,各部门配置专职或兼职培训工程师作为部门培训代表及培训委员会办公室成员,与培训部接口。培训部下设综合培训科和模拟机科,负责操纵人员培训、基本安全授权、全范围模拟机采购等。

(二)FCD后移至交接产阶段

模拟机在第一阶段已完成立项和合同签订,此阶段需要持续跟踪合同执行、参与模拟机的开发、调试与升级等相关工作,需要加强模拟机维护等相关人员培养工作,此外培训中心大楼也进入施工设计和主体工程施工阶段。工程进展严格按照进度计划执行,人员配置基本完成,ni\Ci\Bop等合同陆续签订,合同中相关的培训项目也开始实施,培训工作全面展开,培训人次大幅增加、培训内容更丰富,培训接口更多,大量培训管理程序需要根据相应管理内容进行编制、升版或修订,培训工作管理广度和深度要求都大大增加,系统化培训方法在此阶段应用范围更广,培训组织的功能要求更趋专业化,需要各科室分工明确、深化管理。

此阶段培训部增设教学科,另外如维修、保健物理等技能培训及设施归属培训部管理,则还需增设技能培训科。

综合培训科仍然总体负责公司培训体系建设,包括公司培训工作规划及应用、Sat应用与推广、组织编写及维护培训大纲和再培训大纲的有效性、管理程序体系建设及维护、培训工程师管理、培训委员会会议管理、各类培训计划的制定、跟踪,培训预算制定和跟踪管理,外出培训项目审核和跟踪,培训监督、检查和评估反馈、培训档案与资料管理等。

教学科负责操纵人员理论培训、教材体系开发建设、专/兼职教员培养与管理、基本安全授权和通用培训策划或组织实施等。

模拟机科总体负责模拟机教学及模拟机维护工作,包括开展模拟机规划、配置、采购、监造、调试、验收等管理工作,组织编写模拟机相关管理程序和工作技术文件、模拟机培训课程计划和开发相关培训课程,以及模拟机的日常维护。

技能培训科负责技能培训体系的建设,包括技能培训中心的建造、使用、维护,还包括人员实验室规划建设管理和人员培训教学等工作。

(三)生产准备接产运行阶段

在生产准备接产运行阶段各生产部门成立,公司开始实行全功能化管理,运行、维修生产人员等全部投入接产运行实际工作,各关键岗位的岗位培训大纲逐渐开发完成,培训部各科室的工作逐步开始日常化、规范化。

随着第二台机组的全面开工及后续机组的准备,培训量将持续增大,所需培训工作人员及培训设施将进一步增多,培训部各科室职能也需进一步细化,培训组织机构也应随之有所变化。比如,模拟机科可将模拟机教学及模拟机维护职能分化,分别成立模拟机培训科、模拟机维护科;综合培训科也可进一步分化成综合培训科及教务计划科等。对于后续培训组织机构的调整,本文就不再进行探讨了。

机电一体化培训篇3

论文关键词:大型发电厂;运行培训;创新模式

员工培训是指一定组织为开展业务及培育人才的需要,采用各种方式对员工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和训练的管理活动,其目标是使员工不断更新知识,开拓技能,改进员工的动机、态度和行为,使企业适应新的要求,更好地胜任现职工作或担负更高级别的职务,从而促进组织效率的提高和组织目标的实现。随着厂网分开,竞价上网政策的不断深化推进,大量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得到广泛应用,超临界、超超临界等高参数大容量机组陆续投产,电力企业竞争日趋激烈。运行也由原分专业、分车间管理向主机集控、辅机集控甚至主辅控一体化发展。运行职工技术素质直接关系到机组甚至电网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而培训能够提高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的质量,能够保证企业战略的有效实施。为此,进一步加大运行培训力度,改进运行培训模式。加速培养符合当前发电要求的运行队伍成为各发电企业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一、当前发电企业运行培训模式的分析

当前,发电企业运行人员现状已引起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并正在进行各项培训工作,但从培训情况看,企业培训效果并不理想。普遍存在着培训需求分析不全面、培训计划不完善、培训方式不新颖、培训效果评估不到位、激励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培训的效率和质量有待提高,从根本上制约着企业竞争力的提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员工自主学习的氛围没有形成

电力企业一线员工缺乏学习压力,自恃具有行业优势,缺乏竞争意识,缺乏危机感和压力感。员工学习目的性不强、浮躁、惰性高、自我意识强,平时不能潜下心来学习,往往只是为了升岗或者应付考试而学习。同时,企业有时考试结果不会公开公布,或者考试成绩与员工晋升或奖金关系不大,这也导致培训得不到应有的效果。这一系列原因导致员工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缺乏自主学习的氛围,好多时候培训成为一种被动学习,给人感觉不是一种福利行为,而是一种惩罚行为。好多一线员工被班组长压着、逼着,勉强学习敷衍了事。

2.培训的基础性、系统性、长期性不够

培训大多仅限于岗位培训,常着眼于当前,没有与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联系起来。培训项目往往被动地依赖于上级下达的培训任务,只注重培训的短期效益,缺什么就补什么,随意性较大,很难促使各级领导对培训工作从思想上到组织行为上都到位。他们经常说培训很重要,但平时事务性工作很多,一忙起来就把培训放到了另一边。

3.培训监督不力,班组培训往往流于形式

通过检查发现,不同班组的培训活动记录质量参差不齐,不乏应差式的敷衍了事。班组培训员、安全员更多的培训时间是用在独自编写完成培训记录上。由于班组长岗位工作与培训工作无直接考核关系,多数班组长对培训员的工作一般只从数量或形式上进行督促,并没有把主要的培训内容和培训需求放在自己的主要工作上,造成班组培训不力甚至较长时间不开展,而说出来、写出来的活动记录或总结却像模像样,造成实际培训监督缺位。另外,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监管不力,受训员工的培训学习需要企业配合培训内容进行监督跟进,督促受训员工将培训所学内容进行实践,有效地将培训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4.培训评估方式简单

电力企业由于其特殊性,培训效果很难评估。人力资源部门为了简化工作难度,减轻工作压力,往往对企业培训效果测评采用简单方法,主要以卷面考试或培训后的小结汇报为主。培训后的实际效果评估往往被忽视,没有从受训者能力提高的角度去评估,也没有从员工绩效改善的角度去评估,更没有从公司是否受益的角度去评估。由于缺乏对培训的成本收益分析,很多人都认为培训只是浪费时间,而培训只是给企业增加成本。

二、新形势下发电企业运行培训体系的探讨

基于以上运行培训存在的不足,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参考其他先进企业的经验,尝试通过细化培训需求、制订系统培训计划、采取多样的培训方式、建立有效培训评估体系及培训激励机制、建立内外结合的培训师队伍等方面对运行培训模式进行改进,从而提高运行培训效果,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提升。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行为标准化

电力企业应转变思想,增强认识,对员工培训工作给予相应重视,在企业内部树立起对员工培训的统一意识,加大对培训的资金投入,创造良好的培训环境,从员工的责任培训着手,激发员工的学习欲望和热情,引导员工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学习,改变员工被动参与培训的心理状态。企业员工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还需要电力企业把培训工作纳入具体的管理行进程中,实现培训工作的制度化。具体表现为:没有接受岗前培训的员工不能上岗,岗前培训员工不合格的员工不能上岗,要接受再培训等。

2.培训内容合理化

电力企业要使员工培训有针对性,有实效性,就要与本企业的发展战略相适应,就要紧密结合企业的实际需求,为员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以利于把员工在培训中学到的技能发挥出来,在工作中去运用它,更好地为工作服务。可以说,员工培训的内容应当是立足于电力企业的战略目标和发展规划的,同时还应与员工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培训过程中,应当注意与时俱进,更新培训的内容,引进新颖的成果,从而不断更新扩充员工的知识面,跟稳行业发展步伐,胜任变化的岗位技术要求。最后,完善培训的评价机制。

3.培训评估多样化

有效的培训评估体系是对培训的需求进行分析评估,对培训实施过程中的场地、人员、教材、教师、方法等的评估和培训结束后组织者对培训过程中呈现的问题及效果的评估。培训的评估体系关乎培训的效果,应进行严格的考核和评估,使员工培训避免有走过场之嫌,而对培训内容本身的可实践性、对员工作工作绩效的影响程度进行全面的评价,也能为以后的培训取得更好的效果奠定基础。电力企业可以在设计薪酬结构时将员工岗位技能的提升与其经济效益直接挂钩,把岗位技能工资作为员工薪酬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员工的日常考核中,培训情况也要占一定比例。例如对累计多少次培训不达标不予晋升等形成制度性的规定,将培训与员工年终“先进员工”评选联系起来。

三、具体实施方案

从培训人员新、设备新的特点实际出发,制定了培训方针:以考促学、以赛促学、榜样引路、奖惩分明。把责任培训、安全培训和技术培训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侧重实际操作能力和经验的培养,分系统、分单元、分专业开展培训和考试工作。

1.仿真机考试模块化

仿真机提高运行人员仿真机学习的实用性、时间的灵活性、操作的规范性,进一步提高上岗标准,使每个运行员工都能实实在在掌握百万机组启动/停机、事故处理等各重要阶段的操作思路和步骤。仿真机考试采取模块型仿真机考试确认管理办法,把机组启停和升高处理分为多个模块,由运行经验丰富的人员把仿真机调试好,确保仿真机的实用性。所有运行值班员都必须通过本仿真机考试所有模块,并建立完善的仿真机档案,提岗考试一票否决。

2.电气培训专业化

为进一步提高运行部电气专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技能水平,从根本上遏制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发生,多次整理修订电气一次系统图、电气典型操作票,增加现场操作卡和在重要设备悬挂安全警示牌;安排经验丰富的电气专业人员利用各运行值学习班、白班班后会时间加强对全体具有电气操作资格人员电气专业知识培训、电气运行操作风险控制分析、电气误操作事故学习与分析、电气各项管理制度及措施的学习落实等方面的培训指导;电气专工到现场跟踪检查、考试等多种手段进行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3.技能培训多样化

分汽轮机、锅炉、电气、化学、辅控等五个专业,采用集中授课,成立精密巡视小组,不定时邀请专家、现场经验丰富的老师父或专业技术扎实的部分年轻员工分专业分单元、从室内到室外给新员工言传身教,把设备详细资料、技术、技能有效传给新人员,把电厂典型的事故进行分析,把现场可能碰到的安全隐患都讲清楚。同时,积极组织现场设备确认比赛、默画系统图比赛,使运行人员更快熟悉机组的设备系统,为机组安全运行打下坚实基础。

4.专业书、图纸规范化

规划运行技术资料库,把各种资料充实到运行技术资料库中,并随时更新,分专业、分系统,从设备原理、结构、控制方面进行整理,实现内部网站共享;编写机组调试、分步试转、整体启动、168试运、机组运行等环节的运行操作经验总结,并装订成册,编写全厂生产专业性书籍(技术问答、培训教材、逻辑小册等),为运行人员的持续学习提供一整套规范的资料。

5.新员工入厂教育严格化

严格执行新员工入厂教育的各项程序,开展增强责任心教育,组织参加拓展训练,锻炼大家吃苦耐劳与团队协作的精神;组织入厂安全三级教育,参加电厂组织的急救培训;全方位、多方面进行安全技能培训和技术技能培训。

6.生产准备超前化

调试促培训,利用新机组调试机会,锻炼一班人。超前对新机组的生产调试进行了准备,各专业组织运行人员集中讲课、现场培训讨论、到设备厂家培训等培训方式,做到超前介入,超前准备。

7.交流学习制度化

注重值际之间的技术交流,扬长避短,并逐步形成典型、规范。同时,也要注重加强与兄弟电厂之间的技术交流往来,利用机组大修的机会到先进电厂学习调研,学习新技术和运行管理不一样的经验为我厂所用。

8.操作典型化

不断总结经验,形成典型操作卡、典型事故处理卡、典型故障树、现场设备操作卡、典型工作票等等,使人员操作规范化、程序化,最大程度地减少误操作的发生。

机电一体化培训篇4

一(略)1(略)

2、电力市场化运营的挑战电力体制的改革打破了发、输配、供电一体化的格局,在全国电力市场上将出现五大发电集团公司和两大电网公司,各发电公司在各区域电力市场中所占有的发电容量将被控制在20%以内以利于发电市场公平竞价。经过资产重组、并购而新组建的发电企业、电网企业和供电企业将真正走向商业化运营,在保证电网安全的前提下各自追求自身商业利益的最大化,对生产经营、技术、资本运作和法律环境将更加关注。电力市场化运营将为电力企业带来管理理念、方式手段、市场支持、环保技术等方面的挑战,企业企盼着通过教育培训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和创新发展。

3、电力教育培训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传统的职业、岗位将发生深刻的变化,新的职业、岗位将应运而生。随着电力市场化的发展,诸如“市场竞价员”、“市场营销员”、“市场开发”、“客户服务”、“安全技术管理”、“网络控制维护”、“网络管理”、“项目经理”、“法律咨询”等一批职业岗位将受到企业青睐。而传统的职业岗位在职责内容,在管理、技术含量上也将发生大的变化,如发电厂的运行人员将被要求具备多专业才能,具有“通岗”本领,即不仅通晓热动、电气、机械等专业知识,也应熟知计算机应用、电网技术和具备灵活的事故处理能力。生产人员必须了解有关管理知识、法律法规、成本控制、财税知识、金融知识,其它职位的人员也概莫能外。一句话,市场化要求综合素质高的员工,从过去重学历、重文凭转向重能力、重素质(包括职业道德、协作能力、团队精神、诚实守信等非智力因素)。这些市场环境下对员工的新的素质化、能力化、专业化的要求正是电力教育培训所面临的新挑战和新机遇。

二、安徽电力教育培训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安徽是能源大省,是我国较早发展电力工业的地区。安徽省电力公司是一家具有电力生产、建设、经营、设计、科研、教育等综合功能的国家电力公司全资子公司,至2000年底共有员工44324人。据该年统计数字显示(见附表1),全省公司职工从文化程度来看,中专及高中以下职工达33749人,占全部职工总数的76.1%,大学专科以上学历10575人,占全部职工总数的23.9%,对电力企业这种资金技术密集型的企业来说,人员总体素质不尽理想。为了弥补不足,省公司近几年来,十分重视职工素质的提高,不断加大教育培训的力度,2001年全公司职工教育培训情况见附表二。虽然省电力公司在教育培训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来讲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对企业培训需求调研了解不够。从人力资源开发的角度考虑,职工的学习培训应与其职业生涯规划和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结合起来,应针对不同职工不同时期的发展要求,提供不同的学习帮助,我们现在的教育培训与其要求相距甚远;

2、各类教育培训与企业实际专业需求脱节,目前企业对电、热、自动化控制、计算机信息、电力市场营销等专业人才需求大,但由于现有培训主要以指令性计划为主,没有充分考虑生产现场的实际需要,针对性不强;

3、教育培训方式陈旧,工学矛盾大。生产企业一线人员的培训需求量最大,但在定编定岗的情况下,把他们集中组织起来进行培训,工学矛盾突出;

4、培训手段、方法落后,培训内容无实用性、前瞻性,专业教师知识老化。企业所希望的培训模式是: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进行生动形象的讲授,使学员学到先进、实用的知识;

5、各类培训未能很好地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衔接起来,这几年开展的技能鉴定也存在把关不严,内容与实际生产相脱节等情况;

6、电力市场化、商业化运营方面的人才严重短缺,缺乏相应的培训机制。

三、关于电力教育培训未来走势的思考

(一)电力教育培训的定位电力企业的生存发展有赖于科学技术、管理水平的进步,有赖于一批具有共同目标、创新精神、专业才能以及敬业精神的员工队伍。因此,电力企业要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就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通过培训改善人才资源,使企业获得倍增的效益是现代企业发展之路,是电力企业生存、发展、做大做强的重要保证。根据创建学习型社会和学习型组织的要求以及电力行业改革发展的要求,我们认为,近期电力教育培训的定位应该是:围绕人力资源能力建设,面向电力行业全体职工组织培训教学;围绕构筑终身教育体系,面向电力行业及电力现代化生产按需施教,形成有电力企业特色的教育培训体系;围绕创建学习型组织,面向企业为企业培训具有学习力与创造力的员工,为提高企业员工素质和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服务。面向电力行业职工组织教学,就是要针对电力生产一线的职工技能水平提高的需求,针对电力工程技术人员对新技术、新知识的需求,针对管理人员对法律法规、金融、税收、成本核算以及企业管理新理论、电力市场运营规则等综合知识的需求组织教学。面向电力企业及电力现代化生产按需施教,就是要根据我国目前现代化电力企业“三大三高”的技术要求和随着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发展,发电机组集中控制,变电所无人值守,工作岗位由过去的一岗多人转变为一人数岗等特点组织教学,逐渐形成有电力企业特色的、符合电力生产现代化发展的、持续的教育培训体系。面向企业为企业培训具有学习力的员工服务,就是通过培训使电力企业员工理解国家电力体制的改革,看清电力企业生存和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用通过周密筹划的教育培训方式,使员工的观念不断得到变更,提高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的素质,为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提高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使电力企业在体制改革和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中,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和竞争力。

(二)适应电力企业人才发展战略,创造教育培训新模式

1、建立完善的“培训-考核-任用”机制电力企业作为技术密集型行业,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如何适应技术发展的需要,优化人力资源的配置,变被动的送培为主动的学习,就应该在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培训-考核-任用”机制。要真正把培训的质量、效果落到实处,把培训与绩效的提高相结合,这样才能体现培训的作用。通过培训部门和送培单位对受培人员的共同考核,改变以往只重培训不重考核的状况。同时解决培训与使用、待遇脱节的问题,把培训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环节来抓,使员工真正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劣者出”的观念。通过分配差距的拉开,岗位晋级的调整,激励员工不断学习提高,工作上精益求精,技术上出类拔萃,向更高的岗位目标努力,在为企业战略目标服务,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奉献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培训形式(1)建立和完善电力企业“三级培训网络”,加大职工岗位培训力度经过几年的机构调整,各电力厂、站、局原有的教育培训机构拆分、整合,职工岗位培训的力度削弱。电力企业应该从企业发展的长远利益出发,充分利用企业的教育资源,加大职工岗位培训力度,建立和加强企业自身的“三级培训网络”(图略)通过“三级培训网络”的正常运转,加强对培训效果的评估,就可以将企业自身的培训落到实处,克服培训工作的表面化现象,取得良好的效果。(2)推进职业准入制度,大力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推进职业资格证书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方针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人才开发的一项战略措施。电力企业应抓住这一契机将职业技能鉴定与企业教育培训和上岗转岗就业有机结合起来,培养一支爱岗敬业,素质优良,技艺精湛,规模适度的技能人才队伍,推进电力企业人才结构的合理配置。(3)推进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开展岗位适应性培训电力企业应本着“办一流企业、创一流水平、育一流人才”的发展目标,及时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和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计划。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应跟踪电力技术发展的最新趋势,概括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能力,以培养不同层次复合型和紧缺型人才,提升专业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对电力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可分五个层次:一是见习培训。即对招聘的大、中专毕业生进行以熟悉企业和岗位为内容的培训教育。二是初级职务岗位培训。主要明确岗位职务标准,进行基本功强化训练。三是中级职务岗位培训。重点强化实践环节的能力培训,提高解决生产中技术、管理问题的能力,承担科研攻关、技术革新任务。四是高级职务岗位培训。其内容主要是知识技能的拓展与更新,提高解决重大技术、管理问题的能力。五是高层次专业带头人的培训。在整个培训过程中应该将实践创新能力培训作为主线,贯穿于整个培训过程。对初级人员培训应着重于提高岗位适应能力,对高级人员培训应采取产学研相结合的办法。

(三)建立一流的省电力培训中心随着电力企业的改革,原有的一部分中技、中专学校撤并,一部分职工大学、中专改建成电力培训中心或转为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企业教育培训的重点已由学历提高转向职工队伍素质能力提高的方向上来,电力公司应很好整合内部教育资源,争创一流的教育培训中心,更好地为企业发展服务。

1、培训管理系统建设培训中心应贯彻执行iSo10015和GB/t19025-2001质量管理培训体系,树立新的培训观念,打造现代化培训管理新体系。具体地说就是以流程再造的理念审视培训的主流程,创建一个以培训过程管理为基础,以网络健全,职责清晰,实施规范,操作标准,考核评价科学为目标的新的动态跟踪管理运作模式。这种新型的运作模式有如下特点:(1)以培训需求确定、培训过程监控、培训效果评价、培训计划管理等模块支撑;(2)通过建立与完善培训管理体系和管理程序,强化员工上岗能力;(3)实施效果评价,受训者的上岗资格得以持续控制,为改进培训提供依据;(4)可以利用培训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岗位培训现代化管理。

机电一体化培训篇5

2月1日,GB/t28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系列国家标准体系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实施。该标准于2001年首次,本次为第一次修订。国家电网公司作为标准修订单位之一,派出专家参与了此项工作。该标准为各类组织规定了有效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所应具备的要素,并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作出规定,旨在使组织在制定和实施其方针和目标时,能够考虑到法律法规要求和职业健康安全风险信息。(国家电网公司)

南方电网公司召开人事部门负责人座谈会

3月13日至14日,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召开人事部门负责人座谈会,与会代表重点围绕干部管理、考核评价、干部培训、人才管理等进行深入探讨。公司总经理助理、人事部主任江毅在会上表示,今年要从以下四方面入手抓好干部人才队伍的教育培训,提高干部队伍的素质能力:尽快建立规范的干部岗位责任体系;研究探索干部问责、转岗、让岗机制,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加强干部教育培训,今年公司层面将举办干部培训班49期,培训2300人次;进一步研究完善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考核评价办法,关键要形成科学有效的考核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还要重点抓好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工作和加强年轻干部培养工作。(南方电网报)

两院院士占据南方电网“智囊团”半壁江山

25位国内外电力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受聘组成“南网智囊团”,今后将在改革发展、科技创新、企业管理等方面为南方电网公司出谋划策。3月20日,南方电网公司2012年专家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由8人增加到25人的专家委成员第一次集体亮相,并在座谈会上纷纷围绕科技创新、企业管理、电力体改等话题各抒己见。专家委员会表示,将根据需要不定期召开会议,对公司改革发展重大问题进行咨询,研究讨论重大技术问题,参与论证重大工程项目、策划重大科技成果等;积极举荐优秀人才,特别是科技研发等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参与南方电网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积极发挥在电力领域的影响力和带动力,在电力体制改革、行业发展、科技进步等方面,积极为电网企业争取政策支持、营造良好环境。为进一步充实专家委员会的力量,南方电网公司在2011年底对专家委员会进行大幅度调整,增补了17位专家。目前专家委员会有主任委员1名,委员24名,其中两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高达12名,覆盖直流输电、电力系统、电力市场、水电工程、高电压、配电网、信息等多个学科,均为电力行业的学术泰斗或管理精英。(南方电网报)

中国国电集团召开工资分配工作座谈会

3月6日,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召开工资分配工作座谈会。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张成杰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集团公司近年来工资分配工作取得的成绩,他指出,2008年特别是去年以来,集团公司工资分配工作与时俱进,实施了工资总额预算管理、企业领导人员eVa奖励等一系列创新性举措,职工收入稳步增长,工资分配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在分析了公司工资分配工作面临的形势后,张成杰要求各单位要深刻认识做好工资分配工作的重大意义,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集团公司工资分配政策,按照三级管理体制的要求抓好工资分配管理工作,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开创集团公司工资分配工作新局面。2012年,集团系统各单位要紧紧围绕集团公司“保目标、稳发展、控规模、强管理、防风险、惠民生”的工作方针,认真贯彻落实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工资分配工作的有关部署,切实加强制度建设,提高管理水平,为完成年度工作任务提供有力的支撑。(中国国电集团公司)

江苏省电力公司启动千名兼职培训师培训工程

3月2日至5日,江苏省电力公司千名兼职培训师培训工程首期培训班在技培中心成功举办。来自江苏省电力公司职业训练基地、营销培训中心、技术培训中心及目前在技培中心任教的50名周期制兼职培训师参加了培训。为贯彻落实“十二五”培训工作意见,加强兼职培训师队伍建设,江苏省电力公司提出实施千名兼职培训师培养工程,三年内培养一批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兼职培训师队伍。江苏省电力公司技培中心2011年组织人员开展电力企业培训师培训专项课题研究。课题组遵循“知识够用、能力必备”原则,从工作域及工作要项分析入手,历时半年,形成了包含企业培训师职业三个级别的行为能力标准、服务于企业培训师职业能力提升的培训单元、培训模块课程库以及培训实施进程表等内容的一整套企业培训师培训规范。本次培训是按照培训规范开展的首期培训,属于培训师三级培训,即培训师基本能力培训。培训包含两个单元,第一单元在技培中心进行,主要开设了成人教育心理基本理论、语言表达及普通话训练、教学过程设计、教案编写训练、理论课授课方法与技巧、实训教学方法与技巧、ppt课件设计制作等课程,藉此使兼职培训师熟悉成人学习的特点、心理特征和成人教学的基本方法,掌握培训教学设计、备课及教案编写、教学方法、ppt课件制作等基本技巧,提高教学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第二单元是以指导兼职培训师说课和授课为主要形式,帮助他们提高授课能力和技巧,实施地点将在兼职培训师所在单位进行。(江苏省电力公司)

福建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被确定为福建首批“企业产业技工培养基地”

2月29日,福建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被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确定为福建省首批“企业产业技工培养基地”。据悉,建立产业技工培养基地是福建省“十二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专项规划的重要内容,是全面推进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此次“企业产业技工培养基地”申报工作从2011年9月开始,经企业申请、受理、评估、审批等程序,福建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最终成为福建省首批5家产业技工培养基地之一。福建省电力公司根据福建省《关于依托企业建产业技工培养基地的通知》精神,依托该公司培训中心,建设以电网运行、配网运维和电力安全为骨干专业,可面向社会开展变电站值班员、配电线路工、农网配电营业工、电力电缆工、安装工长(配电、电缆)、进网作业电工、紧急救护等培训工作,以公司内部培训为主、兼顾社会培训的(企业)产业技工培养基地。下一步,福建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将进一步完善教育培训体系,创新人才培育方式,推进职业能力培训模式,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开发力度,以提升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核心,以培养技师和高级技师为重点,建设一支爱岗敬业、技艺精湛、具有专门技能、善于解决技术难题、适应新型生产模式的高技能人才队伍,为企业发展注入活力,为坚强智能电网建设提供人才支撑。(福建省电力公司)

陕西电力职工培训中心建立“四大”保障体系支撑

公司“五大”建设

2月,按照陕西省电力公司全面实施“五大”体系部署安排和建设与“五大”相配套的支撑体系的要求,陕西电力职工培训中心积极调整工作思路,积极谋划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建立“四大”保障支撑体系,为公司“五大”体系建设提供坚强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建立与“五大”相适应的大培训体系。高标准协助、配合公司完成方案的编制工作,确立“发挥优势,不等不靠,全力以赴,积极推进”的指导思想,成立了推进“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和7个专业工作组,明确责任分工,按照公司“五大”体系建设责任部门培训工作要求,组织专题调研,信息收集、上下沟通,确保“五大”宣贯与员工培训工作领先一步,在公司“五大”体系运营模式试点期,完成大培训体系的建设任务。建立符合科学发展的管理体系。以“统筹规划、精简集约、协同高效、资源共享”为原则,进一步整合培训资源,提升培训教学能力和水平,构建协同高效的管理机制和层次分明、定位清晰的集约化培训体系,实现资源优化共享。建立功能完备的质量提升体系。以标准化管理为手段,加强培训创新与研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以“五大”体系、智能电网为重点,巩固干部培训的成功经验,开发系列化培训项目,不断创新培训方式。结合“培训考试年”活动,着力抓好复转军人培训质量提升,加强新入职大学生的岗前培训工作,以全员培训与赛前集训为重点,修订有关岗位能力测评试题库内容,开展“三集五大”等专业调考,建立以考促培、以考促学机制。建立与“五统一”文化相融合的校园文化体系。(陕西电力报)

甘肃省电力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培训方案出台

2月,在甘肃省电力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进入攻坚阶段的关键时刻,该公司人资部配套制定的“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培训方案出台。方案围绕“三集五大”体系建设过程中的重点工作、难点问题和关键环节,科学制定了“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培训的工作思路、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确定了公司层面详细的培训项目计划,三大类培训项目共214期次,培训总人数12878人。方案确定了“分级负责,全员参与”的基本培训原则。公司层面负责处级干部、中层干部和专业管理人员“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宣贯和岗位适应性培训。培训内容紧紧围绕人财物集约化管理和五大业务优化重组所带来的新的管控模式、业务流程、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体系等方面来实施。(甘肃电力报)

甘肃省电力公司“五大”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方案出台

3月2日,《甘肃省电力公司市(州)公司“三集五大”体系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指导方案》公布。该“指导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市(州)供电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机构设置要求和人员编制标准,对各市(州)公司统筹考虑各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有了明确的指导意见。同时,指导方案提出了要全面梳理本单位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现状;建立协同的工作机制,认真开展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实施方案的制定工作;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切实做好用工优化配置;统筹做好薪酬激励机制优化调整,建立与“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相适应的激励机制,做好平稳过渡;加大员工培训力度,全面抓好“三集五大”体系宣贯培训、实施方案动员培训和岗位适应性培训工作等具体要求。(甘肃省电力公司)

机电一体化培训篇6

关健词:电力施工企业;员工;培训

作者简介:范俊峰(1968-),男,陕西合阳人,甘肃省电力公司兰州供电公司,工程师。(甘肃兰州730070)

中图分类号:G7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7-0130-02

国家电网公司建设队伍规范管理年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规范电网公司及其下属电力施工企业的管理,从而切实抓紧、抓好安全生产。而对电力施工企业进行规范化管理,归根到底就是要做好对人的管理。只有通过开展各类行之有效的员工培训管理工作,才能从根本上提高电力工程的建设质量和管理水平,才能保证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不断提升。

一、电力施工企业员工培训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建设队伍的整体素质

电力施工企业只有在员工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前提下,才能掌握更多的现代化电力施工技术,才能满足企业不断发展的需要。企业员工也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实现知识的不断更新,不断完善自我,适应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电力施工企业安全生产必须放在第一位,这就要求员工能够在完成知识体系不断更新的同时,技术能力也得到相应的更新,从而保证电力施工企业的竞争力得以提升。这些都说明了电力施工企业员工培训的重要性,只有在培训上下大功夫,才能从根本上保证企业建设队伍的整体素质。从目前的形势来看,我国电力施工企业员工的队伍还存在整体水平不高的问题,企业的一些技术工人,尤其是高级技术人员在素质能力方面还有待加强。

2.有利于企业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

电力施工企业与其他企业在发展需求方面,有着一定的相同之处,那就是需要同时具备人力、财力、物力与信息等资源的全面支持。在这些资源当中,人力资源的重要性无疑是最突出的。而要有效地开发人力资源,就必须通过教育、培训等途径来实现。电力施工企业对员工进行培训的目的,也是为了在人力资源上进行深度的开发,从而最直接、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推动企业的发展。电力施工企业不断通过各种方式对员工进行培训,不仅可以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还可培养出专业性较强的人才,使员工的劳动技能与创新能力得到提升,使企业的人力资源得以优化,从而促进企业竞争力的不断提升。

二、电力施工企业员工教育培训现状

1.电力施工企业面临的考验日益严峻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电力施工企业在经营与生存方面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电力市场竞争愈演愈烈,社会环境复杂多变,电力施工企业在施工技术与企业利润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挑战,人力资源作为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其有效的开发对缓解企业压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电力施工企业对经济目标重视度较高,而在员工培训方面却存在意识方面的不足,对员工进行教育与培训管理的工作力度明显不够。

2.培训内容与生产实践相脱节

电力施工企业的员工培训主要目的是增强员工的实践能力。然而目前很多电力施工企业进行员工培训时,只是依照电力施工方面的法规、条文、电力知识、技能等进行书面的培训,在理论方面要求较高,培训的内容也较多,但缺乏技术实践培训,导致理论与实际操作无法进行有效的关联,脱节现象比较严重。另外,理论知识方面的培训过程不可避免会存在单调、枯燥、形式主义较强的问题,这就会造成员工学习积极性的下降,出现了麻木、敷衍了事的心态,这样的培训根本无法得到预期的效果。

3.培训方法陈旧,效果不明显

很多电力施工企业在培训经费方面往往都很紧张,有些施工企业的培训目的不明确,甚至只是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一些电力施工企业采用的培训方法随意性较大,对技术骨干课程设置不合理,填鸭式教育培训现象严重,应付性明显。在培训后也不能及时进行考核,导致受训员工态度不端正、不认真的情况时有出现,自然得不到理想的培训效果。

4.培训制度有待完善,约束机制有待提高

电力施工企业相比过去虽然在培训管理方面有所进步,但培训制度的细化程度还较低,也缺乏一些必要的、能够调动员工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的相关规章制度,这对推动学习型企业的建立非常不利。目前很多企业所进行的培训工作,在改善员工工作绩效方面,没有起到相应的作用,也不能满足员工全面进步的本质需求。一些现有的培训内容与培训方法相对陈旧、落后,部分培训与企业的实际情况背离,尤其是一些工作技能培训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还需要加强与培训相关的制度建设,通过必要的激励机制、约束机制来保证培训工作的有效性。

5.培训反馈与评估机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电力施工企业的员工培训管理大多依附于人力资源部门,而没有设置专门的部门来进行管理,从事与员工培训相关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较少,而且大多缺乏专业的训练。电力施工企业在对员工的培训结果进行评估时,方法也过于单一,通常只是进行一些简单的考评,培训合格证书发放过于随意,事后的跟踪调查评价更是无法做到,这就造成了培训与实际工作的脱节。而且一些电力施工企业通常会为了省钱、省时间,在培训方面的投入就不够重视,这是不少电力施工企业存在的问题。另外,很多电力施工企业的培训工作都是被动的短期行为,或者是为了规章制度宣传,或者是为了搞形式,或者是因为技术需要,不得不进行的短期紧急培训。

三、电力施工企业员工培训管理的对策

1.更新观念,完善与培训相关的规章制度

从培训的角度出发,要想规范电力施工企业的管理,首先就要对培训管理的理念进行更新,对各项规章制度进行完善。电力施工企业要加快思想转变的步伐,提高对培训工作的认识度,在企业内部达成有效的共识,不断加大培训资金的投入,以保障企业的安全生产,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提高建设队伍的整体素质。电力施工企业可通过统筹资金来加大培训基金的来源,为企业员工创造出良好的培训环境,满足员工的学习愿望,激发员的学习热情,确保员工的主动参与。另外,电力施工企业还应该将培训的内容与具体的施工技术结合起来,实施科学有效的制度化管理。用规章制度来约束、督促与激励员工,实现员工培训效果的最大化。

2.更新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法

电力施工企业应该结合自身的生产实际与发展需要来开展培训工作,采用各种方式充分调动员工的参与热情,提高员工对培训的认识。在培训过程中,可采用各种创新的、独特的方法,结合现代化的培训教育;在教材方面应该尽量体现出全面性、科学性与实用性。电力施工企业可以采取的具体培训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现场培训。现场培训是将日常工作与培训有机结合起来。对于电力施工企业来说,现场培训是提高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保证施工生产安全进行的重要手段。虽然电力施工企业的现场培训大多是由技术负责人与班组组织进行的,但是领导在思想上的重视,在政策及资金上的支持也非常关键。因此现场培训的重点是,从上到下各级人员对培训工作的足够重视与支持。在进行现场培训时,首先要建立良好的激励制度,提高员工们的学习积极性,应该依据企业与员工的基本特点,制订出符合生产实际的现场培训制度来;其次是要发挥主要负责人的组织管理作用。培训负责人不仅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也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培训负责人要深入培训现场,对员工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根据企业需求,制订出人员的培训目标,通过亲手操作与指导,提高员工的学习效度,同时及时发现与解决员工的困难与矛盾;另外,现场培训工作还要抓好全过程的管理工作,注重培训过程、考核过程管理的同时,还要抓好事后的跟踪管理。

(2)安全培训。电力施工企业安全教育与培训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安全培训的重要性必须时刻强调。只有确定了与企业员工健康安全方针相一致的安全培训指导思想,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安全培训体系的有效运动。在安全培训方面企业应该结合年度生产任务情况,编制培训与教育的年度计划,具体的培训计划主要包括培训的内容、培训的对象、培训的时间以及培训资金投入等等。在安全培训方法方面应该尽量开发与推广一些交互式较强的方法。在培训内容方面应该遵循易懂、易记、易操作且富有趣味性的原则。

(3)移动培训。所谓移动培训就是指利用无线网络、各个移动终端等载体进行数字化的培训,参与培训的员工可以通过上网笔记本、智能手机等个人移动设备接受培训,以远程教育的方式对员工进行培训教育。由于电力施工企业现场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在外工作的时间较长,培训机会与培训时间相对紧缺,利用移动培训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地满足这些员工的学习需要,不仅丰富了培训手段,也拓宽了培训渠道,提升了电力施工企业现代化的培训管理水平。

3.不断完善培训考核评估机制

电力施工企业应该根据员工的培训需求,对员工的培训体系、培训流程进行深度细化与认真分析;对培训考核评估机制进一步完善;对培训需求信息进行全面了解,其中包括对企业的发展战略与员工的个人信息进行深入分析。电力施工企业应该认识到,虽然培训是为了企业的发展战略进行服务,但也应该对员工的个人情况进行充分考虑,比如员工的技能水平、知识水平、兴趣爱好以及职业规划等。只有做到企业发展战略与员工实际情况兼顾,才能保证培训的成功。通过对培训考核、评估机制的完善来保证培训工作的有效性,激发员工的学习热情,巩固员工的学习成果,从而促进企业各项生产经营目标、管理水平的提高。另外,适时的培训计划总结与分析,对丰富企业培训经验,改良企业培训方案,也有着重要的意义,这样不仅可以对人力资源情况进行全面了解,也可明确培训项目。

四、结论

电力施工企业的培训管理离不开管理思维的创新与管理方式的精细化。传统的电力施工企业培训管理,在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下存在明显的不足,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来说还比较落后。所以,对培训方法、培训机制以及培训评估体系进行优化,是电力施工企业全面开发人力资源,促进培训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电力施工企业在市场环境下稳步发展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黄军.浅析电力企业员工培训工作[J].技术与市场,2012,19(8):

180-181.

[2]林涛.移动培训在电力施工企业中的运用[J].沿海企业与科技,

2012,(11):48-49.

机电一体化培训篇7

关键词:电工实习实训基地指导思想运行机制

唐山学院东校区前身为国家建材局唐山技校。优质化的实训教学是学院办学的特色之一。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培养高技能专门人才的必备条件。为强化自动化学生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的培养与训练,实现学生课堂与实习实训地点的一体化,根据学院财力物力情况筹建新电工实训基地。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唐山学院实习实验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专业性实训基地建设为基础,以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为突破,以资源共享、自主发展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为重点,坚持产学研结合,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建成软硬件设备条件先进、管理科学规范,集教学、培训、生产、科研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特色鲜明的电工实习实训基地。

二、建设实施

按照“科学规划、实际使用、安排具体、重点突出、合作共建、资源共享、考核评估”的基本原则进行建设。电工实训基地包括安全教育教室、楼宇照明对讲教室、电拖实训教室、电子实训教室、电机维修教室、机床故障排除教室、高压电工教室,pLC教室、变频器教室。

(一)安全教育教室。实训教室建设要考虑把优质教育资源与行业企业有效结合起来,通过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按照与职业岗位群对接的要求,开展各种职业安全教育素质训练。

教室内电行业安全制度,安全警示图上墙。供学员参观。KaH-CpR400高级全自动电脑心肺复苏模拟人两个供急救培训,不仅学校学生使用,也为其他企业提供触电急救培训任务。

(二)楼宇照明对讲教室。实训教室建设目标定位要准确,要充分体现开放性及社会服务功能,使之成为技能型紧缺人才的培养训练基地、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课堂、校企合作的载体、产学结合的平台。房地产建设的发展,促使安装楼宇照明对讲人员的需求。楼宇照明对讲教室内有RY-Y2楼宇对讲及门禁系统实验实训装置5台及照明实训桌20台(600*1200)能完成建筑房屋内的楼宇对讲内容,及照明安装的实训操作。培养市场急需人才。其他楼宇实训设备将陆续进入电工实训基地。实训基地建设应注重开辟新思路、采用新设备,提高实训基地的投资效益,走自主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管理的道路。

(三)电拖实训教室。传统的老电工实训教室。教室内有操作台(600*1200)28台能完成电力拖动板前配线,槽板配线的实训任务。

(四)电子实训教室。实训基地要通过多种途径,增强实践教学和社会服务能力。特别是电子实训基地,必须高度重视其持续运行能力,要坚持依靠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的原则进行建设,在保证完成实践教学的前提下,和一些工厂签一些焊接合同,增长了学生的见识,提高了学生的能力。使实训基地成为集教学、培训、生产、科研为一体的多功能实体。有BH-DZ-09B电子装配生产线设备5台。tRY-7300B高级电工模电数电成套设备20台。

(五)电机维修教室。有电机拆装实训设备25台,电机实验设备2台,能够满足学生电机实训教学任务,学生可以完成电机拆装和嵌线实习课题。并与社会上一些电机维修部建立合作关系,派学生进行校外实习。深入社会,深入企业,校企联合,走互利互惠共同发展之路。

(六)机床故障排除教室。各种机床故障排除模拟板上墙,规格618*1000.模拟板上方为实物图和电路图。模拟板为开合式,出故障时把故障板打开,在板后搬动故障开关。合上模拟板时电源通电,可以进行故障排除练习。旁边有万用表挂钩,方便测量。模拟板为可更换式。我校有各种机床模拟板40块。在教室内还有KRn-X62w型万能铣床实训及技能考核装置三台。tRY-Z3050型摇臂钻床电气技能培训考核实训装置三台。开关柜10台,能够满足学生机床电路组装课题。实际车床一台,练习实际维修用。

(七)高压电工教室。高压电工市场培训为空白,学院积极引进新型变电室设备一套,及各种实验设备,编写高压电工实训手册一本。可以演练预防性实验及配电柜故障排除课题,变配电室设备安装等课题。

(八)pLC教室。教室中配备30台电脑,配备天煌教仪的tHSmS-1型可编程控制器实验箱。西门子S7-200能够完成十字路通灯、电梯控制、电托控制电路等实习课题。

(九)变频器教室。三菱F700变频器20台,20台电动机,能过完成变频器的各种状态下的参数设置的实习课题。

三、运行机制

1、实训管理。在学院领导的指导下。校内电工实训基地建立对应的管理机制,聘用一名专业技术强具有一定组织能力的人为管理者。电工实训室的学习环境引入了“6S”,全面推行现场管理,使得实训场地的布局与企业环境布局相吻合,实行班前讲话,将“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的职业素养培养全程贯彻课程教学始终。模拟仿真实训和现场实践实习逐层次提高的实践教学环境,实现功能系列化、管理企业化、设备先进化、环境真实化、人员职业化。变消耗性实训变为生产性实训、盈利性实训,通过来料加工电电子产品生产,基地每年为学校创收10万元以上。

2、培训模式。电工实训基地首先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加大实习操作教学内容,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手段,培养知识面宽、动手能力强、职业素养高的实际应用人才。

基地用于教学时是实习实训场所,用于产品生产时,是生产车间。以“生产中育人,在育人中生产”为培训模式,实现校企环境融合,校企文化融合;构建“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管理模式,实行对外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服务。

3、师资队伍。为使电工实训基地正常运转、发挥作用,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实习教师团队,增加电工实习指导教师,生师比在20:1以内,实习实训指导教师要求具有企业工作经历,同时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或高级职业资格,或新分配实习教师下厂工作一年,全部为“双师型”教师;从企业聘请的技术人员具有中级以上中级技术职务或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培养1名省级专业带头人。

4、资源共享。实训基地建设要认真借鉴校外兄弟学校定的先进经验,走开放式建设的道路。要大力引进优质实习设备的同时引进合作企业的闲置设备用于实习设备的补充,打破行业界限和产权归属,与行业企业、兄弟院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实现实训基地师资、设备场地、材料、技能训练、管理机制、技术成果等全方位的资源共享和互惠互利,促进我校电工实训基地建设的健康发展。

机电一体化培训篇8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二三分段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2C-0111-03

职业教育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使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相互衔接沟通,是当前世界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趋势。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的实施意见》(桂政发[2014]43号)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县级中等职业学校综合改革计划的通知》(桂政发[2014]64号)文件精神,为了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搭建中高职教育相互衔接的“立交桥”,提升县级职业技术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为我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更多动手能力强、技艺精湛操作娴熟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与蒙山县职业技术学校在2015年2月份签订协议,开展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二三分段”中高职衔接合作办学模式。协议规定双方共同制定和实施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双方共同开展校企合作、课程改革、师资培训、实训基地建设以及招生就业等方面的工作。下面以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为例,介绍中高职衔接“二三分段”一体化人才培养的思路和方法。

一、“二三分段”中高职衔接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目标的衔接

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在培养目标上是有差异的。中职教育目标是培养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需要的初、中级人才;而高职教育培养的是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实用型、应用型人才。目前的中职教育仍然是以基础教育为主,而高职教育是在高中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把科学技术转换为产品的能力。经过市场调研,并且根据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和蒙山县职业技术学校情况,我们确定了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二三分段”中高职衔接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为:中职阶段(前两年)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电子电路基本原理,具有电子产品的装配、调试、维修和销售等技能,能熟练使用电路基本测试仪器的技能型人才;高职阶段(后三年)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信息网络的网络结构和电路的基本知识,具有电路设计和调试能力,具有通信网施工、监理及通信网维护、优化网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目标既要保证没有意愿升到高职继续教育的学生具备就业的能力,也要保证有意愿升入到高职继续进修的学生掌握必须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具备继续学习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二三分段”中高职衔接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的衔接

要实施中高职教育的相互衔接,如果没有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必将会严重影响中高职教育的有效衔接,难以保证各层次的职业教育质量。因此,由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和蒙山县职业技术学校组成的团队进行市场调研,走访行业专家,根据企业相关典型工作岗位的调研材料,进行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转换为相对应的学习领域,多次召开研讨会,制定中高职层次相应的职业能力标准,设置课程,选择课程内容和制定课程标准,进而制定出了一套能指导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二三分段”中高职衔接一体化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图1“二三分段”中高职衔接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设置

在课程体系设置上,团队老师充分把握中、高职教育不同层次对人才培养方案的不同阶段的要求,注意理论深度的前后递进和有效衔接,扩展专业知识内容的同时又要保证避免交叉重叠。把中职电信类专业的课程和高职电信类专业的课程内容进行充分整合,从而形成了中、高职衔接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体系。我们把体系中的课程分为:专业基础及素质拓展、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专业拓展能力培养以及综合能力培养四个模块,如图1所示。把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中开设的课程分为中职开设课程、中职高职衔接课程和高职开设课程3类,如表1所示。

表1“二三分段”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课程结构表

基本素质课德育课防艾、爱国、环境教育(2)、学生心理健康教育(2)、礼仪规范课程(1)、法律常识(2)、演讲与口才(1)、职业健康与道德(2)、职业生涯规划(2)、就业与创业指导(2)、军事训练及入学教育(2)、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安全教育(2)

文化课语文(1)、数学(2)、英语(2)、计算机应用基础(2)

专业学习领域课程专业必修课程实用电子技术工艺(1)、电子线路(1)、电子技能实训(2)、电工作业(2)、电类专业应用数学(3)、电子电路测量技术(3)、电路分析基础(2)、专业综合辅导课(3)、数字电子技术(3)、模拟电子技术(3)、电子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2)、电子电路综合技能(3)、C语言程序设计(3)、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3)、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3)、物联网应用技术(3)

综合实训项目专业综合设计(2)、暑期专业顶岗实践(2)、毕业顶岗实习(2)、职业资格培训及考试(2)

顶岗实习顶岗实习(含毕业教育)(3)

毕业设计(论文)毕业设计(论文)(3)

专业拓展领域课程电子领域方向办公设备(1)、动画设计(1)、家用电器(1)、电工技能实训(2)高频电子技术(3)、VB程序设计(3)、单片机综合项目开发与实训(3)

通信领域方向计算机组网与维护(2)、办公巩固与网络(1)、高频电子技术(3)、通信电源技术(3)、数字通信技术(3)、计算机网络技术(3)、光通信技术(3)、三网融合技术(3)、通信基站维护与管理(3)、通信工程制图(3)、通信工程设计与概预算(3)、网络规划与优化(3)、Lte组网与维护(3)

其他类教育活动技能比赛部级(2)、省部级(2)、院级技能比赛(2)等

备注:括号内阿拉伯数字1为中职开设课程,2为中职高职衔接课程,3为高职开设课程

三、“二三分段”中高职衔接一体化人才培养职业资格证的衔接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二三分段”中高职衔接一体化人才培养实行双(多)证书教育,将实践性教学安排与职业资格证书考核有机结合,鼓励学生在取得中、高职毕业证书的同时,取得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鼓励学生经培训并通过社会化考核取得与提升职业能力相关的其他技术等级证书。

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规定毕业生必须在中职毕业或者高职毕业时取得计算机操作员、电工操作证、通信设备维护中级证、单片机设计员中级证、autoCaD操作中级证、通信工程监理工程师、华为工程师认证的一种。中职阶段考取相关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如计算机操作员、电工上岗证),在高职阶段考取高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如计算机辅助设计中级证、通信工程监理师等),并鼓励多考取不同的职业资格证书。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二三分段”一体化人才培养学生可以考取的职业资格证如表2所示。

表2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二三分段”培养

可选考的职业资格证书一览表

序号职业资格(职业技能)证书名称颁证单位

1计算机操作员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

2电工操作证南宁市安监局

3通信设备维护初、中级证南宁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

4程序设计员初、中级证南宁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

5autoCaD制图员(1-4级)南宁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

6通信工程监理工程师工信部

7华为工程师认证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四、“二三分段”中高职衔接一体化人才培养学生管理的衔接

“二三分段”中高职衔接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需要从中职教育阶段就开始实施。大部分刚刚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在初中以前的基础教育中学习能力都比较薄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往往都比较难以管理。为了在学生管理方面做到无缝对接,我们成立“二三分段”中高职衔接一体化人才培养的学生管理团队(以下简称团队老师)。团队老师由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老师和蒙山县职业技术学校电子专业的老师组成,主要成员由专任教师、班主任以及学生辅导员组成。团队老师主要任务除了共同制定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之外,仍需承担共同管理学生的任务。具体管理措施为:

(一)团队老师共同做好中职新生入学教育。中职新生入学教育由团队老师共同完成,充分让学生理解“二三分段”中高职衔接的一体化人才培养的目的和意义,认识个人要进行中高职衔接培养的必须性。从今年的实施情况开看,中职学生的入学教育我们做得比较好,大部分学生表示会在两年之后选择升入高职继续进修。

(二)团队老师组织学生参观高职院校校区。在2015级中职新生入学之际,团队老师已经组织学生到广西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了参观,主要是校园环境、教学环境和校内实训环境的参观。大部分学生对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学环境和生活环境表示认可。

(三)团队老师每年组织学生进行技能比赛。团队老师计划每年在中职举行技能比赛。比赛期间,评委由团队老师以及企业代表组成。在高职技能比赛期间,团队老师组织中职的学生进行观摩,以树立对自己专业的兴趣。

(四)团队老师每年召开一次表彰大会。在一年一度的学生表彰大会上,组织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优秀学生和优秀毕业生到中职学校进行成功典型案例教育,与中职学生分享学习经验及工作经验,帮助中职学生制定职业规划,明确学习目标。

五、“二三分段”中高职衔接一体化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建设的衔接

(一)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由于中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同,所以中高职的实训基地建设应该根据中高职培养目标和作用出发,建设不同层次的实训室。我们主张蒙山县职业技术学校建设的实训基地应该是具有实用性、基础性、操作性和技能性的,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建设的实训基地建设要体现高技能性、应用性以及管理性。校内实训基地分为中职校内实训基地、中高职共用校内实训基地以及高职校内实训基地。其中中高职共用基地设在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主要承担中职阶段和高职阶段综合类实训项目,中职教学阶段需要进行的综合实训项目以实训专周的形式在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开设。具体校内实训室如表3所示。

表3“二三分段”中高职衔接一体化人才培养

校内实训基地一览表

层次实训室名称实训室作用及主要承担课程实训

中职电路基础实训室开设电子元器件的识读、选用及检测,电子产品装配工艺知识、焊接技术,安装与连接工艺,整机安装技术和装配实例。主要承担电子技能实训、实用电子工艺、电子线路等课程教学。

电脑设计实训室开设计算机系统结构认识、常用办公软件的实训,主要承担课程办公设备、动画设计等课程教学。

网络综合布线实训室开设计算机网络网络安装、布线与测试等基础技能型的实训项目,主要承担计算机组网与维护等课程教学。

电子设备维修实训室开设常用电子设备的维修与维护工作,主要承担家用电器课程教学。

高职电路设计实训室主要承担电路设计以及制作电路板的实训,只要承担电子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单片机综合项目开发与实训等课程教学。

电气控制实训室承担常用电工仪表的使用,触电急救模拟等实训项目,主要承担电工作业等课程教学以及电工操作证、电工上岗证等职业证的考试培训。

计算机网络实训室开设计算机组网、网络开通和网络安全维护的实训项目,主要承担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通信技术等课程教学。

移动通信实训室主要开设3G系统结构组成、3G无线侧的BSC和基站的建设与日常维护项目,主要承担通信基站维护与管理、无线网络规划与优化、通信电源技术、数字通信技术等课程教学。

网络优化仿真实训室开设无线网络优化软件的安装与使用;无线网络数据采集与测试、通信工程设计与概预算等实训项目,主要承担无线网络规划与优化、通信工程设计与概预算等课程教学。

物联网应用技术实训室开设智能家居、智能交通和智慧城市等实训项目,主要承担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等课程教学。

中高职共用专业综合实训室主要承担中职、高职中专业综合实训项目。主要承担专业综合设计、电子技能等课程教学。

电子电路综合技能实训主要承担综合电路的实训项目,如基于ttL电路数字钟的设计与制作;数字音量控制电路设计与制作等项目,主要承担电子技能实训、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单片机综合项目开发与实训等课程教学。

(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校外实训基地主要承担暑假顶岗实习及毕业顶岗实习。目前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已经有15家以上校外实训基地。可以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在第二学年和第四学年以及第五学年进行集中的暑假顶岗实习以及毕业顶岗实习。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和蒙山县职业技术学校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二三分段”中高职衔接一体化人才培养已经得到了合作双方院校的通过。2015年8月已经开始招收第一批学生共102人,3个教学班,按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正在实施培养。合作双方将会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参考文献】

[1]李玉珠.中高职发展踏上“和谐号”[J].教学与职业,2011(16)

[2]殷侠,孙丽霞.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中高职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4)

[3]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广东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学标准研制:调查与分析[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项目基金】2014年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2015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

机电一体化培训篇9

关键词:电力企业;员工培训;管理机制;建设;推进

近年来,随着我国电网的不断发展,电网技术日新月异,新设备与新产品不断涌现,同时,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电力市场化趋势不断加深,人力资源已经成为电力企业发展中的重要环节。随着电网建设“一强三优”目标的提出,提升电力企业培训水平,建立长效的培训管理机制,积极培养电网建设、经营、施工、设计、科研、修造等方面人才,以满足新形势下电力企业人才需求,成为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研究的热点。

一、电力企业员工培训长效管理机制建立的必要性

电力企业建立员工培训长效管理机制是自身发展进步的要求。电力行业发展有自身的特殊性,天然垄断性质与国有企业特征,使得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具有典型的传统劳动工资管理特征。受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影响,我国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制度相对陈旧,不够灵活,不利于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此外,随着我国电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力企业呈现出典型的资金密集和技术密集特征,大量新设备与高新技术的使用,使得企业对技术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大量增加。目前,我国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发展呈现以下特征:

(1)人才结构有待优化

受长期的就业照顾性、安置性影响,电力企业的人才结构有待优化,一方面,企业的用工总量过剩,普遍存在超员现象,集中表现为管理型与辅助型的岗位超编严重,而另一方面,生产、基建、施工等一线岗位却用工吃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电力企业的发展进步。

(2)人力资源观念落后

电网技术的发展呼唤高素质人才的进入,而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尚有待健全,存在着以系统内部子弟优先,企业准入门槛较高等现象;薪酬水平和个人岗位绩效和能力水平挂钩性不强,存在着“大锅饭”的思想,激励和牵引作用不够;职工培训针对性、专业性不强,缺乏员工成长通道,人力资源亟待转型。

(3)员工思想有待革新

在国家电网公司全面推进智能电网与“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背景下,发挥企业文化的保障和引领作用,革新员工思想,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受长期垄断经营的影响,部分员工缺少危机意识、思想未能与时俱进、缺乏共同利益认同感,不符合企业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要求。

二、电力企业员工培训长效管理机制的建设

电力企业员工培训长效管理机制立足于解决电网企业普遍存在的三大矛盾:市场竞争压力与人员结构之间的矛盾、企业发展与人才缺失之间的矛盾、企业发展与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转型之间的矛盾。它是一种强制性和全员性的岗位培训方案,它是一项系统工程,贯穿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环节,并具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工作标准、培训和考核机制作为支撑。

员工培训长效管理机制包含:持续性培训机制、培训责任分级机制、薪酬牵引机制、综合管理机制、员工职业生涯引导机制五大内容。通过这五项内容的有机组合、互相激励,以公司的战略和能力建设为导向,保障员工培训长效管理机制的实现。

三、电力企业员工培训长效管理机制的推进

结合员工培训长效管理机制的技术路线图,分析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和组织目标之间存在的矛盾,以岗位动态培训为切入点,逐步实施系统性的员工培训长效管理机制。下图1即为员工培训长效管理机制的技术路线图:

3.1制定战略性培训规划的系统解决方案

结合企业使命和企业愿景,充分考虑外部产业因素和内部人力资源与能力因素,分析电力企业的业务和发展战略,制定战略性培训计划的系统解决方案,并制定与之相适应的职工培训规划,确立如同业对标指标、标志指标、辅助指标等指标体系和管理目标,对全员培训率、高级技能人才比例、人才当量密度以及各类考核与考试的合格率、优秀率、持证率和输、变、配、营销、管理等各个岗位的人员配备率等具体指标提出详细的要求。

3.2建立实现员工培训长效管理的制度与能力保障

建立实现员工培训的长效管理制度与能力保障的关键在于培训管理水平的提升,包括能力评估、人力资源规划、职业生涯规划、绩效管理等。集中体现为健全培训机制、优化培训责任分级机制、完善薪酬牵引机制、建立综合管理机制、推进员工职业前景规划机制这五大长效管理基本内容。

3.2.1建立与健全培训机制

持续性培训带有强制性,要求电力企业实现100%的培训率,建立生产岗位和核心管理岗位的年度应试机制,严格实行持证上岗制度,考试合格者才允许上岗;相关的管理与考核办法,并实现责任事故分析与岗位培训管理联动,将考核的结果与绩效挂钩。

培训的最终目的是达到实际需要的效果,基于培训需求的差异性,要求不同的岗位培训应贴近企业实际,在同一考核评价标准下,针对不同的岗位与情况进行有的放矢、因地制宜的组织与实施。启动“工作—培训—工作(转岗)”的岗位动态培训管理机制,规范培训需求管理,实现培训需求分析、项目质量控制、考核管理的系统化和信息化;注重培训的共性和个性化差异,选拔专家组进行企业共性培训和个性培训需求分析,并编撰相应标准,针对不同工种和岗位,建立与编制培训题库。

3.2.2优化培训责任分级机制

为确保培训的有效性,应建立有效的培训责任分级负责机制,落实各级培训责任,明确各级管理者的职责并逐级分解和传递培训压力;建立岗位培训的责任考核机制,使员工个体对培训的学习效果负责。通过培训责任考核机制的建立,将员工培训效果与考核和绩效相挂钩,强化员工的责任意识,保证培训能够落到实处,取得预期的效果。

3.2.3完善薪酬牵引机制

薪酬待遇关系着每一位员工最根本的利益,也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通过完善薪酬牵引机制,将管理目标融入各类工作标准和评价体系,将薪酬待遇与全员岗位培训的考核结果相挂钩,实施精细化管理,建立培训质量控制机制,促使员工认真、主动参与培训中,提高培训的有效性。

3.2.4建立综合管理机制

综合管理机制主要体现在管理环境的营造上,包括:清退长期脱岗人员,建立定员测定管理;严格界定管理岗位与生产岗位,削减管理岗位与辅岗位,拒绝人浮于事;强化岗位动态考核管理,建立员工竞争上岗、培训转岗的工作机制。

3.2.5推动员工职业前景规划机制

实施岗位设置管理改革,为员工成长提供优良通道,推动员工的职业前景规划与生涯引导机制。建立多通道的职业生涯发展通道,结合电力企业的具体情况,建立管理阶梯和技术阶梯两条平行的职业生涯路径,两条路径享有同样的地位和报酬,既为优秀的管理型人才提供发展空间,也为那些专业知识出色、技术能力强,但管理能力有限的专业性人才提供晋升阶梯。建立健全人才的选拔、使用、培养和激励管理机制,促进公司人才队伍建设。

四、结语

电力企业建立员工培训长效管理机制是由电力企业自身发展进步和要求和企业培训的现状决定的。随着电力市场的逐步放开,电力企业也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建立和完善培训长效管理机制,是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制度与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刘小玲.电力企业员工培训方案设计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2,23.

机电一体化培训篇10

1市场经济条件下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培训工作的发展与变化

第一,机构市场化是经营性的重要体现之一。我们知道,培训是市场条件下发展的产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间的竞争愈演愈烈,企业要想提高竞争力,就必须投入资金开展培训工作,市场如果没有竞争,企业也不会投入大量资金来开展培训工作。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化,电力发展体制的改革与变化,打破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发展的模式,因此传统的电力企业员工培训机制、模式也不复存在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产权清晰、校企互动、资源共享、自我发展的新型培训机构,既不能脱离电力行业这块发展的“沃土”,放任、盲目发展,更不能延续计划经济条件下企业“抱养”方式,“等、靠、要”地发展。在具体的开展过程中,传统的电力企业培训机构可以与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结合,成为电力企业的一个部门,这样可以更加有效地开展培训工作,提高培训工作质量与水平。第二,培训项目逐步产品化。在市场经济发展环境下,项目的产品化成为发展的主要趋势,对于电力企业培训项目来说也是一样,也逐步朝产品经验方向发展。所以,电力企业要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只有这样才能做好培训项目的开发,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满足电力培训工作的要求。第三,市场环境发展下,电力企业培训管理工作逐步目标化。管理目标化是有效开展电力企业培训工作的关键和出发点。也只有在目标化发展下,才能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激发员工的潜力,适应激烈市场竞争的要求,达到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2市场经济条件下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体系研究

2.1不断丰富培训内容,变革培训方式一般电力企业开展培训工作的方式主要有员工在岗培训、脱产培训、综合能力培训三种方式。在岗培训所指的就是电力企业员工在岗位中开展的一种培训,在岗培训具有实践性强、成本低的特点。脱产培训所指的是在员工暂时脱离工作岗位的情况下参加企业外部的工作培训,这种培训的目标比较明确,但是培训过程对员工工作的影响比较大,且培训耗时较长,成本也较高。员工的综合能力培训所指的就是将在岗培训与脱产培训相结合的一种新型培训方式,这种方式具有灵活性、适应性较强等特点。

2.2培训部门要做好电力员工培训需求调查培训需求分析指在规划与设计每项培训活动之前,由人力资源部、培训主管部门、工作人员等采用各种方法与技术,对组织及其成员的目标、知识、技能等方面进行系统的鉴别与分析,以确定是否需要培训及培训内容的一种活动。只有从企业发展需求出发来构建员工培训体系,才能切实提高员工培训效果。在具体措施与步骤上,要把握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培训部门有关人员要做好调查工作,了解员工需求什么,想要什么,决不能开展盲目的培训,这样培训效果也会适得其反,同时在具体的培训内容上,要将培训内容进行科学化整理。其次,对调查结果要展开科学、系统的分析,决不能草草了事。要将调查结果和企业的发展战略相结合,能够科学的预测出企业未来发展过程中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人力结构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员工存在的不足在哪儿,哪儿是着重培训的地方,将培训内容、企业发展、员工需求统一、协调、规划。

2.3要合理规划培训内容一项成功的培训,不仅需要有明确的培训目标,而且还需要有科学的、合理的培训内容。本文经过研究,总结出其具体包括以下几点内容。第一,要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员工的实际情况,制订出适合企业、员工发展的培训计划。第二,培训内容不能局限于现阶段的发展,而是要有前瞻性,通过培训能够有效的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4企业员工培训模式的转变要改变之前员工培训单一的模式,在员工培训方式上要体现出层次性、多样性,要拉开梯度,采用不同性质的、不同水平的差异化培训。通过这样的一种激励的培训模式,培训就对员工产生激励作用。通过这种模式来激励主动向上的人群,吸引可上可下的人群,缩小被动人群的数量。建立灵活、生动、活泼、易于被职工接受的方式,形成企业与员工良性互动。

3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