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法律法规基础知识培训十篇法律法规基础知识培训十篇

法律法规基础知识培训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2:47:45

法律法规基础知识培训篇1

1、制定程序

企业各部门根据培训需求分析的内容,结合部门培训目标以及部门年度发展计划制定出本部门的年度培训计划,上报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再由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结合企业年度发展计划以及企业培训总体目标制定整个物业公司的物业管理公司培训计划。

2、计划内容

为保证物业管理公司培训计划工作按时、按质地实施,物业管理公司培训计划应包括培训目标、课程设置、培训方式、培训控制、培训评估等五个方面的内容。

(1)培训目标

培训目标是指通过培训工作所期望取得的成果,这些成果包括个人的、部门的、整个企业所要求达到的培训结果。培训目标是制定物业管理公司培训计划的基础,物业管理公司培训计划目标决定了培训课程、培训方式等一系列的内容。同时,培训目标又是培训考核和培训评估的依据。所以,物业管理公司培训计划目标的制定应该准确、细致并具有可测量性。

(2)课程设置

物业管理公司培训计划课程包括了培训课程的名称、培训的时间、培训地点、培训教员简介、针对培训课程的培训要求等内容。明确的培训要求有利于员工提前对所培训的内容有所准备和有所侧重,有利于提高培训效果。

(3)培训方式

根据物业管理公司培训计划内容以及培训对象的不同,可采用不同的物业管理公司培训计划方式。常用的培训方式包括讲授法、学徒制、小岛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管理游戏法、观摩范例法。

①讲授法。讲授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通常是让一位教员向学员直接传授某方面的知识。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节约经费、教授对象多,可同时面对多名学员,一次教学可让很多学员同时受益。

②学徒制。学徒制是最古老的教学方法,但至今为止仍然是企业培训新人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它的特点是由一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负责帮带一名或几名新来的员工,通过传授、示范、练习、检查反馈等一系列过程提高新人的工作技能。学徒制较适合物业管理工作实践中保安、绿化、保洁、维修等技术性工种。

③小岛讨论法。员工以5-7人为一组围在一个圆形桌前(也称“小岛”),对特定的话题或主题进行讨论。指导老师控制培训的时间和进程。每一位员工都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但是不允许反驳别人的意见。指导老师将每个人的意见都写在黑板上,同时鼓励员工说出更新或更古怪的想法。当大家将自己的想法全部讲完后,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员工对每一种意见进行评价,最后选出大家都满意的答案。这种小岛讨论方式是引导员工自己解决管理问题的有效方法。

④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是让培训对象假想自己是公司的某一角色,并以此角色的身份来解决问题。这种方法能让培训对象身临其境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对员工提高工作技能和改造工作习惯都很有帮助。例如:让员工扮演业主要求提供相应的服务,以提高员工的服务意识;让工作习惯不好的员工与上司角色转换以达到改变工作习惯的目的。

⑤管理游戏法。这种方法寓教于游戏中,通过完成事先设计好的精妙游戏,让培训对象领悟到其中的管理思想。例如:组织员工对有争议的物业管理事件进行辩论,在辩论中提高认识。

⑥观摩范例法。通过组织实地参观考察,运用电视机、录像机、幻灯机、投影机、收录机、放映机等设备来向学生呈现有关资料、信息,让员工学习经验、发现问题、改进工作。

3、培训控制

培训控制的目的是为了监视培训活动以保证培训活动按计划进行并纠正培训过程中的偏差。可采用培训签到制、教员评语制等方法。还可在每次培训结束时对物业管理公司培训计划进行考核,并将考核成绩纳入绩效考评,与员工的待遇挂钩。

4、培训评估

每次物业管理公司培训计划结束后可通过员工的培训报告、员工的工作表现等对培训工作的效果进行评估,以便在今后的培训中采取更好的培训措施。

六、培训组织实施

培训组织实施是物业管理培训工作的核心,它包括了培训工作做什么,培训工作如何做,培训工作由谁来做的问题。

(一)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职能和任务

物业管理公司培训计划是物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其主要职能包括计划、组织、协调、监督等内容。具体职能和任务包括:

1、确定各级人员的培训要求,听取各部门的培训需求,依据培训需求制定物业管理公司培训计划;

2、组织执行物业管理公司培训计划;

3、定期向上级汇报培训费用开支情况;

4、组织实施各种培训课程与活动;

5、做好员工的培训档案管理工作;

6、做好收集培训资料,编制符合企业经营管理特点的基础教材;

7、维护培训设施与场地,充分开发与利用各类培训资源。

(二)培训分类及实施要点

分类是为了建立一个立体的培训模式,以便有针对性地组织实施物业管理公司培训计划工作,培训分类可根据培训的对象、阶段、内容、类型不同来划分。

1、以培训对象的不同层次分类

(1)高层管理者

①培训目的精通企业管理相关知识,掌握物业管理基础知识,熟悉与工作相关法律知识,了解财务管理相关知识。

②培训内容

a、企业管理类管理基本职能、组织文化建设、决策、战略管理、组织结构与组织设计、人力资源管理、变革与创新管理、组织行为学、员工激励、沟通与人际交往、控制系统、品牌策划、公共关系。

B、物业管理类房地产经营理论知识、物业经营管理知识、建筑知识、机电设备维护保养基础知识、物业环境保护及管理基础知识、治安管理基础知识、绿化管理基础知识。

C、法律知识类公司法及相关法规、消费者权益法及相关法规、价格法及相关法规、物业管理相关法规、建筑物相关法规、房屋修缮相关法规、房屋装饰装修相关法规、价格法及相关法规、治安管理相关法规、消防管理相关法规、水电气相关法规、环境卫生相关法规、绿化管理相关法规、会计法及相关法规。

D、财务知识类学会阅读会计报表、了解基本会计科目、了解财务管理基本指标。

③培训方式专题讲授、参观考察、短期脱岗学习、在职学历教育。

④组织实施由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直接组织实施。

⑤培训评估每次培训工作结束后可通过面谈法对培训工作的效果进行评估,以便在以后的培训中更好地采取培训措施。

(2)中层管理者

①培训目的掌握企业管理相关知识,精通物业管理基础知识,熟悉与工作相关法律知识,了解财务管理相关知识。

②培训内容

a、企业管理类管理学基础知识、物业管理相关公文写作、决策学、组织行为学、员工激励技巧、沟通与人际交往技巧、控制方法、公共关系学。

B、物业管理类房地产经营理论知识、物业经营管理知识、建筑知识、机电设备维护保养基础知识、物业环境保护及管理基础知识、治安管理基础知识、绿化管理基础知识。

C、法律知识类物业管理相关法规、消费者权益法及相关法规、价格法及相关法规、建筑物相关法规、房屋修缮相关法规、房屋装饰装修相关法规、价格法及相关法规、治安管理相关法规、消防管理相关法规、水电气相关法规、环境卫生相关法规、绿化管理相关法规。

③培训方式专题讲授、观摩教学法、小岛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管理游戏法。

④组织实施基础课由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直接组织实施,专业课由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协助、指导各职能部门具体实施。

⑤培训评估每次培训工作结束后可根据员工的培训报告对培训工作的效果进行评估,以便在今后采取更好的培训措施。

(3)基层管理者

①培训目的了解企业管理基础知识,掌握物业管理基础知识,熟悉与工作相关法律知识。

②培训内容

a、企业管理类管理基本职能、物业管理相关公文写作、员工激励、沟通与人际交往、公共关系。

B、物业管理类物业经营管理知识、建筑知识、机电设备维护保养基础知识、物业环境保护及管理基础知识、治安管理基础知识、绿化管理基础知识。

C、法律知识类物业管理相关法规、建筑物相关法规、房屋修缮相关法规、房屋装饰装修相关法规、价格法及相关法规、治安管理相关法规、消防管理相关法规、水电气相关法规、环境卫生管理相关法规、绿化管理相关法规。

③培训方式专题讲授、观摩教学法、小岛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管理游戏法。

④组织实施基础课由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直接组织实施,专业课由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协助、指导各职能部门具体实施。

⑤培训评估每次培训工作结束后可根据员工的培训报告、员工的工作表现等对培训工作的效果进行评估,以便在今后采取更好的培训措施。

(4)基层操作人员培训,该类培训的目的是为了让基层操作人员熟练掌握基本操作规程,可由各部门具体组织实施。

2、以实施培训的不同阶段分

(1)岗前培训

①培训目的为新聘员工提供基本的任职知识和技能进行的培训,通过培训认定其上岗资格。

②培训内容

公司的历史、公司的组织结构、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和权限、对待顾客和员工的管理理念、公司的产品与服务、对员工的期望、公司的人力资源政策。

③组织实施由公司人力资源部门组织实施。

④培训评估考核合格后上岗。

(2)在岗培训为在岗人员提供学习履行职务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进行的培训。

(3)转岗培训为在职人员岗位轮换之前进行的培训,目的是让轮岗人员熟悉新岗位所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

3、以培训的不同类型分

(1)学历教育是成人继续教育的一种方式,公司应在工作时间上积极给予支持,如条件允许还可在经济上给予一定的支持。学历教育的主要方式有夜校、函授等方式。

(2)职业技能培训根据国家劳动社会保障部的有关规定,物业管理、电工等技术性工种必须持有技术资格证方能上岗,凡从事这些工作的人员应参加相应的培训并通过鉴定后取证。此类培训一般是委托劳动部门批准的培训机构来进行。

(3)专项培训为提高员工某方面的专业技能而进行的培训。此类培训一般是通过专题讲座的方式来进行。例如:为提高员工公文写作能力而进行的写作培训;为提高员工服务水平而进行的礼节、礼仪培训等。

七、培训工作误区

法律法规基础知识培训篇2

一、目标和任务

组织开展法制教育培训活动是依法行政以及提高执法队伍素质的基础和前提,是建立执法守法、高效廉洁执法队伍的客观需要。全市工商系统全体法制及相关执法人员都要通过法制教育培训活动的深入开展,全面、准确地理解今年开展法制教育培训的精神实质,全身心投入局组织的各项法制教育与培训活动,通过法制教育与培训,切实提高专业执法的能力,增强学法用法和依法行政的自觉性。

二、范围对象

法制教育与培训活动的参加对象为:本市工商系统内全体法制工作人员和执法人员。

三、教育与培训内容

2013年度法制教育与培训的内容分为法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工商行政管理中行政执法的务实操作两大部分。主要是:1、相关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2、相关行政执法与司法审判部门和刑事工作的衔接内容;3、有关执法中的务实操作问题。

四、教育与培训形式

(一)举办法律业务培训班

结合本年度工作重点及上级执法要求和“六五”普法教育内容,市局将组织全体法制人员和相关执法人员参加市局统一组织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讲座。一是在上半年组织以工商法律法规为主的专业知识讲座一次,重点是程序性规定和执法中的有关问题及注意事项;二是在第二季度组织一次由律师事务所主讲的相关民事法律与工商行政执法法律的相互关系,了解除工商法律法规外的且与自身有关系的相关法规规范;三是在第三季度组织一次由法院法官主讲的在行政执法中司法审判中或司法对行政执法监督的相关要求和内容,保证执法的合法性。

(二)开展相关执法的知识竞赛

根据上述培训及上级相关培训等的内容,以工商行政执法的法律知识竞赛为依托,积极开展与组织局每次教育培训等相关内容的考试与竞赛活动,提高学法效率。具体考核竞赛与奖励的内容与方案由局根据情况另行安排。

(三)组织相关人员开展摸拟法庭的庭审活动

根据上述培训的内容,市局决定将学法培训与提高岗位执法业务技能紧密结合起来。在下半年适当时机组织由法官、律师及工商执法承办人员和法制员参加的摸拟法庭庭审活动,庭审中任意抽调行政处罚案卷及许可案卷等形式,结合前三次的教学内容开展实战演练的庭审活动,以切实通过法制教育与培训活动,达到进一步提高专业化的执法水平(具体活动方案另行通知)。

五、奖励与评优

为了促进学习,局将对在学习与培训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实施评优与奖励(具体评优与奖励办法根据局下发的奖励标准执行)。

六、要求

(一)各单位要高度重视。要建立严格的工作责任制,要把该项活动贯穿于工商整个执法活动的方方面面,为提高执法专业化的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要有具体的学习计划,

法律法规基础知识培训篇3

一、加强对急诊医护人员三基三严强化培训的认识。

我科成立由科主任担任科室培训、考核小组长,具体负责科室培训考核工作。经常利用科室会议,晨会交班时间对全科人员进行三基三严培训意义、目的、重要性的宣讲教育,提高对培训考核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和自觉性。开展“三基三严训练,培训覆盖率100%,三基考核合格率≥90%。

二、培训及考核内容:

(1)基础理论:包括与疾病诊断、治疗有关的医学基础理论。如:人体解剖、生理、病理、药理学、输液、输血、水电解平衡的基本理论,休克、感染、发热等病因及发病机理,常见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处理原则,危重病人营养、热量供应以及护理基础理论。

(2)基本知识:包括为疾病诊断、治疗直接提供科学依据的临床医疗知识。如:医疗护理诊疗规范、各种疾病的阳性体征、各种检验检查的标本采取方法及临床意义。各种药物的基本成分、禁忌、作用方法、使用及适应症等。

(3)基本技能:包括医护人员应具备的诊断、治疗的基本操作技能(如各种注节、穿刺技术、心肺复苏技术。手术的基本操作方法:包括洗手、穿脱手术衣、手术器械的正确使用、打结、基本缝合方法等)和能根据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结合病人的病情,拟定出诊断治疗计划等的思维判断能力(如病历、医嘱、处方的书写能力、体格检查能力、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门急诊处理能力、阅读辅助检查报告能力等)。

(4)医疗卫生相关法律法规:《执业医师法》、《输血法》、《传染病防治法》、《医疗事故防范及处理条例》、《病历管理规定》等。

(5)技能培训与考核内容:

徒手心肺复苏技术;

心电监护仪的使用技术;

电除颤仪器的使用技术;

呼吸机的使用与维护技术;

三、培训方式方法:

采用职工自学与科室集中学习、训练两结合的方式方法。要求医护人员利用一切工体,班余及空闲时间学习医学及急诊急救基础知识及新技术、新理论知识。并定期进行考核记录在案。科室利用科主任查房晨会交班及每周业务学习时进行新理论知识讲解讲座,并对急救常用技术采用现场操作演练考核,定期举行急救模拟演练。

四、具体培训考核计划:

一月份:

内容:针对冬季呼吸系统疾病,呼吸衰竭增多及一氧化碳中毒高发季节特点,安排医护人员对呼吸机及Co中毒知识进行学习培训。

方法:由科主任主办讲座1次,然后选高年资医师一名讲座一次。每名医护人员在iCU室操作呼吸机并进行现场考核。

二月份:

春节前配合急救换服装后的崭新面貌举行一次较大规模的院外急救演练,演练前先进行心肺复苏强化训练,并复习相关知识,最后考核打分记录在案。

三月份:

安排全科医护人员积极参加医院医疗文书规范书写专题讲座。同时结合本科特点及医院要求,对各种申请单、知情同意书、急危重症患者抢救记录等医疗文书规范书写进行强化学习。由科主任或高年资医师举办讲座一次,并在3月底由科室质控小组对本季度医疗文书进行检查,进行综合评分并记录在案。

四月份:

主要是血液净化技术培训。科主任主持,复习灌流相关知识及适应症、禁忌证。必要时采用幻灯教学进行讲座。然后由每位医护人员上机操作。进行考核。

五月份:

学习培训各种农药中毒治疗基础知识及相关进展专题学习。参加全院性徒手心肺复苏操作强化训练。

六月份:

主要是卫生法规,法律学习月。由科主任主持在晨会交班及科行政会议上系统学习相关卫生法律法规,依法行医。

七月份:

组织全科参加医院临床医师基本技能操作的理论辅导培训。科内举办医生查体训练,使所有医生过关,并进行考核记分。

八月份:

结合夏季游泳者增多特点,组织医务人员学习淹溺、中毒及电击伤的专题学习。

九月份:

主要是意外伤害常见处理技术的培训。包括创伤的包扎、止血、固定、搬运。要人人动手,个个过关。严格考核。

十月份:

进行医疗安全及医疗法规,法律知识学习。除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活动外。科室要举办相关学习2~3次,并安排考核记录。

十一月份:

呼吸道急救管理技术培训。重要放在气管插管方面。利用模具或尸体进行训练,人人过关。

法律法规基础知识培训篇4

一、组织领导(基础分12分,自评12分)

我会按要求成立普法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并由理事长担任组长,定期听取汇报,检查工作开展情况。

每年初制定全年教育培训计划,对普法教育及培训进行统一部署。按要求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已完成。自评分:12分。

二、法制宣传教育(基础分42分,自评42分)

(一)普法档案资料。有普法规范,年度有计划,有总结及相关制度。培训及活动有记录。宣传材料有存档。(9分)

(二)建章立制。有培训制度,按要求参加年度法律知识考试制度。每年组织法律知识培训,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结合残联实际,法律宣传活动进乡、村、社区,培训到服务对象残疾人,开展法律法规培训2次,参加过培训的残疾人140人。对依法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行政执法人员积极开展残疾人就业条例等知识学习培训。(18分)

(三)阵地建设。不定期编发信息简报五年共90余份,并在政务信息公开网站上公布残疾人优惠政策、扶助办法等政策。(6分)

(四)宣传形式。每年在举办助残日活动中,司法局、税务、民政等各残工委成员单位积极开展残疾人优惠政策法律咨询,大力宣传《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就业条例》、《公民道德规范》,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法》、《合同法解释》等有关法律法规。五年来共散发宣传单10万余份,向残疾群众散发《道路安全知识手册》、《残疾人保障法》小册子、挂历等9500本。(9分)

三、法治化管理(基础分18分,自评18分)

全面推行执法责任制、执法公示制、执法过氏责任追究制及执法督查制。

单位做到依法建制,有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及规章。

(第一条、第三条针对的是乡镇和司法机关)

围绕维护社会稳定,协同交警、运政等有关部门认真开展道路交通秩序治理整顿,做好说服残疾人政治思想工作,要维护大局不要再用代步车载客等营运问题,,经过多方向区委、政府反映,政府出钱购买了岗位,基本解决了利用代步车非法营运的残疾人就业问题,44名曾经从事过非法营运的残疾人分别分配到各社区从事卫生清扫员,同时为6名残疾人协调争取到低保,解决了他们后顾之忧,极大维护了我区社会稳定。

四、工作成效(基础分14分,自评14分)

通过开展普法依法治理,在残疾人中开展法律法规宣传培训,残疾人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普遍增强,残疾人工作步入依法有序轨道,五年来,共接待上访残疾人及残疾人亲属1012人(次),受理案件226件,处结率达98%,回告率达100%,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没有出现残疾人群体上访和越级上访事件。区残联被省残工委、省残联授予“残疾人维权先进县(区)”称号。无残疾人群体性越级上访事件。

五、保障机制(基础分14分,自评14分)、

法律法规基础知识培训篇5

关键词:法学专业;综合性模拟实训;思考

中图分类号:G424.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0845(2012)12-0058-02

一、法学专业综合性模拟实训的界定

法学专业综合性模拟实训是一个从教学目标厘定、案例选编、教学组织到后期分析、信息反馈的系统化、全方位、综合性的实训过程。它是在教师指导下,组织学生根据精选的典型案例分别担任不同的角色,以庭审、仲裁、调解、商事谈判为参照所进行的模拟教学活动,是融实践、理论与思想于一体的实训方法。综合性模拟实训具有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和公开性、知识运用的综合性和实效性、能力培养的全面性和实用性等特点。通过综合性模拟实训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办理刑事、民事、经济和行政案件的基本知识,提高应用法律处理各类法律案件和各种纠纷解决方式的基本技能和技巧,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法律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和社会交往能力,以适应未来从事法律工作的实际需要。

二、法学专业综合性模拟实训的意义

1.有利于强化学生的职业素养

法律的生命并非逻辑,而在于经验。因此,法律人才的培养应尤其注重培养学生关注法律现象、思考法律问题、提高法律运用的能力。综合性模拟实训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融入具体生动的案件中,并通过模拟审判、调解、仲裁、谈判等模拟情景加以展示,这就要求学生既要学好基础法学知识,能够对案件材料进行分析、归纳以形成对案件性质的正确判断以及法理上的充分阐释。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辩论技巧和谈判技巧,提高了法律化的语言表达能力及系统的逻辑思维能力等。通过综合性模拟实训,不仅可加深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还可增强学生在庭审、调解、仲裁、谈判中的各种技巧和能力,提高学生的法律职业素养。

2.有利于活化学生的法律思维

良好的法律思维品质是法律职业综合能力的基本要素之一,也是现代法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综合性模拟实训既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将法学理论知识转化为案件审理需要的实践知识、普通思维转化为法律思维、通俗化的表达转化为法言法语的平台,又可以在此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敏感地意识到并且寻找到既存法律规则在适用特定事例中的“不确定性”,找到所谓法律的“边缘”,从而为日后的法律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3.有利于实现师生的教学互动

在综合性模拟实训中,学生扮演模拟角色既有原告、被告、法官、证人、调解员、仲裁员等不同角色又有案情陈述、逻辑推理、法律论证、质证辩论、调解、仲裁、谈判等不同的法律行为要求,使学生身临其境,换位思考,充分满足了学生的思维需求以及求知欲、参与欲与表现欲,使其学习法律的积极性和兴趣得到极大激发。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挑选适当的案件、提供具体的指导,而且要能够控制教学过程,充分发现庭审、调解、仲裁中出现的问题并认真分析总结,及时反馈改进,有效地实现教师与学生的良性互动。

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观念

综合性模拟实训让学生在模拟的环境中熟悉、掌握纠纷解决的各种方式和过程,较直接地面对法律实践问题的考验。由于模拟所采用的案例一般来源于社会生活实际,在具体的案件处理中,要从政治、法律、经济、文化、风俗、伦理等各个角度去研究、分析,这会使学生对案例进行全方位的思考,深刻分析社会生活实际,了解广阔复杂的社会。通过不同角色的训练,使其理解不同职业的内涵,塑造其职业责任感与职业道德观念,为今后的从业奠定良好的职业道德基础。

三、法学专业综合性模拟实训的实施策略

1.要明确综合性模拟实训的内容设计

所谓诉讼模拟就是我们通常所知的模拟法庭。但是对现有的模拟法庭作了改革创新,建立了综合性模拟法庭实训演练。针对模拟法庭课程实践教学的不足,如真实对抗不足、模拟内容单薄、模拟方法简单、模拟设备缺失、模拟教材空洞、缺乏相关制度等弊端,我们需要丰富模拟法庭的内容,重新制定教学大纲,设计模拟实训环节,构建综合性模拟实训模式并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同时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时配置充足的课时量。

这种综合性体现在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横向的综合实训是指对同一个案例分别适用大陆法系、英美法系进行对比模拟的模式,使学生在了解诉讼法具体程序的基础上,能够清晰地感悟两大法系审理模式的不同,进而加深了对实体法的认识;纵向的综合实训是指对同一个案例分别适用马锡五审判方式和当代的审判模式进行对比模拟,使学生了解我国审判模式的历史变迁,并对当代的能动司法有更深刻的感悟。

除了常规的诉讼模拟之外,本文所指的综合性模拟实训还可拓展至非诉讼模拟,即由单纯的模拟法庭拓展至模拟仲裁、模拟调解、模拟商事谈判等非诉讼的纠纷解决方式,见图1。

(1)模拟仲裁

在温习仲裁法课程中所学到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对仲裁的程序和技巧有更深入的认识与运用,并培养仲裁中各主体的职业道德修养;掌握仲裁文书的写作技巧;分组、分角色进行仲裁的模拟练习并作出各小组的总结。

(2)模拟调解

在温习有关调解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调解的计划和实施步骤,进而培养学生调解的技巧与技能;分组、分角色进行调解的模拟练习并作出各小组的总结。

(3)模拟商事谈判

在了解商事谈判的含义和作用的基础上,重点掌握谈判的步骤与技巧,并进行模拟练习,通过商事谈判,培养团队精神,追求合作与双赢。

2.综合性模拟实训应从课内延展到课外

丰富的综合模拟实训内容仅凭课内的实训是不够的,为了很好地实现综合实训的目的,笔者认为,有必要将课内实训延展至课外。课外实训的形式可采取以下两种方式实现:

(1)设立综合性模拟法庭训练营

综合性模拟法庭训练营是一个法律人职业训练培训基地,其设立的直接目的在于通过训练营的系统培训,缔造一支参加各种模拟法庭比赛的学生精英队伍,而其设立的根本目标则是通过锻炼学员的法律思维,提高其处理法律实务的能力,进而为促进学生直接与社会接轨提供一个实践的平台。同时,训练营也力争为扩展学生的国内外视野、加强与国内外法学院的交流搭建平台。

该训练营面向有志于参加模拟法庭大赛、锻炼法律实务能力的学生。训练营成立后,将开设各类模拟法庭赛事的培训课程,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项国内外的重要模拟法庭赛事。

综合性模拟法庭训练营是一个新兴事物,其如何设置,如何有效地开展活动,特别是要保障建立的训练团队在各项赛事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是一项有待摸索、尝试和研究的艰巨任务。笔者建议,训练营拟设立总部、办公室、培训部、组织部等部门。训练营总部总体负责模拟法庭训练营的宏观事务,包括训练营的制度建设审批、团队建设等;办公室负责各部门的协调管理、各种赛事的后勤保障及设备道具的购进维修等工作;培训部主要负责模拟法庭培训课程的设置及具体培训等工作;组织部主要负责组织和管理各种模拟法庭比赛项目、对外宣传以及总结留存各项教学成果等工作。

(2)成立12355青少年维权中心工作站

12355工作站是青少年维权中心设立的青少年维权工作机构,各法律院校可以与青少年维权中心合作设立工作站。设立该工作站的目的在于面向全校师生及社会提供法律服务。其与综合实训模拟交相呼应。一方面,工作站解决的实务案例可以作为综合模拟实训的案例来源,另一方面工作站可以作为学生真正的实训平台,实施诊所式教学。该工作站可由各法律院校类似于法律实践中心的部门负责运作,由拥有法律执业资格的双师型教师轮流值班带领学生团队接洽当事人。

3.要加强相应的教材编写工作

现有的模拟实训教材只是针对三大诉讼法编写的模拟法庭教材,无法满足综合性模拟训练的需求。综合性模拟实训的具体操作不仅包括程序法的模拟,也包括实体法的运用,不仅包括庭审诉讼的模拟,也包括非诉讼的模拟,如仲裁、调解、谈判等;不仅包括大陆法系的模拟,也包括英美法系的模拟,并进行对比研究。相应地,配套教材也应体现这种综合性,对各种纠纷解决方式进行模拟设计。为此,应编写与综合性模拟实训相配套的综合性实训教材、实训指导手册及相应的教学大纲。

4.要强化综合性模拟实训的规范化管理

综合性模拟实训的规范化组织管理是发挥综合实训功效的重要前提,也是加强专业建设规范化管理的核心部分。因此,必须制定综合性模拟实训的规范化管理制度,如《模拟法庭大赛选手遴选方案》、《模拟法庭大赛操作细则》、《模拟法庭教学管理细则》、《模拟调解规则》、《模拟仲裁规则》、《模拟实训讲评制度》以及《模拟实训教学资料管理制度》、《模拟实训教学记录制度》等等。通过建立健全这些管理制度可以实现综合模拟实训教学的规范化高效运作,加强专业建设的规范化管理,同时,通过不断地探索、实践及相关的课题研究继续完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

参考文献:

[1]郭英杰.创新商法教学方法,培养有竞争力的法学应用型人才[J].中国大学教学,2009(10).

[2]张士磊.模拟法庭仿真实训教学改革理论研究[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1(1).

法律法规基础知识培训篇6

根据以上分析,本文将校长培训学定义为以成人学习理论和校长成长规律为基础,以校长培训活动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探索校长培训规律的学科。这个定义明确了校长培训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几个核心问题:1.对象体系。校长培训学以校长培训活动为研究对象。什么是校长培训?从研究文献来看,鲜有人对此下过明确的定义。笔者认为,它是针对校长的职业要求和角色定位,从知识、能力、情意等方面对即将担任或正在担任校长职务的职业人员进行的培养和训练。因此,校长培训活动应包括培训主体、培训客体、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评价、培训文化等一系列问题,且这些问题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结构。2.方法体系。校长培训学的研究方法应该是多元和综合的方法体系。在学科建立的初期,必须要走一个自下而上的研究路径,即通过文献分析、经验总结、访谈研讨等探寻长期培训实践中形成的规律,并对之进行理论的概括与提炼;与此同时,还需要沿着自上而下的路径,站在认识论、方法论、知识论的角度,对学科的概念体系和逻辑结构进行深入的反思、推演,以建构系统的校长培训学知识体系。3.知识体系。校长培训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必须要有自己不同于其它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并有以这些概念与原理为话语单元的知识体系。因此,在学科建设的过程中,以校长培训学特有的话语单元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知识体系,是学科得以真正建立的标志,也是当前这门学科建设的核心问题。4.理论基础。校长培训学是建立在广泛的理论基础之上的一门全新的学科。在众多理论中,成人学习理论和校长生涯发展研究成果是重要的理论基础。有效的校长培训一定要符合校长作为成人的学习特点与规律,要符合校长职业生涯发展的阶段特征,要符合适应校长职业标准的知识、能力与情意要求。当前的校长培训学具有如下三个基本的特点:一是应然性。校长培训学是建立在广泛的校长培训实践基础之上的一门全新的学科,它有自己独立的研究对象,形成了大量总结校长培训经验、指导校长培训实践的研究成果,以校长培训某个领域为研究方向的硕士、博士研究论文在不断涌现,并且其研究者队伍也在日益壮大。但是以校长培训学为重点的研究还不多,其学科体系还没有完全形成,同时也没有形成有规模的校长培训学的专业研究队伍和相应的专业期刊等学术交流平台。因此,校长培训学仅具备了形成的条件,还没有达到完整建立的阶段。换言之,它还不是一门实然学科,而是一门应然学科[3]21。二是应用性。虽然校长培训学还处在一种应然学科的阶段,但其研究直接指向校长培训实践的目标将永远不会改变。因此,无论在这门学科发展的哪个阶段,它始终都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其目标始终都将指向推动校长的专业化发展。三是元研究性。这是对当前的校长培训研究而言的。校长培训学的研究不是简单的校长培训研究,而应该首先是对现有校长培训研究成果的研究,并在研究的基础上,对校长培训实践进行更深层的研究,进而逐步形成校长培训学自身的理论框架和知识体系。

校长培训学的基本逻辑

如果把校长培训学比喻成一棵大树,那么这棵大树的成长应该遵循着系统论的思想,其树根是学科的理论基础,学科的产生与发展都以此为起点;树干是在树根充分吸收环境养分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学科基本原理,它将对本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进行系统的建构;树冠则是在树干的基础上生长出来的枝杈,主要由理论分支和实践分支两个部分构成。这棵大树体现出这样四个方面的特征[9]:一是整体性,学科的研究方向都是紧密围绕其独特的研究对象———校长培训活动展开的,并且各个研究方向之间都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二是有序性,即从理论基础到分支学科,都是一个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三是联系性,学科的成长与发展会不断受临近学科的影响;四是动态性,即学科的发展不是一个闭环结构,而是一个开放的系统,现有的研究领域需要有一个逐步成熟的过程,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还会随着培训实践的发展和临近学科的发展而产生许多新的研究方向或分支学科。(一)理论———树根基础校长培训学的产生,从理论上来讲,有两大理论基础,其一是成人教育理论和成人学习理论,其二是校长学。美国学者Sharan.B.merriam(2001)指出:“自从20世纪20年代成人教育学作为一个实践性的专业建立起来以后,成人如何学习这一核心问题就一直为这个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实践工作者所关注。但是80多年过去了,我们仍然没有形成统一的答案、理论和模型来解释我们所知道的关于成人学习的所有问题,比如成人学习者的特征、学习发生的各种不同场景和学习本身的过程等。我们现在所拥有的是一幅包含了成人学习知识基础的各种理论、模型、原则和解释的拼图。”[10]但尽管如此,它们依然为校长培训学的研究奠定了必要的理论基础。因为这些在成人教育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的理论成果,如成人教育学关于成人学习者的五个重要假设,自我导向学习、质变学习理论、非正式和偶发学习等一些重要的成人学习理论对成人学习的本质与规律的把握,都会对理解和深入研究作为成人的校长的学习特点与教育规律产生积极而有益的影响。而校长学则重在研究校长的职位特征、校长的角色及其行为、校长的成长阶段及其特征,以及校长在推动学校变革中的作用与地位。无疑,这是开展校长培训工作的重要依据,也是校长培训学建立与发展的直接依据。(二)概念———树干体系建立在成人教育理论、成人学习理论和校长学这两大根系之上的校长培训学这棵大树,其树干应该是校长培训学原理。它是在成人教育理论和成人学习理论的基础上,依据校长学的研究成果,围绕校长培训问题的研究而建立起来的学科方向,其作用在于建构校长培训学的概念体系,并全面阐释校长培训学的学科结构。基于这样的总目标,该学科方向将重点探讨并阐明校长培训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同时讨论梳理校长培训的研究历史,以及站在培训视角应该建立的校长观、培训观等。(三)研究———树冠领域1.基础研究。包括这样一些研究方向:校长培训哲学,主要从本体论和认识论等方面探讨校长培训,特别对培训观进行深入思考;校长培训心理学,主要探讨校长培训过程中,培训者、被培训者的心理特点以及二者的相互关系,揭示影响校长培训的一些深层心理活动;校长培训文化学,主要探讨校长培训文化的结构因素,以及培训文化的建设路径等。2.实践研究。包括这样一些研究方向:校长培训课程论,主要探讨校长培训课程的开发、实施、评价与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校长培训模式论,主要探讨适应社会经济与科技发展要求的培训模式等方面的问题;校长培训评估论,主要探讨培训评估的标准、过程与方法等问题;校长培训管理学,主要探讨校长培训中的制度建设与管理规律等问题。

校长培训学的建设路线

法律法规基础知识培训篇7

一、前言

罗伯特-欧文曾说过:把钱花在提高劳动力素质上是企业经理最佳的投资。被称为朝阳产业的物业管理行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显现出越来越强的生机,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物业管理企业员工培训工作已显得十分重要。

二、目的和意义

(一)员工培训是物业管理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需要

物业管理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物业管理企业除了从市场上招聘到合适的人才外,更为有效的方式是通过培训提高现有员工的素质,使其成为满足企业需要的人才。

(二)员工培训是物业管理企业管理者激励员工的方法

当今社会,学习培训已成为很多人改变自己生活和环境的重要手段,几乎每一个人都有对学习的需求和渴望。物业管理企业内浓郁的学习氛围,以及有效的学习政策都会对员工产生足够强的吸引力,有利于员工队伍的稳定。有远见的管理者甚至还把学习培训作为一种员工福利用来赠送或奖励员工。

(三)员工培训是物业管理企业经营管理现代化的基础

经过20多年的发展,物业管理行业已从过去传统的房屋协作管理转向以委托管理方式为主的市场化经营管理。这种社会化、市场化的经营管理方式对物业管理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物业管理已不仅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行业,需要有大批精通管理的优秀人才来推动它的发展。因此,员工培训是实现物业管理企业经营管理现代化的基础环节和可靠保证。

三、制定物业管理企业培训规定

培训工作对物业管理企业来说是一项长期工作,物业管理企业应结合自身情况制定培训规定使培训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培训规定主要包括培训的目的和意义、培训的基本内容、培训的方法、培训的分类、培训的组织实施、培训的监督管理、培训的效果评估等内容。

四、物业管理企业培训的内容

物业管理工作涉及内容较多,培训工作相对复杂,但总的来说,培训可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企业相关知识的培训

该类培训是为了让每一个员工对企业的历史、现状、未来规划、管理服务理念、经营范围、内部规章制度、人力资源管理等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二)物业管理工作基础知识的培训

该类培训主要是让管理人员及操作人员熟悉并掌握与企业管理、物业管理相关的基础知识。

(三)物业管理从业人员专项技能培训

该类培训是为了提高基层管理者及操作者的实际工作技能。

五、物业管理企业培训计划

(一)培训需求分析

1、培训需求分析的内容

在编制培训计划之前,首先要对企业的培训需求进行全面的分析,培训需求分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⑴组织分析

结合企业的年度经营管理发展计划,分析企业及各部门需要哪些培训以保正计划的实施。

⑵任务分析

依据企业的工作内容,分析个人需要进行哪些培训才能保证任务的完成。

⑶个人分析

依据企业的人力资源现状,分析哪些人需要培训,培训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2、需求分析的方法

⑴问卷调查法

向企业员工发出培训需求问卷,让员工结合企业发展战略对企业应当组织怎样的培训提出建议。让员工结合自己的工作任务提出培训要求;让员工结合自己的个人发展提出培训需求。问卷法是一种非常普遍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这种方法能培养员工关心学习、热爱学习、参与学习的热情,既是培训需求分析方法又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较为有效。

⑵约见面谈法

挑选不同管理层次、不同工作部门的管理人员以及不同工种的操作人员进行面谈,根据面谈了解到的信息以确定公司的整体培训需求。

⑶会议调查法

召开培训需求分析会,让参加会议的人员提出培训需求。

⑷工作表现评估法

根据员工的日常工作表现以确定员工在哪些方面有缺陷,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以提高这些方面的工作能力。

⑸报告审评法

根据各部门提供的培训需求报告进行综合评审以确定所需的培训内容。

(二)制定培训计划.培训计划是为了规定培训工作的目标,制定整体规划以实现这些目标;以及将培训计划逐层展开,以便协调和将各种活动一体化。

1、制定程序

企业各部门根据培训需求分析的内容,结合部门培训目标以及部门年度发展计划制定出本部门的年度培训计划,上报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再由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结合企业年度发展计划以及企业培训总体目标制定整个企业的培训计划。

2、计划内容

为保证培训工作按时、按质地实施,培训计划应包括培训目标、课程设置、培训方式、培训控制、培训评估等五个方面的内容。

⑴培训目标

培训目标是指通过培训工作所期望取得的成果,这些成果包括个人的、部门的、整个企业所要求达到的培训结果。培训目标是制定培训计划的基础,培训目标决定了培训课程、培训方式等一系列的内容。同时,培训目标又是培训考核和培训评估的依据。所以,培训目标的制定应该准确、细致并具有可测量性。

⑵课程设置

培训课程包括了培训课程的名称、培训的时间、培训地点、培训教员简介、针对培训课程的培训要求等内容。明确的培训要求有利于员工提前对所培训的内容有所准备和有所侧重,有利于提高培训效果。

⑶培训方式

根据培训内容以及培训对象的不同,可采用不同的培训方式。常用的培训方式包括讲授法、学徒制、小岛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管理游戏法、观摩范例法。

①讲授法

讲授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通常是让一位教员向学员直接传授某方面的知识。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节约经费、教授对象多,可同时面对多名学员,一次教学可让很多学员同时受益。

②学徒制

学徒制是最古老的教学方法,但至今为止仍然是企业培训新人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它的特点是由一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负责帮带一名或几名新来的员工,通过传授、示范、练习、检查反馈等一系列过程提高新人的工作技能。学徒制较适合物业管理工作实践中保安、绿化、保洁、维修等技术性工种

③小岛讨论法

员工以5-7人为一组围在一个圆形桌前(也称“小岛”),对特定的话题或主题进行讨论。指导老师控制培训的时间和进程。每一位员工都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但是不允许反驳别人的意见。指导老师将每个人的意见都写在黑板上,同时鼓励员工说出更新或更古怪的想法。当大家将自己的想法全部讲完后,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员工对每一种意见进行评价,最后选出大家都满意的答案。这种小岛讨论方式是引导员工自己解决管理问题的有效方法。

④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是让培训对象假想自己是公司的某一角色,并以此角色的身份来解决问题。这种方法能让培训对象身临其境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对员工提高工作技能和改造工作习惯都很有帮助。例如:让员工扮演业主要求提供相应的服务,以提高员工的服务意识;让工作习惯不好的员工与上司角色转换以达到改变工作习惯的目的。

⑤管理游戏法

这种方法寓教于游戏中,通过完成事先设计好的精妙游戏,让培训对象领悟到其中的管理思想。例如:组织员工对有争议的物业管理事件进行辩论,在辩论中提高认识。

⑥观摩范例法

通过组织实地参观考察,运用电视机、录像机、幻灯机、投影机、收录机、放映机等设备来向学生呈现有关资料、信息,让员工学习经验、发现问题、改进工作。

3、培训控制

培训控制的目的是为了监视培训活动以保证培训活动按计划进行并纠正培训过程中的偏差。可采用培训签到制、教员评语制等方法。还可在每次培训结束时对员工进行考核,并将考核成绩纳入绩效考评,与员工的待遇挂钩。

4、培训评估

每次培训工作结束后可通过员工的培训报告、员工的工作表现等对培训工作的效果进行评估,以便在今后的培训中采取更好的培训措施。

六、培训组织实施

培训组织实施是物业管理培训工作的核心,它包括了培训工作做什么,培训工作如何做,培训工作由谁来做的问题。

(一)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职能和任务

员工培训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其主要职能包括计划、组织、协调、监督等内容。具体职能和任务包括:

1、确定各级人员的培训要求,听取各部门的培训需求,依据培训需求制定培训计划;

2、组织执行物业管理企业培训计划;

3、定期向上级汇报培训费用开支情况;

4、组织实施各种培训课程与活动;

5、做好员工的培训档案管理工作;

6、做好收集培训资料,编制符合企业经营管理特点的基础教材;

7、维护培训设施与场地,充分开发与利用各类培训资源。

(二)培训分类及实施要点

分类是为了建立一个立体的培训模式,以便有针对性地组织实施培训工作,培训分类可根据培训的对象、阶段、内容、类型不同来划分。

1、以培训对象的不同层次分类

⑴高层管理者

①培训目的

精通企业管理相关知识,掌握物业管理基础知识,熟悉与工作相关法律知识,了解财务管理相关知识。

②培训内容

a、企业管理类

管理基本职能、组织文化建设、决策、战略管理、组织结构与组织设计、人力资源管理、变革与创新管理、组织行为学、员工激励、沟通与人际交往、控制系统、品牌策划、公共关系。

B、物业管理类

房地产经营理论知识、物业经营管理知识、建筑知识、机电设备维护保养基础知识、物业环境保护及管理基础知识、治安管理基础知识、绿化管理基础知识。

C、法律知识类

公司法及相关法规、消费者权益法及相关法规、价格法及相关法规、物业管理相关法规、建筑物相关法规、房屋修缮相关法规、房屋装饰装修相关法规、价格法及相关法规、治安管理相关法规、消防管理相关法规、水电气相关法规、环境卫生相关法规、绿化管理相关法规、会计法及相关法规。

D、财务知识类

学会阅读会计报表、了解基本会计科目、了解财务管理基本指标。

④培训方式

专题讲授、参观考察、短期脱岗学习、在职学历教育。

⑤组织实施

由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直接组织实施。

⑥培训评估

每次培训工作结束后可通过面谈法对培训工作的效果进行评估,以便在以后的培训中更好地采取培训措施。

⑵中层管理者

①、培训目的

掌握企业管理相关知识,精通物业管理基础知识,熟悉与工作相关法律知识,了解财务管理相关知识。

②、培训内容

a、企业管理类

管理学基础知识、物业管理相关公文写作、决策学、组织行为学、员工激励技巧、沟通与人际交往技巧、控制方法、公共关系学。

B、物业管理类

房地产经营理论知识、物业经营管理知识、建筑知识、机电设备维护保养基础知识、物业环境保护及管理基础知识、治安管理基础知识、绿化管理基础知识。

C、法律知识类

物业管理相关法规、消费者权益法及相关法规、价格法及相关法规、建筑物相关法规、房屋修缮相关法规、房屋装饰装修相关法规、价格法及相关法规、治安管理相关法规、消防管理相关法规、水电气相关法规、环境卫生相关法规、绿化管理相关法规。

③培训方式

专题讲授、观摩教学法、小岛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管理游戏法。

④组织实施

基础课由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直接组织实施,专业课由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协助、指导各职能部门具体实施。

⑤培训评估

每次培训工作结束后可根据员工的培训报告对培训工作的效果进行评估,以便在今后采取更好的培训措施。

⑶基层管理者

①培训目的

了解企业管理基础知识,掌握物业管理基础知识,熟悉与工作相关法律知识。

②培训内容

a、企业管理类

管理基本职能、物业管理相关公文写作、员工激励、沟通与人际交往、公共关系。

B、物业管理类

物业经营管理知识、建筑知识、机电设备维护保养基础知识、物业环境保护及管理基础知识、治安管理基础知识、绿化管理基础知识。

C、法律知识类

物业管理相关法规、建筑物相关法规、房屋修缮相关法规、房屋装饰装修相关法规、价格法及相关法规、治安管理相关法规、消防管理相关法规、水电气相关法规、环境卫生管理相关法规、绿化管理相关法规。

③培训方式

专题讲授、观摩教学法、小岛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管理游戏法。

④组织实施

基础课由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直接组织实施,专业课由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协助、指导各职能部门具体实施。

⑤培训评估

每次培训工作结束后可根据员工的培训报告、员工的工作表现等对培训工作的效果进行评估,以便在今后采取更好的培训措施。

⑷基层操作人员培训

该类培训的目的是为了让基层操作人员熟练掌握基本操作规程,可由各部门具体组织实施。

2、以实施培训的不同阶段分

⑴岗前培训

①培训目的

为新聘员工提供基本的任职知识和技能进行的培训,通过培训认定其上岗资格。

②培训内容

公司的历史、公司的组织结构、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和权限、对待顾客和员工的管理理念、公司的产品与服务、对员工的期望、公司的人力资源政策。

③组织实施

由公司人力资源部门组织实施。

④培训评估

考核合格后上岗。

⑵在岗培训

为在岗人员提供学习履行职务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进行的培训。

⑶转岗培训

为在职人员岗位轮换之前进行的培训,目的是让轮岗人员熟悉新岗位所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

3、以培训的不同类型分

⑴学历教育

是成人继续教育的一种方式,公司应在工作时间上积极给予支持,如条件允许还可在经济上给予一定的支持。学历教育的主要方式有夜校、函授等方式。

⑵职业技能培训

根据国家劳动社会保障部的有关规定,物业管理、电工等技术性工种必须持有技术资格证方能上岗,凡从事这些工作的人员应参加相应的培训并通过鉴定后取证。此类培训一般是委托劳动部门批准的培训机构来进行。

⑶专项培训

为提高员工某方面的专业技能而进行的培训。此类培训一般是通过专题讲座的方式来进行。例如:为提高员工公文写作能力而进行的写作培训;为提高员工服务水平而进行的礼节、礼仪培训等。

七、培训工作误区

(一)员工培训不重要

的管理者认为培训工作不重要,这种观点是非常错误的。员工培训十分重要。只有通过培训才能使管理者的意图得到贯彻;只有通过培训才能使公司的制度得到具体落实;只有通过培训才能使员工的素质得到提升;只有通过培训才能使企业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员工培训有风险

有的管理者担心自己培训好的员工跳槽,因此不太重视培训。其实这是一种非常短视的行为,其结果只会使公司员工素质停留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好的员工会因为得不到培训而离开企业,最终企业只留下一些平庸的员工。

法律法规基础知识培训篇8

这一项目的缘起,要溯回到2010年。2010年8月2日,民盟中央灾害与社会管理专家论坛第八次年会在北京召开,主题是“防灾减灾与可持续发展”。曾在国家发改委工作、已到基层工作一年多的陈忱作为论坛嘉宾出席了会议,并作了题为《国家预防灾害体验基地在灾害管理中的作用》的主题发言。这一发言引起了时任联合国秘书长全球减灾事务特别助理、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秘书处主任玛格丽特女士的极大关注。会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联系到陈忱,双方就国家预防灾害培训体验和法治保障文化基地建设的议题进行了多次深入沟通,最终确定了项目立项实施。

陈忱介绍,这一项目是以社会管理机制创新为出发点,以预防灾害的法治保障为切入点,从中国法学交流基金会的角度,提供完善预防灾害法律、法规的政策建议,探索促进全民参与预防灾害培训体验的模式,力争在地方层面乃至国家层面产生政策影响,建立预防灾害培训体验的实践平台。项目主要包括预防灾害相关的三个核心内容:培训体验、法治保障研究、文化建设。这三大核心通过调研交流、研讨论证、示范培训、产品研发、公益宣传等渠道进行多形式、多层次的展开和推进。

“突出‘法治保障’的核心价值和基础作用,这一点至关重要。”

关于法治保障研究方面,陈忱介绍,就法律体系而言,我国的灾害预防已经初步建立起比较全面和系统的分层次、分类型、分区域、分情形的应急预案制度体系。目前我国有防灾减灾方面的法律35件,行政法规39件,部门规章55件,还有许多地方性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应该说数量不算少,但从预防的角度而言,缺乏基本法。学术界将自然灾害的防治分为三个阶段:事前预防、事中应对与事后恢复。而我们国内多强调后两点,对事前预防重视不够,缺乏事前化、专职化、常态化的灾害预防协调机构;部门分隔,协调不足,应急预案不够完善,缺乏科学性及可操作性,公民的自救意识薄弱,社会参与程度不高;保险体系缺失,监督与救济制度缺失,立法重视实体权利配置,缺乏程序性规定,对政府在灾害预防中的职责规定得比较笼统,等等。这一现状,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完整性,另一方面使得预防灾害相关工作常态化、强制化开展缺乏法律上的依据,换句话说,“走得不够稳”。从这一层面上来说,法治保障研究可谓是整个项目乃至预防灾害工作推进的基础,因此突出“法治保障”的核心价值和基础作用,就至关重要。只有这一基础扎实了,培训体验和文化建设等这些“上层建筑”才能良性地、可持续地发展。

作为研究的切入点,陈忱所在的中国法学交流基金会牵头,会同法学界专家,开展了一项名为《国家预防灾害的法治保障研究》的部级课题,主要讨论两个问题。一是对预防灾害的立法问题加以系统全面的研究,着重事前预防部分,以此推进预防灾害法律体系的完善化。二是研究将预防灾害培训体验部分的内容纳入法治化的可能性和途径,以此对培训体验这一做法进行大胆尝试和正确倡导,从法律上将“预防灾害培训体验”工作做到灾害教育普及化、培训体验日常化。此课题目前已经开题,进展顺利。此外,中国法学交流基金会还主导设立了中国法学会预防灾害法治研究中心以及“预防灾害法治保障专项基金”,用以保障这项研究的延续性。

为了积聚更多专家学者的力量,同时也让更多人关注和了解预防灾害法治保障和培训体验,中国法学交流基金会、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商务部等多部门合作,将在2014年举办“首届国家预防灾害培训体验文化建设和法治保障高峰论坛”,围绕“完善预防灾害法律体系、培育社会防灾文化”等主题,就制定和完善预防灾害法律体系、保障相关法律法规科学有效执行、倡导预防灾害体验式培训、培育社会防灾文化等专题进行宽领域、深层次的交流和对话,征集相关论文并配合高峰论坛结集出版。现已征集预防灾害法治保障方面的论文50余篇,并仍在继续征集中。

项目将通过多方面努力,加上专家、学者的推动,呼吁建立包括灾害物资储备、信息管理、志愿者救灾伤残和死亡嘉奖补助、灾区新闻报道等领域的相关法律,构建起我国基本的包括培训体验在内的国家预防灾害法律体系,最终促成国家制定综合性的《预防灾害培训体验基本法》,并以此作为建立其他预防灾害法规的基础和指导防灾减灾活动的纲领。

“这项工作至关重要。”陈忱这样评价。

“推广全民参与培训体验,是预防灾害工作惠及于民的最好途径。”

谈到预防灾害培训体验,陈忱对此有一系列完整而庞大的构想。他对目前国内对于预防灾害培训体验模式的认知度和普及度有着很清楚的认识。采访中,他问了这样一个问题:你会用灭火器吗?他告诉我们,他曾就这一问题多次在项目相关的不同场合询问不同的人群,结果超过90%的人回答是“不会”,或是“消防队员演示过,但没用过,不知道”等等。这让我们不禁要问:我们的民众究竟掌握了多少预防灾害的知识,特别是实操知识?一旦面对灾害我们能否科学合理应对?

“每一个人都应该问问自己。”

陈忱指出,如果说预防灾害法治保障研究是这项工作的基础制度设计,那么预防灾害培训体验则是真正落到基层民众的重要实践主体之一。推广全民参与培训体验,是预防灾害工作惠及于民的最好途径。这也正是这个项目团队所要推动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方面,项目要努力推动由上至下不同层面对于预防灾害培训体验的了解、认知乃至认同,逐步培养民众充分意识到预防灾害培训体验的重要性,进而配合国家预防灾害培训体验和法治保障文化基地的建设落成,积极自愿地参与到培训体验中来。目前我们国内的预防灾害知识培训,大多集中在宣传手册、讲座中,培训对象也一直局限于相关的特定领域和部门,如军队、技术部门、医院等。现在国内已有的带有灾害体验性质的项目,或集中在国防系统,作为对特殊人群的训练,专业性太强;或在科技馆内,以普及科普知识为主,规模较小。很多年轻人关于灾害的认识以及对于自救实用方式的获得,甚至多是来自于美国的好莱坞大片。普通民众对于具体的自救措施缺乏了解的主要原因,是我们国内缺少普及灾害预防知识、切身体验、感受灾情的培训自救互救能力类型的项目。现有培训效果也大都“看了白看”,“听过就忘”,在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同时,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而我们所倡导的预防灾害培训体验模式,就是要利用传统授课、图册和声像宣传等手段开展针对不同人群的多批次培训,以及模拟灾害真实场景进行的防灾、备灾、应灾演练,开展全民性预防灾害培训体验教育,探索促进全民参与体验的模式。陈忱介绍,根据目前的项目示范基地概念规划,未来的预防灾害培训体验基地将由包括灾害体验、法治建设、物资储备研发等在内的九大功能板块组成,并将设置涵盖不同灾害类别以及功能划分的共十一项体验基地。这为预防灾害培训体验全民普及提供了必要的环境和条件。此外,为了进一步加强宣传,更大力度、更直观地培养人们对于预防灾害培训体验和法治保障的认识,项目邀请了总政歌舞团著名歌唱家阎维文、谭晶作为形象大使,拍摄完成了相关公益广告,预计不久就能投放播出了。

另一方面,项目要致力于推进预防灾害“培训体验”的法治保障。在推广倡导全民参与预防灾害培训体验的同时,着重研究预防灾害的“培训”和“体验”领域的法律保障问题,推行将预防灾害培训体验能力建设纳入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年度考核指标体系,促使其加强预防灾害培训体验能力建设,通过适当途径提出政策建议,力争在地方层面或国家层面产生政策影响,推动预防灾害培训体验成为常态化的政策,使其成为政府的“规定动作”和法律责任。通过法律的形式责成各级政府本着对人民负责、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态度来对待预防灾害培训体验的管理工作,提高自下而上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和管理水平。

这两个方面的内容是项目在培训体验方面的努力目标,这也符合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通过推动社区参与和跨部门协作,实现以社区为基础的降低灾害风险及宣传教育工作”、“推动将灾害管理纳入国策及地方政策”的工作目标要求。

用陈忱的话说:“政府有保障公民参与预防灾害培训体验的义务,公民享有预防灾害培训体验的权利。”

“无数微小的改变,就是促使我们坚持推动项目的力量。”

法律法规基础知识培训篇9

[论文关键词]校长培训政策法规教法研究

[论文摘要]作者多年从事校长岗位培训《教育政策法规》教学工作,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体会,感到要想加强《教育政策法规》教学,提高教学成效,必须依据校长岗位培训特点,理论联系实际进行既系统又有重点又不乏有针对性的教学。

《教育政策法规》是中小学校长岗位培训的必修课程之一。开设这一课程的目的是使中小学校长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端正教育思想,提高对依法治教重要意义的认识,增强政策观念和法制观念,掌握依法治教的方法,懂得依法维护学校和师生的合法权益,办好社会主义学校,完成好党和人民交给的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需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

中小学校长首要职责是全面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自觉抵制各种违反教育方针、政策、法规的倾向。中小学校长应该具有教育政策法规知识,主要包括:领会和掌握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的基本精神与中小学教育法规的基本内容,初步掌握与教育有关的法规的基本知识。

根据校长岗位培训特点的要求和以往的教学经验体会,我感到要想加强《教育政策法规》教学,提高教学成效,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在教学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基本知识系统讲

教育法制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组成部分,为了使校长们能够正确理解教育法规,教者必须具有一定的法学基础知识。例如:如果不懂法的本质特征、法律规范、法是怎样制定出来的,法是如何实现对社会生活的调整,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有何属性等基础知识,就难于理解和运用教育法规知识开展有说服力的教学,尤其是在教学过程中更要注意教育政策法规知识的准确性、科学性和全面性。

二、主要政策法规重点讲

根据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中小学校长任职条件和岗位要求的有关规定,中小学校长应具有较强的政策观念和法制观念。政策观念和法制观念包括校长们应具有一定的政策的法律法规知识,对待政策和法制具有正确的态度,并在实际活动中能自觉遵守、贯彻、维护政策和法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做到重点突破,难点排除,搞好应知应会的教学。

三、紧密联系教育管理实际(依法治教的实际)有针对性地讲授,提高校长依法治教的自觉性教学法规的实施很大程度上要依靠校长在学校教育管理的实践中具体运用。这就需要中小学校长具有一定的理解和运用教育政策法规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正是校长岗位培训特点的要求。为使这一要求落到实处,我们教学人员就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在讲授过程中加强针对性。目前许多中小学的实际工作还不适应客观形势发展的要求,违反教育政策和教育法规的现象屡有发生。一些学校不能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只重视智育,轻待体育,甚至没有真正做到把德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在智育方面,只重视考试的科目和内容,忽视甚至减少、取消不考试的科目的课时或内容,随意改变国家规定的教学计划和大纲要求。为了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任意增加考试和练习,以升学率和考试成绩为重,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任意增加考试和练习,以升学率和考试成绩作为评定学校和教师工作成绩和水平的唯一标准。随便停止学生上课、侮辱体罚学生、私拆学生信件、乱收学生费用等行为都时有发生。为了提高校长岗位培训质量,搞好教育政策法规课的教学,教学人员在教学中就要紧密联系依法治教的实际,选取一些针对性较强的实例进行剖析,培养学员运用法规的能力,达到使学员回工作岗位后,能正确地宣传法规,能按照法规的要求部署工作,从事教育和教育管理活动;对符合法规要求的行为予以肯定、支持,对违反法规的行为予以纠正或依法处理;当学校、师生包括校长自身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懂得依法维护其合法权益。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结合本地和基层实际,加进地方立法内容,更能突出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学实效。

四、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积极性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积极性,一方面表现在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真正掌握乃至高于教学大纲和教材所要求的知识领域,教给学员正确无误的科学知识和学科所要求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要在教学过程贯彻自学、研讨为主、以高质量的辅导为辅的原则,在集中辅导过程中,教学人员要阐明自己的观点,做出科学的论证,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五、案例教学的必要性及其原则

(一)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

这是岗位培训教学的方向性原则,是保证教学的社会主义方向,坚持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原则问题。案例是教育政策法规科学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载体,通过案例教学,教师可以向培训对象一方面传授教育政策法规的科学知识,另一方面又能进行社会主义的活生生的法制教育,增强培训对象的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坚定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

(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这条原则在中小学校长岗位培训教学中具有突出地位。校长们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要求所学的知识与理论能够有助于指导他们办学、育人、提高学校管理效能。

(三)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结合以发展能力为主的原则。在中小学校长岗位培训教学中明确要求,要正确处理知识与能力之间的关系。由于岗位培训教育的短期性、针对性要求强,单纯靠扩大知识积累来发展能力是难以达到培训目标的。因此,必须注重在教学中突出对培训对象能力的培养,使培训质量落到实处。案例是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结合的媒介,通过案例既能使培训对象理论认识得到深化,更能从中培养培训对象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概括能力、判断能力、评价能力,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学以致用,提高在实际工作中的管理能力。

法律法规基础知识培训篇10

主要工作:

一、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和基层依法治理工作。

所代表街道办事处迎接区“五五”普法验收检查。街道办事处和司法所高度重视验收检查工作,1顺利通过“五五”普法验收检查。5月18日。将2006年以来积累的普法资料进行分类装订,整理五年来普法宣传学习资料50余册,街道党工委书记对五年来的普法情况进行了汇报,普法工作得到验收组的认可。

加强与社区警务队的联系沟通,2继续开展“六调联动”工作。年初以来。联合调解虹桥社区住宅楼下水道阻塞纠纷等矛盾纠纷6起。为了使居民群众进一步了解“六调联动”工作意义,6月10日上午,大街举行了六调联动”宣传周法律咨询活动。街道主管综治副主任、司法所所长、街道妇联主席、各社区人民调委会主任、社区综治员、人民调解员等20余人走上街头向群众宣传人民调解知识。宣传活动现场,共解答法律咨询9人次,发放《调解案例》150余册、法律援助工作手册》140余册、人民调解知识宣传单700余张,宣传活动受到居民群众的普遍欢迎。

深入开展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宣传教育活动。一是组织社区干部开展选举法律知识培训。重点培训了选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和选举工作的方法、顺序等知识的讲解,3积极参与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以街道办事处重点工作为普法宣传活动契机。确保换届选举的合法、有序进行。二是进一步完善加强法律咨询制度。司法所长和司法助理员分别到社区调访办公室值班,接待居民群众的来电来访,为居民提供义务法律咨询,及时解答关于选举方面的法律问题。三是加强社区居民的普法宣传教育。9月2日是司法所的法律广场活动日,将《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宣传单、普法知识手册》等宣传资料3500份,及时发放到社区居民手中,现场义务解答群众咨询12人次,为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全面加强基层人民调解工作。

增强业务素质。所结合社区工作实际,1组织学习培训。针对新考录社区工作人员不熟悉工作业务的情况,开展学习培训活动,协助社区工作人员熟悉适应工作环境,学习业务知识,为进一步开展法律服务工作奠定基础。分别在3月23日、5月10日,分两期开展业务技能培训,街道主管综治副主任、各社区调委会主任、社区人民调解员、综治员及普法宣传骨干30余人参加了培训班。培训中,详细讲解了普法宣传、人民调解、法律援助和“六调联动”等项工作的意义和工作方法,对基层司法工作中常遇到疑难问题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解答。培训中把专业讲课与交流讨论相结合,突出培训实用性,加强互动交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培训任务结束后,组织业务知识考试,检查参训人员的学习效果。

定期检查评比。5月28日、12月2日,2完善考核机制。所对各社区司法工作进行半年和全年工作检查。依照年初制定的专项工作考核细则,对各社区的文字资料和工作开展情况进行逐项检查。对于人民调解案件文书不完整、书写格式不规范等存在问题当场指出,要求及时改正,并在工作会议上通报检查结果,从而使人民调解文书制作水平得到提高。

三、认真开展社区矫正工作。

加强对社区矫正工作的重视。一是根据《区全面试行社区矫正工作实施方案》要求,1成立组织。及时成立街道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街道党工委书记担任,成员有街道综治办主任、民政办主任以、司法所所长和社区警务队队长,办公室设在司法所,具体负责各项日常工作。二是建立专业矫正力量与社会矫正力量想结合的矫正工作队伍。专业矫正力量主要由司法所工作人员组成。社会矫正力量是通过居委会推选出一批关心社区建设,热心社区矫正工作的老党员、退休干部,组建了一支22人的志愿者队伍。三是制定街道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街道社区矫正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职责,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办公室职责。四是召开社区矫正工作动员会。6月18日,街道召开了社区矫正工作动员大会,辖区4个社区和社区警务队相关人员24人参加了会议,街道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人对今后社区矫正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并对与会人员进行了相关业务培训。

切实提高社区矫正质量。一是抓规范的同时抓创新。对各项日常管理教育工作真正做到从严动身,2严格管理。从细节出发,同时注意在工作中进行创新,保证工作效果。如在谈话教育时,严格依照分类管理的要求定期进行谈话,谈话内容上注意与矫正对象的个人情况和当前的社会形势相结合。二是抓数量的同时抓质量。分类教育、分类管理的基础上,对矫正对象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每名矫正对象的家庭、技能、就业、心态等情况进行了再犯罪的可能性分析,并制定有针对性的矫正方案,为矫正工作的顺利进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三是严格执行各类矫正措施,落实考核奖惩制度。依照分类管理分阶段教育的要求,严格落实报到思想汇报、谈话教育、公益劳动、家访走访等制度,对不能按时报到等违规行为给予批评教育或相应的处置。通过严格考核,充分体现了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矫正对象的遵纪守法的意识、思想觉悟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认真做好社区矫正工作。为了规范矫正工作顺序,3创新思路。充分发挥社区在矫正工作中的作用,社区相应成立了社区矫正工作小组,具体负责矫正对象的日常管理。9月28日在对矫正对象进行集中入矫教育时,司法所工作人员、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监护人、志愿者、矫正对象等人员参加了教育培训会,规范了接收顺序,并对入矫对象进行相关法律法规宣传,同时,告知其权利和义务,并提出要求和希望,使矫正对象在进入社区矫正期既感受到社区矫正的严肃性又感受到社区矫正的人性化,从而积极配合矫正工作,通过矫正悔过自新,重新融入社会。

存在问题

1居民对人民调解工作和法律援助工作的认知水平有待加强。

对待矛盾纠纷,2社区人民调解员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不够。主动介入性不强。

业务知识相对贫乏,3社区从事司法行政工作人员。对提高服务质量存在很大局限性。

2011年工作打算

开展两次“法律广场”宣传活动,1加大普法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进一步提高居民群众对司法行政工作的认知度。2每月分别到各社区开展“法律六进”活动。

发挥调解组织的职能作用,3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社区级调委会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及时、认真、规范的调处各类矛盾纠纷。

主要学习较常用的法律法规知识和司法行政工作业务基础知识。4以提高个人素质和工作水平为目的每月组织开展学习培训活动。

不时提升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服务质量。5继续开展对弱势群体的法律服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