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管理的定义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2:52:39

工程项目管理的定义篇1

工程管理包括:编辑管理、模板管理、项目管理和构建管理,之间关系如图2所示。嵌入式软件开发的第一步,要根据需求建立一个项目;项目管理根据项目类型,读取模板管理的对应模板项目库,处理对应模板项目中的文件资源;开发过程中编辑、查看源码,修改脚本文件等需要调用编辑管理的功能;代码开发完成后,启动构建管理,调用交叉工具链,构建生成目标文件。

1.1编辑管理编辑管理提供源代码的编辑功能,支持对C/C++源文件、汇编程序源文件、XmL文件和makefile脚本文件的编辑。编辑环境提供了基本编辑功能和高级编辑功能,支持中文编辑能力。C/C++编辑器提供丰富的辅助编辑功能如代码折叠、补全、提示和比较等。直接使用CDt提供的C/C++、汇编和makefile编辑器;直接使用wSt提供的XmL编辑器。

1.2模板管理模板管理预定义每类项目的缺省内容,如源代码和工具链的编译参数,提供修改或扩充一个预定义项目的能力,这样用户就可以在已经存在的代码和资源的基础上定制或增加新的代码。模板管理为支持的嵌入式操作系统所包含类型的项目指定文件夹存储模板。模板包括项目缺省的源代码目录、构建配置目录列表、环境变量描述文件、项目描述文件和预定义的编译参数文件。模板管理提供丰富的可扩展机制:可更新项目缺省源代码文件;可增加新的构建配置目录,为项目扩展新支持的体系结构;可根据规则修改预定义的编译参数文件。CDt提供模板扩展点,可为不同的项目类型扩展该扩展点,定义创建项目所需要的文件资源和添加文件所需要的操作。

1.3项目管理针对特定的目标机及嵌入式操作系统平台,项目管理提供项目创建辅助功能。项目管理为所支持的嵌入式操作系统各自创建统一的新建向导,引导建立不同类型的预定义项目,包括静态库项目、操作系统项目、应用项目和自定义项目等。静态库项目用于生成程序的静态库;操作系统项目用于生成可加载运行的操作系统程序映像;应用项目用于生成可重定位的应用映像;自定义项目提供基本的如工具链包含的工具定义、项目路径、源代码路径、构建路径,自己组织项目资源等支持,并根据实际需求,自由组织所有资源。CDt提供项目定义扩展点,为不同的项目类型扩展该扩展点,定义项目可使用的工具链及其参数,项目包含的构建配置等。扩展模板关联扩展点,创建指定项目的模板扩展点和项目定义扩展点。

1.4构建管理构建管理维护项目的多个构建配置,提供创建和删除构建配置功能。针对一个构建配置,以图形化方式配置编译参数;自动生成该构建配置的makefile脚本;提供构建操作,调用与构建配置适配的工具链。在嵌入式软件开发过程中,经常出现硬件条件不具备,而与目标硬件无关的嵌入式应用软件开发需要先期开展的情况。一般先使用虚拟机环境或者其他硬件代替,等硬件条件满足后,再转到真实的目标平台。为解决这个问题,一个项目只维护一份源码,包含多个构建配置。源码专注本身业务,和目标机体系结构相关的内容则交给构建配置,每个构建配置都包含单独的构建脚本,对应目标机体系结构的描述文件和makefile。这需要有项目的多构建配置管理支持。CDt的构建管理主要支持开发桌面应用程序,倾向于项目构建配置的版本管理,如可为项目定义Debug和Release两个构建配置,包含不同的构建参数配置。因此,该部分功能需要修改和扩展CDt。在实际的嵌入式应用软件开发过程中,经常会使用遗产项目,这些项目可能受限于某些原因(如没有源码),不能重新编译构建,只能使用已有的目标文件。这样,新创建的项目要使用和遗产项目相同的工具链。同时,嵌入式硬件CpU发展迅速,CygwinGCC的版本也在持续升级,支持越来越多的功能。比如,某些编译构建选项只有更新、更高版本的工具链才能使用,如p2020、p40808处理器需要GCC较高版本才能有更好的支持。因此,需要提供多版本的GCC支持。CDt只有不同工具链的切换,不支持多工具链版本管理;不支持把切换前的工具链配置继承给新的工具链。因此,该部分功能需要修改和扩展CDt。一个项目通常有很多源文件,由于文件间复杂的依赖关系,手工编写makefile文件费力耗时,在修改源文件或头文件后,容易忽略更新makefile文件。所以需要为项目自动生成makefile。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各种项目分别有不同要求,CDt缺省的通用makefile生成器不能满足要求,需要扩展。

2关键技术

在实现嵌入式集成开发环境工程管理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难点技术。主要是多构建配置管理技术、多工具链版本管理技术和makefile自动生成技术。

2.1多构建配置管理技术项目多构建配置管理主要包括根据新建项目向导创建构建配置;为已有项目添加构建配置;删除构建配置。新建项目向导的实现方法为:(1)在项目模板的构建配置目录中,为该项目类型定义所支持的目标机体系结构创建配置扩展目录,添加相关文件;(2)修改CDt项目向导的构建配置选择页源代码CDtConfigwizardpage.java类的getDefaultCfgs()方法,解析(1)中项目模板的构建配置目录,得到构建配置列表,替代原来默认的Debug和Release项;(3)修改CDt创建项目处理程序代码mBSwizardHandler.java类的createproject()方法,为(2)中选择的构建配置添加(1)中模板目录定义的文件。为已有项目添加构建配置需要扩展CDt的新建构建配置扩展点,实现自定义构建配置向导,根据项目类型和选择的构建配置模板添加新的构建配置。删除构建配置使用CDt原有功能。

2.2多工具链版本管理技术实现多工具链版本管理需要扩展CDt的工具链定义扩展点org.eclipse.cdt.managedbuilder.core.buildDefinitions,扩展出基础工具链cross.gcc.base。它包括交叉编译需要的编译器、汇编器和连接器等工具的声明;继续扩展上述扩展点,继承cross.gcc.base,为嵌入式操作系统所有项目类型定义所需要的工具链版本,实现工具链使用的makefile生成器、环境变量提供器和错误解析器等元素;扩展项目转换器扩展点org.eclipse.cdt.managedbuilder.core.projectConverter,当构建配置的工具链版本切换时,会根据工具链iD创建新工具链,并把原工具链所包含的工具构建参数复制到新工具链上,同时移除原工具链。

2.3makefile自动生成技术自动生成makefile需要实现CDt构建插件提供的生成makefile的接口imanagedBuildermakefileGenerator,自定义makefile文件生成器类CrossmakefileGenerator。该类维护makefile文件,包括如下内容:(1)一个主makefile,是该项目类型构建脚本入口,在创建项目时从模板创建,允许手动修改,构建时不会主动更新;(2)一个变量makefile,维护构建变量,如当前工作路径、工具链路径、目标体系结构、嵌入式操作系统标识、目标文件定义、源码子目录列表和引用的库文件列表等,构建时根据构建状态自动更新;(3)每个源码目录都对应一个构建规则描述makefile文件,包含该子目录的源文件列表、对应的目标文件列表、依赖文件列表和源码代码(C、C++和汇编)的构建规则等,构建时根据构建参数配置自动更新。

3结束语

工程项目管理的定义篇2

【关键词】造价管理;发展走向;管理水平

1.工程造价管理在国际上的发展

工程造价管理最初的出现可以追溯到13世纪,那时在英国出现了工程项目管理专业分工细化,这种项目专业管理细化需求诞生了工料测量师,这一从事工程项目造价的确定与控制的专门职业。19世纪初,以英国为首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尝试着在工程建设中逐步推行招投标承包制,而招投标承包制要求处于主要地位的工料测算师在工程项目设计后和开工前进行工料的测算和评估,同时也根据设计出的图纸计算出项目实物工程量,汇编后得到工程量清单。这就是工程预算诞生的标志。1868年,英国皇家批准下,成立了“皇家特许测量师协会”,作为最大分会之一的工料测量师分会,它的成立,是现代工程造价管理专业诞生的标志,同时也是工程造价管理的第一次飞跃的标志。

皇家特许测量师协会成立之初,工料测量师的主要工作只是在开工前预测项目所需要的投资额,而对于在设计阶段项目所需的投资额还无法进行准确的测算。这种造价管理方式使得工程实际造价成本过高,投资额不足,从而不能按设计阶段预定目标完成工程。为提高投资的效益和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到了二十世纪的三四十年代,造价工作开始把投资决策阶段和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工作考虑在造价管理范围内,与此同时工作人员又把技术经济综合运用到造价管理中,于是工程造价管理逐渐开始向重视投资效益评估和重视工程项目经济与财务分析等方向发展,“投资计划和控制制度”就在英国、美国等主要发达国家应运而生了,这是工程造价管理的第二次飞跃标志。

二十世纪的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初,工程造价管理在理论、方法论与实践等各个方面得到了全面发展。各国造价工程师协会先后都逐渐开始了自己的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的认证等一些列工作。这些工作都大大推动了工程造价管理的发展。

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世界各国对工程造价管理理论的研究进入了一个综合阶段。以英国的工程造价管理为主,提出了造价理论和方法论,随后美国提出了全面造价管理,这一概念理论涉及到工程项目战略资产管理和工程项目造价管理。美国造价师协会推动全面造价管理理论和方法i的发展,还在这一方面开展了许多的研究和探讨,也在全面成本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创立和发展上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2.工程造价在我国的发展

建国后,我国现代工程造价管理开始起步并得到了飞速发展。并伴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起步与发展,在全国引进苏联的造价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全面开展了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并先后颁布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如《关于编制工业与民用建设预算的若干规定》、《基本建设工程设计与预算文件审核批准暂行办法》等等。这些法规文件的内容基本确定了概预算在工程建设中所处于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另外,这些文件也明确规定了在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阶段的不同的时间段内也必须编制各种概算或预算,这些文件还对工程建设预算制定的编制原则、概预算文件内容、编制方法和审批办法等方面作出了规定的审批、管理等。从1958年到1967年,工程概预算定额管理逐渐被削弱,甚至最后遭到严重的破坏,最终造成了造价设计无概算、工程施工五预算、工程竣工无决算现象。

改革开放后,随着不断深入的经济体制改革,造价管理开始步入快速发展阶段。先是1977年重建了国家的工程造价管理机构,接着1983年成立了国家基本建设标准定额局,后来1985年成立了中国工程建设概预算定额委员会,随后在1988年将国家基本建设标准定额局从国家计委划归到了国家建设部,成立了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在此阶段,国家颁发了大量工程造价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包括工程造价概预算定额、工程造价管理方法和工程项目财务与经济评价方法、参数等一系列法律法规。自1990年成立了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后,我国在工程造价管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和实践都加快了步伐。国内许多高校和学术科研机构开始逐渐介绍、引进国际上先进的工程造价管理理论方法和技术。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工程造价管理模式、理论和方法等也开始了全面变化。传统的“量、价统一”的工程造价概预算定额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国工程造价管理领域涌现了许多优秀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他们先后提出了对工程项目进行全过程造价管理理论。至此,我国的工程建设期的造价管理也逐渐发展成熟,这意味着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水平同国际管理水平的差距在逐渐缩小。

3.工程造价管理的意义

工程造价管理从不同的角度看,所采用的方法和措施是不一样的,工程造价管理有着不同的含义。结合特点,根据工程造价的含义就有两种不同的解释,这两种含义准确涵盖了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

第一,从投资人和业主角度定义,工程造价管理是投资人或业主对建设项目投入资金的管理。就是指预期要指出,或是实际已经支出的为进行某工程建设所投入的全部固定资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投资成本。在这个过程中所形成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是有投资者在投资活动中所支出的全部费用形成的,这所有的费用开支就构成了工程造价。就是说从投资者这个角度出发,工程造价其实就是工程投资费用,从这一层含义上来说,建设项目工程造价其实就是建设项目的固定资产投资。对投资来说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要从决策阶段开始。

第二,这种含义是从承包商、供应商、勘察设计市场等项目的供给主体角度来说,从这种含义来说,工程造价指的是建设工程的承发包价格。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学术委员会把这种含义的造价定义为:建成一项工程,预计或者实际使用在土地,材料和设备,技术、劳务及承发包市场等,交易中形成的建安工程造价与其它用于建设的价格。从这个角度定义的工程造价是工程项目作为其交易对象、通过招投标这一程序,最终由市场形成的价格。从这个意义上说,建设项目工程造价其实就是完成这一项建设工程所需花费的费用总和。它包括建筑安装工程费、设备、施工器具购置费用和其它关联费用等,其中绝大多数是以价格为基础构成的。

【参考文献】

工程项目管理的定义篇3

【关键词】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工程监理

一、建设工程项目管理

(一)涵义

英国特许建造学会对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是这样定义的:从项目的开始到项目的完成,对项目进行全过程的计划、协调和控制。其目的是为了满足建设单位的要求,在给定的费用和所要求的质量标准下,按时完成只有一定功能和经济实用性的项目。

建设部2003年了《关于培育发展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指导意见》(建市〔2003〕30号)文件对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涵义作了明确的定义,即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是指从事工程项目管理的企业受建设单位委托,按照合同约定在工程项目决策阶段为建设单位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可行性分析和项目策划;在工程项目实施阶段,为建设单位提供招标、设计管理、采购管理、施工管理和试运行(竣工验收)等服务,代表建设单位对工程项目进行质量、安全、进度、费用、合同、信息等管理和控制。

因此,无论国外或是国内,对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这一概念的定义有很大的相似性,即都认为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是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工作内容包括计划、协调、控制和管理等。

(二)业务范围

按照建设部2004年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试行办法》(建市〔2004〕200号),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业务范围包括:

1.协助建设单位进行项目前期策划,经济分析、专项评估与投资确定;

2.协助建设单位办理土地征用、规划许可等有关手续;

3.协助建设单位提出工程设计要求、组织评审工程设计方案、组织工程勘察设计招标、签订勘察设计合同并监督实施,组织设计单位进行工程设计优化、技术经济方案比选并进行投资控制;

4.协助建设单位组织工程监理、施工、设备材料采购招标;

5.协助建设单位与工程项目总承包企业或施工企业及建筑材料、设备、构配件供应等企业签订合同并监督实施;

6.协助建设单位提出工程实施用款计划,进行工程竣工结算和工程决算,处理工程索赔,组织竣工验收,向建设单位方移交竣工档案资料;

7.生产试运行及工程保修期管理,组织项目后评估;

8.项目管理合同约定的其他工作。

从以上业务范围来看,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企业必须能够代表建设单位统筹资源,把前面提及的各种拆零细分的专业服务(前期策划、造价控制、设计过程管理、招标、监理、审图)以及其它管理因素“化零为整”进行综合管理。因此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各种专业服务的整合与集成。

(三)相关政策法规和规章

目前,我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相关政策法规和规章还不配套和健全,有待不断完善。目前相应的政策规章主要有:

1.《关于培育发展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指导意见》(建市〔2003〕30号文);

2.《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试行办法》(建市〔2004〕200号文)等。

二、建设工程监理

(一)涵义

建设工程监理是我国建筑业和基本建设管理体制改革发展的产物,国外没有与建设工程监理完全一致的概念。

建设部和原国家计委于1995年颁布的《工程建设监理规定》中指出:工程建设监理是指监理单位受项目法人的委托,依据国家批准的工程项目建设文件、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监理合同及其它工程建设合同,对工程建设实施的监督管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四章第三十二条明确规定:建筑工程监理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及有关的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和建筑工程承包合同,对承包单位在施工质量、建设工期和建设资金使用等方面,代表建设单位实施监督。

(二)业务范围

1995年,建设部和原国家计委联合颁布的《工程建设监理规定》第三章第九条明确指出,工程建设监理的主要内容是控制工程建设的投资、建设工期和工程质量;进行工程建设合同管理,协调司有关单位之间的工作关系。因此,建设监理的主要工作内容可以归纳为“三控、两管、一协调”。

(三)相关法律法规与规章

从实施建设工程监理到现在,建设工程监理不但覆盖面扩大而且涉及到工程监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也逐渐完善。这些法律法规明确了建设工程监理工作的地位、权利、职责和义务,同时也从制度上约束工程监理的行为,确保了工程监理逐步向制度化、科学化、标准化方向发展,使建设工程监理在工程建设中发挥了越来越显著的作用。目前涉及工程监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主要有:1.《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4.《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5.“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6.“工程建设监理规定”;7.“建设工程监理规范”等。

(四)发展回顾

建设部于1988年的《关于开展建设监理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要实行建设监理制。我国建设工程监理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1.1988~1993年,是监理的试点阶段。1989年建设监理制首先在北京、上海、南京、天津、宁波、沈阳、哈尔滨、深圳八市和能源、交通的水电与公路系统试点。随后,试点工作发展到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和20个工业交通部门;

2.1993~1995年,全国地级以上城市稳步开展了工程监理工作;

3.1995年召开的全国第六次建设工程监理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从1996年开始,在建设领域全面推行工程监理制度。1996~2000年,在《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50139—2000)颁布前,是我国建设监理制的发展期,自1996年起在全国大、中型建设项目、国家投资工程,成片开发的住宅小区、外资和中外合资工程等实行建设监理制。此间监理企业的迅速发展,使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进度和费用都得到了有效控制,成效显著。

我国建立建设工程监理制度的最初构想是对工程建设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理。即从项目决策阶段的可行性研究开始,到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施工阶段和工程保修阶段都实行监理;在施工阶段对工程质量、进度、费用都要进行控制。但由于监理的产生和发展基础,首先从施工阶段质量、进度、费用等内容以实施监督为主,人员的配备、工作内容等方面都较强地体现了施工阶段的监理,加之当时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过渡期间,人们的思想认识要有一个过程,以及政府部门的条块分割,建设监理的理论研究不到位,使对监理的概念、定位、作用和职责的理解有反复,导致目前监理单位在工程项目前期的可行性研究、设计阶段开展监理工作较少,建设监理主要集中于施工阶段,而且多侧重于工程质量监理。

目前绝大部分建设工程监理单位从事的是施工阶段的监理,如对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16省市172156个监理工程的调查统计,从事施工阶段质量、进度和投资控制的有148192个,占86.08%,而从事前期咨询、勘察设计、招标、设备采购与建造等阶段咨询服务的仅占13.92%。

三、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与建设工程监理的比较分析

通过以上阐述,我们可以从服务对象及提供者、业务范围、法律责任、行业准入等方面对两者进行比较分析,以便进一步搞清两者之间的关系及区别。

(一)服务对象及提供者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范围较大。它不单纯是施工企业的项目管理,在建筑业中,项目参与各方都需要项目管理,如建设单位方项目管理、设计方项目管理、施工方项目管理、供货方项目管理等。但由于建设单位是建设工程项目生产过程的总集成者和总组织者,因此建设单位方的项目管理是一个项目的项目管理核心,若其缺乏项目管理经验,可委托专业的项目管理公司提供项目管理服务。没有或者缺乏项目管理经验的施工单位或者设计单位,也可委托专业的项目管理公司为其提供项目管理服务。此外项目参与各方,若其有足够的项目管理经验,也可以是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服务的提供者。

建设工程监理则不同。根据《建筑法》第三十二条,将建设工程监理定位为代表建设单位,对承包单位在施工质量、建设工期和建设资金使用等方面实施监督。所以,建设工程监理单位就是受建设单位的委托,依照法律法规及有关的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和合同实施监理。建设单位是建设工程监理的唯一服务对象。

(二)业务范围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工作内容包括可行性研究、招标、造价咨询、工程监理和勘察设计、施工管理等。《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试行办法》中对此已作了明确界定,在某种程度上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是对各种专业服务的整合与集成。而工程监理是对施工阶段的质量、进度、费用、安全等方面的监督管理,这在《建筑法》等法律法规中已作了明确规定。因此从业务范围上讲,建设工程监理是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项目管理的全部。

工程项目管理与工程监理的另一大区别在于:前者可包括设计过程的项目管理(某些情况下还可以承担相应的设计工作),甚至包括项目前期策划,而建设工程监理一般不包括设计和设计过程管理,更不涉及项目前期策划。

(三)法律责任

由于我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还处于起步阶段,与之相适应的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善。同时项目管理是政府提倡和鼓励的一种管理方式,根据项目规模、性质不同其实施的灵活性较大,一般情况下项目管理的内容及深度要求可在与业主签订的合同中约定,明确责任。

建设监理制从产生至今发展已有18年的历史,国家有一套较为成熟和完善的法律法规系统与之相配套,对工程监理工作的地位、权利、职责、义务和法律责任做出了明确的界定,制定了一套适用于监理的标准合同文本。

(四)行业准入

国家对建设工程监理行业实行市场准入制度,只有符合条件的监理单位才能进入本行业;监理工程师已经成为一种专业人士,必须通过考试发证注册登记才能执业。

根据建设部2004年颁布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试行办法》可以看出,国家没有对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市场设定新的准入制度,而是对与建筑业相关的具备资质的企业开放,鼓励其积极参与到工程项目管理中去,同时对从业人员也没有设定新的准入制度。这符合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本质和要求,也将有利于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

四、小结

工程项目管理的定义篇4

[摘要]本文结合最新项目管理知识体系要求,对源海CRm软件项目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了具体分析,然后借鉴项目范围管理技术,对源海CRm软件项目进行了项目范围管理分析,包括收集需求、定义范围、创建wBS、核实范围、控制范围等。

[关键词]项目管理项目范围管理CRm客户关系管理

一、项目范围管理及源海CRm软件现状分析

项目范围管理是确保项目包括成功完成项目所需的全部工作,但又只包括必须完成的工作的各个过程。根据最新版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第4版)要求,其内容主要包括收集需求、定义范围、创建wBS、核实范围、控制范围五大方面,其中收集需求替代了《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第3版)中的范围规划,这也是新一版的体系指南中范围管理变动最大的一个部分,另一个较大变化(对全过程的)是为每个过程都绘制了一张数据流向图,列出了过程的输入与输出关系。在项目的环境中,“范围”这一术语有两种含义:一是指产品范围,一是指项目范围,本文所涉及的为CRm软件设计项目,因此其范围是指产品范围,是指某项产品、服务或成果所具有的特性和功能。

源海CRm软件是源海软件的主要软件产品,源海CRm软件以V5.0为例分为五大部分:系统与基础数据、客户管理、样品管理、沟通管理、统计分析。该系列产品集客户信息处理、企业营销管理、产品图形展示、客户关系管理理念结合在一起,这个系列软件有网络版及单机版,具有方便、实用、性价比优越的特点,目前已在多个行业及众多用户中产生了一定的信誉与影响。但该软件目前销量还不够理想,软件在销售过程中发现用户经常要求对软件进行修改,可是花费不少时间及费用改过之后,其他用户还想要到以前的功能等等,这也显示软件开发过程存在一些问题,通过对源海客户关系管理软件项目的分析,虽然软件在功能简捷,使用方便,价格适宜上具有相当竞争力,但在CRm系统的项目范围的界限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到项目的发展,主要表现为:

(1)软件的范围定义不够清晰;

(2)软件的部分功能操作不太方便;

(3)管理沟通中联系记录及服务记录有重复的地方;

(4)软件营销力度欠佳;

(5)部分地方还有一些BUG存在。

根据以上分析,得出本项目的初步目标为,在半年内为源海CRm软件进行项目范围管理分析,重新定义其项目管理的范围,进一步加强软件的使用功能,扩大软件的推广应用。

二、项目范围管理技术在源海CRm项目设计中的应用

源海CRm软件项目不是一个全新项目,是指对原有CRm软件V5.0产品项目按项目管理的要求进行规范管理,并更新一系列的产品功能、市场推广策略的项目,在此简称为源海CRm软件更新项目,以下内容如无特别说明,所有涉及到的源海软件项目均指此。以下就以本项目为例,重点探讨范围管理技术的收集需求、定义范围、创建wBS、核实范围、控制范围五大方面的应用情况。

1.收集需求

收集需求是为实现项目目标而定义并记录干系人的需求的过程。收集需求的输入为项目章程与干系人登记册,工具与技术的形式较多,包括访谈,焦点小组会议,引导式研讨会,群体创新技术,群体决策技术,问卷调查,观察,原型法等,本项目主要采用了访谈与原型法,输出项主要包括需求文件、需求管理计划与需求跟踪矩阵,本项目的需求文件的主要包括业务功能需求的明确,CRm软件项目功能结构图见图1。源海CRm软件更改项目的项目范围管理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要点:

(1)形成项目范围初步说明书,因是小型软件公司,没有前期的项目管理步骤,因而在此阶段直接形成项目范围初步说明书;

(2)确定与核准项目范围说明书的基本流程,主要进行一个审批与确定过程,否则项目范围说明书的随意性较大,不利于项目范围说明书的稳定性;

(3)确定如何核实与验收已交付源海CRm软件的一个过程,测试到何程度才能进行软件;

(4)项目范围说明书变更时的处理,也就是说是否需一个变更控制过程,在此项目,将此作为一项重要而且基础的工作,也就是须提交一份项目范围变更书面材料,并得到批准后,范围变更才能有效。

2.定义范围

根据《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的要求,定义范围是制定项目和产品详细描述的过程。详细项目范围说明书的编制,对项目成功至关重要。经过范围定义管理,或者说列出了较详细的范围(产品)说明书后,可能对项目范围计划进行更新。我们根据以前源海客户关系管理版本设计的过程及相关内容细致分析,得出源海客户关系管理项目范围说明书的主要内容,同时也对前面所提的项目范围计划进行了部分更新。

项目范围说明书是项目定义管理的主要内容,它包括的内容较多,大型企业一般会进行详细说明,但对于一般的中小企业,只需列出其主要方面,并对其进行认真细致的思考,就会起到良好的作用。现将源海客户关系管理项目的项目范围说明书按项目管理知识的要求进行了部分整理,结论分以下几点。

(1)项目目标

项目目标是在半年时间内以现有人力、物力,以项目范围管理的基本理论规范化源海客户关系管理软件的项目范围,以保证源海软件的管理规范化,发展持续性及市场推广应用有一个10%以上的提高。

(2)产品范围说明书

产品范围包括以下方面:源海客户关系管理V5.0的单机版,网络版;由以上功能变动带来的相关源海软件的范围变更,这些还包括:源海客户信息管理软件V2.0,V4.0单机版;源海客户信息管理软件V2.0网络版。

产品范围不包括以下产品:源海客户信息管理V1.0单机版;源海客户信息管理V3.0单机及网络版。

产品范围管理在市场条件另有要求的条件下,可以考虑包括源海各专业版的客户关系管理软件,这些软件主要包括源海纸箱专业版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源海框业营销管理系统。

(3)项目要求说明书

本项目为非合同型项目,主要为提高原有项目的市场竞争力,加强项目规范管理,保证项目的持续性发展而进行的项目,本项目的重点是规范源海客户关系管理V5.0单机版,网络版的范围管理,修改并升级市场上要求较强列的部分功能;其次也修改并升级相关的源海软件其它系列产品。

(4)项目边界

本项目的边界,包括以上产品范围说明书的内容外,还包括以下内容:产品的流程的再定义与管理;产品的管理工作,包括项目范围计划,定义,范围说明书,变更计划控制;产品的程序设计工作;源海软件的推广策略更新;网站的更新工作。

项目边界不包括源海软件的以下其他方面的工作:管理咨询工作;培训工作;为其他网站所进行的网站推广工作;源海软件的其它正在进行或准备开拓的新业务。

(5)项目可交付成果

项目可交付成果包括:项目范围说明书;项目变更控制表格及流程;源海软件V5.0单机版及网络版的软件流程图;源海软件V5.0单机版及网络版的更新软件;新的软件推广方案;更新的源海网站。

(6)产品验收准则

按的要求验收项目范围说明书,按软件工程及项目管理的要求验收项目变更控制及流程,其他按市场用户的要求及反应进行测试,验证。

(7)项目制约因素

项目主要是自我发展为主,不是合约式制约,其主要制约因素主要包括:时间为半年时间;人力资源不再增加;源海软件在工作过程中可能会增加一些临时事务,如管理咨询服务,网站推广,网页设计及中间有不完全确定的用户定制软件开发业务等;其它可能未能预见的因素。

(8)项目假设

项目如有顺利完成,需作如下假设:市场对CRm软件的需求不会出现突然性衰退;源海软件在近期内没有接收到特别紧急的业务,如大型软件定制业务等;主要程序员没有出现重大病情及跳槽离开等;没有出现其他重大突发事情。

(9)项目初步组织

源海软件的组织采用了项目形组织形式,在总经理的直接领导下,分成软件设计项目,管理咨询项目,网站推广项目三个项目组,并分别设置相关项目经理的组织结构。

(10)初步确定的风险

初步确定的项目风险主要表现如下:市场风险;开发成本风险;开发进度风险;其他项目并行工作所带来的相关事务风险。

(11)项目进度(里程碑)

项目进度(里程碑)主要如下:

(12)资金限制及费用估计

本项目在工作中不再增加更多的新的资金,主要为人员的工资部分,但会增加推广费用45000元。人工费用估计需80人日。

(13)项目配置管理要求

本项目配置管理主要指软件配置管理(SoftwareConfigurationmanagement,SCm),软件配置管理按齐治昌编著的《软件工程》说明,软件项目配置管理是对软件修改进行标识、组织和控制的技术,用来协调整个系统过程。软件研发和管理过程中会产生许许多多的工作成果,例如文档、程序和数据等,他们都应当妥善地保管起来,以便查阅和修改。如果把所有文件一股脑的塞进计算机里,那么使用起来很麻烦。在本项目的配置管理重点包括两方面,一是版本管理,一是修改控制。

项目配置管理是项目管理及项目范围管理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以前源海软件在设计及管理过程中,由于不太重视项目配置管理,也不太熟悉项目配置管理,浪费了不少时间。其中出现的一个较多的浪费是对一段(个)程序文件进行修改后,覆盖了老的程序,发现新程序还不如以前的程序,或者客户反过来就需要以前的程序功能,这时候往往需从新开始再编写以前写过的程序,而且有时以前写过的程序还不是后修改的程序员所写,因此还不容易写好,甚至于有时还写不出来,而有时还原为原程序后,将新程序覆盖了,过了一段时间,发现新程序还不错,等等情况,出现多次,让程序员及管理员十分头痛,后来我们想到使用整个文件直接备份的方式进行程序备份,但由于源程序太大,备份版本只能是最近的有限的几个版本,效果也有限,我也了解到,现在还有不少的中小型软件公司正遇到我们以前所遇到的困境,因此我建议采用项目配置管理是十分必要的,修改控制对保护自己的工作成果特别是软件代码开发,很有帮助。

经过上述项目范围说明的定义,一般企业都会对先前所列的项目范围计划进行部分更新,因为经过定义阶段以后,对项目的范围会比以前更详细,清晰,同时也可能对以前的计划或功能会有所修改,本项目主要是增加了软件项目的配置管理。

3.创建wBS

工作分解结构(wBS)的作用是根据项目范围说明书的要求,经过认真分析与总结,设计出项目产品的wBS。这是项目范围管理的核心内容,结果好像很明确,用wBS树型结构或层次结构表示就可以了,但真要将项目(产品)范围包括且仅包括进来就不太容易了。在这方面我们不仅要用到项目管理的基础知识,还要从软件分析与设计的角度来进行思考,对于类似我们这样的软件系统,我推荐用案例(UseCase)法进行制作与设计。所谓使用案例指的是具体的描写一个使用者使用软件产品或系统的具体步骤和顺序。这种方法为软件功能分析与总结提供了一个从抽象的功能概念到具体的功能使用的体现的转换过程,本项目的wBS如下图所示:

4.核实范围与控制范围

核实范围是正式验收项目已完成的可交付成果的过程。核实范围包括与客户或发起人一起审查可交付成果,确保可交付成果已圆满完成,并获得客户或发起人的正式验收。范围核实的重点一定要关注于可交付成果的验收,可直接同项目范围说明书进行比较。项目范围管理另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项目范围变动控制问题,根据项目管理的要求,项目范围变动控制的一个非常重要手段就是在有变动时,需按一定的流程及程序,以表格申请方式进行登记,审核,再决定项目范围变动,其主要参考表格如下表所示:

3.项目范围管理技术应用价值小结

项目管理范围管理技术对中小企业CRm系统设计的应用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二方面

(1)为中小软件企业的软件系统项目范围定位提供帮助

中小企业CRm系统的设计的成功实现,将会为软件企业创造收益带来可能,根据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管理现状,对CRm系统将会有一个巨大的需求,这也是一个十分广泛的市场,如能有效地成功地设计中小企业的CRm系统,加上成功的推广应用,必然会给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收益,但是许多中小软件在开发软件过程中却不同程度地遇到软件范围管理的问题,如客户的大量无休止的功能修改、软件公司内部人员对项目范围的界限等,我所要重点论述的软件公司也正面临此相关问题,我想通过本论述将会解决或部分解决中小软件公司遇到的软件项目范围管理中的问题。

(2)为项目管理理论在软件设计中的应用提供借鉴

中小企业CRm软件的设计借鉴了项目管理的理论知识,特别是项目管理的范围管理,包括收集需求、定义范围、创建wBS、核实范围、控制范围等对软件开发的项目成本与进度管理、软件项目质量控制都启到十分关键的作用,同时又适应了我国中小企业实际情况,不是墨守成规地套用国外的现成理论,有一定的创新性及本地特色,因此为先进的项目管理理论在管理软件的设计中的应用提供了借鉴参考,对软件企业的软件开发及项目管理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1]源海软件网站.网址,省略

[2]美国项目管理协会著,《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pmBoK指南)(第4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4

[3]李文龙李玲徐湘江编:《客户关系管理实务》.清华大学出版,2010.1

[4]白思俊主编:《现代项目管理》.机械出版社,2005.7

工程项目管理的定义篇5

正文

我国要建设成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高度发达的法制是我们发展的目标。在建筑工程领域主要表现是落实合同法,提高承发包人的合同法律意识,提高相关从业人员的素质,保证合同管理实施的力度。确保提高我国建筑市场逐步走向法制化和规范化,提高我国建筑从业企业的管理能力和技术能力。在我国加入wto组织后,在建筑市场将逐步与国际建筑市场接轨的同时,确保我国的建筑从业企业能与国外企业竞争,实现利润效益最大化是我们的必要工作。

一、建设工程合同管理的内容

建设工程合同指的是承包人按照发包人的要求进行工程建设,发包人支付工程价款的合同,是发包人和承包人为实现工程建设目标,明确双方责任、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它的签订为项目管理提供了管理对象,成为全过程施工管理的基础。它是安排项目施工的指导性文件,施工组织设计、工程报表及竣工结算都要按照合同的约定编制,工程材料、设备等也要按照合同规格购买;工程合同又是进行工程结算的依据,合同中约定了工程价款的支付方式及材料价格的确定办法,还约定了工程进度款的支付时间等内容;工程合同也是进行工程索赔和反索赔的依据,合同中约定了发包方和承包方的权利和义务,它是分析索赔事件能否成立及索赔性质的主要依据。因此,建设工程合同的管理就成为工程建设管理中一项很重要的内容。

二、建设工程合同管理的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建筑市场的不断发育成熟,建筑工程项目合同管理的重要性日益显现。

2.1加强合同管理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使用合同来引导和管理建筑市场,顺应了政府转变职能,应用法律、法规和经济手段调节和管理市场的大趋势。而各建筑市场主体也必须依据市场规律要求,健全各项内部管理制度,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就是合同管理。

2.2合同管理是建设项目管理的核心,加强合同管理是进行有效项目管理的需要

任何建筑工程项目的实施都是以签订系列承发包合同为前提的,忽视了合同管理就意味着无法对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工程费用进行有效控制,更勿论谈及对人力资源、工作沟通、工程风险等进行综合管理。只有抓住合同管理这个核心,才可能统筹调控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运行状态,实现建设目标。

2.3加强合同管理也是规范各建设主体行为的需要

建筑工程项目合同界定了建设主体各方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关系,是建设主体各方履行义务、享有权利的法律基础,同时也是正确处理建筑工程项目实施过程当中出现的各种争执与纠纷的法律依据。纵观目前我国建筑市场的经济活动及交易行为,所出现的诚信危机、不正当竞争多与建设主体法制观念淡薄及合同管理意识薄弱有关。加强合同管理,促使建设主体各方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并处理所出现的争执与纠纷,能够起到规范建设主体行为的积极作用,对整顿我国的建筑市场起到了促进作用。

2.4加强合同管理是我国迎接国际竞争的需要

至今,我国建筑市场已经全面开放,面对接来自国外建筑企业的冲击与挑战,就必须适应国际市场规则、遵循国际惯例。只有加强合同管理,建筑企业才有可能与国外建筑企业一争高下,才能赢得自己生存与发展的空间。

三、如何加强建筑工程合同管理

3.1严格执行建设工程合同管理法律法规

随着民法通则、合同法、招标投标法、建筑法、的颁布,建设工程合同管理法律基本健全。但是,在实践中,这些法律的执行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其中既有勘察、设计、施工单位转包、违法分包、不认真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偷工减料、忽视工程质量的问题,也有监理单位监理不到位的问题,还有建设单位不认真履行合同、特别是拖欠工程款的问题。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求我们在管理建设工程合同时要严格依法进行管理,这样,我们的管理行为才能有效,能提高我们建设工程中合同管理的水平。

3.2加强对承包商的资质管理

通过严把建筑承包商资质管理关,解决目前建筑市场上供求失衡与过度竞争问题。同时,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各方参建主体市场行为的监督管理,特别是对承包商的违法行为要严肃处理,确保建筑市场的规范、健康发展。

3.3加强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

建立与工程量清单相配套的工程管理制度、合同管理制度国家已经出台了招投标法,并全力推行工程量清单招投标。建议在建设工程招标中应该重视原则,突出效果。同时,积极按工程量清单计价方式进行合同管理,使得招投标所确定的中标价在建设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严格执行。

3.4重视合同变更管理

合同变更在工程实践中是非常频繁的,变更意味着索赔的机会,因此在工程实施中必须加强管理。应该记录、收集、整理所涉及到的种种文件,如图纸、各种计划、技术说明、规范和业主的变更指令,并对变更部分的内容进行审查和分析。在实际工作中,变更必须与提出索赔同步进行,待双方达成一致以后,再进行合同变更。很多承包人往往不重视变更管理,对业主要求的变更无条件服从,导致工作做了却无法获得赔偿。

3.5加强施工合同索赔管理工作

索赔是培育和发展建设市场的一项重要内容。提高索赔意识是承发包方亟待解决的问题。施工合同是工程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索赔的依据,索赔则是合同管理的延续。索赔要求承包方在签订合同时要充分考虑各种不利因素,分析合同变更和索赔的可能性,采取最有效的合同管理策略和索赔策略,在合同整个履行

过程中,要随时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结合法律法规进行分析研究,以利于履行合同。这不仅有利于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更重要的是有利于企业尽快适应国际惯例,提高企业未来竞争能力。

工程项目管理的定义篇6

【关键词】时间管理;项目管理;软件开发;进度提升

1项目管理软件开发中的时间管理要素概述

在时间管理方面,对项目能否准时完工产生影响的因素有:任务的定义和安排,任务的时间估算,进度计划的编制和计划的控制等。任务定义指的是把项目分成更容易管理、规模更小的具体工作,项目经理可以通过工作分解结构的方法来将项目任务列成清单;任务安排指的是在任务清单、产品描述的前提下,将项目任务相互间的工作顺序和依赖关系找出来,可以采用箭线图示法、优先图示法、网络模版和条件图示法四种方法来进行任务关系之间的定义;任务的时间估算指的是按照资源状况和项目范围来将项目所需要的工期进行列出,时间的估算可以采取模拟估算、专家评审、定量型的基础工期来进行;项目进度的编制指的是设定一个可能实现的项目进度计划,为项目的进展提供前提条件;项目进度的控制指的是将项目的外部条件、项目特点、项目的工期要求、项目的资源供应情况、项目的时间估算等进行控制,其中一种很重要的方法是关键路径分析法。

2利用时间管理来促进项目软件开发进度

2.1项目活动的定义、排序和时间估算

在利用时间管理来促进项目软件开发进度的过程中,首先要对项目活动进行定义,利用一个较明确的清单来将所有项目活动列在其中,并且让项目软件开发团队的成员对需要处理的工作进行了解。项目任务清单的形式尽量为文档,这样在项目其他进程中进行管理和使用。其次,要进行项目活动的排序,在活动清单、产品描述的前提下,将特殊领域以及项目活动互相间的依赖关系找出,在排序时既要对团队所希望的逻辑关系和特殊顺序进行考虑,也要对外部与外部、内部与外部互相间的依赖关系进行考虑。最后,是项目活动的时间估算,依照资源状况和项目范围将整个项目软件开发所需要的时间进行列出,一般通过模拟估算、专家评审、保留时间以及定量型的基础时间等形式来完成项目时间的估算。保留时间指的是在项目时间估算过程中将一定的冗余时间进行保留来面对可能出现的项目风险。

比如客户数据处理就是对不同的客户源按照本身的性质进行分类和用途的识别后进行储存、管理的过程。按其本身性质不同,分为很多种类型的管理,大多可以按照公司的需要进行设置。有些公司的客户分为一般客户和大客户,例如银行等都是这样来设置的;有些企业单位将客户的管理分为各种类别的管理,这些在外贸公司的数据处理中最为常见。客户数据的合理管理对于企业尤其是开发型企业来说尤其重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力不断的发展,那么企业的客户之间的流动就形成了快速的升级换代。若干年后,很多企业将面临着客户数据短缺而且挖掘费用昂贵的危险,势必要进行升级改造,这给客户数据的储存和编制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客户数据处理系统选型时,综合考虑经济性能指标等因素,确定最佳方案,争取了时间上的流程合理安排,这对于一个企业的项目管理来说,意义重大。

2.2项目活动的进度编制

在时间管理在项目软件开发的应用中,活动定义、活动排序和活动时间估算这一系列项目管理过程是进行项目活动进度编制的基础。进度编制指的是对项目活动的完成和起始日期进行确定,在确定时需要对前面的项目管理过程的结果进行应用。项目活动的进度编制的目标是设定一个相对现实的项目计划,为监控项目的进展状况提供良好的前提。编制项目进度时候的输入包括项目时间估算、项目网络图以及资源需求等要素,这些因素是否准确会对项目活动的进度造成影响,因此在项目活动的进度编制之前应该将准备工作做好,从而保证项目活动进度的科学合理编制。在项目活动进度编制中最常用的技术和工具有关键路径法和甘特图法等。

2.3项目活动的进度控制

在整个项目管理软件的开发过程中,进度控制对于项目的顺利完工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进度控制一般有以下几个进程:首先是项目任务的进展情况的收集,包括了变更情况和执行状况;其次是将项目的进度计划与实际的进展情况进行对比;接着是针对比较发现的进度差异,寻找最好的解决方案进行解决;另外是将调整后的解决方案和进度计划进行落实,根据偏差的具体情况,调整项目进度并执行解决方案,当偏差较明显时,应该将检查周期缩小,从而能及时监视并纠正,保证项目软件开发能按期完成。在项目活动的进度控制中要对影响项目进度的因素进行考虑,同时需要考虑项目进度的变化对项目其它部分的影响。在项目管理软件开发过程中,必须对监控项目的进展状况进行及时检查,对项目进展的数据不断收集从而了解项目的实施过程,对比项目进度的计划与项目实际的进度,对这些差距以及导致这些差距的因素进行分析,从而能及时的预防并纠正,保证项目软件开发能按照原计划顺利进行。

3结语

在项目管理软件的开发过程中影响因素是非常多的,比如时间、成本和范围等,其中时间因素由于缺少灵活性而成为了项目管理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一个研究因素。本文首先对项目管理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各个时间管理要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时间管理在项目管理软件开发中的具体应用,主要是如何促进项目管理软件开发进度的提高,包括项目活动的定义、排序、时间估算、进度编制以及进度控制等几个方面。这对于深刻认识项目管理软件开发中的时间管理、优越的项目管理体系的建立以及项目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圣合.网络计划技术在项目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2006,3(6).

工程项目管理的定义篇7

随着工程合同管理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的不断深入,工程合同管理在项目管理和建筑业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日益明显和突出;工程合同管理的内容在广度上不断拓展和丰富、在深度上不断深化和优化,已经成为注册建造师、监理工程师、造价工程师等专业人士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执业能力的重要体现,成为工程管理专业的核心内容之一。

工程合同确定了成本、工期、质量、安全和环境等项目总体目标,规定和明确了当事人各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因此合同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合同管理贯穿于工程实施的全过程。

合同管理的过程主要由项目前期合同的策划,招投标过程的合同起草及合同主要条款确定和合同签订,施工过程中承包合同系统管理等,最终项目完成后进行的合同评估。承包合同管理系统是合同管理中过程最长,也是最复杂的部分,简要来说可以概括成以下五个部分:

(1)合同分析:就是对合同的所有组成要件的主要条款进行分析解释,如合同工期质量要求,合同价款的确定,双方的责任义务,工程款的支付,索赔及争议的解决等,就是要全面细致的理解了合同的内容。

(2)形成合同数据档案:例如一个工程项目,会包括分包合同、劳务合同、咨询合同、租赁合同、采购合同、运输合同等数个专业合同,要将这些合同进行分类,将合同条款进行整理,形成能够从全局对整个项目进行掌控的合同管理数据。

(3)建立合同网络系统:将项目过程中签订的合同中关于时间、工作、成本等的约定与项目进展情况联系起来,就形成了合同网络,通过合同网络可以全面了解项目合同履行情况。

(4)合同监督:利用以上三项形成的资料,对合同进行检查,确保各项工作按照约定执行,是否处于受控状态,出现的偏差能否及时纠正,是否存在改进的方案等就是对合同的监督管理。

(5)索赔管理:针对合同监督中出现的差异的处理,就是索赔。对不同合同主体,索赔的表现也不同,目前索赔在合同管理过程中已被更多的了解和应用,索赔的内容也由原来狭义的赔款,增加到工期、质量、费用等工程的各个方面,索赔也是合同管理的成果体现。

合同管理是一个系统的管理过程,包含了项目实施的各个主体,贯穿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合同管理如一张网,是项目实施的基础,做好项目合同管理,也是项目成败的关键。合同的控制是过程中合同的“漏洞管理”,就是在合同实施前寻找合同和计划中的漏洞,以防止对工程造成干扰,将计划工作安排得更加合理和完备;在执行中及时发现已方的漏洞、失误等,保证不出现违约事件;及时发现对方在合同执行中的漏洞,提出警告或索赔要求。在过程中能够做好这些工作,就能够确保合同顺利实施并获取已方的最大利益。

2合同索赔管理

索赔是指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合同当事人一方不履行或未正确履行其义务,而使另一方受到损失,受损失的一方通过一定的合法程序向违约方提出经济或时间补偿的要求。由此可以看出,索赔是合同赋予双方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权利主张,索赔要以合法的程序来实施,是以合同和法律为依据的,索赔须建立在一方有违约或违法事实的基础上,且该事件对对方造成损害的后果宏观存在,可能引起经济损失或权利损害,索赔的完成需要双方共同确认。

合同执行的过程中,如果一方认为另一方没能履行合同义务或妨碍了自己履行合同义务或是当发生合同中规定的风险事件后,结果造成经济损失,此时受损方通常会提出索赔要求。显然,索赔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签订合同的双方各自应该享有的合法权利,实际上是业主与承包商之间在分担工程风险方面的责任再分配。

首先要了解通常引起索赔的事件,业主违约,如场地延期交付、设计图纸不到位、未按约定提供材料、工程款支付不及时、对施工过程中提出的问题拖延不解决等;合同的调整,如设计变更、施工组织设计变更、提高质量标准、加快施工进度、提出合同之外的其他指令要求等;合同缺陷原因,如合同条款漏洞、语言表述不清、双方理解歧义、隐含的其它不平等约定等;不可预见事件,如不可预见的障碍、不可抗力事件、外部事件、政策法规调整等,当遇到这些事件时,就要有索赔的准备,如果事件的发生带来已方权利损害,就需要进行索赔。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约定索赔的通常程序有以下几个步骤:(1)索赔事件发生后28天内,向监理工程师发出索赔意向通知。(2)发出索赔意向通知后的28天内,向监理工程师提交补偿经济损失和(或)延长工期的索赔报告及有关资料。(3)监理工程师在收到承包人送交的索赔报告和有

关资料后,于28天内给予答复。

(4)监理工程师在收到承包人送交的索赔报告和有关资料后,28天内未予答复或未对承包人作进一步要求,视为该项索赔已经认可。

(5)当该索赔事件持续进行时,承包人应当阶段性向监理工程师发出索赔意向通知。在索赔事件终了后28天内,向监理工程师提供索赔的有关资料和最终索赔报告。

索赔是合同执行阶段一种避免风险的方法,同时也是避免风险的最后手段。工程建设索赔在国际建筑市场上是承包商保护自身正当权益、弥补工程损失、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许多工程项目通过成功地索赔,能使工程收入的改善达到工程造价的10%~20%,有些工程的索赔甚至超过了工程合同额本身。在国内,索赔及其管理还是工程建设管理中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

索赔是一种正当的权利要求,它是业主、监理工程师和承包商之间一项正常的、大量发生而普遍存在的合同管理业务,是一种以法律和合同为依据、合情合理的行为,要客观的对待索赔,正确处理索赔事件,是合同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结束语:通过系统的、主动的、全面的合同管理,能够确保合同相关各方的权利义务得以实现,也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加强合同管理是项目利润之舟,及时处理各种出现的偏差及问题,使项目在最佳的环境中实施,保证工程项目按既定的目标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周述发;李清和;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年1月

[2]孙燕;王东升;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理论与实务;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8年4月

工程项目管理的定义篇8

关键词: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审计

开展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审计既是落实国资委关于“中央企业开展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精神的需要,也是建设工程项目安全运行的内在要求,其意义无疑是十分重大的。但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审计是一个全新的审计课题,涉及了多个学科领域的内容,在广泛意义上,风险无处不在,但如果把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审计搞成一个包罗万象的工作,或者演变成其它的专项审计,就失去了它本来的意义。在目前状况下,开展该项审计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工作就是要理顺审计头绪,明确审计的内容和程序,因为这个问题不搞清楚,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审计难免会荒腔走板,或者主次颠倒。

一、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审计的内容与对象

(一)关于审计内容

建设工程项目包括了从规划、立项、设计、招投标、合同、施工、物资采购,以及竣工验收等一系列重要过程,是否每一个过程的风险问题都纳入审计的内容,或者说都作为重点审计内容,这要对项目本身情况、工程项目各个阶段的风险特征,以及风险管理审计的内在要求等方面进行认真的分析。首先,就广泛意义而言,工程项目的规划、立项这二个阶段的风险无疑是工程项目最大的风险之一,但是,这些风险不但受更高层次的发展规划和投资战略决策的约束,而且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制约,项目规划和立项的风险是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必须面临的风险,它不由项目本身的建设或施工过程来决定,因此规划和立项本身不构成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内部审计的内容,而是构成审计过程中需要关注的影响因子。其次,项目设计阶段对工程项目产生的主要风险是项目的设计标准问题,它影到项目的防灾抗灾能力和投资收益能力,而设计标准又主要受项目规划(地方经济发展有联系)和立项的约束,因此,项目设计标准也不构成项目风险管理审计的主要内容,但是否按标准进行设计是审计关心的主要问题。另外,项目设计在整个建设施工过程中具有较强的动态特征,所以涉及到项目设计变更和设计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是审计的重要内容。

根据前面的分析,这里可以对建设工程项目风险作如下定义:它是指建设工程项目从设计、招投标、合同、物资采购、施工、竣工验收等这一系列过程中,由于未来的不确定性对项目的质量、工期、事故责任体系和防灾体系的安全目标的影响以及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这个定义包含了下列几个要点:第一,有限时期;风险发生在项目从设计到竣工验收整个建设施工期间,它不包括项目规划、立项和交付使用这三个阶段。第二,包括了纯粹风险和机会风险;在大部份的文献中,把风险定义为损失的不确定性,排除了机会风险,这与国资委的关于风险的定义有很大出入。第三,强调的是不确定性;对于确定性的损失或收益,就不能再当成风险问题。第四,约束目标的有限性;一方面,每个工程项目从不同的视角出发会有不同的目标,另一方面,对于一个建设工程项目,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上述定义将风险约束于建设工程项目的质量、工期、事故责任和防灾四个基本目标,尽管这四个目标之间会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和交叉关系,但这样定义仍然是有意义的,它不仅反映了建设工程项目自身的特征,也使风险管理审计目标更趋明确。第五,重视法律责任所产生的风险问题;法律责任贯穿了整个工程项目的建设周期。

(二)关于审计对象

首先,要分清风险管理与风险管理审计的区别,也就是说审计的对象是风险还是风险的管理。由于审计本身就具有管理职能,如果不能准确区分风险管理与风险管理审计,难免会使工作重复低效乃至于d俎代疱。按照国资委在“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的第十条要求,具备条件的企业可建立风险管理三道防线,即各有关职能部门和业务单位为第一道防线;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和董事会下设的风险管理委员会为第二道防线;内部审计部门和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为第三道防线。由此可以看出,风险管理是内部审计部门自身承担的工作之一。内部审计部门从事风险管理,区别在于内部审计是对风险管理的职能部门和业务单位所从事的风险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价,或者说内部审计更强调的是,对这些职能部门和业务单位的风险管理工作中的不确定性进行管理,从这个意义上说,风险管理审计是风险管理的风险管理。因此,风险管理与风险管理审计是同一管理过程在不同层次上的反映。

其次,要注意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审计与建设工程项目审计的区别。建设工程项目审计是对工程项目管理全过程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监督、评价和审核;它强调的是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问题,关注的对象是项目建设过程的中各项经济活动。而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审计强调的是管理活动的充分性、存在性和有效性问题,关注对象是各项经济活动不确定性的管理,以及管理的不确定性问题,它要回答两个问题:一是对项目的不确定性问题是否进行了管理、管理是否充分;二是该项管理自身存在的不确定性是否会导致管理无效。

根据前面的分析,可以作出如下定义: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审计是对建设工程项目从设计到竣工验收整个过程中,以保障项目的质量安全、工期安全、事故责任安全和防灾能力安全为目标,对各种经济活动的不确定性问题管理的存在性、充分性,以及由于该管理活动的不确定性而产生的管理的有效性问题进行监督、评价和审核。

二、建设工程项目安全风险控制与内部审计目标

建设工程项目具有投资大、建设周期长、专业性强、风险影响面广等特点,涉及土建、安装、信息化与通讯、调试等子项目,对这类项目进行风险管理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对内部审计而言,要想通过审计及时并准确地发现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价值的建议和意见,而在审计过程中又要避免将风险管理审计脱变为一般意义上的审计,这将对内部审计人员提出十分严峻的挑战,从这个意义上说,必须要明确二个问题:第一是项目风险管理的审计目标;第二是项目风险管理的审计框架。

安全是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中心目标,从风险管理的角度看,安全目标约束于下列三个子目标:一是由质量和工期引起的建设项目投资安全风险;二是由施工过程中引起的事故责任安全风险;三是由自然灾害引起的防灾安全风险。这里,各种政治、经济和社会因素导致的风险、立项和设计导致的风险并没有被包括在安全目标的约束条件中,这是因为,政治、经济和社会风险必然会通过质量和工期等途径的传导,从而引起投资安全风险;又如前面所述,立项与设计风险它本身不由项目建设施工过程来决定,因此这些风险因素如果被纳入到风险管理的安全目约束条件中,有可能使风险管理审计演变成包罗一切的审计,进而造成了什么都审,但什么都没有审好的情形。

受投资安全风险、事故责任安全风险和防灾安全风险约束的工程项目安全风险是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内在要求,这也是风险管理审计区别于建设工程项目其它审计的最基本的逻辑关系。因而,围绕安全这个中心目标,紧紧抓做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风险和风险管理不确定性这两个基本内容,建设工程项目内部审计目标必然是:内部审计人员要围绕工程项目的投资安全、事故责任安全和防灾安全这个中心,通过对职能部门和业务单位风险管理活动的存在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评价和审核,及时、准确地向企业管理当局报告有关信息,适时地对从设计到竣工验收全过程各个环节的风险管理措施和控制缺陷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改进措施,协助管理人员更有效地管理和控制各种风险,并帮助企业相关部门和单位有效地担当起责任。

三、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内部审计框架

目前,对于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审计什么,如何审计等等,这些问题往往与项目的常规审计和风险管理职能交织在一起,如果不能很好的设计其审计框架,难免将使建设工程项目审计失去其本来的价值。因此,在设计其审计框架时要遵循下面的指导思想:

第一,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审计要体现综合性管理审计的性质,既要反映L险管理的本质要求,还要突出建设工程项目的内在特征,同时还要突出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

第二,要以便于审计人员实际操作为基本设计目标。

第三,要为企业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提供导向服务。

从前面的定义分析中可以看出,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审计包括二个最基本的要求,一是对职能部门和各业务单位的风险管理活动的存在性、充分性进行监督、评价和审核,它主要考察这些部门和单位对待风险的态度;二是职能部门和业务单位的管理活动本身也具有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可能会导致一个构建良好的风险管理体系失效,必须对风险管理活动自身的风险进行监督、评价和审核,它主要考察这些部门和单位管理风险的能力。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究和前面提出的三个指导思想,本文将审计框架设计成由目标、项目流程和风险管理构成的一个三维结构模型,每一个维度由若干个审计元素构成:

目标维(Z轴)是一组由四个审计元素构成的集合:

{质量安全,工期安全,事故责任安全,防灾安全};

项目维(Y轴)是由建设施工流程的六个审计元素构成的集合:

{设计,招投标,合同,施工,物资采购,竣工验收};

风险管理维(X轴)是由风险管理的七个审计元素构成的集合:

{环境,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处置,信息沟通,内部控制,监督改进};

从上面的结构模型可以看出,各个审计元素在空间坐标系中构成了一个复杂的审计网络,网络中的每一个结点都构成了一个审计对象,为了便于实际运用,将三维结构模型划分为审计模块、审计单元和审计点三个层次:

审计模块。目标维中的四个审计元素(安全子目标)构成了四个审计模块:质量安全模块,工期安全模块,事故责任安全模块,防灾安全模块。

审计单元。审计单元是审计模块的基本构成单位,它是项目维和风险管理维中两两元素构成的一个集合。这样,每一审计模块下面都有6×7=42个审计单元,全部四个审计模块共包括了4×42=168个审计单元。如{招投标,风险评估}、{物资采购,风险评估}就是各个审计模块其中的二个审计单元。

审计点。项目维和风险管理维中的各个审计元素,都可以再分解为若干个作业点和控制点,它们的两两组合就是审计点,如在{招投标,风险评估}这个单元中,招投标又是由标底、开标、评标、定标等一系列作业点组成;而风险评估也是可能是由形成多个控制点,如专家评估、业务部门评估及审计评估等,作业点与控制点两两对应就构成了一系列审计点。审计点是审计框架的最小单位和审计模块(单元)的基本单位。

项目风险管理审计框架的价值在于,首先,它从项目安全的角度明晰了审计目标;其次,它通过对建设周期和风险约束状态的分析,为项目风险管理审计界定了明确的审计范围;第三,它从建设项目的三个维度出发,把项目风险管理审计划分为三个清晰的层次,为审计人员厘清审计思路、找准审计要点提供了可供依据的审计路径;最后,这一框架为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和业务单位绘制了一张全面的风险控制图,使风险管理人员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不必要的重大疏忽和遗漏。

四、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审计的思路与路径

前面构建的项目风险管理审计框架由4大审计模块、168个审计单元、以及成千上万个审计点构成,要对每个审计单元和每个审计点都进行审计既无可能,也无必要,特别是像大型基础设施如电网建设这种类型的工程项目通常集成了多个不同专业的子项目,通常会包括土建工程、安装工程、信息工程、调试等子项目,使电网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审计工作更趋复杂。同时必须看到,项目风险管理审计具有综合性审计的性质,但它不是全能审计,项目风险管理审计应当遵循它内在的要求和逻辑关系。因此,如何运用审计框架,提高审计效率是个必须要解决好的问题,这需要在框架的基础上设计审计的思路和路径:

首先,根据审计的时间点来决定项目风险审计框架的运用,并编制审计方案。由于建设工程项目的建设周期长,在不同时间段上的风险形式与特c具有较大的差异。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要根据不同阶段的风险状况,对框架中的审计模块、单元及审计点进行筛选,抓做主要矛盾并在审计方案上要区别开来。

其次,要对项目风险进行预估。风险预估考验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能力,风险管理审计的专业判断需要根据风险管理审计的重要性问题,依照风险管理原则、方法,按风险管理目标的要求,运用专业方法对机构风险的范围、识别、评析、管理和处理方法等方面进行查证与鉴别,对风险管理及处理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作出评价,捕捉风险征兆。缺乏风险预估的情况下筛选审计框架中的内容可能会导致重大审计风险的出现。在风险预估之前,审计人员要做好知识和信息二个准备,知识准备包括审计专业知识和工程专业知识,信息准备包括各种历史档案和前期审计调查内容等。

第三,要对风险进行分级分类处理。在风险预估后紧接着要根据风险管理的目标和要求对风险进行分级分类,风险分级可用风险发生的频率和危害程度为主要指标,将风险分为若干个等级;风险分类比较复杂一些,选取的指标不同,分类的差异很大,一般可按风险处置方式分类,如分为自留风险,规避风险、转移风险等;也可以项目的分部工程或单位工程把风险分为土建工程风险、安装工程风险、信息工程风险等。风险分类指标的选取无一定之规,但要紧扣目标。

风险进行分级分类的重要作用之一是在控制审计风险的同时,能够将审计框架中的审计数目最大程度地缩减下来。

第四,在运用项目风险管理审计框架时,可采取“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审计路径进行,所谓“自上而下”的审计路径,是指根据风险预估和分级分类后,先确定主要的审计模块,然后向下进一步确定审计单元和审计点;反之就是“自下而上”的审计路径。两种不同的审计路径反映了两种不同的审计思想,前者重视不同风险的相互作用,审计思想重在“面”上的控制,后者则关注重大的和关键的风险点,审计思想重在“点”上的控制。

最后,撰写审计报告要围绕项目安全这个中心,从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和业务单位对待风险的态度和管理风险的能力这两个方面开展监督和评价,实际上,风险管理的存在性和充分性反映的是一个态度问题,而有效性反映了能力问题。

五、风险处置的审计

风险处置是风险管理流程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我国开展风险管理的时间不长,企业在开展风险管理时更多的注意内部控制问题,或者把风险管理等同于内部控制,因此内部审计的重心往往也在内部控制方面,虽然出现这种情况可以追溯到相当多的合理成份,但如果不重视风险处置环节的审计,则风险管理审计与其它的常规审计就会出现趋同现象,浪费了审计资源,从这个意义上说,风险处置的审计是风险管理审计的主要内容。国资委的《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第二十六条,具体提出了风险承担、风险规避、风险转移、风险转换、风险对冲、风险补偿、风险控制等七个措施。这里将建设工程项目风险处置措施归为风险规避、风险自留和工程保险三个类型,内部审计人员要对这三种类型要作出如下评价:

第一,对采取某类风险处置措施的依据作出评价;

第二,对采用某类风险处置措施的具体方式作出评价;

第三、对采用某类风险处置措施的影响作出评价。

由于信息不对称,保险公司在承保工程项目风险的意愿受到很大的制约,可能会造成保险合同不公平现象,在可能的情况下,由保险经纪公司承揽工程保险中介服务的情况会成为常态,因此,将保险经纪服务也要纳入审计的范围。另一方面,风险管理的内部审计报告能很好地起到信息沟通作用,也为保险人和被保险对象之间搭建相对公平的平台。

上面关于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审计是从它的一般属性上展开论述的,具体到不同的项目,其风险点的重要性排列会有差别,风险管理的目标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审计的程序和方法上要有所区别,但其基本的审计框架是可以相互套用的,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对某些工程项目,如电力工程项目、水利工程项目等,一旦出现风险事件发生,则有可能就是社会风险事件,理所当然地要提高风险管理目标的约束条件,在项目风险管理审计框架中的目标模块就要有相应的调整。

在审计实践中,往往遇到的情况是十分复杂的,在一个项目的风险管理审计前,对各种可能的情况事先作出估计,同时制订周密完整的审计方案和计划是审计工作成功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国资委“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2006年发

[2]美国coso制定.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3]卓继民.现代企业风险管理审计[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

[4]谭丽丽.固定资产投资控制与内部审计[m].中国计划出版社,2002

[5]蔡春,赵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论[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

工程项目管理的定义篇9

【关键词】建筑施工项目;成本管理;效益;管理

1建筑项目成本管理定义及其意义

1.1项目成本管理的概念

施工项目成本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等活动,在保证工期和质量满足要求的情况下,采取包括合同措施、技术措施、经济措施和组织措施等管理措施,对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进行管理,把成本控制在计划范围内以达成预定的成本目标,并尽可能地降低成本费用的一种科学的管理活动。

1.2建筑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意义

1.2.1确保在批准的成本预算内尽可能好地完成项目

项目成本管理是在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通过对项目各个过程的管理,以达到在项目批准的成本预算范围内尽可能完成项目的施工。

1.2.2提供衡量项目管理绩效的客观标尺

项目成本管理的好坏反映了项目管理的水平。对项目管理绩效的评价,首先是对成本管理绩效的评价。通过对成本管理水平的成果的评价,可以使企业掌握项目管理状况和实际达到的水平,为项目绩效评价提供直观、量化的佐证。

项目成本管理还为企业企业考核和奖罚等制度的建立和健全创造必要的环境条件,如工资分配制度、内部人事制度、员工培训制度等。

2建筑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现状及其存在问题分析

2.1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存在的现状

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成本管理方法在我国逐渐被认识、接受,并在建筑业也得到了较深程度的应用,但是传统项目管理模式依然被部分建筑企业所用采用,这种传统项目管理模式存在诸多的不足和弊端。例如,传统成本管理在项目结束后对项目总体进行核算才得知项目的盈亏情况,而不对整个项目的施工过程进行管理和控制,这就会导致项目一旦出现亏损,没有时间来补救;不能将项目施工过程中实际消耗的成本与项目计划成本进行比较,不能及时发现偏差,及时纠偏项目,有的甚至缺少或者根本就没有施工预算;在项目施工过程中不考虑进度加快是否会导致项目成本的增加,而片面强调工程进度等。

进入新世纪,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我国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成本管理在我国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主要表现为新的管理方法和技术不断应用、成本管理意识不断增强、重视成本信息的作用以及管理有效性的持续探索等。但是,从整体来看,大部分企业仍采用传统的的成本管理模式,成本管理体系还远远没有建立和完善。

2.2建筑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2.2.1尚未形成完善的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体系

目标成本要得到有效控制,根据经济责任制的要求,必须坚持责权利三者相结合的原则。目前建筑企业没有把责、权、利三者很好的结合起来,项目成本控制的意识和责任没有实行全员管理,成本控制仅仅依靠项目经理和财务管理人员是远远不够的,因此项目成本管理体系还不完善。其实,成本管理本身对每个员工来说既是一种权力也是一种义务,在成本管理过程中,各个部门领导和员工都认真履行自己所承担的责任。

2.2.2缺乏全过程的成本管理

建筑施工项目确定以后,每个阶段会有人力、物力与财力的消耗和支出,如项目前期准备、工程施工、项目验收、回访保修等四个阶段。从项目前期准备到项目竣工验收直至回访保修期满,项目施工成本发生和形成始终贯穿于整个项目施工过程,因此成本控制工作要贯穿于项目的各个阶段,不能时断时续,也不能有时紧有时松,要使项目成本处于在有效控制之下。

成本要得到有效管理,必须有规范化的过程控制程序。

(1)管理管理程序施工企业应当建立项目施工成本管理的评审程序和评审组织,评审组织根据评审程序,定期检查成本管理人员在成本管理过程中的管理行为是否按照已建立的评审程序和方法进行;如果在检查过程中发现问题,要及时分析并采取有效措施纠正错误。

(2)指标控制程序施工企业应当确定施工项目成本目标及月度成本目标,搜集项目成本信息,监控成本形成过程,同时要分析偏差原因,到底是客观原因还是人为之故,及时制定对策并予以纠正,保证项目成本没有超出预算。用成本指标考核管理行为,用管理行为来保证成本指标。

2.2.3成本控制方法不完善

在传统的项目成本管理中存在着一种现象十分严重,即技术分析与经济分析脱节。长期以来,投标报价不考虑施工方案,并且不重视不同技术方案的技术经济评估,没有把组织设计考虑进去,因此使项目成本管理失掉了技术支撑。同时,在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中,在制定项目报价时,都是依据政府提供的市场价格和各种取费系数来计算,但是政府提高的各种取费系数是否需要调整,是否准确报价人员并不关心,因此使报价往往忽略市场因素,缺乏竞争力,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下这种模式必然被淘汰。

3建筑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应遵循的原则

3.1成本最低化原则

项目管理中应讲求效益,要注重降低成本的可能性并使合同的成本最低化。项目成本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成本管理的各种手段,促进不断降低项目成本,以达到可能实现最低目标成本的要求。在实行成本最低化原则时,要注意一方面凡是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降低成本的行为都要给予激励、促进和推广;另一方面,凡是不利于提高经济效益降低成本的行为都应子以调节、约束和限制。

3.2全面管理原则

全面成本管理是针对成本管理的内容和方法而言的。从全面性出发,需要对项目形成的全过程开展成本管理,对影响成本的全部要素开展成本管理,由项目全体团队成员参加成本管理。因此,全面成本管理就是全员、全过程和全要素的成本管理。

3.3动态管理原则

项目是一次性的,成本管理应强调项目的中间控制,即动态管理,因为项目准备阶段的成本管理只是根据项目计划设计的具体内容确定成本目标、编制成本计划,明确成本基线、制订成本管理方案的,以便为今后的成本管理做好准备。而项目收尾阶段的成本管理,由于成本盈亏已基本定局,即使发生了偏差,也来不及纠正了。

3.4责、权、利相结合原则

成本管理必须首先落实经济责任,并赋予责任者相应的权利,否则责任者就无法履行其分担的义务。因此成本管理必须明确责任,要充分调动各责任者在成本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就要做到事事有人管;必须考虑利益分配,做到奖惩分明;必须赋予权利,做到管理有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经理部在肩负成本管理责任的同时,享有成本管理的权力;同时项目经理要对各部门在成本控制中的业绩进行定期检查和考评,实行有奖有罚。

4建筑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对策

4.1建立健全项目成本管理管理体系项目成本管理体系建立应遵循科学、有效的原则,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成本管理意识,明确项目人员的成本管理责任,通过广泛宣传和各种培训教育,培养全员成本意识,努力提高项目成本管理水平,合理有效地降低项目成本,确保项目成本目标的实现。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项目形成过程中成本管理的成绩或失误要定期进行总结与评价。按照项目经理部的绩效,落实成本管理责任制激励措施,调动全体员工参与成本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得人人关心和支持成本管理工作。竣工结算后,公司召开该项目总结会议,依据竣工结算与实际的财务支出,给予项目相关人员经济奖励。

4.2加强成本控制过程的管理

4.2.1在施工过程中,按按月(季)和按工程项目、分部分项工程的关键节点,分阶段对实际成本及时收集、汇总和整理,对成本进行统计和总结,对影响成本升降和成本的形成过程的因素进行分析,查找出引起成本波动、盈亏的原因和施工环节。

4.2.2项目管理人员在施工中通过计划消耗量与实际消耗量的对比,要随时掌握生产资料及劳动力的消耗情况,要及时控制消耗差异较大的项目,在后续施工中采取有针对性措施,切实加强成本管理,确保达成预期的成本目标。

4.2.3通过主要资源节超对比分析和竣工成本分析,总结该项目成本管理的成绩和不足,为今后的成本管理提供经验和教训。

4.3注重对过程信息反馈管理

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渠道和方式,使信息能够得到及时的反馈。通过施工过程中信息的反馈,对成本目标进行实时的调整。如在该项目施工过程中,发生一项设计变更,地下室细石硅地坪的厚度,由70mm修改为90mm。地下室细石硅地坪以平方米计算,其清单单价为48.42元/m2。施工员将这一设计变更通知预算员,预算员根据此变更,对单价进行调整,报监理及业主审核,经业主审核后单价为53.64元/m2,并以此为该分项结算的依据。同时,将地下室硅地坪的混凝土消耗工程量进行动态调整,修改其混凝土供应计划,确保项目目标的实现。

4.4采用赢得值法进行成本动态控制

通过引入赢得值法对项目的进度、费用综合控制,运用偏差分析法中的曲线法和表格法,分别计算已完工作实际费用(aCwp)、已完工作预算费用(BCwp)和计划工作预算费用(BCwS),准确掌握工程项目的进度和成本状况和趋势,通过对CV,SV,Cpi和Spi评价指标的及时监控分析,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进而采取纠偏措施(如费用索赔和工期索赔)控制在目标成本范围内。

4.5建立健全各种制度体系

成本费用管理是由成本预测、决策、预算、核算、控制、分析与考评等环节组成。在项目施工过程中,通过对成本进行分析和评价,把项目实施与成本控制、技术及经营管理各方面结合起来进行综合系统分析,如果出现偏差,就能清楚了解项目成本发生偏差的原因。在此基础之上,总结成本控制方面各种经验和教训,逐步掌握成本变化的规律,为管理者正确做出成本决策,制定确实可行的成本控制措施提供参考,达到有效控制项目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因而,必须构建完善的建筑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分析预算制度、评价制度和超预算审批制度,并且要建立基于实际工作量的分析与评价体系;同时要加强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意识的培训。

参考文献:

[1]孙慧:项目成本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刘伊生:工程造价管理基础理论与相关法规[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9

[3]缪长江:建设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2)

[4]国向云: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5]王晖:施工管理过程中的成本控制[J],青海石油,2006,24(3)

[6]侯志宇:浅析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对工程造价的影响[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8)

工程项目管理的定义篇10

[关键词]:项目管理统计会计审计

中图分类号:e23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在项目管理过程中,统计、会计、审计管理体系各自独立,但由于三者的运用常常交织在一起,使得一些管理者对它们的概念内涵产生歧义,应用时也有误区。为了准确理解和应用三者,本文尝试在项目管理的层面上,从理论和实务两方面展开论述。

一、统计、会计、审计在项目管理的定义及作用

1、项目统计的定义及作用

定义:指以合同为中心,搜集、整理和分析施工进度数量报表的工作过程。作用:(1)总体性:是施工现场进度数量特征的总体。(2)数量性:是反映对象总体的规模(产值)、水平(劳动生产率)、速度(进度百分比)、比例(土建与安装)、效益(盈亏)和趋势(上升或下降)等。

2、项目会计的定义及作用:

定义:项目会计是以货币为单位,采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交易或事项进行核算和监督。作用:有助于项目经理了解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据以作出管理评价和决策。

3、项目审计的定义:

定义:是公司内部为检查和评价项目部施工经营活动,提高管理服务而建立的一种独立评价活动。作用:开展常规审计,促进项目部规范管理;开展内部控制的评审,增强项目部科学管理意识;开展效益审计,促进项目部提高竞争力。

二、统计、会计、审计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1、项目统计的应用:

项目部统计任务就是有效地收集、整理、和分析施工现场中发生的数据,探索项目施工、经营数据内在的数量规律性,为项目经理决策提供依据。项目统计数据的收集是项目经营管理的具体体现,它由经营人员牵头,其它部门配合取得。项目部如何取得全面准确的统计数据是目前精细化管理的考量之一。项目统计数据的整理是对施工现场发生原始数据的加工处理,目的是使原始数据系统化、条理化,符合项目管理者分析的需要,能让大家看得懂。数据的分析是项目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它是通过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的方法探索项目管理数据内在的规律,是体现项目管理者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

项目会计的应用:

项目会计是对一个合同的施工活动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作出预测,参与决策,实行监督,旨在实现最佳经济效益的一种管理活动。

项目会计涉及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三个活动。财务会计:编制项目财务报表,为项目部提供信息。其重点在于报告项目财务状况和营运状况。管理会计:主要是对分公司及集团公司的管理层提供信息,为各部门进行决策的提供依据。成本会计:指为了求得工程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而核算全部生产费用的会计。成本会计的中心内容为成本核算。成本会计又分为成本计划及成本统计两个管理活动,成本计划管理是借助会计手段协助项目管理的预算活动。成本统计管理主要是反映和控制项目合同施工过程,保证项目支出的合法、真实、准确和完整。

3、项目审计的应用:

项目审计是确定项目部是否符合公司项目管理办法的规定和程序(如公章管理),是否符合办法规定的标准(如分包限额),是否有效和经济地使用了资源(如成本测算),是否实现公司制定的目标(如项目收益率)。

由于审计在公司中的特殊地位,促使公司各级管理层次会比较重视审计活动。审计结果的客观性容易被公司上下所认可;审计过程中不仅看项目部执行规章制度好坏,而且要发现规章制度是否完善,是否有利于公司目标的实现(比如降低资产负债率等);审核项目部内部和业主外部法规和制度的执行(即合同签订的合法性及时性),查明财务活动的处理是否恰当(即全面预算管理落实),财务和经营报告是否正确、及时和有效;审查人员、资金和材料的管理(即管理提升、精细化管理);查明项目管理活动是否正在达到预期的目的;保证内部审计的结论与公司管理者的观点相一致。公司项目部审计大致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

1990年前,公司内部审计侧重确定项目部职员是否遵循财务和会计程序,资产的保管是否有适当的安全措施,以及是否存在舞弊或其他不道德行为的迹象。这一时期的内部审计仅仅在整个管理体系中承担着非常有限的责任。

在1990-2000年期间,公司内部审计由会计与财务审计向经营审计迈进。内部审计相比财务审计,除关心财务会计记录外,更关心财务会计之外的记录,比如工程预算、目标收益率等。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审计服务发生转变。即由财务审计转向经营审计。

2000年以后,随着公司项目内部审计工作的拓展,职能的扩大,关注点也增多,比如风险管控、索赔管理等,项目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在公司的管理地位得到快速、显著的提高。项目内部审计逐渐成为一种对项目管理的监控手段,其作用是全面衡量和评价项目管理的有效性。项目内部审计正演变为一种项目管理控制。这说明,项目内部审计由财务审计向经营审计再到管理审计的拓展和延伸得到了各级管理者的认可。

三、统计、会计、审计在项目管理的特点及误区

统计的特点:

以合同为中心,以施工资源的数量为基础展开核算;以经营资源投入、产出为核算指标,如产值、工程实物量等;范围包括项目现场合同规定的内容,仅涉及与项目合同有关的事项,与项目合同无关的事项其资源发生不在统计核算范畴内;核算对象主要涉及物(即交付业主的合同产品)。目的是看清项目管理中资源使用的有效性。换句话说,只有合同承认事项的资源量才纳入到统计核算里。那些无效无关事项的资源排除在统计核算之外。比如:不合格工程事件中的资源投入就属于无效的资源发生,就不在统计核算范畴里,而在会计核算里体现;再比如项目部与其它单位和其它项目部发生往来事项的资源投入就属于与本合同无关的资源发生,也不在本合同范畴内统计核算,应当归并到其它合同中统计核算。以物(即交付业主的合同产品)的产值为中心,以合同产品的结算为抓手,重点核算产值增加值,它的客观性特别强。例如合同产值各个环节的结算要得到监理和业主的审批认可。

会计的特点:

以法人为中心,以货币为单位展开核算,以经济利益流入流出为核算指标,如收入、成本、利润等指标;范围涵盖项目管理的全部事项,涉及内容不仅仅是合同有关的事项,还包括与合同无关或无效的事项。核算对象不涉及人只涉及事。比如:施工现场剩余的钢筋及结构半成品、富余人员的窝工等就属于无效的资源支出,就要在会计核算范畴里核算,而不会在统计核算里体现;以事(即会计事项)为中心,以会计账簿为抓手,重点核算财务合规性,它的程序性特别强。例如资源流出环节要得到单位法人(或法人授权的人如项目经理)的审批认可。