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建议十篇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建议十篇

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建议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2:47:48

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建议篇1

走进金锦山的家,像是走进了一套别墅。这幢一共5层的复式公寓,是让金老师最知足的。

金锦山在嘉善县姚庄镇的北鹤村当了一辈子的村小老师,一家人原来也住在北鹤村。“原来的房子,是上世纪80年代造的砖混结构的两楼两间,只有两间卧室。孙子到20岁了,还要跟爸爸妈妈挤一间房。”金锦山说。房子显然不够住了,扩建的打算又因为宅基地有限而搁浅。这个时候,当地提出的“两分两换”成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途径。

2008年4月,嘉兴被确定为浙江省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试点。所谓“两分两换”,有个精简的概括:将宅基地与承包地分开,搬迁与土地流转分开;以承包地换股、换租、换保障,推进集约经营,转换生产方式;以宅基地换钱、换房、换地方,推进集中居住,转换生活方式。

再说得简单一点,就是“农民”可以变“市民”,住公寓,拿“退休工资”。这是嘉兴率先全国开始进行的尝试。

金锦山和两户邻居一起申请了置换。2010年6月,姚庄镇农房改造集聚一期桃源新邨社区正式建成,这是嘉兴最大的城乡一体新社区,金锦山一家也搬进了桃源新邨的新家。现在,姚庄已有816户3200多名农村居民入住城乡一体新社区。

在浙江省委、省政府作出加快农村住房改造建设的战略决策后,嘉兴市抓住全省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契机,开展以“两分两换”推进“两新”工程建设,促进农房改造集聚。“两新”工程,就是以“两分两换”为动力,以编制实施“1+X(即一个新市镇镇区加上不超过镇所属行政村数的城乡一体新社区)”村镇布局规划为引领,全力推进现代新市镇和城乡一体化新社区建设。

之前,嘉兴市90%左右的农民还散居在855个行政村、17000多个自然村,这种状况直接导致农村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和资源要素的浪费,间接制约了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迈进、传统农民向现代市民转变,阻碍了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和社会消费结构优化升级。

“两新”工程推动了镇村布局规划的全面优化。嘉善县姚庄镇原有行政村18个,该镇因地制宜规划了“1+3”模式,突出了具有江南水乡特色村落的保护。该工程的推进取得了多赢的局面。

对政府而言,“两新”工程建设使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改善各类基础配套设施和农民生活条件,提高了政府公共服务均衡化水平。对农民而言,“两新”工程改善了农民居住条件,增加了农民财产性收入,使农民更好地享受改革发展成果和城市文明辐射。对发展而言,“两新”工程建设有效缓解土地要素等瓶颈制约,拓宽二、三产业发展空间,加快农民市民化步伐。

为进一步加快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进程,2010年4月,嘉兴市人大常委会就全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工作进行视察。提出调整优化“两新”工程规划布局,提升理念、定位,注重特色、个性;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做好协调,整体推进;着力强化特色产业的培育与支撑等意见建议。

2011年7月,嘉兴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就该市经济转型升级、“两新”工程建设等需要政府加以重视或改进提高、推进的方面,向政府提出了五大项审议意见,面对面交由政府研究处理。嘉兴市政府将人大审议意见提上常务会议专题研究落实。

随着城乡一体新社区的推进,从根本上改变了嘉兴市城乡环境面貌,优化了公共服务,提高了人民群众生活品质。

推进以探索优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为核心的“十改联动”

党的十强调了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相互协调。新型城镇化相对于传统城镇化来说,是更加有质量的城镇化,质量的基础来自于良好的产业发展保障农民持续增收,良好的社会生态保障农村生活和谐。

城市居民能够享受的公共服务,农村居民也要能够享受。嘉兴市海盐县在推进全域城镇化过程中,并没有走“摊大饼”的城市扩张之路,而是在全县推进教育、卫生、社保、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为此,海盐县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公交村村通,县内城乡公交一票制,水务、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也实现了城乡一体化发展。

而这只是嘉兴市推进城乡一体化的一个缩影。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关键在于从制度层面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为了让世代躬耕的万千农民过上像城里人一样的生活,嘉兴开始向深水区探索。

因时而谋,顺势而动,嘉兴启动实施了以优化土地使用制度为核心的“十改联动”。即在以“两分两换”优化土地使用制度的同时,联动推进了就业、社会保障、户籍制度、新居民管理、涉农体制、村镇建设、金融体系、公共服务、规划等九项改革,整个统筹城乡发展、现代新农村建设呈现良性互动态势。

嘉兴市人大常委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持续监督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为推动城乡供水一体化迈出实质性步伐,2010年4月至7月,嘉兴市人大常委会采取上下联动的方式,对水污染防治“一法一条例”贯彻实施情况进行检查。

2011年11月,嘉兴市人大常委会围绕市政府关于嘉兴市本级城乡供水一体化管理体制改革和提高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工作情况的报告进行了认真审议,并到现场实地视察。

2011年12月29日,秀洲区油车港成为嘉兴市本级首个完成城乡一体化供水管理体制改革的镇,标志着嘉兴市本级城乡一体化供水管理体制改革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为使老百姓乘坐城乡公交享受与城市公交一样的优惠政策和便捷,嘉兴市人大多年持续监督,城乡公交与城市公交实现“零距离接轨”。2013年,嘉兴市人大常委会将市政府关于全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列入主任会议议程,进一步推动嘉兴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

一幅绚丽生动的统筹城乡画卷铺展在南湖儿女面前。

统筹城乡就业改革稳步推进。实施城镇零就业家庭“出现一户解决一户”的动态管理,开展创建充分就业村试点,建立城乡一体的就业政策和服务体系,被列为联合国统筹城乡就业试点城市。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逐步深入。率先制定实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办法,从制度层面构建“全民社保”体系,被列为全国居民合作医疗试点城市。

公共服务均等化体制扎实推进。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环保等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实行就业与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培训等区域政策统筹和财政差额结算。

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建议篇2

在当前各项工作任务十分繁忙的情况下,市政府组成调研组,专题对__县推进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进行调研,目的就是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的重要批示和全省保护坝区农田建设山地城镇工作会议精神,集思广议谋划好__县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努力在推动城乡一体化方面取得新突破,为全市乃至全省城乡一体化建设探索新思路和新做法。我感觉这次调研非常重要,效果非常好,上午,我们到惠民农家座谈,听取了惠民乡村干部的介绍和几位农民朋友的想法,感受到大家对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愿望十分强烈。刚才,__县政府汇报了试点工作进展情况,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结合部门职能作了发言,参会的市领导也对试点工作提出要求,讲得很好。下面,我就加快推进__县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讲四点意见。

一、全面正确的了解城乡一体化提出的背景

城乡一体化的思想早在上个世纪就已经产生了。城乡一体化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促进城乡居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变化的一个过程,使城乡人口的技术、资本、资源等要素相互融合,互为资源,互为市场,逐步达到城乡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上协调发展的过程。城乡一体化是一项重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是思想观念的更新,也是政策措施的变化;不仅是发展思路和增长方式的转变,也是产业布局和利益关系的调整;不仅是体制和机制的创新,也是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的改进。城乡一体化的根本,是要废除原有的城乡二元体制制度,改革户籍制度,废除现行流动人口的管理制度,构建以城市为中心,小城镇为纽带,乡村为基础,城乡依托,互利互惠,互相促进,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关系。

目前,我国在发展中国家中突显一枝独秀,倍受注目,世界看好中国。我们应看到中国的现在,也要看到中国的未来。在党中央的英明领导下,通过坚定不移的实施改革开放,各项事业飞速发展,国力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随之在发展中也碰到了许多困惑和问题,如经济发展结构不合理,城乡发展差距大,居民贫富分化日益突出,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市场诚信缺失,百姓仇官仇富仇城现象十分突出,导致社会不够和谐,发展环境堪忧,处在了发展过程中的十字路口。把握得好,中国将来会更加的兴旺发达,否则就会像拉美国家一样走入“中等收入陷井”,即当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水平后,由于不能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最终出现经济停滞的一种状态。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20__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400美元,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偏上国家的行列,与许多发展中国家一样,正在面临“中等收入陷阱”问题。像巴西、阿根廷、墨西哥、马来西亚等,在20世纪70年代均进入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直到20__年,这些国家仍然挣扎在人均gdp3000至5000美元的发展阶段,并且见不到增长的动力和希望。这些国家由于经济停滞带来了贫富两极分化、腐败多发、就业困难、社会不稳定等问题,造成社会管理的严重失衡。我们国家唐宋是一个鼎盛时期,尤其到了清朝的康熙年间,我们的gdp达到了全世界的四分之一,但是因为我们在清朝末年的不当选择,差点导致了中国的灭亡。从那个时候开始,中国社会开始转型,到现在已经150多年,历经磨难,百折不饶,取得了革命和建设发展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积累了丰富的执政经验。我们必须以对党的事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坚定信心,坚持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攻坚克强,搞好学习借鉴,全力实施城乡一体化建设,突破发展难关,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将普洱各项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二、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高度重视__县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

城市在一个地区和国家乃至世界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发挥着集聚、辐射和带动作用,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指挥中心、调节中枢。城市作用发挥得好,就能强有力地推动区域经济的建设和发展;作用发挥得不好,不仅影响城市本身,还会影响到整个区域的发展。由于历史、制度等原因,我国一直存在二元经济结构,即城市和农村两种经济形态,在农副产品生产销售过程中产生了城乡的“剪刀差”,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乡“剪刀差”越拉越大,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更加突出。要改变这种状况,除了改革户籍制度和农村土地制度外,还要从根本上改革现行的体制机制,让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走城乡一体化发展道路。目前,我国总体上已经进入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了亟待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但我市目前城镇化率仅为31%,比全国低15.5个百分点,比全省低4.5个百分点,发达国家到了70%以上,有的国家达到了90%,在普洱,城镇聚集财富、催化经济的功能远未发挥。为增强普洱的经济活力,加快生态、和谐、妙曼普洱建设,必须全力搞好城乡一体化建设。普洱是一个农业大市,农业人口多,农业和农村发展比较滞后,农村资源配置和基础设施建设严重不足、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滞后于城市,既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强的物质文化需求,也不能适应发展的客观需要,为谋求城乡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应该抓好城乡一体化建设。就拿感动省委主要领导的景迈山农民来说,随着普洱茶的畅销,景迈山的茶农年人均收入过万元,他们有了钱,渴望“上山劳动、进城居住”,融入城市生活,享受城里人待遇。据__县调查有1919户、7330名农民愿意到城镇居住,占到全县农村总人口的1.9%,在__这样一个边疆贫困县都有那么多人想到城里居住,说明群众的愿望确实十分强烈。如果我们对群众的这种期待视而不见,我们就会失去发展的基础,也会失去群众基础。总之,城乡一体化是破解“三农”难题的根本出路之一,是推动城乡生产要素优化组合、促进城乡共同繁荣的重大举措,是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城乡共同繁荣的重要途径,这也是民心所向,顺民心而为、事则成,逆民心而为、事则败。

今年5月,省委主要领导到__县调研,深感农民“上山劳动、进城居住”的愿望十分强烈,随后对推进全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工作作出了重要批示。6月,省委、省政府认真落实批示精神,将__县列为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的省级试点县。我们要解放思想,大胆尝试,真正做到学习在前,思考在前,行动在前,抓住“先机”,积极开展好__试点工作。9月5日,省委、省政府又在大理召开保护坝区农田建设山地城镇工作会议,会议提出按照“守住红线、统筹城乡、城镇上山、农民进城”的总体要求,实现土地高效利用和城镇化科学发展,核心就是保护农田、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大理工作会议精神与省委的批示精神一脉相承,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坚定决心,也反映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大势所趋。

从6月份以来,市县协同努力开展试点工作,市里成立了推进__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县里也成立了相应组织机构;市政府常务会议还专门听取了试点工作汇报;市、县两级联合开展了一系列调研工作,研究草拟了《普洱市支持__县推进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的意见》、《__县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实施方案》,为做好这项工作开了一个好头。但大家都还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无论是市级还是县级推进效果都不够理想,不过情有可原,毕竟这项工作是一个全新的课题,目前正在做探索,只有重庆、成都取得了一定经验,云南省还没有哪一个地方作过有益探索。全省探索城乡一体化工作经验的历史重任落到__等三个试点县市身上,这既是挑战,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如果我们抓住并用好这个机遇,为全省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摸索出经验和做法,__县乃至全市一定会得到省里更多的重视,能抢先吸引优秀人才、优质资源来发展我们的城乡,各方面的发展将会得到更多的倾斜支持,把普洱真正建成一个适宜居住,适宜创业,稳定和谐的妙曼之地和养生天堂。如果抵触懈怠或坐等观望,必将错失良机。因此,我们必须统一思想,高度重视,市县通力合作,坚决执行好上级的决策、部署,主动去想,主动去做,坚定不移地推进__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我们才能赢得发展的先机。

三、把握原则,突出重点,坚定不移地推进__县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

推进__县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是摸着石头过河的一项重要工作,必须坚持改革创新思路,大胆地闯、大胆地试。在具体推进过程中,要坚持六项原则、做到五个结合、实现四大突破。坚持六项原则,一要坚持深化改革,创新机制。要大胆改革不合理的体制,积极创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机制,形成有利于推进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的体制机制。二要坚持规划先行,城乡统筹。要按照城镇化建设、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部署,尽快编制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各项规划。三要坚持立足发展,惠民为本。始终把发展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放在首位,全面提升农村生产水平和农民生活质量,着实改善城乡面貌。四要坚持农民主体、百姓自愿。这项工作是一项农民自觉自愿的尝试,不搞强迫,对农民愿望强烈的我们要坚决支持,农民不同意的我们绝不强迫,绝不搞城市化运动。五要坚持齐抓共管,社会联动。把推进城乡一体化试点作为当前工作的总抓手,构建政府领导、部门配合、社会支持、群众参与的工作新机制,采取以农民自筹为主、政府补助为辅、市场开发投资为补充的筹融资新办法。六要坚持以点带面,先期启动。省里以__为点、__要以勐朗和惠民为点,先期实施,先行先试,通过点上出成效再逐步推开。争取在明年有新气象,后年有新经验,在三年内即到2013年底勐朗和惠民的试点工作要取得经验成果,到2015年力争完成全县的试点工作任务,也为全市、全省树立一个榜样。做到五个结合,就是要把推进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与实施“十二五”规划、加快建设桥头堡和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打造普洱绿三角、推进农业产业化及新型工业化进程、文化旅游五个方面有机结合,做到全盘考虑、通篇谋划,让农民进得来、住得下、留得住、过得好。实现四大突破,就是要在城乡规划一体化、产业发展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社会保障一体化四个方面取得突破。这里我重点讲四个突破:

(一)在推进城乡规划一体化上取得突破。要根据全省大理保护坝区良田建设山地城镇工作会议精神,坚定不移的沿着既定的靠山进谷、全域规划、组团布局、生态发展的目标走下去,要解决好农民进城居住的愿望要求,还得从__实际出发,采取入城居住和改造提升集镇建设、变乡村为城镇、原地实现城镇化的办法。为此,要以县城为中心,以中心镇为纽带,以新农村和特色小镇为基础,切实搞好规划建设,做强县城、做优中心镇、做特卫星镇、做美村庄。一要完善县城规划。按照__县新的城市定位,调整完善城市空间布局,尽快完成新一轮县城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抓紧做好详细规划、分区规划和专项规划,用规划引领建设。规划编制过程中要做好县城功能定位,突出行政办公区、工业区、商业区、专业市场、住宅区、旅游休闲度假区等城市功能划分,通过10年的努力,使一半以上的农村人口享受到城镇生活。二要抓好中心镇规划建设。综合考虑各中心小城镇的区位、资源、人口及经济发展水平及其潜力等因素,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科学规划城镇布局,以特色产业或龙头企业为依托,着力打造一批旅游度假、商贸流通、资源开发、工程移民、农特产品加工等特色突出、各具优势、设施良好、功能完备、环境优美的特色小城镇,带动周边乡镇协调发展。先期以提升勐朗镇的承载能力为重点,加快推进县城旧城区改造、新区建设和住宅小区综合开发;以旅游资源和古茶资源为依托打造惠民旅游小镇。然后逐步带动东回航空港城镇、上允物流型特色小集镇、糯扎渡水港城镇、谦六绿色产业镇等特色小镇发展。三要就地改造提升村庄建设。推进集镇和村庄规划,最大限度按照村民的意愿,科学做好村庄规划,创造优美的生产生活环境,引导农村人口和各种生产要素向集镇及中心村集中,延续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保护边疆少数民族文化,建设一批设施配套、环境优美、功能齐全、管理有序、乡风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在推进城乡产业一体化上取得突破。要按照构建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建设四大基地、打造“5+6”产业集群的全市总体思路,结合__县提出的发展能源、矿产、生物资源加工、新型建材、船舶制造等产业规划,加大培育产业集群,同时做好山地开发利用这篇大文章,建设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特色化的产业基地,形成科学合理的工农业生产布局。一要加快推动新型工业集群发展。合理规划布局工业园区,以提升茶、林、电、矿产业为核心,加快发展形成具有__特色的新型工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业。要以景迈—芒景千年万亩古茶山景区建设为契机,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打造茶叶知名品牌。以金光为龙头,加快建设集约化、标准化、良种化、规模化工业原料林基地,着力培植林纸、林板、林化和生物质能产业。继续做好糯扎渡水电站建设的协调服务工作,加快县内中小水电开发,做大水电产业。做好昆钢等企业铁矿采选厂建设,推进__铅矿公司技改扩建和循环经济项目建设,做强矿产业。抓好畜产品、蔗糖、橡胶、蚕桑等特色生物产业,做大农产品精深加工业。二要培育壮大文化旅游产业。推动以生态休闲度假旅游为重点的服务业转型升级,利用__作为普洱绿三角中心的区位优势,提升“拉祜文化”、“千年古茶”、“糯扎渡”三大旅游品牌,重点打造县城(勐朗镇)“一轴四点”、惠民景迈芒景、糯扎渡水电观光、民族文化、上允农业观光五大特色旅游区。三要整合城市服务业资源,支持和促进城市服务业加速向农村延伸,重点发展以销售、特许经营、多式联运、电子商务为主要特征的现代流通业。

(三)在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上取得突破。统筹规划好城乡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镇尽量向山坡、丘陵发展,多利用荒山荒坡搞建设,少占或不占优质农田,努力实现城镇朝着山坡建、良田留给子孙耕的目标。一要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推进二级公路建设及县内主要通乡道路提升工程,重点推进旅游景区景点和拉祜文化传承基地油路建设,加快建设边境乡边防公路、农村公路,积极发展公交客运。抓好糯扎渡库区普洱港、香竹林码头、帕赛码头和库区周围停靠点等航运设施建设。做好__机场建设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建设。二要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强防洪薄弱环节建设,增强防洪排涝减灾能力;全力实施好谦六小坝子水库等水利设施项目,提高城乡供水保障能力,解决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三要加强城乡电网建设。完成城乡电网改造配套工程,解决好乡村用电问题。四要加强城乡治污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县城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厂建设。开工建设一批重点集镇基础设施配套工程,重点实施好惠民自来水厂、生活垃圾集中转运站等项目建设工作,加快推进惠民小镇商业区的规划建设,为群众生产生活和进城经商提供方便。五要加强通信系统工程建设,实现城乡信息的畅通。六要做好基本农田地改造,特别是生态茶园改造,保证农田提质增效。七要努力提高农村机械化水平,节约出更多的劳动力从事第三产业。总之,要最大限度地按照农民意愿实现基础设施、公用设施、公益事业城乡统建共享,进一步推动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四)在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上取得突破。农业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不仅是个户籍问题,而且涉及到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方方面面。促进农民进城,必须在进一步放宽城镇户籍限制的基础上,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突破口,科学谋划,综合施策。要为农民在城镇和农村发展都留下余地,给进城农民一定的过渡期和适应期。兼顾农民与市民的身份待遇,给予进城农民“城乡兼有”的身份待遇,使农民“退可回农村,进可入城镇”,既可以享受国家惠农政策,又可以享受到城镇的公共服务,确保进城农民有“双重保险”。一要改革创新农村经济管理体制,切实维护进城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林地使用权等权益,合理兑补国家各种涉农补助,为农民进城提供更多、更好的支持保障。二要不断加强养老、住房、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发展的投入,解决好进城农民的保障服务,使其充分享受城镇公共服务。三要加大科技培训力度,进一步提高进城农民的生产技能,使农民进城后有活干、会干活、有收入,解决好他们的长远生计问题。总之,就是让进城的农民真正进得来、住得下、留得住、过得好。

四、加强领导,强化措施,保证__县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取得实效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市里已成立了推进__县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__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的协调、指导和督促,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及时检查工作进展情况,协商解决重大政策问题,及时向省委、省政府报告有关情况,确保各项工作落实。__县也成立了领导小组,在此基础上,要加强日常办事机构建设,在政府办公室设立专门工作机构,具体负责组织协调工作,力求顺利推进试点工作。__县还要设立城乡一体化建设咨询服务机构,为进城农民提供购房、就业、就医等指导服务。__县领导小组要建立研究试点工作例会制度,定期召开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困难问题,保障工作顺利推进。要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支持农民以产业为纽带组建各种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和专业合作社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中的作用。

(二)建立健全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市里负责督促指导,县里具体负责推进工作,先以勐朗、惠民等乡镇为试点,不能一揽子抓,做到成熟一个推出一个。市级各部门要站在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着眼于试点工作,结合部门职能权限,全力以赴的参与试点工作,为搞好试点工作献计出力,给予__县开辟试点工作报请绿色通道,凡是__报请试点工作事宜,主要领导要亲自接待,亲自批办,亲自督促落实。在此,市住建局要切实发挥好综合协调作用。制定科学的工作计划和时间进度表,并严格遵守计划,做到工作步调一致,市里的《意见》和__县的《实施方案》要在充分考察借鉴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尽快修改完善,及时呈报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审批,以便指引试点工作有效开展。

(三)积极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市、县两级政府要积极争取省里对__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的支持,争取在项目审核、土地利用、林地审批、贷款融资、技术开发和市场准入等方面得到更多的倾斜支持,在交通、通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争取更多的项目。各级各部门要积极整合项目资金,大力支持__县的试点工作。此外,要充分调动金融资本和民间资本加大投入,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关注和支持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强大合力。

(四)广泛宣传引导。采取多种形式,强化对开展__县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的宣传报道,营造全市上下共同关心、协力参与的浓厚氛围。市上要通过电视、广播、报刊和网络等信息平台,全面宣传报道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的重要意义、进展情况。__县要及时召开全县工作大会,传达贯彻省、市关于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的总体部署,面向全县人民群众宣传发动,做到家喻户晓。

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建议篇3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执政为民、勤政廉政、提升效能、优化环境、促进发展”的要求,扎实开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我为城市献一策”活动,不断强化干部职工的争先创优意识,提高促进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努力为“城乡建设水平走在全省山区县市前列”提供智力支持,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二、活动范围

本活动从2010年10月8日开始,至12月31结束。参加活动的对象为住建局机关及房管局、质检站、档案馆全体在职干部职工。

三、活动内容

以“树立争先创优意识、推进科学发展”为目标,组织干部职工扎实开展“四个一”活动。即以增强干部职工争先创优意识为重点,听一场王波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以增强干部职工负重争先意识为重点,开展一次“如何争创部级园林县城”讨论活动;以增强干部职工的克难攻坚意识为重点,围绕组织开展好一次“城乡建设调研月”活动;以增强干部职工的科学发展意识为重点,组织全系统干部职工开展一次“我为城市建设发展献一策”活动。

四、活动安排

1、10月8日-10月15日,结合各单位实际对活动进行安排部署。组织干部职工观看“王波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影像资料和先进事迹,学习王波勇于创新、深入基层、爱岗敬业、淡泊名利、为人谦和的个人品格,学习他对事业高度负责,对群众无私关爱,舍小家、顾大家,廉洁奉公、勤政廉政的崇高精神,引导干部职工学先进、找差距。

2、10月15日-10月25日,围绕争创部级园林县城目标,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组织干部职工学习《部级园林县城创建标准》,对照标准找差距,组织干部职工就我县如何创建部级园林县城开展一次集中讨论。

3、10月25日-11月25日,结合县委、县政府提出的“负重争先快发展、奋力再进二十强”的工作目标,结合城乡建设工作实际,扎实开展“城乡建设调研月”活动。通过提出问题,摸清情况、找准思路,有效化解当前影响和制约城乡建设发展的主要矛盾,解决一些热点焦点问题,为局党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努力实现城乡建设水平走在全省山区县市前列目标提供参谋服务。

4、从11月份起,在学习讨论和深入调研基础上,结合“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主题,组织全系统干部职工开展“我为城市建设发展献一策”活动(建议征集表附后)。要求全体干部职工结合各自岗位实际、针对平安和谐山水园林城市特色定位,每人至少提出一条切实可行的工作建议,以推动城市建设又好又快健康发展。工作建议汇编到局办公室以后,局争先创优和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领导小组将集中对征集建议进行评比,对评选为一、二、三等奖的稿件,分别按300元、200元、100元的标准给予奖励。要把“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我为城市献一策”活动作为建设系统推动理念创新和工作创新的一项基本活动,常抓不懈,持续推进,每年组织干部职工开展一次“我为城市建设发展献一策”征集活动。

五、活动要求

1,加强领导,统一思想。开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我为城市献一策”活动,是我局争先创优和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的一项重要载体,也是针对建设系统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整改的一项得力措施。全体干部职工特别是局班子成员及各二级单位负责人,要从加强建设系统效能建设、推进城乡建设协调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活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各单位负责人要按照活动安排的时间和内容,结合各单位实际,进行细致的谋划和筹备,积极付诸行动,确保活动顺利开展。本次活动由党组书记、局长许和明负总责,局班子成员牵头主抓,局争先创优和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分头抓落实。

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建议篇4

关键词:社会保障;建议;述评

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1-0252-03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我国城乡社会保障事业取得了飞速的发展,社会保障制度越来越成为一项普惠性的政策不断沐浴着中华大地。但是,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2012)认为:“未来一个时期,我国社保体系建设的重要任务是在坚持并巩固普惠性的基础上,不断增强公平性,最终实现社会保障从形式普惠走向实质公平。而加快推进社会保障城乡统筹发展,无疑是缩小国民福利权益差距,促使社会保障体系沿着公平、正义、共享的价值取向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如果国家能建立跨地区、跨行业的,包括所有城乡社会成员在内的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或者在分立的多个社会保障项目和体系之间建立科学化、制度化的连接,使之形成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则是所有国民的共同愿望。也即我们认为的社会保障统筹目标。

一、城乡社会保障统筹的必要性及意义的研究述评

从建立最早的现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制度国家德国开始,社会保障制度已经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历史,而我国从“国家保险型”制度逐渐过渡到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保障制度还在不断探索和完善中。随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深入,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面和保障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郑秉文(2008)仍然认为:由于渐进性改革和发展的特点,随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发展,项目越来越多,整个社会保障的制度体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引起一些研究者担心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会导致制碎片化。正是因为这样的担忧引发了人们对社会保障统筹的广泛思考。这样的观点在学界有一定的代表性,也较为真实地反映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长期存在的现实。

关信平(2011)从宏观层面总结了社会保障统筹的积极和消极意义。积极意义体现在:从总体上看,一体化是社会保障制度长期发展的方向和制度设计及制度改革的长期性目标。尤其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逐步加深,国内社会保障的一体化过程的意义就对国内外都更加明显。因此,对于社会保障的宏观决策者来说,把握好社会保障一体化发展的宏观方向,不仅对于社会保障本身的发展,而且对于整个社会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的总体发展都是很重要的。消极意义主要体现在:一体化的制度体系不够灵活,应对经济波动和新问题的能力较弱,并且对制度进行调整和改革比较困难;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在各个方面之间进行利益协调比较困难;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往往容易导致下级对上级政府的依赖,最终使中央财政负担较重。所以,社会保障统筹或者一体化需要谨慎进行。关信平的观点为我国急于实现社会保障统筹提供了建议,也就是我们在推动社会保障城乡统筹过程中如何最大化地减轻或者最好避免出现如上所说的负面影响。也为热衷关注相关问题的人们提供了以后研究的方向。

刘畅(2011)从收入分配的视角分析认为是我国历史制度设计的欠缺造成了今天的城乡社会保障二元化标准,要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就需要建立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制度。赫晓萍(2012)从社会公正的角度认为城乡的二元结构导致城乡居民在享受社会福利方面的不公平性需要社会保障城乡统筹来实现。

林俏(2012)从法律的角度认为:我国加入了相关的国际公约、现行宪法第45条进一步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国家和社会保障残废军人的生活,抚恤烈士家属,优待军人家属。国家和社会帮助安排盲、聋、哑和其他有残疾的公民的劳动、生活和教育”。这些都为建立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制度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支持。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2012)认为:社保体系建设中的诸多现实问题亟待通过城乡统筹发展来解决。比如,社保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城乡分割及其带来的公共资源浪费、行政效率低下、制度风险增加等,都迫切要求通过推进社会保障城乡统筹发展来化解。

总之,不论从历史制度的原因、法制建设的要求、现实的呼唤还是化解其他问题的需要都急切地呼吁建立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制度。

二、我国社会保障城乡统筹的建议述评

有关我国社会保障城乡统筹问题的研究已有较长时间,到目前为止的建议非常多,这里仅仅对最近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述评。

袁文全、张卫国(2010)发达国家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实践表明,各国的具体做法虽有差异,但一体化和平等化却是社会保障体系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启示我们,我国城乡二元分割的社会保障体系所引发的问题不可能在短期内完全加以解决,随着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必须以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为突破口,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罗雁翎、梁晓华、苏兴华(2011)通过对国外一些国家的经验总结认为:首先需要立足我国实际引进和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其次是在立法和公共财政方面提供支持;最后认为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是建立社会保障城乡统筹体系的现实道路。

孙雷(2008)提出:对中国的农村社会保障进行整合,实行梯度设计,也就是把目前针对城市企业职工实行的养老保险的第一支柱、城市居民的社会救助,及将“新农合”发展为门诊统筹加大病统筹的农村基本医疗保险,设计为城乡共享项目,其他方面或项目则可根据城乡实际保持一定差异或灵活性。陈喜梅(2010)建议在目前我国的具体国情下应该从农民工入手进行分类实施社会保障政策,对整个农村实施“整合模式”的社会保障。逐步向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迈进。这些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观点是努力寻找一个或者多个现在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衔接点,为以后的全面统筹打基础。

井文豪(2010)站在中央政府的角度认为:中央政府需要制定好统筹规划和相关政策,以指导和协调各省市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朝着全国统筹的方向发展:还特别强调在统筹规划设计时,既要考虑到城乡之间社会保障制度的统一和衔接问题,又要考虑到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制度的统一和衔接问题;既要考虑到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的差别,又要考虑不断推进社会保障服务均等化;既要不断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社会保障水平,又要充分考虑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国力。既要积极推进,又要循序渐进。中央政府在社会保障制度的总体规划设计中,要把城乡、地区以及不同人群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加以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实现人人“应保尽保”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王程(2010)也认为: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中政府的责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立法和制度保障责任是前提;财政责任是关键;组织实施责任是重要环节;监管责任是重要保证。

刘振杰(2011)设计了一个建立在混合型统账结合基础之上的、统一的综合账户模式跨越了城乡鸿沟、户籍藩篱、农工之分,具有制度便携性;综合账户恰好具有减贫、发展等多种功能,可推动社会保障从形式普惠向实质公平转变。只有基于城乡统筹的视角来考虑并推进制度建设,才能逐渐整合制度,缩小差距,促进社会公平。这为我国推广实施“一卡通”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谷彦芳(2012)认为我国社会养老保障城乡衔接有两种模式可选:一是“新老制度并行不悖,分段计算”的方法;二是“各项制度归一,折合计算”的方法。从而提出了养老保险制度的城乡统筹路径。

在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城乡统筹方面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观点有:张禄,王海燕(2011)认为:合理转变“重城市轻农村”的救助理念,并尽快出台城乡统一的救助法规;因地制宜制定低保标准和通过多元化渠道筹集资金,并建立城乡一体的动态补贴和自然增长机制;加强专业管理岗位与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弥补农村低保工作的岗位空缺与人员空白;进一步在城乡低保对象的识别以及细分、救助金的管理与发放、工作人员的培训与监管、人员综合信息的共享等方面做出统一规范。

在医疗保险的城乡统筹建议方面有:李晓燕(2012)认为要实现医疗保险的城乡统筹首先需要做的是强化城乡一体化观念,完善社会医疗保障制度的运行环境;保障流动参保人员的就医权益,完善医保关系的转移接续;整合经办资源,强化管理体制统一化;合理确定补偿机制,强化政府筹资主体地位。陈爱如(2012)建议对医疗保险制度进行分层和衔接。具体而言提出了:总体“实现保障制度架构统筹、保障方式衔接、经办服务统一、待遇水平均衡、监督管理一体、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的目标;少类别;分层次;无障碍;同时补助和救助要跟上。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会长王东进(2012)认为: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城乡统筹可以采取“三步走”的方式:第一步,整合管理资源,实现一体化管理;第二步,实现行政管理的统一;第三步,实现制度融合——可以在基本制度框架统一的前提下,采取“一制多档”的形式,打破城乡户籍限制,允许居民根据家庭经济状况自主选择参保的档次,享受相应的保障待遇,实现制度的统一性与灵活性、公平性与可选择性的有机结合。

从以上可以看出:有关社会保障统筹的建议有站在宏观角度、政府角度、微观角度、分项目角度、模式选择的角度等的分析。但是大多数还是侧重在一些原则性、框架性的建议上,具有操作性建议的还是少数。特别是某些建议如果在实施后会有什么样的负面影响及其如何应对等等方面涉猎较少。

三、社会保障城乡统筹的实践经验总结述评

我国近年来国家鼓励有条件地区重点进行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社会救助等领域的统筹试点工作。比如天津、重庆、宁夏、青海、新疆生产建设兵团5个省级行政区、41个地级市和162个县(区、市)开展了基本医疗保险城乡统筹,将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划归社保部门统一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

丛颖超(2010)通过总结发现:从北京市、郑州市、成都市和神木县的情况来看,虽然四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但却都在社会保障的某个领域建立起城乡一体化的制度模式,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只是决定了各地区据此所确定的不同筹资标准和待遇水平。比郑州市、成都市和神木县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更有条件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但事实并非如此。所以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可以有不同的模式,但每种模式都应该满足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的基本要求和特征,如不存在城乡二元分割的制度壁垒;资源可以在城乡间自由流动,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社会保障的功能能够得到很好的发挥;城乡居民在社会保障政策和待遇上基本平等。这样的经验总结对于各地因地制宜选择自己的城乡社会保障统筹模式提供了经验。

杨影,孙明慧(2011)对吉林省的城乡社会保障统筹调查指出:,吉林必须走农村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农民市民化的道路,以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提高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水平。

覃耀荭(2010)通过对2008年以来杭州社会保障统筹的经验教训提出了如下建议:加大财政支出,明确社会保障出资主体;打破城乡二元社会保障体系,实现资源流动畅通和配置自由;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障资金,加强农民参保意识。

谢瑞武(2011)通过对成都的调查发现:成都市围绕“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人人享有社会保障”的目标。坚持“制度构架城乡统筹、待遇标准城乡衔接、机构设置城乡统一、经办操作城乡一致”的思路。基本形成了城乡群众共创共享的社会保障体系,特别是在构建统筹城乡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社会救助等三大核心体系方面,实现了实质性的城乡一体化。成都的很多做法值得借鉴。

刘爱莲,李轮(2011)对江苏的社会保障统筹现状分析提出:江苏的社会保障事业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在城乡统筹目标的实现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主要还是体现在城乡之间的社会保障覆盖面和水平差距仍然很大。而张君良、沈君彬(2010)对经济强县——福建晋江的调查发现的经验有:逐渐形成城乡统筹、内外统筹、近远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参与,市场运作;重点突破,稳步推进。但是在制度设计上仍然存在缺陷;保障水平不高;管理服务水平需提升。结合晋江的实际情况提出晋江应该走“梯次推进的动态整合模式”。

鲁楠(2012)对安徽芜湖的社会保障城乡统筹调查发现:在养老、医疗和低保等领域的一体化进程离期望的目标还存在一定的距离,据此提出相应的建议。

杨小丽、贺春香(2012)在对重庆的医疗保险城乡统筹调查发现:重庆医疗保险统筹实现了城乡标准统一、打破户籍的限制、统一经办操作、统一制度和运作形式,使得人们在抗疾病风险能力上得到增强、医疗资源使用更有效等方面的成功。但是也存在诸如资金到位不足、报销比例偏低、统筹层次低、管理体制不顺等不足。

除此以外在我国具体实践中还涌现出一些有一定影响力的模式:太仓的“培训、就业、保障三位一体模式”。该模式经验在于:拓展形式较为恰当,推进时机较为恰当,发展步骤较为恰当,保障程度较为恰当,其制度框架充分体现了国家宏观层面上的低水平、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的原则要求。无锡将乡镇范围内的各类企业及其职工全部纳入“城保”(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同时提倡农村个体劳动者、自由职业者等非正规就业群体以个人身份加入“城保”。从事农林牧渔业生产的纯农民和老年农民参加新型农保(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对被征地农民全面落实“地保”(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注重与“城保”逐步并轨。对一些城乡融合较快、就业和社保制度已实现城乡一体的地区,推行“城保”为主的道路。而嘉兴也有一些重要的突破:2007年嘉兴市在成立社会保障事务局,将原分属不同部门承担的养老、医疗、工伤、失业、女职工生育等社会保险业务统一划归社会保障事务局管理;同年印发了《嘉兴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暂行办法》,把城乡居民不重不漏、应保尽保地纳入多层次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从制度层面构建了“全民社保”体系。

通过各地的实践总结我们发现:各地的具体做法各有各的差异,但是最终的目标都是为了实现打破现有的城乡差异,实现真正意义上城乡社会保障的统一。通过总结各地的经验教训可以为各地社会保障统筹事业的推进提供参考。

四、结论

社会保障城乡统筹的重要积极意义勿庸置疑,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推进社会保障统筹层次的逐步提高。理论及实践说明影响社会保障统筹的因素多种多样,所以没有统一的模式可循。实现社会保障统筹的相关主体需要协调联动、相关制度完善、保障水平适中、保障层次多样。笔者认为建立一个综合保障帐户也许是比较合适的途径。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覆盖全体国民的、囊括所有项目的城乡统筹社会保障制度还需要在具体操作性方面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丛颖超.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的实践探索及启示[J].理论学刊,2010,(9).

[2]杨影,孙明慧.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的思考—以吉林省为例[J].人民论坛,2011,(10)中.

[3]覃耀荭.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研究—以杭州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10,(5)下.

[4]李晓燕.城乡医疗保障制度一体化研究[J].学术交流,2012,(6).

[5]井文豪.发挥中央政府主导作用推进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发展[J].农业经济,2010,(12).

[6]陈爱如.分层与衔接:构建医疗社会保障城乡一体化——基于对w市的调查[J].辽东学院学报,2010,(6).

[7]袁文全,邵海.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路径选择—以重庆市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为视角[J].社会科学家,2010,(4).

[8]谷彦芳.构建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统筹衔接机制[J].中国财政,2012,(6).

[9]谢瑞武.构建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的路径选择和政府责任-以成都市的实践为例[J].中国行政管理,2011,(7).

[10]罗雁翎,梁晓华,苏兴华.国外社会保障制度对我国实现社会保障城乡统筹的启示[J].北方经济,2011,(8).

[11]张禄,王海燕.建立城乡一体化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路径选择[J].理论导刊,2011,(4).

[12]张君良,沈君彬.经济强县建构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的路径探析-基于福建晋江的个案研究[J].东南学术,2010,(1).

[13]关信平.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一体化建设的意义及相关政策[J].东岳论从,2011,(5).

[14]郑秉文.与法国高度碎片化的社保制度及对我国的启示[J].天津社会保险,2008,(3).

[15]赫晓萍.浅析城乡统筹社会保障的社会公正性[J].东方企业文化,2012,(3).

[16]刘畅.收入分配视角下的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J].宏观经济管理,2011,(2).

[17]袁文全,张卫国.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经验启示与实践向度[J].学海,2010,(6).

[18]王程.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中政府的责任[J].国际经济合作,2010,(3).

[19]刘爱莲,朱林,夏珊珊.推进江苏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的路径选择[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

[20]鲁楠.我国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问题调查研究——以安徽省芜湖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

[21]刘振杰.综合发展账户:社会保障城乡统筹发展之路[J].人口杂志,2011,(5).

[22]杨小丽,贺春香.重庆市统筹城乡医疗保障的实践探索[J].现代预防医学,2012,(1).

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建议篇5

城乡规划是生产生活环境建设,发展空间布局,提升品位,合理节约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和自然环境。维护社会公正与公平的重要依据,具有重要公共政策的属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21城市规划工作计划》,供您阅读,参考。希望您能有所收获!

2021城市规划工作计划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围绕我区“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惠阳”的中心任务,我局的工作思路是:继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调结构、促对接、兴民生、保稳定”为重点,不断优化规划建设和住房保障管理机制,积极助力“2345”转方式工程建设,推进住有所居、完善公共设施、改善人居环

境,引导我区加快对接深莞惠、融入珠三角的步伐。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强化规划编制与服务,推动区域发展紧密对接

(一)坚持城乡统筹的原则,超前谋划,积极完善城乡发展规划体系,着力推进区域对接合作。抓紧完成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和评审工作,开展惠阳中心城区分区规划修编;督促各镇完成总体规划编制任务;开展山顶国际会议中心、体育公园及休闲谷等重点项目的土地利用策略研究规划编制。

(二)加快新型城市化规划步伐,强化规划在指导城市化和城乡建设中的龙头地位。完成东部片区、片区北部组团,部片区、区,片区,经济开发区中心区、片区、片区、各镇行政中心片区,以及生态体育公园项目、休闲谷项目等16项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任务,提高城镇建设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覆盖面。

(三)科学编制新农村建设规划,引导各镇完成2个以上的村庄建设规划编制。

(四)完成公园、详细规划,区、区市政专项规划以及路城市设计(白云一路至淡澳河,长约5.8公里,控制宽度300米)5项专项规划的编制任务。

二、创新规划管理体制,严格城乡规划实施

(一)实施阳光规划,强化社会监督和公共参与,在规划编制、修改、实施各环节充分听取和尊重群众意见,提高为民、便民服务意识,保障城乡居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二)规范、高效组织区城市规划建设联审小组会议和局规划建设评审小组会议,有计划、按程序地把前期工作做细,做翔实,做好沟通和预汇报工作,把需要评审的项目通过表格的形式,并提出结论性的问题供评委们参考评审。

(三)继续完善我区城乡规划建设相关管理规定,起草并争取出台《区建设用地容积率管理规定》。

三、规范建筑市场秩序,促进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水平的提升

(一)严格法定建设程序、强制性标准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

(二)加强工程招标投标监管,确保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的安全。

(三)加强工程质量、施工安全及文明施工的日常监督管理,保障各项工程顺利建设,巩固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深化落实工程质量样板引路、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等制度;深入开展防高坠、防坍塌、防起重机械伤害三类事故的专项治理。

(四)把好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关,杜绝不合格工程交付使用。

(五)加强对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产品质量和建设施工现场的监督检查,保证建设工程质量。

(六)配合市局做初步规划全市预拌砂浆布点工作,合理规划分布我区生产预拌砂浆企业,即能市场的使用又能避免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大力宣传推广使用预拌砂浆。

四、强化行业市场的监管和整治

(一)建立和完善工程建设诚信体系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制度。

(二)继续强化燃气市场监管,引导督促各企业,各供应站扎实完成安全发展和供气保障工作。引导相关企业适应发展形势,适当增加人力、科学调配工作,设法满足日益增加的报装、安装、通气点火等业务需求,切实提升燃气保障服务水平。

五、采用备案方式进行工程造价管理

一是做好工程造价备案准备工作;二是做好政府工程的招标控制价备案工作;三是做好建设工程的施工合同价备案工作;四是做好建设工程的竣工结算价备案工作。

六、改善城乡居住条件

(一)着重理顺职能移交衔接,紧密跟进区政府与有关企业达成的保障房建设合作项目,大力推进淡水古屋、淡水粮所两处分别进行200套的保障房建设,切实确保城镇住房困难群众住有所居。

(二)积极配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宜居城乡创建活动。提高规划设计水平,创新住宅建设理念,带动城乡住宅品质整体提升,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三)大力推进绿道网建设的实践。调整完善并编制完成我区绿道网建设的总体规划设计,推动已确定的绿道网示范段的建设实施。一是配合叶挺故居纪念园项目开展周边绿道的规划设计,将该段绿道打造成串连秋长东部片区各景观要素及周边客家围屋、古树名木、山塘水库等自然、人文景观节点的纽带;建设方案融入4a级景区建设规划中,目前正在编制。二是引导镇隆镇抓紧启动西部片区山水绿道建设,将之打造成串联镇隆丰富山水、人文、红色旅游资源的绿色走廊,争取在6月底建成11公里村庄绿道配合该镇荔枝节节庆活动深入开展。

2021城市规划工作计划

20__年,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城市规划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产业主导,全面发展”总战略,努力承担规划使命,构建空间规划供给体系,组织编制规划项目24个,实现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积极化解“城市病”,完成9条断头路改造设计方案,规划新增停车位2.1万个,全力服务项目建设,核发工程规划许可面积42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一次办结”改革、规划信息化、村庄规划经验在全省推介,规划工作以96.2%的满意率高票通过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并在全省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受到表彰,为建设“五个郴州”、打造湖南“新增长极”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20__年工作回顾

(一)加强编制,规划体系不断完善。一是深化城市总规修改方案。按照“把握好战略定位、空间格局、要素配置,坚持城乡统筹,落实多规合一”的要求,盘活中心城区周边16平方公里用地,积极推进社会发展、城乡规划、土地利用等规划协调统一,合理构建生态廊道、通风廊道,加强山体和水体保护。目前,总规修改方案已经通过省住建厅审查,正在报省政府批准。二是进一步完善中心城区规划体系。轨道交通、中心城区立体过街设施、空港新城、综合保税区等项目规划编制完成,城区道路交叉口整治、交通微循环、充电桩布点、市场布局、停车场等专项规划,以及旧城区七个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进入收尾阶段,规划编制工作走在全省前列。三是加强村镇规划编制。举办了全市城乡规划业务培训班,指导督促各县市开展规划编制工作,全市各地镇规划、乡规划、村庄规划编制任务基本完成。积极推进编制北湖区龙女康养小镇、苏仙区翠江小镇、汝城县热水温泉小镇等11个特色小镇规划,促进特色发展。

(二)规范管理,行政效能不断提升

一是简政放权。将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乡规划、村庄规划审批权下放至北湖区、苏仙区政府,将符合城市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且满足环评要求的产业项目规划审批权下放至高新、经开规划分局。二是创新信息技术手段。结合“互联网+政务服务”,升级改造规划管理系统,建立了网上报建、移动办公系统,实现了网上受理、网上审批、移动办公、自动存档等功能。中心城区地下管线普查及信息化建设通过专家验收,地下管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上线运行。三是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制定了会议管理制度、规委工作章程,进一步完善了局务会、业务例会、规委会议事决策机制,提高了议事质量和效率。加快制定苏仙岭—万华岩风景名胜区村民建房管理办法,出台《郴州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为行政审批提供了政策保障。四是优化审批服务。结合“一次办结”改革,认真落实容缺受理、预约代办等制度要求,组织开展“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和规划管理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专项活动,进一步梳理行政事项和工作流程,开发建设规划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手机app。今年以来,核发选址意见书31份,用地面积130万平方米;用地规划许可证85份,用地面积387万平方米;工程规划许可证96份,建筑面积为420万平方米。五是加强批后监管。制定了建设工程批后跟踪管理工作制度,对放验线、裙房完工、主体工程封顶等重要环节严格把关,严防规划走样。20__年办结规划核实项目92件,立案查处42件。持续加强违法建设治理工作,今年以来市城区依法拆除违法建设68万平方米。

(三)塑造特色,风貌管控力度不断加大。一是加强城市设计工作。结合城市总规修改,组织开展总体城市设计和武广高铁片区城市设计,并将城市设计有关内容和要求纳入控制性详细规划,积极引导城市建设,努力营造与自然、人文和谐共生的城市公共空间,形成独具郴州特色的风貌框架。二是严格规划审查。借助外智外脑,调整充实规委专家库,聘请了包括周绪红、聂建国等院士在内的知名专家教授34名。制定规委工作章程,出台规划和建筑设计方案专家审查制度,对重大项目审查一律要求邀请行业知名专家参加,实行评审票决制。三是加强历史文化保护。郴州裕后街、首家、刘家、江津、中大街—半边街—上黄门街等5条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以及板梁、陂副、村头等12个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全面完成。沙田镇、白石渡村、碕石村、余家村、庙下村等5个村庄成功申报第五批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目前已启动保护规划编制工作。

(四)统筹发展,城乡人居环境不断改善

一是积极推进棚户区改造。组织编制中心城区棚户区改造地块控制规划,落实禁建区限建区控制要求。建立健全棚改项目规划实施机制,要求棚改项目申报主体必须是市政府确定的开发平台,房地产企业不得申报,明确棚改项目下达规划条件前,应完成改造范围内的房屋征收、拆除(净地)工作。二是组织开展城市双修。针对交通拥堵、停车难问题,持续深入开展中心城区行车难停车难研究,及时从城市规划层面提供解决方案,强化规划引导,顺利完成了龙泉北路、骆仙中路等9条道路规划有关工作,积极推进社会停车场规划建设,组织编制了旧城区公共停车设施近期建设规划。严格规划实施,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三是助力精准扶贫。组织市规委专家对全市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规划管理进行督查,对选址不合理、审批不规范、巡查不到位等问题及时责改,义务编制汝城县文明特色镇东山村、五一村等多个扶贫村庄规划,为脱贫攻坚贡献了规划智慧。

二、2018年工作计划

2018年,我们将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和全国、全省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创新引领、开放崛起”和“产业主导、全面发展”战略,尊重城市发展规律,积极谋划新时代城乡规划工作,全面推进郴州城乡建设,持续改善人居环境,努力让人民生活更加美好。

(一)强化问题导向,推进规划改革创新

一是强化公共政策定位。从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和现代化水平角度出发,以市民最关心的问题为导向,以解决“城市病”、特色不够鲜明等问题为突破口,对规划编制和管理体系进行全面梳理,提出系统性完善方案,为推进城市建设发展做好引领、为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做好服务。将城乡规划实施情况纳入各级政府综合绩效考核内容及地方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和离任审计内容。二是积极推进“多规合一”。充分发挥市规委平台作用,加强部门协调沟通和资源共享,统筹各类空间规划,消除空间管制矛盾和用地图斑差异,解决规划空间“打架”问题,实现各部门在“一张蓝图上”作业。开发“多规合一”信息平台,从前期策划到竣工验收全链条开展流程再造和机制重塑,促进项目“可落地、可决策、可实施、可评估、可考核、可督查”,实现项目快速精准落地。三是加强信息化建设。统一全市城乡规划制图、入库标准,探索建立全市规划信息管理平台,为规划研究、编制审批及实施管理等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撑,为实现省、市、县三级规划信息平台互联互通打好基础。

(二)增强城市韧性,塑造城市风貌特色

一是提升承载能力。落实“窄马路、密路网”的城市道路布局理念,疏导交叉口、打通断头路、建立微循环。结合棚户区改造,推进新型社区规划建设,将城市社区作为城市基本生活功能单元,明确商业网点、文化教育、公园绿地、停车场等配套内容。快速推进电力、通信等专项规划编制,进一步加强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严格执行海绵城市建设制度标准,推广海绵型小区、广场和道路建设。二是推进城市设计。严格划定“三区四线”,加强空间管制。组织编制城市生态修复、山体水系空间景观、两江(东江与郴江)沿线滨水风光带等项目规划。完成郴江河两岸沿线(城区段)、武广高铁门户区域等重点地区的城市设计,对景观特色、空间结构、公共空间等提出明确的控制和引导要求。结合郴州实际,探索形成有效的城市设计成果运用和管理机制。三是增强文化自信。加快历史文化街区划定和历史建筑确定工作,加强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及实施情况的检查监督。深入挖掘福地文化、红色文化等地域特色文化资源,提炼精选一批凸显文化特色的经典性元素和标志性符号,纳入规划建设。

(三)推动乡村振兴,加快城乡融合发展

一是加强编制引导。根据省住建厅工作部署,制定村庄规划“全覆盖”工作方案,按要求简化村庄规划成果,突出实用性,确保2018年全面完成村庄规划编制任务。同时,对我市现有镇区规划成果进行全面审核,达不到规划要求的,一律进行重新编制或修改。二是推进农村“双改”。组织开展郴州乡村风貌特色塑造与空间营建专题研究,推进乡村建设试点示范,将西水河风光带沿线打造成国家示范工程。全面开展建筑设计下乡活动,加强乡村建设规划许可管理,整合乡村规划执法力量,引导村民适度集中居住,推进村镇化建设。三是培育特色小镇。组织开展特色小镇专题研究,在保护好小镇现有独特文化历史风貌和生态环境基础上,结合产业发展,统筹规范特色小镇的空间布局、风格塑造、建筑风貌等,着力打造精致美丽的小镇特色风貌,充分彰显小镇的自然风光之美、空间形态之美和历史人文之美。

(四)突出产业发展,提升规划服务水平

一是推进产城融合。在城市发展布局中重点考虑产业发展,合理安排产业用地,为产业发展提供空间载体。准确把握园区功能定位,科学规划功能布局,突出生产功能,统筹生活区、商务区、办公区等城市功能建设,推进园区转型升级为产城融合、集约紧凑、功能完善、生态良好、管理高效的现代化城市综合功能区。二是优化规划服务。实行规划方案咨询、征集比选和建筑设计招标,全方位开放市场,让高水平的设计单位进得来,同时充分发挥和利用本地设计单位的先天优势,全面提升规划设计水平。借鉴杭州经验,制定建设项目规划许可与管理标准化工作手册,将许可管理业务具体化、条文化、表格化,形成统一明确、规范细致的“管理通则”。进一步理顺规划管理体制,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不断提升规划服务效率。三是加强批后管理。制定建设项目规划核实工作制度,修订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细化标准,制订完善行政处罚案件标准化法律文书和法律程序。加强批后巡查,做到放验线、裙房封项、主体工程封顶等关键阶段必到场,随时到现场了解工程进度,发现问题及时责改。依法建立违反城乡规划重点案件核查和挂牌督办制度,通过城乡规划信访上访线索核实等手段,查处一批典型案件,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责任人的问责力度。

2021城市规划工作计划

20__年,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城市规划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产业主导,全面发展”总战略,努力承担规划使命,构建空间规划供给体系,组织编制规划项目24个,实现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积极化解“城市病”,完成9条断头路改造设计方案,规划新增停车位2.1万个,全力服务项目建设,核发工程规划许可面积42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一次办结”改革、规划信息化、村庄规划经验在全省推介,规划工作以96.2%的满意率高票通过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并在全省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受到表彰,为建设“五个郴州”、打造湖南“新增长极”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20__年工作回顾

(一)加强编制,规划体系不断完善。一是深化城市总规修改方案。按照“把握好战略定位、空间格局、要素配置,坚持城乡统筹,落实多规合一”的要求,盘活中心城区周边16平方公里用地,积极推进社会发展、城乡规划、土地利用等规划协调统一,合理构建生态廊道、通风廊道,加强山体和水体保护。目前,总规修改方案已经通过省住建厅审查,正在报省政府批准。二是进一步完善中心城区规划体系。轨道交通、中心城区立体过街设施、空港新城、综合保税区等项目规划编制完成,城区道路交叉口整治、交通微循环、充电桩布点、市场布局、停车场等专项规划,以及旧城区七个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进入收尾阶段,规划编制工作走在全省前列。三是加强村镇规划编制。举办了全市城乡规划业务培训班,指导督促各县市开展规划编制工作,全市各地镇规划、乡规划、村庄规划编制任务基本完成。积极推进编制北湖区龙女康养小镇、苏仙区翠江小镇、汝城县热水温泉小镇等11个特色小镇规划,促进特色发展。

(二)规范管理,行政效能不断提升

一是简政放权。将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乡规划、村庄规划审批权下放至北湖区、苏仙区政府,将符合城市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且满足环评要求的产业项目规划审批权下放至高新、经开规划分局。二是创新信息技术手段。结合“互联网+政务服务”,升级改造规划管理系统,建立了网上报建、移动办公系统,实现了网上受理、网上审批、移动办公、自动存档等功能。中心城区地下管线普查及信息化建设通过专家验收,地下管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上线运行。三是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制定了会议管理制度、规委工作章程,进一步完善了局务会、业务例会、规委会议事决策机制,提高了议事质量和效率。加快制定苏仙岭—万华岩风景名胜区村民建房管理办法,出台《郴州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为行政审批提供了政策保障。四是优化审批服务。结合“一次办结”改革,认真落实容缺受理、预约代办等制度要求,组织开展“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和规划管理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专项活动,进一步梳理行政事项和工作流程,开发建设规划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手机app。今年以来,核发选址意见书31份,用地面积130万平方米;用地规划许可证85份,用地面积387万平方米;工程规划许可证96份,建筑面积为420万平方米。五是加强批后监管。制定了建设工程批后跟踪管理工作制度,对放验线、裙房完工、主体工程封顶等重要环节严格把关,严防规划走样。20__年办结规划核实项目92件,立案查处42件。持续加强违法建设治理工作,今年以来市城区依法拆除违法建设68万平方米。

(三)塑造特色,风貌管控力度不断加大。一是加强城市设计工作。结合城市总规修改,组织开展总体城市设计和武广高铁片区城市设计,并将城市设计有关内容和要求纳入控制性详细规划,积极引导城市建设,努力营造与自然、人文和谐共生的城市公共空间,形成独具郴州特色的风貌框架。二是严格规划审查。借助外智外脑,调整充实规委专家库,聘请了包括周绪红、聂建国等院士在内的知名专家教授34名。制定规委工作章程,出台规划和建筑设计方案专家审查制度,对重大项目审查一律要求邀请行业知名专家参加,实行评审票决制。三是加强历史文化保护。郴州裕后街、首家、刘家、江津、中大街—半边街—上黄门街等5条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以及板梁、陂副、村头等12个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全面完成。沙田镇、白石渡村、碕石村、余家村、庙下村等5个村庄成功申报第五批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目前已启动保护规划编制工作。

(四)统筹发展,城乡人居环境不断改善

一是积极推进棚户区改造。组织编制中心城区棚户区改造地块控制规划,落实禁建区限建区控制要求。建立健全棚改项目规划实施机制,要求棚改项目申报主体必须是市政府确定的开发平台,房地产企业不得申报,明确棚改项目下达规划条件前,应完成改造范围内的房屋征收、拆除(净地)工作。二是组织开展城市双修。针对交通拥堵、停车难问题,持续深入开展中心城区行车难停车难研究,及时从城市规划层面提供解决方案,强化规划引导,顺利完成了龙泉北路、骆仙中路等9条道路规划有关工作,积极推进社会停车场规划建设,组织编制了旧城区公共停车设施近期建设规划。严格规划实施,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三是助力精准扶贫。组织市规委专家对全市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规划管理进行督查,对选址不合理、审批不规范、巡查不到位等问题及时责改,义务编制汝城县文明特色镇东山村、五一村等多个扶贫村庄规划,为脱贫攻坚贡献了规划智慧。

二、2018年工作计划

2018年,我们将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和全国、全省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创新引领、开放崛起”和“产业主导、全面发展”战略,尊重城市发展规律,积极谋划新时代城乡规划工作,全面推进郴州城乡建设,持续改善人居环境,努力让人民生活更加美好。

(一)强化问题导向,推进规划改革创新

一是强化公共政策定位。从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和现代化水平角度出发,以市民最关心的问题为导向,以解决“城市病”、特色不够鲜明等问题为突破口,对规划编制和管理体系进行全面梳理,提出系统性完善方案,为推进城市建设发展做好引领、为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做好服务。将城乡规划实施情况纳入各级政府综合绩效考核内容及地方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和离任审计内容。二是积极推进“多规合一”。充分发挥市规委平台作用,加强部门协调沟通和资源共享,统筹各类空间规划,消除空间管制矛盾和用地图斑差异,解决规划空间“打架”问题,实现各部门在“一张蓝图上”作业。开发“多规合一”信息平台,从前期策划到竣工验收全链条开展流程再造和机制重塑,促进项目“可落地、可决策、可实施、可评估、可考核、可督查”,实现项目快速精准落地。三是加强信息化建设。统一全市城乡规划制图、入库标准,探索建立全市规划信息管理平台,为规划研究、编制审批及实施管理等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撑,为实现省、市、县三级规划信息平台互联互通打好基础。

(二)增强城市韧性,塑造城市风貌特色

一是提升承载能力。落实“窄马路、密路网”的城市道路布局理念,疏导交叉口、打通断头路、建立微循环。结合棚户区改造,推进新型社区规划建设,将城市社区作为城市基本生活功能单元,明确商业网点、文化教育、公园绿地、停车场等配套内容。快速推进电力、通信等专项规划编制,进一步加强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严格执行海绵城市建设制度标准,推广海绵型小区、广场和道路建设。二是推进城市设计。严格划定“三区四线”,加强空间管制。组织编制城市生态修复、山体水系空间景观、两江(东江与郴江)沿线滨水风光带等项目规划。完成郴江河两岸沿线(城区段)、武广高铁门户区域等重点地区的城市设计,对景观特色、空间结构、公共空间等提出明确的控制和引导要求。结合郴州实际,探索形成有效的城市设计成果运用和管理机制。三是增强文化自信。加快历史文化街区划定和历史建筑确定工作,加强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及实施情况的检查监督。深入挖掘福地文化、红色文化等地域特色文化资源,提炼精选一批凸显文化特色的经典性元素和标志性符号,纳入规划建设。

(三)推动乡村振兴,加快城乡融合发展

一是加强编制引导。根据省住建厅工作部署,制定村庄规划“全覆盖”工作方案,按要求简化村庄规划成果,突出实用性,确保2018年全面完成村庄规划编制任务。同时,对我市现有镇区规划成果进行全面审核,达不到规划要求的,一律进行重新编制或修改。二是推进农村“双改”。组织开展郴州乡村风貌特色塑造与空间营建专题研究,推进乡村建设试点示范,将西水河风光带沿线打造成国家示范工程。全面开展建筑设计下乡活动,加强乡村建设规划许可管理,整合乡村规划执法力量,引导村民适度集中居住,推进村镇化建设。三是培育特色小镇。组织开展特色小镇专题研究,在保护好小镇现有独特文化历史风貌和生态环境基础上,结合产业发展,统筹规范特色小镇的空间布局、风格塑造、建筑风貌等,着力打造精致美丽的小镇特色风貌,充分彰显小镇的自然风光之美、空间形态之美和历史人文之美。

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建议篇6

一是努力推进房地产去库存。认真落实中央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工作部署,通过综合采取鼓励农民工和农民进城购房、推进棚改货币化安置、发展跨界地产、用足用好住房公积金等多种措施,推进去库存取得了重要进展。

二是着力稳定热点城市房地产市场。坚持分类调控,因城因地施策,强化地方主体责任,热点城市政府出台了限购、限贷、增加土地供应、打击开发商和中介机构违法违规行为等措施。在各方共同努力下,热点城市房地产市场正逐步趋于稳定,社会预期有所转变,市场走势出现积极变化。

三是顺利完成棚户区改造任务。棚户区改造开工600万套。棚改货币化安置比例达到48.5%,比去年提高18.6个百分点。继续抓好公租房分配人住,全国新人住公租房266万户。住房公积金作用进一步发挥,有力支持了居民自住购房。

四是不断加强城乡规划工作。着力推动“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在三亚开展试点,召开了现场会。各地启动了违法建筑治理工作。历史文化街区划定和历史文化建筑确定工作不断推进。全面启动了城市设计工作。e极开展了省级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和市县“多规合一”试点,取得阶段性进展。

五是继续强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开工地下综合管廊2005公里,全面落实了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目标任务。30个国家试点城市开工海绵城市项目320平方公里。黑臭水体整治项目开工962个。同时,推进了轨道交通、城市县城污水处理厂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建设。

六是认真落实城市执法体制改革任务。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管理监督局正式组建。建立了全国城市管理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开展了城管执法队伍“强基础、转作风、树形象”专项行动。

七是全面理清建筑业改革发展思路。深入调研,全面总结分析了近40年建筑业发展成就和问题,提出了今后发展目标和工作意见。认真组织实施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促进工程质量不断好转。清理规范工程建设领域保证金,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八是全力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针对重点推进、积极推进和鼓励推进三类区域的不同情况,提出了发展装配式建筑的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在上海召开了全国装配式建筑工作现场会。各地加紧研究装配式建筑发展规划,推进产业基地建设,培育骨干企业和专业队伍。

九是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全国村庄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60%左右,比上年提升10个百分点。农村污水处理百县示范全面启动。中央安排的314万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基本完成。命名了首批约5000个绿色村庄。确定了首批127个特色小镇。正式公布了第四批1598个中国传统村落。

2017年,住房城乡建设系统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力推动住房城乡建设事业迈上新台阶。

一是千方百计抓好房地产调控,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支持居民自住购房需求,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切实抓好热点城市防泡沫、防风险工作。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继续坚定不移抓好三四线城市和县城房地产去库存。加快推动住房租赁市场立法,推进机构化、规模化租赁企业发展,努力构建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加强住房市场监管和整顿,规范开发、销售、中介等行为。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房地产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

二是继续加快棚户区改造工作,不断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明年安排600万套棚改任务,确保完成棚改三年计划。继续因地制宜推进货币化安置。进一步做好公租房工作。推进公积金体制改革,用好用足公积金。有序推进老旧小区和住宅宜居综合改造。

三是切实提高城市规划权威性,充分发挥规划龙头作用。利用信息技术、卫星遥感技术,实现发现规划违法行为的全覆盖。继续抓好治理违法建筑工作,确保五年完成任务。努力实现城乡规划法与刑法的衔接。做好历史文化街区划定和历史建筑确定工作,明年要完成总体工作量的60%。在全国全面推广三亚“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经验。继续深入推进城乡规划改革工作。规范新城新区规划建设。切实提高县城规划建设管理水平。

四是加快补齐城市基础设施短板,努力促进“城市病”治理。新开工地下综合管廊2000公里以上。加快推动海绵城市建设,抓好120个国家和省级试点。持续整治城市黑臭水体,全部完成36个重点城市的638个黑臭水体整治任务。加快推动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大力推进雾霾治理。推行垃圾分类,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工作。完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全国争取新开工和竣工轨道交通各500公里以上。

五是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努力开创城市管理工作新局面。集中力量治理违法建筑和工地施工扬尘。继续深入推进“强基础、转作风、树形象”工作,打造一支政治业务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城管队伍。全面建立省一级管理机构。加强宣传,引导舆论,形成多方共治的城市管理工作格局。

六是狠抓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十项工程,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垃圾治理工程,力争通过农村生活垃圾全面治理达标验收的省份达到6个,累计达到12个;污水处理工程,召开一次现场会,进一步推进农村污水处理工作;绿色村庄建设工程,要再建成一批绿色村庄;传统村落保护工程,力争将有重要保护价值的村落全部纳入名录;农村规划建设和风貌提升工程,强化建筑风貌管控,加强农村自建房质量安全管理;农村危房改造工程,明年新安排314万户改造任务;村庄亮化工程,不断提高有路灯的行政村比例;特色小镇培育工程,力争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镇。同时,要协同相关部门积极推进村内道路工程和供水工程。

七是认真推动改革与发展,加快迈进建筑业强国步伐。深化建筑业改革,推动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认真筹备好全国建筑业会议,统一思想,明确任务,振奋精神,加快实现建成建筑业强国的目标。进一步强化质量安全监管,提升工程质量水平,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八是加大工作力度。不断推进装配式建筑向前发展。要重点抓规划、抓队伍、抓配套,通过扎实工作,坚决完成这场历史性的变革,确保实现“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的目标任务。

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建议篇7

此次全区城乡社区建设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城乡社区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全区城乡社区建设工作经验,研究部署今后一段时期我区城乡社区建设工作。等一会,地区民政局局长同志将对全区社区建设工作进行具体的安排部署;地委组织部副部长同志将从党建角度对推进城乡社区建设提出意见和要求,希望大家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推进城乡社区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开展城乡社区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共同体和人居的基本平台,同时也是各种利益关系的交会点、各种社会矛盾的集聚点和党在基层执政的支撑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社会结构的变动,越来越多的“单位人”和流动人口涌入城乡社区,大量的城乡低保人口、下岗失业人员和残疾人、未成年人、老年人等弱势群体生活在城乡社区。进一步推进城乡社区建设、扩大社区服务,千方百计地保障社区居民的基本生活权益,满足普通居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为社区群众创造安全、整洁、舒适、方便、祥和的生活环境;扩大社区服务项目和服务面,拓展就业门路,为城乡低保人口、下岗失业人员和残疾人等增加就业和再就业机会;为残疾人、老年人和未成年人提供更多人性化的服务,为他们排忧解难等等,正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二)开展城乡社区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区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仍较为突出。无论是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还是在收入分配方面,农村都严重滞后于城市,城乡二元化结构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逐步凸显。这些问题能否解决,直接影响“三农”问题的解决以及小康社会建设。开展城乡社区建设有利于强化城乡基础建设,促进城乡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有利于为群众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水平,调动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加强农业发展基础,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给农村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三)开展城乡社区建设是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有效途径。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农民群众的不懈努力下,全区广大农村建立了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村(居)务公开为主要内容的村民自治制度,基本落实了村民的选举权、决策权、参与权、监督权和知情权,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肯定。但也要看到,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各项改革措施的推进,村民自治组织承担的任务越来越多,难以充分发挥其社会自治功能,而且我区农村集体经济还十分薄弱,村级债务沉重,村级组织难以为村民提供有效的服务,对农民群众缺乏吸引力和凝聚力。在新形势下,如何通过一个有效的载体,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社区自我管理的有效衔接,政府依法行政与村民依法自治的良性互动,成为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亟待研究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开展城乡社区建设,可以健全乡村自理机制,增强村级组织的服务功能,提升村级组织的管理水平,使社区在提高村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上发挥服务作用,在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上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在维护社会稳定、为群众创造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上发挥促进作用,为扩大基层民主、完善村民自治找到新的有效途径。

二、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区城乡社区建设的主要任务

根据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的总体目标,结合我区实际,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区城乡社区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服务群众为核心,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创建示范活动为载体,建设一批组织体系建全,管理规范有序,基础设施配套,服务功能完善的现代城乡新型社区。

(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搭建城乡社区建设平台。近年来,全区实施“村村通”工程,交通、通讯、广电、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有了较大的改善,但我区社区基础服务设施短缺、简陋的情况还很普遍,明显滞后于其他市州地。因此,要探索建立政府投入和社会投入相结合、无偿服务和有偿服务相结合、社会化和产业化相结合的城乡社区社会事业投入和发展机制,引导更多的资金投向城乡社区基础设施领域,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从城市来看,加快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内容:一是社区居委会办公用房建设。目前我区有办公用房的社区不到三分之一,有办公用房的面积也达不到要求,还不能适应开展社区服务的需要。因此,各县市区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切实加快社区办公用房建设步伐。二是社区服务设施建设。目前国家正在实施社区服务设施项目,一方面我们要积极争取国家发改委的国债资金和国家民政部的福利公益金的更多支持,另一方面各县市区也要安排相应的资金配套,力争在“十二五”期末在毕节市6个街道办事处和8个县(区)政府(管委会)所在地建成社区服务中心,135个社区居委会全部建有社区服务站。三是社区养老机构建设。目前,社会逐步趋于老龄化,因此,加快社区养老机构建设是当务之急,我们要借鉴区外乃至省外的成功经验,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服务,努力做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四是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快社区信息化建设,提高社区基础设施和服务的现代化水平。

在农村,要大力整合资源,逐步建设为村民提供公共服务、便民利民服务的场所。要结合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建立健全农村社区服务场所;要结合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室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农家书屋等项目,建立健全农村社区文化设施;要结合农村义务教育、村级卫生室、农村警务室、邮政、社会福利事业建设等项目,建立健全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设施;要结合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乡村公路、农村能源、农村清洁工程、农村危房改造等建设项目,解决农民群众饮水、行路、能源、教育、垃圾处理、污水处理、房屋安全、环境绿化等方面的困难,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二)强服务、保民生,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生活水平。一是大力推进以就业、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治安、医疗卫生、计划生育、文化、教育、体育为主要内容的公共服务覆盖面,促进社区居民“就业难”、“上学难”、“看病难”等民生问题的解决。要积极创新服务方式,改进服务作风,倡导“开放式办公、一站式服务”,努力为社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的优质服务。二是动员驻城乡社区的机关、部队、学校和企事业单位发挥各自资源优势,共驻共建,做到资源共享,为社区居民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加强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以低收入人群、老年人、残疾人、优抚对象和农村“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为重点,大力开展城乡社区志愿服务、互助服务,发展慈善事业,不断提高城乡社会保障水平。三是鼓励各类组织、企业和个人兴办城乡社区服务业,构筑安全、方便、就近、舒适的强身健体圈、文娱活动圈、生活服务圈。四是规范城镇社区物业管理活动,促进物业服务企业为广大业主提供质价相符的服务。

(三)完善城乡社区管理,不断提高基层治理水平。一是积极推进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尤其要做好“难点村”治理工作。“难点村”的治理,时间紧,任务重,各县市区、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明确责任,密切配合,切实加快“难点村”治理步伐。二是健全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的城乡社区组织体系。全区第八届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即将启动,各县(市、区)要做深做细做实选举各个环节工作,发挥好村(居)两委在社区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同时,要努力发挥驻社区单位、群团组织和民间组织、物业管理机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社区管理中的积极作用。三是积极推进城乡基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在社区管理与社区服务中明确政府及政府部门的职责,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属于政府职责范围的要实行“权随责走、费随事转”,不能给社区自治组织增加负担,避免自治组织行政化倾向。县、乡、村三级要建立健全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和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在服务中实施管理。要健全社情民意收集机制,及时准确地掌握社区居民的呼声和驻区单位的意愿,有效防控和化解社会矛盾。四是坚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逐步建立以社区民警为主导,以群防群治队伍为补充,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社区防范机制和防控网络,全面提升城乡社区安全防范水平。

(四)加强城乡社区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为群众服务的能力。一是加强城乡社区干部队伍思想政治建设。扎实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城乡社区干部头脑。二是加强城乡社区干部队伍能力建设。不断提高他们执行政策的能力、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服务群众的能力、依法办事的能力、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三是加强城乡社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引导社区干部端正对居民群众的态度,摆正同居民群众的关系,增进同居民群众的感情,努力学习掌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好居民群众工作的方法和本领。同时,县、乡两级要推动落实社区干部的补贴、养老、医疗、工伤保险等待遇,解决其后顾之忧,调动和保护其工作积极性。

三、切实加强领导,为城乡社区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一)加强领导,健全体制机制。地区城乡社区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要重心下移,主动参与城乡社区建设,切实对加强城乡社区建设工作的指导。各县市区要把城乡社区建设工作作为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形成党委、政府统一领导、民政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二)充分发挥城乡基层组织的主体作用。各县市区要进一步加强村(居)委会、村(居)民小组、村(居)务公开监督小组、村(居)民民主理财小组、村(居)民代表会议等自治组织建设,大力培育和发展城乡社区社会组织,通过各种形式把基层群众组织起来,促进城乡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同时,要积极组织社会志愿者和公益性社会组织到农村社区举办各种实业,积极培育和壮大专业社会工作者队伍,逐步使专业社会工作者成为参与城乡社区建设的重要力量。

(三)拓宽筹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各县市区要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完善公共财政体系的要求,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把城乡社区建设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形成自然增长机制,为城乡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社区组织运转、社区服务拓展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要以县为单位,整合各部门投向农村的资金,按照农村社区建设总体规划统一用于发展农村社区,避免重复建设和资金分流,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要安排一定比例的福利公积金、体育公益金,用于城乡社区福利设施和体育场所建设。要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制定实施优惠扶持政策,推动城乡社区建设投资多元化和筹资渠道多样化。

(四)改革创新,激发社区建设生机活力。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社区建设工作的调查研究,以创新精神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社区建设。要科学谋划,把握工作节奏,对基础较差的社区,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对基础较好的社区,要提档次,上水平,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特别要在把握重点、攻克难关上下功夫。黔西县作为全区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县,要认真搞好试点,为全区提供成功的经验和可供借鉴的样板。各县市区要及时培育、借鉴和推广社区建设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充分发挥典型在社区建设中的激励和导向作用,不断打造社区建设新品牌,推出社区建设新亮点、新特色。

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建议篇8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主要任务是热烈庆祝建党89周年,表彰奖励先进,客观分析全乡基层组织建设现状,安排部署下半年党建工作,动员全乡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争创全县“一城六镇”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先行者和顺利实施全乡“2366”3、继续抓好“党建集中推进月”活动。开展“党建创新集中推进月”活动,是不断丰富党建工作载体、树立大党建品牌和全面提升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水平的一项重要工作。各党总支、支部要充分认识开展这项活动的重要意义,自觉把“党建创新集中推进月”活动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深入开展“三学三查五对谈”大讨论、乡村班子“双述双评”、“五个一批”争先创优三项主题实践活动,确保取得实效。各党总支、支部主要领导要切实履行抓党建“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坚持亲自抓、深入抓、负总责,真正抓出实效。

三、转变作风,真抓实干,为争创全县“一城六镇”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先行者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今年全乡党建综合示范乡目标能不能实现,全乡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能不能为争创全县“一城六镇”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先行者提供组织保证,关键在落实上。

一要落实责任。要形成在乡党委领导下,各党总支、支部齐抓共管、一级抓一级、一级促一级的党建工作格局。要建立健全科学规范、行之有效的2、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坚持把乡村班子自身建设放在首位,深入开展了继续解放思想专题教育、“五个好”领导班子创建、“亲民、惠民、安民”主题实践、巩固和扩大试点工作成果、“双诺整推”、“大调研、大培训、大检查、大整顿”和“民情下访、社情对谈”七项活动,全乡科学发展机制更加健全,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切身的利益问题和制约乡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统筹城乡发

3、重点项目建设进展良好。今年列入全乡“2366”计划的重点项目有突破,典型工作有特色,麻池新村三期、砚峡乡煤矿挖潜改造、供热公司扩容改造等项目进展迅速,砚策路油筑工程即将竣工;东沟社区皇甫商贸综合服务楼、麻池小学等建设工程进展良好,乡核桃林场规范运作,乡敬老院全面竣工,砚峡、麻池、东沟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全面推进;招商引进的韩河石灰厂和石料厂筹建开工,签订意向性协议3个,招商引资工作进展顺利;砚峡城中社区和麻池、东沟集镇中心村三个统筹城乡发展示范点雏形基本形成,“三个集中”、“五个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明显加快。

二、咬定目标,突出重点,努力争创党建综合示范乡

下半年,全乡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统揽,精心组织实施“党建综合示范工程”,全面建成砚峡、东沟、麻池3个党建综合示范社区,努力争创全市党建综合示范乡,为全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主要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提前做好开展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各项准备工作。全市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试点工作,从3月初开始,计划8月底结束,灵台县什字镇、泾川县党原乡丁寨村等7个单位已先行试点。全县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工作计划从9月初开始,参学对象主要以乡、村、企业、学校领导班子成员为重点,全体党员参加,参学人数多,点多面广。为此,乡党委要求各党总支、支部提前做好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准备工作,精心创设载体,认真制定方案,确保全乡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工作开局良好,有序推进,取得实效。

、麻池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及早实现城乡服务均等化;二是长期建立贫困村党支部10万元党员关怀扶持贴息贷款基金,健全基金管理制度,支持党员和产业大户积极发展核桃、草畜等产业,加强对今年51户产业大户党员关怀扶持基金项目落实进展情况进行调度,充分调度党员发展产业的积极性;三是认真开展村班子双述双评活动,严格落实季度考核奖罚措施,确保达到奋勇争先促提高、大胆创新促发展的目的;四是建立健全两个农工贸公司各项管理制度,进一步

规范公司管理工作,确保两个农工贸公司高效运作,充分发挥“以强带弱、以企带村”作用,积极带动全乡经济社会发展上水平、上台阶。

3、继续抓好“党建集中推进月”活动。开展“党建创新集中推进月”活动,是不断丰富党建工作载体、树立大党建品牌和全面提升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水平的一项重要工作。各党总支、支部要充分认识开展这项活动的重要意义,自觉把“党建创新集中推进月”活动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深入开展“三学三查五对谈”大讨论、乡村班子“双述双评”、“五个一批”争先创优三项主题实践活动,确保取得实效。各党总支、支部主要领导要切实履行抓党建“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坚持亲自抓、深入抓、负总责,真正抓出实效。

三、转变作风,真抓实干,为争创全县“一城六镇”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先行者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建议篇9

一、我市城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城镇化建设速度较慢、规模较小、水平较低。我市多数建制镇系从由自然经济条件形成的农村集镇演化而来,普遍存在地域城镇人口偏少,生产要素集聚水平偏低,辐射能力偏弱等问题。城镇化的规模小、力量分散,造成发展空间和辐射区域狭小,对资源的利用能力小,对周边的资源和资金的吸引小,使城镇功能的发挥受到极大影响,而且既不利于提高投资效益,也不利于保护耕地和环境资源最终导致小城镇发展后劲不足。

2、城镇经济结构不够合理,产业层次低。我市大部分城镇都以农业经济为主,经济结构层次低,结构调整力度不足,农业集约化程度低,导致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下,城填发展缺乏相应的产业支撑,城镇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十分有限,经济发展后劲严重不足。

3、城镇化规划和建设实际脱节,城镇化扩展难度大。我市许多地方的城镇化建设缺乏科学的整体发展规划,存在各自为政、盲目建设,布局混乱、功能错位等现象,城镇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未能得到很好发挥,城镇化扩展难度大。

4、城镇及农村人口素质与城镇化的客观要求差距较大。我市是典型的山区城市,受历史的、地理的、政治的、文化的和计划经济体制的长期影响,处于半封闭、半自给状态下的城镇和农村人口的商品意识、行为规范、道德准则、价值取向与时代要求差距较大,小农经济社会结构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生产生活方式根深蒂固,甚至超稳定地存在着。

5、城镇的公共基础设施不完善,功能不健全。由于城镇规模小,经济实力弱,对城镇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建设力不从心。大多数城镇的道路、供水、排水、供电、绿化等设施简陋落后,服务功能不全。文教、卫生、公共福利等社会事业发展迟缓,与现代化城市文明相差甚远。

二、原因分析

1、城镇化的指导思想不够明确,对城镇化建设的领导不够有力。一些地方和部门领导对推进城镇化进程在思想认识上不够明确。对城镇化任务不明确,措施不明确,对城镇化的对象也不明确。有的单纯机械地把城镇化理解为农业户口变成城镇户口;有的把小城镇建设等同于新农村建设,认为只在乡镇所在地建一批新房,形成一、二条街道就是城镇化;有的把城镇化全过程简单化,认为由建设部门把农民相对集中,建一批居民住宅和公共建筑,搞一些道路、自来水,就形成了城市,而忽视了城市聚集性、系统性、开放性、高效性的基本特征和城镇化的确切内涵。

2、城镇化发展缺乏有力的产业支撑。目前第三产业仍以传统服务业为主,信息、金融要素市场等尚需加大发展步伐,第三产业发展的潜力尚未充分利用,第二产业仍占主导地位。部分乡镇结构不尽合理,效率不高,城镇之间横向联系薄弱,人才、信息、资金交通渠道仍不很畅通。特别是我市农村城镇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乡镇二、三产业发展步履艰难,城镇劳动者收入水平难以得到较快提高,因而也就难以刺激城镇消费需求的增长。

3、乡镇企业空间布局分散,城市经济集聚能力和集聚效益偏弱。我市目前乡镇企业组织结构层次低,规模经济偏小,技术含量不高,未能有效吸纳城镇失业人员和农村劳动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优胜劣汰,部分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败下阵来。生存下来的企业也基本完成原始积累并逐渐从劳动密集型向资金和技术密集型转变,并且,随着企业生产的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对用工条件也趋向文化素质高,技术工种为主。因而就业弹性明显下降,就业率呈阶段性递减趋势。影响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转移。

4、城镇总体规划滞后,城镇化建设缺乏科学的规划指导。我市城镇规划起点不高,深度不够,对建设指导不具体,甚至滞后于建设。到目前为止,我市小城镇有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规或按照规划建设的为数不多,一些小城镇、中心镇先发展后规划,造成我市中心镇、小城镇建设没有特色,缺乏个性。

5、城镇化建设缺乏科学合理的用地规划和计划,建设用地储备不够,土地供应和流转不畅。一是城镇建设总体规划缺乏前瞻性和科学性情况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也只能是图上画画墙上挂挂,不但不能起到引导科学合理利用土地的作用,而且有时还影响了土地的及时供应。二是我市的城镇基本上都没有根据当地城镇建设和产业发展需要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计划,更没有根据土地利用计划适时地对城镇建设和农业产业化发展所需用地及时进行储备,当建设需要或有工业用地等项目急需用地时才临时进行征购土地,既增加了土地供应难度和成本又影响了项目建设的进度。三是目前有关法律条款制约了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的一些规定,不利于农村集体土地的流转,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的集约化经营和城镇化发展。

6、城镇化建设缺乏有效的投资机制,基础设施欠帐多。由于长期二元结构下的管理体制,政府职能部门只管城市,不管农村,造成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缺乏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不足,城乡差距不断扩大。资金短缺已成为困扰我市城镇公用基础设施建设的核心,也是推动城镇化建设进程的重要制约因素。

7、开放程度不够,封闭式发展。长期以来,各级政府对基层实行层层考核,使小城镇经济发展以自我为中心,乡乡镇镇之间竞争有余,互补不足,小城镇基本处于封闭式运行,缺乏开放意识。小城镇与中心城市、小城镇与小城镇之间、小城镇与周边乡村都缺乏紧密联系,更不用谈与周边相邻省市的联合合作了。在观念上我们与浙江、广州相比差距很大。浙江、广州农村城镇化水平之所以较高,是因为他们那里产业的专业化、规模化程度较高,大大推动其城镇化进程。

三、加快推进我市城镇化进程的对策、措施。

1、进一步增强各级领导对加强城镇化建设的使命感和紧迫感。各级各部门的领导都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大力发展城镇经济,扩展城镇功能,改善城镇环境,提高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的总水平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和前提。各级党委、政府和各职能部门,必须深刻认识城镇化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加深对城乡协调发展的认识,明确协调发展的思路,为我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努力。同时,各级各部门还必须十分明确城镇化是一项涉及面非常广的系统工程,是综合性、政策性、协调性和配套性极强的社会变革工程,更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要牢牢树立一任接着一任干的持久战精神,立足现实,着眼未来,长效实施城镇化建设。

建议市委、市政府制定相应考核办法,实施奖罚措施,把城镇化进程作为考核乡镇领导干部业绩和提拔任用干部的一项硬指标,对成绩突出的乡镇可以考虑高配党政一把手。

2、抓紧建立功能清晰、衔接协调的规划体系。加快城镇化进程,规划还是龙头。必须整合规划体系,规范规划编制程序,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严肃性。要理清各类规划间的关系,特别要理清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城镇建设规划、土地规划之间的关系,发挥规划引导城镇化建康发展的重要作用。同时必须根据我市城镇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自然环境不同、社会环境不同、富裕程度等不同现实,努力做到因地制宜、百花齐放,重点解决好城镇布局分散、重点不突出的问题,逐步建立和完善具有地区特色、布局合理适应市场经济和农村城市化的中小城镇体系和中心小城镇网。同时,要积极稳妥进行小城镇区划调整,鼓励迁村并镇,使经济区域和行政区域尽量吻合,实现资源和生产要素的集中,加快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向县域中心和中心镇集聚,在较大的范围内合理地配置资源和安排建设布局,从而促进乡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村城镇化进程。

建议由市财政安排一定的规划专项经费,并要求县、乡(镇)配套资金,邀请一批专家和高手帮助我市各地建立功能清晰、衔接协调的规划体系。

3、把握城镇化进程的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全力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从我市的实际情况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城镇化的重点是:①强化##中心城市功能。必须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适当扩大城市规模,通过经济的、行政的政策措施吸纳农业人口进城务工、经商、居住,把人气搞旺。②以发展经济为先导,加快县城建设。我市多数县城人口不足5万,其经济实力和带动力也比较弱,因此,必须积极扩大县城人口规模,强化县城集聚功能。要充分突现县城的个性,要根据不同的资源状况、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基础、文化历史背景,确立独特的发展战略,要体现可持续发展的主题,促进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四大要素的协调。提高县城的综合经济实力、综合服务能力和综合管理能力,同时要从城市的宏观上、空间布局上、建筑特色与景观上做到三者效益的有机统一。③抓好区位优势明显、市场前景好、有产业带动潜力的建制镇建设。尤其要以铁路、高速公、国道、省道沿线部分具备一定规模的重点建制镇为依托,稳步推进小城镇建设。要合理布局,科学规划,体现特色,规模适度,注重实效,使之尽快完善功能,集聚人口,发挥农村地域经济、文化中心的作用。

建议市委、市政府以及市直各部门对重点城镇给予人力、物力、财力和项目的支持,优先扶持条件较好的乡镇加快城镇化进程。

4、要积极扶持乡镇企业发展,引导农民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尽可能多的流入到小城镇。要把乡镇工业的发展与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对于我市来说,必须根据区域资源特点,选准主导产业,合理规划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利用经济杠杆,促进农村二、三产业向小城镇集中,培养新的特色经济,特色产业,扶持发展壮大一批农业深加工企业。同时,以市兴镇,抓好重点小城镇的市场培育,鼓励建立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特点的专业批发市场,以市场促进小城镇周围的农村经济发展和带动乡镇企业的发展,鼓励各种类型的农产品流通组织参与市场流通,逐步形成产业发展、人口集聚、市场扩大的良性互动机制。

建议市委、市政府责成相关部门尽快制定和完善符合我市实际的乡镇企业发展规划,并将农村就业安排纳入长期规划,系统分析、统筹兼顾。

5、用好用活土地政策,保障城镇化建设用地供应。必须加大土地整理力度,为实施农业产业化提供有利条件。土地整理项目是为实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新推出的一项国家投资项目,##作为国家和省商品粮生产基地,要用足用活这一国家投资补助政策。同时,要创新土地制度,无论农业的规模经营还是农业用地变为城市用地,都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科学的土地制度。因此,在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前提下,应该允许农户将文秘站:承包的土地通过转包、转让、互换、入股、租赁等方式在集体经济组织范围内流转,在节约用地、合理用地的同时,应按规划开发利用土地,从而推进土地的相对规模集约经营,实现农村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既可降低农业成本、增加农民收入,又可推进城镇化进程。

建议市委、市政府选择经济较发达,条件较好的小城镇,开展农村居民点或空心村整理试点工作,通过土地整理,把零星分散村落集中安排到城镇周围,通过土地置换,调整农用地与建设用地布局,增加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6、要多渠道筹措城镇化建设资金。要引入市场机制,建立政府、个人和企业共同投资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公共基础设施是城市发挥其资源配置功能的基本条件。由于资金的缺乏,我市大多数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落后。因此,必须加大投入,搞好基础设施建设,以增强对企业的吸引力和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要做好土地有偿使用这篇文章,引入市场机制,以土地开发带动基础设施建设;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逐步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主要靠社会资金和民间投资建设城镇的基础设施;要本着“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通过提供特许经营权和实行招标承包等方式,吸收外资和民间资本参与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经营管理;鼓励社会资金参与房地产开发、旧城改造和新村建设。

建议市委、市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小城镇招商引资工作的力度,提高优惠政策的透明度,并保持其稳定性。在招商引资工作中要简化手续,强化服务,严格筛选项目,把那些科技含量高、能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回报丰厚的项目拿出来招商。同时,要求市直有关部门从资金和政策上,加大对重点镇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特别是文、教、科、卫、体等方面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7、要逐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在城镇化进程中要特别强调维护农民利益,尽快建立小城镇社会保障制度。对小城镇建设中耕地被占的失地农民,要分类解决保障问题,积极创造就业机会,建立促进就业责任体系促进就业;政策引导全面推进就业;完善就业服务网络,规范市场就业等措施解决非农就业问题。配套解决土地处置、农民户籍转性问题。要建立可靠的社会保障制度有序地引导农民离开土地,同时将农民的户籍由农业转到非农,完成从农民向市民的根本转变,实现落实保障、土地置换、户籍转型"三联动"。

建议市委、市政府将现有的城镇居民社会保障制度延伸到小城镇,包括落户小城镇的农户。逐步建立起以养老、失业和医疗保险为主体,政府、企业、个人三方共同负担,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管理和服务社会化,覆盖包括进城镇农民在内的各类企事业职工和个体劳动者的统一的城镇居民社会保障体系。只有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顺利进展,才能使进城农民彻底割断对土地的依赖关系,放下包袱进城镇创业。

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建议篇10

更加强调以人为本。新型城镇化是相对传统城镇化而言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从方向上、内容上与以往相比都有很大的调整。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就是强调以人为本,全面提高城镇化的质量。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概括新型城镇化的主要特征是“集约、智能、绿色、低碳”,除此之外,这次中央还强调城乡一体,在城乡一体化大的框架下来推动城镇化。城市的繁荣和发展不能建立在农村衰落的基础上,城镇化的推进不能以牺牲耕地、粮食和农业现代化为代价,城乡要共同繁荣,共同富裕。同时还强调“四化”同步,城镇化要与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同步。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会议涉及了大家普遍关注的户籍制度改革,以及社会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问题。推进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面临一系列的制度障碍,首先是户籍制度障碍,其次是土地、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制度障碍。户籍制度障碍表面上看是户籍制度问题,它影响了进入城市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进程。但这只是表象,核心是户籍制度里面隐含了各种公共服务、福利的问题。所以,户籍制度改革的核心就是要把户籍制度中所包含的各种权益、福利分离出来,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

大中小城市要协调发展。目前我国城镇化的规模结构趋向于两极分化,大城市由于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比较完备,提供的发展机会、就业机会比较多,所以,大家都愿意进来,其结果是大城市的数量和人口比重都在不断增加,空间规模不断膨胀,一些特大城市,比如北京、上海、深圳等出现了超载现象,其人口规模超越了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而有一些中小城市有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但它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比较落后,缺乏产业支撑,缺乏就业机会,因而也就缺少吸纳能力,中小城市数量在减少,人口比重在下降。所以,这次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还是坚持过去一贯的方针,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要协调发展。一方面户籍制度改革要实行差别化的分类,小城市和建制镇全面放开落户限制,中等城市有序放开落户限制,大城市要合理确定落户条件,特大城市要严格控制人口规模;同时从其他方面提出促进中小城市发展的政策措施,比如要加强中小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高中小城市产业支撑能力,提高它的人口承载能力等等。

未来城镇化的路径是多元化的。我们强调城镇化是一个过程,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而不是一个目标。中国的地区差异很大,发展阶段不一样,特点也不一样。未来城镇化的路径应该是多元化的。在规划顶层设计的时候,就要强调多样性、因地制宜;在设计考核指标的时候,不能把城镇化的水平、速度和城镇化率作为考核指标,而应该把城镇化的质量作为一个指标。城镇化的质量包括三方面:一是城镇发展要有质量;二是城镇化推进的资源环境代价要比较少;三是城乡一体化,城乡要协调发展。当然,提高城镇化质量的核心是提高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水平。

一张蓝图干到底。这次会议提出了要实行“两横三纵”的战略格局,这实际上不是一个新的观点,在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里就已经提出:到2020年要推动形成“两横三纵”的城镇化格局。这是个中期的规划,不是长期的规划。所谓的“两横”一是沿长江轴线,二是陇海―兰新轴线,这是两条横向的国家重点开发轴线,这两条轴线涵盖长三角、江淮、长江中游、成渝、东陇海、中原、关中、兰西、天山北坡等城市群,把一系列城市群串联了起来。“三纵”一是沿海轴线,二是京广―京哈轴线,三是包头―昆明轴线。通过“两横三纵”的开发格局来推动形成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格局,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在“两横三纵”的表述里提到“一张蓝图干到底”,这说明我们国家层面的城镇化规划要保持它的稳定性、连续性。从国家规划来说,是一张蓝图干到底,从地方角度来看,也要有一个比较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而不是换一届领导,规划就换了。

城镇与农村建设用地要统一。在未来土地管理政策上要进行相应的调整,要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就是城镇建设用地和农村建设用地要统一,允许农村建设用地进入市场,要和城镇建设用地同权同价,这样就会增加土地的供给,对房地产市场应该有比较利好的效应。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次城镇化工作会议的亮点之一,可能要数“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句具有文艺范儿的表述了。以往城镇化发展埋葬了“乡愁”的主要原因是存在一些误区,过去有些地方提出来要消灭农村,有些地方要全域城镇化,结果是城市边界无限制蔓延,把一些农田、耕地都消灭掉了。过去对城乡一体化也有误区,把城乡一体化理解为城乡一样化,结果搞得有些地方城市不像城市,农村不像农村。实际上城市和乡村是完全不同的类型,应该差异化发展,城市就是城市,农村就是农村,从而构筑一个城乡和谐发展的格局,把我们的城市引入到整个大自然中,构筑一种天人合一的生态型城镇化格局。

城镇化管理核心问题是人的问题。城镇化的管理是个大的问题,其核心是人的问题。现在城市更多强调的是“治理”的概念,除了政府管理外,要强调民众的参与。无论政府管理还是民众参与,人的观念、素质、理念是更重要的。过去的城镇化管理当中存在的比较大的问题是观念比较滞后,没有树立现代化城市管理的理念,基础技术手段也跟不上,精细化的管理也跟不上,缺乏一种综合性、全局性、人性化的精细管理。

体现“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从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可以看出来,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是个综合性的配套改革,包括户籍制度、土地制度以及其他的制度,体现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当然,这次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还体现了全面转型的理念和思想,由传统的城镇化向新型城镇化推进,注重提高城镇化质量,向绿色、低碳、集约、高效的城镇化模式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