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规划建议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2:47:02

城市道路规划建议篇1

【关键词】道路横断面;规划;问题;措施

一、前言

当前,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道路横断面的规划设计与道路交通安全关系重大,要加大对横断面的设计重视。

二、城市道路横断面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

1、城市规划形式不合理

在城市总体规划建设阶段,道路的规划红线建设阶段,必须固定一个宽度值,将其作为重要的衡量标准。如果规划横断面设计缺少数据支持,必然影响横断面类型的选择。在规划建设初期,存在考虑不充分的情况,必然对设计形式的应用造成影响。规划形式应用干预机制比较明显,工作人员不对其进行有序控制,会影响反作用控制形式的应用效果,进而导致规划形式和设计脱节,细节衔接不当,影响城市化道路交通的建设。

2、设计功能单一

当前,在城区建设过程中,为了发挥现有功能体系的最大作用,需要制定合理有效的规划形式。在公共设施建设阶段,如果存在设施配置不全面的情况,必然影响新城区道路建设的有效性。当前存在设计功能单一的情况,居民居住区离城区比较远,增加了居民的出行难度。在城市道路横断面规划设计阶段,道路形式的选择和标准建设体系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如果建设形式达不到理想的设计要求,则会影响道路功能的发挥。如果设计人员没有在第一时间掌握横断面的控制形式,势必增加设计难度。

3、缺乏人性化设计

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取得了突出的进步,在后续建设过程中,为了满足控制形式的本质性要求,必须优化设计形式,满足居民的实际要求。但是在具体控制阶段缺乏人性化的设计形式,主干道的规划形式和建设体系存在一定的问题,缺乏对过街行人的考虑。不设计中央分隔带,行人一次过街需穿越20m宽的机动车道,并且要连续穿越双向多股车流。如在这个过程中不停靠,则会增加时间,尤其是老年人和小孩。自行车归属于车辆,经常和机动车放在同一平面,在设计过程中,受到机动车尾气的影响,必然影响行车的安全性。根据实际控制形式的要求,在城市干道设计过程中,夜间车辆行驶过程中,驾驶员会缺乏安全感,甚至存在安全隐患。

4、道路设计和宽度不适应

当前新城区的整体设计存在道路设计和宽度不适应的情况,在开发初期采用一次性实施的形式,由于多种因素的限制,部分工作人员存在新区交通弹性需求不足的情况,导致阶段性设计阻碍性因素比较多,无法合理应用资金,出现规划建设不科学的情况。在道路横断面分配阶段,忽视了机动车交通未来转变形式的应用,由于非机动车宽度很难实现机动车合理化布置,在轨道铺路过程中无法合理转换。

三、城市道路横断面的规划设计

根据城市道路横断面规划设计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横断面规划设计的内容,进而规范横断面的规划设计,如下:

1、横断面的功能设计

横断面在城市道路中负责多项功能,各项功能设计都要达到预期的标准。横断面在功能设计上,先要明确服务对象,不论是车行道还是人行道,都要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再按照横断面功能设计的等级要求,实行功能建设。例举横断面功能设计中的重点,如:

(1)遵循横断面设计中的优先级差异,由高级别向低级别进行规划,确保横断面能够体现出不同的道路功能;

(2)优化横断面功能中的宽度设计,可以适当减小人行道的宽度,用于弥补管沟设计中的不足;

(3)深化过节安全岛的思想,保障横断面功能设计的安全性。

2、设计车行道宽度

车行道宽度是城市道路横断面规划设计的重点内容,完善车行道的宽度设计,才能保障城市道路的安全通行。横断面中的车行道存在明显的等级划分,不同等级对应的车行道宽度不同,针对车行道宽度设计提出三点建议,如:

(1)普通城市道路横断面规划设计中,小汽车通行路宽设计为3.0m,公交车通行车道宽度可以设计为3.5m,大车通行的车道宽度为3.75m;

(2)城市道路横断面中的双向4车道的宽度应以3.5m为最佳;

(3)双向6-双向8车道宽度以3.3m为最佳。

3、行人安全设计

城市道路建设的相关规范中标明,如果横断面规划设计中的道路宽度过大(以4条机动车到宽度为标准),需要强化人行道的安全设计,保障行人的安全。城市道路建设的规模逐渐扩大,横断面规划设计中强调了行人安全设计的重要性,采取分隔带或安全岛的设计方式,将人行道的通行改变为过程进行,降低人行道通行的安全压力,如横断面中设计了安全岛,行人通行时可以在安全岛停留,提高车流中行人的安全性。

四、道路横断面设计注意要点

适应toD模式城市用地的功能混合性,在生活性主干路、次干路、城市支路中设置两侧停车带或单侧停车带,对于道路宽度紧张的情况下,停车带还可以结合绿化带设置;主干路、次干路考虑公交车专用道,强化公共交通优先权;

对道路退线用途予以明确。快速路、交通性干路道路退线以绿带为主;生活性道路退线以人行道为主,因此适当降低生活性道路横断面的人行道宽度,为绿道和停车带腾出空间;道路横断面考虑自行车专用道和自行车停车设施;

利用好道路绿化带,留住雨水,在停车带、人行道、和自行车专用道使用透水材料和渗水构造,满足雨水对地下水的补充。对于暴雨,来不及渗透的雨水溢流到雨水管排走;快速路强化封闭性,并设置救援车道,不设置自行车道、人行道等干扰快速机动;

长途出行的公共交通使用轨道交通,非人口特别密集的城市推荐使用有轨电车。优点是有轨电车在国内技术成熟,造价及运行成本不高、占地不大、运力大。

五、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建议

1、根据交通功能需求,合理布置道路的横断面

不同类别的道路其主要的服务对象不同,并且各类交通在这些道路上的优先级也不同,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要根据不同道路类别、不同服务对象的优先级来进行。如原穿越大型商业聚集区的城市低等级道路,可通过调整商业区内的交通组织,调整道路机动车道功能,将支路调整为步行街,减少人车混行引起的安全隐患。

2、合理布置机动车的宽度

对于旧城改造或已建成的旧区的新建道路或改造道路,可因地制宜,适当缩小车道宽度,同时路段与路口规定不同的数值,这样可以控制车速,保证出行安全。对于道路交叉路口,根据交叉口车辆通行特性,设进口段为车辆减速段,出口段为车辆加速段,同时将小轿车与公交车等大中型车辆分行,可将小汽车进口车道宽度调整为2.75~3.0m,将大中型车道宽度调整为3.0~3.25m,以此局部拓宽即可增设进口段的左右转车道,提高通行能力,减少交通拥堵。

3、合理确定非机动车道宽度和位置

加快自行车道和步行系统的建设,通过充分利用街坊道路和支路开辟自行车交通通道,通过分析区分道路交通优先权,合理布置非机动车道的位置及宽度。如路网完善的片区,可将部分支路横断面进行调整,取消机动车道,布设非机动车道。逐步形成片区性的自行车通道网络,实现其与轨道和公交站点的无障碍接驳,可有效减少市中心区或商业聚集区的机动车交通流量,也可减少汽车尾气,给人舒适、愉悦的工作、休闲环境。

4、按照功能设置分隔带宽度

分隔带的作用主要是分隔对向或同向车流,同时也是道路景观与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横断面设计有中央带与两侧带之分。中央带通常有四种形式,即双黄线、栏杆、分隔墩和绿化带;两侧带通常有分隔墩和绿化带两种形式。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道路横断面的问题分析,我们对设计提出了有效的建议,以促进道路建设的规范化进程。

参考文献

城市道路规划建议篇2

一、会议审定并原则通过了《县城“三江六岸”路堤景观工程设计方案》。会议要求,县城“三江六岸”路堤景观工程设计应做到功能齐全,设施完善,回归自然,整个工程的慢行系统必须前后贯通,设计内容要详细具体。规划建设、水利等部门要做好规划的对接,经进一步修改完善后进行专家评审并公示征求意见。

二、会议审定并原则通过了《县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县城市燃气专项规划》。会议要求,城市规划要拓宽思路,着眼长远,不能限制在总规及现有数据分析上,要充分考虑常住的非城镇居民、流动人口等因素,预留足够的资源利用空间,科学有序地引导城市绿地工程、燃气工程建设;由规划建设部门牵头,对县花、县树的品种选定在全县公开征集意见。

三、会议审定并原则通过了《县城排水工程专项规划》。会议要求,排水管网设计尽量布置在城市道路中,确保管网连接顺畅不内涝;城管部门要根据该规划科学制定三年改造计划,有序推进老城区排水管网改造。

四、会议审定并原则通过了《、老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会议指出,片区道路系统应优化,在建筑层高控制上,高层建筑沿江要有所点缀,错落有致,避免出现老城区建筑都是低层、出让土地及沿江地块建筑都是高层的现象,丰富城市天际线,体现城市建筑美感。

五、会议审定并原则通过了《城北二安置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北安置小区(扩大)修建性详细规划》、《城西安置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城西南安置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会议认为,为减少土方开挖数量,节约成本,城西南安置小区在建设上宜采用台地式,充分利用现有地形建设。

城市道路规划建议篇3

现将近两年来的任职情况报告如下:

一、求真务实,努力开创城建工作新局面。城建工作纷繁复杂,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呈现出“规划要求越来越高,建设任务越来越重,管理难度越来越大”的特点。在这种新形势下,作为局长,必须理清工作思路,运用“十指弹钢琴”的工作方法,做到科学领导。具体抓好以下几点:

一是以城市总规修编为龙头,进一步加强了城乡规划编制和管理。我深深地认识到,建设现代化的城市必须要有科学的规划,规划不仅是建设的龙头,更是竞争的资本,是百年大计。一是加大了总体规划的修编。去年,*****城市总体规划及城市近期建设规划修编完成,并获得省政府批准。今年,主持编制全市村庄布局规划。同时,根据铁路西移实际,及时进行城北新区发展规划修编,调整城区段铁路沿线规划。二是狠抓详细规划覆盖面。先后编制了虎山集团、经济开发区发展规划;编制了城北新区、天余片等**处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了市农特产品市场、乌木山小区等*处修建性详细规划。三是狠抓重大项目、重要地段、重要节点、建筑立面、园林广场的整体规划和景观设计,做到先规划后设计再建设。四是狠抓村镇规划深化,先后编制了大桥、长台等*个城镇总体规划和**个村庄规划设计。

二是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增强城市的集聚、承载和服务功能。两年来,突出城市道路网和景观建设,拉开城市框架,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在实施中,我主要抓三点:一是拓宽筹资渠道。运用市场化的手段筹集资金,取得银行支持用活资金,包装项目招商吸引资金,积极向上争取资金(争取资金****万元)。二是严把规划成果管理。每项规划、设计成果都经过一定的决策程序,重大、重要项目征求各方面意见,提交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决定,项目、方案一经确定,不随意改变规划与设计方案。三是合理调配力量。我与班子建立了“主要领导抓全局,各位副职抓一块”的建设运作模式,经过努力,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近两年来,先后完成了江滨路、鹿溪北路延伸、凝秀中路、江东大道等大小道路**条,长达**.**公里;向东拓展在完成城中大桥建设的基础上,上马建设了北关大桥,同时即将开工建设迎宾大桥。城市污水处理厂也在紧张的实施中。鹿溪广场、云宾广场、城中桥头小游园建成投入使用。开工建设了集休闲、健身、观赏为一体的一江两带工程、城北桥头绿化、虎山桥头广场、须江阁、江贺经济走廊供水工程。虎山小区北矿复绿完成总工程量的**,西矿复绿方案通过论证,东矿复绿正在设计。还建造了***套廉租房,解决了部分弱势群体的生活困难。

三是以创建省级文明城市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城市管理力度。在市区各建筑工地推行了商品混泥土;在鹿溪路、解放路等**条街道推行生活垃圾袋装化收集;扩大街道清扫面积,达到**.*万平方米;强化建筑垃圾运输管理,在城区投入**辆封闭式建筑废土运输车;加强市容整治,集中整治城市“牛皮癣”,拆除店前横幅****多幅、占道设置广告牌、灯箱****个;加大查处违法建设力度,共查处各类违法建设***起,面积*.*万平方米;加强市政道路养护,市区维修道路、人行道*.**万平方米,实施了解放路、江滨路、中山路路灯改造、城北路下水道改造;同时,加强市区绿化养护管理,市区已有*.*万平方米的小区绿化,**.*万平方米的公共绿化推向市场养护。

二、加强城建队伍自身建设,为城建事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繁重的工作任务要靠全体城建干部职工共同努力、齐心协力去完成,我十分重视城建队伍自身建设。

一是加强行业作风建设。在端正自身形象的同时,我十分重视局系统行业作风建设,以职业道德建设为主线,致力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注意从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出发,加强调查研究。深入开展十六大主题教育,开展房地产行风评议,千方百计提升服务水平。坚持依法行政,努力文明执法,做到无证不收费,关爱弱势,关爱企业。同时开展各种知识竞赛和文体活动,增强了系统凝聚力。

二是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我提出规划建设局机关效能建设要以“抓好审批、加快办证、改善供水、改进服务、优化环境、方便群众”二十四个字为突破口,同时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完善各种工作制度,强化公开服务承诺。开通了城建服务热线*****,快速解决百姓反映的问题。加大审批制度改革,充分授权窗口办理等一系列措施,提高了机关效能和服务质量。

三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一是坚持自律。严格遵守《廉洁自律十项准则》和各项廉洁自律规定,做到以身作则。管好手中的权力,特别是规划审批、人事调配、资金管理、公积金贷款等,不以权谋私。严格执行公开办事制度,对许多热点、焦点和敏感问题,如拆迁安置、土地出让、工程招投标等工作增加透明度。坚持原则,对来自各方面的吃请、说情、影响公道正派,影响工作的敢于抵制。二是落实责任。加强基层党建和纪检监察工作,完善制度,落实责任,突出抓党风廉政建设。三是强抓教育。积极开展学习郑培民“执政为民”活动,认真学习贯彻两个《条例》。对审批、发证、收费、工程发包等重点岗位进行面对面教育,对各单位一把手开展谈心教育,努力避免干部落水,单位形象遭损。

四是加强班子建设。“班子强不强,关键看班长”,作为一把手,自己重视处理好统与分的关系,充分发挥班子副职作用,让副职有用武之地。积极加强班子成员间沟通交流,不搞“一言堂”,做到与班子成员多通气,多理解,多支持,多配合,多尊重,提高班子的整体合力。同时坚持抓基层班子建设,善于发现和化解矛盾,提高基层班子的工作水平和战斗力。

三、做好参谋,服从和服务于市委、市政府的工作大局。

市委、市政府新的决策,新的精神我都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联系实际,及时将精神传达贯彻到基层。同时在对待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上,我坚持做到决策前大胆、主动地提出建议,积极为市委、市政府当好参谋;决定下达后,就坚决服从,并努力做好执行和落实的各项工作,着力维护市委、市政府的权威,服务于市委、市政府的工作大局。一是深入开展借力发展工作,先后招商**个项目,协议引资****万元,实际到位资金****万元,完成招商引资任务,同时积极为项目选址、设计、发证等提供最大的便利。二是配合市“铁路西移工程”。积极参与、密切配合铁路西移方案设计、拆迁等前期工作,从“双赢”角度,对浙赣铁路江山城区段改线移站提出了建议,完成西移工程**个铁路拆迁安置点的规划设计。三是深入开展“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做好示范村、整治村村庄规划设计,先后免费完成上余镇一都江村、淤头镇永兴坞等**个村庄规划设计。四是协助做好全市五保老人集中供养工作,切实做好各集中供养点的设计、质量监督工作,同时减免相关费用,减免额达**多万元。五是捐款近**万元,帮助峡口、新塘边、茅坂等乡镇学校改水工程、下山脱贫工程、广播电视进村入户工程、康庄大道工程等的建设。六是支持参与市委、市政府有关重点工程的建设,承担白水坑水库移民新村的规划,做好***国道改线、黄衢南高速公路的规划,协助指导拆迁移民安置工作。

四、认真办理议案提案,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我能虚心接受社会各界提出的意见建议,接受社会的监督,特别自觉接受市人大监督,认真落实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和建议意见。对代表们提出的视察意见,做到虚心接受,自觉落实。在工作中遇到新情况、新问题,能主动及时向人大报告。坚持把城市各项规划编制置于人大的监督之下,邀请人大领导、人民代表参加座谈论证,听取和吸纳意见建议。注重办理人大议案、政协提案,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有价值、有质量的议案、提案视作一笔资源、财富和工作动力,重视办理工作,注重实际效果。两年中先后承办人大代表议案、建议**件,政协委员提案***件。注重对话平台、西南论坛等来自社会各界的监督,专人负责处理,到目前办理对话平台***件。高度重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做到亲自审批,亲自审阅回复。来自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监督都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五、依法行政,全面规范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行为。

建设系统涉及的法律法规较多,要保障城乡建设合理、有序、健康地进行,必须坚持依法规划、依法建设、依法管理。基于此,我把依法行政工作作为提高本行业服务水平的“宗旨工程”来抓,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一是加大法规的宣传力度。加大城建各项法律、法规的宣传,做到电视上有影、电台上有声。平时还经常组织上街开展法律咨询、宣传活动,印发宣传资料。二是加强队伍法律法规的学习。通过开讲座、配发有关书籍、学习培训、法律知识考试等形式,进一步充实队伍的法律知识。三是经常开展执法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特别是对城市规划、城建监察、房屋拆迁、质量监督等执法单位,要求更严,督得更紧,查得更勤;对规划红线、建房审批、违法建设处理、拆迁裁决等重大工作事项则亲自把关,规范行政许可行为,不以人情代替法律,坚持依法办事,最大限度地防止行政失误和执法偏差。四是规范执法程序。执法持证上岗,要求执法时必须出示证件,表明身份;坚持二人以上执法,杜绝单独执法处罚,防止了越权执法行为。还聘请社会知名人士担任执法监督员,保持与监督员的经常联系。

回顾近两年来的工作,依靠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依靠班子集体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依靠建设系统全体干部职工的鼎立支持,我局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自认为殚精竭虑,全力以赴,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一是学习方面有时忙与应付日常工作,对学习抓得不紧,思考问题不够。二是廉洁自律方面,虽然注意洁身自好,但对基层单位廉洁方面负总责不够。三是面对基层工作中遇到困难,主动帮助还不够。四是工作的前瞻性不够,对新时期城建工作深层次思考和探索不够。“重建设,轻管理”思想依然存在,对城市建设投入时间相对较多,城市管理、党务工作、干部职工思想教育等方面相应不够。

城市道路规划建议篇4

(一)强化规划统筹,提高城镇化水平。

1、加强规划策划,落实“两轴三圈”空间战略。

(1)策划打造“两轴”,开展重要节点规划。在南起老城及河口、北至西江新城滨江带区域,以新城快线和河杨公路为依托,做好“两轴”(精品生活服务轴和高端产业联系轴)策划。一是开展区域范围项目、功能、形象策划,推动新旧城区联动、产城融合发展,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如加快“云谷”整体概念性规划暨城市设计的编制,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现已完成现状地形图(1:500)的测绘,修改完善了“云谷”交通组织图、启动区效果图、整体效果图和总平面图,组织开展了“云谷”整体概念性规划暨城市设计的招投标工作;加快新城快线的建设和形象设计,对新城快线余村段(南起新城快线与324国道交叉点,北至新城快线分叉口)进行优化设计,制订了余村周边地区景观优化设计方案;对云浮东站周边及各条出入主干道进行系统的规划设计,突出宣传平台的作用,兼顾实际需要以及整体协调,使东站站场及周边一带的功能配套既实用、便民,又有品位、时尚。二是提早谋划“两轴”范围要发展的建设用地。将按省住建厅部署,开展“十三五”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并加强与云浮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衔接;做好云城组团北片区、西片区以及西江新城沿江片区、中央商务区以北片区、河杨公路热电联产健康医药产业基地等“两轴”可发展的建设用地控规编制工作。其中,已与云城组团北片区控规中标单位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签订技术咨询合同;云浮市健康医药产业园发展规划与详细设计已完成征求意见稿;新城中央商务区以北片区控规、文化艺术中心片区控规划正修改完善。

(2)统筹“三圈”相关规划。一是组织编制中心城区重要法定规划。目前根据行政区划的调整及市委五届六次全会精神,对西江新城总体规划、六都组团分区规划及六都组团启动区控规进行梳理、调整,把云安区的商贸金融、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居住、行政服务等功能向西江新城集中,强化西江新城的公共服务功能,增强服务环境吸引力。南园启动区总体规划已完成征求意见、批前公示及专家评审会等系列工作,正在修改完善。南园西片区控规近日再次报市城乡规划委员会审议。二是跟进云浮新区相关专项规划的审批、报备工作。新区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已印发实施,并于6月12日与新区低碳生态发展规划、水资源环境保护专项规划上报省发改委备案。三是强化专项规划在城市建设过程中的指导作用。根据行政区划调整,充分发挥“三规合一”优势,加快新城公共设施、道路竖向、市政管线综合等专项规划编制。其中,新城市政综合管网专项规划已于5月18日上报市政府审批,待按市府办意见补充批前公示环节后再报;已完成新城公共配套设施(教育医疗文化体育)专项规划(征求意见稿),现正修改完善;新城电网专项规划已于3月18日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原则同意,现正修改完善。

2、强化规划引控,推动现代生态城市建设。

一是组织开展云浮市生态控制线划定工作,构建科学合理、与新型城镇化相适应的生态安全格局。已完成生态控制线调研工作,《云浮市生态控制线划定工作方案》已经市政府印发,6月30日确定中标单位为深圳市北京大学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云浮市城市规划设计院(联合体)。二是统筹规划西江岸线资源,形成了《西江云浮段岸线资源开发利用情况研究报告》(包括现状图、规划布局图、管理办法),现根据相关部门意见修改完善后上报市政府,同时配合西江码头整治工作。三是加强新

城北湖启动区项目规划对接,严格对北湖景观设计、标高进行把关。目前正在细化完善景观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方案。四是以部级森林公园的标准划定新城东山森林公园范围,推进公园规划设计,以此为契机,全面推进森林进城、森林围城工程。目前已划定东山森林公园控制范围,并提交市林业局作参考。五是统筹编制相关规划。修编中心城区云城组团“三旧”改造规划,灵活用好棚户区改造和空间管理政策,推进旧城成片连片改造,现正对规划修编成果进行公示。六是编制新型城镇化规划,在全市域内谋划好资源配置、城市等级、产业布局等功能,构建产业发展、城市发展、土地利用三者相互协调、相互衔接、相互统一的规划体系。目前已落实规划经费。3、健全规划制度,规范城区建设管理。

一是强化依法规划建设。组织召开了2016年第一次市城乡规划委员会会议,审议了原钢铁厂“三旧”改造项目相关调整事项等6个议题。二是制定切合实际和适合发展的规划技术标准,结合《云浮市中心城区云城组团城市建设规划管理通则》,修订《云浮市城市规划技术管理规定》,已完成二次征求意见,现正修改完善。三是积极配合省派驻云浮城乡规划督察员开展工作。配合到各县(市、区)进行调研,协助与相关单位的沟通联系,协调接访群众规划投诉。目前,已综合形成《云浮市历史建筑保护情况报告》及《历史建筑保护工作情况表》报市政府和省住建厅,并按省、市的要求,制定了《云浮市加强历史建筑保护的实施方案》,现正上报市政府审定。四是健全完善规划管理体制。针对规划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总结“三规合一”试点工作以来的实践经验,研究提出改进建议,已形成了调研报告初稿,现正在修改完善。五是以作为省遥感监测执法工作试点城市为契机,配合做好我市城市总体规划遥感监测图斑核查及违法图斑处理工作。

(二)配合项目建设,加强规划服务。

全力配合省、市重点工作、项目,完善市政等各项基础设施,依法、高效办理规划业务,为中心城区提质提供规划服务。今年以来办理市国土规划局来函的业务案件117宗,其中用地规划业务40宗,工程管理业务10宗,市政道路业务7宗,其他业务60宗;完成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30项,竣工验收测量29宗、放线测量16宗、市政管线测量4宗,完成了云谷项目2.4平方公里1:500全野外数字化地形测量。在用地选址方面,认真做好云浮新区互通立交工程、民办三立凤凰学校等选址工作,积极配合各类征地留用地和拆迁回迁地的安置及道路排水设计,对已审批的“三旧”改造项目进行规划对接核实并动态跟踪管理。在市政交通方面,配合金山路北段、乐谊路西段等道路贯通工程建设,调整完善金山北路(东方路至星岩四路段)及牧羊路、城区污水管网(恒大城至龙华路段)规划线路,核实清云高速跨沿江路规划方案、广梧高速增设云浮新区互通立交等项目规划,修改完善《云城区国道324沿线企业户外广告规范管理及环境整治规划(广梧高速云浮东出口示范段)》,配合完成市区新建道路命名。

(三)深化“三规合一”,夯实规划基础。

着力深化“三规合一”,逐步完善地理信息空间数据收集机制。一是加强地理信息平台建设。重构委内业务系统结构,开发基于b/s模式的规划展示系统,测试完善地形图数据规整工具软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管理系统及控规数据整理与数据建库系统等功能,优化“三规合一”应用系统平台,不断完善基础数据。二是夯实中心城区规划信息基础,努力争取省新型城镇化“2511”试点工程专项试点。已形成“一张蓝图”试点工程方案送审稿,并于4月底报市政府审定后上报省住建厅。三是建设集现状与规划成果、规划审批数据于一体的、统一的、完整的“一张蓝图”数据库平台。收集整理更新四组团规划信息数据、规划方案,重点更新新城云谷启动区、新城快线二期和中央商务区的大比例尺地形图,基本完成六都组团的大比例尺地形图数据规整入库,为规划编制、审核提供技术支持;完成了云浮市中心城区gps-d级控制网和四等水准测量项目建设;通过生态控制线划定工作整理各部门数据,形成各部门数据库结合佛山(云浮)产业转移工业园管委会规划报建审批系统建设,完成相关规范及数据建库的流程梳理和标准制定,完成思劳启动区三维空间建模等工作。四是配合市直部门开展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前期调研准备工作,编制地下管线综合规划,建立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等。新城市政管网规划已完成初步方案并通过专家论证,现正修改完善;积极配合市城管局草拟我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工作方案,已完成初步方案,待报市政府审定后上报省住建厅;召集相关管线单位进行市政管网普查动员,5月28日市政府常务会议已审议通过普查工作方案。五是开发利用好城建档案。上半年共整理著录城建档案资料1100多份,装订入库220多册,整理其他资料250多份,接受办理查阅资料170多次,提供利用120多卷。

(四)加强指导协调,强化技术服务。

充分发挥全省“三规合一”试点市的先行优势,指导开展各类城乡规划的编制工作,协调解决规划冲突问题,提高城乡空间资源配置的效率。一是加强与云浮新区、佛山(云浮)产业转移工业园管委会的对接,配齐配强驻新城规划工作小组,专责协调、对接新城规划编制、实施等工作,主动提供规划咨询服务。二是积极开展全市村镇规划建设工作。已完成郁南县“三旧”改造规划编制征求意见稿,安塘街总体规划送审稿和安塘街消防设施专项规划及镇安镇总体规划和镇安镇片区控规,天堂镇消防设施专项规划初稿;组织相关技术力量帮扶完成我市1条生态文明村、1条贫困村的建设规划。三是配合市重点工作开展。配合开展2016年生态文明示范镇、村督查工作,配合各县(市)开展工业园区产业集聚申报工作;在人手不足的情况下,调派了8名干部参与园区建设、“三旧”改造、宜居建设、市道路贯通工作。

我委下半年将强化职能,以攻坚的劲力、改革的措施、实干的作风,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快推进规划编制研究。

一是根据省住建厅的统一部署,加快编制中心城区“十

三五”城市近期建设规划,通过这个法定规划进一步梳理、细化各重点发展片区、项目的具体建设安排,同时也解决个别建设片区、项目突破城市总体规划的问题。二是对新城近期重点连片区域进行总体一体化的规划设计,形成“总规--控规--专项规划--项目设计”良性互动的规划体系,系统解决城市建设过程中的用地布局、道路设计、配套设施等工程建设问题,强化给排水、道路竖向、管线综合等市政专项规划在城市建设过程中的指导作用,拟于10月完成规划成果。三是完成生态控制线划定工作。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年底前完成生态控制线详细划定、调研、建库等工作。四是加快新城相关规划设计,尽快完成《新城快线线位规划调整及沿线土地储备规划》、《云谷深化规划及设计》、《云谷功能延伸区城市设计》、《“一带两区”景观环境提升(含道路市政)》、《水景中轴的建设策划》等。五是围绕全市2016年重点工作,抓紧完成西江新城总体规划、转移工业园启动区总体规划和六都组团分区规划以及一批已经启动了的控规和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六是启动云浮市新型城镇化规划招标采购。七是配合相关部门组织编制部门“十三五”规划。(二)加强规划技术支撑。

一是做好省、市各类重点项目用地规划选址及规划建设工作。二是配合市国土规划局办理各项业务案件。三是积极配合市国土规划局、云城区政府做好各类征地留用地和拆迁回迁地的安置及道路排水设计等工作。四是继续配合市城市综合管理局、市交通局等做好管线普查、市城区市政道路贯通、各高速公路与市政道路的规划建设衔接工作。五是积极配合、协调全市村镇规划建设工作,组织、参加各项村镇学习培训、技术交流活动,组织相关技术力量对各县(市、区)村庄整治进行技术帮扶等。六是加强与云浮新区、佛山(云浮)产业转移工业园管委会的对接,为园区招商、项目落地提供规划依据。七是筹备召开市城乡规划委员会2016年第二次会议,计划在市城乡规划委员会框架下成立历史建筑保护专家委员会,负责全市历史建筑咨询、审议和评定等相关工作,完善历史建筑认定审批程序。

(三)深入推进规划信息化。

一是规整地形图数据。继续开展四组团原有地形图整理入库,推进新城快线周边用地和“两轴”片区地形图测绘及入库工作,计划年底完成中心城区约300平方公里的基础底图,为规划编制、管理及基础设施规划提供依据。二是完善地理信息标准建设。在使用中完善全市大比例尺地形图采集及入库标准和更新制度,完善规划编制数据入库标准。争取年底前申报相关标准并争取获得奖项。三是落实三维建模工作。计划开展“云谷”片区三维建模工作,逐步推进西江新城三维模型建设,并计划年底前完成。四是推进市区管线普查工作。配合市牵头部门,计划年底前完成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工作,建立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编制完成地下管线综合规划,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详实可靠的基础资料,为城市建设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五是统一规划信息化管理模式。计划引进佛山市的先进规划管理信息系统技术和经验,并向四个组团规划管理部门推广,利用规划“一书三证”管理信息系统和规划项目总平面及建筑单体审核入库系统,将规划审批管理信息及时收集并入库,实现统一的规划管理信息化模式及信息收集系统,解决规划管理信息不畅、资料分散和混乱等问题,同时整体提高我市城乡规划管理水平。

城市道路规划建议篇5

关键词:城市规划;城市交通;交通影响分析

abstract:thisarticlefromtheurbantraffic,cityplanningofthecrosspointofview,willtrafficimpactanalysisintothecityplanning,fordifferentstagesofthetrafficimpactanalysisemphasisdivision,causestheurbandevelopmentandconstructionandurbantransportationsupplementeachother,guideurbanharmoniousdevelopment.

Keywords:urbanplanning;theurbantraffic;trafficimpactanalysis

中图分类号:tU984.1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城市土地开发强度越来越高,城市建设项目与城市交通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尖锐。许多城市未能很好的处理城市建设与城市交通的之间矛盾,导致城市逐步丧失宜人居住的基本功能,从外观上大做文章,而忽略了人的“衣、食、住、行”这些基本要素。随着开发建设量的加大和车辆的增加,城市交通逐渐忽略了“人本位”,却注重“车本位”。因此,如何在城市建设中解决可能存在的交通问题,如何协调城市建设与城市交通的相互关系已成为当前亟需研究的重要课题。

按照我国目前的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体制,城市规划编制、建筑方案设计和交通设施规划由不同学科背景的技术人员完成,并未实现步调一致,存在不少脱节。如何在城市建设的各个阶段,运用交通影响分析,协调其与城市交通的相互关系,也成为不少城市建设工作者面临的一个技术问题。

1、交通影响分析概念

交通影响分析概念源于美国。交通影响分析是指在建设项目的立项或审批阶段,通过定量预测和定性分析,确定项目建成后对城市交通的影响度,提出改善措施和补偿政策,减小建设项目的交通影响,维持周边路网在一定的服务水平[1]。目前,一些国家或地方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等,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已明确规定了交通影响分析的法律地位,要求建设项目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必须编制交通影响分析报告。

2、交通影响分析主要内容

交通影响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基地及其周边地区开发分析、研究范围道路交通状况分析、交通需求预测、交通影响评价、交通改善措施、结论与建议六大部分[2]。

交通需求预测主要是指通过同类典型建筑调查掌握拟开发业态的用户使用规律,预测建设项目的诱增交通量以及这些交通量在基地周边道路网上的空间分布。交通需求预测一般需借助专用的交通分析软件,如加拿大的emme/2软件。

交通影响评价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定量评价基地开发建设对周边道路与交叉口的交通影响程度,以及各种交通设施的服务水平。二是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评价建筑设计方案的出入口、内外部交通组织、停车、内部交通设施、交通安全等方面的合理性。

交通改善措施是指针对交通影响评价诊断出的问题,提出建筑设计方案和基地周边的交通改善对策,以期解决建设项目投入使用后可能产生的各类交通问题。

3、在城市规划中交通影响分析的侧重点

在城市规划中的交通影响分析,主要是在城市控规编制阶段导入,其侧重点在区域开发强度的分析和区域整体交通组织评价与改善上。

3.1、开发强度分析

地块的开发强度直接影响到城市交通环境的服务水平,总体的开发强度应根据交通影响分析的预测进行降低。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在周边路网整体服务水平较低,道路饱和度较大的情况下,地块开发对周边路网有较大影响的,建议降低地块的开发强度。

(2)地块开发造成周边某些道路出现堵车现象的,需要降低地块的开发强度。

3.2、道路路段、交叉通影响评价

评价在既定开发强度下,道路路段、交叉口的受影响程度,是否产生交通瓶颈,是否造成路段局部或交叉口某个流向交通状况的显著下降,是否能维持道路路段或交叉口服务水平在合理的范围内等。评价的主要依据是定量预测结果。

3.3、交通组织评价

交通组织评价包括机动车、非机动车和人行系统的流线是否顺畅合理,各种交通方式之间是否存在干扰,交通设施是否能够安全高效地集散,交通需求的分布是否均匀等。

3.4、道路交通改善措施

根据交通影响分析的结果,进行道路交通系统的改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完善道路网络,均匀分布交通需求。

(2)拓宽改造受交通影响较大的相关道路,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

(3)对受交通影响较大的道路交叉口进行渠化和信号控制改造,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对相邻交叉口进行信号协调控制。

(4)分流不同特征交通流。

(5)优化交通组织,减少交通冲突

(6)优化和改善公共交通站点、枢纽与线路布局,实施交叉口公交信号优先,提高公共交通的通行能力,方便乘客。

(7)优化和改善非机动车、人行交通系统,提高设施通行能力与安全性。

(8)优化停车设施布局,降低停车区域的道路交通影响。

(9)改善特殊使用交通设施,提高特殊使用设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10)提出交通政策措施及建议,如提倡公交优先、错时上下班、提高停车收费标准等。

4、案例应用

某市市域范围内的片区根据建设需要,进行控规修改编制。片区位于城市主次干道所围合的区域内,拟开发商住、商办、休闲娱乐餐饮和宾馆,总用地面积约16公顷,总建筑面积约23万平方米,共规划机动车停车位1803个,受道路分隔和不同使用功能限制,基地划分为9个交通小区(图1)。

图1某片区控规修改用地功能图

(1)道路交通影响从客流、车流预测结果和周边交通增长情况分析,片区的开发建设对周边道路交通产生较大的影响,部分道路的服务水平极低,容易造成堵车现象。

(2)开发强度评价和建议

部分区块建设对道路影响很大,总体开发强度过高,通过测算,要使道路服务水平维持在0.85~0.95之间,建议片区整体的开发强度应至少降低10%~15%。

(3)交通组织评价

周边的城市主干道和次干道交通量大,部分道路交叉口没有进行信号灯控制,仅靠绿岛维持交通秩序,容易造成交通堵塞,造成交通服务水平下降,需要进行优化。部分支路与主次干道相交没有进行任何管制,对交通秩序产生较大影响,相交处交通组织需要明确(图2)。

图2控规修改交通设施改善规划图

(4)交通改善措施

基于项目启动的迫切和交通影响预测结果,建议提高区内支路的道路标准,在交叉口处考虑渠化加宽;建议交叉口进行信号灯管理,部分交叉口取消绿岛,或改用“绿岛+信号灯”;建议部分道路设置中央隔离带;建议部分交叉口设置人行过街天桥或地下通道;建议增加停车位设置;建议大力发展公共交通,鼓励绿色交通,以缓解片区开发对城市带来的交通压力。

5、结语

交通影响分析通过采用定量预测与定性分析双管齐下的手段,可以模拟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的交通运行状况,提前诊断建设项目在运营过程中存在的交通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在城市规划阶段,交通影响分析能够厘定地块的开发强度及周边道路交通的改善,指导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阶段,交通影响分析能够改善方案设计中存在的种种交通问题,也对规划控制给于一定的反馈,两个阶段与交通影响评估相辅相成,才能解决好城市建设与城市交通之间的矛盾,促进城市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ite.transportationimpactanalysisforSiteDevelopment[S],2006,1-2。

[2]李朝阳.现代城市道路交通规划[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222-223。

[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5,24-26。

[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4-6。

[5]瑞安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某片区控规修改交通影响分析[R]2009。

作者简介:

付培钦,男,浙江瑞安人,1982年出生,汉族,瑞安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城市道路规划建议篇6

为有效发挥城市规划在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旅的工业生态旅游城市中的基础作用,配套完善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突出山水园林城市风格,彰显水都特色,不断提升城市品位,按照“以人为本,服务发展”的规划理念,现就进一步加强我市城区建设工程规划管理工作通知如下:

一、加强规划管理

(一)按照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城市规划区内所有建筑单体、市政工程、人防工程、工业项目、旅游项目、综合管线、户外广告位及公共建设配套设施等必须全部纳入规划管理范围。

(二)城市规划区内所有建设项目选址意见及设计方案必须提交市规划委员会审查。为提高规划管理效率,市规委会对建设项目实行分级分类审查制度(主要分为市规委会全体会议、主任办公会及专题会议三种会议制度进行分类审查,具体见《市城市规划委员会会议议事规则》)。

(三)对于城市规划区、东环路控制区域、丹土一级路控制区域、库周控制区域范围内私人建房一律停止审批,对以上区域现有危旧房屋改造项目,由各办事处按照集中安置方式选择合适安置点并报市政府审批。

(四)进一步加强违规建设项目监管工作。各办事处(管理处)负责辖区内违章建(构)筑物的巡查监管工作,并配合市城管执法局对违章建(构)筑物进行依法处理。市供水、供电部门在进行水电接驳时,必须查验建设项目的合法手续,对于违建项目一律不得对其进行供水、供电。

二、扩大建设用地规模

(一)转变开发建设模式,扩大开发建设用地规模,引导城市开发建设由点状向面状、局部向片区开发建设方向发展。新建区域建设房地产项目用地面积不得低于20000平方米。

(二)房地产开发项目属老城区棚户区改造的,其土地出让面积不得低于5000平方米。危旧房、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必须按照“减量、增绿、留白、整容”原则进行,原则上由办事处或丹司为主体,以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以片区为单位组织编制改造规划,报市政府审批后实施。老城区现有建设用地面积不足5000平方米的,须与周边地块达成统一建设意愿且整体建设用地面积达到5000平方米以上方可出让,改造用地一般采用净地出让方式。如遇特殊情况,须经市规委会审定后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解决。

三、严格控制规划指标,完善配套服务设施

(一)城市规划区内所有建设项目严格按照规划设计条件和控规中的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停车位、建筑限高、建筑后退道路红线等技术指标进行方案设计及建设,未按设计条件和控规中技术指标进行设计的方案一律不进行专业审查及评审。同时应根据城市景观风貌规划及地块区域位置,分片分区域控制建筑层高及天际轮廓线,保证城市空间通透性及景观可塑性。

(二)居住小区内道路分为小区路、组团路和宅间小路三级,小区路车行道宽度不小于9米,组团路车行道宽度不小于6米,宅间小路路面宽度不小于2.5米。为减少对城市交通的影响,小区道路与城市道路之间衔接的起坡点应设在小区道路范围内。小区出入口设置位置、坡度及转弯半径等技术要求参照相关规范标准执行。

(三)强化居民小区社区用房、居民文体活动用房、购物超市建设及其他公共设施建设。新建居民小区社区管理用房面积配置不低于32平方米/千人,居民文体活动用房配置不低于25平方米/千人。居民户数在1000户以上的居民小区需配建不低于500平方米的小商品和农副产品超市用房。小区内电话亭、报刊亭、治安岗亭、公交车站、标识物、强弱电箱体等配套设施要统一规划设置,其他需要配建的公共设施和各类机构用房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四)居民小区社区管理用房需按以上要求无偿提供给辖区办事处居委会用于小区居民的公共服务,不得擅自改变用途。小区综合竣工验收时由所在辖区办事处对社区用房建设情况提出具体意见。

(五)提高机动车停车位配建比例。新批建普通住宅停车位按不小于1.0个/100平方米标准建设,商业、办公及医院等公共服务项目停车位按不小于1.2个/100平方米标准建设(注:该面积为建筑面积)。

(六)社区用房设施和停车位配建未达标项目,不得办理规划验收和产权初始登记手续,不得组织竣工验收和颁发营业执照。

(七)用地规模较大的商业兼容居住用地,其商业用房与住宅用房应分区独立建设,不得采用楼下为商业房、楼上为居住房的混建模式。

四、突出城市景观效果

(一)沿山边、水边和临主次干道的建筑连续面宽度不应超过50米。建筑布局应保证建设用地内部环境与城市外部空间的通透,并留足视线通廊。

(二)城市主干道临街建筑退后道路红线不小于30米,次干道临街建筑后退道路红线距离不小于15米,支路临街建筑后退道路红线不小于10米。退出空间主要用于道路绿化带建设。

(三)临城市主次干道的建设项目应有不少于建设用地总面积10%的绿地广场对城市敞开,其开放空间的绿地可计入该项目的绿地率,同时保证一定的进深和视线的通透性,其场地标高与城市道路自然衔接,且不得绿化实体围墙等影响视线通透的设施。右岸临街建设项目不得设置实体围墙。临城市交叉路口的建设项目需预留出行车视距区域作为对外开放广场进行建设,广场上不得安排修建任何建(构)筑物。小区绿化树种应以适应在区域生长树种为主,同时兼顾绿化树种的多样化,营造植物搭配层次丰富、四季分明,特色鲜明的绿化环境。

(四)临城市主次干道的建设项目,临街面室外阳台应作统一封闭处理,并做好室外空调机,落水管、管线等设施的隐蔽设置工作,以减少对建筑外立面的影响,建筑外立面一经审定不得擅自改变。临城市主次干道建(构)筑物外立面装饰改造(含户外广告位)必须按程序报住建部门审批后方可实施。

(五)各类城市建筑原则不宜采用大红大绿等鲜艳刺目的外观用色,禁止使用低档次的外墙装饰材料,应充分利用现代环保科技饰材,体现城市与自然山水环境的和谐统一。

(六)建筑物附设户外广告位应结合外立面统一设置,其尺度、风格应与建筑造型相协调并体现街区特色。户外广告位不得影响街道景观视线和建筑整体造型,要严格控制突出建筑立面和平面轮廓的尺寸。建筑方案一经审定,原则上不再批建新的户外广告位。

(七)城市街道的人行道在保证其宽度、连续性和无障碍的同时,应按规划要求采用统一的材质和形式铺设,以形成街区风格。对垃圾站等配套设施进行有效遮蔽,城市公厕应尽量设置在公共建筑角落,避免独立设置。

(八)项目建设原则上不得破坏山体、必须开挖山体的须经市国土资源、住建部门审核批准后按照先治坡后建房的原则进行开工建设。临近山体进行建(构)筑物建设的,须先进行地质结构分析和地质灾害防治,并做好边坡、挡墙处理,确保建(构)筑物安全后方可动工建设。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审查和监督检查由市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建设项目因工程建设形成的切坡、挡墙等一律不得留白,必须进行立体绿化。

(九)临水临湖建设项目需先进行项目环评,环评符合后再按程序进行项目报建,项目建设需满足相应后退距离,并不得侵占水岸线及城市蓝线。

五、完善规划方案技术审查

(一)受理规划评审方案,需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经市政府或市规委会批准已进行选址的项目。

2.持有土地开发权属证明、环评批准的项目。

3.经市发改部门批准立项的。

若不具备上述条件,则书面退转。

(二)设计方案受理后,市住建部门需在10个工作日内向申报单位提出初步书面审查及修改意见,待方案初步修改完毕后,市住建部门召开规划联席会议,对设计方案进行专业技术审查,并在3日内提出书面审查意见,各业主单位根据专业审查意见对设计方案进一步进行修改。设计方案修改完善后由市规委会秘书处初审并提请市规委会评审,形成会议纪要。项目单位按照会议纪要进行调整,调整到位后按程序审批。

(三)临城市主次干道和重点景观节点的建设项目至少提供两个以上符合规划条件、设计新颖、风格各异的设计方案备审。提交方案应重点提供正常视点的实景融入效果图和夜景亮化效果图。

六、其它事项

(一)强调按审批规划进行建设的严肃性,任何建设单位不得违反规划建设,不得擅自改变用地性质及规划功能。申报规划审批的建设单位必须同时提出遵守规划的书面承诺;过去存在违反规划行为的建设单位必须对违反规划建设或改变规划功能的行为进行整改并接受处理到位后,方可受理其新的报建申请,市城管执法局要依法查处无规划许可证照的建设项目。

城市道路规划建议篇7

关键词:民国镇江;江苏省会;镇江;规划;建设

abstract:thehistoryofbeingcapitalofJiangsuprovinceintheperiodoftheRepublicofChinaisanimportantpartofZhengjiang’shistory.thoughnotlong,itisacriticalperiodforZhengjiang’stransformationtomodern.throughanalyzingtheurbanplanningandhistoricaldataofconstructionduringtheperiodofbeingcapitalofJiangsuprovince,clarifyingthedevelopmentprocessofZhengjiangduringtheaboveperiod,itishelpfulforustounderstandhowZhengjiangdevelopedfromatreatyportcityaftertheopiumwartomodernprovincialcapital.Summarizingthisphaseofhistoryandexploringitsculturalcontextisalsogoodfortoday’stheprotectionoffamoushistoricalandculturalcityandmodernizationconstruction.

Keywords:ZhengjiangintheperiodoftheRepublicofChina;capitalofJiangsuprovince;Zhengjiang;planning;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C9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144(2014)-12-47(7)

镇江是民国时期江苏省会。这一时期是镇江由鸦片战争后的近代通商口岸城市向现代省会城市转型的重要发展时期。辛亥革命以后,民国元年(1912年)废镇江府,改设丹徒县,1928年7月国民政府定镇江为江苏省会,改丹徒县为镇江县,1929年2月江苏省会迁至镇江,直到1949年4月败退撤离,省会时间跨度达20年,除去日本侵华期间沦陷8年,实际作为省会城市为12年,这是镇江自六朝以来历史上政治地位最高的时期。这期间作为省会的城市规划建设实践对镇江向近现代城市转型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1历史背景

民国十六年(1927年)4月,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复定南京为中华民国首都。5月在南京成立江苏省政府,设立省政府委员会,任命省府委员9人。民国十七年(1928年)7月17日,江苏省政府委员会举行第90次会议,讨论的第一事项即江苏省会选址问题。在省府秘书长“报告中央对本省省会问题意见后,各委员即充分讨论,均认为有从速决定之必要,并对省内堪作省会之各地区,详细比较,量其得失。旋即投票,结果:镇江6票,扬州2票,苏州1票”,遂决议“定镇江为省会”(1928.7.17申报)。当时理由有三:1、孙中山总理《建国方略》之实业计划曾言,“镇江位于运河与江会之点,为南北内地河运中心重要之地”,“为契合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中间之联锁,而又以运河之南端直通中国最富饶之钱塘江流域”,镇江不独为江苏之要地,且为全国之重镇,定为省会实合总理建设镇江之遗愿;2、镇江位居江苏南北之中心,尽得铁路、长江、运河交通之利,省政府设此,北及淮扬徐海,东达沪苏锡常,无不便利;3、镇江与国都南京相距甚近,行政联系较为方便。凡此种种独具之特点,镇江则成为江苏省政府迁设的首选地。1929年2月江苏省政府从南京迁至镇江,2月17日省政府在镇江召开了第一次(第183次例议)省府委员会议,开始履行政务。

镇江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的开埠城市。在1858年签订的中英《天津条约》中,镇江与汉口、九江、南京等沿长江城市被列为通商口岸,并允许英人在城中设立租界。咸丰十一年(1861年),英国在镇江云台山取得土地156亩永租权,设租界。同年,镇江开埠,口岸开放,设立海关,在镇江集散的商品种类和数量显著增加,不仅是国内苏、皖、鲁、豫等地区物资的主要集散地,还增加了进口和出口的商品,物资集散量远远大于开埠前。随着门户的被打开,西方国家以倾销商品和掠夺资源为目的的进出口贸易的进行,各国轮业公司向镇江传入新型的交通工具和运输方式,并且在沿江一带兴建了可停泊长江大、中型轮船的栈桥码头以及仓库,长江航运日益兴起,进一步扩大了镇江的商业腹地,促进了镇江的商业发展,成为镇江商业的全盛时期。外商凭借特权,纷纷来镇江开设各种洋行(公司),实行垄断性经营,很快镇江成为长江下游重要的进出口商贸口岸。商行、钱庄等迅速发展起来,这一时期镇江近代工业开始创建,电厂、自来水厂、火柴、石粉、机器修配等工厂相继建立。1903年清政府向英国政府借钱修建沪宁铁路,1908年初建成通车。这条铁路线经过镇江,并从镇江站向北江边港区增设“江边货运支线”,改变了镇江传统水运为主的格局,促进铁水转运,煤炭、木材转销等行业兴起,城市西部得以繁荣。二十世纪初,城市发展受到港口淤塞、津浦铁路与沪宁铁路全线通车的影响,镇江原有的东南交通枢纽地位渐失,经济逐步衰落停滞不前。

光绪年间镇江城有6市、24坊、35街、154巷和英租界(图1),到宣统三年(1911年)时,城厢人口达12万多人,民国十六年(1927年)3月收回英租界管治权,至省会迁镇前(1928年),镇江城区面积达4.22平方公里,人口13.68万人。

2省会建设计划制定

江苏省会于民国十八年(1929年)2月迁入镇江后,如何建设省会成为民国江苏省政府必须认真面对的紧迫问题。1929年2月19日第一次省府会议推举4名省府委员负责起草省会建设计划,并决定成立省会建设专门机构――江苏省会建设委员会,直接隶属省政府。同时,建委会设参事室审议建委会交议及咨询事项。11月1日省会建设委员会正式办公。1930年4月省会建设委员会改为省会建设工程处,开始编制省会建设计划,至1936年陆续完成了民国省会分区计划、省会道路网计划、商港计划、河道计划、试行建设实施区域计划、住宅计划、沟渠桥梁计划以及园林、公共建筑等各种计划,并着手组织城市建设按规划实施。

1929年1月出台的《设计镇江新省会之建议》是省会迁镇后的第一个规划建议,包括整理长江江岸、确定省府建筑地点、省会建设之整理旧城、改良商场、干路交通、开辟工业区等内容。1929年9月,镇江县召开第二次全县代表大会,通过“以镇江为江苏省会之所在地,应积极进行大规模之建设,以适应人民之需要”决议,提出省会建设计划建议,呈请省执委会函请省政府积极进行。计划内容主要有:拆除城墙、填淤废河道筑建设道路,建筑长提以御水患,建设公共建筑菜场、医院、礼堂、图书馆,建设平民住屋以及水电、消防、公厕等(1929.9.27民国日报)。

1931年颁布了《江苏省会分区计划》,这是民国期间镇江省会建设的主要规划蓝本。《分区计划》基于“凡都市之建设,应有整个计划,整个计划既定,然后视财力之多寡,社会之需要,逐步实施,循序以进”(民国江苏旬刊)理念,运用现代城市规划功能分区原理,“将城市之面积,依地利之性质,适应市民之需要,对于区域城内各项建筑物,按其种类,划为若干区,加以区域限制”(江苏省会辑要),根据镇江岸线条件、交通条件、用地条件及城市功能之间相互关系将全市用地规划成行政区,工业区、码头区、商业区、旧城区、住宅区、学校区、园林区等八个分区(图2)。

鉴于当时镇江,“一方面是整理旧城市,一方面是展拓新区域”,“如其通盘规划同时并举,不惟财力短绌,将有顾此失彼之虞,抑且工程浩大,不无力小任重之弊”(江苏省会建设),因此,民国十九年(1930年)5月,省府会议通过试行建设区域计划之议案,编制了《试行建设区域计划》,拟定镇江城南平坦之区共约二千余亩地为试行建设区适宜地带。计划特别指明该区域为全省会区域中之一部分,规划设计应以全省会区域为目标,以利将来逐渐推展;该计划从开辟必需道路和增建建筑着手,规划建设区域的道路以中山路、中正路为干道,支干路成棋盘式段落,旧路尽量采用,曲折过甚者加以改良;规划拟建设中山纪念堂、省会俱乐部、公园、市场、官舍等,取缔破旧市房,整顿公共事业。

为配合试行建设区域计划实施,民国十九年(1930年)6月10日省政府委员会第301次会议通过《省会试行建设区域土地整理办法》,拟先行土地登记,再行土地整理。将土地界线重新按照合理办法划定,变歪斜零碎土地为方整,变不合用、不经济土地为经济合用,划定以后重新支配,分还地主。显然理念是先进的,但土地整理涉及民众广泛利益,阻力很大,组织者亦知道不易,特别要求经办人员“不特要任劳,还要任怨”,“均以廉洁自矢,倘有违犯,当以法律处分”。后实施数年,仅有登记,未能调整。

省会建设中,对分区先后有不同划分。1933年省建设厅编制出台的《发展省会市政及各县市政方案》,将分区划为五区:行政区、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学校区,分区位置和范围也有所变化;1947年12月省会市政建设委员会决议通过调整工业区范围为城市东部丹徒、谏壁、焦东、渣泽一带。

《省会道路网规划》也是省会建设计划之重要组成部分。1931年,由省建设工程处规划干道系统,总计约53公里,确定中山路、中正路等纵横干道16项,以构成镇江城中基本路网。到1934年,金山路、中山路、中正路等数条道路建成,“业已规模初具,地产买卖之踊跃,新建筑物之增加,已日趋繁荣,故道路规划,自属刻不容缓”,鉴于原道路规划“比例颇小,仅具梗概,不足为建筑之根据”(江苏省会辑要),1934年6月省府建设厅组织实测镇江市区14.02平方公里1/500地形图,嗣又指定人员进一步完善规划道路网,重新编制《省会道路网规划》,拟订“江苏省会路线网设计图”(图3),于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正式公布。道路网布局以中正路、南门大街、青云街、斜桥街、宝塔路、山巷路、伯先路为纵干,中山路、正东路、大西路、水陆寺街、千秋桥街、江边马路、中华路、宝盖路为横干,连接其他次要街道支路以形成脉络贯通之路网。规划主要街宽分20公尺、18公尺、15公尺、12公尺四种,次要街宽分10公尺、8公尺、6公尺三种,务求交通消防、公众卫生等便利,公路则定宽为7公尺。共列省会街道里拱193条。抗战胜利后,1946年5月又重新修编了《省会道路网设计》(图4),1947年11月经省会市政建设委员会第8次会议审议通过。在这次规划中,调整增加了一些道路的宽度,增设了车站通江边码头的24米宽京口路,取消穿北固山隧道,颇有远见地提出“京沪铁路”迁设车站,其拟建车站基地位置与今镇江车站相去无几。

此外,1931年省会建设计划还包括了若干专项计划,如《镇江新港建设计划》、《省会新沟渠计划》、《桥梁计划》、《省会公共建筑计划》、《整治市内河道计划》、《省会园林计划》等。

1937年日本侵占镇江后,省会暂时撤出镇江,城市建设遭到严重破坏因而中断。1945年,抗战胜利,省会重新回到镇江,成立省会市政建设委员会,主持省会建设及市政管理。此期间除对路网规划调整外,还提出过工业区调整至城市东部丹徒、谏壁一带建议。但由于内战,疲于应付,实际已无多能力实施了。

3省会计划实施

民国初期,镇江城大体还是清末格局,租界还在英国管辖下,新式道路仅限于租界。城外因铁路通车修建了车站路、京畿路、伯先路等几条道路,但路幅狭窄。老城街坊的状况并未有改善,“旧有街道,曲折狭隘”,“城内仅有大街一条,由南门通至西门”(江苏省会缉要),省会迁入镇江后,1929年9月,省会建设委员会即对省会建设亟需进行事项进行讨论,提出省会初步建设内容并着手部署实施,重点修建城市干道。

3.1拆城填河修建道路

镇江定为民国省会时,老城城墙尚完整,1929年实测周长为7280米。省会建设委员会成立后提出的道路计划设想中,认为道路新建必须拆除城墙。“镇江自省府迁镇后,交通益形繁盛,原有街道,狭隘异常,车辆行走,时遭危险,就目前需要及为改造市政工程起见,拆城筑路,实属要图”(江苏省会建设),当时镇江县第二次全县代表大会也提出“拆除城墙,改造环城马路”。对于拆城,镇江地方拆留两种意见争执不下,主要关乎经费与拆迁安置问题。1929年9月24日江苏省会建设委员会第二次会议讨论拆城计划,决定“就繁盛区之西城、北城,提先拆除;此外暂行保留,多辟门洞,以利交通”。镇江县呈准民政厅始拆城筑路。涉及拆城的道路有中正路、环城路、大西路、大南路、正东路、中华路等。

1929年5月3日,省会干路中山路、中正路率先同时破土动工(图5)。中正路、中山路的建成,奠定了镇江城市核心区的十字干道网布局,其后的改造拓宽均在此基础之上,两路交汇处大市口则成为城市中心,沿袭至今。

省会道路建设中的另一个重要项目是填塞大口门,修建中华路。大口门是江南运河在镇江的重要入江河道。唐开元年间(713-741年)润州刺史齐于江北新开伊娄河,在江南将漕路自丹徒口移至城西京口港,即大口门,使大运河与长江在镇江城西交汇,南北运河相接,便利漕粮与贡品的转运,极大地促进了镇江经济的发展。但随着江河形势变化,大口门宋代就开始淤塞,宋天圣七年(1029年)在其东侧开新河(小京口)以辅之。到上世纪的二十年代,由于长江江滩淤涨延伸,使大京口完全淤塞,经实测,大口门外淤滩宽度已达200米。该河段“久经淤塞,污秽不堪”(江苏省会建设),当时有两种意见:填河或开浚。经比较认为疏浚河道费用甚巨,且无法根治运河口门淤塞,而填河筑路则既经济又有益于江边与城内之交通,既解决公共卫生又改善市容。省建设厅遂提议填河筑路并呈报省政府,江苏省府委员会于民国二十年(1931年)1月23日第367次会议讨论通过。当年3月,省会建设工程处开工填塞大口门运河,拆除老城西门瓮城,残城土垒用以填河,至次年7月填河工程完成,1933年4月进入路面工程施工,1933年竣工。道路总长923.5米,宽18米,初名“大口门大街”,后定名为中华路。但中华路向东延伸至中正路的二期工程则一直没有实施。

从1929年到抗战前,省会镇江新建、拓建的道路还有:双井路、金山路、仁章路、东吴路、林隐路、正东路、宝盖路、宝塔路、江边马路西段等。修建的对外公路有:丹句路、镇澄路、镇溧路、宁镇路、镇宝路、镇丹路等。这是镇江近现展中城市道路建设最集中的时期,这些道路构成了镇江市区基本路网框架,为城市建筑布局发展提供了基础,也大大改善了城市对外交通。

1937年6月镇江老城城外繁华商业街西门大街(大西路)拓宽,刚及拆迁完毕,抗日战争爆发,工程戛然而止。同样命运的还有江边马路东段(平政桥至中正路)。直到抗战胜利后才复工完成,大西路则加铺了柏油路面,成为江苏全省第一条柏油马路。

3.2拆除老桥翻建新桥

镇江市区河道主要为运河、关河、新河,民国早期跨河桥梁多为石构拱桥,“桥身高耸,不利于行,且多呈倾圮之象”(江苏省会缉要)。此外尚有木桥数座,唯一较为安全的桥梁是民国三年(1914年)新建的新式木平桥――新西门桥,可双向通行汽车。因此,改造老桥,修建新桥成为省会交通建设的不二选择。由于石拱桥不利车行,当时认为“非全部改建不行”,故基本予以拆除,重建木构平桥或钢筋混凝土新式桥梁。计省会期间翻建、新建木结构桥梁有:金山桥(1930年)、跃金桥(1930年)、中正桥(1930年);钢筋混凝土结构桥梁有:中山桥(1932年)、平政桥(1933年)、西门桥(1937年)(图6)。

3.3建设省会公共建筑

省会既迁镇江,省府各机构办公建筑选址为当务之急。依据省会分区计划:“行政区为各区之中心区,无论行政、司法、财政等各机关,以及党部、纪念堂、博物院、图书馆暨其他公共建筑物,均应集中于此”(江苏省会建设),行政办公建筑选址最终落实在“省会试行建设区域”。自1929年到1937年,省会前8年为主要建设期,大部分建筑都在此期间建成,沦陷8年后,1945年抗战胜利后省会复回,建设明显减少。省会时期镇江兴建的主要行政办公建筑有:

省府办公楼民国江苏省政府于1929年迁入位于市政路的原清代将军署内,因原将军署内房屋不敷使用,遂新建办公主楼,楼宽26米,进深10米,仿西式建筑,砖木结构房屋高敞,建筑考究。

江苏省党部办公楼1932年8月建成,位于中正路西侧,西式二层办公楼房,主体连接一带楼座礼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室内为木地板(图7)。

江苏省民政厅办公楼在省府大院东部,办公楼为仿西式建筑,两层楼。

江苏省保安司令部三层砖木结构,仿西式建筑,局部拱型外廊。

江苏省公路局位于中正路西侧,三层砖木结构,清水墙,方型窗,并加饰窗套线角,层面为四坡歇山顶,立面造型简洁明快。

江苏省参议会办公楼位于中山西路,建于1946年。二层砖木结构楼房。

同期兴建的公共建筑还有:

江苏省立镇江图书馆位于中正路西,上海成基建筑公司绘图设计,上海新记营造厂承造,建成于1935年。建筑主体二层,局部三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央大间为书库,两侧为办公室,二层为四大间阅览室,第三层亦为书库,该图书馆设计窗户宽大,光线明亮,并考虑防火、防湿,是当时较为先进的建筑之一(图8)。

“五三”图书馆位于新马路南。1928年5月3日,山东济南发生了日军恣意枪杀中国军人和市民的流血惨案,即震惊中外的“五三惨案”,1930年镇江各界发起,建成公共图书馆,命名“五三”图书馆,以昭国人不忘国耻。该图书馆平面呈凸形,楼上为藏书和办公场所,楼下设阅报室、研究室、儿童及普通图书阅览室等。

民国江苏省公共体育场位于健康路北,原清军小校场旧址。1930年兴建,1933年建成,占地83亩。建有400米田径场、司令台、健身房、更衣室、休息房、游艺室等,设施功能相对完备。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9月江苏省第四届运动会在此举行。

江苏省测候所(气象台)位于北固山中峰山顶上,占地面积约为150多平方米,建于1934年,砖混结构,青砖叠砌,整体建筑高耸挺拔。用于气象观测,设有无线电收报机、气计处、风雨速自记处等。

此外还建设有其他公共建筑和纪念建筑:世界红字会江苏省会、镇江商会、江苏省立医政学院教学楼、镇江中学教学楼、绍宗国学藏书楼、大华电影院、国民大戏院、中山塔(图9)、中山纪念林塔等。

此期间一大批公共建筑的出现,不仅解决了省会行政办公的需求,也提升了省会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建筑类型和风格。新的建筑受租界西洋建筑风格和南京首都建筑影响,大多以中西合璧的折衷主义风格为其特色。

3.4植树造林兴建公园

省政府迁镇后,大力开展绿化植树造林活动,重视公园建设,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公共园林,旨在“应民众之需要”,“新都市之要求”(江苏省会园林计划),为镇江引入了新型开放的现代市民公园。

伯先公园1931年建成。位于镇江老城区西部,云台山东南。为纪念辛亥革命先烈赵声(1881-1911年,字伯先),由造园专家陈植精心设计的一座纪念性公园。公园傍山依势而筑,园内塑赵伯先戎装铜像一尊,山麓荷花池假山叠石,错落有致。半山麓平台上建有镇江纪念五卅惨案的“五卅演讲厅”,山顶设赵伯先祠,山下有凌烟阁。此园是镇江第一个向市民开放的近代公园(图10)。

河滨公园1935年建成。当时省府决定将新西门一带拆除的旧城墙基址约13.5亩辟为公园,因濒临运河,取名河滨公园,仍旧由造园专家陈植设计,为民国时期继伯先公园又一座对外开放的公共园林。

江边公园建于1947年。位于北固山之西,北临长江,占地约10余亩,临江一侧设有石质栏杆,游人扶栏远眺,长江如练,三山在望,美不胜收。这是民国省会在镇江建设的最后一座西式公园。

按规划尚有金山、甘露、林隐、象山四大公园,未及实施。

4结语

从民国十八年(1929年)到三十八年(1949年)镇江设为省会期间,在城市总体发展上有计划有预见的规划、建设在镇江历史上是空前的。特别是前8年,当时处于民国财政、经济状况相对最好的年代,镇江又属于国民政府有效管辖区域,镇江方有机会得到大规模城市建设和设施升级的机遇。省会建设使镇江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城市主要干道路网初步建立,城市功能区初步形成。据镇江民国档案史料记载,至日本侵华镇江沦陷前,城市建成区由4.22平方公里扩大到6.75平方公里,人口从15.36万人增加到21.68万人。

纵观民国镇江省会建设史,有以下几点值得总结:

一、镇江城市发展历程中从城市总体出发,较为全面地审视镇江地理、经济、社会提出城市整体规划、计划和建设始自民国省会期间。省会规划对于镇江城市升级转型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省会城市分区计划制定中运用西方城市规划的基本原理,将镇江城市空间有序划分成各功能分区,干支道路形成系统,港口码头、绿化园林、市政沟渠、公共建筑等均作统筹安排,强调“分区计划,贵在统筹全局”,“划分之后,因地制宜,各适所需,规划美备,秩序景然,将以此为省会建设之纲领”(江苏省会建设)。为镇江向现代城市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二、镇江被赋予省会行政职能是镇江发展历史上的重大机遇,一个城市行政职能提升往往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在省会期间,省政府成立直接隶属的省会建设专门机构――江苏省会建设委员会是镇江建设得以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省级机构带来人才调集、财力筹措、行政协调等诸多方面优势,远非县城可比。

三、在镇江实施省会建设计划实践中,以建设道路为先导,在较短时间内建设了一批城市主次道路,形成道路网络,为城市有序扩建奠定了基础;开创性地建设了一批省级公共建筑,满足了省会功能需求;同时还建设了3个开放式公园开创了镇江现代公园之先河。在当时有限资金的条件下,能抓住城市发展建设之关键,这是难能可贵的,对城市发展影响是深远的。

四、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财力充沛是诸多计划能否实施的决定性因素,限于当时国家不宁,经济窘迫,国民贫穷,城市建设勉为其难。而省会建设计划主导者每每“虑其数之过巨,事不易行”,“当此库藏空虚,民穷财尽之时,筹措实不易也”,“惟有量经济之可能,衡市民之需要,努力成之。愿市人士共起图之。”(江苏省会建设)。省会期间,建设资金除政府有限财政拨款,还靠发行债券和民间集资筹措,尽管限于财力建设计划仅实施了很少部分,已实属不易,建设成果应予充分肯定。

五、省会建设之初拆毁城墙、填塞河道,历有争议。当时认为:拆城筑路,有利于交通,城砖出售,可投资教育,城土填河,能节省经费;填塞运河大口门,则能一劳永逸解决城市公共卫生,故经争论而后呈报省政府决定,并非贸然。个中得失,不必苛求前人。

民国省会镇江历史虽然短暂,但是在镇江城市发展历史上却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篇章,整理总结这段历史,梳理其文化脉络传承,将会有益于我们今天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现代化建设。

参考文献:

[1]江苏省建设厅.江苏省会建设[m].出版者不详,1931.

[2]贾子彝.江苏省会辑要[m].出版者不详,1936.

[3]李长传.江苏省地[m].出版者不详,1936.

[4]镇江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民国江苏省会镇江研究[m].镇江:江苏大学出版社,2010.

[5]镇江市建委,镇江市地方志办公室.镇江市城市建设资料汇编(一、二、三)[m].出版者不详,1988.

[6]镇江市志[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7]江苏省志・城乡建设志[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

[8]镇江市建设局.镇江市城市建设志[m].出版者不详,2009.

[9]陆朝洪.民国省会那些年[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0.

城市道路规划建议篇8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在国家宏观调控力度加大、全县拆迁工作和建设资金都非常困难以及用地矛盾突出的情况下,我局紧紧围绕《溧水县20__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奋斗目标》,以民主评议行风和政风为契机,瞄准目标加大城镇建设力度,克难奋进推进项目落实,促进了全县建设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今年建设工作回顾

根据目标分解,20__年,涉及到建设局的项目共有13大项、40多个子项,到目前为止,绝大部分项目已完成,城镇建设项目投入资金及完成情况均创近年来历史之最,累计完成投入2.16亿元(市政9972万元、村镇11578万元),新增绿化面积17万平方米,城镇化率达到了55.53。至20__年底,县城建成区面积达16.2平方公里,县城框架面积36平方公里,市政道路养护总长49公里,下水道69公里,县城绿化面积454万平方米,城市绿地率为28.7,人均住房面积达35.07平方米,全县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规划编制向深度延伸,规划的龙头作用进一步显现

一年来,我们全面贯彻城镇化战略,强力推进城镇化进程,以城镇规划为龙头,引导城镇空间集聚、集约发展。

不断深化规划编制。今年规划编制的核心在已批准的新城总体规划的指导下,编制了溧水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多个专项规划。目前,溧水新城15.4平方公里控制性详细规划已通过县政府批准并实施,这将为我县新城今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与此同时,县城绿地系统规划、溧水县区域供水规划、溧水县燃气专项规划、城市电力系统专项规划、县开发区北区分区规划、县新城区公共服务中心规划等一系列规划均已编制完成,有的已通过专家组评审。委托南京等多家设计院进行溧水新行政中心和体育中心规划设计、首批进驻新行政中心单位单体方案设计、县人民医院新址扩建项目总体规划与建筑设计。

城市规划管理工作全面加强。全面推行规划公示工作,将规划工作中涉及选址、方案、批前、批后全面进行公示;成立了县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举行了6次专家咨询会,对13个方案进行了评审,基本完成了规划管理系统,实现了规划工作网上审批。“一书两证”发证率100。

规划基础性工作进一步加强。为进一步适应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对数字地形图的需要,对柘塘、东屏、石湫、晶桥、渔歌五个集镇和乌飞塘、水晶、涧东、金湖、革新五个中心村总面积32.6平方公里进行了1:1000数字地形图测绘。部分缓解了乡镇建设缺乏大比例尺地形图的矛盾。城建档案工作有力加强。

(二)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着力提升城市形象

加快新城道路建设步伐。20__年溧水新城道路建设列入重点的项目有5条,总里程10.6公里,总投入约1.69亿元,即:珍珠路南延、青年路东延、龙山路东延、中山路东延、城郊三号路等。目前珍珠路南延、青年路东延、龙山路东延、中山路东延等四条采取Bt形式建设的市政道路进展较快。珍珠南路南延工程长3.3公里,路面宽16—40米,全线路基已经贯通,计划年前全线通车。龙山路东延工程长1.3公里,路面宽34米,路基工程已基本结束,年前完成底层粗粒式沥青砼摊铺。青年路东延工程长1.3公里,路面宽30米,路基工程已基本结束,年前完成底层粗粒式沥青砼摊铺。中山路东延工程长1.3公里,路面宽40米,路基工程已基本结束。城郊三号路工程已完成招投标,因省道123的建设,暂时停建。此外,20__年续建项目城南生活路已竣工。

全面提升城市环境,着力推进景观工程建设。今年围绕为民服务,为老百姓做实事、谋利益,大力实施了县城环境整治和景观改造,进一步提升了县城的形象。据统计,1—12月份通过县城老城区环境改造,新增绿化面积达17万平方米。实施了以珍珠广场为重点的一批景点工程建设。珍珠广场位于老县中大门处,总面积约7000平方米,总投资300万元,目前该工程已按计划完成。城南生活路景观改造工程、秦淮路景观整治均已完成,常溧线景观改造即将完成。为提升县城出入口形象,改变以往一进入溧水大门脏乱差的状况,今年重点实施了城北交叉口、北门广场、城东加油站、明珠桥、宝塔桥、二里桥等12处的绿化整治,国庆节前夕,这12个项目已全部完成。

加大县城绿化养护力度。目前属市政管养的区域面积约10平方公里,道路总长49公里、总面积120万平米、下水道69公里,大小井近4000座。除对县城30万平方米绿化面积的正常养护外,还进行秦淮路绿岛、弯子口广场绿岛护栏进行了改造,并挤出资金购买洒水车一辆。今年维修路面20__平方米、人行道2500平方米、累计疏通下水道260公里、改造路

口坡道20处、维修改造排水设施80处、维修更换雨水井检查井150座,为市民提供市政110服务100多次,一年来管养区内没有发生一起安全责任事故。公用事业建设稳步实施。新建第一初中门前停车场项目已结合珍珠广场建设一并完成;护城河污水截流主干管网一期工程基本完成,预计年底竣工;城北供水管网已基本结束。

进一步加强城市综合杆管线管理和协调工作。对杆管线建设和改造要求做到合理规划、程序规范、综合下地、同步实施,已完成了大西门路、龙山路东延、毓秀路、长安门前、分龙岗路等5条道路共计5公里的弱电综合下地工作。常溧路、珍珠南路南延、青年路东延等道路弱电综合下地正在进行。

(三)大力实施便民工程,切实为老百姓排忧解难

支路支巷改造工程。今年计划完成支路支巷道路的灰黑化改造8条(每季度建设2条),8条路分别是:宝塔路支巷、宝塔新村支巷、新建巷支巷、寺桥支巷、毓秀路支巷、老干部局支巷、五里新村支巷、南门巷支巷等,总长4公里,工程投资100多万元,目前已全部完成。

改造学校出入口,保障学校安全畅通。重点整治了老县中、二初中、三小等三所学校校门口环境秩序。出入畅通工程结合城南生活路、珍珠广场的建设同步改造完成,从而使城区主要学校的出入口畅通问题得以全面解决。

城区路灯建设上新台阶。去年路灯所成立以来,共新建和改造路灯13.85公里。其中20__年共新建常溧路、城南生活路、新建巷等道路路灯工程5.83公里,更换中山路、交通路、大东门路等路灯近5公里。同时路灯亮化向老的住宅小区和支路支巷延伸,完成了白酒巷、龙山小区、寺桥、县前新村、小东门、龙山桥、财贸北村等小区的亮化,建设路灯23盏,实实在在方便了居民出行。从20__年至今,新建和状况较好的路灯比例由原来的30.8提高到62.5。

(四)城市房屋拆迁工作平稳推进,燃气管理得到加强

今年在手的老拆迁项目主要有陈沛桥、县医院红花巷、荣昌三期、南门口桥下等,拆迁总面积5.2万平方米,新拆迁项目有宏泰开发的老职中,面积5.1万平方米,新老总拆迁总面积10.3万平方米。为加快拆迁项目的推进速度,一方面,严格审查拆迁许可项目,规范拆迁程序,认真履行职能,不断完善公示制度,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良好氛围,使拆迁的各项规定公正地体现在拆迁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同时,认真组织房屋拆迁听证会,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被拆迁人以及监察、、法制办等部门的代表参加,还请新闻媒体对听证会进行报道,起到了宣传拆迁政策和开展法制教育的效果。另一方面,县政府及时组建了一个由法院、法制办、监察局等有关部门组成的拆迁监管小组,跟随拆迁实施单位上门逐户做工作,落实责任单位,实行分工负责,主动协调矛盾。同时,创新拆迁工作思路,针对拆迁地块违章建筑多(如陈沛桥的中孚拆迁项目)的实际,采取了以拆违促拆迁的办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对全县拆迁工作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到目前已完成拆迁面积8.15万平方米,占全年目标的80,其中老拆迁面积3.15万平方米,老职中新拆迁面积5.1万平方米,动迁人口896人,安置房约3万平方米。

燃气管理得到加强。全年共组织燃气安全大检查10多次,查处黑点15家。为加强行业管理,堵住隐患的源头,根据规定,对50公斤钢瓶用户全部钢瓶号码登记在册。抓好招商引资工作,先后引进安徽中油加气站和无锡金鲁燃气公司,两个项目都已签订合同,这将为我县的燃气行业注入新的活力。

(五)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夯实村镇建设基础工作

强化镇村规划编制工作。完成了白马镇3.6平方公里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晶桥镇观山工业园区5.5平方公里控制性规划的编制和评审工作;石湫、东屏两镇总体规划编制已完成招标,编制单位已进场。同时,启动了11个旅游度假项目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完成了卧龙湖、白马湖、石臼湖、东庐湖的区域的控规编制,29.17平方公里的付家边现代农业园规划正在编制之中;大力开展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工作,相继完成了晶桥邰村、和凤乌飞塘等7个村庄的建设规划,为下一步村庄建设规划全面编制起到示范和推动作用。

积极开展村庄环境整治活动。全县共有95个村庄开展了环境整治,村庄环境整治共投入2019.6万元,在村庄整治过程中累计拆除旧房、危房2.4万平方米,新建和改造农村道路93.7公里,新增村庄绿化4.1万平方米,新建下水道23.5公里,清除粪坑5096个,清理草垛等乱堆乱放2560处,新建垃圾箱580个,新建农村公厕68个,建设农村休闲广场17个,新建文化活动室1067平方米,清淤河塘168个,新建路灯334盏。通过村庄环境整治,

改善了农民居住环境,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全县5万多农民从中受益。积极推进“三个集中”建设。主要是抓好十里牌农民康居小区等5个农民康居小区建设,目前已完成十里牌农民康居小区总体规划(500亩),一期128亩的启动区建设已开工建设;永阳镇、东屏镇、白马镇、和凤镇等其余5个农民康居小区已全部开工建设。

继续加大以工业集中区为核心的小城镇建设。重点镇白马镇紧紧抓住“三个集中”重点发展的契机,率先完成年度小城镇建设目标任务。其他各镇也都自我加压,加大城镇基础设施建设。20__年我县小城镇建设总投入达11578万元,较20__年增长了48%。

(六)房地产持续健康发展,住房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

房地产持续健康发展。从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保护老百姓的消费积极性着手,制定整顿溧水县房地产市场经济秩序三年规划,确保全县的房地产业市场秩序良好的运行。到年底,全县共有房地产开发企业43家,其中二级资质4家,三级资质35家,四级资质4家,到期换发新资质证书的27家。截止12月底,全县共有18家房产开发企业在建项目34个,在建面积约80万平方米,其中已竣工面积40万平方米,20__年新开工面积31万平方米,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全面推行了“一册、两书”的管理制度,即《房地产开发项目管理手册》、《住宅质量保证书》、《住宅使用说明书》,商品房预销售逐步规范。

房管工作稳步推进。共发放商品房预售许可证34件,商品房买卖契约2361件鉴证,面积27.9万平方米,商品房交易1342件,面积15.5万m2,申报金额28592.6万元;房改房交易203件,面积1.6万m2,申报金额2224.2万元。坚持为民办实事,保证了直管公房的及时维修。

房改工作得到加强。以抓好住房保障为中心,以新、老职工货币化分配和已购公房上市交易作为重点,加强对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的管理,认真履行职责,严格依法行政,改进服务态度,提高办事效率,房改工作实现了新的突破。一年来,共发放住房补贴800万余元,计280人次;组织收缴商品房房屋维修基金1033.14万元,计2301户,出具房改房维修基金证明246户,拨付维修基金共计37.3万元;按照省、市、县有关文件精神,及时纠正以往在房改中以大改小的问题,共清理纠正69户,收回房款9.98万元。

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有序进行。20__年我局继续大力发展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房建设项目,建设经济适用住房20__0平方米,廉租房20__平方米,总投资20__万元。目前有19000平方米经济适用住房已交付,另有20__平方米经济适用住房正在建设。20__平方米廉租房已经竣工,年底前交付。

城乡统筹取得重大进展。为了扭转城建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的局面,我局主动与市帮促部门市房产局密切联系,争取资金,寻找城建融资的最佳对接点。市房产局在去年借款1000万元的基础上,今年仍然免息借款1000万元用于城建重点项目建设;拿出近200万元,支持我县廉租房建设、网上房地产软件开发应用、老旧小区的出新改造、危旧直管公房的改造与维修及小城镇建设。10月中旬,我局和市房产局共同成功主办了20__年南京溧水新城建设项目推介会,共拿出21个项目,取得较好的效果。

(七)深入开展民主评议行风活动,机关作风进一步好转

民主评议行风活动取得阶段性成效。今年以来,围绕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中心,认真扎实地开展了规划、房产行业行风评议活动,取得明显成效。成立了行风评议领导小组,召开了行评动员大会,专门制定下发了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的实施意见,与各相关科室及下属单位签定责任状。以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群众为宗旨,建立健全了岗位责任制,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公开办事程序、收费依据和标准等服务内容,方便群众办事。加大了“首问负责制”和“限时服务承诺制”的落实力度;狠抓文明办公,重申“文明用语”、“办公禁语”和实行挂牌上岗、微笑服务,努力改善窗口形象。加强整改,对所征求到的意见建议以及查找出的问题,及时制定了整改方案,提出了整改措施、整改完成时限,本着早办、快办、办好的要求及时进行了解决。

深入开展“三级联创”,党建工作得到加强。强化党建目标管理,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打基础、求发展、见成效”的“三步走”创建规划。创新双重考核方法。一方面,制定党建与城建工作融为一体的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即党建经济千分制考核,考核结果直接与年终奖金挂钩。开展党员先锋岗活动,共开展各类帮扶济困活动20多次,捐款2万余元,受理投诉、求助电话50多起,无偿帮助居委会及社区居民解决各类实际困难50多件,折合款项20多万元;开展党员“融入社区(农村)、永葆先进”主题活动,积极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共向联系点村、社区捐赠款物4多万元,为永阳镇十里牌村10名特困家庭学生送去开学费用3000元。健全完善了组织生活“”制度等六项制度;建立了党建工作季度例会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支部书记会议。最近,又重新完善了党委工作制度、党支部工作制度、党员管理制度,共20项,并编印成册发到各支部及党员手中。坚持每周一次局党政工作联席会议,坚持每月一次中层干部参加的局务会议,做到了局所有重大事项都坚持集体讨论,集体研究、集体拍板。

二、20__年工作计划

20__年是“十一五”规划建设的第二年,也是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三城九镇”发展目标的第三年,同时建设任务也是溧水有史以来最繁重的一年。明年溧水城镇建设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及市十二届党代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以构建和谐溧水为目标,以城镇发展为核心,既负重奋进,又量力而行,突出便民和群众受益,突出管理

水平提升,注重新城建设的突破,注重老城功能的完善,注重城市环境的提升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经济建设发展的良性互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将遵循“规划先导、拓展新城、完善老城、环境优先”原则。主要内容有:(一)、继续深入和完善各项规划工作,为城市建设有序发展、合理布局创造科学依据

根据省市城乡规划会议提出“三年内实现规划全覆盖”的精神,拟定“工业园区、城市近期建设区、重点区域、重要基础设施”的优先方案。继续规范规划管理,强化规划咨询和公示制度,严格规划审批。

一是继续实施数字化地形图“全覆盖、保重点”工程,拟测绘40--50平方公里(无想山、天生桥、卧龙湖等)。二是进一步深化规划编制,扩大规划覆盖面。启动编制重点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8平方公里,开展城区道路专项规划、重点区域概念规划、城市街道设计等。三是加快小城镇规划编制。启动并完成石湫、东屏两镇总体规划修编,适时启动其他镇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开展重点工业功能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完成石湫、东屏、和凤工业配套协作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完成县域北部区域发展规划。四是完成村庄建设规划。在镇村布局规划的指导下,根据市下达计划完成部分村庄建设规划,继续做好村庄建设规划,完成县域35个特色村庄建设规划。

(二)、继续全面加快溧水新城建设,拓展新城框架,提升服务功能

一是根据新城总体规划,在20__年新建4条道路的基础上,20__年将继续拓展新城框架的交通骨架系统,计划实施新城道路“二横二纵一改造”工程。具体项目有秦淮路南延、韩辛路南延、幸庄一号路、幸庄二号路、金蛙路拓宽改造。二是争取对县人民医院、县体育中心、广电大厦等社会事业实施项目开工建设。

(三)、继续完善老城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城区环境

一是抓好城区路网的完善工作。继续加快老城次干道建设,续建今年目标任务可能完成不了的项目,进一步改善城区交通状况和出行条件,做到方便群众出行。具体道路有城东干道、韩辛路、花园路东延、交通路西延、花园西路、双塘路。二是加大城区绿化景观建设,提升老城环境。明年的主要目标是加大新城Bt道路绿化建设和老城景观工程整治,新城道路绿化建设项目有珍珠南路南延、龙山路东延、青年路东延、中山东路东延等两侧绿化建设;景观提升项目有城北干道中山河景观整治,护城河景观提升,长途客运公司四周景观、金湖毕交叉口景观、中山西路环境整治、宝塔路、机场路、宁高线环境改造以及零星改造等。

(四)、继续大力实施民心工程,切实为老百姓排忧解难

明年,我们将继续做好便民工作,完善一批城市设施功能和便民设施。一是进一步加大路灯建设力度。新设路灯10公里;更换路灯5公里;完成新建广场及河道的亮化。二是继续做好市政养护及110服务、绿化管养。城区道路、排水、养护维修,以及市政110服务,城区道路绿化、行道树,广场、河道绿化等。三是建设一批绿化广场、停车场和公厕。四是继续实施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房工程。新开工经济适用住房3万平方米,廉租房20__平方米。

(五)、逐步完善住房保障体系,促进溧水房地产健康平稳发展。

一是加快县城房地产开发。力争城区新开工面积30万平方米,竣工面积35万平方米。二是加大廉租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同时高标准启动一批具有溧水特色的休闲旅游度假项目。

(六)、继续加大以工业集中区为核心的小城镇建设,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

一是加快推进“三城九镇”建设。重点推进白马、石湫两镇的城镇设施建设,完成白马镇政府办公楼、康居路、镇下水道、府前广场及绿化工程建设。完成石湫镇石峰路等3条道路、集镇路灯、自来水管网延伸等建设。二是继续做好小城镇“三个集中”建设。加快推进农民居住向城镇、向规划居民点集中,完成十里牌农民康居小区5000平方米一期住宅楼建设,完成白马回峰小区二期等一批集中居住小区建设,按照镇村布局规划,引导农民新建住宅向规划居民点集中。三是加大集镇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集镇主干道的环境水平,继续完善镇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同时加快各镇工业集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四是积极开展村庄整治工作。按照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有序推进的村庄整治原则,完成一批村庄整治工程。

城市道路规划建议篇9

一、深刻领会省、市新型城市化会议主要精神

去年8月22日,全省新型城市化工作会议在长沙召开。会议的主要精神是:走湖南特色的新型城市化道路,必须把握3个着眼点,走出7条新路子。会议认为,推进新型城市化,一要正确把握总体要求和指导思想,科学制定工作目标。二要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做大做强区域中心城市,加快发展县级市、县城和中心镇。三要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四要大力增强城市产业支撑能力,推动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实现城市产业集聚发展。五要全面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加快综合交通网络建设,加强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健全城市安全保障体系。六要扎实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推进农村人口向城镇有序转移。七要不断创新城市建设管理体制机制,包括投融资体制机制、土地管理制度、城市管理体制等。八要切实加强推进新型城市化工作的组织领导,强化规划引领,抓好组织实施,加强考核评价。会议明确将列入全省人口集聚能力强、综合承载能力提升快的25个中等城市之一。

今年3月31日,全市新型城市化工作会议在邵阳召开。会议认为邵阳市的新型城市化发展路径是:以东部区域为龙头,走群为主体的城市化新路子;以打造生态市为目标,走“两型”引领的城市化新路子;以市区420平方公里城乡一体化示范工程为试点,走城乡统筹的城市化新路子;以宝庆工业新城为先导,走“三位一体”的城市化新路子;以完善投融资体系为重点,走机制创新的城市化新路子;以宝庆区域文化为特色,走个性发展的城市化新路子。要准确把握发展态势,科学谋划发展路子,突出抓好工作重点,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会议明确将县城列入邵阳市“1+1+3”城市群的卫星城之一。

省市会议的主要精神,从实质内容上讲,推进新型城市化,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两型”带动,坚持新型城市化与新型工业化互为促进,坚持城乡统筹,坚持可持续集约发展,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实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我们一定要紧密结合实际,深刻领会新型城市化的基本内涵,着力提高领导新型城市化的能力和水平,以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务实的工作作风,做好推进新型城市化的各项工作。

二、认真总结年新型城市化工作成效,科学谋划下阶段新型城市化工作

年来,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新型城市化建设为方向,以“城建城管年”活动为契机,一手抓提质扩容,一手抓规划管理,全年实现城建投入4.23亿元,其中市政基础设施投入3.89亿元,同比增长15.6%;扩展城镇面积2.7平方公里,同比增长15.3%;城镇化水平达到36.7%,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县城主干道改造工程被评为全市十大精品工程,城镇建设目标管理获市一等奖。主要成效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以科学规划为龙头,保障城镇发展质量。注重规划的前瞻性、透明性、权威性,合理引导城镇发展的规模、速度和节奏。强化规划修编,全面完成了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县城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着手编制生态产业园分区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进一步完善。强化规划评审、规划执法,积极开展规划执法集中行动,加大对违章违规建设的预防和查处力度。去年依法焦化厂内、文体路和宋家塘等地群众反映强烈的违法建筑,获得广泛好评。

第二、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促进城镇提质扩容。按照适度超前、完善配套、突破瓶颈的原则,握紧拳头,重点倾斜,大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一是加强市政公用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市供水、供电和信息网络,提高公用设施履盖率和保障率。下水道改造主管网2.1公里;管道燃气项目铺设主管网27公里、支管57公里;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动工兴建,敷设污水收集管网5.8公里;无害化垃圾处理场完成80%的工程量。二是加强城市交通建设。加快县城主干道路改造,兴和路、金龙路、昭阳路、衡宝北路共计7.5公里道路完成路面改造、绿化灯化、人行道板铺设、红绿灯电子眼铺设和重胶沥青铺设等,县城品位进一步提升。县城出租汽车特许经营权出让顺利完成。三是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北苑、南苑广场先后建成投入使用,百富广场改造工程竣工;广泛开展“捐植爱心树、绿化我县城”活动,共募捐469棵樟树、265棵桂花树,分别栽植在兴和路和昭阳路,县城新增绿化面积12000余平方米。

第三、以规范管理为目标,塑造城镇良好形象。坚持“建管并重、规范有序”的原则,加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力整治城区交通、摊担和卫生秩序。一是完善城管规章制度。先后制定了关于市容市貌和环境卫生管理、环卫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细化了管理目标,落实了管理责任,加大了执法检查力度,城市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城管、环卫工作取得新的成效。二是加大综合整治力度。开展摊担秩序专项整治活动,取缔零散流动摊担,纠正店外经营,取缔马路市场,全城10条主要道路基本无占道经营。开展县城客运交通秩序集中整治,客运市场非法营运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城区车辆停放逐步规范。开展清理违章搭建集中整治,拆除遮阳蓬、棚架、违章建(构)筑物。加大清扫保洁力度,对城市道路、广场和专业市场、集贸市场、摊点、停车场等公共场所确保17小时全天候清扫保洁,城区环境卫生明显好转。三是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在新改造的兴和路和衡宝北路等路段开展军警民共建安全文明示范街活动,努力形成讲卫生、讲秩序、讲安全的良好氛围,有效提高市民素质,提升县城品位。

第四、以民生民利为根本,推进城镇和谐发展。坚持把改善民生、维护民利作为推进新型城市化的基础工作抓紧抓好。一是开展廉租住房及经济适用房建设。对县城15个社区1753户低收入家庭进行登记造册,腾退公房6323平方米,作为廉租住房实物配租。完成经济适用房建设3420平方米。划拨土地17.28亩,作为廉租房建设用地,10000平方米的主体工程即将竣工。二是扎实抓好征地拆迁安置工作。筹集资金2000万元,共征回土地672亩,支付征地款1440万元,保证了会议文化中心、四完小、亿利金属等重点项目建设用地需求。三是深入开展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督查。对县城所有的在建项目进行了5次现场安全大检查,提出隐患整改意见100多条,及时发现和消除了安全隐患,全年没有发生建筑安全事故。

年来,我县的新型城市化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上级的要求、与先进县市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是:部分市民的社会公德意识、环境卫生意识不强,缺乏讲卫生、讲文明的自觉性;城市管理中乱倾乱倒、乱涂乱画、乱搭乱建等违法违规行为屡禁不止;城建资金严重不足,部分重点项目因资金缺乏进展不快;部门配合有待加强,齐抓共管的合力不够。

城市道路规划建议篇10

关键词:中小城市;规划滚利;问题;措施;建议

abstract:thispaperfirsttosmallandmedium-sizedcityplanningmanagementatpresentthemainproblemsexistinganalysedandsummarized,andthenputforwardsomefurtherimprovesmallandmedium-sizedcitiesurbanplanningandmanagementlevelofmainmeasures,andfinallyputsforwardsomesmallandmedium-sizedcityplanningmanagementinnovationseveralSuggestions,hasstrongmeaningandvalueforreference.

Keywords:smallandmedium-sizedcity;planningtheroll;problem;themeasure;suggest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目前中小城市规划管理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规划管理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是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城市规划水平较低

城市的定位不够准确,规划没有特点。部分城市盛行图纸规划或政绩规划,规划仅仅停留在图纸上和挂在墙上,甚至某些领导视规划如儿戏,好大喜功,大搞“政绩工程”,严重破坏了规划的严肃性。

同时,由于政府及规划管理部门的自由裁量权过大,致使规划管理部门不仅是规划编制与审批单位,而且还是规划决策与执行机构。规划管理职能的划分不明确直接导致政府与规划之间缺乏双向交流,政府对城市规划的宣传工作不到位,城市居民对规划的知之甚少,使规划工作丧失了群众的支持与参与。此外,城市规划的编制工作不能与城市规划管理和建设需求相适应,在完成城市总体规划审批程序之后,受规划资源和资金的限制,致使相关部门无法利用现有资源及时组织编制分区规划以及控制性详细规划,从而难以形成全面的城市规划编制体系。

1.2城市绿化重视不够

城市绿化程度不够,只注重建设,不注重绿化,常常以环境作代价追求片面的经济效益。绿化覆盖率低,忽视了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直接损害着市民的身心健康。

1.3城市管理严重滞后

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城市脏、乱、差等问题比较突出,乱堆乱倒、乱停乱放、乱搭乱建,严重影响着城市的形象。

1.4城市经营理念不够

仅仅靠财政来解决城市建设资金短缺是远远不够的;仅靠拍卖有限的城市土地资源更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更新经营城市理念,走市场化运行的路子,以城建城,以城养城,用市场经济的办法才能推进城建城管事业的发展。

2提高中小城市城市规划管理水平的主要措施

中小城市要进一步提高城市规划管理水平,树立城市形象,提高城市品位,必须采取以下四项措施:

2.1科学、合理的规划城市

(1)规划要突出地方特色。结合城市的历史文化、自然资源、风土人情、产业特色的实际,突出城市个性的塑造。走特色立城、特色建城、特色兴城之路,建设高品位、有特色、丰富文化内涵的城市是小城市当前规划建设的方向。

(2)规划要科学超前。遵循“搞一流规划,建一流城市”的原则,对城市重点项目,如修编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和街景规划等,要成立规划审查委员会,实施规划设计招标、评审,从部门单独决策向科学、民主决策转变,要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广开言路,采取专家学者、市民、部门参与相结合的办法,减少规划决策的主观性和随意性。

(3)规划要狠抓落实。规划一经确定,必须保持其严肃性和绝对的权威性,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随意修改。做到一个规划不动摇,一张蓝图画到底。

2.2实施多种举措,建设城市

(1)加大城市基础设施投资,不断完善提高城市载体和服务功能。城市绿化要抓住重点,加快道路绿化、小区绿化和拆墙透绿步伐,从规模和档次上实现较大突破。

(2)完善投融资体制,引进竞争机制,激活市政公用事业。放开市政公用市场,打破垄断经营。按照“谁投资、谁建设、谁管理、谁收益”的原则,鼓励集体或个人、内资或外资等多元化城市建设投入。

(3)加快住宅建设和旧城改造,促进房地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在规范房地产市场的基础上,加快以经济适用住房为主的住宅建设,形成合理的供房体系。同时,着力提高住宅的工程质量、使用功能和居住环境,努力在小区配套设施建设和完善物业管理上实现新突破。

2.3创新理念,经营城市

(1)强化城市理念。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对构成城市空间和城市功能载体的自然生成资本(如土地)与人力作用资本(如路、桥)及相关延伸资本(如路、桥冠名权)等进行重组,最大限度地盘活存量、吸引增量,探索以城建城、以城养城的城市发展之路。

(2)落实城市资源储备制度。凡是控制区内的土地一律实行储备制度,实行政府统管,实现城市土地资源价值的最大化。

(3)加大资金筹集力度。对土地出让金、城建配套费及房产开发费等,除有特殊情况外,其余一律足额征收,所筹资金全部用于城市建设。

2.4全民动员,管理城市

(1)建立疏堵结合机制,整顿市容市貌。严格“一书两证”制度,严厉查处违法建设;对乱贴乱挂、乱写乱画等影响市容环境的行为要及时遏制;规范店前门牌和户外广告,统一制订标准。

(2)建立建管并用机制。对马路市场进行一次全面整顿,严禁店外经营、乱摆摊点,彻底解决“有场无市、有市无场”问题。

(3)建立施工场地封闭管理机制。所有建筑工地都应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实行封闭作业。各单位在办理建设手续前,必须签订建筑垃圾管理合同和占道协议。

(4)建立协同管理机制,整顿交通秩序。建设部门要严格划定停车场和行车路线。公安部门加强车辆疏导和执法检查,保证人车分流,各行其道。

(5)建立齐抓共管机制,整顿城市环境卫生状况,争创文明卫生城市。

3对中小城市规划管理创新的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